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菁选

首页 / 调查报告 / | 2023-02-24 00:00:00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

  摘 要: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本文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和政策,调查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发现当前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始较晚,提供的服务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发布的信息不够齐全,指导的手段也较为单一。因此急需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度、知名度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切实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 调查报告

  一、引言

  我国高校从1999年起开始的扩招,如今已达十年之久。虽然到了20xx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大幅超过当年预计的占适龄青年15%的目标 ,但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却给每年的就业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15万,到了20xx年6月这个数据已经超过630万。然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没有随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xx年甚至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就业率从20xx年的77%下降到20xx年的70%。再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xx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 ,涨幅并不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文献综述

  就业指导的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学校就业指导的发展中经历了安置就业的择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两个阶段。1908年创建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之前,英美的少数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已开始尝试就业指导。20世纪20年代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并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开始了专业化的师资培养,推进了学校的就业指导运动。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影响,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开始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开始了专业化、规范化和课程化的发展。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20xx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xx]18号),要求高校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机构。根据教育部要求,20xx年起我国所有普通高校必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 ,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教育,规划职业生涯。

  可见,就业指导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业指导的对象、性质和所指的含义略有不同。本研究定义的就业指导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从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择业到规划学生发展的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相关的理论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国波士顿大学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教授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在我国应用最多 ,又称人-职匹配理论,他指出选择职业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质)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结果。另外还有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伊莱?金斯伯格(Eli Ginzberg)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职业锚等。其中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

  三、调查的过程

  1.调查地点的选择。本研究是在Y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

  2.调查样本的结构。根据研究的目的,考虑到实际调查的可行性,作者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在校内的学生,毕业班外出实*和找工作的学生暂时没有涉及到。

  3.调查对象的抽取。从各院系随机抽取了五个本科班,两个研究生班,并由这几个班级的班干部随机抽取本班在校同学作为调查对象,由于选取调查对象时所依据的标准只有在校内这一项,如果忽略极端偏差情况的发生,可认为本方式接*于随机抽样。

  4.问卷的编写。本调查研究所用问卷采用的是自填问卷,根据前期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参考,一共设置了28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搜集被测者的基本情况,还包括被测者的性格特点、自我认知状况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涉及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始的时间、指导的内容、工作人员服务情况、产生的效果等方面。提问方式主要是不定项选择题,被测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勾选答案,若有补充则在空白处填写。

  5.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不记名,由被测者带回填写,写完后回收。调查时间是20xx年6月下旬,实际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7%。

  6.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就业指导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学生有超过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专业就业指导服务的,并且有绝大部分学生(超过90%)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清晰,有少数学生甚至没有规划。因此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或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学生们希望能够尽早开始接受就业的指导,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期望从大学一入学甚至高中起就开始接受指导。看来,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不仅很强烈而且很迫切。

  2.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仅有6.9%的同学认为及时和10.3%的同学认为齐全;对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的评价中大部分同学态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时接触这些工作人员的机会很少,也没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资质如何,因此很难做出过多的判断。

  另外,在接受过就业指导的学生中,仅有3.4%的学生认为得到的帮助很大,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只得到了有限的帮助。没有接受过具体的就业指导的学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视的。

  3.大学生择业的现状。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为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据表3可以得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信息的来源和就业技能、观念、知识的`来源大都首选书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这个渠道却被排在了后面。

  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排名靠前的几项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指导来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做到的重要工作内容。

  4.对就业指导内容与方式的期望。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也设计成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

  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望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还是提供就业信息,其次是应聘技巧。而且大学生对提供就业实践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关于指导方式,大学生对目前普遍开展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并不十分感兴趣,大家对方式的选择还是十分丰富的,可见,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还需要更加灵活、生动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问卷中还设计了开放式的问题,让被测者畅所欲言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被测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把握不准确,没有起到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宣传也不到位,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五、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学生对这项工作的期望也是较高的。高校如果能够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切实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还可以有效缓解**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针对前文叙述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1.就业指导工作应尽早地展开。建议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着手开始基础的就业辅导,至少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就业的主要去向,介绍一些就业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提早做好准备。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应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没有专业的高素质工作人员为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或者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若能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系统开展这项工作,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光靠几个部门工作人员来展开,也不能停留在单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鉴前文提到的实战演练、互动沟通、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学生感兴趣方法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达到的效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虽然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切实地展开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宣传的不到位,造成许多低年级的同学并不了解这项工作,也不了解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可以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印成小手册,通过班委、或者以宿舍为单位,主动向大学生传播这类信息。

  最后,由于本次调查的时间有限,样本只选取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本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只是一个学期的数据;数据分析的手段也有限,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

  [5]梁业胜,黄翠瑶:《国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年第4期。

  [6]覃干超:《高师院校职业指导模式》,载《高教论坛》,20xx年4月。

  [7]王洋:《本刊调查:就业指导课"对口不对味"》,载《中国大学生就业》,200年11月,第32-34页。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

  昨天(25日),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x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 已签约 和 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 )达62。x%;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 已签约 和 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 的比例为52。x%,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x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x0元 3x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 已签约 和 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 的比例为49。x%,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x%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x0元 xx元,仅有x。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 3x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 3x0元,为54。x%。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x。62%的学生将**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 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 。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x。x%和51。62%的学生表示 不了解 和 不太了解 。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x。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x%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x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着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3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数学系的学生,进行普遍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28份,回收128份,有效率为100%

  3.调查时间为20xx年**月。

  二.调查目的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人们对爱情的期待与憧憬;“两情若是久长时,有岂在朝朝暮暮”是人们对爱情的一种态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人们对爱情的承诺。而如今在学的校园中,爱情的种子也正在萌芽。都说恋爱是当今学生的一堂必修课,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同的人由于性格的不同以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恋爱观,从而导致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处理恋爱关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积极健康的恋爱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业与生活有促进的作用,消极错误的恋爱观而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的消极影响。每一段恋情都应该是纯洁的,自由的,是不能用物质去衡量的。每一段恋情都代表着一种尊重,一份责任,是需要用真心与真情去维系的。而这种理想的恋爱观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出现,甚至一些学生出现了错误消极的恋爱观,如过分地看重对方的物质基础、恋爱至上甚至失去理智、对待爱情的态度不认真等等。这种恋爱关系容易导致双方恋爱关系的破裂,也会影响正常的学*生活,甚至会酿成悲剧。出于这一现状,我们对佛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本校学生的恋爱观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阵对问卷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有助于他们正圈理恋爱与学业、恋爱与事业、恋爱与生活的关系。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并正确引导学生恋爱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学生在刚刚踏入学校园,对未来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对爱情同时也是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在学生中进行恋爱观调查能够为学生的感情生活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也能为恋爱观教育的一系列其它活动提供一份客观可靠的数据。

  三.调查结果

  1.对于一学生来说,已经渐渐适应和*惯了学的授课方式,并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学*计划,和人生目标。但是对于老师来说,还要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同学们的接受需求。同时,还要适时加强对学生们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制定的正确引导。

  2.目前一学生中还存在着人际交往上的困难,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处理好关系,应该增强自我的吸引力,赢得家的肯定,同时,还要多多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胆识,拓展自己的能力。

  3.学校也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在饮食上,学校要特别注重各民族的饮食*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这样学生们才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无限的学*中去。

  4.为建设和谐校园,学校应该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多多提供一些投递意见和建议的专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映学生的心声,相信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佛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20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一学生表示支持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对,对于恋爱动机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纳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16人,女生各16人,以下是几个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方。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四学生共有32人参加填表,男生16人,女生16人。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4.对于恋爱与学*,12人表示同等重要,

  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学生看来,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部分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好的选择。

  五.总结与建议

  1.在我们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1/5,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谈及您对恋爱的理解时选择a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的同学占.28%而选择b只是为了空虚打发时间没有多想的只占2.4%说明我们多数学生对待婚姻还是持比较负责的看法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方。

  7,在问及您认为恋爱和学业之间有何关系这个问题时有51.7%选择b爱情是一种动力,可以促进学*,男女朋友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促进学*,而只有2.4%的选择a学*与恋爱二者不可兼得,谈恋爱肯定要影响学*,从这个答案中可以看出我们班还是比较支持恋爱的。

  在学里,适当的爱情还是需要的,但我们不要过度的沉溺在爱情中,不要在热恋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毕竟学生活是我们学*和适应社会的关键时期,不能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抛弃了。对于爱情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稳心,正孺对爱情.

  我们现在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针对这些问题总结几点建议:

  建议一:学校可对在校学生进行恋爱心理的健康教育

  某种程度上讲,恋爱观是人生观的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只有加强教育和管理,才能助学生正确看待爱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引导他们正圈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将来成为建设伟事业的接班人。

  建议二:从学生自身做起,正确看待爱情并处理好爱情与学*的关系,当代学生要从自身做起,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建议三:摆正爱情的位置

  首先,我们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当是事业,只有伟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

  以上都是我根据统计出来的调查结果写出的报告,相信我们只要把握好恋爱的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我们的幸福才会开花结果。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4

  调研背景:

  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一、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到1000或XX到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5

  第一、慎重选择创业项目

  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很要害。要选择有发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竞争不激烈的非传统行业。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三个行业具有发展前景。第一,互联网将来有很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子商务。第二,农村市场有很的发展空间。设想一下假如农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块钱,能够拉动几个GDP的增长?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抒阔的。当前传统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新能源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还对环境不产生破坏作用。

  第二、选择项目别抛弃专业

  学生创业最好不要选择开饭店、卖菜。因为开饭店卖菜之类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会比你做得还好,不要与他们抢饭碗。在学里学*了三、四年,已经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创业,这是中学生所不具备的。脱离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项目,那就是浪费学三、四年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专业元素,发挥特长,需要的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创业

  给学生们作讲座的时候,问到创业什么最重要,多数人回答都是“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创业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经验和能力,第二、人脉资源,第三、资金。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没有经验,刚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败,即使别人给你资助,你也会赔。学生靠什么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时,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强的人,增加一些人脉关系,这样就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注重人脉关系积累

  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脉关系的.积累很重要。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人脉关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扩展人脉关系,多结识比你能力强比你有钱的人,寻找他人给你投资时,对你认可的有钱人就会给你投资,这就是人脉关系作用的显现。你拥有了能力经验而且选择的项目非常好,又结识了认可你的有钱人,自然有人会给你投资的。

  第五、在创业中创新

  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维,新的想法。学生创业不要做传统行业,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优势。假如你发现自己有一个比别人强的特点,比如说你财务比较有优势,暑假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打工,哪怕不要钱,可以补充财务知识,毕业之后找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学生怎么创新呢?要根据现有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路,创造新的模式。

  第六、积极募股别负债

  学生创业怎样“找钱”?一般的学生会找家人和朋友借钱,是不好的。因为你负债后心理压力,做事轻易冲动,冲动的结果是失败率很高,不适合创业。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资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条船上,会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债,别人不会关心你。怎么样去募股呢?这要靠机遇,第一,找一个比你能力强、比你水*高、也有钱的人给你投钱,他只投钱,什么都不管,然后坐等分红,你再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干。第二,找一个有钱人投资,他比你有能力,给你投资,你们一块干。

  总之,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无疑为学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使学生获得了全方位的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优惠政策供学生创业,可以说,创业虽比就业下得决心要很多,但这条道路却比就业明朗许多。“赚钱还是赚小钱,取决于你的战略”。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6

  调查内容:

  就业现状

  调查地点:

  北海市

  调查对象:

  大学生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4日

  今天,手里揣着几分调查问卷表,踏上了去北海的快班,内心打好了满腹的草稿。暑期的社会实践调查从此拉开序幕。看着窗外烈日炎炎下劳作的农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一群奋斗在城市最边沿的铁杆战士。觉得他们似乎是沧桑的代名词,却又同样是坚强的象征,心都的滋味难以言表。至少他们是值得敬畏的吧。把思绪收拢,转瞬间想到了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今后又会面临着怎样的.就业难题,又该如何抉择呢。希望此次的调查能让我有点收获。

  四十分钟的路程,转眼就过去了,呈现在我眼前的俨然已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沿街问了许多人,才找到了人才市场的去路。我来的大概不是时候,觅职的人不多,在一旁察言观色许久后,终于鼓起勇气像一位面善和睦的大概有二十五六岁的姐姐走过去,她正在看公告上的招聘启事,见有人靠*就不经意的扭转头来瞄了一眼,很快,又专注地转过头去了。我喊了一声姐姐,然后说明我的来意,她好像挺有兴趣,问她能帮上什么忙。第一次就遇到这样一位热心肠的人,我暗暗庆幸,我就马上拿出了一份调查问卷表,请她帮忙填,并且随机问了一些问题。

  还是很客观地就问:“你对现在就业现状有何看法和感想吗?”她咧嘴就说:“其实找工作的人都知道,要想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谈何容易,像我们这种人口大国,不被竞争压死才怪呢!”她还说她换了好几个工作,因为工资太低,加之工作太累。我暗自想,受点苦不算什么,人总要踏实地干好几件事情,听着她说到最后。发现她有点心高气傲,在对待工作上。不过还是很感谢她帮了我一个忙。

  目送她远去,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直浮现于脑海:为什么在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时候总有些人还在选择工作的时候百里挑一呢?并且他们还是处在就业压力的风口浪尖上的。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吗?不过还是从她身上获得了点启示。她说,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人脉是关键。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是沿着家里为之铺设的黄金大道直奔的高新阶层。剩下的只能捏着一纸文凭为工作四处奔走。对她的论调,我表示的赞同而频频点头。这话说到我心卡上去了,显示终是有点残酷的。她,这样一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姐姐,算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吧,为生计而奔波,而我何尝不是正在奔波着呢!以一种自己奔跑的姿势出现在求学的道路上,事实的本质还是为生存打拼。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7

  学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成才直接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而今,正处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是青年一代重塑价值观的年代,为了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和引导。文学院实践队开展了一次对文学院及文理学院(本部)学生的思想状况的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主要涉及生活、学*、行为*惯、道德、价值观及心理品质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思想健康状况总体上情况比较乐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发现文学院学生具有一定人文素养,能秉承文人的气质,在日常行为规范、学**惯等方面表现较好,而文理学院的学生较文学院表现相对较差,突出表现在日常行为规范及修业文明这两个方面。同时我们还发现当代学生价值观的不稳定性,以致原有的道德判断标准,是粉念出现了动摇的倾向。

  一、思想状况的现状及特点

  (一)生活学*品质方面

  1、生活*惯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网络文明,调查发现80%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文明用语和礼貌用语, 90%以上的同学在食堂,开水房能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这说明绝部分同学的某些生活行为*惯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19%的同学有上网浏览不健康内容的经历,67%的同学为了赶时间而踩踏草坪,65%的同学有丢热水瓶的经历,这说明学生在某些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不严,存在一定的缺陷。

  2、学*品质

  学有着其特的教育特点,相对自由的学*生活空间给当代的学生提供了充裕的自我发展时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隐患和问题。众所周知,学的学*靠的是自觉,过多的课余时间使许多从严格管制的高中出来的学生们迷失了方向。关于学*品质的问题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自主学*情况、课外活动等。调查显示文学院有81%的同学能按时上下课,其中文学院有7%的同学经常迟到早退,文理学院则只有67%的同学能按时作息;在课堂纪律方面,23%同学经常自己做自己的事或者打瞌睡,75%的同学偶尔也会,这说明,学生中存在以消极对待学业的同学。当问及去自*室或图书馆的频率时有47%的同学一周去3次,45%的同学都少于3次,这说明,学生课外自主学*的意识不强;在“你对什么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感兴趣”一题中,有69%的同学对文体活动感兴趣,37 %的同学对学术活动感兴趣,有14%的同学对科研活动感兴趣. 可以看出,文学院学生对文体活动及学术活动也有很高的热情。从总体上分析,文学院学生的自觉性普遍高于文理学院,而且两个院的多数同学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二)道德品质方面

  在道德品质方面的调查主要包括道德准则和价值观两个方面。在“如果一件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有85%的人都做过,你会做吗?”一题中,有13%的同学表示一定不会做,这可以映出一部分学生能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为人处世有一定的自主性,同时我们也可以总结出部分学生没有正义感,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回答“见到认识的老师是你会?”的问题时,33%的同学会主动上前打招呼,更多的同学择选了“视情况而定”,这可以看出,学生尊师重教的意识很强,能做到尊敬师长。在问到“是否在学校上当受骗时”60%的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事后多数人也是忍气吞声,这说明我院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少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对价值观的考察中涉及的问题有助人为乐、对身边不文明行为的评价,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以及对目前社会道德的认识等。调查发现有46%的同学表示会乐于助人,7%的同学想助人但怕惹麻烦 ;在对“看到有人打架或者是在路上骂时你的态度”的回答中,60%的同学认为自己会瞧不起这些人,觉得他们没素质,32%觉得这是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失败,“公交车上看见有需要座位的人而身边的年轻人又不让座位时,你会?”95%的同学都选了“觉得年轻人应该让座,但只是在心里想”这可以看出,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已较成熟,但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向。在对个人思想品德的认识中56%的同学认为个人思想品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这说明有超过半数的人怀疑自己是否有必要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

  (三)心理品质

  对心理方面的调查主要是从是否有心理问题和学*生活心态入手的。调查显示在多数时间里, 60% 的同学的学*生活心态是很*常, 20%觉的无聊,生活没什么意思,18%积极向上,觉得生活充满希望。从调查数据看,我院学生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还是积极的,立志成材,全面锻炼,争取有所作为是他们人生观的基本点。但是,也存在很一部分同学觉得生活很*常,从侧面映出了这些学生被动的学*心态。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问卷中有一道直接映学生心理状况的问题,其中7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过部分学生在多数时间里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自身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随意踩踏草坪,拿他人的热水瓶的行为是比较常见的,生活中的小事不仅能真切映一个人的思想状况,还能判定这些学生的思想立场不坚定。在涉及比较的利害关系时,这部分同学有可能对自己要求不严而做出有损人利己事。在学*的问题上,也存在以游戏化的心态对待的。在学*生活品质方面最的不足之处在于,多数学生没有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自己,缺乏应有的自律,此外学术意识和科研意识不强。这与学生在行为文明和修业文明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为以后在对学生在语言文明、修业文明、等方面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思想道德方面,主流的价值观是可以肯定的,但在价值观被高度浓缩的时代,很多同学出现了信仰危机,道德的判断标准出现了动摇,映在问卷中则是有8%的同学认为在公共场合骂或斗殴没有什么不了的。

