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书院的导游词 (菁华3篇)

首页 / 导游词 / | 2022-11-12 00:00:00 导游词

嵩山书院的导游词1

  各们朋友,刚才我们参观了国家4A级景区少林寺,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前去参观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的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是我国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是也*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重要的儒家思想研究和传播基地。它和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以及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应天书院)并称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书院内文物瞻丰,名扬古今,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嵩阳书院因坐落于嵩山之阳而得名,它背依嵩山主峰峻极峰,面对清澈缓流双溪河,东傍林泉深幽的逍遥谷,西望如凤飞舞的少室山。景色清幽、环境宜人,确实是一个修身、读书、著书、讲学的好地方。

  其前身叫嵩阳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是一处佛教活动场所,僧徒曾经达数百人。隋朝时期更名为嵩阳观,开始被道教占据,著名道士潘师正、孙太冲等曾在次修炼。五代时期,天下大乱,社会动荡,许多有识之士为孔孟思想不至没落,把办教育、传授儒学为己任,纷纷聚集于嵩山开课授徒,后周皇帝柴荣将嵩阳观更名为太乙书院,嵩阳观逐渐成为一个儒家思想传播场所。北宋之后,文风大行,著名学者吕蒙正、滕子京以及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朱熹先后在这里聚徒讲学、传播儒家理学思想,这里成为“洛派理学(亦称程朱理学)”的诞生地,宋仁宗亲赐匾额更名为嵩阳书院。王安石变法之后,许多的大臣与王安石政见不和,便退居离开朝廷,因这里和都城开封很*,他们便云集于此、著书立说、传徒授艺,嵩阳书院名噪一时,范仲淹、司马光、杨时等均在此执教,而司马光的伟大巨著《资治通鉴》其中9至21卷就是在这里写就的。明朝末年,嵩阳书院不慎遭了一场大火,殿堂建筑被焚烧殆尽。到了清朝,由于嵩阳书院的盛名远播,登封知县叶封、名儒耿介、河南巡抚王日藻等人先后主持重修书院,到康熙年间累计学田1427亩,四方求学者不远千里而来,重新恢复了往日书声朗朗的场景。1711年,全省在开封选拔举子,按照录取名额每个县不到一人,可是单嵩阳书院就考中了5人,在全国都引起了轰动。

  现在的嵩阳书院,基本保留了清朝修复后的建筑主体原貌,占地*1万*方米、分五进院落,共有古建筑106间。十几年来,由于当地文物部门的重视,对一些房屋和文物进行了保护性的修缮,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使得这座古老书院重新以蓬勃的生机。

  仪门

  仪门为新修的牌坊式建筑,上书“高山仰止”四字,意思是说孔子的品质和学识象大山一样足以让后人敬仰。因书院除具有讲学的主要功能外,还有藏书和祭祀孔子的功能,所以在这里设置仪门,是提示学子到这里要注意言行穿戴、不至失礼。

  魏碑亭

  这里有一块刻立于东魏时期的一块石碑,也是嵩山地区保留下来历史较早的石碑之一。从石碑上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当时这里做为一处佛教寺院的兴旺程度。石碑上有许多佛教造像,保留有北魏时期造像“曹衣带水”的风格,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和人为的破坏,许多造像已经面目全非。上面的文字是典型的魏碑体,介于楷书和隶书之间,字体刚健、笔力圆阔,也是魏碑书法的上品。

嵩山书院的导游词2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来到天中名山、万山之祖的中岳嵩山观光游览。祖国的`父亲山——嵩山和母亲河——黄河共同孕育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肇造成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一代女皇武则天携百官登嵩山封中岳,不仅成就了大唐盛世,也成就了登封之名。勤劳朴实的登封人,在党和*的指引下,经过全员参与奋力拼博,已取得了*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正在努力打造现代化旅游名城。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资源,深厚的文化内涵构成了您最理想的旅游胜地。

  来到中岳嵩山,您可以领略地球最早露出海*面的陆地——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可以观赏世界最早最精确的天文科学建筑——周公测影台和元代观星台;可以深入体验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佛教、道教、儒教等三教文化。中岳嵩山既有36亿年形成的天地之灵气,更有历史上各路神仙相聚天中福地传来的紫气灵光,在这里既可以参禅*武,静心健身,又可以祈福增寿,荫被子孙。将使大家求什么得什么,给每位身怀虔诚之心而来的朋友带去幸福、美满和快乐。

  谢谢大家!

嵩山书院的导游词3

各位旅客:

  大家好!

  说起嵩山,大家一定就想到了少林寺。少林寺就坐落于嵩山之上。不过少林寺只是嵩山的一部分。

  自古嵩山被称为“万方山”,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称“岳山”,自周*王迁都洛阳以后以嵩为中央,左岱右华,定嵩山为中岳。与我国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并称为我国的五岳。说中岳嵩山,它东不如泰山雄伟,西不如华山险峻,南不如衡山秀丽,北不如恒山崎岖,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嵩山以其独特的风貌,灿烂的文化和天然的地质博物馆而驰名中外。那么为什么说是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呢?因为嵩山经过几亿万年的褶皱、地壳运动和造山运动形成了跨几个时代的岩层。它们分别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时期的地层,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个良好的实践基地,这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是很少见的,被地质学家形象的称为“天然的地质博物馆”,为中外学者瞩目。

  嵩山有两大山群组成,大致以少溪河为界。在以西为太室山,它东西横亘,逶迤连绵,宛如醉卧苍龙。它的主峰峻极峰,海拔1494米。以西为少室山,它由御寨山和九朵莲花山组成,其特点是山高、路险、峰林、石怪,宛如凤凰起舞。明代付梅诗云:“太室似龙卧,少室如凤舞;左右郁相望,唯岳垂千古;往来临其惦,去天余尺五。”这是对太室山和少室山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写照。

  太室山和少室山的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

  大禹受命治水,因治水心切,大禹常常顾不上吃饭。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女很心疼自己的丈夫。于是他们就约定,妻子涂山氏女听到鼓声就去山上给大禹送饭。一次大禹在开凿山时有块儿石头不小心掉到了山下的石鼓上,石鼓响了。妻子涂山氏女听到鼓声就连忙做饭,给自己的丈夫送去。因为在开凿山时需要有一个力气很大的人,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大禹在开凿山时变成一只熊,妻子看到自己的丈夫是只熊,羞愧难当扭头就跑了。大禹看到这种情况就连忙去追,在追到太室山南簏是时候,妻子涂山氏女变成了一块儿石头。因为当时妻子涂山氏女已怀有身孕,大禹看到这种情况后就对着石头大喊:“还我儿来。”这时只听的一声巨响,石头裂开,大禹的儿子从里面跳了出来。于是大禹就把自己的儿子取明为启。妻子涂山氏女变成石头后,她的妹妹就嫁给了禹,住在太室山西边的一座山上。因为在古代妻子又可以称为室,所以就把大禹的第一位妻子所在的地方叫太室山,把第二位妻子住的地方叫少室山。而少林寺是因为坐落于少室山的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嵩山是一个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一个地方,这里的宗教活动也是很多的。嵩山七十二峰峰峰有名,七十二寺寺寺相连。这里文物古迹遍布,风景秀丽是一个值得旅游的地方。

  谢谢大家!


嵩山书院的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嵩山书院的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1)

——中岳嵩山的导游词3篇

中岳嵩山的导游词1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古称“外方”,夏、商时期称“嵩高”,西周时称“岳山”,周*王迁都洛阳后称“嵩高山”,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要说中岳嵩山,在五岳之中,它东不如泰山雄伟,西不如华山险峻,南不如衡山秀丽,北不如恒山奇崛。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巩山,以它自己诱人的山川风貌,灿烂的古老文化,独特的演变历史,天然的地质博物,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嵩山属伏牛山系北支外方山山脉的一部分,大地构造为前寒武纪地块及盖层,盖层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经历了多次地壳和造山运动,形成了山势陡峻、雄伟壮观、。奇峰林立、瑰丽多姿的地貌形态。由于嵩山地层发育齐全,层序清楚,在不大的范围内能看到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五个地质年代的地层出露、类型齐全的岩石,多次地壳运动的痕迹等,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个良好的实践基地。这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是少见的,被誉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为中外地质学者瞩目。

  嵩山分为东西两支,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二山的历史由来已久。太室山下有启母庙,庙前有启母阙,庙后有启母石。相传大禹受命继父治水,禹因治水心切,凿山不止,连吃饭都不顾,和妻子涂山氏女相约送饭以击鼓为号,涂山氏女听到鼓声才来送饭。禹在凿山时化作一只大熊,力大无比。一次正干活时不小心一块石头滚下去击响了鼓,涂山氏女听到鼓声忙来送饭,一眼看到禹是只熊,羞愧难当,扭头就跑,大禹急忙在后追赶,追到太室南麓时,涂山氏女已经化成一块大石头。此时涂山氏女已身怀有孕,禹便向巨石大声哭喊:

  “还我儿来!”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轰响,巨石开裂,跳出禹的儿子,取名为启,所以这块石头就叫启母石。涂山氏女化作石头后,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结了婚,住在太室山西边的一座山下,抚养夏启王长大**。古代妻子又称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子住的山叫少室山。少林寺就是因为坐落在少室山阴的茂密丛林之中,所以得名“少林寺”。

中岳嵩山的导游词2

  太室山东西起伏,奇峰相连,雄深高大,气势巍峨,犹如黄河南岸的一座天然屏障,护卫着夏代的都城--阳城,故有中岳如卧之说。太室主峰叫峻极峰,海拔1494米,古来就有“嵩高峻极”、“峻极于天”的说法。朋友们可以想一下,华山是立着的,它高2160米,泰山是坐着的,它高1545米,嵩山在躺着卧下时还有1494米,那么它立起来该有多高呢?因为清朝乾隆皇帝曾在峻仍峰上赋诗立碑,所以峻极峰又名“御碑峰”。峰顶*敞开朗,犹如宝幢之盖,四周群峰相向,惟中居高巍,一览众山小。假若你登峰远望,南有箕颍,山河拱卫;西有少室,争艳夺魁;东视群山,谷幽峰奇;北望黄河,一线连天处,即是古老的伊洛河三角洲、河图洛书的出处,我们华夏6000年古老文化的发源地。峰岳连绵,云雾缭绕,耳听松涛阵阵,眼观山花烂漫,置身这种氛围之中,朋友,你该有何感想?倘若你在夕阳西下时观嵩山,那更是彩霞四射,瞬息万变,河山壮丽,气象万千。嵩山是历代封建帝王、达官显贵、骚人雅士游览祭祀的地方。历代游人,凡来嵩山参观者,攀登极峰的,粗略一算,也该有30多个帝王到过嵩山封禅览胜。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胜景之后,也挥毫永叹,留下了无数石刻墨迹。太室36峰中有一个万岁峰,其来历就是汉武帝登高山时,随贺官员在这里三呼万岁之声,回荡山谷,此起彼伏,部下吹捧说是山呼万岁,史称“嵩呼”,皇帝老子心潮澎湃,龙心大悦,遂命名此峰为“万岁峰”。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她曾几次到嵩山禅祭游览,加封中岳。武后天册元年(695年),武则天嵩山峻极峰建筑“登封坛”,次年又一镒登上峻极峰加封中岳,并在坛的东南立碑一通,碑文内容是武则天的自我歌功颂德,叫“大周升中述志碑”。为了纪念她登嵩山封中岳这一盛大典礼,武则天诏令改当时的嵩阳县为“登封县”,即现在我们所在的登封市,改阳城县为“告成”,即现在的登封市的告成镇,以显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

中岳嵩山的导游词3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了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下的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隋朝时改名“嵩阳观”,唐朝改为“奉天宫”,五代后周时改为“太乙书院”,宋朝改为“嵩阳书院”。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历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有1700余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1000多册。比较贵生的书有《朱子全书》、《性理精义》、《日讲四书》等。它是一所历史悠久,规模宏敞的官办书院,和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共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都在此讲过学。

  嵩阳书院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十三年重建。现存书院的基本布局,大体保持了清代的建制。有房舍*百间,面积10000多*方米。中轴线的主要建筑,从大门到藏书楼,前后五进院落,最前为卷棚大门三间,正楹为先圣殿,次为讲堂,讲堂后为道统祠,最后为藏书楼。中轴线两侧配房,均为硬山式建筑,分别为“程朱祠”、“丽泽堂”、“博学斋”书舍等。整个书院建筑与寺庙相比,别有风采,大多是滚脊硬山,灰筒瓦,出前檐,古朴典雅,廊庑俱全,巍然壮观。

  嵩山的历史悠久,嵩山的故事多,嵩山的自然风光更是千姿百态。当你登上嵩山之巅极目远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时,那扑面而来的不正是我们民族古老文明的雄风吗?五岳中泰山的雄,华山的险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嵩山呢?它给你的不正是华夏民族6000年文化的风采吗?

  各位团友,嵩山的此结束,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给予的合作与支持。*有句古话叫“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相逢”,期盼再次相会,谢谢!


