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实验报告(精选10篇)

首页 / 报告 / |

  电路实验报告 1

  电路实验,作为一门实实在在的实验学科,是电路知识的基础和依据。它能够帮忙我们进一步理解巩固电路学的知识,激发我们对电路的学*兴趣。在大二上学期将要结束之际,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电路实验,从简单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到示波器的使用,再到一阶电路——,一共五个实验,经过这五个实验,我对电路实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体会到了电路的神奇与奥妙。可是说实话在做这次试验之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的实验一样,操作应当不会很难,做完实验之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写完,直到做完这次电路实验时,我才明白其实并不容易做。它真的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天真的以为自我把*时的理论课学好就能够很顺利的完成实验,事实证明我错了,当我走上试验台,我意识到要想以优秀的成绩完成此次所有的实验,难度很大,但我明白这个难度是与学到的知识成正比的,所以我想说,虽然我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最终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因为我毕竟在这次实验中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终究使我在这次实验中受益匪浅。

  下头我想谈谈我在所做的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在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验证实验中,进一步学*了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应用,根据所画原理图,连接好实际电路,测量出实验数据,经计算实验结果均在误差范围内,说明该实验做的成功。我认为这两个实验的实验原理还是比较简单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很简单,至少我觉得那些行行色色的导线就足以把你绕花眼,所以我想说这个实验不仅仅是对你所学知识掌握情景的考察,更是对你的耐心和眼力的一种考验。

  在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实验中,了解到对于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能够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u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其等效内阻ro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时的等效电阻。这就是戴维南定理的具体说明,我认为其实质也就是在阐述一个等效的概念,我想无论你是学*理论知识还是进行实际操作,只要抓住这个中心,我想可能你所遇到的续都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可是在做这个实验,我想我们应当注意一下万用表的使用,尽管它的操作很简单,但如果你马虎大意也是完全有可能出错的,是你整个的实验前功尽弃!

  在接下来的常用电子仪器使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对示波器的使用,我们经过了解示波器的原理,初步学会了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在试验中我们观察到了在不一样频率、不一样振幅下的各种波形,并且经过毫伏表得出了在不一样情景下毫伏表的读数。

  总的`来说,经过此次电路实验,我的收获真的是蛮大的,不只是学会了一些一齐的使用,如毫伏表,示波器等等,更重要的是在此次实验过程中,更好的培养了我们的具体实验的本事。又因为在在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实验现象,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并且分析现象的原因。异常有时当实验现象与我们预计的结果不相符时,就更加的需要我们仔细的思考和分析了,并且进行适当的调节。所以电路实验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本事、动手操做本事和独立思考本事。

  电路实验报告 2

  一、实验设计目的和作用

  1.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如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熟练运用的能力,掌握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以及使用仿真软件、实验设备进行调试和数据处理等。

  2.学*较复杂的`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提高基于模拟、数字电路等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二、设计的具体实现

  实验要求用TL084设计正弦波产生电路。正弦波产生方式有多种,本次试验采用较为简单的文氏桥振荡电路。通过图书馆和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确定如下电路。

  Multisim原理图:

  sc**

  调节w1使电路起振,w2调节幅度

  仿真结果:频率162Hz,幅度范围0.8—

  10V

  三、实际制作调试和结果分析

  频率:133.33Hz

  幅度范围:1~9V

  四、总结

  第一次进行电路设计,遇到了很多麻烦。Multisim、Protel等软件不熟悉,第一次焊电路焊工也不行。通过实验,基本学会了这些软件的操作,制作过程中,自己的焊工有了很大进步。虽然做了好几次才把电路调出来,但还是很满意。

  五、参考文献

  1.于红珍.通信电子电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2.康华光,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3.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xx

  电路实验报告 3

同学:

  您好!

  电路实验课已经结束,请按题目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要仔细检查一遍,以免退回,具体要求如下:

  一、绘制电路图要工整、选取合适比例,元件参数标注要准确、完整。

  二、计算题要有计算步骤、解题过程,要代具体数据进行计算,不能只写得数。

  三、实验中测试得到的'数据要用黑笔誊写在实验报告表格上,铅笔字迹清楚也可以,如纸面太脏要换新实验报告纸,在319房间买,钱交给姜老师。

  四、绘制的曲线图要和实验数据吻合,坐标系要标明单位,各种特性曲线等要经过实验教师检查,有验收印章,曲线图必须经剪裁大小合适,粘附在实验报告相应位置上。

  五、思考题要有自己理解实验原理后较为详尽的语言表述,如串联谐振的判定等,可以发挥,有的要画图说明,不能过于简单,不能照抄。

  六、实验报告页眉上项目如学号、实验台号、实验室房间号、实验日期等不要漏填。

  七、要有个人小结,叙述通过实验有哪些提高,有哪些教训,之所以作得好和作得差,要分析一下原因。同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八、5月17日下午3时以前班长(学委)交到综合楼323房间。

电路实验室

  20xx年5月10日

  电路实验报告 4

  电路实验,作为一门实实在在的实验学科,是电路知识的基础和依据。它能够帮忙我们进一步理解巩固电路学的知识,激发我们对电路的学*兴趣。在大二上学期将要结束之际,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电路实验,从简单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到示波器的使用,再到一阶电路——,一共五个实验,经过这五个实验,我对电路实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体会到了电路的神奇与奥妙。可是说实话在做这次试验之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的实验一样,操作应当不会很难,做完实验之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写完,直到做完这次电路实验时,我才明白其实并不容易做。它真的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天真的以为自我把*时的理论课学好就能够很顺利的完成实验,事实证明我错了,当我走上试验台,我意识到要想以优秀的成绩完成此次所有的实验,难度很大,但我明白这个难度是与学到的知识成正比的,所以我想说,虽然我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最终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因为我毕竟在这次实验中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终究使我在这次实验中受益匪浅。

  下头我想谈谈我在所做的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在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验证实验中,进一步学*了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应用,根据所画原理图,连接好实际电路,测量出实验数据,经计算实验结果均在误差范围内,说明该实验做的成功。我认为这两个实验的实验原理还是比较简单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很简单,至少我觉得那些行行色色的导线就足以把你绕花眼,所以我想说这个实验不仅仅是对你所学知识掌握情景的考察,更是对你的耐心和眼力的一种考验。

  在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实验中,了解到对于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能够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u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其等效内阻ro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时的等效电阻。这就是戴维南定理的具体说明,我认为其实质也就是在阐述一个等效的概念,我想无论你是学*理论知识还是进行实际操作,只要抓住这个中心,我想可能你所遇到的续都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可是在做这个实验,我想我们应当注意一下万用表的`使用,尽管它的操作很简单,但如果你马虎大意也是完全有可能出错的,是你整个的实验前功尽弃!

  在接下来的常用电子仪器使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对示波器的使用,我们经过了解示波器的原理,初步学会了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在试验中我们观察到了在不一样频率、不一样振幅下的各种波形,并且经过毫伏表得出了在不一样情景下毫伏表的读数。

  总的来说,经过此次电路实验,我的收获真的是蛮大的,不只是学会了一些一齐的使用,如毫伏表,示波器等等,更重要的是在此次实验过程中,更好的培养了我们的具体实验的本事。又因为在在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实验现象,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并且分析现象的原因。异常有时当实验现象与我们预计的结果不相符时,就更加的需要我们仔细的思考和分析了,并且进行适当的调节。所以电路实验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本事、动手操做本事和独立思考本事。

  电路实验报告 5

  实验目的

  1、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提高功率因素的方法;

  2、通过测量日光灯所消耗的功率,学会瓦特表;

  3、学会日光灯的连线方法。

  实验仪器

  8W日光灯装置(灯管、镇流器、启辉器)一套,功率表,万用表,可调电容箱,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

  用P、S、I、V分别表示电路的有功功率、视在功率、总电流和电源电压。按定义电路的功率因数cosα=P/S=P/IU。由此可见,在电源电压且电路的有功功率一定时,电路的功率因数越高,它占用电源(或供电设备)的容量S就越少。

  日光灯电路中,镇流器是一个感性元件(相当于电感与电阻的串联),因此它是一个感性电路,切功率因数很低,约0.5-0.6。

  提高日光灯电路(其它感性电路也是一样)功率因素的方法是在电路的输入端并联一定容量的电容器。

  测试电路图

  实验数据表

  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电容的增大,功率因数也增大,当超过一定范围,功率因数随着电容的增大而减少。

  电路实验报告 6

  一、实验题目

  利用类实现阶梯型电阻电路计算

  二、实验目的

  利用类改造试验三种构造的计算程序,实现类的封装。通过这种改造理解类实现数据和功能封装的作用,掌握类的设计与编程。

  三、实验原理

  程序要求用户输入的电势差和电阻总数,并且验证数据的有效性:电势差必须大于0,电阻总数必须大于0小于等于100的偶数。再要求用户输入每个电阻的电阻值,并且验证电阻值的有效性:必须大于零。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InputParameter ()函数实现的。

  且该函数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临界判断,若所输入数据不满足要求,要重新输入,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本实验构造了两个类,一个CResistance类,封装了电阻的属性和操作,和一个CLadderNetwork类,封装了阶梯型电阻电路的属性和操作。

  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并赋给CladderNetwork的数据,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InputParameter 函数实现的。

  输出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以便检查,,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PrintEveryPart()函数实现的。

  根据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换算出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Calculate ()函数实现的。

  最后输出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PrintResult()函数实现的。

  此程序很好的体现了面向对象编程的技术:

  封装性:类的方法和属性都集成在了对象当中。

  继承性:可以继承使用已经封装好的类,也可以直接引用。

  多态性:本实验未使用到多态性。

  安全性:对重要数据不能直接操作,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以下是各个类的说明:

  class CResistance //电阻类

  private:

  double voltage;

  double resistance;

  double current;

  public:

  void InitParameter(); //初始化数据

  void SetResist(double r); //设置resistance的值

  void SetCur(double cur); //设置current的值

  void SetVol(double vol); //设置voltage的值

  void CalculateCurrent(); //由电阻的电压和电阻求电流

  double GetResist(){return resistance;} //获得resistance的值 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double GetCur(){return current;} //获得current的值

  double GetVol(){return voltage;} //获得voltage的值

  class CResistance //电阻类{

  private:

  CResistance resists[MAX_NUM]; //电阻数组

  int num;

  double srcPotential;

  public:

  void InitParameter(); //初始化数据

  void InputParameter(); //输入数据

  void Calculate(); //计算

  void PrintEveryPart(); //显示输入的数据以便检查

  void PrintResult(); //显示结果

  四、实验结果

  程序开始界面:

  错误输入 -1(不能小于0)

  错误输入0 (不能为0)

  输入正确数据3

  输入错误数据-1

  输入错误数据0

  输入正确数据4

  同样给电阻输入数据也必须是正数 现在一次输入 2,2,1,1

  得到正确结果。

  电路实验报告 7

  一、实验目的

  1. 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汽车全车线路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

  2. 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二、实验设备

  全车线路试验台4台

  三、实验设备组成

  全车电线束,仪表盘,各种开关、前后灯光分电路、点火线圈、发动机电脑、传感器、继电器、中央线路板、节气组件、电源、收放机、保险等。

  四、组成原理

  汽车总线路的组成: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总线路,包括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和信号装置、仪表和显示装置、辅助电器设备等电器设备,以及电子燃油喷射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电子控制系统。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器设备和电子控制系统的应用日益增多。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汽车线路的特点:汽车电路具有单线、直流、低压和并联等基本特点。

  (1) 汽车电路通常采用单线制和负搭铁,汽车电路的单线制.通常是指汽车电器设备的正极用导线连接(又称为火线),负极与车架或车身金属部分连接,与车架或车身连接的导线又称为搭铁线。蓄电池负

  极搭铁的汽车电路,称为负搭铁。现代汽车普遍采用负搭铁。同一汽车的所有电器搭铁极性是一致的。

  对于某些电器设备,为了保证其工作的可靠性,提高灵敏度,仍然采用双线制连接方式。例如,发电机与调节器之间的搭铁线、双线电喇叭、电子控制系统的电控单元、传感器等。

  (2) 汽车电路采用直流电源,汽车用电设备采用与电源电压一致的直流电器设备。

  (3) 汽车用电都是低压电源一般为12V、24V,目前有的人提出用42V电源。个别电器工作信号是高压或不同的电压,如点火系统电路中的高压电路,电控系统各传感器的工作电压、输出信号等。

  (4) 汽车电路采用并联连接电源设备和用电设备采用并联连接。电源设备中的蓄电池和发电机并联,可单独或同时向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供电;各用电设备并联,可单独或同时工作。

  (5) 各电子控制系统相对独立运行,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电子控制系统,按照其工作原理相对独立运行。

  2、导线颜色和编号特征:

  所有低压导线选用不同颜色的单色线或双色线,并在每根导线上编号。

  3、电子控控制系统特征:

  P-73-

  六、注意事项

  实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实验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操作、观察和测量拟订的各量,以达预期的效果。实验应集中思想、细心操作、注意安全,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损坏仪器设备或造**身事故。

  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作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实验能有效而顺利的进行。预*要求搞清楚实验的目的、要求、设备性能、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2.实验按预定的步骤进行,做好后经教师的检查允后方可启动或通电实验。

  3.实验做完后,应自行检查数据等结果,并与理论相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做好实验报告。

  4.实验做完后,工具不要乱放,擦干净后,整理好装入工具箱内。

  5.实验时发生事故,切勿惊慌失措,首先切断电源,保持现场,由教师检查处理。

  6.要爱护财产,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如有损坏要添表上报,并听候处理,特别是操作不当或使用不当者,要部分或全部赔偿。

  7.严禁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仪表等。

  8.每次做完实验后,各组轮流打扫实验室,以保持清洁。

  七、思考题

  1、简述汽车电路图有哪些种类。

  2、绘制汽车全车电气系统原理框图。

  电路实验报告 8

  一、实验目的

  1、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汽车全车线路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

  2、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二、实验设备

  全车线路试验台4台

  三、实验设备组成

  全车电线束,仪表盘,各种开关、前后灯光分电路、点火线圈、发动机电脑、传感器、继电器、中央线路板、节气组件、电源、收放机、保险等。

  四、组成原理

  汽车总线路的组成: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总线路,包括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和信号装置、仪表和显示装置、辅助电器设备等电器设备,以及电子燃油喷射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电子控制系统。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器设备和电子控制系统的应用日益增多。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汽车线路的特点:汽车电路具有单线、直流、低压和并联等基本特点。

  (1)汽车电路通常采用单线制和负搭铁,汽车电路的单线制、通常是指汽车电器设备的正极用导线连接(又称为火线),负极与车架或车身金属部分连接,与车架或车身连接的导线又称为搭铁线。蓄电池负极搭铁的汽车电路,称为负搭铁。现代汽车普遍采用负搭铁。同一汽车的所有电器搭铁极性是一致的。

  对于某些电器设备,为了保证其工作的.可靠性,提高灵敏度,仍然采用双线制连接方式。例如,发电机与调节器之间的搭铁线、双线电喇叭、电子控制系统的电控单元、传感器等。

  (2)汽车电路采用直流电源,汽车用电设备采用与电源电压一致的直流电器设备。

  (3)汽车用电都是低压电源一般为12V、24V,目前有的人提出用42V电源。个别电器工作信号是高压或不同的电压,如点火系统电路中的高压电路,电控系统各传感器的工作电压、输出信号等。

  (4)汽车电路采用并联连接电源设备和用电设备采用并联连接。电源设备中的蓄电池和发电机并联,可单独或同时向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供电;各用电设备并联,可单独或同时工作。

  (5)各电子控制系统相对独立运行,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电子控制系统,按照其工作原理相对独立运行。

  2、导线颜色和编号特征:

  所有低压导线选用不同颜色的单色线或双色线,并在每根导线上编号。

  3、电子控控制系统特征:

  六、注意事项

  实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实验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操作、观察和测量拟订的各量,以达预期的效果。实验应集中思想、细心操作、注意安全,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损坏仪器设备或造**身事故。

  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作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实验能有效而顺利的进行。预*要求搞清楚实验的目的、要求、设备性能、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2、实验按预定的步骤进行,做好后经教师的检查允后方可启动或通电实验。

  3、实验做完后,应自行检查数据等结果,并与理论相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做好实验报告。

  4、实验做完后,工具不要乱放,擦干净后,整理好装入工具箱内。

  5、实验时发生事故,切勿惊慌失措,首先切断电源,保持现场,由教师检查处理。

  6、要爱护财产,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如有损坏要添表上报,并听候处理,特别是操作不当或使用不当者,要部分或全部赔偿。

  7、严禁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仪表等。

  8、每次做完实验后,各组轮流打扫实验室,以保持清洁。

  七、思考题

  1、简述汽车电路图有哪些种类。

  2、绘制汽车全车电气系统原理框图。

  电路实验报告 9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互感电路同名端、互感系数以及耦合系数的测定方法。

  2、理解两个线圈相对位置的改变,以及用不同材料作线圈铁芯时对互感的影响。

  二、原理说明

  1、判断互感线圈同名端的方法

  (1)直流法

  如图19-1所示,当开关S闭合瞬间,若毫安表的指针正确,则可断定“1”,“3”为同名端;指针反偏,则 “1”,“4”为同名端。

  (2)交流法

  如图19-2所示,将两个绕组N1和N2的任意两端(如2,4端)联在一起,在其中的一个绕组(如N1)两端加一个低电压,用交流电压分别测出端电压U13、U12和U34。若U13是两个绕组端压之差,则1,3是同名端;若U13是两个绕组端压之和,则1,4是同名端。

