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课文3篇

首页 / 文库 / | 2022-02-13 06:12:05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课文1

  在前不久我执教了《孔子拜师》一文,深深地被孔子这种勤学好问,孜孜以求的 学*精神而感动。在执教这一课时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反思:学生在读中悟情,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体味和揣摩出课文内在意蕴。正如米作仁先生所指出的:“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通过深情朗读,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课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课文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学生便可以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升华。在语文学*中,学生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教贵情浓”,语文课程只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滋养,他们在成长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实,才会有产生伟大情感的基础。可以相信,当我们的语文课上到处都有情感的绿洲时,学生们的情感发育必将也是果实累累,而同学们上语文课的兴趣也必然会长盛不衰。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课文2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教材简析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课文3

  今天,我读完《孔子拜师》的故事,对我的启发教育特别深。

  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好学的精神。孔子三十岁了,还要拜师学*。他学*与别人不同,别人总是学一两天都坚持不住回家了,而孔子跟老子学时,不懂就问,谦虚好学,一步一个脚印,只有坚持才会胜利,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他。孔子好学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他的老师—老子。孔子谦虚好学,就因为它说的一句话:学*是没有止境的。所以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想想自己,感到惭愧。有一次,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也做不出来,我到了班里赶紧抄学*委员王薇的。结果,我得了个优,这个优上面好像有个小黑点,似乎在说:“你会了吗?”今天读了《孔子拜师》的故事,提醒了我,作为一个班长,在班里要起好带头作用,对待学*不能不懂装懂,碰到困难应该虚心向老师请教。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是进步的阶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就更应该努力学*,长大后为祖国做出新的贡献。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课文3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课文3篇(扩展1)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3篇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七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字,正确读出“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悟人物形象。

  2.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孔子名言及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3.练*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学生对孔子与老子的崇敬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孔子拜师的经过部分,带领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章插图,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同时感受人物的品行。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三、教学策略

  这篇课文从文题看,直接揭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紧紧围绕“拜”字,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以及拜师后怎样学*的过程,这是一条贯穿全篇的主线。事情的经过部分又是围绕孔子与老子的对话展开的,这又出现一条辅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抓住主线体会孔子的品行,又要不放辅线,体会老子的品德。在文章结尾处进行小结,把两条线并拢,让学生体会先人品行的伟大。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沿着作者行文思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文本对话。

  2.借助孔子名言解读人物品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这些名言警句,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这些名言警句。真正落实积累与运用的目的,使*传统文化在学*中得以传承。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直插行文思路

  1.同学们,你能依据课件中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介绍这位人物吗?

  出示课件:(孔子画像)

  画上人物是( ),名叫( ),字( )。

  他是( )时代的( )家。

  他的代表著作是( )。

  我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是( )。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有关于这个伟大人物的故事──孔子拜师。注意把“拜”字写准。

  3.在这个故事里,“拜”字的意思是就是很有礼貌地请对方做老师。

  4.还记得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

  总结:为何拜师、怎么拜师、怎样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并引导学生在学*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已知,通过提示,整合对孔子的认知。借助课题中的关键字──“拜”字理清行文思路,既对主要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又理清了学*文章的思路。

  (二)品析文本,感悟人物言行

  1.学*第一部分:决意拜师。

  (1)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虚心好学)从哪些内容感受到的?(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远*闻名)

  (2)小结:同学们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学*。正因为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才使他走上了拜师之路。你知道孔子名言中的哪句话能体现他的这种行为吗?

  总结:学无止境。

  (3)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决意拜师这段内容。

  【设计意图】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这一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语言和孔子的行为这两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教学策略。

  2.学*第二部分:洛阳拜师。

  (1)请同学们默读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的?与老子见面时又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借助默读思考内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书,既理清叙述层次又帮助学生明确了本段的重点内容。

  (2)孔子的拜师路有着怎样的艰辛?在文中标画出相关词句。这些又让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路途之遥,时间之长,行路之艰,求师之切)

  出示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小结:同学们抓住了“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这些词语体会到孔子拜师的艰辛。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品行。

  (3)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艰辛之后,孔子终于见到了自己的老师。这就是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看,哪位是孔子?哪位是老子?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图中孔子弯腰行礼,态度恭敬;图中老子俯首弯背,态度谦和)

  【设计意图】插图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学生会先对两位人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了解,再引导他们回归到文本,研读对话内容,使学生逐渐明白,只有通过品读作者生动的文字,才能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这样图文结合,旨在提升学生对两个人物品行的认识和理解。

  (4)课文中写到了孔子在见到老子时他们之间的两组对话。圈一圈孔子的表现,想一想孔子在拜师时的态度是怎样的?(彬彬有礼:上前行礼、连忙、请、再次行礼;诚心诚意;执着求学)

  (5)在孔子的治学名言中,哪些名言体现出了他这样的言行呢?(学无止境;学而时*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老子迎接孔子言行时,又是怎样的?(谦和有礼:迎候;喜悦)

  (7)分角色朗读这两组对话,再现孔子和老子在相见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联系前期了解到的孔子的治学名言,来解读人物的品行。再次运用“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策略,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再次感受到孔子确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学*第三部分:认真求学。

  (1)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词语并交流在孔子向老子求学的过程中,他们各自有怎样的表现?(孔子很刻苦:每天、不离左右、随时;老子诲人不倦:毫无保留)

  (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配合朗读,读出对他们的敬佩。

  【设计意图】通过圈画词语,使学生感悟到求学者的刻苦,传授者的无私,在孔子与老子身上都有着令人欣赏与敬佩的地方。在交流之后的朗读可以将理解与情感融入其中。引领孩子们读文入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三)回归整体,评价人物品行

  1.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思考:通过学*孔子拜师的故事,你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谦和有礼、勤奋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2.全班齐读孔子名言。

  出示课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小结:先人们的品行见证了他们的语言和思想,他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后人,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设计意图】借助积累的孔子名言对人物进行评价,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让孔子的人物形象走进孩子的心里。

  (四)拓展延伸,引入综合性学*

  1.小结: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方面。

  2.拓展延伸: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会在以后的学*活动中,去感受其他方面的传统文化。如,精美的民间工艺,古老的民族艺术,独特的风俗*惯……让我们在本单元的课内课外学*中,继续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感受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设计意图】小结语既让学生认识了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又明确了古代名人的故事属于我们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拓展延伸的内容则是引导孩子认识到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多姿多彩,激发孩子们对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的兴趣,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迁移延伸,再去了解有关传统文化的名人与知识。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2

  设计意图:

  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语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教学流程:

  一、走*孔子,略知孔子。

  1、学生交流心目中的孔子。

  2、读课后资料袋,进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3、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

  二、走*课文,初步感知。

  一、读题。提示:子在这里读第三声,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

  二、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文中讲了几个人物,写了怎样一件事?

