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地理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地理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1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使教学水*和业务能力。同时,通过学*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半年地理学*,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三章,第一章《认识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情况.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征.第三章《走*国家》具体说明了几个国家各自特点。

  四、本期教材重点、难点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五、总体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六、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争创优秀课件。

  2、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3、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兴。

  4、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的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其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4、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够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

  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活动

  【活动】演示地球转

  教师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学生观察分析

  提问: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地球绕地轴旋转)

  再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又是怎样的,北逆南顺)

  注意:在这里先让学生明白“东”、“西”的含义。

  学生上讲台演示

  演示讲述:

  地球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自转的周期是多长呢?先来看这个演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地球时时刻刻都在太阳的照射下。同学们想想阳光照射下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有一半是白天,有一半是黑夜)为什么只有半边是白天呢?(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由此可知形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地球不透明)。地球在自转时,转一圈要经过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也就是说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一天或约24小时)。

  学生读P11图1.14昼与夜

  昼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围(指出哪里是夜半球,哪里是昼半球)。提醒学生注意昼、夜半球的界限,不一定经过南、北两极点。

  注意观察晨昏线与太阳光之间的关系。

  提问:刚才演示时同学们看地球自转了吗?如果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活动

  【活动】演示地球自转,说明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在地球仪的球面上选取2个点(北京、纽约)。

  转动地球仪,当太阳照射北京,纽约是白天还是夜晚?转动180度。再看,哪个是白天?哪个是夜晚?连续转动,北京和纽约出现了什么情况?(昼夜更替)

  也就是说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球的自转)

  在转动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见到日出。当北京是正午时,乌鲁木齐也是正午吗?

  指导学生看书P13图1.17并请学生解释:

  1、北京的畅畅和美国的姨妈在同一时刻电话问候,为什么时间不同?

  2、半夜时分,*球迷观看NBA球赛

  总结:由于地球自转,东西位置也就是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活动

  【讲授】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请同学们结合活动演示,总结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补充,地球自转产生了三种地理现象。分别是: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2、昼夜更替3、时间的差异。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3

  【教学目的】

  1.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2.了解澳大利亚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三大地形的分布;

  3.初步理解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人口分布、植被、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4.了解澳大利亚在二次大战后利用本国矿产、草场和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工矿业与农牧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5.培养学生认识农牧业发展与自然条件关系的分析能力和比较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现代化的工矿业与农牧业,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具准备】

  澳大利亚挂图,特有动物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解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在图上指出大洋洲包括的大陆和大陆岛。

  学生:……

  (讲授新课)

  教师:本节课学*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其附*岛屿的澳大利亚国家。

  师生交流信息的方式与方法

  教师指定一个学生在挂图上指出,其他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最后给以明确订正。

  教师指图说明澳大利亚的范围。

  [板书]

  第二节澳大利亚

  一、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地图册中大洋洲图,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

  学生:……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是南半球国家,南回归线从大陆中部通过;东临太*洋、西临印度洋。

  教师:大洋洲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

  教师:大洋洲面积900万*方千米,澳大利亚面积为768万*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澳大利亚约有人口1600万人,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请计算人口密度。

  学生:每*方千米2人。

  教师:澳大利亚是地广人稀的国家。

  教师:澳大利亚在大洋洲有几个之最?

  学生……

  教师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出赤道、南回归线和东经160°经线,要求学生明确澳大利亚所在半球。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出所临海洋。

  教师可让学生查阅课本。

  教师指导学生计算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并与*人口密度(每*方千米约为121人)对比。

  [板书]

  1.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2.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教师:读地图册澳大利亚分层设色图,说明澳大利亚一般海拔高度。

  学生:……

  教师:全国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东部大分水岭海拔200—1000米;中部是低*的*原,最低处有艾尔湖,地下水丰富;西部是低矮广阔的高原,其上分布有沙漠。

  教师要求学生依据高度表说明广大地区的一般海拔高度。

  指导学生在分层设色图中查找到基本上呈南北延伸的大分水岭,并明确其一般高度;在图中读出澳大利亚最长的墨累河。教师在挂图上用指图杆明确西部高原的基本范围和大自流盆地的位置

  [板书]

  1.东部大分水岭纵贯南北

  2.中部是*原

  3.西部分布着低矮广阔的高原

  三、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请大家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依据人口密度图例,说明人口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

  学生:……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和广大内陆地区人口分布很少。

  教师:为什么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别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教师: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有显著影响。首先看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请大家阅读课本中“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说明哪些气候分布区最适合人类生存。

  学生:……

  教师: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是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分布地区,温暖湿润,适于居民生活,人口集中;广大内陆为草原和沙漠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居住困难较多,居民较少。

  教师:经济发展来看,东南沿海有优良的港口,对外联系方便;经济发展较快,工矿业、农牧业都较其他地区发达,促成了人口向这里集中,澳大利亚著名城市悉尼,堪培拉、墨尔本都分布在这里。

  教师提示学生可按方位说明人口分布集中的地区。

  教师小结时,在黑板挂图上准确指出人口集中分布的东南沿海,并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挂图。

  教师问题提出后稍停顿,让学生思考;也可以组织学生议论。

  读图时,可请一些学*较好的学生简述各类气候的基本特征,说明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讲解经济发展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影响时,可指导学生阅读“澳大利亚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介绍三个城市的性质及人口分布。

  在将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关系讲解后,教师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在该问题内共讲解2个问题,①是人口分布特点,②是人口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板书]

  1.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人们居住困难较少,人口集中

  3.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人口稠密

  四、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工农牧业和工矿业

  教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与澳大利亚有关的农牧产品吗?

