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工作计划范本十份

首页 / 工作计划 / |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1

  一、加强课程实施研究

  新的学年,新课程改革要在自觉反思、不断调整的基础上,把握重点难点,力求课程改革改出实效、改出质量。

  1、自觉反思。利用各种反思形式开展教研工作。

  ①课标教材学*深度的反思;

  ②反思新课堂教学的效度;

  ③反思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程度。

  2、不断调整。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反思我的课堂等活动不断的调整我们教学行为。

  二、聚焦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新的一年里,一要加强新课程实验研究,聚焦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途径。积极组织开展以“读懂课标、读透教材”为主题的研讨活动。组织教师研究课堂、评价课堂、改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二要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有效性课堂要实现“五个转变”:①目标上,由单纯的学生考试而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②内容上,由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变到联系生活;③对象上,由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转变到面向全体学生上来;④要求上,由一刀切转变到发展学生个性上来;⑤方法上,由被动式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上来,变学会为会学。

  三、强化管理,创新校本教研制度

  提高教师素质,让教师在活动中思考、发现、认识、提高;在活动中教学、反思、历练、成长。

  1、加强集体备课,把握基础知识。

  2、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①认真学*研究成果;

  ②学*研究历史知识,提升课堂驾驭能力;

  ③学会怎样引导学生学*;

  ④为青年教师成长打造*台,创造各种条件。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2

  一、工作思路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加强新型历史教师队伍建设为本,以推进历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深化历史课程与教学改革为主旋律,以科研兴教为突破口,与时俱进,围绕即墨市教体局工作计划,深化历史学科教研工作。

  二、工作目标

  加强新课程校本培训。充分利用自我研修和学科教研活动,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将新课程的现代教育理念根植于全市历史教师心中,以区片、学校为学*型组织,加强“校本培训”和“自我培训”,帮助教师把握实验教材的特点,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新颖教学方法,大胆实践新课程评价制度,努力推进新课程的发展。

  加强到教学一线去调研和指导。本学期将充分调动联组成员的力量,定时间、定责任、定对象深入学校,同教师们一道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及时搜集全国中学历史教学信息,为全市历史教学提供服务。

  认真抓好 “中考”总结工作,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定20xx年中考说明。

  三、具体措施

  (一)常规教研

  1、9月,组织联组公开课活动,确定公开课与研究课人选,传达计划

  2、10月——12月,集中全力开好公开课

  (二)教育科研

  根据青岛市历史学科教研计划,抓好“十一五”重点课题的实验工作,进一步细化课题实验,责任到人,分类推进,重点突破。

  (三)队伍建设

  1、抓初中课改队伍建设:以九年级学业水*考试和直升生考试为核心,研究考试与教学的关系,扎实有效地提升初中课堂教学的质量。

  2、抓青年骨干教师建设:引导教师立足实际,以校为本,校本教研,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课改挑战的有战斗力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3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态度不端正,*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五、周活动安排

  周次

  时间

  内容

  一

  8.15-8.21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原始的农耕生活

  二

  8.22-8.28

  3华夏之祖单元复*检测

  三

  8.29-9.4

  4夏、商、西周的兴亡5灿烂的青铜文明

  四

  9.5-9.11

  6春秋战国的分争7大变革的时代

  五

  9.12-9.18

  8中华文化的勃兴(1)9中华文化的勃兴(2)

  六

  9.19-9.25

  单元复*检测

  七

  9.26-10.2

  10“秦王扫**”11“伐无道,诛暴秦”

  八

  10.3-10.9

  复*第一单元

  九

  10.10-10.16

  复*第二单元

  十

  10.17-10.23

  综合复*

  十一

  10.24-10.30

  期中考试

  十二

  10.31-11.6

  12大一统的汉朝13两汉经济的发展

  十三

  11.7-11.13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十四

  11.14-11.20

  16昌盛的秦汉文化(1)17昌盛的秦汉文化(2)

  十五

  11.21-11.27

  第三单元复*检测

  十六

  11.28-12.4

  18三国鼎立19江南地区的开发

  十七

  12.5-12.11

  20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

  十八

  12.12-12.18

  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2)第四单元复*

  十九

  12.19-12.25

  第四单元检测总结复*第一、二单元

  二十

  12.26-1.1

  总结复*第三单元总结复*第四单元

  二十一

  1.2-1.8

  综合复*

  二十二

  1.9-1.15

  期末考试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4

  时光流逝,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和初二的历史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课改的要求,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属于中国历史的古代史部分,距今时间较久远,特别是先秦史,跨度很大,学生的理解主要是跟时间有关的内容比较难一些,需要分析的较少,重点内容是在奴隶社会的基本发展及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还有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所创造的财富,对社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后半部分主要讲到封建社会的诞生、发展,统一国家的产生、发展,创造的中国古代史上的灿烂文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纵向为*代史,主要内容体现了*代的屈辱史,中国由封建社会没落到开始社会转型,接受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打破传统思想,摧毁旧的社会体系,这些内容贯穿本书的始终;主要内容是:侵略与反抗,*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内战烽火,*代的社会变化和成就。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情况,现在还不是很细致的了解,从目前的初步了解及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课堂纪律尚可,态度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总共87名学生里,优生较少,大约在15人左右,中等生是主体,大约在50人左右,后进生约20多人,而且学**惯各不相同,来自不同的学校,所以学*观念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不同。

  八年级学生的情况都比较熟悉了,106名学生,优生在30人左右,中等生50人,后进生20人左右,在优生里,学*主动性强,能够通过自主学*完成学*任务的少,大部分都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和更多的指导;中等生里,大部分都没有自主学*的意识,而且在课堂上还不能进行完整的听学;后进生的学*状况就更加困难,不仅基础差,而且态度问题特别难以处理、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方式,即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进度

  整个学期总共有约19个周,每周2课时,共38节课,若除去节假日,所剩课时约有30节左右,现将七八年级的进度安排如下:

  七年级:

  1至10周完成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到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11至12周复*、段考。

  13至17周完成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到第二十二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8、19周,复*、期末考试、总结。

  八年级:

  1至10周完成第一课(鸦片战争)到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至12周,复*、段考。

  13至17周完成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到第二十二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8、19周,复*、期末考试、总结。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本期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同时要把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所任教的学生上课时的情况有所不同:女同学比较听话,上课时的整体纪律较好,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从总体上观察,大部分学生的情绪比较稳定,对这门计划网课程较感兴趣,特别是将有关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的时候,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学*目的不明确,学*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学*过程中他们往往看一时的心情或喜好来决定是不是认真听课,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差异较大,还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性较差。

  三、教材分析

  初一历史第二册的内容是从我国隋唐时期至明末清初的历史,主要讲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共22课。是政治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

  四、教学目标(围绕三维目标)

  要求学生学*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教会初入中学的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计划网学生学*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六、教学措施

  1、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的、步骤,抓住教材的重点。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纵横比较,穿针引线,使整个历史发展情况显得脉络清楚,思路清晰。同时,注意学*方法的传授,着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4、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拉*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的影响和作用,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6

  一、工作思路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加强新型历史教师队伍建设为本,以推进历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深化历史课程与教学改革为主旋律,以科研兴教为突破口,与时俱进,围绕即墨市教体局工作计划,深化历史学科教研工作。

  二、工作目标

  加强新课程校本培训。充分利用自我研修和学科教研活动,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将新课程的现代教育理念根植于全市历史教师心中,以区片、学校为学*型组织,加强“校本培训”和“自我培训”,帮助教师把握实验教材的特点,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新颖教学方法,大胆实践新课程评价制度,努力推进新课程的发展。

  加强到教学一线去调研和指导。本学期将充分调动联组成员的力量,定时间、定责任、定对象深入学校,同教师们一道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及时搜集全国中学历史教学信息,为全市历史教学提供服务。

  认真抓好 “中考”总结工作,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定20xx年中考说明。

  三、具体措施

  (一)常规教研

  1、9月,组织联组公开课活动,确定公开课与研究课人选,传达计划

  2、10月——12月,集中全力开好公开课

  (二)教育科研

  根据青岛市历史学科教研计划,抓好“十一五”重点课题的实验工作,进一步细化课题实验,责任到人,分类推进,重点突破。

  (三)队伍建设

  1、抓初中课改队伍建设:以九年级学业水*考试和直升生考试为核心,研究考试与教学的关系,扎实有效地提升初中课堂教学的.质量。

  2、抓青年骨干教师建设:引导教师立足实际,以校为本,校本教研,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课改挑战的有战斗力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7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为更好的抓好初中的教学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学期初中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初一由两个班组成,学生总体水*相差不大。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学*欠积极。

  本届初二学生由于上一学年一直由我担任历史课教学,所以初二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好于上一届初二学生,三个班中大部分同学能积极的配合教学工作。但初二年级是学生的逆反心理最强时期,其中有个别特别强,所以本学年这些学生将会是教学的重点。

  本届初三由三个班组成,一二班基本由上一届初二学生组成,根据上一学年的教学情况来看本届初三基础相当薄弱。三班插班生较多,课堂纪律较为不良。所以本届初三较上一届有很大的差距,那么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基础知识和课本知识为主。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至初三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华师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初中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隋唐时期到明清时期,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四个单元共23课,其中包括探究活动课4课。

  《中国历史》初中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至改革开放时期,讲述了从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巩固时期,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十年的**时期级及改革开放时期这五大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七个单元共23课,其中包括3课探究活动课。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政治格局两极化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包括五个单元共25课,其中包括探究活动课3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价值观。

  二、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下册总共有23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占四个课时,期中复*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占四个课时。

  本学期完成《中国历史》第三册共23课的教学教育内容。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总课时32课,每节课授1课的内容,授完一单元复*、练*或测验一节。

  本学期世界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五个单元,叙述世界历史,共25课,每课教学1课时。期中考试复*占用两课时,期末考试占用四个课时。

  四、具体措施1.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和教研能力。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

  2.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初三这学期的历史内容是世界*现代史,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方式,提高探究学*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3.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上升。

  4.提高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8

  一、指导思想

  根据今年区教研室工作会议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观念为主线,结合中考模式,重点抓好学校教研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狠抓重点,常查环节,努力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具体工作安排

  本学期工作的重点是课程改革、创设高效教室,全面提高历史教学及教研质量;加强中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我校历史学科中考水*,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工作。

  1、制定落实教研活动计划

  明确学期工作重点,集中精力抓好教学,特别是九年级的历史教学,针对学校制定的中三教学目标,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注重教室即时效率,同时落实细节:

  ①、完善备课组工作,每周一次,常交流、多研究, 特别是对中考信息的采集、研究分析。

  ②、结合学校月考制度,做好*时测试工作,认真、及时批改,重点同学要面批;分析、总结,找出学生学*的薄弱点,查漏补缺。

  ③、同组教师认真完成听课计划,每周听一到二节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不少于30节。

  2、加强备课组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集体备课,丰富教室教学,是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工作。对九年级的复*,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精选资料,精选试题。

  3、抓好教室教学,活跃教室气氛,提高教室效率

  本学期将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着重提高教室即时效率。充分利用好“班班通”进行日常的教学,采取开设研究课与随堂听课等形式,从“严、精、活、实、高”五方面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堂堂有收获,节节见成效。使教室效率得到提高。

  ①、开设九年级历史复*研讨课。从能力角度出发,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②、结合学校的“日赛课”,有计划的进行教学研讨。

  4、展开课题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研组将继续展开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题的深层次研究。在实际教学进一步进行探讨,同时落实细节,明确各人分工,分阶段按计划实施。在过程将对阶段性研究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并解决,适当调整研究计划。学期中或结束时,针对课题研究进行经验交流总结。为课题的结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5、、落实月考制度,做好成绩分析

  作为阶段教学检测的一种方法,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情况,反馈教学成效。在成绩分析时一定要细,明察秋毫。

  ①、认真出好每一份试卷。备课组集体研究,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难易适度。

  ②、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评讲,做好成绩统计。找出学生学*的薄弱之处,完善教室教学。

  ③、密切注意差生、优生的流向。通过测试发现差生,重点进行原因分析、方法指导。

  6、进一步完善网络教研活动。在日常的教学实际中,不断的充实自己博客的内容,及时上传资源,以达到资源共享。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9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历史的方法和学*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学*欠积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的乐趣。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阶段,要认真制定复*计划,精心组织复*,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惯。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5、采用多种教学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6、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7、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来学*历史

  8、课堂教学要贴*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进行辅导。

  六、改进措施

  1、对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教高的水*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学*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对学*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实际一些比较容易的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时结合挂图和资料知道学生学*有关的知识,或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感受历史。

  3、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本地历史的名胜、旅游胜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相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七、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地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地统一,观点和材料地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地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地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地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地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地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方法地指导和学**惯地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素质和学*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地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历史地学*兴趣,提高学生地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地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差地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利用远教和网络资源。

  八、教学进度(略)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10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为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 “育人”这个素质教育的核心主题。在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上,在素质教育新政的指导下,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和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研总思路

  教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素质教育新政为指针,以“育人”为主题,构建有效育人机制,提升育人效益;以“道德”建设为主线,以真实高效为主攻方向,创建教研新文化,构建有效教研模式,提升教研品质;以课堂研究为核心,构建有效教学范式,提高教学均衡发展水*;以教育评价为突破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新政的评价机制和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以学生学力培养为中心,切实深化落实课程方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研工作重点

  本年度教研工作的重点有三个:一是教研模式和效益,二是育人机制和效益,三是教学模式和效益。

  深入贯彻落实 “自主互助学*型课堂”教学研究,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范式;抓常规的落实,实用、科学、高效。

  四、具体工作和要求

  1、关注学生心灵健康成长。

  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 实施以做人教育为主的“四位一体同步主题育人机制”, 学校、班级、学科、家庭四位一体,同步实施同一个主题的教育内容,形成育人共同体,特别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同步配合尤为重要。

