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优选【10】份

首页 / 观后感 / |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 1

我的梦就是中国梦,中国梦也是我的梦,为了照耀中国,闪烁中国,我们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有一种声音,它承载着人的希望,这种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就是梦想,上帝没有赐予我们翅膀,但赐予我们会飞的心和梦想的大脑,使我们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从小我的心里就有一种梦想,梦想着自己快点长大,赶快去接触一些新的东西,当我渐渐长大,明白了很多东西的时候,梦想也多了,我也想像袁隆*爷爷一样为祖国争光,像李连杰一样,传播中国文化,像马云叔叔一样,取得伟大的成就,还有其他英雄一样,为人民奉献……

梦想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并且坚持每一个脚印,直到成功,有句话说的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的确如此,我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必须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中国梦,并且要为梦想的实现而奋斗!

我相信,努力了就会成功,努力了才能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事情,因此,为自己的中国梦而努力,发奋图强吧!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 2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去看天宫课堂,第一次*距离感受太空生活,心情特别激动。

首先,我看到他们喝水的时候,并不是用我们那种普通的杯子,而是用一个袋子,上面有一个吸管来喝水。我还发现他们不是刚开始就喝,而是先把水挤出来。水可以在空中漂浮,只要一张嘴就可以把漂浮在空中的水喝到肚子里。我了解到是因为太空中没有重力,所以东西才都漂浮起来。

随后,他们利用水的张力,把水从水膜做成水球。给我们讲解了凸透镜成像实验,让我们懂得了凸透镜成倒立的像原理。

通过这次天宫课堂的学*,我学会了很多的太空知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我一定要好好学*,将来也用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贡献!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 3

的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体验,出生在新世纪的我,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我看到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矫健的身姿,为祖国感到骄傲;我看到“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成功,掩饰不住对祖国科技发展的自豪和喜悦;我还看到互联网已经触及千家万户,鼠标一点,指尖一触,便无处不达……

我在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里,回首过去,又展望着未来。如何在这大时代的浪潮里求得发展,是我,更是未来的你,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抓准时代脉搏,根据时代需求来完善自我,才不会落于时代。世界的发展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时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讲究高效,正在从注重简单的实用性到满足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发展着。身处科技人文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的你我,唯有不断学*本领,掌握高精尖知识,才不会淹没在时代大潮中。

与时代同行的路上,我们需要一颗强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实难,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面对着生活中的风浪,又何尝不应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昂扬姿态去面对呢?

然而,与时代同行并不是做一颗随波逐流的海草,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考,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迷失自我,误入歧途。待到你们18岁的时候,也希望你们在斑驳陆离的社会里能够明辨是非,守住底线的同时,更要担起引领时代风向的大旗。

“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追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持,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守......当我们都明确自己的使命的时候,当我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统一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时代浪潮中奔涌向前了。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 4

航天是一个神圣的词,中华人民为了这个词历经了千辛万苦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实现这个梦想。而我就是这样一个十足的航天迷,我对航天的痴迷就像老鼠迷恋大米一样。

我对航天的热爱是从六七岁始的,那时因为看了当时可以让任何小孩子都热血沸腾的《奥特曼》而对奥特曼崇拜不已,其中我不仅为奥特曼那些华丽的招数而倾倒,更为了在战斗最后他那帅气的飞翔动作而发狂,那时的我多么多么想和奥特曼一样可以不用任何设备就飞上宇宙的风采。我曾多次效仿,但没有一次不被摔得鼻青脸肿。

长大了,我是一名二年级学生了,可我对航天的热爱依然不减,因为那时我们的科学老师上课十分激情,不仅如此他上课经常跑题,为我们普及航天知识,我堂堂听得津津有味,因为常常发呆般的听课而被同学笑话。就是这样我才会对航天痴迷不减。

现在,我长大了,已是五年级学生了,我还成为了航天科技小组的成员,我怎能不对它热爱?我和航天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让我和它走越*!

祖国发展,我成长,祖国发展日新月异,我的航天梦就像祖国的发展一样越来越浓厚。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 5

许多人都有梦想,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画家,有的想当飞行员,有的想当运动员......而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

·我的从军梦想是我外公给我伫立起来的,我的中国梦!

·在我家,不仅外公是一名老兵,而且我的爸爸妈妈也曾是一名光荣的***。我每次到外婆家,永远都看见床上的被子叠的是豆腐块,床单一直是整整齐齐的,没有一丁点皱痕,像小朋友的脸一样,光滑*整 。家庭影响也是让我想当兵的一大原因。

· 记得有一次,我到外公外婆家玩,看相册时无意间翻到了外公当年当兵的照片,看到了外公当年的英姿风采。翻开来看,只见外**带军帽,身穿军服,双脚并拢,敬着军礼,那神情就是一个将军的神态。我最喜欢的一张是外公拿着枪在打靶的照片。这些照片都让我记忆犹新,让我看到了外公当年保家卫国的身影,让我第一次想当兵。看完了照片,我站起来,双脚并拢,学外公那样敬了个军礼,虽然敬的不标准,但也有模有样的。临走时,我突然向后转,双脚并拢,举起右手,敬了个不标准的军礼,外公先是吓了一跳,后来发现我是认真的,也专注的向我回敬了一个特别标准的军礼。在回来的路上我想:我长大后一定要当兵,要像外公一样做一名合格的***战士。

·这就是我的梦想,我一定要实现它!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 6

六月的季节,神州十四号的发射,让今天变得意义非凡。从飞船的建造,系统的设置,无数的准备到如今的成功发射,指挥台工作人员们殷殷笑容,社交媒体的热搜榜第一,均表现出了为此次发射火箭飞船工作人员们日日夜夜的辛苦付出,人民对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殷殷盼望。而这次火箭发射过程的安全与*稳,航天员升空时状态良好,均也表现出如今我们国家科技的蓬勃发展,国力之强大。

而拥有与神州十四号女航天员刘洋同名的我,也又是无比的荣幸与兴奋,在四号,火箭发射的前一天我便从社交媒体上看到火箭发射的这则文章,我便兴奋且感到光荣的发了条朋友圈来宣传这件喜事,并打趣的说到“大家不要羡慕我”刘洋时隔十年再次出征太空,圆梦太空肩负起党与人民的殷切期盼,十年前她说到“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回来”而今日,神舟十四的成功起飞,见证了当初誓言。从十年前的天宫一号首位女航天员到如今神舟十四号飞船航天员,其中又是怎样的坚定,与艰辛,而在采访中讲到“会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这坚定的话语,英雄的誓言,无不轰动我们的心房,呼唤我们的奋斗前行,呼唤着我们勇敢创新,为中华人民的期盼,为科技发展的前进,为国力强盛,为中国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创新无终止,探索无止尽,升入太空之英雄,创美好未来之阶梯。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 7

从前有一个名叫万户的人,他想飞上天,于是就在身上绑了四十多个烟花,然后手拿两个大风筝。“嗖!”的一声飞上天,可是却失败了。中国从古时候就有这个梦想,逐渐的演变成了飞向太空的梦想。

今天,在学校的五楼报告厅内,举行了一场讲座。讲座的人就是芳龄八十三岁的张厚英爷爷,可是他却一点也不糊涂。能记住很多很多的东西。并且他还是载人航天飞船总负责人。

他给我们讲了,载人航天飞船的结构,以后的目标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航天员的生活。

航天员的生活可是说是先苦后甜,要想成为航天员第一个目标就是身高在165——175。体重要在60——75公斤之间。而且航天员还要有很多好的动手能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他们每天要经历高强度的训练,然后在种种项目之后练就一身本领。最终百里挑一,选出精英中的精英。

甜是因为你飞上了太空见到了很多别人见不到的东西,而且飞船生活的环境,功能也很好。吃的饭菜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飞船内可以跳绳,健身。一切的一切将都焕然一新。

听了这些,连我这个没有航天梦的也相当航天员了。虽然我们已经飞上了太空,但是我们这一代人甚至下一代在下一代人都要发展国家,建设国家,发现宇宙的无限奥秘。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 8

今年暑假的作业有一项是做一架飞机模型。因为爸爸原来是航模队的成员,在他的协助下,我初步认识了飞机,它们有战斗机、滑翔机、侦查机、直升机以及民航大客机等等。

随后,我们开始做自己的飞机模型了。首先,在纸板上画出机身,再画出同样的三片,再将这四片机身涂满胶水,粘在一起再糊上报纸。然后画出机翼与一个梯形的小东西,将这些东西各再做三个,将两个为一组粘在一起,糊上报纸。接着画出水*尾翼与尾舵,水*尾翼再做一个,尾舵再做三个,将两个水*尾翼粘在一起,糊上报纸,再将尾舵两个一组粘在一起,糊上报纸。最后,把所有东西用热熔胶安装至机身上,机翼在两边,水*尾翼在机身的后上方,尾舵和机翼齐*,这样,一个民航大客机模型就完成了!

