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优选【5】份

首页 / 知识 / |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 1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主要考查形式:一是直接考查操作名称,如问制备气体时,首先要进行什么操作;二是考查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如一般装置、启普发生器、含有长颈漏斗或注射器的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有气体参与的反应第一步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简单装置,如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为将导气管伸入水槽中,双手握紧导气管,导管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有一小段水注,证明气密性良好。

  (2)有长颈漏斗的实验装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用止水夹将胶管夹住,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如果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验,关闭导气管活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使得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容器内的液面,静置片刻后,液面不再改变,即证明了气密性良好。

  (4)含有注射器的气密性检查,被拉出的针筒活塞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说明气密性良好。

  2.过滤操作

  过滤操作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润湿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留气泡。

  二低

  ①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

  ②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①倾倒时,盛过滤液的烧杯的杯口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处;

  ③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蒸发操作

  蒸发操作,将需要蒸发的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用玻璃棒不停搅拌,防止飞溅。注意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

  4.配制溶液

  配制溶液固体溶质和液体溶质两种。广义上说,稀释溶液属于配制溶液。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所以经常与计算结合考查。

  (1)配制固体溶质的溶液需要用到托盘天*,经常考查托盘天*的使用,高频考点为物品和砝码颠倒。具体可以参看托盘天*的使用。

  (2)配制液体溶质溶液需要用到量筒,经常考查量筒的读数,以及视线偏高或偏低对结果的影响。量筒正确的读数方法为,将量筒置于水*实验台上,视线与页面凹处最低点相*。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详细参看量筒的用法。

  5.其他操作

  (1)常见气体的检验

  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气体是氧气。

  二氧化碳的检验: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的验满:将燃着的木条靠*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已满。

  氢气的验纯: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响声很小,只有“扑”的一声才表明氢气已纯净。

  (2)测定溶液的pH

  要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然后点在试纸上,和试纸的比色条比对,判断溶液的pH。注意,不能用蒸馏水湿润试纸,否则相当与稀释溶液。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 2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

  (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

  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 3

  一.使用仪器的使用和识别

  主要包括试管、试管夹、烧杯、烧瓶、锥形瓶、集气瓶、滴瓶、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蒸发皿、水槽、量筒、胶头滴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玻璃棒

  二.化学实验简单操作

  固体和液体的取用、量筒的使用、玻璃仪器的洗涤、物质的称量、酒精灯的特点和使用

  三.气体的制备、收集和检验

  (1)气体发生装置(固体混和加热型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型);

  (2)气体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向上排气法、向下排气法);

  (3)根据气体各自的性质进行检验;

  (4)实验装置合理连接,实验合理操作。

  四.物质的分离

  物理方法

  (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冷却结晶

  化学方法

  (1)沉淀法

  (2)气体法

  五.物质的鉴别

  (1)盐酸、硫酸的鉴别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鉴别

  (3)碳酸根的鉴别

  (4)酸、碱的鉴别

  六.溶液

  该重要考点分值为(2-4)分,*两年考题中该考点以考核学生的能力为主,在思维和分析能力上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理解运用。但在该考点的计算上的要求不是很高,基本上都是简单的计算。主要掌握溶液的概念、固体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液的配制、氯气消毒和明矾净水。

  七.元素及其和化合物

  元素及其和化合物主要内容有空气、水、氧、氢、碳、常用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是化学学科中考(微博)的重要考点,该考点知识点多,内容广泛,分值也比较多,每年必考。它无论是在填空题、选择题,还是在实验题、计算题都可涉及到。要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学会分类归纳,做到系统掌握,合理、灵活、综合的运用。例如:单质碳、氢气和一氧化碳,系统的记忆,它们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碳、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都是使黑色粉末变红;借助化学方程式,牢记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现象等,这样有助于在该考点上获取高分。

  八.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主要包括化学式的计算、化合价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实验计算。*两年化学计算占总分的比率不高,计算难度降低,计算题都比较容易。同学们只要掌握好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通常情况下,决不会因为计算而难倒大家的。计算是容易得分的。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 4

