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汇总10篇

首页 / 读书笔记 /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1

  写这篇连载文章时,我是一个8岁男孩以及一个2岁女儿的父亲。对于尹建莉老师的名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多年来不但我自己反复阅读,而且推荐了身边的同事、家长购买阅读。我是尹老师著作的忠实粉丝,我阅读着、理解者、运用着、创新着、反思着。如今我想把自己体会和广大读者分享。

  尹老师成功的养育、教育了一个女儿——圆圆。在阅读尹老师的作品时,经常会感觉到,尹老师收获的喜悦。尹老师分享的每个细节,在我看起来都那么的真实和感同身受,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去在自家的孩子身上尝试一二。我认为只要原理吃透,就能够消化吸收。事实证明好用,管用。

  但我也注意到了,尹老师的女儿圆圆是尹老师自带大的。单就这一点,很多家庭就已经不合格了。所以尹老师的教育理念虽然大家爱读,也认可,但难于消化吸收。好书最后当做看热闹。

  当前孩子的父母很多是独生子女,要养四个老人,在大城市经济压力下,只能选择夫妻两个人都上班,然后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育儿话题电视剧《虎妈猫爸》开始几集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拿我个人来说,大儿子是奶奶带的,小女儿目前是姥姥带。我们夫妻两个均上班。我想中国的大部分70、80、90后情况和我差不多吧。往往越是大城市的工薪家庭,这种情况越是普遍。(在这里不谈中国那些10%的富裕家庭,他们不涉及到培养孩子的困难问题,教育用钱是可以铺出来的)再有就是工厂的普通职工,他们往往把孩子放在老家,自己或夫妻两人都去外地打工。那就更是“渎职”了。但没有办法,这就是国情。

  所以尹老师的个人条件、家庭环境、圆圆的固有性格等方面来看,并不能代表中国广大的家庭特点。再比如有的家里是男孩,主要是爸爸在带,有的是女孩,却是爷爷奶奶在带等等各种情况。

  我更喜欢把尹老师的著作看做哲学著作来阅读,因为理念是通用的,确实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我也希望我能以个人浅显的理解水*来注解《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以期全国的爸爸妈妈们对这本书有更透彻的理解和运用。为祖国的花朵,多添一捧好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2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以前曾看过,印象中这是一本比较实用、让人印象深刻的书。这几年,关于教育自己小孩,我也花了不少心思,但效果总未达到我理想中的效果,小孩的一些好*惯还没有养成。细想起来,在对我儿子的教育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抱着寻求教育良方的心态,我前段时间再次细阅了这本书。在看书过程中,我结合作者的观点和教育方法,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受益良多。这真是一本值得为人父母者细读的好书啊!为了让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所以,我也一直给家人推荐阅读。

  笔者尹建丽女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有学校教育实践经验,接触过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当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家长,女儿被她教育得非常出色。以下几条是我阅读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

  一、如何让小孩有节制地看电视?

  看电视属于被动阅读,对人的发展和成长的作用微乎其微。小孩为什么喜欢看电视?往往是因为他的家人也很喜欢看电视。如果想让小孩不看或少看电视,家长首先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看电视的冲动。家长不应自己在客厅饶有趣味地看电视,而责怪子女不认真在房间读书。

  如果子女喜欢看一会儿电视,那就让他心安理得地看,让他享受这个过程,不要让他对看电视有负罪感。毕竟,适当看看电视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不看电视,也许会少一些和同年龄朋友的谈资。

  二、大量阅读。

  几乎所有的教育专家都认为,阅读不仅能增大小孩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思维,并丰富他们的情感。有过大量阅读经验的小孩学*的后劲大,学*的爆发力强,能后来居上。尹建莉说:爱阅读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可能在学*过程中会暂时落后,但一用力,很快就可以赶上来。

  三、自觉性。

  孩子写作业需要陪着吗?练钢琴时是否身边一定要有个人看着?这些行为会阻碍他们形成良好的*惯。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有机会主动调整,要经常给孩子制造主动感和成就感。管多了反而效果更差。

  四、学*是自己的事情。

  考好了不奖励。很多家长会因小孩某次某次考试成绩好就会给一些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学*其实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奖励多了,孩子慢慢就会以为学*是大人的事情,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一些奖励,而忽视学*本身的乐趣。当然考差了也不要批评。

  五、细节教育。

  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一件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对于子女的教育除了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外,还要能很善于处理还一些“小事”。儿童并非整天无忧无虑,他们也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伤。家长要善用观察孩子,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问题,并以恰当的方式解决。每一种和儿童相处的细节,都是一场德行教育,也是一种心理辅导。

  六、不要孩子“听话”。

  不要孩子“听话”不是要培养不守规矩的野孩子,而是家长不要总是对小孩说:你要听话,你要乖一点,你要听家长的话、老师的话、长辈的话云云。这样说会有两个弊端。

  一是给孩子一种暗示,你不够好,还没有达到我们的标准。

  二是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和反省的机会。

  长期*惯于听“权威”话的孩子,遇到事情可能没有主见,会有奴性,不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七、不要急。

  现在这个急功*利的社会,很多人都成了急性子。做事情都期望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人生是长跑,不要只看起点,要赢在终点。小孩犯了错,是否该马上批评?有很多人说:就是要立刻指出来,以便他及时改正。

  但我认为,小孩犯了错误,家长马上批评小孩,指出他的错误,可能效果不见得好;更甚者如厉声怒斥,那么效果只会更差。因为家长的斥责和怒骂,小孩就不会觉得内疚和惭愧,心理就会获得*衡,也会失去内省的机会。

  八、宽容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也会有一些与生俱来难以克服的缺点或不足。不要总拿自己的小孩和别人家的小孩比。对于小孩犯的一些错误,如果不涉及道德问题,都不必指责或发火,甚至不必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过程感受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该如何做。如果非要说,那就再以后找个时机,看似无意地、随意的、很不经意地指出他的错误。

  九、不要追求完美。

  “不考100分”。“不当第一名,争当第二名”。分数只反映小孩在某个时间内的学*水*,最重要地是让小孩有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方法、*和的学*心态等等。次次追求考一百分,都想超过别人,会给小孩很大的压力,起反作用。让他做最好的自己的就好了,尽力而为就够了。

  十、要相信孩子。

  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成年人对这个世界往往不够信任,比较多疑。具体到教学小孩方面,常有这样的担心:小孩说的话是不是实情?他说谎没有啊?具体到家里的一些事情,往往会怀疑小孩,是不是他干的?等等。其实小孩子内心是很纯洁的,大人越担心他有某些坏行为,他反而会越好奇,越容易让他养成这个坏行为。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3

  写这篇连载文章时,我是一个8岁男孩以及一个2岁女儿的父亲。对于尹建莉老师的名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多年来不但我自己反复阅读,而且推荐了身边的同事、家长购买阅读。我是尹老师著作的忠实粉丝,我阅读着、理解者、运用着、创新着、反思着。如今我想把自己体会和广大读者分享。

  尹老师成功的养育、教育了一个女儿——圆圆。在阅读尹老师的作品时,经常会感觉到,尹老师收获的喜悦。尹老师分享的每个细节,在我看起来都那么的真实和感同身受,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去在自家的孩子身上尝试一二。我认为只要原理吃透,就能够消化吸收。事实证明好用,管用。

  但我也注意到了,尹老师的女儿圆圆是尹老师自带大的。单就这一点,很多家庭就已经不合格了。所以尹老师的教育理念虽然大家爱读,也认可,但难于消化吸收。好书最后当做看热闹。

  当前孩子的父母很多是独生子女,要养四个老人,在大城市经济压力下,只能选择夫妻两个人都上班,然后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育儿话题电视剧《虎妈猫爸》开始几集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拿我个人来说,大儿子是奶奶带的,小女儿目前是姥姥带。我们夫妻两个均上班。我想中国的大部分70、80、90后情况和我差不多吧。往往越是大城市的工薪家庭,这种情况越是普遍。(在这里不谈中国那些10%的富裕家庭,他们不涉及到培养孩子的困难问题,教育用钱是可以铺出来的)再有就是工厂的普通职工,他们往往把孩子放在老家,自己或夫妻两人都去外地打工。那就更是“渎职”了。但没有办法,这就是国情。

  所以尹老师的个人条件、家庭环境、圆圆的固有性格等方面来看,并不能代表中国广大的家庭特点。再比如有的家里是男孩,主要是爸爸在带,有的是女孩,却是爷爷奶奶在带等等各种情况。

  我更喜欢把尹老师的著作看做哲学著作来阅读,因为理念是通用的,确实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我也希望我能以个人浅显的理解水*来注解《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以期全国的爸爸妈妈们对这本书有更透彻的理解和运用。为祖国的花朵,多添一捧好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4

  从教几十年,为人父母也有十几年之久。看过的教育类书籍不过十几部。说实话,收获不多。读的时候总觉得句句有理,放下书却觉得什么都不会。因为孩子们的状况是花样百出的,真不晓得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既不伤着孩子的心灵,又能解决问题。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搞教育,畏畏缩缩的状态,怎么去指导别人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同事介绍的,一开始没太引起注意,后来孩子的老师又向我介绍它,于是就到书店买来一本试读。

  尹建莉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曾两次跳级,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

  作为有从教经验的母亲的教子手记,这本书的确有很多可取之处。

  书中第一章说:父母之爱都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

  我想,教师之爱均如江水,虽然都有奔涌之势,却有质量之分。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教师的学历、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我们实在应该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我们的师爱质量。不仅要知道怎样欣赏孩子们的优点,更要懂得如何看待他们的缺点。

  第二章的题目是“把学*做成轻松的事”。

  我读这一章时的感觉是“震撼”。她说,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而苦恼,凡是因为学*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就可以变得轻松。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而且她强调,阅读的动机就是有趣,这样才会保证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回想我们的阅读教学和指导,尽是些名家大作,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欢,就逼着孩子们去读,他们对阅读怎能不心生畏惧?而作者通常通过诱惑的方式引孩子阅读。她说,强迫只能产生排斥。但很多人,不论教育者还是家长,通常把方法用反!经她这么一点,我真觉得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不高明。

  书中其他章节还讲到了比黄金还珍贵的四个字——实事求是;怎样培养良好的学**惯;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反对多遍罚写的暴力作业;如何看待电脑游戏;对“儿童多动症”的坚决否认等等。

  纵观全书,尹建莉更像是一位艺术型的教育家。她把教育化成了涓涓细雨,巧妙地渗入了孩子的心田。她的孩子是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茁壮成长的。

  读完此书,心中感触颇多。一些教育原理被渗透到教育实践中,尹建莉又用易懂的话语把教育细节展示给我们,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很多人也做得很好,但不愿意说,当然也可能不会说。他们没有让自己的优良思想和行为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只能说这是一种遗憾。

  不管写书可以带来怎样的经济利益,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拒绝阅读此书的理由。当然,每个人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各不相同,还有,大家的阅读口味各不相同,因此,是否愿意打开这本书,以及看后收获有多少,真得因人而异。

  我觉得在孩子们的基因无法重组的情况下,外界环境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就会铸就孩子怎样的人生。有人主张顺其自然,我觉得这时一种博中彩的心态,中奖率不高。孩子们必然要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关联,你若不为他们创造好的教育环境,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他们就可能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接受低质量的信息。当然,你若认为恶劣的环境可以增加孩子的抵抗力,那任何人都拿你没办法。

  还有人觉得为人师或为人父母者足够英雄,就会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榜样。因此,努力进修、努力做事业,就会对孩子们产生最深刻的影响。君不见,财人子女顽劣者多,难道他们的父母不精通商道?高学历家庭孩子,心情抑郁者多,难道他们的父母不够博学多识?

  教育是一门学问,有其独特的门路。别为自己的懒惰和不求甚解找美好的'借口了。拿起教育类书籍,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翻来阅读几页,你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助孩子们美好的人生之旅一臂之力吧!

