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菁选

首页 / 工作计划 / | 2023-03-06 00:00:0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材分析

  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

  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教材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要认真,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x)班有xx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 ,位置 ,1— 5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 图形(一)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三、 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 教学的指导思想

  1、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

  五、 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10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2、 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3、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 、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 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培养良好的学**惯(一)”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用品。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1)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2)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3)课后练*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和按笔顺描红。另外,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练*,练*的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班级概况: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识字写字:

  (1)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惯,准确认读305个生字。

  (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3)能按笔顺在四字格里书写、默写168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学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口语交际:

  (1)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2)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3)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5、阅读:

  (1)能联系课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和句子弟兵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本册教材分析:

  (一)20以内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比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第一课《捆小棒》,重点是对位值概念的理解,这对后面数与计算的学*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计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学*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的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的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法、减法学*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从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的第四课《小猫钓鱼》就开始加、减混编了;从篇幅看,混编的占六成。加减法提早混编的好处有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如,小女孩套圈游戏的情境(第28页),可以问“套中1次,没有套中3次,一共投了几次?”列出1+3=4或3+1=4;也可以问“投了4次,没套中3次,套中了几次?”或者“投了4次,套中1次,没套中几次?”列出4—3=1或4—1=3。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如从上面套圈情境所列出的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事实上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加减混编后学*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希望这样的编排更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让学生一开始学*数学,就能够逐步体验数学知识是具有相互联系的整体。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第七单元第三课“有几瓶牛奶”、第四课“有几棵树”、第五课“买铅笔”等实际问题都是施展算法多样化的精彩实例;前两节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两节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就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的。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四)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数学概念的学*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本册教材把分类归到统计的领域。不论是第四单元《分类》,还是第九单元《统计》,都要重视对过程的经历和体验,积累分类和统计活动的经验。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3人,学生年龄小,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如数数、写数、分类等。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学生上课时不爱专心听讲,参与意识不强,对课堂常规和一些组织形式不熟悉,很少有倾听、交流、阅读、书写的交流技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水*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掌握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了解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掌握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了解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了解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了解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了解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了解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⑼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了解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了解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一(2)班共38人(男21女17),一(4)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学两班已个性初显:(2)班如山野稚朴天成,勇敢无畏,少约束,法自然,拟严规矩,不压个性,严爱相加;(4)班如园林静美有规,和谐温顺,有礼貌,志上游,拟拓视野,鼓励张扬,放手而爱。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

  一、本册教材的三维达标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能力方面。

  1、在学*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二、本册教材编排内容与可利用资源

  本册教材有九个单元。主要知识点有10以内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钟面等。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广发的应有,是计算多位数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教学难点是数感的建立,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及用数学。

  教学关键是利用主题图,实物,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数学素养。

  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图形卡片口算练*卡,计算圆盘,计数器,绒板,钟面,方木块小棒,数位表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图形卡片口算练*卡,计算圆盘,计数器,绒板,钟面,方木块小棒,数位表等。

  根据课标精神,在教学中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教师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三、课标与教材所面向的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水*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认识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

  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

  2。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3。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4。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

  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一直为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目标而奋斗,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我们努力付出去教育的,我也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都会取得成功。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3)班全班学生共28人,女生15人,男生13人。一年级的学生才入学,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的学*生活方式,大部分的同学上课时比较专心听讲,能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还有部分同学的各种*惯较差,自理能力不是很强。由于年龄比较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在老师的要求、帮助下进行,依赖思想比较强。在以后的学*中我应该在学生的学**惯上多加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惯。

  三、教学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学生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用自己的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教材编写特点

  1.选择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5.体现学法,利学利导。

  6.注重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六、教学措施及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备好教案。

  2、上课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复备课,并且作好课前准备,讲练结合,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与教学之中。

  3、教学中注意应多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4、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注重学生学**惯的培养。

  6、练*过程不能单调,注意练*的形式多样话,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

  7、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完成思考题或一题多解。

  8、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中的困难,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活动。

  9、对学生的双基进行落实。对后进生的辅导应放在双基的训练上。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

  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三、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惯。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惯。

  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观察、比较的方法。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惯。

  四、教学重点。

  1、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20各数;能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3、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5、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6、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五、教学难点。

  1、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3、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惯。

  4、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第01周




9.1




可爱的校园




1




第02周-第03周




9.3-9.14




一、生活中的数




8




第04周-第05周




9.17-9.28




二、比较




4




第06周




10.1-10.7




国庆放假







第07周-第10周




10.8-11.2




三、加与减(一)




17




第11周




11.5-11.9




整理与复*




3




第12周




11.12-11.16




四、分类




3




第13周




11.19-11.23




五、位置与顺序




4




第14周




11.26-11.30




六、认识图形




2




第15周-第16周




12.3-12.14




七、加与减(二)




8




第17周




12.17-12.21




数学好玩




3




第18周




12.24-12.28




八、认识钟表




1




第19周




12.31-1.4




总复*




5




第20周




1.7-1.11




期末工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1

  一、学情分析

  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领域“水*一”的活动与内容目标要求,把所编的队形练*、基本体操、走、跑、跳跃、投掷、滚动和滚翻、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等诸项内容统一归类,称为“基本活动”。这些内容,都是一些最简单的身体基本活动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实用性技能,没有典型的运动项目。小学一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但对体育基本活动的'动作概念和方法了解很少,因此,基本活动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活动起来,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为以后进一步学*各种体育活动的技术和技能打下一定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把本来较为简单的动作教的复杂化,也不宜以竞技性运动项目的训练手段运用于基本活动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方法。

  2、学会一些基本活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三、教学措施

  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认真备课,以学生练*为主,并有计划、有组织的锻炼学生身体。

  2、多运用体育小游戏,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运动能力,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性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及时进行考评,利用语言激励学生,提高练*的效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

  一、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1、海底世界-- 数数

  2、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 (1)1-10各数的认识 (2)0的认识

  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10以内数的加法 (2)10以内数的减法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探索规律

  4、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1)11-20各数的认识 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5、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

  2、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 (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 (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1)按指定标准和自选标准分类 (2)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 远*、宽窄、粗细、厚薄

  2、我又换牙了--统计 (1)简单的数据整理(2)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初步认识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实践活动 找找周围的数

  2、教学广场 找规律

  3、数学广场 简单组合问题

  4、实践活动 大蒜有几瓣

  5、雪山乐园 --总复*

  二、教学目标:

  1、 数与代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 ”、“=”、“ 〉”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 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难点:统计

  四、课时安排:

  海底世界

  --数数…………………………………………1课时

  (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二)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3课时

  实践活动

  --找找周围的数………………………… 1课时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14课时

  数学广场………………………………… 1课时

  (四)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2课时

  (五)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3课时

  (六)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3课时

  (七)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6课时

  数学场……………………………………… 1课时

  (八)我又换牙了

  --统计……………………………………… 2课时

  实践活动

  --大蒜有几瓣…………………………………1课时

  (九)雪山乐园

  --总复*…………………………………5课时

  五、具体教学措施:

  1、 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我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班级情况分析: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和一年级(2)班数学课和两班副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1)班和一(2)班都有50名学生,其中(1)班有男生27名,女生23名,少数民族学生33人,(2)班有男生26名,女生24名,少数民族学生30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还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 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一),活动园地;11~20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表达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53名。一年级学生由于进校时间短,且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二)教材情况分析

  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完成教学任务方法措施

  1、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

  一、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

  本班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0人。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成功的第一步。

  二、对教材的分析

  1、全面熟悉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2、明确教学目标

  ①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③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掌握教学重点

  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⑥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②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③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⑤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②口算练*卡片;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④数的组成练*卡片;⑤计数器;⑥绒板;⑦钟面;⑧方木块;⑨小棒;⑩数位表。

  三、制定教学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为学生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菁选扩展阅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菁选(扩展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重点难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至5的认识(10课时)

  1、1至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至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3课时

  十、总复*(4课时)

  改进教学方法或建议: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认识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

  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

  2、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3、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4、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学生的学*行为与*惯都还没有形成,所以,一年级教学上册教学任务的计划,我是按本班学生的学*基础低和学**惯还没有形成制定的。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xx镇小一(2)班

田xx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一年级教材、教师用书、教辅资料等为指导思想,教学中遵循教育教学原则,确实把本班教育教学工作搞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3)数学和本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一(3)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3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学情分析

  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领域“水*一”的`活动与内容目标要求,把所编的队形练*、基本体操、走、跑、跳跃、投掷、滚动和滚翻、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等诸项内容统一归类,称为“基本活动”。这些内容,都是一些最简单的身体基本活动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实用性技能,没有典型的运动项目。小学一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但对体育基本活动的动作概念和方法了解很少,因此,基本活动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活动起来,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为以后进一步学*各种体育活动的技术和技能打下一定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把本来较为简单的动作教的复杂化,也不宜以竞技性运动项目的训练手段运用于基本活动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方法。

  2、学会一些基本活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三、教学措施

  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认真备课,以学生练*为主,并有计划、有组织的锻炼学生身体。