  2、提高教研有效性,构建有效教研范式。

  首先就要提高教研计划的有效性,不能只是教研组长一人独立完成甚至凭空杜撰,流于形式;要创新教研思路,坚决落实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教研思想和计划,真正做到有计划、有落实。年度教研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主要问题、教研重点、教研目标、教研措施以及教研活动安排一览表。

  实施“基于问题台帐的多元合一”教研范式为总体的研究思路,构建有效教研范式。

  3、进行常规改革,探索学案设计,创设和谐高效课堂,编写高效实用学案。

  围绕常规改革“十六字”方针——“**思想、减负增效、**师生、删繁就简”,进行常规改革,赋予传统的教学常规以新的内涵,抓常规的落实,实用、科学、高效,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实施“学导循环方案”。 学案编写过程中要把握四个要素:研究课标、整合教材、设计教法、设计学法。学案编写的主要条目有六大方面:课标要求、三维目标(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学*重难点、学*方法指导(自主点、互助点、探究点、考点)、学*过程、学*反思与自评(成长点、生成点、困惑点)等。

  4、注重内涵发展,善于创新,善于总结、提升与升华,树立终身学*的理念,做一个学*型、创新型教师。

  21世纪,需要我们要有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和高超的驾驭课堂能力;要树立终身学*的理念,不断学*,勇于创新,做一个学*型教师;多观察,多思考,多反思;走出去,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进行自我成长规划;注重内涵发展,培养人文精神;加强学*和研究,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5、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业务积累。

  体现学科特点的业务积累,是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不仅为课堂教学服务,也有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也为学生的终身学*奠定基础。积累中要特别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史政的结合,与乡土历史的结合,与考点、热点、重点的结合,关注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关注与高中知识的衔接。

  6、加强合作,在合作中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

  增强教研意识,学会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和教研融为一体。加强集体研究,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和骨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带头作用,新老教师互相学*,共同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研活动中还要倡导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教研气氛,切实提高教研质量和水*。

  7、教学教研活动常态化,每周一次,做好教研活动记录。听课活动每周一次,做好记录。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范本十份扩展阅读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范本十份(扩展1)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6篇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区初中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工作将按照市教科院、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统一部署,恪守“求是务实、与时俱进”的'教育哲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提升学生的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建设与实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基于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教学特点和区域教育教学实际,突出方向引领和工作重点,优化教研工作方式,提高教研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质化教育教学研究,切实抓好教研组建设,营造良好的区域及校本教研氛围,不断提升教师群体的研究水*和教学能力;深化复*教学改革,优化毕业班中考复*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区域历史、思品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学常规和课程资源建设,不断拓展初中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新空间。

  二、主要工作

  (一)深度推进课程改革,努力优化课程实施

  1.利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学*契机,进一步引导教师理解、反思课程改革理念的实质性内涵,认真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建设、教师学科能力建设的关系问题,提高教师自主学*、反思性学*的能力。特别是要进一步挖掘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探索并优化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逐步形成具有学科特质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课程统整和探究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的研究,借力数字化学*、研究性学*和公民教育项目,不断改进教与学行为及课堂教学范式,彰显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体性、生活性、实践性和养成性,努力打造求真务实的历史教学“智慧课堂”和思品(道德与法治)教学“生命课堂”。

  3.继续开展新课标、新教材研训活动,尤其是历史统编教材及八年级法治教育专册的培训,通过主题培训、同题异构、学术沙龙、参与式研讨、集体备课等多元方式,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切实提高研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新时代教育教学新要求的适应能力。

  4.展拓多元*台,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以区、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基本功竞赛、市中学政治年度优秀论文评比、市年度精品课拍摄等为契机,充分发挥以评促教的功能;加强研究课活动指导,提高研究课的引领作用和评价导向;鼓励积极参加江苏省“名师大课堂”网络教学直播活动、区新一轮初中的政史送培活动等,加速区域学科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二)扎实教研科研活动,切实提高教学效益

  1.继续引导教师研读“xx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及《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结合日常学科调研,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把落实教学常规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动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性的基本手段。

  2.加强课型范式与微课研究,组织初中不同年级主题研究课,不断丰富、优化区域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型。本学期历史学科研究主题是加强对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道德与法治学科研究主题是加强对学生法治意识、公民素养的培育。

  3.推进校本教研工作。以区优秀教研组评选为契机,发挥市、区学科优秀教研组的示范作用,引领全区初中历史、思品教研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营造研究氛围,落实研究内容,深化研究主题,不断提升校本教研质量,争取在校本课程开发、联校教研活动、资源共享等方面有所研究、有所探索。各初中校历史、思品教研组要强化独立备课、集体研讨的意识;要提高集体备课活动效益,集体备课重点应放在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何针对性地选择教学资源、设计学*活动,如何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及加强课的整体性研究等方面。

  4.各初中校历史、思品教研组要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以各级各类学科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学科教学关键性问题研究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常态化开展专题性研讨,争取在课程改革的一些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各教研组要提前酝酿新的课题研究项目,为下学期省、市、区级课题申报做准备;要鼓励老师主动撰写反应课改、体现自我主题研究的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积极参与各类各级相关评选活动并积极向刊物投稿,加速自我专业发展。

  (三)优化毕业教学工作,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1.各初中校历史、思品九年级备课组及学科教研组,要及时研读20xx年xx市中考学科考试说明及*几年xx市中考试卷,明确中考命题改革方向与思路,充分发挥中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要第一时间研制细化的学期教学与复*工作计划,做早、做好毕业教学与复*工作;要加强复*课型特点与教学方法的研究,理性思考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关系,科学定位扎实主干知识与培养学科基本能力的关系、专题教学与知识系统整合的关系以及讲、练、析的关系;要及时反思、纠正复*教学中的偏差;要加强组内分工合作、复*资源与信息共享,不断提升复*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努力提升学校及区域中考质量。

  2.认真组织好各教学协作片中考复*研讨活动。各中心组长要提前思考研讨活动主题,确立观摩课研讨方向,安排各校研讨任务。通过研讨活动,确保九年级各位历史、思品老师都能深入了解、理解20xx年xx市中考历史、思品学科考试说明及xx市中考命题研讨会的相关精神,明确复*教学的导向与价值,优化复*策略,提升复*效率。

  3.各九年级历史、思品老师要重视中考命题研究与自主命题实践工作。要加强对学生学业发展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工作的理论研究,要加强对xx市中考试题特别是*几年试题的精细化深入研究,要重视命题素材的日常性积累,要积极尝试自主命制高仿真复*试题,不断增强自我命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主要活动

  二、三月份

  1.部分学校初中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老师参加xx市教科院开学初教研活动;

  2.组织八年级全体道德与法治老师参加xx市法治教育专册新教材培训活动;

  3.召开区初中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中心组长会议,商讨本学期片教研活动事宜;

  4.开展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

  5.举办省教研重点课题“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史料教学优化研究”课题研讨活动;

  6.区初中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送培开班仪式及第一次活动;

  7.推荐部分老师参加xx市年度初中历史精品课拍摄;

  8.部分初中校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学科常规教学调研活动。

  四月份

  1.协助各教学协作片做好20xx年中考政史学科复*研讨活动。传达市中考命题研讨会议有关精神,解读20xx《考试说明》相关变化,探讨复*应考策略,提升复*教学效率;

  2.推荐部分老师参加xx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基本功比赛;

  3.组织部分协作片七、八年级历史新教材研训活动;

  4.区初中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送培第二次活动;

  5.部分初中校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学科常规教学调研活动。

  五月份

  1.组织九年级历史、思品模拟考试,及时做好分析评价工作,优化后续复*策略;

  2.区九年级历史、思品专题复*教学研讨会;

  3.组织部分协作片七、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研训活动;

  4.区初中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送培第三次活动;

  5.做好xx市中学政治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评比活动的区级选送工作;

  6.部分初中校历史、思品学科毕业班教学、复*工作专项调研。

  六、七月份

  1.推荐部分老师参加xx市年度初中道德与法治精品课拍摄;

  2.选荐部分老师参加xx市中考历史、思品学科阅卷工作;

  3.召开省教研重点课题“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史料教学优化研究”学期研究总结会议,交流研究进展情况,研讨下学期研究重点;

  4.区初中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送培第四次活动;

  5.做好七、八年级历史、道德与法治学科期末质量检测的有关工作;

  6.学期学科教研工作总结及下学期教研工作计划拟订;

  7.组织开展暑期区初中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主题培训活动。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2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并参加了20xx年中小学远程培训,由衷感谢河北省教育部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提高的*台,这段时间的远程教育学*,使我深深感受到,教师远程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们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学*让我受益匪浅,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学水*。使自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我就把这次培训学*期间的点点滴滴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以往的教育理念只关注少数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评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通过这次培训学*,使我对新的教育理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即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要促进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个新理念,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个性发展快慢不同,各种潜能还未挖掘,我们只关注少数人的能力培养,放弃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这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国策不相符。因此,我们全体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努力。教师不但要转变教育理念,还要改变教学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式学*。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的意识,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记得有一位教授是这样说的:思想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的底色,执著是教育的气质。能够做到这些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可以做到的吗?如果想做一位好老师,合格的老师,我认为要终生学*,虚心学*。

  二、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这次培训学*让我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新课标理念强调语文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应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整合。使我们领悟到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精神实质,为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整体把握,又要分段了解、分析、探究。专家各从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谈起,理论结合实例,为我们深入文本探究、科学备课、有效施教指明了方向。专家在讲解自己的理论观点时,列举了大量的课堂实例,在实际课堂教学操作中、在过程的引领中传授知识、讲析技法、阐明理念。这些专家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本领传授给了我们这些教师,让我们在过程的体会、领悟中内化知识,促进自己实际的教学技能的提高。

  三、全员培训学*的收获与自我反思

  (一)、创设情境 点燃激情

  适宜的教学情景在润物细无声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因此导课要切实有效,要围绕学*目标进行,导课的角度应与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切忌单纯为导课而导课,盲目的搞笑与逗乐更不可取。最好在上课前,教师就要认真详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最*发展区"为突破口,精心准备,营造民主的、富有吸引力的学*情境。让每位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这样每位学生都有一种探究新知识的渴望、奋力向前的冲力。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阅读包括课前自读和课堂阅读,做到有目的而读。课前自读指学生自读文本,存疑置难,课堂自读要求学生最好默读,即不出声,边读边想,便批注,把读文本的感受,体会及遇到的问题在课本上作旁批,这都是为下一步的质疑做准备。质疑要引导学生围绕本课学*目标设问质疑,防止漫无边际的设疑。,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思考—发现—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过程,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体,教师要在学生设疑的基础上,随机转化、归纳和补充,最终梳理课文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自主探究,问题来自学生须再回到学生中去,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文本,让他们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潜心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寻求问题的答案。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育部人教版教科书、《课程标准》、《XX市历史中考说明》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落实县教育局有关我县“高效课堂”的继续开展和学校下达的有关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使历史教学再创辉煌。

  二学情分析

  我校现有四个教学班级,一个阳光班,三个普通班,在去年全县组织的期末考试中,我校历史考试成绩排名在全县**,优生人数不多,合格生较好,但有部分人数在差生线下,本学期教学中,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具体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教法,做好集体备课,有的放矢,抓好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2、在教学中,要以先进的素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武装课堂。精心设计问题,既抓基础知识,又注重能力培养,为拔高成绩的培养积累经验。

  3、今年一定要针对学情,制定出辅优转差计划,不搞空架子,做样子,定人,定时,定内容,定人员,让优生吃得饱,让合格生吃得好,让差生吃得了,力争全校历史在全县的综合排名再有一个突破。

  4、第一轮复*备考时,再一次制定出周密的复*计划,把内容计划到每一节课,加强集体备课,分工协作,讨论好后,再打印出来。

  5、走出去,请进来。我们必须抽空到他乡学*、观摩,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作指导、点评,弥补自己的知识的不足,同时也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中考信息。

  6、综合复*时,要对中考考试说明仔细地研究,对周年大事,时政热点,重点出题。对容易张冠李戴的内容反复出题,让学生烂熟于心。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本期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同时要把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所任教的学生上课时的情况有所不同:女同学比较听话,上课时的整体纪律较好,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从总体上观察,大部分学生的情绪比较稳定,对这门课程较感兴趣,特别是将有关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的时候,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学*目的不明确,学*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学*过程中他们往往看一时的心情或喜好来决定是不是认真听课,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差异较大,还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性较差。

  三、教材分析

  初一历史第二册的内容是从我国隋唐时期至明末清初的历史,主要讲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共22课。是政治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

  四、教学目标(围绕三维目标)

  要求学生学*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教会初入中学的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六、教学措施

  1、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的、步骤,抓住教材的重点。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纵横比较,穿针引线,使整个历史发展情况显得脉络清楚,思路清晰。同时,注意学*方法的传授,着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4、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拉*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的影响和作用,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5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态度不端正,*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五、周活动安排

  周次

  时间

  内容

  一

  8.15-8.21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原始的农耕生活

  二

  8.22-8.28

  3华夏之祖单元复*检测

  三

  8.29-9.4

  4夏、商、西周的兴亡5灿烂的青铜文明

  四

  9.5-9.11

  6春秋战国的分争7大变革的时代

  五

  9.12-9.18

  8中华文化的勃兴(1)9中华文化的勃兴(2)

  六

  9.19-9.25

  单元复*检测

  七

  9.26-10.2

  10“秦王扫*”11“伐无道,诛暴秦”

  八

  10.3-10.9

  复*第一单元

  九

  10.10-10.16

  复*第二单元

  十

  10.17-10.23

  综合复*

  十一

  10.24-10.30

  期中考试

  十二

  10.31-11.6

  12大一统的汉朝13两汉经济的发展

  十三

  11.7-11.13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十四

  11.14-11.20

  16昌盛的秦汉文化(1)17昌盛的秦汉文化(2)

  十五

  11.21-11.27

  第三单元复*检测

  十六

  11.28-12.4

  18三国鼎立19江南地区的开发

  十七

  12.5-12.11

  20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

  十八

  12.12-12.18

  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2)第四单元复*

  十九

  12.19-12.25

  第四单元检测总结复*第一、二单元

  二十

  12.26-1.1

  总结复*第三单元总结复*第四单元

  二十一

  1.2-1.8

  综合复*

  二十二

  1.9-1.15

  期末考试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6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为更好的抓好初中的教学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学期初中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初一由两个班组成,学生总体水*相差不大。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学*欠积极。

