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优选【5】篇

首页 / 读书笔记 / |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1

  1、(珍视我们的专业)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这或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有不同的阐释。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p16)

  感悟:学会学*,学会读书 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2、(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

  校园里有些事,在教育圈之外的人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也很少的人去关注,但对教育者来说,如果不关注细节的作用,也很难为人师表。(p74)

  感悟:关注细节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 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

  3、(这样的学生可爱吗)

  应当说,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经过良好的教育,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有教养的公民;我们应当珍视他们身上的那些值得爱的禀赋,不要轻易地让它们丢失。无论这样的工作有多艰难,我们必须去做,而且要抱着这样的信念:这件事,如果我们不去做,可能就没有人做了。(p117)

  感悟:要树立服务意识 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

  4、(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p9)

  感悟:老 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 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5、(炸土豆条是哪里来的)

  不要让孩子们离开土地,更不要让他们厌恶体力劳动,因为学会劳动,人才会有一双灵巧的手,人就是在劳动中逐渐站立起来的。

  感悟:学生可以离大志,考名校,这无可厚非,但作为教育者,作为家长,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进名校,不培养动手能力,考进了名校又有何用,高 分低能,毫无创新,这样的学生,这样的所谓人才,比比皆是。中国人的教育观念,是时候需要彻底革新了,让学生对社会多点了解,让学生对生活多点认识,这也 是学*,也是教育的外延,我们的教育不应该越来越狭隘!

  看完整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联想到现在许多老师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对教学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把完成任务当成目标,工作就是为了挣份儿工资,于是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领导推一推,他就动一动,教学没有激情,更没有幸福感,这样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又会怎样呢?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吴非先生说的多好啊,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就要对得起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 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同时自己也因精彩课堂而新鲜着、幸福着!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2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是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赠送给来凤县的青年教师们的。拿到这本书时,我对这本书并不是很感兴趣,以为这是一本关于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成为一位“成功的”、“优秀的”教师的书,结果当我静下心来读这本书时,我发现我想的完全错了,作者吴非老师是一位对教育充满理想且十分谦卑的优秀的教师。

  何谓学有所“成”

  吴非老师的书中并没有写过多的教育教学的方法,这并不是他想要说给青年教师们的话。他的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教育的担忧,以及那种难以改变现状的无力感。“他的教育观过于理想化”,“他说起话来像个儿童”,他把这些同行们几乎是有些嘲讽他的话写进了文章里,但他改变不了别的同行的想法,他只能寄希望于青年教师们,希望青年教师们能有所改变。

  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也*10年了,看着吴非老师的文章,我边看边想,审视自己是不是也已经变成了吴非老师文中的那些“同行”。其实吴非老师的“理想化”的教育是很简单的,就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成,当然这里的“成”,并不是指同行们眼中的考试成绩。我想起今天我看过的一个短视频:一个大概十一二岁的孩子回答“你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的问题,他的回答是“我也不要求做什么伟大的事情,我只能求到养家糊口就不错了”,说完,孩子笑了,记者也笑了。为什么要笑呢?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对于“成功”“梦想”之类的词过度的渲染,让评价“成功”的标准太过唯一了,而这也是让吴非老师的担忧之一,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按照家长和学校的理想获得世俗眼里所谓的“成功”,更多的孩子是要像视频中的那个孩子所说的那样,归于*凡的,而这种*凡,也是需要教育者的引领的,而我们如今的教育者,似乎并没有什么闲心来做这样的事情,考试成绩是我们唯一关心的事情。

  别着急,等等孩子们

  赫尔曼黑塞的著作《在轮下》,就描写了一个被家人、老师寄予厚望的少年最终覆灭的故事。“在轮下”这个书名,是指在教育这辆大车的车轮下,书中的校长告诫学生:抓紧研*,以免丢落在车轮下。回想我们的教育,有多少孩子被丢落在教育的车轮下,被无情的碾压。我看过一个谈话节目,里面主持人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的国家发展得太快了,应该要放慢脚步等一等她的人民了。”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太快了?是不是也应该放慢脚步等一等那些被丢落在车轮下的孩子们?就像吴非老师在书中问的:“你为什么要着急呢?”

  坚守理想

  吴非老师的这本书,叫做《致青年教师》,应该改名叫《致教师》,所有的教师们都应该要读一读,因为我们都还站在讲台上,我们都直接面对着孩子。一个学生在求学生涯中能遇到像吴非老师这样的教师是幸运的,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运气。也许你会说像吴非老师这样的名师在书中也不免表露出一些悲观的想法,我们这些普通的教师如何改变现状?是的,个人确实很难与体制对抗,但我们至少可以在内心中保留一些理想,在浮躁中保持一份宁静,也许你的这一点理想、这一份宁静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看着那么多的同行,跪倒在馒头前,我无权干预他们的选择;我对那些用生命吟咏教育之诗的灵魂,永远送上我崇高的敬意”。对于吴非老师,我也永远送上我崇高的敬意。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3

  利用课余时间,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为我们青年教师打开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在两年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读吴非老师的文字,我懂得了要做一个成熟、理性的教师是不能只靠教龄的累计、丰富的经验和资历的;我懂得了“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职责,更应当是我们教师自身的追求;我懂得了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思想者”“学*者”“实践者”“写作者”;我懂得了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自己的手里;我还懂得了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令我感悟很深的是第一章中的“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只有教师胸襟辽阔,她的学生才会大气,才能顶天立地。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还有在第三章中的“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和“作业评价未必要用统一标准”的内容也是让我感悟颇深。在教学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于是我就会觉得是他们脑子不开窍。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厢情愿。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考,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静中等待。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的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对于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教师"说明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说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我要爱所有的孩子!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4

  吴非《致青年教师》获评“最佳图书奖”。获奖理由:该书是吴非告别讲台之作。在书中,作者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训和盘托出。该书40余篇随笔文章,涉及青年教师工作与生活的诸多方面。作者就像是一个即将交班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他们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他推心置腹,现身说法。今天应该如何做教师,吴非以自己30年的经历作了回答。因为真实、坦诚,该书格外打动人。

  吴非《致青年教师》读书摘录:

  1、简单的常识,往往也要我们用一生的职业生命去体验,即使我们在从业之初就知道的规则,可能也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真正领悟。

  2、医学家奥勒斯在他的《行医的金科玉律》中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职业。”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

  3、说到对学校的感情,可能只有把生命燃烧在课堂里的教师们最清楚,当一种职业成了你的生命,当你在从事这项工作时有宗教清洁,你就不会容忍任何玷污它、亵渎它的行为,你会用生命去保护它的纯洁。爱的太深了,所以我的眼睛里才会饱含泪水。

  4、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在教育中,如果我们不敬重崇高,下一代将变得猥琐;如果我们不维护正义,下一代就会丧失羞耻感;如果我们不看重诚信,下一代将以奸诈为荣;如果我们不尊重文明,下一代将比赛粗野。教育就是为了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就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

  5、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觉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

  6、作为教师,一旦有粗俗的行为,他在学生面前就很难有威信。教师的粗俗,一定会以各种形式传给学生,学生时代学到的一切,都会渗入他们**之后的生活中,教师今天这样粗野的对待他,在未来的年月,他也有可能这样对待别人。

  7、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样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8、浮躁之风一旦传给学生,祸害无穷。作为教师,岂可不慎!

  9、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认真——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的水*差,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惯,教师水*不够,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教学态度不端正,会影响学生的*惯养成。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教育行为。

  10、告诉年轻的同行:在你们开始教学生涯时,在你们以一个教育者的胸怀去爱学生时,也要注意,不要在无意间放纵了他们!

  11、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养,他的学生就会是什么样,学校也就是什么“档次”的。

  12、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成功的教师在工作中未必刻意关注教育细节,只是他的学养决定他在每个细节上都能体现出对人的尊敬。

  13、教师的仪态也是“范”——凡是过犹不及,教师要内外兼修为好。

  14、教师不是导演,课改提出的主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学*的主动者,非但不可能充当教师指挥下的表演者,更不能充当皮影或木偶。

  15、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为什么人文素养更显得重要?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必然会把自身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如果为人处世违背做人的常识,对生活中美好的人情熟视无睹,怎么当教师?

  16、要想到他们走上社会时的样子——我总是在想,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贵的气质,让学生从青少年时代就有精神上的追求,有高尚的人生目的。他可以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和芸芸众生一样,过普通的生活,但是他的教养必须是这个社会上最优秀的。如果一个学校没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很*庸甚至很庸俗。我们在当今社会上可以看到,不管一个人如何装扮自己,他的“底子”往往是掩饰不住的,他的庸俗与猥琐总会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他自己一点儿也察觉不到。这种差异往往体现了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水*,当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可能有什么样的未来。

  17、究竟什么是“教养”?看见别人跌跤不要笑,看见穷人心里难过,这就是教养。教育者如果没有悲悯与同情心,将很可悲。

  18、与学生的沟通,年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的心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之上尽情的表现自己(哪怕犯点错误)。

  19、中小学的课堂,除了有探索和发现,有理智和情感,还应该有孩子的童趣,有少年的率性,有青春的诗和梦……

  20、如果教师辛苦工作,可是却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教师的工作就没有什么价值。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5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饱含心血的文字,仿佛和富有人生阅历的长者进行了一场长谈,他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盘托出,像一位即将的交班的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我们去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

  怀揣梦想和激情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精进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我们一定不会在教室和学生**场所吸烟,接打手机、喧哗,更不会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更会保持办公室整洁。因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是会跟我们学的。我们是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孩子们的尊重是相互的。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要要努力超越自我,不断的精进传授技巧和领悟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身的责任,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我每时每刻都要提醒自己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台,教艺经验丰富的帮带师傅,团结友好的团队。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定不会辜负学校领导的培养,不负每一位可爱的学生,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的成长。

  吴非老师的文字简单质朴却饱含真理,让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营养和力量。在教学路上我深知自己的经验不足,我要学得还有很多,我会努力去做得更好!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优选【5】篇扩展阅读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优选【5】篇(扩展1)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菁华5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1

  暑假,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感触触颇深。

  吴非老师以*易的语言,将自己教书生活中那些生动典型的案例,一个一个展现在我们面前,书中很多宝贵的意见能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阅读这本用心灵浇灌的文字,就如同与一位智者在彻夜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在人生必经的岁月里,青春的印记弥足珍贵。在灿若繁星的时光中,流逝的是青春的光阴,记录的是思想的沉淀,而正是信仰支撑着青春的脚步。信仰是呼吸的空气,信仰是沙漠中旅人的饮水,信仰是我们心中的太阳。正值青春的我,怀揣激情和梦想,走上了教学的工作岗位,工作七年有余,心中一直坚守者那最初的信仰——示人以美好,授人以希望。

  在第一辑中有一篇名为《做个有胸襟的教师》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吴非老师写道:“教师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一位优秀教师的心境,就如同大海一样辽阔,如同长空一样高远。只有教师的心胸博大,那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乐园;他所教的学生,才会愉悦的开垦自己的心灵。”

  教师在教学中不光是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还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面对学生在日常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拥有爱心、耐心,宽容对待。如有学生迟到了,别为难他,让他进教室。因为学生迟到了,内心一定很不安,能站在教室门口,那也得需要很大的勇气啊!教师用宽广的胸襟对待学生以及身边的人,无形中透露着教师不凡的气度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些将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影响着学生,学生也将心胸开阔起来,不自私,不与别人斤斤计较。

  同时,吴非老师还指出有的教师心胸狭隘,总会把同行贬得一文不值:同行爱好读书,他马上就批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同行发表了几篇学科论文,他就说“评价教师还是要看课堂教学”;看到同行上课受到好评,他又会说“只能上课不搞科研是不行的”;而如果自己样样不如人,什么都比不了,他甚至又会说“没有生活情调又有什么意思“。这些事情似乎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举步维艰。这就让我想到了柏杨的《丑陋的*人》,我刚看这本书时,还不以为然。现在走上社会,到处都能看到不如意的事,有时不敢“冒尖”,有时不得不藏拙;工作上取得一点成绩,免不了要看小肚鸡肠们的脸色……然而,自己对别人,则尽可能地做到一片坦白。我的人生个样就是:简单做人,真挚待人,*凡人生。我对学生说过,我要说到做到,一视同仁,做到公正、公*、公开。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吧。

  追寻着吴非老师那束光,品读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让我如沐春风,使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心怀理想,不懈追求,追寻心中的那片光,朝着教育的理想不断前行!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2

  在第二辑中,王老师告诫我们不要急。说实话,在没有看到这本书之前,我是真的着急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目睹了我校其他老师那些娴熟的教学技巧、高超的教学能力之后,总觉得自己是一只丑小鸭,见不得世面,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做教师。没有出口成章的本领,没有得体漂亮的好字,更不能写出不赞一词的好文章,但凡有一点上进之心,想不做到妄自菲薄,简直比登天还难。但看了这个专辑里面的19篇文章之后,我才幡然醒悟,哦!原来我并不是一无是处,只是我太过着急了。吴老师告诉我们“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好多事,都不要着急”。“年轻真好,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以为这个年龄什么事都可以去做,也不要以为这些事只要靠精力就能做成。”还有“对未来的期待应当肯定,但不能操之过急。这些话语,真的是点醒了我这个糊涂之人。

