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优选【五】份

首页 / 观后感 / |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 1

  当你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的时候,也许你会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不,我会想到“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爷爷。他是解决一个国家吃饭问题的大功臣。

  袁隆*,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利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对袁隆*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他拉着身上的衣服说:“这是我最贵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买的都是三、四十元。我在香港,一百元买六条领带,人家都说好。”但他抽烟要抽好烟——“中华”,每个月二千元,是生活中最奢侈的开销。“我对财富的看法,有钱不花就是没钱,放在银行里那不是自己的钱。”

  不论银行里有多少钱,袁隆*还是种水稻的人。他除了日渐增多的条条皱纹,没有任何的变化。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 2

  2021年5月22月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与世长辞。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先是不肯相信的,袁老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令世界震撼的成就,为全人类做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让我们将他视作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一个精神永存的标杆,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着生老病死的普通人。

  我久久难以*息内心的惊讶,难以起笔写下这篇文章。我带着一颗虔诚而崇敬的心,重新回顾了袁老充满坎坷与坚持的一生,试图从单薄的语言与真实的影像中汲取这一伟人的精神甘泉,用我不够厚重的文字,以我最真挚的情感,记录我眼中的山高水长的袁老之风。

  袁老是一位伟大的梦想者。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多么美好的梦想,多么动人的梦想,多么伟大的梦想啊!从那个“涂有饿莩”,饥荒肆虐的时代到不被认可、难见成效的时期,袁老始终敢于梦想,始终追求梦想。“我们都在路上,我们都是追梦人。”袁老这些追梦人中的一员,九十岁高龄仍坚持下田,为水稻产量年年创造奇迹,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断开拓,不断突破,不断前行!

  袁老是一位执着的坚满分持者。

  袁老经历了成千上万次失败,承受了成千上万次失望,却始终坚守着自己内心的方向,从失败中找寻经验,在失望时愈加勇毅。数十年的风吹日晒,让他的皮肤变得黝黑,却未能让他的坚持有丝毫动摇。靠着这份坚持,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明知前方陡峭,偏要开路而往,用恒心培育出高产杂交稻,让农民展笑颜,让人民露欣喜。

  袁老是一个积极的乐活者。

  与印象中的科学家不同,袁老更像一个朴实的老人。袁老爱好广泛,乐于生活,袁老爱游泳,爱理发,爱打排球,爱拉小提琴,富有情调。袁老养猫,希望猫儿长大,守护家旁的水稻试验田。袁老爱打麻将,防止老年痴呆,想要多坚守岗位几年。袁老心系水稻,心系工作,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消除饥饿的人类的伟大事业中。

  5月24日,在袁隆*遗体送别仪式中,在飘着点点细雨的长沙,壮观的场面让我感慨袁老的贡献之大,更感动于袁老在老百姓心中的位置!我想,袁老啊,您是去了天上,在比高梁还高的稻穗下乘凉了;我们每个人都铭记“袁隆*”这个闪闪发光的名字。

  我还有万千思绪,此刻竟无法收笔,唯道一句:“袁老之风,山高水长!”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 3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尖锐命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袁隆*用惊人的科学成就响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袁隆*,*头小脸,土里土气。而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稻谷60%源自于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是怎样的力量使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几亿人的命运呢?又是怎样的力量促使他执着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呢?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对未来,袁隆*任满怀梦想,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世界水稻面积10%提升到20%,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袁隆*用科学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我由衷的敬佩他——一个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袁隆*爷爷。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 4

  2021年5月22日下午1时。我国乃至全世界失去了一位伟人——袁隆*。他的一生奉献于研究杂交水稻,为全世界的粮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离去很突然,更让我们悲痛欲绝,但他会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袁老是一个有目标的人——他在年轻时便许下了“禾下乘凉梦”,希望自己的研究可以养活全球更多的人口,我很受触动。袁老许下愿望后并为之努力,一直向着目标奔去,我明白——袁老的目标实现了。

  袁老是一个敬业的人——在实现目标的同时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袁老曾一次又一次的面临困难,可他并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努力,如此终于取得了成果。尽管到了退休年龄,却还不忘工作,每日都与水稻打交道,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袁老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用袁老的话自己说。与其他科学家不同的是,袁老是幽默而又追求自由的人,在我的理解,其实就是袁老有一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让我们更能感受到他的亲切。

  袁老付出了太多太多,他是我心中最伟大的人!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 5

  在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一个看似*常日子和时间,却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常的事情——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袁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

  每当想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诗时,我的眼前,我的脑海里就会立刻浮现出袁爷爷的身影。他那古铜色的脸上,总挂着那笑容,一道道深刻的皱纹记录着他那不*凡的岁月;他总是穿着那几十块钱的衬衫,顶着严寒,忍着酷暑,在农田中奔波……

  “永不满足,永远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让中国人端稳中国碗,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这是袁老至死坚持的信念。想当年,当袁老发现了第一颗杂交水稻时,当他公布这件事时,是那么多人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只有袁老和他的两位学子依旧坚持在岗位上。我想如果没有他们当时的坚持,可能就不会有我们现在衣食无忧、健康幸福的生活。

  正是那一颗杂交水稻喂饱了全中国人民,也喂饱了多少国家。像美国,日本当时那些科技发达的国家,早就开始了研究水稻的工作,他们向里面砸进了多少钱,却依然没有好的成果。但是当袁隆*爷爷向世界、向国际发出这一发现时全世界的人民都震动了。美国还轻蔑的说:“我们做不到的事,区区一个中国乡村教师却能做到?”但是事实却让他们打脸,正是袁爷爷发现的那一粒种子喂饱了我们所有人。

  我们现在还不能向袁爷爷那样,为杂交水稻,为国家做贡献。但是我们现在能做的事,珍惜每一粒粮食,实行光盘行动。不让远在天界的袁爷爷心寒。

  袁老,走好!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优选【五】份扩展阅读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优选【五】份(扩展1)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范本五份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 1

  小满刚过,湖湘大地沉浸在连绵的阴雨中,农民们正忙着插秧,而就在此时听到了袁隆*爷爷去世的消息,起先以为是谣言。一直不断的阴雨不太像往常夏天的雨情。老妈一直在嘀咕今天的雨怎么下个没完,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上天也在为这位伟人的逝世而痛哭。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爷爷,因器官多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逝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老。他才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就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地,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

  中午还吃着袁爷爷的米饭,想起以前课本上的袁爷爷,现在真的感觉到五味杂陈。以前从来没有一个伟人逝世让我这么难过,因为袁隆*爷爷好像一直都离我很*。他存在于我的一日三餐,是我每天都会期盼的,都会见面的。他就像是我的亲爷爷一样每天都陪伴着我,日复一日。我虽没有经历过那些饥荒年代,但却听我的长辈提起过他们那些年饥肠辘辘的经历。他们每次讲那些年代的时候,眼睛都红红的。我知道那是他们不愿回去的年代。是他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使人民脱离饥饿之苦。

  袁爷爷活着人间播撒种子,逝去天上撒甘露。一位老者,一颗赤子的心,一个童真的梦,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袁爷爷一路走好!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 2

  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纳凉梦,一个是杂交稻遮盖全世界梦……

  ——题记

  一片土地资源,一把稻米。一片一无所获的土地资源,哭泣声直过千云宵。一把稻米,那会是几十人,甚至数百人的生命。“不太可能了,不太可能了。”

  一片土地资源,1100KG。夏日的风吹过水稻田,小小稻苗随风飘荡晃动,好像是一片夏日的悠闲自在。可小小稻苗始终也不会了解,一位老人不会再会开了小车在田里,小心地培养他们。

  幼苗们会勤奋长的很高,长的非常大,要像高粱米一样高,穗子要像扫帚那麼长,长出的稻米要像花生仁一样大……不容易再有些人为挨饿迫不得已,由于“我的一生追求完美便是让任何人避开挨饿。”

  我们害怕名人的离开,我们害怕之后的大家不记得她们,担心她们确实变为书本上的一行文本。最恐怖的事儿,是忘却。我们害怕她们只了解只说不做的定义和实际意义,不清楚她们真真正正的投入了是多少,真真正正的为何非常值得大家记牢。大家确实不容易忘掉。

  功在千秋,利在千秋,一粥一饭思得来不易!

  一位老大爷,笑的那麼和蔼可亲,那麼高兴,开了他的小车,行车在田坎上。地里的稻苗,比高粱米还高,穗子比扫把还长,稻米像花生仁一样大。祖父笑着,大家跑去对他说,超级稻长遍了全世界全国各地,他或是笑着,笑的那麼和蔼可亲,那麼高兴……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 3

  在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一个看似*常日子时间,却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常事情——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袁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

  每当想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诗时,我眼前,我脑海里就会立刻浮现出袁爷爷身影。他那古铜色脸上,总挂着那笑容,一道道深刻皱纹记录着他那不*凡岁月;他总是穿着那几十块钱衬衫,顶着严寒,忍着酷暑,在农田中奔波……

  “永不满足,永远不躺在过去功劳簿上。让中国人端稳中国碗,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这是袁老至死坚持信念。想当年,当袁老发现了第一颗杂交水稻时,当他公布这件事时,是那么多人不信任不理解。只有袁老他两位学子依旧坚持在岗位上。我想如果没有他们当时坚持,可能就不会有我们现在衣食无忧健康幸福生活。

  正是那一颗杂交水稻喂饱了全中国人民,也喂饱了多少国家。像美国,日本当时那些科技发达国家,早就开始了研究水稻工作,他们向里面砸进了多少钱,却依然没有好成果。但是当袁隆*爷爷向世界向国际发出这一发现时全世界人民都震动了。美国还轻蔑说“我们做不到事,区区一个中国乡村教师却能做到?”但是事实却让他们打脸,正是袁爷爷发现那一粒种子喂饱了我们所有人。

  我们现在还不能向袁爷爷那样,为杂交水稻,为国家做贡献。但是我们现在能做事,珍惜每一粒粮食,实行光盘行动。不让远在天界袁爷爷心寒。

  袁老,走好!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 4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老,看到您逝世的消息,我眼泪瞬间就下来了,虽然我们素未相识,但一想到您以一己之力让中国人填饱了肚子,也让世界减少了饥饿。您太伟大了,向您致敬。看新闻才知道一直到今年年初您还带着团队在海南三亚发展科研,您和团队一直在刷新水稻产量记录。您的真是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我从小就在课本中看到您,到现在在视频中看到您一直都是那么的和蔼可亲,您有农民的质朴无华。第一次觉得名人其实离我们那么*,就像一颗星星,即使滑落,也有长长的踪迹,但是袁老,以您命名的星星那颗星星一直挂在天上,一直亮着光芒。

  古话说的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看到全国上下在为您送行,为您致哀。您的恩情重于泰山,值得我们永远悼念和铭记。

  您曾经说过“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我有一个梦,叫“禾下乘凉梦”,我们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看着好高兴,坐到稻穗下乘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饱食者当常忆袁公致敬袁老,国士无双人间播种子,天上洒甘霖。袁老,“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的孜孜追求。

