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范本5份

首页 / 活动方案 / |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 1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全面优化县域教育生态,提升家庭教育水*,根据株洲市委20xx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安排以及株洲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株洲市全面推进家校共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株教小组发〔20xx〕3号)精神,经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我县全面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布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根本目标,推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护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科学育儿新期盼新需求,为我县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与和谐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更新教育理念。遵循儿童成长规律,提升自身素质,履行家长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提升家教水*。基本建立稳定规范家庭教育专业指导服务队伍,整体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乡村振兴、文明攸县创建中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三)完善服务体系。立足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场景,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公*优质、均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家校社共育工作有序开展,成立攸县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林涛县委副**、县委政法委**、

  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唐军全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

  刘行国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

  易晓红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陈章蓉县人民**副**

  胡建雄县**副**(兼)、县教育局局长

  成员: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县高新区、县**办、县教育局、县科工信局、县***、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文旅广体局、县融媒体中心、团县委、县妇联、县关工委等部门单位负责人和各乡镇(街道)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由胡建雄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建好三支队伍

  1.组建家校社共育领导机构和管理团队。成立县家校社共育领导小组,推动形成“党委**主导、教育系统统筹、部门单位联动、专家团队引领、学校校长主抓、试点先行示范、家长全员参与、城乡全面覆盖”的家校社共育管理体系。

  2.打造县、校、社区三级家庭教育讲师团。通过借助外力、严格甄选、规范管理等,组建包括校内优秀教师、校外资深专家、优秀家长代表等在内的县、校、社区三级中小学家庭教育讲师团。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对全县所有中小学班主任、学科教师等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着力锻造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家庭教育师资队伍。

  3.组建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志愿者服务团队。构建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网络,把家长委员会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订工作章程,完善例会、对口联系等制度。组织家长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师德师风监督会和座谈会,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组成家长志愿服务团队,参与学校的部分管理或教育实践服务,设立家长工作室、选树家庭典范、开设优秀家长讲堂,推动家校双方达成共识,形成育人合力。

  (二)建好三个阵地

  1.建好校内家长学校。规范阵地建设。继续推进家校社共育10所试点校建设,推动所有基层学校按省级标准建立校内家长学校。以家长学校为主要载体,精心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长课堂,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家长沙龙活动,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系统培训。努力建设校长线上“会客厅”,以直接对话的形式为家长提供专家指导和咨询服务,引导广大家长做智慧父母。

  2.建好社区家长学校。结合文明攸县创建要求,推进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全县17个乡镇(街道)依托“门前三小”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十有”(有组织机构、有标识标牌、有教学计划、有管理制度、有工作台账、有师资队伍、有教材资料、有教育活动、有检查考核、有经费保障)标准普遍建立社区家长学校。由各乡镇(街道)牵头,联合辖区内中小学校、社区妇联、关工委、团委,组建包括社区工作者和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在内的专兼职工作者队伍,发动辖区内“五老”“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及学校老师、家长组成志愿者队伍,以父母课堂、家教沙龙、亲子实践等为主题,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3.用好网上家长学校。依托三宽教育办好网上家长学校,建设家庭教育学*资源库。开通家长课堂、德育教育、生理心理健康、家长图书馆等栏目,帮助家长系统学*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供家庭教育咨询。围绕家庭教育重点、难点、热点话题,通过在线咨询、论坛访谈、基层讲座等形式,让家长及时获得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辅导和指点。

  (三)实施三大行动

  1.示范创建行动。创建“家校社共育优秀实践区”。抓好北京三宽家长学校网络课程学*。力争试点校教师和家长参加学*的普及率达到100%。对家长参加网络课程学*实行积分管理,建立检查考评机制,实行每周一通报,每月一评比,每期一推介。完善好家长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好家访制度、教学开放制度、家长陪餐制度、家长接待日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志愿者服务制度,把家校社共育工作纳入班主任绩效考核工作范畴。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建“全国家校社共育优秀实践区”;创建示范家长学校。创建10所校内示范家长学校、5所村示范家长学校、3所社区示范家长学校。通过示范家长学校创建,辐射引领,带动辖区内中小学校建好、办好家长学校。

  2.培训提升行动。全县班主任家校社共育培训。总人数1980人,每期培训150-180人,分12期,每期培训一天(4堂课程),在4—5月份完成。家校社共育管理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对象为各基层学校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试点学校网络管理员,计150人,培训时间3天,5月份完成。重点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政策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家庭教育讲师团队建设培训。对象为各基层学校讲师团成员,约150人,培训时间2天,8月份完成。重点进行家庭教育的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和活动设计等方面的学*。

  3.关爱帮扶行动。摸清两类学生底数。一是摸清孤儿、单亲学生、残疾学生、贫困学生、留守学生等五类学生的底数;二是以班级为单元,对小学高年级及中学生每年一次开展全员心理健康筛查,摸清有情绪问题或行为偏差学生底数。“一人一册”分类建档。对上述两类学生按“一人一册”分类建立档案,动态跟踪,建立动态数据库。要求两类学生情况摸底、数据收集必须尊重、保护学生隐私,坚决避免“标签化”,防止出现负面影响。分类施策结对帮扶。对纳入帮扶数据库的学生,整合校内外资源,分类组建帮扶工作小组,按照“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模式大力开展关爱帮扶活动,并做好跟踪记录。针对留守儿童、单亲孩子、残疾学生、困难学生、心理障碍和行为偏激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辅导。

  (四)开展三大活动

  1.开展“百场报告十万家庭新时代文明家风家教大讲堂”活动。该活动已列入株洲市委20xx年十大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和攸县县委20xx年深化改革重点推广品牌。活动主要内容是组织家校社共育“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行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的大宣讲、大学*、大实践、大提升。基层学校每学期不少于3场,试点学校每学期不少于5场,乡镇(街道)全年不少于10场。

  2.开展“千名党员进万家”大家访大帮扶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家访孤儿、单亲家庭、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和有心理问题或有行为偏差问题的学生,每学年至少实地走访家访对象2次;党员班主任每学年至少对全班每一个学生家访1次;党员任课教师配合班主任采取“一对一”的形式结对帮扶特殊学生,每学年至少走访帮扶对象1次。

  3.开展“家长节”系列活动。以5月15日“国际家庭日”为节点,大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各学校精心组织“家长节”系列活动。包括: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学校,体验课堂、体验孩子就餐就寝、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学*和思想状况;开展“家长风采展示”活动,通过家长“书画展、诗歌赛、故事会、家长论坛、节目展演”等形式,展示家长风采和家庭教育成果;开展“亲子沟通”主题活动,引导家长和学生互动交流,以“写、画、说、读、演、展”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声说出你(您)的爱,表达自己的心声,传承优良家风,传递家人亲情,传授家庭文化。开展“亲子实践”主题活动,着力推进“亲子共阅读”“亲子共运动”“亲子共游戏”“亲子共研学”等活动,让家长和教师陪伴孩子走进田间、走进展馆、走进福利院、走进研学实践基地,让家长参与、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激励广大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开展“家校社共育五大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县域教师、优秀家长代表参加家校社共育与家庭教育讲师“金麦奖”选拔、家校社共育与家庭教育情景剧展演、“一封家书”“家长成长报告团”推荐、“中国家长之歌”MV征集等五大主题教育活动。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职责、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办法,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日常管理、督促检查、考核评比各项工作。各基层学校(幼儿园)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

  (二)注重分类指导。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根据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等各个不同阶段孩子的身心特征、认知水*和成长特点,按照分层分类指导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三)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创新思维,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学业辅导和身心发展相结合、专业团队和兼职人士相结合、系统指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共性培育和个性发展相结合、专业管理和购买服务相结合、学校统筹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家校社共育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成效。

  (四)加强示范创建。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县教育局要组织“示范家长学校”“示范家庭教育讲坛”“家庭教育示范课”等创建活动,评选家庭教育“优秀辅导员”。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树立先进家庭典型,宣传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引导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家庭教育工作,为家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五)加强团队建设。以家庭教育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为导向,着力培养一批专家学者,建立一支讲师团队,组织一批志愿服务者和家长骨干队伍,全员培训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批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

  (六)加强资源建设。做好家庭教育顶层设计,强化家庭教育课程研发,组织编写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手册和家庭教育课本教材,开发一批家庭教育精品示范课,建设家庭教育资源库,用好各类教育资源,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中发挥积极作用。

  (七)确保经费投入。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县直部门单位要加大对“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工作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确保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建设和活动正常有序运行。县财政采取以奖代拨形式,对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予以资金支持。

  六、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20xx年1月—3月)。制定《攸县全面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实施方案》,起草《攸县“百场报告十万家庭新时代文明家风家教大讲堂”活动实施细则》,组织召开动员会,全面部署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各相关部门单位、各基层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并通过各种*台和方式,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动员,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讲家校社共育的意义、目的,在全县形成共识。

  (二)全面推进(20xx年4月—12月)。各相关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各基层学校根据全县统一部署,明确全面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在“打造三支队伍、建好三个阵地、实施三大行动、开展三项活动”等四个板块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务实制定家校社共育月工作台账、周工作安排,积极探索,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典型经验。

  (三)总结提升(20xx年12月)。组织力量对全县家校社共育工作进行总结,评选、表彰先进典型,对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认真查找不足,进一步研究制定改进措施,推动家校社共育工作在全县常态化开展。

