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成语故事 (菁华6篇)

首页 / 成语故事 / | 2022-10-03 00:00:00 成语故事

龙的成语故事1

  北魏有个人叫杨大眼,从小就显示出超乎常人的勇力和敏捷,跳跑如飞。但早年没有人扶助他,日子过得很清寒,太和年间他才做了一个小官。

  不久,朝廷将南下讨伐,急需将才。尚书李冲受命挑选带兵出征的各级将领。杨大眼知道后,就主动去向李冲请求应征。李冲认为他职位低而不同意。杨大眼说:“尚书不知道我的本事,现在请让我表演一下技艺。”说完,他从身上抽出一条三丈多长的绳子,把它系在自己的头发上,然后飞也似的向前跑去,速度快得惊人。只见那条长绳子,在他脑后,形成箭一般的直线,奔跑的马也追赶不上。参观的人都惊叹不止。李冲说:“*千年来民间还从未发现有这样的人才。”当即任命他为南征的主将。

  杨大眼受封后,非常得意地对他往日的同僚说:“现在的我,正像人们说的蛟龙得了水,可以兴云作雾,放手大干一场,以后再也不会与你们为伍了。”杨大眼率军南下征讨了许多地方,经历了很多次战斗,每一次都显出他的确是具有勇冠全军的杰出才能。

龙的成语故事2

  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龙的九子是:饕餮(tāoti?),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嘲风,喜欢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睚眦(yázì),*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形;敝屣(bìxǐ),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令刻在门的铺首上;鸱(chī)吻,*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蒲(pú)牢,*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做大钟的钟纽;狻猊(suānní),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囚牛,喜性音乐,故常立在琴头。

龙的成语故事3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龙的成语故事4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

  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

  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龙的成语故事5

  成语解释:

  踞:蹲或坐;盘:盘绕。原指石头城(南京城)象猛虎蹲在西面;钟山象蛟龙盘绕在东面。形容地势险要。

  成语出处:北周 庾信《庾子山集 卷一 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

  成语繁体:虎踞龍盤

  成语简拼:HJLP

  成语注音:ㄏㄨˇ ㄐㄨˋ ㄨㄥˊ ㄆ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虎踞龙盘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踞,不能读作“jū”。

  成语辨形:踞,不能写作“据”;龙,不能写作“尤”。

  近义词:龙盘虎踞

  成语例子: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宋 辛弃疾《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词)

  英语翻译:be located in a strategic place

  其他翻译:<法>comme un tigre s'y accroupissant ou un dragon s'y enroulant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联吴抗曹,派诸葛亮去吴都建业去游说孙权。诸葛亮到了建业,看到秣陵的山势地形,感慨地说:“紫金山山势险峻,像一条龙环绕建业,石头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着,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龙的成语故事6

  【画龙点睛】: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

  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人中之龙】:

  比喻出类拔萃的人。晋时酒泉太守马岌是一位高尚的人。他久慕宋纤的大名,有一次带着仪仗队、敲着铙鼓去拜访宋纤。宋纤身在重重的楼阁中,拒不见马岌。最后马岌边命令返回,边说:“我能听得宋纤的名声却不能见到宋纤,我仰慕他高尚的品德却见不到他的人。从今以后我知道他是人中之龙。”

  【乘龙快婿】:

  对别人女婿的美称。春秋时,萧史善吹箫,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也爱吹箫,秦穆公就把女儿嫁给了萧史。几年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乘龙”或“乘龙快婿”就成为对别人女婿的美称。

  【笔走龙蛇】:

  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唐贺知章在家宴请宾客。座中有诗仙李白、僧人怀素等。酒过三巡,贺知章请李白作诗助兴,李白推辞说:“还是请怀素上人挥毫助兴吧。”贺知章说:“那就李白赋诗,怀素挥毫,珠联璧合吧!”怀素几杯酒下肚,开始挥毫如飞,一旁李白也开始朗朗念来:“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时时只见龙蛇走……”自此“笔走龙蛇”成为形容书法笔势矫健、洒脱的专用成语。

  【龙生九子】:

  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龙的九子是:饕餮(tāoti?),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嘲风,喜欢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睚眦(yázì),*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形;敝屣(bìxǐ),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令刻在门的铺首上;鸱(chī)吻,*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蒲(pú)牢,*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做大钟的钟纽;狻猊(suānní),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囚牛,喜性音乐,故常立在琴头。

  【车水马龙】

  东汉名将马援的小女儿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纪很小时就操办家中的事情,把家务料理得井然有序,亲朋们都称赞她是个能干的人。

  十三岁那年,马氏被选进宫内。她先是侍候汉光武帝的皇后,很 受宠爱。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马氏被封为贵 人。由于她一直没有生育,便收养了贾氏的一个儿子,取名为刘旭。 公元60年,由于皇太后对她非常宠爱,她被立为明帝的皇后。

  马氏当了皇后,生活还是非常俭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 镶边。一些嫔妃朝见她时,还以为她穿了特别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 走到*前,才知道是极普通的衣料,从此对她更尊敬了。 马皇后知书识理,时常认真地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有一 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给她看,并问她应如何处理,她看后当场 提出中肯的意见。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预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动去谈 论朝廷的事。

  明帝死后,刘旭即位,这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把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 做,因此这件事没有办。

  第二年夏天,发生了大旱灾。一些大臣又一上奏说,今年所以大 旱,是因为去年不封外戚的缘故。他们再次要求分封马氏舅父。马太后还是不同意,并且为此专门发了诏书,诏书上说:“凡是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都是要从中取得好处。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关系?要记住前朝的教训,宠贵外戚会招来倾覆的大祸。先帝不让外戚担任重要的职务,防备的就是这个。今后,怎能再让马氏走者路呢?” 诏书接着说:“马家的舅父,个个都很富贵。我身为太后,还是食不求甘,穿着简朴。左右宫妃也尽量俭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边做个样子,让外亲见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们不反躬自责,反而笑话我太俭省。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请安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不绝,好像一条游龙,招摇得很。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衣服绿色,领和袖雪 白;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我当时竭力控制自己,没有责备他们。他们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龙的成语故事 (菁华6篇)扩展阅读


龙的成语故事 (菁华6篇)(扩展1)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5篇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5篇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

  东汉时,汉章帝的母亲马太后是一个非常明理的老太太。有一年,汉章帝准备根据汉朝的旧制,对他的母亲马太后的弟兄们加官晋爵,但是马太后不同意。

  第二年夏天,全国发生了特大旱灾。

  一些迷信的大臣就认为,这是皇帝不给马太后的兄弟们加官晋爵所带来的后果,因此,很多官员再次提出了封官的事情。

  马太后仍然不同意,她义正词严地说:“提出要对我的兄弟们封爵的人,都是想讨好我,以达到为自己捞取**厚禄的目的。我身为太后,*时节衣缩食,周围伺候我的人也很简朴。我这样做正是要用自己的行动为下面的人做个好样子,我以为我娘家的人知道后也能像我这样。但是,他们却不以为然,还嘲笑我。前几天,我路过我娘家,看到去家里请安问好的人多得不得了,车马来往不断,像流水游龙一样,十分热闹繁华。家里的佣人,衣服考究得连给我驾驭车子的马夫都自叹不如。我对他们实在是太了解了。他们只顾着自己享乐,根本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晋爵呢?”

  听了这些话,那些主张给他们加官晋爵的人就再也不敢提这回事了。

  后来,人们便以“车水马龙”作为成语,用来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2

  叶公好龙

  传说楚国有一个叶公,特别喜欢龙。他家里的墙上画着龙,柱子上刻着龙,各种器具、用品也都装饰着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知道了,便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里。头从窗口伸了进去,尾巴一直绕到了堂屋的旁边。

  叶公看见了天上的真龙,大吃一惊,吓得浑身哆嗦,脸色铁青失魂落魄,慌忙逃跑。原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叶公那种表面上爱龙,实际上怕龙的人。

  “叶公好龙”是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一句成语。“好”是喜爱的意思。现在往往用这句成语来比喻和讽刺言行不一的人。

  画龙点睛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有一次,他在金陵 (现在南京) 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

  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 ”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 一画了, 龙就会腾空飞走的! ”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 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柳毅传书

  书生柳毅家住湘江岸边。他到京城长安去考试,没考中,要返回家乡。

  他有个同乡客居径阳,临行前要去和老乡告别。他骑在马上走了六七里路,路旁田间忽然飞起一群鸟。坐下马吃了一惊,离开道路狂奔起来,一口气又跑了五六里路才停下来。

  柳毅坐在马上,颠簸得够呛。马一停,他就下来牵着马,溜溜腿。刚走了几步,见前面有一个女郎,赶着一群羊在放牧。这女郎长得十分漂亮。柳毅心中感到奇怪:这样一个美丽的女郎,怎么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在这放羊呢!

  再细看,那女郎双眉紧蹙,一脸愁容,衣服也穿得破破旧旧。她站在那里不时向远处张望,好象在等待什么人似的。

  柳毅走上前去问道:“你是哪里人氏?为什么一个人在这荒野里?有什么难处?”女郎脸上现出极其痛苦的样子,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抽抽咽咽地哭了一阵子,才说:“我的命不好。

  本来不好意思对你说这些,可我的苦太深了。不怕你见笑,只好对你说了。说一说,我心里也痛快些。”她擦了擦泪诉说道:“我是洞庭龙君的小女儿,父母作主把我嫁给泾川的二儿子。

  我本来不乐意,父母之命不好违背。泾川的二儿子是个浪荡公子,成天不干正事。我劝过他几次,他就忌恨我。再加他身边那些女人为了讨好他,说了我许多坏话,他就天天折磨我。我受不了他的折磨,向公公婆婆诉说情由。

  谁知公婆偏袒儿子,反而把我赶到这里来。我满肚子苦向谁诉!”说着说着,她又泣不成声了。

  柳毅想安慰她几句,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后来。女郎镇静了一会儿,又继续说:“这里离洞庭有几千里路,我站在高处朝着洞庭的方向望去,长天茫茫,什么也望不到。想托人捎个信去,又找谁捎呢?我在这里受这般苦楚,家里人怎么能知道!听说先生要回家乡去,路过洞庭。我想请先生带一封信去,不知先生肯不肯帮忙?”

  柳毅听了文郎的话,心中很是不*,他义愤填膺他说:“我这人就是看不得不*的事!我要是腋下能生出双翅,就立刻给你送信去!只是洞庭一片大水,我这凡人只能在陆地上行走,怎么能把信送进去呢?我担心的是道路不通,信送不到误了你的事,”

  女郎见柳毅这般义气,感激得泪流满面,说道:“你肯帮我的忙,我很感激。如能把信捎到,我就算一死也要报答你。我怕你不肯答应我的请求,所以没先告诉你去的方法。现在你答应替我带信了,我就告诉你。其实,去洞庭龙宫也和进京城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柳毅说:“既然这样,你就告诉我,我帮你跑一趟。”

  女郎又给柳毅行了个礼,说道:“洞庭湖的南岸有一棵大橘树,当地人们称它为社橘。你在那橘树干下,把头上的皮革束带解下来,换上我给你的这条丝带,然后在树干上叩击三下,就会有人出来接你。你跟随他往里走,大水大浪都挡不住你。除了捎信外,还希望你把我在这里受罪的情形和我父母说说。”柳毅说:“你只管放心,这事全包在我身上啦!”

  女郎把藏在小袄里的信取出,交给柳毅,然后侧转身,望着洞庭的方向,泪珠儿不断。柳毅看到她那愁苦的样子,也被感动得落下泪来。他接过书信,小心地放在书囊之中,又向她问道:“你放牧这些羊做什么用?神界也杀羊吃吗?”女郎说:“这哪里是羊?他们的样子象羊,其实都是些雨工。”柳毅不解地问道:“什么是雨工?”女郎说:“也不过是作打雷洒雨之类的工作罢了。”柳毅又细看了看,这群羊都很矫健,走起路来步子迈得很大。两只眼睛发出奇异的光,喝水吃食也和羊很不一样。再看那身体的大小,毛角的式样,和羊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柳毅和女郎告别时说:“我给你当送信的使者,以后要是再到洞庭,你可不要说不认识我而躲开哟。”女郎说:“哪能呢!岂止不躲开,我还要把您当亲人看待呢。”

  柳毅辞别了女郎,向着东方走去,走了几十步,回头再看女郎,女郎连她牧放的羊群,全都不见了。

  这天晚间,柳毅来到同乡家里住了一宿,第二天和同乡告别后,就踏上了归途。他一路夜住晓行,走了一个多月才到家。到家之后,其它事情都没干,先去了洞庭湖。

  洞庭湖的南岸果然有一棵大橘树,树干很粗,树荫能遮盖一亩多地。每逢春社秋社祭神的日子,在这棵大橘树下举行祭礼,人们称这棵橘树为社橘。

  柳毅走到大树跟前,按照龙女教的办法,换去头上的皮革带,束上龙女给他的丝带,在树上叩击了三下,一会儿从洞庭的波浪之中走出一个武夫模样的人。这人走到柳毅跟前,很有礼貌地问道:“贵客从哪里来?”柳毅没把送信的事告诉他,只说要拜见大王。武夫就分开水,在前面引路,领着柳毅往前走。他对柳毅说:“请闭上眼睛,一会儿就到了:”柳毅刚闭上眼,就听到两耳中的风呼呼作响。霎时之间,柳毅睁眼一看,已到了龙宫前面。宫门很高,两边的台阁都是对称的,房屋千门万户,都极为富丽。路旁奇花异草,无所不有。

