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精选10篇)

首页 / 方案 / |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1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健康发展,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对象

  县直:中小学、特教学校、幼儿园

  乡镇:中小学(幼儿园)

  二、组织机构

  成立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教育局和县社会事务局相关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教研室,负责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具体推进工作。

  三、实施步骤

  (一)建立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县直学校和幼儿园,与经过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一所或多所偏远农村学校和幼儿园,通过签订协议,建立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并报县教育局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办公室。

  (二)明确支教人员。县直学校和幼儿园遴选管理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的人员为支教人员,支教人员名单报县教育局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名额分配采取N+2的方式,N是上年各单位分配的副高名额。N+2为各单位最高限额,具体人数由各单位根据情况自行安排,并按照文件要求报备。

  (三)开展支教工作。支教期限一年(两个学期),课时满80以上。支教形式主要通过上课(授课课时不少60节,每学期不少于30节)、听课、说课、组织教育教研活动等方式,对偏远农村学校和幼儿园进行支教。支教活动组织开展情况通过资料、影像等方式留存,并填写支教人员工作量化表,通过受援学校和幼儿园及县教育局认定,一般按课时计算,上课、听课、说课为同等课时,教研活动每半天按3课时计算,每学期汇总一次,汇总时按照授课顺序将每节课的教案、听课记录、说课稿、教研记录等手写文字资料存档,汇总后,由受教学校和乡镇负责人确认并签字,报县教育局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办公室。

  (四)支教工作认定和表彰。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领导小组每年对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情况进行总结,认定“一年支教经历”人员,并作为参评高级职称的资历条件。评比优秀支教集体和人员,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进行推广,并将支教经历作为推荐县级及以上先进个人的重要条件。

  四、实施保障

  (一)高度重视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认真负责,周密配合,扎实做好相关工作。

  (二)县直学校(幼儿园)要把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明确责任,丰富内容,创新方式,强化保障,注重实效,严禁弄虚作假,流于形式,切实做到与帮扶对象之间同促进、同提高、同发展。

  (三)县教育局、县社会事务局相关责任科室要紧密配合,周密安排,加强管理,以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为重要抓手,推进我县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2

  根据《浙江省人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xx〕25号)和《浙江省人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xx〕25号)精神,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绍兴市全面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的行动计划》,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办公厅、***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指导,以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为宗旨,以创新管理体制和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逐步适应,统筹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的工作原则,科学统筹和整合城区及开发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目标导向

  (一)坚持均衡发展

  通过集团化办学,统筹整合资源,以强带弱、以优促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促进集团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带动片区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

  (二)坚持内涵发展

  通过优质校办学理念辐射、骨干教师调剂交流,逐步实现成员学校整体办学水*的合成再造,加强集团学校内涵建设,提升教书育人品质。

  (三)坚持特色发展

  鼓励集团内学校打造具有自身办学特点的教育特色,逐步形成一校一品,让集团内的学校形成多元发展的格局。

  (四)坚持共享发展

  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更有获得感,让教育发展的成就惠及更多的百姓。

  三、运行机制

  南明小学教育集团运行理念:实行“五个统一”,即“师资统一调配、课程统一设置、教研统一实施、质量统一监控、活动统一规划”。

  (一)集团学校组成

  将南明小学和梅渚小学组建成紧密型南明小学教育集团,设立南明小学教育集团高新园区校区,形成一校两区总格局。

  (二)集团学校机构设置

  1、集团学校机构设置。南明小学教育集团学校设校长1名、常务副校长1—2名。有关负责人的人事考核任免按规定办理。

  2、集团学校党总支班子设置。集团学校党组织设立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

  3、集团校务委员会设置。集团设立校务委员会,由校长、**、副校长、副**等成员组成。

  (三)集团学校财物管理

  集团内财务由校长负责,各成员校独立核算。保留现有学校账户,根据相关要求与规定制定各校区预算计划。集团学校建立完善的财务、资产、采购、基建、维修等管理制度。集团学校根据各校区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状况,为各校区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四)集团学校人事管理

  1、实行校长负责制。集团学校组建后,实行集团学校校长负责制,校长主持集团学校全面工作,常务副校长负责校区的日常工作。

  2、实行行政领导和教师交流制度。每年两校区派出一定比例的行政和老师参加集团内交流。交流教师原则上不少于三年,随迁人事关系。

  3、完善人事管理制度。集团制定统一的教师考勤、业务培训、教师流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人事管理制度。

  4、探索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集团学校一体化运行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两校区教育教学计划统一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统一实施,教师发展研修统一联动,学生培养目标统一落实,教育教学资源统一共享,促进两校区全方位的良性互动和教育教学水*的优质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学生真正享受到集团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成果,不断扩大南明小学优质资源的社会效益,形成南明小学教育集团品牌。

  (五)集团学校招生管理

  集团学校校长对各校区招生工作负总责,常务副校长负责本校区招生工作的具体实施。两校区要严格执行县教体局出台的招生政策,鼓励南明校区的学生到高新园区校区就读。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教体局成立南明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领导小组,明确推进南明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路线图,指导集团化办学工作,协调解决集团学校建设发展相关事宜。

  (二)深化人事改革

  教育集团在编制总额内统一招聘教师;根据各校区工作实际需要,可在集团学校范围内统一调配教师,实现师资力量余缺、强弱互补。

  (三)强化保障

  1、保障交流教师经费待遇。对南明校区到高新园区校区参与交流的教师在工资待遇、按照上级相关政策予以享受。

  2、保障集团职评等优惠政策。为充分保障南明校区到高新园区校区的师资交流力度,对高新园区校区交流的老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3、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促进集团良性发展,教体局设立教育集团考核机制,进行集团办学考核。

  五、工作步骤

  (一)调研准备阶段(20xx年3—5月)

  县教体局成立南明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领导小组,涉及人事、教育、财基等科室,研究制定南明小学教育集团办学实施方案。

  (二)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6月)

  1、相关学校统一思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2、加强与相关部门、街道、家长的联系,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三)集团组建阶段(20xx年7—8月)

  1、成立南明小学教育集团,配齐集团学校及校区领导班子、中层干部。

  2、做好各校区现有师资的摸底工作,为师资调配打好基础。

  (四)实施阶段(20xx年9月起)

  实行“五个统一”,即“师资统一调配、课程统一设置、教研统一实施、质量统一监控、活动统一规划”。通过3—5年集团化办学管理模式的实施,初步形成稳定的集团化管理运行机制,促进两校区优质均衡发展。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3

  为贯彻落实嘉兴教育局“新增区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校(校区)共同体15对30所”列入嘉兴市**20xx年民生实事项目。根据海宁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海宁市跨地区和区域内教共体结对学校及帮扶民生实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海教〔20xx〕29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海宁市狮岭学校与海宁市博达学校对帮扶协议,经共同协商,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根据省**“互联网+义务教育”部署要求,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城镇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帮助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存在短板,实现城乡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促均衡、提质量”为工作主线,以提升支援和受援两所学校办学水*为宗旨,立足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为抓手,重点采用互动、互助、共享三大结对帮扶活动方式,全面提升支援和受援学校教师业务素养和教育水*,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这一教育资源*台,寻求狮岭学校、博达学校双方教学资源共享、师生共同成长的途径,实现两校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两校师徒结对,跟岗锻炼,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学生集体交流活动等实现两校无障碍交流,提升教学品质,实现双方共赢。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

  组长:

  职责:签订协议,做好两校的方案策划,搭建*台、引领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副组长:

  职责:共建型创建方案制订和总结,指导核心组成员落实相关工作。

  核心组成员:

  唐旻祎(教导主任)徐湘如(教导主任)

  职责: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王吉利(教导处副主任)刘明憬、付开萍(教导处助理)

  职责:协助教导主任开展相关工作,记录行事历,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等。

  张莉(教科室负责人)徐湘如(教科室主任)

  职责: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林晓君(信息技术老师)吴梦丹(信息技术老师)

  职责:做好录课,“之江汇”教育广场的教育共同体智慧服务*台上传有关佐证材料,提升应用数据等。

  张洁(德育主任、少总辅)陈明雅(德育主任)

  职责: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结对导师:孙飞凤(五语)、徐洁(四数)、徐静(六英)

  职责:每位导师结对三位教师,每学年活动5次以上。

  两校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组织教师上好线上线下示范课,开展线上线下集体教研,落实线上拓展课程的实施。

  四、结对帮扶内容及方式

  (一)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1、确定师徒结对关系。狮岭学校教研组长、海宁市骨干教师、五年级语文教师孙飞凤,海宁市骨干教师、四年级数学教师徐洁,海宁市骨干教师、三六年级英语教师徐静分别与受援学校的三位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于3月17日下午开展师徒结对仪式。

  2、开展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

  师徒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不少于5次。师徒各自完成相应的记录表(附表2),做好相关的活动照片搜集提交给资料管理员,活动报道资料提供学校信息报道员。

  (二)异校跟岗锻炼

  博达作为受援校至少安排1名教师在狮岭学校跟岗锻炼,每名教师跟岗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根据学校工作实际需要,博达学校派付开萍跟岗锻炼,狮岭学校根据跟岗需要,来安排人员和具体内容。

  (三)线上线下示范课、集体教研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开展同步课堂或送教下乡示范课累计不少于10节。

  1、城乡同步课堂。双方共同商议决定,选择除体育、信息外其他所有学科进行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精心挑选名优教师上课,对本校和博达学校的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双方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教研。主要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班队。

  措施一:协调两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安排好同步课堂直播时间,建立大课表。(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二:确定同步课堂教学内容,两校教师依据自己班级的学情和个人教学风格,完成初次备课,提交教研组长。学*小组集体交流讨论修改教案,主讲老师收集建议进行二次修改。(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三:对接老师交流互动,课前讨论好各种预案(包括学科知识方面和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林晓君、吴梦丹)

  措施四:课中多元互动,协同教学。以双方教研组为单位,教师之间交流互动,同步互学,共研提质提效的策略与方法。(学*小组)

  措施五;课后精准反馈,及时改进。两校教师及时跟进调研,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作业反馈、考试成绩、情绪变化等做好沟通、交流和记录,为下次的同步教学改进教学做好准备。(学*小组)

  2、远程专递课堂。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由狮岭学校针对博达学校的薄弱学科,系统地提供以视频点播为主的网络课程。

  措施一:全员磨课。狮岭学校通过样本研修的形式,各学科组打磨出一堂高质量的微课,含所有学科。

  措施二:将微课应用于专递课堂教学中。

  3、送教下乡示范课。本年度狮岭学校三位名优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向博达学校各送教下乡示范课一次。四月语数学科送交一次,十月英语送教一次。

  措施一:校级磨课。导师在集体研究、备课、磨课。

  措施二:送教并开展研讨活动。

  (四)线上线下集体教研

  1、教师网络研修。双方教师基于网络*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不少于4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

  措施一:定学科,定计划。确定美术学科为网络研修的主要学科,期初布置任务,两校沟通制定好研修计划(王彦、姚新英)

  措施二:重合作,多交流。两校教师利用多媒体实现异地互动,打破空间限制,交流互动,共同提高。

  措施三:求创新,共成长。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创新教研方式,促进两校共同成长。

  措施四: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多点联动,切实提高教学研修效率

  城乡同步课堂后,每次精准反馈,及时改进。

  2、线下集体教研活动。四月博达学校教师参加狮岭学校的集体教研活动各学科各1次。

  措施一:教研组课堂打磨,提升课堂质量,学科组分别进行单元整组说课、上微课和评课。博达学校教师可参加教研组的竞赛,有导师的小组主动邀请结对教师共同教研。

  措施二:四月周六学*会开展第一期“凝聚智慧展现精彩亮出风采——狮岭学校养正课堂教研团队展示活动”。

  (五)线上拓展课程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共享至少1门用于课后服务的线上拓展课程。

  措施一:定学科,完善课程。狮岭学校确定(二年级噼里啪啦小魔棒数学)拓展课程为共享课程,课程负责人沈缘,课堂实施人数学团队,做好课程地完善,提高实施价值。

  措施二:四五月重点开展拓展课程活动,丰富两校的课后服务。

  (六)学生集体交流活动

  两校间开展学生集体交流活动(包括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研学实践等)不少于1次。

  措施一:两校德育处商量具体学生集体活动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和安全预案。

  措施二:上半年围绕劳动教育,两校大队干部结对研训,播种希望;下班年开展研学实践,两校大队干部技能大赛,体验丰收。

  (七)科研提升与信息报道

  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措施一:每年四五月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提升质量,科研总结促进两校共建活动质量的提升。

  措施二:狮岭学校充分与信息2、0工程相整合,提高各类网络课堂、研讨的质量。两校做好典型案例经验总结推广。分别组织信息报道团队,经常性撰写相关活动报道及时上传之江会学校*台,同时上报市教育网或信息中心。争取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年度内在省级以上媒体至少有1~2篇报道。

  五、结对帮扶期限和本年度任务

  自20xx年开始,至20xx年结束。每两年为一轮,共两轮。

  本年度所有任务完成截止时间:3月底、6月底、9月底、10月底前,教共体完成结对帮扶进度分别不低于40%、60%、80%、100%。我们作为20xx年新增的跨地区和县域内教共体学校,应力争在20xx年9月前全部完成规定的年度任务。

