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控制方案优选【五】篇

首页 / 方案 / |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 1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新郑市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市场二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控体系为保障,以推进市场准入制和加强市场监管为主要抓手,确保我市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组织机构

  由市**牵头,整合行政管理资源,成立由市**分管**侯国俊为组长,农业、工商、质监、环保、卫生、食品药品、水产、商务、**、财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新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立联*会议制度,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政策制定、工作协调、重大决策及检查考核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

  三、建设目标

  通过五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市场准入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通过整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覆盖全市,全力提高我市农产品品质,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四、工作任务

  (一)构建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从2009年底开始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由城区向乡镇、村,由蔬菜猪肉向所有农产品逐步展开,对进入中心城区市场的批量农产品坚持“凡进必检”,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站检测合格并规范标识后方能进入市场,不合格的产品依法禁止销售。

  1、入市免检制度。对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食用农产品,并与基地种植相符的实行入市免检制度,凭认证证书和专用标志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外地进入我市的农产品,持有农产品安全检测合格证明的,可以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国外入境上市农产品凭入境检验检疫证书入市经销。

  2、索证抽检制度。对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和实行定点屠宰并取得检疫合格证的畜产品,实行索证抽检制度。凭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期产品检测合格证明和畜产品定点屠宰印章、检疫合格证可以直接进入市场销售;无*期产品检测合格证明的,进行现场抽检,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

  3、现场检测制度。对来源于非认证基地的农产品并且未取得任何认证的产品,实行现场检测制度,由市场开办者检测合格后,允许进入市场销售。凡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目录的农产品,按有关规定,予以正确标示或标注。

  (二)、构建市级和生产基地、市场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

  1、完善监测体系。力争用三年时间,建立由市检测站和生产基地、企业、农贸市场、农产品超市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制检验、检测制度,形成农产品生产者、经销者和市场开办者严格自检、委托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执法机关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检验检测机制。

  2、加强质量检测。农产品质检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职能加强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配送中心以及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畜产品定点屠宰企业的产品质量抽检,建立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和定期公示上报制度,定期分析市场农产品质量规律,公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信息并接受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抽查。任何单位必须提供相关的资料和便利条件,不得拒绝检查或不提供检查人员所需的相关资料。

  3、完善检测制度。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配送中心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畜产品定点屠宰企业等要强化自我检测机制,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的投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必须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自检制度,在产品上市前进行农药残留速测自检,从生产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及农产品配送中心开办者必须建立农产品质量验证、检测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示制度,设立农药残留检测室和专业检测人员,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按照市场准入制度进行销前验证与检测,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农产品,委托有资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进行定量检测。

  4、强化检测队伍。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畜产品定点屠宰企业质量检测人员,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业务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三)构建不合格农产品报告和安全追溯体系

  1、实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身份编码识别管理制度。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编码规则》要求,制定完善本辖区农产品产地编码规则,随时补充完善编码,提高编码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加快编码的普及应用,逐步实现生产者在每批上市农产品上应标明产地编码,以便追查农产品产地来源和生产者,并将产地编码作为农产品追溯的重要依据,更好地为我市农产品顺利进入各地市场服务。

  2、推行标识管理。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逐步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对进行市场准入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率先实行农产品标识挂牌销售。标识牌要注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产品质量等内容(标识牌的制作、发放由市场准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

  3、实行农产品生产、销售登记、记录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保鲜)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的记录;经初级加工、有包装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者应当在产品包装物上标注其产品的加工单位和原生产基地;生产者在生产中要严格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规定,记载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以及防疫、检疫情况;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通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及时有效的追溯发生问题的环节和责任。

  (四)、构建规范的市场流通体系

  1、积极推行农产品“场地挂钩”工作。加强市场与生产基地或生产者的衔接,在认真核实确认已有“场地挂钩”基地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力度,扩大和增加“场地挂钩”基地的数量、规模。加强对“场地挂钩”基地的督导检查,推进企业或基地严格自律。外地进入新郑市场农产品,首次进入新郑市区时,必须到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备案材料包括,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证书、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声明。在备案的基础上,经营者每次还应随车携带产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该批次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证明,并接受抽检和监督。鼓励"场地挂钩"基地与我市市场建立销售供应协议和相互信任的关系,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建立相对稳定的产销供求关系。协议中应规定:批发市场对进场交易的车辆以双方认同的方法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市场有权处理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对多次检测不合格的商户有权依照协议采取退出机制;对不服从管理的商户有权依照协议禁止其再次入场经营。

  2、逐步实现具有追溯标识的农产品和包装规范的品牌农产品进场。各市场要积极引入具有追溯标识的农产品和包装规范的品牌农产品进场交易,对有追溯标识的农产品进场交易予以优惠。

  3、实行农产品质量公示制度和优质农产品的推介制度。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以及超市的开办者,应在场内显著位置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示牌”,让市民了解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管理信息。公示信息应包括,农产品质量抽检情况,场内经营户违规行为查处情况。并向市民推介优质农产品及生产基地。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经营单位的定期审核与监督检验,定期推出一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及经营单位,向社会公布。

  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建立市场质量安全责任告知承诺制度,农产品市场开办者、商业零售单位对进入本市场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负有监督管理的责任,应当配备专职农产品质量管理人员,建立农产品流通档案,开展检测检验和组织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等,应当就经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负责,向行政管理部门做出承诺,保证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的要求。

  5、鼓励无公害农产品规模经营、集中配送、净菜上市。在市内从事无公害农产品集中配送的单位或个人应先到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发放无公害农产品配送经营通行证,再向工商行政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建立无公害农产品配送绿色通道并确保畅通。

  (五)、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1、推行不合格农产品的责任追究和退出市场流通的机制。积极开展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农产品配送中心的例行抽检工作,对查出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集中销毁;对违反规定,擅自销售未经检测、质量不合格的农产品或疏于管理,玩忽职守,弄虚作假,造成市场和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失控、后果严重的部门和责任人,将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依法追究其责任。

  2、对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经营者的处罚。对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外埠基地,新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将通报当地省级主管部门,由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基地进行整改。对本市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基地或企业,农业局要对该基地进行整改。对连续三次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企业将在一定时期内禁止进入市场;商业零售单位经营的农产品,凡连续三次抽检均有不合格农产品的,将实行停业整顿或责令退出农产品经营市场,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

  3、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要严格种子、种畜禽、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经营准入条件,依法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已公布的停产、禁用和限用的品种、目录和范围,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农业投入品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严厉打击制售、使用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检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六)、构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

  加快制定我市各类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指导各农产品生产基地按标准化进行生产。建设一批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创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努力打造出省级名牌、国家级名牌农产品。以建设示范点的方式逐步推开,到2011年,力争我市大宗农产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普遍实行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基本达到无公害要求,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推广面达到95%以上,“三品”标识率达到80%以上,主要名特优农产品98%达到国内同类产品质量标准。

  (七)、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体系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情况,迅速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把损失降到最低。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将另行行文制定。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 2

  1.论证改进的必要性

  该厂首先对前一年的150件不合格品进行分析,充分认识到只采用质量控制手段还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必须进行质量改进,才有可能提高轴承的质量。

  2.确定改进的目标

  运用排列图法,在圆度精度不足、壁厚不均、内衬脱离、光洁度不够、尺寸精度不够、加工变形、磕碰划伤、切削热变形等8种不良品类型中,确定了“圆度达不到要求”作为质量改进的目标。

  3.成立组织

  设立领导小组负责审查批准方案。

  其成员有总工程师、科室人员、用户代表、车间主任、计划组长、工艺科、科研科、工人代表等人员组成。

  另设一个诊断小组,组长是车间技术组组长,该组聘请车工组、钻工组、镗刨组代表,质量统计员及其他有关技术人员和咨询人员参加。

  4.诊断过程和改进过程

  诊断小组采取的诊断步骤是:

  (1)跟班收集资料,并整理数据和分析原因;

  (2)分析工艺流程,找出工艺中不合理的因素;

  (3)提出工艺流程的改进方案;

  原工艺流程是:粗加工—精加工—烧铸内衬—车外圆—车端面—车内孔—热处理—半精车—两次浇铸内衬—精车内衬及端面—钻孔—鏜油槽。

  改进后的工艺流程是:粗加工—浇铸内衬—粗车—钻孔—镗油槽—热处理—精车。

  新工艺流程的特点是将一切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如磕碰变形、内衬脱离等)的工艺均安排在精车之前。

  (4)建议改进工艺装备,提高其刚度,以保证工件的精度;

  (5) 改变切削用量,避免产生热变形。

  5.克服阻力,贯彻实施

  经过轴承工艺流程和工装的改进,按新工艺试制27件,并画出圆度的单值控制图,通过对比,效果显著。

  6.在新的质量水*上控制质量

  制定新的工艺流程标准,利用工序控制点严格监督圆度这一重要质量特性。

  至此,该阶段质量改进工作宣告完成。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 3

  一、监督检查对象

  水产品养殖育苗企业、个体生产者。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生产主体水产品生产记录建立情况

  (二);生产主体水产品投入品使用情况;

  三、监督检查方式及措施

  履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一)检查巡查。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定期检查辖区内养殖育苗过程中水产品投入品使用情况、自律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经营行为守法守信等情况,填写检查巡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督导水产品生产企业、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水产品生产销售记录。

  (二)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禁限用的渔药等违法行为,对检查或监督抽检中发现的不符合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责令停止销售或者予以监督销毁;对责任主体依法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对构成犯罪的,严格落实案件移送制度,将相关线索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宣传引导。积极通过报刊、电视、渔业信息网等媒体和专题讲座、咨询服务等活动进行宣传告知,向生产经营主体、消费者积极普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介绍监管工作进展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坚持正面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舆论引导。

  四、监督检查程序

  (一)制定方案。制定监管工作方案,确定监管重点、检查内容、检查方式、时间安排等。

  (二)实施检查。按照检查计划,认真组织落实检查工作。

  (三)整改后处理。督促辖区内生产主体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和调查处理;对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的,通报相关部门。

  五、监督检查处理

  依据《水产品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

  (一)可以对养殖水产品进行现场检查,对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水产品,有权查封、扣押。

  (二)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向水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依照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使用水产品投入品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农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四)水产品生产企业、渔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未建立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水产品生产记录的,或者伪造水产品生产记录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六)发生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及时向所在地乡级人民**和县级人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收到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报上一级人民**和有关部门。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 4

  一、目标任务

  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把握好农资供应、规模化服务、基地建设、品牌培育、产销对接等关键环节,打造农产品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推进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真正成为各级党委、**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依托和抓手。

  二、重点工作

  (一)通过创新农资经营服务方式,打造安全放心农资经营品牌

  1.提升农资配送效能。进一步完善提升各大农资公司配送服务功能,适时开工建设农资配送中心二期等工程。要用足用活政策,借助各级对农资经营配送网络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尤其是配送服务中心和信息化建设、农资农家店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借势发展,借力提升。

  2.规范农资经营服务网络。按照总社《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网络规范》和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农家店规范要求,进一步规范完善配送中心、农资店等经营网络,农资连锁店保持在600家左右,“十二五”期间市场占有率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

  3.增强品牌影响力。培育壮大农资、农资、农资、农资、农资、三农物资等农资经营骨干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抓住农业生产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资惠农活动,叫响“供销农资无假货”,打造“诚信供销、合作兴农”品牌。

  4.开展联采直供。整合系统资源,以资本为纽带,加强市县两级农资公司、基层社之间的联合合作,形成区域品牌优势,扩大联采直供规模。

  5.加强农资经营监管。进一步抓好农资采购、销售、运输和库存各环节规章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企业进销货台账制度、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对农资商品从进货、入库、配送、运输、销售全过程的有效、无缝监管,建立源头可追溯、去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杜绝违禁和假冒伪劣商品通过供销社经营渠道进入市场。要特别加强对挂靠网点和挂靠企业的清理整顿,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靠前监管,确保不出现问题。要规范使用供销社标识,不得私自扩大使用范围,不得借与其它企业使用或以供销社标识谋取私利。

  (二)通过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

  1.认真贯彻落实省供销社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工作要求和市委、市**《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威办发〔2013〕14号),按照《全市供销社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以服务的规模化促进农业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

  2.结合我市实际,从花生、果品、西洋参、大姜等大宗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关键环节入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规模化服务方式。重点打造紫薯、花生,文登苹果、西洋参,大姜、苹果,市直花生、玫瑰花等规模化服务亮点。2013年服务面积达到8万亩,到2015年突破15万亩。

  3.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依托农资公司、基层社、专业合作社,整合农资、农机等资源,成立专业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测土配方、化肥农药直供直施、种肥同播、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

  (三)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

  1.制定完善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加强与全国供销总社科技推广中心和青岛农业大学的技术合作,按照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和标准化生产要求,根据农产品不同品种和市场定位,制定完善相应的生产操作规程。

  2.发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基层社或专业合作社,围绕花生、小麦、玉米、苹果、地瓜、西洋参、大姜等农业优势或主导产业,每个市区社都要采取自建、共建等方式,发展一批单个面积不少于50亩的标准化示范基地,使用统一标识,确保生产操作规程落到实处。

  3.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在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健全生产台账制度,全程记录化学投入品使用时间、数量和方式方法等信息,并与信息化手段结合起来,为形成产品质量可追溯机制奠定基础。

  (四)通过搞活农产品流通、培育农产品品牌,形成优质优价的农业生产和市场消费导向

  1.抓好农产品产销对接。以骨干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农民合作社为依托,按照“一种产品进入多个渠道、一个渠道融入多种产品”的思路,主动与大型超市、采购商、批发市场、厂矿企业、部队学校等各类终端市场对接,不断扩大网络辐射带动力。要重点借助“中国特色农产品博览会”、“中国海峡**海洋食品展销会”等展会,运作好市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海洋食品展销中心、三农物流配送中心等产销对接*台,培育好中国海洋食品集散基地、中国(文登)名优特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打造集展示展销、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特色鲜明、品种齐全、辐射力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台。

  2.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加大投入,升级技术,扩大规模,拓展市场,重点培育壮大副食品、泓达食品、瑞昌食品、国香斋食品,供销社农产品、文登汇润果品,春江源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

  3.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以质量安全为前提,积极申报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农产品“三品”认证、GAP认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重点培育“圣农”、“创新”、“绿源丰收”、“国香斋”、“汇润”、“大姜”等农产品品牌,加强宣传推介,提高品牌辐射带动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到2015年,每年取得质量认证的农产品不少于2个,纳入供销社经营服务体系的注册商标总数不少于20个。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系统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农资、农产品经营各个环节的监控和管理,打造良好形象,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城市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各市区社要根据市社总体部署和要求,统筹规划,落实责任,加强调度,推进落实,确保实效。

  (二)创新工作方式。认真履行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工作职责,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加强对各生产经营企业和网点的监督管理,在参与中融入,在融入中发展,在创新中体现供销社价值。

  (三)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将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列入目标考核,建立完善相应的奖惩机制,定期调度,严格督导,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企业和基层社,在项目资金申报时要给予倾斜。系统上下要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坚定发展目标,加快联合合作,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 5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xx〕23号)及省、市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有关精神,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保障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自20xx年7月1日起开展检测工作,为规范管理、落实职责、区镇协调,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实施

  由区农业局统一组织,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各镇(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和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具体实施。

  涉及农贸市场、屠宰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各级工商、经贸部门要积极协助农业部门及检测机构。

  二、监测职责

  (一)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负责对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屠宰场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主要开展蔬菜农药残留、瘦肉精、氯霉素、孔雀石绿等检测项目,重点检测上市农产品。并对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及日常监督。

  (二)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负责对辖区内生产、销售的农产品的抽样检测,主要开展蔬菜农药残留和瘦肉精检测,重点检测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的上市产品。

  三、监测方法

  (一)实施例行检测和随机抽检制度

  各镇(街道)自行确定辖区范围内的例行监测点。每个镇(街道)确定1个以上的农产品生产基地,1个以上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或超市(以下统称为市场)和1个生猪屠宰场(无屠宰场的镇、街道不用)作为例行监测点。各监测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当地蔬菜生产、销售的基本状况和质量安全水*。

  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定期对各镇(街道)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场进行随机抽检,原则上每周抽检1至2个镇(街道),每个镇(街道)抽检3至5个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市场(不限于例行监测点)。

  (二)监测项目

  1.农残检测:依据季节选择主要时令蔬菜品种作为监测对象,以当地当家品种或主要销售品种为主,同时对最主要的3-5个品种进行全年跟踪监测。原则上,瓜果类(茄果类、瓜类)、叶菜类(甘蓝类、白菜类、芥菜类、绿叶菜类)、豆类为每次监测的必检种类,分别占抽检总数的30%、40%和20%左右,根茎类等其它蔬菜占10%左右。监测的蔬菜品种如因季节等原因,抽检比例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2.兽残检测: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对全区的生猪屠宰场不定期抽样检测。

  3.水产品检测:主要开展氯霉素、孔雀石绿等项目的快速检测。

  (三)监测数量

  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每周随机抽检:蔬菜样2次、每次88个样品,猪尿样(或组织样)1次,每次42个样品。

  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必须每天对辖区内农产品进行监测,对例行监测点每周抽检1至2次。每次抽样监测的样品总数不得低于50个,其中生产基地抽样监测数量约占60%,市场抽样监测数量约占40%。

  (四)判定依据和原则

  区、镇两级检测机构以定性速测为主,检测结果按照国家有关农药、兽药残留等检测标准进行判定。需要定量检测的,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送佛山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

  四、结果报送与发布

  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例行监测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受检单位,并以书面和电子文档形式报送镇(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镇(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汇总后报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原则上每周报送2次,特殊情况及时上报。经镇(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审定后,市场的监测结果可在市场公告栏发布,生产基地的例行监测结果可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及时将随机抽检及镇(街道)例行监测结果报送区农业局。经区农业局审定后,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全区和各地的例行监测结果。

  未经区农业局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引用和公布监测结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落实专人负责。结合实际,抓紧制订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方案,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健全机构。各镇(街道)要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建设,配备3至5名专职检测员,并经培训后持证上岗。检测室要按100*方米的标准建设,仪器设备须按要求配置(详见附件)。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镇(街道)须在20xx年10月1日前建立。检测站建立前,其职责由镇(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承担。

  (三)搞好试点。从7月份起,以桂城街道、里水镇为试点先行开展检测工作。试点工作由区农业局组织,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协助桂城街道、里水镇具体落实。

  (四)强化培训。承担监测工作的具体检测单位要加强队伍建设,选配认真负责、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开展检测工作。同时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检测技术水*,做到持证上岗。区农业局负责组织镇(街道)农产品质量检测站检测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五)保障投入。各镇(街道)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经费投入。

  (六)规范管理。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负责对各镇(街道)检测站进行监测能力考核和监测结果集中审定,以确保监测工作科学、准确、公正。同时通过签订监测工作计划任务书等形式,强化监督检查,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严肃处理。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优选【五】篇扩展阅读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优选【五】篇(扩展1)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 (菁华5篇)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1

  渔业部门将成水产品监管主力军

  《条例》对监管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渔业部门将负责水产品从养殖、捕捞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负责渔药、渔用饲料及添加剂和职责范围内的其他渔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水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后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农业部门负责渔药、渔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卫生计生负责水产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工作。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负责进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质量监督检验和监督管理。

  水产养殖用水需符合国家标准

  根据《条例》规定,水产养殖用水需符合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需进行净化处理或停止养殖活动。大气、土壤、水体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区域,将被列为禁养区。对单位或个人向水产品产地和可能影响水产品产地环境的区域排放、倾倒、填埋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渔业产地环境污染的将被依法追究并赔偿。

  水产品检测不合格或未经检测不得销售

  《条例》规定,水产品生产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检测机构,对生产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的出具合格证明。经检测不符合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或未经检测的,不得销售。违反本条例的,将由渔业主管部门责令生产者限期改正,并作无害化处理,货值1万元以下的,并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从省外引进水产苗种未经检疫运输和销售的,将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条例》还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做了相应规定,禁止生产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水产品、水产苗种。另外,在疫病防治方面,从事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的渔业兽医将推行执业兽医制度,如尚未取得执业兽医资格,需先向县级人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登记后方能在规定区域从业。

  采购台账保存不得少于半年

  水产品经营者采购水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资质、证照等材料,以及水产品质量合格的证明文件,并建立采购台账制度,且台账保存不得少于半年。销售水产品时,应当如实记录水产品名称、购货者相关信息等内容,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半年。另外,市场开办者要对入场水产品经营者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把关,对不具备条件的,暂停或取消其入场经营资格。市场开办者未履行前款规定义务,导致发生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将承担连带责任。未查验供货者资质、证照等材料、未建立进货台账的,未保留或提供销售票据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

  未附加标识的水产品将不得销售

  《条例》标识管理部分规定,水产品生产企业、渔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水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的水产品,应当附加标识。未附加标识的,不得销售。附加的标识,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水产品生产者合法加贴和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质量标志。市场开办者要建立食用水产品标识的使用管理措施,督促水产品经营者规范使用标识。销售的水产品未按规定标识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市场开办者违反相关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对水产品检测结果有异议可复检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所属执法机构依职权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被抽检人对水产品质量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日起5日内向组织实施检测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复检。对快速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4小时内申请复检。受理申请的部门应当另行指定检测机构进行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进行复检。水产品未进行质量安全检测的,将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伪造检测结果的,由执法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销售禁售水产品将处5万元以下罚款

  对违规销售禁售水产品的,将由执法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对违法销售的水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监督销毁。没收违法所得,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以2000元以上;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违反投入品使用规定的,由执法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对个人处5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违反认证标志管理的,由执法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妨碍执法的将处2万元以下罚款。采取围攻、殴打等暴力方式的,由*机关按照治安管理法律法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条例》送审稿正全面征求社会及全省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意见征求时间截至8月31日,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到广东省人民**公室网*立法栏立法意见征集处提出意见建议。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2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决定于20xx年5月1日至8月1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严打”行动(以下简称“百日严打”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要求,严厉打击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群众反响强烈、带有行业“潜规则”性质的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形成高压威慑态势,促进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抽检一批重点品种。加大监督抽检力度,以问题为导向,全市有针对性地监督抽检不少于50个批次农产品进行定量检测。各镇街道针对辖区内重点品种,开展几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每镇、街道快速检测批次不少于全年50%的任务量。

  (二)深挖一批违法线索。通过监督抽检、风险监测、监管排摸、公开征集和群众举报、媒体监督等手段,挖掘案件线索。

  (三)约谈一批违规农业生产企业和监管责任人。将违规农产品生产单位列为百日严打行动的重点对象,由局属各职能科站对主体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生产单位限期整改问题,整改不到位绝不放过;对符合《xx市食品安全行政约谈制度》规定情形的,对其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进行行政约谈。

