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方案汇总20篇

首页 / 活动方案 / |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面积的大小。

  2、学*运用多种方法数数。

  活动重点:

  感知面积的大小。

  活动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数数。

  活动准备:

  格子纸、彩笔。

  活动过程:

  1、分组:幼儿两人为一组,各持一支笔。

  2、交代游戏玩法:

  两人先猜拳,胜者现掷骨子,(把两粒骨子同时往桌子上一掷),然后将骨子两个面上的数字相加或相减(得数不能大于10),按照得数在方格纸上涂相应的格子数表示自己造的彩砖数。

  3、数彩砖:

  (1)两个人的`格子涂满后,数一数自己的彩砖有多少块。

  (2)幼儿各自剪下自己涂色的部分,用四格拼成正方形或六格拼成长方形为单位进行数数,两人比较彩砖的多少。

  延伸活动: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漆地板》中的内容,巩固幼儿对面积大小概念的理解。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2

  内容:

  购物游戏。

  活动目标:

  1.10以内连加算式的去处方法。

  2.听懂游戏规则,并按要求进行记录。

  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 布置超市的各种道具,带标价的商品图片若干,样币若干。

  2. 记录纸和笔,幼儿每人一份。

  3. 请一配班老师协助。

  4.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瞧,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你们想去购买吗?那我们一起来玩超市购物的游戏吧!

  2. 游戏:“超市购物”,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 交代游戏玩法。

  教师:你们每个人有10元钱,只能选择购买三样物品,三样物品的价格合起来不能超过10元。然后要把你选的三样物品图片贴在记录纸上,并列出算式三种物品合起来是多少钱。

  (2) 幼儿选购物品,教师巡视。

  (3) 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学*连加算式方法

  ① 教师:谁愿意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记录结果呢?请你指着记录纸上的图或算式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如,我买了三种物品,胶棒的价格是1元、水彩笔的价格是3元、皮球的价格是6元;我列的算式是1+3+6=()。(教师把几位幼儿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并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边记录纸上相应的位置边读。)

  ② 教师:谁发现这些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多一个加号和一个数字。)这样连续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算式。请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连加算式该怎么计算呢?老师来告诉你们,连加算式要分两步来计算:先算出1+3+4,再算出4+6=10,结果就是10.我们怎么知道这样算是对的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1下面排1个一元硬币,3下面排3个一元硬币,6下面排6个一元硬币,大家一起数一数共有几元钱?(教师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依次点数硬币。)10元,跟我们刚才计算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一样)所以连加算式要分两步算,第二步算出的结果就是整个算式的答案了。

  ③ 教师: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对吗?那现在请你用刚才老师教你们的方法把答案算出来,然后再和同伴互相交换记录纸,来分享一下,看看同伴选了哪三样物品?他列的算式和算出的答案都对吗?如果不对,请悄悄的告诉他改正,好吗?如果判断不准的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哦!

  3. 操作幼儿用书上的练*,巩固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 交代题意。

  (2)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 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集体验证答案。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3

  一、活动目标

  1、学会对一定数量的物品进行*均分。

  2、积极动脑筋想出均分的方法,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操作卡每人一套。

  3、小老鼠分披萨玩具卡每人一份。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将十二*均分成两份,想出均分的方法。

  活动难点:借助实物操作,将十二*均分成三份、四份。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讲述故事开头部分,数出蚊子的总量。

  师:小猪坐在屋里看电视,嗡嗡嗡,嗡嗡嗡(播放蚊子飞来的声音),原来是一群蚊子来捣乱,小猪心想,这得有多少只蚊子呀?

  提问:请小朋友们帮小猪数一数,有多少只蚊子。(12只)

  小猪说:天哪,有十二只蚊子。这么多的蚊子,叫我怎么对付得了呢?

  (二)结合故事内容,借助实物操作,将十二*均分成两份、三份、四份。

  1、根据故事内容,直观感知将十二*均分成两份。

  师:这时,小羊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PPT图片上有六只蚊子朝着小羊飞去)幼儿猜想,并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原来小羊一进屋,蚊子马上分成两群,一群围住小羊,一群对付小猪。有六只蚊子正在咬小猪,另外六只在咬小羊。小猪哈哈的笑着说:"我觉得好受一些了。"

  小羊说:"可我觉得一点儿也不好受。

  2、根据故事内容,尝试将十二*均分成三份。

  说着,小羊想走,小猪赶紧拉住他,说:"咱们再找个伙伴来看电视,你肯定会觉得比现在好过。"小羊问:"为什么?"小猪说:"再来个伙伴,蚊子就会分成三群,并且三群蚊子一样多。小羊还是有些不明白……?小猪看见小兔从门外走过,就大声喊:"小兔快来看电视!"提问:小猪说在找个伙伴,蚊子就会分成三群,三群蚊子一样多,小羊不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帮他呢!

  幼儿探索操作,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验证记录结果,分享均分的方法,帮助小羊解答疑惑。

  果然,蚊子分成三群──一群围住小兔,一群围住小羊,一群围住小猪。小羊数了数咬自己的蚊子,真的只有四只了,数数咬小猪的`蚊子是四只,再数数咬小羊的蚊子也是四只,小羊说:"小猪,你真聪明!"提问:小朋友们分对了吗?你们是怎么分的。

  小结:先每个小动物一个一只,剩下的蚊子再一个分一只,直到分完为止。

  3、根据故事内容,尝试将十二*均分成四份。

  小猪哈哈一笑,对小羊、小兔说:"要想比现在更好受,咱们再找个伙伴来,那时候,蚊子会分成四群……"于是,小羊帮着小猪一起朝门外喊:"小猴来看电视呀!快来看呀!"小猴听见喊声,跑来了,他一进门就嚷:"这屋里蚊子怎么这么多呀!"提问:小猴也进屋了,蚊子分成了四群,四群蚊子一样多,有几只蚊子会咬小猴,其他小动物又会被几只蚊子咬。用我们刚刚探索的办法来帮帮忙。

  (1)幼儿探索操作,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2)验证记录结果。

  小羊忙对小猴说:"别怕,别怕,咬你的蚊子变少了,现在才有3只蚊子咬你了,(小羊轻声的数着,咬小猪的蚊子有3只,咬小兔的有3只,咬自己也是3只)咱们要是再找个伙伴来,咬你的蚊子会更少的"。

  这时候,小猴不管他们说什么,啪、啪、啪……像是什么都没听见,还是不住手地打着蚊子。

  小羊看看小猴,又看看小猪,心里想:虽然小猪会算,但在蚊子面前,还是小猴让人佩服呀!

  提问:小羊为什么觉得小猴更让人佩服呢!

  小结:我们要学*小猪的聪明,学会对一定数量的物品进行*均分,积极动脑筋想出均分的方法,也要向小猴学*,懂得遇到麻烦,不仅要动脑筋更需要以实际行动帮助自己和同伴。

  (三)小老鼠分披萨

  (1)有四只小老鼠来分一块大披萨,披萨总共有十二片,每个小老鼠分得的片数要一样多,那每个小老鼠能分得几片披萨。请小朋友们取下玩具卡玩一玩。

  (2)验证小老鼠的披萨有没有分对。

  (四)活动延伸

  请我们的小朋友回到教室以后把这个有趣的活动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把操作材料投放到益智区,探索不同数量物体的*均分。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面积的大小。

  2、学*运用多种方法数数。

  活动重点:

  感知面积的大小。

  活动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数数。

  活动准备:

  格子纸、彩笔。

  活动过程:

  1、分组:幼儿两人为一组,各持一支笔。

  2、交代游戏玩法:

  两人先猜拳,胜者现掷骨子,(把两粒骨子同时往桌子上一掷),然后将骨子两个面上的数字相加或相减(得数不能大于10),按照得数在方格纸上涂相应的格子数表示自己造的彩砖数。

  3、数彩砖:

  (1)两个人的格子涂满后,数一数自己的彩砖有多少块。

  (2)幼儿各自剪下自己涂色的.部分,用四格拼成正方形或六格拼成长方形为单位进行数数,两人比较彩砖的多少。

  延伸活动: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漆地板》中的内容,巩固幼儿对面积大小概念的理解。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5

  设计意图:

  只有当数学回归了幼儿的生活情境,才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进行宽广的迁移和应用的机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表述也正说明新课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过度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更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如衣服上的`花纹、地砖、栏杆;幼儿游戏活动时按男女间隔排队;律动、做操中动作的反复等等。这些事物幼儿都很熟悉,因此我们把这些内容作为本活动的素材,希望从中让幼儿更生活化地感知规律,并且最终培养起幼儿的数学可以服务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如运用规律知识进行装饰;创编游戏、动作等等。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

  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3、尝试自创规律,发展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色彩排列出规律的衣服。

  2、可以串挂的小积木若干,穿挂用的绳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课件(照片以幼儿身边场景为主)。

  活动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1、欣赏衣服

  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发现衣服上的规律。

  2、观看课件,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或什么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这个规律是怎么样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种规律

  1、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穿起小玩具串。

  2、集体交流自己运用的规律,并将其转换成符号形式。

  3、引导幼儿分析与提炼规律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规律

  1、排队:我们小朋友可以排排队,排出规律。

  2、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规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三:学*9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复*8以内的加减师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二、学*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小圆片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一样水果?等一会你能买几样水果?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水果,营业员一定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水果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9有几种分法呀?(8种)6、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水果店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小兔的妈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教师指导。

  师:做完后请小朋友检查,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们看看。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6

  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愉悦的游戏情节,充分体验学*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发展观察力、记忆力和初步的归类能力。

  3.巩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主要特征的掌握,能排除大小、颜色的干扰进行图形分类。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图形宝宝回家

  2.学具准备: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到图形王国去参观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感知大众图形的特征,为图形分类做好铺垫。

  教师: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到图形王国里去参观,进图形王国要受门票,你们胸前都有一张图形门票,知道自己的门票是什么形状的吗?

