《亡羊补牢》教案菁选

首页 / 教案 / | 2023-03-04 00:00:00

《亡羊补牢》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亡羊补牢》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亡羊补牢》教案1

  参赛人:陈燕

  参赛作品: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揭题,引入新课

  1、回忆学过的寓言。

  2、说说什么是寓言?

  3、揭示课题,齐读。说说你对“亡”和“牢”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字词,正音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如:“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 交流、汇报,相机引导。

  四、悟理

  1、默读,想一想: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是在什么情况下丢的?

  2、交流:

  (1)、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2)、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3)、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1)、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复述

  五、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3、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2)、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3)、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4、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六、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1、我们这节课学*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2、在我们今后的学*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交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防偷盗方法。)

《亡羊补牢》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 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 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 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 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l 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l 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 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 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 如果…… 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 “补牢”呢?——及时补救 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讲故事

  教学设想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深切的感悟,将学*文本与追本溯源,学*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35分钟来来去匆匆,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又动笔写字的事件。

《亡羊补牢》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补、牢、叼、街、坊、修、堵、丢、悔”等9个生字,会写“亡、补、叼、夜、丢”5个生字,学*新偏旁“鱼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并能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字,学写“亡、补、叼”。

  4.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0课的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2、板书课题:亡羊补牢

  生书空,齐读课题

  3、认识生字“亡、补”

  (1)“亡”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生字,你能给他组个词吗?

  (2)“补”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生字,它的部首是“衤”,是由“衣”变形而来的。

  (3)师演示变形过程

  4.师:亡羊补牢也是一个成语,每个字都有它的意思,文中已由了答案。只要你认真读,就能在文中找到每个字的意思。只有弄懂了每个字的意思,才能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

  二.初读寓言,理解题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赶紧打开课本81页,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

  (1)指名读

  (2)理解“街坊”:你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

  (3)齐读

  3、指名读自然段

  师:生字词读好了,那课文呢?课文由5个自然段,我请小朋友来读一读,其他的小朋友仔细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吗?

  4、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已经扫除了生字的障碍,那么现在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亡羊补牢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用“————”划下来。生:亡是丢了的意思,我在第3自然段找到的;

  生:补是修一修的意思,我在第2自然段找到的;

  生:牢是羊圈的意思,我在第1自然段找到的

  5、 小结:小朋友们真会读书,通过朗读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就要学*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了,让我们一起走人课文去学*吧!

  三、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学*第1、4自然段(明确丢羊的原因是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羊是怎么丢的呢?赶快浏览课文,找出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读一读生:第1和第4自然段

  (1)男生读第1自然段,边听边思考,羊是怎么丢的?

  生汇报,师画窟窿

  (2)出示课件:填一填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把羊丢失的原因说一说嘛?

  (3)小结:原来狼从这个窟窿钻进羊圈,把羊叼走了,羊少了一只

  板书:少了一只

  (4)女生读第4自然段,边听边思考,羊是怎么丢的?

  师:谁能用“因为……所以……”把羊丢失的原因说一说。

  板书:又少了一只

  小结:是啊,接连两天,养羊人丢了两只羊,狼都是从这个破了的窟窿钻进羊圈叼走了羊。故事读到这,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为什么丢了两次羊才修羊圈?第一次丢羊时不修呢?

  师:是啊,你们和他的街坊想法一样,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对养羊人说的吧。

  3、学*第2、3自然段

  (1)出示街坊的话

  ①谁来读一读?

  ②理解“劝”:我觉得你没读好,看看街坊是怎么跟他说的,有个“劝”字。你知道什么是“劝”?你什么时候“劝”过别人?

  生汇报

  小结:对。像这样,犯了错,别人用道理说服他,使他改正错误,这就是“劝”。那么就带着这样的心情把街坊的话读一读。

  ③指导朗读

  你读书时强调了“赶快”,能告诉我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你特别加重了“修一修”,能说说是为什么嘛?

  小结:是啊,街坊可着急了,因为到了晚上羊还会被狼叼走。街坊好心相劝,可他却说————————

  (2)出示养羊人的话

  ①谁来读一读?

  ②师范读,这句话什么意思?(理解养羊人的想法,就算补好了羊圈,丢失的样也找不回来了)

  (3)同桌练读,指名读

  师:同桌两个人练*读一读吧!

  小结:就是这样,正是他不听别人劝告,不愿意修补羊圈,难怪他丢了一只羊,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

  3、学*第5自然段

  (1)师:在事实面前,他后悔了,心想———————

  (2)理解“现在修还不晚”

  为什么说“现在修还不晚”?

  生:因为修好了羊圈,羊就不会再丢了

  生:如果现在还不修补羊圈,他养的那几只羊还有可能再丢

  ……

  小结:是啊,课文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他养了几只羊”,现在他只丢了两只,如果还不修补羊圈,他还会丢第3只、第4只羊

  (4)师:于是他——————把羊圈——————,从此,他的羊———————

  四、回归课题,理解寓意

  1、当他修补好羊圈,又和当日劝他修补羊圈的街坊相遇,他会对街坊说什么呢?街坊又会怎么回答他呢?同桌两人想一想,说一说

  2、指名说

  3、是啊,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板书:及时改正

  就不算晚

  4、联系生活,理解寓意

  5、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和养羊人一样的经历呢?

  五、出示课件,学*生字

  1、指名读

  2、指名说如何正确规范地写好这个字

  3、指名书写笔顺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亡羊补牢》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第一篇:亡羊补牢。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不要读成“quā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

  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亡羊补牢》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

  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

  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

  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

  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

  坊读轻声

  窟窿

  窿读轻声

  质疑: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C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

  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D

  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

  1、指导造句: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27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教案6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讨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 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 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 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

  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上,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汇报自己预*所得,交流字的读音,写法。)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寓言 羊圈 劝告 街坊 窟窿 结结实实 叼走 后悔

  (一位同学读,别的同学听,读对,出示正确的拼音,读错,纠正。最后齐读词语。)

  2.整体感知

  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五位同学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重点解决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读轻声③叼的`最后一笔。

  3.语言训练: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亡羊补牢》 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

  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师适机板书:第一次 不补 第二次 修补]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出示课文1-3自然段,同学默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

  养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他劝告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

  (请几个同学读,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对话,注意语气。)

  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课文4.5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女生齐读4.5两段,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狼又钻进去,又丢了一只羊)

  3.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养羊人不听劝告,不修补羊圈,狼才会再次进来。)最后。他后悔了,听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4.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不会,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讨论:现在补牢迟吗?

  [不迟,因为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

  5.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故事我们学完了,那谁可以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亡,丢;牢,羊圈。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四、给予提纲,讲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帮助,自己先练*下。

  ……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

  ……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请几位同学讲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

  2.抄写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 不 迟

  知

  第一次 不补 错

  就

  第二次 修补 改

《亡羊补牢》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的读音结构,并能给生字组词,理解含义。

  2.理解本课词语的含义,并能用词语造句。

  3.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含义,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

  重点句型: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图片字词典及教材,学*每个生字词语的读音及含义。练*使用工具书,提高自学能力。

  2.通过对词语的学*,学*并理解课文。

  3.学*重点句型,练*造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有主动学*的兴趣.

  2.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语的读音结构偏旁,并会组词。

  2.理解词语含义,能用词语造句,并能实际运用重点句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心思想。

  4.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窟窿、堵、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5.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

  1.理解词语含义,并能实际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总结中心思想。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引导学生在体会寓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

  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示范例举法,练*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文一(词语、生字)

  课型:词语课、生字课

  课时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语结构、偏旁及含义。

  2.能为词语造句,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谈话,提问方式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一、问答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很有道理的故事)

  师:蕴涵着道理的.故事。

  (它的特点就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则:相当于篇

  师:那我们要怎样学好寓言?(学*道理)板书:道理)师:除了学*道理,还要学*什么?一开始就学*道理吗?(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

  师:今天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好课文。

  师:谁能给《亡羊补牢》的“亡”组词?(亡羊补牢灭亡死亡)(板书:死亡)

  师:请给“牢”组词。(坐牢牢记牢固监牢)(板书:监牢)师:“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请把你们查字典的情况告诉老师好吗?

  (字典中“亡”有3种解释1.逃跑2.死3.丢失)

  (字典中“牢”也有三种解释1.养牲畜的圈2.监牢3.结实、坚固)

  师:那你们觉得“亡”“牢”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猜想。

  (“牢”是牢房的意思“牢”是羊圈的意思“亡”是失去的意思)

  师:*时,我们学*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认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认为“牢”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请你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二、找证据,初读课文

  师:找证据必须先读课文,下面请同桌一起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听到谁读不准,热心帮帮他。

  师:小黑板出示三句话:(目的在于巩固字音)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老师这里有三句话,分别请三个小朋友来,比比谁读得准。

  师:抽生读这三句话

  师:分小组朗读这三句话,

  师:全班再齐读。

  三,研读,弄清“亡”和“牢”

  师:课文读熟了,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请默读课文,想想“亡”、“牢”是什么意思?你得找出证据,看看从哪个句子找到的,用横线把它划下来。

  师:提醒大家,证据可能不止一处。师巡视学*,作适当的点拨。

  生:汇报:

  (“亡”是丢失的意思:我是从“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找到证据的。)

  师:刚才读的句子有几个字没有读好。

  (指名帮助再读这句话。)

  师:要读准“圈”、“咬”等字。

  师:“亡”不是“死亡”吗?

  汇报:

  (是羊被叼走,他丢失了羊。)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齐读句子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养,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羊再也没有丢过。”)

  (一直都是说羊丢了,没有说羊死了,可能羊还没有死呢。)

  师:(齐读)“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羊再也没有丢过。”)

  师:小结:现在大家认为“亡”是什么意思?(齐回答:丢失板书在题目“亡”下面)

  师:“牢”是什么意思?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牢”是“羊圈”意思。)

  师:“补牢”就是“修羊圈”。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街坊说修羊圈就是“补牢”。

  师;(解说)“牢”的构字意义: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

  师:请把刚才找出丢羊和补窟窿的句子再自由练读。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小手?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老师看一下好吗?有谁知道你们的小手能做什么事情呢?想一想,谁来回答?

  (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

  (二)知识巩固拓展

  老师写出词语,组织学生认读生词。老师请学生个人读,开火车读,并请学生读一读句子。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了很多词语,你学会了吗?你们掌握了这些词语的含义了吗?它对你们学*课文很有帮助,下课后一定要再看看这些词语并牢记哦,能做到吗?

《亡羊补牢》教案8

  设计理念

  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品读、实践等教学活动,理解内容,感悟寓意,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组词、扩词。

  2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则寓言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3有主动学*寓言的愿望。

  教学重点

  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动物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情景导入

  1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语言精湛、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练的成语,还有约定俗成的俗语、谚语。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叫寓言。

  2板书课题:寓言两则。借助拼音读课题。

  3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本节课我们学*《坐井观天》。

  4媒体出示:(小鸟飞来落到井沿上,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师解说图像。

  5青蛙和小鸟见面了,它们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吧。一边看着书,一边听录音。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3小组交流: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

  4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正音、齐读。

  5指导书写“此”、“渴”(可让学生交流)。

  6勾出文中生词,并读几遍。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寓意

  1释题:坐井观天。质疑:谁坐在井里看天,看到的天是什么样?

  2齐读课文,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事而争论不休?

  3小组讨论:

  (1)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而争论?

  (2)青蛙和小鸟各自认为天有多大,理由是什么?

  4汇报交流。

  5媒体出示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对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读,通过读、议、评,体会句子的意思。

  6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对谁错,为什么?

  7实践活动:用白纸卷成一个小筒,从筒的一头看天。交流体会,从而理解青蛙认识事物的局限性。

  8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练*

  1分角色表演《坐井观天》。

  2引导想象: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怎么想,怎么说?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了这则寓言的.感受。

  五、学法迁移,自主学*《亡羊补牢》

  1小组读课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读不懂?

  2全班齐读课文,提出不懂的地方:讨论、交流、理解。

  3媒体出示句子:“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感悟句子意思和养羊人的心情。

  4邻居和养羊人的看法谁对谁错?为什么?

  5抽读、齐读最后一段。讨论:这一次养羊人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理解:后悔,事后懊悔,赶快抓住时机,加快速度。你认为养羊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6总结寓言:亡羊补牢。亡:丢失。牢:牲口圈、羊圈。羊丢失了再修补羊圈。比喻:错误发生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为迟。

  六、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错误发生后,应该怎样做。

  附:板书设计

  青蛙坐井观天(眼界狭小)

  天井口般大(所见有限)

  亡羊补牢

  羊丢失了第一次不修羊圈,羊又丢了

  第二次赶紧修羊圈,羊再没丢了

  比喻:错误发生了,及时纠正,还来得及。

《亡羊补牢》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1、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⑴ 过渡:

  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⑵ 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⑶ 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⑴ 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⑵ 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⑶ 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⑴ 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⑵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劝─→又丢─→修─→再也没丢

  有错─→就改─→不算晚

《亡羊补牢》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九个生字,学写“窿、叼”两个生字。正确认读“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劝告、后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2、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课文

  2、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九课《寓言两则》,请大家一起把课题念一念。

  2、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小故事中有一个大道理。

  二、理解题意,渗透学法

  1、今天这节课上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检查朗读,书写难字

  1、提出初读要求

  要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随机正音

  出示句子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①窟窿 long 轻声洞的意思

  ②圈,多音字,组词

  ③指名读生字,句子

  ④齐读

  ⑵书写难写的字

  窿 叼

  ⑶生各书写一遍

  3、检查二到五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多指名读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四、理解题意,渗透学法

  1、老师在布置预*时,请小朋友们回家查一下字典,了解“亡”跟“牢”的意思,那现在哪位小朋友能来说说,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2、了解字词的意思除了这个方法外,还有更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文章中找到藏了这两个字意思的句子,谁找到了?

  3、那在课题中,“亡”的意思是丢失。那“牢”的意思就是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课文中是指“羊圈”。

  5、小结: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五、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都是怎么丢的?请小朋友们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1)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①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因为 ,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2)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依然是那个窟窿惹得祸。这时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呢?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什么反应?(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一次丢羊后,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还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5、出示:羊已经丢了,就不用修羊圈了。

  比较有什么不同?

  6、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是怎么做的呢?

  指导朗读

  7、思考:第二次丢羊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8、修好了羊圈后,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那这时修好羊圈晚不晚?

  因此,古人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六、联系生活,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 ),就( )。

  4、在生活学*中,你有没有碰到过“亡羊补牢”的事情?(老师可以先举个身边的例子: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

  5、你能不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用自己的话来讲一下这个故事呢?

  6、总结:请小朋友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 第二次

  丢 丢

  不补 赶快堵

  又少 再没丢

  为时已晚 为时不晚

《亡羊补牢》教案11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寓意,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识字写字教学仍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重视写字指导,发现生字书写规律,强化写字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1.预*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2.搜集并阅读寓言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引出新课

  1.看图片猜故事。

  导入: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这些故事的名字吗?(《乌鸦喝水》《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这些故事简短有趣,又含有深刻的道理,我们称之为“寓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两则寓言。(板书:寓言二则,相机识记“寓”和“则”两个生字。)

  2.(出示第一则寓言题目:《亡羊补牢》)谁来读一读故事的题目?