  稻香阵阵,感恩斯人!袁爷爷,一路走好!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 5

  今年5月22日,是一个令人伤心日子。一代巨星陨落。因为他我们不用担心挨饿,因为他我们不用叫苦连天。

  他就是袁隆*爷爷,他从19岁就开始学*农业,直至现在都一直在研究杂交水稻。他为国家作出贡献十分巨大。当时袁隆*爷爷是一名中学教师。他发现水稻长得又大又好,就决定培养杂交水稻。有很多人都反对,因为水稻自身花就不容易杂交,但是袁隆*爷爷坚持下来,将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袁隆*爷爷坚持不懈,将无变成有,将弱变成强。他让饥饿全中国人吃上了当时珍贵粮食。是他这坚持不懈精神,才得出结果,所以我们中小学生应该学*袁爷爷坚持不懈精神。

  美国日本等国家从1926年就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培育杂交水稻,可是经过了几十年都没有成果。但当他们听说中国有人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他们先是质疑震惊,确认这一消息后赶紧打听是谁,这时有人就说了,这是一名中学教师。他们睁大了眼睛,一幅不相信样子,这些这些给了那些嘲笑中国培养杂交水稻那些国家,一个有力回击。

  袁隆*爷爷,还有一颗以他名字命名小行星,可见袁隆*爷爷付出对全世界人类都有好处,在2019年时候,袁隆*爷爷还获得了联合国颁发勋章。袁爷爷91岁仍然下田去,培育稻苗。袁爷爷起床第1件事便是夏天了,他这种舍己为人精神值得所有人来学*。袁爷爷梦想我们会继续接力下去。让我们随着袁爷爷梦想,继续坚持下去!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优选【五】份(扩展2)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的观后感范文5份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的观后感 1

  5月22日13时07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袁隆*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袁隆*爷爷,被称为“杂家水稻之父”,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是一位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

  袁隆*爷爷出生于1930年,经历抗日战争、**战争和建国百废待兴各种困难时期,跟随父母在武汉、重庆、湖南等多个地方读书,自幼就练就坚强的意志和良好学**惯。他热爱学*,勤于钻研。在毕业时最初的志愿是当一名飞行员,但因为在参加空军选拨时,因热爱成都的美食而吃坏了肚子,结果影响了成绩的发挥,导致成绩不靠前,而留在学校从事农业研究和教学工作。他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特别是看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人的场景后,发誓要用自己的所学改进农业生产,让人们吃饱饭、不饿肚子。他数年如一日,埋头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钻研,终于研究出了“杂交稻”,让亩产量提高了好几倍,广泛种植后多养活了*亿万中国人,造福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袁隆*爷爷在学*、科研之余,还热爱体育运动,年轻时就是一名游泳健将,即使年老了也坚持游泳锻炼;他还认真学*英语,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候,可以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自然交流。同时,他还热爱生活,前不求领养一只猫,让人看到老爷爷可爱的一面。

  袁隆*爷爷虽然走了,但他把自己奋斗的成果留给了我们,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还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造福当地人民。正是因为有了袁隆*爷爷的贡献,中国才成为世界粮食大国,我们国家才做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悼念袁隆*爷爷,就是要永远牢记他做出的突出贡献,珍惜每一颗粮食的来之不易;学*袁隆*爷爷的坚定的意志、钻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做一名有理想、有奋斗、有爱心的追梦人。

  谢谢您,袁隆*爷爷!愿您一路走好,我们年轻一带,将迎着您“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两大梦想,继续前行,逐梦新中国,创造新的未来!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的观后感 2

  想必大家应该知道袁隆*爷爷吧,为我们中国水稻工作付出了不少,努力为我们的中国事业成就了辉煌,让我们中国人再也不受挨饿了。可是在*日周六5月22日的下午13:07。就在这时,袁隆*爷爷离开了我们。水稻之父袁爷爷就这样永远地永远地在我们身边消失了,所有的人都沉默在悲哀之中。

  5月24日的今天上午为袁隆*爷爷开了一次追悼会。所有在长沙的人们都追着追悼袁隆*爷爷的车。所有的人都在喊着袁隆*,爷爷,你一路走好,水稻之父,希望您在天堂过得好……等各种送别语言也出现在了长沙的大街中。所有的人排成了一条条的长龙,紧跟着跑了起来,追着前面的车。所有人都沉默在悲哀之中。袁隆*爷爷的离去让我们十分的难过。可是又能怎样呢?我们只好把袁隆*爷爷的事业发展得更好,让袁所以少先队员们让我们致敬袁隆*爷爷。隆*爷爷在天有灵会得到一些欣慰吧。我们也要像袁隆*爷爷的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学*袁隆*,爷爷研究水稻已经有好几十年了,他从19岁就已经开始了这条路。最后越来越成功。他的精神使中国发展的了现在。袁隆*爷爷对这个社会的贡献是多么的伟大与无私啊,他把自己一生的时间全部投入到了科学研究之中。他是多么伟大啊,所有中国人都将记住这个伟大的人,袁隆*爷爷,水稻之父。

  袁隆*爷爷去世的时候,当我们得知了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应该都是悲痛,难受吧。或许有的是被惊了一下,可是我们又该如何报答袁隆*爷爷为中国做出的贡献呢?当然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的渺小,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向袁隆*爷爷学*,我相信袁隆*爷爷一定会在天非常的欣慰。所以少先队员们让我们向袁隆*爷爷致敬!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伟大的人物,袁老。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自己的学*之路,为中国的事业做出很多的贡献,中国发展的更好,不再被其他国家的人们嘲笑。当然袁隆*爷爷是个很普通的人,但他从事的却很伟大。我们一定要尊重这位伟大的先人。向他致敬!

  袁爷爷,您一路走好,我们不会辜负您的希望,我相信会有很多人会坚持下去您这份研究的,让中国水稻发展的更好。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的观后感 3

  心有暖阳成就万丈光芒,2021年5月22日,一个不幸的消息传入了全国华夏儿女的耳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不幸离世,享年91岁。他的离开让全国人民感到悲伤和怜惜。

  19.64年,袁隆*爷爷便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取得成就,实现三系配套,在1974年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爷爷的大半生都在为祖国做贡献,为了解决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水稻问题,袁隆*爷爷马不停蹄地工作,即使他早已满脸沧桑,身体虚弱,但是与祖国大业相比,自己的这些问题又算什么呢?

  每每看见网上袁隆*爷爷劳累的身影,田间辛苦工作的样子和成功后满足的笑容,我都十分感动。烈日暴晒下,有谁不想躲在开了空调的房间里,啃着西瓜,看着电视,倾盆大雨中,有谁会想到一个花甲老人会带着他的助手站在田边观望,生怕那片幼苗被狂风暴雨扑倒,鹅毛大雪里,他会辛勤记录,总结一年所得到的经验。

  只有他,为了研究出更好的杂交水稻,不畏困苦,生而无畏,砥砺前行。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够记住:有一个奇迹,叫“袁隆*”。这世上有很多奇迹,而他,不止奇迹。

  若是古代沙场,他会是城墙上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北望雄关万里,壮哉浩荡长风,以手中长剑,荡尽九野,带领绝镜中的人们在逆境中寻找绝无仅有的生机。纵使阴影笼置大地,太阳都将刺穿黑暗。

  袁隆*爷爷也对宋兴星的《天工开物》颇有兴趣,以“古”为镜,而镜子能折射的,只有他心中的太阳。闲来无事时,袁隆*爷爷便坐在田边,望着一望无际的稻田,欣慰地笑着,他的微笑,似山涧清泉,清澈见底,一览无余,却总能让人感到背后的辛酸。他从不追求荣华富贵,只是默默在田间工作,镜花水月皆是梦幻泡影,心有暖阳成就万丈光芒!

  袁隆*爷爷的离去使我们悲伤,而我所坚信的是,他人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和所做的贡献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城头画角起,飞鹰踏云出。袁隆*爷爷就如那飞鹰一般,乘风展翅,直入云霄,此乃英雄本色,我将永远铭记于心中。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的观后感 4

  袁隆*,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让我又想起2008年,当时已*七十岁的袁隆*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辛勤耕耘。这些年来袁隆*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说,袁隆*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的观后感 5

  2021年5月22月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与世长辞。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先是不肯相信的,袁老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令世界震撼的成就,为全人类做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让我们将他视作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一个精神永存的标杆,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着生老病死的普通人。

  我久久难以*息内心的惊讶,难以起笔写下这篇文章。我带着一颗虔诚而崇敬的心,重新回顾了袁老充满坎坷与坚持的一生,试图从单薄的语言与真实的影像中汲取这一伟人的精神甘泉,用我不够厚重的文字,以我最真挚的情感,记录我眼中的山高水长的袁老之风。

  袁老是一位伟大的梦想者。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多么美好的梦想,多么动人的梦想,多么伟大的梦想啊!从那个“涂有饿莩”,饥荒肆虐的时代到不被认可、难见成效的时期,袁老始终敢于梦想,始终追求梦想。“我们都在路上,我们都是追梦人。”袁老这些追梦人中的一员,九十岁高龄仍坚持下田,为水稻产量年年创造奇迹,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断开拓,不断突破,不断前行!

  袁老是一位执着的坚满分持者。

  袁老经历了成千上万次失败,承受了成千上万次失望,却始终坚守着自己内心的方向,从失败中找寻经验,在失望时愈加勇毅。数十年的风吹日晒,让他的皮肤变得黝黑,却未能让他的坚持有丝毫动摇。靠着这份坚持,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明知前方陡峭,偏要开路而往,用恒心培育出高产杂交稻,让农民展笑颜,让人民露欣喜。

  袁老是一个积极的乐活者。

  与印象中的科学家不同,袁老更像一个朴实的老人。袁老爱好广泛,乐于生活,袁老爱游泳,爱理发,爱打排球,爱拉小提琴,富有情调。袁老养猫,希望猫儿长大,守护家旁的水稻试验田。袁老爱打麻将,防止老年痴呆,想要多坚守岗位几年。袁老心系水稻,心系工作,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消除饥饿的人类的伟大事业中。

  5月24日,在袁隆*遗体送别仪式中,在飘着点点细雨的长沙,壮观的场面让我感慨袁老的贡献之大,更感动于袁老在老百姓心中的位置!我想,袁老啊,您是去了天上,在比高梁还高的稻穗下乘凉了;我们每个人都铭记“袁隆*”这个闪闪发光的名字。

  我还有万千思绪,此刻竟无法收笔,唯道一句:“袁老之风,山高水长!”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优选【五】份(扩展3)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300字范文五份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300字 1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偶像,有的同学崇拜电影明星,有的同学崇拜飞行员,有的同学崇拜歌星……而我的偶像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袁隆*,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省。自然灾害造成的大饥荒,使袁隆*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清楚地意识到:国以人为本,民以食为天,是人类的生存法则。

  他暗自立下誓言:一定要研究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让天下受苦的百姓都能吃饱饭,让人类远离饥饿!依据对生物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同时仔细观察和反复推敲,他论证了天然杂交稻。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他终于成功了。他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给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袁隆*爷爷已经九十多岁的高龄了,他还努力地为中国的水稻事业默默无闻地贡献着自己的年华。

  我也要好好学*,像袁隆*爷爷一样为自己的祖国做贡献!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300字 2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每当念到这句诗句时,我都会想到一个背影,一位农民戴着帽子,穿着蓝格格的衣服,站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他就是袁隆*爷爷,袁隆*爷爷上为杂交水稻之父,可是在不久之前他就因病去世了,永远离开了我们。

  袁爷爷他的一生都在为杂交水稻作出贡献,为了我让我们吃饱饭,他与他的团队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袁爷爷真的很伟大,他让你饥饿永远的消失,你的爷爷他真的很伟大,也很坚,他也很坚强,明白了一个目标就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我看到了袁爷爷这些举动行为后心里十分惭愧,一位90岁高龄的老爷爷都这么努力,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更应该坚强勇敢,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以后我也要好好学*,像袁爷爷一样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300字 3

  说到“前辈铿锵行,后辈勉励之”时,你会想起哪位英雄?