  提问幼儿:你的门票是什么形状的?

  二、展开

  1.引导幼儿按图形的形状入口,初步感知图形。

  教师介绍图形王国的三种形状的入口,要求幼儿按自己门票的形状,走与自己门票相同形状的入口。

  比如:有圆形门票的小朋友走圆形入口。依次组织幼儿入场。

  2.复*三种图形的外形特征

  (1)引出三种图形的名称。

  提问:你是从哪个入口进来的?为什么?

  分别提问三名门票形状不同的幼儿,从而引出图形的名称。

  教师: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是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长得什么样子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回顾三种图形的外形特征。

  提问:圆形长的什么样子?正方形长的什么样子?三角形长的什么样子?

  教师:图形妈妈还有图形宝宝,宝宝很顽皮,喜欢跟妈妈做捉谜藏的游戏。

  3.幼儿操作,学*图形分类:

  (1)圆形分类:

  出示圆形脸谱

  提问问:圆形妈妈的宝宝是谁?

  引导幼儿每人找一个圆形,观察不同点,从而理解,

  虽然大小不同,但是形状相同,所以他们分在一起。

  教师再利用两个颜色不同的圆形,

  虽然颜色不同,但是形状相同,所以,他们分在一起。

  小结归纳:所有长的圆圆的,周围很光滑,没有角的图形都是圆形妈妈的宝宝,

  (2)依同样方法进行正方形、三角形分类。

  三、结束

  小朋友,图形王国的开放时间已经到了,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开着小汽车,从出口回家吧!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7

  内容:

  购物游戏。

  活动目标:

  1.10以内连加算式的去处方法。

  2.听懂游戏规则,并按要求进行记录。

  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 布置超市的各种道具,带标价的商品图片若干,样币若干。

  2. 记录纸和笔,幼儿每人一份。

  3. 请一配班老师协助。

  4.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瞧,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你们想去购买吗?那我们一起来玩超市购物的游戏吧!

  2. 游戏:“超市购物”,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 交代游戏玩法。

  教师:你们每个人有10元钱,只能选择购买三样物品,三样物品的价格合起来不能超过10元。然后要把你选的三样物品图片贴在记录纸上,并列出算式三种物品合起来是多少钱。

  (2) 幼儿选购物品,教师巡视。

  (3) 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学*连加算式方法

  ① 教师:谁愿意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记录结果呢?请你指着记录纸上的图或算式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如,我买了三种物品,胶棒的价格是1元、水彩笔的价格是3元、皮球的价格是6元;我列的算式是1+3+6=()。(教师把几位幼儿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并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边记录纸上相应的位置边读。)

  ② 教师:谁发现这些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多一个加号和一个数字。)这样连续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算式。请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连加算式该怎么计算呢?老师来告诉你们,连加算式要分两步来计算:先算出1+3+4,再算出4+6=10,结果就是10.我们怎么知道这样算是对的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1下面排1个一元硬币,3下面排3个一元硬币,6下面排6个一元硬币,大家一起数一数共有几元钱?(教师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依次点数硬币。)10元,跟我们刚才计算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一样)所以连加算式要分两步算,第二步算出的'结果就是整个算式的答案了。

  ③ 教师: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对吗?那现在请你用刚才老师教你们的方法把答案算出来,然后再和同伴互相交换记录纸,来分享一下,看看同伴选了哪三样物品?他列的算式和算出的答案都对吗?如果不对,请悄悄的告诉他改正,好吗?如果判断不准的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哦!

  3. 操作幼儿用书上的练*,巩固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 交代题意。

  (2)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 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集体验证答案。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8

  一、分析教材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

  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钟表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东西之一。本节课要求幼儿对整点、半点的认识,是幼儿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一般来说,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二、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时钟的功能、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难点: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并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点。

  教学准备:

  1、各种动物时钟多个。

  2.幼儿人手一只操作的模型钟。

  三.教法与学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

  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在活动中,让幼儿主动操作活动钟面,不仅增强了他们学*的兴趣,而且还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展示多种动物玩具钟的实物,让幼儿在观察中认识钟面结构以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提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9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学具筐:面霜瓶、积木、天*8个。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提出概念。

  1、请一名幼儿上来。

  (1) 今天老师想给XXX小朋友比重量,你们觉得一个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么办法呢?你们觉得谁重?

  (2) 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3) 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儿探索。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

  (2)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工具测量。

  1、出示三样物品。(三个玩具)

  (1) 刚才我们给两样东西比了重量,我这里有三样东西,谁愿意上来给他们比较轻重。谁跟他有不一样的意见?

  (2) 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

  (3) 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三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

  (4) 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一起来说说看。(贴上箭头)

  (5) 教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1) 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

  (2) 教师检验: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3) 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

  (4)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轻重,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10

  活动目标:

  发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同一种模式,增强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 、排列材料(笔、剪刀、彩纸、雪花片、固体胶、吸管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看看

  1 、(播PPT )幼儿看照片发现排列规律

  师:这几天,晓晓老师拿着相机在幼儿园里走了一圈,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

  图片一:窗户的栏杆

  图片二:盥洗室的瓷砖

  图片三:幼儿园的围墙

  提问:幼儿园的围墙有没有规律?

  小结:按照围栏柱子围栏柱子的规律排列

  2、发现同一规律

  提问:这三个地方有什么相同的规律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原来,它们都是2 个1 组1 个1 个间隔排列的。

  3、提问:干嘛都要两个一组呢,随便排排可以吗?

  小结:原来生活中这样有规律的排列会整齐、美观,让人觉得舒服

  二、幼儿排排

  (一)幼儿寻找材料开展排序

  师:从教室里找来你们经常看到的材料,能不能两个一组,间隔排列呢?

  1、教师提出规则:

  ·可以1 个人或者找个朋友结伴找材料排一排

  ·选择的材料可以是玩具也可以是工具或用品

  ·无论选择什么材料,必须按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2、检验幼儿的操作

  提问:请你说一说,你选择了什么材料,怎么排的?

  3、单个材料操作

  提问:如果我今天只有绿色的剪刀,能不能2个1组间隔排列?

  (二)利用身体开展排序

  1、全体幼儿进行排列

  2、两个人一组排列,可以怎么排?如果两个不走过去,就站在这里,可以怎么排?

  3、如果只能一个人可以怎么排?

  幼儿尝试操作

  要求:请你用嘴巴说,天上,地上,马路上两个一组间隔排列。(天上有什么可以两个一组排列的?)

  不能说,用五官来表示两个一组。

  活动延伸:

  寻找故事书中一一间隔的模式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材料、身体、声音、五官都可以,故事会不会有两个一组间隔排列的事情?

  1、教师讲述故事:排列书

  2、提问:你觉得故事里有没有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事情?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11

  一、活动背景:

  数学活动很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产生兴趣,建构初步

  的数的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知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好奇心也越来越强。幼儿已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点数、目测等比较两群物体的数量的简单方法,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们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选择了“一样多吗?”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探究活动,生成开展了将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为一体的学*活动――大班数学活动《一样多吗?》。

  在活动中,为了使幼儿能正确理解并掌握用一对一的方法(一一对应)比较两群或两群以上的物体的数量是一样多吗的思想,我们以幼儿日常活动中最常见的游戏为载体,从抢椅子、找朋友的游戏→生活化情境(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作业评价,把科学、语言、社会、数学、音乐等学科有机整合并渗透到这个活动中去,真正做到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学*的思想与方法,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按《纲要》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们设定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能比较两(几)群物体数量的相等与不等。

  2、方法、过程目标: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去解决两(几)群物体数量的相等与不等的问题。一一对应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函数(数学主要是研究函数)的核心,且涉及到集合的概念。在此我们抓住这个契机,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与集合的概念,为引领孩子日后的学*,将起到一个十分积极的功效。

  3、情意目标:让幼儿能积极、主动进行学*,能克服困难、坚持学*,从而获取成

  功的愉快及自信。

  三、活动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人的学*都是通过活动来内化与建构的。因此,活动的设计与

