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精选5篇)

首页 / 报告 / |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 1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是教改的重要内涵,本学年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有不足也有很多收获,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健康教育,长抓不懈

  (一)加强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管理,建立健全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健康教育的最主要手段,我根据学生及专业特点严格按照大纲要求,订制完整的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并做到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与计划一致,*时认真备课、上课,做到概念清楚、启发式教学、语言生动、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好课堂的40分钟。

  (二)以节日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

  以卫生节日为切入点,我适当选择学校卫生工作主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小学到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惯,掌握自我保健方法。本学期主要内容有:防治宣传,防病爱国卫生月宣传、饮食卫生,并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禁毒、防艾、心理健康等保健知识讲解,使学生通过这些系列活动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保健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学校利用网络、电视、黑板报、宣传窗、校园广播、班会、讲座等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宣传,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为了调动学生参加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组织了黑板报、手抄报、征文等比赛活动,把健康教育和学生的专业实际相结合,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意识。

  (三)注重培养学生卫生*惯,提高学生卫生意识

  新学年初,学校组织新生进行身体检查,建立新生身体健康档案,做到预防疾病有据可寻,培养学生科学的健康观。知识是教育的基础,让学生建立健康教育的卫生行为是关键,*时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时刻在督促学生注意个人卫生*惯的养成,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勤洗衣物等,从点点滴滴入手,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惯和技能。此外,学校非常重视环境卫生工作,采取班主任重点抓,学生每天相互督促检查,校领导、教务处、团委组织抽查等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经过这样的规范培养,学生的卫生*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在校园里越来越少。

  (四)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根据本校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多维的发展目标,通过心理辅导、咨询和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指导和帮助。同时,对极个别有心理问题和成绩偏差的学生进行心理康复工作,逐步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良好的人格,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反思与展望

  本学期健康教育已进入尾声,回首这一学期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现总结如下:

  1、在健康教育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在工作中过于强调学生的共性,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的尊重和塑造,这一点有违健康教育的宗旨。我们在塑造学生共性的同时又很容易忽视对学生创造性的塑造。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健康人格不但要求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还需要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2、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不*衡,还离健全、完善的健康教育模式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在很多时候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说教,而忽视了身体力行其实对学生有着更有效的教育意义。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全校上下及各个老师的密切配合下,我们的健康教育工作必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 2

  第一部分

  我的成长经历

  时光的沙漏不停的行进,来不及告别叹息,昨日便已卷入时间的长流中旋转着成为回忆,然后一点点透明,最终消失。

  不知不觉,我已经成为一名大二的学生,在这漫长亦短暂的时间内,我们在紧张的学*节奏中一步步成熟,走向成长的彼岸。

  在我看来,我的人生路应该算是比较顺利,无论是小学,初中或是高中,似乎学*就是我的全部,所以我一门心思的把学*搞好,就在我充满自信的参加高考的时候,我遇到了我迄今的最大挫折:高考落榜,一时间我无法承担这样的打击,但是我的性格告诉了我,如果我屈身去上三本或者专科的话,无非是对自己的看不起和对家人的不负责任。因为我的成绩一向是很好的,就连我的老师也没有想到我会考不上,然而高考的竞争就是如此的激烈,我也没有办法,所以最终选择复读。

  在复读的日子里,我的思想逐渐有了转变。不再去幻想明天是多么的美好,不再去可以的和别人相处,不再去钻研哪些深不见底的难题,一心想着的就是高考那道坎。曾今有人和我说复读就不是人过的日子,可是这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理解其中滋味。当一个人变的很现实的时候,一切的梦想或者是幻想都将不复存在,人或者自然就不会太累。

  当我看到同一届的人都在享受大学生活的时候,我就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只是上天觉得我不够成熟,所以让我在锻炼一年,仅仅一年而已。

  现在回想这个,“寒窗苦读十二载,一心只问今朝”这已不算什么,重要的设*静的看待生活,*静的看待未来,活在当下,因为今天是为明天准备的,把握好今天才能过拥有美好的明天。

  如果说曾经的我们时在父母伞下胆怯的雏鸟,那么现在的我们便是渐渐高

  翔的鹰。我们奋斗,我们拼搏,我们自豪!我们将点燃种子的希望,召唤候鸟的飞翔,像飞扬的蒲公英一样,沿着梦想的轨道,勇敢地踏上属于自己的旅程!

  第二部分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分析

  [ 摘 要] *年来,受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恋爱态度轻率,恋爱观念开放化 、恋爱行为公开化等特点,体现 出重功利价值、重物质享受、 重生理需求的本质。为此,应从加强性道德性识教育,自主性教育,健全学校管理机制等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观。

  正处在青春时期的大学生对恋爱充满了浪漫的幻想与憧憬,他们认为,恋爱是大学的“ 必修课” 而不是“ 选修课” ,不经历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美、 不全面的。随着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已渗透到他们的学*、生活、人生态度、理想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恋爱观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新特点

  1 . 恋爱态度轻率化。当代大学生只注重恋爱的过程, 而不注重恋爱的结果。多数学把恋爱描述为“ 体验幸福” 和 “ 充实大学生活” 。有些学生以选择理想对象为由, 见异思迁, 频繁更换对象; 少数学生出现“ 三角恋” 和“ 多角恋” , 以至在同学之间造成感情纠纷, 甚至发生冲突, 酿成悲剧。他们在恋爱过程中,只一味追求爱情的浪漫,而忽视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认为恋爱与婚姻无关。未婚先孕就是当代大学生恋爱轻率化的最好见证。

  2 . 恋爱观念开放化。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传统道德意识逐渐淡化,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持开放、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据 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所做的一项专项调查结果显示: 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少年中, 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的比例为54.08%, 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中,这一比例为 75.3%…由此可见,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也日益开放。大学生多角恋爱、在外同居的现象时有出现。

  3 .恋爱行为公开化。尽管社会各界对于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持“ 不赞成、不反对” ,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的各种行为不受任何纪律的约束。然而在高校大学生中都存在这样的想法:不谈恋爱的人被视为弱者, 不谈恋爱被 视为不正常行为。他们把谈恋爱作为一种荣耀, 每天出入成 双成对, 携手漫步于校园,上课 、吃饭、自*形影不离,行为上一点也不遮掩,甚至臵校纪校规于不顾。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愿意对周围的人公开恋情的大学生比例为87.6%,愿意在校园里各种环境下有亲呢行为的:教室23.7%、 图书馆 37.5%、 食堂68.6%、校园绿地86.2% 。

  二、 当代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

  综合各因素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注重功利价值。他们在择偶标准上,趋于功利化,更注重对方的实际价值。*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及求职中的“ 不正之风” 对大学生恋爱观产生了一定影响,交往对象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往往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具体表现为,有些学生把自己今后的前途寄托在恋人及恋人家长身上而急于谈恋爱。

  2 . 注重物质享受。部分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压力大或者爱慕虚荣、沉迷于高消费等原因而选择恋爱。他们企图通过恋爱来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或者在经济上赚取利益,有的甚至不惜名誉,采取欺骗的方式同时进行几段“恋情”。

  为追求享乐和地位而恋爱,是一种畸形的恋爱观。

  3 . 注重生理需求。大学生的年龄界限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由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有了追求异性的欲望,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 ,产生了性亲*的要求。据相关调查显示,有83%的大学生有和异**往的强烈愿望,渴望拥有爱情。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这一原因的驱使下,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现今高校普遍存在的同居现象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 新型恋爱观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恋爱观受个人生理、心理成长和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而发生着变化,但他们在诸多方面相对不够成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具体从四方面阐述 :

  1 . 受社会的影响。*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达,网络、影视已经走人人们的生活,也带大学生进入恋爱的世界。由于社会上一些文艺作品中对 爱情的过分渲染,更有大量关于两性及恋爱问题的讨论, 使 大学生难辨是非。同时受西方的“ 性自由” 、“ 性**”思潮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恋爱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他们相信网上爱情更胜于现实爱情。年轻人特有的好奇心及网络**的影响,驱使他们渴望揭开两性之间神秘的面纱。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恋爱起了一定诱发作用, 使一些大学生对爱和性的观念发生扭曲,缺失了应有的责任与道德。此外,面对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业前景的不乐观, 竞争的激烈化, 为逃避现实及外界的压力, 他们亦然选择了恋爱。

  2 . 受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出生于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 过着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生活, 家庭的过分宠爱, 使他们产生了极其强烈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望而却步,为逃避现实从依赖父母转向对新的关爱的渴求, 过起了所谓的“ 二人世界”。第二,有些家长对子女的婚恋观念缺乏正确的指导,大多数家长不了解子女青春期的心理问题,致使他们的好奇心不断累积。到了大学,远离了家庭束缚,最终触发了体验恋爱的动机,进而诱

  发了大学生恋爱问题的产生。

  3 . 受学校的影响。目前高校对学生的恋爱问题所持的态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对, 没有相关、具体的政策和制度给予指导。同时,在课程设臵上关于恋爱、性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各类辅导讲座欠缺, 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合理而有效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恋爱观加以科学引导和教育。

  4 .受个人自身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按照青年心理学的划分,属于青年的中期,其生殖系统趋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衡,因而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但由于在校大学生刚从父母的翅膀下挣脱出来, 没有经过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锻炼,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任何问题的处理缺乏思考和理智,理性判断力较差。再加上其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容易把问题简单化、理想化,对问题的考虑欠周全,使其恋爱过程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引起恋爱道德上的种种缺失。

  四、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恋爱观

  1 . 加强大学生的性知识教育,提高恋爱的道德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通过课程教学、专题讲座、订阅报刊、定期辅导等形式,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活动 和性健康咨询服务, 为建立 良好的性意识和性道德观念打下牢固的基础;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学生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培养健全的人格,以引导他们在恋爱问题上做出理智的选择,形成健康 、正确 的恋爱心理,使学生理解并懂得“ 两性区别,男女*等; 异性 交往,互尊互敬;自重自爱,自立自强”这些基本的性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性刺激的影响, 防止不良性行为的发生; 同时引导大学生用成熟的人格、成功的事业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让爱情真正成为人类文明行为的高尚部分。

  2 . 加强大学生的自主性教育,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 学校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 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观、恋爱观、就业观、成才观;要让学生认清现实,让学生知道恋爱问题和学生的理想、事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促使大学生把学业放在首位, 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要让大学生认清学业的重要性,让大学生明白学业是大学生价值的主要支柱;要让大学生懂得恋爱是一种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它是建立在牢固地学业、事业基础上的。

  3 . 健全学校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大学生恋爱的管理。加强对大学生恋爱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管理, 促使学生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学*过程中; 另一方面要加学生宿舍、公寓和校园环境的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生活氛 围,杜绝大学生在外住宿现象的发生;最后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学校对大学生谈恋爱问题要实行引导、教育、管理三位一体模式,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于那些沉迷于恋爱而荒废学业的同学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使其迷途知返;对于那些在恋爱中违反校纪校规,违背社会公德的同学,要及时批评教育,必要时应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总之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短暂而宝贵的,当代大学生不 要把黄金时间消磨在花前月下,而应立志奋发成才。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智慧与才华发展最快的黄金季节,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形成健康的恋爱心理,把爱情融进成才目标中,才能使爱情成为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成为我们学有所成、有所作为的动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 3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逐渐成熟的时期。经常会遇见很多的矛盾冲击。如学业情况。在这一学期,我觉得我一直没有进入学*的状态,很多的时间都是迷茫着度过,如今考试将*,所以我的心里不免有些着急。总是临时抱佛脚。但是也怨不得别人,总是以为只要自己看书就可以了,谁知道现在落下了那么多的课程。所以在这为数不多的时间我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现在再抱怨自己已经没用,最重要的是学*,争取把落下的补回来。还有恋爱,求职的成败等等。

  我们大学生应该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但是要怎样做到这些呢?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第四、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学*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 4

  现在很多在校大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抑郁检出率最高,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调整?看看下面的介绍。

  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健康体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不容乐观。某高校随机抽取了1~4年级在校生共1358名,共检出抑郁心理者165人,检出率12.2%;检出焦虑心理者40人,检出率2.9%。

  对于大学生中发生率较高的抑郁和焦虑心理,学校应采取措施,开展各种心理保健活动,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养,使之向健康心理转化。

  理想目标:借个梯让我登天

  有一个明确的理想和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是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前提。有抑郁或焦虑心理的学生,往往是缺乏理想和目标,看不到生活的前景;或是理想和目标过高,难以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从而产生不良心理。对这样的大学生就有必要进行理想和目标教育。当然这样的教育应忌虚无缥缈、空洞无物的说教式的灌输,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制定出明确的、分阶段的、可操作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奋斗目标,使大学生在做出努力后,经常有达到目标后的成就感和欣慰感,从而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培养起良好的心态。

  自我意识:自己的事自己作主

  自知、自爱、自尊、自信、自强、自制是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内涵。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给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是自知;爱惜自己、保护自己、珍惜自己的品德和荣誉,是自爱;遇事不退缩畏惧,不妄自菲薄,是自尊;有强烈的自信心,有积极的进取精神,是自信;凡事要么不作,要做就力求最好,是自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抵御各种不良的诱惑,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情,是自制。当然,不可能在短时间里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这些,但是应该教育学生注重在这些方面进行自我培养。

  适应能力:你在他乡还好吗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为满足生存需要而与环境发生调节作用的能力。在计划经济时代,人的一生都是由“组织”决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大小一般不会对人的进退产生多大影响。而在市场经济时代,任何人都必须接受市场的筛选,竞争的考验,任何人都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否则便会被无情地淘汰。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应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了解社会,并逐渐适应社会。

  人际关系:让我们真诚地握握手

  在社会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获得安全感。由于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独生子女,由于高中阶段“孤军奋战”式的学*方法,很多学生不善于和他人相处。在调查中了解到的学生抑郁和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因此,要教育学生善意地和他人相处,多一些真诚的赞美和鼓励,不要轻易怀疑他人,甚至轻视、厌恶他人;要尊重他人、信任他人,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把自己的意志和见解强加于人,既乐于助人,也坦然接受别人的情感和帮助。实践证明,有好的人际关系就会有好的心情。因此学校应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社团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团活动,和更多的人交往,在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兴趣爱好:健康心理的“减压阀”

  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是健康心理的“减压阀”。有了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就会更多地接触社会,接触他人,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就会经常参加各种活动,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就会帮助自己排遣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的事,比较容易转移视线和注意力,不致陷入苦闷而不能自拔。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科学推广活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另一方面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和体育活动,在帮助学生培养各种兴趣,促使学生在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同时,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 5

  发展---从学会学*开始

  这学期学*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这门课程,感觉从中受益匪浅。的确,从自我认知到与人交往再到融入集体,我对事物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在学*方面我得到了最大的.收益。

  “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这句话在很早以前我就有所耳闻,这很鲜明的体现了一部分大学学生的学*观念。其实这种观念并没有什么错误,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大学生活,当然他也要为自己大学四年的所作所为买单。我只能说这不是我的观念,我觉得初等教育带给我们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成为了考试的奴隶,只是为了考试而学*,这种目光短浅的学*知识是现在教育的弊病。而到了大学,我们也难以摆脱这种思想,说明这种思想已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根深蒂固。六十分万岁的思想就是因此而来。其实到了大学我们可以学*的知识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对于学*模式的转变,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学*,而不是一再的只完成课内的内容,这种学*理念算是比较符合大学生活的了。当然,如果选择玩过四年也未尝不可,因为选择是人拥有的最基本的人权,只是四年以后,我们会激昂的回想着我们的大学生活,说一句“我爱我的青春,我从不后悔”就是最完美的结局了。上完心理课后,我不断思考,思考我和学*的关系,所以我总结了我对大学学*生活的见解就是两个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学什么?

  这个问题萦绕了我很久,与其说是不知道学什么,不如说是选择什么。因为大学里可以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面对要花缭乱的课余生活,我们没有时间把所有的东西都尝试一遍,只能有所取舍,于是,选择什么就成了最纠结的问题。北京体育大学与其他大学有所区别,这是一所体育院校,所以有很多东西是别的学校所没有的。比如说我们有棒球社,橄榄球社,武术协会等等等等,看上去所有的社团都是那么吸引人,所以我曾经就纠结于选择哪个社团这个问题。但是结合自己课程紧而且要有自己的时间学*别的东西,所以我选择了一个社团,即使这样还是有些不甘心。

  还有一点就是书本以外的知识。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在学生会里,我不仅认识了朋友,还学会了一些书上没有的东西。比如说与人交际方面的经验,我想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生活里面到处都要与人交际,而要做到愉快的与人交流并且了解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并不容易,这就需要学会倾听,并且用商量的语气与别人讨论。还有一些礼貌的做法都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怎么学?

  明确了学*的目标后就剩下付出努力完成目标了。但是要是学*的时候不注意方法反而会耽误很多时间。上大学后因为时间比较宽裕,所以大大小小的讲座我倒是听过不少,其中不乏一些学*经验交流会。一些好的经验我就会拿来借鉴。比如在学长说过要提高学*效率,集中精力放在当前做的事情上。还有英语学*方面,要多重复,比如单词,单词量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我们最容易出的问题是背的单词第二天忘记了一半,这无疑是个难点,更是对自信心的巨大打击,于是学长就教我们如何背单词,在如何复*,反复看,这些经验让我在英语学*方面少走了许多弯路。

  同时,挑选自己的擅长也是学*方面的难点。面对纷纷扰扰的大学生活,选择最适合的生活方式和学*观念也是“怎么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是指导大学生活的标准。但我们累了倦了,想想自己的目标,这时就会精神百倍;当我们迷茫了,想想自己的目标,这这时我们就会信心百倍。我想我的目标已经很明确,就是想出国。这样我就要保证我在成绩方面有一个好看的GPA,每科都取得一个较高的分数,同时托福成绩和GRE成绩也要考得很好才能去一个好的大学。每当我抗不住的时候,我总会想想自己的目标,想到了达成目标后的喜悦和热泪盈眶的激动,总是会重整旗鼓投入到学*中去。我想着就是学*方面最大的收获了,学*怎么学*应该也是大学四年最应该弄懂的事情了。学*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你的目标一直努力下去,而且还要在失败中不断总结教训,找到一个完全符合自己的方法来指导、鞭策自己的生活,我想,在面对一切困难时,我都不会轻易地被打败。再想想心理书上的话:发展,从学*开始。

  学*使人一辈子的事,不管自己的地位学识有多高,人需要的也还是不断学*。我很喜欢的学者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学识方面,他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人,通晓古今,文学造诣极其高深,但是他却是个低调的人。一生都在学*中渡过,从不炫耀自己的学识。七十五岁高龄还奋斗在文学界的一线,出版书籍。钱老一生都在不断学*中渡过,直到八十八岁钱老去世,在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这样的文豪况且如此爱学,我们反而就应该更加努力了。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我将不断鞭策自己的学*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精选5篇)扩展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精选5篇)(扩展1)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心理分析报告通用五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心理分析报告 1

  摘要: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在大学时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出现原因和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建议方案。

  关键词:

  心理健康、大学生、环境因素、生活因素

  随着我们踏入大学的校门,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到来。大学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在大学路段走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自身未来的成功与否。所以要想把大学这段路走的更好,更稳定,为以后积累宝贵的基础财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问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认清自身心理问题和解决自身心理问题、以免误入歧途造成自身遗憾。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是与我们自身所处的心理阶段有关,也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升一般年龄都在十八到二十三、四岁之间。而这段年龄正是处于人生的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段时期,也是人一生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可能是心理发展不成熟、不稳定;面对一系列生理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像: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如果这些冲突与矛盾不能得到有效疏导和有效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经过数十年寒窗苦读,走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在以前的学*阶段我们全心投入,无力其他。家长更是对我们无微不至,溺爱至极;而这些就导致了我们缺乏症真正的生活能力。而上大学更是远离家乡,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这些就导致我们当中有些人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学*生活交友恋爱等等小小的挫折就足以使我们当中的某些大学生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问题,最后出现不好的结局。

  现在就拿我自身举个例子:我来自农村,家里世代务农。在如今这个社会激烈发展与竞争的时期我承担着父母无限的期望踏入求学之路。然而、在高中时期我曾经退过学。因为我厌倦学*,是的我学*不好。我自己觉得在求学这条路上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可是当我踏入社会,看着眼前汹涌的人流我感到无处可落脚。我又一次感到无力,自己未来的路徒有望洋兴叹。在感到自身渺小的同时,我又回到学校继续学*。如今我考到我现在这个大专院校!父母常年在外,根本无法在我旁边陪同我。而我所遇到的问题只能自己去解决;同时这也造就我的某些性格与问题。例如:自卑啊、不是很愿意和人打交道也就是所谓的社交能力差!我害怕新的环境、新的人物。我舍不得我高中的朋友与同学,我不愿意背井离乡。偏偏我又本性倔强,我拒绝父母临时回来的相送。可是我又不得不面对!我自己独自一人背着这行李。踏上离开家乡的旅程。当我来到大学时,我承认我有点慌了,陌生与不熟悉充斥在我的脑海。我记得很清楚,刚来学校我不清楚大学报道行程,又因为来的较晚学校未能及时安排住宿。我自己一人抱着行李在网吧住了一晚上。次日清晨,我自认为厚着脸皮找到一些新生,和他们一起完成了入学报道程序;而社交能力差导致我现在的朋友只局限在我的班级。在大学,我所接触的新的课程里面出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在上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自己的某些心理问题。现在我正在努力的去解决这些问题。而如今,我坐在这里写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学*环境。