  六、工作职责

  1、制订方案,签订协议。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制订结对方案并签订结对协议,明确具体结对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及完成时间。

  2、开通空间,汇聚信息。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开通专项网络空间,动态呈现结对帮扶推进过程和阶段成果,交流信息与经验,共享优质资源。

  3、点位聚焦,探索实践。对照结对方案,围绕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的结对帮扶总体思路,开展丰富多样的结对活动,探索形成促进结对学校依托信息技术共同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七、保障措施

  1、及时制定结对帮扶年度计划,双方全力支持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根据学校各自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以活动促进结对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

  2、双方定期了解情况,及时指导活动开展的相关情况,帮助指导、总结各自资源开发利用、同步课堂实施及教师研修等工作。

  3、双方明确一名分管校长作为结对的联系人,校际间要加强电话联系,及时通报信息,统筹安排相关活动。

  海宁市狮岭学校联系人:贾建飞

  海宁市博达学校联系人:童欢

  4、双方明确一名工作具体负责人,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海宁市狮岭学校联系人:唐旻祎

  海宁市博达学校联系人:徐湘如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团队力量、骨干教师辐射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争先创优。以我校“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办学宗旨为指导,创建“健行教育”下的教师合作共赢,集体创优的“健行教研共同体”。“健行教研共同体”涵盖各个学科,为不断提高学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奠基引航。

  二、总体目标

  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学科教研机制;营造团队互助、成果共享的教研文化;建立开放有序,骨干辐射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三、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组长:李坤义副组长:陆萍组员:侯德辉、黄超、苗荃职责:制定并审核共同体各项制度;参与各共同体的教学研讨,学术交流,专题、课题成果审核;协调解决工作中2的诸类问题,确保共同体健康有效发展;考核评定共同体。

  (二)学科“健行教研共同体”组成

  1、校级学科“健行教研共同体”数学“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语文“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英语“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道德与法治“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科学“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综合实践活动“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信息技术“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心理与健康“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

  2、专职学科教研组“健行教研共同体”音乐“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美术“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体育“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

  四、工作要求

  1、共同体成员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协作、沟通信息,乐于分享,勇于承担,敢于创新。

  2、积极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的讲课任务,有效开展校内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区级以上教研活动。共同体成3员是学校教师参加区级以上赛课活动的“智囊团”、“备课组”。在指导教师赛课过程中,全程参与,全程指导,按照分工完成各项任务。学校按规定根据参赛教师取得的成绩给予共同体成员相应教学获奖赋分。

  3、共同体成员优先参加外出学*考察活动;利用网络*台学*其他学校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收集、整合、传递最新实验动态信息,使共同体真正成为教学工作的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中心。

  4、共同体成员每学期对自己所负责参与的项目做认真总结,对实验或者专题研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对有价值的实施方案、经验总结、随笔反思等进行汇编。

  5、教研共同体每学期要举行2次共同体研讨、交流、展示活动。每次活动要能体现本组的特色。要及时收集过程性的材料,汇编成册,留存归档。

  五、考核评比

  1、组内考核。组长带领组员制定本组本学期考核办法,对组内成员进行考核。组长及骨干教师上交对成员的指导记录和对成员的评估意见。

  2、校内考核。学校“健行教研共同体”领导小组根据本学期工作制定考核办法,对每个组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按照30%比例评选校内优秀教研共同体。被评为优秀教研共同体的成员教师在学期末教师教学工作赋分考核总分中加14分。

  3、每学期共同体成员分别进行总结和汇报交流。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5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县域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党建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统筹规划促进教育资源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横向联动,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逐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薄弱地区常态化。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县域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

  四、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市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市区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和各级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组建成立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方案和教共体合作协议对教共体工作内容和成效进行增值性评价。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各县区(新区)可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特别注意与集团校、学区联盟、县管校聘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融合。

  五、教共体建设类型

  教共体建设单位分为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1个教共体一般由1个牵头单位和1—2个联合单位组成。如有需要,经建设单位集体协商,可以适当增加牵头单位或联合单位,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一)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

  由市属高中和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示范性高中组建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五县高中辐射。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其他市属高中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县属高中协商后自行提出建设申请,报市教育局审批后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单位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

  (二)组建区县教共体

  由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作为牵头单位,其他县区(新区)作为联合单位组建而成,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互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对应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交流服务,担任副职领导(同时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推动县区(新区)间教育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提升,助推区县教共体的建设,服务时间一般为1—2年。

  牵头城区要选择辖区内优质学校与联合县区(新区)的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建设区县学校教共体,每个学段要建成不少于1个区县学校教共体。牵头学校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牵头学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

  (三)组建县域内教共体

  由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组建而成,原则上由同一学段学校或地理位置相*的学校组建而成,其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为牵头单位,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为联合单位。由各县区(新区)根据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以教共体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化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8月)

  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并解读教共体建设内涵、目标和工作内容、要求。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起)

  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就组建教共体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保障措施、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进行充分协商,拟定教共体合作协议,报主管部门审核后,各成员单位共同签署教共体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统一加挂“牵头单位名称+联合单位名称+教育共同体”构成的标牌。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各教共体的合作协议内容,派出支教和交流服务团队,提供培养培训、技术支撑,提升联合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考核评价阶段(每年2—3月)

  市教育局牵头制定教共体建设考核评价文件,主要考核教共体运行管理情况、教共体内分工协作情况、资源共享情况、发挥辐射作用情况、教共体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等。考核评价分为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具体考核评价文件另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每年2—3月开展1次,重点考核各单位上一年度是否按协议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终期考核在协议到期前1个月开展,重点考核教共体实际取得成效,在党建引领、日常管理、师资培养、学生学*能力等方面通过增值性评价方式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拨付、学校绩效考核等依据。考核落实情况应当作为各县区(新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党建引领结果运用,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共体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予以表彰,在绩效分配、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予以倾斜;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落实不力、作风虚浮的单位和个人,分层次进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行清单工作法,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共体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共建清单,明确教共体资源共享需求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引导教共体建设单位党组织共抓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人才师资力量共建共享。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延伸拓展集团化办学“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理念,要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单位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联合单位应安排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牵头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当包含联合单位教师。牵头单位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联合单位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进行系统培训。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单位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单位、学校党组织班子。联合单位可以选派中层以上领导到牵头单位跟班学*,学*时长由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协商决定。牵头单位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单位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牵头单位可以对联合单位学生进行同步测试评价、同步分析,加强对联合单位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间、区域间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市委组织部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指导推进;市教育局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教共体成员单位的编制和人事管理,对教共体内部人员招聘、交流调动和收入分配等创新措施给予指导;市财政局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落实补助资金。各教共体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分工到人,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合作协议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改革成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要保障对教共体建设单位的财政投入,并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教共体扶持配套政策,在人才引进、福利待遇、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牵头单位要保障派出到联合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原工资待遇,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结合实际,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教共体牵头单位派出人员一定补助或奖励。每年定期对教共体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三)推进制度创新,服务教共体建设

  经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同意,探索建立教共体内灵活的用人机制,教共体可以统一制订进人用人计划、统一人员招聘、统一岗位管理和按岗公开竞聘、统一培养、统一考核奖惩。探索参照牵头单位人员薪酬待遇水*发放联合单位人员薪酬待遇,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承担。

  牵头单位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交流服务的或联合单位教师到牵头单位轮岗交流的,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并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到联合单位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校长或副校长的,也可按规定享受工作补助,并按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组建的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促进联合单位教学研建设,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且经考核合格的,学科团队成员的工作经历可累计计算为支教工作经历,具体计算办法:累计送教达到200天的;或名师工作室帮扶时间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8次现场教研或培训活动,且工作室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或线上教学超过200课时的;可以认定为具有1年支教工作经历。

  (四)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每年12月底前将教共体党建工作具体落实情况报给主管部门,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汇总整体情况并将成效形成报告,经局党组研究同意后,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实地检查和材料核验等方式,按照教共体考核评价文件要求,结合各教共体合作协议、责任清单等内容,对各教共体进行评价考核,并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6

  为深入贯彻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落实浙教办函〔20xx〕53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现就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和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20xx年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文件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要求,各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

  二、发展目标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实施内容

  (一)加强队伍建设

  1、两校各自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代表为成员。

  领导小组分工如下:校长负总责,制订工作实施方案与年度计划,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协调;教学副校长分管,协调、推进各方工作;教导处主任具体负责,落实各项活动的开展,信息报道、工作月报、资料整理;信息技术处主任负责网络技术支持,建设宁波智慧教育和“之江汇”网络帮扶空间;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等教研组长,负责同步课堂、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

  2、两校共同组建钉钉工作群,发布活动信息,开展工作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构建发展共同体。

  (二)完善学校网络建设

  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完善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级教育网络资源中心、信息系统应用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实现教育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及综合管理应用,实现与教育网络互通和应用。

  (三)交流课堂教学

  利用互联网技术,由优质学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使结对的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结对的学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

  (四)加强网络教研

  基于网络*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

  (五)提升师资常态

  通过校际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方式,促进两校教师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农村学校教学骨干,互相交流学*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

  (六)共建学校文化。共同体学校要互相交流学校文化,吸收新的内涵,将优秀学校的学校文化逐步内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构建两校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

  四、工作安排

  1、两校成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各结对帮扶工作小组,确立帮扶形式及帮扶学科。

  2、通过互联网形式开展“同步课堂”的教学。

  3、通过“网络研修”的教研形式,开展集体备课、课堂诊断和主题研修等活动,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补给,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4、积极拓展同步领域,逐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日常教学拓展到校本特色活动、学校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远距离或实地参与或欣赏两校的校园活动,开展线下互访交流活动。(具体结合两校各节日活动开展)

  5、认真总结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撰写工作总结、收集典型案例,做好活动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学校“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协调和宏观规划及设施工作。在学校各部门间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从工作的组织管理上,加大学校的统筹力度,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学校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推进。

  (二)制度保障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明确规划、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严格制定教育信息化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监控。

  (三)队伍保障

  学校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配备力度。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8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团队力量、骨干教师辐射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争先创优。以我校“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办学宗旨为指导,创建“健行教育”下的教师合作共赢,集体创优的“健行教研共同体”。“健行教研共同体”涵盖各个学科,为不断提高学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奠基引航。

  二.总体目标

  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学科教研机制;营造团队互助、成果共享的教研文化;建立开放有序,骨干辐射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三、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组 长:李坤义 副组长:陆萍 组员:侯德辉、黄超、苗荃职责:制定并审核共同体各项制度;参与各共同体的教学研讨,学术交流,专题、课题成果审核;协调解决工作中 2 的诸类问题,确保共同体健康有效发展;考核评定共同体。

  (二)学科“健行教研共同体”组成1.校级学科 “健行教研共同体”数学“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语文“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英语“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道德与法治“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科学“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综合实践活动“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 信息技术“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心理与健康“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2.专职学科教研组“健行教研共同体”音乐“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美术“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体育“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

  四、工作要求

  1.共同体成员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协作、沟通信息,乐于分享,勇于承担,敢于创新。

  2.积极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的讲课任务,有效开展校内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区级以上教研活动。共同体成 3 员是学校教师参加区级以上赛课活动的“智囊团”、“备课组”。在指导教师赛课过程中,全程参与,全程指导,按照分工完成各项任务。学校按规定根据参赛教师取得的'成绩给予共同体成员相应教学获奖赋分。

  3.共同体成员优先参加外出学*考察活动;利用网络*台学*其他学校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收集、整合、传递最新实验动态信息,使共同体真正成为教学工作的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中心。

  4.共同体成员每学期对自己所负责参与的项目做认真总结,对实验或者专题研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对有价值的实施方案、经验总结、随笔反思等进行汇编。

  5.教研共同体每学期要举行2 次共同体研讨、交流、展示活动。每次活动要能体现本组的特色。要及时收集过程性的材料,汇编成册,留存归档。

  五、考核评比

  1.组内考核。组长带领组员制定本组本学期考核办法,对组内成员进行考核。组长及骨干教师上交对成员的指导记录和对成员的评估意见。

  2.校内考核。学校“健行教研共同体”领导小组根据本学期工作制定考核办法,对每个组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按照 30%比例评选校内优秀教研共同体。被评为优秀教研共同体的成员教师在学期末教师教学工作赋分考核总分中加14 分。

  3.每学期共同体成员分别进行总结和汇报交流。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9

  今年,县局工作计划中,有关课堂教学的要求是,在课堂教学效益上,追求高效和有效,减少低效无效负效,努力实现当下分数和未来素质的统一,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群体和个体发展的统一。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教师合宜的、有效的、高效的备课是基础,要实现师生的均衡发展,学生的分数和未来素质的共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关键。因此,我们把研讨备课中的难点和探讨上课中的困惑作为本学年的教研重点,拿在手中,放在心上。20xx年,我们小学数学工作室重点研讨教学目标和预*作业的设定,为全县数学教师的备课以较好的指导和参考作用,20xx年,我们将进一步研讨教学流程的设定,为老师们的备课和上课尽力做好服务。为了更好的凝聚我县小学数学骨干力量,真正实现让内部资源“合”起来,让热点资源“亮”起来,让优质资源“动”起来,让个性资源“活”起来,我们再次优化绛县小学数学工作室成员,目的在于关注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寻找突破的方法,构筑数学教师思考与探讨的交流*台。

