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作文6篇

首页 / 故事 / | 2022-09-28 00:00:00 作文,故事,数学

数学故事作文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已从那个懵懂的小女孩成长为对数学充满兴趣的少女了!五年来,数学给了我莫大的快乐!

  以前,我对数学也可以说是如痴如醉!但是由于刚开使我的数学成绩并不太理想,促使我对数学失去了信心。最差的还考过83分呢!所以我对数学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曾想过,度一日是一日。差就差了,不是我不想学,是我没有这种天分,学不好也不怪我。

  但从我上三年级时,由曾老师兼我们班数学老师,我的成绩就上升了许多。刚开始,我对曾老师的印象不是很好:黑黑的皮肤,额上长满了皱纹,两只眼睛深深的凹了进去,薄薄的嘴唇,黄黄的牙齿,嘴巴总叼着一根烟。

  但曾老师却不像我们想的那样。他对我们倍加关心。在课后,我们有什么不懂的都问曾老师,曾老师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解。一次又一次的,直到我们懂得了。曾老师有时还给我们讲一些课外知识,这时让我们体会到了数学的广博。一次,曾老师上数学课时讲一个“连乘”的应用题,班上有好多同学都不懂,曾老师一次次地讲解给我们听,可我们还是不太明白。

  曾老师就买了三条烟,在课堂上测验给我们看。曾老师先把这三条烟拆成包,每条10包烟,告诉我们每一包烟有24支烟,列成综合算式:24*10*3=720(支)。这下,我们都懂了。

  我渐渐地迷上了数学。对数学又有了信心。我不仅学*课内的知识,还在研究奥数。在学校三年级数学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今年暑假我与班上的四位同学在曾老师家里补*奥数,在20xx年秋季,我参加学区数学竞赛,幸不辱命,获得学区数学竞赛一等奖。

  我与数学可谓是缘分未尽啊!五年来,我与数学若影若离。是曾老师让我又对数学充满了兴趣!现在看曾老师也不是像个“坏人”似的,而是和蔼可亲,慈祥的面庞让我享受了数学的海洋里的`广博!

数学故事作文2

  最*,数字王国出现了许多“不法分子”,他们的身份证明都是假的。数字王国的国王想到一个绝妙无比的办法——大排查,这样就可以将“不法分子”赶出和谐的数字王国。

  一天清晨,士兵井井有条地站在城市入口,对出入的人进行排查。不一会儿,门口就出现了一名男子。士兵说:“请出示身份证。”男子犹犹豫豫地拿出身份证递给士兵甲。士兵甲见身份证上显示他的名字是“2:7=4:5”,脱口而出:“对不起,身份证错误,您不能过去。”男子火冒三丈:“凭什么说是错误的?我的名字可是真真正正的比例呀!”男子本想鱼目混珠,躲过排查,谁知士兵爱岗敬业,办事一丝不苟。“比例的内项与外项积相等,但你不符合要求!”这时来了一位娉娉婷婷的女子,士兵检证后,让她过去了。男子还是不罢休:“你们重女轻男,她可以过,我却不可以!”“对不起,你的.身份证不符合要求!”没办法,男子只好走了。

  日上三竿,又来了一位男子。他拿出身份证,让士兵测了一番,只见身份证上显示“速度与时间一定成反比例。”士兵甲立马下了逐客令:“对不起,你的身份证是错误的。”男子心不在焉地说:“你敢冤枉我?你不知我可是反比例公爵吗?”士兵甲说:“我不敢冤枉公爵,只要您的身份证的确是错误的。”“谁说的,速度与时间可是反比例呀!”士兵甲心*气和地解释:“只有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速度才能与时间成反比例。”这下子,男子终于心服口服了……

  经过士兵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不法分子”都赶出了数字王国,数字王国终于回到了从前和谐、美好的样子。

数学故事作文3

  科学课上,大白鹅老师给森林动物学校的学生们讲了非洲象灵活的鼻子,听得同学们目瞪口呆。伶俐兔、聪明兔和笨狼决定在暑假亲自去非洲看一看,非洲象的鼻子是不是真的那么灵活。

  暑假第一天,三个好朋友背上小背包就出发了。一路上,他们说说笑笑,很快来到了一个山洞旁。

  这时,他们听见从洞中传来了打呼噜的声音。笨狼觉得很好奇,提议进洞里看看。聪明兔胆子小,说什么也不肯进去。笨狼说:“怕什么,看我的!”说完,就大步走进洞里,伶俐兔想拉住他已经来不及了。

  走进山洞,笨狼四处张望,忽然他看见一个怪物躺在洞里的一张床上睡觉。笨狼吓了一跳,赶紧转身就想跑,但脚下却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扑通”“哎呦”,笨狼摔了个嘴啃泥。怪物被吵醒了,一把抓住了笨狼的尾巴,笨狼怎么也挣不脱,急得大叫。

  怪物生气地说:“谁叫你把我吵醒了,我要把你吃掉!不过,如果你能帮我解开一道智力题,我就放了你!”笨狼问:“那我可以请我的朋友帮忙吗?”怪物点了点头,带着笨狼走出山洞。怪物说:“你们仔细听着,图书馆有四节书柜,每节书柜有四格书,每格上面都标明了书的数目,你们不许用加法计算,能告诉我哪节书柜的书多吗?”说完怪物还在地上画了一个图形。

  伶俐兔盯着地上的图形看了一会儿,高兴地跳了起来,“太简单了,我已经知道答案了,四节书柜的书是一样多!”怪物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的?”伶俐兔说:“你们看:第一节书柜的个位分别是1、6、2、5.,十位是3、8、4、7;第二节书柜的`个位也是1、6、2、5,十位是3、8、4、7;第三节与第四节的个位与十位都是与第一节一样的,所以四节书柜的书一样多!”

  伶俐兔的话音刚落,怪物不见了,眼前站着一只美丽的小鹿,小鹿说:“巫婆用魔法把我变成了一个怪物,只有解开这道智力题,我才能得救,谢谢你们!”

  笨狼和好朋友听了高兴极了,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他们告别了小鹿,继续向非洲走去。

数学故事作文4

  我是一个很喜欢数学的小女孩,我很喜欢数字,对任何有关数字的东西都很感兴趣,在上学的路上,我会情不自禁的数路边的大树还有从身边走过的汽车,到了学校有时也会数我们这栋楼有多少个班级?还有班上有多少个座椅、板凳等?一个一个的数有时真的很浪费时间,自从我学会了乘法和除法,那算起来就会很快了,不信你看!

  一天我和妈妈去逛超市,在买蛋糕时侯,阿姨说这款蛋糕4元一个,妈妈问我,如果我们要买6个要付多少钱呀?我立刻就回答用乘法计算:4x6=24(元),那我们再买2个2元的呢?我就说那就再加上2x2呗,一共就是24+4=28(元),妈妈笑了,我们又走到卖薯片的那边,妈妈又问,妈妈这边有30元,薯片是6元一袋,我们可以买几袋回家呢?我一想,这不是可以用我们刚学的除法吗?30÷6=5袋;妈妈说真是学有所用呀!我很开心,没想到数学知识的运用真是无处不在呀!