  他是稻田的守望者,他是农民的依靠,他是人民的英雄——他便是能让我们吃饱饭的袁隆*爷爷。

  在我的眼里,他便是“神农”。5月21日晚上至22日凌晨,在大理和青海相继发生了***级与7.4级的大地震,22日的长沙大雨滂沱,这就是在为袁隆*爷爷而悼念。

  他说过,他做了一个梦,看到了全中国人都吃着米饭,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从此,他便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他的梦终于实现了,但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一起和妈妈去别的地方研究杂交水稻了。他这一生都在为杂交水稻而辛苦。在我们心中,他就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他喜欢拉小提琴,打排球和游泳,还喜欢和小朋友们玩,但他在大家面前展示的永远都只有杂交水稻。

  希望袁隆*爷爷一路走好,纪念袁老就好好吃饭吧!同时,我们也当继承袁隆*爷爷的志向,学*他的优良品格,尽力做“一颗好种子”。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300字 4

  2021年5月22日,袁隆*爷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袁爷爷是我国杂交水稻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在研究杂交水稻的时候,几十年如一日,遇到了很多困难,经历了许多的失败,但他并没有放弃,杂交水稻的世界难题终获解决。我们要学*袁爷爷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袁爷爷八十岁的时候,他对很多人讲过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正是为了这两个梦,袁爷爷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历经半个世纪水稻研究,成为稻田的忠实守望者。

  虽然袁爷爷走了,但他留给中国一份无可替代的遗产。感谢袁爷爷为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希望每一粒米都不被浪费,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好好吃饭。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300字 5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时07分,亲爱的袁隆*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得知这个消息,我的心里很难过。

  在我的印象中,袁爷爷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远,是因为我们没有很深地了解他,只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毕生研究杂交水稻;*,是因为我们吃的每一粒米都和他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他让我们不再挨饿,是他以一己之力,养活了十几亿中国人。

  他有着聪明的`科学家的头脑,但是却有双像农民伯伯一般粗糙的双手;他可以是理发师眼中“最帅的九零后”,也可以是记者口中“最青春的小伙子”;他一生为民,不知疲倦,只要中国人不挨饿,就是他最大的梦想!

  现在,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们每天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好好吃饭不剩饭,就是对袁爷爷最好的回报。

  我想对袁隆*爷爷说:“袁爷爷,您就放心地走吧,您的禾下乘凉梦和覆盖全球梦就交给我们吧,交给您曾经寄予希望的青少年们吧!”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优选【五】份(扩展4)

——《大国粮仓》的观后感 (菁华5篇)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古以来饱受饥饿的威胁。

  就在这时,袁隆*站了出来,他用他的心血给人们带来了香喷喷的饭菜。!袁隆*为我们中华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袁隆*的祖籍在江西德安,1953年毕业于西安农校!袁隆*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还得过“科学奖”,“杰出发明奖”,“金质奖章”,“世界粮食奖”等十项国际大奖。2006年,他当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61年,当我们*人正因为饥饿失去生命的时候,袁隆*站了出来,他经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终于发明出了具有较强的杂交优势和增产潜力的优质水稻。1980年,袁隆*将我国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给了美国!

  袁隆*为了我们大家的粮食,世界的粮食,他不顾自己去为别人着想。袁隆*在攻关的十年里,他有七个春节是在海南度过的。袁隆*还有一些名著,比如说《杂交水稻》等。

  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了,这些都离不开袁隆*的心血,没有他的努力,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袁隆*,你真是*的骄傲!

  *,一个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度,在如今的岁月里,有非常多的爱国英雄,比如:钱学森爷爷,邓稼先爷爷,黄旭华爷爷,申纪兰奶奶,屠呦呦奶奶,袁隆*爷爷,钟南山爷爷等等,他们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我们的袁隆*爷爷永远得离开了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大家都非常悲痛!袁隆*爷爷是“杂交水稻之父”。我经常听爷爷奶奶说起,在他们那个年代吃不饱饭,袁隆*爷爷的理想就是让大家吃饱饭,为了吃饱饭的理想,袁隆*爷爷几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到新品的科研研究当中,扎根基层,扎根水稻田中,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最初的梦想,将水稻产量提升。袁隆*爷爷是伟大的,他用自己的一生,解决了全*人民的饥荒问题。

  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位让我们吃饱饭的袁隆*爷爷。袁隆*爷爷把杂交水稻当做理想和终身事业为之奋斗的,正是他的努力和坚持,今天才能人人有饭吃。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是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他是一位值得全世界人民尊敬的英雄!

  我也要像袁隆*爷爷学*,努力学*,将来为祖国的强大尽一份力!

  袁隆*,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籍贯江西省德安县,*杂交水稻育种专家,*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在5月22日1:07时,袁隆*爷爷逝世了。听到这个消息,伤心极了。

  袁隆*爷爷91岁。曾任河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在学*当中,我听他说过,我的杂交水稻不仅属于*,也属于全世界。生命不息,我将继续追寻追寻为了梦想永不停息,听说袁隆*爷爷梦想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要高。虽然只是一个梦想,但是袁隆*爷爷在不停的奋斗。袁隆*爷爷把这个事情看作了现实。

  袁隆*爷爷在没有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时候,家里已经非常有钱。可袁隆*爷爷。从未享受。连剪头发也要去三五块钱一次的店里。虽然袁隆*爷爷家里很有钱,但是他不像那些富人一样奢侈,而是继续努力从事国家的事业。

  袁隆*爷爷这一生都在为国家的事业而努力奋斗。袁隆*爷爷是*的工程,也是全世界的工程,他从事水稻职业让我们所有人都吃上了美味的饭。连联合国也在纪念着他。不仅是*,还有其他国家也都非常的纪念他。让我们向他致敬,努力成为他这样的人。为国家而奉献。我们努力学*吧。

  我听到南日的报道消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工程院院长袁隆*爷爷去世了,是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我当时听到消息后,心都快碎了,因为伟大的袁隆*爷爷就这么离开人间了。

  大概每一个*人都看过这个图片注释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考大学时,袁隆*一直想要学农,当时父母都不同意,袁隆*说,师范是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这才说服父母,学了四年后,袁隆*就说出来一句话“很多人对学农有想法,可我从来没有后悔学农。”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我觉得如果没有农民伯伯种田,我们就活不下去了。

  在一些时期,他像小孩一样胖着出来的秧,他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在1970年11月,在南红农场一个铁路涵洞附*的水塘边,大约两百*方米的野生稻中,发现了三株稻穗花要异常,袁隆*打算打给三亚,确认这是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当既把它命为“野败”1973年,全国水稻科研会上,他正式宣布,*探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袁隆*,他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这是真正的民族脊梁,致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在今天下午大概1点左右的时候,我们整个*迎来了一个比不幸还更不幸的一个日子,因为被我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爷爷去世了,对,没错,就在今天下午1:07左右的时候,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走了,他一生只活了91岁。

  袁隆*爷爷,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几乎贡献给了*,自己只留下了短暂的几分钟来让自己歇一会儿。

  袁隆*爷爷他有一个非常伟大的梦想,他希望地球上的所有人都能吃上一口饭,这几乎是他一生中最希望实现的梦想了,袁隆*爷爷说过:他等待的是考试,而考生就是水稻,分数就是亩产,通过这句话,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袁隆*爷爷是多么厉害啊,袁隆*爷爷也希望能够活到100岁,这样,他就有足够的力量来研究了,可是他却只活了91岁。袁隆*爷爷还有最后一个梦想,那么他就是希望大家也都能吃上饱满的米饭,全国77亿人都不再因为没有饭而感到挨饿了。

  袁隆*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并任湖南省*副*、全国  袁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七十年代初,袁隆*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败”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偏偏把袁隆*被给评为杂交水稻之父,就是因为他很厉害,为*做了很多贡献,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优选【五】份(扩展5)

——深情缅怀袁隆*先生纪录电影《大国粮仓》启迪心得 (菁华3篇)

  袁隆*爷爷说过:“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题记

  袁隆*爷爷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他辛辛苦苦培育出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使我国人民不再挨饿,都能够吃饱饭。小时候,妈妈教会我的第一首古诗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粮食,好好吃饭,拒绝浪费!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能吃饱饭了,但世界上却还有很多人在挨饿。据资料统计,2017年,世界饥饿人口的数量上升至8.21亿人,相当于全球人口中每9个人就有1个人在挨饿。当我看到非洲小孩饿得皮包骨时,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他们那深陷的眼窝、无助的眼神、枯木般的四肢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他们实在是太可怜了。但地球的另一边,有些人却根本就不懂得珍惜粮食,经常浪费,奢侈无度,白白浪费太多的食物(插评:若将浪费粮食的情景描绘出来,更形象,更具感染力。),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我们要杜绝一切奢靡之风,拒绝浪费。

  要做到不浪费粮食,就要“好好吃饭”。比如在吃自助餐时,我们要吃多少拿多少,一次不能拿太多;在餐馆吃饭,我们也要尽量做到光盘行动。

  在我家,我们每个人都很珍惜粮食。如果有吃剩的米饭,我们也不会把它倒掉,而是留到晚上肚子饿时,给它加些水,熬成粥,或者做成蛋炒饭,也很美味。我们在外面吃饭时,如果不小心点太多吃不完,也会打包回家。每当弟弟不想吃饭时,爷爷就会跟我们讲他年轻时缺粮少食、经常吃了这顿没下顿的艰苦生活,教导他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袁隆*爷爷在5月22日因病逝世了,全国人民都伤心不已,人们用各种方式悼念他,有的人给他敬献鲜花,有的人到现场为他送别,有的人为他书写挽联。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好好吃饭,拒绝浪费”、珍惜每一粒粮食,就是对袁隆*爷爷最好的缅怀。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爷爷去世了。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纵观袁隆*爷爷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他的一生是伟大的。

  路有饿死殍,路有冻死骨。

  上世纪60年代3年自然灾害时期,袁隆*爷爷亲眼目睹了在街边有人饿死的景象,这给正在研究农业的他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也让袁爷爷明白了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能绊倒一个国家的道理。从此袁隆*爷爷走上了研究水稻的道路。

  一心一意做研究,坚持不懈出成果。

  那时袁隆*发现苏联人的方法并不可靠,于是他只好偷偷研究欧美的学说。学*完后,袁隆*便天天下地观察,寻找合适的秧苗。他经常四处奔波,在各地的农田地里观察。为了育种,他在火车上用体温育种。尽管有人总会反对,说他不好,但他一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虽然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取得突破,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不断反思、总结。终于取得了突破。以至于在滇南大地震的时候他也在临时的帐篷里研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研究出了野败。后来,杂交水稻的产量不断突破新高,为我们的粮食供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禾下乘凉几时有,杂交水稻覆全球。

  袁隆*说自己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现在,杂交水稻的亩产是不断增加,秧苗的品质也在不断提升。我相信在不久后的,禾下乘凉梦一定会实现的。可惜袁爷爷没有等到这一天,这可能是他的一个遗憾吧。现在,杂交水稻已经推广到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解决了不少当地人的吃饭问题。这是袁隆*爷爷对世界做也的贡献。

  袁隆*爷爷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应该学*他纯朴、勤俭、纯粹、高尚的品德。现在,我们充分落实光盘行动就是对袁爷爷最高的敬意。国士无双,原袁爷爷一路走好!