  记得我在读叶嘉莹先生的书时,里面的专业知识我大概忘得差不多了,但有一句话却始终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那就是“知足以励前,知不足以自勉也。”人应该抱着知足常乐的心态,在积极的情绪中去完成自己的人生抱负,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足缺陷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而是应该积极寻求弥补的道路,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优秀。我觉得这和吴老师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一名新教师,当务之急就是让自己立足讲台,而不是被一些荣誉称号所羁绊,也不是看到身边同事的优秀而否定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稳稳当当的前进,相信若干年后,收获的绝不是碌碌无为,而是点点滴滴的实在幸福感。相反,如果只是追随别人的脚步,在意别人的评价,在扭曲自己的本性中匆匆忙忙的活着,追逐着自己并不想要的东西,即使到时候荣誉等身,内心却早已被折磨的千疮百孔。

  我又想起了最常听的一句话:人们往往只顾自己走的有多远,却不肯停下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等到路的尽头才发现,其实自己一无所获。作为一名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风景,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心无旁骛的欣赏他们,我相信最后的结局是双赢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要做成功就更不容易了。试想,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用尽毕生的精力去做一件事?孔子做了,在小时候就学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学着大人祭天祭祖;读书的时候,精心钻研,对古礼非常熟悉;周游列国七八年,坎坷磨难经历了不少,但始终没有忘记把精力放在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司马迁做到了,用了18年的时间写了史家绝唱之《史记》;曹雪芹也算是一个,“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虽然教师从踏上工作岗位之日起算起,到告老还乡之时,在讲台上的时间也不短,但又有多少教师能够做到心无旁骛的为了学生?如果用毕生的精力去认真书写“教师”这两个字,即使到头来不功成名就,也会赢得多彩的人生。因为爱学生,我们就会不断的追求高超的教学技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因为爱学生,我们就会主动的去猎取各方面的知识,读各种书籍,为自己充电,然后去照亮他们;因为爱学生,我们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用人格的力量去牵引他们前行;因为爱学生,我们摈除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之事,专注于学生的成长。总之,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会促使我们在教育之路上不敢有丝毫懈怠,激发我们慢慢前行。

  所以,我不再畏惧害怕,也不再妄自菲薄,因为心中有爱,我相信在这条教师之路我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做的更好。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3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饱含心血的文字,仿佛和富有人生阅历的长者进行了一场长谈,他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盘托出,像一位即将的交班的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我们去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

  怀揣梦想和激情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精进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我们一定不会在教室和学生*场所吸烟,接打手机、喧哗,更不会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更会保持办公室整洁。因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是会跟我们学的。我们是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孩子们的尊重是相互的。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要要努力超越自我,不断的精进传授技巧和领悟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身的责任,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我每时每刻都要提醒自己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台,教艺经验丰富的帮带师傅,团结友好的团队。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定不会辜负学校领导的培养,不负每一位可爱的学生,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的成长。

  吴非老师的文字简单质朴却饱含真理,让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营养和力量。在教学路上我深知自己的经验不足,我要学得还有很多,我会努力去做得更好!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4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是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赠送给来凤县的青年教师们的。拿到这本书时,我对这本书并不是很感兴趣,以为这是一本关于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成为一位“成功的”、“优秀的”教师的书,结果当我静下心来读这本书时,我发现我想的完全错了,作者吴非老师是一位对教育充满理想且十分谦卑的优秀的教师。

  何谓学有所“成”

  吴非老师的书中并没有写过多的教育教学的方法,这并不是他想要说给青年教师们的话。他的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教育的担忧,以及那种难以改变现状的无力感。“他的教育观过于理想化”,“他说起话来像个儿童”,他把这些同行们几乎是有些嘲讽他的话写进了文章里,但他改变不了别的同行的想法,他只能寄希望于青年教师们,希望青年教师们能有所改变。

  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也*10年了,看着吴非老师的文章,我边看边想,审视自己是不是也已经变成了吴非老师文中的那些“同行”。其实吴非老师的“理想化”的教育是很简单的,就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成,当然这里的“成”,并不是指同行们眼中的考试成绩。我想起今天我看过的一个短视频:一个大概十一二岁的孩子回答“你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的问题,他的回答是“我也不要求做什么伟大的事情,我只能求到养家糊口就不错了”,说完,孩子笑了,记者也笑了。为什么要笑呢?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对于“成功”“梦想”之类的词过度的渲染,让评价“成功”的标准太过唯一了,而这也是让吴非老师的担忧之一,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按照家长和学校的理想获得世俗眼里所谓的“成功”,更多的孩子是要像视频中的那个孩子所说的那样,归于*凡的,而这种*凡,也是需要教育者的引领的,而我们如今的教育者,似乎并没有什么闲心来做这样的事情,考试成绩是我们唯一关心的事情。

  别着急,等等孩子们

  赫尔曼黑塞的著作《在轮下》,就描写了一个被家人、老师寄予厚望的少年最终覆灭的故事。“在轮下”这个书名,是指在教育这辆大车的车轮下,书中的校长告诫学生:抓紧研*,以免丢落在车轮下。回想我们的教育,有多少孩子被丢落在教育的车轮下,被无情的碾压。我看过一个谈话节目,里面主持人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的国家发展得太快了,应该要放慢脚步等一等她的人民了。”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太快了?是不是也应该放慢脚步等一等那些被丢落在车轮下的孩子们?就像吴非老师在书中问的:“你为什么要着急呢?”

  坚守理想

  吴非老师的这本书,叫做《致青年教师》,应该改名叫《致教师》,所有的教师们都应该要读一读,因为我们都还站在讲台上,我们都直接面对着孩子。一个学生在求学生涯中能遇到像吴非老师这样的教师是幸运的,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运气。也许你会说像吴非老师这样的名师在书中也不免表露出一些悲观的想法,我们这些普通的教师如何改变现状?是的,个人确实很难与体制对抗,但我们至少可以在内心中保留一些理想,在浮躁中保持一份宁静,也许你的这一点理想、这一份宁静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看着那么多的同行,跪倒在馒头前,我无权干预他们的选择;我对那些用生命吟咏教育之诗的灵魂,永远送上我崇高的敬意”。对于吴非老师,我也永远送上我崇高的敬意。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5

  在这个假期,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吴非老师的著作《致青年教师》。本书主要写了吴非老师半生在学校,所见所闻,事事与校园有关,所思所想,事事难离教育,所以,本书是作者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是为青年同行指引道路,期望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少走弯路,节省学费!在本书的第三辑中,《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一节内容引起了我的共鸣,在此浅谈一些自己的拙见。

  吴非老师认为,“教育本身是科学,既是科学,就不可能有‘绝对’;既是科学,也就存在血多需要探索的问题,也必然存在我们暂时无法解释的现象,也就必然存在目前我们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既是科学,它也将允许失败(虽然所有的失败也是相对的)。”

  曾几何时,这句话风靡校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会上,教学讲座上,更有的直接成了学校标语出现在校园围墙上,作为老师,家长,学生看到,听到这句话会有何感想。

  作为老师,对于这就话的理解我想应该是,家长把孩子交给了我们,不管孩子基础如何,性格怎样,我们都应该把孩子培养**,如若不然,就是老师的失职,老师的无能。而对于不同个体的`每个孩子,因其家庭环境,父母文化水*,对于社会影响的自我控制力的差异,会出现极其个别学生违反学校纪律现象,更有甚者,出现违法行为,这些都是老师能够控制的吗?

  作为家长的理解:我把孩子交给了学校,老师就应该负责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就是老师的失职,教育的失败。理性的家长会体会到,一个孩子的教育成长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教育培养方能成才,而不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学校。

  学生看到这句话,最多的是给自己开脱责任,我学不好,是老师没有认真教,没有对我尽职尽责,才导致我没有学好。而自身的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就像吴非老师所说,“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尽相同,而且每个人的学*过程都很长,在你担负教育任务的这一阶段,学生很可能处在低潮;过了这道‘坎’,他也许意气风发,突飞猛进,你凭什么判定他无可救药呢?”

  总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万事不能绝对,其负面效应也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客观的分析、理解,多方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才会尽其所能,最大程度的教育好每个学生,而对于个别的害群之马,也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改造。

  除了以上的内容,我还从吴非老师的书中学会了许多其他的道理。《致青年教师》这本书,真的很好。几乎每一篇都有感受可谈,让我们始终记住我们是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导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孩子的成长是教师的职责。读吴非老师的书,很容易被里面一种积极向上的东西打动着,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追名逐利的社会,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确实需要常常读上这样一些书来荡涤自己的心灵,拨开身边的迷雾,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坚持自己该坚持的,改进自己该改进的,然后让自己的心安下来!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优选【5】篇(扩展2)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菁华5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1

  暑假,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感触触颇深。

  吴非老师以*易的语言,将自己教书生活中那些生动典型的案例,一个一个展现在我们面前,书中很多宝贵的意见能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阅读这本用心灵浇灌的文字,就如同与一位智者在彻夜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在人生必经的岁月里,青春的印记弥足珍贵。在灿若繁星的时光中,流逝的是青春的光阴,记录的是思想的沉淀,而正是信仰支撑着青春的脚步。信仰是呼吸的空气,信仰是沙漠中旅人的饮水,信仰是我们心中的太阳。正值青春的我,怀揣激情和梦想,走上了教学的工作岗位,工作七年有余,心中一直坚守者那最初的信仰——示人以美好,授人以希望。

  在第一辑中有一篇名为《做个有胸襟的教师》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吴非老师写道:“教师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一位优秀教师的心境,就如同大海一样辽阔,如同长空一样高远。只有教师的心胸博大,那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乐园;他所教的学生,才会愉悦的开垦自己的心灵。”

  教师在教学中不光是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还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面对学生在日常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拥有爱心、耐心,宽容对待。如有学生迟到了,别为难他,让他进教室。因为学生迟到了,内心一定很不安,能站在教室门口,那也得需要很大的勇气啊!教师用宽广的胸襟对待学生以及身边的人,无形中透露着教师不凡的气度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些将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影响着学生,学生也将心胸开阔起来,不自私,不与别人斤斤计较。

  同时,吴非老师还指出有的教师心胸狭隘,总会把同行贬得一文不值:同行爱好读书,他马上就批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同行发表了几篇学科论文,他就说“评价教师还是要看课堂教学”;看到同行上课受到好评,他又会说“只能上课不搞科研是不行的”;而如果自己样样不如人,什么都比不了,他甚至又会说“没有生活情调又有什么意思“。这些事情似乎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举步维艰。这就让我想到了柏杨的《丑陋的*人》,我刚看这本书时,还不以为然。现在走上社会,到处都能看到不如意的事,有时不敢“冒尖”,有时不得不藏拙;工作上取得一点成绩,免不了要看小肚鸡肠们的脸色……然而,自己对别人,则尽可能地做到一片坦白。我的人生个样就是:简单做人,真挚待人,*凡人生。我对学生说过,我要说到做到,一视同仁,做到公正、公*、公开。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吧。

  追寻着吴非老师那束光,品读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让我如沐春风,使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心怀理想,不懈追求,追寻心中的那片光,朝着教育的理想不断前行!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2

  在第二辑中,王老师告诫我们不要急。说实话,在没有看到这本书之前,我是真的着急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目睹了我校其他老师那些娴熟的教学技巧、高超的教学能力之后,总觉得自己是一只丑小鸭,见不得世面,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做教师。没有出口成章的本领,没有得体漂亮的好字,更不能写出不赞一词的好文章,但凡有一点上进之心,想不做到妄自菲薄,简直比登天还难。但看了这个专辑里面的19篇文章之后,我才幡然醒悟,哦!原来我并不是一无是处,只是我太过着急了。吴老师告诉我们“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好多事,都不要着急”。“年轻真好,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以为这个年龄什么事都可以去做,也不要以为这些事只要靠精力就能做成。”还有“对未来的期待应当肯定,但不能操之过急。这些话语,真的是点醒了我这个糊涂之人。

  记得我在读叶嘉莹先生的书时,里面的专业知识我大概忘得差不多了,但有一句话却始终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那就是“知足以励前,知不足以自勉也。”人应该抱着知足常乐的心态,在积极的情绪中去完成自己的人生抱负,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足缺陷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而是应该积极寻求弥补的道路,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优秀。我觉得这和吴老师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一名新教师,当务之急就是让自己立足讲台,而不是被一些荣誉称号所羁绊,也不是看到身边同事的优秀而否定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稳稳当当的前进,相信若干年后,收获的绝不是碌碌无为,而是点点滴滴的实在幸福感。相反,如果只是追随别人的脚步,在意别人的评价,在扭曲自己的本性中匆匆忙忙的活着,追逐着自己并不想要的东西,即使到时候荣誉等身,内心却早已被折磨的千疮百孔。