  七、保障机制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单位要把家校社共育作为提高学校内涵发展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职责,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街道)和县直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利用会议、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开展家校社共育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各基层学校(幼儿园)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汇报,主动对接村社区和家长群体,形**人参与活动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督查,务求实效。县委、县**将加强此项工作督查,并将此项工作绩效纳入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年度绩效考核范畴。县教育局要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对各基层学校(幼儿园)的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对基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日常管理工作的督导评估,对在该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优秀讲师等予以表彰。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工作中出现不负责任、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全县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以建立健全家校共育工作机制、提升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水*、推进家校共育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学校、教师、家长的教育职责和任务分工,优化家校沟通渠道,共同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育人为本原则。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准则,围绕促进学生发展,做好家校共育的策划、组织、实施工作;坚持尊重家长、学生,*等对待每一个家庭;反馈学生情况,要坚持正面鼓励,与家长沟通,态度要*和,语气要亲切。

  (二)科学有效原则。传播教育理念要科学,解读政策、了解情况、反馈问题要准确;和家长共同拟定育人方案、策略,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量身定做不同的教育策略;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合理配置家校共育工作中各种资源,形成良好的帮扶解困机制。

  (三)开拓创新原则。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家庭环境和不同的学生群体,积极探索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家校共育的模式、手段和方式,灵活搭建各类育人活动*台;探索建立家校合作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家长的育人动力,凝心聚力,携手共进。

  三、工作目标

  (一)构建家校共育工作新格局。构建线上线下互通互联、教师家长全员参与、覆盖所有家庭、重点关注特殊群体的家校共育工作新格局;不断优化家校合作机制,凝聚家校育人合力,使家庭教育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增长极。

  (二)创建现代化家长学校。充分挖掘整合社会、学校、家庭资源,优化育人要素配置,积极创建现代化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全新的育人理念,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感,引导家长确立正确的育人观、价值观、成才观,促进家长理性看待择校。

  (三)创建协同配合的育人机制。制定家长委员会、家访、家长学校等系列制度,明确学校、教师、家长的教育职责,密切学校、教师、家长的关系,规范学校、教师、家长的育人行为,构建关系融洽、合作顺畅、协同配合的育人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四、工作途径与内容

  畅通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协作,整合学校与家庭教育资源,梳理各项家校共育工作内容,结合我县家校共育工作实际,主要做好以下家校共育工作:

  (一)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体系,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从办学方向、教育理念、教育提质、教育行为、收费管理、放学后托管、阳光招生以及后勤服务等为学校建言献策,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

  (二)创建家长学校。积极探索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创建现代化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提升素养,发挥家教职能。通过“新父母大讲坛”、家庭教育课堂、亲子研学、家庭教育故事会和“ 传承好家风 ”等主题活动,实现家校共育常态化、制度化。挖掘整合社会、学校、家庭资源,积极探索家长学校教育课程化建设,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家长教育课程体系。

  (三)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家访计划,多形式、多渠道地组织教师对所有学生开展家访活动,原则上每学年至少一次的实地入户走访,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条件、校园安全、教育惠民政策,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及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走进家长心里,指导家长有效开展家庭教育,解决育人困惑,形成育人合力,提升社会、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重点关注特殊学生,学校要提出具体举措,切实为家长排忧解难,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家长会、开放日或开放周活动,邀请家长进校园。通过座谈会、 问卷调查、家长陪餐、家长听课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沟通联系,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在课堂教学、环境卫生、社团活动、学生食宿等方面的建议意见,及时研究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不断完善育人方式。

  (五)推进亲子活动。积极开展“亲子运动会”“亲子读书会”“亲子劳动课”“亲子研学旅行”等活动,培养感情、增进亲情,教育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懂得感恩、学会报恩,自尊自爱、热爱生活。同时密切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增进了解,培养情感,以合作伙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六)打造“互联网+ 家校共育”*台。教育装备中心要根据县情和校情建立健全家校共育*台,配合教育科建设家校共育专栏、优化*台设计、畅通交流渠道;学校要充分利用家校共育*台,引导家长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充分发挥线上育人的功能。学校要贯彻落实好《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推进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建设的通知》(浙教办函﹝2020﹞155号)文件精神,全面开展数字家长学校建设,至“十四五”末,全县90%学校建成数字家长学校。同时,借助钉钉、微信、学校自建*台等常规信息化手段,向家长推送校园教育教学信息和师生动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家校的协同教育和管理。

  (七)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各学校要拓展视界、借智借力,充分挖掘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家校共育建设。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畅通社会资源引进渠道,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合作交流,充实家长教育资源,丰富家长教育活动,提升家校共育成效,提高家校共育水*。

  五、组织与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以教育科为牵头科室的工作指导小组;各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家校共育指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推进家校共育的具体方案,并按方案落实各项工作,形成学校主导、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家校共育工作格局。

  (二)严肃家校共育纪律。坚持阳光共育、廉洁共育,做到为人师表,廉洁清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得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不得接受家长钱物、宴请、购物券及其他有价证券等,树立良好形象;严禁泄露学生及其家庭隐私,尊重家长、爱护学生,做一个值得家长学生信赖的老师;力戒形式主义,严禁为完成任务而弄虚作假,诚心诚意为家长和学生纾难解困。

  (三)完善督导考评。建立健全县、校两级评价体系,教育督导中心设置家校共育专项考核,协同教育科、教育发展中心等科室组织开展入校督导检查、评价反馈;学校要将家校共育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将教师家访及参与家校共育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建立家校共育评价激励机制。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注重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要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利用公众号、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家庭教育正确观念和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引导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家庭教育工作,为家校共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 3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依托互联网等技术优势,构建仙居一小与埠头镇对垟小学、十都英小学两所乡村完小结对帮扶共同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学校间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共同进步,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省**“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部署要求,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把教育资源下沉到对垟和十都英两所村小,激发村小的办学活力,提升两所村小管理、质量、师资、文化等整体水*,实现城乡结对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从而助推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具体工作负责人:

  成员:

  三、结对学校及学科

  1.结对学校:仙居县第一小学——对垟小学、十都英小学

  2.结对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劳技及班主任工作

  四、结对内容及方式

  同步课堂:利用互联网技术,由仙居一小学校结对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使结对的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结对的学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

  教师网络研修:由线上研修和线下研修两种方式相结合,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师资队伍。线下,由仙居一小牵头组织进行集体备课,主题研修,双方老师共同成长。线上,定时不定时地进行教学研讨,课例研讨,重难点突破研讨等,并开展团队式的项目研讨活动,以此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

  资源共享:仙居一小无条件向对垟和十都英两所小学提供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涵盖教育管理、教学资源、文化建设等,通过共享,浸润两所村小快速发展。

  课题研究:由仙居一小教科室牵头,各学科组长负责,与结对学校一起开展课题研究。

  五、20xx年度结对活动内容

  1.同步课堂。学校每学期将通过“主题教研”“项目团队”“家常课堂”等众多形式,把课堂向对垟和十都英两所学校开放,让对方学校的学生和老师融入到仙居一小的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基于学情的基础上,双方教师互相把控课堂,让远程教学更加高效。学校预计每学年向两所学校输送100多节优质课。

  2.教师网络研修:由仙居一小和结对学校共同开展线上线下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

  六、保障措施

  1.结对学校分管校长作为结对的专职联系人,校际间要加强电话联系,及时通报信息,统筹安排相关活动。

  2.结对学校应提前一周向对方通报各自的教育教学活动方案,提前准备。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家庭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充分认识家校共育重要意义,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丰富实施载体,打造精品项目。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落实活动阵地,培养优秀师资,完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家长学校开办率、家委会建设率达100%,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促进学校与家庭良性互动,构建和谐家校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要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校共育的核心和根本,突出品德教育,重点关注中小学生及幼儿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树立科学育人理念,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广泛力量,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二)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家校共育的新趋势和新问题,聚焦学生和家长实际需求,丰富指导内容,优化指导方式,聚焦问题解决,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开放创新。坚持多向联系,加强理论研究,注重实践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学校、家庭以开放的态度积极互动交往,形成有效教育合力。

  四、具体要求

  通过家长有效参与学校教育,学校科学指导家庭教育,两种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优化组合,形成相互尊重、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伙伴关系,实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

  (一)家长切实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教育未成年子女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广大家长要切实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1、树立正确理念,尊重成长规律。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重视培养良好品格和健康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学**惯,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儿观。要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和天性,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

  2、提供必要条件,营造良好氛围。家长要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家庭文化氛围,注重用良好的家训、家风影响孩子。要关注孩子身体变化、情绪变化和心理状况,尊重孩子合理需要,督促孩子主动劳动,积极锻炼,树立安全法律意识,培养自护自救技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3、注重言传身教,提高教育素养。家长要全面学*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端正的育儿观、成才观、**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积极与学校沟通,支持孩子参加适合的社会实践,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二)学校主动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作用。学校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主阵地,学校有责任、有优势、有条件、有必要组织开展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1、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起始年级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基本信息,关注家庭文化背景和家庭教育培养方式等主要内容。家庭结构关系、亲子关系等发生变化时,要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学生家庭教育基本信息表交学校存档,供续任教师随时调阅。

  2、全面推行建立家长学校。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覆盖率达到100%。成立由校(园)长任家长学校校长,分管德育校长和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任副校长,中层干部、优秀教师、家长代表任委员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管理家长学校日常建设工作。组建校级讲师团和指导师队伍,选择适切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教材,原则上每月授课1次,每学期组织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中小学不少于1次、幼儿园不少于2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研究意识,优化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方法,积极探索普及性必选课程、预约性自选课程和针对性个性课程融合创新,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广泛性和适切性。定期开展优秀家长评选表彰,不断提升家校共育实效。

  3、深入推进入户家访和校访。鼓励校长带头家访,科任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每一名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要坚持回访,关注特殊学生身体、心理及学*生活状况。要定期***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对学生深入了解,查找问题,寻找对策,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合力育人。