  2、多运用体育小游戏,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运动能力,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性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及时进行考评,利用语言激励学生,提高练*的效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

  新授课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练*课教学策略:(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二)分层练*,强化提高(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复*课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二)回顾整理,建构网(三)重点复*,强化提高(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三、教学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的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采用的相关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五、改进教学思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退位减法1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的认识10课时

  五、币的认识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减法一16课时

  七、认识时间4课时

  八、找规律间表4课时

  九、统计5课时

  十、总复*5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菁选(扩展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菁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 、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 教学内容:

  1、 数一数

  2、 比一比

  3、 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分类

  6、 1120的认识

  7、 认识钟表

  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 数学乐园

  10、我们的校园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目标:

  1、 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组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 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六、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

  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三、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惯。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惯。

  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观察、比较的方法。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惯。

  四、教学重点。

  1、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20各数;能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3、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5、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6、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五、教学难点。

  1、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3、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惯。

  4、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第01周




9.1




可爱的校园




1




第02周-第03周




9.3-9.14




一、生活中的数




8




第04周-第05周




9.17-9.28




二、比较




4




第06周




10.1-10.7




国庆放假







第07周-第10周




10.8-11.2




三、加与减(一)




17




第11周




11.5-11.9




整理与复*




3




第12周




11.12-11.16




四、分类




3




第13周




11.19-11.23




五、位置与顺序




4




第14周




11.26-11.30




六、认识图形




2




第15周-第16周




12.3-12.14




七、加与减(二)




8




第17周




12.17-12.21




数学好玩




3




第18周




12.24-12.28




八、认识钟表




1




第19周




12.31-1.4




总复*




5




第20周




1.7-1.11




期末工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我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班级情况分析: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和一年级(2)班数学课和两班副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1)班和一(2)班都有50名学生,其中(1)班有男生27名,女生23名,少数民族学生33人,(2)班有男生26名,女生24名,少数民族学生30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还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 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一),活动园地;11~20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表达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掌握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了解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掌握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了解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了解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了解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了解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了解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⑼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了解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了解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一(2)班共38人(男21女17),一(4)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学两班已个性初显:(2)班如山野稚朴天成,勇敢无畏,少约束,法自然,拟严规矩,不压个性,严爱相加;(4)班如园林静美有规,和谐温顺,有礼貌,志上游,拟拓视野,鼓励张扬,放手而爱。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学情分析

  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领域“水*一”的活动与内容目标要求,把所编的队形练*、基本体操、走、跑、跳跃、投掷、滚动和滚翻、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等诸项内容统一归类,称为“基本活动”。这些内容,都是一些最简单的身体基本活动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实用性技能,没有典型的运动项目。小学一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但对体育基本活动的动作概念和方法了解很少,因此,基本活动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活动起来,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为以后进一步学*各种体育活动的技术和技能打下一定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把本来较为简单的动作教的复杂化,也不宜以竞技性运动项目的训练手段运用于基本活动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方法。

  2、学会一些基本活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三、教学措施

  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认真备课,以学生练*为主,并有计划、有组织的锻炼学生身体。

  2、多运用体育小游戏,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运动能力,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性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及时进行考评,利用语言激励学生,提高练*的效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24人,女23人,一(2)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25人,女24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这学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

  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的评价

  要结合学*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六、教学进度安排:

  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x)班有xx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 ,位置 ,1— 5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 图形(一)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三、 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 教学的指导思想

  1、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

  五、 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10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2、 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3、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 、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 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约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53名。一年级学生由于进校时间短,且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二)教材情况分析

  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完成教学任务方法措施

  1、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培养良好的学**惯(一)”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用品。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1)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2)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3)课后练*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和按笔顺描红。另外,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练*,练*的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班级概况: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识字写字:

  (1)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惯,准确认读305个生字。

  (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3)能按笔顺在四字格里书写、默写168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学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口语交际:

  (1)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2)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3)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5、阅读:

  (1)能联系课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和句子弟兵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1

  一、 情况分析:

  因为学生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的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全册教学重点、难点是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提高质量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惯。

  3、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数学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

  一、基本情况

  一年级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2、教学目标

  ①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③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符号“=”、“>”、“<>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⑥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②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③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⑤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

  ②口算练*卡片;

  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

  ④数的组成练*卡片;

  ⑤计数器;

  ⑥绒板;

  ⑦钟面;

  ⑧方木块;

  ⑨小棒;

  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为学生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1、数一数2课时第一周

  2、比一比3课时第二周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第三至五周

  ①1—5的认识

  ②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③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第六至七周

  5、分类2课时第八周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第九至十四周

  ①6、7的认识和加减法

  ②8、9的认识和加减法

  ③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④连加、连减、加减法混合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第十五周

  ①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②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8、认识钟表2课时第十六周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第十六至十八周

  ①9加几

  ②8、7、6加几

  ③5、4、3、2加几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10、总复*4课时第十九至二十一周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3

  一、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认识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

  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

  2。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3。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4。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4

  一、本册教材分析:

  (一)20以内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比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第一课《捆小棒》,重点是对位值概念的理解,这对后面数与计算的学*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计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学*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的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的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法、减法学*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从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的第四课《小猫钓鱼》就开始加、减混编了;从篇幅看,混编的占六成。加减法提早混编的好处有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如,小女孩套圈游戏的情境(第28页),可以问“套中1次,没有套中3次,一共投了几次?”列出1+3=4或3+1=4;也可以问“投了4次,没套中3次,套中了几次?”或者“投了4次,套中1次,没套中几次?”列出4—3=1或4—1=3。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如从上面套圈情境所列出的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事实上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加减混编后学*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希望这样的编排更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让学生一开始学*数学,就能够逐步体验数学知识是具有相互联系的整体。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第七单元第三课“有几瓶牛奶”、第四课“有几棵树”、第五课“买铅笔”等实际问题都是施展算法多样化的精彩实例;前两节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两节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就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的。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四)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数学概念的学*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本册教材把分类归到统计的领域。不论是第四单元《分类》,还是第九单元《统计》,都要重视对过程的经历和体验,积累分类和统计活动的经验。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3人,学生年龄小,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如数数、写数、分类等。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学生上课时不爱专心听讲,参与意识不强,对课堂常规和一些组织形式不熟悉,很少有倾听、交流、阅读、书写的交流技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课标”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八个单元,按照课程标准设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四个领域,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内容。特点:一是选取了贴*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自然界,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意义。二是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形成问题串,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三是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认识结构。重视学生的认识发展特点,在认数与计算方面设置小单元,并重视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四是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融为一个过程。六是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学期教学目标

  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会数20以内的数,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5、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8、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9、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解决问题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汁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4、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教学措施

  1.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

  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过程的构建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6.注意评价的改革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过程。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安排

  主备人

  1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崔金凤

  2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崔金凤

  3

  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舒婷

  4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张玉美

  5

  国庆放假

  6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张玉美

  7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张艳

  8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张艳

  9

  四有趣的游戏

  舒婷

  10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杜建忠

  11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杜建忠

  12

  六有趣的游戏——认识图形

  杜建忠

  13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赵新美

  14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赵新美

  15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赵新美

  16

  八雪山乐园——总复*

  17

  八雪山乐园——总复*

  18

  期末复*

  19

  期末复*

  注:直接输入内容即可,不要改变文本版格式和表格样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菁选(扩展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菁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一起对今后的学*做个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我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班级情况分析: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和一年级(2)班数学课和两班副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1)班和一(2)班都有50名学生,其中(1)班有男生27名,女生23名,少数民族学生33人,(2)班有男生26名,女生24名,少数民族学生30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还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 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一),活动园地;11~20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表达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和学*态度、*惯等)

  本年级学生100多名,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刚接触了一段时间发现,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活动,有一定的学**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并逐步引导他们的思维想象、体验所获得的成功给予的喜悦。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范文网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难点:能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混合两步计算。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在计算练*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

  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7.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根据我所教学两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工作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积极采取课内外培优补差措施,制定培优补差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学情分析

  通过学生*时表现和课堂状况,进一步了解到班上学生的基本情况,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理解能力不够,与优等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培优补差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情况分析,充分掌握他们的`综合素质、学*态度以及学*方法。再根据这些分析制订培优补差目标,重点放在学生对数学学*兴趣的培养上。对于优秀生学*的主要目标放在能力培养和数学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方面

  二、培优补差目标: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惯,形成数学思维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数学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成绩。

  三、培优补差措施:

  1、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2、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3、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

  4、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和成功感。

  5、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差的状况,提高学*成绩。

  6、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7、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差生的学*问题。

  8、重视对学生学*的及时评价,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四、“培优补差”名单:

  一A培优:冯书域、王营璨、刘雅璇、翁嘉怡、罗钰儿

  一B培优:温长根、贾雨虹、谢婉莹、轩辕天诚

  一A补差:邓楗豪、何霏、夏梦琪

  一B补差:黄帅、晁中慧、陆东方、赵程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

  Ⅰ、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2个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惯、学**惯养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Ⅱ、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Ⅲ、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安排