  本届初二学生由于上一学年一直由我担任历史课教学,所以初二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好于上一届初二学生,三个班中大部分同学能积极的配合教学工作。但初二年级是学生的逆反心理最强时期,其中有个别特别强,所以本学年这些学生将会是教学的重点。

  本届初三由三个班组成,一二班基本由上一届初二学生组成,根据上一学年的教学情况来看本届初三基础相当薄弱。三班插班生较多,课堂纪律较为不良。所以本届初三较上一届有很大的差距,那么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基础知识和课本知识为主。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至初三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华师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历史》初中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隋唐时期到明清时期,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四个单元共23课,其中包括探究活动课4课。

  《*历史》初中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至改革开放时期,讲述了从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巩固时期,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十年的*时期级及改革开放时期这五大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七个单元共23课,其中包括3课探究活动课。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政治格局两极化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包括五个单元共25课,其中包括探究活动课3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价值观。

  二、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下册总共有23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占四个课时,期中复*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占四个课时。

  本学期完成《*历史》第三册共23课的教学教育内容。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总课时32课,每节课授1课的内容,授完一单元复*、练*或测验一节。

  本学期世界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五个单元,叙述世界历史,共25课,每课教学1课时。期中考试复*占用两课时,期末考试占用四个课时。

  四、具体措施1.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和教研能力。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

  2.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初三这学期的历史内容是世界*现代史,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方式,提高探究学*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3.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上升。

  4.提高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范本十份(扩展2)

——初中历史下学期工作计划范本十份

  初中历史下学期工作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以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团结合作,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切入点,达到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改变教师的观念、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水*的目的,加强历史知识的综合复*,着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直面中考,争取优异成绩。

  二、学期教学总体目标:

  1.作好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真正从心中了解历史学科在中考中的地位,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

  2.搞好常规教学,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落实好集体备课制度,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

  4.搞好教研工作,继续进行“课前要预*、课后无作业、内容当堂清”的课题研究。

  三、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简析:

  历史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公民素质课程,它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原则,重点突出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主要历史概念、基本历史线索和历史结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本学期学*九年级下学期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的内容,同时得复*七年级、八年级的所有内容,为中考作准备。

  学生虽然对历史学科感兴趣,但是心里仍存有副科不重要的想法,不愿意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愿意花时间进行背诵,只是利用课堂学*一点,使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尤其是理解能力不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对于材料分析题,不会抓住重点去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致使问题回答准确率不高,更有部分学生基本只做选择题,不做材料题。

  四、教学总体设想、具体措施:

  1.作好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真正了解历史学科在中考中地位,使他们端正学*态度,真正学进去。

  2.狠抓课堂效率,注重知识的'落实。初三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课余不可能有时间背历史,这就要求上课时保证课堂效率,当堂的知识争取当堂掌握。通过对新课标的学*,我们力争:讲课内容少而精,线索简单而清晰,课堂给同学一定的时间当堂消化本节课的知识

  3.认真落实学校常规教学工作的要求,尤其是在备课的“透”、讲课“活”、作业“精”上下功夫,使每一节课有所收获。课课都精彩。强化集体备课意识,并且落实到实处,真正成为集体备课的的结晶。要确定考点、重点、难点,明确能力增长点,明确思维障碍点。

  4.加强与同一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初三的学生由于学*压力较大,情绪比较容易波动。对此,我们应和其他任课教师联系,时刻掌握着每个学生的状况,并且及时的对症下药,争取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初中历史下学期工作计划 2

  一、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学生学*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教会初入中学的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先概述民族**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中国*代史,理解*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动力。但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学生的学**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同时由于教材内容比上学期繁多,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较弱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方法和措施:

  1、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的、步骤,抓住教材的重点。课堂上体现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获,尽全力的.开启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能主动学*、参与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知识趣味化,使学生爱学*,提高45分钟的'利用效率。

  2、在教学过程中,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传授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纵横比较,穿针引线,使整个历史发展情况显得脉络清楚,思路清晰。同时,注意学*方法的传授,着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课堂上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方式,为探究性学*创造条件。

  3。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4、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拉*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的影响和作用,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初中历史下学期工作计划 3

  一、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学生学*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教会初入中学的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先概述民族**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中国*代史,理解*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动力。但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学生的学**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同时由于教材内容比上学期繁多,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较弱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方法和措施:

  1、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的、步骤,抓住教材的重点。课堂上体现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获,尽全力的开启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能主动学*、参与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知识趣味化,使学生爱学*,提高45分钟的'利用效率。

  2、在教学过程中,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传授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纵横比较,穿针引线,使整个历史发展情况显得脉络清楚,思路清晰。同时,注意学*方法的传授,着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课堂上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方式,为探究性学*创造条件。

  3。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4、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拉*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的影响和作用,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初中历史下学期工作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以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团结合作,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切入点,达到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改变教师的观念、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水*的目的,加强历史知识的综合复*,着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直面中考,争取优异成绩。

  二、学期教学总体目标:

  1.作好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真正从心中了解历史学科在中考中的'.地位,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

  2.搞好常规教学,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落实好集体备课制度,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

  4.搞好教研工作,继续进行“课前要预*、课后无作业、内容当堂清”的课题研究。

  三、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简析:历史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公民素质课程,它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原则,重点突出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主要历史概念、基本历史线索和历史结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本学期学*九年级下学期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的内容,同时得复*七年级、八年级的所有内容,为中考作准备。

  学生虽然对历史学科感兴趣,但是心里仍存有副科不重要的想法,不愿意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愿意花时间进行背诵,只是利用课堂学*一点,使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尤其是理解能力不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对于材料分析题,不会抓住重点去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致使问题回答准确率不高,更有部分学生基本只做选择题,不做材料题。

  四、教学总体设想、具体措施:

  1.作好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真正了解历史学科在中考中

  地位,使他们端正学*态度,真正学进去。

  2.狠抓课堂效率,注重知识的落实。初三的学生,课业负担

  很重,课余不可能有时间背历史,这就要求上课时保证课堂效率,当堂的知识争取当堂掌握。通过对新课标的学*,我们力争:讲课内容少而精,线索简单而清晰,课堂给同学一定的时间当堂消2

  化本节课的知识

  3.认真落实学校常规教学工作的要求,尤其是在备课的“透”、讲课“活”、作业“精”上下功夫,使每一节课有所收获。课课都精彩。强化集体备课意识,并且落实到实处,真正成为集体备课的的结晶。要确定考点、重点、难点,明确能力增长点,明确思维障碍点。

  4.加强与同一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初三的学生由于学*压力较大,情绪比较容易波动。对此,我们应和其他任课教师联系,时刻掌握着每个学生的状况,并且及时的对症下药,争取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初中历史下学期工作计划 5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世界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叙述世界现代时期的历史,共21课,每课教学1课时。

  二、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初三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及班级现状分析:

  初三年级情况是:不好动、不好讲、比较死板。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放出去就收不回来。今年初三情况是:尾巴大,尖子生少且不及格中低分率较高,特别是初三(5)班大批男生,由于学*态度不端正,*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今年历史毕业考要成功的担子很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课堂及时巩固,及时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四、本学期所作要求及力争达到的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如学*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学*较困难者,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业考能顺利通过。

  4、加强教育科研,理论联系实际搞好历史学科研究。

  5,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6,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7,认真,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学进修活动,以充实自己的业务水*,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五、具体做法: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初三这学期的历史内容是世界现代史,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智能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起点是问题,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沿着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上升。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以课改的理念作指导,对新教材进行摸索

  新教材教材插图多,直观性强,能力要求高,所以准备好好研究这本教材,上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5.对课型进行研究,认真学*多元智能理论,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六、教学进度:

  三月讲授《世界历史》下册,四月复*《中国历史》上、下册,五月复*《世界历史》上、下册,六月综合复*,迎接会考。

  初中历史下学期工作计划 6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态度不端正,*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初中历史下学期工作计划 7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初中历史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加强课程理论的学*和研究,加强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加强历史教学评价、管理和服务,加强教学调研工作,努力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挑战,促进历史学科教研方式的转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推进统编教材真正落地。

  二、主要工作

  1.采取多种线上或线下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的理解与执行能力,提升教师使用教材与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2.加强历史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历史学科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引导一线教师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建立健全学科课程体系。

  3.扎实推进初中历史校本教研工作,大力开展以“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项研究,增强课程改革与实施过程中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提高广大历史教师课程改革与实施能力。

  4.进一步加强初中历史学科教研网络建设,为历史教师提供更多的互动交流的机会和资源交流的机会。

  5.组织开展市级初中历史学科教师基本功竞赛或统编教材优质课竞赛活动,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台,为参加20xx年全省初中历史好课堂评选做好准备工作。

  6.为基层学校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部分名、优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初中历史下学期工作计划 8

  一、指导思想

  根据今年区教研室工作会议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观念为主线,结合中考模式,重点抓好学校教研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狠抓重点,常查环节,努力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具体工作安排

  本学期工作的重点是课程改革、创设高效教室,全面提高历史教学及教研质量;加强中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我校历史学科中考水*,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工作。

  1、制定落实教研活动计划

  明确学期工作重点,集中精力抓好教学,特别是九年级的历史教学,针对学校制定的中三教学目标,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注重教室即时效率,同时落实细节:

  ①、完善备课组工作,每周一次,常交流、多研究,特别是对中考信息的采集、研究分析。

  ②、结合学校月考制度,做好*时测试工作,认真、及时批改,重点同学要面批;分析、总结,找出学生学*的薄弱点,查漏补缺。

  ③、同组教师认真完成听课计划,每周听一到二节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不少于30节。

  2、加强备课组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集体备课,丰富教室教学,是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工作。对九年级的复*,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精选资料,精选试题。

  3、抓好教室教学,活跃教室气氛,提高教室效率

  本学期将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着重提高教室即时效率。充分利用好“班班通”进行日常的教学,采取开设研究课与随堂听课等形式,从“严、精、活、实、高”五方面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堂堂有收获,节节见成效。,使教室效率得到提高。

  ①、开设九年级历史复*研讨课。从能力角度出发,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②、结合学校的“日赛课”,有计划的进行教学研讨。

  4、展开课题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研组将继续展开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题的深层次研究。在实际教学进一步进行探讨,同时落实细节,明确各人分工,分阶段按计划实施。在过程将对阶段性研究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并解决,适当调整研究计划。学期中或结束时,针对课题研究进行经验交流总结。为课题的结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5、、落实月考制度,做好成绩分析

  作为阶段教学检测的一种方法,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情况,反馈教学成效。在成绩分析时一定要细,明察秋毫。

  ①、认真出好每一份试卷。备课组集体研究,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难易适度。

  ②、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评讲,做好成绩统计。找出学生学*的.薄弱之处,完善教室教学。

  ③、密切注意差生、优生的流向。通过测试发现差生,重点进行原因分析、方法指导。

  6、进一步完善网络教研活动。在日常的教学实际中,不断的充实自己博客的内容,及时上传资源,以达到资源共享。

  初中历史下学期工作计划 9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以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团结合作,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切入点,达到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改变教师的观念、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水*的目的,加强历史知识的综合复*,着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直面中考,争取优异成绩。

  二、学期教学总体目标:

  1.作好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真正从心中了解历史学科在中考中的.地位,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

  2.搞好常规教学,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落实好集体备课制度,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

  4.搞好教研工作,继续进行“课前要预*、课后无作业、内容当堂清”的课题研究。

  三、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简析:历史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公民素质课程,它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原则,重点突出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主要历史概念、基本历史线索和历史结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本学期学*九年级下学期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的内容,同时得复*七年级、八年级的所有内容,为中考作准备。

  学生虽然对历史学科感兴趣,但是心里仍存有副科不重要的想法,不愿意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愿意花时间进行背诵,只是利用课堂学*一点,使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尤其是理解能力不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对于材料分析题,不会抓住重点去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致使问题回答准确率不高,更有部分学生基本只做选择题,不做材料题。

  四、教学总体设想、具体措施:

  1.作好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真正了解历史学科在中考中

  地位,使他们端正学*态度,真正学进去。

  2.狠抓课堂效率,注重知识的落实。初三的学生,课业负担

  很重,课余不可能有时间背历史,这就要求上课时保证课堂效率,当堂的知识争取当堂掌握。通过对新课标的学*,我们力争:讲课内容少而精,线索简单而清晰,课堂给同学一定的时间当堂消2

  化本节课的'知识

  3.认真落实学校常规教学工作的要求,尤其是在备课的“透”、讲课“活”、作业“精”上下功夫,使每一节课有所收获。课课都精彩。强化集体备课意识,并且落实到实处,真正成为集体备课的的结晶。要确定考点、重点、难点,明确能力增长点,明确思维障碍点。

  4.加强与同一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初三的学生由于学*压力较大,情绪比较容易波动。对此,我们应和其他任课教师联系,时刻掌握着每个学生的状况,并且及时的对症下药,争取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初中历史下学期工作计划 10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以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团结合作,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切入点,达到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改变教师的观念、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水*的目的,加强历史知识的综合复*,着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直面中考,争取优异成绩。

  二、学期教学总体目标:

  1.作好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真正从心中了解历史学科在中考中的地位,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

  2.搞好常规教学,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落实好集体备课制度,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

  4.搞好教研工作,继续进行“课前要预*、课后无作业、内容当堂清”的课题研究。

  三、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简析:

  历史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公民素质课程,它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原则,重点突出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主要历史概念、基本历史线索和历史结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本学期学*九年级下学期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的内容,同时得复*七年级、八年级的所有内容,为中考作准备。

  学生虽然对历史学科感兴趣,但是心里仍存有副科不重要的想法,不愿意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愿意花时间进行背诵,只是利用课堂学*一点,使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尤其是理解能力不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对于材料分析题,不会抓住重点去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致使问题回答准确率不高,更有部分学生基本只做选择题,不做材料题。