  学生:……

  教师:对,有利用澳大利亚羊毛生产的各种毛纺织品……,人们之所以喜欢“澳毛”,是因为澳大利亚羊毛质地优良……,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很早,牧场多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参看教参)羊毛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澳大利亚是世界小麦重要生产国(简介发展条件和分布地区),因人口较少,小麦大量出口,所以是世界小麦重要出口国之一。

  教师: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你们知道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什么矿产吗?

  学生:……

  教师:正确,我国上海宝山钢铁厂使用的铁矿石就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澳大利亚除蕴藏有丰富的铁矿外,还有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煤、铁等矿石出口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二次大战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很快,尤以采矿、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发展迅速,工矿业的出口收入已超过农牧业,成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关于经济状况讲解内容力求丰富、生动,联系生活,但应掌握的内容则要简单明确。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澳大利亚的矿产分布图”,了解澳大利亚的矿产种类和铁、煤、铝土等矿的分布。

  [板书]

  1.羊毛、小麦产量多,出口量大

  2.工业发展迅速,煤和铁矿石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教师总结]请谈谈你们印象中的澳大利亚。

  学生:……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是一个领土辽阔,人口稀少的南半球国家,二次大战后,经济发展迅速,羊毛、小麦、铁矿石、煤的出口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复*巩固)请同学们想想,澳大利亚在人口、城市分布方面与加拿大有哪些相同点?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教师提示学生先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再说明加拿大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可让学生阅读加拿大地图,帮助回忆分析比较。

  【板书设计】

  第二节澳大利亚

  一、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1.面积最大

  2.人口最多

  二、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1.东部大分水岭纵贯南北

  2.中部是低*的*原

  3.西部是低矮广阔的高原

  三、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1.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人们居住困难较少,人口易于集中

  3.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人口稠密

  四、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1.羊毛、小麦产量多,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2.工业发展迅速,煤和铁矿石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4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七、教学用具:

  挂图、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同学说说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轮廓、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欧洲西部的各个国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简单易记,但是欧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还在于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业。

  学生活动:幻灯演示欧洲的特产和风景让学生说说。

  (三)教授新课:

  板书:一、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照书54页图简单介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导学生读统计图。)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

  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简单介绍,结合幻灯让学生了解)

  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有发达的农牧业

  利用书55页阅读材料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瑞士——钟表

  瑞典——造船、汽车、机器制造业

  丹麦——畜产品“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挪威——水产品

  板书 二、繁荣的旅游业

  1

  2

  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午夜的太阳

  瑞士——“世界公园”的称号、冰雪皑皑的山峰、世界表都伯尔尼

  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国——田园风光、“艺术之都”巴黎、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罗马、庞贝古城、狂欢节

  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 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作业: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5

  (课堂导入)

  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

  复*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原、山地、丘陵、盆地。(亚洲全有——地形复杂)

  (讲授新课)

  板书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提问 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

  活动:

  (1)读图6-3,亚洲地形图,6 -4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原、死海的位置。(填图练*)

  (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

  (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

  (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

  (4)亚洲大*周有哪些大*原?(西西伯利亚*原、东北*原、华北*原、长江中下游*原、印度河-恒河*原等)

  归纳 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5)小组讨论:

  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

  讲解 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 亚洲地形的特征: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均海拔较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活动 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依据图6-3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亚洲的地形特征,结合对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来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征。

  板书设计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菁华5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首先,我们先来复*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

  【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一)复*: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授课: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

  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例题一、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充分说明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移指向标法和旋转地图法

  例题二、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

  2、*移指向标

  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2

  初一地理教案——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使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结构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工业与我们”“工业的空间分布”和“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个标题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是前后联系的,形成一个整体。教材内容贯穿的一条主线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现状,工业未来发展方向。

  教材第一个标题下,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以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为例,利用景观图片结合文字说明,形象地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工业生产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其次,强调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第三,强调了工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并且,教材通过活动练*“观察我们的家……”,使学生加深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第一个标题内容的学*,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强民富,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教材在第二个标题下,内容安排上采取了“由面到点”的呈现方法。首先是概括地介绍了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使学生对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现状有一个总体了解。然后,在活动练*中,以“辽中南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工业分布的类型及特点,分析影响工业的形成和分布的各自条件,从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第三个标题下,首先介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点;第二,介绍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第三,讲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和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教材在最后安排了活动练*。通过活动练*内容可以使学生明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代表了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内容点析

