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会议工作总结3篇

首页 / 工作总结 / | 2022-07-22 09:15:27 工作总结,德育

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会议工作总结1

  双拥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我校很重视此项工作,将双拥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把双拥工作贯彻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将工作做得尽量扎实,现将去年的双拥工作总结如下:

  一、 领导重视,是双拥工作良性开展的强有力的保证。

  关心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做好双拥工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切入口,学校将此项工作与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一起部署,成立健全有力的双拥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抓,教务、政教、总务、团委等部门齐心协力,负责学校此项工作有序地开展。

  二、认真组织初中新生军事训练教学,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

  军事训练是初中学生的必修内容,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我校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对学生军事训练内容和课时作了明细规定和保证,将学生军事训练纳入学生社会实践课程中进行,并且加强军训师资队伍建设,每年军训前一个月,主动与泰安*支队联系,在部队中选拔优秀的官兵作为教学骨干,与部队共同制定学生军训方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课内与课外、训练课与理论课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参观军营,队列训练,内务整理,观看军事影片,开主题班会,联谊会,读爱国英雄人物和事迹,教唱军歌,学*军事知识等,不断丰富军训内容,努力提高训练水*。当然军事训练中也严格遵循安全制度,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三、以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紧紧抓住德育教育的突破口。

  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双拥宣传教育的核心,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我校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以“爱我中华,强我国防”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深入进行伟大的民族精神、国防责任义务和双拥光荣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营建良好氛围,开展丰富活动,将双拥工作引向深入。

  (1)重视学科渗透,重视学科教师在国防教育方面作用,政史地语数等学科中结合国防教育素材,抓好渗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国防发展中所发挥的力量,与体育课,体育活动结合,抓好国防体育,增强学生体魄,长大保卫祖国。

  (2)重视军地情谊,加强学校和部队的密切联系,共建活动扎实开展,共建建设和谐发展,在农村的老复员军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读报,聊天,打扫卫生等),为他们服务并为他们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增强学生双拥参与意识,密切军民之间鱼水情谊,弘扬爱国拥军传统。

  总之,由于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活动丰富,确确实实地营造起了双拥工作的良好氛围,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今后将更加努力,在工作观念、措施、方法上始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力争今后将我校的双拥工作做得更出色、更令人满意。

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会议工作总结2

  双拥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我校很重视此项工作,将双拥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把双拥工作贯彻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将工作做得尽量扎实,现将去年的双拥工作总结如下:

  一、 领导重视,是双拥工作良性开展的强有力的保证。

  关心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做好双拥工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切入口,学校将此项工作与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一起部署,成立健全有力的双拥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抓,教务、政教、总务、团委等部门齐心协力,负责学校此项工作有序地开展。

  二、认真组织初中新生军事训练教学,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

  军事训练是初中学生的必修内容,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我校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对学生军事训练内容和课时作了明细规定和保证,将学生军事训练纳入学生社会实践课程中进行,并且加强军训师资队伍建设,每年军训前一个月,主动与泰安*支队联系,在部队中选拔优秀的官兵作为教学骨干,与部队共同制定学生军训方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课内与课外、训练课与理论课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参观军营,队列训练,内务整理,观看军事影片,开主题班会,联谊会,读爱国英雄人物和事迹,教唱军歌,学*军事知识等,不断丰富军训内容,努力提高训练水*。当然军事训练中也严格遵循安全制度,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三、以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紧紧抓住德育教育的突破口。

  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双拥宣传教育的核心,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我校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以“爱我中华,强我国防”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深入进行伟大的民族精神、国防责任义务和双拥光荣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营建良好氛围,开展丰富活动,将双拥工作引向深入。

  (1)重视学科渗透,重视学科教师在国防教育方面作用,政史地语数等学科中结合国防教育素材,抓好渗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国防发展中所发挥的力量,与体育课,体育活动结合,抓好国防体育,增强学生体魄,长大保卫祖国。

  (2)重视军地情谊,加强学校和部队的密切联系,共建活动扎实开展,共建建设和谐发展,在农村的老复员军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读报,聊天,打扫卫生等),为他们服务并为他们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增强学生双拥参与意识,密切军民之间鱼水情谊,弘扬爱国拥军传统。

  总之,由于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活动丰富,确确实实地营造起了双拥工作的良好氛围,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今后将更加努力,在工作观念、措施、方法上始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力争今后将我校的双拥工作做得更出色、更令人满意。

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会议工作总结3

  一、会议概况

  XX年5月5日至8日,州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推进暨成果展示会在我校召开,为承办本次会议,州教科所、x县教育局、x县教学研究室、沿渡河镇党委*、沿渡河镇中心学校的领导全力以赴,加强会议承办工作的指导,我校全体教职工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州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实验学校的课题主持人或学术秘书、部分“忠孝雅诚主题教育和”和“民族常识、民族文化”教育成效显著的学校代表*200人。x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久红、州教科所所长胡卫国、x县教育局局长郑远宏、x县沿渡河镇党委*钱才东等领导出*会议并致辞。州教科所副所长陈泽奠、杨舜山分别主持会议。出*会议的领导还有州教科所副所长汤吉舜、x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发剑。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全州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会上,我校校长庹自保、建始县民族小学副校长谭琼、建始县七里坪中学教师向莉、x市桂花园小学德育主任向恒举、宣恩县宝塔河小学校长扬长艳等同志,分别就湖北省民族文化课题“州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州教育科研课题“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课题“关注关爱留守生”等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大会交流;州教科所所长胡卫国、副所长陈泽奠、汤吉舜、德育研究室主任袁玉荣等同志分别就“个人课题研究”、“州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和关注关爱留守生课题后期研究工作以及忠孝雅诚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安排”、“课题结题要求”、“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后期研究工作”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代表还观摩了我校10节课题研究及忠孝雅诚主题教育展示课,参观了沿渡河中学校园,考察了沿渡河镇学校德育活动实践基地。

  二、承办工作的成功经验

  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各项筹备任务:编印了一本相册,一本校本教材,一本会务指南,七八年级各班准备了一节班会课,办了一个展厅,筹备了一台晚会,成功组织了一次大团队赴神农架考察活动。

  1、整个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与会代表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好口碑,改变了沿渡河中学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树立了沿渡河中学在x县乃至全州农村中学中的新形象,营造了良好的学校发展环境,推动了学校发展的进程。有人评价这次活动时说,这次活动将沿渡河中学的发展进程向前推进了三至五年。我们倒是更看重口碑,更看重学校发展的良好态势。俗话说:“别人说你好,不好也好,别人说你不好,好也不好”。

  2、教职工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整个活动筹备工作中,需要我们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需要协调,如:与酒店、镇直各单位、文工团、镇内兄弟学校等的配合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完成校园硬件建设投资*六万元。

  3、成功展示了德育课题研究班会活动课。其参与面广,教育面大,通过编制方案和具体实施,创新了活动课的基本模式,特别是在充分挖掘和运用本地资源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通过教师的出谋划策和专家的指导,使我们进一步明白了一个道理:众人拾柴火焰高。


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会议工作总结3篇扩展阅读


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会议工作总结3篇(扩展1)

——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优选【5】篇

  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坚持全面发展。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纲要强调: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生活环境。当前,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增多,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给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轻者伤及身体,重者危及生命。因此,抓好中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保障中学生的人身安全,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突出安全防范主线,普及各种安全知识,提高师生的安全自护能力,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个个重视*安的良好校园氛围,增强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安全工作水*进一步提高,保障全校师生人身安全和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程目标:

  大力营造安全教育活动氛围,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实践演练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安全、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总体思路:

  课程实施总体思路,主要体现在:“编、学、练、考”。

  “编”: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七一中学学生安全手册》

  “学”:以《七一中学学生安全手册》为教材,学*安全防范和急救知识,掌握防护技能。

  “练”: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各项安全演练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摸拟现场组织学生实践演练,提高安全防护技能。

  “考”: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对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整改提升,进一步强化学校师生安全。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启动、编写教材阶段(2021年10月—2021年12月):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制定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编写德育校本教材——《七一中学学生安全手册》。

  2、师资培训阶段(

  2018年1月—2月):组织全体班主任学*了解《安全手册》内容,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为课程实施培训教师,提供师资保障,并营造氛围,为课程实施提供思想保证。

  3、课程实施阶段(2018年2月—6月):按照课程设置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演练。

  4、课程实施小结和提升阶段(2018年6月至7月): 对强调的实施进行考核,进行阶段性总结,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整改,以便为新学年的课程实施作准备。

  五、主要工作:

  1、成立机构、制定方案。

  召开学校安全领导小组会议。成立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成立安全教育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组成编写组。

  2、宣传发动,统一思想。

  大力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认识,为课程实施营造氛围。

  3、编写校本教材——《七一中学学生安全手册》

  ①编写内容:安全手册分为两大板块:一块侧重“防”即防护知识,一块侧重于“救”即急救常识,主要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知识。具体为8个方面:

  (一)校园活动安全:如“课间活动应注意什么?”“上下楼梯有什么要求?”“室内活动怎样注意安全?”“上体育课衣着上应注意事项?”

  (二)家庭生活安全:如安全用电、用气等常识,防止烫伤,安全使用刀具,防火防盗等知识。

  (三)食品安全:如日常生活中饮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学会识别安全食品、过期食品、变质食品。

  (四)交通安全:如步行、骑车、穿越马路、乘坐机动车、轨道交通等分别有哪些安全事项等。

  (五)消防安全:如何防火灾,发生火灾如何报警,如何逃生,怎样正确使用灭火器等。

  (六)社会生活安全:如何防范意外伤害,不法分子侵害,如何报警,如何脱险等。

  (七)心理安全:本教材主要针对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和交往问题进行引导,没有必要对心理健康作系统的阐述。可以只选取如:考试态度怎么办?怎样控制愤怒?学*压力太大怎样减压?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与导**往等内容。

  (八)急救常识:如触电、煤气泄漏、摔伤扭伤、骨折、流鼻血、食物中毒、烫伤、宠物咬伤等急救常识,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

  ②编写要求:

  本教材的阅读使用人群定位于初中学生,要求教材选取的防护急救知识,必须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离中学生生活较远,过于生辟的安全知识可以不选取。

  教材语言表达应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读懂、理解。

  教材选取的防护急救知识最好简便易行,便于操作。过于专业的知识可以不涉及,急救知识仅限送医院前的处理,送医院后由医生作出决定,本教材不用涉及,也不可就使用药品(特别是处方药品)作出过多建议。

  ③编写体例:

  由编写人员商定后统一。

  4、培训师资:

  本教材由班主任、健康课教师、校医负责授课。学校将对上述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然后传授学生。培训人员由本教材编写者、健康课教师,校医组成并聘请其他专业人员来校培训。

  5、课程设置:

  ①本课程授课(活动)时间为每周五班会时间,每次授课时间为一课时(40分钟),两周授课一次。

  ②安全实践演练活动由政教处另行安排时间。

  ③本课程授课教师为各班班主任。安全实践演练活动由政教处统筹协调,各班主任、健康课教师,校医及学校安全工作人员参与组织。

  ④授课所要求的备课、授课(或班会活动)要求和其它各学科要求一致,每月检查教案(一个月两份教案),和班主任手册一并检查。

  ⑤课堂授课检查由政教处负责。政教处定期检查,并组织人员听课(班会),课(班会)后进行交流讨论。

  ⑥定期召开课程实施研讨会。每月一次,时间为班主任会时间若有需要也可定其它时间。

  6、安全教育实践演练:

  ①定期组织校内安全演练。如快速疏散演练、上下楼梯及楼道活动安全演练、常见急救演练等。

  ②聘请消防局专业人员来校进行消防逃生演练。

  ③聘请交通警察就交通安全进行讲座。

  ④组织学生志愿者上街配合交通警察指挥交通。

  ⑤根据课程需要开展其它实践活动。

  7、小结考核与整改提升。

  ①期末进行课程实施考核,考核对象为本课程实施的责任人员。考试形式为过程检查,资料检查(主要检查教案及课科),同时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提升水*进行检查,如进行问卷调查、安全知识书面考试、及实践操作考核。

  ②考核结果纳入教师期末绩效考核管理。

  ③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整改提升。

  六、实施保障及要求。

  1、各班必须保证本课程实施课时,要求按课表落实授课(活动)时间,不得随意挤占挪用。

  2、本课程实施的相关责任人员要各负其责,强化责任意识,要进一步认识“安全大如天”,认真落实本课程。

  3、学校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

  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

  为大力加强文明健康校园建设,学校以德育工作创新为总抓手,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内容和要求,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根据县教育局20xx年总体部署和工作安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推进德育创新工作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成员由德育处工作人员、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家长代表、班主任组成的领导小组;形成全体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建立工作责任制,实行德育工作项目化管理,强化德育工作绩效考核。

  二、主要内容

  (一)全面推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

  1.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课堂工作的主导渠道。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当前学生思想品德特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育教学内容,努力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2.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要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

  3.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在继续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要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文艺和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影视作品,参观爱国主义、法制教育基地。深入开展“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手拉手互助活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清明节扫墓”、“学雷锋活动月”和“社区志愿者行动”等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努力开展和组织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各种有益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

  4.深入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

  搞好每学期一次的法制讲座,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网上法制小课堂,邀请公检法等部分进行法制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做合格的小公民。

  (二)加强学校德育阵地建设,提高全面育人效果

  1.丰富和规范升旗仪式,打造德育新战场。

  按照要求和规定举行升旗仪式,根据节日和学校总体安排,组织好**下讲话,内容包括传统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常规规范、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等让每周的**下讲话成为德育阵地;开展每周之星评选及颁奖。通过班级上报参评、年级择优推荐、学校审核进行每周之星的评选,内容包括文明之星、学*之星、感恩之星、尊师之星、守纪之星、卫生之星、礼仪之星等等,注重典型事迹的宣传,获奖学生的事迹简介张贴在宣传栏,这样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学校整体德育水*;**下宣誓、诵读。按照惯例,升旗仪式最后进行**下宣誓和学生诵读,宣誓内容主要是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学生诵读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部分节选,激励学生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2.关注每一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始终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发挥导师的全面育人功能,将导师评价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的“育人效果”项目中,实行月台账管理,激发导师在全面育人方面的动力。二是每学期开始前开展“学校发展我的使命,学生发展我的责任”大讨论主题活动,将“育人”作为教师职业的最主要的责任。每一名教师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剖析,并在大会发言。通过反思与剖析,交流与共享,会后每一名教师找出问题根源,列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要继续发扬和坚守的五种好的经验做法,也列出自己三种需要整改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限。三是建立实施班级精细化管理机制。协助各班级各年级根据各自实际,制定详细计划,将小组合作和班级精细化管理相结合,充分调动小组合作的积极性,达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合作等品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成为班级、学校管理的主人。

