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先进事迹观后感3篇

首页 / 观后感 / | 2022-06-27 14:42:14 观后感,先进事迹

“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先进事迹观后感1

  今年刚刚步入百岁的李桓英是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她用毕生精力对抗肆虐人类上千年的麻风病。使成千上万麻风病人获得新生。

  2016年,李桓英荣获了首届“*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麻风病肆虐,一度成为世界难题。当时麻风病也流行于我国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及青海等部分地区。1978年,拥有丰富公共卫生防治经验的李桓英担负起我国麻风病防治的重任。她来到云南省勐腊县南醒村,建立短程联合化疗试点,为消除病人顾虑,李桓英经常与病人*距离接触。

  经过27个月的治疗,服药的47名病人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完全达到了预期效果,李桓英实施的短程联合化疗经过十年监测,复发率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世界推广了李桓英的联合化疗经验。70多年间,在几代麻风病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奋斗下,麻风病在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已基本消灭。

  2016年12月27日,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她说她希望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在麻风病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先进事迹观后感2

  “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

  秉持这样的信念,北京姑娘路生梅,扎根陕西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一干就是50多年。

  为了让山沟沟里的老乡们及时看上病,她白天接诊、晚上点着油灯自学,迅速成长为全科医生;她多次放弃返京机会,为落后的小县城建起第一个正规儿科;她给患者开几毛几分钱的小药,巡诊走遍小镇乡村;她自愿“超期服役”,退休后拒绝高薪聘请,义务接诊患者超15万人次;面对疫情,年逾古稀的她写下请战书,递交1万元特殊党费……

  路生梅说,毕生坚守只为兑现誓言,“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群众心中,感念着她们的无私奉献;脱贫路上,活跃着她们的奋斗身影。

  杨宁,这个“85后”大学生村官,放弃大城市就业机会,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拔掉穷根。

  作为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村委会主任,她的扶贫之路充满艰辛,却从未被困难挡住脚步——悄悄卖掉婚房垫付种子肥料资金,创新“稻+鸭+鱼”共作模式种植紫黑香糯,建设扶贫加工车间,成立“苗村倌”电商服务中心……依托原生态资源优势,走产业发展道路,江门村旧貌换新颜。

  “发展产业关键要‘接地气’。”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带领企业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从实施产业扶贫计划,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到成立田间学校,帮助农户变身技术能手;从带动开展规模化养殖、种植,帮助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到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第六产业园”……精准对接,深耕基层,她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

  “我们会以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尹建敏说。

“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先进事迹观后感3

  日前,全国妇联决定授予布茹玛汗·毛勒朵等10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王小云等300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协调督办处等200个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海南四位女性荣获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四个集体荣获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今天,让我们一同走*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获得者徐咏梅。

  海南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地人)董事长徐咏梅,专注热带水果产业二十一年,公司从起始的50亩发展到现在的28000亩,是*最大的凤梨生产商和高端凤梨的领导品牌,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徐咏梅带领公司探索出“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务工”“三位一体”等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为 2019年临高县摘掉国定贫困县的帽子做出了贡献。截止2020年12月底,天地人热带水果产业扶贫项目完成分红3015.46万元。已使7137户、31328名贫困人口脱贫出列。扶贫规模占全县精准扶贫总盘子的户数和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7.2%和46.1%。徐咏梅以品质求生,以诚信求发展的理念,实现了对*、对贫困户、对社会的承诺。脱贫攻坚收官后,徐咏梅进一步探索出“热带水果专业合作社+乡村振兴模式”:由天地人(20%)、村委会(60%)、农户、贫困户(20%)共同出资组成“热带水果专业合作社”,与农户、贫困户深度捆绑,形成命运共同体。天地人公司主导运营,在种苗、技术、标准、系统管理、采后处理、营销和品牌等方面,赋能贫困户和合作社成员体,有效地提升了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并激发其内生动力,成为海南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接续乡村振兴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先进事迹观后感3篇扩展阅读


“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先进事迹观后感3篇(扩展1)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6篇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1

  在地处我国西部边陲的新疆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用双脚丈量祖国的边境线。数十年来,她亲手在帕米尔高原刻下10多万块“*石”。

  如今,布茹玛汗的儿女们也成为护边员。“我们全家用脚步丈量祖国神圣领土的决心不停,巡边护边的信念不改,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不变。”布茹玛汗说。

  赤诚报国,心系人民健康福祉

  “因为我是*人,祖国是我的根,我绝不能忘本……”每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回国,李桓英总是这样坚定地回答。

  20世纪50年代,她谢绝世界卫生组织挽留回到祖国,将国外先进治疗方法与*实际相结合,使疯狂肆虐数千年的麻风病可控、可治。2016年,李桓英荣获首届“*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同年,95岁高龄的李桓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传承红色家风,持续红色血脉

  甘公荣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三女儿。几十年来,她时刻谨记父辈“一心为公,恪尽职守”的嘱托,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家风。

  她热衷扶贫帮困,先后成立龚全珍工作室和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募集资金帮助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她传承红色基因,为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授课,讲述父辈艰苦奋斗的故事……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家长口中的“秒回校长”,同行眼中的“种子校长”……每一个亲切的称呼,都如同一枚闪亮勋章,映照出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的育人初心。

  她创建全国首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以情育人促进品德养成,她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主张因材施教呵护学生成长……吴蓉瑾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被称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2

  甘公荣,1958年出生,江西莲花县人,1974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6月加入**。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工商银行系统“十佳储蓄员”、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江西省三八红旗手、萍乡市十大杰出青年等一系列称号。现担任江西省妇联兼职副*、萍乡市莲花县龚全珍志愿者协会顾问等。

  甘公荣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的三女儿。作为名门之后,甘公荣继承家门的红色基因,秉持着父辈“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家训,在红色精神传承的'道路上从未停歇。

  1974年,16岁的甘公荣初中毕业,因父亲甘祖昌坚持要把上学的机会让给更贫苦的孩子,于是满腹委屈的甘公荣回家当起了农民。

  在甘祖昌的言传身教下,她很快成了干农活的一把好手。1978年,国家落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甘公荣被分配到县电影队做电影放映员。此后3年,她跟随放映队跋山涉水、走村入户,放映电影上千场。

  1981年,甘公荣调入工商银行莲花县支行,在当储蓄员的16年间,她经手的钱多达几亿元,没有出过丝毫差错,而且还揽储了上千万元,是其他储蓄员*均水*的3倍。

  甘公荣说,她的工作是属于国家分配,所以她很珍惜国家给予的这次工作机会。工作岗位上的甘公荣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她始终把父亲的箴言当作自己的工作准则:“七十二行,行行都需要人做,只要认真地去做,无论干哪一行都能出人才。”直到退休,甘公荣也没有忘记父亲的话,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她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父亲的期待。

  工作几十年,甘公荣以自己的初心和父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践行着承诺,以自己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认真的态度,不但赢得了同事和周围群众的好评,更无愧于所获的荣誉。她把*凡的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不断地为之奋斗。

  退休后的甘公荣受到井冈山干部学院的邀请,定期为学员宣讲甘祖昌将军和龚老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课后,甘公荣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志愿服务工作上。

  1999年,甘公荣得知湖上中学学生李建*因家境困难面临辍学,便主动和他结成帮扶对子,每月资助李建*,一直到他考上大学。2011年11月,莲花县琴亭镇建立了龚全珍工作室管理服务网络,下设6支便民服务队伍,甘公荣自愿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并担当队长一职。

  2013年,龚全珍发起建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会”,甘公荣负责基金的管理。她联通整合了多方社会资源,推动有关组织和社会人士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奉献爱心。现在,该基金会已为众多困难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虽已是花甲之年,甘公荣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做着帮助别人的事情。她说:“爸爸妈妈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我家的家风家教,也是传家宝,我这样做,还要把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传给我的儿子、孙子,现在他们一有空我就要带他们到乡下去走访,让他们看一看别人的生活,了解别人的困难。这样,当我老得动不了的时候,志愿服务的事业还有人能继续做下去。”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3

  一辈子,一颗心,一件事,路生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就是一只拴着线的风筝,无论走到哪儿,只要佳县的病人一拉线,我就会回到他们身边”。75岁的她,从退休那天起也没有休息下来,一直在为找她寻医问药的人做着义诊,兑现着对佳县人民的新承诺: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浩浩荡荡的黄河水奔流不息,一夜沉寂的佳县古城在雾气缭绕中苏醒过来,初冬的晨曦帷幕徐徐拉开,街道上逐渐喧嚣热闹起来。75岁的路生梅像往常一样,上坡下洼,步行穿过整个佳县县城,她要从最南边的家到最北边的医院去。每周有三天时间,她要在佳县的两个医院进行义诊。

  一路上,路生梅总能碰到不少熟人,面对大家的热情寒暄,她用独有的京腔、偶尔夹杂几句佳县方言一一回应着,这个生活了51年的小城,早已不是故乡胜似故乡。

  只要病人有需要,路生梅从来都是有求必应,看到病人痛苦,她比病人还着急;看到病人满意,她和病人一样高兴。就连自己不到20*方米的家也早已变成了她的义务诊所。很多病人多次找她看病都是免费,很是过意不去。

  不缺钱,是因为路生梅对于生活要求很低。51年间,她耐得清贫,在佳县没有置办过房产,居住的窑洞还是工作之初县卫生系统分配的家属院。家里的物件都有年头了,最大件的组合衣柜也是30多年前手工打制的。这个家极为朴素,却被她收拾得一尘不染。

  对自己的生活,路生梅总是再三节俭做减法;而对病人,她做的更多是加法,千方百计为他们多想一点,让他们的花费节省一点。工作31年、退休义诊20年里,只要是找路生梅看病的,拿到的都是便宜的药、适量的药、管用的药。

  路生梅用医者仁心和精湛医术,赢得了佳县众多父老乡亲的好口碑。这些年,慕名追逐她的人也很多,但即使面对民营医院每年20万元的高薪聘请,她也没有动心过。她对名利看得很轻,这么多年的目标只有一个,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竭尽所能治病救人。

  当年,从路生梅面对着鲜红**庄严誓言的那一刻起,她的生命就有了信仰。她把信仰深扎心底,为信仰不懈奋斗。

  路生梅说:“我们那一级的163名同学,自始至终到祖国分配的那个地方原地不动的,恐怕只有我一个。去年我们佳县县委专门为授予我*员标兵开了一次干部群众大会,我觉得是一种鞭策。作为党员,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没有退休年龄。所以就这么干吧,如果说没有其他意外的情况,我想我会继续在佳县待下去,争取做到‘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4

  1968年,路生梅大学毕业只身来到佳县从医。看到这里群众缺医少药,路生梅许下承诺——“要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53年来,她为众多患者解除痛苦,为这个落后的小县城建立起第一个正规儿科,还自愿“超期服役”,一直坚持义务接诊守护群众健康。

  看了路生梅的先进事迹报道后,榆林中院驻绥德县四十里铺镇王家桥村第一*薛志远深受感动。他说,路生梅同志背井离乡,坚决服从祖国分配来到贫瘠陕北,扑下身子一干就是几十年,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要发扬路生梅同志坚定初心如磐、不负使命如山的精神,竭尽所能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薛志远说。

