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菁选

首页 / 调查报告 / | 2023-03-10 00:00:00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

  我国农村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和老年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高龄老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较快增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农村老龄问题的综合解决。为了解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发展情况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20xx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了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查运用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xx年和20xx年实施的两次中国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数据,结合北京、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典型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村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无子女(包括儿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同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两类:1、独居户;2、夫妻户。

  老年类空巢家庭包括三类:

  1、隔代户(老年人与未成年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同住,多称“留守家庭”);

  2、两代老人户(老年人与父母同住);

  3、与其他人同住户(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20xx年,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人家庭总户数的48.9%,比20xx年的44.9%提高了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占38.3%,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占5.6%。除隔代户从20xx年的4.4%下降到20xx年的3.7%外,其余几类家庭户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独居户从13.3%提高到14.7%,夫妻户从26.7%提高到27.7%,与其他人同住户从0.5%提高到2.1%,两代老人户从0.4%提高到0.7%。

  空巢、类空巢家庭分布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对较高,如山东、河北、江苏的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比例超过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辽宁等也超过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陕西、广西、云南不足30%。各省份内部的分布差异也较明显。严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壮年比例达到90%,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随老年人年龄提高空巢、类空巢家庭比例呈减少趋势。农村60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中有50.2%居住在空巢、类空巢家庭中,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减少到40.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为主占64.9%,丧偶的占28.8%。

  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内部差异明显。约有2/5的老年人自愿与子女分开居住。这类家庭以夫妻户多见,低龄老年人为主,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相对较好。有48.3%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有30.7%的老年人想与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关系紧张,或子女外出发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独守空巢。有17.6%的老年人愿意入养老院,但因经济条件不允许加之不是收住对象,或当地没有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问题既有作为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因子女“缺位”带来的特殊问题。

  (一)养老保障不稳定问题。

  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5个百分点,占47.4%,得到子女经济帮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6.6个百分点,占59.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2373元,约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养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经济状况和养老意识淡薄等影响,39.6%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经济困难,49%的人认为经济上缺乏保障,得到**和集体救助的只占13.6%。

  (二)基本医疗缺乏保障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状况差的占27.2%,患慢性病的占65.5%,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多数反映合作医疗报销起付线高,报销比例低,报销程序过于复杂,门诊取药花费多但不能报销,住院治疗又需要先垫付大笔押金。因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后不去就医,“拖”病现象比较普遍。

  (三)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占xx年人需要照料,其中11.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8.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占52.3%,国家、集体、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合计仅占2.9%。与此相对,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占64.1%。

  (四)独居老年人面临高生活风险问题。

  独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约1004万人。其中,觉得经济困难的占52.4%,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18.4%,经常感到孤独的占53.6%,感到不幸福的占21.0%,有过自杀念头的占7.5%,这些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统计分析显示,有60%的农村独居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着经济非常困难、健康状况极差、需要照料和孤独寂寞中的至少一种问题,*19%的独居老年人面临两种以上的上述生活风险。

  (五)隔代户和两代户老年人生活压力大问题。

  子女外出务工,留下祖孙在家的“留守”老年人占农村老年总人口的3.7%,接*400万人。他们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要照看孙子女,身心压力很大,健康状况也最差,54.7%的老年人认为健康状况较前一年变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调查前两周处于带病状态,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两代户老年人既要自养还要赡养其高龄父母,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得到子女经济支持的只占44.3%,医疗费开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费支出达到1827元,远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三、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及问题成因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态势仍将持续。

  造成农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时也是70年代以来实施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相继进入老年,老龄化加快发展。二是农村人口*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三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继续发展,空巢、类空巢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一种重要居住形态。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

  老年人劳动自养、夫妇互相扶养和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由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丧失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现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三)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照料服务的“真空”。

  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短缺,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使老年人的养老特别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发现,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门家务服务的占32.8%,而当地有此服务的仅占7.0%,需要上门护理的占35.4%,能提供上门护理的仅占6.3%,需要入住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的占17.6%,离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二是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三是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基于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带来的照料服务等问题在许多地方没有摆上议事日程。

  (五)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

  农村“重小轻老”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子女视老年人为累赘,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诿赡养义务。婆媳关系紧张,“媳妇当家,养儿防不了老”。外出务工子女忽视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与老年人缺少联系。还有“外嫁女儿不养娘”的传统*俗,等等。这些因素导致部分老年人的赡养得不到落实。

  四、对策与建议

  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在城镇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因素影响下,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依靠老年人劳动自养、子女赡养和土地保障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进一步挑战,需要从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的建构上综合考虑和应对。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新时期保障包括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内的广大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务需求,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考虑免除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并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及报销比例等方面予以优惠,适当扩大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门诊报销的病种。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

  (二)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在服务好“三无”老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把服务对象扩展到高龄、病残、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会老年人。

  施院0托老年群众i 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活动设施,以此为依托为老年人就地就*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逐步形成住养、定点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和村集体要积极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岗位,同时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志愿者帮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独居户、隔代户、两代老人户特别是高龄、贫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重点,建立联系和帮扶制度,制定紧急事件的有效应对办法,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三)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工作,巩固家庭赡养,督促外出务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产。加强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传,把敬老孝亲纳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镇的评选表彰内容,转变不良*俗,和谐家庭关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加强生活安全的自我保护,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要制定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发展规划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将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2

  中国农村正在经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老年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变化。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老年人和空巢家庭比例的快速增长将直接影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全面解决。为了了解农村老年家庭空巢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20xx年XX月,国家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了农村空巢和空巢样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信息

  调查使用了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老龄研究中心在XX和XX实施的两次中国老年人口调查的数据,结合了北京、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典型调查。调查对象是农村空巢和空巢家庭的老人,即没有孩子(包括媳妇、女婿),或者有孩子但不一样的老人。

  空巢老人家庭有两种类型:

  1.独居;

  2.夫妻户。

  空巢老人家庭包括三类:

  1.代际家庭(老年人与未成年的孙子或孙子生活在一起,这被称为留守家庭);

  2.两代老年户(老年人随父母生活);

  3、与同户其他人(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顾者等共同生活。).

  XX农村空巢和空巢样家庭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家庭总数的48.9%,比XX的44.9%高出4个百分点。空巢和空巢样家庭老年人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人占38.3%,空巢家庭老人占5.6%。除了代际家庭从XX年的4.4%下降到XX年的3.7%外,其他家庭的比例都有所上升。独居家庭数量从13.3%增加到14.7%,夫妻数量从26.7%增加到27.7%,与他人同住家庭数量从0.5%增加到2.1%,两代老人家庭数量从0.4%增加到0.7%。

  空巢和空巢样家庭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对较高。比如山东、河北、江苏的老年空巢、空巢式家庭比例超过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辽宁也超过50%。陕西、广西、云南等西部一些省份不到30%。省内分布差异也很明显。在严重的地方,90%的青壮年都在村里外出,几乎都是呆在家里。

  随着老年人的老龄化,空巢和空巢样家庭的比例下降。在农村地区,60-69岁的年轻人有50.2%生活在空巢和空巢式家庭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减少到40.5%。空巢和类似空巢家庭的老年人有64.9%与配偶同住,28.8%丧偶。

  老年人空巢和空巢样家庭有明显的区别。大约五分之二的老年人自愿与他们的孩子分开居住。夫妻是这类家庭中最常见的家庭,主要是年轻人和老年人,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条件都比较好。48.3%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30.7%的老人想和孩子住在一起,但是因为孩子不孝,婆媳关系紧张,或者孩子外出发展,不得不一个人呆在空巢里。17.6%的老年人愿意去养老院,但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又不是入住对象,或者当地没有养老机构,所以不能去。

  二、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的生活问题不仅是农村老人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他们的孩子缺勤带来的特殊问题。

  (1)养老保障不稳定。

  农村空巢和空巢样家庭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高*5个百分点,占47.4%,子女接受资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低6.6个百分点,占59.5%。空巢和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为2373元,约是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立能力、子女自身经济状况、赡养老人意识淡薄等因素影响,空巢和空巢式家庭中39.6%的老人感到经济困难,49%认为缺乏经济保障,只有13.6%接受**和集体救助。

  (2)缺乏基本医疗保障。

  27.2%的空巢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健康状况不佳,65.5%患有慢性病。57.8%的人没有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大多反映合作医疗报销门槛高、报销率低、报销手续过于复杂、门诊药费过高但无法报销、住院需要垫付大额押金。由于上述原因,70%的空巢和空巢式家庭的老人生病后不就医。拖动疾病很常见。

  (3)护理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20%,约948万生活在空巢或空巢式家庭的老年人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7.5%的老人需要照顾,11.3%的老人得不到照顾,比非空巢家庭老人高出8.4个百分点。空巢和空巢式家庭老人的照顾主要依靠配偶,占52.3%,国家、集体和养老机构居家服务仅占2.9%。相比之下,非空巢家庭老人的照顾主要依靠子女,占64.1%。

  (4)独居老人面临生命风险高的问题。

  独居老人(包括散居五保老年人大约有1004万。其中,52.4%感到经济困难,18.4%需要照顾但无人照顾,53.6%经常感到孤独,21.0%感到不开心,7.5%有自杀念头,均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统计分析显示,农村60%的独居老人面临着经济困难、健康不佳、需要照顾和孤独中的至少一种,*19%的独居老人面临着两种以上的生活风险。

  (5)隔代户和两代户老人生活压力大的问题。

  孩子们出去工作,把祖父母留在家里。留下来老年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3.7%,接*400万。他们不得不从事农业生产并照顾他们的孙子。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健康状况最差。54.7%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比前一年更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调查前两周处于患病状态。这些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空巢和空巢样家庭。两代老人既要养活自己,也要赡养年迈的父母。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只有44.3%的人从子女那里获得经济支持。医药费最大。年人均住院费用达到1827元,远高于其他空巢和空巢样家庭的1068元。

  三,农村老年家庭空巢现象及问题原因

  (1)农村老年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还会继续。

  农村老年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原因之一是五六十年代的人口高峰,70年代以来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纷纷步入老年,老龄化加速。二是农村人口*均寿命延长,老年人数量增加,老年家庭空巢期延长,两代老人家庭数量也增加。第三,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人增多。第四,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愿意两代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数量增加。上述因素的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家庭空巢化的进一步发展,空巢化、类空巢化将成为我国农村老年家庭的重要生存形式。

  (2)儿童缺勤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

  老人自立、夫妻互助、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因为子女在家庭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勤,失去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表现为缺乏照顾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增加了老年人的劳动负担和自我赡养负担。独居的老人失去了配偶的支持,那些和他们的孙子生活在一起的`人也失去了支持。留下来老人增加了世代抚养的负担,两代老人的家庭是养老保险。难度相对多一些。

  (3)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护理服务真空。

  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匮乏,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老年人的养老尤其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显示,32.8%的空巢和空巢式家庭老人需要居家家务服务,而本地只有7.0%有这种服务,35.4%需要居家养老,只有6.3%能提供居家养老,17.6%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与老人的需求相差甚远。

  (4)农村老年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措施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缺勤。地方居家养老政策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针对城市,很少有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第二,观念落后。在一些地方,工作理念仍然存在。家庭养老金事实上,对于农村老人空巢对问题关注不够。第三,缺乏有效的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不发达,农村养老服务问题很难解决。基于上述原因,空巢老人家庭增加带来的照顾服务问题,在很多地方都没有提上日程。

  (5)对老年人的尊重感和赡养概念已经消失。

  农村地区关注老萧晴现象相当普遍,少数子女视老人为累赘,部分子女多的家庭推卸赡养义务。婆媳关系紧张。媳妇是主人,养孩子不能防老。外出打工的孩子忽视家中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缺乏与老人的接触。和娶一个女儿,不要抚养母亲。传统*俗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了一些老人的赡养失败。

  四.对策和建议

  农村老年家庭的空巢伴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高龄化。在城市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下,依靠老年人劳动自救、子女抚养和土地保障的传统养老模式进一步受到挑战,需要从整个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的建设中进行综合考虑和应对。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是保证包括农村空巢家庭在内的广大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务需求,解决新时期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纳入保障范围,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以降低贫困老年人的门槛,提高补贴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以考虑免除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和报销比例上给予优惠,适当扩大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门诊报销种类。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贫困重疾老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对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8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可以发放生活补贴,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

  (二)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三无在老年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将服务对象扩展到年老、患病、残疾、独居、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该院已委托老年人一号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养老服务设施,依托该设施为老年人现场提供生活护理、文化体育娱乐、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逐步形成生活维护、定点和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和村集体要积极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志愿者互助、老人互助。以单户家庭、代际家庭和两代老人家庭为重点,特别是年老、贫困、患病和无法自理的老人,应建立联系和援助制度,制定有效的应急措施,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三)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

  进一步推动签订农村家庭赡养协议,巩固家庭赡养,督促流动儿童妥善安排留守老人生活生产。加强敬老的法制教育和道德宣传,将敬老孝纳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镇评选表彰内容,改变不良*俗,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加强生命安全自我保护,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要把农村老龄化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解决。要制定促进农村养老服务的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并将相关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障、权益保障和积极文化生活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检查监督作用。在农村基层,一般应建立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及老年人的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激活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3

  一、农村留守老人调查背景

  目前,我国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亿,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民工潮”。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对农民工留守家属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留守老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一些报道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有留守老人因过度劳累而瘫痪等问题,而且回家后我看到村里的老人们生活得真的很辛苦。

  二、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状况依然较差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时生计。一般老人和儿子一起生活时开支主要由儿子负担,但是子女外出后,他们就得自己担负起生活重任。少数子女每月会给予一定的赡养费,但大部分还是得靠他们自己。因为是在偏远的农村,交通很不方便且经济情况不允许,所以他们所吃的菜和米都是自己种的,使用柴火而不是煤气或沼气。由于收入较低,老人们的生能很拮据,一般农村家庭虽说有多个儿子,但是每个儿子收入都不高,勉勉强强维持生活,尤其是生活不能自食其力的。

  (二)老人们成了家里的劳动力,下地干活,劳动强度加大

  子女在家时总是会帮忙干一些农活,但外出后,老人们就得自己干,在农村约83%的老人每天*均有5个小时都在忙着干农活,像是种菜,锄草,翻地,收割等等。一般每户都会养一些牲畜,因为他们还要靠这些来获取收入,增添家用,这是大部分留守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饲养这些也给老人们增加了劳动负担。此外,由于妇女外出参工率的增加,而能进城随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农村儿童据估计在只有5%左右,老人们再度增加了照顾孙子孙女的家务责任。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人到老年,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因此也就更容易患病。如今,虽然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经济收入不高,还是存在着“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现象,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大多数农民医药费的支出占了他们收入的绝大部分,想做到有病就医实在是难啊,因此,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现在通讯方便,老人一旦生病,子女马上就能得到消息,大部分老人认为如果通知子女,他们会回到身边,否则再有能力人家也瞧不起你,周围的舆论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但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一些老人最关心的事是怕自己生病时没人问,老人们发出了“不求长寿,但求健康”这样的悲观感慨。

  (四)留守老人的安全问题

  在调查中显示出两种安全问题,一是被欺骗,二用火用电安全。由于老人们的文化水*和鉴别能力的限制,而且现在伪造假币技术的提升,老人们很难区分真假,有一位老人就表示他曾收到一张100远的假钞,当时他根本不知道,直到使用时别人跟他说才发现。老人们大部分都是使用柴火的,烧完后他们没有把碳火用灰覆盖掉,导致事故发生。因此,老人的安全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

  (五)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

  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更是子女义不容辞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老来之时,每一位老人也都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够开心地度过。大多数子女都是能尽自己的本分去赡养老人的,但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在于子女经济实力本来就不怎么样,支付不起对老人的赡养钱,有的虽然也在外打工,但却搞不到钱,几千元收入自身难保,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家庭本身开销也大。当老人有好几个子女时,由于各家经济实力不*衡更容易产生纠纷,导致老人的赡养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还有一些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两方便会产生争执。更糟糕的是有的老人甚至一年到头都得不到儿子一丁点的赡养费,媳妇更是认为他自己还有能力去干活,不需要给。这样的`情况着实令人心寒。农村社会养老体制的不健全也给老人的养老问题增加了难度。

  (六)老人的心理、情绪问题

  由于子女常年在外,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来,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在农村约64%的老人还是有老伴的,另外的却是一位孤单一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孤独。子女外出虽是为了提高生活条件,但也因此让老人们感到孤独、无助。

  三、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吸引外出的农民工回家乡发展

  大部分的农民工一年的收入也并不乐观,再加上物价的上涨,在城市里任何东西都必须是花钱才能得到,所以他们的生活也并不是很好,而在农村至少自己也还可以种些菜。他们外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无法赚取收入。因此,只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他们提供生财、致富之道,定能吸引大部分人回来发展,在这方面村干部要做好带头工作,积极带领村民探索,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也应给予大力支持,在技术、经济上给予支援。这样,不仅能提高村民收入,还能是老人们不再感到寂寞,也使老人能跟子女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减轻老人的劳动强度,使他们安安乐乐地度过晚年。

  (二)村委与子女共同努力,降低老人劳动强度

  老人的劳动强度主要体现在农忙时节,因此在农忙时村委可组织一部分离家不远的子女们回来帮忙,或是让留守老人的子女们出一些钱雇人帮忙。妇女也外出打工的尽量劝其将子女带到外地上学,不要将这个重担留给留守的父母们。

  (三)加快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建设,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看病难、无钱治病的问题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对落后,老年人看病难,就连吃药、打针和患病护理都有困难。在农村要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搞好疾病预防工作。要在老年人中加大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大力开展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教育,告别不良的生活卫生*惯;和愚昧迷信的行为作斗争,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做好老年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常见病、老年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农村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增强老年人体质,搞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四) 要普及用火、用电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五) 要解决老人养老问题,有效保证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一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办理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村委或是乡**还可以给以适当生活补助。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要办好敬老院,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四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牢抓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使人们自觉地做到尊老敬老爱老。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在调查中也发现少数老人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也没能做到尊重子女,对此,老人也应该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以礼待人,和谐的家庭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

  (六)常回家看看,多组织娱乐活动

  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特别是逢年过节时,试着想想父母期盼的目光,不要让老人们独自过年,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安。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戏班子唱戏,集中看电影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定期对老人们的心理情绪作一个了解。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4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破坏了本来其乐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与小孩独守老宅。据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空巢老人”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与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拥有“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来到我们村的村**家里,向他了解我们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他提到我们村部分组地处偏僻,离城镇有一、二公里远,由于老年人行走不便,购物极为不便,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拮拘,生活简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每逢过节,生活水*才有所改善,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90%左右,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养老金等,到医院看病,费用昂贵,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慊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对父母尽孝道观念淡薄,同时自己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由孝道观念淡泊和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心态甚至厌恶老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结婚即分居住,儿女们常常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互相吵架,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觉得自己活在世间,只是在为儿女添麻烦。

  农务活是农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负担,白天干农务活,晚上早早就休息,这样机械般地过日子。其实老人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走访了一些空巢老人,通过走*他们,与他们聊天进而达到调查的目的。在调查中我发现老人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务,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问题是三大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发现绝在多数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由于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外出经常做一些脏、累、危险的工作,老人们还时时背着为子女担心的包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有种田,种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劳累加上情感孤独又添加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情感因素,对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他们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影响对子女侬赖性强,子女不在身边,又很少有娱乐活动,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闲、自怜等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在调查中发现在一对老年夫妇中,如果其中有一个配偶去世,另一个配偶因为悲伤相隔不久相继去世。

  农村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们又舍不得放弃责任田,特别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钱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干起粗重的农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对于丧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问题更突出,无人照顾,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伤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5

  为进一步了解我街空巢老年人在生活、心理、精神及其他方面的需求,为市委、市**制定关爱空巢老人的惠老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我街在武胜、万年、涂家、大董、和*五个社区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对象为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并未与子女(晚辈)同住的老年人,由社区专职干部对老年人组织入户调查。调查采取问卷方式,由调查员按照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入户直接面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由调查家庭中的空巢老人当面回答有关问题,并认真记录答案,当场回收问卷。现将我街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综合汇总。这次调查对象总量191个。汇总结果显示如下:

  性别分组:男性66人,占34.55%,女性125人,占65.45%。

  年龄分组:60~69岁的33人占17.28%,70~79岁的91人占47.64%,80~89岁的62人占32.46%,90岁以上的8人占4.19%。

  文化程度分组:文盲39人占20.42%,小学初中的112人占58.64%,高中中专22人占11.52%,大专及以上18人占9.42% 。

  婚姻状况分组:未婚7人占3.67%,丧偶的107人占56.02%,配偶健在的65人占34.03%,离异的8人占4.19%,再婚的4人占2.09%。

  家庭存续时间分组:0-5年的29人占15.18%,5-10年的42人占21.99%,10-15年29人占15.18%,15-20年的32人占16.75%,20年以上的59人占30.89%。

  现有子女分组:有1个子女的35人占18.33%,有2个子女的45人占23.56%,有3个子女的55人占28.8%,有4个子女以上的43人占22.51%,无子女的14人占7.33%

  二、调查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健康方面

  1、空巢老人多数具有较高的生活自理能力,但身体疾病较多。能自理的老人153人;半自理的老人29人;不能自理的老人并一般日常生活行为需完全依赖他人的9人。调查对象的情况显示,大多数空巢老年人身体健康有些小毛病,但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就有61人、另外还有27人患有严重疾病甚至癌症。

  2、空巢老人就医状况不容乐观。通过统计看每月医药费支出状况的人数,每月支出100-500元钱的多达106人,500-100的有27人,1000元以上的有18人,在100元以下的仅40人。调查显示,有155为老人认为目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疾病,这给空巢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二)经济收入方面

  1、调查对象中,女性人数几乎是男性的一倍,但有属于自己名下的房产人数男性却比重较大,且退休金大多数都在1000元-1500元,仅仅够维持生活。

  2、空巢老人中基本生活开支都不大,每月开支500-1000元的112人,1000-20xx元的48人,20xx元以上的`13人,但对于自费购买助老呼救设备,还是有150人认为无力购买,并有182老人希望**购买。

  (三)生活安排和精神慰籍方面

  1、空巢老人文化娱乐生活比较缺乏。其中108位老人主要就是在家做家务、和邻居聊天散步,有98人选择看电视、听广播、阅读,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唱歌、跳舞、旅游等的仅56人,没有一个人上老年大学,甚至有23位老人没什么事干也缺少人说话常感到空虚和寂寞。

  2、调查结果显示,子女关心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有167人,但仍然有20人对老人漠不关心,并且160为老人半年之内会见面,但有9位老年人很长时间都很难和子女见面。

  3、空巢老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还是不太接受到养老院养老的方式,仍然愿意保持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但他们同时也希望得到社会和**的帮助与关照。

  4、大多数空巢老人对于“爱心门铃”、“红飘带”、“一键通”等助老呼救系统还持有保守态度仅61人表明需要,还有130命都表示不太需要。

  三、建议及对策

  (一)不断完善城市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块,要切实保证老年人口的养老金的增长水*与社会经济发展水*保持一致,使老年人口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尤其要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在配偶遗嘱补贴、社会养老补贴等方面,也要适时不断提高这方面的待遇水*,以使那些主要依靠这些收入来源生活的老人能够维持起码的基本生活。

  (二)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

  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对医疗社会保障水*的需求要高于一般人,而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又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大。因此目前应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加快部分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的转移,从而增加社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而社区对老年人口提供的医疗服务应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疾病的治疗,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服务,如医疗咨询,对疾病防治的大力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的生活方式、普及老年照料和护理知识等。

  (三)加快社区照料服务的发展

  **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对于我街这种老城区,空巢老人普遍感兴趣的是**买单的免费服务,而目前能够享受这种免费服务的老年家庭数量极少。因此,**应考虑到部分老年家庭的特殊情况,放宽实施免费服务的条件限制,以使更多的老年家庭获益。同时,应加强社区照料服务的.整合和宣传工作。

  (四)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教育空巢老人的子女在精神慰籍方面履行赡养义务,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人。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加入到为空巢老人服务的志愿者行列中来,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空巢老人精神慰籍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想方设法增加社区的文体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动用**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

  再次,社区要经常组织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动形式要尽可能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更多空巢老年朋友们的需求,将更多的老人吸引到社区中来。

  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多多关心和探望他们。尤其是经常探望那些因种种原因不常出门活动的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给予帮助,要特别关心独居空巢老人。

  此次开展的城市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状况普查时间紧、范围广、受众面宽,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如果能够为市委**制定惠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将来能够使老人们从这项工作中得到了切实贴心的实惠,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为老服务脚步不会停歇,将继续秉承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讲奉献的一贯作风,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是我街全体老龄工作人员的执着追求!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6

  农业,目前在很多乡村仍是一种重体力劳动。当需要重体力劳动者的乡村,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时,老年人——这个体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体,将面临怎样的困难?湖北竹溪县不久前的调查结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久前,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民政局成立20个调查小组,分赴全县各乡村,入户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难”——生活难、看病难、办事难、得到情感慰藉难。

  竹溪县位于鄂西北山区,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由于经济欠发达,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人有4.9万人,其中“空巢老人”1.88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38.39%。

  收入不足——*九成仍须从事农业生产

  100元能干什么?对城里人来说,可能买件衣服都不够,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个月的所有“收入”加起来,也就百元左右。

  调查队员走进水坪镇油坊梁村2组李发普的家。这是一个“冬冷夏热”、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岁的李发普和他84岁的瞎眼老伴生活在这里。虽然有四儿两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难,无力将他们接到身边赡养。“大儿早就下岗了;三儿、四儿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儿老大不小了还娶不上媳妇;两个女儿也嫁在农村,生活比较困难。”老人一脸无奈地说,“只有二儿有工作,条件好点,现在每月给我们50元养老钱。”这50元孝敬钱,加上老两口每人每月55元新农保和45元农村低保,就是他们的所有收入。算下来,每人每月125元。

  李发普夫妇在竹溪县的“空巢老人”中,还算是“富裕户”。调查队员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养老保险金,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从经济上说,竹溪县6200多名鳏寡孤独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对要好。他们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无忧,有的居家养老也享受了国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为困难。

  收入不够靠什么?竹溪1.88万“空巢老人”中,必须从事生产劳动的.就有1.68万人,占到*九成。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应进一步调高新农保养老金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解决他们目前的基本生活问题。——调查人员建议

  看病太难——“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难了。而独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导致“看病难”,竹溪是山区,交通不便,更加剧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难”。在大山里,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乡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交通问题不仅加剧看病难,老人们领农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边远地区的“空巢老人”到银行代发点领款,所领资金还不够往来车费。交通条件较好的水坪镇油坊梁村,“空巢老人”到镇里领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车费。

  卫生医疗部门应加强村级医疗网点建设,让“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开展巡诊活动,定期为“空巢老人”检查身体,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提高“空巢老人”医疗费报销比例,减少自费数额,减轻其经济压力;银行代发部门应开展送款上门活动,让行动不便、路途远的“空巢老人”在家领款等。

  子女在外——精神“空巢”最难熬

  竹溪“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水坪镇油坊梁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低的限制,竹溪县绝大多数农村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水坪镇油坊梁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竹溪县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沟通的对象就是村干部。为此,县里要求村干部或老人的亲属与村组签订联系责任书,联系者承诺经常到被联系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访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还应加强老龄服务机构、队伍、项目建设,保障村级老年协会正常运转,逐步培养专业服务人员。同时,逐步开展村级老人活动室、文化图书室、健身运动场所建设,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7

  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xx年全镇总面积189*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

  **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8

  此次xx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郚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 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郚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郚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郚山镇中心位置较*,附*村民*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 调查方法:

  20xx年6月,中*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 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 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 当地**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 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数据统计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了意义。

  在研究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实证的方法解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考证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

  为期一周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9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而老年人群体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老龄问题时,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人喻为“空巢老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伴随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最*,我们在江西宜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目前,该县有常住总人口29.1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127人,占总数的13.42%,其中农村老年人28849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3.7%。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7%。为准确了解该县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我们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研中的农村“空巢老人”专指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本乡辖区内居住的、只剩老年独自生活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基本缺失的老年人。我们对该县16个乡(镇、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对该县潭山、双峰、石花尖、新昌、石市等五个乡(镇、场),每个乡(镇、场)按二个村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抽样,采取点面结合,随机抽样,上户问卷调查等方法,辅以一定的座谈会形式,收集有效样本57个。现根据调查情况和我们的初步研究,就全县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江西宜丰县农村“空巢老人”的调研基础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县“空巢老人”总户数2554户,总人数3538人。按年龄分类:60—69周岁1567人,70—79周岁1088人,80—89周岁728人,90周岁以上155人;按性别分类:男2235人,女1303人;按有无子女分类:无子女老人1287户,子女未住一起1267户;按经济状况分类:低保户363户,低保边缘户659户,非困难家庭1532户;按居住形式分类:独居1288户,与老伴同住1266户。

  (二)经济状况

  在上户调查的57户中,独居26户(其中无子女者8户)、与老伴同住28户、与智障儿子同住1户、与孙子女同住1户、与年迈母亲同住1户。总体看来,这些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耕种养殖收入。有21户(年龄60—73岁之间)自己种了田,还有养了猪、牛、羊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的36.8%,说明农村“空巢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必须靠自己劳动来维持生存。

  二是子女给付赡养费。有29户子女每年能按时付给老人赡养费,给付金额每年1000—6000元不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中有子女户数的59.2%。尚有40.8%的户数子女不能按期给付赡养费,究其原因,90%为自身经济条件差,无赡养能力,并非不孝顺。数字说明,农村有能力赡养父母的子女基本上能尽赡养义务。

  三是来自政策性收入。有43户领取了国家发给农村老人的基础养老金,占75.5%,有14户享受了农村低保待遇,占24.5%。

  上户调查的57户,认为家庭总收入能够保障自己基本生活的有50户,占87.7%。总体看来,除少数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户外,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尚可。

  (三)医疗保障

  一是身体状况。上户调查的57户中,生活基本能完全自理、身体健康的21人,占37%;经常有点病的20人,占35%;体弱多病如身体较差或患有慢性病等的16人,占28%。总体看来,57户老人虽然生活能自理,但部分老人身体状况偏差,其劳动能力、自理能力的延续性令人担忧。

  二是医疗保障。上户调查的57户中,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认为就医比较方便的有49户,占86%;认为就医不太方便的有8户,占14%。而认为生病了有人护理的有38户,占66.7%;生病了无人护理的有19户,占33.3%。数字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生病就医和护理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0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滨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538643人,其中:65岁以上的342861人,80岁以上的60263人,100岁以上的85人,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14.6%,其中农村老人377050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70%,而农村空巢老人又占到老年人总数的70%左右,约263935人。各年龄段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有所差别,低龄老人中空巢老人比例较高,随着年龄增长比例有所降低。农村空巢老人全部反映农村老人问题,人员构成、家庭现状、经济保障、健康状况等没有多大区别,在精神慰籍、生活照料方面问题稍显突出。

  二、社会成因

  我市空巢老人家庭的形成,多属以下几种情况。

  1、有女无儿户,女儿出嫁,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因为现在的老年人子女,无儿户较少,所以此类空巢家庭不多,约占空巢家庭的10%,但问题较多,由于女儿出嫁它村距娘家较远,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时、家务料理靠自己外,在身体尚可的情况下,老年人还要承担生产劳动。

  2、有儿有女户,女儿出嫁,男孩成家,因为代际关系造成的生活*惯不同,尤其是婆媳关系难处,两代人选择分家单过,形成空巢老人家庭。这部分占大多数。

  3、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商业化的进程,儿女外出工作、打工,脱离农村和农业生产,剩下老人在家,形成空巢老人 。

  三、存在的问题

  1、精神慰籍问题。国情与风俗*惯决定我们的老年人,不仅生活上依赖子女,精神上也一样,儿孙绕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较寂寞。分家单过的这些还好,毕竟儿女都在身边,隔三岔五还能见着,调查报告《寒假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文》。关键是外出务工、经商不常回家的这些人,一年到头跟父母见面的时间比较少,老人们确实很可怜,盼来盼去,也就过年过节见到儿女。*日里,只能老俩口说说话,或者村里的老人们在一起聚聚聊聊,这在农村是常见的现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个人的,确实是很孤单寂寞。

  2、生活照料问题。对于低龄老人来说,影响不是太大,因为老年人身体条件较好,生活能自理,大多还能参加生产劳动,除非生病外,不存在生活照料问题。但对于高龄老人、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确实成为大问题。比如博兴县博昌办东伏村,有老俩口已经80多岁,女儿外嫁,唯一的儿子与儿媳在东营市做小生意,很少回家,条件又不允许将老人带在身边,*日里老俩口相依为命,互相照顾,处境堪忧。

  3、劳务负担问题。除去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的外,空巢老人劳务负担比较重。因为子女外出务工,不能常回家, 老人要耕种农田,自己做家务,有的还要帮助儿女照顾下一代,生活的担子要重一些。在农村,70岁以下的老年人只要身体没病,大都参加生产劳动,并且成为农村生产劳动的主要力量。

  四、对策建议

  一是继续倡导、弘扬孝文化,让儿女在奔波生计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兼顾父母的感受,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或者能常给老人打个电话,经济上多给予老人些补助,让老人多一些安慰。

  二是**跟社会共同努力,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鼓励、扶持开拓致富门路与项目,让更多的`人在当地就业,客观上就解决了空巢老人的照料与慰籍问题。

  三是建立、丰富老年活动场所及项目,让老人们有更多的消遣娱乐方式,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比如我省从20xx年起对农村老年活动室进行扶持,每个活动室补助4000元;邹***山镇、高新办等,很多村都建起了自己的老年秧歌队、锣鼓队、门球队等,闲?L之余自娱自乐,极大地丰富充实了老人们的生活。

  四是依靠农村基层组织,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开展托管与照料服务。借鉴城市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对部分缺乏照料,日常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进行照顾,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1

  一、调研时间:

  20xx年2月1日—2日

  二、调研地点:

  重庆市XX区

  三、调研目的: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在如今的社会中越发地突出,而他们的生活情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通过调查,我们可以*距离接触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困难,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他们的困难。

  四、调研情况

  1、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增,老人和孩子渐渐成为了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并且*年人群数量还在增加。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严重。

  以前,农村外出务工主要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老人、妇女和孩子看家守地。现在,打工族携妻带子外出渐成趋势,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他们生活上缺乏照料,成为“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由于外出务工的子女们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还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们陷入孤寂之中。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在孤寂与忧郁中度过年年岁岁的老人们,除了未受到他们应该享有的天伦之乐外,就连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至与他们的子女永远的告别。

  2、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老少同堂的温情越来越少。过去在农村经常能看见四世同堂的.温情,如今越来越少,甚至连春节时那样的温情也

  越来越少了。据调查,我国农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有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温情何在?“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与失落感,正在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农村“空巢老人”因为传统的分家观念、对于土地的眷恋等等,很少对子女提出太多要求。并且他们还秉持着为了子女,只要自己还能动,就要继续干下去,再苦再累也无怨言。而如今的社会又有几个子女能明白老人们的这份心呢?

  ●子女外出,生活保障困难。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加上我国老年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生病易,看病难。对于每一个人生病都是在所难免的,何况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们。农村空巢老人在家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子女的托付,难免会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时候就算知道自己生病,考虑到各方面也是一拖再拖,以至于病情的加重。好不容易可以去看病了,又被繁杂的手续过程和昂贵的医药费吓得望而却步,对此,空巢老人们也显得很无奈。

  3、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分析

  ●农村老人空巢化是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虽然我国现在在实施计划生育,但我国的人口数量仍然在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也较严重。农村人口*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此外,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而且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也在增多。

  ● 子女们的不尽责使不能老有所养。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仍有许多家庭的子女在生活中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尊老敬老在许多子女身上都得不到体现,相应的意识也很淡薄。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被打乱,严重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

  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保障不到位。

  首先,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其次,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最后,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

  4、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解决措施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①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保证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稳定。②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③加强农村综合服务型养老机构建设,是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一些基本的服务。通过以上种种措施,使得农村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

  ●加强子女尽职尽责意识,提高人们尊老敬老、互帮互助意识 通过媒体对广大人民进行法制道德宣传,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事迹,表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使得更多的子女能够清楚自己的义务,不仅是从经济上慰藉父母,更要从精神上关爱自己的父母,时常和老人们沟通交流,通过关爱关心让老人们不会觉得孤寂和忧虑。

  ●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 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整个社会的关注,并给与相应的帮助,同时,这类问题也应该警醒那些把自家老人置之度外的子女,人生在世,凭自己的良心做事,轮到自己的时候才能够老有所终,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菁选扩展阅读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菁选(扩展1)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菁选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3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问题。与此同时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家庭结构也正由“大家庭结构”向“421小家庭结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或老年夫妇独立生活,儿女不在身边又无他人照料,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正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为关爱空巢老人,及时了解全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倾听广大空巢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探讨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生活困难,进一步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新浦区妇联于20xx年8月在全区范围开展了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调研活动,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关爱等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辅之以访谈,对200位空巢老人进行个体化调查。

  一、我区“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一)“空巢老人”概况。全区总人口44万,60岁以上老人4万,占全区总人口数的11%,空巢老人*4000人。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超过五分之三的空巢老人婚姻状况为已婚,20%的空巢老人没有固定职业。

  (二)“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

  1、“空巢老人”的家庭状况。根据本次调查显示,*80%的空巢老人有子女,20%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已过世。对于有子女的空巢老人,*50%的空巢老人希望或愿意与儿女一起生活,41%的空巢老人不希望或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9%的空巢老人表示住不住在一起无所谓。不能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有48%是因为生活*惯与子女分开居住自由,22%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30%是因为经济原因子女无能力照顾。

  2、“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空巢老人主要生活来源54%依靠退休金或养老金,其他生活来源依次为儿女供养、务农等。

  3、“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身体健康无疑是空巢老人是否拥有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据调查结果显示,70%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等慢性疾病。50%的空巢老人在患病后仅采取简单治疗和间歇性治疗。

  二、当前“空巢老人”生活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经济来源不稳定。城镇空巢老人生活条件相对好些,生活来源以企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为主,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基本生活需要能满足,经济压力相对较小。但没有工作或无儿女的空巢老人晚年生活来源只能依靠**和社会救助解决,因此,要维持一定的生活水*有较大难度。而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除部分老人享受低保金外,绝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或儿女供养,经济非常拮据,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吃、穿、用都靠自给自足,尽可能不多花钱,*时也很难吃上一次肉,逢过年过节,人来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如果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孝顺,没有额外生活补贴,老人生活只能说是“活着”。

  (二)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医疗保健不乐观。我区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逐年递增,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险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但是长年患病、报销比例低、就医费用贵等现实原因,致使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点药凑合过去,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调查中,大多数老人出于*惯或现实经济状况考虑没有做过全方位健康体检。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往往在突发疾病时得不到及时救助,生命时常受到威胁。同时有些空巢老人难以照料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三)生活孤独情感空虚,缺乏精神慰藉与温暖。不管是城区还是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普遍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状态下,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处打发,生活方式单调,除了白天打牌下棋,晚上散步跳舞看电视,很少与社会交往,被社会边缘化,再加上分居子女对老人的日常陪护和亲情关怀的缺失,使老人无法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常年劳累、情感孤独、家庭经济、医疗压力再加上思念亲人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加重了老人的身心负担,使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化现象不断加速。

  (四)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易成事故受害者。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疾病突发时无法求助、外出走失后无法联系亲人,意外摔倒、磕绊,甚至烧饭、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给老人带来危及生命的危险,更有甚者因煤气中毒、突发疾病死于家中无人问津的事故频繁再现。同时,一些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大,警惕性不够,行动不便,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针对空巢老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此外,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和自然灾害威胁等等。

  (五)助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由于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受传统与经济状况的影响,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认为住在养老机构没有自由,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且花销太大,无法负担,同时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陪自己聊聊天。这就催生了助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社区助老服务人力资源不足、助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较低,制约着助老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化水*的提升。而且由于空巢老人收入水*总体较低,有服务需求却没有能力购买,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社会组织公益性的助老服务。

  三、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在子女关怀和照顾方面。

  1、空巢老人的子女必须尽到经常联系老人、看望老人,照顾老人,给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义务。在这方面,舆论可以监督,社区可以根据空巢老人的具体需要,帮助空巢老人与其子女联系,比如可以按照为其建立的信息资源库,定期与空巢老人们的子女联系,提醒其要慰问父母或者来看望父母等。

  2、对于高龄、丧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子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为老人请受过专业培训的家政护理或保姆,以尽孝心。

  3、子女应支持丧偶空巢老人再婚。对于丧偶的长辈,家庭成员应排除社会偏见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支持老人寻找合适的生活伴侣,安度晚年。

  (二)在社区服务方面。

  1、一方面,社区应当建立准确的老人信息库,特别是“空巢老人信息库”。信息库应当包括:老人姓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险号码,学历,专业,爱好,电话,子女情况,子女的联系电话、地址,退休前的供职单位等等。基层**机关根据社区提供的信息备份,必要时予以核对,并根据信息库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推广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务网站,为空巢老人的家属提供反馈信息的服务。

  2、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在每个社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务中心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医疗保健可在社区服务中心解决,同时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国家补贴,社区执行,把社区一些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设立呼叫救助系统,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在社区多发展老年群体文艺活动组织等,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三)在**服务方面。

  主要解决好空巢老人最迫切最需要的“养”和“医”的问题。

  1、关于“养”的问题,**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工作,确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同时要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另外,要制定相关的规划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与此同时,**有关的宣传部门要正面宣传养老机构的形象,消除空巢老人对养老机构的不良看法。

  2、关于“医”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城市贫困空巢老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医疗保障,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使老人们看得起病。而对那些情况特殊,在医疗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可以通过社区建立的“空巢老人”的信息资料,筛选出真正因病至贫、因吃不起药而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群,然后**给予救济。

  (四)在社会力量系统服务方面。

  1、在志愿者服务上,社区志愿者,比如那些具有奉献意识,想要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的中低龄老人可与本社区的高龄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结成对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帮助空巢老人。学校志愿者,比如大学生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如心理、法律、医疗等方面的咨询、文艺汇演等。社会志愿者,比如红十字会、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协会等一些在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服务队伍中,为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2、新闻媒体要多渠道关注和报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时披露空巢老人的问题,以引起社会的重视;或为空巢老人刊登寻求社会经济救助的启事等。

  3、社会兴办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并提高其服务质量,实现社会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的有效结合。

  (五)在空巢老人自身方面。

  1、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

  2、采取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子女的爱,避免一意孤行,把自己的主观要求和愿望全加在子女身上。

  3、重新确立自己生活的目标,培养兴趣,广交朋友,积极参与文体和社交活动。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2

  我国农村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和老年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高龄老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较快增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农村老龄问题的综合解决。为了解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发展情况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20xx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了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查运用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xx年和20xx年实施的两次中国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数据,结合北京、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典型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村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无子女(包括儿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同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两类:1、独居户;2、夫妻户。

  老年类空巢家庭包括三类:

  1、隔代户(老年人与未成年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同住,多称“留守家庭”);

  2、两代老人户(老年人与父母同住);

  3、与其他人同住户(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20xx年,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人家庭总户数的48.9%,比20xx年的44.9%提高了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占38.3%,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占5.6%。除隔代户从20xx年的4.4%下降到20xx年的3.7%外,其余几类家庭户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独居户从13.3%提高到14.7%,夫妻户从26.7%提高到27.7%,与其他人同住户从0.5%提高到2.1%,两代老人户从0.4%提高到0.7%。

  空巢、类空巢家庭分布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对较高,如山东、河北、江苏的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比例超过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辽宁等也超过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陕西、广西、云南不足30%。各省份内部的分布差异也较明显。严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壮年比例达到90%,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随老年人年龄提高空巢、类空巢家庭比例呈减少趋势。农村60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中有50.2%居住在空巢、类空巢家庭中,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减少到40.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为主占64.9%,丧偶的占28.8%。

  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内部差异明显。约有2/5的老年人自愿与子女分开居住。这类家庭以夫妻户多见,低龄老年人为主,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相对较好。有48.3%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有30.7%的老年人想与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关系紧张,或子女外出发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独守空巢。有17.6%的老年人愿意入养老院,但因经济条件不允许加之不是收住对象,或当地没有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问题既有作为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因子女“缺位”带来的特殊问题。

  (一)养老保障不稳定问题。

  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5个百分点,占47.4%,得到子女经济帮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6.6个百分点,占59.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2373元,约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养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经济状况和养老意识淡薄等影响,39.6%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经济困难,49%的人认为经济上缺乏保障,得到**和集体救助的只占13.6%。

  (二)基本医疗缺乏保障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状况差的占27.2%,患慢性病的占65.5%,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多数反映合作医疗报销起付线高,报销比例低,报销程序过于复杂,门诊取药花费多但不能报销,住院治疗又需要先垫付大笔押金。因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后不去就医,“拖”病现象比较普遍。

  (三)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占xx年人需要照料,其中11.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8.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占52.3%,国家、集体、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合计仅占2.9%。与此相对,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占64.1%。

  (四)独居老年人面临高生活风险问题。

  独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约1004万人。其中,觉得经济困难的占52.4%,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18.4%,经常感到孤独的占53.6%,感到不幸福的占21.0%,有过自杀念头的占7.5%,这些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统计分析显示,有60%的农村独居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着经济非常困难、健康状况极差、需要照料和孤独寂寞中的至少一种问题,*19%的独居老年人面临两种以上的上述生活风险。

  (五)隔代户和两代户老年人生活压力大问题。

  子女外出务工,留下祖孙在家的“留守”老年人占农村老年总人口的3.7%,接*400万人。他们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要照看孙子女,身心压力很大,健康状况也最差,54.7%的老年人认为健康状况较前一年变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调查前两周处于带病状态,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两代户老年人既要自养还要赡养其高龄父母,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得到子女经济支持的只占44.3%,医疗费开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费支出达到1827元,远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三、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及问题成因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态势仍将持续。

  造成农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时也是70年代以来实施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相继进入老年,老龄化加快发展。二是农村人口*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三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继续发展,空巢、类空巢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一种重要居住形态。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

  老年人劳动自养、夫妇互相扶养和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由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丧失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现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三)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照料服务的“真空”。

