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点 50句

首页 / 知识 / | 2022-05-03 05:28:26 小学数学

1、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

2、多几的问题。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

3、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需求。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5、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6、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7、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9、关于“大约”的应用题: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似数,用估算。

10、“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

11、认识上、下

12、认识左、右

13、π是常数,因此也可以作为系数。它不是未知数。

14、常数的系数是它本身,次数为零。

15、如果是分数的多项式,那么他的系数就是他的分数常数,次数为最高次幂。

16、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7、*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8、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19、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20、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2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2、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

2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24、同级运算的类型:

25、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26、工人叔叔要挖总长60米的水沟,已经挖好了15米,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均每天挖多少米?

27、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8、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9、10个一百就是一千。

30、10个一千是一万。

31、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2、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34、1千克=1000克 1kg=1000g.进率是1000.( 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

35、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36、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37、折扣、打折的意义: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38、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39、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40、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41、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

42、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3、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44、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45、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46、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惯。

47、数的产生:

48、圆的特征:外形美观,易滚动。

49、常用数据

50、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在*面图上的位置。


小学数学知识点 50句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知识点 50句(扩展1)

——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3、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4、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6、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7、*似数的精确位:一个*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9、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10、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1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12、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13、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14、四边形

15、什么是有限小数?

16、什么是倍数?什么叫约数?

17、什么样的数能被2整除?

18、什么是分解质因数?

19、圆的特征:外形美观,易滚动。

20、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2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2、鸡兔同笼问题的来历

2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4、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25、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27、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8、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行四边形是矩形

29、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分

30、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行的直线,必*分另一腰

31、一道除法算式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32、被除数末尾0前面能被除尽,0应写在4的下方。

33、单项式运算:加、减、乘、除、乘(开)方,三级运算分得清,系数进行同级(运)算,指数运算降级(进)行。

34、分式混合运算法则: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35、概念: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36、定义法:判断B是A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判断即可

37、由于“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四种命题的关系的深化,他们之间存在这密切的联系,故在判断命题的条件的充要性时,可考虑“正难则反”的原则,即在正面判断较难时,可转化为应用该命题的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38、0的意义: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温度等。0是一个完全有确定意义的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0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是任何自然数(0除外)的倍数。0不能作除数。

39、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无数个数字(不包含全为零)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π也是无限小数。

40、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4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42、向量夹角范围不清致误

43、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致误

44、单项式与多项式

45、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46、*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47、推论1

48、相交弦定理

4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50、①两圆外离


小学数学知识点 50句(扩展2)

——小学数学知识点9篇

  一、试题整体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本年级本册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第二册期末考试题分析:本次试卷共有十二大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学*技能,还对数学思想进行了渗透。

  二、学生答题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我班参加考试人数:49人。*均成绩37.6分左右,及格率14%,优秀率:10.64%。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第一大题,我会填。其中包括了3个小题,考查了数的认识、数的组成和20以内的数,学生对这类知识的掌握较牢,故答题情况很好,正确率几乎是100%。

  第三大题,在○里填上、或=。涉及的是算式与数字之间大小的比较,在*时的教学中,学生们都会先算出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数与数之间大小的比较,这样就降低了题目的难度。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好,少个别学生出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练*。

  第四大题,△和○个数的多少的比较,这要求学生一一对应进行比较,答题情况也比较好。

  第五大题,我会算。多数学生计算能力较强,能熟练掌握计算技巧,因此正确率较高。

  第六大题,认识时间。考查的是学生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在*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得很好,所以错误的学生也比较少。

  第七大题,让学生看图写算式大部分学生能看懂图意,会写出四道算式。

  第八大题,从大到小排列数字。在*时的教学中,对按算式的得数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列训练很好,因此本题相比而言比较简单。

  第九、十这两个大题,考查的学生对*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还考查了学生的统计能力,这两个题出错的学生极多,也是此次考试中失分原因。究其原因是在*时的教学中训练不够,反映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今后的教学中需重点注意。