  展开是教学的关键。本活动主要分三大块按程序教学的要求而展开的。

  第一块,游戏活动导入。

  主要通过孩子们*常最熟悉的音乐娱乐游戏活动“抢椅子、找朋友”让孩子亲身体验用一对一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概括出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比较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数量一样多吗?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有机融合了音乐学科的要求,同时要求小朋友用一句较完整的话说出“××和××一样多或××和××不一样多”。

  第二块,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来巩固及运用一对一的方法。

  在课件中,第一部分利用碗和勺子,通过一只碗放一把勺子的动画演示,幼儿一目了然的.就知晓了用一对一的方法可得出碗和勺子一样多。第二部分通过小兔拔萝卜,进一步解决了“不一样多,多多少,少多少”这一问题;第三部分,主要迁移了日常生活中的植树问题(也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一个难点),让幼儿感知一棵树一朵花一棵树一朵花的序列问题,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小剧院”这一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让幼儿知道,票与座位一一对应,所以票的张数与座位的个数是一样多,因此票的张数就是座位的个数。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可以掌握到一定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及大量的数量词,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块,幼儿动手操作。

  主要通过几何图形的分类,一一对应,进一步强化了幼儿对一一对应方法的掌握,同时在幼儿已有的两群物体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尝试三群物体进行比较。通过孩子们的操作,惊喜的发现他们可以通过计数比较,一对一对一的比较(其中可有排列整齐的对应比较;也有三个为一群的对应比较等)不同方法正确掌握三群物体的数量是一样多吗这一问题。

  四、活动评价:

  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学生的评价活动,因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功能是发展。为此在活动中尽量为孩子搭建评价的舞台,展示孩子的学*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的自信,同时在评价中取长补短、整合不同的意见,使原先的学*成果得以补充、完善、提升。在评价中学生不同意见的碰撞,往往是深化学*的生长点,使孩子的学*得以延伸与发展。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12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学具筐:面霜瓶、积木、天*8个。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提出概念。

  1、请一名幼儿上来。

  (1) 今天老师想给XXX小朋友比重量,你们觉得一个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么办法呢?你们觉得谁重?

  (2) 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3) 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儿探索。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

  (2)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工具测量。

  1、出示三样物品。(三个玩具)

  (1) 刚才我们给两样东西比了重量,我这里有三样东西,谁愿意上来给他们比较轻重。谁跟他有不一样的意见?

  (2) 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

  (3) 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三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

  (4) 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一起来说说看。(贴上箭头)

  (5) 教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1) 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

  (2) 教师检验: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3) 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

  (4)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轻重,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13

  一.分析教材

  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的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0离园……这样易引起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培养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人手一只钟,让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掌翁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始终以为主体。根据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主动学*;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学*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人手一只钟,实物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在活动我避免了"一言谈"和"问答",注重主动的观察,鼓励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观察钟面,指导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本环节,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说说几点钟,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的学*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想一想,2点到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看图拨时间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对学*活动较感兴趣及易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讲讲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养成早睡早起的*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评聪明娃娃在每组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的氛围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1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3。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1。组织幼儿参观超市,观察了解超市的物品排列。

  2。有生活用品、玩具、食品的类概念

  环境的创设:利用货筐、积木、标志片等与幼儿共同布置成一个“xx超市”

  材料准备:

  1。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

  2。袖套、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

  活动过程:

  一。分类

  1。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

  2。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谈话: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提出分类要求:

  (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

  (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

  4。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

  5。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

  1。问题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统计呢?

  2。提出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

  3。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记录的方法有幼儿自己决定。

  (2)重点指导幼儿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

  (3)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

  (4)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各自的统计情况

  三。讲述

  1。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情况,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验证

  2。帮助幼儿整理,提升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

  四。延伸

  1。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

  2。进一步激发幼儿统计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反思:

  1、小朋友通过活动掌握了基本的分类方式。

  2、本活动是在幼儿自由探索中学会了合理的统计方法。

  3、活动中能贯穿一点思想教育效果会更好!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15

  活动目标:

  发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同一种模式,增强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 、排列材料(笔、剪刀、彩纸、雪花片、固体胶、吸管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看看

  1 、(播PPT )幼儿看照片发现排列规律

  师:这几天,晓晓老师拿着相机在幼儿园里走了一圈,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

  图片一:窗户的栏杆

  图片二:盥洗室的瓷砖

  图片三:幼儿园的围墙

  提问:幼儿园的围墙有没有规律?

  小结:按照围栏柱子围栏柱子的规律排列

  2、发现同一规律

  提问:这三个地方有什么相同的规律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原来,它们都是2 个1 组1 个1 个间隔排列的。

  3、提问:干嘛都要两个一组呢,随便排排可以吗?

  小结:原来生活中这样有规律的排列会整齐、美观,让人觉得舒服

  二、幼儿排排

  (一)幼儿寻找材料开展排序

  师:从教室里找来你们经常看到的材料,能不能两个一组,间隔排列呢?

  1、教师提出规则:

  ·可以1 个人或者找个朋友结伴找材料排一排

  ·选择的材料可以是玩具也可以是工具或用品

  ·无论选择什么材料,必须按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2、检验幼儿的操作

  提问:请你说一说,你选择了什么材料,怎么排的'?

  3、单个材料操作

  提问:如果我今天只有绿色的剪刀,能不能2个1组间隔排列?

  (二)利用身体开展排序

  1、全体幼儿进行排列

  2、两个人一组排列,可以怎么排?如果两个不走过去,就站在这里,可以怎么排?

  3、如果只能一个人可以怎么排?

  幼儿尝试操作

  要求:请你用嘴巴说,天上,地上,马路上两个一组间隔排列。(天上有什么可以两个一组排列的?)

  不能说,用五官来表示两个一组。

  活动延伸:

  寻找故事书中一一间隔的模式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材料、身体、声音、五官都可以,故事会不会有两个一组间隔排列的事情?

  1、教师讲述故事:排列书

  2、提问:你觉得故事里有没有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事情?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16

  一、活动背景:

  数学活动很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产生兴趣,建构初步

  的数的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知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好奇心也越来越强。幼儿已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点数、目测等比较两群物体的数量的简单方法,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们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选择了“一样多吗?”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探究活动,生成开展了将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为一体的学*活动――大班数学活动《一样多吗?》。

  在活动中,为了使幼儿能正确理解并掌握用一对一的方法(一一对应)比较两群或两群以上的物体的数量是一样多吗的思想,我们以幼儿日常活动中最常见的游戏为载体,从抢椅子、找朋友的游戏→生活化情境(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作业评价,把科学、语言、社会、数学、音乐等学科有机整合并渗透到这个活动中去,真正做到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学*的思想与方法,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按《纲要》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们设定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能比较两(几)群物体数量的相等与不等。

  2、方法、过程目标: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去解决两(几)群物体数量的相等与不等的问题。一一对应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函数(数学主要是研究函数)的核心,且涉及到集合的概念。在此我们抓住这个契机,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与集合的概念,为引领孩子日后的学*,将起到一个十分积极的功效。

  3、情意目标:让幼儿能积极、主动进行学*,能克服困难、坚持学*,从而获取成

  功的愉快及自信。

  三、活动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人的学*都是通过活动来内化与建构的。因此,活动的设计与

  展开是教学的关键。本活动主要分三大块按程序教学的要求而展开的。

  第一块,游戏活动导入。

  主要通过孩子们*常最熟悉的音乐娱乐游戏活动“抢椅子、找朋友”让孩子亲身体验用一对一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概括出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比较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数量一样多吗?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有机融合了音乐学科的要求,同时要求小朋友用一句较完整的话说出“××和××一样多或××和××不一样多”。

  第二块,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来巩固及运用一对一的方法。

  在课件中,第一部分利用碗和勺子,通过一只碗放一把勺子的动画演示,幼儿一目了然的就知晓了用一对一的方法可得出碗和勺子一样多。第二部分通过小兔拔萝卜,进一步解决了“不一样多,多多少,少多少”这一问题;第三部分,主要迁移了日常生活中的植树问题(也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一个难点),让幼儿感知一棵树一朵花一棵树一朵花的序列问题,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小剧院”这一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让幼儿知道,票与座位一一对应,所以票的张数与座位的个数是一样多,因此票的张数就是座位的个数。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可以掌握到一定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及大量的数量词,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块,幼儿动手操作。

  主要通过几何图形的分类,一一对应,进一步强化了幼儿对一一对应方法的掌握,同时在幼儿已有的两群物体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尝试三群物体进行比较。通过孩子们的操作,惊喜的发现他们可以通过计数比较,一对一对一的比较(其中可有排列整齐的对应比较;也有三个为一群的对应比较等)不同方法正确掌握三群物体的数量是一样多吗这一问题。

  四、活动评价:

  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学生的评价活动,因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功能是发展。为此在活动中尽量为孩子搭建评价的舞台,展示孩子的学*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的自信,同时在评价中取长补短、整合不同的意见,使原先的学*成果得以补充、完善、提升。在评价中学生不同意见的碰撞,往往是深化学*的生长点,使孩子的学*得以延伸与发展。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17

  内容:

  购物游戏。

  活动目标:

  1.10以内连加算式的去处方法。

  2.听懂游戏规则,并按要求进行记录。

  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 布置超市的各种道具,带标价的商品图片若干,样币若干。

  2. 记录纸和笔,幼儿每人一份。

  3. 请一配班老师协助。

  4.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瞧,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你们想去购买吗?那我们一起来玩超市购物的游戏吧!