  1、规范家委会建设与实施。建立由校长、关工委、家长代表、专家共同组成的家校共育指导委员会。建立由家长自愿报名,经民主选举产生的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的重要决策和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自身优势,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志愿服务;参与家长学校建设,带领广大家长一起学*,共同提高;积极沟通与协调,关注热点和难点,及时化解家校矛盾。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联*会议制度,明确职责与分工,定期开展工作培训,为家长委员会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及设施,确保家长委员会规范、有序、有效开展工作。

  2、回应家长的关切与需求。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确保家长行使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和评议权,在校园网开设家校专栏,通过校刊、公众号、QQ群、微信群、橱窗、校(园)长信箱等多种路径,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家长评教议教等方式,听取家长意见,回应家长关切,满足家长合理需求。

  (四)构建长效机制。中小学幼儿园要将家校共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成立学校家校共育工作责任部门,逐步建立起以校(园)长、德育主任、年级长、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全体教职员工、专家学者及优秀家长共同参与的家校共育工作机制。学校主管领导加强行政性管理,专业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协同合作,做到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让每一位学生和家长受益。

  (五)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家校共育指导专业队伍,着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各县区从中小学幼儿园优秀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中遴选及培养一支家庭教育专兼职队伍,为本区域中小学幼儿园提供家庭教育专业服务。中小学幼儿园要在家长中选聘思想品德过硬、综合素质高、公益心强的家长,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适时参与中小学幼儿园的管理,协助家校共育各项活动有效开展。

  (五)搭建共育*台。中小学幼儿园积极探索与社区(村)共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及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构建家校共育优质资源供给与服务体系,为广大中小学生及幼儿家长提供学*交流途径,不断优化家校共育方式。

  (六)丰富指导内容。县区要依托专家团队,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巡讲,为本地中小学幼儿园提供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咨询与服务。中小学校幼儿园要适时举办家校共育经验交流会,通过优秀家长宣讲、分享典型案例等方式,发挥优秀家庭的示范带动作用。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专题调研、研学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等活动。以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体育等活动增进亲子沟通和交流。

  (七)倡导科学理念。县区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要宣传和倡导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成才观念,督促家长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首要责任。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指导家长全面学*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学等知识,掌握科学方法,遵循子女成长规律,尊重子女合理需要,注重子女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以科学的育儿观和成才观引导孩子,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读书会”,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指导家长以共同学*的方式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八)构建沟通网络。中小学幼儿园要利用电话、网络、信箱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方式,开展家校互访活动,听取家长意见,回应家长需求。要向家长及时了解及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营造良好的家校关系和谐同育人氛围。

  (九)加强科学研究。中小学幼儿园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家校共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展校本研究。教科研部门要开展家校共育课题研究工作,提升全市家校共育研究能力和水*。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科学研究成果,发掘自身资源和优势,切实提升家校共育工作特色化水*。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主动争取社会资源及社会力量的支持,推动形成**主导、部门协作、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家校共育格局;加强指导与调研,促进家校共育工作不断提质与发展。

  (二)提供资金保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家校共育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和网上家校*台建设,用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主题实践活动,为提升家校共育水*提供经费保障。

  (三)加强宣传引导。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经验,利用报刊、电视、公众号等媒体,大力宣传家庭教育正确观念和家校共育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 5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健康发展,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对象

  县直:中小学、特教学校、幼儿园

  乡镇:中小学(幼儿园)

  二、组织机构

  成立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教育局和县社会事务局相关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教研室,负责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具体推进工作。

  三、实施步骤

  (一)建立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县直学校和幼儿园,与经过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一所或多所偏远农村学校和幼儿园,通过签订协议,建立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并报县教育局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办公室。

  (二)明确支教人员。县直学校和幼儿园遴选管理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的人员为支教人员,支教人员名单报县教育局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名额分配采取N+2的方式,N是上年各单位分配的副高名额。N+2为各单位最高限额,具体人数由各单位根据情况自行安排,并按照文件要求报备。

  (三)开展支教工作。支教期限一年(两个学期),课时满80以上。支教形式主要通过上课(授课课时不少60节,每学期不少于30节)、听课、说课、组织教育教研活动等方式,对偏远农村学校和幼儿园进行支教。支教活动组织开展情况通过资料、影像等方式留存,并填写支教人员工作量化表,通过受援学校和幼儿园及县教育局认定,一般按课时计算,上课、听课、说课为同等课时,教研活动每半天按3课时计算,每学期汇总一次,汇总时按照授课顺序将每节课的教案、听课记录、说课稿、教研记录等手写文字资料存档,汇总后,由受教学校和乡镇负责人确认并签字,报县教育局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办公室。

  (四)支教工作认定和表彰。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领导小组每年对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情况进行总结,认定“一年支教经历”人员,并作为参评高级职称的资历条件。评比优秀支教集体和人员,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进行推广,并将支教经历作为推荐县级及以上先进个人的重要条件。

  四、实施保障

  (一)高度重视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认真负责,周密配合,扎实做好相关工作。

  (二)县直学校(幼儿园)要把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明确责任,丰富内容,创新方式,强化保障,注重实效,严禁弄虚作假,流于形式,切实做到与帮扶对象之间同促进、同提高、同发展。

  (三)县教育局、县社会事务局相关责任科室要紧密配合,周密安排,加强管理,以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 同体建设为重要抓手,推进我县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阅读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1)

——教育共同体活动方案优选【5】份

  教育共同体活动方案 1

  为了多渠道、多形式强化教研活动,促进校际间连片教研的有效开展,实现各学校教师的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片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中心校教研工作安排,我片计划在3月10日-3月14日参加为期一周的“连片互动”听课教研活动,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教学质量中心意识,实施以研促教、以研兴教的目的,面向全体学生,以校为本、以师为本、以镇为本,营造良好教研氛围,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中心学校为示范,互相学*、共同进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一)、在连片教研中,以讲课、评课为载体,引导教师在主体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理念,技能和经验,互动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以此改进、加强和完善本校的教研工作。

  (二)、为各校的教师搭建一个有效的学*的*台,促进其专业水*的提高。

  三、组织领导:

  组 长:谷京然

  副 组 长:王喜军 魏宇

  成 员:各校骨干讲课教师

  四、连片学校:

  张村北街小学、东里村小学、西里村小学

  五、活动地点:

  张村北街小学、东里村小学、西里村小学

  六、参加人员:

  三所学校的教导主任及参加活动的教师。

  七、组织形式:

  以张村北街小学为龙头学校,联合东西里小学共同参与活动,教导主任集体到各所小学听评课。

  八、活动形式:

  (一)观摩课堂教学

  (二)课例评价、互动研讨

  (三)评估总结

  九、活动步骤:

  (一)、准备工作

  1、参加连片教研筹备工作会

  2、各校先在本校内选拔授课教师

  3、教导主任到三所小学听课

  (二)、现场活动

  本学科教师及能调开课的教师参与活动,并做好听课笔记

  (三)、评估总结

  选出优秀讲课教师名单

  教育共同体活动方案 2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县域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党建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统筹规划促进教育资源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横向联动,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逐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薄弱地区常态化。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县域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

  四、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市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市区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和各级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组建成立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方案和教共体合作协议对教共体工作内容和成效进行增值性评价。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各县区(新区)可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特别注意与集团校、学区联盟、县管校聘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融合。

  五、教共体建设类型

  教共体建设单位分为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1个教共体一般由1个牵头单位和1—2个联合单位组成。如有需要,经建设单位集体协商,可以适当增加牵头单位或联合单位,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一)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

  由市属高中和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示范性高中组建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五县高中辐射。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其他市属高中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县属高中协商后自行提出建设申请,报市教育局审批后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单位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

  (二)组建区县教共体

  由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作为牵头单位,其他县区(新区)作为联合单位组建而成,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互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对应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交流服务,担任副职领导(同时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推动县区(新区)间教育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提升,助推区县教共体的建设,服务时间一般为1—2年。

  牵头城区要选择辖区内优质学校与联合县区(新区)的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建设区县学校教共体,每个学段要建成不少于1个区县学校教共体。牵头学校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牵头学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

  (三)组建县域内教共体

  由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组建而成,原则上由同一学段学校或地理位置相*的学校组建而成,其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为牵头单位,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为联合单位。由各县区(新区)根据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以教共体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化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21年8月)

  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并解读教共体建设内涵、目标和工作内容、要求。

  (二)实施阶段(2021年9月起)

  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就组建教共体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保障措施、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进行充分协商,拟定教共体合作协议,报主管部门审核后,各成员单位共同签署教共体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统一加挂“牵头单位名称+联合单位名称+教育共同体”构成的标牌。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各教共体的合作协议内容,派出支教和交流服务团队,提供培养培训、技术支撑,提升联合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考核评价阶段(每年2—3月)

  市教育局牵头制定教共体建设考核评价文件,主要考核教共体运行管理情况、教共体内分工协作情况、资源共享情况、发挥辐射作用情况、教共体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等。考核评价分为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具体考核评价文件另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每年2—3月开展1次,重点考核各单位上一年度是否按协议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终期考核在协议到期前1个月开展,重点考核教共体实际取得成效,在党建引领、日常管理、师资培养、学生学*能力等方面通过增值性评价方式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拨付、学校绩效考核等依据。考核落实情况应当作为各县区(新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党建引领结果运用,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共体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予以表彰,在绩效分配、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予以倾斜;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落实不力、作风虚浮的单位和个人,分层次进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行清单工作法,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共体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共建清单,明确教共体资源共享需求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引导教共体建设单位党组织共抓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人才师资力量共建共享。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延伸拓展集团化办学“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理念,要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单位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联合单位应安排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牵头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当包含联合单位教师。牵头单位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联合单位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进行系统培训。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单位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单位、学校党组织班子。联合单位可以选派中层以上领导到牵头单位跟班学*,学*时长由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协商决定。牵头单位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单位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牵头单位可以对联合单位学生进行同步测试评价、同步分析,加强对联合单位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间、区域间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市委组织部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指导推进;市教育局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教共体成员单位的编制和人事管理,对教共体内部人员招聘、交流调动和收入分配等创新措施给予指导;市财政局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落实补助资金。各教共体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分工到人,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合作协议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改革成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要保障对教共体建设单位的财政投入,并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教共体扶持配套政策,在人才引进、福利待遇、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牵头单位要保障派出到联合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原工资待遇,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结合实际,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教共体牵头单位派出人员一定补助或奖励。每年定期对教共体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三)推进制度创新,服务教共体建设