  3.完善制定新机制,推动学生阶梯发展。

  一是完善学生自治管理制度。学校学生自治管理主要依托红领巾监督岗展开。实行公开竞争选举,健全组织部委,落实责任,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合理选配监督员,实行监督员公开承诺制度、监督检查公开制度等,及时公开一日常规检查情况,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加大学生自主管理力度,提高学生自治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干练、组织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学生干部,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新机制。二是分学段建立各种*惯养成规范。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在行为*惯养成、学**惯养成等方面的差异,利用暑假期间,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制定分学段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分学段建立养成教育目标,在学生的学*、行为、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浅显易懂,简明扼要,注重要求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同时,利用家长会期间,与家长协同配合,促使学生达到目标规范,让学生的全面发展层层推进、逐步提高。

  4.畅通家校沟通机制,建立全方位立体德育体系。

  一是强化家委会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监督及引导作用,把德育工作列入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定期进行德育工作调研,及时发现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和漏洞,建立学校与家委会联*会议制度,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问题销号管理,巩固家委会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实现家委会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纽带和监督作用。二是通过各种沟通*台,实现导师与家长全方位沟通,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三)完善学生素质评价机制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结合分学段建立的*惯养成规范,明确标准,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注重过程管理,注重激励教育,注重典型带动。建立学生日常管理网络*台,做到反馈及时、方法多样、管理到位、效果凸显。规范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使用和管理,提高“五个一”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八类特殊学生”群体,建立心理干预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服务。

  (四)丰富学生艺体活动

  一是丰富阳光快乐大课间内容。针对在阴雨天、严寒酷暑等恶劣天气时,学生很难在室外进行大课间活动的情况,学校从四月份开始创编了一套轻动作优美、师生喜欢的《室内广播操》。室内广播操,遵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身心发展出发,共编排了八节,头部、颈部、肩部、腰部、四肢等身体全方位都能得以锻炼,同时用节奏明快、学生喜欢的音乐进行配乐,整套操活动力度大,富有童趣、动感与美感,真正做到全天候、全方位、面向全体师生,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二是根据实际,结合“五个一”创建,设立每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和读书节,继续加强校园体育节、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提升师生内涵。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巩固德育工作网络,细化责任、建立各种制度、落实措施。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将德育工作创新纳入教师师德及绩效考核中。

  2.实行项目化管理,全面落实各项德育工作措施,重点突出3——5个特色项目,打造品牌。

  3.加强调度和总结。每月进行一次调度和总结,建立德育工作项目管理台账,进行德育工作创新班级和个人评选优秀项目上报县教育局评选。

  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

  学校德育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的,具有一定互动性。德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主体、客体均是人,要达到德育目标,就必须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等交流的关系,这种协同互动的关系就是德育主体间性。主体间性德育是指师生之间进行多层次、宽领域的知识传播与情感交流,最终达到师生之间一致认同并获得共同发展的交互性实践活动。践行主体间性德育理念有利于形成一种体验式的沟通交流情境,突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实现二者之间的*等交流、对话和理解,从而提高德育实效。

  一、尊重学生,构建*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主体间性德育强调师生之间的*等与民主,因为只有具备民主、宽容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情感交流沟通的良好氛围,使师生敞开心扉对话。因而,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尊重、理解、关爱学生。

  一次上课时,我正在给学生介绍杜甫的生*经历及其诗歌特点,学生们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这时,我发现学生小睿正在与同桌讲小话,完全没在意老师在讲什么,两人聊得有些忘乎所以。我本想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指出小睿上课讲话的错误行为,但为了保全他的面子,我对他说:“小睿同学,你对杜甫的诗歌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小睿听到自己的名字,先是一愣,但是很快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我没有直接批评小睿上课讲小话的错误行为,而是对他进行了委婉的提醒。那周周五,我在“班主任信箱”里发现了小睿写的一张纸条,上面写道:“陈老师,您讲课时我与同学聊天,您不但没有批评我,还让我表达自己的看法,我真的很感动,我觉得您这样做很好。”

  尊重学生是主体间性德育的一个核心内容,教师只有尊重、爱护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才有利于构建*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真诚对话,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二、强化情感沟通,加强对话交流

  师生都是教育的主体,具有*等的地位。主体间性德育强调师生之间的*等关系,同时也强调在*等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交流,形成体验式的对话情境,从而实现师生精神世界的共享。实际上,我们会发现,以情感交流为突破口,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更有利于让师生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实现对话交流。

  有一次,我正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偶然发现小琳的作业本里夹着一张剪纸画,这张剪纸画无论从手工还是花样来看,都是十分精致的。作业发下去之后,我对小琳说:“这个剪纸画是你剪的吗?”小琳点点头,随后将她学*剪纸的过程和感受告诉笔者。我鼓励她继续坚持下去,同时还送给她一把漂亮的剪纸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琳会不时跟我交流剪纸心得,征询我的意见。而她在我的鼓励下,剪纸技艺有了新的提高,学*成绩也有所提升。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实现*等对话,会令师生之间达成一种默契关系,给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以情激情,在情感交融中实现共鸣

  在德育工作中,如果教师积极投入正面情感,与学生进行和谐沟通,就容易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实际上,学生的情感发展往往是从外部、被动、自发的情绪表现逐步转化为内部、主动、自觉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积极融入情感,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进而引发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德育目标。例如,中学生学*压力大,*时上学较为辛苦,有的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比较少。为此,我会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和学*状态。有一回,学生瑶瑶生病了,没办法来学校上课。放学后,我来到瑶瑶家里,询问瑶瑶的病情,嘱咐她好好休息,同时给她补上落下的功课。我还鼓励其他学生到瑶瑶家给瑶瑶补*功课。在瑶瑶生病期间,她的功课一天也没落下。通过这件事,我与学生间的关系变得更融洽了,学生更愿意与我亲*,也愿意将生活中的烦恼告诉我,并且乐于接受我的指导。

  德育应打破传统德育的束缚,从“灌输式”走向“主体间性”。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并在此基础上投入真情感,以情激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4

  20xx年,我县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精神,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自觉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校园文化建设年”为抓手,拓宽德育途径,争创德育特色,提高德育实效。

  一、完善德育“精细化”管理,切实推进全员育人

  1、健全“精细化”德育工作机制。以《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指标》、《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测评细则》为标准,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定期召开全县德育工作会议,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促进德育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

  2、积极推进全员育人。各学校继续健全学校党、政、团(队)、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德育管理模式及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全员育人工作氛围。选拔专业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各教研片定期举行了班主任工作论坛、研讨会及校本培训,加强交流研讨,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德育导师制”,提倡教师人人做学生的导师,增强全员育人意识与能力。

  3、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向模范教师学*、师德师风评议、师德检查、参与家访、举办师德论坛等形式,引导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水*。在全体教师中积极倡导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良好风范,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引领学校德育。开展县“十佳德育工作者”、“十佳班主任“评选工作,大力表彰各级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巩固青少年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1、理想信念教育。围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强化德育课堂、主题活动渗透,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2、道德礼仪教育。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给他人添麻烦,做文明有礼的连江人”等系列活动,注重礼仪、礼节、礼貌,不给他人添麻烦,在家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把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为核心的养成教育作为突破口和关键点,把培养道德高尚、行为规范、心理健康的人作为人格教育目标。

  3、遵纪守法教育。围绕“六五”普法规划,将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得同时,整合和利用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坚持开展“法纪专题月”等法制教育专题活动,通过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庭审旁听等实践性、趣味性强的活动,丰富法制教育形式,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惯,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等、公*正义的理念。继续抓好以“校园拒绝邪教”、“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为主题的反对邪、禁毒预防教育、严防“黄毒赌邪”向青少年人群渗透。

  4、诚信和谐教育。以各级“诚信校园”建设为契机。要求老师带头讲诚信,为人师表,率先垂范,通过典型的事例教育学生诚实待人,形成诚信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

  5、雷锋精神教育。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开展“雷锋精神学*宣传日”活动,通过“美德少年”评选,大力宣传雷锋式模范人物,引导学生学*先进、见贤思齐。把学雷锋活动和开展志愿服务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参与到环境保护、家园清洁、文明交通、关爱孤寡老人等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中,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三、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美化育人环境

  1、以环境建设为载体,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各学校(园)要在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方案》,重点做好显性文化建设,包括班级文化、楼道文化、教室文化、草坪文化、墙壁文化、板报橱窗文化。学校要通过完善校训、校歌、校徽等设计,体现学校特征和教育理念。

  2、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定期举办全校性的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注重全方位的挖掘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各类活动要做到班班行动,人人参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活动要突现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名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大胆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实现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活动目标。

  3、以制度化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制度文化。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建立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制度化建设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要“全”,制度要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二是要“细”,内容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三是要“严”,真正做到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四、抓好相关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1、做好网络道德教育。利用数字青少年宫推进网络德育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网络育人作用。在净化校园网的基础上,突出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抵制不良信息,提高网络免疫能力。

  2、做好心理健康辅导。要充分认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构建和谐校园、创建*安校园的重要性。要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工作,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要创造条件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和团体辅导活动课,逐步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配置专兼职人员,对存在心理困惑的教师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培养师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3、关爱特殊学生群体。学校要特别关注单亲子女、留守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外来工子女、学*行为后进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帮、扶、辅教育。进一步落实“特殊学生”课任教师教育分工负责制,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做到“摸清情况、采取措施、教育有效”。

  4、抓好“三结合”网络建设。学校要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积极构建“共建、共管、共育”的德育模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一主两翼”的立体化育人格局,努力构建有特色的德育工作新体系。学校要把家长学校办学工作列入常规,加强管理,并与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协调和组织好家长学校的工作,加强计划性,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效果。依靠**、工商、文化、建设等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五、加强德育工作研究,提升育人水*。

  1、抓好学生德育评价工作。学校要继续研究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以切实推进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注意评价的真实性、过程性、激励性,采用多主体、多角度、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努力发挥德育评价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教育发展功能。

  2、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开展班主任专业能力调研,结合《福州市班主任专业能力评价标准(试行)》,开展优秀班会案例征集活动,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完善德育、团队片区沟通交流机制,相互学*,互通德育工作信息,共同提升德育、团队干部工作水*。

  3、加强德育工作调研。发挥德育科研在德育工作中的引领指导作用,县局决定成立“德育研究工作室”,组织开展并指导学校开展德育重点课题研究。学校也针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组织教师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开展德育校本课题研究。鼓励学校充分发掘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与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内涵、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

  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5

  为进一步落实《xxx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实施意见》,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党委提出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方略,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实现以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有机结合,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现状分析

  1、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之间发展很不*衡,成绩参差不齐,思想意识情绪波动较大,部分学生学*基础差,缺乏自信,学*无兴趣,无动力,无目标,不文明、不道德的不良行为*惯多,自控能力较差,令家长头痛,但这部分学生往往有强烈的表现欲,有一定的爱好特长,民主意识,*等意识非常强烈,可塑性还很大。因此,行为*惯有待进一步规范,养成教育更需要进一步强化。

  2、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以为是的骄傲心理,害怕别人超过自己的妒忌心理,难以接受批评的虚荣心理和害怕挫折的脆弱心理,这部分学生也需要予以指导、关注。

  3、经过多年的常抓不懈,我校已基本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但教师个体发展仍不*衡,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仍要加大,管理责任更需强化。

  4、独生子女比例逐年增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较高,单亲家庭和特困学生的增加,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的行为*惯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引导学生树立成功者的观念;

  4、培养家长满意、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应对策略

  转变育人观念,通过学*,提高认识,形成“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

  建立和完善“三全管理”机制。

  全员管理。即从校长到教职员工,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要研究德育工作。各处室一定要贯彻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务处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育人因素,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列入到教师的考核评估之中;教科处要把德育作为重要的校本课题进行研究,把思想教育内容作为检查教师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务处要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财务做到公开透明,公物维修要及时,进一步提高饮食质量。学校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风气。

  全面管理。即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各类活动以其特有的形式发挥中间作用,校风、班风、学风,校园育人环境建设不断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从而保证全面管理的实施。

  全程管理。即从学生每天起床到晚休,以至从学生入校到五年毕业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学校制定德育工作活动配档表,把德育全年的工作和学生五年受教育的活动全都包括进去,便于全程管理的具体实施。

  我们实行“三全管理”最突出的特点是促进“四育人”的协调发展,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协调发展。全体教职员工要端正思想,克服那种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管工作、不管育人的局面。在环境育人方面,从校舍、校容、校貌,到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良好局面。


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会议工作总结3篇(扩展2)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优选【5】篇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1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学生是进城打工子弟,家长忙于生计,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教育。孩子没有礼貌,学*状态差,学*积极性不高,*惯养成不好……实验小学的孩子难教育是困扰在老师心中的难题。

  鉴于这情况,我便把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研究作为研究课题。这几个月,在市区两级教研室专家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搜集,查阅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认真实践,及时反思,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半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

  对于我来说,课题研究虽在以前搞过,但*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的理念,教学方法已落后于当前的青年教师,所以当研究课题申报后,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我和我校其他课题研究老师探讨,向专家请教,翻阅资料,借鉴已有的经验,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分析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进行。

  2、分析课例,深入课堂,潜心钻研,总结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学*名师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先进的经验,针对性的进行课题研究。

  3、总结经验,探索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可行性策略。

  4、撰写研究论文,上传读书心得,教学案例分析,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作细致分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总结课题经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

  1、大多数学生知道关心父母并主动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懂得了家长的爱并不是理所当然的,遇到事情会和父母沟通,会听取父母的意见,不再强词夺理。

  2、在学校里,学生比以前文明了。午餐时不管在教室还是餐厅,做到了静悄悄,吃完饭还能主动摆放好桌凳,帮助阿姨打扫卫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犯了错误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3、以前升**时尽管老师强调,可就有同学说话,甚至有嬉戏打闹的,现在同学们都能正确对待这庄严而又隆重的升**仪式。校园里很少看见果皮纸屑,吵嘴打架更是没有了。

  4、学生更加懂得资源的珍贵,没有浪费水的现象,以前教室里到下午时到处是纸屑,现在没有了。

  四、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课题研究在实施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社会、家庭环境给学生的某些负效应应重视。