  1983年从北京协和医院学*归来,路生梅便将协和医院的管理经验带到佳县人民医院。在她的主持下,佳县人民医院有了独立的儿科科室,同时也开始实施与北京协和医院一样的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和各科室会诊制度。那个时期的佳县人民医院儿科,各项工作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在当时榆林地区医务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和个人第一名。

  同为儿科医生,榆阳区人民医院、榆林市儿童医院呼吸消化科主任薛涛对路生梅精益求精钻研儿科业务感触颇深。“路大夫心系人民健康、艰苦奋斗,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感动着我们,也激励着无数后辈医师见贤思齐、奋发有为,继承和发扬医者初心,践行医者使命。”薛涛表示,作为儿科医生,更能体会到路生梅“一句诺言,一生守护”感人事迹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今后将以路生梅同志为榜样,修医德、行仁术,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技术,以更加积极阳光的心态接好路生梅同志的“行医接力棒”,为推进我市儿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1999年,路生梅从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岗位上退休。退休后,同龄的大夫要么含饴弄孙,要么被其他医院返聘。路生梅医术精、人品好,很多医院争相高薪邀请,但她一一拒绝。那间在佳县黑龙庙拐不足20*方米的窑洞成了她免费义诊的临时诊所。有人粗略估算,仅退休后的20年里,路生梅义诊的患者就超过10万人次。50多年来,除了外出培训、回京探亲,她几乎没离开过佳县。每天带着患儿来家里求诊的家长络绎不绝,路生梅有时忙得饭都顾不上吃,随时随地电话咨询的患儿家长更是不计其数。

  看了关于路生梅医生的事迹报道后,来自市教育技术中心从事多年教育事业的慕明媛深受感动。“路大夫说,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为人民解除病痛没有退休年龄。听到这句话让我备受鼓舞。”慕明媛深有感触地表示,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回想自己*十年的教育历程,品读出教育工作者也要像路生梅一样,始终要怀揣着对职业的敬畏之心、对事业的热爱之心、以及对党的信仰之心。教育强则国家强,今后自己一定要对工作投入更大的热忱、摒弃外在的浮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奋力托举教学育才的梦想。

  *作协会员曹洁看了路生梅先进事迹报道后,认为路生梅以几十年如一日的医务工作经历,见证了*员的初心使命,践行了“三牛精神”。“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路生梅给了我很大的创作启示。2020年春我以路生梅援鄂*书为切入点,创作短篇小说《梧桐月》。接下来正在构想以路生梅为原型的中篇小说《桃花渡》。希望以文学的洁净和文明的理性,共建和谐的本土文化氛围。”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5

  吴蓉瑾,女,汉族,1974年8月生,*党员,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教师。她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色传人,依托*一大纪念馆,十余年来累计培养了*千名小学生党史讲解员,在学生心中播撒理想信念的种子,坚定了他们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她扎根基础教育、潜心教书育人,矢志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创新德育方法手段,真情守护学生身心健康,有力促进了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她推动教育公*、促进均衡发展,与郊区小学合作共建,为偏远地区培训教师,以实际行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作出了突出成绩,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

  因为爱生如子,吴蓉瑾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云朵妈妈”。吴蓉瑾所在的卢湾一中心小学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这里毗邻**的诞生地、**人的精神家园——*一大会址,有着独一无二的红色底蕴与丰厚的党史资源。

  16年前,吴蓉瑾发起成立了专门志愿服务*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全国第一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第一个吹响了红色文化传播弘扬的“红喇叭”。如今,这支“红喇叭”社团已培养了千余名小讲解员,志愿讲解场次超千场,已拓展出了沪语讲解、英语讲解、快板演出、连环画展示等多种形式。她带领学生们用互动学*、深度参与的方式,吸引小学生走进红色场馆,传承红色精神,树牢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

  作为特级校长,她受组织派遣流动到上海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通过3年的努力,将这所乡村学校真正办成了家门口的好学校。

  吴蓉瑾作为教育专家,多次来往于上海和中西部教育薄弱地区之间,为各地教师开展培训。她大力提倡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在全国率先提出“云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十余年里,她带领师生积极投身于“云课堂”的探索实践,她探索的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室”概念,随时、随地、随需助力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每个学生的课堂进度、学**惯等,用数据读懂学生的成长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提供个性化指导。

  吴蓉瑾把爱与尊重灌溉在孩子们的心尖,她更用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老师们,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字——爱!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6

  *日,*、全国妇联评选出10名“最美巾帼奋斗者”。她们是*女性的先进代表,向社会传递了爱党报国、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展现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巾帼风采,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绽放芳华,谱写了璀璨的奋斗篇章。

  助力乡村振兴:“把学会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杨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村委会主任。2010年,她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江门村,带领乡亲们努力拔穷根:创新“稻+鸭+鱼”共作模式种植紫黑香糯,带动村里年收入300多万元;联手大学生村官成立“苗村倌”电商服务中心,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900多万元;出资建设扶贫加工车间,创建“苗阿嫂”“苗阿公”品牌,村里产业覆盖率达100%。2020年,江门村实现94户326人全部脱贫。

  “未来,我要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继续贡献青春力量!”杨宁说。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还有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2018年,尹建敏为当时的深度贫困地区东乡族自治县和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种羊2.1万只,带动8个乡镇、6个合作社开展规模化养殖。她还新建8个黑木耳种植基地,吸纳350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为建档立卡户分红865万元,支付土地流转费142万元。

  乡村振兴的道路,见证了她们的不懈引领,也见证了她们的医者仁心。

  37岁辗转多地回到祖国,57岁投入麻风病防治工作,95岁成为**党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等地的偏远山区,曾经4次遇险,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先进事迹观后感3篇(扩展2)

——《闪亮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优秀观后感3篇

  春风十里,芳华如你。新时代的女性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在工作中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在时代中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一年一度的“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尹建敏、脱亚莉、冯巧叶三位女性,她们虽来自不同岗位,却用行动书写出奋斗的女性形象,分别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扎根西部助脱贫

  2000年,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尹建敏怀揣“为大西北做点事”的梦想,来到甘肃投资天然气产业,成立兰州市红古区鑫源天然气有限公司,在当地*大力扶持下,产业很快有了一定规模。

  后来,尹建敏又在公司组织成立了鑫源志愿服务队,公司项目在建期间,她走遍甘肃、青海两省交界的200多个村子,遇到病人、贫困群众和上不起学的孩子都会援手相助。20年来,她一直不忘来甘肃时的初衷,截至目前,累计为社会公益捐助资金达2400多万元。

  为助力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她一次又一次深入临夏州东乡县和定西市漳县,走访当地9个乡镇40多个村庄,制定了“三个明确、四个支撑、五个落地”的扶贫战略,先后投资1.8亿元,成立了东乡县伊东羊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东乡族自治县伊淼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漳县鑫源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三家专项扶贫企业。

  截至2020年底,在东乡县建成430亩肉羊繁育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种羊2.1万余只,带动8个乡镇、12个行政村、6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化养殖。建成200亩黑木耳菌棒加工及种植基地,吸纳350多名东乡族妇女就业。打造甘味、纯绿色兰州高原大樱桃、葡萄品牌,并获得全国金奖;打造了甘味“东乡贡羊”“伊淼高原黑木耳”及漳县“金花池”深山黑木耳知名品牌,为农村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巾帼逆行显担当

  脱亚莉,庆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从事护理工作27年来,始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南丁格尔精神,传承并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她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服务无数患者;用爱心、细心、耐心为患者缓解病痛;用忠诚、担当、坚毅诠释着护理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在抗击非典疫情、汶川地震救援、支援湖北抗击新冠疫情工作中,她不顾生死,逆向而行,帮助患者重回健康,为同事排忧解难,有她的地方就充满生命的希望。汶川地震中,她不顾个人安危,只身返回地震险情区转运患儿;在带队援鄂抗疫时,她三次主动请缨前往危重症病区工作,两次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成功阻止疫情扩散,同时不忘为患者进行精神减压,营造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为患者带来希望。

  在援助湖北的53天中,她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78人,其中重型患者132人,危重症患者24人,治愈出院135人,实现了全体队员零感染、零事故,赢得了患者和院方的高度赞誉。从湖北归来后,她又担任起庆阳市人民医院核酸检测第一采样组组长,继续坚守在防疫抗疫第一线。

  积极探索致富路

  冯巧叶,*凉市灵台县独店镇马家塄村妇联*、灵台县*苹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

  2007年,冯巧叶响应*号召,选择家里最好、离家最*的地块栽植乔化苹果树3.5亩,从此她一心扑在果园里,苦学细作。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果园开始挂果有了微薄收入,2014年果园株产果1000斤左右,年收入*3万元,亩均收入*1万元。随后,她紧跟市场,又栽植短枝富士新品种苹果树3亩。随着苹果价格连年攀升,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一年收入8万多,她把老房子换成了漂亮的四合院。

  冯巧叶是一名*员,她致富不忘众乡亲。为了让乡亲们都能和她一样种果树、增收致富,她主动联系村里3户贫困户,一有空就去果园和他们交流探讨果树种植经验,手把手教他们拉枝、施肥、剪枝,在她的示范带动下,3户群众都如期脱贫,果园亩产还达到了8000元以上。

  为了切实解决村里果农务果技术难题和销售门路窄的问题,她投资30万元组建了灵台县*苹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村里13名果农入社。依托专业合作社,积极邀请县里专家教授,举办果树管理技术培训班,动员全村果农学*新技术。她率先在自家电脑安装“易农技”服务*台软件,利用*台及时获得林果方面专家团队的在线指导,并对外宣传推介家乡果品,帮助乡亲们解决果品销路难题,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员的初心使命,是当之无愧的“领头雁”。

  “敬爱的党组织:1958年,我先后辞去了世界卫生组织聘任的印度尼西亚、缅甸的亚司和梅毒两种热带病专家的职务;告别了已迁居美国的父母,毅然回国。我对投报祖国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我真心热爱**,诚挚地申请加入**。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愿意以党员的身份为救治麻风事业奋斗终身!请党组织考验我吧!”

  2016年,李桓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为什么在耄耋之年申请入党?“我还不合格,但恐怕来不及了。”李桓英言辞恳切,“科研追求真理,党也追求真理。”搞了一辈子科研的她,对科研的态度极其严谨,对入党的自我要求也同样严苛。

  所以听到这个消息时,友谊医院原党委副*郑瑞芬激动莫名。“李教授几十年前就该入党了,没想到她等了这么久。”

  1998年,云南勐腊县“麻风寨”。一条小船穿过河流,停在寨口。船上的李桓英和郑瑞芬一眼就看见了岸边等候的人。这曾经是一群麻风病病人,他们正在等治愈他们的恩人李桓英。如今,这里不再是“麻风寨”,改叫“曼南醒”,意为“新生的山寨”,是李桓英亲自取的名字。

  77岁的李桓英抢先踏上了岸。

  “我们的‘摩雅傣’(医生)来啦!”……一路上,不断有人奔走相告。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桓英,在这里是家喻户晓的“摩雅傣”。

  李桓英拉过一直跟着她的`一个小伙子说:“把鞋脱下来我看看。”小伙子依言脱下鞋,露出感染了麻风杆菌的脚。

  此时,李桓英做出一个令郑瑞芬震惊的举动。她的手伸进小伙子的鞋里,摸摸有没有沙子和钉子,再穿上。

  这个动作,李桓英每年来回访时都会做。麻风杆菌这种慢性的传染病主要侵犯的是皮肤和周围神经,病人的手脚是麻木的。她不厌其烦地教他们学会自我防护,是为了避免皮肤破损、溃烂。

  在一处傣族竹楼前,主人用芭蕉叶裹了一个饭团递给李桓英,她也不洗手,笑嘻嘻接过来就吃。

  她不怕吗?李桓英真的不怕。“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麻风杆菌可没有子弹厉害。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让你们亲眼看我现在就能治好它!”