  我又想起了最常听的一句话:人们往往只顾自己走的有多远,却不肯停下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等到路的尽头才发现,其实自己一无所获。作为一名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风景,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心无旁骛的欣赏他们,我相信最后的结局是双赢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要做成功就更不容易了。试想,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用尽毕生的精力去做一件事?孔子做了,在小时候就学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学着大人祭天祭祖;读书的时候,精心钻研,对古礼非常熟悉;周游列国七八年,坎坷磨难经历了不少,但始终没有忘记把精力放在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司马迁做到了,用了18年的时间写了史家绝唱之《史记》;曹雪芹也算是一个,“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虽然教师从踏上工作岗位之日起算起,到告老还乡之时,在讲台上的时间也不短,但又有多少教师能够做到心无旁骛的为了学生?如果用毕生的精力去认真书写“教师”这两个字,即使到头来不功成名就,也会赢得多彩的人生。因为爱学生,我们就会不断的追求高超的教学技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因为爱学生,我们就会主动的去猎取各方面的知识,读各种书籍,为自己充电,然后去照亮他们;因为爱学生,我们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用人格的力量去牵引他们前行;因为爱学生,我们摈除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之事,专注于学生的成长。总之,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会促使我们在教育之路上不敢有丝毫懈怠,激发我们慢慢前行。

  所以,我不再畏惧害怕,也不再妄自菲薄,因为心中有爱,我相信在这条教师之路我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做的更好。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3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饱含心血的文字,仿佛和富有人生阅历的长者进行了一场长谈,他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盘托出,像一位即将的交班的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我们去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

  怀揣梦想和激情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精进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我们一定不会在教室和学生*场所吸烟,接打手机、喧哗,更不会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更会保持办公室整洁。因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是会跟我们学的。我们是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孩子们的尊重是相互的。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要要努力超越自我,不断的精进传授技巧和领悟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身的责任,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我每时每刻都要提醒自己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台,教艺经验丰富的帮带师傅,团结友好的团队。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定不会辜负学校领导的培养,不负每一位可爱的学生,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的成长。

  吴非老师的文字简单质朴却饱含真理,让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营养和力量。在教学路上我深知自己的经验不足,我要学得还有很多,我会努力去做得更好!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4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是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赠送给来凤县的青年教师们的。拿到这本书时,我对这本书并不是很感兴趣,以为这是一本关于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成为一位“成功的”、“优秀的”教师的书,结果当我静下心来读这本书时,我发现我想的完全错了,作者吴非老师是一位对教育充满理想且十分谦卑的优秀的教师。

  何谓学有所“成”

  吴非老师的书中并没有写过多的教育教学的方法,这并不是他想要说给青年教师们的话。他的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教育的担忧,以及那种难以改变现状的无力感。“他的教育观过于理想化”,“他说起话来像个儿童”,他把这些同行们几乎是有些嘲讽他的话写进了文章里,但他改变不了别的同行的想法,他只能寄希望于青年教师们,希望青年教师们能有所改变。

  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也*10年了,看着吴非老师的文章,我边看边想,审视自己是不是也已经变成了吴非老师文中的那些“同行”。其实吴非老师的“理想化”的教育是很简单的,就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成,当然这里的“成”,并不是指同行们眼中的考试成绩。我想起今天我看过的一个短视频:一个大概十一二岁的孩子回答“你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的问题,他的回答是“我也不要求做什么伟大的事情,我只能求到养家糊口就不错了”,说完,孩子笑了,记者也笑了。为什么要笑呢?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对于“成功”“梦想”之类的词过度的渲染,让评价“成功”的标准太过唯一了,而这也是让吴非老师的担忧之一,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按照家长和学校的理想获得世俗眼里所谓的“成功”,更多的孩子是要像视频中的那个孩子所说的那样,归于*凡的,而这种*凡,也是需要教育者的引领的,而我们如今的教育者,似乎并没有什么闲心来做这样的事情,考试成绩是我们唯一关心的事情。

  别着急,等等孩子们

  赫尔曼黑塞的著作《在轮下》,就描写了一个被家人、老师寄予厚望的少年最终覆灭的故事。“在轮下”这个书名,是指在教育这辆大车的车轮下,书中的校长告诫学生:抓紧研*,以免丢落在车轮下。回想我们的教育,有多少孩子被丢落在教育的车轮下,被无情的碾压。我看过一个谈话节目,里面主持人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的国家发展得太快了,应该要放慢脚步等一等她的人民了。”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太快了?是不是也应该放慢脚步等一等那些被丢落在车轮下的孩子们?就像吴非老师在书中问的:“你为什么要着急呢?”

  坚守理想

  吴非老师的这本书,叫做《致青年教师》,应该改名叫《致教师》,所有的教师们都应该要读一读,因为我们都还站在讲台上,我们都直接面对着孩子。一个学生在求学生涯中能遇到像吴非老师这样的教师是幸运的,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运气。也许你会说像吴非老师这样的名师在书中也不免表露出一些悲观的想法,我们这些普通的教师如何改变现状?是的,个人确实很难与体制对抗,但我们至少可以在内心中保留一些理想,在浮躁中保持一份宁静,也许你的这一点理想、这一份宁静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看着那么多的同行,跪倒在馒头前,我无权干预他们的选择;我对那些用生命吟咏教育之诗的灵魂,永远送上我崇高的敬意”。对于吴非老师,我也永远送上我崇高的敬意。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5

  在这个假期,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吴非老师的著作《致青年教师》。本书主要写了吴非老师半生在学校,所见所闻,事事与校园有关,所思所想,事事难离教育,所以,本书是作者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是为青年同行指引道路,期望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少走弯路,节省学费!在本书的第三辑中,《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一节内容引起了我的共鸣,在此浅谈一些自己的拙见。

  吴非老师认为,“教育本身是科学,既是科学,就不可能有‘绝对’;既是科学,也就存在血多需要探索的问题,也必然存在我们暂时无法解释的现象,也就必然存在目前我们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既是科学,它也将允许失败(虽然所有的失败也是相对的)。”

  曾几何时,这句话风靡校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会上,教学讲座上,更有的直接成了学校标语出现在校园围墙上,作为老师,家长,学生看到,听到这句话会有何感想。

  作为老师,对于这就话的理解我想应该是,家长把孩子交给了我们,不管孩子基础如何,性格怎样,我们都应该把孩子培养**,如若不然,就是老师的失职,老师的无能。而对于不同个体的`每个孩子,因其家庭环境,父母文化水*,对于社会影响的自我控制力的差异,会出现极其个别学生违反学校纪律现象,更有甚者,出现违法行为,这些都是老师能够控制的吗?

  作为家长的理解:我把孩子交给了学校,老师就应该负责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就是老师的失职,教育的失败。理性的家长会体会到,一个孩子的教育成长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教育培养方能成才,而不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学校。

  学生看到这句话,最多的是给自己开脱责任,我学不好,是老师没有认真教,没有对我尽职尽责,才导致我没有学好。而自身的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就像吴非老师所说,“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尽相同,而且每个人的学*过程都很长,在你担负教育任务的这一阶段,学生很可能处在低潮;过了这道‘坎’,他也许意气风发,突飞猛进,你凭什么判定他无可救药呢?”

  总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万事不能绝对,其负面效应也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客观的分析、理解,多方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才会尽其所能,最大程度的教育好每个学生,而对于个别的害群之马,也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改造。

  除了以上的内容,我还从吴非老师的书中学会了许多其他的道理。《致青年教师》这本书,真的很好。几乎每一篇都有感受可谈,让我们始终记住我们是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导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孩子的成长是教师的职责。读吴非老师的书,很容易被里面一种积极向上的东西打动着,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追名逐利的社会,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确实需要常常读上这样一些书来荡涤自己的心灵,拨开身边的迷雾,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坚持自己该坚持的,改进自己该改进的,然后让自己的心安下来!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优选【5】篇(扩展3)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优选【10】份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1

  "一个冬日的午后,暖暖的阳光散满大地,泡上一杯香茗,悠闲地坐在阳台上惬意的享受着冬日难得的温暖。耳边传来一位长者语重心长的话语,与我探讨一系列关于教育、教师的问题。那些话语发自肺腑,诚恳而又不带一丝官腔。那些问题切合实际也符合我们的特点。"上面这些是我读了吴非的《致青年教师》后的真实感受。

  这次教导叫我在网上买了这本书,自己也顺便捎上了一本,机缘巧合的拜读了这本对我意义深远的书。说实话在未读之前,我看了书名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抵触。又是一本教训我们青年教师的书,又是一大通关于教育的理论,看着头就大啊!假期中闲暇时我信手翻开了这本被我束之高阁的书。一下子我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

  通读一遍后真的感觉这本书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如同书中说的就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作者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感谢书本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这本书差不多都为我解答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记得我刚工作的两年我的教育成绩可以说是极糟的。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过去我要求学生一天背单词,他们背不出就是训,就是罚。现在看来这是严重违反教育规律的,教育的特征是慢。有的时候学生的记忆力有限逼他们有时得到的恰恰相反。

  读完书后我也为作者注重情感和人文关怀而感动。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级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理想和爱的关心,怎叫人不感动啊!在书的最后两个特辑作者不惜笔墨的告诉我们要心中有理想、心中有爱。这循循善诱的话语我真的记下了!

  整本书我是用了4天读完的,我觉得我读的不够,我将读第二遍,相信这也不会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后一遍!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2

  吴非《致青年教师》获评“最佳图书奖”。获奖理由:该书是吴非告别讲台之作。在书中,作者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训和盘托出。该书40余篇随笔文章,涉及青年教师工作与生活的诸多方面。作者就像是一个即将交班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他们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他推心置腹,现身说法。今天应该如何做教师,吴非以自己30年的经历作了回答。因为真实、坦诚,该书格外打动人。

  吴非《致青年教师》读书摘录:

  1、简单的常识,往往也要我们用一生的职业生命去体验,即使我们在从业之初就知道的规则,可能也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真正领悟。

  2、医学家奥勒斯在他的《行医的金科玉律》中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职业。”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

  3、说到对学校的感情,可能只有把生命燃烧在课堂里的教师们最清楚,当一种职业成了你的生命,当你在从事这项工作时有宗教清洁,你就不会容忍任何玷污它、亵渎它的行为,你会用生命去保护它的纯洁。爱的太深了,所以我的眼睛里才会饱含泪水。

  4、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在教育中,如果我们不敬重崇高,下一代将变得猥琐;如果我们不维护正义,下一代就会丧失羞耻感;如果我们不看重诚信,下一代将以奸诈为荣;如果我们不尊重文明,下一代将比赛粗野。教育就是为了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就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

  5、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觉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

  6、作为教师,一旦有粗俗的行为,他在学生面前就很难有威信。教师的粗俗,一定会以各种形式传给学生,学生时代学到的一切,都会渗入他们**之后的生活中,教师今天这样粗野的`对待他,在未来的年月,他也有可能这样对待别人。

  7、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样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8、浮躁之风一旦传给学生,祸害无穷。作为教师,岂可不慎!

  9、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认真——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的水*差,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惯,教师水*不够,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教学态度不端正,会影响学生的*惯养成。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教育行为。

  10、告诉年轻的同行:在你们开始教学生涯时,在你们以一个教育者的胸怀去爱学生时,也要注意,不要在无意间放纵了他们!

  11、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养,他的学生就会是什么样,学校也就是什么“档次”的。

  12、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成功的教师在工作中未必刻意关注教育细节,只是他的学养决定他在每个细节上都能体现出对人的尊敬。

  13、教师的仪态也是“范”——凡是过犹不及,教师要内外兼修为好。

  14、教师不是导演,课改提出的主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学*的主动者,非但不可能充当教师指挥下的表演者,更不能充当皮影或木偶。

  15、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为什么人文素养更显得重要?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必然会把自身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如果为人处世违背做人的常识,对生活中美好的人情熟视无睹,怎么当教师?