  2、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法纪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今后努力方向

  虽然课题研究接*尾声,但德育教育还要继续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在反思、总结中继续探索。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正反面的典型事例,充分认识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和道德修养,激发学生学*自觉性和积极性。

  2、明确目标,扎实推进。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班会、黑板报、宣传栏、征文、演讲等形式,寓教与活动之中,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家校结合,齐抓共管。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要坚持家校结合。

  4、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美术、音乐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堂,老师结合课型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2

  我们宜陵小学在“九五”和“十五”期间承担过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几年来,我校得到了上级领导,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为我们把脉,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我校正在研究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紧紧围绕此项课题,开展了多项措施并重,各项课题和谐的教科研工作格局。

  一、构建和谐网络

  《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这项课题的研究需要家长和社会密切配合。于是我们十分重视学校和家庭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立体教育网络。

  1、让课题研究走进家庭

  我们将课题研究具体落实在与家长沟通与交流工作中。学校通过家长会、电话、家访、校访等形式向家长了解、汇报学情况。尤其是家长学校授课活动更是有声有色,毕业班老师们在家长会上抓住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如何让自己的孩子顺利地进入中学,设身处境地为家长解决他们心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家长们的参与热情普遍很高,部分家长意犹未尽,会后还向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请教有关问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耐心地向家长解释,直至他们满意而归。

  2、让课题研究走进社区

  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德育阵地,加强与社区的交流与互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在德育课题研究工作中,学校分别邀请了市教育关工委的“五老报告团”、宜陵派出所、宜陵交警中队来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让学生深入社区、农村、敬老院、工厂,进行实*、考察,调查研究。

  二、加强科研培训

  我校的德育课题研究成员一般为班主任老师,因此,我们在加强对研究队伍培训的时候,进行了培训范围的再扩大,将全体班主任老师以及其他有志于教育科研课题的老师作为研究骨干的培养对象。

  聘请一些知名教育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专业素质、理论素养等方面的再学*。4月份,我们集中德育课题组的成员以及宜陵镇全体小学班主任,聆听了市关工委黄主任所作的以“责任奉献”为主题的班主任工作专题报告。并写出相关的学*体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学*,就是将所有学*心得文章整理成集,组织全体老师再次学*,让老师们以专家为引领,以身边的优秀为榜样。

  每年暑假,我们都派出教师参加由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培训。最*,我们还参加了江都市教育局组织的课题负责人培训班。

  “青蓝工程”是我校培养青年教师的一个亮点,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青蓝工程”进行了移植。在签署“青蓝工程”合同的时候,将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作为合同的重要内容。徐香老师拜扬州市教育局特级教师陈萍为师,陈萍老师作为《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编委,经常进行研究讨论。功夫不负有心人,徐香老师代表江都市参加扬州市《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比赛,获得了扬州市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为我校德育课题研究成果的获得又增加了一枚厚重的砝码。也激励了老师们以教立研,以研促教的信心。

  三、强化过程管理

  我校加强教科研的日常管理,杜绝了“假、大、空”现象,提高了课题管理的实效性,论文的写作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惯和自觉行动,及时进行教育教学论文的推荐。值得高兴的是,20xx年来以,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参赛的篇数和质量都有了更大的提高。

  我们深感教育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工作乃至全校各项工作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几年来,我校把教育科研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一把手校长亲自参加课题研究工作。从研究队伍的的建设,科研资金的投入以及研究的过程管理,给予了制度上的倾斜,并且将研究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以及职称评定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地进行。教师们也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将课题研究和正常工作有效地融为一体,积极学*新的理念,收集新的科研信息,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重视研究成果的回收与总结。

  四、张显校本特色

  1、以德育课题引领其他课题

  《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是我校最大的'课题,也是研究时间最长的课题,所以在德育课题引领下,重点抓好学校各项课题的研究落实工作,理顺大课题与子课题的关系,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指导教学实践、研究的实效性,确保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规范、有序。《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的功能定位与相互关系研究》、《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三项立项课题在经过组织申报、成功立项后,成功进行了开题。并进入了实质性的研究阶段。尤其值得介绍的是,在德育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将村小的教师吸收为课题组成员,以寻求协调研究,共同进步,均衡发展,有效提高了村小教师的科研水*。这在我校教科研工作中又是一个创新,也是学区所有学校捆绑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2、以校园文化承载课题研究

  我们把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台。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我校设计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造型别致的宣传栏,配合极具个性化的学校大门,让人感觉到学校的文化气息浓厚,校园优美。学校两个宣传栏张贴着百年老校的历史与未来。树人楼过道两侧有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加上学校的规划图,意在让学生天天看到“三幅图”,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校园墙壁上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小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3、关注留守儿童

  上学期,我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排查了解。目前全校共有留守儿童643人。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学生有145人,父亲外出打工的学生有451人。母亲外出打工的学生有47人。虽然所有学生都有了托管,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偏低,托管责任不能落实;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家校沟通不够,影响了儿童的品德和学*;家庭和社会不能有效对接,影响留守儿童身心。这一系列的问题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我们觉得:德育课题研究工作不能忽视这样的现状,我们建立了这些学生的学*档案,并且进行跟踪记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并且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遵守纪律,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惯。同时,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了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留守儿童的思想品格和学*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重视活动开展

  我校把课题研究工作融进了学校日常工作中,

  1、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我们创新红领巾监督岗检查,要求监督员同学在检查的同时,将各班存在的问题以反馈表的形式反映给各班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这样使得班主任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同时,坚持每周一,在集体晨会上公布夺得常规流动红旗的班级,每当此时,总能听见出、操场上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欢呼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极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热烈的爱班之心,爱校之情。

  2、感恩教育循序渐进

  今年暑假,我们编订了宜陵小学第二套校本教材《感恩的心》,对各班的晨会以及班对会的内容进行了指导,要求各班主任充分利用校本教材的资料进行品德教育工作,并且在工作中,不断挖掘教育的内容,研究教育的途径,提高教育的效率,巩固教育的效果。

  3、主题活动异彩纷呈

  “三八”妇女节、举行了“妈妈,我爱您!”主题演讲比赛。清明节来临之际,组织六年级学生前往江都烈士陵园祭扫革命烈士墓。六一儿童节,举行了表彰大会。积极参加上级的所有活动。参加了市局的《中国骄傲》读书征文活动。各班开展感恩教育宣传月活动,我们分年级统一备课,统一利用晨会、班会等阵地进行宣传教育,在此基础上,举行了“感恩教育”故事征集评比。系列感恩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4、阵地建设各具特色

  升旗仪式除了雨天改为集体晨会之外,每周一次,正常进行,而且做到每次定主题,定主讲人。黑板报和手抄报正常出刊,并且评比及时,同时将赏心悦目的的手抄报在橱窗内展出,形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校园风铃”是本学年刚开辟的一块宣传阵地。辟有“跟好书做伴”、“与名人为友”、“从历史走来”以及“校园风铃特别版”四大版块。其中,“与名人为友”主要介绍名人名言。定期分类介绍古今中外的相关名言,使学生在阅读名言的同时,感受名人的精神,学*名人的品质。并做到与相关的主题相结合。比如:九月份以“尊敬老师”为主题,十月份以“热爱祖国”为主题。让学生在阅读名言中同名人对话,与名人为友。“从历史走来”以介绍历史上的今天为主,让学生了解历史。

  五、实施基础保障

  目前,我校正在研究的课题是《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面对兄弟学校的研究工作,我们感到肩上压力重大。我们决心化压力为动力,以这一课题为研究的支点,全面开创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因此,我校从一把手做起,由校长担任主持人,人人关心这个课题,参与这个课题,支持这个课题的研究,认真做好这一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竭尽所能地为教科研提供方便,切实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育科研经费的落实,大力支持教师的各项科研工作,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搭建形式多样的研究*台和学**台,使学校成为一个研究型群体和学*型组织。

  六、优化成果展示

  现在的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最亲赖的是听课评课。对于教科研却不是很关心!我们在*时工作中,要求教师跳出课堂,对我们的工作进行高位思考,形成不要与课堂零距离。要知道对课堂上的德育渗透进行理性和深层的思考。并且注意总结。几年来,我校在德育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潘湘云校长被评为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他的论文还被评为一等奖,另外,先后被评为一等奖的老师还有尤兴胜、姚克扣,几年来,先后获得等级奖的论文*20篇。

  我们相信,在专家和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硕果累累,取得圆满成功,一定会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3

  一、强思想,去伪存真做课题

  为把课题研究真正开展起来,摒弃一些重结果,轻过程,走形式等课题研究弊端,我校从德育实际出发,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将课题研究方向定位在班级文化建设上,积极引导和鼓励全体教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效果即成果的意识。不惟课题而课题,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体现科研的真正的价值。

  二、小切口,细化分解上轨道

  为了向科研要效益,我校将子课题进行分解,根据年级特点、文化内容上进行细化。号召所有班主任“人人做课题”,以“小、活、实、快”的微课题研究推动课题进展,确保课题源于工作实际,归于工作实际,激发教师选题、研究的热情,消除老师不想做、怕做课题的畏难心理。一时间,课题研究发展态势强劲,使“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三、促规范,*实有效贴地行

  强化管理,保证课题研究过程的规范、有序,保证课题研究完成预期的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

  成立课题研究核心小组。制定课题研究相关制度,提出了明确的任务与要求。加强课题工作日常管理,定期召开课题组培训会议,及时通报研究进程,分享科研成果。做到课题资料电子、文本档案存储及时、准确、规范。完善课题组成员考评机制,根据工作量的不同、成果呈现的不同,进行不同形式的奖励和表彰。

  三、勤交流,拓宽科研新思路

  该课题开题以来,定期组织课题成员进行交流,学*别人的经验,拓宽德育工作思路,优化德育课题研究工作。实验教师谈个人课题研究一得,让广大老师分享成功,为困惑出谋划策。在学校网站开辟课题论坛,实验教师有什么成功的做法,可以发表观点。课题经验交流会,宣传好的研究方法,对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分析。课题工作研讨会,总结阶段性实践经验,剖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讨和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科研能力。

  智慧在在实践中生成,在反思中锤炼,更在彼此的学*交流中默会。课题研究,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关注科研,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关注德育中的实际问题,实实在在地在不断研究与探讨中尝试解决问题。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4

  我们宜陵小学在“xx”和“十五”期间承担过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几年来,我校得到了上级领导,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为我们把脉,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我校正在研究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紧紧围绕此项课题,开展了多项措施并重,各项课题和谐的教科研工作格局。

  一、构建和谐网络

  《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这项课题的研究需要家长和社会密切配合。于是我们十分重视学校和家庭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立体教育网络。

  1、让课题研究走进家庭

  我们将课题研究具体落实在与家长沟通与交流工作中。学校通过家长会、电话、家访、校访等形式向家长了解、汇报学情况。尤其是家长学校授课活动更是有声有色,毕业班老师们在家长会上抓住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如何让自己的孩子顺利地进入中学,设身处境地为家长解决他们心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家长们的参与热情普遍很高,部分家长意犹未尽,会后还向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请教有关问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耐心地向家长解释,直至他们满意而归。

  2、让课题研究走进社区

  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德育阵地,加强与社区的交流与互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在德育课题研究工作中,学校分别邀请了市教育关工委的“五老报告团”、宜陵派出所、宜陵交警中队来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让学生深入社区、农村、敬老院、工厂,进行实*、考察,调查研究。

  二、加强科研培训

  我校的德育课题研究成员一般为班主任老师,因此,我们在加强对研究队伍培训的时候,进行了培训范围的再扩大,将全体班主任老师以及其他有志于教育科研课题的老师作为研究骨干的培养对象。

  聘请一些知名教育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专业素质、理论素养等方面的再学*。4月份,我们集中德育课题组的成员以及宜陵镇全体小学班主任,聆听了市关工委黄主任所作的以“责任奉献”为主题的班主任工作专题报告。并写出相关的学*体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学*,就是将所有学*心得文章整理成集,组织全体老师再次学*,让老师们以专家为引领,以身边的优秀为榜样。

  每年暑假,我们都派出教师参加由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培训。最*,我们还参加了江都市教育局组织的课题负责人培训班。

  “青蓝工程”是我校培养青年教师的一个亮点,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青蓝工程”进行了移植。在签署“青蓝工程”合同的时候,将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作为合同的重要内容。徐香老师拜扬州市教育局特级教师陈萍为师,陈萍老师作为《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编委,经常进行研究讨论。功夫不负有心人,徐香老师代表江都市参加扬州市《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比赛,获得了扬州市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为我校德育课题研究成果的获得又增加了一枚厚重的砝码。也激励了老师们以教立研,以研促教的信心。

  三、强化过程管理

  我校加强教科研的日常管理,杜绝了“假、大、空”现象,提高了课题管理的实效性,论文的写作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惯和自觉行动,及时进行教育教学论文的推荐。值得高兴的是,20xx年来以,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参赛的篇数和质量都有了更大的提高。

  我们深感教育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工作乃至全校各项工作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几年来,我校把教育科研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一把手校长亲自参加课题研究工作。从研究队伍的的建设,科研资金的投入以及研究的过程管理,给予了制度上的倾斜,并且将研究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以及职称评定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地进行。教师们也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将课题研究和正常工作有效地融为一体,积极学*新的理念,收集新的科研信息,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重视研究成果的回收与总结。

  四、张显校本特色

  1、以德育课题引领其他课题

  《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是我校最大的课题,也是研究时间最长的课题,所以在德育课题引领下,重点抓好学校各项课题的研究落实工作,理顺大课题与子课题的关系,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指导教学实践、研究的实效性,确保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规范、有序。

  《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的功能定位与相互关系研究》、《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三项立项课题在经过组织申报、成功立项后,成功进行了开题。并进入了实质性的研究阶段。尤其值得介绍的'是,在德育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将村小的教师吸收为课题组成员,以寻求协调研究,共同进步,均衡发展,有效提高了村小教师的科研水*。这在我校教科研工作中又是一个创新,也是学区所有学校捆绑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2、以校园文化承载课题研究

  我们把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台。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我校设计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造型别致的宣传栏,配合极具个性化的学校大门,让人感觉到学校的文化气息浓厚,校园优美。学校两个宣传栏张贴着百年老校的历史与未来。

  树人楼过道两侧有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加上学校的规划图,意在让学生天天看到“三幅图”,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校园墙壁上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小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3、关注留守儿童