数学故事作文5

  我的数学老师曾经说过:“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我好像从幼儿园里我就开始偏爱数学了,原因很简单,那时年龄小,觉得写数比写字更容易。起因可能是“偷懒”,后来不知不觉地养成对数学的爱好,上一年级,我学*数学的热情更加浓厚了,由于数学题做得又对又快,经常被老师表扬,所以每天不仅主动预*第二天要学的知识,而且还自觉地看同步教材书。

  我一直认为学*数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练*认真做,就能学好。我喜欢数学,因为数学能让自己从中感受成功和快乐。我还探究一些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总之一句话,“我对数学很感兴趣。”

  今天上午,妈妈从菜市场买回了菜。我见妈妈买了我最喜欢吃的西红柿,便赶紧洗好手,正准备拿着吃的时候,妈妈便问我:“儿子,你想吃西红柿的话,就先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听了就说:“好啊,想问什么,请自便。”妈妈见我口气很大,就说:“那我就不客气了!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让你计算出这个西红柿的体积”,我听后心想:“这未必也太简单了吧,只要拿一个长方形容器,测出它的长、宽和高,然后放入水,量出水的高,然后再把西红柿放入,再量出水升高的高度后与长与宽互乘,就可以量出西红柿的体积了。”

  我首先在小房间里找出一个没用的塑料盒量出它的长和宽,都是9厘米,然后放入水,水高10厘米,最后把又大又圆的西红柿放入水中即可,我拿着尺子量了一下子现在的高度是16厘米,心想,要求西红柿的体积,要知道它的长宽高,长宽知道了,是9厘米,要求高就要把现在的水的高度减去原来的水的高度,也就是16—10=6厘米。西红柿的体积=水上升的体积,就能算出体积了。西红柿的体积便是9×9×6=486立方厘米。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十分高兴,奖励一个西红柿给我吃。

  当然学*数学也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一座美妙的大花园,里面永远藏着惊喜,就看我们能不能挖到宝藏了!

数学故事作文6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天他们走得又累又饿。悟空说:“到哪里去找吃的呢?”八戒自告奋勇的说:“师傅,我去化斋吧!”师傅说:“八戒,快去快回不要贪玩。”

  八戒走着走着看到了一棵结满桃子的桃树,高兴得不得了。他迫不及待的数了数树上的桃子,一共17个桃子。八戒想:17个桃子四个人怎没分呢?师傅四个,沙师弟四个,猴哥四个,我四个,四个四就是4x4=16(个)。可是一共17个桃子呀?17-16=1(个)一人四个还剩一个怎么办呢?这时的猪八戒眼珠子一转贪吃的毛病又犯了。心想:我先把多余的一个吃掉,把剩下的16个回去分一分。这时的八戒早就馋的直流口水,一口就把桃子吞到了嘴里。可是万万没有想到,那个桃子是孙悟空变的。孙悟空在猪八戒的肚子里说道:“呆子,你倒不傻竟敢瞒着师傅偷吃,看我不收拾你。”孙悟空在猪八戒的肚子里跳了几下,疼的八戒只喊:“猴哥饶命,我再也不贪吃了。”从此八戒化斋时再也没贪吃过。


数学故事作文6篇扩展阅读


数学故事作文6篇(扩展1)

——数学故事6篇

数学故事1

  从前有一个老农夫想让自己的女儿嫁出去,让自己的女儿不要再跟着自己受苦,幸福一点。他就在想:怎么样才能让女儿很快的嫁出去呢?我家又不是很富有,不是所有人想和我的女儿结婚的~!老农夫不知道,其实有很多人喜欢这为老农夫的女儿,可怕自己身份被人嘲笑,都没敢来求婚,有一个大胆的花花公子来试了试,可老农夫怕这位花花公子挥霍完自己拼命攒下来的一点家产,拒绝了,从那以后就再没人来求婚了。老农夫想着想着,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能招到一个很聪明的女婿。

  第二天出了比智招亲的招牌,老农夫以为就几个人来,没想到来的人络绎不绝,人山人海,可是比了一个上午,还是没几个人能答的出老农夫的3个问题,老农夫有点失望,不过还是想:一定要等到晚上,一定有聪明人!老农夫又开始耐心的等了。

  老农夫出的3道题:

  1、 小林喝了一杯二锅头的6分之1,然后加满红酒,又喝了一杯的3分之1,再倒满红酒后又喝了半杯,又加满红酒,最后把一杯都喝完了。问:小林喝的二锅头多还是红酒多?

  2、 把6个大烙饼分给8个人,每人得1大块和1小块。问:是怎样分的?

  3、 大强先喝了这瓶水的3分之1,又喝了6分之1,接着喝了12分之1,不厌其烦的又和了24分之1,又极有耐里的喝了48分之1,这时水瓶不小心倒了,倒了2分之1。问:这凭水总共有几分之几?

  老农夫还真是高明,出了3题,既考了细心,又考了聪明,看来是不容易答出来了!

  过了N久,一个小朋友来了,很快的答出了这3道题目,老农夫一看,呆了,难不成把女儿嫁给小孩子?考虑了一下,很是为难,突然一个青年站了出来,原来这个青年是个杂技员,老农夫一看,又聪明,又细心,又会杂技,真是很棒,老农夫乐坏了,很快就招他进门,两人举办了婚事,喜气洋洋的

  从那以后老农夫解决了一件心事,每天都非常高兴,青年凭着自己的才智,很快就富有了。农夫的女儿也非常快乐。

  青年的解答:

  1、 答:一样多。6分之1牛奶,也有6分之1水。3分之1牛奶,也有3分之1水,最后说喝了一半,2分之1。6分之1加上3分之1再加上2分之1就等于1。和了一杯牛奶和1杯水。

  2、 8除6等于6分之8,约分后等于4分之3,化成带分数,1又3分之1,也就是1大块和3分之1小块。

  3、 这瓶水总共有48分之48。

数学故事2

  古时侯,一位王爷去山上看望*武的儿子.兄弟几个见父王来了,立刻围了上来.王爷说:"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说着取出一个大饼*均分成了两份,给了老大一块.嘴谗的老二说:"父王,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均分了成四份,给了老二两块.贪心的老三说:"父王,给我三块饼."王爷又把第三快饼*均分成了六份,给了他三块.一向老实的大哥开腔了:"父王,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老四听了非常高兴,觉得父王给他最多.同学们,你们觉得谁最多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97+98+99+100=?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1、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2.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3.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4.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5.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数学故事3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间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他的题目是:

  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自己也就可以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因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老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后来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故事4

  笨狼今天第一次去学校上课,到了学校,他看见同一个小区里的伙伴,聪明兔、淘气猴、猪小胖,他们也来这里上学!笨狼很有礼貌的跟三个小伙伴问好,三个小伙伴也向笨狼问好,笨狼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等了一会儿,老师就来给他们上课了,第一节是数学课,老师叫他们做+、-、×、÷,很快一节课就过去了,笨狼就去交朋友,他一次跟全班所有同学交了朋友,笨狼提出了一个问题:全班共有32人把它分成四组,怎么分?有一位小猫同学跑过来帮笨狼解答:

  32÷4=8(组)

  笨狼看了觉得有点儿怪怪的,我们去问老师吧!好!小猫答应了,他们两个找到了老师,笨狼就问:老师,这个算式的单位填错了,应该是“组”而不是“人”懂了吗?懂了,他们两个点点头。小猫开口了:老师,您再出几道题考考我们,好不好?好!老师爽快的答应了!老师就出,这里有24个苹果,*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个?笨狼说:我知道,24÷4=6(个)对,老师说。小猫开口了:还有其它算式24÷3=8、24÷6=4和24÷8=2,小猫真聪明!老师高兴的说,老师又说:你们以后写算式的时候有些“答”,答怎么写?小猫好奇地问,老师说:比如:有45个苹果,一盘5个,可以装多少盘?

