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6篇

首页 / 读书笔记 / | 2022-09-28 00:00:00 读书笔记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1

  《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是我在学校的阅览室无意间发现的。借了之后,我一直放在床边每天看上几页,读完书后,自己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作为一个初一女孩母亲,我非常能够体会父母的心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作为一个教师,我深知教育中事事不可能都如意,何况每个孩子都有差异。

  作为老师的我,十分明白在教学中对孩子说:“有进步”、“还可以做得更好”、“不要泄气,再努力一下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等积极有进步的言语暗示时,孩子就会兴高采烈,更加努力地去做到最好;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脱口而出:“我已经讲了很多遍啦,怎么还不会呀”、“怎么讲,你也不会明白的”、“怎么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啊”,对孩子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看到沮丧写在孩子的脸上的时候,我们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言语和指责对孩子会造成怎样的心理负担;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信。

  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学*的兴趣,有没有自信。看着孩子对学*失去了信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不是应该多学*一些教学的艺术,像卢勤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建立自信。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告诉孩子哪方面不行,他会真的觉得自己比不过人家,从而失去学*的勇气。如果在孩子碰到失败、挫折时,我们告诉他“老师相信你能行!”,他会给你创造奇迹。为了给孩子自信,请大胆为他们喝彩!

  其实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正确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他都有成功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老师,要有纵向的比较,要因材施教,注意时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孩子们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另外,我们要将孩子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应有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失败而大发雷霆,也不要因为孩子一时表现欠佳而气急败坏。

  总之,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让孩子感觉今天比昨天学得好。让孩子带着自信步入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2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它就是《告诉孩子,你真棒》。它的作者是卢勤,一位知心姐姐。它引导了一些家长,也激发了我,使我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乖孩子。

  我读了这本书后,特别令我吃惊的是,书上记的那些孩子竟然和他们的父母是那么的陌生!举二件书上的例子说明吧。

  有一个男孩,他上了初中后,他的妈妈打电话对知心姐姐卢勤说:“我孩子上初中了,一放学,他就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屋里,说什么也不出来。我刚走进去,孩子就瞪着两眼说:你给我出去!你不出去,我就出去!我怎么也不理解,我把自己的孩子从小养到大,他怎么对我这么的陌生?”

  还有,有些家长最爱看孩子的日记,这些家长自以为这样就可以知道孩子的内心世界,可是,这样反而易引起孩子们的反感,因为大人偷看孩子们的日记,所以孩子们很有意见。

  一个小孩对知心姐姐说:“我妈妈又偷看我的日记了。”

  知心姐姐:“你怎么知道你妈妈偷看了你的日记呢?”

  他回答道:“我就知道,我妈妈非常喜欢偷看我的日记,虽然我没有证据,可我一定会找到证据的。”

  接下来,他给知心姐姐讲了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他说:“一天,他写了一篇日记:妈妈,今天早上我看到您有白头发了,您这是为我累的呀!妈妈,您一定要爱护自己呀!为了表达我对您的爱,我把你的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了。当天晚上,妈妈又去“偷看”儿子的日记,非常感动。看到最后一句:“我把你的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她找了半天没看到白头发,以为是自己弄丢了,就从头上拔了一根白发,夹在儿子的日记本里。第二天,儿子打开日记本,看到了白头发,就对妈妈说:“妈,您又偷看我的日记了。”妈妈说:“我没看,那根白头发不是好好的在里面夹着吗?”儿子笑了:“您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我根本就没搁什么白头发,那根白发是您自己搁的。”

  读了那两个故事,我情不自禁地想:“那些家长为什么要偷看孩子的日记?这样一点儿好处都没有。还有,那些孩子为什么和自己的爸爸妈妈那么的陌生呢?”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我有一对好父母,他们从来不偷看我的日记,他们从来不背叛我,他们和我很亲*,从来不陌生。

  我有一对比上面说的爸爸妈妈还要好几十倍、几百倍、几千倍、几万倍,甚至几亿倍的爸爸、妈妈,实在是太幸运了!所以,我下决心要做一个乖孩子。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3

  “一定是特别的缘份,才可以一路走来变成了一家人……”宝贝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们这一生的缘份,一生的相互陪伴,鼓励,帮助和呵护,妈妈因为有你而自豪,而骄傲。宝贝,妈妈爱你。

  相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讲,我们都是孩子,我们都在成长,都在经历欢笑,痛苦,失望,成败,一切的一切……我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踏着有朝气有活力的步子一步一步的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着,然后妈妈只是比你稍微迈得快了点,妈妈在前方等你,但是精神和信念会一直围绕着你周围,相信你是最棒的,加油!

  看完“知心姐姐”的书,我记忆犹然而新,瞬间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在对照以前自己走过的童年,似乎我有很多事儿都做的不够完美。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做家长的为了自己事业,工作无日无夜的打拼,却无视了我身边的小宝贝,漠视了家庭带来的温暖,以自己的立场为中心,把家庭也当作“作战场地”,随意忽之来,即之去,甚至把自己的小时候的不足以及缺点,都强加给后代身上,希望他们不在走我们的后路,都想把最好的留给她;我的想法是善意的,但是由于没有一个好的参照物本,没有一个正确的学*对象,导致我的做法有诸多的不当,家教的严厉,宝贝的叛逆,复杂烦闷的心态一样接一样的到来。忙碌成了我们做家长的借口,忙就没时间跟宝贝沟通,走不进他们的世界,倾听不了他们内心的声音,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小孩们也有自己伟大的理想,也有他们执着追求的东西,看到这本书上提到的很多心痛的故事,才知道我们家长有时却在隐隐约约会刺伤他们幼小的心,有时可能直接“扼杀”在摇蓝里,一句漠不关心的话,一个不起眼的眼神,一个无知的动作,随时随地都在伤害他们。然后从现在我会以“知心姐姐”为榜样,以她为中心,用她的方法去改变我跟宝贝的沟通交流,然后用那些小故事来参照自己,活学活用,努力使她们在一个阳光有爱心有创造力的家庭滋滋成长,也许以后会有稍稍的不足和漏洞,但希望宝贝,老师与我们相濡以沫——,互相监督,互相成长!最后谢谢老师的提醒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我在最短时间及时发掘这些错误,我们一定会细细聆听……

  分数不是根本,理想才是现实,理想的种子,要生根,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必须有阳光雨露的滋润。先做人后做事,我们一起学*,一起锻炼,我们一定会快乐,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4

  本书是《*少年报》高级编辑卢勤所著的,《*少年报》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卢勤长期主持《*少年报》的“知音姐姐”栏目,多年与孩子及家长们接触,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因此在如何与孩子相处的问题上很有发言权。

  本书分为八个章节,其中第一章和第五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不少的启示。第一章节从家庭教育出现的五大冲突告诉我们,作为家长,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子女,对于孩子的教育日趋重视,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就在这种心态下,驱使家长犯了不少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逼子成龙,龙就会变成虫。正像法国诗人海涅所言:“即使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经常会抱怨,同样在教,为什么有的孩子这么聪明,有的孩子却怎么也教不会,孩子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发展的浅力也是无穷的,我们要学会的就是等待,学会等待就能收获成功。孩子不会的,你再说一遍;孩子不好的,你慢慢引导他改正。因为我们都知道,什么事情都不会一步到位,一下子成功的。

  第五章“怎样发掘孩子的浅能”。告诉我们爱孩子的四种原则: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我们都知道教育孩子需要一定的方法,这个章节,卢勤主要以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院长助理王晶女士的育儿经验作为案例,记录王晶女士是怎样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为一个自主自立自强的棒孩子,读后感《《*少年报》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当中我受到了不少启发。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让我感受颇深:王晶的女儿黄思路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像大多数的孩子一样,哭着要找妈妈、要回家。老师被她哭得心软,就把她送回家。王晶送走了老师,对女儿说:“小朋友们都在幼儿园,还没到放学的时间,谁也不能回家。现在,你只能自己去上幼儿园了。”女儿哭着喊着,可是王晶最终还是没给孩子开门,而是让她一个人走回了幼儿园。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个母亲太狠心,这位母亲告诉我们:“我所以不迁就孩子,是因为我心里想的不是孩子现在可怜不可怜,我想到的是将来。她将来大部分时间是不在我身边过的,如果我现在为她准备一个‘温室’,她会变得骄弱不堪,等她独立生活的时候才会很可怜。”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也说过:“当一个孩子哭着要东西的时候,不论他是想更快地得到那个东西,还是为了使别人不敢不给,都应当干脆地加以拒绝”“如果你一看见他流泪就给他东西,就等于鼓励他哭泣,是在教他怀疑你的好意,而且还以为对你的硬讨比温和地索取更有效果。”

  《告诉孩子,你真棒》是一本提倡换位思维的书,该书本身就是一个换位思维的产物,很少有说教的词语和空洞的理论,而是完全从一个个形象的小故事出发来阐明事理,同时提供非常多的操作细节经验与读者分享。虽然这是一本写给家长的书,但是阅读本说时,一段段活生生的案例,一句句意味深长的话语,让我感叹到教育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教师的我们,我们肩上的责任很重,如何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格和*惯,适应这个变化中的世界呢?教师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变得异常重要了。言传身教不仅是行动,更要看效果,而好的效果和正确的策略方法是连在一起的。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指引的方向。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5

  当我认真读完《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时,我特别的高兴,我知道了“你真棒”这三个字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对孩子们来讲是何等的重要,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我想,用赞赏、表扬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对孩子来说一定是一味很有效的药丸。他们对将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不惧怕困难,勇敢地做好迎战的准备,不自信的孩子,长大以后,很可能是个懦弱的人。做事畏首畏尾,犹豫不决。即使机会来了也会失之交臂。

  通过反思,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当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的时候,我自己也就失去了信心,本来那种兴奋的激情随之消失了,通过言语和面部表情完全表露出来了,使学生学*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产生我不行的想法,让自信的大厦从此坍塌。看着孩子对学*失去了信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不是为教书而教书;是不是应该多学*一些教学的艺术,像卢勤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给孩子鼓励。

  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优点和缺点多少。如果一位老师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样就错了。老师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家长和老师的尊重。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其实我们在教学中对孩子说:“你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希望你能继续努力”、“你今天画的真漂亮”、……等鼓励的言语暗示孩子时,他们就会特别兴奋,喜悦全洋溢在脸上,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内心的想法,好象在说我会更加努力做到最好;往往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脱口而出:“我已经讲了很多遍啦,怎么还明白呀”“你怎么这么笨”,对孩子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满,给孩子带来过多的*。看到沮丧写在孩子的脸上时,我们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信。

  二、为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心。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正确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他都有成功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老师和家长,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我们要多为孩子提供获的成功的机会,给他带来一次次良好成功体验,使他们在情感上获得满足和产生愉快的感受,从而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可把孩子的画稍加以装裱挂在家里引人注意的地方,也可让他们在过节时作为礼物送给亲人、朋友、老师;还可让孩子用美术作品作为生日礼物。这样为孩子创造一次次成功的机会,让孩子有成功的快乐和欣慰感,会促使儿童更加渴望学好这门艺术。

  三、用显微镜去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只要我们的目光里含钙就会让学生充满信心与快乐,每一阵风都有可能成为花朵绽放或凋萎的理由,一个不经意的否定,可以击毙生命初始的尊严;一个被怜惜的缺点,可以升华为傲视群芳的旖旎。让我们的孩子尝试到灵魂受宠的滋味吧——记住只要我们的目光里含钙孩子的身上才能长出傲骨。

  心雨同学是一位极不受欢迎的同学,我每节课去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会络绎不绝地告他的状,我实在没有办法,就努力去寻找他的闪光点,却怎么也找不到。所以,我只好对他说:“我希望你以后能注意,我相信你一定会做的非常好。”但是一点效果也没有。结果有一次我发现他在用水彩笔画画,我也明知道不是他的笔。但我还是非常惊喜,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呀!我立即表扬了他:“你真棒,画的真有趣,我希望你能继续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最棒的。”从此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几乎再也没有同学告他的状,并且还成为了一名受同学欢迎的同学。

  这件事证明了,一个从没有受到赞扬的同学,忽然得到一次肯定后,就会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所以我们要根据他们的水*努力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树立自信心,才能激发起他们不断求知的欲望。学生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孩子就像一朵向日葵一样,渴望阳光渴望爱,只有感受到家人的爱,家人的肯定和承认,他才能健康成长。

  总之,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经常鼓励孩子,努力去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学会欣赏孩子,还要毫不吝啬地把我们的赞美表达出来,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更何况是孩子,因此,我想告诉所有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吝惜给予他们赞美,且要及时。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让孩子感觉今天比昨天学得好。让孩子带着自信步入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6

  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老师,我们都知道在教育孩子时要赏识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道理,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真正能坚持做到这些的确实很少。我自己也是情绪好时还做得还不错,遇到情绪不好时,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用酝酿就喷薄而出了。最*时间,我阅读了一本有关教育的书《告诉孩子你真棒》,受益匪浅。

  书中讲述了孩子压抑的学*环境。父母缺乏对孩子的信任,在长期“吵、压、推”的环境下,孩子们失去了快乐,也失去了自信。当他们要做一件事时,首先会想到失败,想到自己不行。他们没有尝试的勇气,没有信心的动力。其实,这种懦弱的思想不能排除父母过分的管教和压制。萧伯纳有句名言:“有自信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庸为神奇。”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自信就是一双翅膀,当你给以鼓励的动力,给以“我行”的航标时,它会飞得更高,更快,才能看到前方亮丽的风景。这种动力,这个航标需要父母以及老师的付出、给予。

  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看,每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但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都难免有自卑情绪,关键是如何让孩子抛掉自卑。正如书中所说的要用“我能行”激励孩子,首先我们就要坚定孩子“能行”。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去亲身体验失败与成功的滋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赏识教育,为孩子的人生点亮星星之火。拥有自信的孩子是幸运的,我们为何不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幸运的。总之,欣赏孩子,信任孩子,要求我们不是表面相信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当孩子遇到困难,我们要及时的用信任鼓励的语言大声告诉孩子:“你很棒,你一定行!”当我们用全面发展眼光看待孩子时,要相信他们会带给我们惊喜。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孩子的母亲,我非常感谢这本书,它使我眼前一亮,思维打开,也使我明白了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也将成为不*凡的人。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6篇扩展阅读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6篇(扩展1)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 (菁华5篇)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1