  1、准备课----------- 4课时;

  2、位置---------- -------- 6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4、认识图形(一)------- 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5课时;

  6、1—20各数的认识------ 10课时

  7、认识钟表----------- 3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课时;

  9、总复*---------------- 10课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

  本班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0人。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成功的第一步。

  二、对教材的.分析

  1、全面熟悉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2、明确教学目标

  ①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③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掌握教学重点

  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⑥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②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③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⑤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②口算练*卡片;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④数的组成练*卡片;⑤计数器;⑥绒板;⑦钟面;⑧方木块;⑨小棒;⑩数位表。

  三、制定教学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为学生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培养良好的学**惯(一)”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用品。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1)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2)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3)课后练*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和按笔顺描红。另外,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练*,练*的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班级概况: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识字写字:

  (1)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惯,准确认读305个生字。

  (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3)能按笔顺在四字格里书写、默写168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学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口语交际:

  (1)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2)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3)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5、阅读:

  (1)能联系课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和句子弟兵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的转变,使他们对“学*”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的,有较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期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认识钟表、比较。

  2、空间与图形:认识物体、位置与顺序。

  3、统计与概率:小统计和分类。

  4、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有找一找、说一说;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整理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说是怎样整理的;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怎样分类,并与同伴说一说;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班中每个小组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等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教学分析

  本册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其中也包括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数一数》这一单元同通过让那个学生数1~10以内的数,也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比一比》这一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师“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并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及10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让学生认识物体,感知图形的形状,建立初步的形状感知,并会对各种图案图形进行分类。

  《认识钟表》这一单元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是本单元让学生更加清楚的学*,通过认识钟面,从而认识整时、认识半时。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年1班和3班,两个班级的人数分别是42和41,他们都是一群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一年级对他们而言是步入了小学生的行列,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小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他们对小学生的一些*惯还不能,往往带有在幼儿园时候的一些做法:比如调皮捣蛋、行为*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现在作为一名小学生,和在幼儿园有着很多的不同,很多孩子都不能适应,而且孩子所在的幼儿园也不同,接受的知识也不一样,所以一年级让孩子养成*惯,进行教学应该因人而异,也可以说一年级师最辛苦的一年。但是我相信只有认真负责,关心爱护学生,积极努力工作,我相信可以使自己所在的班级的学生能使整体达到相同的水*,尽量少出现与最坏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爱学*,会学*,知识水*能大径相同。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重、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六、教学措施

  1、课前5分钟让学生来做口算20道,以便养成每课口算的*惯

  2、督促学生做到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尤其是坐姿、写姿书写*惯。

  3、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在教学中获得知识,更在生活中找到和学到知识。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5、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数学,并阅读关于数学故事,不仅学到数学的有关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能力。

  6、对学生比较薄弱的知识上多辅导

  7、培养学生的预*和复**惯,预*新知识和复*时都要从想、看、测、疑、订等方面入手。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们班学生共有75人,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二、教学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综合为2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处理、空间与图形安排、分类与统计、实践活动。第一部分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实际学*内容,加减法的处理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教材并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加减法学*混合,算法多样。空间与图形包括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形状、大小。分类与统计都重视对过程的经历。

  目的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20以内数的意义,会认、会读写0—20的数。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经历比大小、高矮、轻重、长短的过程。体验“比”的方法。

  2、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感受日常生活与其的密切联系。

  3、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整时、半时、记时方法,体验时间的长短。

  4、认识物体的位置、顺序、大小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学会简单分类、统计,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四、重难点:

  1、认识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3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教学进度安排

  月份周次单元教学内容页码

  课时数

  9

  1一准备课2~5222二位置6~1333

  3~4

  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4~31

  10

  1、1~5的认识3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4~6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2~3733

  10~11

  7~13

  五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2~83

  20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整理和复*2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

  11~12

  14~15

  六

  11~20各数的认识

  84~90

  4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16七认识钟表91~9522

  17~19

  八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2

  1、9加几2、8、7、6加几3、5、4、3、2加几整理和复*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20九总复*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24人,女23人,一(2)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25人,女24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这学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

  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的评价

  要结合学*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六、教学进度安排: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1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生活还不适应,学生的行为学**惯都没有形成,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六、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数一数(1课时)

  (二)准备课: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四)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3

  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有计划性的,在正式上课之前,对要进行的教学任务及流程进行详细的计划,有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潜能的充分发挥。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今年我任教一年级三四班数学,学生人数93人。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2、认知能力: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3、学*态度及*惯: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来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4、培养目标: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5、其他:本学期我要狠抓学生的良好的学**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数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

  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本教材多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如“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单元;二是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简单明了的结构。教材在综合情境图之后,安排了“你说我讲”板块。这个板块分两个层次,标有红色圆点的一般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非常规性问题,标有绿色圆点的是让学生独立常识解决的问题。

  “自主练*”板块,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回顾整理”板块,是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与深化。“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本教材打破过去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练*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练*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和个体差异,如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另外练*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3、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开书一幅色彩鲜明的开学图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内容丰富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活动过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学新知识打好基础。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这课时,我会组织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并且引导学生说一说,说的时候也要注意条理性,并且有意识地使用圆点来表示数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语,从而为后面的学*打下基础,形成连贯性。本册书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信息窗2,图中的主信息是教师和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副信息是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跑步,远处的绿地里还插着标有班级的牌子。这一情景图中的显性问题是“扎小辫的同学排第几?”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如学生有困难,我就来提出。

  图中的隐性问题,要由学生在显性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几?”等等。我还会重视“合与分”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实物和*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我会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惯。我还会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样和学*的个性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教学中,我还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家庭、网络等渠道,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学了《分类与比较》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此外,教学中,我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将故事、做游戏、搞比赛、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综合情境图的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紧密联合起来。

  三、本年级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4

  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一直为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目标而奋斗,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我们努力付出去教育的,我也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都会取得成功。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3)班全班学生共28人,女生15人,男生13人。一年级的学生才入学,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的学*生活方式,大部分的同学上课时比较专心听讲,能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还有部分同学的各种*惯较差,自理能力不是很强。由于年龄比较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在老师的要求、帮助下进行,依赖思想比较强。在以后的学*中我应该在学生的学**惯上多加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惯。

  三、教学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学生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用自己的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教材编写特点

  1.选择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5.体现学法,利学利导。

  6.注重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六、教学措施及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备好教案。

  2、上课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复备课,并且作好课前准备,讲练结合,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与教学之中。

  3、教学中注意应多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4、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注重学生学**惯的培养。

  6、练*过程不能单调,注意练*的形式多样话,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

  7、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完成思考题或一题多解。

  8、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中的困难,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活动。

  9、对学生的双基进行落实。对后进生的辅导应放在双基的训练上。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约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菁选(扩展4)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篇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一班、十班共有学生92人,其中独生子女占90%,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他们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兴趣较为浓厚。部分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惯,但他们的可塑性极强,会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和爱心滋润下,很快的适应学校的环境,养成良好的学**惯,取得较大进步。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1、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

  2、下雨了——学看钟表。

  3、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

  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

  4、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5、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6、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实践活动——小小信息员

  7、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8、我们的鞋码——统计

  9、儿童乐园——总复*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米、厘米的认识,认识钟表。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5、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惯。好的*惯使学生学*数学事半功倍。在*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认真思考等良好*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五、课时分配建议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3课时留做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教科书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时数建议如下,供参考。

  一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二下雨了——学看钟表……………………………2课时

  三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4课时

  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1课时

  四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12课时

  数学广场………………………………………………1课时

  五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

  六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17课时

  实践活动——小小信息员………………………1课时

  数学广场……………………………………………1课时

  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4课时

  八我们的鞋码——统计…………………………2课时

  九儿童乐园——总复*……………………………5课时

  六、教学进度:

  见教研室下发进度。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3)班有学生49人,(4)班也是49人。通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学生上课纪律松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拖拉作业,以致学*成绩较差,还需要在新学期里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行为*惯的培养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和一个总复*,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图形、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难点

  1.20以内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教科书里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

  4.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事地批评自己、评价他人。

  (二)知识与技能: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效率,激发学*兴趣,增强学*信心。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的信心与决心。

  4.加强口算练*,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6.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惯。

  9.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10.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提高数学及格率,力争使及格率达95%。

  六、学困生辅导和转化措施

  1.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促使他们的转化。

  2.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3.思想教育,转化观念端正学*态度。

  4.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

  5.多一份关心、帮助,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使其体验成功、努力学*。

  6.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7.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逐步提高要求。

  8.加强作业指导、抓质量。

  课时安排:

  一、加与减(一)……………………………………9课时

  二、观察物体…………………………………………2课时

  三、生活中的数………………………………………7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4课时

  整理与复*……………………………………3课时

  五、加与减(二)…………………………………8课时

  数学好玩………………………………………2课时

  六、加与减(三)…………………………………11课时

  总复*…………………………………………5课时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3)班有学生49人,(4)班也是49人。通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学生上课纪律松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拖拉作业,以致学*成绩较差,还需要在新学期里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行为*惯的培养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和一个总复*,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图形、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难点

