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导游词12篇

首页 / 导游词 / | 2022-04-22 13:42:39 导游词

苏州园林导游词1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拙政园。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以自然山水见长,而苏州则以园林景观取胜,当然这两座名城都离不开厚重的历史文化根基。在参观之前,我先给大家把苏州园林做一个概括的介绍:

  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而苏州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此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据记载,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几十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园林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1997年,以四大名园为代表的苏州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的造园艺术与*的文学和绘画艺术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风格,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精致、淡雅、写意见长,而且苏州园林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

  苏州园林大都是前宅后园,宅园合一,就园林本身而言,可赏,可游,可居。园林中山水池沼,花草树木,随处可见,亭台楼榭,杂然其间,从建筑物的任何一个角度看去,或漏,或借,或框,或抑,都是一副绝佳的写意山水画!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四大名园中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居住文明。苏州园林的建造还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的技术水*和艺术成就。

  苏州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每一个园林里,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信息:有的反映和传播着*传统哲学观念;有的宣扬人生哲理,还有的则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渲染,使人在游赏之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园中那些保存完好的历代书法名家手迹,不仅是珍贵的艺术品,还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憩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好了,现在请大家跟随我进入拙政园一起细细品味苏州园林的精髓所在。进园后我再给大家详细的介绍拙政园。

苏州园林导游词2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苏州游览观光。我是大家的导游员小贾,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将由我和大家共同度过 在游览的过程中,希望各位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我也会尽全力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此小贾先谢过给位了。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景点是苏州园林,提到它呢我想问一个问题:苏州园林是园林吗?大家会想:小贾你问的`问题好没水*啊,如果苏州园林不是园林,那我们去哪游玩啊?各位其实啊,苏州园林真不是园林,它是指*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是一个统称,主要以私家园林为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在1997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好了游客朋友们,现在呢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我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始建于1509年,据传它的建造者王献臣在建园之初,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了他人。各位从园门进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的诗句“春风洒兰雪”,厅堂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大家请看,拙政园分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各位走出了兰雪堂,迎面而来的是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走到这里我们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是不是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游客朋友们走出了东花园,我们便来到了中园。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四周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体现了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各位请跟我走,我们面前的这座亭子叫作“悟竹幽居”。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是一座方亭,4个圆洞门使人联想到十五的月亮。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看过了东园田园风光,欣赏过了中园的池岛假山胜景,最后我们来到了西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 “卅(sa)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是鸳鸯厅结构。从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面是四个屋面;从里面看是一个大厅,南北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盛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

  游客朋友们,接下来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咱们3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苏州园林导游词3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的寿宫,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后代范允临是他的女婿。

  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苏州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的空间中尽情地复苏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灵。

  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

  自抗日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苏州**,留园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园内建筑几成废墟。一九五三年苏州市人民*对留园进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园重现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一起,作为*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就是首批四个典型例证之一。留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让我们从这门厅开始,到园中去细细品位一番吧。

  首先请大家回头看一下刚刚进来的这扇黑漆大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的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刚才已经讲过,我们苏州的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园。他们本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他们不爱人来客往的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基于这种生活理念,苏州的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的高大门楼,其正门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普通民居。

  再请大家看这门厅正中屏门上嵌的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这是一九八六年时,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薄片相缀而成的。在全景图的上方高悬着一方扁额,上面写着“吴下名园”四个大字,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的地位。这是由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先生所题写的。在全景图屏门背面刻有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先生所择,吴进贤所书的《留园记》。

  【门厅与桥厅间的东侧长廊】

  各位现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上面刻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世界遗产”标识。他是留园于1997年12月被批准作为苏州古典园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后,于1998年立的。

  【长廊中部蟹眼天井处】

  这两方小小的露天空间,苏州人称之为天井。由于他们面积太小,所以人们称之为“蟹眼天井”。这两方蟹眼天井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采光而设计的。为了避免造景上的单调,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丰富了此处的景观内容。

  【“长留天地间”南院】

  来到这里,请大家看这个长方形的小院。由于庭院面积有限,不能大范围的造景,所以造园者就充分利用南面这堵高高的粉墙,来为游人设计了一幅立体的“国画”。这里布置了湖石,种上了金桂和玉兰。除了寓意“金玉满堂”外,正是一幅以粉墙为纸,花石为绘的立体国画的画境。

  【“长留天地间”东侧大空窗旁】

  各位请看这扇窗。这是一扇没有任何图案设计的单纯的长方形漏窗,这种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此处如果没有这扇空窗的话,那么这里的采光就不足,就会显得昏暗。所以说,这扇空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光。和前面讲过的蟹眼天井同样道理。园林建筑哪怕是一扇门一扇窗在建筑设计时,一定得考虑其造景功能。所以为了避免空窗的单调,就利用了植物盆栽来映衬它,使他在具有采光的同时,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立体的画面,此可谓一举两得。

  再请大家看这门楣上的砖刻门额“长留天地间”这几个字。这是篆刻书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写的,寓意留园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园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愿我们大家都能不辜负先人的期望,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来到这里,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走廊,这条长廊虽有数十米长,然而造园者巧妙的使廊、屋相接,并且在比较封闭的暗处设计了“蟹眼天井”来采光,用富于变化的建筑技巧使廊在空间上产生出了明与暗大与小的对比,另游人在不断变化的空间中,欣赏着各种布置独到的园林小品,在不知不觉中走完了这段长廊。

  另外,从园林审美方面来看,这段长廊相对于秀美的中部远景来说,大有一种“欲扬先抑”的审美效果。因此,这段长廊不仅被园林专家评定定为“留园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个苏州古典园林的廊形建筑中也有一处佳例。

  【六扇花窗处】

  穿过了“长留天地间”门洞,我们看到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窗图案,因此漏窗也俗称“花窗”。在便于通风和采光的同时,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设中长作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的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同时,从花窗中透出的园景,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的所谓“移步换景”之妙。

  当然,在通风采光和透镜的同时,花窗本身的花格图案在园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丰富墙面审美内容的效果。另外,在不同的光影照射下,花窗的花格会呈现出各种多姿多彩的落影,为古朴的园林*添了几份活泼的生气。

  我们现在请大家看南面的这堵白墙。墙根处有一明式青石花坛。上面有山茶,旁边植有翠柳,花开之时,红点缀缀,生机勃勃。花坛上方白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额一方。花坛上原有古柏、女贞两棵古树,枝接交错,苍劲虬曲,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贞交柯连理之意。

  【绿荫轩】

  这里是以赏留园春景为佳的绿荫轩。这是一个小巧雅致的临水敞轩。它的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的青枫树,而东面又有榉树遮日,因此以“绿荫”为轩名,轩内扁额上“绿荫”两字,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的弟子,当代书画家王个移所书。轩南墙壁上嵌有“华步小筑”石额一方。“华”,即“花”;“步”通“埠”。

  留园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虎丘自明清以来就以出产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贵花木而闻名。以前,留园附*有装卸花木的河埠,所以这一带旧名花步里。而留园主人将自己的园子称为“华步小筑”,无疑是一种自谦。它也反映出*传统文人尚隐逸,求中庸的处世哲学。这里的“花步小筑”四个字是清代学者钱大昕所书。其下方倚墙根所筑的湖石花坛中置石笋、种天竺,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立体国画的构图,而这“花步小筑”四字恰好是其点晴题跛。

  【一梯云旁】

  出绿荫轩向北,各位的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体量高大的两层楼建筑,这就是取《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目明瑟”之意来命名的明瑟楼。这里面临清澈明净的池水,楼边又有青枫庇荫,环境清雅明净。明瑟楼底层因建筑外形象古代画舫前舱,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邻》诗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命名为“怡杭”。这里的“杭”通“航”。在明瑟楼南有一湖石假山,登临二楼的石阶就隐在其中。这里的一峰湖石上刻有“一梯云”三个字,取“上楼僧踏一梯云”之意。“梯云”,既以云为梯。古人以为云是触石而生,因此称石为云根。游人若在这云根盘旋之间拾级登临,一定会有步云成仙之感吧。

  【寒碧山房北露台】

  绕过明瑟楼,我们来到了留园中部宽敞的露台上。这里濒临水池,每当盛夏时节,池内荷花盛开,这里便是赏荷的绝佳之处。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紧靠明瑟楼而建的涵碧山房。这是中部花园的主厅,是取宋代理学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的诗意来命名的。该厅几无装修,南北两面都不设墙,显得朴素大方,通畅明洁。厅内“涵碧山房”扁额上的篆书是旧时园主盛康请香禅居士潘中瑞所书。

  厅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坛,旁边还种有玉兰、石榴、绣球等花木,春秋时节,繁华吐妍,美不胜收。我们站在荷花台上还可以欣赏到布置独到的留园中部山水。湖石与黄石参差而筑的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树参天,灵秀中透着一股阳刚。尤其是几棵荫可蔽日的古银杏、古樟树,与假山浑然一体,登临其间,会另人产生一种犹如进入了深山幽谷的感觉。在苏州各古典园林中,也称得上是一处“城市山林”的佳例。

  由于山体直逼水池,古树、假山与水面之间所呈现的高与低的视觉差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是古典园林造景中“以低衬高”的造景手法。另外,从山水布局来函,这里水虽居中,山水其侧,但在审美上,山的气势却远在水的生机之上。水在这里只是衬托山体气势的一个“配角”。此相反。而同为苏州园林代表作的拙政园中部的山与水在审美上的位置则正好与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假山虽以“一池三岛”的规制筑于水池的中央,但夺人眼目的仍然是那片富于变化的水面。在那里,山是造成水面破、掩、隔审美效果的一种道具。山成了水的陪衬,水的灵秀往往超过了山的敦厚。

  【爬山廊】

  在涵碧山房西侧,可见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我们一般把这种依山高下起伏的长廊称为爬山廊。这条爬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还有依墙的实廊与离墙的空廊之相应,整个廊始终处于高、下,明、暗等不同的光线和地势的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时,这条爬山廊在实用功能上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夏天遮阳,雨日挡雨;二:联系景点之间的纽带,是一条天然的游览路线;三:*缓而巧妙的将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的“闻木樨香轩”。

  在爬山廊中部的西墙上,嵌有明代吴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汉策所刻的“二手法帖”。“二王”是指*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其中王羲之擅写写草、隶、正、行诸体,且分格自成一家,素有“书圣”之誉。这里的“二王法帖”中,主要有《奉橘帖》、《快雪时晴帖》、《送梨帖》等著名法帖。留园的“二王法帖”只集“二王”书法,历代名家所写的题跋均被省略。“二王法帖”始刻于明嘉靖年间,刻成于万历年间,历时两朝二十五年。据说以前留园的主人刘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的美诗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墙壁。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或名家书法的书条石就成了留园的一大文化特色。它极大的丰富了留园作为古典园林的文化。至今,留园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书条石,堪称留园一绝。

  【闻木樨香轩】

  循着爬山廊,我们来到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的湖石在桂花树的掩映下,显的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的“动”字用的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的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得道的。

  【中部假山上】

  出闻木樨香轩东行,跨过山涧上的小石桥言石径曲折前行,可看到几棵有着一、两百年龄的古银杏沧然挺拔于奇峰异石之间。银杏又称白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之一。因从种植到结果的时间很长,所以又被称为“公孙树”。银杏树是雌雄异株的落叶乔木,果仁,即白果可以食用,也可入药,木材致密,可供雕刻之用。

  在古银杏之间,可见一六角飞檐攒尖顶的小亭,这就是可亭。其意是可以供游人停留小憩之亭。亭中有一小石桌,是用出产于安徽灵璧县的灵璧石制成的。灵璧石历来被视为石中上品。

  从可亭往南看,可与南面的明瑟楼、涵碧山房隔水相望。每当清风徐来,吹皱一池清水之时,对面的明瑟楼和涵碧山房便宛如一艘徐徐出航的画舫,随波动了起来。这里造园者用了写意的手法,使静止的建筑在审美上*添了一份动感。堪称苏州园林造景之一绝。

  同时,可亭与涵碧山房,居水池南北相对而立,无论从建筑体量的大小,地理位置的高低,还是从建筑形态的轻巧与敦实等诸多方面来看,都堪称一种绝佳的对景。可亭四周植有梅花,且宜观赏雪景,因此,可亭也被称为留园中部欣赏冬景之佳处。

  在可亭北面的假山后有一段长五十余米的花街铺地,用鹅卵石和碎瓷、石片、瓦片等各种材料筑成海棠花纹,犹如织锦铺地一般给人以美感。在这段花街铺地的北面有一条沿粉墙曲折而建的长廊,是中部假山上爬山廊的延续。它除了有前面将过的连结景点、遮雨避日等廊的功能外,还巧妙的遮挡了作为留园中部和北部分界的粉墙,从而淡化了北部与中部的分隔之感。

  【小蓬莱】

  通过*栏曲桥,我们来到了中部水池的小岛“小蓬莱”。传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前往求长生不死之仙丹,同时又在自己的宫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这以后在水池中构筑三座“仙山”,即所谓“一池三岛”就成了古典园林造园的常用造景手法。留园中部的水池略成方行,比较规整。桥岛在划分水面的同时,使水面造成了旷、幽不同的两种水面效果。另外,在构筑中部假山时,特意在水池西部造成一条狭窄的山涧,令人产生池水渊源不尽之感,使池水活了起来。

  【濠濮亭】

  过小蓬莱东侧小桥,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方亭,这就是濠濮亭,濠、濮都是古代河流的名字。据说,庄子曾在濮水上垂钓,也曾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这里以古人的观鱼和垂钓来唤起一种超然世间烦恼的自由感,表现出归隐江湖、归情自然的超然情趣。这也作为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一个主题思想,表现在造园的方方面面。

  【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

  出濠濮亭往东进洞口,我们现在来到了曲西楼。这是一座外观秀美的两层建筑。其底楼实际上是一道宽宽的廊,西墙上开有很大的空窗和洞门。通过它们可看到中部花园的秀丽景色,这是“移步换景”造景手法的典型运用。同时,窗框、门洞也被当作“造景框”,因而在廊中看到的每副窗景也都是一幅立体而生动的画。

  如果说西墙上的空窗和洞门宜移步动观的话,那么东面粉墙上所嵌的二十余幅方书条石则需止步静观方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在这里大家可以欣赏到欧阳洵、褚逐良、颜真卿等唐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以及明代吴门才子文征明晚年手书的小楷作品。

  另外从园林建筑审美上看,这里西墙上大大的空洞、洞门与东墙上小方的书条石在游人视觉上形成了大与小、明与暗、虚与实的对比的同时,也在人们的心理上将山明水秀的现实世界与遥远的历史烟云有机地连在了一起。

  从曲西楼向北上二、三个台阶,我们就进入了西楼的底层。这里和西墙和曲西楼一样,设有两个大空窗,使中部园景自然透出,而东面则不设墙,取而代之的是一排落地的长窗,与外面的五峰仙馆风格协调。

  从西楼在往北,左手边绕过一缕花隔扇,便是春风池馆。这是一个向西敞开的水榭,与小蓬莱、濠濮亭构成一个小小的水院。周围的楼台倒映在明净的池水中,显得宁静而幽雅。

  纵观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这组外形各异的建筑,以其精巧的构思,将留园中部的山水风光与东部的幽深庭院有机的连在了一起,让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审美心理上的自然过度。这也是留园以建筑;来化分空间这一艺术特色的绝好佳例。

  【五峰侧馆内】

  现在各位来到的是留园东部的主要建筑五风仙馆,这座高大宽敞的大厅,装修精美、陈设古雅,素有“江南第一厅堂”之美誉。以前厅内梁柱均为楠木,所以又有楠木厅之称。因南面小院中有湖石假山,具有庐山五老峰的写意神韵,于是取唐代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的诗意,将大厅命名为五峰仙馆。厅中扁额上的“五峰仙馆”四个字是园主盛康请金石名家吴大题。

  这里是园主以前用于举行重大宴饮以及婚丧寿喜的活动的场所。由于封建时代讲究男女授受不清,因此在大厅的中后部以一排屏门、纱隔和飞罩将大厅隔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南面,宽敞明亮,座椅严格按规制摆放,是主人宴请男宾之处。而北面则相对局促,是专为女眷而辟。正中银杏木屏上刻有光绪年间马锡藩所书的《兰厅序》全文。二十四扇纱隔下方的群板上刻有花篮、葫芦、竹笛等“暗八仙”图案。纱隔的上半部装裱着张辛稼先生的绢本花鸟画。

  另外在大厅北侧一角,还有一块圆形大理石座屏,直径达1.4米,属全国罕见。石面纹理色彩构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画。尤为另人称奇的是石面左上方有一天然的“朦胧月”,给人以“雨后静观山”的意境。这块大理石和太湖石精品冠云峰以及冠云楼中的鱼化石通常被俗称为“留园三宝”。

  除大理石座屏外,大厅东、西墙上,还挂有四幅庄重典雅的理石画挂屏。深褐色的理石屏板上各嵌上下一圆一方两块大理石。其天然石纹宛如一幅幅天然山水画,同时上圆下方的布置又表现了古代“天圆地方”的含义。

  【静中观】

  与五峰仙馆东窗隔开一个小天井,有一砖洞门,门额上有“静中观”三个字,是清初学者朱熹尊所题写。意思是说,此门内的景物易静观。在这里,除建筑和焦叶、青竹、牡丹等植物配置外,充满各位视野的都是太湖石,所以这里也被称为石林小院。在五峰仙馆和是林小院之间之所以要留一小方天井,主要是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造成更多的层次感,让人们在竹影摇摆间产生出“庭院深深几许”的美感。

  是林小院北部是一座北朝南的峰轩。因轩前庭院中多太湖石缝,所以去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诗句“前庐山,一峰独秀”来命名。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旧时园主对奇峰异石的钟爱之情。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不管是阳刚十足的黄石,还是线条柔和的湖石,其质朴而坚硬的品质,在*传统文人的眼中早就被赋予了人文的精神。因此,在构筑文人山水园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时,石就作为文人作为抒**志的绝好对象,成为造园不可或缺的第一素材。

  峰轩环境幽雅,是吟诗作画,操琴对弈的佳处。峰轩北墙上有三扇窗。窗外有一堵粉墙为了弥补粉墙在视觉上产生的空白,减少墙与窗之间的狭小空间所产生的压抑感,造园者在粉墙前,用洗炼的手法将数枝青竹和湖石点缀其间,从而使三扇窗变成了三幅立体的写意画。

  奇林小院中奇峰异石散落有致,一条曲廊在蜿蜒中将小院四周隔成了六个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小院。这种布局即造成了院外有院,景中有景的景深层次,又可收到以小见大的审美效果,可谓一举两得。被曲廊隔成的各个小院中,或点缀石峰,配以苍翠的焦叶,或植以修竹,配置清秀的石笋,总之,都形成了一幅幅构图精巧、立意生动的立体对景画面。石林小院正中央立着一块湖石晚翠峰,是旧时园主的新爱之物。其上部的形状如苍鹰展翅俯冲,峰下方有有一湖石,形状像猎犬头部,正迎视着上方的苍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鹰头犬”画面。

  透过晚翠峰南面的空窗,可见窗外有一湖石屹立在其中。乍一看,宛如晚翠峰的镜中背影,妙趣横生。在苏州古典园林的造景中,有时为了遮挡尽处,或丰富园景,经常运用镜子、空窗和门洞来造成一些虚景与实景的对应,使游人置身其中能产生出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生动美感。

  【林泉耆硕之馆内】

  现在大家来到了留园东部的主体建筑林泉耆硕之馆。“林泉”在此指山水风光,“耆”是指六十以上的老者,“硕”在此指有学问名望的人。因此,通过这个建筑的命名,想必大家都能知道,这里原是隐逸高士的聚会之处,具有浓郁的书卷气。

  从建筑形式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鸳鸯厅结构的建筑。鸳鸯厅在建筑上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外观是一个大屋顶,而室内则分成两个屋面;二,一间大厅用屏门或纱隔、飞罩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以便不同季节或供男、女宾分别使用;三,两个区域的梁柱、铺地等建筑装修以及家具布置均有明显不同。

  林泉耆硕之馆的.南厅正中屏门上刻有冠云峰图,是清末的作品,这里布置着香妃榻、红木架穿衣镜以及大理石座屏,显得简洁而典雅。南厅外天井中,东、西各种有一棵金桂,中间石库门上有“东山丝竹”四字门额。“东山”原指晋代谢安在浙江上虞的隐居地,在此则指代隐居。“丝竹”在此指音乐。石库门外字中原有戏厅,是主人听戏赏曲的地方。

  林泉耆硕之馆北厅是观赏“留园三宝”之一的冠云峰的佳处。这里布置有一堂红木家具,陈设精致,显得富贵而古雅,北厅门上刻有俞樾先生择写的《冠云峰赏》。

  【林泉耆硕之馆北廊下】

  现在大家看到院子中央立着一块高大的太湖石,这就是冠云峰。冠云峰,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之意而命名。前面也曾经说过,古人称石为云根。尤其太湖石形状、色质*似云彩,所以自古多以云来命名湖石名峰。留园中,为了烘托冠云峰主景,在其两旁还立有两块湖石作为陪称衬,分别命名为瑞云峰和々云峰。这也就是俗称的“留园三峰”“留园三峰”中尤以冠云峰高大奇伟,壁立当空,嵌空瘦挺,孤高磊落,具备了古人对太湖石的八字审美标准,即“瘦、皱、漏、透、清、丑、顽、拙”。

  石,由于它质地坚硬和外表不易发生变化的特质而被赋予了忠贞不喻的人格特征,自古为人类所崇拜。太湖石产于太湖。由于湖水荡涤,石质坚贞而色泽清白。这种坚贞和清白让在官场宦海中沉浮的士大夫文人从它的身上找到了精神寄托。尤其是太湖石阳刚的石质与阴柔的外形和谐于一体,正是*传统文人所追求的“外圆内方”处世道的生动典型。所以,自古从孔夫子“仁者乐山”开始,文人们爱石、友石、赏石,就是要通过与石的情感交流来表现自己坚贞和高洁的品德。说到这里,各位想要理解“拜石称兄,以石为友”的“石痴”文人米蒂那种对石的特殊情感,恐怕就不难了吧。

  另外,太湖石那天成的多姿曲线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片富于想象的审美空间。因此,欣赏太湖石,就犹如品茶读画一般,让人在玩味的同时;意境凸出,美不胜收。也正因为太湖石如此具有审美价值,所以它常作为营造文人山水园的叠山素材之一被广泛布置于古典园林之中。苏州之所以多古典园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里盛产太湖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石有聚族,太湖为甲”。可见诗人对太湖石是何等钟情。

  冠云峰,传说是北宋末年々为宋徽宗采办“花石纲”时遗留在江南的一块名石。后来几经周折,到清代被颇有“石痴”遗风的留园园主盛康购得。他为可欣赏此峰,还特意在石峰周围建造了一组亭台楼榭,并都以“冠云”来命名,可谓匠心独运。

  【远翠阁前】

  从冠云台循高低起伏,曲折悠长的长廊西行,便来到了中部花园的东北角。这里有一两层楼阁式建筑远翠阁。它取唐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命名。一楼是“自在处”,意思水刷石心得自在的地方,颇有些禅意。远翠阁上层宜远眺,下层可*观。阁前有青石花坛,是明代遗物,上面有各种雕刻,显得古朴典雅。花坛内现种有牡丹,花开季节一派雍容华贵。

苏州园林导游词4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的寿宫,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后代范允临是他的女婿。

  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苏州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的空间中尽情地复苏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灵。

  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

  自抗日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苏州**,留园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园内建筑几成废墟。一九五三年苏州市人民*对留园进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园重现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一起,作为*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就是首批四个典型例证之一。留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让我们从这门厅开始,到园中去细细品位一番吧。

  首先请大家回头看一下刚刚进来的这扇黑漆大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的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刚才已经讲过,我们苏州的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园。他们本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他们不爱人来客往的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基于这种生活理念,苏州的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的高大门楼,其正门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普通民居。

  再请大家看这门厅正中屏门上嵌的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这是一九八六年时,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薄片相缀而成的。在全景图的上方高悬着一方扁额,上面写着“吴下名园”四个大字,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的地位。这是由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先生所题写的。在全景图屏门背面刻有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先生所择,吴进贤所书的《留园记》。

  【门厅与桥厅间的东侧长廊】

  各位现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上面刻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世界遗产”标识。他是留园于1997年12月被批准作为苏州古典园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后,于1998年立的。

  【长廊中部蟹眼天井处】

  这两方小小的露天空间,苏州人称之为天井。由于他们面积太小,所以人们称之为“蟹眼天井”。这两方蟹眼天井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采光而设计的。为了避免造景上的单调,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丰富了此处的景观内容。

  【“长留天地间”南院】

  来到这里,请大家看这个长方形的小院。由于庭院面积有限,不能大范围的造景,所以造园者就充分利用南面这堵高高的粉墙,来为游人设计了一幅立体的“国画”。这里布置了湖石,种上了金桂和玉兰。除了寓意“金玉满堂”外,正是一幅以粉墙为纸,花石为绘的立体国画的画境。

  【“长留天地间”东侧大空窗旁】

  各位请看这扇窗。这是一扇没有任何图案设计的单纯的长方形漏窗,这种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此处如果没有这扇空窗的话,那么这里的采光就不足,就会显得昏暗。所以说,这扇空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光。和前面讲过的蟹眼天井同样道理。园林建筑哪怕是一扇门一扇窗在建筑设计时,一定得考虑其造景功能。所以为了避免空窗的单调,就利用了植物盆栽来映衬它,使他在具有采光的同时,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立体的画面,此可谓一举两得。

  再请大家看这门楣上的砖刻门额“长留天地间”这几个字。这是篆刻书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写的,寓意留园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园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愿我们大家都能不辜负先人的期望,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来到这里,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走廊,这条长廊虽有数十米长,然而造园者巧妙的使廊、屋相接,并且在比较封闭的暗处设计了“蟹眼天井”来采光,用富于变化的建筑技巧使廊在空间上产生出了明与暗大与小的对比,另游人在不断变化的空间中,欣赏着各种布置独到的园林小品,在不知不觉中走完了这段长廊。

  另外,从园林审美方面来看,这段长廊相对于秀美的中部远景来说,大有一种“欲扬先抑”的审美效果。因此,这段长廊不仅被园林专家评定定为“留园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个苏州古典园林的廊形建筑中也有一处佳例。

  【六扇花窗处】

  穿过了“长留天地间”门洞,我们看到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窗图案,因此漏窗也俗称“花窗”。在便于通风和采光的同时,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设中长作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的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同时,从花窗中透出的园景,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的所谓“移步换景”之妙。

  当然,在通风采光和透镜的同时,花窗本身的花格图案在园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丰富墙面审美内容的效果。另外,在不同的光影照射下,花窗的花格会呈现出各种多姿多彩的落影,为古朴的园林*添了几份活泼的生气。

  我们现在请大家看南面的这堵白墙。墙根处有一明式青石花坛。上面有山茶,旁边植有翠柳,花开之时,红点缀缀,生机勃勃。花坛上方白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额一方。花坛上原有古柏、女贞两棵古树,枝接交错,苍劲虬曲,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贞交柯连理之意。