  假期开始的时候,阎笑说老师推荐家长读一本书,书名是《告诉孩子你真棒》,我开始不以为然,开玩笑说:我觉得我对你表扬的已经够多了,不需要再读这样的书了。有一次在书城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随手翻了一下,仅目录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

  书中的第一篇就触动了我,“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家长往往以“爸爸妈妈都是为孩子好”为由逼孩子干一些孩子根本就不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去了美国的朋友的告诫,他说在*只要有条件的家长都会让孩子学*一种乐器,这是很好的。但不好的是,一旦开始了,家长就不管孩子是否喜欢,逼着孩子坚持下去,好象不坚持下去就说明孩子没有毅力。而在美国,家长也会让孩子学*乐器,一旦孩子没有兴趣了,家长也不去干涉,可能积累的知识到了中学用到,孩子又会重新有了兴趣。相反,如果逼着孩子去学*,给孩子造成逆反的情绪,可能孩子的一生也不会再有兴趣。另一方面,没有兴趣的东西,是很难学好的,往往是事倍功半。通过朋友的开导和本书的深刻的分析,我不再对女儿学*钢琴的事情过问太多,这样她反而没有了压力,还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弹奏喜欢的乐曲。

  “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更是家长应该注意的,我们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站在高高的位置上。有一天我女儿在qq上和同学聊天,我走过去她就盖上电脑,我说你多心了,我只是过来拿东西。我的眼睛始终没有放在电脑上,赶紧走开了。我很*静,也没问她在聊什么,过了很久,她忍不住问我:“妈妈,你不好奇我们在聊什么?”我说:“你和同学聊天,我有什么好奇的,那是你自己的自由。”她主动跟我说了所聊的两项内容,第三项是不想让我知道的,我也不多问。家长的这种不干涉,孩子反而会和你去沟通。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也是我们家长应该注意的,我们如果过多的关注孩子的分数,会造成两种恶果,第一孩子在考试的时候会很紧张,本来学得很好的也会发挥不好;第二有可能造成孩子的不诚实,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甚至是物质上的奖励,孩子有可能会选择作弊的方式。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我女儿在二年级的的时候生字不好,明天考试今天还要突击听写。我会说,你今天突击的功课,明天就是考满分我也不觉得你最棒。到了三年级,她的学*进步很大,各方面表现得都很好。我就会说,你*时的表现已经很好了,考试的时候只要注意“认真”二字就行了,就是考的分数不高,我也认为你很棒了。带着自信和轻松,我女儿总会高高兴兴的回家,我下班也不多问,会根据她的情绪给于适当的鼓励。

  《心灵成长需要尊严》对我的触动很大,因为在不久前我们全家被三位下肢残疾的“天行健组合”乐队深深的感动了,三位残疾人进行全国巡回演出,目的是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重新坚强的站起来。他们的命运已经很悲惨了,但他们靠自己坚强的意志跟命运抗争,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专业音响和动人的歌喉,令我感动的是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残缺,只有自信和魅力。所有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我也多次让女儿去往投币箱投钱,但我告诉女儿,你这不是施舍,是应该的,因为他们是靠自己的歌喉赢得的,这叫自食其力。而我们除了欣赏音乐之外,最应该学*他们的坚强的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人是要有尊严的,对那些街头行丐的有体力着我们不要给于。

  《心灵成长需要宣泄》,这还是第一次听说,回想自己与女儿的交流,还真是如此,以前对这一方面不太注意,以后应该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也许你在百忙之中觉得孩子的事情很烦,很小儿科,面对孩子的滔滔不绝,我们应该做个很好的听众,而且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我们是朋友,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孩子,对症下药的进行教育和引导。我女儿就经常“关不上水龙头”,这是我们给她描述的,每当单独和爸爸妈妈谈话很开心的时候,她就打开了“水龙头”,滔滔不绝,我们全家都会沉浸在这种愉快之中。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培养孩子的九种环境。其中,给孩子一个和谐的世界令我眼前豁然开朗,我和女儿的相处时间很多,彼此也挺融洽,但我惊奇的发现,每当她和爸爸相处的时候,情绪特别高昂,总是有说有笑的,而且经常是他俩联邦对付我,有时候我会吃醋,我在女儿身上的付出远超过她爸爸。看到本文才知道,女儿虽然与爸爸相处时间少,但她爸爸去总能给她一个和谐的世界,能和孩子一起玩,而且很投入的玩,排除一切干扰。这是很难得的,我会努力!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首先,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把孩子变成财富的第一句箴言是:“太好了!”人生是快乐史,也是烦恼史。快乐的人并不是没有烦恼,而是善于排解烦恼,化消极心情为积极心态,尽可能保持快乐的心情;烦恼的人并不是命运不好,而是自己的心态不好,快乐的事情到了他那里也会变成烦恼。道理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要让孩子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并做好,需要言传身教。把孩子变成财富的第二句箴言是:“我能行”,改变态度就改变了命运,成功是一种感觉,一种态度。“我能行”是成功着的态度,“我不行”是失败者的态度。这方面是很难教育的,连我们大人也很难做到。因此,生活中,我首先自己培养这种人生的态度,慢慢培养孩子,她做的好的时候赶紧表扬,让她尝到改变态度所带来的愉快。把孩子变成财富的第三句箴言是:“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大家都这样做,我们生活的世界会增加更多的温暖!前几天我见到了一位朋友,她女儿的牙很歪,但小孩子坚决不去整牙,为此朋友很是烦恼,担心孩子长大后牙齿不漂亮。我就说服我女儿,让她去说服朋友的孩子,开始我女儿不肯,在我的动员下,她打电话这样说的:“琳琳,我的牙以前比你还歪,但现在好多了,我觉得你也应该整一下。”“我考虑一下”朋友的孩子说。没想到的事,第二天琳琳就同意了,而且还非常高兴地说:“笑笑真够义气!”为此,我女儿真正尝到了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

  本书值得我们学*的东西很多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借鉴书中所说的,给孩子以鼓励、支持、帮助,也给孩子必要的保护,把孩子培养成能应对复杂人生的雄鹰。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2

  本书是《*少年报》高级编辑卢勤所著的,《*少年报》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卢勤长期主持《*少年报》的“知音姐姐”栏目,多年与孩子及家长们接触,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因此在如何与孩子相处的问题上很有发言权。

  本书分为八个章节,其中第一章和第五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不少的启示。第一章节从家庭教育出现的五大冲突告诉我们,作为家长,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子女,对于孩子的教育日趋重视,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就在这种心态下,驱使家长犯了不少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逼子成龙,龙就会变成虫。正像法国诗人海涅所言:“即使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经常会抱怨,同样在教,为什么有的孩子这么聪明,有的孩子却怎么也教不会,孩子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发展的浅力也是无穷的,我们要学会的就是等待,学会等待就能收获成功。孩子不会的,你再说一遍;孩子不好的,你慢慢引导他改正。因为我们都知道,什么事情都不会一步到位,一下子成功的。

  第五章“怎样发掘孩子的浅能”。告诉我们爱孩子的四种原则: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我们都知道教育孩子需要一定的方法,这个章节,卢勤主要以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院长助理王晶女士的育儿经验作为案例,记录王晶女士是怎样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为一个自主自立自强的棒孩子,读后感《《*少年报》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当中我受到了不少启发。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让我感受颇深:王晶的女儿黄思路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像大多数的孩子一样,哭着要找妈妈、要回家。老师被她哭得心软,就把她送回家。王晶送走了老师,对女儿说:“小朋友们都在幼儿园,还没到放学的时间,谁也不能回家。现在,你只能自己去上幼儿园了。”女儿哭着喊着,可是王晶最终还是没给孩子开门,而是让她一个人走回了幼儿园。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个母亲太狠心,这位母亲告诉我们:“我所以不迁就孩子,是因为我心里想的不是孩子现在可怜不可怜,我想到的是将来。她将来大部分时间是不在我身边过的,如果我现在为她准备一个‘温室’,她会变得骄弱不堪,等她独立生活的时候才会很可怜。”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也说过:“当一个孩子哭着要东西的时候,不论他是想更快地得到那个东西,还是为了使别人不敢不给,都应当干脆地加以拒绝”“如果你一看见他流泪就给他东西,就等于鼓励他哭泣,是在教他怀疑你的好意,而且还以为对你的硬讨比温和地索取更有效果。”

  《告诉孩子,你真棒》是一本提倡换位思维的书,该书本身就是一个换位思维的产物,很少有说教的词语和空洞的理论,而是完全从一个个形象的小故事出发来阐明事理,同时提供非常多的操作细节经验与读者分享。虽然这是一本写给家长的书,但是阅读本说时,一段段活生生的案例,一句句意味深长的话语,让我感叹到教育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教师的我们,我们肩上的责任很重,如何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格和*惯,适应这个变化中的世界呢?教师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变得异常重要了。言传身教不仅是行动,更要看效果,而好的效果和正确的策略方法是连在一起的。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指引的方向。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3

  给孩子委以重任。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支持孩子自己干;凡是孩子为父母做的事,哪怕是端来一杯水,父母都会欣然接受,真诚地对儿子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赞美女儿说:"有个女儿真好!"孩子听了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很有用,帮父母做事的劲头倍增。

  发现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很好,孩子,你比昨天又有进步了!""不要紧,成功躲在失败的后面!""孩子,你真棒!"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信心十足。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极富耐心。

  任何一个孩子成长的历程,都是一个犯错——知错——认错——改错的过程;不允许孩子犯错,是对孩子的伤害。耐心地帮助孩子认识错误,让他去感受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作自受,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用信任的目光看孩子,深信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哪怕他有过过失。常常用"发现新大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孩子从父母独特的目光中,感受到信任的力量,于是会努力表现自己积极的一面,生怕失去这份信任。在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掌握目标,爱人爱己,变得优秀。

  孩子是需要管理的,规矩是需要学*的。放手不等于放纵。关爱不等于溺爱。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是对孩子一生负责。

  看了“知心姐姐”的《告诉孩子你真棒》卢勤谈如何爱孩子,这是一本新时代父母的家教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家长施爱观念,我个人十分喜欢,所以摘选了部分内容和大家共勉。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4

  假期开始的时候,阎笑说老师推荐家长读一本书,书名是《告诉孩子你真棒》,我开始不以为然,开玩笑说:我觉得我对你表扬的已经够多了,不需要再读这样的书了。有一次在书城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随手翻了一下,仅目录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

  书中的第一篇就触动了我,“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家长往往以“爸爸妈妈都是为孩子好”为由逼孩子干一些孩子根本就不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去了美国的朋友的告诫,他说在*只要有条件的家长都会让孩子学*一种乐器,这是很好的。但不好的是,一旦开始了,家长就不管孩子是否喜欢,逼着孩子坚持下去,好象不坚持下去就说明孩子没有毅力。而在美国,家长也会让孩子学*乐器,一旦孩子没有兴趣了,家长也不去干涉,可能积累的知识到了中学用到,孩子又会重新有了兴趣。相反,如果逼着孩子去学*,给孩子造成逆反的情绪,可能孩子的一生也不会再有兴趣。另一方面,没有兴趣的东西,是很难学好的,往往是事倍功半。通过朋友的开导和本书的深刻的分析,我不再对女儿学*钢琴的事情过问太多,这样她反而没有了压力,还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弹奏喜欢的乐曲。

  “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更是家长应该注意的,我们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站在高高的位置上。有一天我女儿在qq上和同学聊天,我走过去她就盖上电脑,我说你多心了,我只是过来拿东西。我的眼睛始终没有放在电脑上,赶紧走开了。我很*静,也没问她在聊什么,过了很久,她忍不住问我:“妈妈,你不好奇我们在聊什么?”我说:“你和同学聊天,我有什么好奇的,那是你自己的自由。”她主动跟我说了所聊的两项内容,第三项是不想让我知道的,我也不多问。家长的这种不干涉,孩子反而会和你去沟通。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也是我们家长应该注意的,我们如果过多的关注孩子的分数,会造成两种恶果,第一孩子在考试的时候会很紧张,本来学得很好的也会发挥不好;第二有可能造成孩子的不诚实,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甚至是物质上的奖励,孩子有可能会选择作弊的方式。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我女儿在二年级的的时候生字不好,明天考试今天还要突击听写。我会说,你今天突击的功课,明天就是考满分我也不觉得你最棒。到了三年级,她的学*进步很大,各方面表现得都很好。我就会说,你*时的表现已经很好了,考试的时候只要注意“认真”二字就行了,就是考的分数不高,我也认为你很棒了。带着自信和轻松,我女儿总会高高兴兴的回家,我下班也不多问,会根据她的情绪给于适当的鼓励。

  《心灵成长需要尊严》对我的触动很大,因为在不久前我们全家被三位下肢残疾的“天行健组合”乐队深深的感动了,三位残疾人进行全国巡回演出,目的是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重新坚强的站起来。他们的命运已经很悲惨了,但他们靠自己坚强的意志跟命运抗争,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专业音响和动人的歌喉,令我感动的是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残缺,只有自信和魅力。所有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我也多次让女儿去往投币箱投钱,但我告诉女儿,你这不是施舍,是应该的,因为他们是靠自己的歌喉赢得的,这叫自食其力。而我们除了欣赏音乐之外,最应该学*他们的坚强的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人是要有尊严的,对那些街头行丐的有体力着我们不要给于。