  自然,相信一切与一切都不相信,同样不可取,我们得辩证的吸收。我们也不能奢望一本书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只要能得到有益的启示,引起深刻的思考,那就值得一读。

  看完这本书我到有种感觉在教学中当遇到学生为题时千万不可随便一处理,而是要静静地思考,选择最佳解决方法,尽可能达到最好效果。真就像作者所说孩子事件件是大事,不仅强调了教师对变化的认识和行为的改变,而且还要从变化走向新的教学能力和*惯的养成。这也是体现了一个“人”字。

  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或者说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对育人的重要意义,也是这本书读来我最深刻的感受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5

  上学期,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的阅读了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了这本书,身为人父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倒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和恶*。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6

  很早以前就已经看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一本书,当时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作者“润物细无声”的育儿理念。今年重拾这本书,静下心来又认真品读,没想到书中很多章节竟然对如何做个好老师也有诸多启发。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有心无痕的教育,看似简单,却贵于坚持;看似容易,却常常忽视;点滴之间,却处处体现了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尤其是以下几方面,我感触颇深。

  一、尊重学生和孩子

  在传统思维中,我们总是希望学生听我们的话,按照我们的想法和指令去学*,上课认真听讲,课下按时完成我们布置的作业。在这种管理性的思维模式中,过分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导致学生被动的学*。所以,我觉得作者传达的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一个*等的人来对待,引导他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安排好他的每一件事,或者替他做好每一件事。给他更多的鼓励,去强化他的优点,并推而广之,而不是反复强调他的缺点或者错误。想要学生提高学*成绩,就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对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强烈的求知欲下,必然带来学生各方面越来越好的变化。

  二、加强孩子的课外阅读

  在*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成绩好的同学课外阅读量都比较大,结果成绩越来越好;而一些成绩差的同学上课思想不集中,课下贪玩应付作业,无暇顾及课外阅读,从而恶性循环;另外还有一些同学成绩中等,总是升不上去,我发现其实主要原因也是孩子的学**惯差,不能静下心来去思考问题,认真的去做一件事情,人也因此变得浮躁,表现在学*上则粗心大意,成绩也很难上去。

  所以,我也特别重视培养儿子的阅读*惯,每天不管再忙也会陪着儿子一起阅读半个小时的书,时间长了,发现儿子不读书就不睡觉。很高兴我也发现我们学校的一些语文老师也经常带领学生一起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坐落在图书馆中的学校。

  三、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作者认为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而对孩子的品格教育其实都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中。这一观点我认为运用在教育教学中也十分必要。人们常说什么样的父母带出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班级,这其实就反映了父母、班主任和老师的'品格对孩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我认为要“树人”首先要“树己”,老师更应该注重日常学*生活中对学生的品格教育,用自身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尤其是我们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更要发挥其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虽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我认为,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能受到许多启发,掌握更多的教育智慧,思考更多的教育2、不要捉弄孩子。逗和捉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是以儿童快乐为前提,以儿童能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

  3、善良豁达的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比如给小板凳揉揉疼,通过新的思维方式让孩子感知这个时间的理解、善意和尊重。

  4、古诗滋养孩子。把故事当做唱歌,体会其中的律感。

  5、童年需要试误,需要不听话。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小朋友对于凡是都有好奇心,在一定的情况下允许孩子犯错。孩子的错大部分在于不成熟,而这需要一个过程。就像你我好多都是在一步一步的成长。

  6、把学*当做轻松的事情。学*不是惩罚,不能让孩子觉得学*写作业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惩罚。同时对于孩子的阅读也需要诱惑,创造一个环境,言传身教的同时在孩子的成长初期,孩子重在阅读,而不在于一定要看有用的书。只有扩大知识范围,阅读范围广,潜移默化孩子的作文水*也不会错到哪里去。

  7、日常生活中进行品格教育。

  8、针对学*,不要一定限定于考100分,以及考好给予奖励。不应把奖励当做考好的一个诱饵。

  9、不管是最好的管。

  10、不怕小动物。

  其实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不同,在与孩子成长的路上,肯定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状况。有些事情确实无法一概而论,书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可能也需要适时调整来看。不过不管怎么样,在有爱的家庭环境中,我们与宝宝才能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我们家sunne虽然才七个半月,每天早上醒来都特别开心。身边如果没人醒来他就开始用小手拍打爸爸妈妈,一定要叫醒一个。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7

  第一章的大标题是“提高爱的质量”,其中《打针有些疼》是讲圆圆去医院打针,尹老师通过尝试与孩子的沟通,成功化解了孩子内心对打针的恐惧,进而让打针过程顺利的事。尹老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一些教育的原理。

  作为父母都有过带孩子去医院打预防针的经历,里面哭成一片,一个一个的小泪人。笔者也注意到大部分父母,会认为孩子打针就要哭的,而不去尝试和孩子沟通。为什么有的家庭孩子好带,有的家庭孩子难带,应该是愿于细节的把握。《打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孩子,一旦一个事情孩子听懂了,也能形成自控力,从而不哭。

  笔者注意到一个细节:

  她小小的心还是害怕,满眼忧虑地问我:“打针疼不疼呀?”我微笑着*淡地说:“哦,有点疼,不过疼得不厉害,就像你那天坐小凳子不小心摔个屁墩儿一样。”圆圆听了,忧虑有所减缓。我接着问她:“你觉得那天摔个屁墩儿,是疼得厉害,还是就有一点点疼?”圆圆回答“有一点点疼”。

  尹老师的细节处理和大部分家长不同。大部分家长的处理方式是:哄骗。例如:“打针一点也不疼,没事的。”孩子一打针发现,和父母说的不一样,能不哭吗?这种哭笔者觉得不一定是因为疼本身,应该还有委屈(未感受到爱)的成分。

  这个过程,孩子的感受没有被父母看见。结果是,孩子和父母失去了一次建立信任的机会。

  尹老师的回答,就是肯定了孩子的担心,肯定了有点疼。很多父母也会肯定孩子的感受,但是孩子没有理解其中的原理。而尹老师后面的话,就是体现了“爱的质量感”——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

  孩子对摔屁墩是有经验的,尹老师就是和孩子以往有的经验进行类比说明。光这一点,很多家长是做不到的,这需要在孩子成长中,做足够的关注和反思。

  虽然圆圆打针不哭这个事,放在很多家庭不一定能成功让孩子不哭。但是几个教育要素使用下去,也会有积极影响。我们要的不是孩子不哭,而是尹老师说事背后的教育原理。

  所以本节教育要素概括如下:

  一、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需要时方可用上。

  二、要想孩子好带,就要尝试和孩子沟通。

  三、使用类比引导对话的方式,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

  四、看见孩子的真实感受并认可,孩子才能逐渐树立对父母的可靠信任。

  五、孩子少哭闹,家庭少焦虑。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8

  作为父母没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我也如此,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想多给她弄点家庭作业让她多写多练*,或许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好。可是孩子不是这样的,每天都不及时的完成作业,边写边玩磨磨蹭蹭的到九点多,更别说什么家庭作业了,总抱怨作业多,草草写完后,我看了一气之下全擦了重写,孩子就会大哭起来,无奈之下孩子写了,是边哭边写的,心里恨死作业了,恨死我了。甚至害怕写作业了。我看她那样,一肚子的火气,总是忍不住的发脾气,觉得她的干什么我都不满意,自理能力太差了,哎,我上火了。不知怎么办才好。我的做法太过生硬了,有点拔苗助长了。

  那天我想起了赵老师曾经建议我们家长读那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本书,就买了本看,刚读了不到一半,觉得那书写的很好,很有道理,我觉得茅塞顿开,原来错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和自己的教育方式,我该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了。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在孩子身上显现的问题都是来源于我们家长的身上啊,而现在我再来埋怨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差,确实很不应该了。

  幸运的是,现在发现了这个问题还不晚,从现在做起还来的及,学*是从兴趣入手的,勤奋是从*惯中养成的,*惯是从坚持做的小事情开始的。我必须马上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好的*惯,来影响孩子一点点去改变她已经养成的不好的*惯。我必须想办法使得她对学*感兴趣,使她对自己有信心,使学*能让她感到是一种享受,或许能改善这种状况。

  作为妈妈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了,杨佳璐从小就依靠大人*惯了,也就是我们包办的太多所以自理能力太差,形成了惰性,包括不爱写作业,不爱劳动,不爱动手动脑筋等等,想想这都是我们作家长的错啊,不能只怪孩子差。于是,我从她写作业开始入手,我就想到一个不太理想的办法试试看,弄了个光荣榜,告诉她:“今天在妈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而且错误在2个以下,你就可以得到一个小红花了,攒够是10朵小红花你就可以得到5元以下的你喜欢的东西”她很高兴的去写作业了,时间也比往常短了,虽然还是写的不太好,我把气愤改成了夸奖,耐心的对她说:宝贝,你自己找出5个你自己认为写的不好的字擦了重写。她就按我说的去做了,这次改错没有眼泪和怨气。

  我把气愤改成了夸奖,她好像有点自信了,慢慢的她的字写的比以前好很多,更多的夸奖比批评更能使孩子进步。就像书上写的那样,即使批评孩子也需要选一种既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能是她认识到错误,并愉快去改正。我知道有难度,方向我已找到了,我想,给她讲个类似的故事,举几个例子等等,具体怎么实施,还需要多动脑筋吧。不能一味的总责怪孩子,也要多反思一下自己,这就是我理解最多的地方。

  现在我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她太粗心马虎了,太懒惰了,不愿动手动脑等,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愿意去创造,也许这都是我们从没给他培养出来吧。慢慢来吧,一点一滴开始慢慢改变她。我打算多花些时间和心思陪他多动动手,多观察一些好玩得动西,找她感兴趣的事来锻炼她。

  另外,我要陪她多读书。她懒得读,都是让我给她读她只喜欢听,我现在已经改变一点,就是事先商量好我只读一半,剩下的她自己读,还不错,好奇心使她愿意去读剩下的那一半。后来我觉得总去买书很贵的,而且看完了她就不愿意再去翻,她总是要看新的,为此,我打听到在东城有一家图书馆,那里有着各式各样的图书,挺不错的,就给她办了个借书证,每周去借书读,不用花钱还能读很多种书,而且那里的环境气愤挺好的,去那里借书的孩子来不同年级。

  也许这种环境能对她有所改变吧。她的借书证是贴的是她的照片和名字,为此她觉得很骄傲,见了谁都说这件事,也非常愿意去图书馆。慢慢来吧,我希望我所做的对她能有所改善。看来,我要多读读书从中能多找些智慧才行啊!

  以后,我不仅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生活*惯,还必须多注重孩子对学*兴趣的培养,还要多和孩子沟通,更要有健康的人格思想。要使孩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有难度,但我相信,只要用心用智慧从点滴认真做起,我想,再多难题也会迎刃而解的。

  孩子是我们的,但她更属于她自己,她是个有思想,独立的个体,我应该更多的尊重她,帮助她。我希望在她眼里的角色不仅是她的母亲,还是她的朋友,用更恰当的方法去正确的引导比强硬性的命令效果会更好吧。

  我要做一个合格的母亲,为此我要更努力。孩子是我们捧在手心稚嫩的幼苗,需要我们用爱的土壤,辛勤的汗水、智慧的阳光才能茁壮成长。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很爱她。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9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很大,我认为尹建莉是位有心、有智慧的妈妈。和尹老师一样,我也是一名老师,同样也是一位妈妈,站在一个做母亲的角度来讲,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作为一位母亲所应拥有的心态。只有自己坚韧,孩子才能不畏艰险;只有自己上进,孩子才能努力要强;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自己单纯,孩子才能善良无暇……

  读这本书的体会:

  一、犯错很正常,理解胜批评。

  作为家长就是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错误,所以批评一直贯穿在生活中,似乎家长不说,孩子就不懂得改变,不说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事实上,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必修课。“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孩子犯了错误心里已很难过了,家长给予理解,倒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

  对于孩子偶尔所犯的小过失不要大惊小怪,内心一定要一个想法:它只是个“小事”,不是个“错事”,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这些“小事”,它们甚至比做功课还重要。不要责怪,不要经常提起,不要让孩子有内疚感和负罪感,否则的话它真能固定成孩子的一个难以改正的缺点。

  二、读书给我的启示

  尹老师在书中谈到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女儿讲故事,不是讲,而是读。逐渐地,由开始的妈妈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孩子指着,妈妈来读。孩子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读得多了,许多“白字”就自然解决了。把学*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阅读基本上。

  三、让孩子独立自主成长。

  作者书中谈到了女儿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很感动,我很羡慕圆圆有这样一位豁达的妈妈。有了独立出远门的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她独自去青岛乃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难怪在引言中谈到她女儿的自主自立。这些都是妈妈的功劳啊!

