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关帝庙导游词实用五篇

首页 / 导游词 / |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 1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赵,大家可以叫我小赵。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现在我们到了运城市西解州城外的关帝庙。关帝庙是奉祀三国时期武将关羽的寺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国内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关帝庙南倚中条山,北濒盐池水,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具湖光山色之胜,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和电视剧,都知晓关羽的盛名,可谓家喻户晓。关羽(公元160卜—219年),终年59岁,字云长。传说关羽本来不姓关,因杀了欺侮良家民女的县尹被迫捕,逃至撞关,过关隘被关吏查询时。他随口指关为姓,从此以关姓闯至河北涿县。以后,与刘备、张飞结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赏识他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关羽斩颜良、文丑,封汉寿亭侯。随后,关羽再次投奔刘备,著名的赤壁大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关羽受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4年),关羽率军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操大将于禁,斩名将庞德,威震华夏。不料孙权乘机派兵从背后偷袭,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关羽战功显赫,名声跃居历代名将之上,后被迫封为“壮缪侯”。民间百姓追慕关羽忠孝义勇,逐渐奉若神明。历代统治者利用关羽对君主忠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渐封王、封帝。明清时代,关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们面前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就是关帝庙,首先由我介绍一下庙宇的历史和布局。据文献记载,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初(公元5***),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扩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毁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毁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历经数十年修缮,始恢复旧貌。现在的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总面积14万*方米,各种房屋200余间,规模巨大,建筑精美,气势恢弘,为中国武庙之最,颇具王宫气派。整个庙宇的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们现在站在关帝庙东侧的大门,从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庙部分,进人之前让我们参观一下南侧的结义园。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桃园结义,现在结义园的景致是依照当时的场景进行设计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莲池等建筑组成。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阵阵花香袭人,颇富桃园结义诣趣。

  现在我们出结义园,进入主庙。大家脚下的这条路是主庙的中轴线,在这条主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祟宁殿,两侧配以木坊、石坊、钟鼓楼、祟圣祠、胡公祠、追风伯祠、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等。正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袭着中国古代建筑中轴式对称的传统风格。院落内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对称,高耸的建筑,参天的古坊,颇具皇宫格局。

  端门,又称山门,是进入主庙的第一道门,门楣正中,镌刻着“关帝庙”三个大字。门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铁柱,名为“档众”。古代凡来朝谒关帝的官员,文官在此落轿,武官在此下马。端门对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龙、人物、鞍马等图案,富丽华贵,庄重大方。

  我们由端门而人,面前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雉门。文官和武官则要由文经门和武纬门出入。东西两侧分列崇圣祠、胡公词。这样可以见到一字排开为三门两祠。大家是由东边的钟楼下进入庙内的,西边的鼓楼与钟楼遥相对应,酷似两尊守护主庙的武士。

  跨进雉门,大家可以回头留意建在高大台基上的门庭,台阶向内收缩,两侧各砌八字形琉璃影壁一道,大家可以猜猜这在古代有什么用场?“先生,你猜对了,这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动戏台。”每逢庙会演戏时,便将大门关闭,架上木板,变后部为前台。大家可以遐想当年演“关公戏”的`盛况,如今门庭隔扇上,仍镌刻“全部春秋”及“演古”、“证今”等字样。

  过了雉门看见一座宏敞的厅式建筑,便是午门,虽然称“门”,实为过道。四周环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板,两端镶嵌五彩琉璃的松鹤和小鹿。步人午门,石栏的匠额,楹联引人注目。这幅长联是民国时解县**郭象蒙所书,上联是“**数操,谁曰不然,顾权无以异也。张挞伐,建纲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联是“圣乡说鲁,复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灵,明把事,山川磅礴庙堂巍”。联中骂操、贬权、颂羽一气呵成,又盛赞关庙之盛况,可以说是联中神品。门厅内东西两侧和中壁有彩绘关羽生*的画像,为河东民间艺人所绘,表露出百姓对关羽的敬仰之情。

  沿着冬青簇拥的大道,穿过雕造华美的“山海钟灵”木坊,便是御书楼。我们置身楼下仰望,可见建筑造型精巧别致,八角藻井叠架而上,直至顶层,这是座二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又称“八卦楼”。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为纪念康熙皇帝御书“义炳乾坤”牌匾而改称御书楼。楼下挂有一长方草书“绝纶逸群”横匾,是清朝解州知府言如泅所书。

  我们面前的这座高耸的建筑,是正庙的主体建筑——祟宁殿。大家听我叙述一下祟宁殿的建造过程。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利用关羽忠贞君主的特点,对其进行大肆渲染和教化,并追封关羽为“祟宁真君”,建造此殿。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又予重修。大殿为重搪歇山顶的建筑结构,面阔7间,进深6间,是专为关帝处理政事而设置。我们站在殿台上,立刻会感受到基址高耸,月台宽敞,颇具帝王宫殿气派。在石栏环廊下,醒目地立有历根石质大柱,柱上游龙昂首奋爪飞舞在缭绕的样云之中,雕刻技法和造型均属上乘之作。大殿的门楣上方及前檐下,悬挂着十余方题匾,“万世人极”是清代咸丰皇帝的御书,“神勇”由乾隆皇帝钦定。殿内木雕神龛之中,供奉着头戴冕旒冠,身着龙袍、腰系玉带的关羽帝王装塑像,神情刚毅,端庄肃穆。大殿顶部的正脊上八仙峙立,两只雄健的蹈龙鸱吻矗立于歇山之上,使人感受到殿宇的宏丽壮观,具有“甲于天下”的美称。大殿月台两侧有石雕华表和铁旗杆,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属明代所铸,据说重达300斤(150公斤)。

  女士们、先生们,游览完正庙,我们将参观寝宫,*称后院。这里原有关夫人殿和其子关*、关兴殿,惜现已塌毁,如今翠柏、劲竹满园,已辟作花园。花径之前,正面为“气肃千秋”木坊,两翼是刀楼和印楼。穿过花园便是矗立在参天古柏之中的春秋楼。

  请看,我们面前是庙内最高的建筑物——春秋楼,整个建筑面阔7间,进深6间,两层三檐,九脊歇山顶,高约30余米。它上下两层均有回廊,四周勾栏相连。值得一提的是二层上用木柱吊挂而悬空的四周回廊,奇巧别致的结构给人以空中楼阁之感,这种建筑手法是我国建筑史上难得的一例珍品佳作。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下春秋楼的历史和命名。春秋楼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因楼内塑关羽读《春秋》像,且二层暖阁板壁上嵌有木版镌刻的全部《春秋》,故名“春秋楼”。《春秋》亦名《麟经》,因此春秋楼又称“麟经阁”。现在,让我们进楼内参观,楼内分二层设供奉关羽的神龛,底层塑关羽帝王装金身坐像,威武端庄。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四周安装木制隔扇108个,疏密相间,图案古朴,工艺精巧。沿木梯拾级而上,可见二楼正中的木制暖阁内,塑有关羽夜读《春秋》的微服像。大家看,烛光闪闪映照着关羽的赤褐色脸庞,他侧身而坐,左手扶案,右手捋髯,目注《春秋》,若有所思,传说中关羽面部七痣清晰可见。塑像两旁的对联道出了关羽的大将风度,上联“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下联“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参观了楼内的陈设,漫步林荫道旁,让我们回首再望春秋楼的风貌,整座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楼顶五彩琉璃,与阳光映照生辉夺目。正如楼上的楹联一样,充分显示了春秋楼的雄伟气魄。让我们一起朗读对联结束我们的关帝庙旅游,“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应挂斗,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各位女士、先生,关帝庙内景致参观结束了,让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颇具民俗气息的解州古庙会。大约隋唐时期,乡人仰慕关羽的功德,集资兴建关帝庙,并在此举行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朗中官员和百姓前来朝拜关帝,各地商贩也赶来做生意,客栈、酒店应运而生,形成解州古庙会。到清乾隆年间,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庙会每年举行两次,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关帝庙前商贩云集,艺人献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关帝庙会成为具有影响的祭祀大会,正引来众多寻访关帝祖的海内外游客。

  千百年来,关公形象已成为代表着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上自皇帝,下到农家,关公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所有的人都希望从关公那里得到自己的寄托。最后,希望各位女士、先生得到美好的寄托,谢谢大家的合作。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 2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我们要去参观游览的是关公故里的解州关帝庙。解州的“解”在这里应读作(hdi)。解州古称解梁,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西南15千米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神圣殿堂。

  各位游客朋友,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毁于火灾,经十余年才修复。现在庙宇中的许多建筑坐北朝南沿南北向中轴线分四大部分有序展开。中轴线南端是“结义园”,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园内古木参天,山水相依,并建有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主体建筑,往往使人在触景生情中,沉浸于“桃园结义”的美好传说之中;中轴线北端为主庙,是一个单元甚多而又层层展开的巨大建筑群落,主要由琉璃龙壁、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刀楼、印楼、春秋楼和众多牌坊组成,是进行关公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主庙的主体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非凡,雕梁画栋而又庄严肃穆,身临其境,不能不使人对关公肃然起敬;中轴线南端东侧建有“万代瞻仰”的石牌坊一座,中轴线南端西侧建有“威震华夏”木牌坊一座,两座气魄宏大的牌坊,向世人昭示着关公及关公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令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中轴线北端东西两侧,为基本对称的主庙附属建筑,如追风伯祠、长寿宫、崇圣祠等,它们与主庙一样无不笼罩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但却又有着主庙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加深人们对关公生*、身世的认知与理解,增强对关公的崇拜与敬仰。

  各位游客朋友,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耸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东面的“文经门”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区,书金字“关帝庙”三字。雉门后部的台阶上是戏台,铺上台板即可演戏,是一座双昂卷棚歇山顶建筑,下是横匾“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前行至午门,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石雕回廊的厅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栏板正反两面浮雕各类图案、人物144幅,-洋洋大观,颇有童趣。厅内南有周仓、廖化画像,轩昂威武。北面左右两侧,描绘了关羽戎马一生的主要经历。穿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御书楼,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崇宁殿。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04年),宋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取名崇宁殿。殿前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配以石华表一对,焚表塔两座,铁旗杆一双,月台宽敞,勾栏曲折,使人顿生敬佩之感。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檐下施双昂五彩斗拱,额枋雕刻富丽。殿周回廊设置雕龙石柱26根,皤龙姿态各异,个个须眉毕张,活灵活现。下施栏杆石柱52根,砌栏板50块,刻浮雕200方,蔚为壮观。大殿明间悬横匾“神勇”二字,为清乾隆帝手书。檐下有“万世人极”匾,是咸丰皇帝所写。下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300斤,门口还有铜香案一座,铁鹤一双,以**严。殿内木雕神龛玲珠精巧,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勇猛刚毅,神态端庄肃穆。龛外雕梁画栋,仪仗倚列,木雕云龙金柱,自下盘绕至顶,狰狞怒目,两首相交,以示关羽的英雄气概。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一方,更增崇宁殿庄严肃穆的气氛。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关帝庙的扛鼎之作一~#秋楼。因春秋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春秋楼掩映在参天古树和名花异丼之间,巍然屹立,大气磅礴。春秋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修的。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高33米。上下两层皆施回廊,四周勾栏相依,可供凭栏远眺。檐下木雕龙凤、流云、花丼、人物、走兽等图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楼顶彩色琉璃覆盖,光泽夺目。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可供上下。第一层上,有木质隔扇108面,图案古朴,工艺奇特,传说是象征历史上山西108个县。世传春秋楼有三绝:建筑结构奇巧别致,上层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形成“悬梁吊柱”的建筑特色,给人以悬空之感谓之一绝;进人二层楼,有神龛暖阁,正中有关羽侧身夜观《春秋》像,阁子板壁上,正楷刻写着全部《春秋》,谓之二绝;据说楼当项,正好对着北斗七星的位置,谓之三绝。关帝庙除古建筑外,还有琉璃影壁、石头牌坊、万斤铜钟、铁铸香炉、石雕饰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块,各朝题诗题匾60余幅等文物,都是值得一观的艺术精品。关帝庙,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又是全国最大的祭拜关帝的场所,游人信士络绎不绝,香火旺盛。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 3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您参观关帝庙。

  运城关帝庙是我国最大的武庙,全国有三处纪念关羽最著名的地方,一处是洛阳的关林,一处是湖北当阳的关陵,关老爷是解州常*村人,所以全国最大的关帝庙就是现在大家所在的——解州关帝庙。

  关帝庙的第一道门叫“端门”,端门前的这块四龙壁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大同、北京都有九龙壁,这里建四龙壁是因为关羽生前是人,死后才被封为帝王,所以这里建四龙壁,说明关羽和一般的真龙天子的不同。四龙壁烧制于明宣德年间,至今已有560多年了,龙壁从上到下是天地海三界,说明天地人和,吉祥如意的征兆。四龙壁上人物的头都没有了,期间有人来这里盗走头像,买到美国,现在还在美国的博物馆展出。

  请大家抬头看一下端门上方的题字,中间是”扶**物”,两边为”精忠贯日”和”大义参天”。都是对关老爷恰当的评价。

  大家请看这个由三支铁柱组成的“门当”,它也叫“挡众”,以前来朝拜关老爷在这里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再大的官也得步行进庙,挡众就是起这个作用的。这两尊铁狮子铸于距今380多年前的明万历年间,也是起着威状气势的(当地小姐讲是“功德碑”的)作用。

  这个门叫雉门,*常不开,文武百官朝关老爷是走旁边的文经门和武伟门。关帝庙是一处宫殿式的建筑,古人修城墙,以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雉门只有皇帝才可以经过,因为关老爷也被封为帝王,所以关帝庙是按照皇宫的形制修的。在修建过程中又吸取了很多民间的风格。大家请随我走进雉门,雉门后面是较大的台子,在台阶两侧预先留好的石槽中搭上木版,这里就变成了一座乐楼,大家请看台上的匾额“全部春秋”、“演古”“证今”不正是戏台上将要上演的吗?