  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短缺,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使老年人的养老特别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发现,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门家务服务的占32.8%,而当地有此服务的仅占7.0%,需要上门护理的占35.4%,能提供上门护理的仅占6.3%,需要入住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的占17.6%,离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二是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三是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基于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带来的照料服务等问题在许多地方没有摆上议事日程。

  (五)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

  农村“重小轻老”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子女视老年人为累赘,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诿赡养义务。婆媳关系紧张,“媳妇当家,养儿防不了老”。外出务工子女忽视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与老年人缺少联系。还有“外嫁女儿不养娘”的传统*俗,等等。这些因素导致部分老年人的赡养得不到落实。

  四、对策与建议

  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在城镇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因素影响下,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依靠老年人劳动自养、子女赡养和土地保障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进一步挑战,需要从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的建构上综合考虑和应对。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新时期保障包括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内的广大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务需求,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考虑免除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并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及报销比例等方面予以优惠,适当扩大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门诊报销的病种。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

  (二)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在服务好“三无”老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把服务对象扩展到高龄、病残、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会老年人。

  施院0托老年群众i 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活动设施,以此为依托为老年人就地就*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逐步形成住养、定点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和村集体要积极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岗位,同时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志愿者帮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独居户、隔代户、两代老人户特别是高龄、贫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重点,建立联系和帮扶制度,制定紧急事件的有效应对办法,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三)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工作,巩固家庭赡养,督促外出务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产。加强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传,把敬老孝亲纳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镇的评选表彰内容,转变不良*俗,和谐家庭关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加强生活安全的自我保护,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要制定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发展规划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将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3

  此次xx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郚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 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郚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郚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郚山镇中心位置较*,附*村民*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 调查方法:

  20xx年6月,中*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 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 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 当地**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 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数据统计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了意义。

  在研究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实证的方法解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考证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

  为期一周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4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而老年人群体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老龄问题时,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人喻为“空巢老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伴随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最*,我们在江西宜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目前,该县有常住总人口29.1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127人,占总数的13.42%,其中农村老年人28849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3.7%。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7%。为准确了解该县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我们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研中的农村“空巢老人”专指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本乡辖区内居住的、只剩老年独自生活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基本缺失的老年人。我们对该县16个乡(镇、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对该县潭山、双峰、石花尖、新昌、石市等五个乡(镇、场),每个乡(镇、场)按二个村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抽样,采取点面结合,随机抽样,上户问卷调查等方法,辅以一定的座谈会形式,收集有效样本57个。现根据调查情况和我们的初步研究,就全县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江西宜丰县农村“空巢老人”的'调研基础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县“空巢老人”总户数2554户,总人数3538人。按年龄分类:60—69周岁1567人,70—79周岁1088人,80—89周岁728人,90周岁以上155人;按性别分类:男2235人,女1303人;按有无子女分类:无子女老人1287户,子女未住一起1267户;按经济状况分类:低保户363户,低保边缘户659户,非困难家庭1532户;按居住形式分类:独居1288户,与老伴同住1266户。

  (二)经济状况

  在上户调查的57户中,独居26户(其中无子女者8户)、与老伴同住28户、与智障儿子同住1户、与孙子女同住1户、与年迈母亲同住1户。总体看来,这些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耕种养殖收入。有21户(年龄60—73岁之间)自己种了田,还有养了猪、牛、羊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的36.8%,说明农村“空巢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必须靠自己劳动来维持生存。

  二是子女给付赡养费。有29户子女每年能按时付给老人赡养费,给付金额每年1000—6000元不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中有子女户数的59.2%。尚有40.8%的户数子女不能按期给付赡养费,究其原因,90%为自身经济条件差,无赡养能力,并非不孝顺。数字说明,农村有能力赡养父母的子女基本上能尽赡养义务。

  三是来自政策性收入。有43户领取了国家发给农村老人的基础养老金,占75.5%,有14户享受了农村低保待遇,占24.5%。

  上户调查的57户,认为家庭总收入能够保障自己基本生活的有50户,占87.7%。总体看来,除少数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户外,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尚可。

  (三)医疗保障

  一是身体状况。上户调查的57户中,生活基本能完全自理、身体健康的21人,占37%;经常有点病的20人,占35%;体弱多病如身体较差或患有慢性病等的16人,占28%。总体看来,57户老人虽然生活能自理,但部分老人身体状况偏差,其劳动能力、自理能力的延续性令人担忧。

  二是医疗保障。上户调查的57户中,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认为就医比较方便的有49户,占86%;认为就医不太方便的有8户,占14%。而认为生病了有人护理的有38户,占66.7%;生病了无人护理的有19户,占33.3%。数字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生病就医和护理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5

  一、农村留守老人调查背景

  目前,我国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亿,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民工潮”。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对农民工留守家属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留守老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一些报道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有留守老人因过度劳累而瘫痪等问题,而且回家后我看到村里的老人们生活得真的很辛苦。

  二、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状况依然较差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时生计。一般老人和儿子一起生活时开支主要由儿子负担,但是子女外出后,他们就得自己担负起生活重任。少数子女每月会给予一定的赡养费,但大部分还是得靠他们自己。因为是在偏远的农村,交通很不方便且经济情况不允许,所以他们所吃的菜和米都是自己种的,使用柴火而不是煤气或沼气。由于收入较低,老人们的生能很拮据,一般农村家庭虽说有多个儿子,但是每个儿子收入都不高,勉勉强强维持生活,尤其是生活不能自食其力的。

  (二)老人们成了家里的劳动力,下地干活,劳动强度加大

  子女在家时总是会帮忙干一些农活,但外出后,老人们就得自己干,在农村约83%的老人每天*均有5个小时都在忙着干农活,像是种菜,锄草,翻地,收割等等。一般每户都会养一些牲畜,因为他们还要靠这些来获取收入,增添家用,这是大部分留守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饲养这些也给老人们增加了劳动负担。此外,由于妇女外出参工率的增加,而能进城随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农村儿童据估计在只有5%左右,老人们再度增加了照顾孙子孙女的家务责任。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人到老年,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因此也就更容易患病。如今,虽然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经济收入不高,还是存在着“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现象,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大多数农民医药费的支出占了他们收入的绝大部分,想做到有病就医实在是难啊,因此,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现在通讯方便,老人一旦生病,子女马上就能得到消息,大部分老人认为如果通知子女,他们会回到身边,否则再有能力人家也瞧不起你,周围的舆论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但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一些老人最关心的事是怕自己生病时没人问,老人们发出了“不求长寿,但求健康”这样的悲观感慨。

  (四)留守老人的安全问题

  在调查中显示出两种安全问题,一是被欺骗,二用火用电安全。由于老人们的文化水*和鉴别能力的限制,而且现在伪造假币技术的提升,老人们很难区分真假,有一位老人就表示他曾收到一张100远的假钞,当时他根本不知道,直到使用时别人跟他说才发现。老人们大部分都是使用柴火的,烧完后他们没有把碳火用灰覆盖掉,导致事故发生。因此,老人的安全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

  (五)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

  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更是子女义不容辞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老来之时,每一位老人也都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够开心地度过。大多数子女都是能尽自己的本分去赡养老人的,但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在于子女经济实力本来就不怎么样,支付不起对老人的赡养钱,有的虽然也在外打工,但却搞不到钱,几千元收入自身难保,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家庭本身开销也大。当老人有好几个子女时,由于各家经济实力不*衡更容易产生纠纷,导致老人的赡养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还有一些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两方便会产生争执。更糟糕的是有的老人甚至一年到头都得不到儿子一丁点的赡养费,媳妇更是认为他自己还有能力去干活,不需要给。这样的情况着实令人心寒。农村社会养老体制的不健全也给老人的养老问题增加了难度。

  (六)老人的心理、情绪问题

  由于子女常年在外,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来,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在农村约64%的老人还是有老伴的,另外的却是一位孤单一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孤独。子女外出虽是为了提高生活条件,但也因此让老人们感到孤独、无助。

  三、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吸引外出的农民工回家乡发展

  大部分的农民工一年的收入也并不乐观,再加上物价的上涨,在城市里任何东西都必须是花钱才能得到,所以他们的生活也并不是很好,而在农村至少自己也还可以种些菜。他们外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无法赚取收入。因此,只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他们提供生财、致富之道,定能吸引大部分人回来发展,在这方面村干部要做好带头工作,积极带领村民探索,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也应给予大力支持,在技术、经济上给予支援。这样,不仅能提高村民收入,还能是老人们不再感到寂寞,也使老人能跟子女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减轻老人的劳动强度,使他们安安乐乐地度过晚年。

  (二)村委与子女共同努力,降低老人劳动强度

  老人的劳动强度主要体现在农忙时节,因此在农忙时村委可组织一部分离家不远的子女们回来帮忙,或是让留守老人的子女们出一些钱雇人帮忙。妇女也外出打工的尽量劝其将子女带到外地上学,不要将这个重担留给留守的父母们。

  (三)加快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建设,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看病难、无钱治病的问题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对落后,老年人看病难,就连吃药、打针和患病护理都有困难。在农村要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搞好疾病预防工作。要在老年人中加大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大力开展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教育,告别不良的生活卫生*惯;和愚昧迷信的行为作斗争,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做好老年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常见病、老年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农村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增强老年人体质,搞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四) 要普及用火、用电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五) 要解决老人养老问题,有效保证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一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办理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村委或是乡**还可以给以适当生活补助。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要办好敬老院,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四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牢抓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使人们自觉地做到尊老敬老爱老。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在调查中也发现少数老人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也没能做到尊重子女,对此,老人也应该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以礼待人,和谐的家庭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

  (六)常回家看看,多组织娱乐活动

  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特别是逢年过节时,试着想想父母期盼的目光,不要让老人们独自过年,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安。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戏班子唱戏,集中看电影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定期对老人们的心理情绪作一个了解。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6

  调查背景

  *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庭需求日益增多,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的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在农民背井离乡,使自己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不断繁华的状况下,许多年轻人留下父母和孩子外出打工,致使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明显加重,老人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调查前工作准备:

  在下乡调查前,从带领我们的团委老师那儿了解了当地状况,熟悉了调查路线;认真分析了活动期间需要了解的知识;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好调查的资料;另外还上网搜索了有关其他省市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目前在生活、心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调查时不仅仅能完成调查任务,而且还能及时帮忙他们排解遇到的困难。

  当地状况

  红旗村概况:红旗村地属衡阳市龙凤乡的一个小村庄,是一个不足一千人的村落。它虽然位于南岳区,但是交通条件却很差。村里设有医务室,小学,小卖部等。那里生活较安定,既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在那里发生,又没有听说什么名人的足迹。调查结果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此刻经济生活方面,百姓的生活水*还是偏低;在教育方面,软硬件设施均相对落后。下面就从经济,教育方面来阐述我们调查后的结果。再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了城镇走上了了打工路,巢老和留守儿童大幅增加。红旗村的生活还算好,大多数家庭都能看上电视,大多数家庭都装上了电话,但是经济上还是拮据的,因为除了上述开支之外,教育支出占了很大的比例。

  调查过程

  组织学生到农村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为当地学生举办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活动。广泛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为当地村民量血压、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活动,广泛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和与健康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围绕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环境污染等,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普及生态环保理念、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方式。

  调查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让读书梦从憧憬走向现实以前是许多贫困孩子的心声。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同样是我们这次对红旗村社会调查的一个方面。村小学那幢新盖的三层教学楼在红旗村那片山下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为我们的心中添了几分安慰,教师队伍的人才匮乏成了在师资力量方面制约本校教育的重大问题。本次调查有55%的人把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很好的教育指导作为导致孩子学*成绩不好的最重要的原因,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校园的事,至于孩子学*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致使父母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学*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状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此外,还有40%的人认为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们自身努力不够,留守儿童在学*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校园和老师的重视,最后还有少数人认为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孩子成绩不理想,如教育体系不完善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目前监护人管教方式不合理等。

  就此我认为:

  1.家长就应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职责承担起来,与校园、社会构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状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至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家长教育方面出现盲区。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

  2.校园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公证,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育,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3.地方**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

  关于孩子的生活或心理的问题

  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就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认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性格发生很大变化,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留守儿童存在必须程度的孤僻、偏激、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与监护人之间有时也会发生摩擦。有34%的人认为孩子的性格没有多大的变化,他们认为孩子年龄小没有过多的思考这些问题。

  对此我期望: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

  2.寻找适宜的监护人,提高监护人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

  3.校园能尽量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开展体谅父母活动。毕竟孩子是一个家庭全部的期望和寄托,所以不管是孩子的教育还是心理问题都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于造成空巢老人现象原因的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52%的人认为是经济发展和工作需求造成农民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43%的人认为是此刻青年人思想观念的变化,不愿留在家里,致使这一现象加重,另外有5%的人认为是因为老年人自愿独居导致这一现象。由于在乡镇或农村,经济发展水*不高,工作单位少,收入不高,导致青年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如果老人的生存环境依然得不到改善,必将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最终制约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

  如何解决这一弱势群体养老问题,我推荐:1.**就应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给农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另外,村委会也应大力寻找致富道路,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减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带动群众自主创业;3.已经发家致富的人能够与大家一齐分享致富经验,帮忙更多的村民致富,同时也尽可能地缓解农民外出打工导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关于空巢老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6%的人认为子女外出在精神上对老人的影响很大,很多外出务工者与老人的联系不够;24%的人认为是日常生活无人照顾,而子女外出的必然结果是老人需要照料时子女的缺位。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较差,劳动负担重,面临着各种老年病的威胁,日常生活活动潜力受到极大影响;另外有20%的人认为生活贫困,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没有儿女在身边照顾生活起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支持以化解疾病风险和恢复身体健康。

  根据这一状况,我推荐:

  1.当地**或村委会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如: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文娱活动,以方便老年人相互交流,减轻儿女们不在身边的孤独感;

  2.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制度,与村医生、乡镇卫生院签定职责书,定时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重病时减免必须的费用,解决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3.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空巢老人带给生活保障,扩大农村低保范围,让农村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都参加进来。

  关于空巢老人现象期望他们的儿女们做什么的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发现67%的人期望这些老人的儿女能多与老人经常联系,有31%的人认为让外出打工的人找离家比较*的工作也是很好的解决办法,毕竟离家*比较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避免因自己长期外出打工与父母和孩子有很大的隔阂,只有2%的人认为就应给老人钱保证父母的经济来源。所以,心里的沟通、感情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要时常与父母持续联系,如果状况允许也能够就*找适宜的工作,如果状况特殊需要外出的,给父母必须的物质抚慰也是必要的,必须要保证父母的生活状况。

  关于村民的中国梦

  那里的村民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我了解到大多的村民的中国梦。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发现,那里的孩子基本上是留守儿童居多,在调查过程中我问到许多孩子的中国梦,那里的每个孩子无论出身贫困或富裕同样都怀着大学的梦想。他们憧憬着走出大山,追逐大学梦。他们中许多有着潜力的孩子还没有被发掘,有时即使被发掘由于各方面原因最终还是被埋没了。在这个本应有着*等权力的社会里却由于地理因素导致的差异,让孩子们无法展现自我,发掘自我,可能还未起跑就已经放弃。这不仅仅给他们带来了遗憾,同样也是国家的损失与悲哀。也有许多孩子的梦想就是期望父母在身边,陪伴自己。一些老人们的梦想也是期望着自己的儿女能够在自己身边。当问到他们的中国梦时,许多老人和孩子都讲到期望村子发展起来,生活更好一点,期望国家也越来越繁荣昌盛。

  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状,我们向村民调查了很多问题,并和一些这样的老人孩子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及时向他们介绍在*常遇到问题时怎样解决和处理。

  调查结论

  经过本次对红旗村的调查,收获颇丰,村民也是极其认真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甚至有的村民积极主动地询问我要调查的资料,其中很多村民透过电视、广播等渠道已经对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有所了解,这给我的调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村民关注农村问题意识的提高使我不仅仅顺利完成此次调查,而且更让我为之欣喜,这说明此刻随着社会生活水*的提高和进步,一些村民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物质富足,他们已经学会多渠道的了解时事,关注三农,关注中国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

  结束这次调查,留给我们的只有思考。我们的潜力实在有限,无法为这所小学的教育,这个村庄的发展献上一份哪怕是微薄的力量。虽然村子已经有了微微的改善,但是差距尤其是与相隔一座山的衡山前山的差距太大。良好的国家政策能够说为教育事业添加了一份催化剂。只有在的国家带领下教育事业才可能进步,事半功倍。社会是一个大群体,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帮忙与护理,每一个成员都应做出贡献。当这些都能很好的结合时,相信农村辉煌的明天已不再遥远。

  青春与时代同行,职责与奋斗相伴。我们是时代的支柱,更该担当起这个职责。在人文关怀的浪潮背后,跳动的是当代青年紧跟时代,心系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敢于有梦,也让我们大学生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7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滨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538643人,其中:65岁以上的342861人,80岁以上的60263人,100岁以上的85人,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14.6%,其中农村老人377050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70%,而农村空巢老人又占到老年人总数的70%左右,约263935人。各年龄段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有所差别,低龄老人中空巢老人比例较高,随着年龄增长比例有所降低。农村空巢老人全部反映农村老人问题,人员构成、家庭现状、经济保障、健康状况等没有多大区别,在精神慰籍、生活照料方面问题稍显突出。

  二、社会成因

  我市空巢老人家庭的形成,多属以下几种情况。

  1、有女无儿户,女儿出嫁,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因为现在的.老年人子女,无儿户较少,所以此类空巢家庭不多,约占空巢家庭的10%,但问题较多,由于女儿出嫁它村距娘家较远,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时、家务料理靠自己外,在身体尚可的情况下,老年人还要承担生产劳动。

  2、有儿有女户,女儿出嫁,男孩成家,因为代际关系造成的生活*惯不同,尤其是婆媳关系难处,两代人选择分家单过,形成空巢老人家庭。这部分占大多数。

  3、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商业化的进程,儿女外出工作、打工,脱离农村和农业生产,剩下老人在家,形成空巢老人 。

  三、存在的问题

  1、精神慰籍问题。国情与风俗*惯决定我们的老年人,不仅生活上依赖子女,精神上也一样,儿孙绕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较寂寞。分家单过的这些还好,毕竟儿女都在身边,隔三岔五还能见着,调查报告《寒假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文》。关键是外出务工、经商不常回家的这些人,一年到头跟父母见面的时间比较少,老人们确实很可怜,盼来盼去,也就过年过节见到儿女。*日里,只能老俩口说说话,或者村里的老人们在一起聚聚聊聊,这在农村是常见的现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个人的,确实是很孤单寂寞。

  2、生活照料问题。对于低龄老人来说,影响不是太大,因为老年人身体条件较好,生活能自理,大多还能参加生产劳动,除非生病外,不存在生活照料问题。但对于高龄老人、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确实成为大问题。比如博兴县博昌办东伏村,有老俩口已经80多岁,女儿外嫁,唯一的儿子与儿媳在东营市做小生意,很少回家,条件又不允许将老人带在身边,*日里老俩口相依为命,互相照顾,处境堪忧。

  3、劳务负担问题。除去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的外,空巢老人劳务负担比较重。因为子女外出务工,不能常回家, 老人要耕种农田,自己做家务,有的还要帮助儿女照顾下一代,生活的担子要重一些。在农村,70岁以下的老年人只要身体没病,大都参加生产劳动,并且成为农村生产劳动的主要力量。

  四、对策建议

  一是继续倡导、弘扬孝文化,让儿女在奔波生计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兼顾父母的感受,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或者能常给老人打个电话,经济上多给予老人些补助,让老人多一些安慰。

  二是**跟社会共同努力,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鼓励、扶持开拓致富门路与项目,让更多的人在当地就业,客观上就解决了空巢老人的照料与慰籍问题。

  三是建立、丰富老年活动场所及项目,让老人们有更多的消遣娱乐方式,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比如我省从20xx年起对农村老年活动室进行扶持,每个活动室补助4000元;邹***山镇、高新办等,很多村都建起了自己的老年秧歌队、锣鼓队、门球队等,闲?L之余自娱自乐,极大地丰富充实了老人们的生活。

  四是依靠农村基层组织,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开展托管与照料服务。借鉴城市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对部分缺乏照料,日常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进行照顾,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8

  民族街老年人口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特征比较明显。在区委区**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广泛关心下,老龄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在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利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进一步了解我街空巢老年人在生活、心理、精神及其他方面的需求,为市委、市**制定关爱空巢老人的惠老政策带给科学决策依据,我街在武胜、万年、涂家、大董、和*五个社区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对象为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并未与子女(晚辈)同住的老年人,由社区专职干部对老年人组织入户调查。调查采取问卷方式,由调查员按照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入户直接应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由调查家庭中的空巢老人当面回答有关问题,并认真记录答案,当场回收问卷。现将我街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状况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综合汇总。这次调查对象总量191个。汇总结果显示如下:

  性别分组:男性66人,占34.55%,女性125人,占65.45%。

  年龄分组:60-69岁的33人占17.28%,70-79岁的91人占47.64%,80-89岁的62人占32.46%,90岁以上的8人占4.19%。

  文化程度分组:文盲39人占20.42%,小学初中的112人占58.64%,高中中专22人占11.52%,大专及以上18人占9.42%。

  婚姻状况分组:未婚7人占3.67%,丧偶的107人占56.02%,配偶健在的65人占34.03%,离异的8人占4.19%,再婚的4人占2.09%。

  家庭存续时间分组:0-5年的29人占15.18%,5-10年的42人占21.99%,10-15年29人占15.18%,15-20年的32人占16.75%,20年以上的59人占30.89%。

  现有子女分组:有1个子女的35人占18.33%,有2个子女的45人占23.56%,有3个子女的55人占28.8%,有4个子女以上的43人占22.51%,无子女的14人占7.33%

  二、调查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健康方面

  1、空巢老人多数具有较高的生活自理潜力,但身体疾病较多。能自理的老人153人;半自理的老人29人;不能自理的老人并一般日常生活行为需完全依靠他人的9人。调查对象的状况显示,大多数空巢老年人身体健康有些小毛病,但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就有61人、另外还有27人患有严重疾病甚至癌症。

  2、空巢老人就医状况不容乐观。透过统计看每月医药费支出状况的人数,每月支出100-500元钱的多达106人,500-100的有27人,1000元以上的有18人,在100元以下的仅40人。调查显示,有155为老人认为目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疾病,这给空巢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二)经济收入方面

  1、调查对象中,女性人数几乎是男性的一倍,但有属于自己名下的房产人数男性却比重较大,且退休金大多数都在1000元-1500元,仅仅够维持生活。

  2、空巢老人中基本生活开支都不大,每月开支500-1000元的.112人,1000-20xx元的48人,20xx元以上的13人,但对于自费购买助老呼救设备,还是有150人认为无力购买,并有182老人期望**购买。

  (三)生活安排和精神慰籍方面

  1、空巢老人文化娱乐生活比较缺乏。其中108位老人主要就是在家做家务、和邻居聊天散步,有98人选取看电视、听广播、阅读,用心参加文体活动、唱歌、跳舞、旅游等的仅56人,没有一个人上老年大学,甚至有23位老人没什么事干也缺少人说话常感到空虚和寂寞。

  2、调查结果显示,子女关心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有167人,但仍然有20人对老人漠不关心,并且160为老人半年之内会见面,但有9位老年人很长时间都很难和子女见面。

  3、空巢老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还是不太理解到养老院养老的方式,仍然愿意持续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但他们同时也期望得到社会和**的帮忙与关照。

  4、大多数空巢老人对于“爱心门铃”、“红飘带”、“一键通”等助老呼救系统还持有保守态度仅61人证明需要,还有130命都表示不太需要。

  三、推荐及对策

  (一)不断完善城市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块,要切实保证老年人口的养老金的增长水*与社会经济发展水*持续一致,使老年人口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尤其要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在配偶遗嘱补贴、社会养老补贴等方面,也要适时不断提高这方面的待遇水*,以使那些主要依靠这些收入来源生活的老人能够维持起码的基本生活。

  (二)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

  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对医疗社会保障水*的需求要高于一般人,而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又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大。因此目前应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加快部分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的转移,从而增加社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潜力;而社区对老年人口带给的医疗服务应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包括疾病的治疗,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服务,如医疗咨询,对疾病防治的大力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的生活方式、普及老年照料和护理知识等。

  (三)加快社区照料服务的发展

  **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对于我街这种老城区,空巢老人普遍感兴趣的是**买单的免费服务,而目前能够享受这种免费服务的老年家庭数量极少。因此,**应思考到部分老年家庭的特殊状况,放宽实施免费服务的条件限制,以使更多的老年家庭获益。同时,应加强社区照料服务的整合和宣传工作。

  (四)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教育空巢老人的子女在精神慰籍方面履行赡养义务,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人。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加入到为空巢老人服务的志愿者行列中来,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空巢老人精神慰籍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想方设法增加社区的文体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动用**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

  再次,社区要经常组织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动形式要尽可能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更多空巢老年朋友们的需求,将更多的老人吸引到社区中来。

  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多多关心和探望他们。尤其是经常探望那些因种种原因不常出门活动的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给予帮忙,要个性关心独居空巢老人。

  此次开展的城市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状况普查时间紧、范围广、受众面宽,虽然存在着必须的困难,但如果能够为市委**制定惠老政策带给科学依据,将来能够使老人们从这项工作中得到了切实贴心的实惠,一切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我们为老服务脚步不会停歇,将继续秉承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讲奉献的一贯作风,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是我街全体老龄工作人员的执着追求!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9

  农业,目前在很多乡村仍是一种重体力劳动。当需要重体力劳动者的乡村,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时,老年人——这个体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体,将面临怎样的困难?湖北竹溪县不久前的调查结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久前,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民政局成立20个调查小组,分赴全县各乡村,入户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难”——生活难、看病难、办事难、得到情感慰藉难。

  竹溪县位于鄂西北山区,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由于经济欠发达,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人有4.9万人,其中“空巢老人”1.88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38.39%。

  收入不足——*九成仍须从事农业生产

  100元能干什么?对城里人来说,可能买件衣服都不够,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个月的所有“收入”加起来,也就百元左右。

  调查队员走进水坪镇油坊梁村2组李发普的家。这是一个“冬冷夏热”、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岁的李发普和他84岁的瞎眼老伴生活在这里。虽然有四儿两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难,无力将他们接到身边赡养。“大儿早就下岗了;三儿、四儿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儿老大不小了还娶不上媳妇;两个女儿也嫁在农村,生活比较困难。”老人一脸无奈地说,“只有二儿有工作,条件好点,现在每月给我们50元养老钱。”这50元孝敬钱,加上老两口每人每月55元新农保和45元农村低保,就是他们的所有收入。算下来,每人每月125元。

  李发普夫妇在竹溪县的'“空巢老人”中,还算是“富裕户”。调查队员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养老保险金,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从经济上说,竹溪县6200多名鳏寡孤独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对要好。他们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无忧,有的居家养老也享受了国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为困难。

  收入不够靠什么?竹溪1.88万“空巢老人”中,必须从事生产劳动的就有1.68万人,占到*九成。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应进一步调高新农保养老金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解决他们目前的基本生活问题。——调查人员建议

  看病太难——“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难了。而独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导致“看病难”,竹溪是山区,交通不便,更加剧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难”。在大山里,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乡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交通问题不仅加剧看病难,老人们领农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边远地区的“空巢老人”到银行代发点领款,所领资金还不够往来车费。交通条件较好的水坪镇油坊梁村,“空巢老人”到镇里领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车费。

  卫生医疗部门应加强村级医疗网点建设,让“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开展巡诊活动,定期为“空巢老人”检查身体,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提高“空巢老人”医疗费报销比例,减少自费数额,减轻其经济压力;银行代发部门应开展送款上门活动,让行动不便、路途远的“空巢老人”在家领款等。

  子女在外——精神“空巢”最难熬

  竹溪“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水坪镇油坊梁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低的限制,竹溪县绝大多数农村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水坪镇油坊梁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竹溪县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沟通的对象就是村干部。为此,县里要求村干部或老人的亲属与村组签订联系责任书,联系者承诺经常到被联系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访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还应加强老龄服务机构、队伍、项目建设,保障村级老年协会正常运转,逐步培养专业服务人员。同时,逐步开展村级老人活动室、文化图书室、健身运动场所建设,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0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破坏了本来其乐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与小孩独守老宅。据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空巢老人”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与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拥有“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来到我们村的村**家里,向他了解我们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他提到我们村部分组地处偏僻,离城镇有一、二公里远,由于老年人行走不便,购物极为不便,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拮拘,生活简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每逢过节,生活水*才有所改善,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90%左右,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养老金等,到医院看病,费用昂贵,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慊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对父母尽孝道观念淡薄,同时自己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由孝道观念淡泊和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心态甚至厌恶老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结婚即分居住,儿女们常常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互相吵架,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觉得自己活在世间,只是在为儿女添麻烦。

  农务活是农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负担,白天干农务活,晚上早早就休息,这样机械般地过日子。其实老人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走访了一些空巢老人,通过走*他们,与他们聊天进而达到调查的目的。在调查中我发现老人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务,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问题是三大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发现绝在多数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由于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外出经常做一些脏、累、危险的工作,老人们还时时背着为子女担心的包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有种田,种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劳累加上情感孤独又添加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情感因素,对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他们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影响对子女侬赖性强,子女不在身边,又很少有娱乐活动,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闲、自怜等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在调查中发现在一对老年夫妇中,如果其中有一个配偶去世,另一个配偶因为悲伤相隔不久相继去世。

  农村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们又舍不得放弃责任田,特别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钱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干起粗重的农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对于丧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问题更突出,无人照顾,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伤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1

  中国农村正在经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老年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变化。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老年人和空巢家庭比例的快速增长将直接影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全面解决。为了了解农村老年家庭空巢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20xx年XX月,国家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了农村空巢和空巢样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信息

  调查使用了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老龄研究中心在XX和XX实施的两次中国老年人口调查的数据,结合了北京、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典型调查。调查对象是农村空巢和空巢家庭的老人,即没有孩子(包括媳妇、女婿),或者有孩子但不一样的老人。

  空巢老人家庭有两种类型:

  1.独居;

  2.夫妻户。

  空巢老人家庭包括三类:

  1.代际家庭(老年人与未成年的孙子或孙子生活在一起,这被称为留守家庭);

  2.两代老年户(老年人随父母生活);

  3、与同户其他人(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顾者等共同生活。).

  XX农村空巢和空巢样家庭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家庭总数的48.9%,比XX的44.9%高出4个百分点。空巢和空巢样家庭老年人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人占38.3%,空巢家庭老人占5.6%。除了代际家庭从XX年的4.4%下降到XX年的3.7%外,其他家庭的比例都有所上升。独居家庭数量从13.3%增加到14.7%,夫妻数量从26.7%增加到27.7%,与他人同住家庭数量从0.5%增加到2.1%,两代老人家庭数量从0.4%增加到0.7%。

  空巢和空巢样家庭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对较高。比如山东、河北、江苏的老年空巢、空巢式家庭比例超过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辽宁也超过50%。陕西、广西、云南等西部一些省份不到30%。省内分布差异也很明显。在严重的地方,90%的青壮年都在村里外出,几乎都是呆在家里。

  随着老年人的老龄化,空巢和空巢样家庭的比例下降。在农村地区,60-69岁的年轻人有50.2%生活在空巢和空巢式家庭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减少到40.5%。空巢和类似空巢家庭的老年人有64.9%与配偶同住,28.8%丧偶。

  老年人空巢和空巢样家庭有明显的区别。大约五分之二的老年人自愿与他们的孩子分开居住。夫妻是这类家庭中最常见的家庭,主要是年轻人和老年人,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条件都比较好。48.3%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30.7%的老人想和孩子住在一起,但是因为孩子不孝,婆媳关系紧张,或者孩子外出发展,不得不一个人呆在空巢里。17.6%的老年人愿意去养老院,但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又不是入住对象,或者当地没有养老机构,所以不能去。

  二、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的生活问题不仅是农村老人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他们的孩子缺勤带来的特殊问题。

  (1)养老保障不稳定。

  农村空巢和空巢样家庭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高*5个百分点,占47.4%,子女接受资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低6.6个百分点,占59.5%。空巢和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为2373元,约是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立能力、子女自身经济状况、赡养老人意识淡薄等因素影响,空巢和空巢式家庭中39.6%的老人感到经济困难,49%认为缺乏经济保障,只有13.6%接受**和集体救助。

  (2)缺乏基本医疗保障。

  27.2%的空巢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健康状况不佳,65.5%患有慢性病。57.8%的人没有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大多反映合作医疗报销门槛高、报销率低、报销手续过于复杂、门诊药费过高但无法报销、住院需要垫付大额押金。由于上述原因,70%的空巢和空巢式家庭的老人生病后不就医。拖动疾病很常见。

  (3)护理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20%,约948万生活在空巢或空巢式家庭的老年人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7.5%的老人需要照顾,11.3%的老人得不到照顾,比非空巢家庭老人高出8.4个百分点。空巢和空巢式家庭老人的照顾主要依靠配偶,占52.3%,国家、集体和养老机构居家服务仅占2.9%。相比之下,非空巢家庭老人的照顾主要依靠子女,占64.1%。

  (4)独居老人面临生命风险高的问题。

  独居老人(包括散居五保老年人大约有1004万。其中,52.4%感到经济困难,18.4%需要照顾但无人照顾,53.6%经常感到孤独,21.0%感到不开心,7.5%有自杀念头,均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统计分析显示,农村60%的`独居老人面临着经济困难、健康不佳、需要照顾和孤独中的至少一种,*19%的独居老人面临着两种以上的生活风险。

  (5)隔代户和两代户老人生活压力大的问题。

  孩子们出去工作,把祖父母留在家里。留下来老年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3.7%,接*400万。他们不得不从事农业生产并照顾他们的孙子。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健康状况最差。54.7%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比前一年更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调查前两周处于患病状态。这些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空巢和空巢样家庭。两代老人既要养活自己,也要赡养年迈的父母。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只有44.3%的人从子女那里获得经济支持。医药费最大。年人均住院费用达到1827元,远高于其他空巢和空巢样家庭的1068元。

  三,农村老年家庭空巢现象及问题原因

  (1)农村老年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还会继续。

  农村老年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原因之一是五六十年代的人口高峰,70年代以来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纷纷步入老年,老龄化加速。二是农村人口*均寿命延长,老年人数量增加,老年家庭空巢期延长,两代老人家庭数量也增加。第三,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人增多。第四,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愿意两代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数量增加。上述因素的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家庭空巢化的进一步发展,空巢化、类空巢化将成为我国农村老年家庭的重要生存形式。

  (2)儿童缺勤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

  老人自立、夫妻互助、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因为子女在家庭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勤,失去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表现为缺乏照顾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增加了老年人的劳动负担和自我赡养负担。独居的老人失去了配偶的支持,那些和他们的孙子生活在一起的人也失去了支持。留下来老人增加了世代抚养的负担,两代老人的家庭是养老保险。难度相对多一些。

  (3)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护理服务真空。

  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匮乏,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老年人的养老尤其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显示,32.8%的空巢和空巢式家庭老人需要居家家务服务,而本地只有7.0%有这种服务,35.4%需要居家养老,只有6.3%能提供居家养老,17.6%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与老人的需求相差甚远。

  (4)农村老年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措施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缺勤。地方居家养老政策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针对城市,很少有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第二,观念落后。在一些地方,工作理念仍然存在。家庭养老金事实上,对于农村老人空巢对问题关注不够。第三,缺乏有效的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不发达,农村养老服务问题很难解决。基于上述原因,空巢老人家庭增加带来的照顾服务问题,在很多地方都没有提上日程。

  (5)对老年人的尊重感和赡养概念已经消失。

  农村地区关注老萧晴现象相当普遍,少数子女视老人为累赘,部分子女多的家庭推卸赡养义务。婆媳关系紧张。媳妇是主人,养孩子不能防老。外出打工的孩子忽视家中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缺乏与老人的接触。和娶一个女儿,不要抚养母亲。传统*俗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了一些老人的赡养失败。

  四.对策和建议

  农村老年家庭的空巢伴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高龄化。在城市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下,依靠老年人劳动自救、子女抚养和土地保障的传统养老模式进一步受到挑战,需要从整个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的建设中进行综合考虑和应对。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是保证包括农村空巢家庭在内的广大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务需求,解决新时期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纳入保障范围,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以降低贫困老年人的门槛,提高补贴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以考虑免除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和报销比例上给予优惠,适当扩大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门诊报销种类。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贫困重疾老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对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8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可以发放生活补贴,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

  (二)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三无在老年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将服务对象扩展到年老、患病、残疾、独居、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该院已委托老年人一号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养老服务设施,依托该设施为老年人现场提供生活护理、文化体育娱乐、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逐步形成生活维护、定点和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和村集体要积极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志愿者互助、老人互助。以单户家庭、代际家庭和两代老人家庭为重点,特别是年老、贫困、患病和无法自理的老人,应建立联系和援助制度,制定有效的应急措施,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三)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

  进一步推动签订农村家庭赡养协议,巩固家庭赡养,督促流动儿童妥善安排留守老人生活生产。加强敬老的法制教育和道德宣传,将敬老孝纳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镇评选表彰内容,改变不良*俗,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加强生命安全自我保护,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要把农村老龄化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解决。要制定促进农村养老服务的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并将相关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障、权益保障和积极文化生活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检查监督作用。在农村基层,一般应建立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及老年人的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激活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2

  一、调研时间:

  20xx年2月1日—2日

  二、调研地点:

  重庆市XX区

  三、调研目的: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在如今的社会中越发地突出,而他们的生活情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通过调查,我们可以*距离接触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困难,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他们的困难。

  四、调研情况

  1、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增,老人和孩子渐渐成为了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并且*年人群数量还在增加。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严重。

  以前,农村外出务工主要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老人、妇女和孩子看家守地。现在,打工族携妻带子外出渐成趋势,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他们生活上缺乏照料,成为“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由于外出务工的子女们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还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们陷入孤寂之中。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在孤寂与忧郁中度过年年岁岁的老人们,除了未受到他们应该享有的天伦之乐外,就连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至与他们的子女永远的告别。

  2、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老少同堂的温情越来越少。过去在农村经常能看见四世同堂的温情,如今越来越少,甚至连春节时那样的温情也

  越来越少了。据调查,我国农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有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温情何在?“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与失落感,正在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农村“空巢老人”因为传统的分家观念、对于土地的眷恋等等,很少对子女提出太多要求。并且他们还秉持着为了子女,只要自己还能动,就要继续干下去,再苦再累也无怨言。而如今的社会又有几个子女能明白老人们的这份心呢?

  ●子女外出,生活保障困难。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加上我国老年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生病易,看病难。对于每一个人生病都是在所难免的,何况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们。农村空巢老人在家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子女的托付,难免会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时候就算知道自己生病,考虑到各方面也是一拖再拖,以至于病情的加重。好不容易可以去看病了,又被繁杂的手续过程和昂贵的医药费吓得望而却步,对此,空巢老人们也显得很无奈。

  3、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分析

  ●农村老人空巢化是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虽然我国现在在实施计划生育,但我国的人口数量仍然在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也较严重。农村人口*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此外,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而且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也在增多。

  ● 子女们的不尽责使不能老有所养。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仍有许多家庭的子女在生活中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尊老敬老在许多子女身上都得不到体现,相应的意识也很淡薄。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被打乱,严重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

  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保障不到位。

  首先,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其次,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最后,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

  4、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解决措施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①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保证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稳定。②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③加强农村综合服务型养老机构建设,是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一些基本的服务。通过以上种种措施,使得农村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

  ●加强子女尽职尽责意识,提高人们尊老敬老、互帮互助意识 通过媒体对广大人民进行法制道德宣传,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事迹,表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使得更多的子女能够清楚自己的义务,不仅是从经济上慰藉父母,更要从精神上关爱自己的父母,时常和老人们沟通交流,通过关爱关心让老人们不会觉得孤寂和忧虑。

  ●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 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整个社会的关注,并给与相应的帮助,同时,这类问题也应该警醒那些把自家老人置之度外的子女,人生在世,凭自己的良心做事,轮到自己的时候才能够老有所终,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3

  一、农村空巢老人现状

  1、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现状差

  这些农村的老人,属于贫困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依靠家庭的供养,然而由于我们的农业生产落后,使得以农为生的他们收入微薄,他们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标,中青年农民供养老人成为他们很大的一大负担,另外,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中青年越来越多的流入城市,*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携带妻儿进城谋生。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2、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尽管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万一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镇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3、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最难熬

  “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万家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全镇部分村、社区活动室只是作为摆设,活动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镇合江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有些老人还为教育子孙伤脑筋。教育孩子,这本是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双河村的王世清老人无奈的告诉我:“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管监护,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又是隔代教育,加之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二、当前“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1、经济环境差造成空巢老人

  由于改革开放,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涨,农村的经济收入已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外出务工来补贴家用,*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明显提升,种地与务工收入比对,形成明显差距,加上*年来打工人员中部分人员已成为外地老板留用人才,工薪较高不愿返乡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女化造成空巢老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优育观念逐步形成,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宠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有人预测,到21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60%—7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农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3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

  3、家庭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二是子女压力大(子女的子女读书等),无暇照顾老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选择独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紧张等条件制约,无法与子女同住。四是极少数子女具备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4、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和*惯难以改变

  一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在城市购买了房子,也乐意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觉得双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总之,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所以,除了那些进城务工尚无多少发展的大量青壮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里站住了脚的少数青壮年的父母,也一样多半会不得不自守农村的“空巢”。

  三、对改善“空巢老人”现状的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幸福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1、进一步发展新产业,解决就业问题

  家庭养老任然是养老的主要模式,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村青壮年能留在家乡,既能养家,又能照顾老人。镇作为“农特之乡”,可以依托传统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传统工艺“手工面”和“盐花生”,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来带动农村的经济和减少农村的富裕劳动力。其次,镇内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农村青壮年引进产量高,效益好的优质农作物,实现规模种植,吸引广大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从而从根本上改善“空巢老人”的现状。

  2、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而有效分散风险的制度。目前,农村老人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赡养,而子女的外出务工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援助,这就意味着留守的空巢老人如果单纯依赖家庭养老则有着较大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农村养老保险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逐步落实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提高高龄补贴标准。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养老院设施和逐步推行居家养老模式,提高服务水*。农村养老保险要实现全覆盖,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让农村老人都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老有所养。

  3、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

  现阶段,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不足40%,老年活动中心、室、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是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加强镇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4、进一步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长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镇村两级可组织低龄“老年志愿服务队”,就*为高龄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

  5、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尊老敬老氛围

  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今后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我们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此外,要在各中、小学中开展孝敬主题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涉及家庭、社区、社会、**以及个人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家庭、社区、社会、**以及个人共同的努力。希望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为让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而共同努力。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菁选(扩展2)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菁选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

  我国农村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和老年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高龄老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较快增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农村老龄问题的综合解决。为了解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发展情况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20xx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了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查运用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xx年和20xx年实施的两次中国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数据,结合北京、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典型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村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无子女(包括儿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同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两类:1、独居户;2、夫妻户。

  老年类空巢家庭包括三类:

  1、隔代户(老年人与未成年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同住,多称“留守家庭”);

  2、两代老人户(老年人与父母同住);

  3、与其他人同住户(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20xx年,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人家庭总户数的48.9%,比20xx年的44.9%提高了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占38.3%,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占5.6%。除隔代户从20xx年的4.4%下降到20xx年的3.7%外,其余几类家庭户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独居户从13.3%提高到14.7%,夫妻户从26.7%提高到27.7%,与其他人同住户从0.5%提高到2.1%,两代老人户从0.4%提高到0.7%。

  空巢、类空巢家庭分布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对较高,如山东、河北、江苏的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比例超过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辽宁等也超过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陕西、广西、云南不足30%。各省份内部的分布差异也较明显。严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壮年比例达到90%,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随老年人年龄提高空巢、类空巢家庭比例呈减少趋势。农村60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中有50.2%居住在空巢、类空巢家庭中,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减少到40.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为主占64.9%,丧偶的占28.8%。

  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内部差异明显。约有2/5的老年人自愿与子女分开居住。这类家庭以夫妻户多见,低龄老年人为主,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相对较好。有48.3%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有30.7%的老年人想与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关系紧张,或子女外出发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独守空巢。有17.6%的老年人愿意入养老院,但因经济条件不允许加之不是收住对象,或当地没有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问题既有作为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因子女“缺位”带来的特殊问题。

  (一)养老保障不稳定问题。

  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5个百分点,占47.4%,得到子女经济帮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6.6个百分点,占59.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2373元,约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养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经济状况和养老意识淡薄等影响,39.6%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经济困难,49%的人认为经济上缺乏保障,得到**和集体救助的只占13.6%。

  (二)基本医疗缺乏保障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状况差的占27.2%,患慢性病的占65.5%,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多数反映合作医疗报销起付线高,报销比例低,报销程序过于复杂,门诊取药花费多但不能报销,住院治疗又需要先垫付大笔押金。因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后不去就医,“拖”病现象比较普遍。

  (三)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占xx年人需要照料,其中11.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8.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占52.3%,国家、集体、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合计仅占2.9%。与此相对,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占64.1%。

  (四)独居老年人面临高生活风险问题。

  独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约1004万人。其中,觉得经济困难的占52.4%,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18.4%,经常感到孤独的占53.6%,感到不幸福的占21.0%,有过自杀念头的占7.5%,这些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统计分析显示,有60%的农村独居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着经济非常困难、健康状况极差、需要照料和孤独寂寞中的至少一种问题,*19%的独居老年人面临两种以上的上述生活风险。

  (五)隔代户和两代户老年人生活压力大问题。

  子女外出务工,留下祖孙在家的“留守”老年人占农村老年总人口的3.7%,接*400万人。他们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要照看孙子女,身心压力很大,健康状况也最差,54.7%的老年人认为健康状况较前一年变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调查前两周处于带病状态,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两代户老年人既要自养还要赡养其高龄父母,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得到子女经济支持的只占44.3%,医疗费开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费支出达到1827元,远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三、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及问题成因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态势仍将持续。

  造成农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时也是70年代以来实施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相继进入老年,老龄化加快发展。二是农村人口*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三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继续发展,空巢、类空巢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一种重要居住形态。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

