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优选【十】份

首页 / 报告 / |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

  金秋九月,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我镇调研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为此,受唐**、魏镇长的委托,我谨代表洛泽河镇党委**及全镇农民朋友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洛泽河镇是一个集干热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属中深山深切割山地地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幅员面积29***7*方公里,最高海拔2780米(全县最高点),最低海拔850米,相对高差1930米,立体性气候突出。全镇有耕地6.2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1.03亩,*坝面积不足2%,林地22.3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是耕地面积的3.5倍。辖13个村2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055人,其中农业人口5834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5.5%,20xx年末,全镇农民人均有粮216公斤,人均纯收入2424元。

  *年来,镇党委**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抓服务,三产建*台”的目标定位,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生核桃、花椒、烤烟、魔芋、蔬菜

  等特色产业种植和生猪、土鸡养殖。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林产业初具优势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靠山吃山”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思路,坚持把核桃、花椒作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加以培植,20xx以来,全镇规划完成核桃种植7个村73个村民小组11.3万亩,花椒种植5村43个村民小组2.95万亩,漆树种植2村20个村民小组1.05万亩,20xx年,仅退耕还林种植的3000亩花椒,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57.1元。同样,2年后,10多万亩核桃将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块状日益明显。

  (二)畜牧产业不断壮大。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化发展,把全镇13个村划分为“河谷果蔬区、二半山粮林区、高寒畜牧区、粮烟综合示范区、工矿经济区”五大发展区域。在虎丘、大寨、龙潭、太坪四个村上半村和笋叶村高寒畜牧区,重点抓好土鸡、能繁母猪、商品猪示范小区建设。*年来,全镇已建生猪养殖小区3个,扶持规模养殖大户6户,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占全镇比重的15%。沿蚂怀线和猫谢线建立毛坪湾湾滩、虎丘朝门“现代养猪项目”各一个,扶持养殖户100户;在虎丘村三寨、小苗、朝门新建“退耕还林后续养猪项目”一个,带动扶持养殖户148户。建立虎丘芦茅、小苗、三寨万只土鸡养殖示范点,示范点有上千只4至5斤土鸡已上市。目前土鸡养殖初见成效,为农民带来不错的收益。

  (三)其它产业得到有力巩固。20xx年,规划完成蔬菜种植15600亩,其中核心样板840亩;完成魔芋种植6600亩,核心样板1600亩,根据目前市场价,预计魔芋一项收入将达1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00多元;烤烟规划种植5700亩,市级样板1000亩,7月份如没有遭受大雨冰雹灾害,烤烟将是我镇献鸡、簸以、仓盈三村烟区农民的经济支柱产业。

  (四)农业生产组织更加完善。为了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加产业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自20xx年以来,洛泽河镇相继成立了洛泽河镇花椒协会、虎村核桃产业协会、向家蔬菜协会等农业产业化新经济组织。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规范产业协会,明确协会职能,进一步建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机制,真正做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经济、技术保障。

  二、下步发展计划

  为加快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要做大做强各项农业产业,必须进一步搞好发展规划。一要注重产业规划的科学性。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二要注重产业规划的.前瞻性。根据全镇不同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紧密结合长远发展需求,科学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努力完善配套设施,有效避免低水*产业结构,确保农业产业可持续长足发展。三要注重产业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建设规划,杜绝农户无序发展,促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大产业建设投入。要建好各项农业产业,必须加大投入。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抓住产业发展政策机遇,有重点的增加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积极拓展各项产业发展空间。二要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规范实施地上栽核桃,树下种牧草的复合型开发模式,辐射带动畜牧产业的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和资源环境容量。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对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立足村情、社情,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产业管理机构,使产业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制度化,为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产业发展上档次、上水*。二要建立精简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按照农村经济专业和经济组织的要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依托产业优势,争取扶贫项目资金,规范扶贫互助合作社,为产业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三要打造配套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按照实地、实际、实效的原则,通过会议、举办科技培训班,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广大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科技讲座,对镇、村、社干部进行培训,推广普及产业技术,提高管理水*,营造配套和谐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

  在中央、自治区及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狠抓农业产业发展不放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目前,区粮食、甘蔗、蔬菜、肉鸡四大传统产业规模优势已经形成,火龙果、淮山、桑蚕、香葱、野猪、芝麻鸭、速生桉、中草药、园林苗木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且产量逐年提高。

  一、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优质稻区十分重视水稻产业,加大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产量不断提高。多年来通过抓高产示范片区来带动面上生产,城区优质水稻*均每年种植面积多万亩,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以上,截至,全城区获得自治区认定的无公害优质谷产地面积共计公顷。全城区粮食播种面积4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万亩,占水稻总面积以上,主要品种有等品种。城区荣获了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稻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

  糖料蔗区糖料蔗种植历史悠久,是农民和城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区通过等三家制糖龙头企业带动,实行订单农业,年糖蔗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吨左右,是市的糖蔗主产区,基地主要分布在百济、新江、中和等乡镇。*年来,甘蔗生产在城区**大力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技术部门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新品种更新换代加快,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以上,同时加强了甘蔗良种繁育示范和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城区5个乡镇的甘蔗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城区甘蔗生产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糖料蔗播种25.07万亩,糖料蔗产量111.08万吨,*均亩产4.43吨,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800元,总兑现蔗款4.157亿元,财政收入7000多万元。

  蔬菜区地处市城郊,是市蔬菜供应的主产区之一。蔬菜生产现已形成几个特色生产基地,有韭菜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包心椰菜生产基地等。*年来,区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已经成为服务中心城市的重要“菜篮子”基地至今共有1077公顷蔬菜获得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韭菜、大白菜等已获无公害产产品认证。

  肉鸡区家禽出栏2228.33万羽,其中肉鸡1820万羽。主要的养鸡企业有:市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鸡业,在我城区已建成60多个养鸡小区,合作养鸡户1400多户,上市肉鸡1800万羽,户均获利3.8万元。参皇养殖有限公司,9月成立,以“公司+农户”模式管理,在等乡镇发展养鸡户300多户,年上市肉鸡450万羽;市甘凤禽业联合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有社员户96户,年育“童子鸡”300万羽。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红龙果区火龙果产业发展始于,初始种植面积约1000亩。8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区火龙果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发展到万亩的规模,并依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1万亩的火龙果科技示范园,园区产值约万元,带动农户多户,户均增收左右。,区**出台政策,扶持农户发展种植火龙果,对种植农户给予种苗,种植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元,力争建成乃至全国最大的火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中国火龙果之乡”。

  桑蚕桑蚕产业是区的传统产业,农民群众种桑养蚕已有*百年历史,积累有丰富经验。重点是两个乡镇。*年来,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和市把桑蚕产业列为农业发展重点项目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着重抓好等产业化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城区桑蚕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城区有桑园面积5.6万亩,年养蚕达25万张,亩产鲜茧122.4公斤,蚕茧产量0.51万吨,蚕茧年产值约2.4亿元。形成了以等乡镇的种桑养蚕基地。

  淮山淮山是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主产区是,已有80多年的栽培历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是地方特有的土特产,畅销区内外。已是淮山经销最大的市场,全镇共有收购和加工点20多个,初步形成了产、供、销、收购、加工产业链。淮山生产发展带动了一批农民进行淮山深加工增值,推动了淮山产业化的发展。全城区淮山种植面积2.3万亩,鲜淮山产量5万吨,总产值。

  野猪*年来,区大力扶持养殖协会和市绿草原野猪养殖场发展,完成了野猪养殖协会商标注册及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市会长,目前,已发展成拥有个会员,年出栏1万多头商品野猪的养殖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广州、福建等地,还出口到东盟越南、缅甸等国家,年会员销售收元,户均获利元。

  芝麻鸭镇利用农村山涧沟渠大力发展芝麻鸭。百济芝麻鸭饲养在野外环境中,以稻谷、玉米、杂草等为食,因而“肉质细密鲜嫩、坚实、味道香醇有地方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几年来通过实施芝麻鸭养殖小区建设,促进了百济镇芝麻肉鸭万羽,出栏万羽,创利润多万元,“成为该镇一大农业特色品牌。

  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引进和扶持,区农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城区现有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规模(500万元)以上农业企业2家。随着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发展,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利益联结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效益明显。全城区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多个产业,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经营水*和养殖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市“菜蓝子”基地。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和扶持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丝蚕茧、林产品、罗非鱼、畜禽等八大类农产品产业链。

  (二)大力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位于市*郊的区位优势,有计划地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依托现有的淮山、红龙果、野猪等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重点在级公路沿线及周边推动休闲观光、体验农耕、观光农园、“农家乐”等创意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休闲娱乐与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城区交通便利优势,结合区农产品发展特点,通过大力招商引资,落实项目用地,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突出区位优势特色,强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超对接工作,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及其组织,建立农产品运销渠道。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起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使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引导、扶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建种植、养殖、农机、流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商品生产,使农产品上联龙头企业,下接农户,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创立自主品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3

  *年来,xx县委、县**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壮大,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提高,农民生活水*明显改善,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28元,较XX年增长13%,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粮食生产情况

  xx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XX年,全县粮食总产84.7万吨,连续十年丰产增收。其中:夏粮单产500.9公斤,居全市第1位,连续7年超千斤;夏粮总产50.4万吨,首次突破10亿斤。XX年,全县101.4万亩小麦,总产50.8万吨,*均亩产501.1公斤,连续8年超千斤,连续XX年增产丰收。

  (二)蔬菜瓜果生产情况

  xx县蔬菜瓜果品种主要包括西兰花、水果黄瓜、樱桃番茄、苦瓜、丝瓜、芥蓝、胡萝卜、白萝卜、白菜、西瓜、甜瓜等。XX年,全县蔬菜生产总面积28.56万亩,总产量75718.6万公斤,总产值244405万元。其中:露地菜24.82万亩,产量60718.6万公斤;温室面积0.97万亩,产量25190万公斤;大中棚蔬菜面积1.45万亩,产量5800万公斤;小拱棚1.32万亩、产量4630万公斤26万亩。露地菜XX年*均产量为4200公斤/亩,XX年*均产量4700公斤/亩,每亩增产500公斤。其中:付井、周营、纸店、留福四乡镇大棚西瓜种植面积*4万亩,*均亩产达5000公斤。

  (三)槐山药生产情况

  XX年,xx县槐山药种植面积XX0亩,种植区域涵盖北城、东城、白集、新安集、纸店、莲池、范营等7个乡镇(办事处),以xx北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周口、淮阳、西华、郸城等县市种植槐山药面积达30000亩。正常年份*均亩产6000公斤,槐山药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农业生产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四)高粱生产情况

  以xx县久酒中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XX年我县开始发展高粱种植。XX年,该公司在xx县及周边市、县种植酿酒高粱12万余亩,*均亩产750公斤,建立了国内最大的优质酿酒高粱生产基地,其中在周营、赵德营等乡镇的11个行政村流转土地20900多亩,进行生态酿酒粮食(高梁、小麦)生产(种植)基地建设,并在周营乡建设一个与项目相配套的占地300亩、建筑面积4万*方米的具有凉晒硬化场地,库房,职工生活服务设施和分筛、烘干、脱壳清理、灭菌、包装等多个车间的加工基地,与贵州茅台集团、台湾金门高粱酒厂、泸州老窖等酿酒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年提供酿酒高粱1XX多吨。

  (五)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流转土地面积30万亩。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133家,其中,市级示范合作社26家,省级示范合作社5家,国家级示范社4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专业协会6个。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额达46亿元,合作社成员14万户,行业及生产经营范围涉及畜禽养殖、蔬菜、林果、粮食、秸秆利用、中药材、农机、沼气服务等多个门类。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1、周口金丝猴乳品农业产业化集群、周口永欣生猪农业产业化集群被省**命名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集群,成功开发了一大批以优质面粉、糖制品、豆制品、面制品、肉制品、油制品、饮料制品等为主的广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并逐步建成了“生产与销售相连接、本地与外地相沟通、国内与国际市场相接轨”的农产品大流通格局,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

  2、付井镇郭岗村是xx县177个重点贫困村之一。XX年,该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村,经村民民主评议,将大棚蔬菜种植作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该村塑料大棚发展到800余座,占地面积600亩,年可实现纯收入700万元左右。

  3、北城以种植槐山药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家,合作社种植面积1XX亩。

  4、北杨集乡林寨行政村在村支书林峰的带领下,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了xx县林家富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林寨行政村的耕地实行了整村流转,以发展优质小麦、优质玉米规模种植为主,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

  5、xx县瑞丰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石槽集肖营行政村流转土地521亩,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山东金乡客商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辣椒加工厂及冷库。

  6、周口市雪荣面粉有限公司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北城、石槽集乡流转土地1XX亩,建立了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六)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积极引导、强化服务,全县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一是以优质强筋小麦、油料作物、棉花生产为主的粮棉油产业。二是优质马铃薯、棚菜、槐山药、西瓜生产为主的蔬菜瓜果产业。三是以白术、白芍、薄荷、桔梗、牡丹、凤仙透骨草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做法和成效

  (一)抓规模化,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坚持把结构优化、规模经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全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按照规模化生产、特色化发展、区域化布局的思路,调整优化种养结构,突出抓好了东部酒用高粱种植、奶牛养殖、牛奶、大豆深加工,中部的订单优质小麦和小麦良种繁育,西北部的槐山药种植和南部的三粉、三辣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二)抓产业化,提高现代农业综合效益

  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强龙头、建基地、构载体,增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以金丝猴为主的牛奶、玉米、大豆深加工产业链;以雪荣面粉、掌柜食品等为主的面粉生产产业链;以三闸纺织、振东纺织为主的棉花精深加工产业链;以秋迪糖业为主的科技产业链。目前,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其中省级6家,带动了*50%的基地和8万农户走上了产业化经营之路,农民户均增收*XX元。

  (三)抓标准化,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坚持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着力点,不断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三个体系”建设,有力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双提高。一是抓好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突出抓好产地环境治理、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质量检测三个重点环节,通过**引导、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坚持定期到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进行抽检,并配备专业检测人员,初步构建起了从生产基地到流通市场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二是抓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使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目前,目前,全县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25万余亩,认证无公害食品18个、绿色食品3个,涉及小麦、高梁、蔬菜、水果、水产养殖、冰糖、面粉等产业。XX年,全县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个、产品4个、绿色食品基地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个,获得省级“放心菜示范单位”1个。三是抓好农产品监督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了农产品专项整治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并对农资市场定期专项整治,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利益。XX年,我县被省农业厅表彰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先进县。

  (四)抓投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xx县编制了《xx县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规划(XX-20xx)》,计划到20xx年,在全县范围内建成40个万亩方、188个千亩方、423个百亩方,集中打造92.17万亩*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XX年共实施14个项目,建设面积18.98万亩,涉农建设资金(项目)投入1.45亿元。XX年共实施5个项目,建设面积13.5873万亩,涉农建设资金(项目)投入1.34亿元。XX年,计划建设6个万亩方,建设面积13.7万亩,建设资金(项目)投入1.5889亿元。通过项目建设,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况,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大力实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程,XX年,通过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培训新型农民2510人,涉及合作社负责人、种粮大户、农业生产技术骨干、农村经营管理人员等,全县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

  (五)抓土地流转,增加规模效益

  XX年4月,县委、县**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沈政[XX]28号),明确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推进措施,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作为农村土地流转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对于当年一次性连片规模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00亩、有书面流转合同且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一次给予规模经营主体(流入户)1万元的奖励。以100亩为起点,每增加100亩,县财政奖励资金增加1万元。截至XX年,全县共发放土地流转奖补资金580万元。XX年,县**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意见》(沈政[XX]21号),进一步加大对土地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土地流转奖补资金列入县财政预算安排,主要用于解决集中连片流转土地100亩以上、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流转大户区域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三、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虽然*年来我县现代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总体上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任务依然非常艰巨,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主要矛盾

  一是农户超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之间的矛盾;二是农民的恋土情结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三是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防灾减灾能力不强。水利化程度不高,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比例相对较小,耕地质量和产出率低,防灾减灾能力不强,机械化水*较低,农产品交易、仓储、物流等设施不全,滞后于生产发展。

  二是结构调整速度缓慢,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长期沿袭了传统的种养模式,地方特有资源没有得到很好挖掘,分散、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只凭本地市场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项目,经济效益偏低。

  三是群众文化素质偏低,现代农业发展认识不足。部分农民文化水*不高,接受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水*的能力弱,对新兴产业持观望态度,不想发展、不敢发展、盲目发展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相对缺乏,农村农业劳动力不足。

  四是缺乏产品价格保护体系,农民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当地的农特产品(如:槐山药、中药材等)由于缺乏价格保护体系,随行就市,市场价格波动大,价好之年增产增收,价廉之年丰收不增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五是农产品产销大户少,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多,受生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总体规模和吞吐量小,品种单一、质量不稳定、包装不标准,带动农民增收能力有限。同时,受市场影响,企业与农民的订单诚信度不高,缺乏利益联结机制,生产与销售脱节。

  六是资金投入不足,推广体系建设滞后。由于财政困难,无更多的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和办公经费投入,公益性服务体系运行举步维艰,办公条件落后,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单一,且单项技术多、集成配套少,成果转化率低,造成农业技术存在着技术棚架问题。

  七是扶持政策尚不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支持农特产品经营、加工、营销、税收的优惠政策相对不足,支持优势产业发展,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农业信贷体系不全,合作金融、民间金融发展滞后,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未完全建立,**引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特色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尚未完善。

  八是农业产业化水*总体较低,产业化经营有待规范。首先,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较低。传统农业格局仍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千家万户经营方式较为普遍,农业的弱质现状和生产的低、小、散局面仍然存在,集约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其次,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全县没有规范的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市场功能和管理体制还不完善,中心菜场及集镇农贸市场交易方式和质量监管条件落后,产地市场缺乏统一规划且设施简陋。再者,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上规模、有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多数合作社的内部机制不健全、运行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农产品营销网络不健全,实力不强,难以有效组织我县农产品外销。务农队伍老化、弱化严重,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政策措施和建议

  (一)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

  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工作的主题,是在更高起点上的全面提升,是对传统农业质的跨越。从xx情况看,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是:

  一是突出重点,积极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发展现代农业包括农业产业、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市场和现代农业主体等方面。但各个方面不能起头并进,应分出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结合xx情况,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建设:一是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集中抓好槐山药、蔬菜、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二是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集中培植主业突出、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全县12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进度,及时配备农技人员,购置相关仪器设备,构筑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二是集中力量,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瓶颈。一是着力解决基地小而散的问题,在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势农产品基地上突破。发挥现有产业特色优势,在克服“小”和“散”上做文章,在发展规模、标准化上下功夫,把优势产业、有竞争力的产业做大做强。二是着力解决生产和市场脱节问题,在发展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上实现突破。依托槐山药、蔬菜和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对现有龙头企业实行政策扶持,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集中扶植一批有规模、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三是着力解决服务缺位的问题。用市场化的办法搞好农户“订单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技术服务需求和供给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四是着力解决农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在发展品牌农业上实现突破。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从技术、规模抓起,按照有机和绿色农产品标准,通过新型农民培育工程,普及到每个农民,逐步形成有规模、有品牌、有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农业支柱产业。

  三是强化措施,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手段。一是抓项目。把现代农业建设细化为具体项目,上下凝神聚力,不变调,不松劲,一个一个地去突破,连续不断地抓下去,实现以工程带项目,以项目带投入,以投入促开发,以开发提档次。二是抓机制。发展现代农业,既要创新发展思路,又要创新工作机制,尤其要研究落实好工作责任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工作监督考核机制,抓好难题攻关,通过健全完善机制推进工作落实。三是抓投入。在加大“三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争取增加农业项目投入。认真研究金融政策,通过银企联合、银农联合等方式,增加农业信贷投入。

  四是培育组织载体,强化农业行政执法。发展现代农业,既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真正动起来,更要把农**合起来。当前,农民的组织载体已发生显著变化,传统的乡镇**和村两委行政组织,在推动农业发展能力上正逐步弱化。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就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使之承担乡村行政组织生产经营的功能,避免形成真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要转变职能,既要靠领导重视,又要靠行政手段,更要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改善农业执法条件和手段,依靠法律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工作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是符合xx实际的产业选择,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战略安排。当前,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着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健全机制,抓好落实。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各生产经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增强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努力形成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2、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明确重点产业导向,重点培育粮食、蔬菜、畜牧等各大产业,合理布局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带。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努力培育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注重发展生态产业型、集约发展型生产模式。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更多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二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筹划建设县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农产品市场功能,完善中心菜场及集镇农贸市场的设施配套,合理布局农产品产地市场,积极开拓以周边市场,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积极构建营销网络,注重发展产销对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能力。切实增强本地农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有效控制外地农产品调入规模。三要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注重培育产业农民队伍,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农业事业,有效解决农业就业队伍接续、提高这一现实问题。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规范运行秩序,努力培育示范性合作社。积极扶持和培育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范围广、竞争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3、着力破解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难题。一要切实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各生产经营主体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对农药、化肥等监督检查,严防违规使用。加强对农资经营网点的监督检查,规范农资经营行为。加大农产品标准的实施力度,重点做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引导和推进全县标准化生产进程。充分发挥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作用,努力改善农产品市场的检测条件,支持生产经营单位的检测点建设。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管理和保护,严厉打击在生产经营环节中各类毁坏品牌信誉和形象的行为。二要研究破解土地流转难题。加大对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转变恋土的思想观念,并要处理好农村土地利益关系,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的保障忧虑。研究土地流转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连片流转,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4、着力提高支持保障水*。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努力争取和落实上级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重视和加大农业生产性投入。研究制订政策措施,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吸引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研究解决贷款担保难等实际问题,满足涉农贷款需求。加强资金整合,突出扶持重点,做到及时兑现,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研究农业资金扶持的有效模式,改进发放形式,提高发放效率,减少发放成本。对农民合作社的财政补助资金,要加强监督检查,规范资金使用。二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抓住当前中央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鼓励和支持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三要加强农技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进一步推广生物物理防治、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发展生态种养殖农作模式。重视农技队伍建设,解决农技队伍的人员结构、知识更新、作用发挥、待遇保障等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农技人员在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中的作用。四要切实增强执法保障能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监管能力和水*,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4

  以来,在中央、自治区及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狠抓农业产业发展不放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目前,区粮食、甘蔗、蔬菜、肉鸡四大传统产业规模优势已经形成,火龙果、淮山、桑蚕、香葱、野猪、芝麻鸭、速生桉、中草药、园林苗木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且产量逐年提高。

  一、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优质稻区十分重视水稻产业,加大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产量不断提高。多年来通过抓高产示范片区来带动面上生产,城区优质水稻*均每年种植面积多万亩,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以上,截至,全城区获得自治区认定的无公害优质谷产地面积共计公顷。,全城区粮食播种面积4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万亩,,占水稻总面积以上,主要品种有等品种。城区荣获了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稻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