  以上的一段话是我自身的真切经历。虽然我自身可能未出现打大的心理问题,但我相信:绝大多数大学生心理会如同我一样或多或少出现过一些问题。我们大学应当如何去解决这些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呢?那就是找出问题所在。要学会分析自己、认清自己。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已经在上文分类列举;也从我的自身经历中反应出一些问题。我想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我们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我们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而良好的人格品质应有:正确的`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地去完善自己。其次是应该提高自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应有正确的认识,采取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树立科学人生价值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还有,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作息有规律、科学用脑、少喝酒、不抽烟、尽量多做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讲究自身的卫生。当然,科学安排学*更为重要。学*是我们作为大学生的必要任务。所以我们要培养浓厚的学*兴趣,有了学*兴趣才能够自觉去投入到只是的海洋之中,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于自身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呀保持乐观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态。我们要对未来充满希望与信心。当遇到悲伤或者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

  ①合理宣泄:例如哭泣啊(莫以为哭是很丢人的事情,这样可以很好的宣泄我们心中的负面情绪)、旅游或者运动。

  ②学会幽默;幽默是消气的最好方法。既不伤害别人又不烦恼自己。

  ③学会转移:移位思考是解决忧郁心情的`好方法,听音乐、接触自然美景等。

  ④学会回避:当你觉得即将出现不愉快的场面是,不放加以回避,找个僻静的地方回避一下,这样做能帮助你缓和紧张的局面。

  以上种种是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以及一些体会,可能说的不是和全面,但我相信,如果能够按我说的这样做,你一定可以避免心理健康这些问题!另外,我之所以认识到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与我大学所开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很大关系,在此感谢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让我能够在人生迷茫多事的阶段认清自身问题,准确定位自己,从而在大学这个新环境中慢慢融合,提高并完善自身。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心理分析报告 2

  摘要:

  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里不乏精英和骄子,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因此,他们能否健康成长是社会倍加关注的焦点。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高校稳定的突出因素。而开展课内外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有益的作用,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教育

  当代大学生有着更高的抱负和追求,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年来,因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的身心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甚至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随着高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的增多以及因学业方面、经济方面、情感方面、社会失业率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及职业选择方面产生的心理问题尤为常见,当然,也包括少数大学生的心理变态以及人格障碍甚至精神病等方面的问题。论文格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现,校园极端事件屡见不鲜。因此,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的。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大学课堂

  每一个大学生在受到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应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既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又要掌握养护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列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也只能停留在学术研究的狭小范围内,使得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难以应用。针对上述情况,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观指导,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大学课堂中,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努力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的提高。

  首先,应当提高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以及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等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使受教育者的心理过程得以正常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质,促进人格的成熟及人生的全面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地发展。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亲切的赞语营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在愉快中求发展,用对专业课的热情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共鸣,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状态。其次,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难易要适度,教法的运用要因材施教和符合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和特点,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能力的水*上体验到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的信心。

  二、课内外相结合,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外活动包括课间活动、课余活动,还有相应的一些竞技比赛和运动会等,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外活动中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和训练教育,一方面,通过课外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发育,增强他们的体质,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发挥他们的特长,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的教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坚强毅力,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因此,课外活动的开展,对健康教育有着特有的实效性和实践性。

  三、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发挥学校行政部门、社团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创造一个积极的、良好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如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评比,“五四”系列活动,“一二九”系列活动,具体包括演讲比赛、辩论赛、火炬接力赛、大合唱,等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并且以这些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使学生们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学生在社会上活动、生活,就必然受到社会心理的影响。目前,一些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不良风气,给学生的心理素质造成恶劣的影响,更有一些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以及不健康的网站等严重污染学生的心理环境,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极为不利。另外,某些宣传媒介的舆论导向发生了倾斜,如报道大款大腕多,而报道艰苦创业少,报道港台明星多而报道英雄模范少,报道个人奋斗多而报道互助合作少等。以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某些学生追赶时髦、盲目攀比、孤僻自私等现象。因此,就必须进行社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稳定大学生的社会心理,使他们有正确的心理选择和取向。

  四、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

  在大学里应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学生入学后,通过辅导员、学生会找学生谈话,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进行跟踪了解,把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分类归纳,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品德高尚的专兼职人员,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建立接待制度,完善各种信息服务网络,发挥学生管理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发现心理问题特别是心理危机的学生要早报告、早干预,以便及时疏通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

  五、结束语

  全社会都应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对社会的种种变化和冲击,学生心灵中常常会产生巨**动:一方面,他们为社会的改革、进步而欣喜;另一方面,对某些具体变化迷惑不解。因此,我们就要在全社会树正气、治歪风,尽量减少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变化情况,不断进行跟踪调查,进行分析研究,不断充实、完善,并发挥它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普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就一定会有很大提高,而健康的心理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德智体诸多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心理分析报告 3

  摘要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今天社会,知己知彼仍然至关重要,尤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剖析自我,认清自己的长短、优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把握自己的长处并使其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脱颖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我们了解到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并分析自己的性格,由此我们才能解决好各种问题与矛盾。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所以如何调节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压力,解决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恋爱中的矛盾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本着“剖析自我,走好人生之路”的主题,来进行自我梳理,作此论文。

  关键词:

  剖析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成才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据了解,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国内外不少专家都有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英格里氏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波孟认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我国傅连璋强调健康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因素:

  1、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功能健康,没有疾病。

  2、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

  3、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有较高的效率。

  4、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

  而大学生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学*方向专业化、学*内容多元化、学*的自主性等学*上有了改变,而且在人际环境、角色心理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那么,究竟要怎么调试自己的心里,从而使自己能够较好的认识自己适应大学生活呢?这首先要剖析自我,给自己定位。

  二、自我剖析

  (一)性格分析

  总体来说,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外向的人。*时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喜欢结识各种朋友,所以给人的感觉一般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样子。可是,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也许是因为表现出来的坚强给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实际上越是这种看似坚强的人越脆弱,因为坚强的外衣下掩盖的是不为人知的不堪一击。所以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的这种伪装的坚强是否有意义,可总是在下定决心改变自己时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因为自我不能接受自己是个弱者的事实。

  也许是自我心理因素所致,有时候会觉得因为我的这种外在的坚强会让大家认为我什么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击都能扛得住,认为我是一个不需要顾及、不需要保护的人。从小到大,在学校跟在家里的我扮演着迥然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我是个处处被保护的小孩子,不管是来自于爸妈还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么都不会做的人,所以他们认为我很弱;可是在学校,我却一直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不管是作为一个班干部还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同学们总是会认为我是一个足够坚强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轻易不会有什么回报。可是时间长了,我的身心俱疲,我不再再想要让自己成为强者,很少人能明白我是多么的需要被理解、被保护,我想要大声的向全世界呐喊出我心里的委屈,可事实确实总是把这些委屈偷偷藏在心里,表现出来的依然是没心没肺的坚强与乐观,也许这才是真我吧。

  我不是一个弱者,但我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强者。在所有人看到的乐观、坚强背后也盈满了心酸、委屈与泪水,只不过这些都是属于没有星星的夜晚。一个粗糙的人不懂得如何将心事付瑶琴,所以只能让委屈随着泪水在黑暗中倾泄,第二天大家看到的依然是最灿烂的我。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压抑的不正确的做法,可我深深的明白一点:不要因为自己不爽就连带别人遭殃,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到是可以改变心情,改变不了事实但却可以寻找另一种心态对待。总之,不要转嫁自己的情绪,这一点我确信是正确的。

  (二)学*特点

  学生的学*是狭隘的学*。冯忠良教授在《学*心理学》一书里对学生学*的特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认为学生的学*与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学*区别有三:

  1、掌握前人的经验是学生学*的主要内容;

  2、从总体上来看,学生的学*是以间接经验的形成为主,以直接经验的形成为辅;

  3、由于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断发展的时期,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之所以提到这种特点与区别,我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自己的学*特点进而与权威的研究做比较以求异同。

  我是一个学*比较自主的人,我认为一切你想要得到的知识和能力都应该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主动接受与学*的效率远远高于被动接受。因此,我*惯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应该得到的知识的学*,不管是做作业抑或是自我补充都是如此。从小到大,我的学*从来没有来自于父母的压力,也许是家庭环境的关系,我一直都认为自己肩负着一种职责,那就是好好学*,考上大学。所以我的学*都会是自己主动接受室的过程。

  虽然学生的学*很狭隘,但也不仅仅局限于学*科学文化知识,还必然的包括适应社会能力及学*生活的能力。亦如学*科学文化知识,我认为不管是哪方面的学*,都不能脱离主动接受这一中心要点,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才会有想要学*的欲望,才会想要主动学*与接受,因此不管是任何方面的学*,都一定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兴趣第一。

  (三)人际交往能力分析

  大学生由于自身成长中的固有特点及涉世不深,也必然的对于人际交往有一定的障碍,比如认知错觉、性格障碍、能力缺陷等。大学的同学在生活*惯、性格、过去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校园内交往的主体同为面临艰巨适应任务而又缺乏经验的个体,双方的人际适应困难较为突出。

  性格决定我的人际交往态度,我认为与人交往贵在一个主动。主动的与人沟通、交流才会让你更快的打入人群,拓宽你的人际关系面甚至人际关系网,只有这样你才会拥有宝贵的人力资源与人际关系。当然,圈子大了,那么冲突也越容易发生,在我看来解决人际冲突的关键是要相信一切冲突都是可以通过理性的建设性协商获得解决的,这也少不了一个主动:主动的弄清楚冲突的原因、主动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地面对错误从而主动的提出可能解决冲突的方法。

  (四)恋爱心理分析

  恋爱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交流,是男女双方相互倾心、相互爱慕,以爱情为中心培养爱情的社会心理行为。斯滕伯格认为不论人类的爱情有多么的纷繁复杂,它都是由三个相同的成分构成的:动机、情绪与认知。进而又将动机、情绪与认知三者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分别称之为热情、亲密与承诺。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直相信会有最完美的爱情,即完全拥有亲密、激情和承诺。作为互相吸引的两性,生活中不可能缺少亲密与激情,但是我认为完美的爱情承诺确是最重要的,这种承诺并不是山盟海誓,而是一种基本的对人格、人性以及生活方面的担保,这是我们获得安全感所必需的成分。

  三、塑造健全人格,走好成功之路

  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人格的基本特征就是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在人格结构中,气质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人的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我是一个多血质为主体的人,*衡灵活善于交际,行为外向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多变。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就要努力使自己内部心里和谐发展,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有效的把智慧和能力运用到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从而使自己能更全面、主动的融入社会、适应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心理分析报告 4

  时光飞逝,进入大学以来已经快接*三个月了。大学的生活对我来说是新鲜的,是不不同于以往的。我对陌生又新鲜的大学充满着好奇感,我想去探究。正因为当初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实务这门学科充满着好奇感,我想去探索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所以我选择了这门选修课。这门课程给我带来了全新的知识,拓展了我的知识面。让我学到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事物,让我了解到心理学是如此的有趣和有用。正如这次论题。借此论题,我可以进行一次深度思考人生、有一个全面了解自己的机会,以至于我可以更全面的看待自己、更好的完善自己。

  一、开学以来的适应情况

  1、生活

  我觉得生活是大学最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不同地区、讲不同语言的四个人聚集在同一个宿舍里,要共同生活四年。这对我来说其实是一种挑战,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住过宿,我不知道如何和陌生人同住一屋檐下。在与舍友相处中我显得很小心,我不了解她们而且我想留下好印象,因此当她们需要帮助时我会尽可能的帮助她们。我自认为我是个很独立的人,我可以一个人解决有些在其他女生看起来难以完成的事情。在我看来性格不合会是生活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我觉得进入大学后我改变许多。比如说以前在家里的时候我向往自由,觉得没有爸妈的管制是幸福的。可是来到大学以后我才发现,离家的孩子真的很不容易。我很思念在家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原来在家里我才可以真的做到随心所欲,在外面生活离开爸妈看似自由其实被束缚的更多。

  2、学*

  在学*上,我第一体会到大学与中学不同的是课室。在中学时,我们都是坐在小教室里面,只有一个班的同学一起上课。可是,在大学里我们都坐在非常大的阶梯教室里,同时有好几个班的同学一起上课。以前,当我们上课睡觉时,老师会用手敲你的头或者用粉笔扔你。现在,无论我们是怎么睡,老师都不会去管你。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是一头雾水,我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我不知道我在课堂上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笔记。老师讲课的是速度不会因为学生听不得懂而减慢。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都是持续这样一种状态。我觉得这样子是不行的,我得想想办法去适应它。首先第一步是认真听老师讲课,无论我听不听得懂。我觉得当我做到了第一步时,我发现其实我可以跟上老师讲课的速度,而且老师讲的内容并不是那么的难理解。接下来的是去记录、去理解、然后变成自己的。我觉得只要经过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3、活动

  系组织和院组织我各参加了一个。我觉得幸运的是两个组织的活动时间都不冲突,这样我两个组织都可以留下。在不影响学*的情况下,我会积极参加各组织部门的活动。我觉得在活动中可以学到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还可以交到许多不一样的朋友。而且我可以充分运用课余时间。其中我曾听过一句话:当热情退却时,用责任心来弥补。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深有感触并把它牢牢记在我的心中。

  二、对自己的认识

  1、人格

  我不能说我的人格非常完美,但我能说我的人格是健康的。我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在逐渐变化,逐渐在完善我的人格。经过这门课程的学*,我更全面看清自己,发现自己有缺陷的地方,并且努力想办法来完善自我。有句话说得好,人无完人,没有谁是完美的。有缺陷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却不去想办法。常常进行自我反思是有利于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2、情绪

  我承认我是个情绪化的人。在以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处于叛逆期,我的情绪化很严重,为人固执又容易生气。情绪特别容易受他人影响。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是叛逆期过了,也许是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慢慢地我会思考很多东西,会懂得反思自己。特别是我觉得来到大学以后我变化挺大的。虽然目前来说我还是不能完全控制情绪化,但是我觉得我比以前是有所成长了。

  3、能力

  我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也可以很乐意地帮助他人。我觉得我的生活能力很强,就算说让我一个人独立生活也是没有问题的。我觉得我的交际能力很不错,因为我能够主动地与他人交谈,我很乐于交到新朋友。我的学*能力还要有所加强,学*要更加积极。我所理解的工作能力其实就是组织的工作方面,因为那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悟,虽然我现在懂的不多,但是我觉得如果我肯学一定会有所收获。能力的背后其实就是努力。

  4、生涯规划

  其实在此之前我对自己以后的生涯规划还没有细想过,所以借此机会我能好好的规划一下。我认为规划可以长远但不要超出实际。先说一些小的规划,就目前来说我的第一个规划是努力学*然后争取拿奖学金。并且,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能够锻炼自己的比赛。接下来明年的话,要争取继续留在组织里,然后努力争取当副部级以上。如果我都做到以上我所说的那些,不仅能使我收获很多,还会为我的简历添光彩。这些对我找实*工作有所帮助。对于工作我有两种想法,第一个是留校当老师,第二个是当上班族。如果当上班族我会选择当一个理财师或者进入银行。而且我要能够在一线或者二线的城市工作,不求富贵逼人但求小康之家。其实规划如果不去实现它就永远只是一个规划,定下这些规划之后我要努力并为之奋斗。

  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的收获

  原本我以为心理这门学科是离我们生活很远的,但是经过这个学期的学*我发现原来心理讲的全是我们身边的小事。就像是一句话说得好,要先从身边小事做起。我觉得这门课程教会我的不仅仅是书面上的知识理论,重要的是我能很好的利用这些知识我能够更全面的看待自己,更好的完善自己。我接收完老师的知识后会不自觉的观察起身边的人,这让我对人的印象不仅仅只是表面的。而且因为这是院选修课,所以我交到了一些不同系的朋友。我喜欢收获友谊,我享受与他人交流的时间。在这门课上,我收获到了知识,了解到更深入的自我,收获到友谊。

  四、对这门课程的评价

  在这门课上,我觉得课堂气氛很活跃,一点都不沉闷。我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而且老师会给我们做一些好玩的测试,会给我们一些让我们上讲台的机会。每一个上讲台的人都是能够得段不一样的体会。而且我觉得教课的内容是有趣又有用的。老师的教学态度很认真,而且人也很和蔼,所以我对这门课印象很好也很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心理分析报告 5

  摘要:

  成长,我们共同经历;经历,我们不同感想。人间走过二十年,每一个人都在自我成长中,每一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领悟,不一样的想法。以下是我的自我成长分析,望通过此文能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更全面的对自己做出定位。

  关键词:

  自我成长分析、经历、目标、人生观

  成长是人都必须经历的,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发现原来我一直在改变着。二十年来,我品尝酸甜苦辣,感受悲伤欢喜,享受比赛胜利的喜悦,握拳对失败的不气馁·接下来,生活仍要继续,我将继续成长,继续通往仅属于我成功的殿堂!

  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来自一个较为繁华的小城市,在那里,几乎见证了我所有的成长过程,在那里,看到了我欢呼、奔跑,在那里,也见到了我伤心、流泪。

  小的时候,我在这一方土地之上放肆的玩耍,毫不担心未来的路会坎坷,会遭遇许多的挫折。春天,放风筝、折杨柳枝做杨柳帽;夏天,拽上个游泳圈就敢跳进小水池里扑腾、没事就跑爷爷种的葡萄园中摘葡萄吃;秋天,爬上桂花树使劲倒腾、穿着单衣四处闲逛;冬天,武装齐全跑雪地里堆雪人,爬上院墙摘腊梅·天真无邪的样子,让此时的我,无比想回到那个年纪!

  再长大些,我便已入学堂,学*着加减乘除,记背着ABCD,诵读着之乎者也,念叨着天文地理。业余,还和同学开开玩笑,打打闹闹,找几个伙伴一起踢毽子,跳牛皮筋,也没有任何的忧虑。

  之后,面临中考、高考,我的生活便被许多的补*课程,各门课的考试试题所侵占。一天二十四小时,睡觉休息的时间渐渐压缩,上课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上课的频率也愈加频繁起来。水笔的笔芯一支接一支,空白的试卷渐渐被做题步骤和解题分析占满,肩头的负担也愈加明显!

  尤其是在高三这年,最令人记忆犹新!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紧张的气氛让人无法喘息,每个人都不能停下来,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被甩在身后。正在此时,我变得敢于担当,觉得自己需要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已经成长了!胜不骄,败不馁,考的不错不会飘飘然的,考的不好也不会失落灰心,而是吸取教训,补*欠缺部分继续努力。

  经历高考,因发挥欠佳,我考取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不过,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很倒霉、前途无光的事,因为,在任何地方还需靠自己,即使在名牌大学,不努力,过堕落人生也不会有好的出路,不能抵达成功彼岸。相反,在我考取的大学之中,我能奋进,不颓废,不断充实自己,我定能取得满意的结果,享受最终成功的果实。

  一年前,我离乡踏上了自己的大学之路,兴奋,紧张,期待,还有些许小担心。兴奋是即将见到大学的真面目,紧张是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点,期待是我即将再此度过四年,担心是生怕对着陌生的环境我不能很好的适应。但事实,老天还是挺眷顾我的,让我在同学之间变成了“开心果”,在班级里成为骨干一员,在辅导员前成为助手一名。相信接下来的日子,我依能较为顺利的做完本职之事,打成自己所拟定的目标!