  老年人劳动自养、夫妇互相扶养和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由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丧失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现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三)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照料服务的“真空”。

  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短缺,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使老年人的养老特别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发现,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门家务服务的占32.8%,而当地有此服务的仅占7.0%,需要上门护理的占35.4%,能提供上门护理的仅占6.3%,需要入住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的占17.6%,离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二是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三是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基于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带来的照料服务等问题在许多地方没有摆上议事日程。

  (五)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

  农村“重小轻老”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子女视老年人为累赘,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诿赡养义务。婆媳关系紧张,“媳妇当家,养儿防不了老”。外出务工子女忽视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与老年人缺少联系。还有“外嫁女儿不养娘”的传统*俗,等等。这些因素导致部分老年人的赡养得不到落实。

  四、对策与建议

  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在城镇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因素影响下,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依靠老年人劳动自养、子女赡养和土地保障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进一步挑战,需要从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的建构上综合考虑和应对。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新时期保障包括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内的广大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务需求,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考虑免除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并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及报销比例等方面予以优惠,适当扩大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门诊报销的病种。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

  (二)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在服务好“三无”老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把服务对象扩展到高龄、病残、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会老年人。

  施院0托老年群众i 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活动设施,以此为依托为老年人就地就*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逐步形成住养、定点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和村集体要积极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岗位,同时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志愿者帮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独居户、隔代户、两代老人户特别是高龄、贫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重点,建立联系和帮扶制度,制定紧急事件的有效应对办法,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三)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工作,巩固家庭赡养,督促外出务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产。加强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传,把敬老孝亲纳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镇的评选表彰内容,转变不良*俗,和谐家庭关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加强生活安全的自我保护,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要制定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发展规划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将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2

  民族街老年人口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特征比较明显。在区委区**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广泛关心下,老龄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在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利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进一步了解我街空巢老年人在生活、心理、精神及其他方面的需求,为市委、市**制定关爱空巢老人的惠老政策带给科学决策依据,我街在武胜、万年、涂家、大董、和*五个社区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对象为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并未与子女(晚辈)同住的老年人,由社区专职干部对老年人组织入户调查。调查采取问卷方式,由调查员按照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入户直接应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由调查家庭中的空巢老人当面回答有关问题,并认真记录答案,当场回收问卷。现将我街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状况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综合汇总。这次调查对象总量191个。汇总结果显示如下:

  性别分组:男性66人,占34.55%,女性125人,占65.45%。

  年龄分组:60-69岁的33人占17.28%,70-79岁的91人占47.64%,80-89岁的62人占32.46%,90岁以上的8人占4.19%。

  文化程度分组:文盲39人占20.42%,小学初中的112人占58.64%,高中中专22人占11.52%,大专及以上18人占9.42%。

  婚姻状况分组:未婚7人占3.67%,丧偶的107人占56.02%,配偶健在的65人占34.03%,离异的8人占4.19%,再婚的4人占2.09%。

  家庭存续时间分组:0-5年的29人占15.18%,5-10年的42人占21.99%,10-15年29人占15.18%,15-20年的32人占16.75%,20年以上的59人占30.89%。

  现有子女分组:有1个子女的35人占18.33%,有2个子女的45人占23.56%,有3个子女的55人占28.8%,有4个子女以上的43人占22.51%,无子女的14人占7.33%

  二、调查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健康方面

  1、空巢老人多数具有较高的生活自理潜力,但身体疾病较多。能自理的老人153人;半自理的老人29人;不能自理的老人并一般日常生活行为需完全依靠他人的9人。调查对象的状况显示,大多数空巢老年人身体健康有些小毛病,但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就有61人、另外还有27人患有严重疾病甚至癌症。

  2、空巢老人就医状况不容乐观。透过统计看每月医药费支出状况的'人数,每月支出100-500元钱的多达106人,500-100的有27人,1000元以上的有18人,在100元以下的仅40人。调查显示,有155为老人认为目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疾病,这给空巢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二)经济收入方面

  1、调查对象中,女性人数几乎是男性的一倍,但有属于自己名下的房产人数男性却比重较大,且退休金大多数都在1000元-1500元,仅仅够维持生活。

  2、空巢老人中基本生活开支都不大,每月开支500-1000元的112人,1000-20xx元的48人,20xx元以上的13人,但对于自费购买助老呼救设备,还是有150人认为无力购买,并有182老人期望**购买。

  (三)生活安排和精神慰籍方面

  1、空巢老人文化娱乐生活比较缺乏。其中108位老人主要就是在家做家务、和邻居聊天散步,有98人选取看电视、听广播、阅读,用心参加文体活动、唱歌、跳舞、旅游等的仅56人,没有一个人上老年大学,甚至有23位老人没什么事干也缺少人说话常感到空虚和寂寞。

  2、调查结果显示,子女关心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有167人,但仍然有20人对老人漠不关心,并且160为老人半年之内会见面,但有9位老年人很长时间都很难和子女见面。

  3、空巢老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还是不太理解到养老院养老的方式,仍然愿意持续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但他们同时也期望得到社会和**的帮忙与关照。

  4、大多数空巢老人对于“爱心门铃”、“红飘带”、“一键通”等助老呼救系统还持有保守态度仅61人证明需要,还有130命都表示不太需要。

  三、推荐及对策

  (一)不断完善城市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块,要切实保证老年人口的养老金的增长水*与社会经济发展水*持续一致,使老年人口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尤其要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在配偶遗嘱补贴、社会养老补贴等方面,也要适时不断提高这方面的待遇水*,以使那些主要依靠这些收入来源生活的老人能够维持起码的基本生活。

  (二)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

  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对医疗社会保障水*的需求要高于一般人,而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又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大。因此目前应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加快部分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的转移,从而增加社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潜力;而社区对老年人口带给的医疗服务应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包括疾病的治疗,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服务,如医疗咨询,对疾病防治的大力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的生活方式、普及老年照料和护理知识等。

  (三)加快社区照料服务的发展

  **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对于我街这种老城区,空巢老人普遍感兴趣的是**买单的免费服务,而目前能够享受这种免费服务的老年家庭数量极少。因此,**应思考到部分老年家庭的特殊状况,放宽实施免费服务的条件限制,以使更多的老年家庭获益。同时,应加强社区照料服务的整合和宣传工作。

  (四)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教育空巢老人的子女在精神慰籍方面履行赡养义务,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人。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加入到为空巢老人服务的志愿者行列中来,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空巢老人精神慰籍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想方设法增加社区的文体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动用**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

  再次,社区要经常组织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动形式要尽可能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更多空巢老年朋友们的需求,将更多的老人吸引到社区中来。

  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多多关心和探望他们。尤其是经常探望那些因种种原因不常出门活动的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给予帮忙,要个性关心独居空巢老人。

  此次开展的城市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状况普查时间紧、范围广、受众面宽,虽然存在着必须的困难,但如果能够为市委**制定惠老政策带给科学依据,将来能够使老人们从这项工作中得到了切实贴心的实惠,一切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我们为老服务脚步不会停歇,将继续秉承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讲奉献的一贯作风,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是我街全体老龄工作人员的执着追求!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3

  一、农村留守老人调查背景

  目前,我国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亿,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民工潮”。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对农民工留守家属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留守老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一些报道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有留守老人因过度劳累而瘫痪等问题,而且回家后我看到村里的老人们生活得真的很辛苦。

  二、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状况依然较差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时生计。一般老人和儿子一起生活时开支主要由儿子负担,但是子女外出后,他们就得自己担负起生活重任。少数子女每月会给予一定的赡养费,但大部分还是得靠他们自己。因为是在偏远的农村,交通很不方便且经济情况不允许,所以他们所吃的菜和米都是自己种的,使用柴火而不是煤气或沼气。由于收入较低,老人们的生能很拮据,一般农村家庭虽说有多个儿子,但是每个儿子收入都不高,勉勉强强维持生活,尤其是生活不能自食其力的。

  (二)老人们成了家里的劳动力,下地干活,劳动强度加大

  子女在家时总是会帮忙干一些农活,但外出后,老人们就得自己干,在农村约83%的老人每天*均有5个小时都在忙着干农活,像是种菜,锄草,翻地,收割等等。一般每户都会养一些牲畜,因为他们还要靠这些来获取收入,增添家用,这是大部分留守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饲养这些也给老人们增加了劳动负担。此外,由于妇女外出参工率的增加,而能进城随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农村儿童据估计在只有5%左右,老人们再度增加了照顾孙子孙女的家务责任。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人到老年,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因此也就更容易患病。如今,虽然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经济收入不高,还是存在着“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现象,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大多数农民医药费的支出占了他们收入的绝大部分,想做到有病就医实在是难啊,因此,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现在通讯方便,老人一旦生病,子女马上就能得到消息,大部分老人认为如果通知子女,他们会回到身边,否则再有能力人家也瞧不起你,周围的舆论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但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一些老人最关心的事是怕自己生病时没人问,老人们发出了“不求长寿,但求健康”这样的悲观感慨。

  (四)留守老人的安全问题

  在调查中显示出两种安全问题,一是被欺骗,二用火用电安全。由于老人们的文化水*和鉴别能力的限制,而且现在伪造假币技术的提升,老人们很难区分真假,有一位老人就表示他曾收到一张100远的假钞,当时他根本不知道,直到使用时别人跟他说才发现。老人们大部分都是使用柴火的,烧完后他们没有把碳火用灰覆盖掉,导致事故发生。因此,老人的安全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

  (五)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

  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更是子女义不容辞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老来之时,每一位老人也都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够开心地度过。大多数子女都是能尽自己的本分去赡养老人的,但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在于子女经济实力本来就不怎么样,支付不起对老人的赡养钱,有的虽然也在外打工,但却搞不到钱,几千元收入自身难保,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家庭本身开销也大。当老人有好几个子女时,由于各家经济实力不*衡更容易产生纠纷,导致老人的赡养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还有一些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两方便会产生争执。更糟糕的是有的老人甚至一年到头都得不到儿子一丁点的赡养费,媳妇更是认为他自己还有能力去干活,不需要给。这样的情况着实令人心寒。农村社会养老体制的不健全也给老人的养老问题增加了难度。

  (六)老人的心理、情绪问题

  由于子女常年在外,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来,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在农村约64%的老人还是有老伴的,另外的却是一位孤单一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孤独。子女外出虽是为了提高生活条件,但也因此让老人们感到孤独、无助。

  三、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吸引外出的农民工回家乡发展

  大部分的农民工一年的收入也并不乐观,再加上物价的上涨,在城市里任何东西都必须是花钱才能得到,所以他们的生活也并不是很好,而在农村至少自己也还可以种些菜。他们外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无法赚取收入。因此,只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他们提供生财、致富之道,定能吸引大部分人回来发展,在这方面村干部要做好带头工作,积极带领村民探索,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也应给予大力支持,在技术、经济上给予支援。这样,不仅能提高村民收入,还能是老人们不再感到寂寞,也使老人能跟子女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减轻老人的劳动强度,使他们安安乐乐地度过晚年。

  (二)村委与子女共同努力,降低老人劳动强度

  老人的劳动强度主要体现在农忙时节,因此在农忙时村委可组织一部分离家不远的子女们回来帮忙,或是让留守老人的子女们出一些钱雇人帮忙。妇女也外出打工的尽量劝其将子女带到外地上学,不要将这个重担留给留守的父母们。

  (三)加快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建设,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看病难、无钱治病的问题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对落后,老年人看病难,就连吃药、打针和患病护理都有困难。在农村要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搞好疾病预防工作。要在老年人中加大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大力开展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教育,告别不良的生活卫生*惯;和愚昧迷信的行为作斗争,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做好老年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常见病、老年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农村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增强老年人体质,搞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四) 要普及用火、用电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五) 要解决老人养老问题,有效保证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一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办理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村委或是乡**还可以给以适当生活补助。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要办好敬老院,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四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牢抓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使人们自觉地做到尊老敬老爱老。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在调查中也发现少数老人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也没能做到尊重子女,对此,老人也应该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以礼待人,和谐的家庭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

  (六)常回家看看,多组织娱乐活动

  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特别是逢年过节时,试着想想父母期盼的目光,不要让老人们独自过年,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安。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戏班子唱戏,集中看电影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定期对老人们的心理情绪作一个了解。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4

  一、农村空巢老人现状

  1、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现状差

  这些农村的老人,属于贫困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依靠家庭的供养,然而由于我们的农业生产落后,使得以农为生的他们收入微薄,他们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标,中青年农民供养老人成为他们很大的一大负担,另外,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中青年越来越多的流入城市,*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携带妻儿进城谋生。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2、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尽管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万一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镇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3、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最难熬

  “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万家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全镇部分村、社区活动室只是作为摆设,活动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镇合江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有些老人还为教育子孙伤脑筋。教育孩子,这本是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双河村的王世清老人无奈的告诉我:“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管监护,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又是隔代教育,加之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二、当前“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1、经济环境差造成空巢老人

  由于改革开放,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涨,农村的经济收入已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外出务工来补贴家用,*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明显提升,种地与务工收入比对,形成明显差距,加上*年来打工人员中部分人员已成为外地老板留用人才,工薪较高不愿返乡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女化造成空巢老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优育观念逐步形成,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宠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有人预测,到21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60%—7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农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3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

  3、家庭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二是子女压力大(子女的子女读书等),无暇照顾老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选择独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紧张等条件制约,无法与子女同住。四是极少数子女具备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4、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和*惯难以改变

  一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在城市购买了房子,也乐意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觉得双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总之,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所以,除了那些进城务工尚无多少发展的大量青壮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里站住了脚的少数青壮年的父母,也一样多半会不得不自守农村的“空巢”。

  三、对改善“空巢老人”现状的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幸福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1、进一步发展新产业,解决就业问题

  家庭养老任然是养老的主要模式,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村青壮年能留在家乡,既能养家,又能照顾老人。镇作为“农特之乡”,可以依托传统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传统工艺“手工面”和“盐花生”,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来带动农村的经济和减少农村的富裕劳动力。其次,镇内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农村青壮年引进产量高,效益好的优质农作物,实现规模种植,吸引广大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从而从根本上改善“空巢老人”的现状。

  2、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而有效分散风险的制度。目前,农村老人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赡养,而子女的外出务工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援助,这就意味着留守的空巢老人如果单纯依赖家庭养老则有着较大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农村养老保险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逐步落实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提高高龄补贴标准。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养老院设施和逐步推行居家养老模式,提高服务水*。农村养老保险要实现全覆盖,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让农村老人都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老有所养。

  3、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

  现阶段,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不足40%,老年活动中心、室、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是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加强镇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4、进一步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长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镇村两级可组织低龄“老年志愿服务队”,就*为高龄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

  5、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尊老敬老氛围

  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今后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我们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此外,要在各中、小学中开展孝敬主题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涉及家庭、社区、社会、**以及个人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家庭、社区、社会、**以及个人共同的努力。希望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为让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而共同努力。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5

  此次xx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郚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 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郚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郚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郚山镇中心位置较*,附*村民*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 调查方法:

  20xx年6月,中*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 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 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 当地**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 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数据统计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了意义。

  在研究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实证的方法解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考证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

  为期一周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6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而老年人群体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老龄问题时,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人喻为“空巢老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伴随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最*,我们在江西宜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目前,该县有常住总人口29.1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127人,占总数的13.42%,其中农村老年人28849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3.7%。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7%。为准确了解该县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我们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研中的农村“空巢老人”专指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本乡辖区内居住的、只剩老年独自生活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基本缺失的老年人。我们对该县16个乡(镇、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对该县潭山、双峰、石花尖、新昌、石市等五个乡(镇、场),每个乡(镇、场)按二个村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抽样,采取点面结合,随机抽样,上户问卷调查等方法,辅以一定的座谈会形式,收集有效样本57个。现根据调查情况和我们的初步研究,就全县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江西宜丰县农村“空巢老人”的调研基础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县“空巢老人”总户数2554户,总人数3538人。按年龄分类:60—69周岁1567人,70—79周岁1088人,80—89周岁728人,90周岁以上155人;按性别分类:男2235人,女1303人;按有无子女分类:无子女老人1287户,子女未住一起1267户;按经济状况分类:低保户363户,低保边缘户659户,非困难家庭1532户;按居住形式分类:独居1288户,与老伴同住1266户。

  (二)经济状况

  在上户调查的57户中,独居26户(其中无子女者8户)、与老伴同住28户、与智障儿子同住1户、与孙子女同住1户、与年迈母亲同住1户。总体看来,这些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耕种养殖收入。有21户(年龄60—73岁之间)自己种了田,还有养了猪、牛、羊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的36.8%,说明农村“空巢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必须靠自己劳动来维持生存。

  二是子女给付赡养费。有29户子女每年能按时付给老人赡养费,给付金额每年1000—6000元不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中有子女户数的59.2%。尚有40.8%的.户数子女不能按期给付赡养费,究其原因,90%为自身经济条件差,无赡养能力,并非不孝顺。数字说明,农村有能力赡养父母的子女基本上能尽赡养义务。

  三是来自政策性收入。有43户领取了国家发给农村老人的基础养老金,占75.5%,有14户享受了农村低保待遇,占24.5%。

  上户调查的57户,认为家庭总收入能够保障自己基本生活的有50户,占87.7%。总体看来,除少数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户外,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尚可。

  (三)医疗保障

  一是身体状况。上户调查的57户中,生活基本能完全自理、身体健康的21人,占37%;经常有点病的20人,占35%;体弱多病如身体较差或患有慢性病等的16人,占28%。总体看来,57户老人虽然生活能自理,但部分老人身体状况偏差,其劳动能力、自理能力的延续性令人担忧。

  二是医疗保障。上户调查的57户中,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认为就医比较方便的有49户,占86%;认为就医不太方便的有8户,占14%。而认为生病了有人护理的有38户,占66.7%;生病了无人护理的有19户,占33.3%。数字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生病就医和护理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7

  一、调研时间:

  20xx年2月1日—2日

  二、调研地点:

  重庆市XX区

  三、调研目的: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在如今的社会中越发地突出,而他们的生活情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通过调查,我们可以*距离接触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困难,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他们的困难。

  四、调研情况

  1、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增,老人和孩子渐渐成为了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并且*年人群数量还在增加。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严重。

  以前,农村外出务工主要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老人、妇女和孩子看家守地。现在,打工族携妻带子外出渐成趋势,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他们生活上缺乏照料,成为“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由于外出务工的子女们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还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们陷入孤寂之中。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在孤寂与忧郁中度过年年岁岁的老人们,除了未受到他们应该享有的天伦之乐外,就连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至与他们的子女永远的告别。

  2、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老少同堂的温情越来越少。过去在农村经常能看见四世同堂的温情,如今越来越少,甚至连春节时那样的温情也

  越来越少了。据调查,我国农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有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温情何在?“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与失落感,正在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农村“空巢老人”因为传统的分家观念、对于土地的眷恋等等,很少对子女提出太多要求。并且他们还秉持着为了子女,只要自己还能动,就要继续干下去,再苦再累也无怨言。而如今的社会又有几个子女能明白老人们的这份心呢?

  ●子女外出,生活保障困难。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加上我国老年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生病易,看病难。对于每一个人生病都是在所难免的,何况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们。农村空巢老人在家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子女的托付,难免会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时候就算知道自己生病,考虑到各方面也是一拖再拖,以至于病情的加重。好不容易可以去看病了,又被繁杂的手续过程和昂贵的医药费吓得望而却步,对此,空巢老人们也显得很无奈。

  3、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分析

  ●农村老人空巢化是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虽然我国现在在实施计划生育,但我国的人口数量仍然在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也较严重。农村人口*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此外,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而且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也在增多。

  ● 子女们的不尽责使不能老有所养。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仍有许多家庭的子女在生活中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尊老敬老在许多子女身上都得不到体现,相应的意识也很淡薄。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被打乱,严重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

  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保障不到位。

  首先,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其次,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最后,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

  4、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解决措施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①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保证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稳定。②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③加强农村综合服务型养老机构建设,是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一些基本的服务。通过以上种种措施,使得农村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

  ●加强子女尽职尽责意识,提高人们尊老敬老、互帮互助意识 通过媒体对广大人民进行法制道德宣传,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事迹,表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使得更多的子女能够清楚自己的义务,不仅是从经济上慰藉父母,更要从精神上关爱自己的父母,时常和老人们沟通交流,通过关爱关心让老人们不会觉得孤寂和忧虑。

  ●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 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整个社会的关注,并给与相应的帮助,同时,这类问题也应该警醒那些把自家老人置之度外的子女,人生在世,凭自己的良心做事,轮到自己的时候才能够老有所终,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8

  中国农村正在经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老年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变化。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老年人和空巢家庭比例的快速增长将直接影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全面解决。为了了解农村老年家庭空巢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20xx年XX月,国家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了农村空巢和空巢样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信息

  调查使用了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老龄研究中心在XX和XX实施的两次中国老年人口调查的数据,结合了北京、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典型调查。调查对象是农村空巢和空巢家庭的老人,即没有孩子(包括媳妇、女婿),或者有孩子但不一样的老人。

  空巢老人家庭有两种类型:

  1.独居;

  2.夫妻户。

  空巢老人家庭包括三类:

  1.代际家庭(老年人与未成年的孙子或孙子生活在一起,这被称为留守家庭);

  2.两代老年户(老年人随父母生活);

  3、与同户其他人(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顾者等共同生活。).

  XX农村空巢和空巢样家庭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家庭总数的48.9%,比XX的44.9%高出4个百分点。空巢和空巢样家庭老年人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人占38.3%,空巢家庭老人占5.6%。除了代际家庭从XX年的4.4%下降到XX年的3.7%外,其他家庭的比例都有所上升。独居家庭数量从13.3%增加到14.7%,夫妻数量从26.7%增加到27.7%,与他人同住家庭数量从0.5%增加到2.1%,两代老人家庭数量从0.4%增加到0.7%。

  空巢和空巢样家庭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对较高。比如山东、河北、江苏的老年空巢、空巢式家庭比例超过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辽宁也超过50%。陕西、广西、云南等西部一些省份不到30%。省内分布差异也很明显。在严重的地方,90%的青壮年都在村里外出,几乎都是呆在家里。

  随着老年人的老龄化,空巢和空巢样家庭的比例下降。在农村地区,60-69岁的年轻人有50.2%生活在空巢和空巢式家庭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减少到40.5%。空巢和类似空巢家庭的老年人有64.9%与配偶同住,28.8%丧偶。

  老年人空巢和空巢样家庭有明显的区别。大约五分之二的老年人自愿与他们的孩子分开居住。夫妻是这类家庭中最常见的家庭,主要是年轻人和老年人,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条件都比较好。48.3%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30.7%的老人想和孩子住在一起,但是因为孩子不孝,婆媳关系紧张,或者孩子外出发展,不得不一个人呆在空巢里。17.6%的老年人愿意去养老院,但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又不是入住对象,或者当地没有养老机构,所以不能去。

  二、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的生活问题不仅是农村老人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他们的孩子缺勤带来的特殊问题。

  (1)养老保障不稳定。

  农村空巢和空巢样家庭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高*5个百分点,占47.4%,子女接受资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低6.6个百分点,占59.5%。空巢和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为2373元,约是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立能力、子女自身经济状况、赡养老人意识淡薄等因素影响,空巢和空巢式家庭中39.6%的老人感到经济困难,49%认为缺乏经济保障,只有13.6%接受**和集体救助。

  (2)缺乏基本医疗保障。

  27.2%的空巢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健康状况不佳,65.5%患有慢性病。57.8%的人没有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大多反映合作医疗报销门槛高、报销率低、报销手续过于复杂、门诊药费过高但无法报销、住院需要垫付大额押金。由于上述原因,70%的空巢和空巢式家庭的老人生病后不就医。拖动疾病很常见。

  (3)护理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20%,约948万生活在空巢或空巢式家庭的老年人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7.5%的老人需要照顾,11.3%的老人得不到照顾,比非空巢家庭老人高出8.4个百分点。空巢和空巢式家庭老人的照顾主要依靠配偶,占52.3%,国家、集体和养老机构居家服务仅占2.9%。相比之下,非空巢家庭老人的照顾主要依靠子女,占64.1%。

  (4)独居老人面临生命风险高的'问题。

  独居老人(包括散居五保老年人大约有1004万。其中,52.4%感到经济困难,18.4%需要照顾但无人照顾,53.6%经常感到孤独,21.0%感到不开心,7.5%有自杀念头,均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统计分析显示,农村60%的独居老人面临着经济困难、健康不佳、需要照顾和孤独中的至少一种,*19%的独居老人面临着两种以上的生活风险。

  (5)隔代户和两代户老人生活压力大的问题。

  孩子们出去工作,把祖父母留在家里。留下来老年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3.7%,接*400万。他们不得不从事农业生产并照顾他们的孙子。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健康状况最差。54.7%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比前一年更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调查前两周处于患病状态。这些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空巢和空巢样家庭。两代老人既要养活自己,也要赡养年迈的父母。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只有44.3%的人从子女那里获得经济支持。医药费最大。年人均住院费用达到1827元,远高于其他空巢和空巢样家庭的1068元。

  三,农村老年家庭空巢现象及问题原因

  (1)农村老年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还会继续。

  农村老年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原因之一是五六十年代的人口高峰,70年代以来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纷纷步入老年,老龄化加速。二是农村人口*均寿命延长,老年人数量增加,老年家庭空巢期延长,两代老人家庭数量也增加。第三,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人增多。第四,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愿意两代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数量增加。上述因素的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家庭空巢化的进一步发展,空巢化、类空巢化将成为我国农村老年家庭的重要生存形式。

  (2)儿童缺勤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

  老人自立、夫妻互助、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因为子女在家庭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勤,失去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表现为缺乏照顾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增加了老年人的劳动负担和自我赡养负担。独居的老人失去了配偶的支持,那些和他们的孙子生活在一起的人也失去了支持。留下来老人增加了世代抚养的负担,两代老人的家庭是养老保险。难度相对多一些。

  (3)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护理服务真空。

  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匮乏,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老年人的养老尤其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显示,32.8%的空巢和空巢式家庭老人需要居家家务服务,而本地只有7.0%有这种服务,35.4%需要居家养老,只有6.3%能提供居家养老,17.6%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与老人的需求相差甚远。

  (4)农村老年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措施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缺勤。地方居家养老政策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针对城市,很少有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第二,观念落后。在一些地方,工作理念仍然存在。家庭养老金事实上,对于农村老人空巢对问题关注不够。第三,缺乏有效的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不发达,农村养老服务问题很难解决。基于上述原因,空巢老人家庭增加带来的照顾服务问题,在很多地方都没有提上日程。

  (5)对老年人的尊重感和赡养概念已经消失。

  农村地区关注老萧晴现象相当普遍,少数子女视老人为累赘,部分子女多的家庭推卸赡养义务。婆媳关系紧张。媳妇是主人,养孩子不能防老。外出打工的孩子忽视家中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缺乏与老人的接触。和娶一个女儿,不要抚养母亲。传统*俗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了一些老人的赡养失败。

  四.对策和建议

  农村老年家庭的空巢伴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高龄化。在城市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下,依靠老年人劳动自救、子女抚养和土地保障的传统养老模式进一步受到挑战,需要从整个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的建设中进行综合考虑和应对。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是保证包括农村空巢家庭在内的广大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务需求,解决新时期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纳入保障范围,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以降低贫困老年人的门槛,提高补贴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以考虑免除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和报销比例上给予优惠,适当扩大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门诊报销种类。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贫困重疾老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对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8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可以发放生活补贴,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

  (二)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三无在老年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将服务对象扩展到年老、患病、残疾、独居、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该院已委托老年人一号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养老服务设施,依托该设施为老年人现场提供生活护理、文化体育娱乐、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逐步形成生活维护、定点和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和村集体要积极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志愿者互助、老人互助。以单户家庭、代际家庭和两代老人家庭为重点,特别是年老、贫困、患病和无法自理的老人,应建立联系和援助制度,制定有效的应急措施,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三)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

  进一步推动签订农村家庭赡养协议,巩固家庭赡养,督促流动儿童妥善安排留守老人生活生产。加强敬老的法制教育和道德宣传,将敬老孝纳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镇评选表彰内容,改变不良*俗,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加强生命安全自我保护,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要把农村老龄化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解决。要制定促进农村养老服务的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并将相关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障、权益保障和积极文化生活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检查监督作用。在农村基层,一般应建立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及老年人的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激活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9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滨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538643人,其中:65岁以上的342861人,80岁以上的60263人,100岁以上的85人,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14.6%,其中农村老人377050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70%,而农村空巢老人又占到老年人总数的70%左右,约263935人。各年龄段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有所差别,低龄老人中空巢老人比例较高,随着年龄增长比例有所降低。农村空巢老人全部反映农村老人问题,人员构成、家庭现状、经济保障、健康状况等没有多大区别,在精神慰籍、生活照料方面问题稍显突出。

  二、社会成因

  我市空巢老人家庭的形成,多属以下几种情况。

  1、有女无儿户,女儿出嫁,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因为现在的'老年人子女,无儿户较少,所以此类空巢家庭不多,约占空巢家庭的10%,但问题较多,由于女儿出嫁它村距娘家较远,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时、家务料理靠自己外,在身体尚可的情况下,老年人还要承担生产劳动。

  2、有儿有女户,女儿出嫁,男孩成家,因为代际关系造成的生活*惯不同,尤其是婆媳关系难处,两代人选择分家单过,形成空巢老人家庭。这部分占大多数。

  3、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商业化的进程,儿女外出工作、打工,脱离农村和农业生产,剩下老人在家,形成空巢老人 。

  三、存在的问题

  1、精神慰籍问题。国情与风俗*惯决定我们的老年人,不仅生活上依赖子女,精神上也一样,儿孙绕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较寂寞。分家单过的这些还好,毕竟儿女都在身边,隔三岔五还能见着,调查报告《寒假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文》。关键是外出务工、经商不常回家的这些人,一年到头跟父母见面的时间比较少,老人们确实很可怜,盼来盼去,也就过年过节见到儿女。*日里,只能老俩口说说话,或者村里的老人们在一起聚聚聊聊,这在农村是常见的现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个人的,确实是很孤单寂寞。

  2、生活照料问题。对于低龄老人来说,影响不是太大,因为老年人身体条件较好,生活能自理,大多还能参加生产劳动,除非生病外,不存在生活照料问题。但对于高龄老人、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确实成为大问题。比如博兴县博昌办东伏村,有老俩口已经80多岁,女儿外嫁,唯一的儿子与儿媳在东营市做小生意,很少回家,条件又不允许将老人带在身边,*日里老俩口相依为命,互相照顾,处境堪忧。

  3、劳务负担问题。除去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的外,空巢老人劳务负担比较重。因为子女外出务工,不能常回家, 老人要耕种农田,自己做家务,有的还要帮助儿女照顾下一代,生活的担子要重一些。在农村,70岁以下的老年人只要身体没病,大都参加生产劳动,并且成为农村生产劳动的主要力量。

  四、对策建议

  一是继续倡导、弘扬孝文化,让儿女在奔波生计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兼顾父母的感受,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或者能常给老人打个电话,经济上多给予老人些补助,让老人多一些安慰。

  二是**跟社会共同努力,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鼓励、扶持开拓致富门路与项目,让更多的人在当地就业,客观上就解决了空巢老人的照料与慰籍问题。

  三是建立、丰富老年活动场所及项目,让老人们有更多的消遣娱乐方式,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比如我省从20xx年起对农村老年活动室进行扶持,每个活动室补助4000元;邹***山镇、高新办等,很多村都建起了自己的老年秧歌队、锣鼓队、门球队等,闲?L之余自娱自乐,极大地丰富充实了老人们的生活。

  四是依靠农村基层组织,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开展托管与照料服务。借鉴城市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对部分缺乏照料,日常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进行照顾,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0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问题。与此同时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家庭结构也正由“大家庭结构”向“421小家庭结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或老年夫妇独立生活,儿女不在身边又无他人照料,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正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为关爱空巢老人,及时了解全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倾听广大空巢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探讨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生活困难,进一步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新浦区妇联于20xx年8月在全区范围开展了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调研活动,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关爱等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辅之以访谈,对200位空巢老人进行个体化调查。

  一、我区“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一)“空巢老人”概况。全区总人口44万,60岁以上老人4万,占全区总人口数的11%,空巢老人*4000人。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超过五分之三的空巢老人婚姻状况为已婚,20%的空巢老人没有固定职业。

  (二)“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

  1、“空巢老人”的家庭状况。根据本次调查显示,*80%的空巢老人有子女,20%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已过世。对于有子女的空巢老人,*50%的空巢老人希望或愿意与儿女一起生活,41%的空巢老人不希望或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9%的空巢老人表示住不住在一起无所谓。不能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有48%是因为生活*惯与子女分开居住自由,22%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30%是因为经济原因子女无能力照顾。

  2、“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空巢老人主要生活来源54%依靠退休金或养老金,其他生活来源依次为儿女供养、务农等。

  3、“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身体健康无疑是空巢老人是否拥有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据调查结果显示,70%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等慢性疾病。50%的空巢老人在患病后仅采取简单治疗和间歇性治疗。

  二、当前“空巢老人”生活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经济来源不稳定。城镇空巢老人生活条件相对好些,生活来源以企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为主,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基本生活需要能满足,经济压力相对较小。但没有工作或无儿女的空巢老人晚年生活来源只能依靠**和社会救助解决,因此,要维持一定的生活水*有较大难度。而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除部分老人享受低保金外,绝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或儿女供养,经济非常拮据,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吃、穿、用都靠自给自足,尽可能不多花钱,*时也很难吃上一次肉,逢过年过节,人来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如果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孝顺,没有额外生活补贴,老人生活只能说是“活着”。

  (二)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医疗保健不乐观。我区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逐年递增,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险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但是长年患病、报销比例低、就医费用贵等现实原因,致使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点药凑合过去,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调查中,大多数老人出于*惯或现实经济状况考虑没有做过全方位健康体检。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往往在突发疾病时得不到及时救助,生命时常受到威胁。同时有些空巢老人难以照料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三)生活孤独情感空虚,缺乏精神慰藉与温暖。不管是城区还是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普遍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状态下,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处打发,生活方式单调,除了白天打牌下棋,晚上散步跳舞看电视,很少与社会交往,被社会边缘化,再加上分居子女对老人的日常陪护和亲情关怀的缺失,使老人无法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常年劳累、情感孤独、家庭经济、医疗压力再加上思念亲人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加重了老人的身心负担,使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化现象不断加速。

  (四)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易成事故受害者。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疾病突发时无法求助、外出走失后无法联系亲人,意外摔倒、磕绊,甚至烧饭、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给老人带来危及生命的危险,更有甚者因煤气中毒、突发疾病死于家中无人问津的事故频繁再现。同时,一些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大,警惕性不够,行动不便,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针对空巢老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此外,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和自然灾害威胁等等。

  (五)助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由于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受传统与经济状况的影响,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认为住在养老机构没有自由,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且花销太大,无法负担,同时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陪自己聊聊天。这就催生了助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社区助老服务人力资源不足、助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较低,制约着助老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化水*的提升。而且由于空巢老人收入水*总体较低,有服务需求却没有能力购买,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社会组织公益性的助老服务。

  三、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在子女关怀和照顾方面。

  1、空巢老人的子女必须尽到经常联系老人、看望老人,照顾老人,给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义务。在这方面,舆论可以监督,社区可以根据空巢老人的具体需要,帮助空巢老人与其子女联系,比如可以按照为其建立的信息资源库,定期与空巢老人们的子女联系,提醒其要慰问父母或者来看望父母等。

  2、对于高龄、丧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子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为老人请受过专业培训的家政护理或保姆,以尽孝心。

  3、子女应支持丧偶空巢老人再婚。对于丧偶的长辈,家庭成员应排除社会偏见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支持老人寻找合适的生活伴侣,安度晚年。

  (二)在社区服务方面。

  1、一方面,社区应当建立准确的老人信息库,特别是“空巢老人信息库”。信息库应当包括:老人姓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险号码,学历,专业,爱好,电话,子女情况,子女的联系电话、地址,退休前的供职单位等等。基层**机关根据社区提供的信息备份,必要时予以核对,并根据信息库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推广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务网站,为空巢老人的家属提供反馈信息的服务。

  2、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在每个社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务中心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医疗保健可在社区服务中心解决,同时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国家补贴,社区执行,把社区一些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设立呼叫救助系统,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在社区多发展老年群体文艺活动组织等,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三)在**服务方面。

  主要解决好空巢老人最迫切最需要的“养”和“医”的问题。

  1、关于“养”的问题,**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工作,确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同时要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另外,要制定相关的规划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与此同时,**有关的宣传部门要正面宣传养老机构的形象,消除空巢老人对养老机构的不良看法。

  2、关于“医”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城市贫困空巢老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医疗保障,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使老人们看得起病。而对那些情况特殊,在医疗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可以通过社区建立的“空巢老人”的信息资料,筛选出真正因病至贫、因吃不起药而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群,然后**给予救济。

  (四)在社会力量系统服务方面。

  1、在志愿者服务上,社区志愿者,比如那些具有奉献意识,想要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的中低龄老人可与本社区的高龄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结成对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帮助空巢老人。学校志愿者,比如大学生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如心理、法律、医疗等方面的咨询、文艺汇演等。社会志愿者,比如红十字会、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协会等一些在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服务队伍中,为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2、新闻媒体要多渠道关注和报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时披露空巢老人的问题,以引起社会的重视;或为空巢老人刊登寻求社会经济救助的启事等。

  3、社会兴办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并提高其服务质量,实现社会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的有效结合。

  (五)在空巢老人自身方面。

  1、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

  2、采取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子女的爱,避免一意孤行,把自己的主观要求和愿望全加在子女身上。

  3、重新确立自己生活的目标,培养兴趣,广交朋友,积极参与文体和社交活动。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1

  调查背景

  *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庭需求日益增多,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的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在农民背井离乡,使自己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不断繁华的状况下,许多年轻人留下父母和孩子外出打工,致使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明显加重,老人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调查前工作准备:

  在下乡调查前,从带领我们的团委老师那儿了解了当地状况,熟悉了调查路线;认真分析了活动期间需要了解的知识;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好调查的资料;另外还上网搜索了有关其他省市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目前在生活、心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调查时不仅仅能完成调查任务,而且还能及时帮忙他们排解遇到的困难。

  当地状况

  红旗村概况:红旗村地属衡阳市龙凤乡的一个小村庄,是一个不足一千人的村落。它虽然位于南岳区,但是交通条件却很差。村里设有医务室,小学,小卖部等。那里生活较安定,既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在那里发生,又没有听说什么名人的足迹。调查结果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此刻经济生活方面,百姓的生活水*还是偏低;在教育方面,软硬件设施均相对落后。下面就从经济,教育方面来阐述我们调查后的结果。再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了城镇走上了了打工路,巢老和留守儿童大幅增加。红旗村的生活还算好,大多数家庭都能看上电视,大多数家庭都装上了电话,但是经济上还是拮据的,因为除了上述开支之外,教育支出占了很大的比例。

  调查过程

  组织学生到农村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为当地学生举办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活动。广泛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为当地村民量血压、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活动,广泛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和与健康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围绕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环境污染等,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普及生态环保理念、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方式。

  调查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让读书梦从憧憬走向现实以前是许多贫困孩子的心声。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同样是我们这次对红旗村社会调查的一个方面。村小学那幢新盖的三层教学楼在红旗村那片山下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为我们的心中添了几分安慰,教师队伍的人才匮乏成了在师资力量方面制约本校教育的重大问题。本次调查有55%的人把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很好的教育指导作为导致孩子学*成绩不好的最重要的原因,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校园的事,至于孩子学*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致使父母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学*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状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此外,还有40%的人认为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们自身努力不够,留守儿童在学*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校园和老师的重视,最后还有少数人认为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孩子成绩不理想,如教育体系不完善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目前监护人管教方式不合理等。

  就此我认为:

  1.家长就应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职责承担起来,与校园、社会构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状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至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家长教育方面出现盲区。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

  2.校园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公证,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育,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3.地方**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

  关于孩子的生活或心理的'问题

  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就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认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性格发生很大变化,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留守儿童存在必须程度的孤僻、偏激、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与监护人之间有时也会发生摩擦。有34%的人认为孩子的性格没有多大的变化,他们认为孩子年龄小没有过多的思考这些问题。

  对此我期望: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

  2.寻找适宜的监护人,提高监护人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

  3.校园能尽量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开展体谅父母活动。毕竟孩子是一个家庭全部的期望和寄托,所以不管是孩子的教育还是心理问题都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于造成空巢老人现象原因的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52%的人认为是经济发展和工作需求造成农民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43%的人认为是此刻青年人思想观念的变化,不愿留在家里,致使这一现象加重,另外有5%的人认为是因为老年人自愿独居导致这一现象。由于在乡镇或农村,经济发展水*不高,工作单位少,收入不高,导致青年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如果老人的生存环境依然得不到改善,必将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最终制约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

  如何解决这一弱势群体养老问题,我推荐:1.**就应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给农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另外,村委会也应大力寻找致富道路,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减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带动群众自主创业;3.已经发家致富的人能够与大家一齐分享致富经验,帮忙更多的村民致富,同时也尽可能地缓解农民外出打工导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关于空巢老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6%的人认为子女外出在精神上对老人的影响很大,很多外出务工者与老人的联系不够;24%的人认为是日常生活无人照顾,而子女外出的必然结果是老人需要照料时子女的缺位。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较差,劳动负担重,面临着各种老年病的威胁,日常生活活动潜力受到极大影响;另外有20%的人认为生活贫困,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没有儿女在身边照顾生活起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支持以化解疾病风险和恢复身体健康。

  根据这一状况,我推荐:

  1.当地**或村委会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如: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文娱活动,以方便老年人相互交流,减轻儿女们不在身边的孤独感;

  2.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制度,与村医生、乡镇卫生院签定职责书,定时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重病时减免必须的费用,解决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3.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空巢老人带给生活保障,扩大农村低保范围,让农村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都参加进来。

  关于空巢老人现象期望他们的儿女们做什么的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发现67%的人期望这些老人的儿女能多与老人经常联系,有31%的人认为让外出打工的人找离家比较*的工作也是很好的解决办法,毕竟离家*比较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避免因自己长期外出打工与父母和孩子有很大的隔阂,只有2%的人认为就应给老人钱保证父母的经济来源。所以,心里的沟通、感情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要时常与父母持续联系,如果状况允许也能够就*找适宜的工作,如果状况特殊需要外出的,给父母必须的物质抚慰也是必要的,必须要保证父母的生活状况。

  关于村民的中国梦

  那里的村民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我了解到大多的村民的中国梦。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发现,那里的孩子基本上是留守儿童居多,在调查过程中我问到许多孩子的中国梦,那里的每个孩子无论出身贫困或富裕同样都怀着大学的梦想。他们憧憬着走出大山,追逐大学梦。他们中许多有着潜力的孩子还没有被发掘,有时即使被发掘由于各方面原因最终还是被埋没了。在这个本应有着*等权力的社会里却由于地理因素导致的差异,让孩子们无法展现自我,发掘自我,可能还未起跑就已经放弃。这不仅仅给他们带来了遗憾,同样也是国家的损失与悲哀。也有许多孩子的梦想就是期望父母在身边,陪伴自己。一些老人们的梦想也是期望着自己的儿女能够在自己身边。当问到他们的中国梦时,许多老人和孩子都讲到期望村子发展起来,生活更好一点,期望国家也越来越繁荣昌盛。

  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状,我们向村民调查了很多问题,并和一些这样的老人孩子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及时向他们介绍在*常遇到问题时怎样解决和处理。

  调查结论

  经过本次对红旗村的调查,收获颇丰,村民也是极其认真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甚至有的村民积极主动地询问我要调查的资料,其中很多村民透过电视、广播等渠道已经对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有所了解,这给我的调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村民关注农村问题意识的提高使我不仅仅顺利完成此次调查,而且更让我为之欣喜,这说明此刻随着社会生活水*的提高和进步,一些村民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物质富足,他们已经学会多渠道的了解时事,关注三农,关注中国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

  结束这次调查,留给我们的只有思考。我们的潜力实在有限,无法为这所小学的教育,这个村庄的发展献上一份哪怕是微薄的力量。虽然村子已经有了微微的改善,但是差距尤其是与相隔一座山的衡山前山的差距太大。良好的国家政策能够说为教育事业添加了一份催化剂。只有在的国家带领下教育事业才可能进步,事半功倍。社会是一个大群体,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帮忙与护理,每一个成员都应做出贡献。当这些都能很好的结合时,相信农村辉煌的明天已不再遥远。

  青春与时代同行,职责与奋斗相伴。我们是时代的支柱,更该担当起这个职责。在人文关怀的浪潮背后,跳动的是当代青年紧跟时代,心系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敢于有梦,也让我们大学生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2

  农业,目前在很多乡村仍是一种重体力劳动。当需要重体力劳动者的乡村,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时,老年人——这个体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体,将面临怎样的困难?湖北竹溪县不久前的调查结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久前,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民政局成立20个调查小组,分赴全县各乡村,入户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难”——生活难、看病难、办事难、得到情感慰藉难。

  竹溪县位于鄂西北山区,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由于经济欠发达,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人有4.9万人,其中“空巢老人”1.88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38.39%。

  收入不足——*九成仍须从事农业生产

  100元能干什么?对城里人来说,可能买件衣服都不够,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个月的所有“收入”加起来,也就百元左右。

  调查队员走进水坪镇油坊梁村2组李发普的家。这是一个“冬冷夏热”、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岁的李发普和他84岁的瞎眼老伴生活在这里。虽然有四儿两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难,无力将他们接到身边赡养。“大儿早就下岗了;三儿、四儿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儿老大不小了还娶不上媳妇;两个女儿也嫁在农村,生活比较困难。”老人一脸无奈地说,“只有二儿有工作,条件好点,现在每月给我们50元养老钱。”这50元孝敬钱,加上老两口每人每月55元新农保和45元农村低保,就是他们的所有收入。算下来,每人每月125元。

  李发普夫妇在竹溪县的“空巢老人”中,还算是“富裕户”。调查队员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养老保险金,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从经济上说,竹溪县6200多名鳏寡孤独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对要好。他们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无忧,有的居家养老也享受了国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为困难。