  四、教学总体设想、具体措施:

  1.作好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真正了解历史学科在中考中地位,使他们端正学*态度,真正学进去。

  2.狠抓课堂效率,注重知识的落实。初三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课余不可能有时间背历史,这就要求上课时保证课堂效率,当堂的'知识争取当堂掌握。通过对新课标的学*,我们力争:讲课内容少而精,线索简单而清晰,课堂给同学一定的时间当堂消化本节课的知识

  3.认真落实学校常规教学工作的要求,尤其是在备课的“透”、讲课“活”、作业“精”上下功夫,使每一节课有所收获。课课都精彩。强化集体备课意识,并且落实到实处,真正成为集体备课的的结晶。要确定考点、重点、难点,明确能力增长点,明确思维障碍点。

  4.加强与同一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初三的学生由于学*压力较大,情绪比较容易波动。对此,我们应和其他任课教师联系,时刻掌握着每个学生的状况,并且及时的对症下药,争取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范本十份(扩展3)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6篇

  一、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学生学*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教会初入中学的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先概述民族*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代史,理解*代*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动力。但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学生的学**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同时由于教材内容比上学期繁多,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较弱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方法和措施:

  1、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的、步骤,抓住教材的重点。课堂上体现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获,尽全力的开启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能主动学*、参与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知识趣味化,使学生爱学*,提高45分钟的利用效率。

  2、在教学过程中,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传授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纵横比较,穿针引线,使整个历史发展情况显得脉络清楚,思路清晰。同时,注意学*方法的传授,着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课堂上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方式,为探究性学*创造条件。

  3.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4、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拉*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的影响和作用,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周次具体计划

  第1周第六学*主题第1~3课

  第2周第4课,第5课

  第3周第一单元复*检测、第一单元讲评

  第4周第七学*主题第6~7课

  第5周第8课第9课

  第6周第二单元复*检测、第二单元讲评

  第7周第八学*主题第10~12课

  第8周第13课第14课

  第9周第三单元复*检测、第三单元讲评

  第10周第**主题第15~18课

  第11周第19—21课

  第12周第四单元复*检测、第四单元讲评

  第13周从头回顾课程第6~7学*主题

  第14周从头回顾课程第8~**主题

  第15周期末复*

  第16周期末复*

  第17周期末复*

  第18z周期末测试

  注:该进度未计算“五一”等假期,进度顺次向后推移。

  本学期,我将继续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自己的教学计划,争取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上取得佳绩。

  一、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学生学*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教会初入中学的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先概述民族*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代史,理解*代*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动力。但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学生的学**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同时由于教材内容比上学期繁多,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较弱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方法和措施:

  1、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的、步骤,抓住教材的重点。课堂上体现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获,尽全力的开启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能主动学*、参与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知识趣味化,使学生爱学*,提高45分钟的利用效率。

  2、在教学过程中,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传授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纵横比较,穿针引线,使整个历史发展情况显得脉络清楚,思路清晰。同时,注意学*方法的传授,着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课堂上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方式,为探究性学*创造条件。

  3.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4、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拉*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的影响和作用,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周次 具体计划

  第1周 第六学*主题 第1~3课

  第2周 第4课,第5课

  第3周 第一单元复*检测、第一单元讲评

  第4周 第七学*主题 第6~7课

  第5周 第8课 第9课

  第6周 第二单元复*检测、第二单元讲评

  第7周 第八学*主题 第10~12课

  第8周 第13课 第14课

  第9周 第三单元复*检测、第三单元讲评

  第10周 第**主题 第15~18课

  第11周 第19—21课

  第12周 第四单元复*检测、第四单元讲评

  第13周 从头回顾课程第6~7学*主题

  第14周 从头回顾课程第8~**主题

  第15周 期末复*

  第16周 期末复*

  第17周 期末复*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范本十份(扩展4)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菁华5篇)

  一、教研目标

  指导思想根据今年区教研室工作会议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观念为主线,结合中考模式,重点抓好学校教研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狠抓重点,常查环节,努力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具体工作安排

  本学期工作的重点是课程改革、创设高效教室,全面提高历史教学及教研质量;加强中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我校历史学科中考水*,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工作。

  1、制定落实教研活动计划。

  明确学期工作重点,集中精力抓好教学,特别是九年级的历史教学,针对学校制定的中三教学目标,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注重教室即时效率,同时落实细节:

  ①、完善备课组工作,每周一次,常交流、多研究,特别是对中考信息的采集、研究分析。

  ②、结合学校月考制度,做好*时测试工作,认真、及时批改,重点同学要面批;分析、总结,找出学生学*的薄弱点,查漏补缺。

  ③、同组教师认真完成听课计划,每周听一到二节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不少于30节。

  2、加强备课组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集体备课,丰富教室教学,是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工作。对九年级的复*,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精选资料,精选试题。

  3、抓好教室教学,活跃教室气氛,提高教室效率。

  本学期将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着重提高教室即时效率。充分利用好“班班通”进行日常的教学,采取开设研究课与随堂听课等形式,从“严、精、活、实、高”五方面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堂堂有收获,节节见成效。,使教室效率得到提高。

  ①、开设九年级历史复*研讨课。从能力角度出发,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②、结合学校的“日赛课”,有计划的进行教学研讨。

  4、展开课题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研组将继续展开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题的深层次研究。在实际教学进一步进行探讨,同时落实细节,明确各人分工,分阶段按计划实施。在过程将对阶段性研究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并解决,适当调整研究计划。学期中或结束时,针对课题研究进行经验交流总结。为课题的结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5、落实月考制度,做好成绩分析。

  ①、认真出好每一份试卷。备课组集体研究,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难易适度。

  ②、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评讲,做好成绩统计。找出学生学*的薄弱之处,完善教室教学。

  ③、密切注意差生、优生的流向。通过测试发现差生,重点进行原因分析、方法指导。

  6、进一步完善网络教研活动。在日常的教学实际中,不断的充实自己博客的内容,及时上传资源,以达到资源共享。

  本学期我们历史教研组将全面落实学校的工作计划,深入学*领会我校的课改理念,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这个目标,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和教学质量贯彻一个标准(课程标准),提高两种能力(自主能力及教师挖掘教材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注重实效,为我校工作整体水*的提高作出我们的努力。

  一、抓好常规工作:

  1、加强备课。强化本组的集备功能,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资源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

  2、认真上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注意方法的指导,及时将知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注意学生学*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学*积极性;重视考前训练和讲评,研究中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加强现代教学技术的学*与应用,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灵活灵活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大对学生的检查力度,课堂上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每个单元之后要进行单元测试或单元练*;并且及时召开备课组分析会,及时诊断,及时反思,及时研究制定调控方案,并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4、坚持相互听课、相互评课。严格执行组内公开课制度,组内多讨论,多交流。通过听课等形式促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示范性。保持本组"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新教师不光要虚心向老教师学*,多听课,多请教,更要多钻研。老教师也能从新教师身上感受不同的教学风格,取长补短,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6、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群策群力,汇集全组智慧,推进校本研究,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搞好常规教学工作。组织本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一方面了解最新的教改动态和信息,另一方面,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大力改进课堂教学: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一个引导者,倡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性学*,灵活运用"自主、合作、展示"的学*方式,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知识、理解知识和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

  一、教研目标:

  认真学*和贯彻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推进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研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建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拓展政史地教学的空间,促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政史地学科的教育教学水*,组织好课题研究,为我校新一轮内涵性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研究、教改课题:

  1、“在思想品德、历史、地理课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实现该学科的课程目标”;每科组织好一个课题研究,特别是历史组的《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研究》资料库的建立,调查报告、与个案分析的撰写要认真做好。

  2、“如何提高初三政史学科教学和复*的有效性”。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

  本学期以改进教法、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主旨,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工作。

  (一)加强学*,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想。

  (1)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教研组各成员要进一步学*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各科教学的最新动态。认真学*政、史、地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和课改理念,学*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确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创新,让政史地教学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更加贴*学生、贴*现实,走进生活。

  (2)进一步加深对新教材的学*和理解,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正确把握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以降低工作的盲目性。

  (3)组织教师学*学科教学建议,以教学建议为指导,全方位、多层次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二)、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

  (1)认真学*《学科教学常规》,按照学科常规的有关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做好自查和互检工作。

  (2)加强集体备课,抓好备课关。各年级的每一单元都要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手段、情感、过程、重难点等。在备课方面,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将原来的备一节课转变为对一学期教学的系统设计,由只关注部分转变为在研究整体的基础上关注部分。加强团队协作的能力,实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教师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扩大课堂容量,向大容量、快节奏的现代课堂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重视交流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学期,继续坚持教研组成员相互间的学*交流,不定期听课,学*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形成相互学*,取长补短的良好教学风气。

  (5)重视教学情况的反馈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时对学生要多观察多检查,并多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把两者相结合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可以少走弯路,多出成效。

  (6)做好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制卷、阅卷、试卷分析、讲评、反馈工作,保证考试的有序有效。

  (7)重视理论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调查报告、个案分析、案例分析与论文,提高自身的理论水*、科研能力,成为全面发展型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或教学反思力争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8)抓好毕业班的工作:加大对中考的研究力度,做好中考试卷分析和研讨工作,寻找中考试卷与课改工作的切合点,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认真总结以往中考经验,加大对中考的研究力度,重视有关考试改革的信息采集及交流,准确把握在考试观念、考试内容及考试办法等方面的改革动向,开展多样的.专题教研活动。

  (10)作业布置与批改:按照学校要求适当布置作业;全批全改和抽改相结合;每次作业均要有适当评讲,要给学生可参考的正确答案。

  (11)根据学校的安排,配合教务处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的检查落实。

  (三)、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

  (1)根据学校要求做好“一帮一,一对红”工作。鼓励年轻教师多向老教师学*请教,同时,老教师也应向年轻老师学*新的教育方法和信息技术。

  (2)年轻教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步骤清晰,要求明确,为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自己的教学更科学更有效。

  四、具体活动安排:

  第一周:组织学*并制定本组教研工作计划,商定本教研组教学常规要求。

  第二周:学*本组教研计划;主题讨论:本学科学生学**惯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安排组内公开课具体要求及具体日程。

  第三周:听取各年级组汇报“教学案”的实践情况,组内公开课听课评课。

  第四周:收看好的课堂实录并评课,组内公开课听课评课。

  第五周:组内公开课听课评课,讨论: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第六周:组内公开课听课评课,讨论:我校在课堂教学方面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模式。

  第七周:学*集体备课的有关材料,讨论:本学科如何进行有效地集体备课?

  第八周:交流各自的新课改经验。

  第九周:期中考试。

  第十周: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一周:分析本学科学困生的现状并研究转化其具体的对策。

  第十二周:第二次月考。

  第十三周:教研组成员撰写本学期教研收获、体会或反思。

  第十四周:总结本教研组、各备课组本学期工作并初步构思下学期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历史组的教研活动将以学校教学改革思想为指导,按照学校部署的教研活动,集合全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和能力、群策群力尽力研讨优质的课堂教学方案,循教育教学规律,发挥历史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聚焦课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师生共同在课堂教学中成长;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

  二.课程目标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学*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通过第二届初中“趣味历史知识竞赛”,培养有序竞争和团队协作精神,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形成积极进取、沉着机智的良好品质。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三.教研目标:

  1.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提升历史教研组的学术水*

  让每位历史组教师具备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每位组员能胜任新课程教学;使历史组新教师迅速成长为合格的历史教师;使全体历史教师都能把准当今历史中考的命脉,胜任初三历史教学,并成为优秀的'初三历史教师;力求使每位组员都成为研究性的历史教师。

  2.各年级历史教学都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教学教研,形成年级教学合力,产生年级学科教学效益。

  初一重在课堂兴趣激发、教学效率提高和学*方法养成教学,为初二阶段打好基础;初二历史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要注重中考意识培养,按照中考要求展开教学,切实抓好课堂,注意方法;初三狠抓基础和解题方法培养,全力冲刺中考,力争比去年能有新的突破。初三任务相对艰巨,备课组需多加研讨,汲取有效信息以指导学*与复*。

  3.培养学生学史的高度兴趣。

  通过历史教材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的兴趣。

  四.具体内容及实施措施:

  1.落实教学常规,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2)认真上好每堂课,寻求新的教学策略,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段,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并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差距。

  (3)在教学实践中将*等、尊重、鼓励、欣赏、创新的课改观念带进课堂。课前多花功夫研究学生;课堂多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4)重视教学反思,其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实施情况、师生互动情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等。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范本十份(扩展5)

——初中历史组教研工作计划菁选

初中历史组教研工作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组教研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xx年新学期,本教研组决心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学年继续开展新课程改革和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做好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我校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工作指导思想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为指导,认真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成效,引导历史教师反思课改现状,研究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引导教师增强课程意识,用好实验教材,提高课堂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历史学科课程改革指导组的作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激励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改善工作方式,提高专业水*。

  二、主要工作

  1、充分利用教研时间认真学*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交流新课改推行以来的经验教训。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大纲以及师德规范,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理念.