  临睡前,郑瑞芬忍不住问李桓英,“您为患者付出这么多,有没有想过加入**?”李桓英不假思索地摇摇头,“郑*,我认为自己还不够条件。我这人其实缺点挺多的,说话直,容易得罪人。但我会继续努力!”

  就在这一年,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15届国际麻风大会上,*向世界宣布已成功消除麻风病。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诺丁博士说:“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李桓英是做得最好的。”

  杨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村委会主任。2010年,她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江门村,带领乡亲们努力拔穷根:创新“稻+鸭+鱼”共作模式种植紫黑香糯,带动村里年收入300多万元;联手大学生村官成立“苗村倌”电商服务中心,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900多万元;出资建设扶贫加工车间,创建“苗阿嫂”“苗阿公”品牌,村里产业覆盖率达100%。2020年,江门村实现94户326人全部脱贫。

  “未来,我要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继续贡献青春力量!”杨宁说。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还有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2018年,尹建敏为当时的深度贫困地区东乡族自治县和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种羊2.1万只,带动8个乡镇、6个合作社开展规模化养殖。她还新建8个黑木耳种植基地,吸纳350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为建档立卡户分红865万元,支付土地流转费142万元。

  乡村振兴的道路,见证了她们的不懈引领,也见证了她们的医者仁心。

  37岁辗转多地回到祖国,57岁投入麻风病防治工作,95岁成为**党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等地的偏远山区,曾经4次遇险,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要把学会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如今,百岁高龄的李桓英用实际行动激励着年轻一代的医务工作者。

  同样坚守在医疗卫生岗位数十年的,还有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路生梅。

  1968年,路生梅被分配到佳县人民医院工作。看到佳县落后的医疗条件,她许下了“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用心守护革命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路生梅白天接诊患者,晚上刻苦学*,迅速从一名专业儿科医生成长为全科医生,并创办了佳县第一个正规儿科。退休后的20多年里,她依然坚持每周在县医院和中医院义务坐诊,接诊患者超15万人次。


“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先进事迹观后感3篇(扩展3)

——最美巾帼奋斗者事迹材料9篇

  “巾帼英雄”——吴嫂

  吴嫂,女,1962年3月出生,天河区人,1981年3月参加工作,1986年调入公司,高级技工,自1992年开始一直从事公交车驾驶,现在公交十三路开车。20年来,她用奉献诠释着人生的真谛,把汗水洒在车厢。她所在的车组是公司“青年文明号”车组,她连年被评为公司先进,2019年被区妇联评为“巾帼英雄”,

  一爱岗敬业,技能超群

  同事们把吴嫂比喻成一块煤炭,它燃烧了自己,温暖了别人。这确实是对吴嫂的生动概括。20年来,她总是把工作和乘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乘客、车厢的事再小也是大,自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不管老父和小女儿是生病还是遇到其他任何家庭生活困难,她没请过一天假,没有因家中的困难缺过一个班,晚过一次点,总是满勤满趟尽职尽责,加班加点不计报酬。

  整天穿梭于车海人流中,公交驾驶员是一个*凡而辛苦的岗位,早披星星,晚戴月亮,夏顶烈日,冬冒寒霜。尤其夏天,驾驶位置上的温度*均都在40多摄氏度,司机就像从烤箱里出来一样,一天干下来浑身瘫软。虽然工作环境艰苦,且总是在单一的线路上重复着紧张的工作,但是吴嫂没有选择退却,她以出色的工作收获快乐,以服务和帮助乘客去感受快乐。

  吴嫂勤于学*,善于钻研,利用各种机会为自己“加油充电”,不断提高文化水*和业务技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努力学*驾驶、维修、乘务心理学等多种业务书籍和法律法规知识。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节能降耗,她虚心向老师傅学*驾驶本领、修理技术和节能决窍。常常像男同志一样,在车下爬进爬出,弄得一身油污一身泥。她坚持在修理师傅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排除车辆油电路故障。

  吴嫂从养成良好的驾驶*惯做起,做节油模范。*时,她会做好车辆在发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检查工作,对车辆进行油路、气路、电路、冷却水、轮胎气压的检查,发现车辆有故障马上到车间进行维修,确保车辆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每次一上车,她首先调整好情绪,把心情调整到最佳状态,轻踩油门,*稳起步。她对自己要求严格,在行车中做到不踩多一脚油门,不踩错一脚刹车。经过红绿灯时,她都会根据信号灯的转换规律,判断红绿灯切换的时间,控制好车速和时间将被动转为主动,驾车*稳通过,避免急刹车造成燃油浪费。

  吴嫂在迎来送往的公共汽车上度过了20个春秋。从称为一名公交司机那一天起,她就把这*凡的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在十米车厢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永远记得给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岗位尽职责,工作创一流,做乘客满意的公交驾驶员。

  二、安全驾驶,铸就*安

  吴嫂常说:“安全是一个驾驶员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她始终坚持"安全生产、预防在先"的原则,养成了爱车、护车,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车的良好*惯。她每天都提前20分钟上班,搞好车厢卫生,仔细检查车况,尤其是影响安全的机件(如:灯光、转向、制动等),做好出车前的例行保养,保证车辆有一个洁净明亮的环境和良好的运行状况,决不开"病"车上线路运行,也从不将毛病遗留给接班司机。

  行车途中,她给自己约法三章: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病车上路;集中精力,谨慎驾驶,不抢点、不压点、不违章,始终坚持安全操作。

  为了使车辆运行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吴嫂做到“眼勤、手勤、嘴勤”。

  “三勤”:即眼勤多观察、手勤多记录、嘴勤多沟通,充当好“医生”和“美容师”的双重角色。由于多年的职业磨炼,她的车上备有工具箱和行车日志。车子的故障往往都是一些小毛病导致而成。因此只要有时间,她就*惯性地观察检修车况,紧紧螺丝、调试刹车,可是这些工作都离不开那个工具箱。有时车子在线路上出现故障需要工具时也能及时提供给修理工,既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别人。行车日志,就是记录着每天车子的情况,什么时候保养、换油、检修等,掌握每天的行车情况,出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同时行车日志也给车队提供信息,更好地便于管理。遇车辆保养或机件维护她都随车同行,将车辆运行中的一些动态情况和现象及时反馈给修理师傅,让修理师傅能更快更好地修车。20年来,她所驾驶的汽车从未发生机损故障或行车责任事故。

  吴嫂经常挤出时间,手把手教练新驾驶员如何安全行车、规范操作,满腔热情地向同事们传授安全知识、驾驶经验,为公司安全生产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向她多多学*,以她为榜样。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靠*边境的一个小小村寨,正是李桓英消灭麻风的起点。

  1979年,58岁的李桓英第一次来到这里,就被眼前的情景所深深震撼。在当时的*地图上,根本找不到这样一个村庄。村民都是自发聚集的麻风病人及家属,进村寨,需要穿越七八里、只容一人跻身的羊肠小路,还要涉险绕行深达十余米的悬崖峭壁。在那里,她见到了大量秃手秃脚、眼睛无法闭合、老鼠咬了都察觉不到的晚期病人。村寨中麻风患者的悲惨处境,让李桓英隐隐心痛。

  由于我国当时普遍采取对麻风病人实施隔离治疗的方式,麻风病院多建立在郊外偏远地区。医生探望病人需戴口罩、手套,身穿隔离衣、橡胶鞋,发药时,许多医生站在一米外,只敢用棍子把药捅到病人的身边。而让李桓英感到心酸的是,社会上对麻风病人的歧视与排斥,已经到了对麻防医务人员也要退避三舍的地步。她体会着病人的痛楚,也迫切地想要改变这样的现实。

  之后,她多次赶赴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等麻风重灾区,并前往麻风病研究先进国家学*访问。她了解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倡导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实施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治疗麻风病。药物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实验数据支持。1982年,她向世界卫生组织递交了一份关于*麻风病情况的详细报告,随即,在*进行联合化疗的实验项目得到了批准。

  科学至上良药济人

  1983年春节刚过,李桓英如愿带着从世界卫生组织争取来的一百份联合化疗新药,抵达云南省勐腊县。经过一个月的检查、确诊,李桓英设计的短程联合化疗现场实验正式开启。她一户一户敲开麻风病患者的家门,亲手把药送到试点病人的手中,甚至看着他们服用后,才仔仔细细记录下病情变化。

  不止吃住在麻风寨,李桓英还亲自给病人喂药、打针,有时,他们还会结实的握手、大力的拥抱。有的病人因长年卧床不起、大便干燥,她干脆上手,给病人通便。心理还来不及准备,这位来自北京的女医生便收获了当地人的信任与欢迎,而她仿佛也丝毫察觉不到,自己已经62岁了。

  根植厚土向阳绽放

  李桓英的勇敢和执着,或始于她求学时期的往来行旅。18岁,她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因上海沦陷,学校搬迁至昆明,后又移至位于宜宾长江下游的李庄。

  李庄时期,同济大学在童第周的倡导下,提出了学生要做“万人之医”的口号,即“有所创造,有所发明,许多人照你的方法治好病人,就是一人顶万人的作为”。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李桓英的心中也被播撒了同样的火种。

  同一时期,李桓英的祖父李庆芳,为了解救30余名八路军战士,**军囚禁四十多天后于悲愤中病逝。也许,李桓英自己都不曾意识到,如祖父一样,那忧国忧民的家国之情,回响竟如此嘹亮,早已深深刻入她的骨髓。

  因为悲悯所以勇敢

  由于山高路险、道路崎岖,在深入麻风村的途中,李桓英数次遇险,两次翻车,两次翻船,双侧锁骨和肋骨都曾摔断。然而,谁都不能阻挡,她仍要前行的脚步。经过两年时间的治疗,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病患者全部被治愈。1990年泼水节,李桓英换上村民亲手缝制的傣家裙,为她的老朋友们,送上诚挚的祝福。这一天,她和村民们一起舞蹈,为这个行政村取下一个浪漫的名字——“曼喃醒”,意思是“新生的山寨”。“短程联合化疗方法”立即在更多的麻风村开始推广,李桓英则长期奔波在云、贵、川的贫困边远地区,7个地州、59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1994年,李桓英的治疗方案被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1996年,她又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李桓英的工作并没有停止,她带着研究人员又开始进入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麻风菌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追随信仰向光而行

  整整40年,李桓英都在为“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而奔走。2016年9月,第十九届国际麻风大会在北京召开,李桓英荣获首届*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这一年,95岁的她做了一个决定——加入**。

  在李桓英看来,“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她直言此生工作从未止息,“如果能活到100岁,我就还有5%的人生可以跟党走, 我也会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等到举行葬礼的那一天, 我希望自己的身上能盖上鲜红的**。”

  孩子称吴蓉瑾为“云朵妈妈”,家长喊吴蓉瑾“秒回校长”,同行叫他“种子校长”……每一个亲切的称呼,都像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校长吴蓉瑾的闪闪发光的勋章。吴蓉瑾扎根基础教育27年。曾获得时代楷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优秀中队辅导员,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理想信念的播种者:为青少年学子播种红色初心!