  (1)学*生字“亡、牢”。

  减一减法:忙-忄=亡

  字理识字法:(出示“牢”的字理图)甲骨文的“牢”字,像一头牛被困在圈栏之中。

  (2)指名读课题。

  3.质疑课题:“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以看图片猜故事引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对这个故事有一定了解,为后面的学*做好了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小老师领读。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羊圈 叼走 街坊 后悔 从此 劝告 丢失 钻进去

  (2)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做摘苹果的生字游戏。

  寓 则 亡 牢 圈 钻 叼 坊 悔 此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读好重点句。

  (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教师相机强调“街坊”中的“坊”读轻声;“钻进去”中的“钻”读zuān;“叼”的读音为diāo。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学生补充完整。)

  课文中的养羊的人丢了______次羊,最后他把羊圈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采用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字时,采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亡羊”的?(第1~4自然段)

  2.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默读第1~4自然段,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3.学生汇报,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1)重点句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①“圈”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uàn,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②学*生字“钻、叼”。动作演示“钻、叼”。

  熟字加偏旁法:钅+占=钻

  形声字记忆法:“叼”左边的口字旁表示用口来叼,右边的“刁”表示生字的读音。

  ③齐读句子。

  (2)重点句2: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①“街坊”就是邻居。“坊”是本课的生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加一加法:土+方=坊。换一换法:房——坊。)

  ②街坊劝告时是怎样的语气?请你试着来劝一劝这位养羊的人吧!(指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时要表现出街坊对养羊的人的关心。)

  ③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的人心里是怎样想的?

  预设:羊都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真是多此一举。不就是一只羊吗?没什么大不了的。

  ④养羊的人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回答呢?(无所谓,毫不在乎。)

  ⑤指名分角色读一读对话,相互评议。

  4.过渡:好心的街坊来劝说,养羊的人却不听劝告,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5.学*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要突出两个“又”字。)

  (3)为什么要突出两个“又”字?联系第1自然段想一想。(两个“又”字更能体现养羊的人不修羊圈带来的后果,而且能突出丢羊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4)齐读第4自然段。

  6.过渡:两次丢羊后,养羊的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7.学*第5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1: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①你能体会养羊的人现在的心情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后悔”“现在修还不晚”来体会养羊的人认识到自己错了。)

  ②学*生字“悔”。

  换一换法:海——悔。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后悔”。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后悔的经历。

  (2)课件出示句子2: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①读一读,说说养羊的人是怎么做的。

  ②相机学*“此”。

  熟字比较法:比——此。

  减一减法:些-二=此。

  ③读一读,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预设:第二个句子中的“赶紧”一词说明事情紧迫,养羊的人行动很迅速;“堵上、结结实实”说明养羊的人很认真,把羊圈修得很好。

  ④指名读句子。(将这句话与养羊的人的语言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体会养羊的人两次丢羊后心理和态度的变化,进而更深入地体会“亡羊补牢”的意思。)

  (3)小结:养羊的人终于听取了街坊的劝告,及时修补了羊圈,结果——(课件出示句子)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4)再次朗读,指导语气。

  设计意图: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提供运用词语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此环节中抓住了“又”和“赶紧”,感悟养羊的人因后悔而及时改正错误的做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四、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1.语言训练:当养羊的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街坊会怎么说?养羊的人又会怎么回答呢?

  2.同桌合作表演后,教师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深入学*了课文内容,现在你能说一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羊丢了及时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5.小结:由此可见,像养羊的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________,就________。

  6.“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犹未为晚”。

  7.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先和同桌小声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此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与解题相联系,并抓住时机进行语言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意。同时,把语文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道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五、比较字形,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指名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3.指导学生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特点、笔画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交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重点指导:

  钻:左窄右宽。“钅”的竖提不要穿过第三笔的横。

  劝:第二笔是长点,右边的“力”写得比左边高一些。

  丢:第一笔撇写得短而*,第四笔的横要写得长一些。

  告:第一笔撇与“丢”的撇写法有区别,第四笔的横要写得长而稳一些。

  5.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一边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及书写要领。

  6.教师强调写字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学生临写。

  7.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后再进行书写。

  8.全班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表扬写得较好的同学,并让其和大家交流分享书写经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设置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惯,通过认真观看教师示范,掌握重点字的书写要领,感受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每一画中。

  六、总结全文,拓展练*

  1.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教师不能硬性总结道理,让学生硬说道理,要尽可能拓宽学生思路,结合实际谈。

  2.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练*,使学生巩固课内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我们要看一个有趣的动画片,同时又能学到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多媒体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片)

  2.你知道这个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这个故事就是——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3.“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文中画出“揠苗”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动画片入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画出“揠苗”的意思,增强读文的实效性。

  二、学*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

  2.出示生字:焦、筋、疲、喘、截。(带拼音读,去掉拼音再读)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全班汇报,说一说自己认识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1)加一加识字法:皮+疒=疲,肋+q=筋。

  (2)换一换识字法:载——截。

  (3)字理识字法:焦——(出示字理图)上边的字形是一只小鸟,下边的字形是火的演变,就像小鸟在火上烤,这是多么令人着急的事。

  (4)利用熟字比较记忆“喘”:端——喘。

  5.检测词语认读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焦急 筋疲力尽 喘气 一大截(开火车读,齐读)

  6.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7.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________地想要禾苗快点长高,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禾苗都________。

  (1)先自己说说看。

  (2)指名说。

  (3)课件出示:焦急、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枯死了。(引导学生齐读)

  8.解题。

  “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你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了吗?

  课件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设计意图:采取小组合作学*生字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借助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降低了概括难度,巩固对词语的运用。

  三、深入探究,品读课文

  (一)学*第1自然段,体会那个种田的人的“焦急”。

  1.这个人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那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文中有一个词语直接写出了他当时的这种心情。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焦急)

  2.自由地朗读第1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他的焦急。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焦急?(“巴望”是盼望的意思,说明他心里很焦急;“天天”说明他每天都去田边看。)

  ②你能读出种田的人焦急的心情吗?(指名读)

  (2)引读:种田的人多希望自己的禾苗快点长高,他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出示句子)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①禾苗真的没有长高吗?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比较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②指导朗读:“一点儿”要重读。

  ③小结:禾苗在慢慢地长高,但在种田的人眼里却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真是个急性子的人。

  (3)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①读一读,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感悟动词前加上修饰性词语的好处。

  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②指名读,谈体会。(第二个句子多了“焦急地”一词,更能体现出种田的人盼望禾苗快点长高的急切心情。)

  ③理解“自言自语”,用“自言自语”造句。

  ④指名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句子。

  (二)学*第2自然段,了解拔苗过程。

  1.是啊,种田的人是那样焦急地巴望禾苗快点长高,他想出的办法是——(拔苗)。请你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找他是怎样拔苗的。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1)出示句子: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①指名读,读的时候要强调“一棵一棵”。

  ②随机提问:种田的人一边拔一边可能在想什么?

  ③引读: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时,种田的人在田里——(学生齐读句子)

  当肚子饿得咕咕叫时,种田的人在田里——(学生齐读句子)

  当种田的人汗流满面时,他还在田里——(学生齐读句子)

  (2)引读:就这样,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课件出示句子)

  ①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难怪会累得——筋疲力尽。

  ②(出示图片)看,你能说说种田的人都累成什么样了吗?累成这个样子就叫——筋疲力尽。

  ③让我们再一次把自己的感受带到句子中读读。

  (三)学*第3自然段,体会种田的人的心情。

  1.过渡:拔禾苗把种田的人累得筋疲力尽。但是,他回到家里,却一边喘气一边说——(出示句子)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2.你能想象种田的人当时的样子和心情吗?(种田的人当时很累,可是心里很高兴,因为他认为自己帮助禾苗长高了。)

  3.指名读。

  师:是啊!这个种田的人不但不知道自己错了,还很得意呢!谁来读出他的“得意”?

  4.引读: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生读)禾苗都枯死了。

  5.总结: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种田的人焦急地巴望禾苗快点长高,这是故事的起因;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这是故事的经过;最后禾苗都枯死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焦急”一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来体会种田的人的内心活动,通过做动作的表演读、引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在诵读中体会种田的人急于求成的心理。同时,帮助学生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梗概,提高阅读能力。

  四、结合实际,体会寓意

  1.过渡:刚才我们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种田的人的焦急,我从你们的朗读中也感受到了他的焦急。可是,禾苗长高的事能急吗?现在我们来看一段种子成长过程的视频。

  2.看了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长规律,种子还没有发芽,植物就不可能长高,植物还没有长得健壮,它就不可能结出果子。

  3.那文中的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老师这儿有一个词语——急于求成。他还犯了什么错?(违反规律)

  4.小结:是啊,这个种田的人太想让他的禾苗快点长高了,结果却使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他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这样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这就是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5.生活中有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吗?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吧!

  设计意图:观看植物生长的视频,使学生了解植物生长都有一定的生长规律,明白种田的人犯错误的原因。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请学生交流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从而对寓意有更深刻的认识。

  五、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筋、疲。

  2.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

  3.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书写要领。

  筋:竹字头在上半格中间。下半部分的横折钩起笔在横中线上,“月、力”要相互靠拢。

  疲:“皮”要写在病字旁的里面。“皮”的第一笔是横钩,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横撇,最后一笔捺要伸展。

  4.学生先描红,然后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5.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此环节中引导学生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以故事题目为突破口。这两则寓言的题目都是对故事内容的高度概括,抓住了故事题目也就抓住了故事的主要脉络。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故事内容理解题目,从而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教学中注重采用多种方法指导识字,如字理识字、熟字带生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将识字、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3.以读为主。整个教学中,“读”贯穿始终。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

  4.联系实际,理解寓意。注重语文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类似的现象,从而体会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亡羊补牢》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法学法:谈话法、启发法、小组合作学*

  教具学具:课件、收集的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幸福回忆2分钟。(学生主持)

  生:大家好,今天的幸福回忆2分钟由我来主持。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幸福话题为“幸福的课堂”。开学以来,在语文课上你感觉什么是最幸福的?(学生回答),大家说的也是我的幸福感受,在幸福的课堂上,让我们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帮助。

  师:带着美好的心情,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语文学*,好吗?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学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2、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读书的孩子!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蕴含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是人虚构的……)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来学*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牢)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的……

  3 、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羊丢失了把羊圈修补好。)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说的真清楚,课前的预*很全面!首先,请大家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课件播放)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字词:(开火车读)

  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

  多音字:圈 近义词:街坊-邻居

  4、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5、指导写字。

  四、精读课文,小组学*。

  字词掌握的不错,把字词带入故事中,每组选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5名学生读课文)

  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楚,讲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组学*的方式,互相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羊丢了之后,街坊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指名分角色朗读。)

  3、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刚才我们学*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句式变换(一、二)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句式变换(三)

  5、讨论交流。

  6、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五、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3、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故事我们已经读懂了,那么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再把课文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师总结:

  是的,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改正,还不算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为时不晚)

  3、学*这篇课文,我们先读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蕴涵着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时,就可以按“理解题意—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这样的方法学*。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结 果 再也没丢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亡羊补牢》教案13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通过句式比较体会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一则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流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好,请坐。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那好,我们现在来看图猜成语。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第一幅图?(守株待兔) 对了,那这一幅呢?(揠苗助长)这一幅?(刻舟求剑)难不倒你们,再给你们几个难的(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还有更难的。

  2.你们真聪明,都猜对了。那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是的,它们都是寓言故事, 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3.今天我们学*第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读题)

  4.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好寓言呢?

  生: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 学*道理(板书:道理)

  师:对,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好寓言故事了。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 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通为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桌交流生字学*情况。

  2. 字词学*

  师:有些同学的*惯非常好,读完了课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读完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

  第二行:有什么共同特点?轻声。

  理解词意:你们家有街坊吗?你们家和街坊的关系怎么样?我们中国有句话说的是“远亲不如*邻”,如果相处好了,邻居会比自己家的亲戚都好。“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书写) 我们再一齐来读一遍这些词语,注意读好轻声哦。

  第三行:领读指导书写:叼 悔。

  我们再把这些词语读两遍。开小火车读词语。

  3、(读得很正确)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正音,齐读)大家很厉害,这么难读的段落都读通顺了,2-5自然段每一排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读得最正确,最通顺。 (点评)

  4.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可以用上上面的词语来说。

  小结:像这种抓关键词,并把他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明白了吗?

  三、理解题意

  1.课文读通顺了,题目的意思你读懂了吗?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 ( 预设:学生知道正确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哪个句子读懂这个字的意思?

  师:哦,是联系课文知道了它的意思,我们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课件)选择正确意思。 小结: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板书:失去 养牲畜的圈) 请像老师这样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写在课题下。

  3.现在我们知道了,“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四、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课文中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羊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句子。

  2.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那你来说说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板书:丢羊

  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板书:羊圈破了。

  哪个词告诉我们这句话是原因?(原来)齐读

  3.(课件)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4.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把窟窿补上)

  5.他的街坊也发现了,请你当当养羊人的街坊,快来劝劝他。(把窟窿补上吧)还有什么想说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会丢羊。评价:你真是个好心的街坊)

  我们来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劝说的,课件出示,指名读。

  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劝说养羊人的?哪个词看出他着急?(堵上、修一修、赶快)你能给赶快换个词吗?

  (课件)街坊还会用怎样的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担心、着急)

  6.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的表现呢?谁来做养羊人?(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生起来读不同的语气,还可以加上动作。)这个养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 (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他和街坊的对话。

  7.就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读(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字中读出来的?(又)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刚才我们学*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那么两次亡羊之后,(课件)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这时,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8.全班交流:

  他的心情怎样?(后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他又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来?(知错就改)

  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养羊人这样做,对吗?从哪知道?(课件) 从此,什么意思?

  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接受劝告,知错就改)

  9.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寓意)齐读

  (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

  10.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不认真等)

  小结: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五、复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我们学校最*要举行讲故事比赛,让老师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上面老师给你提供的小帮助,自己先练练。(学生准备,课件播放音乐,师巡回指导)

  2.展示前,提示学生自己发言时希望别人怎么听?

  (要安静,这是有礼貌的表现。 听后能给我指出优缺点。)

  六、总结学法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七、作业设计

  1.将这则寓言故事给爸爸妈妈听,请家长点评。

  2. 写写读了《亡羊补牢》之后自己的感想。

  3.收集并阅读寓言故事,下周班队课举行讲故事比赛。 以上作业任选两项完成。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南辕北辙》。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羊圈破了

  丢羊 不听劝告 没丢过

  接受意见 及时改正

  为时不晚

《亡羊补牢》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会用从此造句。

  3、德育目标:

  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窟窿的教学导入新课

  1、(课件及各种物件)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看,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2、出示生字词窟窿,指导读准字音:

  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注意:窿字在书写时,这里的一小横可不能忘记。

  3、导入:

  当出现了窟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大家来学*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 学*课文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

  (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

  4、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 词语(亡羊补牢暂时不考虑解释)

  ⑵ 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问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_____________。)

  ⑶ 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__________)(板书:不听劝)

  (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 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演示)(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____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

  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

  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

  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__开始。

  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 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三、 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给课文配音。

  2、齐读全文。

  3、(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四、拓展练*

  技能训练:

  小辩论:《我喜欢养羊人》或《我不喜欢养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喜欢或不喜欢),并说清楚理由。

《亡羊补牢》教案15

  活动目标:

  1.会说成语:亡羊补牢;理解成语的意思。

  2.知道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3.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个性化的进行人物的表现。

  活动准备:

  《亡羊补牢》ppt图片、牧羊人、老农、狼和羊头饰。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理解成语的意思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听完了我要提问的'哦。

  (1)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亡羊补牢)

  (2)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牧羊人的羊圈破了个洞,狼从洞里进去把羊给叼走了。)

  (3)他的邻居对他说了什么?牧羊人有没有这么做,他说了什么?(邻居说: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牧羊人没有这么做,羊都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4)后来他有没有后悔?最后他怎么做的?(他很后悔没有听邻居的话,最后他把羊圈修好了)

  (5)亡羊补牢不仅是这个故事的名字,它还是一个成语,所以我们就称它为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

  二、师幼一起完整讲述,熟悉故事中各角色的台词

  1.邻居说的什么?应该用什么语气说话?