  那人把柳毅领到一所大房子里,说:“请先在这里等一等。”柳毅见这房间很宽敞,就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这是灵虚殿。”柳毅细看,人间最珍贵的主贝,这里都有;人间没有的宝贝,这里也有。殿内的柱子是青玉白玉雕成的。床几等是珊瑚树做的,门楣是用水晶雕刻的,栋梁是琥珀装饰的,一切陈设,好得都没法用语言形容。

  柳毅在灵虚殿等了好久,也没见龙王来。就问道:“洞庭君怎么还不来?他在哪里?”那人说:“您来前不久,我们龙王刚到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火经》去了。”他怕柳毅等得着急,又说:“再稍等一会儿,也就快要回来了。”

  柳毅问:“什么叫《火经》?”那人说:“我们洞庭君是龙,龙以水为神,只要洒一滴水就能淹没了山谷。太阳道士是人,人以火为圣,烛光大的一点火,点燃起来,可把阿房宫化为灰烬。我们龙王精于神理,太阳道士精于人理,他们到一起去探讨神圣的奥秘去了。”

  正说话间,宫门忽然大开,一个身披紫衣、手执青玉的人走了进来。那人赶紧站起来说:“这就是我们君主。”说着,走向前去报告。洞庭君看了看柳毅,问道:“来的莫非是人间的人吗?”柳毅上前行了礼,答应说:“是。”

  洞庭君还了礼,客气他说:“水府幽深,外界的事我知道得少,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有什么事?”柳毅说:“我是大王的同乡,生长在楚地,到秦地去游学,回家时从泾水岸边走,看到大王的女儿在那荒野之处牧羊,风吹雨打,挨饿受饥,其苦难言。我柳毅看了很不忍心,问起来,才知道她受丈夫的无故摧残,公婆又不讲理,罚她到那里去受罪。她让我给你带来一封信,我就是为送信才来的。”说完,取出书信呈上。

  洞庭君看罢书信,用衣袖掩面哭泣,说道:“这是我的过错,我当初没听人们的劝告,竟把女儿送到虎口里去受苦。感谢先生给我带信来。”说着,把信交给站在身旁的人传进后宫去。不多一会儿,就听到里面传出许多妇人的哭泣之声。哭声越来越大。洞庭君吃惊地对旁边的人说:“赶快进去和娘娘说,不要让她们哭出声来,免得让钱塘知道。”柳毅不明白,问道:“钱塘是谁?”洞庭君说:“是我弟弟,从前曾任钱塘地方长官,现在已经辞官归隐啦。”柳毅仍不解:“干吗怕他知道?”洞庭君说:“先生不知道,我那弟弟为人正直,性情暴躁。从前帝尧在位的时候,有九年的洪水灾害,就是他一怒造成的。最*和天将闹别扭,他一气之下,把五山崩毁,连通路全都堵塞了。我怕他知道了,一发脾气去闹事,要连带那一方百姓跟着吃苦头。”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天摧地裂一般的一声巨响,宫殿墙壁都震得直摇晃。

  接着就见有一条赤龙,长有千尺开外,两只眼睛亮如闪电,一只舌头血一般红,全身赤鳞如火,脖颈上还拖了一条金锁链,*地腾空而起。就在这赤龙腾跃之时,千雷万霆,缠绕在它身旁,霰雪冰雹,纷纷直落。那声巨响震得柳毅耳中嗡嗡了半天,听不清事。柳毅吓得直往后退,洞庭君亲自搀扶住他,说道:“先生不要害怕,这是钱塘知道了这件事,不停时刻地去了。”柳毅说:“我还是回去吧。他去的时候这般声势,回来的时候,还不得把我吓死!”

  洞庭君说:“不妨事。他去的时候,是一怒而去,所以这样。回来的时候就不这样了。您且请坐。”说着命人摆酒。

  洞庭君陪着柳毅吃酒,殿下乐队奏乐,声音和谐,有如祥风庆云。仙女列队,翩跃起舞。走上一个美丽的女郎来给柳毅敬酒。柳毅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托他寄信的那位女郎。她脸上虽挂着微笑,但眉宇间仍然流露出悲伤的样子。她的服式非常华美,红霞般的烟云飘在她的左右,紫气般的光圈罩在她的头上。敬过酒之后,就轻移莲步,进入宫中。不多时,洞庭君对柳毅说:“泾水的囚人来了。”边说着,边起身。他请柳毅且坐,自己暂到宫中去处理一下。

  过了一会儿,洞庭君又出来,仍陪着柳毅吃酒。接着一个身披紫衣、手执青玉、个儿很高、精神饱满的人走了出来。洞庭君指着这人对柳毅介绍说:

  “这就是我弟弟钱塘。”柳毅起身,向钱塘行礼。钱塘也赶紧还礼。

  钱塘陪着柳毅喝了几杯酒,说道:“我侄女不幸,受到泾阳那坏小子的欺辱。幸亏先生见义勇为,救了她,不然的话,非被那坏东西折磨死不可。

  先生的大德,我很为感激!”柳毅起身谦让了一番。钱塘又向哥哥洞庭君讲诉去处理事情的经过:“今天辰时我从灵虚殿出发,已时到了径阳,午时与他们展开了激战,未时回到这里。我还到九天告知上帝,得到上帝的允准。”

  洞庭君问道:“这次杀了多少?”钱塘回答:“六十万。”问:“伤害庄稼吗?”答:“八百里。问:“那个坏小子怎么处置的?”答:“已把他吞食掉了。”洞庭君皱了皱眉头说:“那坏东西实在可恶,该惩治他。可你办事也太急躁了些。以后可不要这样。”钱塘答应说:“是。”

  这天就把柳毅安置在凝光殿里休息。第二天又在凝碧宫设宴招待柳毅。

  洞庭君拿出碧玉箱来相谢,钱塘君拿出琥珀箱来相谢。这些雕刻得精致的箱内装有人间罕有的宝物。柳毅辞谢了一番,最后只好接受下来。第三天又在清光阁设宴招待柳毅。这次钱塘吃酒有些过量,他的性格又直爽,就对柳毅说:“我那位嫁给泾阳次子的侄女,是洞庭君的爱女,相貌美丽,性情贤淑,谁都说她好。不幸受到那坏小子的欺辱。得到你的帮助,现在也算解决了。

  我想把侄女嫁给先生,我们两家结为亲戚,不知先生意下若何?”

  柳毅拱拱手说:“你为人直爽,办事刚决明快,我很佩服。但婚姻之事,不好勉强。我是为救令侄女解脱苦难而来的。我要是这会儿娶了你侄女。人们也许会认为我是为娶其女而害其夫,名声也不好听。因此,不敢从命。”

  钱塘见柳毅说得有理,又是个很重义气的人,也就不再勉强。这天晚上,钱塘又单独设宴招待柳毅,他们相互之间谈得十分投机,两人成了知心朋友。

  又过了一天,柳毅要辞别回去,洞庭夫人又特别在潜景殿设宴招待柳毅,让女儿出来向救命恩人致谢。夫人说:“你救了我女儿,大恩没报。本想请你多住些日子,你又急着要回去。这次分别,不知日后还能见面吗?”女儿坐在旁边也是恋恋不舍的样子。夫人这话说得颇带感情,这勾起了柳毅的心思。前天,钱塘议婚时,柳毅虽然推辞掉了,但他对龙女是有好感的。再看看龙女,龙女似乎对自己也有些感情。此时,柳毅心中不知是有些悔,还是有些恨。他的思想有些乱。宴罢分手时,龙女对柳毅有些眷恋之意,但很含蓄。宫中的侍女也都有凄然之色。夫人也赠送柳毅许多奇异的珍宝,有好多连名称都叫不上来。

  柳毅告辞了龙宫,沿原路来到岸边,有十多人挑着担子送他。挑担的人们把担子送到柳毅家,放下担子就往回走,出了柳毅的家门,即不见了。柳毅从洞庭君送他的碧玉箱中,随便拿出一件物品到广陵宝店中去,宝店里就给他金银好几万。从此,柳毅家中富起来,来为柳毅说亲的媒人很多,提了好几处亲,柳毅都未答应。

  又过了好几年,这天,一位媒人来说:“有一个姓庐的女子,是范阳人。

  她父亲好仙学道,成夭闲云野鹤,踪迹不定。这女子前年曾嫁给清河张氏,不幸丈夫死去。母亲怜其年纪尚小,要她改嫁。我见那女子既聪明又贤惠,特来给你提提。”柳毅觉得,想见到心上的人,已是无望了,就答应了。

  成礼的这天晚上,柳毅看到这个女子的模样和龙女的长像有些相似。龙女当时忧愁憔悴,眉宇间多愁容。这个女子眉目间洋溢着喜气,看起来比龙女更美些。他本想问问,没好开口,一直压在心里。不过见到妻子就很自然地想到龙女。

  过了两年,有了一个男孩。孩子满月时,亲朋都来贺喜,妻子穿起来漂亮的衣服。柳毅觉得妻子穿的这身衣服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一时记不起来,正在凝想,妻子对丈夫说:“你想什么?不记得当年见我穿的时候了?”柳毅说:“从前我替洞庭君的女儿送过信,在龙宫中好象见她穿过的衣服和这件差不多。”妻子说:“我就是洞庭君的女儿。泾川之冤,得到你的帮助,才能够昭雪。感你的大恩,誓死要报答。不想钱塘叔叔议婚,你竟拒绝了。

  此后,天各一方。父母还想把我嫁给贵公子,我没答应。后来听说有人给你说亲,你也没应,这才有了报答的机会。”柳毅说:“你不是庐氏女吗?怎么会是龙女?”龙女说:“那是骗你的,怕说出真名来介又拒绝。”柳毅说:

  “说真心话,我结婚时就看到你有些象龙女,怕你犯疑,没敢对你说。可我看到你更加想念龙女。没想到你就是龙女!你怎么不早说?”龙女也故意反问:“既然真心想我,钱塘叔父提婚的时候,你怎么拒绝了?”柳毅说:“我当时替你送信,实在是出于义愤,一点没往别处想。叔父议婚,我觉得于理不当,所以没应。实际上心中已经喜欢你了。后来有人屡次提亲没应,也是这个原因。”龙女说:“我也知道你心中没忘了我,这才假托庐氏女,请媒人提亲的。”夫妻二人回忆了初次见面的情形,又谈及结婚后相亲相爱的情形,感情更加深厚了。

  妻子要回娘家去看看,请求丈夫一同前去。柳毅同意了。于是选择吉日,夫妇二人一起来到龙宫。洞庭君见了很高兴,以翁婿之礼接待柳毅。柳毅对岳翁说了洞庭一带人民的生活情形。洞庭君听了,很为关心,柳毅请求洞庭君对这一带人民予以照顾。洞庭君一一答应。

  从此,洞庭一带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们都说,这有柳毅的一份功劳。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3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yáo],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这样的话被称为"点睛之笔",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画龙点睛的故事延伸

  【注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

  【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锦上添花、点石成金

  【反义词】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点金成铁、一语道破

  【年代】古代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画龙点睛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明主题,可以使内容更为生动有力。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抓重点哟~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4

  起初,马援兄之子马严、马敦都喜欢讥议时事,而与侠客们轻相交往。

  马援以前在郊止,写信回家训诫道:“我想你们听到人家过失,要像听父母之名一样,耳可以听到,口不可说啊。喜欢议论人的长短,乱讥刺时政,这是我最厌恶的,我是宁肯死也不愿听到子孙们有这种行为的。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此事,我之所以要再次讲到此事要像男女婚嫁时施衿结离一样,申明父母的训诫,要使你们牢记不忘。龙伯高敦厚周到谨慎,口无异言,谦约节俭,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爱他敬重他,愿你们向他学*。杜季良豪侠好讲义气,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好人坏人都合得来,父亲死了,几个郡的人都来吊唁,我爱他敬重他,但不愿你们向他学*。学*龙伯高不到家,还是一个谨慎勤勉的人,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哩。学*杜季良不到家,就堕落成为天下的轻薄儿,所谓画虎不成反像犬了。到现在为止杜季良还不可知,郡里的将领们一下车就切齿恨他,州郡都说他,我常为他寒心,所以我不愿子孙们学他。”

  画龙刻鹄的故事延伸

  【注音】huà lóng kè hú

  【出处】清·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东箭南金谁国士,画龙刻鹄半虚名。”

  【解释】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画虎刻鹄

  【年代】古代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画龙刻鹄点评

  在人生的旅途中,只有脚踏实地,经历磨难,勇于认清现实,面对现实才能走向成功,到达理想之彼岸。如果总是好高骛远,是一辈子都干不成什么事情的。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5

  北魏有个人叫杨大眼,从小就显示出超乎常人的勇力和敏捷,跳跑如飞。但早年没有人扶助他,日子过得很清寒,太和年间他才做了一个小官。

  不久,朝廷将南下讨伐,急需将才。尚书李冲受命挑选带兵出征的各级将领。杨大眼知道后,就主动去向李冲请求应征。李冲认为他职位低而不同意。杨大眼说:“尚书不知道我的本事,现在请让我表演一下技艺。”说完,他从身上抽出一条三丈多长的绳子,把它系在自己的头发上,然后飞也似的向前跑去,速度快得惊人。只见那条长绳子,在他脑后,形成箭一般的直线,奔跑的马也追赶不上。参观的人都惊叹不止。李冲说:“*千年来民间还从未发现有这样的人才。”当即任命他为南征的主将。

  杨大眼受封后,非常得意地对他往日的同僚说:“现在的我,正像人们说的蛟龙得了水,可以兴云作雾,放手大干一场,以后再也不会与你们为伍了。”杨大眼率军南下征讨了许多地方,经历了很多次战斗,每一次都显出他的确是具有勇冠全军的杰出才能。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6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龙生九子

  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龙的九子是:饕餮(tāo tiè),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嘲风,喜欢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睚眦(yá zì),*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形;敝屣(bì xǐ),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令刻在门的铺首上;鸱(chī)吻,*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蒲(pú)牢,*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做大钟的钟纽;狻猊(suān ní),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囚牛,喜性音乐,故常立在琴头。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7

  阴历八九月,秘书监贺知章府上宴请宾客,正在酣饮之间,主人离*迎宾,大家只见厅堂站着一位少僧人。

  “他是玄奘法师的弟子怀素,出家不戒酒,写得一笔好草书。他老家长沙,湖南七郡知名人家,家家都挂有他书写的屏嶂。”

  酒过三巡,贺知章起身向来宾敬酒致谢,并说:“嘉会良辰,少不得赋诗助兴,有请诗仙李翰林属辞以纪盛会如何?”