  在心理品质方面,多数学生有很的心理波动,有偶尔的心理困惑,觉得当今社会压力太。此外,浮躁和很强功利心理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学校宣传引导不够

  学校的教育不利于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如“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所说,草坪上的“路”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周围的环境影响,加之潜意识中的不重视,学校又没有适当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许多日常行为方面出现了低素质化。在“你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看法”一题中只有15%的同学满意,77%的同学认为一般般。可以看出,学校在对学生思想行为健康方面的引导比较欠缺。

  (三)社会对学生思想文明的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没能给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由于我国开放三十年的时间里压缩了西方同等时期几百年才形成的价值观,社会上主流价值观的扭曲变形造成了学生对到的力量的不信任。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在开放过程中西方文化和道德观念汹涌而来,一贯提倡的道德风尚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西方文化中积极因素逐步融合,作为吸收外来事物最迅速的学生也经历了从茫然无措到兼收并蓄的过程.难免会感觉到社会道德的沦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似乎每一个人一夜之间都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经济人。学生们发现这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我们不得不承认认,经济的发展的结果是几代人的道德沦丧,这也才有了高达56%的同学认为道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的结果。调查中还发现有60%的同学有被骗的经历。学生涉世未深,在他们作学生时从社会上得到的很可能在走上社会后回报给社会。

  三、关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的几点建议

  学生,国之未来.扫除学生不良行为*惯.关键在于让学生自身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素有小社会之称,但教育学生的主要职责依是在学校。为了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生修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管理和宣传力度

  包括在校学生生活学*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加强课堂考勤,课堂纪律的管理,加查课力度;其次要加强寝室管理,包括卫生、寝室活动等;提倡男女生文明交往;可以以倡议书、班会、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学的特殊环境,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存在压力的,出现矛盾心理时适时的心理引导对学生形成正确稳定的价值观有很的促进作用。心理辅导的范围应该扩,不仅要面向自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面向自认为心理健康的学生。讲座、召开班会等形式都是行之有效的。

  3、引导带领学生认识社会不公*现象

  学生对当今社会不公等问题的认识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在这一点上学校主要应该从给学生提供认识社会的途径方面着手。学生的视野,看问题的前瞻性都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引导是不能忽视的。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8

  *年来,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一、当前学生就业现状

  社会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

  xx学劳xx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一书中指出,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学*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中国也要办*10000所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xx年北京团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xx元,认为20xx-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学生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xx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xx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xx学校长xx认为,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xx至4000元,低于月薪20xx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

  二、导致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就业信息不足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那么用人单位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就很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而且人才交流市场开发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就业信息的筛选。

  2.用人单位方面原因

  首先,**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冲击了学生就业。**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1998年以后,随着**机关进行机构,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重点院校的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3.高校方面原因

  高校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学毕业生在城市、企业、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数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方面原因

  I.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II.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xx年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xx元。

  但*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学生对此感到很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戒备心理。《中国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学、3万多名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

  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

  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同时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

  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很多毕业生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却不能正确认识,盲目一味要求工作待遇,期望过高。

  III.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三.促进学生就业的措施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力度。要加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扩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学生提供服务。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助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学学*生活,养成立思考、自觉学*、努力奋斗的良好*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

  对于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学生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9

  摘要:恋爱已成为学普遍的现象,然而学生处在特殊的时期,其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生活,也会影响学生的事业和前途,影响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年来,传统的学生恋爱观不断受到着各种因素的冲击,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

  引言

  随着开放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的校园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各校园因此每年都会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原因而跳楼或割脉的现象。因此,我院心理中心联合调研部开展了《关于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助我院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本次调查针对我院学生,采取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300份,其中有效问卷1173份,有效问卷占90.23%。我们将这1173份问卷全部用于数据分析,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0%的同学选择了非常欣赏父母的婚姻;18%的同学选择了欣赏父母的婚姻;51%的同学选择了不太欣赏父母的婚姻;其余21%的同学选择了不太欣赏父母的婚姻。

  2.8%的同学接受过很多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29%的同学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47%的同学很少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16%的同学一点也没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

  3.7%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很强;20%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强C38%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不太强35%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不强。

  4.23%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赞同;36%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批评;26%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严厉批评;15%的同学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不管不问

  5.做的同学有12%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非常正确;28%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正确;37%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太正确;23%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正确

  6:22%的同学在校经常进行过恋爱观教育;34%的同学进行恋爱观教育;26%的同学在校不太进行恋爱观教育;18%的同学从没进行过恋爱观教育

  7:对有恋爱现象的学生2%的学校选择严厉批评;有8%的学校批评;44%的很少批评;也有46%的是对此事不管不问

  8:对最喜欢的老师是否影响自己的恋爱观4%的选择影响很;16%的选择有影响;有45的同学认为有点影响;35%的认为没有影响。

  9:在你的同学恋爱的多吗?27%的选择有很多;38%选择多;22%选择不太多;也有13%的选择没有。

  10:你的同学对你的恋爱观有影响如何?26%的选择了非常积极;38%的认为积极的;19%的会选择有些消极;17%同学会消极的对待恋爱观。

  11:28%的同学认为学生恋爱应该非常真诚;58%认为学生恋爱要真诚;12%的认为应该不太真诚;2%认为不真诚。

  12:37%的同学认为男、女朋友亲昵非常正常;56%认为正常;5%认为不太正常;只有2%的认为不正常。

  13:28%的同学认为看待电影中男女接吻非常烦怒;32%的同学认为愤怒;25%的同学看影视上男女接吻只是有些愤怒;15%同学不愤怒可以理解的。

  14:1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非常想交一个;2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想交一个;3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有点想交一个;1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没有想要交一个14.1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非常想交一个;2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想交一个;3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有点想交一个;1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没有想要交一个

  15.16%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非常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34%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37%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有点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13%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不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

  16.12%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非常合理;27%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合理;45%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太合理;16%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合理

  17.32%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非常正确;44%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正确;18%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不太正确;6%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不正确

  18.5%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非常好B32%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可以;34%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不太好;D29%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不好

  19.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相信为爱殉情的人;13%的同学选择了相信为爱殉情的人53%的同学选择了不太相信为爱殉情的人;32%的同学选择了不相信为爱殉情的人

  20.9%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非常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21%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34%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有点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34%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不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

  21.11%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23%的同学选择了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34%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32%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

  22.8%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12%的同学选择了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36%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44%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

  23.27%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34%的同学选择了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32%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7%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

  24.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认同婚外恋;2%的同学选择了认同婚外恋;38%的同学选择了有点认同婚外恋;48%的同学选择了不认同婚外恋

  25.3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35%的同学选择了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21%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12%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

  总结

  通过对学生恋爱观问卷调查,并结合实际,我们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学生恋观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所助。

  学生恋爱的几特点及相关原因:

  1、爱情至上,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认识的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极点,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然处之。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有的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一旦失恋以后就悲观厌世,精神萎靡,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没有了动力。

  2、相互攀比,赶潮流而行。有些同学谈联爱不是未来寻觅知音,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看到别人成双成对,自己心里难以*衡,于是随流也追求异性,从此而产生某种心里的满足感以极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此类同学在调查中占了4.8%,他们对待爱情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

  3、相互炫耀。有些学生在择偶的时候非常注重对方的外表的。认为外表美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内在美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没有用处的。相貌好,有一幅美丽的外表,才能在朋友中炫耀,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脸上有光彩。这虚荣心的诱使导致对恋爱观理解的扭曲,互相炫耀、盲目追求外表。

  4、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代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这种行为实质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5、主观事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把爱情放在首位,一旦坠入情网就本能自拔了,强烈的感情冲击,各方面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成就事业的热情一天天冷却,爱情逐渐成为生活的惟一追求,这样也许就影响到就业,严重点则直接影响了好前途。

  6、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以前的学生,谈恋爱多追求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能把自己的感情控制在社会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很少有越轨行为的发生,使爱情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而现在的学生对性行为抱不严肃的态度,认为这是“个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随心所欲。在当前社会格调低下的性文化泛滥,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的世界正处于无栅栏状态,黄色的信息随处可看到;另外,学生受西方的“行自由”、“性**”的思想的影响。影响了部分学生的两性观,过早地打破了性的防线。不再象以前那样的注重贞节了,甚至有人把性当作一种娱乐,追求性刺激作为与异**往的原因与目的,也有学生认为“性”这种生理需要同“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对学生的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的不断扩,学生的恋爱观也变得逐渐开放起来了。

  7、爱情承受能力较弱,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因失恋,失志,失德者,虽属少数,但影响很。

  对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对待恋爱。正圈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是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的伤害。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要做到对别人的起码的尊重。

  3、要正圈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通常宣泄的方法有: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哭一场,可以使情绪*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2)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3)转移注意。时常要想起以前和恋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4)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5)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向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恢的环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

  (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4、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文化、个性等因素,但什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蒙蒙隆隆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有道是“思想,思想,时时在想,不是想东就是想西。”而且学生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一是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二是加强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助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0

  当代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学生带来了相当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全国学扩招后,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

  为了促进广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人才网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三支一扶”、“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实*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由于我国许多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尽管我国学量扩招,每年生产出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差强烈。临*年底,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日走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直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量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的差距。

  “毕业即失业”已成为当今不少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宁愿“为理想而待业”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现在,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结合我市实际,特别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扶与补贴。

  据我最*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扶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通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1

  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底,将有1x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

  由此可见,一些企业认为经济危机也是转机,在这个转机的过程中,良莠不齐的企业进行了自然而然的优胜劣汰,使得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以后的发展会更加规范。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二、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影响

  1。负面影响

  首先是大学生本人,原本以为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原本以为大学毕业可以养活自己,原本以为找个好工作赚钱可以孝敬父母;没想到考上大学后是“天之棋子”(自己的命运任天摆布),没想到毕业后还没上岗就已下岗,没想到本应自力更生却还要父母牵肠挂肚,这些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可谓不大。

  其次是对大学生家庭的影响,本来大学期间就花了很多钱,大学毕业后还得为孩子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更主要的是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给孩子带来的精神压力。家长真想把这些压力都揽到自己身上,既着急又没有办法,有些家长甚至希望孩子有点事干就行,哪怕一分钱不挣也行。

  再次是社会压力,有那么多人不能就业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社会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变成更多的其他社会问题。

  2。正面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高校、企业也都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着自己的思考。

  **从财政上予以支持,虽然有些措施是短期的,有些效果是表面的,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问题,**还应该在教育改革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有效的投入。

  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虽然每个学校都在做着虚假的就业率统计和报告,但是有些学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比如有些学校的计算机院系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应该说这些学校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

  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教育问题,却间接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企业一开始考虑的是如何能获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胜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业在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业工作。而一些培训公司也应运而生,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训练后的大学生相对会更快地胜任工作。有些民营教育机构更是集合这两种方式,直接模拟企业的技能环境,请企业的人来授课。这些企业和相关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及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劣势凸显出来,这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无疑是一件好事。

  三、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

  很多培训机构认为x年将是就业培训的又一个转机,毫无疑问,对于找不着工作的大学生,培训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机构还承诺负责就业。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培训机构的承诺并不能兑现,而很多认证培训除了一纸证书外,并没有为参训者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连参加培训的人自己都知道,这是自欺欺人的没有办法但又不得不试试的办法。

  而一些真正关心培训内涵,注重技能提升的培训机构,如果没有承诺就业出口,如果没有相关的证书,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诺就业但不能兑现,无疑是饮鸩止渴,还是自取灭亡。因为大学生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如果找不到工作,和没本领没有什么差别。

  问题在于能不能找到工作上了,这是企业的事情。但是目前情况下,保守和收缩策略的大绝多数企业,不可能招聘大批没有经验的新员工,因为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为新员工支付的薪水是企业直接成本,这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于是**出面了,出台了一些财政政策,企业接纳大学生可以得到补贴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求半年后企业必须接收该员工,而大多数企业不能保证半年后经济形势会好转,因此不愿承担这样的用人风险,因此对于这一政策也并不敢尝试。

  是不是可以将这些综合起来考虑呢?大学生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问题,很多人只要是有个工作不赚钱也可以,企业也要考虑如果经济形势好转人才补给如何解决,**考虑的是大学生有工作干可以解决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那么在此阶段,大学毕业后可以视为见*期,由企业接收并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当经济好转的时候,企业就会储备了一定的补给人才,而大学生无论选择是否留在该企业,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职也不再是一件难事了。而**的补贴可以一部分用于补贴企业实训的人力成本和场地设备成本,一部分用于补贴大学生的见*期间的生活费用,这就解决了企业的一部分问题,也解决了大学生家庭负担的一部分问题。同时一部分培训机构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于培训机构来说,真正要考虑的应该是究竟能够给受训者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带来多大的价值,作为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势是什么,考虑的不仅仅是就业难带来的收益机会,更应该是对教育本身的思考。

  总而言之,目前既要解决大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问题,又要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问题。因此,**的补贴的钱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钱花了,大学生只是延期几个月失业的情况发生。大学生自己花钱参加培训,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虑能否学到真实的本领。

  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一直都存在,经济危机只不过是让问题体得的更加尖锐,如果能借助这次经济问题,加快对教育的探索,加快**职能的探索,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也许是件好事。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2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 僧多粥少 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 漂浮 于社会。广东省副**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xx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xx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 就业难 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 就业难、易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 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 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 世界是你们的 要有历史的使命感

  为x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考证存在盲目性: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3、对企业不够了解: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2)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四、大学生就业政策

  1、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虽然会不*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单位将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3、民营企业将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将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

  4、就业空间将就一步扩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可能。

  5、人才市场趋向在转变

  据调查显示,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的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这就要求我们大学毕业生,必须在毕业后,继续学*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解决大学生 就业难 的对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们学院毕业生*三年的就业率虽高,但仍面临着 就业难 问题。要有效解决此一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端正就业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构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可分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其中,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求职者才会显得 有内涵 。而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越来越成为 双向选择 成与败的关键。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则是能否持续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关键。

  2、进一步端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意愿。

  这些事例和数进一步向我们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当前年轻人的求职意愿明显偏离社会用人需求。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大学生 就业难 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职业*等观、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已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3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

  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和大学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

  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

  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

  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

  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着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

  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4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慢。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胜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慢。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其次则胜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实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

  2、在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

  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

  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4、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家收集的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其实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调研通过研究学生就业素质,并对其调查,了解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台。

  关键词:学生,素质,就业,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xx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常心。

  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学校园培养的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5、学生恋爱现状调查报告

  对于文化水*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之外,恋爱也是热门话题之一。那么我校学生是怎样看待学生谈恋爱的呢?他们的恋爱观又如何?在择偶的时候哪些才是他们看重的呢?就这些问题,我院社调部、女生部对全校八个院系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恋爱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42%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1%的同学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学期间谈。以上数据表明,学恋爱绝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二、三年级以43.4%和44.4%的认可率被认为是恋爱发生的集中年级,而文法、管理、外文等文科院系则被认为是恋爱发生最为集中的学院。

  关注学爱情的普遍,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

  45.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的确,进入学后,摆脱了高中式重压的机械学*,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而且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考试等都可能给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另外,一些学生对信念、价值和自我长期把握不定,而在恋爱中则有人来共同分担茫然、沮丧的情绪,从而缓解了压力。部分正在恋爱的人也承认,或多或少的存在“找依靠”的心理。

  赶潮流会导致恋爱的发生?17%的同学是这样认为的

  这与从众心理有关。在一个群体中(如一宿舍),如果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处在青年期的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他们不会“逆潮流而动”。

  赶潮流还与周围文化环境的诱导有关。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

  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有恋人是证明自己魅力的重要方式?他们非常需要他人的赞同,“有人爱”似乎是自身价值的某种证明,自然他们也就走入了恋爱的阵营,显然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但,还有一种呼声是高涨的,他们说是因为“真爱”如果说学爱情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希望它成为恋爱坚定且唯一的理由。

  总之,学生恋爱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提醒家,恋爱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健康的.爱情是把双刃剑,害了别人也伤了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够端正恋爱动机,用真心呵护感情。

  恋爱行为面面观

  a、关于某些学生频繁更换恋人的行为,31.0%的同学认为,他们是在寻找更合适的人。认为是“喜新厌旧的思想在作怪”“过强的爱情征服欲和占有欲”、“是在玩弄异性”的面呼声则占据了*七成。有位二女生甚至气愤地指责“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不配称之男生”。专家认为:初进学,思想的放松,内心的空虚,往往让人轻易的坠入爱河,而过少的考虑对方是否真正合适。随着交往的深入,矛盾产生,裂痕出现,他们开始省自己是否真的找到了所谓的“人生的另一半,今生的唯一”,思考后的一种可能即寻找新恋人。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若夹杂了其它目的则是可耻的行为。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应该以此为律,让爱情纯洁起来?

  b、安静的自*室、优美的人工湖、飘香的食堂……随处可见一对对恩爱的学生情侣。但他们似乎并不顾及周围人的目光,当众喂饭,甚至拥抱、亲吻。就这个问题,广同学也有自己的看法。二成的同学认为不合适,但这是别人的私事,我密不着,也有五成的同学认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对其他同学有不良影响,应该管一管,还有二成的同学则认为“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不会这样做”。只有一成的同学胆表示“恋人之间这样很正常,我有恋人也会这样”。

  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份亲昵。”恋人间的举动并不是评定感情是否深厚的标准,这种较私人的行为似乎并不适宜在公共场合公开表露,同时也侵占了公共空间。而且,半数同学对此种过于公开,过于私人的行为表示感。所以我们建议并提醒家:在公共场合请注意您的行为。

  c、开放二十年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变化,得风气之先的学生们的观念就更加前卫。和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相比,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立的见解。在如今的学生眼中,同居已不再是一件新鲜事了,对此我们的同学持什么态度呢?调查结果显示37.8%的同学认为短暂的快乐过后带来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更多的无奈;29.0%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这是严重违校纪的事情,应予以管制;不过,同时也有24.9%的人对此表示接受;还有5.7%的人则欣然赞成。

  以上数据表明,当代的学生对同居的看法已经不比20世纪末时那么敏感。

  当代学生择偶观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按照各选项的得票率排序,制作出表格(见附表)。