  45÷5=9(盘)答:可以装9盘。就是这样写的。谢谢老师!说完,他们两个就*室了。

数学故事5

  小明和红红,还有淘气,要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去公园游玩,于是他们做好了准备,出发了!

  红红一眼就看到了船,多么想去划船呀!于是红红就叫上妈妈一起去划船,到了划船的地方,大家看见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1个大人划船6元,大人划船的价钱是小朋友的3倍。红红看完了牌子上面的字,计算道:“1位大人是6元钱,而且大人的价钱是小朋友的3倍,我们分别有3位大人和3个小朋友,那就是:6÷3=2(元),3×2=6(元),3×6=18(元),18+6=24(元),啊!终于算出来了!

  然后大家交了钱,坐上了船,开始快乐地划了起来。

  这时候,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开始了,公园的开着快艇,开始放气球了,小明和红红还有淘气都没有想到,原来划船还可以捞气球呀!大家很努力地捞气球,捞啊捞,马上大家就捞到10几个气球。随着划船的人增多,马上气球就没多少了。连续玩了几个小时,力气渐渐没了。小红的妈妈就说:“已经玩了很久了,咱们看看有多少气球吧。”大家同意小红妈妈的意见。于是把游到岸边,走上岸数气球。

  小明看见自己手上的气球有12个,淘气手上的气球有15个,小红手上的气球有18个。马上开动了脑筋,想到:总共加起来有45个气球,哇,真巧,红黄绿三种颜色的都一样多,那每种颜色有多少个气球呢?那就是45÷3=15(个),正好每个家庭可以那15个气球,于是大家各自拿着自己的气球回家了。

数学故事6

  说的是两百多年以前的一段小故事,一位9岁小孩的数学天才使他的老师大吃一惊。

  1787年,在德国一所乡村小学的三年级课堂里,数学老师出了一道计算题:

  1+2+3+4+5+…+98+99+100。

  把100个数一个一个地加起来,这件事让三年级的小同学来做,是一种考验。

  不料,老师刚说完题目,班级里的一位学生,名叫高斯,就把他写好答案的小石板交上去了。

  起初老师毫不在意。这么快就交来,谁知道写了些什么呢?

  小学生数学故事:全班只有一个人做对:后来发现,全班只有一个人做对,就是这位飞快交卷的高斯。

  高斯解答的方法更使老师惊讶不已。

  高斯把这100个数从两头往中间,一边取一个,配起对来,1和100,2和99,3和98,…,共计配成50对,每一对两个数相加都等于101,因而原式=101×50=5050。

  这种算法虽然不是小高斯首创,但是事先谁也没有教过他。在两百多年前的德国,这样的计算方法是在大学里讲授,叫做等差级数求和。即使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等差级数求和也要到高中数学课里才系统地学*。当年只有9岁的高斯,出身农户,家境贫寒,居然这样勤于动脑,善于动脑,使老师无比欣慰和深受感动。老师名叫彪特耐尔,特意到大城市汉堡买来数学书,送给高斯看,并且请自己的年轻助手巴特尔斯对高斯多多关照。

  后来呢?

  后来高斯继续勤奋学*,刻苦钻研,在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中作出许许多多重大贡献,被称为“数学家之王”,和阿基米德、牛顿齐名。高斯是数学史上一颗光芒永恒的天王巨星。


数学故事作文6篇(扩展2)

——关于二年级数学小故事6篇

  孙悟空喝牛奶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户人家,门口的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孙悟空连忙上前,准备把这杯牛奶喝了,可主人家却说:“大圣且慢,如果您想喝这杯奶就必须回答对一道数学题。孙悟空想,不就一道数学题吗,难不倒俺老孙。孙悟空就答应了。那位主人家出题:倒了一杯牛奶,你先喝了1/2加满水,再喝1/3,又加满水,最后把这杯饮料全喝下,问你喝的牛奶和水哪个多些?为什么?

  孙悟空一看,挠挠头,不一会儿功夫就算出来了,并且喝到了这杯牛奶。同学们,你知道答案吗?试试看。

  分苹果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

  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1/2外,把1/4慰问*,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九月,从第一颗葡萄成熟开始,硕果累累的秋天也就来了。

  一只可爱的小蜗牛爬到一个像巨人一样高的葡萄树下,心想:多好的葡萄呀,我要把它从树上摘下来,作为过冬的食物。于是他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慢慢地往上爬。这时,一群小鸟唱着歌儿飞过。他们看见了小蜗牛缓慢地向上爬,就叽叽喳喳嘲笑他。

  一只小鸟说:“小蜗牛呀,小蜗牛。这棵高大的葡萄树有10米高呢!像你这样每小时向上爬3米,往下滑2米,每小时其实才爬1米,要整整爬10个小时才能到顶啊。”

  “现在正好八点整,可再过10个小时,天都黑了。”另一只小鸟说道。

  我们会在天黑之前把葡萄都吃完的!”其他小鸟也都议论纷纷,“等你爬上来的时候,还能尝到又大又甜的葡萄吗?你还是趁早打回吧。”

  小蜗牛默不作声,只是不紧不慢地往上爬。可出乎意料的是,小蜗牛竟然提前了整整2个小时,赶在太阳公公下山之前到达了树顶,尝到了又大又甜的葡萄。小鸟们都很奇怪,问到:“你为什么只要8小时就爬上来了?”小蜗牛意味深长地说:“我一旦爬到顶端后就不会再滑下去了,而你们呢,总是以一尘不变的眼光来思考问题,当然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啦。”

  小鸟们都很惭愧,再也不敢嘲笑别人了。

  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高斯级数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高斯在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老师教完加法后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学生算算看,题目是:1+2+3+4………+96+97+98+99+100=?本以为学生们必然会安静好一阵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将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想加,也就是说:1+2+3+4+…………+96+97+98+99+100+100+99+98+97+96+…………+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但算式重复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过程早已经超过了其他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数学故事作文6篇(扩展3)

——数学名人的故事6篇

  陈景润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求学时,勤奋的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书院,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出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7岁那年,小高斯上小学了。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孩子都是笨蛋,自己才华无法施展。三年级一次数学课上,布特纳对孩子们又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