  16、要想到他们走上社会时的样子——我总是在想,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贵的气质,让学生从青少年时代就有精神上的追求,有高尚的人生目的。他可以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和芸芸众生一样,过普通的生活,但是他的教养必须是这个社会上最优秀的。如果一个学校没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很*庸甚至很庸俗。我们在当今社会上可以看到,不管一个人如何装扮自己,他的“底子”往往是掩饰不住的,他的庸俗与猥琐总会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他自己一点儿也察觉不到。这种差异往往体现了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水*,当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可能有什么样的未来。

  17、究竟什么是“教养”?看见别人跌跤不要笑,看见穷人心里难过,这就是教养。教育者如果没有悲悯与同情心,将很可悲。

  18、与学生的沟通,年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的心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之上尽情的表现自己(哪怕犯点错误)。

  19、中小学的课堂,除了有探索和发现,有理智和情感,还应该有孩子的童趣,有少年的率性,有青春的诗和梦……

  20、如果教师辛苦工作,可是却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教师的工作就没有什么价值。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3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饱含心血的文字,仿佛和富有人生阅历的长者进行了一场长谈,他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盘托出,像一位即将的交班的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我们去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

  怀揣梦想和激情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精进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我们一定不会在教室和学生**场所吸烟,接打手机、喧哗,更不会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更会保持办公室整洁。因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是会跟我们学的。我们是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孩子们的'尊重是相互的。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要要努力超越自我,不断的精进传授技巧和领悟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身的责任,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我每时每刻都要提醒自己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台,教艺经验丰富的帮带师傅,团结友好的团队。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定不会辜负学校领导的培养,不负每一位可爱的学生,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的成长。

  吴非老师的文字简单质朴却饱含真理,让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营养和力量。在教学路上我深知自己的经验不足,我要学得还有很多,我会努力去做得更好!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4

  利用课余时间,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为我们青年教师打开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在两年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读吴非老师的文字,我懂得了要做一个成熟、理性的教师是不能只靠教龄的累计、丰富的经验和资历的;我懂得了“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职责,更应当是我们教师自身的追求;我懂得了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思想者”“学*者”“实践者”“写作者”;我懂得了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自己的手里;我还懂得了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令我感悟很深的是第一章中的“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只有教师胸襟辽阔,她的学生才会大气,才能顶天立地。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还有在第三章中的“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和“作业评价未必要用统一标准”的内容也是让我感悟颇深。在教学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于是我就会觉得是他们脑子不开窍。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厢情愿。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考,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静中等待。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的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对于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教师"说明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说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我要爱所有的孩子!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5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是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赠送给来凤县的青年教师们的。拿到这本书时,我对这本书并不是很感兴趣,以为这是一本关于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成为一位“成功的”、“优秀的”教师的书,结果当我静下心来读这本书时,我发现我想的完全错了,作者吴非老师是一位对教育充满理想且十分谦卑的优秀的教师。

  何谓学有所“成”

  吴非老师的书中并没有写过多的教育教学的方法,这并不是他想要说给青年教师们的话。他的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教育的担忧,以及那种难以改变现状的无力感。“他的教育观过于理想化”,“他说起话来像个儿童”,他把这些同行们几乎是有些嘲讽他的话写进了文章里,但他改变不了别的同行的想法,他只能寄希望于青年教师们,希望青年教师们能有所改变。

  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也*10年了,看着吴非老师的文章,我边看边想,审视自己是不是也已经变成了吴非老师文中的那些“同行”。其实吴非老师的“理想化”的教育是很简单的,就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成,当然这里的“成”,并不是指同行们眼中的考试成绩。我想起今天我看过的一个短视频:一个大概十一二岁的孩子回答“你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的问题,他的回答是“我也不要求做什么伟大的事情,我只能求到养家糊口就不错了”,说完,孩子笑了,记者也笑了。为什么要笑呢?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对于“成功”“梦想”之类的词过度的渲染,让评价“成功”的标准太过唯一了,而这也是让吴非老师的担忧之一,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按照家长和学校的理想获得世俗眼里所谓的“成功”,更多的孩子是要像视频中的那个孩子所说的那样,归于*凡的,而这种*凡,也是需要教育者的引领的,而我们如今的教育者,似乎并没有什么闲心来做这样的事情,考试成绩是我们唯一关心的事情。

  别着急,等等孩子们

  赫尔曼黑塞的著作《在轮下》,就描写了一个被家人、老师寄予厚望的少年最终覆灭的故事。“在轮下”这个书名,是指在教育这辆大车的车轮下,书中的校长告诫学生:抓紧研*,以免丢落在车轮下。回想我们的教育,有多少孩子被丢落在教育的车轮下,被无情的碾压。我看过一个谈话节目,里面主持人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的国家发展得太快了,应该要放慢脚步等一等她的人民了。”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太快了?是不是也应该放慢脚步等一等那些被丢落在车轮下的孩子们?就像吴非老师在书中问的:“你为什么要着急呢?”

  坚守理想

  吴非老师的这本书,叫做《致青年教师》,应该改名叫《致教师》,所有的教师们都应该要读一读,因为我们都还站在讲台上,我们都直接面对着孩子。一个学生在求学生涯中能遇到像吴非老师这样的教师是幸运的,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运气。也许你会说像吴非老师这样的名师在书中也不免表露出一些悲观的想法,我们这些普通的教师如何改变现状?是的,个人确实很难与体制对抗,但我们至少可以在内心中保留一些理想,在浮躁中保持一份宁静,也许你的这一点理想、这一份宁静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看着那么多的同行,跪倒在馒头前,我无权干预他们的选择;我对那些用生命吟咏教育之诗的灵魂,永远送上我崇高的敬意”。对于吴非老师,我也永远送上我崇高的敬意。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6

  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在“不要急”这一辑“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这篇文章中,吴非老师说:让学生喜欢我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的意识。——如果一名教师能做到这些,他一定是个合格的教师。让我深有感触: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喜欢我的课?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一位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下面就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和学生一起玩,拉*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都知道,只有走*学生,甚至走进学生,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课间十分钟,我会站地一旁会心地观看学生玩的一些小游戏,接受学生的邀请和他们一起玩闹;在学生欢度“六一”的节日里,我会和学生一起投入地拍手唱快乐歌;在运动会上,我会跑上跑下地大声指挥,并且和学生一道声嘶力竭地为队员呐喊加油。只要教师能经常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学生没有理由不接纳你,你的情感投资没有理由得不到回报。但当你和学生打成一片时,你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毕竟是他们的老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中有无对老师的过分接*,如果有,应马上进行处理,不能使学生觉得你这个老师不凶,是他们的朋友,而忘了是他们的老师。

  二、学会鼓励学生,建立学生自信心。

  人性的弱点中曾说:没有人不喜欢听恭维的话的,学生也是如此。在课上,我尽量精讲多练,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机会。例如:在上《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我让同桌的学生根据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表演读,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参与,当然,大部分学生自然没问题,但我们班有个性格比较内向,学*成绩差,自信不足的学生,不愿意和他的同桌一起表演,我发现后,鼓励了他,他虽然演得不好,但是我还是给了他鼓励和表扬,让他参与了课堂活动,融入了这个课堂。步伐虽然小,但毕竟是迈出去了。

  二、批评学生要有“ 度”,尊重学生。

  有的老师喜欢一上课就批评某些学生的作业如何如何。因为你的批评,会给学生绷紧神经,屏住呼吸,好长时间不能放松,只会麻木地坐在那里听你讲课; 轻松上课的心情没了,思维的闸门也关住了。课中更不能随意批评学生。有的老师喜欢抓住课堂违纪典型不放,一批评起来没完没了,甚至让“ 肇事者”站在座位上,或站在教室的后面,或赶出教室外听课,甚至动手拉扯。本来好好一堂课,就这么被搅乱了。对此,教师心中不悦,学生怨气多多。而我遇到课堂偶发事件,总会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暂时化解一个眼神,走下讲台接*“肇事者”,点一下“肇事者”的名字等都是使教学得以正常进行的有效举措。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偶发事件,一般也是以稳定为上,等到下课后再作处理。因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老师在课堂上无休止地批评个别学生,而让其他同学无辜地“陪批”。要想学生喜欢你的课,最好不要在上课之前批评学生。

  总而言之,学生喜欢你的课,他会盼望你的课,把听你讲课当做一件快乐的事。相信只要我们多探索、勤实践、善总结、好学*,就会有好的办法,这样离优秀的教师就更*了一点点,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7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在政治课上竟然找到了上课的乐趣。

  今年带初一的政治,我更多的是忐忑。我私以为政治是初中生三观塑造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备课时,小心谨慎,言语间字字斟酌。一进门,四五十个小脑袋摇摇晃晃,齐刷刷地逼向门口,这些小可爱们打乱了我的教学理念——一本正经的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在一节政治课上,谈及“家庭的含义与作用”时,我首先举了个例子让大家定义自己的家庭:我的家庭是一个××的家庭,我之所以这样定义它,是因为……很多学生纷纷举手,其中一位女生说她的家庭是一个冷清的家庭,因为她的爸爸妈妈都在上班,她晚上回家也见不到人,父母周末也要上班。我因势导利:“大家记住了没,以后周末就去××家蹭饭”大家纷纷响应,课堂氛围十分热闹。我相信那一瞬间,女生的心中也不全是心酸无奈感。事实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是真的可以说,也是真的能说出来的。而对于老师来说,他们的教学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是最让他们开心的事情了。

  吴非在《致青年教师》中谈到:“多让学生说说话吧。现在多说说,在说中想,在说中提高表达的水*。”我深以为然。教学的本质决定了这是一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言语沟通无疑在这场谈话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但是如何说?怎样说更为合适?这些显然需要多花费些心思。

  初二语文教学任务中,有一篇写景作文,让我甚为苦恼,原因无他,班里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们,即使节假日也被家长安排的辅导课程占得满满的,哪来的时间和心思去看看身边的景呢?她们印象中“落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翩翩起舞”不知是哪位前人留下的“牙慧”。所以周五的最后一节课,我与她们商量,趁秋意正浓,我们在校园里看看秋景,将所观所感真实的记录下来,完成一篇秋景散文,题目就叫《遇见秋天》。那天下午,很多老师都看见一群学生在中央大道旁的银杏树下叽叽喳喳,三三两两坐在树下;几个女生在人工湖边给芦苇“画肖像”,几个调皮的男生之间互相品尝树上刚摘下的橘子,后来看他们在作文中写道:“原来橘子也不都是酸酸甜甜的,也有些偷懒的橘子是苦涩的。”我在旁边批注:所以我们要不负好时光,努力做个“甜甜的橘子”。更有写细心的同学问我同是一排的银杏树,有的满是黄叶,有的却多是绿叶,这是什么原因。

  我忽然想起我的高中数学老师也曾在数学课上提出类似问题:正值春夏交替之际,为什么同一排的树木有的先生的枝繁叶茂,有的却枝头绿叶寥寥?同学们都很好奇,老师便让我们勤于观察,思考作答。我记得那天中午放学,我骑着电动车路过桥时,倏忽间发现桥底河岸高低的几排树木果然是如老师所说,有的枝繁叶茂,有的枝头绿叶稀稀疏疏,回家查阅资料才发现,靠*岸边的树叶因为没有遮挡物,受阳光雨水比其他树木充沛,长势自是喜人。秋天万物凋零程度不一也是此原理。那一刻我无比认同吴非在书中的这句话:“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主要是因为你引导他进入有意思的境界,通过你的教学,他学到了方法,发现了智慧,而不是在看一场演出。”

  总的来说,一本好书不在于通篇都是至理名言,而是其中只言片语与你的生活有所交集,如此,你才会有所得、有所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指引自己的人生。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8

  在这个假期,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吴非老师的著作《致青年教师》。本书主要写了吴非老师半生在学校,所见所闻,事事与校园有关,所思所想,事事难离教育,所以,本书是作者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是为青年同行指引道路,期望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少走弯路,节省学费!在本书的第三辑中,《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一节内容引起了我的共鸣,在此浅谈一些自己的拙见。

  吴非老师认为,“教育本身是科学,既是科学,就不可能有‘绝对’;既是科学,也就存在血多需要探索的问题,也必然存在我们暂时无法解释的现象,也就必然存在目前我们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既是科学,它也将允许失败(虽然所有的失败也是相对的)。”

  曾几何时,这句话风靡校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会上,教学讲座上,更有的直接成了学校标语出现在校园围墙上,作为老师,家长,学生看到,听到这句话会有何感想。

  作为老师,对于这就话的理解我想应该是,家长把孩子交给了我们,不管孩子基础如何,性格怎样,我们都应该把孩子培养**,如若不然,就是老师的失职,老师的无能。而对于不同个体的每个孩子,因其家庭环境,父母文化水*,对于社会影响的自我控制力的差异,会出现极其个别学生违反学校纪律现象,更有甚者,出现违法行为,这些都是老师能够控制的吗?

  作为家长的理解:我把孩子交给了学校,老师就应该负责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就是老师的失职,教育的失败。理性的家长会体会到,一个孩子的教育成长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教育培养方能成才,而不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学校。

  学生看到这句话,最多的是给自己开脱责任,我学不好,是老师没有认真教,没有对我尽职尽责,才导致我没有学好。而自身的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就像吴非老师所说,“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尽相同,而且每个人的学*过程都很长,在你担负教育任务的这一阶段,学生很可能处在低潮;过了这道‘坎’,他也许意气风发,突飞猛进,你凭什么判定他无可救药呢?”