  1.20以内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教科书里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

  4.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事地批评自己、评价他人。

  (二)知识与技能: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效率,激发学*兴趣,增强学*信心。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的信心与决心。

  4.加强口算练*,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6.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惯。

  9.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10.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提高数学及格率,力争使及格率达95%。

  六、学困生辅导和转化措施

  1.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促使他们的转化。

  2.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3.思想教育,转化观念端正学*态度。

  4.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

  5.多一份关心、帮助,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使其体验成功、努力学*。

  6.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7.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逐步提高要求。

  8.加强作业指导、抓质量。

  课时安排:

  一、加与减(一)……………………………………9课时

  二、观察物体…………………………………………2课时

  三、生活中的数………………………………………7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4课时

  整理与复*……………………………………3课时

  五、加与减(二)…………………………………8课时

  数学好玩………………………………………2课时

  六、加与减(三)…………………………………11课时

  总复*…………………………………………5课时

  一、本学期教材重点及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说明: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惯”、“识字”和“课文”三种类型组成,类型不多,结构简明,眉目清楚。本册教材目标集中,重点突出。“培养良好的学**惯”的重在用眼卫生,讲求写字质量。“课文”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同时,有关读写姿势的要求,每篇课文的作业设计,每个单元的练*设计都明确具体,操作性强,既便于教师的教,也利于学生的学。

  (二)、各板块具体要求:

  1、学**惯

  (1)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2) 培养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良好*惯。

  (3)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

  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学*普通话。

  (2)能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写字

  (1) 准确认读487个生字。

  (2) 掌握本册课文安排的76个常用偏旁。

  (3)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88个,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 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2)能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

  (3)能按照要求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的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 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二、教学措施

  1、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上多花时间,进一步打好基础。

  2、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依据新课程计划,以发展学生的语文兴趣为主,提高积极性,读写说结合,让学生乐学、爱学。

  3、围绕教学重点安排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注重熟读、精讲、多练,将语言文字的学*和训练落到实处。

  4、注重语文学*中美育、德育的渗透,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5、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计划对于整个学期教学的进行有指导作用,通过我们提供的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设计,可以帮助教师使教学有序的进行!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3.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菁选(扩展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5篇)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的常规有了显著的提高,上课、作业、口算等方面都渐入佳境,本班学生总体来说都很乖,加上我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因此,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还比较浓。有所欠缺的是学生倾听的*惯还有待培养,也要加强*时的思维训练,因为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定式,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班上有4个学生学*有困难,但好在对数学的兴趣还在,对我也比较喜欢,这个学期要努力使他们不掉队,争取帮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

  学情分析期末测评情况:优秀 23人、良好3人、中等0人、不及格 0人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l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现象收集资料,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数据,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朋友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3、解决问题方面

  (1) 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等的数学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数学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辨认图形;实际运用人民币。

  教学难点: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数100以内的数;理解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可以相互转换的;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各种面值人民币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重点关注张婉宁、徐玘、许芳婕、李冠这些学困生,关注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学*数学的兴趣,稳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3)班有学生49人,(4)班也是49人。通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学生上课纪律松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拖拉作业,以致学*成绩较差,还需要在新学期里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行为*惯的培养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和一个总复*,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图形、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难点

  1、20以内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3)班有学生49人,(4)班也是49人。通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学生上课纪律松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拖拉作业,以致学*成绩较差,还需要在新学期里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行为*惯的培养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和一个总复*,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图形、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难点

  1.20以内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教科书里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

  4.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事地批评自己、评价他人。

  (二)知识与技能: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效率,激发学*兴趣,增强学*信心。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的信心与决心。

  4.加强口算练*,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6.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惯。

  9.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10.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提高数学及格率,力争使及格率达95%。

  六、学困生辅导和转化措施

  1.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促使他们的转化。

  2.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3.思想教育,转化观念端正学*态度。

  4.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

  5.多一份关心、帮助,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使其体验成功、努力学*。

  6.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7.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逐步提高要求。

  8.加强作业指导、抓质量。

  课时安排:

  一、加与减(一)……………………………………9课时

  二、观察物体…………………………………………2课时

  三、生活中的数………………………………………7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4课时

  整理与复*……………………………………3课时

  五、加与减(二)…………………………………8课时

  数学好玩………………………………………2课时

  六、加与减(三)…………………………………11课时

  总复*…………………………………………5课时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5)班现有学生50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探究交流意识和基本的学**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达学*目标,对学*数学产生了一定兴趣,能较积极主动参与学*活动。特别对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比较感兴趣。虽然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不是非常理想,但从学**惯、学*态度以及参与学*的兴趣等方面可以确定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课堂和数学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继续使已基本形成的兴趣保持再接再厉,不断提高积极性,进一步抓好基础知识。同时,本学期重点是培养学生学*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维,从自主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掌握好。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不仅使学生的数学学*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掌握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菁选(扩展6)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菁选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我将在新课程提供的新理念指导下,根据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以及教学部门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开展合作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五年级学生对数学学*的热情很高,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发展到一定程度,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一定的数学学*能力。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过程,具备观察、分析、自学、表达和操作的能力。有些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的监督和指导。这学期重点是学*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将面向所有学生,创造愉快的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学*动态。

  三,全卷教材分析

  (1)整卷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方程、位置的`确定、公倍数和公因数、分数的识别、寻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统计、分数的加减、解题策略、圆和数学的综合应用等。

  方程、理解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解题策略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让学生接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公式和方程的过程;体验探索和理解分数的含义和性质以及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巧。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了解圆的特性、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在经历了用多个折线统计图表达相关数据的过程后,可以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沟通;能够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维:

  1、在理解等式、方程式、探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培养合理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的能力,不断增强数字感。

  4.在学*使用数对确定位置和认识圆的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概念。

  5.在学*统计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库解决问题:

  1.从实际情况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用方程、分数、数字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字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图形变换的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4.能运用“逆向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绪和态度:

  1.可以积极参加各种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上的收获和进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感受数学思维的规律性和严密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提倡学*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多样化,注重一题多解,多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有效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这学期,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营造愉快、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开放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的学*需求,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学*方法:

  1、预*教材,提出知识要点,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提出什么问题。

  2.通过查阅数据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注重学生的自主学*,倡导探究和体验式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一、复*指导思想:

  整理本学期以来的学*内容,按知识重、横向关系进行梳理,构成网络。抓住*时学*过程中的问题,深入开展复*。做到课课复*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解决难点。充分发挥复*课———梳理、查漏补缺、进一步发展的作用。

  期末复*,相对单元复*来说,知识容量来较多、复*时间较短,这就要求我们对复*课需要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多而不漏,多而不乱的'复*局面。

  二、复*内容要点:

  1。小数乘法

  2。小数除法

  3。简易方程

  4。多边形面积计算

  5。可能性

  6。数学广角

  三、复*策略:

  1。按单元,适当调整,由前到后;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展开有条不紊的系统梳理;

  2。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复*,主要针对第一步复*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纠正、补救等方面的复*工作

  3。综合复*、分层练*,做到在练中复;在复中练,纵横交错混杂进行。

  四、复*进程大致安排:

  以下复*安排,只是初步的计划。如果在复*进程中遇到不科学或不合适,要做相应的调整。总之,一切根据学态动向实施复*进程。

  计划节数 复*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一阶段 17周———18周 多边形面积和可能性 3课时

  简易方程 3课时

  小数除法 3课时

  小数乘法 2课时

  合计:(11课时)

  第二阶段 19周 单位改写 1课时

  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1课时

  合计:2课时

  第三阶段 19周 数量关系,几个重点题型 1课时

  逆向思维问题 1课时

  书写细节问题及答题格式提醒 1课时

  做综合练*卷,统计错误点,指点 1课时

  合计:(4课时)

  复*, 期末, 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2)班大部分的学生学*态度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有着良好的学**惯,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少数学生能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但总体上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从期末测试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困生的面还是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有不同的收获。

  三、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图形与几何方面

  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七、教学措施

  1、加强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惯。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成绩,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八、课时安排

  1、 小数乘法 ———————————————(8课时)

  2、 小数除法————————————————(11课时)

  3、 观察物体————————————————(3课时)

  4、 简易方程 (16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 (3课时)

  (2)解简易方程 (12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量一量找规律 (2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

  6、 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铺一铺—————————————————— (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

  8、 总复*—————————————————(4课时)

  本学期我们班共有29名学生,大部分学生*时在数学学*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有个别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加上学*方法有待改进,导致与班级整体脱节。针对本班的数学教学现状,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课堂效率。

  一、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二)教学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

  (三)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的面积、多边的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措施

  1.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态度和学*方法、学*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3.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4.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对优生、潜能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7.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8.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和生活的强者。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学*的动态。

  三、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圆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方程、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菁选(扩展7)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集合15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单元教学内容:

  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面图形…………………………………1课时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特拟定以下教学计划。