  就在昨天,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在长沙去世了,享年91岁。说起袁隆*爷爷,想必大家一定很熟悉吧!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位“老百姓心中的‘米菩萨’”吧!

  袁隆*,1930年出生于北京,江西人,中学时就立志要成为农业科学家,让百姓们吃饱饭。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湖南工作。

  说起袁隆*爷爷,咱们还是得从他研究杂交水稻说起。

  在1960年,*遭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许多百姓都因吃不上饭而吃土、吃书皮,有的甚至饿死……而袁隆*作为农业工作者,*便提出了一个高要求:让百姓们吃上饭,而且还要吃饱饭。于是,袁隆*用6年时间研究了1000多品种,进行3000次组合无数次实验,终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普通水稻每亩产粮160多公斤,而杂交水稻却每亩产粮600多公斤。杂交水稻救了老百姓的命,老百姓有饭吃了,吃饱饭了。世界人民授予袁隆*“*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

  袁隆*爷爷虽然在农业上有了巨大的研究,但他依旧是朴实的农民科学家。他*常买衣服一直都很便宜。获得的奖金都捐赠到了自己成立的基金会,把*奖给他的别墅作为单位的办公楼……

  袁隆*爷爷在工作上认真与敬业实在让我们敬佩。普通人60岁就退休了,而袁隆*爷爷70、80、90岁,还在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他因此也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和成就,如:“*杂交水稻之父”“*科学院院士”“*最高发明奖”“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等。还被**颁发了“共和国勋章”,被百姓们亲切地称为“米菩萨”。

  而现在听到这个噩耗说您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您热爱的工作岗位,让我感到很伤心难过。在此,我只能默默的哀悼:袁爷爷,感谢您的付出,您老一路走好!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优选【五】份(扩展6)

——纪录片大国盛会观后感优选【10】篇

  今天,2022年北京冬奥会迎来闭幕,结束16天紧张赛程后,中国队取得了9金4银2铜的成绩,名列奖牌榜第三。这些令人骄傲的数字背后,还蕴藏着更广阔的意义。此次冬奥会,从科技实力、文化魅力、志愿品质、奥运精神等各方面,让国民赴了一次浪漫冰雪之约,给世界带来了一场奥林匹克盛宴。

  环保节能场馆和黑科技运动装备,展现泱泱大国之硬实力。“冰立方”“冰丝带”“雪如意”等场馆,成功落实“绿色冬奥”理念。“快、护、短、美”的奥运队服,以及“人、机、环”的训练模式系统和舒适智能的奥运村,为运动员提供技术和安全保障。科技赋能奥运,中国践行了生态保护的担当与为奥运健儿保驾护航的使命,履行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庄严,于是有底气回应外界质疑声,进而获得国际认可,在世界体育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精彩开幕式和可爱“出圈”的冰墩墩,彰显文明古国之软实力。“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冰雪五环”“和*鸽”“橄榄枝”……开幕式上,我们将冰雪浪漫和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用中国文化气质和大国民族风范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信仰。“一墩难求”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化身文化交流使者,既激发了国民的手工创造力,又增进了与外国友人的情感链接,使之了解并爱上中国文化。二者从不同层面流露出中国的文化自信,揭示大国气概下的人文气质。

  冰天雪地送温暖的志愿者,凸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优良品质。从“北京欢迎你”到“一起向未来”,“双奥之城”的志愿者们从短袖到长袍,默默坚守各个岗位。他们是连绵的炬火,“燃烧”自己照亮了赛道;他们是温柔的天使,关爱身处异乡的外国朋友;他们是片片的雪花,凝结成后援的“冰盾”;他们是涓涓的细流,汇聚为“江海”载着健儿们驰骋。幕后的他们也值得被看见和点赞。

  对于什么是奥运会,我一直不太理解,正好今年有一届奥运会,于是我决定要走*它,了解它。

  原来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主办的世界综合性运动会。每4年举行一次,是世界规模最大,水*最高的运动会,每次举办都换一个国家。它起源于古希腊这个神秘的国家,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为奥运会蒙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

  今天看到奥运会赛场上的每一个比赛项目都是那么的震撼人心,最触动心灵的是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她们团结一致,顽强拼搏,最终以3:1赢了塞尔维亚队,获得了冠军。现场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欢呼起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笑容。就连解说员的声音都是无比的激动,他说中国女排赢得了奥运精神。

  奥运精神?我原来一直以为赛场上谁强谁就是胜利者,其实这个理解是不完全正确的。奥运精神指的是一种永不服输的超越自我的精神。中国女排就是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北京时间2016年8月17日上午,中国女排在8进4的比赛中迎战东道主巴西队。不论是交手记录,还是小组比赛的表现,这都是一场不被大家所看好的比赛。可是中国女排的队员们却是在这个“不被看好”的氛围中,在这狂躁的嘘声之中,力挽狂澜,“狭路相逢勇者胜”,最终主功手朱婷用一技漂亮的扣杀结束了这荡气回肠的对决,同时也用顽强不屈的中国女排精神为奥运精神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回想赛场上她们那专注的眼神,透露出了她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她们在那最关键的时刻永不放弃,赢得了她们所应该得到的荣誉。她们让我真正明白了成功的关键就是坚持永不放弃,她们也让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人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

  多少次回眸,渴望着相遇;多少次期盼,终得以圆满实现;多少次的激情,在赛场上用拼搏点燃。——题记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我国首都北京,正式开幕。冬奥,是一个舞台,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挑战生理上的极限。在国家体育场中,我们见识到了中国设计之美――五彩绚丽的灯光、开阔的场地,宏伟的建筑,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和观众,让我们觉得无比振奋人心。

  今年冬奥会的会徽更是比往届多了些创意,乍一看是个拥有中国书法技巧,且时艺术形态的“冬”字,将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从而呈现出了新时代中国的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推动冰雪运动”目标做出的杰出贡献。

  开幕式开始,先是各国运动员入场。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运动员们,面带微笑、热情洋溢地走上台,陆续落座。在这些国家中,我们中国的队伍可谓浩浩荡荡――387人,历史新高,其中有第四次参加奥运会的老选手,也有17岁第一次参加的热血青年。

  伴随着一首激情高亢的?歌唱祖国?,中国队队员们穿着大红色的外套,队首举着鲜艳的***步入了会场,气势宏大。这一刻,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心潮澎湃。

  今年的冬奥会,反映了我国的科技发展之极速。“五环破冰”最令我印象深刻,利用升降台和轮轴制作成的科技作品。工人在采访中提到:最忙的时候是场地里十台吊车,时间一定得掐好,不能有一点拖沓和延误,体现了中国工人深种心中的“工匠精神”。开幕会中,看到五环破冰这一幕时,我震惊得瞪大了眼,这是一个“魔术”,一个注入了工匠汗水与付出的“魔术”,而魔术中的“破冰”寓意着打破隔阂、互相走*,大家融为一体。

  冬奥会,让大家离健康、奥林匹克精神,更*一步。冬奥会,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冬奥会,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沟通和世界和*、增强了我国的民族自信,进一步振奋了民族精神,向世界展现了中华的实力和精神风貌。

  作为青少年,我们可能不会像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拿金牌,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责任。他们在赛场上坚定的眼神,感动的泪水,激励着我们一次又一次突破自我。我们可以努力争取学*上的金牌,获得属于自己的荣誉;在生活中,学*运动员们的顽强拼搏、不懈斗争、热心善良、不到最后一刻永不放弃的精神,向着梦想不断进发!

  又下雪了,我坐在电视机前,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出了神……

  2008年的8月8日的中国奥运会,即将来到!这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欢喜日子,人们都聚在一起,有来自世界各国或各个民族的人,大家不分你我,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激情的聊天、欢呼、雀跃。在这欢呼声片片的时刻,我不禁想起了中国是走过怎样的路,才获得今天这光辉时刻的……“1908—2008”,整整一百年。100年前,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内忧外患;100年后,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1932年,刘长春选手代表中国参加了洛杉矶的第十届奥运会的男子100米赛跑……1936年,在柏林举办的第十一届奥运会,进入撑竿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符保卢,竟买不起比赛用的竿,这代表了什么?代表了那时候中国的处境,中国的困难……1948年,伦敦举办的第十四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是参赛团中唯一住不起奥运村的。在那个积贫积弱、民不聊生的时代,中国的奥运之路和国运一样,写满了深深的屈辱,留下了重重的悲壮…… 1949年10月1日,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门徐徐开启,古老的中国加速汇入世界文明的潮流,中华民族真正走向伟大复兴之路。1979年,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位得到公正、圆满的解决。

  1984年7月29日,在洛杉矶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中国的奥运之路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许海峰一声枪响,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巧合:这个城市,就是52年前刘长春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地方。52年,一个民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奥运会的历史在洛杉矶,对中国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记录。1990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中国北京举办并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举办大型综合体育运动会的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基础与组织能力。1991年12月,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申请。 2001年1月,当时的北京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三大本北京《申办报告》。

  2008年8月8日,奥运圣火将在中国北京熊熊燃烧。为了这个梦想,一个不畏艰难的民族走了整整100年,走过了一个世纪之远,才获得了今天这光辉灿烂的时刻……这是一个多么坚强的民族啊?这次的2008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来说,是多么的来之不易的啊?中国的奥运会,在外人眼里看来,可能和别的奥运会没什么不同;但真正知道这个奥运会的珍贵的,是我们这些历尽苦难的中国人。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次的北京奥运会,是跨越了一个世纪,才来到我们面前的!当我看到传递的祥云圣火时,总会想起我们中国以前的道路,总会看到奥运会的珍贵。 2008年的中国奥运会,我期待着你的到来!