  【绿荫轩】

  这里是以赏留园春景为佳的绿荫轩。这是一个小巧雅致的临水敞轩。它的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的青枫树,而东面又有榉树遮日,因此以“绿荫”为轩名,轩内扁额上“绿荫”两字,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的弟子,当代书画家王个移所书。轩南墙壁上嵌有“华步小筑”石额一方。“华”,即“花”;“步”通“埠”。

  留园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虎丘自明清以来就以出产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贵花木而闻名。以前,留园附*有装卸花木的河埠,所以这一带旧名花步里。而留园主人将自己的园子称为“华步小筑”,无疑是一种自谦。它也反映出*传统文人尚隐逸,求中庸的处世哲学。这里的“花步小筑”四个字是清代学者钱大昕所书。其下方倚墙根所筑的湖石花坛中置石笋、种天竺,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立体国画的构图,而这“花步小筑”四字恰好是其点晴题跛。

  【一梯云旁】

  出绿荫轩向北,各位的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体量高大的两层楼建筑,这就是取《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目明瑟”之意来命名的明瑟楼。这里面临清澈明净的池水,楼边又有青枫庇荫,环境清雅明净。明瑟楼底层因建筑外形象古代画舫前舱,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邻》诗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命名为“怡杭”。这里的“杭”通“航”。在明瑟楼南有一湖石假山,登临二楼的石阶就隐在其中。这里的一峰湖石上刻有“一梯云”三个字,取“上楼僧踏一梯云”之意。“梯云”,既以云为梯。古人以为云是触石而生,因此称石为云根。游人若在这云根盘旋之间拾级登临,一定会有步云成仙之感吧。

  【寒碧山房北露台】

  绕过明瑟楼,我们来到了留园中部宽敞的露台上。这里濒临水池,每当盛夏时节,池内荷花盛开,这里便是赏荷的绝佳之处。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紧靠明瑟楼而建的涵碧山房。这是中部花园的主厅,是取宋代理学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的诗意来命名的。该厅几无装修,南北两面都不设墙,显得朴素大方,通畅明洁。厅内“涵碧山房”扁额上的篆书是旧时园主盛康请香禅居士潘中瑞所书。

  厅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坛,旁边还种有玉兰、石榴、绣球等花木,春秋时节,繁华吐妍,美不胜收。我们站在荷花台上还可以欣赏到布置独到的留园中部山水。湖石与黄石参差而筑的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树参天,灵秀中透着一股阳刚。尤其是几棵荫可蔽日的古银杏、古樟树,与假山浑然一体,登临其间,会另人产生一种犹如进入了深山幽谷的感觉。在苏州各古典园林中,也称得上是一处“城市山林”的佳例。

  由于山体直逼水池,古树、假山与水面之间所呈现的高与低的视觉差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是古典园林造景中“以低衬高”的造景手法.另外,从山水布局来函,这里水虽居中,山水其侧,但在审美上,山的气势却远在水的生机之上.水在这里只是衬托山体气势的一个“配角”。此相反。而同为苏州园林代表作的拙政园中部的山与水在审美上的位置则正好与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假山虽以“一池三岛”的规制筑于水池的中央,但夺人眼目的仍然是那片富于变化的水面。在那里,山是造成水面破、掩、隔审美效果的一种道具。山成了水的陪衬,水的灵秀往往超过了山的敦厚。

  【爬山廊】

  在涵碧山房西侧,可见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我们一般把这种依山高下起伏的长廊称为爬山廊。这条爬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还有依墙的实廊与离墙的空廊之相应,整个廊始终处于高、下,明、暗等不同的光线和地势的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时,这条爬山廊在实用功能上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夏天遮阳,雨日挡雨;二:联系景点之间的纽带,是一条天然的游览路线;三:*缓而巧妙的将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的“闻木樨香轩”。

  在爬山廊中部的西墙上,嵌有明代吴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汉策所刻的“二手法帖”。“二王”是指*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其中王羲之擅写写草、隶、正、行诸体,且分格自成一家,素有“书圣”之誉。这里的“二王法帖”中,主要有《奉橘帖》、《快雪时晴帖》、《送梨帖》等著名法帖。留园的“二王法帖”只集“二王”书法,历代名家所写的题跋均被省略。“二王法帖”始刻于明嘉靖年间,刻成于万历年间,历时两朝二十五年。据说以前留园的主人刘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的美诗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墙壁。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或名家书法的书条石就成了留园的一大文化特色。它极大的丰富了留园作为古典园林的文化。至今,留园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书条石,堪称留园一绝。

  【闻木樨香轩】

  循着爬山廊,我们来到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的湖石在桂花树的掩映下,显的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的“动”字用的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的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得道的。

  【中部假山上】

  出闻木樨香轩东行,跨过山涧上的小石桥言石径曲折前行,可看到几棵有着一、两百年龄的古银杏沧然挺拔于奇峰异石之间。银杏又称白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之一。因从种植到结果的时间很长,所以又被称为“公孙树”。银杏树是雌雄异株的落叶乔木,果仁,即白果可以食用,也可入药,木材致密,可供雕刻之用。

  在古银杏之间,可见一六角飞檐攒尖顶的小亭,这就是可亭。其意是可以供游人停留小憩之亭。亭中有一小石桌,是用出产于安徽灵璧县的灵璧石制成的。灵璧石历来被视为石中上品。

  从可亭往南看,可与南面的明瑟楼、涵碧山房隔水相望。每当清风徐来,吹皱一池清水之时,对面的明瑟楼和涵碧山房便宛如一艘徐徐出航的画舫,随波动了起来。这里造园者用了写意的手法,使静止的建筑在审美上*添了一份动感。堪称苏州园林造景之一绝。

  同时,可亭与涵碧山房,居水池南北相对而立,无论从建筑体量的大小,地理位置的高低,还是从建筑形态的轻巧与敦实等诸多方面来看,都堪称一种绝佳的对景。可亭四周植有梅花,且宜观赏雪景,因此,可亭也被称为留园中部欣赏冬景之佳处。

  在可亭北面的假山后有一段长五十余米的花街铺地,用鹅卵石和碎瓷、石片、瓦片等各种材料筑成海棠花纹,犹如织锦铺地一般给人以美感。在这段花街铺地的北面有一条沿粉墙曲折而建的长廊,是中部假山上爬山廊的延续。它除了有前面将过的连结景点、遮雨避日等廊的功能外,还巧妙的遮挡了作为留园中部和北部分界的粉墙,从而淡化了北部与中部的分隔之感。

  【小蓬莱】

  通过*栏曲桥,我们来到了中部水池的小岛“小蓬莱”。传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前往求长生不死之仙丹,同时又在自己的宫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这以后在水池中构筑三座“仙山”,即所谓“一池三岛”就成了古典园林造园的常用造景手法。留园中部的水池略成方行,比较规整。桥岛在划分水面的同时,使水面造成了旷、幽不同的两种水面效果。另外,在构筑中部假山时,特意在水池西部造成一条狭窄的山涧,令人产生池水渊源不尽之感,使池水活了起来。

  【濠濮亭】

  过小蓬莱东侧小桥,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方亭,这就是濠濮亭,濠、濮都是古代河流的名字。据说,庄子曾在濮水上垂钓,也曾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这里以古人的观鱼和垂钓来唤起一种超然世间烦恼的自由感,表现出归隐江湖、归情自然的超然情趣。这也作为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一个主题思想,表现在造园的方方面面。

  【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

  出濠濮亭往东进洞口,我们现在来到了曲西楼。这是一座外观秀美的两层建筑。其底楼实际上是一道宽宽的廊,西墙上开有很大的空窗和洞门。通过它们可看到中部花园的秀丽景色,这是“移步换景”造景手法的典型运用。同时,窗框、门洞也被当作“造景框”,因而在廊中看到的每副窗景也都是一幅立体而生动的画。

  如果说西墙上的空窗和洞门宜移步动观的话,那么东面粉墙上所嵌的二十余幅方书条石则需止步静观方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在这里大家可以欣赏到欧阳洵、褚逐良、颜真卿等唐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以及明代吴门才子文征明晚年手书的小楷作品。

  另外从园林建筑审美上看,这里西墙上大大的空洞、洞门与东墙上小方的书条石在游人视觉上形成了大与小、明与暗、虚与实的对比的同时,也在人们的心理上将山明水秀的现实世界与遥远的历史烟云有机地连在了一起。

  从曲西楼向北上二、三个台阶,我们就进入了西楼的底层。这里和西墙和曲西楼一样,设有两个大空窗,使中部园景自然透出,而东面则不设墙,取而代之的是一排落地的长窗,与外面的五峰仙馆风格协调。

  从西楼在往北,左手边绕过一缕花隔扇,便是春风池馆。这是一个向西敞开的水榭,与小蓬莱、濠濮亭构成一个小小的水院。周围的楼台倒映在明净的池水中,显得宁静而幽雅。

  纵观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这组外形各异的建筑,以其精巧的构思,将留园中部的山水风光与东部的幽深庭院有机的连在了一起,让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审美心理上的自然过度。这也是留园以建筑;来化分空间这一艺术特色的绝好佳例。

  【五峰侧馆内】

  现在各位来到的是留园东部的主要建筑五风仙馆,这座高大宽敞的大厅,装修精美、陈设古雅,素有“江南第一厅堂”之美誉。以前厅内梁柱均为楠木,所以又有楠木厅之称。因南面小院中有湖石假山,具有庐山五老峰的写意神韵,于是取唐代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的诗意,将大厅命名为五峰仙馆。厅中扁额上的“五峰仙馆”四个字是园主盛康请金石名家吴大题。

  这里是园主以前用于举行重大宴饮以及婚丧寿喜的活动的场所。由于封建时代讲究男女授受不清,因此在大厅的中后部以一排屏门、纱隔和飞罩将大厅隔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南面,宽敞明亮,座椅严格按规制摆放,是主人宴请男宾之处。而北面则相对局促,是专为女眷而辟。正中银杏木屏上刻有光绪年间马锡藩所书的《兰厅序》全文。二十四扇纱隔下方的群板上刻有花篮、葫芦、竹笛等“暗八仙”图案。纱隔的上半部装裱着张辛稼先生的绢本花鸟画。

  另外在大厅北侧一角,还有一块圆形大理石座屏,直径达1.4米,属全国罕见。石面纹理色彩构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画。尤为另人称奇的是石面左上方有一天然的“朦胧月”,给人以“雨后静观山”的意境。这块大理石和太湖石精品冠云峰以及冠云楼中的鱼化石通常被俗称为“留园三宝”。

  除大理石座屏外,大厅东、西墙上,还挂有四幅庄重典雅的理石画挂屏。深褐色的理石屏板上各嵌上下一圆一方两块大理石。其天然石纹宛如一幅幅天然山水画,同时上圆下方的布置又表现了古代“天圆地方”的含义。

  【静中观】

  与五峰仙馆东窗隔开一个小天井,有一砖洞门,门额上有“静中观”三个字,是清初学者朱熹尊所题写。意思是说,此门内的景物易静观。在这里,除建筑和焦叶、青竹、牡丹等植物配置外,充满各位视野的都是太湖石,所以这里也被称为石林小院。在五峰仙馆和是林小院之间之所以要留一小方天井,主要是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造成更多的层次感,让人们在竹影摇摆间产生出“庭院深深几许”的美感。

  是林小院北部是一座北朝南的峰轩。因轩前庭院中多太湖石缝,所以去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诗句“前庐山,一峰独秀”来命名。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旧时园主对奇峰异石的钟爱之情。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不管是阳刚十足的黄石,还是线条柔和的湖石,其质朴而坚硬的品质,在*传统文人的眼中早就被赋予了人文的精神。因此,在构筑文人山水园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时,石就作为文人作为抒**志的绝好对象,成为造园不可或缺的第一素材。

  峰轩环境幽雅,是吟诗作画,操琴对弈的佳处。峰轩北墙上有三扇窗。窗外有一堵粉墙为了弥补粉墙在视觉上产生的空白,减少墙与窗之间的狭小空间所产生的压抑感,造园者在粉墙前,用洗炼的手法将数枝青竹和湖石点缀其间,从而使三扇窗变成了三幅立体的写意画。

  奇林小院中奇峰异石散落有致,一条曲廊在蜿蜒中将小院四周隔成了六个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小院。这种布局即造成了院外有院,景中有景的景深层次,又可收到以小见大的审美效果,可谓一举两得。被曲廊隔成的各个小院中,或点缀石峰,配以苍翠的焦叶,或植以修竹,配置清秀的石笋,总之,都形成了一幅幅构图精巧、立意生动的立体对景画面。石林小院正中央立着一块湖石晚翠峰,是旧时园主的新爱之物。其上部的形状如苍鹰展翅俯冲,峰下方有有一湖石,形状像猎犬头部,正迎视着上方的苍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鹰头犬”画面。

  透过晚翠峰南面的空窗,可见窗外有一湖石屹立在其中。乍一看,宛如晚翠峰的镜中背影,妙趣横生。在苏州古典园林的造景中,有时为了遮挡尽处,或丰富园景,经常运用镜子、空窗和门洞来造成一些虚景与实景的对应,使游人置身其中能产生出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生动美感。

  【林泉耆硕之馆内】

  现在大家来到了留园东部的主体建筑林泉耆硕之馆。“林泉”在此指山水风光,“耆”是指六十以上的老者,“硕”在此指有学问名望的人。因此,通过这个建筑的命名,想必大家都能知道,这里原是隐逸高士的聚会之处,具有浓郁的书卷气。

  从建筑形式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鸳鸯厅结构的建筑。鸳鸯厅在建筑上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外观是一个大屋顶,而室内则分成两个屋面;二,一间大厅用屏门或纱隔、飞罩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以便不同季节或供男、女宾分别使用;三,两个区域的梁柱、铺地等建筑装修以及家具布置均有明显不同。

  林泉耆硕之馆的南厅正中屏门上刻有冠云峰图,是清末的作品,这里布置着香妃榻、红木架穿衣镜以及大理石座屏,显得简洁而典雅。南厅外天井中,东、西各种有一棵金桂,中间石库门上有“东山丝竹”四字门额。“东山”原指晋代谢安在浙江上虞的隐居地,在此则指代隐居。“丝竹”在此指音乐。石库门外字中原有戏厅,是主人听戏赏曲的地方。

  林泉耆硕之馆北厅是观赏“留园三宝”之一的冠云峰的佳处。这里布置有一堂红木家具,陈设精致,显得富贵而古雅,北厅门上刻有俞樾先生择写的《冠云峰赏》。

  【林泉耆硕之馆北廊下】

  现在大家看到院子中央立着一块高大的太湖石,这就是冠云峰。冠云峰,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之意而命名。前面也曾经说过,古人称石为云根。尤其太湖石形状、色质*似云彩,所以自古多以云来命名湖石名峰。留园中,为了烘托冠云峰主景,在其两旁还立有两块湖石作为陪称衬,分别命名为瑞云峰和々云峰。这也就是俗称的“留园三峰”“留园三峰”中尤以冠云峰高大奇伟,壁立当空,嵌空瘦挺,孤高磊落,具备了古人对太湖石的八字审美标准,即“瘦、皱、漏、透、清、丑、顽、拙”。

  石,由于它质地坚硬和外表不易发生变化的特质而被赋予了忠贞不喻的人格特征,自古为人类所崇拜。太湖石产于太湖。由于湖水荡涤,石质坚贞而色泽清白。这种坚贞和清白让在官场宦海中沉浮的士大夫文人从它的身上找到了精神寄托。尤其是太湖石阳刚的石质与阴柔的外形和谐于一体,正是*传统文人所追求的“外圆内方”处世道的生动典型。所以,自古从孔夫子“仁者乐山”开始,文人们爱石、友石、赏石,就是要通过与石的情感交流来表现自己坚贞和高洁的品德。说到这里,各位想要理解“拜石称兄,以石为友”的“石痴”文人米蒂那种对石的特殊情感,恐怕就不难了吧。

  另外,太湖石那天成的多姿曲线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片富于想象的审美空间。因此,欣赏太湖石,就犹如品茶读画一般,让人在玩味的同时;意境凸出,美不胜收。也正因为太湖石如此具有审美价值,所以它常作为营造文人山水园的叠山素材之一被广泛布置于古典园林之中。苏州之所以多古典园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里盛产太湖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石有聚族,太湖为甲”。可见诗人对太湖石是何等钟情。

  冠云峰,传说是北宋末年々为宋徽宗采办“花石纲”时遗留在江南的一块名石。后来几经周折,到清代被颇有“石痴”遗风的`留园园主盛康购得。他为可欣赏此峰,还特意在石峰周围建造了一组亭台楼榭,并都以“冠云”来命名,可谓匠心独运。

  【远翠阁前】

  从冠云台循高低起伏,曲折悠长的长廊西行,便来到了中部花园的东北角。这里有一两层楼阁式建筑远翠阁。它取唐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命名。一楼是“自在处”,意思水刷石心得自在的地方,颇有些禅意。远翠阁上层宜远眺,下层可*观。阁前有青石花坛,是明代遗物,上面有各种雕刻,显得古朴典雅。花坛内现种有牡丹,花开季节一派雍容华贵。

苏州园林导游词5

  尊敬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苏州古典园林游玩,我是大家的导游,我姓徐,也可以叫我悦导。今天我们将去苏州的古典园林转转,请大家跟好咯!

  苏州古典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有一句话说得好“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沧浪亭,沧浪亭是建于宋朝公元948至1264年,被文人成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占地面积1.08公顷。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囹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还写下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造首诗。踱步沧浪亭,可以看见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人们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现在,请大家自由活动半小时,要注意几点事项:

  1、注意安全。

  2、不要戏水。

  3、注意卫生。

  4、不要破坏花草。

  大家自由解散,最后:祝大家玩的愉快。

苏州园林导游词6

各位五湖四海的朋友: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邓蕊竺,为了方便,大家叫我小邓就可以了,希望能与大家相处愉快!谢谢!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苏州园林,那里是世界著名遗产,请大家注意,不要随地吐痰,制造垃圾,还有一点就是进去时必须脚步轻轻哟!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苏州园林和要去的园子:苏州古典园林建于16世纪至18世纪,房子都是精雕细琢而成的,大家待会儿去细细游览。

  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据记载,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说了这么多题外话,相信大家对苏州园林已经了解了一些吧!我们现在书归正传讲正题了。我们要去的园林是世界四大名园中的两个园子,知道是哪两个吗?嘻嘻!就是沧浪亭,建于宋朝,狮子林,建于元朝。听了这些,大家也不妨跟我去玩玩吧,走!我们出发。我们先去沧浪亭吧,去沧浪亭不会太远,一两分钟就到了。

  好了,这就是沧浪亭,怎么样?不错吧!沧浪亭建于北宋时期(公元1041至1048年),是苏舜钦所筑,可以说是苏州最最古老的园林。南宋初期曾为名将韩世忠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不信你们看!前面有一泓绿包围着园子,下前面有一座桥,大家可以从桥内进入沧浪亭。各位请跟我一起进入沧浪亭。大家都进来了吗?好!大家向正前面远眺,有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有个宝贝叫沧浪石。大家可以上山,看一看这个在山顶上奇特的宝贝。

  游客朋友们,集合了!集合了!我们要去狮子林了,我来说一下狮子林,待会儿,大家可以去狮子林玩,还可以去宾馆休息,现在我来说说狮子林吧!

  狮子林占地十五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狮子湖是水景观的主要景点,那里的石假山别有特色,相当的精美。狮子林的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有一个精美的小方厅。像燕誉堂之类的建筑在狮子林几乎随处可见,有名的有立雪堂。现在各回各家吧!

  大家再见了,以后请你们的亲朋好友来苏州古典园林,不过,可别忘了我——小邓哟!

苏州园林导游词7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的寿宫,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后代范允临是他的女婿。

  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苏州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的空间中尽情地复苏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灵。

  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

  自抗日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苏州**,留园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园内建筑几成废墟。一九五三年苏州市人民*对留园进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园重现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一起,作为*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就是首批四个典型例证之一。留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让我们从这门厅开始,到园中去细细品位一番吧。

  首先请大家回头看一下刚刚进来的这扇黑漆大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的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刚才已经讲过,我们苏州的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园。他们本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他们不爱人来客往的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基于这种生活理念,苏州的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的高大门楼,其正门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普通民居。

  再请大家看这门厅正中屏门上嵌的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这是一九八六年时,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薄片相缀而成的。在全景图的上方高悬着一方扁额,上面写着“吴下名园”四个大字,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的地位。这是由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先生所题写的。在全景图屏门背面刻有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先生所择,吴进贤所书的《留园记》。

  【门厅与桥厅间的东侧长廊】

  各位现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上面刻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世界遗产”标识。他是留园于1997年12月被批准作为苏州古典园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后,于1998年立的。

  【长廊中部蟹眼天井处】

  这两方小小的露天空间,苏州人称之为天井。由于他们面积太小,所以人们称之为“蟹眼天井”。这两方蟹眼天井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采光而设计的。为了避免造景上的单调,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丰富了此处的景观内容。

  【“长留天地间”南院】

  来到这里,请大家看这个长方形的小院。由于庭院面积有限,不能大范围的造景,所以造园者就充分利用南面这堵高高的粉墙,来为游人设计了一幅立体的“国画”。这里布置了湖石,种上了金桂和玉兰。除了寓意“金玉满堂”外,正是一幅以粉墙为纸,花石为绘的立体国画的画境。

  【“长留天地间”东侧大空窗旁】

  各位请看这扇窗。这是一扇没有任何图案设计的单纯的长方形漏窗,这种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此处如果没有这扇空窗的话,那么这里的采光就不足,就会显得昏暗。所以说,这扇空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光。和前面讲过的蟹眼天井同样道理。园林建筑哪怕是一扇门一扇窗在建筑设计时,一定得考虑其造景功能。所以为了避免空窗的单调,就利用了植物盆栽来映衬它,使他在具有采光的同时,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立体的画面,此可谓一举两得。

  再请大家看这门楣上的砖刻门额“长留天地间”这几个字。这是篆刻书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写的,寓意留园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园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愿我们大家都能不辜负先人的期望,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来到这里,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走廊,这条长廊虽有数十米长,然而造园者巧妙的使廊、屋相接,并且在比较封闭的暗处设计了“蟹眼天井”来采光,用富于变化的建筑技巧使廊在空间上产生出了明与暗大与小的对比,另游人在不断变化的空间中,欣赏着各种布置独到的园林小品,在不知不觉中走完了这段长廊。

  另外,从园林审美方面来看,这段长廊相对于秀美的中部远景来说,大有一种“欲扬先抑”的审美效果。因此,这段长廊不仅被园林专家评定定为“留园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个苏州古典园林的廊形建筑中也有一处佳例。

  【六扇花窗处】

  穿过了“长留天地间”门洞,我们看到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窗图案,因此漏窗也俗称“花窗”。在便于通风和采光的同时,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设中长作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的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同时,从花窗中透出的园景,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的所谓“移步换景”之妙。

  当然,在通风采光和透镜的同时,花窗本身的花格图案在园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丰富墙面审美内容的效果。另外,在不同的光影照射下,花窗的花格会呈现出各种多姿多彩的落影,为古朴的园林*添了几份活泼的生气。

  我们现在请大家看南面的这堵白墙。墙根处有一明式青石花坛。上面有山茶,旁边植有翠柳,花开之时,红点缀缀,生机勃勃。花坛上方白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额一方。花坛上原有古柏、女贞两棵古树,枝接交错,苍劲虬曲,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贞交柯连理之意。

  【绿荫轩】

  这里是以赏留园春景为佳的绿荫轩。这是一个小巧雅致的临水敞轩。它的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的青枫树,而东面又有榉树遮日,因此以“绿荫”为轩名,轩内扁额上“绿荫”两字,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的弟子,当代书画家王个移所书。轩南墙壁上嵌有“华步小筑”石额一方。“华”,即“花”;“步”通“埠”。

  留园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虎丘自明清以来就以出产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贵花木而闻名。以前,留园附*有装卸花木的河埠,所以这一带旧名花步里。而留园主人将自己的园子称为“华步小筑”,无疑是一种自谦。它也反映出*传统文人尚隐逸,求中庸的处世哲学。这里的“花步小筑”四个字是清代学者钱大昕所书。其下方倚墙根所筑的湖石花坛中置石笋、种天竺,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立体国画的构图,而这“花步小筑”四字恰好是其点晴题跛。

  【一梯云旁】

  出绿荫轩向北,各位的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体量高大的两层楼建筑,这就是取《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目明瑟”之意来命名的明瑟楼。这里面临清澈明净的池水,楼边又有青枫庇荫,环境清雅明净。明瑟楼底层因建筑外形象古代画舫前舱,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邻》诗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命名为“怡杭”。这里的“杭”通“航”。在明瑟楼南有一湖石假山,登临二楼的石阶就隐在其中。这里的一峰湖石上刻有“一梯云”三个字,取“上楼僧踏一梯云”之意。“梯云”,既以云为梯。古人以为云是触石而生,因此称石为云根。游人若在这云根盘旋之间拾级登临,一定会有步云成仙之感吧。

  【寒碧山房北露台】

  绕过明瑟楼,我们来到了留园中部宽敞的露台上。这里濒临水池,每当盛夏时节,池内荷花盛开,这里便是赏荷的绝佳之处。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紧靠明瑟楼而建的涵碧山房。这是中部花园的主厅,是取宋代理学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的诗意来命名的。该厅几无装修,南北两面都不设墙,显得朴素大方,通畅明洁。厅内“涵碧山房”扁额上的篆书是旧时园主盛康请香禅居士潘中瑞所书。

  厅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坛,旁边还种有玉兰、石榴、绣球等花木,春秋时节,繁华吐妍,美不胜收。我们站在荷花台上还可以欣赏到布置独到的留园中部山水。湖石与黄石参差而筑的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树参天,灵秀中透着一股阳刚。尤其是几棵荫可蔽日的古银杏、古樟树,与假山浑然一体,登临其间,会另人产生一种犹如进入了深山幽谷的感觉。在苏州各古典园林中,也称得上是一处“城市山林”的佳例。

  由于山体直逼水池,古树、假山与水面之间所呈现的高与低的视觉差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是古典园林造景中“以低衬高”的造景手法.另外,从山水布局来函,这里水虽居中,山水其侧,但在审美上,山的气势却远在水的生机之上.水在这里只是衬托山体气势的一个“配角”。此相反。而同为苏州园林代表作的拙政园中部的山与水在审美上的位置则正好与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假山虽以“一池三岛”的规制筑于水池的中央,但夺人眼目的仍然是那片富于变化的水面。在那里,山是造成水面破、掩、隔审美效果的一种道具。山成了水的陪衬,水的灵秀往往超过了山的敦厚。

  【爬山廊】

  在涵碧山房西侧,可见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我们一般把这种依山高下起伏的长廊称为爬山廊。这条爬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还有依墙的实廊与离墙的空廊之相应,整个廊始终处于高、下,明、暗等不同的光线和地势的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时,这条爬山廊在实用功能上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夏天遮阳,雨日挡雨;二:联系景点之间的纽带,是一条天然的游览路线;三:*缓而巧妙的将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的“闻木樨香轩”。