  在学生人群中,把理想爱人的条件转向注重有内涵,注重人品,是普遍的一个趋势。在本次调查中,男、女生均把“人品”作为了第一要素,而经济状况、身高等已不再是择偶的主要因素。这映了广同学成熟的爱情心理。但其中,我们又可以看到男、女生的一些不同:对于相貌的要求,男生要高于女生不少;而对于知识能力的要求方面,女生又要比男生看中的多。

  不可不说的话题失恋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失恋后,顺其自然比例于痛苦忧郁,且呈显著性差异。88.2%的同学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情绪,转移到学*或者工作中去;只有12.8%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会悲观失望不得解脱,甚至心理失衡,有报复倾向。且个别同学表示当他们示爱被拒绝或爱情关系结束时,曾企图自杀。

  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那么,失恋也应是。这必定会对当事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此时,除了借助朋友、家长等外部条件助分担,更重要的是依靠个人调节化解阴影。专家建议,最有效的调节方法是给自己找事情做,填充所有空白时间,以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相信时间是愈合伤口的最佳药方。

  爱情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一直是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对适度的学恋爱是理解的,祝福的。但我们仍要提醒热恋中将要迷失或已经迷失的同学们:学是装载我们人生“知识之车”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请同学们慎重把握,不要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

  在此谨愿广同学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爱情观,用理智经营爱情!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菁选扩展阅读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菁选(扩展1)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菁华5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

  随着*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我和其他两位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团队用问卷形式对西南政法大学的同学做了一个不完全的调查,问卷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对没每一个大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调查内容:

  一·大学生对就业形式的认知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的。有绝大多数人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75%的人认为就业形式严峻,就业难。17%的人认为形式正常。看来许多人对这问题没有偏离现实。就业形式的严峻迫使大学生在大学里努力的学*知识,严峻的形式也是大学生学*的压力。所以,认清形势将会帮助你更好就业。

  二·就业的砝码

  问卷里提到专业、学校、个人能力,什么对就业的帮助最大。5%的人选择了学校,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这样不公*的现象,或许她的招聘广告上写道“只招211工程大学”。大学的名气对就业确实有影响,但是进入名牌大学的人却是少数啊。总体上来看,其他大学的就业率也不差。11%的人选择了专业,社会上流传“选好学校,还不如选个好专业”。专业对以后就业确实有影响,比如某大学的王牌专业,它的就业率就一直很高。但是就业以后,经常会出现专业不对口。专业只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90%的人赞成个人能力才是就业的最大砝码。有了能力,无论走到那里就有饭吃。但我个人认为,你没有那块敲门砖,进不了那扇门,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光有能力是不行的,你得有一定的资质,文凭。

  三·怎么样就业

  谈到通过什么方式就业,也不过这几种方式:校方推荐、找关系、靠自己。这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举一个例子,但不是绝对的。一个农村的孩子大学里学业**,没有被校方推荐就业,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帮助他,他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找一份工作,但是糟糕的是能力又不是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失业了。这就是许多大学生失业的原因。15%的人认为就业要靠父母和亲戚,这是走向岗位的捷径。81%的人凭自己的实力找工作,这是当下最普遍的现象了。什么北漂一族,下南洋啊……都是大学生为了工作,靠自己在外面打拼。多么鲜活的例子。只要是自己愿意,凭自己的双手肯定能够为自己谋得一*之位的。

  四·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学生对工作的初期月薪的期望值到底是多少呢?45%的人定位在1000~1500元/月,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我看到的啊,普通的洗碗工月薪是800~1000。那么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定位就是比洗碗工高那么一点,这也是因为就业难造成的问题。许多毕业的大学生认为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幸运的啦,慌不择路,什么职业都可以,最紧要的是能够有钱可赚啊。1500~3000元/月,这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的啊!46%的人对自己的期望就在这个层面,当她们出入社会后会发现许多现实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驰。合理的定位将会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面,就业的机会也会更多。

  五·留守或外出

  究竟在哪里就业也困扰着很多大学生。选择家乡还是外地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家乡,是自己出身的地方,那里有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在家乡工作的话,适应工作的速度肯定会很快,自己的亲人也在那里,可以提供很多帮助,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在异地工作,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大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弊在于,大学生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可能对气候不适应,没有亲戚朋友,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面临危险。59%的人选择在家乡就业,18%选择在外地就业。看来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检验不仅局限于家乡,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外地,在那里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六·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当下流行。我们会在报子上看到某大学高材生卖猪肉,某大学生卖包子……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两个,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了。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一石二鸟的举动。一是缓减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二是解决自己的就业的问题。59%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显然很多人对就业也是有两手准备。光靠企事业单位来吸收毕业大学生肯定是不够的,如果还是一味的等着招聘的话,那好比在抹杀机会。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工作的渴望的结晶。

  结论和建议:

  *经济体的壮大,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带来了可观的gdp,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大学生就压苦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不是一两年的事了,是*长期积累下的问题。经济的壮大,对人力需求增多了,高科技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走上了这座独木桥,在激烈的竞争中失业。严峻的形式依然没有改变,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

  怎么解决大学生就业苦难的问题呢?

  教育体制需要改革,高校扩招是造成就业困难的问题之一。*的高校扩招,生产出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大学生的价值也在不断的贬值。高校只知道扩招、再扩招,收钱,还是收钱。他们有为自己生产出的产品想过吗?到底销路怎么样啊?厕所里的环卫也是大学生。高校理应制定出一套方案解决这个问题。企业法人应该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企业的,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大学生人才的。所以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一大支柱。

  只是靠外界因素是完全改变不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次要因素。大学生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现在的就业形式多种多样,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自主创业、当村官……关键在于自己,转变了就业观念将会更有利于就业。

  所以,提升自己,把握机会,就业就不再是难事。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

  调查目的:一是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二是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三是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调查形式:于20xx年3月至4月,随机抽取广州地区14所大学(包括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四个年级)的705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6.8%,女生占53.2%。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68张,有效率94.8%。使用 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调查内容:广州市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职业期望状况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

  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择己所爱,该专业能否在将来帮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欢的工作。调查发现(如下图),有21.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较满意,有66.6%的大学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学生比较不满意,有2.4%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非常不满意,各专业的满意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对专业不满意的直接表现是对本专业的学*动力不足或毕业后不愿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了解与自身了解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只有2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持满意态度的原因之一。因为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五花八门的专业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从而选了一个自己以后不喜欢的专业。另外,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个同学对考古学很有兴趣,但社会需求相对比较少,此时可能会产生心理冲突,也许选了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但赚钱的专业,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从而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业不满意或态度模糊,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择业。

  二、对自我认识程度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七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如下图),只有6.7%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52.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各面能力,兴趣等持含糊态度,41.0%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较多的大学生未能很好地关注自身特点,发现自身问题,促进自身发展。那么,这里便牵涉到了大学生就业生涯目标的问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

  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4.5%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就业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没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就有显著性差异,冷门专业的学生比热门专业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前景。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园里,舒适、闲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绝对经济支持,使很多大学生忘却或暂时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很少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有些学生的确是每天都只是读书,缺乏对就业的准确和认识。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调查中,发现有73.5%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需要更详细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四、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调查中,被调查者将薪水高低、发展空间、城市位置、兴趣爱好、社会地位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发展空间、兴趣爱好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会地位,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调查中还发现被调查者中有83.3%的被试认为“前途”比“钱途”更为重要,60.3%的被试愿意充当“鸡头”也不愿意当“凤尾”。以上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更注重工作的内在价值。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表明广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呈现一下特点:(一)多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较低;(二)广州市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比较模糊,自我认识不够,绝大多数人没有明确目标;(三)广州市大学生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了解甚少,另外,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不足,学生了解就业相关信息的渠道较少;(四)广州市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更注重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因此,我们认为,根据上述特点,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大学生应该及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3

  一、 调查对象

  海口经济学院即将面临毕业学生

  所学专业类型:室内设计、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工程造价。

  二、 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50份,收回有效的40份。

  三、调查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倾向,有利于了解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同时,也可以通过了解大学生的择业观的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从而让社会了解学生真正所需,及早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择业观。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次沟通对话的机会。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下是此次调查结果统计:

  1、职业规划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的学生在其大一的时候自己进行职业规划,在大三之前有进行职业规划的学生仅有27%,由此可以看出有73%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前半段时间是没有进行任何个人的职业规划的,一半以上的同学并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没有强烈的就业危机感。同时,可以知道大部分的学生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很好的职业规划,对于各位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

  2.大学生自身素质的评价

  大学生们清楚地定位了自己应该具备的个性品质,他们认为企业看重的个性应该是“勇于创新”(18%)、踏实(17%)、合作(16%)、乐于参与竞争(10%)等,与信息时代倡导的个性特征相吻合。

  3、关于所学专业与职业需求

  大学生,一定得“专业对口”吗?

  那句成语“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当问到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时,44%的人回答“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30%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3/4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两成。甚至为了某种原因愿意放弃专业的占5%。经常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有42.1%的学生选择专业的时候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的,也有31.6%是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选的,但是,却仅有4.7%的人是非常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的,而37.4%的学生也只是有所了解。对于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仅有31.5%的学生是有所关注,有所了解的。从这些数据的显示,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的方向以及未来可能的就业情况是不太清楚的。与此同时,有28%的同学仍然是希望在毕业后尽量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不过也有31.6%的同学认为大学培养的是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拘泥于是否与自己专业相关。

  4、就业途径与地点

  据调查得出,现今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彩,有55%的同学毕业后是选择依靠自己的能力参加招聘会。但也有17%的同学是希望依靠父母亲戚的帮助的。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对于理想的工作地点,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东部、家乡以及大学所在地。在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更多的学生还是比较趋向于大城市的。

  5、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现在大学生人很多,竞争很激烈,找工作非常困难,大部分学生更看重的自己的优势是:能很快适应工作以及具有团队合作精彩,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强。为了增强自己的就业机会,大部分大学生会考取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等专业的相关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也有部分学生会选择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积累经验:同时,还有部分同学选择利用现有资源,好好学*,掌握更多的技能以便为自己以后找工作时服务。

  6、面对第一份工作与薪酬

  面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55%的学生会选择坚持做,做多久不定,培养自己的能力,把它当作追求更高理想的*台。但是如果对第一份工作为不满意的话,67%的学生认为,应该先干着,再抓紧时机再找别的工作,20%的学生表示会试着接受让自己喜欢它,但也有13%的同学认为没商量,重新再找一份工作。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至于刚刚开始工作为的薪酬方面,有23%的学生能够接受的薪酬是1000-2200,47%的学生选择的是2200-3000,21%的学生选择的是3000-4000,仅有9%的学生选择5000以上。

  四、我的个人建议

  1、关于职业规划的建议

  在大学期间,尽早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有所准备。

  2、关于处理所学专业与职业关系的建议

  多了解自已所学专业的信息,了解其就业方向与专业范围

  3、关于就业途径与地点的建议

  就业途径可以多样化,尽量扩展自己的就业途径,让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4、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考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证书以及多参加社会实践,这会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就业竞争力

  5、关于面对第一份工作与薪酬的建议

  在做第一份工作时,我们要能沉得住气,多学点东西,以后不管是否要在原来的单位工作,至少我们提升了自我。

  此外,在我个人看来,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出现,是社会追求片面,盲目发展的必然结果。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水*改善,社会的整体素质大大提升,但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家长不由将考大学与光明的前途、有面子联系在一起,再加之大学扩招的推波助澜,教育界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虽然恢复高考给了*大学一个新生,但*的大学还是不太成熟,区区32年,是比不上西方雄厚的历史底蕴的,向西方大学学*成为了大势所趋。可偏偏这拿来主义用的不尽如人意,其实在高等教育这一方面,德国是一个值得学*的对象。

  德国素来以注重办教育而著称,但德国教育所努力的方向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孩子都送进大学。因为大学作为学术研究和教学综合的统一体,它与具体的职业训练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据统计,在教育发达的德国,在15—18岁的青少年国民中有60%以上受过高素质的职业训练,*为此制定了《职业教育法》、《青少年劳动保护法》和《职业教育促进法》来保障这一制度的发展和运转。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没有丰富的资源做后盾的情况下,德国却能以尖端的科学技术水*和精益求精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因而高等教育仅仅集中于大学教育是不够的,教育界应该更加注重职业教育,而社会也该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承认其作用与地位,将其与大学教育*等对待。

  另外,在大学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必要的。一个父亲曾告诫自己的女儿:“你一定要把钢琴练到十级,将来就是去卖艺也能养活自己。”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却又不单是一个玩笑话。将你的兴趣爱好发展为特长,说不定将来这就是你的优势。甚至可以因为爱好而选取职业方向,这样就可以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4

  一、 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

  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责难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特别是对收入水*的抉择,大学生谋求较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阅相关资料计算后发现:城镇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和本科、硕士、博士各学历阶段毕业人力资本量分别为20xx年价格人民币3.1万、4.9万、7.4万、 19.4万、31.6万、49.8万;各阶段新增人力资本边际收益率(高学历与低学历收入之差比以本学*阶段投资新增人力资本量),分别为9.8%、 22.2%、 11.0%、 4 .7%、 18.8%、14.6%。可以看出,从中等教育水*培养到高等教育水*,需要人力资本投资12.1万元,边际投资很大。据有关调查资料,目前大学毕业的*均工资水*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毕业的为1500元左右,大学投资收益率仅为4.7%。这样低的边际收益率,对大学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极不合算的。因此,大学生及其家长找一个能回报大学阶段投资的收入水*的工作岗位,就是投资对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经济人最理性的反应,而简单说大学生择业条件太高,挑三拣四,从成本收益理论讲,是毫无道理的。否则,从投资回收角度讲,他无法收回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实际是亏损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学呢?

  再次,大学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60万个中小企业,**13亿人口只有70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另外,我觉得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作为企业,他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肯定是建立在员工能为他提供经济效益。显然,能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那么一个本科生究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呢?据调查: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另外,现在大学生的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过去是培养吃皇粮、捧铁饭碗人才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党政社团、国家事业、国有企业单位计划分配,工资有一定标准并稳定提高,除了国有企业外,工资来源为财政经费,在过去大学生毕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大量的分配到这些单财政还负担得了。现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国有企业每年也要减出几百万人来。现在还有很多人能从这种思想中走出来。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变成很多人的独木桥考研大军急剧增加。校漂族实在太难。

  校漂族在扩军,这已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所谓,是指那些已经毕业,却仍留连再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经常到学校用餐,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参加学校一些讲座,闲暇是逛学校周边的小店

  校漂族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到底是精彩还是无味?让我们走进校漂族,了解一下他们的生存与心理状态。

  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

  6点多起床,接着到教室自*,然后在学校食堂吃饭,晚上自学到10点多,最后回到自己租的小屋。在山东大学的自*教室里,我跟这位校漂族的一员聊了起来。在大四考研失败后,他决定再考。我们是校园里的大五生,从外表看,我们跟师弟师妹们没什么两样,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我们在依赖和利用学校的资源,只是我们的心不再为外边多彩的世界所诱惑了,我们没有多少漂的资本呀。

  另外,我还见到一位三次冲击考研的。前两次都是功亏一篑,尽管他的精神压力很大,但他说我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家庭状况不是很好。

  他只能节衣缩食,每天天未亮就从自己与别人合租的小屋于出来,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几乎都在啃面包或方便面。拼一个美好未来,这几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愿。一时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考研也许就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了。对校漂族而言,或许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去年,国家就业制度规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这一规定的出台,使户口留在学校的尚未找到就业单位的学子,更是把校园作为一个人生的缓冲地带。

  暂缓就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住在学校附*,他们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归属与依靠,这也许是他们心中本能的选择。有专家说,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心理上仍然未断奶,无法适应社会,因此选择重回学校寻求心灵的依靠。这种解释虽过于绝对,但对校漂族而言,对校园的归依情结确是无法排解的。

  当然,校漂族工作暂无着落,经济拮据,也是他们选择继续留住校园的重要原因。住在学校附*,傍依学校的食堂、图书馆等,生活经济实惠而方便,还可以充充电,查查资料。就连学校周围的各种商店卖什么,哪家东西最便宜、哪个餐馆有什么地方菜,我们都一清二楚。这是一位山东的校漂族告诉我他们在学校附*的原因。

  哪儿漂都是漂,干吗浪费学校这份难得的资源呢?有许多校漂族,他们更多是看重了学校的资源和校园氛围。

  毕业之后,在选择居住环境时,总是不自觉地把所选地点和校园做比较,后来虽然也曾在单位附*租过房子,但学校里的图书馆、阅览室、自*教室,这些曾经让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总也挥之不去,最后,我又搬回了校园。刚毕业半年多,对于家在外地的我,校园是我对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个家。

  但很多学校认为,轻易办理暂缓就业而加入校漂族这一群体,不应提倡。一方面,他们占用了学校资源,对那些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放弃正当时候的就业机会,盲目地被这一群体同化而做校漂族,将来就业会更困难,先就业再择业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再一方面,选择校漂,其实对学生本人也不利,校漂期间档案记录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单位产生疑问,不利于本人就业。

  调查总结:

  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校漂族,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校漂族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多数应该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漂泊的生涯也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人生起点,这是它的积极意义。它作为人生角色转换的缓冲带,从容地规划一下人生生涯,也许半年,也许一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这种生存状态不宜过长,不应该成为一种生存常态。一味沉迷其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漂的感觉很自由,但毕竟无根,不稳定,成本也比较高。另外,作为学校,也要及时调整教育内容,除传授系统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让学生顺利完成校园与社会的对接。就业难,考研难。

  对于以上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收益低问题,一是高等教育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从吃皇粮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调整专业,改革课程,加大技术技能专业的设置;另外,大专和本科所有专业,在毕业前一年内,开设必修的创业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谋划,寻找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注册登记企业、经营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要网开一面,各部门要降低注册登记企业的门槛,缩短开办企业的时间,减少开办企业的审批手续,减免开办企业的各种收费,放开较多的行业让中小企业进入;在企业开办后。银行应当积极地为中小企业贷款,发展较多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银行可推出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杜绝*各部门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这样才能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另外作为考研一族应该积极面对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馈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但愿随着制度的改革,观念的提高,以上状况能够得到改善,解决。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5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间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年来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续跳楼事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间题、生活难等间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间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首先,“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必须阶级、必须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随着*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间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状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