  第十一大题,把同类的圈起来。这与生活中联系比较紧,学生的认知也比较清晰,正确率较高。

  第十二大题,用数学。包含2个小题,分别是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对于训练较多的学生不存在难度,因此本题出错的较少。

  纵观整个做题情况,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对于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与*时训练少有一定的关系。

  三、今后教学措施:

  结合学生的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把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好教材中知识与课改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课下积极做好培优转差工作。

  2、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找到学*数学的乐趣和自信心。

  3、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

  4、要把训练学生的独立审题能力作为重点。

  5、要培养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检查*惯。

  从前,山东省有个大军阀,在一次会议开始时想点点名,了解一下那些人来,那些人没来。可是,到会的人数比较多,点名很费事,于是这个不学无术的军阀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大声地叫道:

  没有来的人举手!

  他认为没有来的人总是少数,只要知道哪些人没来,来的人无需一一点名就明白了。到会的人面面相觑,都感到莫明其妙。

  在数学中,集合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今天会议应到的人就构成一个集合。其中实到的人是应到的人的一部分。我们就把应到的人叫做全集,实到的人叫做它的子集。未到的人也是应到的人的一部分,所以它也是一个子集。实到的人这个子集与未到的人这个子集正好是应到的人这个全集,我们把这两个子集叫做互补的集合。这个军阀为了了解实到的人这个子集,转而去了解这个子集的补集未到的人的集合。这个方法是不错的。不过由于他脱离了实际,结果闹了个大笑话。

  补集的思想在我们生活中是常用的。现在是什么时间了?3点差2分。这里不说2点58分,因为3点差2分比较简单明了。我们在电视和小说中也常看到,*人员侦破案子时,总是逐一地把确证为不可能做案的嫌疑者排除掉,从而缩小嫌疑对象的范围,这里也用到补集的思想。

  在小学,学*心算和速算时,补数的用途很多。进位的加法的口诀是进一减补,退位减法的口诀是退一加补。乘法速算用到补数的地方也不少。9加1得10,9和1可以看成是互补的。仿此,97和3,999和1也是互补的。倒数关系以及初中学的相反数关系,也都可以理解为一种互补的关系。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1457-98=457-100+2=357+2=359。

  这里,98与2是互补的数,减去98,转化为加它的互补数2来做。

  例2150025=1500(1004)

  =15001004

  =154

  =60。

  这里,25与4是互补的关系。除以25,转化为乘以25的互补数4。

  例34.881.25=(4.888)(1.258)

  =0.6110

  =6.1

  这里,1.25与8是互补数。乘以1.25,转化为除以它的互补数8。

  一、*均分

  1、*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均分。

  2、*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

  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把数看做它的*似数再计算。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一、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二、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作单位;

  计量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三、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

  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

  四、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数学的学*方法

  1、养成良好的学*数学*惯。 建立良好的学*数学*惯,会使自己学*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数学*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几个方面。

  2、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3、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4、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多做题并不等于搞题海战术。做的题目要有代表性,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碰到哪道题就做哪道题。有些题适合我们做,而有些题却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做这些题目只能是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不会达到任何效果。做的题要难易适中,通过做些有代表的题目,要力争能举一反三。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缜密的思维,解题要有条理,在做题的过程中学会熟练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掌握一些基本题型的解题规律。只有*时大量的训练,见多了、做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考试的时候就会应付自如,不至于乱了阵脚。

  1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 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3 约分和通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体数时可以带单位。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3、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4、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整100、整10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6、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①合格率=合格产品数÷总数×100%②发芽率=发芽数÷总数×100%

  ③出勤率=出勤人数÷总数×100%④达标率=达标人数÷总数×100%

  ⑤成活率=成活数÷总数×100%⑥出粉率=出粉总量÷总总量×100%

  7、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

  8、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已知数×几%。

  9、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已知数×(1+几%);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已知数×(1-几%);