这个飞机做的很大,因为没有涂色,所以不是很美观,看着这个飞机,我想起了小时候第一次坐飞机的情景,看着它我感觉:这个飞机不就是一个大客舱和一对大翅膀吗?这次做飞机,我发觉并非那么简单。据爸爸说,他们原来做一个参赛航模要一个月呢!我深深感到:做任何事都要付出努力的,别小瞧了这一架飞机模型,它也是我们的劳动成果呢!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 9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纵贯历史,有的让我们回肠荡气,有的让我们扼腕叹息。至于存不存在一个轮回,让有兴趣的人去探究。我想说的是,中华民族又到了通往回肠荡气的节点了,民族复兴的机遇再次光临。

抓住机遇,就是实现中国梦,让民族复兴走向现实。尽管这途中不乏坎坷,甚至似乎还有不可逾越的高山,但我们有星星指路,有彩虹做纽带,就会倍增征服路途遥远和艰辛的勇气,就会滋生穿越陡峭群山的智慧,就会到达梦的境地。

诚然,每个人的机遇不同,每个人的梦不同,有的人梦想成为科学家,有的人梦想成为作家,有的人梦想成为宇航员,有的人梦想成为一名将军……但梦的结果却惊人的相似,那就是事业有成,强国富民。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信念,有毅力,有梦,就有希望,有希望就会有骄人的业绩。

其实,我的梦,你的梦,他的梦,汇聚一起就是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复兴梦。不是吗,13亿中国人的我的梦,犹如13亿股涓涓细水,汇聚在一起,岂不是大浪滔天的长江黄河,波澜壮阔,滋生奇迹,岂不是宏大的绚丽多彩的民族复兴梦。

奋斗吧,我的梦,奋斗吧,中国梦。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 1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每个人的梦都与众不同。有的人想当宇航员,去揭开宇宙的秘密;有的人想当扫地工,去擦亮地球的眼睛;还有的人想当教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我的中国梦是让祖国变得更加富饶,更加强大。

为了这个梦想,我会更加努力。刻苦的学*。因为我相信,只有经历过刻苦的磨练,才能创造出梦想的天堂;只有经历过种种挫折,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百多年的沉痛历史,给了我太多的思索。清朝**的腐败无能,日军在中国惨无人道的侵略,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使中国人民受到了巨大的屈辱。刻骨铭心的伤害,可谓毛骨悚然。闻所未闻。

血腥的历史告诉我们,祖国要强大,要和*。为了这一目标,我的梦想开始加速,我要为祖国的富强而刻苦努力,我的心中装满了中国梦。

我希望每天都能看到湛蓝的天空,看到人们幸福的笑脸,远离疾病和战争,痛苦和伤害。心中充满阳光,世界充满和*。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富饶。

万千少年心,共圆中国梦。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优选【10】份扩展阅读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优选【10】份(扩展1)

——第三次天宫课堂观后感实用五份

  第三次天宫课堂观后感 1

4月20日那天吃完晚饭,我就和爸爸一起看电视,我听到电视里传来阵阵欢呼声,原来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了。

我想象着我长大了,成为了一名宇航员。我穿着改良过的非常轻巧的宇航服,开着可以自动操控的宇宙飞船在各个星球间自由飞翔,完成工作任务。

这个时候的飞船已经不再需要火箭发射,它可以自己加速冲出大气层直接飞向太空。这个时候的飞船也不再需要有载人与货运的区分,它可以自己装载着所有需要的物资一起起飞。

我从地球上装好了植物种子,飞向月球,把它们送到了月球上的生活基地。人们在许多不同的星球建立了这样的生活基地,许多人们乘坐着宇宙飞船去那些地方生活,地球上人类过多的压力被解决了,地球的环境也变好了。我作为宇航员的工作任务就是像现在的天舟一号一样,把需要的物资运去不同的地方……

我正想着飞船要怎么操作,就听见妈妈叫我快点睡觉。原来是我做得一场白日梦,希望我的梦想可以早日变为现实。

  第三次天宫课堂观后感 2

  “神箭”在弦,再度问天。自古以来,人类就向往探索宇宙,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远古的传说,是中华儿女朴实的向往,却印证着中华民族的丰富联想与智慧。回首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我国航天人胸怀航天报国之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取得了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空间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这“飞天一跃”,将不断指引我们去“击破万里苍穹、目标星辰大海”,彰显了航天工作者自力更生、不甘人后的进取精神,凝集着中华儿女的殷切期望,凝结着航天工作者夜以继日、刻苦攻关的辛勤汗水,凝聚着国家和民族追求科技进步的.澎湃力量。

  自力更生、攻坚克难。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对于加强我国国防、经济建设、提升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奋斗历程,就是一段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历程,“中国创造”突破了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跨越,成为中国科技创新日益深化的生动缩影。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这离不开***的坚强领导,离不开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离不开亿万中华儿女的自强不息、自力更生、接续奋斗。

  自强不息、勇攀高峰。放眼当今的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发展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各国在发展战略部署上都以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航天技术就是重要内容之一。载人航天是世界高新科技中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它的覆盖面广、影响力深,丰富的应用场景已超乎人们的想象,中华儿女以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打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一定能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我国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独特的制度优势,无数航天人前赴后继、自强不息、不懈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航天科技成果。

  自主创新、追求卓越。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自主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和***高度重视航天技术的发展,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自主创新”见证了几十年航天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一次次重大的跨越,牢牢抓住了航天技术主动权,助力我国跻身于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推动了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当前,国内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无论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需要航天技术的助力,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才能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我们才能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相知无远*、万里尚为邻。天河漫漫,纵使太空遥不可及,但是浩瀚星空永远是地球无可取代的邻居,探索永无止境。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石刻,三名宇航员携带14亿中国人的赤诚和勇敢,追问星河、直飞云霄、不负期待,这意味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又有了新的里程碑,为人类和*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第三次天宫课堂观后感 3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杨利伟叔叔的名字就印在了我的心里,也就是从那以后,我开始做起了自己的航天梦……

我长大了,考上了一所航天学院,学*各种航天知识,进行各种艰苦的太空生活训练……

通过考核,我终于可以穿着神奇的太空服,乘坐宇宙飞船到太空中探秘、遨游了。我遍访每一个星球,寻找外星人的印迹,寻觅人类可以居住的星球,以缓解地球的压力……我终于看到了外星人,他们的样子怪怪的,和电影里描述的样子差不多,我愉快地和他们交谈,讲给他们地球人的生存状况和发展历史,他们热情地给我介绍他们的星球……

“该起床了,快上学了!”是妈妈在喊我,原来这是一个航天梦!

  第三次天宫课堂观后感 4

有一天,我做了这样一个梦:众人的欢呼雀跃中,他们有的手中拿着鲜花不停地向天空中抛去,有的不停地大声呼喊,有的手中拿着彩旗不停地挥舞,而我带上了所有人的希望和梦想,踏上了去往太空探索奥秘的旅途。

他们当中有人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没穿太空服呢?”我便从容地回答他:“现在都已经是科技化的时代了,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太空服当然已经落后了,现在已经发明了新型的太空薄膜,只要简单地穿上,它就可以供给人氧气,让人生活在宇宙中就像在地球上一样方便,行动自如……”当我踏上了太空船,细心的检查了各项设施的准备工作是否完成后,我边静静的等待着这历史性一刻的到来,只听“五、四……一发射!”我便带着所有的梦想、希望与祝福和太空飞船一起飞向了神秘的太空……

到了太空以后,四周漆黑一片,突然,远方出现了一架神秘的宇宙飞船。我正准备向地球上的人们发送讯号,警报就响起来了,“警报!警报!有不明飞行物!”我连忙开动联系系统,看看能否与对方联系上,就在我开启联系系统的瞬间,那宇宙飞船竟无情的向我发起了进攻。无奈,我只好硬着头皮开启了攻击系统,突然,一颗炸弹向我所驾驶的宇宙飞船袭来,它闪耀着刺眼的光芒,我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

醒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竟然躺在床上,哦…原来这是一个梦啊。还好这只是梦啊!不然我可就……虽然我不希望会被外星人攻击,但是,我十分希望我真的能够驾驶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去领略自然所赋予的美好事物,为国家的航天的事业做出自己的一番贡献,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使我们国家更加强盛,是国家在未来可以向世界展示出更加绚丽夺目的辉煌......

  第三次天宫课堂观后感 5

  在太空中,有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太空中生活,有很多都跟在地球生活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天宫课堂》探索太空的奥秘吧!

  瞧,叶老师是飘起来了吗?其实不是,叶老师在演示走路呢!原来呀,在太空走路就好似躺着睡觉一样,横着的。这可与地球上大不相同,在地球上走路,没有一点要飘起来的样子,就是正着地走,好奇怪的太空呀!

  来,我们再来看看太空中转身吧,光靠全身的力气向后转是不行的,必须要用手臂的力气,转身时,右肢要快速旋转,才能转过身来,在地球上转身,只要身子随着脚向后转就可以了。

  在太空中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在地球上,将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不管你怎么按压,乒乓球最终都会浮出水面。那在太空呢?让我们一起跟随王老师做实验吧。王老师先把一只黄色的乒乓球放进盛有大半杯水的杯子,然后用根粗吸管把乒乓球按下去,慢慢地拿出粗吸管,咦,乒乓球居然没有浮起来,竟然沉在水里。真的好奇怪,听了王老师的讲解,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太空,浮力消失了。多有趣的实验啊,我对太空充满了向往。

  我感觉宇航员应该很辛苦,他们肯定经历了许多困难,才做出了这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他们在太空中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却能像在地球上生活一样,他们一定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我要向这些宇航员们学*,将来有一天也能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优选【10】份(扩展2)

——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范本5份

  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 1

在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有着无数颗充满了雄心壮志的中国心。而我也有那么一颗壮志凌云的心。

每当我有烦恼的时候,我就会安静地欣赏天空,这样,我就会感到空前的*静,忘乎所以,融入这美好而又静谧的天空,而它呢,总能*复我内心起伏的情感波澜,让我重新振作起来,为了明天,为了未来,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因此,我对天空有着一种独特的感觉和幻想。

仰望星空,一颗颗美丽的星球挂在蓝莹莹的夜空中,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天真无邪地眨着眼睛,似乎能把人的心灵变得空明、纯洁。天空,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似乎那里才是我真正的归宿,是我能够吐露真心的天地,更是我美好的愿望和幻想。我相信你们已经猜出来了——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宇航员。

假如我成为了一名宇航员,我就能在宇宙中尽情地遨游,飞过一颗颗美丽的星球,飞过一片片漂亮的星云,尽情地去领略那洋溢着神秘气息的宇宙的无限风采。我就能为祖国完成一些伟大的科学天文实验,去探索宇宙无穷的奥秘。我还能去探索一些至今都没能解开的谜团:宇宙真的没尽头吗?外星人真的存在吗?黑洞里存在着另一个世界吗?这些都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探索,去更深入地了解宇宙。

在举行升旗仪式时,每每听到**在我耳边缓缓地响起,***冉冉升起,同学们肃立在操场上,对着**致敬,我的心就像那红五星的熊熊烈火,燃起那颗充满雄心壮志的报国之心。我就会付出比上次更多的努力,向梦想迈出坚定的一步,为了梦想,勇往直前。

其实我们都是那茫茫宇宙中小小的星辰,虽然渺小,但是经过不懈努力,终究能散发出绚丽的光彩。

宇宙,星空,等着我,总有一天我会来见你,实现我的中国航天梦!