  午门本来也是只有皇宫中才可以有的,大家都很熟悉“午门斩首”,而这个权利却只有皇帝才能实行,关羽死后极尽尊荣,宋称王,明封帝,清尊圣。所以关帝庙才有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午门。午门内有周仓和廖化的画像,周仓是为关羽扛刀的步将,著名的飞毛腿,关老爷的赤兔马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周仓能紧紧相随。廖化是蜀国后期的大将,所谓的“蜀国无先锋,廖化为大将”,在这里,廖化和周仓一起做关帝庙的门神。午门两边有青龙、白虎,道教的护法神也在这里守卫着关老爷的安全。午门四壁有许多壁画,画关老爷的生*,从桃园结义到水淹七军,关帝庙忌讳“走麦城”,所以壁画中也没有这个内容。午门内有众多的匾额,其中以柯横行书的“乾坤正气”为佳。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 4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郭,大家可以叫我小郭。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现在我们到了运城市西解州城外的关帝庙。关帝庙是奉祀三国时期武将关羽的寺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国内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关帝庙南倚中条山,北濒盐池水,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具湖光山色之胜,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和电视剧,都知晓关羽的盛名,可谓家喻户晓。关羽(公元160卜—219年),终年59岁,字云长。传说关羽本来不姓关,因杀了欺侮良家民女的县尹被迫捕,逃至撞关,过关隘被关吏查询时。他随口指关为姓,从此以关姓闯至河北涿县。以后,与刘备、张飞结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赏识他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关羽斩颜良、文丑,封汉寿亭侯。随后,关羽再次投奔刘备,著名的赤壁大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关羽受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4年),关羽率军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操大将于禁,斩名将庞德,威震华夏。不料孙权乘机派兵从背后偷袭,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关羽战功显赫,名声跃居历代名将之上,后被迫封为“壮缪侯”。民间百姓追慕关羽忠孝义勇,逐渐奉若神明。历代统治者利用关羽对君主忠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渐封王、封帝。明清时代,关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们面前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就是关帝庙,首先由我介绍一下庙宇的历史和布局。据文献记载,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初(公元5***),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扩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毁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毁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历经数十年修缮,始恢复旧貌。现在的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总面积14万*方米,各种房屋200余间,规模巨大,建筑精美,气势恢弘,为中国武庙之最,颇具王宫气派。整个庙宇的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们现在站在关帝庙东侧的大门,从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庙部分,进人之前让我们参观一下南侧的结义园。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桃园结义,现在结义园的景致是依照当时的场景进行设计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莲池等建筑组成。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阵阵花香袭人,颇富桃园结义诣趣。

  现在我们出结义园,进入主庙。大家脚下的这条路是主庙的中轴线,在这条主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祟宁殿,两侧配以木坊、石坊、钟鼓楼、祟圣祠、胡公祠、追风伯祠、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等。正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袭着中国古代建筑中轴式对称的传统风格。院落内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对称,高耸的建筑,参天的古坊,颇具皇宫格局。

  端门,又称山门,是进入主庙的第一道门,门楣正中,镌刻着“关帝庙”三个大字。门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铁柱,名为“档众”。古代凡来朝谒关帝的官员,文官在此落轿,武官在此下马。端门对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龙、人物、鞍马等图案,富丽华贵,庄重大方。

  我们由端门而人,面前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雉门。文官和武官则要由文经门和武纬门出入。东西两侧分列崇圣祠、胡公词。这样可以见到一字排开为三门两祠。大家是由东边的钟楼下进入庙内的,西边的鼓楼与钟楼遥相对应,酷似两尊守护主庙的武士。

  跨进雉门,大家可以回头留意建在高大台基上的门庭,台阶向内收缩,两侧各砌八字形琉璃影壁一道,大家可以猜猜这在古代有什么用场?“先生,你猜对了,这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动戏台。”每逢庙会演戏时,便将大门关闭,架上木板,变后部为前台。大家可以遐想当年演“关公戏”的盛况,如今门庭隔扇上,仍镌刻“全部春秋”及“演古”、“证今”等字样。

  过了雉门看见一座宏敞的厅式建筑,便是午门,虽然称“门”,实为过道。四周环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板,两端镶嵌五彩琉璃的松鹤和小鹿。步人午门,石栏的匠额,楹联引人注目。这幅长联是民国时解县**郭象蒙所书,上联是“**数操,谁曰不然,顾权无以异也。张挞伐,建纲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联是“圣乡说鲁,复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灵,明把事,山川磅礴庙堂巍”。联中骂操、贬权、颂羽一气呵成,又盛赞关庙之盛况,可以说是联中神品。门厅内东西两侧和中壁有彩绘关羽生*的画像,为河东民间艺人所绘,表露出百姓对关羽的敬仰之情。

  沿着冬青簇拥的大道,穿过雕造华美的“山海钟灵”木坊,便是御书楼。我们置身楼下仰望,可见建筑造型精巧别致,八角藻井叠架而上,直至顶层,这是座二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又称“八卦楼”。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为纪念康熙皇帝御书“义炳乾坤”牌匾而改称御书楼。楼下挂有一长方草书“绝纶逸群”横匾,是清朝解州知府言如泅所书。

  我们面前的这座高耸的建筑,是正庙的主体建筑——祟宁殿。大家听我叙述一下祟宁殿的建造过程。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利用关羽忠贞君主的特点,对其进行大肆渲染和教化,并追封关羽为“祟宁真君”,建造此殿。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又予重修。大殿为重搪歇山顶的建筑结构,面阔7间,进深6间,是专为关帝处理政事而设置。我们站在殿台上,立刻会感受到基址高耸,月台宽敞,颇具帝王宫殿气派。在石栏环廊下,醒目地立有历根石质大柱,柱上游龙昂首奋爪飞舞在缭绕的样云之中,雕刻技法和造型均属上乘之作。大殿的门楣上方及前檐下,悬挂着十余方题匾,“万世人极”是清代咸丰皇帝的御书,“神勇”由乾隆皇帝钦定。殿内木雕神龛之中,供奉着头戴冕旒冠,身着龙袍、腰系玉带的关羽帝王装塑像,神情刚毅,端庄肃穆。大殿顶部的正脊上八仙峙立,两只雄健的蹈龙鸱吻矗立于歇山之上,使人感受到殿宇的宏丽壮观,具有“甲于天下”的美称。大殿月台两侧有石雕华表和铁旗杆,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属明代所铸,据说重达300斤(150公斤)。

  女士们、先生们,游览完正庙,我们将参观寝宫,*称后院。这里原有关夫人殿和其子关*、关兴殿,惜现已塌毁,如今翠柏、劲竹满园,已辟作花园。花径之前,正面为“气肃千秋”木坊,两翼是刀楼和印楼。穿过花园便是矗立在参天古柏之中的春秋楼。

  请看,我们面前是庙内最高的建筑物——春秋楼,整个建筑面阔7间,进深6间,两层三檐,九脊歇山顶,高约30余米。它上下两层均有回廊,四周勾栏相连。值得一提的是二层上用木柱吊挂而悬空的四周回廊,奇巧别致的结构给人以空中楼阁之感,这种建筑手法是我国建筑史上难得的一例珍品佳作。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下春秋楼的历史和命名。春秋楼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因楼内塑关羽读《春秋》像,且二层暖阁板壁上嵌有木版镌刻的全部《春秋》,故名“春秋楼”。《春秋》亦名《麟经》,因此春秋楼又称“麟经阁”。现在,让我们进楼内参观,楼内分二层设供奉关羽的神龛,底层塑关羽帝王装金身坐像,威武端庄。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四周安装木制隔扇108个,疏密相间,图案古朴,工艺精巧。沿木梯拾级而上,可见二楼正中的木制暖阁内,塑有关羽夜读《春秋》的微服像。大家看,烛光闪闪映照着关羽的赤褐色脸庞,他侧身而坐,左手扶案,右手捋髯,目注《春秋》,若有所思,传说中关羽面部七痣清晰可见。塑像两旁的对联道出了关羽的大将风度,上联“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下联“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参观了楼内的陈设,漫步林荫道旁,让我们回首再望春秋楼的风貌,整座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楼顶五彩琉璃,与阳光映照生辉夺目。正如楼上的楹联一样,充分显示了春秋楼的雄伟气魄。让我们一起朗读对联结束我们的关帝庙旅游,“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应挂斗,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各位女士、先生,关帝庙内景致参观结束了,让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颇具民俗气息的解州古庙会。大约隋唐时期,乡人仰慕关羽的功德,集资兴建关帝庙,并在此举行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朗中官员和百姓前来朝拜关帝,各地商贩也赶来做生意,客栈、酒店应运而生,形成解州古庙会。到清乾隆年间,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庙会每年举行两次,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关帝庙前商贩云集,艺人献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关帝庙会成为具有影响的祭祀大会,正引来众多寻访关帝祖的海内外游客。

  千百年来,关公形象已成为代表着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上自皇帝,下到农家,关公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所有的人都希望从关公那里得到自己的寄托。最后,希望各位女士、先生得到美好的寄托,谢谢大家的合作。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 5

  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后屡建屡毁,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后,历时十载而重建的。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约66600余*方米。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残存高2米的结义碑1通,白描阴刻人物,桃花吐艳,竹枝扶疏,构思奇巧,刻技颇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园内桃林繁茂,千枝万朵,颇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街北是正庙,座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方米,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主轴线上又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两侧是钟鼓楼、“大义参天”坊、“精忠贯日”坊、追风伯祠。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以及前庭的“万代瞻仰”坊、“威震华夏”坊。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殿阁嵯峨,气势雄伟;屋宇高低参差,前后有序;牌楼高高耸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筑间既自成格局,又和谐统一,布局十分得体。庭院间古柏参天,藤萝满树,草坪如毡,花香迷人,使磅礴的关帝庙氤氲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游人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耸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东面的“文经门”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匾,书金字“关帝庙”三字。雉门后部的台阶上是戏台,铺上台板即可演戏,是一座双昂卷棚歇山顶建筑,下是横匾“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

  前行有午门。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石雕回廊的厅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栏板正反两面浮雕各类图案、人物144幅,洋洋大观,颇有童趣。厅内南有周仓、廖化画像,轩昂威武。北面左右两侧,彩绘着关羽戎马一生的主要经历,起于桃园三结义,止于水淹七军,只是没有走麦城这个情节,在全国关庙壁画中都按此进行,据说这是因忌讳关羽自高自大而被杀,终于造成蜀国的覆灭而隐去的。穿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御书楼,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

  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名崇宁殿。殿前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配以石华表一对,焚表塔两座,铁旗杆一双,月台宽敞,勾栏曲折,使人顿生敬佩之感。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檐下施双昂五踩斗拱,额枋雕刻富丽。殿周回廊置雕龙石柱26根,皤龙姿态各异,个个须眉毕张,活灵活现。下施栏杆石柱52根。砌栏板50块,刻浮雕200方,蔚为壮观。大殿明间悬横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书。檐下有“万世人极”匾,是咸丰皇帝所写。下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300斤,门口还有铜香案一座,铁鹤一双,以**严。殿内木雕神龛玲珑精巧,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勇猛刚毅,神态端庄肃穆。龛外雕梁画栋,仪仗倚列,木雕云龙金柱,自下盘绕至顶,狰狞怒目,两首相交,以示关羽的英雄气概。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一方,更增崇宁殿庄严肃穆的气氛。

  穿崇宁殿而出,入后宫南门,就进入寝宫,过花圃,有“气肃千秋”坊,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木牌坊。东侧有印楼,里边放着“汉寿亭侯”玉印模型,西侧是刀楼,里面列青龙偃月刀模型。双楼对峙,系方形三层的十字歇山顶建筑。院里植有翠竹一片,风动影摇,珊珊可爱。又有《汉夫子风雨竹》碑刻,以竹隐诗,诗曰“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多谢东君意,丹青独留名”。传说出自关羽的手笔。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实用五篇扩展阅读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实用五篇(扩展1)

——山西关帝庙的导游词 (菁华5篇)

山西关帝庙的导游词1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我们要去参观游览的是关公故里的解州关帝庙。解州的“解”在这里应读作(hdi)。解州古称解梁,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西南15千米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传统道德文化的神圣殿堂。

  各位游客朋友,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毁于火灾,经十余年才修复。现在庙宇中的许多建筑坐北朝南沿南北向中轴线分四大部分有序展开。中轴线南端是“结义园”,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园内古木参天,山水相依,并建有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主体建筑,往往使人在触景生情中,沉浸于“桃园结义”的美好传说之中;中轴线北端为主庙,是一个单元甚多而又层层展开的巨大建筑群落,主要由琉璃龙壁、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刀楼、印楼、春秋楼和众多牌坊组成,是进行关公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主庙的主体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非凡,雕梁画栋而又庄严肃穆,身临其境,不能不使人对关公肃然起敬;中轴线南端东侧建有“万代瞻仰”的石牌坊一座,中轴线南端西侧建有“威震华夏”木牌坊一座,两座气魄宏大的牌坊,向世人昭示着关公及关公文化在*古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令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中轴线北端东西两侧,为基本对称的主庙附属建筑,如追风伯祠、长寿宫、崇圣祠等,它们与主庙一样无不笼罩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但却又有着主庙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加深人们对关公生*、身世的认知与理解,增强对关公的崇拜与敬仰。

  各位游客朋友,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耸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东面的“文经门”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区,书金字“关帝庙”三字。雉门后部的台阶上是戏台,铺上台板即可演戏,是一座双昂卷棚歇山顶建筑,下是横匾“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前行至午门,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石雕回廊的厅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栏板正反两面浮雕各类图案、人物144幅,-洋洋大观,颇有童趣。厅内南有周仓、廖化画像,轩昂威武。北面左右两侧,描绘了关羽戎马一生的主要经历。穿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御书楼,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崇宁殿。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04年),宋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取名崇宁殿。殿前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配以石华表一对,焚表塔两座,铁旗杆一双,月台宽敞,勾栏曲折,使人顿生敬佩之感。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檐下施双昂五彩斗拱,额枋雕刻富丽。殿周回廊设置雕龙石柱26根,皤龙姿态各异,个个须眉毕张,活灵活现。下施栏杆石柱52根,砌栏板50块,刻浮雕200方,蔚为壮观。大殿明间悬横匾“神勇”二字,为清乾隆帝手书。檐下有“万世人极”匾,是咸丰皇帝所写。下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300斤,门口还有铜香案一座,铁鹤一双,以*严。殿内木雕神龛玲珠精巧,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勇猛刚毅,神态端庄肃穆。龛外雕梁画栋,仪仗倚列,木雕云龙金柱,自下盘绕至顶,狰狞怒目,两首相交,以示关羽的英雄气概。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一方,更增崇宁殿庄严肃穆的气氛。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关帝庙的扛鼎之作一~#秋楼。因春秋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春秋楼掩映在参天古树和名花异丼之间,巍然屹立,大气磅礴。春秋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修的。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高33米。上下两层皆施回廊,四周勾栏相依,可供凭栏远眺。檐下木雕龙凤、流云、花丼、人物、走兽等图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楼顶彩色琉璃覆盖,光泽夺目。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可供上下。第一层上,有木质隔扇108面,图案古朴,工艺奇特,传说是象征历史上山西108个县。世传春秋楼有三绝:建筑结构奇巧别致,上层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形成“悬梁吊柱”的建筑特色,给人以悬空之感谓之一绝;进人二层楼,有神龛暖阁,正中有关羽侧身夜观《春秋》像,阁子板壁上,正楷刻写着全部《春秋》,谓之二绝;据说楼当项,正好对着北斗七星的位置,谓之三绝。关帝庙除古建筑外,还有琉璃影壁、石头牌坊、万斤铜钟、铁铸香炉、石雕饰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块,各朝题诗题匾60余幅等文物,都是值得一观的艺术精品。关帝庙,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又是全国最大的祭拜关帝的场所,游人信士络绎不绝,香火旺盛。