  在爬山廊中部的西墙上,嵌有明代吴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汉策所刻的“二手法帖”。“二王”是指*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其中王羲之擅写写草、隶、正、行诸体,且分格自成一家,素有“书圣”之誉。这里的“二王法帖”中,主要有《奉橘帖》、《快雪时晴帖》、《送梨帖》等著名法帖。留园的“二王法帖”只集“二王”书法,历代名家所写的题跋均被省略。“二王法帖”始刻于明嘉靖年间,刻成于万历年间,历时两朝二十五年。据说以前留园的主人刘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的美诗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墙壁。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或名家书法的书条石就成了留园的一大文化特色。它极大的丰富了留园作为古典园林的文化。至今,留园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书条石,堪称留园一绝。

  【闻木樨香轩】

  循着爬山廊,我们来到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的湖石在桂花树的掩映下,显的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的“动”字用的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的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得道的。

  【中部假山上】

  出闻木樨香轩东行,跨过山涧上的小石桥言石径曲折前行,可看到几棵有着一、两百年龄的古银杏沧然挺拔于奇峰异石之间。银杏又称白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之一。因从种植到结果的时间很长,所以又被称为“公孙树”。银杏树是雌雄异株的落叶乔木,果仁,即白果可以食用,也可入药,木材致密,可供雕刻之用。

  在古银杏之间,可见一六角飞檐攒尖顶的小亭,这就是可亭。其意是可以供游人停留小憩之亭。亭中有一小石桌,是用出产于安徽灵璧县的灵璧石制成的。灵璧石历来被视为石中上品。

  从可亭往南看,可与南面的明瑟楼、涵碧山房隔水相望。每当清风徐来,吹皱一池清水之时,对面的明瑟楼和涵碧山房便宛如一艘徐徐出航的画舫,随波动了起来。这里造园者用了写意的手法,使静止的建筑在审美上*添了一份动感。堪称苏州园林造景之一绝。

  同时,可亭与涵碧山房,居水池南北相对而立,无论从建筑体量的大小,地理位置的高低,还是从建筑形态的轻巧与敦实等诸多方面来看,都堪称一种绝佳的对景。可亭四周植有梅花,且宜观赏雪景,因此,可亭也被称为留园中部欣赏冬景之佳处。

  在可亭北面的假山后有一段长五十余米的花街铺地,用鹅卵石和碎瓷、石片、瓦片等各种材料筑成海棠花纹,犹如织锦铺地一般给人以美感。在这段花街铺地的北面有一条沿粉墙曲折而建的长廊,是中部假山上爬山廊的延续。它除了有前面将过的连结景点、遮雨避日等廊的功能外,还巧妙的遮挡了作为留园中部和北部分界的粉墙,从而淡化了北部与中部的分隔之感。

  【小蓬莱】

  通过*栏曲桥,我们来到了中部水池的小岛“小蓬莱”。传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前往求长生不死之仙丹,同时又在自己的宫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这以后在水池中构筑三座“仙山”,即所谓“一池三岛”就成了古典园林造园的常用造景手法。留园中部的水池略成方行,比较规整。桥岛在划分水面的同时,使水面造成了旷、幽不同的两种水面效果。另外,在构筑中部假山时,特意在水池西部造成一条狭窄的山涧,令人产生池水渊源不尽之感,使池水活了起来。

  【濠濮亭】

  过小蓬莱东侧小桥,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方亭,这就是濠濮亭,濠、濮都是古代河流的名字。据说,庄子曾在濮水上垂钓,也曾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这里以古人的观鱼和垂钓来唤起一种超然世间烦恼的自由感,表现出归隐江湖、归情自然的超然情趣。这也作为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一个主题思想,表现在造园的方方面面。

  【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

  出濠濮亭往东进洞口,我们现在来到了曲西楼。这是一座外观秀美的两层建筑。其底楼实际上是一道宽宽的廊,西墙上开有很大的空窗和洞门。通过它们可看到中部花园的秀丽景色,这是“移步换景”造景手法的典型运用。同时,窗框、门洞也被当作“造景框”,因而在廊中看到的每副窗景也都是一幅立体而生动的画。

  如果说西墙上的空窗和洞门宜移步动观的话,那么东面粉墙上所嵌的二十余幅方书条石则需止步静观方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在这里大家可以欣赏到欧阳洵、褚逐良、颜真卿等唐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以及明代吴门才子文征明晚年手书的小楷作品。

  另外从园林建筑审美上看,这里西墙上大大的空洞、洞门与东墙上小方的书条石在游人视觉上形成了大与小、明与暗、虚与实的对比的同时,也在人们的心理上将山明水秀的现实世界与遥远的历史烟云有机地连在了一起。

  从曲西楼向北上二、三个台阶,我们就进入了西楼的底层。这里和西墙和曲西楼一样,设有两个大空窗,使中部园景自然透出,而东面则不设墙,取而代之的是一排落地的长窗,与外面的五峰仙馆风格协调。

  从西楼在往北,左手边绕过一缕花隔扇,便是春风池馆。这是一个向西敞开的水榭,与小蓬莱、濠濮亭构成一个小小的水院。周围的楼台倒映在明净的池水中,显得宁静而幽雅。

  纵观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这组外形各异的建筑,以其精巧的构思,将留园中部的山水风光与东部的幽深庭院有机的连在了一起,让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审美心理上的自然过度。这也是留园以建筑;来化分空间这一艺术特色的绝好佳例。

  【五峰侧馆内】

  现在各位来到的是留园东部的主要建筑五风仙馆,这座高大宽敞的大厅,装修精美、陈设古雅,素有“江南第一厅堂”之美誉。以前厅内梁柱均为楠木,所以又有楠木厅之称。因南面小院中有湖石假山,具有庐山五老峰的写意神韵,于是取唐代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的诗意,将大厅命名为五峰仙馆。厅中扁额上的“五峰仙馆”四个字是园主盛康请金石名家吴大题。

  这里是园主以前用于举行重大宴饮以及婚丧寿喜的活动的场所。由于封建时代讲究男女授受不清,因此在大厅的中后部以一排屏门、纱隔和飞罩将大厅隔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南面,宽敞明亮,座椅严格按规制摆放,是主人宴请男宾之处。而北面则相对局促,是专为女眷而辟。正中银杏木屏上刻有光绪年间马锡藩所书的《兰厅序》全文。二十四扇纱隔下方的群板上刻有花篮、葫芦、竹笛等“暗八仙”图案。纱隔的上半部装裱着张辛稼先生的绢本花鸟画。

  另外在大厅北侧一角,还有一块圆形大理石座屏,直径达1.4米,属全国罕见。石面纹理色彩构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画。尤为另人称奇的是石面左上方有一天然的“朦胧月”,给人以“雨后静观山”的意境。这块大理石和太湖石精品冠云峰以及冠云楼中的鱼化石通常被俗称为“留园三宝”。

  除大理石座屏外,大厅东、西墙上,还挂有四幅庄重典雅的理石画挂屏。深褐色的理石屏板上各嵌上下一圆一方两块大理石。其天然石纹宛如一幅幅天然山水画,同时上圆下方的布置又表现了古代“天圆地方”的含义。

  【静中观】

  与五峰仙馆东窗隔开一个小天井,有一砖洞门,门额上有“静中观”三个字,是清初学者朱熹尊所题写。意思是说,此门内的景物易静观。在这里,除建筑和焦叶、青竹、牡丹等植物配置外,充满各位视野的都是太湖石,所以这里也被称为石林小院。在五峰仙馆和是林小院之间之所以要留一小方天井,主要是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造成更多的层次感,让人们在竹影摇摆间产生出“庭院深深几许”的美感。

  是林小院北部是一座北朝南的峰轩。因轩前庭院中多太湖石缝,所以去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诗句“前庐山,一峰独秀”来命名。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旧时园主对奇峰异石的钟爱之情。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不管是阳刚十足的黄石,还是线条柔和的湖石,其质朴而坚硬的品质,在*传统文人的眼中早就被赋予了人文的精神。因此,在构筑文人山水园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时,石就作为文人作为抒**志的绝好对象,成为造园不可或缺的第一素材。

  峰轩环境幽雅,是吟诗作画,操琴对弈的佳处。峰轩北墙上有三扇窗。窗外有一堵粉墙为了弥补粉墙在视觉上产生的空白,减少墙与窗之间的狭小空间所产生的压抑感,造园者在粉墙前,用洗炼的手法将数枝青竹和湖石点缀其间,从而使三扇窗变成了三幅立体的写意画。

  奇林小院中奇峰异石散落有致,一条曲廊在蜿蜒中将小院四周隔成了六个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小院。这种布局即造成了院外有院,景中有景的景深层次,又可收到以小见大的审美效果,可谓一举两得。被曲廊隔成的各个小院中,或点缀石峰,配以苍翠的焦叶,或植以修竹,配置清秀的石笋,总之,都形成了一幅幅构图精巧、立意生动的立体对景画面。石林小院正中央立着一块湖石晚翠峰,是旧时园主的新爱之物。其上部的形状如苍鹰展翅俯冲,峰下方有有一湖石,形状像猎犬头部,正迎视着上方的苍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鹰头犬”画面。

  透过晚翠峰南面的空窗,可见窗外有一湖石屹立在其中。乍一看,宛如晚翠峰的镜中背影,妙趣横生。在苏州古典园林的造景中,有时为了遮挡尽处,或丰富园景,经常运用镜子、空窗和门洞来造成一些虚景与实景的对应,使游人置身其中能产生出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生动美感。

  【林泉耆硕之馆内】

  现在大家来到了留园东部的主体建筑林泉耆硕之馆。“林泉”在此指山水风光,“耆”是指六十以上的老者,“硕”在此指有学问名望的人。因此,通过这个建筑的命名,想必大家都能知道,这里原是隐逸高士的聚会之处,具有浓郁的书卷气。

  从建筑形式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鸳鸯厅结构的建筑。鸳鸯厅在建筑上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外观是一个大屋顶,而室内则分成两个屋面;二,一间大厅用屏门或纱隔、飞罩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以便不同季节或供男、女宾分别使用;三,两个区域的梁柱、铺地等建筑装修以及家具布置均有明显不同。

  林泉耆硕之馆的南厅正中屏门上刻有冠云峰图,是清末的作品,这里布置着香妃榻、红木架穿衣镜以及大理石座屏,显得简洁而典雅。南厅外天井中,东、西各种有一棵金桂,中间石库门上有“东山丝竹”四字门额。“东山”原指晋代谢安在浙江上虞的隐居地,在此则指代隐居。“丝竹”在此指音乐。石库门外字中原有戏厅,是主人听戏赏曲的地方。

  林泉耆硕之馆北厅是观赏“留园三宝”之一的冠云峰的佳处。这里布置有一堂红木家具,陈设精致,显得富贵而古雅,北厅门上刻有俞樾先生择写的《冠云峰赏》。

  【林泉耆硕之馆北廊下】

  现在大家看到院子中央立着一块高大的太湖石,这就是冠云峰。冠云峰,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之意而命名。前面也曾经说过,古人称石为云根。尤其太湖石形状、色质*似云彩,所以自古多以云来命名湖石名峰。留园中,为了烘托冠云峰主景,在其两旁还立有两块湖石作为陪称衬,分别命名为瑞云峰和々云峰。这也就是俗称的“留园三峰”“留园三峰”中尤以冠云峰高大奇伟,壁立当空,嵌空瘦挺,孤高磊落,具备了古人对太湖石的八字审美标准,即“瘦、皱、漏、透、清、丑、顽、拙”。

  石,由于它质地坚硬和外表不易发生变化的特质而被赋予了忠贞不喻的人格特征,自古为人类所崇拜。太湖石产于太湖。由于湖水荡涤,石质坚贞而色泽清白。这种坚贞和清白让在官场宦海中沉浮的士大夫文人从它的身上找到了精神寄托。尤其是太湖石阳刚的石质与阴柔的外形和谐于一体,正是*传统文人所追求的“外圆内方”处世道的生动典型。所以,自古从孔夫子“仁者乐山”开始,文人们爱石、友石、赏石,就是要通过与石的情感交流来表现自己坚贞和高洁的品德。说到这里,各位想要理解“拜石称兄,以石为友”的“石痴”文人米蒂那种对石的特殊情感,恐怕就不难了吧。

  另外,太湖石那天成的多姿曲线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片富于想象的审美空间。因此,欣赏太湖石,就犹如品茶读画一般,让人在玩味的同时;意境凸出,美不胜收。也正因为太湖石如此具有审美价值,所以它常作为营造文人山水园的叠山素材之一被广泛布置于古典园林之中。苏州之所以多古典园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里盛产太湖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石有聚族,太湖为甲”。可见诗人对太湖石是何等钟情。

  冠云峰,传说是北宋末年々为宋徽宗采办“花石纲”时遗留在江南的一块名石。后来几经周折,到清代被颇有“石痴”遗风的留园园主盛康购得。他为可欣赏此峰,还特意在石峰周围建造了一组亭台楼榭,并都以“冠云”来命名,可谓匠心独运。

  【远翠阁前】

  从冠云台循高低起伏,曲折悠长的长廊西行,便来到了中部花园的东北角。这里有一两层楼阁式建筑远翠阁。它取唐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命名。一楼是“自在处”,意思水刷石心得自在的地方,颇有些禅意。远翠阁上层宜远眺,下层可*观。阁前有青石花坛,是明代遗物,上面有各种雕刻,显得古朴典雅。花坛内现种有牡丹,花开季节一派雍容华贵。

苏州园林导游词8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小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苏州,很高兴为大家服务。我是苏州园林风光旅行社的导游,我姓刘,大家叫我小刘就行了。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欣赏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和周围的名胜古迹,和大家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

  西湖是苏州园林的主要风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方公里的园林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

  现在展示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西湖了。大家看:现在的西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微风吹来,湖面荡起层层涟漪,美丽极了!大家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有名的断桥。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每当冬日雪后,桥的阳面冰雪消融,但是,阴面仍有残雪似银。从高处往下看,桥似断非断。大家可以站在桥头,放眼四望,远山*水,尽收眼底。

  大家现在来到的景点叫“花港观鱼”,这里有一座小山,山上有条小溪,小溪的*花木众多,常有落英飘落溪中,故名“花港”。大家看,好多花瓣飘落下来,好像天女散花,小溪里还有小鱼儿呢!

  我们现在登上山顶,大家向南看,雷峰塔就矗立在夕照山上,蔚为壮观。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非常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请大家对我今天的导游提出宝贵的意见。祝大家玩得愉快。

苏州园林导游词9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拙政园。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以自然山水见长,而苏州则以园林景观取胜,当然这两座名城都离不开厚重的历史文化根基。在参观之前,我先给大家把苏州园林做一个概括的介绍:

  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而苏州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此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据记载,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几十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园林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1997年,以四大名园为代表的苏州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的造园艺术与*的文学和绘画艺术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风格,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精致、淡雅、写意见长,而且苏州园林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

  苏州园林大都是前宅后园,宅园合一,就园林本身而言,可赏,可游,可居。园林中山水池沼,花草树木,随处可见,亭台楼榭,杂然其间,从建筑物的任何一个角度看去,或漏,或借,或框,或抑,都是一副绝佳的写意山水画!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四大名园中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居住文明。苏州园林的建造还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的技术水*和艺术成就。

  苏州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每一个园林里,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信息:有的反映和传播着*传统哲学观念;有的宣扬人生哲理,还有的则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渲染,使人在游赏之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园中那些保存完好的历代书法名家手迹,不仅是珍贵的艺术品,还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憩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好了,现在请大家跟随我进入拙政园一起细细品味苏州园林的精髓所在。进园后我再给大家详细的介绍拙政园。

苏州园林导游词10

  古典园林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三类。在私家园林中,多为失意官僚或文人画家命题立意而造的“文人写意式山水园林”。苏州园林多属此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乃“园林之城”,素以众多精雅的园林名闻天下。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xx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 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苏州历史上早期著名的私家园林为晋代的辟疆园,之后,历代富商巨贾、退休官僚等在苏州的定居、养老和经商等活动,一方面促进了吴地与其他区域经济、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以消费经济为发展基础、以“享乐”为文化底色的苏州园林及其他艺术种类的发展。文人山水园林的境界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自然美的'境界。文人园林的造园立意首先是在有限的庭院环境中创造一个生意盎然、花木葱茏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往往需要用高墙与城市中喧闹的市井隔开,使园主可以在这种生机蓬勃的环境中怡然自乐。

  第二个层次是艺术美的境界。在园林的自然美基础上,通过造园的艺术手法,对造园要素取舍、提炼、强化、加工、上升为巧夺天工的“艺术美”,使整个园林成为一个有层次、有主次、有呼应的空间艺术品。

  第三个层次是理想美的境界,及意境。古人云:“诗言志”,“诗缘情”,园林是“园言志”,“园言情”。苏州园林通过清泉明月、假山花木、匾联书画来启发观赏者的情趣、联想、思维,进而使观赏者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根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200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关于我们所熟悉的皇家园林,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园林导游词11

  各位朋友,很高兴认识你们,我姓栾,大家可以叫我小栾。今天就由我陪同大家去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园林。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都知道,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这里之所以这么出名,是因为设计师和匠师们别出心裁,追求游客无论在那个点上,眼前的一隅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所以以前有游客就说,来到这里,就有“如在图画中”的美感。

  今天我要重点介绍的是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放眼望去,精妙的图案设计和细致的雕镂映入眼帘,这可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看那窗上刻了一对凤凰。细长的尾羽虽然密集但还是能体现出木匠高超的技艺。一对眼睛虽然只有米粒般大小但却不时的透露出坚定的信念,这可是木匠们心灵的浇灌啊。不少摄影家对这些门和窗情有独钟,他们细心地斟酌着当时的光和影,左瞧瞧,右瞅瞅,“咔哧”一声,美丽的人间天堂就这样显示在屏幕上。

  当然,苏州园林的美不是一时就能欣赏完的。今天的旅程就到这里吧,望苏州园林的美景能再您的脑海

  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下次再见!

苏州园林导游词12

  亲爱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叫许阁芳是你们的导游,你们可以称呼我小许或许导。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参观人间的天堂——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以山水秀丽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拙政园,它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与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并称为*的四大名园,也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也就是公元1509年,占地78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中部分是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你们看,它的布局是不是错落有致、构思巧妙呢?现在你们可以拍照留个纪念哟!

  现在我们到达了留园,请大家注意看,我右边这个大屏风,上面绘有留园的*面图,它是用2500块玉石镶嵌而成的。那么为什么要用2500块玉石呢?因为这幅图是苏州2500岁生日的时候,由扬州艺人所雕,每一块玉石代表了苏州一年的历史。让我们一起进去边走边看吧!留园的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清风池馆等。刚刚我们参加的拙政园代表的是明代的建筑风格,留园则代表的是清代江南园林风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人的高超技艺,是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愉快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其实苏州园林的美景是看这完、也说不完的,你们要真正了解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陪伴,期待我们再次相会,再见!


苏州园林导游词12篇扩展阅读


苏州园林导游词12篇(扩展1)

——苏州园林导游词10篇

苏州园林导游词1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的寿宫,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后代范允临是他的女婿。

  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苏州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的空间中尽情地复苏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灵。

  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

  自抗日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苏州**,留园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园内建筑几成废墟。一九五三年苏州市人民*对留园进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园重现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一起,作为*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就是首批四个典型例证之一。留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让我们从这门厅开始,到园中去细细品位一番吧。

  首先请大家回头看一下刚刚进来的这扇黑漆大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的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刚才已经讲过,我们苏州的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园。他们本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他们不爱人来客往的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基于这种生活理念,苏州的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的高大门楼,其正门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普通民居。

  再请大家看这门厅正中屏门上嵌的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这是一九八六年时,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薄片相缀而成的。在全景图的上方高悬着一方扁额,上面写着“吴下名园”四个大字,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的地位。这是由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先生所题写的。在全景图屏门背面刻有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先生所择,吴进贤所书的《留园记》。

  【门厅与桥厅间的东侧长廊】

  各位现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上面刻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世界遗产”标识。他是留园于1997年12月被批准作为苏州古典园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后,于1998年立的。

  【长廊中部蟹眼天井处】

  这两方小小的露天空间,苏州人称之为天井。由于他们面积太小,所以人们称之为“蟹眼天井”。这两方蟹眼天井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采光而设计的。为了避免造景上的单调,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丰富了此处的景观内容。

  【“长留天地间”南院】

  来到这里,请大家看这个长方形的小院。由于庭院面积有限,不能大范围的造景,所以造园者就充分利用南面这堵高高的粉墙,来为游人设计了一幅立体的“国画”。这里布置了湖石,种上了金桂和玉兰。除了寓意“金玉满堂”外,正是一幅以粉墙为纸,花石为绘的立体国画的画境。

  【“长留天地间”东侧大空窗旁】

  各位请看这扇窗。这是一扇没有任何图案设计的单纯的长方形漏窗,这种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此处如果没有这扇空窗的话,那么这里的采光就不足,就会显得昏暗。所以说,这扇空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光。和前面讲过的蟹眼天井同样道理。园林建筑哪怕是一扇门一扇窗在建筑设计时,一定得考虑其造景功能。所以为了避免空窗的单调,就利用了植物盆栽来映衬它,使他在具有采光的同时,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立体的画面,此可谓一举两得。

  再请大家看这门楣上的砖刻门额“长留天地间”这几个字。这是篆刻书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写的,寓意留园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园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愿我们大家都能不辜负先人的期望,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来到这里,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走廊,这条长廊虽有数十米长,然而造园者巧妙的使廊、屋相接,并且在比较封闭的暗处设计了“蟹眼天井”来采光,用富于变化的建筑技巧使廊在空间上产生出了明与暗大与小的对比,另游人在不断变化的空间中,欣赏着各种布置独到的园林小品,在不知不觉中走完了这段长廊。

  另外,从园林审美方面来看,这段长廊相对于秀美的中部远景来说,大有一种“欲扬先抑”的审美效果。因此,这段长廊不仅被园林专家评定定为“留园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个苏州古典园林的廊形建筑中也有一处佳例。

  【六扇花窗处】

  穿过了“长留天地间”门洞,我们看到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窗图案,因此漏窗也俗称“花窗”。在便于通风和采光的同时,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设中长作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的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同时,从花窗中透出的园景,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的所谓“移步换景”之妙。

  当然,在通风采光和透镜的同时,花窗本身的花格图案在园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丰富墙面审美内容的效果。另外,在不同的光影照射下,花窗的花格会呈现出各种多姿多彩的落影,为古朴的园林*添了几份活泼的生气。

  我们现在请大家看南面的这堵白墙。墙根处有一明式青石花坛。上面有山茶,旁边植有翠柳,花开之时,红点缀缀,生机勃勃。花坛上方白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额一方。花坛上原有古柏、女贞两棵古树,枝接交错,苍劲虬曲,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贞交柯连理之意。

  【绿荫轩】

  这里是以赏留园春景为佳的绿荫轩。这是一个小巧雅致的临水敞轩。它的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的青枫树,而东面又有榉树遮日,因此以“绿荫”为轩名,轩内扁额上“绿荫”两字,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的弟子,当代书画家王个移所书。轩南墙壁上嵌有“华步小筑”石额一方。“华”,即“花”;“步”通“埠”。

  留园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虎丘自明清以来就以出产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贵花木而闻名。以前,留园附*有装卸花木的河埠,所以这一带旧名花步里。而留园主人将自己的园子称为“华步小筑”,无疑是一种自谦。它也反映出*传统文人尚隐逸,求中庸的处世哲学。这里的“花步小筑”四个字是清代学者钱大昕所书。其下方倚墙根所筑的湖石花坛中置石笋、种天竺,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立体国画的构图,而这“花步小筑”四字恰好是其点晴题跛。

  【一梯云旁】

  出绿荫轩向北,各位的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体量高大的两层楼建筑,这就是取《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目明瑟”之意来命名的明瑟楼。这里面临清澈明净的池水,楼边又有青枫庇荫,环境清雅明净。明瑟楼底层因建筑外形象古代画舫前舱,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邻》诗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命名为“怡杭”。这里的“杭”通“航”。在明瑟楼南有一湖石假山,登临二楼的石阶就隐在其中。这里的一峰湖石上刻有“一梯云”三个字,取“上楼僧踏一梯云”之意。“梯云”,既以云为梯。古人以为云是触石而生,因此称石为云根。游人若在这云根盘旋之间拾级登临,一定会有步云成仙之感吧。

  【寒碧山房北露台】

  绕过明瑟楼,我们来到了留园中部宽敞的露台上。这里濒临水池,每当盛夏时节,池内荷花盛开,这里便是赏荷的绝佳之处。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紧靠明瑟楼而建的涵碧山房。这是中部花园的主厅,是取宋代理学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的诗意来命名的。该厅几无装修,南北两面都不设墙,显得朴素大方,通畅明洁。厅内“涵碧山房”扁额上的篆书是旧时园主盛康请香禅居士潘中瑞所书。

  厅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坛,旁边还种有玉兰、石榴、绣球等花木,春秋时节,繁华吐妍,美不胜收。我们站在荷花台上还可以欣赏到布置独到的留园中部山水。湖石与黄石参差而筑的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树参天,灵秀中透着一股阳刚。尤其是几棵荫可蔽日的古银杏、古樟树,与假山浑然一体,登临其间,会另人产生一种犹如进入了深山幽谷的感觉。在苏州各古典园林中,也称得上是一处“城市山林”的佳例。

  由于山体直逼水池,古树、假山与水面之间所呈现的高与低的视觉差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是古典园林造景中“以低衬高”的造景手法.另外,从山水布局来函,这里水虽居中,山水其侧,但在审美上,山的气势却远在水的生机之上.水在这里只是衬托山体气势的一个“配角”。此相反。而同为苏州园林代表作的拙政园中部的山与水在审美上的位置则正好与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假山虽以“一池三岛”的规制筑于水池的中央,但夺人眼目的仍然是那片富于变化的水面。在那里,山是造成水面破、掩、隔审美效果的一种道具。山成了水的陪衬,水的灵秀往往超过了山的敦厚。

  【爬山廊】

  在涵碧山房西侧,可见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我们一般把这种依山高下起伏的长廊称为爬山廊。这条爬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还有依墙的实廊与离墙的空廊之相应,整个廊始终处于高、下,明、暗等不同的光线和地势的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时,这条爬山廊在实用功能上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夏天遮阳,雨日挡雨;二:联系景点之间的纽带,是一条天然的游览路线;三:*缓而巧妙的将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的“闻木樨香轩”。

  在爬山廊中部的西墙上,嵌有明代吴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汉策所刻的“二手法帖”。“二王”是指*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其中王羲之擅写写草、隶、正、行诸体,且分格自成一家,素有“书圣”之誉。这里的“二王法帖”中,主要有《奉橘帖》、《快雪时晴帖》、《送梨帖》等著名法帖。留园的“二王法帖”只集“二王”书法,历代名家所写的题跋均被省略。“二王法帖”始刻于明嘉靖年间,刻成于万历年间,历时两朝二十五年。据说以前留园的主人刘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的美诗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墙壁。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或名家书法的书条石就成了留园的一大文化特色。它极大的丰富了留园作为古典园林的文化。至今,留园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书条石,堪称留园一绝。

  【闻木樨香轩】

  循着爬山廊,我们来到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的湖石在桂花树的掩映下,显的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的“动”字用的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的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得道的。

  【中部假山上】

  出闻木樨香轩东行,跨过山涧上的小石桥言石径曲折前行,可看到几棵有着一、两百年龄的古银杏沧然挺拔于奇峰异石之间。银杏又称白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之一。因从种植到结果的时间很长,所以又被称为“公孙树”。银杏树是雌雄异株的落叶乔木,果仁,即白果可以食用,也可入药,木材致密,可供雕刻之用。