  二、班级分析

  本班有学生xx人,其中女xx人,男xx人。学生行为*惯差别大,活泼好动好玩,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学生课堂生活及教学常规不很乐观。个别学生比较懒散,好动。大多家长很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学业指导上有点力不从心。

  三、教材编排与特点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首先编排汉语拼音,在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接下来是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1—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例如,在学*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练*设计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征,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沟通。

  2、科学性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语文的规律。以识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是出现频率最高、最常见的400个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形式有象形字、会意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严格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汉字的书写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写字与识字不同步,这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目的是尊重识字和写字的各自规律,识高频字、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字,写简单的字、笔画少的字。表面上看识字和写字是脱节的,实际上在写字时不但能够复*巩固前面认识的字,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功,打好写字的基础。

  3、时代性教材内容丰富,具有时代感。如,计算机、超市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反映城市、农村生活以及科学常识的内容,在第一册教材中均有所体现。有表现家庭生活的《在家里》,表现课余生活的《操场上》,表现农村生活的《菜园一片好风光》,表现科学常识的《小松鼠找花生》。教材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的品质。如,《自己去吧》教育独生子女不要过多依赖父母,要大胆实践;《**搭积木》表现儿童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爷爷和小树》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保教育。上述内容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并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4、趣味性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玩中学、主动学的编排意图。如,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是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图文并茂,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这两课全文不注音,文中出现的几个生字,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得到自学成功的乐趣,又可以增强学*语文的自信心。练*作了很大改进,加强了参与性,增加了趣味性,有拼一拼、贴一贴、画一画、涂一涂、做一做、演一演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此外,教材的呈现方式和语言,力求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爱看、爱读、爱写、爱做。

  5、弹性教材注意符合我国国情。针对我国地域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不*衡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识字方面,教材采用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如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识记常见姓氏和同学的姓氏,鼓励学生认字。

  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380个,其中会写160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使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38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六、具体措施

  (一)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的四幅图画为学生提供了观察讲述的材料。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讲述图意。另外,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要把观察图画,讲述感受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对读书、写字姿势的指导,起步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让学生模仿图画中的小学生练一练。在以后的长期教学活动中,都要注意良好学**惯的养成教育,不断督促检查,常常提醒。

  (二)汉语拼音

  教学汉语拼音部分,首要任务是学拼音,其次是认识字,再次是读儿歌。要保证主要任务的完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本课要学的字母和音节。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带调的音节和口语中的词语联系起来,说一个词或一句话,以巩固这些音节。做到观察图画、学*拼音和说话训练的有机结合。拼音教材中编排的一些儿歌,只要在教师的领读下读熟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更不宜分析讲解。

  (三)识字、写字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方法;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的基础。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边指导,边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

  (四)阅读

  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还能读出感情来。教师要重视指导朗读,还要重视范读的作用。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读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的年龄特点,以读背为主。

  (五)课后练*和语文园地

  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题目,主要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些题目,要倡导合作和相互交流。在进行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教学时,教师应鼓励独立思考,引导发现,举一反三,形成能力。

  (六)口语交际

  教师要根据每次的口语交际的要求,发挥图画的作用,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插图。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每幅图的图意,再讨论。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要体现由说得少到说得多、由说得不大好到说得比较好的训练过程。还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言*惯。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体系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小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常规。接着是识字(一)。先让小学生认真常用的一些生字。接着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然后是4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识字(一)和识字(二)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2-14个。14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4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小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教材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要求认识的字是随文呈现的常用字常见字,而要求写的是按笔画的难易进行分类编排的,每课要求写的是3-4个字,但这些字大多都分散在以前学过的课文中,都是前文所认识的字,这样的编排就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帮助小学生复*巩固前文已认的字,写字的要求很严格,要求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严格按笔顺规则写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写会说。汉字的笔画名称表在课本的119页。

  通过教学体会到,小学生认字需要不断巩固,写字要严格训练按笔顺写。

  (二)教材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兴趣、能力、*惯等方面做好奠基。内容的安排、学*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如学拼音阶段就出现了短语、句子和儿歌,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学科的沟通与融合。

  2.科学性

  内容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常见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实行认字分开,多认少写。

  3.时代性

  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富有时代的气息。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现了爱国的主题;《自已去吧》体现了自主锻炼的愿望;《借生日》、《**搭积木》赞扬了关爱他人的品格;《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蕴含着保护环境的教育因素。

  4.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环境中学*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连”等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自信。

  5.适用性

  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地方,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和小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

  (三)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3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纵观整册教材有如下特点:

  (1)、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能力、学**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

  (2)、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语文的规律。

  (3)、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4)、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形式,都有助于小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

  (5)、针对我国地地域辽阔、文化教育发展不*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小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

  (四)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1)、重点:

  a、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学*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b、认识常用汉字3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c、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

  (2)、难点:

  a、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小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b、识字量的增加,是小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3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c、如何引导小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4、通过学*养成正确的学**惯,能用拼音正确拼读生字词,认识3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喜欢阅读,乐于与他人交流。能用普通话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五)单元教材分析:

  (1)、入学教育

  本课由四幅图组成,我们可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幅图以“我上学了”为主题,展示了开学之际校园内外欢乐、有序的场景,通过观察画面,讲述图意,小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学校生活的一些侧面,感受老师的亲切,并学*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

  第二幅图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可以帮助小学生初步了解增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体会祖国小主人公的'自豪感,培养从小树立好好学*,长大之后为祖国做贡献的志向。

  第三幅图一“我是小小学生”为主题,可以帮助小学生慢慢适应小小学生活,从幼儿园的学*状态向小小学生的角色转变,激发小学生的学*兴趣。

  第四幅图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把正确的读写姿势和执笔方法教给小学生,为养成良好的*惯打下基础。

  当然,我们都很明确养成教育要不断督促检查、常常提醒。延伸到今后教学的方方面面。

  (2)、汉语拼音

  这部分教材把学*的内容(拼音、短语、句子、儿歌)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每课都有一幅意境优美的情境图,借此图学拼音,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儿童语言,增强学*兴趣。学*的首要任务是拼音,其次是识字,再次是儿歌。

  1-2课学*6个单韵母及2个声母(YW),通过观察,先让小学生说出相关的音节,掌握发音的方法,读准四声,借助儿歌和图形识记字形,了解yiwuyu整体认读。

  3-4课学*8个声母,认识8个生字,会读儿歌,掌握拼读技巧(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两连猛一撞),学*生字,只要求认识,结合语言环境和情景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不作字形分析,整体识记。儿歌主要是巩固拼音,只要求熟读,为了激发兴趣,加强记忆,可配上动作表演读。学*情景图中的词语时,可以让小学生观察想象,用上这些词语编1-2句话的短故事,这样可以把巩固拼音,识记生字,发展语言综合起来学*。

  5-8课学*13个声母,认识22个汉字,9首儿歌,学*方法大致相同,但要解决好四大难点:第一是三拼音节怎样读怎样分辨;第二是*舌音和翘舌音的分辨;第三是“jqx”与“”的拼写训练;第四是整体认读音节怎样读,重点要加强拼读音节练*。

  9-13课学*9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6个整体认读音节,认识40个生字,5首儿歌,一些句子。要加强分类复*。

  学拼音,要求读准声音、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根据具体情况大约只有70%的同学能过好关,30%的同学只有在课后的学*中不断巩固。

  (3)、识字、写字

  本册要求认识的字300个。上不封顶,也要保底。新教材的识字要求有所不同,方法也有所不同。增加识字量是为了提早阅读,小学生只要能把所认识的汉字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过细地分析字形,可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多次再现,从整体上识记字形。

  在教学中,可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方法,可借助已有的知识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一猜”的方法进行识字,要倡导小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小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

  识字的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识字是一个由生到熟,在复现中巩固的过程,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不必强求每个同学同时过关,有30%-40%的同学是不能当堂过关的。

  识字教学要严格按教学用书中“学*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不要提高要求,按要求认识笔画,认识偏旁,笔画名称表在课文的119页,汉字常用偏旁名称表在教学用书的120页,有少量的变动,新的教材要用新的名称进行教学。

  (六)本册教材的基础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环境中学*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连”等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自信。

  (七)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汉语拼音

  ①、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②、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

  ④、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3)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④、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①、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小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小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当中。尊重小学生的不同的学*方式和学*方法,相信小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惯的方法认记汉字。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小学生在合作学*中分享识字的乐趣。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小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到小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小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小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进度安排表

  日期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9.1---9.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3)班有62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

  3、分一分、认识物体;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进位加法;

  6、20以内的退位减法;

  7、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读懂学生,真正做到备好课,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让他们“吃得了”。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6、利用家长联系本和校讯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数学的方法。让家长们针对自己孩子的学*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7、对于作业进行一系列积极的两种评价,如正确率和书写整洁度都做评价,全对的学生批改的日期上方得大五角星,如果作业有错的学生,等订正后在批改的日期下方得个五角星。

  五、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略)

  单元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的转变,使他们对“学*”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的,有较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期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认识钟表、比较。