  (四)整治一批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根据日常监管、隐患排查、风险监测等掌握的情况,重点整治蔬菜、畜产品、初级水产品、食用菌中添加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的不法行为。

  (五)查处一批农产品违法案件。由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组织,针对重点整治内容,营造强大声势,对不构成刑事犯罪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机关。

  (六)公布一批黑名单。对符合《xx省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和《xx市食品安全红黑榜制度》规定情况的,公布一批农产品生产者“黑名单”。

  二、打击重点

  (一)重点行为

  1.重点打击蔬菜、水果、食用菌、杭白菊上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的不法行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规模种植大户和蔬菜、水果、食用菌、杭白菊等产品为重点,组织开展蔬菜、水果、食用菌、杭白菊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违规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的不法行为。开展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的执法检查,依法查处生产、销售禁用农药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销售农药的“黑窝点”。

  2.重点打击饲料生产销售、畜禽养殖使用违禁物质和滥用添加剂的不法行为。一以饲料生产销售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三无”(无许可证、无标签、无产品标准)的生产行为,严厉查处饲料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违禁物质,超剂量、超范围添加药物饲料添加剂,以及添加未经批准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二以养殖大户为重点,强化畜禽饲养环节监管,加强“瘦肉精”等违禁物质的监督抽检和安全用药监管,严厉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质和违规使用原料药、抗菌药物的行为。

  3.重点打击私屠滥宰生猪(羊)、屠宰病死动物和检测不合格生猪(羊)、注水及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未按规定进行瘦肉精检测等行为。以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域交界地、偏远农村、肉食品加工集中地等私屠滥宰多发的重点区域为对象,强化巡查检查的密度和力度,严厉打击对生猪注水违法行为,依法取缔私屠滥宰窝点,对查获的从事私屠滥宰活动,或者为私屠滥宰提供场所或储存设施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厉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机关查处。发现养殖场户和屠宰场出售屠宰、经营病死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要从重、从严、从快予以查处,涉嫌犯罪的要及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开展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进场查验和“瘦肉精”等自检制度落实。

  4.重点打击初级水产品使用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以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标准化、规模化水产养殖基地为重点,排查在苗种生产、养殖、运输过程中违法违规使用违禁药物、添加剂和保鲜剂的违法行为。

  (二)重点场所

  1.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大户、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

  2.禽畜养殖场、收购贩运企业、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

  3.水产养殖基地;

  4.屠宰场所。

  (三)重点品种

  1.蔬菜、水果、畜产品、初级水产品、林产品(食用菌);

  2.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养殖大户及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里的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

  各地及局属各有关职能科(站)要根据辖区内消费量大、安全隐患多的重点产品和重点区域,摧毁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农产品的 “黑作坊”、“黑窝点”、“黑农资经营店”等。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农产品安全事件底线。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局各职能科(站)要充分认识“百日严打”行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百日严打”行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直接抓,将责任落到实处。市农业经济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局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严打”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农产品质监科。各镇街道农业经济服务中心都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百日严打”行动领导机构,建立相应的班子和工作推进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阶段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指导、有总结提高。

  (二)强化督促检查。对各地“百日严打”行动进展情况,我局将适时开展现场督导检查,推动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百日严打”行动工作情况将列入今年对各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各镇(街道)和局相关单位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确保整治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四、工作要求

  (一)形成打击合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畜牧兽医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渔政管理站、水产工作站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坚持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切实用足用好“两高”司法解释等法律武器,加大执法力度,共同形成打击合力。

  (二)规范信息披露。全市已建立案件信息发布制度,案件情况由市食安办统一把关,不得擅自发布。各镇(街道)、开发区要指定专人负责行动期间的信息统计报告工作(附件),每月向农经局质监科报送“百日严打”信息,大案要案线索、查处的典型案件要随时报送。于20xx年8月初将“百日严打”行动工作总结报市质监科。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3

  一、目标任务

  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把握好农资供应、规模化服务、基地建设、品牌培育、产销对接等关键环节,打造农产品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推进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真正成为各级党委、*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依托和抓手。

  二、重点工作

  (一)通过创新农资经营服务方式,打造安全放心农资经营品牌

  1.提升农资配送效能。进一步完善提升各大农资公司配送服务功能,适时开工建设农资配送中心二期等工程。要用足用活政策,借助各级对农资经营配送网络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尤其是配送服务中心和信息化建设、农资农家店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借势发展,借力提升。

  2.规范农资经营服务网络。按照总社《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网络规范》和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农家店规范要求,进一步规范完善配送中心、农资店等经营网络,农资连锁店保持在600家左右,“十二五”期间市场占有率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

  3.增强品牌影响力。培育壮大农资、农资、农资、农资、农资、三农物资等农资经营骨干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抓住农业生产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资惠农活动,叫响“供销农资无假货”,打造“诚信供销、合作兴农”品牌。

  4.开展联采直供。整合系统资源,以资本为纽带,加强市县两级农资公司、基层社之间的联合合作,形成区域品牌优势,扩大联采直供规模。

  5.加强农资经营监管。进一步抓好农资采购、销售、运输和库存各环节规章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企业进销货台账制度、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对农资商品从进货、入库、配送、运输、销售全过程的有效、无缝监管,建立源头可追溯、去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杜绝违禁和假冒伪劣商品通过供销社经营渠道进入市场。要特别加强对挂靠网点和挂靠企业的清理整顿,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靠前监管,确保不出现问题。要规范使用供销社标识,不得私自扩大使用范围,不得借与其它企业使用或以供销社标识谋取私利。

  (二)通过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

  1.认真贯彻落实省供销社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工作要求和市委、市*《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威办发〔2013〕14号),按照《全市供销社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以服务的规模化促进农业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

  2.结合我市实际,从花生、果品、西洋参、大姜等大宗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关键环节入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规模化服务方式。重点打造紫薯、花生,文登苹果、西洋参,大姜、苹果,市直花生、玫瑰花等规模化服务亮点。2013年服务面积达到8万亩,到2015年突破15万亩。

  3.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依托农资公司、基层社、专业合作社,整合农资、农机等资源,成立专业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测土配方、化肥农药直供直施、种肥同播、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

  (三)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

  1.制定完善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加强与全国供销总社科技推广中心和青岛农业大学的技术合作,按照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和标准化生产要求,根据农产品不同品种和市场定位,制定完善相应的生产操作规程。

  2.发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基层社或专业合作社,围绕花生、小麦、玉米、苹果、地瓜、西洋参、大姜等农业优势或主导产业,每个市区社都要采取自建、共建等方式,发展一批单个面积不少于50亩的标准化示范基地,使用统一标识,确保生产操作规程落到实处。

  3.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在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健全生产台账制度,全程记录化学投入品使用时间、数量和方式方法等信息,并与信息化手段结合起来,为形成产品质量可追溯机制奠定基础。

  (四)通过搞活农产品流通、培育农产品品牌,形成优质优价的农业生产和市场消费导向

  1.抓好农产品产销对接。以骨干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农民合作社为依托,按照“一种产品进入多个渠道、一个渠道融入多种产品”的思路,主动与大型超市、采购商、批发市场、厂矿企业、部队学校等各类终端市场对接,不断扩大网络辐射带动力。要重点借助“*特色农产品博览会”、“*海峡*海洋食品展销会”等展会,运作好市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海洋食品展销中心、三农物流配送中心等产销对接*台,培育好*海洋食品集散基地、*(文登)名优特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打造集展示展销、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特色鲜明、品种齐全、辐射力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台。

  2.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加大投入,升级技术,扩大规模,拓展市场,重点培育壮大副食品、泓达食品、瑞昌食品、国香斋食品,供销社农产品、文登汇润果品,春江源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

  3.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以质量安全为前提,积极申报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农产品“三品”认证、GAP认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重点培育“圣农”、“创新”、“绿源丰收”、“国香斋”、“汇润”、“大姜”等农产品品牌,加强宣传推介,提高品牌辐射带动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到2015年,每年取得质量认证的农产品不少于2个,纳入供销社经营服务体系的注册商标总数不少于20个。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系统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农资、农产品经营各个环节的监控和管理,打造良好形象,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城市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各市区社要根据市社总体部署和要求,统筹规划,落实责任,加强调度,推进落实,确保实效。

  (二)创新工作方式。认真履行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工作职责,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加强对各生产经营企业和网点的监督管理,在参与中融入,在融入中发展,在创新中体现供销社价值。

  (三)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将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列入目标考核,建立完善相应的奖惩机制,定期调度,严格督导,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企业和基层社,在项目资金申报时要给予倾斜。系统上下要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坚定发展目标,加快联合合作,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4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xx〕23号)及省、市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有关精神,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保障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自20xx年7月1日起开展检测工作,为规范管理、落实职责、区镇协调,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实施

  由区农业局统一组织,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各镇(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和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具体实施。

  涉及农贸市场、屠宰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各级工商、经贸部门要积极协助农业部门及检测机构。

  二、监测职责

  (一)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负责对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屠宰场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主要开展蔬菜农药残留、瘦肉精、氯霉素、孔雀石绿等检测项目,重点检测上市农产品。并对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及日常监督。

  (二)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负责对辖区内生产、销售的农产品的抽样检测,主要开展蔬菜农药残留和瘦肉精检测,重点检测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的上市产品。

  三、监测方法

  (一)实施例行检测和随机抽检制度

  各镇(街道)自行确定辖区范围内的例行监测点。每个镇(街道)确定1个以上的农产品生产基地,1个以上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或超市(以下统称为市场)和1个生猪屠宰场(无屠宰场的镇、街道不用)作为例行监测点。各监测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当地蔬菜生产、销售的基本状况和质量安全水*。

  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定期对各镇(街道)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场进行随机抽检,原则上每周抽检1至2个镇(街道),每个镇(街道)抽检3至5个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市场(不限于例行监测点)。

  (二)监测项目

  1.农残检测:依据季节选择主要时令蔬菜品种作为监测对象,以当地当家品种或主要销售品种为主,同时对最主要的3-5个品种进行全年跟踪监测。原则上,瓜果类(茄果类、瓜类)、叶菜类(甘蓝类、白菜类、芥菜类、绿叶菜类)、豆类为每次监测的必检种类,分别占抽检总数的30%、40%和20%左右,根茎类等其它蔬菜占10%左右。监测的蔬菜品种如因季节等原因,抽检比例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2.兽残检测: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对全区的生猪屠宰场不定期抽样检测。

  3.水产品检测:主要开展氯霉素、孔雀石绿等项目的快速检测。

  (三)监测数量

  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每周随机抽检:蔬菜样2次、每次88个样品,猪尿样(或组织样)1次,每次42个样品。

  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必须每天对辖区内农产品进行监测,对例行监测点每周抽检1至2次。每次抽样监测的样品总数不得低于50个,其中生产基地抽样监测数量约占60%,市场抽样监测数量约占40%。

  (四)判定依据和原则

  区、镇两级检测机构以定性速测为主,检测结果按照国家有关农药、兽药残留等检测标准进行判定。需要定量检测的,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送佛山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

  四、结果报送与发布

  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例行监测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受检单位,并以书面和电子文档形式报送镇(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镇(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汇总后报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原则上每周报送2次,特殊情况及时上报。经镇(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审定后,市场的监测结果可在市场公告栏发布,生产基地的例行监测结果可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及时将随机抽检及镇(街道)例行监测结果报送区农业局。经区农业局审定后,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全区和各地的例行监测结果。

  未经区农业局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引用和公布监测结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落实专人负责。结合实际,抓紧制订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方案,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健全机构。各镇(街道)要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建设,配备3至5名专职检测员,并经培训后持证上岗。检测室要按100*方米的标准建设,仪器设备须按要求配置(详见附件)。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镇(街道)须在20xx年10月1日前建立。检测站建立前,其职责由镇(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承担。

  (三)搞好试点。从7月份起,以桂城街道、里水镇为试点先行开展检测工作。试点工作由区农业局组织,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协助桂城街道、里水镇具体落实。

  (四)强化培训。承担监测工作的具体检测单位要加强队伍建设,选配认真负责、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开展检测工作。同时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检测技术水*,做到持证上岗。区农业局负责组织镇(街道)农产品质量检测站检测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五)保障投入。各镇(街道)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经费投入。

  (六)规范管理。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负责对各镇(街道)检测站进行监测能力考核和监测结果集中审定,以确保监测工作科学、准确、公正。同时通过签订监测工作计划任务书等形式,强化监督检查,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严肃处理。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5

  一、排查目的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动物防疫法》、《渔业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隐患排查与风险控制相结合,消除隐患与治理整顿相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全面提升我县畜禽水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水*。

  二、排查内容

  各相关单位要围绕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潜在风险,加大对辖区内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畜禽水产品养殖环节的动态监管,全面排查畜禽水产品流通加工环节中存在的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等要求的问题及隐患风险,并及时进行清理、整治,严厉打击各种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三、排查重点

  (一)、结合当前形势和我县实际,重点加强对养殖投入品使用过程的监管,排查是否有使用“瘦肉精”、“孔雀石绿”等其它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

  (二)、打击销售、加工病死畜禽的违法行为。

  四、排查时间

  第一次:5月2日至7月31日

  第二次:8月1日至12月1日

  五、责任分工

  (一)饲料、兽药管理站负责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管和隐患排查。

  (二)水产渔政站负责水产品养殖环节的监管和隐患排查。

  (三)兽医局负责畜禽流通环节的监管和隐患排查及对销售加工病死畜禽违法案件的查处。

  (四)各乡镇动物防疫站负责本辖区的畜禽生产环节的监管和隐患排查。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精心组织。局属各有关责任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认真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严格实施责任追溯机制,确保部署到位、排查到位、清理到位。围绕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场地、重点时段,扎实开展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清理整治工作。

  (二)坚持原则,严格执法。对检查中发现的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要及时清理,对情况严重的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要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坚决防止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确保对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到位。

  (三)深入排查,及时清理。要认真分析我县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查找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认真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治。通过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与风险排查专项行动,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与风险,进一步加强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推动和提升我县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

  两个时段的排查清理情况,请局各有关责任单位分别于8月8日、12月8日前将两个时段的排查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上交局饲料兽药管理站(含电子文档),联系人:xxx。电话:QQ邮箱: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优选【五】篇(扩展2)

——产品质量提升方案优选【10】篇

  产品质量提升方案 1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导向、改革创新、标准引领、质量为本、开放融合的原则,紧紧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工业强市、质量强市战略定位,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打造济源标准升级版,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全面促进我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引领推动济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标准体系基本健全完善。加强主要消费品、工业基础、现代装备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标准的研究,建立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适应济源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标准体系。

  标准化整体水*有效提升。标准在助力产业结构优化、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工业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发展中发挥显著作用;主要技术标准实施效果显著,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产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

  质量整体水*有明显提升。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重点领域产品的质量达到或接*国际先进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品牌建设能力的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济源品牌”“济源制造”“济源智造”。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标准供给水*,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1.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结合我市产城融合建设,促进**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构建我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支持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产业技术联盟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和组织实施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联盟)标准。每年参与制定地方标准5项,力争实现组建省级以上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零的突破。增加高水*、高质量、有特色以及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标准的供给,服务我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新模式发展,满足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责任单位:市标准化协调推进联*会议成员单位)

  2.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协同。加大科技研发对消费品和装备制造标准研制的支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机制,重点引导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在优势领域、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企业积极培育省级标准创新研究中心、技术标准创新企业,开展装备制造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同发展,以科技创新促进标准升级,提升标准技术水*。(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3.推动济源标准走出去。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开展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国内外标准接轨工程,鼓励我市的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企业采用具有先进水*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以标准为载体,促进有色金属、机械制造、食品等优势产业企业走出济源,走出河南,走向世界。支持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增强济源企业参与全国、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力争到20xx年,全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领域参与研制国家标准5项以上。(责任单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有关行业协会)

  4.强化标准宣贯实施。强化标准与政策和行业管理措施的有效衔接,形成协同推进标准实施的工作合力,促进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提供服务。深入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技术标准创新企业和循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等创建活动,在重点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领域创建一批标准化示范区,以点带面,加快推进标准的推广实施。(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环境保护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促进质量水*提升

  1.推动企业加强质量管理。鼓励企业推广运用精益制造、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广泛开展质量比对、质量攻关、质量改进等活动,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对标,提高国际标准采标率。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强化企业质量意识,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比武和竞赛,树立“济源工匠”“中原大工匠”标杆,把工匠精神纳入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每年选择3家重点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企业,推广应用中国质量奖和**质量奖获奖组织的质量管理模式。(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科学技术局、总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有关行业协会)

  2.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鼓励企业制定和实施对标国际的高水*企业标准。在重点企业进一步推进企业产品和服务等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推动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执行标准、公开产品质量承诺,并探索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台、企业信息公示系统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鼓励第三方机构评估公开企业标准的水*,提高标准信息的透明度。试点推行“标准领跑者”“质量领跑者”制度,促进企业主动实施高标准、追求高质量,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产品和高质量服务的消费需求。(责任单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工商行政管理局)

  3.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支持企业围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工艺进行攻关,攻克一批影响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建立工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库,加大对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企业质量技术改造的支持、引导力度。在重点工业领域,推广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以及可制造性设计等先进质量工程技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工程实验室、技术中心、检测中心、产业化基地。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展重点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产品的认定评审。进一步提高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和质量,重点支持万企转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小巨人企业,通过设定标准、政策引导,形成一个专利企业群体、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优势产品、一批具有战略布局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质量技术监督局)

  4.强化“济源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在重点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领域打造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产品、知名企业、知名品牌。推动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价值评价,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扩大“济源制造”影响力。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争创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实施商标战略,促进商标品牌集约式发展。加大**、**质量奖培育、评选和宣传力度,争创中国质量奖。到20xx年,培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1件以上、河南老字号1个以上,力争实现中国质量奖零的'突破,创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1个以上、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1个以上,创建全国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个以上、省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个以上。(责任单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商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济源办事处)

  (三)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夯实质量技术基础

  1.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构建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领域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加快研发产业急需关键测量领域的自主核心技术,开展新一代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研究,不断满足产业升级对计量技术和方法提出的新要求。鼓励企业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支撑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产品质量控制和品质提升。加快国家防爆电器检测中心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扩大质量技术基础资源共享,推进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和效率优化,推动有色金属、钢铁、铅酸蓄电池检验检测服务*台建设。(责任单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打造质量公共服务*台。培育标准化服务、检验检测、品牌咨询等新兴质量服务业态,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质量技术支持。打造和发展济源市标准化信息服务*台,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标准信息、标准体系构建、标准编制及标准化技术解决方案等服务。创新“互联网+质量服务”模式,推进质量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设备设施向社会开放共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科学技术局)

  3.建设质量和标准化人才队伍。加强质量和标准化职业教育,促进劳动者由普通工人向技术人才转变。推进首*质量官、一线企业职工等质量人才培训工作,打造一支有能力、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高级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增强企业关键质量岗位人员的质量能力和质量意识。依托本市标准化技术组织、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培养一批标准化高层次人才、优势和特色产业领域标准化专家,培养一批专业优势明显、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标准化专业从业人员。(责任单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强化质量监管,改善优化市场环境

  1.创新质量监管制度。逐步实现**部门间质量数据共享,突出监管重点和风险防控,构建从产品伤害监测、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到缺陷召回的消费品质量监管体系,实现动态监管。根据产品风险等级、消费者关注度、企业质量管控水*等指标,对消费品生产企业实施差别化监管并动态调整。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加大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和抽检力度,增强依法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责任单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建立以预防为主、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在医院、社区、乡镇和学校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点,有效防范和处置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推广应用物品编码和射频识别等技术手段,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推进缺陷产品召回常态化,把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消费品纳入召回范围。(责任单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济源办事处)

  3.加快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对企业质量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社会监督,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支持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开展质量信用评价。探索实现多部门、跨地区质量信用联合奖惩,营造“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社会环境。(责任单位: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质量技术监督局)

  4.优化电商消费环境。建立完善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加大电子商务产品风险监测和监督查处力度。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完善跨境消费售后**保障机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商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5.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保护,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援助,完善知识产权**援助体系和*台,提高企业**意识,增强应对能力。(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局)

  6.强化消费者**保护。引导经营者建立赔偿先付、无理由退货等制度。在消费集中的重点场所建立消费争议快速处理“绿色”通道,探索建立消费者诉讼简易处理程序,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扩大公益诉讼主体范围,支持社会中介组织和第三方机构为消费者提供**援助,降低消费**成本。(责任单位: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7.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健全执法协作机制,推行综合行政执法。深入开展执法打假行动,严查彻办质量违法大案要案。推进质量违法案件信息公开,加大对质量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商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学技术局、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济源办事处)

  三、重点领域

  (一)消费品领域

  1.食品产业。健全我市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快食品产业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提升面制品、肉制品、速冻食品等食品行业关键性生产工艺、专用装备及生产线的数字化控制水*,推进企业诚信体系以及产品质量控制与可追溯系统的建设,加快培育抗风险、竞争力强的优质企业,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肉制品、乳制品、豆制品、饮料4大领域产业,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组织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对标及产品品质对比活动,推动产品质量标准提升和产品改进。制定食品相关产品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计划,加大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逐步提升市场准入门槛,及时发布消费预警,遏制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各镇人民**、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

  2.农产品。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奶牛、优质果蔬、十字花科蔬菜制种产业,推进全市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推动农产品供给端向差异化、绿色生态化、旅游商品化转变。围绕我市优质粮食、高效园艺、健康养殖、生态林果、特色农业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建设高标准原料生产基地,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环保的要求,实现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从源头上保障原料有效供给和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预防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持续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广减量化生产和清洁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实现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林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各镇人民**、街道办事处)

  3.新能源汽车。坚持以低碳化、智能化、服务化为导向,以创新驱动助推新能源汽车行业产品结构升级。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及应用,探索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展团体标准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标准试点,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支持社会团体、企业发展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标准。依托全省新能源汽车监管*台,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安全监管;以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为重点,推动力帆新能源汽车与我市钢铁、玻璃、铅酸、模具等产业紧密对接,重点实施新能源汽车VV电轿、美国江森自控蓄电池、武山新能源新型动力电池等项目,建设全省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质量技术监督局、虎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4.电子电器。加强电子基础产品发展,提升手机关键组件产品层次,加快发展电子器件制造和电子元件制造;开展产业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积极引进和培育“芯片—电路板—集成电路—电子设备”等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层次,形成手机关键组件、电子器件、电子元件等基础产品为主导,芯片、集成电路、软件、海底光缆、北斗导航、智能终端(手机)、智能照明等智能产品为支撑的产品结构,把电子电器产业打造成为新兴支柱产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各镇人民**、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