山西关帝庙的导游词2

  现在我们到了运城市西解州城外的关帝庙。关帝庙是奉祀三国时期武将关羽的寺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国内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关帝庙南倚中条山,北濒盐池水,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具湖光山色之胜,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和电视剧,都知晓关羽的盛名,可谓家喻户晓。关羽(公元160卜—219年),终年59岁,字云长。传说关羽本来不姓关,因杀了欺侮良家民女的县尹被迫捕,逃至撞关,过关隘被关吏查询时。他随口指关为姓,从此以关姓闯至河北涿县。以后,与刘备、张飞结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赏识他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关羽斩颜良、文丑,封汉寿亭侯。随后,关羽再次投奔刘备,著名的赤壁大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关羽受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4年),关羽率军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操大将于禁,斩名将庞德,威震华夏。不料孙权乘机派兵从背后偷袭,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关羽战功显赫,名声跃居历代名将之上,后被迫封为“壮缪侯”。民间百姓追慕关羽忠孝义勇,逐渐奉若神明。历代统治者利用关羽对君主忠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渐封王、封帝。明清时代,关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们面前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就是关帝庙,首先由我介绍一下庙宇的历史和布局。据文献记载,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初(公元5*),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扩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毁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毁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历经数十年修缮,始恢复旧貌。现在的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总面积14万*方米,各种房屋200余间,规模巨大,建筑精美,气势恢弘,为*武庙之最,颇具王宫气派。整个庙宇的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们现在站在关帝庙东侧的大门,从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庙部分,进人之前让我们参观一下南侧的结义园。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桃园结义,现在结义园的景致是依照当时的场景进行设计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莲池等建筑组成。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阵阵花香袭人,颇富桃园结义诣趣。

  现在我们出结义园,进入主庙。大家脚下的这条路是主庙的中轴线,在这条主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祟宁殿,两侧配以木坊、石坊、钟鼓楼、祟圣祠、胡公祠、追风伯祠、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等。正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袭着*古代建筑中轴式对称的传统风格。院落内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对称,高耸的建筑,参天的古坊,颇具皇宫格局。

  端门,又称山门,是进入主庙的第一道门,门楣正中,镌刻着“关帝庙”三个大字。门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铁柱,名为“档众”。古代凡来朝谒关帝的官员,文官在此落轿,武官在此下马。端门对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龙、人物、鞍马等图案,富丽华贵,庄重大方。

  我们由端门而人,面前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雉门。文官和武官则要由文经门和武纬门出入。东西两侧分列崇圣祠、胡公词。这样可以见到一字排开为三门两祠。大家是由东边的钟楼下进入庙内的,西边的鼓楼与钟楼遥相对应,酷似两尊守护主庙的武士。

  跨进雉门,大家可以回头留意建在高大台基上的门庭,台阶向内收缩,两侧各砌八字形琉璃影壁一道,大家可以猜猜这在古代有什么用场?“先生,你猜对了,这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动戏台。”每逢庙会演戏时,便将大门关闭,架上木板,变后部为前台。大家可以遐想当年演“关公戏”的盛况,如今门庭隔扇上,仍镌刻“全部春秋”及“演古”、“证今”等字样。

  过了雉门看见一座宏敞的厅式建筑,便是午门,虽然称“门”,实为过道。四周环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板,两端镶嵌五彩琉璃的松鹤和小鹿。步人午门,石栏的匠额,楹联引人注目。这幅长联是民国时解县*郭象蒙所书,上联是“*数操,谁曰不然,顾权无以异也。张挞伐,建纲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联是“圣乡说鲁,复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灵,明把事,山川磅礴庙堂巍”。联中骂操、贬权、颂羽一气呵成,又盛赞关庙之盛况,可以说是联中神品。门厅内东西两侧和中壁有彩绘关羽生*的画像,为河东民间艺人所绘,表露出百姓对关羽的敬仰之情。

  沿着冬青簇拥的大道,穿过雕造华美的“山海钟灵”木坊,便是御书楼。我们置身楼下仰望,可见建筑造型精巧别致,八角藻井叠架而上,直至顶层,这是座二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又称“八卦楼”。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为纪念康熙皇帝御书“义炳乾坤”牌匾而改称御书楼。楼下挂有一长方草书“绝纶逸群”

山西关帝庙的导游词3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您参观关帝庙。

  运城关帝庙是我国最大的武庙,全国有三处纪念关羽最著名的地方,一处是洛阳的关林,一处是湖北当阳的关陵,关老爷是解州常*村人,所以全国最大的关帝庙就是现在大家所在的--解州关帝庙。

  关帝庙的第一道门叫“端门”,端门前的这块四龙壁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大同、北京都有九龙壁,这里建四龙壁是因为关羽生前是人,死后才被封为帝王,所以这里建四龙壁,说明关羽和一般的真龙天子的不同。四龙壁烧制于明宣德年间,至今已有560多年了,龙壁从上到下是天地海三界,说明天地人和,吉祥如意的征兆。四龙壁上人物的头都没有了,有人来这里盗走头像,买到美国,现在还在美国的博物馆展出。

  请大家抬头看一下端门上方的题字,中间是”扶*物”,两边为”精忠贯日”和”大义参天”.都是对关老爷恰当的评价.

  大家请看这个由三支铁柱组成的“门当”,它也叫“挡众”,以前来朝拜关老爷在这里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再大的官也得步行进庙,挡众就是起这个作用的。这两尊铁狮子铸于距今380多年前的明万历年间,也是起着威状气势的(当地小姐讲是“功德碑”的)作用。

  这个门叫雉门,*常不开,文武百官朝关老爷是走旁边的文经门和武伟门。关帝庙是一处宫殿式的建筑,古人修城墙,以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雉门只有皇帝才可以经过,因为关老爷也被封为帝王,所以关帝庙是按照皇宫的形制修的。在修建过程中又吸取了很多民间的风格。大家请随我走进雉门,雉门后面是较大的台子,在台阶两侧预先留好的石槽中搭上木版,这里就变成了一座乐楼,大家请看台上的匾额“全部春秋”、“演古”“证今”不正是戏台上将要上演的吗?

  午门本来也是只有皇宫中才可以有的,大家都很熟悉“午门斩首”,而这个权利却只有皇帝才能实行,关羽死后极尽尊荣,宋称王,明封帝,清尊圣。所以关帝庙才有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午门。午门内有周仓和廖化的画像,周仓是为关羽扛刀的步将,著名的飞毛腿,关老爷的赤兔马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周仓能紧紧相随。廖化是蜀国后期的大将,所谓的“蜀国无先锋,廖化为大将”,在这里,廖化和周仓一起做关帝庙的门神。午门两边有青龙、白虎,道教的.护法神也在这里守卫着关老爷的安全。午门四壁有许多壁画,画关老爷的生*,从桃园结义到水淹七军,关帝庙忌讳“走麦城”,所以壁画中也没有这个内容。午门内有众多的匾额,其中以柯横行书的“乾坤正气”为佳。

山西关帝庙的导游词4

  过了雉门看见一座宏敞的厅式建筑,便是午门,虽然称“门”,实为过道。四周环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板,两端镶嵌五彩琉璃的松鹤和小鹿。步人午门,石栏的匠额,楹联引人注目。这幅长联是民国时解县*郭象蒙所书,上联是“*数操,谁曰不然,顾权无以异也。张挞伐,建纲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联是“圣乡说鲁,复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灵,明把事,山川磅礴庙堂巍”。联中骂操、贬权、颂羽一气呵成,又盛赞关庙之盛况,可以说是联中神品。门厅内东西两侧和中壁有彩绘关羽生*的画像,为河东民间艺人所绘,表露出百姓对关羽的敬仰之情。

  沿着冬青簇拥的大道,穿过雕造华美的“山海钟灵”木坊,便是御书楼。我们置身楼下仰望,可见建筑造型精巧别致,八角藻井叠架而上,直至顶层,这是座二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又称“八卦楼”。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为纪念康熙皇帝御书“义炳乾坤”牌匾而改称御书楼。楼下挂有一长方草书“绝纶逸群”横匾,是清朝解州知府言如泅所书。

  我们面前的这座高耸的建筑,是正庙的主体建筑——祟宁殿。大家听我叙述一下祟宁殿的建造过程。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利用关羽忠贞君主的特点,对其进行大肆渲染和教化,并追封关羽为“祟宁真君”,建造此殿。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又予重修。大殿为重搪歇山顶的建筑结构,面阔7间,进深6间,是专为关帝处理政事而设置。我们站在殿台上,立刻会感受到基址高耸,月台宽敞,颇具帝王宫殿气派。在石栏环廊下,醒目地立有历根石质大柱,柱上游龙昂首奋爪飞舞在缭绕的样云之中,雕刻技法和造型均属上乘之作。大殿的门楣上方及前檐下,悬挂着十余方题匾,“万世人极”是清代咸丰皇帝的御书,“神勇”由乾隆皇帝钦定。殿内木雕神龛之中,供奉着头戴冕旒冠,身着龙袍、腰系玉带的关羽帝王装塑像,神情刚毅,端庄肃穆。大殿顶部的正脊上八仙峙立,两只雄健的蹈龙鸱吻矗立于歇山之上,使人感受到殿宇的宏丽壮观,具有“甲于天下”的美称。大殿月台两侧有石雕华表和铁旗杆,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属明代所铸,据说重达300斤(150公斤)。

  女士们、先生们,游览完正庙,我们将参观寝宫,*称后院。这里原有关夫人殿和其子关*、关兴殿,惜现已塌毁,如今翠柏、劲竹满园,已辟作花园。花径之前,正面为“气肃千秋”木坊,两翼是刀楼和印楼。穿过花园便是矗立在参天古柏之中的春秋楼。

  请看,我们面前是庙内最高的建筑物——春秋楼,整个建筑面阔7间,进深6间,两层三檐,九脊歇山顶,高约30余米。它上下两层均有回廊,四周勾栏相连。值得一提的是二层上用木柱吊挂而悬空的四周回廊,奇巧别致的结构给人以空中楼阁之感,这种建筑手法是我国建筑史上难得的一例珍品佳作。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下春秋楼的历史和命名。春秋楼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因楼内塑关羽读《春秋》像,且二层暖阁板壁上嵌有木版镌刻的全部《春秋》,故名“春秋楼”。《春秋》亦名《麟经》,因此春秋楼又称“麟经阁”。现在,让我们进楼内参观,楼内分二层设供奉关羽的神龛,底层塑关羽帝王装金身坐像,威武端庄。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四周安装木制隔扇108个,疏密相间,图案古朴,工艺精巧。沿木梯拾级而上,可见二楼正中的木制暖阁内,塑有关羽夜读《春秋》的微服像。大家看,烛光闪闪映照着关羽的赤褐色脸庞,他侧身而坐,左手扶案,右手捋髯,目注《春秋》,若有所思,传说中关羽面部七痣清晰可见。塑像两旁的对联道出了关羽的大将风度,上联“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下联“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参观了楼内的陈设,漫步林荫道旁,让我们回首再望春秋楼的风貌,整座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楼顶五彩琉璃,与阳光映照生辉夺目。正如楼上的楹联一样,充分显示了春秋楼的雄伟气魄。让我们一起朗读对联结束我们的关帝庙旅游,“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应挂斗,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各位女士、先生,关帝庙内景致参观结束了,让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颇具民俗气息的解州古庙会。大约隋唐时期,乡人仰慕关羽的功德,集资兴建关帝庙,并在此举行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朗中官员和百姓前来朝拜关帝,各地商贩也赶来做生意,客栈、酒店应运而生,形成解州古庙会。到清乾隆年间,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庙会每年举行两次,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关帝庙前商贩云集,艺人献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关帝庙会成为具有影响的祭祀大会,正引来众多寻访关帝祖的`海内外游客。

山西关帝庙的导游词5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您参观关帝庙。

  运城关帝庙是我国最大的武庙,全国有三处纪念关羽最著名的地方,一处是洛阳的关林,一处是湖北当阳的关陵,关老爷是解州常*村人,所以全国最大的关帝庙就是现在大家所在的--解州关帝庙。

  关帝庙的第一道门叫“端门”,端门前的这块四龙壁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大同、北京都有九龙壁,这里建四龙壁是因为关羽生前是人,死后才被封为帝王,所以这里建四龙壁,说明关羽和一般的真龙天子的不同。四龙壁烧制于明宣德年间,至今已有560多年了,龙壁从上到下是天地海三界,说明天地人和,吉祥如意的征兆。四龙壁上人物的头都没有了,有人来这里盗走头像,买到美国,现在还在美国的博物馆展出。

  请大家抬头看一下端门上方的题字,中间是”扶*物”,两边为”精忠贯日”和”大义参天”.都是对关老爷恰当的评价.

  大家请看这个由三支铁柱组成的“门当”,它也叫“挡众”,以前来朝拜关老爷在这里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再大的官也得步行进庙,挡众就是起这个作用的。这两尊铁狮子铸于距今380多年前的明万历年间,也是起着威状气势的(当地小姐讲是“功德碑”的)作用。

  这个门叫雉门,*常不开,文武百官朝关老爷是走旁边的文经门和武伟门。关帝庙是一处宫殿式的建筑,古人修城墙,以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雉门只有皇帝才可以经过,因为关老爷也被封为帝王,所以关帝庙是按照皇宫的形制修的。在修建过程中又吸取了很多民间的风格。大家请随我走进雉门,雉门后面是较大的台子,在台阶两侧预先留好的石槽中搭上木版,这里就变成了一座乐楼,大家请看台上的匾额“全部春秋”、“演古”“证今”不正是戏台上将要上演的吗?