  2、两线圈互感系数M的测定。

  在图19-2的N1侧施加低压交流电压U1,测出I1及U2。根据互感电势E2M≈U20=MI;可算得互感系数为

  M=U2I1

  3、耦合系数K的测定

  两个互感线圈耦合松紧的程度可用耦合系数K来表示

  K=M/L1L2

  先在N1侧加低压交流电压U1,测出N1侧开路时的电流I1;然后再在N2侧加电压U2,测出N1侧开路时的电流I2,求出各自的自感L1和L2,即可算得K值。

  三、实验设备

  1、直流电压、毫安表;

  2、交流电压、电流表;

  3、互感线圈、铁、铝棒;

  4、EEL-06组件(或EEL-18);100Ω/3W电位器,510Ω/8W线绕电阻,发光二极管。

  5、滑线变阻器;200Ω/2A(自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分别用直流法和交流法测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1)直流法

  实验线路如图19-3所示,将N1、N2同心式套在一起,并放入铁芯。U1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调至6V,然后改变可变电阻器R(由大到小地调节),使流过N1侧的电流不超过0.4A(选用5A量程的数字电流表),N2侧直接接入2mA量程的毫安表。将铁芯迅速地拔出和插入,观察毫安表正、负读数的变化,来判定N1和N2两个线圈的同名端。

  (2)交流法

  按图19-4接线,将小线圈N2套在线圈N2中。N1串联电流表(选0~5A的量程)后接至自耦调压器的输出,并在两线圈中插入铁芯。

  接通电路源前,应首先检查自耦调压器是否调至零位,确认后方可接通交流电源,令自耦调压器输出一个很低的电压(约2V左右),使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小于1.5A,然后用0~20V量程的交流电压表测量U13,U12,U34,判定同名端。

  拆去2、4联线,并将2、3相接,重复上述步骤,判定同名端。

  2、按原理说明2的步骤测出U1,I1,U2,计算出M。

  3、将低压交流加在N2侧,N1开路,按步骤2测出U2,I1,U1。

  4、用万用表的R×1档分别测出N1和N2线圈的电阻值R1和R2。

  5、观察互感现象

  在图19-4的N1侧接入LED发光二极管与510Ω串联的支路。

  (1)将铁芯慢慢地从两线圈中抽出和插入,观察LED亮度的变化及各电表读数的变化,记录现角。

  (2)改变两线圈的相对位置,观察LED亮度的变化及仪表读数。

  (3)改用铝棒代替铁棒,重复(1),(2)的步骤,观察LED的亮度变化,记录现象。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整个实验过程中,注意流过线圈N1的电流不超过1.5A,流过线圈N2的电流不得超过1A。

  2、测定同名端及其他测量数据的实验中,都应将小线圈N2套在大线圈N1中,并行插入铁芯。

  3、如实验室各有200Ω,2A的滑线变阻器或大功率的负载,则可接在交流实验时的N侧。

  4、实验前,首先要检查自耦调压器,要保证手柄置在零位,因实验时所加的电压只有2~3V左右。因此调节时要特别仔细,小心,要随时观察电流表的读数,不得超过规定值。

  电路实验报告 10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电路实验课的学*,学到了很多的新东西,发现了自己在电路理论知识上面的不足,让自己能够真正的把点亮学通学透。

  电路实验,作为一门实实在在的实验学科,是电路知识的基础和依据。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巩固电路学的知识,激发我们对电路的学*兴趣。

  首先,在对所学的电路理论课而言,实验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把理论应用到实践的*台,让我们能够很好的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能力,提高了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和掌握。

  其次,对于个人能力而言,实验很好的解决了我们实践能力不足且得不到很好锻炼机会的矛盾,通过实验,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能够通过实验很好解决自己对于理论的学*中存在的一些知识盲点。

  对于团队协作与待人处事方面,实验让我们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教导我们以谦虚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人与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队友,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实验的积极的讨论,理性的争辩,可以让我们更加接*真理。

  实验中应注意的有几点。

  一,一定要先弄清楚原理,

  这样在做实验,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把实验做好做细。一开始,实验比较简单,可能会不注重此方面,但当实验到后期,需要思考和理解的东西增多,个人能力拓展的方面占一定比重时,如果还是没有很好的做好预*和远离学*工作,那么实验大部分会做的很不尽人意。

  二,在养成*惯方面,

  一定要真正的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把预*报告真正的学*研究过,并进行初步的实验数据的估计和实验步骤的演练,这样才能在真正实验中手到擒来,做到了然于心。

  不过说实话,在做试验之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的实验一样,操作应该不会很难,做完实验之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写完,直到做完几次电路实验后,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它真的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天真的以为自己把*时的理论课学好就可以很顺利的完成实验,事实证明我错了。

  在最后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我和同组同学做的是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因为次放大电路主要是模拟电子技术的范畴,而自己选修专业与此有很大的联系,所以在做综合实验设计的时候,本着实践性,创新性,可行性和有意义性的原则,选择了这个实验。实验本身的原理并不是很复杂,但那只针对有过相关学*的同学,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对于实验原理的掌握本身就是一个挑战。通过翻阅有关书籍和查阅相关的资源,加深自己对功放的理解,通过EWB软件的仿真,比较实验数值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最终输出正确而准确的波形和实验数据。

  总结:电路实验最后给我留下的是:严谨以及求实。能做好的事就要把它做到最好,把生活工作学*当成是在雕刻一件艺术品,真正把心投入其中,最终命运会为你证明你的努力不会白费。


电路实验报告(精选10篇)扩展阅读


电路实验报告(精选10篇)(扩展1)

——电路实验报告菁选

电路实验报告9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路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路实验报告1

同学:

  您好!

  电路实验课已经结束,请按题目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要仔细检查一遍,以免退回,具体要求如下:

  一、绘制电路图要工整、选取合适比例,元件参数标注要准确、完整。

  二、计算题要有计算步骤、解题过程,要代具体数据进行计算,不能只写得数。

  三、实验中测试得到的数据要用黑笔誊写在实验报告表格上,铅笔字迹清楚也可以,如纸面太脏要换新实验报告纸,在319房间买,钱交给姜老师。

  四、绘制的曲线图要和实验数据吻合,坐标系要标明单位,各种特性曲线等要经过实验教师检查,有验收印章,曲线图必须经剪裁大小合适,粘附在实验报告相应位置上。

  五、思考题要有自己理解实验原理后较为详尽的语言表述,如串联谐振的`判定等,可以发挥,有的要画图说明,不能过于简单,不能照抄。

  六、实验报告页眉上项目如学号、实验台号、实验室房间号、实验日期等不要漏填。

  七、要有个人小结,叙述通过实验有哪些提高,有哪些教训,之所以作得好和作得差,要分析一下原因。同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八、5月17日下午3时以前班长(学委)交到综合楼323房间。

电路实验室

  20xx年5月10日

电路实验报告2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互感电路同名端、互感系数以及耦合系数的测定方法。

  2、理解两个线圈相对位置的改变,以及用不同材料作线圈铁芯时对互感的影响。

  二、原理说明

  1、判断互感线圈同名端的方法

  (1)直流法

  如图19-1所示,当开关S闭合瞬间,若毫安表的指针正确,则可断定“1”,“3”为同名端;指针反偏,则“1”,“4”为同名端。

  (2)交流法

  如图19-2所示,将两个绕组N1和N2的任意两端(如2,4端)联在一起,在其中的一个绕组(如N1)两端加一个低电压,用交流电压分别测出端电压U13、U12和U34。若U13是两个绕组端压之差,则1,3是同名端;若U13是两个绕组端压之和,则1,4是同名端。

  2、两线圈互感系数M的测定。

  在图19-2的N1侧施加低压交流电压U1,测出I1及U2。根据互感电势E2M≈U20=MI;可算得互感系数为M=U2I1

  3、耦合系数K的测定

  两个互感线圈耦合松紧的程度可用耦合系数K来表示

  K=M/L1L2

  先在N1侧加低压交流电压U1,测出N1侧开路时的电流I1;然后再在N2侧加电压U2,测出N1侧开路时的电流I2,求出各自的自感L1和L2,即可算得K值。

  三、实验设备

  1、直流电压、毫安表;

  2、交流电压、电流表;

  3、互感线圈、铁、铝棒;

  4、EEL-06组件(或EEL-18);100Ω/3W电位器,510Ω/8W线绕电阻,发光二极管。

  5、滑线变阻器;200Ω/2A(自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分别用直流法和交流法测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1)直流法

  实验线路如图19-3所示,将N1、N2同心式套在一起,并放入铁芯。U1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调至6V,然后改变可变电阻器R(由大到小地调节),使流过N1侧的电流不超过0.4A(选用5A量程的数字电流表),N2侧直接接入2mA量程的毫安表。将铁芯迅速地拔出和插入,观察毫安表正、负读数的变化,来判定N1和N2两个线圈的同名端。

  (2)交流法

  按图19-4接线,将小线圈N2套在线圈N2中。N1串联电流表(选0~5A的`量程)后接至自耦调压器的输出,并在两线圈中插入铁芯。

  接通电路源前,应首先检查自耦调压器是否调至零位,确认后方可接通交流电源,令自耦调压器输出一个很低的电压(约2V左右),使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小于1.5A,然后用0~20V量程的交流电压表测量U13,U12,U34,判定同名端。

  拆去2、4联线,并将2、3相接,重复上述步骤,判定同名端。

  2、按原理说明2的步骤测出U1,I1,U2,计算出M。

  3、将低压交流加在N2侧,N1开路,按步骤2测出U2,I1,U1。

  4、用万用表的R×1档分别测出N1和N2线圈的电阻值R1和R2。

  5、观察互感现象

  在图19-4的N1侧接入LED发光二极管与510Ω串联的支路。

  (1)将铁芯慢慢地从两线圈中抽出和插入,观察LED亮度的变化及各电表读数的变化,记录现角。

  (2)改变两线圈的相对位置,观察LED亮度的变化及仪表读数。

  (3)改用铝棒代替铁棒,重复(1),(2)的步骤,观察LED的亮度变化,记录现象。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整个实验过程中,注意流过线圈N1的电流不超过1.5A,流过线圈N2的电流不得超过1A。

  2、测定同名端及其他测量数据的实验中,都应将小线圈N2套在大线圈N1中,并行插入铁芯。

  3、如实验室各有200Ω,2A的滑线变阻器或大功率的负载,则可接在交流实验时的N侧。

  4、实验前,首先要检查自耦调压器,要保证手柄置在零位,因实验时所加的电压只有2~3V左右。因此调节时要特别仔细,小心,要随时观察电流表的读数,不得超过规定值。

电路实验报告3

  一、实验目的

  1.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汽车全车线路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

  2.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二、实验设备

  全车线路试验台4台

  三、实验设备组成

  全车电线束,仪表盘,各种开关、前后灯光分电路、点火线圈、发动机电脑、传感器、继电器、中央线路板、节气组件、电源、收放机、保险等。

  四、组成原理

  汽车总线路的组成: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总线路,包括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和信号装置、仪表和显示装置、辅助电器设备等电器设备,以及电子燃油喷射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电子控制系统。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器设备和电子控制系统的应用日益增多。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汽车线路的特点:汽车电路具有单线、直流、低压和并联等基本特点。

  (1)汽车电路通常采用单线制和负搭铁,汽车电路的单线制.通常是指汽车电器设备的正极用导线连接(又称为火线),负极与车架或车身金属部分连接,与车架或车身连接的`导线又称为搭铁线。蓄电池负极搭铁的汽车电路,称为负搭铁。现代汽车普遍采用负搭铁。同一汽车的所有电器搭铁极性是一致的。

  对于某些电器设备,为了保证其工作的可靠性,提高灵敏度,仍然采用双线制连接方式。例如,发电机与调节器之间的搭铁线、双线电喇叭、电子控制系统的电控单元、传感器等。

  (2)汽车电路采用直流电源,汽车用电设备采用与电源电压一致的直流电器设备。

  (3)汽车用电都是低压电源一般为12V、24V,目前有的人提出用42V电源。个别电器工作信号是高压或不同的电压,如点火系统电路中的高压电路,电控系统各传感器的工作电压、输出信号等。

  (4)汽车电路采用并联连接电源设备和用电设备采用并联连接。电源设备中的蓄电池和发电机并联,可单独或同时向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供电;各用电设备并联,可单独或同时工作。

  (5)各电子控制系统相对独立运行,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电子控制系统,按照其工作原理相对独立运行。

  2、导线颜色和编号特征:

  所有低压导线选用不同颜色的单色线或双色线,并在每根导线上编号。

  3、电子控控制系统特征:

  P-73-

  六、注意事项

  实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实验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操作、观察和测量拟订的各量,以达预期的效果。实验应集中思想、细心操作、注意安全,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损坏仪器设备或造**身事故。

  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作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实验能有效而顺利的进行。预*要求搞清楚实验的目的、要求、设备性能、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2.实验按预定的步骤进行,做好后经教师的检查允后方可启动或通电实验。

  3.实验做完后,应自行检查数据等结果,并与理论相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做好实验报告。

  4.实验做完后,工具不要乱放,擦干净后,整理好装入工具箱内。

  5.实验时发生事故,切勿惊慌失措,首先切断电源,保持现场,由教师检查处理。

  6.要爱护财产,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如有损坏要添表上报,并听候处理,特别是操作不当或使用不当者,要部分或全部赔偿。

  7.严禁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仪表等。

  8.每次做完实验后,各组轮流打扫实验室,以保持清洁。

  七、思考题

  1、简述汽车电路图有哪些种类。

  2、绘制汽车全车电气系统原理框图。

电路实验报告4

  一、实验设计目的和作用

  1.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如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熟练运用的能力,掌握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以及使用仿真软件、实验设备进行调试和数据处理等。

  2.学*较复杂的`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提高基于模拟、数字电路等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二、设计的具体实现

  实验要求用TL084设计正弦波产生电路。正弦波产生方式有多种,本次试验采用较为简单的文氏桥振荡电路。通过图书馆和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确定如下电路。

  Multisim原理图:

  sc**

  调节w1使电路起振,w2调节幅度

  仿真结果:频率162Hz,幅度范围0.8—

  10V

  三、实际制作调试和结果分析

  频率:133.33Hz

  幅度范围:1~9V

  四、总结

  第一次进行电路设计,遇到了很多麻烦。Multisim、Protel等软件不熟悉,第一次焊电路焊工也不行。通过实验,基本学会了这些软件的操作,制作过程中,自己的焊工有了很大进步。虽然做了好几次才把电路调出来,但还是很满意。

  五、参考文献

  1.于红珍.通信电子电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2.康华光,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3.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xx

电路实验报告5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悉门电路逻辑功能,并掌握常用的逻辑电路功能测试方法。熟悉RXS-1B数字电路实验箱。

  二、方法、步骤

  1.实验仪器及材料

  1) RXS-1B数字电路实验箱2)万用表3)器件

  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1片74LS86四2输入异或门1片

  2.预*要求

  1)阅读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南,懂得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要求和实验方法。

  2)复*门电路工作原理及相应逻辑表达式。

  3)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外引线排列图,了解各引出脚的功能。

  4)学*RXB-1B数字电路实验箱使用方法。

  3.说明

  用以实现基本逻辑关系的电子电路通称为门电路。常用的门电路在逻辑功能上有非门、与门、或门、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异或门等几种。非逻辑关系:Y=A与逻辑关系:Y=AB或逻辑关系:Y=AB与非逻辑关系:Y=AB或非逻辑关系:Y=AB与或非逻辑关系:Y=ABCD异或逻辑关系:Y=AB

  三、实验过程及内容

  任务一:异或门逻辑功能测试

  集成电路74LS86是一片四2输入异或门电路,逻辑关系式为1Y=1A⊕1B,2Y=2A⊕2B,3Y=3A⊕3B,4Y=4A⊕4B,其外引线排列图如图1.3.1所示。它的1、2、4、5、9、10、12、13号引脚为输入端1A、1B、2A、2B、3A、3B、4A、4B,3、6、8、11号引脚为输出端1Y、2Y、3Y、4Y,7号引脚为地,14号引脚为电源+5V。

  (1)将一片四2输入异或门芯片74LS86插入RXB-1B数字电路实验箱的任意14引脚的IC空插座中。

  (2)按图1.3.2接线测试其逻辑功能。芯片74LS86的输入端1、2、4、5号引脚分别接至数字电路实验箱的任意4个电*开关的插孔,输出端3、6、8分别接至数字电路实验箱的电*显示器的任意3个发光二极管的插孔。14号引脚+5V接至数字电路实验箱的+5V电源的.“+5V”插孔,7号引脚接至数字电路实验箱的+5V电源的“⊥”插孔。

  (3)将电*开关按表1.3.1设置,观察输出端A、B、Y所连接的电*显示器的发光二极管的状态,测量输出端Y的电压值。发光二极管亮表示输出为高电*(H),发光二极管不亮表示输出为低电*(L)。把实验结果填入表1.3.1中。