  “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生们害怕极了,越是紧张就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

  布特纳很得意。他知道,像这样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98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皮学生即使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果。

  不料,不一会儿,小高斯却拿着写有答案小石板过来了,说:“老师,我算完了。”布特纳连头都没抬,生气地说:“去去,不要胡闹。谁想胡乱写一个数交差,可得小心!”说完,挥动了一下他那铁锤似拳头。

  可是小高斯却坚持不走,说:“老师,我没有胡闹。”并把小石板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布特纳看了一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这个10岁孩子居然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答案。

  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和都是182196,求50个182196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难以置信数学天赋,使布特纳既佩服,又内疚。从此,他再也不轻视穷人孩子了。他给小高斯买来了许多数学书,并让他年轻助手巴蒂尔帮助小高斯学数学。

  尼尔斯·亨利克·阿贝尔(1802年8月5日-1829年4月6日),挪威数学家,在很多数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最著名的一个结果是首次完整给出了高于四次的一般代数方程没有一般形式的代数解的证明。这个问题是他那时最著名的未解决问题之一,悬疑达250多年。他也是椭圆函数领域的开拓者,阿贝尔函数的发现者。尽管阿贝尔成就极高,却在生前没有得到认可,他的生活非常贫困,死时只有27岁。

  阿贝尔是十九世纪挪威出现的最伟大数学家。他的父亲是挪威克里斯蒂安桑主教区芬杜小村庄的牧师,全家生活在穷困之中。在1815年,当他进入了奥斯陆的一所天主教学校读书,他的数学才华便显露出来。经他的老师霍尔姆伯的引导下,他学*了不少当时的名数学家的著作,包括:牛顿、欧拉、拉格朗日及高斯等。

  1820年,阿贝尔的父亲去世,照顾全家七口的重担突然交到他的肩上。虽然如此,1821年阿贝尔透过霍姆彪的补助,仍可进入奥斯陆的克里斯蒂安尼亚大学,即奥斯陆大学就读,於1822年获大学预颁学位,并由霍姆彪的资助下继续学业。

  在学校里,他几乎全是自学,同时花大量时间作研究。1823年当阿贝尔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后,他的朋友便力请挪威*资助他到德国及法国进修。

  这篇《一元五次方程没有代数一般解》论文,正确解决了这个几百年来的难题:即五次方程不存在代数解。后来数学上把这个结果称为阿贝尔-鲁芬尼定理。阿贝尔认为这结果很重要,便自掏腰包在当地的印刷馆印刷他的论文。因为贫穷,为了减少印刷费,他把结果紧缩成只有六页的小册子。

  阿贝尔满怀信心地把这小册子寄给外国的数学家,包括德国被称为数学王子的家高斯,希望能得到一些反应。可惜文章太简洁了,没有人能看懂。高斯收到这小册子时觉得不可能用这么短的篇幅证明这个世界著名的问题----连他还没法子解决的问题,于是连拿起刀来裁开书页来看内容也懒得做,就把它扔在书堆里了。高斯错过了这篇论文,不知道这个著名的代数难题已被解破。

  1826年夏天,他在巴黎造访了当时最顶尖的数学家,并且完成了一份有关超越函数的研究报告。这些工作展示出一个代数函数理论,现称为阿贝尔定理,而这定理也是後期阿贝尔积分及阿贝尔函数的理论基础。他在巴黎被冷落对待,他曾经把他的研究报告寄去科学学院,望可得到好评,但他的努力也是徒然。他在离开巴黎前染顽疾,最初只以为只是感冒,后来才知道是肺结核病。

  在1828年冬天,阿贝尔的病逐渐严重起来。在他圣诞节去芬罗兰探他的未婚妻克莱利·肯姆普期间,病情便更恶化。到1829年1月时,他已知自己寿命不长,出血的症状已无法否认。直至1829年4月6日凌晨,阿贝尔去世了。

  直到阿贝尔去世前不久,人们才认识到他的价值。1828年,四名法国科学院院士上书给挪威国王,请他为阿贝尔提供合适的科学研究位置,勒让德也在科学院会议上对阿贝尔大加称赞。在阿贝尔死後两天,克列尔写信说为阿贝尔成功争取於柏林大学当数学教授,可惜已经太迟,一代天才数学家已经在收到这消息前去世了。

  此后荣誉和褒奖接踵而来,1830年他和卡尔·雅可比共同获得法国科学院大奖。阿贝尔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除了五次方程之外,他还研究了更广的一类代数方程,后人发现这是具有交换的伽罗瓦群的方程。为了纪念他,后人称交换群为阿贝尔群。阿贝尔还研究过无穷级数,得到了一些判别准则以及关于幂级数求和的定理。这些工作使他成为分析学严格化的推动者。

  阿贝尔和雅可比是公认的椭圆函数论的奠基者。阿贝尔发现了椭圆函数的加法定理、双周期性、并引进了椭圆积分的反演。阿贝尔这一系列工作为椭圆函数论的研究开拓了道路,并深刻地影响着其他数学分支。埃尔米特曾说:阿贝尔留下的思想可供数学家们工作150年 。

  科学院秘书傅立叶读了论文的引言,然后委托勒让得和柯西负责审查。柯西把稿件带回家中,究竟放在什么地方,竟记不起来了。直到两年以后阿贝尔已经去世,失踪的论文原稿才重新找到,而论文的正式发表,则迁延了12年之久。

  这些迟来的荣誉对这位数学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这位数学天才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生活拮据,虽然怀才不遇,但是在困境中他依然坚持数学的研究。这种精神和阿贝尔的数学贡献同样珍贵。

  笛卡儿是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生理学家。1596年3月31日生于图伦省拉埃(今称拉埃―笛卡儿);1650年2月11日卒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1612年从法国最好的学校之一 ——拉费里舍的耶稣会学校毕业,同年去普瓦捷大学攻读法学,1616年获该校博士学位。取得学位之后,他就暗下决心:今后不再仅限于书本里求知识,更要向“世界这本大书”求教,以“获得经验”,而且要靠理性的探索来区别真理和谬误。

  主要贡献

  毕业后,他背离家庭的传统职业,开始探索人生之路。自1618年起,先在军队里当过几年兵,离开军队之后便到德国,丹麦,荷兰,瑞士,意大利等国游历,所见所闻丰富了他的见识,更重要的是对当时科学的最新成果增强了了解。1628年定居荷兰,在那里生活了 20年,写出了哲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一系列著作。他先后出版了《形而上学的沉思》和《哲学原理》两本名著,前者是关于物理学的主要基础,后者主要是阐述他在物理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他的哲学思想受到很多人的推崇,黑格尔(Hegel)称他是“现代哲学之父”。他是将哲学思想从传统的经院哲学束缚中**出来的第一个人,是唯理论的创始人。