  二、自我性格分析

  说起我的性格,我的长辈无不夸我,说我性格脾气很好,不会随便乱发脾气,不会冲着自己占着优势横行霸道。而我,自己觉得,我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随和、轻松,面对朋友会为她着想,面对挫折不气馁不放弃,面对些许小事还有点儿小固执。

  从小到大,我所交的朋友已经早已数不清了。而且,我交朋友不论她成绩与否或是其余什么客观的条件,只要与我性格和的来,我就能与其成为好朋友,并在一定的方面给予帮助,与其一同分享快乐时光。

  再来说说的我的不足吧。通过一路走来,我对自己也进行了一些总结,觉得在一些地方,我还有待改进。比如,自己的胆量。因为走出了自己所呆的城市,走出了浙江省,我如今生活的一切都需要自己着手进行,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取。就在这其中,我觉得,我的胆量还需多加以锻炼,不能临场还有退缩的想法,不可以因为害怕自己会败落就放弃争取的机会。另外,我还需提高自己的克制力,不可以图一时的享受就将事情先搁置,待到时间紧迫时,又临时抱佛脚的开始猛干。

  三、自我奋斗目标

  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过去的那段记忆如电影般总浮现在脑海,但回眸之后又让我更好的认清自己,让自己再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认真完成学业,尽量让自己再此基础上丰富课外生活,并获取些许经验为以后工作所用。我相信自己,我定能成功,定能收获以后幸福生活!加油!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精选5篇)(扩展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分析报告实用5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分析报告 1

  *来,广东个别高校连续发生了多起学生自杀事件,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广东大学生目前的身心健康状况,促进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大学生素质建设,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对全省部分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自我评价、学*环境、就业压力、感情问题、人际关系、家庭状况等方面全面审视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广东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隐患,形势不容乐观,而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落后,工作乏力。

  一、广东大学生的自我评价状况

  1、从总体上来看,广东大学生对自己并不太自信。

  在对大学生你是否觉得自信的调查中,有47%的人选择了非常自信和自信,而53%的人选择了有时不太自信,不自信甚至自卑。女生的不自信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女性的心理普遍脆弱、敏感,致使不自信的因素相对男性更多一些,若不加以疏导和防范,出现意外的几率会更高。对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的调查结果显示,67.1%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他人不相上下。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太自信的表现。

  2、广东大学生最想改变的是知识。

  3、广东大学生心态不轻松。在你觉得目前压力大吗的选项中,选择大和快要崩溃的占有39.4%,同样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其中大四学生和研究生选择这两项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年级的学生。在上学后遇到的最大挫折调查中,学*成绩不理想和就业竞争太激烈选择率最高,道出了广东大学生不轻松的两个主要原因。

  4、广东大学生对物质条件基本满意。

  5、广东部分大学生情绪低落在你认为自己常处在哪种情绪中的调查中,26.3%的人选择了郁闷、无聊、烦躁;而对你的日常生活方式评价的调查中,65.9%的人选择了很一般和枯燥。

  二、广东大学生学*环境状况

  1、大学生的学*负担较重

  2、大学生的作弊明显减少在你考试作弊吗调查中,只有1.3%的人选择经常作弊,17.9%的人选择偶尔作弊或公共课作弊,从不作弊的人达69.5%。

  3、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多选择上网或打游戏你在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的调查显示,38.3%的人选择了上网或打游戏。上网已经成为了多数学生课余生活的最爱,但过于沉迷网络、容易产生很多心理疾病。在实地调查中,大部分上网的男同学都是在打游戏,其中不乏暴力、血腥、**的,上网聊天也是大学生发泄情绪的主要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利用网络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广东大学生的爱情观

  1、大学生对爱情信心不足

  通过你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动机的调查发现,53.9%的同学认为恋爱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心理和生理需要、打发无聊的时光和随大流,不落伍,只有46.1%的人是因为情到深处而选择人生伴侣。在你对校园爱情的未来怎么看的选择中,有31。1%的人把票投给了无疾而终和社会太现实,毕业各自飞,其中高年级的学生投这一项的比例高出低年级很多。有超过47%的人认为只要双方努力,将来会在一起。

  2、大学生渴望获得爱情

  学校仍旧是学生心中的恋爱天堂,在你在学校会选择什么人做你的爱情另一方调查中,只有8.8%的同学选择不会谈恋爱。有66。5%的同学选择志向相象,趣味相投。

  3、大学生的性观念依旧保守

  尽管有些媒体对女大学生议论纷纷,我们的这项调查却发现,大学生性观念依旧保守。你大学期间是否有性生活的调查中,有超过88。2%的选择了没有,这其中包括了105名硕士研究生。结果可能会有误差,但我们看到大学生对待性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的。

  在你从什么途径了解到性知识的调查中发现,53.2%的人的性知识是通过旁门左道和同学谈论中获得的,只有41。8%的人是从课程和书籍中学*到的,即使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大学生在性教育方面依然落后,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

  1、同学关系比较健康

  在你与同学关系如何的调查时,超过89.3%的人认为相处融洽,只有10.7%的人承认会偶尔发生矛盾。从整体上看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健康的,但交往的主动性欠缺,64.5%认为与别人交往一般喜欢、无所谓。

  2、大学生普遍个性独立但也珍惜友谊

  在你遇到挫折的时候依赖朋友吗和是否担心朋友不喜欢和自己一起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同学会参考同学朋友的意见,但会以自己为主去解决问题。有47.1%的同学担心朋友不喜欢和自己一起。

  3、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交流途径少

  如果你遇到不顺心的事,如何解决,54.2%的同学选择了强忍和逆来顺受,而选择找父母倾诉和找心理咨询机构的仅占8%。

  五、广东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1、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是就业

  在你希望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的调查中,65.7%选择了就业, 28.4%的人选择出国或继续深造,很多同学表示,希望在工作的过程中,再寻找合适的机会深造。

  2、广东大学生就业态度比较端正

  在毕业后找什么样的工作调查中,选择有发展空间、符合自己专长的占67.8%, 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选择率相对低一些,占23。1%。无所谓,找到先呆着、要我就不错了只占 9.1%。

  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状况

  在是否参加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调查中,只有3.6%的人经常参加,不知道或没参加的比率高达69.8%。而是否去过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的调查中,经常去的比率低至0.8%,92.6%的人表示没听说过或没去过。

  七、广东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大学生不太关注社会公益

  调查显示,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仅为12.4%,有87.6%偶尔参加和基本上不参加。

  2、大学生普遍反对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你如何看待学生自杀事件调查中,非常鄙视自杀之人,对不起父母和社会的栽培共有496人选择了该项,排在首位。

  3、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较强。

  广东大学生在最后一题大学生应该履行哪些社会责任的调查中,普遍认为应当对得起父母的栽培,努力成才,努力学*专业知识,成为人才,报答社会,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帮助他人和热心参加公益活动,说明大学生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拥有良好的意识。但关键是要付诸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分析报告 2

  思政部心理教研室自XX年9月申请开展全程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以来,XX级学生已运行了2个学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我从教**行、教学成果、创新与特色、教学管理、教学服务及保障等方面做一下总结:

  一、教**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的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课程以全程式教育贯穿学生一、二年级四个学期,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大一上下学期分别为12学时,大二上下学期分别为4学时。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自我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二、教学成果

  XX年,心理教研室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科研成果,从发表论文,编写教材,结题课题,都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紧密相关,其中结题辽宁省“xx”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结题课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结题课题《对大学生考试作弊不良行为的调研分析与预防机制研究》,发表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编写教材《对话心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吉林大学出版社。

  XX年姜萍老师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王春霞获得XX优秀教学质量大赛二等奖。

  三、创新和突破

  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本课程形成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我们把它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的创新性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即大学生发展、进步与成才;发挥“两个作用”:即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与学生的自主自助作用;坚持“三个特性”:即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实现“四个延伸”: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相结合向学生自主学*延伸;心理测验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向学生心理自我建设延伸,个体心理咨询向团体心理咨询延伸,课程教学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向健康教育理念建构延伸;做到“五个结合”:理智启迪与情感培养相结合,理论传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师教学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心理游戏与情景体验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咨询活动相结合;突出“六个重点”:即心理健康标准与培养、学*与创造心理、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恋爱与性心理、挫折及危机应对、心理成长与情绪健康。

  (一)内容上创新

  本年度在本科教学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有所创新,课程内容体系先进新颖,针对性和实效性强,选择与大学生成长、成材密切相关的内容。

  第一讲 心理健康 助我成长

  一、健康从心开始

  二、心理困惑有几多

  三、走向和谐与成长

  第二讲 认识自我 发展自我

  一、我是这样的人

  二、接受不完美的自我

  三、做最好的自己

  第三讲 多姿情绪 理性掌控

  一、掲开情绪的面纱

  二、情绪是本难念的经

  三、我的情绪我做主

  第四讲 健全人格 成功基石

  一、独具魅力的你

  二、气质伴我成长

  三、性格决定命运

  四、塑造你的人格魅力

  第五讲 优化学* 开阔视野

  一、学*是一生的事

  二、走好大学学*路

  三、张弛有道话学*

  第六讲 和谐关系 成功阶梯

  一、与友谊同行

  二、我们都是一家人

  三、编织友谊的金丝带

  第七讲 爱情花开 悉心呵护

  一、我们的

  二、学会爱自己

  三、在爱中成长

  四、性——青春成长的神秘话题

  第八讲 珍爱生命 化解危机

  一、生命诚可贵

  二、*心静气谈死亡

  三、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第九讲 应对挫折 磨砺意志

  一、成长的伴侣

  二、挫折应对面面观

  三、阳光总在风雨后

  第十讲 透视疾患 健康发展

  一、心理黑白灰

  二、健康心理的绊脚石

  三、为自己的生活导航

  第十一讲 生涯规划 成就未来

  一、规划人生之路

  二、努力,从现在开始

  三、我是职场新鲜人

  (二)推广了实践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把心理的实践与体验融入课程教学,课程内容体系先进新颖,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坚持每一个专题都安排有一次心理活动、心理测验、问题讨论等互动环节,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课堂讨论;“自画像”、“20个我是谁”、“组员心声”放松训练;心理游戏、观看大学生辩论赛录像;“信任之旅”、“戴高帽子”;“姑娘与水手”价值观讨论、案例分析;适应能力心理测验等。实践教学调查显示:这些心理测验、心理活动、心理游戏、案例分析、播放相关录像资料的做法,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并在具体的活动中深刻地领会到其中的内涵和意义,体验自己的真实情感,获得实际经验,能起到深化课程理论知识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能力,增强本课程的实效性。

  四、教学管理

  1.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3.课程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

  4.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利用相关的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也可以调动社会资源,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各类活动补充教学形式。

  5.本门课程考核的方式采取*时考核和期末开卷考试两部分。其中*时成绩占50分,包括出勤、课堂表现、撰写论文;期末试卷占50分,总计100分。

  五、教学服务及保障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了解与掌握更多的关于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知识,学会掌握应用心理调节的方法;

  2.大学生通过全程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与心理健康教师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使大学生有效地获得心理健康教师的帮助;

  3.根据新课改方案中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改变传统单一考试评价模式,分学期、分阶段的进行全程式辅导和考核;结合学生*时的课堂作业、讨论、辩论、上课表现、团体训练、社会调研等,综合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学生参与和实践考核环节

  通过考试评价方式调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变学生被动式受教为主动地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因素;将评价引入课程全过程,特别是将考试评价纳入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阶段采取相对应的讲授内容及考核方式,帮助大学生掌握压力管理、情绪管理、团体合作、交流沟通等等的技巧,体验运用这些技巧解决问题的实践效果。

  六、展望

  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心理素质的人,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时代。在高等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各高校基本都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正式课程纳入到正规课堂教学中。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80后、90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年来,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在逐年增长,由原来的20-30%左右增长到30-40%左右,心理障碍的比例由原来的15%左右增长到25%左右,大学生因心理疾并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大学生自杀或致伤、致死他人,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灵伤害,在高校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研究可以预防精神疾并自杀的发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化,使高校教育的针对性、目标性明显增强。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是塑造大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先决条件

  性格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首要必备条件。一个人的性格具体地标志着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即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的思想品质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健康的性格就谈不上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也就是说,培养健康的性格和优良的思想品德是同一教育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必要的手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分析报告 3

  摘要:大学生是是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随着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迅速攀增,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心里尚未成熟,一方面要面临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反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很容易导致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之间的*衡失调,发生各种异常的心理现象。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更好地解决我系一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部于2012/10/28就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因涉及到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同学们都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此次问卷调查中。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构成

  问卷的内容包括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的18道题目。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调查是数据收集的一种手段。通过公*的发放问卷,通过调查,看数据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现在将问卷回收,我们对全部问卷汇总,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方面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改变、错位,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发现自己在高中时期的那份优势已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中学时的那些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进入大学后,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自己的专业课,还学*一些社会上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计算机、英语过级的重压,他们处于高负荷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效果不佳,长此下去,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而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考到大学“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的尽头。

  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问题

  调查中38%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水*、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3、自我意识模糊与困惑问题

  调查中26%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4、人际交往难的问题

  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调查中,39%的心声认为没有朋友;24%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3%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儿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显示,在人际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时候,有75%的学生会感到难受,会产生郁闷心理。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困扰着少数同学,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长期压抑的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自己的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的正视并努力寻求办法解决。在选择解决方式上,60%的同学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可见,大部分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标志。

  5、异**往问题

  在与异**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往中存在问题。有一小部分同学交往动机不纯,甚至这种现象还有跟风的,个别同学互相介绍对象,还有个别同学很少与异**往,在与异**往中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大一新生的在与异**往比高年级的存在更多的问题。对于“你认为同学之间的异**往就会是恋爱吗?”这个问题中的回答看到相应的认为“是”的回答占据了仅仅是6%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其异**往和恋爱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毕业时的心理危机问题

  调查显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自我储备(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等)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们情绪上产生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成了高年级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至在就业竞技场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往的机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融入了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在集体中的异**往,每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

  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这就使我们在吸收众人的优点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的恋爱关系。

  2、对于这些因为就业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新生开始。现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很多都是到临毕业的时候才开设的,内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去应聘等求职的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将大一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一进校就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和强项以及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塑造充实的自我,增强职业竞争力。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在校学*生活“前松后紧”的局面。

  3、通过开展一些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讲座,请我系心理健康老师或校外专家到我系为同学们上系统的、专业的心理指导课。

  4、加强心理咨询系统的完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绪,学会理性控制自己。

  四、总结: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时不可避免的,只有经过正确的指导和自己的自我调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的校园风气。另一方面,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或通过心理咨询来完善自己,真正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分析报告 4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三、报告摘要

  此报告主要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围绕学*、情感、就业、人际交往四方面展开,本调查报告写于到20xx年12月18日。调查范围为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

  四、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我们选择在本系的管理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进行调查,男女生比例为1:1。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小组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走访式调查,在调查访问中,我们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在分工中,由男生负责50份问卷,女生负责50份问卷,回收率为98,问卷回收后,将问卷整编编号,1-49份是女生问卷,50-98为男生问卷。由组长召开小组分析会议,并将会议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

  五、调查结果

  1、学*方面

  大学生在经历了高中的炼狱后,如释重负,没有了以往堆积如山的作业,获得了自由身。而问题是,在高中时期,生活学*的唯一使命是高考,而本身对自己人生的方向缺少把握的同学在没有了高考这一目标后,忽然不知该何去何从。又由于在高考结束后到大学开始的长达三个月的假期里,昔日紧张忙碌的心逐渐松散。在泡沫偶像剧、网络游戏中逐渐消磨了曾经饱满的心。到了大学,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新生们不仅无心学,“60分万岁”的消极思想,更更不知如何学。又加上高中老师灌输的“大学不用学*”引得新生们不以学业为重。我们发现男女生的不同,女生在大学中会觉得学*压力大,而男生没有感到学*压力大,其中有7.5的男生觉得无压力。对在本校就读,有56.5的同学表示对自己喜欢,有37.1的同学不喜欢,有1.7的同学认为无关紧要。在对大学生当前的压力来源调查中显示,有49.6的同学将学*压力放在首位。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当今大学生在入学时,还是有部分同学能较快适应新生活,并确立明确的目标。其中也不乏存在较大一部分未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才找到什么是自己要的。在对自身的专业选择上,很多同学都表示满意当前专业,并都能认真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认真对待。而对自身专业不满的同学亦坦言在了解了自身的专业特点后,也能发现个中乐趣,现在能认真学*。对于已转专业的同学,情况不容乐观。这些同学坦言转专业后并没有增加学*积极性。由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同学是否有想法要把自己的学*搞好,而不在于专业是否喜欢。因此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对于学*压力重,也从另一方面表明现在同学们已经把学*当回事,认真对待之。

  2、情感方面

  到了大学生这个年龄层,其情感正处于成熟和不成熟的过度阶段,而爱情至于现今大学生究竟为何物,且看调查数据。在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动机时,有30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30是为了调节紧张的学*压力,30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仅仅只有10的学生是情到深处才谈恋爱的。男生女生不相上下。当问到曾为恋爱与其他关系产生不快情绪吗?20的男生会,而女生为40。可见两极分化很严重。

  3、人际交往

  统计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53.57,其中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38.51,严重困扰者占15.06,只有明显障碍者占1.43。在同别人闹别扭时能主动道歉的占90以上。在同陌生人交往时能找到主动找到话题的同学占34.6,能找到话题但要一段时间的同学占17.9。为了和大家和睦相处不会固持己见,偶尔放弃自己的观点以迎合大家的同学占71.3。女生之间闹别扭率达到70,男生仅仅为20。当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出现裂缝时,小部分女生会选择立即断交,而小部分男生会选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遇到困难时,女生有45.7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4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需要知心朋友。

  4、就业方面在大学中,就业压力比较大。90的人都认为就业竞争太激烈,仅10的人认为无所谓。

  六、调查中反映的大学生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

  1、紧张与焦虑

  ①、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的挫折心理

  ②、学*适应不良产生的心理困扰

  ③、人际交往不适引发的心理失衡

  ④、人生规划的不确定性产生的焦虑心理

  2、浮躁与急功*利

  3、失落与沮丧

  4、自卑与退缩

  5、空虚与倦怠

  七、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时*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生,语言、*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八十九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5、未来的不确定性。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应该对未来进行及早的规划,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可是自己是规划在哪里呢?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目标,找不到方向,缺乏动力,自己的长处短处何在?要怎样发展?该走那条路等问题是他们甚为苦恼。主观方面对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

  1、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2、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3、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4、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上课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学*上都是应付了事,做事懒散,凑合着打发时光。

  5、有些大学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从而使正常的异**往不能自然进行;有的大学生则过快地将同学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过早地沉溺于“两人世界”。也有的大学生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产生情感冲突。

  6、部分学生把兼职赚钱看得过重,常常为了兼职赚钱而远离自己的专业学*,无法静下心来钻研学问,耽误了过多的学*时间。

  八、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6、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7、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九、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分析报告 5

  此次活动以社会学院历史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以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90%。报告从有效问卷采取抽样的方法,选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一,学*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学*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第33题“将下列几项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学认为,学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这说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有*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虚度了年华。再如第29题“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其中33%的同学选择“学*成绩不理想”,由此可见,大一学生在学*上急需得到指导并寻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二,业余生活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45%的同学感觉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同学也比较重视学*,学*自觉性较高,其中56%的同学在第3题“你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中选择在业余时间上自*或听课,与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学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谈恋爱。但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同学心理上的学*压力依然很大。

  三,经济生活

  如今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6题“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中,有67%的同学基本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剩余,与此同时,在第7题中“你认为每个月生活费对自己是否是一种负担,造成心理压力?”有60%的同学认为没有压力。以上都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水*也在提高,由于经济生活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情况明显下降。

  四,心理*衡

  在第1题“你觉得现在学校与你理想的大学有多差差别?”中,有56%的同学选择“很大”,这反应了同学同学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学校还是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13题“你觉得自信吗?”,有69%的同学选择了“不自信”或“有时不太自信”。在第5题“现在自己在大学生活中,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自信,这两题都反应了我们的同学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然而在第23题中“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吗?常常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吗?”只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在第26题:“你总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吗?你在为之不懈奋斗吗?”只有31%的同学认为“是”。这两题又都体现出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明天没有信心。以上的几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同学在心理上并没有达到*衡,理想总是与现实存在差距的。

  五,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第33题,“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你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而在第8题,“与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独或失落吗?”有79%的同学选择“是”或“有时是”,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同样,在第29题“上大学以后,你觉得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选择“不适应宿舍生活”的同学占到33%,与选择“学*成绩不理想”的人数相当,这体现了学*方法与人际交往是与此次调查中同学们反应最为严重的两个问题。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与此同时,在第20题“你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吗?”有78%的同学认为“是”或“偶尔是”。这更反应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次调查充分反应了以社会学院07历史班同学为典型的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丰富的资料和鲜活的事例,达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活动较为成功。本次活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海星调查研究社和07历史班表示衷心感谢!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精选5篇)(扩展3)

——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自我成长报告(精选五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自我成长报告 1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三、报告摘要

  此报告主要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围绕学*、情感、就业、人际交往四方面展开,本调查报告写于到20xx年12月18日。调查范围为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

  四、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我们选择在本系的管理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进行调查,男女生比例为1:1。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小组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走访式调查,在调查访问中,我们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在分工中,由男生负责50份问卷,女生负责50份问卷,回收率为98,问卷回收后,将问卷整编编号,1-49份是女生问卷,50-98为男生问卷。由组长召开小组分析会议,并将会议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