嵩山书院的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2)

——岳麓书院导游词菁选

岳麓书院导游词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麓书院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够作为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此刻所处的地方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先啊,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建立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好了,此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从岳麓书院的这幅片*面图上大家能够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那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起来到岳麓山上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轰轰的太阳升起来了,之后张拭就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岳麓书院”这块匾,这就是宋真宗御赐的,请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为楚有才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幅对联也就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第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史实。

  我们此刻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之后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公专校长宾步诚所撰写的。***青年时曾入居学斋,实事求是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之后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了***思想的精髓。大家再过来看一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就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那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指的是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那里求学能够获得德性修养,到达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的正统,匾为原物,那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那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了二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拭和朱熹这来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二位汇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俩人当时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书院作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此刻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这天的游览也要结束了,经过这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谢谢大家!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2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此刻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先,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建立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齐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面图上,大家能够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那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之后张就在那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此刻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之后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构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之后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思想的精髓。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那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那里求学,能够获得德性修养,到达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那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此刻的图书馆,我们这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这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3

  朋友们好!欢迎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我很高兴成为导游。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岳麓书院的正门。请抬头。有一个千年大学的牌匾。岳麓书院为什么被称为千年大学?最初,岳麓书院于公元976年由潭州太守朱东创建于宋太祖。它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此被称为“千年大学”。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松阳书院的睢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好了,现在让我们感受一下千禧大学丰富的文化氛围。从岳麓书院的这个*面图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布局采用中轴线对称、多深度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功能:演讲、藏书和祭祀。这里是和太,是古代代神的舞台。朱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常常早起在岳麓山上看日出。看到日出的时候,他鼓掌“河西,和太”,意思是壮丽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建了一个戏台,取名“和太”。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岳麓书院门口。请看大门上岳麓书院的牌匾,是宋真宗赠的。请再看一遍两边的对联,“唯楚有才,余思盛世”。上联出自《左传》的楚有才,下联出自《论语》,所以这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第一才子聚集地的史实。

  现在我们来到了演讲厅,这是演讲的中心。后来,因为朱写了忠孝老实节四个大字,故又叫“忠孝节堂”。讲堂有三块匾额,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自然”、“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块牌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年湖南公学校长斌不成写的。再来看看第二块牌匾,学着达到自然,这是康熙皇帝给的。学而时*之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性是天赋的,教育的目的是恢复人的.天命本性,达到天人合一。

  皇帝赐匾,意在鼓励学生宣传理学,加强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读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知识水*。最里面的道南正迈牌匾是乾隆皇帝为表彰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成就而赠送的。意思是岳麓书院传入的张著《湖湘学》,是理学南传的正统,牌匾是原作。这里的道统指的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代的一种法学。

  理学的鼻祖是湖南的周敦颐老先生,而程颐、程颢兄弟则发展壮大了理学。再往下看,报告厅的中心是一个长方形的论坛,高约一米。这是老师过去讲课的地方。上面放着两把椅子,以纪念两位大师和朱。他们在一起讲话,盛况空前,成千上万的人从全国各地赶来聆听。由此可见,朱、张在当时是出了名的。想想历史上有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王夫之、魏源等。

  接下来,我们将参观皇家图书大厦,这是学院收藏功能的一部分。这是学院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好了,今天的旅行就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历史文化有了大致的了解。谢谢!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4

各位游客:

  作为导游,我很荣幸能和你一起欣赏岳麓书院的迷人风景。你可以叫我李xx。希望你玩得开心。让我们开始美好的旅程。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为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校。后来多次更名调整,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它延续了几千年,弦乐和歌曲层出不穷,所以被称为“千年大学”。

  门前对联“出才”就是源于这个现代。香雪海和日本获得了荣耀。”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鱼雨先生写的。总结了岳麓书院在培养人才、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走进大门,可以看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岳麓书院是目前中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书院。中国的书院始于唐代,当时只是一个收集书籍、阅读书籍和编纂书籍的地方。北宋时期,统治者推行“吴言文秀”政策,鼓励民办学校。书院的教育功能迅速产生和发展,成为一种与**办的官学和民间组织办的私学并存的新型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是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登封的浩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原书院、长沙的岳麓书院。但只有岳麓书院办了几千年,发展成了现代大学——湖南大学。所以岳麓书院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缩影。

  请继续前进,登上前面的古代舞台。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5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风景优美的岳麓山参观举世闻名的岳麓书院。今天,由我“客串”书院导游,引领大家踏上这一非凡的文化书香之旅!

  我们眼前的这块“风水宝地”便是古城长沙学术气息最浓郁的地方——岳麓书院。它是一座宁静优雅的庭院,有着千年波斓壮阔的历史,它的背后所蕴含的是一种大气、睿智,是一代又一代学子千年传承相继的文化梦想。庭前廊下、翘壁飞檐,那梦,是从唐代就一直延续下来的。怎么样,大家闭上眼,尽情地感受一下这里清冷的风的味道,是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吧——那是有着千年不变浓浓的书香气息呢!

  岳麓书院是一片古朴典雅的明清风格古建筑群,它坐落在风景名胜岳麓山清风峡口,静静地屹立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下。它的每一进院落、每一方石碑、每一片砖瓦、每一扇雕窗,都暗藏着隽永的文化品味,是享誉中外的“千年学府”。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现在,就让我们循着古圣先贤们的足迹走进书院这亘古不变的文化氛围中去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面图: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在书院的园林中,无论是小桥流水、假山回廊,都与讲堂构成了一副浑然天成的画面。儒道互补,庄重典雅,这正是岳麓书院传承千载的精神佳境。

  经过悬挂“千年学府”匾的头门就是赫曦台,内壁两侧墙上各有一个金色大字——“福”与“寿”如龙腾虎跃,遥相呼应。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书院的大门。正上方悬挂宋真宗“岳麓书院”御匾,“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一千古名联很霸气地挂在大门上,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材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大门两旁安放的一对汉白玉抱鼓石双面浮雕,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现在,请大家移步,摆放着两把红木雕花座椅的地方便是“讲堂”了。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讲堂正中设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为古代老师授课的地方,上面摆两把红木雕花座椅,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表示两位大师*起*坐、不分秋色。讲台之后有木质屏风,上面嵌刻山长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该文内容实为古代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

  讲堂两璧嵌“忠、孝、廉、节”四字石刻,据传系朱熹手书。这四字实际上正是岳麓书院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校训。在讲堂正面两侧壁上,还有四块碑“整、齐、严、肃”,与“忠、孝、廉、杰”碑相映衬,书院灵魂的脉络始终清晰明了。

  岳麓书院不仅有读书讲学之所,还有一处三层建筑,那便是“御书楼”。御书楼“藏”在讲堂屏壁之后,现藏书已达6万多册,现在是湖南大学的古籍图书馆。

  岳麓书院的楼阁砖瓦闪耀着千年凝聚的智慧,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这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传奇更会影响指引我们的一生!

  欣赏完这几进深深的庭院,今天我们的游览也接*尾声。感谢同学们的配合,期待下一次的交流!谢谢!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6

各位游客:

  很荣幸能以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一齐来领略岳麓书院的魅力风光,大家能够叫我李xx,期望大家能够玩的开心,下面开始我们美妙的旅程吧!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以后多次更名和调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期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称“千年学府”。

  门前的对联“千百年楚才导源于此*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虞愚先生撰写。它概括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才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进入大门我们能够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岳麓书院目前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中国书院始于唐朝,当时只是藏书、读书和编书的地方。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书院的教育功能凸现出来,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与**办的官学,民间办的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蒿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麓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等四所。但是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所以岳麓书院能够说是中国教育的缩影。

  请您继续前行,登上前面的古戏台。

  赫曦台

  我们登上的古戏台,名叫赫曦台。“赫曦”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赫”指红色,“曦”指朝霞,赫曦台原是建于岳麓山顶的观日台。南宋乾道年间,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拭的邀请来书院讲学,清晨他们一同上岳麓山顶登台看日出。之后山顶的赫曦台荒废了。清乾隆五十一年,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面建了这座台。道光元年,山长欧阳厚均将此台改名为“赫曦台”,以记念朱熹和张拭。

  赫曦台石砌台基,居高开阔。在台上的左右内壁上有高约两米的“福”、“寿”二字,说到“福寿”二字,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嘉庆十二年乡试以后,州**官在书院宴请中举的举人。此时来了一位脚蹬草鞋的老道人,众人见来客是个无名老道,便戏谑地叫他写个字看看。道人见状,一手拈须,一手提起堂前的扫把,沾上黄泥,写下一个丈余高的“寿”字,扬长而去,众人目瞪口呆。在看那字,健笔如龙,力透骨肌,方知遇到仙人。其后山长罗典为弥过失,也为了对称,补书了一“福”字。但这福字的笔力就大不如“寿”字。除去故事的传奇色彩,福寿也是中国老百姓的一种期盼。你看赫曦台顶部雕饰的八挂图,还有寿字、蝙蝠图案,也是象征“福”、“寿”的意思。赫曦台上的屏风正面是岳麓书院总体*面图。此刻我们看到的岳麓书院面积为两*方米,建筑面积约7千*方米。书院分为四个部分:讲堂及两边的斋舍是教学区/讲堂后面御书楼是藏区;讲堂后方,包括文庙和专祠,是祭祀区;左后方是园林区。这是古代书院比较典型的格局。在屏风的另一面我们能够看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拭,明代著名理学家、心学创始人王守仁以及***留下的与赫曦台有关的诗句。说明赫曦台历史久远,已融入历代名人的文化活动之中。我们站在赫曦台往岳麓书院大门方向看,岳麓书院是以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层层递进,有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请您走下赫曦台。回头看赫曦台外侧前后左右两壁檐上,分别塑有〈张良进厦〉、〈老子出关〉、〈麻姑献寿〉〈拾玉蜀〉等传统戏曲故事,造型别致,形态自如;还有代表传统说中的八仙的萧、花篮等器物,都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风格。赫曦台上还有一幅对联:“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上联中的“安”,指安然自得;“利”指利益;“勉”强。意思是说,治学要不论安、利、勉哪种状况,只要锲而不舍,均能到达成功的目的;下联的意思是说,要通晓天、地、人的道理,才能称得上“才”。也就是说要博学,以致成才。它表达出古代学者的人才观念,是由清代的进士,曾任湖南布政使的左捕撰写,当代书法家王超尘书写。

  大门

  岳麓书院历史经历过多次兵与火与重建,目前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基本格局。此刻看到的大门是清朝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重建的。门额“岳麓书院”四字为宋代真宗皇帝的题字。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宋代真宗皇帝认为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山长周式德行称著,个性召见周式,白拜国子监主薄,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不想留在京城做官,请求回岳麓书院。皇帝就赐他经书和“岳麓书院”御匾,悬挂于大门正十方。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大门两旁一幅著名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相传清代嘉庆年间,岳麓书院进行大修,完工以后,门人请山长袁名撰写对联。袁名出了上联“唯楚有才”请学生应对。大家苦思不得结果。恰好贡生张中阶飘过,他吐口而出;“于斯为盛”,对的十分巧妙。山长的上联初看似乎简单,实则有难度。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用之”。这就要求下联也出自典故。张中阶对的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言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都出自典故,好处关切,实为佳作。对联中“唯”和“于”都是语气助词,没有有具体好处,意思是说,楚国人才众多,而在那里尤为兴盛。这是前人对岳麓书院人才辈出的赞誉。的确,岳麓书院当时集中了一批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如朱熹、张拭、王阳明等;也培养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优秀学生,如哲学大师王夫之、启蒙思想家魏源、军事家左宗棠、外交家郭蒿涛、维新运动领袖唐才常,以及教育家杨昌济等等。说人才兴盛,实不为过。大门前有两个大理石的门当,据说是宋代的作品。正面雕刻有高浮雕的“三狮戏球”,表示国泰民安,吉祥喜庆的意思;背面有“锦鸡芙蓉”意为“锦上添花”;其它图案如梅、兰、竹,荷花、白鹭等都反映了封建文人的世俗欲求和政治抱负。岳麓书院是古代文人建筑,它广泛应用寓意深远的.雕刻、对联、匾额等装修手法,把人生哲理、传统美德、儒家教训等与建筑结合起来,营造一种人文环境,到达教育人的目的,这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之一。大门左右两墙上也有一副当代学者的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边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上联的意思是说,无论古往今来,治理国家,都是把培育人才作为急迫的任务,切不可忽视世界的历史潮流和千年学府的作用。下联的意思是说,做学问,既有继承,有要有革新,英雄豪杰就在于能顺应时势,融会变通,试想一想,宋代的朱熹、张拭,*代的***、蔡和森,他们的治学方法,不是值得后人深思和仿效的吗大门前是留影的好地方。照完像后,请继续前行。

  二门

  进入大门以后,我们看到的是二门。它采用五间单檐悬山结构,中间开有三张门,花岗石门框;左右为过道,通南北斋舍。原门建于明代嘉靖元年,抗日战争期间曾**本侵略者飞机炸毁,这是1984年重建的。二门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匾,撰者无法考证。原匾为清同治七年所制,抗日战争期间曾被炸毁,先匾为1984年复制。二门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尧舜典〉,下联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撰联者是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的监督程颂万先生。二门过厅两边有清代山长罗典所撰的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上亮点出岳麓书院的地里位置,山接衡岳,水临湘江,深山大泽,龙盘虎踞,气势非凡。下联描述岳麓书院继承孔孟学说,崇尚圣贤之道,是学*礼仪的好地方。着幅对联用22个字把岳麓书院的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儒学说传统描述得淋漓尽致,恰倒好处。大门左边有一块大型菊花石,这是湖南浏阳特产。花形是依天然石纹加工而成的,如此之大,是实不多见。进入二门后,请回头看二门背面的碑匾“潇湘槐市”。原匾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所撰书,抗日战争中被毁。先匾为原***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楚图南补书。“潇湘”泛指湖南,“槐市”指汉代长安城北的一片森林。当时京城的书生们常聚于此,或议论于槐树下。“潇湘槐市”指岳麓书院是湖南的“槐市”,文人、学者经常聚集于此。意思是岳麓书院人才之盛,有如汉代长安之槐市。继续往前,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讲堂。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7

  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xx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面示意图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岳麓书院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寿”、“佛”?关于这“寿”和“佛”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在唐代,每年的乡举考试后,放榜的第二天,州县的长官都要为得中的举子举行宴会,名为鹿鸣宴,因为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小雅"鹿鸣》而得名,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了明清;重返鹿鸣会,是指参加鹿鸣会的举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够重返鹿鸣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以山长的身份重返鹿鸣宴的,罗典是第一人,这个传说便发生在罗典重返鹿鸣宴的这一天。