  现在我也为人母,儿子一岁半了,在他走路、吃饭、或做其他事的时候,总是不放心。和尹老师相比真是惭愧。

  感受还很多,自己慢慢体会。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10

  从教几十年,为人父母也有十几年之久。看过的教育类书籍不过十几部。说实话,收获不多。读的时候总觉得句句有理,放下书却觉得什么都不会。因为孩子们的状况是花样百出的,真不晓得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既不伤着孩子的心灵,又能解决问题。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搞教育,畏畏缩缩的状态,怎么去指导别人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同事介绍的,一开始没太引起注意,后来孩子的老师又向我介绍它,于是就到书店买来一本试读。

  尹建莉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曾两次跳级,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

  作为有从教经验的母亲的教子手记,这本书的确有很多可取之处。

  书中第一章说:父母之爱都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我想,教师之爱均如江水,虽然都有奔涌之势,却有质量之分。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教师的学历、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我们实在应该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我们的师爱质量。不仅要知道怎样欣赏孩子们的优点,更要懂得如何看待他们的缺点。

  第二章的题目是“把学*做成轻松的事”。我读这一章时的感觉是“震撼”。她说,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而苦恼,凡是因为学*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就可以变得轻松。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而且她强调,阅读的动机就是有趣,这样才会保证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回想我们的阅读教学和指导,尽是些名家大作,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欢,就逼着孩子们去读,他们对阅读怎能不心生畏惧?而作者通常通过诱惑的方式引孩子阅读。她说,强迫只能产生排斥。但很多人,不论教育者还是家长,通常把方法用反!经她这么一点,我真觉得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不高明。

  书中其他章节还讲到了比黄金还珍贵的四个字——实事求是;怎样培养良好的学**惯;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反对多遍罚写的暴力作业;如何看待电脑游戏;对“儿童多动症”的坚决否认等等。

  纵观全书,尹建莉更像是一位艺术型的教育家。她把教育化成了涓涓细雨,巧妙地渗入了孩子的心田。她的孩子是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茁壮成长的。

  读完此书,心中感触颇多。一些教育原理被渗透到教育实践中,尹建莉又用易懂的话语把教育细节展示给我们,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很多人也做得很好,但不愿意说,当然也可能不会说。他们没有让自己的优良思想和行为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只能说这是一种遗憾。

  不管写书可以带来怎样的经济利益,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拒绝阅读此书的理由。当然,每个人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各不相同,还有,大家的阅读口味各不相同,因此,是否愿意打开这本书,以及看后收获有多少,真得因人而异。

  我觉得在孩子们的基因无法重组的情况下,外界环境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就会铸就孩子怎样的人生。有人主张顺其自然,我觉得这时一种博中彩的心态,中奖率不高。孩子们必然要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关联,你若不为他们创造好的教育环境,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他们就可能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接受低质量的信息。当然,你若认为恶劣的环境可以增加孩子的抵抗力,那任何人都拿你没办法。

  还有人觉得为人师或为人父母者足够英雄,就会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榜样。因此,努力进修、努力做事业,就会对孩子们产生最深刻的影响。君不见,财人子女顽劣者多,难道他们的父母不精通商道?高学历家庭孩子,心情抑郁者多,难道他们的父母不够博学多识?

  教育是一门学问,有其独特的门路。别为自己的懒惰和不求甚解找美好的借口了。拿起教育类书籍,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翻来阅读几页,你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助孩子们美好的人生之旅一臂之力吧!

  自然,相信一切与一切都不相信,同样不可取,我们得辩证的吸收。我们也不能奢望一本书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只要能得到有益的启示,引起深刻的思考,那就值得一读。

  看完这本书我到有种感觉在教学中当遇到学生为题时千万不可随便一处理,而是要静静地思考,选择最佳解决方法,尽可能达到最好效果。真就像作者所说孩子事件件是大事,不仅强调了教师对变化的认识和行为的改变,而且还要从变化走向新的教学能力和*惯的养成。这也是体现了一个“人”字。

  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或者说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对育人的重要意义,也是这本书读来我最深刻的感受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汇总10篇扩展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汇总10篇(扩展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3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1

  这个假期我重温的一本书,在座的很多老师都有看过。第一次读这本书是09年,段主任在一次会议中向我们年青教师推荐后我把它买了回来。读这本书是一气呵成,里面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虽然书名叫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但是丝毫没有在妈妈与老师之间进行比较的意思。只是为了提醒家长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现在既是妈妈又是老师的我,不仅能从书中找到方法应对自己孩子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棘手的问题,而且也能从中感悟到一些跟现有教育思想完全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教育方法。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我有两个感受。

  第一是不要用学*来惩罚学生。书中的第4章—培养良好的学**惯,里面写到:**在教育儿童时之所以屡屡采取不合适的教育方法,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行为,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孩子天生不反感学*,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学*,是因为在学的过程中,学*的胃口被一些事情破坏了。被罚写作业,就是破坏胃口最有效的一招。

  这一点我还是有亲身感受的,我们副课老师每周就跟孩子见一两次,很多喊不出名字也不了解他们的性格、家庭情况。美术课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不带工具,你绘声绘色讲了半天,结果下面有二三十不带工具的,而且是提起提醒过他们的。我有时候脾气来了,也罚抄语文课文。其实我的目的是为了体现公*,想提高孩子自觉性,罚抄是为了以后记住。好像这么说来,并没有什么错,但是我的确忽略了暴力作业是很不人性化的,扼杀了孩子对学*的兴趣,把学*变成恐怖的事情。当孩子讨厌这个老师这个课的时候,他怎么能体会到美术的快乐呢。家长不重视不协助孩子,不带的照样不带。罚抄也不管用,其实我的做法还是不得其法。

  在书中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千万不要用学*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的快乐,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比如:惩罚你,就不让你写作业;学*不需要“刻苦努力”;不要考一百分……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不可思议,不敢随便向孩子宣传这些观念。但是细读之后,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如果把学*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怎么能不喜欢;如果把学*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会喜欢?”所以我觉得我还是要从如何吸引孩子入手,把上课内容做成一颗颗美味的五彩糖,让他们舍不得转移视线。

  我的第二个感受是:管还是不管?

  有人问著名的央视记者柴静:你做新闻,你关注的是什么?她回答:我关注的是新闻中的人。那么我们做教育的,应该关注的也是教育中的人。尹老师的书中有一篇“不管就是最好的管”。她的不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承担后果,不过多束缚。前几天看到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是: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爱闹,他们在课堂上出现的毛病其实是正常现象,不应该太苛刻对待。人的成长不是一天、一年,是几十年长长的时间,不必纠结于他一时的小错。有时候只需要心灵触动那么一下,一棵脆弱摇摆的小苗很快就能长成挺拔的大树。触动心灵的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事。作为老师,有时要停下自己的脚步,等等孩子。不要用**的标准衡量他们的行为是对还是错。

  白岩松说:不能因为走得远了,就忘了出发时为了什么。我们刚进入教育行业时,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当一个好老师。是不是好老师学生最有发言权。我们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还要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做起。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2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当代成功的教育专家尹建萍的著名作品。该书的7大章从孩子培育的各个方面阐述了成功的教育方法,更让人们对于“母爱”一词产生了新的理解方式。

  初读这本书,我尝试代入角色,站在“母亲”的角度阅读——假设自己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会怎么做,相比之下就会发现并感受到作者在教育方面细腻、敏锐的触觉,如在常规思维下,当孩子被板凳碰疼的时候,大多数父母都会首先教小孩“责怪”板凳,表面上对孩子的心理安慰是成功的,但潜移默化中却给孩子灌输了“出现什么问题首先找别人的茬”的思想。相反,“给板凳揉揉痛”的做法却让孩子在与他人出现矛盾时学会反省自身、换位思考、相互体谅。成功的教育方式与*庸的教育方式的差别就在这种细节之处,但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而巨大的。作者在文中多处都展示了诸如“给板凳揉痛”这般有爱而且耳目一新的教育思想及实操方法。作者善于结合亲身经历,在文中列举了许多简单而实用的操作方法,从实践总结出理论,使家庭教育不再是纸上谈兵、空泛飘渺,而是有理可依、有法可行。既保留了其专业性,又增加了书本的趣味性与可读性。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培根曾说:“*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并且孩子的*惯的形成会深深受到父母教育的影响,因此,身为父母,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言传身教,这也是我阅读这本书后确立的新目标——以后要当一个好妈妈,从正确的教育方式开始。

  当然,这本书的定位并不只是妈妈或是父母。书中的许多观点,对我们,作为孩子——受教育者,也是深有启发的,例如第二章中关于学*和阅读问题。如果学*好比长期投资,那么课外阅读就是一支优质的潜力股,或许在低年级的时候课外阅读的力量还未能显示,越是坚持、积累、沉淀,到了后阶段它便越发升值,越能增强我们的个人竞争力;然而,若在前期忽视了其重要性,渐行渐远的差距在后期学*中也很难再补回来,损失将是惨重的。我自己就是一个失败的投资者,从小忽视课外阅读,并非父母老师没有正确指导,而是自己没有树立起长远发展的意识,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都看得太轻,结果到后面的学*会深感越来越吃力。因此阅读到这一点时我深有体会,在懊悔的同时也该重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力量,重新抉择,从现在开始做好这份“投资”,不让自己在下一个人生阶段再次懊悔!此外,书中对品格教育、亲子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也是值得我们以孩子身份去思考的,在父母的培育下,自己也应主动把自己培养为自觉、自立、自强的人!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还没到以父母身份学*模仿书中教育方式的阶段,但也已经不是仍需要父母操心教导的岁数了。现在的我,愿读一本好书,与父母分享他们的心得,更重要的是,记住学到的东西,希望在未来少走弯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3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教育学者、教育硕士尹建莉16年的教女手记,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品格、*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本书采用案例写作的方式,呈现了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轨迹,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有独到的教育观念,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含有诸多教育智慧,里面教了一些教育方法,告诉妈妈需要注意的问题,遇到孩子的各种问题怎么处理等等。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你越讲什么,他越不听什么,这时候不应该指责他、批评他,而是想办法和他成为“朋友”,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再择机出手。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汇总10篇(扩展2)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菁华5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以前曾看过,印象中这是一本比较实用、让人印象深刻的书。这几年,关于教育自己小孩,我也花了不少心思,但效果总未达到我理想中的效果,小孩的一些好*惯还没有养成。细想起来,在对我儿子的教育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抱着寻求教育良方的心态,我前段时间再次细阅了这本书。在看书过程中,我结合作者的观点和教育方法,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受益良多。这真是一本值得为人父母者细读的好书啊!为了让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所以,我也一直给家人推荐阅读。

  笔者尹建丽女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有学校教育实践经验,接触过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当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家长,女儿被她教育得非常出色。以下几条是我阅读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

  一、如何让小孩有节制地看电视?

  看电视属于被动阅读,对人的发展和成长的作用微乎其微。小孩为什么喜欢看电视?往往是因为他的家人也很喜欢看电视。如果想让小孩不看或少看电视,家长首先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看电视的冲动。家长不应自己在客厅饶有趣味地看电视,而责怪子女不认真在房间读书。

  如果子女喜欢看一会儿电视,那就让他心安理得地看,让他享受这个过程,不要让他对看电视有负罪感。毕竟,适当看看电视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不看电视,也许会少一些和同年龄朋友的谈资。

  二、大量阅读。

  几乎所有的教育专家都认为,阅读不仅能增大小孩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思维,并丰富他们的情感。有过大量阅读经验的小孩学*的后劲大,学*的爆发力强,能后来居上。尹建莉说:爱阅读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可能在学*过程中会暂时落后,但一用力,很快就可以赶上来。

  三、自觉性。

  孩子写作业需要陪着吗?练钢琴时是否身边一定要有个人看着?这些行为会阻碍他们形成良好的*惯。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有机会主动调整,要经常给孩子制造主动感和成就感。管多了反而效果更差。

  四、学*是自己的事情。

  考好了不奖励。很多家长会因小孩某次某次考试成绩好就会给一些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学*其实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奖励多了,孩子慢慢就会以为学*是大人的事情,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一些奖励,而忽视学*本身的乐趣。当然考差了也不要批评。

  五、细节教育。

  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一件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对于子女的教育除了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外,还要能很善于处理还一些“小事”。儿童并非整天无忧无虑,他们也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伤。家长要善用观察孩子,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问题,并以恰当的方式解决。每一种和儿童相处的细节,都是一场德行教育,也是一种心理辅导。

  六、不要孩子“听话”。

  不要孩子“听话”不是要培养不守规矩的野孩子,而是家长不要总是对小孩说:你要听话,你要乖一点,你要听家长的话、老师的话、长辈的话云云。这样说会有两个弊端。

  一是给孩子一种暗示,你不够好,还没有达到我们的标准。

  二是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和反省的机会。

  长期*惯于听“权威”话的孩子,遇到事情可能没有主见,会有奴性,不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七、不要急。

  现在这个急功*利的社会,很多人都成了急性子。做事情都期望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人生是长跑,不要只看起点,要赢在终点。小孩犯了错,是否该马上批评?有很多人说:就是要立刻指出来,以便他及时改正。