  2、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3、问题反馈: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显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简要解释古人的名与字。同时简介老子的成就。

  课文围绕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三、走进课文,以悟促读。

  体悟词句,蓄势蕴情。

  1、自读第一段,要求边读边圈圈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词句,然后仔细体会,从这些词句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远*闻名总觉得还不够三十岁)

  2、学生畅谈体会:(虚心、好学、对知识永不满足等)

  3、指导学生紧扣这些重点词来进行朗读,(最好加点竞赛朗读)。

  自读自悟,感受人物精神。

  刚才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来朗读,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就根据这个经验来自学2、3自然段。

  1、学生读、圈、思。

  2、检查自读效果,完成屏幕填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3、指名读,齐读。

  4、给宿组词,(住宿、宿舍、留宿、宿营),组词中明白宿的意思(住);露宿就是?(住在野外)。风餐露宿整个词的意思呢?(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5、联系上下文猜猜日夜兼程的意思。并给兼扩词(风雨兼程、文武兼备、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神兼备等)

  6、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来体会这两句话,畅谈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

  7、同学们,现在我相信你们的心里肯定被孔子的精神所感动,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读好这句话。

  8、男女生竞赛朗读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部分。孔子本来就已知识渊博的,现在跟老子学*后肯定?(更渊博了,知识更丰富了)这就是课文所说的学*是没有止境的,用四个字来概括?(学无止境)。

  四、对话朗读,丰满人物形象

  通过以上的学*我们对孔子的虚心好学已有了很深的印象。二、三自然段中除了屏幕上的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是对话。自己读读对话,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说话很有礼貌、谦恭有礼、文质彬彬等)

  1、要求把这些对话读好,边读边揣摩两人当时的神情、心情。

  2、师生对读。读中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五、笔谈收获,达成内化。

  读到这里,你是否对老子和孔子油然而生敬意呢,一起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有何收获或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板书:

  孔子

  老子

  谦虚好学

  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

  悉心传授

  学*是没有止境的

  作业:

  结合搜集的资料,以分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的小文章。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3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课前准备

  1、搜集孔子的相关知识

  2、做好预*,理解字词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我们泱泱中华,从古至今,涌现过许多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今天老师就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2、 (出示孔子简介)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在世界也有很大影响。他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后人修建了孔庙纪念他。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把他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3、 你能猜出他是谁吗?(板书:孔子)对,他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图像及名字。)孔子又名丘(qiu),字仲尼(zhong ni)。古代人的姓名比现代人复杂一些,名和字是不一样的,自称常用名,为表示对别人的尊敬,称呼别人用字。

  4、 你还知道关于孔子的其他知识吗?

  5、你想知道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吗?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6、 读题,质疑。

  孔子为什么拜师?

  孔子拜谁为师?

  他是怎么拜师的?

  ……

  二、初读感知

  1、 通过朗读解决你的好奇和疑问吧!放声朗读课文,把字词读正确,句子读流利。边读边思考,自己解决疑问。

  2、 开火车读课文,并正音

  远*闻名 渊博 曲阜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老聃(聃是老子的字,补充老子的资料)纳闷

  迎候 等候(两个词用法不同,用句子填空区别) 止境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品行(“品行”就是指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行为品德。)

  三、学*第一段

  1、 文中有一个地方把“孔子为什么拜师?孔子拜谁为师?”这两个问题一齐解答了,你找到了吗?(出示第一段)

  2、 指名读

  3、 用“因为……所以……”说说孔子为什么拜师、拜谁为师。

  4、 从这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孔子的好学精神并板书:好学)

  “远*闻名”却“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他的学问已经出名了,却总觉得不够,说明他很好学。

  5、 感情朗读:

  是啊,这就是求知若渴的孔子啊,读(指名读第一段)。

  这就是勤奋求学的孔子,读-。

  四、学*第二段,体会孔子“不畏艰辛”的好学精神。

  1、 于是,勤奋好学的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师之路,一路上出现了不少感人的情景。读读第二段,把感动你的此句划出来,并想像一下当时的画面。

  2、交流: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上千里”、“几个月”:上千里的距离在50万米以上,可见孔子拜师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古代没有汽车、没有*坦的高速公路,上千里的路程孔子只能靠双腿、马车一步步艰难的行走着。

  (2)“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生活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管白天夜晚都在赶路。

  (3)同学们,你能想像一下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情景吗?(配乐想像说话)

  (4)脑中想像这样的画面,来读这句话。

  (5)还有什么词让你感受到孔子路途上的辛苦?(风尘仆仆)

  (5)孔子就这样在这千里迢迢的求师路上,面对炎炎的烈日、凛冽的寒风,一直行走,(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我听到同学们读到“终于”这个词时松了口气,你们有什么感受?(体会不易)是什么在支持着他走到洛阳?(强烈的求知求学的欲望)

  五、小结,写字

  1、 这节课,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位有着求知好学的学生,那老子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2、 写字:闻、尘、仆、纳闷、丘。理解“纳闷”的意思是因为奇怪而发呆,用纳闷造句。注意“尘”上部分没有钩,找“仆”的形*字“扑”。

  第二课时

  一、 复*导入

  1、听写

  2、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引读第一段及第二段第一句)。

  二、学*2-3段,品味“感动”

  上节课,我们被孔子好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这节课我们继续交流,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一)研读第二段,体会孔子和老子的谦虚有礼

  1、划出孔子和老子的对话,指名读。

  2、孔子说:“学*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你读懂了吗?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学无止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

  3、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是从哪个词里看出来的呢?

  从:“行礼”、“再次行礼”的动作,“拜见”“ 等候”、“迎候”等话语中体会他们互相尊敬和礼貌。

  3、 同桌分角色、全班分角色表演对话。

  (二)学*第三、四段

  1、孔子和老子谦虚有礼的品行深深感动着这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你还读出了其他的感动吗?

  2、交流: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

  2、 你因什么而感动?(孔子好学、老子无私教授)

  三、学*最后一段

  1、一次拜师求学,折射出孔子、老子高贵的人格品质,让我们一次次为他们而感动,难怪课文中这样写到:(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2、《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学到这就结束了,但老子、孔子却让我们留下了刻深的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拓展、写字

  1、孔子不仅品行流传千古,还有许多耐人深思的名言至今让后人传诵。(出示孔子的名言)并积累。

  2、写字

  (1)孔子拜师让我们深深的懂得了对待学*是永无止境的——(生:“学无止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积累这个词语,学*“止境”两个字。

  (2)写迎、等、止、境、授、品,注意区分“迎”与“柳”。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课文3篇(扩展2)

——《孔子拜师》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篇

  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

  一、抓住主线来贯穿课堂。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先自学,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然后交流。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就是教学显得清晰、连贯。

  二、拓展自然、恰当。

  通过结尾的拓展既让学生对我们的祖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有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其次,也存在不足:

  一、过分注重预设,忽略课堂生成。每堂课我们都有自己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时我们往往会跟着自己的预设走,致使课堂中的生成点就这样被放过了,使学*效率并不那么理想。有时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说自己的理解,而说出了从这句话中感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时,我几次打断,生硬地将学生拉回到我地问题上,到最后还是没有理解好。所以,有时过分注重预设会使课堂失去很多活力,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低落,更甚是不能达成学*目标。

  二、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课件《孔子拜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华传统文化”单元。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的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学校智囊团的反复商讨,我们以“拜”字入手,把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放在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上,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当10月底抽签定下《孔子拜师》一课时,我和同行的龙校长顿时心凉了大半截。因为对于长期从事五、六年级语文教学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自接下任务起,大家心里总像有块沉重的石头压着。从第一周的自主钻研教材,到后两几的隔天试讲,磨课。每天放学后,已经疲惫不堪的智囊团老师们仍会聚到一起,各抒己见,我也马不停蹄地将所有建议一一记下。每天晚上再回家修改教案,记教案,改课件……整整一个月时间,晚上七点到凌晨一点,书房的电脑前总会有我的身影。随着赛课的时间日益临*,我心里压抑着:因为教案一直没能定稿。

  二、失去自我,缺点不尽

  离比赛还有十多天了,我几乎是隔天试讲一次。由于对教案不够熟悉,所以我完全被教案牵着鼻子走。学生生字读不准,反复纠,却忘记了此时自己的示范作用;说着说着不知道下句接什么了,尴尬地走上讲台去翻教案;课堂上,没余力倾听学生的回答,没思维去对回答作出适当评价,更不要说满怀激情投入课堂。一向直言快语、做事风风火火的我,为了迎合三年级小朋友的口味,在台上做作地扮成温柔的淑女。让自己百般不适,也让听课的智囊团老师们难以忍受。因为课堂上需要的不是装出来的淑女,而应该是统领课堂的领头人。顾不得休息,听完课的当天,大家又会聚到一起,共同商讨课的设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我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一一指出:

  1、语言不够精练,爱重复学生的话。

  2、课堂不紧凑,教学任务未完成。

  3、缺乏灵活的教学机智,对学生的评价语过于单调。

  4、没有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过于做作。

  5、举手投足不自然。

  6、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

  ……

  如果有个地洞真想赶紧钻进去。由最开始的信心百倍到现在的灰心丧气,一向心态极好的我此时也几*崩溃。我不知道应该怎样上这堂课了。

  三、找回自我,破茧重生。

  看着不忍给我施加压力的领导,再看看为了这节课前后忙碌*一个月的智囊团老师,*一月被压抑的心情如堤坝泄洪般顷刻爆发,我不能继续这样下去!绝不能让大家的辛苦付之东流,更不能丢了市一小的脸啊!“要带动学生,首先自己得投入,只有自己融入进文本了,学生才会被你的气场所吸引,不自觉地跟着你来。”龙校长、石主任语重心长的话语萦绕耳际。回到家,坐在书桌前足足发了半小时呆后,我打开电脑,搜索电影《孔子》。因为文中所描写的孔子品行高尚,而作为课堂引领者的我,内心深处却没有一点对他的敬佩,那又怎能让我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花了整整两个多小时,我看完了这部描述孔子一生的电影。这两小时,我纠结——宝贵的时间就这样流失;我顿悟——早就该做这件事了。我连夜敲击键盘,认真地写下了属于我的对《孔子拜师》的重新构想。

  第二天,再次站上讲台,电影中的一幕幕不自觉地闪现脑海。那艰辛的一幕幕,那感人的一幕幕……我情由心生,发自内心的佩服崇敬流露于言表,我不再受制于教案,整堂课感到得心应手。

  四、抠细节,求唯美。

  关键的大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对教案、执教细节的“抠”。常常是因一句过渡语讨论举棋不定的时候,智囊团的老师上网、查资料……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力求最好;常常因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而不到位,老师们争相示范……

  五、智慧的团体,温暖的家人。

  一个月,漫长的一个月,煎熬的一个月,蜕变的一个月;这一个月,我几*崩溃,这一个月,我受益匪浅;这一个月,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家的温暖。课件

  一开课对孔子、老子的人物交流为课文的学*起到了铺垫作用,对课题中“拜”字的理解很到位。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葛老师先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再通过读一读这些词语,播放风雨雷电声让学生感受孔子拜师路上遇到的恶劣天气,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方法。葛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如一开始让孩子交流孔子的名言,以及对两位圣人做与学的评价,以及对他们的赞美,尝试用名言,对对联等语言形式,大大激发学生学语文的趣味。葛老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恰当的评价语言也是课堂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课文3篇(扩展3)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3篇

  带着梦想起程……

  新起不久的芽儿还是嫩绿的,就像刚刚成熟的我还是稚嫩的,带着刚刚涉入花季的喜悦,轻轻频动着音律,信手涂鸦般用灵动的天真,写下瑰丽的诗篇;带着小小的憧憬,投进了小学生作文库……

  两天,我坚信喜悦会弥补这两天苦苦守侯的等待。

  不错,我成功了!春蕾般的诗,似小荷挺立的文竟发表在了百花争艳的作文林。我收到了一封简短用稿信:“钱浩东同学,恭喜你的作品《妈妈,我想对你说》《玫瑰》被我站录用,感谢你寄来的'作品!”短短的三十三个字,还不足一阅;但对我确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啊!每个字都是一声喝彩,都是一次对我心灵的鼓舞!

  喜悦漫透了心,我彻夜难眠,瞬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文章,或许文笔还不够优美,但确是我心中最真的感受,喜悦的触动。

  我会继续努力,青春的力量会推我走向更远的地方,会带我飞向更高的角度!

  喜悦,将带着梦想起飞!

  假如我有三张信封,是三张神奇的信封,可以寄给世间万物。

  我会把第一张信封寄给自然女神,问她我们的自然环境怎么样?我想她应该会叫我到她面前,她说:“你们的自然环境被破坏的面积是地球的四分之三。”然后,她教我怎么样保护环境,比如:少开车、多种植树木、少砍伐树木等等。

  第二张信封我会寄给伟大的祖国,问他多少岁了?我猜他应该会到我的梦里说一整晚的话。在梦里他会说:“我有67岁了。”我想67岁,在人间算是老人了。祖国爷爷还告诉我:想要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必须要好好学*。

  第三张信封,我会把这最后一张信封寄给地狱,问他:“我们人类下地狱的人数多不多?”我猜地狱叔叔应该会回信给我,上面写着:下地狱的人多,是全球人数的百分之八!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歪门邪道了。

  个子挺高,眼睛不大,有时还好发脾气,你知道他是谁吗?没错,这就是我。

  在学校里,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在操场上,我就像一只没头苍蝇,东跑跑,西撞撞,有时候打别人一下子,在迅速跑开……

  在课堂上,那个调皮的我不见了,坐在那里的是一个积极发言,热爱学*,认真听讲,不时地在书上做笔记的好学生。我一会思考,一会奋笔疾书,一会和同学们议论……

  在家里,我又变成了热爱劳动的好孩子,虽然洗衣服,做饭我不会,但是擦桌子,铺床,扫地,这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我还是会帮妈妈做的!

  我最喜欢读书了,每天晚上吃完饭我就躺在床上开始读书,一直读到晚上十二点,妈妈不让我读了我才恋恋不舍的把书给了妈妈。

  不要说我十全十美,我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发脾气,有几次因为发脾气,我失去了几个要好的朋友,这让我感到自卑。

  这就是我,一个独一无二的我,你喜欢我吗?如果你喜欢,就和我做个朋友吧!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课文3篇(扩展4)

——三年级上册语文练*3篇

  【字词荟萃】

  1.看拼音,写词语。

  bǎinnɡjiāojuǎnzhǔnbèicèmiàn

  ()()()()

  2.把下面的字去掉偏旁后,再组词。

  例:摄——(聂)(姓聂)

  格——()()按——()()

  切——()()贴——()()

  胶——()()社——()()

  3.给多音字组词。

  dānɡ()juǎn()

  当卷

  dànɡ()juàn()

  选字填空。

  侧坐哭摆拿

  高尔基()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下,小男孩()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了起来。

  一.看拼音写词

  t~n cānjiā~ hngku郳~ qunb

  jiān g~ bǎo gu~ y~chǎn sh~j~

  二.火眼金晴

  张牙舞爪(zhǎo zhuǎ)爪(zhǎo zhuǎ)子 鸡爪(zhǎo zhuǎ)

  人才济济 (j jǐ) 安济(j jǐ)桥无济(j jǐ)于事

  怎么样?如果意见不一致,再问问不会说话的老师—字典!

  三.比一比,再组成词语,认真辨认一下它们的样子。

  低( ) 固 ( )推( )

  底( )园( )堆( )

  抵( )因( )雕( )

  四.想想填填

  创造 创举

  赵州桥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伟大的( )

  *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 )了辉煌的历史。

  顽固坚固牢固

  只有掌握记忆方法,不断巩固复*,知识才能掌握得( )。

  这个建筑物特别( ),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风雨,仍然完好无损。

  五.课文传真。填一填,练一练,会有新发现……

  1、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 ),有( )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 )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 )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我发现这段话围绕……话展开的具体描写!我要用横线画出来。

  我还发现作者从赵州桥的( )( )( )( )等方面来进行描写的。

  2、这座桥不但( ),而且( )。桥面两侧有古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 );有的刻着两条( )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 ),各自( );还有的刻着(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 ),真像活了一样。

  你能用文中的加点词语写一句话吗?

  不但……而且……

  有的……有的……还有的……

  六.宽带网

  我还了解了一些古建筑,我现在就讲给你听!

  注意说话、写话要围绕建筑物的特点,想办法把它写具体。

  七、展示台

  如果你是建筑师,会建一座什么样的桥?把你心目中的桥画出来好吗?