  经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同意,探索建立教共体内灵活的用人机制,教共体可以统一制订进人用人计划、统一人员招聘、统一岗位管理和按岗公开竞聘、统一培养、统一考核奖惩。探索参照牵头单位人员薪酬待遇水*发放联合单位人员薪酬待遇,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承担。

  牵头单位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交流服务的或联合单位教师到牵头单位轮岗交流的,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并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到联合单位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校长或副校长的,也可按规定享受工作补助,并按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组建的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促进联合单位教学研建设,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且经考核合格的,学科团队成员的工作经历可累计计算为支教工作经历,具体计算办法:累计送教达到200天的;或名师工作室帮扶时间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8次现场教研或培训活动,且工作室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或线上教学超过200课时的;可以认定为具有1年支教工作经历。

  (四)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每年12月底前将教共体党建工作具体落实情况报给主管部门,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汇总整体情况并将成效形成报告,经局党组研究同意后,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实地检查和材料核验等方式,按照教共体考核评价文件要求,结合各教共体合作协议、责任清单等内容,对各教共体进行评价考核,并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教育共同体活动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教育共同体活动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升我校教研的实效性,我校教研将以大教研组主题教研为主线,各年级备课组教研为基础,外请专家指导为借力开展教研。全面提高我校的教研水*,提升老师们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而服务。

  二、教研内容:

  1、集体备课:

  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是我校教研的基础,要激发出年级备课组的积极性,形成教研合力,集体备课要定好主备人,在备课时从教材出发,以教参为主要参考,把主备单元的每一课时内容都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大环节的梳理、交流,形成集体备课记录和初备教案,组内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保证吃透教材,找准目标,突破重难点,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除了备课程之外还应该备练*题,备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题,在课堂上做到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进行理论学*。

  2、主题教研:

  数学、语文、科任大备课组每学期举行两次主题教研活动,提倡邀请教研室相关教研员指导主题教研活动,在提高教研水*的同时,还能增加教研室对我校教研及老师教学水*的了解,有助于今后在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中推出更多优秀教师参赛,培养更多骨干教师。

  主题教研流程:第一环节,主题生成,主题来自课标,可以由问题为导向,由展示活动的教研组集体来确定;第二环节,集体备课,首先确定主备人,主备人和参备教师都应该拿出自己的教学设计,主备人还要制作好PPT,集体备课时主备人需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主持人负责按照主备人设计的教学过程分环节逐一引导全组老师研讨,根据教研主题探讨主备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没有更加方案;第三环节,听评课,主讲人经过集体备课后修改好的教学方案进行讲课,其他老师观摩,课程结束后由主持人组织根据教研主题开展集体教研,并形成教学策略;第四环节,由教学策略形成教学成果,参与教研活动老师写出听评课反思。

  3、外请专家:

  深入开展“聚焦智慧课堂,提升核心素养”教研活动,充分借力于外请的专家,将更先进、更优秀的教学理念实践于我们的课堂中,进一步提升老师们教学的综合能力。

  三、提交资料:

  1、集体备课记录由各年级备课组长负责,包括:教研活动计划、教学进度、主题生成、活动记录、成果记录。

  2、主题教研由大教研组长负责,包括:主题生成、课前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记录、课件、研讨后教学设计、听评课反思、成果记录。

  3、外请专家记录由大教研组长负责,包括:课前备课、听评课活动记录、课件、教学设计、老师们的听课心得、活动总结。

  4、每学期需提交手写精品教案及反思和课件PPT:35岁以下每学期两篇,35岁以上每学期一篇。

  教育共同体活动方案 5

  根据《淄博市人民**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2)

——实践共同体活动方案范本5份

  实践共同体活动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指导,以为学生成长负责、为学生发展服务、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教育合力为出发点,为营造和谐、高效、优质的教育体系,建立密切、融洽、信赖的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促进各类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的提高,同时加强教师的服务意识,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形成我校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

  二、活动目的

  以“增进了解,增强服务;关注学*,关注成长;家校一体,共育共赢”为主题通过家长开放日,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社会与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促进教师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我校各项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三、领导小组

  略

  四、活动内容:

  1、了解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如经济状况、文化教养、教育方式、家庭对学生的影响等)

  2、了解学生在家庭中表现状况,如生活*惯、学**惯、思想表现、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

  3、向家长反馈学生学*情况和在校的表现。与家长共商促进孩子发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

  4、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对家长关心的问题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

  五、活动要求:

  1、确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的学生家长,每班至少10名。这些学生家长要有代表性,可以是学困生、单亲家庭的学生,也可以是特长生、优等生、潜力生的家长。

  2、依据了解到的学生情况,做好家长开放日的目的、与家长谈话内容的准备工作。

  3、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对待家长的态度要诚恳,赢得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要注重方式方法,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提高家访的质量。

  5、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多鼓励、多赞赏、多倾听、多探讨,创设和谐氛围。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在学校学*、生活、纪律和思想品德等情况,让家长真实、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

  6、要根据学生情况,积极向家长介绍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和手段,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7、要虚心、认真听取家长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能当时解答的要及时解答,不能当时解答的要在家访结束后三日内给家长进行答复,并做好记录。

  六、活动安排:

  1、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的前期准备会议。

  2、家长学校、确定家长开放日的学生家长名单,上报名单及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计划。

  3、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总结会议。

  实践共同体活动方案 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xx〕14号)《**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贵阳市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行动纲要(20xx—20xx)》《开阳县提升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等文件精神。结合开阳县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实际,通过教研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让每个孩子享有公*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根据全县教研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学区内联合,校际及学科互动,内联外引,共同研究”的教研共同体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教研共同体植根于学区、学校、教师发展的共同愿景,学区学校自主合作,以研促教,以研育师,以研提质,共同发展。

  (二)共同性原则。教研共同体以县直优质校为教研引领、以学区中心校为教研基地,为学区学校及教师提供教研*台和发展空间,对学区进行教研辐射、带动、引领,促进教研资源共享,缩小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共同发展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制订《教研共同体实施考核细则》,以教研督导考核制度化促进教研规范化、常态化,规范学校教研管理,确保教研扎实有效开展。

  (四)协作性原则。以教培中心为组织纽带,加强协调联系,探寻教研载体,推进教研共同体发展。加强县校协作、学区协作、校际协作、学科协作,促进学校与教师之间共建、共享、示范、引领,促进共同发展。

  (五)开放性原则。共同体内学校相互开放课堂、集体教研,相互学*借鉴,共享教育教学教研资源,取长补短,开放吸收,促进开放发展。

  三、主要工作目标

  (一)建立学区教研共同体。推动学校教研机制建设,使教研成为学校常态化工作,促进区际、校际、学科共建、共享、示范、引领,提升教研工作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育、扩大名师资源,深入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理念,落实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的教学研究,学段衔接的研究,适应新中考、新高考改革的研究,促进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全县各学段教育教学水*和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扎实深入做好教研服务。教育科研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

  (三)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台。建立“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评选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拓宽渠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建立完善教研体系。建立县级、学区、学校三级教研共同体,形成“学校主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典型带动”的教研工作机制。县教培中心及学区引领校、基地校加强对学区教研共同体的指导和督查。

  1.搭建教研*台,多层次推进:联通市级教研*台、县级教研*台(教培中心、引领校)、学区教研*台(基地校、校本);促进教研共同体“点”(校本、基地校)、“线”(学科团队)、“面”(学区、全县)结合。

  2.创建教研载体,多形式教研:学区教研基地校建设;学科教研基地校建设;乡村校“互加”项目建设; 教学技能展演(校本秀课、教学设计、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教学成果展示(课题、论文等)。

  3.开发教研资源,丰富教研内涵:内引,学区内发现和培育名师;充分调动县内“三名”教师、骨干教师资源。外联,聘请县外名师、专家为学区教师做讲座、上示范课。

  (二)加强教学教研指导。县教培中心加强对教研共同体工作的统筹、规划、指导,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形成课程标准引领下的备、教、学、评、导“五位一体”教研模式。各学校将教研共同体工作摆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筑教科通[20xx]14号文件精神完善学校教研工作体系,促进教研工作常态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保障教研工作有效开展。

  1.加强“教研基地校”建设,推动学区、学科教研常态化。基地校要发挥教研基地功能,根据教师发展需求,制订基地校教研规划和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基地校教研,建成名副其实的教研基地和学科基地,培育学区名师,促进学区教师专业成长。

  2.引领校要制订教研引领规划和计划,组织共同体内外名师、骨干教师按计划在学区内做好教学展示、研讨和学术讲座,为教师专业发展做好示范、引领,使学区优质资源效益最大化。