  1.教材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工业,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的相互联系性。教材运用图4.24直观地进行了说明。处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将出现不同的工业部门和类型。例如开采矿产,采伐森林等,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的工业;冶炼钢铁,制造水泥等,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业;生产汽车,制造机器,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上一个生产阶段的产品,是下一个生产阶段的原料,体现了工业生产具有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教材利用插图表现了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科学研究、国防现代化与工业的关系。通过几个侧面,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工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快乐和便利。教材在活动练*1中,设计了“仔细观察我们的家……”的内容,让学生由某一件家具找出人们生活与各工业部门的联系,同时找出在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工业部门的相互联系。通过活动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工业生产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4.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我国的工业分布,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教材运用图4.26(“我国工业的分布”)突出了上述重点内容。

  5.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需要综合考虑。首先,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第二,要考虑发挥地区条件的优势,扬长避短;第三,要考虑城乡结合,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第四,要考虑带动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五,要考虑当地的工业基础和劳动力构成;第六,要考虑国防安全等。教材在活动练*1中,以资源配置较好的辽中南工业区为例,提出了本地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的问题;在活动练*2中,以资源配置不好的沪宁杭工业区为例,提出了如何发挥本区市场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优势的问题。通过这些练*,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工业分布问题的方法。在活动练*3中,安排了由学生选取一些例子,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这使学生又一次获得锻炼其分析能力的机会。在活动练*4中,涉及到工业的分布与乡镇企业发展的关系,这在我国当今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6.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点。高新技术产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现代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科技投入的含量很大,产品更新换代很快。

  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教材运用图4.31(“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展示了我国沿海开发区、内陆和沿边开发区的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除青藏地区外,各省区多在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建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8.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沿海地区科技力量雄厚,经济发达,形成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利用其地理优势,依靠国家的开发政策,发展了以组装、加工为主的贸易导向型产业;内地地区依靠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电子、航空航天等工业为主的与国防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9.教材在最后的活动练*中,安排了材料阅读内容。三则短文中,第一个短文介绍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对上海这个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所起的作用;第二个短文介绍的是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第三个短文介绍的是国际互联网这一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应用于工业企业的供、产、销中,将会改变企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带来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三则短文共同明确了一点,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内容。

  (三)自主学*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

  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日本的地形

  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③日本的*原是什么?

  4.日本的气候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

  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五)风采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六)达标检测

  1.日本的地形以()为主。

  A.山地、丘陵B.*原C.盆地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A.石油和煤炭B.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学*巩固提升1—6题

  (七)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的收获。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经纬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运用地图,巩固学*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地形特点

  3.俄罗斯气候特点

  三;教学难点

  1.俄罗斯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2.俄罗斯主要地形区

  四: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

  2.讨论法

  3.对比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音乐素材,图象素材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伴随着乐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循环播放莫斯科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好奇中开始学*。

  [教授新课]

  课件:俄罗斯

  教师:引导学生俄罗斯与苏联的关系,并请个别来学生介绍

  学生:……

  教师:在俄罗斯以苏联形式存在的时候,它的面积是最大的,同时当它解体后面积仍然是最大的,请同学们思考这说明什么?

  学生:国土辽阔等

  教师:很好,今天我们来学*国土辽阔的俄罗斯的相关内容

  课件:本节课框假结构图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地图册或书本的俄罗斯的地形图,进行以下分析

  课件:一位置范围

  1.经纬度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并分析俄罗斯经度和纬度范围

  课件:俄罗斯地形图

  闪烁出现经度范围

  同时教师请学生归纳因经度广产生的现象

  学生:

  1.跨东西半球

  2.跨亚欧两洲

  课件:闪烁纬度范围

  同时请学生归纳因纬度分布产生的现象

  学生: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气候区

  课件:2.海陆位置及临国

  同时放映出俄罗斯与周围海洋和临国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

  课件:二地形特征

  同时放映出俄罗斯地形图,请学生总结地势和主要地形

  学生……

  教师:总结俄罗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以*原和山地为主

  地形有:山脉,*原,高原,山地

  课件:分别显示所述地形

  学生:对以上地形进行特点描述

  教师:总结主要地形区——东欧*原,西西伯利亚*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课件:重点显示以上主要地形区及相互之间的分界线

  教师:从课件放映的分界线承转到河流,进而讲述下面的学*内容。

  课件:三:河流和湖泊

  同时显示俄罗斯地形图,请学生归纳主要的河流

  学生:……

  教师:总结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叶尼塞河,勒拿河,鄂毕河,伏尔加河,乌拉尔河,贝加尔湖,里海

  课件:重点出现以上河流和湖泊

  教师:对以上河流和湖泊进行讲解

  课件:练一练地形区与河流和湖泊综合填表题

  学生:……

  课件:给出正确答案,并重新出图让学生结合图进行记忆

  教师:承转:课前我们分析了俄罗斯的纬度位置时我们关注到了,它大部分属于温带气候区,那这个国家总体的气候分布和特征分别是什么呢?