  吴蓉瑾所在的卢湾一中心小学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这里毗邻*一大会址,有着独一无二的红色底蕴与丰厚学*资源。面对在改革潮头、黄浦江畔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吴蓉瑾始终将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红色精神的传承弘扬,作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李桓英的简单澄澈,不仅体现在超越功利计算的'选择上,还体现在她“一生做好一件事”的恒定追求上,这一件事,就是麻风病防治事业。

  刚回国时,外国专家局把她分配到中央皮炎所,因此契机,她逐渐走上麻风病防治之路。1970年,她在江苏第一次接触到了麻风病人,病人鼻塌眼盲的惨状深深刺痛了她,她开始产生了攻克麻风病的想法。她的这一想法,遇到了最好的机遇——在下大力度消灭和控制流行病的新*,有一些社会性因素造成的疾病第一次真正被控制住,甚至基本消失,有这些病种的防治经验在先,像麻风病这样的世界性难题,在*,不是不可以攻克的!

  1978年底,李桓英调入刚成立的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正式确立了麻风病防治的科研道路。在参加“WHO麻风治疗和免疫科学工作”会议上,李桓英与世界同行们首次认识了“短程联合化疗”的概念,并得知世卫组织每年都有向申请国家提供援助的计划。她回国后立即提醒相关部门申请该项目,并把该疗法引入国内,积极着手麻防试点研究。

  在头绪繁多的工作中,她敏锐地找到了建立现场研究场所的突破性入口。于是,她选择了云南,那里曾经是接纳她学*的抗战大后方,现在,这里正是麻风病猖獗的地方。在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和勐腊县,有数个由麻风病人汇聚而成的自然村寨,这些村寨被世人称为“麻风村”。这些多数人不敢去的地方,正是医务工作者的主战场。世卫组织提供的药物和治疗方案还在探索阶段,从世界范围来讲,*的麻风防治工作,是先遣部队打响的第一战。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桓英带领着工作小组,进入千山万壑的大小村寨,一头扎下去,一干就是十多年。刚开展工作时,这些病人因为多年被社会厌弃,自己都不再爱惜自己。没想到突然来了一位“大摩雅”(傣语中的“医生”),不但不穿隔离服,还跟病人拉手、拥抱,随时脱下他们的鞋子,检查是否有石子硌脚。这些对病人极富耐心的接触和安抚,使他们开始信任这位医生,并燃起了重生的渴望。在勐腊县试点,为了实验的规范性以及日后复查追踪,李桓英严格要求实验人员,进行细致的客观检测和记录。一份47例病人的病案,严格记录了每天每次的服药情况,持续了整整27个月。每一位后期来到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被如此细致完整的病案记录震撼和感动。这期间,因为发生过不良药物反应,导致很多病人质疑而弃药。李桓英就住在病人家里,一遍遍地讲解、耐心劝导他们继续服药,终于在3个月后,病人的皮损面消减,恢复正常。经过艰苦努力,这一试点的效果,完全达到了世卫组织的试验预期目标。李桓英又跑遍各级皮防站,把在试点成功的方案亲自教授给防治人员。10年过后的监测结果表明,李桓英主持的该治疗方案,麻风病复发率仅仅为0.03%,远远低于世卫组织订立的1%的标准。在现场防治同时,她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很多数据翔实的指导性论文,她的疗法被世卫组织在多国推广,医治了世界上很多病人。

  再进一步,要想弄清麻风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必须通过基因分型研究麻风菌传染源和传播链,因此,李桓英又开始进入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麻风菌,她的梦想是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李桓英总结自己的一生,只用了最简单的一句话:长期以来坚持从事麻风病的防治工作。而支撑她的,是一种朴素简单、始终如一的恒久初心。

  什么东西能彰显女人的奋斗之美?有人说是豪车名表,是金玉珠宝,因为物质享受是女人奋斗后的胜利果实,最能彰显奋斗之美。然而在最美巾帼奋斗者们的身上,我得出了另一份答案:帮好身边人、做好手边事,以小我成就大我,全心全意投身伟大事业的'样子,最能彰显女性的奋斗之美。

  她们在乡村振兴热土上培植幸福果实,她们在科技创新浪潮中打造大国重器,她们在志愿服务一线传承红色基因。她们心怀祖国和人民,将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忱都倾注于自己的事业当中,不断开拓进取、矢志拼搏、全力以赴,这是新时代的巾帼风采,更是新时代女性的学*榜样。

  当前网络上总传播着这样一种观念:女人的奋斗就是努力提升自己,嫁给最优质的男人。只要嫁给有钱人就是成功,就能拥有财富和名望,网上甚至还有“如何嫁给有钱男人”的攻略。这种观念是女性依附于男性的男权主义思想的表现,是非常过时的糟粕思想。正所谓“男女站两边,各顶半边天”,无论男女,都要有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心,谁都不是谁的附庸。对待陈旧的封建思想,最美巾帼奋斗者们的事迹就是最好的回击。

  最后用张桂梅老师的一句话寄语新时代的女奋斗者们: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教育是一种美丽的工作,秀中女教师在*凡的工作中,用真心、细心、爱心、责任心,成功创建四个省市级“巾帼文明岗”,并在日前顺利通过了市教育局工会、市教育局妇委会的复查。

  在张锦荣校长和沈志光*的陪同下,市教育局工会副*、妇委会主任沈*,市教育局妇委会副主任俞敏娟巡视了我校“巾帼文明岗”的创建工作。王学勤副校长代表我校女教职工委员会汇报了工作,领导们认为我校多年来团结带领全体女教职工争先创优,岗位建功,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女教职工的积极作用。市教育局工会副*沈*希望老师们能持之以恒地为社会奉献爱心和热情,发挥优势,各尽所能,为创建和谐妇委会、和谐工会、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不懈努力。

  我校有高二年级组这个省级“巾帼文明岗”,还有语文组、英语组两个市级“巾帼文明岗”,今年又新增了“天山岗”。担任“岗长”的分别是樊燕琦、杨婷、曹文华、孙佳珠,她们为创建“巾帼文明岗”并保持其活力做了大量工作。“天山岗”是新疆内高部老师为民族教育建功立业的*台,分管内高部管理的党总支副*郭俊秀,自己也是“天山岗”的一员。天山岗有33名女教师,占内高部教师的73.3%,由于学生一年只在暑假回家一次,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上的问题远比这里的学生多,教师的工作也更艰苦,我们以天山岗的争创为抓手,积极引导内高女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无比的爱心和扎实的工作能力积极落实中央确立的“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发展战略,为加快新疆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在由于工作扎实、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天山岗的争创工作得到了上级妇委会的高度赞扬,给天山岗全体的'全体女教师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妇委会的工作既要服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局,又能成为全体女教职工心灵的家园,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秀中以“做一个有德的女性、做一个有才的女性、做一个有情的女性”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老师们在女教职工委员会的统筹下,开展多种学*活动,经常放弃休息,进行家访、电访,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目标,指导学生家长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方法,沟通了家庭和学校的联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徐君荣老师被嘉兴市教育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和教育局妇委会评为 “事业家庭兼顾型” 巾帼先锋,王霞敏老师被评为嘉兴市市属“教坛立功、岗位成才”巾帼先锋,我校妇委会成为嘉兴市市属 “巾帼先锋号”,王学勤副校长还做了专题发言,介绍了经验。美丽的工作,认真地生活,秀中女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正携手迈向灿烂的明天。

  *日,*、全国妇联评选出10名“最美巾帼奋斗者”。她们是*女性的先进代表,向社会传递了爱党报国、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展现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巾帼风采,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绽放芳华,谱写了璀璨的奋斗篇章。

  助力乡村振兴:“把学会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杨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村委会主任。2010年,她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江门村,带领乡亲们努力拔穷根:创新“稻+鸭+鱼”共作模式种植紫黑香糯,带动村里年收入300多万元;联手大学生村官成立“苗村倌”电商服务中心,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900多万元;出资建设扶贫加工车间,创建“苗阿嫂”“苗阿公”品牌,村里产业覆盖率达100%。2020年,江门村实现94户326人全部脱贫。

  “未来,我要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继续贡献青春力量!”杨宁说。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还有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2018年,尹建敏为当时的深度贫困地区东乡族自治县和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种羊2.1万只,带动8个乡镇、6个合作社开展规模化养殖。她还新建8个黑木耳种植基地,吸纳350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为建档立卡户分红865万元,支付土地流转费142万元。

  乡村振兴的道路,见证了她们的不懈引领,也见证了她们的医者仁心。

  37岁辗转多地回到祖国,57岁投入麻风病防治工作,95岁成为**党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等地的偏远山区,曾经4次遇险,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要把学会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如今,百岁高龄的李桓英用实际行动激励着年轻一代的医务工作者。

  同样坚守在医疗卫生岗位数十年的,还有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路生梅。

  1968年,路生梅被分配到佳县人民医院工作。看到佳县落后的医疗条件,她许下了“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用心守护革命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路生梅白天接诊患者,晚上刻苦学*,迅速从一名专业儿科医生成长为全科医生,并创办了佳县第一个正规儿科。退休后的20多年里,她依然坚持每周在县医院和中医院义务坐诊,接诊患者超15万人次。

  张艳,女,汉族,**党员,安徽庐江白山人,1978年10月1日出生。现任安徽省*雅斯佳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现将张艳同志事迹介绍如下:

  一、 艰苦创业 积极进取 不断开拓创新

  1996年幼小的张艳同志在高中毕业后,就只身去上海闯荡,成为上海三十八棉纺厂一名员工,由于勤劳好学、聪明能干,很快就获得厂里的一致好评,被厂方誉为“女能手”。

  1999年张艳同志结婚了,婚后张艳同志毅然辞去了上海的工作,与丈夫夏宁一起投身于渔网事业中,公司在她的领导下,得到较快的发展,2000年在成功占据了国内渔业市场之后,张艳同志将眼光放到了更远处,那就是开拓国际市场。一年之间她和她的丈夫跑遍了全国渔具生产厂家,几乎各种渔具交易会都能看到他们的忙碌的身影。辛勤的努力一定会换得应有回报,2001年她们终于成功的拓展了国际市场,与韩国、日本、南非等固定的国际客户开始了长期的贸易来往。