  将表中的实验结果与异或门的真值表对比,判断74LS86是否实现了异或逻辑功能。根据测量的VZ电压值,写出逻辑电*0和1的电压范围。

  任务二:利用与非门控制输出

  选一片74LS00,按图1.3.3接线。在输入端A输入1HZ连续脉冲,将S端接至数字电路实验箱的任一逻辑电*开关,3接发光二极管的插孔。设置电*开关,观察发光二极管。

  四、数据处理分析

  分析:

  74LS86上1,2,3构成异或门电路,4,5,6构成异或门电路。把3,10连接,6,9连接,再和8也构成异或门电路。7接GND,14接Vcc。异或门电路,只有在两端输入相同信号时,才会输出“0”;输入不同信号时,输出“1”。A,B,Y也组成一个异或门电路,原理相同。实验表明,当K0,K1相同时,A是0;不同A是1;当K2,K3相同时,B是0;不同B是1;当A,B相同时,Y是0;不同Y是1;所以经验证正确。另外,当接入5V时,Y的电压在0.15V左右代表“0”,在3.4V左右代表“1”。

  任务二

  当2接入是绿灯(0)时,3亮红灯(1);

  当2接入是红灯(1)时,3的灯绿红闪烁(0-1)。分析:

  与非门电路,Y=AB A是1,0变化的。当A为0,AB则为0,AB非则为1.Y亮

  红灯。当A为1时,B为1,则结果是0;B为0,则结果是1。所以Y的灯红绿闪烁。

  五、实验结论

  1.异或门的特点是“相同出0,相反出1”,在实验箱上表现为同时输入高电*或低电*时输出低电*,否则输出高电*;

  2. 2.与非门同时输入高电*时输出低电*,其他输入都输出高电*;

  3.与非门一端接入连续脉冲,另一端输入低电*时,输出都是高电*,接入高电*时,输出与脉冲相反的波形。

电路实验报告6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电路实验课的学*,学到了很多的新东西,发现了自己在电路理论知识上面的不足,让自己能够真正的把点亮学通学透。

  电路实验,作为一门实实在在的实验学科,是电路知识的基础和依据。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巩固电路学的知识,激发我们对电路的学*兴趣。

  首先,在对所学的电路理论课而言,实验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把理论应用到实践的*台,让我们能够很好的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能力,提高了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和掌握。

  其次,对于个人能力而言,实验很好的解决了我们实践能力不足且得不到很好锻炼机会的矛盾,通过实验,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能够通过实验很好解决自己对于理论的学*中存在的一些知识盲点。

  对于团队协作与待人处事方面,实验让我们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教导我们以谦虚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人与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队友,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实验的积极的讨论,理性的争辩,可以让我们更加接*真理。

  实验中应注意的有几点。

  一,一定要先弄清楚原理,

  这样在做实验,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把实验做好做细。一开始,实验比较简单,可能会不注重此方面,但当实验到后期,需要思考和理解的东西增多,个人能力拓展的方面占一定比重时,如果还是没有很好的做好预*和远离学*工作,那么实验大部分会做的很不尽人意。

  二,在养成*惯方面,

  一定要真正的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把预*报告真正的学*研究过,并进行初步的实验数据的估计和实验步骤的演练,这样才能在真正实验中手到擒来,做到了然于心。

  不过说实话,在做试验之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的实验一样,操作应该不会很难,做完实验之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写完,直到做完几次电路实验后,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它真的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天真的以为自己把*时的理论课学好就可以很顺利的完成实验,事实证明我错了。

  在最后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我和同组同学做的.是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因为次放大电路主要是模拟电子技术的范畴,而自己选修专业与此有很大的联系,所以在做综合实验设计的时候,本着实践性,创新性,可行性和有一

  意义性的原则,选择了这个实验。实验本身的原理并不是很复杂,但那只针对有过相关学*的同学,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对于实验原理的掌握本身就是一个挑战。通过翻阅有关书籍和查阅相关的资源,加深自己对功放的理解,通过EWB软件的仿真,比较实验数值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最终输出正确而准确的波形和实验数据。

  总结:电路实验最后给我留下的是:严谨以及求实。能做好的事就要把它做到最好,把生活工作学*当成是在雕刻一件艺术品,真正把心投入其中,最终命运会为你证明你的努力不会白费。

  

电路实验报告7

  实验目的

  1、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提高功率因素的方法;

  2、通过测量日光灯所消耗的功率,学会瓦特表;

  3、学会日光灯的连线方法。

  实验仪器

  8W日光灯装置(灯管、镇流器、启辉器)一套,功率表,万用表,可调电容箱,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

  用P、S、I、V分别表示电路的有功功率、视在功率、总电流和电源电压。按定义电路的功率因数cosα=P/S=P/IU。由此可见,在电源电压且电路的有功功率一定时,电路的功率因数越高,它占用电源(或供电设备)的容量S就越少。

  日光灯电路中,镇流器是一个感性元件(相当于电感与电阻的`串联),因此它是一个感性电路,切功率因数很低,约0.5-0.6。

  提高日光灯电路(其它感性电路也是一样)功率因素的方法是在电路的输入端并联一定容量的电容器。

  测试电路图

  实验数据表

  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电容的增大,功率因数也增大,当超过一定范围,功率因数随着电容的增大而减少。

电路实验报告8

  电路实验,作为一门实实在在的实验学科,是电路知识的基础和依据。它能够帮忙我们进一步理解巩固电路学的知识,激发我们对电路的学*兴趣。在大二上学期将要结束之际,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电路实验,从简单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到示波器的使用,再到一阶电路——,一共五个实验,经过这五个实验,我对电路实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体会到了电路的神奇与奥妙。可是说实话在做这次试验之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的实验一样,操作应当不会很难,做完实验之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写完,直到做完这次电路实验时,我才明白其实并不容易做。它真的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天真的以为自我把*时的理论课学好就能够很顺利的完成实验,事实证明我错了,当我走上试验台,我意识到要想以优秀的成绩完成此次所有的实验,难度很大,但我明白这个难度是与学到的知识成正比的,所以我想说,虽然我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最终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因为我毕竟在这次实验中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终究使我在这次实验中受益匪浅。

  下头我想谈谈我在所做的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在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验证实验中,进一步学*了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应用,根据所画原理图,连接好实际电路,测量出实验数据,经计算实验结果均在误差范围内,说明该实验做的成功。我认为这两个实验的实验原理还是比较简单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很简单,至少我觉得那些行行色色的导线就足以把你绕花眼,所以我想说这个实验不仅仅是对你所学知识掌握情景的考察,更是对你的耐心和眼力的一种考验。

  在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实验中,了解到对于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能够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u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其等效内阻ro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时的等效电阻。这就是戴维南定理的具体说明,我认为其实质也就是在阐述一个等效的概念,我想无论你是学*理论知识还是进行实际操作,只要抓住这个中心,我想可能你所遇到的续都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可是在做这个实验,我想我们应当注意一下万用表的`使用,尽管它的操作很简单,但如果你马虎大意也是完全有可能出错的,是你整个的实验前功尽弃!

  在接下来的常用电子仪器使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对示波器的使用,我们经过了解示波器的原理,初步学会了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在试验中我们观察到了在不一样频率、不一样振幅下的各种波形,并且经过毫伏表得出了在不一样情景下毫伏表的读数。

  总的来说,经过此次电路实验,我的收获真的是蛮大的,不只是学会了一些一齐的使用,如毫伏表,示波器等等,更重要的是在此次实验过程中,更好的培养了我们的具体实验的本事。又因为在在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实验现象,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并且分析现象的原因。异常有时当实验现象与我们预计的结果不相符时,就更加的需要我们仔细的思考和分析了,并且进行适当的调节。所以电路实验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本事、动手操做本事和独立思考本事。

电路实验报告9

  一、实验题目

  利用类实现阶梯型电阻电路计算

  二、实验目的

  利用类改造试验三种构造的计算程序,实现类的封装。通过这种改造理解类实现数据和功能封装的作用,掌握类的设计与编程。

  三、实验原理

  程序要求用户输入的电势差和电阻总数,并且验证数据的有效性:电势差必须大于0,电阻总数必须大于0小于等于100的偶数。再要求用户输入每个电阻的电阻值,并且验证电阻值的有效性:必须大于零。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InputParameter ()函数实现的。

  且该函数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临界判断,若所输入数据不满足要求,要重新输入,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本实验构造了两个类,一个CResistance类,封装了电阻的属性和操作,和一个CLadderNetwork类,封装了阶梯型电阻电路的属性和操作。

  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并赋给CladderNetwork的数据,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InputParameter函数实现的。

  输出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以便检查,,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PrintEveryPart()函数实现的。

  根据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换算出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Calculate ()函数实现的。

  最后输出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PrintResult()函数实现的。

  此程序很好的体现了面向对象编程的技术:

  封装性:类的方法和属性都集成在了对象当中。

  继承性:可以继承使用已经封装好的类,也可以直接引用。

  多态性:本实验未使用到多态性。

  安全性:对重要数据不能直接操作,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以下是各个类的说明:

  class CResistance //电阻类

  private:

  double voltage;

  double resistance;

  double current;

  public:

  void InitParameter(); //初始化数据

  void SetResist(double r); //设置resistance的值

  void SetCur(double cur); //设置current的值

  void SetVol(double vol); //设置voltage的值

  void CalculateCurrent(); //由电阻的电压和电阻求电流

  double GetResist(){return resistance;} //获得resistance的值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double GetCur(){return current;} //获得current的值

  double GetVol(){return voltage;} //获得voltage的值

  class CResistance //电阻类{

  private:

  CResistance resists[MAX_NUM]; //电阻数组

  int num;

  double srcPotential;

  public:

  void InitParameter(); //初始化数据

  void InputParameter(); //输入数据

  void Calculate(); //计算

  void PrintEveryPart(); //显示输入的数据以便检查

  void PrintResult(); //显示结果

  四、实验结果

  程序开始界面:

  错误输入-1(不能小于0)

  错误输入0 (不能为0)

  输入正确数据3

  输入错误数据-1

  输入错误数据0

  输入正确数据4

  同样给电阻输入数据也必须是正数现在一次输入2,2,1,1

  得到正确结果。


电路实验报告(精选10篇)(扩展2)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0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1

  摘要:简要说明了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地位和实验预*的重要性。详细介绍如何做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实验预*,包括预*要求、预*重点、设计性实验的预*、预*报告的内容;并以“拉伸法测量钢丝杨氏模量”这一实验项目为例,具体说明了怎样做好实验预*。

  一、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地位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大学物理实验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大学物理实验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学物理实验的预*要求

  与理论课程不同,实验课程的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任务。所以实验预*尤其重要。上课时教师要检查实验预*情况,评定实验预*成绩。没有预*的学生不能做实验。

  实验预*的目的是全面认识和了解所要做的实验项目。因此,要求在预*时应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明确实验任务,写出简单的预*报告。

  (1) 明确实验任务

  要明确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每个待测量又分别需要什么实验仪器和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测量。

  (2)清楚实验原理

  要理解实验基本原理。例如,电位差计精确测量电压实验用到补偿法原理进行定标,应该理解补偿电路的特点,什么是定标,定标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补偿电路定标;电位差计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怎样减小误差。

  (3)了解实验仪器 要初步了解实验仪器,通过预*知道需要使用哪些仪器,并对仪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初步学*,特别是仪器的结构功能、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

  (4)了解实验误差

  要了解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思考在做实验时应当怎样减小误差。

  (5)总结实验预*

  尝试归纳总结实验所体现的基本思想,自己在预*过程做了哪些工作,遇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等等。

  总之,实验预*时要认真阅读实验教材,积极参考网上实验学*辅导,必要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理解实验原理,掌握测量方案,初步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写好预*报告。

  设计性实验项目除了做好一般实验项目的预*工作以外,还要做好下列预*工作。

  (1)阐述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方案

  根据实验内容要求和实验教材中实验原理的提示,认真查阅有关资料,详细写出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

  (2)选择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

  根据实验方案的要求,确定出使用什么样的实验仪器、采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测量。选择测量方法时还要考虑到选用什么样的数据处理方法。

  (3)确定实验过程,拟定实验步骤

  明确实验的整体过程,拟定出详细的实验步骤。

  三、预*报告的主要内容

  3.实验原理(必要的计算公式、原理图、电路图、光路图、相关说明等表格。)

  特别说明:

  预*报告为预*时写的实验报告,不一定冠名“预*”。如果预*实验报告1~4项内容书写完整规范,整齐清晰,可以作为实验报告的一部分。撰写实验报告时可以在此基础上续加其他内容。

  四、实验预*举例

  下面以“拉伸法测钢材的杨氏模量”这一实验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验预*的主要内容。

  首先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要求,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重点思考和解决如下问题:

  (1)什么是杨氏弹性模量?

  (2)测量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如何?

  (3)通过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明确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这些物理量如何测量?

  (4)实验测量中用到什么测量方法?

  (5)实验中的数据如何记录和处理?

  实验5-3 拉伸法测钢材的杨氏模量

  【实验目的】

  (1)学会拉伸法测量杨氏弹性模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掌握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伸长量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目的可以知道本实验中要用到几种测量长度的器具,要提前预*使用方法,并且要熟悉“光杠杆”测微小长度变化的方法以及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原理】

  (1)什么是杨氏弹性模量

  设钢丝截面积为S,长为L。若沿长度方向施以外力F使钢丝伸长△L,则比值F/S 是单位截面上的作用力,称为应力;比值△L/L 是物体的相对伸长量,称为应变,表示物体形变的大小。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式中比例系数E的大小,只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质,与外力F、物体原长L 及截面积S 的大小无关,叫做杨氏模量。

  (所以实验当中需要测量F、L、S或d、ΔL几个量才能计算出杨氏模量,究竟如何测量呢?)

  (2) 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ΔL 光杠杆结构如图1所示,光杠杆是一个带有可旋转的*面镜的支架,*面镜的镜面与三个足尖决定的*面垂直,其后足即杠杆的支脚与被测物接触,当杠杆支脚随被测物上升或下降微小距离ΔL时,镜面法线转过一个φ 角,而入射到望远镜的光线转过2φ角,如图2 所示。当φ 很小时,有

  图1 光杠杆结构

  式中K为支脚尖到刀口的垂直距离(也叫光杠杆的臂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故当镜面转动φ 角时,反射光线转动2φ 角,由图2可知式中D 为镜面到标尺的距离,l 为从望远镜中观察到的标尺移动的距离(设长度变化前望远镜中的叉丝横线读出标尺上相应的刻度值为x,当长度变化两次读数差为l =式(4)得微小伸长量为lD

  图2 光杠杆原理Kl 2D

  (3)测定钢丝杨氏模量的理论公式由式(2)和式(5)可得实验测定钢丝杨氏模量的理论公式为E?8FLD?d2Kl

  【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定仪、光杠杆、望远镜尺组、米尺、千分尺等。

  (应该在下面阅读中仔细查阅杨氏模量测定仪、千分尺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如杨氏模量仪中光杠杆及其测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千分尺的读数方法;并思考如何选择上面几种测量仪器。)

  【实验内容】

  (1)调整杨氏模量仪

  (2)光杠杆及望远镜尺组的调节

  (3)测量相应物理量

  (4)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中要注意光杠杆(望远镜、*面镜、标尺)的调节,特别注意如何消除十字叉丝像和标尺像的视差;千分尺的读数(注意初末位置的读数),初步理解不同量如何选择相应测量仪器的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2

  摘要:热敏电阻是阻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一种半导体电阻,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自动控制、无线电子技术、遥控技术及测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通过用电桥法来研究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加深对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了解。关键词:热敏电阻、非*衡直流电桥、电阻温度特性

  1、引言

  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Ⅰ、负电阻温度系数(简称N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由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Ⅱ、正电阻温度系数(简称P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用钛酸钡材料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艺,高温烧制而成。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载流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载流子数目越多,电阻率越小。应用广泛,除测温、控温,在电子线路中作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类加热器,如电吹风等。

  2、实验装置及原理

  【实验装置】FQJ—Ⅱ型教学用非*衡直流电桥,FQJ非*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实验原理】根据半导体理论,一般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和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为(1—1)式中a与b对于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为常量,其数值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因而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可以根据电阻定律写为(1—2)式中为两电极间距离,为热敏电阻的横截面,。对某一特定电阻而言,与b均为常数,用实验方法可以测定。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则有(1—3)上式表明与呈线性关系,在实验中只要测得各个温度以及对应的电阻的值,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作图,则得到的图线应为直线,可用图解法、计算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出参数a、b的值。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下式给出(1—4)从上述方法求得的b值和室温代入式(1—4),就可以算出室温时的电阻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时的电阻值,可由非*衡直流电桥测得。非*衡直流电桥原理图如右图所示,B、D之间为一负载电阻,只要测出,就可以得到值。

  当负载电阻→,即电桥输出处于开路状态时,=0,仅有电压输出,用表示,当时,电桥输出=0,即电桥处于*衡状态。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在测量之前,电桥必须预调*衡,这样可使输出电压只与某一臂的电阻变化有关。若R1、R2、R3固定,R4为待测电阻,R4=RX,则当R4→R4+△R时,因电桥不*衡而产生的电压输出为:(1—5)在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时,非*衡直流电桥所采用的是立式电桥,,且,则(1—6)式中R和均为预调*衡后的电阻值,测得电压输出后,通过式(1—6)运算可得△R,从而求的=R4+△R。