  课件:四俄罗斯的气候

  同时出现俄罗斯气候气温降水分布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降水——由西向东逐渐递减

  课件:气候类型列举

  同时出现雅库茨克气温降水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气候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课堂小结……

  课后练*……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本课要点。

  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菁华5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1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使教学水*和业务能力。同时,通过学*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半年地理学*,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三章,第一章《认识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情况.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征.第三章《走*国家》具体说明了几个国家各自特点。

  四、本期教材重点、难点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五、总体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六、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争创优秀课件。

  2、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3、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兴。

  4、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的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其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4、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够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

  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活动

  【活动】演示地球转

  教师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学生观察分析

  提问: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地球绕地轴旋转)

  再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又是怎样的,北逆南顺)

  注意:在这里先让学生明白“东”、“西”的含义。

  学生上讲台演示

  演示讲述:

  地球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自转的周期是多长呢?先来看这个演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地球时时刻刻都在太阳的照射下。同学们想想阳光照射下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有一半是白天,有一半是黑夜)为什么只有半边是白天呢?(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由此可知形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地球不透明)。地球在自转时,转一圈要经过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也就是说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一天或约24小时)。

  学生读P11图1.14昼与夜

  昼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围(指出哪里是夜半球,哪里是昼半球)。提醒学生注意昼、夜半球的界限,不一定经过南、北两极点。

  注意观察晨昏线与太阳光之间的关系。

  提问:刚才演示时同学们看地球自转了吗?如果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活动

  【活动】演示地球自转,说明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在地球仪的球面上选取2个点(北京、纽约)。

  转动地球仪,当太阳照射北京,纽约是白天还是夜晚?转动180度。再看,哪个是白天?哪个是夜晚?连续转动,北京和纽约出现了什么情况?(昼夜更替)

  也就是说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球的自转)

  在转动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见到日出。当北京是正午时,乌鲁木齐也是正午吗?

  指导学生看书P13图1.17并请学生解释:

  1、北京的畅畅和美国的姨妈在同一时刻电话问候,为什么时间不同?

  2、半夜时分,*球迷观看NBA球赛

  总结:由于地球自转,东西位置也就是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活动

  【讲授】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请同学们结合活动演示,总结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补充,地球自转产生了三种地理现象。分别是: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2、昼夜更替3、时间的差异。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3

  【教学目的】

  1.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2.了解澳大利亚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三大地形的分布;

  3.初步理解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人口分布、植被、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4.了解澳大利亚在二次大战后利用本国矿产、草场和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工矿业与农牧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5.培养学生认识农牧业发展与自然条件关系的分析能力和比较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现代化的工矿业与农牧业,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具准备】

  澳大利亚挂图,特有动物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解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在图上指出大洋洲包括的大陆和大陆岛。

  学生:……

  (讲授新课)

  教师:本节课学*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其附*岛屿的澳大利亚国家。

  师生交流信息的方式与方法

  教师指定一个学生在挂图上指出,其他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最后给以明确订正。

  教师指图说明澳大利亚的范围。

  [板书]

  第二节澳大利亚

  一、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地图册中大洋洲图,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

  学生:……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是南半球国家,南回归线从大陆中部通过;东临太*洋、西临印度洋。

  教师:大洋洲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

  教师:大洋洲面积900万*方千米,澳大利亚面积为768万*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澳大利亚约有人口1600万人,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请计算人口密度。

  学生:每*方千米2人。

  教师:澳大利亚是地广人稀的国家。

  教师:澳大利亚在大洋洲有几个之最?

  学生……

  教师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出赤道、南回归线和东经160°经线,要求学生明确澳大利亚所在半球。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出所临海洋。

  教师可让学生查阅课本。

  教师指导学生计算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并与*人口密度(每*方千米约为121人)对比。

  [板书]

  1.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2.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教师:读地图册澳大利亚分层设色图,说明澳大利亚一般海拔高度。

  学生:……

  教师:全国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东部大分水岭海拔200—1000米;中部是低*的*原,最低处有艾尔湖,地下水丰富;西部是低矮广阔的高原,其上分布有沙漠。

  教师要求学生依据高度表说明广大地区的一般海拔高度。

  指导学生在分层设色图中查找到基本上呈南北延伸的大分水岭,并明确其一般高度;在图中读出澳大利亚最长的墨累河。教师在挂图上用指图杆明确西部高原的基本范围和大自流盆地的位置

  [板书]

  1.东部大分水岭纵贯南北

  2.中部是*原

  3.西部分布着低矮广阔的高原

  三、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请大家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依据人口密度图例,说明人口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

  学生:……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和广大内陆地区人口分布很少。

  教师:为什么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别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教师: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有显著影响。首先看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请大家阅读课本中“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说明哪些气候分布区最适合人类生存。

  学生:……

  教师: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是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分布地区,温暖湿润,适于居民生活,人口集中;广大内陆为草原和沙漠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居住困难较多,居民较少。

  教师:经济发展来看,东南沿海有优良的港口,对外联系方便;经济发展较快,工矿业、农牧业都较其他地区发达,促成了人口向这里集中,澳大利亚著名城市悉尼,堪培拉、墨尔本都分布在这里。

  教师提示学生可按方位说明人口分布集中的地区。

  教师小结时,在黑板挂图上准确指出人口集中分布的东南沿海,并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挂图。

  教师问题提出后稍停顿,让学生思考;也可以组织学生议论。

  读图时,可请一些学*较好的学生简述各类气候的基本特征,说明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讲解经济发展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影响时,可指导学生阅读“澳大利亚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介绍三个城市的性质及人口分布。

  在将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关系讲解后,教师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在该问题内共讲解2个问题,①是人口分布特点,②是人口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板书]

  1.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人们居住困难较少,人口集中

  3.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人口稠密

  四、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工农牧业和工矿业

  教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与澳大利亚有关的农牧产品吗?