  2. 游戏:“超市购物”,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 交代游戏玩法。

  教师:你们每个人有10元钱,只能选择购买三样物品,三样物品的价格合起来不能超过10元。然后要把你选的三样物品图片贴在记录纸上,并列出算式三种物品合起来是多少钱。

  (2) 幼儿选购物品,教师巡视。

  (3) 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学*连加算式方法

  ① 教师:谁愿意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记录结果呢?请你指着记录纸上的图或算式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如,我买了三种物品,胶棒的`价格是1元、水彩笔的价格是3元、皮球的价格是6元;我列的算式是1+3+6=()。(教师把几位幼儿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并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边记录纸上相应的位置边读。)

  ② 教师:谁发现这些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多一个加号和一个数字。)这样连续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算式。请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连加算式该怎么计算呢?老师来告诉你们,连加算式要分两步来计算:先算出1+3+4,再算出4+6=10,结果就是10.我们怎么知道这样算是对的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1下面排1个一元硬币,3下面排3个一元硬币,6下面排6个一元硬币,大家一起数一数共有几元钱?(教师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依次点数硬币。)10元,跟我们刚才计算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一样)所以连加算式要分两步算,第二步算出的结果就是整个算式的答案了。

  ③ 教师: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对吗?那现在请你用刚才老师教你们的方法把答案算出来,然后再和同伴互相交换记录纸,来分享一下,看看同伴选了哪三样物品?他列的算式和算出的答案都对吗?如果不对,请悄悄的告诉他改正,好吗?如果判断不准的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哦!

  3. 操作幼儿用书上的练*,巩固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 交代题意。

  (2)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 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集体验证答案。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18

  活动目标:

  1.学*4的组成,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

  2.帮助幼儿养成按指示完成任务的*惯。

  活动准备:

  教具:数字1、2、3、4及分合号、黑板。

  学具:操作纸若干张,雪花片若干;《有趣的数学》人手一本,铅笔一支,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运用感官,复*3的组成

  1.教师请幼儿玩碰球游戏,引起学*兴趣。师:举数卡3,问:我的1球碰几球?幼答:你的1球碰2球,拍2下手或跺2次脚。

  2.集体、个别练*。

  二、小组活动,探索4的组成

  1.交代操作任务:今天,我们来分雪花片做记录。

  2.明确操作要求:

  (1)请小朋友每次都拿四个雪花片放在纸的横线上,然后把它分成两份,并在后面用数字记录。

  (2)雪花片每排要分得不一样。

  (3)分一次记一次,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3.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提醒幼儿按要求操作。

  三、集体活动,学*4的组成

  1.整理记录,学*4的组成。

  “谁愿意上台将自己的分法和记录大声地介绍给大家听,老师把它记在黑板上。”

  2.学*按指示检查4的.分合结果。

  (1)每排是不是四个雪花片。

  (2)每次是否分成了不同的两份?

  (3)每次分的和记的一样吗?

  (4)你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3.数数4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

  4.认读4的分合式

  四、幼儿作业,巩固4的组成

  1.交代要求任务。

  (1)分鱼记录。

  (2)照样子分一分。

  (3)填一填。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小结

  1.展示个别幼儿的作业纸,集体检验。

  2.表扬按指示完成任务的幼儿。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19

  一、分析教材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

  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钟表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东西之一。本节课要求幼儿对整点、半点的认识,是幼儿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一般来说,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二、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时钟的功能、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难点: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并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点。

  教学准备:

  1、各种动物时钟多个。

  2.幼儿人手一只操作的模型钟。

  三.教法与学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

  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在活动中,让幼儿主动操作活动钟面,不仅增强了他们学*的兴趣,而且还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展示多种动物玩具钟的实物,让幼儿在观察中认识钟面结构以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提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20

  数学活动:学*6的组成

  目标:在观察活动中寻找不同特征学*6的组成,初步了解交换律。

  准备:不同特点的积木共六块、数字若干

  过程:

  1.寻找

  通过观察积木,寻找积木中的不同特点来学*6以内的组成

  学*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看到的

  2.讲述

  幼儿将自己发现的积木不同特点,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讲述。例如:六块积木中有2块是红色的,4块是黄色的,6分成2和4,2和4合起来是6。(幼儿讲述,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总结和归纳)

  3.操作

  幼儿在练*纸上,对6的组成进行归纳、总结,填空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汇总20篇扩展阅读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汇总20篇(扩展1)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菁华5篇)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1

  设计执教者:上海市松江区茸北中心幼儿园 唐英

  设计思路:

  看电影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但适合幼儿观看的电影不多,所以孩子们偶尔去看电影也只是跟从着父母,对看电影的经验还是比较粗浅的,不理解电影票上的秘密,看电影坐哪个位置,大部分孩子的经验是模糊的。

  特技教师徐苗郎说:“数活动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怎么样让孩子运用这种数经验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并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提升数的运用能力,于是,我设计了“看电影”的活动。

  内容与要求:

  1、通过看电影找座位活动,理解电影票上的数字含义,学*用数交集的方法,对号入座。

  2、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的数问题,丰富生活经验,感受数游戏的`乐趣。材料与环境创设:

  多媒体课件;教室布置电影院场景;电影票20张;抽号箱及座位号。

  指导要点:

  一、价值取向:了解看电影的生活常识。

  1、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看电影常识:

  (1)今天天气真好,大头儿子打电话约大耳朵图图一起去看电影。

  (2)他俩来到电影院,已经是几点了?(9:30)

  (3)今天电影院播放哪几部电影啊?观察播映表。

  他俩不想等太久,所以想看离9:30最*的那部电影。

  大家一起帮忙找找哪部电影离9:30最*。(10点播放的喜羊羊与灰太狼)。

  (4)他俩买了2张电影票。座位号写在哪儿啊?谁知道?

  (5)*大头儿子的座位号是:第3排6座。谁帮他去找到座位。

  *图图的座位是两道算式题:第6-4排9-5座。

  算对了答案才能知道几排几座,找对座位。请一幼儿算出答案,并找到座位。

  二、价值取向:模拟游戏,提升看电影的生活经验。

  1、今天免费看电影,你们想不想去看啊?但是这些票子上的座位号有点奇怪:有的是加法算式题,有的是减法算式题,还有的就是单个的数字。只有坐对座位的小朋友才可以在下个抽奖活动中得到奖品。(幼儿自己伸手在箱子内抽票、算出答案、入场、对号入座)

  (1)老师提示幼儿:对号入座。

  (2)验证游戏:

  今天电影院举行抽号中奖活动,被抽到座位号的观众可以得到一个奖品;

  如果你坐错了座位,与抽到的座位号码不一样,那就请你重新对号入座。

  (3)结束:

  今天我们学会了去电影院看电影找座位的方法,这样看电影的人再多,也不会拥挤,也都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

  下次你们一家人去电影院,你要走在爸爸妈妈前面,不但要找到自己的座位,还要帮爸爸妈妈找到座位,

  好不好?播放一小段《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现在我们休息一会儿,等会儿继续再看。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抽奖游戏,尝试分析和记录图形的各项特征。

  2.在反复练*中,提高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感受在游戏中学数学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抽奖箱,抽奖券。

  2.学具:幼儿奖卡、笑脸、作业纸、白纸条、勾线笔。

  3.知识经验:抽奖。

  (三)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图形的不同。

  师:(出示各种图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奖卷。看,它们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

  小结:“对,它们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

  每一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奖券吧。看一看,你的奖券是什么样的?

  2、抽奖游戏,分析图形特征。

  (1)抽三等奖,分析单一特征。

  师:“这是抽奖箱,现在要开奖啦。先开三等奖。我来抽,会是谁中奖呢?(抽长方形)

  “什么中奖啦?你怎么知道的?“对,这是长方形标记。表示所有的长方形中奖。

  恭喜你们。送给你们一个笑脸娃娃。

  还会有谁中奖呢?你们闭上眼睛,我抽出来看。等你们挣开眼,看到自己中奖的就站起来。

  (2)抽二等奖,分析两种特征。

  这个抽奖游戏太有趣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交换奖卷,我们继续抽奖,抽二等奖。(抽出奖卷,打开一半)是什么中奖了?(再打开)到底是什么中奖了?

  请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继续抽,看看会是谁中奖呢?