  3、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研究

  根据表一中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之电阻~温度特性研究桥式电路,并设计各臂电阻R和的值,以确保电压输出不会溢出(本实验=1000.0Ω,=4323.0Ω)。根据桥式,预调*衡,将“功能转换”开关旋至“电压“位置,按下G、B开关,打开实验加热装置升温,每隔2℃测1个值,并将测量数据列表(表二)。

  表一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之电阻~温度特性温度℃253035404550556065电阻Ω2700222518701573134111601000868748

  表二非*衡电桥电压输出形式(立式)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的数据i12345678910温度t℃10.412.414.41***18.420.422.424.42***28.4热力学TK283.4285.4287.4289.4291.4293.4295.4297.4299.4301.40.0-12.5-27.0-42.5-58.4-74.8-91.6-107.8-12***-144.40.0-259.2-529.9-789-1027.2-124.8-1451.9-1630.1-1815.4-1977.94323.04063.83793.13534.03295.83074.92871.12692.92507.62345.1

  根据表二所得的数据作出~图,如右图所示。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所得的线性方程为,即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4、实验结果误差

  通过实验所得的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根据所得表达式计算出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测量值,与表一所给出的参考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如下表所示:表三实验结果比较温度℃253035404550556065参考值RTΩ2700222518701573134111601000868748测量值RTΩ2720223819001587140812321074939823相对误差%0.740.581.600.894.996.207.408.1810.00

  从上述结果来看,基本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但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变小,但是相对误差却在变大,这主要是由内热效应而引起的。

  5、内热效应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利用非*衡电桥测量热敏电阻时总有一定的工作电流通过,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大,体积小,热容量小,因此焦耳热将迅速使热敏电阻产生稳定的高于外界温度的附加内热温升,这就是所谓的内热效应。在准确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时,必须考虑内热效应的影响。本实验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6、实验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很明显的可以发现热敏电阻的阻值对温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而且随着温度上升,其电阻值呈指数关系下降。因而可以利用电阻—温度特性制成各类传感器,可使微小的温度变化转变为电阻的变化形成大的信号输出,特别适于高精度测量。又由于元件的体积小,形状和封装材料选择性广,特别适于高温、高湿、振动及热冲击等环境下作温湿度传感器,可应用与各种生产作业,开发潜力非常大。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3

  摘要:简要说明了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地位和实验预*的重要性。详细介绍如何做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实验预*,包括预*要求、预*重点、设计性实验的预*、预*报告的内容;并以“拉伸法测量钢丝杨氏模量”这一实验项目为例,具体说明了怎样做好实验预*。

  一、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地位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大学物理实验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大学物理实验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学物理实验的预*要求

  与理论课程不同,实验课程的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任务。所以实验预*尤其重要。上课时教师要检查实验预*情况,评定实验预*成绩。没有预*的学生不能做实验。

  实验预*的目的是全面认识和了解所要做的实验项目。因此,要求在预*时应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明确实验任务,写出简单的预*报告。

  (1) 明确实验任务

  要明确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每个待测量又分别需要什么实验仪器和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测量。

  (2)清楚实验原理

  要理解实验基本原理。例如,电位差计精确测量电压实验用到补偿法原理进行定标,应该理解补偿电路的特点,什么是定标,定标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补偿电路定标;电位差计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怎样减小误差。

  (3)了解实验仪器 要初步了解实验仪器,通过预*知道需要使用哪些仪器,并对仪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初步学*,特别是仪器的结构功能、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

  (4)了解实验误差

  要了解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思考在做实验时应当怎样减小误差。 (5)总结实验预*

  尝试归纳总结实验所体现的基本思想,自己在预*过程做了哪些工作,遇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等等。

  总之,实验预*时要认真阅读实验教材,积极参考网上实验学*辅导,必要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理解实验原理,掌握测量方案,初步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写好预*报告。

  设计性实验项目除了做好一般实验项目的预*工作以外,还要做好下列预*工作。 (1)阐述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方案

  根据实验内容要求和实验教材中实验原理的提示,认真查阅有关资料,详细写出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

  (2)选择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

  根据实验方案的要求,确定出使用什么样的实验仪器、采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测量。选择测量方法时还要考虑到选用什么样的数据处理方法。

  (3)确定实验过程,拟定实验步骤

  明确实验的整体过程,拟定出详细的实验步骤。

  三、预*报告的主要内容

  3.实验原理(必要的计算公式、原理图、电路图、光路图、相关说明等表格。)

  特别说明:

  预*报告为预*时写的实验报告,不一定冠名“预*”。如果预*实验报告1~4项内容书写完整规范,整齐清晰,可以作为实验报告的一部分。撰写实验报告时可以在此基础上续加其他内容。

  四、实验预*举例

  下面以“拉伸法测钢材的杨氏模量”这一实验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验预*的主要内容。

  首先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要求,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重点思考和解决如下问题: (1)什么是杨氏弹性模量? (2)测量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如何?

  (3)通过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明确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这些物理量如何测量? (4)实验测量中用到什么测量方法? (5)实验中的数据如何记录和处理?

  实验5-3 拉伸法测钢材的杨氏模量

  【实验目的】

  (1)学会拉伸法测量杨氏弹性模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掌握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伸长量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目的可以知道本实验中要用到几种测量长度的器具,要提前预*使用方法,并且要熟悉“光杠杆”测微小长度变化的方法以及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原理】

  (1)什么是杨氏弹性模量

  设钢丝截面积为S,长为L。若沿长度方向施以外力F使钢丝伸长△L,则比值F/S 是单位截面上的作用力,称为应力;比值△L/L 是物体的相对伸长量,称为应变,表示物体形变的大小。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式中比例系数E的大小,只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质,与外力F、物体原长L 及截面积S 的大小无关,叫做杨氏模量。

  (所以实验当中需要测量F、L、S或d、ΔL几个量才能计算出杨氏模量,究竟如何测量呢?)

  (2) 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ΔL 光杠杆结构如图1所示,光杠杆是一个带有可旋转的*面镜的支架,*面镜的镜面与三个足尖决定的*面垂直,其后足即杠杆的支脚与被测物接触,当杠杆支脚随被测物上升或下降微小距离ΔL时,镜面法线转过一个φ 角,而入射到望远镜的光线转过2φ角,如图2 所示。当φ 很小时,有

  图1 光杠杆结构

  式中K为支脚尖到刀口的垂直距离(也叫光杠杆

  的臂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故当镜面转动φ 角时,反射光线转动2φ 角,由图2可知

  式中D 为镜面到标尺的距离,l 为从望远镜中观察到的标尺移动的距离(设长度变化前望远镜中的叉丝横线读出标尺上相应的刻度值为x,当长度变化两次读数差为l =

  式(4)得微小伸长量为

  l

  D

  图2 光杠杆原理

  K

  l 2D

  (3)测定钢丝杨氏模量的理论公式

  由式(2)和式(5)可得实验测定钢丝杨氏模量的理论公式为

  E?

  8FLD

  ?d2Kl

  【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定仪、光杠杆、望远镜尺组、米尺、千分尺等。

  (应该在下面阅读中仔细查阅杨氏模量测定仪、千分尺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如杨氏模量仪中光杠杆及其测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千分尺的读数方法;并思考如何选择上面几种测量仪器。)

  【实验内容】

  (1)调整杨氏模量仪

  (2)光杠杆及望远镜尺组的调节

  (3)测量相应物理量

  (4)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中要注意光杠杆(望远镜、*面镜、标尺)的调节,特别注意如何消除十字叉丝像和标尺像的视差;千分尺的读数(注意初末位置的读数),初步理解不同量如何选择相应测量仪器的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4

  经过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的学*让我受益匪浅。在大学物理实验课即将结束之时,我对在这一年来的学*进行了总结,总结这一年来的收获与不足。取之长、补之短,在今后的学*和工作中有所受用。在这一年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中,让我受益颇多。

  一、大学物理实验让我养成了课前预*的好*惯。

  一直以来就没能养成课前预*的好*惯(虽然一直认为课前预*是很重要的),但经过这一年,让我深深的懂得课前预*的重要。只有在课前进行了认真的预*,才能在课上更好的学*,收获的更多、掌握的更多。

  二、大学物理实验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

  “实验就是为了让你动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东西。”现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台。每个实验我都亲自去做,不放弃每次锻炼的机会。经过这一年,让我的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大学物理实验让我在探索中求得真知。

  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利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试金石。为了要使你的理论被人接受,你必须用事实(实验)来证明,让那些怀疑的人哑口无言。虽说我们的大学物理实验只是对前人的经典实验的重复,但是对于一个知识尚浅、探索能力还不够的人来说,这些探索也非一件易事。大学物理实验都是一些经典的给人类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便利与财富。对于这些实验,我在探索中学*、在模仿中理解、在实践中掌握。大学物理实验让我慢慢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学*就是为了能自我学*,这正是实验课的核心,它让我在探索、自我学*中获得知识。

  四、大学物理实验教会了我处理数据的能力。

  实验就有数据,有数据就得处理,这些数据处理的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你的实验成功与否。经过这一年,我学会了数学方程法、图像法等处理数据的方法,让我对其它课程的.学*也是得心应手。

  经过这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让我收获多多。但在这中间,我也发现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当有些实验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时我还不能从容应对;我的探索方式还有待改善,当面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时我还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我的数据处理能力还得提高,当眼前摆着一大堆复杂数据时我处理的方式及能力还不足,不能用最佳的处理手段使实验误差减小到最小程度……总之,大学物理实验课让我收获颇丰,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实验课上学得的,我将发挥到其它中去,也将在今后的学*和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在此间发现的不足,我将努力改善,通过学*、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克服那些不应成为学*、获得知识的障碍。在今后的学*、工作中有更大的收获,在不断地探索中、在无私的学*、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5

  摘要:热敏电阻是阻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一种半导体电阻,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自动控制、无线电子技术、遥控技术及测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通过用电桥法来研究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加深对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了解。

  关键词:热敏电阻、非*衡直流电桥、电阻温度特性

  1、引言

  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

  Ⅰ、负电阻温度系数(简称NTC)的热敏电阻元件

  常由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

  Ⅱ、正电阻温度系数(简称PTC)的热敏电阻元件

  常用钛酸钡材料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艺,高温烧制而成。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载流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载流子数目越多,电阻率越校应用广泛,除测温、控温,在电子线路中作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类加热器,如电吹风等。

  2、实验装置及原理

  【实验装置】

  FQJ—Ⅱ型教学用非*衡直流电桥,FQJ非*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

  【实验原理】

  根据半导体理论,一般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 和绝对温度 之间的关系为

  (1—1)

  式中a与b对于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为常量,其数值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因而热敏电阻的电阻值 可以根据电阻定律写为

  (1—2)

  式中 为两电极间距离, 为热敏电阻的横截面, 。

  对某一特定电阻而言, 与b均为常数,用实验方法可以测定。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则有

  (1—3)

  上式表明 与 呈线性关系,在实验中只要测得各个温度 以及对应的电阻 的值,

  以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作图,则得到的图线应为直线,可用图解法、计算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出参数 a、b的值。

  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 下式给出

  (1—4)

  从上述方法求得的b值和室温代入式(1—4),就可以算出室温时的电阻温度系数。

  热敏电阻 在不同温度时的电阻值,可由非*衡直流电桥测得。非*衡直流电桥原理图如右图所示,B、D之间为一负载电阻 ,只要测出 ,就可以得到 值。

  当负载电阻 → ,即电桥输出处于开

  路状态时, =0,仅有电压输出,用 表示,当 时,电桥输出 =0,即电桥处于*衡状态。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在测量之前,电桥必须预调*衡,这样可使输出电压只与某一臂的电阻变化有关。

  若R1、R2、R3固定,R4为待测电阻,R4 = RX,则当R4→R4+△R时,因电桥不*衡而产生的电压输出为:

  (1—5)

  在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时,非*衡直流电桥所采用的是立式电桥 , ,且 ,则

  (1—6)

  式中R和 均为预调*衡后的电阻值,测得电压输出后,通过式(1—6)运算可得△R,从而求的 =R4+△R。

  3、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研究

  根据表一中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之电阻~温度特性研究桥式电路,并设计各臂电阻R和 的值,以确保电压输出不会溢出(本实验 =1000.0Ω, =4323.0Ω)。

  根据桥式,预调*衡,将“功能转换”开关旋至“电压“位置,按下G、B开关,打开实验加热装置升温,每隔2℃测1个值,并将测量数据列表(表二)。

  表一 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之电阻~温度特性

  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电阻Ω 2700 2225 1870 1573 1341 1160 1000 868 748

  表二 非*衡电桥电压输出形式(立式)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的数据

  i 9 10

  温度t℃ 10.4 12.4 14.4 1*** 18.4 20.4 22.4 24.4 2*** 28.4

  热力学T K 283.4 285.4 287.4 289.4 291.4 293.4 295.4 297.4 299.4 301.4

  0.0 -12.5 -27.0 -42.5 -58.4 -74.8 -91.6 -107.8 -12*** -144.4

  0.0 -259.2 -529.9 -789 -1027.2 -124.8 -1451.9 -1630.1 -1815.4 -1977.9

  4323.0 4063.8 3793.1 3534.0 3295.8 3074.9 2871.692.9 2507.6 2345.1

  根据表二所得的数据作出 ~ 图,如右图所示。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所得的线性方程为 ,即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

  4、实验结果误差

  通过实验所得的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根据所得表达式计算出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测量值,与表一所给出的参考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如下表所示:

  表三 实验结果比较

  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参考值RT Ω 2700 2225 1870 1573 1341 1160 1000 868 748

  测量值RT Ω 2720 2238 1900 1587 1408 1232 1074 939 823

  相对误差 % 0.74 0.58 1.60 0.89 4.99 6.20 7.40 8.18 10.00

  从上述结果来看,基本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但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变小,但是相对误差却在变大,这主要是由内热效应而引起的。

  5、内热效应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利用非*衡电桥测量热敏电阻时总有一定的工作电流通过,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大,体积小,热容量小,因此焦耳热将迅速使热敏电阻产生稳定的高于外界温度的附加内热温升,这就是所谓的内热效应。在准确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时,必须考虑内热效应的影响。本实验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6、实验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很明显的可以发现热敏电阻的`阻值对温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而且随着温度上升,其电阻值呈指数关系下降。因而可以利用电阻—温度特性制成各类传感器,可使微小的温度变化转变为电阻的变化形成大的信号输出,特别适于高精度测量。又由于元件的体积小,形状和封装材料选择性广,特别适于高温、高湿、振动及热冲击等环境下作温湿度传感器,可应用与各种生产作业,开发潜力非常大。

  参考文献:

  [1] 竺江峰,芦立娟,鲁晓东。 大学物理实验[M]

  [2] 杨述武,杨介信,陈国英。普通物理实验(二、电磁学部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大学物理实验》编写组。 大学物理实验[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4] 陆申龙,曹正东。 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实验教与学[J]<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6

  摘要:热敏电阻是阻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一种半导体电阻,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自动控制、无线电子技术、遥控技术及测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通过用电桥法来研究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加深对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了解。关键词:热敏电阻、非*衡直流电桥、电阻温度特性

  1、引言

  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Ⅰ、负电阻温度系数(简称N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由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Ⅱ、正电阻温度系数(简称P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用钛酸钡材料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艺,高温烧制而成。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载流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载流子数目越多,电阻率越小。应用广泛,除测温、控温,在电子线路中作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类加热器,如电吹风等。

  2、实验装置及原理

  【实验装置】FQJ—Ⅱ型教学用非*衡直流电桥,FQJ非*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实验原理】根据半导体理论,一般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和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为(1—1)式中a与b对于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为常量,其数值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因而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可以根据电阻定律写为(1—2)式中为两电极间距离,为热敏电阻的横截面,。对某一特定电阻而言,与b均为常数,用实验方法可以测定。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则有(1—3)上式表明与呈线性关系,在实验中只要测得各个温度以及对应的电阻的值,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作图,则得到的`图线应为直线,可用图解法、计算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出参数a、b的值。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下式给出(1—4)从上述方法求得的b值和室温代入式(1—4),就可以算出室温时的电阻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时的电阻值,可由非*衡直流电桥测得。非*衡直流电桥原理图如右图所示,B、D之间为一负载电阻,只要测出,就可以得到值。

  当负载电阻→,即电桥输出处于开路状态时,=0,仅有电压输出,用表示,当时,电桥输出=0,即电桥处于*衡状态。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在测量之前,电桥必须预调*衡,这样可使输出电压只与某一臂的电阻变化有关。若R1、R2、R3固定,R4为待测电阻,R4=RX,则当R4→R4+△R时,因电桥不*衡而产生的电压输出为:(1—5)在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时,非*衡直流电桥所采用的是立式电桥,,且,则(1—6)式中R和均为预调*衡后的电阻值,测得电压输出后,通过式(1—6)运算可得△R,从而求的=R4+△R。

  3、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研究

  根据表一中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之电阻~温度特性研究桥式电路,并设计各臂电阻R和的值,以确保电压输出不会溢出(本实验=1000.0Ω,=4323.0Ω)。根据桥式,预调*衡,将“功能转换”开关旋至“电压“位置,按下G、B开关,打开实验加热装置升温,每隔2℃测1个值,并将测量数据列表(表二)。

  表一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之电阻~温度特性温度℃253035404550556065电阻Ω2700222518701573134111601000868748

  表二非*衡电桥电压输出形式(立式)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的数据i12345678910温度t℃10.412.414.41***18.420.422.424.42***28.4热力学TK283.4285.4287.4289.4291.4293.4295.4297.4299.4301.40.0-12.5-27.0-42.5-58.4-74.8-91.6-107.8-12***-144.40.0-259.2-529.9-789-1027.2-124.8-1451.9-1630.1-1815.4-1977.94323.04063.83793.13534.03295.83074.92871.12692.92507.62345.1

  根据表二所得的数据作出~图,如右图所示。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所得的线性方程为,即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4、实验结果误差

  通过实验所得的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根据所得表达式计算出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测量值,与表一所给出的参考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如下表所示:表三实验结果比较温度℃253035404550556065参考值RTΩ2700222518701573134111601000868748测量值RTΩ2720223819001587140812321074939823相对误差%0.740.581.600.894.996.207.408.1810.00

  从上述结果来看,基本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但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变小,但是相对误差却在变大,这主要是由内热效应而引起的。

  5、内热效应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利用非*衡电桥测量热敏电阻时总有一定的工作电流通过,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大,体积小,热容量小,因此焦耳热将迅速使热敏电阻产生稳定的高于外界温度的附加内热温升,这就是所谓的内热效应。在准确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时,必须考虑内热效应的影响。本实验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6、实验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很明显的可以发现热敏电阻的阻值对温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而且随着温度上升,其电阻值呈指数关系下降。因而可以利用电阻—温度特性制成各类传感器,可使微小的温度变化转变为电阻的变化形成大的信号输出,特别适于高精度测量。又由于元件的体积小,形状和封装材料选择性广,特别适于高温、高湿、振动及热冲击等环境下作温湿度传感器,可应用与各种生产作业,开发潜力非常大。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7

  一、 实验目的:

  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 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

  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

  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台各代表什么含义?