  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 2

有人说,梦想是红色的,因为它充满激情;有人说,梦想是绿色的,因为它代表活力;也有人说,梦想是紫色的,因为它充满神秘。可你若问我:中国梦是什么颜色的?我会这样回答:中国梦是蓝色的。

梦之蓝,如大海般深邃汹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这两句诗苍劲有力,不免勾起我对大海的向往。而华夏儿女对大海探索的脚步也从未停息。

从对废弃航母“瓦良格”号的收购到我国科技人员的改进研发,再到最终成功入列。“辽宁号”航母经过了许多艰难险阻,而我国科技人员也是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我坚信,我们的努力会让这个蓝色梦想的队伍不断壮大,会让“中国航母”成为挥之不去的时代强音!

梦之蓝,如天空般辽阔广远。

小时候,我总是想象自己拥有一对翅膀,能一直飞向天空,飞向宇宙,飞到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飞到嫦娥姐姐的清冷月宫。长大后,随着“神舟”系列飞船成功研发和发射,华夏儿女的梦想实现了!我的梦想似乎能实现了!

作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曾说过:“脚步迈得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从第一艘“神五”载人航天飞船到不久前发射的“神十”,我们自古以来对天空的遐想在一步步实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为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骄傲!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始终明白,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学*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梦就是我的梦,我的梦就是中国梦!

中国梦,梦之蓝。跟随汹涌的大海之蓝,是辽阔广远的天空之蓝。

这是蔚蓝的梦想,这是中国创造。

  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 3

中国梦这个词已经被我们大家熟知了,我一直在想中国梦应该是怎么样的梦呢?今天我终于知道了,因为今天我看了神舟十三号太空授课,我看到了我们强大的祖国,看到了我们中国人的强大。

此时我想说,我们的中国梦就是太空科学梦。太空是一个和我们生活的环境完全不一样的地方,而我们人类的脚步已经开始大步前进了。对于太空的探索,一个国家的强大,科学技术一定要强大,而我已经看到了我们的祖国科学的强大,我相信我们中国会越来越强大。我将来也要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因为这是我的中国梦,这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太空科学梦。

在这堂课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神奇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在地球上是在水面上浮起来的,无论你把它用筷子按到水底,也会飞速的浮上水面。而在太空中,乒乓球先是浮在水面上,用筷子按下去,它就在水里沉下去,无论如何都浮不上水面。还有许多东西也让我们大跌眼镜,都是一些我们在生活中根本无法看到的现象。对于太空的步伐还在继续,我希望未来我能成为一名宇航员,能够去探索浩瀚的宇宙,探索神奇的外太空。

我要更加努力的学*科学知识,将来能够探索宇宙。

  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 4

神舟十四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从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六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顾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越回顾,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顾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因为铭记成为永恒。

  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 5

“天宫”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座空间站。你还别说,"天宫”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定的,那里面如一座宫殿,样样俱全。

空间站是一个可供宇航员短期住宿,并可以做各种太空研究和实验的“太空酒店式实验室"。那为什么要修建空间站呢?空间站可以测试未来可能用于太空飞行的各种技术设备。还能获得“失重”环境--这种在地面上难以长时间获得的特别环境。但是往返一次太空成本相当高,能一次在太空中多待些时间,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这样一个功能全面,又能让宇航员住久一些的地方就诞生了。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我们“宫殿”的规划。

天和核心舱就是宫殿的卧室,主要供宇航员们居住,货运和载人飞船就如地上的车辆一般,用来运送货物和人员,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目前还暂未完工,它们就是“宫殿”中的研发实验室,用于各种太空实验和科研工作。

太空中会面临各种可想而知的危险,其中的威胁来自于我们熟知的太阳。众所周知,太阳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依靠,它提供源源不绝的各种能量,滋养万物生长。但是它释放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都是非常致命的,这两种射线能轻易穿透你的皮肤,破坏身体所有细胞。那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可以天天晒太阳呢?那是因为,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把它们反射或者吸收了。空间站架设的位置必须考虑这个安全因素。国际上一般选择了在距地面1000公里的位置,我们的“天宫”,为了程度的安全,架设在距地面400公里的位置。这样既能获得地球磁场的保护,也能获得大气层的保护,一举两得。

古时的天宫,据说在云端,那里住着各路袖仙,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今时的“天宫”住着许多宇航员和科学家,他们在高高的天上为中国的太空科技进步,不断努力,让我们不再依赖国外技术,在俯瞰地球的同时也能真正放眼整个宇宙,对太空的了解不断深入。

所以,我们的“天宫”真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宫殿啊!或许这就是“天宫”之名的由来和美好寓意吧。

“天宫”之门已经打开,腾云驾雾,遨游太空,未来可期!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优选【10】份(扩展3)

——天宫课堂第三次授课观后感实用5篇

  天宫课堂第三次授课观后感 1

今天早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妈妈一起观看了返回地球的直播。当返回舱一步一步接*地面,我那颗紧张的心都快蹦出来了。在宇航员们搭乘专车离开降落地后,我依旧被那震撼的画面深深吸引着,脑海中居然出现了自己漂浮在空间站里观察宇宙的场景,特别神奇。

晚上,我躺进被窝,想象着白天看到的画面,揉了揉眼,看到有好多陨石在我周围飘浮着,地球就在不远处跟我打着招呼。我眨了眨眼,低头一看,发现自己早已穿上了宇航员的太空服,还戴着宇航员专用的手套和头盔。我背着喷射背包,身上系着牵引绳,手持专用的工具箱,正打算前往月球表面的一处深坑去完成任务。

我小心翼翼地出了太空舱,发现身边空无一人,周围安静的连我的呼吸声都能听见。我借助着牵引绳缓缓地向前迈进,发现月球表面虽然是坑坑洼洼的,但它的土壤却是那么的松软,就好像堆积了千千万万块灰色的手工超轻粘土。我一脚踩下去,就留下了清晰可见的脚印,我是那么的骄傲。终于走到了深坑的边缘,我打开工具箱,把设备拿出来轻轻地放在月球的表面固定住,再按下程序,机器慢慢地取出了我们所需要的样本。我把样本放进随身携带的容器内,整理好工具箱,抓起牵引线,按动喷射背包,往空间站飞去。在返回空间站的路上,我感觉自己越来越重,越来越重,仿佛掉了下来,我一睁眼原来做了个梦。

虽然只是个梦,但我非常开心自己成为了一名宇航员。

  天宫课堂第三次授课观后感 2

我一直以为,梦想只是一种并不存在的东西,并没有多大用处,但看了《我的梦,中国梦》之后,我发现我的想法错了。梦想能让人产生一种奇怪的力量。产生一种信念,来支持自己的梦想。

从小就截肢的13岁男孩,为了能像奥运冠军一样站在领奖台上而刻苦练*游泳。虽然第一次无法进入残奥会,虽然他也曾经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也曾后悔痛哭过,但那种信念却使他坚持了下去,最终如愿以偿。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一个个拥有梦想的人,无论是名人还是一个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们都努力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人就是刘伟哥哥,他小时候失去了双臂,生活十分困难,他想过死,但有一次他听到了一阵悦耳的钢琴声,他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做一名音乐家。钢琴,正常人都难以弹好,他能弹好吗?何况他还是个残疾人。一次次的失败像一个个汹涌的浪花向他打来,但他在失败中重新振作,他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太多太多的泪水,汗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练成了脚弹钢琴的绝活。事实证明,只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你就一定会实现梦想。

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作为祖国的希望,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我们的梦想做出努力吗?我也有许许多多的梦想:我想做一名老师,细心地照顾祖国的花朵;我想做一名***,在危险的第一时间赶到灾区,救出许多生命;我想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减除病患的痛苦;我想做一名建筑师,为祖国设计出美观而坚固的房子……我的梦想多得数也数不清。现在,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那么,为何不让自己去实现那美丽的梦想呢?

梦想是美好的,但都需要真才实学去完成,去实现的。我一定要努力学*,去实现我的梦想。“我的梦,中国梦”去实现这些梦想吧,去追寻这些梦想吧。实现这些梦,让祖国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天宫课堂第三次授课观后感 3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成为一名航天员,坐在宇宙飞船里,在无边无际浩瀚的宇宙中遨游。

晚上,看着星空,我尽情遐想:宇宙啊,我什么时候上来看你,我知道宇宙大得很,大得让人无法想象。在太空中肉眼看宇宙,那感觉肯定很奇妙。在太空里,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其它星球?不知道住在太空里是不是和地球上一样?可以想象太空里的景色一定很美……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是我国第一个登上太空的航天员,真想当面问问他是什么感觉。我国的“神五”、“神六”都上天了。我在想,将来,我要坐几号飞船上去呢?我相信,随着我们祖国不断强大,科技不断进步,我一定会坐上宇宙飞船,一定会到太空去旅游。

坐在飞船里的感觉一定很美妙,在失重的状态下,在太空仓内飘呀飘。吃饭、睡觉,快乐地生活,别提多有趣了。在飞船里,我们可以玩很多游戏,还可以和地面的爸爸妈妈电话聊天。

要想成为宇航员,需要很多条件。听说,杨利伟叔叔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经过重重选拔才能上天的。所以,为了我的理想,我现在要做好准备,爸爸告诉我:“要想成为航天员,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同时还要有合格的身体。”是啊,爸爸说得对,我现在要勤奋学*,如果没有知识,怎么能驾驶宇宙飞船呢?

为了我的理想,我要努力学*,锻炼身体!为了我的梦想,我时刻准备着。宇宙啊,我会上来看你的。

  天宫课堂第三次授课观后感 4

中国梦就是我的梦,我的梦就是中国梦!小时候,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卖火柴小女孩的梦想是得到温暖,得到依靠的臂膀;白雪公主的梦想是摆脱心肠狠毒的继母,是过上幸福的生活;长发公主的梦想是尽快从高高的塔顶撤离,是得到温暖的怀抱。每个人都怀揣一个梦想!