  笛卡儿对数学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解几何学。他认为数学比其他科学更符合理性的要求。他是以下列身份的结合来研究数学的,作为哲学家、作为自然界的探索者、作为一个关心科学用途的人。他的基本思想事要建立起一种普通的数学,使算术,代数和几何统一起来。他曾说:“我决心放弃那些仅仅是抽象的几何,这就是说,不再去考虑那些仅仅是用来练*思维的问题。我这样做,是为了研究另一种几何,即目的在于解释自然现象的几何。”为此他写了《几何学》。笛卡儿在《几何学》所阐发的思想,被弥尔(Mill)称作“精密科学进步中最伟大的一步”。

  笛卡儿的理论以两个观念为基础:坐标观念和利用坐标方法把带有两个未知数的任意代数方程看成*面上的一条曲线。他的《几何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对一些代数式作几何的原则解释,在这一部分中,笛卡儿把几何算术化了;第二部分讨论了曲线的分类法以及作曲线的切线的方法;第三部分涉及高于二次方程的解法,指出了,方程可能有和它的次数一样多的根,还提出了著名的笛卡儿符号法则。指出了多项式方程: 的正根的最多数目等于系数变化的次数,而负根的最多数目等于两个正号和两个负号连续出现的次数,但他没有给出证明。

  在他的《几何学》中第一次出现变量与函数的思想。笛卡儿所谓的变量,是指具有变化长度而不变方向的线段,还指连续经过坐标轴上所有点的数字变量,正是变量的这两种形式使笛卡儿试图创造一种几何与代数互相渗透的科学。笛卡儿的功绩是把数学中两个研究对象“形”与“数”统一起来,并在数学中引入“变量”,完成了数学史上一项划时代的变革。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数学中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

  应该指出,笛卡儿的坐标系是不完备的,他未曾引入第二条坐标轴,即y轴。另外笛卡儿也没有考虑横坐标的负值。

  笛卡儿对韦达所采用的符号作了改进,他用字母表中开头几个字母 等表示已知数,而用末尾几个字母 等表示未知数,这种表示法一直沿用至今。他还考虑过高次抛物线,并且给出了作摆线切线的相当精巧的方法。

  笛卡儿认为科学的本质是数学。他说“我尤其对数学推理的确实性与明了性感到高兴。“他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

  笛卡儿死于肺炎。在教会控制下的学术界,对笛卡儿的逝世十分冷淡,只有几个友人为他送葬。 随着笛卡儿的数学和哲学思想影响的扩大,法国*在笛卡儿去世后18年,才将其骨灰运回安葬在巴黎名人公墓。在评论笛卡儿的骨灰回归他的故土法国时,德国数学家雅克比幽默地说:“占有伟人的骨灰,通常比他们活着的时候占有他们本人更方便。”1799年又将其骨灰置于历史博物馆,1819年移入圣日耳曼圣心堂中,其墓碑上刻着:笛卡儿,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这个暑假,我读了《数学家的故事》,一共有上下两册,讲了许多数学家的成材故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爱米诺特和笛卡儿的.故事。爱米诺特是第一位女数学家,她敢于冲破世俗的观念礼教,义无返顾地进入大学学*她喜爱的数学。她一开始只是一个不受重视的旁听生,但她却比其他的正式学生更认真地学*,她珍惜这样学*的机会。后来她在不懈的努力下,成为了这所大学的学生,她更用功了,她把学*看作得来不易的果实,所以她更用心地品尝收获的喜悦了。最后,她终于成功了,她着书立说,为她所热爱的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也实现了她自己一生的理想。

  笛卡儿原来是一名军人,一直都很喜欢数学。一次他受伤后住在医院,某一天他正在思考一个数学问题时,无意间看见天花板上有一只苍蝇在横梁上跳来跳去,他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他一直思考的“数”与“形”的问题。在当时的数学界,数与形的完全分离一直是一个困扰许多数学家的问题,而笛卡儿不放过一点点的机会,在医院里不懈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数与形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使人们学*数学更轻松、更愉快了。

  另外,我还读了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家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例外地都写着两个字:勤奋。这些数学家都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不忘记自己的事业,兀兀穷年,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我从这些故事中看到了他们的努力,也看到了他们的成功。读了这些故事,我明白了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发现勤奋有一种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力量,虽然从前我也知道,许多名人的成功都来自勤奋,但是看了这套《数学家的故事》后,我更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其实先天的资质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学*和自己的勤奋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它们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只要勤奋,许多不足都可以弥补,许多缺点都可以改变。相信自己的判断,义无返顾地走下去,只要认定了一件事,就要坚持做下去,直到做出成果,做出收获。

  我想,不仅仅是学*数学,做其他任何事都是一样,要有恒心,要坚持,能够在自己选择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一直努力,最后才会达到梦想的终点。

  陈景润,福建闽侯人,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他在圆内整点、球内整点、华林问题、三维除数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他的《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的论文达到了世界新水*。特别是在人们公认的,称之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他的关于(1+2)简化证明的论文,轰动了国内外数学界,为我国争得了荣誉。

  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里。父亲希望这个孩子的降生能给家中带来“滋润”的日子,因此给他起了个吉利的名字。

  少年陈景润酷爱数学,数学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他不善言谈,不喜欢交际,在那些穿着整齐、欢声笑语的同学面前,总是自惭形秽。只有在上课和做作业的时候,他才把自己并列到全班几十个同学之中,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同学们才对他刮目相看。

  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一个猜想:凡是大于2的偶数一定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比如4=2+2,6=3+3,8=3+5,……哥氏本人虽然对许多偶数进行了验证,都说明是确实的,但他本人却无法进行逻辑证明。他写信向著名的数学大师欧拉请教,欧拉花了多年的精力,到死也没有证明出来。从此这道世界难题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人能攻下来,因此,它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自从听了这个故事后,哥德巴赫猜想就时常萦绕在陈景润的脑海中。他常想:那颗明珠究竟会落到什么人之手?*人,还是欧洲人?应该是*人拿下这道难题。他暗暗下了决心,从此更加发愤学*数学,有时简直到了如痴如迷的程度。

  有一天,妈妈把米倒在锅里,添好水让他看着,然后就上街买菜去了。

  景润头也不抬地答应了妈妈,却照样看书。他的思路完全沉浸在功课之中,饭糊了也没闻到。等妈妈从菜场回来,一锅米饭有一半已烧成黑炭。

  陈景润不仅学*刻苦,还利用余时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他成了班里有名的读书迷,同学们亲切地送他一个昵称-“booker”。

  正因为陈景润具有勇攀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他少年时代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他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升上了数学王国的天空。


数学故事作文6篇(扩展4)

——数学家的故事6篇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正是华罗庚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齐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十分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十分搞笑。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样能明白呢?你怎样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思考这个问题吧!但是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必须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之后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齐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立刻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十分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能够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我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立刻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先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最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最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正是华罗庚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我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此刻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就应处罚他们,使自我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明白老师又会在这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这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向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但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但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我以前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样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我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我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2000多年前,有人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计算出地球的周长。这个人就是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约公元前275—前194)。

  埃拉托色尼博学多才,他不仅仅通晓天文,而且熟知地理;又是诗人、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曾担任过亚历山大博物馆的馆长。