  《心灵成长需要宣泄》,这还是第一次听说,回想自己与女儿的交流,还真是如此,以前对这一方面不太注意,以后应该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也许你在百忙之中觉得孩子的事情很烦,很小儿科,面对孩子的滔滔不绝,我们应该做个很好的听众,而且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我们是朋友,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孩子,对症下药的进行教育和引导。我女儿就经常“关不上水龙头”,这是我们给她描述的,每当单独和爸爸妈妈谈话很开心的时候,她就打开了“水龙头”,滔滔不绝,我们全家都会沉浸在这种愉快之中。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培养孩子的九种环境。其中,给孩子一个和谐的世界令我眼前豁然开朗,我和女儿的相处时间很多,彼此也挺融洽,但我惊奇的发现,每当她和爸爸相处的时候,情绪特别高昂,总是有说有笑的,而且经常是他俩联邦对付我,有时候我会吃醋,我在女儿身上的付出远超过她爸爸。看到本文才知道,女儿虽然与爸爸相处时间少,但她爸爸去总能给她一个和谐的世界,能和孩子一起玩,而且很投入的玩,排除一切干扰。这是很难得的,我会努力!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首先,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把孩子变成财富的第一句箴言是:“太好了!”人生是快乐史,也是烦恼史。快乐的人并不是没有烦恼,而是善于排解烦恼,化消极心情为积极心态,尽可能保持快乐的心情;烦恼的人并不是命运不好,而是自己的心态不好,快乐的事情到了他那里也会变成烦恼。道理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要让孩子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并做好,需要言传身教。把孩子变成财富的第二句箴言是:“我能行”,改变态度就改变了命运,成功是一种感觉,一种态度。“我能行”是成功着的态度,“我不行”是失败者的态度。这方面是很难教育的,连我们大人也很难做到。因此,生活中,我首先自己培养这种人生的态度,慢慢培养孩子,她做的好的时候赶紧表扬,让她尝到改变态度所带来的愉快。把孩子变成财富的第三句箴言是:“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大家都这样做,我们生活的世界会增加更多的温暖!前几天我见到了一位朋友,她女儿的牙很歪,但小孩子坚决不去整牙,为此朋友很是烦恼,担心孩子长大后牙齿不漂亮。我就说服我女儿,让她去说服朋友的孩子,开始我女儿不肯,在我的动员下,她打电话这样说的:“琳琳,我的牙以前比你还歪,但现在好多了,我觉得你也应该整一下。”“我考虑一下”朋友的孩子说。没想到的事,第二天琳琳就同意了,而且还非常高兴地说:“笑笑真够义气!”为此,我女儿真正尝到了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

  本书值得我们学*的东西很多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借鉴书中所说的,给孩子以鼓励、支持、帮助,也给孩子必要的保护,把孩子培养成能应对复杂人生的雄鹰。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5

  应女儿班主任推荐,最*认真看完了《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作者是知心姐姐卢勤,书中通过作者讲述身边一件件小事,告诉家长一个个道理,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所有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父母不必总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应该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棒!一路看下去,许多故事,令人感慨,许多细节,令人感动,许多话语,令人深思。

  我始终认为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只是现在的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一次周末回乡下老家,路上正巧遇上我们那儿一所重点高中搞拓展拉练跑,一个个花季少年穿着厚厚的棉服,有气无力、跌跌撞撞的向前拖行。坐在我身旁的女儿问我:“妈妈,这些哥哥姐姐怎么这么跑步啊?”想必我8岁的女儿也看出他们不在跑步的状态。更不可思议的是学生队伍旁边跟着一群爱心泛滥的家长,拿着各类小吃,保温杯,不停地对着自己的孩子讨好的问道,“还行吗?要不我们歇歇?”顿时感慨这些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成长归根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自己才是成长的主体,家长不可能也不应该越俎代庖。

  回想女儿成长的这8年,我一直充当一个“懒妈妈”的角色,只要是没有危险的事,都尽量放手让她自己解决,女儿自信阳光的性格也是这样养成的,通过一步步自己解决问题,她收获了宝贵的自豪感和对自我的认可,也养成了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好*惯。冬天,每次带女儿去单位公共浴室洗澡,从5、6岁起总会听到有人夸我女儿,自己洗澡,自己脱衣穿衣。女儿很是乐意自己去做,觉得自己可以,我也会对她竖起大拇指,给她一个大大的鼓励“你真棒!”长此下去,女儿将这件事做得*乎完美。可是当下我们做父母的大多数时候是放不开手的,常常担心孩子这个做不好、那个做不来,于是我们什么都替孩子做了,就连刷牙也能代劳,没有给孩子留下尝试和成长的机会,不是孩子的太无能,而家长剥夺了他们成为有主见、独立自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的权利。过度的保护,只能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度的干涉,只能让孩子无奈。

  书中还有一段话让我深深地感触:“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里素质差的,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恍然大悟,反思自己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常常忘了“最短的那块木板”——孩子情商的重要性。其实,正如“知心姐姐”卢勤所言,教育的目的是让不同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也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 “你真棒!”就是开启孩子心灵大门的钥匙。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我们要适度的夸大他们的优点,缺点在潜移默化中改正,而不是大张旗鼓的批判他的那些缺点。在女儿班上选班长的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和女儿回家的路上,女儿都会重复问我一个问题,“妈妈,如果你是我们班的班主任,你会选谁做班长?”第一次问我的时候我没把她当回事,随便说了一个我认识的小孩,“那第二个呢?”女儿接着问,我又说了一个,女儿还不满意?当我最终说出了女儿的名字时,她高兴的说,“是不是因为我很棒啊!”在接下来的几天,我和女儿会重复同样的问题游戏,最后都是在听到自己名字后游戏结束。赏识教育能为孩子的人生点亮星星之火,能让孩子自信的自我认可,拥有自信的孩子是幸运的,我们为何不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幸运的。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共有的情感。可是如何去爱,用何种方式去爱却也是我们很多父母需要审视的问题。谢谢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做母亲的言行,让我懂得了要怀抱一颗“赤子之心”去夸奖、去赞美、去赏识、去理解、去尊重我们的孩子,去发现、去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去鼓励他们拥有自己的人生,同时也要相信他们,敢于放手,属于孩子们的失败也要让他们去经历,因为这也是他们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他们成长所必需的养分。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6篇(扩展2)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 (菁华5篇)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1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它就是《告诉孩子,你真棒》。它的作者是卢勤,一位知心姐姐。它引导了一些家长,也激发了我,使我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乖孩子。

  我读了这本书后,特别令我吃惊的是,书上记的那些孩子竟然和他们的父母是那么的陌生!举二件书上的例子说明吧。

  有一个男孩,他上了初中后,他的妈妈打电话对知心姐姐卢勤说:“我孩子上初中了,一放学,他就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屋里,说什么也不出来。我刚走进去,孩子就瞪着两眼说:你给我出去!你不出去,我就出去!我怎么也不理解,我把自己的孩子从小养到大,他怎么对我这么的陌生?”

  还有,有些家长最爱看孩子的日记,这些家长自以为这样就可以知道孩子的内心世界,可是,这样反而易引起孩子们的反感,因为大人偷看孩子们的日记,所以孩子们很有意见。

  一个小孩对知心姐姐说:“我妈妈又偷看我的日记了。”知心姐姐:“你怎么知道你妈妈偷看了你的日记呢?”他回答道:“我就知道,我妈妈非常喜欢偷看我的日记,虽然我没有证据,可我一定会找到证据的。”

  接下来,他给知心姐姐讲了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他说:“一天,他写了一篇日记:妈妈,今天早上我看到您有白头发了,您这是为我累的呀!妈妈,您一定要爱护自己呀!为了表达我对您的爱,我把你的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了。当天晚上,妈妈又去“偷看”儿子的日记,非常感动。看到最后一句:“我把你的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她找了半天没看到白头发,以为是自己弄丢了,就从头上拔了一根白发,夹在儿子的日记本里。第二天,儿子打开日记本,看到了白头发,就对妈妈说:“妈,您又偷看我的日记了。”妈妈说:“我没看,那根白头发不是好好的在里面夹着吗?”儿子笑了:“您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我根本就没搁什么白头发,那根白发是您自己搁的。”

  读了那两个故事,我情不自禁地想:“那些家长为什么要偷看孩子的日记?这样一点儿好处都没有。还有,那些孩子为什么和自己的爸爸妈妈那么的陌生呢?”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我有一对好父母,他们从来不偷看我的日记,他们从来不背叛我,他们和我很亲*,从来不陌生。

  我有一对比上面说的爸爸妈妈还要好几十倍、几百倍、几千倍、几万倍,甚至几亿倍的爸爸、妈妈,实在是太幸运了!所以,我下决心要做一个乖孩子。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2

  “一定是特别的缘份,才可以一路走来变成了一家人……”宝贝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们这一生的缘份,一生的相互陪伴,鼓励,帮助和呵护,妈妈因为有你而自豪,而骄傲。宝贝,妈妈爱你。

  相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讲,我们都是孩子,我们都在成长,都在经历欢笑,痛苦,失望,成败,一切的一切……我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踏着有朝气有活力的步子一步一步的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着,然后妈妈只是比你稍微迈得快了点,妈妈在前方等你,但是精神和信念会一直围绕着你周围,相信你是最棒的,加油!

  看完“知心姐姐”的书,我记忆犹然而新,瞬间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在对照以前自己走过的童年,似乎我有很多事儿都做的不够完美。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做家长的为了自己事业,工作无日无夜的打拼,却无视了我身边的`小宝贝,漠视了家庭带来的温暖,以自己的立场为中心,把家庭也当作“作战场地”,随意忽之来,即之去,甚至把自己的小时候的不足以及缺点,都强加给后代身上,希望他们不在走我们的后路,都想把最好的留给她;我的想法是善意的,但是由于没有一个好的参照物本,没有一个正确的学*对象,导致我的做法有诸多的不当,家教的严厉,宝贝的叛逆,复杂烦闷的心态一样接一样的到来。忙碌成了我们做家长的借口,忙就没时间跟宝贝沟通,走不进他们的世界,倾听不了他们内心的声音,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小孩们也有自己伟大的理想,也有他们执着追求的东西,看到这本书上提到的很多心痛的故事,才知道我们家长有时却在隐隐约约会刺伤他们幼小的心,有时可能直接“扼杀”在摇蓝里,一句漠不关心的话,一个不起眼的眼神,一个无知的动作,随时随地都在伤害他们。然后从现在我会以“知心姐姐”为榜样,以她为中心,用她的方法去改变我跟宝贝的沟通交流,然后用那些小故事来参照自己,活学活用,努力使她们在一个阳光有爱心有创造力的家庭滋滋成长,也许以后会有稍稍的不足和漏洞,但希望宝贝,老师与我们相濡以沫——,互相监督,互相成长!最后谢谢老师的提醒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我在最短时间及时发掘这些错误,我们一定会细细聆听……

  分数不是根本,理想才是现实,理想的种子,要生根,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必须有阳光雨露的滋润。先做人后做事,我们一起学*,一起锻炼,我们一定会快乐,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3

  看到《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我十分高兴,我知道“你真棒”这三个字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对孩子,尤其是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讲是何等的重要,这一点我还是深有体会的。我想,用赞赏、表扬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的。

  看完《告诉孩子:你真棒!》之后,我领悟到,教育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爱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与艺术就是我所必须、迫切要掌握的。

  爱孩子,这是人共有情感。但是,如果只知道爱,就如高尔基所说,那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人之所以异于其它动物,更在于人懂得教育自己的后代。前人在千百年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可以通过教育,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后代让后代可以在新的起跑线上向前开拓,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局面。

  爱孩子,应是每个教师最起码的道德。爱那些聪明伶俐、一笑两酒窝的孩子容易,爱那些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孩子那就要一颗真正的爱心。

  神圣的师爱是广博的,它应该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博爱”。如何爱孩子?首先得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有了一颗爱孩子的心,你就能够尊重孩子,就能够倾听孩子倾诉心曲,从而比较懂得孩子,比较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

  “你真棒!”这句话,正是开启孩子心灵宝藏的一把金钥匙。天下的孩子相貌不同,个性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

  在幼儿园有众多的孩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发展情况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父母的宝贝,他们希望在大集体中得到肯定,更渴望听到喝彩!那就更需要我们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放大孩子的亮点。心中有爱就能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就能发现“棒”的孩子,去挖掘孩子的才能。

  孩子是天使,他们对我们的评价十分敏感,你爱他,喜欢他,他通过你的眼神就能感受得到,一旦他接受了你爱的信息,你说什么他都能听到心里去。我们爱的眼神,来自爱的发现,这一点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更为重要,不管是在游戏中、学*中、*时生活的一点一滴中,要让所有来幼儿园的孩子高高兴兴的来园,带着收获(可能是对他的表扬、肯定、鼓励或是爱的抚摸等等。)兴高采烈的回家。这就是我的职责,我所努力的方向。

  我们要是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孩子会感谢我们,但更重要的是要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用爱的感觉滋养孩子;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用爱的激情回报孩子。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光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还不够,还要毫不吝啬地把我们经赞美表达出来,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更何况是孩子,因此,我想告诉所有爱孩子、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吝惜给予他们赞美,且要及时。

  我的职业决定,上班时间就是孩子的时间。天天跟孩子在一起的我,要求我必须每天都要充满激情地去面对我的孩子们。爱是激情的源泉,激情是爱的表达,如果我哪一天没有了我的激情,就没有了吸引孩子魅力,所以我必须向知心姐姐学*,学*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孩子,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的心。学会了像知心姐姐那样用心去观察、关爱每个孩子,那我就会有用不完的激情,永远拥有能吸引孩子的魅力。

  我的责任是给孩子帮助、支持、鼓励,也给孩子必要的保护,这些事怎样做得得法、巧妙、自然,能收到最大的效果。这就是科学与艺术,这就是我的目标。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4

  两年前,“知心姐姐”卢勤应邀来扬给全市家长们作演讲,我也有幸成为一名现场观众。记得当天数千人的会场上座无虚*,观众*上坐满了二十多岁的年轻父母及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们。当时的“知心姐姐”也已是六十多岁的奶奶辈儿的老人了,但在讲到家庭教育问题时,却激情澎湃,字句激昂,发人深思。使人不禁觉得台上站着的更像是一位正在呼唤全民觉醒的革命家。家长们每至共鸣之处,热烈的掌声久久不能*息,许多家长不仅详细地做笔记,听得动情时还会悄悄流泪。

  为什么一场“知心姐姐”的教育演讲,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听过“知心姐姐”的演讲,看过“知心姐姐”写的书,你会发现,“知心姐姐”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是能真正走进孩子和家长内心世界的人。

  概览时下的*家庭教育,真正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又有多少。记得社会上曾经就*家长是否需要持证上岗展开过讨论,说的是*家长大多没有接触过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导致家庭教育出现很多问题,有人呼吁家庭教育能像国外一样上升到必修课的高度。

  我觉得这个讨论,从某种程度上契合了“知心姐姐”要对家长们说的话: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改变孩子首先改变谁?怎样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学*成绩和成长哪个更重要?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发掘孩子潜能……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做家长的是否认真思考过,是否知道的做法。

  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经过将*一学期的实践,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困惑已逐渐显现:你会发现这时候的孩子已不再是幼儿时期的乖小人儿,许多时候他会依据自己的喜好做事情,尽管你一再强调小学生应以学*为己任,而不能将玩儿放在第一位。结果是孩子满口应合着,实际行动上就看不到回应了。读了“知心姐姐”《告诉孩子你真棒》一书,不禁产生这样的思考:为什么家长总是对孩子苦口婆心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一件事情,结果总是收效甚微。是不是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有问题?