  在古银杏之间,可见一六角飞檐攒尖顶的小亭,这就是可亭。其意是可以供游人停留小憩之亭。亭中有一小石桌,是用出产于安徽灵璧县的灵璧石制成的。灵璧石历来被视为石中上品。

  从可亭往南看,可与南面的明瑟楼、涵碧山房隔水相望。每当清风徐来,吹皱一池清水之时,对面的明瑟楼和涵碧山房便宛如一艘徐徐出航的画舫,随波动了起来。这里造园者用了写意的手法,使静止的建筑在审美上*添了一份动感。堪称苏州园林造景之一绝。

  同时,可亭与涵碧山房,居水池南北相对而立,无论从建筑体量的大小,地理位置的高低,还是从建筑形态的轻巧与敦实等诸多方面来看,都堪称一种绝佳的对景。可亭四周植有梅花,且宜观赏雪景,因此,可亭也被称为留园中部欣赏冬景之佳处。

  在可亭北面的假山后有一段长五十余米的花街铺地,用鹅卵石和碎瓷、石片、瓦片等各种材料筑成海棠花纹,犹如织锦铺地一般给人以美感。在这段花街铺地的北面有一条沿粉墙曲折而建的长廊,是中部假山上爬山廊的延续。它除了有前面将过的连结景点、遮雨避日等廊的功能外,还巧妙的遮挡了作为留园中部和北部分界的粉墙,从而淡化了北部与中部的分隔之感。

  【小蓬莱】

  通过*栏曲桥,我们来到了中部水池的小岛“小蓬莱”。传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前往求长生不死之仙丹,同时又在自己的宫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这以后在水池中构筑三座“仙山”,即所谓“一池三岛”就成了古典园林造园的常用造景手法。留园中部的水池略成方行,比较规整。桥岛在划分水面的同时,使水面造成了旷、幽不同的两种水面效果。另外,在构筑中部假山时,特意在水池西部造成一条狭窄的山涧,令人产生池水渊源不尽之感,使池水活了起来。

  【濠濮亭】

  过小蓬莱东侧小桥,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方亭,这就是濠濮亭,濠、濮都是古代河流的名字。据说,庄子曾在濮水上垂钓,也曾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这里以古人的观鱼和垂钓来唤起一种超然世间烦恼的自由感,表现出归隐江湖、归情自然的超然情趣。这也作为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一个主题思想,表现在造园的方方面面。

  【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

  出濠濮亭往东进洞口,我们现在来到了曲西楼。这是一座外观秀美的两层建筑。其底楼实际上是一道宽宽的廊,西墙上开有很大的空窗和洞门。通过它们可看到中部花园的秀丽景色,这是“移步换景”造景手法的典型运用。同时,窗框、门洞也被当作“造景框”,因而在廊中看到的每副窗景也都是一幅立体而生动的画。

  如果说西墙上的空窗和洞门宜移步动观的话,那么东面粉墙上所嵌的二十余幅方书条石则需止步静观方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在这里大家可以欣赏到欧阳洵、褚逐良、颜真卿等唐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以及明代吴门才子文征明晚年手书的小楷作品。

  另外从园林建筑审美上看,这里西墙上大大的空洞、洞门与东墙上小方的书条石在游人视觉上形成了大与小、明与暗、虚与实的对比的同时,也在人们的心理上将山明水秀的现实世界与遥远的历史烟云有机地连在了一起。

  从曲西楼向北上二、三个台阶,我们就进入了西楼的底层。这里和西墙和曲西楼一样,设有两个大空窗,使中部园景自然透出,而东面则不设墙,取而代之的是一排落地的长窗,与外面的五峰仙馆风格协调。

  从西楼在往北,左手边绕过一缕花隔扇,便是春风池馆。这是一个向西敞开的水榭,与小蓬莱、濠濮亭构成一个小小的水院。周围的楼台倒映在明净的池水中,显得宁静而幽雅。

  纵观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这组外形各异的建筑,以其精巧的构思,将留园中部的山水风光与东部的幽深庭院有机的连在了一起,让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审美心理上的自然过度。这也是留园以建筑;来化分空间这一艺术特色的绝好佳例。

  【五峰侧馆内】

  现在各位来到的是留园东部的主要建筑五风仙馆,这座高大宽敞的大厅,装修精美、陈设古雅,素有“江南第一厅堂”之美誉。以前厅内梁柱均为楠木,所以又有楠木厅之称。因南面小院中有湖石假山,具有庐山五老峰的写意神韵,于是取唐代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的诗意,将大厅命名为五峰仙馆。厅中扁额上的“五峰仙馆”四个字是园主盛康请金石名家吴大题。

  这里是园主以前用于举行重大宴饮以及婚丧寿喜的活动的场所。由于封建时代讲究男女授受不清,因此在大厅的中后部以一排屏门、纱隔和飞罩将大厅隔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南面,宽敞明亮,座椅严格按规制摆放,是主人宴请男宾之处。而北面则相对局促,是专为女眷而辟。正中银杏木屏上刻有光绪年间马锡藩所书的《兰厅序》全文。二十四扇纱隔下方的群板上刻有花篮、葫芦、竹笛等“暗八仙”图案。纱隔的上半部装裱着张辛稼先生的绢本花鸟画。

  另外在大厅北侧一角,还有一块圆形大理石座屏,直径达1.4米,属全国罕见。石面纹理色彩构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画。尤为另人称奇的是石面左上方有一天然的“朦胧月”,给人以“雨后静观山”的意境。这块大理石和太湖石精品冠云峰以及冠云楼中的鱼化石通常被俗称为“留园三宝”。

  除大理石座屏外,大厅东、西墙上,还挂有四幅庄重典雅的理石画挂屏。深褐色的理石屏板上各嵌上下一圆一方两块大理石。其天然石纹宛如一幅幅天然山水画,同时上圆下方的布置又表现了古代“天圆地方”的含义。

  【静中观】

  与五峰仙馆东窗隔开一个小天井,有一砖洞门,门额上有“静中观”三个字,是清初学者朱熹尊所题写。意思是说,此门内的景物易静观。在这里,除建筑和焦叶、青竹、牡丹等植物配置外,充满各位视野的都是太湖石,所以这里也被称为石林小院。在五峰仙馆和是林小院之间之所以要留一小方天井,主要是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造成更多的层次感,让人们在竹影摇摆间产生出“庭院深深几许”的美感。

  是林小院北部是一座北朝南的峰轩。因轩前庭院中多太湖石缝,所以去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诗句“前庐山,一峰独秀”来命名。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旧时园主对奇峰异石的钟爱之情。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不管是阳刚十足的黄石,还是线条柔和的湖石,其质朴而坚硬的品质,在*传统文人的眼中早就被赋予了人文的精神。因此,在构筑文人山水园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时,石就作为文人作为抒**志的绝好对象,成为造园不可或缺的第一素材。

  峰轩环境幽雅,是吟诗作画,操琴对弈的佳处。峰轩北墙上有三扇窗。窗外有一堵粉墙为了弥补粉墙在视觉上产生的空白,减少墙与窗之间的狭小空间所产生的`压抑感,造园者在粉墙前,用洗炼的手法将数枝青竹和湖石点缀其间,从而使三扇窗变成了三幅立体的写意画。

  奇林小院中奇峰异石散落有致,一条曲廊在蜿蜒中将小院四周隔成了六个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小院。这种布局即造成了院外有院,景中有景的景深层次,又可收到以小见大的审美效果,可谓一举两得。被曲廊隔成的各个小院中,或点缀石峰,配以苍翠的焦叶,或植以修竹,配置清秀的石笋,总之,都形成了一幅幅构图精巧、立意生动的立体对景画面。石林小院正中央立着一块湖石晚翠峰,是旧时园主的新爱之物。其上部的形状如苍鹰展翅俯冲,峰下方有有一湖石,形状像猎犬头部,正迎视着上方的苍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鹰头犬”画面。

  透过晚翠峰南面的空窗,可见窗外有一湖石屹立在其中。乍一看,宛如晚翠峰的镜中背影,妙趣横生。在苏州古典园林的造景中,有时为了遮挡尽处,或丰富园景,经常运用镜子、空窗和门洞来造成一些虚景与实景的对应,使游人置身其中能产生出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生动美感。

  【林泉耆硕之馆内】

  现在大家来到了留园东部的主体建筑林泉耆硕之馆。“林泉”在此指山水风光,“耆”是指六十以上的老者,“硕”在此指有学问名望的人。因此,通过这个建筑的命名,想必大家都能知道,这里原是隐逸高士的聚会之处,具有浓郁的书卷气。

  从建筑形式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鸳鸯厅结构的建筑。鸳鸯厅在建筑上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外观是一个大屋顶,而室内则分成两个屋面;二,一间大厅用屏门或纱隔、飞罩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以便不同季节或供男、女宾分别使用;三,两个区域的梁柱、铺地等建筑装修以及家具布置均有明显不同。

  林泉耆硕之馆的南厅正中屏门上刻有冠云峰图,是清末的作品,这里布置着香妃榻、红木架穿衣镜以及大理石座屏,显得简洁而典雅。南厅外天井中,东、西各种有一棵金桂,中间石库门上有“东山丝竹”四字门额。“东山”原指晋代谢安在浙江上虞的隐居地,在此则指代隐居。“丝竹”在此指音乐。石库门外字中原有戏厅,是主人听戏赏曲的地方。

  林泉耆硕之馆北厅是观赏“留园三宝”之一的冠云峰的佳处。这里布置有一堂红木家具,陈设精致,显得富贵而古雅,北厅门上刻有俞樾先生择写的《冠云峰赏》。

  【林泉耆硕之馆北廊下】

  现在大家看到院子中央立着一块高大的太湖石,这就是冠云峰。冠云峰,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之意而命名。前面也曾经说过,古人称石为云根。尤其太湖石形状、色质*似云彩,所以自古多以云来命名湖石名峰。留园中,为了烘托冠云峰主景,在其两旁还立有两块湖石作为陪称衬,分别命名为瑞云峰和々云峰。这也就是俗称的“留园三峰”“留园三峰”中尤以冠云峰高大奇伟,壁立当空,嵌空瘦挺,孤高磊落,具备了古人对太湖石的八字审美标准,即“瘦、皱、漏、透、清、丑、顽、拙”。

  石,由于它质地坚硬和外表不易发生变化的特质而被赋予了忠贞不喻的人格特征,自古为人类所崇拜。太湖石产于太湖。由于湖水荡涤,石质坚贞而色泽清白。这种坚贞和清白让在官场宦海中沉浮的士大夫文人从它的身上找到了精神寄托。尤其是太湖石阳刚的石质与阴柔的外形和谐于一体,正是*传统文人所追求的“外圆内方”处世道的生动典型。所以,自古从孔夫子“仁者乐山”开始,文人们爱石、友石、赏石,就是要通过与石的情感交流来表现自己坚贞和高洁的品德。说到这里,各位想要理解“拜石称兄,以石为友”的“石痴”文人米蒂那种对石的特殊情感,恐怕就不难了吧。

  另外,太湖石那天成的多姿曲线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片富于想象的审美空间。因此,欣赏太湖石,就犹如品茶读画一般,让人在玩味的同时;意境凸出,美不胜收。也正因为太湖石如此具有审美价值,所以它常作为营造文人山水园的叠山素材之一被广泛布置于古典园林之中。苏州之所以多古典园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里盛产太湖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石有聚族,太湖为甲”。可见诗人对太湖石是何等钟情。

  冠云峰,传说是北宋末年々为宋徽宗采办“花石纲”时遗留在江南的一块名石。后来几经周折,到清代被颇有“石痴”遗风的留园园主盛康购得。他为可欣赏此峰,还特意在石峰周围建造了一组亭台楼榭,并都以“冠云”来命名,可谓匠心独运。

  【远翠阁前】

  从冠云台循高低起伏,曲折悠长的长廊西行,便来到了中部花园的东北角。这里有一两层楼阁式建筑远翠阁。它取唐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命名。一楼是“自在处”,意思水刷石心得自在的地方,颇有些禅意。远翠阁上层宜远眺,下层可*观。阁前有青石花坛,是明代遗物,上面有各种雕刻,显得古朴典雅。花坛内现种有牡丹,花开季节一派雍容华贵。

苏州园林导游词2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终于来到了盘门三景,只见大门口有一头大石牛,它有两只尖尖的脚,四周都是鲜花,我猜想这头牛是不是立过什么功呢?

  往里走,就能看见一个装满很多硬币的铜鼎。它的背面就是盘门三景之一,瑞光塔,我数了一下,共有七层,底层塔基最大,越往上越小,从远处看它的顶端,隐隐地有点往后倒的感觉,真令人担心。看了一下介绍,瑞光塔为宋代古塔,建于公元1020_年,高度约为53米,为七级八面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

  再往里走,就是四瑞堂,堂中央立着一幅盘门胜景图,同学们纷纷在图上找到了我们所在的位置,这样一览风光的感觉真好!衬托着全景图的是一些奇形怪状的叶子,叶身上全是镂空的,就象被人工雕刻过一样,但我们一致认为是天然的,真是太神奇了!

  在四瑞堂的左边是钟楼,钟楼内设了敲钟项目,“撞世纪唐钟,交世纪好运”。我们都用手摸了一下,冰凉凉,很光滑,用手轻敲,也能发出清脆的声音,后来,朱沁宜的爸爸买了一张票,这让我们兴奋不已,一连敲了三下,“咣!咣!咣!”的声音在钟楼内回荡!

  和钟楼相对应的`是四瑞堂右侧的鼓楼,鼓名叫*安大鼓,直径2.1米,是宋元丰二年(1079年)所制的牛皮大鼓,听说敲一下可祈求天下太*!

  和四瑞堂相呼应的则是一座雄伟的大殿“雄甲三吴”,中间是一方美丽的湖泊。湖泊周围有许多柳树,湖泊上横跨着一座九曲桥,湖泊名叫“白龟池”,这中间还有个典故呢!在湖泊旁“爬”着一只听禅乌龟,白龟长得很大,它伸长着脖子,聚精会神地在听禅讲法,听的好认真哦!白龟的前面正端坐着圆照禅师,手里正捏着佛珠,在给大家讲法。

  再往前走,在草丛中隐隐地有一口井的身影,这是一口唐朝时的井,井里的水很混浊,想必是很久没有使用了。唐井的介绍更是被草遮掩了大半,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发现。

  我们走上九曲桥,白龟池里的鲤鱼们仿佛占了很多灵气,长得又肥又大,个个摇头摆尾的,好像在跳舞,它们个个张着圆润的嘴巴,仿佛在大合唱,再看看旁边的人,才发现原来争着吃鱼食呢!我和队员们也去买来鱼食,抢着喂鱼。我和朱沁宜引来了很多鱼,我仔细地观察它们,它们有红的、黄的、花的、白的,我还看见了一种细细长长的小鱼,它们在大鱼的争夺下,显得有点可怜。我们喂鱼食时,果然不出所料,大鱼摇头摆尾,张大了嘴巴,正等着鱼食进嘴呢,两条鱼王的嘴巴张得有点吓人,嘴巴大得像吸盘一样,身体摇一摇,摆一摆,水花居然溅到了我们的脚背上。争抢的场面非常壮观。因为小队员们都买了鱼食,有的撒在这儿,有的撒在那儿,鱼儿都不知道吃哪里的好了!

  走过雄甲三吴,在一座“和月桥”的两旁,我和陈曦、朱沁宜发现了日岛和月岛,非常有趣。再走过延寿桥,就见到“伍相庙”的“千年夹石”,这块千年夹石可不简单,它可是宋代伍相庙遗构的石头,距今已*千年。

  我们一路寻找,突然发现前方有一个水帘洞,水流从山坡上挂下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由想到美猴王所呆的地方,应该也不过如此。

  终于来到了著名的水陆城门——盘门,水陆两门并列,有两道陆门和两道水门。盘门现在城墙全长为三百米,高度五米多,城墙顶部为宽阔的*台。听妈妈说,古时打仗时下面的两扇城门是用来抓敌人的,只要敌人走进了城门的范围内,先把前门放下来,拦住他们的去路,再把后门放下来,截住他们的退路,就像瓮中捉鳖一样,所以又称瓮城。城楼上的三门大炮格外惹人注目的,令人仿佛依稀又回到了当年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攻战场面。

  城楼上有一块木板盖住的暗道,用于守城将士检查进出城门的来往船只和过往行人。

  在盘门城墙上有一个水陆迎回的城楼,是1986年为迎接建城2520_年时重建,城门上挂着的一串红灯笼。

  盘门第三景便是吴门桥,古城内的古桥,要数吴门桥为最高,台阶很多,站在吴门桥上可清淅看到盘门的水陆迎回、城墙,水门很秀气,陆门很敦厚,站在水门口的是几棵柳树,就像忠实的士兵一样,默默地守侯着这座二千伍佰余年的城门。爬山虎爬满了整个城墙,绿荫荫地,就像为古城墙穿上了绿装一样。

  吴门桥横跨运河、*傍盘门,高达10米,长66米,跨度为16米,始建于南宋绍定年间(约1230年前后)。在当时,因此桥是进入吴门的第一桥,故取名“吴门桥”,为桥洞高大的单拱石桥,几经重建,现为清朝同治年间的遗物。大运河在此环抱城垣,水陆萦回交错,是苏州的水陆交通要道,今存的城门虽为元朝之物,但仍不失春秋大气,巍然雄峙。

苏州园林导游词3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我姓张,大家叫我“小张”吧!我们这次去的地方是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大家出发吧!

  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剧记载,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苏州园林已经了解一些吧!我们现在言归正传讲正题。我们要去的园林师世界的四大名园中的两个园子,知道是哪两个吗?小朋友!嘻嘻!就是沧浪亭和狮子林,沧浪亭建于宋朝,狮子林建于元朝。我们去玩玩吧!沧浪亭建于北朝明期(公元10xx年—10xx年)南宋后期曾为名将韩世忠住宅。

  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不信你们看!前面有一红绿色包围的园子,下前面有一座桥,大家可以从桥内进了沧浪亭。各位请跟我一起进入。大家请看前面,有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有宝贝叫沧浪石。现在我来说说狮子林吧!狮子林占地十五亩,狮子湖是水景观的主要景点,那里的石假山别有特色,相当精美。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有很多名胜古迹,风景美轮美奂,让我一直向往。在一次旅行中,我有幸来到苏州,感受它的魅力。苏州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市,最有名的就数苏州园林了。我买了门票,刚进入大门,最先步入眼帘的就是一道石门,它中间凿开了一个大圆洞,是入口,周围雕刻着花纹,花纹很精致,让人赏心悦目。进了石门,四周都栽种着花草,有杨柳,有三角梅,空气中飘荡着花的清香,使我感到心旷神怡。

  再往前走,我看到了一座桥,桥也是石头雕成的,上面雕着山,水,鸟,人,雕刻得极奇逼真,就和真的没什么两样,让你仿佛融进了那种境界。走过石桥,又见一些石雕,仿佛是在静静地守护这片土地,不让它受到一点伤害。石雕旁还有几条石凳,是让人休息的,后面有棵树,是遮阳的,许多人都在石凳上休息。

  苏州,真是个多姿多彩的城市,如果要把苏州比作夜空,名胜古迹比作星星,那么,苏州园林便是最闪亮的`那颗星,为苏州增添光彩。我喜欢苏州这片热土,更爱苏州园林这个景点。

  苏州留园是中外旅游胜地,里面的三绝是赫赫有名的冠云峰、楠木殿和鱼化石。留园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它是5A级旅游风景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所以我准备去留园“探宝”。

  这天烈日当空,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蝉在树上大声地嘶喊着。我迈着轻快而喜悦的步伐走进了留园。一进园,我发现这里空气清新,室内阴凉无比,墙壁的每一扇漏窗镶嵌着各种各样的花纹。走着走着,我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大池塘边,这里游人如织,荷叶像一个个小娃娃挤在一起,拼命争夺着自己的空间。小鱼儿在荷叶间游过,似乎在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我还发现一只千年老龟,它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悠哉悠哉,好快活啊!每一条鱼都不敢侵犯它。

  我沿着池塘里的回廊曲折前进,忽然,看见草丛中竖着一块大石头,原名,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名石冠云峰。果真,它具备“瘦、漏、皱、透”的太湖石特色。它就像一尊雅典娜的雕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并注视着我。据说这块太湖石是宋代遗留下来的呢!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有乡村田园风味。

苏州园林导游词4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的寿宫,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后代范允临是他的女婿。

  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苏州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的空间中尽情地复苏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灵。

  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

  自抗日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苏州**,留园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园内建筑几成废墟。一九五三年苏州市人民*对留园进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园重现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一起,作为*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就是首批四个典型例证之一。留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让我们从这门厅开始,到园中去细细品位一番吧。

  首先请大家回头看一下刚刚进来的这扇黑漆大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的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刚才已经讲过,我们苏州的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园。他们本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他们不爱人来客往的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基于这种生活理念,苏州的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的高大门楼,其正门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普通民居。

  再请大家看这门厅正中屏门上嵌的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这是一九八六年时,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薄片相缀而成的。在全景图的上方高悬着一方扁额,上面写着“吴下名园”四个大字,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的地位。这是由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先生所题写的。在全景图屏门背面刻有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先生所择,吴进贤所书的《留园记》。

  【门厅与桥厅间的东侧长廊】

  各位现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上面刻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世界遗产”标识。他是留园于1997年12月被批准作为苏州古典园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后,于1998年立的。

  【长廊中部蟹眼天井处】

  这两方小小的露天空间,苏州人称之为天井。由于他们面积太小,所以人们称之为“蟹眼天井”。这两方蟹眼天井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采光而设计的。为了避免造景上的单调,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丰富了此处的景观内容。

  【“长留天地间”南院】

  来到这里,请大家看这个长方形的小院。由于庭院面积有限,不能大范围的造景,所以造园者就充分利用南面这堵高高的粉墙,来为游人设计了一幅立体的“国画”。这里布置了湖石,种上了金桂和玉兰。除了寓意“金玉满堂”外,正是一幅以粉墙为纸,花石为绘的立体国画的画境。

  【“长留天地间”东侧大空窗旁】

  各位请看这扇窗。这是一扇没有任何图案设计的单纯的长方形漏窗,这种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此处如果没有这扇空窗的话,那么这里的采光就不足,就会显得昏暗。所以说,这扇空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光。和前面讲过的蟹眼天井同样道理。园林建筑哪怕是一扇门一扇窗在建筑设计时,一定得考虑其造景功能。所以为了避免空窗的单调,就利用了植物盆栽来映衬它,使他在具有采光的同时,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立体的画面,此可谓一举两得。

  再请大家看这门楣上的砖刻门额“长留天地间”这几个字。这是篆刻书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写的,寓意留园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园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愿我们大家都能不辜负先人的期望,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来到这里,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走廊,这条长廊虽有数十米长,然而造园者巧妙的使廊、屋相接,并且在比较封闭的暗处设计了“蟹眼天井”来采光,用富于变化的建筑技巧使廊在空间上产生出了明与暗大与小的对比,另游人在不断变化的空间中,欣赏着各种布置独到的园林小品,在不知不觉中走完了这段长廊。

  另外,从园林审美方面来看,这段长廊相对于秀美的中部远景来说,大有一种“欲扬先抑”的审美效果。因此,这段长廊不仅被园林专家评定定为“留园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个苏州古典园林的廊形建筑中也有一处佳例。

  【六扇花窗处】

  穿过了“长留天地间”门洞,我们看到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窗图案,因此漏窗也俗称“花窗”。在便于通风和采光的同时,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设中长作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的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同时,从花窗中透出的园景,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的所谓“移步换景”之妙。

  当然,在通风采光和透镜的同时,花窗本身的花格图案在园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丰富墙面审美内容的效果。另外,在不同的光影照射下,花窗的花格会呈现出各种多姿多彩的落影,为古朴的园林*添了几份活泼的生气。

  我们现在请大家看南面的这堵白墙。墙根处有一明式青石花坛。上面有山茶,旁边植有翠柳,花开之时,红点缀缀,生机勃勃。花坛上方白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额一方。花坛上原有古柏、女贞两棵古树,枝接交错,苍劲虬曲,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贞交柯连理之意。

  【绿荫轩】

  这里是以赏留园春景为佳的绿荫轩。这是一个小巧雅致的临水敞轩。它的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的青枫树,而东面又有榉树遮日,因此以“绿荫”为轩名,轩内扁额上“绿荫”两字,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的弟子,当代书画家王个移所书。轩南墙壁上嵌有“华步小筑”石额一方。“华”,即“花”;“步”通“埠”。

  留园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虎丘自明清以来就以出产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贵花木而闻名。以前,留园附*有装卸花木的河埠,所以这一带旧名花步里。而留园主人将自己的园子称为“华步小筑”,无疑是一种自谦。它也反映出*传统文人尚隐逸,求中庸的处世哲学。这里的“花步小筑”四个字是清代学者钱大昕所书。其下方倚墙根所筑的湖石花坛中置石笋、种天竺,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立体国画的构图,而这“花步小筑”四字恰好是其点晴题跛。

  【一梯云旁】

  出绿荫轩向北,各位的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体量高大的两层楼建筑,这就是取《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目明瑟”之意来命名的明瑟楼。这里面临清澈明净的池水,楼边又有青枫庇荫,环境清雅明净。明瑟楼底层因建筑外形象古代画舫前舱,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邻》诗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命名为“怡杭”。这里的“杭”通“航”。在明瑟楼南有一湖石假山,登临二楼的石阶就隐在其中。这里的一峰湖石上刻有“一梯云”三个字,取“上楼僧踏一梯云”之意。“梯云”,既以云为梯。古人以为云是触石而生,因此称石为云根。游人若在这云根盘旋之间拾级登临,一定会有步云成仙之感吧。

  【寒碧山房北露台】

  绕过明瑟楼,我们来到了留园中部宽敞的露台上。这里濒临水池,每当盛夏时节,池内荷花盛开,这里便是赏荷的绝佳之处。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紧靠明瑟楼而建的涵碧山房。这是中部花园的主厅,是取宋代理学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的诗意来命名的。该厅几无装修,南北两面都不设墙,显得朴素大方,通畅明洁。厅内“涵碧山房”扁额上的篆书是旧时园主盛康请香禅居士潘中瑞所书。

  厅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坛,旁边还种有玉兰、石榴、绣球等花木,春秋时节,繁华吐妍,美不胜收。我们站在荷花台上还可以欣赏到布置独到的留园中部山水。湖石与黄石参差而筑的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树参天,灵秀中透着一股阳刚。尤其是几棵荫可蔽日的古银杏、古樟树,与假山浑然一体,登临其间,会另人产生一种犹如进入了深山幽谷的感觉。在苏州各古典园林中,也称得上是一处“城市山林”的佳例。

  由于山体直逼水池,古树、假山与水面之间所呈现的高与低的视觉差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是古典园林造景中“以低衬高”的造景手法.另外,从山水布局来函,这里水虽居中,山水其侧,但在审美上,山的气势却远在水的生机之上.水在这里只是衬托山体气势的一个“配角”。此相反。而同为苏州园林代表作的拙政园中部的山与水在审美上的位置则正好与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假山虽以“一池三岛”的规制筑于水池的中央,但夺人眼目的仍然是那片富于变化的水面。在那里,山是造成水面破、掩、隔审美效果的一种道具。山成了水的陪衬,水的灵秀往往超过了山的敦厚。