  糖料蔗区糖料蔗种植历史悠久,是农民和城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区通过等三家制糖龙头企业带动,实行订单农业,年糖蔗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吨左右,是市的糖蔗主产区,基地主要分布在百济、新江、中和等乡镇。*年来,甘蔗生产在城区**大力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技术部门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新品种更新换代加快,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以上,同时加强了甘蔗良种繁育示范和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城区5个乡镇的甘蔗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城区甘蔗生产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糖料蔗播种25.07万亩,糖料蔗产量111.08万吨,*均亩产4.43吨,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800元,总兑现蔗款4.157亿元,财政收入7000多万元。

  蔬菜区地处市城郊,是市蔬菜供应的主产区之一。蔬菜生产现已形成几个特色生产基地,有韭菜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包心椰菜生产基地等。*年来,区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已经成为服务中心城市的重要“菜篮子”基地至今共有1077公顷蔬菜获得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韭菜、大白菜等已获无公害产产品认证。

  肉鸡区家禽出栏2228.33万羽,其中肉鸡1820万羽。主要的养鸡企业有:市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鸡业,在我城区已建成60多个养鸡小区,合作养鸡户1400多户,上市肉鸡1800万羽,户均获利3.8万元。参皇养殖有限公司,9月成立,以“公司+农户”模式管理,在等乡镇发展养鸡户300多户,年上市肉鸡450万羽;市甘凤禽业联合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有社员户96户,年育“童子鸡”300万羽。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红龙果区火龙果产业发展始于,初始种植面积约1000亩。8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区火龙果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发展到万亩的规模,并依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1万亩的火龙果科技示范园,园区产值约万元,带动农户多户,户均增收左右。,区**出台政策,扶持农户发展种植火龙果,对种植农户给予种苗,种植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元,力争建成乃至全国最大的火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中国火龙果之乡”。

  桑蚕桑蚕产业是区的传统产业,农民群众种桑养蚕已有*百年历史,积累有丰富经验。重点是两个乡镇。*年来,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和市把桑蚕产业列为农业发展重点项目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着重抓好等产业化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城区桑蚕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城区有桑园面积5.6万亩,年养蚕达25万张,亩产鲜茧122.4公斤,蚕茧产量0.51万吨,蚕茧年产值约2.4亿元。形成了以等乡镇的种桑养蚕基地。

  淮山淮山是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主产区是,已有80多年的栽培历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是地方特有的土特产,畅销区内外。已是淮山经销最大的市场,全镇共有收购和加工点20多个,初步形成了产、供、销、收购、加工产业链。淮山生产发展带动了一批农民进行淮山深加工增值,推动了淮山产业化的发展。全城区淮山种植面积2.3万亩,鲜淮山产量5万吨,总产值,。

  野猪*年来,区大力扶持养殖协会和市绿草原野猪养殖场发展,完成了野猪养殖协会商标注册及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市会长,目前,已发展成拥有个会员,年出栏1万多头商品野猪的养殖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广州、福建等地,还出口到东盟越南、缅甸等国家,年会员销售收元,户均获利元。

  芝麻鸭镇利用农村山涧沟渠大力发展芝麻鸭。百济芝麻鸭饲养在野外环境中,以稻谷、玉米、杂草等为食,因而“肉质细密鲜嫩、坚实、味道香醇有地方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几年来通过实施芝麻鸭养殖小区建设,促进了百济镇芝麻肉鸭万羽,出栏万羽,创利润多万元,“成为该镇一大农业特色品牌。

  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引进和扶持,区农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城区现有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规模(500万元)以上农业企业2家。随着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发展,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利益联结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效益明显。全城区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多个产业,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经营水*和养殖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市“菜蓝子”基地。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和扶持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丝蚕茧、林产品、罗非鱼、畜禽等八大类农产品产业链。

  (二)大力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位于市*郊的区位优势,有计划地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依托现有的淮山、红龙果、野猪等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重点在级公路沿线及周边推动休闲观光、体验农耕、观光农园、“农家乐”等创意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休闲娱乐与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城区交通便利优势,结合区农产品发展特点,通过大力招商引资,落实项目用地,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突出区位优势特色,强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超对接工作,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及其组织,建立农产品运销渠道。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起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使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引导、扶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建种植、养殖、农机、流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商品生产,使农产品上联龙头企业,下接农户,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创立自主品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5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我市是农业大市,为全面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发挥**委员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期,市**农业活动组组织委员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市委、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到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25元,粮食总产量41.61万吨。广水成为全省粮食主产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

  1、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进一步壮大。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9家,5000万元以上的28家,亿元以上的9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6.8亿元,34家企业分别荣获湖北省、xx市、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州级17家,县市级14家。大自然农业、妙知未食品、高翔麦面、奶狗面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订单生产,逐步建立起企业与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农业企业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整合、质量检测等工作得以稳步推进。其中大自然农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涂氏农贸出口创汇60多万美元。

  2、农业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夯实。在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带动下,区域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优质粮、吉阳大蒜、食用菌、牲猪、水产养殖、果茶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特色板块经济初步形成。全市优质水稻面积已达到30万亩,优质小麦面积20万亩,果茶面积10万亩,花生8.6万亩,油菜10万亩。吉阳大蒜5万亩,主要分布在太*、李店、陈巷、十里、骆店等乡镇办事处。蔬菜基地4万亩,主要分布在长岭、余店、十里、武胜关,其中东晨农业种植的功能蔬菜,已达20xx余亩,标志着我市蔬菜种植从传统型向科技型的转变。食用菌3500万棒(袋),主要分布在吴店、郝店、蔡河、武胜关。全市牲猪年出栏64万头,水产养殖3.3万吨,家禽出栏20xx多万只,其中王鸽年出400多万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6家,其中示范合作社12家。

  3、农业产业质量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先后建立了大蒜、“三白”蔬菜、茶叶、食用菌、马铃薯、萝卜、胭脂红桃子、牲猪、水产养殖等八大示范基地,建立生产记录档案1.5万册。实行标准生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38万亩,食用菌20xx万棒袋,牲猪养殖35万头,水产养殖5.7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5%。同时我市的吉阳大蒜、胭脂红桃子被列入全国标准化生产示xx县市。连续两年,农业部和农业厅组织对我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进行了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农业品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几年,我市涉农企业从过去的小作坊式逐步向公司化发展,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品牌建设得到各企业的重视,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和“三品”认证的企业逐步增多。一大批农产品取得了“三品一标”的认证。如:胭脂红桃子和吉阳大蒜,分别于20xx、20xx年被国家认证为地理标识产品;先后取得认证的还有杨林沟茶场的“杨林沟”牌茶叶为有机茶,星光集团的“花山鱼”为绿色食品,鄂北米业的“武胜关”牌大米为绿色食品,余店的“三白”蔬菜为绿色食品,“吉阳”牌大蒜为绿色食品,大自然公司的小龙虾为无公害农产品,长岭李畈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李畈”牌萝卜为无公害农产品。xx市仁健食品“家里客”商标,xx市奶狗面业“奶狗”商标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这些产品认证和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5、休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改变,能极大地促进农民的就业增收。广水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地形地貌及饮食文化特色明显,*几年休闲农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76家,总资产5000余万元,年营业额3800万元,年利润1000余万元,带动农户数260家。其中双龙泉生态园、长岭水泊梁山被省农业厅和旅游局授予“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园”。

  二、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化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农业产业链条长、见效慢、不可控因素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传统产业萎缩,新型产业优势不明。*几年,我市部分传统产业正逐步萎缩。如:食用菌产业,前几年在**大力支持下发展较快,但*两年却大幅滑坡,种植数量由高峰时的5000万棒(袋)左右下滑到20xx年的不足3500万棒(袋),且主要集中在吴店、郝店、武胜关等乡镇。曾经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的余店“三白”蔬菜、吉阳大蒜,现在种植面积正逐步萎缩。*两年新兴的多功能蔬菜、王鸽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产业,由于规模、品牌、市场等原因,比较效益不高,尚缺乏产业发展优势。

  2、企业与基地脱钩,带动作用不强。我市农业生产基本上仍是农户分散性经营,机械化水*不高,劳动力投入大,且大多又是“4050”人员,科学意识谈薄,技术知识更新慢。*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农业产业化企业,由于在家劳动力减少、土地流转不畅、种植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没有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企业与基地严重脱钩,造成有企业无基地现象,导致有较多企业存在原料不足的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带动作用。如:*年发展较快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高祥麦面,由于基地建设滞后,本地小麦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大部分是从外地调进。今年刚投入生产的新吉阳公司,由于菇农种植积极性不高,企业未能建立生产基地,全年仅收购东晨农业公司种植的白灵菇116.26吨,开工生产仅32天,导致企业举步维艰。

  3、品牌意识淡薄,市场竟争力不强。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简单粗加工,主导产业和产品存在有市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低。虽然有吉阳大蒜、杨林沟茶叶、“三白”蔬菜、王鸽等一批叫得响的农特产品,但大多数属分散经营,整体规模不大,品牌优势没能显现。全市粮食加工行业成规模的厂家有达10多家,但绝大多数为低端产品,有的甚至没有品牌,靠走量来获得微薄利润,难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市场竟争力不强,几乎没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没有一个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畅销品牌。

  4、融资、用工困难,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市场融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要素。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都是民营实体经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粮油加工、种养殖产业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收储加工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可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放贷额度小、门槛高、手续繁杂,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市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滚雪球式发展,实行家庭式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研发开拓上缺乏人才支撑。由于生活环境、工作待遇等原因,有的引进了技术人才也难以留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此外,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量大,季节性强,而本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在家劳动力不仅年龄偏大且远远不能满足用工要求,用工困难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又一难题。如大自然农业公司在旺季需用工300余人,不得不到外省招工,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不利于成熟产业工人的培养。

  三、加快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力度。针对我市龙头企业少、小、弱的状况,研究制定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一是积极开展科企、银企对接活动,**要在资金、税收、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要解决好企业融资难、滚动发展的问题。二是**要出台土地流转鼓励政策,让土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帮助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部门与企业的协调、服务,全力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大对农户的服务引导,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种养殖积极性,为企业提供土地、劳动力等保障。

  2、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建立农产品产、供、加、销一体化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按照“依托板块引项目,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要在“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衔接上下功夫,帮助企业逐步走出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困境。结合我市特色农业板块,做好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给予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和政策项目的支持。重点扶持大自然农业、高祥面业、妙知未食品、深广物流、永泰牧业等企业,力争在3年内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3、加强资源整合培优创特。**要出台政策,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让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我市茶叶、粮油、王鸽等品牌、资源的整合,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产品加工的支撑作用,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对广水传统的吉阳大蒜、*林萝卜、“三白”蔬菜、胭脂红桃子等特色产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这些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拉长拉粗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加强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强化产业引导规划,进行区域化布局。各地要在各自传统种养殖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确定本地的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升值,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益。形成北有食用菌、牲猪,南有粮油、吉阳大蒜加工,东有茶叶、中草药、功能蔬菜,西有蔬菜、养殖、休闲农业等农业板块发展格局。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6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我市是农业大市,为全面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发挥**委员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期,市**农业活动组组织委员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市委、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到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25元,粮食总产量41.61万吨。广水成为全省粮食主产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

  1、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进一步壮大。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9家,5000万元以上的28家,亿元以上的9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6.8亿元,34家企业分别荣获湖北省、xx市、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州级17家,县市级14家。大自然农业、妙知未食品、高翔麦面、奶狗面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订单生产,逐步建立起企业与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农业企业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整合、质量检测等工作得以稳步推进。其中大自然农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涂氏农贸出口创汇60多万美元。

  2、农业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夯实。在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带动下,区域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优质粮、吉阳大蒜、食用菌、牲猪、水产养殖、果茶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特色板块经济初步形成。全市优质水稻面积已达到30万亩,优质小麦面积20万亩,果茶面积10万亩,花生8.6万亩,油菜10万亩。吉阳大蒜5万亩,主要分布在太*、李店、陈巷、十里、骆店等乡镇办事处。蔬菜基地4万亩,主要分布在长岭、余店、十里、武胜关,其中东晨农业种植的功能蔬菜,已达20xx余亩,标志着我市蔬菜种植从传统型向科技型的转变。食用菌3500万棒(袋),主要分布在吴店、郝店、蔡河、武胜关。全市牲猪年出栏64万头,水产养殖3.3万吨,家禽出栏20xx多万只,其中王鸽年出400多万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6家,其中示范合作社12家。

  3、农业产业质量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先后建立了大蒜、“三白”蔬菜、茶叶、食用菌、马铃薯、萝卜、胭脂红桃子、牲猪、水产养殖等八大示范基地,建立生产记录档案1.5万册。实行标准生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38万亩,食用菌20xx万棒袋,牲猪养殖35万头,水产养殖5.7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5%。同时我市的吉阳大蒜、胭脂红桃子被列入全国标准化生产示xx县市。连续两年,农业部和农业厅组织对我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进行了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农业品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几年,我市涉农企业从过去的小作坊式逐步向公司化发展,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品牌建设得到各企业的重视,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和“三品”认证的企业逐步增多。一大批农产品取得了“三品一标”的认证。如:胭脂红桃子和吉阳大蒜,分别于20xx、20xx年被国家认证为地理标识产品;先后取得认证的还有杨林沟茶场的“杨林沟”牌茶叶为有机茶,星光集团的“花山鱼”为绿色食品,鄂北米业的“武胜关”牌大米为绿色食品,余店的“三白”蔬菜为绿色食品,“吉阳”牌大蒜为绿色食品,大自然公司的小龙虾为无公害农产品,长岭李畈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李畈”牌萝卜为无公害农产品。xx市仁健食品“家里客”商标,xx市奶狗面业“奶狗”商标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这些产品认证和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5、休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改变,能极大地促进农民的就业增收。广水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地形地貌及饮食文化特色明显,*几年休闲农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76家,总资产5000余万元,年营业额3800万元,年利润1000余万元,带动农户数260家。其中双龙泉生态园、长岭水泊梁山被省农业厅和旅游局授予“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园”。

  二、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化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农业产业链条长、见效慢、不可控因素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传统产业萎缩,新型产业优势不明。*几年,我市部分传统产业正逐步萎缩。如:食用菌产业,前几年在**大力支持下发展较快,但*两年却大幅滑坡,种植数量由高峰时的5000万棒(袋)左右下滑到20xx年的不足3500万棒(袋),且主要集中在吴店、郝店、武胜关等乡镇。曾经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的余店“三白”蔬菜、吉阳大蒜,现在种植面积正逐步萎缩。*两年新兴的多功能蔬菜、王鸽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产业,由于规模、品牌、市场等原因,比较效益不高,尚缺乏产业发展优势。

  2、企业与基地脱钩,带动作用不强。我市农业生产基本上仍是农户分散性经营,机械化水*不高,劳动力投入大,且大多又是“4050”人员,科学意识谈薄,技术知识更新慢。*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农业产业化企业,由于在家劳动力减少、土地流转不畅、种植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没有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企业与基地严重脱钩,造成有企业无基地现象,导致有较多企业存在原料不足的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带动作用。如:*年发展较快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高祥麦面,由于基地建设滞后,本地小麦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大部分是从外地调进。今年刚投入生产的新吉阳公司,由于菇农种植积极性不高,企业未能建立生产基地,全年仅收购东晨农业公司种植的白灵菇116.26吨,开工生产仅32天,导致企业举步维艰。

  3、品牌意识淡薄,市场竟争力不强。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简单粗加工,主导产业和产品存在有市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低。虽然有吉阳大蒜、杨林沟茶叶、“三白”蔬菜、王鸽等一批叫得响的农特产品,但大多数属分散经营,整体规模不大,品牌优势没能显现。全市粮食加工行业成规模的厂家有达10多家,但绝大多数为低端产品,有的甚至没有品牌,靠走量来获得微薄利润,难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市场竟争力不强,几乎没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没有一个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畅销品牌。

  4、融资、用工困难,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市场融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要素。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都是民营实体经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粮油加工、种养殖产业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收储加工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可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放贷额度小、门槛高、手续繁杂,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市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滚雪球式发展,实行家庭式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研发开拓上缺乏人才支撑。由于生活环境、工作待遇等原因,有的引进了技术人才也难以留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此外,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量大,季节性强,而本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在家劳动力不仅年龄偏大且远远不能满足用工要求,用工困难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又一难题。如大自然农业公司在旺季需用工300余人,不得不到外省招工,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不利于成熟产业工人的培养。

  三、加快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力度。针对我市龙头企业少、小、弱的状况,研究制定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一是积极开展科企、银企对接活动,**要在资金、税收、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要解决好企业融资难、滚动发展的问题。二是**要出台土地流转鼓励政策,让土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帮助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部门与企业的协调、服务,全力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大对农户的.服务引导,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种养殖积极性,为企业提供土地、劳动力等保障。

  2、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建立农产品产、供、加、销一体化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按照“依托板块引项目,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要在“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衔接上下功夫,帮助企业逐步走出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困境。结合我市特色农业板块,做好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给予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和政策项目的支持。重点扶持大自然农业、高祥面业、妙知未食品、深广物流、永泰牧业等企业,力争在3年内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3、加强资源整合培优创特。**要出台政策,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让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我市茶叶、粮油、王鸽等品牌、资源的整合,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产品加工的支撑作用,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对广水传统的吉阳大蒜、*林萝卜、“三白”蔬菜、胭脂红桃子等特色产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这些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拉长拉粗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加强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强化产业引导规划,进行区域化布局。各地要在各自传统种养殖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确定本地的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升值,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益。形成北有食用菌、牲猪,南有粮油、吉阳大蒜加工,东有茶叶、中草药、功能蔬菜,西有蔬菜、养殖、休闲农业等农业板块发展格局。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7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我市是农业大市,为全面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发挥**委员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期,市**农业活动组组织委员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市委、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到2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25元,粮食总产量41.61万吨。广水成为全省粮食主产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

  1、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进一步壮大。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9家,5000万元以上的28家,亿元以上的9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6.8亿元,34家企业分别荣获湖北省、XX市、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州级17家,县市级14家。大自然农业、妙知未食品、高翔麦面、奶狗面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订单生产,逐步建立起企业与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农业企业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整合、质量检测等工作得以稳步推进。其中大自然农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涂氏农贸出口创汇60多万美元。

  2、农业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夯实。在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带动下,区域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优质粮、吉阳大蒜、食用菌、牲猪、水产养殖、果茶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特色板块经济初步形成。全市优质水稻面积已达到 30万亩,优质小麦面积20万亩,果茶面积10万亩,花生8.6万亩,油菜10万亩。吉阳大蒜5万亩,主要分布在太*、李店、陈巷、十里、骆店等乡镇办事处。蔬菜基地4万亩,主要分布在长岭、余店、十里、武胜关,其中东晨农业种植的功能蔬菜,已达2000余亩,标志着我市蔬菜种植从传统型向科技型的转变。食用菌3500万棒(袋),主要分布在吴店、郝店、蔡河、武胜关。全市牲猪年出栏64万头,水产养殖3.3万吨,家禽出栏 2000多万只,其中王鸽年出400多万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6家,其中示范合作社12家。

  3、农业产业质量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先后建立了大蒜、“三白”蔬菜、茶叶、食用菌、马铃薯、萝卜、胭脂红桃子、牲猪、水产养殖等八大示范基地,建立生产记录档案1.5万册。实行标准生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38万亩,食用菌2000万棒袋,牲猪养殖35万头,水产养殖5.7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5%。同时我市的吉阳大蒜、胭脂红桃子被列入全国标准化生产示XX县市。连续两年,农业部和农业厅组织对我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进行了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农业品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几年,我市涉农企业从过去的小作坊式逐步向公司化发展,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品牌建设得到各企业的重视,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和“三品”认证的企业逐步增多。一大批农产品取得了“三品一标”的认证。如:胭脂红桃子和吉阳大蒜,分别于2015、20**年被国家认证为地理标识产品;先后取得认证的还有杨林沟茶场的“杨林沟”牌茶叶为有机茶,星光集团的“花山鱼”为绿色食品,鄂北米业的“武胜关”牌大米为绿色食品,余店的“三白”蔬菜为绿色食品,“吉阳”牌大蒜为绿色食品,大自然公司的小龙虾为无公害农产品,长岭李畈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李畈”牌萝卜为无公害农产品。XX市仁健食品 “家里客”商标,XX市奶狗面业 “奶狗”商标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这些产品认证和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5、休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改变,能极大地促进农民的就业增收。广水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地形地貌及饮食文化特色明显,*几年休闲农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76家,总资产5000余万元,年营业额3800万元,年利润1000余万元,带动农户数260家。其中双龙泉生态园、长岭水泊梁山被省农业厅和旅游局授予“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园”。

  二、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化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农业产业链条长、见效慢、不可控因素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传统产业萎缩,新型产业优势不明。*几年,我市部分传统产业正逐步萎缩。如:食用菌产业,前几年在**大力支持下发展较快,但*两年却大幅滑坡,种植数量由高峰时的5000万棒(袋)左右下滑到20**年的不足3500万棒(袋),且主要集中在吴店、郝店、武胜关等乡镇。曾经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的余店“三白”蔬菜、吉阳大蒜,现在种植面积正逐步萎缩。*两年新兴的多功能蔬菜、王鸽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产业,由于规模、品牌、市场等原因,比较效益不高,尚缺乏产业发展优势。

  2、企业与基地脱钩,带动作用不强。我市农业生产基本上仍是农户分散性经营,机械化水*不高,劳动力投入大,且大多又是“4050” 人员,科学意识谈薄,技术知识更新慢。*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农业产业化企业,由于在家劳动力减少、土地流转不畅、种植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没有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企业与基地严重脱钩,造成有企业无基地现象,导致有较多企业存在原料不足的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带动作用。如:*年发展较快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高祥麦面,由于基地建设滞后,本地小麦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大部分是从外地调进。今年刚投入生产的新吉阳公司,由于菇农种植积极性不高,企业未能建立生产基地,全年仅收购东晨农业公司种植的白灵菇116.26吨,开工生产仅32天,导致企业举步维艰。

  3、品牌意识淡薄,市场竟争力不强。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简单粗加工,主导产业和产品存在有市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低。虽然有吉阳大蒜、杨林沟茶叶、“三白”蔬菜、王鸽等一批叫得响的农特产品,但大多数属分散经营,整体规模不大,品牌优势没能显现。全市粮食加工行业成规模的厂家有达10多家,但绝大多数为低端产品,有的甚至没有品牌,靠走量来获得微薄利润,难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市场竟争力不强,几乎没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没有一个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畅销品牌。

  4、融资、用工困难,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市场融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要素。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都是民营实体经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粮油加工、种养殖产业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收储加工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可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放贷额度小、门槛高、手续繁杂,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市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滚雪球式发展,实行家庭式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研发开拓上缺乏人才支撑。由于生活环境、工作待遇等原因,有的引进了技术人才也难以留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此外,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量大,季节性强,而本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在家劳动力不仅年龄偏大且远远不能满足用工要求,用工困难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又一难题。如大自然农业公司在旺季需用工300余人,不得不到外省招工,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不利于成熟产业工人的培养。