  2、空间与图形:认识物体、位置与顺序。

  3、统计与概率:小统计和分类。

  4、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有找一找、说一说;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整理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说是怎样整理的;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怎样分类,并与同伴说一说;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班中每个小组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等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本班学情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的转变,使他们对“学*”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惯比较随意,个别孩子课堂上随意下位的情况严重。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的,有较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体系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

  2、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5、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7、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8、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

  2、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3、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体验分类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5、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

  7、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三、本期教学目标:(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应培养的能力。)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本期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惯。学生学*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

  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

  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上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做练*、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

  (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氛围。

  五、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育和谐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深入开展细致全面的教学管理,进行扎实有效的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38名学生,其中男生38人,女生12人。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对课堂学*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时间短。

  为此本学期计划特定如下: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措施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对象的直接感知。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数学。

  3.空间观念的培养要把握好度,在具体和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低段要紧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联系,可以通过观察、接触(摸、折、剪、拼等)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形体,建立空间观念。同时,要将生活材料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已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进行渗透。

  5.《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 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5、分类…………………………………………………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8、认识钟表……………………………………………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2课时

  10、总复*………………………………………………4课时`

  海底世界数数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数学广场找规律

  四、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六、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数学广场简单组合问题

  八、我换牙了统计

  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九、雪山乐园总复*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l学情分析

  全班有40名学生,基础较差生7~10人,总体水*一般。纪律性较差,上课不会听讲。看情境图提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本人打算在本学期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在*日教学中对学生严格要求,抓好常规训练,使全班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争取更大的进步。

  l本学期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新学期我的工作要认真学*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至上、发展为先、和谐为本”的指导思想,细化目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课书共安排了十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七个单元)

  走进数学

  创设师生、生生交往的情境和空间,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在认识同学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前后、左右,了解学生的认数情况。

  第一单元比一比

  本单元选择学生身边的事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通过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比较,初步感受比较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和事物,使学生认识10以内各数,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等数学符号的含义,知道10以内各数的顺序,并会表示物体的个数以及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第四单元合与分

  通过操作,感知合与分的方法,体会把一组物品“分”成两部分和把两部分“合起来的含义,知道10以内各数的组成。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参与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准确进行计算。

  第七单元认识11——20各数

  通过熟悉的事物认识11——20各数,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能用大于、等于、小于和词语描述20以内的大小,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第八单元20以内的加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20以内的加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

  第九单元20以内的减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20以内的减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空间与图形(共一个单元)

  通过身边熟悉的实物,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用眼、手等感官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三)统计与概率(共1个单元)

  (四)实践活动(共3个活动)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2、认识符号大于、等于、小于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比较。

  4、结合具体情况,体会加、减的含义。

  5、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6、尝试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8、结合数的认识,了解20以内的数的排列规律。

  9、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10、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

  1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如形状、颜色、数量、用途)对物体进行分类,在比较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12、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用途)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比较,在比较和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同一事物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3、经历观察、操作、游戏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学*的趣味性。

  14、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五、教学进度及周课时安排

  见教育局教研室统一安排布署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在“玩”中学数学,把单调的数学口算技能练*通过“对口练*”、“数学游戏”等儿童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来进行。

  “讲故事”中学*数学,通过看图说话、看图讲故事和趣味性很强的情景图,把认数、计算和学生喜欢做的看图将故事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数学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素材,使学*变为生活。

  (1)、及时呈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数学意识。

  (2)、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和理解

  4、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6、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7、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又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8、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活动,首先从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9、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11、关注两头。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一是学*困难的学生,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一、指导思想

  以***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学*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深入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以校本教研促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学*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及国标本实验教材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3、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并落实教学"六认真"。深入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规范教育常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组织学*"新标准",发挥备课组的.群体教研作用,以备课组或年级段开展教研活动,上好教研课。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标任务。

  3、强化课堂教学,年级组***学进度,组织好各项质量检测和竞赛活动争取再上新台阶。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一年级新生的特征,加强入学常规教育,规范行为,培养良好的学**惯。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菁选(扩展8)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一年级(3)和(4)的数学。(3)班的学生人数是50人,(4)班的人数是50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六、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七、采取的措施

  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一、学生情况分析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四、教学方法方面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1、重视学**惯的培养。

  *惯养成有很多方面,首先要学会的是整理书包和带齐学*用品,家长要为孩子准备的文具:铅笔(8-10支,每天卷好)、尺、垫板、橡皮。孩子忘带数学书、忘带文具盒在最初都是难免的,但如果有责任心的话,这类问题是不会反复出现的。孩子要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的将学*用品准备齐全,这在*惯形成初期非常重要。

  其次,作业格式训练也是学**惯培养的一方面。要利用数学练*本让学生练*写数和写算式(老师会布置,家长只要督促书写端正、格式正确即可)。

  学**惯的另一方面就是作业的按时完成,还要注意提醒孩子认真完成。家长每天先听孩子说一说当天有什么作业,再看孩子做的是否符合要求,以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惯。

  2、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是不客观的,因此还需要各位家长做有心之人,多进行这方面的练*。

  计算的练*方式多样,可以制作卡片,供孩子独立练*,也可在做家务、和孩子上街等时间来个对口令。同时要留心孩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粗心还是计算方法存在问题。但要防止枯燥的题海练*,每天几十道,错了还要罚的做法会扼杀了孩子学数学的兴趣的。

  3、依据生活理解数学,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有些数学知识较抽象,容易混淆,我们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造生活情境,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理解知识。如“左右”的认识,有些孩子正确掌握左右需要较长时间和过程,家长要有耐心,在生活中强化孩子对左右手的认识,引导孩子借此来分辨物体间的左右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如两人面对面时,如何判别对面之人的左右边。

  在时间许可时,我们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做做数学游戏,通过那些具有训练目的的游戏促进孩子在数学、认知、空间理解、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因为在游戏中孩子可以自由的、毫无压力的宣泄内在的情感,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且当孩子把“成功”的希望渗透到游戏中时,他们不愿输的努力就会从游戏本身扩展到学*中去。又如用小正方体拼拼搭搭,观察小正方体的分布,数数一共多少块,对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大有益处。再如用一布口袋,内放各种形体,让孩子蒙上眼睛摸一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可以不断加深孩子对形体特征的认识。虽然这游戏具有挑战性,但孩子往往乐此不疲。

  4、重视数学语言发展,为聪明插上翅膀。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能力的增强可以极大的改善孩子的学*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性。不妨给孩子的智力发展插上“语言的翅膀”,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在生活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观点、看法与思路。和孩子交谈的形式不必过于正式,比如和孩子散步时,和孩子去公园时等等,这样交流的气氛要自然亲切得多。对话时要有意识的激发帮助孩子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惯。如“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因为……所以……”。要求孩子说完整的话。

  数学书中的实际问题小朋友都要能在老师或家长引导下看书说出题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家长要能耐住性子,多听少说,只要我们的话语能引发交谈话题,进行适当的点评反馈就够了。

  5、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另一妙招就是经常向孩子“请教”。

  把孩子推上讲台,做孩子的“学生”这虽有明知故问的嫌疑,但并不妨碍孩子的为师热情。他们会很兴奋,很热情的扮演老师的角色,介绍自己今天的学*收获。

  6、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家长肯定和赞赏。与其说“你不要这样做!”还不如“你那样能够做得更好!”;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于做过的错事,还不如让适时的表扬给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掌喝彩!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别害怕出错,家长更应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欣赏。“有进步!继续努力!”“没关系,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不要吝啬真心的表扬。

  7、注重孩子学*过程,正视孩子考试成绩。

  当他们面对新内容,特别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时,孩子就会感到困难,因此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家长在家看孩子的计算很熟练,就以为孩子的数学学得很好,但真正考查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孩子往往有些不适应,或者说不尽如家长之意。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过程,关注孩子的学*内容,数学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

  一、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67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惯和随便插嘴的*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认识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

  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

  2。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3。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4。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9个单元:

  1、位置;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图形的拼组;

  4、100以内数的认识;

  5、认识人民币;

  6、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

  7、认识时间;

  8、找规律;

  9、统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编写意图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应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学生在获得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a、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估计和交流。

  b、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c、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d、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e、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f、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g、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h、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学好数学动的自信心。

  五、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8人,大多数同学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惯,但也有少数学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地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六、教学措施:

  1、勇于创新,坚持认真教学。

  2、因材施教,选用有效地教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

  七、课时安排

  1、位置4课时

  2、20以内退位减法12课时

  3、图形的拼组2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5课时

  7、认识时间3课时

  8、找规律4课时

  9、统计3课时

  10、总复*5课时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的数学。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惯和随便插嘴的*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五、后进生进步措施

  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六、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二)(3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3、分类与整理(2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8、总复*(5课时)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数学教学工作,一(1)班学生男女比例均等,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所以一节课虽然传授的知识不多,但组织纪律上花费的时间不少。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校园,他们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因此他们的学*积极性还很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为10~15分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不少本地的学生都上过幼儿园;而许多外来人员的子女,由于种种因素,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已期更好地完成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读写20以内的数 , 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为学生学*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总目标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 、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 、重视培养*惯。好的*惯使学生学*数学事半功倍。在*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惯,形成自觉行为。