  这一天,书院格外热闹,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前来道贺,并且吟诗作赋一显自己的才华。正当大家正在乐着的'时候,一个乞丐模样的老道想进来,守门的人拦也拦不住,老道来到厅堂,向罗典打了一揖首,说道:“众位施主,贫道也来凑热闹”。众人见他这模样,都看不起他,想戏弄他一下,叫他写几个字来看看。老道听了,知道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扫把,沾了些黄泥,瞅准赫曦台上的一面白墙,刷!刷!就是两笔,写下了一个丈余高的“寿”字。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当回过神来的时候,老道已不知所踪了。再看这字,健笔如飞、力透骨肌,知道这定非凡人所能为,罗典后悔不已,托人四处去寻找这老道士的下落,但还是无法找到。为了弥补过失,同时也为了对称,罗典便亲自在对面的白墙上补写了一个“福”字,是一笔写成的,但这个福字的笔力就无法与“寿”字相比了。

  现在请问大家,岳麓书院除了讲学和藏书二大功能外,还具有什么?对了,祭祀性建筑群,濂溪祠我们去仰理学箅祖周赜“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范,四箴亭我们去读理学大成者程赜、程颢“四箴”文功,崇道祠我们去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张试“朱张学”的影响,文庙我们去仰慕一代圣人“风舞于雩,咏而归”的胸襟。朋友们,游览完古朴、雅致的岳麓书院,你是否还在仔细地品味这千年积淀的文化呢?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8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书院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块“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了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

  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纷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樱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志。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

  通过参观这两块御赐匾额,进一步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实在晚唐以后,虽然书院日益成为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机构,但其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同样都叫书院,有的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甚至学前班,而岳麓书院是高层次的书院,它的讲学者多为全国名流大师,而学生也要经过考试和推荐才能选拔入学,像“千年学府”、“四大书院”之类美誉,对于岳麓书院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要知道,岳麓书院比法国的巴黎大学早280多年,比英国的牛津大学也要早300年呢。

  好,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讲堂中间,老师授课的讲坛上会摆设两张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张椅子?请大家动动脑筋,猜猜看。

  参观完御书楼之后,沿回廊右转,发现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墙黑瓦的小院落,这里是奉祀理学大师及岳麓书院培养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见的船山祠是纪念著名的学术大师、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岁就进岳麓书院读书,深受当时山长吴道行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影响,他后来结社著书,评议朝政,又在衡阳揭竿起义,举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笔杆为武器,潜心著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的最好体现。

  岳麓书院之所以人才辈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辈出,都与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思想影响密切相关,也都是“经世致用”四个字的最好体现。一个人要想有经天纬地之材,救济万民之心,则必须要在少年时刻苦攻读,完善自我。岳麓书院内广种桑树,就是提醒每一位学子都要像春蚕一样埋头苦学,终生不辍;讲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规就是要规范每一位学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举止;书院内“实事求是”,“道南正脉”等匾额也是在告诫每一位学子都要牢记儒家传统中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但埋头苦读、修身养性就算是人才了吗?不是,人才不是知识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须具有胸怀万民之心,回报社会之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教育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将知识取之于书,用之于民,只有那济世救国、奋不顾身的学生才能在岳麓书院永远受到尊重和怀念。

  正因为岳麓书院本着“经世致用”的教育原则,千百年来,它为社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值得永远缅怀的精英。如抗金名将游九功,改革先驱陶澍、魏源,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来的谭嗣同、杨昌济、蔡锷、陈天华、_、***等三湘俊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精神的伟大实践者。

  大家在游览的过程中,想必已经看到了我们湖南的改革日渐深入,长沙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何尝又不是“经世致用”的最好体现呢!岳麓书院辟出这样一片宁静的院落,供奉理学大师和“经世致用”的圣贤,以便后人瞻仰,实在是要告诉每一位参观者,经世致用,回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可喜可贺的是,“经世致用”已被市**定为我们长沙精神的组成部分,这既是对我们长沙人民过去贡献的一个总结和肯定,又将更加旗帜鲜明地指导我们每个市民努力参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想必大家参观到这里,已经体会到了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9

  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

  犜缆词樵菏俏夜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犜缆词樵鹤源戳⒁潦迹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牫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0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干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干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干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簏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岳麓书院”这块匾,这是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才”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幅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做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汇粹之地的历史史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诚所撰写的。***青年时曾入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了***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过来看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休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休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那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薯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了二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二位汇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朱张两人当时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于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谢谢大家。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1

  岳麓书院导游词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 X 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X 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2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参观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我很高兴成为你的导游。我们现在在岳麓书院前门。请抬头。有一块“千禧大学”的牌匾。岳麓书院为什么叫“千年大学”?最初,岳麓书院于公元976年由潭州太守朱东创建于宋太祖。它有1000多年的历史,所以被称为千年学府。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松阳书院、绥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了,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千禧大学丰富的文化氛围。

  从岳麓书院的这个*面图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布局采用中轴线对称、进深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书院的建筑有三个主要功能:演讲、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河西梯田,是古代封神演戏的舞台。朱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常常早起跑到岳麓山下看日出。当他看到日出时,他鼓掌“贺,贺”,意思是红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在这里建了一个*台,取名“何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岳麓书院门口。请看大门上的牌匾“岳麓书院”,它是北宋第二任皇帝宋真宗赠送的。我们再来看看两边的对联:“只有楚有才,斯昌”。上联“唯楚有才”出自《左传》,下联“四境富贵”出自《论语》。这副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是世界上最辉煌的人才聚集地这一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在报告厅。讲堂是讲课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写了“忠孝节”四字,所以又叫“忠孝节堂”。

  讲堂有三块匾额,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自然”、“道南正脉”。首先来看第一个牌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年湖南工学院院长斌不成写的。***年轻时住在学院的`半自*室里。“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影响很大。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本质。再来看第二块匾:“学而时*之”,康熙皇帝给的。“学而时*之”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性”指人性,“天”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性本善是上天赋予的,教育的目的是还原人的天命本性,实现天人合一。皇帝给的牌匾是为了鼓励学生宣传理学,加强自身修养。同时它告诉人们,在这里学*可以获得美德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知识水*。最里面的“道南正脉”牌匾是乾隆皇帝为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成就而赠的,意思是说岳麓书院传播的朱、张、胡、项学是理学南传后的正统。

  牌匾为原,此处“道”指理学。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代的术语。理学的鼻祖是湖南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程颐、程颢这两位著名的兄弟则是对理学的发展和拓展。再往下看,报告厅的中心是一个长方形的报告厅,高约1米。这是老师过去讲课的地方。上面有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和朱。当年两人能说话,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来了几千人听讲座,可见当时朱、张的名气很大。想想看,历史上有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王夫之、魏源等。坐在树下听老师讲课。

  接下来,我们将参观作为收藏功能一部分的皇家图书大厦。这是书院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旅行就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历史文化有了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3

朋友们:

  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1.2万*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年),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现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现在,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关于此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年),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生的宴会,因为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热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写几个字,道人当然明白其中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人寻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寿”对称。大家现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

  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年)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行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结构。大门两旁有一块汉白玉鼓形上马石,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背面是芙蓉锦鸡图、荷花鹭鸶图,此物相传是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严惩贪官曹百万从曹府搬来献给母校的。大门上方的“岳麓书院”匾额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对联高度褒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具的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豪杰:被誉为“一时之英才”的抗金名将吴猎,主张“官兵一体”大败十万金兵的功臣赵方,“忠鲠可嘉,宜得奖谥”的彭龟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学家、史学家魏源,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中兴将相”的桐城——湘乡派盟主曾国藩,收复新疆的爱国名将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气节的郭嵩焘,“欲栽大木柱长天,慧眼识“毛蔡”的杨昌济,后来的岳麓高足陈天华、蔡和森、邓和森、邓中夏等。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墙壁上的福寿两字暗含的藏龙卧虎之意切合。大门之后是二门,二门至讲堂两方均为斋舍。右侧是教学斋。左侧是半学斋,教学斋和半学斋反映岳麓书院教学中“教学相长,惟教学半学”的辨证思想。一代伟人***也曾多次寓居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

  各位朋友,请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游览的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的场所,是书院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由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意即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给青年***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同志逐渐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成为***思想的精髓,这是岳麓书院文化对*代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大家再看讲堂大厅中央悬挂的两块流鎏金木匾,第一块是“学达性天”匾,此匾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御赐,意思是通过学*理学可以达到恢复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说明了岳麓书院是以理学作为办学传统,到这里来求学,可以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第二块是“道南正脉”匾,这块匾是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御赐,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方传播后是正统,此匾高度评价了书院传播理学的地位。大家请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计时坛,这是以前教师讲课的地方,讲坛上摆有两把红木雕花座椅,这是当年两面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拭会讲的用物。朱张会讲,盛况空前,“马饮则池水立竭。舆止则冠冕塞途”。为经念这两位名家,长沙至今还有“饮马塘、”“朱张渡”等地名。讲堂现有八幅对联和诸如《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等大量碑言刻。讲堂右侧是湘水讲经堂,左侧是百泉轩等景点,请大家各自欣赏。党和领导人江小明、**、**、***和***、**、**等前领导人均视察过岳麓书院并挥毫泼墨,使书院更添迷人的光彩,所以讲堂右侧有一个专门的展厅,展示党和领导人及海内外知名人士的照片和题词,*******“楚材斯盛”的题词便高度评价了岳麓书院的地位。

  好,现在大家请跟我走。穿过讲堂后,一个独特的自成一体的院落呈现在大家眼前。初次游览的朋友们,可能认为到讲堂就到了尽头,没想到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座三层楼阁建筑,居于中轴线的尾端,坐西面东雄视整个书院,这就是古代的图书馆——御书楼。御书楼始建于宋咸*二年(公元999年),开始叫书楼,后来屡建屡毁,地址搬迁了好几个地方,名称也改为藏经阁、尊经阁。御书楼在清代是民间较大的一座图书馆,藏书最多的时候有用2万多卷,制定有藏书条例,管理科学而且严格。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图书馆供教研人员和学生使用。现在的藏书数量已超过5万册,岳麓书院名誉院长***和湖南大学顾问***把自已的藏书捐给了岳麓书院。大家是否还记得刚才在讲堂右侧的展厅里参预的珍藏品,其中就职有***同志的赠书。大家若想领略岳麓学子们在学*之余的审美情趣,请折回御书楼南侧的后花园去观鸢飞鱼跃,去赏竹林冬翠,去诵白云红枫,去摹麓山寺碑;大家若想缅怀岳麓院先贤圣哲们的业绩,请转身去御书楼北侧。

  现在请问大家,书院除了讲学和藏书二大功能外,还具有什么?对了,祭祀性建筑群,濂溪祠我们去仰理学箅祖周赜“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范,四箴亭我们去读理学大成者程赜、程颢“四箴”文功,崇道祠我们去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张试“朱张学”的影响,文庙我们去慕一代圣人“风舞于雩,咏而归”的胸襟。朋友们,游览完古朴、雅致的岳麓书院,你是否还在仔细地品味这千年积淀的文化呢?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4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

  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灵气;“坛*”即*位,除地为坛,上设*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岳麓书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们位于中轴线的右侧。

  中轴线右侧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庙建筑群,它是岳麓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设功臣、有恩于书院的地方长官、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祭祀,达到端正学统,整束学风、启发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榜样教育。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庙,文庙原称孔庙,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庙对于岳麓书院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

  岳麓书院是目前国惟一一所还在招收学生的古代书院,文庙两侧的廊屋现在已经是书院在读研究生们的教室。

  穿过大成门,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嵩山书院的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3)

——岳麓书院的导游词 (菁华5篇)

  1.引导游客鉴赏

  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2.传播文化知识

  传统文化知识即向游客介绍有关旅游胜地的历史典故、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民族*俗、古迹名胜、风景特色,使游客增长知识。

  3.陶冶游客情操

  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把旅游者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此外,导游词通过对旅游地出产物品的说明、讲解,客观上起到向游客介绍商品的作用。

  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书院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块“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了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

  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纷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樱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志。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

  通过参观这两块御赐匾额,进一步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实在晚唐以后,虽然书院日益成为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机构,但其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同样都叫书院,有的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甚至学前班,而岳麓书院是高层次的书院,它的讲学者多为全国名流大师,而学生也要经过考试和推荐才能选拔入学,像“千年学府”、“四大书院”之类美誉,对于岳麓书院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要知道,岳麓书院比法国的巴黎大学早280多年,比英国的牛津大学也要早300年呢。

  好,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讲堂中间,老师授课的讲坛上会摆设两张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张椅子?请大家动动脑筋,猜猜看。

  参观完御书楼之后,沿回廊右转,发现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墙黑瓦的小院落,这里是奉祀理学大师及岳麓书院培养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见的船山祠是纪念著名的学术大师、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岁就进岳麓书院读书,深受当时山长吴道行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影响,他后来结社著书,评议朝政,又在衡阳揭竿起义,举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笔杆为武器,潜心著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的最好体现。

  岳麓书院之所以人才辈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辈出,都与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思想影响密切相关,也都是“经世致用”四个字的最好体现。一个人要想有经天纬地之材,救济万民之心,则必须要在少年时刻苦攻读,完善自我。岳麓书院内广种桑树,就是提醒每一位学子都要像春蚕一样埋头苦学,终生不辍;讲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规就是要规范每一位学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举止;书院内“实事求是”,“道南正脉”等匾额也是在告诫每一位学子都要牢记儒家传统中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但埋头苦读、修身养性就算是人才了吗?不是,人才不是知识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须具有胸怀万民之心,回报社会之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教育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将知识取之于书,用之于民,只有那济世救国、奋不顾身的学生才能在岳麓书院永远受到尊重和怀念。

  正因为岳麓书院本着“经世致用”的教育原则,千百年来,它为社会、为*培养了一大批值得永远缅怀的精英。如抗金名将游九功,改革先驱陶澍、魏源,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来的谭嗣同、杨昌济、蔡锷、陈天华、_、*等三湘俊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精神的伟大实践者。

  大家在游览的过程中,想必已经看到了我们湖南的改革日渐深入,长沙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何尝又不是“经世致用”的最好体现呢!岳麓书院辟出这样一片宁静的院落,供奉理学大师和“经世致用”的圣贤,以便后人瞻仰,实在是要告诉每一位参观者,经世致用,回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可喜可贺的是,“经世致用”已被市*定为我们长沙精神的组成部分,这既是对我们长沙人民过去贡献的一个总结和肯定,又将更加旗帜鲜明地指导我们每个市民努力参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想必大家参观到这里,已经体会到了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岳麓书院导游词。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风景优美的岳麓山参观举世闻名的岳麓书院。今天,由我“客串”书院导游,引领大家踏上这一非凡的文化书香之旅!