  “知心姐姐”在书中指出: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家长不能总以强者的姿势居高临下地与孩子对话,孩子虽小,却需要被肯定与被尊重。否则,不管你怎样苦口婆心,孩子也仿佛没听进去。没有尊重的沟通何以形成有效沟通?许多时候,家长如果能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包括孩子在成长过程出现的过错,与孩子做朋友式的沟通交流,长此以往,不论孩子到了哪个时期,都会向家长敞开心扉,亦会听取家长好的建议。我想教育的最高境界也应当如此吧!

  记得“知心姐姐”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作为家长,我们还应当常常反思,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难道仅仅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正是我们做家长的一笔一笔在白纸上书写着孩子的昨天、今天和未来。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现在想来,真的是这样,每个孩子出生时差别不大,后期会随着所处的教育环境的不同,逐渐形成天壤之别。“知心姐姐”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长处和短处,我们做家长的任务,就是努力帮孩子肯定和放大自己的优点,从而修正和淡化弱点。所以,我们家长要像书中说的,学会夸赞孩子,学会使用正面激励,而不是总以负面否定进行消极暗示。正如“知心姐姐”说的,家长总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久而久之,孩子便会觉得自己真的和家长说的一样,从而失去前进的信心和动力,试问孩子今后该怎样迎接重重挑战,走向美好未来?

  “知心姐姐”还在书中写到一个普遍现象:有时当孩子的表现不如人意时,家长会简单粗暴地对待。这种以强欺弱式的教育,或许短时内达到了一定效果,但它的负面作用却不容小觑——孩子也学会了用暴力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想孩子不暴力,要想孩子不叫嚷,家长要试着心*气和地和孩子讨论暂时出现的一些缺点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作为孩子心目中最亲的人,父母都不能耐心地正视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问题,而是希望以自己错误的方式——打骂来纠正孩子短期内的错误。这种以错制错的做法,如何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真正认识到自己需改进的地方,如何学会以自我驱动来不断完善自己。

  记得前段时间,我每天下班较迟,回家检查孩子当天学*情况时,小家伙一会儿要上厕一会儿要喝水,总之以一系列理由拖延时间。工作的疲劳和孩子的拖拉,以及时间一分一秒流失产生的紧迫感,使我顿时就火了,冲着孩子喊:“你知不知道自己已经上一年级了,学*是你的主要任务,不能专心学*,拖拖拉拉地你想要干什么?”孩子被我的叫嚷吓哭了,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是不但没能好好复*,更糟糕的是孩子在入睡后被恶梦吓醒。时间再长一点,居然发现孩子也学会了对着大人叫嚷。由此可见,错误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不但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灵体验,更会影响孩子对待事物的做法。我意识到自己的做法非常糟糕,于是找机会向孩子道歉:“妈妈本来是希望你尽快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要专心学*,珍惜时间。可是妈妈的那天的做法不对,妈妈不该对你叫嚷,请你原谅妈妈,希望你以后也不要对着别人叫嚷,我们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好吗?”孩子听后微笑着点点头……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前段时间在辅导孩子学*时的一个小点滴:孩子刚学的知识容易遗忘,复*时效率会不高,作为家长千万不能将自己的着急流露出来,别看孩子年纪小,却善于捕捉大人的不良情绪。那天孩子做着算数题,情况有些不理想,不经意间,我咂了几次嘴,没想到这个举动的反作用却是“立竿见影”的。孩子顿时有些发慌,连之前会做的题也突然懵掉不会做了。由此可见,家长的耐心和肯定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反之,孩子从小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真由可能向另外一个方面发展了。

  “知心姐姐”说到孩子的养育问题时,还提到“娇生不能惯养——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和书中写到的黄思路一样,我的孩子在两周岁多就会很娴熟地用筷子夹菜,而且是左右手都夹得非常好,至今还记得小家伙自己吃饭时的成就感,给孩子带来的快乐远远胜过吃饭本身,孩子不论做什么事儿积极性都很高。然而好的开始并没有得到好的延续,由于祖辈的包办代替,以及孩子后期更加专注于玩儿,导致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在一边看电视或者玩玩具,一边由大人填鸭式地喂养。久而久之,孩子没有了自理实践的快乐,包办代替抹杀了孩子对许多未知问题的探索能力和挑战的激情,没有了由此产生的成功的喜悦,甚至对许多问题缺乏主动认知和积极应对的能力。

  所以,正如“知心姐姐”所说:要想发掘孩子的潜能,就不能惯养,不能包办代替。当我们懂得这些道理时,就应该试着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积极主动地应对一切未知,或许短期内会出现失败或错误,但孩子却因此收获了抗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家长才能看到一个各方面能力与日俱增的孩子。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5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作者:绿萝教育孩子,从来都是一件大事,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因为,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人生百年,转瞬即逝,有了孩子,我们的愿望,我们的理想,才能子子孙孙,传之久远。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们在性格及心理上的种种问题都摆在了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到措手不及,无处下手。《告诉孩子你真棒》虽然是写给父母的一本书籍,但是也给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以深深的启示,使我们的教育工豁然开朗。

  一、夸,就是给孩子以赏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常听人们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天下的孩子相貌不同,个性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我想这也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说是"赏识教育"。"孩子,你真棒!"一句出自肺腑的表扬,这就是赏识的开始。然而,赏识并不是随意的表扬、一味的说好话,赏识是需要学*的,做到赏识有度,才能取得实在的效果。作为父母,需要学会赏识,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学会赏识,父母只有一个孩子,老师有几十个孩子,他们需要在赏识中学*,使孩子在赏识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长、教师的评价对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自信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有人说自信是人的半个生活,但我要说自信就是一个人命运的主宰。一个不断被批评的孩子会有什么后果?灰心丧气、毫无斗志、自卑无能,总觉得自己永远失败,一事无成。这样的事例身边就有,想一想我们每次挨批评后的样子吧。

  因此,大胆为你的孩子、你的学生喝彩吧!别瞧人家!请相信,你的孩子、你的学生会创造奇迹!

  二、信,就是对学生充满信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能行"。

  书中讲述许多父母,整天逼着孩子学*,缺少的正是对孩子的信心。对孩子推着、压着、吵着、骂着的父母,也恰恰是缺少对孩子的自信。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你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的很笨。大人就是这样来用语言来塑造孩子的。仔细思量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当学生学不如我所预期的那样好的时候,我自己首先失去信心,并在言语和行动中表露出来,使学生学*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产生我就不这块料的想法,让自信的大厦从此坍塌。作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不是为教书而教书,是不是应该多学*一些教学的艺术。应该要用书中说的要用"我能行"激励孩子,就要坚信孩子"能行",放手让孩子去实践,亲身体验失败的滋味和成功的喜悦。像卢勤那样爱孩子爱我们的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懂得学生,让学生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学生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让"我能行"陪伴学生成长,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自信心,是人们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表现的心理倾向,是人类健康的核心!在许多伟人的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地努力,获得最终的成功。拥有自信心的学生是幸运的,只要你再为他加点劲,他就能展翅飞向天边,而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则需要你去用心去鼓励,用心去启发,才能为他指出一条通往知识殿堂的光明大道。

  总之,作为老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帮助孩子成功,要经常鼓励孩子,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我们不苛求每一个都像伟人那样,成就一番宏伟大业,但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激励下,树立起最起码的自信心,无论何时都能说出:我能行。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让孩子感觉今天比昨天学得好。让孩子带着自信步入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三、放,就是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要把孩子固定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孩子渴望得到自主的发展,而作为家长和教师的我们,为了不让孩子多走冤枉路,就主动帮助孩子解决学*和生活上的困难,在无意识当中剥夺了孩子体验快乐的权利。其实,有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发展,让他们在探索解决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克服困难的成功感,给孩子们以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我们要想学会放,就必须成为孩子的观众,为孩子的成功喝彩。其实孩子在学*的路上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身边有一位"督学者"。这会让他们的心理产生压力,从而产生一定的抵触和厌烦的心理,使其原有的兴趣和一点点的主动性都会消失掉。如果我们作为一名忠实的观众在孩子的面前,为孩子的成功喝彩,孩子就一定会喊出"我能行"。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6篇(扩展3)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 (菁华5篇)

  假期开始的时候,阎笑说老师推荐家长读一本书,书名是《告诉孩子你真棒》,我开始不以为然,开玩笑说:我觉得我对你表扬的已经够多了,不需要再读这样的书了。有一次在书城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随手翻了一下,仅目录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

  书中的第一篇就触动了我,“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家长往往以“爸爸妈妈都是为孩子好”为由逼孩子干一些孩子根本就不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去了美国的朋友的告诫,他说在*只要有条件的家长都会让孩子学*一种乐器,这是很好的。但不好的是,一旦开始了,家长就不管孩子是否喜欢,逼着孩子坚持下去,好象不坚持下去就说明孩子没有毅力。而在美国,家长也会让孩子学*乐器,一旦孩子没有兴趣了,家长也不去干涉,可能积累的知识到了中学用到,孩子又会重新有了兴趣。相反,如果逼着孩子去学*,给孩子造成逆反的情绪,可能孩子的一生也不会再有兴趣。另一方面,没有兴趣的东西,是很难学好的,往往是事倍功半。通过朋友的开导和本书的深刻的分析,我不再对女儿学*钢琴的事情过问太多,这样她反而没有了压力,还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弹奏喜欢的乐曲。

  “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更是家长应该注意的,我们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站在高高的位置上。有一天我女儿在qq上和同学聊天,我走过去她就盖上电脑,我说你多心了,我只是过来拿东西。我的眼睛始终没有放在电脑上,赶紧走开了。我很*静,也没问她在聊什么,过了很久,她忍不住问我:“妈妈,你不好奇我们在聊什么?”我说:“你和同学聊天,我有什么好奇的,那是你自己的自由。”她主动跟我说了所聊的两项内容,第三项是不想让我知道的,我也不多问。家长的这种不干涉,孩子反而会和你去沟通。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也是我们家长应该注意的,我们如果过多的关注孩子的分数,会造成两种恶果,第一孩子在考试的时候会很紧张,本来学得很好的也会发挥不好;第二有可能造成孩子的不诚实,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甚至是物质上的奖励,孩子有可能会选择作弊的方式。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我女儿在二年级的的时候生字不好,明天考试今天还要突击听写。我会说,你今天突击的功课,明天就是考满分我也不觉得你最棒。到了三年级,她的学*进步很大,各方面表现得都很好。我就会说,你*时的表现已经很好了,考试的时候只要注意“认真”二字就行了,就是考的分数不高,我也认为你很棒了。带着自信和轻松,我女儿总会高高兴兴的回家,我下班也不多问,会根据她的情绪给于适当的鼓励。

  《心灵成长需要尊严》对我的触动很大,因为在不久前我们全家被三位下肢残疾的“天行健组合”乐队深深的感动了,三位残疾人进行全国巡回演出,目的是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重新坚强的站起来。他们的命运已经很悲惨了,但他们靠自己坚强的意志跟命运抗争,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专业音响和动人的歌喉,令我感动的是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残缺,只有自信和魅力。所有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我也多次让女儿去往投币箱投钱,但我告诉女儿,你这不是施舍,是应该的,因为他们是靠自己的歌喉赢得的,这叫自食其力。而我们除了欣赏音乐之外,最应该学*他们的坚强的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人是要有尊严的,对那些街头行丐的有体力着我们不要给于。

  《心灵成长需要宣泄》,这还是第一次听说,回想自己与女儿的交流,还真是如此,以前对这一方面不太注意,以后应该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也许你在百忙之中觉得孩子的事情很烦,很小儿科,面对孩子的滔滔不绝,我们应该做个很好的听众,而且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我们是朋友,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孩子,对症下药的进行教育和引导。我女儿就经常“关不上水龙头”,这是我们给她描述的,每当单独和爸爸妈妈谈话很开心的时候,她就打开了“水龙头”,滔滔不绝,我们全家都会沉浸在这种愉快之中。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培养孩子的九种环境。其中,给孩子一个和谐的世界令我眼前豁然开朗,我和女儿的相处时间很多,彼此也挺融洽,但我惊奇的发现,每当她和爸爸相处的时候,情绪特别高昂,总是有说有笑的,而且经常是他俩联邦对付我,有时候我会吃醋,我在女儿身上的付出远超过她爸爸。看到本文才知道,女儿虽然与爸爸相处时间少,但她爸爸去总能给她一个和谐的世界,能和孩子一起玩,而且很投入的玩,排除一切干扰。这是很难得的,我会努力!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首先,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把孩子变成财富的第一句箴言是:“太好了!”人生是快乐史,也是烦恼史。快乐的人并不是没有烦恼,而是善于排解烦恼,化消极心情为积极心态,尽可能保持快乐的心情;烦恼的人并不是命运不好,而是自己的心态不好,快乐的事情到了他那里也会变成烦恼。道理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要让孩子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并做好,需要言传身教。把孩子变成财富的第二句箴言是:“我能行”,改变态度就改变了命运,成功是一种感觉,一种态度。“我能行”是成功着的态度,“我不行”是失败者的态度。这方面是很难教育的,连我们大人也很难做到。因此,生活中,我首先自己培养这种人生的态度,慢慢培养孩子,她做的好的时候赶紧表扬,让她尝到改变态度所带来的愉快。把孩子变成财富的第三句箴言是:“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大家都这样做,我们生活的世界会增加更多的温暖!前几天我见到了一位朋友,她女儿的牙很歪,但小孩子坚决不去整牙,为此朋友很是烦恼,担心孩子长大后牙齿不漂亮。我就说服我女儿,让她去说服朋友的孩子,开始我女儿不肯,在我的动员下,她打电话这样说的:“琳琳,我的牙以前比你还歪,但现在好多了,我觉得你也应该整一下。”“我考虑一下”朋友的孩子说。没想到的事,第二天琳琳就同意了,而且还非常高兴地说:“笑笑真够义气!”为此,我女儿真正尝到了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

  本书值得我们学*的东西很多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借鉴书中所说的,给孩子以鼓励、支持、帮助,也给孩子必要的保护,把孩子培养成能应对复杂人生的雄鹰。

  本书是《*少年报》高级编辑卢勤所著的,《*少年报》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卢勤长期主持《*少年报》的“知音姐姐”栏目,多年与孩子及家长们接触,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因此在如何与孩子相处的问题上很有发言权。