  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

  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三、 实验装置图(注明图名和图标)

  四、 实验关键步骤:

  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五、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

  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

  时间 τ/min 温度 t/oC

  开始测量 0 380

  第一转折点

  第二*台点

  结束测量

  六、 数据处理(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

  七、思考题

  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 (完)

  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

  2.实验题目:

  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

  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

  5.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要写出试验原理所对应的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参量的名称和物理意义、公式成立的条件等。画出简单原理图等。

  6.实验内容;

  7.数据表格: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

  8.数据处理及结果(结论):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9.作业题:认真完成实验教师要求的思考题。

  10.讨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数据结果、误差分析等进行总结,对进一步的想法和建议等进行讨论。

  实验报告要求

  1.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

  2.报告中的线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8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9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 (1)

  nsinα=mω2x (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 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 ∴ 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

  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

  使单摆的摆锤在水*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

  g=4π2n2h/t2.

  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

  则

  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

  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实验器材:

  单摆装置(自由落体测定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电脑通用计数器、光电门、单摆线

  实验原理:

  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锥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锥即在*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如图2-1所示。

  f =p sinθ

  f

  θ

  t=p cosθ

  p = mg

  l

  图2-1 单摆原理图

  摆锥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指向*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θ<5°),圆弧可*似地看成直线,f也可*似地看作沿着这一直线。设摆长为l,小球位移为x,质量为m,则

  sinθ=

  f=psinθ=-mg =-m x (2-1)

  由f=ma,可知a=- x

  式中负号表示f与位移x方向相反。

  单摆在摆角很小时的运动,可*似为简谐振动,比较谐振动公式:a= =-ω2x

  可得ω=

  于是得单摆运动周期为:

  t=2π/ω=2π (2-2)

  t2= l (2-3)

  或 g=4π2 (2-4)

  利用单摆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某一个固定摆长l,在多次精密地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间具有线性关系, 为其斜率,如对于各种不同的摆长测出各自对应的周期,则可利用t2—l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试验条件及误差分析:

  上述单摆测量g的方法依据的公式是(2-2)式,这个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否则将使测量产生如下系统误差:

  1. 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可通过测量θ<5°时两次不同摆角θ1、θ2的周期值进行比较。在本实验的测量精度范围内,验证出单摆的t与θ无关。

  实际上,单摆的周期t随摆角θ增加而增加。根据振动理论,周期不仅与摆长l有关,而且与摆动的角振幅有关,其公式为:

  t=t0[1+( )2sin2 +( )2sin2 +……]

  式中t0为θ接*于0o时的周期,即t0=2π

  2.悬线质量m0应远小于摆锥的质量m,摆锥的半径r应远小于摆长l,实际上任何一个单摆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论可以证明,此时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其摆动周期为:

  3.如果考虑空气的浮力,则周期应为:

  式中t0是同一单摆在真空中的摆动周期,ρ空气是空气的密度,ρ摆锥 是摆锥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单摆周期并非与摆锥材料无关,当摆锥密度很小时影响较大。

  4.忽略了空气的粘滞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实际上单摆摆动时,由于存在这些摩擦阻力,使单摆不是作简谐振动而是作阻尼振动,使周期增大。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10

  实验描述:

  鱼洗是中国三大青铜器之一,在鱼洗内注入清水后摩擦其两耳,如果频率恰当,就会出现水面产生波纹,发出嗡嗡的声音并有水花跃出的现象。经验表明,湿润的双手比干燥的双手更容易引起水花飞跃。

  实验原理:

  鱼洗的原理应该是同时应用了波的叠加和共振。摩擦的双手相当于两个相干波源,他们产生的水波在盆中相互叠加,形成干涉图样。这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相同。按照我的分析,如果振动的频率接*于鱼洗的固有频率,才会产生共振现象。通过摩擦输入的能量才会激起水花。

  令人不解的是,事实上鱼洗是否能产生水花与双手的摩擦频率并没有关系。在场的同学试着摩擦的时候,无论是缓慢的摩擦还是快速的摩擦,都能引起水花四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鱼洗的原理其实是摩擦引起的自激振动。(就像用槌敲锣一样,敲击后锣面的振动频率并不等于敲击频率。)外界能量(双手的摩擦)输入鱼洗时,就会引起其以自己的固有频率震动。(正如在锣面上敲一下。)

  为什么湿润的双手更容易引起鱼洗的振动呢?从实践的角度,可能是因为湿润的双手有更小的摩擦系数,因为摩擦起来更流畅,不会出现干燥双手可能会出现的“阻塞”情况,这只是我个人猜想,并没有发现资料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

  离心力演示仪

  实验描述:

  离心力演示仪是一个圆柱形仪器,中间有一个细柱,细柱穿过一段闭合的硬塑料带上的两个正对小孔。塑料带的一段固定,静止时,系统为一个竖直*面的圆,中间由细柱传过。当摁下仪器上的按钮时,细柱带动塑料带在水*面旋转起来。当旋转速度增大时,可以看到塑料带的自由端延细柱向下运动,整个塑料带变成旋转的椭圆形状。

  实验原理:

  离心力是一个惯性力,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绕旋转中心转动的物体有脱离中心延半径方向向外运动的趋势,产生这种趋势的力即称为离心力。当启动仪器时,塑料带各部分均作水*方向的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由临*部分的塑料小段的拉力的径向分力提供。每一个塑料小段均收到来自前后两个塑料小段的拉力。由于塑料带下端是固定的,因此在塑料带的下半部分,每个塑料小段的受力均可分解成提供向心力的径向分力和竖直向下的分力。对其上半圆部分也有类似的结果,我个人认为,塑料带一段固定是这个仪器最重要的条件,这样塑料带的下半部分的受力结果才能确定,进而上半部分每个塑料小段所受的两个拉力的关系才能确定。在竖直向下的分力作用下,塑料带被压扁成为旋转的椭圆。

  辉光球

  实验描述:

  辉光球是圆形球体,实验室中还有一个为圆盘形状。工作时会发出动感绚烂的五彩辉光,有一种魔幻效果。仔细观察辉光球,可以看到其中的气体,蓝色的一个辉光球尤为明显。当将手指放上去时,手指接触球体的部分会被辉光点亮,同时球中会有一缕气体与碰触的位置连接,十分美丽。另外观察得知,如果用笔、尺子等其他物体接触辉光球,也会出现上述现象,但强度与用手指接触相比小得多。

  实验原理:

  辉光球的另一个名称是电离子魔幻球,顾名思义,它的工作原理与电离有关。经查资料得知,稀薄的稀有气体在高频的强电场作用下会发生电离作用。而从生活中的霓虹灯得知,稀有气体如果电离,则会发光,具体的颜色与气体种类有关。根据查到的资料了解,在我们的实验室的辉光球中,发出红绿蓝三色辉光的圆盘可能充有He,

  Ne和Xe,蓝色的辉光球中可能充有Ar。在人手触摸辉光球时,由于人体和大地相连,人触摸的位置的电势与大地的电势相等,整个辉光球的电场分布不再均匀,手指碰触的地方有更低的电势,所以会更加明亮,同时,辉光球中央的电极与人手之间的电势差会更大,因而形成的辉光弧线会一直跟随人的手指。


电路实验报告(精选10篇)(扩展3)

——教育实验报告(精选5篇)

  教育实验报告 1

  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可分为三部分:①前言。②实验过程和结果。③讨论及结论。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单位、作者。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或写明某某课题实验者或牵头人、组长、撰稿人,其他人员可写在报告的结尾处。以示对实验报告的负责,并便于读者与之联系。

  (3)课题部分。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实验报告的核心。课题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说明课题来源、背景、针对性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的价值。

  (4)实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交代:①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应范围。②实验的组织类型(方法)及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取这种实验类型的依据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试成绩及评分标准;基础测定及测定内容等。③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④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实验就不成立了)。这里,要对两个变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也应交代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还是操作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因此,在实验前,就应对与效果变量测定内容相关的原因变量进行测定,以便与效果变量对比。只有经过这样的对比,才能发现共变关系。⑤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只有严格控制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6)分析与讨论。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①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②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③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差;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7)结论。它是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它直接来自实验的结果,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

  (8)附录和参考文献。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如引用未经编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

  教育实验报告 2

  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可分为三部分:①前言。②实验过程和结果。③讨论及结论。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单位、作者。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或写明某某课题实验者或牵头人、组长、撰稿人,其他人员可写在报告的结尾处。以示对实验报告的负责,并便于读者与之联系。

  (3)课题部分。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实验报告的核心。课题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说明课题来源、背景、针对性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的价值。

  (4)实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交代:①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应范围。②实验的组织类型(方法)及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取这种实验类型的依据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试成绩及评分标准;基础测定及测定内容等。③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④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实验就不成立了)。这里,要对两个变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也应交代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还是操作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因此,在实验前,就应对与效果变量测定内容相关的原因变量进行测定,以便与效果变量对比。只有经过这样的对比,才能发现共变关系。⑤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只有严格控制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6)分析与讨论。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①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②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③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差;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7)结论。它是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它直接来自实验的结果,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

  (8)附录和参考文献。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如引用未经编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

  教育实验报告 3

  中文摘要: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对使用电脑多媒体手段进行法律诊所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进行了探索,指出了我国法律专业大学生在思维和能力训练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尤其是指出了法律专业学生“‘文献检索能力严重缺乏’是法律实践能力不足的关键”的观点,对于法学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关键词:法律诊所教育 实验报告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我在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分院法律专业一年级《法理学》期中考查时,将“INTEL未来教育项目”和 “法学诊所教育”模式结合起来, 以“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多媒体情景下的法学诊所教育”实验,现将实验过程和有关体会报告如下,敬请批评指正。

  一、实验准备阶段:其次,主持教师分别模拟“学生”和“教师”两种身份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见教师演示文稿)进行换位思考,切身体验学生心态;

  二、实验实施过程: 11月3日到11月8日,学生开始选题和进行文献搜索。

  11月8日,在海华分院电脑教室,教师进行“网络文献搜索实验演示”,设定的搜索主题为“自由权”,要求使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文献搜索,学生和教师每人一台电脑同步进行网络文献搜索,以“学生搜索到的文献和教师搜索到的文献是否保持一致”作为学生搜索结果是否合格的标准。实验结果:在一个班级的80余名学员中,达到合格的学员数为零!原因为:教师键入的关键词是“论自由”,而学生键入的关键词都是“自由权”或者“自由”。根据此种“诊断”,教师立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出全体不合格的根本原因是“关键词确定错误”,并讲授如何思考关键词和如何进行高级搜索。

  11月3日到11月底,学生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并且互相交流,互相评价。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要求进行具体的“诊断后的对症教学”。例如,某小组的题目为“家长可以跟踪孩子吗?”学生只是简单堆砌了案例、图表和相关法规作为素材,并且结论和作为观点论据的素材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教师便立即“对症下药”,就“法律问题和法律结论之间的法学逻辑关系是什么?”向学生进行具体讲解辅导,使学生很直观的得到了所需要的思路和知识,明白了如何取舍素材和强化论据和论点间的逻辑联系,从而达到了训练法律思维方法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总结阶段:12月8日到9日,学生进行多媒体文稿演示讲解,就讲解部分由教师进行讲评,指出问题,讲授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教师对学生讲演部分打分,加上学生互评成绩,以确定该小组最后成绩(也是每个小组成员的*时考查成绩)。

  四、讲评阶段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讲评,发现在大学法律专业一年级新生中,存在如下比较普遍的问题:

  首先,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更难以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大部分同学都只是简单的根据教师《课题指南》中列举的具体课题设计自己的课题,而不会从生动具体的社会现实中发现具有法理学探讨价值的事例。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中学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的改革。

  其次,社会科学知识比较贫乏,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差,大部分人只能够被动的重复教材知识和简单抄袭他人观点,缺乏自主批判精神。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长期处于家长和中小学教育“包办代替”的不良教育方式所致。解决方法是加强实践教学,阅读与课程有关的参考书目,开拓知识视野,强化批判现实精神的灌输和教育,解决学生知识贫乏现象的进一步加剧。

  第三,简单堆砌素材,不会对搜索到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运用,挖掘材料中具有研究价值的部分并得出合理的结论。例如,很多同学在演示文稿中都仿照教师的演示文稿使用了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表格,但是却无法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得出结论。解决方法是加强方法论教育,训练思维,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四,只会演绎不会归纳,反向思维能力不足。例如,有些同学在课件中只会被动的按照传统的“定义——特征——法条——案例——结论”模式组织课件。这是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所造成的,解决方法是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大力开展诊所式教学活动,教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社会现象和问题,再联系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同时修正自己对知识和原理的错误理解。

  第五,只见文字,少见图片、表格和其他表现手段。其原因在于形象化思维能力缺乏,同时检索能力严重不足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解决方法是强化启发式教学方法,引进现代西方教学理念,比如诠释式和案例式教学,组织读书会和文学沙龙等有益开拓头脑的课余活动。

  最后,跑题现象时有发生,所演示的课件和教师要求的题目相去甚远。例如,在《课题指南》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假如失去继承权”为题目,探讨法理学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结果几乎所有以此为题的小组都在其演示文稿中都集合了关于如何放弃继承权的法律规定以及如何进行放弃继承权公证等民事法律知识,使法理学课题被错误理解为继承法课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学*底子薄和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所致,对此,只能依靠端正学*态度,勤奋学*和一定的课堂纪律要求来解决。

  五、我的体会:

  在本次实验中,我除每班占用大约四个教学课时进行“课堂调查”“课题指南” “网络文献搜索实验演示”和“多媒体文稿演示讲评”外,其余工作均在课余时间进行,同时也正常完成了法理学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全部教学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见学生体会),更主要的是“诊断”出了法律专业大学新生在专业课学*方面的一些“病灶”,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教学。同时,我个人也有如下几点教学体会:

  (一)、事先要对学生进行课堂调查,事后要进行反馈调查。

  (二)、培养学生文献搜索的能力至关重要。我国法律专业大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的首要问题是:遇到案例不会查找和搜索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本次实验中,教师进行“网络文献搜索实验演示”是一种创造性的新型教学方法,对于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很有价值,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在理论和实践之间进行“头脑搭桥”的一种教学工具。

  (三)、要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牢固的集中在课题问题和课题结论之间,防止学生课堂注意力和兴趣的转移。

  六、本报告附件:

  1、 课题单元计划

  2、 课题指南

  3、 学生分组名单

  4、 学生体会文章

  5、 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共47组

  6、 多媒体文稿演示解说规则

  7、课题单元计划实施表

  8、 计算机使用规则

  9、 评价量规(成绩表)

  教育实验报告 4

  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可分为三部分:①前言。②实验过程和结果。③讨论及结论。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单位、作者。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或写明某某课题实验者或牵头人、组长、撰稿人,其他人员可写在报告的结尾处。以示对实验报告的负责,并便于读者与之联系。

  (3)课题部分。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实验报告的核心。课题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说明课题来源、背景、针对性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的价值。

  (4)实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交代:①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应范围。②实验的组织类型(方法)及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取这种实验类型的依据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试成绩及评分标准;基础测定及测定内容等。③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④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实验就不成立了)。这里,要对两个变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也应交代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还是操作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因此,在实验前,就应对与效果变量测定内容相关的原因变量进行测定,以便与效果变量对比。只有经过这样的对比,才能发现共变关系。⑤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只有严格控制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6)分析与讨论。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①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②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③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差;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7)结论。它是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它直接来自实验的结果,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

  (8)附录和参考文献。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如引用未经编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

  教育实验报告 5

  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可分为三部分:①前言。②实验过程和结果。③讨论及结论。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单位、作者。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或写明某某课题实验者或牵头人、组长、撰稿人,其他人员可写在报告的结尾处。以示对实验报告的负责,并便于读者与之联系。

  (3)课题部分。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实验报告的`核心。课题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说明课题来源、背景、针对性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的价值。

  (4)实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交代:①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应范围。②实验的组织类型(方法)及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取这种实验类型的依据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试成绩及评分标准;基础测定及测定内容等。③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④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实验就不成立了)。这里,要对两个变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也应交代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还是操作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因此,在实验前,就应对与效果变量测定内容相关的原因变量进行测定,以便与效果变量对比。只有经过这样的对比,才能发现共变关系。⑤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只有严格控制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6)分析与讨论。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①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②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③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差;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7)结论。它是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它直接来自实验的结果,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

  (8)附录和参考文献。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如引用未经编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


电路实验报告(精选10篇)(扩展4)

——实验报告6篇

  实验情况及实验结果:

  1、上网查找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案例,思考一下问题:

  (1)该企业为何进行信息化的建设?