  事业上的初步成功,并没有遮盖她税利的商业目光,2000年她针对公司生产能力低下的劣势,进行了针对性改革,征得600多*方米土地作为生产工厂,建造了12间厂房,作为公司长远的生产基地,并取名为“建华渔具渔网厂”。

  2004年公司征得土地3900*方米,增盖厂房30多间,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同年,“建华渔具渔网厂”正式更名为“安徽*雅斯佳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并且取得自营进出口权。

  目前,安徽雅斯佳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已经成功的同来自东南亚、欧洲、美洲、澳洲、非洲等地的客户开始了长期的贸易往来。

  二、 诚信立足 连创佳绩 为一方谋福利

  “以诚经商,以信立业”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经商准则,在张艳同志心中,更是将其作为事业成功的不二法宝。创业*十年来,她始终如一的坚持着自己的诚信原则,一丝不苟的做人做事,工人信赖他,客户认同他。公司生产量每年都在不断上升,她的'客户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十年的商业生涯没有出现任何贸易上的差错,没有一个客户愿意同她终止商业往来。 2005年张艳同志光荣的加入了**组织,时刻以党员身份作责,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她的公司每年都为全镇创造丰厚的效益,她的工厂每年都为村里剩余劳动力提供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她与她的公司一起为*乡镇经济的发展,为家乡的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艳同志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用铁打成的“云朵”校长】

  吴蓉瑾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

  她创建全国首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她用真情守护学生身心健康,以情育人促进品德养成,她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主张因材施教呵护学生成长。吴蓉瑾曾获时代楷模,被*称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

  【红色家风世代传 莲花故里孕芬芳 】

  甘公荣 江西省妇联兼职副*,江西省巾帼志愿服务协会副会长

  她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阿姨的三女儿。几十年来,甘公荣时刻谨记父辈“一心为公,恪尽职守”的嘱托,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家风、庚续红色血脉。先后成立龚全珍工作室和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帮助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上百人。

  【陇原大地上的扶贫之花】

  尹建敏 甘肃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先进事迹观后感3篇(扩展4)

——最美巾帼奋斗者事迹材料6篇

  褚慧丽,邱县行政审批局企业设立股负责人。作为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的模范先锋,她爱岗敬业、勇于担当、持续攻坚,积极推进商事制度、信用体系、乡镇行政审批运行提升等工作高效开展,落实“放管服”改革,用贴心的微笑和优质的服务,为优化我县营商环境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一、积极优化商事制度改革

  牵头推动设置企业开办专区。增设自助服务区,企业开办全部事项实现线上“一表填报、一次实名验证,一次办理”,全部手续4小时内办结。审批服务实现“跨省通办”。与山东省惠民县、夏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签订审批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协议,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变更、注销登记等26个事项“跨省通办”。

  二、着力提升便民服务质量

  开展重点项目帮办服务。对县招商引资项目,县重点项目提前介入全程帮办。对网上办理注册登记业务,实现不见面审批。对重点企业进行周末“不打烊”服务,使企业尽快取得生产许可。落实登记制度改革。着力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放宽市场准入,减少审批环节,履行“双告知、一承诺”制度,真正实现企业“不见面”审批。坚持做到“不办完最后一项业务不下班,不送走最后一位业主不关门”,让办事群众真正体会到高效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

  三、大力推进乡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能力提升

  每季度组织工作人员对各乡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保证个体工商户、企业、食品经营许可证登记注册等审批事项,“下得去,接得住,能办好,能便民”。2021年全年全县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1400户,其中企业登记12762户,新增市场主体2492户;个体登记18638户,新增登记市场主体2068户,有效活跃了基层经济发展活力,提升了基层群众的便利度和幸福感。

  在“三八”节到来之际,为认真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动员广大妇女走在新时代前列,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赞美、弘扬与讴歌在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身发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赢得出彩人生的巾帼奋斗楷模。*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2“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布茹玛汗·毛勒朵、李桓英、尹建敏、关欣、胡海岚、卢宇彤、路生梅、杨宁、甘公荣、吴蓉瑾10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获得“最美巾帼奋斗者”称号。

  《闪亮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CCTV-10)3月7日20:19首播,央视综合频道(CCTV-1)3月8日重播。首播期间学*强国、央视频等新媒体*台同步直播。

  全国妇联党组*、副*、*处第一*黄晓薇,*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全国妇联副*、*处*吴海鹰为获奖者及代表颁奖。

  《闪亮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集中发布了10位“最美巾帼奋斗者”名单和先进事迹,她们深入践行*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立足*凡岗位,取得了不*凡的业绩。

  【筑“银河”造“天河” 国际超算大会首位女*】

  卢宇彤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亲历五代银河、两代天河超算系统研制,卢宇彤践行科技强国目标,以创新突破和奋勇拼搏亲历了*超算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她是国际超算ISC Fellow和ISC*会*,是担任此职务的首位*学者、世界首位女性学者。

  【挑战抑郁症世界难题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

  胡海岚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她是第24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获得者。2008年胡海岚在美国学*工作十多年后回到祖国,在基础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新型抗抑郁药物的设计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用铁打成的“云朵”校长】

  吴蓉瑾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

  她创建全国首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她用真情守护学生身心健康,以情育人促进品德养成,她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主张因材施教呵护学生成长。吴蓉瑾曾获时代楷模,被*称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

  【红色家风世代传 莲花故里孕芬芳 】

  甘公荣 江西省妇联兼职副*,江西省巾帼志愿服务协会副会长

  她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阿姨的三女儿。几十年来,甘公荣时刻谨记父辈“一心为公,恪尽职守”的嘱托,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家风、庚续红色血脉。先后成立龚全珍工作室和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帮助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上百人。

  【陇原大地上的扶贫之花】

  尹建敏 甘肃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心有日月,万物有光。尹建敏秉承给予别人帮助是最大人生价值的理念,20年来,她累计为社会公益捐助资金达2400多万元,带领企业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领西部农民走上致富道路,东乡族妇女家门口就业,快乐生活。

  【扎根大山写青春 苗山深处“女芒篙”】

  杨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村委会主任

  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当起大学生村官,发誓要带领乡亲们改变穷貌。杨宁坚持带领村民主打“生态牌”发展产业,悄悄卖掉婚房垫付种子肥料资金,在她的带领下,2020年,江门村实现94户326人全部脱贫摘帽。

  【用一生守一诺 以“梅香”暖一城】

  路生梅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

  生长在北京的她,带着“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坚守贫困地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53年,用赤诚的医者仁心守护着革命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超额兑现自己“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

  【95岁入党 *“战麻”的巾帼英雄】

  李桓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留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李桓英,毕业后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后的首批官员。1958年她几经周折回到祖国怀抱。她率先开展的短程联合化疗,使疯狂肆虐数千年的麻风病可控、可治,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防治经验在全球推广。

  【绽放于无形战场的铿锵玫瑰】

  关欣 海军航空大学某实验室教授

  不爱红装爱武装,关欣把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海防研究。她投身国防事业23年,长期从事信息对抗、信息融合和指挥控制信息系统领域的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为国防教育、舰载航空兵战斗力生成和海军信息对抗装备转型作出突出贡献。

  【刻*石 守护边责 传爱国情】

  布茹玛汗·毛勒朵 新疆*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

  在*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布茹玛汗·毛勒朵老人50余年如一日巡边护边,无怨无悔、奉献青春,亲手刻下10万多块“*石”,她也将祖国刻在心中,并培养自己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成为护边员守边护国。

  馆藏仪式:*国家博物馆党委*、副馆长单威(右一)与新疆克州妇联代表古丽夏提(左一)交接*石与收藏证书

  《闪亮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以多种形式展现了以十位最美巾帼奋斗者为代表的*女性,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成就“钻一行精一行”的精彩,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妇女在党的领导下,奋进新征程、巾帼建功新时代的昂扬风貌。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时代楷模、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入选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

  大力提倡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在全国率先提出“云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吴蓉瑾,被学生、家长亲切称为“云朵妈妈”。

  给女教师“爱的休假单”

  “三八”妇女节来临,黄浦区卢湾一中心的女教师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爱的休假单”。这是校长吴蓉瑾对于弹性休假制的一项新尝试。

  本市中小学推出课后看护服务后,学生们的体验更丰富了、家长的负担减轻了,但老师们的任务却也更繁重了。

  小学教师以女性为主,她们除了在职场上兢兢业业,同样也面临着照顾家庭的压力。比如卢湾一中心小学百余名教职员工中,就有超过九成是女性。

  吴蓉瑾带领着同事们,开始探索弹性休假制,而今年“三八”妇女节的这张半天休假单,就是她们的第一次尝试,老师们可以在安排好课务的情况下,休假半天。

  这虽然是一张小小的纸条,却饱含了如云朵般温柔的理解和关爱。

  用智慧校园呵护学生成长

  上周,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卢湾一中心小学《基于五育并举的学生数字画像》榜上有名。

  吴蓉瑾被称为“云朵妈妈”,不仅仅因为她喜爱云朵的高远纯洁,更因为她大力提倡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在全国率先提出“云课堂”这一教学模式。


“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先进事迹观后感3篇(扩展5)

——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10)份

  甘公荣,1958年出生,江西莲花县人,1974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6月加入***。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工商银行系统“十佳储蓄员”、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江西省三八红旗手、萍乡市十大杰出青年等一系列称号。现担任江西省妇联兼职副**、萍乡市莲花县龚全珍志愿者协会顾问等。

  甘公荣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的三女儿。作为名门之后,甘公荣继承家门的红色基因,秉持着父辈“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家训,在红色精神传承的道路上从未停歇。

  1974年,16岁的甘公荣初中毕业,因父亲甘祖昌坚持要把上学的机会让给更贫苦的孩子,于是满腹委屈的甘公荣回家当起了农民。

  在甘祖昌的言传身教下,她很快成了干农活的一把好手。1978年,国家落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甘公荣被分配到县电影队做电影放映员。此后3年,她跟随放映队跋山涉水、走村入户,放映电影上千场。

  1981年,甘公荣调入工商银行莲花县支行,在当储蓄员的16年间,她经手的钱多达几亿元,没有出过丝毫差错,而且还揽储了上千万元,是其他储蓄员*均水*的3倍。

  甘公荣说,她的工作是属于国家分配,所以她很珍惜国家给予的这次工作机会。工作岗位上的甘公荣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她始终把父亲的箴言当作自己的工作准则:“七十二行,行行都需要人做,只要认真地去做,无论干哪一行都能出人才。”直到退休,甘公荣也没有忘记父亲的话,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她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父亲的期待。

  工作几十年,甘公荣以自己的初心和父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践行着承诺,以自己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认真的态度,不但赢得了同事和周围群众的好评,更无愧于所获的荣誉。她把*凡的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不断地为之奋斗。

  退休后的甘公荣受到井冈山干部学院的邀请,定期为学员宣讲甘祖昌将军和龚老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课后,甘公荣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志愿服务工作上。

  1999年,甘公荣得知湖上中学学生李建*因家境困难面临辍学,便主动和他结成帮扶对子,每月资助李建*,一直到他考上大学。2011年11月,莲花县琴亭镇建立了龚全珍工作室管理服务网络,下设6支便民服务队伍,甘公荣自愿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并担当队长一职。