  【爬山廊】

  在涵碧山房西侧,可见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我们一般把这种依山高下起伏的长廊称为爬山廊。这条爬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还有依墙的实廊与离墙的空廊之相应,整个廊始终处于高、下,明、暗等不同的光线和地势的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时,这条爬山廊在实用功能上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夏天遮阳,雨日挡雨;二:联系景点之间的纽带,是一条天然的游览路线;三:*缓而巧妙的将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的“闻木樨香轩”。

  在爬山廊中部的西墙上,嵌有明代吴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汉策所刻的“二手法帖”。“二王”是指*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其中王羲之擅写写草、隶、正、行诸体,且分格自成一家,素有“书圣”之誉。这里的“二王法帖”中,主要有《奉橘帖》、《快雪时晴帖》、《送梨帖》等著名法帖。留园的“二王法帖”只集“二王”书法,历代名家所写的题跋均被省略。“二王法帖”始刻于明嘉靖年间,刻成于万历年间,历时两朝二十五年。据说以前留园的主人刘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的美诗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墙壁。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或名家书法的书条石就成了留园的一大文化特色。它极大的丰富了留园作为古典园林的文化。至今,留园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书条石,堪称留园一绝。

  【闻木樨香轩】

  循着爬山廊,我们来到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的湖石在桂花树的掩映下,显的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的“动”字用的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的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得道的。

  【中部假山上】

  出闻木樨香轩东行,跨过山涧上的小石桥言石径曲折前行,可看到几棵有着一、两百年龄的古银杏沧然挺拔于奇峰异石之间。银杏又称白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之一。因从种植到结果的时间很长,所以又被称为“公孙树”。银杏树是雌雄异株的落叶乔木,果仁,即白果可以食用,也可入药,木材致密,可供雕刻之用。

  在古银杏之间,可见一六角飞檐攒尖顶的小亭,这就是可亭。其意是可以供游人停留小憩之亭。亭中有一小石桌,是用出产于安徽灵璧县的灵璧石制成的。灵璧石历来被视为石中上品。

  从可亭往南看,可与南面的明瑟楼、涵碧山房隔水相望。每当清风徐来,吹皱一池清水之时,对面的明瑟楼和涵碧山房便宛如一艘徐徐出航的画舫,随波动了起来。这里造园者用了写意的手法,使静止的建筑在审美上*添了一份动感。堪称苏州园林造景之一绝。

  同时,可亭与涵碧山房,居水池南北相对而立,无论从建筑体量的大小,地理位置的高低,还是从建筑形态的轻巧与敦实等诸多方面来看,都堪称一种绝佳的对景。可亭四周植有梅花,且宜观赏雪景,因此,可亭也被称为留园中部欣赏冬景之佳处。

  在可亭北面的假山后有一段长五十余米的花街铺地,用鹅卵石和碎瓷、石片、瓦片等各种材料筑成海棠花纹,犹如织锦铺地一般给人以美感。在这段花街铺地的北面有一条沿粉墙曲折而建的长廊,是中部假山上爬山廊的延续。它除了有前面将过的连结景点、遮雨避日等廊的功能外,还巧妙的遮挡了作为留园中部和北部分界的粉墙,从而淡化了北部与中部的分隔之感。

  【小蓬莱】

  通过*栏曲桥,我们来到了中部水池的小岛“小蓬莱”。传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前往求长生不死之仙丹,同时又在自己的宫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这以后在水池中构筑三座“仙山”,即所谓“一池三岛”就成了古典园林造园的常用造景手法。留园中部的水池略成方行,比较规整。桥岛在划分水面的同时,使水面造成了旷、幽不同的两种水面效果。另外,在构筑中部假山时,特意在水池西部造成一条狭窄的山涧,令人产生池水渊源不尽之感,使池水活了起来。

  【濠濮亭】

  过小蓬莱东侧小桥,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方亭,这就是濠濮亭,濠、濮都是古代河流的名字。据说,庄子曾在濮水上垂钓,也曾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这里以古人的观鱼和垂钓来唤起一种超然世间烦恼的自由感,表现出归隐江湖、归情自然的超然情趣。这也作为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一个主题思想,表现在造园的方方面面。

  【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

  出濠濮亭往东进洞口,我们现在来到了曲西楼。这是一座外观秀美的两层建筑。其底楼实际上是一道宽宽的廊,西墙上开有很大的空窗和洞门。通过它们可看到中部花园的秀丽景色,这是“移步换景”造景手法的典型运用。同时,窗框、门洞也被当作“造景框”,因而在廊中看到的每副窗景也都是一幅立体而生动的画。

  如果说西墙上的空窗和洞门宜移步动观的话,那么东面粉墙上所嵌的二十余幅方书条石则需止步静观方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在这里大家可以欣赏到欧阳洵、褚逐良、颜真卿等唐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以及明代吴门才子文征明晚年手书的小楷作品。

  另外从园林建筑审美上看,这里西墙上大大的空洞、洞门与东墙上小方的书条石在游人视觉上形成了大与小、明与暗、虚与实的对比的同时,也在人们的心理上将山明水秀的现实世界与遥远的历史烟云有机地连在了一起。

  从曲西楼向北上二、三个台阶,我们就进入了西楼的底层。这里和西墙和曲西楼一样,设有两个大空窗,使中部园景自然透出,而东面则不设墙,取而代之的是一排落地的长窗,与外面的五峰仙馆风格协调。

  从西楼在往北,左手边绕过一缕花隔扇,便是春风池馆。这是一个向西敞开的水榭,与小蓬莱、濠濮亭构成一个小小的水院。周围的楼台倒映在明净的池水中,显得宁静而幽雅。

  纵观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这组外形各异的建筑,以其精巧的构思,将留园中部的山水风光与东部的幽深庭院有机的连在了一起,让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审美心理上的自然过度。这也是留园以建筑;来化分空间这一艺术特色的绝好佳例。

  【五峰侧馆内】

  现在各位来到的是留园东部的主要建筑五风仙馆,这座高大宽敞的大厅,装修精美、陈设古雅,素有“江南第一厅堂”之美誉。以前厅内梁柱均为楠木,所以又有楠木厅之称。因南面小院中有湖石假山,具有庐山五老峰的写意神韵,于是取唐代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的诗意,将大厅命名为五峰仙馆。厅中扁额上的“五峰仙馆”四个字是园主盛康请金石名家吴大题。

  这里是园主以前用于举行重大宴饮以及婚丧寿喜的活动的场所。由于封建时代讲究男女授受不清,因此在大厅的中后部以一排屏门、纱隔和飞罩将大厅隔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南面,宽敞明亮,座椅严格按规制摆放,是主人宴请男宾之处。而北面则相对局促,是专为女眷而辟。正中银杏木屏上刻有光绪年间马锡藩所书的《兰厅序》全文。二十四扇纱隔下方的群板上刻有花篮、葫芦、竹笛等“暗八仙”图案。纱隔的上半部装裱着张辛稼先生的绢本花鸟画。

  另外在大厅北侧一角,还有一块圆形大理石座屏,直径达1.4米,属全国罕见。石面纹理色彩构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画。尤为另人称奇的是石面左上方有一天然的“朦胧月”,给人以“雨后静观山”的意境。这块大理石和太湖石精品冠云峰以及冠云楼中的鱼化石通常被俗称为“留园三宝”。

  除大理石座屏外,大厅东、西墙上,还挂有四幅庄重典雅的理石画挂屏。深褐色的理石屏板上各嵌上下一圆一方两块大理石。其天然石纹宛如一幅幅天然山水画,同时上圆下方的布置又表现了古代“天圆地方”的含义。

  【静中观】

  与五峰仙馆东窗隔开一个小天井,有一砖洞门,门额上有“静中观”三个字,是清初学者朱熹尊所题写。意思是说,此门内的景物易静观。在这里,除建筑和焦叶、青竹、牡丹等植物配置外,充满各位视野的都是太湖石,所以这里也被称为石林小院。在五峰仙馆和是林小院之间之所以要留一小方天井,主要是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造成更多的层次感,让人们在竹影摇摆间产生出“庭院深深几许”的美感。

  是林小院北部是一座北朝南的峰轩。因轩前庭院中多太湖石缝,所以去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诗句“前庐山,一峰独秀”来命名。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旧时园主对奇峰异石的钟爱之情。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不管是阳刚十足的黄石,还是线条柔和的湖石,其质朴而坚硬的品质,在*传统文人的眼中早就被赋予了人文的精神。因此,在构筑文人山水园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时,石就作为文人作为抒**志的绝好对象,成为造园不可或缺的第一素材。

  峰轩环境幽雅,是吟诗作画,操琴对弈的佳处。峰轩北墙上有三扇窗。窗外有一堵粉墙为了弥补粉墙在视觉上产生的空白,减少墙与窗之间的狭小空间所产生的压抑感,造园者在粉墙前,用洗炼的手法将数枝青竹和湖石点缀其间,从而使三扇窗变成了三幅立体的写意画。

  奇林小院中奇峰异石散落有致,一条曲廊在蜿蜒中将小院四周隔成了六个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小院。这种布局即造成了院外有院,景中有景的景深层次,又可收到以小见大的审美效果,可谓一举两得。被曲廊隔成的各个小院中,或点缀石峰,配以苍翠的焦叶,或植以修竹,配置清秀的石笋,总之,都形成了一幅幅构图精巧、立意生动的立体对景画面。石林小院正中央立着一块湖石晚翠峰,是旧时园主的新爱之物。其上部的形状如苍鹰展翅俯冲,峰下方有有一湖石,形状像猎犬头部,正迎视着上方的苍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鹰头犬”画面。

  透过晚翠峰南面的空窗,可见窗外有一湖石屹立在其中。乍一看,宛如晚翠峰的镜中背影,妙趣横生。在苏州古典园林的造景中,有时为了遮挡尽处,或丰富园景,经常运用镜子、空窗和门洞来造成一些虚景与实景的对应,使游人置身其中能产生出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生动美感。

  【林泉耆硕之馆内】

  现在大家来到了留园东部的主体建筑林泉耆硕之馆。“林泉”在此指山水风光,“耆”是指六十以上的老者,“硕”在此指有学问名望的人。因此,通过这个建筑的命名,想必大家都能知道,这里原是隐逸高士的聚会之处,具有浓郁的书卷气。

  从建筑形式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鸳鸯厅结构的建筑。鸳鸯厅在建筑上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外观是一个大屋顶,而室内则分成两个屋面;二,一间大厅用屏门或纱隔、飞罩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以便不同季节或供男、女宾分别使用;三,两个区域的梁柱、铺地等建筑装修以及家具布置均有明显不同。

  林泉耆硕之馆的南厅正中屏门上刻有冠云峰图,是清末的作品,这里布置着香妃榻、红木架穿衣镜以及大理石座屏,显得简洁而典雅。南厅外天井中,东、西各种有一棵金桂,中间石库门上有“东山丝竹”四字门额。“东山”原指晋代谢安在浙江上虞的隐居地,在此则指代隐居。“丝竹”在此指音乐。石库门外字中原有戏厅,是主人听戏赏曲的地方。

  林泉耆硕之馆北厅是观赏“留园三宝”之一的冠云峰的佳处。这里布置有一堂红木家具,陈设精致,显得富贵而古雅,北厅门上刻有俞樾先生择写的《冠云峰赏》。

  【林泉耆硕之馆北廊下】

  现在大家看到院子中央立着一块高大的太湖石,这就是冠云峰。冠云峰,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之意而命名。前面也曾经说过,古人称石为云根。尤其太湖石形状、色质*似云彩,所以自古多以云来命名湖石名峰。留园中,为了烘托冠云峰主景,在其两旁还立有两块湖石作为陪称衬,分别命名为瑞云峰和々云峰。这也就是俗称的“留园三峰”“留园三峰”中尤以冠云峰高大奇伟,壁立当空,嵌空瘦挺,孤高磊落,具备了古人对太湖石的八字审美标准,即“瘦、皱、漏、透、清、丑、顽、拙”。

  石,由于它质地坚硬和外表不易发生变化的特质而被赋予了忠贞不喻的人格特征,自古为人类所崇拜。太湖石产于太湖。由于湖水荡涤,石质坚贞而色泽清白。这种坚贞和清白让在官场宦海中沉浮的士大夫文人从它的身上找到了精神寄托。尤其是太湖石阳刚的石质与阴柔的外形和谐于一体,正是*传统文人所追求的“外圆内方”处世道的生动典型。所以,自古从孔夫子“仁者乐山”开始,文人们爱石、友石、赏石,就是要通过与石的情感交流来表现自己坚贞和高洁的品德。说到这里,各位想要理解“拜石称兄,以石为友”的“石痴”文人米蒂那种对石的特殊情感,恐怕就不难了吧。

  另外,太湖石那天成的多姿曲线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片富于想象的审美空间。因此,欣赏太湖石,就犹如品茶读画一般,让人在玩味的同时;意境凸出,美不胜收。也正因为太湖石如此具有审美价值,所以它常作为营造文人山水园的叠山素材之一被广泛布置于古典园林之中。苏州之所以多古典园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里盛产太湖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石有聚族,太湖为甲”。可见诗人对太湖石是何等钟情。

  冠云峰,传说是北宋末年々为宋徽宗采办“花石纲”时遗留在江南的一块名石。后来几经周折,到清代被颇有“石痴”遗风的留园园主盛康购得。他为可欣赏此峰,还特意在石峰周围建造了一组亭台楼榭,并都以“冠云”来命名,可谓匠心独运。

  【远翠阁前】

  从冠云台循高低起伏,曲折悠长的长廊西行,便来到了中部花园的东北角。这里有一两层楼阁式建筑远翠阁。它取唐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命名。一楼是“自在处”,意思水刷石心得自在的地方,颇有些禅意。远翠阁上层宜远眺,下层可*观。阁前有青石花坛,是明代遗物,上面有各种雕刻,显得古朴典雅。花坛内现种有牡丹,花开季节一派雍容华贵。

苏州园林导游词5

  游客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苏州园林。我姓黄,你们就叫我黄导好了。先提醒你们,在我们游玩期间,将会经过很多美丽的景点。为了保证你们的安全,请不要乱攀爬假山。也不要乱扔垃圾。顺便留一个问题:我国建筑中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但苏州园林从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这是为什么呢?好了,我们先去游览吧。

  我们先来到苏州园林的南门。进门后往前走就是沧浪亭。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45年,那时候诗人苏舜钦流寓江苏中心,以400000元买下了这块地。(400000钱购得园址)在水旁边建了一个亭子,取名“沧浪” 。(傍水构亭名“沧浪”)取了《孟子·离娄》和《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你们要积极进取。白者自白不会沾污。)之意,作为《沧浪亭记》,自称“沧浪翁” 。南宋时变成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住,沧浪亭改名成“韩园” 。1860年时毁于兵火,1873年重建。沧浪亭两侧刻着醒目的对联,上写“清风明月本无价,*水遥山皆有情” 。

  我们今日就游览沧浪亭。明天会有更多好玩的项目。哦,对了,前面那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为苏州园林是艺术品,所以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导游词6

  欢迎大家来到苏州,很高兴为大家服务。我是苏州园林风光旅行社的导游,我姓刘,大家叫我小刘就行了。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欣赏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和周围的名胜古迹,和大家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

  西湖是苏州园林的主要风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方公里的园林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

  现在展示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西湖了。大家看:现在的西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微风吹来,湖面荡起层层涟漪,美丽极了!大家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有名的断桥。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每当冬日雪后,桥的阳面冰雪消融,但是,阴面仍有残雪似银。从高处往下看,桥似断非断。大家可以站在桥头,放眼四望,远山*水,尽收眼底。

  大家现在来到的`景点叫“花港观鱼”,这里有一座小山,山上有条小溪,小溪的*花木众多,常有落英飘落溪中,故名“花港”。大家看,好多花瓣飘落下来,好像天女散花,小溪里还有小鱼儿呢!

  我们现在登上山顶,大家向南看,雷峰塔就矗立在夕照山上,蔚为壮观。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非常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请大家对我今天的导游提出宝贵的意见。祝大家玩得愉快。

苏州园林导游词7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苏州园林。我姓黄,大家就叫我黄导游好了,下面就让我带你们去参观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今天我就先带大家参观沧浪亭。沧浪亭吧建于北宋时期,是苏舜钦所筑,可以说是苏州最最古老的园林。南宋初期曾为名将韩世忠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不信你们看!未进园门便看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这么美丽的沧浪亭,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拍照留念。

  参观完了沧浪亭,接下来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狮子林和拙政园。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狮子林。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被誉为”*园林之母”。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始建于明正德年拙政园间。你们看,拙政园建筑布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它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游客们,置身于这样的优雅环境中,我们是不是会流连忘返?

  参观了三大名园,大家一定感到有些疲倦了吧。最后让我们去参观留园。留园为*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好了,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活动,在参观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请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不要乱涂乱画,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今天,我们参观了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一天。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的支持!欢迎再次来到苏州旅游观光,再见!祝大家旅途愉快!

苏州园林导游词8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的寿宫,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后代范允临是他的女婿。

  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苏州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的空间中尽情地复苏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灵。

  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

  自抗日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苏州**,留园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园内建筑几成废墟。一九五三年苏州市人民*对留园进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园重现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一起,作为*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就是首批四个典型例证之一。留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让我们从这门厅开始,到园中去细细品位一番吧。

  首先请大家回头看一下刚刚进来的这扇黑漆大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的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刚才已经讲过,我们苏州的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园。他们本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他们不爱人来客往的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基于这种生活理念,苏州的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的高大门楼,其正门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普通民居。

  再请大家看这门厅正中屏门上嵌的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这是一九八六年时,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薄片相缀而成的。在全景图的上方高悬着一方扁额,上面写着“吴下名园”四个大字,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的'地位。这是由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先生所题写的。在全景图屏门背面刻有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先生所择,吴进贤所书的《留园记》。

  【门厅与桥厅间的东侧长廊】

  各位现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上面刻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世界遗产”标识。他是留园于1997年12月被批准作为苏州古典园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后,于1998年立的。

  【长廊中部蟹眼天井处】

  这两方小小的露天空间,苏州人称之为天井。由于他们面积太小,所以人们称之为“蟹眼天井”。这两方蟹眼天井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采光而设计的。为了避免造景上的单调,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丰富了此处的景观内容。

  【“长留天地间”南院】

  来到这里,请大家看这个长方形的小院。由于庭院面积有限,不能大范围的造景,所以造园者就充分利用南面这堵高高的粉墙,来为游人设计了一幅立体的“国画”。这里布置了湖石,种上了金桂和玉兰。除了寓意“金玉满堂”外,正是一幅以粉墙为纸,花石为绘的立体国画的画境。

  【“长留天地间”东侧大空窗旁】

  各位请看这扇窗。这是一扇没有任何图案设计的单纯的长方形漏窗,这种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此处如果没有这扇空窗的话,那么这里的采光就不足,就会显得昏暗。所以说,这扇空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光。和前面讲过的蟹眼天井同样道理。园林建筑哪怕是一扇门一扇窗在建筑设计时,一定得考虑其造景功能。所以为了避免空窗的单调,就利用了植物盆栽来映衬它,使他在具有采光的同时,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立体的画面,此可谓一举两得。

  再请大家看这门楣上的砖刻门额“长留天地间”这几个字。这是篆刻书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写的,寓意留园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园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愿我们大家都能不辜负先人的期望,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来到这里,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走廊,这条长廊虽有数十米长,然而造园者巧妙的使廊、屋相接,并且在比较封闭的暗处设计了“蟹眼天井”来采光,用富于变化的建筑技巧使廊在空间上产生出了明与暗大与小的对比,另游人在不断变化的空间中,欣赏着各种布置独到的园林小品,在不知不觉中走完了这段长廊。

  另外,从园林审美方面来看,这段长廊相对于秀美的中部远景来说,大有一种“欲扬先抑”的审美效果。因此,这段长廊不仅被园林专家评定定为“留园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个苏州古典园林的廊形建筑中也有一处佳例。

  【六扇花窗处】

  穿过了“长留天地间”门洞,我们看到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窗图案,因此漏窗也俗称“花窗”。在便于通风和采光的同时,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设中长作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的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同时,从花窗中透出的园景,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的所谓“移步换景”之妙。

  当然,在通风采光和透镜的同时,花窗本身的花格图案在园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丰富墙面审美内容的效果。另外,在不同的光影照射下,花窗的花格会呈现出各种多姿多彩的落影,为古朴的园林*添了几份活泼的生气。

  我们现在请大家看南面的这堵白墙。墙根处有一明式青石花坛。上面有山茶,旁边植有翠柳,花开之时,红点缀缀,生机勃勃。花坛上方白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额一方。花坛上原有古柏、女贞两棵古树,枝接交错,苍劲虬曲,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贞交柯连理之意。

  【绿荫轩】

  这里是以赏留园春景为佳的绿荫轩。这是一个小巧雅致的临水敞轩。它的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的青枫树,而东面又有榉树遮日,因此以“绿荫”为轩名,轩内扁额上“绿荫”两字,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的弟子,当代书画家王个移所书。轩南墙壁上嵌有“华步小筑”石额一方。“华”,即“花”;“步”通“埠”。

  留园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虎丘自明清以来就以出产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贵花木而闻名。以前,留园附*有装卸花木的河埠,所以这一带旧名花步里。而留园主人将自己的园子称为“华步小筑”,无疑是一种自谦。它也反映出*传统文人尚隐逸,求中庸的处世哲学。这里的“花步小筑”四个字是清代学者钱大昕所书。其下方倚墙根所筑的湖石花坛中置石笋、种天竺,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立体国画的构图,而这“花步小筑”四字恰好是其点晴题跛。

  【一梯云旁】

  出绿荫轩向北,各位的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体量高大的两层楼建筑,这就是取《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目明瑟”之意来命名的明瑟楼。这里面临清澈明净的池水,楼边又有青枫庇荫,环境清雅明净。明瑟楼底层因建筑外形象古代画舫前舱,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邻》诗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命名为“怡杭”。这里的“杭”通“航”。在明瑟楼南有一湖石假山,登临二楼的石阶就隐在其中。这里的一峰湖石上刻有“一梯云”三个字,取“上楼僧踏一梯云”之意。“梯云”,既以云为梯。古人以为云是触石而生,因此称石为云根。游人若在这云根盘旋之间拾级登临,一定会有步云成仙之感吧。

  【寒碧山房北露台】

  绕过明瑟楼,我们来到了留园中部宽敞的露台上。这里濒临水池,每当盛夏时节,池内荷花盛开,这里便是赏荷的绝佳之处。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紧靠明瑟楼而建的涵碧山房。这是中部花园的主厅,是取宋代理学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的诗意来命名的。该厅几无装修,南北两面都不设墙,显得朴素大方,通畅明洁。厅内“涵碧山房”扁额上的篆书是旧时园主盛康请香禅居士潘中瑞所书。

  厅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坛,旁边还种有玉兰、石榴、绣球等花木,春秋时节,繁华吐妍,美不胜收。我们站在荷花台上还可以欣赏到布置独到的留园中部山水。湖石与黄石参差而筑的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树参天,灵秀中透着一股阳刚。尤其是几棵荫可蔽日的古银杏、古樟树,与假山浑然一体,登临其间,会另人产生一种犹如进入了深山幽谷的感觉。在苏州各古典园林中,也称得上是一处“城市山林”的佳例。

  由于山体直逼水池,古树、假山与水面之间所呈现的高与低的视觉差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是古典园林造景中“以低衬高”的造景手法.另外,从山水布局来函,这里水虽居中,山水其侧,但在审美上,山的气势却远在水的生机之上.水在这里只是衬托山体气势的一个“配角”。此相反。而同为苏州园林代表作的拙政园中部的山与水在审美上的位置则正好与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假山虽以“一池三岛”的规制筑于水池的中央,但夺人眼目的仍然是那片富于变化的水面。在那里,山是造成水面破、掩、隔审美效果的一种道具。山成了水的陪衬,水的灵秀往往超过了山的敦厚。

  【爬山廊】

  在涵碧山房西侧,可见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我们一般把这种依山高下起伏的长廊称为爬山廊。这条爬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还有依墙的实廊与离墙的空廊之相应,整个廊始终处于高、下,明、暗等不同的光线和地势的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时,这条爬山廊在实用功能上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夏天遮阳,雨日挡雨;二:联系景点之间的纽带,是一条天然的游览路线;三:*缓而巧妙的将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的“闻木樨香轩”。

  在爬山廊中部的西墙上,嵌有明代吴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汉策所刻的“二手法帖”。“二王”是指*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其中王羲之擅写写草、隶、正、行诸体,且分格自成一家,素有“书圣”之誉。这里的“二王法帖”中,主要有《奉橘帖》、《快雪时晴帖》、《送梨帖》等著名法帖。留园的“二王法帖”只集“二王”书法,历代名家所写的题跋均被省略。“二王法帖”始刻于明嘉靖年间,刻成于万历年间,历时两朝二十五年。据说以前留园的主人刘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的美诗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墙壁。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或名家书法的书条石就成了留园的一大文化特色。它极大的丰富了留园作为古典园林的文化。至今,留园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书条石,堪称留园一绝。

  【闻木樨香轩】

  循着爬山廊,我们来到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的湖石在桂花树的掩映下,显的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的“动”字用的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的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得道的。

  【中部假山上】

  出闻木樨香轩东行,跨过山涧上的小石桥言石径曲折前行,可看到几棵有着一、两百年龄的古银杏沧然挺拔于奇峰异石之间。银杏又称白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之一。因从种植到结果的时间很长,所以又被称为“公孙树”。银杏树是雌雄异株的落叶乔木,果仁,即白果可以食用,也可入药,木材致密,可供雕刻之用。

  在古银杏之间,可见一六角飞檐攒尖顶的小亭,这就是可亭。其意是可以供游人停留小憩之亭。亭中有一小石桌,是用出产于安徽灵璧县的灵璧石制成的。灵璧石历来被视为石中上品。

  从可亭往南看,可与南面的明瑟楼、涵碧山房隔水相望。每当清风徐来,吹皱一池清水之时,对面的明瑟楼和涵碧山房便宛如一艘徐徐出航的画舫,随波动了起来。这里造园者用了写意的手法,使静止的建筑在审美上*添了一份动感。堪称苏州园林造景之一绝。

  同时,可亭与涵碧山房,居水池南北相对而立,无论从建筑体量的大小,地理位置的高低,还是从建筑形态的轻巧与敦实等诸多方面来看,都堪称一种绝佳的对景。可亭四周植有梅花,且宜观赏雪景,因此,可亭也被称为留园中部欣赏冬景之佳处。

  在可亭北面的假山后有一段长五十余米的花街铺地,用鹅卵石和碎瓷、石片、瓦片等各种材料筑成海棠花纹,犹如织锦铺地一般给人以美感。在这段花街铺地的北面有一条沿粉墙曲折而建的长廊,是中部假山上爬山廊的延续。它除了有前面将过的连结景点、遮雨避日等廊的功能外,还巧妙的遮挡了作为留园中部和北部分界的粉墙,从而淡化了北部与中部的分隔之感。