但中国梦是什么呢?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们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我们想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从自我做起,要树立远大理想,建设宏伟梦想。从身边做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而努力!我也有一个梦想,长大后做一名出色的建筑设计师或时装设计师。我知道,当设计师这个愿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必须认真学*,用心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这样我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妈妈说的真对,只要努力了,奋斗了就一定有收获,会有回报。我相信我一定能实现这个梦想。因为“有志者,事竟成”这个道理谁都明白。我要好好学*,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为十三亿中国人的“中国梦”而努力。十三亿中国人一定要一同努力,一同奋斗,一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愿望,我们要齐心协力,共同拼搏,携手进入新世纪,一齐实现二十一世纪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让祖国的未来更加美丽,灿烂,更加星光璀璨!我要用实际行动,改变自我,在改变自我命运的同时,相互守望,共同担当,为这个时代,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注入更多的自信,温暖与希望。十三亿中国人共同拥有一个“中国梦”,为了实现它,我们必须投身心于其中,从实现自己的梦想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为自己奋进,为社会奋斗,为祖国未来的美好而加油!小小的梦是一朵脆弱的花,可无数的梦之花开放,就会汇成一片花海,所有的梦想都会在终结点汇集成一个伟大的“中国梦”。

我的梦,中国梦!中国梦,我的梦!让我们一起奋斗,时刻充满勇气和力量,时刻准备好拼搏未来,使梦想的翅膀起飞,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为实现“中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宫课堂第三次授课观后感 5

直播一开始,大家都屏住呼吸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想把宇航员叔叔阿姨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牢牢地记在心里。宇航员叔叔阿姨们远离地球,生活在遥远的茫茫宇宙中,他们的日常其实是很艰苦而又枯燥的,但是他们为了探索宇宙中更多的奥秘,要战胜一切困难和恐惧。我记得王亚*阿姨轻松地说,在失重的环境中走路感觉还是挺好的呢!其实大家都知道失重的感觉并不好受,血液会倒流,脸还会变得涨涨的。行动的时候也极为不方便,会躺在半空中很久才能找到支撑点,保持*衡,而且他们还要在这种状态下生活三个月。在宇宙飞船上,他们主要是吃压缩食品,每次吃的时候都要把食物泡在温水里,用吸管才能吃到,要不然食物就会不翼而飞了。他们只有一个珍贵的保鲜盒里才装了少量的新鲜水果,当他们拿出一个苹果捧在手心时,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仿佛捧的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苹果,而是来自地球的美好礼物。

他们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要克服身体的疲惫和心里的压力,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完成自己的使命。他们要研究细胞在太空失重下的状态,进行反复地研究和实验,把成果带回地球,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最有效的数据。

从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冲破云霄飞向太空,成全了我们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梦想。到今天一批批优秀的宇航员前赴后继地进行太空探险,为我们了解浩瀚的宇宙提供了更多的知识。每当我看着满天繁星,我也想能有一天也可以飞到遥远的太空中看看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有多美。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优选【10】份(扩展4)

——《天宫课堂》第二次授课观后感3篇

  今天下午三点四十分,天地相连,梦归银河,我们邂逅九天之上的“天宫”

  “太空抛体运动” “离心脂交分解”等一系列科学实验让我们大开眼界,让我们在封闭的学校中燃起了对大千世界的渴望,同时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创新的重要。太空中奇特的物理现实勾起了我们的许多想象,让我们对浩瀚宇宙浮想联翩,短短几十分钟的实验折射出*航天太空站的强大实力,九天揽月的理想于今朝实现,吾辈更当自强,以蓬勃的青春活力助力祖国科技强国梦,在探究物理中升华爱国情怀。学无止境,科学探索的步伐越来越坚定!

  凡为过往,皆为序章;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奔跑吧,少年!

  今天太空授课最难忘的是“油水分离实验”。处于太空舱完全失重的状态,混合以后油与水无法自然分离,用细线拉住使其做离心运动,因对小瓶的拉力不足以提供密度较大的水的向心力,水被甩向瓶底,油与水的奇妙融合又分离。航天与物理梦幻联动。正如航天员老师所说“航天梦不会失重,科学的梦永无止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愿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随着追梦少年的脚步越走越远!

  今天,我们共同见证了太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实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液桥”实验:两颗水珠相互融合,在太空环境中形成一段“液桥”。在有趣的实验中,我们轻松愉悦地学*到很多实用的`小知识,领略到科学的魅力与神奇,同时也激发出我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此次授课,反映的不仅仅是天地间的一次有趣联系,同时也折射出我们国家航天领域的飞速发展。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应努力学*知识,刻苦钻研。为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优选【10】份(扩展5)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优选【10】篇

  “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据介绍,“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前期开展的授课内容征集活动中,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新闻媒体、“学*强国”*台和载人航天工程官网踊跃建言献策,不少好的创意设计脱颖而出,将在此次授课及后续活动中陆续进行展示。

  中国航天员真诚邀请广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

  ***息显示,“天宫课堂”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20xx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20xx年3月23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再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再次进行了太空授课。

  今天下午的一节课,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宇航员的直播课程,刚开始我非常的不感兴趣。

  电视上有三名宇航员,三名宇航员告诉我们了许多个神奇的知识,他们在陆地上是没有的,三名宇航员首先告诉我们了他们在太空的生活,他们在飞船里会飘来飘去,喝水的时候是用一只吸管将水吸进去,然后再放出来一口吃掉,就像吃棉花糖一样,因为在飞船里会飘来飘去,所以睡觉的.时候他们会在一种神奇的袋子里用绳子将自己包住,这样他就不会在飞船里飘来飘去了,宇航员们在飞船里吃饭时,要把两个筷子用绳子系住,这样筷子就不会飘了,宇航员在飞船里生活,还有许多的有趣事情。

  宇航员还跟我们讲了许多的有趣事情。

  看了快要一个小时,让我最生动的就是宇航员在太空上做小实验,首先要准备好一个非常大的圆形铁丝,一杯水,一个泡腾片,一种蓝色颜料,还有一个吸水管。然后将圆形铁丝放在一个地方,让它支撑起来,用吸水管将水吸取一点,挤在铁丝中间,水没有落在地上,而是飘在了铁丝的中间,就像一个放大镜,再将那种蓝色颜料挤在圆形铁丝的中间,水变成了蓝色的,如果用眼睛在里面看,会看见东西变大了。最后将泡腾片放在里面,过了三分钟,那个蓝色的球变得越来越大而且里面还有许多的泡泡。真是太神奇了。

  我的梦想本身是当一名老师,看了这个视频,我的梦想变了,我想当一名宇航员,去做更多的神奇实验。

  宇宙海瀚无穷。我知道了,“宇宙的天空是神秘的暗黑”,“星星不会眨眼睛了,而是散发着耀目的光辉”……一切的一切洗革着我的认识,让我的心里也装满了星辰大海。

  蜂蜜在天上如何流动呢?宇航员在天上如何转身呢?他们怎样休息?有怎样的生活呢?那些困惑诱导着我看完了他们的介绍。那是属于中国的空间站,是祖国的天和核心舱,是泱泱华夏孕育而生。那一刻,我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从神舟一号返回舱诞生,中国的科技发展之路就在滚滚向前。

  舱内宇航员为对抗失重效应要保持健康,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由此诞生,企鹅服用来对抗肌肉委缩。所以他们做了细胞生长发育研究,看到了心肌细胞一跳一缩,知道了在太空的真空无引力环境下水的浮力会消失,水的表面张力大到可以制作一个水球,在水球内注入一个气泡可以看到一正一反的像,产生的气泡也只在水球内产生。太空上既无法像地面一样行走,也无法像地面一样转身……多么神奇啊!这是从未听闻的宝藏,蕴含着无限的探索。当听到他们90分钟绕地球一周,一天可以看16次日出时,我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无一为不之惊叹,这在短小的生命中起着惊天骇浪的.意义。

  核心舱的成功发射离不开背后无数航天技术人员的奋斗;他们能够登上太空离不开背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苦训练的汗水;一项项实验的结论突破离不开三位航天员背后半年的辛苦研究。你问我,为什么连接前技术员那么胸有成竹?你看见背后的满腔热血了吗?成功绝不是偶然。

  始于青春年华,满腔热血;醉于浩瀚星空,日月星辰。也成长在清风中,与光同在。国之栋梁唯少年,青春你我正当时!

  “天宫课堂”第三课,10月12日下午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新教室”问天实验舱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毛细效应实验,最细吸管开启“倍速模式”。

  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陈冬用一个小实验展示了流体现象的天地差异。

  他将三根粗细不同的塑料管同时放在水中,最细的管子内液面飞速到达顶端仿佛开启了“倍速模式”。

  一颗小小的钢球让水球变“懒”。

  刘洋用注射器向水球喷出空气时,水球的震动很激烈,在水球内加入钢球后,以同样的力度冲击,水球的振动幅度变小了。这是怎么回事?

  “很轻松!”刘洋用2米长的吸管喝到果汁。

  在地面,如果,吸管太长,要很费力才能喝到饮料,而在问天实验舱中,刘洋用2米长的吸管不仅成功喝到了芒果汁,还表示“很轻松”。

  微重力环境下扳手居然会“掉头”?

  陈冬将空间站中的工具T字扳手在空中旋转后,扳手居然会自己翻身,时而头朝上,时而头朝下,反复不停。更为神奇的是当他将两个扳手同时旋转时,它们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旋转姿态。这个神奇的现象是谁发现的?