  10、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

  1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大数-小数)÷小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大数-小数)÷大数。

  12、已知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数÷(1+几%);已知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数÷(1-几%)

  13、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

  因数和倍数

  1、a×b=c(a、b、c是不为0的整数),c是a和b的倍数,a和b是c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

  偶数:是2的倍数(0也是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是2、3、5的倍数的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4、分解质因数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5、公因数、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的那个就叫它们的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6、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公因数;

  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公因数

  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1)综合法

  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2)分析法

  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5、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6、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7、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分数加减法:

  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5、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或大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6、相邻两个质量单位的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读数和写数: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两个0,都只读一个0。

  2、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3、求一个数的*似数:看数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就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4、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6、*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2+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7、关于“大约”的应用题: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似数,用估算。


小学数学知识点 50句(扩展3)

——数学知识点6篇

  知识点

  1)单次相遇问题

  1、概念: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2、特征:①两个运动的物体一般同时不同地(或不同时不同地)出发作相向运动;

  ②在一定时间内,两个运动物体相遇;

  3、解题公式: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单次追及问题

  1、概念:两个运动的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要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2、特征:①两个运动的物体一般同地不同时(或同时不同地)出发作同向运动;

  ②在后面的行进速度快些,前面的行进速度慢些;

  ③在一定时间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

  3、解题公式: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

  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3)多次相遇问题

  在这里,我们只讲直线型两地往返的相遇问题,以后我们会专门开辟一个专题来讲环形相遇、追击问题--环形跑道,这里牵涉到的多次追击问题比较多。

  我们把第一次相遇走的路程和看成是一个全程,那么到第二次相遇时的路程和就是3个全程,第三次相遇时的路程和就是5个全程,……,第n次相遇时的路程和就是2n-1个全程。而由于运动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所以每个全程花的时间一样,抓住这两点,我们就可以解决所有的多次相遇问题!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求比值

  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

  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

  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女生:5×7=35人。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4.要求量=已知量×要求量份数/已知量份数

  5.比在几何里的运用:

  (1)已知长方形的周长,长和宽的比是a:b。求长和宽、面积。

  长=周长÷2×a/(a+b)

  宽=周长÷2×b/(a+b)

  面积=长×宽

  (2)已知已知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的比是a:b:c,求长、宽、高、体积。

  长=周长÷4×a/(a+b+c)

  宽=周长÷4×b/(a+b+c)

  高=周长÷4×c/(a+b+c)

  体积=长×宽×高

  (3)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比是a:b:c,求三个内角的度数。三个角分别为:

  180×a/(a+b+c)

  180×b/(a+b+c)

  180×c/(a+b+c)

  (4)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长度比是a:b:c,求三条边的长度。三条边分别为:

  周长×a/(a+b+c)

  周长×b/(a+b+c)

  周长×c/(a+b+c)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b)n=—(b—a)n,当n为正偶数时:(—a)n=an或(a—b)n=(b—a)n。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似数的精确位:一个*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地位。

  高中数学复*的五大要点分析

  一、端正态度,切忌浮躁,忌急于求成

  在第一轮复*的过程中,心浮气躁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时复*觉得没有问题,题目也能做,但是到了考试时就是拿不了高分!这主要是因为:

  (1)对复*的知识点缺乏系统的理解,解题时缺乏思维层次结构。第一轮复*着重对基础知识点的挖掘,数学老师一定都会反复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如果不重视对知识点的系统化分析,不能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构架,自然在解题时就不能拥有整体的构思,也不能深入理解高考典型例题的思维方法。

  (2)复*的时候心不静。心不静就会导致思维不清晰,而思维不清晰就会促使复*没有效率。建议大家在开始一个学科的复*之前,先静下心来认真想一想接下来需要复*哪一块儿,需要做多少事情,然后认真去做,同时需要很高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会有很好的效果。

  (3)在第一轮复*阶段,学*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基础复*上来。

  因此,建议广大同学在一轮复*的时候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的揣摩每个知识点,弄清每一个原理。只有这样,一轮复*才能显出成效。