  总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万事不能绝对,其负面效应也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客观的分析、理解,多方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才会尽其所能,最大程度的教育好每个学生,而对于个别的害群之马,也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改造。

  除了以上的内容,我还从吴非老师的书中学会了许多其他的道理。《致青年教师》这本书,真的很好。几乎每一篇都有感受可谈,让我们始终记住我们是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导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孩子的成长是教师的职责。读吴非老师的书,很容易被里面一种积极向上的东西打动着,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追名逐利的社会,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确实需要常常读上这样一些书来荡涤自己的心灵,拨开身边的迷雾,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坚持自己该坚持的,改进自己该改进的,然后让自己的心安下来!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9

  在这个假期,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吴非老师的著作《致青年教师》。本书主要写了吴非老师半生在学校,所见所闻,事事与校园有关,所思所想,事事难离教育,所以,本书是作者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是为青年同行指引道路,期望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少走弯路,节省学费!在本书的第三辑中,《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一节内容引起了我的共鸣,在此浅谈一些自己的拙见。

  吴非老师认为,“教育本身是科学,既是科学,就不可能有‘绝对’;既是科学,也就存在血多需要探索的问题,也必然存在我们暂时无法解释的现象,也就必然存在目前我们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既是科学,它也将允许失败(虽然所有的失败也是相对的)。”

  曾几何时,这句话风靡校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会上,教学讲座上,更有的直接成了学校标语出现在校园围墙上,作为老师,家长,学生看到,听到这句话会有何感想。

  作为老师,对于这就话的理解我想应该是,家长把孩子交给了我们,不管孩子基础如何,性格怎样,我们都应该把孩子培养**,如若不然,就是老师的失职,老师的无能。而对于不同个体的每个孩子,因其家庭环境,父母文化水*,对于社会影响的自我控制力的差异,会出现极其个别学生违反学校纪律现象,更有甚者,出现违法行为,这些都是老师能够控制的吗?

  作为家长的理解:我把孩子交给了学校,老师就应该负责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就是老师的失职,教育的失败。理性的家长会体会到,一个孩子的教育成长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教育培养方能成才,而不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学校。

  学生看到这句话,最多的是给自己开脱责任,我学不好,是老师没有认真教,没有对我尽职尽责,才导致我没有学好。而自身的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就像吴非老师所说,“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尽相同,而且每个人的学*过程都很长,在你担负教育任务的这一阶段,学生很可能处在低潮;过了这道‘坎’,他也许意气风发,突飞猛进,你凭什么判定他无可救药呢?”

  总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万事不能绝对,其负面效应也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客观的分析、理解,多方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才会尽其所能,最大程度的教育好每个学生,而对于个别的害群之马,也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改造。

  除了以上的内容,我还从吴非老师的书中学会了许多其他的道理。《致青年教师》这本书,真的很好。几乎每一篇都有感受可谈,让我们始终记住我们是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导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孩子的成长是教师的职责。读吴非老师的书,很容易被里面一种积极向上的东西打动着,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追名逐利的社会,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确实需要常常读上这样一些书来荡涤自己的心灵,拨开身边的迷雾,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坚持自己该坚持的,改进自己该改进的,然后让自己的心安下来!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10

  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给我的感觉是作为一名教师我还有很多不足,这本书并没有大谈什么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而是用饱含情感的笔墨把自己几十年的教育经验用生动的事例与我们共用分享,向我们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如要树立服务意识、要学会感恩、学会学*、学会读书、关注细节、锤炼业务等,致青年教师有感。全书一共有85篇文章,每读一篇文章,我都会不由自主地与自己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虽然有的文章不是我们这代人经历的,但是做老师的道理是很深刻的,值得我们深深地去体会。下面我就几篇印象深刻的文章谈谈我的体会:

  我读了《作业评价未必要用同一标准》一文感触很深。觉得语文作业的答案有时可以是不唯一的,而数学作业更多时候是唯一答案。就算是学生作业中出现了错误,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我们数学老师也应该尽可能问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可能学生的想法非常好,只是在哪一步出现了一点小错误,这时的问,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帮助他在结点处打开关键的点,这样比单纯的打个错点让学生订正效果好的多,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不要仅仅关注思考的结果。文中的最后一小段说:“有位理科教师对我说,他上小学时,数学学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业做错,老师批改时用红比打叉,那个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点儿还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对了,老师笔下的那钩钩可就是大大的了。那位小学老师是个有心人,他是在用心批改学生的作业啊!”想想自己*时的工作,我没有关注这一点,相反,如果学生的作业有错题,我会把错点打得大大的,主要是怕他们粗心看不到,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打叉也会和学生的感受有关,更没有想到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注意重视学生的感受,给他们足够的鼓励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做到不要伤害他们。

  在《珍视我们的专业》里讲到:进德修业是个人的事,是自觉的追求,对于一个劳动者来说,专业素养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对于一名现代教师而言,持续的学*将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撑自己作为一个文明人的操守。可以想象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怎么能教好学?怎么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通常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是这个道理,“学高”,就是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拓宽知识,丰富知识内涵,加深对自身专业和相关学科的钻研并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于实践。“身正”,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端正的师风,严明的师纪,高尚的师范。

  就如书中说到:“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中。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

  书末,作者在《让我回到童年》文章的篇末中说道:“孩子们本当有正常的童年,最好不要惊醒他们的梦想。做过梦的孩子是幸福的,珍惜梦想的孩子也会永远幸福。人如果过于现实,也就很容易走向猥琐。”想想看,如果我们每天都能与一群愿意给我们分享他们在家里喜欢玩什么玩具,看什么电视节目,玩什么游戏,读什么课外书籍、什么东西最好吃的孩子在一起,我们会不善待他们,善待自己吗?我们要清楚地明白:小小年纪就懂得生活的孩子是精致的。适当的环境教育,更能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及同情心,那是教师讲大道理也无法取代的。尽管我们教师已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失去的东西太多,但我们永远不要失去饱满的热情,无论是对待自己的事业还是对待家庭,都要拥有一颗善良的爱心。如果爱的暖流在心中不断地涌动,就能像甘泉那样滋润身边的孩子们及家人们。每天到校,我们都应用自己充满爱的笑容给予孩子们一份好心情,并用爱的魅力将教育教学工作干得出色,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份快乐!

  书中有很多话语使我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优选【5】篇(扩展4)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菁华5篇)

  我是一名新青年教师的我刚刚大学毕业,走进小学来任教英语学科,既紧张、惊讶,又欣喜、惶恐……对我而言,小学这个地方既陌生有熟悉:曾经儿时的我就是从这里起航的,如今回到了起点,却发现小学的教学对我来说是有点措手不及的;曾经长达6年的小学生活,学到的知识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是多么的简单,但是要将这些浅显易懂的知识教授给这些孩子却非易事。

  每当我面对这些二年级的孩子们的时候,心中感到力不从心,缺乏自信心,不知道该怎么来带他们,有些茫然,更别说怎样能够让他们健康成长。有时一节课上完,我都不知道他们是否都听明白了,有没有掌握还是个问题。渐渐地我发现,要想教会孩子,得从孩子的心灵入手,知道他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他们的思维是如何运转的,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走进他们的生活。

  作为一名新教师,被家长质疑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的质疑会让我更快地成熟起来。然而,对于一个缺乏经验的人来说,不知道该怎么讲课,不知道该怎么管理班级,不知道该怎么与家长沟通,不知道怎么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太多的不知道摆在自己面前,虽然师傅很照顾我,在很多事情上都给予指导和帮助,但是那毕竟是师傅教的,不是我自己的,属于自己的方法还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在我还没有总结出方法之前,就只能跟着“感觉”走。按照常识来引导他们。比如,“不喜欢这个老师就不会爱上这门课,成绩也不会好”,这应该是所有学生共同的心声吧。因此,我也正努力来让他们喜欢我,从而喜欢我这门英语课。同时如果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肯定,那我就离成功不远了。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我深知在二年级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比学*知识要更重要。比如进教室前要先敲门,得到老师允许之后才能进入;和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表示尊重;同学之间相处要学会宽容、大气……同时小学生并不能完全明白《行为规范守则》,因此小学生的行为教育需要教师将条条框框的条例转化成学生们明白的方式、用小学生明白的话语来示范。有时这种教育的随机性特别强,随时发现问题,就要随时针对这个问题给孩子们讲明白该怎么做,这时便没有了教科书的`指导,凭借的就是老师的“感觉”,即生活常识。

  我觉得我和我的学生们在相互学*,我把我的常识教给他们,他们把应该属于二年级学生的“常识”反馈给我,让我了解更多,感悟的更深。教师也是一个*凡的人,在*凡的岗位上做着*凡的事情,我很自豪我是这*凡的人群中的一员,以自己的*常心对待我的工作和我的学生,因为一切只道是寻常。

  最*,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为我们青年教师打开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吴老师在书中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有的理想和素养。

  如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还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吴非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工作中只有爱我们自己专业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一定是一个与书为友,勤奋好学,博才多识的人。只有这样,我们心里的底气才足,我们也才能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为学生照耀他们的人生之路。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兴趣很多,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不多一些一技之长,那就会变成我们自己与学生不合群,从而被学生所疏远,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还要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十八般武器,不需要样样精,但起码能通一些。在当前新大课改的形势之下,我们老师更应当表现得比学生善于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用我们的智慧照耀学生面前的道路。

  读吴非老师的文字,更多地是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让我们在教育事业上继续学着、继续努力着……

  利用空暇时间,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本书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述问题直白犀利。它所关注的,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事。丰富的实例讲述了很多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我想,这本书大约是吴非先生的工作日志和反思随笔中的结晶。在他将*退休之际,将以往所写编纂成书,目的也只有一个——“把自己的种种教训与思考告诉青年同行,以之为前车之鉴,庶几可使他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抱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到,先生的书中所具事例确实大都为教训。先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了很多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先生笔触严肃,一个个短小的祈使句标题可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师范”尚未形成。于此之际,先生为我们列出了很多作为老师不能做的事情,事无巨细。此外,先生还将很多非亲身经历,而是他所见所闻的例子写于其中,诲人不倦地告诉我们,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联想蝴蝶效应,我深以为然。纵观先生言论,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教师要关注教育中的点滴小事”。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谛——教本领、育人才。

  一、关注学生的点滴事

  我们常说,教育无小事,就是这个道理。然而,虽然每名教师都懂得要心里装着学生,但对学生的关注角度不同,对事件的考量不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对学生的爱也会显得不同。是的,虽然我们都爱学生,但爱是不同的,爱的表现方式也是不同的。作为老师,首先,我们不能和一些家长一样溺爱、纵容学生,其次我们也不能走入严苛的误区。然而做到了这些还不够,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身处地地思考学生的真正需求。此番,才是真正做到了——“心里装着学生”。

  (一)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面前,我们是榜样,学生喜欢模仿。外界社会我们管不了许多,但在这小小校园中我们却一定得守着我们的本分。吴先生在《不是活泼,是缺乏教养》中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自以为是”的诸多个性行为。这篇短文虽仅有寥寥千余言,但文中却涉及三个真实的反面事例。先生观察之敏锐,可见一斑。虽不知先生有否与当时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但对我们来说,这是应引以为戒的。此外,《做个有胸襟的老师》这篇文章尤其黑色幽默。看过先

  生所述事例后,兀自失笑,文中“争强好胜”的老师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可这比赛风这件事上,我们还是应该注意调节好学生的风度。友谊第二,比赛第一这样的玩笑话是不是也会说着说着就真的变成现实?胜不骄败不馁,果然应该在学*、比赛等各种竞争中反复践行。

  (二)细心观察、用心感受

  要想心中有学生,首先就的眼中有学生。可以看到,书中的例子涉及范围很广,让我们既可以从一件小事中发现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诉我们不放弃点滴机会,与学生*等会对话。《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真的很适合初一学生,以前也有试过听学生说话,前一句气得要命,后一句又感动得不行,这样的经历不止一次。书中说的那个苹果的例子,我觉得没有我工作中的例子来得好,有一次,几个男生跑到楼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把他们叫了上来。其中有一个很老实的孩子,我很生气的对他说:“我不敢相信你也会和别人追跑打逗,而且你为什么不像别人一样认错!”孩子沉默很久,说:“我小学的时候也这样。”我一下子气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是要告诉我他原本就是喜欢追跑打逗学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着他。没想到他后一句说:“后来老师说我,我就改了。”我然很愧疚,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顽固的样子。那时候我真想跟他说一声“对不起”,并暗自庆幸,幸好没有立即批评他,幸好他低着头没有看我的眼睛。孩子们小,有些学生还不善于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给这样的同学足够的时间,听他们说他们想说的所有事情。可是时间真得很少,事情又很多。吴非先生执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样*衡工作、和学生交流之间的时间呢?而与他不同的是,初一学生更喜欢跟老师说话,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们偶尔快乐的感受。有时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时间,我一定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说个够,听他们说话,然后夸奖他们。

  (三)培养学生是教育的头等大事

  小学进入中学应先学会适应中学生活,其实就是中学生的*惯,而*惯的培养应是每天每日从不间断的,这就要考老师敏锐的观察能力了,不放过每一个教育契机。其中《的确有难教的学生》这篇文章写得让人难过。确实,教师的力量很有限,它远不如家庭对孩子还得更有影响。可是,当看到吴非老师书中的那个反面例子后,我感到很可怕。如果说,在孩子还没真正步入社会的时候,作为老师,能一直不断地在他心中种下善的种子,至少他不会变得太可怕。恶作剧、践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举,当这个孩子悔悟的时候,他会多么痛苦。还有《对一位家长的批评》中的那个反面例子,当老师的,应该用怎么样的勇气去挽救一个孩子。前两天又看到了女孩儿杀死母亲的报道,虽然故事不同,之前也有男孩儿因为受不了母亲的“关心”拿斧子砍死母亲的事情。教育不是教师自己的