  2013年,龚全珍发起建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会”,甘公荣负责基金的管理。她联通整合了多方社会资源,推动有关组织和社会人士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奉献爱心。现在,该基金会已为众多困难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虽已是花甲之年,甘公荣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做着帮助别人的事情。她说:“爸爸妈妈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我家的家风家教,也是传家宝,我这样做,还要把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传给我的儿子、孙子,现在他们一有空我就要带他们到乡下去走访,让他们看一看别人的生活,了解别人的困难。这样,当我老得动不了的时候,志愿服务的事业还有人能继续做下去。”

  时代召唤巾帼,奋斗成就梦想。

  “科研是长期的艰苦奋斗,不是一时的光环、激情与承诺。”对此,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胡海岚深有体会。

  2008年,在国外拥有独立实验室的胡海岚回到祖国,扛起我国系统神经科学领域的大旗。

  揭示个体参与社会竞争及“胜利者效应”的神经调控机制、创新单细胞活性双标记技术……胡海岚的付出,让中国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领先世界的研究成果。

  她们的身影在科学征程上砥砺前行,唱出新时代中国女性的铿锵之歌。

  2019年,第34届国际超级计算大会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卢宇彤担任大会**。

  五代银河、两代天河超算系统研制骨干,代表团队六次站上世界超算最高领奖台……卢宇彤的`成绩单,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高精尖成果,更展示着中国女科学家的风采和担当。

  “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是国家战略,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卢宇彤曾说。

  大国重器、尖端科技,她们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作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关欣投身国防事业20余年。

  她的科研成果,为国防教育、舰载航空兵战斗力生成和海军信息对抗装备转型作出突出贡献,为我军在海战场装上了先机制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甘公荣,1958年出生,江西莲花县人,1974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6月加入***。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工商银行系统“十佳储蓄员”、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江西省三八红旗手、萍乡市十大杰出青年等一系列称号。现担任江西省妇联兼职副**、萍乡市莲花县龚全珍志愿者协会顾问等。

  甘公荣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的三女儿。作为名门之后,甘公荣继承家门的红色基因,秉持着父辈“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家训,在红色精神传承的道路上从未停歇。

  1974年,16岁的甘公荣初中毕业,因父亲甘祖昌坚持要把上学的机会让给更贫苦的孩子,于是满腹委屈的甘公荣回家当起了农民。

  在甘祖昌的言传身教下,她很快成了干农活的一把好手。1978年,国家落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甘公荣被分配到县电影队做电影放映员。此后3年,她跟随放映队跋山涉水、走村入户,放映电影上千场。

  1981年,甘公荣调入工商银行莲花县支行,在当储蓄员的16年间,她经手的`钱多达几亿元,没有出过丝毫差错,而且还揽储了上千万元,是其他储蓄员*均水*的3倍。

  甘公荣说,她的工作是属于国家分配,所以她很珍惜国家给予的这次工作机会。工作岗位上的甘公荣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她始终把父亲的箴言当作自己的工作准则:“七十二行,行行都需要人做,只要认真地去做,无论干哪一行都能出人才。”直到退休,甘公荣也没有忘记父亲的话,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她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父亲的期待。

  工作几十年,甘公荣以自己的初心和父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践行着承诺,以自己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认真的态度,不但赢得了同事和周围群众的好评,更无愧于所获的荣誉。她把*凡的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不断地为之奋斗。

  退休后的甘公荣受到井冈山干部学院的邀请,定期为学员宣讲甘祖昌将军和龚老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课后,甘公荣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志愿服务工作上。

  1999年,甘公荣得知湖上中学学生李建*因家境困难面临辍学,便主动和他结成帮扶对子,每月资助李建*,一直到他考上大学。2011年11月,莲花县琴亭镇建立了龚全珍工作室管理服务网络,下设6支便民服务队伍,甘公荣自愿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并担当队长一职。

  2013年,龚全珍发起建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会”,甘公荣负责基金的管理。她联通整合了多方社会资源,推动有关组织和社会人士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奉献爱心。现在,该基金会已为众多困难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虽已是花甲之年,甘公荣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做着帮助别人的事情。她说:“爸爸妈妈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我家的家风家教,也是传家宝,我这样做,还要把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传给我的儿子、孙子,现在他们一有空我就要带他们到乡下去走访,让他们看一看别人的生活,了解别人的困难。这样,当我老得动不了的时候,志愿服务的事业还有人能继续做下去。”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成就“钻一行精一行”的精彩——布茹玛汗毛勒朵等10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光荣入选20_年“最美巾帼奋斗者”。

20_年“最美巾帼奋斗者”是新时代巾帼力量的杰出代表,是新征程路上奋斗女性最美剪影标杆。巾帼不让须眉,女子支撑半边天,我们敬新时代巾帼力量,我们赞奋斗女性最美剪影。

致敬新时代巾帼力量,为时代奔腾输入强大能量。

“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是我的根,我绝不能忘本……”20世纪50年代,李桓英谢绝世界卫生组织的挽留回到祖国,将国外先进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疯狂肆虐数千年的麻风病可控、可治。20_年,李桓英荣获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同年,95岁高龄的李桓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用生命喷薄出爱国、事业、忠诚的强大能量。五代银河、两代天河超算系统研制骨干,代表团队六次站上世界超算最高领奖台……卢宇彤的成绩单,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高精尖成果,更展示着中国女科学家的风采和担当。大国重器、尖端科技,她们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新时代的巾帼力量在科技领域,在经济领域,在文化领域,在各个领域释放出强大能量,成为奋斗征程的活力澎湃“她力量”,她们的先进事迹彰显建功新时代的巾帼力量,勾勒奋斗女性的最美剪影。

  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 5

  “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

  秉持这样的信念,北京姑娘路生梅,扎根陕西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一干就是50多年。

  为了让山沟沟里的老乡们及时看上病,她白天接诊、晚上点着油灯自学,迅速成长为全科医生;她多次放弃返京机会,为落后的小县城建起第一个正规儿科;她给患者开几毛几分钱的.小药,巡诊走遍小镇乡村;她自愿“超期服役”,退休后拒绝高薪聘请,义务接诊患者超15万人次;面对疫情,年逾古稀的她写下请战书,递交1万元特殊党费……

  路生梅说,毕生坚守只为兑现誓言,“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群众心中,感念着她们的无私奉献;脱贫路上,活跃着她们的奋斗身影。

  杨宁,这个“85后”大学生村官,放弃大城市就业机会,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拔掉穷根。

  作为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村委会主任,她的扶贫之路充满艰辛,却从未被困难挡住脚步——悄悄卖掉婚房垫付种子肥料资金,创新“稻+鸭+鱼”共作模式种植紫黑香糯,建设扶贫加工车间,成立“苗村倌”电商服务中心……依托原生态资源优势,走产业发展道路,江门村旧貌换新颜。

  “发展产业关键要‘接地气’。”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带领企业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从实施产业扶贫计划,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到成立田间学校,帮助农户变身技术能手;从带动开展规模化养殖、种植,帮助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到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第六产业园”……精准对接,深耕基层,她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

  “时代楷模”、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又获奖了。

  这一次,属于她的荣誉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而和过去很多次一样,吴蓉瑾对关于她本人的采访,总是能推则推。关于校长的这点“小坚持”,卢湾一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张帆再熟悉不过,“她总是把我们推到镜头前,每份稿件,她都会认真地校对我们的名字。她总是为我们搭建舞台”。

  撇开所有的荣誉,在别人的眼中,“云朵校长”的美,自有答案。

  “她是特别好的倾听者”

  今年“三八”前夕,卢湾一中心的女教师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半天的休假单。凭着这张单子,老师们可以在安排好课务的情况下,休假半天。而这,也将成为学校尝试弹性休假制的第一次探索——老师们“朝7晚5”的工作压力,吴蓉瑾看在眼里。而在本市中小学推出课后看护服务后,老师们的任务更繁重了。休假条虽小,但却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散发着暖意。

  和很多小学一样,卢湾一中心小学百余名教职员工中,女性比例超过90%。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给职场女性带来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女生天生心思细密,如何避免小情绪成为导火索?和吴蓉瑾搭档多年的好友,刚刚退休的副校长邓卫红觉得,吴蓉瑾的秘诀在于,“她是一个非常好的倾听者”。吴蓉瑾的微信“朋友圈”更新频繁,宛若她的工作日记。每晚离开学校之前,她会发一张教学楼走廊图——这是一个暗号,只要这张“爱的走廊”图没发,谁都可以去学校找她。而她,真的是说到做到。“不管对方有多少抱怨,哪怕是带着家属一起来,唠唠叨叨讲半天,她总是会耐心地听别人说完,再一点点给出自己的建议。”邓卫红说,后来大家发现,这温柔的倾听,往往有奇效——无论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有时候,要的不仅是份答案,更是倾听背后,“被尊重”的感觉。

  而在被吴蓉瑾唤作“宝贝”的学生们心中,吴老师像姐姐,像好友,也是一个再懂自己不过的长辈。卢湾一中心小学毕业生马天道说,尽管有关课文的记忆已经模糊,但作文本上,吴校长那长长的'评语却一直写到了自己心里。即便毕业多年,遇到喜悦和波折,他始终第一时间想到,告诉吴老师。“恋爱了,我第一时间把女朋友带去给她看;父亲突发车祸,我急得手足无措时,她安抚我,及时帮我联系了医院和主治医生,目前父亲正在康复中;今年,我即将迎来一个小生命,成为一名爸爸,知道这个消息,她比我还激动,发了一连串的表情……”马天道感叹,成长的道路上,他幸运地拥有了一名小学老师恒久的关爱。

  “总能感受到她的鼓励”

  吴蓉瑾爱“晒娃”,每天都记录着她的娃们可爱的模样,有他们抱着熊猫靠垫午睡的样子,有他们鼓着腮帮大口吃饭的样子,也有他们跑着跳着发丝飞扬的样子。孩子们也喜欢凑到“云朵妈妈”的镜头里,因为他们知道,镜头背后的眼睛,会笑。

  三(5)班男孩黄业凯,是卢湾一中心小学“红喇叭”小讲解员之一。*时活泼好动的男孩,第一次站到**一大纪念馆的观众面前时,却慌了神。“我看到站在不远处的云朵校长给了我一个鼓励的微笑,还邀请身边的游客为我加油打气。”黄业凯说,就这样,他渐渐稳住了阵脚。讲解结束,吴校长还弯下腰,摸摸他的背,帮他一起梳理讲解中遇到的问题,提醒他要注意站姿。黄业凯还记得,吴校长几乎每天都会在校门前迎接大家来上学,到了下雨天,收雨伞的时候伞尖不要朝着别人。小孩子除了要读书,还要学会关心他人。