  1.甲烷的定义

  甲烷,化学式CH4,是最简单的烃,由一个碳和四个氢原子通过sp3杂化的方式组成,因此甲烷分子的结构为正四面体结构,四个键的键长相同键角相等。在标准状态下甲烷是一无色无味气体。一些有机物在缺氧情况下分解时所产生的沼气其实就是甲烷。它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天然气,沼气,坑气等的主要成分,俗称瓦斯。从理论上说,甲烷的键线式可以表示为一个点“・”,但实际并没有看到过有这种用法,可能原因是“・”号同时可以表示电子。所以在中学阶段把甲烷视为没有键线式。甲烷主要是作为燃料,如天然气和煤气,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工业中。作为化工原料,可以用来生产乙炔、氢气、合成氨、碳黑、硝氯基甲烷、二硫化碳、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氢氰酸等。

  2.甲烷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可燃的气体。沸点-161.5℃,熔点-182.5℃。对空气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气约轻一半。

  溶解度很小,在20℃、0.1千帕时,100单位体积的水,只能溶解3个单位体积的甲烷。

  蒸汽压53.32kPa/-168.8℃

  饱和蒸气压(kPa):53.32(-168.8℃)

  相对密度(水=1)0.42(-16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5

  燃烧热:890.31KJ/mol

  总发热量:55900kJ/kg(40020kJ/m3)

  净热值:50200kJ/kg(35900kJ/m3)

  临界温度(℃):-82.6

  临界压力(MPa):4.59

  爆炸上限%(V/V):15

  爆炸下限%(V/V):5.3

  闪点(℃):-188

  引燃温度(℃):538

  分子直径0.414nm

  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但是在特定条件下,甲烷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1、取代反应

  甲烷的卤化中,主要有氯化、溴化。甲烷与氟反应是大量放热的,一旦发生反应,大量的热难以移走,破坏生成的氟甲烷,只得到碳和氟化氢。因此直接的氟化反应难以实现,需用稀有气体稀释。碘与甲烷反应需要较高的活化能,反应难以进行。因此,碘不能直接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但它的逆反应却很容易进行。以氯化为例:可以看到试管内氯气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变淡,有白雾生成,试管内壁上有油状液滴生成,这是甲烷和氯气反应的所生成的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或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或四氯甲烷)、氯化氢和少量的乙烷(杂质)的混合物。

  CH4+Cl2→(光照)CH3Cl(气体)+HCl

  CH3Cl+Cl2→(光照)CH2Cl2(油状物)+HCl

  CH2Cl2+Cl2→(光照)CHCl3(油状物)+HCl

  CHCl3+Cl2→(光照)CCl4(油状物)+HCl

  试管中液面上升,食盐水中白色晶体析出,这是反应中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的缘故。因为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增加了水中氯离子的浓度,使氯化钠晶体析出。用大拇指按住试管管口,提出液面,管口向上,向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或锌粒,可验证它是稀盐酸。如果控制氯的用量,用大量甲烷,主要得到氯甲烷;如用大量氯气,主要得到四氯化碳。工业上通过精馏,使混合物一一分开。以上几个氯化产物,均是重要的溶剂与试剂。

  2、氧化反应

  甲烷最基本的氧化反应就是燃烧:

  CH4+2O2→CO2+2H2O

  甲烷的含氢量在所有烃中是最高的,达到了25%,因此相同质量的气态烃完全燃烧,甲烷的耗氧量最高。点燃纯净的甲烷,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很快就可以看到有水蒸气在烧杯壁上凝结。倒转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把甲烷气体收集在高玻璃筒内,直立在桌上,移去玻璃片,迅速把放有燃烧着的蜡烛的燃烧匙伸入筒内,烛火立即熄灭,但瓶口有甲烷在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这说明甲烷可以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但不助燃。用大试管以排水法先从氧气贮气瓶里输入氧气2/3体积,然后再通入1/3体积的甲烷。用橡皮塞塞好,取出水面。将试管颠倒数次,使气体充分混和。用布把试管外面包好,使试管口稍微下倾,拔去塞子,迅速用燃着的小木条在试管口引火,即有尖锐的爆鸣声发生。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也容易失败。把玻璃导管口放出的甲烷点燃,把它放入贮满氯气的瓶中,甲烷将继续燃烧,发出红黄色的火焰,同时看到有黑烟和白雾。黑烟是炭黑,白雾是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形成的盐酸雾滴。

  3、加热分解

  在隔绝空气并加热至1000℃的条件下,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CH4=(1000℃)=C+2H2