  上学期,我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排查了解。目前全校共有留守儿童643人。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学生有145人,父亲外出打工的学生有451人。母亲外出打工的学生有47人。虽然所有学生都有了托管,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偏低,托管责任不能落实;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家校沟通不够,影响了儿童的品德和学*;家庭和社会不能有效对接,影响留守儿童身心。这一系列的问题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我们觉得:德育课题研究工作不能忽视这样的现状,我们建立了这些学生的学*档案,并且进行跟踪记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并且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遵守纪律,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惯。

  同时,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了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留守儿童的思想品格和学*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重视活动开展

  我校把课题研究工作融进了学校日常工作中,

  1、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我们创新红领巾监督岗检查,要求监督员同学在检查的同时,将各班存在的问题以反馈表的形式反映给各班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这样使得班主任的工作更有针对性。

  同时,坚持每周一,在集体晨会上公布夺得常规流动红旗的班级,每当此时,总能听见出、操场上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欢呼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极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热烈的爱班之心,爱校之情。

  2、感恩教育循序渐进

  今年暑假,我们编订了宜陵小学第二套校本教材《感恩的心》,对各班的晨会以及班对会的内容进行了指导,要求各班主任充分利用校本教材的资料进行品德教育工作,并且在工作中,不断挖掘教育的内容,研究教育的途径,提高教育的效率,巩固教育的效果。

  3、主题活动异彩纷呈

  “三八”妇女节、举行了“妈妈,我爱您!”主题演讲比赛。清明节来临之际,组织六年级学生前往江都烈士陵园祭扫革命烈士墓。六一儿童节,举行了表彰大会。积极参加上级的所有活动。参加了市局的《中国骄傲》读书征文活动。各班开展感恩教育宣传月活动,我们分年级统一备课,统一利用晨会、班会等阵地进行宣传教育,在此基础上,举行了“感恩教育”故事征集评比。系列感恩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4、阵地建设各具特色

  升旗仪式除了雨天改为集体晨会之外,每周一次,正常进行,而且做到每次定主题,定主讲人。黑板报和手抄报正常出刊,并且评比及时,同时将赏心悦目的的手抄报在橱窗内展出,形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校园风铃”是本学年刚开辟的一块宣传阵地。辟有“跟好书做伴”、“与名人为友”、“从历史走来”以及“校园风铃特别版”四大版块。其中,“与名人为友”主要介绍名人名言。定期分类介绍古今中外的相关名言,使学生在阅读名言的同时,感受名人的精神,学*名人的品质。并做到与相关的主题相结合。比如:九月份以“尊敬老师”为主题,十月份以“热爱祖国”为主题。让学生在阅读名言中同名人对话,与名人为友。“从历史走来”以介绍历史上的今天为主,让学生了解历史。

  五、实施基础保障

  目前,我校正在研究的课题是《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面对兄弟学校的研究工作,我们感到肩上压力重大。

  我们决心化压力为动力,以这一课题为研究的支点,全面开创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因此,我校从一把手做起,由校长担任主持人,人人关心这个课题,参与这个课题,支持这个课题的研究,认真做好这一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竭尽所能地为教科研提供方便,切实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育科研经费的落实,大力支持教师的各项科研工作,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搭建形式多样的研究*台和学**台,使学校成为一个研究型群体和学*型组织。

  六、优化成果展示

  现在的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最亲赖的是听课评课。对于教科研却不是很关心!我们在*时工作中,要求教师跳出课堂,对我们的工作进行高位思考,形成不要与课堂零距离。要知道对课堂上的德育渗透进行理性和深层的思考。并且注意总结。几年来,我校在德育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潘湘云校长被评为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他的论文还被评为一等奖,另外,先后被评为一等奖的老师还有尤兴胜、姚克扣,几年来,先后获得等级奖的论文*20篇。

  我们相信,在专家和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硕果累累,取得圆满成功,一定会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5

  本学期学校正在紧张进行新校搬迁的筹备工作,虽然紧张忙碌,但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从不松懈。我们紧紧围绕和谐德育子课题《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建立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队伍。

  1、课题组经过认真地讨论和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研究课题的各级组织,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必要的充实与调整。课题组负责人卢世勇校长总体负责,课题秘书覃和秋主任具体负责,带领课题组通过专题讲座、参观学*、集中讨论等多种形式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努力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业务修养和德育水*。本学期组织莫永秀、江自霜、韦文丹老师到兴义市参加全省和谐德育研究年会,学到了一定的优秀经验,也对学校老师进行了二次培训。

  2、发挥学校22位县级骨干教师的作用,根据老师申报的小专题,精心挑选,重点扶植,细心指导一批业务精、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开展小专题研究。并让这些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提高小专题研究的整体水*。教师们的研究成果,在促进参研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惯获得解决困惑的策略,转变教师的德育思维方式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创建德育工作研究体系,推动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1、德育工作主题明确。

  学校根据年度德育工作的重点,制定学校月度德育工作主题,围绕这个大主题,再制定每周的德育工作小主题。学校领导班子和课题研究组成员对这套德育工作研究体系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做了许多的工作。才使这项工作在探索中逐步实施。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思索,反思,力求完善,使各方面的工作更具体,更深入,更有实效。

  2、以校园文化承载课题研究

  我们把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台。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学校大门过道左右两边建造两个造型别致的宣传栏和五心教育标语。学校荔泉书院陈列百年老校的历史,展示了我校的先烈邓恩铭的事迹和学校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校园墙壁上展示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及《小学生良好*惯》及《师生图书推荐目录》等。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3、德育活动形式多样。

  (1)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我们创新红领巾监督岗检查,要求监督员同学在检查的同时,将各班存在的问题以反馈表的形式反映给各班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这样使得班主任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常规管理抓得实,抓得细。经过逐步的完善,学生德育管理制度、班级的量化管理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学生的量化工作以《荔波一小雏鹰争星》、《我为班级争光彩》为准则,支持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2)周德育课的开展:根据每周的德育工作小主题,各班利用每周的班会课进行本周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这个活动中有老师的专题教育,更有学生的实践参与。例如:清明节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祭扫革命烈士墓。

  (4)德育主题队会的观摩教育。

  根据学校的德育工作重点和德育工作主题,组织开展主题队会活动评比观摩活动。本学期学校进行了一次主题班队会评比活动。为使各班的主题队会有成效,各班的学生团结协作,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搜集与活动相关的各种材料。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精神,班级的团队意识,求新求异求好的思想都得到高层次的提升。

  三、课题实验阶段性成果

  经过本学期的努力,我们课题组在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工作时,也相应的作了一些经验总结,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1、课题组老师积极研究,认真探索,将自己在实践中的思考、体会形成文字,上升为理论,部分文章在各级各类获奖发表,如:XX月XX日,陈才玉老师的论文《伸出爱的手》在《中国当代教育科研理论与实践》上发表,玉春艺老师的论文《诚信是明亮的灯塔》在《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上发表;江自霜老师的论文《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在《劳动时报》上发表;朱元玲老师的论文《给思想品德教育开个好头》在《黔南日报》上发表;欧红念老师的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荔波教研》上发表,本学期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的论文共计19篇。张秋明老师的《我的家乡荔波欢迎你》等共计11篇论文、教学设计获省金茅杯和谐德育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比一、二、三等奖;全国和谐德育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也在紧张地整理之中。

  2、课题组老师的实验成果还表现在他们的工作和成绩得到学校及师生们的认同。胡国兰、徐荣慧执教的《我爱我家》和韦建仙、颜鑫执教的《让诚信永驻心间》获得省金茅杯和谐德育优秀活动课评比二等奖;姚志细、蒙转执教的《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获得荔波县和谐德育优秀活动课评比一等奖;韦建仙、颜鑫执教的《最美少年梦》获得荔波县和谐德育优秀活动课评比三等奖等奖;何柯磊等4名同学荣获全县优秀学生,胡森然等4名同学荣获全县优秀学生干部。

  四、今后课题实验的规划和方向

  我校的《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德育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已进行将*三年。在阶段性实验中亦取得了初步成绩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很不够,有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使之逐步完善。下一段应着力研究与实践如下几个问题:

  1、继续落实家访工作,办好家长学校。组织1—2次较大影响的家长会,每学期班任家访率要求达40%以上,力争全学年普访率达100%。

  2、重点抓好个案研究,以点带面,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对行为规范训练的落实,从细小处入手,有待不断完善。

  总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在学生的行为*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相信,在专家和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硕果累累,取得圆满成功,一定会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会议工作总结3篇(扩展3)

——中小学工作总结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总体工作部署为指针,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以“运转有序、协调有力、督促有效、服务到位”为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服务宗旨,发挥协调作用,抓好内部建设,努力提高素质,在全校教职工的支持和配合下,有目的、有条理、高效益地开展工作,为学校提质量、创成绩而服务。

  二、常规工作

  1、及时收发书面和教育网上文件、通知,并交校长审阅,根据校长的审阅意见,转达给分管校长及相关处室办理或通知相关教师。并作好档案的归档和整理工作。各部门所属的档案,按长、中、短期分类,永久性档案、长期性档案于期末交办公室分类归档。

  2、做好文件的上传下达工作。在主管领导指导和帮忙下,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做好文件的理解、传送、催办及文件管理工作,信息采集、上报、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对来文的阅批、领导批示的督办、重要文件的核稿、接听电话、打印文件、会议记录、会议召集等日常工作,做到严谨有序,不出差错。各项文件材料,力求及时、准确,优质、高效。

  3、提前做好开学和学期结束前的工作安排,根据学校部署及时起草学校工作计划(总结)和校历。

  4、及时向区教育局和其他上级部门上报学校相关的工作材料。

  5、及时出好会议通知、学校工作安排通知、节假日放假安排通知等事宜。

  6、做好学校会议的筹备工作、记录工作。

  7、继续做好各种迎检和接待工作。

  8、做好相关的年报和各类信息统计工作。

  9、做好校长及常务校长及校委会安排的临时指令性工作。

  三、主要工作

  1、进一步做好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工作。争取主动、用心配合、充分协调是办公室的主要工作目标。搞好综合协调,确保学校政令畅通。及时传达贯彻学校决策,加强督办检查,促进学校各项决策的落实。认真、科学地搞好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避免互相扯皮、推委,出现工作空档,确保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各方面通力合作,默契配合。坚持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做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不贪功、不诿过、不拆台、不越位、顾大局、识大体,维护好学校班子的团结,提高工作效率。

  2、做好学校文函档案管理工作。根据档案管理要求,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注意收集整理体现学校办学水*的教学教研材料并归档,使档案管理更科学、规范,作好档案利用工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服务。

  3、做好校务公开工作。认真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增加公*、公正和公开的透明度,对职称晋级、年度考核等各项重大事宜,在全校教职工中及时做到公开。

  4、建立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加强学校网页、阅报栏、宣传栏等文化载体建设。继续做好精神礼貌建立工作,巩固并发展礼貌建立成果。协助校长搞好学校外事工作。

  5、按时完**事统计及有关报表工作。收集整理学校办学的基本数据,编制学校的基本状况表,向学校有关部门带给数据查询和信息咨询服务。

  6、协助学校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督促值班人员按时到岗并做好安全记录;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7、做好校园网的建设工作,各处室教研组要配备电脑,并实现共享。

  8、树立服务意识,公正公*地做好各项人事工作,配合校长做好教职工绩效考核、、继续教育、日常考核、教职工工资增加、职评等工作。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定、公布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2、制定落实各部门目标职责书。

  3、收缴各类计划、总结。

  四月份:

  1、开展系列活动。

  2、学校档案材料系统整理

  五月份:

  1、各种活动评比总结。

  2、师生意见反馈及测评工作。

  六月份:

  1、编写上半年大事记

  2、配合做好中考工作。

  3、督促、收缴各部门工作总结。

  4、撰写上半年工作总结。

  七八月份:

  1、教师半年度绩效考核。

  2、文档及材料整理。

  3、安排继续教育工作。

  4、督促、收齐学校各部门工作计划。

  在十一五期间,我市稳步推进全面实施了中小学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大力促进了城乡一体化教育均衡发展。教师培训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要求,坚持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专业引领意识,在抓好全员培训,大力推进校本研修和网络学*的同时,突出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共培训在职教师()人,其中:高中教师()人,初中教师()人,小学教师()人,幼儿园教师()人,幼儿园园长()人,小学校长()人。同时,还对()名新教师进行了为期()天的岗前培训。全面完成了市级骨干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和国家级骨干教师的送培任务。

  一、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思路清晰

  为实现XX市基础教育大步向前、高中教育走在前沿,职业教育创全国示范的教育发展目标,首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十一五培养规划。XX教育体育局党组和行政深刻认识到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实现我市新的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加大了对教师教育的投入力度和考核比例。五年来,XX财政共投入()万元用于教师专项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占学校目标考核总项目的10%。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教师培训模式在我市已基本确立,推进了我市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过程管理抓落实,培训评价重质量

  (一)突出重点培训

  1.骨干培训

  骨干教师是我市教育发展的希望,骨干教师的培养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根据教育部组织实施1千、1万、10万、100万名国家级、省级、市(地)级、县(区)级骨干教师研修计划,一方面认真做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的选派工作。完成国家培训( )人、省级培训( )人,绵阳市培训( )人,为确保参培率和参培质量,我市进修校在每期绵阳市培训时均安排一名班主任带队,并与参培教师同吃同住同学*。另一方面,按照《XX市教育体局关于贯彻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的实施意见》,积极筹办了XX市级农村各学科骨干教师及骨干班主任培训班( )个,其中:初中( )人,小学( )人。通过培训班的举办,将骨干教师的培养与使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和专业引领作用。长期跟踪所培养的骨干教师发挥示范作用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建立档案。

  2.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市进修校加大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力度。建立了XX市教育技术能力领导小组,加强XX市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者团队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严把结业的“发证关”。在培训过程中依托“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积极开展面向全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新课程学科整合性应用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普遍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不同程度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开展教育科研,提高中小学教师在信息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其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 )期,共( )人;为期五天的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与新课程学科整合性应用能力的培训76期,共有( )人,占XX市教师总数的( )%,且全面启动网上学*的*台,落实了教师的网上培训任务。全市有600人参加了全国教育技术能力水*考试,合格率为( )%。

  3.学历提高培训

  十一.五期间,我市教师学历提高了 %,中、小学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是 %、 %。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理科方向)教学计划》(试行)和《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升本)教学计划》(试行)的水*要求,结合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切实做到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

  建立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量化考核制度。从20xx年秋季起,XX市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工作,纳入了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内容。