  细心的埃拉托色尼发现:离亚历山大城约800公里的塞恩城(今埃及阿斯旺附*),夏日正午的阳光能够一向照到井底,因而这时候所有地面上的直立物都就应没有影子。但是,亚历山大城地面上的直立物却有一段很短的影子。他认为:直立物的影子是由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构成的夹角所造成。从地球是圆球与阳光直线传播这两个前提出发,从假想的地心向塞恩城与亚历山大城引两条直线,其中的夹角应等于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构成的夹角。按照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联,已知两地之间的距离,便能测出地球的圆周长。埃拉托色尼测出夹角约为7度,是地球圆周角(360度)的五十分之一,由此推算地球的周长大约为4万公里,这与实际地球周长(40076公里)相差无几。他还算出太阳与地球间距离为1.47亿公里,与实际距离1.49亿公里也惊人地相*。这充分反映了埃拉托色尼的学说与智慧。

  埃拉托色尼是首先使用“地理学”名称的人,从此代替传统的“地方志”,写成了三卷专著。书中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大小与海陆分布。埃拉托色尼还用经纬网绘制地图,最早将物理学的原理与数学方法相结合,创立了数理地理学。

  祖冲之(429-500),*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个性爱好研究数学,也钟爱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与星球运行的状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能够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刻)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企业标语大全)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就应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好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忙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数学故事作文6篇(扩展5)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6篇

  今天,我读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里面介绍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父亲和祖父都爱好数学,他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很多书。他特别爱研究数学和天文历法,经常观察太阳和星球的情况。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很喜欢他。派他去做官,但是他对做官不敢兴趣,还是专心的研究数学,这种精神多值得我们学写呀!他还创制出了一部新的历法——大明历。他为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了一本缀术。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可见祖冲之是多么伟大。

  我要学*祖冲之这种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学*和研究精神。

  读《数学家的故事》让我更加喜欢数学,更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我最佩服的数学家是苏步青。因为他有着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因为他有着热切的爱国精神。他的一生不知道算过了多少道算式、多少道题目。他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他把他对祖国的爱恋化成了一段段令人赞叹的事例,但是我想,数学家苏步青的伟大事例也是跟他的老师杨老师一*话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

  杨老师曾对苏步青全班同学说过:“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所以我想,苏步青的精神使我敬佩,可是他的老师更令人记忆深刻。我会像苏步青学*。每一天,用自己的努力化成一个又一个的算式。

  *期,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数学家的故事》,其中最让我敬佩的就是华罗庚,这位伟大的`数学家所发生的故事了。

  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所以,他*时走路都需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伐,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的与命运抗争。增发过誓言,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来代替我这不健全的腿!”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与毅力,他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华罗庚一生硕实累累,是*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导函数论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创始人。其着作《对垒素数论》,更成为20世纪数学论着的经典。华罗庚因为有了这种对生活的坚持不懈以及充满希望的精神,所以,他在逆境中登上数学的最高峰。

  是啊,学数学少不了的是那种顽强的精神。我一定会向华罗庚,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学*决不放弃的毅力!

  今天,我们去电影院看了一部叫《少年华罗庚》的儿童剧,少年华罗庚观后感。我进一步了解了华罗庚这位*伟大的数学家的一些事,很受启发和激励。

  华罗庚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到初中的时候家里就没钱供他读书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只读到初中的穷孩子经过不懈地努力,最终成为世界伟大的数学家。我觉得他成功的最大的原因是努力、刻苦和肯动脑筋。

  华罗庚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他向老师借了一本书,书上写的是关于五次方程的解法,观后感《少年华罗庚观后感》。但华罗庚觉得这个解法似乎不对,于是他废寝忘食地钻研这个问题,结果积劳成疾,还因此瘸了一条腿。但华罗庚没有灰心,持之以恒,继续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华罗庚最后终于证明书上五次方程的解法是错误的。

  于是,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数学论文,并因此被*最有名的清华大学录取了。从此,他在数学的海洋里畅游,并最终成为世界有名的大数学家。看完这部儿童剧,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华罗庚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妥协、不言败的坚持精神!我们在学*上应该向他学*,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学*兴趣和*惯,培养专心致志的学风,努力成为一个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

  当然,他是爱国的。如果他没有回国,继续在美深造,他肯定会站在数学界的最高峰。但他回来了,“梁园虽好,非久恋之乡”,这是他对留美学生的呼吁,更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大师就是大师,以国家复兴为己任。而我们,不正应该向他学*这一点么?

  读《数学家的故事》让我更加喜欢数学,更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我最佩服的数学家是苏步青。因为他有着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因为他有着热切的爱国精神。他的一生不知道算过了多少道算式、多少道题目。他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他把他对祖国的爱恋化成了一段段令人赞叹的事例,但是我想,数学家苏步青的伟大事例也是跟他的老师杨老师一*话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

  杨老师曾对苏步青全班同学说过:":“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所以我想,苏步青的精神使我敬佩,可是他的老师更令人记忆深刻。我会像苏步青学*。每一天,用自己的努力化成一个又一个的算式。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许多数学名人的故事。比如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对圆周率的计算得出了非常精确的结果。这篇文章讲的是祖冲之经过很长时间的编写,终于写成了《大明历》,他上书皇帝,请求颁布实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历法的宠臣戴法兴进行审查。但是戴法兴思想保守,是个腐朽势力的卫道士,他极力反对新历法。面对戴法兴的刁难、攻击,祖冲之寸步不让,和他唇枪舌剑的辩论。最终,《大明历》没有通过,后来在祖冲之去世后10年,《大明历》才颁布实行。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对祖冲之坚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为他有这样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坚持”两个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许多人,有文化名人、爱国将士,和我身边的同学。记得,妈妈告诉我,她经常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工作到深夜,不顾身体的疲劳,坚持着把事情做好,然后才会安心入睡。

  读《数学家的故事》让我更加喜欢数学,更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数学故事作文6篇(扩展6)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6篇

  这天,我爸爸要从北京出差回来了,因为没有从北京直达泰兴的飞机,他只能乘到南京,于就是我和妈妈便要到南京禄口机场去接他。我们只明白从北京到南京需要飞行1小时50分,我爸爸说:“他买了上午8点40分的飞机票,一早就赶到机场了,可不巧的就是这天由于天特将降大无雾飞机延误了3小时,这可怎样办呢?我们从泰兴到南京也要2小时呢,我们究竟几点从家里出发呢?我妈说:“要不然我们再打个电话给爸爸问他几点到南京,此时我们几点钟出发最好最好?”我一听,忙说:“妈妈不要浪费电话费了,算一算我们不就明白了。”于就是我拿出笔和纸:

  (1)8时40分+3时=11时40分

  (2)飞行1小时50分

  (3)到达时间11时40分+1时50分=13时30分

  (4)从泰兴到南京2小时

  (5)从泰兴出发的时间13时30分-2时=11时30分

  “我明白了,我们务必在上午11时30分之前从泰兴出发才能赶在爸爸前面到机场。”妈妈看我高兴地说:“这天儿子替妈省钱了。”数学真搞笑,能够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有一个土耳其商人,想找一个助手。有两个人前来报名,商人想测验一下这两人中谁更聪明。他把两人带进一间既没有镜子,也没有窗户,全靠灯来照明的房子里。然后商人打开一个盒子说:“这里面有五顶帽子,两顶红的,三顶黑的,现在我把灯熄掉,我们三人每人摸一顶戴在自己的头上,然后我把盒子盖上,点亮灯后,你们要尽快说出自己头上戴的什么颜色的帽子。”说毕,就照着做了。当灯亮之后,两个人都看见商人戴着一顶红帽子。过了一瞬间,其中一个人说:“我戴的是黑色的帽子!”这个人猜对了。想一想,他是怎么猜对的?