  但我认为,小孩犯了错误,家长马上批评小孩,指出他的错误,可能效果不见得好;更甚者如厉声怒斥,那么效果只会更差。因为家长的斥责和怒骂,小孩就不会觉得内疚和惭愧,心理就会获得*衡,也会失去内省的机会。

  八、宽容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也会有一些与生俱来难以克服的缺点或不足。不要总拿自己的小孩和别人家的小孩比。对于小孩犯的一些错误,如果不涉及道德问题,都不必指责或发火,甚至不必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过程感受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该如何做。如果非要说,那就再以后找个时机,看似无意地、随意的、很不经意地指出他的错误。

  九、不要追求完美。

  “不考100分”。“不当第一名,争当第二名”。分数只反映小孩在某个时间内的学*水*,最重要地是让小孩有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方法、*和的学*心态等等。次次追求考一百分,都想超过别人,会给小孩很大的压力,起反作用。让他做最好的自己的就好了,尽力而为就够了。

  十、要相信孩子。

  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成年人对这个世界往往不够信任,比较多疑。具体到教学小孩方面,常有这样的担心:小孩说的话是不是实情?他说谎没有啊?具体到家里的一些事情,往往会怀疑小孩,是不是他干的?等等。其实小孩子内心是很纯洁的,大人越担心他有某些坏行为,他反而会越好奇,越容易让他养成这个坏行为。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2

  第一次家长会上,陈老师要家长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几年前我就购买了这本书,那时小孩还小,粗略浏览体会不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才发现我和該书作者的区别就在于,作为母亲,作者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精心养大了。更多是关心她的身体健康和快乐成长,给了她全部的爱。

  然而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做起。”

  通过小孩一个月的小学生活,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家长一定要付出时间和心思,小学生的启蒙阶段,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诵读都要和她一块完成,语文要和她一块做,数学要和她一块算,诗歌要和她一块背诵。只有这样,才能让她快乐学*。诚如书中所说:“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而苦恼,凡是因为学*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

  孩子不愿学*,首先要从家长身上找原因。书中说,“家长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不是家长爱心不够,只是他们不知道有些做法不对。”

  陈老师在家长会上还是在*时的作业布置上都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强调“日有所诵”和“日有所读”,日积月累,必有收获。

  读了此书我们对孩子的阅读的重要性理解更深了,方知陈老师的良苦用心。书中是这样说的:“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是越来越懂事了。不同的是,阅读多的孩子,学*能力强,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去学*的时候,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就来帮忙了,他较好的学*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动积极地去学*;而阅读少的孩子,他语言和智力背景的苍白使他学*能力羸弱,在越来越难的知识面前,在越来越多的竞争面前,他更多地体会着力不从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对学*就越没有兴趣。

  人是不能靠毅力和理性支撑很长时间的,他们很快表现出一路下滑,开始有意无意地逃避学*——这可能就是家长感觉到的孩子”越大越不懂事,越来越不爱学*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阅读都是重要的。由此看来,想让一个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多么简单啊,让他去大量阅读吧!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运!“

  这段时间中午一个多小时,有时是要她睡一会儿,但她入睡有点难,刚睡着又要喊醒她起来上学,她有些不耐烦,甚至说不想上学。后来就不要她睡了,就在床上趟着休息,同时给她诵读”阅读手册“和其他故事书,她对里面的故事都非常有兴趣,听得也认真。我想以后还要培养她自己阅读的*惯和能力。

  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孩子的学*和阅读,我非常同意书中的这句话,”人们容易看到孩子变化的表象:一些孩子越来越喜欢学*,成绩越来越好,就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很欣慰;另一些孩子越来越不爱学*,成绩越来越差,就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自觉。人们很少能看到这种表象背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原因,那就是课外阅读。“

  我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作用,就在于书中的故事都是在传递正能量,都是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小孩,是从故事中传导出如何学*,怎样学*,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从书中吸取了营养,不间断地在浇灌孩子的幼小心灵。

  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惯或坏毛病。家长对此应敏感,要用一些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石。如做作业要一心一意,不要打岔,否则所费的时间长,效率低,家长抱怨,小孩还苦不堪言,一肚子委屈。早上起床,我们要求小孩养成一喊就起床的*惯,不要赖床。吃饭时就在餐桌旁吃,不要四处跑。

  作者说,”有的孩子认真细致,有的孩子粗枝大叶;有的心灵手巧,有的笨手笨脚;有的孩子从小善于关注生活小节,表现得精明能干;也有的孩子喜欢默默思考,思想整天不知在哪里飞翔,样子宛若梦游……孩子的状态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差异存在。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人的丰富性。“

  这本书还要认真读,边读边思考,同时要做到和自己的小孩教育联系起来。人的教育是终生教育,但起点是从娃娃抓起的,我们只有这一个小孩,在她身上寄托了我们全部的期望,要想让她身体和心理乃至学识上都能健康成长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长要付出百倍的努力,要努力学*,跟着小孩一块成长,要积极配合老师,并督促小孩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业和功课,重要的不是认真检查小孩的作业,而是要和小孩共同完成作业,家长才能了解自己小孩的学*状况。才能做到和她共同成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3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以前曾看过,印象中这是一本比较实用、让人印象深刻的书。这几年,关于教育自己小孩,我也花了不少心思,但效果总未达到我理想中的效果,小孩的一些好*惯还没有养成。细想起来,在对我儿子的教育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抱着寻求教育良方的心态,我前段时间再次细阅了这本书。在看书过程中,我结合作者的观点和教育方法,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受益良多。这真是一本值得为人父母者细读的好书啊!为了让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所以,我也一直给家人推荐阅读。

  笔者尹建丽女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有学校教育实践经验,接触过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当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家长,女儿被她教育得非常出色。以下几条是我阅读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

  一、如何让小孩有节制地看电视?

  看电视属于被动阅读,对人的发展和成长的作用微乎其微。小孩为什么喜欢看电视?往往是因为他的家人也很喜欢看电视。如果想让小孩不看或少看电视,家长首先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看电视的冲动。家长不应自己在客厅饶有趣味地看电视,而责怪子女不认真在房间读书。

  如果子女喜欢看一会儿电视,那就让他心安理得地看,让他享受这个过程,不要让他对看电视有负罪感。毕竟,适当看看电视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不看电视,也许会少一些和同年龄朋友的谈资。

  二、大量阅读。

  几乎所有的教育专家都认为,阅读不仅能增大小孩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思维,并丰富他们的情感。有过大量阅读经验的小孩学*的后劲大,学*的爆发力强,能后来居上。尹建莉说:爱阅读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可能在学*过程中会暂时落后,但一用力,很快就可以赶上来。

  三、自觉性。

  孩子写作业需要陪着吗?练钢琴时是否身边一定要有个人看着?这些行为会阻碍他们形成良好的*惯。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有机会主动调整,要经常给孩子制造主动感和成就感。管多了反而效果更差。

  四、学*是自己的事情。

  考好了不奖励。很多家长会因小孩某次某次考试成绩好就会给一些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学*其实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奖励多了,孩子慢慢就会以为学*是大人的事情,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一些奖励,而忽视学*本身的乐趣。当然考差了也不要批评。

  五、细节教育。

  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一件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对于子女的教育除了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外,还要能很善于处理还一些“小事”。儿童并非整天无忧无虑,他们也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伤。家长要善用观察孩子,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问题,并以恰当的.方式解决。每一种和儿童相处的细节,都是一场德行教育,也是一种心理辅导。

  六、不要孩子“听话”。

  不要孩子“听话”不是要培养不守规矩的野孩子,而是家长不要总是对小孩说:你要听话,你要乖一点,你要听家长的话、老师的话、长辈的话云云。这样说会有两个弊端。

  一是给孩子一种暗示,你不够好,还没有达到我们的标准。

  二是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和反省的机会。

  长期*惯于听“权威”话的孩子,遇到事情可能没有主见,会有奴性,不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七、不要急。

  现在这个急功*利的社会,很多人都成了急性子。做事情都期望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人生是长跑,不要只看起点,要赢在终点。小孩犯了错,是否该马上批评?有很多人说:就是要立刻指出来,以便他及时改正。

  但我认为,小孩犯了错误,家长马上批评小孩,指出他的错误,可能效果不见得好;更甚者如厉声怒斥,那么效果只会更差。因为家长的斥责和怒骂,小孩就不会觉得内疚和惭愧,心理就会获得*衡,也会失去内省的机会。

  八、宽容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也会有一些与生俱来难以克服的缺点或不足。不要总拿自己的小孩和别人家的小孩比。对于小孩犯的一些错误,如果不涉及道德问题,都不必指责或发火,甚至不必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过程感受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该如何做。如果非要说,那就再以后找个时机,看似无意地、随意的、很不经意地指出他的错误。

  九、不要追求完美。

  “不考100分”。“不当第一名,争当第二名”。分数只反映小孩在某个时间内的学*水*,最重要地是让小孩有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方法、*和的学*心态等等。次次追求考一百分,都想超过别人,会给小孩很大的压力,起反作用。让他做最好的自己的就好了,尽力而为就够了。

  十、要相信孩子。

  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成年人对这个世界往往不够信任,比较多疑。具体到教学小孩方面,常有这样的担心:小孩说的话是不是实情?他说谎没有啊?具体到家里的一些事情,往往会怀疑小孩,是不是他干的?等等。其实小孩子内心是很纯洁的,大人越担心他有某些坏行为,他反而会越好奇,越容易让他养成这个坏行为。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4

  从教几十年,为人父母也有十几年之久。看过的教育类书籍不过十几部。说实话,收获不多。读的时候总觉得句句有理,放下书却觉得什么都不会。因为孩子们的状况是花样百出的,真不晓得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既不伤着孩子的心灵,又能解决问题。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搞教育,畏畏缩缩的状态,怎么去指导别人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同事介绍的,一开始没太引起注意,后来孩子的老师又向我介绍它,于是就到书店买来一本试读。

  尹建莉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曾两次跳级,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

  作为有从教经验的母亲的教子手记,这本书的确有很多可取之处。

  书中第一章说:父母之爱都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

  我想,教师之爱均如江水,虽然都有奔涌之势,却有质量之分。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教师的学历、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我们实在应该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我们的师爱质量。不仅要知道怎样欣赏孩子们的优点,更要懂得如何看待他们的缺点。

  第二章的题目是“把学*做成轻松的事”。

  我读这一章时的感觉是“震撼”。她说,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而苦恼,凡是因为学*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就可以变得轻松。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而且她强调,阅读的动机就是有趣,这样才会保证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回想我们的阅读教学和指导,尽是些名家大作,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欢,就逼着孩子们去读,他们对阅读怎能不心生畏惧?而作者通常通过诱惑的方式引孩子阅读。她说,强迫只能产生排斥。但很多人,不论教育者还是家长,通常把方法用反!经她这么一点,我真觉得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不高明。

  书中其他章节还讲到了比黄金还珍贵的四个字——实事求是;怎样培养良好的学**惯;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反对多遍罚写的暴力作业;如何看待电脑游戏;对“儿童多动症”的坚决否认等等。

  纵观全书,尹建莉更像是一位艺术型的教育家。她把教育化成了涓涓细雨,巧妙地渗入了孩子的心田。她的孩子是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茁壮成长的。

  读完此书,心中感触颇多。一些教育原理被渗透到教育实践中,尹建莉又用易懂的话语把教育细节展示给我们,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很多人也做得很好,但不愿意说,当然也可能不会说。他们没有让自己的优良思想和行为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只能说这是一种遗憾。

  不管写书可以带来怎样的经济利益,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拒绝阅读此书的理由。当然,每个人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各不相同,还有,大家的阅读口味各不相同,因此,是否愿意打开这本书,以及看后收获有多少,真得因人而异。

  我觉得在孩子们的基因无法重组的情况下,外界环境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就会铸就孩子怎样的人生。有人主张顺其自然,我觉得这时一种博中彩的心态,中奖率不高。孩子们必然要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关联,你若不为他们创造好的教育环境,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他们就可能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接受低质量的信息。当然,你若认为恶劣的环境可以增加孩子的抵抗力,那任何人都拿你没办法。

  还有人觉得为人师或为人父母者足够英雄,就会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榜样。因此,努力进修、努力做事业,就会对孩子们产生最深刻的影响。君不见,财人子女顽劣者多,难道他们的父母不精通商道?高学历家庭孩子,心情抑郁者多,难道他们的父母不够博学多识?

  教育是一门学问,有其独特的门路。别为自己的懒惰和不求甚解找美好的'借口了。拿起教育类书籍,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翻来阅读几页,你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助孩子们美好的人生之旅一臂之力吧!