  事情,教育不是学校的事情,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但是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在初中阶段,一直告诉他什么事好的,一直做给他看什么是善的,就算他学不会,他也会记得,就不会走得太远。因为在他还没步入社会时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灵还没有完全定型的时候,我们对他的教育才能有点用,便更不能放弃。

  把学生的心灵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护不需要很多语言,需要的是用行动去证明,用微笑去感化,用爱去浇灌。虽然我还很年轻,虽然我也许还效仿不来母亲对孩子的深情,但我可以把自己幻想成一个孩子,然后来猜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们好。

  二、关注教师自己的点滴事

  为了让孩子有更大的发展,教师自己就要不断学*和发展,不断提升自己修养。钻研业务、学无止境、追求发展和进步。

  《珍视我们的专业》、《理想,然我活着》、《不放弃理想》前者从反面,后两者从吴非先生自己的经历正面说着,教育是要花工夫的,学*工作不能停滞的,是不能畏惧辛劳的。他那个年代,干教育很苦,就算是现在,教育也仍旧是个良心活,是个需要奉献的工作,要把教育做好,不吃苦是不行的。这苦不仅是工作上的,还有工作之余自己对自己的提升。可是,就像他自己说的,什么是苦,什么是乐,其实很难以界定。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他甚至从来都意识到他是“苦”的。当别人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他的时候,他自己还浑然不知。可正相反,当他看到有的老师不珍视自己专业,为了成绩“功利”了自己的专业时,他反而生气了、伤心了。他说,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这种成长即使教师自己学*的结果,又是师生在教学实践*同进步的结果。

  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把给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相对于专业、业务的学*,吴非先生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品德、素质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笔墨来论证它。《教师应当比一般人“会学”》让我疑惑了很久,读了一遍没弄明白他到底是想让教师学什么,故又再细细读。原来他说的不仅是知识技能上的学,更是方式方法,是做事、做人上的学!还有《教师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长》也改变了我们“灯下黑”的老观念。还有如《教师心中要有阳光》、《你为什么不快乐》、《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教学楼里有多少个洗手间》都是在告诉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之大,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然而也有《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要想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等文章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圣徒”,否则便是苛责教育。一开始自己绝得这样的观念会不会是矛盾呢。后来也就了解了,这不是矛盾,说到底,都是要求教师一定要修炼自己的品德。而我思考,做到这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给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

  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努力学*,我们自己首先就不能怠惰。说到按时完成作业、提前预*、课前研究、爱读书,这些要求我们自己都能做到吗?不论是**还是孩子,只要没做到,总会给自己找借口。孩子的借口是“忘了”,大人的借口是“太忙”,然而,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没办法再责备。孩子们我认为是极好的,虽然偶尔忘写作业,但一学期下来也超不过那么几次,我不喜欢跟他们没完没了。因为我知道,孩子们每天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学*。但是人一长大,事情多了,真的很难保证每天雷打不动地去学*,总会有很多天应为事情,把学*留到了明天,那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要求孩子。虽然没人看得到,但是心知道。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大方得体,我们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体。我看到很多喜欢整理东西、整理自己的老师,他们的班都很干净,他们的学生仪表得当。对别人大方的老师,他们的学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说什么样的老师带什么样的班,真是一点不假。

  名利于我如浮云,心中自有不灭的追求。《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中写道,一个满腹理想的孩子对父母倾诉,父母一言不发的离开。吴老师觉得这是不好的,他对那个孩子说:“如果世上人人都接受你、理解力了,也许你就庸俗了。”可我觉得,难道父母不是自愧不如吗?生来的啼哭被说成降世的磨难,谁生来不是带着个性棱角而来。而然尘世消磨,渐渐圆滑世故,追忆当年,谁能没有痛楚。当儿子的一番山高水常惊醒了自己消散的斗志,心中也许是感慨万千故而无言。虽然教师都已经是大人,对是非黑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种下“黑即使黑、白即是白”的是非观,我们自己也先得调整好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心态。是谓感同身受,让学生奉献自己亦应奉献,让学生保有纯洁的追求,自己首先也得摒除杂念。童继红老师说教育不能没有激情。是的,哪怕是为了筑一片圣洁的教育之地吧,我们也得先让自己“松静匀乐”起来,教师心中要有阳光。

  书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要当一名合格教师要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暑假期间,学校给老师们购买了很多书籍,我分到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就细细地读了这本书。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吴非老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发现了很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并写了下来。给我深的感触是他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说: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他在“我们是来欣赏同行的”一文里也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并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他也说,所谓“公开课”,本来也不过是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教学艺术,交流心得体会,何心非得比出个高低?我是来欣赏别人的,我是来参观的,有什么必要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他举的案例最使人印象深刻,曾有著名教授荣退,系里安排上一节课,有纪念的意味。70多岁的教授精心地准备了两个月,隆重地上了最后一课,的确绝伦逸群,无奈教授耗尽心力,上完课已无法走下讲台,其后大病一场。请记住,我们是在上一节课,这节课课是向学生讲授的,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了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而且,我们在这以后还有很多节课要上,不是非得在这节课上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

  你是教师,你今天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实。他说,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师读的是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这本书。吴非,这个大名闻而久之。那是因为他的《不跪着教书》,一次我在翻阅一本杂志时,偶然的看到对吴菲老师的《不跪着教书》的报道,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主要是被题目深深吸引了。书中倡导的理念是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正好本学期学校为我们数学教师准备的是吴菲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因为钦羡作者而渴望读这本书。当我拿过这本书时,心里有点忐忑了。自己教了十五六年书了,已经不再年轻。可是我还是希望倾听这位名师的教诲,所以虚心的一页一页的翻读。剔除了午休,课间见缝插针的读。一星期时间,一页不落的看完了。心里满满地全是收获,回到家想把这些收获梳理一下,与老师们共勉。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深刻的交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第一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中有一段话我很喜欢也很赞同:“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终止。”

  是啊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

  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把对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

  相对于专业、业务的学*,吴非先生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品德、素质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笔墨来论证它。《教师应当比一般人“会学”》让我疑惑了很久,读了一遍没弄明白他到底是想让教师学什么,所以又细细品读。原来他说的不仅是知识技能上的学,更是方式方法,是做事、做人上的学!还有《教师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长》也改变了我们“灯下黑”的老观念。

  还有如《教师心中要有阳光》、《你为什么不快乐》、《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教学楼里有多少个洗手间》都是在告诉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之大,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然而也有《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等文章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圣徒”,否则便是苛责教育。一开始自己觉得这样的观念会不会是矛盾呢。后来也就了解了,这不是矛盾,说到底,都是要求教师一定要修炼自己的品德。而我思考,做到这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对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

  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努力学*,我们自己首先就不能懈怠。说到按时完成作业、提前预*、课前研究、爱读书,这些要求我们老师自己都能做到吗?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只要没做到,总会给自己找借口。孩子的借口是“忘了”,大人的借口是“太忙”,然而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没办法再责备。孩子们我认为是很好的,虽然偶尔忘写作业,但一学期下来也超不过那么几次,我不喜欢跟他们没完没了。因为我知道,孩子们每天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学*。但是人一长大,事情多了,真的.很难保证每天雷打不动地去学*,把学*留到了明天,那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要求孩子。虽然没人看得到,但是心知道。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大方得体,我们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体。我看到很多喜欢整理东西、整理自己的老师,他们的班都很干净,他们的学生仪表得当。对别人大方的老师,他们的学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说什么样的老师带什么样的班,真是一点不假。所以,要想改变学生,先从改变自己开始。王力宏的歌里都是这样唱的,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不求做到最好,但求做到更好!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优选【5】篇(扩展5)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菁华3篇)

  翻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我不禁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干””……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书中*实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读完这心灵记录下的文字,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洗脑,走进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当孩子听写词语老是错误时,我们也会急,甚至有时会责骂他们。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同时,吴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如“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样的教育问题。每个人的学*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

  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似乎这样的学生比以前还要多一些,特别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课上,这样的孩子表现的就愈加明显。以前总信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常常这样为了这一棵树,却放弃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偿失。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让我为此松了一口气,我想“尽力而为”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对待“难教的学生”的准则吧。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指所说: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在行为*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书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份责任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般的细节,因为我们是学生的一面镜子。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现在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读吴非老师的文字,更多地是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就如他憧憬的那幅图景:

  “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饱含心血的文字,仿佛和富有人生阅历的长者进行了一场长谈,他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盘托出,像一位即将的交班的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我们去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

  怀揣梦想和激情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精进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我们一定不会在教室和学生*场所吸烟,接打手机、喧哗,更不会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更会保持办公室整洁。因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是会跟我们学的。我们是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孩子们的尊重是相互的。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要要努力超越自我,不断的精进传授技巧和领悟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身的责任,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我每时每刻都要提醒自己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台,教艺经验丰富的帮带师傅,团结友好的团队。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定不会辜负学校领导的培养,不负每一位可爱的学生,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的成长。

  吴非老师的文字简单质朴却饱含真理,让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营养和力量。在教学路上我深知自己的经验不足,我要学得还有很多,我会努力去做得更好!

  《致青年教师》是我读过的吴非老师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第二本是《不跪着教书》。

  吴非老师的书,只看到书名或文章题目便能深深吸引我。他的文字酣畅中流露出浓厚的真情,淳朴中饱含着一颗真挚热忱的心。有时是痛快、不留情面的斥责,有时是幽默、深刻的讥讽,更多时候是一位长者在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自己最真实的内心,表达对青年教师的亲切叮嘱与殷切期望,表达对教育的责之切与爱之深。

  吴非老师在序中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并养成好*惯。吴非老师在文章中也多次提到“常识”这个概念。阅读整本书,也仿佛是学*、发现和审视教育常识的过程。

  “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难免着急、焦虑、浮躁。我们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一朵花儿慢慢绽放、一粒谷子缓缓抽穗。我们巴不得一棵小树苗明天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才。我们被比作“园丁”却没有园丁的耐心与安详,我们喊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却做着竭泽而渔、毁林开荒的傻事。工业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模式,商业的浮躁与喧哗在教育中却四处可见,充斥耳目。教育何时能够真正“慢”下来?

  “教师和学生,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与人的关系。”

  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够从心底认同这一“常识”,或许,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便都能够消逝了。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如果能够看到教室里满满坐着的是一个个比我们年幼的人、需要我们帮助与指引的人,那么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则可能少一些声嘶力竭,多一些循循善诱,少一些颐指气使,多一些春风化雨。同时,我们也能够认识到,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教会作为人的学生善良美好的品德和应对生活的常识,为学生补给终身发展的动力,而不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彼此的成绩与分数。

  “教师心胸博大,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

  有的老师为了0.5分的成绩,能够当着学生的面与人争吵。有的老师为了“提高”自己任教学科的成绩,“叮嘱”学生“互相帮助”甚至亲自给学生递答案。的确有的老师为了他看重的东西,连自尊与人格也丢掉了,而且还是当着学生的面儿丢的。即使他做足了装饰、遮掩的工作,但学生还是能够一眼看穿他那些小心眼与小气量。这样的老师教育出的学生,难免沾染上相似的气质,也变得斤斤计较,不够大气。教师需要给与学生的那一桶水里,不仅应该装着知识点和应试技巧,还得有面朝大海的气度和仰望星空的魄力。

  “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当我读到这里时,深深感到自责与羞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是在“吃老本”,教小学生识字、写字还用得上多少工夫?即使我们能够用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糊弄得了小学生和学生家长,也能用遥遥领先的教学成绩蒙混得了同事和领导,但是我们没法欺骗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读过一本书了?多长时间没有写过一篇文章了?讲过无数次的同一篇课文,有些许长进之处吗?较之于几年前的自己,除了年龄和皱纹的增长,还剩下什么?这些问题,只有自己能够作答。当“终身学*”沦为一个熟悉的名词而不是具体的行动,我们对着年幼单纯的孩子讲“好好学*”时,会不会感到脸红?当我们真正成为了自己不学*却要求学生学*的人时,“以身作则”被我们置于何地?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能够拜读《致青年教师》,实数有幸。吴非老师对诗意人生的追求,对师者尊严的维护,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无不令人动容。读完整本书后的心情并不轻松,也不愉悦,更没有“完成任务”后的洒脱。相反,心中仿佛隐隐有一股力量在压制着自己,沉甸甸的。这股力量敦促着我,让我开始反思:那些关于教育的常识,我留心发现过吗,深入思考过吗,努力维护过吗?