  一、标准:

  为了确保小学数学共同体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能真正反映一线教师的心声,为老师们排忧解难,特制定出共同体成员的基本条件如下:

  1、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乐于服务;

  2、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和教学、教研、组织能力;

  3、教学成绩较为突出,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具有较浓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强。

  二、职责:

  根据调研情况,特制定出如下共同体成员职责:

  1、积极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的讲课任务,有效开展校内、片内、县内教研活动。

  2、积极参与编写教案,修改、完善、整理教案,并及时上传。

  3、收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扎实有效的“三小”研究活动,并及时上传。

  4、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总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5、在网络和日常教学工作中,为老师们解疑答惑,做好服务。

  5、相互学*、相互促进,搞好学科组建设,争创一流学科。

  三、成员:

  组长:

  成员:

  四、计划:

  1、 修改不足,完善提升。

  深入教学一线,了解老师们用小学数学工作室中发的教学目标和预*作业中的缺陷,进一步修改完善,使之日臻合理。

  2、 深入课堂,总结模式。

  在本学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课堂,研究小学教学中融入学生展示的有效途径,探索学生在课堂中彰显主体地位的措施,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3、 了解教情,确定内容。

  认真分析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下册教材,确定每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了解教学中的困惑,根据这些信息,每单元定出两节课精品教案的内容,一至六年级定出约九十课时的`研讨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教研。

  4、 任务分解,形成初稿。

  学期初,把确定的精品教案的内容分到各中心校,各中心校成立自己的教研共同体,集思广益,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精品教案的初稿。

  5、 再次研讨,形成定案。

  各中心校带着研讨初稿,在县教研室统一组织下,再次组织研讨,对初稿进行补充、修正,形成比较合理的精品教案,发到绛县教育信息网之小学数学工作室中,供老师们参考。

  6、 专题研讨,提升能力。

  针对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公开课研讨活动,以提高老师们对次类内容的分析与解读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行为,避免无效和负效的现象。

  五、时间

  三月: 确定精品教案内容

  修改教学目标和预*作业

  继续进行“三小”研究

  形成精品教案初稿

  四月: 修改精品教案初稿,形成定稿,发至网络

  总结高效课堂模式

  统计与概率专题研讨

  五月: 修改第二次教案初稿,形成定稿,发之网络。

  收集数学教学中的困惑,解答后发之网络。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10

  根据《淄博市人民**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精选10篇)扩展阅读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精选10篇)(扩展1)

——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实用10篇

  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活动也是幼儿园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课程组织方式之一,它以个别化学*的鲜明特点弥补了集体教学的缺陷,使幼儿在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也使“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具体落实。

  针对本园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组织实施存在问题,本学期我们重点围绕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开展教研,通过理念解析、过程剖析、材料剖析、现场观摩和教师观察指导技巧等内容,让广大教师从理念、技术、实践三个层面掌握这些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的组织指导策略,并且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这项专题研讨与培训,促进教师更加关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提高我园教师组织与指导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的能力,提高幼儿园游戏质量。

  二、活动目标

  1、在深入学*相关游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区域环境,探索与主题教育课程相融合的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学*的方法、规律,造就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指导幼儿操作的能力和一支教学业务精良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2、通过实践和研讨,学*正确观察和评价儿童在游戏中的发展状况,探寻出便于师幼操作的游戏记录方式和符合儿童发展水*的游戏成果表现形式。

  三、教研主题

  1、教研主题一:区角活动的研究

  2、教研主题二:游戏活动的研究

  四、活动对象

  幼儿园全体教师。

  五、活动实施的要求

  1、各执教者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态度认真,按照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授课的准备。

  2、执教者要深入教材,研究教法,根据所任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区角和游戏活动的活动主题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我园的区角活动和游戏活动质量。

  3、在活动中,执教者要坚持游戏的教育原则,在“寓教于乐”的学*活动中发展孩子的能力。

  4、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深刻进行反思,积极参与评课和研讨活动,达到相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9月——10月

  1、通过业务学*,以自学和集中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例分析、理论讲座,提升理论水*,了解本学期教研活动主题、形式,在《指南》的引领下,将教育理念转化落实为教育行为。

  2、各班教师根据本学期研究主题自选教学内容。

  (二)实施阶段:20xx年11月18日——19日

  第一阶段:分年级组开展第一次教研活动

  1、人员安排:

  小班年级:刘年梅王琰叶蓉易婷

  中班年级:谭娅佘小梅张爱红卢华容陈红婧

  大班年级:周容易法莲罗鸣燕杨安宁

  2、评价标准:

  根据“机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标准”及“教研活动考核标准”,分别从活动目的、活动设计、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和活动效果五大块进行评价并量化评分,评分结果纳入到教师各类绩效考核成绩及骨干教师、明星教师评选考核成绩。

  3、活动评价:

  分年级组进行反思、评课、研课,根据量化打分情况,每年级推选出1——2节优质活动。

  第二阶段:全园观摩活动

  活动展示:每年级的优质活动分别进行活动展示。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总结本学期区域游戏活动研究的心得、体会、感悟,形成教育叙事;

  2、评选与推广教研成果。

  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 2

  活动组织:渭南市实验小学

  研修主题:《爱的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课题阶段成果座谈会

  时间安排:20xx年6月13日

  活动策划:何焕利(渭南市实验小学副校长)

  参加人员:

  1.活动组织校:渭南市实验小学

  2.任务承担校、研修参与校:渭南市实验小学、丰荫明德小学、双王中心小学、孝义中心小学、交斜中心小学、南师中心小学、固市中心小学的校长及部分教师

  活动主持:周英利(渭南市实验小学少队辅导员)

  活动议程:

  ㈠何焕利副校长致欢迎词。

  ㈡闵卫强主任汇报课题开展情况。

  ㈢观摩“三爱”教育主题队会

  展示班级:四年级五班

  展示地点:演播厅

  听课教师:与会全体教师

  展示过程:

  1.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与课题研究的关系。同时,班主任组织学生做好展示前的准备。

  2.学生展示,辅导员讲话,与会教师填写观摩记录。

  3.主持人点评总结。

  ㈣与会教师参观实验小学“爱的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课题研究资料。

  ㈤座谈会

  1.与会教师谈主题队会观后感受。

  2.组织参与学校教师针对“爱的教育”的理解”谈认识,说感受。

  ㈥区局领导讲话。

  ㈦召开校长联*会。

  活动要求:

  ㈠活动组织校的任务:

  1.校长是研修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次活动中的`准备、组织和总结。

  2.校长要提前邀请区教育局、中心校、核心校、成员校等按时参加活动。

  3.布置好会场布置(多媒体设备),体现活动主题,简单朴素。

  4.做好现场摄影、摄像及相关服务。

  5.积极为大家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保障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实施。

  6.活动结束次日,安排专人形成图文并茂的《工作简报》,上呈区教育局及中心校、核心校、成员校。

  7.整理好其他过程性资料,装订成册或统一装袋。

  8.做好召开联*会议的相关准备。

  ㈡活动参与校、任务承担校的点评、发言:

  1.针对主题队会活动的环节设计、组织开展、活动效果等进行点评。

  2.本着共同发展的目的,积极发现优点,同时客观指出不足,以便于相互学*,共同提高。

  3.点评、发言要紧扣主题,有主有次,有详有略,重点针对某一环节(或贵校的某一做法)发言,透过现象寻求本质,力求实效,避免大话、套话、客气话。

  4.每位发言人发言控制在10分钟左右。

  5.交流后上交一篇本校“爱的教育”的做法或经验发言。

  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团队力量、骨干教师辐射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争先创优。以我校“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办学宗旨为指导,创建“健行教育”下的教师合作共赢,集体创优的“健行教研共同体”。“健行教研共同体”涵盖各个学科,为不断提高学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奠基引航。

  二.总体目标

  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学科教研机制;营造团队互助、成果共享的教研文化;建立开放有序,骨干辐射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三、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组 长:李坤义 副组长:陆萍 组员:侯德辉、黄超、苗荃职责:制定并审核共同体各项制度;参与各共同体的教学研讨,学术交流,专题、课题成果审核;协调解决工作中 2 的`诸类问题,确保共同体健康有效发展;考核评定共同体。

  (二)学科“健行教研共同体”组成1.校级学科 “健行教研共同体”数学“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语文“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英语“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道德与法治“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科学“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综合实践活动“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 信息技术“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心理与健康“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2.专职学科教研组“健行教研共同体”音乐“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美术“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体育“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

  四、工作要求

  1.共同体成员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协作、沟通信息,乐于分享,勇于承担,敢于创新。

  2.积极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的讲课任务,有效开展校内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区级以上教研活动。共同体成 3 员是学校教师参加区级以上赛课活动的“智囊团”、“备课组”。在指导教师赛课过程中,全程参与,全程指导,按照分工完成各项任务。学校按规定根据参赛教师取得的成绩给予共同体成员相应教学获奖赋分。

  3.共同体成员优先参加外出学*考察活动;利用网络*台学*其他学校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收集、整合、传递最新实验动态信息,使共同体真正成为教学工作的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中心。

  4.共同体成员每学期对自己所负责参与的项目做认真总结,对实验或者专题研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对有价值的实施方案、经验总结、随笔反思等进行汇编。

  5.教研共同体每学期要举行2 次共同体研讨、交流、展示活动。每次活动要能体现本组的特色。要及时收集过程性的材料,汇编成册,留存归档。

  五、考核评比

  1.组内考核。组长带领组员制定本组本学期考核办法,对组内成员进行考核。组长及骨干教师上交对成员的指导记录和对成员的评估意见。

  2.校内考核。学校“健行教研共同体”领导小组根据本学期工作制定考核办法,对每个组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按照 30%比例评选校内优秀教研共同体。被评为优秀教研共同体的成员教师在学期末教师教学工作赋分考核总分中加14 分。

  3.每学期共同体成员分别进行总结和汇报交流。

  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本着以“互帮互学、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目标,以“资源、*等、对话、双赢”为原则,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开展工作,通过加强联合校本教研,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丰富教研模式,营造校际教研文化;

  2、拓宽对话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整合教研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区教研室重点工作,继续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开展“重建课堂教学模式”工作,着力构建高效课堂,稳步推进质量监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大力加强教研力度,全面提升片区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片区各学校的发展,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四、活动内容

  三月份

  名师引领。请名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片区教师做专题讲座,指导学科教学,带领片区美术教师迅速成长。

  四月份

  骨干示范。请片区骨干教师讲好示范课,交流备课经验,开展教学研讨,提高片区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

  五月份

  教师合作。通过教师沙龙、经验交流会、教学研讨会等形式,或是通过电话、网络、随时交流研讨,加强教师之间经验的切磋与借鉴,增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共同提高理论业务水*。

  六月份

  教学交流。组织联合体内教师教学交流活动(观课议课、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等),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水*的整体提高。

  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升我校教研的实效性,我校教研将以大教研组主题教研为主线,各年级备课组教研为基础,外请专家指导为借力开展教研。全面提高我校的教研水*,提升老师们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而服务。

  二、教研内容:

  1、集体备课:

  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是我校教研的基础,要激发出年级备课组的积极性,形成教研合力,集体备课要定好主备人,在备课时从教材出发,以教参为主要参考,把主备单元的每一课时内容都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大环节的`梳理、交流,形成集体备课记录和初备教案,组内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保证吃透教材,找准目标,突破重难点,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除了备课程之外还应该备练*题,备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题,在课堂上做到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进行理论学*。

  2、主题教研:

  数学、语文、科任大备课组每学期举行两次主题教研活动,提倡邀请教研室相关教研员指导主题教研活动,在提高教研水*的同时,还能增加教研室对我校教研及老师教学水*的了解,有助于今后在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中推出更多优秀教师参赛,培养更多骨干教师。

  主题教研流程:第一环节,主题生成,主题来自课标,可以由问题为导向,由展示活动的教研组集体来确定;第二环节,集体备课,首先确定主备人,主备人和参备教师都应该拿出自己的教学设计,主备人还要制作好PPT,集体备课时主备人需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主持人负责按照主备人设计的教学过程分环节逐一引导全组老师研讨,根据教研主题探讨主备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没有更加方案;第三环节,听评课,主讲人经过集体备课后修改好的教学方案进行讲课,其他老师观摩,课程结束后由主持人组织根据教研主题开展集体教研,并形成教学策略;第四环节,由教学策略形成教学成果,参与教研活动老师写出听评课反思。

  3、外请专家:

  深入开展“聚焦智慧课堂,提升核心素养”教研活动,充分借力于外请的专家,将更先进、更优秀的教学理念实践于我们的课堂中,进一步提升老师们教学的综合能力。

  三、提交资料:

  1、集体备课记录由各年级备课组长负责,包括:教研活动计划、教学进度、主题生成、活动记录、成果记录。

  2、主题教研由大教研组长负责,包括:主题生成、课前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记录、课件、研讨后教学设计、听评课反思、成果记录。

  3、外请专家记录由大教研组长负责,包括:课前备课、听评课活动记录、课件、教学设计、老师们的听课心得、活动总结。

  4、每学期需提交手写精品教案及反思和课件PPT:35岁以下每学期两篇,35岁以上每学期一篇。

  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 6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 7