  我们眼前的这块“风水宝地”便是古城长沙学术气息最浓郁的地方——岳麓书院。它是一座宁静优雅的庭院,有着千年波斓壮阔的历史,它的背后所蕴含的是一种大气、睿智,是一代又一代学子千年传承相继的文化梦想。庭前廊下、翘壁飞檐,那梦,是从唐代就一直延续下来的。怎么样,大家闭上眼,尽情地感受一下这里清冷的风的味道,是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吧——那是有着千年不变浓浓的书香气息呢!

  岳麓书院是一片古朴典雅的明清风格古建筑群,它坐落在风景名胜岳麓山清风峡口,静静地屹立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下。它的每一进院落、每一方石碑、每一片砖瓦、每一扇雕窗,都暗藏着隽永的文化品味,是享誉中外的“千年学府”。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古代四大书院,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现在,就让我们循着古圣先贤们的足迹走进书院这亘古不变的文化氛围中去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面图: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在书院的园林中,无论是小桥流水、假山回廊,都与讲堂构成了一副浑然天成的画面。儒道互补,庄重典雅,这正是岳麓书院传承千载的精神佳境。

  经过悬挂“千年学府”匾的头门就是赫曦台,内壁两侧墙上各有一个金色大字——“福”与“寿”如龙腾虎跃,遥相呼应。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书院的大门。正上方悬挂宋真宗“岳麓书院”御匾,“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一千古名联很霸气地挂在大门上,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材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大门两旁安放的一对汉白玉抱鼓石双面浮雕,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现在,请大家移步,摆放着两把红木雕花座椅的地方便是“讲堂”了。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讲堂正中设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为古代老师授课的地方,上面摆两把红木雕花座椅,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表示两位大师*起*坐、不分秋色。讲台之后有木质屏风,上面嵌刻山长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该文内容实为古代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

  讲堂两璧嵌“忠、孝、廉、节”四字石刻,据传系朱熹手书。这四字实际上正是岳麓书院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校训。在讲堂正面两侧壁上,还有四块碑“整、齐、严、肃”,与“忠、孝、廉、杰”碑相映衬,书院灵魂的脉络始终清晰明了。

  岳麓书院不仅有读书讲学之所,还有一处三层建筑,那便是“御书楼”。御书楼“藏”在讲堂屏壁之后,现藏书已达6万多册,现在是湖南大学的古籍图书馆。

  岳麓书院的楼阁砖瓦闪耀着千年凝聚的智慧,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这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传奇更会影响指引我们的一生!

  欣赏完这几进深深的庭院,今天我们的游览也接*尾声。感谢同学们的配合,期待下一次的交流!谢谢!


嵩山书院的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4)

——成都导游词 (菁华3篇)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于,大家可以叫我于导。

  别以为成都可只有火锅,好吃的东西可多着呢!有鲜辣肉多的兔头,有劲道非常的担担面,还有香醇可口的米酒成都还有两条美食街,是锦里和宽窄巷子,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前方便来到了青城山。青城山座落于四川都江堰西南,又名丈人山,面积125*方千米,海拔1600米。36峰形若城廓,环列一体,由于林木苍翠,长年常绿,因此得名,被誉为青城天下幽。青城前山、后山两部份组成了景区。青城山是我国道教起源地之一,山上有道观70余座,被称为第五洞天。主要景点有108处,其中以天师洞、上清宫、金鞭岩、双泉水帘洞最为出名。大家可以自行参观。

  青城山景区内有丰富的资源,其中的瑞圣花、枯枝牡丹、青城茶等奇花名茶更是著称于世。洞天贡茶、洞天乳酒、道家泡菜、白果炖鸡被誉为青城四绝。唐代大诗人杜甫游青城山时,曾留下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幽意。的名句。

  假如要问天下哪个水利工程最古老,非都江堰莫属。都江堰创建于公元前300年的秦昭襄王时代,由蜀郡守李冰父子修建。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个部份组成了整个工程。

  为了变水害为水利,李冰根据川西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在劳动人民的支持下,凿开玉垒山,引水灌良田。在岷江江心筑堤分水,堤的前端是把岷江分为内外二江的分水鱼嘴,外江是经都江堰、乐山至宜宾入长江的岷江正流,全长700多千米;内江是人工渠道,在宝瓶口的节制下,流入成都*原。同时,在分水堤口段修建了飞沙堰,以避免更多的洪水和泥沙流入内江,从而使洪水、泥沙自动地泄归外江,有效地控制了内江的流量,从而变水害为水利。

  后人为了记念李冰父子,便在四周建造了二王庙、伏龙观。观内有塑造于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的李冰父子大型石像,和制于唐代的飞龙鼎等。大家如有空可以参观。

  目前,都江堰浇灌面积达800万亩,可谓是千古受益的伟大工程。它也是中华民族改造自然的奇迹之一。

  成都还有很多有名的景点,如乐山东大学佛、杜甫草堂、金沙遗址、九寨沟、青羊宫、*我们今天只旅游了一小部份,希望大家能细细游赏。

  第一天,我们去了都江堰,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水利工程,是李兵父子俩修的!这个都江堰可不简单,他可以防洪、防旱的。岷江被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流入长江,内江流入稻田,非常巧妙吧?防旱的时候,水只流到内江,防洪的时候,水既流到内江,也流到外江。都江堰真是巧夺天工,造福后代呀!

  路边的野花在空气中散发着清香,我们走在都江堰静静的江边,一边走一边不感叹着古人的伟大。

  城隍大殿是城隍爷审案的地方,小鬼是负责把鬼魂抓回来的,如果有罪,就到阎王爷的十殿去报到,如果没罪,就放了他。

  我们第二天去了青城山,青城天下幽。里面的确非常幽静。那里的树木高大挺拔,山谷深不见底。到了半山腰,我和妈妈诗兴大发,妈妈出了上联:“深山幽谷有仙人”。我脱口而出就对出下联:“青城仙观飞仙鸟”。而老爸对的是“都江水涛拜二王”唉,缺了点儿诗情画意,男生就这样。

  第三天我们又去了峨眉山的金顶,到了上面,我们第一个看到的是金色的十面佛,他很高,他的坐骑是大象。十面佛用慈祥的微笑看着我们,彷佛在说:“阿弥陀佛,你们玩儿得开心吧!”跟十面佛一样,大殿的屋顶也是金色的。在阳光照耀下,金顶和十面佛金光灿灿,散发着神圣的光芒。

  一阵仙风吹过,风涌云起,这时候云海像无边无际的海洋,云雾扑面而来,十面佛和金顶周围仙雾缥缈。这不就是人间仙境吗?

  青城的幽,峨嵋的秀,岷江的水,都让我流连忘返。什么时候再去看看呢?


嵩山书院的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5)

——拙政园的导游词 (菁华3篇)

  欢迎大家来拙政园参观。

  拙政园和我市的留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合称为我国的“四大名园”。后两个属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宏大,装饰繁复,金碧辉煌,充满满清的审美趣味;而我们苏州的两个花园是典型的南方文人写意园,宅园紧凑小巧,素朴精雅,是文人现实生活中的桃花源。

  拙政园是*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风格疏朗,创造的山水亲和喜人,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生哲学,是*最典型的明代园林作品。同时,在中部花园山水处理上的伟大成就,“一池三岛”的格局成为了后世园林创作的范本。被世人誉为“*园林之母”。

  拙政园也是苏州最大的私家花园,占地5公顷。它的创意构思由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执笔而成。拙政园始建于1509年,从画到园,前后历时16年。历史上几经兴废,园主几经变更,其中包括太*天国忠王李秀成。相传*最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有关大观园的许多描写都与拙政园的园景相吻合。

  第一任园主王献臣是明朝的监察使,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监督地方的吏政情况,职位显赫;官场失意后还乡,在苏州城内东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现在的“拙政园”。名字源于晋代潘岳的文章,“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自嘲地说,自己才学浅薄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而行治国*天下的壮志,只配回家作一农夫,从此不理朝政,享受隐退林泉的雅兴。就象这座“兰雪堂”的名字,取自诗句“清风洒兰雪”,表达主人洁白自持、潇洒大方的志趣。

  在这幅漆雕屏风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拙政园由两条游廊分成三部分: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明代王心一买下后取名为“归田园居”。曾经遭到严重的破坏,保留的建筑很少。如今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珍贵树种和典型的古典建筑。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又称“复园”,完好地保留了明代简雅而铺张、敦厚而轻灵的风格,在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上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西部是清代主人张履谦重修的,称“补园”,色彩上有了蓝色的装点,风格上带有明显的清代时尚特征。

  同时,我们从这幅漆雕画上可以看到,园中绝大部分的建筑都与水相邻,面对水面或者挑起凌空于水面之上,它们的名字也都得灵感于流动着连接着园中各处的水,把江南水乡特有的风致描摹得精彩绝伦。特别是水中遍植的荷花,或拥翠堆绿,或红白点缀,或枯枝待雨,古人赋予它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和园主青睐于它的“香远益清”,这些催发诗人清愁的物事在这里都因园景需要各有表现。如今,拙政园一年一度的“荷花节”,不但集及了百余种荷花品种,还精心使千年古莲子发芽,并培育出碗莲等珍贵的观赏品种,赢得了游客啧啧称赞。

  【出兰雪堂西门,在缀云峰前】

  一来到花园里,园主给我们观赏的竟然是一块巨大的湖石,遮挡了园中秀丽的景色,反而更激起我们游园的兴趣。进门见山这种处理方法,在造园手法上,称作“抑景”。既是屏障,相当于园门入口处屏风的功能;又因自身的美感淡化了它本身的实用功能而成为一景。就好象“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样,遮遮挡挡的,却使欣赏者更想见识“庐山真面目”了。含蓄而委婉的表达艺术是蕴藉在我们东方人血液中的,也正是所谓的“东方魅力”吧。在拙政园的任何一点看花园,你都看不到它的全部,以围墙、游廊、树木等把整个花园分割并连接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园中有园,园外还有园,别有洞天。一个个障景,象眼前的“缀云峰”,闭合、展开的过程谱写了游园的节奏之美。而园中道路曲折起伏,连石桥都是一波三折,使我们观园的视角时刻发生变化,园林景色在光影变化中精彩纷呈,达到“移步换景”的审美感觉,如同展开一幅描绘主人心迹的山水古画。在这点上,拙政园由画而园、游园成画的`特色是*画和苏州古典园林相互结合、相互影响最好的例证了。

  中西方文化截然不同,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西方花园是古典主义时期笛卡儿理论的实践。它的开阔与部分功能和我们先秦的宫苑有相似之处。走出宫殿,整个花园一览无遗,可以一直望到尽头的阿波罗池塘,好象和西方人的直率不谋而合。在中轴线大道两旁,苗圃以各种几何形图案修剪排列着,工整有序,同时树木也修成锥形、柱形或圆形,用笛卡儿几何原理来塑造自然,来迎合当时朝廷讲究礼仪、寻求秩序的潮流。它产生的背景是路易十四希望迁都凡尔赛,重造王室的威望,所以成为园中最重要的“阿波罗”。也许因为其直也失去了很多“柳暗花明”的乐趣。

  我们的拙政园和法国的凡尔赛花园都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时代的产物。尽管在形式上两者千差万别,但都是把人类的意志强加于大自然,按主人的趣味、文化加以修饰,只不过我们的花园更自然化,已经超越了第一次的抽象,把抽象再赋予具体的自然形式,进入返朴归真的新境界。同时我们还在建筑上创造了千变万化的建筑形式,优美的曲线与自然的曲折相映衬,使人类的活动一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整饬山水而使野趣天成,这一理念同时极大地影响了十八世纪的欧洲造园事业,在德国、法国、英国、都出现了仿苏州式的花园的出现。

  熟悉《红楼梦》的游客注意往左看,两座湖石站在路口象守护神一样,正好和书中描述的大观园门口的情况一致,一象猛兽,一象鬼怪。右面这鬼怪石,藤萝似散发,有耳有鼻,形神兼备。曹雪芹先生的祖父在苏州织造府为官多年,小时候居住园中,耳濡目染,把拙政园的胜景嫁接到他心目中的大观园也在情在理,秫香馆也成了稻香村,见山楼成了藕香榭等等,为我们的拙政园也添色不少。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位于的是苏州古城东北面最大的名园“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有人说,拙政园酷似我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大观园,这话究竟有没有道理?还是请大家跟我走进拙政园,去探寻一下大观园的影子吧!