  氢气是合成氨及汽油等工业的原料;炭黑是橡胶工业的原料

  4、形成水合物

  甲烷可以形成笼状的水合物,甲烷被包裹在“笼”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燃冰。它是在一定条件(合适的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水的盐度、PH值等)下由水和天然气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组成的类冰的、非化学计量的、笼形结晶化合物(碳的电负性较大,在高压下能吸引与之相*的氢原子形成氢键,构成笼状结构)。它可用mCH4・nH2O来表示,m代表水合物中的气体分子,n为水合指数(即水分子数)。

  可燃冰主要储存于海底或寒冷地区的永久冻土带,比较难以寻找和勘探。新研制的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可以实地即时测出海底土壤、岩石中各种超微量甲烷、乙烷、丙烷及氢气的精确含量,由此判断出可燃冰资源存在与否和资源量等各种指标。

  甲烷含量超过99%的天然气水合物又称为甲烷水合物。

  3.甲烷的化学式

  CH4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 5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中的“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

  (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

  (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1)温度,

  (2)是否搅拌

  (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优选【5】份扩展阅读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优选【5】份(扩展1)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3篇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 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 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联 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常伴随一些现象

  ①颜色改变:如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石蕊试液遇碱变蓝。

  ②放出气体:2KMnO4△K2MnO4+MnO2+O2↑

  ③生成沉淀:Ba(OH)2+H2SO4=BaSO4↓+2H2O

  ④吸热、放热、发光:多数可燃物的燃烧C+O2点燃CO2 S+ O2点燃SO2

  但有这些现象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①颜色改变:氧气由无色气体变成蓝色液体是物理变化。

  ②放出气体:加热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生成沉淀:饱和的石灰水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晶体析出(可说成有沉淀,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④放热、发光:灯泡发光放热。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 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 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 别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2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

(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3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 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 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联 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常伴随一些现象

  ①颜色改变:如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石蕊试液遇碱变蓝。

  ②放出气体:2KMnO4△K2MnO4+MnO2+O2↑

  ③生成沉淀:Ba(OH)2+H2SO4=BaSO4↓+2H2O

  ④吸热、放热、发光:多数可燃物的燃烧C+O2点燃CO2 S+ O2点燃SO2

  但有这些现象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①颜色改变:氧气由无色气体变成蓝色液体是物理变化。

  ②放出气体:加热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生成沉淀:饱和的石灰水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晶体析出(可说成有沉淀,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④放热、发光:灯泡发光放热。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 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 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 别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优选【5】份(扩展2)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50句

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2、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白色沉淀)

3、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白色沉淀)

4、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KMnO4为紫黑色

5、有毒的:气体:CO ;

6、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7、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8、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9、淡黄色固体:硫磺;

10、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11、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1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13、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4、黄绿色气体:氯气

15、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16、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17、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8、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9、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20、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21、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2、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3、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4、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5、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26、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27、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28、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29、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30、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31、乙醇(c2h5oh):酒精

32、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33、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4、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

35、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36、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37、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3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39、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40、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41、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4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3、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44、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CH4

45、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46、物质的分类

47、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48、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但酒精量不得超过灯身容积的

49、在实验时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50、使用试管夹时,应该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处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优选【5】份(扩展3)

——初中化学必背重点知识归纳3篇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因具有疏松多空结构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于吸附毒气或除味、脱色等;焦炭用于冶铁。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不同单质)。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向下倾斜的试管做为发生装置。如: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氧气。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另外还有用双氧水溶液制氧气、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如:o2、co2;难溶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如:o2、h2;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如:h2。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

  kclo3—kmno4—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常用方法是:锌粒和稀硫酸

  (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

  zn+h2so4—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气体),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caco3+hcl—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是一种助燃剂,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均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生成s+o2

  ③(红磷或*)p和o2反应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红磷用于发令枪)p+o2—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mg+o2—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注意:在集气瓶内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fe+o2—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酒精燃烧c2h5oh+o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可燃性h2+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h2的爆炸极限为4——74.2%

  co+o2—

  c+o2—(氧气充足)c+o2—(氧气不足)

  ②还原性h2+cuo—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固体,试管壁有水珠出现

  c+cuo—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固体,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固体,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co2

  ①与水反应:co2+h2o—(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②与碱反应:co2+ca(oh)2—(检验co2的方程式)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吸热反应)

  ①除杂:co[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o2+naoh—(或通入石灰水中。)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caco3—