  李白并不推辞,只是说:“想请怀素当众挥毫以助诗兴。”

  贺知章说:“我知道怀素上人酒酣然后墨才畅。来人,快斟酒!”

  怀素畅饮的同时,书僮抬出几箱书写用的麻笺、素绢,书案上摆出数方上好的宣州石砚,书僮几人轮番注水研墨。

  怀素放下酒杯,飘然起立,堂上顿时一片寂静。但见少年僧人援笔蘸墨,凝神注视纸绢片刻,突然运气挥毫,臂转腕旋,写完一张又一张,不多久,满地尽是灵气飞动的草书。几箱麻笺素绢顷刻用完。

  怀素掷笔*座时,。李白的《草书歌行》亦已写就,当众吟哦道:“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贺知章评论说:“上人书写,左盘右旋,确实是只见龙蛇走啊!好字,好诗!”

  怀素的字,李白的诗,贺知章的评论,一时间传遍京华。

  “笔走龙蛇”就此成为形容书法雄健洒脱的成语。

  笔走龙蛇的故事延伸

  【注音】bǐ zǒu lóng shé

  【出处】宋·高登《送太元》:“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

  【解释】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用法】作谓语;形容书法笔势矫健多姿

  【近义词】龙飞凤舞妙笔生花字走龙蛇笔底龙蛇行云流水

  【反义词】弯弯曲曲春蚓秋蛇鬼画桃符

  【年代】古代

  【例句】小冰饱蘸浓墨,觉得一股墨香扑鼻,灵感便从天而降,~,写下一首七绝。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笔走龙蛇点评

  刚学写字的时候,老师,长辈都会说“字如其人,一定要把字练好来”,我们现在常说字如其人,字端则行正,品正则字端。小朋友们,一定要重视字的问题哦,写得一手好字是会为你的人生锦上添花的哟!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8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叶公好龙的故事延伸

  【注音】yè (shè) gōng hào lóng

  【出处】《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

  【解释】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用法】借事喻人,用叶公式的人比喻社会的现象。

  【近义词】表里不一、两面三刀、口是心非

  【反义词】名副其实、名实相符、表里如一

  【年代】古代

  【例句】他表示愿意帮助别人,但当有人向他求援时,却避退三舍,这与~毫无差别。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叶公好龙点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一定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而要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哟,我们要做个表里如一的人。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9

  北魏时期,朝廷决定南征,急需将才,尚书李冲受命挑选将领,小官吏杨大眼要求率军出征。

  李冲认为他的资历不够,杨大眼当众表演自己捷走如飞,他的武艺高强征服了李冲,当即任命他为主帅,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让他蛟龙得水。

  蛟龙得水的故事延伸

  【注音】jiāo lóng dé shuǐ

  【出处】《管子·形势》:“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

  【解释】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如鱼得水、飞黄腾达、一鸣惊人

  【反义词】怀才不遇虎落*阳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蛟龙得水点评

  一般人总是等待着机会从天而降,而不想努力工作来创造这种机会。当一个人梦想着如何去挣五万镑钱时,一百个人却干脆梦着五万镑就掉在他们眼前。在这个世界山从来不缺少机会,而是缺少能够把握住机会的人才。所以在机会来临之前,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好。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0

  鲤鱼们都想跳过龙门。因为,只要跳过龙门,他们就会由普普通通的鱼变成超凡脱俗的龙。

  可是,龙门太高,他们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摔得鼻青脸肿,却没有一个能够跳过去。他们一起向龙王请求:“尊敬的殿下,请你把龙门降低一点吧!如果连一条鲤鱼都跳不过去,这龙门不等于虚设了吗?”

  龙王不答应,鲤鱼们就跪在龙王面前不起来。他们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龙王终于被感动了,答应了他们的要求。鲤鱼们一个个轻轻松松第跳过了龙门,兴高采烈的变成了龙。

  不久,成了龙的鲤鱼们发现,大家都成了龙,跟大家都不是龙的时候并没有两样。于是,他们又一起找龙王,説出自己心中的疑惑。龙王笑道:“真正的龙门是不能降低的。你要找到真正龙的感觉,还是去跳那座没有降低高度的龙门吧。”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1

  从前有位叶公,特别喜欢龙,关于龙的成语故事。他屋内的梁、柱、门、窗,都请巧匠雕刻上龙纹,雪白的墙上也请工匠画一条条巨龙,甚至他家穿的衣服、盖的被子、挂的蚊帐上也都绣上了活灵活现的金龙。

  方圆几百里都知道叶公好龙。天上的真龙听说以后,很受感动,亲自下来探望叶公。巨龙把身子盘在叶公家客堂的柱子上,尾巴拖在方砖地上,头从窗户里伸进了叶公的书房。叶公一见真龙,登时吓得面色苍白,转身逃跑了。

  画龙点睛

  张僧繇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故事大全《关于龙的成语故事》。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2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説:“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典故】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解释】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説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3

  1、【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2、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3、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4、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

  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5、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6、人中之龙:

  比喻出类拔萃的人。晋时酒泉太守马岌是一位高尚的人。他久慕宋纤的大名,有一次带着仪仗队、敲着铙鼓去拜访宋纤。宋纤身在重重的楼阁中,拒不见马岌。最后马岌边命令返回,边说:“我能听得宋纤的名声却不能见到宋纤,我仰慕他高尚的品德却见不到他的人。从今以后我知道他是人中之龙。”

  7、乘龙快婿:

  对别人女婿的美称。春秋时,萧史善吹箫,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也爱吹箫,秦穆公就把女儿嫁给了萧史。几年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乘龙”或“乘龙快婿”就成为对别人女婿的美称。

  8、笔走龙蛇:

  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唐贺知章在家宴请宾客。座中有诗仙李白、僧人怀素等。酒过三巡,贺知章请李白作诗助兴,李白推辞说:“还是请怀素上人挥毫助兴吧。”贺知章说:“那就李白赋诗,怀素挥毫,珠联璧合吧!”怀素几杯酒下肚,开始挥毫如飞,一旁李白也开始朗朗念来:“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时时只见龙蛇走……”自此“笔走龙蛇”成为形容书法笔势矫健、洒脱的专用成语。

  9、龙生九子:

  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龙的九子是:饕餮(tāoti?),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嘲风,喜欢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睚眦(yázì),*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形;敝屣(bìxǐ),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令刻在门的铺首上;鸱(chī)吻,*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蒲(pú)牢,*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做大钟的钟纽;狻猊(suānní),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囚牛,喜性音乐,故常立在琴头。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4

  岳飞向周同学*武艺,周同死后,每月都要为周同扫墓。他的父亲勉励他说:“如有机会为国效力,也应该这样!”

  宣和四年,岳飞应招入伍,由于骁勇善战,从一个普通士卒渐渐跃升为领袖。岳飞对待部下很宽厚:士卒生病了,他亲自给熬药,战死了负责养活家小,把朝廷给自己的犒赏一律分给士卒。每有军事行动前,都要召集将校商量,商定好了才行动,所以部队突然遇到敌人,也不惊慌。但他的军纪却很严:一次一个士卒拿了老百姓的一条麻绳绑马鞍子,马上被军法处死了。有时部队在路上过夜,老百姓开门要收留他们,没有人敢进去。老百姓把他们称作“岳家军”。

  岳家军奋战10余年,收复了大片失地。朱仙镇会战,大破金兀术,金人士气尽丧,宋人锐气高涨,被金国占领的人民也纷纷起来响应,收复中原指日可待。岳飞高兴地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当时是金国腹地)

  “直捣黄龙”指将战斗进行到底。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5

  成语解释

  雕龙画凤

  放龙入海

  凤表龙姿

  虎斗龙争

  活龙活现

  踞虎盘龙

  亢龙有悔

  跨凤乘龙

  老迈龙钟

  龙韬豹略

  龙腾虎跃

  龙头蛇尾

  龙行虎步

  马龙车水

  马如游龙

  盘龙卧虎

  白龙鱼服

  暴腮龙门

  笔走龙蛇

  藏龙卧虎

  车水马龙

  成龙配套

  乘龙佳婿

  人的女婿。

  乘龙快婿

  人的女婿。

  打凤捞龙刻绘龙凤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形容英俊的仪表比喻群雄互相争斗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形容地势雄伟壮丽指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有败亡之悔比喻结成夫妻或成仙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指兵法腾:飞腾;跃:跳跃。像龙在飞腾,像虎在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形容帝王的仪态,比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盘:盘旋,弯曲。盘曲的龙,卧居的虎。比喻隐藏的人才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佳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二龙戏珠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风虎云龙

  伏虎降龙

  和困难。

  伏龙凤雏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龟龙片甲

  龟龙鳞凤

  虎卧龙跳

  虎穴龙潭

  虎踞龙盘

  画龙点睛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形容字势雄浑超逸。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降龙伏虎

  困难。

  矫若惊龙

  骥子龙文

  蛟龙得水

  龙骧虎视

  龙跃凤鸣

  龙肝凤髓

  龙鸣狮吼

  龙潭虎穴

  来龙去脉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

  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龙盘虎踞

  龙马精神

  龙血玄黄

  龙蛇混杂

  龙骧虎步

  龙肝豹胎

  老态龙钟

  龙蛇飞动

  龙争虎斗

  龙驹凤雏

  龙潭虎窟

  龙章凤姿

  龙吟虎啸

  龙凤呈祥

  龙跳虎卧

  龙飞凤舞

  龙蟠凤逸

  龙肝凤脑

  配套成龙

  攀龙附凤

  炮凤烹龙

  盘龙之癖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常作恭维语。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指吉庆之事。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如龙盘曲,如凤深藏。比喻有才能而没有人赏识。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指爱好赌博的恶*。

  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烹龙炮凤

  乔龙画虎

  群龙无首

  人中之龙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比喻人中豪杰。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神龙见首不见尾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生龙活虎

  土龙刍狗

  屠龙之技

  望子成龙

  痛饮黄龙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

  卧虎藏龙

  匣里龙吟

  一龙一蛇

  药店飞龙

  一世龙门

  仰的人物。

  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飞龙:指中药龙骨。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鱼龙曼衍

  云龙风虎

  云龙井蛙

  元龙豪气

  元龙高卧

  鱼龙混杂

  云起龙骧

  游云惊龙

  直捣黄龙

  鳌愤龙愁

  扳龙附凤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形容书法精妙。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一直打到黄龙府。指捣毁敌人的巢穴。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谓依附龙凤而升空。

  禅世雕龙

  乘龙配凤

  打凤牢龙

  打虎牢龙指文章世代相传。比喻得佳偶,结良缘。亦作“打凤捞龙”。①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②喻设法寻找合适的人选。犹言打凤牢龙。

  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

  鼎成龙去《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鼎成龙升

  鼎湖龙去

  飞龙乘云

  飞龙在天见“鼎成龙去”。同“鼎成龙去”。指龙乘着云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时机而得势。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凤附龙攀

  凤骨龙姿

  凤狂龙躁

  凤楼龙阙

  凤毛龙甲

  凤髓龙肝

  凤舞龙飞

  凤舞龙蟠

  凤箫龙管

  凤臆龙鬐

  凤翥龙蟠

  凤翥龙翔

  凤翥龙骧

  凤子龙孙

  附凤攀龙

  讬凤攀龙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后以“凤附龙攀”谓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形容华美的宫阙楼台。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比喻珍奇美味。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龙飞凤舞,形容风采姿态的高超。翥:鸟飞。形容奋发有为。帝王或贵族的后代。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龙的成语故事 (菁华6篇)(扩展2)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

  1.画龙点睛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2.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 假龙。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3.车水马龙

  东汉名将马援的小女儿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纪很小时就操办家中的事情,把家务料理得井然有序,亲朋们都称赞她是个能干的人。 十三岁那年,马氏被选进宫内。她先是侍候汉光武帝的皇后,很 受宠爱。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马氏被封为贵 人。由于她一直没有生育,便收养了贾氏的一个儿子,取名为刘旭。 公元60年,由于皇太后对她非常宠爱,她被立为明帝的皇后。

  马氏当了皇后,生活还是非常俭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 镶边。一些嫔妃朝见她时,还以为她穿了特别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 走到*前,才知道是极普通的衣料,从此对她更尊敬了。

  马皇后知书识理,时常认真地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有一 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给她看,并问她应如何处理,她看后当场 提出中肯的意见。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预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动去谈 论朝廷的事。

  明帝死后,刘旭即位,这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把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 做,因此这件事没有办。

  第二年夏天,发生了大旱灾。一些大臣又一上奏说,今年所以大 旱,是因为去年不封外戚的缘故。他们再次要求分封马氏舅父。马太后还是不同意,并且为此专门发了诏书,诏书上说:“凡是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都是要从中取得好处。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关系?要记住前朝的教训,宠贵外戚会招来倾覆的大祸。先帝不让外戚担任重要的职务,防备的就是这个。今后,怎能再让马氏走者路呢?” 诏书接着说:“马家的舅父,个个都很富贵。我身为太后,还是食不求甘,穿着简朴。左右宫妃也尽量俭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边做个样子,让外亲见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们不反躬自责,反而笑话我太俭省。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请安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不绝,好像一条游龙,招摇得很。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衣服绿色,领和袖雪 白;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我当时竭力控制自己,没有责备他们。他们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4.掷杖成龙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5.祖龙之虐