  2.牧羊人羊丢了他的心情怎么样?应该要怎么说?

  3.你们生气时会怎么表现,那牧羊人生气时候的语气应该怎么表现?

  4.完整讲述故事。

  三、出示头饰,幼儿自选角色表演,教师以导演的身份介入游戏

  1.今天导演要来挑选最佳小演员,最棒的将获得最佳演员奖。

  2.演员上台第一步应该做什么?(演员自选头饰,介绍自己)

  3.教师提问台词,重点指导幼儿的表情、动作语言。

  四、师幼分享点评

  1.小朋友你们最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

  2.我们下次表演游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五、我们在这个故事里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并不要紧,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去学*。本课我是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及学*生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我设计了朗读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了合作精神。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还是有缺陷的,让孩子读的时间不够,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学*,学会大胆创新,让自己的课堂放光彩。


《亡羊补牢》教案菁选扩展阅读


《亡羊补牢》教案菁选(扩展1)

——《亡羊补牢》教案6篇

《亡羊补牢》教案1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讨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 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 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 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

  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上,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汇报自己预*所得,交流字的读音,写法。)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寓言 羊圈 劝告 街坊 窟窿 结结实实 叼走 后悔

  (一位同学读,别的同学听,读对,出示正确的拼音,读错,纠正。最后齐读词语。)

  2.整体感知

  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五位同学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重点解决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读轻声③叼的最后一笔。

  3.语言训练: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亡羊补牢》 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

  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师适机板书:第一次 不补 第二次 修补]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出示课文1-3自然段,同学默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

  养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他劝告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

  (请几个同学读,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对话,注意语气。)

  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课文4.5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女生齐读4.5两段,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狼又钻进去,又丢了一只羊)

  3.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养羊人不听劝告,不修补羊圈,狼才会再次进来。)最后。他后悔了,听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4.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不会,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讨论:现在补牢迟吗?

  [不迟,因为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

  5.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故事我们学完了,那谁可以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亡,丢;牢,羊圈。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四、给予提纲,讲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帮助,自己先练*下。

  ……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

  ……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请几位同学讲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

  2.抄写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 不 迟

  知

  第一次 不补 错

  就

  第二次 修补 改

《亡羊补牢》教案2

  设计说明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则*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寓意,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识字写字教学仍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重视写字指导,发现生字书写规律,强化写字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

  1、预*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2、搜集并阅读寓言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引出新课

  1、看图片猜故事。

  导入: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这些故事的名字吗?(《乌鸦喝水》《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这些故事简短有趣,又含有深刻的道理,我们称之为“寓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两则寓言。(板书:寓言二则,相机识记“寓”和“则”两个生字。)

  2、(出示第一则寓言题目:《亡羊补牢》)谁来读一读故事的题目?

  (1)学*生字“亡、牢”。

  减一减法:忙-忄=亡

  字理识字法:(出示“牢”的字理图)甲骨文的“牢”字,像一头牛被困在圈栏之中。

  (2)指名读课题。

  3、质疑课题:“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以看图片猜故事引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对这个故事有一定了解,为后面的学*做好了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小老师领读。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羊圈 叼走 街坊 后悔 从此 劝告 丢失 钻进去

  (2)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做摘苹果的生字游戏。

  寓 则 亡 牢 圈 钻 叼 坊 悔 此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读好重点句。

  (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教师相机强调“街坊”中的“坊”读轻声;“钻进去”中的“钻”读zuān;“叼”的读音为diāo。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学生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采用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字时,采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亡羊”的?(第1~4自然段)

  2、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默读第1~4自然段,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3、学生汇报,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1)重点句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①“圈”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uàn,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②学*生字“钻、叼”。动作演示“钻、叼”。

  熟字加偏旁法:钅+占=钻

  形声字记忆法:“叼”左边的口字旁表示用口来叼,右边的“刁”表示生字的读音。

  ③齐读句子。

  (2)重点句2: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①“街坊”就是邻居。“坊”是本课的生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加一加法:土+方=坊。换一换法:房——坊。)

  ②街坊劝告时是怎样的语气?请你试着来劝一劝这位养羊的人吧!(指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时要表现出街坊对养羊的人的关心。)

  ③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的人心里是怎样想的?

  预设:羊都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真是多此一举。不就是一只羊吗?没什么大不了的。

  ④养羊的人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回答呢?(无所谓,毫不在乎。)

  ⑤指名分角色读一读对话,相互评议。

  4、过渡:好心的街坊来劝说,养羊的人却不听劝告,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5、学*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要突出两个“又”字。)

  (3)为什么要突出两个“又”字?联系第1自然段想一想。(两个“又”字更能体现养羊的人不修羊圈带来的后果,而且能突出丢羊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4)齐读第4自然段。

  6、过渡:两次丢羊后,养羊的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7、学*第5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1: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①你能体会养羊的人现在的心情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后悔”“现在修还不晚”来体会养羊的人认识到自己错了。)

  ②学*生字“悔”。

  换一换法:海——悔。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后悔”。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后悔的经历。

  (2)课件出示句子2: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①读一读,说说养羊的人是怎么做的。

  ②相机学*“此”。

  熟字比较法:比——此。

  减一减法:些-二=此。

  ③读一读,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预设:第二个句子中的“赶紧”一词说明事情紧迫,养羊的人行动很迅速;“堵上、结结实实”说明养羊的人很认真,把羊圈修得很好。

  ④指名读句子。(将这句话与养羊的人的语言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体会养羊的人两次丢羊后心理和态度的变化,进而更深入地体会“亡羊补牢”的意思。)

  (3)小结:养羊的人终于听取了街坊的劝告,及时修补了羊圈,结果——(课件出示句子)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4)再次朗读,指导语气。

  设计意图: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提供运用词语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此环节中抓住了“又”和“赶紧”,感悟养羊的人因后悔而及时改正错误的做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四、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1、语言训练:当养羊的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街坊会怎么说?养羊的人又会怎么回答呢?

  2、同桌合作表演后,教师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深入学*了课文内容,现在你能说一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羊丢了及时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5、小结:由此可见,像养羊的人这样犯了错误

  6、“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犹未为晚”。

  7、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先和同桌小声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此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与解题相联系,并抓住时机进行语言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意。同时,把语文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道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五、比较字形,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指名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3、指导学生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特点、笔画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交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重点指导:

  钻:左窄右宽。“钅”的竖提不要穿过第三笔的横。

  劝:第二笔是长点,右边的“力”写得比左边高一些。

  丢:第一笔撇写得短而*,第四笔的横要写得长一些。

  告:第一笔撇与“丢”的撇写法有区别,第四笔的横要写得长而稳一些。

  5、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一边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及书写要领。

  6、教师强调写字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学生临写。

  7、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后再进行书写。

  8、全班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表扬写得较好的同学,并让其和大家交流分享书写经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设置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惯,通过认真观看教师示范,掌握重点字的书写要领,感受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每一画中。

  六、总结全文,拓展练*

  1、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教师不能硬性总结道理,让学生硬说道理,要尽可能拓宽学生思路,结合实际谈。

  2、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练*,使学生巩固课内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我们要看一个有趣的动画片,同时又能学到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多媒体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片)

  2、你知道这个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这个故事就是——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3、“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文中画出“揠苗”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动画片入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画出“揠苗”的意思,增强读文的实效性。

  二、学*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

  2、出示生字:焦、筋、疲、喘、截。(带拼音读,去掉拼音再读)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全班汇报,说一说自己认识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1)加一加识字法:皮+疒=疲,肋+q=筋。

  (2)换一换识字法:载——截。

  (3)字理识字法:焦——(出示字理图)上边的字形是一只小鸟,下边的字形是火的演变,就像小鸟在火上烤,这是多么令人着急的事。

  (4)利用熟字比较记忆“喘”:端——喘。

  5、检测词语认读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焦急 筋疲力尽 喘气 一大截(开火车读,齐读)

  6、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7、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1)先自己说说看。

  (2)指名说。

  (3)课件出示:焦急、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枯死了。(引导学生齐读)

  8、解题。

  “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你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了吗?

  课件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设计意图:采取小组合作学*生字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借助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降低了概括难度,巩固对词语的运用。

  三、深入探究,品读课文

  (一)学*第1自然段,体会那个种田的人的“焦急”。

  1、这个人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那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文中有一个词语直接写出了他当时的这种心情。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焦急)

  2、自由地朗读第1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他的焦急。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焦急?(“巴望”是盼望的意思,说明他心里很焦急;“天天”说明他每天都去田边看。)

  ②你能读出种田的人焦急的心情吗?(指名读)

  (2)引读:种田的人多希望自己的禾苗快点长高,他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出示句子)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①禾苗真的没有长高吗?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比较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②指导朗读:“一点儿”要重读。

  ③小结:禾苗在慢慢地长高,但在种田的.人眼里却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真是个急性子的人。

  (3)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①读一读,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感悟动词前加上修饰性词语的好处。

  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②指名读,谈体会。(第二个句子多了“焦急地”一词,更能体现出种田的人盼望禾苗快点长高的急切心情。)

  ③理解“自言自语”,用“自言自语”造句。

  ④指名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句子。

  (二)学*第2自然段,了解拔苗过程。

  1、是啊,种田的人是那样焦急地巴望禾苗快点长高,他想出的办法是——(拔苗)。请你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找他是怎样拔苗的。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1)出示句子: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①指名读,读的时候要强调“一棵一棵”。

  ②随机提问:种田的人一边拔一边可能在想什么?

  ③引读: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时,种田的人在田里——(学生齐读句子)

  当肚子饿得咕咕叫时,种田的人在田里——(学生齐读句子)

  当种田的人汗流满面时,他还在田里——(学生齐读句子)

  (2)引读:就这样,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课件出示句子)

  ①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难怪会累得——筋疲力尽。

  ②(出示图片)看,你能说说种田的人都累成什么样了吗?累成这个样子就叫——筋疲力尽。

  ③让我们再一次把自己的感受带到句子中读读。

  (三)学*第3自然段,体会种田的人的心情。

  1、过渡:拔禾苗把种田的人累得筋疲力尽。但是,他回到家里,却一边喘气一边说——(出示句子)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2、你能想象种田的人当时的样子和心情吗?(种田的人当时很累,可是心里很高兴,因为他认为自己帮助禾苗长高了。)

  3、指名读。

  师:是啊!这个种田的人不但不知道自己错了,还很得意呢!谁来读出他的“得意”?

  4、引读: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生读)禾苗都枯死了。

  5、总结: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种田的人焦急地巴望禾苗快点长高,这是故事的起因;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这是故事的经过;最后禾苗都枯死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焦急”一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来体会种田的人的内心活动,通过做动作的表演读、引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在诵读中体会种田的人急于求成的心理。同时,帮助学生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梗概,提高阅读能力。

  四、结合实际,体会寓意

  1、过渡:刚才我们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种田的人的焦急,我从你们的朗读中也感受到了他的焦急。可是,禾苗长高的事能急吗?现在我们来看一段种子成长过程的视频。

  2、看了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长规律,种子还没有发芽,植物就不可能长高,植物还没有长得健壮,它就不可能结出果子。

  3、那文中的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老师这儿有一个词语——急于求成。他还犯了什么错?(违反规律)

  4、小结:是啊,这个种田的人太想让他的禾苗快点长高了,结果却使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他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这样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这就是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5、生活中有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吗?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吧!

  设计意图:观看植物生长的视频,使学生了解植物生长都有一定的生长规律,明白种田的人犯错误的原因。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请学生交流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从而对寓意有更深刻的认识。

  五、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筋、疲。

  2、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

  3、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书写要领。

  筋:竹字头在上半格中间。下半部分的横折钩起笔在横中线上,“月、力”要相互靠拢。

  疲:“皮”要写在病字旁的里面。“皮”的第一笔是横钩,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横撇,最后一笔捺要伸展。

  4、学生先描红,然后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5、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此环节中引导学生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亡羊补牢》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会用从此造句。

  3、德育目标:

  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窟窿的教学导入新课

  1、(课件及各种物件)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看,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2、出示生字词窟窿,指导读准字音:

  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注意:窿字在书写时,这里的一小横可不能忘记。

  3、导入:

  当出现了窟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大家来学*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学*课文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

  (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

  4、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给课文配音。

  2、齐读全文。

  3、(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四、拓展练*

  技能训练:

  小辩论:《我喜欢养羊人》或《我不喜欢养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喜欢或不喜欢),并说清楚理由。

《亡羊补牢》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 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 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 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

  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上,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汇报自己预*所得,交流字的读音,写法。)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寓言 羊圈 劝告 街坊 窟窿 结结实实 叼走 后悔

  (一位同学读,别的同学听,读对,出示正确的拼音,读错,纠正。最后齐读词语。)

  2.整体感知

  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五位同学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重点解决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读轻声③叼的最后一笔。

  3.语言训练: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亡羊补牢》 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

  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师适机板书:第一次 不补 第二次 修补]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出示课文1-3自然段,同学默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

  养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他劝告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

  (请几个同学读,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对话,注意语气。)

  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课文4.5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女生齐读4.5两段,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狼又钻进去,又丢了一只羊)

  3.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养羊人不听劝告,不修补羊圈,狼才会再次进来。)最后。他后悔了,听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4.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不会,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讨论:现在补牢迟吗?

  [不迟,因为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

  5.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故事我们学完了,那谁可以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亡,丢;牢,羊圈。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四、给予提纲,讲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帮助,自己先练*下。

  ……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

  ……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请几位同学讲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

  2.抄写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

《亡羊补牢》教案5

  参赛人:陈燕

  参赛作品: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揭题,引入新课

  1、回忆学过的寓言。

  2、说说什么是寓言?

  3、揭示课题,齐读。说说你对“亡”和“牢”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字词,正音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如:“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 交流、汇报,相机引导。

  四、悟理

  1、默读,想一想: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是在什么情况下丢的?