  自然,相信一切与一切都不相信,同样不可取,我们得辩证的吸收。我们也不能奢望一本书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只要能得到有益的启示,引起深刻的思考,那就值得一读。

  看完这本书我到有种感觉在教学中当遇到学生为题时千万不可随便一处理,而是要静静地思考,选择最佳解决方法,尽可能达到最好效果。真就像作者所说孩子事件件是大事,不仅强调了教师对变化的认识和行为的改变,而且还要从变化走向新的教学能力和*惯的养成。这也是体现了一个“人”字。

  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或者说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对育人的重要意义,也是这本书读来我最深刻的感受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5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以前曾看过,印象中这是一本比较实用、让人印象深刻的书。这几年,关于教育自己小孩,我也花了不少心思,但效果总未达到我理想中的效果,小孩的一些好*惯还没有养成。细想起来,在对我儿子的教育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抱着寻求教育良方的心态,我前段时间再次细阅了这本书。在看书过程中,我结合作者的观点和教育方法,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受益良多。这真是一本值得为人父母者细读的好书啊!为了让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所以,我也一直给家人推荐阅读。

  笔者尹建丽女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有学校教育实践经验,接触过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当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家长,女儿被她教育得非常出色。以下几条是我阅读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

  一、如何让小孩有节制地看电视?

  看电视属于被动阅读,对人的发展和成长的作用微乎其微。小孩为什么喜欢看电视?往往是因为他的家人也很喜欢看电视。如果想让小孩不看或少看电视,家长首先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看电视的冲动。家长不应自己在客厅饶有趣味地看电视,而责怪子女不认真在房间读书。

  如果子女喜欢看一会儿电视,那就让他心安理得地看,让他享受这个过程,不要让他对看电视有负罪感。毕竟,适当看看电视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不看电视,也许会少一些和同年龄朋友的谈资。

  二、大量阅读。

  几乎所有的教育专家都认为,阅读不仅能增大小孩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思维,并丰富他们的情感。有过大量阅读经验的小孩学*的后劲大,学*的爆发力强,能后来居上。尹建莉说:爱阅读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可能在学*过程中会暂时落后,但一用力,很快就可以赶上来。

  三、自觉性。

  孩子写作业需要陪着吗?练钢琴时是否身边一定要有个人看着?这些行为会阻碍他们形成良好的*惯。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有机会主动调整,要经常给孩子制造主动感和成就感。管多了反而效果更差。

  四、学*是自己的事情。

  考好了不奖励。很多家长会因小孩某次某次考试成绩好就会给一些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学*其实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奖励多了,孩子慢慢就会以为学*是大人的事情,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一些奖励,而忽视学*本身的乐趣。当然考差了也不要批评。

  五、细节教育。

  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一件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对于子女的教育除了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外,还要能很善于处理还一些“小事”。儿童并非整天无忧无虑,他们也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伤。家长要善用观察孩子,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问题,并以恰当的方式解决。每一种和儿童相处的细节,都是一场德行教育,也是一种心理辅导。

  六、不要孩子“听话”。

  不要孩子“听话”不是要培养不守规矩的野孩子,而是家长不要总是对小孩说:你要听话,你要乖一点,你要听家长的话、老师的话、长辈的话云云。这样说会有两个弊端。

  一是给孩子一种暗示,你不够好,还没有达到我们的标准。

  二是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和反省的机会。

  长期*惯于听“权威”话的孩子,遇到事情可能没有主见,会有奴性,不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七、不要急。

  现在这个急功*利的社会,很多人都成了急性子。做事情都期望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人生是长跑,不要只看起点,要赢在终点。小孩犯了错,是否该马上批评?有很多人说:就是要立刻指出来,以便他及时改正。

  但我认为,小孩犯了错误,家长马上批评小孩,指出他的错误,可能效果不见得好;更甚者如厉声怒斥,那么效果只会更差。因为家长的斥责和怒骂,小孩就不会觉得内疚和惭愧,心理就会获得*衡,也会失去内省的机会。

  八、宽容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也会有一些与生俱来难以克服的缺点或不足。不要总拿自己的小孩和别人家的小孩比。对于小孩犯的一些错误,如果不涉及道德问题,都不必指责或发火,甚至不必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过程感受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该如何做。如果非要说,那就再以后找个时机,看似无意地、随意的、很不经意地指出他的错误。

  九、不要追求完美。

  “不考100分”。“不当第一名,争当第二名”。分数只反映小孩在某个时间内的学*水*,最重要地是让小孩有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方法、*和的学*心态等等。次次追求考一百分,都想超过别人,会给小孩很大的压力,起反作用。让他做最好的自己的就好了,尽力而为就够了。

  十、要相信孩子。

  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成年人对这个世界往往不够信任,比较多疑。具体到教学小孩方面,常有这样的担心:小孩说的话是不是实情?他说谎没有啊?具体到家里的一些事情,往往会怀疑小孩,是不是他干的?等等。其实小孩子内心是很纯洁的,大人越担心他有某些坏行为,他反而会越好奇,越容易让他养成这个坏行为。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汇总10篇(扩展3)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0篇

  尹xx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还是两年前在当当网上看见买的,可是买来后就一直放在书架上了,暑假没事翻看了几页,才发现这本书特别的好,看晚了,尹xx老师是一位成功的妈妈,从她叙述的一件件*常事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一些我们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尹老师在书里给了我们一种很好的答案.我以一边读一遍后悔,原来我这反面做错了,原来我那儿也出错了.还好读的还不是特别的晚,我们每个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特别优秀的孩子,就像作者的女儿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尹xx老师在书中记叙了许多,很多事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比如文中写的开"小卖部",我的女儿也自己在家玩过,经常在家把鞋子一双双的摆好,然后向我们卖,也是讨价还价甚至给了她钱她还学着给我们找钱,我基本上都是陪孩子认真的把游戏表演下去,但是没想到要发挥这种游戏的更多的作用,更没有坚持下去.再比如给孩子讲故事,我也知道从小给孩子讲故事对孩子以后有很大好处,但是我犯了一个大的错误就是:我担心孩子听不懂,总喜欢把故事给口语化,正如尹老师说的:"对于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来说,任何词汇于他都是全新的.我们认为通俗的或不通俗的,于他来说都是一样的,原来给他读故事就是最好且最简单的。还有古诗滋养的孩子、好阅读与坏阅读、“不陪”才能养成好*惯、不考100份、学会开家长会、不上学前班等等,几乎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深思。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很多家长和我交流的时候都说孩子在家不愿意和家长交流,逆反心理特别强烈,还有的孩子经常愁眉苦脸的样子,我想这本书应该推荐给家长,让家长也学*一下怎么样当好父母。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当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训斥孩子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将*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要想有一个又乖又聪明的孩子,除了先天条件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妈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素质。孩子就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遭的环境中慢慢建立和培养起来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做出让大人们认为不好的行为,其实那些都称不上是错误,只不过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小事。硬是归结为错误的话,也应该先寻找错误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先从大人们身上去找问题的根源。大人们的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说好妈妈是个关键。每个妈妈都想当好妈妈的。可是往往到最后总是会抱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对如何做个好妈妈总结如下:

  1)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自控力。

  2)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阅读的环境。

  3)要和孩子建立信任而且轻松的母子关系。

  4)要恰如其分地给孩子多多鼓励。

  5)要想办法使用聪明的方法来代替批评教育孩子。

  6)不要求孩子考100分。

  7)注重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

  8)把孩子的“小事”都看成“大事”。

  9)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10)好妈妈要懂得尊重孩子。

  身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做个好妈妈,还要做个好老师,做个胜过妈妈的好老师。

  是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要做的是要尊重孩子自然的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在孩子的先天发展机制下,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协助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的一段话,我一直记忆犹新:孩子在各个学*时期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一样,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从兴趣、方法到勤奋,是个因果关系,前一项不存在,后一项就不能很好地实现。

  所以,在每一种学*活动中,“兴趣”始终重要,呵护好了兴趣,才可能产生方法,有了兴趣和方法,才能生长出勤奋。所以一直以来,我们一直抱着保持孩子学*兴趣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学*。记得有一次书写“心”字,那三点和斜钩的关系,孩子怎么写都写不好,写出来的比例关系,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不知道他是故意的还是真的掌握不了,当一个特别夸张的“心”再次出现的时候,我在中间加了两个圈和一个弯,“心”字变成了一个娃娃的头。

  当时我和孩子一起哈哈大笑,然后我想机会来了,就跟他说,要不来个比赛,看谁写的“心”字让对方没办法变娃娃头,谁就赢,孩子一口答应了,他认真起来了,没写几个,一个完整的“心”字出现在眼前。这时我也不忘记大力地表扬他,说他又战胜了自己,又获得了进步。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关于“暴力作业”的章节,我们学校老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从来不会像书中提到的老师那样布置“暴力作业”,为我们家长减少了不少因为在作业上和孩子对抗纠缠的麻烦。

  当初读这个章节的时候,我也曾经“幻想”着用书中教的方法来对付“暴力作业”,当“幻想”破灭的时候,迎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家长以什么态度来陪伴孩子做作业。特别是在学*拼音阶段,虽然老师已经放慢了节奏,别的学校一个月学完的课程,我们分了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来学,但孩子对拼音的认读还是跟不上。记得那些学拼音的日子,我们天天在心中默念是亲生的,是亲生的。然而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火。

  试过几次,在读拼音的时候孩子读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读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我的情绪来了,为了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孩子,我选择先离开,我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现在感觉得有点情绪,我需要自己待一会,让爸爸来陪你一会,等我调整好了我再过来陪你。在调整情绪的时候,我想到了著名的“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者是对事情的诠释。C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当你不喜欢C的时候,就去找A的茬,尤其与创造A有关的人,而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我对自己说,孩子暂时不会读,记不住,那就给他多点时间,没关系的,我不能因为这样就对他生气,这样对他的学*没有任何帮助……..

  等我的情绪调整好后,我对孩子说:宝贝,学这个拼音对你来说有点难度,是不是?孩子回答说:是的,妈妈你的情绪调整好了吗?你刚才是不是想发火?我说:是的。孩子说:妈妈,你虽然有时候是一个烦燥的妈妈,但是我还是爱你的。我抱着孩子说:妈妈有情绪,是妈妈的事情,和你没有关系,我会处理好的,我也爱你。

  无论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爱和自由》、《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正面管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等育儿书籍中,都离不开:爱、自由、倾听。

  记得幼儿园临毕业的那个学期,孩子的状态突然退行到刚入园的时候,每天哭着说不要上幼儿园。我当时非常焦虑,孩子到底怎么了?幼儿园老师说,孩子心里有一道坎过不去,他自己表达不出来,他感受到他要去面对这道坎,但是他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去面对,他调整自己情绪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我们要给他时间,给他爱与支持,耐心地等待他跨过去的那一天,等那天到来后,他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种退行状态一直持续到毕业,毕业典礼的时候,孩子拿到的是最佳进步奖,当时的他还不知道这到底是一个什么奖项。

  小学刚开学的时候,当大部分孩子怀着好奇、兴奋的心情来参加新生联谊会的时候,我的宝贝表面看着*静,内心却是紧张焦虑的。当大部分孩子每天高高兴兴地背着小书包上学堂的时候,我的宝贝每天醒来第一句话总是说不要上学,并哭上十几分钟。当大部分孩子在校门口迫不及待地和家长挥手说再见的时候,我的宝贝在校门口哭泣着迟迟不肯进去。

  这一切,都是我预料中的,我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和孩子一起面对。班主任邹老师说,孩子在学校一切都很好,放心,我们老师会给他时间给他鼓励,帮助他过渡。

  我放下焦虑,每天晚上陪他聊聊学校发生的趣事,不断地肯定孩子,只要发现他任何方面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就大力地赞赏,并强调你获得的是最佳进步奖哦。

  一个学期快要结束了,现在孩子不再说不想上学了。孩子说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友好。他说:班主任邹老师说话很大声,震得我耳朵都快聋了,拼音很讨厌,但我还是很喜欢邹老师的,因为她很关心我们。英语老师很年轻很漂亮,应该没有人不喜欢吧?周爸经常给我们起外号,但是他很搞鬼很搞笑,上他的课特别开心。

  我一直为他的安静、顺从而感到担忧,生怕他在学校会被欺负,生怕他不敢表达自己。但是就是因为这份性格特点,让他的内心更细腻,对人对环境的观察更细致。我一直尝试着去接纳他这份属于自己的性格特点。是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要做的是要尊重孩子自然的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在孩子的先天发展机制下,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协助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早已广为人知的家庭教育书。是作者尹建莉老师16年培养女儿的手记。尹建莉老师是一位教育学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她的女儿品学兼优,曾两次跳级,20xx年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的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学生。