  收入不够靠什么?竹溪1.88万“空巢老人”中,必须从事生产劳动的就有1.68万人,占到*九成。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应进一步调高新农保养老金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解决他们目前的基本生活问题。——调查人员建议

  看病太难——“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难了。而独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导致“看病难”,竹溪是山区,交通不便,更加剧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难”。在大山里,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乡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交通问题不仅加剧看病难,老人们领农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边远地区的“空巢老人”到银行代发点领款,所领资金还不够往来车费。交通条件较好的水坪镇油坊梁村,“空巢老人”到镇里领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车费。

  卫生医疗部门应加强村级医疗网点建设,让“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开展巡诊活动,定期为“空巢老人”检查身体,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提高“空巢老人”医疗费报销比例,减少自费数额,减轻其经济压力;银行代发部门应开展送款上门活动,让行动不便、路途远的“空巢老人”在家领款等。

  子女在外——精神“空巢”最难熬

  竹溪“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水坪镇油坊梁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低的限制,竹溪县绝大多数农村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水坪镇油坊梁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竹溪县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沟通的对象就是村干部。为此,县里要求村干部或老人的亲属与村组签订联系责任书,联系者承诺经常到被联系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访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还应加强老龄服务机构、队伍、项目建设,保障村级老年协会正常运转,逐步培养专业服务人员。同时,逐步开展村级老人活动室、文化图书室、健身运动场所建设,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3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破坏了本来其乐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与小孩独守老宅。据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空巢老人”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与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拥有“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来到我们村的村**家里,向他了解我们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他提到我们村部分组地处偏僻,离城镇有一、二公里远,由于老年人行走不便,购物极为不便,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拮拘,生活简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每逢过节,生活水*才有所改善,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90%左右,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养老金等,到医院看病,费用昂贵,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慊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对父母尽孝道观念淡薄,同时自己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由孝道观念淡泊和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心态甚至厌恶老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结婚即分居住,儿女们常常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互相吵架,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觉得自己活在世间,只是在为儿女添麻烦。

  农务活是农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负担,白天干农务活,晚上早早就休息,这样机械般地过日子。其实老人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走访了一些空巢老人,通过走*他们,与他们聊天进而达到调查的目的。在调查中我发现老人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务,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问题是三大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发现绝在多数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由于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外出经常做一些脏、累、危险的工作,老人们还时时背着为子女担心的包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有种田,种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劳累加上情感孤独又添加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情感因素,对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他们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影响对子女侬赖性强,子女不在身边,又很少有娱乐活动,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闲、自怜等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在调查中发现在一对老年夫妇中,如果其中有一个配偶去世,另一个配偶因为悲伤相隔不久相继去世。

  农村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们又舍不得放弃责任田,特别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钱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干起粗重的农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对于丧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问题更突出,无人照顾,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伤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菁选(扩展3)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菁选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问题。与此同时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家庭结构也正由“大家庭结构”向“421小家庭结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或老年夫妇独立生活,儿女不在身边又无他人照料,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正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为关爱空巢老人,及时了解全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倾听广大空巢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探讨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生活困难,进一步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新浦区妇联于20xx年8月在全区范围开展了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调研活动,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关爱等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辅之以访谈,对200位空巢老人进行个体化调查。

  一、我区“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一)“空巢老人”概况。全区总人口44万,60岁以上老人4万,占全区总人口数的11%,空巢老人*4000人。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超过五分之三的空巢老人婚姻状况为已婚,20%的空巢老人没有固定职业。

  (二)“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

  1、“空巢老人”的家庭状况。根据本次调查显示,*80%的空巢老人有子女,20%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已过世。对于有子女的空巢老人,*50%的空巢老人希望或愿意与儿女一起生活,41%的空巢老人不希望或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9%的空巢老人表示住不住在一起无所谓。不能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有48%是因为生活*惯与子女分开居住自由,22%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30%是因为经济原因子女无能力照顾。

  2、“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空巢老人主要生活来源54%依靠退休金或养老金,其他生活来源依次为儿女供养、务农等。

  3、“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身体健康无疑是空巢老人是否拥有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据调查结果显示,70%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等慢性疾病。50%的空巢老人在患病后仅采取简单治疗和间歇性治疗。

  二、当前“空巢老人”生活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经济来源不稳定。城镇空巢老人生活条件相对好些,生活来源以企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为主,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基本生活需要能满足,经济压力相对较小。但没有工作或无儿女的空巢老人晚年生活来源只能依靠**和社会救助解决,因此,要维持一定的生活水*有较大难度。而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除部分老人享受低保金外,绝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或儿女供养,经济非常拮据,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吃、穿、用都靠自给自足,尽可能不多花钱,*时也很难吃上一次肉,逢过年过节,人来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如果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孝顺,没有额外生活补贴,老人生活只能说是“活着”。

  (二)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医疗保健不乐观。我区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逐年递增,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险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但是长年患病、报销比例低、就医费用贵等现实原因,致使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点药凑合过去,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调查中,大多数老人出于*惯或现实经济状况考虑没有做过全方位健康体检。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往往在突发疾病时得不到及时救助,生命时常受到威胁。同时有些空巢老人难以照料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三)生活孤独情感空虚,缺乏精神慰藉与温暖。不管是城区还是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普遍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状态下,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处打发,生活方式单调,除了白天打牌下棋,晚上散步跳舞看电视,很少与社会交往,被社会边缘化,再加上分居子女对老人的日常陪护和亲情关怀的缺失,使老人无法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常年劳累、情感孤独、家庭经济、医疗压力再加上思念亲人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加重了老人的身心负担,使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化现象不断加速。

  (四)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易成事故受害者。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疾病突发时无法求助、外出走失后无法联系亲人,意外摔倒、磕绊,甚至烧饭、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给老人带来危及生命的危险,更有甚者因煤气中毒、突发疾病死于家中无人问津的事故频繁再现。同时,一些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大,警惕性不够,行动不便,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针对空巢老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此外,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和自然灾害威胁等等。

  (五)助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由于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受传统与经济状况的影响,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认为住在养老机构没有自由,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且花销太大,无法负担,同时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陪自己聊聊天。这就催生了助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社区助老服务人力资源不足、助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较低,制约着助老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化水*的提升。而且由于空巢老人收入水*总体较低,有服务需求却没有能力购买,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社会组织公益性的助老服务。

  三、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在子女关怀和照顾方面。

  1、空巢老人的子女必须尽到经常联系老人、看望老人,照顾老人,给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义务。在这方面,舆论可以监督,社区可以根据空巢老人的具体需要,帮助空巢老人与其子女联系,比如可以按照为其建立的信息资源库,定期与空巢老人们的子女联系,提醒其要慰问父母或者来看望父母等。

  2、对于高龄、丧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子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为老人请受过专业培训的家政护理或保姆,以尽孝心。

  3、子女应支持丧偶空巢老人再婚。对于丧偶的长辈,家庭成员应排除社会偏见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支持老人寻找合适的生活伴侣,安度晚年。

  (二)在社区服务方面。

  1、一方面,社区应当建立准确的老人信息库,特别是“空巢老人信息库”。信息库应当包括:老人姓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险号码,学历,专业,爱好,电话,子女情况,子女的联系电话、地址,退休前的供职单位等等。基层**机关根据社区提供的信息备份,必要时予以核对,并根据信息库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推广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务网站,为空巢老人的家属提供反馈信息的服务。

  2、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在每个社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务中心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医疗保健可在社区服务中心解决,同时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国家补贴,社区执行,把社区一些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设立呼叫救助系统,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在社区多发展老年群体文艺活动组织等,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三)在**服务方面。

  主要解决好空巢老人最迫切最需要的“养”和“医”的问题。

  1、关于“养”的问题,**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工作,确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同时要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另外,要制定相关的规划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与此同时,**有关的宣传部门要正面宣传养老机构的形象,消除空巢老人对养老机构的不良看法。

  2、关于“医”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城市贫困空巢老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医疗保障,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使老人们看得起病。而对那些情况特殊,在医疗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可以通过社区建立的“空巢老人”的信息资料,筛选出真正因病至贫、因吃不起药而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群,然后**给予救济。

  (四)在社会力量系统服务方面。

  1、在志愿者服务上,社区志愿者,比如那些具有奉献意识,想要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的中低龄老人可与本社区的高龄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结成对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帮助空巢老人。学校志愿者,比如大学生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如心理、法律、医疗等方面的咨询、文艺汇演等。社会志愿者,比如红十字会、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协会等一些在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服务队伍中,为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2、新闻媒体要多渠道关注和报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时披露空巢老人的问题,以引起社会的重视;或为空巢老人刊登寻求社会经济救助的启事等。

  3、社会兴办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并提高其服务质量,实现社会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的有效结合。

  (五)在空巢老人自身方面。

  1、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

  2、采取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子女的爱,避免一意孤行,把自己的主观要求和愿望全加在子女身上。

  3、重新确立自己生活的目标,培养兴趣,广交朋友,积极参与文体和社交活动。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2

  我国农村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和老年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高龄老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较快增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农村老龄问题的综合解决。为了解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发展情况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20xx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了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查运用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xx年和20xx年实施的两次中国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数据,结合北京、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典型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村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无子女(包括儿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同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两类:1、独居户;2、夫妻户。

  老年类空巢家庭包括三类:

  1、隔代户(老年人与未成年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同住,多称“留守家庭”);

  2、两代老人户(老年人与父母同住);

  3、与其他人同住户(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20xx年,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人家庭总户数的48.9%,比20xx年的44.9%提高了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占38.3%,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占5.6%。除隔代户从20xx年的4.4%下降到20xx年的3.7%外,其余几类家庭户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独居户从13.3%提高到14.7%,夫妻户从26.7%提高到27.7%,与其他人同住户从0.5%提高到2.1%,两代老人户从0.4%提高到0.7%。

  空巢、类空巢家庭分布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对较高,如山东、河北、江苏的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比例超过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辽宁等也超过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陕西、广西、云南不足30%。各省份内部的分布差异也较明显。严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壮年比例达到90%,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随老年人年龄提高空巢、类空巢家庭比例呈减少趋势。农村60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中有50.2%居住在空巢、类空巢家庭中,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减少到40.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为主占64.9%,丧偶的占28.8%。

  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内部差异明显。约有2/5的老年人自愿与子女分开居住。这类家庭以夫妻户多见,低龄老年人为主,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相对较好。有48.3%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有30.7%的老年人想与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关系紧张,或子女外出发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独守空巢。有17.6%的老年人愿意入养老院,但因经济条件不允许加之不是收住对象,或当地没有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问题既有作为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因子女“缺位”带来的特殊问题。

  (一)养老保障不稳定问题。

  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5个百分点,占47.4%,得到子女经济帮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6.6个百分点,占59.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2373元,约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养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经济状况和养老意识淡薄等影响,39.6%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经济困难,49%的人认为经济上缺乏保障,得到**和集体救助的只占13.6%。

  (二)基本医疗缺乏保障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状况差的占27.2%,患慢性病的占65.5%,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多数反映合作医疗报销起付线高,报销比例低,报销程序过于复杂,门诊取药花费多但不能报销,住院治疗又需要先垫付大笔押金。因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后不去就医,“拖”病现象比较普遍。

  (三)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占xx年人需要照料,其中11.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8.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占52.3%,国家、集体、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合计仅占2.9%。与此相对,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占64.1%。

  (四)独居老年人面临高生活风险问题。

  独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约1004万人。其中,觉得经济困难的占52.4%,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18.4%,经常感到孤独的占53.6%,感到不幸福的占21.0%,有过自杀念头的占7.5%,这些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统计分析显示,有60%的农村独居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着经济非常困难、健康状况极差、需要照料和孤独寂寞中的至少一种问题,*19%的独居老年人面临两种以上的上述生活风险。

  (五)隔代户和两代户老年人生活压力大问题。

  子女外出务工,留下祖孙在家的“留守”老年人占农村老年总人口的3.7%,接*400万人。他们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要照看孙子女,身心压力很大,健康状况也最差,54.7%的老年人认为健康状况较前一年变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调查前两周处于带病状态,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两代户老年人既要自养还要赡养其高龄父母,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得到子女经济支持的只占44.3%,医疗费开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费支出达到1827元,远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三、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及问题成因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态势仍将持续。

  造成农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时也是70年代以来实施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相继进入老年,老龄化加快发展。二是农村人口*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三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继续发展,空巢、类空巢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一种重要居住形态。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

  老年人劳动自养、夫妇互相扶养和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由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丧失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现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三)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照料服务的“真空”。

  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短缺,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使老年人的养老特别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发现,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门家务服务的占32.8%,而当地有此服务的仅占7.0%,需要上门护理的占35.4%,能提供上门护理的仅占6.3%,需要入住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的占17.6%,离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二是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三是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基于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带来的照料服务等问题在许多地方没有摆上议事日程。

  (五)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

  农村“重小轻老”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子女视老年人为累赘,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诿赡养义务。婆媳关系紧张,“媳妇当家,养儿防不了老”。外出务工子女忽视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与老年人缺少联系。还有“外嫁女儿不养娘”的传统*俗,等等。这些因素导致部分老年人的赡养得不到落实。

  四、对策与建议

  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在城镇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因素影响下,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依靠老年人劳动自养、子女赡养和土地保障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进一步挑战,需要从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的建构上综合考虑和应对。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新时期保障包括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内的广大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务需求,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考虑免除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并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及报销比例等方面予以优惠,适当扩大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门诊报销的病种。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

  (二)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在服务好“三无”老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把服务对象扩展到高龄、病残、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会老年人。

  施院0托老年群众i 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活动设施,以此为依托为老年人就地就*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逐步形成住养、定点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和村集体要积极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岗位,同时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志愿者帮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独居户、隔代户、两代老人户特别是高龄、贫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重点,建立联系和帮扶制度,制定紧急事件的有效应对办法,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三)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工作,巩固家庭赡养,督促外出务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产。加强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传,把敬老孝亲纳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镇的评选表彰内容,转变不良*俗,和谐家庭关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加强生活安全的自我保护,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要制定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发展规划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将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3

  此次xx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郚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 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郚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郚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郚山镇中心位置较*,附*村民*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 调查方法:

  20xx年6月,中*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 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 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 当地**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 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数据统计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了意义。

  在研究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实证的方法解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考证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

  为期一周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4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而老年人群体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老龄问题时,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人喻为“空巢老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伴随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最*,我们在江西宜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目前,该县有常住总人口29.1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127人,占总数的13.42%,其中农村老年人28849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3.7%。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7%。为准确了解该县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我们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研中的农村“空巢老人”专指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本乡辖区内居住的、只剩老年独自生活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基本缺失的老年人。我们对该县16个乡(镇、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对该县潭山、双峰、石花尖、新昌、石市等五个乡(镇、场),每个乡(镇、场)按二个村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抽样,采取点面结合,随机抽样,上户问卷调查等方法,辅以一定的座谈会形式,收集有效样本57个。现根据调查情况和我们的初步研究,就全县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江西宜丰县农村“空巢老人”的调研基础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县“空巢老人”总户数2554户,总人数3538人。按年龄分类:60—69周岁1567人,70—79周岁1088人,80—89周岁728人,90周岁以上155人;按性别分类:男2235人,女1303人;按有无子女分类:无子女老人1287户,子女未住一起1267户;按经济状况分类:低保户363户,低保边缘户659户,非困难家庭1532户;按居住形式分类:独居1288户,与老伴同住1266户。

  (二)经济状况

  在上户调查的57户中,独居26户(其中无子女者8户)、与老伴同住28户、与智障儿子同住1户、与孙子女同住1户、与年迈母亲同住1户。总体看来,这些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耕种养殖收入。有21户(年龄60—73岁之间)自己种了田,还有养了猪、牛、羊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的36.8%,说明农村“空巢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必须靠自己劳动来维持生存。

  二是子女给付赡养费。有29户子女每年能按时付给老人赡养费,给付金额每年1000—6000元不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中有子女户数的59.2%。尚有40.8%的户数子女不能按期给付赡养费,究其原因,90%为自身经济条件差,无赡养能力,并非不孝顺。数字说明,农村有能力赡养父母的子女基本上能尽赡养义务。

  三是来自政策性收入。有43户领取了国家发给农村老人的基础养老金,占75.5%,有14户享受了农村低保待遇,占24.5%。

  上户调查的57户,认为家庭总收入能够保障自己基本生活的有50户,占87.7%。总体看来,除少数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户外,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尚可。

  (三)医疗保障

  一是身体状况。上户调查的57户中,生活基本能完全自理、身体健康的21人,占37%;经常有点病的20人,占35%;体弱多病如身体较差或患有慢性病等的16人,占28%。总体看来,57户老人虽然生活能自理,但部分老人身体状况偏差,其劳动能力、自理能力的延续性令人担忧。

  二是医疗保障。上户调查的57户中,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认为就医比较方便的有49户,占86%;认为就医不太方便的有8户,占14%。而认为生病了有人护理的有38户,占66.7%;生病了无人护理的有19户,占33.3%。数字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生病就医和护理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5

  一、农村留守老人调查背景

  目前,我国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亿,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民工潮”。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对农民工留守家属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留守老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一些报道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有留守老人因过度劳累而瘫痪等问题,而且回家后我看到村里的老人们生活得真的很辛苦。

  二、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状况依然较差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时生计。一般老人和儿子一起生活时开支主要由儿子负担,但是子女外出后,他们就得自己担负起生活重任。少数子女每月会给予一定的赡养费,但大部分还是得靠他们自己。因为是在偏远的农村,交通很不方便且经济情况不允许,所以他们所吃的菜和米都是自己种的,使用柴火而不是煤气或沼气。由于收入较低,老人们的生能很拮据,一般农村家庭虽说有多个儿子,但是每个儿子收入都不高,勉勉强强维持生活,尤其是生活不能自食其力的。

  (二)老人们成了家里的劳动力,下地干活,劳动强度加大

  子女在家时总是会帮忙干一些农活,但外出后,老人们就得自己干,在农村约83%的老人每天*均有5个小时都在忙着干农活,像是种菜,锄草,翻地,收割等等。一般每户都会养一些牲畜,因为他们还要靠这些来获取收入,增添家用,这是大部分留守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饲养这些也给老人们增加了劳动负担。此外,由于妇女外出参工率的增加,而能进城随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农村儿童据估计在只有5%左右,老人们再度增加了照顾孙子孙女的家务责任。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人到老年,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因此也就更容易患病。如今,虽然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经济收入不高,还是存在着“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现象,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大多数农民医药费的支出占了他们收入的绝大部分,想做到有病就医实在是难啊,因此,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现在通讯方便,老人一旦生病,子女马上就能得到消息,大部分老人认为如果通知子女,他们会回到身边,否则再有能力人家也瞧不起你,周围的舆论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但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一些老人最关心的事是怕自己生病时没人问,老人们发出了“不求长寿,但求健康”这样的悲观感慨。

  (四)留守老人的安全问题

  在调查中显示出两种安全问题,一是被欺骗,二用火用电安全。由于老人们的文化水*和鉴别能力的限制,而且现在伪造假币技术的提升,老人们很难区分真假,有一位老人就表示他曾收到一张100远的假钞,当时他根本不知道,直到使用时别人跟他说才发现。老人们大部分都是使用柴火的,烧完后他们没有把碳火用灰覆盖掉,导致事故发生。因此,老人的安全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

  (五)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

  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更是子女义不容辞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老来之时,每一位老人也都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够开心地度过。大多数子女都是能尽自己的本分去赡养老人的,但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在于子女经济实力本来就不怎么样,支付不起对老人的赡养钱,有的虽然也在外打工,但却搞不到钱,几千元收入自身难保,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家庭本身开销也大。当老人有好几个子女时,由于各家经济实力不*衡更容易产生纠纷,导致老人的赡养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还有一些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两方便会产生争执。更糟糕的是有的老人甚至一年到头都得不到儿子一丁点的赡养费,媳妇更是认为他自己还有能力去干活,不需要给。这样的情况着实令人心寒。农村社会养老体制的.不健全也给老人的养老问题增加了难度。

  (六)老人的心理、情绪问题

  由于子女常年在外,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来,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在农村约64%的老人还是有老伴的,另外的却是一位孤单一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孤独。子女外出虽是为了提高生活条件,但也因此让老人们感到孤独、无助。

  三、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吸引外出的农民工回家乡发展

  大部分的农民工一年的收入也并不乐观,再加上物价的上涨,在城市里任何东西都必须是花钱才能得到,所以他们的生活也并不是很好,而在农村至少自己也还可以种些菜。他们外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无法赚取收入。因此,只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他们提供生财、致富之道,定能吸引大部分人回来发展,在这方面村干部要做好带头工作,积极带领村民探索,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也应给予大力支持,在技术、经济上给予支援。这样,不仅能提高村民收入,还能是老人们不再感到寂寞,也使老人能跟子女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减轻老人的劳动强度,使他们安安乐乐地度过晚年。

  (二)村委与子女共同努力,降低老人劳动强度

  老人的劳动强度主要体现在农忙时节,因此在农忙时村委可组织一部分离家不远的子女们回来帮忙,或是让留守老人的子女们出一些钱雇人帮忙。妇女也外出打工的尽量劝其将子女带到外地上学,不要将这个重担留给留守的父母们。

  (三)加快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建设,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看病难、无钱治病的问题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对落后,老年人看病难,就连吃药、打针和患病护理都有困难。在农村要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搞好疾病预防工作。要在老年人中加大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大力开展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教育,告别不良的生活卫生*惯;和愚昧迷信的行为作斗争,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做好老年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常见病、老年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农村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增强老年人体质,搞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四) 要普及用火、用电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五) 要解决老人养老问题,有效保证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一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办理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村委或是乡**还可以给以适当生活补助。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要办好敬老院,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四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牢抓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使人们自觉地做到尊老敬老爱老。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在调查中也发现少数老人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也没能做到尊重子女,对此,老人也应该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以礼待人,和谐的家庭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

  (六)常回家看看,多组织娱乐活动

  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特别是逢年过节时,试着想想父母期盼的目光,不要让老人们独自过年,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安。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戏班子唱戏,集中看电影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定期对老人们的心理情绪作一个了解。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6

  调查背景

  *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庭需求日益增多,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的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在农民背井离乡,使自己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不断繁华的状况下,许多年轻人留下父母和孩子外出打工,致使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明显加重,老人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调查前工作准备:

  在下乡调查前,从带领我们的团委老师那儿了解了当地状况,熟悉了调查路线;认真分析了活动期间需要了解的知识;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好调查的资料;另外还上网搜索了有关其他省市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目前在生活、心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调查时不仅仅能完成调查任务,而且还能及时帮忙他们排解遇到的困难。

  当地状况

  红旗村概况:红旗村地属衡阳市龙凤乡的一个小村庄,是一个不足一千人的村落。它虽然位于南岳区,但是交通条件却很差。村里设有医务室,小学,小卖部等。那里生活较安定,既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在那里发生,又没有听说什么名人的足迹。调查结果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此刻经济生活方面,百姓的生活水*还是偏低;在教育方面,软硬件设施均相对落后。下面就从经济,教育方面来阐述我们调查后的结果。再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了城镇走上了了打工路,巢老和留守儿童大幅增加。红旗村的生活还算好,大多数家庭都能看上电视,大多数家庭都装上了电话,但是经济上还是拮据的,因为除了上述开支之外,教育支出占了很大的比例。

  调查过程

  组织学生到农村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为当地学生举办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活动。广泛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为当地村民量血压、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活动,广泛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和与健康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围绕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环境污染等,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普及生态环保理念、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方式。

  调查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让读书梦从憧憬走向现实以前是许多贫困孩子的心声。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同样是我们这次对红旗村社会调查的一个方面。村小学那幢新盖的三层教学楼在红旗村那片山下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为我们的心中添了几分安慰,教师队伍的人才匮乏成了在师资力量方面制约本校教育的重大问题。本次调查有55%的人把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很好的教育指导作为导致孩子学*成绩不好的最重要的原因,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校园的事,至于孩子学*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致使父母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学*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状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此外,还有40%的人认为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们自身努力不够,留守儿童在学*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校园和老师的重视,最后还有少数人认为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孩子成绩不理想,如教育体系不完善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目前监护人管教方式不合理等。

  就此我认为:

  1.家长就应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职责承担起来,与校园、社会构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状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至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家长教育方面出现盲区。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

  2.校园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公证,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育,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3.地方**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

  关于孩子的生活或心理的问题

  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就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认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性格发生很大变化,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留守儿童存在必须程度的孤僻、偏激、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与监护人之间有时也会发生摩擦。有34%的人认为孩子的性格没有多大的变化,他们认为孩子年龄小没有过多的思考这些问题。

  对此我期望: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

  2.寻找适宜的监护人,提高监护人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

  3.校园能尽量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开展体谅父母活动。毕竟孩子是一个家庭全部的期望和寄托,所以不管是孩子的教育还是心理问题都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于造成空巢老人现象原因的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52%的人认为是经济发展和工作需求造成农民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43%的人认为是此刻青年人思想观念的变化,不愿留在家里,致使这一现象加重,另外有5%的人认为是因为老年人自愿独居导致这一现象。由于在乡镇或农村,经济发展水*不高,工作单位少,收入不高,导致青年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如果老人的生存环境依然得不到改善,必将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最终制约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

  如何解决这一弱势群体养老问题,我推荐:1.**就应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给农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另外,村委会也应大力寻找致富道路,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减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带动群众自主创业;3.已经发家致富的人能够与大家一齐分享致富经验,帮忙更多的村民致富,同时也尽可能地缓解农民外出打工导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关于空巢老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6%的人认为子女外出在精神上对老人的影响很大,很多外出务工者与老人的联系不够;24%的人认为是日常生活无人照顾,而子女外出的必然结果是老人需要照料时子女的缺位。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较差,劳动负担重,面临着各种老年病的威胁,日常生活活动潜力受到极大影响;另外有20%的人认为生活贫困,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没有儿女在身边照顾生活起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支持以化解疾病风险和恢复身体健康。

  根据这一状况,我推荐:

  1.当地**或村委会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如: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文娱活动,以方便老年人相互交流,减轻儿女们不在身边的孤独感;

  2.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制度,与村医生、乡镇卫生院签定职责书,定时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重病时减免必须的费用,解决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3.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空巢老人带给生活保障,扩大农村低保范围,让农村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都参加进来。

  关于空巢老人现象期望他们的儿女们做什么的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发现67%的人期望这些老人的儿女能多与老人经常联系,有31%的人认为让外出打工的人找离家比较*的工作也是很好的解决办法,毕竟离家*比较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避免因自己长期外出打工与父母和孩子有很大的隔阂,只有2%的人认为就应给老人钱保证父母的经济来源。所以,心里的沟通、感情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要时常与父母持续联系,如果状况允许也能够就*找适宜的工作,如果状况特殊需要外出的,给父母必须的物质抚慰也是必要的,必须要保证父母的生活状况。

  关于村民的中国梦

  那里的村民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我了解到大多的村民的中国梦。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发现,那里的孩子基本上是留守儿童居多,在调查过程中我问到许多孩子的中国梦,那里的每个孩子无论出身贫困或富裕同样都怀着大学的梦想。他们憧憬着走出大山,追逐大学梦。他们中许多有着潜力的孩子还没有被发掘,有时即使被发掘由于各方面原因最终还是被埋没了。在这个本应有着*等权力的社会里却由于地理因素导致的差异,让孩子们无法展现自我,发掘自我,可能还未起跑就已经放弃。这不仅仅给他们带来了遗憾,同样也是国家的损失与悲哀。也有许多孩子的梦想就是期望父母在身边,陪伴自己。一些老人们的梦想也是期望着自己的儿女能够在自己身边。当问到他们的中国梦时,许多老人和孩子都讲到期望村子发展起来,生活更好一点,期望国家也越来越繁荣昌盛。

  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状,我们向村民调查了很多问题,并和一些这样的老人孩子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及时向他们介绍在*常遇到问题时怎样解决和处理。

  调查结论

  经过本次对红旗村的调查,收获颇丰,村民也是极其认真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甚至有的村民积极主动地询问我要调查的资料,其中很多村民透过电视、广播等渠道已经对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有所了解,这给我的调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村民关注农村问题意识的提高使我不仅仅顺利完成此次调查,而且更让我为之欣喜,这说明此刻随着社会生活水*的提高和进步,一些村民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物质富足,他们已经学会多渠道的了解时事,关注三农,关注中国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

  结束这次调查,留给我们的只有思考。我们的潜力实在有限,无法为这所小学的教育,这个村庄的发展献上一份哪怕是微薄的力量。虽然村子已经有了微微的改善,但是差距尤其是与相隔一座山的衡山前山的差距太大。良好的国家政策能够说为教育事业添加了一份催化剂。只有在的国家带领下教育事业才可能进步,事半功倍。社会是一个大群体,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帮忙与护理,每一个成员都应做出贡献。当这些都能很好的结合时,相信农村辉煌的明天已不再遥远。

  青春与时代同行,职责与奋斗相伴。我们是时代的支柱,更该担当起这个职责。在人文关怀的浪潮背后,跳动的是当代青年紧跟时代,心系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敢于有梦,也让我们大学生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7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滨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538643人,其中:65岁以上的342861人,80岁以上的60263人,100岁以上的85人,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14.6%,其中农村老人377050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70%,而农村空巢老人又占到老年人总数的70%左右,约263935人。各年龄段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有所差别,低龄老人中空巢老人比例较高,随着年龄增长比例有所降低。农村空巢老人全部反映农村老人问题,人员构成、家庭现状、经济保障、健康状况等没有多大区别,在精神慰籍、生活照料方面问题稍显突出。

  二、社会成因

  我市空巢老人家庭的形成,多属以下几种情况。

  1、有女无儿户,女儿出嫁,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因为现在的老年人子女,无儿户较少,所以此类空巢家庭不多,约占空巢家庭的10%,但问题较多,由于女儿出嫁它村距娘家较远,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时、家务料理靠自己外,在身体尚可的`情况下,老年人还要承担生产劳动。

  2、有儿有女户,女儿出嫁,男孩成家,因为代际关系造成的生活*惯不同,尤其是婆媳关系难处,两代人选择分家单过,形成空巢老人家庭。这部分占大多数。

  3、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商业化的进程,儿女外出工作、打工,脱离农村和农业生产,剩下老人在家,形成空巢老人 。

  三、存在的问题

  1、精神慰籍问题。国情与风俗*惯决定我们的老年人,不仅生活上依赖子女,精神上也一样,儿孙绕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较寂寞。分家单过的这些还好,毕竟儿女都在身边,隔三岔五还能见着,调查报告《寒假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文》。关键是外出务工、经商不常回家的这些人,一年到头跟父母见面的时间比较少,老人们确实很可怜,盼来盼去,也就过年过节见到儿女。*日里,只能老俩口说说话,或者村里的老人们在一起聚聚聊聊,这在农村是常见的现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个人的,确实是很孤单寂寞。

  2、生活照料问题。对于低龄老人来说,影响不是太大,因为老年人身体条件较好,生活能自理,大多还能参加生产劳动,除非生病外,不存在生活照料问题。但对于高龄老人、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确实成为大问题。比如博兴县博昌办东伏村,有老俩口已经80多岁,女儿外嫁,唯一的儿子与儿媳在东营市做小生意,很少回家,条件又不允许将老人带在身边,*日里老俩口相依为命,互相照顾,处境堪忧。

  3、劳务负担问题。除去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的外,空巢老人劳务负担比较重。因为子女外出务工,不能常回家, 老人要耕种农田,自己做家务,有的还要帮助儿女照顾下一代,生活的担子要重一些。在农村,70岁以下的老年人只要身体没病,大都参加生产劳动,并且成为农村生产劳动的主要力量。

  四、对策建议

  一是继续倡导、弘扬孝文化,让儿女在奔波生计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兼顾父母的感受,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或者能常给老人打个电话,经济上多给予老人些补助,让老人多一些安慰。

  二是**跟社会共同努力,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鼓励、扶持开拓致富门路与项目,让更多的人在当地就业,客观上就解决了空巢老人的照料与慰籍问题。

  三是建立、丰富老年活动场所及项目,让老人们有更多的消遣娱乐方式,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比如我省从20xx年起对农村老年活动室进行扶持,每个活动室补助4000元;邹***山镇、高新办等,很多村都建起了自己的老年秧歌队、锣鼓队、门球队等,闲?L之余自娱自乐,极大地丰富充实了老人们的生活。

  四是依靠农村基层组织,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开展托管与照料服务。借鉴城市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对部分缺乏照料,日常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进行照顾,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8

  民族街老年人口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特征比较明显。在区委区**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广泛关心下,老龄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在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利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进一步了解我街空巢老年人在生活、心理、精神及其他方面的需求,为市委、市**制定关爱空巢老人的惠老政策带给科学决策依据,我街在武胜、万年、涂家、大董、和*五个社区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对象为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并未与子女(晚辈)同住的老年人,由社区专职干部对老年人组织入户调查。调查采取问卷方式,由调查员按照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入户直接应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由调查家庭中的空巢老人当面回答有关问题,并认真记录答案,当场回收问卷。现将我街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状况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综合汇总。这次调查对象总量191个。汇总结果显示如下:

  性别分组:男性66人,占34.55%,女性125人,占65.45%。

  年龄分组:60-69岁的33人占17.28%,70-79岁的91人占47.64%,80-89岁的62人占32.46%,90岁以上的8人占4.19%。

  文化程度分组:文盲39人占20.42%,小学初中的112人占58.64%,高中中专22人占11.52%,大专及以上18人占9.42%。

  婚姻状况分组:未婚7人占3.67%,丧偶的107人占56.02%,配偶健在的65人占34.03%,离异的8人占4.19%,再婚的4人占2.09%。

  家庭存续时间分组:0-5年的29人占15.18%,5-10年的42人占21.99%,10-15年29人占15.18%,15-20年的32人占16.75%,20年以上的59人占30.89%。

  现有子女分组:有1个子女的35人占18.33%,有2个子女的45人占23.56%,有3个子女的55人占28.8%,有4个子女以上的43人占22.51%,无子女的14人占7.33%

  二、调查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健康方面

  1、空巢老人多数具有较高的生活自理潜力,但身体疾病较多。能自理的老人153人;半自理的老人29人;不能自理的老人并一般日常生活行为需完全依靠他人的9人。调查对象的状况显示,大多数空巢老年人身体健康有些小毛病,但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就有61人、另外还有27人患有严重疾病甚至癌症。

  2、空巢老人就医状况不容乐观。透过统计看每月医药费支出状况的人数,每月支出100-500元钱的多达106人,500-100的有27人,1000元以上的有18人,在100元以下的仅40人。调查显示,有155为老人认为目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疾病,这给空巢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二)经济收入方面

  1、调查对象中,女性人数几乎是男性的一倍,但有属于自己名下的房产人数男性却比重较大,且退休金大多数都在1000元-1500元,仅仅够维持生活。

  2、空巢老人中基本生活开支都不大,每月开支500-1000元的112人,1000-20xx元的48人,20xx元以上的13人,但对于自费购买助老呼救设备,还是有150人认为无力购买,并有182老人期望**购买。

  (三)生活安排和精神慰籍方面

  1、空巢老人文化娱乐生活比较缺乏。其中108位老人主要就是在家做家务、和邻居聊天散步,有98人选取看电视、听广播、阅读,用心参加文体活动、唱歌、跳舞、旅游等的仅56人,没有一个人上老年大学,甚至有23位老人没什么事干也缺少人说话常感到空虚和寂寞。

  2、调查结果显示,子女关心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有167人,但仍然有20人对老人漠不关心,并且160为老人半年之内会见面,但有9位老年人很长时间都很难和子女见面。

  3、空巢老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还是不太理解到养老院养老的方式,仍然愿意持续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但他们同时也期望得到社会和**的帮忙与关照。

  4、大多数空巢老人对于“爱心门铃”、“红飘带”、“一键通”等助老呼救系统还持有保守态度仅61人证明需要,还有130命都表示不太需要。

  三、推荐及对策

  (一)不断完善城市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块,要切实保证老年人口的养老金的增长水*与社会经济发展水*持续一致,使老年人口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尤其要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在配偶遗嘱补贴、社会养老补贴等方面,也要适时不断提高这方面的待遇水*,以使那些主要依靠这些收入来源生活的老人能够维持起码的基本生活。

  (二)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

  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对医疗社会保障水*的需求要高于一般人,而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又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大。因此目前应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加快部分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的转移,从而增加社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潜力;而社区对老年人口带给的医疗服务应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包括疾病的治疗,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服务,如医疗咨询,对疾病防治的大力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的生活方式、普及老年照料和护理知识等。

  (三)加快社区照料服务的发展

  **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对于我街这种老城区,空巢老人普遍感兴趣的是**买单的免费服务,而目前能够享受这种免费服务的老年家庭数量极少。因此,**应思考到部分老年家庭的特殊状况,放宽实施免费服务的条件限制,以使更多的老年家庭获益。同时,应加强社区照料服务的整合和宣传工作。

  (四)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教育空巢老人的子女在精神慰籍方面履行赡养义务,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人。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加入到为空巢老人服务的志愿者行列中来,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空巢老人精神慰籍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想方设法增加社区的文体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动用**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

  再次,社区要经常组织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动形式要尽可能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更多空巢老年朋友们的需求,将更多的老人吸引到社区中来。

  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多多关心和探望他们。尤其是经常探望那些因种种原因不常出门活动的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给予帮忙,要个性关心独居空巢老人。

  此次开展的城市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状况普查时间紧、范围广、受众面宽,虽然存在着必须的困难,但如果能够为市委**制定惠老政策带给科学依据,将来能够使老人们从这项工作中得到了切实贴心的实惠,一切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我们为老服务脚步不会停歇,将继续秉承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讲奉献的一贯作风,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是我街全体老龄工作人员的执着追求!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9

  农业,目前在很多乡村仍是一种重体力劳动。当需要重体力劳动者的乡村,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时,老年人——这个体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体,将面临怎样的困难?湖北竹溪县不久前的调查结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久前,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民政局成立20个调查小组,分赴全县各乡村,入户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难”——生活难、看病难、办事难、得到情感慰藉难。

  竹溪县位于鄂西北山区,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由于经济欠发达,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人有4.9万人,其中“空巢老人”1.88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38.39%。

  收入不足——*九成仍须从事农业生产

  100元能干什么?对城里人来说,可能买件衣服都不够,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个月的所有“收入”加起来,也就百元左右。

  调查队员走进水坪镇油坊梁村2组李发普的家。这是一个“冬冷夏热”、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岁的李发普和他84岁的瞎眼老伴生活在这里。虽然有四儿两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难,无力将他们接到身边赡养。“大儿早就下岗了;三儿、四儿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儿老大不小了还娶不上媳妇;两个女儿也嫁在农村,生活比较困难。”老人一脸无奈地说,“只有二儿有工作,条件好点,现在每月给我们50元养老钱。”这50元孝敬钱,加上老两口每人每月55元新农保和45元农村低保,就是他们的所有收入。算下来,每人每月125元。

  李发普夫妇在竹溪县的“空巢老人”中,还算是“富裕户”。调查队员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养老保险金,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从经济上说,竹溪县6200多名鳏寡孤独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对要好。他们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无忧,有的居家养老也享受了国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为困难。

  收入不够靠什么?竹溪1.88万“空巢老人”中,必须从事生产劳动的就有1.68万人,占到*九成。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应进一步调高新农保养老金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解决他们目前的基本生活问题。——调查人员建议

  看病太难——“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难了。而独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导致“看病难”,竹溪是山区,交通不便,更加剧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难”。在大山里,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乡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交通问题不仅加剧看病难,老人们领农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边远地区的“空巢老人”到银行代发点领款,所领资金还不够往来车费。交通条件较好的水坪镇油坊梁村,“空巢老人”到镇里领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车费。

  卫生医疗部门应加强村级医疗网点建设,让“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开展巡诊活动,定期为“空巢老人”检查身体,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提高“空巢老人”医疗费报销比例,减少自费数额,减轻其经济压力;银行代发部门应开展送款上门活动,让行动不便、路途远的“空巢老人”在家领款等。

  子女在外——精神“空巢”最难熬

  竹溪“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水坪镇油坊梁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低的限制,竹溪县绝大多数农村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水坪镇油坊梁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竹溪县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沟通的对象就是村干部。为此,县里要求村干部或老人的亲属与村组签订联系责任书,联系者承诺经常到被联系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访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还应加强老龄服务机构、队伍、项目建设,保障村级老年协会正常运转,逐步培养专业服务人员。同时,逐步开展村级老人活动室、文化图书室、健身运动场所建设,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0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破坏了本来其乐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与小孩独守老宅。据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空巢老人”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与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拥有“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来到我们村的.村**家里,向他了解我们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他提到我们村部分组地处偏僻,离城镇有一、二公里远,由于老年人行走不便,购物极为不便,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拮拘,生活简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每逢过节,生活水*才有所改善,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90%左右,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养老金等,到医院看病,费用昂贵,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慊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对父母尽孝道观念淡薄,同时自己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由孝道观念淡泊和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心态甚至厌恶老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结婚即分居住,儿女们常常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互相吵架,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觉得自己活在世间,只是在为儿女添麻烦。

  农务活是农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负担,白天干农务活,晚上早早就休息,这样机械般地过日子。其实老人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走访了一些空巢老人,通过走*他们,与他们聊天进而达到调查的目的。在调查中我发现老人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务,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问题是三大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发现绝在多数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由于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外出经常做一些脏、累、危险的工作,老人们还时时背着为子女担心的包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有种田,种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劳累加上情感孤独又添加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情感因素,对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他们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影响对子女侬赖性强,子女不在身边,又很少有娱乐活动,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闲、自怜等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在调查中发现在一对老年夫妇中,如果其中有一个配偶去世,另一个配偶因为悲伤相隔不久相继去世。

  农村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们又舍不得放弃责任田,特别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钱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干起粗重的农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对于丧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问题更突出,无人照顾,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伤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1

  中国农村正在经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老年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变化。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老年人和空巢家庭比例的快速增长将直接影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全面解决。为了了解农村老年家庭空巢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20xx年XX月,国家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了农村空巢和空巢样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信息

  调查使用了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老龄研究中心在XX和XX实施的两次中国老年人口调查的数据,结合了北京、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典型调查。调查对象是农村空巢和空巢家庭的老人,即没有孩子(包括媳妇、女婿),或者有孩子但不一样的老人。

  空巢老人家庭有两种类型:

  1.独居;

  2.夫妻户。

  空巢老人家庭包括三类:

  1.代际家庭(老年人与未成年的孙子或孙子生活在一起,这被称为留守家庭);

  2.两代老年户(老年人随父母生活);

  3、与同户其他人(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顾者等共同生活。).