  三、加快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力度。针对我市龙头企业少、小、弱的状况,研究制定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一是积极开展科企、银企对接活动,**要在资金、税收、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要解决好企业融资难、滚动发展的问题。二是**要出台土地流转鼓励政策,让土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帮助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部门与企业的协调、服务,全力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大对农户的服务引导,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种养殖积极性,为企业提供土地、劳动力等保障。

  2、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建立农产品产、供、加、销一体化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按照“依托板块引项目,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要在“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衔接上下功夫,帮助企业逐步走出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困境。结合我市特色农业板块,做好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给予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和政策项目的支持。重点扶持大自然农业、高祥面业、妙知未食品、深广物流、永泰牧业等企业,力争在3年内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3、加强资源整合培优创特。**要出台政策,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让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我市茶叶、粮油、王鸽等品牌、资源的整合,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产品加工的支撑作用,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对广水传统的吉阳大蒜、*林萝卜、“三白”蔬菜、胭脂红桃子等特色产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这些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拉长拉粗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加强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强化产业引导规划,进行区域化布局。各地要在各自传统种养殖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确定本地的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升值,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益。形成北有食用菌、牲猪,南有粮油、吉阳大蒜加工,东有茶叶、中草药、功能蔬菜,西有蔬菜、养殖、休闲农业等农业板块发展格局。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8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以“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经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农村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年来,贾沙乡按照上级党委、**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三三一”发展思路及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贾沙乡共有11个村委会,全乡总人口2135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38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1.4%。十一五期间,乡**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走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发展路子,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全乡耕地面积27111亩,农作物播种面积66465亩。推广种植杂交水稻6395亩,杂交包谷15468亩。粮食总产量11526吨。全乡有经济林果16271.9亩,完成荒山造林18430.3亩;生猪存栏23649头,出栏27686头;羊存栏3926头,出栏2966头;牛存栏8825头,出栏1224头;家禽存栏25493只,出栏34667只。肉类总产量2864吨。

  (一)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以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烟叶”为主导产业,其他产业并存的农业发展格局。20xx全年,贾沙共有7个村委会,30个村民组种植烤烟,种烟户数402户,栽种烟叶3000亩,计划交售烟叶9260担,实际交售烟叶10267.2担,比计划数超1007.2担,完成任务数的110.8%,烟农总收入715.4万元,实现税收160余万元。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水改造、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为保证全乡农田用水,每年投入沟渠修复资金对农田水沟进行修复,确保了6946亩农田用水,做到满栽满播,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解决了陆车冲、五台坡、波罗克、白路脚、茂株柏、丫洒底等多个自然村的自来水,改善了饮水条件,解决农村饮水困难5000余人。其次,加强烟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期完成了普洒河5840米的烟区配套改造工程。投资1.5万元,修复民云、丫洒底烟区管网3000余米。大力实施乡村道路通达工程,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电话的目标。

  (三)大力发展以劳务为主的二三产业,农民收入有了新提高。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载体,加强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大力开展“技能型、职业型、创业型”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的技能,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00余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余人次,提高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贾沙乡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周边乡镇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发展现代农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农民收入水*很低。

  贾沙乡早在1995年被云南省**列为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各村发展水*也很不*衡。尤其是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缺乏资金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贾沙乡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且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很低。种植业中以烟叶为主,占农业生产总值的75%以上。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缓慢,现有的核桃、洋芋等比较有特色的种植业,经营管理粗放,优势不明显,缺乏规模效应,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难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和产业化链条,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三)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民文化程度很低。

  农业科技力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民科技文化程度很低,农村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不足50%,部分农民受小农意识影响,*惯于旧的生产方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外出务工也只能卖苦力,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紧紧围绕“狠抓交通、水利、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种养殖、矿产、旅游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切实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扎实推进贾沙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明晰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现代农业要求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论、先进的管理理论指导农业。特别是要超越农业和农村工作层面,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发挥贾沙乡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强化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建立以工补农的新机制。将先进工业发展理念、资金装备于农业,从而推进农业的发展。

  (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广烟叶种植技术。

  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标志。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越高,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就越高。因此,要按照优质、高效的要求,突出抓好烟叶产业化建设。

  1、坚持控制总量。坚持“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方针不动摇,科学安排生产量,做到既完成计划任务,又优化结构,烟叶种植不失控。

  2、坚持需求导向。根据工业需求,围绕知名品牌发展需要,适当扩大生产量,实现总量供给与需求*衡,确保结构总体*衡,提高烟叶配置效率。

  3、坚持服务烟农。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烟农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烟农意愿,算清烟叶种植成本和收益,合理补贴,充分调动烟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坚持合理留叶。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目标,大力推行烟叶标准化生产,待条件成熟时,可进行招商引资,建立烟叶复烤厂,逐步让烟叶产业规模化和工业化,最终形成烟叶商品化。同时,合理确定留叶数,针对不同品种、不同气候,遵循烟株生长发育规律,细化封顶留叶技术措施,在合理留叶基础上,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前提下,统一清除不适用两片脚叶和一片顶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可用性。

  5、坚持统一组织。以村组或田块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方法、统一流程、统一标准、适度集中、定点处理,确保不适用烟叶“变废为宝”,确保不造成环境污染,积极探索田间消化鲜烟叶综合利用。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提高农民生活水*的有力保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主干排水沟道的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渠节水改造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快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组组通公路的目标,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农业品牌,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化的重要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建设一批玉米等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对现有酒厂进行重组改造,重点扶持、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严格按照商品质量标准生产、分级包装上市,创出自己的品牌,提高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五)依托温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

  充分发挥温泉地热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整理民间文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鼓励民间资本踊跃参与旅游开发,形成开放性、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9

  一、铁门镇基本情况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

  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首要共识。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

  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99年通过考察论证,镇**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不愿接受**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辣椒种植成功了,然而市场销售不畅,**按当时承诺的保护价全部收购。镇**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组织辣椒供需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场销售畅通了,椒农从中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也改变,由过去的**提倡、**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指导、重点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过去的被动变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八年的艰辛努力,朝天椒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产业带周边的7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全镇二十二个行政村,朝天椒种植农户由原来的1200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村达10个。20xx年仅朝天辣椒总产值达64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000元。

  为了规范朝天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朝天椒种植产业。20xx年,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协会在各级的关心下应运而生,辣椒生产规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有章可循。为了适应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辣椒协会于20xx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铁丰”牌商标,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于20xx年6月成立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20xx年4月,铁门镇种植的朝天椒相继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20xx年5月,铁门镇镇被推荐为河南省名优辣椒镇。20xx年3月,铁门镇与洛阳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叫响“铁丰牌”朝天椒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种植协会在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为了规范产销渠道,杜绝无序经营和价格竞争,保护朝天椒品牌和质量。20xx年县、镇投资250万元在铁门镇陈村村建成新安县辣椒专业交易市场,统一市场收购、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切实维护了椒农和客商的利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到收获季节,辣椒收购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最多达120余家。更让人振奋的是,铁门镇朝天椒除内销外,由客商经厦门、贵州等地远销日本、韩国。

  由于辣椒产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一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以经销辣椒为业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一批靠经销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

  二是辣椒收购、分级、包装等环节,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三是带动了餐饮、商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椒农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辣椒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烟叶生产和蔬菜种植,也经历了朝天椒种植过程的同样经历,从群众不认可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引导到市场引导,种植规模不断壮大。至20xx年烟叶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烟叶生产创产值175万元,蔬菜生产创产值320万元。

  铁门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27000亩,占耕地面积的40%,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摩托车、小手扶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水*不断提高,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

  1、20xx年底前完成朝天椒绿色食品申报工作;

  2、完成辣椒深加工项目论证工作,投资1000万元,20xx年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厂一个;

  3、新上蔬菜加工项目一个;

  4、进一步完善辣椒市场功能,在原有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拉大市场框架,硬化市场8万㎡,建交易厅、棚及仓库9000㎡,购置辣椒检测及化验设备一套,并完成市场配套设施1000㎡。

  五、铁门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铁门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历届党委**的共识,不因**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

  2、充分发挥**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通过各种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广大群众有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出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

  3、产业基地形成后,**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协调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行为,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

  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0

  ,全县马铃薯年产量在XX--XX万吨之间,其中外销量在XX万吨以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这样说,马铃薯是XX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XX广大山区人民既靠它解决吃饭问题,又靠它解决花钱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马铃薯作为XX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随着**的积极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逐步形成的。在一九九六年以前,马铃薯播种面积还一直徘徊在XX万亩之前,当时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还是小麦,据19XX年XX月份调查,XX县北部干旱山区种植马铃薯每亩净收入XX元,而种植小麦每亩净收入只有XX元,种植马铃薯的效益是种植小麦的XX倍。

  在这种背景条件下,XX县历届党政部门领导和相关部门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积极合理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部门在每年下达农作物播种指导性计划时,逐年扩大洋芋播种计划面积,使马铃薯播种面积从19XX年的XX万亩扩大到20xx年的XX万亩,增长了XX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也由XX%上升到XX%。因此,气候条件影响,市场经济调节和**积极引导共同促成了XX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马铃薯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基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XX县种植的洋芋主要品种为X薯1号和小白花,其中X%为X薯1号,且该品种在当地有*20年的栽培历史。由于该品种长期没有更换,使洋芋品种退化严重,病毒病、晚疫病、旱疫病和环腐病等病害严重,产量急剧下滑。从19XX年开始,县上开始从XX县省农科院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基地陆续调进X薯8号、X薯1号等洋芋良种XX多万公斤,群众也通过多种渠道从XX等地购买和兑换洋芋良种,缓解了洋芋品种退化严重的现象,改变了洋芋品种单一的状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XX县洋芋品种落后的现象,从20xx年开始,XX县农业局积极与前来XX县帮助扶贫的XX企业驻X代表处合作,共同开展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工作,开创了XX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工作的新纪元。至20xx年,该项目共投入资金XX万元,其中X方投资XX万元,县自筹XX万元,在县农业局建立了副科级事业建制的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中心,组建了脱毒马铃薯组培室、日光培养室,在XX园艺场建立了脱毒马铃薯引种、试验示范和培育基地,共有脱毒苗培育原原种日光温室XX座,XX亩,原种培育防虫网棚XX亩,一级种繁育田XX多亩,购置了拖拉机、挖掘机、喷药机等全套的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修建了能存贮XX吨种薯的贮藏库一座,在周边地区与当地农户签订协议,建立了约XX亩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20xx年全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

  二、主要实用技术推广情况

  当地洋芋栽培主要采用沟垄种植,采取种二空二、种一空一等模式,由于农民逐渐偿到了新品种和科学栽培管理所带来的甜头,加上农技人员的努力推广,耕作管理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测土配方施肥、叶面追肥、合理轮作倒茬、药剂拌种、土内施药、地膜覆盖、推广应用脱毒良种等科学实用技术的应用率逐渐提高,*均每年推广各类农业实用技术XX万多亩次。

  全县洋芋生产目前仍处在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总体科技应用水*比较低下,耕作管理相对粗放,洋芋作为一种高产作物,其增产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而通过品种改良,科学配方施肥和精细管理,其至少还有20-50%的增产潜力。

  三、开发利用情况

  随着洋芋种植面积的扩大,全县XX多万吨洋芋产量中,外销量在XX-XX万吨之间,洋芋产品的运销,带动了一大批当地农户,依靠贩运洋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收购网点遍布全县山区XX个乡镇,全县有3XX多户农户长期贩运洋芋,有较大规模的贩运户XX户,其中以沿岭乡农民张兵创办的“XX省XX洋芋运销公司”规模最大,年销售洋芋XX万吨,销售收入XX万元,将洋芋运销到青海、新疆、广州、上海等地,为XX洋芋打出了品牌,树立了形象。XX县洋芋龙头企业除有XX乡的“XX省XX洋芋运销公司”外,还在本县的XX镇和XX乡各建立了一家洋芋淀粉加工厂,年加工精淀粉XX吨左右,预计消化吸收洋芋XX万吨左右,除此之外,附*再无洋芋产品加工企业。

  ,防虫网棚面积达到XX亩,*均每年需投入培育制种和示范推广经费XX万元。在生产目的上要打破小农经济的思想,发展商品薯基地,通过精耕细作和病虫害防治,努力提高洋芋产量和质量,力争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脱毒马铃薯新品种的繁育推广,一方面提高单产,一方面利用我县高海拔、气候较冷凉的特点,力争把我县建成全州的脱毒良种繁育基地,为XX州及XX等地提供洋芋良种,增加群众收入。在全县建立洋芋良种繁育基地XX万亩,至十一五末期,每年为本县及周边县市提供洋芋良种XX万吨。深度发展上要建立自己的洋芋加工大型龙头企业,使洋芋在当地就能被加工转化增值,以提升市场价格,增加种植效益。由**鼓励和领导扶持,兴建洋芋加工龙头修企业2—3家,年加工转化洋芋鲜薯XX万吨左右,加工转化率达到20—25% 。

  中国人口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城镇化必须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关键是要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优选【十】份扩展阅读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优选【十】份(扩展1)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5篇)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三是马铃薯没有统一包装,只能卖原材料,导致价格不如区外。四是马铃薯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老百姓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由于西吉县的龙头企业基本上都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加上*财力困难,无力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使龙头企业发展很不景气,信誉度不高,很难得到农户或农民的大力支持,反过来与产业基地、农户关联度底,对农户和农民的带动力不是很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依托产业化发展,实现就地转移的空间不大,容纳人数不多。从企业销售收入上来看,西吉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仅有4家,其余的都比较少,缺少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响、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聚集群。

  2.区域化布局不均衡,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比较困难。产业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对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拿马铃薯来说,尽管走向了国内、国际市场,首先高品质的产品数量如果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创汇增收的前景也就不会很乐观。另外,西吉县农业特色产业优势目前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尤其是西芹、胡萝卜、小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扶持种植、加工转化前景没有拓宽。

  3.农业产业链条延伸难,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条的长短,决定着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小。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上,只有一个"链条节",即使加工,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或粗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之生产上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流通上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式营销,以致农业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产业。

  三、改进措施

  必须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咯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马铃薯产业,提升草畜产业,培植西芹等特色优势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西吉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1.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传统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要以抓企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业主确定到招商引资,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确立,都进行项目化运作;从原料基地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产品开发到市场策划都按企业化模式运行;从组织贩运到流通销售都按市场化模式营销。特别要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聚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成新型农村农业产业体系。

  2.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上,突出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要引导农户间相互联合,整合资源,实行大户联动发展,将产业办出规模。特别是乡镇要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消除自我封闭,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乡镇、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确定之后,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重点突破,形成规模,凸显特色。

  3.在农业产业发展措施上,加快以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主的各项改革,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建立良性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要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之间,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之间采取招商租赁、承包权转让等自由流转土地,采取*扶资、培养技术。联片经营等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中、向农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要组织引导滞留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上的农民,以城镇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

  4.在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上,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要立足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结合,积极发展种植、畜种繁殖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兼并、联合,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鼓励工商企业兴办农业企业。总之,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能力。

  5.在农业产业发展流通上,着力建设以农村市场为主的流通*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要结合城镇建设和乡镇主导产业定位,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功能,尽快启动区域主导产业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以及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并将其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规划、同建设,使城镇化、市场化同步发展。此外,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择优扶优,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6.在农业产业发展指导上,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提高服务水*。*对农业产业的指导服务要从以前包打包唱的行政命令转移到宏观指导、制定规划、政策扶持、培育市场,调节利益上来,走"企业面向市场一一*扶持企业一一企业组织生产"的路子,由企业自行规划产业基地规模、开展扶术指导,回收产品、开拓市畅*只研究扶持、投入等政策,培植社会化服务体系,调解公司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督促企业提高履约率,促进农户与企业从一般的买卖关系变成利益共同体,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利益,而且还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要。*年来,东坡乡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围绕“三农”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河谷光热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乡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全乡概况

  xx乡地处金沙江畔,位于武定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8公里,乡域国土面积168*方公里,东邻万德乡和发窝乡,南接田心乡和高桥镇,西与环州乡接壤,北与元谋县姜驿乡隔江(金沙江)相望,是武定目前唯一的民族乡。境内居住着汉、傣、彝、苗、傈僳、拉祜、白等7种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1%。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勐果河、沙拉河、环州河三河南北纵贯全境,形成四山夹三河的低热河谷地形。立体气候明显,最低海拔950米(甲利),最高海拔2240米(大荞地)。年*均气温25—28℃,年*均降雨量580—650毫米,气候炎热,常年无霜,宜广泛种植香蕉、香巴蕉、花生、番茄、洋葱、玫瑰茄、芒果、人生果、酸角、冬早包谷、冬早蔬菜等各类多种经济林果及热区作物。20xx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60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有4003户,14389人。其中,农业户3659户,农业人口14032人,占总人口的95.7%。现有耕地面积14845亩,其中水田5335亩,旱地9510亩,人均1.05亩。粮食总产量598万千克,人均有粮353千克,工农业总产值517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全乡经济总收入为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乡级财政收支困难重重等诸多原因,故是一个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典型的民族贫困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我乡以优质香蕉、优质稻、冬玉米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认真总结我乡*十多年来冬农开发和热坝作物栽培经验,细化发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河谷优势。在“优质化、市场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在“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狠抓优质香蕉、优质水稻、优质菜豆、冬早玉米、热区水果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稳水稻,保香蕉,增定单,重冬季农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到20xx年优质稻面积达到3640亩,产量205.5万公斤,产值308.25万元;优质香蕉面积4020亩,产值350万元;冬玉米面积由1200亩,产值112万元,优质菜豆面积1000亩,产值161万元,花生1280亩,产值62.5万元。我乡已经发展为全县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20xx年共组织各种培训35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48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和市场竞争意识。

  二是水稻良种桂朝系列、楚粳系列面积达4000亩,多蘖壮秧、扣种稀薄、单行条栽、双龙出海等措施的应用率达98%以上。

  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配合县农广校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培训24场次,培训农户215人,合计150人毕业获得“绿色证书”。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

  经过*十年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依托低冬季热河谷光温水资源,注重冬季农业开发,形成了河谷冬玉米、冬番茄、优质菜豆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带,20xx年发展种植了1100亩冬玉米,1000亩优质菜豆,350亩冬番茄。利用夏季光热资源,在河谷*发展优质花生1200亩,玫瑰茄450亩,优质柑桔300亩,龙眼150亩,大青枣450亩,石榴450亩,形成了河谷热区水果种植带。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生产效率。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

  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后续发展力量不足。*几年,我乡发展产业规模小,在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我乡投资带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在产、供、销等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发展。我乡农村水、路等基础设施滞后,造成“有水不能用,产品运不出”,旱季河水从谷底流过,半坡农地缺水严重;雨季时常断路,造成农产品滞压,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四是劳动者素质偏低。表现为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导向,优质高效农业意思淡薄,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低,造成农业产出率低,农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落实措施,挖掘潜力,破解发展难题。

  四、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当前,我乡的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内需、移民搬迁扶持等机遇,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突出特色和重点,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遵循“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东坡乡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大基地建设(即优质稻、优质香蕉、冬玉米、优质菜豆、优质河谷水果基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依托我乡低热河谷资源,重点发展优质香蕉、优质稻、无公害菜豆、双低油菜、中药材、热区水果等特色主导产业,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要求,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培育主导产业。一是发展优质香蕉。在所所卡、东坡、东甸、白马口、庄房发展优质香蕉3500亩。二是发展优质水稻。在所所卡、东坡、东甸、白马口、庄房、达卧6个村委会夏季发展高档优质稻4000亩。三是发展冬玉米。9月中旬在所所卡、东坡、庄房3个村委会利用秋热发展地膜冬玉米1000亩。四是发展无公害菜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在东甸、白马口发展无公害菜豆1000亩。五是发展玫瑰茄。在白马口、以赤叨、东甸发展优质玫瑰茄1000亩。

  3、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农业产业化战略与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移民后期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一规划,统一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在达卧、东坡、发展优质柑桔300亩,石榴300亩。在东坡、所所卡、东甸、白马口发展优质芒果200亩,大青枣350亩。

  4、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重专大户的优惠扶持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到我乡发展番茄、香葱、甜脆玉米生产基地,并进行加工生产。大力培育农产品运销中介人和经纪人队伍,培养一大批农村种养加销重专户,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5、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鼓励农业、畜牧、科技、林业、扶贫等部门及龙头企业等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培训,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结合乡情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劳动者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3

  在中央、自治区及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狠抓农业产业发展不放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目前,区粮食、甘蔗、蔬菜、肉鸡四大传统产业规模优势已经形成,火龙果、淮山、桑蚕、香葱、野猪、芝麻鸭、速生桉、中草药、园林苗木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且产量逐年提高。

  一、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优质稻区十分重视水稻产业,加大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产量不断提高。多年来通过抓高产示范片区来带动面上生产,城区优质水稻*均每年种植面积多万亩,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以上,截至,全城区获得自治区认定的无公害优质谷产地面积共计公顷。全城区粮食播种面积4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万亩,占水稻总面积以上,主要品种有等品种。城区荣获了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稻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

  糖料蔗区糖料蔗种植历史悠久,是农民和城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区通过等三家制糖龙头企业带动,实行订单农业,年糖蔗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吨左右,是市的糖蔗主产区,基地主要分布在百济、新江、中和等乡镇。*年来,甘蔗生产在城区*大力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技术部门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新品种更新换代加快,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以上,同时加强了甘蔗良种繁育示范和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城区5个乡镇的甘蔗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城区甘蔗生产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糖料蔗播种25.07万亩,糖料蔗产量111.08万吨,*均亩产4.43吨,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800元,总兑现蔗款4.157亿元,财政收入7000多万元。

  蔬菜区地处市城郊,是市蔬菜供应的主产区之一。蔬菜生产现已形成几个特色生产基地,有韭菜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包心椰菜生产基地等。*年来,区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已经成为服务中心城市的重要“菜篮子”基地至今共有1077公顷蔬菜获得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韭菜、大白菜等已获无公害产产品认证。

  肉鸡区家禽出栏2228.33万羽,其中肉鸡1820万羽。主要的养鸡企业有:市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鸡业,在我城区已建成60多个养鸡小区,合作养鸡户1400多户,上市肉鸡1800万羽,户均获利3.8万元。参皇养殖有限公司,9月成立,以“公司+农户”模式管理,在等乡镇发展养鸡户300多户,年上市肉鸡450万羽;市甘凤禽业联合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有社员户96户,年育“童子鸡”300万羽。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红龙果区火龙果产业发展始于,初始种植面积约1000亩。8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区火龙果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发展到万亩的规模,并依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1万亩的火龙果科技示范园,园区产值约万元,带动农户多户,户均增收左右。,区*出台政策,扶持农户发展种植火龙果,对种植农户给予种苗,种植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元,力争建成乃至全国最大的火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火龙果之乡”。