  午门本来也是只有皇宫中才可以有的,大家都很熟悉“午门斩首”,而这个权利却只有皇帝才能实行,关羽死后极尽尊荣,宋称王,明封帝,清尊圣。所以关帝庙才有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午门。午门内有周仓和廖化的画像,周仓是为关羽扛刀的步将,著名的飞毛腿,关老爷的赤兔马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周仓能紧紧相随。廖化是蜀国后期的大将,所谓的“蜀国无先锋,廖化为大将”,在这里,廖化和周仓一起做关帝庙的门神。午门两边有青龙、白虎,道教的护法神也在这里守卫着关老爷的安全。午门四壁有许多壁画,画关老爷的生*,从桃园结义到水淹七军,关帝庙忌讳“走麦城”,所以壁画中也没有这个内容。午门内有众多的匾额,其中以柯横行书的“乾坤正气”为佳。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实用五篇(扩展2)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 (菁华5篇)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1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明初从*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县*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2

  现在我们到了运城市西解州城外的关帝庙。关帝庙是奉祀三国时期武将关羽的寺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国内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关帝庙南倚中条山,北濒盐池水,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具湖光山色之胜,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和电视剧,都知晓关羽的盛名,可谓家喻户晓。关羽(公元160卜—219年),终年59岁,字云长。传说关羽本来不姓关,因杀了欺侮良家民女的县尹被迫捕,逃至撞关,过关隘被关吏查询时。他随口指关为姓,从此以关姓闯至河北涿县。以后,与刘备、张飞结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赏识他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关羽斩颜良、文丑,封汉寿亭侯。随后,关羽再次投奔刘备,著名的赤壁大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关羽受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4年),关羽率军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操大将于禁,斩名将庞德,威震华夏。不料孙权乘机派兵从背后偷袭,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关羽战功显赫,名声跃居历代名将之上,后被迫封为“壮缪侯”。民间百姓追慕关羽忠孝义勇,逐渐奉若神明。历代统治者利用关羽对君主忠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渐封王、封帝。明清时代,关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们面前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就是关帝庙,首先由我介绍一下庙宇的历史和布局。据文献记载,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初(公元5*),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扩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毁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毁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历经数十年修缮,始恢复旧貌。现在的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总面积14万*方米,各种房屋200余间,规模巨大,建筑精美,气势恢弘,为*武庙之最,颇具王宫气派。整个庙宇的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们现在站在关帝庙东侧的大门,从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庙部分,进人之前让我们参观一下南侧的结义园。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桃园结义,现在结义园的景致是依照当时的场景进行设计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莲池等建筑组成。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阵阵花香袭人,颇富桃园结义诣趣。

  现在我们出结义园,进入主庙。大家脚下的这条路是主庙的中轴线,在这条主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祟宁殿,两侧配以木坊、石坊、钟鼓楼、祟圣祠、胡公祠、追风伯祠、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等。正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袭着*古代建筑中轴式对称的传统风格。院落内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对称,高耸的建筑,参天的古坊,颇具皇宫格局。

  端门,又称山门,是进入主庙的第一道门,门楣正中,镌刻着“关帝庙”三个大字。门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铁柱,名为“档众”。古代凡来朝谒关帝的官员,文官在此落轿,武官在此下马。端门对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龙、人物、鞍马等图案,富丽华贵,庄重大方。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3

各位游客朋友们: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现在我们到了运城市西解州城外的关帝庙。关帝庙是奉祀三国时期武将关羽的寺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国内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关帝庙南倚中条山,北濒盐池水,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具湖光山色之胜,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和电视剧,都知晓关羽的盛名,可谓家喻户晓。关羽(公元160卜—219年),终年59岁,字云长。传说关羽本来不姓关,因杀了欺侮良家民女的县尹被迫捕,逃至撞关,过关隘被关吏查询时。他随口指关为姓,从此以关姓闯至河北涿县。以后,与刘备、张飞结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赏识他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关羽斩颜良、文丑,封汉寿亭侯。随后,关羽再次投奔刘备,著名的赤壁大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关羽受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4年),关羽率军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操大将于禁,斩名将庞德,威震华夏。不料孙权乘机派兵从背后偷袭,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关羽战功显赫,名声跃居历代名将之上,后被迫封为“壮缪侯”。民间百姓追慕关羽忠孝义勇,逐渐奉若神明。历代统治者利用关羽对君主忠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渐封王、封帝。明清时代,关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4

  现在我们到了运城市西解州城外的关帝庙。关帝庙是奉祀三国时期武将关羽的寺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国内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关帝庙南倚中条山,北濒盐池水,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具湖光山色之胜,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和电视剧,都知晓关羽的盛名,可谓家喻户晓。关羽(公元160卜—219年),终年59岁,字云长。传说关羽本来不姓关,因杀了欺侮良家民女的县尹被迫捕,逃至撞关,过关隘被关吏查询时。他随口指关为姓,从此以关姓闯至河北涿县。以后,与刘备、张飞结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赏识他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关羽斩颜良、文丑,封汉寿亭侯。随后,关羽再次投奔刘备,著名的赤壁大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关羽受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4年),关羽率军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操大将于禁,斩名将庞德,威震华夏。不料孙权乘机派兵从背后偷袭,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关羽战功显赫,名声跃居历代名将之上,后被迫封为“壮缪侯”。民间百姓追慕关羽忠孝义勇,逐渐奉若神明。历代统治者利用关羽对君主忠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渐封王、封帝。明清时代,关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们面前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就是关帝庙,首先由我介绍一下庙宇的历史和布局。据文献记载,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初(公元5*),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扩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毁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毁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历经数十年修缮,始恢复旧貌。现在的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总面积14万*方米,各种房屋200余间,规模巨大,建筑精美,气势恢弘,为*武庙之最,颇具王宫气派。整个庙宇的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们现在站在关帝庙东侧的大门,从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庙部分,进人之前让我们参观一下南侧的结义园。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桃园结义,现在结义园的景致是依照当时的场景进行设计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莲池等建筑组成。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阵阵花香袭人,颇富桃园结义诣趣。

  现在我们出结义园,进入主庙。大家脚下的这条路是主庙的中轴线,在这条主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祟宁殿,两侧配以木坊、石坊、钟鼓楼、祟圣祠、胡公祠、追风伯祠、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等。正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袭着*古代建筑中轴式对称的传统风格。院落内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对称,高耸的建筑,参天的古坊,颇具皇宫格局。

  端门,又称山门,是进入主庙的第一道门,门楣正中,镌刻着“关帝庙”三个大字。门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铁柱,名为“档众”。古代凡来朝谒关帝的官员,文官在此落轿,武官在此下马。端门对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龙、人物、鞍马等图案,富丽华贵,庄重大方。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5

  山西省,简称“晋”,位于华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为并州地,春秋时为晋国,战国属赵,魏等国地。元属中书省山西道,清为山西省。全省面积15.6万*方公里,人口3干多万,有汉、回、蒙、满民族,省会太原。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的中于地带,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祖先就在此劳作、生息和繁衍。相传,华夏民族的开山始祖黄帝、炎帝曾于此活动;*史前的三位伟人尧、舜、禹也都先后在山西建都立业。山西名胜古迹甚多,现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千处,石窟、佛寺及艺术雕刻遍布全省,辽金以前的地上木构建筑占全国的72%以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居全国首位。全国仅有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其中有3座在山西,总之,山西有“*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之称。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大同云冈石窟、应县木塔、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恒山风景名胜区、晋祠风景名胜区、*遥古城、晋商大院文化旅游区、关帝庙、永乐宫、普救寺等旅游资源的产品已蜚声海内外。特别是*遥古城、云风石窟,已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山西不仅文物古迹多,自然风光也十分壮美。山西境内有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1个,其*家级的有五台山、恒山、壶口、北武当山、五老峰等5个;国家级与省级的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27个。黄河流经山西965公里,在壶口、龙门、孟门等河段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去处。*年来陵川王蟒岭、锡崖沟、壶关太行大峡谷、宁武芦芽山、黎城黄崖洞、介休绵山、盂县藏山、阳城蟒河、沁水历山等得到初步开发;同时,各地兴办旅游的积极性高涨,旅游资源的开发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山西省对外开放的主要旅游区有大同、五台山、太原、临汾、运城、晋东南,全省仅年接待5万人以上的旅游景区、景点就达100多处。改革开放20年来,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已有很大的改善,省内道路畅通,通讯便利,环境卫生发生了深刻变化,接待服务条件可以满足需求。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实用五篇(扩展3)

——山西的导游词9篇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龙泉村,又名纯阳宫。永乐宫是以壁画闻名天下,是*现存壁西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永乐宫是*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是为奉祀*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吕洞宾而建。永乐宫始建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1247),竣工于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施工期长达110多年。

  原名叫"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县永乐镇,俗称"永乐宫"。由于黄河三门峡工程兴建,永乐宫地处淹没区内,所以从1959年起,历经6年,将永乐宫全部迁移到芮城县城北,这是世界文物史上一大奇迹。永乐宫规模宏大,占地127000*方米,建筑面积为86880*方米。永乐宫的建筑特点是将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五座建筑物,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东西两面不设配殿和附属建筑物,而是用围墙围成一个狭长的中心院落,并将三清、纯阳、重阳三座主要殿宇集中在后半部,建在台基上。其他建筑在中心院落以外,另建一道围墙,主次有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建筑风格。

  在永乐宫参观,主要观看四座大殿内的精美壁画。壁画总面积达960多*方米。除一小部分为明、清补画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是元朝的作品,继承了唐宋绘画遗风,堪称壁画典范。龙虎殿又称无极门,原为永乐宫大门。殿内壁画内容为神荼、郁垒、神将、神吏、城隍、土地等,手持剑戟等器,横眉怒目。虽略有残损,但原作气魄尚存。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玉清、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四壁,满布壁画,面积达430*方米,画面上共有286个人物,所绘人物身高2米以上,场面极为壮丽。这些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在这繁杂场面里,我们可以看到286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此图称为"朝元图"。

  纯阳殿内壁画描述了吕洞宾从诞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连环画故事。殿内"钟、吕谈道图"是一幅极为珍贵、人物描写极为成功的壁画。殿内有一幅画,是画吕洞宾为一个无钱求医老妇人的儿子治病,病治好后分文不取,老人感激不尽的情景。

  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元朝以前人民的生活*俗及社会风貌。重阳殿又称"七真殿";是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绘有用连环画形式描述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的壁画报。

  大家好,我是导游..。今天,有幸能和您在这佛国胜地相逢,是我们的缘份。这次由我陪大家一起游览五台山著名的古刹显通寺,我感到非常高兴,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和服务,能使您对显通寺留下深刻印象,对这次游览能有一个美好的回忆。

  我们将要参观游览的显通寺,位于台怀镇寺庙群,它的前身是“大孚灵鹫寺”,最早建于东汉永*年间,距今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在两千年的风风雨雨中,显通寺几经修整重建。北魏扩建显通寺时,设置了十二院,并设有专门的塔院,结构比较松散,体现了宋元以前寺院以佛塔和钟楼为主建筑群。布局较为随便自然的风格,现在的显通寺,即以前十二院中的善住院,是明清时的建筑和格局。寺内古树参天,香烟缭绕,占地4.37万*方米,有房屋殿宇四百多。中轴线上七座大殿,或雄伟庄严,或精巧玲珑,相互辉映。东西廊房对称配合,总体色彩华丽典雅,带有宫廷建筑的特点,体现了明清时寺院布局严谨、富丽庄重的风格,是明清时庙宇建筑的典型。

  这座幽幽古刹是目前五台山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寺院,是五台山五大禅处、十大青庙之一。明永乐三年,在此设“都纲司”,使它成为五台山青庙的首领庙。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著名诗句,如“五月行踪入大孚,万松如剪雪*铺。……炉烟经卷停云阁,不信人间有画图。”(引自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五台山》第7页)等。*在1982年把显通寺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将要参观的重点是显通寺的钟楼,以及中轴线上的一系列建筑。我们在显通寺将游览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在钟楼下集中。

  前面这座高大的建筑就是显通寺钟楼,它建于明代,是显通寺较早的一处建筑。它的下层是一个石旋洞,是通往显通寺的要道。上层是高大的木结构钟楼,为两层三檐庑廊式结构,上承十字顶,脊顶四端有四个雕刻精巧的龙头。我们往上看,廊柱飞檐,交相辉映,十分壮观。从上面远眺,层层山峦,簇簇寺庙,历历在目,使人心胸开阔,大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细心的游客可能已经看到钟楼上“震悟大千”这四个字了,“大千”即“大千世界”,是佛教用语的“三千大千世界”的简称,指广阔无边的世界。“震悟大千”的意思是说佛法无边,在佛祖释迦牟尼的教化和感召下,整个大千世界都震悟觉醒了。

  既然叫钟楼,那一定离不了钟,现在我们上楼去看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

  这口钟叫“幽冥钟”,又叫“长命钟”,是明万历四十八年铸造的,重达万斤,因要避讳“万岁”的“万”字,实际只有9999.5斤。钟口边缘呈波浪形,颜色呈暗褐色,敲钟时发出深沉圆润、深厚宏亮的声音,顺风可传十多里,余音达几分钟。

  在没有现代先进技术的古代,要铸造这样的一口巨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铸造时,采用我国历史上铸造技术要求最高的传统工艺——无模铸造,即“泥坑法”(引自*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五台山导游》第17页)。巨钟的铸造,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显通寺的铜钟,不仅是古代铸造技术的代表作,而且赋予了它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它不同于我国民间讲的“晨钟暮鼓”之钟。关于敲钟就很有讲究。

  大家都知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句话,它已成为“得过且过”的代名词。因为在许多人看来,撞钟很简单,到时辰敲几下就可混过一天,既不用动脑子,又不多花力气。这实际上是对佛门职事僧工作的误解。撞钟时,要撞出轻重缓急的节奏,钟声要抑扬顿挫,传的远还要回荡不息,要撞出具有五台山特色的钟声和佛教乐理的神秘。早晚两次撞钟,要紧七下、慢八下,不紧不慢二十下,这是一通,重复三次,共撞105下,最后在撞三下,前后共108下。撞钟时还要念固定的佛经。

  大家都知道张继的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寒山寺钟声之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夜半钟声,更在于必须在二十分钟内敲完108下,而且最后一下,要敲在夜半十二点正,不能提前或推后一秒。可以想象,如此纯熟的撞钟功夫,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据说敲完钟的和尚都有“钟行汗步出钟楼,犹如卸下千斤担”之感。由此可见撞钟绝非易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就和我们做人一样,要实实在在。

  此外,钟的外表刻有一部楷书佛经,共一万多字,字迹端正清晰,可惜我们现在看不到这些铸字了。大家看,这口钟里里外外已被成千上万的纸条遮挡住了。为什么在钟上贴这么多纸条呢?有这样一种说法:有威望的和尚圆寂后,要把他的名字贴在钟上,然后把钟敲响,与钟长鸣,好象在通知西方极乐世界,又一位高僧往生极乐了。现在,人们为了求得佛祖保佑,也把自己或亲朋好友的名字贴在钟上,然后把钟敲响,不过贴名字还有个讲究,为死去的人祈求*安要贴在钟内,为活着的人祈求幸福要贴在钟外。如果您有兴趣,可千万别贴错啊。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山西省,简称“晋”,位于华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为并州地,春秋时为晋国,战国属赵,魏等国地。元属中书省山西道,清为山西省。全省面积15。6万*方公里,人口3干多万,有汉、回、蒙、满民族,省会太原。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的中于地带,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祖先就在此劳作、生息和繁衍。相传,华夏民族的开山始祖黄帝、炎帝曾于此活动;*史前的三位伟人尧、舜、禹也都先后在山西建都立业。山西名胜古迹甚多,现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千处,石窟、佛寺及艺术雕刻遍布全省,辽金以前的地上木构建筑占全国的72%以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居全国首位。全国仅有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其中有3座在山西,总之,山西有“*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之称。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大同云冈石窟、应县木塔、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恒山风景名胜区、晋祠风景名胜区、*遥古城、晋商大院文化旅游区、关帝庙、永乐宫、普救寺等旅游资源的产品已蜚声海内外。特别是*遥古城、云风石窟,已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山西不仅文物古迹多,自然风光也十分壮美。山西境内有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1个,其*家级的有五台山、恒山、壶口、北武当山、五老峰等5个;国家级与省级的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27个。黄河流经山西965公里,在壶口、龙门、孟门等河段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去处。*年来陵川王蟒岭、锡崖沟、壶关太行大峡谷、宁武芦芽山、黎城黄崖洞、介休绵山、盂县藏山、阳城蟒河、沁水历山等得到初步开发;同时,各地兴办旅游的积极性高涨,旅游资源的开发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山西省对外开放的主要旅游区有大同、五台山、太原、临汾、运城、晋东南,全省仅年接待5万人以上的旅游景区、景点就达100多处。改革开放20年来,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已有很大的改善,省内道路畅通,通讯便利,环境卫生发生了深刻变化,接待服务条件可以满足需求。

  在新的世纪,山西经精心策划包装,推出了三大旅游区,即,以大同云冈石窟、佛教胜地五台山为主的晋北佛教文化旅游区;以*遥古城和乔家、渠家、王家、曹家等四大院为主的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以黄河壶口瀑布、运城解州关帝庙为主的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旅游区。

  谢谢大家!