  1、课文写了多种“声音”,你用心听过哪些?说说你的感受。

  这个题目的答案不必要求统一。细心的同学可能都听过,粗心的同学听过也难以描述具体的感受。但不论是细心的,还是粗心的,都可以让他们讲讲各自的感受。

  此题的核心在于“用心听过”,不是一般地听到,随意地听见,而是用心地有意识地去聆听,是从中感受到喜怒哀乐的,从中汲取了有益的知识的。回答此题若扣住了“用心听过”这一重点,就可以避免泛泛的空谈。

  2、朗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语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篇课文的语言晓畅有趣,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要读得语气亲切自然,犹如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课文3篇(扩展5)

——三年级英语上册说课稿3篇

  让学生愉快地、充满自信地走进我的英语课堂,是我最大的愿望,让学生在我的英语课堂上享受快乐和成功是我孜孜以求的。今天,借此*台,愿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说课,让我们一起探讨,共同成长。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的第一册的Module 5 Unit 1《How many?》一课。全课紧紧围绕“询问物体多少”这一日常用语展开。学生通过本课学*,应会用“How many?”来询问物体的多少和用英语表达数字来回答物体“多少”这个问题。可见本课是功能型、交际型的交际训练课。而且所学这些知识点都是学生非常熟悉、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教起来会比较顺手,学生也会乐于学*,并易于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因此,我以“任务型”教学为纲领,结合“TPR”教学法,通过听,说,读,写,演,画,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兴趣,鼓励同学们大胆运用英语参与实践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英语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根据教材及英语课程新标准的要求,特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How many句型的含义和使用;

  2、能用英语表达1——8的数字,并拓展至9和10。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本课的重、难点为:句型How many ?及1——8数字的认读。

  二、说教法:

  本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溶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学*英语的主动性,为此,本课我采用如下教学法:

  1、全部动作反应法(TPR),让学生在有节奏说唱中体验语言,在轻松愉快的行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从而为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顺利的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2、游戏法:通过多种游戏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兴趣。

  3、情景教学:利用图片、实物,使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领悟到该课的重点。

  三、说学法:

  1、“迁移方法”的指导:由于学生学*之前对1——8为几个数字的读法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时,把旧知迁移过来,启发学生思维。

  2、会话技巧的指导:在会话教学中鼓励学生大声说,说清楚,并配以表情、手势,有感情、有条理的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整体教学设计:依照英语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和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我利用头饰、录音、电脑课件、图片等媒体设计教学。

  整个教学程序采用听、说、玩、演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热身——新知——趣味操练——拓展——课后活动。)

  (一)热身复*(warm-up eview)

  1、sing a song :

  通过唱的形式,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积极性,而且营造了学*英语的氛围。同时也为本课的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构建了知识表象。

  2、skimping rope(跳绳)

  此环节重点在于热身,让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新知识numbers的兴趣。一起数数,学生有着集体的力量,为同学加油、鼓劲。

  (二)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

  1、 Show some words (出示单词卡):

  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数字具体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出1—10

  在学生能够正确读这些数字单词之后,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数自己书包中的课本。教师通过让学生数自己的铅笔盒有多少支笔,以便检查学生对1—10数字的读法是否正确。

  2、 Show some pictures (参观出示一些图片)

  以玩具的形式去引导学生,情景式地带进课堂,主要是要学生有目的性去参观。

  教师从盒子里抽出cat,让学生从视觉上更为感觉到盒子里的神奇,进一步地观察教师house里的事物;让学生有新的发现与想法,并进行猜测.这个环节中,教师操作两个来回one & two之后,让学生上到讲台去抽取另外一些卡片,数字的出现可以不按照顺序去学,而是灵活运用。

  3 、 Passing the colour pencil (传彩铅笔)

  操作程序:先教师让一列的学生起来做示范

  操作规则是:一人手上拿有一支笔,第一个同学转身向下位同学提问how many pencils并举起手让学生数手上的笔;同样地,一个接一个问答。

  此环节中重点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个别能够达到实际练*的机会,并且能够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对话—关于问数字。

  (三)巩固和运用(consolidation & use)

  活动设计:猜粉笔数目

  (四)课后活动/作业布置(homework)

  Count the numbers beside you as many as you can or count the numbers for your classmate ‘s jumping, and so on.

  从实际中出发,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主要是通过一些动物、水果等图片变魔术式地凑成一幅图画在黑板上,进而便于学生理解,贴切生活中的实际。

  六、小结:

  本课教学我首先给学生交流的空间。根据《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使他们初步建立学*英语的自信心,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因而,我在设计这堂课时,一直注意尽可能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多进行语言的交流。

  其次,我采用游戏,提高学生兴趣。小学生学英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学*英语这种语言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热情,那么这样的知识就是学生善于接受,记忆深刻的。因此,我在这堂课上安排了几个比较简短的游戏,比如跳绳、猜数字,传彩笔等游戏。

  再次,我联系实际,贴*生活。“How many ?”本身就是一个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话题。我从这一点出发,紧紧围绕生活来开展教学。如数手指、数动物(事物的个数)等。

  总而言之,我在设计这堂课时,尽可能地采用听、说、游戏的方式,通过各个有趣、实用、轻松、活泼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由于自己水*有限,各个环节之间还不够连贯,还存在着很多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愿各位评委、各位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们,让他们知道“English, I can”.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PEP小学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Let’s Eat A 部分的会话教学。本课时是PEP教材的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是学*如何表达自己喜欢的食物和为别人提供食物或请别人吃东西的表达语。其中,教学重点是能听懂、会说:I like hamburgers/hot dogs, etc. Have some French fries/ juice, etc. OK! Thank you. Hot dogs and hamburgers.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合理的运用这些句子。因为在学*中要用到有关食物的新单词,因此在课时的安排上,我将单词教学部分提前,将会话课安排为本单元的第二课时,这样,在会话学*中,才能让孩子们有词可说。本教材的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目的语言任务,在轻松愉快的行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表演中学。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不怕羞,能大胆发言,勇于表现自己。这些年龄特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大胆表达英语,而三年级的以口语为主的英语教材,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由于初步接触英语口语,贴*生活的情境,新鲜而富有情趣的活动和任务更能激起学生乐学好学的愿望和行动。

  在本课前,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中接触过类似的句型:I like it. I have a…… 因此,对于即将要学的新句型有一定的熟悉度。

  三、说教学目标

  在第一课时中,孩子们已经能听懂、会说hamburger等5个有关食物的单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用I like……表达自己喜欢的食物,用Here you are.Hot dogs and hamburgers. OK!Have some French fries!来为别人提供食物或请别人吃东西。其中,Here you are.在第四单元中已经学*过。Have这个词,也在第四单元I have句型中接触过。根据学生整体认知水*,从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等方面考虑,我确立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I like hamburgers/hot dogs, etc. Here you are.