  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3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8年610万、2010年631万,从详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役有就业的学生,并且不思考虚假就业信息的存在,我们能够看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如此庞大的基数已构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什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带给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从而甚至构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其次,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间题。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潜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学生中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抓住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透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寻找就业之路。

  另外,出现这样现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一一企业。自20xx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余波逐渐隐退,就业形式大大回暖。许多的企业虽面临用工荒的窘态,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甚是严重,不能带给合理的*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培养人才、留用人才的经营理念,以至于眼睁睁的看着人才流失。这主要表此刻企业的薪酬不合理、所带给的岗位不匹配、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对毕业生JA是挑三拣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延长试用期,无偿地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国家虽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规范、调整,但企业配合不用心。如果说每个企业的薪资都和公务员、事业性单位员工基本工资相持*,并为每位员工依法办理象公务员所享有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切实做好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与公务员做比较、追求公务员之路现象就会隐退,从而脚踏实地的为企业服务。

  除此之外,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也在必须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和生活难的间题。此刻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像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而未就业大学生呢什么都役有,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对此国家在以人为本的状况下也应当制定未就业学生相关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均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注意建设。

  另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虽然都有着自行创业的激情,但绝大部分都被这样那样的困难所限制。国家、*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优抚。但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政策上还存在程序复杂化等多方面问题。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国家、*应当加大创业资金投放,政策优抚等。应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学生搭建创业*台,带给创业培训、帮忙其融资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切实解决创业资金、技术等问题。

  最后,我认为,要切实解决好这些毕业生,这就要求无论是那个行业、那个部门都要构成必须的就业比例。*应一方面规范、提高企业各项劳动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诸多职能部门也要有计划、有需要地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能够为企业带来活力与生产力的团体,而不是只把大学生当做劳动力。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不能在心里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弱势群体,我们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牢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努力学*和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只有我们拥有真正的潜力和实力,才能被社会和企业所理解,才能创造我们自己人生的辉煌!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菁选(扩展2)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2篇

  在学*、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

  第一、慎重选择创业项目

  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很要害。要选择有发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竞争不激烈的非传统行业。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三个行业具有发展前景。第一,互联网将来有很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子商务。第二,农村市场有很的发展空间。设想一下假如农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块钱,能够拉动几个GDP的增长?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抒阔的。当前传统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新能源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还对环境不产生破坏作用。

  第二、选择项目别抛弃专业

  学生创业最好不要选择开饭店、卖菜。因为开饭店卖菜之类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会比你做得还好,不要与他们抢饭碗。在学里学*了三、四年,已经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创业,这是中学生所不具备的。脱离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项目,那就是浪费学三、四年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专业元素,发挥特长,需要的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创业

  给学生们作讲座的时候,问到创业什么最重要,多数人回答都是“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创业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经验和能力,第二、人脉资源,第三、资金。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没有经验,刚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败,即使别人给你资助,你也会赔。学生靠什么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时,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强的人,增加一些人脉关系,这样就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注重人脉关系积累

  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脉关系的积累很重要。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人脉关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扩展人脉关系,多结识比你能力强比你有钱的人,寻找他人给你投资时,对你认可的有钱人就会给你投资,这就是人脉关系作用的显现。你拥有了能力经验而且选择的项目非常好,又结识了认可你的有钱人,自然有人会给你投资的。

  第五、在创业中创新

  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维,新的想法。学生创业不要做传统行业,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优势。假如你发现自己有一个比别人强的特点,比如说你财务比较有优势,暑假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打工,哪怕不要钱,可以补充财务知识,毕业之后找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学生怎么创新呢?要根据现有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路,创造新的模式。

  第六、积极募股别负债

  学生创业怎样“找钱”?一般的学生会找家人和朋友借钱,是不好的。因为你负债后心理压力,做事轻易冲动,冲动的结果是失败率很高,不适合创业。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资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条船上,会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债,别人不会关心你。怎么样去募股呢?这要靠机遇,第一,找一个比你能力强、比你水*高、也有钱的人给你投钱,他只投钱,什么都不管,然后坐等分红,你再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干。第二,找一个有钱人投资,他比你有能力,给你投资,你们一块干。

  总之,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无疑为学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使学生获得了全方位的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优惠政策供学生创业,可以说,创业虽比就业下得决心要很多,但这条道路却比就业明朗许多。“赚钱还是赚小钱,取决于你的战略”。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慢。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胜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慢。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其次则胜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实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

  2、在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

  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

  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4、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家收集的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其实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调研通过研究学生就业素质,并对其调查,了解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台。

  关键词:学生,素质,就业,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xx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常心。

  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学校园培养的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5、学生恋爱现状调查报告

  对于文化水*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之外,恋爱也是热门话题之一。那么我校学生是怎样看待学生谈恋爱的呢?他们的恋爱观又如何?在择偶的时候哪些才是他们看重的呢?就这些问题,我院社调部、女生部对全校八个院系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恋爱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42%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1%的同学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学期间谈。以上数据表明,学恋爱绝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二、三年级以43.4%和44.4%的认可率被认为是恋爱发生的集中年级,而文法、管理、外文等文科院系则被认为是恋爱发生最为集中的学院。

  关注学爱情的普遍,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

  45.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的确,进入学后,摆脱了高中式重压的机械学*,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而且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考试等都可能给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另外,一些学生对信念、价值和自我长期把握不定,而在恋爱中则有人来共同分担茫然、沮丧的情绪,从而缓解了压力。部分正在恋爱的人也承认,或多或少的存在“找依靠”的心理。

  赶潮流会导致恋爱的发生?17%的同学是这样认为的

  这与从众心理有关。在一个群体中(如一宿舍),如果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处在青年期的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他们不会“逆潮流而动”。

  赶潮流还与周围文化环境的诱导有关。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

  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有恋人是证明自己魅力的重要方式?他们非常需要他人的赞同,“有人爱”似乎是自身价值的某种证明,自然他们也就走入了恋爱的阵营,显然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但,还有一种呼声是高涨的,他们说是因为“真爱”如果说学爱情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希望它成为恋爱坚定且唯一的理由。

  总之,学生恋爱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提醒家,恋爱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健康的爱情是把双刃剑,害了别人也伤了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够端正恋爱动机,用真心呵护感情。

  恋爱行为面面观

  a、关于某些学生频繁更换恋人的行为,31.0%的同学认为,他们是在寻找更合适的人。认为是“喜新厌旧的思想在作怪”“过强的爱情征服欲和占有欲”、“是在玩弄异性”的面呼声则占据了*七成。有位二女生甚至气愤地指责“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不配称之男生”。专家认为:初进学,思想的放松,内心的空虚,往往让人轻易的坠入爱河,而过少的考虑对方是否真正合适。随着交往的深入,矛盾产生,裂痕出现,他们开始省自己是否真的找到了所谓的“人生的另一半,今生的唯一”,思考后的一种可能即寻找新恋人。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若夹杂了其它目的则是可耻的行为。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应该以此为律,让爱情纯洁起来?

  b、安静的自*室、优美的人工湖、飘香的食堂……随处可见一对对恩爱的学生情侣。但他们似乎并不顾及周围人的目光,当众喂饭,甚至拥抱、亲吻。就这个问题,广同学也有自己的看法。二成的同学认为不合适,但这是别人的私事,我密不着,也有五成的同学认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对其他同学有不良影响,应该管一管,还有二成的同学则认为“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不会这样做”。只有一成的同学胆表示“恋人之间这样很正常,我有恋人也会这样”。

  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份亲昵。”恋人间的举动并不是评定感情是否深厚的标准,这种较私人的行为似乎并不适宜在公共场合公开表露,同时也侵占了公共空间。而且,半数同学对此种过于公开,过于私人的行为表示感。所以我们建议并提醒家:在公共场合请注意您的行为。

  c、开放二十年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变化,得风气之先的学生们的观念就更加前卫。和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相比,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立的见解。在如今的学生眼中,同居已不再是一件新鲜事了,对此我们的同学持什么态度呢?调查结果显示37.8%的同学认为短暂的快乐过后带来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更多的无奈;29.0%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这是严重违校纪的事情,应予以管制;不过,同时也有24.9%的人对此表示接受;还有5.7%的人则欣然赞成。

  以上数据表明,当代的学生对同居的看法已经不比20世纪末时那么敏感。

  当代学生择偶观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按照各选项的得票率排序,制作出表格(见附表)。

  在学生人群中,把理想爱人的条件转向注重有内涵,注重人品,是普遍的一个趋势。在本次调查中,男、女生均把“人品”作为了第一要素,而经济状况、身高等已不再是择偶的主要因素。这映了广同学成熟的爱情心理。但其中,我们又可以看到男、女生的一些不同:对于相貌的要求,男生要高于女生不少;而对于知识能力的要求方面,女生又要比男生看中的多。

  不可不说的话题失恋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失恋后,顺其自然比例于痛苦忧郁,且呈显著性差异。88.2%的同学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情绪,转移到学*或者工作中去;只有12.8%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会悲观失望不得解脱,甚至心理失衡,有报复倾向。且个别同学表示当他们示爱被拒绝或爱情关系结束时,曾企图自杀。

  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那么,失恋也应是。这必定会对当事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此时,除了借助朋友、家长等外部条件助分担,更重要的是依靠个人调节化解阴影。专家建议,最有效的调节方法是给自己找事情做,填充所有空白时间,以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相信时间是愈合伤口的最佳药方。

  爱情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一直是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对适度的学恋爱是理解的,祝福的。但我们仍要提醒热恋中将要迷失或已经迷失的同学们:学是装载我们人生“知识之车”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请同学们慎重把握,不要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

  在此谨愿广同学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爱情观,用理智经营爱情!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3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

  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和大学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

  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

  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

  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

  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着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

  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4

  调研背景:

  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一、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到1000或XX到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5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数学系的学生,进行普遍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28份,回收128份,有效率为100%

  3.调查时间为20xx年**月。

  二.调查目的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人们对爱情的期待与憧憬;“两情若是久长时,有岂在朝朝暮暮”是人们对爱情的一种态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人们对爱情的承诺。而如今在学的校园中,爱情的种子也正在萌芽。都说恋爱是当今学生的一堂必修课,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同的人由于性格的不同以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恋爱观,从而导致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处理恋爱关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积极健康的恋爱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业与生活有促进的作用,消极错误的恋爱观而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的消极影响。每一段恋情都应该是纯洁的,自由的,是不能用物质去衡量的。每一段恋情都代表着一种尊重,一份责任,是需要用真心与真情去维系的。而这种理想的恋爱观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出现,甚至一些学生出现了错误消极的恋爱观,如过分地看重对方的物质基础、恋爱至上甚至失去理智、对待爱情的态度不认真等等。这种恋爱关系容易导致双方恋爱关系的破裂,也会影响正常的学*生活,甚至会酿成悲剧。出于这一现状,我们对佛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本校学生的恋爱观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阵对问卷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有助于他们正圈理恋爱与学业、恋爱与事业、恋爱与生活的关系。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并正确引导学生恋爱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学生在刚刚踏入学校园,对未来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对爱情同时也是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在学生中进行恋爱观调查能够为学生的感情生活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也能为恋爱观教育的一系列其它活动提供一份客观可靠的.数据。

  三.调查结果

  1.对于一学生来说,已经渐渐适应和*惯了学的授课方式,并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学*计划,和人生目标。但是对于老师来说,还要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同学们的接受需求。同时,还要适时加强对学生们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制定的正确引导。

  2.目前一学生中还存在着人际交往上的困难,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处理好关系,应该增强自我的吸引力,赢得家的肯定,同时,还要多多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胆识,拓展自己的能力。

  3.学校也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在饮食上,学校要特别注重各民族的饮食*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这样学生们才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无限的学*中去。

  4.为建设和谐校园,学校应该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多多提供一些投递意见和建议的专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映学生的心声,相信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佛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20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一学生表示支持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对,对于恋爱动机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纳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16人,女生各16人,以下是几个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方。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四学生共有32人参加填表,男生16人,女生16人。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4.对于恋爱与学*,12人表示同等重要,

  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学生看来,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部分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好的选择。

  五.总结与建议

  1.在我们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1/5,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谈及您对恋爱的理解时选择a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的同学占.28%而选择b只是为了空虚打发时间没有多想的只占2.4%说明我们多数学生对待婚姻还是持比较负责的看法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方。

  7,在问及您认为恋爱和学业之间有何关系这个问题时有51.7%选择b爱情是一种动力,可以促进学*,男女朋友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促进学*,而只有2.4%的选择a学*与恋爱二者不可兼得,谈恋爱肯定要影响学*,从这个答案中可以看出我们班还是比较支持恋爱的。

  在学里,适当的爱情还是需要的,但我们不要过度的沉溺在爱情中,不要在热恋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毕竟学生活是我们学*和适应社会的关键时期,不能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抛弃了。对于爱情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稳心,正孺对爱情.

  我们现在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针对这些问题总结几点建议:

  建议一:学校可对在校学生进行恋爱心理的健康教育

  某种程度上讲,恋爱观是人生观的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只有加强教育和管理,才能助学生正确看待爱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引导他们正圈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将来成为建设伟事业的接班人。

  建议二:从学生自身做起,正确看待爱情并处理好爱情与学*的关系,当代学生要从自身做起,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建议三:摆正爱情的位置

  首先,我们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当是事业,只有伟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

  以上都是我根据统计出来的调查结果写出的报告,相信我们只要把握好恋爱的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我们的幸福才会开花结果。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6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XX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XX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考证存在盲目性: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3、对企业不够了解: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7

  学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成才直接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而今,正处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是青年一代重塑价值观的年代,为了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和引导。文学院实践队开展了一次对文学院及文理学院(本部)学生的思想状况的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主要涉及生活、学*、行为*惯、道德、价值观及心理品质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思想健康状况总体上情况比较乐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发现文学院学生具有一定人文素养,能秉承文人的气质,在日常行为规范、学**惯等方面表现较好,而文理学院的学生较文学院表现相对较差,突出表现在日常行为规范及修业文明这两个方面。同时我们还发现当代学生价值观的不稳定性,以致原有的道德判断标准,是粉念出现了动摇的倾向。

  一、思想状况的现状及特点

  (一)生活学*品质方面

  1、生活*惯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网络文明,调查发现80%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文明用语和礼貌用语, 90%以上的同学在食堂,开水房能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这说明绝部分同学的某些生活行为*惯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19%的同学有上网浏览不健康内容的经历,67%的同学为了赶时间而踩踏草坪,65%的同学有丢热水瓶的经历,这说明学生在某些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不严,存在一定的缺陷。

  2、学*品质

  学有着其特的教育特点,相对自由的学*生活空间给当代的学生提供了充裕的自我发展时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隐患和问题。众所周知,学的学*靠的是自觉,过多的课余时间使许多从严格管制的高中出来的学生们迷失了方向。关于学*品质的问题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自主学*情况、课外活动等。调查显示文学院有81%的同学能按时上下课,其中文学院有7%的同学经常迟到早退,文理学院则只有67%的同学能按时作息;在课堂纪律方面,23%同学经常自己做自己的事或者打瞌睡,75%的同学偶尔也会,这说明,学生中存在以消极对待学业的同学。当问及去自*室或图书馆的频率时有47%的同学一周去3次,45%的同学都少于3次,这说明,学生课外自主学*的意识不强;在“你对什么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感兴趣”一题中,有69%的同学对文体活动感兴趣,37 %的同学对学术活动感兴趣,有14%的同学对科研活动感兴趣. 可以看出,文学院学生对文体活动及学术活动也有很高的热情。从总体上分析,文学院学生的自觉性普遍高于文理学院,而且两个院的多数同学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二)道德品质方面

  在道德品质方面的调查主要包括道德准则和价值观两个方面。在“如果一件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有85%的人都做过,你会做吗?”一题中,有13%的同学表示一定不会做,这可以映出一部分学生能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为人处世有一定的自主性,同时我们也可以总结出部分学生没有正义感,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回答“见到认识的老师是你会?”的问题时,33%的同学会主动上前打招呼,更多的同学择选了“视情况而定”,这可以看出,学生尊师重教的意识很强,能做到尊敬师长。在问到“是否在学校上当受骗时”60%的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事后多数人也是忍气吞声,这说明我院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少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对价值观的考察中涉及的问题有助人为乐、对身边不文明行为的评价,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以及对目前社会道德的认识等。调查发现有46%的同学表示会乐于助人,7%的同学想助人但怕惹麻烦 ;在对“看到有人打架或者是在路上骂时你的态度”的回答中,60%的同学认为自己会瞧不起这些人,觉得他们没素质,32%觉得这是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失败,“公交车上看见有需要座位的人而身边的年轻人又不让座位时,你会?”95%的同学都选了“觉得年轻人应该让座,但只是在心里想”这可以看出,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已较成熟,但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向。在对个人思想品德的认识中56%的同学认为个人思想品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这说明有超过半数的人怀疑自己是否有必要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

  (三)心理品质

  对心理方面的调查主要是从是否有心理问题和学*生活心态入手的。调查显示在多数时间里, 60% 的同学的学*生活心态是很*常, 20%觉的无聊,生活没什么意思,18%积极向上,觉得生活充满希望。从调查数据看,我院学生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还是积极的,立志成材,全面锻炼,争取有所作为是他们人生观的基本点。但是,也存在很一部分同学觉得生活很*常,从侧面映出了这些学生被动的学*心态。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问卷中有一道直接映学生心理状况的问题,其中7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过部分学生在多数时间里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自身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随意踩踏草坪,拿他人的热水瓶的行为是比较常见的,生活中的小事不仅能真切映一个人的思想状况,还能判定这些学生的思想立场不坚定。在涉及比较的利害关系时,这部分同学有可能对自己要求不严而做出有损人利己事。在学*的问题上,也存在以游戏化的心态对待的。在学*生活品质方面最的不足之处在于,多数学生没有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自己,缺乏应有的自律,此外学术意识和科研意识不强。这与学生在行为文明和修业文明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为以后在对学生在语言文明、修业文明、等方面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思想道德方面,主流的价值观是可以肯定的,但在价值观被高度浓缩的时代,很多同学出现了信仰危机,道德的判断标准出现了动摇,映在问卷中则是有8%的同学认为在公共场合骂或斗殴没有什么不了的。

  在心理品质方面,多数学生有很的心理波动,有偶尔的心理困惑,觉得当今社会压力太。此外,浮躁和很强功利心理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学校宣传引导不够