  诸位游客,大家好。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遏城。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遥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遥古城,历史悠久。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远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这可以说是*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历史了。

  现在这座*遥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拓跋陶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陶县改为*遥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

  *遥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精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

  *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侯外庐、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一、已歇*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著名画家李苟、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杏花岭区是经*批准的太原市行政区域调整后组建的城乡一体化新区,于1998年元旦正式成立。杏花岭区是山西省会太原市的政治中心。区内矿产有煤炭、石膏、耐火粘土、铝钒土等多种矿产。区内交通便利,有大小街道300余条,已开通的公交汽电车线路有20余条。商贸设施较为完善,既有多家全国性超市,又有20多个大型百货商店和菜市场。

  杏花岭是太原是小有名气的街巷,对于体育爱好者来说,那是建国以来,太原最大的体育活动中心,也是他们心目中的明珠。但是,如今的杏花岭,既无杏树、杏花,更无坡岭之势。这是为什么呢?杏花岭原本不是一条街,也不是一个街名,而是一个花园林苑的名称,是诞生于五、六百年之前的明晋王府花园之一。当时的杏花岭,确实是个有坡有岭,遍植杏树,令人赏心悦目的去处。它与毗邻的松花坡,亦称松花园,相映为趣,堪称太原城中的园林之最。

  杏花岭区名胜古迹主要有:城隍庙、钟鼓楼、坝陵桥关帝庙、进山楼(梅山)、五福庵、龙角山、拱极门遗迹等。区内有抗日战争时期*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所在地的成成中学旧址,有山西省牺盟会诞生地和*、*、*、等老一辈革命家从事革命活动的国民师范旧址,有**后兴建的太原市**纪念馆、*元帅纪念馆。

  各位女士、先生,我们现在站在关帝庙东侧的大门,从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庙部分,进人之前让我们参观一下南侧的结义园。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桃园结义,现在结义园的景致是依照当时的场景进行设计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莲池等建筑组成。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阵阵花香袭人,颇富桃园结义诣趣。

  现在我们出结义园,进入主庙。大家脚下的这条路是主庙的中轴线,在这条主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祟宁殿,两侧配以木坊、石坊、钟鼓楼、祟圣祠、胡公祠、追风伯祠、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等。正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袭着*古代建筑中轴式对称的传统风格。院落内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对称,高耸的建筑,参天的古坊,颇具皇宫格局。

  端门,又称山门,是进入主庙的第一道门,门楣正中,镌刻着“关帝庙”三个大字。门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铁柱,名为“档众”。古代凡来朝谒关帝的官员,文官在此落轿,武官在此下马。端门对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龙、人物、鞍马等图案,富丽华贵,庄重大方。

  我们由端门而人,面前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雉门。文官和武官则要由文经门和武纬门出入。东西两侧分列崇圣祠、胡公词。这样可以见到一字排开为三门两祠。大家是由东边的钟楼下进入庙内的,西边的鼓楼与钟楼遥相对应,酷似两尊守护主庙的武士。

  跨进雉门,大家可以回头留意建在高大台基上的门庭,台阶向内收缩,两侧各砌八字形琉璃影壁一道,大家可以猜猜这在古代有什么用场?“先生,你猜对了,这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动戏台。”每逢庙会演戏时,便将大门关闭,架上木板,变后部为前台。大家可以遐想当年演“关公戏”的盛况,如今门庭隔扇上,仍镌刻“全部春秋”及“演古”、“证今”等字样。

  过了雉门看见一座宏敞的厅式建筑,便是午门,虽然称“门”,实为过道。四周环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板,两端镶嵌五彩琉璃的松鹤和小鹿。步人午门,石栏的匠额,楹联引人注目。这幅长联是民国时解县*郭象蒙所书,上联是“*数操,谁曰不然,顾权无以异也。张挞伐,建纲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联是“圣乡说鲁,复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灵,明把事,山川磅礴庙堂巍”。联中骂操、贬权、颂羽一气呵成,又盛赞关庙之盛况,可以说是联中神品。门厅内东西两侧和中壁有彩绘关羽生*的画像,为河东民间艺人所绘,表露出百姓对关羽的敬仰之情。

  沿着冬青簇拥的大道,穿过雕造华美的“山海钟灵”木坊,便是御书楼。我们置身楼下仰望,可见建筑造型精巧别致,八角藻井叠架而上,直至顶层,这是座二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又称“八卦楼”。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为纪念康熙皇帝御书“义炳乾坤”牌匾而改称御书楼。楼下挂有一长方草书“绝纶逸群”。

  古邑万泉的解店镇,即今万荣县城所在地,有东岳庙,其中的飞云楼,构筑精巧,巍峨壮观。

  东岳庙,即泰山神庙,是祭扫东岳泰山之神的地方、供奉的是东岳大帝“黄飞虎”。现今,东岳大帝的塑像已废,唯庙内建筑多保存完好。庙为座北向南,南北长212米,东西宽50米,面积约万余*方米。中轴线上现存的建筑有飞云楼、午门、献殿、香亭、正殿和阎王殿,两侧为东西廊。关于庙的创建年代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据庙内乾隆年间《重修飞云楼碑记》载:“万邑治之北十五里许有镇,解店,镇之东隅,古有东岳神庙,不知创始何年,载入邑志,自唐贞观年间分邑置郡名为份阴,即有此庙。”说明庙最迟应在唐贞观年间建成。另当地民间流传: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李世民起兵晋阳,东征西讨,开创了大唐天下。孰料,唐高祖武德二年(619),王行本据薄州反叛,吕崇茂雄踞夏县,李世民遂带兵*叛,履冰渡河。直逼龙门关。途经汾阴县(即万荣县),在张瓮、解店、左城三地屯营扎寨,构成犄角阵势。之后,为作纪念,李世民在上述三个屯兵处各建东岳庙一座。同时,在解店、张瓮两地各建乐楼一幢。以壮观瞻。后来,其他两处庙、搂均已毁坏,惟解店东岳庙经历代修建,保存较好。

  飞云楼是解店东岳庙内建筑群中的精华所在。民谚有“万荣有个解店接,半截插在天里头”。每当阳光普照,碧空如洗之日,十余里外也能遥见其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飘来几朵云彩,缠绕楼顶,真有高耸人云、凌空欲飞之感。

  飞云楼如今的建筑结构与造型,完全属于元明遗风,清乾隆时期山西民间一些营造技法也尤为显著,这是历代不断维修的缘故。飞云楼外观稳重端庄、古朴大方。楼身每层为曲尺型结构重叠依次而上,顶部结成十字歇山式。该楼*面呈方形,纯木结构,明三暗五层,高达23.19米,十字歇山顶,底层木柱林立。中央4根通天柱高15.45米,这四根支柱,是飞云楼的主体支柱。四周32根木柱构成棋盘式。面阔、进深各五间,占地面积570多*方米。三层四出檐。全楼斗拱密集排列,共345组。且形状极富变化,如云朵簇拥、鲜花盛开一般。各檐翼角翘起,势欲飞翔。风和之日,楼角风铎均匀作响,甚是悦耳。楼顶饰有黄、绿、蓝几色琉璃瓦,阳光之下,更显富丽堂皇。现其状,其结构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观之壮丽,堪称我国楼阁建筑之杰作。飞云楼为木结构交织而成,楼体精巧、奇特,是国内纯木结构建筑中罕见的珍品。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高祖武德二年,曾率师*叛,逼*龙门关,途经万荣县(古称汾阴),曾在张瓮、解店、古城3地驻兵。*叛以后,就在3处驻地修建乐楼、庙宇,以炫耀他的武功。张瓮岳楼早已毁于战火,唯飞云楼至尽屹立在解店(万荣)县城街上。

  庙内中轴线上所存其他建筑都是元明时重修,香亭四周栏板、柱石雕龙刻凤,造型生动精巧,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工艺美术水*。

  东岳庙飞云楼,1988年由*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山西省永济县城东20公里处,以五老峰、古蒲州为中心,包括黄河滩岸,王官峪、龙头山、云仙阁等6个景区,最高处月坪梁海拔2100米,总面积300*方公里。区内重峦叠嶂,悬崖峭壁,怪石险洞,并有奇花异木,珍禽异兽和清幽泽润的山泉流水,山上岩洞幽深,庙宇甚多,双瀑飞流,为旅游胜地。

  五老峰史称东华山,历史上为北方道教名山,海拔1809.3米,奇峰险峻,需攀链而上,属丹霞地貌。这里是层层峰峦,森林古木,各种生物覆盖着整个山野。花红草绿,山光水色,风光旖旎非凡,故有“北有五台观库存宇,南在五老看风光”之说。游人往县城西南远眺,见有东锦屏峰、西锦屏峰、太乙坪峰、棋盘山峰四山峰仙态神姿,隐现于云烟苍茫之中,将高1809.3米的玉柱峰环抱其中,“有偃蹇伛楼之伏”,犹如五位老人抱拳作揖迎贵宾之势,故名五老峰。

  主峰玉柱峰,石壁如削,形同玉柱,直插云霄,又名“云峰”、“灵峰”,游人需攀链而上。峰顶上有3000*方米的担地,北高南低,有七大人文景点:南天门、灵官庙、菩萨殿、秀士殿、千子堂、祖师庙等建筑遗址。以玉柱峰为中心,左有东锦屏峰,峰腰建药师洞;右有西锦屏峰,峰下有雷公洞;北为太乙峰,有五老殿、玉皇殿;南为棋盘峰。“四峰帮立不敢前,俨然商皓翌帝子”。还有五指峰、笔架峰等大小山峰31座,或作仙女弄姿,或像猿猴爷视,或如椽笔耸天,或或者笔架横列,珠辉玉映,惟妙惟肖,共占地有50*方公里。其间寺庙观宫分布其间有64座,洞穴有12个,源泉有9处。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留有马蹄印的张果老洞等洞穴深邃幽静,形状各异,对地质学、成因学、气象学、水文学、生物学等分支学科和考古学都很有研究价值。泉水清纯甘甜,川流不息,有明眼泉、芙蓉泉等,又有神奇的一碗泉,只有一碗大小,却舀之不尽,涌而不溢。这里的山奇水秀,无处不绿,还有松涛、云海、奇石、怪崖、松翠、流泉、飞瀑等景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游人到此,恰似在神奇的图画之中。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实用五篇(扩展4)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6篇

  王家大院在灵石县静升村。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总面积34650*方米。东大院俗称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初年,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城堡因地布局,顺势而建。鸟瞰东大院,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中部是两座主院和北围院;东北部是俗称"柏树院"的小偏院;西南部是大偏院。城堡的四面各开一个堡门。东堡门位于主院前大通道的`东端,西堡门开在大偏院的西南角,南堡门开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间,北堡门开在小偏院的东北角。南堡门外是一条长50米、宽3米的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主院前的大通道长127米,宽11米,全部用青石铺成。大通道的南面是高高的砖砌花墙,墙内建有60多米长的风雨长廊。东大院主体建筑是两座三进四合院,院门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石台阶等。从布局看,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房之别。院内因地而异,修有甬道、幽径、低栏、高墙等。院中有院,门内有门,窑顶建窑,房上座房。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两座花园式庭院组成的,可供主人小憩。主院正北的后院是由一排13孔窑洞组成而又分隔为四个小院的护堡院。整个东大院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出东大院的西堡门,走过一条马蹄形的沟涧小道,就是西大院。西大院俗称红门堡,是一处十分规则的城堡式封闭型住宅群,面向与背靠同东大院完全相同。俯视西大院,其*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只有一个堡门,开在南堡墙稍偏东的位置,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一方刻有"恒祯堡"的青石牌匾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人们都叫西大院为"红门堡"。堡墙外高八米,内高四米,厚二米多,用青砖砌筑。堡墙上有垛口。堡门外正对堡门的地方,有一座砖雕照壁。堡门左右及堡墙东北、西北角各有一条踏道可上堡墙。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主街,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院划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从下往上数,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堡墙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楼一座。堡内东南角、西北角各有水井一口。堡内共有院落27座,除顶甲为6座外,其余三甲均为七座。各院的布局大同小异,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正面以窑洞加穿廊为主,顶层有建窑洞或建阁房的。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也有一部分院落为偏正套院,院门偏在东南方向,院门内是一条较长的通道,通道西侧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门,北端是通往后院的门。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村北端黄土丘上。北距太原150公里,距灵石县城12公里。院落座北面南,居高临下,面对静升村,视野开阔。

  王家大院建筑规模宏大,有东大院、西大院、孝义祠三部分,总面积达34450*方米,相当于祁县乔家大院的4倍,为灵石王家官商皆有的院落,王家大院不仅是一组民居建筑群,而且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王家大院布局的构思独特,结构合理,“三雕”艺术精湛。院内,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作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兽吻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构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独具匠心。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与此同时,绘画、书法、诗文熔于一炉,人物花卉、禽兽汇于一体,姿态秀美,是晋中民居中的一处奇葩。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方米,建筑面积3870*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

  进入乔家院大门是一条长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纵观全院,从外面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进院里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显示了我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完全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最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从始建到最后建成现在的格局,中间经过*两个世纪。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叶繁茂如初。这好象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个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

  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朱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增添了异国风情。

  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分家后,乔健打算建内花园,从太谷县一个破落大户家买回了全套假山。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延续至今,乔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乔家大院大门座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付:“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乔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乔在中堂经过连续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孝义市位于省境中部西侧,吕梁地区南端,面积943*方公里,现辖6镇12乡,人口36.32万,市*驻城关镇。孝义,春秋时晋置瓜衍县,西汉属兹氏县,三国魏中阳县来治,西晋永嘉元年并入隰城县,北魏改置永安县,隋属西河郡治,唐贞观元年以邑人郑兴孝行闻于朝,敕赐名孝义县。1991年设县级市。