  二、注重教材、注重基础,忌盲目做题

  要把书本中的常规题型做好,所谓做好就是要用最少的时间把题目做对。部分同学在第一轮复*时对基础题不予以足够的重视,认为题目看上去会做就可以不加训练,结果常在一些“不该错的地方错了”,最终把原因简单的归结为粗心,从而忽视了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对基本结论和公式的记忆及基本计算的训练和常规方法的积累,造成了实际成绩与心理感觉的偏差。

  可见,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点的联系,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是第一轮复*的重中之重。不妨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的函数部分为例,就必须掌握函数的概念,建立函数关系式,掌握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学会利用图像即数形结合。

  三、抓薄弱环节,做好复*的针对性,忌无计划

  每个同学在数学学*上遇到的问题有共同点,更有不同点。在复*课上,老师只能针对性去解决共同点,而同学们自己的个别问题则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同学们的讨论,并向老师提问来解决问题,我们提倡同学多问老师,要敢于问。每个同学必须了解自己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要明确只有把漏洞一一补上才能提高。复*的过程,实质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了,复*的效果就实现了。同时,也请同学们注意:在你问问题之前先经过自己思考,不要把不经过思考的问题就直接去问,因为这并不能起到更大作用。

  高三的复*一定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所以千万不要盲目做题。第一轮复*非常具有针对性,对于所有知识点的地毯式轰炸,一定要做到不缺不漏。因此,仅靠简单做题是达不到一轮复*应该具有的效果。而且盲目做题没有针对性,更不会有全面性。在概念模糊的情况下一定要回归课本,注意教材上最清晰的概念与原理,注重对知识点运用方法的总结。

  四、在*时做题中要养成良好的解题*惯,忌不思

  1.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运算*惯。部分同学*时学*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做作业时免不了互相对答案,也不认真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会而不对”是高三数学学*的大忌,常见的有审题失误、计算错误等,*时都以为是粗心,其实这就是一种非常不好的*惯,必须在第一轮复*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可结合*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是行为*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加以解决。必要时作些记录,也就是错题本,每位同学必备的,以便以后查询。

  2.做好解题后的开拓引申,培养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中得到提高,因而解完题后,需要再回味和引申,它包括对解题方法的开拓引申,即一道数学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去分析,可以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

  考虑的愈广泛愈深刻,获得的思路愈广阔,解法愈多样;及对题目做开拓引申,引申出新题和新解法,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激发创造精神,提高解题能力:

  (1)把题目条件开拓引申。

  ①把特殊条件一般化;②把一般条件特殊化;③把特殊条件和一般条件交替变化。

  (2)把题目结论开拓引申。

  (3)把题型开拓引申,同一个题目,给出不同的提法,可以变成不同的题型。俗称为“一题多变”但其解法仍类似,按其解法而言,这些题又可称为“多题一解”或“一法多用”。

  3.提高解题速度,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解题方法的巧妙与简捷;二是对常规解法的掌握是否达到高度的熟练程度。

  五、学会总结、归纳,训练到位,忌题量不足

  我在暑期上课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都是一看到题目就开始做题,这也是一轮复*应该避免的地方。做题如果不注重思路的分析,知识点的运用,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做题前要把老师上课时复*的知识再回顾一下,梳理知识体系,回顾各个知识点,对所学的知识结构要有一个完整清楚的认识,认真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思想,以及方法,还要学会总结归纳不留下任何知识的盲点,在一轮复*中要注意对各个知识点的细化。这个过程不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到了后续阶段会越来越熟练。因此,养成良好的做题*惯,有助于训练自己的解题思维,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实践出真知,充足的题量是把理论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保障,在足够的题目的练*下不仅可以更扎实的掌握知识点,还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知识点,避免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由于高考依然是以做题为主,所以解题能力是高考分数的一个直接反映,尤其是数学试题。而解题能力不是三两道题就能提升的,而是要大量的反复的训练、认真细致的推敲才会有较大的提升。有句话说的好,“量变导致质变”,因此,同学们在每章复*的时候,一定要做足够的题,才能够充分的理解这一章的内容,才能够做到对这一章知识点的熟练运用。