  Have some French fries,etc. OK! Thank you.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

  2)、教给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会话中,如何表达自己喜欢的食物,如何运用为别人提供食物或请别人吃东西时的表达语。

  2、技能目标:

  1)精心设计合作小组的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彼此认可和信任,彼此接纳和支持,逐步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精神。

  2)通过创设大量的任务活动,使学生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与交流,对所学内容能主动练*与实践,从而逐步培养自主学*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能与小组成员讨论和交流,完成老师提供的情境里的任务,提高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2)、不偏食,不挑食,养成均衡膳食的好*惯,少吃高热量的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下面,我说一说教法和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新课标》基本教学理念中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在本节课中,我尝试了设计一个个环环相扣的小任务,到最后完成总任务,从而形成了一个任务链,让学生在一步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学*语言的目的。

  (一)、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首先,在单词认知过程中,通过what’smissing?的活动复*学过的单词:hamburger, hot dog, French fries, cake, bread.然后,通过同桌对话、小组调查表等任务设计和课件学*新句型:I like 和 have some, here you are。最后通过“breakfast party.”这个总任务对所学句型进行理解与巩固,通过这一系列的任务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任务。

  (二)、在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大前提下,运用了合作学*的教学方法。

  我在语言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充分进行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本节课,我将全班分成了六个小组,课堂的各项教学活动均以小组活动为主线,结对或全班活动为辅,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的同时,培养学生与伙伴合作的意识和策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总任务的设计是建立在我为学生设置的合作性情境里,我在每项小组活动与两人活动之后都会根据他们的不同表现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和伙伴在具体学*活动中的实际表现,从而形成共同进步的学*环境。

  五、说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节课,我以任务为主线,设计了一个总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早餐会活动。任务的结果是学生在早餐会的过程中会表达自己喜爱的'食物,并和同学分享食物,达到语言表达的一个目的。

  具体任务链的构成如下:

  Step 1 Warm up培养兴趣,自然导入。在教学活动开始,我设计了一段Free talk。师生间交流自己喜爱的颜色、动物、文具等。通过口语交际,自然引出I like,同时,通过一个简单的笑脸娃娃 ,让孩子清楚的理解like的含义。接着,老师给出第一个任务活动: 猜食物单词。通过这个活动,达到复*巩固已学食物单词的目的,是一个词语激活的过程。

  Step 2 Knowledge and drills 注重能力,层层突破。

  首先,通过猜老师喜欢的食物这个任务,再次复*食物单词,并加深学生对I like句型的理解。接着,给出下一个任务,听录音,谈谈课文中的Mike和Amy喜欢什么食物。这部分只放录音,通过听,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记忆。因为涉及到第三人称回答,学生不会,教师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头饰,让学生扮演Mike和Amy,解决了人称问题。在这一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将本课所学句型,依次板书于黑板上。让学生能够在听觉和视觉上都有深刻映像。教师在板书、带读时注意提醒孩子们:hamburger, hot dog, cake, French fries喜欢和s交朋友。它们在I like…, Have some…后面一定得加上s。bread和chicken不喜欢和s交朋友,所以它们在所有的句子中都不用加s。

  第四个任务,是同桌间聊聊喜欢什么食物,并分享。挑出几组比赛,说的好的给以奖励。利用比赛的方式,更能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住,达到良好的学*效果。

  第五个任务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组成员喜欢什么食物,完成调查表,表格上没有的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并请两组同学在黑板上完成调查表。比较哪组的食物选择更健康,借此机会,教育学生要少吃高热量的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

  最后,完成本节课的总任务,早餐会活动。因为本课是早上第一节执教,教师给学生一个早餐会的真实情境,并要求学生在聚餐过程中,必须用到所学的句子。每组根据表格内容,选择食物,开展活动。教师在学生活动时,进行指导。真实的情境创造,给了学生交流的机会,每人的食物不同,也使得他们必须通过交流来达到分享的目的。

  最后还有一个纠错的过程。考虑到本课内容涉及到单复数,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及时纠正。还可以利用纠错的机会对新句型再巩固。

  六、说预期效果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能听懂、会说:I like hamburgers/hot dogs, etc. Have some French fries/ juice, etc. OK! Thank you. Hot dogs and hamburgers.并能在早餐会的活动中,正确、主动的用所学句子进行交流和沟通。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的是Unit1《hello》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简单的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20xx年春季人教版本,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1《hello》该单元共六个课时,对初学英语的孩子们起着启蒙教育,激发兴趣的作用,因为本单元以简单的问候语句型为主线,贯穿学*文具类单词类单词如crayon,pencil,eraser,ruler,bag,book等,让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问候语句型,以及相关的交际用语和让学生用英语表达与自己学*生活相关的文具名称。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不论是新授内容还是在拓展部分都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渗透与升华。所以本课时在本单元中起到核心地位。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新生作为英语的初学者,对英语充满好奇的同时有很莫生,但学生对新事物的兴趣大于困惑,他们思维活跃,善于表达自己,乐于与同学交流,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和赞许。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的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注意力分散、好动。鉴于这样的学情,我们要抓住以培养兴趣为重点,通过Learn English by playing , singing and so on.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开口说英语的勇气,进而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三、教学理念:

  本节课中我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以言语交际为中心,以“双主”教学思想为指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整合,构建非网络环境下新型学*过程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不断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通过拓展听读,培养学生自主学*、协作学*和会话交际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惯和形成有效的学*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针对学生实际,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如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课文3篇(扩展6)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合集10篇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 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

  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教学过程: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5、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 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

  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教学过程: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5、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理解“死而复生、起死回生、切脉、厥症”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转述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处了解到的情况。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扁鹊医治太子的过程,体会其高超的医术。

  3、体会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PPT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单元导读课中,我们了解了《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和《完璧归赵》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记得第11课《起死回生》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扁鹊从侍卫官口中得知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入宫_________________,最后使太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这篇课文讲的就是扁鹊让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

  2、(出示扁鹊图片)了解扁鹊吗?谁来说说看?

  (1)生交流

  (2)看来小朋友非常了解扁鹊。确实,扁鹊是个中医,中医往往是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给病人治病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扁鹊是如何让太子起死回生的?

  二、预*反馈

  1、师: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子新词,都知道怎么读吗?开小火车领读。 纳闷 侍卫 病榻 手腕 凝神 携带 药囊 切脉 厥症 大拇指 议论纷纷 起死回生死而复生

  (1)切.脉:“切”是个多音字,读第四声,跟着我念“切脉”药囊.:“囊”字笔画既多又难写,它是上中下结构的。上边是“一”加上一个“中”,中间是“凸宝盖”的写法,下边是“两个口”加上“吵嚷”的“嚷”的右下部分。跟着老师一起书空。厥症:厥症是什么意思?谁来读一读?(中医学病名。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过一定时间会苏醒的疾病。)

  (2)师:生字新词都会读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通顺呢?打开书,翻到第36页。课文共有13小节,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过渡:小朋友读得真不错。

  三、研读课文

  研读第一节——第八节

  1、现在自由轻声地读一读1-8小节。要求:用横线划出扁鹊的话,曲线划出侍卫官的话。开始。

  2、谁来交流扁鹊的话?(红色标出),谁来交流侍卫官的话?(蓝色标出)。

  3、都找到了扁鹊与侍卫官的话。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对话,边读边想:扁鹊从侍卫官口中了解到太子的什么信息?媒体出示:一向好好的(你们是从对话中得知3条信息的,再读读第一小节,还可以找到太子的什么信息?) 只说胸口闷,就死了 早上鸡叫的时候 没过半天,还没入棺

  4、师:谁能把4条信息连起来说一说?老师给你们一个句式: 媒体出示: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那里得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扁鹊得知太子突然死了,心情非常着急;可他听说太子还没入棺,就送了口气。你们能不能把扁鹊由紧张到放松这个心情变化的过程表现出来。

  6、读得真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男生读扁鹊说的话,女生读侍卫官说的话,老师读旁白。过渡:国王得知有人能让太子活过来,急忙请他入宫。那么扁鹊是如何为太子治病的呢?

  研读第十节——第十一节

  1、自由读读课文10-11小节,圈出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动词。 板书:按、切、贴、听、取、扎、捡 (竖排)

  2、小朋友找到了这7个动词,现在老师请你们两两合作,一个先演扁鹊,边读边做做这7个动作;另一个做太子。稍后我们互换。

  3、再读读课文,找找扁鹊在做这些动作时,太子有什么反应呢?请用直线划出相关内容。(生交流)老师和你们一起读一读。

  4、当扁鹊为太子扎针的时候,太子的反应是鼻翼扇动,眼皮睁开;当太子喝下药后,太子的反应是身体恢复健康。 板书:鼻翼扇动、眼皮睁开、恢复健康

  5、现在能不能看着老师的板书,把扁鹊是如何医治的,太子又是如何反应的,给大家介绍一下?(1-2人)6、能不能用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故事说得更清晰一些呢?说给同桌听一听。(3、4人) (出示:先、接着、然后、最后)

  研读第十二节——第十三节

  1、过渡: 是呀,扁鹊真是妙手回春,能使太子起死回生,难怪国王竖起大拇指称赞扁鹊……(出示句子:“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1)个别读(2个)

  (2)全体读

  2、师:面对国王的称赞,扁鹊却谦虚地说…… 出示:“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好了他的病。”

  (1)个别读

  (2)全体读

  四、总结全文。

  1、师:扁鹊真了不起啊,他使太子起死回生。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扁鹊是个怎样的人?