  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caco3+hcl—

  (现象: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分别用燃烧的木条点燃,看燃烧产物。点燃前要检验纯度,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无水珠出现的是co,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的是h2和ch4;迅速把这两个有水珠出现的烧杯倒转过来,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烧杯内壁变浑浊的是ch4。

  h2、o2、co2的鉴别:用燃着的木条。被点燃的气体是氢气,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h2、co2),(o2、co2),(co、co2)]用澄清石灰水

  8、酒精c2h5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

  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本身无毒,极易燃烧,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来源广,燃烧热值大。)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优选【5】份(扩展4)

——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3篇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

  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②溶**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还有一点要记住紫红色带微弱荧光的是C60分子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MnO2、CuO、Fe3O4、FeS(硫化亚铁)铁粉,C(木炭、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液体的颜色

  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硫酸(浓度很高的有极强干燥性最高浓度在98%左右),盐酸(浓度很高的有极强挥发性最高浓度35%左右),硝酸(是一种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的无机酸)

  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含Fe3+的溶液(棕黄色)

  4、绿色溶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

  5、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6、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7、紫色溶液:石蕊溶液另外扩充一点浅粉色的溶液是硫酸锰氯化锰溶液。注:液态固态O2(淡蓝色)

  气体的颜色

  1、红棕色气体:NO2

  2、黄绿色气体:Cl2

  3、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SO2,HCL气体等大多数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有臭鸡蛋气味:H2S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1、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2、蓝色沉淀:Cu(OH)2、CuCO3

  3、红褐色沉淀:Fe(OH)3、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4、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5、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1、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2NaOH==Na2CO3+H2O(H2CO3+2NaOH==Na2CO3+2H2O)

  SO2+2KOH==K2SO3+H2O

  H2SO3+2KOH==K2SO3+2H2O

  SO3+2NaOH==Na2SO4+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2、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H20==H2CO3 SO2+H2O==H2SO3

  SO3+H2O==H2SO4 N205+H2O==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1、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2HCl==CuCl2+H2O

  Cu(OH)2+2HCl==CuCl2+2H2O

  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2、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H2O==2KOH Na2O+H2O==2NaOH

  BaO+H2O==Ba(OH)2 CaO+H2O==Ca(OH)2

  3、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MgO+H2O Cu(OH)2==CuO+H2O

  2Fe(OH)3==Fe2O3+3H2O 2Al(OH)3==Al2O3+3H2O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优选【5】份(扩展5)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3篇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学*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2)取一个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小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产。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4)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蜡烛的蒸气。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分别滴入数低澄清石灰水震荡——1空气,2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2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2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2中氧气含量少。

  (3)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玻璃片表面有水珠生成,说明2中水蒸气含量多。

  4(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3)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氧气含量越高。

  1、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2、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

  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4、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3)CO32-或HCO3-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4)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5、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③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6、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7、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8、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9、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

  因为离核越*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10、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①使用托盘天*ナ褂猛信烫炱绞保首先要调节*衡。调节*衡时,先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然后转动*衡螺母到达*衡。

  ②加热ナ褂檬怨芑蛏掌扛药品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

  ③制取气体ブ迫∑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④固体和液体的混合ス烫逡禾逑嗷セ旌匣蚍从κ保要先加入固体,然后加入液体。

  ⑤试验可燃性气体ピ谑匝榍馄等的可燃性时,要先检验氢气等气体的纯度,然后试验其可燃性等性质。

  ⑥氧化还原反应ビ没乖性的气体(如H2、CO)还原氧化铜等固体物质时,一般需要加热。实验时,要先通一会儿气体,然后再加热。实验完毕,继续通氢气,先移去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然后再移去导气管。

  ⑦稀释浓硫酸ハ∈团硫酸时,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然后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装瓶。

  ⑧分离混合物ビ弥亟峋У姆椒ǚ掷胧逞魏拖跛峒氐幕旌衔铮当食盐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加热蒸发饱和溶液,析出食盐晶体,过滤,然后再冷却母液析出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过滤,然后再蒸发母液,析出食盐晶体。

  ⑨中和滴定ピ谧鲋泻偷味ǖ氖笛槭保待测溶液一般选用碱溶液,应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使之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酸溶液,搅拌,直至红色恰好退去。

  ⑩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コ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然后接着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⑾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ピ诩煅榛旌掀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然后再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

  ⑿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セ旌先芤河胍恢纸鹗舴⑸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金属混合物与一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也是“先远”“后*”。