  本书分为八个章节,其中第一章和第五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不少的启示。第一章节从家庭教育出现的五大冲突告诉我们,作为家长,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子女,对于孩子的教育日趋重视,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就在这种心态下,驱使家长犯了不少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逼子成龙,龙就会变成虫。正像法国诗人海涅所言:“即使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经常会抱怨,同样在教,为什么有的孩子这么聪明,有的孩子却怎么也教不会,孩子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发展的浅力也是无穷的,我们要学会的就是等待,学会等待就能收获成功。孩子不会的,你再说一遍;孩子不好的,你慢慢引导他改正。因为我们都知道,什么事情都不会一步到位,一下子成功的。

  第五章“怎样发掘孩子的浅能”。告诉我们爱孩子的四种原则: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我们都知道教育孩子需要一定的方法,这个章节,卢勤主要以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院长助理王晶女士的育儿经验作为案例,记录王晶女士是怎样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为一个自主自立自强的棒孩子,读后感《《*少年报》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当中我受到了不少启发。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让我感受颇深:王晶的女儿黄思路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像大多数的孩子一样,哭着要找妈妈、要回家。老师被她哭得心软,就把她送回家。王晶送走了老师,对女儿说:“小朋友们都在幼儿园,还没到放学的时间,谁也不能回家。现在,你只能自己去上幼儿园了。”女儿哭着喊着,可是王晶最终还是没给孩子开门,而是让她一个人走回了幼儿园。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个母亲太狠心,这位母亲告诉我们:“我所以不迁就孩子,是因为我心里想的不是孩子现在可怜不可怜,我想到的是将来。她将来大部分时间是不在我身边过的,如果我现在为她准备一个‘温室’,她会变得骄弱不堪,等她独立生活的时候才会很可怜。”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也说过:“当一个孩子哭着要东西的时候,不论他是想更快地得到那个东西,还是为了使别人不敢不给,都应当干脆地加以拒绝”“如果你一看见他流泪就给他东西,就等于鼓励他哭泣,是在教他怀疑你的好意,而且还以为对你的硬讨比温和地索取更有效果。”

  《告诉孩子,你真棒》是一本提倡换位思维的书,该书本身就是一个换位思维的产物,很少有说教的词语和空洞的理论,而是完全从一个个形象的小故事出发来阐明事理,同时提供非常多的操作细节经验与读者分享。虽然这是一本写给家长的书,但是阅读本说时,一段段活生生的案例,一句句意味深长的话语,让我感叹到教育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教师的我们,我们肩上的责任很重,如何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格和*惯,适应这个变化中的世界呢?教师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变得异常重要了。言传身教不仅是行动,更要看效果,而好的效果和正确的策略方法是连在一起的。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指引的方向。

  给孩子委以重任。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支持孩子自己干;凡是孩子为父母做的事,哪怕是端来一杯水,父母都会欣然接受,真诚地对儿子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赞美女儿说:"有个女儿真好!"孩子听了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很有用,帮父母做事的劲头倍增。

  发现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很好,孩子,你比昨天又有进步了!""不要紧,成功躲在失败的后面!""孩子,你真棒!"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信心十足。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极富耐心。

  任何一个孩子成长的历程,都是一个犯错——知错——认错——改错的过程;不允许孩子犯错,是对孩子的伤害。耐心地帮助孩子认识错误,让他去感受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作自受,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用信任的目光看孩子,深信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哪怕他有过过失。常常用"发现新大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孩子从父母独特的目光中,感受到信任的力量,于是会努力表现自己积极的一面,生怕失去这份信任。在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掌握目标,爱人爱己,变得优秀。

  孩子是需要管理的,规矩是需要学*的。放手不等于放纵。关爱不等于溺爱。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是对孩子一生负责。

  看了“知心姐姐”的《告诉孩子你真棒》卢勤谈如何爱孩子,这是一本新时代父母的家教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家长施爱观念,我个人十分喜欢,所以摘选了部分内容和大家共勉。

  假期开始的时候,阎笑说老师推荐家长读一本书,书名是《告诉孩子你真棒》,我开始不以为然,开玩笑说:我觉得我对你表扬的已经够多了,不需要再读这样的书了。有一次在书城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随手翻了一下,仅目录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

  书中的第一篇就触动了我,“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家长往往以“爸爸妈妈都是为孩子好”为由逼孩子干一些孩子根本就不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去了美国的朋友的告诫,他说在*只要有条件的家长都会让孩子学*一种乐器,这是很好的。但不好的是,一旦开始了,家长就不管孩子是否喜欢,逼着孩子坚持下去,好象不坚持下去就说明孩子没有毅力。而在美国,家长也会让孩子学*乐器,一旦孩子没有兴趣了,家长也不去干涉,可能积累的知识到了中学用到,孩子又会重新有了兴趣。相反,如果逼着孩子去学*,给孩子造成逆反的情绪,可能孩子的一生也不会再有兴趣。另一方面,没有兴趣的东西,是很难学好的,往往是事倍功半。通过朋友的开导和本书的深刻的分析,我不再对女儿学*钢琴的事情过问太多,这样她反而没有了压力,还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弹奏喜欢的乐曲。

  “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更是家长应该注意的,我们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站在高高的位置上。有一天我女儿在qq上和同学聊天,我走过去她就盖上电脑,我说你多心了,我只是过来拿东西。我的眼睛始终没有放在电脑上,赶紧走开了。我很*静,也没问她在聊什么,过了很久,她忍不住问我:“妈妈,你不好奇我们在聊什么?”我说:“你和同学聊天,我有什么好奇的,那是你自己的自由。”她主动跟我说了所聊的两项内容,第三项是不想让我知道的,我也不多问。家长的这种不干涉,孩子反而会和你去沟通。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也是我们家长应该注意的,我们如果过多的关注孩子的分数,会造成两种恶果,第一孩子在考试的时候会很紧张,本来学得很好的也会发挥不好;第二有可能造成孩子的不诚实,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甚至是物质上的奖励,孩子有可能会选择作弊的方式。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我女儿在二年级的的时候生字不好,明天考试今天还要突击听写。我会说,你今天突击的功课,明天就是考满分我也不觉得你最棒。到了三年级,她的学*进步很大,各方面表现得都很好。我就会说,你*时的表现已经很好了,考试的时候只要注意“认真”二字就行了,就是考的分数不高,我也认为你很棒了。带着自信和轻松,我女儿总会高高兴兴的回家,我下班也不多问,会根据她的情绪给于适当的鼓励。

  《心灵成长需要尊严》对我的触动很大,因为在不久前我们全家被三位下肢残疾的“天行健组合”乐队深深的感动了,三位残疾人进行全国巡回演出,目的是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重新坚强的站起来。他们的命运已经很悲惨了,但他们靠自己坚强的意志跟命运抗争,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专业音响和动人的歌喉,令我感动的是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残缺,只有自信和魅力。所有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我也多次让女儿去往投币箱投钱,但我告诉女儿,你这不是施舍,是应该的,因为他们是靠自己的歌喉赢得的,这叫自食其力。而我们除了欣赏音乐之外,最应该学*他们的坚强的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人是要有尊严的,对那些街头行丐的有体力着我们不要给于。

  《心灵成长需要宣泄》,这还是第一次听说,回想自己与女儿的交流,还真是如此,以前对这一方面不太注意,以后应该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也许你在百忙之中觉得孩子的事情很烦,很小儿科,面对孩子的滔滔不绝,我们应该做个很好的听众,而且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我们是朋友,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孩子,对症下药的进行教育和引导。我女儿就经常“关不上水龙头”,这是我们给她描述的,每当单独和爸爸妈妈谈话很开心的时候,她就打开了“水龙头”,滔滔不绝,我们全家都会沉浸在这种愉快之中。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培养孩子的九种环境。其中,给孩子一个和谐的世界令我眼前豁然开朗,我和女儿的相处时间很多,彼此也挺融洽,但我惊奇的发现,每当她和爸爸相处的时候,情绪特别高昂,总是有说有笑的,而且经常是他俩联邦对付我,有时候我会吃醋,我在女儿身上的付出远超过她爸爸。看到本文才知道,女儿虽然与爸爸相处时间少,但她爸爸去总能给她一个和谐的世界,能和孩子一起玩,而且很投入的玩,排除一切干扰。这是很难得的,我会努力!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首先,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把孩子变成财富的第一句箴言是:“太好了!”人生是快乐史,也是烦恼史。快乐的人并不是没有烦恼,而是善于排解烦恼,化消极心情为积极心态,尽可能保持快乐的心情;烦恼的人并不是命运不好,而是自己的心态不好,快乐的事情到了他那里也会变成烦恼。道理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要让孩子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并做好,需要言传身教。把孩子变成财富的第二句箴言是:“我能行”,改变态度就改变了命运,成功是一种感觉,一种态度。“我能行”是成功着的态度,“我不行”是失败者的态度。这方面是很难教育的,连我们大人也很难做到。因此,生活中,我首先自己培养这种人生的态度,慢慢培养孩子,她做的好的时候赶紧表扬,让她尝到改变态度所带来的愉快。把孩子变成财富的第三句箴言是:“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大家都这样做,我们生活的世界会增加更多的温暖!前几天我见到了一位朋友,她女儿的牙很歪,但小孩子坚决不去整牙,为此朋友很是烦恼,担心孩子长大后牙齿不漂亮。我就说服我女儿,让她去说服朋友的孩子,开始我女儿不肯,在我的动员下,她打电话这样说的:“琳琳,我的牙以前比你还歪,但现在好多了,我觉得你也应该整一下。”“我考虑一下”朋友的孩子说。没想到的事,第二天琳琳就同意了,而且还非常高兴地说:“笑笑真够义气!”为此,我女儿真正尝到了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

  本书值得我们学*的东西很多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借鉴书中所说的,给孩子以鼓励、支持、帮助,也给孩子必要的保护,把孩子培养成能应对复杂人生的雄鹰。

  应女儿班主任推荐,最*认真看完了《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作者是知心姐姐卢勤,书中通过作者讲述身边一件件小事,告诉家长一个个道理,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所有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父母不必总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应该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棒!一路看下去,许多故事,令人感慨,许多细节,令人感动,许多话语,令人深思。

  我始终认为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只是现在的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一次周末回乡下老家,路上正巧遇上我们那儿一所重点高中搞拓展拉练跑,一个个花季少年穿着厚厚的棉服,有气无力、跌跌撞撞的向前拖行。坐在我身旁的女儿问我:“妈妈,这些哥哥姐姐怎么这么跑步啊?”想必我8岁的女儿也看出他们不在跑步的状态。更不可思议的是学生队伍旁边跟着一群爱心泛滥的家长,拿着各类小吃,保温杯,不停地对着自己的孩子讨好的问道,“还行吗?要不我们歇歇?”顿时感慨这些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成长归根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自己才是成长的主体,家长不可能也不应该越俎代庖。

  回想女儿成长的这8年,我一直充当一个“懒妈妈”的角色,只要是没有危险的事,都尽量放手让她自己解决,女儿自信阳光的性格也是这样养成的,通过一步步自己解决问题,她收获了宝贵的自豪感和对自我的认可,也养成了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好*惯。冬天,每次带女儿去单位公共浴室洗澡,从5、6岁起总会听到有人夸我女儿,自己洗澡,自己脱衣穿衣。女儿很是乐意自己去做,觉得自己可以,我也会对她竖起大拇指,给她一个大大的鼓励“你真棒!”长此下去,女儿将这件事做得*乎完美。可是当下我们做父母的大多数时候是放不开手的,常常担心孩子这个做不好、那个做不来,于是我们什么都替孩子做了,就连刷牙也能代劳,没有给孩子留下尝试和成长的机会,不是孩子的太无能,而家长剥夺了他们成为有主见、独立自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的权利。过度的保护,只能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度的干涉,只能让孩子无奈。

  书中还有一段话让我深深地感触:“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里素质差的,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恍然大悟,反思自己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常常忘了“最短的那块木板”——孩子情商的重要性。其实,正如“知心姐姐”卢勤所言,教育的目的是让不同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也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 “你真棒!”就是开启孩子心灵大门的钥匙。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我们要适度的夸大他们的优点,缺点在潜移默化中改正,而不是大张旗鼓的批判他的那些缺点。在女儿班上选班长的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和女儿回家的路上,女儿都会重复问我一个问题,“妈妈,如果你是我们班的班主任,你会选谁做班长?”第一次问我的时候我没把她当回事,随便说了一个我认识的小孩,“那第二个呢?”女儿接着问,我又说了一个,女儿还不满意?当我最终说出了女儿的名字时,她高兴的说,“是不是因为我很棒啊!”在接下来的几天,我和女儿会重复同样的问题游戏,最后都是在听到自己名字后游戏结束。赏识教育能为孩子的人生点亮星星之火,能让孩子自信的自我认可,拥有自信的孩子是幸运的,我们为何不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幸运的。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共有的情感。可是如何去爱,用何种方式去爱却也是我们很多父母需要审视的问题。谢谢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做母亲的言行,让我懂得了要怀抱一颗“赤子之心”去夸奖、去赞美、去赏识、去理解、去尊重我们的孩子,去发现、去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去鼓励他们拥有自己的人生,同时也要相信他们,敢于放手,属于孩子们的失败也要让他们去经历,因为这也是他们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他们成长所必需的养分。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6篇(扩展4)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 (菁华5篇)

  爱马两三岁时我写过一篇关于睡眠的博客,结尾我说,这篇文章只是写下来,但是对于很多方法我也很迷茫,现在觉得对的未必以后也觉得对,因为育儿方法的对错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有的可能十几年后才能见分晓。

  如今随着(爱马的)妹妹的成长,我越来越后悔在爱马一岁时进行的哭声免疫训练,虽然两天就成功让她学会睡整觉,可她一岁半时又开始反复,睡着后总会醒一次,哭着拍手求抱抱,发现没人理之后只好再哭着睡着,而我就固执地在黑暗中盼她快点睡着,麻痹自己去漠视她的无助,甚至以为她长大了就不会记得这些哭泣的夜晚。这种煎熬于我于她于全家人都是巨大的折磨,最后听我妈妈的劝,让爱马的床紧挨着我的大床,她半夜醒来就伸手拍拍她,从此我们和她都睡得无比踏实。

  回想20xx年时中外流行的育儿理念是多么扭曲的:从出生起就不让多抱孩子也不让摇晃,怕孩子从此依赖大人的怀抱,否则不肯入睡。喂奶要三个小时喂一次,导致大部分母乳喂养的妈妈看见宝宝刚喂了一个小时就饿了,便以为是自己的奶水不够而开始加奶粉。殊不知母乳极易消化,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一个多小时喂一次很正常。还有月子里训练定时把尿,偶尔把到了就以为孩子学会了,其实孩子两岁左右括约肌才发育好,才懂得控制大小便,过早的把尿训练既对婴儿的脊椎不好,又容易造成孩子尿频……各种规矩无疑是在制造军事化管理的标准宝宝!