  (3)抽一等奖,分析三种特种。(交换奖券)

  现在我们要开一等奖啦,“是什么标记中奖了?”让幼儿抽2-3次

  (4)抽特等奖,幼儿按特征制作标记。

  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抽特等奖的机会,有大奖品哦,呀,兑奖券还没有做好,现在就请你们看着自己手中的图形做一张兑奖券,要看仔细,你的图形是大是小,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画出你自己图形的特征来制作一张抽奖券)

  做好了检查一下,放到老师的抽奖箱里来,材料就在后面一起去做吧!

  请小朋友来抽奖,送出2个大笑脸。

  3、操作活动

  ⑴老师看我们小朋友这么厉害,奖励你们一分让自己能干的礼物,我们看是什么?

  来,练本领吧。可是怎么做呢?

  ⑵讲解活动

  ⑶操作

  ⑷自我检查,相互检查后,将你们得到的礼物收好,下次再来练本领。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看图学*7的加法

  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

  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像1+6=7、6+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6、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结束)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4

  活动目标:

  1、复*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4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尝试自编得数是4的加法应用题。

  3、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

  4、培养幼儿分析推理能力,思维的敏捷性及幼儿动手尝试的精神,训练幼儿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激发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3以内加法算式卡、数卡4,苹果、梨图片4张,每个幼儿4个萝卜,4朵花,蘑菇图片4张,兔妈妈、小兔头饰,布置好活动场景。

  活动过程:

  随《十个数字跳舞》音乐,做手指游戏。

  一、复*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复*4的组成

  1、游戏“开火车”复*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过吗?动画城里的聪明屋有位金龟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请我们到聪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到聪明屋去吧!怎么去呢?我们坐火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加法题卡)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我们的火车2点开……

  2、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复*4的组成

  呜……。火车开到了聪明屋,看看,金龟子姐姐他们拿什么来招待我们呢?导出“又有苹果又有梨”的游戏,一个苹果几个梨?(3个)……

  3、游戏“对数”

  刚才小朋友们对得真好,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我们来对数,举起你们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几?(3),1和3合起来就是4……

  二、创设情景,在操作中尝试写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

  金龟子姐姐说:“你们都很聪明”,现在我要请你们到智力迷宫玩,去智力迷宫前,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新本领才能去,学什么本领呢?

  兔宝宝,我是兔妈妈,我告诉你们一件高兴事儿,我们种的萝卜丰收了,请兔宝宝跟着妈妈到地里去拔萝卜,每个宝宝拔4个萝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个别回答,老师演示)拔了这么多萝卜,我们把萝卜搬回家,搬的时候要听妈妈的指挥,看看两只手上的萝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加法),怎样列出这个加法算式,请兔宝宝将它写在答题卡上,写的时候,字要写大一点,不然兔妈妈看不清楚,(兔妈妈帮助能力差的小兔讲解列式)。

  我们的萝卜丰收了,你们高兴吧!我们来开个庆祝会吧!我们去采花来装饰一下,我们每个宝宝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几朵(4朵),我们把手里的花举起来,看看两只手上的花交换位置合起来还是几朵花?(4朵),两只手上的花虽然交换了位置,但是它们的和没有变,请兔宝宝将加法算式写在答题卡上,写完之后把答题卡举起来,小兔互相检查一下你写对了吗?

  今天,我们学会了新本领又可去智力迷宫玩,来,我们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动延伸

  金龟子姐姐还想看看哪个小朋友最爱动脑筋,用老师提供的蘑菇图片,自己试着编加法应用题,注意编加法应用题要讲一件事,出现两个数,提一个问题,问一共有多少?合起来是多少?

  编应用题又是一样新本领,会编的小朋友很能干,不会编的也不用着急,下次老师要教你们编加法应用题的新本领。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4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知道一个整体数分解成两个部分数后,一边增多,另一边减少的互补关系。

  4、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4根萝卜图片、一张记录卡、小兔胸饰4个、写有数字的树叶若干、两棵光秃秃的大树背景(3号树和4号树)。

  活动过程:

  1、表演《合拢分开》。

  2、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初步探索4的组成。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是谁?(4个戴小兔胸饰的小朋友出场),我们数一数有几只小兔?(4只)4只小兔在一起做“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游戏,围成圆圈,手拉手走,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4可以分成几和几?4可以分成1和3……

  3、幼儿操作:“分萝卜”,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小兔说:“我们今天不玩了,我们回家去把拔的萝卜分一分,”请全班的小朋友帮小兔分一分,把4根萝卜分给兔妈妈和兔宝宝,兔妈妈和兔宝宝都要有萝卜,可以怎样分?分一次就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在记录卡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4、巩固游戏:“拼贴五彩树”。

  小兔说:“在冬季里我们收获了萝卜,可是冬季里许多大树的树叶纷纷扬扬的从树上飘落下来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很不好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但聪明,还很乐于帮助别人,对不对?我们来为大树贴上美丽的树叶,让它变成‘五彩树’好吗”?

  请幼儿将带有数字的树叶粘贴到3,4号树上,树叶上的两个数字合起来是几,就粘贴在几号树上。

  5、今天我们学了4的组成,我们举起萝卜用《合拢分开》这首歌把4的组成唱出来好吗?

  附歌词: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学4的组成分解,4的组成,4的分解,就像合拢分开,4可以分成1和3呀,分成3和1,还可以分成2和2呀,它们合起来都是4。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汇总20篇(扩展2)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10)份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体验对折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对称的大树、对称的房子1张、对称的三角图片1张、不对称的房子、不对称的三角形、不对称的茶壶各一张;找对称的操作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一位可恶的巫婆,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就出公主,可都没能闯关这些关卡,小朋友们你们愿意闯过难关吗?

  二、引入对称的概念

  师:“小朋友们在闯关之前,老师这有一些有关这个王国的秘密,让老师帮助一下你们吧”。(让幼儿观察对称图形,并探索发现其中相同的地方,对对称图形有一些了解)

  三、闯关游戏加深对对称的了解

  1。第一道关卡,,找对称的图形

  2。第二道关卡,看蝴蝶,找对称的图形

  3。第三道关卡,看脸谱,找对称的图形

  4。第四道关卡,归类,找出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

  5。第五道关卡,让幼儿画出对称的方格图形

  四、联系实际

  让幼发现生活中,教师中的对称图形,并分享分享一下自己对对称图形的理解。

  五、动手操作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张拥有一半图形的操作卡(图形各不相同),使幼儿在一堆图片中找出图形、颜色都相对应的对称图案贴在操作纸上。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2

  数学活动:学*6的组成

  目标:在观察活动中寻找不同特征学*6的组成,初步了解交换律。

  准备:不同特点的积木共六块、数字若干

  过程:

  1.寻找

  通过观察积木,寻找积木中的不同特点来学*6以内的组成

  学*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看到的

  2.讲述

  幼儿将自己发现的.积木不同特点,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讲述。例如:六块积木中有2块是红色的,4块是黄色的,6分成2和4,2和4合起来是6。(幼儿讲述,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总结和归纳)

  3.操作

  幼儿在练*纸上,对6的组成进行归纳、总结,填空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面积的大小。

  2、学*运用多种方法数数。

  活动重点:

  感知面积的大小。

  活动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数数。

  活动准备:

  格子纸、彩笔。

  活动过程:

  1、分组:幼儿两人为一组,各持一支笔。

  2、交代游戏玩法:

  两人先猜拳,胜者现掷骨子,(把两粒骨子同时往桌子上一掷),然后将骨子两个面上的数字相加或相减(得数不能大于10),按照得数在方格纸上涂相应的格子数表示自己造的彩砖数。

  3、数彩砖:

  (1)两个人的`格子涂满后,数一数自己的彩砖有多少块。

  (2)幼儿各自剪下自己涂色的部分,用四格拼成正方形或六格拼成长方形为单位进行数数,两人比较彩砖的多少。

  延伸活动: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漆地板》中的内容,巩固幼儿对面积大小概念的理解。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4

  一、分析教材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

  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钟表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东西之一。本节课要求幼儿对整点、半点的认识,是幼儿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一般来说,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二、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时钟的.功能、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难点: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并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点。

  教学准备:

  1、各种动物时钟多个。

  2.幼儿人手一只操作的模型钟。

  三.教法与学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

  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在活动中,让幼儿主动操作活动钟面,不仅增强了他们学*的兴趣,而且还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展示多种动物玩具钟的实物,让幼儿在观察中认识钟面结构以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提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5

  活动目标:

  1、能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积累有关正逆向排序的经验。

  2、对排序活动产生兴趣,能按自己的想法表达与表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排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排序兴趣

  1、出示“桃子”图片,来了哪些动物?

  2、动物们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桃子该让谁先吃?

  二、自主操作,唤醒排序经验

  1、要求:给动物排队,说说你的理由。

  2、幼儿自主排序。

  3、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三、跟进阅读,梳理排序方式

  (一)按某一特征正向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2、按体重的重轻排序

  3、按嘴巴的大小排序、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4、梳理:同样的动物按不同的特征排序,结果不同。

  (二)按某一特征逆向排序

  1、毛毛虫按什么顺序排才能得第一?