  3.学区共同体学校要积极参与共同体教研。借助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契机,做好学校教研规划,扎实抓好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强化校本教学研修。校本教研要立足学校实际,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拟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计划,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创新性,不断提高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能力和水*。学校须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常态化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在研究学生学*、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四)创新教研工作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学区、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创造性。各学段各学科教研员每学期到学区讲授示范课、公开课,***备课、研讨课,开展听评课和说课活动并提出明确要求;建立教研员联系点制度,组织教研员到贫困、民族、边远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持续开展教学指导,帮助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树立全面育人观。聚焦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围绕如何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培育劳动观念等重点问题,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内容、策略、方法、机制研究,指导学校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六)加强育人环节研究。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加强国家课程的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做好课程实施工作;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和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加强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方式。加强课程设计和作业设计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完善作业调控机制,创新教学设计和作业布置方式,提升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水*。加强考试评价改革研究,提高考试命题质量,推动建立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

  五、学区教研共同体实施过程

  学区教研共同体工作由县教育局组织领导,开阳县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县**教育督导办公室、教育科负责监督、考核。

  (一)启动阶段:20xx年5月-9月

  开展全县各学段教师年龄结构、专业、课业结构、学校教研情况问卷调查,做出诊断和反馈报告。召开全县中小学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教科)主任会议,讨论学区教研共同体划分,对引领校、基地校教研职责进行说明,安排部署教研共同体学区活动。制定教研共同体工作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7月(试行)

  对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进行动员部署,对教研共同体方案进行解读。组建学区教研共同体,实施中小学学区教研共同体计划。教研共同体工作纳入20xx年目标考核。

  (三)建立长效机制阶段:20xx年8月后

  收集学校和教师对教研共同体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一年来教研共同体取得的经验、成绩和亮点;也总结存在的不足,收集学校和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教研共同体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建立教研共同体长效机制,让教研共同体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台。

  六、保障机制建设

  1.加强教研共同体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县教育局成立全县中小学学区教研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分工与职责,组织教研共同体工作指导、督导、考核。教研共同体引领校按县要求拟定学区教研共同体规划和计划,并积极组织开展共同体教研;基地校要发挥教研基地功能,制订基地校教研规划和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基地校教研;学区教研共同体学校要积极参与共同体教研,以促进教研工作常态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保障教研工作有效开展。

  2.建立教研共同体督导考核评估机制。县**教育督导室将教研共同体工作纳入督导考核评估体系,重点督导评估教研队伍建设、条件保障和教研工作实绩等。学校需建立教师教研考核机制,将教研组、教师教研工作情况纳入年终绩效、目标考核、评优评先条件。用制度保障教研常态化、规范化、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3.加大教研经费投入。县教育局将教研共同体工作经费纳入师训经费预算,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补助工作经费,确保教研共同体推进。各学校也要把教研预算经费纳入学校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确保学区教研共同体工作正常实施。

  实践共同体活动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宝安区第十三届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促进我校家庭教育工作纵深发展,推进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营造健康、和谐、幸福的人文环境,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活动时间

  12月3日——12月28日

  四、活动主题

  塑造阳光心态,健康幸福成长

  五、活动内容

  (一)“家校零距离”——百师家访活动

  时间:12月3日——12月13日

  负责部门:德育处、年级组

  形式:各学科老师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家访,老师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把孩子教育好”,把反馈的信息记录在家访登记表上,并上交家访图片。

  (二)第五届***会“家长啦啦队助威活动”

  时间:12月9日——12月13日

  地点:学校操场

  负责部门:德育处与体育组

  (三)“浓墨重彩,写意人生”——中小学生、家长书画展

  时间:12月16日——28日

  地点:学校综合楼前

  负责部门:美术组

  形式:装裱悬挂或专版展示

  (四)“阳光、健康、幸福”——家庭亲子摄影展

  时间:12月12日——12月28日

  地点:学校综合楼前

  负责部门:德育处与美术组

  要求与形式:鼓励家长在记录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感受*等、关爱的家庭亲情,体验成长的快乐,促进家庭、社会和谐。

  (五)一年级“孩子良好*惯的养成”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暨“文明礼仪小标兵”活动展示、表彰大会

  时间:12月26日

  负责部门:一年级班主任及科任老师

  音响:杨增城、吴炎璋;拍照:张良文;场地布置:后勤处

  形式:总结这一学期家庭养成教育的活动情况,每班编排一个家长与学生互动的节目展示;根据评价标准,通过家长评价、学生自评、班委评价选出各班的“文明小标兵”人选,报学校审核,对被评为“文明礼仪小标兵”的同学进行表彰。

  (六)XX区名师大讲堂暨教学开放日

  时间:12月26日

  地点:校园、活动大厅

  负责部门:教学处;德育处拍照:杨增成

  形式:

  1、XX区名师大讲堂(9:00——10:00)负责部门:德育处

  2、师生、家长现场书画展示(10:00——10:30)负责部门:美术组

  3、教师现场粉笔字展示(10:30——11:00)负责部门:教学处

  4、学生轮滑特长展示(11:00——11:30)负责部门:体育组

  (七)“呵护孩子的阳光心态”——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时间:12月19日

  负责人:邓国宏

  音响:杨增城、吴炎璋;拍照:张良文;场地布置:后勤处

  地点:学校多功能活动大厅

  (八)“我们在阳光下成长”——亲子表演

  时间:12月24日

  地点:多功能活动大厅

  音响:杨增城、吴炎璋;拍照:张良文;摄影:宋成美;场地布置:后勤处

  主持:江莉莉

  负责部门:德育处与音乐组、班主任

  (九)“我爱爸爸妈妈”——绘画比赛

  时间:12月15日——12月27日

  对象:二年级学生

  地点:学校校园

  负责部门:美术组

  (十)“同心、同乐、同欢笑”亲子游戏

  时间:12月19日

  对象:二年级学生及家长

  地点:各班教室

  负责部门:各班主任

  形式:由班主任设计游戏,组织孩子和家长参加,游戏采取淘汰制,玩到最后的为胜。(参考游戏:踩气球、抢凳子、猜谜语、词语接龙等)

  (十一)“宝安梦、水田情”亲子经典美文朗诵比赛

  时间:12月25、26日

  地点:学校多功能大厅

  音响:杨增成、吴炎璋拍照:蒋恺摄影:宋成美场地布置:后勤处

  主持:江莉莉、孙圣伟

  对象:三——八年级(分为两场:第一场:三、四、五年级;第二场:六、七、八年级)

  要求:朗诵的内容阳光、健康、积极向上,朗诵时间控制在4分钟以内,鼓励配乐。

  负责部门:各年级组长及语文老师

  评分方法:全部评委所评得分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均得分,现场公布得分并颁奖。

  实践共同体活动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本次家长学校活动主题是“家庭教育与孩子学*动力”。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而家长学校正是家长与学校心心相交的爱的场所,通过家长学校能够让家长了解学校、老师,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校学*生活和能力表现,能够让家长了解孩子一些在家所不能知晓的成长困惑。而且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老师能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活动,请家长走进教室,关注教育;走*孩子,倾听心声;走进学校,参与管理;能共同建设安全和谐的校园教育。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展示学校良好形象,宣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2.加强家校交流,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引领和帮助家长学*优秀的家教经验。

  3.充分调动起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努力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三、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活动时间:

  20xx年3月30日(星期二)下午2:00——4:00

  五、活动地点:

  南院大门内场地

  六、会场组织:

  刘玉锋刘会丽朱继国

  七、会场监护:

  五年级:韩猛;三、四年级:孙庆霞朱继国;二年级:年级:刘会丽张侠

  八、会场拍照、做美篇:

  朱纪国

  开会准备和人员安排

  1、学校方面:

  ①场地:刘玉锋谢海民韩猛朱纪国(以班为单位把学生板凳按东西纵队排列,每班两排。顺序和开学典礼是一样)**台:设四人座

  ②各班班主任必须到场,带领一致两名学生带着班牌在各班所在地指导家长签字、入座)

  ③配班老师带领学生在本班内*地而坐,内容自行安排。常识老师巡视(四楼:徐效金、黄桂花老师;三楼:唐一鸣、王慧卿老师;二楼:白霜、张淑文老师;一楼:刘素梅老师)

  ④家长引领和车辆放置:张子锦、马海萱、董佳慧、引领家长入校,朱冰婵、李艺评、单硕协助家委会成员指导家长车辆放置,两轮车放置在围墙外和南边花园内,放两排。四轮车尽量放置在大门两侧,若放不下,可放置路东。

  2、各班要求:

  ①各班主任本周五前一定要以微信的方式告诉家长,通知家长开会时间、地点,要让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所在的班级的班别和老师姓名,让家长到会后先找班主任签字,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入座,要提醒家长安排好他们到会期间的工作、家庭生活,并尽可能的让学生的监护人来参加,尽量骑两轮车。我们聘请一次专家不容易,要求家长尽可能抽出时间参加。对有事不能来参加的人应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注:到会人员不要带小孩)

  ②各班班主任要提前组织学生把板凳放好,排齐,会议结束后再带领学生依次有序地把凳子带回班内,在行走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上下楼的安全。

  ③各班看班的老师一定要组织好学生,不准随便出教室,不准趴在窗户上向外看,不准大声喧哗。会议没结束前不准到会场找家长。要求学生一节行动听指挥。

  九、家长学校活动流程:

  1、贾校长至开幕词

  2、王校长

  3、家委会代表讲话

  4、专家讲话

  5、廉校长总结。

  十、上交材料:

  家长签到表、领导发言稿、专家讲话稿(朱纪国老师负责)。

  实践共同体活动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发挥广大家长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了解课堂教学和课改动向,缩短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向家长展示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展示师生风采,创设和谐育人的氛围。让家长亲身经历子女在校的学*和生活,走*孩子,倾听心声,走进教室,关注教育;走进学校,参与评价,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共同关注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上级相关工作精神制定本家校共育活动实施方案。