  孝义市城区不仅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而且是晋西和陕北的物资集散地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该市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为太原盆地的组成部分,地势*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是主要粮棉产区。中部黄土丘陵,地形破碎,梯田遍布,*均海拔1000米左右。西部山地属吕梁山支脉,主要山峰有龙盘山、凤凰岭等,海拔分别为1163米和1365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文峪河、磁窑河、下堡河、兑河等。

  该市属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0.1度,一月均温--5.6度,七月均温23.7度,年均降雨量470毫米,霜冻期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70天。孝义市现有耕地52.88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高梁、玉米、谷子、大豆和薯类,另外,荞麦、莜麦、糜子等杂粮也有较大面积的种植。经济作物主要有核桃、柿子、棉花、油料等。孝义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铝、石膏、铁等,其中以煤炭储量最大,已探明煤储量为71亿吨,是汾西矿务局主要煤炭开采基地。其次是铝土矿,是山西铝厂的矿源基地。主要工业有煤炭、炼铁、化肥、水泥、农机、塑料、陶瓷、纺织、酿酒、毛皮、玻璃、印刷、食品加工等。孝义市交通便利,介西和孝柳两条支线铁路横贯全境,是孝义市对外交通的主要门户。

  孝义至午城、汾阳至介休等干线公路途经该市,此外还有县级和乡镇公路多条,连通全市各乡镇。位于县古城中央的中阳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自古颇享盛誉,因当时孝义为中阳县所辖而得名。孝义生产的“羊羔美酒”,颜色洁白,似羊羔之毛色,故而得名。孝义是“汾州核桃”主要产地之一,其特点是果形美观,果实个大,皮薄肉厚,出仁率高达52%,含油量达70%,是该市大宗出口物资,远销海内外。孝义市东许、高阳、兑镇、白壁关等乡镇盛产柿子,畅销省内外。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境东北部,东与河北省以太行山脊为界。面积2865*方公里,辖6镇24乡,人口30.25万,县*驻城关镇。五台县,因境内五台山而得名。西汉置虑县,北魏太和年置驴夷县,隋大业初改名五台县,金升为台州,明洪武二年复为五台县,今因之。境内山峦重叠,地形复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五台山雄峙县境东,由东、西、中、南、北、五台组成,其中最低南台海拔2485米,最高北台3085米,号称“华北屋脊”。中部为丘陵区。

  全县*川极少,主要分布在豆村、茹村两个小盆地和沟南、东冶一带。河流主要有滹沱河、清水河等。五台县位置偏北,地势又高,气候寒冷,素有“华北小兴安岭”之称。年均气温5℃,一月零下11℃,七月21℃。年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90—150天。全县共有耕地51.03万亩,农作物以玉米、土豆、谷子为大宗,高梁、莜麦、蚕豆等也有种植。成片林50多万亩,零星树一千多万株。五台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硫磺、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等20多种。工业有煤炭、化肥、机械、化工、建材、采矿、陶瓷、大理石、工艺美术等。向外销售的主要产品有硫铁矿、大理石、铝床、塑料制品、铸字机等。交通较为方便,忻州至长城岭、忻州至繁峙、盂县至繁峙等干线公路途径县城,还有通往繁峙西留属的支线公路以及各种县级公路。此外,往东有公路可通河北阜*等地。

  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峰耸立,峰顶如台,其顶壑、顶崖之间及台怀修建有大小不同的寺庙,成寺刹者百余处。其中有*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重建于唐建中初年的南禅寺;荟萃北魏、北齐、唐、宋、金、明、清各代多种建筑风格于一体的佛光寺,始建于东汉永*年间,与洛阳的白马寺并称*最早寺院建筑的灵鹫寺(显通寺);另外还有卓有声誉的塔院寺舍利塔、龙泉寺汉白玉石牌坊、碧山寺缅甸王佛等,为佛国风光增添了色彩。五台山在*佛教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日本及东南亚国家也享有盛名。它以成为中外友好往来的纽带和佳宾云集的旅游胜地。五台县主要特产有台参、台蘑、大理石、般若矿泉水、五台山石砚、中药舒筋散等。

  崇福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55年)的金代建筑,规模可观,气魄宏大,是*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正殿用减柱法建筑,乃国内孤例,堪称一绝,弥陀殿为全国金代最大建筑之一。

  崇福寺坐落在朔城区东大街,门前有石狮一对,自山门由南向北有金刚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殿、地藏殿、大雄段、弥陀殿和观音殿,占地23400*方米,前后5重院落,布列适当、主次分明,是一座规模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崇福寺乃鄯阳古刹,藏经阁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明代重修后更名为千佛阁),契丹时,其地为林太师府署。辽统和间复为增会,这可能是隋、唐“舍宅为寺”的遗风,因名林衙寺,金天德年间(公元1149——1153年)赐额崇福禅寺。现寺内弥陀殿、观音殿为金建,山门为清建,其余为明建。弥陀殿为寺内主殿,建于金皇统年间(公元1141——1149年),由开国侯翟昭度负责施工,殿宇正檐下悬挂的“弥陀殿”竖匾,为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原物。

  弥陀殿建于2米多高的台基上,通高21米,冠于全寺,是全国现存较大的金代建筑。建筑面宽7间,进深4间入椽。殿前有宽敞的月台,后与观音殿月台相连。单檐九脊歇山式。殿内梁架结构具有独到之处,随着殿内金柱的减少,主体结构与其他建筑不同。弥陀殿棂窗也很精致,镂刻透心图案纹样达15种之多,有三角纹、古钱纹、桃白球纹等,这些图案不仅是优秀的艺术佳作,而且对研究金代建筑装饰具有很高的价值。殿内中央砖砌佛坛上置三尊主像,中为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称“西方三圣”。主像两侧胁侍菩萨表情恭谦。别具神态。两大天王怒目狰狞,似在护法守职。主像背光为编条泥壁,图案呈草叶纹,边沿是焰光。中间背光浮壁13尊伎乐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内四壁满绘壁画,10躯高大佛像结趺而坐,端庄慈祥,分布于东西山墙和后墙。壁画上方为飞天,翱翔于五彩祥云之间。西尽间绘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姿,变化身,18面,千手,掌心各绘一眼,手中各擎一件法器,星辰日月,龙楼宝盘,刀戈剑戟,琴棋书画等应有尽有,千变万化。下左为婆薮仙,神情自若,老态龙钟,下右方为吉祥天,神情安详,持重彬彬。东尽间分上下两层,绘三佛三菩萨,后壁门榻上绘16宝观。整个壁画庄重宏伟,气势夺人,画工精细,设色以朱红、石绿为主,色彩绚丽,壁画与佛像交相辉映,大殿更加金碧辉煌。殿外九脊全为瓦条砌垒,殿顶上筒坂布瓦覆盖,绿色琉璃和脊饰剪边。两个高大邸吻矗立正脊之上,正脊中间置有瓦楼一座,将军居中,神志昂扬。戗兽、垂兽巨口獠牙,气势威武。整个弥陀殿集建筑、壁画、塑像、背光、琉璃、棂窗、匾额等于一体,虽经历代风雨寒暑,至今仍光泽灿烂。

  观音殿是仅次于弥陀殿的金代建筑,其梁架结构最富有独创性。为“四椽伏对乳伏用三柱”。殿内前槽金柱全部减去,后槽金柱置在佛坛两侧,使殿内前部更加宽广。因省去前槽金柱,四椽伏跨度加大到10米,所以为减轻其负荷,在梁上和*梁前端施较大的人字叉手,把殿前槽上部载荷传递到前檐和后檐柱上。这种神奇的建造能力,充分反映了古代建筑匠师的'才能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保护文物古迹,1953年对观音殿进行了整修,1986年又拨款对弥陀殿进行落架大修。崇福寺,以其古朴巍峨的雄姿,再现于朔州大地。

  在朔州崇福寺,珍藏着一座展示我国北朝佛教艺术成就的珍贵文物棗北魏石塔。塔高2.5米,*面呈方形,因在塔刹、塔身和基座上雕有小佛像1349尊,故而也被称为千佛石塔。石塔的塔身是九层楼阁,楼阁四面皆雕有斗拱和塔檐,周围空间则布满小佛坐像,最下层每面中间都雕有一龛,龛内雕有一尊较大的主佛和左右胁侍佛两尊,龛的外部是五排坐佛。佛像大小不等,神态各异。整座佛像塔设计巧妙,工艺精湛,把*古建艺术和印度佛塔艺术融为一体,创造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佛塔,令人惊叹叫绝。

  但让人痛惜的是,这件备受世人瞩目的艺术珍品,因世事变迁,饱受风霜,在半个多世纪前身首分离,不能合璧。目前,塔杀只能以一级藏品保存于崇福寺内,塔身则被台北国立博物馆收藏。

  这座千佛石塔塔刹和塔身的分离,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千佛石塔建造于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46年),是献文帝拓跋弘宫中的小官曹天度为了祈求国家太*,耗尽全家资产,在*城(今大同市)所造。建塔的人把天下太*的美好祝愿寄托在千佛石塔上,但石塔的命运却与这个愿望大相径庭。1937年,中华大地阴去密布,血雨腥风,日寇入侵,国土沦丧。保存在朔州崇福寺的千佛石塔也未能逃此劫难。当时,日本出版的《艺术美术全集》中收录了千佛塔的全部资料。资料证实,当石塔在劫运日本装箱时,朔县城内一位*,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冒着生命危险将塔刹暗自藏回家中。全国**后,这位爱国志士把塔刹献给国家,交回崇福寺,而塔身归初被陈列在日本东京博物馆。

  塔刹高57厘米,中间是两层楼阁,在每层的四化个转角处都刻有一个负重交脚菩萨。楼阁上部雕有九道相轮及摩尼宝珠。经过无数的风雨沧桑,宝刹虽已残痕累累,然而其细腻精巧、匠心独具的艺术风采仍然熠熠生辉。每当人们在崇福寺欣赏千佛石塔塔刹的时候,总有一种遗憾,总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千佛石塔何日才能身首合一呢。

  石塔身分两地的这种状况,多年来备受仁人志士的热切关注。1979年,奥地利格拉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弗兰茨先应我国*邀请来华访问,将其所著的《*塔及堵波》一书赠予*历史博物馆,著名考古学家史树青先生发现该书中收录的千佛石塔是崇福寺之物,史先生著文予介绍和考证。1995年台北国立博物馆典藏组主任黄永川先生给崇福寺来函称:“贵寺收藏‘曹天度造九层塔’一件,该件石塔为日本抗战期间掳掠,胜利后归还我国。该件石塔之塔顶据悉尚存贵寺,可谓大幸。现阶段虽未能璧合,但该塔之价值不会因顶身分离而逊色。”历史为我们制造了冬天的残酷,也给我们讲述着春天的故事。

  现在我们到了运城市西解州城外的关帝庙。关帝庙是奉祀三国时期武将关羽的寺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国内现存、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关帝庙南倚中条山,北濒盐池水,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具湖光山色之胜,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和电视剧,都知晓关羽的盛名,可谓家喻户晓。关羽(公元160卜—219年),终年59岁,字云长。传说关羽本来不姓关,因杀了欺侮良家民女的县尹被迫捕,逃至撞关,过关隘被关吏查询时。他随口指关为姓,从此以关姓闯至河北涿县。以后,与刘备、张飞结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赏识他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关羽斩颜良、文丑,封汉寿亭侯。随后,关羽再次投奔刘备,著名的赤壁大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关羽受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4年),关羽率军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操大将于禁,斩名将庞德,威震华夏。不料孙权乘机派兵从背后偷袭,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关羽战功显赫,名声跃居历代名将之上,后被迫封为“壮缪侯”。民间百姓追慕关羽忠孝义勇,逐渐奉若神明。历代统治者利用关羽对君主忠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渐封王、封帝。明清时代,关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们面前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就是关帝庙,首先由我介绍一下庙宇的历史和布局。据文献记载,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初(公元5*),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扩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毁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毁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历经数十年修缮,始恢复旧貌。现在的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总面积14万*方米,各种房屋200余间,规模巨大,建筑精美,气势恢弘,为*武庙之,颇具王宫气派。整个庙宇的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们现在站在关帝庙东侧的大门,从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庙部分,进人之前让我们参观一下南侧的结义园。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桃园结义,现在结义园的景致是依照当时的场景进行设计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莲池等建筑组成。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阵阵花香袭人,颇富桃园结义诣趣。

  现在我们出结义园,进入主庙。大家脚下的这条路是主庙的中轴线,在这条主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祟宁殿,两侧配以木坊、石坊、钟鼓楼、祟圣祠、胡公祠、追风伯祠、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等。正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袭着*古代建筑中轴式对称的传统风格。院落内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对称,高耸的建筑,参天的古坊,颇具皇宫格局。

  端门,又称山门,是进入主庙的道门,门楣正中,镌刻着“关帝庙”三个大字。门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铁柱,名为“档众”。古代凡来朝谒关帝的官员,文官在此落轿,武官在此下马。端门对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龙、人物、鞍马等图案,富丽华贵,庄重大方。

  我们由端门而人,面前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雉门。文官和武官则要由文经门和武纬门出入。东西两侧分列崇圣祠、胡公词。这样可以见到一字排开为三门两祠。大家是由东边的钟楼下进入庙内的,西边的鼓楼与钟楼遥相对应,酷似两尊守护主庙的武士。

  跨进雉门,大家可以回头留意建在高大台基上的门庭,台阶向内收缩,两侧各砌八字形琉璃影壁一道,大家可以猜猜这在古代有什么用场?“先生,你猜对了,这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动戏台。”每逢庙会演戏时,便将大门关闭,架上木板,变后部为前台。大家可以遐想当年演“关公戏”的盛况,如今门庭隔扇上,仍镌刻“全部春秋”及“演古”、“证今”等字样。

  过了雉门看见一座宏敞的厅式建筑,便是午门,虽然称“门”,实为过道。四周环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板,两端镶嵌五彩琉璃的松鹤和小鹿。步人午门,石栏的匠额,楹联引人注目。这幅长联是民国时解县*郭象蒙所书,上联是“*数操,谁曰不然,顾权无以异也。张挞伐,建纲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联是“圣乡说鲁,复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灵,明把事,山川磅礴庙堂巍”。联中骂操、贬权、颂羽一气呵成,又盛赞关庙之盛况,可以说是联中神品。门厅内东西两侧和中壁有彩绘关羽生*的画像,为河东民间艺人所绘,表露出百姓对关羽的敬仰之情。

  沿着冬青簇拥的大道,穿过雕造华美的“山海钟灵”木坊,便是御书楼。我们置身楼下仰望,可见建筑造型精巧别致,八角藻井叠架而上,直至顶层,这是座二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又称“八卦楼”。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为纪念康熙皇帝御书“义炳乾坤”牌匾而改称御书楼。楼下挂有一长方草书“绝纶逸群”横匾,是清朝解州知府言如泅所书。