  2、出示毛毛虫第一的排序,这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3、如果让毛毛虫得第一还可以怎样排?幼儿操作

  4、生活中有没有从小到大的排序?

  5、梳理: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结果相反。

  四、排序游戏,迁移排序经验

  3-4名幼儿合作游戏,按各种特征进行排序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6

  活动目标

  1、在探索同数分解规律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使幼儿感受同数分解的数量关系,理解同数分解的实际意义,了解大数对小数的包含关系。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和归纳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操作学具:人手一份与课件相配套的6朵小花卡片;

  人手一份10以内不同数量的蝴蝶卡片。

  课件:与操作活动和游戏结合使用的课件。

  活动过程实录

  一、问答游戏“编花篮”,复*6的分解组成。

  师:“今天我们来玩编花篮的游戏好吗?小朋友编的数和老师编的数合起来是6。”

  师:“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采花甜,我编1,你编几?”

  幼:“你编1我编5,1和5和起来是6。”

  二、分花操作游戏使幼儿发现6的同数分解。

  1、出示电脑动画6朵花,引导幼儿学*。

  2、师: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幼:花朵

  师:一共有几朵花?

  幼:6朵花。

  这些花有什么不同?

  幼: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

  (幼儿很容易的发现花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同。)

  3、游戏“分花”,使幼儿通过操作学具能够找出6的同数分解。

  师:“老师也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相同的6朵花,请小朋友根据特征将它分一分,看看都能分成几和几?”

  幼:6能分成3和3,6能分成2和2和2,6能分成6个1。

  (幼儿找出了6的所有同数分解。)

  4、幼儿说出操作结果,教师在电脑上演示组成式。

  5、引导幼儿观察组成式发现同数分解的特点。

  师:“在这三个组成式中,有一个小秘密,谁发现了?”

  幼:有6个1。

  幼:1是一样的。

  幼;1、2、3都比6小。

  (幼儿都能发现同数分解的部分数相同。)

  教师小结:这三个组成式有的分成两部分,有的分成几部分,它们的部分数都相同,而且都比总数小。象这样把一个数分成相同的几部分的分解组成叫同数分解。

  6、出示电脑动画,区分同数分解与其他的分解组成。

  请幼儿找出哪些是同数分解,哪些不是同数分解。

  (幼儿能正确的找出同数分解。)

  三、游戏“蝴蝶找朋友”,通过操作学具使幼儿发现10以内数的同数分解

  1、教师为幼儿准备不同数量的蝴蝶,请幼儿找到10以内数的同数分解。

  (幼儿能够根据自己蝴蝶的数量找到同数分解。)

  2、幼儿说出操作结果,教师在电脑上演示组成式。

  3、师:除了1以外10以内的数都能进行同数分解,至少有几种方法?

  幼:一种。

  师:是怎么分的?

  幼:都能分成1、1、1、1……

  教师小结:除了1以外的数都能进行同数分解,而且至少有一种方法,就是“是几就分成几个1”,如3分成3个1、8分成8个1。

  四、出示电脑动画游戏,巩固10以内数的同数分解

  1、师:“小朋友都知道了同数分解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抢答的游戏,老师出题,会的小朋友举手,谁举的最快我就叫谁来回答,答对的就可以得到小企鹅的夸奖,答错了小企鹅就会摔倒。”

  2、电脑显示10以内的数,幼儿以抢答形式进行同数分解。回答后,电脑显示正确答案,答对了,小企鹅跳起来说:“嘿,你真棒。”答错了,小企鹅随着音乐声眼冒金星摔倒在地。

  (幼儿对同数分解掌握的很好,兴高采烈的抢答,都想得到小企鹅的夸奖。)

  五、活动延伸游戏“编花瓣”。

  1、师:“除了10以内数能进行同数分解,大数也能进行同数分解。现在,我请全班小朋友来玩编花瓣的游戏,老师说编成几瓣,小朋友就几个人手拉手蹲下表示编好。没编好花瓣的小朋友不能蹲下,现在我们就来报数,看看我们班有多少小朋友。”

  (幼儿报数后,知道班级有30名小朋友。)

  2、幼儿游戏:寻找30的同数分解,如“编、编、编花瓣,你也编,我也编,快快编成5瓣花”,教师总结游戏结果:“小朋友都找到伙伴编花瓣了,一共编成了6个5瓣花,说明30能进行同数分解,能分成6个5。”幼儿继续游戏,分别编成1、2、3、4、6、7、8、9、10瓣花,找一找30能否进行其他数的同数分解。

  (幼儿热烈游戏,每个幼儿都极力的快速找到伙伴来编花瓣。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充分理解了同数分解的含义。)

  六、结束:

  小朋友,大数也能进行同数分解,而且有些大数同数分解的方法更多,小朋友回家也找一找其它大数的同数分解,好吗?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7

  一、分析教材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

  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钟表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东西之一。本节课要求幼儿对整点、半点的认识,是幼儿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一般来说,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二、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时钟的功能、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难点: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并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点。

  教学准备:

  1、各种动物时钟多个。

  2.幼儿人手一只操作的模型钟。

  三.教法与学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

  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在活动中,让幼儿主动操作活动钟面,不仅增强了他们学*的兴趣,而且还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展示多种动物玩具钟的实物,让幼儿在观察中认识钟面结构以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提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8

  活动目标

  1、在探索同数分解规律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使幼儿感受同数分解的数量关系,理解同数分解的实际意义,了解大数对小数的包含关系。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和归纳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操作学具:人手一份与课件相配套的6朵小花卡片;

  人手一份10以内不同数量的蝴蝶卡片。

  课件:与操作活动和游戏结合使用的课件。

  活动过程实录

  一、问答游戏“编花篮”,复*6的分解组成。

  师:“今天我们来玩编花篮的游戏好吗?小朋友编的数和老师编的数合起来是6。”

  师:“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采花甜,我编1,你编几?”

  幼:“你编1我编5,1和5和起来是6。”

  二、分花操作游戏使幼儿发现6的同数分解。

  1、出示电脑动画6朵花,引导幼儿学*。

  2、师: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幼:花朵

  师:一共有几朵花?

  幼:6朵花。

  这些花有什么不同?

  幼: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

  (幼儿很容易的发现花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同。)

  3、游戏“分花”,使幼儿通过操作学具能够找出6的同数分解。

  师:“老师也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相同的6朵花,请小朋友根据特征将它分一分,看看都能分成几和几?”

  幼:6能分成3和3,6能分成2和2和2,6能分成6个1。

  (幼儿找出了6的所有同数分解。)

  4、幼儿说出操作结果,教师在电脑上演示组成式。

  5、引导幼儿观察组成式发现同数分解的特点。

  师:“在这三个组成式中,有一个小秘密,谁发现了?”

  幼:有6个1。

  幼:1是一样的。

  幼;1、2、3都比6小。

  (幼儿都能发现同数分解的部分数相同。)

  教师小结:这三个组成式有的分成两部分,有的分成几部分,它们的部分数都相同,而且都比总数小。象这样把一个数分成相同的几部分的分解组成叫同数分解。

  6、出示电脑动画,区分同数分解与其他的分解组成。

  请幼儿找出哪些是同数分解,哪些不是同数分解。

  (幼儿能正确的找出同数分解。)

  三、游戏“蝴蝶找朋友”,通过操作学具使幼儿发现10以内数的同数分解

  1、教师为幼儿准备不同数量的蝴蝶,请幼儿找到10以内数的同数分解。

  (幼儿能够根据自己蝴蝶的数量找到同数分解。)

  2、幼儿说出操作结果,教师在电脑上演示组成式。

  3、师:除了1以外10以内的数都能进行同数分解,至少有几种方法?

  幼:一种。

  师:是怎么分的?