  XX农村空巢和空巢样家庭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家庭总数的48.9%,比XX的44.9%高出4个百分点。空巢和空巢样家庭老年人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人占38.3%,空巢家庭老人占5.6%。除了代际家庭从XX年的4.4%下降到XX年的3.7%外,其他家庭的比例都有所上升。独居家庭数量从13.3%增加到14.7%,夫妻数量从26.7%增加到27.7%,与他人同住家庭数量从0.5%增加到2.1%,两代老人家庭数量从0.4%增加到0.7%。

  空巢和空巢样家庭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对较高。比如山东、河北、江苏的老年空巢、空巢式家庭比例超过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辽宁也超过50%。陕西、广西、云南等西部一些省份不到30%。省内分布差异也很明显。在严重的地方,90%的青壮年都在村里外出,几乎都是呆在家里。

  随着老年人的老龄化,空巢和空巢样家庭的比例下降。在农村地区,60-69岁的年轻人有50.2%生活在空巢和空巢式家庭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减少到40.5%。空巢和类似空巢家庭的老年人有64.9%与配偶同住,28.8%丧偶。

  老年人空巢和空巢样家庭有明显的区别。大约五分之二的老年人自愿与他们的孩子分开居住。夫妻是这类家庭中最常见的家庭,主要是年轻人和老年人,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条件都比较好。48.3%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30.7%的老人想和孩子住在一起,但是因为孩子不孝,婆媳关系紧张,或者孩子外出发展,不得不一个人呆在空巢里。17.6%的老年人愿意去养老院,但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又不是入住对象,或者当地没有养老机构,所以不能去。

  二、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的生活问题不仅是农村老人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他们的孩子缺勤带来的特殊问题。

  (1)养老保障不稳定。

  农村空巢和空巢样家庭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高*5个百分点,占47.4%,子女接受资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低6.6个百分点,占59.5%。空巢和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为2373元,约是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立能力、子女自身经济状况、赡养老人意识淡薄等因素影响,空巢和空巢式家庭中39.6%的老人感到经济困难,49%认为缺乏经济保障,只有13.6%接受**和集体救助。

  (2)缺乏基本医疗保障。

  27.2%的空巢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健康状况不佳,65.5%患有慢性病。57.8%的人没有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大多反映合作医疗报销门槛高、报销率低、报销手续过于复杂、门诊药费过高但无法报销、住院需要垫付大额押金。由于上述原因,70%的空巢和空巢式家庭的老人生病后不就医。拖动疾病很常见。

  (3)护理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20%,约948万生活在空巢或空巢式家庭的老年人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7.5%的老人需要照顾,11.3%的老人得不到照顾,比非空巢家庭老人高出8.4个百分点。空巢和空巢式家庭老人的照顾主要依靠配偶,占52.3%,国家、集体和养老机构居家服务仅占2.9%。相比之下,非空巢家庭老人的照顾主要依靠子女,占64.1%。

  (4)独居老人面临生命风险高的问题。

  独居老人(包括散居五保老年人大约有1004万。其中,52.4%感到经济困难,18.4%需要照顾但无人照顾,53.6%经常感到孤独,21.0%感到不开心,7.5%有自杀念头,均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统计分析显示,农村60%的独居老人面临着经济困难、健康不佳、需要照顾和孤独中的至少一种,*19%的独居老人面临着两种以上的生活风险。

  (5)隔代户和两代户老人生活压力大的问题。

  孩子们出去工作,把祖父母留在家里。留下来老年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3.7%,接*400万。他们不得不从事农业生产并照顾他们的孙子。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健康状况最差。54.7%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比前一年更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调查前两周处于患病状态。这些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空巢和空巢样家庭。两代老人既要养活自己,也要赡养年迈的父母。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只有44.3%的人从子女那里获得经济支持。医药费最大。年人均住院费用达到1827元,远高于其他空巢和空巢样家庭的1068元。

  三,农村老年家庭空巢现象及问题原因

  (1)农村老年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还会继续。

  农村老年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原因之一是五六十年代的人口高峰,70年代以来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纷纷步入老年,老龄化加速。二是农村人口*均寿命延长,老年人数量增加,老年家庭空巢期延长,两代老人家庭数量也增加。第三,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人增多。第四,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愿意两代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数量增加。上述因素的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家庭空巢化的进一步发展,空巢化、类空巢化将成为我国农村老年家庭的重要生存形式。

  (2)儿童缺勤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

  老人自立、夫妻互助、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因为子女在家庭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勤,失去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表现为缺乏照顾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增加了老年人的劳动负担和自我赡养负担。独居的老人失去了配偶的支持,那些和他们的孙子生活在一起的人也失去了支持。留下来老人增加了世代抚养的负担,两代老人的家庭是养老保险。难度相对多一些。

  (3)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护理服务真空。

  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匮乏,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老年人的养老尤其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显示,32.8%的空巢和空巢式家庭老人需要居家家务服务,而本地只有7.0%有这种服务,35.4%需要居家养老,只有6.3%能提供居家养老,17.6%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与老人的需求相差甚远。

  (4)农村老年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措施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缺勤。地方居家养老政策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针对城市,很少有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第二,观念落后。在一些地方,工作理念仍然存在。家庭养老金事实上,对于农村老人空巢对问题关注不够。第三,缺乏有效的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不发达,农村养老服务问题很难解决。基于上述原因,空巢老人家庭增加带来的照顾服务问题,在很多地方都没有提上日程。

  (5)对老年人的尊重感和赡养概念已经消失。

  农村地区关注老萧晴现象相当普遍,少数子女视老人为累赘,部分子女多的家庭推卸赡养义务。婆媳关系紧张。媳妇是主人,养孩子不能防老。外出打工的孩子忽视家中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缺乏与老人的接触。和娶一个女儿,不要抚养母亲。传统*俗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了一些老人的赡养失败。

  四.对策和建议

  农村老年家庭的空巢伴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高龄化。在城市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下,依靠老年人劳动自救、子女抚养和土地保障的传统养老模式进一步受到挑战,需要从整个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的.建设中进行综合考虑和应对。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是保证包括农村空巢家庭在内的广大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务需求,解决新时期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纳入保障范围,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以降低贫困老年人的门槛,提高补贴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以考虑免除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和报销比例上给予优惠,适当扩大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门诊报销种类。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贫困重疾老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对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8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可以发放生活补贴,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

  (二)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三无在老年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将服务对象扩展到年老、患病、残疾、独居、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该院已委托老年人一号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养老服务设施,依托该设施为老年人现场提供生活护理、文化体育娱乐、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逐步形成生活维护、定点和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和村集体要积极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志愿者互助、老人互助。以单户家庭、代际家庭和两代老人家庭为重点,特别是年老、贫困、患病和无法自理的老人,应建立联系和援助制度,制定有效的应急措施,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三)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

  进一步推动签订农村家庭赡养协议,巩固家庭赡养,督促流动儿童妥善安排留守老人生活生产。加强敬老的法制教育和道德宣传,将敬老孝纳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镇评选表彰内容,改变不良*俗,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加强生命安全自我保护,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要把农村老龄化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解决。要制定促进农村养老服务的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并将相关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障、权益保障和积极文化生活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检查监督作用。在农村基层,一般应建立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及老年人的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激活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2

  一、调研时间:

  20xx年2月1日—2日

  二、调研地点:

  重庆市XX区

  三、调研目的: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在如今的社会中越发地突出,而他们的生活情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通过调查,我们可以*距离接触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困难,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他们的困难。

  四、调研情况

  1、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增,老人和孩子渐渐成为了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并且*年人群数量还在增加。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严重。

  以前,农村外出务工主要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老人、妇女和孩子看家守地。现在,打工族携妻带子外出渐成趋势,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他们生活上缺乏照料,成为“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由于外出务工的子女们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还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们陷入孤寂之中。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在孤寂与忧郁中度过年年岁岁的老人们,除了未受到他们应该享有的天伦之乐外,就连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至与他们的子女永远的告别。

  2、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老少同堂的温情越来越少。过去在农村经常能看见四世同堂的温情,如今越来越少,甚至连春节时那样的温情也

  越来越少了。据调查,我国农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有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温情何在?“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与失落感,正在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农村“空巢老人”因为传统的分家观念、对于土地的眷恋等等,很少对子女提出太多要求。并且他们还秉持着为了子女,只要自己还能动,就要继续干下去,再苦再累也无怨言。而如今的社会又有几个子女能明白老人们的这份心呢?

  ●子女外出,生活保障困难。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加上我国老年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生病易,看病难。对于每一个人生病都是在所难免的,何况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们。农村空巢老人在家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子女的托付,难免会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时候就算知道自己生病,考虑到各方面也是一拖再拖,以至于病情的加重。好不容易可以去看病了,又被繁杂的手续过程和昂贵的医药费吓得望而却步,对此,空巢老人们也显得很无奈。

  3、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分析

  ●农村老人空巢化是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虽然我国现在在实施计划生育,但我国的人口数量仍然在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也较严重。农村人口*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此外,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而且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也在增多。

  ● 子女们的不尽责使不能老有所养。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仍有许多家庭的子女在生活中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尊老敬老在许多子女身上都得不到体现,相应的`意识也很淡薄。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被打乱,严重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

  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保障不到位。

  首先,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其次,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最后,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

  4、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解决措施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①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保证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稳定。②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③加强农村综合服务型养老机构建设,是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一些基本的服务。通过以上种种措施,使得农村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

  ●加强子女尽职尽责意识,提高人们尊老敬老、互帮互助意识 通过媒体对广大人民进行法制道德宣传,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事迹,表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使得更多的子女能够清楚自己的义务,不仅是从经济上慰藉父母,更要从精神上关爱自己的父母,时常和老人们沟通交流,通过关爱关心让老人们不会觉得孤寂和忧虑。

  ●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 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整个社会的关注,并给与相应的帮助,同时,这类问题也应该警醒那些把自家老人置之度外的子女,人生在世,凭自己的良心做事,轮到自己的时候才能够老有所终,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3

  一、农村空巢老人现状

  1、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现状差

  这些农村的老人,属于贫困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依靠家庭的供养,然而由于我们的农业生产落后,使得以农为生的他们收入微薄,他们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标,中青年农民供养老人成为他们很大的一大负担,另外,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中青年越来越多的流入城市,*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携带妻儿进城谋生。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2、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尽管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万一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镇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3、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最难熬

  “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万家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全镇部分村、社区活动室只是作为摆设,活动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镇合江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有些老人还为教育子孙伤脑筋。教育孩子,这本是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双河村的王世清老人无奈的告诉我:“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管监护,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又是隔代教育,加之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二、当前“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1、经济环境差造成空巢老人

  由于改革开放,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涨,农村的经济收入已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外出务工来补贴家用,*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明显提升,种地与务工收入比对,形成明显差距,加上*年来打工人员中部分人员已成为外地老板留用人才,工薪较高不愿返乡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女化造成空巢老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优育观念逐步形成,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宠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有人预测,到21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60%—7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农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3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

  3、家庭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二是子女压力大(子女的子女读书等),无暇照顾老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选择独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紧张等条件制约,无法与子女同住。四是极少数子女具备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4、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和*惯难以改变

  一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在城市购买了房子,也乐意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觉得双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总之,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所以,除了那些进城务工尚无多少发展的大量青壮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里站住了脚的少数青壮年的父母,也一样多半会不得不自守农村的“空巢”。

  三、对改善“空巢老人”现状的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幸福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1、进一步发展新产业,解决就业问题

  家庭养老任然是养老的主要模式,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村青壮年能留在家乡,既能养家,又能照顾老人。镇作为“农特之乡”,可以依托传统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传统工艺“手工面”和“盐花生”,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来带动农村的经济和减少农村的富裕劳动力。其次,镇内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农村青壮年引进产量高,效益好的优质农作物,实现规模种植,吸引广大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从而从根本上改善“空巢老人”的现状。

  2、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而有效分散风险的制度。目前,农村老人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赡养,而子女的外出务工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援助,这就意味着留守的空巢老人如果单纯依赖家庭养老则有着较大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农村养老保险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逐步落实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提高高龄补贴标准。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养老院设施和逐步推行居家养老模式,提高服务水*。农村养老保险要实现全覆盖,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让农村老人都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老有所养。

  3、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

  现阶段,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不足40%,老年活动中心、室、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是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加强镇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4、进一步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长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镇村两级可组织低龄“老年志愿服务队”,就*为高龄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

  5、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尊老敬老氛围

  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今后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我们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此外,要在各中、小学中开展孝敬主题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涉及家庭、社区、社会、**以及个人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家庭、社区、社会、**以及个人共同的努力。希望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为让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而共同努力。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菁选(扩展4)

——农村调查报告菁选

农村调查报告(集合1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调查数据

  概况:

  xx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

  (一)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养老鼠。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经济作物包括苹果、蔬菜、黄烟、花生、柿子和制种。自199年以来有果园200亩、蔬菜100亩、黄烟500亩,现在黄烟已发展到800亩。1990年进行村庄规划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种上了5000棵柿子树,现在每棵树能收入两百元以上,*年又种上了1000棵柿子树,估计明年能大量挂果。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四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

  (二)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

  (三)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我看农村教育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xx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全市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作开展不*衡。从县市区、乡镇之间比较,全市大部分地方的干部群众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形成共识,措施有力,工作进展快,成效比较明显。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畏难发愁,认识不深,动作不大,进展不快,形不成大规模,没有大变化,更有甚者,有的地方至今仍处于不愿调、不会调、不敢调的状态,工作成效不明显。有的地方复种指数已经超过300%,三种三收或四种四收,而有的仅为200%,仍沿用传统的一麦一棒种植模式。金乡县粮经比已达到1:9,但有的县粮经比6:4,相差甚远。从各产业之间比较,种植业结构调整相对较快,林牧渔业形成主导性产业较慢,农村二、三产业明显短腿,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偏弱的格局未得到大的改变。

  (二)农村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从生产结构看,还没有突破传统农业的格局,多数农户仍以经营传统种养业为主,在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逐步失去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以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开发还没有形成大的规模。从加工环节看,全市20xx多家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中,粮棉油等传统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占到60%以上,果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加工经营仅占30%左右,而且初级加工多,综合加工和精深加工少,全市蔬菜、果品的加工转化率不到15%,畜产品、水产品多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常从产品结构看,传统农产品仍占主导地位,优质、高效、专用、生态农产品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全市除金乡大蒜外,其它能够拉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产品还没有形成区域规模优势。

  (三)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不高。对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低水*状态。主要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孝档次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健全,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广大农民的质量标准意识不高,农产品生产中化肥、农药、激素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比较严重,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和认证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还存有诸多隐患,与国际标准化接轨的差距较大。

  (四)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差,特别是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少;交易模式和手段落后,初级市场特征明显,现有的有些市场的运作都是非市场化形式,市场本身只承担了物业管理者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经营产品的作用;流通渠道多乱杂,产销有效对接不好,生产、流通存有很大盲目性;流通主体数量多、规模孝素质低,组织松散,承载品牌能力差;流通手段仍处于现货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订单农业、期货交易、网上洽谈等现代物流形式刚刚起步。

  三、今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市场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统筹协调,精心指导,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

  (一)以**思想为先导,提高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要坚持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不断**思想,用思想的大**促进观念的大更新和认识的大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解决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现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和各种宣传媒体,采取短期学*、观摩典型、算帐对比、经验交流等形式,在提高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等方面集中进行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农民进一步破除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以及固守田园的思想,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其结构调整的热情。另一方面,要解决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教育广大基层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解决一些基层干部因对结构调整认识不到位,怕担风险而出现的信心不足,不敢调、不会调的问题;解决一些干部做了一些工作,就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造成调整规模孝档次低、进展慢的问题;解决个别地方基层干部怕挨批评,为应付检查而调整,不管市场风险,不考虑经济效益,不顾农~愿的形式主义问题;解决一些干部不耐心做宣传引导工作,采取简单生硬手段,强行让农民调的问题。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集中精力抓结构调整上来,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步调一致抓调整的良好局面。

  (二)以产业化为重点,拉长做强五大产业链。农业产业化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能够与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运作机制,也是落实市委培育五大产业体系的有效措施,必须围绕主导产业、名牌产品、生产基地、利益机制、龙头企业等产业化经营要素,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制定工商、税务、金融、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在优势特色产业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选准产业支柱和拳头产品,特别是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禽、肉、奶、鱼、果、蔬等名牌产品,在抓好3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抓好100家辐射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重点龙头企业。二是培植主导产业和规模化基地。要从扶持专业户、专业村入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建设一批集中连片万亩以上、甚至十几万亩以上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主体。畜禽产业,要以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等传统名优品种为依托,加快建设生产和加工园区,膨胀发展规模养殖基地,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快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的跨越。围绕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加快经济林、苗木花卉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把改进品质、扩大设施化栽培、提高复种指数作为瓜菜和优质粮棉油生产重点,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蔬菜产业,重点是建设无公害和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清除劳动力转移障碍,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强化劳动力输出全程服务等措施,开展好万人出境、40万人出盛60万人出市、100万人转移活动,加快劳务经济发展,使我市尽快成为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基地。三是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形成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一体化,使农户和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着眼长远,履行龙头的职责,及时给农户提共信息、技术、资金和物资支持,并将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调动农民向龙头企业出售农产品的积极性,进而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

  (三)以三化为目标,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档次水*。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跳出三农看三农,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盘考虑,实现工农联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尤其要大力推进三化进程。一是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随着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确立,推行农业标准化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大力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让广大农民尽快掌握标准化生产规范和操作模式。要加强现场调度,加快优质专用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开发。二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抓好民营经济,放开投资领域,放宽经营条件,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人员从事民营经济,使其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对以农产品加工经营为主的企业,进一步解决产权、管理、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经营的要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变城乡分割、分治的局面,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势互补。加快小城镇建设,建立小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乡村企业和民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鼓励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迁居。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乡村合并的路子和方法,提高农民的聚集度。

  (四)以服务为载体,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分散经营的农户之间架起桥梁,既是解决农民想致富、盼服务、缺技术、愁销路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的重要措施。一要强化信息服务,用准确的信息指导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按照集中、统一、规范、效能的原则,集中建设统一兼容、资源共享、高效适用的市、县、乡、村信息网络*台,形成全市畅通的信息网络体系。二要抓好流通服务,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常在充分利用农村现有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培育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常积极组织各类农副产品的展销促销活动,努力探索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新的流通方式。大力扶持发展农村流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个体或合伙创办流通企业,引导他们加入经纪人和个体运销队伍,逐步建立起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流通体系。三要搞好技术服务,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支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夯实农业技术服务的基矗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推广成熟适用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充分整合现有农业教育资源,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领办示范园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五)以提高执政能力为契机,加强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导。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立足农村现实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从政治上、战略上思考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提高执政能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重视和加强农村工作上来。当前,尤其要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放到重要位置,继续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的同志靠上抓,职能部门的同志具体抓,坚持不懈,务求实效。要更新思想观念。在谋划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认识农业市场规律与自然规律的一致性,把农业的自然属性和市场属性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农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统一性,从经济全球化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角度来配置资源;充分认识农业增产、增收、增强三者的一致性,以增收为核心抓增产,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充分认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性,走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认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要创新工作思路。破除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运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两种办法应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把抓结构调整的主要精力放到依法行政、优化调整环境上,放到宏观指导、制定政策上,放到培育龙头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上,放到筹措资金、土地流转等实际问题上。要转变工作作风。市场常变,要求结构常新。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把农民调整结构中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会运用民主的、法律的、说服教育和示范带动的办法,引导农民搞调整;加强学*,努力提高认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规律的能力和运用规律指导实践的能力。

  *年来,县**坚持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按照“试点示范、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措施,持续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实践,集中开展了以建阵地、优环境、促服务、惠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设施落差”,使农村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城乡和谐发展,建成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和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县,受到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明确工作思路,科学合理布局。坚持以农村群众需求为导向,把社区理念引入新农村建设,按照“土地节约利用、居住相对集中、便于管理服务”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农村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交通布局、生态布局和人口布局,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推进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房向楼房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提出了居住向小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社区集中的农村社区建设思路。按照城区改造型、镇区聚集型、多村联建型、园区带动型、整村搬迁型五种模式,对现有自然村进行整合,把全县97个行政村规划为45个农村社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城乡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突出建设重点,稳步全面推进。坚持高起点规化、高标准建设、统一功能布局,依托原有的农村服务阵地和活动场所,采取争取省市补助、县级财政配套和村组自筹的办法,按照服务用房不少于200*方米,室外活动场所不少于1000*方米的标准,投资7000多万元改扩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万多*方米。抢抓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机遇,整合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项目,将各项涉农资金进行捆绑,启动以告别深山区、土坯房、土窑洞、独居户和加快农民向城区、镇区、中心村集中为主要内容的“三集中、四告别”工程,建设大社区,从根本上改善山区群众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三年累计对7061户2.56万农村居住群众进行搬迁改造,建成农民进城(镇)居住小区13个、住宅楼65栋3364套,推动了1.35万人进城、进镇、进中心村社区居住,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

  3、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根据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管理性服务的功能要求,按照“四站四室一院一超市一广场一队”(即:公共服务站、农业科技生产服务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站、计生卫生服务站、村“两委会”办公室、村民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多功能室、专业经济组织办公室、幸福互助院、便民利民服务超市,文体活动广场、便民服务队)的建设标准,县人社、民政、卫生、农业等相关部门对口支持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完善硬件设施,安装室外健身器材393套,娱乐器材132套,配备办公桌椅698套,图书19.7万册,养老互助幸福院床位300多张。所有农村社区都建立健全了公共服务、群众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群团组织、养老互助院等机构,部分农村社区(如草碧镇碧水苑联合社区、高崖农民进城社区)还设有物业管理等机构,对各类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服务内容都作了明确,为开展社区服务奠定了基础。

  4、树立民本观念,构建服务网络。一是构建便民服务网络。实行服务代理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大力推行“3+x”的便民服务模式,利用便民服务电话、短信群发系统、亲情的视频聊天系统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业技术培训、农副产品销售、医疗康复、健康娱乐等全方位服务。围绕民间工艺品、苹果和蔬菜等主导产业,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协会5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97个,新注册、认定家庭农场32个,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20场次,受训农民群众4.6万人(次)。二是构建社会保障网络。全面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构建起了以社会养老、社会医疗、社会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体系完善的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台扎实推行“参保登记、保费缴纳、待遇领取、权益查询、生存认证”五个不出村,各公共服务站普遍设置了养老医保、农村低保和证卡服务3个便民服务窗口,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代理”,深受群众欢迎。三是构建文化娱乐网络。利用建成的文体休闲广场和附属设施,组建自乐班、秧歌队等群众文化组织32个,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112场次,为农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同时,开展“十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社区”创建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农村人文环境。四是构建社会治安网络。在农村社区设置社区警务室和法律服务工作室,及时调解处理群众矛盾纠纷。截止20xx年底,建成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村4个,市级4个,其余村全部建成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5、健全完善管理,规范社区运行。农村社区及服务中心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主任由村支部**或村主任担任,副主任由村文书、团支书和妇代会主任担任,成员由村“两委会”组**员和各村民小组长担任。设置“三大员”:管理员由村群团组织负责人担任;监督员由本村***、**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担任;保洁员由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或农村公益性岗位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达到了有组织机构、有管理人员、有管理制度、有活动记载、有经费来源的“五有”标准,逐步建立健全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管理机制。同时,建立了社区(村)干部+信息员+户长的管理运行模式,实行一组一册(户主基本情况),一户一表(家庭成员详细信息)的网格化管理办法,使社区服务中心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群众,真正把农村社区建成一个为农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综合服务的载体。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奋斗在农村第一线的青年朋友们,他们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素质能力的决定因素,全面掌握农村青年教育水*发展状况,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是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县的农村青年学*需求情况作了随机调查,调查对象为3名年龄均在35周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一)、受教育程度。

  在随机调查的三人中, 初中学历的2人, 占总人数的66.67%; 高中以上学历1人 ,占总人数的33.33% 。在这三名农村青年中,两人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体力工作。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知识水*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二)、对教育需求程度。

  在调查对象中都明确表示, 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层次。 其中66.67%的希望通过脱产学*方式攻读相应的学历,利用学校机构的载体,主要为:广播电视大学 、普通高校、其它**高校。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学*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学历层次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获取自身技能途径。

  在对农村青年获取自身技能调查中发现有2名调查对象希望通过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获取技能, 1人希望通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获取相关技能,表明农村青年对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 并希望通过高效能 低成本的方式成才。

  (四)、农村青年家庭收入情况。

  从农村青年家庭收入调查表中可以看出 ,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有两名, 只有1人家庭年收入高于1万元。说明城乡差别拉大,农村青年家庭生活水*仍处于较低的水* 。

  (五)、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最为关切的是农村医疗保障问题、 子女升学问题、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其次为农副产品价格、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农民养老问题。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

  (六)、农村青年对未来发展及学*需求。

  在三名调查对象中,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学*文化知识, 掌握先进技能, 学有所用, 以技致富,对社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充分体现了农村青年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加大 。都能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 ,思路清,有逻辑的人生目标。

  二、当前影响农村青年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影响农村青年发展的基础条件

  1、农村基础教育薄弱

  农村学校在施教的过程中普遍只重视文化知识的教授,职前的从业技能教育十分薄弱,农村基础教育有明显的“离农教育”倾向,从而使走向社会的学生的学*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青年素质的提高及个人发展。

  2、职业教育相对落后

  办学条件简陋,硬件设施严重缺乏,再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对职业技术教育存在偏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困难重重。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覆盖面来看,木兰县农村青年接受职业培训的比例很低,与全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3、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

  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工作方式和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少年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较为普遍,思想道德教育缺乏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强,无法发挥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教育效能。

  4、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难度加大

  在农村出现的各种两新组织中,团建工作相对滞后,甚至存在空白地带,未能有效地覆盖青年。农村团干部基本上是兼职从事团的工作,年龄普遍偏大,并带有义务性质,工作热情不高,再加上经费严重不足、活动场地缺乏,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开展非常困难。

  5、农村青年文化建设滞后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严重缺乏,面向青年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很少,农村青年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不高,农村民间文化缺少青年传承,农村普法教育力度不够,农村青年文化社团发展缓慢,从而使求神拜佛、卜卦算命、赌博等封建迷信活动和不良*气有所抬头。

  (二)影响农村青年发展机会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较低

  农村青年的就业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大部分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低,贫困比重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科技进步,解决了农产品供应短缺问题,但农民增收的难度依然很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特殊是青年劳动力选择了离开土地进城务工。

  2、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难度大。

  受就业观念、教育培训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初、高中毕业的“两后生”,普遍缺少职业技能,又难以得到直接的政策扶持,职业定位“高不成、低不就”,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分割使青年农民工无法和城市青年*等分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从而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的现象时有发生。教育与发展权利的差别、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是制约农村青年发展的现实问题。

  三、促进农村青年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作为**的一项基本职能和基础责任,应该受到各级**的重视,要通过**行为调整教育政策,追求教育均衡和教育公*,支持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确保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构建适应农业发展需求和青年务工需要的“农业现代化教育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为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二)重视职业教育

  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转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其次,要从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培训内容等方面对农村职业教育重新定位,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再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使职业教育切合实际、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面向市场发展职业

  教育的思路,切实按照农村经济和个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发展职业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农村青年科技种田的能力和进城务工的能力。

  (三)增强农村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以农村青年的理想教育、现代文明意识教育、科技兴农教育、现代农业意识教育为重点,针对青少年群体各成长阶段的特点,进行分层教育,合理确定由低到高的阶段性目标、内容和方法,努力做到目标切实可行、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重视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改变过去思想教育就是说教、读报纸的教育方式,以影响大局和青年关切的问题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把思想教育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融入到青年群体性活动当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实实在在地进入到青年的思想、工作和生活。

  (四)大力加强农村青年文化建设

  农村青年文化建设要以服务农村青年成长成才、就业创业为主线,创新载体、加大投入、重在建设、引导参与、寓教于乐,用先进文化塑造农村青年,充分发挥青年在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大力加强农村青少年文化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文化活动,充分挖掘农村本地的传统文化潜力,加大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综合治理力度,推动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五)引导农村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农村青年的社会化要通过他们在社会参与实践中来实现和推进。要不断增强农村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识,积极引导农村青年科学规范、合理有序、务实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和劳务基地建设,为青年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通过法律手段和合理渠道,维护青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要热情鼓励农村青年参与青年志愿者行动,使他们在奉献中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农村财务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农村经济管理的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带着如何进一步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切实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这一观点,对我市西城街道办事处的农村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西街道办事处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西城街道办事处农经站现有三人上班,其中一人为站长;就农村财务管而言,一人为村帐乡代管(现按要求全市推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的会计,一人为出纳(主要管理帐户和单据)。从20xx年起全市要求实行村帐乡代管,做到每季度做帐一次,并在每次做帐结束后由办事处农经站打印好财务公开表,在各村进行公布。通过一年多的运作,使全办事处的农村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广大农民对本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已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较好的实施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减少了因农村财务问题引起的**案件。通过实施村帐乡代管,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现在,全办事处绝大数干部职工和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已经认识到开展并实施好这项工作的好处,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村(社)财务委托代理。但是,也发现在农村财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尽管上级的规定和要求都很明白,但办事处的个别领导和部份村两委主要干部不把村(社)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当作一回事,有个别人员还千方百计横加阻拦,人为地加大了工作顺利推进的难度。因而造成已经制定的各种制度在有的地方不能完全落实,致使在整体范围内制度执行不是很好。

  2、财务管理不规范。由于制定出的制度在一些地方执行不好,形成了财务管理的诸多漏洞。如有的地方以白条收费并且对收取的款项采取不入帐而截留收入;有的地方不按制度规定采取现金结算,对超出备用金的部份现金也不及时存入银行,在开支上把钱用了再说,造成无法开展事前监督;有的地方出现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没有对口用在规定的用途上,而是将其挪作他用;有的地方的财务人员丧失原则,对集体资金采取未批先支,迫使审批人员对一些不太符合规定的开支无法拒绝支付。

  3、财务公开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地方民主理财组织还未健全,出现财务监督缺位;有的地方对财务公开流于形式,没有将财务收支逐笔公开,形成事实上的假公开。

  4、财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份农村财务人员对业务工作不熟悉,有相当一部份完全是新手,甚至不知道财务工作应该怎么做才好,致使农村财务工作难以在整体范围内达到规范化;有相当一部份村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不知道农村民主理财工作应该做些什么事情,要么认为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对于农村财务管理来说有无尚大的权力,不管财务制度的规定和实际情况,一味与村两委对着干;要么认为民主理财小组的设立是流于形式,对农村财务不实施监督,失去了民主理财小组应有的作用。进而造成有的地方的农村财务无法做帐和公开、有的地方的农村财务疏于监督,严重影响的农村财务管理和公开的质量。

  5、财务档案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就调查了解的9个村(居)委中,财务档案立卷归档管理较好的有4个,只占44%;有的村(居)委的财务档案完全就象堆乱纸一样的堆放着,根本就不是什么档案,这很容易造成财务档案的丢失,致使财务档案失去连续性,进而影响相关经济活动的继续开展和经济纠纷的顺利解决。

  二、听到的呼声和要求

  1、加大推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的工作力度。由于目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农民群众在知道农村财务管理委托代理制的好处之后,纷纷要求各级**和相关工作部门加大农村财务管理实施委托代理的工作力度,以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加强培训。每年针对农村财务人员、村(居)委主要领导、民主理财小组人员举办专门的培训班,以提高他们管理和监督农村财务的素质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领导要认真听取群众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和意见,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学*,提高对农村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的认识,加强对实施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的领导,强化实施农村财务委托代理的措施,按照已经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农村财务的委托代理,规范全市农村财务的管理。切实杜绝不合规、不合理的各种开支,将农村集体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农村集体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乡镇、办事处的领导要把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到政治的高度摆上日常工作的重要议程,做到亲自过问,督促相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做好各自的相应工作。

  3、规口管理专项资金。对所有属于村(社)集体的资金,包括上级相关部门下拨的各种专项资金都纳入财务帐内核算,形成一个漏斗下;实行银行帐户结算和管理,杜绝现金结算,保证各种农村集体资金的安全运行和合理运用,便有限的集体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4、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财务民主理财机构。按照《南川市人民**办公室批转市农业局关于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工作的请示的通知》(南川府办发[20xx]98号)的要求建立健全民主理财机构及其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民主管理,促进农村民主理财工作的规范化。并按照全市统一明确的农村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程序和方式搞好农村财务的公开,做到每笔开支都进行详细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提高民主理财的质量。

  5、加强学*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农村集体财务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和工作能力,适应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层层安排培训经费,对下一级农村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做好村级财务人员、村级两委负责人、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三个层次中与财务相关的人员的财务培训,以提高其素质和工作能力。

  6、加强农村财务审计,严肃财经纪律。乡镇、办事处农经部门要按照业务部门的要求和安排,做好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工作,并对审计的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布;对查出的问题要按照财经纪律和相关制度的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达到查处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促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进程。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社会保障。为了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完善,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奠定基础,提供详细的资料,我们对人和镇骑龙村、木古村,盘石镇永安村、石楼村的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土地流转及土地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了4个村,36个农业合作社,农户1847户,农业人口6382人,承包面积5451.1亩,其中:田2419.2亩,地21

  27.9亩,山地及其他904亩。

  (一)土地承包“三到户”情况

  土地承包“三到户”是指承包土地地块落实到户、承包合同签定到户、土地经营权证书发放到户。调查显示:

  1.土地承包“三到户”的有1411户,占调查总户数的76.3%;耕地面积4395亩,占调查总耕地面积的73.4%,其中:“三到户”不一致的有487户,占手续健全户的34.5%,耕地面积1406亩,占手续健全耕地面积的32%。主要是人和镇木古村,承包合同和土地经营权证书虽发放到户,但部分村民认为合同、证书上的耕地面积与实际耕地面积存在差异。

  2.土地到户,合同和证书未到户的有436户,占调查总户数的23.7%,耕地面积702.1亩,占调查总耕地面积的26.6%。主要是盘石镇永安村土地二轮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至今仍未发放到农户手中。

  (二)土地流转情况

  从4个村36个社的调查情况反映,土地流转的有398户,占调查总户数的21.5%,流转人数为1391人,占调查总承包人口的23.3%,流转耕地面积503.5亩,占调查总耕地面积的11.07%,其中:流转田402.3亩,地101.2亩。分别按以下三种形式分类,情况如下:

  1.按流转的形式划分

  (1)土地转让的有171户,占调查流转户的43%,转让土地人数有599人,转让耕地面积270.5亩,占调查流转面积的53.8%,其中:转让田169.3亩,地101.2亩。主要涉及盘石镇永安村、石楼村全户外出,耕地转让给他人耕种。

  (2)土地租赁的有227户,占调查流转户的57%,租赁土地人数有198人,租赁耕地面积233亩,占调查流转面积的46.2%,其中:租赁田233亩。主要涉及人和镇骑龙村、木古村,耕地被长江林场租用为苗圃基地。

  2.按经济补偿方式划分

  (1)有偿流转的有228户,占调查流转户的57.3%,流转人数为802人,流转耕地面积237亩,占调查流转面积的45.1%,其中:田235亩,地2亩。如人和镇骑马村、木古村的233亩耕地由长江林场租赁作苗圃基地后,租赁费为一亩田一年1000斤稻谷,按当年市场价计价。

  (2)无偿流转的有170户,占调查流转户的42.7%,流转人数为595人,流转耕地面积266.5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52.9%,其中:流转田167.3亩,地99.2亩。土地无偿给他人耕种,并由原承包户承担每年的税费。

  3.按流转签订合同的形式划分

  (1)签订书面合同的有227户,占调查流转户的57%,流转人数798人,流转耕地面积233亩,占调查流转面积的46.2%,其中:田233亩。

  (2)按口头合同流转的有171户,占调查总户数的43%,流转人数599人,流转耕地面积270.5亩,占调查流转面积的53.8%,其中:田169.3亩,地101.2亩。

  (三)土地经营情况

  从调查的4个村36个社看,土地经营较好的有1386户,占调查总户数的75%,承包土地人数4604人,经营较好的耕地面积3938.2亩,占调查土地面积的86.6%,其中:田20xx.7亩,地1845.5亩。在土地流转的398户,503.5亩耕地中,目前经营情况较好的有397户,占流转户的99.7%,耕地489.5亩,占流转耕地的97.2%,其中:田332.2亩,地167.3亩。如人和镇骑龙村,将耕地160亩租赁给长江林场后,加大了对耕地的投入,扩大了规模,实现了林场、农户双赢的局面。种“应付田”、半丢荒、全丢荒的有461户,占调查总户数的25%,承包土地人数1347人,涉及耕地面积608.9亩,占调查土地面积的13.4%,其中田325.7亩,地283.2亩。

  1.种“应付田”的情况

  我们将重栽轻管的粗放经营土地现象,叫作种“应付田”。在被调查的农户中,种“应付田”的有269户,790人,占调查总户数的14.5%,面积509.5亩,占调查面积的11.2%,其中:田320.7亩,地188.8亩。分析产生种“应付田”的主要原因有:

  (1)因认为种庄稼不划算、效益低的有248户,占种应付田的92.2%,土地面积448.7亩,占种应付田的88%,其中:田280.2亩,地168.5亩。

  (2)因有外出打工或本地务工收入而疏于管理的有21户,占种应付田的7.8%,土地面积60.8亩,占种应付田的12%,其中:田40.5亩,地20.3亩。

  2.土地半丢荒情况

  土地半丢荒的涉及190户,548人,占调查总户数的10.2%,半丢荒土地面积为92.2亩,占调查面积的2%,主要涉及盘石镇石楼村、人和镇骑龙村,被丢荒的土地全为旱地。土地半丢荒,原因是农户的部分贫脊、低产、偏远的坡耕地,投入高产

  出少,因此仅种植大春作物一季。

  3.土地全丢荒情况

  土地全丢荒涉及2户,9人,占调查总户数的0.1%,全丢荒土地面积为7.2亩,占调查总面积的0.15%,其中:田5亩,地2.2亩。土地全丢荒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全家外出打工或经商,承包土地无人耕种,农户不愿丢失土地,而又无人可转包,造成土地全部荒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承包“三到户”的问题

  1.承包手续不健全,使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在土地二轮承包过程中,部分村社干部认识不到位,工作上怕麻烦等原因,致使二轮承包合同和土地经营权证书至今仍堆放在乡镇或村委会,没下发到农户手中,严重违反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贯彻落实。如盘石镇永安村,由于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涉及到外迁移民,土地经营权证书一直未发放到农户手中。

  2.土地经营权证书与农户实际承包土地面积存在差异。农户在承包后,由于新修村、组级公路或新修农田水利设施等村社公益事业毁占了部分承包耕地,而造成农户实际承包土地面积与土地经营权证书上的面积不一致。

  (二)土地流转中的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效果较好,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进程,而且对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农村土地流转运作不规范

  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多种多样,有转让、租赁、转包等多种形式,目前,这些方式既没有按土地流转的规范程序操作,也没有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监督实施,导致土地流转运作不规范、无人管理。

  2.农村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方式五花八门,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有的甚至什么也没有,即使签订流转合同,合同也不够规范,有关合同条款标的物不够明确,约束力不强,易引起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3.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多:(1)农民固有的“恋地”情结很难消除。有的农民长期在外务工经商,宁愿送人代耕、抛荒或种应付田,也不愿把土地流转给别人,认为土地是自己的**子,害怕流转后掉了自己的饭碗等;(2)少数农户已在非农产业找到了自己的谋生门路,不愿再承包土地,转移不出去,退还集体因税费原因和土地太分散,集体不愿接受等。

  4.不规范流转易引发承包合同纠纷。目前主要有两种情况:(1)承包户长期外出务工,将土地转包给本村社以外的农户耕种,而引起本村社农户不满,产生流转合同纠纷;(2)有的农户全家外迁进城定居,并将房子卖给乡外的农户后,购房方受让该农户的土地进行耕种。购方通过不完全正规渠道又将户口迁移至该村组,引起当地农户意见,认为该农户占有了本村组的耕地资源,让等轮候缺承包土地的本社人口失去了一次机会。同时认为这种整户转让的土地比实际丈量划地的面积多,迁入农户占了便利,存在纠纷的隐患。

  (三)土地经营中的问题

  1.土地经营缺乏新颖性,传统农业观念仍然普遍。

  我县自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来,通过土地流转出现了一些种养殖业大户,如人和镇的苗圃场,水口乡的大棚蔬菜,莲花乡的早熟桃园等等,形成了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土地经营效益好。但绝大部分农村农业结构调整不明显,传统农业仍占主要地位,对所经营的土地缺乏积极性,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下降,对土地投入少,掠夺性经营较普遍。

  2.土地经营缺乏科技手段和未向种田能手集中。

  农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土地由在家的妇女、老人、儿童种植,由于劳力的缺乏和科学种田知识的欠缺,造成土地粗放经营,而农村信息不灵,也使农民的种植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农产品卖难,也不同程度损伤了农民经营土地的积极性。

  (四)承包合同管理中的问题

  1.乡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名存实忘,由于乡镇农经站并入农业服务中心后,乡镇农经职能弱化,乡镇党委**没有落实工作经费和指派专人负责,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及土地流转的指导缺乏。

  2.县里没有建立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仲裁机构,对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解决手段缺乏。

  3.全县缺乏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样式,不规范的合同因条款不齐易造成伤农事件和合同纠纷。

  三、建议

  (一)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贯彻。

  《农村土地承包法》是一部关系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重要法律,认真学*施行这部法律,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各地在宣传的同时,必须结合实际,进一步稳定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护和发展农民的根本利益。

  (二)建立健全各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及土地流转管理指导机构。

  乡镇应尽快建立健全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和土地流转管理指导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

  责本乡镇的承包合同的鉴证、《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法》的监督实施以及农村土地纠纷的调解。同时,承包合同管理机构要建立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文本,审查鉴证合同内容,妥善保管好各种合同档案和调解协议书。

  (三)尽快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中,大多数乡镇按照要求,早已完成此项工作,但少数地方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着没签土地承包合同和没颁发土地承包经营证书的现象,因此,这些乡镇应尽快完成此项工作,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土地使用权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土地使用权流转必须在坚持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前提下,严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严格掌握政策界限,不能放任自流,乡镇**要加强引导,不得用过硬的行政干预,强迫流转,切实维护效益与公*的原则,确保土地使用权流转规范、有序进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申报、登记、鉴证制度。

  进行土地流转时转入方和转出方应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村委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后,报乡镇承包合同管理机构登记。村委会应督促和指导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并报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土地流转合同应按统一的格式,如果发生合同纠纷,村委会和承包合同管理机构要及时调解。

  (六)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金制度。

  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后,业主每年应交纳一定数量的风险保证金,以防范业主因经营困难等原因无法履约的情况发生。如合同到期无纠纷发生,风险保证金如数退回。

  (七)建立县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仲裁机构。

  依托县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建立县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仲裁机构,依法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进行调解和仲裁。

  (八)积极鼓励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流转,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

  各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应积极鼓励多样化的流转形式,积极引导多元化的流转主体参与,努力探XX县、乡、村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介机构及土地信托服务中心(服务站),加速土地流转,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

  (九)为切实搞好全县《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贯彻,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经验和办法,建议县里搞一个乡镇的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及土地流转管理的试点。试点内容包括:

  1.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使之家喻户晓;

  2.建立健全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

  3.成立乡镇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指导办公室;

  4.健全土地二轮承包档案资料;

  5.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程序及手续;

  6.统一土地经营流转合同文本;

  7.探索引导农户搞好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办法;

  8.探索加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办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9.探索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及土地信托服务中心,加速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

  10.通过试点出台全县土地流转指导管理办法,推动全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为了解当前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态势,掌握农村基层组织的基本情况,以便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和农业生产发展工作,本人以所驻的石浦镇坦塘村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关系为切入点开展了调查。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应当说,当前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从有利因素看:一是适宜开展大面积的土地开发项目,发展规模农业。由于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减少,大批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许多外出经商务工户把全家的承包地、自留地都出租给同村农户,因此,使农村中部分有能力也有发展农业规模生产意向的农民有了一个机会。如本村葡萄种植大户李善泽,在本村租种7亩,还在邻村租种12亩,成为象山的葡萄种植大户。

  二是有助于扩大城乡交流,减少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但是由于历史的和教育上的原因,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生活方式还比较落后,科技水*也相对较低。通过广大劳动力外出经商务工,带回的不仅仅是金钱,更为重要的是带回了城市的集体合作思想、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缺乏农业技术人员的问题更加突出。可以说,坦塘村绝大多数外出农业劳动力并不是靠种地养活不了全家才外出经商打工的,他们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才弃地而去的。而这部分人中绝大多数恰恰是原来村中种植业的骨干。如村民洪昌根,务农二十几年,当生产队长也有十几年了,对种植业特别是柑桔种植相当在行,今年8月全脱产去上海务工。据他说,种一亩西瓜要先后投入*百元,辛辛苦苦管理三个月,最多能赚一二百元,还要“靠天吃饭”,收入没有保证。而每天做做短工也有30-50元一天,做一个星期就比种三个月地收入高。

  二是部分土地出现抛荒现象。有些农户三家三口、四口外出务工,承包地未能转包,无人料理,致使出现抛荒现象。许多柑桔任由自生自灭,使柑桔树生产力逐年下降。

  三是投入农业再生产资金减少,效益农业发展缓慢。目前坦塘农业生产中除水产养殖业投入资金在增加以外,其余种植业资金投入仅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农民把外出务工的收入主要用于住宅改造和子女教育方面,对发展效益农业、改良种植品种的兴趣不大。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基层组织建设的'影响

  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却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是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农村缺少合适的干部人选。因为农业种养殖生产无法获得较高的收益,绝大多数懂经营、有致富思路和开拓精神的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经商务工。和当前许多农村一样,坦塘村常住人口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目前,坦塘村共有党员17人,除了3位年老的以外,其余14人中有9人外出经商务工,而且均是党员中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30岁以下青年大部分长年在外,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干部难度较大。

  二是党员干部在村时间减少,降低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由于党员干部大量外出经商务工,住村时间短了,他们与村民接触的时间相对少了,也较少参与村务事务,与群众感情也就相应地疏远了,因此在村民中也不一定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在坦塘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完全落在村支书和村主任身上,一旦他们退职,就无合适人选顶替。

  三是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度增加。大量劳动力特别是党员干部的转移,使镇乡党委不能及时掌握农村基层党员的动向,缺乏对农村基层党员管理监督的有效手段。由于广大党员的流动性,镇乡党委和村党组织难以集中人员进行统一宣传教育,使*年来农村党员的学*教育几乎是个空白。

  三、应对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一是加快中心城镇和次中心城镇的建设,尽量就*转化劳动力。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效益的相对下降,产生的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需要选择新的就业门路。结合我县广大中心镇周边农村实际,要加快中心城镇和次中心城镇的建设,扩大城镇人口容量,扩大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就业机会。就*就地转化农村劳动力,还可以减少农民外出费用,减轻农民负担,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拉动农村与城镇的一体化发展步伐。

  二是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和引导有资金、有技术、懂经营的农民发展规模农业。鼓励致富了的外出经商务工农民进城居住,提高农村人均耕地面积。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完全分离,方便外出经商务工的农户将自有土地长期转包给其他农户,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和规模效益。

  三是开发农业合作项目,增加与外地的农业交流,开拓农民眼界,鼓励年青人回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鼓励外出农民来象山投资发展农业生产,这样使本地农民直接地了解当前农业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改变年青人对农业生产“睛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偏面看法,树立农业产业思想,引导年青人回乡从事农业生产。

  四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为契机,广泛深入地对农村基层党员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要加强对党员管理,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明确各地各部门的管理职责,使党员走到哪里都有组织的关心帮助和管理监督。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党员进行党性、党风教育,提高村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自07年始,为迎接08奥运,国家决定实施“秸秆还田”政策。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农村的秸秆焚烧现象依然严重。现针对此现象调查部分燃烧秸秆农民的看法,得出农民燃烧秸秆原因如下:

  1、 由于农作物刚收割完毕,农民就得进行下一季度的农作物播

  种,而秸秆还田后,短期内秸秆仍未腐烂,这样阻碍了农作物的'发芽,降低了农作物的出芽率,导致下季收成降低。

  2、 如将秸秆收起聚集起来,大量秸秆根本无处存放,而且聚集起来对农民也毫无用处。

  3、 部分农民家的农田较多,如将秸秆聚集,耗时耗力,可能会耽误下一季度农作物的出芽、结果等。

  4、 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农民一直认为烧了秸秆最多就是被抓或罚款,而焚烧秸秆的往往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已经年过半百,对他们来说,坐牢已对他们毫无伤害。

  5、 缺乏知识。文化水*相对较高的人都知道秸秆中存在许多能量,但农民认为他们已经没用了,除了烧,没有更好的办法。有的农民知道沼气,但在他们眼里,沼气工程是一项极耗资的工程,况且由于农民知识的缺乏,管理也存在问题。

  6、 宣传不到位。一般宣传只是在镇上挂几个条幅,然后在即将收割农作物时宣传如焚烧秸秆就坐牢或罚款,农民并没有真正了解焚烧秸秆的危害。

  7、 部分农民将秸秆倾倒河中,导致河水变脏变臭,夏季还会堵塞河道,导致种下的水稻得不到及时灌溉。

  对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来说,如果仍然不解决秸秆问题,那将是对能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而焚烧秸秆既是能源浪费,更是环境污染。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大宣传。在农闲时期加强秸秆焚烧的宣传,特别是沼气工程的宣传。

  2、 发动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多开几次党员干部大会,宣传秸秆焚烧危害,希望他们能起带头作用。