  解释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出处 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6.鲤鱼跳龙门

  解释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出处 《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7.云龙高卧

  解释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出处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8.真龙天子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她想,既然人们都说明朝的气数完了,真龙天子已经出世,说不定这真龙天子就是李闯王。”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她想,既然人们都说明朝的气数完了,真龙天子已经出世,说不定这真龙天子就是李闯王。”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2

  成语解释

  雕龙画凤

  放龙入海

  凤表龙姿

  虎斗龙争

  活龙活现

  踞虎盘龙

  亢龙有悔

  跨凤乘龙

  老迈龙钟

  龙韬豹略

  龙腾虎跃

  龙头蛇尾

  龙行虎步

  马龙车水

  马如游龙

  盘龙卧虎

  白龙鱼服

  暴腮龙门

  笔走龙蛇

  藏龙卧虎

  车水马龙

  成龙配套

  乘龙佳婿

  人的女婿。

  乘龙快婿

  人的女婿。

  打凤捞龙刻绘龙凤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形容英俊的仪表比喻群雄互相争斗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形容地势雄伟壮丽指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有败亡之悔比喻结成夫妻或成仙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指兵法腾:飞腾;跃:跳跃。像龙在飞腾,像虎在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形容帝王的仪态,比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盘:盘旋,弯曲。盘曲的龙,卧居的虎。比喻隐藏的人才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佳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二龙戏珠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风虎云龙

  伏虎降龙

  和困难。

  伏龙凤雏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龟龙片甲

  龟龙鳞凤

  虎卧龙跳

  虎穴龙潭

  虎踞龙盘

  画龙点睛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形容字势雄浑超逸。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降龙伏虎

  困难。

  矫若惊龙

  骥子龙文

  蛟龙得水

  龙骧虎视

  龙跃凤鸣

  龙肝凤髓

  龙鸣狮吼

  龙潭虎穴

  来龙去脉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

  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龙盘虎踞

  龙马精神

  龙血玄黄

  龙蛇混杂

  龙骧虎步

  龙肝豹胎

  老态龙钟

  龙蛇飞动

  龙争虎斗

  龙驹凤雏

  龙潭虎窟

  龙章凤姿

  龙吟虎啸

  龙凤呈祥

  龙跳虎卧

  龙飞凤舞

  龙蟠凤逸

  龙肝凤脑

  配套成龙

  攀龙附凤

  炮凤烹龙

  盘龙之癖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常作恭维语。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指吉庆之事。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如龙盘曲,如凤深藏。比喻有才能而没有人赏识。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指爱好赌博的恶*。

  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烹龙炮凤

  乔龙画虎

  群龙无首

  人中之龙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比喻人中豪杰。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神龙见首不见尾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生龙活虎

  土龙刍狗

  屠龙之技

  望子成龙

  痛饮黄龙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

  卧虎藏龙

  匣里龙吟

  一龙一蛇

  药店飞龙

  一世龙门

  仰的人物。

  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飞龙:指中药龙骨。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鱼龙曼衍

  云龙风虎

  云龙井蛙

  元龙豪气

  元龙高卧

  鱼龙混杂

  云起龙骧

  游云惊龙

  直捣黄龙

  鳌愤龙愁

  扳龙附凤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形容书法精妙。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一直打到黄龙府。指捣毁敌人的巢穴。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谓依附龙凤而升空。

  禅世雕龙

  乘龙配凤

  打凤牢龙

  打虎牢龙指文章世代相传。比喻得佳偶,结良缘。亦作“打凤捞龙”。①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②喻设法寻找合适的人选。犹言打凤牢龙。

  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

  鼎成龙去《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鼎成龙升

  鼎湖龙去

  飞龙乘云

  飞龙在天见“鼎成龙去”。同“鼎成龙去”。指龙乘着云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时机而得势。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凤附龙攀

  凤骨龙姿

  凤狂龙躁

  凤楼龙阙

  凤毛龙甲

  凤髓龙肝

  凤舞龙飞

  凤舞龙蟠

  凤箫龙管

  凤臆龙鬐

  凤翥龙蟠

  凤翥龙翔

  凤翥龙骧

  凤子龙孙

  附凤攀龙

  讬凤攀龙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后以“凤附龙攀”谓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形容华美的宫阙楼台。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比喻珍奇美味。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龙飞凤舞,形容风采姿态的高超。翥:鸟飞。形容奋发有为。帝王或贵族的后代。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3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降龙伏虎

  南北朝时,佛教很盛行。

  前秦建元12年,西域涉公和尚来到长安,他能使用咒语咒下龙。每有大旱,皇帝常请他咒龙,一会就看见龙下在钵中,天就会下雨。皇帝和大臣前去钵中观看,都觉得很神奇。

  北魏时,僧稠和尚有一次在王屋山中修行,看见两只老虎相搏,吼声震动山岩,僧稠就用锡杖将它们分开,两只老虎被驱散了。

  降龙伏虎的故事延伸

  【注音】xiáng lóng fú hǔ

  【出处】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解释】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本事大

  【近义词】所向无敌、战无不胜

  【反义词】唯唯诺诺

  【年代】古代

  【例句】在自然灾害面前,只要人民团结起来,就会有~的力量战胜它。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降龙伏虎点评

  漫漫人生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就需要我们乐观的面对,需要我们用顽强的毅力去面对,去克服遇到的困难!你要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哦!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蛟龙得水

  北魏时期,朝廷决定南征,急需将才,尚书李冲受命挑选将领,小官吏杨大眼要求率军出征。

  李冲认为他的资历不够,杨大眼当众表演自己捷走如飞,他的武艺高强征服了李冲,当即任命他为主帅,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让他蛟龙得水。

  蛟龙得水的故事延伸

  【注音】jiāo lóng dé shuǐ

  【出处】《管子·形势》:“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

  【解释】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如鱼得水、飞黄腾达、一鸣惊人

  【反义词】怀才不遇 虎落*阳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蛟龙得水点评

  一般人总是等待着机会从天而降,而不想努力工作来创造这种机会。当一个人梦想着如何去挣五万镑钱时,一百个人却干脆梦着五万镑就掉在他们眼前。在这个世界山从来不缺少机会,而是缺少能够把握住机会的人才。所以在机会来临之前,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好。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画龙刻鹄

  起初,马援兄之子马严、马敦都喜欢讥议时事,而与侠客们轻相交往。

  马援以前在郊止,写信回家训诫道:“我想你们听到人家过失,要像听父母之名一样,耳可以听到,口不可说啊。喜欢议论人的长短,乱讥刺时政,这是我最厌恶的,我是宁肯死也不愿听到子孙们有这种行为的。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此事,我之所以要再次讲到此事要像男女婚嫁时施衿结离一样,申明父母的训诫,要使你们牢记不忘。龙伯高敦厚周到谨慎,口无异言,谦约节俭,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爱他敬重他,愿你们向他学*。杜季良豪侠好讲义气,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好人坏人都合得来,父亲死了,几个郡的人都来吊唁,我爱他敬重他,但不愿你们向他学*。学*龙伯高不到家,还是一个谨慎勤勉的人,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哩。学*杜季良不到家,就堕落成为天下的轻薄儿,所谓画虎不成反像犬了。到现在为止杜季良还不可知,郡里的将领们一下车就切齿恨他,州郡都说他,我常为他寒心,所以我不愿子孙们学他。”

  画龙刻鹄的故事延伸

  【注音】huà lóng kè hú

  【出处】清·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东箭南金谁国士,画龙刻鹄半虚名。”

  【解释】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画虎刻鹄

  【年代】古代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画龙刻鹄点评

  在人生的旅途中,只有脚踏实地,经历磨难,勇于认清现实,面对现实才能走向成功,到达理想之彼岸。如果总是好高骛远,是一辈子都干不成什么事情的。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叶公好龙的故事延伸

  【注音】yè (shè) gōng hào lóng

  【出处】《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

  【解释】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用法】借事喻人,用叶公式的人比喻社会的现象。

  【近义词】表里不一、两面三刀、口是心非

  【反义词】名副其实、名实相符、表里如一

  【年代】古代

  【例句】他表示愿意帮助别人,但当有人向他求援时,却避退三舍,这与~毫无差别。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叶公好龙点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一定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而要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哟,我们要做个表里如一的人。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yáo],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这样的话被称为"点睛之笔",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画龙点睛的故事延伸

  【注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

  【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锦上添花、点石成金

  【反义词】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点金成铁、一语道破

  【年代】古代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画龙点睛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明主题,可以使内容更为生动有力。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抓重点哟~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笔走龙蛇

  阴历八九月,秘书监贺知章府上宴请宾客,正在酣饮之间,主人离*迎宾,大家只见厅堂站着一位少僧人。

  “他是玄奘法师的弟子怀素,出家不戒酒,写得一笔好草书。他老家长沙,湖南七郡知名人家,家家都挂有他书写的屏嶂。”

  酒过三巡,贺知章起身向来宾敬酒致谢,并说:“嘉会良辰,少不得赋诗助兴,有请诗仙李翰林属辞以纪盛会如何?”

  李白并不推辞,只是说:“想请怀素当众挥毫以助诗兴。”

  贺知章说:“我知道怀素上人酒酣然后墨才畅。来人,快斟酒!”

  怀素畅饮的同时,书僮抬出几箱书写用的麻笺、素绢,书案上摆出数方上好的宣州石砚,书僮几人轮番注水研墨。

  怀素放下酒杯,飘然起立,堂上顿时一片寂静。但见少年僧人援笔蘸墨,凝神注视纸绢片刻,突然运气挥毫,臂转腕旋,写完一张又一张,不多久,满地尽是灵气飞动的草书。几箱麻笺素绢顷刻用完。

  怀素掷笔*座时,。李白的《草书歌行》亦已写就,当众吟哦道:“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贺知章评论说:“上人书写,左盘右旋,确实是只见龙蛇走啊!好字,好诗!”

  怀素的字,李白的诗,贺知章的评论,一时间传遍京华。

  “笔走龙蛇”就此成为形容书法雄健洒脱的成语。

  笔走龙蛇的故事延伸

  【注音】bǐ zǒu lóng shé

  【出处】宋·高登《送太元》:“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

  【解释】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用法】作谓语;形容书法笔势矫健多姿

  【近义词】龙飞凤舞 妙笔生花 字走龙蛇 笔底龙蛇 行云流水

  【反义词】弯弯曲曲 春蚓秋蛇 鬼画桃符

  【年代】古代

  【例句】小冰饱蘸浓墨,觉得一股墨香扑鼻,灵感便从天而降,~,写下一首七绝。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笔走龙蛇点评

  刚学写字的时候,老师,长辈都会说“字如其人,一定要把字练好来”,我们现在常说字如其人,字端则行正,品正则字端。小朋友们,一定要重视字的问题哦,写得一手好字是会为你的人生锦上添花的哟!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4

  东汉时,汉章帝的母亲马太后是一个非常明理的老太太。有一年,汉章帝准备根据汉朝的旧制,对他的母亲马太后的弟兄们加官晋爵,但是马太后不同意。

  第二年夏天,全国发生了特大旱灾。

  一些迷信的大臣就认为,这是皇帝不给马太后的兄弟们加官晋爵所带来的后果,因此,很多官员再次提出了封官的事情。

  马太后仍然不同意,她义正词严地说:“提出要对我的兄弟们封爵的人,都是想讨好我,以达到为自己捞取**厚禄的目的。我身为太后,*时节衣缩食,周围伺候我的人也很简朴。我这样做正是要用自己的行动为下面的人做个好样子,我以为我娘家的人知道后也能像我这样。但是,他们却不以为然,还嘲笑我。前几天,我路过我娘家,看到去家里请安问好的人多得不得了,车马来往不断,像流水游龙一样,十分热闹繁华。家里的佣人,衣服考究得连给我驾驭车子的马夫都自叹不如。我对他们实在是太了解了。他们只顾着自己享乐,根本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晋爵呢?”

  听了这些话,那些主张给他们加官晋爵的人就再也不敢提这回事了。

  后来,人们便以“车水马龙”作为成语,用来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5

  关于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

  【成语】:叶公好龙

  【拼音】:yè; gōng hà;o ló;ng

  【解释】: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有位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门窗上都雕刻着龙的图案,墙上也绘着龙。传说天上的真龙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专程到叶公家里来,把头从窗口伸进屋子里,把尾巴横在客堂上。叶公看到后,吓得面无血色,魂不附体,抱头就跑。原来他并不是真正喜欢龙。他爱的是假龙,怕的是真龙。这个成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一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它,甚至是畏惧它。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6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説:“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典故】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解释】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説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7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煮海治龙王

  不知是哪朝哪代,舟山西南面的一个小岛上遍地埋着黄灿灿的金子,所以人们称它“金藏岛”。

  后来,这满岛藏金子的消息被贪得无厌的东海龙王知道了。他为了独吞这满岛藏金的宝地,竟调遣龙子龙孙、虾兵蟹将,涨潮的涨潮,鼓浪的鼓浪,直向金藏岛扑来。眨眼间,恶浪滔天,狂风大作,金藏岛上树倒屋坍,人们呼爹哭娘,一派凄惨景象。

  金藏岛东首有座纺花山,山上住着一位纺花仙女,她目睹东海龙王无故作恶,残害百姓,心中忿忿不*。于是她手拿神帚,朝海面轻轻一拂,漫上山来的滚滚潮水、滔滔巨浪,就哗的一声向后倒退了。金藏岛上幸存的男女老少,都纷纷逃往纺花山避难。

  纺花仙女摇身一变,化作一位白发苍苍的百岁阿婆,拄着拐杖对大家说:“龙王水淹金藏,黎民百姓遭殃。若要保住金藏,随我把花来纺。纺花织成渔网,下海斗败龙王!”