  桑蚕桑蚕产业是区的传统产业,农民群众种桑养蚕已有*百年历史,积累有丰富经验。重点是两个乡镇。*年来,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和市把桑蚕产业列为农业发展重点项目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着重抓好等产业化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城区桑蚕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城区有桑园面积5.6万亩,年养蚕达25万张,亩产鲜茧122.4公斤,蚕茧产量0.51万吨,蚕茧年产值约2.4亿元。形成了以等乡镇的种桑养蚕基地。

  淮山淮山是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主产区是,已有80多年的栽培历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是地方特有的土特产,畅销区内外。已是淮山经销最大的市场,全镇共有收购和加工点20多个,初步形成了产、供、销、收购、加工产业链。淮山生产发展带动了一批农民进行淮山深加工增值,推动了淮山产业化的发展。全城区淮山种植面积2.3万亩,鲜淮山产量5万吨,总产值。

  野猪*年来,区大力扶持养殖协会和市绿草原野猪养殖场发展,完成了野猪养殖协会商标注册及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市会长,目前,已发展成拥有个会员,年出栏1万多头商品野猪的养殖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广州、福建等地,还出口到东盟越南、缅甸等国家,年会员销售收元,户均获利元。

  芝麻鸭镇利用农村山涧沟渠大力发展芝麻鸭。百济芝麻鸭饲养在野外环境中,以稻谷、玉米、杂草等为食,因而“肉质细密鲜嫩、坚实、味道香醇有地方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几年来通过实施芝麻鸭养殖小区建设,促进了百济镇芝麻肉鸭万羽,出栏万羽,创利润多万元,“成为该镇一大农业特色品牌。

  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引进和扶持,区农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城区现有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规模(500万元)以上农业企业2家。随着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发展,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利益联结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效益明显。全城区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多个产业,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经营水*和养殖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市“菜蓝子”基地。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和扶持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丝蚕茧、林产品、罗非鱼、畜禽等八大类农产品产业链。

  (二)大力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位于市*郊的区位优势,有计划地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依托现有的淮山、红龙果、野猪等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重点在级公路沿线及周边推动休闲观光、体验农耕、观光农园、“农家乐”等创意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休闲娱乐与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城区交通便利优势,结合区农产品发展特点,通过大力招商引资,落实项目用地,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突出区位优势特色,强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超对接工作,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及其组织,建立农产品运销渠道。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起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使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引导、扶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建种植、养殖、农机、流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商品生产,使农产品上联龙头企业,下接农户,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创立自主品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4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我市是农业大市,为全面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发挥*委员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期,市*农业活动组组织委员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市委、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到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25元,粮食总产量41.61万吨。广水成为全省粮食主产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

  1、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进一步壮大。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9家,5000万元以上的28家,亿元以上的9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6.8亿元,34家企业分别荣获湖北省、XX市、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州级17家,县市级14家。大自然农业、妙知未食品、高翔麦面、奶狗面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订单生产,逐步建立起企业与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农业企业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整合、质量检测等工作得以稳步推进。其中大自然农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涂氏农贸出口创汇60多万美元。

  2、农业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夯实。在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带动下,区域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优质粮、吉阳大蒜、食用菌、牲猪、水产养殖、果茶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特色板块经济初步形成。全市优质水稻面积已达到30万亩,优质小麦面积20万亩,果茶面积10万亩,花生8.6万亩,油菜10万亩。吉阳大蒜5万亩,主要分布在太*、李店、陈巷、十里、骆店等乡镇办事处。蔬菜基地4万亩,主要分布在长岭、余店、十里、武胜关,其中东晨农业种植的功能蔬菜,已达20xx余亩,标志着我市蔬菜种植从传统型向科技型的转变。食用菌3500万棒(袋),主要分布在吴店、郝店、蔡河、武胜关。全市牲猪年出栏64万头,水产养殖3.3万吨,家禽出栏20xx多万只,其中王鸽年出400多万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6家,其中示范合作社12家。

  3、农业产业质量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先后建立了大蒜、“三白”蔬菜、茶叶、食用菌、马铃薯、萝卜、胭脂红桃子、牲猪、水产养殖等八大示范基地,建立生产记录档案1.5万册。实行标准生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38万亩,食用菌20xx万棒袋,牲猪养殖35万头,水产养殖5.7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5%。同时我市的吉阳大蒜、胭脂红桃子被列入全国标准化生产示XX县市。连续两年,农业部和农业厅组织对我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进行了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农业品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几年,我市涉农企业从过去的小作坊式逐步向公司化发展,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品牌建设得到各企业的重视,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和“三品”认证的企业逐步增多。一大批农产品取得了“三品一标”的认证。如:胭脂红桃子和吉阳大蒜,分别于20xx、20xx年被国家认证为地理标识产品;先后取得认证的还有杨林沟茶场的“杨林沟”牌茶叶为有机茶,星光集团的“花山鱼”为绿色食品,鄂北米业的“武胜关”牌大米为绿色食品,余店的“三白”蔬菜为绿色食品,“吉阳”牌大蒜为绿色食品,大自然公司的小龙虾为无公害农产品,长岭李畈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李畈”牌萝卜为无公害农产品。XX市仁健食品“家里客”商标,XX市奶狗面业“奶狗”商标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这些产品认证和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5、休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改变,能极大地促进农民的就业增收。广水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地形地貌及饮食文化特色明显,*几年休闲农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76家,总资产5000余万元,年营业额3800万元,年利润1000余万元,带动农户数260家。其中双龙泉生态园、长岭水泊梁山被省农业厅和旅游局授予“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园”。

  二、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化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农业产业链条长、见效慢、不可控因素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传统产业萎缩,新型产业优势不明。*几年,我市部分传统产业正逐步萎缩。如:食用菌产业,前几年在*大力支持下发展较快,但*两年却大幅滑坡,种植数量由高峰时的5000万棒(袋)左右下滑到20xx年的不足3500万棒(袋),且主要集中在吴店、郝店、武胜关等乡镇。曾经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的余店“三白”蔬菜、吉阳大蒜,现在种植面积正逐步萎缩。*两年新兴的多功能蔬菜、王鸽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产业,由于规模、品牌、市场等原因,比较效益不高,尚缺乏产业发展优势。

  2、企业与基地脱钩,带动作用不强。我市农业生产基本上仍是农户分散性经营,机械化水*不高,劳动力投入大,且大多又是“4050”人员,科学意识谈薄,技术知识更新慢。*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农业产业化企业,由于在家劳动力减少、土地流转不畅、种植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没有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企业与基地严重脱钩,造成有企业无基地现象,导致有较多企业存在原料不足的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带动作用。如:*年发展较快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高祥麦面,由于基地建设滞后,本地小麦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大部分是从外地调进。今年刚投入生产的新吉阳公司,由于菇农种植积极性不高,企业未能建立生产基地,全年仅收购东晨农业公司种植的白灵菇116.26吨,开工生产仅32天,导致企业举步维艰。

  3、品牌意识淡薄,市场竟争力不强。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简单粗加工,主导产业和产品存在有市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低。虽然有吉阳大蒜、杨林沟茶叶、“三白”蔬菜、王鸽等一批叫得响的农特产品,但大多数属分散经营,整体规模不大,品牌优势没能显现。全市粮食加工行业成规模的厂家有达10多家,但绝大多数为低端产品,有的甚至没有品牌,靠走量来获得微薄利润,难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市场竟争力不强,几乎没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没有一个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畅销品牌。

  4、融资、用工困难,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市场融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要素。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都是民营实体经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粮油加工、种养殖产业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收储加工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可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放贷额度小、门槛高、手续繁杂,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市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滚雪球式发展,实行家庭式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研发开拓上缺乏人才支撑。由于生活环境、工作待遇等原因,有的引进了技术人才也难以留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此外,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量大,季节性强,而本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在家劳动力不仅年龄偏大且远远不能满足用工要求,用工困难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又一难题。如大自然农业公司在旺季需用工300余人,不得不到外省招工,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不利于成熟产业工人的培养。

  三、加快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力度。针对我市龙头企业少、小、弱的状况,研究制定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一是积极开展科企、银企对接活动,*要在资金、税收、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要解决好企业融资难、滚动发展的问题。二是*要出台土地流转鼓励政策,让土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帮助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部门与企业的协调、服务,全力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大对农户的服务引导,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种养殖积极性,为企业提供土地、劳动力等保障。

  2、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建立农产品产、供、加、销一体化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按照“依托板块引项目,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要在“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衔接上下功夫,帮助企业逐步走出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困境。结合我市特色农业板块,做好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给予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和政策项目的支持。重点扶持大自然农业、高祥面业、妙知未食品、深广物流、永泰牧业等企业,力争在3年内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3、加强资源整合培优创特。*要出台政策,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让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我市茶叶、粮油、王鸽等品牌、资源的整合,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产品加工的支撑作用,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对广水传统的吉阳大蒜、*林萝卜、“三白”蔬菜、胭脂红桃子等特色产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这些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拉长拉粗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加强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强化产业引导规划,进行区域化布局。各地要在各自传统种养殖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确定本地的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升值,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益。形成北有食用菌、牲猪,南有粮油、吉阳大蒜加工,东有茶叶、中草药、功能蔬菜,西有蔬菜、养殖、休闲农业等农业板块发展格局。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5

  一、铁门镇基本情况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

  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首要共识。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

  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99年通过考察论证,镇*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不愿接受*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辣椒种植成功了,然而市场销售不畅,*按当时承诺的保护价全部收购。镇*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组织辣椒供需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场销售畅通了,椒农从中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也改变,由过去的*提倡、*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指导、重点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过去的被动变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八年的艰辛努力,朝天椒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产业带周边的7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全镇二十二个行政村,朝天椒种植农户由原来的1200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村达10个。20xx年仅朝天辣椒总产值达64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000元。

  为了规范朝天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朝天椒种植产业。20xx年,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协会在各级的关心下应运而生,辣椒生产规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有章可循。为了适应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辣椒协会于20xx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铁丰”牌商标,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于20xx年6月成立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20xx年4月,铁门镇种植的朝天椒相继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20xx年5月,铁门镇镇被推荐为河南省名优辣椒镇。20xx年3月,铁门镇与洛阳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叫响“铁丰牌”朝天椒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种植协会在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为了规范产销渠道,杜绝无序经营和价格竞争,保护朝天椒品牌和质量。20xx年县、镇投资250万元在铁门镇陈村村建成新安县辣椒专业交易市场,统一市场收购、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切实维护了椒农和客商的利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到收获季节,辣椒收购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最多达120余家。更让人振奋的是,铁门镇朝天椒除内销外,由客商经厦门、贵州等地远销日本、韩国。

  由于辣椒产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一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以经销辣椒为业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一批靠经销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

  二是辣椒收购、分级、包装等环节,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三是带动了餐饮、商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椒农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辣椒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烟叶生产和蔬菜种植,也经历了朝天椒种植过程的同样经历,从群众不认可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引导到市场引导,种植规模不断壮大。至20xx年烟叶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烟叶生产创产值175万元,蔬菜生产创产值320万元。

  铁门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27000亩,占耕地面积的40%,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摩托车、小手扶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水*不断提高,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

  1、20xx年底前完成朝天椒绿色食品申报工作;

  2、完成辣椒深加工项目论证工作,投资1000万元,20xx年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厂一个;

  3、新上蔬菜加工项目一个;

  4、进一步完善辣椒市场功能,在原有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拉大市场框架,硬化市场8万㎡,建交易厅、棚及仓库9000㎡,购置辣椒检测及化验设备一套,并完成市场配套设施1000㎡。

  五、铁门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铁门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历届党委*的共识,不因*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

  2、充分发挥*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通过各种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广大群众有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出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

  3、产业基地形成后,*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协调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行为,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

  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优选【十】份(扩展2)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优选【十】篇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1

  为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找准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研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我们采取市和县市区配套联动、全面统计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方式,就此进行专题调研。

  一、日益凸显的发展格局

  *年来,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眼城乡统筹发展、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推进战略,通过强化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快速提升。以产业组织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加强为主要标志,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综合调查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组织快速发展,带动能力明显增强。20__年全市成规模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357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5家,比20__年(下同)增加533家,年均增加133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5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9家,市级136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367.73亿元,利税33.92亿元,同比增长1.83倍、1.58倍,年均增长16.3和12.1;其中157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265.5亿元、24.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72.2和71.3。比较规范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462个,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24.9亿元、2.7亿元;农村专业市场发展到210处,年经营额132亿元,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76处,年经营额87.8亿元。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种植基地面积410万亩,养殖基地规模1.1亿头(只),农户95万户,目前全市已有55的农户和53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轨道。

  二是生产基地规模加快膨胀,主导产业日趋凸显。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特色优势凸显,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蒜圆葱、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苗木杞柳、肉鸭蛋鸭、淡水产品、甜叶菊、食用菌和中药材等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种植业建成170万亩大蒜圆葱、15万亩优质西瓜、10万亩优质土豆、600万m2食用菌、10万亩甜瓜、5万亩甜叶菊、5万亩中药材和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10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25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670处,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56处,存栏1600万只肉蛋鸭养殖基地;水产业规模养殖基地发展到700余处,面积24万亩;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90万亩干鲜果品、25万亩苗木花卉和1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利益联接渐趋紧密。农业产业化发展由偏重于生产基地建设向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品牌开发、市场营销多方并重发展,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订单、合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型联系方式得到更多应用。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通过合同、合作制、租赁等形式与基地和农户进行联接的达到203家,占30%。从产业构成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类型看,畜禽养殖产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利益联接关系相对紧密。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支撑体系日臻完善。在认真落实省里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政策的基础上,20__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种养基地进行扶持。据调查统计,20__年市和县市区农业产业化财政扶持资金达到9624万元,其中市级财政4000万元。对规模种养基地、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建立担保组织补贴2382万元,对新建、扩建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和奖励1618万元。

  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内涵不断丰富,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创新,由以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向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专业协会带动并重发展;功能不断拓宽,由带动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单纯经济功能,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吸纳劳动力就业、全面改造农业农村农民等经济、组织、社会功能拓展。农业产业化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生产,就可以把区域优势主导产业产品不断做强做大,逐步培植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地方特色鲜明的强村富民产业。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联合组织分散经营农户共同进入国内外市场,就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种养收入和综合经济收入。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合组织起来,就可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把特色产业和产品做优做强,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就可以把先进经营理念、先进管理方式、先进科学技术等导入农业农村,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和综合素质。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带动力量。农业龙头企业是市场经营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参与和带动力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在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培养,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支持,以及对农村组织结构和治理方式的影响,就可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推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深入分析思考,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进一步深化提高面临着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和不容忽视问题。

  一是要素素质提高和组合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政策支持以及市场引导等多个要素有机配合。目前龙头企业综合素质和企业家社会责任、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发育、基地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政策支撑能力和配套程度、市场建设水*和规范化程度等,都还有不适应和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的问题。

  二是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领域不断拓宽,由单纯种植业向农林牧渔业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拓展,由产品粗加工、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发展;产业功能不断扩展,由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单纯经济功能,向发展产业、改造农村、培养农民综合功能拓展。这一系列重大深刻变化,要求农业产业化由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低层次向现代农业、现代科学管理方式的高层次转化升级。

  三是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问题。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有赖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创新和提高,特别是担负桥梁纽带作用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服务发育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生产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发育滞后、环境不优、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是利益联接机制完善问题。利益联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目前,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联接关系不紧密的问题十分突出,是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的瓶颈制约,已成为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五是综合作用发挥问题。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带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经济功能相对发挥较好,但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培养现代新型农民、改善农村组织结构和乡村治理方式、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社会功能作用发挥不够,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四、深化升级的对策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形势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各级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措施,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搭建*台,配套政策,完善机制,培育典型,培育队伍,营造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搭建一个*台,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保障体系。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策指导和组织协调力度,搭建起一个高层决策、高效运作、高水*管理的发展*台,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联*会议制度,负责制定政策和研究重大问题;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调度指导和日常管理。

  二是出台一套政策,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支撑体系。根据中央和省1号文件对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立足实际,认真总结汲取原来扶持政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扶持力度更大、扶持范围更广、扶持效果更好、更具操作性,包括财政扶持、税费减免、金融支持、费用优价、服务支持等在内的配套政策。

  三是完善一个机制,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发展体系。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以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经营行为约束机制、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利润返还机制、矛盾问题化解协商机制,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发展体系。

  四是培育一批典型,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舆论引导体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认真总结培养一批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典型,特别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通过新闻媒体和现场会、报告会、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典型示范和舆论引导体系。

  五是培育一支队伍,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信息反馈体系。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和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学*,系统全面掌握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知识,提高决策参考、调研分析、综合判断技能,及时反馈政策执行中的情况信息,及时发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新问题、新矛盾,及时提出解决的新思路、新办法。

  六是营造一个环境,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支持体系。围绕深化三学三创优化发展环境,各级要加快转变**职能,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进一步深化提高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尽职尽责,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快捷服务,形成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合力。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2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要。*年来,东坡乡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围绕“三农”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河谷光热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乡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全乡概况

  **乡地处金沙江畔,位于武定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8公里,乡域国土面积168*方公里,东邻万德乡和发窝乡,南接田心乡和高桥镇,西与环州乡接壤,北与元谋县姜驿乡隔江(金沙江)相望,是武定目前唯一的民族乡。境内居住着汉、傣、彝、苗、傈僳、拉祜、白等7种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1%。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勐果河、沙拉河、环州河三河南北纵贯全境,形成四山夹三河的低热河谷地形。立体气候明显,最低海拔950米(甲利),最高海拔2240米(大荞地)。年*均气温25―28℃,年*均降雨量580―650毫米,气候炎热,常年无霜,宜广泛种植香蕉、香巴蕉、花生、番茄、洋葱、玫瑰茄、芒果、人生果、酸角、冬早包谷、冬早蔬菜等各类多种经济林果及热区作物。20xx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60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有4003 户,14389人。其中,农业户3659户,农业人口14032人,占总人口的95.7%。现有耕地面积14845亩,其中水田5335亩,旱地9510亩,人均1.05亩。粮食总产量598万千克,人均有粮353千克,工农业总产值517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全乡经济总收入为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乡级财政收支困难重重等诸多原因,故是一个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典型的民族贫困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我乡以优质香蕉、优质稻、冬玉米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认真总结我乡*十多年来冬农开发和热坝作物栽培经验,细化发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河谷优势。在“优质化、市场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在“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狠抓优质香蕉、优质水稻、优质菜豆、冬早玉米、热区水果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稳水稻,保香蕉,增定单,重冬季农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到20xx年优质稻面积达到3640亩,产量205.5万公斤,产值308.25万元;优质香蕉面积4020亩,产值350万元;冬玉米面积由1200亩,产值112万元,优质菜豆面积1000亩,产值161万元,花生1280亩,产值62.5万元。我乡已经发展为全县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20xx年共组织各种培训35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48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和市场竞争意识。二是水稻良种桂朝系列、楚粳系列面积达4000亩,多蘖壮秧、扣种稀薄、单行条栽、双龙出海等措施的应用率达98%以上。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配合县农广校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培训24场次,培训农户215人,合计150人毕业获得“绿色证书”。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

  经过*十年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依托低冬季热河谷光温水资源,注重冬季农业开发,形成了河谷冬玉米、冬番茄、优质菜豆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带,20xx年发展种植了1100亩冬玉米,1000亩优质菜豆,350亩冬番茄。利用夏季光热资源,在河谷**发展优质花生1200亩,玫瑰茄450亩,优质柑桔300亩,龙眼150亩,大青枣450亩,石榴450亩,形成了河谷热区水果种植带。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生产效率。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

  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后续发展力量不足。*几年,我乡发展产业规模小,在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我乡投资带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在产、供、销等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发展。我乡农村水、路等基础设施滞后,造成“有水不能用,产品运不出”,旱季河水从谷底流过,半坡农地缺水严重;雨季时常断路,造成农产品滞压,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四是劳动者素质偏低。表现为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导向,优质高效农业意思淡薄,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低,造成农业产出率低,农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落实措施,挖掘潜力,破解发展难题。

  四、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当前,我乡的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内需、移民搬迁扶持等机遇,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突出特色和重点,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遵循“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东坡乡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大基地建设(即优质稻、优质香蕉、冬玉米、优质菜豆、优质河谷水果基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依托我乡低热河谷资源,重点发展优质香蕉、优质稻、无公害菜豆、双低油菜、中药材、热区水果等特色主导产业,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要求,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培育主导产业。一是发展优质香蕉。在所所卡、东坡、东甸、白马口、庄房发展优质香蕉3500亩。二是发展优质水稻。在所所卡、东坡、东甸、白马口、庄房、达卧6个村委会夏季发展高档优质稻4000亩。三是发展冬玉米。9月中旬在所所卡、东坡、庄房3个村委会利用秋热发展地膜冬玉米1000亩。四是发展无公害菜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在东甸、白马口发展无公害菜豆1000亩。五是发展玫瑰茄。在白马口、以赤叨、东甸发展优质玫瑰茄1000亩。

  3、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农业产业化战略与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移民后期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一规划,统一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在达卧、东坡、发展优质柑桔300亩,石榴300亩。在东坡、所所卡、东甸、白马口发展优质芒果200亩,大青枣350亩。

  4、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重专大户的优惠扶持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到我乡发展番茄、香葱、甜脆玉米生产基地,并进行加工生产。大力培育农产品运销中介人和经纪人队伍,培养一大批农村种养加销重专户,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5、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鼓励农业、畜牧、科技、林业、扶贫等部门及龙头企业等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培训,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结合乡情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劳动者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3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xxxx年工作要点安排,为进一步了解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深入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开展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凌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主要包括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及种养大户等。截止xxxx年x月,全县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xx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x家,即浪伏茶叶公司;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x家,即宏鑫茶叶公司;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家,其中茶叶企业x家,缫丝企业x家,中药材企业x家,木材加工企业x家,油茶加工企业x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家。其中种植类xx家(茶叶xx家,中草药xx家,果蔬xx家,桑蚕x家,烟叶x家,油茶x家,其他种植x家);养殖类xx家(养牛x家,养猪xx家,养羊x家,养鸡xx家,养鱼x家,其他养殖x家);农机服务类x家;其它xx家。有家庭农场xx家。其中泗城镇x家、下甲镇x家、逻楼镇x家,加尤镇x家、玉洪乡x家。有“一乡一业”乡镇x个,即加尤镇获得市级“一乡一业”(茶叶)称号。有“一村一品”专业村x个,其中,获国家级“一村一品”称号x个,一个是沙里乡浪伏村(茶叶专业),一个是加尤镇百陇村(茶叶专业),市级“一村一品”称号x个,一个是下甲镇*怀村(桑蚕专业),一个是玉洪乡那力村(茶叶专业)。有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x个(茶叶专业)。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固定资产总值 xxxxx.xx万元,经营总收入预计 xxxxx.xx万元,带动农户xxxxx多户。