  为加快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城市学校的人才优势、管理优势、资源优势、信息优势,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同步发展,根据临渭区教育局《关于推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结合实验小学校情及三张镇、孝义镇13所学校的现状与特点,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区局文件精神,发挥核心校实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载体,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办学为目的,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在共同体内实行共享管理经验、助推教师成长、探索考核评价等新机制。通过理念更新、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特色创建、轮岗任教等方式,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构建均衡优质和谐的临渭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组织机构

  总负责:

  组长:

  副组长:

  领导机构下设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

  三、主要目标

  1.互相融合,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帮助孝义镇中心校和三张镇中心校确立明确的办学思路、科学学校制度,改善教师培训方式、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2.任务驱动,落实城乡帮扶责任。主要通过“四会”即开展联*会、组织专题会、召开现场会、举行汇报会来明确责任。

  3.依托活动,开展相关帮扶工作。以“课标研读”为主线,举行集中教研活动、科研知识讲座、课题指导、师徒结对、业务竞赛等活动,形成“学*、研究、实践”为一体的研修氛围。

  4.积极探索,遵循“五共五联”原则。即示范榜样共引、教育管理共济,教育资源共享,教育问题共研,教育发展共进;城乡学校联谊、教学研究联动、教学质量联抓、教师培训联办、亮色孵化联手,真正打造成均衡联动发展共同体,互补短板,互长优势,共生共长,共同发展。

  四、具体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原则上不要随意调换,但因为实际工作原因,所以安排的时间可以根据受援学校和我校工作进行微调,调换时间不要超过一周。

  2.涉及内容:备课、上课、班级管理、作业布置、德育主题、班队会、少先队课程、捐书捐衣、关爱留守、管理人员跟岗学*等形式和内容不限。

  3.活动形式:跟岗学*、集中培训、送培到点

  4.资料呈现:活动方案、活动简报、活动总结、照片、活动记录表过程性资料

  5.装订顺序:

  封面——目录——活动实施方案——活动具体安排——活动简报——过程性资料(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件、听课感受、听评表等)——照片(文档里面横版粘贴10张,每两张放在一个文档)——活动小结——所有手写的资料原件。备注:参加活动的感受(人人一份,每份不少于一张半)

  6.强调说明:每次活动都是以日期+活动主题来命名,里面是:一个文档(排好的册子)、一个照片包(原图照片多角度10张)、一个课件包(执教内容或者报告内容)。

  五、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联络人员分组一览表

  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 8

  活动组织:渭南市实验小学

  研修主题:《爱的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课题阶段成果座谈会

  时间安排:20xx年6月13日

  活动策划:何焕利(渭南市实验小学副校长)

  参加人员:

  1.活动组织校:渭南市实验小学

  2.任务承担校、研修参与校:渭南市实验小学、丰荫明德小学、双王中心小学、孝义中心小学、交斜中心小学、南师中心小学、固市中心小学的校长及部分教师

  活动主持:周英利(渭南市实验小学少队辅导员)

  活动议程:

  ㈠何焕利副校长致欢迎词。

  ㈡闵卫强主任汇报课题开展情况。

  ㈢观摩“三爱”教育主题队会

  展示班级:四年级五班

  展示地点:演播厅

  听课教师:与会全体教师

  展示过程:

  1.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与课题研究的关系。同时,班主任组织学生做好展示前的准备。

  2.学生展示,辅导员讲话,与会教师填写观摩记录。

  3.主持人点评总结。

  ㈣与会教师参观实验小学“爱的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课题研究资料。

  ㈤座谈会

  1.与会教师谈主题队会观后感受。

  2.组织参与学校教师针对“爱的教育”的理解”谈认识,说感受。

  ㈥区局领导讲话。

  ㈦召开校长联*会。

  活动要求:

  ㈠活动组织校的任务:

  1.校长是研修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次活动中的准备、组织和总结。

  2.校长要提前邀请区教育局、中心校、核心校、成员校等按时参加活动。

  3.布置好会场布置(多媒体设备),体现活动主题,简单朴素。

  4.做好现场摄影、摄像及相关服务。

  5.积极为大家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保障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实施。

  6.活动结束次日,安排专人形成图文并茂的《工作简报》,上呈区教育局及中心校、核心校、成员校。

  7.整理好其他过程性资料,装订成册或统一装袋。

  8.做好召开联*会议的相关准备。

  ㈡活动参与校、任务承担校的点评、发言:

  1.针对主题队会活动的环节设计、组织开展、活动效果等进行点评。

  2.本着共同发展的目的,积极发现优点,同时客观指出不足,以便于相互学*,共同提高。

  3.点评、发言要紧扣主题,有主有次,有详有略,重点针对某一环节(或贵校的某一做法)发言,透过现象寻求本质,力求实效,避免大话、套话、客气话。

  4.每位发言人发言控制在10分钟左右。

  5.交流后上交一篇本校“爱的教育”的做法或经验发言。

  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团队力量、骨干教师辐射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争先创优。以我校“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办学宗旨为指导,创建“健行教育”下的教师合作共赢,集体创优的“健行教研共同体”。“健行教研共同体”涵盖各个学科,为不断提高学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奠基引航。

  二.总体目标

  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学科教研机制;营造团队互助、成果共享的教研文化;建立开放有序,骨干辐射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三、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组 长:李坤义 副组长:陆萍 组员:侯德辉、黄超、苗荃职责:制定并审核共同体各项制度;参与各共同体的.教学研讨,学术交流,专题、课题成果审核;协调解决工作中 2 的诸类问题,确保共同体健康有效发展;考核评定共同体。

  (二)学科“健行教研共同体”组成1.校级学科 “健行教研共同体”数学“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语文“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英语“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道德与法治“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科学“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综合实践活动“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 信息技术“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心理与健康“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2.专职学科教研组“健行教研共同体”音乐“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美术“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体育“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

  四、工作要求

  1.共同体成员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协作、沟通信息,乐于分享,勇于承担,敢于创新。

  2.积极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的讲课任务,有效开展校内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区级以上教研活动。共同体成 3 员是学校教师参加区级以上赛课活动的“智囊团”、“备课组”。在指导教师赛课过程中,全程参与,全程指导,按照分工完成各项任务。学校按规定根据参赛教师取得的成绩给予共同体成员相应教学获奖赋分。

  3.共同体成员优先参加外出学*考察活动;利用网络*台学*其他学校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收集、整合、传递最新实验动态信息,使共同体真正成为教学工作的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中心。

  4.共同体成员每学期对自己所负责参与的项目做认真总结,对实验或者专题研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对有价值的实施方案、经验总结、随笔反思等进行汇编。

  5.教研共同体每学期要举行2 次共同体研讨、交流、展示活动。每次活动要能体现本组的特色。要及时收集过程性的材料,汇编成册,留存归档。

  五、考核评比

  1.组内考核。组长带领组员制定本组本学期考核办法,对组内成员进行考核。组长及骨干教师上交对成员的指导记录和对成员的评估意见。

  2.校内考核。学校“健行教研共同体”领导小组根据本学期工作制定考核办法,对每个组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按照 30%比例评选校内优秀教研共同体。被评为优秀教研共同体的成员教师在学期末教师教学工作赋分考核总分中加14 分。

  3.每学期共同体成员分别进行总结和汇报交流。

  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 10

  一、活动主题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课题:《抗旱救灾》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摩本节课教学窗口,观察别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2、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教学目标的探讨与达到体育游戏化教学的研究;

  3、通过研讨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师在教学行为中积极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

  三、参加人员

  丹桂镇各辅导区小学体育教师(各片区中心校、村小派1名专职或兼职体育教师参加活动)

  四、活动形式

  讲座+课堂展示+专题培训

  五、活动过程及具体安排:

  (一)酝酿阶段:丹桂小学体育组集体研讨

  1、专业引领提升理论;

  2、确定教学主讲人:王先彬老师。以“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以这个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抗旱救灾》

  (二)实施阶段(现场教学与评课反思)

  1、活动时间:20xx年4月6日。

  上午9:00到活动地点报到,9:30——12:00专题讲座,健身操专题培训;12:00——12:20说课;13:20——14:00听课;14:20——15:00活动总结。

  2、活动地点:丹桂小学

  3、活动流程:

  (1)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讲座;

  (2)在操场(或多媒体教室)进行健身操培训;

  (3)由王先彬老师说课、上演示课。

  六、活动设计简析:

  活动对象主要是本镇任职体育课的.教师,课改进行了多年以来,教学思路也在不断地变化当中,本次的教研活动严格按照课改的要求,做到活动前有准备;全员参与。活动中有目标,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教学,专业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授课的内容。课后有反思,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并能针对上课教师的课堂环节都能表示肯定或指出不足,产生共鸣,是教育教学**同进步的必须途径。

  七、注意事项:

  1、听课体育教师每人写一份心得体会材料,在活动后交片区中心校存档,参会教师要作好相关记录作为继教登记的活动材料。活动结束后颁发继续教育活动登记证明。

  2、除因病及非常特殊事情外不得请假,活动考勤及应交材料纳入绩效考核。

  3、丹桂小学作好后勤保障的相关准备工作。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精选10篇)(扩展2)

——学校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精选5篇)

  学校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1

  根据《淄博市人民**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学校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2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县域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党建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统筹规划促进教育资源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横向联动,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逐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薄弱地区常态化。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县域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

  四、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市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市区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和各级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组建成立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方案和教共体合作协议对教共体工作内容和成效进行增值性评价。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各县区(新区)可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特别注意与集团校、学区联盟、县管校聘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融合。

  五、教共体建设类型

  教共体建设单位分为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1个教共体一般由1个牵头单位和1—2个联合单位组成。如有需要,经建设单位集体协商,可以适当增加牵头单位或联合单位,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一)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

  由市属高中和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示范性高中组建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五县高中辐射。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其他市属高中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县属高中协商后自行提出建设申请,报市教育局审批后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单位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

  (二)组建区县教共体

  由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作为牵头单位,其他县区(新区)作为联合单位组建而成,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互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对应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交流服务,担任副职领导(同时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推动县区(新区)间教育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提升,助推区县教共体的建设,服务时间一般为1—2年。

  牵头城区要选择辖区内优质学校与联合县区(新区)的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建设区县学校教共体,每个学段要建成不少于1个区县学校教共体。牵头学校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牵头学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

  (三)组建县域内教共体

  由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组建而成,原则上由同一学段学校或地理位置相*的学校组建而成,其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为牵头单位,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为联合单位。由各县区(新区)根据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以教共体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化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8月)

  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并解读教共体建设内涵、目标和工作内容、要求。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起)

  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就组建教共体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保障措施、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进行充分协商,拟定教共体合作协议,报主管部门审核后,各成员单位共同签署教共体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统一加挂“牵头单位名称+联合单位名称+教育共同体”构成的标牌。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各教共体的合作协议内容,派出支教和交流服务团队,提供培养培训、技术支撑,提升联合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考核评价阶段(每年2—3月)

  市教育局牵头制定教共体建设考核评价文件,主要考核教共体运行管理情况、教共体内分工协作情况、资源共享情况、发挥辐射作用情况、教共体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等。考核评价分为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具体考核评价文件另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每年2—3月开展1次,重点考核各单位上一年度是否按协议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终期考核在协议到期前1个月开展,重点考核教共体实际取得成效,在党建引领、日常管理、师资培养、学生学*能力等方面通过增值性评价方式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拨付、学校绩效考核等依据。考核落实情况应当作为各县区(新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党建引领结果运用,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共体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予以表彰,在绩效分配、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予以倾斜;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落实不力、作风虚浮的单位和个人,分层次进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行清单工作法,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共体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共建清单,明确教共体资源共享需求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引导教共体建设单位党组织共抓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人才师资力量共建共享。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延伸拓展集团化办学“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理念,要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单位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联合单位应安排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牵头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当包含联合单位教师。牵头单位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联合单位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进行系统培训。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单位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单位、学校党组织班子。联合单位可以选派中层以上领导到牵头单位跟班学*,学*时长由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协商决定。牵头单位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单位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牵头单位可以对联合单位学生进行同步测试评价、同步分析,加强对联合单位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间、区域间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市委组织部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指导推进;市教育局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教共体成员单位的编制和人事管理,对教共体内部人员招聘、交流调动和收入分配等创新措施给予指导;市财政局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落实补助资金。各教共体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分工到人,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合作协议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改革成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要保障对教共体建设单位的财政投入,并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教共体扶持配套政策,在人才引进、福利待遇、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牵头单位要保障派出到联合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原工资待遇,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结合实际,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教共体牵头单位派出人员一定补助或奖励。每年定期对教共体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三)推进制度创新,服务教共体建设

  经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同意,探索建立教共体内灵活的用人机制,教共体可以统一制订进人用人计划、统一人员招聘、统一岗位管理和按岗公开竞聘、统一培养、统一考核奖惩。探索参照牵头单位人员薪酬待遇水*发放联合单位人员薪酬待遇,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承担。

  牵头单位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交流服务的或联合单位教师到牵头单位轮岗交流的,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并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到联合单位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校长或副校长的,也可按规定享受工作补助,并按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组建的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促进联合单位教学研建设,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且经考核合格的,学科团队成员的工作经历可累计计算为支教工作经历,具体计算办法:累计送教达到200天的;或名师工作室帮扶时间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8次现场教研或培训活动,且工作室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或线上教学超过200课时的;可以认定为具有1年支教工作经历。