  【小蓬莱】

  通过*栏曲桥,我们来到了中部水池的小岛“小蓬莱”。传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前往求长生不死之仙丹,同时又在自己的宫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这以后在水池中构筑三座“仙山”,即所谓“一池三岛”就成了古典园林造园的常用造景手法。留园中部的水池略成方行,比较规整。桥岛在划分水面的同时,使水面造成了旷、幽不同的两种水面效果。另外,在构筑中部假山时,特意在水池西部造成一条狭窄的山涧,令人产生池水渊源不尽之感,使池水活了起来。

  【濠濮亭】

  过小蓬莱东侧小桥,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方亭,这就是濠濮亭,濠、濮都是古代河流的名字。据说,庄子曾在濮水上垂钓,也曾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这里以古人的观鱼和垂钓来唤起一种超然世间烦恼的自由感,表现出归隐江湖、归情自然的超然情趣。这也作为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一个主题思想,表现在造园的方方面面。

  【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

  出濠濮亭往东进洞口,我们现在来到了曲西楼。这是一座外观秀美的两层建筑。其底楼实际上是一道宽宽的廊,西墙上开有很大的空窗和洞门。通过它们可看到中部花园的秀丽景色,这是“移步换景”造景手法的典型运用。同时,窗框、门洞也被当作“造景框”,因而在廊中看到的每副窗景也都是一幅立体而生动的画。

  如果说西墙上的空窗和洞门宜移步动观的话,那么东面粉墙上所嵌的二十余幅方书条石则需止步静观方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在这里大家可以欣赏到欧阳洵、褚逐良、颜真卿等唐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以及明代吴门才子文征明晚年手书的小楷作品。

  另外从园林建筑审美上看,这里西墙上大大的空洞、洞门与东墙上小方的书条石在游人视觉上形成了大与小、明与暗、虚与实的对比的同时,也在人们的心理上将山明水秀的现实世界与遥远的历史烟云有机地连在了一起。

  从曲西楼向北上二、三个台阶,我们就进入了西楼的底层。这里和西墙和曲西楼一样,设有两个大空窗,使中部园景自然透出,而东面则不设墙,取而代之的是一排落地的长窗,与外面的五峰仙馆风格协调。

  从西楼在往北,左手边绕过一缕花隔扇,便是春风池馆。这是一个向西敞开的水榭,与小蓬莱、濠濮亭构成一个小小的水院。周围的楼台倒映在明净的池水中,显得宁静而幽雅。

  纵观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这组外形各异的建筑,以其精巧的构思,将留园中部的山水风光与东部的幽深庭院有机的连在了一起,让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审美心理上的自然过度。这也是留园以建筑;来化分空间这一艺术特色的绝好佳例。

  【五峰侧馆内】

  现在各位来到的是留园东部的主要建筑五风仙馆,这座高大宽敞的大厅,装修精美、陈设古雅,素有“江南第一厅堂”之美誉。以前厅内梁柱均为楠木,所以又有楠木厅之称。因南面小院中有湖石假山,具有庐山五老峰的写意神韵,于是取唐代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的诗意,将大厅命名为五峰仙馆。厅中扁额上的“五峰仙馆”四个字是园主盛康请金石名家吴大题。

  这里是园主以前用于举行重大宴饮以及婚丧寿喜的活动的场所。由于封建时代讲究男女授受不清,因此在大厅的中后部以一排屏门、纱隔和飞罩将大厅隔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南面,宽敞明亮,座椅严格按规制摆放,是主人宴请男宾之处。而北面则相对局促,是专为女眷而辟。正中银杏木屏上刻有光绪年间马锡藩所书的《兰厅序》全文。二十四扇纱隔下方的群板上刻有花篮、葫芦、竹笛等“暗八仙”图案。纱隔的上半部装裱着张辛稼先生的绢本花鸟画。

  另外在大厅北侧一角,还有一块圆形大理石座屏,直径达1.4米,属全国罕见。石面纹理色彩构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画。尤为另人称奇的是石面左上方有一天然的“朦胧月”,给人以“雨后静观山”的意境。这块大理石和太湖石精品冠云峰以及冠云楼中的鱼化石通常被俗称为“留园三宝”。

  除大理石座屏外,大厅东、西墙上,还挂有四幅庄重典雅的理石画挂屏。深褐色的理石屏板上各嵌上下一圆一方两块大理石。其天然石纹宛如一幅幅天然山水画,同时上圆下方的布置又表现了古代“天圆地方”的含义。

  【静中观】

  与五峰仙馆东窗隔开一个小天井,有一砖洞门,门额上有“静中观”三个字,是清初学者朱熹尊所题写。意思是说,此门内的景物易静观。在这里,除建筑和焦叶、青竹、牡丹等植物配置外,充满各位视野的都是太湖石,所以这里也被称为石林小院。在五峰仙馆和是林小院之间之所以要留一小方天井,主要是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造成更多的层次感,让人们在竹影摇摆间产生出“庭院深深几许”的美感。

  是林小院北部是一座北朝南的峰轩。因轩前庭院中多太湖石缝,所以去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诗句“前庐山,一峰独秀”来命名。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旧时园主对奇峰异石的钟爱之情。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不管是阳刚十足的黄石,还是线条柔和的湖石,其质朴而坚硬的品质,在*传统文人的眼中早就被赋予了人文的精神。因此,在构筑文人山水园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时,石就作为文人作为抒**志的绝好对象,成为造园不可或缺的第一素材。

  峰轩环境幽雅,是吟诗作画,操琴对弈的佳处。峰轩北墙上有三扇窗。窗外有一堵粉墙为了弥补粉墙在视觉上产生的空白,减少墙与窗之间的狭小空间所产生的压抑感,造园者在粉墙前,用洗炼的手法将数枝青竹和湖石点缀其间,从而使三扇窗变成了三幅立体的写意画。

  奇林小院中奇峰异石散落有致,一条曲廊在蜿蜒中将小院四周隔成了六个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小院。这种布局即造成了院外有院,景中有景的景深层次,又可收到以小见大的审美效果,可谓一举两得。被曲廊隔成的各个小院中,或点缀石峰,配以苍翠的焦叶,或植以修竹,配置清秀的石笋,总之,都形成了一幅幅构图精巧、立意生动的立体对景画面。石林小院正中央立着一块湖石晚翠峰,是旧时园主的新爱之物。其上部的形状如苍鹰展翅俯冲,峰下方有有一湖石,形状像猎犬头部,正迎视着上方的苍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鹰头犬”画面。

  透过晚翠峰南面的空窗,可见窗外有一湖石屹立在其中。乍一看,宛如晚翠峰的镜中背影,妙趣横生。在苏州古典园林的造景中,有时为了遮挡尽处,或丰富园景,经常运用镜子、空窗和门洞来造成一些虚景与实景的对应,使游人置身其中能产生出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生动美感。

  【林泉耆硕之馆内】

  现在大家来到了留园东部的主体建筑林泉耆硕之馆。“林泉”在此指山水风光,“耆”是指六十以上的老者,“硕”在此指有学问名望的人。因此,通过这个建筑的命名,想必大家都能知道,这里原是隐逸高士的聚会之处,具有浓郁的书卷气。

  从建筑形式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鸳鸯厅结构的建筑。鸳鸯厅在建筑上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外观是一个大屋顶,而室内则分成两个屋面;二,一间大厅用屏门或纱隔、飞罩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以便不同季节或供男、女宾分别使用;三,两个区域的梁柱、铺地等建筑装修以及家具布置均有明显不同。

  林泉耆硕之馆的南厅正中屏门上刻有冠云峰图,是清末的作品,这里布置着香妃榻、红木架穿衣镜以及大理石座屏,显得简洁而典雅。南厅外天井中,东、西各种有一棵金桂,中间石库门上有“东山丝竹”四字门额。“东山”原指晋代谢安在浙江上虞的隐居地,在此则指代隐居。“丝竹”在此指音乐。石库门外字中原有戏厅,是主人听戏赏曲的地方。

  林泉耆硕之馆北厅是观赏“留园三宝”之一的冠云峰的佳处。这里布置有一堂红木家具,陈设精致,显得富贵而古雅,北厅门上刻有俞樾先生择写的《冠云峰赏》。

  【林泉耆硕之馆北廊下】

  现在大家看到院子中央立着一块高大的太湖石,这就是冠云峰。冠云峰,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之意而命名。前面也曾经说过,古人称石为云根。尤其太湖石形状、色质*似云彩,所以自古多以云来命名湖石名峰。留园中,为了烘托冠云峰主景,在其两旁还立有两块湖石作为陪称衬,分别命名为瑞云峰和々云峰。这也就是俗称的“留园三峰”“留园三峰”中尤以冠云峰高大奇伟,壁立当空,嵌空瘦挺,孤高磊落,具备了古人对太湖石的八字审美标准,即“瘦、皱、漏、透、清、丑、顽、拙”。

  石,由于它质地坚硬和外表不易发生变化的特质而被赋予了忠贞不喻的人格特征,自古为人类所崇拜。太湖石产于太湖。由于湖水荡涤,石质坚贞而色泽清白。这种坚贞和清白让在官场宦海中沉浮的士大夫文人从它的身上找到了精神寄托。尤其是太湖石阳刚的石质与阴柔的外形和谐于一体,正是*传统文人所追求的“外圆内方”处世道的生动典型。所以,自古从孔夫子“仁者乐山”开始,文人们爱石、友石、赏石,就是要通过与石的情感交流来表现自己坚贞和高洁的品德。说到这里,各位想要理解“拜石称兄,以石为友”的“石痴”文人米蒂那种对石的特殊情感,恐怕就不难了吧。

  另外,太湖石那天成的多姿曲线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片富于想象的审美空间。因此,欣赏太湖石,就犹如品茶读画一般,让人在玩味的同时;意境凸出,美不胜收。也正因为太湖石如此具有审美价值,所以它常作为营造文人山水园的叠山素材之一被广泛布置于古典园林之中。苏州之所以多古典园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里盛产太湖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石有聚族,太湖为甲”。可见诗人对太湖石是何等钟情。

  冠云峰,传说是北宋末年々为宋徽宗采办“花石纲”时遗留在江南的一块名石。后来几经周折,到清代被颇有“石痴”遗风的留园园主盛康购得。他为可欣赏此峰,还特意在石峰周围建造了一组亭台楼榭,并都以“冠云”来命名,可谓匠心独运。

  【远翠阁前】

  从冠云台循高低起伏,曲折悠长的长廊西行,便来到了中部花园的东北角。这里有一两层楼阁式建筑远翠阁。它取唐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命名。一楼是“自在处”,意思水刷石心得自在的地方,颇有些禅意。远翠阁上层宜远眺,下层可*观。阁前有青石花坛,是明代遗物,上面有各种雕刻,显得古朴典雅。花坛内现种有牡丹,花开季节一派雍容华贵。

苏州园林导游词9

  苏州留园是中外旅游胜地,里面的三绝是赫赫有名的冠云峰、楠木殿和鱼化石。留园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它是5A级旅游风景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所以我准备去留园“探宝”。

  这天烈日当空,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蝉在树上大声地嘶喊着。我迈着轻快而喜悦的步伐走进了留园。一进园,我发现这里空气清新,室内阴凉无比,墙壁的每一扇漏窗镶嵌着各种各样的花纹。走着走着,我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大池塘边,这里游人如织,荷叶像一个个小娃娃挤在一起,拼命争夺着自己的空间。小鱼儿在荷叶间游过,似乎在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我还发现一只千年老龟,它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悠哉悠哉,好快活啊!每一条鱼都不敢侵犯它。

  我沿着池塘里的回廊曲折前进,忽然,看见草丛中竖着一块大石头,原名,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名石冠云峰。果真,它具备“瘦、漏、皱、透”的太湖石特色。它就像一尊雅典娜的雕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并注视着我。据说这块太湖石是宋代遗留下来的呢!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有乡村田园风味。

苏州园林导游词10

  古典园林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三类。在私家园林中,多为失意官僚或文人画家命题立意而造的“文人写意式山水园林”。苏州园林多属此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乃“园林之城”,素以众多精雅的园林名闻天下。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xx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 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苏州历史上早期著名的私家园林为晋代的辟疆园,之后,历代富商巨贾、退休官僚等在苏州的定居、养老和经商等活动,一方面促进了吴地与其他区域经济、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以消费经济为发展基础、以“享乐”为文化底色的苏州园林及其他艺术种类的发展。文人山水园林的境界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自然美的境界。文人园林的造园立意首先是在有限的庭院环境中创造一个生意盎然、花木葱茏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往往需要用高墙与城市中喧闹的市井隔开,使园主可以在这种生机蓬勃的环境中怡然自乐。

  第二个层次是艺术美的境界。在园林的自然美基础上,通过造园的艺术手法,对造园要素取舍、提炼、强化、加工、上升为巧夺天工的“艺术美”,使整个园林成为一个有层次、有主次、有呼应的空间艺术品。

  第三个层次是理想美的境界,及意境。古人云:“诗言志”,“诗缘情”,园林是“园言志”,“园言情”。苏州园林通过清泉明月、假山花木、匾联书画来启发观赏者的情趣、联想、思维,进而使观赏者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根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200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关于我们所熟悉的皇家园林,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园林导游词12篇(扩展2)

——苏州园林导游词9篇

苏州园林导游词1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今天陪同您游览苏州园林的小导游——戴云舒。

  游北京,导游给您讲帝王将相,游杭州,导游讲才子佳人,游苏州园林呢,我来给您说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还有文人墨客的典故传说。

  苏州园林是文人墨客和能工巧匠对大自然的再创作。在2520x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砖一瓦都有故事,一草一木都深得自然之精髓。

  早在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太湖西山以三千六百万顷湖水为池,以七十二峰四十八岛为山建造了苏州最早的园林。从此以后历朝历代的.造园活动绵延不绝,造园艺术日臻完美,有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

  小桥流水,步移景异,虽由人作,宛若天成。随着历史的推移,这种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艺术,融汇在历代的苏州园林精品中,现存的宋代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网师园,清代的环秀山庄、留园,在理念上一脉相承,保留和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华。

  下面就请您伴随着我的讲解,在诗情画意中慢慢品味苏州园林吧!

苏州园林导游词2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的寿宫,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后代范允临是他的女婿。

  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苏州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的空间中尽情地复苏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灵。

  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

  自抗日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苏州**,留园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园内建筑几成废墟。一九五三年苏州市人民*对留园进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园重现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一起,作为*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就是首批四个典型例证之一。留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让我们从这门厅开始,到园中去细细品位一番吧。

  首先请大家回头看一下刚刚进来的这扇黑漆大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的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刚才已经讲过,我们苏州的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园。他们本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他们不爱人来客往的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基于这种生活理念,苏州的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的高大门楼,其正门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普通民居。

  再请大家看这门厅正中屏门上嵌的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这是一九八六年时,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薄片相缀而成的。在全景图的上方高悬着一方扁额,上面写着“吴下名园”四个大字,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的地位。这是由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先生所题写的。在全景图屏门背面刻有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先生所择,吴进贤所书的《留园记》。

  【门厅与桥厅间的东侧长廊】

  各位现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上面刻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世界遗产”标识。他是留园于1997年12月被批准作为苏州古典园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后,于1998年立的。

  【长廊中部蟹眼天井处】

  这两方小小的露天空间,苏州人称之为天井。由于他们面积太小,所以人们称之为“蟹眼天井”。这两方蟹眼天井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采光而设计的。为了避免造景上的单调,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丰富了此处的景观内容。

  【“长留天地间”南院】

  来到这里,请大家看这个长方形的小院。由于庭院面积有限,不能大范围的造景,所以造园者就充分利用南面这堵高高的粉墙,来为游人设计了一幅立体的“国画”。这里布置了湖石,种上了金桂和玉兰。除了寓意“金玉满堂”外,正是一幅以粉墙为纸,花石为绘的立体国画的画境。

  【“长留天地间”东侧大空窗旁】

  各位请看这扇窗。这是一扇没有任何图案设计的单纯的长方形漏窗,这种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此处如果没有这扇空窗的话,那么这里的采光就不足,就会显得昏暗。所以说,这扇空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光。和前面讲过的蟹眼天井同样道理。园林建筑哪怕是一扇门一扇窗在建筑设计时,一定得考虑其造景功能。所以为了避免空窗的单调,就利用了植物盆栽来映衬它,使他在具有采光的同时,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立体的画面,此可谓一举两得。

  再请大家看这门楣上的砖刻门额“长留天地间”这几个字。这是篆刻书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写的,寓意留园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园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愿我们大家都能不辜负先人的期望,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来到这里,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走廊,这条长廊虽有数十米长,然而造园者巧妙的使廊、屋相接,并且在比较封闭的暗处设计了“蟹眼天井”来采光,用富于变化的建筑技巧使廊在空间上产生出了明与暗大与小的对比,另游人在不断变化的空间中,欣赏着各种布置独到的园林小品,在不知不觉中走完了这段长廊。

  另外,从园林审美方面来看,这段长廊相对于秀美的中部远景来说,大有一种“欲扬先抑”的审美效果。因此,这段长廊不仅被园林专家评定定为“留园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个苏州古典园林的廊形建筑中也有一处佳例。

  【六扇花窗处】

  穿过了“长留天地间”门洞,我们看到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窗图案,因此漏窗也俗称“花窗”。在便于通风和采光的同时,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设中长作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的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同时,从花窗中透出的园景,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的所谓“移步换景”之妙。

  当然,在通风采光和透镜的同时,花窗本身的花格图案在园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丰富墙面审美内容的效果。另外,在不同的光影照射下,花窗的花格会呈现出各种多姿多彩的落影,为古朴的园林*添了几份活泼的生气。

  我们现在请大家看南面的这堵白墙。墙根处有一明式青石花坛。上面有山茶,旁边植有翠柳,花开之时,红点缀缀,生机勃勃。花坛上方白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额一方。花坛上原有古柏、女贞两棵古树,枝接交错,苍劲虬曲,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贞交柯连理之意。

  【绿荫轩】

  这里是以赏留园春景为佳的绿荫轩。这是一个小巧雅致的临水敞轩。它的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的青枫树,而东面又有榉树遮日,因此以“绿荫”为轩名,轩内扁额上“绿荫”两字,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的弟子,当代书画家王个移所书。轩南墙壁上嵌有“华步小筑”石额一方。“华”,即“花”;“步”通“埠”。

  留园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虎丘自明清以来就以出产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贵花木而闻名。以前,留园附*有装卸花木的河埠,所以这一带旧名花步里。而留园主人将自己的园子称为“华步小筑”,无疑是一种自谦。它也反映出*传统文人尚隐逸,求中庸的处世哲学。这里的“花步小筑”四个字是清代学者钱大昕所书。其下方倚墙根所筑的湖石花坛中置石笋、种天竺,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立体国画的构图,而这“花步小筑”四字恰好是其点晴题跛。

  【一梯云旁】

  出绿荫轩向北,各位的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体量高大的两层楼建筑,这就是取《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目明瑟”之意来命名的明瑟楼。这里面临清澈明净的池水,楼边又有青枫庇荫,环境清雅明净。明瑟楼底层因建筑外形象古代画舫前舱,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邻》诗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命名为“怡杭”。这里的“杭”通“航”。在明瑟楼南有一湖石假山,登临二楼的石阶就隐在其中。这里的一峰湖石上刻有“一梯云”三个字,取“上楼僧踏一梯云”之意。“梯云”,既以云为梯。古人以为云是触石而生,因此称石为云根。游人若在这云根盘旋之间拾级登临,一定会有步云成仙之感吧。

  【寒碧山房北露台】

  绕过明瑟楼,我们来到了留园中部宽敞的露台上。这里濒临水池,每当盛夏时节,池内荷花盛开,这里便是赏荷的绝佳之处。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紧靠明瑟楼而建的涵碧山房。这是中部花园的主厅,是取宋代理学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的诗意来命名的。该厅几无装修,南北两面都不设墙,显得朴素大方,通畅明洁。厅内“涵碧山房”扁额上的篆书是旧时园主盛康请香禅居士潘中瑞所书。

  厅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坛,旁边还种有玉兰、石榴、绣球等花木,春秋时节,繁华吐妍,美不胜收。我们站在荷花台上还可以欣赏到布置独到的留园中部山水。湖石与黄石参差而筑的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树参天,灵秀中透着一股阳刚。尤其是几棵荫可蔽日的古银杏、古樟树,与假山浑然一体,登临其间,会另人产生一种犹如进入了深山幽谷的感觉。在苏州各古典园林中,也称得上是一处“城市山林”的佳例。

  由于山体直逼水池,古树、假山与水面之间所呈现的高与低的视觉差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是古典园林造景中“以低衬高”的造景手法.另外,从山水布局来函,这里水虽居中,山水其侧,但在审美上,山的气势却远在水的生机之上.水在这里只是衬托山体气势的一个“配角”。此相反。而同为苏州园林代表作的拙政园中部的山与水在审美上的位置则正好与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假山虽以“一池三岛”的规制筑于水池的中央,但夺人眼目的仍然是那片富于变化的水面。在那里,山是造成水面破、掩、隔审美效果的一种道具。山成了水的陪衬,水的灵秀往往超过了山的敦厚。

  【爬山廊】

  在涵碧山房西侧,可见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我们一般把这种依山高下起伏的长廊称为爬山廊。这条爬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还有依墙的实廊与离墙的空廊之相应,整个廊始终处于高、下,明、暗等不同的光线和地势的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时,这条爬山廊在实用功能上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夏天遮阳,雨日挡雨;二:联系景点之间的纽带,是一条天然的游览路线;三:*缓而巧妙的将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的“闻木樨香轩”。

  在爬山廊中部的西墙上,嵌有明代吴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汉策所刻的“二手法帖”。“二王”是指*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其中王羲之擅写写草、隶、正、行诸体,且分格自成一家,素有“书圣”之誉。这里的“二王法帖”中,主要有《奉橘帖》、《快雪时晴帖》、《送梨帖》等著名法帖。留园的“二王法帖”只集“二王”书法,历代名家所写的题跋均被省略。“二王法帖”始刻于明嘉靖年间,刻成于万历年间,历时两朝二十五年。据说以前留园的主人刘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的美诗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墙壁。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或名家书法的书条石就成了留园的一大文化特色。它极大的丰富了留园作为古典园林的文化。至今,留园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书条石,堪称留园一绝。

  【闻木樨香轩】

  循着爬山廊,我们来到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的湖石在桂花树的掩映下,显的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的“动”字用的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的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得道的。

  【中部假山上】

  出闻木樨香轩东行,跨过山涧上的小石桥言石径曲折前行,可看到几棵有着一、两百年龄的古银杏沧然挺拔于奇峰异石之间。银杏又称白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之一。因从种植到结果的时间很长,所以又被称为“公孙树”。银杏树是雌雄异株的落叶乔木,果仁,即白果可以食用,也可入药,木材致密,可供雕刻之用。

  在古银杏之间,可见一六角飞檐攒尖顶的小亭,这就是可亭。其意是可以供游人停留小憩之亭。亭中有一小石桌,是用出产于安徽灵璧县的灵璧石制成的。灵璧石历来被视为石中上品。

  从可亭往南看,可与南面的明瑟楼、涵碧山房隔水相望。每当清风徐来,吹皱一池清水之时,对面的明瑟楼和涵碧山房便宛如一艘徐徐出航的画舫,随波动了起来。这里造园者用了写意的手法,使静止的建筑在审美上*添了一份动感。堪称苏州园林造景之一绝。

  同时,可亭与涵碧山房,居水池南北相对而立,无论从建筑体量的大小,地理位置的高低,还是从建筑形态的轻巧与敦实等诸多方面来看,都堪称一种绝佳的对景。可亭四周植有梅花,且宜观赏雪景,因此,可亭也被称为留园中部欣赏冬景之佳处。

  在可亭北面的假山后有一段长五十余米的花街铺地,用鹅卵石和碎瓷、石片、瓦片等各种材料筑成海棠花纹,犹如织锦铺地一般给人以美感。在这段花街铺地的北面有一条沿粉墙曲折而建的长廊,是中部假山上爬山廊的延续。它除了有前面将过的连结景点、遮雨避日等廊的功能外,还巧妙的遮挡了作为留园中部和北部分界的粉墙,从而淡化了北部与中部的分隔之感。

  【小蓬莱】

  通过*栏曲桥,我们来到了中部水池的小岛“小蓬莱”。传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前往求长生不死之仙丹,同时又在自己的宫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这以后在水池中构筑三座“仙山”,即所谓“一池三岛”就成了古典园林造园的常用造景手法。留园中部的水池略成方行,比较规整。桥岛在划分水面的同时,使水面造成了旷、幽不同的两种水面效果。另外,在构筑中部假山时,特意在水池西部造成一条狭窄的山涧,令人产生池水渊源不尽之感,使池水活了起来。

  【濠濮亭】

  过小蓬莱东侧小桥,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方亭,这就是濠濮亭,濠、濮都是古代河流的名字。据说,庄子曾在濮水上垂钓,也曾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这里以古人的观鱼和垂钓来唤起一种超然世间烦恼的自由感,表现出归隐江湖、归情自然的超然情趣。这也作为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一个主题思想,表现在造园的方方面面。

  【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

  出濠濮亭往东进洞口,我们现在来到了曲西楼。这是一座外观秀美的两层建筑。其底楼实际上是一道宽宽的廊,西墙上开有很大的空窗和洞门。通过它们可看到中部花园的秀丽景色,这是“移步换景”造景手法的典型运用。同时,窗框、门洞也被当作“造景框”,因而在廊中看到的每副窗景也都是一幅立体而生动的画。

  如果说西墙上的空窗和洞门宜移步动观的话,那么东面粉墙上所嵌的二十余幅方书条石则需止步静观方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在这里大家可以欣赏到欧阳洵、褚逐良、颜真卿等唐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以及明代吴门才子文征明晚年手书的小楷作品。

  另外从园林建筑审美上看,这里西墙上大大的空洞、洞门与东墙上小方的书条石在游人视觉上形成了大与小、明与暗、虚与实的对比的同时,也在人们的心理上将山明水秀的现实世界与遥远的历史烟云有机地连在了一起。

  从曲西楼向北上二、三个台阶,我们就进入了西楼的底层。这里和西墙和曲西楼一样,设有两个大空窗,使中部园景自然透出,而东面则不设墙,取而代之的是一排落地的长窗,与外面的五峰仙馆风格协调。

  从西楼在往北,左手边绕过一缕花隔扇,便是春风池馆。这是一个向西敞开的水榭,与小蓬莱、濠濮亭构成一个小小的水院。周围的楼台倒映在明净的池水中,显得宁静而幽雅。

  纵观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这组外形各异的建筑,以其精巧的构思,将留园中部的山水风光与东部的幽深庭院有机的连在了一起,让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审美心理上的自然过度。这也是留园以建筑;来化分空间这一艺术特色的绝好佳例。

  【五峰侧馆内】

  现在各位来到的是留园东部的主要建筑五风仙馆,这座高大宽敞的大厅,装修精美、陈设古雅,素有“江南第一厅堂”之美誉。以前厅内梁柱均为楠木,所以又有楠木厅之称。因南面小院中有湖石假山,具有庐山五老峰的写意神韵,于是取唐代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的诗意,将大厅命名为五峰仙馆。厅中扁额上的“五峰仙馆”四个字是园主盛康请金石名家吴大题。