  3、 药物烂草。将烂草药免费发放农民手中,将秸秆直接烂于农田中。

  环境保护需要每一个人的支持,希望本报告对秸秆焚烧现象有所扼制。

  为推进我县农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县**研讨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有关部分首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于本月16、日赴三县就农业产业化、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调查学*。实地观赏了涿鹿县矾山镇新民居建设、万全安家堡规划养殖小区、崇礼设备蔬菜基地等个点。经过现场看点、听取状况引见,三县立足县情、发扬优势、科学经营、强力推进的工作姿势以及比学赶超的工作气氛给我们留下了深入印象。在感触三县农业乡村经济迅猛发展的还,我们也看到了本身存在的差距,震动很大。

  一、三县首要做法和经历

  (一)抓特征,县**打造优势产业带。三县都把特征优势产业作为培强农业、发展乡村的重中之重,规划扩张力度大,典型培养条理高,促农增见效果好。涿鹿县依照区域化结构、产业化运营、专业化生产的思绪,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杏扁栽种、奶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并将设备蔬菜、张杂谷子栽种作为后续产业着力培强。特别是,该县建成个葡萄栽种专业乡镇、个专业村、带动万农户从事葡萄栽种,发展栽种面积万亩,年产葡萄*亿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定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产业化运营率到达%以上。万全县充分审阅本身前提,经过扩展种养规划、盘活闲置资产、统一托付治理、农民入股分红等有用办法,配以完善的治理体制,逐渐构成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栽种加工、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以暖棚养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和以果蔬为主的栽种加工四大特征主导产业。该县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先后荣获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和中国燕麦之乡称号,年农大家均纯收入完成元。崇礼县根据地舆、天气等天然资源优势,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备建设,经过规范化服务和新种类、新技能的推行,着力发展设备蔬菜,率领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发展设备蔬菜面积万亩,以崇礼蔬菜为主体的坝上蔬菜享誉京津及周边市场,年销售蔬菜万吨,完成产值亿元。

  (二)抓机制,县乡村合力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新民居建设是改善乡村生活情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具体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主要战略意义。涿鹿县从年开展新民居建设以来,各项目标延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该县共有个村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重点打造了矾山镇东关村和涿鹿镇清宁堡村两个环首都新民居精品示范点。该县在新民居建设进程中,一是严厉土地政策,一直依照县域镇村空间结构规划、新一轮土地应用总体规划,充分寻求农民志愿,合规有序开展施行;二是搞好结对帮扶,坚持+++的帮扶工作机制(每个示范村由一名县指导、一个县直部分、一个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名帮扶工作队员一起帮扶),协助示范村建班子、做规划、定政策、引项目,保证新民居建设强势推进;三是增强资金治理,执行专帐核算、专人治理、专款专用,保证悉数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各级财务奖补资金和包村帮扶资金悉数用于示范村配套设备、公共服务设备、乡村建设规划、土地整治及坚苦户建房借款贴息,三措并举,为该县新民居建设供应了有力支持。

  (三)抓服务,夯实农业乡村发展基本农业乡村发展迅速,服务到位必不成少。三县在推进农业乡村经济继续发展进程中,立足分歧角度,采取分歧方式进行扶持协助,塑造了一批全县、甚至全市农业亮点。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县县**和相关部分翻开思绪出政策,拓宽渠道筹资金,努力协助处理发展中碰到的坚苦,为农业良性发展奠基了坚实基本。涿鹿县经过协调农行、信誉社等金融部分对农业发展赐与信贷支持,特别是在农户小额信贷、中长期借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户每年供应-万元小额借款,必然水*上破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万全县财务每年安排不低于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并对企业技改扩模赐与借款贴息,对土地依法流转并用于发展设备农业的农户及市场主体赐与补助,极大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构成了一批产业龙头和国家、省、市级名牌产物。崇礼县出台了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安排设备蔬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设备蔬菜借款贴息、新建大棚膜下滴灌、打井配电、三膜掩盖、规范化技能推行和农民专业协作社补助。县县**协调农行、信誉社为农户新建大棚供应借款,每新建亩大棚,可借款元,财务贴息元,配套滴灌主管道补助元,打井配电补助%;每个示范村专业协作社补助万元,从基本上保证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产业龙头带动。三县在努力发展产业的还,积极奔波市场,鼓舞和指导农民成立产业龙头,扛起致富大旗。涿鹿县坚持群众主体,组织先行的准则,依照一村一社、一社五化(组织运转规范化、生产技能规范化、运营销售品牌化、社员技艺职业化、产物质量安全化)要求,坚持专合组织家;并依据产业发展*况,在强大现有龙头企业基本上,发展了佳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金农集团等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加强了带动才能。据调查,该县家产业龙头共带动万农户完成增收亿元。万全县采取协作社(企业)+基地+农户运营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家,成立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家,经过培树典型、示范带动,构成对主导产业的强势拉动。崇礼县围绕主导产业,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使崇礼县特种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家龙头企业发展成为集新种类和新技能引进、推行,农产物产、加、销为一体的领军企业,在此基本上,合时组建蔬菜协会(协作社),对蔬菜销售渠道、恒温设备、品牌、生意人等资源有用整合,规范治理,成为全国最大的越夏彩椒生产基地和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

  三是提高土地流转实效。要完成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必需改动过去涣散的运营形式,完成土地集中、规划种养。为此,涿鹿县积极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采取租赁、交换、转包、让渡等方法,托付协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该县指导洪大有机蔬菜协作社租赁土地亩建设日光温室,指导黑山寺乡、东小庄镇农民经过土地交换方式,流转土地余亩发展设备蔬菜,经济效益完成翻番。万全县具体增强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本能机能,规范流转合同,并坚持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准则,客观评价大户、协作社、企业的资信状况,经过土地承包运营权入股,坚持股份制协作组织,加以县**科学指导协调,最后在各市场主体之间完成土地流转,完成了各方效益的最大化和产业发展的久远化。

  二、几点启迪经过对三县调查学*,我们以为,这种高起点、高规范的农业乡村发展形式,恰是我们要学*借鉴之处。

  第一,改变观念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永久主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水*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必需把推进思想**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用工业化的思想指导农业,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加速农业工业化历程。

  第二,创新科技是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持。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同万全、涿鹿县比较,我县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奉献率低,致使产业规范化水*不高。我们必需全方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使新技能浸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科技创新使用推进农业生产。

  第三,健全市场是促进产物销售的关键环节。市场系统是农业赖以发展的载体。我县农业市场还处于低程度发展阶段。我们必需依照大流通、大市场要求,重点扩建和新建一批设备完全、功能完善、辐射才能强的农副产物专业市场,促进农产物的区域化生产和规划化销售。

  第四,培强龙头是完成农民共富的有用路子。产业龙头是率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必需把产业龙头作为完成农民共富的强力引擎,把发扬好引领效果作为率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用路子。

  三、对我县农业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学*借鉴三县经历,最主要的是做好与赤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上完成改变,在蔬菜、畜牧、林果的规范化生产及乡村新民居建设等方面获得打破。

  (一)坚持发展第一,做强主导产业。三县农业乡村发展的实践证实,要想完成农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选择一到几个合适当地实践的主导产业,制订可行的施行方案,常抓不懈。就我县而言,要借助环首都扶贫开发和绿色经济圈建设有利机遇,积极跑部进省,争夺扶持,使蔬菜、畜牧、林果业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全市、全省有位次的大产业。把培植农产物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发展规划农业的关键行动来抓,增强指导,建管并举,并选准二商、战友公司,在发展初级种养的基本上,购进加工设备,引进先进工艺流程,以大带小,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北方主要的蔬菜、畜牧产物生产加工基地。

  (二)坚持龙头带动,抓好规范化生产。把加速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运营的中心,围绕蔬菜、畜牧产业,大力扶持和培养一批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才能强的主干企业,提高农产物附加值。指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领先执行规范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产物。加速建设农副产物、活畜买卖中心,扩建乡镇农贸市场,构建多条理、多功能、多类型的市场系统。

  (三)盘活闲置资源,做好土地流转。可以借鉴万全县经历,发扬村两委效果,指导农民一起参加。应用龙头企业+农户形式,鼓舞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使土地集中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或协作社手中,不必投工投劳就可以取得比土地产出更高的净收入。这样既有利于龙头企业完成集约化、规划化运营,添加单产,也能让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解脱土地约束、安心外出务工,还能让不肯外出的农民经过在企业从事劳动添加收入。这是一个符合实践、可以完成的多赢形式,该当大力推行。

  (四)营建优越情况,保证良性发展。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县**在技能推行、品牌创立、营销开辟、查验监测等方面添加扶持资金,着力抓好蔬菜基地的沟、渠、路等基本设备建设,提高生产才能。协调涉农金融机构,探究信誉担保机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和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及农产物营销、加工的借款力度,降低借款门槛,简化借款手续,加强农户、业主、协作社的抗风险才能、自我造血才能和市场竞争才能。二是简化审批手续。经乡村赞同,本村村民可以自立调地,须由县农牧局立案;其他组织和个人建设种养基地的,县农牧局审批后,由国土局立案。农产物加工企业用地,土地出让金除上级收缴和赔偿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费用外,当地留成局部按规范的下限征收。设备棚室、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备等用地一概视为设备农业用地,不收取任何费用。还,在信息服务、税收优惠等方面为企业发明优越情况。

  **市根据《**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省人民**令第374号)、《**省人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发〔20xx〕18号)和《**省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实施办法(试行)》(**民政规〔20xx〕1号)文件精神,制定并实施了《**市农村低保按标施保工作》、《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核算制度》,扎实开展农村低保按标施保工作,现就有关问题作如下思考。

  一、基本情况

  从20xx年1月至9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低保按标施保和城乡专项整治工作,对低保人员家庭的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实际财产及低保金发放情况进行全面复核,截止9月底,核查农村低保25113户29843人,动态净退出17200户20755人。对于应保未保新增户一一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层层审核,严格依照五个必须、九个不准甄别对象,按程序办理。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对农村低保按标施保工作非常重视,农村低保按标施保工作分别经过市**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研究,以两办的文件下发,成立了市委副****任组长,市**副****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要求由镇(办、处、区)党委**任组长,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完成。二是积极组织动员。5月4召开了全市农村低保按标施保动员会,7月7日召开城乡低保等惠民政策专项整治动员会,全市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20个镇(办、处、区)党委**、分管领导及民政办主任参加,积极配合支持共同参与。三是加强督办检查。成立由市委**督查室、纪检、财政、民政等组成的督办检查工作小组,并在5月-9月对全市农村低保按标施保工作进行督办检查,对督办期间发现问题,及时与镇(办、处、区)主要领导、民政分管领导及民政办主任进行沟通、整改,上下一体,合力做好低保专项整治工作。市民政局组建10个工作专班定期对联系镇(办、处、区)检查指导,积极帮助召开启动会,协助基层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四是组织保障得力。20个镇(办、处、区)制定了农村低保按标施保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建立驻点干部包干责任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运作机制,从组织上保证按标施保工作的实施。

  (二)严格政策,强化宣传。针对农村低保难以甄别,我们印制发放了3万份《致农村低保对象的一封信》给低保对象,对于应该纳入的和退出的对象做了详细分类,让低保对象对照五个必须、九个不准衡量自身是否保障对象或清退对象,且在主要街道、村(社区)张贴农村低保按标施保政策标语,以镇(办、处、区)为单位举办现场会与培训班,广泛宣传低保等惠民政策。另一方面,基层**利用媒体、报刊、网站、标语宣传低保动态管理做法,加强低保信息*台建设,力求政策执行与操作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

  (三)查找原因,突出重点。对按标施保工作中发现的各类情况和突出问题,按照家庭收入超过低保标准,家庭拥有汽车、非移民搬迁拥有两套(含两套)以上房产的、有退休金等家庭,死亡和外迁注销等类别,进行认真梳理和分类,在摸准底数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全面进行清理,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同时,认真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总结经验教训,增强整改落实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监督,严格把关。20个镇(办、处、区)及时做好整治工作基础信息采集、录入,认真整理汇总,实行村、镇、市三级核定,并在按标施保和专项整治过程中指定专人负责信访、设置举报电话,及时解决按标施保实施过程中纠纷和矛盾,确保无漏报与错报现象,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和骗取低保救助资金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做到一户一卡,每月资金按时到账,确保符合条件低保对象基本生活保障。

  (五)完善政策,确保成效。对于群众争着吃低保、要低保现象的`原因是想享受医疗救助等优惠政策的根源后,我们积极完善社会救助相关政策。一是积极探索做好救急难的试点工作,加大临时救助资金投入力度。20xx年从以前30万元临时救助款增加到100万元下拨到镇(办、处、区)用作临时救助、救急难,对于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或者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解决群众特殊困难,减轻专项整治的工作压力。二是加快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办法》,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将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低收入救助对象、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纳入救助范围,解决群众只有吃低保才能解决困难的思想偏差问题,转变基层对低保指标的错误认识。

  (六)坚持标准,抓常管长。城乡低保涉及面广、任务重、群众期盼性高、风险大,层层把好程序关、理顺低保管理环节,是保证国家惠农济困政策落实的关键。一是按政策施保。低保政策的核心是以户籍、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确定对象。只要符合条件的,都可以申请低保,不能以某一群体来划线划档,不能将低保政策与其他政策捆绑执行。二是按标准施保。7月**市人民**公布了城乡低保保障标准,要按照标准把对象审批准。通过开展低保专项整治,要做到让低保制度正本清源,把该保障的对象搞准。三是按收入施保。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我们研究制定了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核算的评估标准,收入核算评估标准确定了,按家庭收入与保障标准的差额核定低保对象及保障补助。四是按程序施保。严格规范低保操作程序,做到入户调查核实收入、民主评议公*公正、公开公示高度透明,审核审批程序到位。

  三、存在的问题

  **市属于**山区贫困县市,由于南水北调移民面大,群众收入来源少、不稳定、变数大等原因,存在信息*台未互通收入核定不准确、基层力量薄弱动态管理不及时、政策宣传不够群众认识有偏差和管理手段落后低保对象核定不准确等问题。

  (一)农村低保对象的界定仍然难以规范。一是家庭收入难以核实。农村居民收人有其自身特点,使得在收入界定上存在一定困难,对收入缺乏有效的审核手段,农村居民收入中农作物等实物收入占相当比重,在价值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造成对隐性就业、隐性收入难以核实。二是家庭成员难以界定。特别是农村,往往只把儿子作为赡养义务人,把有赡养能力的女儿(特别是出嫁)、(外)孙子女这类人员不计算为赡养义务人,采取人户分离的办法,把有赡养义务的子女有意分开来申请低保,把法律规定应该承担的赡养义务推向**。

  (二)基层工作人员力量薄弱,核查工作难度大。在工作中,农村低保对象则由于人数多,地点分散,且交通不便,仅新增对象入户调查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保证,更谈不上每半年还进行一次的低保对象复查,这样的工作量已经是超负荷运转。同时,随着国家越来越关注民生,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以及其他配套社会救助等工作在数量和难度继续增加。原有力量显然不能适应现有工作需要,造成了不能及时掌握城乡低保家庭成员就业、收入变化情况,形成低保待遇的常规化、工资化、终身化的现象。在农村低保按标施保和专项整治过程中,因工作力量薄弱,大批低保对象取消,存在一刀切现象。

  (三)群众在思想上仍然存在偏差。一是群众对低保政策依然认识不够。很多群众仍然会因病、因残和年龄大等原因要求低保,而不考虑低保条件,形成**和缠访现象。二是仍然存在攀比现象。有些人没有吃透低保政策,对自己家庭生活状况缺乏正确估价,盲目的认为别人能享受低保待遇自己也能享受,要求纳入低保或者要求提高标准,若没达到目的,则认为不公*,进而到上级部门**。三是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不高,道德修养低下,相互嫉妒、嫉恨思想较严重。按标施保工作评议过程中存在越贫越评不上、家族式拉票、相互选,把公*公正民主评议活动变成村民间拉关系评选活动,存在被评议通过的对象不一定完全符合低保条件。四是群众对低保判定标准有个体化差异化。评议中出现分歧,意见不一致。有很多人评议时认为自己或家族没享受低保,其他家庭也不能享受,非心目中对象评议上低保,有人举报**吵闹指责某某不该享受低保,恶意蓄势带来不稳定,影响低保政策执行。

  (四)信息化程度不高,工作手段落后。我市虽然成立了居民家庭信息核对中心,制定了《**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暂行办法》,工作人员也已到位,信息核对运行不畅,社会救助与**、人社、工商、卫生、住建等部门网络共享信息*台还未互通,对低保对象的家庭变动状况不能准确掌握,形成城乡低保核定存在三难。即低保家庭收入界定难、家庭情况调查难、低保对象清退难。

  四、建议

  农村低保重点在强化日常监督核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实现应保尽保、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建议强化措施,狠抓政策落实,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切身利益。

  (一)加大农村低保制度宣传力度。一是不断加大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引导。采取会议、广播、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灵活有效的宣传,将农村低保制度本质及内涵层层宣传落实到乡镇村组、社区,确保低保政策宣传面达100%,切实把党和**对农村困难群众的关怀宣传到位,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农村低保救助意义,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推进各项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大力弘扬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赡养老人看作每个人的一件善事、大事实践。三是加强低保公示制。加强公示制,低保对象实行常年公示,增强农村低保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定期清查低保中的边缘户,随时减退条件好转家庭人员,加大社会各界对农村低保工作的监督力度。

  (二)理性甄别农村低保对象。甄别农村低保对象不限于其表面现象。实事求是调查了解全家、子女家庭收入财产情况,衡量是否属于保障对象。部分农村居民房屋陈旧,家徒四壁,表面现象符合低保条件,实际子女在城区买房买车的,做生意,有固定工作等,老人因不*惯城市生活或不愿跟子女生活留在农村,这种叫隐形富裕家庭,按照家庭整体实际情况,子女有赡养能力,有责任有义务照顾好老人,不符合低保条件。

  (三)聘请低保监督员,多方参与监督农村低保政策实施。一是乡镇聘请低保监督员。乡镇、村(社区)民政工作人员少事情多,一人多岗,无法全部精力投入到民政工作,对详实做好新申请家庭入户调查和老户核查有一定困难。以钱养事聘请民政工作人员,无资金渠道。建议聘请有责任人心、正义感的群众或乡镇干部职工为低保监督员,参加低保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在开会发言上对低保家庭收入、财产情况是否纳入保障范围提出意见。二是市县级民政部门聘请低保监督员。*年来,多部门关注低保政策实施,建议聘请人大、**、纪委、审计、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为低保监督员,参与低保审批会议,多方参与监督低保政策实施,彰显社会救助公*性。

  (四)规范农村低保办理程序,做到应保尽保。规范农村低保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查、公示环节,农村低保填写规范格式申请,写明子女身份信息、家庭收入、财产情况;做好申请家庭入户调查,实事求是填报入户调查表;组织好民主评议会,做到公正、公*,首先宣讲政策,一一介绍申请家庭情况,确保低保对象准确,拟纳入低保对象必须村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无异议上报乡镇审查,审查通过后上报民政部门审批。民政部门按30%入户抽查,将符合条件按程序纳入,对于享受低保家庭进行长期公示。

  (五)加快建立居民家庭信息核对*台。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通过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管理*台,整合民政、**、人社、工商、税务等**部门和单位数据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完成对申请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自动比对,确保数据信息科学准确。该机制核对的主要内容包括核对申请社会救助对象的家庭人口、户籍情况和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等与救助工作相关的信息。准确核准申请社会救助家庭的经济状况,准确甄别农村低保对象,杜绝骗保人情保关系保等农村低保问题发生。从而提升城乡低保管理能力和水*,提高低保对象的精准率。

  一、村情介绍

  七里桥镇观音堂村位于湖南省祁阳县城浯溪镇东南方向,距县城仅3。5公里,3路公交车从县城直达七里桥镇上,该村紧邻镇**,离七里桥镇街道不足500米,祁羊公路(县道)穿村而过,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是镇里重点发展的6个行政村之一;全村现建有3公里多的通村联户水泥路,实现了对全村各组的覆盖,通户率达95%;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308户,共1125人,其中党员35人;全村地势较为*缓,有多座100—300米的小山,山上多种植油茶、柑橘,该村相对本镇其它村来说,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人均占有率较高;全村80%的成年人以在家务农为主,20%的外出经商务工,村里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目前,由于受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该村仅有一家私营锰矿加工冶炼厂,这是村里唯一的吸纳就业和给村里创收的经济实体。20xx年,七里桥镇党委、镇**研究决定动员全镇力量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县里也给予土地、财税、融资等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镇财政还拿出一部财力鼓励作为招商引资杰出单位和个人,目前。该镇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协议金额已过千万,种植漆树的投资项目已经在该镇乌山冲村破土动工。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该镇其他一些行政村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瓶颈,以下几点是在调查观音堂村中发现的问题:

  二、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乏力。观音堂村全村90%左右的农户增收渠道主要靠务工、养殖和种粮三种方式,少数人通过经商发家致富,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稳定并逐渐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资、饲料价格等大幅上涨,增加了种养殖业的生产成本,制约了规模化产业的形成,同时受疫病、市场风险等的不利影响,抵销了农作物丰产带来的增收效应,农民的种养信心依然有较大上升的空间。据村里会计苏祥发反映,当地20xx年尿素价格上涨到了每吨1850元左右,其它需求量大的.化肥价格也继续保持高位,农膜中地膜价格每公斤13元左右,农资价格较去年增幅达20%左右,虽说有一些补贴,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因素。二是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较高。由于受资金、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预期收益的不乐观的影响,当地农民普遍采用传统耕作模式以降低成本。据调查,每亩田从种到收的购选种子、抽水费、播栽人力、田间管理、收割等花费不低于500元,按最好年景每亩田一季产稻谷550公斤每公斤1。8—2。1元的收购价测算,除去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本,每亩只有300—500元的纯收入,如果加上种第二季440公斤左右的亩产量,每亩可以再增加300—400元的纯收入,那么一年好的年景中每亩的纯收入在700—900元左右,*均每户以5亩田来算,一户每年从种植水稻的角度来说,可以有3500—4500元的纯收入,这与一个中青年熟练农民工一年在外务工所得的*均年收入8000—10000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且这还需要很多有利条件的支撑才能实现。在此基础上,农户想继续保持增收就显得异常困难,这是为什么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一个有力体现,也是为什么青壮年农民更愿意外出务工而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以及劳动力缺乏等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农户增收长效机制不健全,这是一个亟需各级党委和**高度重视的问题,有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性问题。

  二是农业基本设施投入不足。该村现有的水库、水渠、提灌站农业基础设施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些年新建较为先进的比较少,这样不仅在总量上与现阶段农村生产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在质量上也不能满足现阶段农村生产生活的需求,目前,我国众多农村的社会矛盾依然比较简单,但在农业生产高峰时期,当地的农业生产设施远不能满足众多农户的生产需求,因此造成了一些影响农户之间产生矛盾的问题,有些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激化,从而影响农村的稳定、发展与和谐。该村作为县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业基础设施在全镇属于上游水*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那些条件较差的村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问题,因为资源的不均衡和分配的不公*,可能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谐的不利因素。对于如何有效改善本村的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村里的"一事一议"制度显得不足,镇里对加快全镇农村基础建设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显得捉襟见肘,想得而做不到。

  三是农产品市场风险较大。*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在全县城镇化和实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有效带动下,为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七里桥镇和该村也出现了"订单农业"这一有效的农业发展模式,现在该镇有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永州七里香米业有限公司、湖南湘妹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它们一直是全县"消耗"水稻的主力军,年加工粮食达几十万吨,它们也在**的扶持和市场的推动下实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收购优质水稻。但该村参加的订单农户不到全村总户数50%,覆盖面较小,大多数农户的生产还处于"单兵

  独将"游离状态,生产效益不明显,制约了规模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户的抗市场风险能力依然不高,在当前粮食收购中买方居于主导地位的局面中处于严重不利地位。

  四是缺乏优质高效产业。该村原本土地气候水利等资源相对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受国家政策支持与扶持力度不大、农民个体自主投入能力弱小、农村信贷规模小等不利因素影响,严重制约了本村种养植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90%以上的农户无力扩大现有种养植业和加工业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管理,大多数农户依然处于"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状态,由于村里没有农业产业化的加工企业,全村基本上都只是向

  本次对调查过程中农民朋友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作了必须的探讨和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1、农田断水频繁,尤其是在干旱季节,更为严重。

  2、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不是很完善,农民的出行很不方便。另外,由于公路等的不完善给当地的经济也带来了必须的影响。

  3、农产品的价格较低,农产品给农民带来的收入甚微。虽然*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有所上扬,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也在不停的上涨,与农业》投资相比,农产品的价格较为低迷,长此以往将对农民不利。关于问题的分析根据当地**的基本状况而言,由于在该地区设立的工厂和企业较少,所以税收来源就不多了,另外又加之中央实施的税费改革,对农业税的免除,**的财政收入就存在必须的问题。农产品的价格持续低迷的问题在全国的范围内都普遍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众多,这势必会导致农产品的供大于求的情形出现,从而出现“谷贱伤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地方**如果采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话,可能性不大,效果可能也不会很明显,毕竟地方**的管辖范围有限,调控潜力也有限。对于贴合实际状况的经济发展之路,有下列几个:花大力气招商引资对那些拥有丰富的资源的地区,农民本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家致富,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无力投资

  而使得资源无法很好的开发,为了很好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招商引资当为首选。

  另外,招商引资的另一个较大的项目是对农产品的生加工等方面。该地区的农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产生多大的附加值,然而,该地的农产品质忧、产量佳,所以如果再对其进行生加工,则会有很大的潜力。**应当制定必须的优惠政策,力争建立几个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民增收注入活力。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为农服务的作用。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并致力于组建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潜力。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然后我们要把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结合起来,用心引导,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要以鼓励引导广大农民开展产销联合,组建多种形式的技术协会、信息协会、流通协会为重点,透过这些市场中介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要适当引导农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尽快调整农产品品质、品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抓好品种、质量的结构调整,使农业由市场决定产量、需求决定品种质量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同时也应当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务必强化市场第一的观念,下大气力研究市场信息、市场动态、市场容量和供求关系,超前预测,科学分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利用时间差、地区差,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扩大农产品集散量。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有特色,才能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新时期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一)抓高效特色种植业。

  (二)抓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一个产业能不能持续持久活力,还得看产品的销路是否畅通。农业产品销售要有超多的农产品经纪人,**要针对本地区的具体状况,培养农产品经纪人,扩大流通渠道。随着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有关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防止恶意哄抬农资物价,使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防患于未然发展农商经济合作社现阶段,土地全部承包到户,在土地不能大规模集约经营的状况下,另辟途径,透过农商合作社,关键要让农民参与和经营,把一个个单一个体有组织的联合起来,使某一特色产品构成规模、在规模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经营,才能尽量降低市场风险,在产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后蔬菜、、生猪、家禽、等都能够透过合作形式构成拳头产品,在市场上占一*之地。只有到达产业化、规模化,才能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品牌农业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另外,在某一产品到达必须规模、知名度后,**要引导树立名优品牌,进行注册保护,以品牌开辟市场、拓展销路。总结农村的繁荣,经济发展刻不容缓。“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增收”,这一重大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也作了超多的工作已改善农民收入。我就本次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所调查的资料作了必须的总结和归纳,然后针对我地的实际状况做出了发展经济的几看法:

  1、花大力气招商引资;

  2、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4、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

  5、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

  6、发展农商经济合作社;期望能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尽一番力!

  这次早已已结束,但它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经济还不够发达,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十分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但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维护正常与否、收费价格是否合理公开,更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为全面掌握目前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行情况,促进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委对全区范围内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供水价格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了我区20xx年10月以来陆续建成投用的66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这66处的设计日供水规模总量为25992立方米,解决和改善了23.8263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工程主要分布在23个建制镇70个行政村(居),其中通过建制镇供水企业扩容扩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个,实现独立供水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2个;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至20xx年12月底共投入建设资金17982万元;工程属国有供水企业管理的有2个,属建制镇供水企业管理的有2个,属于原撤销的乡镇**所在地的供水站(小水厂)管理的有13个,属村集体管理的有40个,属用水协会管理的有7个,属个体管理的有2个。

  从调查的情况看,供水企业管理的饮水工程运行的情况要好于村集体管理的运行情况;供水价格除建制镇供水企业扩网扩容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外,均由管理机构自主定价,供水价格1-4.5元/吨,其中建制镇供水企业扩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水价格2-3.5元/吨,行政村(居)独立供水的安全饮水工程供水价格1-4.5元/吨;取水水源主要来自溪河、水库、泉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制不健全,服务不到位。水价的制定未充分征求广大用户意见,水价制定随意性强,有不管用多少都要加底吨水现象。由于水价偏高,约20%的用户不愿意用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并出现了投诉信访现象。工程没有维修经费和大修基金保障,一旦主要设备损坏,就可能因缺乏资金维修而停止运行。

  (二)水质难以保证。由于受制水工艺水*和缺少必要检测设备的制约,供水质量难以得到真正有效保证,水质只能顺其自然。有时管道维修恢复供水后,因管网高低起伏并距离较长,用水户在放水时有一部分数量较大的管道污水,这部分污水已进入用户水表计量,用户认为这部分污水不应该收费,部分远端用户反映强烈。

  (三)农户普遍用水量少抬高了单位供水成本。由于受农户用水*惯和农村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户用水主要用于做饭、饮用等,或者只在缺水季节才饮用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据调查了解,大多数用户月用水量在4吨左右,这就造成整体用水量少,供水规模不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水费收入难以维持正常运行费用和管理人员工资。

  (四)管网维护投入大。由于受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农户居住分散,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管网分布范围较大,地形复杂,管网的'运行维修难度较大,供水中的跑、冒、滴、漏难以及时发现,造成水损严重,增大了供水成本。

  (五)缺少有经验的工程运行维护人员。目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维护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未经过相应的技能培训,缺乏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基本上不能满足有效运行管理的需要。维修维护水*低、管理方式粗放,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维修困难,就会出现较长时间停水现象。

  三、建议意见

  (一)健全基层管理服务机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投资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应提高群众的参与度。镇、村两级要完善农村饮水工程服务体系建设,镇**主要负责组织领导、协调监管工作,村委会主要抓好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维护工作。行政村独立的饮水安全工程,**开村民代表大会,公开选聘有制水技能、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安全饮水工程运行台账,实行专款专用专管。安全饮水工程的水价、电费、维修费实行公示制度,定期向用户公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在知识经济主导的今天,具备多种知识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严重忽略了学生身体发展,体育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严重遏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正确对待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南康市唐江镇的农村小学,正式调查始于20xx年6月15日,在各个小学发放问卷调查表29份,回收2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内容截止20xx年6月25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和资料,阅读相关论著,参考有关或相*的其他文章和作品多篇,为本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抽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方式,主要了解这些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力量、学校领导是否重视、学生对体育课的期待等情况,为探讨如何改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作好准备。

  二、农村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的观念与重视程度不够

  个别农村小学对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认为体育教学可有可无,有的学校虽做出了相应规定,但教师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监督及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就落入把体育变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认识,使体育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

  (二)缺乏师资力量

  体育教师的队伍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个别小学,学生人数203名,6个教学班(每个年级一个班),按每周每班体育课总数是3节,那么一个星期就有18节,而专职体育教师只有1人(每人每周3节体育课),兼职老师5人,这样一来体育教师精力有限,使体育课“放羊式”教学成了必然。

  (三)教学内容单调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再加上个别教师能力低下,教师不可能自主地选择健身效果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来安排教学内容,这就促使现行的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选择性小的弊端。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课的游戏流于形式,内容过于单调,过于竞技化,课的内容常出现机械、重复的现象,创新意识不够。

  (四)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教育实行“一费制”后,学校教育经费本来就少,投入到体育中的经费更少了。场地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及器材的有效利用。

  三、解决对策

  (一)领导的观念转变与重视程度

  要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改变以“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三维”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改变传统“三基”教学及“三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大胆创新、开拓、拓展体育教学,始终围绕着“健康第一”,围绕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设计一堂课,即要注意他们运动技能的掌握,更要注意他们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

  (二)配齐配强师资

  学校要逐步配备具有体育专业知识的人才,力争使体育教学逐步走上专职化,规范化。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透新的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三)整合场地器材

  除了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我们还应该大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开发与利用,使它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服务。一方面,我们要巧用场地。我们可以通过*整校园来增加活动场地,还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运用校外场地,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另一方面,我们要活用器材。一是因地制宜地自制活动器材,如捡沙袋、滚铁圈等。二是巧用身边现成的废弃物品,如矿泉水瓶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巧妙地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充当活动器材,这不仅弥补了我们体育器材不足的现状,又能激发起学生活动的兴趣。三是对体育器材要合理地重复利用。在教学中要让器材在教学过程中反复运用,让同一个器材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背景:

  现在农村水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且水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由于农村大多数居民都是饮用自然水,这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命安全,并且农村以种植业为主,水质安全也会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而且云阳大多数农村的河流以及小河沟是长江的支流,污染会直接影响长江水质!

  目的:

  1通过调查了解现在农村水污染情况;

  2进一步了解水污染造成的危害;

  3.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各种原因;

  4.向广大村民提建议,向他们宣传水污染的危害,呼吁村民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为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努力!

  调查内容:

  1.实地调查

  我们在云阳县黑马村和云阳泥溪乡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大多数河流、池塘、水库、水沟等都存在不同层度的污染。

  在黑马村我们主要调查了2个大型水库、一家山羊养殖基地以及流向长江的一条溪流。在这中间的一个水库里,我们发现水质污染特别严重,水面漂浮着很多塑料袋以及各种瓜果皮,不时传来一阵恶臭。据了解,这个水库已经废弃没有再使用了,但是这个水库严重影响到了环境。在山羊养殖基地,我们老远就闻到一股膻味,在基地另一端是排出去的废物,我们看到一股夹杂着黑色的水顺着一条小水沟流向了一条小溪流,我们继续顺着一条小溪一路走,发现有些干涸的地方有许多被扔掉的衣服、鞋子甚至还发现了3个农药瓶,还有无数碎的玻璃渣子,但就在小溪的下游修筑有两个居民饮用水池,还有一个大型水库,这个水库为磐石水厂提供水源,这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生命安全水污染指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随着*年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的涌入,开阔了广为农民的视野,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给农村的环境造成了破坏,水源污染显得尤为严重。某地农村污染负荷比重占总污染负荷的30%~40%,农村环境保护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污染负荷占整个污染负荷比重已达30%~40%,部分地区甚至达到70%。以沱江流域为例,农业氨氮排放量大于工业污染排放量,农业排放COD比重也大于城市。

  常见的饮用水水质项目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铅:对肾脏、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对儿童具高毒性,致癌性已被证实 镉:对肾脏有急性之伤害砷:对皮肤、神经系统等造成危害,致癌性已被证实 汞:对人体的伤害极大,伤害主要器官为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硒:高浓度会危害肌肉及神经系统 亚硝酸盐:造成心血管方面疾病,婴儿的影响最为明显(蓝婴症),具致癌性 总三卤甲烷:以氯仿对健康的影响最大,致癌性方面最常发生的是膀光癌 三氯乙烯(有机物):吸入过多会降低中枢神经、心脏功能,长期暴露对肝脏有害 四氯化碳(有机物):对人体健康有广泛影响,具致癌性,对肝脏、肾脏功影响极大.

  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四点:

  1.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畜禽养殖污染面广且量大,污染严重 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且数量较多,大量畜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新的污染源。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畜禽粪便对地表水造成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甚至对大气造成恶臭污染,其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四川作为全国畜牧业大省,畜禽养殖数量居全国之首,但规模化养殖年出栏仅占总出栏数的5.1%。全省畜禽养殖年产生COD390万吨、氨氮79万吨,分别是工业排放量的13倍和38倍,是生活污染排放量的8倍和17倍。因此,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四川农村面源污染的首要污染源。

  2.农用化学物质及其废弃物污染继续加大

  化肥、农药施用强度高,流失量大 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了大面积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已制约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我国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已居世界之首。化肥施用量为4 637万t / a,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施用量达40 t /km2 ,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25 t /km2 的安全上限。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肥料之间结构不合理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造成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甚至导致农田土壤污染。目前,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四川省每年化肥施用量达220万吨,*均每公顷490公斤,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大学生暑期实*报告&调查报告专题实*证明金融专业法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机电专业止化肥对水体污染而设置的每公顷225公斤的标准,也远远高于全国化肥*均使用量每公顷330公斤。

  3.小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加剧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严重,生活垃圾处置系统亟待完善 由于缺乏基本的排水和拉圾清运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大多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村边沟渠和村庄地面,最终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我国污灌面积由1978年的4 000 km2增至20xx年的30 000 km2 ,约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10%。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被占用或毁损的农田为1 300 km2。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每年产生的约为112亿t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 产生的超过2 500 万t / a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四川全省现有6786万农业人口,大多数村镇建在河溪旁,没有建立完整的排放系统;全年产生农村生活垃圾1697万吨,相当部分未经处置,一些地方呈现垃圾“围村、塞河、堵门”之势;全年产生农村生活污水10多亿吨,大多直排河湖。造成污染严重。

  4.乡镇工业污染突出

  农村中一些小型的化工、电镀、造纸等污染严重企业的上马,是造成农村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受利益的驱动,一部分人把一些在市区被明令禁止上马的项目转移到了乡村,这些污染严重的项目要么根本没有污水处理设施,要么有也是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进行运行,小型工矿和乡镇企业为主的经济区域会越来越多。相当一部分属于效益较差、能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并且企业技术含量低,尤以造纸、纺织、煤炭、非金属矿制品、化工及食品加工业为主。其中,造纸业的废水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44.9%。其次,乡镇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环境意识淡薄,整体环境管理水*落后,工业布局不合理。使其环境呈现出脏、乱、差的局面,流经乡镇企业区域的河流水质!

  在泥溪乡街道旁的小河里,我们发现河面上了两边漂浮着很多的生活垃圾,包括泡沫、一次性碗筷、塑料袋、各种食品袋等,其中光是塑料袋就不少于23个,并且只是一段流域,并且河岸两旁泥沙堆积严重,导致河床抬高。

  在一条公路旁的水池里我们发现水面上有被扔掉的牛奶盒,而且还漂浮着一层油状物质,经过询问原来是通过这条路的`一些驾驶员的车漏了油流进去的。

  2.走访调查

  在泥溪乡我们向周围的村民询问了相关问题及情况,其中有些村民向我们反映经常就有建设房子留下的碎屑被卡车运到河边然后直接倾倒在河里,造成河床泥沙堆积,河床抬高,严重影响船舶通行,并且有大部分泥沙被水带到了长江里面,当晴天时候,河里总会散发出一阵恶臭,当下雨河里涨水的时候,泥沙上翻,搅合着垃圾,经常在一些窄的地方堵塞。

  在黑马村我们询问了一位村民,他告诉我们有一个以前用来 10多位村民集体中毒,所幸的是没有人死亡,后来经上面部门调查才知道是因为在上游的一个工厂里铬超标,后来该工厂被下令该造,现在已经撤了这个工厂。并且还向我们讲述了有一个堰塘里的鱼大量死亡,造成的损失约有两万元的事。我们向他询问了原因,他说是水里长了一种叫水葫芦的水藻,使堰塘的水下严重缺氧,我们查询了一下水葫芦,这是一种和外来入侵物种,在我国曾经疯狂繁殖并造成水质被破坏,并且这里经常有农村妇女洗衣,如果用的洗衣粉里含磷的话,造成的水华会更厉害。

  污染源:

  1.居民倾倒的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以及设房屋产生的废物;

  2.工厂产生的未经处理废水;

  3.种植农作物所用农药残留的污染物;

  4.含磷洗衣粉和化肥排入水中造成的水华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

  造成原因:

  1.农村大多数居民由于文化较低,品德素质较为低下,环保意识不高,对于水污染造成的后果不了解,并且对于已造成的污染不采取措施;

  2.没有设立专门的垃圾处理点,都是随便扔掉,对于有毒物质也未经处理;

  3.村里没有专门的水质管理条例和水质污染处理方案;

  4.相关部门没有定期进行水质监测等。

  解决方法:

  1.向村委会反映相关情况,向村里提建议,让他们把村里被污染的水源治理好;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菁选(扩展5)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菁选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5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业,目前在很多乡村仍是一种重体力劳动。当需要重体力劳动者的乡村,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时,老年人——这个体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体,将面临怎样的困难?湖北竹溪县不久前的调查结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久前,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民政局成立20个调查小组,分赴全县各乡村,入户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难”——生活难、看病难、办事难、得到情感慰藉难。

  竹溪县位于鄂西北山区,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由于经济欠发达,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人有4.9万人,其中“空巢老人”1.88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38.39%。

  收入不足——*九成仍须从事农业生产

  100元能干什么?对城里人来说,可能买件衣服都不够,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个月的所有“收入”加起来,也就百元左右。

  调查队员走进水坪镇油坊梁村2组李发普的家。这是一个“冬冷夏热”、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岁的李发普和他84岁的瞎眼老伴生活在这里。虽然有四儿两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难,无力将他们接到身边赡养。“大儿早就下岗了;三儿、四儿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儿老大不小了还娶不上媳妇;两个女儿也嫁在农村,生活比较困难。”老人一脸无奈地说,“只有二儿有工作,条件好点,现在每月给我们50元养老钱。”这50元孝敬钱,加上老两口每人每月55元新农保和45元农村低保,就是他们的所有收入。算下来,每人每月125元。

  李发普夫妇在竹溪县的“空巢老人”中,还算是“富裕户”。调查队员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养老保险金,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从经济上说,竹溪县6200多名鳏寡孤独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对要好。他们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无忧,有的居家养老也享受了国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为困难。

  收入不够靠什么?竹溪1.88万“空巢老人”中,必须从事生产劳动的就有1.68万人,占到*九成。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应进一步调高新农保养老金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解决他们目前的基本生活问题。——调查人员建议

  看病太难——“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难了。而独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导致“看病难”,竹溪是山区,交通不便,更加剧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难”。在大山里,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乡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交通问题不仅加剧看病难,老人们领农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边远地区的“空巢老人”到银行代发点领款,所领资金还不够往来车费。交通条件较好的水坪镇油坊梁村,“空巢老人”到镇里领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车费。

  卫生医疗部门应加强村级医疗网点建设,让“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开展巡诊活动,定期为“空巢老人”检查身体,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提高“空巢老人”医疗费报销比例,减少自费数额,减轻其经济压力;银行代发部门应开展送款上门活动,让行动不便、路途远的“空巢老人”在家领款等。

  子女在外——精神“空巢”最难熬

  竹溪“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水坪镇油坊梁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低的限制,竹溪县绝大多数农村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水坪镇油坊梁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竹溪县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沟通的对象就是村干部。为此,县里要求村干部或老人的亲属与村组签订联系责任书,联系者承诺经常到被联系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访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还应加强老龄服务机构、队伍、项目建设,保障村级老年协会正常运转,逐步培养专业服务人员。同时,逐步开展村级老人活动室、文化图书室、健身运动场所建设,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据市统计局城调队统计,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占到54.0%。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正成为一个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今年,天津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对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的抽样调查,昨天,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老人们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健康医疗情况、住房情况、生活照料情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养老意愿和需求等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32.4%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87.1%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1.8%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4.5%的空巢老人请保姆和计时工来照顾生活。

  以上的数据来自天津市老龄办最新发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调查报告》。此次调查涉及了有关空巢老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从具体的数字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居住方式

  独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占32.4%;老夫妇俩共同居住的有811人,占67.6%。女性空巢老人中独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婚姻状况

  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占68.1%;未婚的有12位,占1.0%;丧偶的有356位,占29.7%;离婚的有15位,占1.3%。1190位空巢老人(有10个空填)中,无子女的老人有35位,而子女最多的有9个,*均有子女2.75个。

  收入情况

  有1045位老人有退休金,占87.1%,每月*均退休金为1649.95元;有30位老人在继续从事有收入的工作,有11位老人享受过社会救助,有192位老人接受过子女(包括孙子女和亲属)的经济帮助,有23位老人有其他一些收入。有595位老人没有任何理财项目,占49.58%。受访老人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

  日常生活

  “能自理,完全可以自己做”的有1065人,占88.8%;“半自理,需要别人帮助”的有112人,占9.3%;“不能自理,完全依靠别人”的.有21人,占1.8%。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呈下降趋势。

  健康情况

  问卷中列举了9种老年慢性病,有173位老人未患有任何一种慢性病,占14.4%;85.6%的老人患有一种或几种老年慢性病。9种老年慢性病,按患病人数多少排列,依次是高血压、心脏病、骨关节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白内障青光眼、老年痴呆和其他病。老年人对于健康状况的自评,认为很好的仅占6.1%。

  就医情况

  (数据为访问前4个月内)有47.6%的老人在访问前看过病,住过院的比例为4.7%,*均看病次数为2.22次,人均医药费1501.82元。以此推算,年*均看病次数约为6.66次,年人均医药费支出为4505.46元。大多数老人感觉看病还是方便的,觉得非常方便的仅有2.7%,方便的有54.3%。83.0%的老人享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余老人享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住房情况

  54.3%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50㎡以下,32.0%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50-80㎡,9.3%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80-100㎡,只有4.2%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100㎡以上。绝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自己住的房子还是比较满意的。

  生活照料

  空巢老人的子女和老人联系,最多的方式是电话,占64.7%,其次为回家探望,占31.0%,其余如短信、书信和网络的比例非常少。每周2-3次去看望老人的占47.8%。子女回家探望老人的频率随老人年龄的增长而增多。80岁以上老人的子女每周2-3次的占到61.54%。仅有26位老人雇保姆,28位老人雇计时工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合计仅占4.5%。

  背景

  本次调查界定的空巢老人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均年满60周岁,且不与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或无子女的老年人家庭。包括夫妻共同居住和单身居住的老年人家庭。调查对象为市内六区的空巢老人家庭,共抽取1200户作为调查样本。受访老人中,60-79岁的中低龄老人占*九成,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所占比重为10.8%。中低龄老人中,以70-74岁老人最多。根据老年人口各年龄组人数,可以计算出空巢老人人口*均年龄为71.97岁。