  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师学历教育自学或函授教育学*,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十一.五以来,本市教师学历提升率为( )个百分点。

  4.普通高中教师的课程改革培训

  根据《绵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师远程视频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市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培训期间加强督导检查,制定了因停电、网络故障、听课教室设施设备故障或因自然灾害造成培训中断的应急预案,同时加强了与当地电信部门和电力部门沟通和联系,保证培训期间网络、供电正常。

  在组织教师参加远程视频培训时,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必要的降温、饮水等条件,并指定专人负责值班,对每天参训教师点名签到。本轮高中课程改革教师远程视频培训省培、国培共281人,培训合格率100%。

  (二)加强常规培训

  1.全员培训


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会议工作总结3篇(扩展4)

——中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3篇

  一、基本情况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确定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留守儿童在校安心学*。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以康庆和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任课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做到了每学期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家长会)。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定期对教师进行了考评。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2、有的“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学*偏差。学校号召班里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共同成长拉手对子,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学*的好伙伴”。再就是每一位教师负责帮扶几名“留守儿童”,从思想上,学*上,生活上关心,引导“留守儿童”形成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留守儿童”得到了教育,使他们的学*、纪律、性格都有了改观,都有了进步。

  3、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学校期末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

  虽然我们在过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这主要是在落实学校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中,由于受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的影响,学校方面的.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之处,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加以改进。

  总之,学校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关爱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新形势下的新课题与新任务,为做好这一工作,我们将不懈地努力着!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

  创办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指导思想:广泛宣传“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增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职责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村“两委”现有条件,做到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为留守儿童办好事、办实事,为构建和谐吴川村,促进城乡儿童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综合素质,为其营造健康、欢乐、*等、和谐的生活学*环境,促进健康成长。

  创办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工作原则:我们坚持在“五清楚”和“三沟通”原则下开展留守儿童工作。即:清楚留守儿童个人基本情景,清楚其家庭情景,清楚其学*、思想动态;清楚与监护人的关系;清楚与其联系方式。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留守儿童参加学校团体活动,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交流沟通;多与教师联系,了解留守儿童学*、思想等方面困惑,与临时监护人密切沟通,为其营造温馨的家园气氛。

  二、加强领导,真抓实干。

  (一)创出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一条路子。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绝大多数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监护和教育,加之监护人管理不到位,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了留守综合症――学*成绩下降、心理出现障碍、行为出现偏差、安全事故也有时发生。针对该村留守儿童令人担忧的现状,更加感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刻不容缓,经过一系列筹备工作,我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大家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如每期活动开展都有3个人参加,其中值班干部处理日常应急事务、班主任(退休教师)做好出勤登记、安全管理工作等、辅导教师(在职骨干教师)做好科学文化知识辅导及开展文体活动等。

  (二)办好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一个场所。

  为解决留守儿童双休日、节假日没人管、没地方去的问题。我们在校设两个室,一间是留守儿童活动室,另一间是阅览室,作为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固定场所。同时按照“七个有”来建设:即有场所、有设施、有队伍、有制度、有活动、有档案、有成效等,实现了由镇村干部、教师(退休教师)、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组成的队伍,为广大留守儿童服务。同时,进取筹措资金,购置图书、文体设施等,并开通了“亲情电话”。

  (三)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规章制度。

  我们制定了沿河小学创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实施方案,创立工作领导组名单、基本概况、工作职责、信息卡制度、帮扶制度、联系制度、“四个五”爱心育人制度。对我校一至六年级156名在校留守儿童造了《花名册》,拟定了每学期《教师轮流服务安排表》、《活动中心日安排表》及详细的《工作安排表》等。这样留守儿童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活动开展有条不紊。

  (四)管好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心的学*生活。

  1、进取培训提高监护人素质。

  每学期举办一次监护人培训班。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经过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家庭教育培训班”,该活动中心留守儿童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有8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并分发了《家教歌谣》等家教材料,受到了监护人的欢迎和好评。

  2、精心组织开展活动是关键。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是“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灵魂,是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有成效的关键。为此,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结合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分别制定了两个学期活动的具体计划,不仅仅提高留守儿童学*成绩,并且增强综合本事。我们开展的活动有:辅导学科作业、健康体检、知识竞赛、春游踏青、心理疏导、下棋比赛、画画比赛、趣味健身、看KTV文教片、每月一次的团体生日,以及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体验生活,主题实践活动等。每次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人有序开展,大大增强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倾情付出,硕果累累

  (一)心理健康教育有实效。

  经过心理教育辅导活动的开展,健全了留守儿童正常的心理品质,他们“学会坚强、学会学*、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学会理解、学会自我调解”,促进了其健康成长。留守儿童中心,性格孤僻不合群,逆反心理严重,自由散漫,学业成绩很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他们变了,变得活泼开朗了,学会尊重他人了,能够自觉遵守纪律了,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二)及时鼓励表彰留守儿童工作先进事迹。

  本学期对在留守儿童工作中做出特殊贡献的爱心人士给予表彰,并对优秀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给予表彰,调动了留守儿童的进取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党和*对他们的关心,促进了他们健康成长。

  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我校共有学生193名,其中留守儿童36名。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除了在学费方面进行减免,各班还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活动、演出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我校教师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会议工作总结3篇(扩展5)

——小学德育课题实施方案 (菁华3篇)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德育纲要(试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学生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

  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三、德育内容

  依据《小学德育纲要(试行)》,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

  1、热爱祖国的教育;

  2、热爱**的教育;

  3、热爱人民的教育;

  4、热爱集体的教育;

  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6、努力学*、热爱科学的教育;

  7、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8、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9、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10、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与领导

  1、调整、充实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张文江主任主管德育工作、少先大队辅导员及班主任为成员,每学年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健全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制,每学期开学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一学期的德育工作,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的培养、选拔和管理,每学期开学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学*班主任工作职责,布置德育工作任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培训会议,通过理论讲座、专题研讨等方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和管理水*;每学年组织一次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不断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荣誉感,补偿班主任工作的艰辛。

  3、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少先大队要不断加强少先队工作队伍的建设

  一是大队辅导员要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少先队工作的研究,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工作水*;

  二是大队辅导员要注重对中队辅导员的培训,每学年要组织一次专题培训活动;

  三是要注重对大队部干部、各中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同时,大队部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培养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惯。

  4、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每一位校园人都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点,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立足本职岗位,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5、积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小组、学校关工委和家长学校的作用。加强对"三结合"教育小组、学校关工委和家长学校的领导,每学年调整、充实组织成员,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教育经验交流会等,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区教育环境。

  6、全体教师,特别是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班主任要增强德育科研意识,把德育作为课题来研究,以真正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认真落实常规教育活动

  1、认真贯彻和落实《**法》,坚持每周星期一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星期五举行降旗仪式。少先大队部在每学期开学初做好《**法》的宣讲和仪式礼仪的培训,指导四至六年级各中队训练好旗手,安排好学期的"**下讲话"的内容,要求系列化,突出德育主题,增强针对性。

  2、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适时开展行为规范的专项训练;每月底进行一次行为规范的量化评价,将其结果按一定比例纳入学生期末品德素质评价之中,并以此为依据,每学年评选"行为*惯标兵";推行升班旗制度,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学生干部负责行为规范的监督管理,实行量化评分,每周各年级行为规范得分最高的班级获得升班旗资格。

  3、认真开展文明班级、示范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学校每学期两次评选文明班级、示范文明班级,各班通过达标创建、自评申报,促进班级的建设。

  4、坚持每月一次主题班(队)活动。开学初,学校少先大队部拟定每月班、队活动主题,提供给各班选择。各班也可根据班级实际,自行确定活动主题。每学期队活动不得少于一次(一年级上学期除外)。每周班队活动时间也要组织一些趣味性、教育性兼具的活动。活动的主持人要填写要活动记载表。

  5、坚持每天早上定岗劳动,一是对学生进行环境卫生教育,二是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6、坚持每天课后整理活动。班主任或助理班主任要对班级学生一天的表现进行全面总结,肯定成绩,指出差距,特别是要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教育。也可在课后整理时组织开展一些小型的主题教育活动,突出教育的实效性。

  7、认真开展校园之星、优秀学生干部、进步显著学生的评选活动,每学期末评选优秀学生干部、进步显著学生,颁发奖状,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后评选校园之星,以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积极上进精神,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

  8、认真开展打造书香校园活动。学校图书室要做好图书借阅工作,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方便。学校将各班开展读书的情况纳入文明班考核之中,以鼓励学生的积极阅读。

  (三)适时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1、三月五日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学生读雷锋日记,讲雷锋故事,唱学雷锋的歌曲,学*雷锋精神,做新时代的小雷锋。

  2、清明节组织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如请老前辈讲长征故事、抗战故事,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报效祖国。

  3、六一组织庆祝活动,展示个人特长,感受老师、父辈的关爱。

  4、七一组织庆祝党的生日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党的光辉历程,认识**的伟大、正确、光荣,激发学生对党的感情。

  5、十一组织国庆歌咏会,感受"祖国巨变"、"家乡变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6、香港、澳门回归纪念日组织认识香港、认识澳门的活动,通过阅读书籍、听专题讲座,不忘那段屈辱的历史,感受今天飞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7、元旦组织迎新年游艺活动,感受生活的幸福,展望美好明天,增添进步的动力。

  8、每学期举行一次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艺术节,每学年组织学生参加市、县科技节活动、黄鹤美育节活动。通过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倡导科学精神;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集体意识、合作精神。

  9、深入开展德育基地活动。学校在乡敬老院、各村村委会等地建立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每学年活动时间在一天以上。

  10、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生在学*、生活、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每学年至少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将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少数学生在学*、生活及人际交往中碰到的一般心理问题给予辅导和帮助。

  (四)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

  1、通过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校风、学风等引导学生。学校在显眼位置张贴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校风、学风,并利用学生*、**下讲话等时机,大力宣讲,让其深入师生心中。

  2、加强教室、橱窗文化建设。

  教室正前方悬挂**、班训;布置好两块专栏,每月办好一期黑板报。橱窗由少先大队部和艺术组教师负责,张贴学生书画作品或其他宣传资料,一月一更换。教室里张贴悬挂名人画像、语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书画作品。

  3、办好学校红领巾广播。

  学校成立红领巾广播工作小组,稿件由各班学生提供,教师负责选稿,学生播音。栏目包括校园新闻、德育小故事、民族文化大观、安全常识等。每学期对优秀播音学生进行表彰,对积极投稿的班级在文明班考核中给予奖励。

  (五)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做法,全体教师要增强德育意识,坚持教书育人,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内容、特点,挖掘教育素材,任课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备课时,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教育素材,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态度、学**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惯,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十大德育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春风化雨般的教育。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行为。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师要发挥品德课的优势,联系学生实际,自觉地突出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品德教育,解决学生认识上的一些偏差,给学生以正确导向,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为学生的成功人生打好底色。

  (六)认真做好品德评定工作。

  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品德评定是德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评定可以衡量学生品德所达到的实际水*,引导他们学*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学校要制定评价方案,将学生的品德课考核成绩和行为表现的考核结合起来,同时,在行为表现的评价标准中,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年龄特点制定。

  评价中,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综合学生个人、同学、教师、家长评价的结果。

  每学期结束时,班主任应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发展状况做出书面评价,即写出评语,并告知学生和家长。

  一、活动目的:

  打造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全面提升师生的精神风貌、学校的人文内涵。

  二、活动主题:

  围绕着“我努力,我能行,做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为主题的德育创建活动,创新思路,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和方法,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创建和谐、文明、快乐的校园。

  三、主要活动内容:

  (1)微笑进校园微笑进课堂活动,打造学校“微笑生态文化”。

  (2)“礼仪伴我行”教育实践活动,规范学生礼仪要求,培养文明的礼仪*惯,展示自信、快乐的精神风貌。

  (3)“榜样在身边”教育实践活动,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树榜样,立自信,扬正气。引导鼓励学生争优竞优,形成良好的校风。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实践(时间:11周至14周)

  1、“我努力,我能行,做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为主题的德育创建活动学校动员会和班级动员会。

  2、编印《学校文明礼仪歌谣》,供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使用,要求学生熟读歌谣,同时利用学校板报、主题班会等进行广泛宣传。

  3、制订文明礼仪规范。制定学生在校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并以公约形式公布。编印家庭生活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购物、旅游、餐饮、文体娱乐、出行乘车等公共场所)及外国基本礼仪常识等学*资料,形成较为完整的礼仪规范体系。

  4、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训。通过学*、示范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开办文明礼仪讲座,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5、微笑进校园,践行学校快乐理念。要求师生见面、交往时,与人为善,脸带微笑。

  6、规范课堂语言。明确要求,教师全员参与落实,培养学生上课做到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回答问题时逐步做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要完整,声音响亮,通顺流畅。与同学交流讨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语言等。教师多鼓励、多帮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多让学生用“我觉得…”“我认为…”等表达和回答问题。

  7、实践文明礼仪行为,创新文明礼仪评价体系,形成以“讲礼仪、有修养”为荣的良好风尚。阶梯式评价方式体系:

  文明小天使:凡文明礼仪规范,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授章,教师全员参与评价,即时授章。

  礼仪标兵:获5枚文明小天使章,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生活礼仪规范和社交礼仪规范讲座并取得礼仪知识测评及格的,学校*表彰授章,成为学校礼仪标兵。学校礼仪标兵设岗并负责规范学生在校基本礼仪,并赋有授章权。

  形象大使:获3枚礼仪标兵章,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外礼仪常识讲座并取得礼仪常识测评及格的,学校*表彰授章,成为学校形象大使。形象大使直接成为学校礼仪队成员,负责规范学生在校基本礼仪,赋有授章权,并作为学校形象代表参与学校大型庆典活动。

  违反学校文明礼仪有关规定的学生,视情节给予撤章,班主任享有文明小天使的撤章权,德育处享有礼仪标兵、形象大使的撤章权。

  第二阶段:深化、提升(时间:14周至18周)

  1、小结阶段情况,调整工作部署。

  2、微笑进课堂活动,打造快乐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互动合作、教学语言、组织教学、教学节奏控制以及课堂评价等元素构建 “快乐课堂”,落实“三带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宽容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多一分笑容,少一点动怒;多一分鼓励,少一点埋怨;多一分表扬,少一点批评;让学生学得舒心,学得有信心,提高学*的有效性。