  学校的教育不利于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如“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所说,草坪上的“路”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周围的环境影响,加之潜意识中的不重视,学校又没有适当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许多日常行为方面出现了低素质化。在“你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看法”一题中只有15%的同学满意,77%的同学认为一般般。可以看出,学校在对学生思想行为健康方面的引导比较欠缺。

  (三)社会对学生思想文明的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没能给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由于我国开放三十年的时间里压缩了西方同等时期几百年才形成的价值观,社会上主流价值观的扭曲变形造成了学生对到的力量的不信任。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在开放过程中西方文化和道德观念汹涌而来,一贯提倡的道德风尚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西方文化中积极因素逐步融合,作为吸收外来事物最迅速的学生也经历了从茫然无措到兼收并蓄的过程.难免会感觉到社会道德的沦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似乎每一个人一夜之间都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经济人。学生们发现这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我们不得不承认认,经济的发展的结果是几代人的道德沦丧,这也才有了高达56%的同学认为道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的结果。调查中还发现有60%的同学有被骗的经历。学生涉世未深,在他们作学生时从社会上得到的很可能在走上社会后回报给社会。

  三、关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的几点建议

  学生,国之未来.扫除学生不良行为*惯.关键在于让学生自身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素有小社会之称,但教育学生的主要职责依是在学校。为了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生修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管理和宣传力度

  包括在校学生生活学*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加强课堂考勤,课堂纪律的管理,加查课力度;其次要加强寝室管理,包括卫生、寝室活动等;提倡男女生文明交往;可以以倡议书、班会、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学的特殊环境,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存在压力的,出现矛盾心理时适时的心理引导对学生形成正确稳定的价值观有很的促进作用。心理辅导的范围应该扩,不仅要面向自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面向自认为心理健康的学生。讲座、召开班会等形式都是行之有效的。

  3、引导带领学生认识社会不公*现象

  学生对当今社会不公等问题的认识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在这一点上学校主要应该从给学生提供认识社会的途径方面着手。学生的视野,看问题的前瞻性都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引导是不能忽视的。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8

  摘要:恋爱已成为学普遍的现象,然而学生处在特殊的时期,其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生活,也会影响学生的事业和前途,影响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年来,传统的学生恋爱观不断受到着各种因素的冲击,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

  引言

  随着开放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的校园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各校园因此每年都会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原因而跳楼或割脉的现象。因此,我院心理中心联合调研部开展了《关于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助我院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本次调查针对我院学生,采取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300份,其中有效问卷1173份,有效问卷占90.23%。我们将这1173份问卷全部用于数据分析,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0%的同学选择了非常欣赏父母的婚姻;18%的同学选择了欣赏父母的婚姻;51%的同学选择了不太欣赏父母的婚姻;其余21%的同学选择了不太欣赏父母的婚姻。

  2.8%的同学接受过很多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29%的同学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47%的同学很少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16%的同学一点也没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

  3.7%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很强;20%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强C38%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不太强35%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不强。

  4.23%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赞同;36%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批评;26%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严厉批评;15%的同学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不管不问

  5.做的同学有12%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非常正确;28%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正确;37%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太正确;23%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正确

  6:22%的同学在校经常进行过恋爱观教育;34%的同学进行恋爱观教育;26%的同学在校不太进行恋爱观教育;18%的同学从没进行过恋爱观教育

  7:对有恋爱现象的学生2%的学校选择严厉批评;有8%的学校批评;44%的很少批评;也有46%的是对此事不管不问

  8:对最喜欢的老师是否影响自己的恋爱观4%的选择影响很;16%的选择有影响;有45的同学认为有点影响;35%的认为没有影响。

  9:在你的同学恋爱的多吗?27%的选择有很多;38%选择多;22%选择不太多;也有13%的选择没有。

  10:你的同学对你的恋爱观有影响如何?26%的选择了非常积极;38%的认为积极的;19%的会选择有些消极;17%同学会消极的对待恋爱观。

  11:28%的同学认为学生恋爱应该非常真诚;58%认为学生恋爱要真诚;12%的认为应该不太真诚;2%认为不真诚。

  12:37%的同学认为男、女朋友亲昵非常正常;56%认为正常;5%认为不太正常;只有2%的认为不正常。

  13:28%的同学认为看待电影中男女接吻非常烦怒;32%的同学认为愤怒;25%的同学看影视上男女接吻只是有些愤怒;15%同学不愤怒可以理解的。

  14:1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非常想交一个;2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想交一个;3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有点想交一个;1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没有想要交一个14.1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非常想交一个;2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想交一个;3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有点想交一个;1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没有想要交一个

  15.16%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非常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34%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37%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有点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13%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不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

  16.12%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非常合理;27%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合理;45%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太合理;16%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合理

  17.32%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非常正确;44%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正确;18%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不太正确;6%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不正确

  18.5%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非常好B32%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可以;34%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不太好;D29%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不好

  19.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相信为爱殉情的人;13%的同学选择了相信为爱殉情的人53%的.同学选择了不太相信为爱殉情的人;32%的同学选择了不相信为爱殉情的人

  20.9%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非常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21%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34%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有点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34%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不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

  21.11%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23%的同学选择了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34%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32%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

  22.8%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12%的同学选择了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36%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44%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

  23.27%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34%的同学选择了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32%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7%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

  24.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认同婚外恋;2%的同学选择了认同婚外恋;38%的同学选择了有点认同婚外恋;48%的同学选择了不认同婚外恋

  25.3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35%的同学选择了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21%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12%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

  总结

  通过对学生恋爱观问卷调查,并结合实际,我们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学生恋观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所助。

  学生恋爱的几特点及相关原因:

  1、爱情至上,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认识的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极点,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然处之。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有的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一旦失恋以后就悲观厌世,精神萎靡,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没有了动力。

  2、相互攀比,赶潮流而行。有些同学谈联爱不是未来寻觅知音,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看到别人成双成对,自己心里难以*衡,于是随流也追求异性,从此而产生某种心里的满足感以极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此类同学在调查中占了4.8%,他们对待爱情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

  3、相互炫耀。有些学生在择偶的时候非常注重对方的外表的。认为外表美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内在美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没有用处的。相貌好,有一幅美丽的外表,才能在朋友中炫耀,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脸上有光彩。这虚荣心的诱使导致对恋爱观理解的扭曲,互相炫耀、盲目追求外表。

  4、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代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这种行为实质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5、主观事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把爱情放在首位,一旦坠入情网就本能自拔了,强烈的感情冲击,各方面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成就事业的热情一天天冷却,爱情逐渐成为生活的惟一追求,这样也许就影响到就业,严重点则直接影响了好前途。

  6、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以前的学生,谈恋爱多追求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能把自己的感情控制在社会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很少有越轨行为的发生,使爱情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而现在的学生对性行为抱不严肃的态度,认为这是“个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随心所欲。在当前社会格调低下的性文化泛滥,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的世界正处于无栅栏状态,黄色的信息随处可看到;另外,学生受西方的“行自由”、“性**”的思想的影响。影响了部分学生的两性观,过早地打破了性的防线。不再象以前那样的注重贞节了,甚至有人把性当作一种娱乐,追求性刺激作为与异**往的原因与目的,也有学生认为“性”这种生理需要同“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对学生的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的不断扩,学生的恋爱观也变得逐渐开放起来了。

  7、爱情承受能力较弱,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因失恋,失志,失德者,虽属少数,但影响很。

  对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对待恋爱。正圈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是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的伤害。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要做到对别人的起码的尊重。

  3、要正圈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通常宣泄的方法有: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哭一场,可以使情绪*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2)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3)转移注意。时常要想起以前和恋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4)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5)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向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恢的环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

  (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4、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文化、个性等因素,但什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蒙蒙隆隆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有道是“思想,思想,时时在想,不是想东就是想西。”而且学生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一是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二是加强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助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9

  调查内容:

  就业现状

  调查地点:

  北海市

  调查对象:

  大学生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4日

  今天,手里揣着几分调查问卷表,踏上了去北海的快班,内心打好了满腹的草稿。暑期的社会实践调查从此拉开序幕。看着窗外烈日炎炎下劳作的农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一群奋斗在城市最边沿的铁杆战士。觉得他们似乎是沧桑的代名词,却又同样是坚强的象征,心都的滋味难以言表。至少他们是值得敬畏的吧。把思绪收拢,转瞬间想到了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今后又会面临着怎样的就业难题,又该如何抉择呢。希望此次的调查能让我有点收获。

  四十分钟的路程,转眼就过去了,呈现在我眼前的俨然已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沿街问了许多人,才找到了人才市场的去路。我来的大概不是时候,觅职的人不多,在一旁察言观色许久后,终于鼓起勇气像一位面善和睦的大概有二十五六岁的姐姐走过去,她正在看公告上的招聘启事,见有人靠*就不经意的扭转头来瞄了一眼,很快,又专注地转过头去了。我喊了一声姐姐,然后说明我的来意,她好像挺有兴趣,问她能帮上什么忙。第一次就遇到这样一位热心肠的人,我暗暗庆幸,我就马上拿出了一份调查问卷表,请她帮忙填,并且随机问了一些问题。

  还是很客观地就问:“你对现在就业现状有何看法和感想吗?”她咧嘴就说:“其实找工作的人都知道,要想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谈何容易,像我们这种人口大国,不被竞争压死才怪呢!”她还说她换了好几个工作,因为工资太低,加之工作太累。我暗自想,受点苦不算什么,人总要踏实地干好几件事情,听着她说到最后。发现她有点心高气傲,在对待工作上。不过还是很感谢她帮了我一个忙。

  目送她远去,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直浮现于脑海:为什么在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时候总有些人还在选择工作的时候百里挑一呢?并且他们还是处在就业压力的风口浪尖上的。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吗?不过还是从她身上获得了点启示。她说,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人脉是关键。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是沿着家里为之铺设的黄金大道直奔的高新阶层。剩下的只能捏着一纸文凭为工作四处奔走。对她的论调,我表示的赞同而频频点头。这话说到我心卡上去了,显示终是有点残酷的。她,这样一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姐姐,算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吧,为生计而奔波,而我何尝不是正在奔波着呢!以一种自己奔跑的姿势出现在求学的道路上,事实的本质还是为生存打拼。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0

  摘 要: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本文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和政策,调查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发现当前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始较晚,提供的服务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发布的信息不够齐全,指导的手段也较为单一。因此急需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度、知名度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切实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 调查报告

  一、引言

  我国高校从1999年起开始的扩招,如今已达十年之久。虽然到了20xx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大幅超过当年预计的占适龄青年15%的目标 ,但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却给每年的就业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15万,到了20xx年6月这个数据已经超过630万。然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没有随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xx年甚至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就业率从20xx年的77%下降到20xx年的70%。再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xx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 ,涨幅并不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文献综述

  就业指导的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学校就业指导的发展中经历了安置就业的择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两个阶段。1908年创建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之前,英美的少数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已开始尝试就业指导。20世纪20年代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并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开始了专业化的师资培养,推进了学校的就业指导运动。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影响,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开始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开始了专业化、规范化和课程化的发展。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20xx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xx]18号),要求高校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机构。根据教育部要求,20xx年起我国所有普通高校必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 ,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教育,规划职业生涯。

  可见,就业指导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业指导的对象、性质和所指的含义略有不同。本研究定义的就业指导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从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择业到规划学生发展的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相关的理论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国波士顿大学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教授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在我国应用最多 ,又称人-职匹配理论,他指出选择职业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质)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结果。另外还有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伊莱?金斯伯格(Eli Ginzberg)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职业锚等。其中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

  三、调查的过程

  1.调查地点的选择。本研究是在Y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

  2.调查样本的结构。根据研究的目的,考虑到实际调查的可行性,作者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在校内的学生,毕业班外出实*和找工作的学生暂时没有涉及到。

  3.调查对象的抽取。从各院系随机抽取了五个本科班,两个研究生班,并由这几个班级的班干部随机抽取本班在校同学作为调查对象,由于选取调查对象时所依据的标准只有在校内这一项,如果忽略极端偏差情况的发生,可认为本方式接*于随机抽样。

  4.问卷的编写。本调查研究所用问卷采用的是自填问卷,根据前期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参考,一共设置了28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搜集被测者的基本情况,还包括被测者的性格特点、自我认知状况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涉及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始的时间、指导的内容、工作人员服务情况、产生的效果等方面。提问方式主要是不定项选择题,被测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勾选答案,若有补充则在空白处填写。

  5.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不记名,由被测者带回填写,写完后回收。调查时间是20xx年6月下旬,实际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7%。

  6.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就业指导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学生有超过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专业就业指导服务的,并且有绝大部分学生(超过90%)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清晰,有少数学生甚至没有规划。因此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或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学生们希望能够尽早开始接受就业的指导,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期望从大学一入学甚至高中起就开始接受指导。看来,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不仅很强烈而且很迫切。

  2.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仅有6.9%的同学认为及时和10.3%的同学认为齐全;对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的评价中大部分同学态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时接触这些工作人员的机会很少,也没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资质如何,因此很难做出过多的判断。

  另外,在接受过就业指导的学生中,仅有3.4%的学生认为得到的帮助很大,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只得到了有限的帮助。没有接受过具体的就业指导的学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视的。

  3.大学生择业的现状。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为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据表3可以得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信息的来源和就业技能、观念、知识的来源大都首选书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这个渠道却被排在了后面。

  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排名靠前的几项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指导来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做到的重要工作内容。

  4.对就业指导内容与方式的期望。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也设计成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

  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望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还是提供就业信息,其次是应聘技巧。而且大学生对提供就业实践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关于指导方式,大学生对目前普遍开展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并不十分感兴趣,大家对方式的选择还是十分丰富的,可见,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还需要更加灵活、生动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问卷中还设计了开放式的问题,让被测者畅所欲言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被测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把握不准确,没有起到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宣传也不到位,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五、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学生对这项工作的期望也是较高的。高校如果能够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切实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还可以有效缓解**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针对前文叙述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1.就业指导工作应尽早地展开。建议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着手开始基础的就业辅导,至少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就业的主要去向,介绍一些就业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提早做好准备。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应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没有专业的高素质工作人员为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或者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若能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系统开展这项工作,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光靠几个部门工作人员来展开,也不能停留在单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鉴前文提到的实战演练、互动沟通、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学生感兴趣方法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达到的效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虽然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切实地展开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宣传的不到位,造成许多低年级的同学并不了解这项工作,也不了解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可以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印成小手册,通过班委、或者以宿舍为单位,主动向大学生传播这类信息。

  最后,由于本次调查的时间有限,样本只选取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本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只是一个学期的数据;数据分析的手段也有限,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

  [5]梁业胜,黄翠瑶:《国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年第4期。

  [6]覃干超:《高师院校职业指导模式》,载《高教论坛》,20xx年4月。

  [7]王洋:《本刊调查:就业指导课"对口不对味"》,载《中国大学生就业》,200年11月,第32-34页。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1

  当代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学生带来了相当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全国学扩招后,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

  为了促进广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人才网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三支一扶”、“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实*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由于我国许多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尽管我国学量扩招,每年生产出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差强烈。临*年底,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日走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直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量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的差距。

  “毕业即失业”已成为当今不少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宁愿“为理想而待业”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现在,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结合我市实际,特别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扶与补贴。

  据我最*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扶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通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2

  *年来,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一、当前学生就业现状

  社会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

  xx学劳xx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一书中指出,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学*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中国也要办*10000所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xx年北京团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xx元,认为20xx-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学生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xx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xx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xx学校长xx认为,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xx至4000元,低于月薪20xx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

  二、导致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就业信息不足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那么用人单位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就很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而且人才交流市场开发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就业信息的筛选。

  2.用人单位方面原因

  首先,**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冲击了学生就业。**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1998年以后,随着**机关进行机构,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重点院校的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3.高校方面原因

  高校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学毕业生在城市、企业、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数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方面原因

  I.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II.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xx年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xx元。

  但*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学生对此感到很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戒备心理。《中国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学、3万多名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

  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

  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同时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

  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很多毕业生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却不能正确认识,盲目一味要求工作待遇,期望过高。

  III.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三.促进学生就业的措施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力度。要加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扩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学生提供服务。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助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学学*生活,养成立思考、自觉学*、努力奋斗的良好*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

  对于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学生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菁选(扩展3)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合集1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报告说明

  (一)本篇调查报告因个人水*、时间、精力有限,仅如实反映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并不做,也没有足够信息来做相关研究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金融专业就业情况。报告中的设计到的任何观点均引自其它研究报告,非本人观点,仅作参考。

  (二)调查范围为金融证券业及金融银行业;调查样本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xx分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xx省分行;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证券,银行宏观就业现实状况及趋势和具体样本岗位工作状况。

  (三)调查时间精力限制,调查资料除来自实地考察记录整理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了网路上一些大型、权威的相关内容调查研究报告。

  (四)作者现今水*有限,信息搜集有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况,读者在浏览本报告时请有选择的进行参考。

  二、报告前言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如今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

  然而在大学扩招的浪潮中,金融学个专业的扩招是极其明显的。另外,xx年xx省高考有70%的学生首选金融和商业相关专业,而在商业极其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也只有30%。经统计资料表明,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都是从站柜台开始,最终能够熬出头的也是其中的小部分。面对金融行业越来越高的入行门槛,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从业压力大,就业前景看坏。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更符合现今金融就业状况呢?从招聘公司来说,对当今毕业生有着什么样的招聘要求呢?从招聘者来说,在金融行业工作又应该具备何种学历和哪些能力呢?工作在金融岗位的职员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形态和收入福利呢?本报告将从但不限于这些问题的角度,通过对证券公司的整体调查,公司经理的述说以及对相关职位职员的采访来反映就业现实状况,事实甚于雄辩,在对事实有过一定的了解后来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三、报告正文

  (一)证券公司调查

  调查时间:xx-2-2

  调查单位(地点):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

  调查对象:该公司总经理王,职员肖、徐等。

  1、证券业金融专业宏观就业状况(总经理介绍)

  以下所提及职位均指除基层职位如文员、柜员等外的与金融专业有直接联系的职位。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但一般无论是证券或者银行的职位如今都会将职员安排到基层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