  五、调查结果

  1、学*方面

  大学生在经历了高中的炼狱后,如释重负,没有了以往堆积如山的作业,获得了自由身。而问题是,在高中时期,生活学*的唯一使命是高考,而本身对自己人生的方向缺少把握的同学在没有了高考这一目标后,忽然不知该何去何从。又由于在高考结束后到大学开始的长达三个月的假期里,昔日紧张忙碌的心逐渐松散。在泡沫偶像剧、网络游戏中逐渐消磨了曾经饱满的心。到了大学,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新生们不仅无心学,“60分万岁”的消极思想,更更不知如何学。又加上高中老师灌输的“大学不用学*”引得新生们不以学业为重。我们发现男女生的不同,女生在大学中会觉得学*压力大,而男生没有感到学*压力大,其中有7.5的男生觉得无压力。对在本校就读,有56.5的同学表示对自己喜欢,有37.1的同学不喜欢,有1.7的同学认为无关紧要。在对大学生当前的压力来源调查中显示,有49.6的同学将学*压力放在首位。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当今大学生在入学时,还是有部分同学能较快适应新生活,并确立明确的目标。其中也不乏存在较大一部分未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才找到什么是自己要的。在对自身的专业选择上,很多同学都表示满意当前专业,并都能认真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认真对待。而对自身专业不满的同学亦坦言在了解了自身的专业特点后,也能发现个中乐趣,现在能认真学*。对于已转专业的同学,情况不容乐观。这些同学坦言转专业后并没有增加学*积极性。由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同学是否有想法要把自己的学*搞好,而不在于专业是否喜欢。因此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对于学*压力重,也从另一方面表明现在同学们已经把学*当回事,认真对待之。

  2、情感方面

  到了大学生这个年龄层,其情感正处于成熟和不成熟的过度阶段,而爱情至于现今大学生究竟为何物,且看调查数据。在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动机时,有30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30是为了调节紧张的学*压力,30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仅仅只有10的学生是情到深处才谈恋爱的。男生女生不相上下。当问到曾为恋爱与其他关系产生不快情绪吗?20的男生会,而女生为40。可见两极分化很严重。

  3、人际交往

  统计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53.57,其中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38.51,严重困扰者占15.06,只有明显障碍者占1.43。在同别人闹别扭时能主动道歉的占90以上。在同陌生人交往时能找到主动找到话题的同学占34.6,能找到话题但要一段时间的同学占17.9。为了和大家和睦相处不会固持己见,偶尔放弃自己的观点以迎合大家的同学占71.3。女生之间闹别扭率达到70,男生仅仅为20。当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出现裂缝时,小部分女生会选择立即断交,而小部分男生会选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遇到困难时,女生有45.7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4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需要知心朋友。

  4、就业方面在大学中,就业压力比较大。90的人都认为就业竞争太激烈,仅10的人认为无所谓。

  六、调查中反映的大学生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

  1、紧张与焦虑

  ①、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的挫折心理

  ②、学*适应不良产生的心理困扰

  ③、人际交往不适引发的心理失衡

  ④、人生规划的不确定性产生的焦虑心理

  2、浮躁与急功*利

  3、失落与沮丧

  4、自卑与退缩

  5、空虚与倦怠

  七、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时*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生,语言、*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八十九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5、未来的不确定性。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应该对未来进行及早的规划,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可是自己是规划在哪里呢?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目标,找不到方向,缺乏动力,自己的长处短处何在?要怎样发展?该走那条路等问题是他们甚为苦恼。主观方面对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

  1、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2、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3、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4、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上课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学*上都是应付了事,做事懒散,凑合着打发时光。

  5、有些大学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从而使正常的异**往不能自然进行;有的大学生则过快地将同学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过早地沉溺于“两人世界”。也有的大学生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产生情感冲突。

  6、部分学生把兼职赚钱看得过重,常常为了兼职赚钱而远离自己的专业学*,无法静下心来钻研学问,耽误了过多的学*时间。

  八、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6、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7、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九、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自我成长报告 2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相比生理而言,心里健康就尤为重要了,故只谈心理方面的问题。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第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四,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学*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生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自我成长报告 3

  一、 自我成长分析

  我来自一个较为繁华的小城市,在那里,几乎见证了我所有的成长过程,在那里,看到了我欢呼、奔跑,在那里,也见到了我伤心、流泪。

  小的时候,我在这一方土地之上放肆的玩耍,毫不担心未来的路会坎坷,会遭遇许多的挫折。春天,放风筝、折杨柳枝做杨柳帽;夏天,拽上个游泳圈就敢跳进小水池里扑腾、没事就跑爷

  爷种的葡萄园中摘葡萄吃;秋天,爬上桂花树使劲倒腾、穿着单衣四处闲逛;冬天,武装齐全跑雪地里堆雪人,爬上院墙摘腊梅·天真无邪的样子,让此时的我,无比想回到那个年纪!

  在长大些,我便已入学堂,学*着加减乘除,记背着ABCD,诵读着之乎者也,念叨着天文地理。业余,还和同学开开玩笑,打打闹闹,找几个伙伴一起踢毽子,跳牛皮筋,也没有任何的忧虑。

  之后,面临中考、高考,我的生活便被许多的补*课程,各门课的考试试题所侵占。一天二十四小时,睡觉休息的时间渐渐压缩,上课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上课的频率也愈加频繁起来。水笔的笔芯一支接一支,空白的试卷渐渐被做题步骤和解题分析占满,肩头的负担也愈加明显!

  尤其是在高三这年,最令人记忆犹新!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紧张的气氛让人无法喘息,每个人都不能停下来,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被甩在身后。正在此时,我变得敢于担当,觉得自己需要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已经成长了!胜不骄,败不馁,考的不错不会飘飘然的,考的不好也不会失落灰心,而是吸取教训,补*欠缺部分继续努力。

  经历高考,因发挥欠佳,我考取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不过,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很倒霉、前途无光的事,因为,在任何地方还需靠自己,即使在名牌大学,不努力,过堕落人生也不会有好的出路,不能抵达成功彼岸。相反,在我考取的大学之中,

  我能奋进,不颓废,不断充实自己,我定能取得满意的结果,享受最终成功的果实。

  一年前,我离乡踏上了自己的大学之路,兴奋,紧张,期待,还有些许小担心。兴奋是即将见到大学的真面目,紧张是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点,期待是我即将再此度过四年,担心是生怕对着陌生的环境我不能很好的适应。但事实,老天还是挺眷顾我的,让我在同学之间变成了“开心果”,在班级里成为骨干一员,在辅导员前成为助手一名。相信接下来的日子,我依能较为顺利的做完本职之事,打成自己所拟定的目标!

  二、 自我性格分析

  说起我的性格,我的长辈无不夸我,说我性格脾气很好,不会随便乱发脾气,不会冲着自己占着优势横行霸道。而我,自己觉得,我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随和、轻松,面对朋友会为她着想,面对挫折不气馁不放弃,面对些许小事还有点儿小固执。

  从小到大,我所交的朋友已经早已数不清了。而且,我交朋友不论她成绩与否或是其余什么客观的条件,只要与我性格和的来,我就能与其成为好朋友,并在一定的方面给予帮助,与其一同分享快乐时光。

  再来说说的我的不足吧。通过一路走来,我对自己也进行了一些总结,觉得在一些地方,我还有待改进。比如,自己的胆量。因为走出了自己所呆的城市,走出了浙江省,我如今生活的一切都需要自己着手进行,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取。就在这其中,我觉得,我的胆量还需多加以锻炼,不能临场还有退缩的想法,不可以因为害怕自己会败落就放弃争取的机会。另外,我还需提高自己的克制力,不可以图一时的享受就将事情先搁置,待到时间紧迫时,又临时抱佛脚的开始猛干。

  三、 自我奋斗目标

  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过去的那段记忆如电影般总浮现在脑海,但回眸之后又让我更好的认清自己,让自己再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认真完成学业,尽量让自己再此基础上丰富课外生活,并获取些许经验为以后工作所用。我相信自己,我定能成功,定能收获以后幸福生活!加油!

  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自我成长报告 4

  一.主要学*内容

  人的心理现象是复杂而微妙的。我们用眼睛观察世界,用耳朵倾听声音;我们因成功而兴奋,因失败而沮丧:我们回忆过去,也规划未来。这些都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学科。

  更具体的是,我从这门课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这门课给了我们指导。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从婴儿到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人的心理经历着不断的变化。不同阶段的心理是有较大出入的。大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更能引起我们的关注。大学生应该摆脱依赖走向自立,适应新的人际关系,掌握知识技能,认识和理解自我,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符合合理的自我认知,坚强的意志,积极稳定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等。

  随着对于心理健康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也让我学到了很多,首先大学生应该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从而有效维护心理健康。而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实施自我调节,寻求社会支持,求助心理咨询。

  认知过程是人的重要心理现象,人们不仅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知加工,对社会关系进行认知加工,还对自己进行认知加工。总而言之,人的认知是一个主动、积极地技工和处理

  信息与符号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动态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介绍了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以及自我认知。大学生社会认知有这几个特征:社会认知的选择性、社会认知反应的显著性、社会认知的投射性、社会认知的两极性、社会认知的片面性。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也有很多。在大学中首先谈到的就是一个人的印象。所以说第一印象对于人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印象形成过程是一个社会认知的过程,受认知者、认知对象和认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印象行成会出现各种认知偏差。首因效应、*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都对我们的印象形成的过程产生了影响。凡此种种,老师上课的内容让我们收获很多。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调整,是贯穿我们整个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怎样看待自己,自负和自卑,自我中心与从众,过度追求完美等,都是大学生看待自己出现了问题。大学生应该深入认知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调控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大学生活中总会遇到挫折与坎坷,怎样正确合理的调整自我情绪是很重要的。每一种情绪都包括胜利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所以当一个人被某种情绪击中时,先不要着急,停下来,多去感受一下这个情绪的内容。大学生情绪内容丰富但是很敏感且极易受伤。大学生情绪管理方法很多,例如学会觉知情绪,从认知角度管理情绪,用行动调节情绪等。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与恋爱问题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更有人说大学不谈一场恋爱那还是大学吗?大学没有几个狐朋狗友那怎么行呢?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既是一种动态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静态的关系范畴。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沟通信息的基本途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维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获取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吸引有邻*性、熟悉性、相似性、互补性。总之积极对待人际交往,将人际交往看成大学生活的一门必修课,而且是分数越高越好,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社会中立足。

  恋爱问题在大学中很频繁。爱情是人类生活中的绕不开的话题,对于处在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像块吸铁石,充满了磁性。爱情的五种语言: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我们应该具有表达爱的能力,表达爱的勇气,表达爱的技巧。

  二.认知的收获或领悟

  我对自己的认知有了实质性的改变,比较客观的说,我认为现在的自己比原来更加的成熟,更会思考问题,从性格方面,我比以前更加理性,更加开朗。前的我经常会为一些生活中的琐事烦恼,也经常一时冲动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而心理学的学*让我学会用正确的心态来看待问题,让

  我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是心理健康的标志,而心理学的学*中,自己的情绪调控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生活问题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闯入你的视线。正确看待问题,以一个智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事情或者人物并不是向硬币那样简单,不是正就是反。认知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就是人际交往问题,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不要因为某人或某事生气,因为日后你会发现那样很不值得。我就以这个来激励自己,要以诚待人,圣人是可以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他人的。

  三.行为上的改变

  自从我学*了心理健康教育后,我更加的竭力培养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有一个做人的准则和标准,来约束自己。我在上课的过程中逐渐学到了这四个方面,我认为这个很有用。第一,要正确看待大学生活中的落差,不要自信过头,也不应该妄自菲薄。第二,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能有丝毫懈怠。第三,要明白学*是重要的,但生活更重要,不要仅仅沉迷于书本知识,要全面发展自身素质。第四,正确的看待一个事物或者人,应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且评价,因为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东西,不可能单单一句话就能将其的一生评价。大学生活中应该具有自己的一个完美的计划,来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大学生活不能简单的将其度过,应该让它活的有滋有味。

  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自我成长报告 5

  第一部分

  我的成长经历

  时光的沙漏不停的行进,来不及告别叹息,昨日便已卷入时间的长流中旋转着成为回忆,然后一点点透明,最终消失。

  不知不觉,我已经成为一名大二的学生,在这漫长亦短暂的时间内,我们在紧张的学*节奏中一步步成熟,走向成长的彼岸。

  在我看来,我的人生路应该算是比较顺利,无论是小学,初中或是高中,似乎学*就是我的全部,所以我一门心思的把学*搞好,就在我充满自信的参加高考的时候,我遇到了我迄今的最大挫折:高考落榜,一时间我无法承担这样的打击,但是我的性格告诉了我,如果我屈身去上三本或者专科的话,无非是对自己的看不起和对家人的不负责任。因为我的成绩一向是很好的,就连我的老师也没有想到我会考不上,然而高考的竞争就是如此的激烈,我也没有办法,所以最终选择复读。

  在复读的日子里,我的思想逐渐有了转变。不再去幻想明天是多么的美好,不再去可以的和别人相处,不再去钻研哪些深不见底的难题,一心想着的就是高考那道坎。曾今有人和我说复读就不是人过的日子,可是这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理解其中滋味。当一个人变的很现实的时候,一切的梦想或者是幻想都将不复存在,人或者自然就不会太累。

  当我看到同一届的人都在享受大学生活的时候,我就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只是上天觉得我不够成熟,所以让我在锻炼一年,仅仅一年而已。

  现在回想这个,“寒窗苦读十二载,一心只问今朝”这已不算什么,重要的设*静的看待生活,*静的看待未来,活在当下,因为今天是为明天准备的,把握好今天才能过拥有美好的明天。

  如果说曾经的我们时在父母伞下胆怯的雏鸟,那么现在的我们便是渐渐高

  翔的鹰。我们奋斗,我们拼搏,我们自豪!我们将点燃种子的希望,召唤候鸟的飞翔,像飞扬的蒲公英一样,沿着梦想的轨道,勇敢地踏上属于自己的旅程!

  第二部分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分析

  [ 摘 要] *年来,受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恋爱态度轻率,恋爱观念开放化 、恋爱行为公开化等特点,体现 出重功利价值、重物质享受、 重生理需求的本质。为此,应从加强性道德性识教育,自主性教育,健全学校管理机制等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观。

  正处在青春时期的大学生对恋爱充满了浪漫的幻想与憧憬,他们认为,恋爱是大学的“ 必修课” 而不是“ 选修课” ,不经历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美、 不全面的。随着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已渗透到他们的学*、生活、人生态度、理想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恋爱观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新特点

  1 . 恋爱态度轻率化。当代大学生只注重恋爱的过程, 而不注重恋爱的结果。多数学把恋爱描述为“ 体验幸福” 和 “ 充实大学生活” 。有些学生以选择理想对象为由, 见异思迁, 频繁更换对象; 少数学生出现“ 三角恋” 和“ 多角恋” , 以至在同学之间造成感情纠纷, 甚至发生冲突, 酿成悲剧。他们在恋爱过程中,只一味追求爱情的浪漫,而忽视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认为恋爱与婚姻无关。未婚先孕就是当代大学生恋爱轻率化的最好见证。

  2 . 恋爱观念开放化。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传统道德意识逐渐淡化,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持开放、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据 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所做的一项专项调查结果显示: 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少年中, 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的比例为54.08%, 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中,这一比例为 75.3%…由此可见,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也日益开放。大学生多角恋爱、在外同居的现象时有出现。

  3 .恋爱行为公开化。尽管社会各界对于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持“ 不赞成、不反对” ,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的各种行为不受任何纪律的约束。然而在高校大学生中都存在这样的想法:不谈恋爱的人被视为弱者, 不谈恋爱被 视为不正常行为。他们把谈恋爱作为一种荣耀, 每天出入成 双成对, 携手漫步于校园,上课 、吃饭、自*形影不离,行为上一点也不遮掩,甚至置校纪校规于不顾。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愿意对周围的人公开恋情的大学生比例为87.6%,愿意在校园里各种环境下有亲呢行为的:教室23.7%、 图书馆 37.5%、 食堂68.6%、校园绿地86.2% 。

  二、 当代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

  综合各因素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注重功利价值。他们在择偶标准上,趋于功利化,更注重对方的实际价值。*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及求职中的“ 不正之风” 对大学生恋爱观产生了一定影响,交往对象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往往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具体表现为,有些学生把自己今后的前途寄托在恋人及恋人家长身上而急于谈恋爱。

  2 . 注重物质享受。部分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压力大或者爱慕虚荣、沉迷于高消费等原因而选择恋爱。他们企图通过恋爱来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或者在经济上赚取利益,有的甚至不惜名誉,采取欺骗的方式同时进行几段“恋情”。

  为追求享乐和地位而恋爱,是一种畸形的恋爱观。

  3 . 注重生理需求。大学生的年龄界限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由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有了追求异性的欲望,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 ,产生了性亲*的要求。据相关调查显示,有83%的大学生有和异**往的强烈愿望,渴望拥有爱情。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这一原因的驱使下,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现今高校普遍存在的同居现象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 新型恋爱观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恋爱观受个人生理、心理成长和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而发生着变化,但他们在诸多方面相对不够成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具体从四方面阐述 :

  1 . 受社会的影响。*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达,网络、影视已经走人人们的生活,也带大学生进入恋爱的世界。由于社会上一些文艺作品中对 爱情的过分渲染,更有大量关于两性及恋爱问题的讨论, 使 大学生难辨是非。同时受西方的“ 性自由” 、“ 性**”思潮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恋爱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他们相信网上爱情更胜于现实爱情。年轻人特有的好奇心及网络**的影响,驱使他们渴望揭开两性之间神秘的面纱。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恋爱起了一定诱发作用, 使一些大学生对爱和性的观念发生扭曲,缺失了应有的责任与道德。此外,面对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业前景的不乐观, 竞争的激烈化, 为逃避现实及外界的压力, 他们亦然选择了恋爱。

  2 . 受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出生于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 过着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生活, 家庭的过分宠爱, 使他们产生了极其强烈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望而却步,为逃避现实从依赖父母转向对新的关爱的渴求, 过起了所谓的“ 二人世界”。第二,有些家长对子女的婚恋观念缺乏正确的指导,大多数家长不了解子女青春期的心理问题,致使他们的好奇心不断累积。到了大学,远离了家庭束缚,最终触发了体验恋爱的动机,进而诱发了大学生恋爱问题的产生。

  3 . 受学校的影响。目前高校对学生的恋爱问题所持的态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对, 没有相关、具体的政策和制度给予指导。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关于恋爱、性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各类辅导讲座欠缺, 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合理而有效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恋爱观加以科学引导和教育。

  4 .受个人自身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按照青年心理学的划分,属于青年的中期,其生殖系统趋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衡,因而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但由于在校大学生刚从父母的翅膀下挣脱出来, 没有经过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锻炼,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任何问题的处理缺乏思考和理智,理性判断力较差。再加上其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容易把问题简单化、理想化,对问题的考虑欠周全,使其恋爱过程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引起恋爱道德上的种种缺失。

  四、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恋爱观

  1 . 加强大学生的性知识教育,提高恋爱的道德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通过课程教学、专题讲座、订阅报刊、定期辅导等形式,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活动 和性健康咨询服务, 为建立 良好的性意识和性道德观念打下牢固的基础;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学生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培养健全的人格,以引导他们在恋爱问题上做出理智的选择,形成健康 、正确 的恋爱心理,使学生理解并懂得“ 两性区别,男女*等; 异性 交往,互尊互敬;自重自爱,自立自强”这些基本的性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性刺激的影响, 防止不良性行为的发生; 同时引导大学生用成熟的人格、成功的事业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让爱情真正成为人类文明行为的高尚部分。

  2 . 加强大学生的自主性教育,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 学校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 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观、恋爱观、就业观、成才观;要让学生认清现实,让学生知道恋爱问题和学生的理想、事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促使大学生把学业放在首位, 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要让大学生认清学业的重要性,让大学生明白学业是大学生价值的主要支柱;要让大学生懂得恋爱是一种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它是建立在牢固地学业、事业基础上的。

  3 . 健全学校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大学生恋爱的管理。加强对大学生恋爱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管理, 促使学生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学*过程中; 另一方面要加学生宿舍、公寓和校园环境的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生活氛 围,杜绝大学生在外住宿现象的发生;最后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学校对大学生谈恋爱问题要实行引导、教育、管理三位一体模式,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于那些沉迷于恋爱而荒废学业的同学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使其迷途知返;对于那些在恋爱中违反校纪校规,违背社会公德的同学,要及时批评教育,必要时应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总之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短暂而宝贵的,当代大学生不 要把黄金时间消磨在花前月下,而应立志奋发成才。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智慧与才华发展最快的黄金季节,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形成健康的恋爱心理,把爱情融进成才目标中,才能使爱情成为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成为我们学有所成、有所作为的动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精选5篇)(扩展4)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菁华5篇)

  大学生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合理疏导,因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佼佼者往往背负着更多的心理压力,所以小编整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心得体会,希望同学们多多参考并有所启发和点拨。

  大学生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这学期,我们学*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经过了几个礼拜的学*,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下面就是本人学*之后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相比生理而言,心里健康就尤为重要了,故只谈心理方面的问题。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四,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学*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生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20xx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