  5.传统文化产品。弘扬中原传统文化,加强对我市非遗民俗、工艺美术、地理标志产品等传统文化产品的品牌培育和保护,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的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品牌文化附加值,推动传统文化产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差异化发展。在确保传统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传统工艺特色的前提下,推进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化,实现规模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以标准化手段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重科技在传统文化产品设计、生产、制作中的运用,提高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旅游发展委员会、质量技术监督局,各镇人民**、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

  (二)装备制造领域

  1.有色金属。以循环经济发展为重点,推广玉川产业集聚区国家级“有色金属产业集聚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模式,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以铅、锌、铜、铝行业为主线,重点发展“电解铅-极板-蓄电池-新能源电动车”“电解铅-极板-蓄电池-再生铅”“阳极泥-黄金、白银等贵金属-金银深加工”等产业链。加强在有色金属材料领域标准研究和技术改造,提升工艺水*,推动铜金银产业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豫光金铅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铅资源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技改项目、美国江森自控汽车用起停蓄电池项目建设,加快国家铅酸蓄电池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步伐,及时将自主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成标准。加快有色金属产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台,推进有色金属现货交易中心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质量技术监督局、环境保护局,各镇人民**、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

  2.钢铁产业。以优化产品结构为重点,按照“做精、做专、做强”的发展战略,加快技术改造,建立“管控衔接、产销一体、三流”的信息化体系。积极推进民用钢向优特钢转型,培育“线材、棒材—钢丝、钢丝绳、紧固件、五金件、焊材”“大棒材—基础零件—部件—关键零部件(轴柱、齿轮)”“高洁净钢—高端模具钢、不锈钢—汽车模具、电子产品模具”等产业链条。扩大优特钢、特种钢、汽车用钢生产比重,向高端用钢领域升级,打造优特钢生产基地;推动钢产品向轴承、螺丝、钢丝绳等产业链下游延伸。支持钢铁加工企业使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加快淘汰落后冶炼产能,把我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高档次精品优特钢生产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质量技术监督局,各镇人民**、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

  3.机械装备。以高端整机制造为重点,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技术水*,加快发展大型机械设备关重件、石油钻具、大规格精锻件、铸管模、冶金机械、基础零部件等产品,积极培育“基础零部件—关键部件—成套机械设备”产业链。鼓励扶持企业在大型成套装备等重点领域系统集成应用,加快数控改造、模块化控制、可重组柔性生产线控制和产业链协同等技术的研发与普及,提高装备数控化率和工艺信息化水*。加大机械装备领域国际国外先进标准转化力度,以先进的产品技术标准促进设计水*、制造工艺水*、产品质量水*提高。力争把济源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大型装备关键部件及大型特殊钢精锻件生产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质量技术监督局,各镇人民**、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

  4.矿用电器。以高端智能制造为重点,加强全矿井自动化控制系统、高低压变频装置、大型液压支柱等高端产品研发,大力推进产品高端化,实现矿用电器软硬件产品的融合发展。立足我市“全国煤矿用防爆电器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火炬计划济源矿用机电产业基地”、国家煤矿用防爆电器质检中心的优势基础,加强战略合作和技术引进,壮大矿用电器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力争把济源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矿用机电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质量技术监督局,各镇人民**、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

  5.化工产业。以绿色创新驱动为重点,加强焦炭、焦油、粗苯等煤化工,树脂、烧碱、四氯化钛等盐化工,重芳烃、丙烷、丁烷等石油化工领域的技术创新、节能减排、链条延伸,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拓展精细化工新领域,推进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重点领域流程控制与优化、化工故障诊断、监控与安全系统等环节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在线检测和生产流程智能化水*,建立协同产业链,增强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我市建设成全省重要的现代化工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质量技术监督局,各镇人民**、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济源市标准化协调推进联*会议制度的统筹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对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升级和质量提升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任务落实。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责任单位:市标准化协调推进联*会议成员单位,各镇人民**、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

  (二)加大政策扶持。***门要加大对消费品和装备制造标准和质量提升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消费品和装备制造领域的质量基础能力提升、质量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标准化研究和示范应用。要充分发挥资金资助的引导作用,建立**对企事业单位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和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的资助与奖励制度,促进标准化战略有效实施。加大科技政策的支持力度,对有助于促进优势产业培育、社会进步的技术标准,在科技计划专项项目(课题)和产业项目安排上给予优先支持。建立企业标准创新、标准研制和标准示范等激励机制,鼓励各类组织积极参加标准化活动。对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示范区、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比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享受出口贸易便利等政策优惠。在**采购、招投标活动中,纳入有关标准技术条件和质量安全要求。(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学技术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商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三)注重人才培养。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开设标准化、质量专业课程,加强职业培训,深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提供技能水*评价服务,为标准化、质量管理事业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进一步完善工程技术系列中标准化和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的评价标准,促使更多高水*的标准化、质量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构建多方参与的培训机制,探索建立企业和高校、职业学校、标准化与质量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开展校企联合“双轨制”、新型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试点,加强标准化和质量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实施标准化人才培育计划,加强标准化高端人才培养,鼓励支持我市专家参加标准化组织技术机构工作,实施优秀标准化人才交流项目。(责任单位: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四)广泛宣传引导。借助“10·14世界标准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质量月”等,组织好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结合“愚公移山,敢为人先”城市精神,建设具有济源特色的先进质量文化,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中国标准、中国质量的良好形象。在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企业推广先进的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理念,加强标准化和质量知识宣传教育和政策解读,倡导“优标优质优价”和绿色安全健康的消费理念,加大质量信息公开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打造“济源标准”,培育“济源品牌”,提升“济源创造”,树立“济源质量”良好形象。(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产品质量提升方案 2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坚持质量兴农、标准立农、品牌强农,统筹产业发展和质量安全,管源头、管过程、管产品、管标准、管能力、管本质,加快农业特色转型,持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精心打造“忻”字号农产品品牌矩阵,全力推动我市农业优质高效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进种养殖生产标准化,促进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坚持绿色引领。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净化农业产地环境,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坚持品牌强农。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坚持各司其职。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落实监管责任,加强生产指导和监督检查。压实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监管。

  (三)行动目标

  到20xx年,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水*全面提高,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比重大幅提升,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以上,有效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500个。农产品全产业链深度融合,精深加工能力和水*稳步提升,力争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家。忻州“特”“优”农产品品牌培育全面提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良性互动,创建市级区域公用品牌3个,农业质量效益大幅增加。监管和执法能力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稳定可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标准化,特优产品“产出来”

  1.优质种植产品生产。打造高产玉米、优质杂粮、加工型马铃薯等“特”“优”产业“三品一标”生产基地,选用优良品种,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农业品牌,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杂粮作物全产业链发展,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等集成技术。建设提升干鲜果品和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果菜品质与质量。创建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实现道地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健委、市自然资源局)

  2.优质畜牧产品生产。推动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产业化联合体。实施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工程,支持大型养殖集团配套建设屠宰场,推进现有屠宰场达标改造。实施畜产品精深加工工程,支持2个龙头企业改造深加工设备和质量控制设施,提升竞争力。实施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工程,升级改造区域性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5个,培育专业化活畜禽调运和畜产品流通企业10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3.优质水产品生产。全力实施池塘标准化升级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大水面生态渔业、渔菜综合种养三大渔业工程,深入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不断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持续加强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和水产养殖用投入品执法监管和风险隐患排查,不断优化养殖生产环境,提档升级养殖生产设施设备水*,提高优质水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水产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4.健全农业标准体系。聚焦“特”“优”产业,强化农业全产业链安全、质量、服务、支撑、品牌等标准研制,推行山西标准标识制度,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构建完善“标准+认证+品牌”生态协同系统。加快市级战略、产业集群、有机旱作等重点地方标准研制,推进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初加工机械标准制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标准体系。支持科研院校、检测机构、国家级龙头企业等单位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积极转化采用国际标准。鼓励协会、企业制定能够彰显产品特色和优势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构建重点产业标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选树5个标准化带动农产品质量提升的示范典型。(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市自然资源局、市***、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5.加强标准集成转化。开展重点标准推广行动,每年遴选一批主推标准。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建设标准化原料和生产基地,开展蔬菜、干鲜果标准园和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场提升行动,推进整乡镇、整县域标准化示范创建。推进重点区域先行示范,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全域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深入开展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进企入户”行动,推动规程落到田间地头。创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县,建设机械化标准化示范区,加快主要农作物(玉米、马铃薯、高粱、胡麻、莜麦、谷子、荞麦和豆类)全程机械化生产进程。(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

  6.创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引导龙头企业申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基地。发挥农业科研院校的科技支撑作用,依托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相关主体,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以上。以“菜篮子”产品为重点,因地制宜集成一批先进适用的标准综合体,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7.加强标准实施评估。开展“亮标”行动,各类标准园、产业园、示范生产基地标准上墙,企业、合作社等执行的标准进工作手册,推选一批省级标准化工作示范典型。加大农兽药残留等标准的宣贯培训力度,加强农业、农机地方标准推广效果评估,推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的标准项目参评省、市标准化创新贡献奖,及时制修订或废止过时标准。加大农业、农机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标准技术委员会建设,加快形成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市自然资源局、市***)

  (二)促进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强起来”

  8.加强主体培育。推动实施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为重点的'农业企业倍增工程,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完善落实我市一产高质量发展奖补、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等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对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支持。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创建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0个,提升农民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和带动效应。支持完善家庭农场发展政策体系、管理制度和指导服务机制,增强家庭农场服务带动能力,提升发展水*,创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0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9.提升产业园区建设质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推动重点园区全方面升级,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加快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分品种分产业分类型建设一批标准化种养殖产业园、农产品精深加工园、都市农业园。加快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整县域推进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打造农产品质量提升*台,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10.推进全产业链发展。落实农业“特”“优”战略,秉持标准化、规模化、精细化、品牌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六化”发展理念,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聚焦杂粮、中药材、沙棘、畜产品等优势产业,加快推动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争创一批省级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

  (三)提升农业品牌,“忻”字号招牌“靓起来”

  11.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登记。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圳品”,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集群和示范园区的生产经营主体和符合认证条件的产品申报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开展有机农产品认证,提升有机旱作区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大“圳品”创建力度,在“特”字上做文章,探索农产品直供粤港澳的新思路新模式。积极创建“国字号”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农产品基地和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探索实施良好农业规范,扩大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范围,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

  12.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强化产地准出,以县(市、区)建立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目录,农产品全部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展承诺达标合格证普及行动,引导小散户开具合格证。农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主办方把承诺达标合格证作为“入场券”。引导学校(含培训学校)、医院、机关和企业食堂,以及宾馆饭店等人员集中的重点消费单位采购有承诺达标合格证等合格证明文件的食用农产品。强化市场准入,加大食用农产品合格凭证检查力度。田头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大型商场和超市开办者要查验食用农产品合格凭证,创建一批示范批发市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

  13.加强品牌培育推介。以“忻州杂粮”市域品牌形象打造为核心,优化拓展产品体系,深度构建品牌矩阵,双线搭建营销*台,广泛开展宣传推广,联动提升生态畜产品、特色果蔬、中药材等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效益,推动形成“忻”字号特优农产品品牌矩阵。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等活动,支持企业开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市场,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进入国内大循环中高端。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年货节等重点时节,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爆品”。(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市自然资源局、市***)

  (四)深化绿色生产,产地环境“净起来”

  14.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围绕“特”“优”战略,纵深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聚焦“土、肥、水、种、技、机、绿”关键要素,布局建设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基地和生产基地,构建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聚焦主导特色作物,坚持走绿色生态路、打特色优质牌,努力扩大有机占比,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有机旱作农业高效产业体系。立足市场发展和消费需求,引导各类服务组织提**前、产中、产后针对性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订单生产,建立有机早作农业经营体系。(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15.推进投入品减量增效。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开展农企合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机械施肥等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深入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培育扶持一批市场化运行、专业化作业、规范化服务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提升科学安全用药水*和病虫害防治服务能力。建设7个以上省级高标准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加快玉米、小麦、杂粮、果树、蔬菜、中药材、油料作物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和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加大微生物产品支持力度。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推广安全绿色兽药,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6.防治面源污染。实施畜禽粪污处理整县推进项目,创建国家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集成利用技术,到20xx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3%。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建设秸秆资源台账,建设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加快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应用,开展试验示范。加强农田地膜残留例行监测,鼓励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试点示范,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农膜回收长效机制。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强化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深入实施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严禁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含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气、废水、废油、废渣等。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

  (五)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基础“硬起来”

  17.推进农业科技攻关。深入推进农作物新品种联合攻关,健全“育繁推一体化”商业化育种体系,发挥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提升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优质绿色安全技术集成推广,推进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生物抗草新品种研究、减灾防灾新品种技术创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产品绿色加工贮藏创新性研究,加强自育品种示范推广资金支持,建立绿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展示基地。加强质量导向型科技协同攻关,支持优势产业企业联合科研院校,建立高水*研发机构,构建跨区域、跨单位、跨学科的联盟团队。(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18.加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三队”包联服务,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标准化生产指导,提升农业科技发展动力和质量效益。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提**业精准指导和咨询服务,增强地区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和质量管控能力。开展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强化信息化、质量、标准等培训内容。组织绿色生产技术培训,普及产品认证、农兽药及其使用等知识,提高质量意识。(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9.加快农业生产数字化发展。构建忻州数字乡村信息体系,推进种业、种植业、林草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生产数字化,推进农产品加工智能化、乡村特色产业数字化监测、农产品市场数字化监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提升农业精准化生产、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水*。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挂钩,组织开展追溯标杆企业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追溯系统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部门追溯系统对接。推进农业生产记录便捷化、电子化,打造“阳光农安”。开展农安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探索建立主体信用评价制度。(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市市场***、市自然资源局)

  (六)加强全程监管,放心产品“管出来”

  20.开展三年专项治理。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建立豇豆、韭菜、鸡蛋等11个重点品种生产主体名录,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严厉打击违规使用禁限用农兽药、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兽药的违法犯罪行为,基本解决重点农产品违法使用禁限用药物和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市***、市法院、市***、市卫健委)

  21.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严格生产经营主体管理,依法实施农业投入品登记许可,落实农药、兽药等重要农资产品“二维码”追溯,严格农业投入品购销台账管理,严厉打击生产、进口、经营和使用假劣农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加强农兽药等投入品检验检测,保证投入品质量。加强农兽药使用指导,严格执行兽用处方药制度和休药期制度、农药安全间隔期制度。强化“瘦肉精”等重点问题专项整治。试行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白名单”制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创新方式方法,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加大农资产品监督抽查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农资、非法添加等违法犯罪行为,曝光典型案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市法院、市***、市工信局、市***、市供销社)

  22.健全监管执法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提升行动,强化跟踪评估和动态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个以上(包含2个)。实施“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县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科学划分网格,乡镇明确网格管理员,每个网格应有协管员,落实网格化管理信息公示制度。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提高办案质量。加强执法人员培训,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执法练兵、案卷评查等活动,提升执法能力。(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编办)

  23.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检查评估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情况,健全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各涉改综合检验检测机构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和资质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检验检测机构应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加强检验检测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定期举办农产品检验检测技能竞赛活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设备更新项目,支持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的检验检测机构,更新仪器设备,提升检测能力。提升乡镇公共服务机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推广普及乡镇快检设备,加强检测业务指导和监督。(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市委编办、市市场***、市***、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开展工作,确保行动方案提出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市直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

  (二)强化政策支持。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提升资金。建立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产品质量追溯、全产业链标准化等财政奖补机制。强化标准、科技、金融、信用、人才等政策协同支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

  (三)强化考核评估。坚持目标导向,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农产品质量提升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的质量工作、标准化工作、食品安全工作等考核。对工作表现突出、成效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对履行属地管理职责不力、工作不到位,导致辖区内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依法查处。

  (四)强化宣传引导。要及时总结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成效,推广典型经验。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报道农产品质量提升的实践成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加强农产品质量知识公益宣传,提高全社会质量、诚信、责任意识。

  产品质量提升方案 3

  为了贯彻集团公司精心施工,确保优良,争创精品的质量方针,全面提升员工质量意识、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以质量树品牌,以品牌谋发展。集团公司决定举办本次“质量月”活动,现制定如下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质量、品牌、标准、服务、信誉和效益为重点,围绕“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的精神,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努力营造全员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

  为加强集团公司“质量月”活动的组织领导,特成立XX年“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集团工程管理部。

  (一)宣传发动阶段(XX年6月1日至6月10日)。制定下发开展东方路桥“质量月”活动方案,召开东方路桥集团“质量月”活动动员会。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发动。统一集团各有关部门、工程公司、子公司主体思想,强化开展“质量月”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确保“质量月”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自查自纠阶段(XX年6月5日至6月15日)。各工程公司、子公司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排查施工现场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对存在的一些质量通病和安全隐患,由工程公司、子公司逐项进行深入细致的自查整改。

  (三)综合治理整改提高阶段(XX年6月16日至6月25日)。集团工程管理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开展拉网式质量安全大检查。各工程公司、子公司对查出的各类问题进行综合梳理,制定详细可行的整改计划,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整改。活动小组根据检查结果,树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后进。对施工现场管理较差,问题较多的工程公司、子公司给予公开曝光。对问题严重,整改缓慢或拒不整改的工程公司、子公司按有关规定予以严厉处罚。

  (四)总结评先树优阶段(XX年6月26日至6月30日)。组织召开总结表彰会议,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通过评先树优,奖优罚劣,促进集团各工程公司、子公司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全面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

  各工程公司、子公司“质量月”期间的各项活动均按照集团公司的活动要求并结合自己施工生产实际开展,具体如下:

  1.大力营造“质量月”的浓厚氛围

  1)“质量月”活动开展之前,项目部首先要围绕“质量月”活动主题,组织召开“质量月”动员大会,进行“质量月”活动动员和部署,引导全体员工积极投入到“质量月”活动中。

  2)在施工现场、办公区域、主要道路,悬挂横幅、标语,并制作展板,对质量法规、质量文化、质量管理标兵等进行宣传,营造全员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

  2.开展质量专项检查活动

  各部室、工程公司、子公司要响应集团公司号召,积极开展以“查质量意识、查质量管理水*、查保证体系、查标准执行情况、查计量检测保证、查现场管理、查质保资料”为主要内容的“七查”活动,要通过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等形式对工程质量重点控制内容及关键点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和隐患排查。

  3.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集团各部室、各工程公司、子公司将以“质量月”活动为契机,结合部门、本公司工作实际,开展一次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知识讲座,培训对象为工程公司、子公司、项目部施工现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质检员,主要内容是结合各自工程施工内容有关规程规范、标准以及工艺。

  4、开展岗位练兵,施工质量竞赛活动

  以实际生产现场的生产情况作为参赛方式,考评组在参赛时间内对各个参赛单位不定期按考核内容对日常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抽查,以扣分方式分别对各个参赛单位、进行考评,参赛时间结束后,由工程管理部对各考评成绩汇总,扣分最少的为优,生产班组总扣分最少的为质量最优生产班组;扣分最多的为最差生产单位。

  5、有奖质量征文竞赛活动

  从6月1日起至6月30日截稿,面向集团公司全体人员开展以质量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活动,应征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诗歌、散文等)不限,字数300字以上,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紧扣施工生产一线,具有真情实感,但不得抄袭或摘录报刊、杂志、网站、书籍等媒体的文章。每个部门、工程公司、子公司在质量月活动期间,必须于6月25日前提交2篇以上应征文章,6月30日前,活动委员会全体成员对各活动小组提交的质量征文进行征文质量评选。6月26日至6月30日活动总结期间,由活动小组通过评定、考核,评选“质量标兵”、“优秀质量单位”,具体规定如下:

  “质量标兵”与“优秀质量单位”评选“质量标兵”候选人(每个工程公司、子公司可提报4名“质量标兵”候选人),各工程公司、子公司可在质量月活动实施期间提出本公司候选人人选和优秀质量单位名单,每个候选人、优秀质量单位必须提交一份评选报告,说明自己对质量的认识、对每一道工序的认知、如何保证质量、已有的贡献或成绩、竞选优势和承诺等。然后由活动小组在活动总结期评选出10名“质量标兵”,每位“质量标兵”奖励奖金XX元,优秀质量单位奖励XX0元。

  各工程公司、子公司,要高度重视质量月活动,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检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完成好质量月活动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

  产品质量提升方案 4

  为提高全县汽车配件产品质量,杜绝无证违法生产汽车配件,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任务

  (一)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所有汽车配件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档案,切实强化监管工作措施;

  (二)督促汽车配件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管理水*,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

  (三)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无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或3C强制认证证书)生产汽车配件等违法行为。

  二、组织机构

  成立汽车配件产品质量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高建秋(纪检组长)

  组员:余养彦

  余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质量综合管理股负责此次专项整治工作。

  三、整治措施与方法步骤

  整治工作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动员部署

  时间安排:20xx年8月25日-8月31日

  落实以下具体要求:

  1、按照省局、市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整治任务和措施。

  2、召开专题会议,对此次专项整治工作进行认真部署,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建立档案

  时间安排:20xx年9月1日-9月30日

  要落实以下具体要求:

  1、按照《汽车配件产品基本分类参考表》、《汽车配件列入生产许可证、3C认证产品目录表》(见附件1)的相关信息,对辖区所有汽车配件的生产企业进行逐家调查、现场核实,要切实摸清企业数量、产品类型、质量管理状况等情况。对每家企业的调查情况,要认真填入《汽车配件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状况调查表》(见附件2)。

  2、在开展企业调查摸底的同时,要建立汽车配件企业的产品质量档案,档案要一企一挡。档案内容应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汽车配件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状况调查表》、监督抽查(含定期检验)报告,属取证或强制认证的产品还应有生产许可证或3C认证证书复印件等材料。(档案清单见附件3)

  第三阶段:强化措施,集中整治

  时间安排:20xx年10月1日-11月30日

  要落实以下具体措施:

  1、落实企业承诺。要求每家汽车配件企业提交《汽车配件产品质量承诺书》,要明确承诺:一是严格按照国家产品质量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依法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合格;二是承担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责任,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承担完全的法律责任和民事责任。具体承诺内容,可参考附件4。