  2、交流:

  (1)、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2)、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3)、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1)、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复述

  五、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3、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2)、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3)、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4、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六、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1、我们这节课学*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2、在我们今后的学*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交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防偷盗方法。)

《亡羊补牢》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 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 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 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 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l 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l 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 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 如果…… 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补牢”呢?——及时补救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讲故事

  教学设想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深切的感悟,将学*文本与追本溯源,学*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35分钟来来去匆匆,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又动笔写字的事件。


《亡羊补牢》教案菁选(扩展2)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菁选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亡羊补牢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1

  我所讲的是寓言《亡羊补牢》。由于这则寓言较短,所以一课时完成。在这节课中我始终贯穿着幻灯片教学。根据学*寓言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内学*课文内容。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去组内学*。本课我是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及学*生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我设计了组内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了合作精神。三年级是开始写作的最初阶段,在学文的同时要为写作打基础。在本节课中,我利用插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编演才能。为了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我采用了一段flash动画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补牢事件。最后教给了学生学*寓言的方法。生字在最后做了短时呈现。以上是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本节课还存有许多不足之处:

  1.语言运用不恰当。有罗嗦现象,导致课堂延时。(还有不该自己讲的东西自己讲了。)

  2.由于时间关系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例子。这是讲课中的一个失误。

  3.在演示flash动画的运用过程中前一部分可以删去,只运用后一部分即可。

  4.没有拓展延伸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2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则寓言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一、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忆学过那些寓言故事,然后教师小结:寓言常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筛选,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如,“亡”“牢”什么意思?“亡羊补牢”什么意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寓言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出示自学提示。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四、精读课文,体会寓意。抓住街坊是如何劝养羊人的?他是如何反应的?”“第二次丢羊时,他又有什么反应,以及如何想的,如何做的?”这几个问题展开,进行朗读,感悟,老师进行恰当的板书。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五、联系实际,谈体会。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回顾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的积极很高,学*的兴趣很浓,教学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鼓励大胆质疑,在读中解决问题等。

  3、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

  相比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显得更明显:

  1、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2、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总之,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3

  《亡羊补牢》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1。谈话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含义。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在理解题目的意思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字的意义,在教给学生解释词的意思的时候,可以把词中每个字的意思进行整合,即可解释清楚这个成语意思。在解释每个字的意思的.时候,我慢慢的渗透一种学*方法,即:把字词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在书中找到想要的答案。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做好了铺垫。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先自己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识字环节,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加了学生的学*兴趣。

  3。读中感悟,体会寓意。

  抓住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和表现不同进行教学,朗读,感悟。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悟出道理。并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而且还总结了学*寓言的方法,为下一则寓言的学*做好了铺垫。

  不足之处:

  1。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2。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生成,使课上的更精彩。

  3。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4。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4

  《亡羊补牢》是一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养羊人丢了羊,开始不在意,后来羊又丢了,最后补好羊圈不再丢羊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许多羊,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第2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养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第三自然段写的是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个寓言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这个字的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下文的学*做好了铺垫。

  二、重视读的训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默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身临其境。

  这节课虽然教学设计得还好,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够灵活,学生所回答的结果出乎了老师的意料,直接说出了当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就应该把羊圈修好。此时我表扬学生后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走,不能表现出学生的回答好在哪里。如果此时让学生将老师的答案和学生的答案进行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会更容易加深学生对这个故事所说明道理的理解。还有,学完这个故事以后,如果让学生全文品读理解,会给学生一个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想渗透。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5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感紧动手把窟窿补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掉。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全文有5个自然段。第1至3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许多羊,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第4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第5自然段写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羊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是中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我多次在课堂上多次出现难读的词句,并且注意了学*的层次,降低学生学*的难度。如,这篇课文里有一个多音字“圈”,在课文里的“羊圈”一词中念juan(第四声),孩子们经常会受“圆圈”中的“圈”的影响,容易读错。我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先让学生读词,然后再读句,最后再读全文。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补、牢”这三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做好了铺垫。

  三、重视读的训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四、注意了对学生的`引导。在理解课文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例如:在理解“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这句话时,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此句的意思。接着引出养羊人的这种态度对不对?你作为他的朋友快劝劝他吧。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自由表达。在最后总结全文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读了课文的感受,而是让学生读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的言语,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找他第二次丢羊后的行为,再读你又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对这个人的评价中,自然就总结了寓言的教育意义。这节课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很多考虑,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够灵活,以后要多加注意。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6

  《亡羊补牢》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孩子们一个道理:一个人做了错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在学校开展的语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三年级两位教师分别对《亡羊补牢》这一课进行了备课、上课、说课,课后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反思,课上两位老师对课文里出现的插图进行了不同的处理,以下是两位老师的教学片段

  片断一:

  师:出示挂图,问: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图上画了一棵大树,大树下有一个羊圈,羊圈有些羊,羊圈外面还有四个人

  师:你能用一个字概括说出图上的内容吗?

  生:图上有人和物

  师:你能说说图上的人和物有什么关系吗?

  生:一个人养了几只羊,羊圈破了个洞,街坊劝养羊人修羊圈。

  师:你们从图上读出了这些内容,那么课文里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则寓言故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片断二:

  师:出示挂图,同学们刚才我们对《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你能结合插图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吗?

  生1:因为养羊人听了街坊的劝告,把羊圈修好了,再也没丢过羊。

  生2:因为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他觉得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什么用,第二次又丢了羊,他后悔没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所以他才把羊圈修好了。

  师:课文插图是辅助理解课文的,你能结合插图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这则寓言故事吗?

  生:复述(略)

  反思:

  课标在教材说明中指出:在语文教材中,图像系统是配合文字系统的`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也是影响学*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忽视课文插图的价值和作用和重视课文插图的价值和作用,教学效果是不同的。第一位老师是借插图的内容引出寓言故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为学*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位老师是在理解了寓言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插图,用“因为…所以…”句式说图上的内容,并利用插图内容复述寓言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寓言故事,进而明白寓言阐述的道理。这两位老师都重视了插图的作用,在理解课文过程中起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新课程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课文浑然一体,相互印证。这些插图不仅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具有欣赏性,艺术性,而且自身蕴含着丰厚的教育价值。有些插图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透露着人生哲理,态度价值,人文信息等等。老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插图中获得教益与启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课文中的插图能赋予学生一定的精神成长的养分,奠定学生基本的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关注插图的合理使用,使其产生应有的教学效益。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运用插图

  借助插图,帮助学生认识事物

  刚入学的儿童由于年龄小,知识少,他们更喜欢课文中生动形象的画面。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能使他们对该事物有具体形象的认识。

  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对于有些课文,学生不易理解,借助鲜明生动的课文插图,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插图提供的画面,充分想象文字所蕴含的内容,帮助理解。

  1、插图,初步感知。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的彩图却兴致勃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新知。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课文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插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现行教材中的插图,大都贴*生活,富有情趣,与教材紧密结合。教学中要重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插图,总结课文。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

  借助插图,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复述课文。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背诵较长篇幅的课文,如果死记硬背,必然事倍功半,但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那些故事性强又配上像连环画一样插图的课文,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课文插图来帮助记忆课文。

  借助插图,培养观察力。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教师要紧紧围绕大纲要求及本章节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能力。只要坚持长期、系统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到长足的提高。

  借助插图,培养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

  一幅图上的事物,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课文里的插图。

  鲁迅先生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某种意义上说,插图就是对某些文字语言信息的艺术放大,具有文字所没有的不可替代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插图,赋予插图新的生长点,赋予插图新的教育价值。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学校组织的双优课评选活动中,展示给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我亲切、谦和的教态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同时对调动学生们的学*兴趣也起到了致关的重要。我非常满意的是学生们的表现,学*兴致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发散思维活跃、学*效果良好。一节课的教学安排,老师可以精心准备,但课上的突发事件(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或是无关的),确实往往让老师始料未及的,怎样巧妙的处理好,就要看老师的应变能力,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继而就本课书的教学,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1、目标明确,方法落实:

  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的方法,老师把学*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

  2、循环反复,螺旋深化:

  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

  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掌握生字是积极的,

  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3、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学法,但切入点的'问题缺少讨论的价值:

  这节课环节清楚紧凑,老师以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们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告诉你们,帮我分析一下。为切入点,引导孩子读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学*和师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体会了寓意。这种探究合作学*在此运用得如此自然与高效。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作为切入点的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组讨论的意义不大。

  4、教学无小事,更应关注细节:

  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8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较短,为了能在一课时很好的完成。在这节课里,我结合学*寓言通常使用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试题理解题意。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学*课文内容。使学生有目的的,在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到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我同时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学*。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并通过人物对话模仿,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二年级是开始写作的最初阶段,在学文的`同时要时刻想着为写作打基础。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中,我利用插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这样也就教给了学生学*寓言的方法。

  有其优点也就不自然的存在一些不足;语言运用不恰当。有罗嗦现象,导致课堂延时。由于时间关系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例子。再有就是没有拓展延伸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9

  《亡羊补牢》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1、谈话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含义。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在理解题目的意思的时候,学生总是不能说出其意思,而是在讲述“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这时候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字的意义,在教给学生解释词的意思的时候,可以把词中每个字的意思进行整合,即可解释清楚这个成语意思。在我慢慢的引导下学生终于知道了如何解释“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在解释每个字的意思的时候,我慢慢的渗透一种学*方法,即:把字词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在书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学会正确的阅读。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做好了铺垫。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先自己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识字环节,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加了学生的学*兴趣。

  3、读中感悟,体会寓意。抓住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和表现不同进行教学,朗读,感悟。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悟出道理。并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而且还总结了学*寓言的方法,为下一则寓言的学*做好了铺垫。

  不足之处:

  1、课堂提问中,集体展示偏多,个人展示偏少,不能体现个体的能力。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课堂生成,使课上的更精彩。

  3、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4、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10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是一则成语故事。这个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寓意是对故事中的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作的最高概括,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个跨度的,为了帮助学生迈过这个跨度,必须重视情境创设,因为学生只有在耳闻目睹之后,才会真正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正确地对故事角色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才能水到渠成地概括出寓言向我们揭示的道理。通过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年龄情况,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1、 导入设计富于情趣,吸引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一上课,我便引导学生通过积累成语,引出这个故事,学生由此兴志勃勃地投入学*,思维随之活跃起来,质疑创设问题情境也就应运而生,各个疑问代表了学生学*寓言的求知欲,这些激发学生学*兴趣,形成探究的动机,是学生自主学*的良好开端。

  2、 重视对重点词句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和培养运用语言文字能力:

  在这篇课文中,我设计了“练*说话”的环节,高度重视字词教学,因为这正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讲“应该”这个词时,我指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词义,让学生说句子练*进行运用语言文字训练。另外,还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类似“亡羊补牢”的例子,让学生在运用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个成语故事,指导学生处理解决生活中的事情。

  3、重视朗读文本,让学生在读中品悟,培养语感,形成朗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读好两次丢羊的经过。第一次他是满不在乎,街坊劝说的`话,他没当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按照街坊说的去做,并立即动手将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把寓言中所表达的几个层次的意思读出来。在朗读的形式上,先让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默读理解故事内容;老师范读,学生练读抓住重点词句;最后再分角色读,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然后,充分利用插图,将四幅图放在一起,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大家的学*兴趣十分浓,有的复述故事,有的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4、 拓展练*,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最后十分钟,我又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了语文读本上的《熟能生巧》,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不仅激励学生重视阅读《语文读本》,而且进行了语言积累。

  综合上述,本节课学生读懂了课文文本,理解了寓意,启发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行了语言积累。当然,这节课不免还存在着一些遗憾:

  1、教学过程中,创新意识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更加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2、在联系实际环节,有的学生理解了寓意,但是不能条理清楚地叙述出生活中类似的事例。今后还需要继续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11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则寓言时,我采用了电子白板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学*: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二、初读解题。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四、由事悟理 。这篇寓言比较简单,所以感觉效果还不错。首先利用白板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到这些图片你们会猜到是哪则寓言吗?孩子们学*的热情一下就提升了。接下来在学生读课文前,利用白板播放了朗读课文,为学生在接下来的朗读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时候,注重了学生对文中的角色分析如:想象一下,街坊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劝他呢?他又会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回答街坊呢?所以设置了练*:街坊()地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后面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假如他在修羊圈的时候那个街坊又来了,看见了他,又会怎么样说呢?最后让孩子们联系学*、生活实际,谈一谈对寓意的感想。

  回顾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我恰当地运用电子白板技术,让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使教学方便轻松,使师生的距离拉*了,现场交流更有效了,掌握知识更扎实了。

  2.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的积极很高,学*的兴趣很浓,教学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比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显得更明显:

  1.教学过程中,创新意识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更加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2.在联系实际环节,有的学生理解了寓意,但是不能条理清楚地叙述出生活中类似的事例。今后还需要继续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这节课通过利用白板教学,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改变一点点,一点点改变”做起,每天都让自己的课堂改变一点点,努力让自己的教学水*不断提高,让我的课堂渐渐精彩起来,魅力起来。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12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由于这则寓言较短,所以一课时完成。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学*寓言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我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

  “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补、牢”这几个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做好了铺垫。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内学*课文内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在理解课文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例如:在理解“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这句话时,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此句的意思。接着引出养羊人的这种态度对不对?你作为他的朋友快劝劝他吧。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自由表达。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总结全文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读了课文的感受,而是让学生读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的言语,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找他第二次丢羊后的行为,再读你又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对这个人的评价中,自然就总结了寓言的教育意义。为了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我让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补牢事件。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去内学*。本课我是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及学*生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我设计了朗读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了合作精神。生字在最后做了短时呈现。以上是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本节课还存有许多不足之处:

  1、语言运用不恰当。有罗嗦现象,导致课堂延时。(还有不该自己讲的东西自己讲了。)

  2、由于时间关系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例子。这是讲课中的一个失误。

  3、没有拓展延伸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是我参加学校组织的“第二届信息杯教学赛讲”课,我亲切、谦和的教态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同时对调动学生们的学*兴趣也起到了致关的重要。我非常满意的是学生们的表现,学*兴致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发散思维活跃、学*效果良好。一节课的教学安排,老师可以精心准备,但课上的突发事件(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或是无关的),确实往往让老师始料未及的,怎样巧妙的处理好,就要看老师的应变能力,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继而就本课书的教学,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一)目标明确,方法落实。

  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的方法,老师把学*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

  (二)循环反复,螺旋深化,

  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掌握生字是积极的,

  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三)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学法,但切入点的问题缺少讨论的价值。

  这节课环节清楚紧凑,老师以“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们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告诉你们,帮我分析一下。”为切入点,引导孩子读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学*和师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体会了寓意。这种探究合作学*在此运用得如此自然与高效。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作为切入点的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组讨论的意义不大。

  (四)教学无小事,更应关注细节

  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窟窿”时,发音不准,我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14

  《亡羊补牢》是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出来,把那只羊叼走了。”这句话很直接地告诉了我们丢失羊的原因。按教学流程应该是很顺利地完成好这一部分的,然而,孩子们的脑海中永远有着无限的探究欲望和问题,让教学充满了未知。这次教学就发生了一场“大转弯”,呈现出了别开生面的一幕。

  片断回放:

  师:请同学们在第一段里画出这个人丢失羊的原因。(用笔勾出那句话并朗读)知道羊丢失的原因了吗?(板书:破了个窟窿)

  正当我写完板书转身后,还见一名男生把手高高地举过头顶,可以看出他很想说话。于是,我请了他起来。

  他起身问道:余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既然羊圈破了一个窟窿,那么羊为什么不从窟窿里跑出去?

  听了他的问题,我顿时感到了一片茫然,完全出乎于我的预设之外,心想:怎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呀?一下子我不知所措地陷入僵局,突然,我又觉得这还真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不应该放过这次机会。看着孩子们在座位上窃窃私语,我立马想到问题是孩子们的问题,应该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想象和探讨。

  师:刚才,有同学提出了一个让老师也没有想到的问题:羊为什么不从窟窿里跑出来?从你们的表情上,我可以看出大家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现在就让大家花点时间来讨论讨论吧?

  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立刻“耶”了起来,赶紧拉开阵势,展开了小组讨论,两三分钟后,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我们小组认为羊没跑出来,是因为他们害怕狼,狼常吃小羊,如果羊全部跑出来的话,就有可能被狼全部吃光。

  师:这是一个原因:怕被狼吃掉。那你一定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吧!(生哈哈大笑)

  生:我认为羊不会跑出来的原因是时间太晚了,该是羊休息的时候。

  师:你一定是从“夜里”这里知道了时间,会懂得从词语中来分析,有道理。(在不断地交流中,我也受到启发并加以引导),同学们,想一想,“羊圈”是什么?

  生:羊圈是羊们住的地方,是它们的“家”。

  师:请孩子们想一想,这几只羊会是听话的羊吗?