  大家听了百岁阿婆的话,不论男女老少都来纺花织网。纺呀织呀!织呀纺呀!整整忙了七七四十九天,织出了一顶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

  渔网织成了,派谁下海丢斗龙王呢?人群中跳出一个小孩,拍着胸脯说:“我去!”

  乡亲们一看是海生,不禁心里凉了半截。海生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乳气还未脱,穿着开档裤,怎能下海斗龙王?纺花仙女却乐呵呵地说:“下海斗龙王,贵在有胆量,就让海生去吧!”

  接着,她拿出一套金线衣,给海生穿上,又向海生传授了斗龙的秘诀。

  海生穿上金线衣,顿觉全身一阵,他遵照纺花仙女的嘱咐说了声:“大!”浑身上下的肌肉疙瘩马上一块块鼓了起来,越来越大,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力大无穷、顶天立地的巨人。众乡亲一个个着得目瞪口呆。这时,海生毫不费动地拿起那顶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辞别纺花仙女和众乡亲,迈开大步,奔下纺花山,扑通一声跳进了汪洋大海。

  谁也希奇,海生游到哪里,哪里的潮水海浪就为他让路。原来海生穿的金线衣是纺花仙女特地为他编织的避水宝衣呢!

  不一会儿工夫,海生来到海中,取出金线网往下一抛,说声:“大!”那网??天盖地撒向大海。万万想不到,第一网收起,就擒住了东海龙王的护宝将军??狗鳗精。海生听纺花仙女说过,只要擒住狗鳗精,就可得到煮海锅;有了煮海锅,就能保全金藏岛。他开心极了,命令狗鳗精快快交出煮海锅来!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8

  1、【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2、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3、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4、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

  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5、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6、人中之龙:

  比喻出类拔萃的人。晋时酒泉太守马岌是一位高尚的人。他久慕宋纤的大名,有一次带着仪仗队、敲着铙鼓去拜访宋纤。宋纤身在重重的楼阁中,拒不见马岌。最后马岌边命令返回,边说:“我能听得宋纤的名声却不能见到宋纤,我仰慕他高尚的品德却见不到他的人。从今以后我知道他是人中之龙。”

  7、乘龙快婿:

  对别人女婿的美称。春秋时,萧史善吹箫,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也爱吹箫,秦穆公就把女儿嫁给了萧史。几年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乘龙”或“乘龙快婿”就成为对别人女婿的美称。

  8、笔走龙蛇:

  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唐贺知章在家宴请宾客。座中有诗仙李白、僧人怀素等。酒过三巡,贺知章请李白作诗助兴,李白推辞说:“还是请怀素上人挥毫助兴吧。”贺知章说:“那就李白赋诗,怀素挥毫,珠联璧合吧!”怀素几杯酒下肚,开始挥毫如飞,一旁李白也开始朗朗念来:“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时时只见龙蛇走……”自此“笔走龙蛇”成为形容书法笔势矫健、洒脱的专用成语。

  9、龙生九子:

  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龙的九子是:饕餮(tāoti?),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嘲风,喜欢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睚眦(yázì),*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形;敝屣(bìxǐ),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令刻在门的铺首上;鸱(chī)吻,*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蒲(pú)牢,*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做大钟的.钟纽;狻猊(suānní),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囚牛,喜性音乐,故常立在琴头。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9

  北魏有个人叫杨大眼,从小就显示出超乎常人的勇力和敏捷,跳跑如飞。但早年没有人扶助他,日子过得很清寒,太和年间他才做了一个小官。

  不久,朝廷将南下讨伐,急需将才。尚书李冲受命挑选带兵出征的各级将领。杨大眼知道后,就主动去向李冲请求应征。李冲认为他职位低而不同意。杨大眼说:“尚书不知道我的本事,现在请让我表演一下技艺。”说完,他从身上抽出一条三丈多长的绳子,把它系在自己的头发上,然后飞也似的向前跑去,速度快得惊人。只见那条长绳子,在他脑后,形成箭一般的直线,奔跑的马也追赶不上。参观的人都惊叹不止。李冲说:“*千年来民间还从未发现有这样的人才。”当即任命他为南征的主将。

  杨大眼受封后,非常得意地对他往日的同僚说:“现在的我,正像人们说的蛟龙得了水,可以兴云作雾,放手大干一场,以后再也不会与你们为伍了。”杨大眼率军南下征讨了许多地方,经历了很多次战斗,每一次都显出他的确是具有勇冠全军的杰出才能。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0

  鲤鱼们都想跳过龙门。因为,只要跳过龙门,他们就会由普普通通的鱼变成超凡脱俗的龙。

  可是,龙门太高,他们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摔得鼻青脸肿,却没有一个能够跳过去。他们一起向龙王请求:“尊敬的殿下,请你把龙门降低一点吧!如果连一条鲤鱼都跳不过去,这龙门不等于虚设了吗?”

  龙王不答应,鲤鱼们就跪在龙王面前不起来。他们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龙王终于被感动了,答应了他们的要求。鲤鱼们一个个轻轻松松第跳过了龙门,兴高采烈的变成了龙。

  不久,成了龙的鲤鱼们发现,大家都成了龙,跟大家都不是龙的时候并没有两样。于是,他们又一起找龙王,説出自己心中的疑惑。龙王笑道:“真正的龙门是不能降低的。你要找到真正龙的感觉,还是去跳那座没有降低高度的龙门吧。”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1

  岳飞向周同学*武艺,周同死后,每月都要为周同扫墓。他的父亲勉励他说:“如有机会为国效力,也应该这样!”

  宣和四年,岳飞应招入伍,由于骁勇善战,从一个普通士卒渐渐跃升为领袖。岳飞对待部下很宽厚:士卒生病了,他亲自给熬药,战死了负责养活家小,把朝廷给自己的犒赏一律分给士卒。每有军事行动前,都要召集将校商量,商定好了才行动,所以部队突然遇到敌人,也不惊慌。但他的军纪却很严:一次一个士卒拿了老百姓的一条麻绳绑马鞍子,马上被军法处死了。有时部队在路上过夜,老百姓开门要收留他们,没有人敢进去。老百姓把他们称作“岳家军”。

  岳家军奋战10余年,收复了大片失地。朱仙镇会战,大破金兀术,金人士气尽丧,宋人锐气高涨,被金国占领的人民也纷纷起来响应,收复中原指日可待。岳飞高兴地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当时是金国腹地)

  “直捣黄龙”指将战斗进行到底。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2

  白龙鱼服

  春秋时期,吴王过烦了宫中的生活,于是想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到民间去走一走,还想和他们一同饮酒。这决定可吓坏了满朝文武官员。若是吴王在出行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危险,谁能担当起这个责任?大夫伍子胥也认为一国之君混迹在百姓中间是很不妥当的。为了打消吴王微服出游的念头,他给吴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帝养了一条非常漂亮的白龙,这条白龙也是玉帝最钟爱的宠物。有一天,白龙厌烦了天庭单调的生活,就变化为鱼,下凡到一个清冷的池里游玩。它在清清的河水里游来游去,觉得非常有趣。这时,一个名叫豫且的渔人走了过来,这个深池是他每天打渔的地方。豫且看见池水中的这条鱼个头很大,高兴极了,就一箭射了过去。正玩得高兴的白龙突然感到一阵剧痛,原来豫且一箭射中了他的眼睛。白龙带着痛逃跑,愤怒地到玉帝那里告状,要求惩治豫且伤害神龙的大罪。

  玉帝充满疑惑地问白龙:“你为什么会让一个渔夫射伤了眼睛呢?当时你是以什么形象出现在渔夫面前的?”白龙回答道:“我当时下到那清冷的池里化为一条鱼……”

  玉帝打断白龙的话,说道:“渔夫打渔天经地义,而你化龙为鱼,自贬身份,才招致这无妄之灾,这不能怨恨别人,问题倒是在你自己。你为什么要变化成鱼的形象呢?而豫且用箭射鱼又有什么罪过呢?”经玉帝这么一说,白龙无奈之下,自认倒霉。

  伍子胥说完了这个故事,转身对吴王说:“白龙是玉帝所钟爱的宠物,而豫且只是宋国的一个*民。如果白龙不变化成鱼,豫且就不会射伤它。现在您是一国之君,如果不顾自己作为国君的尊贵地位,而与普通百姓一起饮酒,我很担心,怕大王会遇上如同豫且射白龙那样的无妄之灾啊!”

  吴王觉得伍子胥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取消了与百姓一同饮酒的念头。后来,人们根据史料记载:“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引申出成语“白龙鱼服”。

  此外,关于白龙化鱼的神话故事,还有另一种说法,故事是这样的:河伯(黄河之神)化为白龙,在水滨游玩。后羿见了,一箭射伤了他的左眼。河伯上诉玉帝,请求玉帝杀掉后羿。玉帝说:“你是河神,后羿怎么能射你?谁叫你变作动物的?后羿射的是动物,难道有什么罪吗?”这里说的不是白龙和豫且,而是河伯和后羿了,故事情节并无太大差异。

  ——《说苑·正谏》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南北朝时,佛教很盛行。

  前秦建元12年,西域涉公和尚来到长安,他能使用咒语咒下龙。每有大旱,皇帝常请他咒龙,一会就看见龙下在钵中,天就会下雨。皇帝和大臣前去钵中观看,都觉得很神奇。

  北魏时,僧稠和尚有一次在王屋山中修行,看见两只老虎相搏,吼声震动山岩,僧稠就用锡杖将它们分开,两只老虎被驱散了。

  蛟龙得水

  北魏时期,朝廷决定南征,急需将才,尚书李冲受命挑选将领,小官吏杨大眼要求率军出征。

  李冲认为他的资历不够,杨大眼当众表演自己捷走如飞,他的武艺高强征服了李冲,当即任命他为主帅,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让他蛟龙得水。

  【注音】jiāo lóng dé shuǐ

  【出处】《管子·形势》:“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

  【解释】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如鱼得水、飞黄腾达、一鸣惊人

  【反义词】怀才不遇 虎落*阳

  画龙刻鹄

  起初,马援兄之子马严、马敦都喜欢讥议时事,而与侠客们轻相交往。

  马援以前在郊止,写信回家训诫道:“我想你们听到人家过失,要像听父母之名一样,耳可以听到,口不可说啊。喜欢议论人的长短,乱讥刺时政,这是我最厌恶的,我是宁肯死也不愿听到子孙们有这种行为的。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此事,我之所以要再次讲到此事要像男女婚嫁时施衿结离一样,申明父母的训诫,要使你们牢记不忘。龙伯高敦厚周到谨慎,口无异言,谦约节俭,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爱他敬重他,愿你们向他学*。杜季良豪侠好讲义气,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好人坏人都合得来,父亲死了,几个郡的人都来吊唁,我爱他敬重他,但不愿你们向他学*。学*龙伯高不到家,还是一个谨慎勤勉的人,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哩。学*杜季良不到家,就堕落成为天下的轻薄儿,所谓画虎不成反像犬了。到现在为止杜季良还不可知,郡里的将领们一下车就切齿恨他,州郡都说他,我常为他寒心,所以我不愿子孙们学他。”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3

  叶公好龙

  传说楚国有一个叶公,特别喜欢龙。他家里的墙上画着龙,柱子上刻着龙,各种器具、用品也都装饰着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知道了,便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里。头从窗口伸了进去,尾巴一直绕到了堂屋的旁边。

  叶公看见了天上的真龙,大吃一惊,吓得浑身哆嗦,脸色铁青失魂落魄,慌忙逃跑。原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叶公那种表面上爱龙,实际上怕龙的人。

  “叶公好龙”是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一句成语。“好”是喜爱的意思。现在往往用这句成语来比喻和讽刺言行不一的人。

  画龙点睛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有一次,他在金陵 (现在南京) 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

  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 ”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 一画了, 龙就会腾空飞走的! ”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 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柳毅传书

  书生柳毅家住湘江岸边。他到京城长安去考试,没考中,要返回家乡。

  他有个同乡客居径阳,临行前要去和老乡告别。他骑在马上走了六七里路,路旁田间忽然飞起一群鸟。坐下马吃了一惊,离开道路狂奔起来,一口气又跑了五六里路才停下来。

  柳毅坐在马上,颠簸得够呛。马一停,他就下来牵着马,溜溜腿。刚走了几步,见前面有一个女郎,赶着一群羊在放牧。这女郎长得十分漂亮。柳毅心中感到奇怪:这样一个美丽的女郎,怎么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在这放羊呢!

  再细看,那女郎双眉紧蹙,一脸愁容,衣服也穿得破破旧旧。她站在那里不时向远处张望,好象在等待什么人似的。

  柳毅走上前去问道:“你是哪里人氏?为什么一个人在这荒野里?有什么难处?”女郎脸上现出极其痛苦的样子,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抽抽咽咽地哭了一阵子,才说:“我的命不好。

  本来不好意思对你说这些,可我的苦太深了。不怕你见笑,只好对你说了。说一说,我心里也痛快些。”她擦了擦泪诉说道:“我是洞庭龙君的小女儿,父母作主把我嫁给泾川的二儿子。

  我本来不乐意,父母之命不好违背。泾川的二儿子是个浪荡公子,成天不干正事。我劝过他几次,他就忌恨我。再加他身边那些女人为了讨好他,说了我许多坏话,他就天天折磨我。我受不了他的折磨,向公公婆婆诉说情由。

  谁知公婆偏袒儿子,反而把我赶到这里来。我满肚子苦向谁诉!”说着说着,她又泣不成声了。

  柳毅想安慰她几句,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后来。女郎镇静了一会儿,又继续说:“这里离洞庭有几千里路,我站在高处朝着洞庭的方向望去,长天茫茫,什么也望不到。想托人捎个信去,又找谁捎呢?我在这里受这般苦楚,家里人怎么能知道!听说先生要回家乡去,路过洞庭。我想请先生带一封信去,不知先生肯不肯帮忙?”