  更可怕的是一本英国著名皇室育儿师的书,当时极为流行,书里严格规定了出生后孩子各阶段的吃奶、睡觉、作息时间,并要求哪怕早上六点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果断拉开窗帘把孩子弄醒,晚上入睡前要求妈妈面无表情,不许说话,不许跟孩子有任何眼神接触,以防孩子兴奋。作者言之凿凿地说,任何孩子只要严格按照她的方法训练,基本上都可以在满月时就睡整觉!多么可笑的目标啊!只要是一个人,总有一天会睡整觉的,自己亲生的'宝贝,在他最弱小、最需要你的时候拥抱他、安抚他,即使夜不成寐,相比他漫长的一生不值得吗?

  现在的(爱马的)妹妹,未经任何训练,哭就抱,饿就喂,满一岁就已自然睡整觉了,也不吃夜奶。想来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到底在急什么呀?

  写给正在纠结或未来会为各种养育问题着急,或者总在跟别人的孩子比的妈妈,放松自己,也放过孩子,在心里对自己说:“孩子,你慢慢来!”

  龙应台的书一直是我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没有……可能是因为她的笔法,也可能是她的书真的很吸引人,或者很难说……

  孩子,你慢慢来,是朋友推荐的,在此之前,我好想压根就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一样,周四在当当下订单,周五收到书,或许是因为“乐学会”,所以我花了3小时不到,就把这本书看完,当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散文或记事文?

  可是,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书中那一幕幕的场景即刻呈现在我眼前,八个月大的华安,和父母一起旅游,爸爸第一次教华安用英语说bird,华安第一次认识各种各样的车车,华安第一次认识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种仿佛似跟你说话的语气,和一个个小故事,描述了一个叫华安的中外混血儿的成长记。

  书,其实很薄,内容很简单,可是,当看到如此简单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时,我却感觉到了满满的爱,一种无处不在的淡,却又异常香厚的母爱。时间没有让这爱停留,反而使她越来越浓厚。

  佐佐木正美在《关注孩子的目光》中将“管教”一词的含义总结为“重复地教+不急躁的.等待”。而维克多的父母等待的时间之长恐怕是大多数家长都不能相比的。

  可惜的是,学校里的老师并不是每个人都给了维克多关心和鼓励,有的老师甚至让维克多的内心受到了非常严重的伤害。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将同等的耐心给予每一个学生。成绩至上的原则面前,也许无数个像维克多这样的孩子就此被老师忽略了。这是学生的遗憾,也是老师的遗憾。

  孩子在成长的路途中,也许偶尔会没有力气,也许偶尔会遇到阻碍。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是否能多给孩子些鼓励,不急不躁地说一句“孩子,你慢慢来”!

  不止一次的品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每次翻开这本书时总感觉到里面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温柔,充满着浓浓的母爱,细细品读仿佛能看到一湾潺潺溪流从一个母亲的心里流出来,即便是已经身为人母的我,也会为龙应台的两个孩子感到幸运,有一位多么睿智,多么慈爱的母亲。

  这本书的封面是:在一片落满枯黄树叶的路上,一个孩子正在低着头,小心翼翼,又仔仔细细,似乎在寻找什么,又似乎在思考什么。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研究着身边的任何事物,包括他走的路和看见的路边风景。而在当今这个处处高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年代,天下父母都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强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们更优秀,更强大,更乖巧……却忘记了,孩子的一切进步都是有时间规律的。更重要的是,忘记了孩子的生命旅途,孩子才是自己的主人。选择一张这样的图片作为封面,我想这应该是在提醒我们应该给孩子们预留一个属于他们思索的时间和空间吧。

  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当我仅仅读完卷首语,我就被那句“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所深深震撼。龙应台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等一个五岁的孩子扎好一个蝴蝶结。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哪怕是用一天的时间去等待孩子堆好他最喜欢的沙堡?当孩子有兴趣和信心做好的事情,如果我们还去中途干扰或自作聪明的指导,会不会阻碍他们对事物的原本认知?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泯灭他们的创造能力呢?一个又一个疑问,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我想龙应台是对的,此时的我们,面对孩子的“执着”,不需要焦躁,不需要催促,更不需要我们画蛇添足的指导。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只有学会耐心等待,才能让孩子有自我成长的能力。

  书中的每个小故事,看似那么的*凡,无一例外的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却无一例外的可以震撼读者的心。当龙应台接到超市电话,说邻居家的孩子偷糖果时,现实中的我们能和书上所写的一样处理这件事情吗?能原谅孩子吗?当日记《一只老鼠》中的情节在现实中出现时,我们也能和龙应台一样在知道孩子的诉求时与孩子*等对话吗?印象最深的是《触电的小牛》,现实中的我们也能苦口婆心的对孩子说教吗?也许更多的是严厉的指责,换来的却是孩子更大的叛逆心理,摧残了自己,也伤害了孩子。

  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

  如果不是因为小P孩的缘故,相信我是不会去捧着这样一本超薄的,既与名著沾不上边,又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感受的书本品读的。

  封面:绿色的草坪。文章特点:一篇篇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作者:龙应台。小

  P孩说,他是被第一篇小孩扎蝴蝶结,怎么也扎不好的文章感动的,那个时候,一幅画面,一个孩子,旁白:孩子,你慢慢来。对龙应台而言,孩子成长的太快,她还来不及享受细细品味、慢慢回味孩子成长的过程,孩子就已长大**不愿再躲在妈妈双臂环绕而成的温暖的港湾。文的最后,附上了她儿子的话:妈妈您总是说让我们慢慢来,现在我们希望您能快快放手。因为书不在身边,读完之后还看了其他好几本书,所以关于细节我是模糊的。

  只是,“孩子,你慢慢来VS妈妈,你快快放手”——这是每一对母亲与子女之间都存在的矛盾吧。我们从母体的子宫出来,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眨眼间,我们能在地上摇摇晃晃的走,能用不是很清晰的口齿表达我们的需求然后,我们和身边的同龄孩子一起背上装满玩具的花花绿绿的书包,进入了幼儿的天堂书包里的玩具被一本本厚厚的课本取代,我们已经开始为了成绩进行攀比初中,高中——渴望脱离,内心叛逆的我们或多或少开始经历寄宿的生活大学,离开家,长久的离开,或是半年一见,或是一年一见。可是在母亲的眼中,我们始终还是那个乖巧的丫头,可爱的小子,很温顺,需要妈妈温柔的臂弯。她们总是忽视了我们已经长大**,需要她们快快的放手,承认我们是个“**”的存在,眼里的我们还停留在离开家之前,凡事都需要为我们操心的那个小人。

  “孩子,你慢慢来”——作为一个母亲,充满了爱意的口吻,无可厚非。“妈妈,你快快放手”——作为一个孩子,自我随着岁月增长逐渐滋长,发自内心的呼喊。这之间的V。S。,怎么会有胜败?更何来的对错?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6篇(扩展5)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菁华5篇)

  很多年没有以这种方式写一篇文章了,当儿子把作业拿到我面前要求我买这本书时,心里有一些期待:是不是儿子想要和我表达什么?是不是我和儿子这几年的斗志斗勇可以在这里面找到答案和方法?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书的封面的图片很温暖,孩子和妈妈很温馨,带着幸福和期待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有几章的内容是我目前急需找的答案,真是让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学*!

  交流密码;看完这一章,觉得自己以前和儿子的沟通的障碍太多了,想想*时对儿子用的威逼、利诱、批评……真是觉得很愧疚!导致孩子现在和我的沟通越来越遥远,孩子每次想和我谈话的时候,本来很高兴的一个话题,我总是能谈到他学*上面去,最后的结局就是以吵架无疾而终!书中看见有个父亲如何让正在怒气冲冲的儿子消气的对话,我不仅想起7月十号的时候,我和儿子约定等他休息带他去看电影的,他自己在医院看完牙齿在电影院等着我,我告诉他很快会到,可早上我事太多、路上又堵车,当我到达的时候已经迟到电影开始十几分钟。当儿子看见我时特别生气说,”不看了!“怒气冲冲,我给解释了,他还是生气,我没忍住也给他大声嚷嚷,孩子含着眼泪一个人走了。很简单的一个问题看了交流密码,我真后悔自己怎么没早看,其实只需要一个真心的道歉和谈到孩子当时的感受,他就能接受!

  语言力量;”称赞对孩子有用吗“?这句话在这两年里我真感觉没用了,不管是语言还是物质,我对孩子下了个定义:”现在孩子怎么都没欲望了呢“?其实不是,是我*时的称赞都是用的一些令人不满意的不快乐的称赞语!当孩子有一些问题时,都是我在对他说,甚至是希望他立马就能给些我想要的反应!可看完这章才发现都是错的,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给的是指导而不是批评教育!我*时和孩子交流时,从来没有想我在说话时,自己的心情和孩子的心情!甚至是在自己很愤怒的情况下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语!当孩子生气是我会把他当时的”事情“强调,而不是考虑他的心情,尊重他,关爱他!以后我一定会好好用心呵护我和孩子的感情!

  在书中讲到孩子的责任感、纪律、积极教育、妒忌、孩子的一切行为,我都很感动,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在很认真负责的养育我的孩子,直到我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养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能承担责任、关心他人的人!学会跟孩子谈话时不要激怒孩子,不要对他们造成伤害,不削弱孩子的自信,让他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信心!理解孩子的观点,帮助他们专注于解决麻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解决我之前的期待,给了我答案!做个快乐健康的父母和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我和儿子的相处能像书中的封面图片的母女一样温馨和谐!

  一直以来就认为有了爱和教育经验就可以教育孩子,读了这本书,才让我真正明白了只拥有爱是不够的,掌握大量的教育经验也是不够的。爱是需要技巧的。这本书写的就是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生活中家长、教师和孩子该怎么相处。

  让我感触最大的是,对于孩子的感受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九岁的男孩,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亲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遭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然而这次这位父亲打算用一种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儿子对错过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失望,我可以帮助他,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儿子说:”你看上去很失望。“”我当然很失望。“”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是呀!“通过这样的谈话,孩子慢慢的冷静了下来。是啊,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他们不会接受任何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理解他们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因而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自己,作为老师,*时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调皮的学生,有犟脾气的'学生,我原来的做法是:冷处理,把他放一边,或是马上强制他不准发火,却没有理会他自己内心的想法。现在,我们也不仿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如:”这件事的确让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难受吧!“我想这些理解的话,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心和他在一起,我们理解他,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因此我们需要学*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

  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反省自己*日对学生的教育,当发生问题时,有时真的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仅影响了自己的身体,更伤害到了孩子,真的应该心*气和的对待。今后我们应该真正的尊重理解我们的学生,把握一定的技巧,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的教育方式不对吗?我女儿不懂事吗?”当我带着这些问题向老师求助时,她推荐我去看看这本书,心里有一些期待,是不是我和女儿这几年的斗志斗勇可以在这里面找到答案和方法?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书的封面的图片很温暖,孩子和妈妈很温馨,带着幸福和期待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有几章的内容是我目前急需找的答案,真是让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学*。

  交流密码

  看完这一章,觉得自己以前和女儿的沟通的障碍太多了,想想*时对女儿用的威逼、利诱、批评……真是觉得很愧疚!导致孩子现在和我的沟通越来越遥远,孩子每次想和我谈话的时候,本来很高兴的一个话题,我总是能谈到她学*上面去,最后的结局就是以吵架无疾而终!

  书中看见有个父亲如何让正在怒气冲冲的儿子消气的对话,我不仅想起上个月的时候,我和女儿约定等她休息带她去看电影的。那天,她把作业写完后,爷爷把她送到电影院等我,我告诉她很快会到,可我工作上的事太多、路上又堵车,当我赶到的时候已经迟到了,电影已经开始十几分钟了。当女儿看见我时特别生气说,“不看了!”她怒气冲冲,我给解释了,她还是生气,我没忍住也给他大声嚷嚷,孩子含着眼泪一个人走了。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只需要一个真心的道歉和谈到孩子当时的感受,她就能接受。

  语言力量

  “称赞对孩子有用吗?”这句话在这两年里我真感觉没用了,不管是语言还是物质,我对孩子下了个定义:“现在孩子怎么都没欲望了呢?”其实不是,是我*时的称赞都是用的一些令人不满意的不快乐的称赞语。

  当孩子有一些问题时,都是我在对她说,甚至是希望她立马就能给些我想要的反应,可看完这章才发现都是错的。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给的是指导而不是批评教育。我*时和孩子交流时,从来没有想我在说话时,自己的心情和孩子的心情,甚至是在自己很愤怒的情况下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语。当孩子生气时,我会把她当时的“事情”强调,而不是考虑她的心情,尊重她,关爱她!以后我一定会好好用心呵护我和孩子的感情!