  2、定期组织巡查。在整治期间,应组织监管人员每月对汽车配件生产企业进行一次巡查。一查是否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二查是否严格落实产品出厂检验;三查属于取证或强制认证的产品是否取得生产许可证或3C认证证书;四查产品的标识标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五查是否存在产品质量违法违规行为。

  3、开展监督抽查。省局将制定对汽车配件生产企业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具体抽查计划,安排省级质检机构负责具体抽查检验工作。要配合做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协助工作。

  4、做好投诉受理。加大宣传,公布12365投诉电话,加强汽车配件举报投诉受理工作,对消费者、相关部门、媒体反映的我省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及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的,要认真受理、核实情况,并及时处理。

  5、严格问题查处。对调查、巡查、抽查、投诉、媒体及相关部门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一是对标识标注等一般项目不合格的,责令整改;二是对实物质量不合格的,要责令企业停产整顿;三是对涉及安全指标不合格的,要责令企业召回产品;四是对生产假冒伪劣、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无证(生产许可证或3C认证)生产汽车配件等违法行为的,严厉查处,对涉嫌犯罪的,移交**处理。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总结提升

  时间安排:20xx年12月1日-12月31日

  1、将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将书面总结材料及汇总表(附件5)于12月31日前上报市局监督科。

  2、做好迎接省局、市局对落实该项工作情况进行的检查验收。

  四、其它要求

  (一)要主动与工商、交通部门沟通、配合,及时通报监管执法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监管合力。同时,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及时了解汽车配件行业相关质量信息。

  (二)要充分发挥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加大对专项整治的工作成果、工作动态的宣传。

  (三)在专项整治期间,要按照市局要求,在每月底28日前将工作进度情况上报市局监督科;专项整治中遇到涉及制假制劣的案件,需要协调的,可直接报请市局稽查队或省局执法处支持处理。遇到重大问题,应第一时间上报。

  产品质量提升方案 5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博莱特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切实加强我车间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兴国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考核办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深化整治,强化监管,严格执法,使安全生产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一般事故,努力实现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促进工业丝车间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稳定提高,不断开创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1、坚决杜绝各类重特大事故,杜绝车间内安全隐患造成的死亡事故。全面实现上级下达我县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2、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保障车间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建立健全各班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坚决杜绝各岗位和高危场所漏管现象发生。

  3、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稳步推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防治职业病,保障企业职工健康安全。

  4、切实加强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兼职工种)、各岗位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确保培训率达100。

  5、继续深化高温高压危险化学品联苯、氮气;特种设备牵伸卷绕机、电切丝刀、行车、电动葫芦;消防预防等安全专项整治。车间内无非法运行设备,无违章操作,无无证上岗,无无证临时施工。

  6、认真做好SSP纺丝楼防火工作,不发生火灾死亡事故。

  7、进一步健全全县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规范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安全生产信息报告及时、准确,无瞒报、漏报、谎报、迟报现象。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工作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1、全面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要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车间和班组发展计划。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障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领导要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要亲自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并切实加强对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2、实行“属地管理”和“岗位管理”双重责任制。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班组、个人。要把安全生产作为班组考核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纳入班组十星级评比中。

  3、严格安全生产工作年度目标管理制度。按双重责任制进行双重考核,对完成年度安全工作目标的先进班组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不达标的班组实行一票否决和给予经济处罚。

  年初,各班组必须向车间签订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并将安全生产各项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认真组织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4、全面加强安监工作机构建设。各班组配备一名以上专职的安监员,建立一套完善的日常工作制度和工作档案,列支一定数额的安监工作专项经费,确保运转正常,确保监管有力。

  (二)强化日常监管,狠抓隐患治理。

  5、严格遵守高危行业安全许可证制度,严把源头关、准入关。确保办证率达到100。

  6、严格执行“日日检查”制度。各班组每日必须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对安全检查中查出的各类问题和事故隐患,要文秘站做好现场检查记录,并当场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责任人认真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对重特大事故隐患,一经发现应立即报告,立即采取措施,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公司。同时严格执行“定人包岗,日日见面”的监控制度。各班组,每周二前必须将本班组的安全检查情况以及存在的重大隐患和处理措施形成书面材料报车间安全员。

  7、进一步深化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隐患整改。坚持落实车间禁烟的规定,严禁疲劳上岗,履行佩戴劳保用品义务及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作为整顿规范车间质量管理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不懈地勤抓下去。要切实强化专项整治中的隐患整改工作,建立隐患整改责任机制,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强化基础,全面落实班组主体责任。

  10、逐步推广班组安全信用等级管理制度,建立班组安全生产评先评优管理机制。在卷绕,纺丝,上料,包装逐步推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活动,将工作中各方面、各环节、各过程的安全质量行为纳入制度化管理。切实加大对低等级安全信誉责任班组和个人的安全监管力度。

  11、强力推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切实防治职业病,保障职工健康安全。每个班组和个人都有义务按规定佩戴劳动保护用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治职业病,并通过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对自身行为的一点一滴注意,逐步消除职业危害。

  (四)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营造安全生产浓厚氛围。

  12、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职工安全观念、增强自我保护、逃生能力,努力营造遵纪守法、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13、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监管。确保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产品质量提升方案 6

  一、指导思想

  扎实落实《**中央***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和《陕西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加强全面质量安全监管,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xx年,全市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质量文化特色鲜明,全民质量意识不断增强,质量发展机制更加完善,质量基础更加坚实,质量总体水*明显提升,质量对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质量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品质量明显提升。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稳定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稳定良好,医药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可靠。

  工程质量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和工业化建造比重不断提升,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工程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筑、交通运输、水利电力、市政等重大建设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普遍提高,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竣工工程质量安全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

  服务质量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程度明显提高,建成一批国家、省、市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点,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达到或接*国际先进水*,服务业品牌价值和效益大幅提升。

  城乡发展质量成效显著。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城市主体功能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节能减排、治污降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行政效能整体提升,质量**建设取得明显突破。

  质量技术基础建设效能充分释放。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技术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完善,技术水*、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对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支撑更加有力。

  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产品质量提升行动

  一是组织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质量专项行动。积极实施工业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活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品供给向“产品+服务”转变、向中高端迈进,促使消费品标准和质量不断提升。(市工信局牵头,市市场***、市商务局、市中小企业局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二是组织开展工业品质量提升行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着力推动“五大千亿产业集群”提质增效,推动我市制造业向高端化、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响“韩城制造”品牌。组织开展工业企业品牌、产业集群品牌培育试点,开展质量品牌建设活动,引导、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开展QC小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质量标杆”建设活动和质量信誉承诺活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扎实开展品牌创建,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中国名牌和陕西省名牌产品。(市工信局牵头,市***、市市场***、市中小企业局、市能源局、市科技局、经开区、高新区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三是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巩固和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成果,加快韩合国家农业公园、生态休闲观光园等“十大农业基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耕地质量保护和土壤修复力度。立足花椒、苹果、蔬菜等主导产业,全面创建全国大红袍花椒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制定覆盖我市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立覆盖规模企业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控管措施。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严格落实种养殖企业(场、户)标准化生产有关规定和制度,推行全程标准化管理和“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市农业局牵头,市林业局、市花椒局、市市场***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四是组织开展食品药品质量提升行动。巩固提升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开展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全市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检查和抽检抽查,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让老百姓吃的放心。(市食药监局负责)

  (二)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

  一是强化**监管。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全面落实工程参建各方质量主体责任,强化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主体责任,狠抓工程质量规范化管理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推行质量终身责任承诺制,落实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确保重大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行管理质量。开展监理单位向**主管部门报告质量监理情况的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市住建局牵头,市交通局、市水务局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二是组织开展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加强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推行工程施工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和工程质量评优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市住建局牵头,市交通局、市水务局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三是大力推广装配式和绿色节能建筑,不断提高城市绿色节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提升房屋住宅居住性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市住建局负责)

  四是通过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一批实力雄厚的建筑企业进军我市房地产市场,引领和推动我市工程质量水*全面提升。(市住建局负责)

  (三)开展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一是组织开展商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制定《韩城市商贸服务规范和标准》,学*、借鉴和推广深圳格兰云天、开元明珠集团、陕文投等先进的服务质量管理理念,组织开展商贸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和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活动、“创佳评差”活动和“十大服务品牌”评选活动,打造我市“十大服务品牌”旗舰店、形象店,不断提升商贸行业服务质量。全力促进韩城“老字号”发展壮大,走出韩城,走向全国。加强电子商务产业、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不断提升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市服务业办牵头,市***、市商务局、邮政管理局按分工负责)

  二是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引领计划。聚焦创建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规范涉旅企业经营,打造诚信旅游经营环境。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助推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充分发挥沿黄城市旅游产业联盟秘书处作用,推动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建立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活动,在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重点领域开展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大力推行星级饭店服务标准和A级旅游景区标准,完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规格建设核心景区,将司马迁祠、古城打造成5A级景区,梁带村、博物馆、南湖、普照寺打造成4A级景区,推动韩城旅游由季节游向全年游、节日游向常态游、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变。(市旅游委负责)

  三是组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以实施健康韩城行动计划为统领,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建设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严格按照国家《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服务标准化创建活动,健全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医疗质量标准,加强医疗缺陷管理,推行急诊首诊负责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和“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创建等活动,优化就医流程。建立医疗纠纷预防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开展“一站式"便民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需求。实施基层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计划,到20xx 年实现镇办卫生院标准化、规范化。(市卫计局负责)

  四是在文化、食品餐饮、交通运输、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电、热、气、水)供应、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领域开展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我市服务业整体质量水*。(市服务业办牵头,市文广局、市食药监局、市交通局、市民政局、市电力局、市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市邮政局、市金融局、市水务局、市住建局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四)开展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一是推行社会治理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政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办牵头,**各部门按分工负责)

  二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广标准化学校建设,扩大普惠性教育和优质职业教育供给,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三是加强社会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提升农村幸福院、市福利园区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水*。(市民政局牵头,市***、市人社局、市卫计局、市金融局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四是开展法律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以“七五”普法活动为统领,组织开展法律服务下基层活动,提高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水*。(市司法局牵头,市***、市***、市法院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五)开展城乡发展质量提升行动。

  一是持续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以“史圣故里、品质韩城”为载体,扎实开展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生态发展质量、**服务质量,构筑品质韩城新生活。(市质强办牵头,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分工负责)

  二是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加大治污降霾力度,开展“铁腕治霾、保护蓝天”“1+8”行动,强化“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项举措,解决空气质量和水、土、扬尘、行业污染等八方面问题,深入推进20项环境专项整治,重点开展水环境改善、大气环境保护、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农村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控能力建设等六大工程,全面提升全市环境质量水*,建设宜居韩城。(市环保局牵头,市***、市工信局、市能源局、市***、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城管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市场***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三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紧紧围绕精准脱贫这一核心,以涉农质量建设为抓手,推动脱贫攻坚与强产业、兴城市、促改革、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有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在扶贫中发展、在发展中扶贫”的良性互动。(市扶贫办牵头,各部门、各镇办按分工负责)

  四是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持续开展“五城联创”活动,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以沿黄经济带建设为核心,做好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沿黄特色小镇,将桑树坪镇打造为欧洲风情小镇和煤炭物流重镇,将龙门镇打造为魅力风情小镇和生态工业新城,将西庄镇打造为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强镇,将板桥镇打造为健康养老与乡村休闲旅游名镇,将芝川镇打造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城市副中心,将芝阳镇打造为现代农业与城乡统筹示范镇。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提升镇区建设、新区建设、移民搬迁、水陆空立体交通等重点工程质量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促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倾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同步推进产业发展与质量提升。(市***、市旅游委、市商务局、市能源局、市文广局、市环保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市场***、各镇办、各新区按分工负责)

  四、工作举措

  (一)破除质量提升瓶颈

  一是开展质量调查分析。制定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选择重点产品、重点企业,组织开展质量状况调查摸底,找准企业困难、行业通病、“潜规则”和质量短板,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把准突破口。(市质强办牵头,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分工负责)

  二是实施质量全民共治。创新质量治理模式,注重社会各方参与,推进质量多元治理,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强化质量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鼓励引导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积极参与质量信用监督和评价,引导理性消费选择。(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分工负责)

  三是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瞄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硬科技和黑科技,建设研发机构、科创*台、孵化中心、试验基地和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实现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促进民营经济提质增效,实现由传统生产型向科技引领型转变,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分工负责)

  四是组织开展质量攻关。邀请质量、标准化专家走进企业,举办培训班,协助企业成立质量、标准化攻关小组。发挥QC小组作用,围绕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降低产品不合格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安全生产等内容,着力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质量问题。(市工信局牵头,市中小企业局、市市场***、市食药监局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五是实施质量专项整治。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质量问题集中的重点区域,实施专项整治,挂牌督办,落实属地责任。对区域性质量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敢于“亮牌吹哨”,主动向**通报,发布质量诚信“红黑榜”,情节严重的.予以曝光。继续开展“利剑”、“亮盾”质量行动,深入开展质量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大案要案,对不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或可能存在缺陷的企业进行约谈、警示教育,跟进整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市市场***牵头,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旅游委、市环保局、市食药监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六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实施企业品牌培育计划,建立品牌梯级培育库,树立质量标杆企业,推动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陕西省**质量奖、**质量奖和中国名牌、陕西名牌、国家知名品牌、国家驰名商标等,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市市场***牵头,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分工负责)

  (二)夯实质量基础设施

  一是加快黄河金三角公共服务检验检测*台建设。围绕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安全保障,建设一批立足韩城,服务全域,辐射黄河金三角的检验检测项目,形成完整的检验检测链条,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供技术基础保障。(市市场***牵头,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分工负责)

  二是加强陕西省辛香料检验中心能力建设。制定和完善检验中心质量手册、作业规程等技术文件,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人员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对标检验、比对检验,严格按照国家实验室认证认可相关政策要求,完成资质认证,为韩城大红袍花椒产品研发、产业链延伸和品牌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市市场***牵头,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分工负责)

  三是加强标准引领作用。全面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大力开展“标准化+”行动,在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抓好标准化工作,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建设。(市市场***牵头,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分工负责)

  (三)完善质量发展政策和监管制度

  一是加强质量制度建设。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及风险调查制度,健全产品损害赔偿、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和社会帮扶并行发展的多元救济机制。加快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质量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市市场***牵头,市食药监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二是强化质量人才教育培养。实施企业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开展企业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引导企业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提升质量素养,塑造精益求精、追求质量的工匠精神,为质量品牌建设和“三品”行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市人社局牵头,市教育局、市市场***、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中小企业局、市总工会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三是健全质量激励制度。完善质量激励政策,持续开展陕西省**质量奖、**质量奖评选表彰活动,树立质量标杆,弘扬质量精神。加强标准创新、品牌创建和示范创建的政策激励,鼓励引导企业争创品牌,推动质量技术万众创新。(市***、市人社局、市市场***、市住建局、市财政局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五、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由市委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级四大班子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韩城市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与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领导小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全面统筹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场***质强办,主要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协调推动开展全市质量提升行动,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提升产品、工程、服务等各方面质量,促进我市经济整体提质增效升级。在经开区、高新区设立质量监督管理分局,切实加强对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组织领导。(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分工负责)

  (二)统筹协调,合力推进。

  市质强办要加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积极配合,抓好本部门、本领域的质量提升行动,确保各项措施协同配套、顺利推进。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解决好跨部门跨领域的问题。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质量提升行动扎实有效开展。(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分工负责)

  (三)强化督查,狠抓落实。

  健全质量工作考核机制,加强质量工作考核评价,将质量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领导干部实行任前质量考试制度,对部门质量工作实行年度评级认定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督促检查,严查重处质量安全责任事故中的渎职腐败行为,确保质量工作落实到位、质量问题整治到位(市委组织部牵头,市纪委、市监察局、市考核办、市***、市***、市法院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四)加强宣传,注重长效。

  宣传部门要加强对《**中央***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解读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弘扬“史圣故里品质韩城”的城市质量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韩城质量文化,促进质量文化传承发展,让“质量第一”成为各级党委和**的根本理念,成为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成为全体市民的价值追求。各单位要及时总结质量提升工作成效,发掘和推广典型经验,讲好韩城质量故事,宣传韩城质量品牌,塑造韩城质量形象。(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文广局、市市场***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分工、细化措施,组织各行业、各企业持续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质量水*。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于3月10日前将本部门、本单位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上报市质强办。要加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信息报送,每半年以正式文件形式将本单位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总结报市质强办。市质强办将对本方案实施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跟踪分析,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产品质量提升方案 7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坚持质量兴农、标准立农、品牌强农,统筹产业发展和质量安全,管源头、管过程、管产品、管标准、管能力、管本质,加快农业特色转型,持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精心打造“忻”字号农产品品牌矩阵,全力推动我市农业优质高效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进种养殖生产标准化,促进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坚持绿色引领。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净化农业产地环境,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坚持品牌强农。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坚持各司其职。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落实监管责任,加强生产指导和监督检查。压实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监管。

  (三)行动目标

  到20xx年,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水*全面提高,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比重大幅提升,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以上,有效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500个。农产品全产业链深度融合,精深加工能力和水*稳步提升,力争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家。忻州“特”“优”农产品品牌培育全面提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良性互动,创建市级区域公用品牌3个,农业质量效益大幅增加。监管和执法能力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稳定可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标准化,特优产品“产出来”

  1.优质种植产品生产。打造高产玉米、优质杂粮、加工型马铃薯等“特”“优”产业“三品一标”生产基地,选用优良品种,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农业品牌,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杂粮作物全产业链发展,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等集成技术。建设提升干鲜果品和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果菜品质与质量。创建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实现道地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健委、市自然资源局)

  2.优质畜牧产品生产。推动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产业化联合体。实施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工程,支持大型养殖集团配套建设屠宰场,推进现有屠宰场达标改造。实施畜产品精深加工工程,支持2个龙头企业改造深加工设备和质量控制设施,提升竞争力。实施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工程,升级改造区域性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5个,培育专业化活畜禽调运和畜产品流通企业10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3.优质水产品生产。全力实施池塘标准化升级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大水面生态渔业、渔菜综合种养三大渔业工程,深入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不断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持续加强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和水产养殖用投入品执法监管和风险隐患排查,不断优化养殖生产环境,提档升级养殖生产设施设备水*,提高优质水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水产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4.健全农业标准体系。聚焦“特”“优”产业,强化农业全产业链安全、质量、服务、支撑、品牌等标准研制,推行山西标准标识制度,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构建完善“标准+认证+品牌”生态协同系统。加快市级战略、产业集群、有机旱作等重点地方标准研制,推进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初加工机械标准制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标准体系。支持科研院校、检测机构、国家级龙头企业等单位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积极转化采用国际标准。鼓励协会、企业制定能够彰显产品特色和优势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构建重点产业标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选树5个标准化带动农产品质量提升的示范典型。(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市自然资源局、市***、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5.加强标准集成转化。开展重点标准推广行动,每年遴选一批主推标准。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建设标准化原料和生产基地,开展蔬菜、干鲜果标准园和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场提升行动,推进整乡镇、整县域标准化示范创建。推进重点区域先行示范,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全域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深入开展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进企入户”行动,推动规程落到田间地头。创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县,建设机械化标准化示范区,加快主要农作物(玉米、马铃薯、高粱、胡麻、莜麦、谷子、荞麦和豆类)全程机械化生产进程。(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

  6.创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引导龙头企业申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基地。发挥农业科研院校的科技支撑作用,依托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相关主体,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以上。以“菜篮子”产品为重点,因地制宜集成一批先进适用的标准综合体,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7.加强标准实施评估。开展“亮标”行动,各类标准园、产业园、示范生产基地标准上墙,企业、合作社等执行的标准进工作手册,推选一批省级标准化工作示范典型。加大农兽药残留等标准的宣贯培训力度,加强农业、农机地方标准推广效果评估,推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的标准项目参评省、市标准化创新贡献奖,及时制修订或废止过时标准。加大农业、农机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标准技术委员会建设,加快形成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市自然资源局、市***)

  (二)促进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强起来”

  8.加强主体培育。推动实施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为重点的农业企业倍增工程,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完善落实我市一产高质量发展奖补、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等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对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支持。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创建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0个,提升农民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和带动效应。支持完善家庭农场发展政策体系、管理制度和指导服务机制,增强家庭农场服务带动能力,提升发展水*,创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0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9.提升产业园区建设质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推动重点园区全方面升级,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加快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分品种分产业分类型建设一批标准化种养殖产业园、农产品精深加工园、都市农业园。加快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整县域推进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打造农产品质量提升*台,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10.推进全产业链发展。落实农业“特”“优”战略,秉持标准化、规模化、精细化、品牌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六化”发展理念,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聚焦杂粮、中药材、沙棘、畜产品等优势产业,加快推动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争创一批省级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

  (三)提升农业品牌,“忻”字号招牌“靓起来”

  11.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登记。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圳品”,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集群和示范园区的生产经营主体和符合认证条件的产品申报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开展有机农产品认证,提升有机旱作区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大“圳品”创建力度,在“特”字上做文章,探索农产品直供粤港澳的新思路新模式。积极创建“国字号”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农产品基地和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探索实施良好农业规范,扩大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范围,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

  12.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强化产地准出,以县(市、区)建立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目录,农产品全部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展承诺达标合格证普及行动,引导小散户开具合格证。农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主办方把承诺达标合格证作为“入场券”。引导学校(含培训学校)、医院、机关和企业食堂,以及宾馆饭店等人员集中的重点消费单位采购有承诺达标合格证等合格证明文件的食用农产品。强化市场准入,加大食用农产品合格凭证检查力度。田头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大型商场和超市开办者要查验食用农产品合格凭证,创建一批示范批发市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

  13.加强品牌培育推介。以“忻州杂粮”市域品牌形象打造为核心,优化拓展产品体系,深度构建品牌矩阵,双线搭建营销*台,广泛开展宣传推广,联动提升生态畜产品、特色果蔬、中药材等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效益,推动形成“忻”字号特优农产品品牌矩阵。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等活动,支持企业开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市场,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进入国内大循环中高端。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年货节等重点时节,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爆品”。(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市自然资源局、市***)

  (四)深化绿色生产,产地环境“净起来”