  (1)生交流(板书:医术高超)

  (2)面对国王对他的称赞,扁鹊却很谦虚,从中看出他是个医德高尚的人!(板书:医德高尚)

  2、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感受到扁鹊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同学们回家后可将今天所学内容复述给爸爸妈妈听。下课!

  板书设计:

  起死回生

  扁鹊——太子

  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鼻翼扇动、眼皮睁开

  恢复健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给老师以掌声,给听课老师掌声,以表示欢迎,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2、正是同学们的掌声,使一个女孩改变了,这个不幸却又幸运的女孩是谁?(英子)

  二、文本对话,感受掌声魅力

  1、请轻读掌声前的部分,画出有关句子和词语,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抓住重点词句)

  (1)她很文静……最后一个离开

  (2)英子立刻把头低下

  (3)英子犹豫……

  2、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英子,此时你心理会怎么想?

  3、你们心目中的英子应该是什么样的?课文怎么写?

  4、是什么力量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改变?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

  5、采访同学们,你为什么给英子送去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6、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此时她一摇一晃走下讲台,这与刚才走上讲台感觉一样吗?如果你是英子,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如果没有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

  四、课外延伸

  1、上中学后,英子来信了,快来读读,从信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给英子回信

  3、老师赠言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完璧归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

  3、学*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4、抓住“理直气壮”,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由“璧”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各种玉器图。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纯晶通透、毫无瑕斑的玉在人们心里当中是无价之宝。

  2、在众多的玉器中,有一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叫作“璧”,因为璧是玉的一种,所以它的下面有个“玉”字。(边说边板书)现在人们也用“璧”通称美玉。(出示:美玉)

  3、今天课文中提到的这块美玉就叫“和氏璧”,文中称它――“奇珍异宝”。(出示,齐读)

  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原来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玉,据传它在暗处会发光,冬暖夏凉,还能驱邪避虫。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可见和氏璧是块人人都想得到的――宝玉,所以当赵王得到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镇国之宝。围绕这块玉,发生了这么一件事――齐读:完璧归赵出示课题:完璧归赵

  5、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让我们齐读课题――

  6 、“完璧归赵”是中国历的一个典故,现在已成为成为成语。请大家看动画,结合课文内容用一句话说说“完璧归赵”的意思。

  (1)根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完好无损 )。问:主人公是谁?

  (2)指导读好“蔺相如”的名字。(门里面不是佳,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

  二、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1、明确复述的要求。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了解这个典故,不仅要自己读懂,还要能将给别人听,这就叫复述。要复述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住主人公蔺相如的言行,熟读、品味。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课文中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轻声读一读,想想他是分别对谁说的?

  2、交流,出示。指名读。 “大王放心。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我看您并不像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注意停顿符号)“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因当斋戒五天。五天以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3、男同学读对赵王说的话;女同学读对秦王说的话。

  三、学*第一句,了解蔺相如到秦国去的原因。

  1、我们先来看,临行前,蔺相如是这样对赵王说的,他说――(齐读句子)

  2、因为赵王不放心,所以蔺相如先说――(生读),为了能让赵王真得放下心,又补充了一句――(生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秦王真心换城,我就――(生读),反过来如果秦王不是真心换成,我就――(生读)。

  3、这是蔺相如在临行前对赵王的――(诺言,承诺,保证)

  四、学*后三句话,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1、就这样蔺相如肩负着保护着镇国之宝和氏璧的重任来到秦国,按照约定献上宝玉。(板书:献)

  2、小组一齐读读蔺相如对秦王说得三句话,联系上下文及秦王的表现,说说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小组交流)

  3、学*第一句,体会蔺相如的机智

  (1)一个字都不提起,这就是――(板书:绝口不提)

  (2)玉并没有瑕斑,这是蔺相如在找借口骗回宝玉。秦王信以为真就把玉还给了蔺相如。板书: 信以为真

  (3)要让秦王信以为真可不容易,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试着练一练。

  4、学*第二句,抓住“理直气壮”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勇敢)

  (1)指名读句。

  (2)再读,读好感叹号。

  (3)蔺相如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出示:理直气壮地说)

  (4)“理直气壮”的意思就是理由正确、充分,因而说话气势很盛。蔺相如究竟有什么“理”?(和氏璧本来就是赵国的镇国之宝。)

  (5)(引读)道理全在蔺相如这边,理亏的是秦王,所以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前半句)

  (6)自己读读,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板书:理直气壮)

  (7)刚才蔺相如已经用了一个巧妙的借口要回了宝玉,宝玉既然已经在手,他为什么不走,还要紧接着说(齐读后半句)这是要摔玉啊!(板书:摔)为什么?“骗”字用得好吗?(要)

  (8)如果秦王继续逼他,派侍卫冲上去抢,我们相信蔺相如真的会把自己的――(这句话很长,老师来帮帮你们,注意停顿符号。)

  (9)还记得临行前蔺相如曾对赵王许下若言吗,他说―(齐读临行前的话)

  (10)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他一定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国家的利益。

  (11)为了保住镇国之宝和氏璧,蔺相如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只见他――(引读句子)(你们看上去是要摔玉,实际上是要护玉。板书:护)

  (12)这个场面太震撼人心了,所以在复述时,加上动作,一定要讲得有声有色,让人身临其境。

  (13)自由复述,指名复述。

  5、学*第三句话,抓住“斋戒”,体会缓兵之计。(机智) 过渡:蔺相如在大殿上就是用这样的气势,镇住了秦王。

  ⑴秦王爱玉心切,他怕蔺相如摔坏宝玉,于是――(板书:随手指点)

  ⑵指名读句。

  ⑶交流。

  ⑷引读。

  五、借助板书,复述故事。

  1、复述课文,深化感悟。

  蔺相如就是这样在秦国的大殿上,为了保护赵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他抓住秦王爱玉心切的心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秦王斗智斗勇,从而将赵国的镇国之宝――这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现在你就是当时跟随蔺相如一同前往秦国的随从,请你把在大殿上看见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经过告诉赵国的人听。你可以借助黑板上的词语说说看,注意把蔺相如怎么做、怎么说得讲清楚。

  2、填空:当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上和氏璧之后,发现秦王――,知道他没有换城的诚意,就找了借口对秦王说――,秦王――,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巧妙地要回宝玉后,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他的气势镇住了秦王,秦王怕他真得摔坏宝玉,就――,这让蔺相如更清楚地看清秦王毫无换城的诚意,于是他又借口说――。秦王同意了,蔺相如立即叫随从――,从而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3、听了随从讲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蔺相如真了不起,是他保住了我们的镇国之宝。)

  4、同桌两人再配合着练练,一个讲故事,另一个像老师刚才那样发表一下自己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5、蔺相如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他不畏**,誓死保护镇国之宝和氏璧,这种以维护国家尊严为荣的民族气节至今传为美谈!而“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回去以后,让我们把这个的典故讲给更多人听吧!

  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

  完好无损

  派人送玉 送 恼羞成怒

  要王斋戒 只好同意 秦

  相 理直气壮 (摔)护 随手指点

  借口瑕疵 要 信以为真 王

  如 献 绝口不提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 同学们,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能带领大家一同来回忆一下这个小故事呢?(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

  2. 现在你能告诉老师这是一只怎么样兔子,又是一只怎样的小龟呢?