  我们面前的这座高耸的建筑,是正庙的主体建筑——祟宁殿。大家听我叙述一下祟宁殿的建造过程。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利用关羽忠贞君主的特点,对其进行大肆渲染和教化,并追封关羽为“祟宁真君”,建造此殿。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又予重修。大殿为重搪歇山顶的建筑结构,面阔7间,进深6间,是专为关帝处理政事而设置。我们站在殿台上,立刻会感受到基址高耸,月台宽敞,颇具帝王宫殿气派。在石栏环廊下,醒目地立有历根石质大柱,柱上游龙昂首奋爪飞舞在缭绕的样云之中,雕刻技法和造型均属上乘之作。大殿的门楣上方及前檐下,悬挂着十余方题匾,“万世人极”是清代咸丰皇帝的御书,“神勇”由乾隆皇帝钦定。殿内木雕神龛之中,供奉着头戴冕旒冠,身着龙袍、腰系玉带的关羽帝王装塑像,神情刚毅,端庄肃穆。大殿顶部的正脊上八仙峙立,两只雄健的蹈龙鸱吻矗立于歇山之上,使人感受到殿宇的宏丽壮观,具有“甲于天下”的美称。大殿月台两侧有石雕华表和铁旗杆,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属明代所铸,据说重达300斤(150公斤)。

  女士们、先生们,游览完正庙,我们将参观寝宫,*称后院。这里原有关夫人殿和其子关*、关兴殿,惜现已塌毁,如今翠柏、劲竹满园,已辟作花园。花径之前,正面为“气肃千秋”木坊,两翼是刀楼和印楼。穿过花园便是矗立在参天古柏之中的春秋楼。

  请看,我们面前是庙内的建筑物——春秋楼,整个建筑面阔7间,进深6间,两层三檐,九脊歇山顶,高约30余米。它上下两层均有回廊,四周勾栏相连。值得一提的是二层上用木柱吊挂而悬空的四周回廊,奇巧别致的结构给人以空中楼阁之感,这种建筑手法是我国建筑史上难得的一例珍品佳作。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下春秋楼的历史和命名。春秋楼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因楼内塑关羽读《春秋》像,且二层暖阁板壁上嵌有木版镌刻的全部《春秋》,故名“春秋楼”。《春秋》亦名《麟经》,因此春秋楼又称“麟经阁”。现在,让我们进楼内参观,楼内分二层设供奉关羽的神龛,底层塑关羽帝王装金身坐像,威武端庄。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四周安装木制隔扇108个,疏密相间,图案古朴,工艺精巧。沿木梯拾级而上,可见二楼正中的木制暖阁内,塑有关羽夜读《春秋》的微服像。大家看,烛光闪闪映照着关羽的赤褐色脸庞,他侧身而坐,左手扶案,右手捋髯,目注《春秋》,若有所思,传说中关羽面部七痣清晰可见。塑像两旁的对联道出了关羽的大将风度,上联“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下联“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参观了楼内的陈设,漫步林荫道旁,让我们回首再望春秋楼的风貌,整座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楼顶五彩琉璃,与阳光映照生辉夺目。正如楼上的楹联一样,充分显示了春秋楼的雄伟气魄。让我们一起朗读对联结束我们的关帝庙旅游,“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应挂斗,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各位女士、先生,关帝庙内景致参观结束了,让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颇具民俗气息的解州古庙会。大约隋唐时期,乡人仰慕关羽的功德,集资兴建关帝庙,并在此举行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朗中官员和百姓前来朝拜关帝,各地商贩也赶来做生意,客栈、酒店应运而生,形成解州古庙会。到清乾隆年间,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庙会每年举行两次,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关帝庙前商贩云集,艺人献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关帝庙会成为具有影响的祭祀大会,正引来众多寻访关帝祖的海内外游客。

  千百年来,关公形象已成为代表着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上自皇帝,下到农家,关公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所有的人都希望从关公那里得到自己的寄托。后,希望各位女士、先生得到美好的寄托,谢谢大家的合作。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实用五篇(扩展5)

——山西导游词6篇

  今天,我们来到了山西大同。听说,大同的刀削面特别出名,像飞刀一样快。啊!我真是迫不及待的想去试试看看了。来到餐厅,居然还有表演和体验的。只见在台子前,一个师傅熟练地从旁边的盆子里抓上了一把干面粉,均匀地撒在木台子上。接着,他拿起了一个上面有面粉的木板,用一个不锈钢的小剃刀,飞快地削着,削下来的面条子就是所谓的刀削面了。那刀削面真的像山西八大怪中说的一样,刀削面真的像飞刀一样快。不仅快,而且下降的速度很有节奏感,都是先往上,然后往里过,慢慢的下降,最后一下子飞到了台子边缘。我自己的看着,看得目瞪口呆。那些刀削面不仅速度一样,而且是一样薄呢。

  “啪”的一声,我感觉有什么东西掉到了我头上,一摸,啊!原来是刀削面。“小朋友,请不要把头伸进去。”我心里还纳闷呢。我忽然想起了头上的刀削面,一看。原来是我的头伸到台子上了!过了一会儿,当面团只剩下一半的时候,师傅停下了。我心里一愣,不知道他想干什么。接着,其他人就开始排队了。我恍然间明白了,从队伍中间插了进去,然后被挤了出来,又回到了队伍末尾。我吐吐舌头,等待着。等到我的时候,我先很酷地挽起了我的短袖的袖子,深呼吸了一下,然后拿起了剃刀和木板,准备向大家露一手。但是,事情比我想象的难多了。

  我先前是拿着剃刀不知道怎么剃,然后挠了挠脑袋,想起了刀削面是像削水果一样削的,但我忘记了是往上削还是往下削。于是我想:刀削面是从上到下降落的,那应该就是往上削吧!于是我开始往上削。第一次刀削面降落在了我面前,我挺得意;第二次刀削面掉下去了;第三次我可倒霉了,刀削面不知道飞哪去了。这时,表姐笑了起来,我有点迷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一般想问题都要摸摸头,我一摸……啊!我叫了起来,原来又是掉在我头上了。刚刚没擦,刀削面在我的头上堆了起来。我用纸巾把刀削面擦掉,然后试着往下削。这回我成功了,十分开心。啊!做刀削面真好玩!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是晋南巨贾李子用的私家宅院。它建设于清道光年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还有祠堂、花圃等。

  整个构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构筑气魄威风凛凛。其构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形象活跃地浮现了晋南的*惯和文化特点,又因李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门院落为欧洲“哥特式”构筑气魄威风凛凛,从而又泛起出中西文化交换融合的艺术特点,是世界浩瀚富有处所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李家以土布发迹,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积德举使顽贪之人思廉,脆弱之人思立,困窘之人思变,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做买卖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至今尚有参照的意义,他们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更让人肃然起敬。

  李家先祖在明朝永乐年间因灾荒从陕西省韩城县(今韩都市)逃荒至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辛劳恳作,耕读传家,后由农入商,开办企业,成为内地巨富。李氏家属以农为本,以商贾兴,以诚信立,以慈善而名扬全国,演绎了一个空手发迹、诚信做买卖、富甲一方、善行全国的传奇。李氏家属的成长史是**代经济史的一个缩影,其以传统农业聚积成本,进而转入贸易规模。又由封建贩子起劲进取,乐成进入*代家产规模,转化为民族成本家。在很短的时刻内实现家属经济成长的三个超过,这在统一时期并不多见。李家大院正是这一汗青阶段的实物见证,弥足贵重。

  李家空手发迹,以农聚财、以商致富、以工昌盛,而尤为可贵的是富不忘本,广做善事,历世相继,在内地广为传播,在内地被称为“李善人”。

  李家颠末10余代全力,逐渐成为晋南首富。为富不仁者不在少数,李家偏偏为富积德。万荣是个多难多灾之地,突出示意在干旱,旱起来就是赤地千里,庄稼绝收,无数人被饿死。在此紧急关头,李家站出来大积德举,拿出钱来买粮食,广设粥棚,救援贫民。并且李家的粥棚有尺度,就是筷子插到粥里不许倒。李家第十二代“廷”字辈里的李廷槐、第十三代“文”字辈里的李文阶、李文蔚,第十四代“敬”字辈的李敬修,都做过这样的功德,救活无数灾民人命。光绪三年,万荣县(当时叫万泉县)大旱,很多灾黎是在李家的周济下活过来的。光绪二十年,孤峰山上发洪流,阎景村房倒屋塌,粮食遭淹,李家伸手相助,帮灾民度难关,不让一人受饥饿。1928年和1929年,山西接连大旱,死人无数,李家“道”字辈再设粥场,灾民一日三餐不限量,吃饱为止。

  李家大院有一面“百善墙”,用差异字体誊写着365个“善”字,这是李家要求本身及儿姑娘每天积德,日日积德,永久积德。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现在我把景区给大家作个简单介绍:蟒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南部蟒河镇一带,距阳城县40公里,它四面环山,中为谷地。它北承太岳,东接太行,西依中条,南连王屋,地理位置特殊,居温带之南缘,亚热带之北界,1998年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蟒河景区东起三盘山,西至砥柱山,南至河南省界,北达花园岭,全区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9公里,总面积55.73*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45.74*方公里.是集人文、山水、动植物等景观于一体的著名旅游区。景区内地貌以深涧、峡谷、奇峰为主。海拔最高的指柱山1572.6米。河谷最低处拐庄为300米,*均海拔为800米左右。年*均气温14℃,无霜期180天。年降水量600~900毫米。空气温和湿润,受气候影响不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千种生灵万种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素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称。

  目前景区有各种动物285种,其中鸟类214种,兽类43种,两栖爬行类28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黑鹳,金钱豹,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大鲵(娃娃鱼)。景区共有种子植物 88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无喙兰,国家二级保护的植物有:山白树,连香树,药用植物有:山萸,连翘,五味子,天麻等百余种。其中以山萸最多,药用价值极高,现在景区约有7~8万株,年产量约30~50吨。质优色美,名列全国榜首,为蟒河地区的特产。因此蟒河又被称为“山萸之乡”,为我国四大山萸产地之一,因此这里的空气中含有各种中草药释放出来的气味。据专家讲,呼吸蟒河的空气,就像清洗皮肤一样清洗呼吸道。据统计,蟒河村内*百年没人得过癌症,呼吸道等疾病。

  蟒河的山水景观,有“奇”,“幽”,“秀”,“险”,四大特点。素有“黄土高原小桂林”的美称。蟒河的山层峦叠嶂,诸峰错列,有拔地而起的“望蟒孤峰”,有酷似天斧的“铡刀缝”,有振翅欲飞的“孔雀峰”,有形似莲花的“莲花峰”,雄视千古的“指柱山”,有中通一孔的“窟窿山”,连绵不绝的“三盘山”,“五指山”,“绿化亭”,还有“石人山”,“石斧山”等。蟒河之水洞中来,悬者为瀑,落者为潭,走者为湍,停者为泓。有清泉喷涌的“出水口”,有曲折回绕的“二龙戏珠”,有光洁如镜的“养心池”,还有“天龙瀑”,“神龟池”,“翡翠池”,“蟒湖”等。为黄土高原罕见的一处水景富集区。蟒河的洞幽深莫测,其中黑龙,黄龙,白龙三洞,被称为“幽洞三绝”。蟒河的峡谷曲径通幽,每一处每一景都有美丽的传说。

  目前,经蟒河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开发。使它集地质地貌,秀美山川,野生动植物等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具有极大的旅游价值,特别是那数百万年形成的地表钙化景观,为我国东部唯一的钙化型峡谷风光。据中科院地质学家李永兵教授研究,有资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除了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还有许多美丽动听的人文传说。历史上舜渔获泽,汤王祈雨,穆王东巡,唐代杰出的诗人王维,李商隐都来过这里。

  孔祥熙故居座落在太谷城内无边寺的西侧太谷师范学校院内,是太谷城内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具有清代中期建筑风格的一座宅院,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宅院原系太谷士绅孟广誉的老宅,建于清乾隆到咸丰年间,1930年为孔祥熙购得。1934年蒋介石曾到此居住,后为日寇、蒋阎兵站、医院、**占用。1948年八月*同志曾光临宅院。

  宅院座南朝北,东西91米,南北69米,总面积6325*方米。现存正院、厨房院、书房院、戏台院、墨庄院、西花园及部分残损的东花园。它由多个横向排列的套院组成,每个套院均沿中轴线方向分割为多个四合院。各院间用明廊、抱厦或过厅相隔。主体建筑均使用斗拱飞椽,造形美观大方。木构部分雕梁画栋,沥粉堆金,宛似七彩虹霓。各院之间有垂花门、宝瓶门和八角或月牙门相通,隔墙则用多种造型的窗户予以装饰。宅院造形各异,风格多样,整体典雅纯正,细部玲珑剔透,宽猛相济,浓淡相宜,显得十分和谐。

  正院为三进院落,建有富丽堂皇的木构门楼,前有门厅,东西两厢为敞轩,东有八角门可入东一院至东花园。人垂花式二门,进卷棚式过厅,厅两侧小门可通书房院与赏花厅院。过厅迎面有官厅三间,硬山式雕花正脊,前施廊柱,十分宏敞,南北有门,是接待宾客和举行礼仪的主大厅。东厢名“三有堂”(有猷、有为、有守),西厢名“三多堂”(多福、多寿、多男),皆为内眷居室。

  过官厅即达三进院,院系楼院建筑,东西楼为女眷居住,二层即为未婚女子的“绣楼”。南楼是主人居所,一层前有抱厦,原悬傅山书“谨节亭”匾额。二层悬有“瀛洲风范”四字匾额。该楼建筑华丽,用料讲究,高耸宏大,是全院的最高建筑,体现了主人的地位。

  正院西面,有书房院,称“日知月无忘”斋,乃封建士大夫自修自勉之语。书院南有一狭窄的长条院,即厨房院,又为仆人居所,建筑结构简陋,与东面的正院形成鲜明的对照。

  书房院西便是西花园,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院中凿地为池,池中石基上架一木构方形小亭,名“小陶然”,为主体,配以其他景点,具有小桥流水、亭榭湖石的南方园林特色。穿过“沁心”瓶式门洞进戏台院,这是主人观戏宴客之所,有戏台、耳房、看厢,布局高低合理,远*适中,声传乐收,效果甚佳。最西为帐房院,因悬有岳飞书“墨庄”二字匾额,后人称为墨庄院。

  孔宅现存建筑基本完好,东花园大体面目犹存。总体上看既有北方民居的特点,又有南方园林的特色。是南北住宅和宅园融为一体的实物典范。这座大院已成为文化旅游景点。

  现在我们到了运城市西解州城外的关帝庙。关帝庙是奉祀三国时期武将关羽的寺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国内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关帝庙南倚中条山,北濒盐池水,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具湖光山色之胜,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和电视剧,都知晓关羽的盛名,可谓家喻户晓。关羽(公元160—220年),终年59岁,字云长。传说关羽本来不姓关,因杀了欺侮良家民女的县尹被迫捕,逃至撞关,过关隘被关吏查询时。他随口指关为姓,从此以关姓闯至河北涿县。以后,与刘备、张飞结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2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赏识他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关羽斩颜良、文丑,封汉寿亭侯。随后,关羽再次投奔刘备,著名的赤壁大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关羽受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年),关羽率军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操大将于禁,斩名将庞德,威震华夏。不料孙权乘机派兵从背后偷袭,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关羽战功显赫,名声跃居历代名将之上,后被迫封为“壮缪侯”。民间百姓追慕关羽忠孝义勇,逐渐奉若神明。历代统治者利用关羽对君主忠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渐封王、封帝。明清时代,关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们面前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就是关帝庙,首先由我介绍一下庙宇的历史和布局。据文献记载,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初(公元5*),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20年)扩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毁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20年)毁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历经数十年修缮,始恢复旧貌。现在的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总面积14万*方米,各种房屋200余间,规模巨大,建筑精美,气势恢弘,为*武庙之最,颇具王宫气派。整个庙宇的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的格局。

  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围韩王信,韩王信投降,匈奴引兵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

  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元光五年(前130),汉武帝下诏发卒整修雁门关。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

  在宋太*兴国四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

  雍熙三年(986),在雁门附*的战斗中,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在朔州的陈家谷他自己身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终至绝食为国。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但随着*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关城仅在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实用五篇(扩展6)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 (菁华5篇)

  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风景区,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代县城北30华里的沟注山。当您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日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J匕楼口。隋扬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英雄业绩,不胜枚举;生动故事,广为人知。

  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0xx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雁门关[3]在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当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15米左右,低者约有4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hi!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小姓蒙,你们就叫我蒙导吧。旅途中,希望大家做一个文明游客,不要在长城上乱刻乱画。现在我们一起登上长城去感受一下它的雄伟吧!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长城是我国古代一座防御力极强的工程,它兴建于秦始皇年代,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长,据粗略计算,长城还能绕地球一圈呢!怎么样,够惊人吧!