  柳毅听了文郎的话,心中很是不*,他义愤填膺他说:“我这人就是看不得不*的事!我要是腋下能生出双翅,就立刻给你送信去!只是洞庭一片大水,我这凡人只能在陆地上行走,怎么能把信送进去呢?我担心的是道路不通,信送不到误了你的事,”

  女郎见柳毅这般义气,感激得泪流满面,说道:“你肯帮我的忙,我很感激。如能把信捎到,我就算一死也要报答你。我怕你不肯答应我的请求,所以没先告诉你去的方法。现在你答应替我带信了,我就告诉你。其实,去洞庭龙宫也和进京城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柳毅说:“既然这样,你就告诉我,我帮你跑一趟。”

  女郎又给柳毅行了个礼,说道:“洞庭湖的南岸有一棵大橘树,当地人们称它为社橘。你在那橘树干下,把头上的皮革束带解下来,换上我给你的这条丝带,然后在树干上叩击三下,就会有人出来接你。你跟随他往里走,大水大浪都挡不住你。除了捎信外,还希望你把我在这里受罪的情形和我父母说说。”柳毅说:“你只管放心,这事全包在我身上啦!”

  女郎把藏在小袄里的信取出,交给柳毅,然后侧转身,望着洞庭的方向,泪珠儿不断。柳毅看到她那愁苦的样子,也被感动得落下泪来。他接过书信,小心地放在书囊之中,又向她问道:“你放牧这些羊做什么用?神界也杀羊吃吗?”女郎说:“这哪里是羊?他们的样子象羊,其实都是些雨工。”柳毅不解地问道:“什么是雨工?”女郎说:“也不过是作打雷洒雨之类的工作罢了。”柳毅又细看了看,这群羊都很矫健,走起路来步子迈得很大。两只眼睛发出奇异的光,喝水吃食也和羊很不一样。再看那身体的大小,毛角的式样,和羊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柳毅和女郎告别时说:“我给你当送信的使者,以后要是再到洞庭,你可不要说不认识我而躲开哟。”女郎说:“哪能呢!岂止不躲开,我还要把您当亲人看待呢。”

  柳毅辞别了女郎,向着东方走去,走了几十步,回头再看女郎,女郎连她牧放的羊群,全都不见了。

  这天晚间,柳毅来到同乡家里住了一宿,第二天和同乡告别后,就踏上了归途。他一路夜住晓行,走了一个多月才到家。到家之后,其它事情都没干,先去了洞庭湖。

  洞庭湖的南岸果然有一棵大橘树,树干很粗,树荫能遮盖一亩多地。每逢春社秋社祭神的日子,在这棵大橘树下举行祭礼,人们称这棵橘树为社橘。

  柳毅走到大树跟前,按照龙女教的办法,换去头上的皮革带,束上龙女给他的丝带,在树上叩击了三下,一会儿从洞庭的波浪之中走出一个武夫模样的人。这人走到柳毅跟前,很有礼貌地问道:“贵客从哪里来?”柳毅没把送信的事告诉他,只说要拜见大王。武夫就分开水,在前面引路,领着柳毅往前走。他对柳毅说:“请闭上眼睛,一会儿就到了:”柳毅刚闭上眼,就听到两耳中的风呼呼作响。霎时之间,柳毅睁眼一看,已到了龙宫前面。宫门很高,两边的台阁都是对称的,房屋千门万户,都极为富丽。路旁奇花异草,无所不有。

  那人把柳毅领到一所大房子里,说:“请先在这里等一等。”柳毅见这房间很宽敞,就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这是灵虚殿。”柳毅细看,人间最珍贵的主贝,这里都有;人间没有的宝贝,这里也有。殿内的柱子是青玉白玉雕成的。床几等是珊瑚树做的,门楣是用水晶雕刻的,栋梁是琥珀装饰的,一切陈设,好得都没法用语言形容。

  柳毅在灵虚殿等了好久,也没见龙王来。就问道:“洞庭君怎么还不来?他在哪里?”那人说:“您来前不久,我们龙王刚到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火经》去了。”他怕柳毅等得着急,又说:“再稍等一会儿,也就快要回来了。”

  柳毅问:“什么叫《火经》?”那人说:“我们洞庭君是龙,龙以水为神,只要洒一滴水就能淹没了山谷。太阳道士是人,人以火为圣,烛光大的一点火,点燃起来,可把阿房宫化为灰烬。我们龙王精于神理,太阳道士精于人理,他们到一起去探讨神圣的奥秘去了。”

  正说话间,宫门忽然大开,一个身披紫衣、手执青玉的人走了进来。那人赶紧站起来说:“这就是我们君主。”说着,走向前去报告。洞庭君看了看柳毅,问道:“来的莫非是人间的人吗?”柳毅上前行了礼,答应说:“是。”

  洞庭君还了礼,客气他说:“水府幽深,外界的事我知道得少,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有什么事?”柳毅说:“我是大王的同乡,生长在楚地,到秦地去游学,回家时从泾水岸边走,看到大王的女儿在那荒野之处牧羊,风吹雨打,挨饿受饥,其苦难言。我柳毅看了很不忍心,问起来,才知道她受丈夫的无故摧残,公婆又不讲理,罚她到那里去受罪。她让我给你带来一封信,我就是为送信才来的。”说完,取出书信呈上。

  洞庭君看罢书信,用衣袖掩面哭泣,说道:“这是我的过错,我当初没听人们的劝告,竟把女儿送到虎口里去受苦。感谢先生给我带信来。”说着,把信交给站在身旁的人传进后宫去。不多一会儿,就听到里面传出许多妇人的哭泣之声。哭声越来越大。洞庭君吃惊地对旁边的人说:“赶快进去和娘娘说,不要让她们哭出声来,免得让钱塘知道。”柳毅不明白,问道:“钱塘是谁?”洞庭君说:“是我弟弟,从前曾任钱塘地方长官,现在已经辞官归隐啦。”柳毅仍不解:“干吗怕他知道?”洞庭君说:“先生不知道,我那弟弟为人正直,性情暴躁。从前帝尧在位的时候,有九年的洪水灾害,就是他一怒造成的。最*和天将闹别扭,他一气之下,把五山崩毁,连通路全都堵塞了。我怕他知道了,一发脾气去闹事,要连带那一方百姓跟着吃苦头。”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天摧地裂一般的一声巨响,宫殿墙壁都震得直摇晃。

  接着就见有一条赤龙,长有千尺开外,两只眼睛亮如闪电,一只舌头血一般红,全身赤鳞如火,脖颈上还拖了一条金锁链,*地腾空而起。就在这赤龙腾跃之时,千雷万霆,缠绕在它身旁,霰雪冰雹,纷纷直落。那声巨响震得柳毅耳中嗡嗡了半天,听不清事。柳毅吓得直往后退,洞庭君亲自搀扶住他,说道:“先生不要害怕,这是钱塘知道了这件事,不停时刻地去了。”柳毅说:“我还是回去吧。他去的时候这般声势,回来的时候,还不得把我吓死!”

  洞庭君说:“不妨事。他去的时候,是一怒而去,所以这样。回来的时候就不这样了。您且请坐。”说着命人摆酒。

  洞庭君陪着柳毅吃酒,殿下乐队奏乐,声音和谐,有如祥风庆云。仙女列队,翩跃起舞。走上一个美丽的女郎来给柳毅敬酒。柳毅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托他寄信的那位女郎。她脸上虽挂着微笑,但眉宇间仍然流露出悲伤的样子。她的服式非常华美,红霞般的烟云飘在她的左右,紫气般的光圈罩在她的头上。敬过酒之后,就轻移莲步,进入宫中。不多时,洞庭君对柳毅说:“泾水的囚人来了。”边说着,边起身。他请柳毅且坐,自己暂到宫中去处理一下。

  过了一会儿,洞庭君又出来,仍陪着柳毅吃酒。接着一个身披紫衣、手执青玉、个儿很高、精神饱满的人走了出来。洞庭君指着这人对柳毅介绍说:

  “这就是我弟弟钱塘。”柳毅起身,向钱塘行礼。钱塘也赶紧还礼。

  钱塘陪着柳毅喝了几杯酒,说道:“我侄女不幸,受到泾阳那坏小子的欺辱。幸亏先生见义勇为,救了她,不然的话,非被那坏东西折磨死不可。

  先生的大德,我很为感激!”柳毅起身谦让了一番。钱塘又向哥哥洞庭君讲诉去处理事情的经过:“今天辰时我从灵虚殿出发,已时到了径阳,午时与他们展开了激战,未时回到这里。我还到九天告知上帝,得到上帝的允准。”

  洞庭君问道:“这次杀了多少?”钱塘回答:“六十万。”问:“伤害庄稼吗?”答:“八百里。问:“那个坏小子怎么处置的?”答:“已把他吞食掉了。”洞庭君皱了皱眉头说:“那坏东西实在可恶,该惩治他。可你办事也太急躁了些。以后可不要这样。”钱塘答应说:“是。”

  这天就把柳毅安置在凝光殿里休息。第二天又在凝碧宫设宴招待柳毅。

  洞庭君拿出碧玉箱来相谢,钱塘君拿出琥珀箱来相谢。这些雕刻得精致的箱内装有人间罕有的宝物。柳毅辞谢了一番,最后只好接受下来。第三天又在清光阁设宴招待柳毅。这次钱塘吃酒有些过量,他的性格又直爽,就对柳毅说:“我那位嫁给泾阳次子的侄女,是洞庭君的爱女,相貌美丽,性情贤淑,谁都说她好。不幸受到那坏小子的欺辱。得到你的帮助,现在也算解决了。

  我想把侄女嫁给先生,我们两家结为亲戚,不知先生意下若何?”

  柳毅拱拱手说:“你为人直爽,办事刚决明快,我很佩服。但婚姻之事,不好勉强。我是为救令侄女解脱苦难而来的。我要是这会儿娶了你侄女。人们也许会认为我是为娶其女而害其夫,名声也不好听。因此,不敢从命。”

  钱塘见柳毅说得有理,又是个很重义气的人,也就不再勉强。这天晚上,钱塘又单独设宴招待柳毅,他们相互之间谈得十分投机,两人成了知心朋友。

  又过了一天,柳毅要辞别回去,洞庭夫人又特别在潜景殿设宴招待柳毅,让女儿出来向救命恩人致谢。夫人说:“你救了我女儿,大恩没报。本想请你多住些日子,你又急着要回去。这次分别,不知日后还能见面吗?”女儿坐在旁边也是恋恋不舍的样子。夫人这话说得颇带感情,这勾起了柳毅的心思。前天,钱塘议婚时,柳毅虽然推辞掉了,但他对龙女是有好感的。再看看龙女,龙女似乎对自己也有些感情。此时,柳毅心中不知是有些悔,还是有些恨。他的思想有些乱。宴罢分手时,龙女对柳毅有些眷恋之意,但很含蓄。宫中的侍女也都有凄然之色。夫人也赠送柳毅许多奇异的珍宝,有好多连名称都叫不上来。

  柳毅告辞了龙宫,沿原路来到岸边,有十多人挑着担子送他。挑担的人们把担子送到柳毅家,放下担子就往回走,出了柳毅的家门,即不见了。柳毅从洞庭君送他的碧玉箱中,随便拿出一件物品到广陵宝店中去,宝店里就给他金银好几万。从此,柳毅家中富起来,来为柳毅说亲的媒人很多,提了好几处亲,柳毅都未答应。

  又过了好几年,这天,一位媒人来说:“有一个姓庐的女子,是范阳人。

  她父亲好仙学道,成夭闲云野鹤,踪迹不定。这女子前年曾嫁给清河张氏,不幸丈夫死去。母亲怜其年纪尚小,要她改嫁。我见那女子既聪明又贤惠,特来给你提提。”柳毅觉得,想见到心上的人,已是无望了,就答应了。

  成礼的这天晚上,柳毅看到这个女子的模样和龙女的长像有些相似。龙女当时忧愁憔悴,眉宇间多愁容。这个女子眉目间洋溢着喜气,看起来比龙女更美些。他本想问问,没好开口,一直压在心里。不过见到妻子就很自然地想到龙女。

  过了两年,有了一个男孩。孩子满月时,亲朋都来贺喜,妻子穿起来漂亮的衣服。柳毅觉得妻子穿的这身衣服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一时记不起来,正在凝想,妻子对丈夫说:“你想什么?不记得当年见我穿的时候了?”柳毅说:“从前我替洞庭君的女儿送过信,在龙宫中好象见她穿过的衣服和这件差不多。”妻子说:“我就是洞庭君的女儿。泾川之冤,得到你的帮助,才能够昭雪。感你的大恩,誓死要报答。不想钱塘叔叔议婚,你竟拒绝了。

  此后,天各一方。父母还想把我嫁给贵公子,我没答应。后来听说有人给你说亲,你也没应,这才有了报答的机会。”柳毅说:“你不是庐氏女吗?怎么会是龙女?”龙女说:“那是骗你的,怕说出真名来介又拒绝。”柳毅说:

  “说真心话,我结婚时就看到你有些象龙女,怕你犯疑,没敢对你说。可我看到你更加想念龙女。没想到你就是龙女!你怎么不早说?”龙女也故意反问:“既然真心想我,钱塘叔父提婚的时候,你怎么拒绝了?”柳毅说:“我当时替你送信,实在是出于义愤,一点没往别处想。叔父议婚,我觉得于理不当,所以没应。实际上心中已经喜欢你了。后来有人屡次提亲没应,也是这个原因。”龙女说:“我也知道你心中没忘了我,这才假托庐氏女,请媒人提亲的。”夫妻二人回忆了初次见面的情形,又谈及结婚后相亲相爱的情形,感情更加深厚了。

  妻子要回娘家去看看,请求丈夫一同前去。柳毅同意了。于是选择吉日,夫妇二人一起来到龙宫。洞庭君见了很高兴,以翁婿之礼接待柳毅。柳毅对岳翁说了洞庭一带人民的生活情形。洞庭君听了,很为关心,柳毅请求洞庭君对这一带人民予以照顾。洞庭君一一答应。

  从此,洞庭一带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们都说,这有柳毅的一份功劳。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4

  关于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

  【成语】:叶公好龙

  【拼音】:yè; gōng hà;o ló;ng

  【解释】: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有位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门窗上都雕刻着龙的图案,墙上也绘着龙。传说天上的真龙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专程到叶公家里来,把头从窗口伸进屋子里,把尾巴横在客堂上。叶公看到后,吓得面无血色,魂不附体,抱头就跑。原来他并不是真正喜欢龙。他爱的是假龙,怕的是真龙。这个成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一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它,甚至是畏惧它。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5

  成语解释

  雕龙画凤

  放龙入海

  凤表龙姿

  虎斗龙争

  活龙活现

  踞虎盘龙

  亢龙有悔

  跨凤乘龙

  老迈龙钟

  龙韬豹略

  龙腾虎跃

  龙头蛇尾

  龙行虎步

  马龙车水

  马如游龙

  盘龙卧虎

  白龙鱼服

  暴腮龙门

  笔走龙蛇

  藏龙卧虎

  车水马龙

  成龙配套

  乘龙佳婿

  人的女婿。

  乘龙快婿

  人的女婿。

  打凤捞龙刻绘龙凤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形容英俊的仪表比喻群雄互相争斗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形容地势雄伟壮丽指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有败亡之悔比喻结成夫妻或成仙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指兵法腾:飞腾;跃:跳跃。像龙在飞腾,像虎在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形容帝王的仪态,比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盘:盘旋,弯曲。盘曲的龙,卧居的虎。比喻隐藏的人才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佳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二龙戏珠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风虎云龙

  伏虎降龙

  和困难。

  伏龙凤雏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龟龙片甲

  龟龙鳞凤

  虎卧龙跳

  虎穴龙潭

  虎踞龙盘

  画龙点睛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形容字势雄浑超逸。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降龙伏虎

  困难。

  矫若惊龙

  骥子龙文

  蛟龙得水

  龙骧虎视

  龙跃凤鸣

  龙肝凤髓

  龙鸣狮吼

  龙潭虎穴

  来龙去脉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

  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龙盘虎踞

  龙马精神

  龙血玄黄

  龙蛇混杂

  龙骧虎步

  龙肝豹胎

  老态龙钟

  龙蛇飞动

  龙争虎斗

  龙驹凤雏

  龙潭虎窟

  龙章凤姿

  龙吟虎啸

  龙凤呈祥

  龙跳虎卧

  龙飞凤舞

  龙蟠凤逸

  龙肝凤脑

  配套成龙

  攀龙附凤

  炮凤烹龙

  盘龙之癖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常作恭维语。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指吉庆之事。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如龙盘曲,如凤深藏。比喻有才能而没有人赏识。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指爱好赌博的恶*。

  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烹龙炮凤

  乔龙画虎


龙的成语故事 (菁华6篇)(扩展3)

——南辕北辙成语故事6篇

  “抛砖引玉”这则成语的抛是扔,投。抛出砖去,引回玉来。常被用为以自已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字,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的谦辞。墼子:生砖,即土坯。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赵州东院从谂掸师》,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便出,礼拜。谂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

  唐代高僧从谂掸师,主持赵郡观音院多年。相传他对僧徒参禅要求极严,必需人人*敛心,集中专注,绝不理会外界的任何干扰,达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动的入定境界。有一天,众僧晚参,从谂禅师故意说:“今夜答话,有闻法解悟者出来。”

  此时徒众理应个个盘腿正坐,闭目凝心,不动不摇。恰恰有个小僧沉不住气,竟以解问者自居,走出礼拜。从谂掸师瞟了他一眼,缓声说道:“刚才抛砖引玉,却引来一块比砖还不如的土坯!”

  另外,有一个抛砖引玉的故事。据《历代诗话》、《谈证》等*述:唐代诗人赵嘏,以佳句“长笛一声人倚楼”博得大诗人杜牧的赞赏,人们因此称赵嘏为“赵倚楼”,当时另有一位名叫常建的诗人,一向仰慕赵嘏的诗才。他听说赵嘏来到吴地,料他一定会去灵岩寺游览,便先赶到灵岩,在寺前山墙上题诗两句,希望赵嘏看到后能添补两句,续成一首。果然赵嘏游览灵岩寺看到墙上两句诗,不由诗兴勃发,顺手在后面续了两句,补成一首完整的绝诗。常建的诗没有赵嘏写得好,他以较差的诗句引出赵嘏的佳句,后人便把这种做法叫作“抛砖引玉”。其实,常建、赵嘏并非同时代人,他们各自的活动年代相距百年之多,续诗之说不可信,只是由于这段故事很出名,人们也就承认它是成语“抛砖引玉”的.出处之一。

  “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魏策四》,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

  魏安厘王听了这一*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许多人看了典故“南辕北辙”后,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地球是球形的,麦哲伦可以实现环球航行,郑国人不也可以通过环球旅行到达楚国吗?”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先人弄错了呢?让我们在地球仪上做个实验再下结论吧。

  现在,郑国人从出发点一直往北走,假设一路顺利,首先到达北极,停在北极点。此时,在方向问题上就出现麻烦了。因为“北”这个方向是相对于极点而言的。现在,郑国人无论是越过北极点继续朝前走,还是转过来往回返,方向都会改为朝南。同样,到达南极点后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无论朝哪边走,方向都是朝北。因此,郑国人如果要经过环球旅行到达楚国,行进方向也必定要改变。若坚持只是朝北走,到达北极点后就无法前进了,更不用谈去楚国。从这一点上看,“南辕北辙”中的郑国人还是错了。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1),季梁谏(2)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3),方(4)北面而持其驾(5),告臣曰:‘我欲之(6)楚。’臣曰:‘君之楚,将奚(7)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8)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9)善。’此数者(10)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11)欲成霸王,举(12)欲信于天下。恃(13)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14)至楚而北行也。”(《战国策˙魏策四》)

  【注解】

  (1) 邯郸:音“寒单”,赵国都城。

  (2) 谏:音“见”,规劝。

  (3) 大行:大马路上。

  (4) 方:向着。

  (5) 驾:马车。

  (6) 之:前往。

  (7) 奚:为何,表疑问之意。

  (8) 用:此指“旅费”。

  (9) 御者:马夫。

  (10) 此数者:指刚刚所言这些。

  (11) 动:举动。

  (12) 举:行为。

  (13) 恃:音“是”,仗着。

  (14) 犹:就好像是。

  【故事阐述】

  战国时代,魏王想要出兵攻打赵国的国都邯郸。季梁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即停止了旅行,想回去劝阻。

  回国后,他急忙地赶去见魏王说:“我刚才在路上看到一个人驾车往北方走,却对我说他想去南方的楚国。我说你要去南方,怎么现在却往北方走呢?他马上回答说他有优良的骏马、足够的旅费、技术很好的马夫,所以绝对可以到达楚国。但是,王啊!您知道吗?实际上,因为他去的是相反的方向,马愈快、旅费愈足够、马夫愈好,只会让他离楚国愈来愈远而已啊1

  季梁接着又说:“今天大王您一心想成就霸王之业,让天下人都取信于您,可是,现在您却仗着有强大的军力想去攻打赵国,藉此扩大您的领地和威望,这样做下去,只会离您的目标愈来愈远!正如我遇到的这个人,他想去楚国却往北方走一样,永远也达不到目的1

  人们把这个故事,叫做“南辕北辙”。“辕”是古代马车前部套在牲口左右两边的木头,用以拖车。“辙”是指车轮走过后路面压出来的痕迹。这句成语就用来比喻人的志向和实际行为相反。

  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充足。'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

  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造句

  1、想成功却又不努力,岂非南辕北辙?

  2、如今我的生活方式和原本的构想,可说是南辕北辙,全不相干。

  3、做事如果无视客观环境,只凭主观想法,结果往往与事实的需求南辕北辙。

  4、做事情不但要有目标而且要讲方法,只讲目标不讲方法,南辕北辙怎么完成?

  5、你一面急着想要减肥,一面却荤甜不忌,南辕北辙,难怪越减越肥,一点没有成效。

  6、你嘴里说要实行爱的教育,可是动不动就要体罚,说的跟做的南辕北辙,教育的效果当然不彰。

  7、要振兴经济,就必须开放门户,互通有无,现在却在操舞政治,闭关自锁,如此南辕北辙,民生怎能不凋敝,经济怎么不衰退呢?

  8、教化却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南辕北辙。

  9、务经理和市场营销经理必须进行充分合作借以消除结果上的南辕北辙。

  10、我让你去日本出差,你竟然跑去北京,天啊,真是南辕北辙。

  许多人看了典故“南辕北辙”后,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地球是球形的,麦哲伦可以实现环球航行,郑国人不也可以通过环球旅行到达楚国吗?”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先人弄错了呢?让我们在地球仪上做个实验再下结论吧。

  现在,郑国人从出发点一直往北走,假设一路顺利,首先到达北极,停在北极点。此时,在方向问题上就出现麻烦了。因为“北”这个方向是相对于极点而言的。现在,郑国人无论是越过北极点继续朝前走,还是转过来往回返,方向都会改为朝南。同样,到达南极点后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无论朝哪边走,方向都是朝北。因此,郑国人如果要经过环球旅行到达楚国,行进方向也必定要改变。若坚持只是朝北走,到达北极点后就无法前进了,更不用谈去楚国。从这一点上看,“南辕北辙”中的.郑国人还是错了。

  【汉字】南辕北辙

  【拼音】nán yuán běi zhé

  【基本释义】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贬义词

  【出处】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龙的成语故事 (菁华6篇)(扩展4)

——成语的成语故事6篇

  【成语】: 方寸已乱

  【拼音】: fāng cùn yǐ luàn

  【解释】: 心已经乱了。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因兵败暂时投靠荆州刘表。他听说徐庶很有谋略,便请来做自己的谋士。不久,曹操进攻荆州,刘表病死,刘备向南败走。这时曹操抓了徐庶的母亲。徐庶为了营救母亲,不得不向刘备辞别,去见曹操。临行前,他指着自己的心胸说,本来想和将军共同努力,建立霸业,只是因为老母亲被抓,方寸乱矣(心里乱得很),所以只好告辞了。徐庶还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方寸:指心。这个成语指心绪已经慌乱。

  【汉字书写】:得陇望蜀

  【汉语注音】:dé lǒng wàng shǔ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成语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指人贪心不足;可活用作“得陇又望蜀”。

  【得陇望蜀的意思】:陇:地名,甘肃东部一带;蜀:地名,四川中西部;得到陇地又还想得到蜀地。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得陇望蜀的近义词】:贪得无厌、得寸进尺、欲壑难填、贪心不足;

  【得陇望蜀的反义词】:知足常乐、称心如意、适可而止、心满意足、知足不辱、如愿以偿;

  【得陇望蜀的故事】

  东汉时期,岑彭是刘秀手下的一员赫赫有名的大将,他有勇有谋,是个才气无双的将士。一直以来求贤若渴的岑彭收罗了四面八方不少的人才。光武皇帝建武八年时,岑彭率兵进攻天水,此时公孙述占据四川,隗嚣占据西城。隗嚣被岑彭的部队包围后公孙述便帮助隗嚣守住上邽。皇帝在这个时侯下了一道诏书给岑彭,诏书中开诚布公地说道:“西城和上邽都打下来以后你即可马不停蹄的派兵去攻打四川,人是不知足的,陇地被*定后,自然还想得到蜀地。”岑彭收到诏书后便用灌水的方法想把西城攻下来,只可惜水深还没有灌到一丈的时侯,西城的救兵就快马加鞭地赶到把隗嚣救走了。岑彭的部队此时粮草也不够,只好领兵班师回朝。

  【得陇望蜀例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且缓一缓。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搬进园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黛玉道:“正是古人常说的:‘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何必偏要坐船?”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

  鲁迅《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九十三回:“飞燕得陇望蜀,复见侍郎庆安世,年轻貌美,雅善弹琴,便借琴歌为名,请成帝许令出人,成帝也既照允。”

  【得陇望蜀造句】

  人性如此是天经地义的,得陇望蜀,欲望永远都不会被满足,所以才会有层出不穷的各种争权夺利。

  要知道人的欲望永远是无穷无尽的、得陇望蜀确实是人之常情,谁都希望自已拥有的东西多多益善。

  赵文王3年,赵国消灭了中山国,举国欢庆,并封长子章在安阳郡,由田不礼辅佐。由于他们二人一向怀有*之心,由此引起了朝中正直大臣的担忧。

  有一天,李兑跟肥义说:“公子章强壮而意志骄横,党羽众多,欲望很大;而田不礼为人狠毒,贪婪无度,两人彼此合谋,一定要生出作乱的事端。古人说‘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图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到头来互相鼓动作乱,我们得时时提防才行。”后来李兑又对肥义说:“依我看来,他们叛乱的中心是要权要势,你正是灾祸集中的目标,必然先遭祸害。为什么你不称病不出,把权力交给公子章,却偏要成为灾祸攀登的阶梯呢?”肥义听了李兑的话很不以为然,告诉他:“不能这样做。从前先父把王位托付给我时就说道,你不要轻易改变念头和你的思虑,应该专心一致终结你的一生……”肥义接着说:“我接受了他的委托,并记录在典册上,假如我畏惧作乱,怎么对得起前人,变心臣子,罪大恶极,连刑法都不能容忍,况且贞节之臣必待灾祸来临,才能显示操守;尽心之臣必待大难临头,才会彰明本色,决不违背我的誓言。”李兑感动得流着泪告别了肥义。

  此后,公子章和田不礼果然作乱,并杀害了肥义。“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常用来形容犯罪的动机。

  唐穆宗时,有一个叫崔群的人,到湖南东寺游览。他见鸟雀在佛像的头上拉屎,便想趁此考一考佛寺住持的佛学修养和言谈机锋。他问住持:“这些鸟雀有没有佛性?”