  这里是园主以前用于举行重大宴饮以及婚丧寿喜的活动的场所。由于封建时代讲究男女授受不清,因此在大厅的中后部以一排屏门、纱隔和飞罩将大厅隔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南面,宽敞明亮,座椅严格按规制摆放,是主人宴请男宾之处。而北面则相对局促,是专为女眷而辟。正中银杏木屏上刻有光绪年间马锡藩所书的《兰厅序》全文。二十四扇纱隔下方的群板上刻有花篮、葫芦、竹笛等“暗八仙”图案。纱隔的上半部装裱着张辛稼先生的绢本花鸟画。

  另外在大厅北侧一角,还有一块圆形大理石座屏,直径达1.4米,属全国罕见。石面纹理色彩构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画。尤为另人称奇的是石面左上方有一天然的“朦胧月”,给人以“雨后静观山”的意境。这块大理石和太湖石精品冠云峰以及冠云楼中的鱼化石通常被俗称为“留园三宝”。

  除大理石座屏外,大厅东、西墙上,还挂有四幅庄重典雅的'理石画挂屏。深褐色的理石屏板上各嵌上下一圆一方两块大理石。其天然石纹宛如一幅幅天然山水画,同时上圆下方的布置又表现了古代“天圆地方”的含义。

  【静中观】

  与五峰仙馆东窗隔开一个小天井,有一砖洞门,门额上有“静中观”三个字,是清初学者朱熹尊所题写。意思是说,此门内的景物易静观。在这里,除建筑和焦叶、青竹、牡丹等植物配置外,充满各位视野的都是太湖石,所以这里也被称为石林小院。在五峰仙馆和是林小院之间之所以要留一小方天井,主要是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造成更多的层次感,让人们在竹影摇摆间产生出“庭院深深几许”的美感。

  是林小院北部是一座北朝南的峰轩。因轩前庭院中多太湖石缝,所以去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诗句“前庐山,一峰独秀”来命名。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旧时园主对奇峰异石的钟爱之情。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不管是阳刚十足的黄石,还是线条柔和的湖石,其质朴而坚硬的品质,在*传统文人的眼中早就被赋予了人文的精神。因此,在构筑文人山水园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时,石就作为文人作为抒**志的绝好对象,成为造园不可或缺的第一素材。

  峰轩环境幽雅,是吟诗作画,操琴对弈的佳处。峰轩北墙上有三扇窗。窗外有一堵粉墙为了弥补粉墙在视觉上产生的空白,减少墙与窗之间的狭小空间所产生的压抑感,造园者在粉墙前,用洗炼的手法将数枝青竹和湖石点缀其间,从而使三扇窗变成了三幅立体的写意画。

  奇林小院中奇峰异石散落有致,一条曲廊在蜿蜒中将小院四周隔成了六个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小院。这种布局即造成了院外有院,景中有景的景深层次,又可收到以小见大的审美效果,可谓一举两得。被曲廊隔成的各个小院中,或点缀石峰,配以苍翠的焦叶,或植以修竹,配置清秀的石笋,总之,都形成了一幅幅构图精巧、立意生动的立体对景画面。石林小院正中央立着一块湖石晚翠峰,是旧时园主的新爱之物。其上部的形状如苍鹰展翅俯冲,峰下方有有一湖石,形状像猎犬头部,正迎视着上方的苍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鹰头犬”画面。

  透过晚翠峰南面的空窗,可见窗外有一湖石屹立在其中。乍一看,宛如晚翠峰的镜中背影,妙趣横生。在苏州古典园林的造景中,有时为了遮挡尽处,或丰富园景,经常运用镜子、空窗和门洞来造成一些虚景与实景的对应,使游人置身其中能产生出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生动美感。

  【林泉耆硕之馆内】

  现在大家来到了留园东部的主体建筑林泉耆硕之馆。“林泉”在此指山水风光,“耆”是指六十以上的老者,“硕”在此指有学问名望的人。因此,通过这个建筑的命名,想必大家都能知道,这里原是隐逸高士的聚会之处,具有浓郁的书卷气。

  从建筑形式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鸳鸯厅结构的建筑。鸳鸯厅在建筑上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外观是一个大屋顶,而室内则分成两个屋面;二,一间大厅用屏门或纱隔、飞罩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以便不同季节或供男、女宾分别使用;三,两个区域的梁柱、铺地等建筑装修以及家具布置均有明显不同。

  林泉耆硕之馆的南厅正中屏门上刻有冠云峰图,是清末的作品,这里布置着香妃榻、红木架穿衣镜以及大理石座屏,显得简洁而典雅。南厅外天井中,东、西各种有一棵金桂,中间石库门上有“东山丝竹”四字门额。“东山”原指晋代谢安在浙江上虞的隐居地,在此则指代隐居。“丝竹”在此指音乐。石库门外字中原有戏厅,是主人听戏赏曲的地方。

  林泉耆硕之馆北厅是观赏“留园三宝”之一的冠云峰的佳处。这里布置有一堂红木家具,陈设精致,显得富贵而古雅,北厅门上刻有俞樾先生择写的《冠云峰赏》。

  【林泉耆硕之馆北廊下】

  现在大家看到院子中央立着一块高大的太湖石,这就是冠云峰。冠云峰,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之意而命名。前面也曾经说过,古人称石为云根。尤其太湖石形状、色质*似云彩,所以自古多以云来命名湖石名峰。留园中,为了烘托冠云峰主景,在其两旁还立有两块湖石作为陪称衬,分别命名为瑞云峰和々云峰。这也就是俗称的“留园三峰”“留园三峰”中尤以冠云峰高大奇伟,壁立当空,嵌空瘦挺,孤高磊落,具备了古人对太湖石的八字审美标准,即“瘦、皱、漏、透、清、丑、顽、拙”。

  石,由于它质地坚硬和外表不易发生变化的特质而被赋予了忠贞不喻的人格特征,自古为人类所崇拜。太湖石产于太湖。由于湖水荡涤,石质坚贞而色泽清白。这种坚贞和清白让在官场宦海中沉浮的士大夫文人从它的身上找到了精神寄托。尤其是太湖石阳刚的石质与阴柔的外形和谐于一体,正是*传统文人所追求的“外圆内方”处世道的生动典型。所以,自古从孔夫子“仁者乐山”开始,文人们爱石、友石、赏石,就是要通过与石的情感交流来表现自己坚贞和高洁的品德。说到这里,各位想要理解“拜石称兄,以石为友”的“石痴”文人米蒂那种对石的特殊情感,恐怕就不难了吧。

  另外,太湖石那天成的多姿曲线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片富于想象的审美空间。因此,欣赏太湖石,就犹如品茶读画一般,让人在玩味的同时;意境凸出,美不胜收。也正因为太湖石如此具有审美价值,所以它常作为营造文人山水园的叠山素材之一被广泛布置于古典园林之中。苏州之所以多古典园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里盛产太湖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石有聚族,太湖为甲”。可见诗人对太湖石是何等钟情。

  冠云峰,传说是北宋末年々为宋徽宗采办“花石纲”时遗留在江南的一块名石。后来几经周折,到清代被颇有“石痴”遗风的留园园主盛康购得。他为可欣赏此峰,还特意在石峰周围建造了一组亭台楼榭,并都以“冠云”来命名,可谓匠心独运。

  【远翠阁前】

  从冠云台循高低起伏,曲折悠长的长廊西行,便来到了中部花园的东北角。这里有一两层楼阁式建筑远翠阁。它取唐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命名。一楼是“自在处”,意思水刷石心得自在的地方,颇有些禅意。远翠阁上层宜远眺,下层可*观。阁前有青石花坛,是明代遗物,上面有各种雕刻,显得古朴典雅。花坛内现种有牡丹,花开季节一派雍容华贵。

苏州园林导游词3

  大家好!欢迎来到苏州园林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姓潘,就叫我小潘或潘导好了。下面就让我带你们去参观吧!

  苏州园林以山水秀丽,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那里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渺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

  现在我们来到了拙政园。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它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你们看,拙政园建筑布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它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下面大家拍拍照吧,小心点,不要掉到水里或乱扔垃圾了!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石峰林立,形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最后,让我们参观留园。留园为*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现在,我们已经把苏州园林的几个名园都参观完了。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这些名园,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再见!

苏州园林导游词4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苏州游览观光。我是大家的导游员小贾,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将由我和大家共同度过 在游览的过程中,希望各位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我也会尽全力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此小贾先谢过给位了。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景点是苏州园林,提到它呢我想问一个问题:苏州园林是园林吗?大家会想:小贾你问的问题好没水*啊,如果苏州园林不是园林,那我们去哪游玩啊?各位其实啊,苏州园林真不是园林,它是指*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是一个统称,主要以私家园林为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在1997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好了游客朋友们,现在呢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我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始建于1509年,据传它的建造者王献臣在建园之初,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了他人。各位从园门进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的诗句“春风洒兰雪”,厅堂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大家请看,拙政园分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各位走出了兰雪堂,迎面而来的是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走到这里我们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是不是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游客朋友们走出了东花园,我们便来到了中园。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四周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体现了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各位请跟我走,我们面前的这座亭子叫作“悟竹幽居”。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是一座方亭,4个圆洞门使人联想到十五的月亮。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看过了东园田园风光,欣赏过了中园的池岛假山胜景,最后我们来到了西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 “卅(sa)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是鸳鸯厅结构。从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面是四个屋面;从里面看是一个大厅,南北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盛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

  游客朋友们,接下来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咱们3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苏州园林导游词5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卢导,欢迎大家来到景色宜人,美轮美奂的苏州园林,你们将会和我度过如痴如醉的一天。

  苏州园林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苏州园林历史悠久,气魄雄伟,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沧浪亭,位于苏州南三元坊附*,在苏州历史最为悠久,是苏舜钦的私人花园,沧浪亭占地1.08公顷,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下面我给你们讲个传说,乾隆皇帝经过苏州,听说有种东西叫说书,就请了王周士来说书,王周士名气响彻江浙,来了但不说,皇帝问他为什么,王说没有灯和椅子,皇帝就给了他一盏灯和一把椅子。王周士把三弦一拨,叮叮当当的声音既像百鸟朝凤,又像金鼓齐鸣,皇帝听的眉开眼笑便把他请进宫内,王周士反而过不惯,请了一天假,便回了苏州。他说不是他的说书吸引了皇帝,而是苏州的不同凡响,别具一格的景色吸引了乾隆皇帝。可见苏州自古便是游览的最佳去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我的介绍完毕,百闻不如一见,大家快快动身吧。

苏州园林导游词6

  各位贵宾,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并由我陪同大家去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观赏园林,到人间天堂去享受一天。

  在车到景点之前,我先为大家介绍苏州园林的基本情况。“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当然,也请大家注意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游客。

  我们马上到了今日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好,留园到了。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对比手法。大家好好观赏吧!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变幻莫测,值得一览。

  穿过狮子林,出去约5千米,可见寒山寺,要不现在大家休息一会儿吧。说到寒山寺,大家自然会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吧!因唐初有个叫寒山的和尚未在这里住过而得名。现在寺内存碑一方,上刻张继写的《枫桥夜泊》一诗。

  告别寒山寺,大家还恋恋不舍。希望它能给你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人间天堂——苏州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谢谢各位!愿大家旅途*安愉快,再见!

苏州园林导游词7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苏州游览观光。我是大家的导游员小贾,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将由我和大家共同度过 在游览的过程中,希望各位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我也会尽全力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此小贾先谢过给位了。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景点是苏州园林,提到它呢我想问一个问题:苏州园林是园林吗?大家会想:小贾你问的问题好没水*啊,如果苏州园林不是园林,那我们去哪游玩啊?各位其实啊,苏州园林真不是园林,它是指*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是一个统称,主要以私家园林为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在1997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好了游客朋友们,现在呢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我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始建于1509年,据传它的建造者王献臣在建园之初,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了他人。各位从园门进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的诗句“春风洒兰雪”,厅堂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大家请看,拙政园分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各位走出了兰雪堂,迎面而来的是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走到这里我们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是不是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游客朋友们走出了东花园,我们便来到了中园。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四周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体现了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各位请跟我走,我们面前的这座亭子叫作“悟竹幽居”。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是一座方亭,4个圆洞门使人联想到十五的月亮。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看过了东园田园风光,欣赏过了中园的池岛假山胜景,最后我们来到了西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 “卅(sa)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是鸳鸯厅结构。从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面是四个屋面;从里面看是一个大厅,南北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盛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

  游客朋友们,接下来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咱们3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苏州园林导游词8

各位旅客: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柳,大家可以叫我柳导。今天我要带大家去苏州园林玩,我希望大家能在苏州园林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苏州园林是四大园林之一,这里的美景不可计数,接下来我就和你们一起去苏州园林中的留园去游玩。

  我们大家一起先去楠木殿,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玩的吧!我先来介绍一下,楠木殿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它能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句诗来形容:"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楠木殿厅堂里阔五间,它有天然儿、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儿、椅。

  厅堂里有充分的光线,所以我们走进五峰仙馆没有像以往走进其他的老房子那样感觉甚至还有点阴森。使用如此贵重的木材可见五峰仙馆在留园中的地位非比寻常。但是在抗战时,楠木殿成了日军的马棚。饥饿的行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弄得不成样子。好了,现在请大家自由参观。

  下面我们来到的景点是冠云峰。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相传这奇石还是宋末年花岗石中的遗物。北宋末年,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徽宗崇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计了苏杭应奉局。

  可是北宋弄得民不聊生,终于为金所灭,徽宗自己也做了俘虏。冠云峰就是未来得及运的花岗石的遗物。下面请大家自由观赏,但是要注意安全。

  虽然我们只旅游了一天,相信大家也收获不少吧!如果再能来旅游,我一定再做你们的导游!

苏州园林导游词9

亲爱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朋友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园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入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园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笋”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园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苏州园林导游词12篇(扩展3)

——《苏州园林》教案10篇

  教学目标:

  1、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2、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3、学*本文多样性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介绍作者: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三、简介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四、理清全文结构:

  1、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景远景的层次”

  3、作者在写完苏州园林的四大特点后,为何又写了7、8、9三个自然段?这三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

  这里,作者又从园林的细部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这是对苏州园林的特征的再次强调。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总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分类具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花墙廊子的层次美。分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总

  五、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的说明顺序。

  (2)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明确: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逻辑顺序: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六、分析全文,理解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介绍的特点。

  1、请在第一段中找出一个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简作分析。

  明确:标本——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

  3、精读4、5两节:

  第四节:(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

  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

  第五节:(1)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

  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4、精读文章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概括此段的说明要点。

  这段话的说明要点是花墙和廊子的特点。

  ②“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因而形成了“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

  ③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

  装镜子是运用物理学光学中*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反射,层次加多了,景致更深了。

  5、(10自然段)这段文字是否多余?

  明确:这一段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

  七、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存同析异。

  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景远景的层次。”

  ②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③引用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⑤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⑥打比方: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⑦摹状貌: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八、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

  (7)“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明确:“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九、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揣摩用词的准确、严密、生动。简要了解部分说明方法。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古老园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特点、部分说明方法,理解并掌握抓住说明对象特征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梦境”形式导入:以老师的一个梦来引出对于苏州园林美景的介绍,“人在画图中”,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画图中”的情境中。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1、2段

  学生继续配乐朗读余下部分

  读完课文,思考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说明文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苏州园林

  3、那么苏州园林是具体存在的事物,还是抽象难以感知的道理呢?——具体存在的事物

  知识归纳整理(板书)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三、自主式阅读课文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2、采取你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并参与小组讨论,找出概括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句子。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四、合作式解读课文

  1、课文先后多次提出“图画”,请同学再仔细阅读课文,用“圈点法”找出带有“图画”字眼的这些句子。(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共有10个句子。)

  2、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依次标明序号,请同学在小组中讨论,这些句子中,哪几句是写整体?哪几句是写局部?哪几处是写细部的?(学生先以4人小组讨论,而后在班级发言交流。)老师板书: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归纳

  2、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3、知识归纳整理(板书):说明顺序相关知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小结和启示:苏州园林是一篇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说明文。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五、互动式精析片段

  1、学到说明文,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说明方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地使用说明方法,使得说明文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常用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表

  说明方法特点作用

  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作例证。增加文章可信度。

  作比较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下定义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便于使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

  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不是精确的科学定义,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

  分类别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便于将复杂事物说得眉目清楚。

  列图表是文字说明的一种辅助方法。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

  摹状貌如同描写一样的表示说明对象的外部特征。使说明对象形象,明晰。

  十大说明方法,有的我们比较陌生,但有的我们似曾相识。我们就从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入手,你能从文中找出使用了作比较、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句子吗?同桌间相互找找看。

  2、说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说明文语言的个性特点

  使用打比方说明方法说明的事物,现在语言上有什么特性,你能告诉我吗?——生动性

  除此之外呢?说明文语言还会表现出其他的什么特点?请看几个例子:

  例子一,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子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归纳概括: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生动

  六、课堂小结

  古老的作为世界遗产的苏州园林,虽落成在昔日,却凝聚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之美。而语言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的精炼之笔又将这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字里行间。今天,我们同样打开了一把古色古香的“说明文”之扇,对三大文体之一的说明文有了最基本的了解。有关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中继续学*、领会并运用。

  七、布置作业

  当个小导游,结合本课你学*说明文的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写一个片段,来介绍美丽庐中校园中的一景。要求:恰当地运用你学过的若干种说明方法,注意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目标:

  熟悉课文,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把握全文结构、说明顺序,把握中心句的特点与作用。

  细读课文,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特点。(标本—完美的图画—四个讲究、三个细节)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出示对联)

  师:俗语说“上有天堂”,大家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下有苏杭)

  投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还有两幅对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全国园林之全豹。

  明确::“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总的赞美了苏杭,而第2、3联,明确得写出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他是怎样写苏州园林的。

  二、了解作者、解题

  大家看课本105页的注释,补充:叶圣陶先生,江苏苏州人,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而且有深厚的感情。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为摄影集《苏州园林》所写的序言。知道什么是序言吗?序言:一般写在着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而这篇文章就是介绍摄影集《苏州园林》的。

  大家看注释,课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诸”字是许多的意思,就是说,这篇课文不是单独讲某一个的,而是总的讲苏州园林。“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之一,还有沧浪亭、狮子林、留园。“寄深眷”表明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切情意。现在,我们就一起学*课文,看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的。

  检测字词

  1、注音:

  轩榭(xuan xie) 重峦叠嶂(chong luan die zhang) 丘壑(qiu he) 嶙峋(lin xun)

  相间(xiang jian) 池沼(chi zhao) 应地制宜(ying di zhi yi)

  2、解释词语:

  (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2)败笔: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画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3)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

  (4)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5)珠光宝气: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

  (6)明艳照眼: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时间大概5—7分钟)

  明确:(第2自然段)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七个方面:

  前四个方面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后面三个要稍为归纳(第7、8、9自然段)

  板书: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

  建筑的色彩美

  教学目标:

  1、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来说明。

  2、学*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除说明外,其它表达方式的运用。

  3、赏析说明文准确而生动的语言,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教学重点:

  1、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来说明。2、学*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除说明外,其它表达方式的运用。2、赏析说明文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讨论、点拨、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者准确把握园林特征,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层次清楚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美景。

  2、导语:“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如果我们来到江南就不免去苏州的园林看一看,它虽然没有北京皇家园林的庄严肃穆;却也不失江南的婉约与妩媚。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走进苏州园林,去欣赏那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

  3、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多媒体显示)。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

  2、教师检查预*,强调重点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1)辨明字音: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模(mú)样 重峦叠嶂(zhàng) 相间(jiàn) 嶙峋(lín xún) 庸俗(yōng) 镂(lòu)空 蔷薇(qiáng wēi)

  (2)辨明词义: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在本文中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布局:全面安排。

  映衬:映照;衬托。

  自出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别具匠心: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结合标本一词的意思理解苏州园林的地位。)

  (3)学生朗读以上两部分

  3、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交流初读感受。

  教师提问:(1)课文题目是《苏州园林》,第一段中也说:“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都处。”那么,作者有没有把苏州园林中各个园林全部都写下来?

  明确:没有

  (2)作者是如何来写苏州园林的呢?

  明确:抓住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来写。

  (3)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教师提示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四个讲究”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景远景的层次

  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

  问:与中心有何关系?

  明确:这是从细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三段和前面四段都紧紧扣住了一个词语:图画)。“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

  问:读第10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问:课文的第3、4、5、6,7,8,9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7,8,9段是分说。具体说明苏州 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总观全文的结构脉络(投影显示):

  第一部分(1—2):总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自然之趣(3段)

  大处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自然美(4段)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图画美(5段)

  第二部分 (3—9):分说 讲究*景远景的层次-----景致美(6段)

  每个角落-----图画美(第7段)

  细部 门窗图案-----图案美(第8段)

  极少使用彩绘-----色彩(第9段)

  第三部分(10): 总结全文。

  5.思考:提问:这“四个讲究”能否调换次序?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四个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上是前后一一对应。

  问: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4段为例作分析)。

  三、在朗读课文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本文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检查生字词。

  听写(生字词见上节课教案)

  二、速读课文,思考:

  在这四幅图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找出其中你喜欢的句子,看看它是怎样体现“图画美”这一特点的?从说明方法,表达方式,语言等方面入手。

  (一)归纳本文的说明方法。由同学举例说明。

  1、作比较。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又如第9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2、举例子。如第2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描摹。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而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二)重点分析本文语言的多样性。

  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

  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逐项分析时,先由同学举例、分析,再由教师补充,归纳。举例时尽量照顾课文的先后顺序。 (1)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5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

  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如第7段中的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问:前面看到本文有不少具体描述的句子,其实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

  如第2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5、6、7、8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

  (2)问: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

  ——准确

  结合练*三,辨析:玩赏、鉴赏、欣赏、观赏——玩赏:有品味、赏玩之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观赏:指观看欣赏。此处的“鉴赏”一词最恰当。

  ——周密

  请说出以下各句加横线词的作用。(投影显示)

  ①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精练

  请读第7段,说说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3)问: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

  排比:第2段;设问:第3段;比喻:第3段等。

  教师: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是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题目所写,使人有种“眷恋”之情。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吗?

  如第4、5、7、8、9段的结尾及全文的结尾,都是有景有情的。

  小结:本文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优美,表现力很强,从而看出说明文的语言并不是枯燥的,是可以充满情趣的。

  三、总结全文: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不觉让人心驰神往。记得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努力探索,一定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那就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吧!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训练点

  1、学*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学*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观察能力和说写能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三)德育渗透点

  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二、学法指导

  1、从文体特点人手,理解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说明的对象;结合课文内容,在阅读勺过程中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提供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对比图片,如我国“古代的宫殿”,被“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北京的园林中的彩绘等。以增加感性认识,尽量把文字的描述转化成形象。

  3、本文的语言简洁明晰、相当典范。应注意对本文的语言加以品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解决办法:

  1、复*说明文有关的文体知识。

  2、分组讨论、填表、比较等方法理解文章的结构内容。

  3、放映教学记录片《苏州园林》或结合课文看苏州园林的照片,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仪。

  2、苏州园林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说话训练。课前进行5分钟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介绍一处建筑物。

  2、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感知文章的结构内容。

  3、分组竞赛。学*过程中把全班分为男女两组,每组成员答对一个问题给本组加1分,课后评出“优胜组”,并选出“最佳表现学生”,以激发课堂气氛和参与意识。

  4、拟题训练。学*本文后,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进行拟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知道的名胜古迹或身边一个建筑物。”(自由发言,进行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诗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吗?苏州园林现存*200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把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今天我们来学*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一)明确目标

  1、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明确说明文的阅读要点。

  2、学*本文抓住特征、以总分的结构形式进行有条理说明的方法。

  3、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全文,然后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朗读课文时学生自愿朗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如下:苏州园林有100多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历功的园林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园林在不同之处有个共同点: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因此我国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成为其他地方园林的标志。如果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应错过。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追求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是苏州园林亭台轩榭布局的特点。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或者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具有一种艺术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在上面安排上桥梁,并且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岩,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池沼里养着各色金鱼或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开放,真是“鱼戏莲叶间”的入画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也相间。没有松柏,也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有的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开花的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无限繁华和欢悦。

  苏州园林里也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大多无所依傍,增加了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苏州园林的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甚至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尽量做到工细而决不庸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梁子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墙壁白色,墙壁下面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给人以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花开时节,各种花明艳照眼。

  2、为了加深对苏州园林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放映教学记录片《苏州园林》或结合课文看苏州园林的照片。这样可以更形象地感受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

  (三)教学过程

  1、复*提问。

  (1)什么叫说明文?

  (2)说明文从对象上可分为哪两类?从语言角度可分为哪两类?

  (3)如何理解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

  (4)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5)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6)说明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7)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三种文体有何区别?

  (8)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人手?

  (9)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说明文?并结合说明文的阅读知识点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回答如下:

  (1)说明文是介绍客观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体。

  (2)说明文从对象上可分为具体事物说明文和抽象事理说明文。从语言上可分为*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文)。

  (3)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是指本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标志。也就是这个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所没有的特征。说明事物首先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就抓住了说明对象人民*的特征——巍峨、雄伟、庄严。

  (4)说明文中为了使说明文字条理化,常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文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空间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等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主要用于说明事理的文章,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5)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求方法。说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6)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简练、准确、讲究分寸。有时也运用生动性的语言进行说明,使说明事物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7)记叙文、议论文与说明文的区别在于:记叙文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以形象感人,以情动人;议论文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以理服人;而说明文要实事求是地比较客观地说明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8)阅读说明文应从下列几个方面人手: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9)(略)

  2、背景、作者简介。

  背景 这是一篇为摄影集写的“序文”。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可是那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好在作者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还有,他借助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195幅精美的照片作参考,亲手写了这篇序文。序文写好后不知何故,这本新的《苏州园林》迟迟不出版,《百科知识》杂志的编辑部知道了,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作者就以赠陈从周教授的词《洞仙歌》中的一句——《拙政诸园寄深眷》为题目,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最后几句话,“拙政诸园寄深眷”这句话在第一段里,第一段也删去了,题目只好改了,改成了《苏州园林》。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当过编辑。从191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1921年,他和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提出“为人生”的主张。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长篇小说有《倪焕之》等。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在语文教学和教材规范化方面也有独特的贡献。

  3、生字词。(采取形式是男、女各派一名代表,另找一名学生叫写,看谁写得对,写得规范)

  如:轩榭 丘壑 嶙峋 镂空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4、文章内容的具体分析。

  分组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2)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文中围绕这一总特点如何展开做具体说明的?

  (3)苏州园林在亭台轩榭的建筑布局方面有何特点?

  (4)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配合方面有何特征?

  (5)文中第6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不界”如何理解?