  3. 当年骄傲的小兔子输给了坚持不懈的小乌龟,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海龟的悲剧》,看看在这只海龟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同学们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同书空课题,随着老师的手势一同轻声的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在本文中的海龟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要注意角色的语气,用你的话来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读后先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自由的读文,然后小伙伴们交流.

  孩子们,现在老师也想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内容,谁愿意告诉老师呢?来吧,说吧!(学生汇报.)

  三、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老师刚才看到同学们读课文时,完全的投入到文中的角色当中,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现在老师再给你机会来读文,这次是读你喜欢的语句,注意一定要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先读给伙伴听,再读给大家听,同时不要忘记在你喜欢的语句旁边写来你的感受.

  学生自主的读文,感悟,交流.

  学生汇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语句第一个展示给大家呢?来吧!)

  在读的过程中,适时的指导朗读,并体会角色的特点,并适时的板书.

  四、角色朗读,深入体会.

  同学们,细心的你,注意到文中的海龟和海鸥进行了几次对话呢?(三次)那你们愿意把老师带入它们的对话之中吗?那就请你们准备一下,二人一组,进行对话练*.

  学生进行对话练*,老师进行指导.

  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来展示一下吧!我们也来比试一下,看看哪个组表现的更好,更投入.

  学生进行对话汇报.

  五、角色表演,升华情感.

  刚才我们二组同学表现的都不错,那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呢?

  那你们准备一下,合作完成,还可以根据角色的特点加入自己的话,先演练一下,然后展示给老师看好吗?(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表演)

  学生课本剧表演.

  六、激**感,创编后序.

  1. 老海龟被渔夫翻了个四脚朝天,后来老海龟将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老海龟的故事编个结局吧!

  2. 学生汇报.

  七、小结

  同学们,我们一同感受了并经历了老海龟的悲剧,我想你此时一定有很多的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吗?

  1早晨真好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理解图意

  1、仔细看图,说说图画内容。

  2、请学生完整地说说图意。

  3、课文是怎么描述的?(板书:1早晨真好)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读音,再轻声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学*课文

  1、教学第一小节。

  自由读,说说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早晨真好)

  2、学*第二小节。

  (1)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早晨真好?

  (2)你喜欢课文中的什么事物,请把喜欢的部分读出来。

  (3)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朗读:

  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美丽的景色。

  3、自由朗读3、4、5节。

  (1)自由读,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我们高高兴兴上学校)

  (2)质疑问难:

  什么是一同?他们在做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4、学生练*朗读,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总结

  2早晨真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捧着鲜艳飘飘奔跑

  闪耀开始小嘴儿红领巾)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字可以用换偏旁法,形*字法进行比较识记)

  2、重点指导

  捧:右边的下面只有两横。

  领:左边是个“令:右边是“页”飘:注意与“漂”进行比较。嘴:右边不要写错了。蹦:“足”字旁,右边是个“朋”闪:第一笔是“点”始:左边是“女”,右边不要写成“合”。

  三、朗读指导

  1、朗读时要读出韵味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读出比喻句子的语调。

  2、第2节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的美丽景色。

  3、第3、4、5节速度要较快,体现出高兴的心情。

  四、做找朋友的游戏反思

  3难忘的小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来学*一个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有关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

  1、提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为什么样要以“难忘的小诗”为题目?为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小诗以后,“我们”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3)结果怎样?

  2、学生自读。

  3、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用最好的办法识记字形。

  三、检查识字情况,老师相机指导

  难忘、但是、难免、骂人、注视、不甘示弱,朗读

  四、再读课文

  1、要求巩固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注意故事情节是怎么样发展的?

  五、注意结构、整体把握

  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争吵”?

  六、学*第1、2自然段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相应的语气。

  2、指名读、齐读。

  3、小结:

  这两自然段写了陶校长处理小磨擦自有办法,到两位同学发生争吵,为后面两首小诗的出现打下埋伏。

  七、巩固生字。

  重点提示字形中容易写错的地方。

  4难忘的小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

  二、读讲课文

  1、学*第3— 6自然段课文

  (1)发生争吵以后,陶行知校长是怎样做的?

  (2)下面请你们自己轻声朗读第3—5自然段。思考:“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3)再读一坊,看看这三自然段你是不是弄懂了意思。

  (4)指导:这应该怎么读?轻声地、充满高兴的'情绪。“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要读出“同学们”对那位同学的赞美和会心的笑声。

  (5)陶行知校长这次没有训斥学生,而是用小诗来教育他们,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6)让我们把这两首小诗再读一遍,你觉得陶行知校长做得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时要怎么样做呢?

  2、学*第7自然段

  (1)这一段课文是总结全文。

  (2)指名轻声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读了这一段,说说这两首小诗为什么令孩子们终身难忘?

  3、现在我们来说几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陶行知校长的敬意吧。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3、背诵课文中两首小诗。四、课堂练*

  小练笔: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联系学校生活,自编一首小诗。

  反思:

  5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

  2、板书

  二、检查预*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去读这篇课文,现在大家读得怎么样?

  (1)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读。

  (2)一个同学读第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

  2、教学生字。

  (1)这一课有12个生字,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们。

  (2)读读写以下词语。

  独自、笑眯眯、湿润、紧紧、友善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

  四、探究方楠写下自己的愿望时的内心活动

  1、看看方楠的愿望是什么?

  2、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想想方楠的内心感受。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方楠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3)同学讨论: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一个方楠。

  知识能力目标:

  1. 会认15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意”、“急匆匆”、“和蔼可亲”、“顺从”、“尊敬”、“深情”等词语;学会用“首先……然后……最后”写句子。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体会师生间的深厚情谊。

  4. 培养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人文教育目标:

  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们尊敬、爱戴哪些人时,你们肯定会说―父母、老师。老师像父母、似朋友,在细心呵护我们成长,倾心培养我们成材。他们的无私赢得了学生衷心的爱戴。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故事,再一次感受师生之间的浓浓情谊。

  板书课题:师生情

  二、引导看图,感知图意。

  1、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看图时,你还注意到什么?

  指导学生看图时,一要有序(可以按照先人后物的观察次序),二要有重点(着眼于人)。(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图上主要画了什么)

  三、自主读书,读通课文。

  1、范读,边欣赏边画出生字。

  2、自由练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做好学*笔记(圈画关键词句,在课文空白处写上读书感受),为交流做准备。

  (1)分辨清楚课文哪些是图上画的内容,哪些是写作者观察图画后联想到的内容。

  (2)通过自读,你明白了什么?

  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

  4、填空练*,了解句式。

  用“首先……然后……最后”造句子。

  四、学*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对学生拼读不准确的生字要正音。

  2、指导书写要求学会的字,要细心观察,认真书写。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读书。

  学生自由读,自主选读。教师应鼓励不敢表现自己的或读书不够好的学生朗读。

  二、图文对照,读懂内容。

  1、自由练读,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让你感动?

  2、对照插图,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说说原因,并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3、小组探究,怎样读好第四自然段。

  4、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通过文字想象画面。

  5、感情朗读。

  三、深入探究,体会感情。

  思考以下问题,学生任选一题讨论交流:

  (1)文中的“心意”指什么?

  (2)“她们还是深情地看着,等着,心里默默地祝愿着。”说说她们在祝愿什么?

  学生自读自悟,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一起讨论,然后推选代表汇报。

  四、拓展活动。

  教师节到了,给老师写几句心里话,以表达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首先……然后……最后”写一句话。

  教后小结:

  在让孩子们用“首先……然后……最后”说话时,我发现两个问题:

  一、意思过于简单。如:“我先放下书包,然后拿出书、文具盒,最后出去玩。”三年级了,说话意思应该更充分一些。于是,我问:“什么时候,你这样做的?”