  (四)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每年12月底前将教共体党建工作具体落实情况报给主管部门,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汇总整体情况并将成效形成报告,经局党组研究同意后,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实地检查和材料核验等方式,按照教共体考核评价文件要求,结合各教共体合作协议、责任清单等内容,对各教共体进行评价考核,并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学校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3

  为贯彻落实翁牛特旗教育党工委关于印发《翁牛特旗教育系统开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教育方案》的通知精神,不折不扣落实***相关决策部署,教育引导全乡教师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毛山东乡中心小学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二、培训目标:

  深全面系统学*掌握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统一思想认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全面准确落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培训对象:

  毛山东乡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四、培训内容:

  1、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相关文件;

  2、《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3、国家相关政策;

  4、自治区关于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部署;

  5、赤峰市加强民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集中行动实施方案;

  6、赤峰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导则(试行);

  五、培训形式:

  1、集中学*。组织全乡教师开展集中封闭学*。

  2、自主学*。按照赤峰市教育局下发的必读篇目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个人自主学*。

  3、交流研讨学*。认真组织全乡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开展座谈交流,强化学*实效,深化思想认识。

  六、培训时间及有关要求:

  1、培训时间:20xx年1月10日至1月12日。

  2、有关要求:

  培训设置签到簿,全程实施封闭式管理,不得迟到或早退,由支部副**负责此项工作。培训前要先行召开动员会议,要求全乡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落实政治责任,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确保培训教育覆盖到全乡每一位教师。坚持学深悟透,要突出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反复认真研读***相关决策部署,准确领会把握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做到头脑清醒、认识深刻、主动作为。结合查摆问题、学*收获、思想认识等方面,每人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为主题提交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心得体会。

  学校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4

  为了构筑xx县教育质量发展新模式,促进全县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和谐共赢,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xx县教育局决定进一步加大新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力度,建立网络学科、新教育实验项目专业工作室,有效推进区域新教育,新生活,使新教育共同体真正成为一个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教育科研品牌。

  目标任务:

  一、加强学*交流。新教育共同体应以课题研究为旗帜、为抓手、为载体,不断放大它的实力、活力和魅力,定期组织各实验学校教师参观学*、研讨交流,学期中要交流、检查共同体建设的推进落实情况,明确存在问题,优化推进策略,在期末总结交流成功经验和做法,为下学期建设工作酝酿新的思路,以达到示范引领、实践反思、互动分享,推动工作的目的。

  二、提供支持服务。组织联络新教育实验学校开展活动,通过对各学校新教育实验的引领,以及对富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优秀教师个体持续不断地学术支持和培训,推动全县新教育实验的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各学科共同体的工作核心是围绕课堂效率的提高,探索理想课堂实施的路径。发挥共同体成员教学骨干示范引领,细述解读各科范式,明晰方向,有效指导;深化“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从三维目标、教学资源、学程预设、导航策略、作业设计、调整反思等环节,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备课范式,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为实施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改变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方式,明确课堂组织流程,用有效的课堂管理机制和教学范式确保课堂效率的全面提升。

  三、打造榜样品牌。各项目共同体要紧紧围绕教育局整体工作思路和教研室制订的学科建设规划,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订好共同体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行动方案;各项目共同体要根据项目内容和特点,围绕课堂、依靠骨干、深入研究,采用“理论+实践+研讨+反思+提升”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方式,确立和打造1-2所开展新教育实验项目较为完整、效果较好、积极性较高的实验学校作为榜样学校和培训基地,不断提高共同体活动实效性。将新教育共同体打造成我县教师专业成长的*台、研究理想课堂模型的*台、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台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台。

  四、搭建网络*台。各项目共同体,在“教育在线”网站“实验发布”论坛建立实验专题帖,以接受新教育研究院实验研究与管理团队实验观察评定,并参与实验研讨和交流;建立共同体资源库,通过网络信息*台,推动共同体的教师就计划、备课、上课、教研活动、专业阅读书籍、教学随笔、作业设计、课题研究、案例反思等进行广泛交流。

  性质特征:

  共同体是践行新教育实验项目为主要任务的科研共同体和实践团体。“学*为魂、反思为智、研究为脉、实践为体”是共同体的鲜明特征。新教育共同体以“分享合作,优质均衡”为目标取向,整合校际间优势教育资源,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一个合作、互动、分享的教育协作组织。

  行动口号:整合资源、服务引领,互助创新、和谐共赢。

  机构建设:

  新教育共同体为xx县教育局领导下的研究团队。在共同体成员选配上,打破学校界限,选拔师德优良,业务精湛,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基层学校骨干教师组成项目研究共同体。由县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和新教育榜样教师牵头成立八个工作室:每月一事、晨诵、午读、农历课程、读写绘、语文、数学、英语工作室,有效推进区域新教育。

  xx县新教育研究中心组织机构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一)语文工作室

  组长:

  成员:

  (二)数学工作室

  组长:

  成员:

  (三)英语工作室

  组长:

  成员:

  (四)农历课程工作室

  组长:

  成员:

  (五)师生共读工作室

  组长:

  成员:

  (六)晨诵工作室

  组长:

  成员:

  (七)读写绘工作

  组长:

  成员:

  (八)每月一事工作室

  组长:

  成员:

  成员职责:

  1、共同体成员要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在集体活动中,要信守规则、分工协作、沟通信息,乐于分享,勇于承担,敢于创新。

  2、积极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的讲课任务,有效开展校内、片内、县内教研活动。积极参与编写教案,修改、完善、整理教案,并及时上传。

  3、共同体成员积极参加县局组织各项研讨交流活动,以及外出学*考察活动;利用网络*台学*其他实验学校的一些经验、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收集、整合、传递最新实验动态信息,使共同体真正成为实验工作的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中心。

  4、共同体成员每学期对自己所负责参与的项目做认真总结,对实验研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项目共同体成员对有价值的实施方案、活动纪实、经验总结、随笔反思等汇编,为后续研究做准备。

  5、共同体成员每月参加一次共同体研讨交流活动。收集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扎实有效的“三小”研究活动,并及时上传。在网络和日常教学工作中,为老师们解疑答惑,做好服务。

  管理办法:

  1、新教育共同体归属县教育局教研室管理。

  2、建立教育共同体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每学年对各个教育共同体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对教育共同体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表彰与奖励。

  3、共同体成员要定期向负责人进行工作汇报,接受分管领导的评估,依据职责履行情况及时调整共同体成员。

  学校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5

  一、建设目标

  加强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2022年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纳入教共体建设,且融合型、共建型比例达80%及以上,以优质均衡、共同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实现教育“共同富裕”。

  二、组建模式

  城乡教育共同体分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种组建模式。各校结对建设情况见《城乡教育共同体学校名单》。

  三、建设要求

  (一)融合型教共体

  1.师资同盘。建立教共体各校区内部教师流动机制,按教师配置相关要求,统筹安排,无障碍调配各校区教师。校区内因学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短缺,由校区间以驻教、走教形式统一调配。

  2.教学同步。教共体内各校区实行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同步。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在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各校区个性化发展。教共体各校区共建共享设施设备、课程资源等,充分依托网络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教研与管理。通过大型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推动教共体各校区师生交流互动。

  3.培训同频。教共体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共体培训活动,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共体内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为丰富的*台。制定好教共体内部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

  4.文化同系。加强教共体校园文化共商共建机制,建成标识明显的教共体文化体系。各校区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统一实施,以“移植+嫁接”的方式培育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学校通过开展城乡研学旅行、劳动实践、联谊互助、家庭结对等形式,共同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互为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一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各校区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校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绩效奖励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考核,真正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二)共建型教共体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协作型教共体

  1.愿景协同。由核心校牵头,调研、指导、组织各成员校理清学校发展现状与背景,确立学校发展愿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制订质量提升路径。借助核心校先进办学理念的引领与辐射,结合成员校的办学基础,充分挖掘成员校的特有办学资源,对成员校的办学进行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实现理念与规划上的“补短提升”。

  2.机制协同。建立核心校与各成员校之间互促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管理机制。基于各校优势,协同构建教师交流培养机制、跨校集体备课机制、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师生文化联谊机制等,促进成员校在制度建设、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校外实践等多方面协调联动发展,推进共建共享、互利互补,不断提升成员校教育品质。

  3.研训协同。由核心校牵头成立教共体教研联盟,协商制订教师梯队培养计划、教育教学业务培训方案,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名师讲座、课堂比武、论坛沙龙等活动,创新教共体教师研训、校本研修的方式,促进教共体各校之间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差异互补,以研促教,以教师专业素养、业务水*的提升来推动教共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教学协同。主要可以“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教共体各学校间的教学协同。要借助各校的优势学科开展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等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共享课堂导学单、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课堂练*等教学资源。排课表时,教共体要协商制定同步课堂“一张表”,以确保教学协同的有序推进;同步课堂结束后,要针对双边课堂情况及时开展同步教学研讨,以取得教学协同的最大效益。

  5.项目评估。以项目化的方式对协作型教共体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由核心校自行选择成效明显的工作项目向所在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评估申请。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项目工作实施情况与成员校的项目质量提升效果进行评审,视协作成效纳入相关考核体系,予以奖励。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教体局成立教共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体局普教科。各教共体要明确各单位分工,加强配合,核心校要协调做好教共体建设工作,教共体内各单位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教共体建设工作。

  2.科学规划实施。各教共体根据成员单位教育教学优势和亮点,认真制定教共体建设实施方案、配套制度和各成员单位分工,重视调查研究,加强过程管理,及时调整推进策略。全面启动教共体建设的发展性评价工作,整体推动我市各校均衡、优质、内涵发展。

  3.用好信息*台。各教共体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实施“互联网+义务教育”工程,在教共体学校之间搭建教育和管理网络*台,通过网上课堂建设,开展网上教学管理,实现网上教研互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益和管理水*。

  4.强化督导考核。教共体建设实施情况列入学校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学校发展性评价指标,教共体内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作为对核心校考核和教共体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各教共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校建立针对性评价方案。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精选10篇)(扩展3)

——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精选五篇)

  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1

  为认真贯彻落实《开化县教育局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调整实施意见》,将协作型教共体升级为共建型教共体,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体本着“*等、互动、共赢”的合作原则,扩充优质资源总量,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全面推进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结合我校及兄弟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学校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池淮镇教共体

  核心校:开化县池淮镇明德小学

  受援校:开化县池化镇中心小学、开化县池淮镇张湾小学、开化县池淮镇油溪口教学点

  三、共同体建设目标

  力争通过各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出一套符合各校校情的“管理一体、研训一体、资源一体”的工作制度;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各校特色的一体化共同发展之路,实现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一)加强联动。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各校间优势、特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各校的办学水*全面提升。

  (三)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进池淮镇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缺,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四、建设措施

  (一)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九月底之前完成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及课堂信息汇总表)

  (二)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需上传学校或年级组或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

  (三)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等途径复核);核心校优质师资可在成员校建立优秀教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

  (四)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教共体内部中、高级职称评审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聘任管理办法,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教师的职称评聘。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教师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五、各校具体工作

  1.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讨制定教共体实施方案。

  2.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定开设两门学科同步课堂。

  3.核心校和成员校之间签订教共体合作协议。

  6.核心校按开设的两门同步课堂安排相关教师进行同步教学,成员校听课教师填写同步课堂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10节)

  7.每节同步课堂结束之后,核心校任教教师和成员校教师进行线上评课研修,并填写网络研修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8次)

  8.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议线下教研活动开展时间点,通过成员校到核心校上展示课以及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上展示课相结合,加深了解各校校情,深化教共体共同成长。(线下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

  9.为加深各校间的合作交流,根据实际情况,三校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教科研工作。

  10.每学期召开质量分析会2次,作业专题研讨会3次以上。

  11.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建立教共体内师徒结对,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师徒共研活动,师徒结对2对以上。

  12.每学期按照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分学科与受援校开展教学比武1次以上。

  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3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20xx年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组建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243号)精神,加快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化、均衡化、现代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现就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办学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优扶弱、优质均衡、共同发展的工作方向,通过党建统领、数字赋能、系统集成,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乡村学校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整体水*,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在均衡、质量方面“乡村弱”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乡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基本达到同一教育质量水*,让乡村孩子就*“上好学”,促进我县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现代化。

  二、总体目标

  通过组建融合型、共建型和协作型三种模式教共体,实现教共体内教育资源均衡化、优质化,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三、基本原则

  (一)共享优质资源的原则。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组建教共体,带动其他学校共同发展,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二)帮扶和就*组合的原则。将农村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组建成教共体,通过组建将方便教共体内理念提升、教师交流、教学研讨、学生互动等活动。

  (三)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原则。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包括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种模式,有效推进所有成员校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共同发展。

  (四)数字赋能的原则。立足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基于我省全面推行“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的全新基础,依托教共体智慧服务*台,在教育资源推送,大数据精准诊断、教育质量评价、城乡教师流动管理等方面数字赋能教共体建设。