  2、完善教研组制度,落实常规工作。

  1)、开学初备课组定好教学进度和制定教学计划。

  2)、本学期开课老师为校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

  3)、听课制度:教龄不足3年教师:每周2节,每月8节;教研组长、班主任:每两周3节,每月6节;其他教师:每周1节,每月4节。

  4)、作业和教案检查分为期中和期末两次检查。

  5)、考试分期中和期末两次。

  3、抓好基础年级历史的教学工作,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积极研究高考试题,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探讨高考方向,收集高考信息,力争使高考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认真做好中考、会考复*研讨工作。引导教师从研究考试入手,做好信息交流与研究工作,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4-5月份:1)搞好历史课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力求活泼新颖,多样丰富,启人心智。2)教师业务考试。

  5、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期中考试左右时间教务处对教研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学期末开展评选活动。

  6、完善教研组多媒体教学资料、教具的建设工作,要求全组教师尽快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7、做好学校科研课题工作,鼓励成员多学*多研究,多撰写文章,并争取出成果。

  8、做好教研组期末工作。学期末每位老师写一篇经验论文。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为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 “育人”这个素质教育的核心主题。在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上,在素质教育新政的指导下,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和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研总思路

  教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素质教育新政为指针,以“育人”为主题,构建有效育人机制,提升育人效益;以“道德”建设为主线,以真实高效为主攻方向,创建教研新文化,构建有效教研模式,提升教研品质;以课堂研究为核心,构建有效教学范式,提高教学均衡发展水*;以教育评价为突破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新政的评价机制和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以学生学力培养为中心,切实深化落实课程方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研工作重点

  本年度教研工作的重点有三个:一是教研模式和效益,二是育人机制和效益,三是教学模式和效益。

  深入贯彻落实 “自主互助学*型课堂”教学研究,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范式;抓常规的落实,实用、科学、高效。

  四、具体工作和要求

  1、关注学生心灵健康成长。

  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 实施以做人教育为主的“四位一体同步主题育人机制”, 学校、班级、学科、家庭四位一体,同步实施同一个主题的教育内容,形成育人共同体,特别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同步配合尤为重要。

  2、提高教研有效性,构建有效教研范式。

  首先就要提高教研计划的有效性,不能只是教研组长一人独立完成甚至凭空杜撰,流于形式;要创新教研思路,坚决落实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教研思想和计划,真正做到有计划、有落实。年度教研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主要问题、教研重点、教研目标、教研措施以及教研活动安排一览表。

  实施“基于问题台帐的多元合一”教研范式为总体的研究思路,构建有效教研范式。

  3、进行常规改革,探索学案设计,创设和谐高效课堂,编写高效实用学案。

  围绕常规改革“十六字”方针——“**思想、减负增效、**师生、删繁就简”,进行常规改革,赋予传统的教学常规以新的内涵,抓常规的落实,实用、科学、高效,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实施“学导循环方案”。 学案编写过程中要把握四个要素:研究课标、整合教材、设计教法、设计学法。学案编写的主要条目有六大方面:课标要求、三维目标(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学*重难点、学*方法指导(自主点、互助点、探究点、考点)、学*过程、学*反思与自评(成长点、生成点、困惑点)等。

  4、注重内涵发展,善于创新,善于总结、提升与升华,树立终身学*的理念,做一个学*型、创新型教师。

  21世纪,需要我们要有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和高超的驾驭课堂能力;要树立终身学*的理念,不断学*,勇于创新,做一个学*型教师;多观察,多思考,多反思;走出去,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进行自我成长规划;注重内涵发展,培养人文精神;加强学*和研究,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5、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业务积累。

  体现学科特点的业务积累,是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不仅为课堂教学服务,也有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也为学生的终身学*奠定基础。积累中要特别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史政的结合,与乡土历史的结合,与考点、热点、重点的结合,关注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关注与高中知识的衔接。

  6、加强合作,在合作中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

  增强教研意识,学会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和教研融为一体。加强集体研究,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和骨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带头作用,新老教师互相学*,共同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研活动中还要倡导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教研气氛,切实提高教研质量和水*。

  7、教学教研活动常态化,每周一次,做好教研活动记录。听课活动每周一次,做好记录。

  一、工作思路

  我们将在市教科院的领导下,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深入研究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研方式的转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常州市基础教育的和谐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工作

  (一)深度推进课程改革

  (1)进一步引导教师深度领会课程改革理念的实质性内涵,提高教师自主学*、反思性学*的能力。特别是对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历史课程具有的人文色彩;历史课程如何贴*学生生活等方面的理念进的深入理解。

  (2)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重加强探究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的研究,重视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不断推进学科中的研究性学*,借力e学*,逐步转变课堂教学范式。促进学生历史学*方式的改善。

  (3)进一步改进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多地关注学生历史学*方式改变。

  (4)认真、扎实地好组织培训工作,提倡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如学术沙龙、参与式研讨、公开课观摩与评价、集体备课和案例设计等多元的研训活动方式,切实提高研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继续组织课堂教学同题异构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探索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方式,分享教学实践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6)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树立典型教研组,促进全市历史教研组研究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各教研组强化独立备课、集体研讨的意识,加强全市性的集体备课活动,以课作为案例,备课重点放在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如何突破教学难点,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及加强课的整体性研究方面。引导和规范五年内青年教师编写课程方案、编写详细教案的`行为,促进这部分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领导力。

  (7)以学科骨干教师组织学科指导小组,进行专题性研讨,争取在课程改革的一些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

  (二)认真抓好常规教学工作,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初中

  (1)组织历史评优课,坚持公*、公正、公开的原则,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台。

  (2)组织初中各年级研究课,本学期强调加强对学生历史资料运用及历史质疑能力的培养。

  (3)加强课型研究,加强课堂教学规范管理与指导,带动面上的提高。

  (4)加强对历史学科微课程的研究,探讨其可行性和实效性。

  (5)做好期末卷命题工作以及中考历史命题工作,编制考试说明。

  (6)组织部分教师参与并做好初三历史中考阅卷工作。

  (7)修订并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常规调研活动。

  高中

  (1)通过多种方法和形式,切实抓好教研活动。开展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研究活动,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和经验;抓好备课、听课、评课各个环节,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

  (2)推进校本教研活动,营造研究氛围,落实研究内容,深化研究主题。力求在校本课程开发、联校教研活动、资源共享等方面有所研究、有所探索。

  (3)加强课型研究,引导教师认真学*《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丛书,切实加强课型研究,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4)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修订并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常规调研活动。

  (5)做好期末教学情况调查测试题的命题工作,并做好质量分析工作。继续对学校期中、期末试卷进行评点,总结成功经验,指出存在问题,引导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学生学业发展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系统,规范和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加强对各类考试的研究,增强考试命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以江苏省教研课题"初中生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研究"为研究载体,整合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研究"子课题(历史)课题组,着力推进初中历史批判性思维的评价研究,促进全市初中历史教

  学研究氛围的形成。

  (四)认真抓好毕业班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初中

  (1)编制并解读xx中考历史考试说明,结合江苏省中考培训会议的相关精神,进一步明确复*教学的导向与价值。

  (2)开设初三历史复*课研究课,提高初三历史复*课教学质量。

  (3)召开初三历史复*教学研讨会,研讨*年来各地中考试卷的成败得失。

  高三

  (1)依据xx年高考考试说明,研究*五年来的江苏高考试题,着重探讨新模式下的历史复*教学的特点与方法,加强对复*的实效性的研讨。

  (2)着重研究四课时/周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其课型特点和教学方法,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3)开好全市高三教学工作研讨会后续会议,提高会议的有效性。

  (4)组织好"一模"、"二模"两次考试,切实做好分析评价工作

  (5)在室领导统一安排下,积极做好高考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工作;帮助各校老师选好用好各种复*资料。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结合课程改革的需要,与市内各相关部门合作,在教研室统一安排下,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教师在理念和行动方面都有所提高。

  扶持青史会的工作,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一是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帮带作用,二是尽力搭建让青年教师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促使其较快成长。

  继续安排优秀教师拍摄精品课,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资源。

  (六)其他工作:

  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

  三、日程安排

  二月份

  1、开学初教研活动

  (1)历史教研组长与中心组成员工作例会,安排新学期工作。

  (2)毕业班历史教师会议。

  2、历史研究课

  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的准备工作

  三月份

  1、组织初中历史评优课比赛

  2、初中历史研究课

  3、初中历史精品课拍摄

  高三"一模"考试及组织阅卷工作

  高中历史研究课

  四月份

  1、初中历史研究课

  全市高三历史复*教学研讨会(后续会议)

  高三历史研究课

  编写期末试卷

  五月份

  1、期末试卷及各类资料的校对工作

  2、xx年历史学科中考的各类准备工作

  高中历史研究课

  高三"二模"考试阅卷。

  市区学校高考前夕教学情况交流会

  期末试卷及各类资料的校对工作。

  六月份

  1、初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2、中考历史阅卷工作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历史教研工作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改革为重点,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促进历史教研工作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深入学*贯彻先进地区的教科研经验,把经验落到实处。针对我区学科师资现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业务水*与教学能力,为推进我区素质教育的深化而努力。

  二、目标与任务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加强考试改革研究。

  以《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推广应用年实施意见》的实施为机遇,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发现和总结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教学范例和先进教师典型。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今年我区历史学科的重点调研课题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其对策》。

  根据新的教改形势,完善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水*考核办法,修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研究学生的历史学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引导学校建立本学科的综合评价制度。

  2、继续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备课质量。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深入学*和研究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深入研究中考和学业水*考试的相关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在学*的基础上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做到提前备课,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借鉴目标教学理论、科学合理地完成各类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与落实。

  3、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搞好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改革。继续带领骨干教师扎扎实实搞好各科的课题研究,吸引青年教师参加,努力使课题研究与培养教师结合起来,与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以点带面,分层推进,使广大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科研意识,善于在教

  学中发现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始终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年常规教学工作推动了课堂教学的一定进展,但对比新课程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我市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空间还很大。为此,我们要带着问题设计教研课题,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优化课堂教学。

  4、加强对新教师的指导。

  *年来,我区初中历史教师的现况是:共有初中历史教师55名,其历史专业毕业的.教师28名,非专业教师27名;其中老教师9名。教师的发展是有个性差异比较大,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有的不一,有的是知识结构不合理、有的是实践经验不丰富、有的是教材把握不科学、有的是课堂管理不到位,有的是教学理念有偏差,有的是教学心态不稳定。有计划地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教师研修也是进修学校的职责。我们将与学校共同承担起培养教师的任务,帮助学校切实落实导师制,明确师徒双方的责任,加强相应的考核措施,促使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此外,历史学科组将根据实际,组织校际间横向的联系与交流。

  5、继续学科队伍学科建设。

  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好各种层次和形式的讲座、研究课,切实有效地指导教学。继续加大培养青年教师的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尽快成熟,成为骨干。

  6、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网络互动教学探索。

  以”天村家园”、”研修导航”和“初中历史教学网”为网络*台,在进一步充实初中历史教学内容,逐步加大历史教学资源的添加和建设。发挥网络优势,将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典型案例、课标精神、新教材特色、进展情况、外地经验、培训动态等上网发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问题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互动教学的尝试,逐步实现教育资源、成果的互通共享。

  三、第二学期的具体工作

  (一)立足历史学科特点,落实新课程方案,规范办学行为。

  正确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要继续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与校本课程为辅,深化课程建设,发掘课程资源,构建实施完善的课程体系。

  1、具体措施是,保证好国家课程的开设时间,严格按照国家课程的进度搞好教学,同时抓好实验学校、王村中学等先行学校的校本教材建设,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

  2、发挥人文学科育人优势。坚持德育为先,积极配合学校结合重大节日、重大事件纪念日等,开展“每节一教育主题”活动;利用好网络、媒体、周村大街实景、周边革命纪念地等宝贵资源,对博物馆、纪念馆等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体验学*,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关注时事热点焦点问题,增强用历史的眼光透视分析问题的意识,学会把时政问题引入课堂,增强历史课堂活力,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二)创新常规制度,规范管理过程。

  教学常规是最重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应引起高度重视。*几年,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常规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教学常规逐步得以完善。但从面上的检查情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备课:满足于已有的经验,集体备课不够积极主动,教研室倡导的教学反思、师生互动、创新设计考虑偏少。上课:讲学案的运用不够灵活,有的环节设计不合理,合作学*的效率不高,课后反思少;常态课堂不重视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为此,本学期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教研的中心任务仍将一如既往地狠抓常规管理。

  主要措施:一是继续通过教学视导和专项检查等工作,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教师作业示范、作业批改、单元检测、质量分析、听评课等教学工作常规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二是发挥网络*台在常规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树立典型和榜样,以点带面,用“一个人影响一个学科组,一个学科组影响一个学校”的理念,大力进行宣传,促进全区历史教师的常规工作的落实。

  (三)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周村区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推广应用年活动的实施意见》通知要求,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继续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举办全区专题公开课、研究课,进行参与式评课活动。经过努力,确保实现xx年城区初中全体任课教师基本达到课堂改革的要求。组织历史学科“金点子”(科学处理教材)成功案例评选、优秀讲学案(课件)评选活动。这两个评选,要求人人参加,将典型经验和好的“金点子”通过网络*台展示推广,发挥其指导作用。

  (四)认真做好中考和学业水*考试的备考工作,努力

  提高学生的复*效果,力争中考成绩实现新突破。

  今年是我市的最后一级中考,也同时是全市第一次举行学业水*考试。这二个考试,都是初中阶段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的考试,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和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备考要遵循关于“从课标中来,到课标中去”的复*策略,要以研究中考、学业水*考试与课标的关系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备考研究,提高复*的实效性。

  1、积极行动起来,中考倒计时,确立半年的行动目标。初四年级的历史教师要认真学*教研室下发的“中考复*建议书”,在对xx年中考做认真质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各校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试题和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积极搜集中考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复*计划,确立复*备考的方法和策略;初三教师要按课程计划认真上好世界历史的新授课,为打学业水*考试好基础。

  2、xx年3月初,召开中考备考研讨会。中考研讨会的内容主要是“中考试题与复*策略的研究”为中心议题,通过研究去年的中考试题,明确试题的特点、难度,完善应对中考的复*策略,提高课堂复*的实效,为下一步的复*工作定下调子;进一步明确复*范围,交流复*经验、信息资料,

  3、重视模拟热身,在4月下旬和5月下旬各初中毕业学校分别提供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进行交流。达到相互启发、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4、组织教师学*高中标准,加强对高初中衔接内容的研究和复*,这是今年中考命题思路有所变化的地方。

  (五)针对教师队伍流动性强,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况,抓好集体备课,组织好各项评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进一步深化集体备课研究,探讨集体备课的有效形式,提高集体备课效率。要进一步落实《周村区初中学校集体备课实施意见》,认真组织好集体备课工作。探索多元化的集体备课形式,严格集体备课管理,将通过专题研讨、公开课、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等多种形式开展新颖、实效性强的集体备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和业务素质。