  在这二十一世纪里,在这经济腾飞的时代中,各国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也不例外。谈谈家庭的存在元素需要什么,首先需要人口才能成为家庭,由于经济发展,必然要有人口迁移、流动等现象,这个家庭就出在分开的局面上,一般由成年人在外地工作,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中等情况,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空巢老人”的出现

  “空巢老人”在词典中解释为子女长大后离开自己或单亲老人的意思。为什么会出现“空巢老人”这个问题。

  第一、直接原因:由于经济的发展,要支撑这个家庭的生活,大多人会去工作来换取支撑这个家的力量,这样必然要有人口迁移流动。

  第二、间接原因: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想独立生活,男子在外组建新家庭,女子出嫁等原因。原因很多,只是对这个问题出现没有什么多大的影响。

  “空巢老人”现在的心理、身体健康、生活等情况值得我们去深思。中国现在老龄化情况十分严重,有几亿人进入老龄化状态,在这老龄化的人口中,有多少位“空巢老人”?老人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没有当年能扛多少斤东西的身躯了,现在正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压迫着他们。

  他们独自呆在家中,独自的生活,心中感到孤独,感到悲伤,想当年把子女拉扯大,现在又不在自己身边,心中又感到焦虑,深怕自己出现了什么事,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每天生活在担惊受怕中。官方调查全国“空巢老人”生活状况: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79。5%靠农副产品与种植水稻。

  “留守儿童”的情况

  俗话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发展靠这些花朵。”但是现在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扰乱社会的秩序。以前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祖国归于我们,我们现在这种状态,能否担起重任。

  现在经济的发展,家中不富裕的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让长辈来监护孩子,但是老年人的知识有限、精力有限,仅仅让学校来管理更是不行,毕竟中国还不算很发达,教育不是那么的先进,教育中存在着漏洞。

  据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显示,进入初中教育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下降,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仅为88%。南方某省调查留守儿童心理情况显示,有40。5%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是被遗弃、受到歧视、不如别人的想法,存在着心理问题。在刑事犯罪事件中,青少年犯罪中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xx年代与子女出生年代相差太远,觉得之间有隔阂,子女新组建的新家庭等情况,让老人自己独处,老人有时觉得自己身体等情况会连累子女,成为他们的负担,种种想法,成为老人心中一道阴影,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留守儿童”心理,自己也是从儿童阶段过来的,自己曾经也是留守儿童,能明白他们的感受,他们也向我诉说过,我对他们感动同情,都是农村孩子,我们成长的却不是一样。他们渴望自己和父母在一起,不管有多少钱,反正觉得和父母在一起就行,他们不愿意被别人说自己被父母遗弃,其他大人也在那开玩笑,你父母在外面给你生弟弟妹妹,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能接受这些话刺激吗?这也看出中国教育问题的存在,也看出中国人的道德。

  结束语

  祖国的历史,是前一辈老去的老人辛苦创造而来。祖国的未来,是晚一辈朝气的青年刻苦建设而来。关注“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同一个祖籍。关心帮助别人,等于在帮助自己,何乐而不为。

  调查时间:20xx-1-13 至 20xx-1-20

  调查对象:桃花坪社区空巢老人

  调查原因:了解空巢老人形成原因及现状

  调查人员:曹凯丽、曹凯伦

  前言:空巢老人这个家庭问题的广泛社会化就会发展成为社会问题,再者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数量快速增长,那么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空巢老人形成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聚彻底改变了我国社会面貌和居民的生活水*,使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面对社会中各种竞争的压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在职的青年人不得不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工作和积极的不断“充电”,这使得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经营自己的家庭,这就造成了一些家庭问题的产生。

  空巢老人现状:

  社区“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水坪镇油坊梁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社区“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社区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沟通的对象就是社区干部。为此,社区里要求社区干部或老人的亲属与社区签订联系责任书,联系者承诺经常到被联系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访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依赖子女、**和社会救济等其他外在因素,老年人经济自主的`能力也随之下降。

  在我们社区,每年有5%的老人获得的赡养费用低于500元,25%的处于500元到1000元之间,65%的老人每年获得的赡养费位于1000至20xx 元之间,有5%的老人每年从子女处获得的赡养费高于20xx元。

  当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时,有65%的受访者表示是依靠老伴照料,有30%的子女会轮流回家照料,有5%的子女不回家,采取请人照顾的方法。在调查中发现,有能力照料生病的老伴的时候,都采用老伴照料的方式。

  有45%的老人主要把照看孙辈作为休闲娱乐方式,认为孙辈是自己的精神寄托,40%的老人选择与人交流、打小牌的方式休闲放松,10%的老人表示自己没有精神慰藉。

  对于现状的建议:

  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水*

  政策上优惠老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福音,年满60岁以后每月至少55元的养老金给空巢老人带来的不止是物质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建议探索其他针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提升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晚年生活。

  建立完备的老人健康档案和医疗救助制度。山区“空巢老人”看病较为困难,建议为“空巢老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进行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疗机构共享,通过上级医疗机构对村级卫生室的指导,针对老人的身体特质尽量以村级照料为主,减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同时避免因老人觉得看病不方便而小病拖成大病的事件发生。

  探索社区照料模式。倡导以家庭照料为主、**照料为辅、社会照料为有益补充的照料模式。生病之后无人照料是“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一大难题,鉴于山区农村山大人稀的现实状况,建议以社区为单位,组建照料老人的小组。在社区内招募热心公益事业的、长年在家的中青年人员组建一支互助组,在*时帮助组内的老人进行买东西、跑腿办事、心理慰藉等服务,在老人生病,子女不能及时回家照料的进行短期护理,对互助组成员则根据日常服务表现和老人们的满意度由子女和相关部门进行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在老年人较为集中的地区或社区增设老年人活动中心,中心设置一些健身器材或是适合老年人观看的音像制品,给老年人提供一个在一起交流的场所,排解一些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而产生的孤寂感。

  加强孝老敬亲的传统思想教育

  强化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教育。从小孩抓起,把孝敬老人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宣讲抓起,多宣讲一些关于家庭赡养的案例,以法律知识约束人;从表扬先进抓起,对孝敬老人的模范要加强宣传,树立榜样,引导人们争相效之;从惩处抓起,对农村极少部分不赡养老人或是虐待老人的现象要坚决查处,给予处罚,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子女加大对父母的关爱

  一是号召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不要所有子女都外出,尽量留一个在家里照顾父母。二是在情感上关注父母、理解父母。子女在外地则要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回家看望父母,尤其是节假日时间,要加强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况。三是积极履行赡养义务。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四是子女尽量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交给空巢的父母照顾,一方面会增加父母的经济、生活压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调整心态,快乐安详过晚年

  一是要正确看待子女“离巢”。子女成年以后离家独立是正常现象,也是社会发展趋势,父母不需为此感到悲伤。二是如果思念子女,可以加强同他们的联系,多沟通交流,达到精神上的认同。三是转移思维重心。“空巢老人”要逐渐转变以子女为重心的精神状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四是保持精神愉悦,老年人操劳了一辈子,晚年正是应该放松的时候,老年人过得轻松也可以给在外的子女以心理安慰。五是正确处理矛盾。对于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泰然处之,如果在教育孙辈的看法上和子女观点不尽相同,也不必过于悲伤。

  总结:

  人人都会老,人人有老时。关注老人、关爱老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否给“空巢老人”提供一个有保障、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关乎着社会和谐、民族尊严,这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破坏了本来其乐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与小孩独守老宅。据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空巢老人”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与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拥有“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来到我们村的村**家里,向他了解我们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他提到我们村部分组地处偏僻,离城镇有一、二公里远,由于老年人行走不便,购物极为不便,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拮拘,生活简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每逢过节,生活水*才有所改善,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90%左右,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养老金等,到医院看病,费用昂贵,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慊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对父母尽孝道观念淡薄,同时自己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由孝道观念淡泊和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心态甚至厌恶老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结婚即分居住,儿女们常常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互相吵架,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觉得自己活在世间,只是在为儿女添麻烦。

  农务活是农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负担,白天干农务活,晚上早早就休息,这样机械般地过日子。其实老人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走访了一些空巢老人,通过走*他们,与他们聊天进而达到调查的目的。在调查中我发现老人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务,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问题是三大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发现绝在多数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由于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外出经常做一些脏、累、危险的工作,老人们还时时背着为子女担心的包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有种田,种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劳累加上情感孤独又添加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情感因素,对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他们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影响对子女侬赖性强,子女不在身边,又很少有娱乐活动,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闲、自怜等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在调查中发现在一对老年夫妇中,如果其中有一个配偶去世,另一个配偶因为悲伤相隔不久相继去世。

  农村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们又舍不得放弃责任田,特别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钱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干起粗重的农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对于丧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问题更突出,无人照顾,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伤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一、调研时间:

  20xx年2月1日—2日

  二、调研地点:

  重庆市XX区

  三、调研目的: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在如今的社会中越发地突出,而他们的生活情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通过调查,我们可以*距离接触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困难,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他们的困难。

  四、调研情况

  1、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增,老人和孩子渐渐成为了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并且*年人群数量还在增加。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严重。

  以前,农村外出务工主要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老人、妇女和孩子看家守地。现在,打工族携妻带子外出渐成趋势,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他们生活上缺乏照料,成为“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由于外出务工的子女们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还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们陷入孤寂之中。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在孤寂与忧郁中度过年年岁岁的老人们,除了未受到他们应该享有的天伦之乐外,就连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至与他们的子女永远的告别。

  2、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老少同堂的温情越来越少。过去在农村经常能看见四世同堂的温情,如今越来越少,甚至连春节时那样的温情也

  越来越少了。据调查,我国农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有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温情何在?“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与失落感,正在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农村“空巢老人”因为传统的分家观念、对于土地的眷恋等等,很少对子女提出太多要求。并且他们还秉持着为了子女,只要自己还能动,就要继续干下去,再苦再累也无怨言。而如今的社会又有几个子女能明白老人们的这份心呢?

  ●子女外出,生活保障困难。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加上我国老年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生病易,看病难。对于每一个人生病都是在所难免的,何况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们。农村空巢老人在家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子女的托付,难免会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时候就算知道自己生病,考虑到各方面也是一拖再拖,以至于病情的加重。好不容易可以去看病了,又被繁杂的手续过程和昂贵的医药费吓得望而却步,对此,空巢老人们也显得很无奈。

  3、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分析

  ●农村老人空巢化是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虽然我国现在在实施计划生育,但我国的人口数量仍然在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也较严重。农村人口*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此外,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而且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也在增多。

  ● 子女们的不尽责使不能老有所养。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仍有许多家庭的子女在生活中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尊老敬老在许多子女身上都得不到体现,相应的意识也很淡薄。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被打乱,严重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

  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保障不到位。

  首先,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其次,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最后,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

  4、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解决措施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①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保证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稳定。②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③加强农村综合服务型养老机构建设,是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一些基本的服务。通过以上种种措施,使得农村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

  ●加强子女尽职尽责意识,提高人们尊老敬老、互帮互助意识 通过媒体对广大人民进行法制道德宣传,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事迹,表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使得更多的子女能够清楚自己的义务,不仅是从经济上慰藉父母,更要从精神上关爱自己的父母,时常和老人们沟通交流,通过关爱关心让老人们不会觉得孤寂和忧虑。

  ●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 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整个社会的关注,并给与相应的帮助,同时,这类问题也应该警醒那些把自家老人置之度外的子女,人生在世,凭自己的良心做事,轮到自己的时候才能够老有所终,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摘要: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路口镇实际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拮据,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与医疗没有保证,情感孤独,缺乏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生活乏味,没有足够的娱乐活动,与邻里关系也时常紧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主要原因;想法与建议

  一、调查概述

  “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行列,(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全国老年人占到人口总数的10%,并将在20xx年达到两亿。)如何安置老年群体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了仔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状况,与老年人和谐相处,我们“爱尚崇阳”实践队将“空巢老人”作为社会实践的调查主题之一。

  本次的调查目的地为湖北崇阳县路口镇。路口镇位于崇阳、通山、赤壁、咸安四县市区交界处,是崇阳县的“东大门”。面积235*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31个村民小组、12个居民小组。截止到20xx年总户数为8962户,其中农业户为8409户,总人口约4万人,农业人口约3.6万人。20xx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00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17%和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80元。

  路口镇区位条件优越。106国道和省道横路线穿境而过,与京广铁路相距35公里,20xx年建成通车的宁樟高速公路贯穿集镇腹地,交通十分便捷,1小时可到达省会武汉。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路口镇地区55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或者子女外出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子女虽与自己居住在同一地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后人照料。调查的题目包括: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方面共计2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200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回收后,我们对问卷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

  走访调查中,我们小组选择了路口镇市老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采访交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老人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通过我们与老年人的交流得知,他们认为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收入、家庭生活水*的提高,不再因为吃喝问题而发愁。多数老人期待和儿女一起生活,他们认为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对生活水*的要求比较低。但由于住房、代沟或者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等种.种原因未能够与子女一起生活。

  我们调查对象年龄在60~80岁,其中60~70岁的老人占57.10%,71~80岁的老人占42.90%;另外,男女比例各占50%。

  “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甚至逢年过节都是两家分开度过。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低的限制,路口镇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35.7%的老人独自在家感到孤独,

  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30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而85.80%的老人经济主要来源是农耕,自给自足;而14.20%是靠低保或者子女的赡养;57.10%的老人生活基本得到保障,但是仍有35.80%是没有保障的。

  三、现状分析

  (一)健康问题——人老了,病痛自然多。

  关于老年人健康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身体状况比较健康,而有42.90%的老人多病缠身。令人难过的是,有一位老爷爷凄凉地表示老人一生病就没有人愿意照顾了。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针对老年人的就医保障或者医疗保险,虽然***一再颁布各项优惠政策,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旧有34.80%没有享受到任何的就医优惠。

  (二)娱乐活动——“老有所乐”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共同心声。在我们进入福利院进行文艺表演的时候,爷爷奶奶们都看得很认真,也看得很开心。我想这样的文艺表演虽然简单,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天中的亮点,一天中的美好回忆。像路口镇这样的小乡村,老年人的娱乐文化比较单调且落后,不像城市那样有专门的老年人文化中心或者俱乐部。但是,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也有自己娱乐的小圈,打麻将,下象棋,钓鱼,看话剧等等,在空巢老人中,也存在着两极分化。

  在我们调查的`尾声,老人们提出的意见和希望:社会保障制度落到实处;多组织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在农村给年轻人提供工作机会,从而可以保障家庭经济收入,从而能够保障他们能与子女生活在一起。

  四、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老龄化的问题已经*卷全球。西方发达国家早就面临着老龄化问题,因此,在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上,发达国家比我们更有经验。例如,德国**通常会安排一些大学生同“空巢老人”一同居住,*时帮助老人洗衣、做饭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用缴纳房租。这样,即节约了大学宿舍资源,还能保证“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在日本,**为更好的关爱“空巢老人”,防止老人发生意外情况,甚至出现在家中死亡而无人知晓的状况,日本**会把“空巢老人”家庭进行统计,并将老人每月的用水量,用电量等基本生活信息通知其子女,使子女能够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这些措施可以给我国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带来启迪我觉得这些做法值得借鉴推广,对解决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后记

  通过崇阳实践的调查,我们与老年人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对所调查区域内的老年人生活、心理、健康等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当前正值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我们

  去理解、关爱。我们有责任、全社会也有责任找到与老年人沟通的契合点,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尊老、敬老、爱老”的风气,使老年人感到社会的温暖,安度晚年。

  前言:

  现如今,社会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xx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xx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将超过30%以上。空巢老人这个问题引起强烈的关注。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国家的主人,有责任和义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但是,我们能力有限,所以,就以常熟市颐养山庄这个点进行调查,希望通过这个“点”可以延展到城市甚至省这个“面”,通过颐养山庄里的空巢老人的生活来反映现如今常熟等经济较快发展的城市的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给老人们提供一个安详的晚年。

  方法:

  调查过程:在调查中,我们首先搜集了一些关于空巢老人的资料,并加以筛选。然后,根据资料和现实存在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调查问卷的样板),根据常熟市的现实状况,确定目的地。最后,到已确定的目的地进行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1号

  调查地点:常熟市颐养山庄

  调查对象:常熟市颐养山庄的老人们

  调查方法:样本抽取,随机对颐养山庄的一定数量的老人们(精神正常)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的形式:访谈法,即通过和老人的聊天,有目的的交流。

  调查人:

  报告正文:

  周六的颐养山庄之行之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深入老人之中,通过和老人的聊天,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他们所想,所感,所愿。

  虽然住在同一所养老院之中,但是老人们似乎也不自觉的分成了两个“非正式组织”,也就说,他们因为兴趣和爱好而自觉的组织在一起,“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密切,几乎是没有交集。

  先来说说我调查的第一种类型吧。

  他们不会打麻将,不会下棋,更不会唱歌跳舞。通过了解,在空余时间里,他们就坐在一间房间里聊聊天。虽然隔壁就是锻炼的地方,里面也有各种健身的器材,但是在他们眼中,那是个陌生的地方;站在他们的角度,那里就是摆设。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想锻炼,而是在他们之中,70%到80%的老人腿脚都不利索,特别是阴天和冬天,两条腿的膝盖更是疼的厉害,有时要靠拐杖才能走路。20%的老人身体都有各种不适,比如心脏,有的还装有心脏起搏器,比如气管炎,都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而且,据老人们说,颐养山庄里面没有医生,生病都要到市医院里。虽然他们没有说其他,但是我感觉老人们深感其中不便。问即*时除了聚在一起聊天,还有没有其他的活动。95%的老人都说没有。除了吃饭聊天,他们大都在宿舍睡觉。90% 的老人表示,虽然宿舍里有电视,但都看不太懂。所以,只能睡觉。

  接下来,就是第二种类型了。

  颐养山庄的阿姨把我带过去的时候,棋或牌室的人不是很多。那时候3点半多,阿姨告诉我还有一个小时就要开晚饭了,所以老人们都陆续回到自己的宿舍了。这群老人会打麻将,会下棋,早晚还会出去溜达溜达。和上面的老人相比,他们生活的就比较丰富一些。在调查了解中,一位老奶奶还很遗憾的告诉我,今天没有打麻将,因为2点钟的时候阿姨帮他们洗澡。老奶奶还信誓旦旦的说:明天一定要去打麻将。旁边还有两位老爷爷正在下象棋。其中一位老爷爷的棋艺貌似有点不精,还悔棋,硬把刚被吃掉的棋子抢回来。两个人就像老小孩一样,固执还很要面子。走过他们的宿舍,一些行动不方便的老人还在兴致勃勃的看电视,听戏曲。

  这里的老人大都都有子女的,而且90%都不是独生子女。但是子女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与精力去照顾他们,所以,他们只能以颐养山庄为家。谈子女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有喜悦,有骄傲,夹杂着落寞,孤寂。98%的老人都没有老伴,独自一人。他们表示要是有老伴都不会来颐养山庄。但比起生活在家里,90%的老人都愿意生活在颐养山庄。主观上,这里人多,热闹。客观上,儿女没有空,无暇照顾自己,担心自己成为儿女的负担。但是100%的老人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血浓于水的感情始终都是很浓厚的。虽然把老人寄养在颐养山庄,80%儿女都会在一个星期看望老人一次,*常都会通通电话,20%的老人儿女给他们配备老人手机,为了方便联系。但是还有5%的子女只有在老人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来一次,5%的甚至数载才来看望老人一次。

  99%的老人谈及在颐养山庄的生活,都会比较满意。无论是在吃还是住的方面,都会有人照顾。一位老人说自己是生活在农村的,所以饭食还比较的满意,没有那么的讲究。但是1%的老人认为一位工作人员要同时兼顾许多位老人,不能做到家里的“一对一“照顾,所以不能照顾好每一个老人的方方面面。

  据调查了解到,这里的`老人99%的都是有退休金的。50%的老人:没有退休金,就不能住进来。颐养山庄的一般费用是20元/天,对于老人来说,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来说,退休金除了支付自己在颐养山庄的费用外,所剩无几。100%的老人都希望自己的退休金可以增一些。

  在和老人聊天的过程中,有老人向我们提及“***“。老人早上都会看报纸,每天上午还定时学*”***“的内容。在这位老人的影响下,周围的60%的老人们也渐渐开始关注国家动向。老人们说,“***”,他们很满意。他们希望在新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国可以发展的更好。他们知道在20xx年,人民的收入会翻一翻。但是,他们担心自己会等不到那一天,所以希望地方**可以尽早实现这一目标。关于“***”虽然他们并不都很理解,但是老人说了,这是关乎于民生的问题,关系到自身的利益,关系到下一代。他们还谈到了反腐败的问题。老人们说,***做的已经很好了,但是地方执行却太让人失望。老们人强调一定要反腐败,要落实,中国才能兴旺。“***”令老人们鼓舞,但是他们又担忧这只是一场空欢喜,要把加强对老人的关注落到实处。

  在我去调查的时候,老人们把我们当成了义工。原来,在他们心中,他们很喜欢义工的到来。这样,他们的生活会更加充满生机。敲背,揉肩,理发。虽然事情很微不足道,但是却温暖了他们的心。95%的老人希望义工天天来。99%的义工都是我们常熟理工学院的学生。所以,我希望,我们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义工去看望老人,而且排练一些节目,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老人们的语言有时候也有障碍,希望多号召一些本地的大学生去加强沟通与交流。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没有**或社会组织机构给他们送去御寒之物。其中,有一位老人围着我们学校义工送的围巾,但是整个颐养山庄只有10条。我们给老人的关注实在是太少了,而正是他们,我们才拥有了今天。但是,他们正逐渐老去。

  经过这次的颐养山庄之行,我感触很深。真的很诚挚的希望,这个社会能多一点给老人的关注,不在是大学生,是社会各个阶层。空巢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的关注。**要多加采取措施,切实了解老人们所需要的,而不是大放厥词,那样会伤害到他们的。我认为,作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对养老院的建设,使无子女的老人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有所依靠。

  2、强化老年**工作

  3、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敬老的氛围

  4、提高老年人的退休金,使他们有资金可以养老

  5、加强对老年人心理的关怀

  其实,他们需要的并不多。

  你可能很难想象公园里那些神态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本是到了尽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只能深居独处,望“子女”而兴叹。“空巢老人”这个原本生僻的词语,如今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而这个话题也成了我和小组其他成员这个暑假中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走进某某市某某区的居委会办公室,在简单的介绍了自己及说明来意之后,该居委会中的一位女性负责人在以后的一星期中接待了我们。在与这位负责人的交谈以及走访中,我们惊讶地发现该区的独居老人数量*几年来呈现明显上的升趋势。该区60岁以上老人人数为260于人,占社区总人口的20%,而其中的“空巢老人”比例也高达40%,这一数据远远高于常熟全市的*均水*,我不禁为这样的一组数据感到震惊和难过。

  在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及与居委会人员的交流中,我们大致了解了造成这种“空巢”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主观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1)这种现象和我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人口结构密不可分,我国人口结构的总的趋势是老龄化加剧,从这点看来我区的这一现象只是我国诸多人口问题的一个缩影。

  (2)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造成“空巢”现象的内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父辈之间以及爷孙之间的代沟的不断凸显,冲击着老人们“一家之主”的传统思想观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韦荣的旧的家族式生活观念。思想过于保守的老人越来越受到思想开放的子孙的“排斥”。而年轻人随着文化知识与思想的进步,不在受“父母在,不远游”旧思想的束缚,纷纷离开父母,从而造成“空巢”现象。

  (3)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现象的直接原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生活水*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为主流。所以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

  (4)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年轻的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教育子女上而忽视了对老人的陪伴,这也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在结束为期一周的实践调查之后,心中满是沉重的思考与困惑:我们得到了物质上的,却在慢慢失去一种亲情。或许,只有当人们在老人们离开人世之后才会明白这种亲情的损失有多大,那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空巢老人”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子女们的关爱。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家庭问题,它已上升到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建设!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给老人一个快乐而不是孤独的晚年!

  空巢老人生活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

  州府社区位于凯里市西北面,东以文化路为界,邻洗马河街道,南以北京路为界,邻年夜十字街道,西以市府路为界,邻城西街道,北以营盘东西路为界,邻本街道的年夜阁社区和梁子巷社区。面积约0。24*方公里。辖区内驻有州、市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共66个,总人口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072人,占总人口的9。8%,空巢老人24人,占老龄人口的2。24%,特困空巢老人6人,占空巢老人总数的25%。根据凯里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展开城镇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的通知》精神及西门街道的相关要求,州府社区居委认真组织人员展开调查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对象

  居住在本社区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调研目的

  调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调研方法

  对辖区空巢家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和入户调查。

  四、调查成就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岁以上的占多数。本次调查对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37。5%,女性15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2。5%;60—69岁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9。2%,70岁以上1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0。8%,其中80岁以上的6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单位的,生活来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数。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单位的20人,占83。3%,无工作单位的4人,占16。7%;以领取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20人,占83。3%,靠社会救助的2人,占8。3%,靠其它生活来源的2人,占8。3%。无一人靠子女资助。

  (3)小学及肿恣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在被调查中,文盲1人,仅占4。2%,小学11人,占45。8%,初中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专1人,占4。2%。

  (4)身体状况及生活能力。在被调查的24位老人中,身体健康的有15人,占62。5%,一般的5人,占20。8%,两项合计20人,占83。3%,身体差的4人,占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占79。2%,身体不好的5人,占20。8%,其中有两位的眼睛残疾,视力相当低,生活难自理;

  (5)子女状况及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状况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29。2%,精良的10人,占41。7%。无子女的2人,占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别处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

  可见,“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学*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或子女长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愿望:

  1、日常生活的帮助:在被问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认为无急需解决的问题,有20。8%的老人,急需解决生活、就医等各种问题。

  2、出于生活*惯、饮食*惯等方面的考虑,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愿与儿女同住,82%的表示愿意到敬老院过集体生活。

  五、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这种照料应该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成员照料,二是组织照料。调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没有与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几乎都没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于组织机构、设施、人员等因素,导致关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组织照料还做得不够。如何通过轨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热切期盼,也是许多老龄工作者和城镇基层工作者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

  六、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们价值观改变的成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亟待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一)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轨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在调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体特别不好,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只靠低保维持生活,且身体不好,视力差,他们非常期望**、社会组织的关怀,所以,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可以适度缓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医压力。

  (二)处理好居家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关系。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方式是现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几千年文化*俗的影响,目前我们应该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要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赞誉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等。在社会养老方面,除了**加强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外,还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将社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数据库。二是建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通过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队、展开“空巢老人关爱结对”活动,互助服务活动、抓好日常生活服务工作等,矫捷展开关爱服务工作。三是完善帮困救助体系。整合各种帮困资源,为生活艰巨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帮助,坚持做到“重大节日面上帮、特困对象重点帮、突发事件及时帮”。四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以保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区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下,调整充实社区老年组织机构,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展开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电大、短途旅游等内容的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充分发挥老年活动中心的作用。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消除孤独寂寞感。

  (四)加强家庭监护,确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常使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受到威逼状况,这是“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社区要分工专人负责“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调查摸清辖区内“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家庭档案。组织社会闲散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定点、定人为“空巢老人”提供买菜煮饭、购物、打扫卫生等低偿家政服务;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等成立爱心互助队伍,采取结对帮扶办法,对高龄、体弱动作不便且经济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无偿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我国农村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和老年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高龄老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较快增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农村老龄问题的综合解决。为了解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发展情况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20xx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了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查运用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xx年和20xx年实施的两次中国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数据,结合北京、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典型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村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无子女(包括儿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同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两类:1、独居户;2、夫妻户。

  老年类空巢家庭包括三类:

  1、隔代户(老年人与未成年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同住,多称“留守家庭”);

  2、两代老人户(老年人与父母同住);

  3、与其他人同住户(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20xx年,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人家庭总户数的48.9%,比20xx年的44.9%提高了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占38.3%,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占5.6%。除隔代户从20xx年的4.4%下降到20xx年的3.7%外,其余几类家庭户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独居户从13.3%提高到14.7%,夫妻户从26.7%提高到27.7%,与其他人同住户从0.5%提高到2.1%,两代老人户从0.4%提高到0.7%。

  空巢、类空巢家庭分布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对较高,如山东、河北、江苏的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比例超过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辽宁等也超过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陕西、广西、云南不足30%。各省份内部的分布差异也较明显。严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壮年比例达到90%,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随老年人年龄提高空巢、类空巢家庭比例呈减少趋势。农村60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中有50.2%居住在空巢、类空巢家庭中,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减少到40.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为主占64.9%,丧偶的占28.8%。

  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内部差异明显。约有2/5的老年人自愿与子女分开居住。这类家庭以夫妻户多见,低龄老年人为主,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相对较好。有48.3%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有30.7%的老年人想与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关系紧张,或子女外出发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独守空巢。有17.6%的老年人愿意入养老院,但因经济条件不允许加之不是收住对象,或当地没有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问题既有作为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因子女“缺位”带来的特殊问题。

  (一)养老保障不稳定问题。

  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5个百分点,占47.4%,得到子女经济帮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6.6个百分点,占59.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2373元,约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养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经济状况和养老意识淡薄等影响,39.6%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经济困难,49%的人认为经济上缺乏保障,得到**和集体救助的只占13.6%。

  (二)基本医疗缺乏保障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状况差的占27.2%,患慢性病的占65.5%,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多数反映合作医疗报销起付线高,报销比例低,报销程序过于复杂,门诊取药花费多但不能报销,住院治疗又需要先垫付大笔押金。因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后不去就医,“拖”病现象比较普遍。

  (三)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占xx年人需要照料,其中11.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8.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占52.3%,国家、集体、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合计仅占2.9%。与此相对,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占64.1%。

  (四)独居老年人面临高生活风险问题。

  独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约1004万人。其中,觉得经济困难的占52.4%,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18.4%,经常感到孤独的占53.6%,感到不幸福的占21.0%,有过自杀念头的占7.5%,这些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统计分析显示,有60%的农村独居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着经济非常困难、健康状况极差、需要照料和孤独寂寞中的至少一种问题,*19%的独居老年人面临两种以上的上述生活风险。

  (五)隔代户和两代户老年人生活压力大问题。

  子女外出务工,留下祖孙在家的“留守”老年人占农村老年总人口的3.7%,接*400万人。他们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要照看孙子女,身心压力很大,健康状况也最差,54.7%的老年人认为健康状况较前一年变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调查前两周处于带病状态,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两代户老年人既要自养还要赡养其高龄父母,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得到子女经济支持的只占44.3%,医疗费开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费支出达到1827元,远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三、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及问题成因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态势仍将持续。

  造成农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时也是70年代以来实施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相继进入老年,老龄化加快发展。二是农村人口*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三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继续发展,空巢、类空巢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一种重要居住形态。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

  老年人劳动自养、夫妇互相扶养和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由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丧失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现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三)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照料服务的“真空”。

  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短缺,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使老年人的养老特别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发现,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门家务服务的占32.8%,而当地有此服务的仅占7.0%,需要上门护理的占35.4%,能提供上门护理的仅占6.3%,需要入住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的.占17.6%,离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二是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三是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基于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带来的照料服务等问题在许多地方没有摆上议事日程。

  (五)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

  农村“重小轻老”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子女视老年人为累赘,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诿赡养义务。婆媳关系紧张,“媳妇当家,养儿防不了老”。外出务工子女忽视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与老年人缺少联系。还有“外嫁女儿不养娘”的传统*俗,等等。这些因素导致部分老年人的赡养得不到落实。

  四、对策与建议

  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在城镇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因素影响下,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依靠老年人劳动自养、子女赡养和土地保障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进一步挑战,需要从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的建构上综合考虑和应对。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新时期保障包括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内的广大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务需求,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考虑免除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并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及报销比例等方面予以优惠,适当扩大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门诊报销的病种。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

  (二)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在服务好“三无”老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把服务对象扩展到高龄、病残、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会老年人。

  施院0托老年群众i 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活动设施,以此为依托为老年人就地就*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逐步形成住养、定点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和村集体要积极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岗位,同时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志愿者帮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独居户、隔代户、两代老人户特别是高龄、贫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重点,建立联系和帮扶制度,制定紧急事件的有效应对办法,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三)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工作,巩固家庭赡养,督促外出务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产。加强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传,把敬老孝亲纳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镇的评选表彰内容,转变不良*俗,和谐家庭关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加强生活安全的自我保护,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要制定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发展规划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将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20xx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xx年我国老龄人口将*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空巢老人孤独离世的悲剧。

  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农村空巢老人状况尤甚

  相关资料显示,“空巢老人”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尤其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非常低。他们大多数没有社会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而老人劳动所得很有限,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总的来说,老人的经济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收入偏低。这种状况一旦出现了额外的支出,比如,“医疗费支出”,而医疗费又占大多数老人生活开支的很大部分,这种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难…‘托病…‘怕看病”等各种心理、生理问题。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会的经济支持,尤其在医疗费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会政策倾斜。

  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一、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目的

  (1)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空巢"老人的问题更是值得人们关注。他们有的没有儿女,孤苦无依;有的想念自己的子女,却可能远隔天涯或因工作忙碌没有在身旁;他们渴望沟通交流,却找不到能够诉说的对象;他们希望能够融入社会,然而他们能做的越来越少。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生活中有许多困难与不便,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慰藉,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关爱。

  (2)通过此次对长安区周边社区空巢老人的走访调查,能使我们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我们对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认识与关注,提高我们自身尊老爱老的意识,更好的为我们身边的空巢老人献出爱心。

  二、关于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背景及意义

  (一)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生育水*持续下降和老年人口*均期望寿命不断延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也日趋明显,我国老年空巢家庭数量也呈上升之势。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逐步在我国城市地区成为主要的家庭形式之一。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长安区空巢老人的生活基本状况,分析影响长安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提高的因素,进而实现长安区的进一步和谐构建。

  (二)关爱长安区空巢老人的'意义

  关爱空巢老人,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空巢老人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更要起到带头作用,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一份力量。

  三、当前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城镇空巢老人生活条件相对好些,大部分的老人家庭靠退休金,10%左右靠社会救济,9%左右为其它来源。而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经济非常拮据,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他们的生活简陋,穿的都是好多年前的衣服,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和蔬菜,*时也很难吃上一次肉,逢过年过节,人来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并且大多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但无奈收入菲薄。

  (二)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80%,虽然大部分老人都参加医疗保险,但报销比例很低,到医院看病又需要支付昂贵的费用,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受疾病折磨。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年回来一次,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隔代教育心理负担重。

  如果仅仅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的教育却增大老年人的心理负担:一是因为老年人没有足够的精力教育小孩,二是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学*。如果小孩比较调皮,老年人根本无法管教。同时,当前科技飞速发展,手机、网络等各种负面的信息都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不少老年人都对管理小孩力不从心。

  (四)安全问题存在隐患

  由于空巢老人年龄较大,行动不便,极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针对老年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也较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一些老人身体素质差,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危险信号,身边又没有亲人在,很容易出事,每年空巢老人因心肌梗塞、脑血栓等急性病抢救不及时病逝的都有十几至几十例。

  四、关爱长安区空巢老人实践内容

  (1)走访了长安区部分社区,如鑫园小区、君悦花园、金堆城小区等,看望了这些社区的空巢老人,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房间、清洗衣物、为老人购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陪他们聊天,散步,倾听并了解空巢老人的内心想法。

  (2)根据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共计1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并且全部回收的问卷有效。问卷回收后,我对问卷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对每个指标进行加总,并计算出各项比重。

  五、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结果

  经过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显示他们面临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拮据。

  调查中我们发现65%的空巢老人没有收入,35%有经济收入。他们的经济收入很低,月*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60%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最大项,空巢老人的消费水*相对较低,就事实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饮食都不能满足身体营养需要,住所也十分简陋。

  (二)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

  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70岁以上的老人居多,占了总数的1/3,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却越来越难以自理。在调查中显示18%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2%的空巢老人生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40%,而当他们需要照料时,他们的的子女大多在外地务工或定居,老伴也同样年迈或缠绵病榻。

  (三)心理孤独难受,终日难以释怀。

  在本次调查的时候我发现将*一半的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安全幸福、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所调查的社区中有室外活动场所的很少,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社区有比较完善的活动器材,所以老人的文体娱乐公共设施较少。他们*时的娱乐方式主要集中在散步、聊天、打牌。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理缺乏安全感。从与子女沟通的频率上来看,只有少数的空巢老人与子女沟通频繁,因此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较贫乏。

  六、 体会

  在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中,我感触颇深,接触了自己身边的空巢老人,深切的体会了他们目前的处境;我也收获了许多,我觉得不仅是完成了一次社会调查,更是从中获得了一次品德的升华,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让身边的人了解到空巢老人的难处,不让空巢老人也成为我们父母的代言词。许多大学生身在异乡上学,不能随时感恩自己的亲人,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份爱给更需要的空巢老人们,给这样一个弱势群体。让我们相信,也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空巢老人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周岁。

  3、您是否有老伴:

  A、有 B、没有

  4、您之前了解什么是“空巢”老人吗?

  A、了解 B、不了解 C、了解一点点

  5、您每月生活费是 元。

  6、现在您的生活有保障吗?

  A、有 B、没有 C、基本保障

  7、您生病了就医是否方便?

  A、方便 B、比较方便 C、一般 D、不太方便

  8、看病有无医疗保障或优惠政策?

  A、有 B、没有 C、很少

  9、您*常的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方式是?

  A、看电视 B、散步 C、打麻将 D、出去旅游 E、无娱乐方式 F 、其它

  10、你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是否满意?

  A、满意 B、不满意 C.、一般满意 D、.比较满意

  11、您*时有没有经常感到心情失落,孤寂,食欲减低,睡眠不足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2、您现在对儿女最大的心愿是?

  A、保证父母的经济来源 B、与父母多联系

  C、尽量选择离家*的工作,方便照顾父母 D、其他

  13、不能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原因是?

  A、经济原因 B、家庭成员的关系处理 C、生活*惯 D、其他

  14、你是否希望和儿女一起生活?

  A、希望,可以享受天伦之**度晚年 B.、不希望,不想拖累儿女 C.无所谓

  15、您是否愿意帮助儿女带小孩?

  A、愿意 B、不愿意 C、.力不从心 D、无所谓

  16、您认为**和社会针对老人最应该做的是:

  A、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年人生活无忧 B、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C、丰富老年人生活 D、其他

  17、您和外出儿女的联系方式:

  A、电话 B、书信 C、 不联系 D、其他

  18、您认为您现在的生活应该怎么改善?提出您的建议。

  农业,目前在很多乡村仍是一种重体力劳动。当需要重体力劳动者的乡村,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时,老年人——这个体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体,将面临怎样的困难?湖南醴陵市不久前的调查结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久前,湖南省醴陵市民政局成立20个调查小组,分赴全县各乡村,入户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难”——生活难、看病难、办事难、得到情感慰藉难。

  由于经济欠发达,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人有4、9万人,其中“空巢老人”1、88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38、39%。

  (一)收入不足

  *九成仍须从事农业生产

  100元能干什么?对城里人来说,可能买件衣服都不够,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个月的所有“收入”加起来,也就百元左右。

  调查队员走进王仙镇油司徒村2组李发普的家。这是一个“冬冷夏热”、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岁的李发普和他84岁的瞎眼老伴生活在这里。虽然有四儿两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难,无力将他们接到身边赡养。“大儿早就下岗了;三儿、四儿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儿老大不小了还娶不上媳妇;两个女儿也嫁在农村,生活比较困难。”老人一脸无奈地说,“只有二儿有工作,条件好点,现在每月给我们50元养老钱。”这50元孝敬钱,加上老两口每人每月55元新农保和45元农村低保,就是他们的所有收入。算下来,每人每月125元。

  李发普夫妇在竹溪县的“空巢老人”中,还算是“富裕户”。调查队员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养老保险金,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从经济上说,王仙镇6200多名鳏寡孤独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对要好。他们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无忧,有的居家养老也享受了国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为困难。

  收入不够靠什么?醴陵1、88万“空巢老人”中,必须从事生产劳动的'就有1、68万人,占到*九成。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应进一步调高新农保养老金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解决他们目前的基本生活问题。

  (二)看病太难

  “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难了。而独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导致“看病难”,竹溪是山区,交通不便,更加剧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难”。在大山里,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乡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交通问题不仅加剧看病难,老人们领农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边远地区的“空巢老人”到银行代发点领款,所领资金还不够往来车费。交通条件较好的王仙镇油司徒村,“空巢老人”到镇里领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车费。

  卫生医疗部门应加强村级医疗网点建设,让“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开展巡诊活动,定期为“空巢老人”检查身体,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提高“空巢老人”医疗费报销比例,减少自费数额,减轻其经济压力;银行代发部门应开展送款上门活动,让行动不便、路途远的“空巢老人”在家领款等。

  (三)子女在外

  精神“空巢”最难熬

  醴陵“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王仙镇司徒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低的限制,醴陵市绝大多数农村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王仙镇司徒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醴陵市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沟通的对象就是村干部。为此,县里要求村干部或老人的亲属与村组签订联系责任书,联系者承诺经常到被联系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访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还应加强老龄服务机构、队伍、项目建设,保障村级老年协会正常运转,逐步培养专业服务人员。同时,逐步开展村级老人活动室、文化图书室、健身运动场所建设,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随着社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益加快,青壮农民进城务工据社部新统计数据显示20xx城市流口达2.67亿导致越越农村独守空巢绝部留守原居住极少数跟随进城空巢问题已经全社共同关越发严重社问题何解决打工外挣钱与陪父母身边深思待解决问题。

  1. 调查对象:

  本调查别选取长春x县xx村留守作本调查案

  2. 调查:

  本调查主要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调查涉及农村空巢状况、需求、医疗及社保及所养面存问题及策思考等入户典型调查农村状况、医疗保障、养现状精神文化四面采用结构式访谈入户典型访问20户。

  一、基本情况

  长春市老龄人口已达到1306384人,占长春市人口比例的13.75%,其中丧偶、独居的空巢老人为29456人。

  空巢(说指60周岁〔含60周岁〕)已经社普遍关注社问题据完全统计 全县60周岁(含60周岁)共57670其留守达40369占全县60周岁70%其男性数17244性数23125受教育程度情况其文盲占总数61.7%受教育占33%受初教育占4.6%受高教育仅占0.7%;身体健康状况能自理且能事较轻农占总数78%半丧失劳能力占总数15%基本丧失劳能力占总数7%;经济源情况靠供养占81.9%自供养占9.7%社扶助占8.1%

  二、空巢现状与问题析

  (一)部门留守仍需要体力劳动

  外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改善由于相收入高且部都自家庭要供所部要靠自身劳维持*计据调查部留守事体力劳仍要承担农业产重担面事农业产增加家庭经济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支减轻负担另外面绝数想给自田丢荒所坚持事农业产由于身边许重农要雇本比较高进行田间管理

  (二)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量外务工家庭养功能弱化需要亲情慰藉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龄增各种身体器官衰弱某些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照顾目替代位置由于外除春节或清明节能几外基本能家与团聚甚至几没家难免孤寂通空巢调查析80%外务工经给父母打电电与交流沟通主要式精神慰藉甚至连些基本精神慰藉都没尤其病需要陪同医院治疗身边靠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孤独助丧偶更加艰难

  (三)留守医疗卫状况仍容乐观

  留守担病病几乎导致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处于亚健康状态其患慢性病比例较高农村基本进行体检觉舒服候才看病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改善农村口医疗保障由于相关律规完善及基层实施环节素影响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未发挥应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封顶制度制约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患病实质帮助非限由于经济收入高病医。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说的就是孩子想孝敬亲人,可亲人早已不在。 有些事情是你想做也做不了的`,而有些你现在能做的事情不去做的话,等你想去做了有可能就没机会做了。试想,很多的年轻人,远离父母,外出打拼挣钱,也许他们挣钱是为了让父母有更好的生活,可也许等你挣到了很多很多的钱以后,你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也许你会后悔,没有陪同自己的父母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本该幸福的时光——晚年。我想,每一个人都要在情感上关注父母、理解父母,常回家看看。社会也应该给这些老人更多的关爱。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急剧加深,空巢老人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为了及时了解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建湖县妇联结合社会管理创新,以*湖镇先锋社区为试点,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107户的174名空巢老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1、性别、年龄状况:

  男81人,占总人数46.6%;女93人,占总人数53.4%。

  60-69岁87人,占总人数50%;70-79岁68人,占总人数39.1%;80-89岁17人,占总人数9.8 %;90及以上的2人,占总人数1.1 %。

  2、文化程度:

  文盲2人,占总人数1.1 %;小学文化82人,占总人数47.1 %;初中文化58人,占总人数33.3 %;高中(中专)文化22人,占总人数12.6 %;大专及以上文化10人,占总人数5.8%。

  3、婚姻及子女状况:

  已婚配偶健在的77户,占总户数72 %;丧偶的27户,占总户数25.2 %;离婚的0户,占0 %;未婚的3户,占总户数2.8 %。无子女的3户,占总户数2.8%;独生子女的25户,占总户数23.4 %;2个子女的29户,占总户数27.1 %;3个及以上子女的50户,占总户数46.7%。

  4、居住方式及住房情况:

  夫妇俩共同居住的77户,占总户数72 %;独自一人居住的有30户,占总户数28.1 %,其中男的10户,占总户数9.3%,女的20户,占总户数18.7%。

  自有住房的有129人,占总人数74.1%。无自有住房、借住或租住的有45人,占总人数25.9 %。

  5、经济收入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菁选(扩展6)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菁选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xx年全镇总面积189*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

  **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破坏了本来其乐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与小孩独守老宅。据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空巢老人”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与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拥有“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来到我们村的村**家里,向他了解我们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他提到我们村部分组地处偏僻,离城镇有一、二公里远,由于老年人行走不便,购物极为不便,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拮拘,生活简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每逢过节,生活水*才有所改善,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90%左右,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养老金等,到医院看病,费用昂贵,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慊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对父母尽孝道观念淡薄,同时自己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由孝道观念淡泊和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心态甚至厌恶老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结婚即分居住,儿女们常常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互相吵架,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觉得自己活在世间,只是在为儿女添麻烦。