  二、具体要求:

  本次活动,不仅是让家长们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生活,而且从中也是对学校老师素质,教育水*的一个全面、立体的检查和展示。因此,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用我们的诚意尽心为家长,学生服务。将本次家校共育活动作为宣传学校、展示自我的*台,科学安排,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力求实效,努力让家长安心满意,让孩子受益开心。

  三、活动主题:

  家校共育,促进学生成长

  四、活动时间:

  xx

  五、活动内容:

  1、安排专题讲话,同时发出征集家庭优秀教育案例的活动倡议。以班为单位收集好相关材料交学校存放

  2、召开学生家长会

  会议程序如下:

  (1)优秀教师就就如何在家庭中指导学生学*,培养良好*惯的问题方面介绍相关经验

  (2)学生家长代表发言,主要介绍相关家庭教育经验

  (3)家长委员会主任发言,主要介绍如何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的具体做法。

  (4)校长就如何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做发言

  (5)家长与他们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在就学生的学*和*惯进行沟通。

  3、深入课堂,随堂听课,参与教学活动

  4、召开主题班会

  各班以“我的成长”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老师做好方案的设计和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家长参与。

  5、学生才艺展示活动

  举办学生才艺展示活动,学生选取一种或多种才艺进行展示。如演讲、器乐、声乐、书画等。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各展所长,用丰富多彩的才艺,展现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灿烂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3)

——共同体学校教研活动方案合集5篇

  共同体学校教研活动方案 1

  一、教研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加强语文教学的研究,提高语文教师群体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推进小学语文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二、教研的理念与目标

  以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学*方式转变为重点,开展有新意的切合本校教学实际的教研活动。构建立体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景,给学生留有想象与思考的空间,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学*氛围。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利用语文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会在生活中学语文,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作用。

  三、教研工作要点与措施

  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学*,提高教学理论水*,大力改革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开展专题性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分段集体备课,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教研活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外出培训、听课取经,作“小讲座”、上“汇报课”传宝;

  语文中心教研组将配合学校组织检查、督促和指导,进一步增强广大语文教师的科研意识,以进一步适应新课标新理念课程改革的需求。

  1、教学研究:

  (1)规定隔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后进行集体备课、评课、理论学*。(教研组为单位,组长负责)

  (2)外出听课的老师,回来要上一节汇报课,写一篇总结或心得体会。

  (3)写好一年一度的学科论文或经验总结,努力争取获奖。

  (4)提倡个人主动上公开课。

  (5)落实“五个一”的要求:每月被听或听别人一节课;每学期设计一篇优秀教案或活动方案,并上传维客语文网交流;每月写一篇教学随笔;每学期完成一本万字的业务学*笔记(手抄为主,也可以剪贴);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期末逐条检查,与年度考核业务能力挂钩.)

  2、课堂教学:

  (1)认真搞好组织教学。坚持由始至终全过程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特别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做到教书育人。

  (2)贯彻教学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因材施教等全面灵活的配合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3)尽量做到每课一得。

  (4)做到每一节课教有目的,练有中心、学有效果,观点正确,概念清楚,突出重点,讲清难点,精讲精练,教师讲课一般不超过一节的二分之一时间。

  (5)讲课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要用普通话教学。板书有计划,书写工整、规范。

  (6)要杜绝拖堂现象。

  (7)作业以精练为原则,新课讲完后,留适量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教师要认真批改,普通性问题及时完成作业和作业潦草的学生做到热心教育,耐心帮助。

  (8)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和学*活动指导,培养学生自学*惯和能力,扩大知识领域。

  共同体学校教研活动方案 2

  根据《淄博市人民**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共同体学校教研活动方案 3

  一、组织分工

  1、成立“教研周”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2、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工作组:

  联络组:教务处

  职责:负责制定方案、协调各部及指导教研组落实方案等;

  教学组:人员:xxx

  职责:负责协调课程、保障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等;

  教研组:人员:全校各教研组长

  职责:组织落实听课、评课、为听课人员准备椅子等服务。

  宣传组:人员:xxx

  职责:负责摄影、宣传等;

  二、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20xx年3月12日--20xx年3月30日

  开课时间:20xx年3月31日—20xx年4月2日

  三、教研周内容

  1、各学科课程由各教研组安排本组教师集中开课、听课、评课(担任新教材的任课教师必须上新教材公开课),全校教师可自由旁听。

  2、针对中职学生实际及本学科专业特点,文化课结合中职新教材,省课改专业结合中职新教材和“项目教学”,其他专业结合“项目教学”,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有效课堂”,开展“有效设计、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辅导”为内容的评课和研讨。

  3、经相关教研组选拔推荐,组织校内观摩课展示。

  4、选派相关学科教师参加三县教研节活动。

  四、活动形式

  教研周活动期间,所有课程对全校开放;同时邀请县教研员及同仁观摩研讨。

  五、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3月12日——3月17日):启动(准备)阶段。制订计划方案,确定公开课授课人、课题及授课时间、地点等;

  第二阶段(3月19日——3月30日):校内活动阶段(一)全面开展“教研周”准备活动,教研组磨课阶段。

  第三阶段(3月31日——4月3日):校内活动阶段(二)校内观摩课展示、听课、评课活动

  第四阶段(4月初):校外活动阶段。相关学科教师参加三县教研节活动。

  第五阶段(4月底前)根据教研周及三县教研节活动情况,分别以教研组为单位,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组织授课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收集整理活动资料;进一步做好宣传报道(教研组长上交本组教师的“教学反思”、本教研组的教研月“校本研讨记录”,以上均为电子稿;本组开课教师的公开课评分表、评议记录)

  共同体学校教研活动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围绕“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根据市区教育文件精神,在教研形式、学科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探究,努力把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落实到课堂研究,以打造有效课堂追求实效教研为目的,以学*新课标为契机,创新教研方式,积极构建联片教研高效和谐格局,整体提升教研内涵品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思路

  通过打造教师队伍,深度切入教研组的常规工作、深入参与学科教研的专题活动、深刻反思教学行为的再跟进,跟进课堂和课题研究,努力提高教科研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工作途径

  (1)实效教研 高效课堂

  实效教研:踏踏实实的集体备课、实实在在课题研究;

  高效课堂:扎扎实实的课堂、真真实实的反思――以学论教,实效考量;

  (2)英语艺术节系列活动

  (3)教学比武:课标学*与竞赛(“理解―实施―掌握”的过程),课堂比武与评优、教学观察与辩论

  (4)中考复*研讨:

  主题:如何提高复*的效率

  形式:课堂展示+课堂观察+讲座

  内容:课堂:展现一堂复*课

  中考复*计划及有效策略的研究 主持人:王 辉

  阅读题型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 主持人: 周艳群

  书面表达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 主持人:曹利红

  听力题型特点及答题技巧的研究 主持人:谷红枚

  (5)课题研究

  继续加强“初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6)网络教研

  为更好地促进初三教师研究考标、研究教学,每月设置一研究主题,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组织一线教师围绕主题积极回复,有效地开展研讨。要求:主持人写好研讨通知,并提前上传研究的资料。

  2月 中考复*计划及有效策略的研究 主持人:王 辉

  备注:

  1、请教师独自发表有实质性看法的回复帖,并签名(学校+姓名)作为考勤。

  2、要做到能登录发表看法,必须先建立一博客名。

  3、每次网络教研时间将集中5天,请各校教师及时回复。

  4、主持人以WORD文档形式将研讨内容在博客上呈现,其他教师在阅读后发表看法。

  共同体学校教研活动方案 5

  为深入贯彻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落实浙教办函〔20xx〕53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现就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和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20xx年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文件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要求,各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

  二、发展目标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实施内容

  (一)加强队伍建设

  1.两校各自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代表为成员。

  领导小组分工如下:校长负总责,制订工作实施方案与年度计划,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协调;教学副校长分管,协调、推进各方工作;教导处主任具体负责,落实各项活动的开展,信息报道、工作月报、资料整理;信息技术处主任负责网络技术支持,建设宁波智慧教育和“之江汇”网络帮扶空间;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等教研组长,负责同步课堂、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

  2.两校共同组建钉钉工作群,发布活动信息,开展工作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构建发展共同体。

  (二)完善学校网络建设

  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完善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级教育网络资源中心、信息系统应用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实现教育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及综合管理应用,实现与教育网络互通和应用。

  (三)交流课堂教学

  利用互联网技术,由优质学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使结对的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结对的学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

  (四)加强网络教研

  基于网络*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

  (五)提升师资常态

  通过校际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方式,促进两校教师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农村学校教学骨干,互相交流学*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

  (六)共建学校文化。共同体学校要互相交流学校文化,吸收新的内涵,将优秀学校的学校文化逐步内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构建两校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

  四、工作安排

  1.两校成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各结对帮扶工作小组,确立帮扶形式及帮扶学科。

  2.通过互联网形式开展“同步课堂”的教学。

  3.通过“网络研修”的教研形式,开展集体备课、课堂诊断和主题研修等活动,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补给,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4.积极拓展同步领域,逐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日常教学拓展到校本特色活动、学校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远距离或实地参与或欣赏两校的校园活动,开展线下互访交流活动。(具体结合两校各节日活动开展)

  5.认真总结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撰写工作总结、收集典型案例,做好活动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学校“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协调和宏观规划及设施工作。在学校各部门间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从工作的组织管理上,加大学校的统筹力度,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学校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推进。

  (二)制度保障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明确规划、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严格制定教育信息化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监控。

  (三)队伍保障

  学校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配备力度。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4)