  证券公司业务分为证券经济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等。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及咨询顾问业务由分公司执行,其它业务均由总公司开展。在总公司(更高级的业务)中对学历和能力总体会比分公司高,一般为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证券经纪业务中,为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提供的有证券经纪人、证券(期货)分析师、理财师等,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生。经纪人要求人际交往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分析师则要求对证券行业敏感、熟悉。经纪人薪水根据业务水*而定,多则月薪一万左右,底则月薪xx-3000。

  据我国教育部、人事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毕业生人数有413万人,而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9%。20xx年我国有630万大学生毕业校园,走向社会。预计20xx年7月,将有毕业生671万大学生毕业,毕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

  大学生在求职路上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对于就业,他们又持有怎样的态度?最新20xx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五成大学在校生对未来就业感到担忧,七成应届毕业生认为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同时,应届毕业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对就业感到忧心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了《20xx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调查显示,今年*九成毕业生的毕业安排是就业,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为求职考研两手准备者)的20xx届毕业生准备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对找到工作感到忧心忡忡的大学生比例达到33.2%;感到就业形势严峻、很难找到工作的比例也达到了15.4%。

  职场专家表示,虽然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但对就业付出的实际行动却并不积极。今年毕业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没有职业规划,甚至低于在读生55.1%的比例。

  七成毕业生认为应先就业后择业

  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比较困惑的。调查显示,有72.8%参与调查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其实这两个方面并不互相冲突。”智联招聘职业顾问祝红艳说,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个清晰的目标,在这个清晰的目标下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职期望。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还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行业和职业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经过社会工作的磨练后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一方面切忌盲从认定一些热门行业,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过高。凭借大学生目前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识,很难根据自己的判断“择业”。因此,在基本确定方向后,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在社会的摸索中学会择业。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本科生

  20xx届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xx至3000元,比例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为34.3%,期望薪酬在20xx至3000元的比例也达到了2***%,逐步逼*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为43.6%。

  而大学生毕业后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去基层?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与其就读的高校所处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京毕业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业,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广东深圳地区。在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后是广东深圳地区。

  从城市性质来看,大学生希望在发达大城市就业的比例为32.3%,排首位。其次是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比例为30.1%。县级以下排在最后,仅为0.6%。

  大家选择就业首选地的考虑因素都是哪些呢?发展机会较多、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为75.9%,遥遥领先于其他因素所占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环境,大家选择就业地的原因多样,比如说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发展道路是多样的,选择就业地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决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关键。”职场专家表示。

  职业规划辅导迫在眉睫

  随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生意识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不少大学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想得到的就业方面的辅导为职业规划辅导,比例达到了34。9%。

  祝红艳指出,大学生在低年级时比较难以制定出系统的职业规划,但在进入大学以后,应该逐渐形成一个大致的目标。就业、考研或是出国,无论是哪一种,制定最基本的目标后,就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略有侧重。“如果选择就业,则应该开始有计划地考虑自己未来想从事哪个行业或者哪个职业的工作,逐渐摸索自己感兴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时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实*工作。”该专家称。

  在求职辅导的内容中,大学生认为在就业阶段帮助最大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其次是职场工作技巧课程,另外,职业素质类课程与简历撰写与求职面试技巧也是目前大学生期望得到辅导的内容。

  自主创业缺资金缺人脉缺理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白手起家没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创业从何谈起?大学生创业最需要来自于哪些方面的支持?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方面的支持,比例为35.8%。其次是人脉,比例为21.7%。核心的技术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仅为18.9%。国家今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消息。

  祝红艳分析指出,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前并没有雄厚的经济背景支持,核心技术和理念是吸引资金的关键。创业在*几年越炒越热,但创业并不适合于所有大学生。事实上,上述几种因素,缺了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相对于有社会经验的职场人而言,大学生创业难度更大,盲目进入创业的潮流并不可取。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理念正在逐渐趋于理性,体现在对个人发展机会的看重,对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对于自身综合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认识等方面,但是大学生对于很多信息的不了解,以及就业信息不够通畅也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比如对三线以下城市缺乏兴趣,以及对体制外职业的认知偏见,都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很多大学生也因此而延误了工作机会。解决大学生全面就业问题,不仅需要转变大学生职业的定位,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综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放开择业视野,明确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等方面进行改进,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市 十一五 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加快节能减排,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从市市人大对全市的部份大型企业进节能减排入手,梳理出了影响市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加快市节能减排提供依据,促进市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市节能减排现状

  *三年来,市委市**采取了个方面的措施,节能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实现责任减排

  为确保完成减排目标,切实加强对全市减排工作的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解决我市减排具体事项,并相继出台了《市人民**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市人民**办公室关于印发市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等文件。

  强化目标管理,实现管理减排

  将削减指标分解落实到市各重点减排企业,与所属各重点减排企业签订减排目标责任书,做到目标到位、任务到位、责任到位。

  强化工程措施,实现工程减排

  对市 十一五 期间9项工程进行减排,同时,市**自我加压,在完成州**下达的削减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目标任务的同时,还对市的特征污染物氮氧化物进行削减。

  强化关停措施,实现结构减排

  按照市人民**与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签订的限期淘汰和关停落后产能目标责任书要求, 十一五 期间,市分别关停国电小龙潭发电厂6台10万千瓦机组,红河国资水泥4台湿法窑,红磷公司硫酸系统。

  一、背景

  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680万将再创新高!当听到这样一个统计数字之后,你做何感想?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空前的413万,这个数字比20xx年多了80万,在校学生1500万左右,是的2.5倍以上。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在21世纪最初5年,年*均增长率高达34.5%。中国大学生人数增长的速度十分可观,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145万,20xx年为212万,较上年增长了46%之多;20xx年增长至280万后,大学毕业生人数于20xx年突破300万,20xx年又突破400万。教育部长周济在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说“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万人从大学毕业。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让我们意识到就业竞争的激烈。同时,也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该对人生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定位。

  二、调查时间:

  20xx.11.10-20xx.12.10

  三、调查地点:

  天津理工大学

  四、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五、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就业去向

  六、调查方法:

  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

  七、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总体现状大学生就业现状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现状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如何使企业招聘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而且大学毕业生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脱环现象。

  1大学生就业现状一:人才供过于求“扩招”提高了升学率但相应的就业率去没有相应提高,究其原因是岗位需求没有得到保障。

  2大学生就业现状二: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据有关国家部门专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投入找工作的时间为正常学*时间的30%-70%,女生高于男生8.6个百分点,但结果却是男生就业率为35.5%,女生仅为17.5%――男生就业率女生的2倍。其中还有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对天津市三所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0%,女生就业率为79.5%。

  3大学生就业现状三:就业水*与经济发展水*的关系大学的地域性差异,对学生的大学生的就业率也有较大的影响。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二)就业问题难分析

  1、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限制大学生自身定位颇高,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发达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而自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却很少。其实现在我国很多地方都需要大学毕业生,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就业结构性问题直接相关,由于引发了地域性就业差距拉大,无业可就或有业不就的情况并存,人才过剩与大学生低就业率并存。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如不少大学生学*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还有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不少毕业生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的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价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3、企业用人观的落后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差。其次,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胜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再者,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联系,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些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有些地方**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竞争。最后,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的理论水*,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全新的就业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又是沉重的压力。

  八、针对本次大学生就业去向调查结果,我们建议:

  1、学校应满腔热情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唱响主旋律,树立就业新理念。要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人生观,用良好的择业观体现价值观。明确人生在世的第一要务是奋斗、拼搏,体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应成为当代青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学校要实现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从一步到位向就业后择业的转变”、“从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的转变”、“从国营向民营的转变”、“从东部向西部的转变”、“从‘白领’向‘蓝领’‘灰领’的转变”、“从专心考研向‘两手准备’的转变”等;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到基层去锻炼成长,到中小企业去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

  2、学校要着力调整与就业市场不相适应的专业和课程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学校专业,以就业为重点调整专业课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的一条基本指导思想。谁先适应,谁先得益。“招生,教学,就业”再也不是孤立的三个环节,而是一个联动的整体。

  3、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从入学抓起只抓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就业指导是临阵磨枪,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归根到底凭的是心理素质、做事能力。从大一到大四,分阶段开展大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规划、择业心理等方面的课程和指导活动,将职业规划与择业培训纳入教学容,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大学阶段、人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而增强就业与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4、加强和重视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本次调查显示5%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现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没有完全唤醒。激发学生的创业愿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还要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科研竞赛,在学校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还要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同学校所在地的企业联合建设创业实践基地,聘请专业教师和当地的企业家为兼职创业导师,最终形成学校和社会融为一体,教授与企业家融为一体,学生与创业实践融为一体的结构体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担忧,并且可以想象,现在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就来源于就业问题,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困扰着很多大学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技能都不是很满意,而矛盾的是大部分学生又认为专业技能对于就业很重要,这就为很多大学生敲响了警钟整个实践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亲身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好的团队合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胜过同样人数的个人奋战,问卷设计,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搜索相关资料,完成报告等活动,大家密切配合,使这次调查活动顺利完成。同时,使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魅力所在,也使我们提高了适应团队的能力。其次,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了校区学生就业情况,帮助身边的同学,学*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深重的影响。最后,我们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就在这次的调查活动中,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分析等阶段我们依然会存在某种迷茫的状态,由此,我们只希望在以后的各种学*中,学*更多的知识,逐步完善自我。由于经验不足,调查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不一定都是当今大学生的现状。有点可能还没有调查到,有的有可能言过其实,但是大体上还是能反映我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鉴于阅历和学识有限,报告中可能会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请老师给予指正,并提出好的建议。

  前言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尤其是当代就业压力增大,第一份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因此,为了解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倾向,受到那些方面的影响,更深入的了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在20xx年11月6日到20xx年11月14日,我们在不广的范围里,在西南政法大学和外校的几个学校,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以问卷形式的抽样调查和个别案例的特别分析。最终,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这份关于大学生毕业后职业倾向的调查报告。

  正文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极为必要的,这就要求大学生能把个人的能力、知识、价值的实现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不能偏废一边,不能只照顾到前面,大学生个人价值、能力的实现,应兼顾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此次,对学校同学的问卷调查中,以学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共发出100份调查问卷,

  实收100份,回收率达到100%。调研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我院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在被问及自己的专业是否具有优势时,15%的学生选择了很有优势,很具竞争力;62%的学生选择了一般;23%的学生选择了处于劣势,其中60%认为处于劣势的来自农村,认为自己竞争力不强。多数同学认为学校各科课程体系的改革,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引进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多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联系,提供一些用人单位的情况;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就业动向与前景等)、就业指导(提高应聘成功率,建议增加就业指导这门课程),加快信息量的流通,增加就业指导报告会,介绍最新招聘信息和市场需求,多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在回答就业途径的选择时,65%的学生比较倾向于校园招聘和人才招聘会;也有38%的学生尝试网络招聘;此外,广建人际网络也是被普遍认可的一种途径;另有31%选择报纸;11%选择电话求职。可见,对于求职的方式和途径,我校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为就业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

  择业时,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诸多在校学子对就业的期望值又是怎样的呢?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13%的人选择1000-1500元;5%愿意接受甚至更少的工资,只是要求能够生活

  就行;42%选择1500-20xx元;21%的人选择20xx-3000元;11%的人选择3000元以上;8%的人选择4000元以上;以后的去向问题,67%的人选择了沿海开放城市;17%选择家乡,5%愿意接受1000-1500元甚至更少。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

  关于毕业省会城市;3%选择国外;只有2%认为个人实际能力最重要;32%的人认为面试第一印象很重要;有28%的人选择专业方向;此外,道德水准、学*成绩和实践经验占16%,政治面貌%选择去西部边远地区。择业考虑时,35%选择有利于个人发展;51%选择兼顾国家需要与个人兴趣;9%选择千方百计实现自我设计,自我选择;2%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服从国家需要。问及主要看中公司哪个方面,选择公司发展前景的有72%,选择工资高低的有51%,选择公司重视人才另有5%选择1000元以下。其中,3000程度的30%。求职时,个人的想法也不尽相同。性别和户口略微不被重视。从问卷调查中不难看出,当前不少大学毕业生(其中大多数来自农村)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很少考虑到自己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所选职业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适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

  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为此,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择业集中选择“热门”行业和大城市的一些待遇条件优厚的行业,集中选择发达地区,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或条件相对艰苦、位置相对偏远的地方就业。这样势必造成大城市、大单位和条件优厚的单位人才济济,甚至人才浪费。而恰恰是急需人才去开发、去管理的欠发达地区和经济状况欠佳的单位,前去应聘的毕业生门可罗雀,无法吸纳所急需的人才,加剧了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这对供需矛盾。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达1000多万家,占全部企业的99%。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是我国吸纳大学生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通常具有更多的创新和个人成功的机会,更强的生产革新和产品更新能力,而且它们的就业岗位的成本比大企业低得多。因而,中小企业的人力成本较低,发展空间广阔。更何况中小企业求贤若渴,人才需求量大。大学生能去这片广阔的天地开拓事业无疑是明智的选择。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我国加入WTO后,对大学生求职择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我国目前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也不可能使人人满意。大学毕业生数量和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地区之间人才供求结构不*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基层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还十分迫切。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就业,这些地方也是最需要各

  类人才的地方。基层是年轻人经受锻炼、接受考验、磨练成才的重要场所。到基层工作是大学毕业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长才干、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更新择业观念,调整择业方向,树立到基层以勤奋创业、建功立业的观念,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

  部分大学生觉得可以随便违约学校不应限制。作为一名大学生要诚实守信,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轻易违约。通过收索我们可以得知如果确有特殊原因需要违约,可按照下列程序办理。首先向已签约的用人单位提出违约理由;其次经用人单位同意后,向用人单位承担违约责任;第三持用人单位同意违约的信函和已鉴定的《就业协议书》交到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经审查并向学鉴定就业协议时,51%的人选择2年;20%的人选择1年;22%的人选择3年;5%的人选择一年以下;2%的人选择3年以上。关于大学生违约问题,有72%的学生认为可以违约,但学校应该规范;22%的学生认为不能违约,要注重大学生和学校的信誉;但也有6%校承担违约责任后,再领新的《就业协议书》。

  注重学生课业和社会活动的全面发展,学生要想在这一项拿高分,应该从大一阶段开始就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实践活动,并且有争当学生干部的意识。由于评分规则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学生如果在某一方面失分可以从参加活动得到学分、综合测评分,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成绩,所以大学生应多关注社会和各种活动以便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提前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提前做好人生规划有助于大学生避免在校学*生活的虚度,能更有目标性、针对性地进行学*生活,给未来择业打下基础。这种自身规划下的成长具有很大的鞭策和自我教育意义,会使大学生在择业中减少盲目性,并在求职时表现出高于其他同学的自信心,从而极大提升就业的成功率。

  总结

  人是社会之人,是现实之人,无论正视与否,现实都是客观存在的。积极的心态是正视社会,适应社会;消极的态度是脱离现实,逃避社会。现实是客观的,既有有利于自己的一面,也有不利于自己的一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社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将会尽可能地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合适的环境,这将为大学生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广阔的天地,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与成才。

  个人案例分析:

  大学生就业倾向调查表

  性别:___学院:_____年级:___

  1.您有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

  A.有,分为远期(人生奋斗目标)、中期(人生职业规划)

  B.有,还比较清晰,但只有*期的,并没有做长期规划

  C.只有一点点,没有很仔细考虑过

  D.从来没想过

  2.您觉得您现在所学的专业课程能满足目标岗位的技能要求吗?( ) A肯定可以B应该可以C不太清楚D也许不行

  E必须进一步实践

  3.在选择就业时你会优先考虑以下因素中的?( )

  A职业前景B个人喜好C工作环境及工资D企业地理位置E企业知名度

  4.在求职过程中,你迫切需要了解单位的信息是( )可多选

  A.资金和规模介绍B.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

  C.用人标准和聘用条件D薪酬和福利E.人才培训情况F.职位信息G.单位文化和管理体制.