  学生:……

  教师:对,有利用澳大利亚羊毛生产的各种毛纺织品……,人们之所以喜欢“澳毛”,是因为澳大利亚羊毛质地优良……,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很早,牧场多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参看教参)羊毛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澳大利亚是世界小麦重要生产国(简介发展条件和分布地区),因人口较少,小麦大量出口,所以是世界小麦重要出口国之一。

  教师: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你们知道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什么矿产吗?

  学生:……

  教师:正确,我国上海宝山钢铁厂使用的铁矿石就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澳大利亚除蕴藏有丰富的铁矿外,还有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煤、铁等矿石出口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二次大战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很快,尤以采矿、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发展迅速,工矿业的出口收入已超过农牧业,成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关于经济状况讲解内容力求丰富、生动,联系生活,但应掌握的内容则要简单明确。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澳大利亚的矿产分布图”,了解澳大利亚的矿产种类和铁、煤、铝土等矿的分布。

  [板书]

  1.羊毛、小麦产量多,出口量大

  2.工业发展迅速,煤和铁矿石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教师总结]请谈谈你们印象中的澳大利亚。

  学生:……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是一个领土辽阔,人口稀少的南半球国家,二次大战后,经济发展迅速,羊毛、小麦、铁矿石、煤的出口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复*巩固)请同学们想想,澳大利亚在人口、城市分布方面与加拿大有哪些相同点?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教师提示学生先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再说明加拿大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可让学生阅读加拿大地图,帮助回忆分析比较。

  【板书设计】

  第二节澳大利亚

  一、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1.面积最大

  2.人口最多

  二、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1.东部大分水岭纵贯南北

  2.中部是低*的*原

  3.西部是低矮广阔的高原

  三、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1.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人们居住困难较少,人口易于集中

  3.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人口稠密

  四、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1.羊毛、小麦产量多,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2.工业发展迅速,煤和铁矿石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4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七、教学用具:

  挂图、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同学说说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轮廓、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欧洲西部的各个国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简单易记,但是欧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还在于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业。

  学生活动:幻灯演示欧洲的特产和风景让学生说说。

  (三)教授新课:

  板书:一、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照书54页图简单介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导学生读统计图。)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

  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简单介绍,结合幻灯让学生了解)

  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有发达的农牧业

  利用书55页阅读材料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瑞士——钟表

  瑞典——造船、汽车、机器制造业

  丹麦——畜产品“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挪威——水产品

  板书 二、繁荣的旅游业

  1

  2

  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午夜的太阳

  瑞士——“世界公园”的称号、冰雪皑皑的山峰、世界表都伯尔尼

  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国——田园风光、“艺术之都”巴黎、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罗马、庞贝古城、狂欢节

  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 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作业: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5

  (课堂导入)

  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

  复*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原、山地、丘陵、盆地。(亚洲全有——地形复杂)

  (讲授新课)

  板书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提问 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

  活动:

  (1)读图6-3,亚洲地形图,6 -4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原、死海的位置。(填图练*)

  (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

  (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

  (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

  (4)亚洲大*周有哪些大*原?(西西伯利亚*原、东北*原、华北*原、长江中下游*原、印度河-恒河*原等)

  归纳 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5)小组讨论:

  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

  讲解 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 亚洲地形的特征: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均海拔较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活动 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依据图6-3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亚洲的地形特征,结合对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来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征。

  板书设计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总结3篇

  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教育指导下,兢兢业业,扎实刻苦,圆满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现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分析,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人承担七年级整个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希望该年级学生通过一学年的学*,了解了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技能。但由于学生的学**惯和基础较差,并且地理不是中考选择的科目,学生的学*积极性不高。

  七年级学生是刚从小学毕业,所以在学*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通过上期的本区期末质量检测成绩的名次,分析同学们的学*效果;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这样对学生的各方面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为本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好了脉,明确了本期的教育教学重点。

  二、认真备课、上课,细致批阅作业。

  (一)一堂好课,前提还在于备课的质量好与坏。“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离不开潜心的研究教材及学生、查阅资料、学*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所以,我经常为了备好一堂课,到图书室查找资料,到网络上查找各种媒体等,为上好一堂课竭尽所能,付出了许多的精力,也为课堂良好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每次课堂下来,我都有种充实的感觉,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同学们开心的笑容是我最大的鼓励与快乐。

  (二)精讲精练抓提高。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了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避免了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在课堂上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练,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效果,增强了学*的兴趣。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了复*效率。

  (三)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四十人左右,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没有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深感责任之重,是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作业是与他们最直接的交流、与沟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很少划“×”,对于错题我只是在题的旁边划上“?”,或者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以及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我都不吝笔墨,用鲜红的话语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使之成为他们进步的起点、台阶。期中考试结束后,有些学生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他们的学*态度发生了改变,变得厌学了。这样作业便成为我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台,我给了他们更多鼓励的话,也谈到了我得期许,希望他们在期末的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安慰。在最后一次的作业中,我的批语是“现在进入复*阶段,以积极的学*态度投入到期末的复*当中,为了自己的梦想加油!”。