  2、继续关注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促使新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有较大突破。举办新教师公开课活动,每人至少执教公开课1节,采取“自我反思、同伴(其他新教师)评议、能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讲评课活动的实效,使参加活动者人人受益。

  3、以省市优质课评选为契机,继续举办组织区优质课、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今年,我们将依据市教研室关于优质课、教学能手的评选要求和标准,认真组织我区的优质课评选,并为市教学能手的评选做好选拔工作。此外,还要首次进行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评选。

  通过上述活动,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研究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促进骨干教师和名师队伍的壮大。

  (六)借助网络*台,加强网上互动教研,做好网上资源充实、优化工作。

  充分利用“天村家园”和“研修导航”两个*台,按照《周村区关于加强网络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公布周村区义务教育段网络教研学科核心组成员名单及职责的通知》要求,发挥网络教研核心组成员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专题研讨、任务驱动等方式,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博客与教研论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态度不端正,*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一、教研目标:

  认真学*和贯彻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推进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研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建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拓展政史地教学的空间,促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政史地学科的教育教学水*,组织好课题研究,为我校新一轮内涵性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研究、教改课题:

  1、“在思想品德、历史、地理课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实现该学科的课程目标”;每科组织好一个课题研究,特别是历史组的《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研究》资料库的建立,调查报告、与个案分析的撰写要认真做好。

  2、“如何提高初三政史学科教学和复*的有效性”。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

  本学期以改进教法、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主旨,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工作。

  (一)加强学*,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想。

  (1)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教研组各成员要进一步学*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各科教学的最新动态。认真学*政、史、地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和课改理念,学*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确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创新,让政史地教学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更加贴*学生、贴*现实,走进生活。

  (2)进一步加深对新教材的学*和理解,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正确把握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以降低工作的盲目性。

  (3)组织教师学*学科教学建议,以教学建议为指导,全方位、多层次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二)、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

  (1)认真学*《学科教学常规》,按照学科常规的有关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做好自查和互检工作。

  (2)加强集体备课,抓好备课关。各年级的每一单元都要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手段、情感、过程、重难点等。在备课方面,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将原来的备一节课转变为对一学期教学的系统设计,由只关注部分转变为在研究整体的基础上关注部分。加强团队协作的能力,实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教师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扩大课堂容量,向大容量、快节奏的现代课堂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重视交流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学期,继续坚持教研组成员相互间的学*交流,不定期听课,学*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形成相互学*,取长补短的良好教学风气。

  (5)重视教学情况的反馈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时对学生要多观察多检查,并多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把两者相结合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可以少走弯路,多出成效。

  (6)做好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制卷、阅卷、试卷分析、讲评、反馈工作,保证考试的有序有效。

  (7)重视理论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调查报告、个案分析、案例分析与论文,提高自身的理论水*、科研能力,成为全面发展型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或教学反思力争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8)抓好毕业班的工作:加大对中考的研究力度,做好中考试卷分析和研讨工作,寻找中考试卷与课改工作的切合点,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认真总结以往中考经验,加大对中考的研究力度,重视有关考试改革的`信息采集及交流,准确把握在考试观念、考试内容及考试办法等方面的改革动向,开展多样的专题教研活动。

  (10)作业布置与批改:按照学校要求适当布置作业;全批全改和抽改相结合;每次作业均要有适当评讲,要给学生可参考的正确答案。

  (11)根据学校的安排,配合教务处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的检查落实。

  (三)、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

  (1)根据学校要求做好“一帮一,一对红”工作。鼓励年轻教师多向老教师学*请教,同时,老教师也应向年轻老师学*新的教育方法和信息技术。

  (2)年轻教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步骤清晰,要求明确,为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自己的教学更科学更有效。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范本十份(扩展6)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菁选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兴趣,端正学*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方式,即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周:思想教育

  第二周:第一课

  第三周:第二课

  第四周:第三课、第四课

  第五周:五课第六周:复*迎接月考

  第七周:月考

  第八周:第六课、七课

  第九周:八、九课

  第十周:十、十一课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十二、十三课

  第十三周:十四、十五课

  第十四周:十六、十七

  第十五周:十八、十九

  第十六周:月考

  第十七周:二十、二十一

  第十八周:二十二、二十三

  第十九周至二十一周:考前复*

  20xx年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二、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学*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四、具体措施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的*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和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和学会学*和做人。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学*积极性和对历史资料的理解。

  时光流逝,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和初二的历史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课改的要求,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属于中国历史的古代史部分,距今时间较久远,特别是先秦史,跨度很大,学生的理解主要是跟时间有关的内容比较难一些,需要分析的较少,重点内容是在奴隶社会的基本发展及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还有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所创造的财富,对社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后半部分主要讲到封建社会的诞生、发展,统一国家的产生、发展,创造的中国古代史上的灿烂文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纵向为*代史,主要内容体现了*代的屈辱史,中国由封建社会没落到开始社会转型,接受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打破传统思想,摧毁旧的社会体系,这些内容贯穿本书的始终;主要内容是:侵略与反抗,*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内战烽火,*代的社会变化和成就。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情况,现在还不是很细致的了解,从目前的初步了解及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课堂纪律尚可,态度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总共87名学生里,优生较少,大约在15人左右,中等生是主体,大约在50人左右,后进生约20多人,而且学**惯各不相同,来自不同的学校,所以学*观念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不同。

  八年级学生的情况都比较熟悉了,106名学生,优生在30人左右,中等生50人,后进生20人左右,在优生里,学*主动性强,能够通过自主学*完成学*任务的少,大部分都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和更多的指导;中等生里,大部分都没有自主学*的意识,而且在课堂上还不能进行完整的听学;后进生的学*状况就更加困难,不仅基础差,而且态度问题特别难以处理、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方式,即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进度

  整个学期总共有约19个周,每周2课时,共38节课,若除去节假日,所剩课时约有30节左右,现将七八年级的进度安排如下:

  七年级:

  1至10周完成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到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11至12周复*、段考。

  13至17周完成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到第二十二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8、19周,复*、期末考试、总结。

  八年级:

  1至10周完成第一课(鸦片战争)到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至12周,复*、段考。

  13至17周完成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到第二十二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8、19周,复*、期末考试、总结。

  一、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学生学*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教会初入中学的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先概述民族**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中国*代史,理解*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动力。但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学生的学**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同时由于教材内容比上学期繁多,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较弱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方法和措施:

  1、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的、步骤,抓住教材的重点。课堂上体现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获,尽全力的开启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能主动学*、参与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知识趣味化,使学生爱学*,提高45分钟的利用效率。

  2、在教学过程中,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传授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纵横比较,穿针引线,使整个历史发展情况显得脉络清楚,思路清晰。同时,注意学*方法的传授,着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课堂上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方式,为探究性学*创造条件。

  3.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4、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拉*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的影响和作用,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周次 具体计划

  第1周 第六学*主题 第1~3课

  第2周 第4课,第5课

  第3周 第一单元复*检测、第一单元讲评

  第4周 第七学*主题 第6~7课

  第5周 第8课 第9课

  第6周 第二单元复*检测、第二单元讲评

  第7周 第八学*主题 第10~12课

  第8周 第13课 第14课

  第9周 第三单元复*检测、第三单元讲评

  第10周 第***主题 第15~18课

  第11周 第19—21课

  第12周 第四单元复*检测、第四单元讲评

  第13周 从头回顾课程第6~7学*主题

  第14周 从头回顾课程第8~9学*主题

  第15周 期末复*

  第16周 期末复*

  第17周 期末复*

  第18z周 期末测试

  注:该进度未计算“五一”等假期,进度顺次向后推移。

  本学期,我将继续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自己的教学计划,争取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上取得佳绩。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任教初一(1)、(2)班,共约90多名学生。初一是起始阶段年级,特点是:好动,好讲,比较浮夸。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对新学科会有较浓的兴趣。但初一学生的特点又使得他们可能管不住自己,上课只是听听而已,他们的记忆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尚处于较低水*,综合归纳能力更是欠缺,况且还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上课不认真听,学*欠积极不主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行为*惯成为新学期的常规工作,而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成为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

  二、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中国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朝代的更替,掌握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

  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课本中的.史料、图片,课本中的动脑筋问题,活动与探究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正确的学*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日常检测,加强学生归纳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方法,学会正确表述历史。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钟我展示”,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目标:

  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还应充分利用历史课堂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学*中华文明的起源,青铜文明,使学生懂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不同朝代的历史发展概况,认识到杰出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孝文帝等对历史发展所起到地推动作用。通过不同时期文化成就的学*,对学生进行科技史的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学*古代科学家、文学家们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点:

  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

  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2、教学进度

  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

  3、具体措施

  (1)研究初一学生心理特点,抓好起始年级的常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态度,注意培养初一学生的学*兴趣以及良好的学**惯;

  (2)深入研讨教材,提高驾驭教材能力;认真学*初中历史教法、学法指导意见,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和业务能力;

  (3)完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课的学案。备课做到实用性强,提高课堂效率;组织好每一次单元检测工作;

  (4)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以“我的三分钟我展示”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表述历史、评价历史等方面的能力;关注全体学生和学生每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优生发展,提高合格率;

  (5)重视集体的力量,积极参加集体教研活动,开展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对学生的培养计划

  1、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主要措施:

  利用历史课的优势,引导学生探讨历的人物的优秀品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协助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发展动向,及时将学生不良行为加以改正;与所有教师一起,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引领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发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取得家长对教育的支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为以后学*奠定基础。

  20xx年新学期,本教研组决心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学年继续开展新课程改革和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做好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我校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工作指导思想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为指导,认真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成效,引导历史教师反思课改现状,研究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引导教师增强课程意识,用好实验教材,提高课堂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历史学科课程改革指导组的作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激励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改善工作方式,提高专业水*。

  二、主要工作

  1、充分利用教研时间认真学*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交流新课改推行以来的经验教训。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大纲以及师德规范,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理念.

  2、完善教研组制度,落实常规工作。

  1)、开学初备课组定好教学进度和制定教学计划。

  2)、本学期开课老师为校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

  3)、听课制度:教龄不足3年教师:每周2节,每月8节;教研组长、班主任:每两周3节,每月6节;其他教师:每周1节,每月4节。

  4)、作业和教案检查分为期中和期末两次检查。

  5)、考试分期中和期末两次。

  3、抓好基础年级历史的教学工作,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积极研究高考试题,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探讨高考方向,收集高考信息,力争使高考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认真做好中考、会考复*研讨工作。引导教师从研究考试入手,做好信息交流与研究工作,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4-5月份:1)搞好历史课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力求活泼新颖,多样丰富,启人心智。2)教师业务考试。

  5、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期中考试左右时间教务处对教研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学期末开展评选活动。

  6、完善教研组多媒体教学资料、教具的建设工作,要求全组教师尽快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7、做好学校科研课题工作,鼓励成员多学*多研究,多撰写文章,并争取出成果。

  8、做好教研组期末工作。学期末每位老师写一篇经验论文。

  (一)

  本学期,我只担任初二级一个班(二8班)的历史教学工作,通过一两周的教学和观察,发觉二8班有一部分的学生对学*历史不感兴趣,为了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也是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1、针对学生的实质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兴趣,使学生掌握*代历史的事件、人物、现象等。

  2、培养学生识图、根据材料回答问题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有关的历史学*资料。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好的成绩。

  二、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和教学大纲,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2、根据学生情况使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兴趣,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每一节课前进行前一节课知识点的默写,然后布置下一节课知识点的默写。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4、抓好目标生、边缘生、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和帮扶工作,要求他们继续端正学*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三、教学进度

  (二)

  随着时光的流逝,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到初三的历史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教学改革经验,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中国历史》第四册,内容是中国现代史部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时期的建设成就与文化。共24个课时。中国史线索繁琐,所以主要是要将历史线索向学生讲解清楚。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教学内容以应对中考为主。包括中国*现代史部分的(一)(二)(三)(四)(五)(六)版块;世界*代史部分的全部版块;世界现代史部分的(一)(二)(三)(四)(五)(七)(八)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题,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另外,八年的学生从道德的养成上来讲,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的形成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内的教学任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层面上来讲,是一个培养爱国主义,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完成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九年级历史:今年执教面对的是初三两个班级的学生,初步了解初中老师知道由于在中考中分数所占比重不大,又由于是文科,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成绩不理想。初三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需要老师动脑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行为*惯。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在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认识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上学期末考试的情况来看,这些学生的成绩普遍偏低。对八年、九年的历史还没有形成整体的清晰的认识,这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

  四、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和教研能力。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

  (二)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把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把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爱好。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历史上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针对初三学生时间较为紧张,学生的时间观念也很强,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既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以节约时间;又要细致入微,交待清楚,尽可能的深入挖掘教材,来照顾到学生“先天”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什么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只有采取重点详讲,一般的知识点讲的方法。抓重点,带一般的知识点,从知识结构上选取里程碑式的`事件,讲清事件的来龙去

  脉,不惜花费时间。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学生能够学得好。复*阶段,要认真制定复*计划,精心组织复*,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以确保中考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三)

  本人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继续教育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更新观念。

  2、实践创新。3、学*完善。4、交流改进。5、训练提高。6、沟通了解。7、反思教学。

  8、勤于动笔。

  一、多更新观念

  观念即认识问题,这是首先要解决的。对我们历史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例如:怎样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怎样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如何树立新的学生观,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历史教育如何渗透情感智力教育?怎样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如何对待历史学科“学困生”?如何处理、运用教材、教法?如何重视历史学法指导?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布置、批改历史作业?等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重新认识、认真思考、深入探究、找出更好的办法。

  二、多实践创新

  历史教学是一门艺术,本质上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我们历史教师要多研究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是我们历史教师的试验田,务必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材。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课堂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授课技巧,不断达到新的历史教学境界。