  幼:都能分成1、1、1、1……

  教师小结:除了1以外的数都能进行同数分解,而且至少有一种方法,就是“是几就分成几个1”,如3分成3个1、8分成8个1。

  四、出示电脑动画游戏,巩固10以内数的同数分解

  1、师:“小朋友都知道了同数分解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抢答的游戏,老师出题,会的小朋友举手,谁举的最快我就叫谁来回答,答对的就可以得到小企鹅的.夸奖,答错了小企鹅就会摔倒。”

  2、电脑显示10以内的数,幼儿以抢答形式进行同数分解。回答后,电脑显示正确答案,答对了,小企鹅跳起来说:“嘿,你真棒。”答错了,小企鹅随着音乐声眼冒金星摔倒在地。

  (幼儿对同数分解掌握的很好,兴高采烈的抢答,都想得到小企鹅的夸奖。)

  五、活动延伸游戏“编花瓣”。

  1、师:“除了10以内数能进行同数分解,大数也能进行同数分解。现在,我请全班小朋友来玩编花瓣的游戏,老师说编成几瓣,小朋友就几个人手拉手蹲下表示编好。没编好花瓣的小朋友不能蹲下,现在我们就来报数,看看我们班有多少小朋友。”

  (幼儿报数后,知道班级有30名小朋友。)

  2、幼儿游戏:寻找30的同数分解,如“编、编、编花瓣,你也编,我也编,快快编成5瓣花”,教师总结游戏结果:“小朋友都找到伙伴编花瓣了,一共编成了6个5瓣花,说明30能进行同数分解,能分成6个5。”幼儿继续游戏,分别编成1、2、3、4、6、7、8、9、10瓣花,找一找30能否进行其他数的同数分解。

  (幼儿热烈游戏,每个幼儿都极力的快速找到伙伴来编花瓣。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充分理解了同数分解的含义。)

  六、结束:

  小朋友,大数也能进行同数分解,而且有些大数同数分解的方法更多,小朋友回家也找一找其它大数的同数分解,好吗?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9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快乐。

  2、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3、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能在日历上找到确切的日期。

  活动准备:

  1、教具:自制外型似房子的1月~12月的年历一份(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大年历图一张。

  2、字卡:年、月、日;1月1日、6月1日、3月8日。

  3、学具:4张作业清单,XX年历人手一张,铅笔人手一份。

  4、经验准备:幼儿已知自己的生日。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

  (1)教师讲述故事《年***一家》,提问:年妈妈有多少个日娃娃?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年妈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字卡年、月、日,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一年有12个月,共365天)

  2、出示代表12个月的“房子”,进一步了解年、月、日。

   (1)教师:今天年妈妈和她的日娃娃们也来到了这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代表12个月的“房子”, 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探索大月、小月和二月)

  (3)教师小结:一年里一共有十二个月,分别是: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了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了30个日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3、认识年历并学*查看年历的方法。

  (1)出示年历,引导幼儿观察数字代表的意义。提问:方框里的红色数字x是什么意思?或者表示什么?再引导幼儿认读:x月x日。

  (2)鼓励幼儿查找具体日期,如:1月1日、3月8日、6月1日。

  (2)师幼共验证。

  (3)师幼共同小结查找具体日期的方法。

  4、幼儿分组操作,巩固查找具体日期的方法。

   (1)出示作业清单、操作材料,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检验操作材料。

  活动延伸:

  回家后找到爸爸妈妈或其他家人的生日,并标记。

  附故事:

   年***孩子真多呀!她给孩子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呢?数呀数呀,原来一共有365个日娃娃。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了12座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到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最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房子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一些,每座房子里有30个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地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了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开始数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她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10

  一.分析教材

  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的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0离园……这样易引起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培养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人手一只钟,让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掌翁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始终以为主体。根据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主动学*;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学*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人手一只钟,实物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在活动我避免了"一言谈"和"问答",注重主动的观察,鼓励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观察钟面,指导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本环节,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说说几点钟,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的学*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想一想,2点到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看图拨时间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对学*活动较感兴趣及易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讲讲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养成早睡早起的*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评聪明娃娃在每组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的氛围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汇总20篇(扩展3)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6篇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活动目标:

  1、学*遮挡计数的方法,知道看见的数,看不见的也要数。

  2、能仔细地观察物品的造型,发现被遮挡的部分,有一定的空间感知能力。

  3、知道活动中轻声数数,为别人的操作提供方便。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笔幼儿有用积木进行多种造型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

  今天,老师就请大家玩积木,请搭出你喜欢的造型?你用了多少个积木搭成的?

  二、基本部分

  1、今天老师也用积木搭了一辆小汽车,请你们来数数共有多少个积木?

  表扬在活动中轻声数数,不影响同伴的幼儿。

  2、请个别幼儿回答。(6、8)为什么我们数的不一样呢?你是怎样数的?

  3、数有遮挡的积木造型。

  教师小结:在数数的时候,看见的要数,看不见的也要数。

  4、幼儿分组数积木,并记录。

  数积木:先引导幼儿观察图中的积木造型,数一数,圈出正确的答案。

  5、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摆的时候一定要和图片上造型一致,完成的孩子可以和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会了新的数数方法,我们回去给其他的孩子讲一讲!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

  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3、尝试自创规律,发展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色彩排列出规律的衣服。

  2、可以串挂的小积木若干,穿挂用的绳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课件(照片以幼儿身边场景为主)。

  活动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1、欣赏衣服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发现衣服上的规律。

  2、观看课件,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或什么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这个规律是怎么样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种规律

  1、集体交流自己运用的规律,并将其转换成符号形式。

  2、引导幼儿分析与提炼规律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规律

  1、排队:我们小朋友可以排排队,排出规律。

  2、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规律。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在掌握了5以内数的组成知识,但还只是停留在“知道了”上面,在实际应用中还是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在广泛应用上下工夫,使抽象的知识与具体实例发生联系。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把一般的认识迁移到具体的事物上去,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扩大认识面,而且还能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运用5以内的组成,为连加连减做准备。

  2.让幼儿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提高幼儿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后面布置成超市。

  2.夹子的数量是幼儿人数的5倍,每一个夹子上都用数字标价。

  3.活动前每个孩子身上分别贴好1-5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复*5以内的组成。

  (一)看5以内分合式整体朗读。

  (二)超市购物,引起幼儿兴趣

  1.师:根据刚才表现老师要奖励小朋友每人5元。用这5元到超市去买两个你喜欢的夹子,你们看,每个夹子上都有一个数字表示价钱(出示标有数字的夹子)。记住你买的两个夹子价钱合起来正好是5元。

  2.幼儿自由购买,老师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醒幼儿把钱放在超市的钱箱里。)

  3.幼儿交流讨论:你买了几个夹子?两个夹子的价钱合起来正好是5元吗?

  4.师:你买对了吗?为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

  5.小结、分合式验证。

  二、复*5以内的组成并学*运用

  (一)用5元钱购买三个夹子

  1.幼儿讨论:怎样用5元钱买三个夹子,它们的价钱合起来是5元。

  2.讲解示范:先拿一个5元钱的夹子,再拿一个5元钱的,行不行?为什么?应该拿几元的?为什么?第三个该买多少钱的,合起来刚好是5元,为什么?

  小结:用5元钱去买三个夹子,先拿的两个夹子,它们的价钱合起来一定要比5小,然后算一算再买一个是多少钱的,合起来正好是5元。

  3.幼儿购买。提醒他们把钱先放进钱箱里,观察并适当指导。

  4.通过视频仪进行个别交流,师用分合式验证。,检查幼儿拿得是否正确。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汇总20篇(扩展4)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菁华5篇)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要选择贴*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学*的主动性,因此,我根据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学*数学的特点,选择贴*幼儿生活实际的“小鬼当家“这一活动内容,组织幼儿学*为父母服务,通过买东西,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在活动中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不但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在活动中水到渠成地让幼儿掌握了仿编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学会仿编和解答4的加减应用题。

  2、在生活情景中能根据水果卡片自编4的加减应用题。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去买东西,使幼儿了解一个买与卖的过程。

  2、物质准备:准备各种水果卡片,人手4个替代物作钱。

  活动过程:

  一、以“帮农民伯伯摘果子”引入。“小朋友,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农民伯伯想请你们帮他摘水果,你们愿意吗?”(愿意)

  二、游戏“摘水果”:师交代游戏玩法和规则。

  三、分类活动:分水果

  1、引导幼儿将自己所摘的水果跟同伴之间进行交流。

  2、交代任务:将各种水果分别放在筐里。

  四、歌表演:《摘苹果》

  “果园大丰收了,我们多高兴啊,让我们来唱首*收的.歌吧!”。

  五、师通过情景表演仿编4的加减应用题。

  1、仿编4的减法应用题。

  “摘完水果了,我觉得真渴啊,我该怎么办?(买水果吃啊!)可农民伯伯已经把水果卖给老板了,我得去买水果吃了。大家看,我有多少钱?(4块钱)我只有四块钱,这些钱啊只能买两次水果,我得好好的想想看该买什么水果吃了。”

  ①师买了一个苹果,提问题。“刚才老师做了什么事?(买苹果)我原来有几块钱,(4块钱)买1个苹果花了几块钱,(1块钱),仔细听老师给你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②引导幼儿了解仿编减法应用题的条件。“给你们提了什么问题?”(还剩下多少钱?)“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还剩下3块钱)“你们是怎么知道还剩下3块钱的?”(因为老师原来有4块钱的,买苹果花了1块钱,就还剩下3块钱。)

  ③才出示算式卡:4—1=3,引导幼儿了解各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我们学过了加法和减法,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减法)

  2、仿编4的减法应用题。“还剩下的钱我想买什么呢?”