  生:会,它们会听主人的话,不会离“家”出走。

  生:会,因为它们是最亲密的亲人、朋友和兄弟,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守候自己的家园,就像《喜洋洋与灰太狼》里面的羊村一样。(又是一片笑声)

  当然,孩子们回答还有其他的,比如:羊圈破的窟窿不够大,羊跑不出去;羊儿们白天在外面放养了一天,到了晚上就累了——————

  教学反思:

  这是一段出乎意料的教学,是一段在预设之外的教学,更是一段让人寻味的教学。我们常说,课堂是什么?其实就是孩子们的课堂。在教学前,教者根本没有考虑到会有这样的课堂提问和生成。“羊圈里的`羊为什么不从窟窿里跑出来呢”这个问题,结合本课教学目标而言,没有多大的教学价值藏在里面,这是偏离了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提问。然而,我们用孩子的视野来观察,会发现这个问题却高于教学目标和内容,带有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再思考,带有看问题的独特思维眼光,带有对弱小事物的关爱和同情。在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小组讨论精彩纷呈,尤其是在交流汇报上,他们都能为自己的回答找到充足的理由,这个问题已经慢慢地进入了孩子们的理解文本、训练思维、生活世界和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去了。我认为:教学是为孩子服务的,面对一次难能可贵的“孩子问题”,我们理当应该停下脚步,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徜徉在属于他们的问题世界中去。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15

  我们要学*什么知识。我微笑着回答:学*新课。他们脸上立刻洋溢着笑容,并向我耳边回声道:老师,我知道我们今天学*的是两个寓言故事,我在家已经读熟了。可有趣了,里面还告诉了我们深刻的道理。

  叮铃铃.......我们就这样在谈论中开始了第二节的课堂,孩子们上课的状态高昂、激情,使我回荡心间。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什么是寓言的知识,并在欢快的学*气氛中大家的积极性,那真是厚积薄发呀!

  我从课题入手,给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这则寓言。我们引入眼帘的是闯生字关,令我欣慰的是学生们都能在不出示读音的'情况下,认读这些生字,看来他们的预*功夫用心了。我通过齐读----开火车读----分组读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学生们认真学*的尽头,使我开心。这节课进入课文朗读时,学生们都能做到津津有味地去咀嚼文中的深刻道理。我首先让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读完课文,你想说什么,自由发挥。结果他们认为:养羊的人早就应该听街坊的话,这样就不会被狼叼走。但这个养羊人,最后后悔了没早听从街坊的劝告,心想还是赶紧把羊圈修好吧!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分辨出应该做一个知错就改,多听取别人教导的道理。

  通过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们去动脑思考问题,老师做补充、总结是课堂学*的必要环节。因为通过前四单元的学*、做试题,我发现里面的题型考察学生的思维想象题型较多。这在*常的上课中,要多善于指导、观察学生的学*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想象发挥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通过课文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一是那个养羊的人丢了几次羊?二是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么样?三是你认为养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四是生活中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例子吗?试着说一说吧!从这几个问题中升华对课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学生们在前三个问题中,都能脱颖而出,唯独在最后一个问题回答中有点难度,回答的不是多理想,以后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体而言,学生的听课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足的之处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亡羊补牢》教案菁选(扩展3)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菁选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亡羊补牢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1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是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的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课堂一开始,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小结:寓言即通过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物的方法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筛选,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亡”“牢”什么意思?“亡羊补牢”什么意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寓言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接下来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亡羊补牢》的视频,让学生从中找出答案。这样学生很快地就明确了我们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

  在学生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深入地去理解课文。我通过提问;养羊人在放羊时发现了什么?羊为什么少了呢?丢了羊后,街坊劝养羊人做什么?养羊人是怎么说呢?又是怎么做的?我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从书本中找出答案。我在通过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故事的脉络。在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体会养羊人后悔心理的时候,抓住“不该不”一词让学生进行换词,当学生换成“应该”一词以后,又让学生把换好的句子和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哪句放在文中更合适。这一训练,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在表达意思上的区别,既进行了句式对比训练,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意思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品悟。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读好两次丢羊的经过。第一次他是满不在乎,街坊劝说的话,他没当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按照街坊说的去做,并立即动手将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把寓言中所表达的几个层次的意思有表情地读出来。在朗读的形式上,先让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默读理解故事内容;老师范读,学生练读抓住重点词句;最后再分角色读,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然后,充分利用插图,将四幅图放在一起,指导学生看图复述故事。通过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寓言中含着的意思,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大家的学*兴趣十分浓,A层的学生复述故事,B层的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C层的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要。

  在教学的最后,学生明白了这则寓言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后,我提出谁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整个故事。而此时当学生说出“亡羊补牢”一词时,不仅“亡”和“牢”的意思学生易于理解,而且,也能理解整个成语的意思,也理解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在让学生说说身边类似“亡羊补牢”的例子,让学生在运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来说说,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同时也引导学生运用这个成语故事,指导学生处理解决生活中的事情。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2

  我所讲的是寓言《亡羊补牢》。由于这则寓言较短,所以一课时完成。在这节课中我始终贯穿着幻灯片教学。根据学*寓言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内学*课文内容。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去组内学*。本课我是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及学*生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我设计了组内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了合作精神。三年级是开始写作的最初阶段,在学文的同时要为写作打基础。在本节课中,我利用插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编演才能。为了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我采用了一段flash动画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补牢事件。最后教给了学生学*寓言的方法。生字在最后做了短时呈现。以上是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本节课还存有许多不足之处:

  1.语言运用不恰当。有罗嗦现象,导致课堂延时。(还有不该自己讲的东西自己讲了。)

  2.由于时间关系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例子。这是讲课中的一个失误。

  3.在演示flash动画的运用过程中前一部分可以删去,只运用后一部分即可。

  4.没有拓展延伸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3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较短,为了能在一课时很好的完成。在这节课里,我结合学*寓言通常使用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试题理解题意。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学*课文内容。使学生有目的的,在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到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我同时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学*。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并通过人物对话模仿,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二年级是开始写作的最初阶段,在学文的同时要时刻想着为写作打基础。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中,我利用插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这样也就教给了学生学*寓言的方法。

  有其优点也就不自然的存在一些不足;语言运用不恰当。有罗嗦现象,导致课堂延时。由于时间关系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例子。再有就是没有拓展延伸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4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感紧动手把窟窿补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掉。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全文有5个自然段。第1至3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许多羊,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第4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第5自然段写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羊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是中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我多次在课堂上多次出现难读的词句,并且注意了学*的层次,降低学生学*的难度。如,这篇课文里有一个多音字“圈”,在课文里的“羊圈”一词中念juan(第四声),孩子们经常会受“圆圈”中的“圈”的`影响,容易读错。我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先让学生读词,然后再读句,最后再读全文。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补、牢”这三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做好了铺垫。

  三、重视读的训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四、注意了对学生的引导。在理解课文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例如:在理解“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这句话时,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此句的意思。接着引出养羊人的这种态度对不对?你作为他的朋友快劝劝他吧。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自由表达。在最后总结全文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读了课文的感受,而是让学生读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的言语,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找他第二次丢羊后的行为,再读你又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对这个人的评价中,自然就总结了寓言的教育意义。这节课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很多考虑,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够灵活,以后要多加注意。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5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养羊人丢了羊,开始不在意,后来羊又丢了,最后补好羊圈不再丢羊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许多羊,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第2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养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第三自然段写的是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是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我多次在课堂上多次出现难读的词句,并且注意了学*的层次,降低学生学*的难度。我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先让学生读词,然后再读句,最后再读全文。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

  “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这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做好了铺垫。

  三、重视读的训练。

  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默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四、注意了对学生的引导。

  在理解课文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例如:在理解“赶快把羊圈修好吧!”这句话时,就采取了和“把羊圈修好吧!”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邻居非常着急的心情。又如:在理解丢羊的真正原因时,就采取了按“当()时候,我应该()。”句式填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丢羊的真正原因是没有修好羊圈。还采用了换词和补充课外资料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这节课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很多考虑,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够灵活,例如“当()时候,我应该()。 ”学生所回答的结果出乎了老师的意料,直接说出了当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就应该把羊圈修好。此时我表扬学生后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走,不能表现出学生的回答好在哪里。如果此时让学生将老师的答案和学生的答案进行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会更容易加深学生对这个故事所说明道理的理解。再有,学完这个故事以后,如果让学生全文品读理解,会给学生一个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想渗透。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6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1、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接下来引导学生学*“寓”:寄托,“言”:讲道理。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某种事的文学作品。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的方法,接下来让学生理解“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2、小组合作学*,掌握故事内容。

  为什么养羊人的羊丢了一次又一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用“﹏”画出丢羊后养羊人和街的表现。交流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学生很快能够找到文中的句子,并能理解到位,不过在引导学生读了两个人的对话,在语气方面你们有没有好的建议时,学生并不能很快的理解,我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养羊人的毫不在意、满不在乎。街坊的关心、着急、诚恳。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分角色读加以体会。

  3、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及时改正),就(来的及)。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这个语言故事应该让学生懂得后一句话“未为迟也”,学生大多能够说出前面,不重视后面,我及时给学生补充。这样能让学生明白一个什么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学生在理解有些词语的意思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如,当有的学生说“亡”是逃走的意思。我则直接告诉学生“亡”是丢失的意思,没有给学生讲清这个字在古汉语中的意思,“牢”也存在这个问题,学生直接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了,这里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继续给学生补充一些古汉语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古汉语,并降低难度。

  2、《亡羊补牢》的意思没有及时让学生写下来,这样在做题时容易出现错字或写不下来,还要让学生多写一些。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7

  《亡羊补牢》是一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养羊人丢了羊,开始不在意,后来羊又丢了,最后补好羊圈不再丢羊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许多羊,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第2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养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第三自然段写的是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个寓言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这个字的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下文的学*做好了铺垫。

  二、重视读的训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默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身临其境。

  这节课虽然教学设计得还好,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够灵活,学生所回答的结果出乎了老师的意料,直接说出了当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就应该把羊圈修好。此时我表扬学生后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走,不能表现出学生的回答好在哪里。如果此时让学生将老师的答案和学生的答案进行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会更容易加深学生对这个故事所说明道理的理解。还有,学完这个故事以后,如果让学生全文品读理解,会给学生一个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想渗透。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8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设置了以下三大环节展开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初步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其次是深入学*课文,了解人物内心世界,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简要地说说寓意。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意。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全班的学*气氛热烈、积极。学生的兴趣盎然,无论是同桌之间读,还是跟老师合作读,都能积极地配合,效果达到较好。在教学中,因为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能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课文,因此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不足之处:

  1、指导朗读这一方面还有待提高。学生读得时候,我应该多指导。

  2、在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联系学*和生活实际说说类似于亡羊补牢的事情,学生说得较为肤浅,说明学生对寓意理解得不够透彻。

  3、粉笔字是老师必须做好的.功课,我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应该多练练粉笔字。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继续努力,多阅读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教学设计,从中汲取宝贵的教学经验,以此来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今后也要让学生多把课文内容,多联系自身或者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看看有什么相关联的,从而从学中体会到知识和道理。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9

  《亡羊补牢》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1。谈话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含义。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在理解题目的意思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字的意义,在教给学生解释词的意思的时候,可以把词中每个字的意思进行整合,即可解释清楚这个成语意思。在解释每个字的意思的时候,我慢慢的渗透一种学*方法,即:把字词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在书中找到想要的答案。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做好了铺垫。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先自己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识字环节,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加了学生的学*兴趣。

  3。读中感悟,体会寓意。

  抓住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和表现不同进行教学,朗读,感悟。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悟出道理。并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而且还总结了学*寓言的方法,为下一则寓言的学*做好了铺垫。

  不足之处:

  1。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2。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生成,使课上的更精彩。

  3。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4。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10

  本学期我校教研活动由我上了一堂语文公开课,我选择了语文三下教材第九课《寓言两则》的其中之一《亡羊补牢》。由于这则寓言比较短,所以安排了一课时完成。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1-3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几只羊,第一次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去修补羊圈。第4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第5自然段写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养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故事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和行为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和理解,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通过教学和课后听课老师的点评,对本堂课做了如下反思:

  一、出示课题,引入新课

  我采用了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寓言并且举例,从而引出课题,并且对课题中“亡”和“牢”这两个字让学生先解释他们的理解,他们认为“亡是死亡”、“牢是牢固”,我也没有多加讲解,一直到课文学*完,总结的时候我在来回顾这里,让学生再次理解“亡”和“牢”的意思,大部分学生能说出“亡是丢失”、“牢是羊圈”,这个方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两字的记忆和理解,但是有听课老师指出,我应该再加一句引导的话,如“这两个意思同学们到底有没有解释正确,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这样可以使学生不会产生对错误知识的记忆。我对于这个说法也比较赞同。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这个环节,我采用了指名读,让学生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划一划,然后幻灯片出示一些词语,一起学*。然后在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词语的教学中,虽然学生练*了很多遍,大部分同学能说会读了,但是还缺少正确地书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生字、词语的书写也比较重视,我恰恰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这个。

  2、在再读课文时,我的要求是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但是当学生出现齐读时,我没有及时阻止。在说课文主要内容时,也只是请了几位同学说,而且她说的比较繁琐,我就马上去帮助她说完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补充扩写。

  3、在学生划生字词的过程中,我没有反馈。在学*词语时,也没有出现多种形式的学*方式。

  三、理解内容、体会寓意

  这个环节,我的设计是,学*了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和第二次丢羊的原因,然后又学*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丢羊后的做法,然后又回头来学*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和“养羊人”对话?

  对于这个设计,我自己也感觉不错。对于流程的设计合理,几个问题的追问设计的比较好。环环相扣学生理解的很好。在学*完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后,我提出了“如果养羊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我让学生对养羊人两次丢羊后的行为做了讨论和评价,也是出于这个目的以及能够对寓意进行感悟。

  最后我还联系实际谈想法以及总结了这个寓言的道理。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是在学校组织的双优课评选活动中,展示给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我亲切、谦和的教态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同时对调动学生们的学*兴趣也起到了致关的重要。我非常满意的是学生们的表现,学*兴致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发散思维活跃、学*效果良好。一节课的教学安排,老师可以精心准备,但课上的突发事件(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或是无关的),确实往往让老师始料未及的,怎样巧妙的处理好,就要看老师的应变能力,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继而就本课书的教学,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1、目标明确,方法落实:

  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的方法,老师把学*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

  2、循环反复,螺旋深化:

  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

  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掌握生字是积极的,

  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3、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学法,但切入点的问题缺少讨论的价值:

  这节课环节清楚紧凑,老师以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们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告诉你们,帮我分析一下。为切入点,引导孩子读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学*和师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体会了寓意。这种探究合作学*在此运用得如此自然与高效。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作为切入点的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组讨论的意义不大。

  4、教学无小事,更应关注细节:

  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12

  我和三B班的孩子一起将《亡羊补牢》这节课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教学结束后,静下心将授课的过程回顾了一遍又一遍,经过反思我收获了以下几点:

  一、 激趣导入,鼓励质疑。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内容比较简单,如何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呢?我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导入时让学生们去读一则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孩子们通过文中的几个字猜测到这则寓言是已经学过的《守株待兔》。在这里我顺势告诉了孩子们寓言的特点是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常常蕴深刻哲理于浅显语言和生动故事中。我告诉孩子们这则寓言出自《战国策》,引出了今天要学*的另一则寓言《亡羊补牢》。这样的导入,不但激发了孩子们学*寓言故事的兴趣,同时也推荐给孩子们《战国策》这部国学经典。

  在引出课题后,我鼓励孩子们大胆地去质疑,让他们去猜想为什么会“亡羊”。 结合学生提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读文。

  二、理解字义,形式多样。

  学*词语,理解字义,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我在这节课中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去理解字义。例如简单的“则”的意思,我就让孩子们直接回答,并加以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学*积极性。而有的词语比较有意思,我就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主动感悟自主选择的机会,促成他们的个性发展。例如学*“窟窿”一词时,我想如果由老师直接讲出意思来,学生的.印象就不会太深刻。于是我先让孩子从部首“穴”了解“窟窿”就是洞。然后然给孩子们用手势来表示“窟窿”,孩子们互相讨论着,都在比划着。这时一对孩子发生了争执,男孩比划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洞,女孩不同意,比划出了更大的洞。其他孩子面对这样的状况,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问孩子们:“大家为什么觉得洞有这么大呢?说说你的理由。”一个学生激动地站起来,说道:“他的洞太小了,狼不可能钻进去,应该是这样大的洞,因为狼得从这样大的洞里钻进去,最后才可以叼走羊啊!”整个过程, 孩子们非常认真和执著。

  通过他们的自感自悟,得出了本课的 “窟窿”是能钻得过一只狼和一只羊的大洞。当他们得到我的肯定后,脸上都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多可爱的孩子!就这样,枯燥的学*词语,也变得精彩纷呈了!