  3 、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五、课时安排: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2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6课时

  8、认识钟表……约3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6课时

  10、总复*……约10课时

  一、 指导思想

  一年级数学下册,是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遵照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要求,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的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 30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他们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兴趣较为浓厚。部分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惯,但他们的可塑性极强,会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和爱心滋润下,很快的适应学校的环境,养成良好的学**惯,取得较大进步。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米、厘米的认识,认识钟表。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 "百"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5、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惯。好的*惯使学生学*数学事半功倍。在*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认真思考等良好*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七、教学进度

  安联合校进度安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34名学生,班额较大,学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惯。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教法分析: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惯。

  学情分析:

  两个班一个普高一个职高,学*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信心,提高学*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的好,好的教学计划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名优异的教师,做好一定的教学计划很有必要。

  总结:制定教学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历程,激励学生的学*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

  教学计划对于整个学期教学的进行有指导作用,通过我们提供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使教学有序的进行!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情况分析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2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102分、后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与减(一)、(二)、(三)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惯。

  四、本学期教学奋斗目标:

  力争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使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在期末统考中及格率达到100%,均分达到105分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到100%。

  五、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多鼓励树立起他们的学*信心,挖掘提高成绩的有利因素,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6、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主动性。

  一、形势分析

  我班有32名学生。有24个男生,8个女生。刚入学的孩子活泼天真。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学*数学兴趣浓厚,家庭教育和学*爱好良好。通过入学考试,全部达到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学,学不会。有些学生学*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要耐心地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培养他们养成热爱学*的*惯,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这学期的学*任务。

  二、目的要求

  1、知识和技能:

  体验从实际情况中抽象数字的过程,知道20以内的数字,学会读写;理解20以内数字的构成,知道符号的含义,=,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的估计。结合具体情况,初步了解加减的含义;在探索了一位数加法和对应减法的口算方法后,我可以熟练地计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对应减法;20以内学会加减估计。知道钟面,整点时间和钟面上的大概时间。结合具体情况了解上、下、前、后、左、右,有初步的方位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认识这些物体对应的图形,通过实际活动体验这些物体的一些特征,就能正确识别这些物体。感受并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大小和重量。了解象形图和简单统计表,通过实践学*简单分类,体会和体验数据采集和统计的过程,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数据回答简单问题,能够与同行交流。

  2、数学思维:

  初步学*从数学思维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比如数物体的数量,比较事物的数量,比较简单的长度、大小、重量等。在形成数字概念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理解20以内的数字时,通过比较和排列找到数字之间的联系,在学*“分离和组合”时,发展学生有序的思维、分析和推理能力,在“识别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可以用“除法”和“组合”的思路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结合具体情况探索一位数加减,体验他们与同行交流算法的过程,正确、有条理地讲解他们的算法;能够说明估计的过程。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空间的概念得到了发展。感受收集整理数据的简单过程,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有简单的统计思维。

  3、问题解决:

  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况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简单的几何可以简单分类,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可以联系情况来描述;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可以收集有效的信息,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达问题解决的结果。体验和同桌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和同龄人交流想法。

  4、情绪和态度: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对一些与ma有关的东西产生了好奇心

  三、兴趣和良好*惯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菁选(扩展9)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菁选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3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做个计划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45人,一年级孩子正处于学*启蒙阶段,通过一年级上学期的学*,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的读写,以及正确地拼读音节、学读轻声;在读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上,学生已会认250个生字,会写100个字;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普通话讲清一件简单的事;在阅读方面也能正确地朗读、背诵指定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认识了句号、感叹号、问号,并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的语气。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如能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并养成了爱惜学*用品的良好*惯。在本学期中我们应该继续保护孩子学*语文的欲望和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培养孩子乐于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上学期末的成绩不错。本学期将致力于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及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8个单元8个专题,分为8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8个专题贴*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4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所得的舞台。

  8组之后有5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里有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书后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教材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如第二组,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识字课,既认了字,又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接着,编排了《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在语文园地里,“读读背背”安排反映温馨家庭生活的短诗《鞋》;“口语交际”安排讨论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整组教材围绕“家庭生活”这个主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二

  今年有幸调入二实小,并担任一年级四班的班主任,虽然觉得压力很大,但在我的内心同时也产生了动力,所以我不怕苦,力争把这个班搞好,为此我制定了一个计划。计划如下:

  第一,在业务水*上。由于我刚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改教新的课程,和老教师比起来在教材理解方面会存在一些疑问,也不十分了解学生,所以,我会积极向老教师们尤其是董海秀老师学*,探讨,来丰富自己对业务水*的知识渗透。

  第二,在知识蕴涵量上远远不够,俗话说:"学海无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处处留心,不断反思与积累教学方面的心得与见解。勤于学*,树立终身学*的观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可以使我们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过去和未来,关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觉得要做到"三学"。

  (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的观念。

  (2)多渠道地学。要做学*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学*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学*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我认为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尽心尽力,都要为学生着想,要努力工作,应当兢兢业业,忘我的工作。

  (3)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工作上,我将积极熟悉教材,不懂就问,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学*他们的经验,从而内华和提升自己,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学*《新课标》,领会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角色,把微笑带进课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耐心的教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使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扬长避短,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以夯实基础。认真工作,计划的工作按时做,临时的工作及时做,力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不断走向成熟;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改变以往传统式的教学方式。使自己更适应教育改革的大潮流。

  第三,学生才是我事业中的主角。由于我要面对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有其特有的个性*惯,这还需教师来耐心**,所以工作方法上,也应如同当今的教育改革理念一样,用新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学生,争取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方法。逐步对学生进行渗透德育教育。

  第四,协调家长的配合,与家长协力共同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随处可见。因此,我将利用家长会、家长沙龙等活动和家长共同探讨关于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班主任我将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细微变化,利用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做让家长们认可和值得信赖的班主任。

  综上所述是我在新学期的工作,学*计划制定的虽然简单了一些,但我个人认为,有很多事情与问题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并要在工作中进行解决的,在工作计划中不一定十分全面的写进去。所以,唯有努力才是做好工作与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对于我现有的工作,我会很珍惜,也有信心把它干好,力争发挥最高水*,把这个班办好。

  一、班级概况:

  我班现有33名学生,男生17名,女生16名。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在入学前接受的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孩子的学*基础各不一样。

  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入学教育”由四幅图画组成,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了解学校生活的一些侧面,感受老师的亲切,学*一些简单的文明用语,了解语文课的学*形式和内容,并且喜欢上学*语文。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用品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安排不仅能使学生根据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20篇课文,分4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20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和按笔顺描红。另外,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学*园地,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4个学*园地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三、教学要求:

  1、学**惯

  ⑴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⑵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⑶养成认真听讲的好*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识字写字:

  ⑴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惯,准确认读305个生字。

  ⑵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⑶能按笔顺在四字格里书写、默写168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学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口语交际:

  ⑴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⑵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3)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5、阅读:

  ⑴能联系课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和句子的意思。

  ⑵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⑶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⑷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四、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切忌穿鞋走路。

  2、在培养*惯、方法中,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5、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课时安排:(只是大略的安排)

  第1、2周: 入学教育、拼音教学一单元

  第3、4周: 拼音教学第二、三单元

  第5——7周: 拼音教学第四单元和拼音的整理复*

  第8——16周: 识字、课文

  第17——20周: 总复*

  一、教学目标

  1、学**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2、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4、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教学资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五班61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四、教学方法设计

  合作学*为主,采用讨论、讲解、演示和练*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以及学*语文的兴趣。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4、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增强趣味,使学生乐于学*。

  (1)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3)拼音教学是本册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应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拼音,同时还要及时复*巩固,还要与识字教学相结合,真正发挥学*汉语拼音帮助识字读书的作用。

  (4)识字教学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同时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方法,进行各类的比赛,如“识字大王”评比等。写字教学一定要具体指导,严格训练,对于写字练*要有弹性,对不同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

  (5)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指导,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读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积累语言。

  (6)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入话题,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交际中去,用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还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言*惯。

  3、设立学*小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4、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5、努力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以人为本”贯穿教学始终,建立新型的“民主”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快乐的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让每位学生健康发展。

  6、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型教育。

  七、本学期教研或科研的课题、措施、目标:

  课题:新课标下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阅读*惯的研究与实践

  措施:〈1〉培养学生专心阅读*惯。

  〈2〉训练勤学好问的*惯。

  〈3〉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惯。

  〈4〉养成阅读积累的*惯。

  为了让学生能达到一定量的阅读积累,我们让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本?采蜜本》,把*时看书时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到这个本子里,不会写的字用拼音。并定期检查,比一比谁摘的好词好句多,谁又能把这些内容记到自己的脑子里。记得多了,学*材料储存于大脑,成为学生终身营养,构成了语文素养。因此强调积累就要**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方式。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积累精神,打好文学底蕴。