  四、组建模式

  (一)融合型教共体。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优质学校与一两所乡村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事、财务、管理统一,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化发展。融合后的各校区可按原学区划分独立招生;达成扶弱提升目标后,合并的校区可重新分设独立。按照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核心校发挥协调、统筹成员校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督促检查成员校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主动协调与成员校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支持各成员校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组织设置一个校党总支、多个成员校党支部,由党总支总协调党建工作,党员数达不到50人以上,多个支部成立党建联盟,一个核心校负责多个成员校党建联盟的总协调工作。

  (二)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同发展。按照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各校党组织协调本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督促检查本学校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主动协调与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支持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组织按照要求各自成立党组织,一并成立党建联盟,核心校做好各成员校的互建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工作。共建型教共体各成员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

  (三)协作型教共体。协作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学校与一所或若干所乡村学校结对联盟,不打破原有学校各自的人事、管理体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项目协作,由核心校对成员校在业务上给予引领、指导和帮扶。协作型教共体实行“愿景协同、机制协同、研训协同、教学协同、项目评估”的协作模式,以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在学校建设顶层设计、教师交流培养、课堂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方面实现借力发展。按照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各校党组织协调本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督促检查本学校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主动协调与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支持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组织按照要求各自成立党组织,一并成立党建联盟,核心校学校做好各成员校的互建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工作。协作型教共体适宜县域内或跨县(市)域施行。

  五、组建方案

  (一)组建方案

  1.“融合型”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小学(核心校)、坑西小学(校区)组建成为实验小学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城东小学教育集团,由城东小学(核心校)、大济小学(校区)组建成为城东小学教共体。

  2.“共建型”教共体:

  组建庆元二中教育集团,由庆元二中(核心校)、黄田中心学校初中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二中教共体。

  组建庆元三中教育集团,由庆元三中(核心校)、竹口中心学校初中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三中教共体。

  组建菊隆中学教育集团,由菊隆中学(核心校)、蔚文学校初中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菊隆中学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小学(核心校)、举水乡小(成员校)、竹口镇校小学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实验小学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二小(核心校)、蔚文学校小学部(成员校)、江根乡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共体。

  组建江滨小学教育集团,由江滨小学(核心校)、淤上乡小(成员校)、黄田镇校小学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江滨小学教共体。

  组建城东小学教育集团,由城东小学(核心校)、五大堡乡小(成员校)、荷地镇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城东小学教共体。

  组建屏都小学教育集团,由屏都小学(核心校)、安南乡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屏都小学教共体。

  组建五都小学教育集团,由五都小学(核心校)、隆宫乡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五都小学教共体。

  3.协作型教共体。协作型教共体适宜县域内或跨县(市)域施行。县外的按省市要求建设,县内未安排此类别建设。

  六、建设要求

  (一)“融合型”教共体。

  1.师资同盘。建立教共体各校区内部教师流动机制,按教师配置相关要求,统筹安排,无障碍调配各校区教师。校区内因学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短缺,由校区间以驻教、走教形式统一调配。

  2.教学同步。教共体内各校区实行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同步。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在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各校区个性化发展。教共体各校区共建共享设施设备、课程资源等,充分依托网络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教研与管理。通过大型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推动教共体各校区师生交流互动。

  3.培训同频。教共体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共体培训活动,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共体内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为丰富的*台。制定好教共体内部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

  4.文化同系。加强教共体校园文化共商共建机制,建成标识明显的教共体文化体系。各校区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统一实施,以“移植+嫁接”的方式培育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学校通过开展城乡研学旅行、劳动实践、联谊互助、家庭结对等形式,共同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互为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一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各校区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校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绩效奖励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考核,真正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二)“共建型”教共体。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作息时间、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协作型”教共体。

  1.愿景协同。由核心校牵头,调研、指导、组织各成员校理清学校发展现状与背景,确立学校发展愿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制订质量提升路径。借助核心校先进办学理念的引领与辐射,结合成员校的办学基础,充分挖掘成员校的特有办学资源,对成员校的办学进行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实现理念与规划上的“补短提升”。

  2.机制协同。建立核心校与各成员校之间互促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管理机制。基于各校优势,协同构建教师交流培养机制、跨校集体备课机制、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师生文化联谊机制等,促进成员校在制度建设、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校外实践等多方面协调联动发展,推进共建共享、互利互补,不断提升成员校教育品质。

  3.研训协同。由核心校牵头成立教共体教研联盟,协商制订教师梯队培养计划、教育教学业务培训方案,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名师讲座、课堂比武、论坛沙龙等活动,创新教共体教师研训、校本研修的方式,促进教共体各校之间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差异互补,以研促教,以教师专业素养、业务水*的提升来推动教共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教学协同。主要可以“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教共体各学校间的教学协同。要借助各校的优势学科开展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等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共享课堂导学单、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课堂练*等教学资源。开学排课表时,教共体要协商制定同步课堂“一张表”,以确保教学协同的有序推进;同步课堂结束后,要针对双边课堂情况及时开展同步教学研讨,以取得教学协同的最大效益。

  5.项目评估。以项目化的方式对协同型教共体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由核心校自行选择成效明显的工作项目向县教育局提出评估申请。县教育局根据项目工作实施情况与成员校的项目质量提升效果进行现场评审,视协作成效纳入相关考核体系,予以奖励。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将推进教共体办学工作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认真组织实施。县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人事科、计财科、教育科、教育督导服务中心、学校建设和安全管理服务中心、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等科室负责人和教共体核心校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共体办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育科长担任,领导小组负责领导、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全县义务教育教共体办学工作。各教共体核心校也要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做好教共体办学工作。核心校领导成员校,核心校向教育局负责,成员校向核心校负责。

  (二)突出党建引领。各教共体要注重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领党员干部教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构建党建统领教共体建设的工作格局。融合型教共体党组织要加强统一领导、实现党建一体化;共建型教共体可组建党建联盟,常态化开展党建共建;协作型教共体可协同开展党建活动。

  (三)理顺管理体制。融合型教共体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由1名校长负总责;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校级班子职数可按合并前各校的职数为基数核定,学校内设机构组织架构及中层职数按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实际确定;教师统一招聘,统一培养,跨校区无障碍调配;各校区的学区范围应相对独立、保持稳定;标准化学校评估、校额认定仍以各校区为独立单元。共建型教共体内各成员校法人地位不变、经费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建立共建联盟章程,制订发展规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协作型教共体采取城乡结对帮扶模式,指导开展学校德育、教学、党建、后勤等工作。

  (四)加大投入力度。教育局将加大对各教共体办成现代化学校建设、现代技术装备、教科研、小班化教育等扶持力度,并根据教共体的办学规模、活动情况、办学成效等因素,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拨付一定的经费,对为教共体建设与管理作出较大贡献的教共体核心校长和成员校负责人给予适当奖励。

  (五)推动师资流动。按“县管校聘”改革要求,加强教共体内部师资的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优先满足教共体内教师的双向交流和城乡有序调动,优化教共体内各学校的师资结构。融合型教共体内教师实行无障碍调配;共建型教共体的核心校每年应派出一定比例的教师常驻成员校任教;协作型教共体根据学科要求,指派一定数量老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大力推动各教共体建立名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通过乡村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轮训、常态化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等方式,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技能。

  (六)优化激励机制。融合型教共体各校区编制、岗位、师资应统筹使用和管理,共建型教共体各学校可统筹使用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但要避免过度集中在核心校(校区);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支教)教师的职称评聘。教共体内从城区学校(校区)流动到乡村学校(校区)任教,视同乡村学校任教经历;共建型教共体内核心校教师到成员校任教满三年且继续在乡村学校任教,并符合高级教师职称晋升条件的,不占核心校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今后返回核心校任教时,应当在核定的核心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内,重新竞聘上岗。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可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校区)教师适当倾斜。根据教共体核心校(校区)教育履职、作用发挥、建设发展等考核情况,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室对教共体核心校(校区)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校区)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七)促进学生交流。建立教共体内学生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交流、互动体验。广泛开展教共体内城乡学校学生研学实践、联谊互助等活动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探索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体化,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八)强化督导考核。教育局负责对我县教共体建设的统筹协调、业务指导、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建立教共体办学督导评估制度,制订完善教共体办学督导评估标准和实施方案,每学年末对每个教共体进行教育教学督导考核,考核采用核心校与成员校捆绑考核的形式,考核结果既作为对教共体及核心校长、成员校负责人奖励的依据,又纳入对各学校评先评优、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教学奖励分配的依据。各教共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校建立针对性评价方案。要健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的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和特色评价,对核心校的考核和教共体绩效评价要把教共体内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主要依据。积极培育和塑造教共体建设典型和学校典型,多形式开展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4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县域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党建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统筹规划促进教育资源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横向联动,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逐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薄弱地区常态化。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县域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

  四、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市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市区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和各级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组建成立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方案和教共体合作协议对教共体工作内容和成效进行增值性评价。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各县区(新区)可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特别注意与集团校、学区联盟、县管校聘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融合。

  五、教共体建设类型

  教共体建设单位分为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1个教共体一般由1个牵头单位和1—2个联合单位组成。如有需要,经建设单位集体协商,可以适当增加牵头单位或联合单位,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一)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

  由市属高中和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示范性高中组建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五县高中辐射。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其他市属高中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县属高中协商后自行提出建设申请,报市教育局审批后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单位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

  (二)组建区县教共体

  由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作为牵头单位,其他县区(新区)作为联合单位组建而成,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互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对应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交流服务,担任副职领导(同时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推动县区(新区)间教育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提升,助推区县教共体的建设,服务时间一般为1—2年。

  牵头城区要选择辖区内优质学校与联合县区(新区)的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建设区县学校教共体,每个学段要建成不少于1个区县学校教共体。牵头学校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牵头学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

  (三)组建县域内教共体

  由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组建而成,原则上由同一学段学校或地理位置相*的学校组建而成,其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为牵头单位,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为联合单位。由各县区(新区)根据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以教共体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化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8月)

  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并解读教共体建设内涵、目标和工作内容、要求。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起)

  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就组建教共体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保障措施、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进行充分协商,拟定教共体合作协议,报主管部门审核后,各成员单位共同签署教共体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统一加挂“牵头单位名称+联合单位名称+教育共同体”构成的标牌。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各教共体的合作协议内容,派出支教和交流服务团队,提供培养培训、技术支撑,提升联合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考核评价阶段(每年2—3月)

  市教育局牵头制定教共体建设考核评价文件,主要考核教共体运行管理情况、教共体内分工协作情况、资源共享情况、发挥辐射作用情况、教共体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等。考核评价分为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具体考核评价文件另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每年2—3月开展1次,重点考核各单位上一年度是否按协议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终期考核在协议到期前1个月开展,重点考核教共体实际取得成效,在党建引领、日常管理、师资培养、学生学*能力等方面通过增值性评价方式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拨付、学校绩效考核等依据。考核落实情况应当作为各县区(新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党建引领结果运用,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共体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予以表彰,在绩效分配、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予以倾斜;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落实不力、作风虚浮的单位和个人,分层次进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行清单工作法,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共体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共建清单,明确教共体资源共享需求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引导教共体建设单位党组织共抓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人才师资力量共建共享。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延伸拓展集团化办学“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理念,要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单位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联合单位应安排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牵头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当包含联合单位教师。牵头单位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联合单位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进行系统培训。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单位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单位、学校党组织班子。联合单位可以选派中层以上领导到牵头单位跟班学*,学*时长由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协商决定。牵头单位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单位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牵头单位可以对联合单位学生进行同步测试评价、同步分析,加强对联合单位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间、区域间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市委组织部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指导推进;市教育局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教共体成员单位的编制和人事管理,对教共体内部人员招聘、交流调动和收入分配等创新措施给予指导;市财政局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落实补助资金。各教共体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分工到人,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合作协议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改革成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要保障对教共体建设单位的财政投入,并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教共体扶持配套政策,在人才引进、福利待遇、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牵头单位要保障派出到联合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原工资待遇,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结合实际,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教共体牵头单位派出人员一定补助或奖励。每年定期对教共体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三)推进制度创新,服务教共体建设

  经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同意,探索建立教共体内灵活的用人机制,教共体可以统一制订进人用人计划、统一人员招聘、统一岗位管理和按岗公开竞聘、统一培养、统一考核奖惩。探索参照牵头单位人员薪酬待遇水*发放联合单位人员薪酬待遇,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承担。

  牵头单位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交流服务的或联合单位教师到牵头单位轮岗交流的,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并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到联合单位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校长或副校长的,也可按规定享受工作补助,并按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组建的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促进联合单位教学研建设,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且经考核合格的,学科团队成员的工作经历可累计计算为支教工作经历,具体计算办法:累计送教达到200天的;或名师工作室帮扶时间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8次现场教研或培训活动,且工作室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或线上教学超过200课时的;可以认定为具有1年支教工作经历。

  (四)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每年12月底前将教共体党建工作具体落实情况报给主管部门,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汇总整体情况并将成效形成报告,经局党组研究同意后,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实地检查和材料核验等方式,按照教共体考核评价文件要求,结合各教共体合作协议、责任清单等内容,对各教共体进行评价考核,并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5

  根据《浙江省人民**办公厅关于印发20xx年省**十方面民生实事分解任务的通知》及《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确定组建学校

  20xx年,省教育厅给我县下达的任务是新增6对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自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我县新增的6对共建型教共体学校分别是:

  1.松阳县古市镇中心学校——松阳县古市镇岗寺中心小学

  2.松阳县象溪镇中心学校——松阳县象溪镇靖居中心小学

  3.松阳县大东坝镇中心学校——松阳县安民乡中心小学

  4.松阳县玉岩镇中心学校——松阳县枫坪乡中心小学

  5.松阳县板桥畲族乡中心小学——松阳县裕溪乡中心小学

  6.松阳县赤寿乡中心小学——松阳县樟溪乡中心小学

  实验小学集团学校扶持象溪片区学校的结对任务,古市镇中心学校帮扶玉岩片区学校的结对任务。

  二、成立工作专班

  组长:吴

  副组长:

  成员:

  三、明确组建要求

  (一)制定《松阳县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名单。(责任科室:普教科完成时间:6月15日前)

  (二)出台教育共同体考核方案,对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实行捆绑考核。(责任科室:普教科、教研室完成时限:6月底前)

  (三)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各教育共同体具备“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基础,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年内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责任科室:教研室 完成时限:6月底前完成30%,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四)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责任科室:教研室 完成时限:6月底前完成30%,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五)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即受援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责任科室:人事科完成时限:11月底前)

  (六)指导教育共同体学校通过*台对接和人工填报两种方式,及时、有效采集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教研、教育共同体间教师交流等应用数据。(责任科室:技术中心完成时限:11月底前)

  (七)多层面、全方位做好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的宣传。(责任科室:办公室完成时限:11月底前)

  (八)做好教共体建设典型案例的收集和遴选工作。(责任科室:普教科、技术中心、教研室完成时限:11月底前)

  (九)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省**民生实事地图信息编制与进度核验工作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67)号文件要求,做好民生地图数据采集及审核工作,并确定县级信息采集员为陈金伟。各结对学校根据任务部署及时上交材料。(责任科室:普教科、技术中心、各结对学校全面完成时限:11月底前)

  责任科室落实好相关职责任务,各结对学校实施好本方案,明确教共体双方学校、结对模式,有序推进结对任务。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精选10篇)(扩展4)

——教育共同体活动方案优选【5】份

  为了多渠道、多形式强化教研活动,促进校际间连片教研的有效开展,实现各学校教师的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片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中心校教研工作安排,我片计划在3月10日-3月14日参加为期一周的“连片互动”听课教研活动,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教学质量中心意识,实施以研促教、以研兴教的目的,面向全体学生,以校为本、以师为本、以镇为本,营造良好教研氛围,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中心学校为示范,互相学*、共同进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一)、在连片教研中,以讲课、评课为载体,引导教师在主体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理念,技能和经验,互动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以此改进、加强和完善本校的教研工作。

  (二)、为各校的教师搭建一个有效的学*的*台,促进其专业水*的提高。

  三、组织领导:

  组 长:谷京然

  副 组 长:王喜军 魏宇

  成 员:各校骨干讲课教师

  四、连片学校:

  张村北街小学、东里村小学、西里村小学

  五、活动地点:

  张村北街小学、东里村小学、西里村小学

  六、参加人员:

  三所学校的教导主任及参加活动的教师。

  七、组织形式:

  以张村北街小学为龙头学校,联合东西里小学共同参与活动,教导主任集体到各所小学听评课。

  八、活动形式:

  (一)观摩课堂教学

  (二)课例评价、互动研讨

  (三)评估总结

  九、活动步骤:

  (一)、准备工作

  1、参加连片教研筹备工作会

  2、各校先在本校内选拔授课教师

  3、教导主任到三所小学听课

  (二)、现场活动

  本学科教师及能调开课的教师参与活动,并做好听课笔记

  (三)、评估总结

  选出优秀讲课教师名单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县域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党建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统筹规划促进教育资源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横向联动,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逐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薄弱地区常态化。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县域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

  四、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市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市区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和各级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组建成立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方案和教共体合作协议对教共体工作内容和成效进行增值性评价。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各县区(新区)可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特别注意与集团校、学区联盟、县管校聘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融合。

  五、教共体建设类型

  教共体建设单位分为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1个教共体一般由1个牵头单位和1—2个联合单位组成。如有需要,经建设单位集体协商,可以适当增加牵头单位或联合单位,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一)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

  由市属高中和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示范性高中组建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五县高中辐射。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其他市属高中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县属高中协商后自行提出建设申请,报市教育局审批后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单位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

  (二)组建区县教共体

  由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作为牵头单位,其他县区(新区)作为联合单位组建而成,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互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对应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交流服务,担任副职领导(同时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推动县区(新区)间教育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提升,助推区县教共体的建设,服务时间一般为1—2年。

  牵头城区要选择辖区内优质学校与联合县区(新区)的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建设区县学校教共体,每个学段要建成不少于1个区县学校教共体。牵头学校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牵头学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

  (三)组建县域内教共体

  由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组建而成,原则上由同一学段学校或地理位置相*的学校组建而成,其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为牵头单位,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为联合单位。由各县区(新区)根据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以教共体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化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21年8月)

  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并解读教共体建设内涵、目标和工作内容、要求。

  (二)实施阶段(2021年9月起)

  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就组建教共体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保障措施、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进行充分协商,拟定教共体合作协议,报主管部门审核后,各成员单位共同签署教共体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统一加挂“牵头单位名称+联合单位名称+教育共同体”构成的标牌。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各教共体的合作协议内容,派出支教和交流服务团队,提供培养培训、技术支撑,提升联合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考核评价阶段(每年2—3月)

  市教育局牵头制定教共体建设考核评价文件,主要考核教共体运行管理情况、教共体内分工协作情况、资源共享情况、发挥辐射作用情况、教共体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等。考核评价分为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具体考核评价文件另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每年2—3月开展1次,重点考核各单位上一年度是否按协议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终期考核在协议到期前1个月开展,重点考核教共体实际取得成效,在党建引领、日常管理、师资培养、学生学*能力等方面通过增值性评价方式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拨付、学校绩效考核等依据。考核落实情况应当作为各县区(新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党建引领结果运用,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共体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予以表彰,在绩效分配、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予以倾斜;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落实不力、作风虚浮的单位和个人,分层次进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行清单工作法,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共体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共建清单,明确教共体资源共享需求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引导教共体建设单位党组织共抓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人才师资力量共建共享。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延伸拓展集团化办学“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理念,要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单位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联合单位应安排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牵头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当包含联合单位教师。牵头单位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联合单位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进行系统培训。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单位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单位、学校党组织班子。联合单位可以选派中层以上领导到牵头单位跟班学*,学*时长由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协商决定。牵头单位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单位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牵头单位可以对联合单位学生进行同步测试评价、同步分析,加强对联合单位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间、区域间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市委组织部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指导推进;市教育局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教共体成员单位的编制和人事管理,对教共体内部人员招聘、交流调动和收入分配等创新措施给予指导;市财政局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落实补助资金。各教共体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分工到人,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合作协议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改革成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要保障对教共体建设单位的财政投入,并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教共体扶持配套政策,在人才引进、福利待遇、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牵头单位要保障派出到联合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原工资待遇,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结合实际,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教共体牵头单位派出人员一定补助或奖励。每年定期对教共体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三)推进制度创新,服务教共体建设

  经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同意,探索建立教共体内灵活的用人机制,教共体可以统一制订进人用人计划、统一人员招聘、统一岗位管理和按岗公开竞聘、统一培养、统一考核奖惩。探索参照牵头单位人员薪酬待遇水*发放联合单位人员薪酬待遇,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承担。

  牵头单位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交流服务的或联合单位教师到牵头单位轮岗交流的,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并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到联合单位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校长或副校长的,也可按规定享受工作补助,并按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组建的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促进联合单位教学研建设,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且经考核合格的,学科团队成员的工作经历可累计计算为支教工作经历,具体计算办法:累计送教达到200天的;或名师工作室帮扶时间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8次现场教研或培训活动,且工作室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或线上教学超过200课时的;可以认定为具有1年支教工作经历。

  (四)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每年12月底前将教共体党建工作具体落实情况报给主管部门,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汇总整体情况并将成效形成报告,经局党组研究同意后,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实地检查和材料核验等方式,按照教共体考核评价文件要求,结合各教共体合作协议、责任清单等内容,对各教共体进行评价考核,并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精选10篇)(扩展5)

——城乡共同体教研活动实施方案(精选5篇)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20xx年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组建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243号)精神,加快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化、均衡化、现代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现就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办学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优扶弱、优质均衡、共同发展的工作方向,通过党建统领、数字赋能、系统集成,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乡村学校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整体水*,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在均衡、质量方面“乡村弱”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乡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基本达到同一教育质量水*,让乡村孩子就*“上好学”,促进我县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现代化。

  二、总体目标

  通过组建融合型、共建型和协作型三种模式教共体,实现教共体内教育资源均衡化、优质化,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三、基本原则

  (一)共享优质资源的原则。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组建教共体,带动其他学校共同发展,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二)帮扶和就*组合的原则。将农村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组建成教共体,通过组建将方便教共体内理念提升、教师交流、教学研讨、学生互动等活动。

  (三)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原则。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包括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种模式,有效推进所有成员校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共同发展。

  (四)数字赋能的原则。立足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基于我省全面推行“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的全新基础,依托教共体智慧服务*台,在教育资源推送,大数据精准诊断、教育质量评价、城乡教师流动管理等方面数字赋能教共体建设。

  四、组建模式

  (一)融合型教共体。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优质学校与一两所乡村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事、财务、管理统一,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化发展。融合后的各校区可按原学区划分独立招生;达成扶弱提升目标后,合并的校区可重新分设独立。按照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核心校发挥协调、统筹成员校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督促检查成员校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主动协调与成员校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支持各成员校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组织设置一个校党总支、多个成员校党支部,由党总支总协调党建工作,党员数达不到50人以上,多个支部成立党建联盟,一个核心校负责多个成员校党建联盟的总协调工作。

  (二)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同发展。按照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各校党组织协调本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督促检查本学校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主动协调与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支持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组织按照要求各自成立党组织,一并成立党建联盟,核心校做好各成员校的互建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工作。共建型教共体各成员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

  (三)协作型教共体。协作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学校与一所或若干所乡村学校结对联盟,不打破原有学校各自的人事、管理体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项目协作,由核心校对成员校在业务上给予引领、指导和帮扶。协作型教共体实行“愿景协同、机制协同、研训协同、教学协同、项目评估”的'协作模式,以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在学校建设顶层设计、教师交流培养、课堂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方面实现借力发展。按照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各校党组织协调本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督促检查本学校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主动协调与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支持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组织按照要求各自成立党组织,一并成立党建联盟,核心校学校做好各成员校的互建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工作。协作型教共体适宜县域内或跨县(市)域施行。

  五、组建方案

  (一)组建方案

  1、“融合型”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小学(核心校)、坑西小学(校区)组建成为实验小学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城东小学教育集团,由城东小学(核心校)、大济小学(校区)组建成为城东小学教共体。

  2、“共建型”教共体:

  组建庆元二中教育集团,由庆元二中(核心校)、黄田中心学校初中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二中教共体。

  组建庆元三中教育集团,由庆元三中(核心校)、竹口中心学校初中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三中教共体。

  组建菊隆中学教育集团,由菊隆中学(核心校)、蔚文学校初中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菊隆中学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小学(核心校)、举水乡小(成员校)、竹口镇校小学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实验小学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二小(核心校)、蔚文学校小学部(成员校)、江根乡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共体。

  组建江滨小学教育集团,由江滨小学(核心校)、淤上乡小(成员校)、黄田镇校小学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江滨小学教共体。

  组建城东小学教育集团,由城东小学(核心校)、五大堡乡小(成员校)、荷地镇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城东小学教共体。

  组建屏都小学教育集团,由屏都小学(核心校)、安南乡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屏都小学教共体。

  组建五都小学教育集团,由五都小学(核心校)、隆宫乡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五都小学教共体。

  3、协作型教共体。协作型教共体适宜县域内或跨县(市)域施行。县外的按省市要求建设,县内未安排此类别建设。

  六、建设要求

  (一)“融合型”教共体。

  1、师资同盘。建立教共体各校区内部教师流动机制,按教师配置相关要求,统筹安排,无障碍调配各校区教师。校区内因学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短缺,由校区间以驻教、走教形式统一调配。

  2、教学同步。教共体内各校区实行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同步。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在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各校区个性化发展。教共体各校区共建共享设施设备、课程资源等,充分依托网络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教研与管理。通过大型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推动教共体各校区师生交流互动。

  3、培训同频。教共体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共体培训活动,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共体内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为丰富的*台。制定好教共体内部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

  4、文化同系。加强教共体校园文化共商共建机制,建成标识明显的教共体文化体系。各校区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统一实施,以“移植+嫁接”的方式培育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学校通过开展城乡研学旅行、劳动实践、联谊互助、家庭结对等形式,共同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互为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一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各校区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校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绩效奖励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考核,真正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二)“共建型”教共体。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作息时间、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协作型”教共体。

  1、愿景协同。由核心校牵头,调研、指导、组织各成员校理清学校发展现状与背景,确立学校发展愿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制订质量提升路径。借助核心校先进办学理念的引领与辐射,结合成员校的办学基础,充分挖掘成员校的特有办学资源,对成员校的办学进行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实现理念与规划上的“补短提升”。