  三、多学*完善

  一位不善于学*的历史教师是很难激发学生学*历史的热情。另外,自身不学*也不可能体会到学生的学*规律。我认为基本理论要笃学,本职业务要深学,修身知识要勤学,急需知识要先学。专业知识是一名历史教师外在美的依托!专业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社会、历史、人文等通用知识既有涵养人文素质的价值,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和学科知识则是历史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新课程中有不少新知识、新实验、新方法,不学*、不重构学科知识体系,就会落伍。系统地读一些东西,特别是读一些好的教育刊物上的好文章。这些文章,观点新颖,思想深刻,读后肯定能受益匪浅。总之我们历史教师要主动地学、用心地学、创新地学,做学*中的有心人,要让读书学*成为一种*惯。

  四、多训练提高

  训练提高主要是指专业水*的提高。对历史教师自身来说,假如不注意自我提高,听说能力、词汇量等就很容易下降。我们决不能满足于自己的学历,应积极、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历史听说读写译的水*和教育教学能力。*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历史教师必须做好;要求学生做好,历史教师必须做到完美。如你要求学生历史书写要认真,整洁,流畅,你自己就必须练就一手美观的历史书法,能给学生起示范作用;你要求学生读音正确,老师自己必须读的不仅准确,还要有洋腔洋调。

  五、多交流改进语言教学是外向型的。教师之间应多交流、多学*。不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交流才能产生启迪或省悟;交流才能发现不足。我们可通过听讲座、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片断教学、专题研讨等等形式开展学*经验交流,切磋教艺。我们应该向同行学*,既可以向名师学*,又可以向一般老师学*;可以向本校老师学*,也可以向外校老师学*;可以向年长的老师学*,也可以向年轻的老师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

  六、多了解沟通

  了解沟通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沟通。多元智能理论用于学生。语言教学离不开情感活动。历史教师只有更多地了解学生所需、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和学生聊聊天。通过聊天的方式多接触他们,往往在交谈中,很容易发现、感悟和收集到学生身上存在的思想意识、学*心理、学*方法、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往往许多“教然后知困”就会“得来全不费工夫”。

  七、多教后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这个公式,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教学的自我反思,是通过内省或其他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思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再认识。在自我反思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而教后反思,往往是反思中最具活力的时刻,主要是反思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得与失。比如,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否科学?教师自己在教学中出现了那些教学灵感与顿悟?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和“闪光点”?这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在哪里?这堂课今后在备课和教学时应在哪些地方作改进和创新?等等。

  八、多勤于动笔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历史教师如能坚持在教后将自己的教学得失、教学机智、教学偶得和各种学*所悟,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天长日久,能够防止许多经验和教训流失,更能在聚沙成塔般的积累中,感受和享受到教学的乐趣,不断提高自己。

  教后动笔的形式主要有:一是写教学后记。二是写教育**记。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记,教育**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教师终身受益。”三是写教学随笔。四是多动笔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加以总结、升华,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好方法。

  如果一名历史教师,能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扎实的功底,他的课就一定能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在历史教学中,就能做到游刃有余,教学质量就能大大提高。我们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自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实践探索,不断地学*充电,提高各方面素质,以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并参加了20xx年中小学远程培训,由衷感谢河北省教育部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提高的*台,这段时间的远程教育学*,使我深深感受到,教师远程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们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学*让我受益匪浅,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学水*。使自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我就把这次培训学*期间的点点滴滴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以往的教育理念只关注少数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评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通过这次培训学*,使我对新的教育理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即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要促进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个新理念,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个性发展快慢不同,各种潜能还未挖掘,

  我们只关注少数人的能力培养,放弃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这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国策不相符。因此,我们全体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努力。教师不但要转变教育理念,还要改变教学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式学*。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的意识,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记得有一位教授是这样说的:思想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的底色,执著是教育的气质。能够做到这些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可以做到的吗?如果想做一位好老师,合格的老师,我认为要终生学*,虚心学*。

  二、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这次培训学*让我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新课标理念强调语文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应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整合。使我们领悟到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精神实质,为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整体把握,又要分段了解、分析、探究。专家各从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谈起,理论结合实例,为我们深入文本探究、科学备课、有效施教指明了方向。专家在讲解自己的理论观点时,列举了大量的课堂实例,在实际课堂教学操作中、在过程的引领中传授知识、讲析技法、阐明理念。这些专家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本领传授给了我们这些教师,让我们在过程的体会、领悟中内化知识,促进自己实际的教学技能的提高。

  三、全员培训学*的收获与自我反思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适宜的教学情景在润物细无声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因此导课要切实有效,要围绕学*目标进行,导课的角度应与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切忌单纯为导课而导课,盲目的搞笑与逗乐更不可取。最好在上课前,教师就要认真详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最*发展区为突破口,精心准备,营造民主的、富有吸引力的学*情境。让每位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这样每位学生都有一种探究新知识的渴望、奋力向前的冲力。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阅读包括课前自读和课堂阅读,做到有目的而读。课前自读指学生自读文本,存疑置难,课堂自读要求学生最好默读,即不出声,边读边想,便批注,把读文本的感受,体会及遇到的问题在课本上作旁批,这都是为下一步的质疑做准备。质疑要引导学生围绕本课学*目标设问质疑,防止漫无边际的设疑。,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思考-发现-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过程,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体,教师要在学生设疑的基础上,随机转化、归纳和补充,最终梳理课文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自主探究,问题来自学生须再回到学生中去,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文本,让他们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潜心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寻求问题的答案。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促进备课组、学生与教师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积极挖掘学生的成功智力因素,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教材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为课题,科研引领,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以点带面,逐步深化。继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在课改进程中,探索历史备课组的特色建设;继续提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课程教学服务。做好以下常规工作:

  1.加强听课、评课活动,更好地掌握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听课节数在数量上保证,在质量上提高。

  2.备课组计划的有效订制:针对备课组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学期工作学*的计划。

  3.充分利用我校导师及学科教研员的力量,开展各类公开课,历史备课组本学期主要是开展3-4节公开课,保证质量。

  4.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去发现、及时总结与反思,逐步培养起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教科研意识。

  5.备课组活动制度化:本着“互相学*、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原则,备课组二周一次,时间定在周二下午活动课;活动的要求:四定(定时、定主讲人、定内容、定地点),四统一(教学中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难点和突破方法、统一基本作业和测验)。

  6.积极参与历史科组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特色,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学科间的密切交流、彼此借鉴、相互渗透。为做好历史与生命教育的有机渗透出谋划策,积极实践。

  7.配合落实好学校教研组的各项考核与检查。

  8.同备课组加强听课,取长补短。听课者做好相关评课记录,上课者作反思记录。

  9.注重日常教学经验积累,争取教学水*、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10、教学中,对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做好学**惯培养,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情趣激发的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作业上保证人人上交,及时订正等。初二年级的历史教学要从本学期始就为下学年的历史中考做好准备。

  11.继续参与进修校举办的历史教师培训班活动,积极参加各种教师技能大比武活动,提高自己。

  历史专业发展规划

  一、个人基本情况: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任老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个长远的规划,使自己在教育事业上能有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对我来说,尤为重要。现在,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用于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努力提高自身教书育人水*,不断挑战现实,追求卓越,结合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现制定我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以作鞭策。

  三、总体目标:

  1、教育理论水*和教学水*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2、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使自己成为受学生爱戴的教师。

  四、阶段目标:

  1、坚持不断学*,提高学科功底。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必须加强学*、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本人力求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求学术前沿的意识,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2、学*信息技术,熟练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与讲座

  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驱课堂的能力,向45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生动课件,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人计划继续深入学*电脑知识,掌握多媒体教育技术,力争熟练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与讲座。

  3、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提高教学能力

  ①、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使学生养成自主学*,独立思考*惯,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活动。

  ②、我要掌握三方面的知识,即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宽广的其他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在*时的实践中我要积极努力积累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在研究历史教材、教参和历史读物的同时,还要阅读历史理论著作,关注最新的史学研究动态,积极与其他历史教师或历史教学工作人员、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还要广博地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勤于学*,广泛涉猎,不断汲取新知,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精湛的教育技能技巧。

  其次、在新课改方面:

  ①.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主动向有经验、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老师学*,多听同行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②.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备好每节课,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后写好教学反思。

  ③.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课改的精神。使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学*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去感受学*的乐趣,去体会学*的方法。组织学生多向互动,通过师生之间、个体之间、小组之间的学*、交流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

  五、具体措施:

  1、通过自学、教研活动和上级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论的水*。

  2、积极参加学校课程改革的各项活动,并在教学中要多进行自我反思。

  3、积极参加教学课题研究,撰写教育论文。

  4、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坚持在行动中学*、行动中研究、行动中提高。

  5、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乐观、积极地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

  六、达到目标的标志:

  1.学*专业化知识、提高专业化技能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

  2.努力成为历史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3.成为思想素质高,改革意识强、专业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高的资深教师。

  4.成为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所需要的优秀教师。

  5、能独立设计科研、课题、实施研究,要有课题,并且将课题研究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落实在课堂上。

  专业成长的发展规划与总结反思

  一、目前状况的自我分析

  1.优势分析:

  ⑴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初步理解课改的精神,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中学生自主学*的实践与探索。

  ⑵教学基本功相对比较扎实,以课改的精神作为日常教学的理念,根据所任教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与实施日常教学活动。

  ⑶善于对在日常教学中所获取的信息作一点分析与反思,不断积累,使其成为日后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自主学*的宝贵资源而加以利用。

  2.不足分析:

  ⑴缺少系统的理论学*,对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有的不能及时发现,有的无法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加以全面的分析,特别是缺乏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对的新要求,面临的新任务方面的理论知识。

  ⑵由于理论知学*的不全面,影响了教学反思的质量,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缺乏理论支撑,因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快。在课堂教学的整改实施过程中缺少理论依据,也影响了中学生自主学*的实施与探索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进而影响了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二、专业化发展计划

  1:竖立学生人人都是资源的思想,作为教师,必须面对所有学生培育与开发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处为学生的楷模,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替意识地培育与开发资源。

  2:加强理论学*:

  ⑴学*教育心理学,使自己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分析学生的学*,分析教学中所在的问题。

  ⑵全面系统的学*课改的`理论,学*新的课程标准,竖立与新课程完全想适应的教学观念。提高对课程、教材的研究与实践能力。

  ⑶学*学生自主学*方面的理论,指导中学生自主学*课题的探索与实践。

  ⑷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丛书,学*两个纲要,学*有关论文撰写的书籍,提高写作能力。

  3:边学*边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整改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探索与实施中学生自主学*的课题研究。

  4:进一步做好教学反思,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课堂教学中的得失,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整改计划实施,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使学生学会学*。

  5:学*与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技术,包括PowerPoint技术的熟练运用;

  6:在理论学*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力争写出一至二篇与教学相关的论文;

  三、专业发展的期望

  1: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以锐意创新的精神、正确的学科价值观指导日常的课堂教学。学会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更适合于学生的实际状态,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学*数学。

  2通过课后反思,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进一步做好课堂教学的整改计划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做一个有心人,随时记录教学感想、教学体会,学*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归纳教学中的闪光点,以便于教学论文的撰写。

  新的学期,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围绕教研中心和学校“集体教研”、“学案导学”、“*惯培养”三项重点工作进行,在继续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关注学生成长,促进 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发挥集体教研的优势,抓好学生*惯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此,在总结上一学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要求,制订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任教初一(1)、(2)班,共约90多名学生。初一是起始阶段年级,最大特点是:好动,好讲,比较浮夸。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对新学科会有较浓的兴趣。但初一学生的特点又使得他们可能管不住自己,上课只是听听而已,他们的 记忆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尚处于较低水*,综合归纳能力更是欠缺,况且还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上课不认真听,学*欠积极不主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行为*惯成为新学期的常规工作,而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成为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

  二、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中国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 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朝代的更替,掌握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课本中的史料、图片,课本中的动脑筋问题,活动与探究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正确的学*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 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日常检测,加强学生归纳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方法,学会正确表述历史。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钟我展示”,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目标: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还应充分利用历史课堂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学*中华文明的起源,青铜文明,使学生懂得中国 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不同朝代的历史发展概况,认识到杰出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孝文帝等对历史发展所起到地推动作用。通过不同时期文化成就的学*,对学生进行科技史的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学*古代科学家、文学家们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脚踏实 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2、教学进度

  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

  3、具体措施

  (1)研究初一学生心理特点,抓好起始年级的常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态度,注意培养初一学生的学*兴趣以及良好的学**惯;

  (2)深入研讨教材,提高驾驭教材能力;认真学*初中历史教法、学法指导意见,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和业务能力;

  (3)完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课的学案。备课做到实用性强,提高课堂效率;组织好每一次单元检测工作;

  (4)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以“我的三分钟我展示”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表述历史、评价历史等方面的能力;关注全体学生和学生每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优生发展,提高合格率;

  (5)重视集体的力量,积极参加集体教研活动,开展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对学生的培养计划

  1、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主要措施:利用历史课的优势,引导学生探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的优秀品质,

  对 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协助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发展动向,及时将学生不良行为加以改正;与所有教师一起,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引领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发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取得家长对教育的支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为以后学*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的抓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总体水*偏低,历史不是主科,不是中考内容,所以学生都不愿意学。

  二、教材简介

  本学期七、八年级上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阅读性强,图文并茂,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三、教学资源开发

  1、教材、教学参考书

  2、专业书籍、历史笔记本、历史资料卡

  3、媒体信息(互联网、影视中的历史知识)

  4、课程基础训练、单元测试卷

  四、教学措施和目标

  (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的: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答题、小组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复*当天所学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方式,提高探索历史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听好每一节公开课,做好课后互评,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

  七、八年级历史课本上册都是22课(人教版)。其中新课讲授22课时(每册),单元复*4课时,期中复*2课时,期末总复*4课时:

  9月份1——4课

  10月份4——13课

  11月份14——20课

  12月中旬结束课程

  一、备课组基本情况

  历史备课组成员7人,5人为中学高级教师,2人为中学一级教师,皆能胜任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积极进取的集体。

  二、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20xx-20xx年度是教学质量年,在教育局“双提升”的号召下,我们历史备课组以学校工作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以落实教学常规为重点,精心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环境,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教学能力、科研水*。

  工作目标:加强学*,转变观念,研究新课标,紧抓教材,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落实常规,优化课堂,大力开展教学教研,丰富教学理论水*,将新课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本备课组特色的.教学模式。

  三、具体措施

  1、着眼新课改,加强对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2、加强集体备课,提升备课组成员的整体水*。

  3、认真组织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搞好教科研,提高历史备课组的教科研水*。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历史的方法和学*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目的不明确,学*欠积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的乐趣。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阶段,要认真制定复*计划,精心组织复*,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惯。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5、采用多种教学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6、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7、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来学*历史

  8、课堂教学要贴*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进行辅导。

  六、改进措施

  1、对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教高的水*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学*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对学*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实际一些比较容易的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时结合挂图和资料知道学生学*有关的知识,或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感受历史。

  3、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本地历史的名胜、旅游胜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相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七、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地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地统一,观点和材料地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地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地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地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地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地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方法地指导和学**惯地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素质和学*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地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历史地学*兴趣,提高学生地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地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差地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利用远教和网络资源。

  八、教学进度(略)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历史古国,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骄傲的事情。所以教好我们的学生,让他们知道中国的几千年前到现在的所有的重要历史事件是很重要的。

  中国在过去几千年里几乎一直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只是在最*的一百年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导致我们现在的落后。所以我们就应该将学生的历史教好,让他们不忘历史,将中国在过去一百年的耻辱牢记心中。在以后的学*中就可以好好学*,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不再受到外敌的入侵!