  农务活是农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负担,白天干农务活,晚上早早就休息,这样机械般地过日子。其实老人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走访了一些空巢老人,通过走*他们,与他们聊天进而达到调查的目的。在调查中我发现老人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务,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问题是三大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发现绝在多数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由于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外出经常做一些脏、累、危险的工作,老人们还时时背着为子女担心的包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有种田,种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劳累加上情感孤独又添加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情感因素,对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他们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影响对子女侬赖性强,子女不在身边,又很少有娱乐活动,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闲、自怜等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在调查中发现在一对老年夫妇中,如果其中有一个配偶去世,另一个配偶因为悲伤相隔不久相继去世。

  农村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们又舍不得放弃责任田,特别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钱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干起粗重的农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对于丧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问题更突出,无人照顾,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伤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滨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538643人,其中:65岁以上的342861人,80岁以上的60263人,100岁以上的85人,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14.6%,其中农村老人377050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70%,而农村空巢老人又占到老年人总数的70%左右,约263935人。各年龄段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有所差别,低龄老人中空巢老人比例较高,随着年龄增长比例有所降低。农村空巢老人全部反映农村老人问题,人员构成、家庭现状、经济保障、健康状况等没有多大区别,在精神慰籍、生活照料方面问题稍显突出。

  二、社会成因

  我市空巢老人家庭的形成,多属以下几种情况。

  1、有女无儿户,女儿出嫁,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因为现在的老年人子女,无儿户较少,所以此类空巢家庭不多,约占空巢家庭的10%,但问题较多,由于女儿出嫁它村距娘家较远,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时、家务料理靠自己外,在身体尚可的情况下,老年人还要承担生产劳动。

  2、有儿有女户,女儿出嫁,男孩成家,因为代际关系造成的生活*惯不同,尤其是婆媳关系难处,两代人选择分家单过,形成空巢老人家庭。这部分占大多数。

  3、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商业化的进程,儿女外出工作、打工,脱离农村和农业生产,剩下老人在家,形成空巢老人 。

  三、存在的问题

  1、精神慰籍问题。国情与风俗*惯决定我们的老年人,不仅生活上依赖子女,精神上也一样,儿孙绕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较寂寞。分家单过的这些还好,毕竟儿女都在身边,隔三岔五还能见着,调查报告《寒假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文》。关键是外出务工、经商不常回家的这些人,一年到头跟父母见面的时间比较少,老人们确实很可怜,盼来盼去,也就过年过节见到儿女。*日里,只能老俩口说说话,或者村里的'老人们在一起聚聚聊聊,这在农村是常见的现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个人的,确实是很孤单寂寞。

  2、生活照料问题。对于低龄老人来说,影响不是太大,因为老年人身体条件较好,生活能自理,大多还能参加生产劳动,除非生病外,不存在生活照料问题。但对于高龄老人、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确实成为大问题。比如博兴县博昌办东伏村,有老俩口已经80多岁,女儿外嫁,唯一的儿子与儿媳在东营市做小生意,很少回家,条件又不允许将老人带在身边,*日里老俩口相依为命,互相照顾,处境堪忧。

  3、劳务负担问题。除去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的外,空巢老人劳务负担比较重。因为子女外出务工,不能常回家, 老人要耕种农田,自己做家务,有的还要帮助儿女照顾下一代,生活的担子要重一些。在农村,70岁以下的老年人只要身体没病,大都参加生产劳动,并且成为农村生产劳动的主要力量。

  四、对策建议

  一是继续倡导、弘扬孝文化,让儿女在奔波生计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兼顾父母的感受,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或者能常给老人打个电话,经济上多给予老人些补助,让老人多一些安慰。

  二是**跟社会共同努力,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鼓励、扶持开拓致富门路与项目,让更多的人在当地就业,客观上就解决了空巢老人的照料与慰籍问题。

  三是建立、丰富老年活动场所及项目,让老人们有更多的消遣娱乐方式,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比如我省从20xx年起对农村老年活动室进行扶持,每个活动室补助4000元;邹***山镇、高新办等,很多村都建起了自己的老年秧歌队、锣鼓队、门球队等,闲?L之余自娱自乐,极大地丰富充实了老人们的生活。

  四是依靠农村基层组织,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开展托管与照料服务。借鉴城市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对部分缺乏照料,日常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进行照顾,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此次xx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郚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 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郚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郚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郚山镇中心位置较*,附*村民*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 调查方法:

  20xx年6月,中*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 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 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 当地**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 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数据统计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了意义。

  在研究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实证的方法解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考证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

  为期一周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

  农业,目前在很多乡村仍是一种重体力劳动。当需要重体力劳动者的乡村,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时,老年人——这个体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体,将面临怎样的困难?湖北竹溪县不久前的调查结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久前,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民政局成立20个调查小组,分赴全县各乡村,入户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难”——生活难、看病难、办事难、得到情感慰藉难。

  竹溪县位于鄂西北山区,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由于经济欠发达,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人有4.9万人,其中“空巢老人”1.88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38.39%。

  收入不足——*九成仍须从事农业生产

  100元能干什么?对城里人来说,可能买件衣服都不够,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个月的所有“收入”加起来,也就百元左右。

  调查队员走进水坪镇油坊梁村2组李发普的家。这是一个“冬冷夏热”、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岁的李发普和他84岁的.瞎眼老伴生活在这里。虽然有四儿两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难,无力将他们接到身边赡养。“大儿早就下岗了;三儿、四儿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儿老大不小了还娶不上媳妇;两个女儿也嫁在农村,生活比较困难。”老人一脸无奈地说,“只有二儿有工作,条件好点,现在每月给我们50元养老钱。”这50元孝敬钱,加上老两口每人每月55元新农保和45元农村低保,就是他们的所有收入。算下来,每人每月125元。

  李发普夫妇在竹溪县的“空巢老人”中,还算是“富裕户”。调查队员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养老保险金,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从经济上说,竹溪县6200多名鳏寡孤独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对要好。他们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无忧,有的居家养老也享受了国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为困难。

  收入不够靠什么?竹溪1.88万“空巢老人”中,必须从事生产劳动的就有1.68万人,占到*九成。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应进一步调高新农保养老金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解决他们目前的基本生活问题。——调查人员建议

  看病太难——“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难了。而独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导致“看病难”,竹溪是山区,交通不便,更加剧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难”。在大山里,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乡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交通问题不仅加剧看病难,老人们领农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边远地区的“空巢老人”到银行代发点领款,所领资金还不够往来车费。交通条件较好的水坪镇油坊梁村,“空巢老人”到镇里领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车费。

  卫生医疗部门应加强村级医疗网点建设,让“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开展巡诊活动,定期为“空巢老人”检查身体,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提高“空巢老人”医疗费报销比例,减少自费数额,减轻其经济压力;银行代发部门应开展送款上门活动,让行动不便、路途远的“空巢老人”在家领款等。

  子女在外——精神“空巢”最难熬

  竹溪“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水坪镇油坊梁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低的限制,竹溪县绝大多数农村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水坪镇油坊梁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竹溪县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沟通的对象就是村干部。为此,县里要求村干部或老人的亲属与村组签订联系责任书,联系者承诺经常到被联系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访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还应加强老龄服务机构、队伍、项目建设,保障村级老年协会正常运转,逐步培养专业服务人员。同时,逐步开展村级老人活动室、文化图书室、健身运动场所建设,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我国农村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和老年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高龄老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较快增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农村老龄问题的综合解决。为了解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发展情况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20xx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了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查运用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xx年和20xx年实施的两次中国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数据,结合北京、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典型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村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无子女(包括儿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同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两类:1、独居户;2、夫妻户。

  老年类空巢家庭包括三类:

  1、隔代户(老年人与未成年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同住,多称“留守家庭”);

  2、两代老人户(老年人与父母同住);

  3、与其他人同住户(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20xx年,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人家庭总户数的48.9%,比20xx年的44.9%提高了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占38.3%,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占5.6%。除隔代户从20xx年的4.4%下降到20xx年的3.7%外,其余几类家庭户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独居户从13.3%提高到14.7%,夫妻户从26.7%提高到27.7%,与其他人同住户从0.5%提高到2.1%,两代老人户从0.4%提高到0.7%。

  空巢、类空巢家庭分布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对较高,如山东、河北、江苏的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比例超过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辽宁等也超过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陕西、广西、云南不足30%。各省份内部的分布差异也较明显。严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壮年比例达到90%,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随老年人年龄提高空巢、类空巢家庭比例呈减少趋势。农村60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中有50.2%居住在空巢、类空巢家庭中,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减少到40.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为主占64.9%,丧偶的占28.8%。

  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内部差异明显。约有2/5的老年人自愿与子女分开居住。这类家庭以夫妻户多见,低龄老年人为主,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相对较好。有48.3%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有30.7%的老年人想与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关系紧张,或子女外出发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独守空巢。有17.6%的老年人愿意入养老院,但因经济条件不允许加之不是收住对象,或当地没有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问题既有作为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因子女“缺位”带来的特殊问题。

  (一)养老保障不稳定问题。

  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5个百分点,占47.4%,得到子女经济帮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6.6个百分点,占59.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2373元,约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养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经济状况和养老意识淡薄等影响,39.6%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经济困难,49%的人认为经济上缺乏保障,得到**和集体救助的只占13.6%。

  (二)基本医疗缺乏保障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状况差的占27.2%,患慢性病的占65.5%,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多数反映合作医疗报销起付线高,报销比例低,报销程序过于复杂,门诊取药花费多但不能报销,住院治疗又需要先垫付大笔押金。因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后不去就医,“拖”病现象比较普遍。

  (三)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占xx年人需要照料,其中11.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8.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占52.3%,国家、集体、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合计仅占2.9%。与此相对,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占64.1%。

  (四)独居老年人面临高生活风险问题。

  独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约1004万人。其中,觉得经济困难的占52.4%,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18.4%,经常感到孤独的占53.6%,感到不幸福的占21.0%,有过自杀念头的.占7.5%,这些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统计分析显示,有60%的农村独居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着经济非常困难、健康状况极差、需要照料和孤独寂寞中的至少一种问题,*19%的独居老年人面临两种以上的上述生活风险。

  (五)隔代户和两代户老年人生活压力大问题。

  子女外出务工,留下祖孙在家的“留守”老年人占农村老年总人口的3.7%,接*400万人。他们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要照看孙子女,身心压力很大,健康状况也最差,54.7%的老年人认为健康状况较前一年变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调查前两周处于带病状态,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两代户老年人既要自养还要赡养其高龄父母,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得到子女经济支持的只占44.3%,医疗费开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费支出达到1827元,远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三、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及问题成因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态势仍将持续。

  造成农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时也是70年代以来实施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相继进入老年,老龄化加快发展。二是农村人口*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三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继续发展,空巢、类空巢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一种重要居住形态。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

  老年人劳动自养、夫妇互相扶养和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由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丧失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现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三)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照料服务的“真空”。

  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短缺,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使老年人的养老特别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发现,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门家务服务的占32.8%,而当地有此服务的仅占7.0%,需要上门护理的占35.4%,能提供上门护理的仅占6.3%,需要入住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的占17.6%,离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二是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三是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基于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带来的照料服务等问题在许多地方没有摆上议事日程。

  (五)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

  农村“重小轻老”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子女视老年人为累赘,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诿赡养义务。婆媳关系紧张,“媳妇当家,养儿防不了老”。外出务工子女忽视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与老年人缺少联系。还有“外嫁女儿不养娘”的传统*俗,等等。这些因素导致部分老年人的赡养得不到落实。

  四、对策与建议

  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在城镇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因素影响下,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依靠老年人劳动自养、子女赡养和土地保障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进一步挑战,需要从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的建构上综合考虑和应对。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新时期保障包括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内的广大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务需求,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考虑免除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并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及报销比例等方面予以优惠,适当扩大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门诊报销的病种。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

  (二)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在服务好“三无”老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把服务对象扩展到高龄、病残、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会老年人。

  施院0托老年群众i 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活动设施,以此为依托为老年人就地就*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逐步形成住养、定点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和村集体要积极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岗位,同时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志愿者帮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独居户、隔代户、两代老人户特别是高龄、贫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重点,建立联系和帮扶制度,制定紧急事件的有效应对办法,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三)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工作,巩固家庭赡养,督促外出务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产。加强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传,把敬老孝亲纳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镇的评选表彰内容,转变不良*俗,和谐家庭关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加强生活安全的自我保护,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要制定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发展规划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将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一、农村留守老人调查背景

  目前,我国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亿,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民工潮”。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对农民工留守家属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留守老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一些报道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有留守老人因过度劳累而瘫痪等问题,而且回家后我看到村里的老人们生活得真的很辛苦。

  二、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状况依然较差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时生计。一般老人和儿子一起生活时开支主要由儿子负担,但是子女外出后,他们就得自己担负起生活重任。少数子女每月会给予一定的赡养费,但大部分还是得靠他们自己。因为是在偏远的农村,交通很不方便且经济情况不允许,所以他们所吃的菜和米都是自己种的,使用柴火而不是煤气或沼气。由于收入较低,老人们的生能很拮据,一般农村家庭虽说有多个儿子,但是每个儿子收入都不高,勉勉强强维持生活,尤其是生活不能自食其力的。

  (二)老人们成了家里的劳动力,下地干活,劳动强度加大

  子女在家时总是会帮忙干一些农活,但外出后,老人们就得自己干,在农村约83%的老人每天*均有5个小时都在忙着干农活,像是种菜,锄草,翻地,收割等等。一般每户都会养一些牲畜,因为他们还要靠这些来获取收入,增添家用,这是大部分留守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饲养这些也给老人们增加了劳动负担。此外,由于妇女外出参工率的增加,而能进城随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农村儿童据估计在只有5%左右,老人们再度增加了照顾孙子孙女的家务责任。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人到老年,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因此也就更容易患病。如今,虽然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经济收入不高,还是存在着“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现象,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大多数农民医药费的支出占了他们收入的绝大部分,想做到有病就医实在是难啊,因此,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现在通讯方便,老人一旦生病,子女马上就能得到消息,大部分老人认为如果通知子女,他们会回到身边,否则再有能力人家也瞧不起你,周围的舆论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但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一些老人最关心的'事是怕自己生病时没人问,老人们发出了“不求长寿,但求健康”这样的悲观感慨。

  (四)留守老人的安全问题

  在调查中显示出两种安全问题,一是被欺骗,二用火用电安全。由于老人们的文化水*和鉴别能力的限制,而且现在伪造假币技术的提升,老人们很难区分真假,有一位老人就表示他曾收到一张100远的假钞,当时他根本不知道,直到使用时别人跟他说才发现。老人们大部分都是使用柴火的,烧完后他们没有把碳火用灰覆盖掉,导致事故发生。因此,老人的安全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

  (五)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

  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更是子女义不容辞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老来之时,每一位老人也都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够开心地度过。大多数子女都是能尽自己的本分去赡养老人的,但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在于子女经济实力本来就不怎么样,支付不起对老人的赡养钱,有的虽然也在外打工,但却搞不到钱,几千元收入自身难保,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家庭本身开销也大。当老人有好几个子女时,由于各家经济实力不*衡更容易产生纠纷,导致老人的赡养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还有一些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两方便会产生争执。更糟糕的是有的老人甚至一年到头都得不到儿子一丁点的赡养费,媳妇更是认为他自己还有能力去干活,不需要给。这样的情况着实令人心寒。农村社会养老体制的不健全也给老人的养老问题增加了难度。

  (六)老人的心理、情绪问题

  由于子女常年在外,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来,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在农村约64%的老人还是有老伴的,另外的却是一位孤单一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孤独。子女外出虽是为了提高生活条件,但也因此让老人们感到孤独、无助。

  三、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吸引外出的农民工回家乡发展

  大部分的农民工一年的收入也并不乐观,再加上物价的上涨,在城市里任何东西都必须是花钱才能得到,所以他们的生活也并不是很好,而在农村至少自己也还可以种些菜。他们外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无法赚取收入。因此,只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他们提供生财、致富之道,定能吸引大部分人回来发展,在这方面村干部要做好带头工作,积极带领村民探索,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也应给予大力支持,在技术、经济上给予支援。这样,不仅能提高村民收入,还能是老人们不再感到寂寞,也使老人能跟子女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减轻老人的劳动强度,使他们安安乐乐地度过晚年。

  (二)村委与子女共同努力,降低老人劳动强度

  老人的劳动强度主要体现在农忙时节,因此在农忙时村委可组织一部分离家不远的子女们回来帮忙,或是让留守老人的子女们出一些钱雇人帮忙。妇女也外出打工的尽量劝其将子女带到外地上学,不要将这个重担留给留守的父母们。

  (三)加快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建设,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看病难、无钱治病的问题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对落后,老年人看病难,就连吃药、打针和患病护理都有困难。在农村要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搞好疾病预防工作。要在老年人中加大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大力开展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教育,告别不良的生活卫生*惯;和愚昧迷信的行为作斗争,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做好老年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常见病、老年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农村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增强老年人体质,搞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四) 要普及用火、用电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五) 要解决老人养老问题,有效保证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一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办理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村委或是乡**还可以给以适当生活补助。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要办好敬老院,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四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牢抓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使人们自觉地做到尊老敬老爱老。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在调查中也发现少数老人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也没能做到尊重子女,对此,老人也应该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以礼待人,和谐的家庭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

  (六)常回家看看,多组织娱乐活动

  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特别是逢年过节时,试着想想父母期盼的目光,不要让老人们独自过年,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安。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戏班子唱戏,集中看电影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定期对老人们的心理情绪作一个了解。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一、调研时间:

  20xx年2月1日—2日

  二、调研地点:

  重庆市XX区

  三、调研目的: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在如今的社会中越发地突出,而他们的生活情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通过调查,我们可以*距离接触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困难,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他们的困难。

  四、调研情况

  1、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增,老人和孩子渐渐成为了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并且*年人群数量还在增加。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严重。

  以前,农村外出务工主要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老人、妇女和孩子看家守地。现在,打工族携妻带子外出渐成趋势,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他们生活上缺乏照料,成为“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由于外出务工的子女们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还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们陷入孤寂之中。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在孤寂与忧郁中度过年年岁岁的老人们,除了未受到他们应该享有的天伦之乐外,就连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至与他们的子女永远的告别。

  2、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老少同堂的温情越来越少。过去在农村经常能看见四世同堂的温情,如今越来越少,甚至连春节时那样的温情也

  越来越少了。据调查,我国农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有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温情何在?“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与失落感,正在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农村“空巢老人”因为传统的分家观念、对于土地的眷恋等等,很少对子女提出太多要求。并且他们还秉持着为了子女,只要自己还能动,就要继续干下去,再苦再累也无怨言。而如今的社会又有几个子女能明白老人们的这份心呢?

  ●子女外出,生活保障困难。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加上我国老年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生病易,看病难。对于每一个人生病都是在所难免的,何况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们。农村空巢老人在家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子女的托付,难免会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时候就算知道自己生病,考虑到各方面也是一拖再拖,以至于病情的加重。好不容易可以去看病了,又被繁杂的手续过程和昂贵的医药费吓得望而却步,对此,空巢老人们也显得很无奈。

  3、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分析

  ●农村老人空巢化是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虽然我国现在在实施计划生育,但我国的人口数量仍然在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也较严重。农村人口*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此外,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而且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也在增多。

  ● 子女们的不尽责使不能老有所养。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仍有许多家庭的子女在生活中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尊老敬老在许多子女身上都得不到体现,相应的意识也很淡薄。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被打乱,严重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

  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保障不到位。

  首先,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其次,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最后,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

  4、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解决措施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①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保证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稳定。②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③加强农村综合服务型养老机构建设,是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一些基本的服务。通过以上种种措施,使得农村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

  ●加强子女尽职尽责意识,提高人们尊老敬老、互帮互助意识 通过媒体对广大人民进行法制道德宣传,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事迹,表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使得更多的子女能够清楚自己的义务,不仅是从经济上慰藉父母,更要从精神上关爱自己的父母,时常和老人们沟通交流,通过关爱关心让老人们不会觉得孤寂和忧虑。

  ●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 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整个社会的关注,并给与相应的帮助,同时,这类问题也应该警醒那些把自家老人置之度外的子女,人生在世,凭自己的良心做事,轮到自己的时候才能够老有所终,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而老年人群体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老龄问题时,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人喻为“空巢老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伴随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最*,我们在江西宜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目前,该县有常住总人口29.1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127人,占总数的13.42%,其中农村老年人28849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3.7%。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7%。为准确了解该县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我们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研中的农村“空巢老人”专指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本乡辖区内居住的、只剩老年独自生活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基本缺失的老年人。我们对该县16个乡(镇、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对该县潭山、双峰、石花尖、新昌、石市等五个乡(镇、场),每个乡(镇、场)按二个村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抽样,采取点面结合,随机抽样,上户问卷调查等方法,辅以一定的座谈会形式,收集有效样本57个。现根据调查情况和我们的初步研究,就全县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江西宜丰县农村“空巢老人”的调研基础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县“空巢老人”总户数2554户,总人数3538人。按年龄分类:60—69周岁1567人,70—79周岁1088人,80—89周岁728人,90周岁以上155人;按性别分类:男2235人,女1303人;按有无子女分类:无子女老人1287户,子女未住一起1267户;按经济状况分类:低保户363户,低保边缘户659户,非困难家庭1532户;按居住形式分类:独居1288户,与老伴同住1266户。

  (二)经济状况

  在上户调查的57户中,独居26户(其中无子女者8户)、与老伴同住28户、与智障儿子同住1户、与孙子女同住1户、与年迈母亲同住1户。总体看来,这些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耕种养殖收入。有21户(年龄60—73岁之间)自己种了田,还有养了猪、牛、羊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的36.8%,说明农村“空巢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必须靠自己劳动来维持生存。

  二是子女给付赡养费。有29户子女每年能按时付给老人赡养费,给付金额每年1000—6000元不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中有子女户数的'59.2%。尚有40.8%的户数子女不能按期给付赡养费,究其原因,90%为自身经济条件差,无赡养能力,并非不孝顺。数字说明,农村有能力赡养父母的子女基本上能尽赡养义务。

  三是来自政策性收入。有43户领取了国家发给农村老人的基础养老金,占75.5%,有14户享受了农村低保待遇,占24.5%。

  上户调查的57户,认为家庭总收入能够保障自己基本生活的有50户,占87.7%。总体看来,除少数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户外,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尚可。

  (三)医疗保障

  一是身体状况。上户调查的57户中,生活基本能完全自理、身体健康的21人,占37%;经常有点病的20人,占35%;体弱多病如身体较差或患有慢性病等的16人,占28%。总体看来,57户老人虽然生活能自理,但部分老人身体状况偏差,其劳动能力、自理能力的延续性令人担忧。

  二是医疗保障。上户调查的57户中,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认为就医比较方便的有49户,占86%;认为就医不太方便的有8户,占14%。而认为生病了有人护理的有38户,占66.7%;生病了无人护理的有19户,占33.3%。数字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生病就医和护理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中国农村正在经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老年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变化。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老年人和空巢家庭比例的快速增长将直接影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全面解决。为了了解农村老年家庭空巢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20xx年XX月,国家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了农村空巢和空巢样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信息

  调查使用了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老龄研究中心在XX和XX实施的两次中国老年人口调查的数据,结合了北京、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典型调查。调查对象是农村空巢和空巢家庭的老人,即没有孩子(包括媳妇、女婿),或者有孩子但不一样的老人。

  空巢老人家庭有两种类型:

  1.独居;

  2.夫妻户。

  空巢老人家庭包括三类:

  1.代际家庭(老年人与未成年的孙子或孙子生活在一起,这被称为留守家庭);

  2.两代老年户(老年人随父母生活);

  3、与同户其他人(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顾者等共同生活。).

  XX农村空巢和空巢样家庭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家庭总数的48.9%,比XX的44.9%高出4个百分点。空巢和空巢样家庭老年人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人占38.3%,空巢家庭老人占5.6%。除了代际家庭从XX年的4.4%下降到XX年的3.7%外,其他家庭的比例都有所上升。独居家庭数量从13.3%增加到14.7%,夫妻数量从26.7%增加到27.7%,与他人同住家庭数量从0.5%增加到2.1%,两代老人家庭数量从0.4%增加到0.7%。

  空巢和空巢样家庭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对较高。比如山东、河北、江苏的老年空巢、空巢式家庭比例超过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辽宁也超过50%。陕西、广西、云南等西部一些省份不到30%。省内分布差异也很明显。在严重的地方,90%的青壮年都在村里外出,几乎都是呆在家里。

  随着老年人的老龄化,空巢和空巢样家庭的比例下降。在农村地区,60-69岁的年轻人有50.2%生活在空巢和空巢式家庭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减少到40.5%。空巢和类似空巢家庭的老年人有64.9%与配偶同住,28.8%丧偶。

  老年人空巢和空巢样家庭有明显的区别。大约五分之二的老年人自愿与他们的孩子分开居住。夫妻是这类家庭中最常见的家庭,主要是年轻人和老年人,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条件都比较好。48.3%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30.7%的老人想和孩子住在一起,但是因为孩子不孝,婆媳关系紧张,或者孩子外出发展,不得不一个人呆在空巢里。17.6%的老年人愿意去养老院,但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又不是入住对象,或者当地没有养老机构,所以不能去。

  二、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的生活问题不仅是农村老人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他们的孩子缺勤带来的特殊问题。

  (1)养老保障不稳定。

  农村空巢和空巢样家庭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高*5个百分点,占47.4%,子女接受资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低6.6个百分点,占59.5%。空巢和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为2373元,约是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立能力、子女自身经济状况、赡养老人意识淡薄等因素影响,空巢和空巢式家庭中39.6%的老人感到经济困难,49%认为缺乏经济保障,只有13.6%接受**和集体救助。

  (2)缺乏基本医疗保障。

  27.2%的空巢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健康状况不佳,65.5%患有慢性病。57.8%的人没有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大多反映合作医疗报销门槛高、报销率低、报销手续过于复杂、门诊药费过高但无法报销、住院需要垫付大额押金。由于上述原因,70%的`空巢和空巢式家庭的老人生病后不就医。拖动疾病很常见。

  (3)护理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20%,约948万生活在空巢或空巢式家庭的老年人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7.5%的老人需要照顾,11.3%的老人得不到照顾,比非空巢家庭老人高出8.4个百分点。空巢和空巢式家庭老人的照顾主要依靠配偶,占52.3%,国家、集体和养老机构居家服务仅占2.9%。相比之下,非空巢家庭老人的照顾主要依靠子女,占64.1%。

  (4)独居老人面临生命风险高的问题。

  独居老人(包括散居五保老年人大约有1004万。其中,52.4%感到经济困难,18.4%需要照顾但无人照顾,53.6%经常感到孤独,21.0%感到不开心,7.5%有自杀念头,均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统计分析显示,农村60%的独居老人面临着经济困难、健康不佳、需要照顾和孤独中的至少一种,*19%的独居老人面临着两种以上的生活风险。

  (5)隔代户和两代户老人生活压力大的问题。

  孩子们出去工作,把祖父母留在家里。留下来老年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3.7%,接*400万。他们不得不从事农业生产并照顾他们的孙子。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健康状况最差。54.7%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比前一年更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调查前两周处于患病状态。这些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空巢和空巢样家庭。两代老人既要养活自己,也要赡养年迈的父母。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只有44.3%的人从子女那里获得经济支持。医药费最大。年人均住院费用达到1827元,远高于其他空巢和空巢样家庭的1068元。

  三,农村老年家庭空巢现象及问题原因

  (1)农村老年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还会继续。

  农村老年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原因之一是五六十年代的人口高峰,70年代以来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纷纷步入老年,老龄化加速。二是农村人口*均寿命延长,老年人数量增加,老年家庭空巢期延长,两代老人家庭数量也增加。第三,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人增多。第四,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愿意两代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数量增加。上述因素的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家庭空巢化的进一步发展,空巢化、类空巢化将成为我国农村老年家庭的重要生存形式。

  (2)儿童缺勤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

  老人自立、夫妻互助、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因为子女在家庭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勤,失去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表现为缺乏照顾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增加了老年人的劳动负担和自我赡养负担。独居的老人失去了配偶的支持,那些和他们的孙子生活在一起的人也失去了支持。留下来老人增加了世代抚养的负担,两代老人的家庭是养老保险。难度相对多一些。

  (3)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护理服务真空。

  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匮乏,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老年人的养老尤其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显示,32.8%的空巢和空巢式家庭老人需要居家家务服务,而本地只有7.0%有这种服务,35.4%需要居家养老,只有6.3%能提供居家养老,17.6%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与老人的需求相差甚远。

  (4)农村老年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措施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缺勤。地方居家养老政策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针对城市,很少有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第二,观念落后。在一些地方,工作理念仍然存在。家庭养老金事实上,对于农村老人空巢对问题关注不够。第三,缺乏有效的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不发达,农村养老服务问题很难解决。基于上述原因,空巢老人家庭增加带来的照顾服务问题,在很多地方都没有提上日程。

  (5)对老年人的尊重感和赡养概念已经消失。

  农村地区关注老萧晴现象相当普遍,少数子女视老人为累赘,部分子女多的家庭推卸赡养义务。婆媳关系紧张。媳妇是主人,养孩子不能防老。外出打工的孩子忽视家中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缺乏与老人的接触。和娶一个女儿,不要抚养母亲。传统*俗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了一些老人的赡养失败。

  四.对策和建议

  农村老年家庭的空巢伴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高龄化。在城市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下,依靠老年人劳动自救、子女抚养和土地保障的传统养老模式进一步受到挑战,需要从整个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的建设中进行综合考虑和应对。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是保证包括农村空巢家庭在内的广大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务需求,解决新时期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纳入保障范围,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以降低贫困老年人的门槛,提高补贴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以考虑免除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和报销比例上给予优惠,适当扩大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门诊报销种类。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贫困重疾老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对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8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可以发放生活补贴,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

  (二)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三无在老年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将服务对象扩展到年老、患病、残疾、独居、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该院已委托老年人一号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养老服务设施,依托该设施为老年人现场提供生活护理、文化体育娱乐、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逐步形成生活维护、定点和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和村集体要积极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志愿者互助、老人互助。以单户家庭、代际家庭和两代老人家庭为重点,特别是年老、贫困、患病和无法自理的老人,应建立联系和援助制度,制定有效的应急措施,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三)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

  进一步推动签订农村家庭赡养协议,巩固家庭赡养,督促流动儿童妥善安排留守老人生活生产。加强敬老的法制教育和道德宣传,将敬老孝纳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镇评选表彰内容,改变不良*俗,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加强生命安全自我保护,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要把农村老龄化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解决。要制定促进农村养老服务的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并将相关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障、权益保障和积极文化生活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检查监督作用。在农村基层,一般应建立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及老年人的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激活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为进一步了解我街空巢老年人在生活、心理、精神及其他方面的需求,为市委、市**制定关爱空巢老人的惠老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我街在武胜、万年、涂家、大董、和*五个社区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对象为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并未与子女(晚辈)同住的老年人,由社区专职干部对老年人组织入户调查。调查采取问卷方式,由调查员按照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入户直接面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由调查家庭中的空巢老人当面回答有关问题,并认真记录答案,当场回收问卷。现将我街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综合汇总。这次调查对象总量191个。汇总结果显示如下:

  性别分组:男性66人,占34.55%,女性125人,占65.45%。

  年龄分组:60~69岁的33人占17.28%,70~79岁的91人占47.64%,80~89岁的62人占32.46%,90岁以上的8人占4.19%。

  文化程度分组:文盲39人占20.42%,小学初中的112人占58.64%,高中中专22人占11.52%,大专及以上18人占9.42% 。

  婚姻状况分组:未婚7人占3.67%,丧偶的107人占56.02%,配偶健在的65人占34.03%,离异的8人占4.19%,再婚的4人占2.09%。

  家庭存续时间分组:0-5年的29人占15.18%,5-10年的42人占21.99%,10-15年29人占15.18%,15-20年的32人占16.75%,20年以上的59人占30.89%。

  现有子女分组:有1个子女的35人占18.33%,有2个子女的45人占23.56%,有3个子女的55人占28.8%,有4个子女以上的43人占22.51%,无子女的14人占7.33%

  二、调查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健康方面

  1、空巢老人多数具有较高的生活自理能力,但身体疾病较多。能自理的老人153人;半自理的老人29人;不能自理的老人并一般日常生活行为需完全依赖他人的9人。调查对象的情况显示,大多数空巢老年人身体健康有些小毛病,但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就有61人、另外还有27人患有严重疾病甚至癌症。

  2、空巢老人就医状况不容乐观。通过统计看每月医药费支出状况的人数,每月支出100-500元钱的多达106人,500-100的有27人,1000元以上的有18人,在100元以下的仅40人。调查显示,有155为老人认为目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疾病,这给空巢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菁选(扩展7)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菁选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农村留守老人调查背景

  目前,我国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亿,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民工潮”。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对农民工留守家属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留守老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一些报道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有留守老人因过度劳累而瘫痪等问题,而且回家后我看到村里的老人们生活得真的很辛苦。

  二、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状况依然较差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时生计。一般老人和儿子一起生活时开支主要由儿子负担,但是子女外出后,他们就得自己担负起生活重任。少数子女每月会给予一定的赡养费,但大部分还是得靠他们自己。因为是在偏远的农村,交通很不方便且经济情况不允许,所以他们所吃的菜和米都是自己种的,使用柴火而不是煤气或沼气。由于收入较低,老人们的生能很拮据,一般农村家庭虽说有多个儿子,但是每个儿子收入都不高,勉勉强强维持生活,尤其是生活不能自食其力的。

  (二)老人们成了家里的劳动力,下地干活,劳动强度加大

  子女在家时总是会帮忙干一些农活,但外出后,老人们就得自己干,在农村约83%的老人每天*均有5个小时都在忙着干农活,像是种菜,锄草,翻地,收割等等。一般每户都会养一些牲畜,因为他们还要靠这些来获取收入,增添家用,这是大部分留守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饲养这些也给老人们增加了劳动负担。此外,由于妇女外出参工率的增加,而能进城随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农村儿童据估计在只有5%左右,老人们再度增加了照顾孙子孙女的家务责任。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人到老年,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因此也就更容易患病。如今,虽然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经济收入不高,还是存在着“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现象,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大多数农民医药费的支出占了他们收入的绝大部分,想做到有病就医实在是难啊,因此,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现在通讯方便,老人一旦生病,子女马上就能得到消息,大部分老人认为如果通知子女,他们会回到身边,否则再有能力人家也瞧不起你,周围的舆论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但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一些老人最关心的事是怕自己生病时没人问,老人们发出了“不求长寿,但求健康”这样的悲观感慨。

  (四)留守老人的安全问题

  在调查中显示出两种安全问题,一是被欺骗,二用火用电安全。由于老人们的文化水*和鉴别能力的限制,而且现在伪造假币技术的提升,老人们很难区分真假,有一位老人就表示他曾收到一张100远的假钞,当时他根本不知道,直到使用时别人跟他说才发现。老人们大部分都是使用柴火的,烧完后他们没有把碳火用灰覆盖掉,导致事故发生。因此,老人的安全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

  (五)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

  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更是子女义不容辞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老来之时,每一位老人也都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够开心地度过。大多数子女都是能尽自己的本分去赡养老人的,但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在于子女经济实力本来就不怎么样,支付不起对老人的赡养钱,有的虽然也在外打工,但却搞不到钱,几千元收入自身难保,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家庭本身开销也大。当老人有好几个子女时,由于各家经济实力不*衡更容易产生纠纷,导致老人的赡养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还有一些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两方便会产生争执。更糟糕的是有的老人甚至一年到头都得不到儿子一丁点的赡养费,媳妇更是认为他自己还有能力去干活,不需要给。这样的情况着实令人心寒。农村社会养老体制的不健全也给老人的养老问题增加了难度。

  (六)老人的心理、情绪问题

  由于子女常年在外,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来,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在农村约64%的老人还是有老伴的,另外的却是一位孤单一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孤独。子女外出虽是为了提高生活条件,但也因此让老人们感到孤独、无助。

  三、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吸引外出的农民工回家乡发展

  大部分的农民工一年的收入也并不乐观,再加上物价的上涨,在城市里任何东西都必须是花钱才能得到,所以他们的生活也并不是很好,而在农村至少自己也还可以种些菜。他们外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无法赚取收入。因此,只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他们提供生财、致富之道,定能吸引大部分人回来发展,在这方面村干部要做好带头工作,积极带领村民探索,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也应给予大力支持,在技术、经济上给予支援。这样,不仅能提高村民收入,还能是老人们不再感到寂寞,也使老人能跟子女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减轻老人的劳动强度,使他们安安乐乐地度过晚年。

  (二)村委与子女共同努力,降低老人劳动强度

  老人的劳动强度主要体现在农忙时节,因此在农忙时村委可组织一部分离家不远的子女们回来帮忙,或是让留守老人的子女们出一些钱雇人帮忙。妇女也外出打工的尽量劝其将子女带到外地上学,不要将这个重担留给留守的父母们。

  (三)加快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建设,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看病难、无钱治病的问题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对落后,老年人看病难,就连吃药、打针和患病护理都有困难。在农村要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搞好疾病预防工作。要在老年人中加大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大力开展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教育,告别不良的生活卫生*惯;和愚昧迷信的行为作斗争,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做好老年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常见病、老年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农村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增强老年人体质,搞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四) 要普及用火、用电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五) 要解决老人养老问题,有效保证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一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办理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村委或是乡**还可以给以适当生活补助。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要办好敬老院,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四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牢抓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使人们自觉地做到尊老敬老爱老。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在调查中也发现少数老人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也没能做到尊重子女,对此,老人也应该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以礼待人,和谐的家庭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

  (六)常回家看看,多组织娱乐活动

  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特别是逢年过节时,试着想想父母期盼的目光,不要让老人们独自过年,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安。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戏班子唱戏,集中看电影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定期对老人们的心理情绪作一个了解。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一、调查目的

  为深入了解红旗村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我校“三下乡”活动的三十几位成员在村里全面展开问卷调查,走进村民生活、深层次地了解村民各方面的状况。帮年老的村民量血压,送上最真切的关爱。

  二、调查对象衡阳市红旗村

  三、主要过程及基本情况

  走访的村户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占全村人们的90%。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大,但甚至也有十岁左右小朋友独自一人居住在家中,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家有老人的一般是奶奶在家照顾孩子,爷爷到山上的家里做农活、忙家务。由于常年干较重的农活,农村许多的老人身体不好,治病也需要花很多钱,对于原本就贫穷的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而少部分独自一人在家的孩子便是自己放学就赶回家做饭、洗衣服。与留守儿童交流之后,我们发现,他们和其他同龄的小朋友一样,十分需要父母的关爱,长期和父母分开都十分想念父母,特别是一些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孩子,见到父母的机会就更少。但是,他们并没有一味的抱怨,到了一定年龄,加上亲人的引导,各个都变得很懂事,主动承担家里的负担,很理解父母的难处,他们都会试着去面对现状,去承受这一切。

  而在空巢老人之中发现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都缺乏安全感,一般陌生人都没法和他们沟通,这些老人很少与人交流。他们有些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也有生活保障,但是内心却充斥着孤独寂寞。心情郁闷、沮丧、孤寂,睡眠失调,*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但是很大部分还是比较理解子女的处境。

  1、学*。在留守儿童中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有的留守儿童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并且比较早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好,能够主动积极地学*,学*态度端正,成绩优良。而有的留守儿童对学*表现出散漫、厌学、逃学的症状,遇到难题不会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上进心缺乏。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上的辅导较城市少了很多。

  2、性格。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对他们成长过程中问题的解答。在成长环境中,父母是第一任老师,所起到的作用非同一般,可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留守儿童的问题与父母存在着空间和时间的代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也由于各方面的差异,使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和家庭教育,让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自控能力差、孤僻、叛逆、自卑、内向等性格趋向。

  (二)在空巢老人问题方面则面临一下几个挑战:

  1、生活保障。在农村的空巢老人经济问题、生活质量、生活空间都受到严格的限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们。

  2、日常照料服务。农村的空巢老人并不能保证日常生活有很好的照料,通常还必须帮着子女照顾一群孩子,因此在日常照料方面同样面临考验。

  1、留守儿童

  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上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父母与子女缺乏起码的交流和沟通,监护人管理能力的限制等方面。虽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浮出很多问题和不良现象,但是仍有许多留守儿童懂得如何处理自己学*和生活的关系,不但在学*中有着优良的成绩,在家庭中也能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适当减轻家庭的负担,他们也是非常优秀的。

  2、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的'出现是生活困难与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剧造成子女离开家庭,虽然大部分年轻人有赡养老人的意愿,但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与教育和就业机会,不得不外出务工和学*,这是空巢家庭出现的最重要的原因。其次老年人与子女存在代沟造成空巢。三是子女不孝,对老人不闻不问。

  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上,虽然原因出现了多样性,但主要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由于生活等各种原因让子女不得不外出打工或学*,而打工又占了绝大多数,从而使他们无法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无法给予他们亲情和家庭的关爱,无法照顾孩子和老人,无法给予精神的慰藉。

  五根据以上原因的分析,作出几点建议:

  1、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在法律、法规方面予以保障。特别是乡、村(社区)基层组织要将老年人、留守儿童教育和生活问题列入重要的工作事项。大力完善相关政策规定。

  2、社会各界人士应给予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以更多的关爱。我国历来就有敬老、爱老和养老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大力号召、动员社会各界多关心,多理解老年人,积极营造有利于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在留守儿童方面,积极争取希望工程、各类基金会及企业捐赠资金,发动地方**、企业家、民间组织协助募集资金,要让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关心和支持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3、发展县域经济,将农民工留在家乡就业。如果农民工能留在家乡就业,那么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就会减轻很多,子女就会有时间来照顾孩子和老人,无论是在经济、家庭生活方面还是在心理健康、学*教育方面都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4、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层次,激发其创新精神,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实现结对帮扶的良好机制。

  六、总结:

  *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仅仅的关注是不够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困难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社会的广泛参与,子女的爱心与孝道,邻里的亲情,需要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网而努力!帮助弱势群体,我们在行动!

  此次xx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郚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 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郚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郚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郚山镇中心位置较*,附*村民*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 调查方法:

  20xx年6月,中*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 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 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 当地**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 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数据统计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了意义。

  在研究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实证的方法解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考证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

  为期一周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

  摘要: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路口镇实际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拮据,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与医疗没有保证,情感孤独,缺乏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生活乏味,没有足够的娱乐活动,与邻里关系也时常紧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主要原因;想法与建议

  一、调查概述

  “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行列,(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全国老年人占到人口总数的10%,并将在20xx年达到两亿。)如何安置老年群体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了仔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状况,与老年人和谐相处,我们“爱尚崇阳”实践队将“空巢老人”作为社会实践的调查主题之一。

  本次的调查目的地为湖北崇阳县路口镇。路口镇位于崇阳、通山、赤壁、咸安四县市区交界处,是崇阳县的“东大门”。面积235*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31个村民小组、12个居民小组。截止到20xx年总户数为8962户,其中农业户为8409户,总人口约4万人,农业人口约3.6万人。20xx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00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17%和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80元。

  路口镇区位条件优越。106国道和省道横路线穿境而过,与京广铁路相距35公里,20xx年建成通车的宁樟高速公路贯穿集镇腹地,交通十分便捷,1小时可到达省会武汉。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路口镇地区55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或者子女外出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子女虽与自己居住在同一地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后人照料。调查的题目包括: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方面共计2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200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回收后,我们对问卷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

  走访调查中,我们小组选择了路口镇市老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采访交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老人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通过我们与老年人的交流得知,他们认为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收入、家庭生活水*的提高,不再因为吃喝问题而发愁。多数老人期待和儿女一起生活,他们认为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对生活水*的要求比较低。但由于住房、代沟或者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等种.种原因未能够与子女一起生活。

  我们调查对象年龄在60~80岁,其中60~70岁的老人占57.10%,71~80岁的老人占42.90%;另外,男女比例各占50%。

  “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甚至逢年过节都是两家分开度过。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低的限制,路口镇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35.7%的老人独自在家感到孤独,

  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30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而85.80%的老人经济主要来源是农耕,自给自足;而14.20%是靠低保或者子女的赡养;57.10%的老人生活基本得到保障,但是仍有35.80%是没有保障的。

  三、现状分析

  (一)健康问题——人老了,病痛自然多。

  关于老年人健康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身体状况比较健康,而有42.90%的老人多病缠身。令人难过的是,有一位老爷爷凄凉地表示老人一生病就没有人愿意照顾了。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针对老年人的就医保障或者医疗保险,虽然***一再颁布各项优惠政策,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旧有34.80%没有享受到任何的就医优惠。

  (二)娱乐活动——“老有所乐”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共同心声。在我们进入福利院进行文艺表演的时候,爷爷奶奶们都看得很认真,也看得很开心。我想这样的文艺表演虽然简单,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天中的亮点,一天中的美好回忆。像路口镇这样的小乡村,老年人的娱乐文化比较单调且落后,不像城市那样有专门的老年人文化中心或者俱乐部。但是,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也有自己娱乐的小圈,打麻将,下象棋,钓鱼,看话剧等等,在空巢老人中,也存在着两极分化。

  在我们调查的尾声,老人们提出的意见和希望:社会保障制度落到实处;多组织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在农村给年轻人提供工作机会,从而可以保障家庭经济收入,从而能够保障他们能与子女生活在一起。

  四、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老龄化的问题已经*卷全球。西方发达国家早就面临着老龄化问题,因此,在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上,发达国家比我们更有经验。例如,德国**通常会安排一些大学生同“空巢老人”一同居住,*时帮助老人洗衣、做饭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用缴纳房租。这样,即节约了大学宿舍资源,还能保证“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在日本,**为更好的关爱“空巢老人”,防止老人发生意外情况,甚至出现在家中死亡而无人知晓的状况,日本**会把“空巢老人”家庭进行统计,并将老人每月的用水量,用电量等基本生活信息通知其子女,使子女能够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这些措施可以给我国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带来启迪我觉得这些做法值得借鉴推广,对解决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后记

  通过崇阳实践的调查,我们与老年人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对所调查区域内的老年人生活、心理、健康等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当前正值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我们

  去理解、关爱。我们有责任、全社会也有责任找到与老年人沟通的契合点,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尊老、敬老、爱老”的风气,使老年人感到社会的温暖,安度晚年。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破坏了本来其乐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与小孩独守老宅。据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空巢老人”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与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拥有“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