  三、练*说话,培养语感。

  这则寓言虽然短小,但是读起来也特别有意思。在学*第一自然段时,孩子们说出了亡羊和补牢的因果关系,我就让他们练*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话,体会汉语的特别之处。在指导朗读方面,我注重让孩子们先体会感悟,再朗读。养羊人有两次丢羊的经过。第一次他是满不在乎,街坊劝说的话,他没当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按照街坊说的去做,并立即动手将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指导朗读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养羊人对两次丢羊的不同反应来练*朗读。我先让孩子们说说养羊人的心情,再让孩子们自读、分角色读、比赛读,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

  四、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孩子们通过学*都能明白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那如何让他们印象更加深刻呢?我通过讲述自己的一件牙疼及时医治的事情给他们起了个头,这下话匣子打开了,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自己遇到的,听到的,看到的这类“亡羊补牢”的事情。这样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

  五、授之以渔,掌握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的最后,我总结了学*寓言故事的方法,希望孩子们能用这样的学*方法自己去解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

  不足之处:

  1、新课标指出:文本的内涵非常丰富,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然而,准备这堂课的时间比较仓促,我仅仅解读了文本的表面,没有去挖掘出更深的东西。例如在后面的课堂中有位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狼是怎么想的?我备课只备了自己看到的东西,而没有进行深思。

  2、自主学*,小组合作的时间不充分。很多孩子为了完成课堂练*,没有好好地去品读课文。

  3、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没有放手让孩子们去说,总觉得还是自己在引导着孩子上课。 这几点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要注意和深思的。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13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由于这则寓言较短,所以一课时完成。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学*寓言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我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

  “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补、牢”这几个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做好了铺垫。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内学*课文内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在理解课文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例如:在理解“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这句话时,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此句的意思。接着引出养羊人的这种态度对不对?你作为他的朋友快劝劝他吧。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自由表达。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总结全文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读了课文的感受,而是让学生读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的言语,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找他第二次丢羊后的行为,再读你又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对这个人的评价中,自然就总结了寓言的教育意义。为了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我让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补牢事件。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去内学*。本课我是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及学*生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我设计了朗读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了合作精神。生字在最后做了短时呈现。以上是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本节课还存有许多不足之处:

  1、语言运用不恰当。有罗嗦现象,导致课堂延时。(还有不该自己讲的东西自己讲了。)

  2、由于时间关系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例子。这是讲课中的一个失误。

  3、没有拓展延伸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14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寓言故事的教学我觉得很有趣。一上课,我就直接揭示了今天要学的内容。当我把课题板书完后,就让同学们说一说,通过预*《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什么?我问题一说完,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这时一个学生说:“我知道了一个人有了错要及时改正。”接着又有一个学生说:“不怕人有错,就怕不改错。”“要知错就改。”当我问到他们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许多学生又根据课文内容讲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在学生预*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质疑,结合学生提的问题,引导学生读文,理解语言文字。又抓住重点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读好两次丢羊的经过。第一次他是满不在乎,街坊劝说的话,他没当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按照街坊说的去做,并立即动手将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把寓言中所表达的几个层次的意思读出来。在朗读的形式上,先让学生自读,再分角色读,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在读议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准确地把这则寓言的寓意说了出来。最后,就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再演一演,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兴

  趣。果然,大家的学*兴趣十分浓,有的复述故事,有的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还有的登台表演。最后几分钟,我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为同学们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也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全班的学*气氛热烈、积极。学生的兴趣盎然,无论是课内朗读还是小组合作表演,都能积极地配合,效果达到较好。在教学中,因为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能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课文,因此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不足之处:学生有的不能认识到,有的学生犯的错误跟这个养羊人开始的错误是一样的,因此在联系实际环节,有的学生不能把学*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联系出来说。今后要让学生多把课文内容,多联系自身或者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看看有什么相关联的,从而从学中体会到知识和道理。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15

  《亡羊补牢》这则成语故事是一篇精读课文。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一、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收集成语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还使学生学会了区分成语故事和神话故事的不同。学生非常乐意去做,收集了很多,在课下也进行了交流。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先自己读文,再提出重点词语,再由重点词语引出句子,然后再回到文中去读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课文,体会寓意。抓住养羊人两次丢羊时态度的不同进行教学,针对“第一次丢羊,养羊人街坊是如何劝他的?他是如何反应的?”“第二次丢羊时,他又有什么反应,以及如何想的,如何做的?”这几个问题展开,进行朗读,感悟,老师进行恰当的`板书。在理解课文之后适时的出示课题,让学生很自然的理解课题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联系实际,谈体会。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回顾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几点:

  1、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鼓励大胆质疑,在读中解决问题等。

  2、注重双基的训练。如对字词的指导,包括字的音准,字的演化,字的书写等。

  3、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

  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的积极很高,学*的兴趣很浓,教学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比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也很多:

  1、教学目标制定得不细致准确,所以教师教学时对课堂的把握就不是很到位。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课堂生成,使课上的更精彩。

  3、课堂提问中,集体展示偏多,个人展示偏少,不能体现有些个体的能力。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4、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5、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总之,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方面是存在急功*利的心理,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有点牵学生鼻子走的心理,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教学真正落地实处,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亡羊补牢》教案菁选(扩展4)

——《亡羊补牢》教案9篇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通过句式比较体会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一则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流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好,请坐。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那好,我们现在来看图猜成语。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第一幅图?(守株待兔) 对了,那这一幅呢?(揠苗助长)这一幅?(刻舟求剑)难不倒你们,再给你们几个难的(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还有更难的。

  2.你们真聪明,都猜对了。那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是的,它们都是寓言故事, 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3.今天我们学*第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读题)

  4.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好寓言呢?

  生: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 学*道理(板书:道理)

  师:对,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好寓言故事了。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 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通为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桌交流生字学*情况。

  2. 字词学*

  师:有些同学的*惯非常好,读完了课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读完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

  第二行:有什么共同特点?轻声。

  理解词意:你们家有街坊吗?你们家和街坊的关系怎么样?我们*有句话说的是“远亲不如*邻”,如果相处好了,邻居会比自己家的亲戚都好。“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书写) 我们再一齐来读一遍这些词语,注意读好轻声哦。

  第三行:领读指导书写:叼 悔。

  我们再把这些词语读两遍。开小火车读词语。

  3、(读得很正确)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正音,齐读)大家很厉害,这么难读的'段落都读通顺了,2-5自然段每一排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读得最正确,最通顺。 (点评)

  4.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可以用上上面的词语来说。

  小结:像这种抓关键词,并把他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明白了吗?

  三、理解题意

  1.课文读通顺了,题目的意思你读懂了吗?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 ( 预设:学生知道正确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哪个句子读懂这个字的意思?

  师:哦,是联系课文知道了它的意思,我们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课件)选择正确意思。 小结: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板书:失去 养牲畜的圈) 请像老师这样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写在课题下。

  3.现在我们知道了,“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四、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课文中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羊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句子。

  2.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那你来说说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板书:丢羊

  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板书:羊圈破了。

  哪个词告诉我们这句话是原因?(原来)齐读

  3.(课件)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4.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把窟窿补上)

  5.他的街坊也发现了,请你当当养羊人的街坊,快来劝劝他。(把窟窿补上吧)还有什么想说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会丢羊。评价:你真是个好心的街坊)

  我们来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劝说的,课件出示,指名读。

  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劝说养羊人的?哪个词看出他着急?(堵上、修一修、赶快)你能给赶快换个词吗?

  (课件)街坊还会用怎样的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担心、着急)

  6.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的表现呢?谁来做养羊人?(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生起来读不同的语气,还可以加上动作。)这个养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 (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他和街坊的对话。

  7.就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读(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字中读出来的?(又)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刚才我们学*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那么两次亡羊之后,(课件)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这时,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8.全班交流:

  他的心情怎样?(后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他又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来?(知错就改)

  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养羊人这样做,对吗?从哪知道?(课件) 从此,什么意思?

  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接受劝告,知错就改)

  9.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寓意)齐读

  (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

  10.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不认真等)

  小结: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五、复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我们学校最*要举行讲故事比赛,让老师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上面老师给你提供的小帮助,自己先练练。(学生准备,课件播放音乐,师巡回指导)

  2.展示前,提示学生自己发言时希望别人怎么听?

  (要安静,这是有礼貌的表现。 听后能给我指出优缺点。)

  六、总结学法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七、作业设计

  1.将这则寓言故事给爸爸妈妈听,请家长点评。

  2. 写写读了《亡羊补牢》之后自己的感想。

  3.收集并阅读寓言故事,下周班队课举行讲故事比赛。 以上作业任选两项完成。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南辕北辙》。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羊圈破了

  丢羊 不听劝告 没丢过

  接受意见 及时改正

  为时不晚

  活动目标:

  1、会说成语:亡羊补牢;理解成语的意思。

  2、知道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3、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个性化的进行人物的表现。

  活动准备:

  《亡羊补牢》ppt图片、牧羊人、老农、狼和羊头饰。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理解成语的意思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听完了我要提问的哦。

  (1)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亡羊补牢)

  (2)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牧羊人的羊圈破了个洞,狼从洞里进去把羊给叼走了。)

  (3)他的邻居对他说了什么?牧羊人有没有这么做,他说了什么?(邻居说: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牧羊人没有这么做,羊都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4)后来他有没有后悔?最后他怎么做的?(他很后悔没有听邻居的话,最后他把羊圈修好了)

  (5)亡羊补牢不仅是这个故事的名字,它还是一个成语,所以我们就称它为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

  二、师幼一起完整讲述,熟悉故事中各角色的台词

  1、邻居说的什么?应该用什么语气说话?

  2、牧羊人羊丢了他的心情怎么样?应该要怎么说?

  3、你们生气时会怎么表现,那牧羊人生气时候的语气应该怎么表现?

  4、完整讲述故事。

  三、出示头饰,幼儿自选角色表演,教师以导演的身份介入游戏

  1、今天导演要来挑选最佳小演员,最棒的将获得最佳演员奖。

  2、演员上台第一步应该做什么?(演员自选头饰,介绍自己)

  3、教师提问台词,重点指导幼儿的表情、动作语言。

  四、师幼分享点评

  1、小朋友你们最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

  2、我们下次表演游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五、我们在这个故事里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并不要紧,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 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 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 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 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l 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l 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 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 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 如果…… 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教案菁选(扩展5)

——亡羊补牢的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 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 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 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 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l 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l 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 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 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 如果…… 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 “补牢”呢?——及时补救 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讲故事

  教学设想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深切的感悟,将学*文本与追本溯源,学*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35分钟来来去匆匆,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又动笔写字的事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 “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 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 *、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揭示课题

  1、 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教 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亡羊补牢》教案菁选(扩展6)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6篇

  教学目标:

  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语言故事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呢?(生说)这些寓言故事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板书课题,齐读)

  二、理解题目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通过预*,你知道这个成语中的“亡”和“牢”分别是什么意思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课文中指羊圈)

  2、能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

  三、初读课文

  1、这则寓言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羊圈后悔劝告

  窟窿街坊寓言

  (1)自由读词

  (2)第一行谁来读?(指名读)

  请同学们看第一行的词,有一个字的读音比较特殊,找到了吗?(圈:多音字)

  (3)第二行谁来带读?(指名读)

  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哪几个字的读音需要我们注意?(坊和窿读轻声)

  (4)一起把这几个要注意的词再读一读。

  (5)齐读这些词。

  3、指导书写

  过渡:窟窿这个词不仅读音特殊,字形也比较复杂。这两个字是同偏旁同结构的字,它们的偏旁都是“穴”,“窟”的下面是“屈服”的“屈”,“窿”的下面是“隆重”的“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窿”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1)生观察。

  (2)师范写,

  (3)生练写并展示。

  四、再读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请5位同学站起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读的怎么样,并且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

  (2)生评价。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呢?(2次)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可以动笔在书上划一划。

  汇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齐读这句话。板书:圈破丢羊

  (2)养羊人第一次2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又是因为什么呢?(不听街坊的劝告)

  (3)街坊知道了这件事,对养羊人说了什么呢?谁来读?

  指导朗读:想一想街坊会用什么语气对养羊人说这些话呢?(劝告)谁再来劝一劝养羊人。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在下面练一练。请女同学一起来劝一劝养羊人。

  (4)养羊人有没有听从街坊的劝告呢?(板书:不听劝告)他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

  指导朗读:羊丢了,养羊人有没有在乎这件事?(没有)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养羊人的话呢?(满不在乎)谁再来读一读?(1—3)

  (5)句式练*

  (6)由此可见,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

  4、学*第5自然段

  (1)二次丢羊后养羊人是怎样想的呢?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指导朗读:第二次丢羊,使养羊人感到(非常后悔),谁能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2)他是怎样做的呢?一起读(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板书:修补羊圈)从这里能够看出养羊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的改正了错误)(板书:知错就改)

  5、拓展

  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这个人在修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街坊又会怎么说呢?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呢?

  五、体会寓意

  1、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件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呢?

  2、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一说吗?

  3、从亡羊补牢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总结:这节课,我们又学*了一则寓言,并且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今天回去把这则寓言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

  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你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6)同桌练读。

  (7)演一演。

  4、邻居的好心劝告,养羊人当作了耳边风,让我们来看看不听劝告的结果吧!

  请1位同学读一读第4自然段,其他人找一找养羊人不听劝告的后果是什么?(羊又少了一只)(板书:再次丢羊)这里的“又”说明了什么?(这次丢羊的过程跟上次一样)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亡、牢”等6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接着学*另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学*生字。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开火车读生字词,评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窟窿”就是——(洞)。

  (2)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自然段。

  (4)刚才我们学*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紧”?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书写生字。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老师范写生字,注意提示学生难写字和易错字,学生书空并在课本中描红临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看图猜寓言

  1、孩子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看图猜故事。依次出示6张故事图片(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刻舟求剑,井底之蛙)

  2、齐读成语。同学们课内、课外读过的故事可真不少!我一起来读一读吧。

  3、师小结揭题: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寓言。

  “言”就是语言、故事,“寓”就是蕴藏在故事中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九课《寓言两则》。

  书写题目,指导“寓”“则”(注意“寓”的笔顺)(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4、揭示课题:“则”是量词,《寓言两则》就是两个寓言,这节课我们先来学*寓言《亡羊补牢》(贴板书:亡羊补牢)

  二、教授方法,读懂题意

  (一)读一读——读文知事

  1、读故事前,老师先来检查大家生字预*情况。

  (1)强调“圈”多音字的读音。

  (2)读好轻声词:窟窿街坊盘缠结结实实。

  会写:窟窿叼走劝告羊圈(多音字)街坊(解释意思)后悔

  (3)学生提醒大家注意生字中易错笔画:读的很准确,同学们会写这鞋子吗?标红的字都是课后生字,谁来提示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错。

  师相机指导“窟窿”的书写。

  这里面笔画最多的要数——窟窿这个词了,观察这个词我们发现他们的部首都是“穴”。师评:窟窿就是孔,洞的意思。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上面的“穴”表形。我们一起写一写这个词。笔画多,要紧凑。

  2、写生词:现在咱们动笔写一写这个词,看谁写的又对又好!(硬笔描红)

  3、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1)有的同学读得很流利,看来字词都掌握的很好了。现在谁来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出示——亡羊补牢,结合字典和课文内容,理解亡与牢的意思。

  知道故事的内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课题。“牢”在故事中指(羊圈),“亡”呢?(指生说,出示字典意思,选义,指导学生看注释①)。

  小结:谁来概括一下这则寓言的意思?你看,故事的题目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多有意思呀!