  这本书其实我以读过不止一遍,但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本书共分了七大章,讲述了如何爱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学*,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如何培养好的学**惯等多个方面。

  选择阅读这本书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不懂得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二是做为老师,我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了,再去教育别人的孩子才更有资格和说服力。

  读过这本书,有两点让我感想颇多:

  首先一点是:一定要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正如书中所说,课外阅读是一种魔杖,它会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是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她的智力状态和学*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能力一般都表现出*淡:哪怕是写作业的速度,一般来说也要比阅读多的同学慢得多。

  尹老师很重视她女儿圆圆的阅读,从一岁开始就天天给她读故事,一直持续到五六岁,孩子开始独立阅读,并一发不可收拾,到二年级圆圆的阅读量已经相当于中学生的水*,在班里其他同学还把主要精力用于学*生词的时候,她已经开始一本接一本的读长篇小说了,由于读书多,理解力好,所以圆圆读完二年级直接读小学四年级了。而之后除了跳级,圆圆的高考语文140分的成绩也足以说明,课外阅读对她的影响。

  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了解到阅读如此的重要,同时也庆幸我的孩子还小,也很爱阅读。我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很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报很多课外班,培养各种才艺。事实上,从小的阅读差别才是重要的 “输赢”差别。从小奠定了良好的阅读基础和阅读兴趣的孩子,才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的人。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总是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就领着学生把课本全部学完,剩下的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相关学科活动。却能把普通校的“差班”教到考试成绩超过重点校的“实验班”。因为他把握住了语文学*的核心,关注阅读,取得成绩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是学*来自生活,只要父母有心,孩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很多。比如尹老师提出的:和孩子玩“开小卖部”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教孩子学加减乘除,可以有效的促进孩子的数*算能力,是一种真正寓教于乐的游戏。这个游戏我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践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做这个游戏都是用真钱,孩子因此也学会了买东西。关于计算方面,我是从*时的数数开始的,到儿子四岁多时,一百以内的进位加法已经能口算了。其实游戏的形式学数学更像是在做应用题,既锻炼孩子的理解力,又训练数学思维。

  虽然是家教书,但书中的很多观点也启迪着我怎样做一个更好的老师。 有着双重身份的尹老师,也做过“出格”的事,就是帮孩子写作业。

  为什么要帮孩子写作业?因为尹老师认为“暴力”作业会阻碍孩子的学*兴趣和能力培养。所谓“暴力”作业一般有以下特点:1.数量大。如:语文八个生字,每个写两行,每行十个,160个字。2.惩罚性。如:改试卷,每个错改十遍。或者课文背不过,罚抄五遍十遍等。3.恶意评价。如:英语单词听写,写错一个也打零分。必须全写对,必须满分。导致孩子更不认真对待。

  现在暴力作业普遍存在。原因主要有两点:1.老师和家长偏爱暴力作业,以为写的遍数越多学到的越多,记得越牢。而据特级教师的经验:生词写三遍,效果最好。2.急功*利。暴力作业的结果是:当时的成绩高,但孩子以后影响大,长此以往,孩子学*兴趣低,成绩反而下滑。

  总之,暴力作业坏处多多:对儿童信心、意志、品格等都有消极影响。让孩子慢慢厌学,摧毁他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其中的暴力性甚至能破坏他们的道德。所以说他不是小事,是“教育事故”。作为教师,我告诫自己坚决不布置暴力作业,还要抵制暴力作业。

  正如尹老师所说“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而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做为老师和父母,我们都要不断学*,既要雕刻好自己的玉,也要用心打磨别人家的玉。 愿我们都能够做更好的父母,更好的老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孩子。

  今天花费3个小时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大概给看了一遍,整体感觉,这本书对小学生家长是必备的,他里面讲到了关于写作业,暴力作业,学*提升等方面都有介绍。对我震动最大的有2个点。

  1、对学*成绩的提升,在小学,乃至是初中,这些都是可以逆袭的,这个魔法棒就是课外浏览。这使我更加深信要陪孩子一起看书,将现在的看书时间再增加。而这个看书是孩子感兴趣的书,不要给孩子任何功利性的行动。这些对他以后的爆发有很大的影响。对这2个孩子,现在要把陪他们的读书时间扩大到每天的1.5小时,不要只是限制在他们的绘本上面,可以是任何的东西。在他们上小学以后就能够让他们去看长篇小说,这个对读书*惯的养成,提升浏览速度很重要。里面讲到“当浏览量上去了,浏览速度也会提升”

  2、一个家长应有的智慧里讲:最好的“管”就是“不管”,这让我想到最*和两个孩子之间的事情,特别是大宝,最*让我很苦恼,早上起来开始哭,不愿意上学。自己不穿衣服,洗脸刷牙都是磨叽的,没有很干脆的完成。上学校之前有时还会闹一场。在回来家以后,吃饭前看电视,吃饭后自己玩,在我的提示下,自己去整理玩具,洗脸刷牙,上床看书,玩玩具,听故事,该睡觉时不愿意睡觉。

  想一想自己给孩子定的目标,现在发现我其实也常常的在提示孩子,这个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管,这类管会让孩子失去主观能动性,不会去安排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成为一个很好的履行者,而没有成为一个思考者和自控者。

  那这类“不管”究竟是如何不管呢,这个和我给他制定的他需要做的事情之间是甚么样的关系呢,我给他制定这么多他需要做的事情是对的呢还是不对的呢?如果是对的,那怎样样做,才能让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去自己做呢,解决这些问题呢?这些和自控力,之间是甚么关系呢?

  突然之间觉得,自己是属于管的比较多的家长了,这个到底对我们家的两娃是甚么样的呢。

  今天如自己所愿,把书大概看了一遍,很多好奇心被满足了,照旧值得把她买下来,花时间去看。也合适将它推荐给其他需要的人,这本书要比《完全的成长》少烧脑很多,那本相对是心理学的书,需要一句句去体验。而这本给了很多现在家长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案。

  初为人母,曾经的恩师送我一本书——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和恶*。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最*阅读了一本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教师,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工作,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这本书是作者联系自身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女儿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她以一位家长的身份和研究者的角色,把抽象的教育原理用日常行为讲出来。她对一些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之深和操作之精辟,我认为这本书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教育学素养,内容写得不仅通俗,而且非常专业,看了这本书后,该书似乎开始影响我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下面我就谈谈看了本书后的一些感想:

  有的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以自认为是对的方法去教育和关心孩子,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想法,只是强行把自认为对的道理说给孩子听,孩子不听,就一遍一遍的重复教育,时间一久,孩子也会觉得厌倦。在"如何提高爱的质量中"所阐述的是家长在教育幼儿时要用"活"的方法,而不是灌输给幼儿死板的硬道理,可以告诉幼儿为什么要这么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说,否则他永远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另外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孩子一时间有可能达不到你所要求的,那就要降低一些要求,让孩子慢慢的去学会并达到要求。

  第二章为:把学*变成轻松的事。

  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而苦恼,凡是因为学*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就可能变得轻松愉快。幼儿园的教育亦是如此,幼儿对于枯燥乏味的知识及教育形式的单一贫乏难以接受,他们喜欢轻松、愉快的学*氛围、新奇的事物和鼓励的语言,不喜欢被拘束的感受。过早的对幼儿园孩子施加学*的压力,会让他们对学*感到厌倦,变得不喜欢学*。现在的家长对幼儿要求过高,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寄予较高的期望,要求他们会做算术、认识并会写多少多少字。

  其实,不用过早的要求孩子学会这个、学会那个,只要家长的教育得法,幼儿会自然而然地学会你所期待的东西。就如卢梭所说:"人们在煞费苦心地寻找教读书写字的最好办法,有些人发明了单子拼读卡和字卡,有些人把一个孩子的房间变成了印刷厂,真是可怜!"这说明和谐、合理的方法往往是最美的,也是最有效的,坏的方法会把原本简单的事变的复杂、低效。

  我们在儿童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寻找好方法,不要想当然地用坏方法去教孩子。这章同时也说明了幼儿的`最佳学*状态是在游戏中显现出来的,应该把孩子的乐趣放在首位,学*放在第二位,想办法保护幼儿的兴趣,树立他对学*的自信。和生活结合的学*效果更好,源于生活的教育无处不在。就像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斯认为,"儿童学业落后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学会思考。周围世界里的各种事物、现象、依存关系和相互关系,没有成为儿童的思考的源泉,让实际事物教给儿童思考——这是使所有正常儿童都变得聪明、机敏、勤学、好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第三章为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文中阐述了幼儿说谎的事例。说谎对于幼儿或成年人来说都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惯,儿童说谎的原因有两个:一时模仿大人,一个是迫于压力。就像家长在生活中为了对孩子达到某一种教育目的,用一些谎话来哄骗他,或是家长出于**社会里的某种掩饰需求,经常会说些虚饰的话,虽说并无道德上的不妥,只是一种社会交往技巧,但如果被年龄尚小的孩子注意到,()也会给孩子留下说假话的印象,教会他们说假话。墨子就染丝这件事比喻教育上的影响,"染于苍则老,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甚也。"所以如果孩子出现说谎的毛病,家长一定要首先自我反省,对于我们教师也一样。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人师表、恪守自律,这一点对于幼儿教师更为重要,因为幼儿期的教育非常重要,教师的言行举止会被幼儿所模仿,如果教师缺乏道德修养,言行举止不规范,也会影响幼儿的行为发展。幼儿说谎的另一个原因就会是"压力",所以家长在教育幼儿目的的同时放宽要求,不要对幼儿过于苛刻,不容许幼儿犯错,不尊重孩子,那样会让他们情绪紧张和不*衡,为了逃避处罚而说假话。

  第五章为: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如果家长能领悟到儿童成长中的每一天,每一种境遇的重要,知道这些境遇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父母又带孩子又工作的能力和办法自然就有了。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是农村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或是其他客观方面的原因,必须要和孩子经常分离,把孩子放在爷爷或奶奶处,让他们分担照顾孩子的责任。或*时工作太忙,很少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这样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不常关心他,增强他的失落感。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上一代祖辈,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损害不会立即呈现,但孩子不会白白作出牺牲和让步,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成为日后影响他生命质量的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很多烦恼和不和谐。

  面对一个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你必须把他当做一个"人"来*等对待,而不是当做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不要以**的知识嘲笑孩子的无知,不要以**业已成熟的思维方式批评孩子想法的幼稚可笑,每一种和儿童相处的细节,都是一场德行教育,也是一场心理健康辅导。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民族发展负责,对未来社会负责。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时,我们必须做的正确。

  对《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早有耳闻,看到这个月的共读书目以后赶紧去书店买了一本,细细品来。尹建莉老师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品格、*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识字

  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她教孩子识字的方法,值得学*:

  一是用“读故事”代替“讲故事”。**会担心书面语言孩子听不懂,会把故事用自己的口语“讲”给孩子听,而不是“读”。

  二是由“我指我读”变为“他指我读”。他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孩子就会逐渐理解自己所指文字的作用,把故事与文字联系到一起。

  三是“随机认字”。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识字”的素材。火车站“禁止吸烟”的提示,动物园的指路牌,……这些,无不成了孩子的“识字教材”。

  二、学*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师说:“学*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如果把学*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四、幸福的家庭是五星级的旅馆

  “幸福的家庭是五星级的旅馆”读了好几遍,我接触过很多家庭不和睦的孩子,知道这样的孩子问题很多,实际上,家只要充满爱和关怀就是最好的旅馆了,无所谓多大的电视,多好的家具给孩子一个和谐温暖幸福的家,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育的人,这才是父母所能给孩子最丰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汇总10篇(扩展4)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5篇)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最*在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其中关于帮助孩子克服打针恐惧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最*在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其中关于帮助孩子克服打针恐惧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就拿打针这件事来说,从宝宝出生以来就要打无数次,可是如何面对打针这件小事,家长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认为只是打针而已,没有必要害怕。以哄骗的方式,告诉孩子打针一点都不疼。以承诺的方式,告诉宝宝打完针就可以吃零食、买玩具。

  但是这样做会导致孩子对打针这件事情还是无法克服,反而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而尹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几个原则,这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一些痛苦,如打针、吃药时,我们可以遵循原则:

  1、*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

  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2、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

  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3、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

  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4、激发孩子的`勇气。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5、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

  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为了提升做母亲的素养与能力,更好地尊重与理解孩子,进而陪伴儿子走过一段幸福旅程,*期我集中精力阅读了有关家庭教育类的优秀书籍。其中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与写作的尹建莉女史大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令我爱不释手,作为一名懂教育的母亲,她既有科学的育儿理念又有丰富的实践精神,不仅培养爱女成功而且身体力行帮助很多有育子问题的朋友排忧解难,成功地践行了从“一位有心妈妈”到成为“一名儿童教育专家”的不*凡历程!