  太空科普课上,航天员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展示了手套箱剪株操作。授课期间,航天员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宇宙浩瀚,探索无限。“天宫课堂”下一课,不见不散。

  王永志先生说,“我们如同运动员在起跑线上晚了一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比别人更大的步伐、更快的速度来追赶。”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一直秉承着这句话,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过程中,有我们宇航员坚持不懈的努力,技术人员的开拓创新,所有航天人对梦想的执着。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拥有自己空间站的事实,是让多少中国人热血沸腾的伟大飞跃。杨利伟在太空中说的那一句“为了世界的和*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是多少人日夜兼程所取得的成就。

  今日的`天宫课堂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感受到宇航员勇攀高峰的精神。在学*之中,我们也要学*他们,所有的成功都不是白来的,800米没有他们在失重状态下行动难,初中知识没有他们精准计算发射卫星难。我们中国起步虽晚,后劲足,定能后来居上,我们要有坚强的信念,求知的若渴,未来的追求,相信在一点点的积累下,我们也能像中国的航天事业一样绽放出自己的青春色彩!

  今天是不一样的一天,因为我们上了第一堂“天宫课堂”。这次的“天宫课堂”是由王亚*和叶光富三位宇航员主讲的。

  王亚*老师带我们参观太空舱。我们先参观厨房区,这里有加热食物的微波装置,有装着饮用水的饮水机,还有冰箱,这样宇航员在太空就能吃到新鲜的食物。

  然后我们再参观太空跑台和太空自行车。因为宇航员在太空待久了,会影响健康,所以他们在太空舱内也需要保持运动来锻炼身体。王亚*老师给我们示范了骑太空自行车。

  最后,叶光富老师用显微镜给我们展示了细胞跳动。

  参观完太空舱,王亚*老师和叶光富老师还给我们做了四个太空实验。第一个实验:叶光富老师表演了太空转身。可以用右手转圈,越转越快。也可以双臂伸直,让身体转起来,双臂反复合拢、张开……这样就可以在太空自如转身了。第二个实验:制作一片水膜,再折一朵花,把它放在水膜上,它就会慢慢张开了。第三个实验:在水膜里注入更多的水,水膜就变成了水球。再用针管往水球里注入一些空气,水球里就出现了一颗小气泡,王亚*老师走到水球后面,会发现水球里王亚*老师的脸是倒着的,而小气泡里的.却是正着的。第四个实验:王亚*老师往水球里注入了蓝色的色素,然后再放入一片黄色的泡腾片,会发现水球产生了很多黄色的小气泡,黄色和蓝色相互融合,这时候的水球就想地球一样美丽。

  今天的“天宫课堂”真是神奇有趣!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在20xx年12月9日,我们班全体同学在杨老师的组织下,认真观看了“天宫课堂”,神舟十三号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太空授课。早在20xx年6月20日,王亚*老师就曾在“天宫一号”开展过基础物理实验。

  虽然我们现在对于那些高深的航天技术,深邃的宇宙知识理解不了多少,但是这却激发了我探索知识宇宙的强烈兴趣。我们每天只能迎来一次日出,可在空间站的宇航员们却可以一天中迎来十六个日出,因为他们在神舟十三号飞船里,每九十分钟就可以绕地球一圈。

  在这次“天宫课堂”,我们看到了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天地互动交流等。让我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王亚*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王亚*老师的太空授课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所有青少年。谢谢宇航员,也同样谢谢大自然和宇宙馈赠的一切。

  我想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梦想有一天月球上能插满中国的旗帜,我憧憬高科技能传遍全宇宙,我想象自己成为一名宇航员,搭乘宇宙飞船去探索深邃的太空,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宫课堂第三课》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天宫课堂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比次,中国航天员们在4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里各种大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宝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豪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太空授课”开辟了科技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的新方式,这是一次崭新的教育改革,这个改革必然激发出更多社会领域与学生面对的授课方式。比如文学家与学生面对授课,比如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等等。做好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所有领域的责任。这个责任我们都懂,但是都做的远远不够,今天,太空授课迈出了伟大的一步,我坚信,这伟大的一步,必然引领处更多领域的社会授课之步,必然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崭新内容,社会教育的神圣职责必然得到很好的落实、

  “太空授课”以一人主讲两人配合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圆满的教学。这是一个创举,这是对课堂一人授课传统的打破,笔者认为,这样的讲课方式应该在地面试验推广,一方面,我们的班级人数很多,一人授课,老师很累;一方面,多人配合讲课,更加生动,立体,多元,必然给学生打造一个更加充实的学*氛围。这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创举。

  “太空授课”以身临其境的感悟教学别具一格,教师与知识融为一体,与环境融为一体,教师身临其境的教,学生身临其境的学,真正创造了教师,课堂,知识的形象合成的。作为地面授课的课堂,我们应该好好借鉴,要根据现场的环境,现在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个性融为一体,创造的课堂。只有的课堂才是最美的课堂。

  “太空授课”是高科技的结晶,是教育现代化的硕果,必然对我们教育中国梦有无数的'启迪,必然引领教育中国梦更加精彩纷呈。

  我期盼我们的教育中国梦里有更多这样的太空授课,有种类丰富的工厂授课,商场授课,军舰授课,飞机授课,等等,教育的中国梦,是教育的立体化,社会化,现代化,形象化,多元化,网络化的具体落实之梦。

  今天下午,我们收看了“天宫课堂”的直播视频,地面课堂是在中国科技馆,连线了**和新疆两个分会场。同学们各有各样,穿得整整齐齐,都很期待上课。

  其中,航天员王亚*阿姨在太空中给我们授课。我映像最深刻的是在太空中拧白布。她把水把挤到白布上,然后拧一拧,没想到水居然不会流下来,而是越拧越不下来,水全覆盖在阿姨的手上,形成了一个水膜,像个透明的果冻,看上去很Q弹。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优选【10】份(扩展6)

——观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实用十份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神舟十三号载誉出征,由中国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逐梦苍穹,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寄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承载了中华民族富强繁荣的壮丽追求。神舟飞船扬帆再启航、刺破苍穹,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全球关注,举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闪耀。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照亮了中国科技兴国路。2003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数千年飞天梦想。今天,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乘载三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作,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神舟十三号必将圆满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浩瀚无边的星空激扬中华民族的梦想,高擎起光彩夺目的***,彰显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追求理想的血脉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

  复兴梦,照亮中国全面振兴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航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建功立业、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奇迹。

  中国梦,照亮中国繁荣富强路。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建设学*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构成了中国梦的总体轮廓。实现中国梦,人民充分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权利,更加富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向往中国梦,中国梦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梦,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旗帜。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能够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强大的磅礴力量。全体***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永葆***人政治本色,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华民族对宇宙由来已久的向往,终将在星空写下无可替代的精彩一笔。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航天强国的梦想,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几代航天人,一个强国梦。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建国初期中国航天从零起步,从身在大洋彼岸的钱学森冲破百般阻挠回国筑梦,到以孙家栋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航天人,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用无线电传播出的歌曲《东方红》,再到第五代航天人逐步完全自主研发出载人航天技术,“嫦娥”“天问”“祝融”呼啸而来,“中国印迹”如今已闪耀苍穹,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国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和生命换回来的,无论是“两弹一星精神”,还是“载人航天精神”,都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天高地迥,始觉宇宙之无穷。归航不是终点,对于宇宙的探索,我们一刻未曾停歇。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即将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即将启航,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不断接续的载人航天精神,必将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古时候,人们总是想把一些探测器送上太空。不过,功能单一,并不能完**们对太空的探索。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怎么让人上天!我们这次采用的是“长征二号火箭”和“神舟十二号飞船”组成。

  上一次太空,要花费很多钱,如果只上去三四个小时又觉得不划算,我们想建一个像酒店一样能让宇航员住的地方,就是空间站。

  按照计划,空间站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载人飞船”,主要接送宇航员;第二个是“问天实验舱”,是用来做一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实验;第三个是“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差不多,也是用来做实验的;第四个是“天和核心舱”,我们国家的宇航员就是住在这里面;第五个就是“货运飞船”,主要是负责运送各种物资的。不过,这个计划还没完全完成,现在的空间站只有两个部分:“天和核心舱”和“运货飞船”。据说,在2022年的时候,空间站就能补齐了。

  传说有个广寒宫,是在月球上的,而咱们的空间站是飘在太空里的。太阳每天都会朝地球放射“能量”,不过我们在地球上晒太阳时,太阳离我们较远,危险不大。宇航员在太空中晒多了太阳可能会得癌症,所以规定空间站不能高于地球1000千米。科学家们在考虑到经费、实验效果等各种因素,最终,把空间站定在了离地球400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你扔的东西都会掉到地上,这就是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如果,我们站在*地上扔东西,就会下落;那要是我们把飞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丢”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飞船就可以沿着地球飞了。空间站飞得很快,一个半小时就能转地球一圈。

  从古至今,人来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果从空间站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太空环境下能做一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实验,比如说找出一些比手机芯片更紧密的芯片,或是一些环境下能变色的东西。

  这次的宇航员上太空主要有几个小目标:住上三个月左右;调试一下各种设备;做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验;出舱看太空和空间站的全貌。

  中国的空间站,让我们能探索太空更多的奥秘。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全校同学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看后让我不禁深深感叹如今航天科技的伟大,宇航员们的优秀!

  当神舟十三号的三位宇航员进入天和核心舱并在太空进行空间实验,成功出舱后,三位宇航员一句“感觉良好”,这几个字是多么具有力量,多么伟大,彰显了我们中国新的科技成就!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航空科技和实验细节上生动美丽的展示,由衷地感叹航天科技的先进和威力,科技梦张力无限!首先地表课堂演示了组合体型过程,和人如何进入舱内,十分生动有趣!宇航员还带我们参观舱内太空家园、卫生区、睡眠区,及个性化模式。太空厨房有饮水分热器、太空冷藏箱,水是生命之源,在空间站水是多么珍贵,还见到了宇航员的运动装备与太空自行车,让我们了解到宇航员太空生活的艰苦,可是他们还是如此乐观,向他们致敬!