  ——或者简言之,我是有常识的教师吗?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优选【5】篇(扩展6)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菁选

2023年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3年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经常憧憬这样的图景: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我非常喜欢《致青年教师》中的这一段话。这样的一个场景,估计所有的教师和对教育事业关心的人都心之所向往。本书的作者是吴非,一名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第一次拿起这本书,看了十几页时,我还一度误以为这本书的作者也和我一样,是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直到我读到其中的一篇__中,提到他是一位老教师时,我感到一阵惊讶,他怎么可能会是一位老教师呢?促使我有这种错觉的并不是其他,而是这本书给我传达的那种朝气蓬勃,那种青春萌动。

  *一年来,我读过许多关于教育的书籍,但是我初读它时,仍然感到心灵被净化,境界被升华,心智随之顿悟而豁达,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书里那种非同凡响的文字,让我听到了教育中不一样的声音,带给我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感。作为一名新老师,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极大的收获,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心得。

  首先,我要放下我的“着急”,放*我的心态。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感情、有生活的独特个体。我应当慢下来,用心去看学生,尤其是这些心智还在完善和成熟中的小学生们。他们有的脑子很聪明,只是父母过于宠爱,自律的*惯比较差,学**惯、生活*惯不好,导致没有好的成绩;他们有的家庭有种种问题,所以养成了自卑、敏感的性格;他们有的家庭生活并不完满,缺少父亲或母亲一方的陪伴,因此我经常将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或者朋友,与他们聊聊生活,解决他们的困扰,一步步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看见每一个孩子”,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在学*中有明确的目标,我想,这应该就是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其次,我要有热爱学生的情怀,吴老师在书中提到:“一位教师,他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最看重什么,他就有可能在未来收获什么。”这让我突然觉得自己虽微不足道却又那样不可或缺,我的一言一行,我的理念和想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这让我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更为慎重。我明白并坚信心中怀揣美好的期望,播洒完美的种子,那么在学生的心田定会绽放出灿烂的花朵。“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我们自己不尊重崇高,下一代将变得猥琐;如果我们自己不维护正义,下一代就会丧失羞耻感;如果我们自己不看重诚信,下一代将以奸诈为荣……”这些高尚的、仁爱的'胸襟不是靠说教得来的,而是在具体的耳濡目染中浸润内化而来的。以爱示爱,以慈化慈,也许成长只是时间的事。

  再次,我要注重对学生们的引导。吴老师在书中有一句话特别耐人寻味:“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教师是一盏灯,这盏灯既要照亮自己,也要照亮别人。有光明就有希望,这盏灯可能亮光微弱,但只要能指引学生前方的路,引导他们向更亮处迈进,微弱的光就是有价值的。在大千教育伟业中,有太多微弱的光,他们并不耀眼,也不被人所知,但只要他们能知道自己就行,让自己永远亮着!最后,我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吴老师在书中讲到“如果仅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它可能未必是一种让人感到轻松愉悦的职业……也许我们的工作不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有诗意,但是当我们想到,这种工作会在未来起作用,就能感受到美和幸福。”如果没有理想与情怀,不只是教育,任何一种职业也会是无趣的。人的选择如果过于现实,必然领略不到诗和梦的美。要想自己的生活像诗和梦一样美,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在追求的道路上享受过程。生活和工作想想都是忙碌和繁劳的,如果以一种跟跑的步伐行进,那无疑是在自己的腿上捆绑上重重的沙袋,如果是追着风筝跑,那么自己的脚步和心情就会跟着飞起来。

  每天的生活看似重复千篇一律,却又因面对每个独特的个体而不同。我能够理解小学生们好玩的天性,却也时常埋怨他们不懂事,不懂得在自己最好的时光,应该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用尽全力去读书学*;我希望他们能够多一点点时间可以活动,不要做学*的机器,但每每看到他们因玩而忘乎所以,心里难免会有些急躁。其实想到最本质的原因,他们本来就是孩子,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我不该拿**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我常常提醒自己,孩子慢一点成长也无妨。作为教师我是传道受业解惑者,我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陪伴者。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不是整体,不能“一刀切”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必须所有人同步达到怎样的标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速度,慢下来,给他们时间讨论、探究,训练自己的思路和学*方法,“看见每一个孩子”,在“慢”中,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于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__,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一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不断充电。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后偶尔会*惯性地问学生一句:听懂了吗?有问题吗?学生都会说:没问题。这时,我会很满足地以为学生已经消化了知识,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但是,读了吴老师的`书,我在想,学生是真的全部掌握了吗,还是他们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啊?有句话说:没有问题才是的问题。记得以前有位老师,很喜欢学生问他问题,每天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对他的学科问一个问题。还有一位老师,要是学生问他一个问题,就奖赏一根棒棒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呢?难道仅仅是学会解题和应付考试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没有问题”才是大问题。

  通读吴老师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爱换来了爱。他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吴老师很讲究语言艺术,一般老师找学生谈话,都会说: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或者跟我到办公室去。但是吴老师则会对学生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前后两种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听了前者的表达,心里可能会默默地紧张,是要到办公室被批吗?心里踹踹不安。而吴老师的问法,不仅体现了师生*等,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就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吴老师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很尊重学生,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合上书页,默默回味着吴老师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凡而真实的故事都折射出吴老师的人生观和教育观。融入心中的同时我也被吴老师的理想深深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和理想教着、学着、思考着、努力着、幸福着,和吴老师一样。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优选【5】篇(扩展7)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优选【十】份

  我哭过,就在我心爱的学生面前脆弱地哭过……我从来不敢对任何人提起这个事情,因为我觉得那代表了脆弱、无能和不成熟。没想到翻看第一页便是吴非老师真诚地劝说“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我激动地接收了吴非老师的这一劝告,因为哭泣与落泪未必是软弱,因为你的悲天悯人,因为你的正义冲动,因为你的仁爱和幸福。这份激动更来自玩吴非老师点出了太多我们所“不敢承认”的真实。为了这份真实,我愿意永远为教育事业奋斗着。

  我可以紧张么?

  紧张,几乎每节课我都会紧张,我悄悄地掩藏着这份不安,面对孩子面对同事都故作镇定。教授三个班级的英语,这个学年已是我教课的第三个年头,虽谈不上经验十足但总不至于课课紧张课课担忧,然而事实却是——我真的很紧张。站在讲台头第一年紧张在外,怕自己不被领导看好怕自己不被家长认可;第三个年头站在讲台的紧张,不怕领导同事来听课,不怕课堂难以被人称赞,紧张的是学生是否能有效地掌握,紧张学生一节课内是否会觉得无趣,紧张学生一节课内是否能理解我所要传达的意思和意义。每一个学年过去,我又紧张学生能否能在英语学*上有一个学年之后的螺旋跨越。

  故不知这种紧张在吴非老师的书中得到了认可“课前紧张是正常的”,可能的原因,“是我们比较敬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的学科教学,看重学生的感受,对自己的教学有所期待。一名教师,心中有使命感,心中有学生,才会很在意学生对他的态度,在意学生的接受度。”

  吴老师的这句良言确实给我很大的鼓舞,我又想起了我初中时德高望重的数学汪老师,她是退了休又被学校返聘回来的,足以见得汪老师的教学和为人。但是她几乎每节课后都会深入同学问我们 “这么说你们能明白么?” “我年纪大了,你们是不是觉得*时我太刻板,和我有距离?”也许汪老师她也课前紧张吧,也许这也是我们在每一阶段推进自己创新、实干的动力吧,无论怎样我将对我的这份“紧张”释怀下了。

  我可以让我的学生喜欢我的课么?

  这是一个我最在乎的问题,一个老师最幸福的事是在教书生涯中拥有一批喜欢你以及你所任教学科的铁杆粉丝,而一个老师最失败的事是在教书生涯中没有一个喜欢自己以及自己任教学科的学生。我视这一个标准为我终身教学奋斗的目标。

  吴非老师说的很对“你在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对学科学*的热爱,你的努力知识让学生适应了你的教学,而无形中给学生灌输了排异性,你没有向学生有效地介绍学科的内涵,你的学生对学科的学*兴趣可能是盲目的、不稳定的……”

  学生喜欢你的课不仅仅在于教学设计的有趣精巧,还在于一个老师的综合管理教学能力。以前我只是单纯地认为贴切学生的兴趣,把课弄得花哨可爱点,学生就是喜欢了,例如加入很多的卡通、加入很多孩子们时下关心的游戏等等。现在随着教学管理的逐步成熟,我觉得如果培养维持那批喜欢你的课的铁杆粉丝,那么我需要具备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我难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团体讨论,全班一团糟,学生能喜欢我的课么?如果我一味地迎合学生沉浸在学生喜好的无聊的乐趣中去,学生错失了英美有趣的寓言童话、英语世界语言的超前绝伦,学生能喜欢我的课么?如果我难以智慧地教会学生学*方法,留给他们独自思考判断的空间,把他们所有的学*都丢在我设好的框里,学生能喜欢我的课么?如果我的英语课仅仅是无聊地讨论,学生每天觉得自己在无方向地交谈而失去了在英语课上感受亲情、友情、礼仪的话,那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我的课呢?

  所以我也希望所有的老师都和我一样吧,把这个标准定为终身为师奋斗的目标,那么我们会收获更多。

  我可以留给学生记忆么?

  “这些课的内容,有多少是学生能记住的?学生会记住的是教师的什么呢?这些老师的站姿、手势、笑容、神情、口头禅和轶事,往往成为学生的话题,继而又被学生带往遥远的年代。”

  针对前几个记忆,我想将其归结为“教学记忆”,我回忆自己学生时代,确乎没几节课是能成为我的记忆的。但也确乎有这么几节精彩的课的片段永远藏在脑海,这是一个老师教学的自豪同时也是一个老师多少年教学积累的精华,这个不堪奇怪,这个应该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为了留给学生这些稀少而宝贵的课堂片段,那么我们需要继续地努力着,学*是我们唯一的法宝,我们这一职业要求我们更多地学*,有极强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因为我们使命艰巨。

  而针对留给学生后半部分的记忆,我称为“行为记忆”,那么应该是不计其数的,学生回忆起你来第一时间应该回忆起的是你的言行而不是上了什么课。针对这种记忆,我想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工作不是你的全部”。因为,我们在社会上扮演着很多的角色,站在三尺讲台上我是一名人民教师,走下去我还是母亲的女儿、丈夫的妻子、朋友的知音、卖家的顾客……我们需要为师的执着、认真,也需要驻足观赏这个美好世界的胸怀,懂得体会亲情、友情、爱情的心怀,懂得感恩感怀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物。这些就是学生回忆起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这些光靠我们的职业道德很难维持的,这些是做人为事的态度、是一种*惯,这些只能在*时生活中去体验。换句话说“一个不懂得孝敬自己父母的老师,怎么可能会耐心地对待我们身边年迈的家长;一个对身边的朋友不耐烦的人,怎么能心*气和地耐心教导学生?”

  因此,两种记忆我们都应该辩证地去努力,用哲学的说法就是“矛盾辩证统一理论”了!

  如果我在短暂而宝贵的教学生涯中解决完了这三个问题的话,我觉得我够格了,现在我会努力再努力的!

  暑假在校值班期间,我有幸拜读了吴非的《致青年教师》。《致青年教师》成书于吴非老师即将跟三尺讲台告别之际,他通过长谈在书中拉进与读者的距离,用通俗的手法将自己*三十载为人师之经验付诸笔端,跃然纸上,倾囊相授。希望给还在教学一线孜孜以求的“后浪”们照亮前行的路。

  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为我们青年教师打开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一辑为《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在这一辑中,吴非老师写道:“教师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一位优秀教师的心境,就如同大海一样辽阔,如同长空一样高远。只有教师的心胸博大,那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乐园;他所教的`学生,才会愉悦的开垦自己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中不光是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还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特别是像我这样一个刚踏入教育行业不久的年轻班主任,面对学生在日常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拥有爱心、耐心,宽容对待,用宽广的胸襟对待学生以及身边的人,无形中透露着教师不凡的气度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些将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影响着学生,学生也将心胸开阔起来,不自私,不与别人斤斤计较。

  同时,吴非老师还指出有的教师心胸狭隘,总会把同行贬得一文不值:同行爱好读书,他马上就批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同行发表了几篇学科论文,他就说“评价教师还是要看课堂教学”;看到同行上课受到好评,他又会说“只能上课不搞科研是不行的”;而如果自己样样不如人,什么都比不了,他甚至又会说“没有生活情调又有什么意思“。这些话是有据可循的,走上社会,会看到有人不敢“冒尖”,有人故意藏拙,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对自己,对别人都尽可能的做到一片坦荡吧,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吧!