  (四)地图训练抓能力。学生地理成绩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地理图表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高低。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在上课的时候都要把世界地图挂在黑板上,从一开题始我就给学生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教学中培养他们读图分析能力,就是让学生明白,地理教学尤其是世界地理教学必须学会识图。教学中我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重点掌握最基本的地图阅读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掌握读图技巧,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熟练地掌握图文转换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完成对地理事物的准确定位,对重要大洲和重要国家的准确位置的掌握。

  三、深入教研教改,加强校本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

  1、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与运用实践。现正值教学改革的新时期,一场教育的革命正在兴起,尤其以新教材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思想蓬勃发展,只有融入这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的活动,把学*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

  2、学以致用,课程整合,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运用*生所学,才物有所值。我大胆尝试,积极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教学实效。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转为一种有声、有形,师生互动,快速、便捷,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中。最后做到黑板教学与课件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各个模式的优长,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期的工作很快就要结束,还有很多的工作有待完成。“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理由”,我会继续保持现在的工作状态。在新的一年中,我将更加珍惜机会,不断努力工作,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七年级地理下册,本册共分五单元,如果按照正常教学进度计算,至少需要三十个课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考虑到地理是小科目,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提高课堂效率,不得占用学生课外时间,最后就必须留些时间给学生复*,迎接期末考试,我制定了合理的教学与活动计划,并有序地进行教学。最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开学初,本人总统了上个学期的期考情况,分析了学生成绩偏低的原因(本人将*三年没有上过地理了,课程进度慢,无复*时间),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给学生定出了期考*均分要在50分以上的目标,同时向学生提出本学期的学*要求以及宣布课改计划,从正面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确了目标,又使学生增强了学*的信心。

  二、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传授对学生的生活及终生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放式的变革。

  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通过探讨学*,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成。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使地理学*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形式。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惯。还要进行复*、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

  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教学等,使教学更贴*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尽量让学生乐于学*,勤于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抓住学生心理,有针对性地教学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关系”是学*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四、存在的问题

  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剩下6个课时,主要是用来期末复*。本册书共有五单元内容,一课时要复*一单元内容,在课始时提出复*目标,让学生找出疑难问题,后20分钟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然后抽查,感觉又一定的效果。

  当然,我在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有较大部分学生学*兴趣不高,学*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意识不显著,几次月考成绩不理想,这些状况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七年级地理下册,本册共分五个章节,如果按照正常教学进度计算,至少需要三十个课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考虑到地理是小科目,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效率,不得占用学生课外时间,最后就必须留些时间给学生复*,迎接期末考试,我制定了合理的教学与活动计划,并有序地进行教学。最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开学初,本人总统了上个学期的期考情况,分析了学生成绩偏低的原因(本人将*三年没有上过地理了,课程进度慢,无复*时间),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给学生定出了期考*均分要在60分以上的目标,同时向学生提出本学期的学*要求以及宣布课改计划,从正面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确了目标,又使学生增强了学*的信心。

  二、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传授对学生的生活及终生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放式的变革。

  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通过探讨学*,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成。在

  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使地理学*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形式。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惯。还要进行复*、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

  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教学等,使教学更贴*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尽量让学生乐于学*,勤于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抓住学生心理,有针对性地教学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是学*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

  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另外,也可以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

  四、存在的问题

  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剩下2个课时,主要是用来期末复*。本册书共有五章内容,一课时要复*三张内容,在课始时提出复*目标,让学生找出疑难问题,后20分钟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然后抽查,感觉又一定的效果。

  当然,我在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有较大部分学生学*兴趣不高,学*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意识不显著,几次月考成绩不理想,这些状况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篇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本课要点。

  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目标:

  1.能够看图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

  2.能够说出不同国家分别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并说出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特点。

  重难点:亚洲的地理位置。

  知识链接:世界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临北冰洋,东临太*洋,南临印度洋。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

  导入:播放中东的战争新闻,请问中东在什么地方?——亚洲。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自主读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

  2、亚洲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

  3、亚洲的海陆位置,填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经度范围:

  4,、亚洲的纬度范围:

  合作探究:读课本P3图6.3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

  学生情况简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51)、(355)、(356)、(357)、(359)和(340)六个班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特制定以下计划。学生已经修完了七年级地理上册,大多数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全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总体概况,已经知道地理学科的学*方法和要求,已经具备一定的读图、作图、析图能力和地理阅读分析能力以及空间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地理学*基础。但还有相当一部学生学*目的不明确,学*能力较差,学*主动性不强。但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欠佳,不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此外有部分学生学*动力不足、学**惯和学*能力较差。这都会给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教材总体分析

  七年级地理下册以区域地理为主要内容,全书分为“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三章,本书根据世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特征,第一章认识大洲分为“亚洲和洲”、“非洲”、“美洲”三节; 第二章了解地区分为“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共五节,这样编排既有利于当前和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相连系,也适当体现了自然地理特征;第三章走进国家分为 “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共七节,其中“日本”、“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做为国家地理学*的范例,从位置、地形、气候、经济、交通、城市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讲述,其他国家不面面俱到,只重点地讲述这些国家的突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或从专题的角度介绍一些有特色的国家。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地理素质和全球观念。