  11、反应中的一些规律:

  ①跟盐酸反应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一定是CO32-(也可能为HCO3-离子,但一般不予以考虑)凡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

  ②跟碱反应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的,一定为NH4+(即为铵盐)。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NH3+H2O=NH3·H2O)

  ③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CaCO3=CaO+CO2↑

  酸式碳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数据:

  1、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但酒精量不得超过灯身容积的

  2、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还应注意液体体积不宜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试管宜倾斜,约与台面成角。

  3、用试管盛装固体加热时,铁夹应夹在距管口的处。

  4、托盘天*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克。

  5、用蒸发皿盛装液体时,其液体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6、如果不慎将酸溶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

  7、在实验时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8、使用试管夹时,应该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处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1、一个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2、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4、两种分类:化学反应类型、无机物的简单分类

  5、两种推断:元素、物质的推断

  6、三种常见的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7、三种示意图:原子及离子结构示意图、基本仪器、典型实验装置图

  8、三个规律: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金属活动顺序规律、物质间反应规律

  9、三种计算:根据化学式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

  10、三种元素〈0、H、C〉及其单质和重要化合物性质

  11、五种关系:化合价与化学式、无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2、五个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的判断、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结果、物质性质描述的判断

  13、十个实验:H2、 O2 、、 CO2的制取和收集、H2、C CO还原性实验、常用仪器基本操作和常用药品取实验、鉴别几种重要物质实验、除杂的实验、实验置上的纠错、重要实验的.操作程序、证明金属活动序的实验、重要物质的性质实验

  中考化学复* 溶液计算“十注意

  以溶液为载体的计算,是的热点考题之一,该类考题具有隐蔽性强、考查面广、考查灵活等特点,在解答时往往屡屡失误、频频失分 初二,为帮助学好该类,现将解题时的注意事项归类解析如下:

  1.注意:不是放到水里的物质就是溶质

  例1.将6.2 g氧化钠完全溶于93.8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大于6.2% B、等于6.2% C、小于6.2% D、无法计算

  分析:氧化钠溶于水时发生下列反应:Na2O+H2O=2NaOH,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6.2 g Na2O溶于水后会生成8 gNaOH,因此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8 g/6.2 g+93.8 g×100%=8%,应选(A)。

  答案:( A )

  点拨:学生往往误认为氧化钠完全溶于水后的溶质仍为氧化钠,而忽视了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生成了NaOH,因而错选(B).

  2.注意溶液体积的变化

  例2.配制500 mL 20%(密度为1.14 g/cm3)的硫酸需要98%(密度为1.84 g/cm3)_______ mL,需要水_______ mL

  分析:设需要98%浓硫酸的体积为x,500 mL×1.14 g/cm3×20%=x×1.84 g/cm3×98%

  解得x=63.2 mL,需要水的质量为:500 mL×1.14 g/cm3-63.2 mL×1.84 g/cm3=453.7 g,

  其体积为:453.7 g÷1 g/cm3=453.7 mL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优选【5】份(扩展6)

——初中生物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3篇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

  2.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意义是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性,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更能适应新的环境,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对植物的进化也有重要意义。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意义是产生新个体的速度较快,利于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短时间繁殖出大量个体,并且后代特征较为一致,易保持母体的优良特征。

  3.无性生殖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有压条、嫁接和扦插。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确保嫁接成功的条件是亲缘关系越*和形成层紧密结合。嫁接后可以保持接穗的优良特性。常用扦插方法的有甘薯、葡萄、菊、月季、紫背天葵、杨、柳等。

  4.扦插材料的处理:

  实验步骤

  (1)选取易扦插的材料并处理,共20只;

  (2)选择有两个节的,上节的叶去掉一部分,下节全部去掉;

  (3)贴标签A、B,A组上切口水*,下切口斜向,B组上下切口都为水*;

  (4)插入土中,放入容器,提供充分的光照、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5)定期观察记录。

  5.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较易生根。茎段上方切口水*,下方切口斜向是为了容易辨认正反方向,同时上方水*是为了减少水分过多蒸发,下方斜向是为了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生根。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留部分叶是为了保持光合作用;下一个节要去掉全部的叶是为了留有伤痕,易形成愈伤组织,易生根。

  6.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种植,每一块都要带有芽,原因是芽合成生长素旺盛,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抗病能力,没有芽的马铃薯小块在土中会腐烂。种植菊花和芦荟的时候,一棵植株常常会变成一丛,原因是他们有很强的萌蘖能力。