  第二辑中《教师不是演员》这一篇文章也让我感受颇深。很多青年教师免不了“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无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我想大抵是这样两种原因:一、青年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不过硬,容易照搬乱套;二、学校公开课的要求过多。有过这样一种经历,实*学校的公开课必须要有小组合作,没有就不过关,不合格,若有人推门听课,得临时找个问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应付检查。阅读吴非老师的这边文章后,我知道了教学上的“拿手好戏”常常是方法或是“技术”,而不是“戏”。优秀教师应该了解少年思维的共性,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善于和学生对话,从中找出合理的有价值的内容,而不是让学生看一场演出。

  拜读通篇著作,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后生受益良多,从书中我读出了吴老师对于未来教育的美好憧憬和希望。同时吴老师传授的宝贵经验也激励着我在教育的征途中披荆斩浪,乘风前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以学生成长为己任,始终秉持素质教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走在教学创新的一线、始终保持乐学善教的初心!在基础教育事业中风雨前行,努力做汹涌澎湃的“后浪”,不负芳华亦无愧于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们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了《致青年教师》,让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好好阅读。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作者在冷静地辨析教育现象,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感触很深,我想把它与我们老师共勉。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惊喜。因为我从事的特殊教育事业有太多的相似,也许我们教给她更多的知识,,她并不掌握多少,但是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够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本人对教学研究比较肤浅,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法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而作者的观点让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来学*的,那就把心态摆摆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欣赏”这个词非常喜欢,不管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这样我们会学到很多知识。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最*,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于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一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不断充电。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了很多的新书,让我们利用暑期好好阅读,我拿到的就有这本《致青年教师》。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作者在冷静地辨析教育现象,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参加过很多次听课,也聆听过很多专家的点评,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而作者的观点让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来学*的,那就把心态摆摆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欣赏”这个词非常喜欢,不管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这样也会减少上课老师的压力。

  《课堂有你,更有学生》文中最后一段“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作为一名教师,在师范是必练的基本功就有粉笔字。记得我才进师范时,三字中从没接触过毛笔字,看到别人写的毛笔字特别是隶书,真的很羡慕。轮到自己拿起毛笔,横竖都不听话,写出来的甚至都看不出来是什么字,老师对我们这些没练过字的学生说的一招我现在还记得,就是用毛笔画圈,一个接一个,连着画,看线条的粗细是否能做到大体相同。对一个不懂书法的人来说,我不知道这样做的道理,但练着练着,再去写字,感觉有点能握住笔了,每个暑假,包括到现在我都有练字的*惯,毛笔字的练*影响了钢笔字和粉笔字,所以我的三字写出来是差不多的,粉笔字更好一些。曾经带一届学生带了三年,而那时的学校没有多媒体,有很多的小黑板,有卡片式的、转动的、整块的(有大小之分),每天下午都会为明天的课准备小黑板,可能学生受我的影响,班上有一部分学生的字体越来越和我相似,这时我才看到小处对学生的影响。

  生而有涯,知识无限。能在精力充沛的有限时间内好好工作、读书,真的是非常幸福的。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把教师做成播种幸福的职业,愿我们共享生命与职业的欢欣和幸福!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挚友,和书交流就是同大师对话。《致青年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很多,感触颇深。 “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才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读吴非老师的文章,给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不要急”、 “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尊重常识”、 “不放弃理想”、 “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的领路人,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教学中,我很容易 “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于是我就会觉得是他们脑子不开窍。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厢情愿。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静中等待。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对于青年教师,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吴非老师的文章,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读了这本书,我知道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暑假读了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感觉受益匪浅!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觉得自己缺少的,是那份久违的教育理想。

  吴非老师一是位行走的智者,一位语无惊人死不休的思想战士。他为迷茫的教育者们,自我反思却无所适从的年青人指明方向。在他的一篇篇指点迷津之后,我看到自己身上匮乏的东西,是啊,读书时的教育理想,有多久没有去触碰它,真是久违了!

  一遍遍想在教室里的自己,想在课堂上的自己,想在校园里的每分钟。是缺少激情的日子,很少有事让自己全付精力去应对。

  回想自己少年时,还是颇有几分壮志豪情,一部电影就能让自己激动不已,看来,自己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的身份是一名教师啊!于是,有翻出那曾让自己激情的岁月印记。我用一本书《致青年教师》,两部电影《危险游戏》《放牛班的春天》,来唤醒自己。

  先与我来到这部电影《危险游戏》中。这是个教育挽救心灵的故事。露安,从海军陆战队退役的青年教师,怀着一个教育理想,来到高中教书。不料,她教的是一群桀骜不驯的放牛班学生。当她遇到这班“无药可救”的学生时,她无奈的叹息。但是,这位初为人师的率性女人,却不按常理出牌,倔强的用自己的爱,感化了这班原本处在社会边缘、丧失对未来信心的人,孩子们信任她,依赖她,把她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感动之余,让我想起另一部著名的师生情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我对《放牛班的春天》有更深的情感,因为唯美的画面、真挚的感情,和纯美如天簌般音乐。

  两部影片中,教育者面对的,都是一群被定性的坏孩子,他们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觉得外部世界鄙视、甚至在仇恨他们。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无力改变现状,于是,用最偏激的行为来回应世界。他们尝试破坏、戏弄老师,但这些行为,正是他们内心脆弱的表现。只有最具有爱心的人,才能感觉到。有爱的人,比*常人多一份慧质,敏感的看到孩子们渴求关怀与爱的强烈愿望。只有用大慈的心给他们最真挚的帮助,用点滴细节给孩子暗示:“我喜欢你们,我爱你们!”

  让我们一步步回忆《危险游戏》中露安老师的作法吧!感谢这样的故事,让我们可以怀揣教育理想,艰难前行。

  当全班学生乱作一团,无人理睬这位本该是课堂权威的露安时,露安用“跆拳道”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这不按常理的有趣作法,真的很有效。是的,周围同事看笑话般想看露安出丑,为她这一着怪棋感到不可思议,但确实,露安成功了。课堂上,如果学生都无视教师的存在,那对教师就是最可怕的错误。

  走出这成功的一部,就象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个小小缺口,至少现在,学生们可以注意这位课堂的主宰了。

  当露安想讲授知识时,她又一次感到迷茫,孩子们听不下去,也听不懂。这时,露安选择了一个切入点:“死亡”,还有那首带有点隐喻的诗。露安真是一个聪明人,他的学生开始出入图书馆,讨论老师提出的话题,让图书馆的老师摇头,哈哈,我们盼望的情节中出现的奇迹,一点点在我们面前展开。

  教书、育人同样重要。露安不仅仅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她想帮助孩子,挽救心灵。一个黑人男孩犯错,她来到男孩的家里,抚摸着孩子的头,跟父母说:“他是好孩子。”我们所有观众都应该感到激动,因为男孩父母的表情,就象阳光一下洒到脸上一般。之后,因为金钱问题,露安也尝试给他帮助,虽然自己的钱只够每天买个麦当劳,但露安几乎是威胁的让男孩接受自己的帮助。

  另一位黑人女孩,因为结婚,想放弃学业,到一所可以学*家政的学校学*,从此成为家庭妇女时,露安又带着她的那份执着出现了。她要让这个有才华的女孩继续读书。读书,是一种梦想,是改变命运的必经之路。

  这样的帮助还有很多,以至于当露安因为自己失误想离开校园时,她得到了生命中最好的礼物:全班同学的强烈反对和一块作为挽留的巧克力,还有作为教师的最高赞赏:我们爱你!露安感动了,此时她知道,自己已是她们的精神支柱,自己可以给孩子提供无限的安全感,她,已经不能走了。

  就象《放牛班的春天》中,克莱门特离开时,收到的人生最美好的礼物一般:那满天飞舞的纸飞机、纸飞机上的深情祝福与留恋、还有那伴随自己离开的脚步、渐行渐远的`天籁歌声作为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影片,故事也展示了两个小插曲,表达了这样的命题:教育不是万能的。其中,两位黑人男孩不再回到校园,露安执着的想唤回他们时,却遭到黑人母亲的唾骂:他们读书有什么用?他们注定是失败者、社会的边缘人,无法改变命运的弱者。没有人能挽救他们,这就是他们的命运。

  另一种尝试也是失败的,这个故事中被打死的男孩,已经试着踏出改变命运的一步,他几乎听从了露安的建议,但是,当他急切想改变人生,进入校长办公室时,他的故事永远的结束了。仅仅是因为没有敲门,仅仅是因为校长自以为高明规则,男孩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这是不是编剧的一个隐喻,我们的社会还没有敞开心扉,来接纳这个孩子,来接纳这一帮无助的放牛班。

  这两个插曲,也许都是编剧给我们的艰难思考,露安,只是一个个体的人,怀惴教育理想,却不能真正改变别人的命运。是否这部影片也想让更多的人走入深层的思考,我们的社会群体,应该敞开心扉,接纳与关怀这样的孩子。

  无论怎样,我们内心深处会都被露安这样的教师,也包括《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克莱门特这样的教师深深感动,燃起教育的理想,改造、挽救一个个真实的灵魂!

  暑假期间,学校给老师们购买了很多书籍,我分到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就细细地读了这本书。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吴非老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发现了很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并写了下来。给我深的感触是他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说: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他在“我们是来欣赏同行的”一文里也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并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他也说,所谓“公开课”,本来也不过是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教学艺术,交流心得体会,何心非得比出个高低?我是来欣赏别人的,我是来参观的,有什么必要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他举的案例最使人印象深刻,曾有著名教授荣退,系里安排上一节课,有纪念的意味。70多岁的教授精心地准备了两个月,隆重地上了最后一课,的'确绝伦逸群,无奈教授耗尽心力,上完课已无法走下讲台,其后大病一场。请记住,我们是在上一节课,这节课课是向学生讲授的,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了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而且,我们在这以后还有很多节课要上,不是非得在这节课上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

  你是教师,你今天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实。他说,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优选【5】篇(扩展8)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教委为每位教师准备了《致青年教师》,让我们利用暑期好好阅读。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感触很深,我想把它与我们老师共勉。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惊喜。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同时,吴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如“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样的教育问题。每个人的学*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似乎这样的学生比以前还要多一些,特别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课上,这样的孩子表现的就愈加明显。以前总信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常常这样为了这一棵树,却放弃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偿失。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让我为此松了一口气,我想“尽人事,顺天意”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对待“难教的学生”的准则吧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

  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了很多的新书,让我们利用暑期好好阅读,我拿到的就有这本《致青年教师》。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作者在冷静地辨析教育现象,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参加过很多次听课,也聆听过很多专家的点评,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而作者的观点让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来学*的,那就把心态摆摆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欣赏”这个词非常喜欢,不管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这样也会减少上课老师的压力。

  《课堂有你,更有学生》文中最后一段“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作为一名教师,在师范是必练的基本功就有粉笔字。记得我才进师范时,三字中从没接触过毛笔字,看到别人写的毛笔字特别是隶书,真的很羡慕。轮到自己拿起毛笔,横竖都不听话,写出来的甚至都看不出来是什么字,老师对我们这些没练过字的学生说的一招我现在还记得,就是用毛笔画圈,一个接一个,连着画,看线条的粗细是否能做到大体相同。对一个不懂书法的人来说,我不知道这样做的道理,但练着练着,再去写字,感觉有点能握住笔了,每个暑假,包括到现在我都有练字的*惯,毛笔字的练*影响了钢笔字和粉笔字,所以我的三字写出来是差不多的,粉笔字更好一些。

  曾经带一届学生带了三年,而那时的学校没有多媒体,有很多的小黑板,有卡片式的、转动的、整块的(有大小之分),每天下午都会为明天的课准备小黑板,可能学生受我的影响,班上有一部分学生的字体越来越和我相似,这时我才看到小处对学生的影响。

  生而有涯,知识无限。能在精力充沛的有限时间内好好工作、读书,真的是非常幸福的。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把教师做成播种幸福的职业,愿我们共享生命与职业的欢欣和幸福!

  暑假期间,学校给老师们购买了很多书籍,我分到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就细细地读了这本书。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吴非老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发现了很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并写了下来。给我深的感触是他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说: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他在“我们是来欣赏同行的”一文里也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并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他也说,所谓“公开课”,本来也不过是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教学艺术,交流心得体会,何心非得比出个高低?我是来欣赏别人的,我是来参观的,有什么必要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他举的案例最使人印象深刻,曾有著名教授荣退,系里安排上一节课,有纪念的意味。70多岁的教授精心地准备了两个月,隆重地上了最后一课,的确绝伦逸群,无奈教授耗尽心力,上完课已无法走下讲台,其后大病一场。请记住,我们是在上一节课,这节课课是向学生讲授的,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了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而且,我们在这以后还有很多节课要上,不是非得在这节课上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

  你是教师,你今天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实。他说,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挚友,和书交流就是同大师对话。《致青年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很多,感触颇深。“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才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读吴非老师的文章,给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的领路人,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教学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于是我就会觉得是他们脑子不开窍。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厢情愿。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静中等待。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对于青年教师,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吴非老师的文章,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读了这本书,我知道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挚友,和书交流就是同大师对话。《致青年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很多,感触颇深。“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才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读吴非老师的文章,给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的领路人,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教学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于是我就会觉得是他们脑子不开窍。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厢情愿。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静中等待。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对于青年教师,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吴非老师的文章,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读了这本书,我知道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