  ①师买了3根香蕉,提问题。“陈老师买苹果花了多少钱?(1块钱)那买香蕉又花了多少钱?(3块钱)仔细听,老师又给你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②引导幼儿了解仿编加法应用题的条件。“刚才老师给你们提了什么问题?”(一共花了多少钱?)“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一共花了4块钱)“你们怎么知道一共花了4块钱啊?”(因为老师买苹果花了1块钱,买香蕉花了3块钱,一共就花了4块钱)

  ③出示算式卡:1+3=4,引导幼儿了解各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六、幼儿仿编4的加减应用题。“爸爸妈妈不在家,没时间去水果店买水果,我们来当家,帮爸爸妈妈到水果店买水果吧,请小朋友看看,爸爸妈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几块钱?”

  1、提出编题方法。4块钱只能买两次的水果,买一次水果后,问同伴一个问题;把剩下的钱买第二次水果后,再编一个问题,考老师。

  2、请个别幼儿进行仿编,师指导。

  七、游戏:“水果店”

  1、分配角色,2个女售货员,2个男售货员,编2+2=4的应用题。

  2、交代游戏规则:

  ①水果摊的任何水果只能1元1个。

  ②顾客买了一次水果以后,就得问同伴一个问题,剩下的钱买第二次水果后,再问老师一个问题。

  ③强调最后的一句话不能说出答案,应该提问题去考别人。

  3、幼儿游戏,师指导。

  八、集体小评,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编的问题。

  九、结束。

  “小朋友摘水果摘得这么棒,另外一个果园的农民伯伯也想请你们帮他摘果子,愿意吗?(愿意)那就快跟老师去果园吧!”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3、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4、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活动目的

  1、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学*制作球体、圆柱体,建构球体、圆柱体组合物体。

  3、通过摸、量、滚、做等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4、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创造性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收集各种球体、圆柱体包装。如足球冰淇淋盒、小药丸盒、易拉罐、麦乳精罐等。

  4、准备一些挂历纸、白板纸、橡皮泥、尺、胶带、线、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一、有趣的球体

  1.请幼儿猜谜: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

  2.请幼儿玩球。幼儿按意愿选球,通过摸、滚、踢、拍、托、掷等动作玩球。

  3.请幼儿回答教师提问:玩的是什么球?怎么玩的?通过玩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5.师生创编儿歌:小小球儿圆溜溜,哪边看它都很圆;小小球体站不稳,哪边挨地都能滚。

  二、有趣的圆柱体

  1.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请幼儿滚一滚易拉罐、麦乳精罐等,说说它们是向什么方向滚动的。

  3.请幼儿将圆柱体积木、积塑、小棍棒按高矮、粗细的顺序分别排一排,看看它们像什么。

  4.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三、球体、圆柱体的区别

  1.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2.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3.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面,可以重叠。

  四、灵巧的小手

  1.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2.给幼儿提供白板纸、挂历纸、橡皮泥等制作材料,让他们进行手工制作。

  对能力差的幼儿,只要求他们完成球体、圆柱体模型;对能力强的幼儿,则要求他们建构组合物体,如凉亭、攀登架、滚筒等;对能力一般的幼儿,要求他们完成简易组合物体即可,如冰淇淋娃娃、京剧小丑等。幼儿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对有困难的幼儿,可以帮助他们完成;对大胆创新的幼儿,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并为他们提供条件,使其完成作品。

  3.作品展览。让幼儿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佳作,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五、商品展销会

  1.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活动场所。

  2.引导幼儿将自制的作品、收集的玩具和废旧物品先按球体、圆柱体两大特征进行分类;再按商品的种类(如食品、玩具、日用品),进行二次分类。

  3.陈列货架,布置环境。幼儿按标记排放商品。

  4.开展创造性游戏:“商品展销会”。要求幼儿在展销过程中,说出各种商品的名称、外形特征。

  设计执教者:上海市松江区茸北中心幼儿园 唐英

  设计思路:

  看电影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但适合幼儿观看的电影不多,所以孩子们偶尔去看电影也只是跟从着父母,对看电影的经验还是比较粗浅的,不理解电影票上的秘密,看电影坐哪个位置,大部分孩子的经验是模糊的。

  特技教师徐苗郎说:“数活动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怎么样让孩子运用这种数经验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并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提升数的运用能力,于是,我设计了“看电影”的活动。

  内容与要求:

  1、通过看电影找座位活动,理解电影票上的数字含义,学*用数交集的方法,对号入座。

  2、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的数问题,丰富生活经验,感受数游戏的乐趣。材料与环境创设:

  多媒体课件;教室布置电影院场景;电影票20张;抽号箱及座位号。

  指导要点:

  一、价值取向:了解看电影的生活常识。

  1、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看电影常识:

  (1)今天天气真好,大头儿子打电话约大耳朵图图一起去看电影。

  (2)他俩来到电影院,已经是几点了?(9:30)

  (3)今天电影院播放哪几部电影啊?观察播映表。

  他俩不想等太久,所以想看离9:30最*的那部电影。

  大家一起帮忙找找哪部电影离9:30最*。(10点播放的喜羊羊与灰太狼)。

  (4)他俩买了2张电影票。座位号写在哪儿啊?谁知道?

  (5)*大头儿子的座位号是:第3排6座。谁帮他去找到座位。

  *图图的座位是两道算式题:第6-4排9-5座。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汇总20篇(扩展5)

——幼儿大班数学活动方案优选【5】份

  一、活动背景:

  数学活动很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产生兴趣,建构初步

  的数的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知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好奇心也越来越强。幼儿已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点数、目测等比较两群物体的数量的简单方法,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们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选择了“一样多吗?”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探究活动,生成开展了将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为一体的学*活动――大班数学活动《一样多吗?》。

  在活动中,为了使幼儿能正确理解并掌握用一对一的方法(一一对应)比较两群或两群以上的物体的数量是一样多吗的思想,我们以幼儿日常活动中最常见的游戏为载体,从抢椅子、找朋友的游戏→生活化情境(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作业评价,把科学、语言、社会、数学、音乐等学科有机整合并渗透到这个活动中去,真正做到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学*的思想与方法,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按《纲要》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们设定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能比较两(几)群物体数量的相等与不等。

  2、方法、过程目标: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去解决两(几)群物体数量的相等与不等的问题。一一对应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函数(数学主要是研究函数)的核心,且涉及到集合的概念。在此我们抓住这个契机,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与集合的概念,为引领孩子日后的学*,将起到一个十分积极的功效。

  3、情意目标:让幼儿能积极、主动进行学*,能克服困难、坚持学*,从而获取成

  功的愉快及自信。

  三、活动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人的学*都是通过活动来内化与建构的。因此,活动的设计与

  展开是教学的关键。本活动主要分三大块按程序教学的要求而展开的。

  第一块,游戏活动导入。

  主要通过孩子们*常最熟悉的音乐娱乐游戏活动“抢椅子、找朋友”让孩子亲身体验用一对一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概括出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比较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数量一样多吗?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有机融合了音乐学科的要求,同时要求小朋友用一句较完整的话说出“××和××一样多或××和××不一样多”。

  第二块,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来巩固及运用一对一的方法。

  在课件中,第一部分利用碗和勺子,通过一只碗放一把勺子的动画演示,幼儿一目了然的就知晓了用一对一的方法可得出碗和勺子一样多。第二部分通过小兔拔萝卜,进一步解决了“不一样多,多多少,少多少”这一问题;第三部分,主要迁移了日常生活中的植树问题(也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一个难点),让幼儿感知一棵树一朵花一棵树一朵花的序列问题,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小剧院”这一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让幼儿知道,票与座位一一对应,所以票的张数与座位的个数是一样多,因此票的张数就是座位的个数。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可以掌握到一定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及大量的数量词,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块,幼儿动手操作。

  主要通过几何图形的分类,一一对应,进一步强化了幼儿对一一对应方法的掌握,同时在幼儿已有的两群物体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尝试三群物体进行比较。通过孩子们的操作,惊喜的发现他们可以通过计数比较,一对一对一的比较(其中可有排列整齐的对应比较;也有三个为一群的对应比较等)不同方法正确掌握三群物体的数量是一样多吗这一问题。

  四、活动评价:

  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学生的评价活动,因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功能是发展。为此在活动中尽量为孩子搭建评价的舞台,展示孩子的学*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的自信,同时在评价中取长补短、整合不同的意见,使原先的学*成果得以补充、完善、提升。在评价中学生不同意见的碰撞,往往是深化学*的生长点,使孩子的学*得以延伸与发展。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教学目的:

  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

  2、使幼儿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大小长短和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仪器: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了解幼儿对实际生活中大小.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幼儿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分别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幼儿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种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大小'长短"、" 高矮"。

  (1)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让幼儿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

  4、小结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六、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活动目标:

  1、尝试分析图形的三项特征。

  2、发展幼儿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3、感受在游戏中学数学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学具:钓鱼杆、(红、黄、绿、大、小、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特征的鱼若干海绵垫围成的大池塘、塑料圈小池塘

  教具:冰柜样式的表格若干、大小颜色形状标记若干、奖品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鱼的三种特征。

  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去钓鱼吧!

  哟,这里有一个大池塘。哇,里面有许多鱼,有些什么样的鱼呢?(请幼儿自由说说颜色、形状、大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