  5.你的就业单位意向为( )

  A.国家机关业单位B.事业单位C.科研设计单位

  D.国有企业E.民营或私营企业

  F.中外合资企业G.学校H.其他_

  6.你对未来的就业信心( )

  A非常有信心B一般

  C迷茫D悲观

  7.您认为你在参加工作初期您认为合理的月薪为( )

  A 1000元以下B 1000元-3000元

  C 3000元-5000元D 5000元以上

  8.你毕业后理想的就业地点是( )

  A北京上海等大城市B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C家乡就*原则D哪有工作就去哪

  9.你认为找工作的过程中,哪些因素您认为对您来说最重要( )

  A家庭背景B个人能力C学历D工作经验E机遇F在校表现及老师推荐

  10.你希望获得的职位与你的专业对口吗?()

  A.是的B.视情况而定C.无所谓

  *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已大学毕业但至今未就业。当我们不断在讲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家庭是什么感受?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

  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困难期,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企业。而企业受难的同时无疑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压力。金秋十月,大学城中涌现出了这样一类人,他们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们就是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学生则年年撞的头破血流。

  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虽说是所谓金秋的季节,远在太*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带来的却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收缩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如今的大学生找工作也似乎变的`比往年更难。

  一、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剖析

  综上我们分析得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两点:

  1、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学生随处可见。有一位19岁的四川大学的学生在放暑假时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为了给女友一个惊喜。他并未告诉自己的女友,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来他迷路了。无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来。直到警察赶来才解决此事。在危急时刻,人类最基本的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我们认为他没有。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大学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

  由此可见,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袭卷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着百年历史的银行相继倒闭。这场危机同样波及到了中国。我国的市场经济由于开放度有限,所以受损程度有限。不过,这次危机同样给中国带来了很**动。我们多年以出口商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显现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订单急剧减少,企业亏损严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停产倒闭,农民工提前返乡,由金融危机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样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大部分的企业已经开始裁员,不准备招聘人员了。所以,打部分大学生面临无业问题。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卖肉等等。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二、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不断探究着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各种方法

  1、从大学生主观的自身角度出发:

  大学生应努力培养自身专业技能,同时,端正就业心态。

  2、从客观角度讲:

  大学生应了解各专业的就业情况以及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与社会多接触,了解社会需求,关注各类就业动向,从而对症下药,为自身找到正确的就业方向与奋斗目标。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选择逃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底的深渊,只有选择面对,际遇才会眷顾我们,我们才能看见明日的曙光。面对这一危机,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万亿拉动内需政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利用科学发展观,长远地,发展地看待整个问题。而这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有的品质。

  一、前言

  1.【调查背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2.【调查目的与意义】: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经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忙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供给就业指导,使学生能谋取梦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供给参考。

  3.【调查时间】x年5月28日――x年6月7日

  4.【调查地点】:沧州市

  5.【调查对象】:沧州市各大高校学生

  6.【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7.【调查过程】:首先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到各高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完毕后,做数据分析,归纳与整理。

  二、正文

  1.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每到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得去招聘会挤,到头来可能有些人花了钱进入会场,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去也。“找到一份适宜的工作实在太难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慨叹。x年,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应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很明显,我们人才缺口大和大学生就业难构成一个矛盾,当高教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失调时,便会出现一个“扩招怪圈”: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层层扩招――就业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层次毕业生挤压低一层次的毕业生,层层挤压,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更趋严峻――继续加速扩招。如此构成恶性循环,容易引发教育通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隐患将日益凸显。并且会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大马拉小车,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2.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此刻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本事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就这四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

  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期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②、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二是社交本事欠缺。说话办事的本事、沟通合作的本事、交际公关的本事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3)社会原因

  ①、出口减速。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景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②、从紧的货币政策。从20xx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全国工商联最新的调查显示,20xx年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长33.8%,而私营企业税收增长33%,低于全国整体0.8个百分点。这是自20xx年以来私营企业税收增幅第一次低于全国水*。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异常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击。

  ③、企业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两税合一等政策,也会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在必须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人工成本。目前来看,受成本上升影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此对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4)学校原因

  ①、调查发现一半以上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不满意。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景,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数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已经到达13。所以,我国的人才过剩时相对过剩,并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等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资料、教学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情景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观调动,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共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本事、适应工作本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和提议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①、注重专业学*。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本事,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②、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经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异常是社会兼职能够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本事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③、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异常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景下,要逐步调整自我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我,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④、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景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并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①、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能够借鉴大学生见*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供给寒暑假实*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本事,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景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活力、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并且理论功底扎实,理解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必须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菁选(扩展4)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4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场毕业生双选会上,某单位的招聘台前一下子挤来了个人,但其中只有人是求职者,另外人都是“参谋”——求职者的爷爷、奶奶和父母。对于类似现象,有社会学家指出,中国的第一批独生子女正大规模地步入社会,他们的就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应该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重视。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多年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由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心理较脆弱,承受职场挫折与失败压力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初次步入职场时,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

  应聘:全家总动员

  杨强是南宁某高校届毕业生,是家中的独苗。从今年月开始,为了帮助杨强找工作,他的父亲特地从江西赶到南宁,在学校附*租了一间房子住下,准备打一场“就业持久战”。对于这样做的理由,杨强父亲的解释是“儿子还小,面对五花八门的招聘单位,不懂如何辨别真伪”。

  月下旬,广西人才市场专门举办了一场南博人才交流会。笔者看到,杨强的父亲边看边讲,俨然一位解说员,每走到一个招聘单位前,他都要先对该单位的岗位、薪金水*和发展前景进行一番深入的分析,再决定是否同意杨强投递简历。当看到杨强递过简历后老半天支支吾吾、不善言辞时,杨强的父亲连忙“挺身而出”,协助儿子……

  在今年广西全区首届人才交流会上,笔者看到这样“动人”的一幕:一名女生的父母分开在房地产公司的招聘台前同时排队,而女儿却悠闲地坐在后面一条长凳上无所事事,待快轮到递送简历时,女儿才有些不耐烦地将其父母替换下来,嘴里还嘟哝着“真麻烦!”。

  当笔者询问“为什么不让女儿自己排队?”时,女孩的母亲不以为然:“女儿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书,毕业找工作还要饱受折磨之苦,做父母的理所应当替她分担。”

  这样的现象在招聘会场上并不鲜见。一家长对记者说,之所以要跟着孩子来招聘会,是因为怕孩子“稀里糊涂,一不小心就明珠暗投”,父母亲自上阵“心里会踏实许多”。对于要选择哪一家单位,一般会全家人反复推敲,他们讨论的内容包括单位的工作地点、工作的稳定性、工资待遇及发展空间等等。

  心态:对未来雾里看花

  那么,独生子女的就业心态如何呢?请看广西大学学生会的一项调查:多名独生子女中,有*七成的人对前途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普遍认为用人单位对于工作经验、学历的要求过于苛刻,并且薪水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设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找一个离家*、工作相对稳定的单位;在调查中,几乎没有独生子女有自己独立创业的想法。

  调查显示,独生子女普遍不能准确客观地为自己定位,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以及职业能力并不了解,自我评价偏高。另外,他们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存在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把就业前景想象得过于美好或过于艰难,直接导致期望过高或畏缩不前。而且,他们比较注重经济利益,择业时往往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首位。

  调查还反映出独生子女就业的一些矛盾心理。许多学生对自我缺乏正确的分析,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而是盲目攀比,还有的同学想找一份“比较好听的工作”。不少独生子女寄希望于父母长辈的社会关系,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有的独生子女因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不扎实等种种原因,没有信心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即将踏入社会的独生子女普遍有一种危机感,他们认为社会竞争太激烈,人际关系太复杂,自己难以适应。许多人选择读研或出国留学以争取一个缓冲期,有的甚至不愿意卷入激烈的竞争中,宁可选择成为一族。

  针对独生子女群体的职业心态,广西大学招生就业办负责人说,作为大学生的独生子女,一直囿于校园生活,经历简单,没有经受过挫折考验,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一旦遭遇挫折,则感到失落、悲观、失望,对未来失去信心。*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学生的就业指导,从信息来源、联系工作、出面调节到心理辅导等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周到细致的工作,以便独生子女在毕业找工作时即使遇到挫折也一样可以充满自信,甚至越挫越勇。但是面临择业就业,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有极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茫然、不自信以及很强的依赖性。

  竞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林明是广西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去年通过自己联系实*,最后被北海某公司聘用。如今林明已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他感觉公司员工热情,气氛活跃,工作中学有所用,很满意现在的状态。现在他正准备考托福,出国读硕士,拿到学位再回国发展。

  今年岁的小敏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年毕业的她虽然只有两年的“工龄”,却已经跳了两次槽。令她感到自豪的是两份工作都是她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很累,老是加班加点,很少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而且和我的专业没有一点联系,所以干了一年,我就不干了。刚开始工作时,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被上司批评一两句,心里会难受好几天,还经常落泪。不过,现在已经完全适应和改变了。所以我觉得独生子女的'适应能力并不差。”

  李彤是年湖南大学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投简历谋得深圳某酒店财务部会计一职。在该酒店工作年的李彤也有跳槽的打算,她说:“工资不太高,主要是觉得自己没太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想跳槽去外企。我最大的心愿是找份好工作,买套大房子,接父母同住,只要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

  择业:扬长避短天地宽

  很多家长对子女择业不放心,但是有父母“亲自把关”是不是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国凯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说,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求职者的人品、学历和经验。独生子女们连找工作都要父母亲陪同,甚至帮忙查资料、填写表格,这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的独立能力。

  对此,社会心理学专家认为,独生子女有其特定的成长环境和空间,可以说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在他们开始步入社会的时候,需要大家的关注和引导。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独生子女经过几年大学集体生活的磨炼,已经具有一定的自理和交际能力。但他们在工作中的刻苦和创新精神相对弱些,需要用人单位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潜能。

  正如一位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提出的那样——“爱比维生素还重要”。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家长对“独苗”教育比较重视,所以一般而言独生子女智力早熟、兴趣广泛、知识面宽。同时,独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爱,在爱的阳光中成长,个性发展健全,多数独生子女性格活泼、开朗、大方、敢说敢想。可以说,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只要善于扬长避短,独生子女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是有独立见解的一代,他们是*等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很强的一代,也是市场经济观念很强的一代。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一、引言

  ***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二、调查形式与结果

  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三、结果分析

  难点一:基层就业“非主流”

  在*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

  尽管我国*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难点二:“专业”冰火两重天

  *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机构发布的“20xx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曾经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

  *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过去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跟公务员似的,好坏给你安排个工作,不管对口不对口,喜欢不喜欢,对于单位也一样,不管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质都要接收、其中有些还是不错的,像医生、老师等,工作不错,基本能对上口、

  过去大学不好考,含金量很高,当时的中专都比现在的大专难考、能考上的水*都不太低,尤其是机械电等理工类的大学生,水*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都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过去人们知识水*低,企业对人才需求门槛较低,所以大学生就业优势十分明显、例如,过去企业基本是人工操作,技术含量低,要求也相对低,大学生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

  *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就业前途却不容乐观、

  1、经济原因

  全球疫情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3、**方面

  **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

  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

  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

  再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

  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4、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5、大学生方面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一) 当前形势与问题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统计,20xx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比20xx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xx年增加82万人,20xx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比20xx年增加60多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无疑,这对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可以说20xx年及以后的就业还是任重道远啊。革命尚未成功,吾辈仍需努力。

  20xx年经济蓝皮书发布,认为,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大于需求,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求聘的职位。目前,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及以下,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求职难度要高于其他学历,这种状况在明年将持续。此外,明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堪忧,预计毕业生实际就业人数将在600万人以上。

  蓝皮书还认为,*年来,应届毕业生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比例越来越小,进入民营、三资企业毕业生的比例却在提高。在中国毕业生网最*发布的20xx年和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而根据今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来说我们只能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

  结合相关资料,我觉得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一、选材要求高: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二、薪酬逐年降低:

  三、供需差别大:

  四、缺乏工作经验:

  教授多教练少 ,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

  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五、怕吃苦,爱面子: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六、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七、频繁跳槽: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

  (二) 天然去雕饰还事实清晰面目

  俗话说的好,Every coin has its two sides,对待问题始终应该以一个积极的全面的态度分析,不可否认,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然而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因为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有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从测量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初次就业率指标和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走低,事实上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第一,主动不就业者,如想继续深造的人,属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不能算做失业;第二,非签约就业即隐性就业,事实上也是就业。两者一减一加,结果是:目前对大学生的名义就业率的统计低于实际的初次就业率,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

  同样的,对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这一观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王向前有些不同看法。他认为:大学生要高价,主动失业的现象在前几年比较多,但目前已经发生变化。王向前认为,要客观地看待大学生要高价的问题。他表示,由于大学毕业生多了,用人单位选择的余地大了,因而变得非常挑剔。用人单位为减少成本,增加竞争力,把大学生工资压得很低。据了解,他所在的学院,大专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期望值只有600元,本科毕业生也就是1000元。

  一、概述

  *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在人生的路途上大学就是一个转折点,只要把握好了人生的船舵,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人生之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是想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一个好的人生的职业规划计划书是不可缺少的,有了好的职业规划计划书我们就能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发向上,有目标,就有动力。

  二、自身认识:

  2.1性格特点:

  1、有探险精神,创新意识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2、性格不怪癖,有大肚能容天下事的胸怀,更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骑自行车去吧”的乐观;

  3、适应环境能力强,应变能力不差;

  4、敢打敢拼,富有开拓精神;

  5、能操控全局,思想行为有长远的眼光。

  6、有时表现猛撞,不计后果;

  7、经常抢话,过度自恋;

  8、对事物容易反感,不愿做;

  9、不喜欢例行的单调重复的工作。

  2.2工作优劣势分析:

  在工作中的优势:

  1.出色的交际才能、能使别人对自己的观点感到兴奋

  2.探险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3.在连续的、充满刺激的工作中表现最出色,杰出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技能

  4.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乐观主义激情

  5.能够把握事情的全局,弄清思想和行为的长远影响

  6.能灵活地适应新情况,有熟练的变换能力

  7.在社交生活中不会感到拘谨,能舒适地适应大多数社交场合

  8.自信有雄心和志向,魄力强

  9.敢打敢拼,富有开拓精神。

  在工作中的劣势:

  1.难以使自己有条不紊和富有条理

  2.过于自信,可能会不恰当地运用自己的能力和社会经历。

  3.对思维狭窄及思想顽固的人缺乏耐心,对自己不信任的人耐心不够

  4.当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后,便对项目失去兴趣,

  不能贯彻始终

  5.不喜欢例行的、单调重复的工作

  6.对事物容易感到厌烦

  7.有时表现地过于强势,让人难以接受。

  20xx年,我便是一个应届毕业生,我有着年轻和知识,虽说年轻意味着缺乏经验,但是年轻热情和活力,,我相信我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之后的工作和生活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分析了自我,我该任什么样的职位呢?我想我比较有主见,我可以做管理方面的事务及财务管理或者人事部门等人才选拔什么的!目前小生的愿望是做一个人事经理,唐太宗有识之心,愿广交天下有能之士!我没那么大口味,我只希望,有才的人能就其位,的人远离社会福利或改善他们!简单的就像刘邦帐下的张良运筹帷幄,韩信的纵横千里!各处其位,世态繁荣!共为社会谋福利!

  三、未来规划:

  3.1短期计划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认真复*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为今后毕业找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毕业后三五年内,专心的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积累工作经验,走进社会大家庭,适应现实的社会环境及社会现实,争取能够立足于社会,而不依赖于父母。

  3.2长期计划

  在工作几年后,还要继续努力的学*,在公司争取得到进修学*的机会,进一步深造。这个社会是发展的社会,所以我们也要不断的学*,如果不学*我没就会被淘汰。努力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只有不断进取的人,才能在社会中过得更好!也许我不在一个公司干一辈子,但是不管在哪个公司,我的规划里都是要进军管理层。

  3.3对职业规划的分析及认识职业规划中必须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过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等。家庭人员的社会关系会影响到我们的就业计划,所以我会充分考虑家庭所给我带来的影响作出自己的规划。学校的知名度及学校的影响度都会给自己的就业带来隐形的影响,所以这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的决定了我们能否就业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对社会这个重要的因素有深刻的认识,了解社会的各方面的需求确保我们在就业时能够比别人站在更高的位置,处于有利地位。我认为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能力的大学生,就能在就业道路上走出一片天。首先,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辅相成。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

  其次,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

  最后,实力与努力并重。要在事业的领域里飞翔,我认为,需要有一对翅膀——哲学和文学艺术。为什么呢?哲学给我们睿智,文艺给我们灵感。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哲学智慧是一种理性的智慧,文艺智慧是一种直接的智慧。有这两种智慧,我们就不怕不成功。人文教育是人格塑造的工程,哲学和文艺是人生起飞的两个翅膀。,我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可以选择的,知识的储备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道路。

  四、将来进一步的提升:

  1、提前积累社会实践经验非常必要,围绕自己的职业目标,我尝试去多家工厂实*,在家里常要求掌财等

  2、努力改正自己性格中的不善于控制情绪与倾听,过于猛撞的缺陷,形成一种积极上进而*和的心态,建立起更广泛的人际关系网。

  3、体能锻炼不能松懈,我的体质不是很好,必须要加强锻炼,但我总是不能坚持,看来一定要再“闭闭关”收收性!等等

  4、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巩固自己的知识,技能层面,注重积累工作经验,加强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五、个人总结:

  计划虽然好,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于其具体时间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只是一场梦。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有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清醒对待。每人心中都有一座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若要成功必先付出,成功不相信颓废,不相信幻影。未来的天地只有自己去拼!

  *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及大学生本身都是其中的因素。作为大学毕业生,应该增加对当前就业形式的了解,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培养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并以低姿态进入就业市场。

  随着全国各地高校连年不断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也日益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虽然**也在不断扩大社会市场的就业面,为大学毕业生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然而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人群,这些机会只能说是九牛一毛。在这种形势下,大学毕业生要与形形色色的就业人群进行激烈的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谈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归根结底,大学生的就业与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说到这里,就谈谈我对于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的结果,这里分为三个方面:

  一、 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一) 待就业人数增长

  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招生人数增速很快。最*,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xx年毕业生611万,20xx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675万创历史新高。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尤其是这几年来,人们普遍感到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

  (二) 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

  随着我国沿海及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发达城市与发展相对缓慢的一些中小城市及乡镇的差距逐渐拉大,高薪高待遇的工作吸引着大学毕业生流向经济发达城市寻求发展方向和发展机会,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趋势,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就业市场的需求。

  (三) 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

  由于教育水*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他们对于就业方面的期望值也很高。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理想的工作薪资的期望值过高,他们一直在寻找符合自己理想条件的工作,没有关注其他本应适合自己的工,从而丧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 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总是期望找到一份轻松且高薪的工作。既不愿从事高付出的工作,(比如一些比较辛苦、伤身伤神的工作)又想获得丰厚的薪资,在此过程中却忽略了对自身能力和水*的合理评估。部分学生对对自己的求职过程和结果抱有想当然的想法,认定了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的工作且未曾考虑到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自身的评价过高,但理想状态毕竟和社会现实相去甚远,正是由于这种对自身能力不合理的评估,导致部分学生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也与一些好机会擦肩而过。

  (二) 高校扩招的原因

  *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型人才,同时也为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了社会市场的需求,“供过于求”的现状使得原本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其次,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而我国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健全,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在综合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专业技能的掌握水*也不够高,且因日常学*过

  程中理论知识占的比例比较大,而实际操作却比较少,导致部分学生很难熟练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将专业知识合理的运用,导致这些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其顺利就业。

  (三) 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市场对求职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的用人条件主要集中在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对求职者的筛选也相当严格,且吸纳的人员有限。另一方面,从工作要求方面来讲,与科技挂钩的工作主要吸纳的是知识型人才,且都是知识高精者,大部分大学生的知识水*与此类工作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做此类工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另一大部分工作主要集中在技能操作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的学*,实践的机会相对比较少,且除了课外闲暇时间和假期的兼职工作和实*外,工作经验少之又少,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不甚熟练。而就社会用人单位来讲,在对求职者进行层层筛选时很大程度上会选择技能水*相对较高者,这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是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四)国家目前的高增长、低就业增长模式的原因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最*做了一份研究表明,中国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GDP只增加就业0.12%个百分点,这是在亚洲里最低的国家。这是因为我们的增长模式中过多的强调大企业、高新技术等,而没有把扶植中小企业真正的做好。我们的银行仅给大企业贷款,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这些都是造成我们高增长、低就业的根本原因。

  三、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就业难问题

  (一)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和职业观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的实现形式,就是通过市场调节社会经济活动,配制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的原则是等价交换和物质利益原则,它是一种经济组织方式,属于物质文明范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通过市场经济不断达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大学生作为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其中一个环节。我们要想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从事一个或多个职业来完成。我们必须通过职业生涯来满足自己的人格需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生只有在科学人生观的.指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市场经济,勇于变革社会,变革自然的实践,才能体验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从中获得向前奋进的力量。只有通过参与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分工,才能逐渐明白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懂得做人的道理,在***的求索中不断完善人生,把握人生的真谛。市场经济下的职业就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投身到市场经济中去积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增加对当前就业政策的了解

  大学生应在学*之余,主动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调查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再依此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对个人素质进行重点培养,以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同时根据个人需求和社会要求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以便顺利就业。

  (三)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

  大学生择业应注重现实:一是外部职业环境的现实性,二是个人能力素质的现实性。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去较为偏远或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宁愿留在大中型城市做最基层的工作,忽略了社会需求,在此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个人发展前途。大学生初入社会,不应过分注重利益,而应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面对“就业难”现状,大学生应从自身出发,积极寻找应对措施。调整就业心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坚韧的性格和谦虚谨慎、认真自律的良好品德。

  (四)培养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1.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大学生应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广泛的职业兴趣,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其中职业道德至关重要,因此大学生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2. 坚持学*,努力完善自我

  大学生在求职或是工作中总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为了以后的工作能相对得心应手,首先应该坚持学*,以知识和技能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进而完善自我。因此,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大学生应树立“终身学*”的观念,努力学*新知识,开拓视野。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很多知识都在推陈出新,大学生应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学*新知识。因为大学毕业后若不经过继续学*就很难成为一个高水*的人才。当前面临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的双重压力,只有不断地接受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和学*,储备更多的能量,补充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信息,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

女士、先生:

  你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本问卷不对外公开,情如实填写。

  1.就你的了解,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初期月薪是多少()

  A. 1000以下; B.1000-1500; C.1500-3000; D.3000以上;

  2.现在大学毕业生很多,他们会不会对你们的工作形成压力()

  A. 很大压力; B.一般; C.不会有压力;

  3.很多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能力方面要比一般大学学生强一点,你觉得这种说法对么()

  A. 正确; B.不对 ; C.难说

  4.就下面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1)大学生这个群体在社会总就业群体种地为如何?有没有优势,如果有在什么地方?