  (二)品一品——品文析人

  1、指生读。(师:谁愿意读一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情景?其他同学想,养羊人为什么会丢羊呢?)

  2、理解“劝”的意思,指导朗读

  (1)回想:当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们都劝过他,怎么劝的呢?

  (2)谁来当一当这个街坊?

  (3)这句话中有个词能体现街坊很着急担心,你们猜猜是哪一个?(赶快)对,抓住关键词语,我们能更好的体会人物的情感。你来当一当这个热心肠的街坊。

  (4)师启发:还可以怎么劝?要是一个急脾气的人怎么劝?要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年人怎么劝说呢?

  (着急的、中肯的、语重心长的)

  3、品“答”感知人物特点:

  (1)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人是怎么回答的呢?

  出示语句: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这是什么句子?

  牧羊人打算修羊圈吗?(不打算)出示陈述句:羊已经丢了,不修羊圈了。

  师: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组对话。师读街坊的话,男生读反问句,女生读陈述句。

  哪一句更让你感觉到养羊人不想修羊圈?学生谈感受

  师:这就是反问的表达效果:加强语气,突出强调牧羊人不打算修羊圈。

  师:你看看,这养羊人明知羊圈破了却不修,真是不知悔改!(板贴:不知悔改)

  4、品“结尾”感知人物:

  小结:第一次丢羊他没听劝,结果会如何呢?谁来读读第4、5自然段?

  (1)指生读第4、5自然段。理解“悔”的意思,揣摩养羊人的心理。

  (师:知错不改,导致养羊人第二天羊又丢了(板贴:再亡羊)此时他的心情用文中一个词可以形容?悔字“忄”和人的心理活动有关)

  (2)那他会想到什么了?他会做些什么?

  是啊,如果再不修,(羊会一只只丢下去)。想到这儿,他就拿起工具(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5、小结:养羊人犯了错误能够改正就叫错而能改。(板贴:错而能改)

  (三)悟一悟——读文析理

  (1)你怎么评价这个养羊人?

  (2)同学们,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生活中,我们难免说错话,办错事,但只要我们有错就改,还不晚!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为时未晚”。(板贴:为时未晚)

  三、联一联,举一反三

  (一)举一反三《讳疾忌医》

  师:现在我们穿越历史,来到春秋时的蔡国,看看寓言讳疾忌医中不知悔改的蔡桓公有何结局。

  播放视频《讳疾忌医》

  师:讳疾忌医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最终病死,而亡羊补牢的养羊人却再也没有丢羊。所以在生活中,同学们面对自己的错误一定要及时改正。

  (二)联系生活

  给出情境:

  (1)一位同学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及时完成,导致期末成绩下滑,你就可以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来提醒他。

  (2)同桌眼睛*视了,她总不当一回事,你可以劝他:“我们一定要保护眼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今天我们学的《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选自《战国策》,这本*录的是我国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历史,书里面收录了很多寓言故事。例如:鹬蚌相争,狡兔三窟,高枕无忧,三人成虎,头悬梁锥刺股等等。

  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丰富语言、增长智慧,甚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教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4、今天我们学*《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我们先学*《亡羊补牢》这篇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过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的过程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增删

  设计理念

  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品读、实践等教学活动,理解内容,感悟寓意,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组词、扩词。

  2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则寓言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3有主动学*寓言的愿望。

  教学重点

  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动物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情景导入

  1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语言精湛、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练的成语,还有约定俗成的俗语、谚语。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叫寓言。

  2板书课题:寓言两则。借助拼音读课题。

  3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本节课我们学*《坐井观天》。

  4媒体出示:(小鸟飞来落到井沿上,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师解说图像。

  5青蛙和小鸟见面了,它们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吧。一边看着书,一边听录音。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3小组交流: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

  4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正音、齐读。

  5指导书写“此”、“渴”(可让学生交流)。

  6勾出文中生词,并读几遍。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寓意

  1释题:坐井观天。质疑:谁坐在井里看天,看到的天是什么样?

  2齐读课文,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事而争论不休?

  3小组讨论:

  (1)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而争论?

  (2)青蛙和小鸟各自认为天有多大,理由是什么?

  4汇报交流。

  5媒体出示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对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读,通过读、议、评,体会句子的意思。

  6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对谁错,为什么?

  7实践活动:用白纸卷成一个小筒,从筒的一头看天。交流体会,从而理解青蛙认识事物的局限性。

  8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练*

  1分角色表演《坐井观天》。

  2引导想象: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怎么想,怎么说?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了这则寓言的感受。

  五、学法迁移,自主学*《亡羊补牢》

  1小组读课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读不懂?

  2全班齐读课文,提出不懂的地方:讨论、交流、理解。

  3媒体出示句子:“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感悟句子意思和养羊人的心情。

  4邻居和养羊人的看法谁对谁错?为什么?

  5抽读、齐读最后一段。讨论:这一次养羊人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理解:后悔,事后懊悔,赶快抓住时机,加快速度。你认为养羊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6总结寓言:亡羊补牢。亡:丢失。牢:牲口圈、羊圈。羊丢失了再修补羊圈。比喻:错误发生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为迟。

  六、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错误发生后,应该怎样做。

  教学目标:

  1、认读“窟窿,叼、劝”4个生字,会写“寓、则、窟窿、狼、叼”等9个生字。

  2、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窟窿、街坊、劝说”和课题“亡羊补牢”的意思。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大意。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寓言”,学生齐读,说一说什么是寓言(小故事,大道理)

  2、读课题《寓言两则》,怎么理解“则”(篇,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3、齐读第一则寓言题目:亡羊补牢

  二、自读课文,生字过关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2、生词过关:羊圈、窟窿、叼走、劝说、街坊、后悔

  (1)小老师领读,重点关注:窿、坊读轻声,多音字“圈”

  (2)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过关

  (3)全班齐读

  三、概括大意,总结寓意

  能力迁移,运用学*《燕子专列》的方法,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再圈一圈关键词,加上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1、起因:

  (1)指生读第1自然段

  板书关键词:“窟窿”(指导书写,注意“窿”中间有“一”,什么是窟窿?根据“穴”理解,破洞)

  (2)用因为……所以……说话。板书关键词2:“叼走”

  (3)概括:一个人的羊圈破了窟窿,羊被叼走了。

  2、经过:

  (1)羊叼走了,谁来帮助他了?(街坊,指导朗读,提醒轻声)怎么帮助的?(劝说)

  板书关键词::“劝说”是怎样劝说的?

  PPT出示:“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哪个窟窿吧。”指生朗读(有一点点着急,你比她更着急)齐读。

  PPT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的意思是什么?你赞同他的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补充板书“不听”

  (2)PPT出示第3、4自然段,关键字:“又叼走”

  (3)用上因为所以把经过说清楚(因为不听劝说,所以羊又被叼走了)


《亡羊补牢》教案菁选(扩展7)

——《亡羊补牢》教案合集20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九个生字,学写“窿、叼”两个生字。正确认读“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劝告、后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2、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课文

  2、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九课《寓言两则》,请大家一起把课题念一念。

  2、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小故事中有一个大道理。

  二、理解题意,渗透学法

  1、今天这节课上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检查朗读,书写难字

  1、提出初读要求

  要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随机正音

  出示句子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①窟窿 long 轻声洞的意思

  ②圈,多音字,组词

  ③指名读生字,句子

  ④齐读

  ⑵书写难写的字

  窿 叼

  ⑶生各书写一遍

  3、检查二到五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多指名读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四、理解题意,渗透学法

  1、老师在布置预*时,请小朋友们回家查一下字典,了解“亡”跟“牢”的意思,那现在哪位小朋友能来说说,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2、了解字词的'意思除了这个方法外,还有更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文章中找到藏了这两个字意思的句子,谁找到了?

  3、那在课题中,“亡”的意思是丢失。那“牢”的意思就是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课文中是指“羊圈”。

  5、小结: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五、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都是怎么丢的?请小朋友们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1)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①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因为 ,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2)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依然是那个窟窿惹得祸。这时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呢?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什么反应?(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一次丢羊后,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还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5、出示:羊已经丢了,就不用修羊圈了。

  比较有什么不同?

  6、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是怎么做的呢?

  指导朗读

  7、思考:第二次丢羊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8、修好了羊圈后,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那这时修好羊圈晚不晚?

  因此,古人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六、联系生活,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 ),就( )。

  4、在生活学*中,你有没有碰到过“亡羊补牢”的事情?(老师可以先举个身边的例子: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

  5、你能不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用自己的话来讲一下这个故事呢?

  6、总结:请小朋友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 第二次

  丢 丢

  不补 赶快堵

  又少 再没丢

  为时已晚 为时不晚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寓言故事。

  寓言两则

  教学时间:2课时 窟窿 —---------缺点 未为晚也

  板书预设: (1-4) 丢羊(两次) 不听劝 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 未为晚矣

  (5) 明理 现在修还不晚——及时改 为时未晚

  为时不晚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导入,揭题:

  1、谈话,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看,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起了什么?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说)

  对,像……这样的小故事中蕴藏着一个大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寓言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寓”,上面一个宝盖头,再写一个“曰”,第十画是“丨”,齐读课题。寓言两则。解题(就是两个寓言故事),这“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就是“讲道理”的意思。

  3、学法指导:同学们,还记得二年级时,你们是怎样学*寓言的.吗?

  其实学*寓言故事 首先要把故事读懂,然后读懂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最后会联系生活用一用。(一一出示学*要点)

  出示:

  1、读懂故事 2、明白道理 3、联系生活用一用

  好!这节课我们就按这方法来学*第一则寓言故事。(板书: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读懂故事: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34页,按老师屏幕上的要求把故事读懂

  出示读书要求:读懂故事:(a读准字音、读通课文;b读懂题目的意思;c会说课文讲了一件是什么事)

  1、生自由练读

  2、反馈交流:

  a 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重点正音:养圈(juàn)窟窿(后鼻音,轻声)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会用从此造句。

  3、德育目标:

  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窟窿的教学导入新课

  1、(课件及各种物件)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看,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2、出示生字词窟窿,指导读准字音:

  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注意:窿字在书写时,这里的一小横可不能忘记。

  3、导入:

  当出现了窟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大家来学*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学*课文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

  (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

  4、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词语(亡羊补牢暂时不考虑解释)

  ⑵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问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_____________。)

  ⑶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__________)(板书:不听劝)

  (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演示)(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____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

  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

  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

  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__开始。

  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三、 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给课文配音。

  2、齐读全文。

  3、(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四、拓展练*

  技能训练:

  小辩论:《我喜欢养羊人》或《我不喜欢养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喜欢或不喜欢),并说清楚理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会用从此造句。

  3、德育目标:

  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窟窿的教学导入新课

  1、(课件及各种物件)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看,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2、出示生字词窟窿,指导读准字音:

  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注意:窿字在书写时,这里的一小横可不能忘记。

  3、导入:

  当出现了窟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大家来学*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 学*课文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

  (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

  4、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 词语(亡羊补牢暂时不考虑解释)

  ⑵ 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问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_____________。)

  ⑶ 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__________)(板书:不听劝)

  (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 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演示)(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____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

  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

  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

  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__开始。

  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 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三、 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给课文配音。

  2、齐读全文。

  3、(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四、拓展练*

  技能训练:

  小辩论:《我喜欢养羊人》或《我不喜欢养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喜欢或不喜欢),并说清楚理由。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4)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有关寓言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获求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从寓意中得到教育。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一)重、难点:

  (1)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

  (2)对“牢”、“亡”、“亡羊补牢”意思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分析

  媒体选择上,有如下目的

  (1)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字意时,利用课件出示“牢”字的`字义演变并出“牢”的象形文字,使学生生动清晰的了解“牢”字古今意义的转变。

  (2)出示名言,突出重点。学生揭示寓意时,用课件出示拉封丹名言,既明白又简练地概括出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道理)两部分。通过名言进一步牢固掌握《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3)开阔视野,扩展课外。在学完本课内容后,学生又产生有关寓言知识的许多问题。于是我就把知识延伸课外,通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获求更多寓言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的学*。

  将计算机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以学说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智能地学*,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大趋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导质疑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他们不知道咱们三一班同学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用心读书,愿意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是吗?今天,我们就把这一优点充分展示出来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小寓言(板书:亡羊补牢)谁能读?谁再来试试?齐读一下吧!“亡”是本课的生字,看来你们都认识了。看到这个题你有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看到题目你们就提出这么多问题,可真棒。能解决吗?你们想怎么解决?好,旧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在读书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和*时一样做个小记号,试着解决一下,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呆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

  开始吧。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你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牢)”牢“字字意也有变化。请看大屏。

  课件出示:“牢”字字义演变。突破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说到寓意)在这儿,老师有一句名言送给同学们

  课件出示出拉封丹名言使学生更清楚了解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寓意)两部分。对《亡羊补牢》的故事和寓意理解更加深刻。

  寓言的身体就是故事本身,谁能把寓言的身体再展示给大家,来读读课文?透过寓言的身体可以看到寓言的灵魂,谁能再说一说《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

  你还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么一个小故事,你们却知道这么多,真了不起!其实,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收获。你的问题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寓言的世界丰富多彩,透过这则小寓言,你们的小脑瓜里也一定又会想到很多很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你想问什么吗?

  啊!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想找到答案吗?好,就让我们走进寓言的广阔世界.请点击***到寓言之家做客吧。

  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进入校制网页《寓言之家》,这里有寓言知识、动画寓言、连环画寓言、连接相关网站(《伊索寓言》、拉封丹、中国古典寓言网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上网了解更多的寓言知识。同时让孩子领悟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寓言之家”有趣吗?谁能说一说做完客,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有什么收获?

  读了这么一则小寓言,你们有了这么多问题,又有了这么多收获。使老师想到一句话:有思才有疑,有疑才有得。我相信你们会在以后的学*中善问、会问,在问中获求更多的知识。

  板书:29、亡羊补牢

  有思必有疑,有疑必有得

  流程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寓言故事。

  寓言两则

  教学时间:2课时 窟窿 —---------缺点 未为晚也

  板书预设: (1-4) 丢羊(两次) 不听劝 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 未为晚矣

  (5) 明理 现在修还不晚——及时改 为时未晚

  为时不晚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导入,揭题:

  1、谈话,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看,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起了什么?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说)

  对,像……这样的'小故事中蕴藏着一个大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寓言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寓”,上面一个宝盖头,再写一个“曰”,第十画是“丨”,齐读课题。寓言两则。解题(就是两个寓言故事),这“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就是“讲道理”的意思。

  3、学法指导:同学们,还记得二年级时,你们是怎样学*寓言的吗?