  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

  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

  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

  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时*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生,语言、*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学*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吕建国四川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心理辅导》主编苏巧荣苏林雁浙江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教程》主编王贵林陈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生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合理疏导,因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佼佼者往往背负着更多的心理压力,所以小编整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心得体会,希望同学们多多参考并有所启发和点拨。

  大学生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这学期,我们学*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经过了几个礼拜的学*,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下面就是本人学*之后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相比生理而言,心里健康就尤为重要了,故只谈心理方面的问题。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

  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四,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学*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生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要】通过深入调查,特别是通过网络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呼吁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范围,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标准 原因 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与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还要求人才应该具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顽强自信、乐观,能够承受挫折与失败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由此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动荡,“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园里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在有些同学看来,一切却是那样枯燥无味,缺少生气;大学生活紧张活泼,有些同学却兴趣索然,萎靡不振。在离开了父母呵护、相对宽松的大学学*环境中,一部分同学空虚、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轻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人的健康相应地也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则是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响着人的生理健康,为此,心理卫生学认为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的一种健康。

  第三国际及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还具体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基于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生活实际,综合国内外心理学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特别是马同志、陈同志等的观点,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6项指标:

  (1)智力发展正常且能充分发挥;

  (2)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悦纳自我;

  (3)具有顽强的毅力,拥有自我调控能力;

  (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正视现实,生活、工作热情高;

  (6)人格完整、稳定、协调。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南京一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1993~1996年新生1908人进行心理测试并建档,发现心理问题发生率为9.2%,高危人群为26.2%。另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人数竟占23.6%。教育部对我国大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20.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且男生比女生更表现突出。

  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精选5篇)(扩展5)

——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报告(十)份

  摘要:大学生是是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随着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迅速攀增,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心里尚未成熟,一方面要面临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反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很容易导致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之间的*衡失调,发生各种异常的心理现象。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更好地解决我系一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部于2012/10/28就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因涉及到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同学们都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此次问卷调查中。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构成

  问卷的内容包括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的18道题目。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调查是数据收集的一种手段。通过公*的发放问卷,通过调查,看数据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现在将问卷回收,我们对全部问卷汇总,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方面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改变、错位,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发现自己在高中时期的那份优势已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中学时的那些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进入大学后,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自己的专业课,还学*一些社会上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计算机、英语过级的重压,他们处于高负荷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效果不佳,长此下去,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而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考到大学“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的尽头。

  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问题

  调查中38%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水*、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3、自我意识模糊与困惑问题

  调查中26%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4、人际交往难的问题

  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调查中,39%的心声认为没有朋友;24%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3%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儿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显示,在人际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时候,有75%的学生会感到难受,会产生郁闷心理。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困扰着少数同学,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长期压抑的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自己的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的正视并努力寻求办法解决。在选择解决方式上,60%的同学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可见,大部分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标志。

  5、异**往问题

  在与异**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往中存在问题。有一小部分同学交往动机不纯,甚至这种现象还有跟风的,个别同学互相介绍对象,还有个别同学很少与异**往,在与异**往中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大一新生的在与异**往比高年级的存在更多的问题。对于“你认为同学之间的异**往就会是恋爱吗?”这个问题中的回答看到相应的认为“是”的回答占据了仅仅是6%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其异**往和恋爱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毕业时的心理危机问题

  调查显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自我储备(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等)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们情绪上产生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成了高年级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至在就业竞技场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往的机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融入了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在集体中的异**往,每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

  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这就使我们在吸收众人的优点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的恋爱关系。

  2、对于这些因为就业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新生开始。现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很多都是到临毕业的时候才开设的,内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去应聘等求职的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将大一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一进校就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和强项以及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塑造充实的自我,增强职业竞争力。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在校学*生活“前松后紧”的局面。

  3、通过开展一些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讲座,请我系心理健康老师或校外专家到我系为同学们上系统的、专业的心理指导课。

  4、加强心理咨询系统的完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绪,学会理性控制自己。

  四、总结: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时不可避免的,只有经过正确的指导和自己的自我调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的校园风气。另一方面,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或通过心理咨询来完善自己,真正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

  [摘要]本次研究通过选取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三所学校的本科学生作为被试来研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着重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学校四个维度进行探讨。通过本次研究帮助在校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现阶段的困惑,并积极应对。做一个心理积极健康的合格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应对措施

  大学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现阶段的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遇事容易冲动,而且没有了老师家长的束缚,在应对各种状况时容易产生偏激情绪。[1]由此出现许多的问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许多的困扰。不禁让人们深思: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如何给大学生正确定位,他们又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家庭学校社会又是怎样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本研究致力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是为了评定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而设计的。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通过九个维度对大学生的基本健康状况做一个调查。

  (三)主要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的717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②文献查阅法:通过书籍、网络查阅了相关文献。

  (四)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水*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差异

  F检验显示,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如表1所示:

  *在0.05水*(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01水*上显著相关,下同。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

  (四)在学校上,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的因子分存在显著差异

  农大较吉大东师而言,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方面更加突出一些。如表3所示: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年级上的差异

  男女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维度差异显著,尤其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症状两个维度存在极其明显的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可能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男生在社会中要面临更多的压力,在人际交往方面比女生更加复杂。可能会更容易去猜忌,不轻易相信别人。[2]

  (二)是否独生子女

  在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在此三个维度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由此可以看出非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他(她)们需要得到学校社会更多的关注。

  (三)学校差异

  研究发现,不同大学之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两个维度上面存在显著差异。今年北京小学开始实施“快乐教育”[3]可以说是中国的教育改革迈出了一大步,或许以后可以在全国的中小学中拓展开来。但是作为大学,应该本着为国家培育顶尖人才的目的,因此大学教育制度应该更加的严谨。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应该更加的严格,如果以后“快乐教育”在全国开展,中小学生的负担变得轻了,上大学以后,还是继续轻松的话,恐怕中国的教育和西方国家相比只会越走越远,而不是赶超。因此大学应该严谨办学,为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尽一份力。

  (四)年级差异

  研究显示高年级尤其是大四的学生在躯体化和抑郁两个维度较低年级学生而言更加的显著。大四要面临择业问题、考研问题、婚姻问题等,因此在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焦虑。而低年级的学生则相反,还处在步入大学的欢乐中,因此没有太多的困扰。在这里希望学校和社会多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大学生做到在性格上的成熟。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帮助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以免由此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

  四、结论

  本研究调查了长春市3所高校的800名“90后”大学生。选择调查了有自己鲜明特点的“90后”群体;在被试选择上也充分考虑到学校、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做了相应调查。

  研究表明,在性别、年级等维度上存在差异,男生、大一大四学生、非独生子女和教学资质较低的大学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大学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要学会做一个性格成熟,有素质的人,先有了素质,才能谈学知识。而帮助大学生做到性格成熟,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4]需要家庭、学校、个人、社会等方面共同去努力。心理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环境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学校社会方面应该帮助学生营造一种积极乐观的氛围。父母更是应该去帮助子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符合自身兴趣发展的目标。再者,大学生个人更是应该学会选择、学会拒绝社会中的诱惑,做一个性格成熟、有素质的大学生。最后大学生是祖国事业的接班人,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能够得到全社会的关注。通过大学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素质、性格稳重成熟的人才。[5]

  【参考文献】

  [2]熊亚刚,张秀春.浅析自我意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658-660.

  [3]金山.选择[M].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

  [4]蔡亚敏.浅析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5]王冠军,郑占杰,刘振静,王芯蕊.中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9(02):81-84.

  第一部分

  我的成长经历

  时光的沙漏不停的行进,来不及告别叹息,昨日便已卷入时间的长流中旋转着成为回忆,然后一点点透明,最终消失。

  不知不觉,我已经成为一名大二的学生,在这漫长亦短暂的时间内,我们在紧张的学*节奏中一步步成熟,走向成长的彼岸。

  在我看来,我的人生路应该算是比较顺利,无论是小学,初中或是高中,似乎学*就是我的全部,所以我一门心思的把学*搞好,就在我充满自信的参加高考的时候,我遇到了我迄今的最大挫折:高考落榜,一时间我无法承担这样的打击,但是我的性格告诉了我,如果我屈身去上三本或者专科的话,无非是对自己的看不起和对家人的不负责任。因为我的成绩一向是很好的,就连我的老师也没有想到我会考不上,然而高考的竞争就是如此的激烈,我也没有办法,所以最终选择复读。

  在复读的日子里,我的思想逐渐有了转变。不再去幻想明天是多么的美好,不再去可以的和别人相处,不再去钻研哪些深不见底的难题,一心想着的就是高考那道坎。曾今有人和我说复读就不是人过的日子,可是这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理解其中滋味。当一个人变的很现实的时候,一切的梦想或者是幻想都将不复存在,人或者自然就不会太累。

  当我看到同一届的人都在享受大学生活的时候,我就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只是上天觉得我不够成熟,所以让我在锻炼一年,仅仅一年而已。

  现在回想这个,“寒窗苦读十二载,一心只问今朝”这已不算什么,重要的设*静的看待生活,*静的看待未来,活在当下,因为今天是为明天准备的,把握好今天才能过拥有美好的明天。

  如果说曾经的我们时在父母伞下胆怯的雏鸟,那么现在的我们便是渐渐高

  翔的鹰。我们奋斗,我们拼搏,我们自豪!我们将点燃种子的希望,召唤候鸟的飞翔,像飞扬的蒲公英一样,沿着梦想的轨道,勇敢地踏上属于自己的旅程!

  第二部分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分析

  [ 摘 要] *年来,受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恋爱态度轻率,恋爱观念开放化 、恋爱行为公开化等特点,体现 出重功利价值、重物质享受、 重生理需求的本质。为此,应从加强性道德性识教育,自主性教育,健全学校管理机制等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观。

  正处在青春时期的大学生对恋爱充满了浪漫的幻想与憧憬,他们认为,恋爱是大学的“ 必修课” 而不是“ 选修课” ,不经历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美、 不全面的。随着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已渗透到他们的学*、生活、人生态度、理想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恋爱观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新特点

  1 . 恋爱态度轻率化。当代大学生只注重恋爱的过程, 而不注重恋爱的结果。多数学把恋爱描述为“ 体验幸福” 和 “ 充实大学生活” 。有些学生以选择理想对象为由, 见异思迁, 频繁更换对象; 少数学生出现“ 三角恋” 和“ 多角恋” , 以至在同学之间造成感情纠纷, 甚至发生冲突, 酿成悲剧。他们在恋爱过程中,只一味追求爱情的浪漫,而忽视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认为恋爱与婚姻无关。未婚先孕就是当代大学生恋爱轻率化的最好见证。

  2 . 恋爱观念开放化。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传统道德意识逐渐淡化,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持开放、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据 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所做的一项专项调查结果显示: 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少年中, 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的比例为54.08%, 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中,这一比例为 75.3%…由此可见,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也日益开放。大学生多角恋爱、在外同居的现象时有出现。

  3 .恋爱行为公开化。尽管社会各界对于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持“ 不赞成、不反对” ,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的各种行为不受任何纪律的约束。然而在高校大学生中都存在这样的想法:不谈恋爱的人被视为弱者, 不谈恋爱被 视为不正常行为。他们把谈恋爱作为一种荣耀, 每天出入成 双成对, 携手漫步于校园,上课 、吃饭、自*形影不离,行为上一点也不遮掩,甚至臵校纪校规于不顾。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愿意对周围的人公开恋情的大学生比例为87.6%,愿意在校园里各种环境下有亲呢行为的:教室23.7%、 图书馆 37.5%、 食堂68.6%、校园绿地86.2% 。

  二、 当代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

  综合各因素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注重功利价值。他们在择偶标准上,趋于功利化,更注重对方的实际价值。*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及求职中的“ 不正之风” 对大学生恋爱观产生了一定影响,交往对象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往往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具体表现为,有些学生把自己今后的前途寄托在恋人及恋人家长身上而急于谈恋爱。

  2 . 注重物质享受。部分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压力大或者爱慕虚荣、沉迷于高消费等原因而选择恋爱。他们企图通过恋爱来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或者在经济上赚取利益,有的甚至不惜名誉,采取欺骗的方式同时进行几段“恋情”。

  为追求享乐和地位而恋爱,是一种畸形的恋爱观。

  3 . 注重生理需求。大学生的年龄界限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由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有了追求异性的欲望,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 ,产生了性亲*的要求。据相关调查显示,有83%的大学生有和异**往的强烈愿望,渴望拥有爱情。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这一原因的驱使下,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现今高校普遍存在的同居现象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 新型恋爱观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恋爱观受个人生理、心理成长和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而发生着变化,但他们在诸多方面相对不够成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具体从四方面阐述 :

  1 . 受社会的影响。*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达,网络、影视已经走人人们的生活,也带大学生进入恋爱的世界。由于社会上一些文艺作品中对 爱情的过分渲染,更有大量关于两性及恋爱问题的讨论, 使 大学生难辨是非。同时受西方的“ 性自由” 、“ 性**”思潮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恋爱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他们相信网上爱情更胜于现实爱情。年轻人特有的好奇心及网络**的影响,驱使他们渴望揭开两性之间神秘的面纱。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恋爱起了一定诱发作用, 使一些大学生对爱和性的观念发生扭曲,缺失了应有的责任与道德。此外,面对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业前景的不乐观, 竞争的激烈化, 为逃避现实及外界的压力, 他们亦然选择了恋爱。

  2 . 受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出生于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 过着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生活, 家庭的过分宠爱, 使他们产生了极其强烈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望而却步,为逃避现实从依赖父母转向对新的关爱的渴求, 过起了所谓的“ 二人世界”。第二,有些家长对子女的婚恋观念缺乏正确的指导,大多数家长不了解子女青春期的心理问题,致使他们的好奇心不断累积。到了大学,远离了家庭束缚,最终触发了体验恋爱的动机,进而诱发了大学生恋爱问题的产生。

  3 . 受学校的影响。目前高校对学生的恋爱问题所持的态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对, 没有相关、具体的政策和制度给予指导。同时,在课程设臵上关于恋爱、性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各类辅导讲座欠缺, 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合理而有效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恋爱观加以科学引导和教育。

  4 .受个人自身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按照青年心理学的划分,属于青年的中期,其生殖系统趋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衡,因而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但由于在校大学生刚从父母的翅膀下挣脱出来, 没有经过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锻炼,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任何问题的处理缺乏思考和理智,理性判断力较差。再加上其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容易把问题简单化、理想化,对问题的考虑欠周全,使其恋爱过程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引起恋爱道德上的种种缺失。

  四、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恋爱观

  1 . 加强大学生的性知识教育,提高恋爱的道德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通过课程教学、专题讲座、订阅报刊、定期辅导等形式,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活动 和性健康咨询服务, 为建立 良好的性意识和性道德观念打下牢固的基础;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学生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培养健全的人格,以引导他们在恋爱问题上做出理智的选择,形成健康 、正确 的恋爱心理,使学生理解并懂得“ 两性区别,男女*等; 异性 交往,互尊互敬;自重自爱,自立自强”这些基本的性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性刺激的影响, 防止不良性行为的发生; 同时引导大学生用成熟的人格、成功的事业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让爱情真正成为人类文明行为的高尚部分。

  2 . 加强大学生的自主性教育,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 学校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 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观、恋爱观、就业观、成才观;要让学生认清现实,让学生知道恋爱问题和学生的理想、事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促使大学生把学业放在首位, 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要让大学生认清学业的重要性,让大学生明白学业是大学生价值的主要支柱;要让大学生懂得恋爱是一种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它是建立在牢固地学业、事业基础上的。

  3 . 健全学校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大学生恋爱的管理。加强对大学生恋爱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管理, 促使学生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学*过程中; 另一方面要加学生宿舍、公寓和校园环境的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生活氛 围,杜绝大学生在外住宿现象的发生;最后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学校对大学生谈恋爱问题要实行引导、教育、管理三位一体模式,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于那些沉迷于恋爱而荒废学业的同学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使其迷途知返;对于那些在恋爱中违反校纪校规,违背社会公德的同学,要及时批评教育,必要时应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总之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短暂而宝贵的,当代大学生不 要把黄金时间消磨在花前月下,而应立志奋发成才。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智慧与才华发展最快的黄金季节,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形成健康的恋爱心理,把爱情融进成才目标中,才能使爱情成为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成为我们学有所成、有所作为的'动力。

  发展---从学会学*开始

  这学期学*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这门课程,感觉从中受益匪浅。的确,从自我认知到与人交往再到融入集体,我对事物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在学*方面我得到了最大的收益。

  “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这句话在很早以前我就有所耳闻,这很鲜明的体现了一部分大学学生的学*观念。其实这种观念并没有什么错误,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大学生活,当然他也要为自己大学四年的所作所为买单。我只能说这不是我的观念,我觉得初等教育带给我们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成为了考试的奴隶,只是为了考试而学*,这种目光短浅的学*知识是现在教育的弊病。而到了大学,我们也难以摆脱这种思想,说明这种思想已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根深蒂固。六十分万岁的思想就是因此而来。其实到了大学我们可以学*的知识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对于学*模式的转变,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学*,而不是一再的只完成课内的内容,这种学*理念算是比较符合大学生活的了。当然,如果选择玩过四年也未尝不可,因为选择是人拥有的最基本的人权,只是四年以后,我们会激昂的回想着我们的大学生活,说一句“我爱我的青春,我从不后悔”就是最完美的结局了。上完心理课后,我不断思考,思考我和学*的关系,所以我总结了我对大学学*生活的见解就是两个问题:学什么?怎么学? 学什么?

  这个问题萦绕了我很久,与其说是不知道学什么,不如说是选择什么。因为大学里可以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面对要花缭乱的课余生活,我们没有时间把所有的东西都尝试一遍,只能有所取舍,于是,选择什么就成了最纠结的问题。北京体育大学与其他大学有所区别,这是一所体育院校,所以有很多东西是别的学校所没有的。比如说我们有棒球社,橄榄球社,武术协会等等等等,看上去所有的社团都是那么吸引人,所以我曾经就纠结于选择哪个社团这个问题。但是结合自己课程紧而且要有自己的时间学*别的东西,所以我选择了一个社团,即使这样还是有些不甘心。

  还有一点就是书本以外的知识。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在学生会里,我不仅认识了朋友,还学会了一些书上没有的东西。比如说与人交际方面的经验,我想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生活里面到处都要与人交际,而要做到愉快的与人交流并且了解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并不容易,这就需要学会倾听,并且用商量的语气与别人讨论。还有一些礼貌的做法都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怎么学?