  14.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围绕“特”“优”战略,纵深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聚焦“土、肥、水、种、技、机、绿”关键要素,布局建设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基地和生产基地,构建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聚焦主导特色作物,坚持走绿色生态路、打特色优质牌,努力扩大有机占比,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有机旱作农业高效产业体系。立足市场发展和消费需求,引导各类服务组织提**前、产中、产后针对性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订单生产,建立有机早作农业经营体系。(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15.推进投入品减量增效。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开展农企合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机械施肥等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深入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培育扶持一批市场化运行、专业化作业、规范化服务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提升科学安全用药水*和病虫害防治服务能力。建设7个以上省级高标准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加快玉米、小麦、杂粮、果树、蔬菜、中药材、油料作物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和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加大微生物产品支持力度。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推广安全绿色兽药,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6.防治面源污染。实施畜禽粪污处理整县推进项目,创建国家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集成利用技术,到20xx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3%。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建设秸秆资源台账,建设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加快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应用,开展试验示范。加强农田地膜残留例行监测,鼓励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试点示范,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农膜回收长效机制。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强化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深入实施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严禁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含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气、废水、废油、废渣等。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

  (五)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基础“硬起来”

  17.推进农业科技攻关。深入推进农作物新品种联合攻关,健全“育繁推一体化”商业化育种体系,发挥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提升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优质绿色安全技术集成推广,推进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生物抗草新品种研究、减灾防灾新品种技术创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产品绿色加工贮藏创新性研究,加强自育品种示范推广资金支持,建立绿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展示基地。加强质量导向型科技协同攻关,支持优势产业企业联合科研院校,建立高水*研发机构,构建跨区域、跨单位、跨学科的联盟团队。(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18.加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三队”包联服务,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标准化生产指导,提升农业科技发展动力和质量效益。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提**业精准指导和咨询服务,增强地区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和质量管控能力。开展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强化信息化、质量、标准等培训内容。组织绿色生产技术培训,普及产品认证、农兽药及其使用等知识,提高质量意识。(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9.加快农业生产数字化发展。构建忻州数字乡村信息体系,推进种业、种植业、林草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生产数字化,推进农产品加工智能化、乡村特色产业数字化监测、农产品市场数字化监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提升农业精准化生产、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水*。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挂钩,组织开展追溯标杆企业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追溯系统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部门追溯系统对接。推进农业生产记录便捷化、电子化,打造“阳光农安”。开展农安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探索建立主体信用评价制度。(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市市场***、市自然资源局)

  (六)加强全程监管,放心产品“管出来”

  20.开展三年专项治理。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建立豇豆、韭菜、鸡蛋等11个重点品种生产主体名录,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严厉打击违规使用禁限用农兽药、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兽药的违法犯罪行为,基本解决重点农产品违法使用禁限用药物和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市***、市法院、市***、市卫健委)

  21.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严格生产经营主体管理,依法实施农业投入品登记许可,落实农药、兽药等重要农资产品“二维码”追溯,严格农业投入品购销台账管理,严厉打击生产、进口、经营和使用假劣农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加强农兽药等投入品检验检测,保证投入品质量。加强农兽药使用指导,严格执行兽用处方药制度和休药期制度、农药安全间隔期制度。强化“瘦肉精”等重点问题专项整治。试行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白名单”制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创新方式方法,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加大农资产品监督抽查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农资、非法添加等违法犯罪行为,曝光典型案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市法院、市***、市工信局、市***、市供销社)

  22.健全监管执法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提升行动,强化跟踪评估和动态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个以上(包含2个)。实施“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县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科学划分网格,乡镇明确网格管理员,每个网格应有协管员,落实网格化管理信息公示制度。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提高办案质量。加强执法人员培训,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执法练兵、案卷评查等活动,提升执法能力。(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编办)

  23.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检查评估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情况,健全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各涉改综合检验检测机构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和资质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检验检测机构应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加强检验检测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定期举办农产品检验检测技能竞赛活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设备更新项目,支持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的检验检测机构,更新仪器设备,提升检测能力。提升乡镇公共服务机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推广普及乡镇快检设备,加强检测业务指导和监督。(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市委编办、市市场***、市***、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开展工作,确保行动方案提出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市直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

  (二)强化政策支持。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提升资金。建立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产品质量追溯、全产业链标准化等财政奖补机制。强化标准、科技、金融、信用、人才等政策协同支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

  (三)强化考核评估。坚持目标导向,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农产品质量提升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的质量工作、标准化工作、食品安全工作等考核。对工作表现突出、成效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对履行属地管理职责不力、工作不到位,导致辖区内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依法查处。

  (四)强化宣传引导。要及时总结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成效,推广典型经验。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报道农产品质量提升的实践成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加强农产品质量知识公益宣传,提高全社会质量、诚信、责任意识。

  产品质量提升方案 8

  为加快实施质量强县战略,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等关于开展20xx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和《XX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20xx年“质量月”活动方案的通知》(南强市办〔20xx〕9号)的部署要求,决定20xx年9月在全县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质量月”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质量月”活动的*台作用,紧紧围绕大市场、大监管、大质量,推动**职能转变,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消费环境。推进市场监管改革创新,有效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政和品牌,为建设质量强县,促进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二、活动主题

  加强市场监管建设质量强县

  三、活动时间

  20xx年9月份

  四、活动内容

  (1)开展质量主题宣传。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挖掘宣传一批质量提升的典型,让质量深入人心;曝光一批百姓关心关注的质量问题和重大市场违法、食品药品质量违法案件,提升消费者**意识。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和特种设备和计量检定知识“进企业”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质量首先是生产出来的理念,提升广大企业质量和诚信意识。

  (2)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组织我县企业参加市质监局举办的20xx年质量管理先进方法公益培训,组织、指导相关企业撰写20xx年度质量信用报告;坚持标准引领,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组织企业参加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专题培训等标准化活动;持续开展“双服务一打造”活动,组织技术服务小组深入企业进行“会诊把脉”,对企业进行精准质量帮扶;提升企业质量竞争力,进一步激发企业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建设,增强食品质量安全源头追溯管控水*。深入推进“明厨亮灶”开展,加大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质量监管。深入开展食品药械生产经营企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推动企业主体责任有效落实。

  (3)严守质量安全底线。要强化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持续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游乐设施、旅游观光车的检查,巩固*年来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督促企业加大风险排查和隐患整治力度。强化电器产品质量治理,加强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进行年度审查,对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加强20xx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专项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检验检测行为,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健康发展。要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专项治理整顿行动,创新对新产业、新业态的监管,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加强网络市场、广告市场监管,把线上线下监管结合起来,提高监管效率。强化食品药品信用风险等级监管,聚焦关键风险点、问题多发点,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查重处产品质量违法违规行为,为人民群众把好安全关。

  (4)提高市场主体质量发展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广一批“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最多跑一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推进商事登记、行政审批等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运用质量管理理念和工具、方法,精简流程,全面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推行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改革措施。查处和遏制商标恶意抢注仿冒侵权行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树立质量技术基础服务意识,推进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技术基础要素融合,开展“一站式”公共服务,为企业质量提升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导入IS09001等质量管理先进方法,促进全面质量管理,推进行政审批等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提高市场主体质量发展活力,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提供支撑。

  产品质量提升方案 9

  一、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从我做起,告别昨天的陋*,树立良好的职业*惯,营造出人人关心质量,事事重视质量的工作氛围,通过员工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公司质量目标的新突破。

  二、活动时间:

  05月20日—6月30日

  三、活动的口号:

  1、车间质量活动的口号:以精立业以质取胜质量第一百年大计

  2、加强班组长质量意识的口号:端正质量态度规范质量行为树立质量风气

  3、提高员工质量的口号:重视高质量创造高质量服务高质量享受高质量

  四、活动的指导思想:

  产品质量源自员工的精心操作;精心操作体现员工的职业道德。

  五、活动目标:

  1、半成品内容物一次报验合格率100%。

  2、出车间以后的质量投诉不超12次(市场投诉4次、成品库投诉8次)。

  3、产品质量事故为零。

  六、活动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七、活动的安排及考核的内容:

  (一)宣传贯彻期5月20日—31日

  (二)考核时间为6月1日—30日

  (三)考核评比活动总分100分,实行倒扣分制,可为负分。

  (以下员工不合格项按车间管理规定进行惩罚,由班组长开据罚款单;班组长不合格项,由工段长开据罚款单,工段长的不合格项由生产办开据罚款单)

  1、班组长考试员工现场提问共占20分:

  (1)班组长占10分(考试成绩乘以15%),考试80分一下的罚款20元扣2分,由工段长开据罚款单。对班组长进行考试内容为:班组内的工艺参数、操作规程、班组内各岗位的注意事项、异常情况的处理及活动的考核内容。

  (2)员工占10分一项不会扣0.5分,只扣分不罚款。每个班组抽四名员工现场提问本岗位的注意事项,以及活动的考核内容。

  2、现场交接问题占10分

  (1)各岗位生产情况及异常情况交接不到位扣2分(罚责任人)

  (2)交接时工器具、拖布不全或多或少摆放混乱扣1分。(罚班组长)备注:接班时,少或多且摆放混乱没有及时上报,扣罚当班班组长。

  (3)工器具收尾时班组长通知督导员,由督查员确认签字,未确认的每次扣2分(罚班组长)

  (4)备齐的物品不得丢失,比如标识、看板、各种挂牌、内存卡等一次扣1分(罚班组长)

  3、违规操作占40分:

  (1)违规操作:技术部投诉每出现一次扣3分违规自查项一次扣1分(罚违规操作人员、班组长、工段长)

  (2)车间联查时发现的违规操作项和野蛮操作出现一次扣2分(操作人员、班组长、工段长按规定进行罚款)

  (3)成品库投诉每出现一次扣4分(罚班组长、工段长操作人员由技术部开据罚款单)

  (4)市场投诉的产品每出现一次扣5分(按规定进行处罚班组长、工段长、操作人员)

  4、现场卫生、工艺卫生方面各占20分:(由车间主管.品控员.督查员.质检员等)进行检查

  (1)由车间联查小组对车间现场卫生进行不定时抽查,每一不合格项(参照各班组卫生区域的标准)扣0.5分(检查当天检查一项不合格扣当事人2元,班组内超过4项罚班组长10元、工段内超过10项罚工段长20元)检查结果由督查员通知到各工段

  (2)由车间联查小组对车间工艺卫生进行不定时抽查,每一不合格项扣分、罚款(按照QS认证的标准进行检查)

  A、人员工作服、雨鞋脏以及有过多的汗英油腻一次扣0.5分(罚当事人10元)

  B、不按要求穿工作服一次扣0.5分(罚当事人20元)

  C、口罩、帽子不按规定佩戴,口罩把鼻子盖住,头发外露一次扣0.5分(罚当事人20元)

  D、生产器具清洗干净,无残留痕迹,不合格一项1分(罚当事人20元,班组长10元)

  F、生产的原材料接触地面后,不清洗后使用不合格一项扣2分(罚当事人20元,班组长20元,罚工段长10元)

  G、生产过程中从洗罐-灌装-装笼-行车-杀菌-卸笼-包装不得有罐体脏、报废罐及不合格饮料进入成品区域,或有剩余的罐子,一项不合格扣相应班组1分,接班人发现不报者扣本班组2分(罚相应当事人20元、班组长20元、工段长10元)

  H、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车间,各工段、班组长监督不到位发现一次扣2分(罚工段长20元,班组长30元)

  5、工作记录的填写、班组长报表及各巡检记录表的填写的真实性占10分。

  1、不定时检查工作记录的填写情况及书面整洁干净情况发现不合格一次扣1分。

  2、班组长报表填写错误或填写不及时发现一次扣1分。

  3、各巡检表填写不及时或提前写一次扣1分。

  4、各表装订要按顺序,不按规定装订发现一次扣1分。

  以上情况每天日查超过2次不合格,罚班组长20元,超过4次罚工段长20元。

  6、质量事故

  1、一般性质量安全事故(造成损失200-20xx元)一次扣10分。

  2、严重质量安全事故(造成损失20xx元以上)一次扣20分

  八、奖罚标准:

  1、活动最后各班组推荐一名质量标兵候选人,每工段由活动小组成员评定出一名质量标兵奖励150元(依据考核内容的五项进行评比)

  (1)本岗位的注意事项及流程熟知

  (2)现场交接到位

  (3)无违规迹象

  (4)现场卫生、工艺卫生保持良好

  (5)工作记录的填写及时准确无误

  (6)无质量安全事故

  2、四个相应的班组横向评比:

  (1)第一名的班组长奖励200元

  (2)最后一名班组长罚款100元

  3、四个相应的班组横向评比:第一名的班组奖励600元,最后一名的班组罚款300元

  4、工段考核分数取本工段六个班组的*均分数的值:

  (1)第一名奖励300元

  (2)最后一名罚款150元

  5、活动期间提出关于质量隐患的合理化建议,视情况给予奖励。

  6、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安全隐患(没有造成损失的已经挽回的)视情况给予奖励。

  7、各工段、班组发现质量问题以及存在质量隐患苗头不及时上报或漏报、瞒报,一旦发现,直接淘汰,并且严肃处理。

  产品质量提升方案 10

  为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区局决定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质量专项整治行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水产品生产经营违规使用抗生素、水产品中非法使用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及化合物、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兽药等违法行为,查办违法案件,曝光典型案例,进一步解决销售使用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水产品的突出问题,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进一步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工作内容

  (一)开展水产品经营单位排查登记。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要对本辖区内的水产品经营户进行摸排,详细登记其字号名称、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经营地址、销售水产品品种范围、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是否从事水产品批发等信息。

  (二)督促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落实主体责任。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要督促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落实主体责任,督促其加强水产品市场准入管理。督促其认真落实水产品市场准入、信息公示、监督抽检或者快速检测等义务,发现水产品存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等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要求销售者停止销售,依照法律规定或者与销售者签订的协议进行处理,并向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所报告。

  (三)督促水产品经营者履行进货查验等法定义务。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要加强对农贸市场、超市、实体店等水产品经营者的监督检查。要检查其水产品批发经营户及水产品零售经营户现场是否存有硝基呋喃、孔雀石绿、恩诺沙星等药物,如现场检查发现其有在水产品添加上述药物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

  要强力督促其建立并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制度,督促水产品经营者建立进货台账,如实记录水产品的名称、数量、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保证采购的水产品来源可追溯。

  要强力督促从事水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单位,如实建立食用农产品销售记录制度,如实向购货单位出具销售凭证,如实记录批发食用农产品名称、数量、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四)整治餐饮服务提供者采购和暂养行为。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要督促餐饮服务单位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义务。加大检查力度,严查餐饮服务单位在水产品暂养期间使用禁用兽药及化合物等违法行为。开展餐饮服务环节水产品暂养期间添加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及化合物等专项抽检,对检测不合格的,依法严厉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机关。

  三、工作安排

  (一)开展集中监督检查。要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明确检查重点,实现检查对象全覆盖,问题整改全覆盖。重点检查以下事项:

  1.查主体资质。检查中发现的无照经营行为,要依法查处。

  2.查产品来源。检查水产品经营户对销售的产品是否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是否能提供同批次进货凭证、是否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从事水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单位,是否向购货单位开具销售凭证,是否如实建立食用农产品销售记录。

  (二)开展行政约谈。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要对辖区内的水产品经营单位进行一次行政约谈,宣传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督促其落实主体责任,履行法律义务,规范经营行为。

  (三)加强抽检监测。加大对水产品抗生素等兽药、禁用化合物的抽检力度,强化抽检结果利用,增强发现问题的靶向性。对于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跟进实施检打联动,追溯问题源头。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区局成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办公室设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股。办公室主任xx。区局各股室负责人和各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为领导小组成员。

  (二)严格监督执法,强化责任落实

  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要严格监督水产品生产经营者切实加强自律,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履行质量安全责任。对于监督检查和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要严格依法按规定核查处置,彻查不合格水产品源头,坚决做到源头未查清不放过。要加大水产品违规使用抗生素、禁用化合物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于投诉举报、监督检查、检验检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严厉打击。涉及养殖环节的,要及时向农业部门通报情况。涉嫌犯罪的,依法及时移送**机关。

  (三)注重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氛围

  治理工作期间,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要及时公布工作部署、工作进展、工作成效,边整治边曝光。要重点宣传违法、失信经营者的查处情况,以案说法,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要积极解答社会咨询,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反馈社会诉求为整治行动,争取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加强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要强化部门间的协作配合,推动各部门齐抓共管,提升监管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五、时间安排

  请各市场监督管理所于20xx年12月30日前将工作总结和统计表报送区局食品股。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优选【五】篇(扩展3)

——产品质量方案3篇

  一、工作目标

  20XX年,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以“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水*稳步提升”为目标,以专项整治行动为重点,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不断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疫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着力构建监管长效机制,严厉打击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投入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全市产地水产品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对监督抽检发现的阳性样品生产单位执法查处率达到100%,对各类违法行为查处率达到100%,强力推进质量品牌渔业强市建设步伐。

  二、工作重点

  (一)、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1、开展苗种专项执法行动,规范苗种生产秩序。3-5月份,在全市水产苗种监测计划基础上,各地要加强检打联动,及时组织实施水产苗种监督抽查工作,对辖区内的水产苗种生产单位执法检查率达100%,对抽检不合格的水产苗种生产单位查处追溯率达100%,苗种繁育期间现场检查不得少于2次,严肃查处无证生产、“三项记录”不全等违法违规行为,监督抽检质量不合格的生产单位,做到有案必查、查有结果,督促水产苗种生产单位补充完善苗种生产数据,建立苗种附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销售制度

  2、开展养殖专项执法行动,促进产品养殖安全。6-12月份,以我市养殖主导品种和市场消费大宗品种为重点,对辖区内的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内容开展执法检查,补充完善养殖生产单位数据库,对发现的“三项记录”不全、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药、使用过期或者冒用国家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证书、产品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和个人依法查处,对使用有休药期渔药的水产品,严防提早上市,切实保证上市水产品质量的安全。建立立案督办机制和协调配合机制,会同*、食监等部门,抓好大案要案查处,加大案件曝光力度,强化执法威慑力。

  3、开展执法示范活动,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进一步加强与生产、质检、推广等机构的协作配合,积极指导生产者科学用药,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推进渔业职业兽医和建立用药处方方制度,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确保水产健康养殖。4-10月,各地要结合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选取2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开展执法示范活动,积极探索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执法规范化工作模式,促进执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执法水*和执法效率。

  (二)、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1、强化监督抽检。按照市农委《关于开展20xx年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淮农发〔20xx〕30号)要求,强化检打联动,确保对不合格产品生产单位的执法查处率达100%,确保全市产地水产品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市、县(区)渔政站负责抽样程序的合法性、规范性,严格执行阳性(超标)样品报告和追溯制度,对定量检出的阳性结果,市渔政站会同所在地渔业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实施处置并件件有结果,同时在3个工作日内将处置结果上报我委渔业处。各县(区)及相关部门要分工协作,通力配合,开展好抽样工作,确保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顺利完成。

  2、全面推进快速检测。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及区等4个重点县(区),要按照《20xx年省水产药物残留快速检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区渔业生产实际和水产品种特色,科学制定本辖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合理安排抽检产品和种类、抽样时段和地点,扩大建设快速检测室,加强有关检测人员技术培训,规范仪器设备、实验室制度等方面的档案管理,保质保量完成快速检测任务。

  (三)、制修订标准,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和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申报工作

  1、加快标准制修订进程。围绕产品安全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制修订各级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一批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规程和过程质量控制规范,建立健全覆盖水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的渔业质量标准体系,并对制修订的标准规范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推进新标准、新规范的贯彻落实。

  2、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渔场、行业协会等生产经营主体,大力实施各类渔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场创建项目。按照《省水产养殖管理记录(试行)》(苏海渔〔20xx〕64号)格式要求,建立完整规范的生产管理记录,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切实转变渔业发展方式。

  3、做好20XX年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工作。省无公害水产品认定办公室将于今年8月和10月分别对新申报的无公害水产品产地或产品组织认证评审,请各地提前组织申报,按时上报申请材料。5月17、18日,苏北片区内检员培训班也将在我市举办,请各地根据市农委《关于做好20xx年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好人员,淮时参加培训。同时,落实好市农委下达的新增无公害水产品面积分解工作,该任务作为20XX年市对县(区)渔业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

  (四)、推进监管示范县创建,提升综合监管能力

  1、开展监管示范县创建。今年是我省开展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的第一年,条件成熟的渔业重点县(区)要积极开展省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探索有效的县域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

  2、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在进一步抓好盱眙县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的基础上,洪泽县要积极争取成为今年新增一批可追溯试点。建立健全推进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把质量追溯与水产品产地准出、包装标识、检验检测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追溯制度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五)、加强机构体系建设,提升监管服务水*

  1、健全市县监管机构。抓住实施《*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国家食品安全体系“十二五”规划》重大机遇,不断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执法体系、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市县(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不断提高监管效率,确保依法承担和履行本地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职责。

  2、提升镇村监管水*。建立镇有监管员、重点村有信息员的镇村监管队伍,加强对镇村监管人员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培训和业务指导,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必要的工作条件,提升镇村监管工作不*。

  3、加快质检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健全全市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快推进渔业重点地区“本地产品本地检”建设步伐,加强对各级水产品质检机构技术培训与考核管理,提高质检体系检验检测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法定职能,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工作细化到岗、到人,落实年终工作考核。要主动向本级*和有关部门汇报,积极争取人员、经费、装备等支持,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二)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积极宣传监管工作成效和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和基层渔业公共服务中心、渔用投入品经营店等*台,采用积极宣传、现场指导、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公布举报电话,正确有效引导舆情舆论,引导水产品生产从业者树立诚信理念,签订不使用违禁投入品承诺书,自觉抵制使用禁用投入品的违法行为。

  (三)加强协调配合。各地要加强与兽医、工商、*、质检等部门的沟通协商,探讨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部门联动机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探索不合格苗种等水产品销毁补贴制度和大案要案查办奖励制度;统筹好渔业部门内部力量,明确行政部门和技术、执法机构之间分工协作;加强区域间渔业部门沟通联系,完善区域协作机制,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提高监管效率。

  (四)加强信息报送。各县(区)渔业主管部门要掌握工作动态,及时上报突发事件和案件调查处理情况,以及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汇总统计各项执法行动开展情况,每个专项行动结束后及时向市农委渔业处和市渔政站报送情况;按照省、市下发的文件要求,按时保质完成各类总结、汇总表的上报工作。

  为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区局决定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质量专项整治行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水产品生产经营违规使用抗生素、水产品中非法使用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及化合物、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兽药等违法行为,查办违法案件,曝光典型案例,进一步解决销售使用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水产品的突出问题,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进一步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工作内容

  (一)开展水产品经营单位排查登记。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要对本辖区内的水产品经营户进行摸排,详细登记其字号名称、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经营地址、销售水产品品种范围、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是否从事水产品批发等信息。