  同样被这温柔目光温暖的,还有张帆。工作不久,她就有机会站上市级教学评比的舞台。面对教学界大咖和现场几百位同行,小张老师非常紧张,没想到临开始,吴校长从一旁狭窄的校门里挤了进来,给她加油鼓劲。张帆说,那个身影,就像一粒“定心丸”。而她还发现,遇到有比赛,吴校长在帮老师们一次次润色改稿后,永远是把老师推在前面,让尽可能多的老师获得荣誉和肯定。如今,张帆迅速成长为年级组核心,她也从吴校长身上学会了宝贵的管理经验,“推功揽过,**之美”。

  “不懂技术的女汉子有点厉害”

  上周,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卢湾一中心小学《基于五育并举的学生数宇画像》榜上有名。

  智慧校园系统张开双眼全天候为学校安全保驾护航,“云手表”“云笔”等智能设备忠实记录学生学*经历,帮助老师读懂学生,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作为全国信息化教学标杆校,这所“云校园”,渐渐呈现出吴蓉瑾期待的样貌。

  对同事对学生,吴蓉瑾是公认的温柔。但在一群IT工程师们眼中,这位女校长顶真起来,特别“刚”。从2018年启动建设“云课堂”后,学校会议室的灯几乎每晚都是亮的。作为一名文科生,吴蓉瑾一边讨教专业问题,一边不断用教育教学专业知识,让对方心悦诚服。她说,想为每个孩子画一张“数字画像”,虽然工作量很大,但这能让老师看到一个完整的孩子;她提出,想建立一个教师备课系统,各科老师可以随时记录灵感火花,上传课件,实现资源共享,智慧碰撞。技术人员质疑,是否有必要如此大动干戈?做一个*台,上传一些课堂实录,供老师看看,足够了。最终,吴蓉瑾的坚持,换来了一份送给老师们的“大礼”——一个学*大数据库建立起来,教师的备课效率大大提高,老师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

  “没想到,女校长搞IT,可以这么厉害。”吴蓉瑾觉得,这是“IT男”们对他的最高评价。

  *日,***、全国妇联评选出10名“最美巾帼奋斗者”。她们是中国女性的先进代表,向社会传递了爱党报国、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展现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巾帼风采,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绽放芳华,谱写了璀璨的奋斗篇章。

  助力乡村振兴:“把学会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杨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村委会主任。2010年,她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江门村,带领乡亲们努力拔穷根:创新“稻+鸭+鱼”共作模式种植紫黑香糯,带动村里年收入300多万元;联手大学生村官成立“苗村倌”电商服务中心,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900多万元;出资建设扶贫加工车间,创建“苗阿嫂”“苗阿公”品牌,村里产业覆盖率达100%。2020年,江门村实现94户326人全部脱贫。

  “未来,我要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继续贡献青春力量!”杨宁说。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还有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2018年,尹建敏为当时的深度贫困地区东乡族自治县和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种羊2.1万只,带动8个乡镇、6个合作社开展规模化养殖。她还新建8个黑木耳种植基地,吸纳350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为建档立卡户分红865万元,支付土地流转费142万元。

  乡村振兴的道路,见证了她们的不懈引领,也见证了她们的医者仁心。

  37岁辗转多地回到祖国,57岁投入麻风病防治工作,95岁成为***党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等地的偏远山区,曾经4次遇险,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要把学会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如今,百岁高龄的李桓英用实际行动激励着年轻一代的医务工作者。

  同样坚守在医疗卫生岗位数十年的,还有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路生梅。

  1968年,路生梅被分配到佳县人民医院工作。看到佳县落后的医疗条件,她许下了“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用心守护革命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路生梅白天接诊患者,晚上刻苦学*,迅速从一名专业儿科医生成长为全科医生,并创办了佳县第一个正规儿科。退休后的20多年里,她依然坚持每周在县医院和中医院义务坐诊,接诊患者超15万人次。

  推动科技创新:“抓住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机遇”

  科技战线上,巾帼力量举足轻重。她们潜心研究、刻苦攻关,以专业和实力诠释不*凡的“她”力量。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卢宇彤践行科技强国目标,亲历了中国超算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是五代银河、两代天河超算系统研制骨干。她长期致力于国产超算技术攻关,坚持自主创新,突破高速通信系统、并行程序应用环境、大规模资源管理等超算核心技术,担任副总设计师的天河二号夺得世界超算500强六连冠。同时,她也是国际超算ISC Fellow和ISC***会**,是担任此职务的首位中国学者、世界首位女性学者。

  “在工作过程中挑苦活、挑累活,在科研过程中选难题、选前沿。”卢宇彤说,“希望每名女性都能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抓住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机遇,与祖国共同成长。”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海岚2008年放弃美国教职回国,专注于脑的高级功能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在系统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揭示了抑郁症发生及抗抑郁药物快速作用的分子、细胞及环路机制,为研发更好、更安全的新一代抗抑郁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2021年,胡海岚获得第二十四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为中国智慧走向世界舞台作出积极贡献。

  海军航空大学某实验室教授关欣投身国防事业23年,长期从事信息对抗、信息融合和指挥控制信息系统领域的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为国防教育、舰载航空兵战斗力生成和海军信息对抗装备转型作出突出贡献。关欣先后主持完成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创新实现了理论模型的工程化应用,解决了10余项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军在海上战场装上了先机制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未来我们将继续瞄准国家科技前沿和海**型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注重实战能力引领带动。”关欣说。

  传承红色基因:“把这种精神和作风延续下去”

  新疆***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扎根边疆,将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守边事业。1961年,她与丈夫一起来到吉根乡,成为一名护边员,在*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五十余年如一日巡边护边,每天至少走20公里山路,创造出无一例人畜越境事件发生的守边业绩。如今,布茹玛汗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是护边员,一家人无怨无悔守护祖国山河。

  “我们全家用脚步丈量祖国神圣领土的决心不停,巡边护边的信念不改,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不变。”布茹玛汗坚定地说。

  “为什么红领巾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一位少先队员不经意间的提问,让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陷入沉思。

  “打好红色底色,种下信仰种子,身边就有最鲜活的课堂。”吴蓉瑾在全国率先组建小学生红色讲解员社团,依托**一大纪念馆,十余年来累计培养了*千名小学生党史讲解员,坚定了他们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让爱党爱国的校园文化蔚然成风。

  江西省妇联兼职副**甘公荣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女儿。几十年来,她扶危济困、热心公益,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家风:积极参与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管理,帮助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上百人;成立莲花县巾帼志愿者协会,发展志愿者*千人;作为“赣鄱红色娘子军”的宣讲员,线上线下为*800万学员讲述父辈艰苦奋斗的故事。

  “我要继承他们心系百姓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把这种精神和作风延续下去。”甘公荣说。

  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最美巾帼奋斗者”开拓进取、矢志拼搏,以勇立新功的豪情壮志投身伟大事业。

  ****日决定,授予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桓英“时代楷模”称号。连日来,李桓英毕生精力献给麻防事业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校师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她的由衷敬佩。大家纷纷表示要学*她心有大我、赤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和生命至上、护佑苍生的医者仁心,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李桓英说,回国不后悔、治麻风不后悔,如果不入党会后悔。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辛有清看来,李桓英是具有人民情怀的公共卫生专家,她敢于面对麻风病,用科学判断麻风病不可怕,通过接触病人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歧视,用人间大爱为麻风病病人和社会营造了科学战胜疾病的力量。“她更是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者,把国外的先进医学知识带回祖国,她把中国防治麻风病的方案贡献给世界,为实现没有麻风的世界作出了特殊贡献。”

  “在***百年华诞之际,百岁老人李桓英用她的'故事给我上了宝贵的一堂党课。麻风病严重侵蚀病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李桓英满怀热诚,视病人为亲人,面对面接诊麻风病人。她用自己开创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治疗病人,年复发率0.03%,低于当时WHO的麻风病治疗复发率。”全国**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新生儿内科副主任米荣表示,李桓英几十年如一日践行医者仁心、生命至上的誓言,用忘我的工作诠释生命的意义,挺起了民族脊梁。

  人的一生如何度过才有意义?百岁党员李桓英用自己的一生去寻找答案。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基础运行处工作人员张斌斌表示,李桓英放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薪聘请,舍弃家人的陪伴,毅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投身卫生健康事业,令人动容。“57岁开始研究麻风病,常人唯恐避之不及,她却不戴口罩、不穿防护服为病人检查身体,这是科学的自信,更是对病人的真诚和满腔热情,她用一生诠释了***员的信仰。”

  李桓英赤诚报国、护佑生命的事迹也影响着继往开来的杏林晚辈。

  “她主动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归国奉献,并选择麻风病防治作为终身事业,这是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的赤子之心,是不畏艰难、护佑苍生的医者仁心。她通过实践考察,求真务实地建立高效治疗方案和防治体系,堪称科学精神指导临床实践的经典范例。”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三区副主任医师秦启元表示,作为医学后来人,将以李桓英同志为榜样,尊科学济人道,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初心可鉴超凡风骨,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我很荣幸能在此生同这样一位优秀的医者在一个医院共同工作。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向‘时代楷模’李桓英老师学*,是我今后的目标。我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医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护士龚妍说。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张竣玮看来,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正体现在李桓英一次次深入麻风寨,与患者密切接触,并努力消除社会歧视的行动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李老师毅然决然回国工作,给我很大触动。如今,在祖国需要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更好推进中西医结合时,作为一名中医学子,更要努力奉献自己的青春,把中医发扬光大。我将全力以赴,哪怕是一辈子。”

  *日,***、全国妇联评选出10名“最美巾帼奋斗者”。她们是中国女性的先进代表,向社会传递了爱党报国、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展现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巾帼风采,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绽放芳华,谱写了璀璨的奋斗篇章。

  助力乡村振兴:“把学会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杨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村委会主任。2010年,她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江门村,带领乡亲们努力拔穷根:创新“稻+鸭+鱼”共作模式种植紫黑香糯,带动村里年收入300多万元;联手大学生村官成立“苗村倌”电商服务中心,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900多万元;出资建设扶贫加工车间,创建“苗阿嫂”“苗阿公”品牌,村里产业覆盖率达100%。2020年,江门村实现94户326人全部脱贫。

  “未来,我要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继续贡献青春力量!”杨宁说。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还有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2018年,尹建敏为当时的.深度贫困地区东乡族自治县和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种羊2.1万只,带动8个乡镇、6个合作社开展规模化养殖。她还新建8个黑木耳种植基地,吸纳350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为建档立卡户分红865万元,支付土地流转费142万元。

  乡村振兴的道路,见证了她们的不懈引领,也见证了她们的医者仁心。

  37岁辗转多地回到祖国,57岁投入麻风病防治工作,95岁成为***党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等地的偏远山区,曾经4次遇险,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吴蓉瑾爱“晒娃”,每天都记录着她的娃们可爱的模样,有他们抱着熊猫靠垫午睡的样子,有他们鼓着腮帮大口吃饭的样子,也有他们跑着跳着发丝飞扬的样子。孩子们也喜欢凑到“云朵妈妈”的镜头里,因为他们知道,镜头背后的眼睛,会笑。