  二、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一)茶叶产业。全县现有茶园面积xx.x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x.x万亩,有机茶面积x.xxx万亩, 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x.xx万亩;有茶叶加工企业xx家。茶叶是我县“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全县x个乡(镇)共有x.xx万户x万余人涉及种茶、制茶、售茶,茶叶产业对推进我县小康社会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据统计, xxxx年x-x月份全县干茶产量达xxxx吨,比上年同期增长x.x%;产值xxxxx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x.x%;茶农人均收入xxxx元,茶农户均收入xxxxx元,比上年同期增长x.x%。

  (二)桑蚕产业。全县桑园总面积x.x万亩,其中实际投产桑园x.x万亩,xxxx年新种桑园x.x万亩。x-x月份全县已发蚕种xxxxx张,销售鲜茧xxxxx.xx担,同比增长xx.xx%;产值xxxx.xx万元(均价xxxx元/担),同比增长xx.xx%;覆盖带动群众xxxx户xxxxx人,户均收入x.xx万元,人均收入xxxx元,其中覆盖带动贫困户xxxx户xxxx人。

  (三)油茶产业。我县油茶总面积xx.x万亩(其中产前期x.x万亩、初产期x.x万亩、盛产期xx.x万亩、衰产期x.x万亩、新造林地x.x万亩),约占全市油茶总面积的xx.x%,位居全市第二。xxxx年全县产油茶生果xxxxx吨,干籽xxxx吨,年产毛油xxxx吨,产值x.xx亿元(含毛油、茶麸及油茶精炼油等附加值),带动贫困户脱贫xxx户,贫困户户均油茶收入达xxxx元/户。xxxx年完成新种油茶xxxx亩和油茶低产改造x万亩,受益群众xxx户xxxx?人,油农户均增收xxxxx元。

  (四)烤烟产业。我县烤烟生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烟农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采取“**引导、群众自愿、政策推动、科技带动、资金扶持、全面提升”等综合措施,扎实抓好全县烤烟生产工作。今年全县完成烤烟种植面积xxxx亩,占县计划任务xxxx亩的xx%,占市计划任务xxxx亩的xxx%,其中其中田烟xxxx亩,地烟xxx亩。目前已处于烟叶收购阶段,截止日前,全县已收购烟叶xxxx.xx担,收购金额xxx.xx万元,均价xx.xx元/斤,上等烟比例xx.xx%。

  (五)养殖产业。一是种草养畜工作加快发展。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不断推动全县草食动物规模化养殖发展,今年新增牧草种植xxxx亩,新增年出栏肉牛xx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xx个,配套养殖肉牛xxx头;新增年出栏肉羊xxx只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x个,配套养殖山羊xxxx头;兔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配套养殖肉兔x.xx万只。二是林下养殖加快发展。积极引导组织实施林下养殖,朝里乡连群养禽、玉洪乡运浩凌云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林下养殖示范小区,发挥了引领和带动作用。累计完成“百林”鸡规模养殖户xx户,配套养殖肉鸡xx.xx万羽,今年以来全县出栏鸡xxx.xx万羽。三是特色养殖业持续发展。在抓好生猪、肉牛、肉禽支柱产业外,重点发展凌云乌鸡、豚狸等特色养殖。全县豚狸规模化养殖xx户配套养殖xx.xx万只,目前存栏x.x万只。凌云乌鸡规模养殖示范户xx户共养殖x.x万羽,正在申报“凌云乌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四是生猪生产稳步发展。积极引导生猪规模养殖,全县共有xxx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xx个,上半年出栏肉猪x.xx万头。

  (六)水果产业。我县围绕牛心李、火龙果、芒果等项目,以市场为主导,促水果产业提档升级。现我县有水果面积x.x万亩,其中牛心李x.x万亩,柑橘x.x万亩,芒果x.x万亩,桃果x.x万亩,其他水果x.x万亩。挂果面积x.x万亩,全县xxxx多户x.xx万人参与水果种植。xxxx年水果总产量xxxx余吨,产值xxxx万元,果农户均收入xxxx元,人均收入xxxx元。xxxx年完成水果种植面积xxxx亩,其中,芒果xxxx亩,柑桔xxx亩,毛葡萄xx亩,李果xxx亩,百香果xxx亩,大青枣xxx亩,枇杷xxx亩,猕猴桃xxx亩;新引进种植珍珠李xx亩、红心蜜柚xx亩、沃柑试种xx亩。

  (七)中草药。目前,我县中草药种植总面积已达x.xx万亩。其中,其中,田七xxxx亩,葛根xxxx亩,鸡骨草xxxx亩,三叶青xxxx亩,板蓝根xxxx亩,其他中药材xxxx亩。xxxx年新种田七xxx亩,牛大力xxx亩。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 做大产业规模。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 强抓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推进优质粮、水果、烤烟、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的发展,总规模达 xx 万亩。其中: 粮食种植xx.x万亩,水果面积x.xx万亩,烤烟x.xx万亩,茶园面积xx.x万亩,桑园面积x.x万亩,其他x.x万亩。 全县通过加大指导、扶持、服务等办法,培育、发展了一批综合经济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

  (二)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加强政银企合作,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强化产学研联合,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xxxx年原有xx家龙头企业的基本上,今年上半年,我县又有凌春茶叶公司和绿贵茶叶公司x家企业申报市级龙头企业,正等候上级审批。目前,xx 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 x.xx亿元,预计销售收入x.xx亿元,直接带动农户xxxx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xxxx户。

  (三)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合作社的发展和建设,至xxxx年底,全县仅有合作社xx家,xxxx年后,合作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xxxx年注册xx家,xxxx年注册xx家,xxxx年x-x月注册xx家。截止xxxx年x月,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家,注册资金 x亿元,成员人数达xxxx人。今年上半年,我县向自治区推荐x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自治区级示范社,目前,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已经公示,如无异议,将产生区级示范社。目前,我县正在审核《凌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办法》,拟通过评比合格社、示范社,奖励合格社、示范社,从而带动更多的合作社发挥作用。

  (四)大力打造“一乡一业”专业乡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xxxx年,县委、县人民**以凌办发【xxxx】xx号印发了《凌云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xxxx-xxxx》,凌云县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获得了较快发展。全县根据本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整合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各类扶贫资金、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发展“一村一品” ,逐步形成农民投入为主、**支持为辅、工商资本、民间资本、信贷资金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新机制。通过强龙头、促合作、带基地,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逐步形成了以点带村、多村连片、特色明显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今年上半年,我们推荐百陇村为国家级“一村一品”茶叶类专业村。今年x月份,国家农业部正式行文,我县加尤镇百陇村获国家第六批“一村一品”茶叶专业示范村称号。目前,还有xx个村基本达到“一村一品”评定标准,待到时机成熟即可向上级申报。

  (五)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在家庭农场方面,凌云县起步比较晚。前年,全县仅有x个家庭农场,去年新增x家,今年x-x月,家庭农场发展较慢,仅有x家注册开场,全县家庭农场总数也才有xx家。同时,我县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力争培育一批适应新时期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

  (六)加快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去年,凌云县依托茶叶产业,成功创建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成为百色市第二个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目前,我县正依托桑蚕产业和水果产业,再建设x个县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和x个乡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七)发展电子商务,努力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产品的市场渠道。去年,电子商务在凌云正式起步。今年,县委、县**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工作,县委**、**分别担任电子商务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大力推动凌云电子商务的发展。到目前止,全县组织各类农业产业化经组织人员培训x期xxx人/次。目前,已有xx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开通了网上商店,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农户能力弱;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xxxx年,xx家龙头企业缴税xxxx.xx万元,*均每家纳税xxx.xx万元。三是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有限。比如油茶加工的x家企业,已低于市级龙头企业的标准,县人民**已向市里报告,拟予摘牌;四是企业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五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没有形成统一的利益链;六是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七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能力较低;八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九是科技支撑力弱;十是农机化水*不高。

  五、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一)利用《凌云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xxxx-xxxx》,加快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做好国家级、区级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力争实现培育一批、发展一批、引进一批骨干重点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集群。

  (三)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指导扶持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抓好的示范社建设。

  (四)加快推进品牌战略。大力宣传商标富农、品牌兴农的成功典型,全面提升农产品创牌意识。引导企业、合作社围绕传统名优农产品争创名牌。支持鼓励经营主体全面实施品牌战略。

  (五)加快土地确权进度,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强化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引导农民与龙头企业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连片开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4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三是马铃薯没有统一包装,只能卖原材料,导致价格不如区外。四是马铃薯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老百姓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由于XX县的龙头企业基本上都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加上**财力困难,无力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使龙头企业发展很不景气,信誉度不高,很难得到农户或农民的大力支持,反过来与产业基地、农户关联度底,对农户和农民的带动力不是很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依托产业化发展,实现就地转移的空间不大,容纳人数不多。从企业销售收入上来看,XX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仅有4家,其余的都比较少,缺少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响、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聚集群。

  2.区域化布局不均衡,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比较困难。产业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对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拿马铃薯来说,尽管走向了国内、国际市场,首先高品质的产品数量如果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创汇增收的前景也就不会很乐观。另外,XX县农业特色产业优势目前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尤其是西芹、胡萝卜、小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扶持种植、加工转化前景没有拓宽。

  3.农业产业链条延伸难,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条的长短,决定着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大校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上,只有一个"链条节",即使加工,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或粗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之生产上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流通上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式营销,以致农业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产业。

  三、改进措施

  必须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咯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马铃薯产业,提升草畜产业,培植西芹等特色优势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西吉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1.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传统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要以抓企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业主确定到招商引资,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确立,都进行项目化运作;从原料基地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产品开发到市场策划都按企业化模式运行;从组织贩运到流通销售都按市场

  化模式营销。特别要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聚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成新型农村农业产业体系。

  2.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上,突出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要引导农户间相互联合,整合资源,实行大户联动发展,将产业办出规模。特别是乡镇要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消除自我封闭,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乡镇、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确定之后,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重点突破,形成规模,凸显特色。

  3.在农业产业发展措施上,加快以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主的各项改革,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建立良性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要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之间,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之间采取招商租赁、承包权转让等自由流转土地,采取**扶资、培养技术。联片经营等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中、向农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要组织引导滞留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上的农民,以城镇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

  4.在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上,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要立足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结合,积极发展种植、畜种繁殖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兼并、联合,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鼓励工商企业兴办农业企业。总之,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能力。

  5.在农业产业发展流通上,着力建设以农村市场为主的流通*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要结合城镇建设和乡镇主导产业定位,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功能,尽快启动区域主导产业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以及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并将其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规划、同建设,使城镇化、市场化同步发展。此外,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择优扶优,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6.在农业产业发展指导上,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提高服务水*。**对农业产业的指导服务要从以前包打包唱的行政命令转移到宏观指导、制定规划、政策扶持、培育市场,调节利益上来,走"企业面向市场一一**扶持企业一一企业组织生产"的路子,由企业自行规划产业基地规模、开展扶术指导,回收产品、开拓市畅**只研究扶持、投入等政策,培植社会化服务体系,调解公司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督促企业提高履约率,促进农户与企业从一般的买卖关系变成利益共同体,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利益,而且还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5

  为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找准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研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我们采取市和县市区配套联动、全面统计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方式,就此进行专题调研。

  一、日益凸显的发展格局

  *年来,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眼城乡统筹发展、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推进战略,通过强化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快速提升。以产业组织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加强为主要标志,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综合调查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组织快速发展,带动能力明显增强。20__年全市成规模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357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5家,比20__年(下同)增加533家,年均增加133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5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9家,市级136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367.73亿元,利税33.92亿元,同比增长1.83倍、1.58倍,年均增长16.3和12.1;其中157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265.5亿元、24.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72.2和71.3。比较规范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462个,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24.9亿元、2.7亿元;农村专业市场发展到210处,年经营额132亿元,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76处,年经营额87.8亿元。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种植基地面积410万亩,养殖基地规模1.1亿头(只),农户95万户,目前全市已有55的农户和53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轨道。

  二是生产基地规模加快膨胀,主导产业日趋凸显。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特色优势凸显,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蒜圆葱、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苗木杞柳、肉鸭蛋鸭、淡水产品、甜叶菊、食用菌和中药材等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种植业建成170万亩大蒜圆葱、15万亩优质西瓜、10万亩优质土豆、600万m2食用菌、10万亩甜瓜、5万亩甜叶菊、5万亩中药材和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10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25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670处,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56处,存栏1600万只肉蛋鸭养殖基地;水产业规模养殖基地发展到700余处,面积24万亩;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90万亩干鲜果品、25万亩苗木花卉和1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利益联接渐趋紧密。农业产业化发展由偏重于生产基地建设向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品牌开发、市场营销多方并重发展,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订单、合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型联系方式得到更多应用。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通过合同、合作制、租赁等形式与基地和农户进行联接的达到203家,占30%。从产业构成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类型看,畜禽养殖产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利益联接关系相对紧密。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支撑体系日臻完善。在认真落实省里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政策的基础上,20__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种养基地进行扶持。据调查统计,20__年市和县市区农业产业化财政扶持资金达到9624万元,其中市级财政4000万元。对规模种养基地、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建立担保组织补贴2382万元,对新建、扩建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和奖励1618万元。

  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内涵不断丰富,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创新,由以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向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专业协会带动并重发展;功能不断拓宽,由带动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单纯经济功能,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吸纳劳动力就业、全面改造农业农村农民等经济、组织、社会功能拓展。农业产业化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生产,就可以把区域优势主导产业产品不断做强做大,逐步培植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地方特色鲜明的强村富民产业。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联合组织分散经营农户共同进入国内外市场,就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种养收入和综合经济收入。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合组织起来,就可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把特色产业和产品做优做强,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就可以把先进经营理念、先进管理方式、先进科学技术等导入农业农村,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和综合素质。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带动力量。农业龙头企业是市场经营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参与和带动力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在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培养,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支持,以及对农村组织结构和治理方式的影响,就可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推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深入分析思考,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进一步深化提高面临着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和不容忽视问题。

  一是要素素质提高和组合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政策支持以及市场引导等多个要素有机配合。目前龙头企业综合素质和企业家社会责任、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发育、基地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政策支撑能力和配套程度、市场建设水*和规范化程度等,都还有不适应和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的问题。

  二是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领域不断拓宽,由单纯种植业向农林牧渔业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拓展,由产品粗加工、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发展;产业功能不断扩展,由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单纯经济功能,向发展产业、改造农村、培养农民综合功能拓展。这一系列重大深刻变化,要求农业产业化由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低层次向现代农业、现代科学管理方式的高层次转化升级。

  三是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问题。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有赖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创新和提高,特别是担负桥梁纽带作用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服务发育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生产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发育滞后、环境不优、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是利益联接机制完善问题。利益联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目前,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联接关系不紧密的问题十分突出,是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的瓶颈制约,已成为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五是综合作用发挥问题。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带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经济功能相对发挥较好,但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培养现代新型农民、改善农村组织结构和乡村治理方式、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社会功能作用发挥不够,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四、深化升级的对策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形势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各级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措施,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搭建*台,配套政策,完善机制,培育典型,培育队伍,营造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搭建一个*台,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保障体系。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策指导和组织协调力度,搭建起一个高层决策、高效运作、高水*管理的发展*台,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联*会议制度,负责制定政策和研究重大问题;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调度指导和日常管理。

  二是出台一套政策,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支撑体系。根据中央和省1号文件对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立足实际,认真总结汲取原来扶持政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扶持力度更大、扶持范围更广、扶持效果更好、更具操作性,包括财政扶持、税费减免、金融支持、费用优价、服务支持等在内的配套政策。

  三是完善一个机制,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发展体系。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以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经营行为约束机制、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利润返还机制、矛盾问题化解协商机制,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发展体系。

  四是培育一批典型,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舆论引导体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认真总结培养一批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典型,特别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通过新闻媒体和现场会、报告会、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典型示范和舆论引导体系。

  五是培育一支队伍,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信息反馈体系。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和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学*,系统全面掌握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知识,提高决策参考、调研分析、综合判断技能,及时反馈政策执行中的情况信息,及时发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新问题、新矛盾,及时提出解决的新思路、新办法。

  六是营造一个环境,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支持体系。围绕深化三学三创优化发展环境,各级要加快转变**职能,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进一步深化提高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尽职尽责,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快捷服务,形成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合力。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6

  根据市农委产业化办公室关于转发《 开展全省担保公司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 》精神,我们积极深入有关担保公司、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担保公司一家,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xx年9月,主要出资单位是***县城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注册资本20xx万元(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2亿元)。*年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先后为我县的昌裕食品、正德食品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担保公司少,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业务量偏小。

  三、建议和对策

  担保公司的`发展是破解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建议各级**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资组建或其他以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担保公司的扶持力度,提高担保公司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积极性,以有效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7

  x是山区农业大县,在县域经济中农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因此,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为抓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是加快x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我县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重点培育发展优势农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迅速壮大农业产业规模,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xxxx年底全县实现农产品加工总产值x.xx亿元,分别比xxxx、xxxx年增长xx.x%、xx.x%,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势凸显以下特点。

  x、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发展时鲜水(干)果面积是xx.x万亩,年产水果x.x万吨,总产值x.x亿元,主要品种为李、梨、柑桔、板栗、锥栗等,主要是分布在文明、土桥、濠头、岭秀、永丰等乡镇;发展时鲜蔬菜面积xx万亩,其中田庄早季蔬菜x.x万亩,附城、三星、大坪、马桥、井坡等乡镇春菜、冬菜x.x万亩,马桥、延寿、外沙等乡镇发展朝天椒、生姜等蔬菜面积x.x万亩,商品蔬菜年产值达x.x亿元;在三星旱塘发展硒山茶叶种植面积xxxx多亩,在盈洞发展金银花种植面积xxxx多亩,在附城斗山、三星白泉、农科所等乡村推广省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面积x.x万亩,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热水、大坪、发展杂交制种面积xxxx多亩;在井坡建成了以龙丰、德峰为龙头的牲猪养殖基地,年可出栏生猪x.x万头。

  x、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稳步发展。我县现有规模农业龙头企业xx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x家,市级龙头企业或享受市级龙头企业待遇企业x家)。按发展类别分,规模养殖企业有龙丰生态公司、德峰养殖公司;规模粮食加工类企业有龙丰生态公司、旺发米业公司,其中旺发米业年加工优质大米xxxxx吨;规模木材加工类企业有荣盛木业公司,其中绿叶木业公司的“波林”细木工板、纯正木业公司的“汝垣”指节板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水果加工企业有祥丰果业公司,年可加工水果xxx吨;蔬菜加工企业繁华食品公司,年可加朝天椒xxxxx吨,联结朝天椒基地x万多亩,年销售额达xxxx多万元;茶叶种植、加工企业有旱塘茶场,联结硒山茶种植基地xxxx多亩;金银花种植、加工企业有利源金银花公司,在盈洞联结金银花种植基地xxxx多亩。随着我县龙头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基地利益联结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日益明显。

  x、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年来,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迅速,繁华食品公司的“湘汝”牌小米辣、龙丰公司的“龙峰”米粉、祥丰果业公司的“果之润”水果糕、旱塘茶场的“硒山茶”已获得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绿叶木业公司的“波林”细木工板、纯正木业公司的“汝垣”牌木地板通过ISOxxxx认证,其中“波林”细木工板、“汝垣”指节板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在产品认证方面,全县完成农产品认证xx个,其中无公害食品xx个,绿色食品x个;在基地认定方面,以朝天椒、水晶梨和蔬菜为重点,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x个,完成朝天椒、水稻、茶叶、奈李、水晶梨和蔬菜等产地认定xx.x万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化程度偏低。我县特色农产品种类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农业产业发展是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有特色无品牌。如水果、蔬菜种植虽种植面积达xx余万亩,但由于缺乏机械化生产、规模化作业,集中连片种植xxx亩的都很少,很难形成产业规模、保持品质优势,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性不强。我县产值上xxx万元以上规模农业企业只有xx家,产值上xxxx万元的农业企业只有x家,产值上xxxx万元的农业企业仅x家,没有一家产值上亿元的标志性农业企业。由于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实力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强大的`产业链。

  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少,科技附加值低。除竹木加工企业外,我县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仅有繁华食品、龙丰米粉、祥丰果糕、旺发米业等四家,且大多是对农产品原材料初级加工,产业链条不长,科技附加值较低,赢利能力差,导致企业积累成长慢,难以迅速带动地方农业产业发展。

  四是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优势难形成。除“波林”牌细木工板“汝垣”指节板属省级名牌产品外,到目前为止,我县能走出郴州的农产品仅有“湘汝”牌小米辣、“龙峰”米粉、“波林”木地板等极少数农产品品牌,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带动x农业产业发展。

  五是创新开拓意识不强,制约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种养植大户、加工大户出身,又是典型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他们掌握的知识和应用新技术不多,对人才引进,品牌意识认识不足,创新抗风险意识不强,企业扩大再生产不舍得大投入,抑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同时农民群众对机械化作业认可程度不够。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举措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处于初级阶段,要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就得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改进农业生产手段,实施机械化作业,扩大作业规模,培育发展优势农业产业,拓宽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领域。抓好该项工作需要各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工作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引领群众参与。农机部门要注重发挥部门职能优势,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作业,全力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x、突破传统耕作模式,探索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要进一步**思想更新观念,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把发展农业生产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上来谋划,加强对各类新型、适用、耗能低、先进农机具的推广引进,通过举办农机作业现场演示会、产品交流会、农机化新技术培训会等有效形式,激发农民群众购机用机热情。积极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借鉴发展地区“农机合作组织+基地+农业机械”的生产方式,力改过去传统人畜役耕作模式,进一步整合乡村现有土地资源,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积极鼓励引导农机合作组织实施开展农机集约化、规模化作业,加快推动我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

  x、发展农机合作组织,发挥机械化作业优势。按照《x县“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思路,立足县域农业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提高农机综合服务能力。xxxx年,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重大决策,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发展蔬菜、茶叶两大产业。初步确定田庄、暖水、马桥、外沙等乡镇重点发展大棚蔬菜;附城、三星、土桥、三江口等乡镇重点发展茶叶产业。重点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他们对新型农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规模化作业,以点带面辐射影响周边群众,增强发展农业机械的动力。农机部门应定期加强技术指导培训,让他们及时了解掌握新的操作技术,促进技术更新,全力推进我县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x、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机化发展水*。一是加大政策扶持。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民需求,注重发展地方特色农机,继续加大农机补贴范围和力度,加强部门协调,强化技术服务指导,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发展水稻、蔬菜、茶叶、水果、畜牧养殖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机械。二是注重示范引导。以省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县为契机,加大示范项目建设力度,注重农机农艺融合,强化技术指导,以附城斗山、三星农科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提高农民群众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认可,推进该项技术发展后劲,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深度推广普及应用,有效提高水稻生产械化水*。三是建立信息服务*台。充分发挥农机科技推广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建立县乡农机信息服务*台,加强异地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农机行业供需服务信息,为广大农机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信息,指导帮助他们实施跨区作业,加强异地技术交流,促进广大农机手增收致富,提升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水*。四是开辟“绿色通道”。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对所有参与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统一免费办理跨区作业许可证,帮助他们安全开展跨区作业服务,免收过路过桥费,优先保证通行,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提供安全保障。

  x、发展地方特色农机,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层面。发展地方特色农机加快本土化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加工、经营、流通,推进农业产业化薄弱发展环节。一是发展粮食生产加工机械。进一步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进程,保障全县粮食有效生产、加工、经营、流通。二是发展钢架蔬菜大棚。蔬菜是我县主要的农业优势产业,xxxx年底田庄乡钢架蔬菜大棚已发展到xxx余个,落实国家财政补贴资金xx万元。力争到xxxx年底,全县发展钢架蔬菜大棚xxxx个以上,争取国家财政补贴资金达xxx余万元,推动我县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菜篮子工程”提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三是发展茶叶加工机械。茶叶属我县优势农业产业之一,农机部门要紧紧围绕县委、县**的重大决策,加强部门沟通联系,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突出发展茶叶加工等配套机械,到xxxx年底,全县发展茶叶加工机械设备xxx台以上,策应县委、县**重大决策,推进全县茶叶生产、加工、经营规模化发展,逐步提升了农业优势产业化发展层面。四是推广引进水果加工机械。xxxx年全县已发展时鲜水(干)果面积是xx.x万亩,年产水果x.x万吨,总产值x.x亿元,主要品种为李、梨、柑桔、板栗、锥栗等,通过推广引进水果加工机械,能有效提升水(干)果生产、加工、经营层面,促进水(干)果生产、加工、经营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8