  但是,大量训练绝对不是题海战术。因为针对每章节做题都有目标,同时做题训练都需要不断的总结,既要横向总结,也要纵向深入。只要在每章节做题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能感觉到这一章的知识点有哪些,典型题型有哪些,方法和技巧有哪些,换句话说,如果随机抽取一些*几年关于这一章的高考题都会做,那我认为就可以了。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

  1.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所有的知识点是所有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而且要懂得运用。

  选修课程分为4个系列:

  系列1:2个模块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3个模块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2.重难点及其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1.集合与逻辑:集合的逻辑与运算(一般出现在高考卷的第一道选择题)、简易逻辑、充要条件

  2.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3.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通项、求和

  4.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应用

  5.*面向量: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

  6.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经常出现在大题的选做题里)、不等式的应用

  7.直线与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8.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9.直线、*面、简单几何体:空间直线、直线与*面、*面与*面、棱柱、棱锥、球、空间向量

  10.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11.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抽样、正态分布


小学数学知识点 50句(扩展4)

——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

1、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2、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3、有理数乘法法则:

4、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6、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7、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8、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9、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0、解方程;

11、(1)什么是互相垂直?什么是垂线?什么是垂足?

12、跑道:每条跑道的周长等于两半圆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条直跑道的和。因为两条直跑道长度相等,所以,起跑线不同,相邻两条跑道起跑线也不同,间隔的距离是:2×π×跑道宽度。

13、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14、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15、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6、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17、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

18、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19、基本规律

20、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1、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3、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5、*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 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26、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27、“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28、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29、一道除法算式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30、被除数末尾0前面能被除尽,0应写在4的下方。

31、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

32、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33、圆中比例线段:遇等积,改等比,横找竖找定相似;不相似,别生气,等线等比来代替,遇等比,改等积,引用射影和圆幂,*行线,转比例,两端各自找联系。

34、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 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 0 再除。

35、(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求出商的*似数。

3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7、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2b-f(a-x),则y=f(x)的图象关于点(a,b)成中心对称;

38、知识点概述

39、20以内退位减:破十法:161—9=7个位加补数

40、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41、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42、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43、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44、圆的定义:*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45、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46、an与Sn关系不清致误

47、函数的最值在实际问题中的

48、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经常出现在大题的选做题里)、不等式的应用

49、算术*方根

50、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51、两个*面*行的判定定理:一个*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面*行,则这两个*面*行。

52、定理:如果两个*面同时与第三个*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行。

53、3.2*面与*面垂直的判定

54、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55、数a的相反数是-a[a为任意实数],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小学数学知识点 50句(扩展5)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在的导数。

2、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3、检验。

4、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5、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6、逻辑连结词;

7、指数概念的扩充;

8、对数函数。

9、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0、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11、函数的图象;

12、余弦定理;

13、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14、两条直线*行与垂直的条件;

15、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6、椭圆的参数方程;

1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18、直线和*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9、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20、*面的法向量;

21、*面与*面*行的性质;

22、多面体;

23、棱锥;

24、组合数公式;

25、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26、方程k=f(x)有解k∈D(D为f(x)的值域);

27、描述法:一种更有效地描述集合的方法,是用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性质来描述。

28、*面的基本性质:

29、直线与*面垂直

30、*面与*面垂直

31、求函数的单调性:

32、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33、解决不等式的有关问题:

34、*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35、点P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

36、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7、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38、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39、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40、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41、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4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43、常用的函数表示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44、圆锥体:表面积:πR2+πR[(h2+R2)的]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

45、a—边长,S=6a2,V=a3。

46、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h—高,V=h(S1+S2+4S0)/6。

47、圆柱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S表—表面积C=2πr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48、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r22)+h2]/6。