  (二)督促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落实主体责任。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要督促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落实主体责任,督促其加强水产品市场准入管理。督促其认真落实水产品市场准入、信息公示、监督抽检或者快速检测等义务,发现水产品存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等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要求销售者停止销售,依照法律规定或者与销售者签订的协议进行处理,并向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所报告。

  (三)督促水产品经营者履行进货查验等法定义务。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要加强对农贸市场、超市、实体店等水产品经营者的监督检查。要检查其水产品批发经营户及水产品零售经营户现场是否存有硝基呋喃、孔雀石绿、恩诺沙星等药物,如现场检查发现其有在水产品添加上述药物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

  要强力督促其建立并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制度,督促水产品经营者建立进货台账,如实记录水产品的名称、数量、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保证采购的水产品来源可追溯。

  要强力督促从事水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单位,如实建立食用农产品销售记录制度,如实向购货单位出具销售凭证,如实记录批发食用农产品名称、数量、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四)整治餐饮服务提供者采购和暂养行为。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要督促餐饮服务单位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义务。加大检查力度,严查餐饮服务单位在水产品暂养期间使用禁用兽药及化合物等违法行为。开展餐饮服务环节水产品暂养期间添加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及化合物等专项抽检,对检测不合格的,依法严厉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机关。

  三、工作安排

  (一)开展集中监督检查。要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明确检查重点,实现检查对象全覆盖,问题整改全覆盖。重点检查以下事项:

  1.查主体资质。检查中发现的无照经营行为,要依法查处。

  2.查产品来源。检查水产品经营户对销售的产品是否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是否能提供同批次进货凭证、是否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从事水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单位,是否向购货单位开具销售凭证,是否如实建立食用农产品销售记录。

  (二)开展行政约谈。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要对辖区内的水产品经营单位进行一次行政约谈,宣传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督促其落实主体责任,履行法律义务,规范经营行为。

  (三)加强抽检监测。加大对水产品抗生素等兽药、禁用化合物的抽检力度,强化抽检结果利用,增强发现问题的靶向性。对于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跟进实施检打联动,追溯问题源头。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区局成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办公室设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股。办公室主任XX。区局各股室负责人和各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为领导小组成员。

  (二)严格监督执法,强化责任落实 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要严格监督水产品生产经营者切实加强自律,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履行质量安全责任。对于监督检查和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要严格依法按规定核查处置,彻查不合格水产品源头,坚决做到源头未查清不放过。要加大水产品违规使用抗生素、禁用化合物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于投诉举报、监督检查、检验检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严厉打击。涉及养殖环节的,要及时向农业部门通报情况。涉嫌犯罪的,依法及时移送*机关。

  (三)注重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氛围 治理工作期间,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要及时公布工作部署、工作进展、工作成效,边整治边曝光。要重点宣传违法、失信经营者的查处情况,以案说法,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要积极解答社会咨询,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反馈社会诉求为整治行动,争取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加强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要强化部门间的协作配合,推动各部门齐抓共管,提升监管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五、时间安排

  请各市场监督管理所于20xx年12月30日前将工作总结和统计表报送区局食品股。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评价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掌握动态变化、排查风险隐患、落实监管责任、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和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要求,着力开展机构考核、技术培训和能力验证,提升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和检测人员技术水*;明确责任,落实经费,确保工作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农产品质检机构技术作用,按照省市县联动互补、检打联动的原则,对大宗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进行重点监测,对农产品生产过程及收储运环节进行重点监督抽查,对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影响因素进行排查评判,全面掌握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排查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有效依据。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优选【五】篇(扩展4)

——产品质量管理方案3篇

  为适应卷烟工业整合后对烟叶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确保烟叶质量稳步提高,增强烟叶市场竞争力,提高全县烟叶的整体种植水*,以狠抓烟叶生产标准化为中心,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建立烟叶生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一、总体指导思想

  围绕市场需求,针对我县烟叶生产和烟叶质量存在的不足和潜力,强化烟叶生产责任制,以旱作栽培技术统揽全局,大胆探索和运用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逐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烟叶生产技术和生态环境,形成具有特色的优质烟生产管理模式和标准化技术体系,稳定和提高烟叶质量的均一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烟叶生产管理。

  为推进烟叶生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的顺利建立,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全面到位,成立由*烟办室、烟草公司生产部门、烟站等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下设一个懂生产、会管理的技术执行小组,具体负责方案的推行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优质烟叶开发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人员调配,审查生产技术方案,确定相关经济政策和各项经费开支,检查、督促技术执行组的工作,及时解决方案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技术执行组负责制订优质烟叶开发的全部技术方案和贯彻落实各项生产科技措施,管理和指导烟叶生产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公司生产科、烟站管理包村技术员,技术员管理分管的种烟农户,形成了一个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技术管理执行系统,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分环节制订烟叶生产技术方案,强化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针对烟叶生产种植水*不均、区域分布不*衡的现状,根据我县的自然环境和种植*惯,制定了《县烟叶生产技术方案》和《县烟叶生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在对全县烟叶生产确定整体技术路线、制定统一技术标准和经济质量指标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种植环境和种植基础,又分环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技术措施,狠抓落实,并及时总结技术措施执行情况,收集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生产关键技术。

  1、严格选择适宜优质烟生长的生态环境

  优质烟叶的生态环境必须优良,要经过严格选择,保证种植烟叶的土壤、水源、环境不能有任何污染,对土壤中的ph值和12种矿物质元素含量要进行分析,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施肥方案。坚持轮作,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减小土壤板结,防止土壤流失与污染,采取土壤改良的方法,从源头上保证烟叶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提高烟叶质量。

  2、搞好品种筛选,种植优良品种

  选择良种是提高烟叶品质的基础,全县以云烟85、云烟87为主要品种,少量搭配nc89品种,并积极进行示范筛选,逐步确定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

  3、合理轮作倒茬,精细整地保墒

  坚持走旱作农业技术路线,严格轮作制度,选择适宜前茬,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改善土壤结构,重秋耕,精整地,培肥地力,确保优质丰产。

  4、以推广漂浮育苗为重点,多种方式相结合培育壮苗

  以漂浮育苗为龙头,在全县大力推广托盘育苗、营养袋育苗等科学育苗方式,加速推广集约化、工厂化和商品化育苗。认真搞好苗床管理,落实好剪叶锻苗、控水锻苗、揭膜锻苗,并在移栽前叶面喷施病毒必克、一遍净、甲基托布津、中西杀灭菊酯等药剂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以培育出根系发达的无病壮苗。

  5、坚持*衡施肥,确保烟株营养*衡

  烟株营养*衡是烟叶香气形成的基础。依据土壤化验结果,在施肥种类上,坚持“控氮增钾,提高硝态氮比例,全面增施有机肥”的原则,*均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饼肥20公斤,硫酸钾10公斤,硝酸钾3公斤,n、p、k配比达到1:1:2—3,其中硝态氮比例达到45%,从而降低烟碱含量,改善烟叶品质,提高上部叶可用性。在施肥方法上要采用地下地上相结合的方式,将全部农家肥、饼肥、60%的复合肥混合后作底肥条施,钾肥、40%复合肥作穴肥,硝酸钾在移栽后20天左右作追肥施入,同时喷施3次以上磷酸二氢钾和微肥等叶面肥,补充中微量元素,促进烟株营养协调,旺盛生长。

  6、提高移栽质量,扩大地膜覆盖

  依据云烟系列品种特点,要求所有烟田全部在最佳移栽期内适时移栽,在移栽时拉线定位,做到横、竖、斜成行,行距控制在1.0—1.1米,株距0.5—0.55米,充分保证烟株地上地下营养*衡,为烟株生长整齐一致,分层落黄成熟奠定基础。要扩大地膜覆盖面积,移栽后及时盖膜,并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要求操作,充分发挥其增温保墒作用。

  7、加强田间管理,提高规范化生产水*

  (1)中耕。烟田普遍中耕2次以上,通过中耕调节地温,消灭杂草,提高肥效,促进烟株根系的发育。

  (2)补水追肥。根据云烟系列品种前期生长缓慢的特点,在移栽后20天,对烟田普遍浇施硝酸钾肥料,促进烟株早发快长。

  (3)适时打顶,及时抹杈一般烟田,中心花开放时打顶;高肥力烟田,扪心打顶多留叶;肥力较差的烟田,打扣心顶,确保烟株园顶。对于早花烟株,如果地力好,长势好,可以留一烟杈,杈烟不宜贪多,一般留3—4片。打顶后腋芽萌发很快,采取化学或人工的方法,彻底抹掉烟杈,避免无谓的养分消耗。

  8、健全病虫害测报网络,全面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公司确定专人负责病虫测报工作,按照三级站标准落实经费、配备设备,努力做到“三落实,一发布”,并确定三个烟站为测报点,确立专职测报员。

  四、搞好示范园区建设,带动整体生产水*提高以提高生产水*为中心,把综合配套运用各项高新技术作为优质烟示范园区建设的工作重点,突出抓好优良品种、*衡施肥、地膜覆盖、膜下移栽、烤房建设、集约化育苗(托盘或漂浮)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提高措施到位率,真正把示范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的展示田、科学种植的样板田,充分发挥示范区在技术组装配套和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典型引导作用,以点带面,示范推动提高整体生产水*。

  五、扩大生产投入规模,完善烟田配套设施加强生产投入是稳定面积、提高生产水*的重要保障措施。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积极出台了《烟叶生产扶持奖励办法》,在技术推广、基础设施投资、科研开发、发展环境等方面研究配套的激励政策,用政策调动各方面参与和支持的积极性。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规范生产投入管理,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确保投入资金到位、物资落实到位,在整地、供种、肥料、农膜、农药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补贴,甚至免费供应,加强对重点植烟乡村烟田水利建设、炕房建造等配套设施的扶持,制定多种优惠奖励措施,调动*抓烟积极性,鼓舞烟农种植热情,达到提高生产水*、提高烟叶质量的目的。

  六、坚持科研与开发相结合,完善生产技术规程在立足于自身努力的基础上,广泛借助外力,特别是借助科研部门、卷烟企业的智力支持,密切与河南农大和郑州烟草研究院、许昌烟草研究所的技术合作关系,搞好科技创新工作,时刻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动态,按照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程序,组装集成、消化、吸收、利用科研成果,提升烟叶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烟叶的整体质量。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博莱特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切实加强我车间20__年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兴国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考核办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深化整治,强化监管,严格执法,使安全生产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本文来源于文秘站一般事故,努力实现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促进工业丝车间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稳定提高,不断开创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1、坚决杜绝各类重特大事故,杜绝车间内安全隐患造成的死亡事故。全面实现上级下达我县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2、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保障车间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建立健全各班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坚决杜绝各岗位和高危场所漏管现象发生。

  3、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稳步推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防治职业病,保障企业职工健康安全。

  4、切实加强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兼职工种)、各岗位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确保培训率达100。

  5、继续深化高温高压危险化学品联苯、氮气;特种设备牵伸卷绕机、电切丝刀、行车、电动葫芦;消防预防等安全专项整治。车间内无非法运行设备,无违章操作,无无证上岗,无无证临时施工。

  6、认真做好SSP纺丝楼防火工作,不发生火灾死亡事故。

  7、进一步健全全县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规范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安全生产信息报告及时、准确,无瞒报、漏报、谎报、迟报现象。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工作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1、全面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要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车间和班组发展计划。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障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领导要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要亲自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并切实加强对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2、实行“属地管理”和“岗位管理”双重责任制。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班组、个人。要把安全生产作为班组考核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纳入班组十星级评比中。

  3、严格安全生产工作年度目标管理制度。按双重责任制进行双重考核,对完成年度安全工作目标的先进班组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不达标的班组实行一票否决和给予经济处罚。

  年初,各班组必须向车间签订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并将安全生产各项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认真组织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4、全面加强安监工作机构建设。各班组配备一名以上专职的安监员,建立一套完善的日常工作制度和工作档案,列支一定数额的安监工作专项经费,确保运转正常,确保监管有力。

  (二)强化日常监管,狠抓隐患治理。

  5、严格遵守高危行业安全许可证制度,严把源头关、准入关。确保办证率达到100。

  6、严格执行“日日检查”制度。各班组每日必须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对安全检查中查出的各类问题和事故隐患,要文秘站做好现场检查记录,并当场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责任人认真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对重特大事故隐患,一经发现应立即报告,立即采取措施,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公司。同时严格执行“定人包岗,日日见面”的监控制度。各班组,每周二前必须将本班组的安全检查情况以及存在的重大隐患和处理措施形成书面材料报车间安全员。

  7、进一步深化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隐患整改。坚持落实车间禁烟的规定,严禁疲劳上岗,履行佩戴劳保用品义务及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作为整顿规范车间质量管理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不懈地勤抓下去。要切实强化专项整治中的隐患整改工作,建立隐患整改责任机制,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强化基础,全面落实班组主体责任。

  10、逐步推广班组安全信用等级管理制度,建立班组安全生产评先评优管理机制。在卷绕,纺丝,上料,包装逐步推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活动,将工作中各方面、各环节、各过程的安全质量行为纳入制度化管理。切实加大对低等级安全信誉责任班组和个人的安全监管力度。

  11、强力推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切实防治职业病,保障职工健康安全。每个班组和个人都有义务按规定佩戴劳动保护用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治职业病,并通过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对自身行为的一点一滴注意,逐步消除职业危害。

  (四)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营造安全生产浓厚氛围。

  12、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职工安全观念、增强自我保护、逃生能力,努力营造遵纪守法、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13、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监管。确保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优选【五】篇(扩展5)

——产品质量/品质标语合集五篇

  1、企业接受市场的挑战,员工接受公司的挑选。

  2、严谨思考,严密操作,严格检查,严肃验证。

  3、人人有专职,工作有程序,检查有标准,做好留证据。

  4、百分之一的失误,的损失。

  5、若要产品好,个人品质要提。

  6、清扫给油照基准,设备精度合标准。

  7、推行ISO9000不走样,企业生存发展有希望。

  8、品质一马当先,业绩遥遥。

  9、品质观念须放眼于大局,着手于微小。

  10、顾客满意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

  11、质量前进一步,管理花十分努力。

  12、清扫给油照基准,质量安全皆顾到。

  13、9000推行无难事,同心协力好办事。

  14、人人把好质量关,经济改入能翻番。

  15、整洁有序有品质的保证。

  16、我的岗位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吗。

  17、质量就是效益。

  18、没有只是更好。

  19、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20、每项操作求质量,产品质量有保障。

  1、由前至后一条拉,从上到下一条心

  2、百分之一的失误,百分之百的损失!

  3、持续的质量改进是企业永恒的目标

  4、预防保养按时做,生产顺畅不会错

  5、主动承担责任,积极解决问题

  6、人人有改善的能力,事事有改善的余地

  7、消除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

  8、革除马虎之心,提升品质之源

  9、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不烦恼

  10、QA好比守门员,把关职能记周全

  11、眼到、手到、心到;不良自然跑不掉

  12、爱惜物料,重视品质;合理规划,标识清晰

  13、严谨思考,严密操作;严格检查,严肃验证

  14、安全用电,节约用水;消防设施,定期维护

  15、品管提高信誉,信誉扩大销售

  16、采用规范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17、质量是需要全员参与管理才能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18、没有品质便没有,企业的明天

  19、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20、自我检验不放松,质量标准记心中

  21、坚持一流管理,生产一流产品

  22、以工作的品质,提升产品品质

  23、质量是水,企业是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24、顾客满意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

  25、检验记录要可靠,统计分析才有效

  26、只做企业需要做的事,而不是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27、进料出料要记清,数帐管理更分明

  28、优质精神,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持之以恒

  29、开源节流效益增,首件检验不马虎,制程稳定无错误

  30、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可耻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光荣

  31、为己为家为国、安全必须牢记

  32、加强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

  33、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争创一流

  34、从源头抓好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35、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升质量竞争力

  36、学*文化打基础、技术能力勤钻研

  37、产品是企业的形象质量是企业的信誉

  38、构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安全健康环境

  39、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40、加大质量管理力度、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41、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42、以管理保质量、以质量保进度、以进度求效益

  43、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可耻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光荣

  44、严格工艺纪律,确保工程优质!

  45、劳动创造财富,安全带来幸福!

  46、理直气壮抓发展,旗帜鲜明反。

  47、抓质量、保*安、促进度、创效益!

  48、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为生产前提!

  49、奋发努力,扎实工作,创精品工程,建一流电厂!

  50、带出一流的队伍,创出一流的业绩,展现一流的风貌!

  51、高起点、严要求、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争一流!

  52、克服困难,精心施工,优质、安全、准点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53、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讲求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

  54、自身的形象是无言的诉说,衣冠整洁是您的自尊,社会文明需要您去装点。

  55、鲜花在轻轻地诉说:我的盛开需要您的关怀,当你伸手采摘我时,美丽已不存在。

  56、爱护自己,就像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请爱护这优美的环境,因为我们在这里生存。

  57、主动承担责任,积极解决问题

  58、品管提高信誉,信誉扩大销售

  59、革除马虎之心,提升品质之源

  60、QA好比守门员,把关职能记周全

  61、顾客满意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

  62、持续的质量改进是企业永恒的目标

  63、检验记录要可靠,统计分析才有效

  64、由前至后一条拉,从上到下一条心

  65、自我检验不放松,质量标准记心中

  66、进料出料要记清,数帐管理更分明

  67、预防保养按时做,生产顺畅不会错

  68、眼到、手到、心到;不良自然跑不掉

  69、百分之一的失误,百分之百的损失!

  70、人人有改善的能力,事事有改善的余地

  71、消除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

  72、严谨思考,严密操作;严格检查,严肃验证

  73、优质精神,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持之以恒

  74、安全用电,节约用水;消防设施,定期维护

  75、爱惜物料,重视品质;合理规划,标识清晰

  76、质量是水,企业是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77、开源节流效益增,首件检验不马虎,制程稳定无错误

  78、质量是需要全员参与管理才能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1、向质量要市场,向管理要效益。

  2、高起点、严要求、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争一流!

  3、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职工的生命!

  4、质量第一,确保安全,文明施工,艰苦创业!

  5、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促发展。

  6、安全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效益的源泉。

  7、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8、创新突破稳定品质,落实管理提高效率。

  9、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10、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

  1、齐心协力抓农产品质量,真心实意保消费者健康。

  2、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控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

  4、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5、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

  6、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7、加强农药残留检测,杜绝超标蔬菜入市。

  8、建立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构建健康和谐生活家园。

  9、限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10、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优选【五】篇(扩展6)

——医疗质量控制方案实用五篇

  一、目的

  通过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监管长效机制,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确保我院正常、严谨的医疗工作环境,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我院医疗技术水*,管理水*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二、目标

  利用2年的时间,逐步推行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医疗质量保障体系,使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1、 2019年2月—12月:成立我院医疗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医疗质量工作;建立健全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初步探索建立医疗质量监管机制;完成单位全员医疗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及相关医疗规范的培训工作。

  2、2020年1月—12月:邀请县卫生健康局及上级医院专家到本院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指导;进一步优化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各科室成立医疗质量监管小组;建立医疗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初步达到法制化、制度化、标准化等。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成立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我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负责,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其他成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 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 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对医疗、 护理、 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 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相关负责人负责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 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 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四、健全规章制度

  1、 过硬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小组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 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十三项核心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 制度。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感染管理、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 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增强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 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4、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5、严格执行中医、中西医结合有关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不断提高中医特色病种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水*,提高中医治疗的适宜性、安全性、合理性。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 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 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 法。

  六、医疗安全管理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防范为先”的观念,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每 一项诊疗工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业安全的监督管理,保障各 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2、相关科室要组织开展全员医疗服务安全教育,树立医疗服务安全意识,加强医疗服 务安全管理,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作风”,开展医疗服务安全监督、评价、 改进工作,并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3、严格执行新技术、新项目准入、报批、审核制度,降低医疗安全隐患。

  4、相关部门要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安全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努力减 少医疗安全隐患;组织制定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及时报告、分析、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 组织制定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及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措施。

  5、建立和完善医、患告知制度,主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和 完善医疗纠纷投诉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及时受理、处理 投诉,发现问题,坚决整改。

  6、要确保医疗设备、设施处于正常的和安全的待运状态,以确保病人的抢救治疗和诊断,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医疗设备、设施的保养和维修制度,保证24小时都能提供维修服 务。

  7、严格执行医用放射性物质、剧毒试剂、毒麻药品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处 理放射事故等意外事件的预案。

  七、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 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要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3)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 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4)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 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 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 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

  (3)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科、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 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 及时向临床、 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馈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 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4)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 在的问题,交流质量管理经验,讨论、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八、制订医疗质量奖惩措施 。

  制订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及医疗质量奖惩措施, 奖优罚劣。 医疗质量的检查考核的结果与科 室、个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等挂钩,与干部选拔及任用结合,实行医疗质量单项否决。

  为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按照国家卫生***20xx年卫生计生工作安排和湖南省卫生***《关于印发湖南省20xx-20xx年度提升医疗质量工作方案的通知》(湘卫医发[20xx]28号)、邵阳市卫生***《关于印发邵阳市20xx年度提升医疗质量工作方案的通知》(邵卫计办发[20xx]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提升医疗质量和水*,优化服务内涵,规范诊疗行为、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推动医疗机构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二、工作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组织体系

  1、加大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建设。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各专业质控组织体系建设,以病理、检验、影像、医院感染、病案等专业为重点,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

  2.扩大室间质评项目数量和覆盖范围,提高检查、检验同质化程度,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3.加强远程会诊体系建设,推动远程病理和影像诊断,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下沉。

  4.加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重视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技术人员的能力培训和质量控制。

  5.加强住院病历及病案首页质量管理与控制,为推动信息化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二)分级诊疗管理工作

  1、明确分级诊疗职责。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要求,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重点,强化“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清晰界定各级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工作职责。

  2、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相关疾病的诊疗规范和质控标准,突出全过程质量管理,不断提升诊疗质量安全水*,提高治疗效果。要强化临床路径工作落实,将临床路径管理作为规范诊疗行为、遏制过度医疗、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抓手,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不断提升诊疗成效和质量安全水*。20xx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逐步推行按病种付费方式改革。

  3、落实医疗质量连续化管理。各级医疗机构要结合医师多点执业、对口支援等工作的实施,严格落实相关疾病入、出院和双向转诊标准。创新患者综合管理分工协作机制和门急诊服务工作机制,提升医疗机构门、急诊诊疗连续化程度,尝试优先安排熟悉患者病情的医师提供服务,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患者的治疗、转诊、报销等程序做到合理有序、无缝衔接。

  4、加强远程会诊体系建设。各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远程会诊系统,以推动病理、影像等专业远程会诊工作为基础,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和诊断质量,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下沉。