  为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找准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研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我们采取市和县市区配套联动、全面统计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方式,就此进行专题调研。

  一、日益凸显的发展格局

  *年来,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眼城乡统筹发展、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推进战略,通过强化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快速提升。以产业组织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加强为主要标志,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综合调查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组织快速发展,带动能力明显增强。20xx年全市成规模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357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5家,比20xx年(下同)增加533家,年均增加133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5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9家,市级136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367.73亿元,利税33.92亿元,同比增长1.83倍、1.58倍,年均增长16.3和12.1;其中157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265.5亿元、24.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72.2和71.3。比较规范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462个,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24.9亿元、2.7亿元;农村专业市场发展到210处,年经营额132亿元,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76处,年经营额87.8亿元。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种植基地面积410万亩,养殖基地规模1.1亿头(只),农户95万户,目前全市已有55的农户和53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轨道。

  二是生产基地规模加快膨胀,主导产业日趋凸显。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特色优势凸显,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蒜圆葱、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苗木杞柳、肉鸭蛋鸭、淡水产品、甜叶菊、食用菌和中药材等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种植业建成170万亩大蒜圆葱、15万亩优质西瓜、10万亩优质土豆、600万m2食用菌、10万亩甜瓜、5万亩甜叶菊、5万亩中药材和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10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25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670处,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56处,存栏1600万只肉蛋鸭养殖基地;水产业规模养殖基地发展到700余处,面积24万亩;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90万亩干鲜果品、25万亩苗木花卉和1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利益联接渐趋紧密。农业产业化发展由偏重于生产基地建设向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品牌开发、市场营销多方并重发展,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订单、合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型联系方式得到更多应用。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通过合同、合作制、租赁等形式与基地和农户进行联接的达到203家,占30%。从产业构成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类型看,畜禽养殖产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利益联接关系相对紧密。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支撑体系日臻完善。在认真落实省里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政策的基础上,20xx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种养基地进行扶持。据调查统计,20xx年市和县市区农业产业化财政扶持资金达到9624万元,其中市级财政4000万元。对规模种养基地、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建立担保组织补贴2382万元,对新建、扩建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和奖励1618万元。

  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内涵不断丰富,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创新,由以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向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专业协会带动并重发展;功能不断拓宽,由带动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单纯经济功能,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吸纳劳动力就业、全面改造农业农村农民等经济、组织、社会功能拓展。农业产业化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生产,就可以把区域优势主导产业产品不断做强做大,逐步培植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地方特色鲜明的强村富民产业。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联合组织分散经营农户共同进入国内外市场,就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种养收入和综合经济收入。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合组织起来,就可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把特色产业和产品做优做强,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就可以把先进经营理念、先进管理方式、先进科学技术等导入农业农村,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和综合素质。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带动力量。农业龙头企业是市场经营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参与和带动力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在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培养,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支持,以及对农村组织结构和治理方式的影响,就可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推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深入分析思考,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进一步深化提高面临着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和不容忽视问题。

  一是要素素质提高和组合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政策支持以及市场引导等多个要素有机配合。目前龙头企业综合素质和企业家社会责任、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发育、基地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政策支撑能力和配套程度、市场建设水*和规范化程度等,都还有不适应和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的问题。

  二是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领域不断拓宽,由单纯种植业向农林牧渔业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拓展,由产品粗加工、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发展;产业功能不断扩展,由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单纯经济功能,向发展产业、改造农村、培养农民综合功能拓展。这一系列重大深刻变化,要求农业产业化由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低层次向现代农业、现代科学管理方式的高层次转化升级。

  三是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问题。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有赖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创新和提高,特别是担负桥梁纽带作用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服务发育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生产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发育滞后、环境不优、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是利益联接机制完善问题。利益联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目前,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联接关系不紧密的问题十分突出,是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的瓶颈制约,已成为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五是综合作用发挥问题。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带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经济功能相对发挥较好,但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培养现代新型农民、改善农村组织结构和乡村治理方式、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社会功能作用发挥不够,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四、深化升级的对策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形势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各级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措施,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搭建*台,配套政策,完善机制,培育典型,培育队伍,营造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搭建一个*台,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保障体系。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策指导和组织协调力度,搭建起一个高层决策、高效运作、高水*管理的发展*台,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联*会议制度,负责制定政策和研究重大问题;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调度指导和日常管理。

  二是出台一套政策,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支撑体系。根据中央和省1号文件对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立足实际,认真总结汲取原来扶持政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扶持力度更大、扶持范围更广、扶持效果更好、更具操作性,包括财政扶持、税费减免、金融支持、费用优价、服务支持等在内的配套政策。

  三是完善一个机制,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发展体系。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以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经营行为约束机制、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利润返还机制、矛盾问题化解协商机制,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发展体系。

  四是培育一批典型,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舆论引导体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认真总结培养一批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典型,特别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通过新闻媒体和现场会、报告会、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典型示范和舆论引导体系。

  五是培育一支队伍,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信息反馈体系。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和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学*,系统全面掌握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知识,提高决策参考、调研分析、综合判断技能,及时反馈政策执行中的情况信息,及时发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新问题、新矛盾,及时提出解决的新思路、新办法。

  六是营造一个环境,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支持体系。围绕深化三学三创优化发展环境,各级要加快转变**职能,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进一步深化提高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尽职尽责,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快捷服务,形成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合力。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9

  一、铁门镇基本情况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

  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首要共识。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

  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99年通过考察论证,镇**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不愿接受**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辣椒种植成功了,然而市场销售不畅,**按当时承诺的保护价全部收购。镇**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组织辣椒供需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场销售畅通了,椒农从中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也改变,由过去的**提倡、**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指导、重点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过去的被动变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八年的艰辛努力,朝天椒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产业带周边的7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全镇二十二个行政村,朝天椒种植农户由原来的1200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村达10个。20XX年仅朝天辣椒总产值达64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000元。

  为了规范朝天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朝天椒种植产业。20XX年,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协会在各级的关心下应运而生,辣椒生产规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有章可循。为了适应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辣椒协会于20XX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铁丰”牌商标,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于20XX年6月成立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20XX年4月,铁门镇种植的朝天椒相继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20XX年5月,铁门镇镇被推荐为河南省名优辣椒镇。20XX年3月,铁门镇与洛阳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叫响“铁丰牌”朝天椒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种植协会在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为了规范产销渠道,杜绝无序经营和价格竞争,保护朝天椒品牌和质量。20XX年县、镇投资250万元在铁门镇陈村村建成新安县辣椒专业交易市场,统一市场收购、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切实维护了椒农和客商的利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到收获季节,辣椒收购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最多达120余家。更让人振奋的是,铁门镇朝天椒除内销外,由客商经厦门、贵州等地远销日本、韩国。

  由于辣椒产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一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以经销辣椒为业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一批靠经销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

  二是辣椒收购、分级、包装等环节,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三是带动了餐饮、商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椒农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辣椒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烟叶生产和蔬菜种植,也经历了朝天椒种植过程的同样经历,从群众不认可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引导到市场引导,种植规模不断壮大。至20XX年烟叶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烟叶生产创产值175万元,蔬菜生产创产值320万元。

  铁门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27000亩,占耕地面积的40%,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摩托车、小手扶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水*不断提高,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

  1、20XX年底前完成朝天椒绿色食品申报工作;

  2、完成辣椒深加工项目论证工作,投资1000万元,20XX年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厂一个;

  3、新上蔬菜加工项目一个;

  4、进一步完善辣椒市场功能,在原有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拉大市场框架,硬化市场8万㎡,建交易厅、棚及仓库9000㎡,购置辣椒检测及化验设备一套,并完成市场配套设施1000㎡。

  五、铁门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铁门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历届党委**的共识,不因**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

  2、充分发挥**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通过各种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广大群众有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出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

  3、产业基地形成后,**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协调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行为,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

  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10

  根据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对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一是龙头企业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各级供销合作社以社属企业为依托,围绕自治区六大主导产业,依靠当地资源优势,特色产品,重点在农资、羊绒、羊毛、乳业、粮油、蔬菜、马铃薯、烤烟、桑蚕、中药材等产业,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流通、加工型龙头企业。全系统现有盟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0个,其中,符合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标准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5个;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个;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重点龙头企业13个。

  二、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四是通过改造经营服务网络,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包头市供销合作社在参与和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加大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了农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前市社共建设基层供销合作社(中心社)40个、村级综合服务社381个、专业合作社35个、组建各类农畜产品行业协会30个,以包头新合作公司为依托,改造新建110个农家店和100个新合作配送网点。乌兰察布市各级供销合作社在改造经营服务网络建设中,将承认供销合作社章程,愿意加入供销合作社的个体经营者及原基层社职工重新组织起来,挂供销合作社牌子,作为供销合作社配送农资商品、收购农畜产品的基层网点,目前通过这种形式新建基层社66个、专业合作社117个。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地供销合作社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条件不同,发展的规模和水*不尽相同,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不同。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带动力不强。目前,全系统共有旗县级以上社有企业340个,其中,经济实力强、带动力强的企业很少,多数企业只是勉强维持经营,且企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水*落后,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效益不高,距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三是国家、自治区扶持力度不够,严重影响制约了供销合作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主要的困难是国家、自治区对供销合作社没有扶持政策,供销合作社在争取农牧业产业经营、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项目以及扶持专项资金等方面难度很大,相关的'优惠政策基本享受不到。四是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供销合作社正常的业务经营和发展。农业银行一般情况下不给供销合作社提供贷款;信用合作社贷款额度小,不能满足供销合作社业务经营的需求。

  四、对策和建议

  一是围绕优势产业,尽快引进、改造、培育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各级供销合作社应当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资本和经营设施,采取引进、租赁、改造等多种形式,吸纳农牧民入股、参股,整合有效资源要素,开展多方面联合与合作,尽快培育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重点发展以当地农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加工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让农牧民不仅得到出售农畜产品的收入,而且还要得到加工增值的收入。

  二是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围绕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新建改造基层供销合作社,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有计划地兴建一批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加快组建农牧民各类专业协会,培育和壮大农牧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民在经济上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引导、帮助农牧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市场优势。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与农牧民签订产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设立农牧业抗风险的保险制度、实行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牧民建立稳固的利益联接机制,开放和开发各种生产经营要素,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三是加大**的扶持力度,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各级**应大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多年来,各级供销合作社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在深化企业改革,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使供销合作社在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步履艰难,进展缓慢。因此建议各级**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扶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切实加强社属企业经营管理,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科学管理方式,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社属企业是供销合作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深化社属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明晰产权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不断提高社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和竞争力。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和并购等手段,对社属企业布局结构进行调整,使社有资产向产业化经营领域、有竞争能力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集中,全面提升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和水*。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优选【十】份(扩展3)

——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6篇

  为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xx月xx日,县*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年来,在县委、县*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山水休闲胜地”的目标定位,坚持“*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全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1、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目前,我县已建成了aa级景区皖东烈士陵园和aaaa级景区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等2个旅游景点,打造了林桥苗木花卉生态园、景华农业生态园、金斗农业生态园等3个农业生态园。通往各主要景区、景点的路网基本建成,景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能够基本满足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促进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

  2、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我县已入驻了旅行社4家;发展了星级旅游饭店1家、星级农家乐8家、星级旅游餐馆3家、旅游定点餐馆3家;培育了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6家;兴建了一批旅游娱乐和购物场所,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3、旅游拉动作用逐渐增强。据统计,我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3%。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县餐饮、住宿、商贸、交通、娱乐、通信、种植和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的统筹发展。

  二、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县委、*采取的多项措施,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

  一是坚持*主导。县委、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组建了来安县旅游业攻坚指挥部,加强对全县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为培育和发展来安旅游产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对投资万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实行“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的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项目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旅游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我县实际,重金聘请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了十大旅游精品项目,为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五色两核三带四区”旅游发展布局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建设依据。

  三是坚持项目推动。通过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帮办力度,推动和促进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的成功落地和顺利实施,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我县规划实施的旅游项目多达35个,其中续建项目12个,新建项目23个。目前,黄大圩湿地公园、龙窝寺森林公园、莲花湖旅游开发等5个项目正在筹建当中。

  四是坚持品牌带动。根据xx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打造“xx”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常年在《xx日报》、《xx晚报》和xx电视台对我县xxxx生态旅游度假村进行宣传,使xxxx的游客每年都保持递增16%以上。多次在xx、xx、xx、xx、xx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有效地推动和激活了客源市场,使来安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今年x月成功举办的*“第x届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现了“xxxx,xx”的新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五是坚持资金投入。*年来,县*投资xxx万元实施了xx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对陵园广场、纪念馆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丰富了景点内涵,提高了服务档次。县交通、民宗、文体、水利等部门*性投资xxxx万元,用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x亿元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快捷酒店等多元化旅游新产业。今年以来,县财政还先后拨付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总计xxx万元,用于奖励和开展旅游景区创建和农家乐创建、第x届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

  三、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县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通往部分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坦的状况,车辆进出不便,存在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旅游产业要素制约依然存在。在项目引进和推进中,因土地指标紧缺,导致一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艰难;因资金和相关手续办理等原因,致使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3、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有待挖掘。部分旅游景区项目内容过于单调,停留在观光层次,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含量明显不足;以历史人物、历史古迹、历史遗迹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对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

  4、旅游产业化整体水*有待提高。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游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较差;旅游商品研发深度不够,旅游商品市场不成规模。

  5、旅*政执法开展困难。我县还没有成立旅游执法和监管机构,旅*政执法、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旅游投诉案件处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四、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积蓄了后劲;省*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更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县*要把旅游产业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各项措施,确保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要强化旅游部门的职责,使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实行重奖重罚,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2、进一步**思想,切实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土地、产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条件,吸引有实力的客商到我县投资开发旅游产业。强化主体意识,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大胆引进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谋划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根据《来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旅游项目专项规划,对各类景点、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布局;积极探索旅游项目与农业项目捆绑,缓解土地指标压力的新形式,切实加强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的深层次管理。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对各景区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开发、分级保护,避免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旅游资源分段分批开发,避免一哄而上、低效开发、浪费资源,确保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

  4、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增加旅游产业政策性投入。通过加强旅游项目编制上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的旅游项目资金;紧紧围绕重点景区、田园风光线路,加紧编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确保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县财政每年都要列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以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建设的积极作用。林业、农业、交通、发改、水利、建设等部门要把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乡村公路、农村能源、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建设资金,切实推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5、进一步突出重点,切实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完善xxxx生态旅游区和xx烈士陵园接待设施和游乐功能,整合旅游资源,实现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有机紧密结合。督促指导白鹭岛大酒店、金太阳大酒店和来城新区大酒店等高星级旅游饭店加快建设和申报评星工作,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档次。加快舞彩国际生态旅游项目推进步伐,打造“休闲度假的高端产品”。要注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形成旅游精品线路。此外,还应采取集中培训、委托培养、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和水*。

  6、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内涵。坚持举办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旅游项目推介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展示来安的发展魅力、城市品味,文化底蕴。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着力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发一批具有来安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商品。推进参与式文化旅游项目,鼓励开展民风民俗民乐展示,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7、进一步规范秩序,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行政执法。成立专门机构,配齐、配强旅*政执法人员,落实执法经费、配备交通工具,为旅*政执法提供人员、资金上的保障。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定期会同*、工商、卫生等部门对旅游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加强对景区(点)的监管力度,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净化旅游市场。

  刚刚闭幕的县委全会和县人代会提出了“20xx年是全县的旅游突破年”,xxxx旅游业的发展再次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这也将是今后全县的一项重点工作。

  旅游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已经和汽车业、石油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永远的环保绿色产业”、“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创造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已超过110个,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因此,很多地方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加大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力度,国内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竞争愈来愈激烈。但国内旅游产业整体水*较低,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可以说,要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分得“一杯羹”,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和难度同在。

  一、xxx旅游业发展的有关情况

  有人说:xxx东北无旅游。虽很笼统,但从全省来看,旅游业已成为全省的支柱性产业。横向比较,昭通市的旅游业发展,与xxxx西黄金旅游地“第一军团”相比,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还属于“藏在深闺无人知”。目前,xxx县位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靠后位置,处于“创业”阶段。

  (一)xxx旅游业发展的历史。

  xxx的旅游开发思路提出较早,但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规模。1986年,国家将旅游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就曾有人提出开发xxxx旅游,受认识和经济基础不足的制约,未能引起重视。xxx年,云天化厂曾计划在峰顶山建职工疗养地,但因故未搭成协议,这算是xxx发展旅游的起步。1994年、1995年各乡镇纷纷推出自己的旅游项目,县文体部门对xxxx坪森林资源、中岭九老洞溶洞、铜厂三河坝瀑布等旅游资源进行了考察和论证,旅游发展成为当时xxx的热点话题。到1997年县内个体户首次对峰顶山、二十四岗进行旅游投资,开设餐旅、休闲、娱乐项目,xxx旅游业开发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20xx年,县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湖滨生态旅游县、文明幸福小康县”的奋斗目标,首次将旅游发展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年12月,成立xxx县旅游局。xxx年,启动xxx县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众所周知,受交通不便、移民工作等因素影响,xxx县旅游业发展进程缓慢。

  (二)xxx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去年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了“1245”发展思路;刚刚闭幕的县委全会,又将今年确定为“旅游突破年”。围绕旅游发展战略定位,从去年开始,全县旅游业发展全面提速,进入了快车道,如县城绿化亮化、公路沿线房屋量化、面山绿化等项目快速推进,围绕旅游要素培植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将立足“水上游、城中看、山上玩、乡村吃”的思路,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筹办“两赛一节”(龙舟、垂钓两大赛事和美食节)活动,大力发展水上娱乐项目和乡村旅游。在今年全市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提出要加快推进金沙江高峡*湖旅游线建设,把水富、xxxx、永善、巧家4个县作为串珠状连接起来,重点打造好水富邵女坪和xxxx新城、湖心岛、金山寺。积极申报金沙江高峡*湖皮划艇、龙舟赛等“水上运动”项目,力争打造成*水上运动训练基地。

  (三)当前xxx旅游业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是旅游业的发展要素极不完善。集中表现为“游、购、娱、食、住、行”旅游六大要素处于培植阶段、十分薄弱、配套滞后、结构失衡。如交通不便,旅游酒店凤毛磷角,景点还未形成线路,等等。

  二是旅游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xxx旅游发展规划曾提出了xxx十大旅游项目,即:享水上娱乐、探原始森林、赏金江奇石、走石龙老街、望长江东转、登观斗佛山、游马湖遗址、品茶马文化、观xxx含笑、揽峡谷风光。尽管当前提出了“水上游、城中看、山上玩、乡村吃”的思路,但总体上看,旅游产品仍以观光型为主,结构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和多元。

  三是旅游景区、项目对游客缺乏吸引力。目前xxx的旅游景点,既非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又非我有人无的独具创意的特色旅游项目,走的大众旅游路线,同质化严重,难以提升知名度,很难激发中远程游客专程前来旅游观光的兴趣。

  二、xxx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

  除去*政策性支持,*强势主导等因素,但就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我们面临着较多的机遇:

  (一)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蕴含无限潜力

  *人口基数大,随着人民生活水*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而旅游成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潜在的旅游市场巨大。虽然,国内的旅游业蛋糕越做越大,竞争也越来越强,但我国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偏低,旅游如同走马观花,停留在感官体验上,无法给游客带来高品质精神享受,很多游客返程后都感到身心俱惫,该有的身心愉悦、心旷神怡的感觉荡然无存。在看似繁荣、竞争激励的旅游业发展背后,依然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为此,国家提出旅游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步伐,云南省提出了旅游“二次创业”,这是全国全省旅游业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的摸索期、调整期,也是给我县旅游发展留下的较为难得的取得突破、追赶跨越的一段黄金期。

  (二)休闲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新趋势。

  休闲旅游,简而言之,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不仅是游山玩水,简单地“放松放松”,与传统旅游相比,一动一静,一行一居,一累一闲,对传统的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做了新的延伸,更多的是建立在旅游基础上的行为情趣,以达到丰富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目的,满足实现人类普遍存在的求知、求乐、求健、求美心理。休闲旅游是传统旅游的升级版。xxx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湖滨新城及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具有发展休闲旅游的潜力和条件。加之,县委*提出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湖滨生态园林城,抓住了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当前生态游方心未艾,若能扬长避短、避开竞争激烈的观光旅游市场,将目标定位于休闲旅游,将xxx打造成为休闲旅游的终点站、目的地,而不是观光旅游的“中转站”,完全可以在休闲旅游上大做文章,并将大有可为。

  (三)诸多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带来的效益不可估量。

  旅游业发展必然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也是艰难的创业过程。xxx旅游资源不具有先天优势、也具有垄断性,更不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资源,因此,必须要走一条新路,经过科学合理的资源整合和开发,精心的包装以及有效的推广,使其成为标志性产品进入市场并形成品牌。从内生资源来看,有峡谷风光、万里*湖、魅力新城,有原始森林、良好生态;有历史遗址、人文景观等;从地理条件上看,处于川xxx黔大旅游格局的规划区、两个电站的中心区、蜀南竹海等热点旅游的辐射区。从外地发展经验来看,依靠培植旅游资源,形成的特色旅游地的经验值得借鉴,如蜀南竹海。从发展要素上看,科技的元素投入使用,及文化与科级的对接等模式,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新兴旅游地发展项目的选择之一。