  现在我们看到高高的砖砌墙门的正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宅有园,前宅有园的格局。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整个造园以山水并重,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皆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各位游客:现在从园门进去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氛围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疏密得体,*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走出兰雪堂,迎面有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凉快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水池边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转划龙船”。走到这里,似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大家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这座卷棚歇山顶的建筑,就是“芙蓉榭”。此榭为东花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面对荷花池,背倚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是参照此榭设计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那座重檐攒尖八角亭,名为“天泉阁”。阁中有“天泉井”,相传此井为元代大弘寺东斋的遗迹。夏日可在此阁欣赏紫薇花。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面看却只有一层。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那座外观轻快明朗,体量较大的四面厅,称“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欣赏稻麦飘香的地方。“楼可四观,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观望中。”现在所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过来的,体量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秫香馆西南,隔溪有一土山,上有长方亭,名“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诗意,亦曾叫“补拙亭”。在亭中居高临下放眼四望,东园景色尽收眼底。

  东中花园以这条复廊分隔,复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不同的团被水中波纹反射叠印,随着步移花窗的变换,园内景色也不断地变化。穿过复廊的黑漆大门,便到了中部花园。看这座半亭倚墙而作,亭中有一圆拱门,三面凌空,长廊似虹,故名“倚虹亭”。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极远处又有一亭,亭内也有一圆拱门,这就是西花园的“别有洞天”园门。而在亭台楼阁旁,小桥流水之上,古树花木之间,屹立着一座宝塔,那就是园外远处的北寺塔,给人以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这一借景的手法,运用得很成功,园主确实费尽了心机。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浴室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使人感到开阔而深远。中部花园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现在各位请看池岛假山,池岸曲折,水绕山转。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亭”点缀其上。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具有*山水画的传统构图特色,也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们先来观赏“悟竹幽居”。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与众不同的它是一个方亭,4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会联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北面青竹石笋,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和远望群山、*看流水的那种赏心悦目的感受。

  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缓步登山,这座轻巧若飞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义于唐代诗人曾任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的诗:“书后欲提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霜浓橘红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

  穿过丛林,越过小溪,步上石阶,就到了“雪香云蔚亭”。它位于岛的中央制高点。居高临下,与远香堂遥遥相对,站在亭内,园中各处亭台楼阁一览无余。停住上有文征明手书的对联,上方还有明代画家倪云露的“山花野鸟之间”题额。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中部花园的中心池边,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围绕水面,有荷风四面亭、香洲、见山楼、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和远香堂等景点。

  湖中岛上的“荷风四面亭”上有一幅很有趣的.楹联,不仅描绘了此处的景色特点,还巧妙地点出了四季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楹联上联仿济南大明湖“小沧浪”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下联则仿照唐代诗人李洞的“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与“荷风四面亭”隔山相望的是“香洲”。“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实际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称为石坊或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丛里徐徐而行。而这艘石坊由亭、台、楼、阁、榭五种典型建筑组合而成:船头为荷花台,茶室为四方亭,船舱为面水榭,船楼为澄观楼,船尾为野航阁。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临河,处处通船,所以在园林中也建有石坊。同时石坊也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借此表白园主“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

  经过九曲石桥,沿着游廊走,就见到“见山楼”,古代叫做“藕香榭”。见山楼语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它三面环水,似苍龙嬉水,楼是龙头,水廊是龙身,云墙是龙尾,门洞是龙嘴,曲桥是龙须。相传此楼曾被用作太*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处。登楼远眺,可见苏州西南的灵岩山。这里视野开阔,为北部的主景区,与南部次景区小沧浪、小飞虹和得真亭的空间窄小的布局形成对照。

  从“见山楼”沿着游廊往南走,可以来到“小沧浪”。“小沧浪”的出典是《楚辞。渔夫》,原话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缨,准备出仕辅助朝纲;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双脚,决心引退逍遥自在。“小沧浪”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一个闲静的水院。站在“小沧浪”前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只见藕香榭前各路水源汇聚一池,似乎“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四去,其中一条支流弯弯曲曲,扑面而来,经过“小飞虹”,过“小沧浪”,有种余味未尽的感觉。

  从小沧浪往东走,就来到了“远香堂”。远香堂位于中部花园的中心位置,回抱于山池之间,后面宽阔的*台连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开时,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所以称为“远香堂”。远香堂建筑形体高大,而且厅内没有一根阻碍行动和视线的庭柱,四面都镶有玻璃,可以坐在厅里品茶、聊天、看景。厅的南边是一座峻峭的黄石假山,北边是池岛假山,东边山坡上有“绣绮亭”,西边池塘边有“倚玉轩”,给人以*山远水,山高水低的感觉。“远香堂”匾额原为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沈德潜手笔,现为*代书法家张辛稼补书。两边有一副对联,共80字,是苏州诸多园林中最长的对联,记载了当年八旗奉直会馆达官贵人聚会时的盛况。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物,十分重视意境的设计,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法作点缀,既记述了名园的历史,又点明了景点的精华,还书法了园主的情怀。

  远香堂的东南角圆洞门中,深藏着一组各具特色的小建筑,闲庭别院,这里被称为拙政园中的“园中园”,因种有枇杷而得名“枇杷园”。各位游客走到这里,见到前面一道云墙,两面种有牡丹,正当“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再往前走就发现黄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边的一个门洞。当我们步步走*时,门洞渐渐扩大,你会发现门洞像一轮明月,镶嵌在白色的云墙上。穿过门洞后,这轮明月又被这边的黄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从月洞门外向南看,嘉实亭掩映于枇杷丛中;入洞门回首北望,掩映于烟波林木中的雪香云蔚亭与月洞门、嘉实亭同在一条视线内,收到了隐蔽对景的效果,由此可见,苏州古典园林在辟门开窗时,除考虑到出入和采光外,力求处处有景,景随步移。

  枇杷园以庭院建筑为主,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等。这些建筑把空间分为3个小院,而小院既隔又连,相叠穿插,空间和景物处理上富有变化。每个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脚步量一下却发现相差甚大。原来“玲珑馆”前的云墙造得较矮,视野开阔就显得大。而“海棠春坞”尺寸比较小,但开了几个漏窗,使天井显得比较宽敞。“听雨轩”前的天井面积比较大,就开了一个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适宜,园景丰富。当年园主喜欢同家眷在这里,一边品尝苏州的船点,一边细听那余地打在瓦楞片上、芭蕉叶上、碎石地上,发出各种声音,陶醉在大自然的音乐创作之中。“嘉实亭”里有一幅对联“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用在这里,惟妙惟肖。

  从中花园穿过“别有洞天”的圆洞门后,就来到了西花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 “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是鸳鸯厅结构。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面是四个屋面;外面看是一个大厅,里边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纳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进门时,圆洞门上方的“得少佳趣”篆体砖雕把我们引入佳境。北厅“卅六鸳鸯馆”馆名为清代状元洪钧所书,南厅的“十八曼陀罗花馆”馆名出自清代状元陆润庠的手笔。鸳鸯是美满姻缘的代名词,曼陀罗花是延年益寿的吉祥物。曼陀罗花即是山茶花的别名,园主在小院中种了各种山茶花18种,故取名“十八曼陀罗花馆”。这个大厅造型别致,椽子为弓形和弧形,四角有耳房,相传是园主听昆曲的地方。这里四面窗格上都嵌有菱形蓝白相间的玻璃,构成美丽的图案,每当剩下烈日时,阳光透过窗户变成一道道蓝白相间的光束,洒在地上泛起阵阵凉意。如果游客们有兴趣的话,可以靠*蓝色玻璃窗往外看,只见屋顶上、树枝上、石块上、荷叶上,都像是洒上了一层白雪。

  西北面的“留听阁”,取唐代诗人李商隐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之意命名。南面飞罩是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海、雀的花纹,构图匀称,手法精巧。楠木镂雕的云龙图案落地罩和隔扇裙板上的蟠龙图案,相传是太*天国忠王府内的遗物。

  在“卅六鸳鸯馆”北面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幢楼阁的倒影,这幢楼阁便是“倒影楼”。楼阁下层“拜文揖沈之斋”,就是“文征明先生和沈周先生纪念馆”。沈周是文征明的老师,后人将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合称“明四家”。到影楼中间屏门上雕刻着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无根竹图,并配有诗词。

  隔岸池边有一座小轩,像一把打开的折扇,俗称扇亭,取名“与谁同坐轩”,取义于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扇面状屋面和扇亭与后山屋面恰似扇把的“笠亭”构成了一把完整的折扇。

  各位游客:拙政园的主要景观就游赏到此。让我们在以拙政园为代表的苏州园林,在“咫尺山林”再现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在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小园林里,享受一份温馨的家庭气氛吧。

  拙政园在江苏苏州市娄门内。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为大宏寺。明正德年同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成宅园,并借用晋代潘岳《嗣居赋》中:“此亦拙者之力政也”的语意,取“拙政”二字为园名。1860~1863年曾为太*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1954年对外开放。

  拙政园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

  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中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园中“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鸳鸯厅”,而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所以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感到这里可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

  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纷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而香洲即位于这一水湾口之两侧。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其主体建筑,池中两岛为其主景,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向远香堂,从建筑物名称来看,也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此园以水为主,水面的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多临水,保持了明代清逸古朴的造园风格,是我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1997年12月4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嵩山书院的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6)

——岳麓书院导游词菁选

岳麓书院导游词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麓书院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够作为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此刻所处的地方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先啊,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建立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好了,此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从岳麓书院的这幅片*面图上大家能够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那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起来到岳麓山上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轰轰的太阳升起来了,之后张拭就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岳麓书院”这块匾,这就是宋真宗御赐的,请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为楚有才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幅对联也就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第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史实。

  我们此刻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之后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公专校长宾步诚所撰写的。***青年时曾入居学斋,实事求是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之后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了***思想的精髓。大家再过来看一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就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那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指的是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那里求学能够获得德性修养,到达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的正统,匾为原物,那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那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了二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拭和朱熹这来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二位汇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俩人当时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书院作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此刻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这天的游览也要结束了,经过这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谢谢大家!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此刻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先,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建立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齐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面图上,大家能够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那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之后张就在那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此刻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之后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构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之后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思想的精髓。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那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那里求学,能够获得德性修养,到达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那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此刻的图书馆,我们这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这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朋友们好!欢迎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我很高兴成为导游。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岳麓书院的正门。请抬头。有一个千年大学的牌匾。岳麓书院为什么被称为千年大学?最初,岳麓书院于公元976年由潭州太守朱东创建于宋太祖。它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此被称为“千年大学”。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松阳书院的睢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好了,现在让我们感受一下千禧大学丰富的文化氛围。从岳麓书院的这个*面图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布局采用中轴线对称、多深度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功能:演讲、藏书和祭祀。这里是和太,是古代代神的舞台。朱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常常早起在岳麓山上看日出。看到日出的时候,他鼓掌“河西,和太”,意思是壮丽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建了一个戏台,取名“和太”。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岳麓书院门口。请看大门上岳麓书院的牌匾,是宋真宗赠的。请再看一遍两边的对联,“唯楚有才,余思盛世”。上联出自《左传》的楚有才,下联出自《论语》,所以这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第一才子聚集地的史实。

  现在我们来到了演讲厅,这是演讲的中心。后来,因为朱写了忠孝老实节四个大字,故又叫“忠孝节堂”。讲堂有三块匾额,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自然”、“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块牌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年湖南公学校长斌不成写的。再来看看第二块牌匾,学着达到自然,这是康熙皇帝给的。学而时*之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性是天赋的,教育的目的是恢复人的.天命本性,达到天人合一。

  皇帝赐匾,意在鼓励学生宣传理学,加强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读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知识水*。最里面的道南正迈牌匾是乾隆皇帝为表彰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成就而赠送的。意思是岳麓书院传入的张著《湖湘学》,是理学南传的正统,牌匾是原作。这里的道统指的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代的一种法学。

  理学的鼻祖是湖南的周敦颐老先生,而程颐、程颢兄弟则发展壮大了理学。再往下看,报告厅的中心是一个长方形的论坛,高约一米。这是老师过去讲课的地方。上面放着两把椅子,以纪念两位大师和朱。他们在一起讲话,盛况空前,成千上万的人从全国各地赶来聆听。由此可见,朱、张在当时是出了名的。想想历史上有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王夫之、魏源等。

  接下来,我们将参观皇家图书大厦,这是学院收藏功能的一部分。这是学院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好了,今天的旅行就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历史文化有了大致的了解。谢谢!

各位游客:

  作为导游,我很荣幸能和你一起欣赏岳麓书院的迷人风景。你可以叫我李xx。希望你玩得开心。让我们开始美好的旅程。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为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校。后来多次更名调整,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它延续了几千年,弦乐和歌曲层出不穷,所以被称为“千年大学”。

  门前对联“出才”就是源于这个现代。香雪海和日本获得了荣耀。”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鱼雨先生写的。总结了岳麓书院在培养人才、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走进大门,可以看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岳麓书院是目前中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书院。中国的书院始于唐代,当时只是一个收集书籍、阅读书籍和编纂书籍的地方。北宋时期,统治者推行“吴言文秀”政策,鼓励民办学校。书院的教育功能迅速产生和发展,成为一种与**办的官学和民间组织办的私学并存的新型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是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登封的浩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原书院、长沙的岳麓书院。但只有岳麓书院办了几千年,发展成了现代大学——湖南大学。所以岳麓书院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缩影。

  请继续前进,登上前面的古代舞台。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风景优美的岳麓山参观举世闻名的岳麓书院。今天,由我“客串”书院导游,引领大家踏上这一非凡的文化书香之旅!