  该书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得到著名学者、热衷教育公益事业的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的首肯并引起众多家长朋友的强烈共鸣。我也是受益者之一,读之越深越感到做好母亲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因为孩子各自特点、性格不一,且他们在每个年龄段都会有其独特的心理、生理特点,家长的教养方式、素养水*以及教育理念也各有不同,所以,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学会在做父母的过程中领悟家庭教育其实就是父母与孩子互动之艺术。这正是我阅读该书得到的初步体验。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所以在众多家教类书中脱颖而出,完全是因为作品质量上乘!作者有思想有主见,善于发现家庭教育的细节问题,尊重事实勇于讲真话,分析问题有理有据,并用智慧与经验妥善地解决问题,令人信服。例如很多家长对孩子迷恋电子游戏深恶痛绝,而生活中作者女儿也是如醉如痴,但作为好妈妈的尹建莉客观理性地分析了电游让孩子产生兴趣的根源,不像一般家长那样简单粗暴地横加干涉,而是欲擒故纵,让孩子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因此而造成的学业损失让其在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中“吃一堑长一智”,并因此得出经典结论:“如何让孩子既能玩游戏又懂得自我约束,怎样才能娱乐、成长两不误?”由此看出一位母亲非凡的耐心、慧心与用心!

  众所周知,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与修行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有智慧的母亲陪伴孩子在幸福中成长,在有心无痕中收获**、成才的点点滴滴!这正是需要我深入体会的科学教育理念。

  阅读篇篇内容充实的文章,深感作者为了孩子、为了真理不断进取,抨击当下学校教育的种种弊端,同时亦提供可参考的方法让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显示了一位教育学者的良知与责任。透过鲜活的文字与真实的个案,作者不以自己育儿成功而唬人、蒙人;不讲套话,可读性很强;教育观科学可信,所有引文均表明出处,不误导人;一位优雅知性的母亲与“教育专家”的内涵有机相融,给关注独生子一代教育的家长朋友们提供了可靠的范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给我启迪最深之处、也是最佩服作者真知灼见的地方是:身为知识分子出身的尹建莉勇于直面自己所处阶层的人性弱点,“高学历有本事的强势家长为什么培养出没出息不能自立的低能儿?”一语道破天机,“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不一定懂教育之规律”。是的,多少家长认为自己花费心思为什么孩子不成材呢?原来原因就在自己身上。很多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知识分子培养出眼高手低的孩子就是实例。

  任何作品都有瑕不掩瑜之处,思考之后,个人愚见如下:“有教无类”是箴言,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孩子的秉性与天赋很大一部分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而后天教育引导作用也是有限的。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不少家庭环境很差、父母素养低下的孩子靠自我认知、自我锤炼最终成为成功的典范。

  当下孩子的身体素质是应该引起家长、老师与社会的关注,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好*惯可以增加抗压能力并受益终生。书中作者的孩子因为跳级而影响了体育成绩,身体素质跟不上,那为什么不抓紧提升身体体能呢?

  上述两点在书中很难看到作者的详细陈述,这也是本人要与作者商榷之处。

  无论如何,在目前我国家教图书数量庞大而内容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出版状况中,《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确给读者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其书品是独树一帜的,在实践中可操作性很强,不愧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

  从教*二十年,为人父母也十二年,看过的教育书籍也有十几本,有时候觉得专家说得句句有理,可我实践时却觉的自己什么都没有记住。我曾经不止一次怀疑自己的变通能力,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当教师。教育在花样百出的状况下,自己伤肝动怒,束手无策,吃力不讨好。为什么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交出的孩子会千差万别?读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后,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孩子们,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也异常重要。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是尹建莉,她是一位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她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尹老师把在教育女儿以及她在研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结合自己的体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法。不但具有可读性、指导性更具有很强地可操作性,为我们在解决教育子女的难题时提供了学*的范例。

  具有双层身份的我,也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愿意自己在学*上做得更好,愿意让父母满意,愿意受到大人的夸奖。因为人还有一个天性,就是上进心。为什么还有一大批困难孩子?那一定说明他的教育环境有某种不良的东西在影响着他。所以正如书上所说,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环境。试想家里人都在看书读报纸,周六周日逛书店,孩子无形就受到好的影响。“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很重要。

  在孩子的基因无法重组的情况下,外界环境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就会造就孩子怎样的人生。有人主张顺其自然,但我觉得这是懒人的表现。顺其自然,作为老师和家长都是省心省力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老师或家长扶一把,拉一把,就能改变他们的态度,说得大点就是可以改变他的人生。

  当我读到“把学*做成轻松的事”。我感到很困惑,学*本来是一件很累的脑力劳动,怎么能轻松学*呢?她说,在小学和中学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读到此时,我更急切得到答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向认为,小学成绩好,中学才有可能优秀,中学基础打好后高中才能学会,真没想到成绩还可以逆转。逆转的神奇力量竟然是:课外读物。

  读完这一章节后,回想自己的阅读教学和指导,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就逼着孩子去读,他们对阅读怎能不心生畏惧?现在的我就有意地提高学生和自家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会根据课标要求的必读书目,我大致浏览后,找到有趣的环节,利用午读时间读给孩子们听。孩子感兴趣后就推荐给他们读并开读书交流会。现在我们班两周一本书,保质保量完成。我也会在睡前读给儿子听,我的儿子经常废寝忘食地读书。

  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孩子是爸爸妈妈的缩小版,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榜样。因此,努力进修,努力做事业,就会对孩子们产生最深刻影响。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要拿要求职员拿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必定还小,他们需要大人的引导鼓励。

  教育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我们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一定选择最佳解决方法,尽可能以人为本,做到尊重孩子,包容孩子。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生活学*。

  在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前,也读过很多教育孩子方面的书,却没有一本让我这么震撼。而当我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后,发现书中园园妈妈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以自己女儿为例,讲述妈妈遇到各种情况是怎样处理的。而这些事都是很小的事情,也是我和儿子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情。在某些同类事情上,我采取和园园妈妈相同的处理方式,自己的孩子却和书中园园的反应大相径庭。

  园园妈妈认为,这并不是孩子之间不同造成的,而是长久以来妈妈教育方式不同造成的,而这个不同需要较长时间来改变。也就是说,是我自己一直以来不合理的教育方式,造成孩子目前看起来不如书中园园那样懂事乖巧,不如园园那样好 管教 。书才读了大半,就迫不及待想写点感想,因为边看边有太多想法在心中涌动。做妈妈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园园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不说我们的孩子会遇到,即使是我们小时候也同样经历过。看看园园妈妈的做法,试问哪个孩子不希望有这样的妈妈呢?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作为一位母亲所应拥有的心态。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每当我要训孩子的时候,会考虑改变一种方式,先表扬,后提出意见,孩子往往容易接受。其一,孩子是自己的主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上都如此。与其强逼着孩子干,不如让他自己主动愿意去干。

  其二,暴力教育是最坏的教育方法,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对教育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其三,只设 记功簿 ,不设 记过簿 。拿到这本书没几天,我一口气已经翻了大半,的确受益匪浅!管孩子,不如爱孩子;教育孩子,不如欣赏孩子。希望我能象园园妈妈一样,做一个爱孩子的理性妈妈,同时做一个爱学生的好老师;也希望孩子在我们爱的教育引导下,能象园园一样,做一个知理有德的孩子!

  每年我都会利用假期这个比较充裕的休息时间阅读一些书籍,给自己充充电。初为人母,所以*两年选择的幼儿教育的比较多。这次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让我在学*教育子女的同时也联想到了许多学校教育,受到很多启发。

  刚开始阅读这本书,就被书中的贴*生活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它让我认识到原来教育的方式还可以那么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学生还可以像朋友那样亲密无间,甚至是不布置作业学生也可以认真的把学*给学好。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特别是书中的“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的心灵以深深的震撼。

  许多家长和教师往往用“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们好”这句话来要求孩子好好学*,按照自己的意图来设计孩子的人生。然而,我们应该想想,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很喜欢家长那说为了我们好却又给我们无限的压力呢?我是一个典型的都市小孩,和现在的孩子成长的环境差不多,儿时最多的快乐的记忆就是和邻居小孩在院子里玩耍,和同学们在操场上打闹,却一直没觉得学*能够是快乐的。直到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才明白原来学*是可以快快乐乐的,是可以喜欢上的。

  利用假期的一段时间,我学以致用,马上在侄女和儿子身上进行试验。我的侄女一直跟着父母,又比儿子大挺多,是非常懂事的,父母忙的时候她都能自己照顾自己了,但是就是有点胆怯和害怕犯错误;儿子淘气捣蛋,但是喜欢阅读。我先分析了他们的学*情况,对侄女给予了表扬,并鼓励她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侄女在家期间,我也和他们一起学*,也和他们看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儿子对电视里的一些台词能够跟着模仿。她们也跟着我看我喜欢的人与自然,了解自然界的生物生存法则。我尽量克制自己,在家尽量的夸奖他们的优点和做的对的地方。我还和他们一起比背诵《三字经》,对我,这也是很大的提高。我不以长者的身份要求他们做什么,而是给他们讲这么做的意义。

  本书前言告诉我,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每一个父母都是雕塑家,而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手中的一块玉。多年后,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如同一把锄头--当我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要如何才能做的正确,让我们手中的玉石绽放光彩呢?雄关漫道艰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教育之道,任重道远······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是我们真正站在为孩子发展的角度去为他着想了吗?有的父母又爱孩子渐渐变化为惯着孩子,有的老师从爱学生演变成了惩罚学生。不但如此,他们还给自己编了一个完美的借口,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好。我想说,如果你是真正为了你的孩子想,那就培养他自我独立的能力吧;如果你是真正为了你的学生好,那就努力去提高自己,真正帮学生懂得学*的乐趣,让他们爱上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汇总10篇(扩展5)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长读后感范文5份

  在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向家长推荐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套书,我也第一时间买了回来,从头到尾认真的读了一遍,书中的许多教育理念和方法都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尹建莉老师以一个母亲的角度,结合自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用浅显易懂的话语为我们阐述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作者讲述的许多案例,在我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熟悉,因为这些场景我和孩子也都曾经碰到过或经历过,所以也引起我更多的共鸣和思考。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总是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去表达对孩子的爱,给予他细致的照顾,恨不得帮他解决所有的困难。可一旦孩子做了让我们不满意的事,我们又总是忍不住大发脾气,给予他严厉的批评或责罚。我们甚至会抱怨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却还是不听话,不懂事。可是我们却从来没有考虑过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他所需要的吗,对他的成长有帮助吗。

  书中有一段话说的让我特别有感触:如果生怕孩有什么考虑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虑了,一点不落地盯着他,从眼前看是在帮他,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帮孩子倒忙。凡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我觉得我就是那个什么都喜欢帮孩子考虑周全的妈妈,总是会忍不住帮他安排生活和学*的方方面面。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对我的安排有时会非常抵触甚至会反抗。

  有一段时间我们总是为他早上穿什么发生争执,我为他准备好的衣服他有时并不喜欢,他自己选的我认为不合适,担心他会在学校热了凉了。虽然最后他都在我的强迫下屈服了,但我能感受到他的不情不愿。后来孩子开始自己在睡觉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我认为这是对我一种无声的**。我也忍着不再去管他穿什么,即使他穿的不合适也只是提醒一下他,不再强迫他换掉。

  有一次天气很冷,我觉得他穿的有点少,但他觉得不冷,我也没有多说,只是告诉他如果在学校觉得冷了可以让老师给我打电话送衣服,后来我确实也接到了送衣服的电话。但从那以后他准备衣服的时候更愿意主动问问我天气,并听从我的建议,我们也再也没有为这类事情产生过争吵。从这件小事我发现只有当家长真正学会了放手,去尊重孩子的意愿的时候,孩子才能学会成长,也能够减少与孩子之间不必要的摩擦。