  学生继而改进:“来到教室,我先放下书包,然后拿出书、文具盒,最后出去玩。”这就好多了。就这样,学生逐渐把意思说充分了。

  二、思路较窄。大多数学生只是说在学校、回到家,内容极其相似,不能在更广泛的生活领域运用这样的词来表达。于是,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上这些词说说怎样浇花?你还能用它说做哪些事?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我想:课堂上,教师有时就是一把钥匙。

  《皇历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特点,感受幽默的效果。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懂得生活里不能相信迷信,要有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做事之前都要看一看日子,挑个黄道吉日,或找人算上一卦!认为这样才会顺利!

  今天,这则幽默就是一个黄历迷。他的做法让人哭笑不得!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课文3篇(扩展7)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五)份

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指导书写;小结、检测)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课件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板书课题(齐读:亲切的喊出它的名字)

【设计意图: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多媒体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齐读、同桌对读、指名读

(2)认读生字

男女比赛读、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4)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出相应段落:外形——1自然段;活动——2、3自然段;住处——第4、5自然段。(随机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文章脉络的把握,有利于提高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3、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三、学*生字,指导书写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

(1)结构识字。

“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2)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生字:“秆、绣、褐”

2、重点指导书写

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在书写指导,注重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

四、小结、检测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翠鸟,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特点的,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 2

  课文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嚁嚁”,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

  走进秋,

  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你好好好地去听

  ——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课文3篇(扩展8)

——课文《孔子拜师》教案范文5份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论语中孔子的几句名言。

  2、初步了解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以及社会背景。

  3、消除字词障碍,读通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名言

  1、出示: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学生读名句,谈谈读懂了什么。

  3、老师作适当的点拨。

  4、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话是谁说的吗?

  二、走进名人

  初步了解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以及社会背景。(略)

  三、导入课文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成就呢?学了《孔子拜师》这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四、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碰到难读的生字词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抓住在交流中学生还读不好的句子,进行练读,读通读顺,基本读懂。

  4、学生交流生字词难写的,提醒要注意的地方。

  5、练*写字。

  五、作业

  朗读,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课文,理解“风餐露宿、学无止境”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孔子的学*品质。

  3、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1、读名言,引出孔子。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课文《孔子拜师》先来温*一下。

  2、读生字词,选词填空,整体把握课文。

  3、直奔课文中心。(最后一小节)

  二、学*课文,体悟孔子的学*品质

  (一)课中自学:读课文,用“——”划出表明孔子品行的句子。

  感受我们眼中的孔子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按学生回答随机教学)

  1、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理解“渊博”:(知识丰富。上通天文,下通地理。)

  这段话出自第一小节,请用上“虽然¨¨¨但是¨¨¨”变成转折关系试一试。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对知识永不满足)

  过渡:刚刚课文里画出来的句子还有那句也是写孔子对知识永不满足的。

  出示句子

  2、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齐读学*是没有止境的,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代(学无止境 )

  还可换什么词(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

  读好句子。

  小结:学无止境是孔子对学*的态度,他向老子学礼教,向苌弘学乐理,向师襄学弹琴,向郯子请教官制。他常说“学无常师”,就是学*是没有固定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是他提出来的。

  齐读这句话:告诉你自己;

  再读,告诉同学们;

  大声读,告诉老师;

  再大声读告诉全世界;

  过渡:是呀,就因为孔子对知识永不满足,所以有多大的困难都不怕,下定决心去拜老子为师!

  3、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抓重点字理解词语)

  (2)读句子,读出“上千里”,这个“上”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理解词语)

  (二)、议学一

  1、再读句子,创设情境

  孔子,你这么累,还是坐下来休息休息吧!(学生感受)

  孔子,你背着行囊,又背着那么多的书,还是把它扔了吧!(学生感受)

  孔子,拜师的路途这么遥远,你还是回去吧!(学生感受)

  (指名学生读句子)

  2、带着感受再读句子。

  议学二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洛阳的孔子出现在老子面前,是什么样子的?

  部件(风尘仆仆、一脸疲倦、草鞋都破了……)

  过渡:孔子不怕艰难的的场面真是感人,难怪成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师后,他的举动还让人佩服吗?

  3、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左右”是什么意思,给左右换个词语。

  过渡:是啊,读着读着,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他和老子第一次见面和后来的拜师学艺,在他的眼中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感受老子眼中的孔子

  1、通过对话,进行朗读,理解“迎候”。

  2、悟学

  想象问话:你就是老子,你眼中是怎样的孔子,你愿不愿意收孔子为徒弟呢?说说理由。

  [积累]

  是啊,文章中有很多描写孔子的词语,写在孔子画的边上。

  把词语串起来说说你眼中的孔子。

  3、总结: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是不耻下问,一个是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的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

  三、拓展延伸

  感受世界人眼中的孔子

  1、观看画面,了解祭孔典礼。

  2、出示名句,感知孔子在世界人眼中的形象。

  3、简介《论语》,今后要走进《论语》。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书山有路勤为径” (大思想家)

  “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孔子拜师教案精品教学设计好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用具 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 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 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 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 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 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 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 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地而坐顺畅 悦耳 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

  四、练*朗读,初步感知

  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 学*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 孔子弹琴的程度 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 会弹 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 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 令师襄如痴如醉 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 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 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体会孔子行程的艰难,意志的坚强。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点:

  1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听写: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2教师导入: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描写孔子到洛阳拜老子为师途中的情形)

  二、学*第2自然段

  (一)抓住关键词,想象体悟艰辛

  1全班齐读。

  2教师引导:“风尘仆仆”在文中是老子所见。他见到了一个“风尘仆仆”的孔子。展开你想象,说一说当时站在老子眼前的风尘仆仆的孔子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

  3教师总结:是啊!通过同学们的描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衣衫褴褛、头发蓬乱、面色惨白、身形疲惫的孔子。为什么呢?(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语段)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4理解“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的意思。(板书: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5教师创建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曲阜和洛阳相距多远吗?(出示地图)相距上千里,一走几个月。而这几个月来,孔子——(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多辛苦啊!)

  师:在这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雨中赶路的孔子……(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想到的画面)烈日下赶路的孔子;抹黑赶路的孔子;赤脚趟河的孔子……(孔子还会遇到哪些苦难?)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6再读这句话,想象着孔子跋山涉水的种种画面,你心中又有何感想呢?(敬佩、感动、太了不起了、为了求学不畏艰险……) 7让我们带着对孔子的出崇敬之情,有感情地再读这句话。

  (二)再现情境,体会谦逊有礼

  1孔子经过几个月,终于走到了洛阳。此时,老子已经在洛阳城外迎候孔子。(板书:迎候)

  2指名说说迎候的意思。

  3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资料展示,我们知道老子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却到城外来迎候三十多岁的孔子。你们体会到老子是怎样的人?(老子很有礼貌、很谦逊)

  4教师小结:孔子和老子不但学识渊博值得我们学*,而且他们的身上还闪烁着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一起再来展现下当时的情境。

  5分角色朗读,再现情境。

  6指名反馈,你们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学生自由说:谦逊有礼、教学相长、学无止境……)

  追问:你是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上前行礼

  再次行礼……)

  你是怎么理解“学*是没有止境的。”教师用一词语来形容,学无止境(板书:学无止境)

  三、想象画面,感悟人物优秀品质(学*第3、4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孔子拜师后,每天都怎样的?(学生:不离左右,随时请教)(板书:不离左右,随时请教);老子则是?(学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孔子)(板书:毫无保留)

  3小结: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孔子求学的态度。(板书:谦虚好学)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老子毫无保留的教学(板书:诲人不倦)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课堂小结

  正因为孔子如此谦虚好学,老子如此诲人不倦,他们受到了世人的敬重。大家敬佩他们的学识,敬重他们的品行。希望同学们能够向孔子和老子学*,做一个学识渊博、品行高尚的人。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