  我们眼前的这块“风水宝地”便是古城长沙学术气息最浓郁的地方——岳麓书院。它是一座宁静优雅的庭院,有着千年波斓壮阔的历史,它的背后所蕴含的是一种大气、睿智,是一代又一代学子千年传承相继的文化梦想。庭前廊下、翘壁飞檐,那梦,是从唐代就一直延续下来的。怎么样,大家闭上眼,尽情地感受一下这里清冷的风的味道,是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吧——那是有着千年不变浓浓的书香气息呢!

  岳麓书院是一片古朴典雅的明清风格古建筑群,它坐落在风景名胜岳麓山清风峡口,静静地屹立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下。它的每一进院落、每一方石碑、每一片砖瓦、每一扇雕窗,都暗藏着隽永的文化品味,是享誉中外的“千年学府”。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现在,就让我们循着古圣先贤们的足迹走进书院这亘古不变的文化氛围中去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面图: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在书院的园林中,无论是小桥流水、假山回廊,都与讲堂构成了一副浑然天成的画面。儒道互补,庄重典雅,这正是岳麓书院传承千载的精神佳境。

  经过悬挂“千年学府”匾的头门就是赫曦台,内壁两侧墙上各有一个金色大字——“福”与“寿”如龙腾虎跃,遥相呼应。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书院的大门。正上方悬挂宋真宗“岳麓书院”御匾,“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一千古名联很霸气地挂在大门上,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材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大门两旁安放的一对汉白玉抱鼓石双面浮雕,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现在,请大家移步,摆放着两把红木雕花座椅的地方便是“讲堂”了。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讲堂正中设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为古代老师授课的地方,上面摆两把红木雕花座椅,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表示两位大师*起*坐、不分秋色。讲台之后有木质屏风,上面嵌刻山长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该文内容实为古代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

  讲堂两璧嵌“忠、孝、廉、节”四字石刻,据传系朱熹手书。这四字实际上正是岳麓书院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校训。在讲堂正面两侧壁上,还有四块碑“整、齐、严、肃”,与“忠、孝、廉、杰”碑相映衬,书院灵魂的脉络始终清晰明了。

  岳麓书院不仅有读书讲学之所,还有一处三层建筑,那便是“御书楼”。御书楼“藏”在讲堂屏壁之后,现藏书已达6万多册,现在是湖南大学的古籍图书馆。

  岳麓书院的楼阁砖瓦闪耀着千年凝聚的智慧,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这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传奇更会影响指引我们的一生!

  欣赏完这几进深深的庭院,今天我们的游览也接*尾声。感谢同学们的配合,期待下一次的交流!谢谢!

各位游客:

  很荣幸能以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一齐来领略岳麓书院的魅力风光,大家能够叫我李xx,期望大家能够玩的开心,下面开始我们美妙的旅程吧!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以后多次更名和调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期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称“千年学府”。

  门前的对联“千百年楚才导源于此*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虞愚先生撰写。它概括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才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进入大门我们能够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岳麓书院目前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中国书院始于唐朝,当时只是藏书、读书和编书的地方。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书院的教育功能凸现出来,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与**办的官学,民间办的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蒿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麓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等四所。但是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所以岳麓书院能够说是中国教育的缩影。

  请您继续前行,登上前面的古戏台。

  赫曦台

  我们登上的古戏台,名叫赫曦台。“赫曦”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赫”指红色,“曦”指朝霞,赫曦台原是建于岳麓山顶的观日台。南宋乾道年间,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拭的邀请来书院讲学,清晨他们一同上岳麓山顶登台看日出。之后山顶的赫曦台荒废了。清乾隆五十一年,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面建了这座台。道光元年,山长欧阳厚均将此台改名为“赫曦台”,以记念朱熹和张拭。

  赫曦台石砌台基,居高开阔。在台上的左右内壁上有高约两米的“福”、“寿”二字,说到“福寿”二字,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嘉庆十二年乡试以后,州**官在书院宴请中举的举人。此时来了一位脚蹬草鞋的老道人,众人见来客是个无名老道,便戏谑地叫他写个字看看。道人见状,一手拈须,一手提起堂前的扫把,沾上黄泥,写下一个丈余高的“寿”字,扬长而去,众人目瞪口呆。在看那字,健笔如龙,力透骨肌,方知遇到仙人。其后山长罗典为弥过失,也为了对称,补书了一“福”字。但这福字的笔力就大不如“寿”字。除去故事的传奇色彩,福寿也是中国老百姓的一种期盼。你看赫曦台顶部雕饰的八挂图,还有寿字、蝙蝠图案,也是象征“福”、“寿”的意思。赫曦台上的屏风正面是岳麓书院总体*面图。此刻我们看到的岳麓书院面积为两*方米,建筑面积约7千*方米。书院分为四个部分:讲堂及两边的斋舍是教学区/讲堂后面御书楼是藏区;讲堂后方,包括文庙和专祠,是祭祀区;左后方是园林区。这是古代书院比较典型的格局。在屏风的另一面我们能够看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拭,明代著名理学家、心学创始人王守仁以及***留下的与赫曦台有关的诗句。说明赫曦台历史久远,已融入历代名人的文化活动之中。我们站在赫曦台往岳麓书院大门方向看,岳麓书院是以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层层递进,有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请您走下赫曦台。回头看赫曦台外侧前后左右两壁檐上,分别塑有〈张良进厦〉、〈老子出关〉、〈麻姑献寿〉〈拾玉蜀〉等传统戏曲故事,造型别致,形态自如;还有代表传统说中的八仙的萧、花篮等器物,都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风格。赫曦台上还有一幅对联:“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上联中的“安”,指安然自得;“利”指利益;“勉”强。意思是说,治学要不论安、利、勉哪种状况,只要锲而不舍,均能到达成功的目的;下联的意思是说,要通晓天、地、人的道理,才能称得上“才”。也就是说要博学,以致成才。它表达出古代学者的人才观念,是由清代的进士,曾任湖南布政使的左捕撰写,当代书法家王超尘书写。

  大门

  岳麓书院历史经历过多次兵与火与重建,目前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基本格局。此刻看到的大门是清朝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重建的。门额“岳麓书院”四字为宋代真宗皇帝的题字。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宋代真宗皇帝认为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山长周式德行称著,个性召见周式,白拜国子监主薄,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不想留在京城做官,请求回岳麓书院。皇帝就赐他经书和“岳麓书院”御匾,悬挂于大门正十方。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大门两旁一幅著名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相传清代嘉庆年间,岳麓书院进行大修,完工以后,门人请山长袁名撰写对联。袁名出了上联“唯楚有才”请学生应对。大家苦思不得结果。恰好贡生张中阶飘过,他吐口而出;“于斯为盛”,对的十分巧妙。山长的上联初看似乎简单,实则有难度。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用之”。这就要求下联也出自典故。张中阶对的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言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都出自典故,好处关切,实为佳作。对联中“唯”和“于”都是语气助词,没有有具体好处,意思是说,楚国人才众多,而在那里尤为兴盛。这是前人对岳麓书院人才辈出的赞誉。的确,岳麓书院当时集中了一批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如朱熹、张拭、王阳明等;也培养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优秀学生,如哲学大师王夫之、启蒙思想家魏源、军事家左宗棠、外交家郭蒿涛、维新运动领袖唐才常,以及教育家杨昌济等等。说人才兴盛,实不为过。大门前有两个大理石的门当,据说是宋代的作品。正面雕刻有高浮雕的“三狮戏球”,表示国泰民安,吉祥喜庆的意思;背面有“锦鸡芙蓉”意为“锦上添花”;其它图案如梅、兰、竹,荷花、白鹭等都反映了封建文人的世俗欲求和政治抱负。岳麓书院是古代文人建筑,它广泛应用寓意深远的.雕刻、对联、匾额等装修手法,把人生哲理、传统美德、儒家教训等与建筑结合起来,营造一种人文环境,到达教育人的目的,这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之一。大门左右两墙上也有一副当代学者的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边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上联的意思是说,无论古往今来,治理国家,都是把培育人才作为急迫的任务,切不可忽视世界的历史潮流和千年学府的作用。下联的意思是说,做学问,既有继承,有要有革新,英雄豪杰就在于能顺应时势,融会变通,试想一想,宋代的朱熹、张拭,*代的***、蔡和森,他们的治学方法,不是值得后人深思和仿效的吗大门前是留影的好地方。照完像后,请继续前行。

  二门

  进入大门以后,我们看到的是二门。它采用五间单檐悬山结构,中间开有三张门,花岗石门框;左右为过道,通南北斋舍。原门建于明代嘉靖元年,抗日战争期间曾**本侵略者飞机炸毁,这是1984年重建的。二门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匾,撰者无法考证。原匾为清同治七年所制,抗日战争期间曾被炸毁,先匾为1984年复制。二门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尧舜典〉,下联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撰联者是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的监督程颂万先生。二门过厅两边有清代山长罗典所撰的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上亮点出岳麓书院的地里位置,山接衡岳,水临湘江,深山大泽,龙盘虎踞,气势非凡。下联描述岳麓书院继承孔孟学说,崇尚圣贤之道,是学*礼仪的好地方。着幅对联用22个字把岳麓书院的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儒学说传统描述得淋漓尽致,恰倒好处。大门左边有一块大型菊花石,这是湖南浏阳特产。花形是依天然石纹加工而成的,如此之大,是实不多见。进入二门后,请回头看二门背面的碑匾“潇湘槐市”。原匾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所撰书,抗日战争中被毁。先匾为原***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楚图南补书。“潇湘”泛指湖南,“槐市”指汉代长安城北的一片森林。当时京城的书生们常聚于此,或议论于槐树下。“潇湘槐市”指岳麓书院是湖南的“槐市”,文人、学者经常聚集于此。意思是岳麓书院人才之盛,有如汉代长安之槐市。继续往前,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讲堂。

  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xx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面示意图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岳麓书院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寿”、“佛”?关于这“寿”和“佛”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在唐代,每年的乡举考试后,放榜的第二天,州县的长官都要为得中的举子举行宴会,名为鹿鸣宴,因为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小雅"鹿鸣》而得名,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了明清;重返鹿鸣会,是指参加鹿鸣会的举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够重返鹿鸣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以山长的身份重返鹿鸣宴的,罗典是第一人,这个传说便发生在罗典重返鹿鸣宴的这一天。

  这一天,书院格外热闹,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前来道贺,并且吟诗作赋一显自己的才华。正当大家正在乐着的'时候,一个乞丐模样的老道想进来,守门的人拦也拦不住,老道来到厅堂,向罗典打了一揖首,说道:“众位施主,贫道也来凑热闹”。众人见他这模样,都看不起他,想戏弄他一下,叫他写几个字来看看。老道听了,知道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扫把,沾了些黄泥,瞅准赫曦台上的一面白墙,刷!刷!就是两笔,写下了一个丈余高的“寿”字。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当回过神来的时候,老道已不知所踪了。再看这字,健笔如飞、力透骨肌,知道这定非凡人所能为,罗典后悔不已,托人四处去寻找这老道士的下落,但还是无法找到。为了弥补过失,同时也为了对称,罗典便亲自在对面的白墙上补写了一个“福”字,是一笔写成的,但这个福字的笔力就无法与“寿”字相比了。

  现在请问大家,岳麓书院除了讲学和藏书二大功能外,还具有什么?对了,祭祀性建筑群,濂溪祠我们去仰理学箅祖周赜“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范,四箴亭我们去读理学大成者程赜、程颢“四箴”文功,崇道祠我们去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张试“朱张学”的影响,文庙我们去仰慕一代圣人“风舞于雩,咏而归”的胸襟。朋友们,游览完古朴、雅致的岳麓书院,你是否还在仔细地品味这千年积淀的文化呢?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书院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块“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了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

  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纷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樱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志。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

  通过参观这两块御赐匾额,进一步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实在晚唐以后,虽然书院日益成为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机构,但其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同样都叫书院,有的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甚至学前班,而岳麓书院是高层次的书院,它的讲学者多为全国名流大师,而学生也要经过考试和推荐才能选拔入学,像“千年学府”、“四大书院”之类美誉,对于岳麓书院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要知道,岳麓书院比法国的巴黎大学早280多年,比英国的牛津大学也要早300年呢。

  好,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讲堂中间,老师授课的讲坛上会摆设两张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张椅子?请大家动动脑筋,猜猜看。

  参观完御书楼之后,沿回廊右转,发现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墙黑瓦的小院落,这里是奉祀理学大师及岳麓书院培养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见的船山祠是纪念著名的学术大师、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岁就进岳麓书院读书,深受当时山长吴道行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影响,他后来结社著书,评议朝政,又在衡阳揭竿起义,举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笔杆为武器,潜心著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的最好体现。

  岳麓书院之所以人才辈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辈出,都与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思想影响密切相关,也都是“经世致用”四个字的最好体现。一个人要想有经天纬地之材,救济万民之心,则必须要在少年时刻苦攻读,完善自我。岳麓书院内广种桑树,就是提醒每一位学子都要像春蚕一样埋头苦学,终生不辍;讲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规就是要规范每一位学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举止;书院内“实事求是”,“道南正脉”等匾额也是在告诫每一位学子都要牢记儒家传统中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但埋头苦读、修身养性就算是人才了吗?不是,人才不是知识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须具有胸怀万民之心,回报社会之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教育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将知识取之于书,用之于民,只有那济世救国、奋不顾身的学生才能在岳麓书院永远受到尊重和怀念。

  正因为岳麓书院本着“经世致用”的教育原则,千百年来,它为社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值得永远缅怀的精英。如抗金名将游九功,改革先驱陶澍、魏源,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来的谭嗣同、杨昌济、蔡锷、陈天华、_、***等三湘俊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精神的伟大实践者。