  叶老师介绍了太空服对宇航员的影响,让我们想到企鹅服的重要性。又让我们观察在太空中细胞的生长、变化顺序,展示了细胞跳动一闪一闪的十分神奇,而另一个细胞不像我们的皮肤细胞一样闪亮,好奇特!有个同学提问在太空中能不能像在地面一样的自由行走?叶老师演示后说明在太空是失去重力人是漂浮的,像一条鱼儿一样四处游走,还演示了用摆臂方法完成转身。

  亚*老师解答水在太空中会消失重力,乒乓球也失去浮力,我最感兴趣的是由于太空中的失重环境,水在太空中十分有趣,用工具将水拿出来加入水形成了个水膜,不停的注水变成了个晶莹剔透的水球,用针管插入水球吹气,形成两个正反不同的水球,而水球“毫发未伤”简直是一个奇迹!让我们目瞪口呆。

  中国人如今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空间站,广西同学又提问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如何循环?舱长解答是建立了吸氧间,可以净化二氧化碳变成水,大大提升了空间站的饮水条件。汶川同学提问船舱外面环境是怎么样的?解答是能看到地球,天空是黑色的,一天能看到16次日出。北京同学提问返航的力度?解答比过山车的力度大,宇航员进入睡袋就可以做梦,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但要固定,很有趣。

  一堂“太空授课”,让我们感知宇宙奥秘和科学的神奇!同时也告诉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扎实学好基本知识,将来有一天我们也能像宇航员们一样为国家、为人类做贡献!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乒乓球实验、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比如同学们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响,小球会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将乒乓球浸入水中后,小球却悬在水中,即使在空中来回旋转也不会下落。据王亚*解释,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浮力会消失,所以小球不会受浮力影响上浮。

  再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水膜实验。王亚*把水注入金属圈中,形成一个似凸透镜的大水球,放入折纸花,花在水球中绽放开来,令人叹为观止。这是由于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所以水不会向下流,从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气泡,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个部分,会形成两个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亚*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今天凌晨,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运载着神舟十三号飞船点火升空,搭载着3名航天员如利箭般刺破苍穹,飞向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次重大成功,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关键之战”,青岛科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护航技术支撑。

  早在此次任务发射前期,中国电科22所的信息保障团队就已全面进入工作状态。一方面,这支团队全力为此次任务提供了空间电波环境态势和异常事件预报预警信息,为发射窗口的确定提供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团队还为任务系统提供了高精度电波环境效应数据,保障航天测控、卫星通信和空间目标监视雷达等系统的可靠运行。由中国电科22所研发的便携式定向仪、陆用型信标机、海用型信标机、航天员通话电台等设备齐“上阵”,组成了一张*、中、远程搭配,海、陆、空协同的立体化搜索救生网络。这套多次为我国航天任务发射提供保障的“明星装备”再次为神舟十三号的顺利出征提供了坚强护航。

  “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本次飞行任务中再次接受了实战任务考验。”团队博士郭阳告诉记者,飞船在空间飞行状态是难以被直接观测到的,该技术可将飞船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在0.1秒内进行“实时翻译”,驱动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飞船模型调整位置与姿态,让地面控制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飞船“实况”。“这项技术就像飞船的‘眼睛’,让它保持更好的姿态运行。”郭阳表示,航天可视化团队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此次“太空出差”提供轨道修正、姿态调整以及飞行控制与指挥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和工程保障,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交会对接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为神舟十三号飞船在轨飞行保驾护航。

  “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执行交会对接任务中,已经助力中国航天事业10余年,已成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常态化任务执行系统。”据郭阳介绍,该团队早在2011年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中就已经作为任务全过程的推演*台,曾先后参与并圆满完成多项国家重大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测等工程实战任务,主要包括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T1飞行试验器、嫦娥四号以及嫦娥五号任务的可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与遥操作操控任务,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神舟十二号、天舟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实时三维可视化飞行控制与指挥任务。

  仰望苍穹,逐梦星空,中国航天风雨砥砺五十年,时过半百再出发。无数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在动荡年代咬牙坚持、艰难攻关,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攻克了无数技术难题。青年一代更要怀有“上九天揽月”的航天豪情,以航天精神为指引,让航天精神在乡村大地开出最艳丽的“花朵”,结出最甜美的“果实”,擘画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基层逐梦“挖土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作为新时代的基层青年干部,要发挥基层“观察哨、侦察兵、瞭望台”的优势,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细处着眼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精准把脉,提出建议,也要充分认识基层“大事不多,小事全有”的工作特点,仔细做好每一件小事。要始终坚守初心、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用心用情及时办好群众之事,在基层扎稳根、扎深根,在矛盾最突出、与群众接触最密切的地方淬炼成长,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踏实当好新时代的“挖土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做无畏攻坚“铁军人”。

  航天事业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系统复杂、高度集成的大工程。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航天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攻坚克难的担当。广大基层干部,当坚定信仰、志存高远。要经得起考验、耐得住磨练,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用在“能干事”上,把目标放在“干成事”上。时刻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发挥战斗精神,沉下心、俯下身,坚持埋头苦干,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回炉”“充电”,充分发挥协作优势,向贤者看齐,不因循守旧、不虚度光阴,奋发图强、踏浪前行,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和无畏攻坚铮铮铁骨的“铁军人”。

  “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做勇于探索“开拓人”。

  ******说,永远要有锐意进取、大胆探索的精神,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航天自主创新道路的新成就,靠的`更是一代代航天人在成功路上的不断开垦与探索。在基层工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同样需要保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姿态,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需要眼界广、脑子活,勇于自我革新,突破“路径依赖”思维,多进行一些“求解性思维”,不断拿出干劲,学践互促、学以致用,着眼新思路、掌握新方法,闯出新门道、干出新事业。并发挥专业特长,结合任职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挖掘当地文化宝藏、就地取材打造当地产业品牌,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助力乡村振兴,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开拓人”。

  今天凌晨,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运载着神舟十三号飞船点火升空,搭载着3名航天员如利箭般刺破苍穹,飞向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次重大成功,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关键之战”,青岛科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护航技术支撑。

  早在此次任务发射前期,中国电科22所的信息保障团队就已全面进入工作状态。一方面,这支团队全力为此次任务提供了空间电波环境态势和异常事件预报预警信息,为发射窗口的确定提供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团队还为任务系统提供了高精度电波环境效应数据,保障航天测控、卫星通信和空间目标监视雷达等系统的可靠运行。由中国电科22所研发的便携式定向仪、陆用型信标机、海用型信标机、航天员通话电台等设备齐“上阵”,组成了一张*、中、远程搭配,海、陆、空协同的立体化搜索救生网络。这套多次为我国航天任务发射提供保障的“明星装备”再次为神舟十三号的顺利出征提供了坚强护航。

  “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本次飞行任务中再次接受了实战任务考验。”团队博士郭阳告诉记者,飞船在空间飞行状态是难以被直接观测到的,该技术可将飞船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在0。1秒内进行“实时翻译”,驱动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飞船模型调整位置与姿态,让地面控制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飞船“实况”。“这项技术就像飞船的‘眼睛’,让它保持更好的姿态运行。”郭阳表示,航天可视化团队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此次“太空出差”提供轨道修正、姿态调整以及飞行控制与指挥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和工程保障,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交会对接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为神舟十三号飞船在轨飞行保驾护航。

  “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执行交会对接任务中,已经助力中国航天事业10余年,已成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常态化任务执行系统。”据郭阳介绍,该团队早在2011年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中就已经作为任务全过程的推演*台,曾先后参与并圆满完成多项国家重大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测等工程实战任务,主要包括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T1飞行试验器、嫦娥四号以及嫦娥五号任务的可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与遥操作操控任务,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神舟十二号、天舟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实时三维可视化飞行控制与指挥任务。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于10月16日发射,飞行乘组由翟志刚、王亚*和叶光富3名航天员组成。从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到神舟十三号发射,时间仅过去短短一个月。按照计划,神舟十三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将进驻核心舱,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长达6个月的工作生活。这就意味着,相较于神舟十二号,此次太空挑战的时间更长、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航天员将在太空与我们共同守岁,迎接农历壬寅年的到来。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止步。然而身处太空,浩瀚苍穹看似壮美寥廓,实则挑战着航天员的心理与生理极限,更经历着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据航天员杨利伟回忆,在执行“神五”任务时,火箭上升阶段意外出现8赫兹左右低频振动,与人体内脏产生长达26秒的共振,此时杨利伟感到了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一般,令他异常痛苦,可他却咬紧牙关告诫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事实上,这漫长的26秒共振,只是我国载人航天“首飞”征途上千难万阻、千辛万苦的一个小小缩影,但却画出了中国航天人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爱国群像图”。

  在神舟十二号离开地球的3个月,3名外人眼中光芒四射的中国航天员,均来自普通而朴实的家庭。当他们远离地球、巡游寰宇、辛勤工作时,留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在一如既往、年复一年地耕耘劳作。中国航天人的奉献和担当,始于热血、恒于信仰、终于爱国,他们把使命和重担铭刻心间、扛在肩上,把荣誉和光环归于祖国、献给民族。

  “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这是执行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王亚*的一番话。每一次针对空间站任务的水下训练,体能消耗都相当于跑一次“全马”,累到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但他们累并快乐着。每次离心机训练都要最多承受8个G的过载,脸部会变形、胸部会因受压而呼吸困难,但航天员大队成立20多年来,从未有人按下“暂停按钮”。这种身体可以“过载”,信仰和精神永远“轻装上阵”的状态,诠释的是一种信念、一种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今天的中国航天人身上穿越时空、力透纸背,焕发出震撼人心、摄人心魄的强大力量。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样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样的高度。虽然我们不能同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一样把足迹留在浩瀚苍穹,但我们可以在新的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黄牛”,不断以爱国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铸魂补钙、淬炼成钢,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闯劲和“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韧劲,不断开创新的历史伟业、标注新的精神海拔!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优选【10】份(扩展7)

——收看《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10)份

  2021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托举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时隔1个月,天和核心舱又迎来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翟志刚、王亚*、叶光富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出差半年。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太空授课。