  随着第29届奥运会展示赛场风云的画轴合上,燃烧了16天的奥运火炬也缓缓熄灭,但它带给我们奥运精神将永远不会熄灭。

  在这为其16天的奥运会中,感人的故事实在太多。比如丘索维金娜为儿子高龄出战;比如栾菊杰对于梦想永不更改的追求;比如埃蒙斯夫妇的恩爱与相互扶持,奥运不仅是全世界体育活动的竞技场,更是拼搏精神的发源地。

  在奥运会上鲜艳的`***51次在赛场上冉冉升起,雄壮的**51次在北京的上空嘹亮回荡。中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取得了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位居金牌榜第1位,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

  在这种骄傲,这种自豪中,我们迎来了新学期。

  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竞争的精神在新学期中,我们仍要发扬这种精神。在学*中努力拼搏,争取优异的成绩,在学校生活,团结同学,毕竟“独木不成林”。只有团结同学,互帮互助,带能共同进步。泽林斯基说过“在今天的科学中,只有集体的努力才会有真正的成就。 ”而且更要公*竞争,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考场上作弊当然不被允许的,那样,有悖道德。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作弊的行为比如服用***,同样也是被禁止的。学*中同样需要公*竞争,作弊会自己害到自己。赛场上的作弊,会被取消资格,甚至逐出赛场。则考场上的作弊,不仅会使自己的名誉受损,而且使自己不能真正的了解自己掌握的水*,欺骗自己。

  虽然第29届奥运会已过,但奥运精神,会留在我们的心中,会被继续发扬。

  2021年8月8日晚,日本东京奥运会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38枚金牌,总共获得88枚奖牌,追*中国境外参加奥运会最好成绩。

  ***一次又一次在日本奥运场馆冉冉升起,这背后每一位运动员的付出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非常令人感动。

  全红婵:一跳惊四座。全红婵年仅14岁,是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她家中条件比较困难,兄妹四人,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母亲由于车祸身体不好,整个家庭靠父亲一人支撑。全红婵六七岁就开始接受跳水训练,她非常能吃苦,对待训练态度非常认真,扎实练好基本功。努力训练提高成绩,就等于帮家庭减轻了部分负担。苦心人,天不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8月5日,在跳水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中,全红婵五跳三跳满分,最终以466。20获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站上了世界最高领奖台。

  张雨霏:“泳”往无前,破茧成蝶。出生于游泳世家的张雨霏3岁就跟着父母下水训练,然而她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后背两侧肌肉高低不均,这对于*衡性要求极高的蝶泳是一个极大的难题。不过,她没有向困难低头,通过刻苦训练和辅助,始终努力寻找身体*衡点。有天赋,更努力。重压下,不气馁,失败之后,不断磨砺。里约奥运会的挫败,让她更加刻苦地训练。虽然在低谷中挣扎,但依然没有动摇的坚持。200米蝶泳决赛,张雨霏没有让机会溜走,最终以2分03秒86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获得金牌,圆梦东京。而这也激发了队友们的斗志。仅仅80分钟内,张雨霏与杨浚瑄、汤慕涵、李冰洁四人,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再拿4*200米自由泳接力赛金牌。努力,拼搏,团结,中国力量,永不服输。

  苏炳添:一飞冲天创历史。8月1日,奥运男子百米半决赛,苏炳添跑出9秒83,成功晋级决赛,创造亚洲记录,成为电子计时时代第一位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2小时后,他的身影出现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起跑线前8位选手中,他是唯一一个黄皮肤,也是年龄最大的选手,最终他又跑出9秒88,再次突破10秒。虽然名列第六名,但苏炳添一举创造了历史。在这背后他的艰苦付出,让人敬佩。苏炳添身高太矮,没有身体天赋,但是他日复一日,认真专注,把每一次训练做足,做好,从不偷懒。他还非常自律,作息规律,不抽烟喝酒,不吃禁忌食物。勤能补拙,事在人为。苏炳添一直选择坚持,选择成功,他硬是跑赢了时间,超越了年龄的局限。这份坚持、坚韧、自律让他以*32岁的年龄惊艳世界。他的坚持不懈、突破自我、挑战极限、正是中国人对体育精神的最佳诠释。虽未获得奖牌,但远胜奖牌的意义。成为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就是对苏炳添的褒奖。

  体育精神激励每一个人,我们要不断努力学*,超越自我,将来也要为祖国增光添彩。

  北京冬奥会比赛如火如荼。我们在这里,既能看到众多年轻冰雪运动员驰骋冰雪、奋勇争先的意志品质;也能感受到不少征战多年的“冬奥老将”追梦无悔的无穷魅力。他们身上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既有昂扬向上、传递友谊、团结包容的精神风貌,也有一种力量、速度、柔韧兼具的“奥运之美”。

  蓄势拼搏之美。冰壶运动员在投掷前垂直肩膀、伸直胳膊、靠拢膝盖、端正身体的充分准备,速度滑冰运动员在起动时面向前方、大腿高抬、上体前倾的屏气凝神,高山滑雪运动员居高临下、俯视赛道,准备一跃而下勇敢迎接大自然挑战的沉着冷静……这种蓄而待发之势,让观者无比期待、心生美感。而在比赛过程中,冰壶划出的完美弧线、雪上追逐的速度与激情,冲过终点的潇洒转身停止,动静自如美不胜收。冰雪运动让人体会到大自然和人类的完美结合。这种美感,源自北国风光的鬼斧神工,源自冰雪运动员的练兵千日。没有“终日乾乾”,哪来“飞龙在天”。站在奥运赛场的运动员,哪一个没有经历艰辛甚或孤独的煎熬,哪一个不是“尽自己所能做到、拼到最后”。

  自信挑战之美。在历届奥运赛场上,总有运动员不断挑战人类极限。他们以非凡的勇气,直面挑战失败所带来的各种后果,去尝试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难度。初出茅庐的中国小将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决赛上,没有“听妈妈的话”,而是选择做一些以前没有想到是可能的事情,最终在惊天一跃中成就了自己的梦想。蹬冰、起跳、腾空、旋转……2月10日,随着舒缓的开场音乐,羽生结弦开始了冰面之舞,他的第一个跳跃动作便选择了被认为是目前难度的阿克塞尔四周跳即“4A”。尽管这次还是未能如愿,但他敢于突破自我,挑战极限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掌声。“我的双腿老了,但心还年轻。”8次参加冬奥会的德国速度滑冰选手克劳迪娅·佩希施泰的这句话令人动容。“没人登上过山顶,我想去看看”,则是日本北欧两项选手渡部晓斗的全部动力。

  团结包容之美。“让人们在和*竞争中团结一心”“奥运会让我们保留多样性的同时,把我们团结在一起。”国际奥委会**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这便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使命。”岁月无声,光阴有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逾百年,也许我们已经不记得哪届奥运会都是谁拿了冠军,也许我们早已忘记哪个代表团曾高居金牌榜首位,但我们从未忘记每一届奥运会都有自己的精彩。从1896年的雅典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一个国家历史的厚重,能体会到多样文化与文明的交流之美,能领悟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能感悟到和*与友谊之弥足珍贵。正因如此,每一届奥运会都会被载入史册;正因如此,奥运精神才会生生不息。

  向全世界展现人类面对困境时战胜挑战、共创未来的坚韧之姿。这是赛场内外的和弦共鸣。北京冬奥会,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而且更美。

  昨天晚上,冬奥会的闭幕式开始了。

  先是冬奥会闭幕式的开场表演:点亮,冬奥雪花缓缓降落,忽然,舞台中央出现一群拿着雪花灯的孩子们,他们各各分散开来,形成一个个小群体玩耍着,灯火虽微,但是在孩子们眼中却可以点亮世界,每一个雪花灯笼都代表着奥林匹克的参赛员,大家汇聚在一起,雪花火灯笼里的微火永续传承。在孩子们的脚下,一个北京冬奥会的会徽逐渐成型,世界变得五彩缤纷起来。

  接下来,各个国家的参赛队员入场,经过漫长17天的激烈对争个个选手都满载而归,特别是我们中国队以9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位列奖牌榜第三。这是中国代表团参加冬奥会以来首次跻身金前三,同时金牌数、奖牌数均创下我国参加冬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奥运健儿们在这次冬奥上发挥最大的优势,刷新奥运会的一个个纪录,他们一个个笑容烂灿,激动相拥,让这次冬奥会变得温暖。

  最后在一首《送别》歌曲的演奏下,第24届冬奥会就此拉下帷幕,接下来,还有北京的冬残奥会,祝愿这次残奥会的运动健儿们取得图满成功,一战成名!

  奥运是什么,在我眼里,奥运是人类体能的博览会。似海豚,奥运会上有着那么优美的泳姿;似猎豹,百米冲刺风驰电掣;似雄鹰,体操、跳水志在长空。

  奥运是一个舞台,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极限,赢得了数以亿计观众的青睐。人们为胜利而鼓舞,为失误而遗憾,为参与而自豪……

  奥运是人生的缩影。冠军是幸运的,在通往冠军的金字塔下,多少无名英雄为之而奋力攀登;冠军是短暂的,今日的冠军,明日可能名落孙山;冠军是相对的,某一个项目的冠军,在其它方面可能是低能儿;冠军是荣耀的,但在他们高唱**、热泪盈眶之时,想到的并不是未来怎样辉煌,而是回想到了数年来伤病的困扰和艰苦的训练;冠军是可贵的,在他们身上,有着多少不屈不挠、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精神。

  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将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召开,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我们大家一定要学*运动员们团结拼搏、不屈不挠、挑战自我的精神。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在学*上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迎接奥运会的到来。

  自古以来,中国没有举办过奥运会。然而,在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

  这可是中国第一次申办到那万众瞩目的奥运会。奥运精神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然而,你可知道支持奥运精神的是什么是"自信,自强,自尊"。

  当一个个中国的运动健儿驰骋在比赛的场地上,为国争光时,我真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这样的好儿女而高兴;当赛场上,鲜艳的***伴随着雄壮的**声冉冉上升的时候,我真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无限光荣,幸福和自豪。奥林匹克对于我来讲,意味着什么奥林匹克的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感,参与感和满足感,更有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在心中荡漾。我的内心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奥林匹克精神的巨大魅力。我相信,周围的很多人也有这样的感受。那种感觉将在每个人的心中点燃一团永不熄灭的圣火。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全世界的人们,都被奥运精神的魅力所感动。最*,倍受全中国人民瞩目的奥运火炬接力路线出来了。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为主题,以其丰富的内涵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对"和谐"的追求,对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宗旨的倡导。这个"和谐"之旅一定会将祥和的信息传到全世界,把友谊和尊重带给不同民族,种族,信仰的人们。

  同样的道理,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也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在学*中要自强不息,要学*奥运健儿那顽强拼搏的精神。期待奥运,期待所有光荣和梦想;祝福2008,祝福北京,祝福祖**亲!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优选【五】份(扩展7)

——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3000字优选【5】份

  中央电视台推出了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以下简称《崛起》),以探究15世纪后的世界历史与大国兴衰的原因。此纪录片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反对意见集中在其政治意图和对各大国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只字不提。该剧总编在看待这些议论时说道:“我们的意图只是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进而让我们思考,中国的和*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如何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和*发展之路。”

  的确,我们看待历史,不仅看到自己经受过的屈辱,而且更应该去研究学*他人如何强盛和自己如何不再那么屈辱。历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空虚,而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提升自己的手段,并且是最直接的手段——改正与吸收。

  纵观《崛起》,其重点介绍了历史上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葡萄牙的强盛源于它是欧洲大陆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王权使葡萄牙人有了强烈的民族归属感,而资源十分匮乏迫使其花去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开发世界,走向强盛。随后完成统一的西班牙境况相似,而二者的竞争更加速了其共同崛起。荷兰人凭借其经济头脑和对财富的向往打开国门,经营海运,他们关心如何尽可能多地增加财富,并凭借东印度公司展开了全球的贸易。英国通过文艺复兴将其文化的精华提升,成为一个思想高度发达的民族,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之彻底翻身崛起,超越其他欧洲国家。法国经历了太多的兴衰交替但最终走向了富强。德国统一后大力发展教育,并两次走上了侵略外国的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其文明彻底脱离亚洲不如列强行列。俄罗斯靠彼得大帝改革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德国血统充分吸收欧洲工业革命的精华,而战争波及的延迟也使俄国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最终成为世界大国,并以此能够在冷战中和经过118年成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的美国抗衡。