  3、组织家庭生活礼仪、社交礼仪讲座,进行礼仪知识测评。

  4、组织文明礼仪标兵集体授章表彰会。

  5、“榜样在身边”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多利用校会课、课间操、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表彰校内好人好事,树榜样,扬正气。

  第三阶段:巩固、总结(时间:18周)

  1、小结阶段情况,调整工作部署。

  2、组织的国外社交礼仪常识讲座和国外礼仪常识测评。

  3、组织学校形象大使集体授章表彰会。

  4、深化“榜样在身边”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年级、班级加大对校内班内好人好事、榜样的表彰力度,利用好宣传栏公榜粘贴,引导鼓励学生争优竞优,形成良好的校风。

  5、师生问卷调查,了解活动效果。

  6、活动开展情况交流总结。


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会议工作总结3篇(扩展6)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本10份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是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前年已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许多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且大多是在中学以上的学段进行,在小学阶段进行校本开发研究的我校尚属少数。美国17***为感谢印地安人的救助英国移民度过难关,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正式确立为感恩节,至今延续,节日前后各种感恩活动较多,主要是商家赚钱的需要,真正懂得感恩的尚少,许多华人认为“养儿防老”的心态在美国是行不通的,孩子一旦成年就杳无音信,偶尔打个电话问侯都很少。这就说明了当前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感恩教育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需要。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研究价值: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学校往往是天天说德育,天天抓德育,德育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校从反思小学德育现状入手,执著地探索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积极创建凝聚我校特色有着极高实践价值的校本德育课程。

  (1)力争通过开发和实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在德育过程与方法、德育途径与资源方面有所创新,让学校德育工作贴*学生生活现实,贴*学生思想道德需要,通过构建课程的“校本化”“课程化”“体系化”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

  (2)使教师在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指导下,开发出以德育实践为主体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同时使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增强校本课程实施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在全校教师共同努力下形成现代校本课程实施理念。

  (3)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开发感恩教育课程,实践“知行统一”的德育灵魂,积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主体道德素质的人。

  二、相关概念解读

  1、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具有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

  2、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教育是让学生一学会品味这种美好的感情,让学生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3、感恩教育校本课程

  本课题对“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界定:它是德育校本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校本课程通常是指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以外,根据本校的教育资源特点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所建立的,通过实施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德育不同于智育。德育的价值取向在于:不是刻意去落实多少知识与能力,而是如何将国家对青少年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外显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德育课程是一种大课程的概念。是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使学校的一草一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为有目的、有步骤甚至有评价的教育行为。德育课程体系化的目的在于克服“盲点”,整合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德育。德育课程体系庞大科目众多,本课题的研究则力求通过整合国家课程标准、上一级部门下达的工作要求以及多方位的教育资源,将感恩教育融入我校德育课程的整体规划,以创新主题与内容、创新过程与方法、创新体验与收获三大渠道进行课程开发研究,建立一种具有本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让德育回到学校生活中去,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真正使德育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本课题研究计划分“感恩亲情、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四大主题来开发感恩教育课程,培养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人文素养与美德,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通过亲自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3、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形成学校教育特色。

  5、以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开发课程,形成综合性学*的教育格局。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对小学的感恩教育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并有效地开发利用,研究感恩教育校本课程正是试图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使德育校本化、德育课程化。我校德育课程的研发要的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而是来自于实践的归纳。让学校德育课程汇聚集体的合力,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主要进行学生感恩教育专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挂钩,全面带动学校少先队工作,以“围绕感恩育德”为指导,努力形成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将以“唤醒真情、回归生活、关注细节”为策略,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影响学生文化心理的策略,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一方面,学校成立“感恩教育”课题组,进一步完善“感恩教育”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大胆探索“感恩教育”的实践操作策略,在全面孕育“感恩情感”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学会回报”这一环节,增强学生自主成长的动力。本课题的研究侧重于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同步进行,努力形成小学德育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项目拟采用调查研究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等科研方法相结合,根据学校实际来进行的行动研究。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认真组织教师学*同类课题的相关文献资料,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了解国内外及本地区的先进经验,转变观念,提高科研水准。

  2、方案编制与教材设计。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是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这种规划是校本课程开发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它有这些好处:

  (1)体现课程是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不是随意的想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

  (2)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有助于协调与国家或地方课程的关系;

  (3)有利于集中培训教师的课程知识与能力;

  (4)有利于统一开发具体课程的教师的思想和认识;

  (5)便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审议。

  3、认真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期间每学期要组织课题组内交流、学科组内研讨、校级观摩等活动,使培训与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反复的实践、观摩、研讨、碰撞,提升开发能力。

  4、制度与管理。制定课题研究进度表,并严格按课题进度组织实施。

  5、课程审议。由校长负责,健全组织网络。通过审议发现课程方案中的一些问题,把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校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20xx年7月参与由市教研室领衔的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校本教研基本特征与模式的研究》,我校被作为安徽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学校,20xx年9月我校作为全市唯一的一所小学校本教研基地接受省课题专家鉴定组的验收。

  2、20xx年我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校本教研特色学校”。

  本课题组研究人员都经历过和正在经历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尤其在校本研究方面有过尝试,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本课题将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域中进行拓展和创新。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的负责人:王晓燕,女,大专学历。市数学学科骨干教师,现任本校行政校长。曹克俊,女,大专学历并顺利完成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的学*,市幼教学科骨干教师,现任本校大队辅导员。两人均参加过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教师信息素养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学*意识的培养研究》。研究人员*均年龄37岁左右,均为一线骨干教师,教科研实力雄厚。本课题组成员的学历层次、技术职称层次、研究能力都较高,大都是大专、本科毕业。课题成员中有担任过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策略。有的科研成果在全国级和市级报刊上发表、获奖。他们有创新精神,对课题的设计和研究有独到之处。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负责本课题研究的是学校行政校长,研究经费学校能主动承担、大力支持,并为课题的研究订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学校与多家单位鉴定了校外实践基地,健全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学校将建立健全教科研工作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学校——大队部——班主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具体落实到人。并大力支持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时间保证。

  另外,我们将请市、区教科所、教研室领导、专家给予课题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七、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最终研究成果

  (一)阶段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讨论稿、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主题实践活动、班队会案例、阶段研究报告、总结调整、班级自治记录、环境建设资料、学生及家长访谈记录等

  第三阶段:研究论文、结题报告、课题成果集

  (二)最终成果形式

  1、形成德育校本课程的教材;

  2、研究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九、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从20xx年3月开始启动,研究周期初定为3年,计划在20xx年2月结束,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1、围绕德育、德育课程、德育工作、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由大队部组织全体班主任采用“头脑风暴式”找出我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的主要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2、成立课题组,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有关理论。

  3、组织调研,分析学校现有的德育课程现状,在这个基础上撰写研究方案和研究实施方案。

  4、课题组负责人积极组织课题研究申报。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全面开展课题实验,各项子课题进行开发与利用阶段,要定期做好实验计划,积累材料,记录研究情况,根据进展情况,对课题实施进行评估,并定期举行培训会。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对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及时对教材的不当处进行修改。

  转眼之间,在大学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了,回过头想想,感触很多!当时我们在高中那么辛苦,就是为了今天的大学,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但是当我们真正的进入了大学,才发现,大学的生活与我们想象中的相差太多,并不是人们所说的天堂。当时的“天堂”是我们在疲惫之极强撑着看书的动力,是我们对自己“起早摸黑”的一丝安慰!

  但是今天的我们这是怎么了?上了大学就等于将来有保障了吗?以前我只是听说过大学生的生活安逸,上了大学才真正体会到,也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大学生会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会在社会需求增长的今天失业!我想是因为我们的认识不够。

  我看网上有很多人在说今天的企业不负责任,没有社会责任感,它们是造成今天大学生失业大军的罪魁祸首,但这真的应该是它们的责任吗?或许这是一些人推卸自己责任的说法?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责任来管一个可以自理生活而什么都不会的人,或许不负责任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忽略了自己!

  接*一年的大学生活给我的一个最大感受就是:我们什么都不会却什么都没有学到!!!

  自己在有时候会时不时的想起今天的社会局势,都会感到无形的压力,父母把我们养这么大之后还要担心我们将来的生活,而我们是否想过父母将来的生活?上大学后的两个月里,我也是安逸的度过的,但是后来想到自己在高中时的付出,想到自己上大学的最初目的,我

  才醒悟,才决定重拾自己的理想!我现在时常在想:四年之后我们能学会什么,四年之后我们能干什么,现在才隐隐约约的感觉到父母经常跟我说的学好本领的必要性,才明白我需要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明确知识并不能简单地与能力划等号,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的关系。在如今的社会需要的东西并不像从前,需要当代大学生更多的能力,把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在择业、从业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决策能力等。培养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勤奋学*、积累知识,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启迪思维、发展兴趣等。

  大学时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衔接的桥梁,要想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良好的适应,最好要在大学这个缓冲段做好准备工作。所以我首先要树立一个乐于奉献的.价值观个服务社会的做事原则。现在我是班里的团支书,感觉到了自己也有一份责任,于是我时常提醒自己要把工作做细做好,随时为团组织的利益与形象考虑。并且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学*当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加强集体主义管念,积极为团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现在的我们可以说是什么都不会的时候,正是我们要学*技能的时候,所以我们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学*。尽管学*的时间少了,但是学*的任务并没有减轻,而且大一大二也正是学*基础知识的时候,我会抓住这个机会,努力拼搏为将来的深层次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在这学期积极参加一些竞赛,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充

  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养成自主、主动学*的*惯。大三大四是专业课学*阶段,我一定要体会专业技能的本质,抓住重点,不忘细节,争取“术业有专攻”,并能在大四毕业时考上研究生,然后继续深造,知道自己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最终运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力争有所表现,并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总之,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大学四年,四年时间不断,但也绝非漫长。大学四年是我们重塑自我,脱胎换骨的时期,四年的时间决定了我们今后生活的质量,甚至是我们生命的质量!!!

  总之,在我们的一生中要坚持终生学*的思想和意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思想壮大自己的灵魂,以强烈的求知欲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学*、生活和工作,时刻不忘为积累雄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准备。同时努力做到智商与情商的强强联手,思想道德和智力头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终为自己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打好基础。万丈高楼*地起,唯有韧者强无敌!努力拼搏,只争朝夕。我坚信事在人为,我信奉实力才是王道!

  一、论文题目: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育专心于未来。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积淀--***。因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学生日常行为*惯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三、课题的界定

  1、“*惯”,是指人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惯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惯性的。因而*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2、养成教育,一课题的界定般物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的养成。

  淮北市人民路小学是淮北市首家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学校注重学生行为*惯的养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队工作方面积极探索。鉴于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重智轻德较为普遍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日常行为*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城区、矿区、农村等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2)日常行为*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从行为*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惯教育的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优化,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五、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理论方面,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有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理论,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实践方面美国更加注重“自然教育”,引导孩子“自我成长”.

  我国心理学界有一些学者关注儿童教育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而“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前三者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期不少专家从行为*惯入手研究少年儿童德育,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如由中国科学院的王极盛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主持的,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等。实践方面,北京怀柔区、大兴区开展了文明礼仪调查研究、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良好*惯研究,山东潍坊市探索了网络对于小学生行为*惯的作用研究等等,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总的.来看,在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行为*惯培养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

  (二)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着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方面的良好行为*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立足于应用探索与实践,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律,丰富素质教育理论和养成教育理论内涵

  (3)应用价值。本课题着手与途径和模式的实验和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惯,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途径是:密切结合我校寄宿制办学实际,通过个案研究以及一系列具体行为*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形成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努力探索出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中少年儿童行为*惯养成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途径。

  六、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

  (一)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领导支持,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环境支持、经济支持。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领导的重视、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

  2、资料丰富,研究有理论支撑。

  学校有藏书丰富的图书室、6万册图书的电子阅览室。既有班主任工作理论着作,又有新颖生动的光盘资料,还有时效性较强的《班主任之友》、《少先队工作》、《辅导员》等刊物杂志,使课题研究的展开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背景。我们课题组拟推荐筛选专题学*材料,供课题组成员集中学*,提升理论素养。

  3、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学*、研究氛围浓厚。参研12位教师中有五位小学高级教师,两位为市教坛新星,4位参加全国十一五或相关课题研究,成绩突出。年轻教师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研后劲足。班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二)、研究方法与路线:

  1、行动研究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学生*惯的现有发展水*。

  2、个案研究法。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行为*惯的培养。

  3、观察法。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记录,思考研究,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4、问卷法。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参考研究等。

  坚持课题的理论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和群众性教研活动三结合的研究办法。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实验研究为中心,以广大教师参与的研究活动为基础,以班队会课堂为主渠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研究学生、探索方法、总结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惯的养成。积极探索新时期背景下,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养成教育模式,营造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氛围。

  七、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的工作进度计划:本课题预计20xx年3月--20xx年12月分三个阶段完成。为期二年。

  (一)、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做好课题申报、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启动、课题分工、理论学*工作,培训参研教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开题启动研究。

  研究呈现形式: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组织交流、研讨等活动。主要是理论实践研究,课题材料信息收集,课题研究论文,优秀班会课例和阶段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并对典型案例加以积累分析。

  ①课题组制定实验计划,坚持半月集中研究一次,学*交流相关理论。

  ②实验教师、班主任探索养成教育实施途径,精心设计上好班会课,及时总结实验体会,积累、整理好相关资料。

  ③每月一次专题研讨,与全校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交流体会。

  阶段成果呈现方式:1、教师研究案例 2、阶段研究报告 3、班主任工作论文4、班队会及活动案例 5、问卷调查情况分析结论 6、班级日志样本。

  (三)、总结评定、成果发布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整理行为*惯研究经验论文,将成功班会课例刻录光盘,论文编辑成册,总结、发布和推广研究成果。2012年12月迎接上级领导对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评估验收。

  成果呈现方式:结题报告、相关研究的论文集和其它相应的物化成果。

  一、选题缘由

  1、学校学生现状

  我们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34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办学已成规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他们其中一部分*惯差、毛病多。据我初步统计,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

  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

  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针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3、创品牌,出特色

  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当前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其办学水*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课题界定

  为避免产生混淆,特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帮助他们学会学*、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

  “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体经历有效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氛围,让少年儿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认知,并逐步积淀成良好的行为*惯,最终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惯并伴随终生。