  想:应首先排除不可能的情况,然后一步步推出必然出现的情况。

  解:猜对的人是这样推想的:一共两顶红帽子,商人头上已经戴了一顶红帽子,如果我戴的是红帽子,对方马上就能断定自己戴的是黑帽子。

  我们都不能马上判断,显然对方和我戴的一样,都是黑色的帽子。由于他抢先一步,就猜对了。

  更多数学故事之土耳其商人和帽子和其他相关复*资料,尽在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关注!

  王妈妈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儿子的名字叫小明,他非常的调皮,不喜欢上学,尤其是讨厌做数学题,每次上数学课的时候,他都感觉到很痛苦,但是有一天,老师讲到关于*年和闰年的课的时候,他突然来了数学学*兴趣,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他自己设计了一道数学题目,打算回家的时候,考一考妈妈。

  小明在学校的时候,就准备好了这道题目,一路上小明都乐得合不拢嘴,他想象着妈妈被自己考到的样子,不知不觉的就到家了,一进家门,小明就迫不及待的跑到妈妈的面前,给妈妈出了一道这样的数学题目。

  假设一个小朋友的生日时2月2九日,这个小朋友长大后到24岁的时候,他一共可以过几个生日?

  妈妈听了这道题目后表示很惊讶,一时间也没能解答出小明的问题,看到妈妈被自己问迷惑的样子,调皮的小明开心的笑了。

  其实,小明也不会做这个题目,那么就由小编把这个答案告诉大家吧。

  答:等到小朋友24岁的时候,一共过了6个生日,如果24岁的生日已经过了的话,那就是共过了7个生日。*年和闰年之间隔了4年,每4年这个小朋友可以过一个生日,小朋友出生的时候正好是闰年,所以到24岁过生日的时候,他一共可以过7个生日。

  刘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前进小学8个班去帮助农民摘豆角,每个班摘豆角的重量分别是:55千克、50千克、48千克、54千克、49千克、53千克、54千克、53千克。问*均每班摘豆角多少千克?“看谁算得快。”刘老师鼓励说。于丰很快举手回答:“*均每班摘52千克。”刘老师点头说:“你能把计算的方法说一说吗?”于丰说:“求*均数有个窍门,就是先在这些数中确定一个基准数。比如,这道题就是以50为基准数。

  然后把5个班分别比基准数多出的千克数加起来,并从中减去剩下那2个班比基准数少的千克数,所得的数除以8,商再加上基准数,就是所求*均数。”刘老师高兴地说;“很好,于丰的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给一个名字叫做‘减少加多法’。做的时候可以这样:先选好基准数50,然后从前往后看,多的数前写上加,少的数前写上减,也就是:5+0-2+4-l+3+4+3=1616÷8=250+2=52(千克)这就是*均每班摘的重量。”刘老师又说:“这样求*均数速度快,计算量小,是一种好方法。”

  张衡在京师很长时间,也从未打算去捞个一官半职。恰巧这时有一个叫鲍德的人调任南阳郡太守,他素闻张衡之名,就邀请张衡随他去治理郡政。张衡一来因为经济上的拮据,二来也思念阔别多年的母亲,于是他就随鲍德回到了南阳,做了九年主簿。

  公元一O九年,张衡三十一岁时,当朝大将军邓骘慕名,几次派人邀请张衡去他门下做官,但张衡看不起这位极有权势的“国舅”,谢绝了。直到他三十八岁时,才提任了“太史令”(专管天时、星象、历算),正是到了这个时候,张衡的创造才华方真正地显露出来。

  在短短的十余年里,他先后发明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候风仪”、“指南车”等多种天文、地理学仪器,还创立了系统完整的天文学说,开辟了古代世界地震学研究的新纪元。

  张衡一生的.成就,固然是他勤奋好学的结果,但也与他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分不开的。张衡生长在一个破落的宦官家庭中,他的祖父、祖母和母亲对他施以很好的影响,他自然很少染上纨绔子弟的恶*,并养成刻苦自律的品格。他一生绝少“官气”,能够较多地接*并了解人民的生活疾苦,这对他成为一个“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数学有什么用处呢?枯燥的.数字,巧合般的题目设计,似乎和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其实,要让数学发挥用处,限制不在数学本身,而在数学的使用者上。让我们看看,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数学使用者们,是如何让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发挥作用的。

  在现在的网络游戏中,有一个“吉普赛人祖传的神奇读心术”。据说它能测算出你的内心感应。游戏是这样的:任意选择一个两位数(或者说,从10~99之间任意选择一个数),把这个数的十位与个位相加,再把任意选择的数减去这个和。

  例如:你选的数是23,然后2+3=5,然后23-5=18。在游戏的图表中找出与最后得出的数相应的图形,并把这个图形牢记心中,然后点击网页上的水晶球。你会发现,水晶球所显示出来的图形就是你刚刚心里记下的那个图形。水晶球让你神奇的感应到它是如何来读你的心了!你玩过这个游戏吗?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故事作文6篇(扩展7)

——我的数学小故事作文 (菁华5篇)

  小时候我就对数学很感兴趣,那些弯弯曲曲的数字总是深深吸引着我。上小学后,我从书本上知道了许多有趣的数学故事,这让我对数学更加神往,有时我会自己钻研解决一些数学难题。在*常生活中,我和数学也有很多好玩的故事。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菜场买菜,妈妈打算买几斤白菜。菜场里有两个摊子白菜卖得比较便宜。A摊1斤白菜卖2元,买3斤送1斤;B摊1斤白菜卖1.9元,买4斤送1斤。妈妈问我:“这两个摊子卖得都很便宜,要买7斤白菜,你说说看怎样买才便宜?”我不假思索地说:“A摊4斤只要3斤的价钱,也就是2×3=6﹙元﹚,那么*均每斤的价钱也就是6÷4=1.5﹙元﹚。而B摊5斤只要4斤的钱,也就是1.9×4=7.6﹙元﹚,那么*均每斤的价钱就是7.6÷5=1.52﹙元﹚。较为便宜的两种买法是:(1)买3斤A摊的送1斤,再买3斤B摊的,也就是2×3﹢1.9×3=11.7﹙元﹚。(2)买6斤B摊的送1斤,也就是1.9×6=11.4(元)。显然,第二种买法最便宜。”妈妈连夸我聪明,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我对数学的兴趣愈发浓厚。爸爸为我买了很多数学书籍,让我在家里阅读、研*。因此,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数学是一门知识,数学是一种方法,数学是一种思想。掌握了它的脉络,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啦!