  片中有几处出现了中国的身影,而正是穿插在各国崛起时段中的中国的情形,更发人深省。第一处是在开篇,“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当时,世界处于航海时代的顶峰。西班牙,葡萄牙为了争夺世界的霸权而竞争,而引领霸权的正是航海技术和经济实力。中国在宣扬国威,而别国在开创贸易之窗,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第二处是在介绍日本时不可避免地提到了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受到英国军舰攻击的邻国大清帝国的遭遇,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日本统治者一个新的信号。几千年来,日本几乎都在向中国学*,连中国都败给了对手,那么这样的对手,应该是非常强大的,这样的对手的出现,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冲击。”由此,日本决定打开国门,吸收西方的先进技术,为后来的跻身列强做了铺垫。第三处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从1890年以后,日本就变成了通过战争来促发展…日本侵占了朝鲜和中国的台湾,大量的资源和赔款流入日本国内。仅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掠去的赔款数额,就相当于它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4倍多,赔款中的一半以上都用于扩充海陆军军备。”这是中国*邻日本的崛起实录,当时的中国依然没有意识到闭守国门的劣根。

  需要借鉴之处还远不止这些。西班牙,葡萄牙让我们看到了对外贸易对国家崛起的支柱作用。荷兰的商人让我们明白商业中诚信的重要性,以及集资的手段。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许不适用于中国,但是其革命产生的人权与自由的思想却影响了全世界。

  日本和苏联都是后来才崛起的国家,和中国的处境及其相似。同样认同自己的民族优越性,然而当苏联吸收欧洲先进工业技术的时候,中国还在享受康乾盛世带来的表面的繁荣。当然,地理因素也不能排除在外。苏联和欧洲毕竟毗邻,思想交流方便,突出体现在彼得大帝时期攻夺地中海、黑海港口和建都圣彼得堡后。然而,彼得对于西方的先进科技几乎是谦卑学*并顶着叛乱亲自到欧洲各国考察学*,这是当时的康熙所不能及的。而被西方工业化影响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后来国家的命运。日本在看到中国不敌西方列强入侵时也自动打开国门,往来通商,并积极和西方先进国家沟通,派出了大批留学生和使团,其中大量出国人员为自愿,这与随后中国的洋务运动中被迫入洋学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说地理的隔阂是中国当时闭塞的原因,那比中国更东的日本的崛起将给予这种借口一些打击。当然,西化过程的代价也是不可估量的,苏联的西化导致了彼得大帝时期普通百姓,射击军军团,乃至彼得儿子的造反;日本的西化也使名相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但是这些都丝毫没有削弱其对先进,强盛等状态的无限渴望。

  中国历史上走过弯路,受过屈辱,但是有的时候走些弯路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走过弯路能够使中国在更大的决策上不走弯路,屈辱能够使中国在今后的交锋中不受屈辱。

  因为工作的缘故,不得已,才又看了一遍央视十年前的大手笔——《大国崛起》。以前看这部片子,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消磨时间,或是纯粹为了找点乐子。现在再看这部片子,则是希望能从更专业的角度来解读它,更希望对大国的崛起之路有一个更好的总结。

  作为一部成功的纪录片,《大国崛起》在整部片子的谋篇布局上可谓匠心独运。细心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这部片子从第一集开始到第十二集结束,数不清的疑问贯穿在每一集片子中。比如第一集海洋时代里在描写葡萄牙人对于海洋世界的遐想时曾这样写道:世界真的是托勒密描绘的这个样子吗?大西洋真的无法航行吗?巨大的问号折磨着欧洲大陆,也燃烧着痴迷于地理学和航海战略的恩里克王子。

  这种描述方式或者说阐述方法,我们在每一集里都可以看到,正是通过这样层层设扣哦方式,观众的胃口被有效地调动起来,故事的推进也显得更有逻辑性。事实上,层层设扣,是纪录片一种非常重要的讲故事的方式,它不仅应用于纪录片,在电影里中也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自然是由于人类对于未知的渴望,这似乎是人的一种本能。

  “层层设扣”帮助纪录片更好的推进节奏,但严密的逻辑只能保证一部片子不出现硬伤,并不能确保它一定会好看。对观众而言,一部纪录片首先要好看,其次才能关注其逻辑性等其他方面。因此,如何选择一种适合观众的,能让观众感同身受的讲述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

  “油画上这位用巨型裙箍、僵硬皱领、宽大衣袖、绣金披纱来装饰的女性,就是当时英国的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在重叠繁复的服装下,妇女的形体不见了,人们记住的是一个庄严高傲的王权偶像。”这是大国崛起第三集:走向现代的一个段落篇章。这里,片子以伊丽莎白女王,这个英国走向现代的关键性人物为核心来展开故事。通过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来传奇一系列轰动一时的大事件,我们姑且可以称作“以小见大”,实际上,对观众而言,历史无论多么的波澜壮阔,波涛汹涌,它终究只是过去发生的事,或者说终究算是一个故事。对很多现代人而言,我们很难想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革命的困难,生存的危机等一系列在今天已经被轻而易举解决的难题。因此,人,只有人的故事,才能更容易引发人的同感,引发观众的感同身受。

  在大国崛起的故事中,历史从来都不是一幕幕冷冰冰的油画,相反,他方佛是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一桩桩正在发生的故事。这就是通过小人物,地点这种星星之火,最终引发的燎原之势。

  当然,大国举起的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央视自身的*台具有无可比拟性,国家级的资源调动能力也不是一般的机构能够制作单位能够想象的,但所幸,他它是一部好片子。

  说完了纪录片讲故事的方法,接下来也许我们可以谈谈片子本身的内容。大国,崛起。这两个词同时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相信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别有一番滋味。历史上,中国曾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大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曾为人类历史的进程做出的巨大贡献。然而,*代以来,辉煌一时的封建主义却成了中国前进的绊脚石,中国的发展一度陷入停滞,被西方各国远远的甩在身后。战争以来,中国就开始不断遭到西方列强的蹂躏,羞辱,甚至差点走上被肢解的命运,很多历史学家都把中国的*代史形容成一部屈辱史,正是在那个时期“***”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人的地位自然也一落千丈。

  进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逐步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统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运动更是让中国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发展奇迹。今天的中国早已摆脱了***的帽子,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随着国力的增强,埋藏在中国人心里的那颗大国之心也随之显露。从中国的最高领导层到地方的普通百姓,没有一个人会怀疑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能力,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心态。在这个时间点,大国崛起的播出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片子中的九个世界大国,崛起的路径不尽相同。葡萄牙、西班牙靠的是最到完成国家统一的先发优势而称霸海洋;荷兰凭借发达的工商业而享誉全球;英国最早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法兰西以深邃的思想**人性,号召人们**思想,追逐自由;德意志从分裂走向统一,确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经济的腾飞打下基础;沙俄则靠着强大的君主专制开启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沙皇改革;日本始终坚持与强者为伍,终于走在世界前列;美利坚甩开历史包袱,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那么,中国,中国的崛起靠什么?我们不得已而知,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单纯借鉴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就可以吗?显然,历史的无数经验告诉我们,不,那么,人才、技术、体制、机制、市场潜力、国民素质、人文精神,中国又有哪些能够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呢?

  那天晚上,第一次看了《大国崛起》这部历史篇,感触甚多。《大国崛起》说了些什么呢?

  总的来说就是这些,《大国崛起》讲述九国历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霸权的欣赏。《大国崛起》不厌其烦地向观众展示:大国“拥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荣耀”和“丰富多彩”的称霸故事。《大国崛起》饱含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推崇。《大国崛起》始终贯穿着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褒扬,可以说达到了迷恋程度。(《大国崛起》给了《国富论》特别高的地位,着墨极为厚重,不仅大量引用亚当斯密的原话,而且排出强大的专家阵容叠加赞赏。)《大国崛起》浸透着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赞扬。《大国崛起》充斥着美化殖民主义的言辞,对殖民人物往往赞赏有加。

  让我们看一看尊重史实的学者们是怎样写的。“西部的开拓是在剥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过程中实现的。对特库姆塞领导的泛印第安人运动的镇压,结束了东部印第安人联合抵抗白人侵犯的历史。在1830年代,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中西部农业商品生产和南部棉花种植园经济的扩大使白人扩张主义者急切地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1830年国会通过了《迁移法》(Removal Act)。这是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法律依据。印第安人部族如索克斯(Saux)和福克斯(Fox)人在酋长黑鹰领导下进行了反抗斗争,于1832年试图返回伊诺斯西北部的家园,遭到伊利诺斯州长派出的民兵的杀戮。住在佐治亚西部至密西西比河和向北到北卡罗来纳西部和田纳西东部的四大印第安人部族奇卡索人(Chickasaws)、克里克人、乔克托人(Chocktaws)和切罗基人进行了抵抗。佛罗里达的塞米诺尔人也一直顽强抵抗,但都遭遇到失败。1844年,美国东部的3/4的印第安人被迫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而未迁走的30000印第安人大多留在苏必利尔湖的偏远地区。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1901年上任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顺应进步主义的思想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反垄断和立法保障工人权益等方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干预经济的行动。

  随后,福特生产线的诞生、电气时代一批新技术和发明的出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订单,进一步壮大了美国经济。

  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煤矿经常发生爆炸事故,工人超时加班现象严重,**职能部门腐败贪污,自然环境为工业污染所破坏,食品搀假影响人民健康,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加大了**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这可以说是美国全部的历史。

  美利坚合众国创造了一个人类建国史的奇迹,在短短230年的时间从一个被英帝国奴役的殖民地到成为驾驭全世界的“超级大国”、“世界警察”,美国的探索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很宝贵的经验。我觉得美国的崛起存在两个转折点:一个是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另一个是危局新政。

  独立战争,是美国人“捍卫理想”的杰作。只有将**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美国人的反抗成功了,他们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同时,他们掌握了自己的经济命脉,不在依靠英国的扶持。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飞速发展。

  南北战争,是以工业资产阶级民主派为代表的北方与农奴制庄园主为代表的南方之间的斗争。美国不是一个完美的国家,也不是一个所谓人间的“极乐世界”。伴随着其高速发展的,是对黑奴惨无人道的剥削、对于印第安人几*疯狂的***。农夫之子林肯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自强不息,**黑奴,统一国家,***也由此逐渐壮大。

  危局新政,那是指1929年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及其后的罗斯福新政。当年美国人的生活可以说是极其悲惨。这个时候,罗斯福总统站了出来。他实行的新政以凯恩斯的理论为基础,美国的**经济干预是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而绝非如计划经济那样凌驾于市场之上的模式。应该说,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出现的经济危机不过是当年全球经济科技高速发展之余,产能过剩导致的一次自我调整。防佛一个小儿在青春期迅速成长的阶段,如果运动过度而又营养补充跟不上的话,容易缺钙抽筋。罗斯福总统不过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了社会一剂强心针和一点钙片。罗斯福总统的名言是“我们最大的恐惧是内心的恐惧本身”。我觉得,体制本身的问题不大,是人的内心恐慌情绪导致了股市的大抛盘进而影响了整个经济形式。当然,罗斯福总统的“钙片”:加大**公共建设财政投资以拉动经济的做法也确实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美国崛起的整个过程中,美国精神从始至终都贯穿着。

  自由竞争、*等权利、冒险精神、创新精神。

  我觉得,自由*等精神是美国的核心。不同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勾心斗角,早期移民的美国人大家能坐下来谈,达成共识。这是自由下的自觉。美国人崇尚自由,强调*等,所以对于垄断大企业,罗斯福总统毫不留情的下手,因为它们妨碍了其他人的自由竞争的权利。

  美国人似乎天生具有冒险精神,西进运动就是及其典型的例子。也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美国人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把财富繁荣带到全国各处。