  三、研究意义

  1、是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当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说服、限制防范、机械训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道德观念的自主体验、感悟内化,使得养成教育缺乏实效性。因此,养成教育要有实效,不仅要优化外部环境,更要变革、创新现行的养成教育方式,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学校提出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2、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既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3、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小若天性,*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候养成的*惯决定了一个人性格。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是让学生在教师积极创设的各种德育活动情境中,学生亲身经历,自求自得,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让养成教育悄无声息地蕴藏于这种教育活动中,以达到良好行为*惯的形成,学生逐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研究目标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特色。

  3、拓展“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内涵,按“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从学**惯、行为*惯、卫生*惯三个方面研究,促进学生良好*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调查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普遍性存在的原因。

  2.基础研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3.主题研究:“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构建研究。

  4.应用与推广研究:制定周密详实的研究计划,对“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模式点上深化研究,面上推广研究与应用。

  六、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性质,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法:本课题将对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收集整理现代德育理论、少先队体验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学*讨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明确体验式的养成教育的基本理念。

  调查法:本课题组将调查一些家庭,通过观察、谈话等途径,了解他们在*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全面了解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

  个案法:研究选择体验式养成教育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提高的个案作分析、反思。

  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的行动研究法。在全校进一步进行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把德育理论研究与德育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经验总结法:总结归纳体验式养成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周期为3年,研究步骤拟分为4个阶段。研究工作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安排、管理和落实。总体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基础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2月)

  (1)课题研究准备。

  ①选定研究课题。根据当前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确定“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②查阅文献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兄弟学校“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开展情况,找出空白,填补空白,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③召开课题会议。学*现代教育理论和有关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奠定理论基础,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④申报课题立项。

  ⑤做好撰写准备。撰写研究方案、计划、开题报告等,组织开题论证会。

  (2)现状调查研究。

  ①选定相关教师代表及本校相关班级学生为调研对象,设置调查问卷及座谈提纲,搜集统计相关数据;

  ②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3)开展课题组成员研究培训工作。

  (4)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本阶段研究成果:

  ①课题研究方案、计划与开题报告;

  ②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③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梳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与新途径。

  第二阶段(主题研究阶段)(XX年1月——XX年4月)

  (1)针对第一阶段“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和新途径,通过实践后进行有效性筛选与整合;

  (2)对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探索;

  (3)研究出“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实施的方法、途径及其及其操作策略。

  阶段研究成果:

  (1)初步构建诸如思品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入境——体验发现——体验探究——体验交流——体验创新”;

  (2)初步构建诸如体验性德育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创设情境——自主体验——交流评议——指导内化——形成*惯”等;

  (3)“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在研究点上的有效应用;

  (4)“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阶段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5)撰写调查报告《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的现状与对策》。

  第三阶段(推广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

  (1)研究点上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持续应用和反思提升;

  (2)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

  (3)加强研究与创新,力求在以上基本模式的指导下,构建总结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新模式。

  阶段研究成果:

  (1)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的报告;

  (2)“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典型课例等。

  第四阶段(总结研究阶段)(XX年11月——XX年5月)

  (1)全面总结“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成效与不足;

  (2)对学生三年来养成教育的大检阅、大盘点;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整理研究成果,汇编研究资料;

  (5)组织课题现场结题评审。

  八、预期成果

  (一)理论性成果

  1.公开发表或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的论文;

  2.课题组年度评选的优秀论文汇编。

  (二)研究性成果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课题研究报告(包括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3.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4.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生养成教育测评报告;

  5.“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研究的优秀教学设计、典型课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成果汇编。

  (三)实际效果

  1.“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实际应用与推广;

  2.学生的良好*惯基本养成,不良行为大面积纠正,班风好,校风正,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

  3.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

  4.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创建学校品牌,梳理出个性化办学思想体系(包括学生发展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并创意设计出具有深刻理念支撑的校园文化。

  九、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1、课题组顾问(指导)

  刘中义常德市教科院计划与发展研究室主任、教授

  姜胜云桃源县教研室主任

  姚建华桃源县教研室副主任

  周启安桃源县教研室思品教研员

  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邹波武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副组长:朱汝谆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成员:刘志明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吴凤初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李华初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葛国清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 姚志毅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主任 敬太浩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主任 袁万春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副主任 王芳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副主任 戴朝晖桃源县实验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3、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李德斌

  副组长:敬太浩王芳

  主研人员:高庆华蔡小玲李美芳

  参研人员:童玲林峰黄丽郭宏忠

  戴朝辉张馨予姚建军余明祥

  4、研究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李德斌、敬太浩课题主持负责《方案》、《计划》的拟定,研究报告撰写、教师培训工作等;

  高庆华课题主研各种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蔡小玲课题主研负责低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李美芳课题主研负责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林峰课题参研负责论文、课例推选,研究资料的整理等; 童玲课题参研负责一、二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黄丽课题参研负责三、四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张馨予课题参研负责五、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姚建军课题参研活动的组织开展;

  戴朝辉课题参研负责会议记录等;

  郭宏忠课题参研资料整理与装订等。

  十、研究条件(经费的保障、设备的提供、资料的储备、时间精力的保证、所在单位科研氛围及技术支持情况等)

  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予以大力支持,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的一切经费,本课题拟投入研究经费XX0元,课题参与人员办公室均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二间,以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将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外出学*听课,学*名优学校的先进经验;组织课题参与人员收集一批课题研究学*资料,建立课题研究电子资料库,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充分考虑课题研究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研究人员的工作量,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学校各项事业态势良好,研究氛围日趋浓厚,研究成果日渐丰硕,朝着市名优学校的目标迈进。

  一、选题缘由

  1、学校学生现状

  我们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34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办学已成规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他们其中一部分*惯差、毛病多。据我初步统计,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

  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

  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针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3、创品牌,出特色

  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当前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其办学水*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课题界定

  为避免产生混淆,特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帮助他们学会学*、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

  “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体经历有效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氛围,让少年儿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认知,并逐步积淀成良好的行为*惯,最终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惯并伴随终生。

  三、研究意义

  1、是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当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说服、限制防范、机械训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道德观念的自主体验、感悟内化,使得养成教育缺乏实效性。因此,养成教育要有实效,不仅要优化外部环境,更要变革、创新现行的养成教育方式,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学校提出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2、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既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3、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小若天性,*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候养成的*惯决定了一个人性格。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是让学生在教师积极创设的各种德育活动情境中,学生亲身经历,自求自得,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让养成教育悄无声息地蕴藏于这种教育活动中,以达到良好行为*惯的形成,学生逐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研究目标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特色。

  3、拓展“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内涵,按“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从学**惯、行为*惯、卫生*惯三个方面研究,促进学生良好*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调查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普遍性存在的原因。

  2.基础研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3.主题研究:“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构建研究。

  4.应用与推广研究:制定周密详实的研究计划,对“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模式点上深化研究,面上推广研究与应用。

  六、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性质,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法:本课题将对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收集整理现代德育理论、少先队体验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学*讨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明确体验式的养成教育的基本理念。

  调查法:本课题组将调查一些家庭,通过观察、谈话等途径,了解他们在*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全面了解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

  个案法:研究选择体验式养成教育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提高的个案作分析、反思。

  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的行动研究法。在全校进一步进行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把德育理论研究与德育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经验总结法:总结归纳体验式养成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周期为3年,研究步骤拟分为4个阶段。研究工作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安排、管理和落实。总体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基础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2月)

  (1)课题研究准备。

  ①选定研究课题。根据当前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确定“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②查阅文献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兄弟学校“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开展情况,找出空白,填补空白,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③召开课题会议。学*现代教育理论和有关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奠定理论基础,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④申报课题立项。

  ⑤做好撰写准备。撰写研究方案、计划、开题报告等,组织开题论证会。

  (2)现状调查研究。

  ①选定相关教师代表及本校相关班级学生为调研对象,设置调查问卷及座谈提纲,搜集统计相关数据;

  ②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3)开展课题组成员研究培训工作。

  (4)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本阶段研究成果:

  ①课题研究方案、计划与开题报告;

  ②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③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梳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与新途径。

  第二阶段(主题研究阶段)(xx年1月——xx年4月)

  (1)针对第一阶段“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和新途径,通过实践后进行有效性筛选与整合;

  (2)对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探索;

  (3)研究出“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实施的方法、途径及其及其操作策略。

  阶段研究成果:

  (1)初步构建诸如思品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入境——体验发现——体验探究——体验交流——体验创新”;

  (2)初步构建诸如体验性德育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创设情境——自主体验——交流评议——指导内化——形成*惯”等;

  (3)“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在研究点上的有效应用;

  (4)“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阶段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5)撰写调查报告《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的现状与对策》。

  第三阶段(推广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

  (1)研究点上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持续应用和反思提升;

  (2)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

  (3)加强研究与创新,力求在以上基本模式的指导下,构建总结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新模式。

  阶段研究成果:

  (1)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的报告;

  (2)“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典型课例等。

  第四阶段(总结研究阶段)(xx年11月——xx年5月)

  (1)全面总结“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成效与不足;

  (2)对学生三年来养成教育的大检阅、大盘点;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整理研究成果,汇编研究资料;

  (5)组织课题现场结题评审。

  八、预期成果

  (一)理论性成果

  1.公开发表或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的论文;

  2.课题组年度评选的优秀论文汇编。

  (二)研究性成果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课题研究报告(包括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3.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4.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生养成教育测评报告;

  5.“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研究的优秀教学设计、典型课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成果汇编。

  (三)实际效果

  1.“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实际应用与推广;

  2.学生的良好*惯基本养成,不良行为大面积纠正,班风好,校风正,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

  3.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

  4.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创建学校品牌,梳理出个性化办学思想体系(包括学生发展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并创意设计出具有深刻理念支撑的校园文化。

  九、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1、课题组顾问(指导)

  刘中义常德市教科院计划与发展研究室主任、教授

  姜胜云桃源县教研室主任

  姚建华桃源县教研室副主任

  周启安桃源县教研室思品教研员

  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邹波武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副组长:朱汝谆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成员:刘志明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吴凤初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李华初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葛国清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

  姚志毅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主任

  敬太浩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主任

  袁万春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副主任

  王芳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副主任

  戴朝晖桃源县实验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3、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李德斌

  副组长:敬太浩王芳

  主研人员:高庆华蔡小玲李美芳

  参研人员:童玲林峰黄丽郭宏忠

  戴朝辉张馨予姚建军余明祥

  4、研究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李德斌、敬太浩课题主持负责《方案》、《计划》的拟定,研究报告撰写、教师培训工作等;

  高庆华课题主研各种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蔡小玲课题主研负责低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李美芳课题主研负责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林峰课题参研负责论文、课例推选,研究资料的整理等;

  童玲课题参研负责一、二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黄丽课题参研负责三、四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张馨予课题参研负责五、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姚建军课题参研活动的组织开展;

  戴朝辉课题参研负责会议记录等;

  郭宏忠课题参研资料整理与装订等。

  十、研究条件(经费的保障、设备的提供、资料的储备、时间精力的保证、所在单位科研氛围及技术支持情况等)

  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予以大力支持,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的一切经费,本课题拟投入研究经费xx0元,课题参与人员办公室均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二间,以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将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外出学*听课,学*名优学校的先进经验;组织课题参与人员收集一批课题研究学*资料,建立课题研究电子资料库,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充分考虑课题研究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研究人员的工作量,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学校各项事业态势良好,研究氛围日趋浓厚,研究成果日渐丰硕,朝着市名优学校的目标迈进。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是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前年已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许多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且大多是在中学以上的学段进行,在小学阶段进行校本开发研究的我校尚属少数。美国17***为感谢印地安人的救助英国移民度过难关,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正式确立为感恩节,至今延续,节日前后各种感恩活动较多,主要是商家赚钱的需要,真正懂得感恩的尚少,许多华人认为“养儿防老”的心态在美国是行不通的,孩子一旦成年就杳无音信,偶尔打个电话问侯都很少。这就说明了当前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感恩教育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需要。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研究价值: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学校往往是天天说德育,天天抓德育,德育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校从反思小学德育现状入手,执著地探索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积极创建凝聚我校特色有着极高实践价值的校本德育课程。

  (1)力争通过开发和实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在德育过程与方法、德育途径与资源方面有所创新,让学校德育工作贴*学生生活现实,贴*学生思想道德需要,通过构建课程的“校本化”“课程化”“体系化”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

  (2)使教师在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指导下,开发出以德育实践为主体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同时使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增强校本课程实施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在全校教师共同努力下形成现代校本课程实施理念。

  (3)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开发感恩教育课程,实践“知行统一”的德育灵魂,积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主体道德素质的人。

  二、相关概念解读

  1、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具有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

  2、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教育是让学生一学会品味这种美好的感情,让学生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3、感恩教育校本课程

  本课题对“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界定:它是德育校本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校本课程通常是指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以外,根据本校的教育资源特点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所建立的,通过实施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德育不同于智育。德育的价值取向在于:不是刻意去落实多少知识与能力,而是如何将国家对青少年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外显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德育课程是一种大课程的概念。是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使学校的一草一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为有目的、有步骤甚至有评价的教育行为。德育课程体系化的目的在于克服“盲点”,整合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德育。德育课程体系庞大科目众多,本课题的研究则力求通过整合国家课程标准、上一级部门下达的工作要求以及多方位的教育资源,将感恩教育融入我校德育课程的整体规划,以创新主题与内容、创新过程与方法、创新体验与收获三大渠道进行课程开发研究,建立一种具有本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让德育回到学校生活中去,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真正使德育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本课题研究计划分“感恩亲情、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四大主题来开发感恩教育课程,培养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人文素养与美德,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通过亲自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3、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形成学校教育特色。

  5、以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开发课程,形成综合性学*的教育格局。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对小学的感恩教育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并有效地开发利用,研究感恩教育校本课程正是试图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使德育校本化、德育课程化。我校德育课程的研发要的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而是来自于实践的归纳。让学校德育课程汇聚集体的合力,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主要进行学生感恩教育专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挂钩,全面带动学校少先队工作,以“围绕感恩育德”为指导,努力形成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将以“唤醒真情、回归生活、关注细节”为策略,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影响学生文化心理的策略,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一方面,学校成立“感恩教育”课题组,进一步完善“感恩教育”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大胆探索“感恩教育”的实践操作策略,在全面孕育“感恩情感”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学会回报”这一环节,增强学生自主成长的动力。本课题的研究侧重于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同步进行,努力形成小学德育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项目拟采用调查研究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等科研方法相结合,根据学校实际来进行的行动研究。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认真组织教师学*同类课题的相关文献资料,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了解国内外及本地区的先进经验,转变观念,提高科研水准。