  2、机制协同。建立核心校与各成员校之间互促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管理机制。基于各校优势,协同构建教师交流培养机制、跨校集体备课机制、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师生文化联谊机制等,促进成员校在制度建设、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校外实践等多方面协调联动发展,推进共建共享、互利互补,不断提升成员校教育品质。

  3、研训协同。由核心校牵头成立教共体教研联盟,协商制订教师梯队培养计划、教育教学业务培训方案,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名师讲座、课堂比武、论坛沙龙等活动,创新教共体教师研训、校本研修的方式,促进教共体各校之间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差异互补,以研促教,以教师专业素养、业务水*的提升来推动教共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教学协同。主要可以“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教共体各学校间的教学协同。要借助各校的优势学科开展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等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共享课堂导学单、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课堂练*等教学资源。开学排课表时,教共体要协商制定同步课堂“一张表”,以确保教学协同的有序推进;同步课堂结束后,要针对双边课堂情况及时开展同步教学研讨,以取得教学协同的最大效益。

  5、项目评估。以项目化的方式对协同型教共体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由核心校自行选择成效明显的工作项目向县教育局提出评估申请。县教育局根据项目工作实施情况与成员校的项目质量提升效果进行现场评审,视协作成效纳入相关考核体系,予以奖励。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将推进教共体办学工作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认真组织实施。县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人事科、计财科、教育科、教育督导服务中心、学校建设和安全管理服务中心、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等科室负责人和教共体核心校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共体办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育科长担任,领导小组负责领导、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全县义务教育教共体办学工作。各教共体核心校也要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做好教共体办学工作。核心校领导成员校,核心校向教育局负责,成员校向核心校负责。

  (二)突出党建引领。各教共体要注重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领党员干部教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构建党建统领教共体建设的工作格局。融合型教共体党组织要加强统一领导、实现党建一体化;共建型教共体可组建党建联盟,常态化开展党建共建;协作型教共体可协同开展党建活动。

  (三)理顺管理体制。融合型教共体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由1名校长负总责;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校级班子职数可按合并前各校的职数为基数核定,学校内设机构组织架构及中层职数按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实际确定;教师统一招聘,统一培养,跨校区无障碍调配;各校区的学区范围应相对独立、保持稳定;标准化学校评估、校额认定仍以各校区为独立单元。共建型教共体内各成员校法人地位不变、经费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建立共建联盟章程,制订发展规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协作型教共体采取城乡结对帮扶模式,指导开展学校德育、教学、党建、后勤等工作。

  (四)加大投入力度。教育局将加大对各教共体办成现代化学校建设、现代技术装备、教科研、小班化教育等扶持力度,并根据教共体的办学规模、活动情况、办学成效等因素,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拨付一定的经费,对为教共体建设与管理作出较大贡献的教共体核心校长和成员校负责人给予适当奖励。

  (五)推动师资流动。按“县管校聘”改革要求,加强教共体内部师资的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优先满足教共体内教师的双向交流和城乡有序调动,优化教共体内各学校的师资结构。融合型教共体内教师实行无障碍调配;共建型教共体的核心校每年应派出一定比例的教师常驻成员校任教;协作型教共体根据学科要求,指派一定数量老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大力推动各教共体建立名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通过乡村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轮训、常态化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等方式,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技能。

  (六)优化激励机制。融合型教共体各校区编制、岗位、师资应统筹使用和管理,共建型教共体各学校可统筹使用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但要避免过度集中在核心校(校区);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支教)教师的职称评聘。教共体内从城区学校(校区)流动到乡村学校(校区)任教,视同乡村学校任教经历;共建型教共体内核心校教师到成员校任教满三年且继续在乡村学校任教,并符合高级教师职称晋升条件的,不占核心校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今后返回核心校任教时,应当在核定的核心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内,重新竞聘上岗。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可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校区)教师适当倾斜。根据教共体核心校(校区)教育履职、作用发挥、建设发展等考核情况,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室对教共体核心校(校区)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校区)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七)促进学生交流。建立教共体内学生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交流、互动体验。广泛开展教共体内城乡学校学生研学实践、联谊互助等活动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探索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体化,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八)强化督导考核。教育局负责对我县教共体建设的统筹协调、业务指导、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建立教共体办学督导评估制度,制订完善教共体办学督导评估标准和实施方案,每学年末对每个教共体进行教育教学督导考核,考核采用核心校与成员校捆绑考核的形式,考核结果既作为对教共体及核心校长、成员校负责人奖励的依据,又纳入对各学校评先评优、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教学奖励分配的依据。各教共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校建立针对性评价方案。要健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的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和特色评价,对核心校的考核和教共体绩效评价要把教共体内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主要依据。积极培育和塑造教共体建设典型和学校典型,多形式开展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21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精选10篇)(扩展6)

——共同体方案(精选5篇)

  学*共同体是有着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学生学*团队,是学生自主学*、合作学*重要的组织载体。班级学*共同体的建设,能够加快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了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课题研究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在20xx年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将在七八年级各班建立班级学*共同体。现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临渭区教育局组建“校本研修共同体”实施意见》,牢固树立“为生命奠基,为发展服务”的核心理念,坚持以“学生学*为中心,学生发展为根本”的价值取向,根据《渭南市实验初中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教研计划》安排,积极开展班级学*共同体的建设,加快构建“民主*等、积极参与、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文化,实现学生的自主学*、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班级学*共同体的建设,促进班级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推动课题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觉学*的意识和自主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组建原则:

  1.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

  分析学生的学*情况和生活背景,根据学生的学*态度、行为表现、学业成绩、学*能力、兴趣爱好、性别、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分**数相等的A(优等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组建若干个学生学*共同体。各组应该有人数大致相等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保证各组之间整体水*均衡(组间同质),有利于各组之间展开公*合理的良性竞争。在小组内部,各组都拥有不同水*的学生,有利于不同层次组员之间的学*互动和合作探究(组内异质),实现人员组合的最优化。

  2.个人意愿和群体意愿兼顾原则

  分组时,在保证各共同体基本均衡的前提下,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意愿和群体意愿。一是不把彼此排斥的学生编入一组,以免矛盾激化,影响共同体的活动开展。二是对学困生应编入对他们持中立态度或欢迎态度的共同体内,以满足他们的集体归属感。

  3.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学*共同体确立以后,人员构成大致不变,以维持共同体的相对稳定。必要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调整的条件是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共同体氛围,确保共同体能够持续有序的发展。

  四、组建规范

  1.确立共同体

  各班由班主任牵头,根据自己班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学生和任课老师意见,根据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每六人一组,建立起若干个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内又结成若干个学*对子。每个小组按照A、B、C、D……命名(也可以全组成员一起为小组进行个性命名),组员分别为A1、A2、A3……

  2.实行组长负责制

  每个学*共同体设立一位行政小组长和若干名学科小组长。行政小组长经选举产生,学科小组长由组员担任,原则上每名成员至少担任一科学科小组长。

  3.建设合作体文化

  班级要着力打造学*共同体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组强我荣组弱我耻”的观念,努力营造“和谐团结、*等互助”的氛围。初期的共同体文化建设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组名,各组成员集思广益,为本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团队目标和团队精神。二是口号,各共同体成员通过讨论,可选择名言警句,也可自我创造,形成口号。三是组规,共同体成员需达成共识,形成本组组规,内容涵盖一日常规、协作学*、自我控制等方面,形成书面材料,各成员签字认可并遵照执行。四是标志牌(或标志贴),可将组命、口号、组规、个人奋斗目标等制成标志牌(或标志贴),置于桌面上,时时提醒、鞭策共同体成员共同进步。

  五、组织管理

  1.采用两条线管理模式

  (1)学*过程管理。成立学*联系会,由教导处统一管理。学*联系会由学*委员、学科小组长组成,负责对共同体成员在学*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统计和评价,并完成统计表的填写和统计工作。每周五交教导处备案。

  (2)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成立管理联系会,由班主任统一管理。管理联系会由班长、行政小组长组成,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进行管理,填写相关表格,一周一统计,一周一评比,并在德育课上进行公布。班长做好表格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每周五交教导处备案。

  2.学生干部管理职责:

  行政小组长全面负责本共同体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纪律情况。

  (1)日常行为规范方面,根据学校规章制度,对本共同体内所有成员的**、出操、纪律、劳动、卫生等各个方面进行督查。

  (2)学*方面,督促各学科小组长带领组员搞好本学科学*,并对课堂表现、作业收交等情况进行督查。

  (3)对违纪现象进行劝阻、批评教育,对后进生进行帮扶。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给班主任。

  3.学科小组长协助行政小组长管理本学科的课堂纪律,全面负责本学科的学*管理。

  (1)带动本组成员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本学科学*中,对违反课堂纪律者进行劝阻批评。

  (2)组织本组成员自学时独立思考,注意提醒组员保持安静。

  (3)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对子”互学,完成组内合作学*。注意提醒组员集中精力,不转移话题,控制音量,不影响其他小组的学*。

  (4)协助科代表收交、检查本组成员学科作业。做好登记,及时汇总本组课堂生成的新问题,反馈给科代表或科任老师。

  (5)定期召开小组成员会,对本小组本学科的学*进行阶段性总结。

  只要做起来,风景在路上。我们希望通过全体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积极配合,将班级共同体建设好,在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学生从自主走向自律,从自立走向自强。也希望我们的老师们在共同体建设实施中不断学*,不断创新,实现专业理论水*的提升,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为深入贯彻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落实浙教办函〔20xx〕53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现就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和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20xx年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文件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要求,各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

  二、发展目标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实施内容

  (一)加强队伍建设

  1.两校各自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代表为成员。

  领导小组分工如下:校长负总责,制订工作实施方案与年度计划,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协调;教学副校长分管,协调、推进各方工作;教导处主任具体负责,落实各项活动的开展,信息报道、工作月报、资料整理;信息技术处主任负责网络技术支持,建设宁波智慧教育和“之江汇”网络帮扶空间;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等教研组长,负责同步课堂、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

  2.两校共同组建钉钉工作群,发布活动信息,开展工作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构建发展共同体。

  (二)完善学校网络建设

  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完善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级教育网络资源中心、信息系统应用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实现教育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及综合管理应用,实现与教育网络互通和应用。

  (三)交流课堂教学

  利用互联网技术,由优质学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使结对的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结对的学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

  (四)加强网络教研

  基于网络*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

  (五)提升师资常态

  通过校际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方式,促进两校教师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农村学校教学骨干,互相交流学*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

  (六)共建学校文化。共同体学校要互相交流学校文化,吸收新的内涵,将优秀学校的学校文化逐步内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构建两校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

  四、工作安排

  1.两校成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各结对帮扶工作小组,确立帮扶形式及帮扶学科。

  2.通过互联网形式开展“同步课堂”的教学。

  3.通过“网络研修”的教研形式,开展集体备课、课堂诊断和主题研修等活动,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补给,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4.积极拓展同步领域,逐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日常教学拓展到校本特色活动、学校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远距离或实地参与或欣赏两校的校园活动,开展线下互访交流活动。(具体结合两校各节日活动开展)

  5.认真总结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撰写工作总结、收集典型案例,做好活动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学校“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协调和宏观规划及设施工作。在学校各部门间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从工作的组织管理上,加大学校的统筹力度,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学校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推进。

  (二)制度保障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明确规划、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严格制定教育信息化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监控。

  (三)队伍保障

  学校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配备力度。

  为全面落实***关于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部署,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做好民族工作相关工作要求,促进全旗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筑牢祖国北部边疆安全稳定屏障,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乌拉特后旗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深入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各族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安宁,事关边疆安全稳定。乌拉特后旗党委、**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自觉从呵护“模范自治区”荣誉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全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各族群众生活水*不断提高,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全旗民族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部分苏木镇和部门对民族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主动性不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够深入、经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强;境外有害信息倒灌,其他领域社会矛盾问题与民族的问题交织;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均衡,边远牧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民族语言授课学生就业难、发展空间小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各苏木镇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始终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进一步激发和凝聚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信心和力量。

  (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切实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社会氛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打牢党的执政基础、维护“模范自治区”荣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总体目标。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进一步增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发展。

  二、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一)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主要内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历史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宣传*代以来各民族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共同牺牲、共同奋斗的光辉历史,大力宣传***领导各族人民浴血奋战、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大力宣传党的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宣传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奋斗梦、繁荣发展梦,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教育,深刻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造性、重要性和优越性,不断增强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责任单位:旗委宣传部、**部、组织部,旗直机关工委、旗委党校、旗教育局、民委、团旗委,各苏木镇

  (二)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从小抓起、从学生抓起,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台。教育局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深入开展“立德育苗”活动,将爱国主义意识植入儿童心间。在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课程,按规定课时安排教学。各学校要定期举行升**、唱**仪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七个一”活动(即每年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每个学生参加一次实践活动、学*一个典型模范、讲述一个故事、学唱一首歌曲、撰写一篇作文、参观一次展览)。按照“五个讲清楚”的要求,深入阐释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的重大意义,落实好教育部门领导包联学校、校领导包联班级、班主任包联学生机制,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回访学生家长等活动。学校党组织要发挥政治堡垒作用,自觉践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发挥好班主任、辅导员、学生会、团队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单位:旗教育局、团旗委,各学校,各苏木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