  答:*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信息化的企业.

  九十年代,随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司的信息技术建设也迈上了新的台阶。由于公司机构众多,各地业务差异较大,信息系统建设多是各自为政,全盘的考虑与规划存在不足。于是于XX年,公司与ibm携手制定了人保信息技术发展五年规划,这是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的制定结合了公司当时的经营、管理情况,并与总公司、分公司各层级管理、技术人员充分沟通、交流,吸收了他们很多的建议、想法,同时参考了国际上许多金融企业成功案例。

  (2)该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是怎样的?

  答:信息技术五年规划制定以后,信息技术部便以此为参照,目标是建设全险种、大集中、共*台、宽网络、同标准的基本体系架构。

  信息化整体思路:

  1、数据模型标准化,应用*台统一化;

  2、业务数据逐步集中存储,业务系统逐步集中处理;

  3、分析产生的数据,为业务、管理和决策服务;

  4、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提供多渠道的客户访问服务。

  (3)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了什么效益?

  答: 回顾几年以来公司信息化建设历程,已基本建成全险种、大集中、共*台、宽网络、同标准的基本体系架构,并在数据的分析处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成果斐然。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是科学合理地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并建立了标准化体系,搭建了统一的应用*台,然后将数据和业务处理逐步集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为公司业务经营和管理决策服务。与此同时,进行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为信息化之路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指导思想的科学合理性与信息化建设者们的苦干实干相结合,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得到广泛好评。公司开发的“新一代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于XX年9月提名参加了chp(com*r-worldhonorprogram,计算机世界荣誉组织)“计算机世界荣誉奖”的评选,此奖项评选由idg集团组织,全球上百家顶级it公司总裁作为评委,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领域最高奖项之一,有“it奥斯卡”之称。XX年4月,该系统已经获得本年度“计算机世界荣誉奖”21世纪贡献大奖提名奖。这是今年全球唯一一家保险企业获奖,也是继招商银行去年获奖后,我国第二家以及本年度唯一一家在该奖项的“金融、保险及地产领域”获此殊荣的国内企业。

  (4)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发现mis、crm、mrp、mrpⅱ和erp等在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应用。

  答:mrp、mrpⅱ和erp,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mpr主要对制造环节中的物流进行管理,使企业达到"既要保证生产又要控制库存"的目的;而mrpⅱ则集成了物流和资金流,将人、财、物,时间等各种资源进行周密计划,合理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erp的概念则由gartergroup率先提出,它将供应链、企业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都囊括其中。由于erp的概念流传最广,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代名词。

  mpr(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

  mrpⅱ(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制造企业资源计划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管理信息系统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一、 噪声的来源

  噪声的种类很多,因其产生的条件不同而异。地球上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噪声和人为活动产生的噪声。自然界形成的这些噪声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们是无法克服的。我们所研究的噪声主要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噪声,它的来源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⑴交通噪声

  在我国,道路交通噪声在城市中占的比重通常为40%以上,有的甚至在75%以上,随着城市车辆的拥有量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也将不断加剧。系由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产生的振动声、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防盗报警鸣笛声、穿越而过的铁路(包括地上、地下)和飞机起落时的噪声等。

  ⑵工业噪声

  系由工业生产活动中的机械设备和动力装置产生的噪声。工业噪声在我国城市环境噪声中所占的比重约为20%左右,在我国城市中,居民与厂矿的混杂情况甚多,厂矿噪声的强度大,作用时间长,使得居民对厂矿声的反应特别强烈。

  ⑶建筑施工噪声

  建筑工地地打桩声能传到数公里以外,且工期大都在一年以上,因而对周围居民地干扰是很大的。

  ⑷社会生活噪声

  泛指人们因生活(商业文化、娱乐等)活动所产生的噪声。

  二、 噪声的危害

  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四大公害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一下及格方面:

  ⑴干扰和损害听力。

  噪声污染可引起耳鸣耳痛、听力损伤等听力损害。另外,噪声会干扰听力,掩鼻需要的声音,使人不易察觉一些危险的信号,从而容易造成重大事故。

  ⑵引起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⑶对心理、睡眠、神经系统、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噪声会使人心烦意乱、负面情绪增加;使感知判断能力、智力思维、瞬时记忆、视听反应速度和验收调能力下降。人长时间在噪声刺激下就会患“神经衰弱症”。

  ⑷对妇女、孕妇、胎儿、儿童产生影响。长期强噪声会导致女性月经不调、性机能紊乱;在噪声环境下生活的儿童,智力发育水*要比安静条件下的儿童低20%。

  ⑸对视觉的影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流泪等,同时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

  ⑹其他影响。强噪声刺激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使生物间的信息联系破坏;使建筑物坍塌,一起设备失灵和毁坏等。

  三、主要仪器

  AWA5633数字式声级计、普通声级计(II型:HS5633)、Hs5920 噪声监测仪。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室外测量时声级计的传声器上应加防风罩;测量时应雨无雪;风力小于5.5m/s;传声器应距地面不小于1.2m;

  2、 若测点靠*树木、建筑墙等不宜测量处应移开距离至少1m以上;

  3、 要防止测量时的读数噪声干扰。

  五、实验内容

  1、学生进行噪声背景资料收集、包括资料查阅与监测方案的设计。查阅文献了解国内校园噪声监测现状与噪声污染危害;调查我校校园噪声源及其噪声规律、包括建筑设施等情况,由小组长组织同学根据调查情况讨论采样点的选择与布设,结合噪声变化规律和实验时间确定采样时间与频率,设计噪声测量数据原始表格;小组长组织修改并组织同组成员踏勘后确定最终噪声监测方案。

  2、检测:每5sec读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100 个数据。

  一、 实*目的

  1、学*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认识和理解电子工艺的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的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树立起电子工程意识。

  2、 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手工制作印制电板的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万用表。

  3、掌握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 巩固、扩大已获得的理论知识。 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识别简单的电子元件与电子线路,按照图纸焊接元件,组装一块51单片机学*板,并掌握其调试方法。

  5、初步了解印刷电路板制作流程,本次实*主要是学*了PCB板的制作,对于现阶段实验室的条件只能在实验室做些简单的单层板。

  二、 实*要求

  1、通过理论学*掌握基本的焊接知识以及电子产品的生产流程;

  2、熟练掌握手工焊接的方法与技巧;

  3、完成51单片机开发板的安装、焊接以及调试。

  三、实*内容

  电子工艺实*是对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巩固。本次实*主要内容有:

  1、练*手工焊锡技术,掌握手工焊接的操作及技巧。

  2、学*识别简单的电子元件与电子线路并初步了解单片机学*板的工作原理,按照图纸焊接元件,组装一块单片机学*板,并掌握其调试方法。

  3、初步了解印制电路板(PCB板)的制作。

  四、实*器材及介绍

  1、 电烙铁:由于焊接的元件多,所以使用的是外热式电烙铁,功率为30 w,烙铁头是铜制。

  2、螺丝刀、镊子等必备工具;一块电路板,用于练*焊接;铜丝,用于练*焊接模型。

  3、万用表:开发板调试时测量电压、电流等数据,进行学*板的调试与检测。

  4、松香和锡,由于锡它的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散布在金属表面焊接牢固,焊点光亮美观。

  5、印制电路板刷锡膏、载流焊烤箱等一系列仪器。

  五、实*步骤

  5.1 插接式焊接(THT) 操作步骤

  首先准备好焊锡丝和烙铁。电烙铁的初次使用需要给烙铁头上锡:将焊锡丝融化并粘在烙铁头上,直到融化的焊锡呈球状将要掉下来的时候停止上锡。 然后将电烙铁预热,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接着将焊锡丝和烙铁同时移到焊接点,利用烙铁的温度使焊点预热,当焊件加热到能熔化焊料的温度后将焊丝至于焊点,焊料开始熔化并湿润焊点。当熔化一定量的焊锡后将焊锡丝移开。当焊锡完全湿润焊点后移开烙铁。

  操作要点: 在手工烙铁焊接中,焊件往往都容易被污染,所以一般需要进行表面清理工作,手工操作中常用砂纸刮磨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去除焊接面上的锈迹、油污、灰尘等影响焊接质量的杂质。在焊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松香来促进焊接,使之能更加好的焊接,但是也不能使用过量。合适的焊接剂应该是松香水仅能浸湿的将要形成的焊点,不要让松香水透过印刷版流到元件面或插孔里。使用松香焊锡时不需要再涂焊剂。在焊接的过程中,烙铁头容易氧化形成一层黑色杂质的隔热层,使烙铁头失去加热作用。所以我们需要用一块湿布或湿海绵随时擦去烙铁头上的杂质。在焊接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焊锡的量的适量,同时在焊接的过程中我们要固定好焊件,在撤离烙铁头的时候要快速,防止产生毛刺。完成内容: 用手工焊的方法,利用导线在万能板上焊接出字体,了解和初步掌握了手工焊的基本操作方法。

  5.2 锡膏丝网印刷、贴片与载流焊 操作步骤

  将PCB板按规定方向放在刷锡膏仪器上,利用刮刀均匀地将锡膏刷在PCB板对应的矩形块中,按照图纸标识,将电阻、电容、二极管、芯片等微小器件放在涂好的PCB板上的相应位置,贴片完毕后*放入载流焊仪器中,待加热一段时间后,用镊子拿出,并检查贴上的小器件是否*整的焊在PCB板上,以及芯片管脚是否有粘连等情况,如存在此种情况,则利用电烙铁热熔相应的小器件并摆正。

  操作要点:向PCB板上刷锡膏时用力要均匀,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贴片时要特别注意方向,切勿贴反贴倒;移动时要*稳,尽量不产生震动,不要在人多的地方来回走动,以免将贴好的器件碰掉或移位;贴完芯片后要再次仔细检查是否已全部贴好,以及是否贴在了对应位置。

  完成内容:将所有微小器件或芯片贴在相应位置,并利用载流焊完成焊接,以及解决纠正部分存在偏移、芯片管脚有粘连的情况。

  5.3 单片机开发板其余器件的手工焊接

  进行完单片机开发板的贴片工作之后,接下来就开始了手工焊接任务。 在前面提到的焊接材料当中,有很多的器件都是有方向性的。因此在焊接的时候必须注意元件的方向,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在焊接时也一定要注意焊接元件的顺序,基本上秉承着方便性原则,先焊接小部件,在焊接大部件,焊接元件管脚多时(双排40脚排针)要注意焊接工艺,尤其注意的是在焊接芯片插槽时切不可把芯片连到插槽上一同焊接,因为焊接时过热的温度会烧坏芯片,一定要把芯片插槽焊接完毕之后,再把芯片插到插槽中。焊接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不仅会烧毁元气件、而且易使焊点容易脆裂。

  另外,焊接时不可将烙铁头在焊点上来回移动或用力下压,要想焊得快,应加大烙铁和焊点的接触面。增大传热面积焊接也快。特别注意的是温度过低烙铁与焊接点接触时间太短,热量供应不足,焊点锡面不光滑,结晶粗脆,象豆腐渣一样,那就不牢固,形成虚焊和假焊。反之焊锡易流散,使焊点锡量不足,也容易不牢,还可能出现烫坏电子元件及印刷电路板。总之焊锡量要适中,即将焊点零件脚全部浸没,其轮廓又隐约可见。焊点焊好后,拿开烙铁,焊锡还不会立即凝固,应稍停片刻等焊锡凝固,如未凝固前移动焊接件,焊锡会凝成砂状,造成附着不牢固而引起假焊。焊接结束后,首先检查一下有没有漏焊,搭焊及虚焊等现象。虚焊是比较难以发现的毛病。造成虚焊的因素很多,检查时可用尖头钳或镊子将每个元件轻轻的拉一下,看看是否摇动,发现摇动应重新焊接。

  每次焊接完一部分元件,均应检查一遍焊接质量及是否有错焊、漏焊,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可保证焊接器件的一次成功而进入下道工序。

  5.4 整板系统调试

  调试过程所遇到的故障以焊接和装配故障为主;一般都是机内故障,基本上不出现机外及使用当造成的人为故障,更不会有元器件老化故障。对于新产品样机,则可能存在特有的设计缺陷或元器件参数不合理的故障。

  整板系统测试主要有以下几步:

  (1) 将拨码开关K23,K24打开,K25,K26关闭,按下电源开关。

  (2) 静态数码管检测及按键检测。按K1,蜂鸣器发出“滴”声,静态数码管中间一段亮。然后按K1—K16,蜂鸣器发出“滴”声,静态数码管对应显示0—F。

  (3) 8路流水灯检测。按复位按钮,对单片机复位。按K2,蜂鸣器发出“滴”声,八路LED会闪烁发光。

  (4) 动态数码管检测。复位单片机,按K3,蜂鸣器发出“滴”声,动态数码管会显示12345678。

  (5) 继电器检测。复位单片机,按K4,蜂鸣器发出“滴”声,继电器会一秒吸合一秒切断,对应指示灯会闪烁。

  (6) DS18B20测温检测。复位单片机,按K5,蜂鸣器发出“滴”声,动态数码管后三位会显示“———”,等待DS18B20初始化后,动态数码管后三位显示温度

  一.实验目的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是在免疫酶技术(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ELISA过程包括抗原(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称为包被,加待测抗体(抗原), 再加相应酶标记抗体(抗原),生成抗原(抗体)--待测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再与该酶的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借助分光光度计的光吸收计算抗体(抗原)的量。待测抗体(抗原)的定量与有色产生成正比。

  二.实验原理

  用于免疫酶技术的酶有很多,如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β-D-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碳酸酐酶,乙酰胆碱酯酶,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等。常用于ELISA法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等,其中尤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多。由于酶摧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呈色后须立刻测定,否则空气中的氧化作用使颜色加深,无法准确地定量。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一种糖蛋白,每个分子含有一个氯化血红素(protonhemin)区作辅基。酶的浓度和纯度常以辅基的含量表示。氯化血红素辅基的最大吸收峰是403nm,HRP酶蛋白的最大吸收峰是275nm,所以酶的浓度和纯度计算式是(已知HRP的A(1cm 403nm 1%)=25,式中1%指HRP百分浓度为100ml含酶蛋白1g,即10mg/ml,所以,酶浓度以 mg/ml 计算是HRP的A(1cm 403nm mg/ml=2.5)HRP纯度(RZ)=A403nm/A275nm纯度RZ(Reinheit Zahl)值越大说明酶内所含杂质越少。高纯度HRP的RZ值在3.0左右,最高可达3.4。用于ELISA检测的HRP的RZ值要求在3.0以上。

  ELISA的基本原理有三条:

  (1)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间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

  (2)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而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

  (3)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免疫反应的存在,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比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显色的程度显示试验结果。

  ELISA法是免疫诊断中的一项新技术,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及非传染病等方面的免疫诊断。也已应用于大分子抗原和小分子抗原的定量测定,根据已经使用的结果,认为ELISA法具有灵敏、特异、简单、快速、稳定及易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不仅适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查,而且由于一天之内可以检查几百甚至上千份标本,因此,也适合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法不仅可以用来测定抗体,而且也可用于测定体液中的循环抗原,所以也是一种早期诊断的良好方法。因此ELISA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可概括四个方面:

  1、免疫酶染色各种细胞内成份的定位。

  2、研究抗酶抗体的合成。

  3、显现微量的免疫沉淀反应。

  4、定量检测体液中抗原或抗体成份。

  基本方法一 用于检测未知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

  1. 包被:用0.05M PH9.牰碳酸盐包被缓冲液将抗体稀释至蛋白质含量为1~10μg/ml。在每个聚苯乙烯板的反应孔中加0.1ml,4℃过夜。次日,弃去孔内溶液,用洗涤缓冲液洗3次,每次3分钟。(简称洗涤,下同)。