  创新精神,无疑是美国人又一个武器。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带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带来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使得整个世界的财富成倍增长。除了爱迪生,还有很多人在创造发明,而美国人对专利的保护也早早的走在了世界的前头。

  虽然直到今天,美国国内仍然有着诸如“种族歧视”、“社会贫富差距”等等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无视她的强大。

  反观中国。现在仍处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伴随着中国经济*乎于神话般的高增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掩盖的某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对我们能否实现现代化,能否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度重要的意义。

  “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要学的不仅仅只是科技,还有很多很多。碍了其他人的自由竞争的权利。

  美国人似乎天生具有冒险精神,西进运动就是及其典型的例子。也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美国人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把财富繁荣带到全国各处。

  创新精神,无疑是美国人又一个武器。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带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带来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使得整个世界的财富成倍增长。除了爱迪生,还有很多人在创造发明,而美国人对专利的保护也早早的走在了世界的前头。

  虽然直到今天,美国国内仍然有着诸如“种族歧视”、“社会贫富差距”等等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无视她的强大。

  反观中国。现在仍处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伴随着中国经济*乎于神话般的高增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掩盖的某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对我们能否实现现代化,能否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度重要的意义。

  “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要学的不仅仅只是科技,还有很多很多。

  一个大国,它的标准当然是经济发达,社会稳定,民众与领导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互相尊重。但是一个大国的形成并没有这么容易。

  荷兰和西班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国,它们临*海洋,能够便利地贸易、交流,但是只有地理位置的独特优势,是不能让两个占地面积极小的国家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最重要的是,国家的强大凝聚力。荷兰的恩里克王子以国家的名义支持航海家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使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再是个人的孤立冒险,而是成为有计划有组织的国家战略;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皇在和哥伦布的谈判中,接受了一个有航海抱负的*民的要求,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皇冠上的珠宝。这就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凝聚力,自上而下的一股团结力量,使两个在欧洲边缘的国家成为了大国。

  但是,在很多国外学者谈论大国崛起之谜时,都提到了思想文化的影响力。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的确,莎士比亚的作品能够提高群众文化素养,也能提升国家人文精神,使当时的英国成为一个文化丰富的国家。英国的牛顿定律打开了英国走向工业大国之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展示了新的经济秩序。所以,一个国家良好的思想、文化可以使国家崛起,也可以影响世界。

  当然,国家的崛起也有另一种答案,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一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大的荷兰凭借一系列完整的商业制度,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大国;英国靠推行自由贸易建立市场,使用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让经济腾飞;当美国这个新兴国家利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称霸了许久,而突然经济落寞时,则用**无形的双手来干预,使经济渐渐回暖。所以体质的健全和创新能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保持稳定。

  我们回头看一下我们的中国,在19世纪,20世纪,为什么中国屡屡遭到欧洲国家乃至亚洲国家的欺凌?我认为首先是咱们国家思想的问题,那时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信奉封建思想,而这种思想让国家闭关锁国、不接受新的思想、文化、技术,让我们的经济发展停滞,与世界国家拉开了长长的距离。其次是体制问题,国家垄断经营,不给市场一个自由的空间,使得经济发展缓慢,无法入流,无法跟上世界其他国的脚步。所以打开国门,向发达国家学*,无疑是后发国家走上强国之路的开端。

  大国崛起,是个漫长的过程,必须有一个经济与政治的现代化的过程。而只有在不同时期,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正确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大国之所以难解,因为每个大国的发展模式都是不能简单地复制和模仿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前我们是学*苏联,学*它的计划经济等等,但是如今,我们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中国还要走的路很长,我们要摸索出一条新的路是艰难且冒险的,但是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一致,上下一心,我们离成为强国的梦想也就不远了。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而这部记录片恰恰又说明了文明的重要性,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思想的控制下,人民才能统一信仰,信仰决定了文明的统一。这样才能使国家通过输出自己的文明,从而决他奇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面积92391*方公里,2003年时人口约1010万。这个国家的面积和资源还不如中国的福建省、在世界地图上还不如一粒葡萄干大,15世纪时不到100万的人口,打破人类传统的亚欧非三块大陆的传统。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即胡椒粒,用于保存食物),为了这个简单的愿望,葡糖牙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在恩里克王子的率领下开辟了南美洲,而恩里克王子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却从没有一次远洋的经历。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优选【五】份(扩展8)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范文五份

  对中国而言,在《大国崛起》中的其他大国的兴衰起伏,整个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与这些大国都至关重要,他们对中国而言,更多的是不堪回首的痛苦回亿,但沉浸在历史的伤痛和仇恨是没有意义的,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首当其冲地要融入整个世界。

  和其他九个大国不同的是,咱伟大的中国有着五千年深厚历史和包容其他文化的深厚根底,可在《***》评论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这虽然是对美国的警醒,但业给我们以警醒,强国之路,必需保持软硬的综合*衡,哪一个要素都不能偏废。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级,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芝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

  1876年,美国为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当时清**业派出展出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英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发电机,而中国展出的是银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这是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把他杀而是自杀,他们早已失去创新活力,他们早已被历史淘汰出局,这就是时代差距。

  那么,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会有资格谈论还会是第一。

  今天的.中国,正在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用油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中国将创造人类历史发展上的重大奇迹,而这以过程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社会,影响着世界格局。

  *代以来的追赶,让世界再次听到中国的声音,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出了一个圈,咱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就是这位老人给咱中国作出的贡献,这几十年来的巨变,使我们能够从容自信地立足于世界,探究杂技地强国之路。

  正如结束了对日本,韩国访问的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伯格转往北京与中国长***举行的会晤,对于国际社会关系的中方会在朝鲜政策方面做出重大改编的猜测,***向媒体回应称,“我们反对朝的政策是一惯的,包括对朝鲜半岛的核心问题,我们的政策也是一贯的,我们将继续坚持不懈地为参观朝鲜半岛无核化朝鲜半岛与中国合作不懈努力。”

  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国赋予我们的,在我心中,祖国是我的脊梁,我们的复兴之路还未结束,作为一位中学生,可想而知,我们的肩上负担的胆子还很重,为了中华民族的梦,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同学们,大家共勉吧!中国,加油!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大国崛起》的最后一集是试图破坏“大国之谜”的“大道行思”作为结语,我们听到这样的声音:“必须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很明显,经济脆弱的国家,不可能成为大国。”“国家强大必须经济发达,经济稳定,特别是民众与领导者之间要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军事实力,一定的内部凝聚力。”“一个国家要崛起,它思想得创新。”“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很好,这非常重要。”这些都是中外学者的看法,当然,编者自己也有看法,那就是“体制创新”。

  纪录片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运用电脑特技复原了大量重要的历史画面,这些画面并不只是为了运用一种新技术到纪录片中而使用的,而是因为运用3D技术复原的重要历史画面可以相当于一种解说词,这些画面本身可以代表一种语言,这样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繁琐的叙述,让观众一看就能明了。

  以上那一句话不对呢?从经济到政治到教育到文化体制,方方面面都包括了,句句可以是经典,句句也可以是废话,谁不知道树立一个国家要从这些方面做起?花那么多的钱,跑那么远的路,就是要让各位专家说这些开水般的白话么?

  *期有空的时候,好好的看了一下中央电视台2006年11月播出的12集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感触良多!

  500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美国风起云涌,先后成为世界大国。

  葡萄牙王子以国家组织的航海发展,西班牙女王卖掉王冠上的珍珠来支持哥伦布并最终发现新大陆,荷兰的资本运作下的经济崛起,英国奠定了现代国家典范,法国以文化思想创新独尔不群,德国在300多个分裂的小国家中实现精神的统一,19世纪已全面推行国民素质教育,日本从世界学生励精图治经济跃居全球第二,俄国在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版图上发动的工业化进程举世瞩目,美国则用118年成就世界第一强国,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将“无匮乏的自由”纳入人权……500年间,大国在相互的注视,冲突,融合中,让历史照亮了未来!

  这部片子给了我太多的启迪与思考,建议没看过的师友去看看,用片中的一句长句作为结语: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未来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风险!

  *段时间,我看完了一部十二集的电视纪录片,名字叫做《大国崛起》。这部片子不光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历史知识,也告诉我怎样从历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历史,原来是这么充满趣味!这么深奥奇妙!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它们的强盛都离不开那些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从哥伦布、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瓦特、莎士比亚、亚当·斯密、卢梭到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真正的治国之道从是这里产生的。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前的中国》,这里面谈到了中国唐宋的强盛时期,它是这样描述的:

  “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国城市就已经有很多的福利设施;一千多年前欧洲很乱很穷很落后,美洲未开发、非洲很原始。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

  一千多年前的中国正朝着成为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一千多年前中国华北的`钢铁业年产就达一百二十五万吨,而公元1788年欧洲工业革命开始时英国钢铁业年年产才有七万六千吨。

  一千年前的中国农业、商业、制造业、手工业、娱乐业都是世界最发达的……

  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不是几倍而是十几倍。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

  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令中国人无比自豪,但晚清时,清朝**的腐败却让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得挨打,人民就会陷入痛苦与愤怒之中。

  现在的中国终于像巨人一样从世界舞台的底端再次站了起来,但我们却没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人的那份骄傲与自信,因为,我们还没有站在最顶端。

  怎样才能使中国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再现雄风?

  看完《大国崛起》以后,我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第一点,全国的人民要万众一心地为国家努力,不管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都要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出力,要记住:“国家兴亡,我的责任。”大家团结协作,才能让我们的祖国走向胜利。第二点,***应该注重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应该多多建设免费的小学与中学,要让所有的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样国家才能培养大量的人才,才能实现成为强国的梦想。第三点,英明的领导人与有智慧的百姓一样重要。***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优秀的领导人才能制定正确的制度和战略。第五点,即使拥有了以上四点,没有历史机遇,那么崛起的道路还是非常漫长的,重要的历史机遇可以使一个国家迅速崛起,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另外,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影响力,那就是悠久的文化历史,它的优点是可以让人们从前人做过的事情中获得经验与教训,它的缺点是容易在向别的国家学*并改善自己的时候与自己本身的传统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

  “国家兴亡,我的责任”。让我们大家都努力成为优秀的人才,将来为祖国创造光明的未来,让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二十一世纪腾飞,再次遥遥领先于世界!