  目 的 要 求

  (一)知识与技能: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两大特点。 1、通过七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学生能了解有关世界区域地理差异、国家差异,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 2、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能力;使学生具有进一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尝试从学*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重视地理学*的过程和方法,不但给了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在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3、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惯。”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方法与措施

  (一)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灵活科*用各种教学方法(讲授方法、引导方法、直观方法、逻辑方法、练*方法、练*方法、复*方法、讲解-演示法、启发提问发、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等)、力求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教学。

  2、以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设计不同,因人施导、因材施教。

  (二)措施:

  1、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培优与补差相结合,重点放在后进生的管理上,随堂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多进行个别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以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主,对教材标准中的重点、难点精讲多练,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认真批改作业,加强作业讲评。积极组织一些单元测试,实施定期定量分析,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4、注重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认真批改作业,加强作业讲评。

  教学进度表(课时安排)

  周 次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教时

  完成情况

  第1周

  11-02-21

  11-02-26

  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2课时

  第2周

  11-02-28

  11-03-05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第二节:非洲

  第3课时

  第1课时

  第3周

  11-03-07

  11-03-12

  第二节:非洲

  2课时

  第4周

  11-03-14

  11-03-19

  第三节:美洲

  2课时

  第5周

  11-03-21

  11-03-26

  第三节:美洲

  第一章单元测试

  第3课时

  1课时

  第6周

  11-03-28

  11-04-02

  第二章:了解地区

  第一节:东南亚

  2课时

  第7周

  11-04-04

  11-04-09

  第二节:南亚

  2课时

  第8周

  11-04-11

  11-04-16

  第三节:西亚

  2课时

  第9周

  11-04-18

  11-04-23

  中段考复*、测试

  2课时

  第10周

  11-04-25

  11-04-30

  中段考复*、考试

  2课时

  第11周

  11-05-02

  11-05-07

  “五、一”放假

  放假调课时间顺补

  第12周

  11-05-09

  11-05-14

  第四节:欧洲西部

  2课时

  第13周

  11-05-16

  11-05-21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2课时

  第14周

  11-05-23

  11-05-28

  第三章:走进国家

  第一节:日本

  2课时

  第15周

  11-05-30

  11-06-04

  第二节:埃及

  第三节:俄罗斯

  1课时

  1课时

  第16周

  11-06-06

  11-06-11

  第三节:俄罗斯

  第四节:法国

  第2课时

  1课时

  第17周

  11-06-13

  11-06-18

  第五节:美国

  2课时

  第18周

  11-06-20

  11-06-25

  第六节:巴西

  第七节:澳大利亚

  1课时

  1课时

  第19周

  11-06-27

  11-07-02

  期末复*、测试

  2课时

  第20周

  11-07-04

  11-07-09

  期末复*、考试、评卷

  2课时

  第21周

  11-07-11至15日 期末工作总结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重视不够、学**惯不好,加之有时班级纪律较差、学风不浓,学*兴趣不够等等原因,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参差不齐。

  二、本期教学任务和目标

  完成七年级下册各章节的教授,达到以下目标::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菁华5篇)

  教学方法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首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比较海陆面积大小,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和比例,通过对世界地图(东西两半球图)的阅读,引出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教师可提出一些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通过图片、录像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讲述大洲的概念后,重点要求学生熟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和位置,可利用投影片或空白图,让学生当堂填写。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在浩瀚的宇宙空间望望蔚蓝色的星球,镜头放大后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的比例,用饼状图展现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在大屏幕上用文字、声音和音乐匹配,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是有七大洲、四大洋组成;

  2、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四大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形状。

  2、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及大洲的分界线,帮助学生记忆三个世界之最(第一大陆、第一岛屿、第一半岛)。

  三、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图片,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图)

  四、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

  (一)地球表面积:5.1亿*方千米;

  1、陆地表面积:1、49亿*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29%;

  2、海洋表面积:3.61亿*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71%。

  (二)七大洲:

  1、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分大陆、岛屿、半岛。(全球共6块大陆)

  (1)亚欧大陆是世界上的大陆;

  (2)格陵兰岛为世界岛屿;

  (3)*半岛为世界半岛。

  2、大洲:大陆与它附*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1)亚细亚洲(日出处):S=4400万*方千米,第一大洲,位于东半球;

  (2)阿非利加洲(灼热的阳光):S=3000万*方千米,第二大洲,位于东半球;

  (3)欧罗巴洲(日没处):S=1000万*方千米,第六大洲,位于东半球;

  (4)北亚美利加洲(新大陆):S=2400万*方千米,第三大洲,位于西半球;

  (5)南亚美利加洲:S=1800万*方千米,第四大洲,位于西半球;

  (6)南极洲:(冰雪大陆):S=1400万*方千米,第五大洲,位于东西半球;

  (7)大洋洲:(海洋中的陆地)S=900万*方千米,第七大洲,位于东西半球。

  3、大洲的分界:

  (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

  [博斯普鲁士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

  (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3)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5)中美洲:墨西哥以南的中美地峡,(也称中美七国)。

  (三)四大洋:

  1、边缘海: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的海。(如黄海、南海、北海、加勒比海)