  住持知其用意,答道:“有。”,

  他接着就问:“它们既有佛性,为何对佛这样不敬?拉屎竟拉到佛的头上,真是罪过。”

  住持微微一笑,反问道:“施主您说它们没有佛性,那为何不到老鹰头上拉屎,而偏偏找到佛的头上?”

  崔群一时语噎。

  “老鹰嗜血,鸟雀见了害怕,远远避开惟恐不及,哪敢到它头上拉屎?佛性慈善,容忍众生,对外物从不计较,因此他容得下鸟雀的嬉耍;而鸟雀因这一点就找到他头上拉屎,岂不是深明佛理,很有佛性?”住持对答机智,使崔群非常折服。

  在一口废弃的井里,居住着一只青蛙。这只小青蛙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可满意啦,一有机会就要吹嘘一番。

  有一天,它吃饱喝足后,蹲在井栏上闲得无聊,忽然瞧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起话来:“喂,海鳖兄,快过来,快过来啊!”于是,海鳖来到枯井旁边。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住处。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一瞧,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汪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刺鼻的怪味儿。

  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对海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你看旁边的那些小昆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我过得快乐呢!我独自一人占据这口废井,自由无比!海鳖兄,为什么不进到井中观赏游玩一下呢?”

  海鳖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感到盛情难却,便走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膝盖就被井栏卡住了。海鳖只好慢慢地退了回去,反问青蛙:“你见过大海吗?”青蛙摇摆头。海鳖接着说:“海的广阔,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时候,十个年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个年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也不因此而减少。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享受快乐呢!”

  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据此,后人演绎出了两个意思相*的成语:“井底之蛙”和“坐井观天”。

  附:经典的成语故事

  不打不相识

  *古典小说《水浒全传》中有这样一段 故事: 宋江因犯案被发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结识他的戴宗。于是两 人一起进城,在一家酒店里喝酒。才饮得两三杯,又遇到李逵后来, 三人又到江边的琵琶亭酒馆去喝酒。 吃喝间,宋江嫌送来的鱼汤不甚好,叫酒保去做几碗新鲜鱼烧 的汤来醒酒。正好酒馆里没有新鲜鱼,于是李逵跳起来说:我去渔 船上讨两尾来与哥哥吃!

  戴宗怕他惹事,想叫酒保去取,但李逵一定要自己去。

  李逵走到江边,对着渔人喝道:你们船上活鱼把两条给我。

  一个渔人说:渔主人不来,我们不敢开舱。

  李逵见渔人不拿鱼,便跳上一只船,顺手把竹笆蔑一拔。没想到 竹笆蔑是没有底的,只用它来拦鱼,他这一拔,就让鱼全跑了。李逵 一连放跑了好几条船上的鱼,惹怒了几十个打渔人。大家七手八脚 地拿竹篙来打李逵。李逵大怒,两手一架,早抢过五六条竹篙在手 里,一下子全扭断了。正在这时,绰号浪里百条的渔主人张顺来 了。张顺见李逵无理取闹,便与他交起手来。两人从船上打到江岸, 又从江岸打到江里。张顺水性极好,李逵不是他的对手。他将李逵按 在水里,李逵被呛得晕头转向,连声叫苦。

  这时戴宗跑来,对张顺喊道:足下先救了我这位兄弟,快上来 见见宋江!

  原来,张顺认得戴宗,*时又景仰宋江的大名,只是不曾拜识。 听戴宗一喊,急忙将李逵托上水面,游到江边,向宋江施礼。戴宗向 张顺介绍说:这位是俺弟兄,名叫李逵。

  张顺道:原来是李大哥,只是不曾相识!

  李逵生气地说:你呛得我好苦呀!

  张顺笑道:你也打得我好苦呀!

  说完,两个哈哈大笑。戴宗说:你们两个今天可做好兄弟了常言说:不打一声场不会相识。几个人听了,都笑了起来。

  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辞美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子暴露出懒惰的毛病。一天,孔子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派弟子去找。一会儿,去找的弟子回来报告说,宰予在房里睡大觉。孔子听了伤感他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最初我听到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一定与他说的一样;现在我听别人的话后,要考察一下他的行为。就从宰子起,我改变了态度。

  朽木不可雕 的意思是:〖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孔子有位朋友,名叫柳下季。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是春秋末、战国初时奴隶起义的领袖。

  “盗”是士大夫对起义奴隶的蔑称。盗跖部下有九千人,横行天下,以武力侵犯诸侯。凡是历经过的地方,大国严守城池,小国闭城自保,百姓叫苦。为此,有一次孔子对柳下季说:“做父亲的一定能教诲他的儿子,做兄长的一定能教育他的弟弟。否则,父子兄弟的关系也就不可贵了。如今,先生是当世才子,弟弟是强盗,却又不能教育他,我真为你感到羞愧。我请求替先生去劝说他。”柳下季为难他说:“如果弟弟不听兄长的教育,即使有先生这样的辩才,又有什么办法呢?况且跖的为人,思想像泉涌一样恣肆梭流,意气如暴风一样变化突然,顺从他心意就高兴,不顺从他心意就发怒,容易用言语侮辱别人。我看先生不要去。”孔子不听柳下季的劝告,让弟子颜回驾车,另一个弟子子贡当侍,前去会见盗跖。盗跖听说孔子来见他,勃然大怒,对通报人说:“这个人,就是鲁国的伪人孔丘吗?替我告诉他:“你不种地却吃得很好,不纺织却穿得很好,整日里摇唇鼓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地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样子,以求得封候,得到富贵。你罪大恶极,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来加餐添菜。”孔子一再请求拜见,于是盗跖让他进来。孔子向盗跖行礼后,盗跖瞪大眼睛说:“孔丘,你所说的话,顺从我心意的可以活命,违逆我心意的就让你死。”孔子说:“将军身躯魁梧,智能能包罗天下,又勇猛、强悍,足可以南面称王。而名字却叫做强盗。我很为将军羞耻。将军如果能听从我的意见,我可以为您南面出使到吴国和越国,北面出使到齐国和鲁国,东面出使到宋国和卫国。西面出使到晋国和楚国,使他们为将正名。盗跖逐渐向善。


龙的成语故事 (菁华6篇)(扩展5)

——诚信的成语故事 (菁华6篇)

  烽火戏诸候的的故事: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王派相国*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日并不受重视的门客毛遂经过自荐,被*原君批准随行。

  起先,随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讥笑他。但到了楚国,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觉得毛遂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对他都很钦佩。*原君去和楚王商谈联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随行人员便都在台下等候。

  可是,*原君和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是没有结果。随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怂恿毛遂上台去说服楚王。

  毛遂凭着自己大无畏的英勇气概,按住剑,顺着台阶走上台去,对*原君说:“赵国和楚国联合起来抵御秦国,两句话就能说明其利害关系,为什么从早上到中午,还没谈出个结果来?'

  楚王问*原君说:“他是什么人?"

  *原君回答说:“他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听说毛遂只是个门客,怒气冲冲地喊道:“你这是干什么?我在和你的主人说话,你快退下去!"

  毛遂按着剑走上前去,对楚王说:“大王之所以敢当众斥责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但现在大王离我不过十步,楚国再强大,大王也倚仗不着,因为我手中有剑,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而且我的主人就在这里,我和主人说话,你凭什么斥责我呢?"

  楚王见毛遂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一时惊呆了,不知怎么办。毛遂又继续说:“楚国是个大国,地方五千里,雄师百万,按理说应该称霸天下。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强大的楚国在秦国面前,竟然胆小如鼠,以前秦将白起只带几万部队攻打楚国,一举就攻下了你们的国都郢城,再战烧毁了你们的祖坟。这种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都为你们感到羞耻,可是大王竟然对此无动于衷!所以,楚、赵联合抗秦,不仅仅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楚国!道理是如此简单,大王竟然在我主人面前斥责我,不是太没道理了吗?”

  毛遂一*话,使楚王茅塞顿开,连连点头说:“先生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一定倾全国之力与赵国联合,共同抗秦!”

  于是,赵、楚两国歃血为盟。楚赵结盟后,*原君带着毛遂等回到赵都邯郸。*原君感叹地说:“我手下的门客多时逾千,少时也有百数,自以为识尽赵国的贤士。这次毛遂的事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毛先生在我府中三年,我竟没有发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他的三寸之舌,胜过百万强兵,他一到楚国,只用了一*话,便使赵国的威望重于九鼎、大吕,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左传·哀公十四年》:“小邾射以句绎来奔,曰: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使子路,子路辞。季康子使冉有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对曰:鲁有事于小邾,不敢问故,死其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义之也,由弗能。"杨伯峻注:"季路即子路,

  《论语·颜渊》谓子路无宿诺,足见季路之诚信素着,故射宁与子路相约,而不欲与鲁盟誓。"后以"季路一言"指可以凭信的话。

  示例此事君亲见之,惟季路一言,无他言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伯言》)

  最初,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豫让给范、中行氏做大臣,但并未受到重用,于是他就投效知伯,得到宠信。后来韩、赵、魏三国瓜分了知伯的土地。其中赵襄子最痛恨知伯,把知伯的头盖骨拿来作饮器。这时豫让逃到山里说:“唉!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牺牲,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所以我一定要替知伯复仇。”于是豫让就隐姓埋名化装成一个受过刑的人,潜伏到王宫里用洗刷厕所作掩护,以便趁机杀死知伯的仇人赵襄子。不久赵襄子入厕,忽然觉得心跳,就下令把涮厕所的人提来审问,才知道是豫让化装行刺。这时豫让竟拿出匕首说:“我要为知伯报仇!”卫士拿下他,要杀他,可是赵襄子却制止说:“这是一位义士,我只要小心躲开他就行了。因为知伯死后没留下子孙,他的臣子中有肯来为他报仇的,一定是天下有气节的贤人。”

  于是赵襄子就把豫让释放了。可是豫让继续图谋为知伯报仇。他全身涂漆,化妆成像一个生癞的人。同时又剃光了胡须和眉毛,把自己彻底毁容,然后假扮乞丐乞讨,连他的妻子都不认识他,看到他以后只是说:“这个人长像并不像我的丈夫,可是声音却极像,这是怎么回事?”于是豫让就吞下炭,为的是改变自己的声音,他的朋友看到他时对他说:“你这种办法很难成功,如果说你是一个志士还可以,如果说你是一个明智之士就错了。因为凭你这种才干,如果竭尽忠诚去侍奉赵襄子,那他必然重视你和信赖你,待你得到他的信赖以后,你再实现你的复仇计划,那你一定能成功的。”豫让听了这话笑了笑说:“你的`意思是为了老朋友而去打新朋友,为旧君主而去杀新君主,这是极端败坏君臣大义的做法。今天我所以要这样做,就是为了阐明君臣大义,并不在于是否顺利报仇。况且已经委身做了人家的臣子,却又在暗中阴谋计划刺**家,这就等于是对君主有二心。我今天之所以明知其不可为却要这样做,也就是为了羞愧天下后世怀有二心的人臣。”

  不久,赵襄子要外出巡视,豫让埋伏在赵襄子所必经的桥下。赵襄子骑马走在桥边时,马忽然惊跳起来,赵襄子说:“这一定又是豫让。”经派人搜捕之后,果然是豫让。因此赵襄子就责备豫让说:“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中行氏吗?知伯灭了范、中行氏,你不但不替范、中行氏报仇,反而屈节忍辱去臣事知伯。如今知伯身死国亡已经很久,你为什么如此替他报仇呢?”豫让回答说:“当我侍奉范、中行氏时,他们只把我当作普通的人看待,所以我也就用普通人的态度报答他们;而知伯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也就用国士的态度报答知伯。”于是赵襄子用怜惜的口吻感叹说:“唉!豫让啊,由于你为知伯报仇,已经使你成为忠臣义士了。而寡人对待你,也算是仁至义尽。你自己想一想吧,寡人不能再释放你了!”于是赵襄子就下令卫士把豫让包围起来。

  这时豫让又对赵襄子说:“据臣所知,一个贤臣不阻挡人家的忠义之行,一个忠臣为了完成志节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君王以前已经宽恕过我一次,天下没有不为这件事赞扬君王的。今天我到这里行刺,按理您应在这里将我处死。不过我想得到君王的王袍,准许我在这里刺它几下,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不知君王能否成全我的愿望?”赵襄子为了成全豫让的志节,就当场脱下自己的王袍由侍臣交给豫让。豫让接过王袍以后拔出佩剑,奋而起身,然后用剑刺王袍仰天长叹:“啊!天哪!我豫让总算为知伯报了仇!”豫让说完话就自杀而死。赵国的忠义之士听说以后,都落泪惋惜不已。

  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