  教好中国历史很重要,所以这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是这样的:

  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惯差。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态度不端正,*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范本十份(扩展7)

——初中历史教研工作计划通用十篇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 “育人”这个素质教育的核心主题。在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上,在素质教育新政的指导下,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和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研总思路

  20xx年教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素质教育新政为指针,以“育人”为主题,构建有效育人机制,提升育人效益;以“道德”建设为主线,以真实高效为主攻方向,创建教研新文化,构建有效教研模式,提升教研品质;以课堂研究为核心,构建有效教学范式,提高教学均衡发展水*;以教育评价为突破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新政的评价机制和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以学生学力培养为中心,切实深化落实课程方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研工作重点

  本年度教研工作的重点有三个:一是教研模式和效益,二是育人机制和效益,三是教学模式和效益。

  深入贯彻落实 “自主互助学*型课堂”教学研究,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范式;抓常规的落实,实用、科学、高效。

  四、具体工作和要求

  1、充分利用教研时间认真学*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总结交流新课改推行以来的经验教训。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大纲以及师德规范,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理念.

  2、完善教研组制度,落实常规工作。

  1)、开学初备课组定好教学进度和制定教学计划。

  2)、作业和备课检查分为学期初,期中和期末三次检查。

  3)、考试分月考,期中和期末。

  3、抓好基础年级历史的教学工作,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研究高考试题,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探讨高考方向,收集高考信息,力争使高考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认真做好中考、会考复*研讨工

  作。引导教师从研究考试入手,做好信息交流与研究工作,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搞好历史课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力求活泼新颖,多样丰富,启人心智。

  5、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期中考试左右时间教务处对教研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学期末开展评选活动。

  6、完善教研组多媒体教学资料、教具的建设工作,要求全组教师尽快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7、做好学校科研课题工作,鼓励成员多学*多研究,多撰写文章,并争取出成果。

  8、加强合作,在合作中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

  增强教研意识,学会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和教研融为一体。加强集体研究,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和骨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带头作用,新老教师互相学*,共同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研活动中还要倡导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教研气氛,切实提高教研质量和水*。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 “育人”这个素质教育的核心主题。在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上,在素质教育新政的`指导下,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和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研总思路

  20xx年教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素质教育新政为指针,以“育人”为主题,构建有效育人机制,提升育人效益;以“道德”建设为主线,以真实高效为主攻方向,创建教研新文化,构建有效教研模式,提升教研品质;以课堂研究为核心,构建有效教学范式,提高教学均衡发展水*;以教育评价为突破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新政的评价机制和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以学生学力培养为中心,切实深化落实课程方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研工作重点

  本年度教研工作的重点有三个:一是教研模式和效益,二是育人机制和效益,三是教学模式和效益。

  深入贯彻落实 “自主互助学*型课堂”教学研究,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范式;抓常规的落实,实用、科学、高效。

  四、具体工作和要求

  1、充分利用教研时间认真学*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总结交流新课改推行以来的经验教训。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大纲以及师德规范,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理念.

  2、完善教研组制度,落实常规工作。

  1)、开学初备课组定好教学进度和制定教学计划。

  2)、作业和备课检查分为学期初,期中和期末三次检查。

  3)、考试分月考,期中和期末。

  3、抓好基础年级历史的教学工作,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研究高考试题,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探讨高考方向,收集高考信息,力争使高考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认真做好中考、会考复*研讨工

  作。引导教师从研究考试入手,做好信息交流与研究工作,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搞好历史课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力求活泼新颖,多样丰富,启人心智。

  5、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期中考试左右时间教务处对教研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学期末开展评选活动。

  6、完善教研组多媒体教学资料、教具的建设工作,要求全组教师尽快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7、做好学校科研课题工作,鼓励成员多学*多研究,多撰写文章,并争取出成果。

  8、加强合作,在合作中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

  增强教研意识,学会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和教研融为一体。加强集体研究,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和骨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带头作用,新老教师互相学*,共同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研活动中还要倡导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教研气氛,切实提高教研质量和水*。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区初中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工作将按照市教科院、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统一部署,恪守“求是务实、与时俱进”的教育哲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提升学生的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建设与实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基于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教学特点和区域教育教学实际,突出方向引领和工作重点,优化教研工作方式,提高教研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质化教育教学研究,切实抓好教研组建设,营造良好的区域及校本教研氛围,不断提升教师群体的研究水*和教学能力;深化复*教学改革,优化毕业班中考复*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区域历史、思品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学常规和课程资源建设,不断拓展初中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新空间。

  二、主要工作

  (一)深度推进课程改革,努力优化课程实施

  1.利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学*契机,进一步引导教师理解、反思课程改革理念的实质性内涵,认真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建设、教师学科能力建设的关系问题,提高教师自主学*、反思性学*的能力。特别是要进一步挖掘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探索并优化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逐步形成具有学科特质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课程统整和探究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的研究,借力数字化学*、研究性学*和公民教育项目,不断改进教与学行为及课堂教学范式,彰显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体性、生活性、实践性和养成性,努力打造求真务实的历史教学“智慧课堂”和思品(道德与法治)教学“生命课堂”。

  3.继续开展新课标、新教材研训活动,尤其是历史统编教材及八年级法治教育专册的培训,通过主题培训、同题异构、学术沙龙、参与式研讨、集体备课等多元方式,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切实提高研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新时代教育教学新要求的适应能力。

  4.展拓多元*台,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以区、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基本功竞赛、市中学政治年度优秀论文评比、市年度精品课拍摄等为契机,充分发挥以评促教的功能;加强研究课活动指导,提高研究课的引领作用和评价导向;鼓励积极参加江苏省“名师大课堂”网络教学直播活动、区新一轮初中的政史送培活动等,加速区域学科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二)扎实教研科研活动,切实提高教学效益

  1.继续引导教师研读“xx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及《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结合日常学科调研,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把落实教学常规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动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性的基本手段。

  2.加强课型范式与微课研究,组织初中不同年级主题研究课,不断丰富、优化区域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型。本学期历史学科研究主题是加强对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道德与法治学科研究主题是加强对学生法治意识、公民素养的培育。

  3.推进校本教研工作。以区优秀教研组评选为契机,发挥市、区学科优秀教研组的示范作用,引领全区初中历史、思品教研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营造研究氛围,落实研究内容,深化研究主题,不断提升校本教研质量,争取在校本课程开发、联校教研活动、资源共享等方面有所研究、有所探索。各初中校历史、思品教研组要强化独立备课、集体研讨的意识;要提高集体备课活动效益,集体备课重点应放在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何针对性地选择教学资源、设计学*活动,如何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及加强课的整体性研究等方面。

  4.各初中校历史、思品教研组要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以各级各类学科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学科教学关键性问题研究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常态化开展专题性研讨,争取在课程改革的一些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各教研组要提前酝酿新的课题研究项目,为下学期省、市、区级课题申报做准备;要鼓励老师主动撰写反应课改、体现自我主题研究的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积极参与各类各级相关评选活动并积极向刊物投稿,加速自我专业发展。

  (三)优化毕业教学工作,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1.各初中校历史、思品九年级备课组及学科教研组,要及时研读20xx年xx市中考学科考试说明及*几年xx市中考试卷,明确中考命题改革方向与思路,充分发挥中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要第一时间研制细化的学期教学与复*工作计划,做早、做好毕业教学与复*工作;要加强复*课型特点与教学方法的研究,理性思考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关系,科学定位扎实主干知识与培养学科基本能力的关系、专题教学与知识系统整合的关系以及讲、练、析的关系;要及时反思、纠正复*教学中的偏差;要加强组内分工合作、复*资源与信息共享,不断提升复*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努力提升学校及区域中考质量。

  2.认真组织好各教学协作片中考复*研讨活动。各中心组长要提前思考研讨活动主题,确立观摩课研讨方向,安排各校研讨任务。通过研讨活动,确保九年级各位历史、思品老师都能深入了解、理解20xx年xx市中考历史、思品学科考试说明及xx市中考命题研讨会的相关精神,明确复*教学的导向与价值,优化复*策略,提升复*效率。

  3.各九年级历史、思品老师要重视中考命题研究与自主命题实践工作。要加强对学生学业发展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工作的理论研究,要加强对xx市中考试题特别是*几年试题的精细化深入研究,要重视命题素材的日常性积累,要积极尝试自主命制高仿真复*试题,不断增强自我命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主要活动

  二、三月份

  1.部分学校初中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老师参加xx市教科院开学初教研活动;

  2.组织八年级全体道德与法治老师参加xx市法治教育专册新教材培训活动;

  3.召开区初中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中心组长会议,商讨本学期片教研活动事宜;

  4.开展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

  5.举办省教研重点课题“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史料教学优化研究”课题研讨活动;

  6.区初中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送培开班仪式及第一次活动;

  7.推荐部分老师参加xx市年度初中历史精品课拍摄;

  8.部分初中校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学科常规教学调研活动。

  四月份

  1.协助各教学协作片做好20xx年中考政史学科复*研讨活动。传达市中考命题研讨会议有关精神,解读20xx《考试说明》相关变化,探讨复*应考策略,提升复*教学效率;

  2.推荐部分老师参加xx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基本功比赛;

  3.组织部分协作片七、八年级历史新教材研训活动;

  4.区初中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送培第二次活动;

  5.部分初中校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学科常规教学调研活动。

  五月份

  1.组织九年级历史、思品模拟考试,及时做好分析评价工作,优化后续复*策略;

  2.区九年级历史、思品专题复*教学研讨会;

  3.组织部分协作片七、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研训活动;

  4.区初中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送培第三次活动;

  5.做好xx市中学政治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评比活动的区级选送工作;

  6.部分初中校历史、思品学科毕业班教学、复*工作专项调研。

  六、七月份

  1.推荐部分老师参加xx市年度初中道德与法治精品课拍摄;

  2.选荐部分老师参加xx市中考历史、思品学科阅卷工作;

  3.召开省教研重点课题“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史料教学优化研究”学期研究总结会议,交流研究进展情况,研讨下学期研究重点;

  4.区初中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送培第四次活动;

  5.做好七、八年级历史、道德与法治学科期末质量检测的有关工作;

  6.学期学科教研工作总结及下学期教研工作计划拟订;

  7.组织开展暑期区初中历史、思品(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主题培训活动。

  一、工作思路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加强新型历史教师队伍建设为本,以推进历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深化历史课程与教学改革为主旋律,以科研兴教为突破口,与时俱进,围绕即墨市教体局工作计划,深化历史学科教研工作。

  二、工作目标

  加强新课程校本培训。充分利用自我研修和学科教研活动,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将新课程的现代教育理念根植于全市历史教师心中,以区片、学校为学*型组织,加强“校本培训”和“自我培训”,帮助教师把握实验教材的特点,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新颖教学方法,大胆实践新课程评价制度,努力推进新课程的发展。

  加强到教学一线去调研和指导。本学期将充分调动联组成员的力量,定时间、定责任、定对象深入学校,同教师们一道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及时搜集全国中学历史教学信息,为全市历史教学提供服务。

  认真抓好 “中考”总结工作,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定20xx年中考说明。

  三、具体措施

  (一)常规教研

  1、9月,组织联组公开课活动,确定公开课与研究课人选,传达计划

  2、10月——12月,集中全力开好公开课

  (二)教育科研

  根据青岛市历史学科教研计划,抓好“十一五”重点课题的实验工作,进一步细化课题实验,责任到人,分类推进,重点突破。

  (三)队伍建设

  1、抓初中课改队伍建设:以九年级学业水*考试和直升生考试为核心,研究考试与教学的关系,扎实有效地提升初中课堂教学的质量

  2、抓青年骨干教师建设:引导教师立足实际,以校为本,校本教研,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课改挑战的有战斗力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四、教学环节要求

  1.备课:

  ①教师要深入钻研现行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与要求,作好学期教学总体安排,根据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本章、本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②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知识体系,明确每个单元与每节课的任务,找出重、难点,注意掌握各课的内在联系,准确掌握历史课本中史实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结合教材,注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③每节课的教案要能体现出教学的'主要手段,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过程中。

  ④每节课要有简明、系统、突出重点、层次分明的板书设计。

  2.上课:

  ①提倡结合教材,结合实际使用得体的教学方法。做到讲练结合,点面结合,图文结合,重点突出,师生互动。

  ②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力争准确、简单、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批改

  有练则改,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状况和学科能力的情况。

  4.辅导: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