  2. 加样:加一定稀释的待检样品0.1ml于上述已包被之反应孔中,置37℃孵育1小时。然后洗涤。(同时做空白孔,阴性对照孔及阳性对照孔)。

  3. 加酶标抗体:于各反应孔中,加入新鲜稀释的酶标抗体(经滴定后的稀释度)0.1ml。37℃孵育0.5~1小时,洗涤。

  4. 加底物液显色:于各反应孔中加入临时配制的TMB底物溶液0.1ml,37℃10~30分钟。

  5. 终止反应:于各反应孔中加入2M硫酸0.05ml。

  6. 结果判定:可于白色背景上,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反应孔内颜色越深,阳性程度越强,阴性反应为无色或极浅,依据所呈颜色的深浅,以“+”、“-”号表示。也可测O·D值:在ELISA检测仪上,于450nm(若以ABTS显色,则410nm)处,以空白对照孔调零后测各孔O·D值,若大于规定的阴性对照OD值的2.1倍,即为阳性。

  基本方法二 用于检测未知抗体的间接法:

  用包被缓冲液将已知抗原稀释至1~10μg/ml, 每孔加0.1ml,4℃过夜。次日洗涤3次。 ↓

  加一定稀释的待检样品(未知抗体)0.1ml于上述已包被之反应孔中,置37℃孵育1小时,洗涤。(同时做空白、阴性及阳性孔对照) ↓

  于反应孔中,加入新鲜稀释的酶标第二抗体(抗抗体)0.1ml,37℃孵育30-60分钟,洗涤,最后一遍用DDW洗涤。 ↓

  其余步骤同“双抗体夹心法”的4、5、6。

  (二) 酶与底物

  酶结合物是酶与抗体或抗原, 半抗原在交联剂作用下联结的产物。是ELISA成败的关键试剂,它不仅具有抗体抗原特异的免疫反应,还具有酶促反应,显示出生物放大作用,但不同的酶选用不同的底物。

  免疫技术常用的酶及其底物

  终止剂为2mol/L H2SO4

  终止剂为2 mol/L柠檬酸, 不同的底物有不同的终止剂。

  可催化下列反应: HRP+H2O2→复合物 复合物+AH2→过氧化物酶+H2O+A AH2 ——为无色底物, 供氢体; A—— 为有色产物。

  (三) ELISA常用的四种方法

  1.直接法测定抗原 将抗原吸附在载体表面;

  加酶标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加底物。底物的降解量=抗原量。

  2.间接法测定抗体

  将抗原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 加抗体, 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加酶标抗体;

  加底物。 测定底物的降解量=抗体量。

  3.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

  将抗原免疫第一种动物获得的抗体吸附于固相表面;加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加抗原免疫第二种动物获得的抗体,形成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加酶标抗抗体(第二种动物抗体的抗体); 加底物。底物的降解量=抗原量。

  4. 竞争法测定抗原

  将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

  (1) 加入酶标抗原;

  (2),(3)加入酶标抗原和待测抗原;

  加底物。对照孔与样品孔底物降解量的差=未知抗原量。

  [实验目的]:硫酸铜大晶体的制作 [实验用品]:

  仪器:烧杯,表面皿,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漏斗,量筒,玻璃棒,镊子,三角架。

  用品:滤纸,细线。 药品:硫酸铜。 [实验步骤]:

  【1】选用纯净胆矾在洁净的烧杯里制作饱和溶液:在50mL的烧杯里盛30mL水,水温:45°C,将硫酸铜加入水中,以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所加入的硫酸铜完全溶解时,再重复相同的动作,至无法再溶解为止。

  【2】过滤:为防止晶体在长成过程中因杂质而受到影响,用滤纸将上述饱和溶液趁热过滤,滤液流入一洗净并用热水加温过的50mL烧杯里。


电路实验报告(精选10篇)(扩展5)

——生物实验报告菁选

生物实验报告汇编15篇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验一练*使用显微镜

  目的要求

  1、练*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材料用具:

  显微镜、e字玻片(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永久玻片、擦镜纸、纱布

  方法和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e”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不要损伤显微镜、目镜和物镜。

  2、材料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将玻片压好。

  3、下降镜筒时,不要注视目镜,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镜头。

  4、取下玻片标本时要小心;

  5、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实验二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目的要求:

  1.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描述同一种组织中细胞的共同特点;

  3.描述不同组织中细胞形态上的不同之处;

  4.根据观察,概述组织的共同特点,形成组织的概念。材料器具:

  显微镜;扁*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等上皮组织玻片;横纹肌、骨骼肌、心肌等肌肉组织玻片;骨、软骨、血液、韧带、肌腱、脂肪等结缔组织玻片;神经组织的玻片。

  方法步骤:

  1.根据教师提供的玻片,逐个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认真观察,注意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细胞间的联系特点。

  【思考】

  1.上皮组织一般都分布在人体的什么位置?想一想,上皮组织有什么主要的功能?

  2.神经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构成神经组织的细胞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与这种功能相适应?3.请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给组织下定义。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方案

  一、取镜和安放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并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二、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2、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一眼注视目镜内,一眼睁开,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通过目镜看到白亮视野后并报告教师。

  三、观察

  1、把涂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接*涂片。

  3、一眼注视目镜内,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到物像,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报告老师。

  4、正确填写实验报告。

  四、整理

  1、取下涂片并复位。

  2、用纱布擦拭显微镜外表。

  3、转动转换器,让两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降至最低位置。

  4、将显微镜放回镜箱。

  实验四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一、目的要求:

  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二、材料用具:

  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

  三、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材料用具

  2、仔细检查实验材料用具是否齐全

  3、取放、组装、调试显微镜

  4、取放显微镜的步骤、方式是否正确;组装、调试显微镜的方法是否科学。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将小鱼*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贴在培养皿上,并在尾鳍上放载玻片。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五、清洁、整理实验用具

  1将显微镜复原,放回显微镜箱。

  2将培养皿、滴管等冲洗干净并清洁实验桌面。

  六、注意事项

  1、是否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

  2、是否露出小鱼的口和尾部。

  3、小鱼的尾鳍是否*贴在培养皿上。

  4、是否在小鱼的`尾鳍上放载玻片。

  5、是否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6、是否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

  7、实验后是否将小鱼放回鱼缸

  实验五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引课:提起鱼,大家都不陌生,鱼在水中能自由自在的游动,既能向前游动,又能上浮,下潜,还能转弯以及停留在一定的水层。那么,鱼在游泳中各种鳍起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方法一:模型模拟法(当不能用直接实验法做实验时,可以用模拟实验代替实验法,即用模型代替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模拟实验的缺点是:其研究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一般来说模型与实验对象的相似程度越高,实验的效果越好。)

  方法二:剪除鱼鳍法(太残忍)

  方法三:捆扎鱼鳍法注意事项:(对实验材料用具的选择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如对鱼体大小的选择,捆绑鱼体的夹板和线绳的选择等。经实践证明鱼体大小以6~10cm长为宜,捆绑鱼鳍用纱布较佳,捆绑鳍用轻且不易滑脱的材质为宜,如用轻的木片、塑料片等。要鼓励学生自行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实验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时,应引导学生想办法只对单一因素进行观察,而限制其他因素的干扰,即分别探讨某一种鳍对鱼的作用,并作好实验记录。)下面我们就来开始我们的探究过程:

  一、提出问题:鱼在游泳时,胸鳍、背鳍、尾鳍分别起什么作用

  二、作出假设:鱼在游泳时,胸鳍、背鳍起*衡鱼体的作用,其中胸鳍有转换方向的作用,背鳍能防止鱼体侧翻;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决定运动的方向。

  三、制定计划:

  实验材料及用具:四个玻璃缸、四条大小相同的鲫鱼、轻的木片或塑料片、细绳子、纱布。

  实验步骤:

  1、在四只大玻璃缸上分别标上A、B、C、D,然后注水,水的高度为缸高的三分之二左右。

  2、对三条鲫鱼做如下处理:

  用木片和绳子缚住第一条鲫鱼的胸鳍后放入A缸用木片和绳子缚住第二条鲫鱼的背鳍后放入B缸用木片和绳子缚住第三条鲫鱼的尾鳍后放入C缸第四条鲫鱼做对照,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放入D缸

  3、观察四条鲫鱼的运动情况

  四、实施计划

  现象:

  A缸中的鲫鱼能够向前运动,但左右摇摆不定,不能转向,不能掌握*衡。

  B缸中的鲫鱼能够向前运动,但鱼体侧翻,不能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

  C缸中的鲫鱼能保持鱼体*衡,但基本上没有前进。

  D缸中的鲫鱼既能*衡身体,又能自由自在向前游动。

  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的*衡的作用,尾鳍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还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六、表达与交流

  臀鳍:协调其它各鳍,起*衡作用,若失去,身体轻微摇晃。

  腹鳍起到稳定流经身体的水流的作用,也有*衡和稳定的作用。

  实验教师:xxx

  所在学校:xxx中学

  目的要求:

  1练*徒手切片

  2认识叶片的结构

  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

  材料用具:

  新鲜叶片(如菠菜、槐树、蚕豆的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方法步骤

  方法与步骤要点

  注意事项

  (一)练*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

  1将新鲜的叶片*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培养皿中。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

  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叶片下面要垫上小块木板,以防损坏桌面。刀片要捏紧,切割速度要快,注意安全。

  为了便于观察,载玻片的水滴中可以同时放几片叶的横切片,选择切得最薄的一片用来观察。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

  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2.观察时注意分清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仔细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的区别

  (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表皮细胞的形态是什么样子的',下表皮上有没有气孔?

  撕取下表皮时,一定要薄,否则影响观察效果。

  注意观察气孔的结构。

  (四)画图

  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这一对保卫细胞要详细画,周围的细胞只需勾出轮廓。

  画图时,要真实、实事求是。

  讨论与交流

  1.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2.从结构上看,叶片有哪些方面是适于接受阳光的?

  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B)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脂肪的鉴定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 染成红色

  三、实验过程(见书P18)

  四、实验用品(见书P18)

  五、注意

  1.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2.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3.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双缩脲A,再加双缩脲B

  六、讨论

  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根据是什么?

  实验名称: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

  1、学*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各有什么不同。

  实验重点: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难点:

  正确使用显微镜。

  实验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 实验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洋葱。问: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用显微镜来观察能看到些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师讲解并演示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方法与步骤。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小刀在洋葱鳞叶片内壁划一个“井”字,用镊子取下“井”中洋葱内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如水不足,可沿盖玻片边缘滴加;若水分过多,可用吸水纸吸掉;

  (4)从盖玻片的一边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在盖玻片的另一边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5)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做成可进行观察。

  2、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制玻片标本(最好制三份装片,便于下面的对比观察),教师巡视指导(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三、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内容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2、再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内容画到科学记录本上。

  3、学生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分别观察到什么?它们有何不同?

  4、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出示显微镜,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简介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每5人一组操作熟悉显微镜。

  (2)、各组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师操作演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生一步步跟着操作。)

  (3)、学生观察、记录、描画洋葱表皮细胞。教师巡视指导,各组的实验组长监督组员操作是否规范,要求每个人都要操作、都要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进行交流。组长将大家在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上。

  5、全班交流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1)各组推荐发言代表谈自己的发现。

  (2)各组将所画的观察结果向全班展示。

  (3)交流讨论评价。

  6、师小结:我们发现放大镜比肉眼、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更清楚。我们发现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的,而且大多呈长方形,外为细胞壁,内为无色细胞质和细胞核。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细胞。(师一边描述一边画洋葱细胞简图)

  四、实验结束。

  回收实验器材,整理实验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膜[1]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2]

  二、实验原理

  1、在等渗溶液中,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过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进入,有的溶质不能渗入。

  2、渗入的溶质能提高细胞的渗透压,促进水分子进入细胞,引起溶血现象[3]。

  3、不同的溶质渗入到细胞内的速度不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同。

  三、实验材料

  新鲜血液(鸡血、猪血、牛血等)

  四、实验器材

  试管(1.5cmX18cm)、试管架、10ml移液管、1ml移液管、200ml烧杯(2个)、250ml容量瓶、移液枪、胶头滴管、菜刀、吸球、电子天*、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秒表

  五、实验药品及试剂

  0.17MNaCl、0.17MNH4Cl、0.17MNH4Ac、0.17MNaNO3、0.12MNa2SO4、0.12M草酸铵、0.32M葡萄糖、0.32M甘油、0.32M乙醇、0.32M丙酮、肝素抗凝剂[4]

  六、实验步骤

  1、制备血液稀释液

  (1)抗凝剂的制备:首先称取1克肝素钠粉末,然后加入0.17MNaCl溶液10ml(1∶10的比例),混合均匀,制成肝素抗凝剂。

  (2)血液稀释液的制备:取新鲜血液,按比例(肝素抗凝剂:血液=1∶10)混合均匀,配制成经肝素抗凝的血液[5][6]。

  (3)按比例(经肝素抗凝的血液∶0.17MNaCl溶液=1∶10)混合均匀,形成一种不透明的红色液体[7]。

  2、低渗溶液(空白对照)的观察

  取试管一只,加入10ml蒸馏水,然后再加入1ml稀释的血液。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结果是溶液由不透明的红色变为澄清。记录下这个过程所要的时间。

  3、红血球的渗透性

  按表一的配制,分别在下列十种等渗溶液中进行实验。轻轻摇动,注意有无颜色变化,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记下时间(自加入稀释血液到溶液逐渐由红色变为透明澄清,红血球全部溶血所需时间),填入表一的空格中。

  4、显微观察

  [1]何为细胞膜?[5]注意:这一步,动作要非常迅速,否则鸡血会凝固。或者先把抗凝剂加入到烧杯中,再加入新鲜的[2]鸡血,边加边震荡即可。为何不同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6]为什么新鲜的鸡血会凝固?[3]何为溶血现象?[7]为什么这一步要使用0.17M的NaCl溶液?[4]你知道有哪些血液抗凝剂?

  (1)血液红细胞的观察

  滴一滴稀释的血液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种类、形状和颜色。

  (2)细胞破碎的观察

  在上一步的`载玻片的一端滴加清水,在另一端吸水,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破裂。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1、比较和分析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并解释原因。

  结果:

  (1)在所提供的试剂中不溶血的有:

  (2)在所提供的试剂中不完全溶血的有:

  (3)在所提供的试剂中完全溶血的有:

  结果分析与比较:结论:

  2、绘制你所观察到的血液细胞图。

  3、讨论溶血实验在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 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

  中。故要提取色素,要破坏细胞结构,破坏叶绿体膜,使基粒片层结构直接与有机溶剂接

  触,使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四种,不同色素在层析液(脂溶性强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因而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也不同。

  三、材料用具

  取新鲜的绿色叶片、定性滤纸、烧杯、研钵、漏斗、纱布、剪刀、小试管、培养皿、毛细吸管、量筒、有机溶剂、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混合)、二氧化硅、碳酸钙。

  四、实验过程(见书P54)

  1.提取色素:

  2.制备滤纸条:

  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4.观察:

  层析后,取出滤纸,在通风处吹干。观察滤纸条上出现色素带的数目、颜色、位置和宽窄。结果是: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五、讨论

  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接触到层析液?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实验日期: 年月 日

  组长: 组员:

  一、实验要求

  1、练*使用显微镜,学*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玻片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像。

  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用具

  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物、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四、方法与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e”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电路实验报告(精选10篇)(扩展6)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精选十篇)

  1、(1)称取4gNaOH,5.85gNaCl

  (2)用量筒量取适量蒸馏水

  (3)置于烧杯中搅拌溶解冷却

  (4)用玻璃棒将液体引流到1L的容量瓶中

  (5)再用蒸馏水洗烧杯,再引流到容量瓶中

  (6)用胶头滴管定容

  (7)盖上容量瓶盖子,上下摇晃,混合均匀即可

  2、(1)验漏

  (2)用标准液和待测液润洗滴定管

  (3)取高锰酸钾溶液于酸式滴定管中,取草酸于酸式滴定管中,并读出初始刻度

  (4)将草酸流入锥形瓶中,在锥形瓶下方垫上白纸

  (5)用正确方法将高锰酸钾溶液滴入锥形瓶中

  (6)直到溶液微呈淡紫色,滴定结束

  (7)读出末刻度,计算

  3、加入少量NaOH固体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lCl3

  加少量Ba(OH)2固体,有无色的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再加入HCl,白色沉淀不溶解的是(NH4)2SO4,沉淀溶解的是(NH4)2CO3

  4、将新制的氯水分别加入,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

  若下层为棕黄色则为NaBr,若下层为紫红色则为NaI

  在分液,取下层液,蒸馏得Br2,I2

  5、向废铜屑中加浓硫酸

  【实验名称】

  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xxxx。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xxxx。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xxxx。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xxxx。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xxx。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xxxx。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xxx。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班级: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

  探究铜锌原电池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仪器和试剂】

  锌片、铜片、稀硫酸、导线、灵敏电流计、烧杯。 【实验过程】

  【问题讨论】

  分析构成原电池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实验名称

  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然后加热试管,现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实验名称】

  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仪器和试剂】

  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0.2mol/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实验过程】

  【问题讨论】对比实验3中加入的FeCl3溶液有什么作用?

  班级: 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班级: 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仪器和试剂】

  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0.2mol/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实验过程】

  【问题讨论】对比实验3中加入的FeCl3溶液有什么作用?