  在培养孩子的品行方面,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值得我们去思考:很多人*惯把儿童的品行问题归咎于孩子自身,所以*惯指责孩子;可孩子的品行*惯是如此依赖家长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认为孩子的毛病就是来自孩子自己,你也有责任通过改变你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不这样思考,你就永远找不到改变孩子的路径。我们在面对孩子撒谎的问题上,很多时候都是生气地批评、指责甚至恐吓,却很少去思考孩子撒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书中总结了撒谎的两个原因,模仿大人和迫于压力,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其实并不明白撒谎是什么,更多的是大人曾经用假话骗过他们,所以他们也学会了说假话;当孩子懂事后,他知道自己犯错将会得到批评时,为了避免被责骂和处罚,也会选择去说假话。所以我们要学会体察孩子的谎言,找出症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

  也许有一些家长认为尹建莉老师的理念和方法对自己的孩子不适用,因为自己没有一个像圆圆那样的孩子。尹建莉老师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这本书里是这样回答的,没有人专门为你家孩子量身定做写本书,读书如果不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改变,只是生搬硬套,那么一切知识和智慧都是无效的。所以我们读这套书需要把握的是教育的原则和理念,“因材施教”,学会去理解和灵活运用书中的方法,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正因为我们永远找不到一本适用我家孩子的书,所以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不断去总结和反思,并进行自我改变。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我利用放假时间认真读了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看了这本书我不得不佩服尹建莉老师,她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智慧,从而使她教育出一个这么懂事的孩子,她确实是一位成功的妈妈。但也不是说她所有的做法都适合所有的妈妈,因为每个小孩的性格都有所不同,所以有时也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性格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不过有一点是对的,就是所有的孩子都很单纯,都像是一张白纸,好比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我们是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还是想把它变成一块形状像石头的小玉,关键看我们的教育方法。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我们要用“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还不伤他的自尊。这点我做得还不够,比如我的孩子去上学时落了语文书之类的,放学回来我虽然也是很有耐心的和她沟通,但是我还是有点严肃,从她的表情里我可以感觉得到,她有点怕。

  看了第二章,我还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而且很严重。我自己很少有看书的*惯,我的孩子却很爱看书,这点我非常欣慰,但我现在在做的事情却是在成为她的绊脚石。我经常在她看书的时候告诉她,不要看这类的书,要多看作文方面的书,要把好的语句记下来,等会儿我要考考你,看进去一些什么内容。如果我这方法一直持续下去,最后就会导致她对阅读失去兴趣。书上有句话,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所以我应该去诱惑她阅读,应该要让她感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其它的目的。在给孩子选课外书时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不以“有用”为选择标准。但第二章里,其中有一节,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我觉得这个不完全正确,虽然说以后年级高了,考试时会用到很多的课外知识,但语文课本里的内容都是基础,是必须掌握的,只有在语文课本内容按照老师进度已经学好的情况下,尽量多的,快的去看课外阅读,这样才会两不误。

  品格教育,不需要父母天天挂在嘴边,只要用实际行动就好,小孩的模仿能力极强,父母自己不撒谎,实事求是,不虚荣,我想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孩应该也坏不到哪去。

  培养良好的学**惯,“不陪”才能培养好*惯,这句话写得很好,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我的孩子读一年级时我差不多就是一个培读生,天天站在她身边,她下笔一错,我就马上让她改正,有时她还会被我吓一跳,等她读二年级时我发现自己错了,慢慢的让她学会独立,她自己做错的,就应该自己去找,我们能做的就是稍给点提示,就从上个学期开始,我就让她独立做作业,偶尔给她检查一下。

  替孩子写作业,这观点我不怎么赞同,如果我们真觉得老师在某些地方做得不恰当,我们可以单独和老师沟通,但不应该和孩子说,如果经常这样和孩子说,孩子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现在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分数,包括我,到了外面人家都会问,你们考了几分,如果考差了我会觉得没面子,书上就写得很有道理,我们要引导孩子面对知识本身而不是完美的考试分数,孩子在学*上的潜力才会慢慢喷发出来。我们要采取考好不奖励,考坏不批评的政策。

  房子有了爱才是家,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这点我就做不到,从现在开始我要尽量这么做,多竖大拇指,珍惜孩子的荣誉感。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的管,孩子一定会长得更好,这是对的,把孩子管得太紧了,她就非常被动了,然后依赖思想也会越来越严重。家长是孩子第一个且最重要的榜样,有“听话”的父母,才会有“听话”的孩子。家长和学校老师沟通是一种有效了解孩子的途径,老师会如实的将孩子的各种情况告诉家长,就看家长怎么转达给自己的孩子,这时需要付出一点理性,思考和智慧。“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样的教育方式我最不喜欢,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但我有时也会这样做,当然我没书上说的这么夸张,只是轻轻的打。

  孩子的小事就是大事,小孩思想单纯,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善于观察,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书中作者如果不想方设法的去引导,不知道她女儿的隐私,估计还会给女儿带来一定的伤害。

  教育这块我还是那句话,如果真觉得老师哪做得不好,家长应该单独和老师沟通,不要在孩子面前直说。

  总体来说,看了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作者有那么几句话,“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最后我想说,只有家长好好学*,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是尹建莉,亲子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本书主要记录的是她如何培养自己女儿方面的,书中指出很多父母在教育过程中陷入了误区,怎样走出误区,本书给出了很多实操性很强的方法。本书简单通俗易懂,提出了很多简单又实用的操作方法。下面我来分享下我看了这本书后的一点心得:

  1、家庭教育影响深远且长久

  家长是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孩子极具模仿的天赋,他们的行为举止最有可能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需学会科学的育儿方法,学会欣赏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拉*与孩子的距离。光有爱是不够的,若用错了方式,反而会把事情越办越糟糕。同时,家长需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和谐的家庭环境。

  2、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妈妈不应过多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即便是普遍性的标准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3、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妈妈。

  其实每个妈妈都是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但若孩子使出破坏的本领,很多时候瞬间会让妈妈的关爱及耐心消失殆尽,即使脾气最好的妈妈也有时候会有给孩子一巴掌的冲动,尤其是面对熊孩子不听劝阻,内心崩溃感到沮丧,似乎听话乖巧的宝宝只是存在于“别人家”。

  我们总喋喋不休的说孩子的各种不当行为,总认为教养孩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觉得很头疼。其实与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很美好的一件事,若觉得自己的孩子难管教,那一定是我们哪里出错了。

  另外,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误,正确对待孩子犯错,给他犯错的机会,孩子犯错其实就是很好的学*机会。

  4、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部分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也有些父母虽与孩子住在一起,但每天忙于工作,几乎没时间陪伴孩子。对于孩子来讲,任何物质生活都比不了父母的陪伴,在一起才是最需要的童年时光。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很多美好的瞬间转瞬即逝,所以,即使父母再忙也还是多花点时间好好陪伴他们。

  5、无条件的爱

  爱需要孩子能感受到,爱要表现出来,需要说出口来,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时刻被爱着的。若感受不到爱,就容易陷入失落,进而产生逆反。不用恼骚及呵斥去回应孩子,而用无条件的关爱及支持去温暖孩子。

  在我的身边,有很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父母往往会想尽各种办法。他们经常会许诺孩子”如果期末考试分数排名班级前十名””考试成绩一百分”……孩子就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比如奖励一部新款手机、外出旅游……若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就会取消所有的奖励。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受到爱是有条件的。父母不应给这样过多的要求,不如给更多的鼓励,让孩子不再恐惧学*,激发学*的潜力。同时,把它当成刺激孩子学*的唯一手段,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己是为了得到奖励才学*的。

  6、不因孩子年龄小而忽视或者轻视他的自尊心。

  不把孩子看成是父母的下属,尊重他的自主选择,不再持有:“我的想法都是对的,不按我的来就是错的”“我是为你好”这样单边的思维方式,不把自己的任何想法强加给孩子。

  7、信任你的孩子

  很多父母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想控制自己的孩子,主要是源于恐惧和不信任,总是担心,故总是干预很多。若改为不干预太多,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加以辅导,不事无具细的横加干涉,反倒这样会使得孩子更自信。

  8、树立终身学*的理念

  好家长不是天生的,不断学*持续进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好家长。要做一位好妈妈,不简单,除了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扮演好多的种角色,做孩子的好朋友,引路人,教练员,要做到这些需要妈妈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科学的育儿理念,与孩子共同成长,给孩子起好榜样作用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孩子如镜,会映射出你的影子,做好自己,也就教育好了孩子。

  9、教育过程中如何判断自己的教育方法否是否正确?

  简单方法:父母看自己是否觉得痛苦,好的方法一定是不痛苦的,只有你做错了才会觉得痛苦。

  10、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惯或坏毛病,首先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开始着手。

  很多家长面对小孩磕碰,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痛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它了,它再不敢碰你了。从此,小孩遇到此类情况,首先就会先去打桌子、沙发等等。这种“复仇行为”会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

  若我们转变为“给小板凳揉揉痛”思维方式,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学会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

  在孩子1岁的时候,读完了这本书。假期又读此书读到最后的时候,有种感觉,,对孩子以后将会出现的状况有了一个大概的预期。明显感觉养孩子真是不容易,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光是对孩子,对大人也是一种挑战。

  以我原来的想法,教育孩子只要给她们无限的爱,以理性的态度教育她们,孩子自然地会健康成长。我也不要求他成为优秀的人,只要他能追随自己的内心,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行了。直到读到这本书才知道,养孩子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不光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态度,其他的,比如周围的环境、接触到的人、一些突发的状况等等都会给孩子在成长中造成困扰。

  本书的作者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阅读。

  作者非常强调从小要养成孩子的良好阅读*惯,可以说是在书中不遗余力的宣传。最开始阶段是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跟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讲故事。在家中的时候,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地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有乐趣的。如果家长都不愿意读书,孩子又怎么会喜欢上读书呢。孩子在刚开始接触到阅读的时候,作者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一边查字典一边读书,那样做会破坏阅读的连贯性和读书的乐趣。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家长要尽量的告诉孩子,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后,作者还鼓励家长放手让孩子读大部头的书,即使当时读的有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作者还强调了阅读对孩子学*的重要性,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学到的知识,也对孩子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这对今后的学*将大有帮助。阅读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性格形成影响,因为既然能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的话,以后在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也可以不受打扰。

  第二是保护孩子学*兴趣。

  这方面作者提出了几个比较有效的建议。其一是,当孩子碰到目前基础教育中的“暴力作业”的时候,家长的做法。作者提出的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的做法是代替孩子去完成,而给孩子留出业余时间去阅读。姑且不论这种方法的正确与否,起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孩子的学*兴趣。第二个是,不要拿学*作为惩戒孩子的手段。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把不良的嗜好当惩戒手段,比如:长时间的玩电脑游戏、无节制的看电视等。这么做既不会让孩子感觉学*是不好的,只会让她们觉得学*应当从始至终都是让人快乐的。

  第三是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

  作者主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首要的前提是家长要对自己孩子的能力有信心,不要包办孩子所有事情。这在当前的社会尤为重要。现在的家庭中的孩子都可以说是家庭的中心,家长本来就都是独生子女,摘生了这么一个孩子,她(他)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样的家庭中,普遍的情况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辈人全都围着孙子、孙女转,害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可以说是拿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也是,深知道现在的社会压力和学*压力大。一方面想让孩子多学点,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太辛苦。所以为了让孩子轻松一些,往往把孩子除了学*以外的所有事情全部包办了。但是这么做,久而久之的就造成了孩子除学*以外的其他能力就越来越差,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技能一点也没有学会。针对这些情况,作者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鼓励让家长勇敢的“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相信孩子有完成的能力。作者之后举了一个让自己孩子独自坐火车回老家的例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孩子的能力有些方面已经很强了,只是有些家长不舍得“放手”,造成了孩子的信心越来越差,到最后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这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到了能走的时候,家长越早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去走,孩子就会越早地学会走路。但是有的家长怕孩子磕到碰到,孩子也就迟迟地学不会走路。这方面就需要家长有两方面的智慧了,一个是准确的把握孩子什么时候有什么样的能力,另一个是勇敢的“放手”的勇气,两者缺一不可。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发生其他情况的应对技巧。比如应对教师的“冷暴力”,作者建议家长要及时的跟教师沟通,甚至可以去“贿赂”教师,目的无非是不给孩子造成潜在的伤害源。又比如如何对待老欺负自己孩子的“坏孩子”,一方面是要做到对对方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加强沟通。诸如此类的情况,作者都提出了许多亲身使用过的方法。核心的原则就只有一个:不给孩子造成干扰,不能因为大人的干涉,给孩子带来麻烦。

  以上皆为本书的一些主要内容,了解了这些,对我的启发相当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对作者孩子管用的方法不一定对我的孩子也管用,作者能应用的方法不一定我也能很好的应用。还是得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的实际环境,合理的做出判断,明智的选择应对手段,来解决遇到的情况。但是原则肯定都是作者所写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概莫如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