  2).现在大学生手头的一些证书对他们的`就业带来多少便利?你对大学生中“证书越多越能找到好工作”这一观点赞同么?为什么?

  3)简谈一下你的就业经历,你是如何找到现在这份工作的?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情况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

  (二)项目实施情况

  二、大学生求职结果的统计分析

  (一)性别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

  (二)地区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

  (三)专业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

  三、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三)政策供给与政策支持方面的原因

  (四)家庭、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四、寻求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解决方法

  (一)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并维持大学生身份认同

  (二)学校:合理定位,就业为本

  (三)**:政策引导,合理调控

  (四)社会:打造公*、公正、宽松的就业环境

  就业问题是*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20xx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13万人而显得更为突出了。

  关于*年来日益引起**、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需要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同样可信的客观分析作为基础。为此,共青***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于20xx年3月起共同开展了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问题的研究项目,并由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于5月至6月间进行了一项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对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多方面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考察。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情况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

  本项研究从对大学生的实际调查入手,希望通过考察大学生真实的求职经历和复杂心态,对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的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思路和政策建议。在相关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本项研究还期望对社会上较为流行的一些观念和认识作出回应,特别是期望澄清和明确对今天中国大学生的认识,以对大学生的爱护、理解和宽容的心态来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社会似乎存在一种将问题归因于大学生的较为普遍的看法,人们的一般认识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制约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具体而言就是,大学生往往只看好工作环境好、薪酬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而对相对较低的就业岗位则缺乏兴趣。因此,本项研究对大学生的相关观念与态度进行了考察,并以此作为客观认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

  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大学的学科与课程设置存在很大关系,并与大学生在学校学*期间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以及学生干部工作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所以,这方面的问题也是本项研究考察和了解的内容。

  同时,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期望或压力也可能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所以,本项目也将这方面的问题纳入了考察范围。

  *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和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与措施,但却缺乏有效的政策执行评估与反馈机制,因而不能对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研究还特别将大学生对这些政策与措施的态度及其有效性的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调查目的:*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20日~20xx年11月25日

  调查对象:广州大学学生

  关 键 词:大学生 就业观 调适对策

  一、数据分析

  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广州大学的学生,共计100名,男生46名,女生54名。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这次调查主要以广州大学大三学生为主,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对广州大学学生的调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100%的人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的,大学生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83%的同学选择在东南沿海工作,因为本学校在广州,所以广东以及东南地区的学生占很大比例,有一些外省或者本地同学处于一些考虑对工作地点无要求,还有少部分同学要求在家乡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不禁让人担心,大学生的自我观念太强,没有太多服务社会的意念,我想这样的就业观念还是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努力,去改变大学生的想法,现在一直都有说支援西部,如果大学生都没有榜样去支援,那还会有多少的人会去。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包括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己。

  在问到自己现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的竞争状况时,36%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41%的人觉得一般,23%的人选择不知道,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着疑问,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的实力存在着质疑。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46%的人可以接受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30%的人则是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24%的人则是因为就业,而无奈接受。这一是个还不错的结果,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执意要找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而是在就业中慢慢地来,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在问到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时,80%的人选择的事3001-5000元,17%的人选择20xx-3000元的范围。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现在的高职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数是介于中层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理性了。

  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业所在城市,工资与福利待遇,还有就是工作环境与工作的稳定性。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稳性和公司的待遇问题,但我们再择业的时候也应考虑一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

  在问到学校对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时,大多数的人是全选的,可见高职大学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这一选项也给了高职院校一些启示,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发展学生,培养学生。

  通过这些的'问题分析总结,最终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薪酬介于中层,企业待遇较好,就职地点是:经济较发达地区。

  二、目前就业形势

  从20xx 年毕业生人数突破600 万以来,每年仍在增加,去年已达670 万,20xx年估计*700万。中国超过700万人口的城市有几个,但我们一年的毕业生却有700 万,再加上*三年未实现稳定就业的,何止1000 万。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是事实,这是社会问题,不是谁可以随便解决的,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却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毕业了,意味着我们要工作,要独立生活,要赚钱养活自己。一个月没工作,这个月的生活费便是问题。所以——不能哭泣,生活不相信眼泪。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相应调适对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所谓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会上的就业度是怎样的,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清晰地思路去学,去考虑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应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未来的就业方面。以至于,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不会是一片迷茫和无知,只是认识到就业的严峻,而不会有所准备。

  2.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现在的社会,可以说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多数学生只会一味埋怨,学生太多,就业压力大,却不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必须承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就业压力大的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不要做无用的埋怨,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采取措施,积极主动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前言

  1、【调查背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2、【调查目的与意义】: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3、【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4、【调查地点】:沧州市

  5、【调查对象】:沧州市各大高校学生

  6、【调查过程】:首先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到各高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完毕后,做数据分析,归纳与整理。

  二、正文

  1、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每到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得去招聘会挤,到头来可能有些人花了钱进入会场,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去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慨叹。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很明显,我们人才缺口大和大学生就业难形成一个矛盾,当高教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失调时,便会出现一个“扩招怪圈”: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层层扩招――就业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层次毕业生挤压低一层次的毕业生,层层挤压,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更趋严峻――继续加速扩招。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容易引发教育通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隐患将日益凸显。而且会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大马拉小车,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2、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就这四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

  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②、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3)社会原因

  ①、出口减速。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②、从紧的货币政策。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全国工商联最新的调查显示,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长33.8%,而私营企业税收增长33%,低于全国整体0.8个百分点。这是自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来私营企业税收增幅第一次低于全国水*。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击。

  ③、企业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两税合一等政策,也会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人工成本。目前来看,受成本上升影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此对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4)学校原因

  ①、调查发现一半以上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不满意。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数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已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时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等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观调动,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共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和建议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①、注重专业学*。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②、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③、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④、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①、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①、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

  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③、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④、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社会共同努力、**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和社会的责任。

  三、结束语

  关于大学生就业出现的问题复杂多样,调查具有局限性,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所提出的建议只适用于部分人群,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菁选(扩展5)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集合15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我国自身的结构性分配问题,中国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在随后的几年中就业问题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但是随着毕业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我国将面临着新一轮的就业问题。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没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前景,以便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了“就业难,难就业”的原因主要来自大学生自身、用人单位和社会三方面。

  一、自身原因

  1.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2.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日子,没有静下心来学*。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经验。

  二、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是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三、社会原因

  1.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2.从20xx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击。

  3.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两税合一等政策,也会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人工成本。目前来看,受成本上升影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此对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面对着就业难的原因,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大学生就业倾向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1.一部分大学生希望今后就业的岗位在国企及**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XX市;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应该是呈阶梯型的,根据自身发展的水*,抓住各种各样的机遇,通过一个又一个岗位不断成长。所以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可以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面对着现今大学生就业现状,我国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市场导向、**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市场主导的地位实际上已经确立,大学生择业和单位选人的自主性都增强了。所以,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念,找准定位势在必行。大学生在择业前应对自己充分了解,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擅长什么,想干什么。注意学以致用,尽量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和形象、气质、性格、语言表达能力等非专业优势。在选择职业和确定目标单位之前,应从环境分析、企业分析等方面评估职业和目标单位的各种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顺从”社会劳动力的流动分配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切忌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挑选就业地域和企业类型。在金融危机*卷全球,国民经济比较吃紧的社会环境里,应当理智的把握“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灵活的处理面临的机遇。大学生必须树立竞争性的择业观,主动出击,把能够证明自己才能的各种软硬件拿出来,自我推荐,这样才可能被“伯乐”相中。如果一味的“等、靠、要”,结果只会是一事无成。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状况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区、大学生创业街,也可与企业或研究所联办大学生创业科技实体。

  那么到底中国的大学生教育和就业发生了什么问题,我认为有必要进行客观和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暑假期间我在山东大学以及山东农业大学做了调查。经过调查,我发现三方面状况:第一.大学生就业难很大原因是因为对收入要求过高。第二.在本科生出现就业报酬低的状况后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继续考研。第三.随着考研大军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一大批校漂族,即那些大学己经毕业,却仍留连在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的人群。下面分别对以上情况做一下介绍:

  调查过程:

  一. 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责难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特别是对收入水*的抉择,大学生谋求较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阅相关资料计算后发现:城镇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和本科、硕士、博士各学历阶段毕业人力资本量分别为20xx年价格人民币3.1万、4.9万、7.4万、 19.4万、31.6万、49.8万;各阶段新增人力资本边际收益率(高学历与低学历收入之差比以本学*阶段投资新增人力资本量),分别为9.8%、 2 2 .2%、 11.0%、 4 .7%、 18.8%、14.6%。可以看出,从中等教育水*培养到高等教育水*,需要人力资本投资12.1万元,边际投资很大。据有关调查资料,目前大学毕业的*均工资水*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毕业的为1500元左右,大学投资收益率仅为4.7%。这样低的边际收益率,对大学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极不合算的。因此,大学生及其家长找一个能回报大学阶段投资的收入水*的工作岗位,就是投资对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经济人最理性的反应,而简单说大学生择业条件太高,挑三拣四,从成本收益理论讲,是毫无道理的。否则,从投资回收角度讲,他无法收回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实际是亏损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学呢?

  再次,大学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另外,我觉得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作为企业,他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肯定是建立在员工能为他提供经济效益。显然,能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那么一个本科生究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呢?据调查:1.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另外,现在大学生的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过去是培养吃皇粮、捧铁饭碗人才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党政社团、国家事业、国有企业单位计划分配,工资有一定标准并稳定提高,除了国有企业外,工资来源为财政经费,在过去大学生毕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大量的分配到这些单财政还负担得了。现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国有企业每年也要减出几百万人来。现在还有很多人能从这种思想中走出来。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变成很多人的独木桥考研大军急剧增加。校漂族实在太难。

  大学毕业了,但仍有人漂在校园

  校漂族在扩军,这已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所谓,是指那些已经毕业,却仍留连再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经常到学校用餐,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参加学校一些讲座,闲暇是逛学校周边的小店

  校漂族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到底是精彩还是无味?让我们走进校漂族,了解一下他们的生存与心理状态。

  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

  6点多起床,接着到教室自*,然后在学校食堂吃饭,晚上自学到10点多,最后回到自己租的小屋。在山东大学的自*教室里,我跟这位校漂族的一员聊了起来。在大四考研失败后,他决定再考。我们是校园里的大五生,从外表看,我们跟师弟师妹们没什么两样,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我们在依赖和利用学校的资源,只是我们的心不再为外边多彩的世界所诱惑了,我们没有多少漂的资本呀。

  另外,我还见到一位三次冲击考研的。前两次都是功亏一篑,尽管他的精神压力很大,但他说我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家庭状况不是很好。

  他只能节衣缩食,每天天未亮就从自己与别人合租的小屋于出来,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几乎都在啃面包或方便面。拼一个美好未来,这几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愿。一时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考研也许就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了。对校漂族而言,或许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去年,国家就业制度规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这一规定的出台,使户口留在学校的尚未找到就业单位的学子,更是把校园作为一个人生的缓冲地带。

  暂缓就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住在学校附*,他们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归属与依靠,这也许是他们心中本能的选择。有专家说,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心理上仍然未断奶,无法适应社会,因此选择重回学校寻求心灵的依靠。这种解释虽过于绝对,但对校漂族而言,对校园的归依情结确是无法排解的。

  当然,校漂族工作暂无着落,经济拮据,也是他们选择继续留住校园的重要原因。住在学校附*,傍依学校的食堂、图书馆等,生活经济实惠而方便,还可以充充电,查查资料。就连学校周围的各种商店卖什么,哪家东西最便宜、哪个餐馆有什么地方菜,我们都一清二楚。这是一位山东的校漂族告诉我他们在学校附*的原因。

  哪儿漂都是漂,干吗浪费学校这份难得的资源呢?有许多校漂族,他们更多是看重了学校的资源和校园氛围。

  毕业之后,在选择居住环境时,总是不自觉地把所选地点和校园做比较,后来虽然也曾在单位附*租过房子,但学校里的图书馆、阅览室、自*教室,这些曾经让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总也挥之不去,最后,我又搬回了校园。刚毕业半年多,对于家在外地的我,校园是我对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个家。

  但很多学校认为,轻易办理暂缓就业而加入校漂族这一群体,不应提倡。一方面,他们占用了学校资源,对那些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放弃正当时候的就业机会,盲目地被这一群体同化而做校漂族,将来就业会更困难,先就业再择业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再一方面,选择校漂,其实对学生本人也不利,校漂期间档案记录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单位产生疑问,不利于本人就业。

  调查总结:

  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校漂族,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校漂族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多数应该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漂泊的生涯也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人生起点,这是它的积极意义。它作为人生角色转换的缓冲带,从容地规划一下人生生涯,也许半年,也许一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这种生存状态不宜过长,不应该成为一种生存常态。一味沉迷其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漂的感觉很自由,但毕竟无根,不稳定,成本也比较高。另外,作为学校,也要及时调整教育内容,除传授系统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让学生顺利完成校园与社会的对接。就业难,考研难。

  对于以上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收益低问题,一是高等教育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从吃皇粮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调整专业,改革课程,加大技术技能专业的设置;另外,大专和本科所有专业,在毕业前一年内,开设必修的创业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谋划,寻找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注册登记企业、经营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要网开一面,各部门要降低注册登记企业的门槛,缩短开办企业的时间,减少开办企业的审批手续,减免开办企业的各种收费,放开较多的行业让中小企业进入;在企业开办后。银行应当积极地为中小企业贷款,发展较多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银行可推出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杜绝**各部门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这样才能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另外作为考研一族应该积极面对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馈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但愿随着制度的改革,观念的提高,以上状况能够得到改善,解决。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升;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升,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提升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调查结果见图3)。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外,如何提升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重视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大学生失业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大学生的失业问题,通过分析失业的情况和原因,得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趋势的结论。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供求矛盾、市场缺陷。

  正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就业"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敏感的,我们大多数大学生读四年大学无非是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但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我们有可能失业,这给很多大学生很大的打击,甚至有损我们读大学的积极性。记得我们社会问题研究老师对我们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是这样说的:“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难道真的是单位不需要大学生了吗?”是啊,难道真的不需要了大学生了吗?不是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大学生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结构性失业。因为学*期间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

  二是摩擦性失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因为双方要求不一致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的情况。

  三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原意是指因为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我国目前经济持续增长,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万人,大约有35万毕业生就业时未找到工作;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人,未就业毕业生人数超过50万人;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万人,预计毕业时未就业人数将超过70万人1。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和毕业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数还将急剧增长。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促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新变化,毕业生就业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广大毕业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提供方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则会失衡,导致“就业难”。“供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等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其次,市场缺陷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之一。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围绕高校、地区、行业存在不少就业市场,但是未形成较统一的.大市场,导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搜寻成本较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分市场甚至秩序混乱等等。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和较高成本,影响就业。当前买方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会导致两种现象:一是部分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二是一些毕业生被迫退出市场,形成周期性失业;市场信息不完全会导致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市场进入和运行成本较高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周期性失业。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单位,是市场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通的直接体现。2

  此外,就业难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充分流动。虽然这种现象随着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务措施的出现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距离由毕业生就业障碍转变为就业动力还有不小差距。

  那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依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在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思路。

  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第1篇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升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

  第三:着力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第四: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升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升效益的目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是市场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不利于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统一规范,保证市场秩序。

  第五: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大学是我们许梦和圆梦的地方,我们来的时候踌躇满志,我们走的时候也绝对不要留下任何遗憾。虽然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绝不要就这样失去了信心。或许我们以后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但是我们也还是要有我们来时的那颗火热的心,把我们的热情投入到学*中去,不要管以后会怎么样,只要我们在这四年内无愧于心,这样就够了,如果我们太重视结果的话我们有可能欣赏不到沿途的美丽的风景,毕竟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想通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失去信心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现在,把什么就业烦恼都抛到一边,认真学*,我想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前言

  1.【调查背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2.【调查目的与意义】: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经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忙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供给就业指导,使学生能谋取梦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供给参考。

  3.【调查时间】x年5月28日――x年6月7日

  4.【调查地点】:沧州市

  5.【调查对象】:沧州市各大高校学生

  6.【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7.【调查过程】:首先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到各高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完毕后,做数据分析,归纳与整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