  “天宫课堂”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职业自信。航天员王亚*曾写给我国航天事业开拓者之一陆元九院士的信件:“是你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和无数个夜不能寐的坚持,成为了今天我们在太空的底气!”航天之路虽然遍布荆棘与泪水,航天人的梦想与信念却一直坚定如初,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坚守和付出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天宫课堂”背后是航天强国的科技自信。从2003年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到实现我国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再到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几十年来,我国航天人同舟共济、团结协作,艰苦创业,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飞跃,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科技兴**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天宫课堂”背后是大国的担当自信。一切离不开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离不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离不开***坚强有力的领导和14亿中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中国人来到太空的背后,是一个国家数十年的付出与坚持,更是一个民族跨越千年的苦尽甘来、厚积薄发。

  今天我看了天宫课堂第一课,课上,宇航员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多实验,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太空里转身。

  转身?大家一定觉得这很简单吧,想怎么转就怎么转。在太空里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一转,你有可能飞;再转,可你使出了吃奶的劲,却发现自己的身体纹丝不动。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转身呢?那就让我们看看,宇航员是怎么挑战这个艰巨的任务的。

  第一种方法是用游泳的方法挑战转身。只见男宇航员叶老师一离开位置就飞了起来,在太空舱里飞来飞去,完全没有了方向感,更别说什么可以挑战成功,能找到方向感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是我,怕早就吓得哇哇大叫来吧,你想,身体不受大脑控制的飞来飞去,下不来,又站不稳。

  第二种方法是用嘴巴吹一口气。嘴巴吹气身体就会转弯?这不是说梦话吧!不过,现实就是这样神奇,只见叶老师一吹气,身体真的转了起来。可是,这个动作可坚持不了多久。如果吹的时间太长,身体就有可能会缺氧,所以男宇航员吹了一会儿就停了下来,连连叫道:“不行了!不行了!”第二次挑战又失败了。我不可思议地看着视频,心想:“转身都那么难,太空生活真不容易啊!”

  第三个方法开始了。这一次女宇航员让男老师把双手侧*举,然后举起一只手,用力甩动。身体就转动起来了。但是,如果把双手放胸前的时候,身体就会转得更快,像一个拼命旋转的小陀螺。可转的时间长了就会头晕,所以也没有转很长时间给我们表演。我觉的那一定很刺激,不亚于玩过山车的感觉,还可以看周边场景那才叫一个好玩。

  第四个是和地面上一样的动作一样的方法,在太空展示的时候身体想要向左但手却向右,反之相反,转了好几次可还是不行,刚要下来却还飞了起来,不知是没站稳还是一下子转不下来了。这一个场面差一点把我给笑死了。

  第五个方法也是女宇航员想出来的。她一只手在那转转了过去,女宇航员要他换一只手再来试试,也转了过去,终于挑战成功了。

  这一次“天宫课堂”真的让我大开眼见。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乒乓球实验、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比如同学们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响,小球会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将乒乓球浸入水中后,小球却悬在水中,即使在空中来回旋转也不会下落。据王亚*解释,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浮力会消失,所以小球不会受浮力影响上浮。

  再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水膜实验。王亚*把水注入金属圈中,形成一个似凸透镜的大水球,放入折纸花,花在水球中绽放开来,令人叹为观止。这是由于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所以水不会向下流,从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气泡,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个部分,会形成两个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亚*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中国人的航天梦做了几千年,从神话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鹊桥会,夸父追日,到实际行动的万户飞天的壮举,敦煌石窟的仕女飞天壁画,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飞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向往。

  从1999年11月20日到2021年6月17日中国共成功发射了12座神舟飞船,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阔步向前。从神舟5号航天员杨利伟一人一日游,到神舟12号的三人三个月游;从翟志刚把中国人民的***插在太空开始,无不证明中国的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10月16日神舟13号也将飞上太空,三名航天员将乘坐飞船完成一些科研任务,他们分别是翟志刚,王亚*,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是神舟7号的航天员,第一个把中国的**插上太空的人,经验丰富;王亚*是神舟十号的太空老师,是中国人第一个站在世界讲台的老师;叶光富是第一次上太空,各方面素质都非常过硬。他们三人将在太空居住6个月,要完成五大飞行任务。

  一是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

  二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做准备;

  三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

  四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

  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这次王亚*还要完成出舱任务,成为中国第一个出舱的女航天员。

  在此提前祝福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安安,圆满完成飞天任务。

  中国航天员王亚*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上向全国中小学生讲授科普课。新颖的授课方式、直观的物理现象等等,将给孩子们植下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的萌芽,给青少年学子打开认知世界、追逐梦想的大门。

  浩瀚宇宙,苍茫太空,自古以来就令全人类神往。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诸多传说和故事。太空有太多的未知和无穷的奥秘等着人类去探索、去发现。

  通过“天宫一号”授课,孩子们知道了为什么水滴在太空与在地面会呈现不一样的状态、失重条件下如何测量物体质量、陀螺的旋转有何奥秘……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的直观表现,也是人类追逐太空梦的具体成果。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不会停歇。仰望星空,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

  壮丽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无数先驱和智者。他们用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勇气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泽后世的壮举。哥白尼仰望星空发表了“日心说”,布鲁诺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仰望星空,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伟大的科学精神在民众间生根发芽,使思想之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旅途。

  相对于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暂而渺小。但也正因为生命和梦想的存在,才让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机和意义。追逐梦想,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理想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实践。仰望星空,会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人们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该如何认识个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个人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把个体生命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梦想放置于集体的梦想之中,不骄不馁、不断奋进,人生的意义必将更加深邃。

  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让更多学子仰望星空,激发起他们探索世界奥妙的激情,中华民族的前途必将更加广阔,中国梦必将更加宏阔壮观。

  这天下午,我们看了一场关于航天教育的直播,印象深刻。直播开始,先是几个学生提出了问题。都是以“如果带某件东西去太空,它会不会怎样”来问的。我们班的每个同学也各想了一个问题,其中我的问题是“如果带水到太空里,它会变成什么形态”。带着疑问,我们继续看直播。

  现在镜头在地面课堂,先是介绍了待会要在太空做的实验:水膜张力实验和泡腾片实验,我比较期待泡腾片实验。然后介绍了神舟一号返回舱和天和核心舱,最后介绍并演示了组合体形成过程,非常形象、有趣。

  镜头转到“天宫课堂”,航天员带我们“参观”了天和核心舱。先是运动区,航天员看上去“胖胖的”,是因为太空这个环境,血液会往上流,还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心血管功能下降。为了身体健康,宇航员会穿上企鹅服,用跑步机和自行车锻炼手脚。再是厨房区,太空的厨房功能也很齐全,还能吃到冷藏的新鲜苹果。然后是实验区,宇航员在这里做实验,还给我们看了在失重条件下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尤其是心肌细胞,一闪一闪地,很神奇。

  现在是我最感兴趣的环节:做实验。水膜张力实验开始,在太空里是失重的,所以水膜比较牢固,还可以加上很多水,形成一个大水球。通过观察,我发现水球里呈现的是倒像,还有些扭曲。在水球中注入气泡,水球里会有一正一反两像。另一个是泡腾片实验,在刚才的水球里注入蓝色颜料,放入泡腾片。渐渐地,水球中出现了很多气泡。听亚*老师说,这个蓝水球就代表我们的地球。

  我还知道了许多有趣的知识。比如在太空站看到的太空是黑色的,一天可以看到十六次日出等。

  “我是01,我已出舱,感觉良好。”“我是02,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我是03,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听着直播里的这些话,我也想用直播里的一句话结尾,“我们看你们出舱,感觉良好!”

  “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光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在这次的《天宫课堂》里,我收获颇丰,感受到了太空舱里的那些“乐趣”,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航天员工作的不易。在这次天宫课堂中,分别有:指令长翟志刚,太空教师王亚*,航天员叶光富。

  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项目有: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天地互动交流。在课堂的开始,王亚*老师介绍了睡觉的地方,小型厨房,饮用水和冰箱,接着展示了运动的地方。接下来就要开始有趣的实验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叶老师的太空转身动作,通过叶老师的动作,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在太空中由于失去浮力不能像在地球上行走一样,转身也与地球不同…这些项目都令我收获满满。

  可想而知,航天员叔叔阿姨们在太空舱里工作的不易与艰辛。他们无时无刻都在为祖国作贡献。他们爱国敬业,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使人敬佩。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发射,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超越都为世人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这一过程似轻描淡写,但现实的征程却刻苦铭心。

  山河虽无恙,吾悲当自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也必定会为祖国作出奉献!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今天,我们在教室参与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和叶光富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

  首先,王亚*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天和核心舱的主要结构,先后带我们参观了居住区、卫生区和太空厨房。随后,老师还介绍了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企鹅服”等运动装置的用法,并解释了太空中锻炼的重要性:空间站几乎没有重力,微重力的环境会使人血液上涌、骨骼疏松、肌肉萎缩,需要坚持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叶光富老师还为我们演示了在太空中如何行走、转身,从而让我们对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接着,就是最激动人心的太空实验环节了。三位老师演示了太空细胞学实验、浮力实验、泡腾片实验等,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成像实验。王亚*老师先制成一个水膜,再向水膜中缓缓注水。由于微重力环境下表面张力较强,水膜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老师又向水中注入一个气泡,将脸靠*水球时,水球里竟然呈现了一正一反两个像。老师解释道,这是由于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部分,使其分别成像。这样一节别开生面的“天宫课堂”结束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太空授课是物理课堂上最生动的实践案例”这一说法。

  正如王亚*老师在课程最后给我们青少年的寄语,“我们是祖国含苞待放的花朵,希望我们的梦想在广阔无垠的太空中绽放”,我们当今的任务就是努力学*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堂“太空授课”,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如果说此前和过去的载人航天器我们更多地骄傲于宏观上发射和运行回收的成功,那么我们现在骄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实验的细节上的生动美丽的展示,一堂太空课,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对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的影响。航天科技能够强国,能够振国威,能够带来民族凝聚力,这话过去也许有些抽象,但是,面对天宫课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的科学演示,会由衷地感叹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进,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天宫课堂不仅给青少年演示了科学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