  (三)加强重点病种及医疗技术质量管理和费效比控制。各医疗机构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发病率、死亡率较高,费用负担较重的部分病种和医疗技术作为切入点,如:脑卒中、冠心病(介入技术、冠脉搭桥技术)、常见肿瘤性疾病(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儿童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髋膝关节置换技术、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等,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升诊疗质量,加强成本核算、过程控制、细节管理和量化分析,不断优化费效比。

  1.完善并落实相关病种和医疗技术的诊疗规范、临床路径、质控指标和标准,突出全过程质量管理,不断提升诊疗质量安全水*,提高治疗效果。

  2.研究建立相关病种和医疗技术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加强全过程成本精确管理,优化投入产出比,减轻人民群众不合理看病就医负担。

  3.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质控和费效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反馈。

  (四)加强日间手术质量精细化管理。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机构要加强日间手术质量和精细化管理,保障患者健康权益。

  1.建立完善医疗机构日间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日间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和评估工作机制。

  2.制订并向社会公开本机构日间手术病种和技术目录,明确相关疾病日间手术的适应证范围、麻醉方式、主要风险和大致费用范围,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3.制订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加强日间手术病历管理。

  4.加强对接受日间手术的患者宣教和随访,保障医疗服务连续性。

  (五)提升县级医院和民营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水*

  1、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各医疗机构要将医疗质量安全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全面开展自查自纠,督导检查,强化依法执业,改善服务态度,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理顺工作机制,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

  2、加快医疗机构专科能力建设。各医疗机构要以麻醉、重症医学、影像、检验、病理、产科、儿科等专业为重点,加大专科能力建设,加强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适宜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

  县卫计局制定实施方案,分解任务,启动20xx年全县提升医疗质量各项工作,召开提升医疗质量工作推进会。各医疗机构于3月15日前向县卫计局医政医管股上报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完善质控体系建设。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和质控组织体系,明确人员和工作职责,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和质量督查,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2.加强远程会诊体系建设。各医疗机构要加强远程会诊体系的建设,利用远程会诊系统以推动医疗机构病理、影像等专业的开展,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和诊断质量,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率。

  3.分级诊疗工作试点。以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为抓手,实施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在3月底以前开展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县乡村分级管理体系建设及家庭医师签约服务日常管理试点工作。

  4.推进重点病种控费工作。各医疗机构对常见病、多发病要严格控制诊疗费用,加强成本核算、过程控制、细节管理和量化分析,出台具体措施,不断优化费效比。

  5.开展日间手术工作。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在3月底以前制订并向社会公开本机构日间手术病种和技术目录,明确相关疾病日间手术的适应证范围、麻醉方式、主要风险和大致费用范围。

  (三)总结阶段

  各医疗机构将今年提升医疗质量工作实施情况汇总材料于x月底前报县卫计局医政医管股。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卫计局成立由局长陈辉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提升医疗质量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分片联乡工作机制,具体负责所联单位的医疗质量提升工作。各医疗机构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和质控组织框架,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分解任务目标,明确责任分工,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

  (二)强化工作措施。

  一是开展基层调研,出台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办法;

  二是注重发挥市、县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等专业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各医疗专业的质控检查,帮助医疗机构不断提升医疗质量;

  三是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人员和临床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意识,激发医务人员主观能动性;

  四是定期总结,开展经验交流。

  (三)加强舆论宣传。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疗质量改进先进经验的挖掘,对优秀案例进行宣传、公示或社会公开。采用多种媒体形式,开辟专栏、专刊、专题节目,扬正气,树标杆,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提高群众知晓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一、总则

  1、为保证我院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水*,加强医务人员职业素质,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和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制定本方案。

  2、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理念,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总体目标,以提高病人满意率为宗旨。

  3、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管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质控科及医务科负责。

  4、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按本方案对科室、个人进行考核。

  5、控制目标: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清楚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工作规范化进行,通过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及工作效率。

  6、监控指标:

  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CT检查阳性率≥60%。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50%。

  临床化学、血液学、血凝、尿液化学、病毒免疫、病毒室间质评全年合格(PT≥80%)。

  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全年细菌鉴定正确率≥80%。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病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4%。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住院产妇病死率≤%活产新生儿病死率≤%麻醉死亡率≤%门诊处方合格率≥95%。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5%。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住院病人治疗饮食就餐率100%。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疑难病症好转率≥90%。病床使用率≥85-90%。*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数≥30次/年。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

  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二、工作计划

  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控制系统人员组成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能部门、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组成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多临床、医技科室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职责:

  (1)、在院长及分管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审议、制定医疗医技质量管理标准及检查评估办法。

  (3)、审议、制定医疗医技质量控制方案。

  (4)、督促、检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落实情况。

  (5)、组织医疗医技质量管理宣教工作。

  (6)、定期召开全体委员会会议,评价医疗质量,调查分析医疗缺陷的原因及性质,并提出改进措施。

  (7)、接受院长交办的事宜。医疗质量控制科(质控科)医疗质量控制科作为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如下:

  (1)、制订临床、医技科室医疗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标准、制度和措施。

  (2)、负责对医疗质量环节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

  (3)、组织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开展活动。

  (4)、每半年组织一次医疗质量培训,加强医疗质量服务意识的教育。

  (5)、及时了解并掌握在临床中暴露出来的质量缺陷,对质量缺陷进行剖析,制订改进措施,督促及时整改。

  (6)、每季向全院通报医疗质量控制检查情况,总结质量管理的经验与教训,提高质量管理水*。

  (7)、对现住院病历、门诊病历及上架归档前病历,进行检查把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反馈。

  (8)、负责血库质量控制工作的检查督促。

  (9)、负责对病历、输血、麻醉、急诊、手术、介入术、其他有创操作、重症监护、会诊等过程质量的管理。

  (10)、制定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并对单病种质量进行控制管理。

  (11)、临床路径管理。

  (12)、组织全院性讨论的相关记录,医务、质控同时参与,质控科负责记录。

  医务科

  (1)制订与完善医疗、医技人员的招聘及各级人员职责,并进行检查考核;

  (2)制订各种医疗应急预案,组织协调突发事件、灾害事故、重大疫情的医疗救治工作。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优选【五】篇(扩展7)

——提高产品质量方案范文五份

  一、考核内容

  (一)农药管理两项制度推行情况;

  (二)瓜菜果食用菌标准化基地建设情况;

  (三)乡镇监管机构建设情况;

  (四)整治行动和农资打假情况;

  (五)质检机构建设情况;

  (六)例行监测农残超标情况;

  (七)县区开展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情况;

  (八)培训与服务情况;

  (九)突发事件与应急处置情况;

  (十)信息交流情况;

  (十一)日常工作情况;

  (十二)工作亮点情况。

  二、考核办法与步骤

  采取日常考察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一)日常考察。考察内容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市局工作部署、上报有关材料、参加会议及学*培训、配合省、市两级监测抽样等情况。

  (二)年终考核(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10月10日到11月10日。县区自查,对乡镇(办)进行考核。各县区将涉及考核内容的有关资料(如农药监管制度、新建基地、编委批文、监测计划及报告、质检机构认证证书复印件、农药选购使用明白纸、简明技术规程或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签收记录档案等)进行汇集归档,以备市考核组查阅。

  第二步:11月10日到11月30日。市局组成考核组对县区进行考核。考核组先听取县局的全面汇报,然后查阅相关资料,最后到乡镇(办)进行实地查看。查看的乡镇(办)由市局在考核前抽签确定,原则上不超过乡镇(办)总数的30%。实地查看的重点主要包括“两项制度”的登记备案、基地建设、监管机构建设、检测开展情况、培训与服务指导情况等。

  (三)计分办法

  总分200分,按量化考核表中规定的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进行打分。量化考核表的得分即为县区年终分数。

  三、考核结果处理

  考核结束后,由市局通报县区年终分数。

  四、几点要求

  (一)各县区要认真进行自查,如实准备相关考核资料,严禁弄虚作假,一旦发现,将给予通报批评。

  (二)市考核组要客观公正,认真负责,仔细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实地考察有关现场,严格按标准要求打分。考核结束要按考核内容逐条写出考核报告。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23号)及省、市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有关精神,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保障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自20**年7月1日起开展检测工作,为规范管理、落实职责、区镇协调,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实施

  由区农业局统一组织,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各镇(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和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具体实施。

  涉及农贸市场、屠宰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各级工商、经贸部门要积极协助农业部门及检测机构。

  二、监测职责

  (一)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负责对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屠宰场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主要开展蔬菜农药残留、瘦肉精、氯霉素、孔雀石绿等检测项目,重点检测上市农产品。并对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及日常监督。

  (二)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负责对辖区内生产、销售的农产品的抽样检测,主要开展蔬菜农药残留和瘦肉精检测,重点检测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的上市产品。

  三、监测方法

  (一)实施例行检测和随机抽检制度

  各镇(街道)自行确定辖区范围内的例行监测点。每个镇(街道)确定1个以上的农产品生产基地,1个以上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或超市(以下统称为市场)和1个生猪屠宰场(无屠宰场的镇、街道不用)作为例行监测点。各监测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当地蔬菜生产、销售的基本状况和质量安全水*。

  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定期对各镇(街道)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场进行随机抽检,原则上每周抽检1至2个镇(街道),每个镇(街道)抽检3至5个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市场(不限于例行监测点)。

  (二)监测项目

  1.农残检测:依据季节选择主要时令蔬菜品种作为监测对象,以当地当家品种或主要销售品种为主,同时对最主要的3-5个品种进行全年跟踪监测。原则上,瓜果类(茄果类、瓜类)、叶菜类(甘蓝类、白菜类、芥菜类、绿叶菜类)、豆类为每次监测的必检种类,分别占抽检总数的30%、40%和20%左右,根茎类等其它蔬菜占10%左右。监测的蔬菜品种如因季节等原因,抽检比例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2.兽残检测: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对全区的生猪屠宰场不定期抽样检测。

  3.水产品检测:主要开展氯霉素、孔雀石绿等项目的快速检测。

  (三)监测数量

  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每周随机抽检:蔬菜样2次、每次88个样品,猪尿样(或组织样)1次,每次42个样品。

  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必须每天对辖区内农产品进行监测,对例行监测点每周抽检1至2次。每次抽样监测的样品总数不得低于50个,其中生产基地抽样监测数量约占60%,市场抽样监测数量约占40%。

  (四)判定依据和原则

  区、镇两级检测机构以定性速测为主,检测结果按照国家有关农药、兽药残留等检测标准进行判定。需要定量检测的,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送佛山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

  四、结果报送与发布

  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例行监测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受检单位,并以书面和电子文档形式报送镇(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镇(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汇总后报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原则上每周报送2次,特殊情况及时上报。经镇(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审定后,市场的监测结果可在市场公告栏发布,生产基地的例行监测结果可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及时将随机抽检及镇(街道)例行监测结果报送区农业局。经区农业局审定后,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全区和各地的例行监测结果。

  未经区农业局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引用和公布监测结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落实专人负责。结合实际,抓紧制订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方案,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健全机构。各镇(街道)要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建设,配备3至5名专职检测员,并经培训后持证上岗。检测室要按100*方米的标准建设,仪器设备须按要求配置(详见附件)。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镇(街道)须在20**年10月1日前建立。检测站建立前,其职责由镇(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承担。

  (三)搞好试点。从7月份起,以桂城街道、里水镇为试点先行开展检测工作。试点工作由区农业局组织,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协助桂城街道、里水镇具体落实。

  (四)强化培训。承担监测工作的具体检测单位要加强队伍建设,选配认真负责、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开展检测工作。同时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检测技术水*,做到持证上岗。区农业局负责组织镇(街道)农产品质量检测站检测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五)保障投入。各镇(街道)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经费投入。

  (六)规范管理。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负责对各镇(街道)检测站进行监测能力考核和监测结果集中审定,以确保监测工作科学、准确、公正。同时通过签订监测工作计划任务书等形式,强化监督检查,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严肃处理。

  一、工作目标

  20xx年,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以“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水*稳步提升”为目标,以专项整治行动为重点,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不断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疫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着力构建监管长效机制,严厉打击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投入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全市产地水产品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对监督抽检发现的阳性样品生产单位执法查处率达到100%,对各类违法行为查处率达到100%,强力推进质量品牌渔业强市建设步伐。

  二、工作重点

  (一)、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1、开展苗种专项执法行动,规范苗种生产秩序。3-5月份,在全市水产苗种监测计划基础上,各地要加强检打联动,及时组织实施水产苗种监督抽查工作,对辖区内的水产苗种生产单位执法检查率达100%,对抽检不合格的水产苗种生产单位查处追溯率达100%,苗种繁育期间现场检查不得少于2次,严肃查处无证生产、“三项记录”不全等违法违规行为,监督抽检质量不合格的生产单位,做到有案必查、查有结果,督促水产苗种生产单位补充完善苗种生产数据,建立苗种附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销售制度

  2、开展养殖专项执法行动,促进产品养殖安全。6-12月份,以我市养殖主导品种和市场消费大宗品种为重点,对辖区内的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内容开展执法检查,补充完善养殖生产单位数据库,对发现的“三项记录”不全、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药、使用过期或者冒用国家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证书、产品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和个人依法查处,对使用有休药期渔药的水产品,严防提早上市,切实保证上市水产品质量的安全。建立立案督办机制和协调配合机制,会同**、食监等部门,抓好大案要案查处,加大案件曝光力度,强化执法威慑力。

  3、开展执法示范活动,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进一步加强与生产、质检、推广等机构的协作配合,积极指导生产者科学用药,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推进渔业职业兽医和建立用药处方方制度,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确保水产健康养殖。4-10月,各地要结合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选取2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开展执法示范活动,积极探索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执法规范化工作模式,促进执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执法水*和执法效率。

  (二)、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1、强化监督抽检。按照市农委《关于开展20xx年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淮农发〔20xx〕30号)要求,强化检打联动,确保对不合格产品生产单位的执法查处率达100%,确保全市产地水产品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市、县(区)渔政站负责抽样程序的合法性、规范性,严格执行阳性(超标)样品报告和追溯制度,对定量检出的阳性结果,市渔政站会同所在地渔业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实施处置并件件有结果,同时在3个工作日内将处置结果上报我委渔业处。各县(区)及相关部门要分工协作,通力配合,开展好抽样工作,确保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顺利完成。

  2、全面推进快速检测。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及区等4个重点县(区),要按照《20xx年省水产药物残留快速检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区渔业生产实际和水产品种特色,科学制定本辖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合理安排抽检产品和种类、抽样时段和地点,扩大建设快速检测室,加强有关检测人员技术培训,规范仪器设备、实验室制度等方面的档案管理,保质保量完成快速检测任务。

  (三)、制修订标准,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和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申报工作

  1、加快标准制修订进程。围绕产品安全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制修订各级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一批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规程和过程质量控制规范,建立健全覆盖水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的渔业质量标准体系,并对制修订的标准规范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推进新标准、新规范的贯彻落实。

  2、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渔场、行业协会等生产经营主体,大力实施各类渔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场创建项目。按照《省水产养殖管理记录(试行)》(苏海渔〔20xx〕64号)格式要求,建立完整规范的生产管理记录,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切实转变渔业发展方式。

  3、做好20xx年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工作。省无公害水产品认定办公室将于今年8月和10月分别对新申报的无公害水产品产地或产品组织认证评审,请各地提前组织申报,按时上报申请材料。5月17、18日,苏北片区内检员培训班也将在我市举办,请各地根据市农委《关于做好20xx年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好人员,淮时参加培训。同时,落实好市农委下达的新增无公害水产品面积分解工作,该任务作为20xx年市对县(区)渔业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

  (四)、推进监管示范县创建,提升综合监管能力

  1、开展监管示范县创建。今年是我省开展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的第一年,条件成熟的渔业重点县(区)要积极开展省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探索有效的县域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

  2、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在进一步抓好盱眙县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的基础上,洪泽县要积极争取成为今年新增一批可追溯试点。建立健全推进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把质量追溯与水产品产地准出、包装标识、检验检测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追溯制度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五)、加强机构体系建设,提升监管服务水*

  1、健全市县监管机构。抓住实施《***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国家食品安全体系“十二五”规划》重大机遇,不断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执法体系、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市县(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不断提高监管效率,确保依法承担和履行本地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职责。

  2、提升镇村监管水*。建立镇有监管员、重点村有信息员的镇村监管队伍,加强对镇村监管人员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培训和业务指导,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必要的工作条件,提升镇村监管工作不*。

  3、加快质检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健全全市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快推进渔业重点地区“本地产品本地检”建设步伐,加强对各级水产品质检机构技术培训与考核管理,提高质检体系检验检测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法定职能,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工作细化到岗、到人,落实年终工作考核。要主动向本级**和有关部门汇报,积极争取人员、经费、装备等支持,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二)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积极宣传监管工作成效和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和基层渔业公共服务中心、渔用投入品经营店等*台,采用积极宣传、现场指导、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公布举报电话,正确有效引导舆情舆论,引导水产品生产从业者树立诚信理念,签订不使用违禁投入品承诺书,自觉抵制使用禁用投入品的违法行为。

  (三)加强协调配合。各地要加强与兽医、工商、**、质检等部门的沟通协商,探讨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部门联动机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探索不合格苗种等水产品销毁补贴制度和大案要案查办奖励制度;统筹好渔业部门内部力量,明确行政部门和技术、执法机构之间分工协作;加强区域间渔业部门沟通联系,完善区域协作机制,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提高监管效率。

  (四)加强信息报送。各县(区)渔业主管部门要掌握工作动态,及时上报突发事件和案件调查处理情况,以及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汇总统计各项执法行动开展情况,每个专项行动结束后及时向市农委渔业处和市渔政站报送情况;按照省、市下发的文件要求,按时保质完成各类总结、汇总表的上报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决定于20xx年5月1日至8月1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严打”行动(以下简称“百日严打”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要求,严厉打击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群众反响强烈、带有行业“潜规则”性质的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形成高压威慑态势,促进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抽检一批重点品种。加大监督抽检力度,以问题为导向,全市有针对性地监督抽检不少于50个批次农产品进行定量检测。各镇街道针对辖区内重点品种,开展几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每镇、街道快速检测批次不少于全年50%的任务量。

  (二)深挖一批违法线索。通过监督抽检、风险监测、监管排摸、公开征集和群众举报、媒体监督等手段,挖掘案件线索。

  (三)约谈一批违规农业生产企业和监管责任人。将违规农产品生产单位列为百日严打行动的重点对象,由局属各职能科站对主体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生产单位限期整改问题,整改不到位绝不放过;对符合《xx市食品安全行政约谈制度》规定情形的,对其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进行行政约谈。

  (四)整治一批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根据日常监管、隐患排查、风险监测等掌握的情况,重点整治蔬菜、畜产品、初级水产品、食用菌中添加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的不法行为。

  (五)查处一批农产品违法案件。由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组织,针对重点整治内容,营造强大声势,对不构成刑事犯罪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机关。

  (六)公布一批黑名单。对符合《xx省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和《xx市食品安全红黑榜制度》规定情况的,公布一批农产品生产者“黑名单”。

  二、打击重点

  (一)重点行为

  1.重点打击蔬菜、水果、食用菌、杭白菊上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的不法行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规模种植大户和蔬菜、水果、食用菌、杭白菊等产品为重点,组织开展蔬菜、水果、食用菌、杭白菊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违规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的不法行为。开展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的执法检查,依法查处生产、销售禁用农药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销售农药的“黑窝点”。

  2.重点打击饲料生产销售、畜禽养殖使用违禁物质和滥用添加剂的不法行为。一以饲料生产销售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三无”(无许可证、无标签、无产品标准)的生产行为,严厉查处饲料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违禁物质,超剂量、超范围添加药物饲料添加剂,以及添加未经批准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二以养殖大户为重点,强化畜禽饲养环节监管,加强“瘦肉精”等违禁物质的监督抽检和安全用药监管,严厉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质和违规使用原料药、抗菌药物的行为。

  3.重点打击私屠滥宰生猪(羊)、屠宰病死动物和检测不合格生猪(羊)、注水及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未按规定进行瘦肉精检测等行为。以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域交界地、偏远农村、肉食品加工集中地等私屠滥宰多发的重点区域为对象,强化巡查检查的密度和力度,严厉打击对生猪注水违法行为,依法取缔私屠滥宰窝点,对查获的从事私屠滥宰活动,或者为私屠滥宰提供场所或储存设施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厉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机关查处。发现养殖场户和屠宰场出售屠宰、经营病死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要从重、从严、从快予以查处,涉嫌犯罪的要及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开展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进场查验和“瘦肉精”等自检制度落实。

  4.重点打击初级水产品使用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以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标准化、规模化水产养殖基地为重点,排查在苗种生产、养殖、运输过程中违法违规使用违禁药物、添加剂和保鲜剂的违法行为。

  (二)重点场所

  1.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大户、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

  2.禽畜养殖场、收购贩运企业、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

  3.水产养殖基地;

  4.屠宰场所。

  (三)重点品种

  1.蔬菜、水果、畜产品、初级水产品、林产品(食用菌);

  2.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养殖大户及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里的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

  各地及局属各有关职能科(站)要根据辖区内消费量大、安全隐患多的重点产品和重点区域,摧毁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农产品的 “黑作坊”、“黑窝点”、“黑农资经营店”等。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农产品安全事件底线。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局各职能科(站)要充分认识“百日严打”行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百日严打”行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直接抓,将责任落到实处。市农业经济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局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严打”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农产品质监科。各镇街道农业经济服务中心都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百日严打”行动领导机构,建立相应的班子和工作推进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阶段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指导、有总结提高。

  (二)强化督促检查。对各地“百日严打”行动进展情况,我局将适时开展现场督导检查,推动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百日严打”行动工作情况将列入今年对各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各镇(街道)和局相关单位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确保整治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四、工作要求

  (一)形成打击合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畜牧兽医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渔政管理站、水产工作站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坚持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切实用足用好“两高”司法解释等法律武器,加大执法力度,共同形成打击合力。

  (二)规范信息披露。全市已建立案件信息发布制度,案件情况由市食安办统一把关,不得擅自发布。各镇(街道)、开发区要指定专人负责行动期间的信息统计报告工作(附件),每月向农经局质监科报送“百日严打”信息,大案要案线索、查处的典型案件要随时报送。于20xx年8月初将“百日严打”行动工作总结报市质监科。

  渔业部门将成水产品监管主力军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优选【五】篇(扩展8)

——食品质量控制措施方案实用5份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饮食卫生安全长效管理,预防食物中毒事故及其他食源性疾病,确保食品卫生质量,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教育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制度