  班级: 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 【实验目的】

  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电路实验报告(精选10篇)(扩展7)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精选5篇)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研究显色反应的一般方法。

  (2) 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 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4) 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5) 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在未知式样中的含量,掌握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 原理: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离子,通常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显色过程,二是测量过程。 为了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显色条件和测量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入射波长,显色剂用量,有色溶液稳定性,溶液酸度干扰的排除。

  (1)入射光波长: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为入射光。 显色剂用量:显色剂的合适用量可通过实验确定。

  (2) 溶液酸度:选择适合的酸度,可以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被测离子和显色剂,测其吸光度,作DA-PH曲线,由曲线上选择合适的PH范围。

  (3) 干扰。

  有色配合物的稳定性:有色配合物的颜色应当稳定足够的时间。 干扰的排除:当被测试液中有其他干扰组分共存时,必须争取一定的措施排除

  2+4邻二氮菲与Fe 在PH2.0-9.0溶液中形成稳定橙红色配合物。配合无的ε =1.1 ×10L· mol ·cm-1 。 配合物配合比为3:1,PH在2-9(一般维持在PH5-6)之间。在还原剂存在下,颜色可保持几个月不变。Fe3+ 与邻二氮菲作用形成淡蓝色配合物稳定性教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加入还原剂使Fe 3+还原为Fe2+ 与显色剂邻二菲作用,在加入显色剂之前,用的还原剂是盐酸羟胺。此方法选择性高Br3+ 、Ca2+ 、Hg 2+、Zn2+ 及Ag+ 等离子与邻二氮菲作用生成沉淀,干扰测定,相当于铁量40倍的Sn2+、Al3+、Ca2+、Mg2+ 、Zn2+ 、Sio32-,20倍的Cr3+、Mn2+、VPO3-45倍的Co2+、Ni2+、Cu2+等离子不干扰测定。

  三、 仪器与试剂:

  1、 仪器: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

  500ml容量瓶1个,50 ml 容量瓶7个,10 ml 移液管1支

  5ml移液管支,1 ml 移液管1支,滴定管1 支,玻璃棒1 支,烧杯2 个,吸尔球1个, 天*一台。

  2﹑试剂:

  (1)铁标准溶液100ug·ml-1,准确称取0.43107g铁盐NH4Fe(SO4)2·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0.5ml盐酸羟胺溶液,定量转依入5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2)铁标准溶液10ug·ml-1.用移液管移取上述铁标准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3)盐酸羟胺溶液100g·L(用时配制)

  (4)邻二氮菲溶液 1.5g·L-1 先用少量乙醇溶液,再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5)醋酸钠溶液1.0mol·L-1μ-1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1) 清洗容量瓶,移液官及需用的玻璃器皿。

  (2) 配制铁标溶液和其他辅助试剂。

  (3) 开机并试至工作状态,操作步骤见附录。

  (4) 检查仪器波长的正确性和吸收他的配套性。

  2. 铁标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0.3417g铁盐NH4Fe(SO4)·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10mlHCL加少量水。溶解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容量瓶刻度。

  3 .绘制吸收曲线选择测量波长取两支50ml干净容量瓶,移取100μ g m l-1铁标准溶液2.50ml容量瓶中,然后在两个容量瓶中各加入0.5ml盐酸羟胺溶液,摇匀,放置2min后各加入1.0ml邻二氮菲溶液,2.5ml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40——540nm间,每隔10nm测量一次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4.工作曲线的绘制

  取50ml的容量瓶7个,各加入100.00μɡ ml-1铁标准0.00,0.20,0.40,0.60,0.80,1.00,1.20ml,然后分别加入0.5ml邻二氮菲溶液,2.5ml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在选定波长下测定并记录各溶液光度,记当格式参考下表:

  5.铁含量的测定

  取1支洁净的50ml容量瓶,加人2.5ml含铁未知试液,按步骤(6 )显色,测量吸光度并记录.

  K=268.1 B= -2.205 R*R=0.9945 CONC. =K *ABS+B C = 44.55mol ml-1

  6.结束工作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插头,取出吸收池, 清洗晾干后人盆保存.清理工作台,罩上一仪器防尘罩,填写仪器使用记录.清洗容量瓶和其他所用的玻璃仪器并放回原处.

  五、讨论:

  (1) 在选择波长时,在440nm——450nm间每隔10nm 测量一次吸光度,最后得出的λmix=510nm,可能出在试剂未摇匀,提供的λmix=508nm,如果再缩减一点进程,试齐充分摇匀,静置时间充分,结果会更理想一些。

  (2) 在测定溶液吸光度时,测出了两个9,实验结果不太理想,可能是在配制溶液过程中的原因:

  a、配制好的溶液静置的未达到15min;

  b、药剂方面的问题是否在期限内使用(未知)因从溶液显色的效果看,颜色有点淡,要求在试剂的使用期限内使用;

  c、移取试剂时操作的标准度是否符合要求,要求一个人移取试剂。(张丽辉)

  在配制试样时不是一双手自始至终,因而所观察到的结果因人而异,导致最终结果偏差较大,另外还有实验时的温度,也是造成结果偏差的原因。(崔凤琼)

  本次实验阶段由于多人操作,因而致使最终结果不精确。(普杰飞)

  (1) 在操作中,我觉得应该一人操作这样才能减少误差。

  (2) 在使用分光计时,使用同一标样,测同一溶液但就会得出不同的值。这可能有几个原因:

  a、温度

  b、长时间使用机器,使得性能降低,所以商量得不同值。(李国跃) 在实验的进行当中,因为加试样的量都有精确的规定,但是在操作中由于是手动操作所以会有微小的误码率差量,但综合了所有误差量将成为一个大的误差,这将导致整个实验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误码率差。(赵宇)

  在配制溶液时,加入拭目以待试剂顺序不能颠倒,特别加显色剂时,以防产生反应后影响操作结果。(刘金旖)

  六、结论:

  (1) 溶液显色,是由于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选择的结果,为了使测定的结果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测量条件,如:入射波长,溶液酸度,度剂使用期限 。

  (2) 吸收波长与溶液浓度无关,不同浓度的溶液吸收都很强烈,吸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成正比关系,从而可以根据该部分波长的光的.吸收的程度来测定溶液的浓度。

  (3) 此次试验结果虽不太理想,但让我深有感触,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懂得不少试验操作方面的知识。从无知到有知,从不熟练到熟练使用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张丽辉)

  一、实验目的

  学*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物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抽滤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

  一般过程:

  1、选择适宜的溶剂:

  ①不与被提纯物起化学反应;

  ②温度高时,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室温或低温时溶解度很小;而杂质的溶解度应该非常大或非常小;

  ③溶剂沸点较低,易挥发,易与被提纯物分离;

  ④价格便宜,毒性小,回收容易,操作安全;

  2、将粗产品溶于适宜的热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如溶质过多则会成过饱和溶液,会有结晶出现;如溶剂过多则会成不饱和溶液,会要蒸发掉一部分溶剂;

  3、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如溶液颜色深,则应先用活性炭脱色,再进行过滤;

  4、冷却溶液或蒸发溶液,使之慢慢析出结晶,而杂质留在母液中或杂质析出,而提纯的化合物则留在溶液中;

  5、过滤:分离出结晶和杂质;

  6、洗涤:除去附着在晶体表面的母液;

  7、干燥结晶:若产品不吸水,可以放在空气中使溶剂自然挥发;不容易挥发的溶剂,可根据产品的性质采用红外灯烘干或真空恒温干燥器干燥,特别是在制备标准样品和分析样品以及产品易吸水时,需将产品放入真空恒温干燥器中干燥;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乙酰苯胺(含杂质):灰白色晶体,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

  水:无色液体,常用于作为溶剂;

  活性炭:黑色粉末,有吸附作用,可用于脱色;

  四、试剂用量规格

  含杂质的乙酰苯胺:2、01g;

  水:不定量;

  活性炭:0、05g;

  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七、实验结果

  m乙酰苯胺=2、01g

  m表面皿=33、30g

  m表面皿+晶体=34、35g

  △m=34、35—33、30g=1、05g

  W%=1、05/2、01*100≈52、24%

  八、实验讨论


电路实验报告(精选10篇)(扩展8)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精选五篇)

  [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量器的洗涤、使用及加热、溶解等操作。

  2、掌握台秤、煤气灯、酒精喷灯的使用。

  3、学会液体剂、固体试剂的取用。

  [实验用品]

  仪器:仪器、烧杯、量筒、酒精灯、玻璃棒、胶头滴管、表面皿、蒸发皿、试管刷、

  试管夹、药匙、石棉网、托盘天*、酒精喷灯、煤气灯。

  药品:硫酸铜晶体。

  其他:火柴、去污粉、洗衣粉

  [实验步骤]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1、洗涤方法一般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试管刷刷洗。若洗不干净,可用毛刷蘸少量去污粉或洗衣粉刷洗,若仍洗不干净可用重络酸加洗液浸泡处理(浸泡后将洗液小心倒回原瓶中供重复使用),然后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淋洗。

  2、干燥方法洗净后不急用的玻璃仪器倒置在实验柜内或仪器架上晾干。急用仪器,可放在电烘箱内烘干,放进去之前应尽量把水倒尽。烧杯和蒸发皿可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烘干。操作时,试管口向下,来回移动,烤到不见水珠时,使管口向上,以便赶尽水气。也可用电吹风把仪器吹干。带有刻度的计量仪器不能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干燥,以免影响仪器的精密度。

  (二)试剂的取用

  1、液体试剂的取用

  (1)取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吸取。

  (2)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可用量筒(或量杯)。读取量筒液体体积数据时,量筒必须放在*稳,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保持水*。

  (3)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应使用移液管。使用前,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至内壁不挂水珠为止,再用少量被量取的液体洗涤2-3次。

  2、固体试剂的取用

  (1)取粉末状或小颗粒的药品,要用洁净的药匙。往试管里粉末状药品时,为了避免药粉沾到试管口和试管壁上,可将装有试剂的药匙或纸槽*放入试管底部,然后竖直,取出药匙或纸槽。

  (2)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要用洁净的镊子夹取。装入试管时,应先把试管*放,把颗粒放进试管口内后,再把试管慢慢竖立,使颗粒缓慢地滑到试管底部。

  (三)物质的称量

  托盘天*常用精确度不高的称量,一般能称准到0.1g。

  1、 调零点 称量前,先将游码泼到游码标尺的“0”处,检查天*的指针是否停在标尺的中间位置,若不到中间位置,可调节托盘下侧的调节螺丝,使指针指到零点。

  2、 称量 称量完毕,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至刻度“0”处,天*的两个托盘重叠后,放在天*的一侧,以免天*摆动磨损刀口。

  [思考题]

  1、 如何洗涤玻璃仪器?怎样判断已洗涤干净?

  答:一般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试管刷刷洗。若洗不干净,可用毛刷蘸少量去污粉或洗衣粉刷洗,若仍洗不干净可用重络酸加洗液浸泡处理,然后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淋洗。

  2、 取用固体和液体药品时应注意什么?

  答:取粉末状或小颗粒的药品,要用洁净的药匙,将装有试剂的药匙或纸槽*放入试管底部,然后竖直,取出药匙或纸槽;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要用洁净的镊子夹取,装入试管时,应先把试管*放,把颗粒放进试管口内后,再把试管慢慢竖立,使颗粒缓慢地滑到试管底部。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

  2.了解沸点的测定,掌握沸点测定的操作

  二、 实验原理

  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2.沸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利用测定沸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三、 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1.尿素(熔点132.7℃左右) 苯甲酸(熔点122.4℃左右) 未知固体

  2.无水乙醇 (沸点较低72℃左右) 环己醇(沸点较高160℃左右) 未知液体

  四、 试剂用量规格

  五、 仪器装置

  温度计 玻璃管 毛细管 Thiele管等

  六、 实验步骤及现象

  1.测定熔点步骤:

  1 装样

  2 加热(开始快,低于15摄氏度是慢,1-2度每分钟,快到-熔点时0.2-0.5摄氏度每分钟)

  3记录

  熔点测定现象:

  1.某温度开始萎缩,蹋落

  2.之后有液滴出现

  3.全熔

  2.沸点测定步骤:

  1 装样(0.5cm左右)

  2 加热(先快速加热,接*沸点时略慢,当有连续汽泡时停止加热,

  冷却)

  3 记录(当最后一个气泡不冒出而缩进是为沸点)

  沸点测定现象:刚开始有气泡后来又连续气泡冒出,最后一个气泡不冒而缩进。

  七、 实验结果数据记录

  熔点测定结果数据记录

  沸点测定数据记录表

  八、 实验讨论

  *行试验结果没有出现较大的偏差,实验结果比较准确,试验数据没有较大的偏差。但在测量环乙醇的时候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橡皮筋脱落,造成试验几次失败,经过重做实验最终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测量未知固体熔点时由于前一个测的是苯甲酸,熔点较高,而未知固体熔点较低,需要冷却30摄氏度以下才可进行实验,由于疏忽温度未下降30℃就进行了测量,使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我们重新做了该实验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九、 实验注意事项

  1 加热温度计不能用水冲。

  2第二次测量要等温度下降30摄氏度。

  3 b型管不要洗。

  4 不要烫到手

  4 沸点管 石蜡油回收。

  5 沸点测定是不要加热太快,防止液体蒸发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肉桂酸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水蒸气蒸馏的原理、用处和操作;

  3.学*并掌握固体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方法:脱色、重结晶。

  二、实验原理

  1.用苯甲醛和乙酸酐作原料,发生Perkin反应,反应式为:

  然后

  2.反应机理如下:乙酸肝在弱碱作用下打掉一个H,形成CH3COOCOCH2-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1.主要药品:无水碳酸钾、苯甲醛、乙酸酐、氢氧化钠水溶液、1:1盐酸、活性炭

  2.物理性质

  主要试剂的物理性质

  名称苯甲醛分子量106.12熔点/℃-26沸点/℃179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液体;工业品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有苦杏仁气味乙酸酐肉桂酸102.09148.17-73.1133138.6300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气味;其蒸气为催泪毒气白色至淡黄色粉末;微有桂皮香气

  四、试剂用量规格

  试剂用量

  试剂理论用量

  苯甲醛5.0ml乙酸酐14.0ml无水碳酸钾7.00g10%NaOH40.0ml盐酸40.0ml

  五、仪器装置

  1.仪器:150ml三口烧瓶、500ml烧杯、玻璃棒、量筒、200℃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电磁炉、球形冷凝管、表面皿、滤纸、布氏漏斗、吸滤瓶、锥形瓶

  2.装置:

  图1.制备肉桂酸的反应装置图2.水蒸气蒸馏装置

  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步骤及现象时间步骤将7.00g无水碳酸钾、14.5ml乙酸酐和5.0ml苯甲醛依次加入150ml三口烧瓶中摇匀现象烧瓶底部有白色颗粒状固体,上部液体无色透明加热后有气泡产生,白色颗粒状固体13:33加热至微沸后调解电炉高度使*距离加热回流30~45min逐渐溶解,由奶黄色逐渐变为淡黄色,并出现一定的浅黄色泡沫,随着加热泡沫逐渐变为红棕色液体,表面有一层油状物冷却到100℃以下,再加入40ml14:07水浸泡用玻璃棒搅拌、轻压底部固体14:15搭好水蒸气蒸馏装置,对蒸气发随着冷却温度的降低,烧瓶底部逐渐产生越来越多的固体;随着玻璃棒的搅拌,固体颗粒减小,液体变黏稠烧瓶底部物质开始逐渐溶解,表面的生器进行加热,待蒸气稳定后在通入烧瓶中液面下开始蒸气蒸馏;待检测馏出物中无油滴后停止蒸馏将烧瓶冷却,再把其中的物质移至500ml烧杯中,用NaOH水溶液清洗烧瓶,并把剩余的NaOH溶液也加入烧杯中,搅拌使肉桂酸溶解,再加入90.0ml水和0.50g活性炭加热至沸腾趁热过滤,移至500ml烧杯冷却至室温后,边搅拌边加入1:1盐酸调节溶液至酸性量油层逐渐融化;溶液由橘红色变为浅黄色加入活性炭后液体变为黑色抽滤后滤液是透明的,加入盐酸后变为乳白色液体冷水冷却结晶完全后过滤,再称烧杯中有白色颗粒出现,抽滤后为白色固体;称重得m=6.56g实验数据记录。

  七、实验结果

  苯甲醛5.0ml乙酸酐14.5ml无水碳酸钾7.00ml10%NaOH40.0ml活性炭0.14g1:1盐酸40.0ml表面皿30.20g表面皿+成品36.76g试剂实际用量成品6.56g理论产量:0.05*148.17=7.41g实际产量:6.56g

  产率:6.56/7.4xx100%=88.53%

  八、实验讨论

  1.产率较高的原因:

  1)抽滤后没有干燥,成品中还含有一些水分,使产率偏高;

  2)加活性炭脱色时间太短,加入活性炭量太少。

  2.注意事项

  1)加热时最好用油浴,控制温度在160-180℃,若用电炉加热,必须使烧瓶底离电炉远一点,电炉开小一点;若果温度太高,反应会很激烈,结果形成大量树脂状物质,减少肉桂酸的生成。

  2)加热回流,控制反应呈微沸状态,如果反应液激烈沸腾易对乙酸酐蒸气冷凝产生影响,影响产率。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