  2、内海:深入大陆内部,仅有狭窄的水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的海。(波罗的海、渤海)

  3、海峡: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1)马六甲海峡:连接太*洋与印度洋;

  (2)白令海峡:连接太*洋与北冰洋;

  (3)麦哲伦海峡:连接太*洋与大西洋。

  4、海湾:延伸入陆地,水深逐渐变浅的海或洋的水域的部分。(如墨西哥湾、哈得孙湾、波斯湾、北部湾等)

  5、四大洋:

  (1)太*洋:

  ①面积,S=18000万*方千米(1.8亿*方千米)

  ②水体最深:均深3957米(最深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

  ③水温:均温19摄氏度。

  (与大西洋的分界线:南美洲合恩角[67度W])

  (2)大西洋:

  ①S=9300万*方千米,呈“S”形,

  ②均深1200M,最深9218M,

  ③均温17摄氏度。

  (与印度洋的分界线:非洲的厄加勒斯角[20度E])

  (3)印度洋:

  ①S=7500万*方千米,呈“八”字形,

  ②均深3897M,最深7450M;

  ③均温16。7摄氏度。

  (与太*洋的分界线: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147度E])

  (4)北冰洋:

  ①S=1300万*方千米,

  ②均深1200M,最深5449M

  ③水温:北极海区—1、7—1摄氏度

  北欧海区2—12摄氏度。

  (四)小结:

  1、今天的课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的名称、及在地图上的分布(根据初中学生学*的情况,可以采用由教师指图学生集体回答,个人回答,来帮助记忆。)

  2、课后作业

  (1)作业本:P1—2

  (2)课本P3想一想思考题(口头回答)

  (3)填图册:P1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分布情况,能归纳其地形特征

  2、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3、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及特点,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

  4、了解东南亚的国家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及特点,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

  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㈠、富饶的物产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6页图7-6东南亚的物产分布。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

  1、矿产资源:石油、锡

  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

  2、粮食作物:水稻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3、热带经济作物:

  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4、指导学生完成课文37页活动题

  活动题①中南半岛水稻主要分布在泰国、越南、缅甸的*原地区,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

  活动题②河流冲积*原地形*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㈡、我国的*邻

  > 1、读图7——8找出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越南——河内 老挝——万象 柬埔寨——金边

  泰国——曼谷 缅甸——仰光 马来西亚——吉隆坡

  新加坡——新加坡 菲律宾——马尼拉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文莱——斯里巴加湾市 东帝汶(最新独立)

  2、其中与我国陆地接壤的国家为缅甸、老挝、越南

  3、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做澜沧江,流经了*、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4、居民

  ⑴、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⑵、从课文中找出华人和华侨的区别。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四、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是要让学生知道生活在地球上的主要种族和民族,以及他们的分布状况;了解世界各地区语言的使用与宗教的信仰情况;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国家数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家在各大洲的分布。

  2、本节还介绍了在和*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教学方法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让学生观看世界各地风土民情、宗教、人种方面的录像,然后巩固重要知识点,在随堂作业中反馈。

  2、按教材顺序讲解课堂知识的同时,穿插讲解一些风土人情故事,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世界人口、人种、

  2、了解世界民族和语系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种族的特征、分布、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分布;

  2、教学难点:按具体情况区分种族和民族这两个概念。

  三、教学准备

  世界人口分布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世界地图光盘、世界人种图。

  四、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

  1、增长速度很快;

  ⑴1987年7月11日是世界50亿人口日;

  ⑵1996年6月底,世界人口已达57。7亿;

  2、人口分布很不*衡:

  ⑴亚洲东部、南部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人口稠密,占全球1/3;

  ⑵极地、沙漠和热带森林地区人口稀少,南极地区目前无人定居。

  (二)种族和民族:(参考《人文地理》种族篇,P8)

  1、种族:

  ⑴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人数世界第一,占54%;

  ①特征:肤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

  ②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

  ⑵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人数世界第二,占37%;

  ①特征:皮肤呈淡黄或棕褐色,眼珠黑、头发黑而直,面庞扁*;

  ②分布: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印第安人、因纽特人)。

  ⑶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人数占8。5%;

  ①特征:皮肤黑、头发卷曲、鼻宽唇厚;

  ②分布:非洲中部、南部,大洋洲、美洲也有一部分;(故乡在非洲)

  ⑷混血种人种占0。5%,南美洲最多。

  2、民族:

  (1)民族是由于经济、生活、语言、文字、风俗*惯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形成的;

  (2)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3)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也有单一民族;

  (4)犹太人、吉卜赛人遍布于许多国家。

  (三)小结:

  语言人种

  居民(板书)

  宗教民族

  课后作业

  1、作业本:P2—3第1—9题

  2、填图册:P

  教学方法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首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比较海陆面积大小,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和比例,通过对世界地图(东西两半球图)的阅读,引出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教师可提出一些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通过图片、录像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讲述大洲的概念后,重点要求学生熟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和位置,可利用投影片或空白图,让学生当堂填写。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在浩瀚的宇宙空间望望蔚蓝色的星球,镜头放大后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的比例,用饼状图展现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在大屏幕上用文字、声音和音乐匹配,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是有七大洲、四大洋组成;

  2、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四大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形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