  我原是一个贪玩、调皮、对学*毫无兴趣的孩子,可现在我却对学*十分感兴趣,其中数学还成了我的强项,这是怎么回事呢?

  上小学前,从没学过数学的我,对数学一无所知,但学了一年以后,我不但学会了看时间,还学会了在购物时要给多少钱,要找回多少钱等等。让我觉得数学在生活中用处实在是太大了,就这样,上课坐不住的我,在上数学课时总能做到专心地听课,积极地举手发言。从此,我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拿回的一百分也越来越多。

  后来,学校开办数奥兴趣班,老师推荐我参加。数奥班的数学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数奥里的典型题目“鸡兔同笼”可有意思了,老师让我们将鸡当成兔,给鸡装上两只假腿,或者让兔将两只前腿支起来,经过这样游戏般的过程,题目解出来了。

  更有意思的是,数奥中还有一种题型叫“牛吃草”,第一次听到这个题目,还真觉得有点奇怪,数学也有“牛吃草”?老师让我们做农场主,安排几头牛吃原来的草,安排几头牛吃新长的草。虽然数奥有点难,但是每当做出时,总有一种成就感,心里喜滋滋的。

  数学多么伟大啊!相信这无声的数学会给我带来奇迹般的快乐与自豪。

  想必大家都认识数学,接触过数学吧?数学处处都可以用。不觉得数学很有趣吗?

  数学,在买菜的时候可以用,买衣服时候可以用,买东西时候可以用。就连魔方也可以用到数学,因为,转魔方要用数学公式呀!还有国家经济发展也要用到数学……

  说说我与数学的故事:小的时候,爸爸经常教我数学,都是学数字,比如,1-10,如果有人问我十一,我就问:“十一是什么?十月一日吗?”爸爸在纸上写,口头上问我:三大,还是四大?我看着纸上的两个数字,当然,我是看笔画的,认为哪个大就哪个大。我说是三,爸爸捧腹大笑,笑完之后说:“傻孩子,是四大呀!”爸爸又教我减法和加法,当然,是不进位的,也是十以内的。那以后,我就分辨得出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有一次,妈妈给爸爸3个苹果,却给我2个苹果,我生气地说:“不公*!我比爸爸少。”无奈,妈妈只好再给我一个苹果。

  上了一年级,我们学了进位,也学会了买东西应该学的东西。有一次,我去买雪糕吃,我给了老板五十元,雪糕8元,老板却找我四十四元,我用减法算了算,是四十二元,我马上跑回去,说:“老板,是四十二元,不四十四元啊!”老板算算说:“对啊。谢谢你。”我笑了笑。

  我学了很多知识,都关于数学,也联系生活实际,让我感觉数学很有用,你不觉得吗?

  数学是一门很有乐趣的科目。

  常常因为一道题目苦思冥想,到最后答案却如此简单,即使我的数学成绩称不上数一数二,可怎么也挡不住吸引我的目光。我记得有一次,在做数学练*册时遇到了一道难题,我前思后想,绞尽脑汁,可题目总得不到解答。 “要不放弃吧!”一个声音从内心发了出来。 “不行,我一定要想出来!”我立即将这想法否决了。这声音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力量。台灯仍然亮着时针已指到了8,我却坐在椅子上“摇”这笔,眼睛眨巴眨巴的显得十分有神,我已不知道时间的概念,只知道眼前的题等着我去解决。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数学成绩永远无法很优秀,每次遇到难题,总是草草了事。可就在这一刻我体会到了思索的乐趣。

  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啊!我终于做出来了,而且十分有信心,甚至百分百肯定。这时我心里比蜜还要甜,还一个人不停地自言自语:我真是太聪明了,真是太有才了!我兴高采烈拿着练*册直往老爸房间冲,我将自己的答案给老爸看了一遍,让老爸帮我判断一下对与错,老爸看了一下就说不对,这不是正确答案,老爸一开口就将我从天堂打到了地狱。之前的心血全白费了,可我仍然可我仍然不选择放弃,回到房间后,我又开始了一轮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路程~~~我在数学上面,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这一刻我就想给自己证明,我能行,如果一分钟想不出来就用一小时,一小时不行就两小时两小时不行还有四小时,还有五小时,还有六小时~~~第二天,我将练*册交上去,直到第二节课本子都没有回到我的手上,我便确定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其实今天交上去的答案,就是我交给老爸看的答案。

  我一个人想了好久才确定了这个答案,在这一刻我才明白老爸为什么会说我做错了,他是为了让我学会自己分辨对与错,让我自己用努力去确定最后的答案,我恍然大悟。我爱上了数学,爱上了思索,在我的心里这就是乐趣!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在幼儿时期的课本上,一个个可爱的数学就变着花样出现,这些“小音符”总在本子上谱下一曲又一曲名为“数学”的歌。而一首名为“时钟”的“歌”使我记忆深刻。一开始,我的思维也只局限为“1时=60分”“24小时=1天”等简单的公式。可慢慢地,我意识到了时间的变幻,数学的深不可测。时间就像朱自清在《匆匆》中说的':“是被谁偷去了吧?”我也开始保护它,珍惜它,不让它从指间流逝。使人方便一生的道理,仅仅被这几个数字就囊括了,你说数学伟大不伟大?

  但是读了高年级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数学敬而远之。我觉得,我就是天地间某个角落里最不起眼的我,而数学,则是天空中最耀眼的太阳。我远远地看得到它,它却从来没有把光芒照到我的身上。

  那天,数学老师匆匆走进教室,发下了一份试卷。啊,六面卷!本来嘈杂的教室瞬间安静了。只剩下凝固的空气,和清晰可闻的写字的沙沙声。我也开始认真答起来。读题,草稿纸上演算,再把答案写上去。丝毫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逝。“铃一一”正当我做得投入的时候,下课铃声猝不及防地响起来。时间到了,收卷的同学像一阵风似的把我的试卷刮走了。可是,我才做了四页!我的心在滴血。

  结果可想而知,那鲜红的分数,像一把刀,把我刺得遍体鳞伤。就这样,过了好长时间,我都没有振作起来。

  不过,事情还是有了转机。有一次课堂上,一道难题像拦路虎挡住了大家的去路。大家都愣住了。只有我,脑子灵光一现,举手回答。正确,老师的目光看向我,充满了赞许。我的心像是啤酒,幸福得冒着泡。

  原来数学也并不难。原来,数学就像太阳,把光芒均匀地洒下来,但是如果你一直固执地站在阴影里,那就永远得不到它的照耀。

  我开始更认真地听课,并不断地,有意识地强化做题的速度。我一遍遍做着相同的题型,一次次听着相同的讲解。我仿佛站在一座云雾缭绕大山中,但在老师的“指路”下,我终于“拨开云雾见了青天”。我终于知道:这座“大山”唯一的“出路”便是坚持不懈。

  “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成功了。慢慢的,101分,106分,我的分数就像初秋的海面,不断地上涨着。有一次,我居然还考了第一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