  乡村旅游是*年来湘乡旅游业的亮点,是吸引长株潭城市群居民来湘乡旅游休闲的重要吸引物。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绿色山水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共同构筑了我市旅游产品格局,是我市的旅游主打产品和最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因此,打造休闲旅游城市,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乡村旅游。*日,湘乡市旅游局牵头,组织发改局、地税局、卫生局、农办、水利局、工商局、电力局、公路局、交通局、规划局、国土局、*、供水管理处组成调研组,以发放问卷、座谈讨论的形式,对我市范围内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区(点)、农家乐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组织相关部门到长沙望城县光明村学*考察,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村旅游概念及类别

  概念: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进行观光、度假、娱乐或购物的一种旅游形式。是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田野风光、体验农事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类别:按照乡村旅游活动的主题目标至少可以分为农家乐(这是当前乡村旅游的主体)、农村风景观光旅游、农业观光园、农业新村、历史文化村落和农业胜景六类;而按照乡村旅游这个活动存在的理由来划分,则可以分为景点依托型(这是主体,包括部分农家乐以外的旅游类型)、客源地依托型(如大部分农家乐)和混合型(即同时具备以上两种特征)三类。

  按主题目标分类,能从发展阶段、产业特点、地区分布、吸引劳动力特点、游客消费模式和游客结构等多方面细致描述乡村旅游。例如农家乐是以农户家居和农、林、牧、渔及园艺等农村资源为载体的乡村旅游类型,是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基本形式,也是现阶段最有*特色的乡村游。

  二、湘乡市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市打造休闲旅游城市,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选择。乡村旅游,是我市较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是打造休闲旅游城市的有力支撑。乡村旅游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旅游空间和领域,减轻和缓解了城市过分拥挤的现象,能够营造出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是实实在在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项目。

  (二)发展乡村旅游是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发展乡村旅游,转移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使农民转而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资源和绿色资源,就地发展第三产业,拓宽了劳动力转移渠道。乡村旅

  游是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和农业自然资源的新利用,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生猪的生产以及外出打工,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地实现转移就业,拓宽增收门路,改变现有收入的来源渠道,改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拉动经济的增长。

  (三)发展乡村旅游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和谐湘乡的必然选择。乡村旅游区(点)是城乡文化的一个交汇点。乡村旅游的消费主体是城市工薪阶层,他们是现代文化和城市精神文明的主要载体,乡村旅游可以加深城乡相互的理解与认同,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市乡村旅游区(点)集中在城郊和旅游景区周边,都是在未来城镇发展的方向,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对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湘乡具有特别的意义。

  (四)发展乡村旅游是丰富旅游内容,增强我市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形式,拥有其他旅游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我市现有的乡村旅游区(点),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还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优越的区位和交通,较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原生态乡村环境,乡村旅游将会成为我市旅游产业一个主打产品之一,和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形成互补,成为建设休闲旅游城市的有力支撑。

  三、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1、外部交通和区位优势

  我市距省会长沙约100km,距株洲约80km,距湘潭城区40km,距韶山仅22km,随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湘乡市将成为“三市一体化”的卫星城市和区位优势明显的次中心城市,具有接*省内人口稠密、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的客源市场中心的优越条件,区域内客源市场很大。同时,我市处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范畴,湘黔铁路、洛湛铁路、320国道、上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规划和建设中的沪昆高铁、宁乡灰汤—虞唐、韶山—湘乡、湘潭易俗河—湘乡、209省道湘乡段、长花灰韶高等级公路湘乡段将构成完整便捷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进入性。

  2、地缘文化优势

  我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有难得的红色旅游资源、宝贵的名人资源、独有的湘军文化资源、少有的佛文化资源和珍贵的古城资源,而我市乡村旅游区(点)大都在这些人文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周边,使我市乡村旅游区(点)更具特色和吸引力。

  3、农业产业和山水资源优势

  湘乡位于湘江一级支流涟水中游,是湘潭市两个农业大县之一,面积2012*方公里,人口90万,其中农业人口79万人,辖3乡15镇4个办事处,708个行政村、47个社区居委会,8102个村民小组,225493户农业户,耕地面积62万亩,其中水田5*万亩,旱土5.6万亩,有林地138万亩,放养水面14.28万亩。

  鱼米之乡,山地和水库形成的小气候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开发。褒忠山、韶峰山、东台山等山体资源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载体。涟水河、韶山灌区、水府庙水库等水体资源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纽带。

  4、人力资源优势

  湘乡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千年湖湘文化的浸润使湘乡人具备了“有血性、讲义气、勤奋务实”的人文精神,湘乡人能吃苦、霸得蛮,战争时期能打仗,和*年代会读书、会做官、会经商,同样也会发展乡村旅游,湘乡作为一个县级市有2家五星级乡村旅游点、3家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就是最好的证明。

  湘乡历来重视教育,东山学校、湘乡一中、二中等优势教育资源是优势人力资源的源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智力支撑。

  一、xx县基本情况

  1、地理条件

  xx县位于四川南部宜宾市与泸州市之间,地理位置为北纬28ο22′20″~28ο56′45″、东经104ο57′40″~105ο14′33″,是川南地区交通网络的腹心地区。县城西面有“长江第一城”宜宾,北面紧邻“盐业之都”自贡,东面与酒乡泸州和古蔺毗邻,西南通珙县僰人悬棺,南面连接兴文石海洞乡,县域内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已开发建设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是拥有川南“旅游四绝”(竹海、恐龙、悬棺和石林)的四川旅游南环线的重要节点。县城内可通过水陆两路与宜宾、泸州机场、隆—纳高速公路、内—宜高速公路连接,在半日内快速抵达成都、重庆等旅游中心城市。

  xx属于四川盆地南缘丘陵低山区,以长江为界,地势南高北低。北部*均海拔为347米,南部*均海拔为619米。县城分为三个地貌区,即北部低丘*坝区、长江沿岸*坝台地区、南部丘陵低山区,又分*坝、台地、丘陵、低山四个类型。

  xx属于中亚热带四川盆地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更替明显。冬多偏北风,气候寒冷,降水少;夏多西风或偏南风,气候温和,降水集中。年*均气温18.1℃,降水量1127.8毫米,降水172天,日照1199.3小时。

  县境内除长江北岸的利水河注入沱江外,其余河流均注入长江。长江横贯县境,流程全长45公里。境内溪流纵横,总长度507公里,河网密度0.55公里/*方公里,总径流量38087万立米。

  2、资源条件

  xx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屏障的重要区域,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达31.7%,农作物品种280多种,果树有17科、33个品种、140个品系,野生植物资源有用材林品种32个,竹类58个品种。此外,还富有豹、鹿、野兔、野鸡、猫头鹰、中华鲟等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

  与四川的其他农业县相比,xx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1903年,xx就开办了高等小学堂,开现代教育之先河。1931年4月,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由重庆北碚迁来xx,以文庙为校址,在xx办学6年多,培养了大批戏剧人才,被誉为“*戏剧的摇篮”、“*戏剧的圣地”。1919年,xx竹工艺师蔡金山创作的竹簧工艺品,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优胜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xx的竹工艺品已达到7大类,上千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远销东南亚一带。xx县的民俗文化在川南地区尤为突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民俗博物馆,充分展现出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特点,体现出*建筑中的风水文化。

  xx县旅游资源丰富,点多、面广、品位高。其中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4A级旅游区1个(蜀南竹海中心景区)、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蜀南竹海自然保护区、仁和百竹海)、省级森林公园1个(青峰山森林公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民俗博物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xx县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立剧专旧址、留耕镇油榨坪祠堂)。

  3、现有景区景点

  ⑴夕佳山民俗博物馆

  夕佳山民俗博物馆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巴蜀民间建筑化石”、"神州民间建筑精粹"。它对研究*民间建筑史、民间艺术史、民间风俗史和川南社会史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夕佳山民俗博物始建于明万历40年(1612年),完善于清代,历经300年,保存完整。其占地105亩多,建筑面积1万余*方米,有房屋108间,为悬山穿斗式木质结构,深院高墙、飞檐黛瓦、古木参天。整个庄园选址按照“左青龙、右白虎”、“千人拱首”、“万山来朝”的原理,极为考究。民俗博物馆*面为组合四合院式,纵深三进,大门、正厅、后厅依次置于一中轴线上,中轴线左、右又各错落有致地置有三进厢房,整个布局形如一展翅欲飞的仙鹤停于一个古瓶上,意为“*(瓶)安鹤祥(翔)"。庄园东三进厢房,利用房屋建筑与天井的虚实相生,构成"纸、墨、笔、砚"图形,匠心独运。庄园的前后左右各置有池塘、后花园、西花园、东花园等,整个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合有序,互为呼应,保留了明清以来民间建筑风格。主体建筑上的装饰庄严肃穆、妙趣横生,在突出主要性建筑的前提下,趋于多样性变化。柱础、驼峰多绘有云水、莲花、几何图形等吉祥图案,屋脊头上翘并辅以磁片嵌花纹装饰。西面有园中园小景,园中有一株200多年的古黄桷兰,一株参入古榕树与一株高约10米的古棕树相加相抱,树根相连,暗寓"中(棕)庸(榕)之道"之意。庄园四周有*百亩300年前种植的桢楠林,常年有*万只白鹭栖息其间,为庄园的一大景观。

  ⑵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是旧*戏剧专业教育的最高学府,抗战期间于1939年从重庆北碚迁至xx,以文庙为校址,并在此办学达六年之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余上沅、曹禺、吴祖光、吴晓帮、洪深、焦菊隐等在此执教,谢晋、张骏祥等大批戏剧和电影界的大师即在此学*成才。从1939年,剧专总共招生804人,其中有519人在xx上过学;剧专演出的剧目共241个,其中在xx就上演了144个,包括《雷雨》、《哈姆雷特》、《北京人》等著名话剧。由此xx被誉为“*戏剧的摇篮”、“*戏剧的`圣地”。

  ⑶其他资源

  xx的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在川南地区各县中最为突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民俗博物馆是川南农耕文化的缩影,对研究*民间建筑、民间艺术和川南民俗具有独特的价值。此外,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xx县城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立剧专旧址,以及蕴涵其中的“长江第一渡”的古渡文化、竹文化、戏剧文化等等,将其融合为一体,丰富了资源的内涵,实现了资源的最优整合。

  二、xx县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xx县位于川南旅游环线的交汇点上,1995年被省*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以后,为了促进县城旅游业的发展,县委、县*提出了“抓住机遇,形成共识,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蜀南竹海、夕佳山古民居两大金牌作用,坚持文化旅游相结合,以效益为中心,以蜀南竹海为龙头,以*为保证”的旅游发展战略思想,投入资金用于旅游业的发展。现在,县域内的蜀南竹海景区已建设成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AAAA级景区。随着“蜀南竹海”品牌的逐渐建立,xx县旅游市场规模已逐渐扩大,旅游收入高速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县旅游局提供的统计数据,从1990到2000的10年时间内,xx县共接待游客总量为139.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3.457亿元人民币。其中2000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0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全县GDP的6.2%,较大地拉动了县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xx旅游市场分析,xx作为旅游目的地,产品结构单一,客源市场规模小,年接待游客数量较低,游客的停留时间比较短,人均消费不高。同时客源市场相对狭小,主要是成都、重庆及本县、邻*县市的零散客人。

  三、xx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发展机遇

  ⑴四川省委省*、宜宾市委市*、xx县委县*都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旅游发展的措施,为xx县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⑵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经济圈迅速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居民经济收入和带薪假期的增多,旅游市场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为xx县的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空间。

  ⑶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趋势,同时,自驾车旅游的发展,为人们的出游提供了方便。开发xx生态旅游,符合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⑷随着“蜀南竹海”品牌的逐渐建立,xx县旅游市场规模已逐渐扩大,可以充分利用蜀南竹海的客源市场,在此基础上创建出自己的特色,不断开辟自己客源市场。

  2、外部压力

  ⑴旅游产品推陈出新。

  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成熟,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求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新奇性、观赏性和知识性,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动态性。这就对xx旅游产品的设计带来了一定难度。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优选【十】份(扩展4)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5篇)

  一、发展现状

  我县以金属钨为主的硬质合金产业,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废旧合金回收,合金刀具经销、再生合金生产三位一体的特色产业。在硬质合金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经销钼、钒、钛、镍、铌等稀有金属,并相继建设了金都、城大、世龙、上大、嘉兴等一些生产企业,与各大钢厂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目前钨及其它稀有金属产品的销售收入40亿元,是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全县稀有金属生产企业45家,主要产品有合金刀具、矿山工具、耐磨零件、高速钢工具,再生碳化钨及钨铁、钼铁、钒铁、镍铁、铌铁,镍铜合金、镍鉬合金、高速钢坯材、高温合金等,主要供应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矿山采掘、石油化工、钢铁特钢等领域。全县废旧合金、合金刀具及其稀有金属经销业户有500余家,其中有一半以上分布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有几千名业务员常年跑遍全国各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销网络。目前全县稀有金属产业从业人员10000余人,年销售收入40亿元,税金50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1、我县是全国最大的废旧硬质合金及废钨料购销集散地,年经销量*万吨,而本县再生利用量只有3000多吨,大部分废料被外地利用,急需提升废钨再生利用规模。

  2、我县硬质合金生产企业都是年产一、二百吨的中小企业,产品品种单一,技术附加值不高,在低端市场竞争,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中高端迈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3、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品牌没有形成市场影响力,甚至有个别冒牌营销行为,在业内对产品存有偏见,不利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4、*几年,等地相继建设了废钨回收加工基地,大部分原料来自,对我县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

  5、产业链条分工不细,聚集效应差,特色优势放大效果不明显,在产业链条各关键节点需要龙头企业或重点企业加大支撑能力。

  三、下步措施

  1、明确发展方向。紧紧依托废旧合金及其它稀有金属集散市场的优势,走再生加工、循环利用的发展之路。巩固壮大回收市场,确保资源聚集地位;提升再生加工技术和工艺水*,做大循环经济规模;健全产业链条,开发生产高附加值新产品;打造全国钨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2、成立钨业协会。以钨资源综合利用为发展主题,立足,面向全国,打造没有矿山的战略金属生产基地。成立钨业协会,*期以及周边南宫、故城等从事合金生产加工、购销流通、制品交易等企业,组成行业组织、抱团经营、优势互补、沟通交流、自律自强。

  3、建立服务*台。以研发、检测、网络、信息、物流、人才交流、融资服务等多位一体的产业服务配套体系,为产业发展搭建全方位的服务*台。

  4、谋划建设合金市场。把及周边县市的经营业户纳入一个功能完备的市场体系中,即可迅速巩固合金产业聚集效应,又能增强县域经济的城市功能,确保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形成市场支撑产业,产业促进市场的良性循环。

  5、靠大联强,打造骨干龙头企业。我县合金企业具备资源、市场优势,而国内大的企业集团具有资金、技术优势。与大企业联合协作,是加快产业做强做大的一条途径。

  6、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走科技创新之路。积极拓展国内外两大市场,创建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的声誉。

  为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xx月xx日,县*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年来,在县委、县*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山水休闲胜地”的目标定位,坚持“*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全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1、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目前,我县已建成了aa级景区皖东烈士陵园和aaaa级景区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等2个旅游景点,打造了林桥苗木花卉生态园、景华农业生态园、金斗农业生态园等3个农业生态园。通往各主要景区、景点的路网基本建成,景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能够基本满足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促进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

  2、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我县已入驻了旅行社4家;发展了星级旅游饭店1家、星级农家乐8家、星级旅游餐馆3家、旅游定点餐馆3家;培育了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6家;兴建了一批旅游娱乐和购物场所,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3、旅游拉动作用逐渐增强。据统计,我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3%。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县餐饮、住宿、商贸、交通、娱乐、通信、种植和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的统筹发展。

  二、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县委、*采取的多项措施,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

  一是坚持*主导。县委、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组建了来安县旅游业攻坚指挥部,加强对全县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为培育和发展来安旅游产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对投资万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实行“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的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项目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旅游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我县实际,重金聘请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了十大旅游精品项目,为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五色两核三带四区”旅游发展布局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建设依据。

  三是坚持项目推动。通过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帮办力度,推动和促进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的成功落地和顺利实施,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我县规划实施的旅游项目多达35个,其中续建项目12个,新建项目23个。目前,黄大圩湿地公园、龙窝寺森林公园、莲花湖旅游开发等5个项目正在筹建当中。

  四是坚持品牌带动。根据xx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打造“xx”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常年在《xx日报》、《xx晚报》和xx电视台对我县xxxx生态旅游度假村进行宣传,使xxxx的游客每年都保持递增16%以上。多次在xx、xx、xx、xx、xx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有效地推动和激活了客源市场,使来安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今年x月成功举办的*“第x届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现了“xxxx,xx”的新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五是坚持资金投入。*年来,县*投资xxx万元实施了xx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对陵园广场、纪念馆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丰富了景点内涵,提高了服务档次。县交通、民宗、文体、水利等部门*性投资xxxx万元,用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x亿元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快捷酒店等多元化旅游新产业。今年以来,县财政还先后拨付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总计xxx万元,用于奖励和开展旅游景区创建和农家乐创建、第x届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

  三、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县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通往部分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坦的状况,车辆进出不便,存在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旅游产业要素制约依然存在。在项目引进和推进中,因土地指标紧缺,导致一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艰难;因资金和相关手续办理等原因,致使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3、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有待挖掘。部分旅游景区项目内容过于单调,停留在观光层次,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含量明显不足;以历史人物、历史古迹、历史遗迹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对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

  4、旅游产业化整体水*有待提高。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游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较差;旅游商品研发深度不够,旅游商品市场不成规模。

  5、旅*政执法开展困难。我县还没有成立旅游执法和监管机构,旅*政执法、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旅游投诉案件处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四、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积蓄了后劲;省*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更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县*要把旅游产业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各项措施,确保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要强化旅游部门的职责,使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实行重奖重罚,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2、进一步**思想,切实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土地、产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条件,吸引有实力的客商到我县投资开发旅游产业。强化主体意识,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大胆引进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谋划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根据《来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旅游项目专项规划,对各类景点、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布局;积极探索旅游项目与农业项目捆绑,缓解土地指标压力的新形式,切实加强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的深层次管理。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对各景区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开发、分级保护,避免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旅游资源分段分批开发,避免一哄而上、低效开发、浪费资源,确保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

  4、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增加旅游产业政策性投入。通过加强旅游项目编制上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的旅游项目资金;紧紧围绕重点景区、田园风光线路,加紧编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确保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县财政每年都要列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以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建设的积极作用。林业、农业、交通、发改、水利、建设等部门要把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乡村公路、农村能源、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建设资金,切实推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5、进一步突出重点,切实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完善xxxx生态旅游区和xx烈士陵园接待设施和游乐功能,整合旅游资源,实现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有机紧密结合。督促指导白鹭岛大酒店、金太阳大酒店和来城新区大酒店等高星级旅游饭店加快建设和申报评星工作,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档次。加快舞彩国际生态旅游项目推进步伐,打造“休闲度假的高端产品”。要注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形成旅游精品线路。此外,还应采取集中培训、委托培养、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和水*。

  6、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内涵。坚持举办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旅游项目推介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展示来安的发展魅力、城市品味,文化底蕴。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着力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发一批具有来安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商品。推进参与式文化旅游项目,鼓励开展民风民俗民乐展示,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7、进一步规范秩序,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行政执法。成立专门机构,配齐、配强旅*政执法人员,落实执法经费、配备交通工具,为旅*政执法提供人员、资金上的保障。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定期会同*、工商、卫生等部门对旅游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加强对景区(点)的监管力度,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净化旅游市场。

  一、XX市文化产业发展整体工作情况

  邹城是“邹鲁文明”的发源地,文化底蕴丰厚,生态资源丰富。*年来,XX市委、市*紧紧抓住“文化经济特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发挥作为南部主战场的重要作用,以实施“文化突围”战略为统领,以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发展为目标,以实施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为抓手,以研究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以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为基础,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争创儒家文化保护传承的创新区、全国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目前,我市城乡文化产业已形成古玩书画、网吧经营、图书音像、歌舞娱乐、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出版印刷等10余条文化产业链,共有文化产业项目99个,专业文化市场4处,其中3个省级文化产业项目(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XX市峄山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项目,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XX市圣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省级文化产业经营单位铁山书画市场);XX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家(邹城万佳文化产业园、博美广告装饰有限公司、XX市飞鸿传媒文化有限公司、邹城在线、钢山剧院艺培中心、铁山公园书画市场、两孟管理处、峄山管委会、文化馆群星艺术服务中心、动感地带娱乐商务会所、北关科技文化苑);XX市级文化产业文明经营单位 3家(新华书店、钢山剧院、大世界娱乐有限公司);现有院线电影2家,电子游艺厅12家。

  经初步统计,目前注册和掌握的我市文化产业重点经营单位为838家。XX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为34256人,其中人才数为13600人。从行业分布上看,文化人才相对集中在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广告业等行业,图书、音像制品销售及出租、工艺及收藏品业及会议及展览服务业等行业人才则相对缺乏。

  分析*年来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市场构成逐步扩大。上个世纪80年代,XX市文化产业经营项目还比较单调,当时的经营主体是电影以及少量的舞厅,经营单位数量不超过10家。90年代随着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文化市场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已形成了歌舞娱乐、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演出、印刷、音像、图书等十余个门类,初步形成了综合性的市场体系。二是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我市文化产业经营主体正由过去国有、集体经营为主向个体、私营、股份制经营为主转变,形成了个体、私营、股份制、国有、集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格局。其中非公有制比重逐步提高,发展势头迅猛。全市文化经营单位中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占85% 以上。三是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迅猛发展势头。自去年我市被列入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尤其是去年七月份,市委市*召开了高规格“文化突围”工作会议之后,全市上下思想高度统一,工作目标十分清晰,各镇街结合各自实际,规划明确了各自重点,文化项目,文化企业有了大幅度增长。文化产业发展为我市的科学协调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二、XX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水*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规模偏小,缺乏亮点,对gdp的贡献不足。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较低。XX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较小。与周边县市区相比,差距较大,处于落后地位。全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数量虽然不少,但是总体规模小、发展慢、效益低,没有在地方经济中起带动作用的文化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较低。

  二是文化产业规模效应不够,没有形成支柱型产业。目前,我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的规模偏小,尚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大规模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缺少有示范带头作用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支柱性产业的增加值要求占gdp的5%以上,我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还达不到2%,整体发展比较缓慢,文化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聚集效应,文化产业发展载体不成熟,文化产业成为支柱型产业的差距太大。

  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我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孟子故里,儒风邹城”已成为我市独有的“城市名片”。但是我市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缺乏叫得响的文化产业品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态尚未形成。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配套经营。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我市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亮点。

  四是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对gdp的贡献率不大。目前我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高科技产业乃至制造业的融合度不深,造成文化产业的服务性功能也不是很突出,溢出效应没有受到重视,并由此制约了文化企业的升级改造和集约化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对全市gdp的贡献不足,文化辐射力更是有限。