  7.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为有性生殖,体内**,变态发育。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蝗虫的一生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在由**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成为变态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有蜜蜂、菜粉蝶、蚊、蝇等。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同蝗虫一样,还有蟋蟀、蝼蛄、螳螂等。

  1.显微镜的结构.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光强时使用小光圈,光弱时使用大光圈。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

  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2.显微镜的使用

  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调焦→观察。

  3.标本的种类

  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得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三者又可分为永久和临时两类。

  1.种子的结构:

  种皮—保护胚

  种子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胚乳(有的种子有)(储存养料)

  菜豆种子的子叶和玉米种子的胚乳贮存着大量的营养物质。胚乳含淀粉,遇碘液变蓝。玉米子叶转运营养。

  强调双子叶、单子叶植物

  2.种子的成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3.种子的萌发

  (1)条件: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内部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抽样检测: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个方法叫做抽样检测。如果用于调查,则叫抽样调查。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100%供检测的种子数

  (3)种子萌发的过程

  首先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叶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转化,胚才能吸收利用。(萌发种子甜)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优选【5】份(扩展7)

——初中生物重点知识总结归纳3篇

  一、植物细胞的结构。

  1、 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内含有液泡、叶绿体

  2、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二、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2、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 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3、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1、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乳酸菌厌氧,实例:鲸鱼在水中呼气会喷出雾状水柱)

  2、 植物落叶排出废物,动物和人通过排尿、出汗、呼气排出废物

  3、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指的是应激性,植物无神经系统和反射弧故只有应激性,没有反射活动(应激性包括反射)

  4、 除病毒外,其他生物都有细胞结构(都是由细胞构成)

  5、 植物向光生长属于应激性。

  6、 科学探究的六大步骤:①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与交流

  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7、 生物探究的常用方法:

  ① 观察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

  ② 调查法:全面调查(人口普查);抽样调查(调查人群中色盲的发病率),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情况

  ③ 实验法: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是实验法

  探究生物学问题时,在确定了探究课题后,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根据研究者作出的假设

  8、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气候

  生物因素(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同种生物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合作关系(不止一种)

  菟丝子和豆科植物是寄生关系,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

  橘在淮南生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春天连翘和紫荆竞相争艳,而秋天又是菊花绽放的季节,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阳光(花期与光照时间有关,菊花属于短光照植物)

  9、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荒漠中骆驼刺根系极发达,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保护色,雷鸟换毛,仙人掌

  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

  生物改变环境的例子:地衣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使大气含氧量提高;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湿度

  生物依赖环境的例子: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蟋蟀生活在草丛中,蚂蚁生活在蚁巢中 环境影响生物的例子: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0、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必须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11、屎壳郎和腐生细菌、真菌、蚯蚓属于分解者

  12、食物链第一个营养级是生产者,且食物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13、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而且是单向的,越来越少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富集,越积越多。

  14、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他们的.生存环境的统称。

  一、植物细胞的结构。

  1、 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内含有液泡、叶绿体

  2、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二、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2、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 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优选【5】份(扩展8)

——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4、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

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7、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8、红色固体: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9、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还有一点要记住紫红色带微弱荧光的是C60分子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11、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2、红棕色气体:NO2

13、黄绿色气体:Cl2

14、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15、蓝色沉淀:Cu(OH)2、CuCO3

16、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17、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18、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19、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20、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21、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22、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23、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24、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2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CH4。

26、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27、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28、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29、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30、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31、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3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3、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4、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5、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36、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

37、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挨紧。 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38、托盘天*:用于粗略称量,可准确到0.1克。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药品 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的药品(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烧杯、表面皿)里。

39、过滤:分离没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40、粗盐提纯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铁架台、托盘天* 实验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优选【5】份(扩展9)

——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复*资料 30句菁华

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高温2Fe + 3CO2

3、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4、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5、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6、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7、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8、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9、碳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10、盐酸与硝酸银溶液:HCl+AgNO3=AgCl↓(白)+HNO3

11、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

12、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1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14、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15、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16、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17、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18、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19、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20、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1、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22、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23、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24、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25、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6、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27、酸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28、【可溶性】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29、水溶解性、(溶解时)温度、(溶解后)颜色

30、金属1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盐和金属2(金属1比金属2活动性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