  明确了学*的目标后就剩下付出努力完成目标了。但是要是学*的时候不注意方法反而会耽误很多时间。上大学后因为时间比较宽裕,所以大大小小的讲座我倒是听过不少,其中不乏一些学*经验交流会。一些好的经验我就会拿来借鉴。比如在学长说过要提高学*效率,集中精力放在当前做的事情上。还有英语学*方面,要多重复,比如单词,单词量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我们最容易出的问题是背的单词第二天忘记了一半,这无疑是个难点,更是对自信心的巨大打击,于是学长就教我们如何背单词,在如何复*,反复看,这些经验让我在英语学*方面少走了许多弯路。

  同时,挑选自己的擅长也是学*方面的难点。面对纷纷扰扰的大学生活,选择最适合的生活方式和学*观念也是“怎么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是指导大学生活的标准。但我们累了倦了,想想自己的目标,这时就会精神百倍;当我们迷茫了,想想自己的目标,这这时我们就会信心百倍。我想我的目标已经很明确,就是想出国。这样我就要保证我在成绩方面有一个好看的GPA,每科都取得一个较高的分数,同时托福成绩和GRE成绩也要考得很好才能去一个好的大学。每当我抗不住的时候,我总会想想自己的目标,想到了达成目标后的喜悦和热泪盈眶的激动,总是会重整旗鼓投入到学*中去。 我想着就是学*方面最大的收获了,学*怎么学*应该也是大学四年最应该弄懂的事情了。学*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你的目标一直努力下去,而且还要在失败中不断总结教训,找到一个完全符合自己的方法来指导、鞭策自己的生活,我想,在面对一切困难时,我都不会轻易地被打败。再想想心理书上的话:发展,从学*开始。

  学*使人一辈子的事,不管自己的地位学识有多高,人需要的也还是不断学*。我很喜欢的学者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学识方面,他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人,通晓古今,文学造诣极其高深,但是他却是个低调的人。一生都在学*中渡过,从不炫耀自己的学识。七十五岁高龄还奋斗在文学界的一线,出版书籍。钱老一生都在不断学*中渡过,直到八十八岁钱老去世,在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这样的文豪况且如此爱学,我们反而就应该更加努力了。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我将不断鞭策自己的学*生活。

  摘要:

  成长,我们共同经历;经历,我们不同感想。人间走过二十年,每一个人都在自我成长中,每一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领悟,不一样的想法。以下是我的自我成长分析,望通过此文能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更全面的对自己做出定位。

  关键词:

  自我成长分析、经历、目标、人生观

  成长是人都必须经历的,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发现原来我一直在改变着。二十年来,我品尝酸甜苦辣,感受悲伤欢喜,享受比赛胜利的喜悦,握拳对失败的不气馁·接下来,生活仍要继续,我将继续成长,继续通往仅属于我成功的殿堂!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精选5篇)(扩展6)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报告(5)份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与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还要求人才应该具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顽强自信、乐观,能够承受挫折与失败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由此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动荡,“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园里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在有些同学看来,一切却是那样枯燥无味,缺少生气;大学生活紧张活泼,有些同学却兴趣索然,萎靡不振。在离开了父母呵护、相对宽松的大学学*环境中,一部分同学空虚、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轻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人的健康相应地也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则是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响着人的生理健康,为此,心理卫生学认为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的一种健康。

  第三国际及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还具体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基于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生活实际,综合国内外心理学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特别是马同志、陈同志等的观点,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6项指标:

  (1)智力发展正常且能充分发挥;

  (2)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悦纳自我;

  (3)具有顽强的毅力,拥有自我调控能力;

  (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正视现实,生活、工作热情高;

  (6)人格完整、稳定、协调。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南京一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1993~1996年新生1908人进行心理测试并建档,发现心理问题发生率为9.2%,高危人群为26.2%。另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人数竟占23.6%。教育部对我国大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20.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且男生比女生更表现突出。

  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1、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2、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的冲突,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3、快乐的学*和生活。

  当前大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大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时常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的时候来一点阿q精神,继而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种种压力。

  4、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过去,由于历史文化等传统原因,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不够,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大学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要有一颗*常心。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几年来各大高校大学生**、自杀的案件不断发生,压力已不单单存在工作人士当中,大学生心理压力也在逐渐加大。那么为什么大学生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是什么引发什么其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现状

  1、高年级的心理状况优于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对陌生的环境还较为迷茫,遇到挫折的时候容易造成心理负担,严重的后果就易导致心理不健康;

  2、非独生子女心理状况更好:非独生子女从小与年龄相仿的人相处较多,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强;

  3、城市学生心理状况较好:城市生长的学生竞争意识强,承受压力的能力也较强,非城市的学生遇到压力容易产生反抗意识;

  4、性格开朗的学生心理素质好于内向学生:性格开朗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较为积极,面对困难能够自我调节;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1、交际困难因素:通过调查显示,交际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大学比高中的人际范围更广,大学校需要交往的范围也更广,有些想试着跟别人交往,却交往失败,导致性格孤僻少言少语,有些是因为从小的教育导致其自私,在集体环境中充分暴露,导致自闭偏执等心理状况;

  2、依赖网络: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现实中交际出现问题于是在网络中寻找,久而久之更加不愿意跟人交往,产生自我封闭,影响人正常的认知,还有可能导致人格分裂;

  3、角色转换适应不来:有些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身边的同学换了,学*的环境换了,学*的模式也换了,无法去适应,进而导致成绩与预期的差距太大,心理造成落差和恐惧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只会变得更加自卑抑郁;

  4、学*和生活的压力:大学学*没有高中的高强度,但是自我学*能力要很强,有的学生学*方法不当,或者各类考证带来的压力,使之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久而久之易出现焦虑甚至精神分裂;

  5、情感因素:很多大学生不能正视恋爱问题,一旦失败就易导致其心理变异,走向极端;

  6、就业压力因素:社会竞争的加剧及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导致合适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这也造成了大学生精神负担加重;

  三、解决建议

  1、学*并掌握心理学知识:可通过自学、讲座等途径,学*并掌握好心理知识,有益于大学生从理论上正确理解和认识自身所出现的心理问题;

  2、丰富业余生活:加入感兴趣的校园业余社团,丰富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正确认识自我,加强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增强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

  3、学会自我调节:合理使用自我调节的各种方法,合理宣泄、目标取代等办法,调节和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和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4、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人生总是会有大小不同的坎坷,没有人的人生是顺风顺水的,一个健康的人就是要能够在挫折中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

  大学生只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适应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更好的处理现在和将来的各种问题,这样,社会才能稳步健康的发展。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和求职欲望。学*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精选5篇)(扩展7)

——大学生心理自我分析报告范文五份

  摘要:

  针对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比例不断上升的问题,高校应从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完善培训机制,规范咨询、治疗程序,建立快速反应危机干预机制等方面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年来,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出现心理康问题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实施的一调查显示,有4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由于就业、学*和经上的负担而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有10.6%和6.8%的人为心理压力来自“人情冷漠”和“人际关系紧张”。[1]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和重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校和学生认识存在偏差

  心理辅导和咨询的本源是如何测量人的个性差异,更有效地进行差异教学,发挥人的长处,使人与职业更好地匹配,辅助人的生涯规划,让人更完美地生活。目前部分学校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已偏离了本源目标,成了解决心理问题的手段,通常认为来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都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就等于心理不健康,这似乎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基于这种观点,大部分学生认为有病才去咨询,咨询中心是治病的地方,部分有强烈心理咨询愿望的学生由于害怕周围同学的异样目光,对心理咨询机构也只能敬而远之,他们只能独自查找资料或向身边的同学、朋友求助,而未能向具有专业技能的服务人员咨询,这极大地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

  2.心理咨询工作水*亟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都很高[2]。在欧美高校,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在我国,按照要求,从业人员至少要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在很多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人员主要有心理学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或“半路出家”,他们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专业化程度偏低,其心理学、心理咨询学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心理咨询所需的有关经验,不能妥善处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心理咨询常常不能令学生满意,自身也感到不能适应心理咨询发展的要求,在心理教育和咨询实践中难以保证良好的效果;其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理解与心理学原则背道而驰,已经开展的心理咨询偏重于教育和指导,心理活动课偏重于形式而书本化,缺乏整体构建,缺少预防性指导,师生关系很难做到相互尊重与*等。从学生的角度看,学校心理咨询的效益是低的,存在来访学生对心理咨询效果和咨询师的业务水*的评价偏低的问题。有些学生满怀希望而来,却失望而去,长此以往,学生将对学校心理咨询失去信赖,对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产生极大地影响。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师资短缺、水*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低、队伍不稳定仍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按照国际标准,学校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500。而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经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资格认证的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设便成为较突出的问题,制约着心理咨询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力度需要加大

  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知之甚少,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要借助报刊、黑板报、广播、讲座、特别是各学科课堂教学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地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常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意义、内容、方式和原则等,逐步认识到心理咨询是面向所有学生包括正常健康的学生。在信息高速发达的现今,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和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以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4.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方法有待完善

  通过日常与学生交流中还得出,大多数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方式和效果不甚满意。从理论角度分析,咨询应遵循自愿原则,不能采取强制手段使求询者参与。只有当求询者有强烈的求询愿望和动机,自愿寻求咨询,这样才会主动讲出自己的心理问题,并积极配合,使咨询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完善心理咨询方法,例如对学生中的个性问题可采用面对面的咨询与书信咨询、电话咨询及网络咨询结合的方式。如当一些学生面对面难以启齿问题时,书信和电话咨询可以减轻学生内心的紧张和压力。并且以*等交互、虚拟隐藏性为基本特征的网上咨询就特别适合有求助必要又不愿走进咨询室的学生;我们也可以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焦点问题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因涉及面广,范围大,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如新生学*、生活适应,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面试等就可采用团体心理咨询。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一*地位,是由于人们对心理疾病危害性的认识,家长和学校教育工作者关注到心理不健康的个体,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心理问题方面,所以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还是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都是针对教育对象中已存在或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的,这就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还是教育的对象和实施者,都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浮在面上,难于深入和扩展,其实效性和发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偏离了心理健康的积极心理学取向,而陷入一种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病态心理学取向。

  二、高校应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高校应从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工作方法等方面着手,咨询、教学、宣传、科研四管齐下,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效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高校应在学生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同时,对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分年级分专业开设专题心理健康教课程,帮助学生缓解来自生活、学*、情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压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保健意识。要充分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网络、橱窗、心理教育专刊等媒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宣传普及心健康知识。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在校园文化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开办心理讲座、心理知识竞赛等主题教育活动,把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转变学生观念,让学明白善于求助也是一种能力,让学生真正形成正确的心理康教育观念。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教育的队伍的素质,所以,队伍建设是关键。开展大学生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主要包括:专业咨询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干部队伍。专业咨询师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核心组成部分,应重视咨询师的培训,提高其的理论水*、业务水*和业道德,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有关规和要求,每个心理咨询师达到持证上岗要求。辅导员(班主任)是队伍的中坚力量,通过培训让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知识,学会鉴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和严重的精神疾患,这样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辅导员可以于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培训,在各班级设心理委员,专门负责班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现、汇报、控制和跟踪,并发挥朋辈心理咨询的作用。

  3.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快速危机反应机制

  通过心理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采用卡特尔PF人格测验、SCL290心理健康测验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验(UPI)等心理测验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及时找到心理问题的一种快捷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应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以心理测查为辅助手段形成宣传、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筛查中可能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后期支持工作。但在利用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研究时,既要注意收集学生心理活动的整体材料,又要结合系别专业、年级、班级和学生本人特点考虑,清楚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把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

  辅导员通过日常与学生的谈话,走访,了解学生情况,跟踪学生心理发展轨迹及时补充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对学生心理发展情况进行追踪记录,随时报送,新*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档案,以保证及时有效地预防或治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心理健康档案,初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判断,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介绍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专职人员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具体的、有深度的个别帮助,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要真正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院部-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渠道,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

  4.加强家庭教育和朋辈教育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在有了心理困惑时有较多选择“朋友或同学的帮助”而较少的选择“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师解决”。这说明需要进一步强和改进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的同时,注意加强家庭教育和朋辈教育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大学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培养身心健康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基本落脚点,高校要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调查结果

  83%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处事乐观、热情诚恳。

  当问及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时,处事乐观、热情诚恳排第一位(83%),其他依次是: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56%),心*气和、与世无争(51%),吃的下、睡的香(38%)。

  九成多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

  调查结果显示: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扰,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扰,仅有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心理困扰,另有3%的大学生选择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应引起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们的足够重视。

  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处理情感问题能力不强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依次是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问题(67%)、就业压力(55%)、自我管理能力不强(51%)、情感问题(48%)、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48%)、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45%)、学*压力(44%)、经济困难(26%)、不适应大学生活(16%)。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对未来就业的担心与自身素质的严厉要求。

  人际交往:人际问题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学生自卑、孤僻、害羞等无法和别人较好的沟通或者不同性格气质的同学处理问题的方式的差异也会引起人际交往的不融洽。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就业压力:随着大学的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的推行,大学生人数大幅增长,高校教育与企业的需要脱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难问题。

  情感问题:大学生情感问题主要是友情、爱情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情感困扰主要集中在恋爱困扰。爱情是校园里一个敏感的话题,部分同学通过爱情排解心理压力,有的女同学或者男同学过于腼腆,和异性在一起会觉得不自在,甚至是害怕。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38%的大学生遇到烦心事或感到压抑时不向任何人诉说。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选择倾诉的对象依次是知心朋友(65%)、家人(26%)、男/女朋友(14%)、老师(9%)、学长、学姐(6%)、心理咨询员(5%),而有38%的大学生选择不找任何人。

  调查结果从积极的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学遇到心理困扰会他人倾诉,从反面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淡漠。受传统心理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讳疾忌医,极力掩饰和不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烦恼,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负面情绪的淤积将可能导致危机心理的出现,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学生们正常的学*和生活,甚至出现极端事件。

  为什么选择向朋友倾诉而向父母倾诉的人少呢?大学生认为,朋友和自己的共同语言较多,父母和自己有些代沟,自己的一些事他们根本不了解,也不认同。而且大学生已经成年了,能够独立生活、独立解决一些困难与问题。如果碰到一点点问题就向父母倾诉,父母不了解情况,往往干着急,也难以解决问题。

  87%的大学生会开导身边存在心理问题的朋友。调查结果显示:当周围朋友存在心理问题时,87%的大学生会开导他、8%的大学生认为事不关己,无所谓、对外宣传他有问题的占2%、仅有1%的大学生认为为了自身安全,能躲多远躲多远。表现了大学生热心、乐于助人的一面。

  85%大学生表示自己从来没去过心理咨询室。

  在问及多长时间去一次心理咨询室时,1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一个学期或更久才去一次,而选择自己从来没去过心理咨询室的大学生达85%。

  3、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发挥作用不大,前来咨询的学生人数不多。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

  但是,由于学生对心理咨询人员信任度低、咨询人员专业水*不高、学校经费不足等原因,前来高校心理咨询室咨询的学生并不多。

  95%的'大学生表示会认真对待心理问题。

  在问及你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应引起重视时,95%的大学生表示要认真对待,根本不用在意的占2%,仅有1%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

  68%的大学生认为最需要辅导的项目是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最需要辅导的项目依次是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68%)、解答一些思想问题(56%)、介绍一些为人处事的经验(50%)、介绍和开放校内外资源(30%)、在我难以自我控制时给予警醒(39%)。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特殊时期,在不同的年级、性别需要辅导的内容不同,当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时,渴求专业心理辅导员能对自己提供一些帮助。

  *六成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最应该加强的工作是深入学生中多沟通。

  调查中:57%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深入同学中多与同学沟通, 23%的大学生认为应该举行心理健康讲座与咨询,12%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仅有7%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二、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点建议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同学们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二)高校咨询机构工作人员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咨询要讲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服务水*和服务意识,深入同学中去,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现苗头及时给予沟通与辅导。

  (三)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

  每个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学*、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提高认识,掌握技巧、充分实践,改善交往措施、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在人际交往中应尽可能地做到:肯定对方、真诚热情。在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此外,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学生,在阅览室是读者,在商店是顾客。在交往活动中,如果心理上能经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对方,了解一下自己处在对方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体会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这种心理互换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好办法。

  (四)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加快出台相应的政策保证大学生就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财政支持,为大学生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大学生自己要转变学*方式和就业观念,降低自身期望值,实现多形式就业。“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下基层、到西部去、到中小企业就业。

  (五)当代大学生情感问题的调适策略:引导大学生制定个人的发展计划、用积极的态度来衡量与评价自我、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及时疏导大学生情感问题。

  摘要:

  解决大学生中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是当前大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格缺失、人际交往困难、恋爱情感波动和学*、就业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一些大学生的心理上存在着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危害着青年学生身心健康,阻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灵敏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

  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目标。一直以来,大学生都被认为是受命运青睐的天之骄子,他们具备了各方面的良好素质,是优秀的代名词。但是,从当前反映的一些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潜伏着心理危机。比如,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情绪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等等。

  杨叔子院士曾经提出:“智商越高,情商出现问题,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因此,分析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已经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过度转变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容易出现考上大学的自豪感和处理问题能力不高的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的交往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容易出现心理问障碍。

  .从学校环境方面来看,高中时期的学*、生活环境与大学时期的学*、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高中的学校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的成绩问题,只重视升学率。而将学生的生活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品德的教育等问题放在次要位置,有许多中学根本就没有将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心理素质培养,品德教育问题列入议事日程。这种高中教育的现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当受到过这种中等教育的学生升入大学后,角色、地位及学*和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极大的改变。必然对大学生活产生极大的不适应;而中学生中又有许多是独生子女,不论其家庭是贫是富,都是家庭的中心和宠儿,由于聪明、学*好,受到老师及亲友的过多关注。进入大学后,当这一切不复存在时,就会产生失落感,原本脆弱的心灵会变得更加多疑和敏感。加之这个年龄段正处于青春躁动期,渴望友谊、爱情,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又不善于和人沟通、交往,不会主动地去理解他人。他们也必然会对大学的生活感到很不适应。第一,大学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独立的处理学*、生活、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问题,但据调查,有相当多的学生以前在家里没有洗过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第二,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的条件已不再是单纯的学*成绩,而已包括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他一些因素,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部分成绩优秀而其他方面较差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其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第三,现在的大学对学生学*要求严格,若几门功课不及格就会面临失去学位,降级甚至遭遇退学的危险,这就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大学中主要是靠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进行学*,与以往的学*方法、学**惯很不一样。使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不知怎样进行学*,而感到茫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情绪低落、失去自信、心理失衡、导致心理异常。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精选5篇)(扩展8)

——大学生心理健康统计分析报告实用五份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方法、对象

  1、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20日至27日

  2、调查方法

  在网上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

  3、调查内容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压力主要来源方面进行调查

  4、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主要是针对专科和本科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世界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关系日趋负责,大学生们承担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就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在无形中让大学生身体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学会提高抗压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和不可忽视。此次的调查的对象并非同一间学校,而是来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问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如下:

  (一)从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看: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61%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的学*偶尔有压力,而认为压力非常大的占了22%,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很少有压力,这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学*,普遍大学生都存在压力,觉得压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视。当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不同因素的影响,性别、来自的地区、性格都会对这以数据产生了影响。在调查报告中分析,对于压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压力大:54.55%男生认为压力非常大,女生只占45.45%,跟传统观念很有影响,长期以来,男的都被认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要养家的,要学会独自,学会更好地面对社会,也许很早就在他们的心理扎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长期教育下,儿子要继承后业,赡养父母下无形中有了担子,特别随年龄的增长,男的比女生更快认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不免会比女生的压力要大。

  除了性别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有影响,学生来自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普遍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压力大:在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压力非常大的,农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选择偶尔有压力的,农村的占43%,相对来说,城市的占18%,这一结果也在我的预想中,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从小,农村的学生就被灌输读好书,走出农村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读书方面也会更努力,可这么一来,压力也无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见惯了村里的人不断往城市去就业、谋生,甚至有些人家情愿在城市里租房子住也不愿在农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实摆在农村学生面前,除非自己够优秀,比别人更努力,自己才会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学生也许是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对生活危机感方面就不会比农村学生敏感,因为他们知道起码自己还有家父母的靠山,压力就会比农村学生压力小一点。

  当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问及现在的压力性对于以前来说,性格开朗的学生要比内向、冷漠、孤僻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正如图像显示的,选择压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开朗的人占了43.90%,内向的人占了46.34%,在选择压力小了,性格开朗的人中占了70.97,内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较悬殊,可见,抗压方面,越开朗的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小些,这也许是因为心态不一样,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得就不一样。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感情处理这四大方面。

  从现实的结果看,在主要心理来源中,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32%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30%选择了感情压力,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77%和43%的比例让我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之重,几乎可以说1中就有6、7个人有就业压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顾虑。在问及家庭教育中给压力最大时,74%的学生选择了是来自父母的期望,18%选择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经济不够好,6%是因为家人关系不好。

  从中看出,就业和家庭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线,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压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压力大,性格内向比性格开朗的压力大。

  (三)压力的来源分析

  1、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难测,让在*惯了风*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年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相对提供的就业缺口却还是不怎变化,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钻出一个角落,真是难上难。加上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不高,在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很满意,而24%表示没感觉,这么一种状况的确令人担忧,专业方面给不了他们安全感,就外面的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两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让他们心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业后的职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资也怕不尽人意,或是就业中逃脱不了迟早一天被竞争淘汰。

  2、家庭压力

  来压力来源这块,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可见份量不乐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一直是众多父母的愿望,他们从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会更明显一点。寒窗苦读十几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够大学毕业找份好的工作,而学生本身也理所当然地背负了这种期待。他们也想尽自己努力不让家人失望,可反观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挑战遍不得不感叹前途渺茫,更是时时担心最终大学毕业就是面临失业,给家人当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学生的压力也来自于家庭的家境,1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压力这块,家境不好和家人关系不和谐,也是他们心里负担的一个原因。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点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间总是闹矛盾,吵吵闹闹,的确人人很揪心,心情也会不好。从身边的事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家庭和谐的学生性格会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会强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3、人际交往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我们天天都得跟老师同学打交代,相对初中高中来说,和人打交代的频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对的人更是各种各种,这要求我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作为了心理压力的一部分,他们也许烦恼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往,因为在大学,人脉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各种评优,况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办事起来都非常顺利,朋友也会有很多。且不谈生活在校园中,仅仅说在宿舍,如何与舍友相处,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学四年,我们几乎都在同一个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如果连和他们都沟通不好,又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4、感情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30%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情所困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懂得如何去减轻压力的则更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失恋自杀现象也不罕见。

  5、学*压力

  到了大学,面对了和与往不大一样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变,虽说学*的东西不会像初中高中那么多,但是要是真正学起来会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自己专业学*的科目不感兴趣,慢慢学会了逃课和养成了厌学心理。而有些是由于在学院当了干部,不能很好得处理学*和工作的关系,变得会很烦恼。一方面既想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可却往往对学*有所影响。

  四、结语

  从调查的结果和我们的分析上看,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更好地去减轻心理压力,促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如下建议及策略:

  1、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何况生活在小型社会的大学校园里,不要跟别人比,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即使在过程中失败了,也要学会坚强站起来,因为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不要过于看重专业的“冷”和“热”。社会是瞬间变化的,没人可以猜测到以后哪个专业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现在也就不会出现“冷”与“热”之分。学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因为普遍来说社会还是需要专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当然专才也并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而是“术业有专攻”。在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厌学情绪外,还得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要在这两方面取得丰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3、学会与家人沟通。家庭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重点是我看我们怎么去处理。我们的出生我们不能选择,可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要学会体谅家人,无论家人对你什么样的要求,但出发点都是爱你的,要始终认清这一点。要学会和家人沟通,只有走*家人,才会更好地处理与家人发生的矛盾。

  4、放开心胸,学会与别人诉说。心情低落,要学会正确地进行心理辅导,比如可以找别人聊天,或是到外面散下步,或是去唱歌,多采取些可以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去舒缓自己的心情。也许有些人会比较放不开,对周围的人和事会采取一种防备的逃避心理,这时我们需要适当地放下防备,学会走*别人,这样别人也才能走*你的心里。

  5、学校要多举行有助心理辅导的活动,让学生在活跃的活动气氛中,得到心情的宣泄和放松。开放心理咨询室,让学生有途径去解决自己的困惑,学会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当然也需要心理咨询老师尊重学生的隐私,不泄露学生的秘密,更要更好地进行疏导。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人的健康相应地也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则是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响着人的生理健康,为此,心理卫生学认为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的一种健康。

  第三国际及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还具体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基于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生活实际,综合国内外心理学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特别是马同志、陈同志等的观点,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6项指标:

  (1)智力发展正常且能充分发挥;

  (2)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悦纳自我;

  (3)具有顽强的毅力,拥有自我调控能力;

  (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正视现实,生活、工作热情高;

  (6)人格完整、稳定、协调。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南京一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1993~1996年新生1908人进行心理测试并建档,发现心理问题发生率为9.2%,高危人群为26.2%。另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人数竟占23.6%。教育部对我国大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20.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且男生比女生更表现突出。

  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1、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2、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的冲突,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3、快乐的学*和生活。

  当前大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大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时常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的时候来一点阿q精神,继而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种种压力。

  4、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过去,由于历史文化等传统原因,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不够,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大学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要有一颗*常心。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几年来各大高校大学生**、自杀的案件不断发生,压力已不单单存在工作人士当中,大学生心理压力也在逐渐加大。那么为什么大学生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是什么引发什么其心理问题?