  其次是对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的影响。有趣的“太空授课”,让*时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变得生动起来,看得见摸得着,一滴水珠中蕴含着几多科学的原理,一次航天员称重,蕴含了简便的科技应用,不仅让青少年兴趣盎然,也让**观众更加喜欢科学,而航天科技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难解,航天科技最终是为生活科技化服务的,这对于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很有裨益。

  第三是对航天科技改变生活的影响。航天科技中蕴含了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都会极大推动民用科技的发展,数字温度表、干吃面、尿不湿、心脏泵和补充液体等等无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结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经广泛栽培,服务于人类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没。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优选【10】份(扩展8)

——太空授课《天宫课堂》观后感通用五篇

  芳华刹那倾尽,万千记忆舞蹁跹,光风霁月伴我眠,十方花落旖旎无边。今天的太空授课,令我终生难忘。

  下午3时50分,太空授课开始了。首先,我们观看了神舟十三号的发射过程。随着,一声点火令下,几百吨的水顷刻蒸发成水蒸汽,场面十分壮观。接着,由北京科技馆志愿者为我们展示了宇宙飞船与空间站对接的过程,其内容生动有确,通俗易懂,却又严丝合缝。展示完后,王亚*中国首位女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妙趣横生的物理课。她介绍了了空间站的设备:休息舱、跑步机、自行车还介绍了神秘的对抗失重的企鹅服。王亚*老师还给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失重实验。她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令人疑惑的是,乒乓球却没有浮起来,原来在太空中乒乓球是没有重力的,所以也没有浮力,它就浮不起来了,这就是我们物理课中学到的失重现象。另两位太空教师也给我们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细胞生长发育等实验,让我大饱眼福,太空真是藏着无穷的奥秘!

  短短50分钟的太空授课,拉*了我与宇宙的距离,让我意犹未尽。通过这次授课,我不仅收获了许多的知识,也深深感受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国力的强大。梦想可以播种、梦想可以接力,梦想也可以照进现实。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富则国富,让我们努力学*,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航天科技一直是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视的领域。对我们探索其他星球的未知领域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天宫课堂”,让我收获满满,感慨万千。感叹我们祖国在航天事业领域取得的傲人成绩,同时也向伟大的航天员致敬。广大航天工作者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战斗精神,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观影过后,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更加激发了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心中暗暗的下定了努力学*,立志探索宇宙的决心!

  科技强,则国强。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必将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实现我们伟大的航天梦想!

  的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体验,出生在新世纪的我,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我看到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矫健的身姿,为祖国感到骄傲;我看到“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成功,掩饰不住对祖国科技发展的自豪和喜悦;我还看到互联网已经触及千家万户,鼠标一点,指尖一触,便无处不达……

  我在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里,回首过去,又展望着未来。如何在这大时代的浪潮里求得发展,是我,更是未来的你,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抓准时代脉搏,根据时代需求来完善自我,才不会落于时代。世界的发展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时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讲究高效,正在从注重简单的实用性到满足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发展着。身处科技人文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的你我,唯有不断学*本领,掌握高精尖知识,才不会淹没在时代大潮中。

  与时代同行的路上,我们需要一颗强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实难,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面对着生活中的风浪,又何尝不应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昂扬姿态去面对呢?

  然而,与时代同行并不是做一颗随波逐流的海草,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考,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迷失自我,误入歧途。待到你们18岁的时候,也希望你们在斑驳陆离的社会里能够明辨是非,守住底线的同时,更要担起引领时代风向的大旗。

  “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追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持,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守......当我们都明确自己的使命的时候,当我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统一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时代浪潮中奔涌向前了。

  今天,我们在教室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叶光富给我们上了一节生成有趣的物理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太空“冰雪”实验演示了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液桥演示实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水油分离实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太空抛物实验演示天地之间抛物区别。

  “天宫课堂”让科学更容易走进人心,也让科普课被重新定义,展现了中国科技的自信,让科普之花绽放,不仅点亮了青少年航天梦想,也让“中国故事”在太空宣讲,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

  今天(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相互配合,进行天宫课堂第二课。在轨期间,航天员还把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手工艺——扎染,带上了空间站,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了解一下,太空扎染里的细节和奥秘。

  航天员 王亚*:同学们好,我是太空教师王亚*,上次太空授课我给大家展示了失重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大家看到在失重环境下用纯水可以做出地面上无法做到的大水球。今天我想给大家展示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个现象还和我们国家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请大家仔细观察。

  太空教师王亚*首先展示了太空拧毛巾与地面的明显差异,在微重力下,水附着在手上的神奇现象,并讲解了毛细吸附作用,为扎染技法介绍做好铺垫。

  航天员 王亚*:在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一项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扎染又称为扎缬、绞缬,是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一般来说分为扎结和染色两个部分。

  接下来大家期待的扎染演示开始了。王亚*首先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操作,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之后再用板蓝根等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

  航天员 王亚*:捆扎的手法直接影响最终作品的图案,是一个关键步骤,不同的绑扎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扎染图案,你们猜我一会儿会绑扎出一个什么样的图案呢?

  航天员 王亚*:接下来我们准备染料。这是扎染需要用到的板蓝根染料粉,将它与水混合后就是我们要用的染料了。

  染色完成后将束缚部分拆开,就形成了淡雅自然、层次丰富的扎染作品。

  扎染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非常成熟了。南北朝时期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唐宋时期扎染纺织品更是非常流行。2006年扎染技艺经***批准,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空扎染让同学们一饱眼福的同时也更加了解了祖国的传统文化,一起见证了千年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美妙融合。

  王亚*:同学们看,蓝白相间的扎染作品就完成啦!是不是很漂亮呢?这是我的扎染作品,而同学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捆扎方式,来制作属于你们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吧!期待看到你们的分享!我们下次再见!


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优选【10】份(扩展9)

——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200字(精选五篇)

“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浩瀚宇宙充满未知,人类对真理的探索永无止境,永攀科技高峰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国始终饱含对太空的探索热情,坚定科技创新的信心,浩瀚星河中的“天宫”为广大青少年逐梦未知宇宙、提升科学素养、增进爱国共识提供了新的科普课堂。

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6年。66难奋进,66华秋实,中国航天人依靠自力更生的韧劲、锐意创新的闯劲,推动国家航天事业坚定迈进“跟跑”“领跑”的新时代。放飞“嫦娥”,取回月壤,实现揽月梦想;远送“天问”,遥控“祝融”,实现探火梦想;托举“神舟”“天宫”“天舟”“天和”,逐步实现飞天梦、步天梦、驻天梦,中国航天的圆梦之笔跨越数亿公里,把“中国红”挥洒在星河之中,成为播种科学种子的最好教材。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少年好奇宇宙、崇尚科学、热爱创新,中国的航天科技事业才能活力迸发、后劲十足。正是基于此,“天宫课堂”成为当下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最鲜活载体。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展示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在现场教学、天地互动中,青少年能够更加直观地从太空的“神奇之处”中感知科学魅力,在心中种下一颗爱科学的种子。

在实时交流中,中小学生能够更好了解祖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和成就,感悟航天事业孕育出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伟大精神,进一步增进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激励他们志存高远,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后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积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天宫”将成为激励全国青少年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新课堂。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2013年,神舟十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王亚*首次在太空授课;如今,在“太空班”孩子心中播下的“航天种子”已经发芽开花,一批批新时代的航天人正不断涌现。现在,“天宫课堂”以更新、更高的创新*台为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必将在青少年心中种下“追光逐梦”的新种子,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培育更庞大的“后备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和谐的创新环境。

“年少所爱,终将奔赴。”期待“天宫课堂”串联起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坚定脚步,铺就好中国青少年奔向“星辰大海”的逐梦之路,点燃爱祖国、爱科学的“星星之火”,照亮祖国繁荣昌盛的新征程。

  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200字 2

我和爸爸一起,收看了“天宫课堂”。

航天员工作生活场景展示

第一个是生活场景展示。

航天员老师带我们来到了他们住的太空小屋,那里有老师们睡觉的地方,还有许多相册,还有许多老师们喜欢的东西挂在上面。一直往前走,还会到达他们的卫生间。可惜,我们不能看到卫生间内部长什么样。除此以外,这里面还有航天员们喝水的地方——一个饮水机。还能看到老师们吃东西的地方,那里有加热箱、微波炉,甚至还有一个冰箱。

太空小屋真是太好了。

太空细胞的认识

老师们给我们认识了太空细胞。

第一幅是一个绿色的细胞,它一直在跳动;第二幅是蓝细胞,也一直在跳动。看来,我们人类的细胞一直在跳动啊!

水球光学实验

老师拿出了一个装满水的袋子,用注射器将它注射到了一个镜子上,镜子上立即出现了一个水光球。接着,老师又用注射器吸了些水泡,又将它注入了原来那个大水泡里。然后,老师将脸放上去,大水泡里看着是倒着的,小水泡里看着却是正着的,真是太有趣了!

最后,我也想对航天员叔叔提问题——在太空中的时间,跟在地球上的时间是一样的吗?

  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200字 3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天宫课堂”第一课于12月9日下午开始,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本次天宫课堂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泡腾片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一个个实验,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空间站太空环境和地面环境的不同。这堂太空课堂我看得津津有味,在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惊叹,真是太奇妙了!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泡腾片实验了!王亚*老师随着蓝色颜料注入水球,将泡腾片放入水球里,渐渐地小水球变成了充满气泡的气泡球,像一颗蔚蓝的地球,真是绚烂多彩!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200字 4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勒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

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回望航天事业发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

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第三次太空授课观后感200字 5

一堂“太空授课”,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如果说此前和过去的载人航天器我们更多地骄傲干宏观上发射和运行回收的成功,那么我们现在骄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实验的细节上的生动美丽的展示,一堂大空课,究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有趣的科学实验,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综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总之,面对浩瀚的宇审,我们都是学生,不能想当然,过去我们不少人以为航天员看天空一定是天空淇蓝,通过这次“大空授课”我们知道了,航天员看到的太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学和科技永远是一个国家立干不败之地的法宝,航天科技不仅壮国威,更关系我们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国梦脚踏实地,科技梦张力无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