三(5)班男孩黄业凯,是卢湾一中心小学“红喇叭”小讲解员之一。*时活泼好动的男孩,第一次站到**一大纪念馆的观众面前时,却慌了神。“我看到站在不远处的云朵校长给了我一个鼓励的微笑,还邀请身边的游客为我加油打气。”黄业凯说,就这样,他渐渐稳住了阵脚。讲解结束,吴校长还弯下腰,摸摸他的背,帮他一起梳理讲解中遇到的问题,提醒他要注意站姿。黄业凯还记得,吴校长几乎每天都会在校门前迎接大家来上学,到了下雨天,收雨伞的时候伞尖不要朝着别人。小孩子除了要读书,还要学会关心他人。


“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先进事迹观后感3篇(扩展6)

——《闪亮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优秀观后感优选【五】篇

  16年前,第一批小小讲解员在**一大会址纪念馆开讲时,有一位老师一直用赞许、坚定的眼神默默鼓励他们。她,就是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

  “教有真情,育无止境”,一走进卢湾一中心小学一楼大厅,人们就能看到的这句教育理念,用来概括吴蓉瑾的27年教育生涯,很是恰切。

  “用孩子们自己的语言,给同龄人讲党史”

  卢湾一中心小学毗邻**一大会址纪念馆。多年前,兼任少先队辅导员的语文老师吴蓉瑾在参观一大会址时发现孩子们听讲解不太认真,便在学校支持下展开调查研究。“建一支由少先队员组成、专门为小学生观众服务的讲解员队伍,让孩子们自己写讲解稿,用孩子们自己的语言,给同龄人讲党史!”吴蓉瑾说,想出这个新点子以后,她带领学生一同学党史、一同讨论撰写讲解稿、一同磨炼演讲技巧。“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由此成立。

  这支“红喇叭”,至今已培养了千余名小讲解员,志愿讲解场次超千场,已拓展出了沪语讲解、英语讲解、快板演出、连环画展示等多种形式。每一个双休日和节假日,只要没有出差和工作,吴蓉瑾都会站在一旁,用赞许的目光和温暖的笑容,默默守护着小讲解员们。

  如今,在卢湾一中心小学,“**一大会址纪念馆讲解”已成为一门特色课程。“这么多年来,讲解词始终铭记在我的脑海中。吴老师的教导在我心中种下了一粒红色种子,让我牢记红色历史、永远爱党爱国。”一位已是大学生的小讲解员这样说。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

  吴蓉瑾为当地人熟知,始于“情感教育”。20年前,关注到一些孩子出现情感淡漠、自我意识过重等问题,她积极探索,每周利用15分钟午会课时间,开展情感教育课,提高孩子的沟通交流和情感表达能力。后来,她和同事们一起,把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劳育等各个方面,构建起了包括8个板块、20个专题的情感教育体系。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吴蓉瑾曾这样告诉同事贺春秋。贺春秋刚入职时,不小心摔倒受伤,吴蓉瑾指导她以此为素材,上了贺春秋的第一堂情感教育课——《爱护我自己》。贺春秋说,那节课上,她和学生们坐在一起交流各自的受伤经历,互相提醒,彼此关心,“那些温馨的情景十几年了还历历在目。”

  吴蓉瑾的微信朋友圈常常“晒娃”。开学这几天,晒得最多的是一年级的孩子们,上课时专注的目光、吃饭后沾着饭粒的小脸……张张照片都满溢着她对孩子的喜爱与呵护。

  每个学生毕业时,吴蓉瑾都会赠送一张附有自己联系方式的卡片。常有已毕业的学生找她交流,甚至其他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也慕名找她,吴蓉瑾也乐意提供帮助。

  李桓英的简单澄澈,不仅体现在超越功利计算的选择上,还体现在她“一生做好一件事”的恒定追求上,这一件事,就是麻风病防治事业。

  刚回国时,外国专家局把她分配到中央皮炎所,因此契机,她逐渐走上麻风病防治之路。1970年,她在江苏第一次接触到了麻风病人,病人鼻塌眼盲的惨状深深刺痛了她,她开始产生了攻克麻风病的想法。她的这一想法,遇到了最好的机遇——在下大力度消灭和控制流行病的新中国,有一些社会性因素造成的疾病第一次真正被控制住,甚至基本消失,有这些病种的防治经验在先,像麻风病这样的世界性难题,在中国,不是不可以攻克的!

  1978年底,李桓英调入刚成立的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正式确立了麻风病防治的科研道路。在参加“WHO麻风治疗和免疫科学工作”会议上,李桓英与世界同行们首次认识了“短程联合化疗”的概念,并得知世卫组织每年都有向申请国家提供援助的计划。她回国后立即提醒相关部门申请该项目,并把该疗法引入国内,积极着手麻防试点研究。

  在头绪繁多的工作中,她敏锐地找到了建立现场研究场所的突破性入口。于是,她选择了云南,那里曾经是接纳她学*的抗战大后方,现在,这里正是麻风病猖獗的地方。在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和勐腊县,有数个由麻风病人汇聚而成的自然村寨,这些村寨被世人称为“麻风村”。这些多数人不敢去的地方,正是医务工作者的主战场。世卫组织提供的药物和治疗方案还在探索阶段,从世界范围来讲,中国的麻风防治工作,是先遣部队打响的第一战。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桓英带领着工作小组,进入千山万壑的大小村寨,一头扎下去,一干就是十多年。刚开展工作时,这些病人因为多年被社会厌弃,自己都不再爱惜自己。没想到突然来了一位“大摩雅”(傣语中的“医生”),不但不穿隔离服,还跟病人拉手、拥抱,随时脱下他们的鞋子,检查是否有石子硌脚。这些对病人极富耐心的接触和安抚,使他们开始信任这位医生,并燃起了重生的渴望。在勐腊县试点,为了实验的规范性以及日后复查追踪,李桓英严格要求实验人员,进行细致的客观检测和记录。一份47例病人的病案,严格记录了每天每次的服药情况,持续了整整27个月。每一位后期来到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被如此细致完整的病案记录震撼和感动。这期间,因为发生过不良药物反应,导致很多病人质疑而弃药。李桓英就住在病人家里,一遍遍地讲解、耐心劝导他们继续服药,终于在3个月后,病人的皮损面消减,恢复正常。经过艰苦努力,这一试点的效果,完全达到了世卫组织的试验预期目标。李桓英又跑遍各级皮防站,把在试点成功的方案亲自教授给防治人员。10年过后的监测结果表明,李桓英主持的该治疗方案,麻风病复发率仅仅为0.03%,远远低于世卫组织订立的1%的标准。在现场防治同时,她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很多数据翔实的指导性论文,她的疗法被世卫组织在多国推广,医治了世界上很多病人。

  再进一步,要想弄清麻风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必须通过基因分型研究麻风菌传染源和传播链,因此,李桓英又开始进入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麻风菌,她的梦想是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李桓英总结自己的一生,只用了最简单的一句话:长期以来坚持从事麻风病的防治工作。而支撑她的,是一种朴素简单、始终如一的恒久初心。

  这个当年来自北京的姑娘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了黄土高原的一个小县城里。

  1968年,刚从北京第二医学院毕业的路生梅,被分配到佳县人民医院。由于医务人员的缺乏,儿科专业的路生梅利用工作之余的零碎时间,刻苦学*各科诊疗知识,成为一名掌握内、外、妇、儿、中医、针灸各科知识的全科医生。

  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黑夜,即使是已经退休,只要有病人找上门,路生梅总是倾己之力帮助病患减轻病痛。如今,路生梅大夫今年已经75岁,退休后,她依然坚持在家为患儿义诊。

  50年来,她始终不忘自己当年许下的“要服从祖国分派,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要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诺言,牢记自己担负的使命,多年来救治患病儿童数以千计,极大改善了佳县的卫生医疗环境。她是受当地群众爱戴的好医生,更是一名优秀的***员!

  刚刚步入百岁的李桓英是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她用毕生精力对抗肆虐人类上千年的麻风病。使成千上万麻风病人获得新生。

  2016年,李桓英荣获了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麻风病肆虐,一度成为世界难题。当时麻风病也流行于我国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及青海等部分地区。1978年,拥有丰富公共卫生防治经验的李桓英担负起我国麻风病防治的重任。她来到云南省勐腊县南醒村,建立短程联合化疗试点,为消除病人顾虑,李桓英经常与病人*距离接触。

  经过27个月的治疗,服药的47名病人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完全达到了预期效果,李桓英实施的短程联合化疗经过十年监测,复发率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世界推广了李桓英的联合化疗经验。70多年间,在几代麻风病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奋斗下,麻风病在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已基本消灭。

  2016年12月27日,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她说她希望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在麻风病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甘公荣,1958年出生,江西莲花县人,1974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6月加入***。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工商银行系统“十佳储蓄员”、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江西省三八红旗手、萍乡市十大杰出青年等一系列称号。现担任江西省妇联兼职副**、萍乡市莲花县龚全珍志愿者协会顾问等。

  甘公荣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的三女儿。作为名门之后,甘公荣继承家门的红色基因,秉持着父辈“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家训,在红色精神传承的道路上从未停歇。

  1974年,16岁的甘公荣初中毕业,因父亲甘祖昌坚持要把上学的机会让给更贫苦的孩子,于是满腹委屈的甘公荣回家当起了农民。

  在甘祖昌的言传身教下,她很快成了干农活的一把好手。1978年,国家落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甘公荣被分配到县电影队做电影放映员。此后3年,她跟随放映队跋山涉水、走村入户,放映电影上千场。

  1981年,甘公荣调入工商银行莲花县支行,在当储蓄员的16年间,她经手的钱多达几亿元,没有出过丝毫差错,而且还揽储了上千万元,是其他储蓄员*均水*的3倍。

  甘公荣说,她的工作是属于国家分配,所以她很珍惜国家给予的这次工作机会。工作岗位上的甘公荣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她始终把父亲的箴言当作自己的工作准则:“七十二行,行行都需要人做,只要认真地去做,无论干哪一行都能出人才。”直到退休,甘公荣也没有忘记父亲的话,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她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父亲的期待。

  工作几十年,甘公荣以自己的初心和父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践行着承诺,以自己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认真的态度,不但赢得了同事和周围群众的好评,更无愧于所获的荣誉。她把*凡的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不断地为之奋斗。

  退休后的甘公荣受到井冈山干部学院的邀请,定期为学员宣讲甘祖昌将军和龚老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课后,甘公荣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志愿服务工作上。

  1999年,甘公荣得知湖上中学学生李建*因家境困难面临辍学,便主动和他结成帮扶对子,每月资助李建*,一直到他考上大学。2011年11月,莲花县琴亭镇建立了龚全珍工作室管理服务网络,下设6支便民服务队伍,甘公荣自愿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并担当队长一职。

  2013年,龚全珍发起建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会”,甘公荣负责基金的管理。她联通整合了多方社会资源,推动有关组织和社会人士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奉献爱心。现在,该基金会已为众多困难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虽已是花甲之年,甘公荣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做着帮助别人的事情。她说:“爸爸妈妈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我家的家风家教,也是传家宝,我这样做,还要把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传给我的儿子、孙子,现在他们一有空我就要带他们到乡下去走访,让他们看一看别人的生活,了解别人的困难。这样,当我老得动不了的时候,志愿服务的事业还有人能继续做下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