  (6)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引导学生明确回答如下:

  (1)作者评价苏州园林“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一词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2)苏州园林总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首先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景远景的层次以及角落的修饰,门窗的图案、调的处理等七个方面,有条不紊地加以说明。

  (3)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是追求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

  (4)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特点是艺术美。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身在山间。而苏州园林的池沼的特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5)文中第6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不界”中“隔”是指有墙壁隔着,“不隔”是指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界”是指有廊子界着,“不界”是指廊子两边无所依傍。这样就使园林层次多了,景致深了。

  (6)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叙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进而采用了逻辑顺序。

  (四)总结、扩展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通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做到了以一统百。这种由总到分、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值得我们学*。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教学记录片《苏州园林》,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进而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评出本节课获胜组并选出“最佳表现同学”,给予表扬。)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2、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拟题训练。

  (二)整体感知

  细读文章内容,找出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体会语言的多样性。

  本文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使被说明的事物易被读者理解。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比较突出。作者常常在与其他地方园林的比较中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色,这是指导我们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 (1)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2)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3)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这是因为在它的周围有苍翠的树木,鲜艳的花卉,使人在幽静闲适的环境中依然有丰富多彩的感觉,所以没有用彩绘的必要。

  本文的语言多种多样。(1)以说明为主;适当进行描写和议论。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主要用解说的方法介绍苏州园林,但它并不排斥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为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就记叙景物而言,它的手法与游记有很大的区别。游记描述景物,常在某个特定时间、某个固定的角度观察环境或者移步换形,境随人迁。本文则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章的记叙语言简洁、生动,赏心悦目地表现出景物的形象。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情景;古老的藤萝枝干“盘曲嶙峋”,开花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这些地方,稍加点染,便显得生机盎然,沁人耳目。类似的例子,俯拾皆是。(2)语言准确简练,耐人寻味。动词的运用,如“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补”字,表现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副词的运用,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极少”就用得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再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中的“一切”、“决不”、“一律”则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复*提问。

  (1)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2)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3)阅读说明文应抓住哪几个方面?

  引导回答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列图表等。

  (2)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练、*实、生动等。

  (3)阅读说明文应该注意下列几个方面:明确说明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等。

  2、具体研讨课文。

  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2)本文为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与哪些事物作了比较?各说明了什么特点?

  (3)本文运用了哪些例子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4)课文中有不少概括性的句子,从文中找出来,并作分析。

  (5)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语句富有画意,试找出几个例子加以体会+

  (6)“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句中“据说”能否去掉?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如下:

  (1)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下: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苏州园林总的评价。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部分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二层(第3—9自然段),分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指出苏州园林要写的不止这些,引人回味。

  (2)第3自然段介绍布局时,用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与古代宫殿和住房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建筑特点。第5自然段介绍花草树木时与外国式的花园作比较,写出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表现了我们民族的特点。第9自然段在介绍苏州园林建筑物色彩时与北京园林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色调能给人们以安静闲适的感觉这一图画美的特点。

  (3)第5自然段,在说明花草树木的映衬时举了例“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形象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风采。第7自然段,为了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这样就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了,人们容易领悟和理解。

  (4)课文中有不少概括性的句子。如“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它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全文中心,给人以总体的认识。“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它概括刊匿山的艺术特点。又如“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入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等。

  (5)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这句话精练而形象,写出了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 “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盘曲的嶙峋”写藤萝的古色,“珠光宝气”显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画面,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等等。

  (6)“据说”一词不能去掉。因为苏州园林究靠有多少处,作者没有考察过,去掉后变成肯定的意思,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所以不能去掉,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

  2、品读课文,学*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本文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

  3、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该节课教学目标目标清楚明白、具体,易激发兴趣,包括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符合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学*本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本文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

  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仰仗苏州园林苏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大小园林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罕见,“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可以说苏州园林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今天让我们听着现代著名作家、苏州人叶圣陶先生的介绍走进苏州园林

  从名句下手,易激发学生学*兴趣

  二、整体感知

  听配乐朗读,欣赏园林美景,初步了解苏州园林并思考以下二个问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三、阅读评说,领略苏州园林之美

  1.粗读课文,梳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表现形式,用“苏州园林美在——”说话(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四个讲究)(此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大致内容,理清课文总分结构,迅速识别中心句与支撑句学生可说:苏州园林美在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美在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美在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美在*景远景的层次(6段)

  2、苏州园林讲究完美的图画除了上述四个讲究之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注意角落的图画美(7段)、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段)、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美(9段))3、寻读课文,评说园林图画美的内涵,用“苏州园林体现出的美”说话

  (抓住文中与图画美相关的词句,学生很快能深入理解:苏州园林建筑的布局呈现出不对称的美(美术画),假山的堆叠体现出艺术的美,池沼周围景物的配置追求自然的美、变化的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美,花墙和廊子增加了景致层次的美,角落装饰体现出别致的情调,门窗体现出工艺的美、图案的美,色彩体现出搭配的美??)

  三、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1.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3-6段,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面探索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原因(小组合作,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圈点批注)

  思考: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此为主问题)

  (通过此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也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学生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要巧妙地插问,承上启下,使课堂教学流畅,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稍作补充评论,既起到点拨作用又提高学生的认识

  语言是文章的灵魂,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准确而充满情趣要把探求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与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起来,以体现语文课堂的本色

  ③对于文章提到的艺术特点的品析,应随即播放相应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各种学*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注意学生学**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形式多样,分量与难度适中

  交流内容预设: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此处主要扣住“绝不讲究对称即可)

  (2)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这一部分重点研读,为学生精读文本提供范例,提升学生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A、假山的特点

  假山的总体特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造型,它们千姿百态,重峦叠嶂;搭配,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效果,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都能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教学时用“改词”、“换词”、“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辨析“艺术”与“技术”学生思考: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为什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改成“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行吗?

  ⊙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身在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能否改成“一生中见过许多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B、池沼设计特点

  池沼的设计大多引用活水,因地制宜,根据园林的具体情况布置

  池沼要求学生说出四点:

  一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二是水面成河道模样,设计决不雷同的小桥;

  三是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种零星花木,宛若自然,目的是为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补充说明:可与《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比较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所追求的这样的一种自然之趣,都是为了取得称为一幅画的效果)

  四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增加了园林的生趣,而且水中养鱼种荷,“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可以改为“决不相同”吗?不可以,“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的意思,突出了苏州园林桥梁的各具情趣)

  ⊙用减词法品味下列修饰限制性的词语,领悟它们准确的表达作用如:

  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说明比较客观,不排除个别②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③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3)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这个环节利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抓住“映衬”一词,让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是如何映衬,

  教学重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

  2、学*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问答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教师板书课题

  二、欣赏苏州园林:

  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学生谈感受: 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儿童文学。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四、指导阅读, 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幻灯片展示: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解说明的结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幻灯片展示问题:

  (1)作者是在开始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明确: “标本”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本文的结构、顺序怎样?

  明确: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五、合作探究画意美

  1.教师提问引入: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3—9段,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

  (3)师生互相补充。

  多媒体展示精心制作的相关图片。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分类具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 门窗的图案美。


苏州园林导游词12篇(扩展4)

——《苏州园林》教案6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即可。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难点探究,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多媒体显示有关苏州园林的音像资料。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一起学*《苏州园林》。

  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美景。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作者及相关资料介绍

  多媒体显示:

  1.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苏州园林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全国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怡园

  怡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最晚的园林,因而得以博采众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多媒体同时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苏州园林图片,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等。

  2.教师检查预*,强调重点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1)辨明字音:

  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邱壑(hè)模(mú)样

  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

  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

  (2)辨明词义,并造句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造句略

  3.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请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教师提示(多媒体显示):

  文章是从_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

  A.建筑学B.园林历史C.导游D.欣赏者

  特点:

  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B.有代表性的园林

  学生明确:文章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的。

  四、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1)学生精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2)同桌之间交流,求同存异。

  (3)小组内部交流,求同析异,并统一看法。

  (4)全班交流,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2.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的说明顺序。

  (2)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明确: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3)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①学生齐读第4段。

  ②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的说明顺序。

  明确: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不皆美。再其次又写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

  五、难点探究

  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

  学生讨论,明确:1.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6.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上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1、2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3、4、5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6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吻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六、课堂练*

  精读文章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此段的说明要点。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3.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

  选三位同学回答。

  明确:1.这段话的说明要点是花墙和廊子的特点。

  2.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因而形成了“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

  3.装镜子是运用物理学光学中*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反射,层次加多了,景致更深了。

  七、布置作业

  1.课后了解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简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复*《*石拱桥》《桥之美》,找出两文中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园林的杰出代表。不妨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上《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学*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休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二、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教学设想〕

  采用比较教学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子:用比较的方法导入课文,解题激发学*的兴趣。认读:朗读课文,认字解词,熟悉课文内容。疏导: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懂得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时间要延续到下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引子

  〔预*:看电影、看画片、看课文,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所了解。〕

  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影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学生先口述后,老师明确。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说说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二、认读。

  1.结合“思虑和练*”四,教师给予朗读指导,要求“读音清晰,速度适当,语调舒缓,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说明语句,更要注意读清楚,”以同桌为互助组,进行朗读练*。然后由几位学生示范朗读或听录音。

  2.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把需要认读的字和理解的词提出来。教师随即板书归类或出示小黑板。

  三、疏导。

  问: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指导学生将重要的句子划出,重要的词加黑,养成自学的*惯。〕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明确了写作意图,接着就该弄清文章的布局。

  第一步:用一个短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二步:综合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掌握贯串全文的脉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弄清文章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思考和练*,做几项练*,扣住基础知识,提高理解词义的能力和掌握几种语言表达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作。不要简单地让学生做一个现成的题目,而应进行意在锻炼思维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三步:弄清总写与分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问: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样明确,但作者为什么在句子中加上一个状语似乎呢?岂不矛盾?

  老师明确后,学生讨论。

  问:第七到第九自然段是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它与前半部分,与第二段的关键句在结构上的联系怎样?

  学生口述后,老师明确

  教学目的

  一、学*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蟠(pán)龙鎏(liú)金

  玉玺(xǐ)妃嫔(pín)湛(zhàn)蓝

  上谕(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宫

  修缮(shàn)击罄(qìng)诏(zhào)书

  2.解释黑体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层。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课堂练*:

  (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②庄严肃(穆)③大肆挥(霍)

  ④重重殿宇⑤举世(闻)名⑥(焕)发光彩⑦烟雾(缭)绕

  ⑧腐朽昏(庸)⑨龙凤(呈)祥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苏州园林》、《*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积累

  学*课文之前,利用书籍、网络等课程资源辅助教学,指导学生登录“园林”旅游天地等网站,走进图书馆,了解苏州园林的概况,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兴趣,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充分预*,探究课后*题,养成自学的好*惯。

  (二)导入并简介作者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作者: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著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三)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鉴jiàn赏轩xuān榭xiè池沼zhǎo丘壑hè嶙lín峋xún

  庸俗yōng着眼zhuó琢zhuó磨镂lòu空蔓màn延

  蔷qiáng薇wēi斟zhēn酌zhuó相间jiàn单调diào

  因地制宜别出心裁重峦叠嶂俯仰生姿诸如此类别具匠心

  (四)自主式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儿方面人手?(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1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它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2分类: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特征: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4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画图表、举例子、引资料。

  5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里对十幅浮雕的说明。

  空间顺序:按照空间的位置来安排说明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

  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原因——结果主要——次要

  现象——本质特点——用途

  6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就是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就是说明文科学性要求,其作用是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精读课文,理清结构


苏州园林导游词12篇(扩展5)

——介绍苏州园林导游词 (菁华5篇)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以山水秀丽,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这里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渺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需要提前先提醒大家的是,在我们游玩期间,将会经过很多美丽的景点。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请不要乱攀爬假山,也不要乱扔垃圾。顺便给大家留一个问题:我国建筑中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但苏州园林从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这是为什么呢?好了,我们先去游览吧。

  我们先来到苏州园林的南门。进门后往前走就是沧浪亭。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45年,那时候诗人苏舜钦流寓江苏中心,买了这块地,在水旁边建了一个亭子,取名“沧浪”。作《沧浪亭记》,自称“沧浪翁”南宋时变成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住,沧浪亭改名成“韩园”沧浪亭两侧刻着醒目的对联,上写“清风明月本无价,*水遥山皆有情”。意思是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对比强烈。

  接下来便是拙政园啦!它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你们看,拙政园建筑布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它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狮子林同样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石峰林立,形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大家可以细细的品味一下。最后,让我们参观留园,始建于明代。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现在我们苏州园林的参观结束了,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那道题的答案啦!那就是因为苏州园林是艺术品,所以它不讲究对称。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可以随意拍照了,但是请注意安全和卫生。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与苏州未曾谋面的人总会对苏州产生无限遐思。如果把北京的皇家园林比作大家闺秀,那么苏州园林就堪比小家碧玉,走进苏州园林,边走边看,似乎有品不完的韵味,联想不尽的空间。

  如果把苏州园林比做一位“樱桃小口,杨柳蛮腰”“眉目如画”的少女,那么便可以说她出生于春秋,成长于唐宋,而成熟于明清。明代是苏州园林发展的一个极盛时期,据史料记载,明代苏州府有大小园林271处,居全国之首,著名的拙政园、留园、艺圃、天*山庄等,都是建于这个时期。在如诗如画的园林中,孕育出一大批苏州著名画家。如: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形成了独有的吴门画风。他们的绘画技艺和理论也被直接及间接地运用到造园艺术中,使苏州古典园林艺术达到一个新高度。清代苏州造园热潮依然持续如故,“苏州好,城里半园亭”,现在的怡园、曲园、耦园、环秀山庄等,都是清代所建。现今苏州园林的魅力已经跨越了历史及文化的界限,作为中华文化交流的“使者”走出了国门,发扬广大。980年美国人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师园为蓝本建造了江南古典庭院“明轩”。2005年法国人又将拙政园搬到了巴黎,建造了怡黎园。

  苏州园林小巧雅致,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融入山光、水声、月色,集文学、书画、建筑、雕刻、园艺于一体,给人以再现大自然,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它是吴越文化的载体,是苏州的精魄,寄托着古今苏州人诗意地栖居的梦想,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似在赏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这也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拙政园、留园、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古典园林,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于一体,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

  徜徉在苏州园林其间,处处可感文化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所以作家王蒙说:“苏州呆久了,还能承受那些乏味、枯燥与粗野的事情吗?”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以山水秀丽,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这里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渺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 需要提前先提醒大家的是,在我们游玩期间,将会经过很多美丽的景点。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请不要乱攀爬假山,也不要乱扔垃圾。顺便给大家留一个问题:我国建筑中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但苏州园林从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这是为什么呢?好了,我们先去游览吧。

  我们先来到苏州园林的南门。进门后往前走就是沧浪亭。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45年,那时候诗人苏舜钦流寓江苏中心,买了这块地,在水旁边建了一个亭子,取名“沧浪”。作《沧浪亭记》,自称“沧浪翁” 南宋时变成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住,沧浪亭改名成“韩园” 沧浪亭两侧刻着醒目的对联,上写“ 清风明月本无价,*水遥山皆有情”。意思是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对比强烈。

  接下来便是拙政园啦!它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你们看,拙政园建筑布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它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 狮子林同样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石峰林立,形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大家可以细细的品味一下。 最后,让我们参观留园,始建于明代。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现在我们苏州园林的参观结束了,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那道题的答案啦!那就是因为苏州园林是艺术品,所以它不讲究对称。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可以随意拍照了,但是请注意安全和卫生。

  大家好!欢迎来到苏州园林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姓潘,就叫我小潘或潘导好了。下面就让我带你们去参观吧!

  苏州园林以山水秀丽,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那里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

  现在我们来到了拙政园。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它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你们看,拙政园建筑布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它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下面大家拍拍照吧,小心点,不要掉到水里或乱扔垃圾了!

  参观了拙政园,现在大家跟我来到了沧浪亭。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沧浪亭园内以山石为主景。瞧,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多美丽啊!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最后,让我们参观留园。留园为*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现在,我们已经把苏州园林的几个名园都不得参观完了。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这些名园,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的支持!再见!

  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欢迎来到“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游的导游晁子凯,*常大家都叫我“晁操”。在去游览之前,我要提醒你们:不能乱丢垃圾,因为这里是我们*人的骄傲,尤其是不能把垃圾扔进水里。你们想:要是每个人都乱仍垃圾,那咱们苏州园林不就变成垃圾堆了,而且很快会变成世界最大的垃圾池。

  游客们,我们现在到了园林的拙政园!你们别小看它,它可是与首都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四大名园。拙政园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来明代监察御史王成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意为名。拙政园分东、中、西住宅三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在布置为园林的博物馆展厅。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拙政园,接下来就到了狮子林。狮子林有六百多上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和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为“林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狮子”因而得名。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享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怎么样,我讲得好吧!要是讲得好,就推荐你们的亲戚来旅游吧,我愿意为他们当导游。


苏州园林导游词12篇(扩展6)

——苏州园林导游词菁选

苏州园林导游词集合15篇

  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常常要根据讲解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州园林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很高兴认识大家,并由我陪同大家去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观赏园林,到人间天堂去享受一天。

  在车到景点之前,我先为大家介绍苏州园林的基本情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当然,也请大家注意环境卫生,做一个礼貌游客。

  我们立刻到了今日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好,留园到了。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比较手法。大家好好观赏吧!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变幻莫测,值得一览。

  穿过狮子林,出去约5千米,可见寒山寺,要不此刻大家休息一会儿吧。说到寒山寺,大家自然会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吧!因唐初有个叫寒山的和尚未在那里住过而得名。此刻寺内存碑一方,上刻张继写的《枫桥夜泊》一诗。

  告别寒山寺,大家还恋恋不舍。期望它能给你们留下一个完美的回忆。

  各位朋友,今日我们在人间天堂——苏州度过了完美的一天。多谢各位!愿大家旅途*安愉快,再见!

游客们: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苏州园林。苏州园林以山水秀丽,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这里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渺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

  需要提前先提醒大家的是,在我们游玩期间,将会经过很多美丽的景点。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请不要乱攀爬假山,也不要乱扔垃圾。顺便给大家留一个问题:我国建筑中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但苏州园林从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这是为什么呢?好了,我们先去游览吧。

  我们先来到苏州园林的南门。进门后往前走就是沧浪亭。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45年,那时候诗人苏舜钦流寓江苏中心,买了这块地,在水旁边建了一个亭子,取名“沧浪”。作《沧浪亭记》,自称“沧浪翁”南宋时变成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住,沧浪亭改名成“韩园”沧浪亭两侧刻着醒目的'对联,上写“清风明月本无价,*水遥山皆有情” 。意思是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对比强烈。

  接下来便是拙政园啦!它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你们看,拙政园建筑布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它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狮子林同样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石峰林立,形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大家可以细细的品味一下。

  最后,让我们参观留园,始建于明代。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现在我们苏州园林的参观结束了,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那道题的答案啦!那就是因为苏州园林是艺术品,所以它不讲究对称。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可以随意拍照了,但是请注意安全和卫生。篇二:苏州园林导游词(0409)

  苏州园林导游词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与苏州未曾谋面的人总会对苏州产生无限遐思。如果把北京的皇家园林比作大家闺秀,那么苏州园林就堪比小家碧玉,走进苏州园林,边走边看,似乎有品不完的韵味,联想不尽的空间。

  苏州园林小巧雅致,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融入山光、水声、月色,集文学、书画、建筑、雕刻、园艺于一体,给人以再现大自然,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它是吴越文化的载体,是苏州的精魄,寄托着古今苏州人诗意地栖居的梦想,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似在赏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这也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古典园林,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于一体,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

  徜徉在苏州园林其间,处处可感文化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所以作家王蒙说:“苏州呆久了,还能承受那些乏味、枯燥与粗野的事情吗?”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篇三:苏州园林导游词

亲爱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与苏州未曾谋面的人总会对苏州产生无限遐思。如果把北京的皇家园林比作大家闺秀,那么苏州园林就堪比小家碧玉,走进苏州园林,边走边看,似乎有品不完的韵味,联想不尽的空间。

  如果把苏州园林比做一位“樱桃小口,杨柳蛮腰”“眉目如画”的少女,那么便可以说她出生于春秋,成长于唐宋,而成熟于明清。明代是苏州园林发展的一个极盛时期,据史料记载,明代苏州府有大小园林271处,居全国之首,著名的拙政园、留园、艺圃、天*山庄等,都是建于这个时期。在如诗如画的园林中,孕育出一大批苏州著名画家。如: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形成了独有的吴门画风。他们的`绘画技艺和理论也被直接及间接地运用到造园艺术中,使苏州古典园林艺术达到一个新高度。清代苏州造园热潮依然持续如故,“苏州好,城里半园亭”,现在的怡园、曲园、耦园、环秀山庄等,都是清代所建。现今苏州园林的魅力已经跨越了历史及文化的界限,作为中华文化交流的“使者”走出了国门,发扬广大。980年美国人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网师园为蓝本建造了江南古典庭院“明轩”。20xx年法国人又将拙政园搬到了巴黎,建造了怡黎园。

  苏州园林小巧雅致,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融入山光、水声、月色,集文学、书画、建筑、雕刻、园艺于一体,给人以再现大自然,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它是吴越文化的载体,是苏州的精魄,寄托着古今苏州人诗意地栖居的梦想,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似在赏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这也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古典园林,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于一体,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

  徜徉在苏州园林其间,处处可感文化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所以作家王蒙说:“苏州呆久了,还能承受那些乏味、枯燥与粗野的事情吗?”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亲爱的访客:

  大家好!苏州古典园林欢迎您。我是你的导游。我叫徐悦。也可以叫我月刀。今天,我们打算去参观苏州的古典园林。请跟我们来!

  苏州古典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有句话说“江南园林天下第一,苏州园林江南第一。”苏州古典园林,家与园融为一体,可以享受,可以参观,可以居住,可以体验舒适的生活,可以美化和完善自己的.居住环境。

  现在我们来到沧浪亭,它建于公元948年至1264年的宋朝,成为文人墨客的苏舜钦私家园林,占地1.08公顷。公园里流淌着一股清澈的洪水,反射着波浪,有成千上万的场景。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用大量的钱买了一座废园来修建,在水边建了一座亭子,写道:“沧浪之水清,可以托我缨;汹涌波涛的水是浑浊的,你可以舔我的脚。”做一首诗。踱步沧浪亭,可以看到沧浪亭外的临清池,曲澜回廊,古树苍翠,湖光山色叠嶂。人们说“永恒的波浪和水是很长的路要走,波浪的亭子也是水的亭子。”

  现在,请自由活动半小时,注意几点:

  1.注意安全

  2.不要在水里玩

  3.注意卫生

  4.不要毁坏花草

  现在大家都可以自由解散了。最后,祝大家玩得开心。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苏州。我们今天的的目的地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留园,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王导。希望我今天的服务可以让大家更能体会到留园的美!好的,那么,请大家拿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准备下车,开始我们今天的留园之旅。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六一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令人流连忘返。留园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我们现在看到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漏窗,通过漏窗,留院山水景色已隐隐可见。我们说漏窗好,好就好在“隐隐可见”上。用《红楼梦》中贾政的话说:“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则有何趣。”这六扇花窗,图案各异,大家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你会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就叫“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并且,这几个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此处以粉墙为底,翠柏山茶,上有砖额点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

  大家抬头看,这便是曲溪楼。书圣王羲之曲水流觞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从这个名称也可以看出园主对书圣的景仰。

  前面就是“明瑟楼”。《水经注》中有“目对鱼鸟水木明瑟”的说法意思是看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让人感到山青水秀环境幽雅

  回过头来,大家所看到的这座建筑是田园中部的主体建筑“涵碧山房”。取自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诗句。“涵”指水多“碧”指水碧如玉,所以叫“涵碧山房”。中国有句老话叫“心定自然凉”,在这个地方。你是否有一种“闻名心底凉”的感觉呢?

  往下走,池中有一小岛名“小蓬莱”。《史记》中讲瀛洲、方丈和蓬莱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据说山上有仙人和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去寻药,并在宫苑中叠造三神山此后三神山也就成为造园中常见的题材。

  过了水涧、小桥来到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说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观赏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如果说走廊是我们动观园林的地方那么亭子就是我们静观的场所。可亭的周围有一些图案有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吕洞宾的宝剑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暗八仙”图案。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便是有江南“第一厅堂”之誉的五峰仙馆为什么叫“五峰仙馆”呢?留园的主人非常喜欢石头,他搜罗了大量的石头在馆南堆叠了五座小山峰,取李白的“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而命名。五峰仙馆是留园三代主人不断修建改造而成的,它的台基为青石,似为明代遗物。据历史记载,我们可以推测,五峰仙馆是在东园的后乐堂、寒碧山庄的传经堂基础上翻建的。五峰仙馆建成后,盛氏将其作为主厅,是生日、结婚、小孩满月等重要活动场所。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块石头就是举世闻名的“冠云峰”,“冠云峰”与苏州十中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州西湖的“皱云峰”有江南四大奇石之称。冠云峰是留园“三宝”之一。重5吨,高6.5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独峰观赏假山湖石名峰。郦道元的《水经注》有“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云岭”之句,冠云峰之名即由此而来。

  在我们的游览结束之前。大家不妨回过头来想一想,留园是不是到处都给我们一种古朴凝重的石文化感觉?那些用湖石、黄石堆叠的假山,营造了留园的山林气氛,那些湖石名峰增添了留园传统艺术氛围,这些作品林林总总从具体到抽象,无不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把园林比作“立体山水画”、“无声山水诗”、“综合艺术博物馆”。我想,通过对留园的游览观赏大家一定会觉得这种评价是很贴切的吧。

  风风雨雨四百多年,留园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当时园主所期望的“名园长留天地间”,只有在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繁荣富强的今天,方才变成了现实。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留园是苏州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我的讲解完了,谢谢大家

游客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苏州古典园林,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齐琦,大家叫我齐导好了。

  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园林里的美景非常多,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等等,就让我和大家说说狮子林吧!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始建于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相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苏州古典园林的`奇观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够。现在,请大家尽情去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美景吧!大家请记住在游玩的时候不要乱扔果皮和食品包装袋,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要不然就会发生大事故!注意安全噢!祝大家玩得愉快!

  各位朋友,大家好,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朋友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园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入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园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笋”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园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苏州,我是导游小陈,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1997年,苏州园林因其特殊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那么现在呢,就由我带领大家去欣赏苏州园林的典范——沧浪亭,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占地面积约一万*方米,是苏州现存最古的园林,同时也是苏州规模最大的园林之一,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乾隆皇帝南巡,路过苏州,就住在沧浪亭。沧浪亭最初是五代时孙承祐的池馆。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诗人苏舜钦(子美)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园址,傍水构亭名“沧浪”,取《孟子》和《楚辞》所记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沧浪亭因此而得名。整个园林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石亭便是著名的沧浪了,石亭位于假山东首最高处,风格古朴,其结构形式与整个园林气氛都是非常协调。说到沧浪石亭,我们就不得不讲一讲亭上这副名联了,上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下联*水远山皆有情。从字面上来看,描述的是沧浪亭意境高远的景致,意思是清风明月这样悠然的自然景色原本就是无价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眼前的流水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别有一番景致。这幅对联是清朝江苏巡抚梁章钜在修复沧浪亭时所做的集句联,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而“*水远山皆有情”,出自苏舜钦《过苏州》诗“绿杨白鹭俱自得,*水远山皆有情。”宋代文人对清风明月似乎情有独钟,尤为偏爱。欧阳修慨叹“清风明月本无价”,黄庭坚吟出“清风明月无人管”,陆游则说“清风明月皆我客”。在他们眼里,清风明月出于自然,无价可估,无人干预,是最可亲*信赖的朋友。苏轼不仅有“与谁同坐,明月清风与我”的词句,还在《前赤壁赋》中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作者通过这番哲理的思考,力图摆脱世俗尘滓的束缚,使躁动不安的灵魂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休憩,使疲惫不堪的心归复于明朗清纯的境地。只有对整个宇宙敞开胸襟,才可能获得如此阔朗的人生境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