  各位游客们,请看我们脚下的长城。我们单看这些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游客们,现在让我来给你们细细地讲一讲关于长城的故事,你们可要仔细听噢!传说中有一对金龙玉女下凡,男的叫万善良,女的叫孟姜女。当他们要结婚时,秦始皇派官兵们把万善良捉去修长城。孟姜女在家里苦苦地等着自己的夫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孟姜女始终没有等到夫君。于是孟姜女给夫君做好寒衣,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脚下。不料,夫君早已成了一堆白骨,在悲伤之下,孟姜女哭倒了长城,自己也成了望夫石。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大家听了这个故事,是不是对长城又有新的认识呢!

  ‘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大家都当了一回好汉,我们的浏览到此结束了,祝你们旅途愉快,谢谢!

  嗨,游客们。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刘,大家可以叫我刘导。我将带领大家去浏览气魄雄伟的长城。Let’s go!

  朋友们,这就是长城,它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到前三世纪修建的。那时各国诸候为了互相防御和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在各自领地上修筑了防御用的城墙。秦始皇统一*后,用三万多人力,十多年时间,把原来秦、赵、魏、燕、齐等国所筑的城墙加以修缮并且连接来。

  现在我们通常说的万里长城是指明朝修建的西起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濒临渤海湾的河北山海关,中间主要关口有:山海关,嘉峪关,玉门关、居庸关、紫荆关,偏关,雁门关,*型关,娘子关,横亘七个盛市,全长六千七百多公里。万里长城工程坚固,气势雄伟,蜿蜓起伏,势若游龙,是*最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和旅游胜地。

  呀,时间不早了,大家该吃午饭了。走,吃北京鸭去。因为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在大家吃饭的.同时,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传说在秦朝,有一个叫孟姜女的姑娘。知书达理,伶俐非凡。她嫁给了苏州的范喜良。那年,秦始皇召集百万民夫修筑长城,范喜良也被抓去了。半年多过去了,已经是冬天了。孟姜女决心千里迢迢为丈夫送寒衣,到那里才知道丈夫已经死了,她便哭了起来,哭倒了好多里长城。无数具白骨暴露在长城脚下,孟姜女想:“即使见不到活的丈夫,也要把丈夫的尸骨带回去。”

  雁门关

  位于山西省代县。雁门关在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传至今。

  起源:

  雁门关的军事地位人人皆知,但真正熟悉其历史的也不多见。在我的心目中,它既崇高又神秘。那名人字偃,沧州青池人,公元前1019年因镇守朔北、雁门有功,深得周成王宠信,遂赐幸为姓,封于沧州。

  20xx年0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代古建筑,被*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hi!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小姓蒙,你们就叫我蒙导吧。旅途中,希望大家做一个文明游客,不要在长城上乱刻乱画。现在我们一起登上长城去感受一下它的雄伟吧!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长城是我国古代一座防御力极强的工程,它兴建于秦始皇年代,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长,据粗略计算,长城还能绕地球一圈呢!怎么样,够惊人吧!

  各位游客们,请看我们脚下的长城。我们单看这些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游客们,现在让我来给你们细细地讲一讲关于长城的故事,你们可要仔细听噢!传说中有一对金龙玉女下凡,男的叫万善良,女的叫孟姜女。当他们要结婚时,秦始皇派官兵们把万善良捉去修长城。孟姜女在家里苦苦地等着自己的夫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孟姜女始终没有等到夫君。于是孟姜女给夫君做好寒衣,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脚下。不料,夫君早已成了一堆白骨,在悲伤之下,孟姜女哭倒了长城,自己也成了望夫石。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大家听了这个故事,是不是对长城又有新的认识呢!

  ‘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大家都当了一回好汉,我们的浏览到此结束了,祝你们旅途愉快,谢谢!

  嗨,游客们。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刘,大家可以叫我刘导。我将带领大家去浏览气魄雄伟的长城。Let’s go!

  朋友们,这就是长城,它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到前三世纪修建的。那时各国诸候为了互相防御和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在各自领地上修筑了防御用的城墙。秦始皇统一*后,用三万多人力,十多年时间,把原来秦、赵、魏、燕、齐等国所筑的城墙加以修缮并且连接来。

  现在我们通常说的万里长城是指明朝修建的西起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濒临渤海湾的河北山海关,中间主要关口有:山海关,嘉峪关,玉门关、居庸关、紫荆关,偏关,雁门关,*型关,娘子关,横亘七个盛市,全长六千七百多公里。万里长城工程坚固,气势雄伟,蜿蜓起伏,势若游龙,是*最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和旅游胜地。

  呀,时间不早了,大家该吃午饭了。走,吃北京鸭去。因为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在大家吃饭的同时,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传说在秦朝,有一个叫孟姜女的姑娘。知书达理,伶俐非凡。她嫁给了苏州的范喜良。那年,秦始皇召集百万民夫修筑长城,范喜良也被抓去了。半年多过去了,已经是冬天了。孟姜女决心千里迢迢为丈夫送寒衣,到那里才知道丈夫已经死了,她便哭了起来,哭倒了好多里长城。无数具白骨暴露在长城脚下,孟姜女想:“即使见不到活的丈夫,也要把丈夫的尸骨带回去。”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实用五篇(扩展7)

——文山西华公园导游词通用五篇

  西华公园(又名三元洞),位于文山县城开化镇西面3公里的西华山上。据说,这一游览胜地,是清朝同治初年由一姓潘的和尚发起,由许多能工巧匠自动参加开辟的。到了光绪年间,又开始建造亭台楼阁,以后经过多次加工,增设了石级、凉亭,添置了奇花异树,称为“三元洞”,这是象征科举时代的“连中三元”。三元洞地势十分险要,气势磅礴,景色秀丽,洞内宽敞,空气自然流通,洞外亭台楼阁,层层叠起,雕梁画栋,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于洞口凭栏远眺,遥见山川*畴,盘河如带,可以把群山环抱的文山坝子及坝子上的田园、村落尽收眼底。洞周围树林茂密,气候清凉,是避暑和游览的胜地。

  西华公园始建于康熙初年,名西山寺。公园依山而上,山势巍峨峻秀,宕壁陡垂险要,岩洞宽敞如厅、幽然相通。山林碧绿苍翠,山花如霞,楼间雕梁画栋,匾额知鳞。亭台玲珑别致。雅静宜人。乳石晶莹剔透,色彩斑斓,石阶层层叠叠,犹如天梯,池水清澈明亮,静影沉壁。石雕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凭栏远眺。全城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历代文人墨客誉之为“文山大观”。景点分别有险峰、翠峰、伴月、玉升、半山诸亭。稍息宫、静雅轩、聚群堂、曲桥池,七叠岩萦列上下,大型石雕“九龙汇”兀立其中。木兰芬芳。柳影婆婆,紫微争艳,秋桂成林,多姿多色,各成一景。

  文山西华公园始建于康熙初年,又名西华寺,它座落在“西山”中段的西华山上,距文山城中心2公里,由三元古洞、猴王洞、云梯、九龙汇、楚图南铜像坪等重要景点组成。对于小朋友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动物园了。

  走进西华公园大门,上完十几级台阶就有左右两条路可走。往左走看到的是一架破旧的战斗机,虽然它破旧,但是它却代表着中国空军的历史,因此很多人都会在那里拍照留念。往右走时九龙汇,九条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它们有的藏头露尾,有的藏尾露头,有的首尾若隐若现。两条路的交汇点是稍息宫,在这里,可以稍作休息,吃一些零食,玩一些游戏。镜园里的哈哈镜能照出自己高、矮、胖、瘦甚至变形的样子,像《外星英雄》里的变形怪准备变形一样。三元洞位于西华公园较高的悬崖绝壁上,站在三元洞外凭栏远眺,整个文山城一览无遗,让人觉得心旷神怡!穿过三元洞,迎接你的将是挑战勇气和胆量的云梯,只要战胜这道难关,你将看到有趣的动物园。动物园里虽然动物种类不多,但还是能让你一饱眼福的!

  古老神奇而美丽的西华公园,敞开热情的怀抱,欢迎你的到来!

  西华公园(又名三元洞),位于文山县城开化镇西面3公里的西华山上。据说,这一游览胜地,是清朝同治初年由一姓潘的和尚发起,由许多能工巧匠自动参加开辟的。到了光绪年间,又开始建造亭台楼阁,以后经过多次加工,增设了石级、凉亭,添置了奇花异树,称为“三元洞”,这是象征科举时代的“连中三元”。三元洞地势十分险要,气势磅礴,景色秀丽,洞内宽敞,空气自然流通,洞外亭台楼阁,层层叠起,雕梁画栋,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于洞口凭栏远眺,遥见山川*畴,盘河如带,可以把群山环抱的文山坝子及坝子上的田园、村落尽收眼底。洞周围树林茂密,气候清凉,是避暑和游览的胜地。

  西华公园始建于康熙初年,名西山寺。公园依山而上,山势巍峨峻秀,宕壁陡垂险要,岩洞宽敞如厅、幽然相通。山林碧绿苍翠,山花如霞,楼间雕梁画栋,匾额知鳞。亭台玲珑别致。雅静宜人。乳石晶莹剔透,色彩斑斓,石阶层层叠叠,犹如天梯,池水清澈明亮,静影沉壁。石雕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凭栏远眺。全城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历代文人墨客誉之为“文山大观”。景点分别有险峰、翠峰、伴月、玉升、半山诸亭。稍息宫、静雅轩、聚群堂、曲桥池,七叠岩萦列上下,大型石雕“九龙汇”兀立其中。木兰芬芳。柳影婆婆,紫微争艳,秋桂成林,多姿多色,各成一景。

  西华公园(又名三元洞),位于文山县城开化镇西面3公里的西华山上。据说,这一游览胜地,是清朝同治初年由一姓潘的和尚发起,由许多能工巧匠自动参加开辟的。到了光绪年间,又开始建造亭台楼阁,以后经过多次加工,增设了石级、凉亭,添置了奇花异树,称为“三元洞”,这是象征科举时代的“连中三元”。三元洞地势十分险要,气势磅礴,景色秀丽,洞内宽敞,空气自然流通,洞外亭台楼阁,层层叠起,雕梁画栋,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于洞口凭栏远眺,遥见山川*畴,盘河如带,可以把群山环抱的文山坝子及坝子上的田园、村落尽收眼底。洞周围树林茂密,气候清凉,是避暑和游览的胜地。

  西华公园始建于康熙初年,名西山寺。公园依山而上,山势巍峨峻秀,宕壁陡垂险要,岩洞宽敞如厅、幽然相通。山林碧绿苍翠,山花如霞,楼间雕梁画栋,匾额知鳞。亭台玲珑别致。雅静宜人。乳石晶莹剔透,色彩斑斓,石阶层层叠叠,犹如天梯,池水清澈明亮,静影沉壁。石雕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凭栏远眺。全城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历代文人墨客誉之为“文山大观”。景点分别有险峰、翠峰、伴月、玉升、半山诸亭。稍息宫、静雅轩、聚群堂、曲桥池,七叠岩萦列上下,大型石雕“九龙汇”兀立其中。木兰芬芳。柳影婆婆,紫微争艳,秋桂成林,多姿多色,各成一景。

  文山西华公园(又名三元洞),位于云南省文山县城开化镇西面3公里的西华山上。据说,这一游览胜地,是清朝同治初年由一姓潘的和尚发起,由许多能工巧匠自动参加开辟的。到了光绪年间,又开始建造亭台楼阁,以后经过多次加工,增设了石级、凉亭,添置了奇花异树,称为“三元洞”,这是象征科举时代的“连中三元”。三元洞地势十分险要,气势磅礴,景色秀丽,洞内宽敞,空气自然流通,洞外亭台楼阁,层层叠起,雕梁画栋,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于洞口凭栏远眺,遥见山川*畴,盘河如带,可以把群山环抱的文山坝子及坝子上的田园、村落尽收眼底。洞周围树林茂密,气候清凉,是避暑和游览的胜地。

  三元洞从1981年起,重新修建,并新开辟场地104亩,建成西华公园。园内石阶上迎面就是石雕的九条蛟龙,五彩斑斓。相传古时候有18条恶龙,在这一带兴风作浪,伤害人民,住在西华山上的壮族青年阿侬,不顾生命危险,跳入盘龙江中与蛟龙搏斗,在诸神的帮助下,终于制伏了蛟龙,使18条龙分居于盘龙江的**,而且要口吐清泉造福人间,**各形成9个龙潭,流出清泉灌溉着良田。在右岸的9条蛟龙,为了显示自己改恶从善,造福人间的'本领,纷纷汇集到西华山来。九龙汇是人们怀念阿侬和诸神的功劳,用优美的线条雕刻艺术,形象的再现了这一神话传说。

  整个西华公园,一眼望去,那层层刀削斧凿的危崖巨石,气势雄伟,悬崖绝壁之上,点缀着16处亭台楼阁,大部分建筑在300米高的绝壁上,即惊险雄奇,又富有层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