49、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

50、等比中项


小学数学知识点 50句(扩展6)

——小学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多几的问题。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

2、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4、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5、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6、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7、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8、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9、数的大小比较:

10、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11、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1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13、“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

14、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15、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16、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7、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

18、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

19、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0、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21、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方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2、练*十三 第4题 (重点)

23、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4、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例如:20xx读作二千零三,2300读作二千三百】

25、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26、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记: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 )。

27、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8、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29、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30、百分数应用题型分类

31、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2、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33、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34、练*

35、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知识点:

36、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37、圆是*面内封闭曲线围成的*面图形。

38、圆的特征:外形美观,易滚动。

39、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40、跑道:每条跑道的周长等于两半圆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条直跑道的和。因为两条直跑道长度相等,所以,起跑线不同,相邻两条跑道起跑线也不同,间隔的距离是:2×π×跑道宽度。


小学数学知识点 50句(扩展7)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角:

  (1)角的静态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角的符号:∠

  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乘法:

  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

  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行:

  在*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行。如图直线AB*行于直线CD,记作AB∥CD。*行线永不相交。

  垂直:

  两条直线、两个*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行四边形:

  在同一*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行的四边形叫做*行四边形。

  梯形:

  梯形是指一组对边*行而另一组对边不*行的四边形。

  *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不*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除法:

  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首先认识时针、分针

  时针:粗短;

  分针:细长

  认识整时技巧: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8: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12:00

  注意:分针指在12附*,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小学数学知识点全总结之一: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结合律 (a+b)+c=a+(b+c)

  减法性质 a-b-c=a-(b+c)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结合律 (a×b)×c=a×(b×c)

  分配律 (a+b)×c=a×c+b×c

  除法性质 a÷(b×c)=a÷b÷c

  a÷(b÷c)=a÷b×c

  (a+b)÷c=a÷c+b÷c

  (a-b)÷c=a÷c-b÷c

  商不变性质m≠0 a÷b=(a×m)÷(b×m) =(a÷m)÷(b÷m)

  ■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推广: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扩大AB倍。

  一个因数缩小A倍,另一个因数缩小B倍,积缩小AB倍。

  ■商不变规律: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推广:被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或缩小)A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A倍。

  ■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性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要注意余数。

  如:8500÷200= 可以把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100倍来除,即85÷2= ,商不变,但此时的余数1是被缩小100被后的,所以还原成原来的余数应该是100。

  小学数学知识点全总结之二:简易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基本特点.既简单明了,又能表达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

  ■用字母表示数的注意事项

  1、数字与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简写成““或省略不写.数与数相乘,乘号不能省略。

  2、当1和任何字母相乘时,“ 1” 省略不写。

  3、数字和字母相乘时,将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含有字母的式子及求值

  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或利用公式求值,应注意书写格式。

  ■等式与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所以,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在列方程解文字题时,如果题中要求的未知数已经用字母表示,解答时就不需要写设,否则首先演将所求的未知数设为x。

  ■解方程的方法

  1、直接运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去解。如x-8=12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被乘数×乘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2、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如3x+20=41

  先把3x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

  3、按四则运算顺序先计算,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5×4-x=4.2,

  要先求出2.5×4的积,使方程变形为10-x=4.2,然后再解。

  4、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2x+7.8x=20

  先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为(2.2+7.8)x=20,然后计算括号里面使方程变形为10x=20,最后再解。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用尺子画横线。

  ③从个位加起

  ④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写在个位、十位之间,

  不进位不写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用尺子画横线。

  ③从个位减起

  ④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到个位作10再减(借一要在头上写点),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不借位不写点

  ⑤得数写在横式上

  2、估算:把一个接*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的整十或整百数。“四舍五入”

  如:49+42≈9028+45+24≈10098—17≈80

  50 4030 50 20100 20更深一步的估计是能够估出比80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