  当今世界是个充满着竞争的世界,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一个人若想在各种比拼中脱颖而出,就要总结和吸取彼此的经验和教训,而一个国家若想在当今这强国林立的世界中崛起,也必然要借鉴他国崛起中的经验和教训。

  《大国崛起》中介绍了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美国及日本等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葡萄牙开启了航海时代,西班牙光复了国土。他们真可谓是勇敢的探险者、拓荒者。他们勇于向未知挺进。当其他欧洲国家的活动范围还仅限于欧洲本身时,葡萄牙、西班牙已开始了对欧洲外的土地的探索与争夺。于是,世界第一次被瓜分、地理大发现等都成了葡萄牙、西班牙的杰作,这两个国家也从外部掠夺来了大量财富。而最终,他们衰落了,因为他们的贪心、享乐之心等等原因。

  美国从独立到现在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间运用了各种手段,极力地使自己获得的利益最大化。虽说美国崛起的手段没什么值得赞扬之处,但是其维护**的坚定、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和借鉴的。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善于将所学来的东西快速、充分地消化利用的国家,可他们唯独没有学会与人为善,并最终葬送在自己的野心和缺乏远见上。

  从这九个大国的兴衰史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崛起的过程中都奉行扩张政策,而这扩张政策也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的衰败埋下了祸根。不论是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还是从现在的国际形势来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决不能重蹈列强们的扩张政策的覆辙。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的,中国是拥有悠久文明史的礼仪之邦,是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国的崛起要不损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时要为构建和谐世界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在我们和*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应学*这九个大国在扩张中体现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气,善于学*和借鉴的品质,也要注意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一颗爱国、进取、和*、创新之心。只有我们每个人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我们祖国的实力才能逐渐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才会不断提高。只有在努力维护和*的前提下的锐意进取、团结、独立、自主并不断创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才能真正摆脱仅从面积、人口来说的大国局面,真正步入世界强国之列。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优选【五】份(扩展9)

——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优选【五】篇

  最*,香港事件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之下,数年前金一南教授就《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所做的主题分享视频在朋友圈疯狂传播。一方面,演讲主题与内容坚定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香港事件的`结果——如今的中国不会再做出任何的退让,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再允许他人撼动;另一方面,金一南教授将严密的逻辑、有力的论据和风趣的语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严肃的观点以合理的方式展现,接地气的手法让普罗大众也能融入到高端知识分子的思维当中。

  我看了这个演讲分享视频整整五次,每一次都获得了巨大的震撼,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历史层面,抑或是个人命运、个人奋斗层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启示。在这里,我就其中的部分内容做一个简单的解读和延伸,借助历史,就个人命运与奋斗,谈谈感受。

  发现问题之源,乃解决问题之根本。

  当年的中国积贫积弱,到达无以复加的地步,堂堂华夏,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仅数万外敌,便将天朝置于亡国灭种之边缘。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亡,纷纷做出了选择。但数次变法,皆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在于,变法者未能洞悉*代中国大患之根本。

  器不如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认为,抗争失败的原因是器技不如人,便掀起长达30年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建设兵工厂、制造新式兵器、培训舰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洋务运动最大的成果北洋水师在日本舰船的炮轰之下全军覆没、葬身鱼腹。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杨善洲就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是***人必须对照的镜子。看《杨善洲》,在被他一心为民、公而忘私的大爱无声感动时,更是迎来了一次党性的洗礼和心灵的涤荡。电影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杨善洲的人生观、权力观、事业观,道出一个***员用生命写成的箴言:“***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杨善洲**朴实的话语。杨善洲在滇西抗旱的工作中,勇担责任,决策果断,并且带头站在抗旱的第一线;注重科研,推广农技,造就了一个“滇西粮仓”;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百姓**”。作为乡镇领导干部,要学*杨善洲“到人民群众中当雪松”的作风,带头“身”入基层,把功夫下到基层。在“访.民情、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的活动中联系群众,在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中深化党群干群鱼水情。

  “青箬笠、绿蓑衣”,电影中在滂沱大雨里走在乡间小道里的杨善洲,让人看到的仿佛不是一个手握权力的地委**,而是一个从容悠然的农家渔父,在氤氲烟雨中,留下一道恍若“采菊东篱下”的淡泊背景。杨善洲在位期间,回家看望父母不坐专车,自己买长途客车票,出差和下乡,也从不允许家里人搭乘顺风车。他坚持原则,一心为公,一辈子从不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一点私利,绝不沾公家一点便宜。共产等人要像杨善洲一样,坚守清廉如水的人生底线,不越公道正派的从政红线,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自觉锤炼党性作风,砥砺品质意志,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信念高地。

  我们的生命*凡而短暂!当登高俯瞰,看芸芸众生熙熙而来,攘攘而去,常常会感叹生命的渺小脆弱、感叹生活的琐碎*庸。而人生最难的是选择,选择后最难的是坚持。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选择了一条崎岖而充满艰险的开拓之路,***员的身份永不退休是他这位现代“愚公”的豪言壮语。在他同时*凡而又壮丽的一生中,他坚守着人民公仆的本色,化为一位绿色的精灵,植根厚土,不惧霜打,满含深情,风尘不染,激情燃烧,染绿山林。从他的身上,我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价值。

  《大国崛起》是一部宏大的历史纪录片,采用了非教科书的方式,注重以理性的思维方法和哲学态度,精细梳理从15世纪以来领导世界发展前进的九大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沙俄和苏联,日本和美国的崛起历史,分析和探讨这国家崛起的原因,分析这些国家蓬勃发展的背后深层原因,我们可以从这部纪录片当中吸收、借鉴到先进经验和教训。

  看完了《大国崛起》以后,我对于这些国家的历史有了一些了解,可以总结出一些大国崛起的重要原因,如: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健全的国家制度,具备一定程度的军事实力,人民内部的凝聚力,良好的人文精神,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自由,国家创新体系完善,人民积极先进,渴望融入世界的主流,并且具备相当的海洋优势,懂得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等。然而,在这其中,成功崛起的大国的发展模式是不一样的,基本都是要根据本国国情和历史背景才能给选择正确的道路。

  今天的中国,正在走着和*崛起的伟大复兴之路,但是这条道路显然是坎坷与长期的。虽然中国拥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但是中华民族忍受了百年的屈辱,*代我们又错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刚刚搭上末班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真和审慎的对待发展问题,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强国之路。

  国家的未来发展重责就寄托在新一代青少年的身上,《大国崛起》真的很值得我们去看看。

  本周我学*强国app上观看了大国崛起第六集之“帝国春秋”。这个大型纪录片的每一集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而关于德国崛起这一集,却让我异常感慨于德意志民族的精神。德国哲学家赫尔德说,每一个道德和政治文化背后都有一个精神。一个民族有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决定一个国家是否崛起的关键因素。德意志民族的长期分离和迅速崛起,形成了独特的坚韧不拔的德意志精神,这对我鼓舞很大。

  百年维新》看完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真正做到了“放眼世界,胸怀祖国”。他们先求知于世界,尔后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教育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日本明治维新得以成功的原因,可以说是得力于教育。日本把教育作为国家之本,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一直到现在,日本仍然是一个高度重视国民教育的国家。日本和中国,只有一水之隔,它从封建、落后的“蕞尔小国”变成了现今令人瞩目的“经济大国”,其过人之处让人佩服。惊叹之余,不仅感慨我们中国也应该放眼世界,汲取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借鉴古今中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以谋求国家的强盛。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着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在众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尤让我折服,我们暂且撇开他们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暂且收起我们对他们敌意的眼光。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优选【五】份(扩展10)

——电影《大国粮仓》优秀观后感通用5篇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工作和生活的安江农校采访。

  安江农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我一踏进校园,就被“勤奋务实、文明进取”的校训振憾了。学校里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袁爷爷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任教。当时,全国人民严重缺少粮食,过着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饿肚子。从此,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揭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终于研究成功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从地处物种变异天堂的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了世界。

  学校的老师还介绍说,现在为了让人记住袁爷爷的伟大发明和贡献,准备建设“安江农校杂交水稻园”,建成后,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师讲解完后,带领我们在学校里参观。阵阵凉风从身边拂过,我想:袁爷爷为什么能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问身边的老师。老师沉思片刻,告诉我:这或许是因为他勤奋务实,潜心进取,心想人民吧,因为袁院士有个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哦,我终于明白了,袁爷爷为了我们的吃饭问题,用自己的知识,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杂交水稻,真是伟大呀!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尖锐命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袁隆*用惊人的科学成就响亮地回答了这人问题。

  袁隆*、*头小脸,土里土气。而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和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是怎样的力量使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3亿人的命运呢?又是怎样的力量促使他执著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呢?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决时,他似“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对未来,袁隆*仍满怀梦想,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积10%提高到20%,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袁隆*用科学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个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袁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我读到这首诗,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没错,正是这位伟大的爷爷,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才让我们能吃上饱饭。

  爸爸经常会给我看科学家的生*资料,我就是从中了解到了袁爷爷这个对我来说有点陌生的人物。很快,我就喜欢上了这位认真严谨、慈祥友善的'爷爷。没事的时候,我就喜欢想象着袁爷爷工作的场景:烈日炎炎的一天,袁爷爷穿着白衬衫,戴着一顶大草帽,慢慢地走在一望无际的茫茫稻海之中,虽然已经大汗淋漓,但他仍仔细检查每一粒稻穗。他的皮肤因长期暴晒变成了古铜色,脸上的皱纹好似田间的田埂一般,一道道刻在袁爷爷的脸上,书写下了他的风霜岁月。

  就这样,袁爷爷在实验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直到一辈子,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不在家就在实验田,要么就在去实验田的路上。”袁爷爷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爷爷就是为了这两个梦和全球人民的温饱,全身心投入实验,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农业,伴着杂交稻和中华人民,度过了漫长的九十一年幸福时光。

  这样的精神怎能不令人敬佩?

  袁爷爷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永远长存于我们心中。他的梦,是我们新时代好少年的梦,更是那十四亿中华人民的梦。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自己开始,好好学*,珍惜每一粒粮食吧!

  “袁隆*”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不仅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获得过联合国“科学奖”哩!不过今天我要说的则是我家这个“袁隆*”。

  我的外公七十多岁了,身体特别硬朗。退休前,他是县里分管农业的领导。听妈妈说,外公是华中农学院的高材生。不过,说起来是个名牌大学生,但实际就是个庄稼汉!因为外公每天早出晚归,骑一辆破自行车,整天都和泥巴、庄稼打交道。为了试验新品种,他常常从早到晚地泡在田间地头,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记录种苗的生长时间和收获率。即使戴上大草帽,皮肤也被晒得黝黑,活像个非洲人。

  终于退休了,外公总该享享清福了吧,但他还不肯闲下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研究他的老本行。今年,已经退休十几年的外公又研究起巴西早稻来。他说,这种早稻的耐旱本领特别大,如果试验成功,能很好地对付庄稼缺水这个大问题。为了试验,一大把年纪的外公,自己动手开了一块试验地;为了保证早稻的健康成长,他自己动手拔田里的野草,捉稻秧上的害虫,比照顾我还要细心;为了得到巴西早稻详细的生长资料,他没有哪一天不去观察、记录,常常忘了回家吃饭。家里人常笑他,说他的干劲比年轻时还大!

  年轻时的外公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我无法见证,但是现在的外公,尽管没有袁隆*那么大的名气,但在我心中,和袁隆*一样了不起!

  就像是做了一场梦,梦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去了稻香四溢的另一个世界。

  对于他的最初记忆,是在一次看电视节目,一位主持人眼含热泪地跟我们讲,作为中国人,天地君亲师,你们可以忘记和背叛,但谁都不能忘记袁隆*爷爷,谁也不能不尊敬袁隆*爷爷。

  听老人说,中国上世纪60年代,在大饥荒中去世了很多人。我还听到身边很多人表达着对袁隆*爷爷的感谢,是他改变了中国的“粮食命运”,让许多中国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甚至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种植粮食发生了改变。当听到袁爷爷去世的噩耗传来,人们简直不敢相信,一遍又一遍地为袁爷爷祈祷。

  因为袁爷爷,中国人,不仅仅是不再饿肚子了,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袁爷爷,他是国家的英雄,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让不少国家免除饥饿的人。

  国士无双,当是袁隆*爷爷,我辈幸福,当忆袁隆*爷爷。袁爷爷只是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我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会永远铭记袁爷爷,沿着他前进的道路走下去。有了袁爷爷的引领,我们会奋勇向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