  为了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资料信息统计,对大学生心理状况做了全面的分析调查,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调查报告请登录进行查看和咨询。

  一、大学生心理现状

  1、高年级的心理状况优于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对陌生的环境还较为迷茫,遇到挫折的时候容易造成心理负担,严重的后果就易导致心理不健康;

  2、非独生子女心理状况更好:非独生子女从小与年龄相仿的人相处较多,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强;

  3、城市学生心理状况较好:城市生长的学生竞争意识强,承受压力的能力也较强,非城市的学生遇到压力容易产生反抗意识;

  4、性格开朗的学生心理素质好于内向学生:性格开朗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较为积极,面对困难能够自我调节;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1、交际困难因素:通过调查显示,交际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大学比高中的人际范围更广,大学校需要交往的范围也更广,有些想试着跟别人交往,却交往失败,导致性格孤僻少言少语,有些是因为从小的教育导致其自私,在集体环境中充分暴露,导致自闭偏执等心理状况;

  2、依赖网络: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现实中交际出现问题于是在网络中寻找,久而久之更加不愿意跟人交往,产生自我封闭,影响人正常的认知,还有可能导致人格分裂;

  3、角色转换适应不来:有些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身边的同学换了,学*的环境换了,学*的模式也换了,无法去适应,进而导致成绩与预期的差距太大,心理造成落差和恐惧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只会变得更加自卑抑郁;

  4、学*和生活的压力:大学学*没有高中的高强度,但是自我学*能力要很强,有的学生学*方法不当,或者各类考证带来的压力,使之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久而久之易出现焦虑甚至精神分裂;

  5、情感因素:很多大学生不能正视恋爱问题,一旦失败就易导致其心理变异,走向极端;

  6、就业压力因素:社会竞争的加剧及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导致合适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这也造成了大学生精神负担加重;

  三、解决建议

  1、学*并掌握心理学知识:可通过自学、讲座等途径,学*并掌握好心理知识,有益于大学生从理论上正确理解和认识自身所出现的心理问题;

  2、丰富业余生活:加入感兴趣的校园业余社团,丰富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正确认识自我,加强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增强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

  3、学会自我调节:合理使用自我调节的各种方法,合理宣泄、目标取代等办法,调节和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和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4、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人生总是会有大小不同的坎坷,没有人的人生是顺风顺水的,一个健康的人就是要能够在挫折中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

  大学生只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适应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更好的处理现在和将来的各种问题,这样,社会才能稳步健康的发展。

  一、主题:

  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调查

  二、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现在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并分析相关的消费心理及暴露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三、方法

  问卷调查

  四、对象

  大学生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生活环境、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所受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等原因,使这个群体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我们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消费状况调查以及对他们的消费状况和消费的特点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线索。

  五、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象

  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消费的主要项目中,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3%,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就每月花在娱乐方面的费用而言,13%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元以下,30%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100元,24%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00—150元,15%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50—200元,18%的大学生的花费在200元以上。每个月的情感投资费,或者说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中,花费在100元以下占10%,花费在100—200元的占9%,花费在200—400元的占4%,花费在400元以上的占3%,另外本次调查中单身的大学生占74%。大学生每学期学*方面的花费(包括考试、考证、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中,花费在200元以下占47%,花费在200—300元的占20%,花费在300—400元的占13%,花费在400—600元的占11%,花费在600元以上的占9%。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等几个方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绝大部分的消费还是用于基本生活的消费(伙食、交通、通讯),购物(服装、饰品)消费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其次是娱乐、学*的消费,最后才是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购买的商品的选择,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比较理智的,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判断能力,对自己的需要定会做出满足相应需要的行为。但仍有小部分的大学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些盲目

  而就购买商品时注重的问题而言,大学生重视质量与功能的占调查人数的46%,重视实用性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1%,重视美观别致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重视价格的占总调查人数的9%,重视新鲜感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重视品牌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据此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消费结构总体上是合理的,他们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进行出合理的消费行为,大部分的大学生购物时都会考虑商品的质量、实用性,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虽仍会有一部分大学生会更看重品牌新鲜感,外观,但质量还是最关键因素。

  就在物品选择的标准上,对名牌(比如:鞋子、衣服、手机等)持的态度中,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48%,持无所谓态度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29%,认为只是要几件名牌撑场面就行了,当代大学生热衷,只爱名牌的只占总调查人数的6%,可以看出对于名牌,很少有大学生会刻意追求,很多人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

  认识过程:即消费者对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等活动对商品属性以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情感过程:在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满意或不满意,高兴或不高兴的心理体验,构成有特色的对商品或劳务的感情色彩。大学生充满激情,热情奔放,道德感也比较完善,拥有较高的审美观。感情力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薄弱。多数大学生能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调节自己的冲动,理性地消费。

  意志过程: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有目的,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既定购买目的过程。

  (1)消费的不*衡性根据调查分析,大学生由于性别、年级、学校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各方面的差异都对其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行为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校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家庭收入。据调查研究显示,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会有不同的消费水*。其调查中,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4%,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4%,来自城乡结合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2%,其经济状况处于中等地位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较为发达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较为落后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落后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

  (2)消费的主导性针对是否有记账这个*惯,3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惯,32%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惯,22%的大学生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惯,11%的大学生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惯。

  大学生在消费问题上,除了必要的生活支出外,还有学*、娱乐方面的支出。学*支出是为了自我发展的需要,娱乐的支出是为了放松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需要通常包括要求别人承认自己,得到他人的好评、尊重,渴望得到相应名声和地位的成就感等。而要获得这种尊重就有许多条件,其中漂亮、美貌、健康和年轻是重要条件之一。这点对女性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女性获得他人和社会承认的一些必要条件。因此女大学生也开始注重美容包装,这也就增加了美容方面的消费。

  (3)消费的合理性对于选择购买商品的直接因素,大多数人会先考虑价格,其次是朋友或家人的推荐,再次是商品的品牌,最后是商场的火爆、促销活动、明星代言。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的冲动性就购物时是否会有快感这个问题中,57%的大学生认为会产生快感,43%的大学生认为不会产生快感。对于心情不好时是否会以购物、大消费来发泄这个问题,79%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发生这种情况,21%的大学生表示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据此显示,大学生在购物时会存在一些冲动,会有部分同学通过购物来调节心情,享受消费带来的快感。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有些超前消费的意识。也有些同学会通过找兼职来缓解消费带来的压力。

  (2)消费的盲目性就大学生消费时是否有记账的*惯,3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惯,32%的大学生没有记账的*惯,22%的大学生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惯,11%的大学生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惯。而大学生对于生活水*满意度,60%的大学生认为一般,正好够用,27%的大学生很满意,还有少许盈余,12%的大学生认为勉强可以,咬咬牙能熬过,1%的大学生。不满意,总是在预支下月生活费,拆东墙补西墙。并就认为周围的同学的消费观而言,81%的大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消费观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10%是理性的,7%是相对淡薄的,2%的大学生是虚荣攀比的。同时据调查,5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2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理性的,1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观念是相对淡薄的,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是虚荣攀比的。对于自己的消费情况的认识,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消费很少甚至不会有记账的*惯,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和周围的同学的消费都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他们对自己的消费也认识的并不清晰,有时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3)消费的不均衡性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3%,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据此来看,大学生还是以生活所需为主,但用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的投入远远不够。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缩减饮食支出却用于娱乐购物方面,其结构更为不合理。

  (四)、建议及对策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教育

  大学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讲座、课程来进行财商教育。教育大学生学会理财,加强理财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优化消费环境

  社会各界要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尚,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宣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3)提高精神文明建设

  引导大学生注重精神建设方面的消费,在物质消费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提高精神文明建设。

  (4)大学生加强自身消费教育

  大学生应该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学生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自觉增强和完善自我意识水*。提高文化底蕴,知识水*的提高,认知能力审美能力,抵御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作有头脑的消费者。自觉学*一定的商品知识和消费技巧,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自己的财商。

  *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这一现象引起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多数苦读三年的高中生而言,步入大学校门无疑是一件喜事。而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崭新的环境,心态也会因此有所改变。大学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们往往在各种互相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如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等等。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值得关注。

  一、 主题简介

  我们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话题为主题,利用网络、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着崭新的生活,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上还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过一段迷茫的时期。而*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报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同龄人的调查,总结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向身边的同学宣传关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帮助身边的同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并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 活动日程

  1、7月1-9日:准备阶段

  组员集中,分配任务,内部交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谈论自己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看法,提出问题,制作调查问卷。

  2、 7月10-13日:调查阶段(一)

  校内调查:(1)口头询问,在宿舍、班级、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作为初步参考资料。 (2)问卷调查,在校园内随机派发问卷进行调查。

  校外调查:将问卷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其他大学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3、 8月16-20日:调查阶段(二)

  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进行实地调查,分小组行动并且讨论调查情况。

  4、 8月24-25日:咨询阶段

  将通过调查总结出的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咨询 相关的老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并进行信息汇总。

  5、8月26-28日:总结汇报阶段

  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整理材料,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以书面报告形式进行总结。

  三、 调查情况

  1、 调查背景

  *年来,关于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结合到我们的实际大学生活,我们也确实面临着学*压力、严峻的就业压力还有复杂的感情问题。

  2、调查目的

  我们想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从中寻找出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一些比较普遍的心理困难,向大家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大家提出一些适当有效的生活学*以及情感建议,帮助大家克服那些出现在我们多姿多彩大学生活中的小阻碍,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动力与信心。

  3、 调查对象

  本校的同学和江苏省其他各高校的一些大学生。

  4.、调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问卷调查,通过网络以及实地调查两个方面进行实施。

  5、数据分析或问题与现状分析

  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问题分析

  (1)您认为您目前所在的大学与高中的整体氛围相差很大吗?

  A、特别大 B、很大 C、差不多 D、无差别

  分析:12%的同学认为相差的氛围特别大,无论是学*上还是生活上。48%的同学认为相差很大,主要实在学*氛围和生活*惯上,大学的学*相对轻松而且老师也不会总是督促学*,大学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学才离开家开始住在学校,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开始真的很不*惯。40%的同学认为差不多,虽然大学与高中相比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但他们表示自己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0%的同学认为无差别。

  (2)您对目前的大学生活适应状况如何?

  A、很好 B、还可以 C、较差 D、差

  分析:调查显示15% 的同学认为对大学生活状况适应状况很好,而25%的同学对大学生活适应状况感觉较差,绝大部分的同学乐观的认为适应状况还可以。这说明大部分同学(60%)生活态度非常乐观他们懂得调节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然而小部分同学则值得注意,他们对生活中的事情处理的不是很乐观,由于他们思想太重,压力太大,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3)您认为压力在您的学*生活中对你的影响怎样?

  A、 正面影响,学*的动力 B、没影响 C、有点影响情绪 D、负面影响,无心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精选5篇)(扩展9)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三、报告摘要

  此报告主要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围绕学*、情感、就业、人际交往四方面展开,本调查报告写于到20xx年12月18日。调查范围为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

  四、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我们选择在本系的管理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进行调查,男女生比例为1:1。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小组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走访式调查,在调查访问中,我们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在分工中,由男生负责50份问卷,女生负责50份问卷,回收率为98,问卷回收后,将问卷整编编号,1-49份是女生问卷,50-98为男生问卷。由组长召开小组分析会议,并将会议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

  五、调查结果

  1、学*方面

  大学生在经历了高中的炼狱后,如释重负,没有了以往堆积如山的作业,获得了自由身。而问题是,在高中时期,生活学*的唯一使命是高考,而本身对自己人生的方向缺少把握的同学在没有了高考这一目标后,忽然不知该何去何从。又由于在高考结束后到大学开始的长达三个月的假期里,昔日紧张忙碌的心逐渐松散。在泡沫偶像剧、网络游戏中逐渐消磨了曾经饱满的心。到了大学,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新生们不仅无心学,“60分万岁”的消极思想,更更不知如何学。又加上高中老师灌输的“大学不用学*”引得新生们不以学业为重。我们发现男女生的不同,女生在大学中会觉得学*压力大,而男生没有感到学*压力大,其中有7.5的男生觉得无压力。对在本校就读,有56.5的同学表示对自己喜欢,有37.1的同学不喜欢,有1.7的同学认为无关紧要。在对大学生当前的压力来源调查中显示,有49.6的同学将学*压力放在首位。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当今大学生在入学时,还是有部分同学能较快适应新生活,并确立明确的目标。其中也不乏存在较大一部分未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才找到什么是自己要的。在对自身的专业选择上,很多同学都表示满意当前专业,并都能认真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认真对待。而对自身专业不满的同学亦坦言在了解了自身的专业特点后,也能发现个中乐趣,现在能认真学*。对于已转专业的同学,情况不容乐观。这些同学坦言转专业后并没有增加学*积极性。由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同学是否有想法要把自己的学*搞好,而不在于专业是否喜欢。因此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对于学*压力重,也从另一方面表明现在同学们已经把学*当回事,认真对待之。

  2、情感方面

  到了大学生这个年龄层,其情感正处于成熟和不成熟的过度阶段,而爱情至于现今大学生究竟为何物,且看调查数据。在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动机时,有30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30是为了调节紧张的学*压力,30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仅仅只有10的学生是情到深处才谈恋爱的。男生女生不相上下。当问到曾为恋爱与其他关系产生不快情绪吗?20的男生会,而女生为40。可见两极分化很严重。

  3、人际交往

  统计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53.57,其中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38.51,严重困扰者占15.06,只有明显障碍者占1.43。在同别人闹别扭时能主动道歉的占90以上。在同陌生人交往时能找到主动找到话题的同学占34.6,能找到话题但要一段时间的同学占17.9。为了和大家和睦相处不会固持己见,偶尔放弃自己的观点以迎合大家的同学占71.3。女生之间闹别扭率达到70,男生仅仅为20。当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出现裂缝时,小部分女生会选择立即断交,而小部分男生会选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遇到困难时,女生有45.7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4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需要知心朋友。

  4、就业方面在大学中,就业压力比较大。90的人都认为就业竞争太激烈,仅10的人认为无所谓。

  六、调查中反映的大学生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

  1、紧张与焦虑

  ①、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的挫折心理

  ②、学*适应不良产生的心理困扰

  ③、人际交往不适引发的心理失衡

  ④、人生规划的不确定性产生的焦虑心理

  2、浮躁与急功*利

  3、失落与沮丧

  4、自卑与退缩

  5、空虚与倦怠

  七、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时*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生,语言、*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八十九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5、未来的不确定性。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应该对未来进行及早的规划,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可是自己是规划在哪里呢?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目标,找不到方向,缺乏动力,自己的长处短处何在?要怎样发展?该走那条路等问题是他们甚为苦恼。

  主观方面对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

  1、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2、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3、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4、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上课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学*上都是应付了事,做事懒散,凑合着打发时光。

  5、有些大学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从而使正常的异**往不能自然进行;有的大学生则过快地将同学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过早地沉溺于“两人世界”。也有的大学生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产生情感冲突。

  6、部分学生把兼职赚钱看得过重,常常为了兼职赚钱而远离自己的专业学*,无法静下心来钻研学问,耽误了过多的学*时间。

  八、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6、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7、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这一现象引起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多数苦读三年的高中生而言,步入大学校门无疑是一件喜事。而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崭新的环境,心态也会因此有所改变。大学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们往往在各种互相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如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等等。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值得关注。

  一、 主题简介

  我们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话题为主题,利用网络、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着崭新的生活,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上还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过一段迷茫的时期。而*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报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同龄人的调查,总结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向身边的同学宣传关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帮助身边的同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并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 活动日程

  1. 7月1-9日:准备阶段

  组员集中,分配任务,内部交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谈论自己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看法,提出问题,制作调查问卷。

  2. 7月10-13日:调查阶段(一)

  校内调查:(1)口头询问,在宿舍、班级、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作为初步参考资料。 (2)问卷调查,在校园内随机派发问卷进行调查。

  校外调查:将问卷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其他大学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3. 8月16-20日:调查阶段(二)

  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进行实地调查,分小组行动并且讨论调查情况。

  4. 8月24-25日:咨询阶段

  将通过调查总结出的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咨询 相关的老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并进行信息汇总。

  5. 8月26-28日:总结汇报阶段

  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整理材料,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以书面报告形式进行总结。

  三、 调查情况

  1. 调查背景

  *年来,关于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结合到我们的实际大学生活,我们也确实面临着学*压力、严峻的就业压力还有复杂的感情问题。

  2. 调查目的

  我们想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从中寻找出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一些比较普遍的心理困难,向大家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大家提出一些适当有效的生活学*以及情感建议,帮助大家克服那些出现在我们多姿多彩大学生活中的小阻碍,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动力与信心。

  3. 调查对象

  本校的同学和江苏省其他各高校的一些大学生。

  4. 调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问卷调查,通过网络以及实地调查两个方面进行实施。

  5. 数据分析或问题与现状分析

  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问题分析

  (1)您认为您目前所在的大学与高中的整体氛围相差很大吗?

  A.特别大 B.很大 C.差不多 D.无差别

  分析:12%的同学认为相差的氛围特别大,无论是学*上还是生活上。48%的同学认为相差很大,主要实在学*氛围和生活*惯上,大学的学*相对轻松而且老师也不会总是督促学*,大学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学才离开家开始住在学校,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开始真的很不*惯。40%的同学认为差不多,虽然大学与高中相比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但他们表示自己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0%的同学认为无差别。

  (2)您对目前的大学生活适应状况如何?

  A.很好 B.还可以 C.较差 D.差

  分析:调查显示15% 的同学认为对大学生活状况适应状况很好,而25%的同学对大学生活适应状况感觉较差,绝大部分的同学乐观的认为适应状况还可以。这说明大部分同学(60%)生活态度非常乐观他们懂得调节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然而小部分同学则值得注意,他们对生活中的事情处理的不是很乐观,由于他们思想太重,压力太大,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3)您认为压力在您的学*生活中对你的影响怎样?

  A. 正面影响,学*的动力 B.没影响 C. 有点影响,(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影响情绪 D.负面影响,无心学*

  分析:有58%的同学认为压力是一种正面影响是他们学*的动力,这表明这些同学面对压力是有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化压力力为动力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32%的同学认为有点影响,但并不严重,这样说明他们也能够逐渐地找到处理压力的方法而不是受挫沮丧,10%的同学认为压力是负面影响,会导致他们无心学*,这说明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是很好。

  (4)当您出现学*效率底下的情况时,您会觉得心烦气躁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很少会 D.不会

  分析:调查表明有63%的同学认为偶尔会,20%的同学认为很少会,7%的同学认为不会,这表明绝大多数同学能够乐观地处理自己的学*问题,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而10%的同学表示他们经常会觉得心烦气躁,他们需要加强锻炼。

  (5)您认为宿舍是否有利于您的学*?