  五是文化产业发展专业运作人才紧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支撑,尤其是高素质的领导和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具体而言,一是数量少,既懂文化艺术又懂经营管理,抑或擅长项目策划、文化经纪、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的复合型人才少,尤其是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层次、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二是专业化程度低,部分经营管理人员不熟悉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动态,不擅长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经营;三是结构不合理,包括从业人员的行业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严重缺失,造成了文化产业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不足,制约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后续发展,导致文化产业发展营养不良。

  三、XX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推动文化产业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硬任务,必须想实招、求实效,抓重点、求突破,切实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一是研究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今年以来,国家、省、市陆续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2014〕 15号)、《山东*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鲁政发〔2014〕15号)等一系列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经济政策,为新一轮的文化体制改革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央、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规定,从我市实际出发,尽快研究和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完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政策措施,努力做到结构好、布局好、效益好、可持续,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推进公共服务*台建设,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融资、产品交易等方面的高效服务,吸引社会资金和人才向文化产业流动。优化文化产业布局,积极推进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数字出版、数字舞美等新兴文化业态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编制、专家论证等工作。

  二是科学制定文化产业中短期发展规划。目前,我市尚没有制定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立足我市发展实际,充分结合全市的整体规划,尽快制定出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把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数字产品生产加工、出版印刷等新兴文化业态纳入园区发展,努力打造成为鲁西南地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创意等产业的融合,积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富有特色、又有一定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域。以旧城改造为契机,规划编制特色文化街区,以广告策划、文化科技、娱乐游戏、网吧影城、艺术培训、花鸟书画等特色街区为重点,引导传统文化产业集中集聚联片经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

  三是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大项目带来的是大投入、大产出,有没有大项目,有多少大项目、好项目,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劲、质量和潜力。利用好现有政策和阵地,尤其是青岛保税区邹城功能区文化板块,实施对外合作战略,通过文化专题招商,用好的政策吸引和鼓励国内外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在邹城进行文化产业项目投资,使其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引领和带动全市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加速推进峄山整体开发,将规划中“山城园”逐一落实实施,打响“儒家文化第一山”品牌;通过对“两孟”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带动“三孟”景区项目;精心打造邹东生态休闲游、邹西湿地游,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同时,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企业品牌、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和新兴文化产业品牌。

  四是要努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是支撑。我们要像发展工业、农业、城市建设一样,抓好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上一批好项目、大项目。要积极制定文化产业投融资实施办法,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和指导目录,把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纳入考核体系,逐步加大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的比重。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降低文化产业准入门槛,形成国有、民营、内资、外资共同发展文化产业的格局。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主动为文化企业排忧解难,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审批、管理、扶持、奖励服务体系,营造全社会关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是要加快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是文化产业的一个显着特性,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第一要推动文化与金融融合。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尤其是在宏观调控的形势下,争取金融支持更显重要。第二要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旅游的联系非常紧密,要加强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旅游演艺品牌。第三要推动文化与现代工业、农业以及体育、交通、房地产等其他产业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为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推动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不断创新,加快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期,市委政研室对台儿庄区、市中区和山亭区纺织服装产业进行了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全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年来,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依然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效益持续提升,现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的行业体系。其中,台儿庄区积极引进美琪服装、青纺联织造、酒店用纺织品等项目,开工建设联润3万纱锭纺纱项目,新上20万锭精梳纱和800万米牛仔布生产线,全区现已形成功能性面料1500万米、酒店用纺织品1500吨、成衣100万件的产能。市中区仅税郭镇就有纺织服装企业130余家,另有小型纺织服装企业200余家,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1亿元,实现利税3.7亿元,出口创汇1.7亿美元,是黄淮地区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山亭区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7家,20xx年全区纺织服装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利润86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5%、6.2%、5.8%.

  (二)龙头带动作用明显。我市纺织服装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紧跟客户需求,积极突破发展瓶颈,陆续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台儿庄区联润新材料公司的高端纤维产能位居全省前5位,20xx年位居*纺织500强企业第14位。海扬王朝牛仔布产能居全市首位,是20xx年*棉纺织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和色织布主营业务收入20强企业。市中区纺纱和织布业以正凯新材料、东方纺织等公司为代表;印染业以宝隆制衣、鸿泰制衣等公司为代表;服装业以海之杰、龙翔针织等公司为代表。上述企业销售收入都在5000万元以上,过亿元企业3家。山亭区银光精纺、海扬服装、丰泽印染等公司销售收入及纳税额也都达到一定规模。

  (三)创新研发日趋活跃。通过与业内知名院所开展合作交流,不断加大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投入,整个产业正加快向技术密集型、高端科技型方向迈进。其中,台儿庄区与东华大学、青岛大学、省纺织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开展多领域合作,全区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工业设计中心1个,参与国家标准化制定2项。市中区加强同西安工程大学、东华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先后邀请其专家教授对企业管理、技术人才进行培训,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鼓励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引进业内高级技术人才加盟或开展短期生产指导,宝隆、鸿泰等企业都高薪聘请了南方专家进行技术管理。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较高端的产品结构,在传统纺织业遭受东南亚、南亚等欠发达国家冲击的形势下,我市纺织企业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四)品牌建设稳步推进。随着产业升级、产品创新和品种丰富,我市的纺织服装企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产品。其中,台儿庄区海扬王朝公司生产各类高档特细精梳纱线500余种,全棉、混纺及弹力牛仔布、本色布1000余种,"海扬"牌色织牛仔布和棉本纺布均被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市中区拥有纺织服装企业注册商标12件,其中,金田服饰公司"劲仔"品牌荣获全省"十大新星品牌""山东省著名商标";华派集团自主研发的"时尚家族"服饰已开设专卖店50余家;海之杰公司针(梭)织中东长袍、世纪公司婴幼儿口水巾、宝源公司婴儿爬爬服等,产品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劲。

  (五)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年来,我市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相关政策,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对纺织服装产业予以精准扶持。台儿庄区积极做好国家和省市促进工业创新转型提档升级、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政策措施的争引,高效使用接续还贷资金。全力支持海扬王朝在新三板上市,协助补充完善相关手续,引导联润新材料在中小板、新三板挂牌融资,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市中区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把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纵深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攻坚战,引导纺织服装企业加快技术、管理、品牌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推动了全区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

  二、存在问题

  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通过强基础、培龙头、扩规模等多元化发展举措,竞争优势凸显,发展成效显著。但是由于受大环境的客观影响和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也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产业仍在低位运行。纺织服装企业模仿和跟进现象比较普遍,同质化问题严重。部分企业处于小作坊状态,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程度较低,精、深加工能力相对较弱。企业产品以棉纺织初加工产品为主,大部分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高附加值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有定价权的产品较少。受以上原因及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财税贡献还不突出。

  (二)自主品牌建设缺失。市中区虽然为黄淮地区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但出口方式主要以贴牌为主,企业长期处于从属地位,自有品牌、自主开发比重较低。山亭区纺织服装企业的品牌一直存在短板,多数企业只重视外贸订单,产品出口主要以贴牌加工为主,有竞争力的产品较少,主动权往往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

  (三)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基础研究和研发投入不够,只是通过引进设备来提升自身技术水*,技术创新、原创设计开发能力偏弱。银光精纺制品有限公司由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销路一直较为单一,*期受沃尔玛超市订单锐减影响,导致企业20xx年产量及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均出现了下降。

  (四)要素制约比较明显。银行贷款收紧、附加条件增加以及续贷不及时导致企业运行困难,有的企业为了资金救急选择短贷长投,其中隐藏较大风险。当前市场活跃度较低,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新建重点项目进度缓慢,实现年度目标压力较大。纺织产业用工缺口较大,如海扬服装有限公司行情虽较好,但由于招工难,导致熟练工缺口100多人,严重影响了订单交付。与此同时,产品研发、高端管理人才不足也制约了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三、下一步发展建议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区域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结合当前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趋势,现对推动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升级提出以下建议:

  (一)突出搞好产业引导。以贯彻落实《*制造20xx》《<中国制造20xx>山东省行动纲要》《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及《枣庄市"265"产业转型升级规划》为出发点,围绕建链、补链、强链,高标准制定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将纺织服装的定位从乡土型、传统型向既拥有自己特色与传统且又精致、时尚、现代的纺织服装产业转变。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产业政策,积极做好对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扶持和科技成长型企业的培育。全面加快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打造纺织服装产业电子商务*台的孵化中心,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积极搭建产业集群创新服务*台,为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弱、管理水*低下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提供优质服务,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经营、管理水*。

  (二)突出搞好技术创新。加快科研、商贸、物流、检测等公共服务*台建设,构建政、银、企和中介机构"四位一体"的融资*台,为企业发展提供土地、资金、环境等各方面保障,培育集政、产、学、研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基地。尊重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资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以现代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高效、清洁、生态发展。积极加强与枣庄学院、华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将科技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科技投入、推广应用的主体。

  (三)突出搞好品牌建设。强化品牌定位,以塑造我市纺织服装整体品牌形象为引领,以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为主体,以构建品牌营销体系为载体,大力实施纺织服装品牌战略,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与推广机制,实现我市从纺织服装生产大市向品牌强市的转变。支持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实现从OEM(原产地加工)到ODM(原产地设计生产)再到品牌营销升级,逐步进入市场营销的高利润环节。引导企业与国内大企业集团实施强强联合、战略合作,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四)突出搞好人才培养。聚焦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需求,坚持服务大局、按需引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重点支持引进具有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技术革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在关键技术、生产工艺、产品设计上实现新突破。继续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人才、智力的培育和引进,组织部分优秀企业家轮流到高等院校深造、培训,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选择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年轻人,跟随外来专家学*,加强企业自身的技术深度。做好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评审的推荐工作,组织员工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为企业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增强企业软实力。

  *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乡文化建设在上级各部门和乡党委、*的关心重视下,致力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努力贯彻落实文化艺术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文化市场不断繁荣,乡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一)高度重视,措施到位,文化建设环境良好

  乡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文化中心由副乡长直接分管,岗位职责、财务财产管理、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并一一落到实处。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因修建*大院被拆迁,于乡党委*划拨土地重建文化站,10月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文化岗位现有3人(大专学历),工资和业务金费得到落实,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用于文化站业务金费3万余元。文化中心活动正常。目前,有6个村委会建立了村级文化活动室,活动开展正常,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二)底蕴深厚,队伍庞大,文化建设阵地广泛

  *年来,乡党委、*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依托彝、壮族传统文化以及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深厚底蕴,切实加大了对文化阵地的建设,使文化阵地由*面的、单一的向立体式多样化转变。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由乡文化站通过协办等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电影公映、送书下乡等,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看电影、看戏、看书、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目前,全乡14个村委会共有文化室6个、农村文化户14户、文艺演出队5支;文化爱好者队伍也十分庞大,全乡有群众文化业余骨干xx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专业化水*低,而且素质参差不齐,农村文艺后备人才相当缺乏,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二)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

  县、乡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当有限,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文化室、文化户开展活动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主要靠临时筹集。经费的匮乏,造成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文化站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匮乏。

  (三)文化建设观念滞后

  对于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认为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在建设上打不开路子、迈不开步子,缺乏创新意识。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要积极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发展文化事业的探索。

  (四)文化保护及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薄弱

  我乡由于受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不够深入。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优选【十】份(扩展5)

——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

  畜牧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畜牧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对全区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年来,在区委、区*的正确领导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质增效、增强产业竞争力为主线,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使全区畜牧业得到了协调、稳定、持续发展,龙头企业和养殖小区规模不断壮大,养殖户收益不断提高,畜牧经济总量再上新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40%。截止到目前,全区生猪饲养量62万头;牛1.8万头;羊饲养量4.4万只;禽饲养量163万只。畜牧业发展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初步确立

  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又有新提高。今年全区畜牧业总产值将占农业总产值40%,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畜牧业在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保障市场供给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将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另外,大用集团、华英集团均已落户我市,投资成立综合性龙头企业和大型家禽养殖小区,这更将推动我区畜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饲养规模上水*,基地建设发展迅速

  20xx年新建养殖小区19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6个,肉牛养殖小区5个,蛋鸡养殖小区3个,肉鸡养殖小区5个,这些小区的建成不仅使我区畜牧业发展上了新台阶,同时又带动周边养殖的积极性。

  (三)、建立完善疫病防控监测体系

  一是建立了区动物疫病建设中心化验室,并通过了省市项目组的验收,*期将投入使用。化验室的建成将迅速提高了我区动物疫病的诊断能力,为全县养殖户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通过实施4个乡镇防检站建设项目,提高乡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三是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目前全区聘任村级防疫员名,通过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与服务体系。彻底解决了养殖农户的技术服务之忧。四是认真落实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和免疫监测工作,保证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年来全区没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四)、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国内外畜产品市场发展。*年来,我们在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的同时,严格了饲料、兽药执法监管。每年开展了两次畜产品质量安全拉网式大检查,严肃查处违法案件,重点打击了无证经营及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饲料、兽药的行为,杜绝了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现象,从源头上保证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保障了群众的肉食品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稳步推进发展

  20xx年我区共争取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3个,资金万元。母猪补贴万元。基层乡镇项目个,资金万元,这些项目的引进,有力的推进了我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六)、建立合作组织,带动产业发展

  为了提高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户的素质,创立品牌形象,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区委、区*及畜牧等部门积极引导,成立了由养殖大户为主的产业合作社6个,他们在防疫、引种、饲料、销售、价格等形成合力,并定期开展培训和座谈。目前,参加产业合作社的会员已达500多户,这些会员既是科学养殖的示范户,又是自治组织的带动人,通过他们宣传,示范带动了我区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我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畜牧部门的努力下,我区畜牧业协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有些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产业化结构有待完善

  目前,我区的畜牧业产业化水*较低,特别是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农民与企业间大多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养殖户受市场影响的因素较大。行情好时,都抢着饲养;行情不好时,又都放弃生产,造成了产品的“短缺”和“过剩”的交替出现,市场难以搞活,产销衔接不畅,市场竞争力弱,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二)、发展资金较为短缺

  畜牧业同种植业一样,属弱质产业,自身积累能力差。农民收入水*较低,对发展畜牧业投入能力较弱,所以很难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很多农民对奶牛、生猪、蛋鸡等畜禽的养殖愿望非常迫切,已有养殖场的还想再扩大规模,但资金不足,只能到农村信用联社贷款。而农村信用联社发放贷款时需要担保,散户一般经济实力较差,很难找到人来担保,影响了养殖户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另外,信用社对养殖户的贷款利息高、周期短(利息超过一分,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对见效周期较长,一般要一年以上才能见成效的产业不适用(例如:养牛户往往没等到有收益时就需偿还信用社的贷款),这也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三)、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亟待解决

  目前,畜牧业正由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随着专业化水*的提高,规模越来越大,一个村里每家都养,或者一户养上千头猪、万只鸡,仍然作为庭院经济,所产生的大量粪尿等排泄物如不及时处理,随时都能对人类和畜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农业上由使用有机肥逐渐转向使用化肥,使大量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造成公害;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已成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长的需要,经济利益驱动和科学知识的不足,滥用上述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同时由于城区发展迅速,原来的饲养区很多变成了市区,不再适合养殖。

  三、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进一步提高认识,大力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环境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建设的突破口。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是高层次、高起点、高水*、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区的畜牧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副业,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产业,它已撑起了农业经济的半壁河山。当前要进一步加大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重要地位、重要作用的宣传,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

  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主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户经营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合作服务组织和专业市场为中介,把分散的农牧户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坚持分类指导,系列开发,确立和开发主导产品,发挥比较优势,建立教、研、推相结合的科技增长机制,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进而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

  1、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

  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和重要选择。畜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领头产业、同时又是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当前应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畜牧业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然,没有畜牧业,农业就构不成完整的农业。但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其不同之处在于农业中畜牧业的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现代农业的中间消费(投入物)中畜禽生产成为主要成分。例如畜牧业通过畜禽产品的中间消费,把植物产品加工转化为动物产品,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份额,从而使其在农业中所占比重也相应大幅度提高。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国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在确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时,广大农区普遍选择了畜牧业。十余年的运行实践证明,畜牧业作为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通过对饲草饲料的旺盛需求,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并将大量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又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

  同时,带动了饲料、兽药、皮革、食品、储运和冷藏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尽管如此,如果仅仅是当畜牧业发展了,并且达到了一定发展水*,便认为现代农业已经*在咫尺,未免结论过早。严格地讲,它只能算是用产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中间阶段,而非最后的落脚点。因为畜牧业与种植业同属第一产业,畜牧业替代种植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仍然存在;以畜产品取代农产品作为主打产品,也只是以一种初级产品代替了另一种初级产品,价值增值和市场空间同样有限。现代农业不仅仅意味着畜牧业生产及产出水*的提高,它更体现在畜牧业产后加工增值能力的增强。因此,从长远看,发展畜牧业的最终出路还在于改造传统畜牧业,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层次,从而使从业农民增收更加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用产业化理念发展畜牧业,是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

  2、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一体化、集团化程度不高畜牧业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有所壮大和发展,并在农业产业化中处于领先地位,但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经过机构改革,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管理体制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部门分割、产销脱节的问题。,畜牧部门只管生产,加工和流通则由其他部门管理,各行政部门为了维持原有的利益格局,往往各行其是,政出多门,畜牧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缺乏统一管理,严重影响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引导方面,则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是个别地方*出于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往往不顾经济规律,简单采用行政命令,人为制造产业化企业和组织,有些地方则一方面强调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另一方面却对畜牧业产业化企业在投资和融资方面设置了许多障碍,现在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反映得不到*投资和银行贷款。

  3、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畜牧业产业化的实质是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企业与农户之间是否能建立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是事关产业化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各地要根据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对策。在产业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要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基础较好的地方,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等,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其次,也要积极探索畜牧业产业化利益分配的新机制。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入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积极鼓励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形式,使农民与龙头企业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畜牧业是我县的主要产业之一,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既可促进种植业的发展,又是承上启下的中轴产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就县域经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把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持续的增长率和强大的带动力,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潜力最大,最具希望的产业。为了加快畜牧产业发展,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根据省、市两级*的安排部署,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乡、村对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现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县气候独特,多山地与丘陵,草地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农民有养殖的传统*惯,大规模发展畜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在省、市两级党委和*出台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专业人员的服务下,我县畜牧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为徘徊在温饱线上的广大农民开创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大道。到20xx年底,全县大畜发展到5.9万头,猪发展到6.8万头,羊发展到100.3万只,鸡发展到37万只,肉类总产达到1.2万吨,蛋产量达到0.3万吨。建成规模养殖场57个,发展养殖大户1300户,完成圈舍改造15万*方米。从总体发展状况来看我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大县,但面对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问题依然不少,步履依然沉重。

  二、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县畜牧业虽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发展层次,从整个产业链上讲,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业化发展水*低,目前仍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格局尚未建立,影响了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2.良种化程度低,良种畜比重小,缺乏专门的优良品种,优种畜品种数量和质量与需求存在较大矛盾,品种利用混乱,私交乱配,缺乏长远育种繁育规划,主要表现在生产生长速度慢,饲草料消耗多,生产力不高,养殖效益低下。

  3.饲养管理技术落后,绝大多数农户仍然采用传统粗放的饲养方法,饲料搭配不合理,有啥喂啥,粗饲料质量低,传统厩舍条件差,不卫生,缺乏科学饲养管理,畜禽疫病防治意識淡薄,造成畜禽生长慢、生产力低、死亡率高。

  4.饲草饲料种植和饲料加工业还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饲草料加工业还是个零,不适应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三、主要表现

  畜禽品种质量差、产品产量低、饲草料消耗大,养殖业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低下,形不成核心竞争力,规模上去了,畜产品的品质却仍在原地打转;饲养成本加大了,养殖效益却不高,“畜多不小康”的局面困扰着广大养殖户。畜产品加工滞后,仅限于屠宰,没有品牌效应,未形成产业链;秸秆饲料化利用低,存在焚烧现象。

  四、具体危害

  畜禽饲养周期长,草料浪费多,草食畜对牧坡草地破坏加大;焚烧,容易引发秸秆对环境造成污染火灾;存在畜禽疫病发生隐患,影响人畜安全。

  五、问题原因

  专用型品种比例不高,畜禽生长缓慢,生产周期长,新品种的引进和改良步伐较慢;养殖农户科技意识不强,饲养管理粗放;畜牧兽医人员不足,村级防疫员年龄偏大,防疫工作量大;秸秆饲草加工粗糙,造成资源浪费。

  六、提高养羊业效益采取的措施

  (1)引入优良品种,加快扩繁和品种改良步伐

  良种是养羊业发展的源头和主导产业,在养羊业发展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优良品种是现代牧业的标志,没有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就没有现代牧业的`形成和发展。良种是科技的集中体现,只有采用优良品种,才能按饲养标准来实现科学饲养,只有采用优良品种,才能成规模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只有采用优良品种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良种工程建设,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品种改良和扩繁速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齐全,层次分明的良种繁育结构,地方品种保护系统和良种技术推广体系,提高良种的培育和生产水*,提高养殖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2)抓好养殖小区建设,促进饲养方式变革

  当前,我县养羊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农村散养户比重过大,养殖数量迅速发展,使得疫病的防控,饲养技术的提高,环境的保护,村容村貌脏、乱、差等问题渐显突出。为提高畜禽的安全性,改变人居环境,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一是要促进一家一户分散性、庭院型、经验型的养殖方式向小区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方式转变;二是要把小区建设成良种推广的试验场、标准化生产的比武场、产业化经营的小特区;充分发挥人、财、物、技术、信息、资金的聚集效应,使畜牧养殖的组织化程度有质的变化;三是要着力推进养殖小区的发展,按照一个村委会至少要建一个养殖小区的任务明确到乡镇,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在小区建设上要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模式、统一技术、统一服务。

  (3)强化饲养管理,保证健康生产

  根据羊只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要求,制订科学的饲养配方,按羊的体格大小与性别差异分群饲喂,保证羊只健康成长,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羊群中应加大繁育母羊比例,急时淘汰老、弱、病、残及无生产能力的羊只,优化群体结构。建立完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严把消毒、检疫、卫生关,对各种疫病进行有的放矢的免疫接种,防止有害微生物和疫病的发生和传入。

  (4)推广当年羔羊育肥出栏技术,加快羊群周转

  羔羊肉质地细嫩,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是羊肉中的上等品,生产羔羊肉饲养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在羊的生长发育阶段,羔羊是生长最快的阶段,是出生后生长强度最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饲料转化率高,饲养成本低,随着羊的年龄增加,每生产1个单位的重量,饲草消耗量也增加,使饲养成本费用加大。实行羔羊育肥,可提高羊的出栏率,加快羊群周转,增加羊群的生产总量和降低饲养成本,减少对牧坡草地的压力和饲草料的浪费。

  (5)广辟饲料资源,为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