  在书中讲到孩子的责任感、纪律、积极教育、妒忌、孩子的一切行为,我都很感动。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在很认真负责的养育我的孩子,直到我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养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能承担责任、关心他人的人。家长学会跟孩子谈话时不要激怒孩子,不要对他们造成伤害,不削弱孩子的自信,让她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信心,要理解孩子的观点,帮助他们专注于解决麻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解决我之前的困惑,给了我答案。我决定要做个快乐健康的父母,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我和女儿的相处能像书中的封面图片的母女一样温馨和谐。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的主旨非常明确,是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同一主旨的书应该是不在少数,但这本书提出了这样的命题:爱是需要技巧的。你爱它,就要小心呵护它,而不能强把它占为己有。因为,爱是自由,爱是宽容,爱能包容一切。你只能适时、适当地牵着他的手,教他认识人生的牵牵绊绊,然后由他自己去面对这些牵绊。

  在生活中家长、教师和孩子该怎么相处。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家庭氛围该是:民主、尊重、*等、自由。作为教师和父母,我们都深有感触:当我们发怒时,我们的行为就像完全失去了理智。我们大喊大叫。然而当这一切结束时,我们会感到内疚,我们郑重地在心中决定,以后绝不能重复这样的行为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克制住自己,依靠周密计划的程序,可以在爆发前有系统地减轻紧张情绪。

  从这我就想到我们老师有时对带有情绪,有怒气的学生,通常的做法是:冷处理,把他放一边,或是马上强制他不准发火。我们也不妨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这件事的确让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难受吧!我想这些理解的话,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理解他,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

  第二鼓励与指导孩子:一个孩子表现好,我们通常总会夸赞说:你是个好孩子,或者:你很棒等评价性的赞扬。但在这本书中说到:在心理疗法中,从不会对孩子说:你是个好学生,你真棒!这些判断和评价性的赞扬都是要避免的。为什么呢?他们需要免受评价性赞扬的压力,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

  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批评和评定性的称赞是双刃剑,两者都是在给孩子下判断。为了避免下判断,心理学家建议我们不要发表批评意见影响孩子,而是指导孩子。在批评孩子时,我们会不经意间攻击了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指导孩子时,我们应该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好不要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

  第三要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首先是要尊重孩子。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不是一个人孤立地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要与人进行交流。所以当培养孩子的方法中浸透着尊重和理解时,孩子才会茁壮成长。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要彼此尊重。当我们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时,我们就帮助了他们培养希望。如果每一个孩子享有良好和谐的家庭教育,那我们的学校教育就能事半功倍了,做为教师更是要注意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科学、健康的教育和培养。我们要承认努力、表达感激,但是我们不能评价孩子,不能给他们定性。所以,让我们改变自己,掌握一定的技巧,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教育的路上,我觉得语言太重要了,它既可能是文明的,也可能是野蛮的,既可以用来疗伤,也可以是伤人的利器。所以,我们要利用好语言,在语言中浸透着尊重和理解,多与孩子做有效沟通,那么,孩子们就会幸福的学*,我们也会快乐的工作,我们都能身心愉悦,何乐而不为呢?

  很多年没有以这种方式写一篇文章了,当儿子把作业拿到我面前要求我买这本书时,心里有一些期待:是不是儿子想要和我表达什么?是不是我和儿子这几年的斗志斗勇可以在这里面找到答案和方法?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书的封面的图片很温暖,孩子和妈妈很温馨,带着幸福和期待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有几章的内容是我目前急需找的答案,真是让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学*!

  交流密码;看完这一章,觉得自己以前和儿子的沟通的障碍太多了,想想*时对儿子用的威逼、利诱、批评……真是觉得很愧疚!导致孩子现在和我的沟通越来越遥远,孩子每次想和我谈话的时候,本来很高兴的一个话题,我总是能谈到他学*上面去,最后的结局就是以吵架无疾而终!书中看见有个父亲如何让正在怒气冲冲的儿子消气的对话,我不仅想起7月十号的时候,我和儿子约定等他休息带他去看电影的,他自己在医院看完牙齿在电影院等着我,我告诉他很快会到,可早上我事太多、路上又堵车,当我到达的时候已经迟到电影开始十几分钟。当儿子看见我时特别生气说,”不看了!“怒气冲冲,我给解释了,他还是生气,我没忍住也给他大声嚷嚷,孩子含着眼泪一个人走了。很简单的一个问题看了交流密码,我真后悔自己怎么没早看,其实只需要一个真心的道歉和谈到孩子当时的感受,他就能接受!

  语言力量;”称赞对孩子有用吗“?这句话在这两年里我真感觉没用了,不管是语言还是物质,我对孩子下了个定义:”现在孩子怎么都没欲望了呢“?其实不是,是我*时的称赞都是用的一些令人不满意的不快乐的称赞语!当孩子有一些问题时,都是我在对他说,甚至是希望他立马就能给些我想要的反应!可看完这章才发现都是错的,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给的是指导而不是批评教育!我*时和孩子交流时,从来没有想我在说话时,自己的心情和孩子的心情!甚至是在自己很愤怒的情况下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语!当孩子生气是我会把他当时的”事情“强调,而不是考虑他的心情,尊重他,关爱他!以后我一定会好好用心呵护我和孩子的`感情!

  在书中讲到孩子的责任感、纪律、积极教育、妒忌、孩子的一切行为,我都很感动,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在很认真负责的养育我的孩子,直到我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养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能承担责任、关心他人的人!学会跟孩子谈话时不要激怒孩子,不要对他们造成伤害,不削弱孩子的自信,让他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信心!理解孩子的观点,帮助他们专注于解决麻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解决我之前的期待,给了我答案!做个快乐健康的父母和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我和儿子的相处能像书中的封面图片的母女一样温馨和谐!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6篇(扩展6)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菁选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18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们常常漏掉的美好事物,对于孩子而言,一切都是这么充满生机和乐趣。我们很少充满热情的去感受世界、发现美丽,却总是恼怒愤恨于外部世界带来的诸多压力和恶劣。赤子之心,不仅是对情怀的热衷,更是对世界万物的热爱。只有真正理解明白事物来源和存在的人,才能积极经营自己的人生,把握住存在的美好。龙应台先生曾写过: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我想正是这样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才能让她在宁静的观察后沉淀,才能让她在一片浮躁的土壤上,开出了不一样的花朵。也正是这样一种热爱,让她能在经营生命的延续时,从容不迫,娓娓道来。

  之前读过龙应台先生的书,自己对龙应台先生的印象,停留在以笔为剑的女战士身上。总见其冷静而鞭辟入里的分析,淡然却毫不动摇的骨气,却未曾想见《孩子你慢慢来》带来的是一种宁静淡雅的阅读感受,在她醉心于人母的温婉中,仿佛自己也洗去一身硝烟。这种对母子生活常态的描述,使阅读者和作品之间形成一种温柔的张力。在书里,我们看不到作者试图对读者的说教或者寻求共鸣,而是以最朴实细腻的'描述来展现他们母子的生活点滴,这种描述本身就是意义。这样直接干净的表达,引领读者在触摸到生活的同时展开关于人生诸多议题的思考。

  读《孩子你慢慢来》我想到了“热爱”。这种爱的热情,不止是一位母亲对孩子与生俱来的感性,也是每个生命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和感情。

  书里写道,每天早上去幼儿园的路上,妈妈要给华安作向导介绍这个世界。“那路上,也看不完哪!这家院子里站着棵苹果树,那家墙脚爬着株葡萄藤。拄拐杖的老太婆在花园新翻的土床上放了一只陶做的兔子、两只雪白的鸭子、一顶雨伞似的大香菇,香菇伞底下还坐着一只绿皮丑青蛙——这些,你说华安会放过吗?”借由孩子的眼光,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奇的世界

  我想凡是有孩子的妈妈或者爸爸,都会感叹一个小生命的成长,从像热水瓶大小的它,慢慢的长大,高大到可以为他的父母遮阳挡雨;从第一次会爬会走,到最后稳健的搀扶着他年迈的父母走路;从第一次开口叫妈妈,到后来站在台上流利的用各国语言演讲;从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饭,到最后,站在妈妈曾经最爱的厨房里做饭……曾经的第一次,到后来的无数次,曾经的手把手,到后来他带着曾经那个年轻的你,走过一段又一段属于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确需要慢慢来,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为那个我们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看着他第一次慢慢的系鞋带,小小的手指慢慢的`穿过那两根比他的小手粗不了多少的带子,看着他那个小小的慢慢的动作,还真担心他会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种成就感,可能要远远的超于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们用一种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长,陪伴他所有的慢慢来……当时间一点点慢下来,我们静静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长大的那刻……

  我喜欢龙应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又有令人倾慕的大智。我喜欢上这部作品之前并没有看过任何简介和引言,只这样一行字就足以让我陷于其中。于是,在接下来的这几天,我一有时间就打开电脑,完完全全投入于阅读中。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乐的伴随下认真看的作品,因为即使听着音乐,我也可以完全过滤掉一切无关的干扰,要的只是能够让我凝神静心的轻轻的曲子。

  看《孩子你慢慢来》,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做一个妈妈的甜蜜和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亲*小植物小动物时的欢欣和好奇。这些感受凝在一起,让人很难说出到底因为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

  对,看这本书时心情一直如轻风般缓缓流动,没有太大的起伏波动,所以读安安的成长和读妞妞的故事不一样,自始至终,不曾落一滴泪。

  我很难写好一篇读后感,因为我看书往往只是沉浸于看书的过程,看过后就忘了许多细节,甚至连自己有过的感受都会忘记。在整本书里,唯一能被我清晰记起的是“你眼睛里有我”。

  “你在干什么,宝宝?”宝宝情急地喊出来,“妈妈,不要动……”一边用两只手指撑开母亲的眼帘。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声音里透着惊异和喜悦,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

  “妈妈,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

  说着说着激动起来,伸出手指就要去抚摸妈妈的眼珠——“真的,妈妈,两个眼睛里都有……”

  妈妈笑了,她看见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镜子,像湖里一泓清水。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婴幼儿刚从另一个世界来到这个国度的时间不长,他们有着柔软的肌肤、清澈的眼眸、纯粹的泪与笑,这是上帝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丽的印记,这些印记还未经过岁月的冲洗,所以显得如此动人。他们从感知父母家人的抚爱开始,认识周边的寸土、花木、虫鱼,了解身边的人和语言,然后再渐渐接触更多无形的东西,他们开始知道人间有美丽的传说和信仰,也有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这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成长之路,一切都要慢慢来。孩子你慢慢来,体格与内心才能不断茁壮、强大。

  不止一次的品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每次翻开这本书时总感觉到里面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温柔,充满着浓浓的母爱,细细品读仿佛能看到一湾潺潺溪流从一个母亲的心里流出来,即便是已经身为人母的我,也会为龙应台的两个孩子感到幸运,有一位多么睿智,多么慈爱的母亲。

  这本书的封面是:在一片落满枯黄树叶的路上,一个孩子正在低着头,小心翼翼,又仔仔细细,似乎在寻找什么,又似乎在思考什么。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研究着身边的任何事物,包括他走的路和看见的路边风景。而在当今这个处处高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年代,天下父母都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强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们更优秀,更强大,更乖巧……却忘记了,孩子的一切进步都是有时间规律的。更重要的是,忘记了孩子的生命旅途,孩子才是自己的主人。选择一张这样的图片作为封面,我想这应该是在提醒我们应该给孩子们预留一个属于他们思索的时间和空间吧。

  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当我仅仅读完卷首语,我就被那句“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所深深震撼。龙应台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等一个五岁的孩子扎好一个蝴蝶结。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哪怕是用一天的时间去等待孩子堆好他最喜欢的沙堡?当孩子有兴趣和信心做好的事情,如果我们还去中途干扰或自作聪明的指导,会不会阻碍他们对事物的原本认知?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泯灭他们的创造能力呢?一个又一个疑问,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我想龙应台是对的,此时的我们,面对孩子的“执着”,不需要焦躁,不需要催促,更不需要我们画蛇添足的指导。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只有学会耐心等待,才能让孩子有自我成长的'能力。

  书中的每个小故事,看似那么的*凡,无一例外的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却无一例外的可以震撼读者的心。当龙应台接到超市电话,说邻居家的孩子偷糖果时,现实中的我们能和书上所写的一样处理这件事情吗?能原谅孩子吗?当日记《一只老鼠》中的情节在现实中出现时,我们也能和龙应台一样在知道孩子的诉求时与孩子*等对话吗?印象最深的是《触电的小牛》,现实中的我们也能苦口婆心的对孩子说教吗?也许更多的是严厉的指责,换来的却是孩子更大的叛逆心理,摧残了自己,也伤害了孩子。

  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

  第一次翻阅《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因此只是单纯地从一个教师的视角去翻阅这本书。而那时候,吸引我去看的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本书并不厚,另一个便是封面的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在没有自己的孩子前,这本书我并没有完完整整地去阅读,书中讲到安安出生至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我只能去想象那种画面,甚至会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但确实也是记不起自己那个年纪发生过的那些事。而后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渐渐与了书中描写到某些事情达成“共识”,从而我又重拾此书,继续翻阅……

  书中每一篇小文章里,作者把自己对孩子的爱描写得淋漓尽致,看着书脑海里似乎就不由浮现他们一家其乐融融的.场景。从孩子的出生开始,作者龙应台的生活就被孩子包围,在《初识》中,8个月大的安安已会咿呀做声了,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鲜感。每天早上,在去幼儿园的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是这样的,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妈妈每天晚上都给安安念故事,但她会有选择地念,一些暴力血腥的故事书一律不要。因为“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贵!”这便作者龙应台教育艺术:慢与爱。

  在日常孩子的教育中,家长们总是催促着孩子“快、快、快”,希望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保持着冲刺状态,我亦是如此。

  我的孩子是一位读中班的男孩子,名字叫圳圳。在我心目中认为男孩应该具备果断、坚决的品质,而圳圳目前的情况却和我心目中男孩的样子相距甚远,因此我有时候显得非常急迫,甚至有些不耐烦。有一次,我与他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寻找秋天的色彩,于是我带他去了一片小菜园,菜园里有玉米、南瓜、油菜、花菜……我对圳圳说:“你快去找一下菜园里秋天的颜色,再挑一种你最喜欢的颜色。”圳圳雀跃地跑进了菜园,我在后头跟着。圳圳一会儿蹲在油菜地旁摸摸油菜叶,一会儿去挖挖土,时不时还叫着“妈妈,你来看呀!”而我显得有些不耐烦并催促他:“你快去找呀,不如就去看南瓜吧!”圳圳似乎对玉米更感兴趣,而当时我也不顾问他的意见,扯起他的衣袖便到了南瓜藤下,拍了照完成了记录纸便又扯着圳圳回了家。

  圳圳刚进入菜园的时候,可以看出来他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他对这一片菜园充满着好奇,在他叫我来看的时候,是想与我分享他的发现,而我却没有给他正面的回应,反而催促他,甚至强行决定让他去看南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其实我应该比普通人更明白**在教育中要做好引导的作用,而不是主导的作用,可是在很多时候,急切地想让孩子直击重点,无形中就让孩子变成了让**“牵着走”的结果,而“牵着走”的路线和速度是**想要给孩子的,而非孩子自己决定的。

  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任何人不能代替,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充满着太多的未知与变数。我们是应该尊重一下孩子,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还孩子一个自由的童年了,毕竟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我们作父母、作老师的应该对孩子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虽然,打破惯性思维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但“孩子你慢慢来”希望成为我们的口号。

  书中所蕴含的爱的感觉,就像春季的气息,慢慢飘到我的心房,让人放松沉静。让教育“慢”下来,让孩子“慢慢”来,我们需要的就是等待着他们。

  这是《孩子,你慢慢来》书中卷首的一段话,“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正是这段文字吸引我继续读完这本书。