  一、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19人。上学期留级生1人,是:郞斌。跟读生有:胡婧、付肖涵、郑佳慧、胡心怡、左敏宏、郑立斌。上课五星期后又插入一个徐茹微。本班学生男女生比例不太协调,因此,班级学生显得比较顽皮活跃。通过几周的观察,我发现本班学生都比较活泼可爱,可是好动是他们的特点。有几个同学特别好动,上课坐不好,还要影响同学,课间又经常和同学打闹。特别是郞斌、牟敏力、谢凯、林杰、叶盛峰等同学。上课时有好多同学都不能专心听讲,*时作业又不能完成作业,尤其是胡婧、杨志远、许志刚、许宇峰,林杰、王聪聪、林金伟、黄子豪、叶多多、蒋晶晶、等学生在学*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面对本班的'实际情况,我的努力方向是:

  1、加强学*常规教育,让每位学生明确“我”是一个小学生了,言行举止要文明,作业要按时完成。

  2、激发学生学*兴趣,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时和学生亲密接触,教他们唱歌,给他们讲故事,让学生顺利完成由幼儿向小学的过渡。

  3、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树立劳动观念,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事情干得很少,在校要教育学生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采用的主要途径是让学生当好一天的值日生,培养主人翁责任感。

  第一册语文教学进度表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我上学了”“识字”“汉语拼音”“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几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我上学了”共三部分,主要通过“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让初入学的了解我们有56个人民族,让儿童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惯。

  2、识字,分2组编排,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总共认识90个字。每部分每课都配有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3、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4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有朗读,背诵或复述,有汉字基本笔画的学*和按笔顺描红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班级概况:

  全班共33人,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2、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4、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2、在培养*惯、方法,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5、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课时安排:周次内容

  1入学教育

  2我上学了、识字1、识字2、识字3

  3识字4、识字5、口语交际

  4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汉语拼音1、2、3

  5汉语拼音4、5、6

  6国庆放假

  7汉语拼音7、8、语文园地二

  8汉语拼音9、10、

  9汉语拼音11、12、

  10汉语拼音13、语文园地三

  11复*期中考试

  12课文1、2、3、4

  13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四、识字6

  14识字7、8、9、10

  15语文园地五、课文5、6、7

  16课文8、口语交际、语文园地6

  17课文9、10、11、语文园地七

  18课文12、13、14、口语交际

  19语文园地八、期末复*

  20期末复*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大部分的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至于其他学*能力还有待于在今后了解。

  二、教材内容

  本册共有五个单元,第一单元:识字,包括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第二单元:汉语拼音,包括语文园地二三。第三单元:四篇课文及一次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第四单元:识字,语文园地。第五单元:10篇课文三个语文园地。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新修订教材新增了《天地人》、《日月水火》等课文,保留了《四季》、《日月明》、《口耳目》等,从篇目来看,新教材保留和新增的课文,不少是儿童诗,适合一年级孩子理解。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先识字再学拼音。现行的语文教材,一年级的目录顺序是: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

  课文。一年级学生先认识一部分常见字,能把孩子的生活融入学*中,这样更关注孩子的需求了。

  四、教学目的要求

  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常规。语 文园地新增“书写提示”,写字是有规律的,每个字有自己的写法,笔顺有自己的规则。新教材要求学生写字的时候,就要了解一些字的`写法。口语交际不光是听和说,还要发挥想象力。新课本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

  比如“传话游戏”,第一个人轻轻说句话,传到最重一排,看看哪组

  传得又快又准。

  五、重点难点

  1、认识300个汉字。

  2、会写100个汉字。

  3、学*汉语拼音,学说普通话。

  4、养成学会和别人交流的*惯。

  5、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进行口语交际。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让课堂更有活力

  2、强化汉语拼音的学*,打牢基础。

  3、培养学生学*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态度。

  4、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法制教育及爱国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及守法意识。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处于学*启蒙阶段,小朋友们都经过幼儿学前教育,口语表达能力与交往协作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发展。但总的来说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因为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至于其他学*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保护孩子学*语文的欲望和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在学*中成长,培养孩子们乐于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教材的编写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使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9、识字教学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学*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当中。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方式和学*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惯的方法认记汉字。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10、重视学生写字*惯的`培养,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写字的质量。

  11、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则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打断学生,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要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

  一年级新生常规教育

  1、入学教育

  2、汉语拼音a o e的教学(3课时)

  3、 1、汉语拼音I u ü的教学(3课时)

  第2周

  1、声母b p m f的教学(3课时)

  2、声母d t n l的教学(3课时)

  3、声母g k h的教学(3课时)

  4、复*一(2课时)

  5、完成作业本机动(1课时)

  第3周

  1、声母j q x的教学(3课时)

  2、声母z c s的教学(3课时)

  3、声母zh ch h r的教学(3课时)

  4、完成作业本机动(1课时)

  5、复*二(3课时)

  第4周

  1、复韵母ai ei ui的教学(3课时)

  2、复韵母ao ou iu的教学(3课时)

  3、复韵母ie ue er的教学(3课时)

  4、复*三(3课时)

  第5周

  1、国庆放假

  2、复韵母an en in un un的教学(3课时)

  3、复韵母ang eng ing ong的教学(3课时)

  4、复*四(3课时)

  第6周

  1、拼音部分检测(2课时)

  2、试卷校对查漏补缺(1课时)

  3、一去二三里(3课时)

  4、完成作业本机动(1课时)

  第7周

  1、口耳目(3课时)

  2、在家里(3课时)

  3、操场上(3课时)

  第8周

  1、学*园地一(2课时)

  2、有趣的游戏(1课时)

  3、单元检测(2课时)

  4、画(2课时)

  5、四季(2课时)

  第9周

  1、小小竹排画中游(2课时)

  2、哪座房子最漂亮(2课时)

  3、爷爷和小树(2课时)

  4、语文园地二(1课时)

  5、我们的画(1课时)

  6、单元检测(1课时)

  第10周

  1、静夜思(2课时)

  2、小小的船(2课时)

  3、阳光(3课时)

  4、影子(2课时)

  第11周

  1、比尾巴(2课时)

  2、语文园地三(2课时)

  3、这样做不好(1课时)

  4、单元检测(2课时)

  5、比一比(2课时)

  第12周

  1、自选商场(2课时)

  2、菜园里(2课时)

  3、日月明(2课时)

  4、语文园地四(2课时)

  5、我会拼图(1课时)

  第13周

  1、单元检测(2课时)

  2、我多想去看看(2课时)

  3、雨点儿(3课时)

  4、**搭积木(2课时)

  第14周

  1、自己去吧(3课时)

  2、一次比一次进步(3课时)

  3、语文园地五(2课时)

  4、该怎么办(1课时)

  第15周

  1、单元检测(2课时)

  2、小松鼠找花生(3课时)

  3、雪地里的小画家(3课时)

  4、元旦放假

  第16周

  1、借生日(3课时)

  2、雪孩子(3课时)

  3、小熊住山洞(3课时)

  第17周

  1、语文园地六(3课时)

  2、小兔运南瓜(1课时)

  3、单元检测(2课时)

  4、开始期末复*

  第18、19周

  期末复*、查缺补漏、测验、讲评

  第20周

  期末考试准备寒假

  新学期新气象新计划,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教材在更换,以前我所执教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人教版的,而这个学期是我从未接触过的S版,而且又是从来未教过的一年级课本。因此,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要比以往任何一份计划都显得更有份量,更具挑战性,无论是对教材的了解,还是教学方式方法,我都得全新钻研、摸索、探讨。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我爱上学”、“看图说话学拼音”、“识字”、“课文”、“语文百花园”这几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

  2、认识常用汉字313个,做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会写116个认识的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能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背诵指定的课文。

  4、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5、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态度大方,有礼貌。

  6、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三、注意问题

  1、汉字拼音教学要处理好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识字教学要坚持多读少写的原则。

  3、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

  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参与交际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

  四、学情分析

  本班孩子虽说经过一年的学前班教育,但我们这里的农村学前班教育毕竟还是只有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教育,所以他们虽然已是一年级学生了,可是对于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几乎还是空白一片,自制能力、学*管理能力几乎为零。但他们对于新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活泼可爱,好表现自己,也很喜欢打小报告,比如:谁没坐好,谁在玩小东西,谁写错啦等等。因此需要老师耐心、细心地帮助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能较快进入正式、正规的学*。

  五、教学措施

  1、采用直观教学法,重视教学拼读音节的方法,充分利用情景图和语境歌,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让学生乐意学*,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汉语拼音的拼读和书写。

  2、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编排匠心独具,符合学生心理,教学时图文对照,反复诵读,不仅识字,理解词语,还能认识事物,受到美的熏陶。

  3、把识字和认识事物、诵读、写字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读好书、写好字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4、图文对照,展开想象。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并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适当表演。

  5、结合语文学*,观察自然,展开想象,积累语言,正确表达。

  6、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比赛,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六、教学时间安排

  我爱上学 1课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