  1、规范卫生许可制度,严格按照《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与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督促食堂、小卖部办理相关手续并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并加以完善。

  2、加强食堂、小卖部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指导。食堂、小卖部要坚持“服务至上,保本微利”的原则,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食堂、小卖部卫生安全管理,禁止非食堂、小卖部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工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严防发生投毒事件;食堂物资要实行准入制度,食品原料要定点采购;要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水源管理,保持食堂环境卫生清洁,防止环境和水源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3、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学校食堂、小卖部设立专职和兼职食品卫生管理员各1人。

  4、管理人员对食堂、小卖部定期、不定期检查每周不少于1次,监督人员每天检查1次,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每月召开一次从业人员会议,共同分析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并对从业人员加强食品卫生教育、安全教育、服务意识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惯。

  二、具体要求

  (一)原料采购

  1、采购原料要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

  2、对大宗食品采购单位要定点,并必须索证,同时要组号采购记录,并建立台帐。

  3、对零星小额食品的采购也应实行定点采购,确保食品供货渠道的稳定、畅通和安全、卫生。

  (二)粗加工及切配卫生要求

  1、加工前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的,不得加工使用。

  2、易腐败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即时使用和冷藏。

  3、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材料分开存放,并根据食品性质分类存放。

  4、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5、净菜、切配菜等食品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要配备离地15cm以上的地脚架,以防污染食品。

  6、学生食堂严禁野生菌类、凉拌菜、四季豆等易发生食物中毒的食品上架。

  7、食品存放应又专人看管,严禁随意摆放和无人看管。

  8、食堂应按要求配备必要的消毒清洁设备。

  (三)留样

  1、食品成品留样在学生集体供餐中式非常重要的,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食品成品留样式说明当餐饭菜卫生质量的唯一根据。

  2、留样食品应按照品种盛放于清洁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再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的留样量不少于100g。

  3、留样要有时间、名称。

  4、留样的各种样品要分别装放。

  (四)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在员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要求身体健康,不带任何传染病,每年定期到县卫生防疫站进行体检(体检费用由承包人自理),并把健康合格证交总务处查验,体检合格方可上岗。

  工作时必须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为加强高、中考期间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效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高、中考工作的顺利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法规,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中考是当前学生家长及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职能部门当前的工作重点。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充分认识高、中期间卫生监督工作对于保障考生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及时通报情况、交流信息,切实完成中高考期间的食品卫生保障工作。

  二、工作内容

  (一)卫生监督所在高、中期间,对高、中考考点(学校)及其周边饮食摊点及公共场所单位依法进行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及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并将高、中考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方案及工作开展情况及时上报卫生局。

  要结合全县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和学校卫生专项检查等工作要求,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办法》等规定,依法履行食品卫生监督职责,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查,细化食品卫生监督措施,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一旦在高、中考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及食源性疾患按规定及时处理、上报。

  (二)卫生监督所严格加强对接待单位卫生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1、餐饮单位的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效期,卫生管理组织、管理人员、卫生管理制度设立情况;

  2、食品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检查证明及健康状况;

  3、直接入口食品及食品工具、用具、容器卫生监测情况;

  4、餐饮单位生产加工制作过程卫生监督检查情况;

  5、提供给考生的饮水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6、接待单位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卫生监督意见;

  卫生监督所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应下发《卫生监督意见书》,限期整改。对在监督中发现的违法问题应及时立案查处。

  三、职责分工

  卫生监督所负责高、中期间考点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在高、中考开始前对校园周边的摊点、食堂进行检查督导,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下发卫生监督意见书,限期整改。参加高、中期间食品卫生保障工作的卫生监督员必须保证通讯工具畅通,以便应对突发事件,方便部门之间协作沟通。

  四、监督保障要求

  (一)保障时间要求

  在高考(6月7日~8日)和中考(6月15日~17日)前期及期间组织督查。高考开始前,6月2日开始对学校周边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到高考结束;中考前6月13日开始对学校周边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到中考结束;

  (二)重点保障地点

  1、高考考点:一中;

  2、中考考点:一中、二中、实验中学;

  五、保障措施

  (一)卫生监督所由所长亲自抓,切实明确职责,分工到人、到岗。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优选【五】篇(扩展9)

——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方案优选【五】篇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确保农产品符合国家和国际质量安全标准要求,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信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503号令)和《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就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运用出口标准对生产源头的倒逼机制,从规范农业化学投入品入手,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从根本上确保我区生产与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环翠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二)工作目标

  到2009年底前,完成组织领导体系、农业化学投入品监控体系、出口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检测监控体系,建立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与预警机制,制定推进区域化管理发展规划、推进时间表及考核制度,全面启动我区生产与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工作,并建成一定规模的标准化基地。

  到2010年,达到 “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产品无公害、出口无障碍”目标,建设一批生产与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区域全覆盖、农产品品种全覆盖、从陆地到海上空间全覆盖,从根本上确保我区生产与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

  到2012年,达到四个100%,即:全区农产品100%达到无公害标准,出口农产品100%达到目标市场要求,大宗农产品100%建立市场可追溯体系,优势农产品100%使用统一标识代码。

  二、主要内容

  (一)建立农业化学投入品监控体系。制定并完善农业化学投入品准许名单、登记备案管理办法、专供管理规定、销售管理规定和使用技术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农业化学投入品专营专供制度,加快完善化学投入品区专营、镇(办事处)配送、村直供的三级配送体系,确保农户购买方便、使用放心。工商、农业、海洋与渔业、畜牧、安监等部门要建立质量审核备案制度和稽查制度,严格控制农业化学品供给,规范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安监部门要对农业化学投入品中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实行登记备案,严把准入关;工商、农业、商贸等部门要对农业化学投入品销售渠道进行清理,实行专营专供,严禁剧毒、违禁农业化学品流入市场;农业、海洋与渔业、畜牧等部门要对使用环节加强指导检查,规范用药,科学用药。各镇(办事处)要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督促企业和标准化基地做好农业化学投入品的进货、销售、使用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记录,并妥善保存2年以上,农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按生产经营环节依次追溯质量责任。

  (二)健全出口农产品标准体系。根据产业特点,引导出口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目标市场技术标准、规程,按照国际市场要求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制定出口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以及收获、运输、贮藏、包装、标识等标准。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开展质量管理(ISO)、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体系认证。

  (三)建立建全检测监控体系。农业、海洋与渔业、环保、检验检疫部门要对农产品产前土壤、水质、环境的本底进行抽样检测、评估;农业、海洋与渔业、畜牧、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在产中适时进行田间、养殖场采样检测、分析;检验检疫部门要对产后的储存、加工、包装、出口等过程进行抽样检测、监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检测协作,完善检验检测条件,加大仪器设备投入力度,整合各部门、企业及社会检验检测资源,加快农产品公共检测*台建设,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产品检测监控体系。

  (四)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工商、农业、海洋与渔业、畜牧等部门要联合对各农业企业、种养基地和“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单位的产品进行统一包装标识和编码。各农业投入品销售单位、种植养殖业者都要建立完善的记录体系,包括进销货台帐、生产日志、包装标识、检测报告等;对于发生问题的区域和企业,根据最初信息源立即启动追溯程序,包括查找生产日期,确定种植养殖基地、代码编号,通过查阅田间或养殖场管理日志、台帐、检测报告等分析原因,坚决做到 “六不放过”,即查不清原因不放过、查不出责任人不放过、不制定整改措施不放过、不落实整改措施不放过、对有关事故产品不处理不放过、对事故责任人不追究处理不放过,逐步建立以生产、贮存、包装、流通、销售为链条的农产品可追溯制度。

  (五)壮大农产品龙头企业。要提高农产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指导企业严格按照目标市场消费标准组织生产和出口;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建设区域性检测中心,在做好企业自身产品质量检测的同时,为周边地区中小企业提供检测服务;大力引进外资,充分发挥外资企业在农产品质量控制、检验监测、追溯制度方面的优势,发展现代农业。

  (六)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在加强对“三品”认证单位监管基础上,要结合实际,规划建设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并对每个基地建档立卡。健全完善企业与基地、农户及农业生产合作组织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推进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整体合力。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推广国际通用的 “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按照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选用农药、兽药、渔药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化学投入品,并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用药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规定。对基地实行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生产管理、质量检测和收购销售 “五统一”,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实现基地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产品的无害化、优质化。

  (七)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要加快地方特色品牌培育,积极开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理标志品牌注册;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和生产基地开展国际认证;综合运用市场开拓资金、品牌建设扶持资金等多种政策手段,加大对优质农产品品牌的扶持力度。

  (八)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要根据区域产业特点,搞好出口农产品的市场定位,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在巩固日韩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努力拓展欧美等重点市场,积极开拓东盟、中*东、独联体、南美等新兴市场。同时,以培育地理标志品牌为抓手,以提供无公害农产品为目的,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九)争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按照以企业为主体、以基地为依托、以标准为核心、以品牌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工作,逐步形成 “公司+基地+标准+品牌+市场” 五位一体的区域化管理模式,积极争创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按照“**主导、国检指导、部门联动、龙头带动、全民行动”的模式,成立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组织实施。各镇(办事处)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的责任主体,要根据各自农产品生产、加工特点,抽调骨干力量,成立相应机构,具体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注重调动村委会、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建立以镇(办事处)为功能区域,以村和农业生产合作组织为基本单位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网络。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领导体系建设,配套相关基础设施;支持检验监控体系建设,改善检验检测条件;支持农业化学投入品追溯制度建设,对化学投入品配送体系建设给予扶持;支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编码制度;支持标准化基地建设,不断加大以奖代补政策落实力度;支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对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给予一定扶持;支持出口品牌建设,对获得国家、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的,给予相应奖励。

  (三)加强风险分析与预警机制建设。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疫情疫病监控计划,对农兽药残等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及时发布预警通报,并及时对质量安全体系进行完善。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对重大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有效防范进口国采取停止进口程序或封关等措施。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信息共享,相互提供出口技术规范、国内外市场动态、生产经营者诚信状况、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溯状况等信息。

  (四)扎实搞好服务指导。农业局负责农作物病虫害测报预报和防治处理技术指导等工作,组织编写实用技术指导和宣传普及资料,向农民发放 “明白纸”;畜牧局负责养殖动物的预防免疫、疫情测报和防疫工作,及时组织编写预防及治疗用药技术指导和宣传普及资料,向养殖户发放 “明白纸”;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水产养殖水生动物疫情测报,及时组织编写预防及治疗用药技术指导和普及宣传资料,向水产养殖业者发放 “明白纸”;威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搞好出口品种种植养殖基地的监督管理工作,包括技术标准培训、发放 “明白纸”等;力争多引导外地企业来我区建立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出口企业向威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区农安办申报出口农产品基地材料;各镇(办事处)要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指导服务措施,各职能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要积极配合,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积极投入,探索建立农产品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模式。

  (五)认真搞好督查考核工作。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定期督导,强化考核。区农安办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工作督查督办机制,每月对各镇(办事处)及各有关部门、单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一次督导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专题通报,确保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出成效。

  (六)切实加强宣传培训。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采取举办实用技术讲座、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生产技术规程、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要求等进行广泛宣传,引导涉农人员加强自律,增强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意识。各职能部门要组织开展多层次的`专业培训,重点抓好部门管理人员、生产经营人员和农户培训,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基础,切实提高区域化管理工作水*。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新郑市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市场二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控体系为保障,以推进市场准入制和加强市场监管为主要抓手,确保我市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组织机构

  由市**牵头,整合行政管理资源,成立由市**分管**侯国俊为组长,农业、工商、质监、环保、卫生、食品药品、水产、商务、**、财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新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立联*会议制度,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政策制定、工作协调、重大决策及检查考核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

  三、建设目标

  通过五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市场准入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通过整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覆盖全市,全力提高我市农产品品质,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四、工作任务

  (一)构建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从20xx年底开始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由城区向乡镇、村,由蔬菜猪肉向所有农产品逐步展开,对进入中心城区市场的批量农产品坚持“凡进必检”,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站检测合格并规范标识后方能进入市场,不合格的产品依法禁止销售。

  1、入市免检制度。对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食用农产品,并与基地种植相符的实行入市免检制度,凭认证证书和专用标志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外地进入我市的农产品,持有农产品安全检测合格证明的,可以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国外入境上市农产品凭入境检验检疫证书入市经销。

  2、索证抽检制度。对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和实行定点屠宰并取得检疫合格证的畜产品,实行索证抽检制度。凭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期产品检测合格证明和畜产品定点屠宰印章、检疫合格证可以直接进入市场销售;无*期产品检测合格证明的,进行现场抽检,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

  3、现场检测制度。对来源于非认证基地的农产品并且未取得任何认证的产品,实行现场检测制度,由市场开办者检测合格后,允许进入市场销售。凡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目录的农产品,按有关规定,予以正确标示或标注。

  (二)、构建市级和生产基地、市场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

  1、完善监测体系。力争用三年时间,建立由市检测站和生产基地、企业、农贸市场、农产品超市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制检验、检测制度,形成农产品生产者、经销者和市场开办者严格自检、委托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执法机关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检验检测机制。

  2、加强质量检测。农产品质检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职能加强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配送中心以及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畜产品定点屠宰企业的产品质量抽检,建立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和定期公示上报制度,定期分析市场农产品质量规律,公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信息并接受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抽查。任何单位必须提供相关的资料和便利条件,不得拒绝检查或不提供检查人员所需的相关资料。

  3、完善检测制度。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配送中心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畜产品定点屠宰企业等要强化自我检测机制,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的投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必须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自检制度,在产品上市前进行农药残留速测自检,从生产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及农产品配送中心开办者必须建立农产品质量验证、检测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示制度,设立农药残留检测室和专业检测人员,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按照市场准入制度进行销前验证与检测,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农产品,委托有资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进行定量检测。

  4、强化检测队伍。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畜产品定点屠宰企业质量检测人员,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业务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三)构建不合格农产品报告和安全追溯体系

  1、实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身份编码识别管理制度。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编码规则》要求,制定完善本辖区农产品产地编码规则,随时补充完善编码,提高编码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加快编码的普及应用,逐步实现生产者在每批上市农产品上应标明产地编码,以便追查农产品产地来源和生产者,并将产地编码作为农产品追溯的重要依据,更好地为我市农产品顺利进入各地市场服务。

  2、推行标识管理。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逐步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对进行市场准入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率先实行农产品标识挂牌销售。标识牌要注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产品质量等内容(标识牌的制作、发放由市场准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

  3、实行农产品生产、销售登记、记录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保鲜)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的记录;经初级加工、有包装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者应当在产品包装物上标注其产品的加工单位和原生产基地;生产者在生产中要严格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规定,记载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以及防疫、检疫情况;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通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及时有效的追溯发生问题的环节和责任。

  (四)、构建规范的市场流通体系

  1、积极推行农产品“场地挂钩”工作。加强市场与生产基地或生产者的衔接,在认真核实确认已有“场地挂钩”基地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力度,扩大和增加“场地挂钩”基地的数量、规模。加强对“场地挂钩”基地的督导检查,推进企业或基地严格自律。外地进入新郑市场农产品,首次进入新郑市区时,必须到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备案材料包括,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证书、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声明。在备案的基础上,经营者每次还应随车携带产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该批次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证明,并接受抽检和监督。鼓励"场地挂钩"基地与我市市场建立销售供应协议和相互信任的关系,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建立相对稳定的产销供求关系。协议中应规定:批发市场对进场交易的车辆以双方认同的方法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市场有权处理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对多次检测不合格的商户有权依照协议采取退出机制;对不服从管理的商户有权依照协议禁止其再次入场经营。

  2、逐步实现具有追溯标识的农产品和包装规范的品牌农产品进场。各市场要积极引入具有追溯标识的农产品和包装规范的品牌农产品进场交易,对有追溯标识的农产品进场交易予以优惠。

  3、实行农产品质量公示制度和优质农产品的推介制度。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以及超市的开办者,应在场内显著位置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示牌”,让市民了解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管理信息。公示信息应包括,农产品质量抽检情况,场内经营户违规行为查处情况。并向市民推介优质农产品及生产基地。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经营单位的定期审核与监督检验,定期推出一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及经营单位,向社会公布。

  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建立市场质量安全责任告知承诺制度,农产品市场开办者、商业零售单位对进入本市场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负有监督管理的责任,应当配备专职农产品质量管理人员,建立农产品流通档案,开展检测检验和组织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等,应当就经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负责,向行政管理部门做出承诺,保证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的要求。

  5、鼓励无公害农产品规模经营、集中配送、净菜上市。在市内从事无公害农产品集中配送的单位或个人应先到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发放无公害农产品配送经营通行证,再向工商行政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建立无公害农产品配送绿色通道并确保畅通。

  (五)、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1、推行不合格农产品的责任追究和退出市场流通的机制。积极开展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农产品配送中心的例行抽检工作,对查出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集中销毁;对违反规定,擅自销售未经检测、质量不合格的农产品或疏于管理,玩忽职守,弄虚作假,造成市场和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失控、后果严重的部门和责任人,将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依法追究其责任。

  2、对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经营者的处罚。对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外埠基地,新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将通报当地省级主管部门,由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基地进行整改。对本市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基地或企业,农业局要对该基地进行整改。对连续三次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企业将在一定时期内禁止进入市场;商业零售单位经营的农产品,凡连续三次抽检均有不合格农产品的,将实行停业整顿或责令退出农产品经营市场,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

  3、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要严格种子、种畜禽、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经营准入条件,依法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已公布的停产、禁用和限用的品种、目录和范围,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农业投入品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严厉打击制售、使用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检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六)、构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

  加快制定我市各类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指导各农产品生产基地按标准化进行生产。建设一批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创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努力打造出省级名牌、国家级名牌农产品。以建设示范点的方式逐步推开,到20xx年,力争我市大宗农产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普遍实行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基本达到无公害要求,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推广面达到95%以上,“三品”标识率达到80%以上,主要名特优农产品98%达到国内同类产品质量标准。

  (七)、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体系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情况,迅速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把损失降到最低。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将另行行文制定。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评价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掌握动态变化、排查风险隐患、落实监管责任、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和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要求,着力开展机构考核、技术培训和能力验证,提升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和检测人员技术水*;明确责任,落实经费,确保工作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农产品质检机构技术作用,按照省市县联动互补、检打联动的原则,对大宗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进行重点监测,对农产品生产过程及收储运环节进行重点监督抽查,对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影响因素进行排查评判,全面掌握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排查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有效依据。

  二、目标任务

  20XX年,基本完成市级农产品质检机构考核和复核工作,完成国家规划建设的54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建设项目验收。着力提升检验检测能力,省市县加强分层级的检验检测技术培训,全年培训不少于2800人次;强化市州定量检测和县市区快速检测技术能力验证,盲样考核合格率分别不低于70%和80%。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品种、范围和频次,监测对象覆盖全省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稻谷等主要农产品,省级监测不少于3000批次;市州监测数量不少于1000批次,其中定量监测不少于400批次;县市区监测数量不少于3000批次;乡镇监测数量不少于500批次。

  三、工作重点

  (一)完善例行监测制度,科学评判质量安全状况

  省市县三级按照联动互补原则,合理安排,各有侧重,分别对辖区内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和市场的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例行监测,确保每次监测抽样地点互不重复。省级与农业部例行监测时间、数量和要求基本保持一致,重点监测14个市州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和超市,全年按季度开展定量监测,共监测蔬菜1800批次、水果560批次、茶叶172批次、稻谷200批次。市级重点监测本辖区内主要供市生产基地、中小型批发市场、超市及农产品收储运环节的蔬菜、水果和茶叶等主要农产品,全年监测不少于4次,以定量检测为主,数量不少于400批次。县级重点监测本辖区内较大规模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及农产品收储运环节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以快速检测为主,数量不少于2000批次,具备定量检测能力的县市区定量检测不少于100批次。

  例行监测信息由各级农业部门以书面形式加盖公章通报,同时报送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级人民**和食安办成员单位及相关领导,同时通过农业信息网公开。

  (二)突出重点开展监督抽查,检打联动解决突出问题

  以重大节假日和重要活动期间为重点时段,以蔬菜、水果、茶叶、稻谷规模化商品生产基地为重点区域,以例行监测发现问题较多的农产品为重点品种,以禁限用农药及例行监测中检出率较高的农药品种为重点项目,以投诉举报为重点对象,以应对突发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需要为补充,以集中行动为主要形式,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突出重点开展监督抽查,实施检打联动开展整治,及时处置问题和督促整改。全年省级监测数量不少于400批次,市县乡监测数量分别不少于600批次、1000批次和500批次。

  监督抽查信息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发布、通报,一般的、涉及到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及时通报同级食安委(办)成员单位,并报送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涉嫌犯罪的,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通报同级**机关;对检出国家禁用农药及非法添加物质的,同时报送本级**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涉及外省的信息,逐级上报,由省农业厅统一通报。

  (三)加强风险排查和研判,开展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省级针对影响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因子和潜在隐患开展风险排查和风险评估,由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组织,委托农业部风险评估实验站(室)承担。采取调查研究、随机抽样、资料分析等方式,对影响全省大宗消费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保鲜等环节质量安全因素开展排查和进行动态跟踪,分析研判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子及其影响范围、环节、趋势和程度,建立湖南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素目录,提出防控意见和建议,为科学指导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风险评估和风险排查信息原则上不对外部公开,必要时报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省**、人大、**及相关领导。

  (四)强化能力素质提升,推进农产品质检机构建设

  大力提升质检机构能力,督促国家规划的县级质检机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和设备集中采购进程,按照设计批复的期限完成建设验收并尽快发挥效益。年内完成对株洲、湘潭、常德、郴州、衡阳、邵阳、娄底、张家界、湘西自治州等9个市州农产品质检中心和10个一期规划县级质监站的机构考核,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能力验证,上半年对市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和已建成运行的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进行定量检测能力验证,对其它县市区农产品质检机构进行快速检测能力验证,检验各级质检机构技术水*,提升质检机构整体能力,为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奠定基础。

  按照“分层负责、分类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整体提升”原则,以质检机构管理和检验检测技术培训为重点,以《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读本》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基础规范》为基本教材,以集中授课和跟班带教为主要方式,分类别、分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培训。省厅负责市县质检机构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培训,委托基础条件较好、检测水*较高、获得“双认证”的检测机构跟班带教培训技术骨干;各市县负责培训本级和辖区内检验检测人员,完善检测人员职业操守、工作能力、质量意识和法律知识等考评,全部经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合格发证,持证上岗,大力提升检测素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