  青蛙有青蛙的世界,蝌蚪有蝌蚪的世界。作为青蛙的我已忘记自己是怎样的长大,已不能切身的`理解蝌蚪的想法,尤其是*阶段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态就明显有心急的嫌疑。“你看你啊,讲了几遍还不明白吗”“怎么到班里这么长时间还没有把书拿出来”等的话语经常不经过自己大脑就熟练地从口中蹦出,说完后意识不到有什么不妥却也没见起到什么效果,反而更让自己心里添堵。文中的“妈妈”是个聪明、睿智、理性的母亲,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一个非常简便却又符合儿童身心生长的方法。

  好温暖啊。每一个字都会有画面浮现,每个画面又都显得如此温柔。一直觉得小孩子的教育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但作者在好多事情的处理上都温柔又细腻,例如飞飞刚出生时怎么让安安觉得宠爱没有被分走,例如弗瑞第在超市偷东西时让安安知道什么是“共犯”。把孩子教育成“像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闲自在地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属于它们,一直到有一天,一只小牛想闯得更远,碰到了一条细得几乎看不见的线——那是界线,线上充了电,小牛触了电,吓了一跳,停下脚来——原来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安安十九岁时说:

  就在我写的此刻,更多的回忆一点一滴地渗进我的思维。以我和弟弟、和母亲的'关系来说,我一点儿也不觉得这两个人是我的“家人”,反而比较觉得他们是我的挚友。

  这可能是所有人都羡慕的关系吧。整本书都透露着作者对孩子的爱,以及这个家庭浓浓的幸福感。

  爱马两三岁时我写过一篇关于睡眠的博客,结尾我说,这篇文章只是写下来,但是对于很多方法我也很迷茫,现在觉得对的未必以后也觉得对,因为育儿方法的对错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有的可能十几年后才能见分晓。

  如今随着(爱马的)妹妹的成长,我越来越后悔在爱马一岁时进行的哭声免疫训练,虽然两天就成功让她学会睡整觉,可她一岁半时又开始反复,睡着后总会醒一次,哭着拍手求抱抱,发现没人理之后只好再哭着睡着,而我就固执地在黑暗中盼她快点睡着,麻痹自己去漠视她的'无助,甚至以为她长大了就不会记得这些哭泣的夜晚。这种煎熬于我于她于全家人都是巨大的折磨,最后听我妈妈的劝,让爱马的床紧挨着我的大床,她半夜醒来就伸手拍拍她,从此我们和她都睡得无比踏实。

  回想20xx年时中外流行的育儿理念是多么扭曲的:从出生起就不让多抱孩子也不让摇晃,怕孩子从此依赖大人的怀抱,否则不肯入睡。喂奶要三个小时喂一次,导致大部分母乳喂养的妈妈看见宝宝刚喂了一个小时就饿了,便以为是自己的奶水不够而开始加奶粉。殊不知母乳极易消化,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一个多小时喂一次很正常。还有月子里训练定时把尿,偶尔把到了就以为孩子学会了,其实孩子两岁左右括约肌才发育好,才懂得控制大小便,过早的把尿训练既对婴儿的脊椎不好,又容易造成孩子尿频……各种规矩无疑是在制造军事化管理的标准宝宝!

  更可怕的是一本英国著名皇室育儿师的书,当时极为流行,书里严格规定了出生后孩子各阶段的吃奶、睡觉、作息时间,并要求哪怕早上六点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果断拉开窗帘把孩子弄醒,晚上入睡前要求妈妈面无表情,不许说话,不许跟孩子有任何眼神接触,以防孩子兴奋。作者言之凿凿地说,任何孩子只要严格按照她的方法训练,基本上都可以在满月时就睡整觉!多么可笑的目标啊!只要是一个人,总有一天会睡整觉的,自己亲生的宝贝,在他最弱小、最需要你的时候拥抱他、安抚他,即使夜不成寐,相比他漫长的一生不值得吗?

  现在的(爱马的)妹妹,未经任何训练,哭就抱,饿就喂,满一岁就已自然睡整觉了,也不吃夜奶。想来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到底在急什么呀?

  写给正在纠结或未来会为各种养育问题着急,或者总在跟别人的孩子比的妈妈,放松自己,也放过孩子,在心里对自己说:“孩子,你慢慢来!”

  龙应台的书一直是我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没有……可能是因为她的笔法,也可能是她的书真的很吸引人,或者很难说……

  孩子,你慢慢来,是朋友推荐的,在此之前,我好想压根就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一样,周四在当当下订单,周五收到书,或许是因为“乐学会”,所以我花了3小时不到,就把这本书看完,当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散文或记事文?

  可是,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书中那一幕幕的场景即刻呈现在我眼前,八个月大的华安,和父母一起旅游,爸爸第一次教华安用英语说bird,华安第一次认识各种各样的车车,华安第一次认识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种仿佛似跟你说话的语气,和一个个小故事,描述了一个叫华安的中外混血儿的成长记。

  书,其实很薄,内容很简单,可是,当看到如此简单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时,我却感觉到了满满的爱,一种无处不在的淡,却又异常香厚的母爱。时间没有让这爱停留,反而使她越来越浓厚。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抽空把《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龙应台是我很喜欢的作家,她的文字看了很多。犀利的、朴实的、豪情的、温情的……各种各样的情感表述,我都很喜欢。

  这本书的篇幅不长,一个个小短篇,其实记录的无非是母亲和儿子的一些生活片段,可就是这样真实的文字,把那份浓浓的母爱一点点渗透给了读者。

  或许是做了妈妈的缘故,对于描写亲子关系的文章特别的喜欢。总能在这些文字里找到共鸣,找到感动,也学到与孩子的相处之道。看这本书的过程里,心里都怀着一份感动,能感受到龙应台对两个儿子的涓涓母爱;对上天把两个可爱的天使送到她身边的感恩之心;同时看到她和华安、华飞的交流又会让你忍俊不禁。

  欣赏她处理两个孩子之间关系的智慧,喜欢看她与华安、华飞的互动,佩服她能那么坦然的和孩子交流生理方面的话题,赞许她面对犯错孩子所采取的态度和方式……最重要的`是那份感动,那是做了母亲以后自然流露出的对孩子无私的爱与付出,是每一个身为母亲的女人都会有的情感,不需要谁教你,那是天性,上天赐予每一个母亲的母性。

  合上书,心里满满的感恩之心,浓的化不开。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智慧的母亲,我珍惜和儿子相处的每一段时光,我愿意陪伴儿子慢慢成长,同时也希望把这本书分享给每一位准备做妈妈,和已经做妈妈的朋友们。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这些年最流行的一句话,讲的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那怎么赢?才算是真正的赢在起点,又赢在终点呢?

  一般孩子开始上学后,最大的改变之一,就是家庭作业,而这个作业的问题,在上海,或者国内其他发达城市,甚至是提前到了幼儿园的中班,大班。就我们这个年纪来看,孩子的作业可以用浮云来解释,可是,就孩子而言,作业简直就是恶魔,他们能花2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玩,却只能在写作业上坚持五分钟之久,五分钟后,无论作业有无完成,孩子肯定会做一些和作业无关的事,比如玩玩笔,折下飞机,看看窗外,发发呆,或者出来找找妈妈在干什么……

  这种走神,对于孩子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不是吗?美国的孩子花1个多小时写作业,日本的孩子话3个多小时,中国的孩子呢?8个小时……即使我们有多大健忘症,忘记了很多童年往事,但是关于不愿意写作业这件事,或多或少多应该还有点印象的吧。自己当年有多么不愿意写作业,自己又是如何面对老师的质问的?

  所以,孩子不一定非要赢在起点,或者以这种方式来赢,输一点点又如何呢?

  早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因为政策,因为当时的大背景,父母总希望我们事事第一,或者至少比同伴们好,不论我们是不是做得到,那时,我们是父母的唯一,唯一的骄傲,唯一的谈资,唯一的希望……那么,才走过那段路的我们,是不是要看着孩子在走一遍自己都不愿意走的路呢?

  “维克多是个早产儿,他说话晚,吐字也不清楚,六岁时就被诊断为认知能力低下……”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维克多的父母并没有放弃。相反,他们一直坚定地站在维克多身后。给他温暖给他鼓励。特别是维克多的父亲,他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在表达对儿子的信心。

  第一次,在维克多刚出生不久,父亲就说:“没关系,虽然维克多的个子瘦小了一点,但他以后又不用像我一样干体力活儿。看他又细又长的手指,说不定将来他能成为钢琴家呢!”

  第二次,爸爸带着维克多来到儿童咨询中心。咨询师要和爸爸单独沟通,小维克多就一个人在侯客室里玩起了魔方。因为爸爸说过“借用的物品在归还时要保持原来的样子才行”,他就转啊转,一定要把魔方复原。门开了,刚听完咨询师“宣判”的爸爸看到了大汗淋漓的维克多。咨询师并没有耐心等他把魔方复原,她只是把魔方从维克多手中抢走了。但爸爸却笑着对维克多说:“没关系,你什么都没做错。所以,什么也别担心。”

  第三次,父亲从维克多的书包里翻出了被维克多的老师和同学嘲笑的“风”与“虫子”两幅画。爸爸在仔细审视了这两幅画后说:“维克多,你画得很好”,并把它们郑重其事地挂了起来。

  利用周末,再次逐字逐句的读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书中很多的教育方式值得思考,当父母的我们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很多的父母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将自己的未完成的梦想强加于孩子身上,每天让孩子在各式各样的兴趣班、补*班间来回奔波。其实对于每个人,可能留在记忆最深的还是那些快乐玩耍的`时光。

  只有真正懂爱的母亲,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作为一个母亲的柔情万丈,感动着同为母亲的我。

  不管孩子走得多么慢,回忆起来,孩子都是倏的一瞬间,就长大了、就离开了,渐行渐远,唯有儿时血浓于水的亲情经历与记忆,一辈子,受用不尽,那些温馨甜蜜的陪伴记忆,成为父母的生命之光。犹记得十八年前的酷夏,初为人母的我,激动之于更多的是忐忑不安,可一转眼,孩子就已离巢,独自远行,留给我的只有无尽的回忆与思念。

  父母,肩负着孩子成长的重任,完全放手也不行,管太多也不行,必须小心翼翼,必须不断学*,才能找到你与孩子之间相处的那个点、那个度。虽然不管父母怎样做,孩子都会长大,但孩子怎样长大,却是完全不同的成长经历。

  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的是父母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在孩子出现问题时,能够保持冷静、心*气和的与孩子交流,蹲下身子,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可。这些道理,身为父母的我们都懂,可是真的要做到,却很难,多数时间是血压升高并伴随河东狮吼,很难静心静气的和孩子沟通、交流。

  陪伴,是最温馨甜蜜的回忆,陪伴儿子读书学*,送他学游泳、练武术、打羽毛球,帮助他养蚕、养蝌蚪、养金鱼,周末全家一起打羽毛球,节假日一起出游,一起参观各种展览。工作之余的时间几乎全部交给了孩子,虽然花费很多时间,现在想想,值得!孩子在父母身边的“有效期”只有18年,错过就不再有。

  小学、初中、高中整整12年,儿子的每个成长脚步,每一个成长烦恼,我都有参与。离巢的半年,虽然身体得以**,但多了一份牵挂。现在回想,真的很庆幸自己之前的岁月陪伴在儿子身边。

  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教会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孩子担当的同时,如何勇敢坚强的去爱这个世界,指引他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工作兼顾生活,当母亲不易,当一个合格母亲更不易,陪着孩子一起学*,一起成长,付出后,转头回望,与孩子挚友般的关系变成了最好的报答,同时我的性格也从刚开始的粗暴易怒变得恬静贤淑,跟随孩子二次成长,成就了现在自己喜欢的样子。

  家庭:就应该有爱,就应该是爱的港湾。

  [摘抄]:仰天大哭的小脸上只见一张圆圆的大嘴,一滴眼泪滑下嘴角。爸爸放下餐具,推开椅子,弯下身抱起儿子,哭声一半就煞住,华安改用德语指定爸爸为他讲七只乌鸦的故事。

  [点评]:这段,是摘自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之所以摘抄这一段,不是因为全书就这么一段,它有149页,也不是因为这是本书最有深度、最好的一段,是因为它用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句子中还透出一种孩子的天真、固执。

  也许,这只是一句**常常的句子,没有用词太精美、华丽,如《飘》中:“那双迷茫的眼睛睁得大,脸上洋溢着微笑。身后的阳光更是给他整个人镀上了一层奇异灿烂的光辉。”这句是描写阿礼希的一句。但在龙应台笔下的句子,*常的词句动词中却透出了与众不同的光彩。寥寥三行字,却在读者眼前描绘了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孩子。瞧,他固执地指定要讲的故事,那因为听不到故事而伤心,却又能快速变通,当妈妈不讲故事,换爸爸讲时,安安没有挑衅和不满……这么几行字却表达出这么多姿多彩的,浓浓感情色彩。

  我想,龙应台和任何一个作家一样,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描绘出各种形形色色的任务、事物……却异曲同工地给人们带来思索、笑容和幸福。

  之前只读过这本书的片段。现在全部看完。更感觉到龙应台褪去作家模样后母亲的样子—细心、耐心,静候孩子们成长。这本书以孩子的.视角或母亲的视角描写孩子成长历程,极细微的日常被描写得极温暖,这本书让中国家长翻阅后,第一个浮现的词语应该是“陪伴”吧。想起我小时候,不爱吃饭,最不爱吃早餐,于是母亲就把我抱在膝上,每天一个童话故事,说一句故事,为我一口粥,这样我才乖乖地吃饭。就像安安听妈妈讲故事那样,我总是有无数的问题和好奇心,母亲也是笑着、耐心地回答我。记得她给我讲莴苣姑娘的故事,当时就问妈妈:莴苣这么好吃嘛,那个丈夫都愿意偷巫婆菜园里的东西!还有还有,那么妈妈为什么这么嘴馋呀,非要吃莴苣,比我还不乖。那天晚餐,我们家的餐桌上就出现了一盘莴苣。

  还有我父亲,他爱看武侠小说和四大名著,最喜欢给我和弟弟讲武松打老虎的那一篇,每次都讲不完,有次他想睡觉了,便干脆讲到:武松喝完酒后,就困了,就在客栈睡下了,哎呦,武松困了,我们三个也睡吧,爸爸好困啊。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