  A.非常有利 B.比较有利 C.一般 D.比较不利 E.非常不利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各类报告 分析:从调查中发现没有同学认为宿舍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学*,25%的同学认为比较有利,32%的同学认为一般,而38%的同学认为比较不利,5%的同学认为非常不利。这说明大多数同学还是把学*放在第一位的,但宿舍的学*氛围不是很好,所以大多数同学表示他们还是倾向于去图书馆或者自*室学*。

  (6)您是否对学校或者教学质量产生过不满心理?

  A.经常有 .B.偶尔有 C. 很少有 D. 没有 E.未考虑过

  分析:调查发现15%的同学经常有不满心理,说明他们时常在思考自己,反省自己,但又从未去试图改变现状,改变自己,有50%的同学偶尔会产生不满心理,说明大多数同学是乐观的,只是学*任务和不幸偶尔让他们心烦,只有20%的同学很少会出现不满心理,13%的同学从未不满,5%同学从未考虑过这一问题,这说明他们的心理素质非常好。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几年来各大高校大学生**、自杀的案件不断发生,压力已不单单存在工作人士当中,大学生心理压力也在逐渐加大。那么为什么大学生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是什么引发什么其心理问题?

  为了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资料信息统计,对大学生心理状况做了全面的分析调查,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调查报告请登录进行查看和咨询。

  一、大学生心理现状

  1、高年级的心理状况优于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对陌生的环境还较为迷茫,遇到挫折的时候容易造成心理负担,严重的后果就易导致心理不健康;

  2、非独生子女心理状况更好:非独生子女从小与年龄相仿的人相处较多,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强;

  3、城市学生心理状况较好:城市生长的学生竞争意识强,承受压力的能力也较强,非城市的学生遇到压力容易产生反抗意识;

  4、性格开朗的学生心理素质好于内向学生:性格开朗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较为积极,面对困难能够自我调节;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1、交际困难因素:通过调查显示,交际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大学比高中的人际范围更广,大学校需要交往的范围也更广,有些想试着跟别人交往,却交往失败,导致性格孤僻少言少语,有些是因为从小的教育导致其自私,在集体环境中充分暴露,导致自闭偏执等心理状况;

  2、依赖网络: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现实中交际出现问题于是在网络中寻找,久而久之更加不愿意跟人交往,产生自我封闭,影响人正常的认知,还有可能导致人格分裂;

  3、角色转换适应不来:有些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身边的同学换了,学*的环境换了,学*的模式也换了,无法去适应,进而导致成绩与预期的差距太大,心理造成落差和恐惧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只会变得更加自卑抑郁;

  4、学*和生活的压力:大学学*没有高中的高强度,但是自我学*能力要很强,有的学生学*方法不当,或者各类考证带来的压力,使之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久而久之易出现焦虑甚至精神分裂;

  5、情感因素:很多大学生不能正视恋爱问题,一旦失败就易导致其心理变异,走向极端;

  6、就业压力因素:社会竞争的加剧及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导致合适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这也造成了大学生精神负担加重;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精选5篇)(扩展10)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心理评估报告(精选五篇)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为民办高校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论文关键词: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适应环境困难、学*与发展迷茫、自我认知失调、人际交往障碍、承受挫折心理脆弱、情感方面的困惑、经济状况差异、求职择业竞争带来的压力等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高校一些触目惊心的“校园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学校、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的焦点。因此,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提如下建议:

  一、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要行之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必须加强领导。此项工作应当成立由高校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并深人分析和把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想方设法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更好地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并从制度上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并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和工作中独立出来,并使之正式地纳人到学校整体教育体系中,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出教材和学*指导书,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要普及必要的心理学与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心理训练与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要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身心的特点,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易于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预防教育。

  1、充分利用校报、橱窗栏、广播、板报等方式宣传心理学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增长心理健康的知识。

  2、及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报告会,如给低年级的学生开设人际交往、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学*方法、心理健康标准之类的讲座,给高年级的学生开设恋爱心理、职业生涯规划、如何面对挫折等讲座来解答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

  3、以班级或寝室或兴趣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主题班会,使他们在出现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后的调控和求助方法、他人心理不健康时的应激和帮助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

  4、在各学科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果说专门心理健康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则是副渠道,它可以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必须构建一个由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统一的全新的课程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将有助于改变各科教学的现状,带动大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定期调查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掌握学生心理方面的普遍性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有组织地进行学生心理测试工作,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主动进行个别的心理健康指导,对高危人群进行心理干预。

  四、开设心理咨询服务

  通过开设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时疏通其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以及其它心理疾病,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1、开通网上咨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很好的保护了咨询学生的隐私,使其更容易袒露心迹,咨询人员能够更有针对性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2、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机构。民办高校应配备专业人士,对咨询人员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3、设立信件咨询室。信件咨询主要针对一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直接面对咨询人员开设的咨询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咨询人员通过书信交流,在取得咨询学生信任后,鼓励其直接面对咨询人员,以达到问题的彻底解决。

  4、开通电话咨询。电话咨询保密性强,学生不必讲姓名、班级,只谈“问题”,咨询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五、完善心理服务机构

  民办学校除了应当投资建设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器材等硬件设施外,还要组成一支专门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议由那些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品德高尚并且热爱此项工作的专担任。构建院、系、学生三级心理健康辅导服务网络,对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班主任、学生工作人员等给予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另外,也可以在同学中建立“守门员”体系,即培训一批学生志愿者;充分发挥老师、班主任、学生工作者及学生干部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一旦发现心理问题特别是心理危机的学生要早报告、早干预。建立健全从学生骨干、班主任到院系、部门、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机制,通过建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努力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酿成严重后果。

  六、创建良好、健康的校园氛围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学风、环境是校园文化氛围的集中表现,是重要的环境精神和心理氛围。严肃活泼、松弛有度的作息安排,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业余文化生活,团结协作、宽松友好的人际关系,都可以成为一种心理背景,为大学生的学*和生活增添情趣和色彩;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可使长期处于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使人心情舒畅,获得力量感;有助于消除孤独、寂寞、离群、紧张和压抑,可以促进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2、创建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学生学*、生活、活动的场所,如教室、图书馆、宿舍、食堂、运动场、花园等校园自然优美整洁的环境能使人奋发向上、充满生机,使人身心愉快,消除疲劳,减轻紧张和焦虑。学校要引导师生共同维护和保持整洁文明的校园环境,创造一个适应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自然环境。

  七、加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教师不但要教学生专业知识、还应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观、教会其正确的学*方法,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鼓励,淡化自卑,强化自信,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教师作为示范的角色,应注重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人格,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榜样作用。

  八、优化社会大环境

  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民主法制、公*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形成扶危济困、尊老爱幼、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社会各界要加大对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努力为青年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消除社会阴暗面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九、加大社会的关心度

  社会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关爱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社会一定要改变旧观念,摘掉有色眼镜。个人的能力是不均衡的、有差异的,我们要面对这个事实。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民办高校学生同样是国家建设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是知人善用,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自卑感,使他们能和公办高校的大学生一样健康成长。

  结束语

  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与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不仅能增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是大学生个人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因此,作为民办高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到议事首要日程。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有效的教育措施是每个大学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新世纪和祖国对每个大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挑战。

  摘要:

  成长,我们共同经历;经历,我们不同感想。人间走过二十年,每一个人都在自我成长中,每一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领悟,不一样的想法。以下是我的自我成长分析,望通过此文能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更全面的对自己做出定位。

  关键词:

  自我成长分析、经历、目标、人生观

  成长是人都必须经历的,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发现原来我一直在改变着。二十年来,我品尝酸甜苦辣,感受悲伤欢喜,享受比赛胜利的喜悦,握拳对失败的不气馁·接下来,生活仍要继续,我将继续成长,继续通往仅属于我成功的殿堂!

  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来自一个较为繁华的小城市,在那里,几乎见证了我所有的成长过程,在那里,看到了我欢呼、奔跑,在那里,也见到了我伤心、流泪。

  小的时候,我在这一方土地之上放肆的玩耍,毫不担心未来的路会坎坷,会遭遇许多的挫折。春天,放风筝、折杨柳枝做杨柳帽;夏天,拽上个游泳圈就敢跳进小水池里扑腾、没事就跑爷

  爷种的葡萄园中摘葡萄吃;秋天,爬上桂花树使劲倒腾、穿着单衣四处闲逛;冬天,武装齐全跑雪地里堆雪人,爬上院墙摘腊梅·天真无邪的样子,让此时的我,无比想回到那个年纪!

  在长大些,我便已入学堂,学*着加减乘除,记背着ABCD,诵读着之乎者也,念叨着天文地理。业余,还和同学开开玩笑,打打闹闹,找几个伙伴一起踢毽子,跳牛皮筋,也没有任何的忧虑。

  之后,面临中考、高考,我的生活便被许多的补*课程,各门课的考试试题所侵占。一天二十四小时,睡觉休息的时间渐渐压缩,上课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上课的频率也愈加频繁起来。水笔的笔芯一支接一支,空白的试卷渐渐被做题步骤和解题分析占满,肩头的负担也愈加明显!

  尤其是在高三这年,最令人记忆犹新!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紧张的气氛让人无法喘息,每个人都不能停下来,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被甩在身后。正在此时,我变得敢于担当,觉得自己需要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已经成长了!胜不骄,败不馁,考的不错不会飘飘然的,考的不好也不会失落灰心,而是吸取教训,补*欠缺部分继续努力。

  经历高考,因发挥欠佳,我考取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不过,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很倒霉、前途无光的事,因为,在任何地方还需靠自己,即使在名牌大学,不努力,过堕落人生也不会有好的出路,不能抵达成功彼岸。相反,在我考取的大学之中,我能奋进,不颓废,不断充实自己,我定能取得满意的结果,享受最终成功的果实。

  一年前,我离乡踏上了自己的大学之路,兴奋,紧张,期待,还有些许小担心。兴奋是即将见到大学的真面目,紧张是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点,期待是我即将再此度过四年,担心是生怕对着陌生的环境我不能很好的适应。但事实,老天还是挺眷顾我的,让我在同学之间变成了“开心果”,在班级里成为骨干一员,在辅导员前成为助手一名。相信接下来的日子,我依能较为顺利的做完本职之事,打成自己所拟定的目标!

  二、自我性格分析

  说起我的性格,我的长辈无不夸我,说我性格脾气很好,不会随便乱发脾气,不会冲着自己占着优势横行霸道。而我,自己觉得,我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随和、轻松,面对朋友会为她着想,面对挫折不气馁不放弃,面对些许小事还有点儿小固执。

  从小到大,我所交的朋友已经早已数不清了。而且,我交朋友不论她成绩与否或是其余什么客观的条件,只要与我性格和的来,我就能与其成为好朋友,并在一定的方面给予帮助,与其一同分享快乐时光。

  再来说说的我的不足吧。通过一路走来,我对自己也进行了一些总结,觉得在一些地方,我还有待改进。比如,自己的胆量。因为走出了自己所呆的城市,走出了浙江省,我如今生活的一切

  都需要自己着手进行,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取。就在这其中,我觉得,我的胆量还需多加以锻炼,不能临场还有退缩的想法,不可以因为害怕自己会败落就放弃争取的机会。另外,我还需提高自己的克制力,不可以图一时的享受就将事情先搁置,待到时间紧迫时,又临时抱佛脚的开始猛干。

  三、自我奋斗目标

  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过去的那段记忆如电影般总浮现在脑海,但回眸之后又让我更好的认清自己,让自己再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认真完成学业,尽量让自己再此基础上丰富课外生活,并获取些许经验为以后工作所用。我相信自己,我定能成功,定能收获以后幸福生活!加油!

  摘要: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在大学时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出现原因和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建议方案。

  关键词:

  心理健康、大学生、环境因素、生活因素

  随着我们踏入大学的校门,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到来。大学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在大学路段走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自身未来的成功与否。所以要想把大学这段路走的更好,更稳定,为以后积累宝贵的基础财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问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认清自身心理问题和解决自身心理问题、以免误入歧途造成自身遗憾。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是与我们自身所处的心理阶段有关,也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升一般年龄都在十八到二十三、四岁之间。而这段年龄正是处于人生的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段时期,也是人一生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可能是心理发展不成熟、不稳定;面对一系列生理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像: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如果这些冲突与矛盾不能得到有效疏导和有效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经过数十年寒窗苦读,走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在以前的学*阶段我们全心投入,无力其他。家长更是对我们无微不至,溺爱至极;而这些就导致了我们缺乏症真正的生活能力。而上大学更是远离家乡,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这些就导致我们当中有些人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学*生活交友恋爱等等小小的挫折就足以使我们当中的某些大学生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问题,最后出现不好的结局。

  现在就拿我自身举个例子:我来自农村,家里世代务农。在如今这个社会激烈发展与竞争的时期我承担着父母无限的期望踏入求学之路。然而、在高中时期我曾经退过学。因为我厌倦学*,是的我学*不好。我自己觉得在求学这条路上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可是当我踏入社会,看着眼前汹涌的人流我感到无处可落脚。我又一次感到无力,自己未来的路徒有望洋兴叹。在感到自身渺小的同时,我又回到学校继续学*。如今我考到我现在这个大专院校!父母常年在外,根本无法在我旁边陪同我。而我所遇到的问题只能自己去解决;同时这也造就我的某些性格与问题。例如:自卑啊、不是很愿意和人打交道也就是所谓的社交能力差!我害怕新的环境、新的人物。我舍不得我高中的朋友与同学,我不愿意背井离乡。偏偏我又本性倔强,我拒绝父母临时回来的相送。可是我又不得不面对!我自己独自一人背着这行李。踏上离开家乡的旅程。当我来到大学时,我承认我有点慌了,陌生与不熟悉充斥在我的脑海。我记得很清楚,刚来学校我不清楚大学报道行程,又因为来的较晚学校未能及时安排住宿。我自己一人抱着行李在网吧住了一晚上。次日清晨,我自认为厚着脸皮找到一些新生,和他们一起完成了入学报道程序;而社交能力差导致我现在的朋友只局限在我的班级。在大学,我所接触的新的课程里面出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在上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自己的某些心理问题。现在我正在努力的去解决这些问题。而如今,我坐在这里写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学*环境。

  以上的一段话是我自身的真切经历。虽然我自身可能未出现打大的心理问题,但我相信:绝大多数大学生心理会如同我一样或多或少出现过一些问题。我们大学应当如何去解决这些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呢?那就是找出问题所在。要学会分析自己、认清自己。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已经在上文分类列举;也从我的自身经历中反应出一些问题。我想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我们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我们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而良好的人格品质应有:正确的`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地去完善自己。其次是应该提高自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应有正确的认识,采取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树立科学人生价值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还有,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作息有规律、科学用脑、少喝酒、不抽烟、尽量多做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讲究自身的卫生。当然,科学安排学*更为重要。学*是我们作为大学生的必要任务。所以我们要培养浓厚的学*兴趣,有了学*兴趣才能够自觉去投入到只是的海洋之中,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于自身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呀保持乐观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态。我们要对未来充满希望与信心。当遇到悲伤或者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

  ①合理宣泄:例如哭泣啊(莫以为哭是很丢人的事情,这样可以很好的宣泄我们心中的负面情绪)、旅游或者运动。

  ②学会幽默;幽默是消气的最好方法。既不伤害别人又不烦恼自己。

  ③学会转移:移位思考是解决忧郁心情的`好方法,听音乐、接触自然美景等。

  ④学会回避:当你觉得即将出现不愉快的场面是,不放加以回避,找个僻静的地方回避一下,这样做能帮助你缓和紧张的局面。

  以上种种是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以及一些体会,可能说的不是和全面,但我相信,如果能够按我说的这样做,你一定可以避免心理健康这些问题!另外,我之所以认识到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与我大学所开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很大关系,在此感谢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让我能够在人生迷茫多事的阶段认清自身问题,准确定位自己,从而在大学这个新环境中慢慢融合,提高并完善自身。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可以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于学*方面,普遍存在*日懒散,随意,期末之前几天焦虑烦躁。其次在于生活方面,大学生宿舍问题*几年来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宿舍里经常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继而产生一定的情绪困扰。最后还包括工作方面,在自己加入的组织中,会面临林林总总的任务,以及社交问题,也会对大学生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困扰。还有就是大学生的情感问题,对大学生情绪的波动产生不小的影响。

  在谈及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上,首先我要先介绍下合理情绪疗法,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的一种认知心理治疗方法。他将他长期观察总结出的合理情绪疗法归功于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哲学家埃皮克迪斯特,而这位哲学家曾在公元一世纪说过一句有名的话:“人不是被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该事情的看法困扰着。”从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最初开始时“认知行为疗法”的影子。

  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疗法的一种。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即认知原因导致的。因此,必须改变认知,即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痛苦情绪,改变不良行为,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ABC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者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一般人总*惯于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归结于环境条件,但情绪的ABC理论

  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个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即信念B引起的。个体对事件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是C。

  ABC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强调B的重要作用,认为A只是造成C的间接原因,B才是情绪和行为的直接原因。所以,人民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观念B来改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结果C。这是治疗实践的核心,其中所用的重要方法是对不合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是指转变为合理信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这样原来的ABC理论就可以进一步拓展为ABCDE的治疗模式。一旦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个体就应努力认清自己的不合理理念,并善于运用新的理念取代原有的信念,这就是所谓的D,即用一个合理的信念驳斥、对抗不合理信念的过程,借此改变原有的信念。驳斥成功便能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E,使求助者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上均有所改善。

  而对于不合理信念有三个特征,包括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在人们不合理的信念中,往往有上述三种特征。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具有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而那些具有严重情绪障碍的人,具有这种不合理思维的倾向更为明显。情绪障碍一旦形成,他们自己是难以自拔的,就需要进行治疗。

  合理情绪疗法强调认知过程对情绪对行为的重要性,这一疗法对于年纪轻、智力和文化水*都较高的大学生,可以治标又治本。结合现实来看,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倍受关注,以自我为中心。“”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能力,不会处理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问题,采用相关技术与学生一起找到其不合理信念,纠正其不合理的看法,进而形成合理的看问题方法,进而形成合理的信念,健全的人格。这不仅可以解决当前问题,而且可以用正确信念指导未来的生活、学*和工作,增强社会适应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而合理情绪疗法的亮点在于它要求对求助者完全接受和容忍,无论求救者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是多么荒谬和不合理,咨询师也要理解和接受他们,承认并尊重他们作为一个人的存在,而不是多厌恶和排斥他们。然后,提出质疑、进行辩论,引导求助者对这些观念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促使他们对自己的问题深有感触。咨询师抓住时机,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求助者一起讨论,让其自己选择具体改变的方案,采用的行为技术。有了内在的驱动力,治疗方案就容易得到实施,不断帮助求助者形成合理的理念。同时在日常的大学生活中,我们自己亦可以依据此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通过本次对合理情绪调控法的学*,我对于自己心理健康的认识又进步了一层,更敢于面对大学生活,享受大学带来的乐趣,感谢宋老师的悉心教导。

  摘要:

  针对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比例不断上升的问题,高校应从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完善培训机制,规范咨询、治疗程序,建立快速反应危机干预机制等方面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年来,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出现心理康问题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实施的一调查显示,有4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由于就业、学*和经上的负担而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有10.6%和6.8%的人为心理压力来自“人情冷漠”和“人际关系紧张”。[1]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和重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校和学生认识存在偏差

  心理辅导和咨询的本源是如何测量人的个性差异,更有效地进行差异教学,发挥人的长处,使人与职业更好地匹配,辅助人的生涯规划,让人更完美地生活。目前部分学校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已偏离了本源目标,成了解决心理问题的手段,通常认为来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都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就等于心理不健康,这似乎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基于这种观点,大部分学生认为有病才去咨询,咨询中心是治病的地方,部分有强烈心理咨询愿望的学生由于害怕周围同学的异样目光,对心理咨询机构也只能敬而远之,他们只能独自查找资料或向身边的同学、朋友求助,而未能向具有专业技能的服务人员咨询,这极大地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

  2.心理咨询工作水*亟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都很高[2]。在欧美高校,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在我国,按照要求,从业人员至少要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在很多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人员主要有心理学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或“半路出家”,他们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专业化程度偏低,其心理学、心理咨询学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心理咨询所需的有关经验,不能妥善处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心理咨询常常不能令学生满意,自身也感到不能适应心理咨询发展的要求,在心理教育和咨询实践中难以保证良好的效果;其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理解与心理学原则背道而驰,已经开展的心理咨询偏重于教育和指导,心理活动课偏重于形式而书本化,缺乏整体构建,缺少预防性指导,师生关系很难做到相互尊重与*等。从学生的角度看,学校心理咨询的效益是低的,存在来访学生对心理咨询效果和咨询师的业务水*的评价偏低的问题。有些学生满怀希望而来,却失望而去,长此以往,学生将对学校心理咨询失去信赖,对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产生极大地影响。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师资短缺、水*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低、队伍不稳定仍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按照国际标准,学校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500。而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经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资格认证的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设便成为较突出的问题,制约着心理咨询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