  大家在游览的过程中,想必已经看到了我们湖南的改革日渐深入,长沙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何尝又不是“经世致用”的最好体现呢!岳麓书院辟出这样一片宁静的院落,供奉理学大师和“经世致用”的圣贤,以便后人瞻仰,实在是要告诉每一位参观者,经世致用,回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可喜可贺的是,“经世致用”已被市**定为我们长沙精神的组成部分,这既是对我们长沙人民过去贡献的一个总结和肯定,又将更加旗帜鲜明地指导我们每个市民努力参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想必大家参观到这里,已经体会到了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

  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

  犜缆词樵菏俏夜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犜缆词樵鹤源戳⒁潦迹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牫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干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干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干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簏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岳麓书院”这块匾,这是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才”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幅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做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汇粹之地的历史史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诚所撰写的。***青年时曾入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了***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过来看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休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休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那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薯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了二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二位汇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朱张两人当时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于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谢谢大家。

  岳麓书院导游词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 X 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X 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参观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我很高兴成为你的导游。我们现在在岳麓书院前门。请抬头。有一块“千禧大学”的牌匾。岳麓书院为什么叫“千年大学”?最初,岳麓书院于公元976年由潭州太守朱东创建于宋太祖。它有1000多年的历史,所以被称为千年学府。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松阳书院、绥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了,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千禧大学丰富的文化氛围。

  从岳麓书院的这个*面图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布局采用中轴线对称、进深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书院的建筑有三个主要功能:演讲、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河西梯田,是古代封神演戏的舞台。朱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常常早起跑到岳麓山下看日出。当他看到日出时,他鼓掌“贺,贺”,意思是红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在这里建了一个*台,取名“何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岳麓书院门口。请看大门上的牌匾“岳麓书院”,它是北宋第二任皇帝宋真宗赠送的。我们再来看看两边的对联:“只有楚有才,斯昌”。上联“唯楚有才”出自《左传》,下联“四境富贵”出自《论语》。这副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是世界上最辉煌的人才聚集地这一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在报告厅。讲堂是讲课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写了“忠孝节”四字,所以又叫“忠孝节堂”。

  讲堂有三块匾额,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自然”、“道南正脉”。首先来看第一个牌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年湖南工学院院长斌不成写的。***年轻时住在学院的`半自*室里。“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影响很大。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本质。再来看第二块匾:“学而时*之”,康熙皇帝给的。“学而时*之”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性”指人性,“天”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性本善是上天赋予的,教育的目的是还原人的天命本性,实现天人合一。皇帝给的牌匾是为了鼓励学生宣传理学,加强自身修养。同时它告诉人们,在这里学*可以获得美德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知识水*。最里面的“道南正脉”牌匾是乾隆皇帝为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成就而赠的,意思是说岳麓书院传播的朱、张、胡、项学是理学南传后的正统。

  牌匾为原,此处“道”指理学。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代的术语。理学的鼻祖是湖南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程颐、程颢这两位著名的兄弟则是对理学的发展和拓展。再往下看,报告厅的中心是一个长方形的报告厅,高约1米。这是老师过去讲课的地方。上面有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和朱。当年两人能说话,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来了几千人听讲座,可见当时朱、张的名气很大。想想看,历史上有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王夫之、魏源等。坐在树下听老师讲课。

  接下来,我们将参观作为收藏功能一部分的皇家图书大厦。这是书院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旅行就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历史文化有了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朋友们:

  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1.2万*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年),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现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现在,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关于此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年),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生的宴会,因为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热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写几个字,道人当然明白其中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人寻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寿”对称。大家现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

  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年)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行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结构。大门两旁有一块汉白玉鼓形上马石,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背面是芙蓉锦鸡图、荷花鹭鸶图,此物相传是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严惩贪官曹百万从曹府搬来献给母校的。大门上方的“岳麓书院”匾额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对联高度褒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具的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豪杰:被誉为“一时之英才”的抗金名将吴猎,主张“官兵一体”大败十万金兵的功臣赵方,“忠鲠可嘉,宜得奖谥”的彭龟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学家、史学家魏源,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中兴将相”的桐城——湘乡派盟主曾国藩,收复新疆的爱国名将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气节的郭嵩焘,“欲栽大木柱长天,慧眼识“毛蔡”的杨昌济,后来的岳麓高足陈天华、蔡和森、邓和森、邓中夏等。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墙壁上的福寿两字暗含的藏龙卧虎之意切合。大门之后是二门,二门至讲堂两方均为斋舍。右侧是教学斋。左侧是半学斋,教学斋和半学斋反映岳麓书院教学中“教学相长,惟教学半学”的辨证思想。一代伟人***也曾多次寓居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

  各位朋友,请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游览的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的场所,是书院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由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意即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给青年***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同志逐渐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成为***思想的精髓,这是岳麓书院文化对*代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大家再看讲堂大厅中央悬挂的两块流鎏金木匾,第一块是“学达性天”匾,此匾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御赐,意思是通过学*理学可以达到恢复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说明了岳麓书院是以理学作为办学传统,到这里来求学,可以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第二块是“道南正脉”匾,这块匾是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御赐,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方传播后是正统,此匾高度评价了书院传播理学的地位。大家请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计时坛,这是以前教师讲课的地方,讲坛上摆有两把红木雕花座椅,这是当年两面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拭会讲的用物。朱张会讲,盛况空前,“马饮则池水立竭。舆止则冠冕塞途”。为经念这两位名家,长沙至今还有“饮马塘、”“朱张渡”等地名。讲堂现有八幅对联和诸如《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等大量碑言刻。讲堂右侧是湘水讲经堂,左侧是百泉轩等景点,请大家各自欣赏。党和领导人江小明、**、**、***和***、**、**等前领导人均视察过岳麓书院并挥毫泼墨,使书院更添迷人的光彩,所以讲堂右侧有一个专门的展厅,展示党和领导人及海内外知名人士的照片和题词,*******“楚材斯盛”的题词便高度评价了岳麓书院的地位。

  好,现在大家请跟我走。穿过讲堂后,一个独特的自成一体的院落呈现在大家眼前。初次游览的朋友们,可能认为到讲堂就到了尽头,没想到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座三层楼阁建筑,居于中轴线的尾端,坐西面东雄视整个书院,这就是古代的图书馆——御书楼。御书楼始建于宋咸*二年(公元999年),开始叫书楼,后来屡建屡毁,地址搬迁了好几个地方,名称也改为藏经阁、尊经阁。御书楼在清代是民间较大的一座图书馆,藏书最多的时候有用2万多卷,制定有藏书条例,管理科学而且严格。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图书馆供教研人员和学生使用。现在的藏书数量已超过5万册,岳麓书院名誉院长***和湖南大学顾问***把自已的藏书捐给了岳麓书院。大家是否还记得刚才在讲堂右侧的展厅里参预的珍藏品,其中就职有***同志的赠书。大家若想领略岳麓学子们在学*之余的审美情趣,请折回御书楼南侧的后花园去观鸢飞鱼跃,去赏竹林冬翠,去诵白云红枫,去摹麓山寺碑;大家若想缅怀岳麓院先贤圣哲们的业绩,请转身去御书楼北侧。

  现在请问大家,书院除了讲学和藏书二大功能外,还具有什么?对了,祭祀性建筑群,濂溪祠我们去仰理学箅祖周赜“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范,四箴亭我们去读理学大成者程赜、程颢“四箴”文功,崇道祠我们去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张试“朱张学”的影响,文庙我们去慕一代圣人“风舞于雩,咏而归”的胸襟。朋友们,游览完古朴、雅致的岳麓书院,你是否还在仔细地品味这千年积淀的文化呢?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嵩山书院的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7)

——岳麓书院导游词范文十份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此刻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先,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建立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齐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面图上,大家能够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那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之后张就在那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此刻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之后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构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之后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思想的精髓。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那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那里求学,能够获得德性修养,到达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那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此刻的图书馆,我们这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这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岳麓书院导游词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 X 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X 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

  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灵气;“坛*”即*位,除地为坛,上设*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岳麓书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们位于中轴线的右侧。

  中轴线右侧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庙建筑群,它是岳麓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设功臣、有恩于书院的地方长官、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祭祀,达到端正学统,整束学风、启发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榜样教育。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庙,文庙原称孔庙,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庙对于岳麓书院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

  岳麓书院是目前国惟一一所还在招收学生的古代书院,文庙两侧的廊屋现在已经是书院在读研究生们的教室。

  穿过大成门,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各位游客:

  很荣幸能以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一齐来领略岳麓书院的魅力风光,大家能够叫我李xx,期望大家能够玩的开心,下面开始我们美妙的旅程吧!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以后多次更名和调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期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称“千年学府”。

  门前的对联“千百年楚才导源于此*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虞愚先生撰写。它概括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才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进入大门我们能够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岳麓书院目前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中国书院始于唐朝,当时只是藏书、读书和编书的地方。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书院的教育功能凸现出来,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与**办的官学,民间办的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蒿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麓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等四所。但是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所以岳麓书院能够说是中国教育的缩影。

  请您继续前行,登上前面的古戏台。

  赫曦台

  我们登上的古戏台,名叫赫曦台。“赫曦”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赫”指红色,“曦”指朝霞,赫曦台原是建于岳麓山顶的观日台。南宋乾道年间,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拭的邀请来书院讲学,清晨他们一同上岳麓山顶登台看日出。之后山顶的赫曦台荒废了。清乾隆五十一年,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面建了这座台。道光元年,山长欧阳厚均将此台改名为“赫曦台”,以记念朱熹和张拭。

  赫曦台石砌台基,居高开阔。在台上的左右内壁上有高约两米的“福”、“寿”二字,说到“福寿”二字,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嘉庆十二年乡试以后,州**官在书院宴请中举的举人。此时来了一位脚蹬草鞋的老道人,众人见来客是个无名老道,便戏谑地叫他写个字看看。道人见状,一手拈须,一手提起堂前的扫把,沾上黄泥,写下一个丈余高的“寿”字,扬长而去,众人目瞪口呆。在看那字,健笔如龙,力透骨肌,方知遇到仙人。其后山长罗典为弥过失,也为了对称,补书了一“福”字。但这福字的笔力就大不如“寿”字。除去故事的传奇色彩,福寿也是中国老百姓的一种期盼。你看赫曦台顶部雕饰的八挂图,还有寿字、蝙蝠图案,也是象征“福”、“寿”的意思。赫曦台上的屏风正面是岳麓书院总体*面图。此刻我们看到的岳麓书院面积为两*方米,建筑面积约7千*方米。书院分为四个部分:讲堂及两边的斋舍是教学区/讲堂后面御书楼是藏区;讲堂后方,包括文庙和专祠,是祭祀区;左后方是园林区。这是古代书院比较典型的格局。在屏风的另一面我们能够看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拭,明代著名理学家、心学创始人王守仁以及***留下的与赫曦台有关的诗句。说明赫曦台历史久远,已融入历代名人的文化活动之中。我们站在赫曦台往岳麓书院大门方向看,岳麓书院是以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层层递进,有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请您走下赫曦台。回头看赫曦台外侧前后左右两壁檐上,分别塑有〈张良进厦〉、〈老子出关〉、〈麻姑献寿〉〈拾玉蜀〉等传统戏曲故事,造型别致,形态自如;还有代表传统说中的八仙的萧、花篮等器物,都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风格。赫曦台上还有一幅对联:“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上联中的“安”,指安然自得;“利”指利益;“勉”强。意思是说,治学要不论安、利、勉哪种状况,只要锲而不舍,均能到达成功的目的;下联的意思是说,要通晓天、地、人的道理,才能称得上“才”。也就是说要博学,以致成才。它表达出古代学者的人才观念,是由清代的进士,曾任湖南布政使的左捕撰写,当代书法家王超尘书写。

  大门

  岳麓书院历史经历过多次兵与火与重建,目前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基本格局。此刻看到的大门是清朝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重建的。门额“岳麓书院”四字为宋代真宗皇帝的题字。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宋代真宗皇帝认为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山长周式德行称著,个性召见周式,白拜国子监主薄,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不想留在京城做官,请求回岳麓书院。皇帝就赐他经书和“岳麓书院”御匾,悬挂于大门正十方。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大门两旁一幅著名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相传清代嘉庆年间,岳麓书院进行大修,完工以后,门人请山长袁名撰写对联。袁名出了上联“唯楚有才”请学生应对。大家苦思不得结果。恰好贡生张中阶飘过,他吐口而出;“于斯为盛”,对的十分巧妙。山长的上联初看似乎简单,实则有难度。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用之”。这就要求下联也出自典故。张中阶对的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言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都出自典故,好处关切,实为佳作。对联中“唯”和“于”都是语气助词,没有有具体好处,意思是说,楚国人才众多,而在那里尤为兴盛。这是前人对岳麓书院人才辈出的赞誉。的确,岳麓书院当时集中了一批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如朱熹、张拭、王阳明等;也培养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优秀学生,如哲学大师王夫之、启蒙思想家魏源、军事家左宗棠、外交家郭蒿涛、维新运动领袖唐才常,以及教育家杨昌济等等。说人才兴盛,实不为过。大门前有两个大理石的门当,据说是宋代的作品。正面雕刻有高浮雕的“三狮戏球”,表示国泰民安,吉祥喜庆的意思;背面有“锦鸡芙蓉”意为“锦上添花”;其它图案如梅、兰、竹,荷花、白鹭等都反映了封建文人的世俗欲求和政治抱负。岳麓书院是古代文人建筑,它广泛应用寓意深远的雕刻、对联、匾额等装修手法,把人生哲理、传统美德、儒家教训等与建筑结合起来,营造一种人文环境,到达教育人的目的,这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之一。大门左右两墙上也有一副当代学者的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边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上联的意思是说,无论古往今来,治理国家,都是把培育人才作为急迫的任务,切不可忽视世界的历史潮流和千年学府的作用。下联的意思是说,做学问,既有继承,有要有革新,英雄豪杰就在于能顺应时势,融会变通,试想一想,宋代的朱熹、张拭,*代的***、蔡和森,他们的治学方法,不是值得后人深思和仿效的吗大门前是留影的好地方。照完像后,请继续前行。