  2、方案编制与教材设计。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是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这种规划是校本课程开发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它有这些好处:(1)体现课程是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不是随意的想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2)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有助于协调与国家或地方课程的关系;(3)有利于集中培训教师的课程知识与能力;(4)有利于统一开发具体课程的教师的思想和认识;(5)便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审议。

  3、认真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期间每学期要组织课题组内交流、学科组内研讨、校级观摩等活动,使培训与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反复的实践、观摩、研讨、碰撞,提升开发能力。

  4、制度与管理。制定课题研究进度表,并严格按课题进度组织实施。

  5、课程审议。由校长负责,健全组织网络。通过审议发现课程方案中的一些问题,把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校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2004年7月参与由市教研室领衔的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校本教研基本特征与模式的研究》,我校被作为安徽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学校,2005年9月我校作为全市唯一的一所小学校本教研基地接受省课题专家鉴定组的验收。

  2、2006年我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校本教研特色学校”。

  本课题组研究人员都经历过和正在经历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尤其在校本研究方面有过尝试,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本课题将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域中进行拓展和创新。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的负责人:王晓燕,女,大专学历。市数学学科骨干教师,现任本校行政校长。曹克俊,女,大专学历并顺利完成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的学*,市幼教学科骨干教师,现任本校大队辅导员。两人均参加过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教师信息素养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学*意识的培养研究》。研究人员*均年龄37岁左右,均为一线骨干教师,教科研实力雄厚。本课题组成员的学历层次、技术职称层次、研究能力都较高,大都是大专、本科毕业。课题成员中有担任过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策略。有的科研成果在全国级和市级报刊上发表、获奖。他们有创新精神,对课题的设计和研究有独到之处。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负责本课题研究的是学校行政校长,研究经费学校能主动承担、大力支持,并为课题的研究订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学校与多家单位鉴定了校外实践基地,健全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学校将建立健全教科研工作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学校——大队部——班主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具体落实到人。并大力支持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时间保证。

  另外,我们将请市、区教科所、教研室领导、专家给予课题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七、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最终研究成果

  (一)阶段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讨论稿、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主题实践活动、班队会案例、阶段研究报告、总结调整、班级自治记录、环境建设资料、学生及家长访谈记录等

  第三阶段:研究论文、结题报告、课题成果集

  (二)最终成果形式

  1、形成德育校本课程的教材;

  2、研究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九、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从20XX年3月开始启动,研究周期初定为3年,计划在20XX年2月结束,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1、围绕德育、德育课程、德育工作、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由大队部组织全体班主任采用“头脑风暴式”找出我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的主要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2、成立课题组,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有关理论。

  3、组织调研,分析学校现有的德育课程现状,在这个基础上撰写研究方案和研究实施方案。

  4、课题组负责人积极组织课题研究申报。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全面开展课题实验,各项子课题进行开发与利用阶段,要定期做好实验计划,积累材料,记录研究情况,根据进展情况,对课题实施进行评估,并定期举行培训会。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对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及时对教材的不当处进行修改。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是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前年已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许多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且大多是在中学以上的学段进行,在小学阶段进行校本开发研究的我校尚属少数。美国17***为感谢印地安人的救助英国移民度过难关,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正式确立为感恩节,至今延续,节日前后各种感恩活动较多,主要是商家赚钱的需要,真正懂得感恩的尚少,许多华人认为“养儿防老”的心态在美国是行不通的,孩子一旦成年就杳无音信,偶尔打个电话问侯都很少。这就说明了当前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感恩教育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需要。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研究价值: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学校往往是天天说德育,天天抓德育,德育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校从反思小学德育现状入手,执著地探索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积极创建凝聚我校特色有着极高实践价值的校本德育课程。

  (1)力争通过开发和实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在德育过程与方法、德育途径与资源方面有所创新,让学校德育工作贴*学生生活现实,贴*学生思想道德需要,通过构建课程的“校本化”“课程化”“体系化”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

  (2)使教师在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指导下,开发出以德育实践为主体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同时使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增强校本课程实施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在全校教师共同努力下形成现代校本课程实施理念。

  (3)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开发感恩教育课程,实践“知行统一”的德育灵魂,积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主体道德素质的人。

  二、相关概念解读

  1、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具有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

  2、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教育是让学生一学会品味这种美好的感情,让学生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3、感恩教育校本课程

  本课题对“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界定:它是德育校本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校本课程通常是指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以外,根据本校的教育资源特点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所建立的,通过实施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德育不同于智育。德育的价值取向在于:不是刻意去落实多少知识与能力,而是如何将国家对青少年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外显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德育课程是一种大课程的概念。是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使学校的一草一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为有目的、有步骤甚至有评价的教育行为。德育课程体系化的`目的在于克服“盲点”,整合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德育。德育课程体系庞大科目众多,本课题的研究则力求通过整合国家课程标准、上一级部门下达的工作要求以及多方位的教育资源,将感恩教育融入我校德育课程的整体规划,以创新主题与内容、创新过程与方法、创新体验与收获三大渠道进行课程开发研究,建立一种具有本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让德育回到学校生活中去,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真正使德育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本课题研究计划分“感恩亲情、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四大主题来开发感恩教育课程,培养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人文素养与美德,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通过亲自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3、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形成学校教育特色。

  5、以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开发课程,形成综合性学*的教育格局。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对小学的感恩教育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并有效地开发利用,研究感恩教育校本课程正是试图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使德育校本化、德育课程化。我校德育课程的研发要的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而是来自于实践的归纳。让学校德育课程汇聚集体的合力,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主要进行学生感恩教育专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挂钩,全面带动学校少先队工作,以“围绕感恩育德”为指导,努力形成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将以“唤醒真情、回归生活、关注细节”为策略,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影响学生文化心理的策略,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一方面,学校成立“感恩教育”课题组,进一步完善“感恩教育”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大胆探索“感恩教育”的实践操作策略,在全面孕育“感恩情感”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学会回报”这一环节,增强学生自主成长的动力。本课题的研究侧重于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同步进行,努力形成小学德育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项目拟采用调查研究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等科研方法相结合,根据学校实际来进行的行动研究。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认真组织教师学*同类课题的相关文献资料,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了解国内外及本地区的先进经验,转变观念,提高科研水准。

  2、方案编制与教材设计。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是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这种规划是校本课程开发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它有这些好处:

  (1)体现课程是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不是随意的想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

  (2)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有助于协调与国家或地方课程的关系;

  (3)有利于集中培训教师的课程知识与能力;

  (4)有利于统一开发具体课程的教师的思想和认识;

  (5)便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审议。

  3、认真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期间每学期要组织课题组内交流、学科组内研讨、校级观摩等活动,使培训与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反复的实践、观摩、研讨、碰撞,提升开发能力。

  4、制度与管理。制定课题研究进度表,并严格按课题进度组织实施。

  5、课程审议。由校长负责,健全组织网络。通过审议发现课程方案中的一些问题,把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校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20xx年7月参与由市教研室领衔的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校本教研基本特征与模式的研究》,我校被作为安徽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学校,20xx年9月我校作为全市唯一的一所小学校本教研基地接受省课题专家鉴定组的验收。

  2、20xx年我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校本教研特色学校”。

  本课题组研究人员都经历过和正在经历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尤其在校本研究方面有过尝试,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本课题将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域中进行拓展和创新。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的负责人:王晓燕,女,大专学历。市数学学科骨干教师,现任本校行政校长。曹克俊,女,大专学历并顺利完成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的学*,市幼教学科骨干教师,现任本校大队辅导员。两人均参加过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教师信息素养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学*意识的培养研究》。研究人员*均年龄37岁左右,均为一线骨干教师,教科研实力雄厚。本课题组成员的学历层次、技术职称层次、研究能力都较高,大都是大专、本科毕业。课题成员中有担任过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策略。有的科研成果在全国级和市级报刊上发表、获奖。他们有创新精神,对课题的设计和研究有独到之处。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负责本课题研究的是学校行政校长,研究经费学校能主动承担、大力支持,并为课题的研究订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学校与多家单位鉴定了校外实践基地,健全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学校将建立健全教科研工作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学校——大队部——班主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具体落实到人。并大力支持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时间保证。

  另外,我们将请市、区教科所、教研室领导、专家给予课题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七、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最终研究成果

  (一)阶段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讨论稿、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主题实践活动、班队会案例、阶段研究报告、总结调整、班级自治记录、环境建设资料、学生及家长访谈记录等

  第三阶段:研究论文、结题报告、课题成果集

  (二)最终成果形式

  1、形成德育校本课程的教材;

  2、研究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九、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从20xx年3月开始启动,研究周期初定为3年,计划在20xx年2月结束,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1、围绕德育、德育课程、德育工作、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由大队部组织全体班主任采用“头脑风暴式”找出我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的主要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2、成立课题组,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有关理论。

  3、组织调研,分析学校现有的德育课程现状,在这个基础上撰写研究方案和研究实施方案。

  4、课题组负责人积极组织课题研究申报。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全面开展课题实验,各项子课题进行开发与利用阶段,要定期做好实验计划,积累材料,记录研究情况,根据进展情况,对课题实施进行评估,并定期举行培训会。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对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及时对教材的不当处进行修改。

  一、选题缘由

  通过这几年的学校管理及教学,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1、 道德取向错位。现在孩子享乐主义严重,攀比之风盛行;诚信出现危机,欺瞒之风严重;没有集体主义意识。

  2、 心理素质脆弱。受不了批评,一挨批评就逃学,寻死觅活。

  3、行为*惯失范。一是打架斗殴。部分学生长期以来被家长溺爱,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稍有不顺就用暴力解决。二是小偷小摸。由于贫富悬殊加大,学生出现攀比,个别学生为了面子而小偷小摸。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必须直面不可逃避的,也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研究设想

  (一)研究目标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进行教育。

  (二)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案例研究、文献研究

  (三)研究步骤

  1.更新育人观念,育人先正师。组织各种学*及业务培训等活动建立一支团结进取、本领过硬、作风严谨的教师队伍,培养老师具有善良和慈爱, 信任与宽容;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影响人。

  2.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如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等活动。德育教育过程要注重细节,形式要寓教于乐。如:要开展“养成教育”,就可以细化到学生的衣、食、住、行、说;再次,网络教育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德育教育的棘手问题。

  3.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抓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让标语引导、挂像感召、图片影响、墙壁说话,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校园处处体现育人的功能。

  4.家庭、学校、社会通力配合,齐抓共管。学校在注重本身的工作之外还应把目光延伸到校外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一重要德育阵地。家庭教育是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 ,是学生成才的摇篮;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奠基的一环。

  一、选题缘由

  1、学校学生现状

  我们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34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办学已成规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他们其中一部分*惯差、毛病多。据我初步统计,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

  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

  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针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3、创品牌,出特色

  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当前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其办学水*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课题界定

  为避免产生混淆,特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帮助他们学会学*、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

  “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体经历有效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氛围,让少年儿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认知,并逐步积淀成良好的行为*惯,最终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惯并伴随终生。

  三、研究意义

  1、是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当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说服、限制防范、机械训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道德观念的自主体验、感悟内化,使得养成教育缺乏实效性。因此,养成教育要有实效,不仅要优化外部环境,更要变革、创新现行的养成教育方式,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学校提出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2、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既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3、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小若天性,*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候养成的*惯决定了一个人性格。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是让学生在教师积极创设的各种德育活动情境中,学生亲身经历,自求自得,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让养成教育悄无声息地蕴藏于这种教育活动中,以达到良好行为*惯的形成,学生逐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研究目标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特色。

  3、拓展“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内涵,按“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从学**惯、行为*惯、卫生*惯三个方面研究,促进学生良好*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调查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普遍性存在的原因。

  2.基础研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3.主题研究:“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构建研究。

  4.应用与推广研究:制定周密详实的研究计划,对“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模式点上深化研究,面上推广研究与应用。

  六、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性质,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法:本课题将对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收集整理现代德育理论、少先队体验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学*讨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明确体验式的养成教育的基本理念。

  调查法:本课题组将调查一些家庭,通过观察、谈话等途径,了解他们在*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全面了解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

  个案法:研究选择体验式养成教育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提高的个案作分析、反思。

  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的行动研究法。在全校进一步进行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把德育理论研究与德育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经验总结法:总结归纳体验式养成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周期为3年,研究步骤拟分为4个阶段。研究工作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安排、管理和落实。总体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基础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2月)

  (1) 课题研究准备。

  ① 选定研究课题。根据当前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确定“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② 查阅文献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兄弟学校“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开展情况,找出空白,填补空白,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③ 召开课题会议。学*现代教育理论和有关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奠定理论基础,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④ 申报课题立项。

  ⑤ 做好撰写准备。撰写研究方案、计划、开题报告等,组织开题论证会。

  (2)现状调查研究。

  ① 选定相关教师代表及本校相关班级学生为调研对象,设置调查问卷及座谈提纲,搜集统计相关数据;

  ② 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3)开展课题组成员研究培训工作。

  (4)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本阶段研究成果:

  ① 课题研究方案、计划与开题报告;

  ② 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③ 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梳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与新途径。

  第二阶段(主题研究阶段)(XX年1月——XX年4月)

  (1) 针对第一阶段“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和新途径,通过实践后进行有效性筛选与整合;

  (2) 对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探索;

  (3)研究出“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实施的方法、途径及其及其操作策略。

  阶段研究成果:

  (1)初步构建诸如思品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入境——体验发现——体验探究——体验交流——体验创新”;

  (2)初步构建诸如体验性德育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创设情境——自主体验——交流评议——指导内化——形成*惯”等;

  (3)“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在研究点上的有效应用;

  (4)“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阶段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5)撰写调查报告《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的现状与对策》。

  第三阶段(推广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

  (1) 研究点上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持续应用和反思提升;

  (2) 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

  (3) 加强研究与创新,力求在以上基本模式的指导下,构建总结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新模式。

  阶段研究成果:

  (1) 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的报告;

  (2)“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典型课例等。

  第四阶段(总结研究阶段)(XX年11月——XX年5月)

  (1) 全面总结“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成效与不足;

  (2) 对学生三年来养成教育的大检阅、大盘点;

  (3)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 整理研究成果,汇编研究资料;

  (5) 组织课题现场结题评审。

  八、预期成果

  理论性成果

  1.公开发表或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的论文;

  2.课题组年度评选的优秀论文汇编。

  研究性成果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课题研究报告(包括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3.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4.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生养成教育测评报告;

  5.“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研究的优秀教学设计、典型课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成果汇编。

  实际效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