  其实学*寓言故事 首先要把故事读懂,然后读懂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最后会联系生活用一用。(一一出示学*要点)

  出示:

  1、读懂故事 2、明白道理 3、联系生活用一用

  好!这节课我们就按这方法来学*第一则寓言故事。(板书: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读懂故事: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34页,按老师屏幕上的要求把故事读懂

  出示读书要求:读懂故事:(a读准字音、读通课文;b读懂题目的意思;c会说课文讲了一件是什么事)

  1、生自由练读

  2、反馈交流:

  a 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重点正音:养圈(juàn)窟窿(后鼻音,轻声)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本课12个生字。能够熟练运用加一加、换一换、猜谜语等识字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练*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寓言故事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和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一则寓言故事。师板课题:《亡羊补牢》,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学*生字。

  1、“亡羊补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理解“亡”和“牢”的意思。

  2、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解词。(板书:亡:丢失、牢:羊圈)

  3、明确题目“亡羊补牢”的意思。

  4、讲解生字:

  (1)、寓:可以用换一换的办法来识记。“遇”,走之旁换成宝盖头,就是“寓”。在本课中还有哪些字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小组内谈论一下。

  学生回答:“诲”,把言字旁换成竖心旁,就是“悔”。

  (2)、则: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来识记。贝+刂=则。谁能再找出本课中类似的生字?同组共同完成。

  学生回答:

  窟(穴+屈)、窿(穴+隆)、狼(犭+良)、叼(口+刁)、劝(又+力)

  (3)、猜谜语:“行”字分东西,两土在当中。打一生字。

  谜底是:“街”。有些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猜字谜的办法来识记生字。老师再让大家猜几个。可以互相帮忙的哟!

  “贝”后有刀。

  待在洞“穴”里很委“屈”。

  “隆”隆炮声响,洞“穴”里面藏。

  “又”用“力”推。

  这些字谜的答案谁能猜出来?

  (则、窟、窿、劝)

  4、教师小结:在识字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办法来加强记忆,希望大家能运用到以后的学*中。

  5、讲解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教师范写指导,学生临摹。

  6、检查读书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几只羊?(两只),请你找出句子读一读。

  (二)、请大家快速浏览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演一演:一人当街坊,一人当养羊人来演一演,说一说。

  (三)、养羊人为什么又丢失一只羊?让我们学*课文第4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1、出示: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窟窿,要注意读好轻声,齐读。全班一齐读这两句话。

  2、理解词语:从“原来”、“又”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个词说明再次丢养的原因及不补羊圈的后果。

  (四)、养羊人连续丢了两次羊,那么他醒悟了吗?他心里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1、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找出文中句子。

  2、比较句子的不同,理解养羊人的悔意。

  理解“赶紧”,思考讨论:能不能去掉“赶紧”?

  3、这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养羊人这样做,对吗?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四、教师小结:

  今天学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课文都揭示了一个道理。寓言更是从简单的故事中揭示出深刻的大道理。学*这篇课文,我认为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在读中学生会有收获,在说中学生会有顿悟。在初读课文之后我有所重点地讲解了几个生字,其他的生字让他们自主学*,在经历过一段时间这样的练*之后,孩子们做的有模有样,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互助学*,总结方法。孩子们已经渐渐可以自己完成生字学*了,我真正做到了放手。

  但是由于生字学*时间较长,后面的课文内容学*就有点仓促了,应该让学生再多读一下课文,更深层次地去理解寓言的道理,还可以利用班队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寓言故事大赛,还可以写一写读后感,交流一下,就会有所得,有所感。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通过句式比较体会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一则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流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好,请坐。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那好,我们现在来看图猜成语。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第一幅图?(守株待兔) 对了,那这一幅呢?(揠苗助长)这一幅?(刻舟求剑)难不倒你们,再给你们几个难的(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还有更难的。

  2.你们真聪明,都猜对了。那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是的,它们都是寓言故事, 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3.今天我们学*第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读题)

  4.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好寓言呢?

  生: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 学*道理(板书:道理)

  师:对,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好寓言故事了。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 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通为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桌交流生字学*情况。

  2. 字词学*

  师:有些同学的*惯非常好,读完了课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读完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

  第二行:有什么共同特点?轻声。

  理解词意:你们家有街坊吗?你们家和街坊的关系怎么样?我们中国有句话说的是“远亲不如*邻”,如果相处好了,邻居会比自己家的亲戚都好。“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书写) 我们再一齐来读一遍这些词语,注意读好轻声哦。

  第三行:领读指导书写:叼 悔。

  我们再把这些词语读两遍。开小火车读词语。

  3、(读得很正确)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正音,齐读)大家很厉害,这么难读的段落都读通顺了,2-5自然段每一排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读得最正确,最通顺。 (点评)

  4.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可以用上上面的词语来说。

  小结:像这种抓关键词,并把他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明白了吗?

  三、理解题意

  1.课文读通顺了,题目的意思你读懂了吗?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 ( 预设:学生知道正确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哪个句子读懂这个字的意思?

  师:哦,是联系课文知道了它的意思,我们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课件)选择正确意思。 小结: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板书:失去 养牲畜的圈) 请像老师这样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写在课题下。

  3.现在我们知道了,“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四、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课文中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羊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句子。

  2.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那你来说说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板书:丢羊

  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板书:羊圈破了。

  哪个词告诉我们这句话是原因?(原来)齐读

  3.(课件)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4.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把窟窿补上)

  5.他的街坊也发现了,请你当当养羊人的街坊,快来劝劝他。(把窟窿补上吧)还有什么想说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会丢羊。评价:你真是个好心的街坊)

  我们来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劝说的,课件出示,指名读。

  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劝说养羊人的?哪个词看出他着急?(堵上、修一修、赶快)你能给赶快换个词吗?

  (课件)街坊还会用怎样的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担心、着急)

  6.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的表现呢?谁来做养羊人?(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生起来读不同的语气,还可以加上动作。)这个养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 (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他和街坊的对话。

  7.就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读(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字中读出来的?(又)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刚才我们学*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那么两次亡羊之后,(课件)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这时,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8.全班交流:

  他的心情怎样?(后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他又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来?(知错就改)

  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养羊人这样做,对吗?从哪知道?(课件) 从此,什么意思?

  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接受劝告,知错就改)

  9.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寓意)齐读

  (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

  10.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不认真等)

  小结: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五、复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我们学校最*要举行讲故事比赛,让老师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上面老师给你提供的小帮助,自己先练练。(学生准备,课件播放音乐,师巡回指导)

  2.展示前,提示学生自己发言时希望别人怎么听?

  (要安静,这是有礼貌的表现。 听后能给我指出优缺点。)

  六、总结学法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七、作业设计

  1.将这则寓言故事给爸爸妈妈听,请家长点评。

  2. 写写读了《亡羊补牢》之后自己的感想。

  3.收集并阅读寓言故事,下周班队课举行讲故事比赛。 以上作业任选两项完成。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南辕北辙》。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羊圈破了

  丢羊 不听劝告 没丢过

  接受意见 及时改正

  为时不晚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法学法:谈话法、启发法、小组合作学*

  教具学具:课件、收集的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幸福回忆2分钟。(学生主持)

  生:大家好,今天的幸福回忆2分钟由我来主持。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幸福话题为“幸福的课堂”。开学以来,在语文课上你感觉什么是最幸福的?(学生回答),大家说的也是我的.幸福感受,在幸福的课堂上,让我们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帮助。

  师:带着美好的心情,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语文学*,好吗?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学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2、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读书的孩子!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蕴含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是人虚构的……)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来学*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牢)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的……

  3、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羊丢失了把羊圈修补好。)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说的真清楚,课前的预*很全面!首先,请大家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课件播放)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字词:(开火车读)

  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

  多音字:圈近义词:街坊-邻居

  4、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5、指导写字。

  四、精读课文,小组学*。

  字词掌握的不错,把字词带入故事中,每组选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5名学生读课文)

  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楚,讲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组学*的方式,互相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羊丢了之后,街坊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指名分角色朗读。)

  3、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刚才我们学*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句式变换(一、二)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句式变换(三)

  5、讨论交流。

  6、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五、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3、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故事我们已经读懂了,那么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再把课文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师总结:

  是的,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改正,还不算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为时不晚)

  3、学*这篇课文,我们先读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蕴涵着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时,就可以按“理解题意—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这样的方法学*。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

  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

  结果再也没丢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 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 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 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 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l 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l 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 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 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 如果…… 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 “补牢”呢?——及时补救 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讲故事

  教学设想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深切的感悟,将学*文本与追本溯源,学*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35分钟来来去匆匆,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又动笔写字的事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第一篇:亡羊补牢。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不要读成“quā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

  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法学法:谈话法、启发法、小组合作学*

  教具学具:课件、收集的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幸福回忆2分钟。(学生主持)

  生:大家好,今天的幸福回忆2分钟由我来主持。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幸福话题为“幸福的课堂”。开学以来,在语文课上你感觉什么是最幸福的?(学生回答),大家说的也是我的幸福感受,在幸福的课堂上,让我们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帮助。

  师:带着美好的心情,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语文学*,好吗?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学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2、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读书的孩子!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蕴含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是人虚构的……)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来学*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牢)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的……

  3 、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羊丢失了把羊圈修补好。)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说的真清楚,课前的预*很全面!首先,请大家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课件播放)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字词:(开火车读)

  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

  多音字:圈 近义词:街坊-邻居

  4、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亡羊补牢》教案菁选(扩展8)

——《亡羊补牢》的教案合集10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第一篇:亡羊补牢。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不要读成“quā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

  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

  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

  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

  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亡羊补牢》教案菁选(扩展9)

——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本5份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 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 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 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 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l 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l 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 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 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 如果…… 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 “补牢”呢?——及时补救 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讲故事

  教学设想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深切的感悟,将学*文本与追本溯源,学*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35分钟来来去匆匆,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又动笔写字的事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一)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二)今天,我们又要学*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三)指名读,齐读。

  (四)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五)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六)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导入新课时我尽量用激情的话语去带动学生,创设一个活泼、轻松、互动的情景。继而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检查读书情况

  (三)出示词语

  叼走,街坊,修补,堵上,后悔,窟窿,丢羊

  1、指名读

  2、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四)出示生字

  亡,丢,则,叼,补

  2、同位间合作:组词或说一句话

  3、全班交流

  (本过程遵循了从“文——词——字——文”的识字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且在分析字体结构的同时进行写字教学,让学生达到了会用会写。)

  (五)写字

  板书:

  亡

  丢

  则

  叼

  补

  1、自己观察,怎样写才漂亮?(全班交流)

  2、师小结:“叼”字第五笔提不要写成撇;“补”要写衣字旁。

  3、学生描红,练*写

  三、回文再读,读好

  (一)整体感知

  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2、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低年级学生概括力、语言组织能力稍弱,所以我将课文内容总成两个小问题让学生简洁明了的说出课文大体意思,不浪费时间。)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2、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1):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2):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3):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4):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1、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2、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3、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4、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三)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讲解、理解课文时,我通过句式转换、比较句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不但让学生练*了反问句和肯定句的转换,而且培养了语感,更让学生明白了养羊人的后悔与改正。)

  四、总结全文。

  (一)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二)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三)总结学*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五、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六、作业:

  (一)背诵这则寓言。

  (二)联系学*、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寓言故事。

  寓言两则

  教学时间:2课时 窟窿 —---------缺点 未为晚也

  板书预设: (1-4) 丢羊(两次) 不听劝 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 未为晚矣

  (5) 明理 现在修还不晚——及时改 为时未晚

  为时不晚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导入,揭题:

  1、谈话,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看,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起了什么?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说)

  对,像……这样的小故事中蕴藏着一个大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寓言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寓”,上面一个宝盖头,再写一个“曰”,第十画是“丨”,齐读课题。寓言两则。解题(就是两个寓言故事),这“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就是“讲道理”的意思。

  3、学法指导:同学们,还记得二年级时,你们是怎样学*寓言的吗?

  其实学*寓言故事 首先要把故事读懂,然后读懂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最后会联系生活用一用。(一一出示学*要点)

  出示:

  1、读懂故事 2、明白道理 3、联系生活用一用

  好!这节课我们就按这方法来学*第一则寓言故事。(板书: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读懂故事: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34页,按老师屏幕上的要求把故事读懂

  出示读书要求:读懂故事:(a读准字音、读通课文;b读懂题目的意思;c会说课文讲了一件是什么事)

  1、生自由练读

  2、反馈交流:

  a 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重点正音:养圈(juàn)窟窿(后鼻音,轻声)叼

  教学目标:

  1、认读“窟窿,叼、劝”4个生字,会写“寓、则、窟窿、狼、叼”等9个生字。

  2、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窟窿、街坊、劝说”和课题“亡羊补牢”的意思。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大意。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寓言”,学生齐读,说一说什么是寓言(小故事,大道理)

  2、读课题《寓言两则》,怎么理解“则”(篇,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3、齐读第一则寓言题目:亡羊补牢

  二、自读课文,生字过关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2、生词过关:羊圈窟窿叼走劝说街坊后悔

  (1)小老师领读,重点关注:窿、坊读轻声,多音字“圈”

  (2)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过关

  (3)全班齐读

  三、概括大意,总结寓意

  能力迁移,运用学*《燕子专列》的方法,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再圈一圈关键词,加上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1、起因:

  (1)指生读第1自然段

  板书关键词:“窟窿”(指导书写,注意“窿”中间有“一”,什么是窟窿?根据“穴”理解,破洞)

  (2)用因为……所以……说话。板书关键词2:“叼走”

  (3)概括:一个人的羊圈破了窟窿,羊被叼走了。

  2、经过:

  (1)羊叼走了,谁来帮助他了?(街坊,指导朗读,提醒轻声)怎么帮助的?(劝说)

  板书关键词::“劝说”是怎样劝说的?

  PPT出示:“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哪个窟窿吧。”指生朗读(有一点点着急,你比她更着急)齐读。

  PPT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的意思是什么?你赞同他的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补充板书“不听”

  (2)PPT出示第3、4自然段,关键字:“又叼走”

  (3)用上因为所以把经过说清楚(因为不听劝说,所以羊又被叼走了)

  3、结果:

  (1)结果是什么?关键词1:“后悔”

  PPT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你能给他换个说法吗?

  出示: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男女生读,提问: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

  PPT出示红字提醒“双重否定句”“肯定句”。

  师:把不字去掉,双重否定句就变成了肯定句,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男女合作读这两句话,相同句型练*。

  (2)填空:他很后悔,是因为。

  接受劝告,他堵上了窟窿,羊也。

  (3)关键词:“堵上”关键词:“没丢”

  (4)概括全文大意

  4、理解“亡”、“牢”的意思

  本来“亡”“牢”的意思是什么?那联系课文,你知道他们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吗?连起来说一说。

  5、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揭示寓意

  PPT出示:一个人有错并不要紧,只要能及时纠正,就不算晚。

  四、课后延伸

  用同样的方法读寓言,再讲给大人听。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4)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有关寓言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获求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从寓意中得到教育。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一)重、难点:

  (1)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

  (2)对“牢”、“亡”、“亡羊补牢”意思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分析

  媒体选择上,有如下目的

  (1)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字意时,利用课件出示“牢”字的字义演变并出“牢”的象形文字,使学生生动清晰的了解“牢”字古今意义的转变。

  (2)出示名言,突出重点。学生揭示寓意时,用课件出示拉封丹名言,既明白又简练地概括出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道理)两部分。通过名言进一步牢固掌握《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3)开阔视野,扩展课外。在学完本课内容后,学生又产生有关寓言知识的许多问题。于是我就把知识延伸课外,通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获求更多寓言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的学*。

  将计算机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以学说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智能地学*,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大趋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导质疑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他们不知道咱们三一班同学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用心读书,愿意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是吗?今天,我们就把这一优点充分展示出来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小寓言(板书:亡羊补牢)谁能读?谁再来试试?齐读一下吧!“亡”是本课的生字,看来你们都认识了。看到这个题你有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看到题目你们就提出这么多问题,可真棒。能解决吗?你们想怎么解决?好,旧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在读书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和*时一样做个小记号,试着解决一下,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呆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

  开始吧。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你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牢)”牢“字字意也有变化。请看大屏。

  课件出示:“牢”字字义演变。突破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说到寓意)在这儿,老师有一句名言送给同学们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