  二门

  进入大门以后,我们看到的是二门。它采用五间单檐悬山结构,中间开有三张门,花岗石门框;左右为过道,通南北斋舍。原门建于明代嘉靖元年,抗日战争期间曾**本侵略者飞机炸毁,这是1984年重建的。二门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匾,撰者无法考证。原匾为清同治七年所制,抗日战争期间曾被炸毁,先匾为1984年复制。二门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尧舜典〉,下联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撰联者是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的监督程颂万先生。二门过厅两边有清代山长罗典所撰的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上亮点出岳麓书院的地里位置,山接衡岳,水临湘江,深山大泽,龙盘虎踞,气势非凡。下联描述岳麓书院继承孔孟学说,崇尚圣贤之道,是学*礼仪的好地方。着幅对联用22个字把岳麓书院的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儒学说传统描述得淋漓尽致,恰倒好处。大门左边有一块大型菊花石,这是湖南浏阳特产。花形是依天然石纹加工而成的,如此之大,是实不多见。进入二门后,请回头看二门背面的碑匾“潇湘槐市”。原匾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所撰书,抗日战争中被毁。先匾为原***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楚图南补书。“潇湘”泛指湖南,“槐市”指汉代长安城北的一片森林。当时京城的书生们常聚于此,或议论于槐树下。“潇湘槐市”指岳麓书院是湖南的“槐市”,文人、学者经常聚集于此。意思是岳麓书院人才之盛,有如汉代长安之槐市。继续往前,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讲堂。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参观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我很高兴成为你的导游。我们现在在岳麓书院前门。请抬头。有一块“千禧大学”的牌匾。岳麓书院为什么叫“千年大学”?最初,岳麓书院于公元976年由潭州太守朱东创建于宋太祖。它有1000多年的历史,所以被称为千年学府。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松阳书院、绥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了,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千禧大学丰富的文化氛围。

  从岳麓书院的这个*面图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布局采用中轴线对称、进深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书院的建筑有三个主要功能:演讲、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河西梯田,是古代封神演戏的舞台。朱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常常早起跑到岳麓山下看日出。当他看到日出时,他鼓掌“贺,贺”,意思是红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在这里建了一个*台,取名“何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岳麓书院门口。请看大门上的牌匾“岳麓书院”,它是北宋第二任皇帝宋真宗赠送的。我们再来看看两边的对联:“只有楚有才,斯昌”。上联“唯楚有才”出自《左传》,下联“四境富贵”出自《论语》。这副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是世界上最辉煌的人才聚集地这一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在报告厅。讲堂是讲课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写了“忠孝节”四字,所以又叫“忠孝节堂”。

  讲堂有三块匾额,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自然”、“道南正脉”。首先来看第一个牌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年湖南工学院院长斌不成写的。***年轻时住在学院的半自*室里。“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影响很大。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本质。再来看第二块匾:“学而时*之”,康熙皇帝给的。“学而时*之”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性”指人性,“天”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性本善是上天赋予的,教育的目的是还原人的天命本性,实现天人合一。皇帝给的牌匾是为了鼓励学生宣传理学,加强自身修养。同时它告诉人们,在这里学*可以获得美德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知识水*。最里面的“道南正脉”牌匾是乾隆皇帝为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成就而赠的,意思是说岳麓书院传播的朱、张、胡、项学是理学南传后的正统。

  牌匾为原,此处“道”指理学。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代的术语。理学的鼻祖是湖南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程颐、程颢这两位著名的兄弟则是对理学的发展和拓展。再往下看,报告厅的中心是一个长方形的报告厅,高约1米。这是老师过去讲课的地方。上面有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和朱。当年两人能说话,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来了几千人听讲座,可见当时朱、张的名气很大。想想看,历史上有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王夫之、魏源等。坐在树下听老师讲课。

  接下来,我们将参观作为收藏功能一部分的皇家图书大厦。这是书院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旅行就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历史文化有了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谢谢大家!

  欢迎大家来到风景优美的岳麓山参观举世闻名的岳麓书院。今天,由我“客串”书院导游,引领大家踏上这一非凡的文化书香之旅!

  我们眼前的这块“风水宝地”便是古城长沙学术气息最浓郁的地方——岳麓书院。它是一座宁静优雅的庭院,有着千年波斓壮阔的历史,它的背后所蕴含的是一种大气、睿智,是一代又一代学子千年传承相继的文化梦想。庭前廊下、翘壁飞檐,那梦,是从唐代就一直延续下来的。怎么样,大家闭上眼,尽情地感受一下这里清冷的风的味道,是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吧——那是有着千年不变浓浓的书香气息呢!

  岳麓书院是一片古朴典雅的明清风格古建筑群,它坐落在风景名胜岳麓山清风峡口,静静地屹立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下。它的每一进院落、每一方石碑、每一片砖瓦、每一扇雕窗,都暗藏着隽永的文化品味,是享誉中外的“千年学府”。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现在,就让我们循着古圣先贤们的足迹走进书院这亘古不变的文化氛围中去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面图: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在书院的园林中,无论是小桥流水、假山回廊,都与讲堂构成了一副浑然天成的画面。儒道互补,庄重典雅,这正是岳麓书院传承千载的精神佳境。

  经过悬挂“千年学府”匾的头门就是赫曦台,内壁两侧墙上各有一个金色大字——“福”与“寿”如龙腾虎跃,遥相呼应。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书院的大门。正上方悬挂宋真宗“岳麓书院”御匾,“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一千古名联很霸气地挂在大门上,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材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大门两旁安放的一对汉白玉抱鼓石双面浮雕,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现在,请大家移步,摆放着两把红木雕花座椅的地方便是“讲堂”了。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讲堂正中设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为古代老师授课的地方,上面摆两把红木雕花座椅,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表示两位大师*起*坐、不分秋色。讲台之后有木质屏风,上面嵌刻山长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该文内容实为古代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

  讲堂两璧嵌“忠、孝、廉、节”四字石刻,据传系朱熹手书。这四字实际上正是岳麓书院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校训。在讲堂正面两侧壁上,还有四块碑“整、齐、严、肃”,与“忠、孝、廉、杰”碑相映衬,书院灵魂的脉络始终清晰明了。

  岳麓书院不仅有读书讲学之所,还有一处三层建筑,那便是“御书楼”。御书楼“藏”在讲堂屏壁之后,现藏书已达6万多册,现在是湖南大学的古籍图书馆。

  岳麓书院的楼阁砖瓦闪耀着千年凝聚的智慧,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这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传奇更会影响指引我们的`一生!

  欣赏完这几进深深的庭院,今天我们的游览也接*尾声。感谢同学们的配合,期待下一次的交流!谢谢!

  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xx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面示意图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岳麓书院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虻难�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蛞黄鸬巧显缆瓷蕉タ慈粘觯�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虮阍诖诵拗�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寿”、“佛”?关于这“寿”和“佛”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在唐代,每年的乡举考试后,放榜的第二天,州县的长官都要为得中的举子举行宴会,名为鹿鸣宴,因为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小雅"鹿鸣》而得名,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了明清;重返鹿鸣会,是指参加鹿鸣会的举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够重返鹿鸣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以山长的身份重返鹿鸣宴的,罗典是第一人,这个传说便发生在罗典重返鹿鸣宴的这一天。

  这一天,书院格外热闹,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前来道贺,并且吟诗作赋一显自己的才华。正当大家正在乐着的'时候,一个乞丐模样的老道想进来,守门的人拦也拦不住,老道来到厅堂,向罗典打了一揖首,说道:“众位施主,贫道也来凑热闹”。众人见他这模样,都看不起他,想戏弄他一下,叫他写几个字来看看。老道听了,知道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扫把,沾了些黄泥,瞅准赫曦台上的一面白墙,刷!刷!就是两笔,写下了一个丈余高的“寿”字。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当回过神来的时候,老道已不知所踪了。再看这字,健笔如飞、力透骨肌,知道这定非凡人所能为,罗典后悔不已,托人四处去寻找这老道士的下落,但还是无法找到。为了弥补过失,同时也为了对称,罗典便亲自在对面的白墙上补写了一个“福”字,是一笔写成的,但这个福字的笔力就无法与“寿”字相比了。

  现在请问大家,岳麓书院除了讲学和藏书二大功能外,还具有什么?对了,祭祀性建筑群,濂溪祠我们去仰理学箅祖周赜“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范,四箴亭我们去读理学大成者程赜、程颢“四箴”文功,崇道祠我们去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张试“朱张学”的影响,文庙我们去仰慕一代圣人“风舞于雩,咏而归”的胸襟。朋友们,游览完古朴、雅致的岳麓书院,你是否还在仔细地品味这千年积淀的文化呢?


嵩山书院的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8)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范本5份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0xx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

  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灵气;"坛*"即*位,除地为坛,上设*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岳麓书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们位于中轴线的右侧。

  中轴线右侧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庙建筑群,它是岳麓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设功臣、有恩于书院的地方长官、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祭祀,达到端正学统,整束学风、启发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榜样教育。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庙,文庙原称孔庙,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庙对于岳麓书院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

  岳麓书院是目前国惟一一所还在招收学生的古代书院,文庙两侧的廊屋现在已经是书院在读研究生们的教室。

  穿过大成门,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

  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灵气;“坛*”即*位,除地为坛,上设*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岳麓书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们位于中轴线的右侧。

  中轴线右侧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庙建筑群,它是岳麓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设功臣、有恩于书院的地方长官、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祭祀,达到端正学统,整束学风、启发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榜样教育。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庙,文庙原称孔庙,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庙对于岳麓书院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

  岳麓书院是目前国惟一一所还在招收学生的古代书院,文庙两侧的廊屋现在已经是书院在读研究生们的教室。

  穿过大成门,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疏远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快“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分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志。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0xx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

  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灵气;"坛*"即*位,除地为坛,上设*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岳麓书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们位于中轴线的右侧。

  中轴线右侧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庙建筑群,它是岳麓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设功臣、有恩于书院的地方长官、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祭祀,达到端正学统,整束学风、启发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榜样教育。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庙,文庙原称孔庙,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庙对于岳麓书院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

  岳麓书院是目前国惟一一所还在招收学生的`古代书院,文庙两侧的廊屋现在已经是书院在读研究生们的教室。

  穿过大成门,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很荣幸能以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一起来领略岳麓书院的魅力风光,下面开始我们美妙的旅程吧!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以后多次更名和调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期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称“千年学府”。

  门前的对联“千百年楚才导源于此*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虞愚先生撰写。它概括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才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进入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岳麓书院目前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中国书院始于唐朝,当时只是藏书、读书和编书的地方。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书院的教育功能凸现出来,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与**办的官学,民间办的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蒿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麓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等四所。但是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所以岳麓书院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缩影。

  请您继续前行,登上前面的古戏台。

  赫曦台

  我们登上的古戏台,名叫赫曦台。“赫曦”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赫”指红色,“曦”指朝霞,赫曦台原是建于岳麓山顶的观日台。南宋乾道年间,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拭的邀请来书院讲学,清晨他们一同上岳麓山顶登台看日出。后来山顶的赫曦台荒废了。清乾隆五十一年,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面建了这座台。道光元年,山长欧阳厚均将此台改名为“赫曦台”,以记念朱熹和张拭。

  赫曦台石砌台基,居高开阔。在台上的左右内壁上有高约两米的“福”、“寿”二字,说到“福寿”二字,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嘉庆十二年乡试以后,州**官在书院宴请中举的举人。此时来了一位脚蹬草鞋的老道人,众人见来客是个无名老道,便戏谑地叫他写个字看看。道人见状,一手拈须,一手提起堂前的扫把,沾上黄泥,写下一个丈余高的“寿”字,扬长而去,众人目瞪口呆。在看那字,健笔如龙,力透骨肌,方知遇到仙人。其后山长罗典为弥过失,也为了对称,补书了一“福”字。但这福字的笔力就大不如“寿”字。除去故事的传奇色彩,福寿也是中国老百姓的一种期盼。你看赫曦台顶部雕饰的八挂图,还有寿字、蝙蝠图案,也是象征“福”、“寿”的意思。赫曦台上的屏风正面是岳麓书院总体*面图.现在我们看到的岳麓书院面积为两*方米,建筑面积约7千*方米.书院分为四个部分:讲堂及两边的斋舍是教学区/讲堂后面御书楼是藏区;讲堂后方,包括文庙和专祠,是祭祀区;左后方是园林区。这是古代书院比较典型的格局。在屏风的另一面我们可以看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拭,明代著名理学家、心学创始人王守仁以及***留下的与赫曦台有关的诗句。说明赫曦台历史久远,已融入历代名人的文化活动之中。我们站在赫曦台往岳麓书院大门方向看,岳麓书院是以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层层递进,有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请您走下赫曦台。回头看赫曦台外侧前后左右两壁檐上,分别塑有〈张良进厦〉、〈老子出关〉、〈麻姑献寿〉〈拾玉蜀〉等传统戏曲故事,造型别致,形态自如;还有代表传统说中的八仙的萧、花篮等器物,都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风格。赫曦台上还有一幅对联:“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上联中的“安”,指安然自得;“利”指利益;“勉”强。意思是说,治学要不论安、利、勉哪种情况,只要锲而不舍,均能达到成功的目的;下联的意思是说,要通晓天、地、人的道理,才能称得上“才”。也就是说要博学,以致成才。它表达出古代学者的人才观念,是由清代的进士,曾任湖南布政使的左捕撰写,当代书法家王超尘书写。

  大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