——教育共同体建设方案汇总十篇

  市教育局将今年确定为全市教育系统行风整治年,并印发了《市教育局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行风整治年活动的意见》(教发〔201x〕3号)。为响应市教育局号召,进一步深化我区教育系统“讲责任、守纪律、强素质、促发展”作风建设活动成效,经局党委研究决定,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着力抓好行风建设为主线,以开展机关作风和师德师风整治为抓手,把行风整治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继续整改教育行风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师德师风,进一步稳固“作风正、形象好、师德高、质量优”的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整治内容

  (一)机关作风

  区教育局机关干部要继续坚持联系学校制度,坚持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整治衙门之风,重点解决服务不优的问题;进一步整治拖沓之风,重点解决效率不高的问题;进一步整治推诿之风,重点解决责任心不强的问题;进一步整治懒散之风,重点解决落实不力的问题。各科室要查找整改重点,突出解决好本科室存在的1―2个主要问题。

  (二)校长作风

  从依法治教、廉洁从教入手,进一步梳理校长管理制度,切实规范校长行为。区教育局在20xx年度内要召开至少2次校长端正作风专题会,要把作风问题作为校长会议的必讲内容。要着力解决好校长思想认识、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领导作风上的突出问题。校长必须按要求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从工作作风到生活作风都要率先垂范,在本校校风、行风建设中起好表率作用。

  (三)师德师风

  从思想、工作、行为三个方面进一步整治教师队伍作风。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教育、提升师德境界,要求教师不得散布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言论;要识大体、顾大局,牢固树立热爱本职工作、恪尽职守教书、全心全意育人的思想理念。进一步整治教学中敷衍塞责、不服从学校安排、不按要求参加各类培训、学*,在晋职晋级等中采用不合理手段等现象。进一步清查课外违规有偿家教、办班收费、违规购买教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现象,严格上下班纪律,下班时间不得过度娱,确保教师课上课下、校外校内都有良好的师德风貌。

  三、整治措施

  (一)延续好活动,形成长效机制

  在我区教育系统“讲责任、守纪律、强素质、促发展”作风建设活动中,“读经典、强素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千名教师进万家”“家长开放日(周)”等活动受到师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欢迎。根据学校实际,各校要将此类活动列入学校常规活动,纳入管理制度。

  (二)继续强监督,长期开门整风

  区教育局继续加强与21名在聘区级行风监督员的联系,定期不定期收集来自社会各界关于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区教育局在区级行风监督员中推选2名担任市级行风监督评议员,配合全市行风整治年活动开展。各校继续发挥好校级行风监督员和家长委员会作用,定期开展监督评议活动,及时整改存在问题,采纳可行建议。

  (三)后续强制度,及时跟进完善

  密切结合我区作风建设第四阶段“完善制度,机制创新”要求,创新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服务制度,改善干群关系,创新发展制度,推动质量提升,巩固活动成果,构建长效机制。紧紧把握作风建设活动关键,进一步解决遗留问题,完善管理制度,建设长效机制,强化标本兼治。

  四、相关要求

  (一)领导机构。延用我区区、校两级作风建设活动领导和督导机构。

  (二)组织实施。各校于开学一周将本校“行风整治年”活动方案报送到局办(纸质和电子文档)。

  (三)严格问责。对明察暗访、群众投诉、网络发帖、媒体曝光等途径发现并查实的问题,严格追究责任,对态度不端、整改不力的学校、股室,要对相应校长、股室负责人进行问责,对酿成事端的责任人要坚决严肃处理。同时,要把行风整治与学校目标考核、领导干部年终述职述廉、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有机结合,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我校教师学*共同体,是作为教师主动研究的*台而出现的,它体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点。多元化指构**员多元,其中涵盖了我校各个学科的所有教师、学校管理者等;同时,各学*共同体的研究内容和形式也是多元的。多层次指的是组织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年级备课组、学科教研组、课题组,从而构成了网络状、立体的组织结构。

  一、建构学*共同体,形成教师主动研究的良好氛围。

  我校学*共同体的构建遵循异质组合,以解决实践教学问题为目标指向,实现学*共同体的整合。

  1、年级学科备课组

  根据所任学科及年级组建学*共同体。同年级同学科的几位教师在课余时间对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或者通过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教师之间的差异就是教学资源,差异就是合作学*的动力和源泉。于是,在更多的非正式教研活动时间里,鼓励教师频繁交流、对话,更大范围的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扩大和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

  2、学科教研组

  根据学科特长及其教学专长,组建学*共同体。通过问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和现实的差距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团体的力量,所以,校本研究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体现为教师作为研究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我校学科教研组的构建,就是全体教师可以参与的一个民主、开放的讨论、研究领域,从而使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师模式、教学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

  3、课题组

  研究同一课题的成员组建学*共同体,通过课题研究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我们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而又科学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所以,课题组是学*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与不同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在研究的过程**同承担研究任务,发扬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使教师在互不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发展。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教师是一个学*者——一个众多外援支持下的学*者。学*共同体就是一种重要的外援形式,它为学*这种社会协商性活动提供良好环境。学*共同体使教师在学*过程中富有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和分享感。

  二、以问题研究为载体,解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问题。

  建立并保障学*共同体的健康良性运转,目的就在于研究解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问题。专家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问题引领”,教师参与研究的动力,来自于其解决实践问题的需要。通过研究能为教师排疑解惑,提高其教学水*,才能让教师真正对研究产生认同感。所以,我们提出“教学即研究、研究即培训、教学及培训”,实现真正的“教、研、训”一体化。一边引导教师形成问题意识,寻找关键问题,在实践中找问题,从问题着手搞研究,以便利用学*共同体,通过教学实践解决问题。

  1、个性问题利用年级备课组和艺友小组个别解决。

  由于教师之间差异较大,所以存在着许多个性化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随时都可能遇到疑难问题,而在课后也可能对上课过程产生许多疑虑。这些问题如何随时解决?我们觉得可以通过相同年级组同学科的教师请教或探讨,两个人共同备课,分别上课、听课、反思、改进,让问题在实践当中得到解决。我们看到了同伴互助后的可喜效果,同时也感受到年轻教师在同伴互助中不断增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2、共性问题利用学科教研组共同参与解决。

  面对新课程改革,有许多问题摆在了所有课改第一线的每一位教师面前。这些问题只有所有教研组成员参与实践与反思方能得以解决。于是学科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确立典型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反复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一系列循环往复的行为跟进式的全过程反思,在解决就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新问题。教师成为了真正的“实践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不断增长实践智慧,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发展。

  3、科研专题由课题组研究解决。

  教育科研活动作为解决教学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重要途径,始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校积极申报了关国家、区级不同级别的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学*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我们不仅实现了对新课程教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而且实现了对学校、教师的发展促进作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问题研究同步。学*共同体的运作过程中,转变了以往教师发展目标取向、方式单一的状况,从理论知识的机械学*与传授转向教师个体实践经验和个体感受。不但学会了明确知识,而且增长了更多镶嵌于实践之中的、默会的实践知识。此外,我们通过学*共同体的运行,将教学问题的解决还原于问题产生的现场——课堂,使我们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为了构筑xx县教育质量发展新模式,促进全县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和谐共赢,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xx县教育局决定进一步加大新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力度,建立网络学科、新教育实验项目专业工作室,有效推进区域新教育,新生活,使新教育共同体真正成为一个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教育科研品牌。

  目标任务:

  一、加强学*交流。新教育共同体应以课题研究为旗帜、为抓手、为载体,不断放大它的实力、活力和魅力,定期组织各实验学校教师参观学*、研讨交流,学期中要交流、检查共同体建设的推进落实情况,明确存在问题,优化推进策略,在期末总结交流成功经验和做法,为下学期建设工作酝酿新的思路,以达到示范引领、实践反思、互动分享,推动工作的目的。

  二、提供支持服务。组织联络新教育实验学校开展活动,通过对各学校新教育实验的引领,以及对富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优秀教师个体持续不断地学术支持和培训,推动全县新教育实验的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各学科共同体的工作核心是围绕课堂效率的提高,探索理想课堂实施的路径。发挥共同体成员教学骨干示范引领,细述解读各科范式,明晰方向,有效指导;深化“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从三维目标、教学资源、学程预设、导航策略、作业设计、调整反思等环节,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备课范式,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为实施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改变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方式,明确课堂组织流程,用有效的课堂管理机制和教学范式确保课堂效率的全面提升。

  三、打造榜样品牌。各项目共同体要紧紧围绕教育局整体工作思路和教研室制订的学科建设规划,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订好共同体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行动方案;各项目共同体要根据项目内容和特点,围绕课堂、依靠骨干、深入研究,采用“理论+实践+研讨+反思+提升”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方式,确立和打造1-2所开展新教育实验项目较为完整、效果较好、积极性较高的实验学校作为榜样学校和培训基地,不断提高共同体活动实效性。将新教育共同体打造成我县教师专业成长的*台、研究理想课堂模型的*台、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台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台。

  四、搭建网络*台。各项目共同体,在“教育在线”网站“实验发布”论坛建立实验专题帖,以接受新教育研究院实验研究与管理团队实验观察评定,并参与实验研讨和交流;建立共同体资源库,通过网络信息*台,推动共同体的教师就计划、备课、上课、教研活动、专业阅读书籍、教学随笔、作业设计、课题研究、案例反思等进行广泛交流。

  性质特征:

  共同体是践行新教育实验项目为主要任务的科研共同体和实践团体。“学*为魂、反思为智、研究为脉、实践为体”是共同体的鲜明特征。新教育共同体以“分享合作,优质均衡”为目标取向,整合校际间优势教育资源,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一个合作、互动、分享的教育协作组织。

  行动口号:整合资源、服务引领,互助创新、和谐共赢。

  机构建设:

  新教育共同体为xx县教育局领导下的研究团队。在共同体成员选配上,打破学校界限,选拔师德优良,业务精湛,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基层学校骨干教师组成项目研究共同体。由县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和新教育榜样教师牵头成立八个工作室:每月一事、晨诵、午读、农历课程、读写绘、语文、数学、英语工作室,有效推进区域新教育。

  xx县新教育研究中心组织机构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一)语文工作室

  组长:

  成员:

  (二)数学工作室

  组长:

  成员:

  (三)英语工作室

  组长:

  成员:

  (四)农历课程工作室

  组长:

  成员:

  (五)师生共读工作室

  组长:

  成员:

  (六)晨诵工作室

  组长:

  成员:

  (七)读写绘工作

  组长:

  成员:

  (八)每月一事工作室

  组长:

  成员:

  成员职责:

  1、共同体成员要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在集体活动中,要信守规则、分工协作、沟通信息,乐于分享,勇于承担,敢于创新。

  2、积极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的讲课任务,有效开展校内、片内、县内教研活动。积极参与编写教案,修改、完善、整理教案,并及时上传。

  3、共同体成员积极参加县局组织各项研讨交流活动,以及外出学*考察活动;利用网络*台学*其他实验学校的一些经验、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收集、整合、传递最新实验动态信息,使共同体真正成为实验工作的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中心。

  4、共同体成员每学期对自己所负责参与的项目做认真总结,对实验研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项目共同体成员对有价值的实施方案、活动纪实、经验总结、随笔反思等汇编,为后续研究做准备。

  5、共同体成员每月参加一次共同体研讨交流活动。收集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扎实有效的“三小”研究活动,并及时上传。在网络和日常教学工作中,为老师们解疑答惑,做好服务。

  管理办法:

  1、新教育共同体归属县教育局教研室管理。

  2、建立教育共同体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每学年对各个教育共同体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对教育共同体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表彰与奖励。

  3、共同体成员要定期向负责人进行工作汇报,接受分管领导的评估,依据职责履行情况及时调整共同体成员。

  为认真贯彻落实《开化县教育局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调整实施意见》,将协作型教共体升级为共建型教共体,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体本着“*等、互动、共赢”的合作原则,扩充优质资源总量,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全面推进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结合我校及兄弟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学校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滕卫成

  副组长:汪勇、唐七红、方忠富

  成员:丁巧玲、冯秀英、徐善吉

  二、池淮镇教共体

  核心校:开化县池淮镇明德小学

  受援校:开化县池化镇中心小学、开化县池淮镇张湾小学、开化县池淮镇油溪口教学点

  三、共同体建设目标

  力争通过各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出一套符合各校校情的“管理一体、研训一体、资源一体”的工作制度;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各校特色的一体化共同发展之路,实现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一)加强联动。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各校间优势、特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各校的办学水*全面提升。

  (三)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进池淮镇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缺,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四、建设措施

  (一)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九月底之前完成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及课堂信息汇总表)

  (二)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需上传学校或年级组或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

  (三)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等途径复核);核心校优质师资可在成员校建立优秀教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

  (四)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教共体内部中、高级职称评审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聘任管理办法,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教师的职称评聘。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教师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五、各校具体工作

  1.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讨制定教共体实施方案。

  2.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定开设两门学科同步课堂。

  3.核心校和成员校之间签订教共体合作协议。

  6.核心校按开设的两门同步课堂安排相关教师进行同步教学,成员校听课教师填写同步课堂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10节)

  7.每节同步课堂结束之后,核心校任教教师和成员校教师进行线上评课研修,并填写网络研修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8次)

  8.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议线下教研活动开展时间点,通过成员校到核心校上展示课以及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上展示课相结合,加深了解各校校情,深化教共体共同成长。(线下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

  9.为加深各校间的合作交流,根据实际情况,三校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教科研工作。

  10.每学期召开质量分析会2次,作业专题研讨会3次以上。

  11.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建立教共体内师徒结对,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师徒共研活动,师徒结对2对以上。

  12.每学期按照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分学科与受援校开展教学比武1次以上。

  一、方案实施背景: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单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不足以教育好学生,家庭、社区的教育力量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应当与家庭、社区教育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充分挖掘并发挥家庭、社区的作用,并将其作为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

  但在一定时期内,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矛盾,表现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还存在某些不一致的地方,影响着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协调统一各方面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我校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乡镇公办小学,地处宝山区顾村镇这一城郊结合部。*年来,随着顾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人口导入,学生生源的结构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原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带来教育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正是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的融入带来教育观念的大碰撞,也给教育的革新创造了不少新的机遇。在这种环境下,怎样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如何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共同体已成为我校教育工作的一项中心内容,已成为我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方案实施的指导思想:

  探索建设学校、家庭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形式、途径和方法,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具有城郊结合部特点的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模式,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大环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情感、价值观、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方案实施的策略:

  1、制度保障策略:在探索建设“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有机整合中,我们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以制度作为重要保障。

  2、活动机制策略。要充分以开展各类活动为基础、将系列活动的主线贯穿于整合和总体工作之中。

  3、联系沟通策略。必须充分调动家庭、社区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开展互动性研究。

  4、评价监督策略。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学校教育的评价机制,将家长、社区对学校的评价作为学校发展评价的重要内容。

  5、深化反思策略。在探索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通过阶段性的不断的反思,对工作加以动态的修正和完善,使其能更有效地找到工作的生长点和有效切入点。

  四、方案实施的原则:

  1、依托社区,构建青少年教育社会大课堂

  学校与社区关系紧密,任何学校都存在于一定的社区之中,学生一只脚踏出学校,另一只脚就踏进了社区,社区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已越来越不可忽视。

  学生的在校时间不足全年的三分之一,其余时间,尤其是节假日,都是在他们生活的社区内度过的。他们需要玩,需要朋友,需要观察世界、交流信息、学*生活。毫无疑问,社区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希望。

  学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广大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就必须敢于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面对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主动走向社区、依托社区,建立联系网络,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把社区变为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大课堂。只有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形**人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风尚和社区环境。

  2、双向开放,学校与社区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作为社区结构中的一个组织单位与社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学校是社区的重要的文化机构,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是造福于社区居民的实事,也是将学校融入社区,让社区了解学校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社区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学校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努力挖掘,使社区中的“潜在教育资源”成为“现实教育资源”,可以借助于社区的力量强化、细化、深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引进教育活水。这样的“开放”应该是互动的、双向的。

  五、方案实施的具体内容:

  1、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全面开放

  场馆设施开放。学校将各类文化体育设施,包括图书馆、琴房、美术室、舞蹈室、计算机室、室内运动馆、田径运动场、演播厅等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和学*的情况下向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运动休闲、学*进步、发展提高的场所。

  师资及管理人员开放。学校可抽调在德育、计算机、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社区教育工作辅导员,到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社区居民提高家庭教育水*,帮助疏通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帮助家长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等。学校面向社区开展艺术教育、普法教育、健康教育等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生活。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放。学校可以经常邀请社区居民观摩学校开展的“教学开放周活动”“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活动”“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等教育教学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到校观看学校的体育运动会、文艺汇报演出;邀请居民参加学校趣味运动会,亲子活动等等。这样做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进了社区居民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了解,形成了学校、社区共同关心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2、社区资源给予学校充分的帮助

  社区与学校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召开社区教育工作会议,邀请社区内各单位领导、知名人士代表、普通市民代表共商学校教育发展大计;同时,还可以和街道居委会、派出所、城管中队等联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防止不健康的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不健康的文娱、音像制品对青少年的精神污染,优化学校周边教育环境;借助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势,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一些不足,解决一些自身不能解决或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社区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能为保证学校、社区活动的长久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没有一支固定的辅导员队伍,学校的社区活动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社区辅导员可以是学生家长、社区的优秀人才等。学校应积极争取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成为社区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担任学校的社区辅导员。社区里的老革命、老战士、企业家、劳动模范等优秀人物更是社区宝贵的人力资源,学校应当积极与他们保持联系,聘请他们为社区辅导员,在一些特定纪念日里请他们来学校进行指导、开展活动。他们的丰富经历、宝贵经验将为更好地开展社区教育提供极大的帮助。

  社区可以给予学校资金上的资助。社区里的很多单位都乐意资助学校进行校园改造建设,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特别在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外来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多,学校可积极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联系协商,汇集社区多方力量,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烦恼,保证这些学生能够和其他的同龄人一样享受学*和成长的权利。

  3、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能有效的`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使家长素质大幅度提高。在家长学校中,有计划、按序列安排教学活动,给家长以系统性的指导,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讲授一些有针对性、使用性的知识,根据家长的需要组织教学,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家庭教育中带倾向性的问题出发安排内容,除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方法讲授外,还请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方法、经验,提出家教中的问题和困惑共同探讨,极大的调动家长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4、改选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办好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推广成功的家教经验;逐步将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功能渗透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决策时要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相对灵活有效的工作机制。

  5、建立“家访”制度:实地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教师可以与家长谈心式的探讨教育问题,并直接提出教育建议,有利于形成学校与家庭良好的协作关系。

  6、建立学校与家庭的信息通道:利用现代快捷的通讯手段,能及时有效的对家庭教育作出指导。也可以设立“家庭教育咨询信箱”公布学校电话号码,以便家长随时咨询。要求教师对学生公开自己的住宅电话,且熟知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便捷的联系方式克服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

  7、创新家长会:使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体,家长们可畅所欲言,提出自身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咨询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教育观点,介绍自己成功的家教经验。这样的家长会融洽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增进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家长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的主动性。

  8、增设“家长开放日”、“共同走进课堂”等活动:请家长、社区各界人士到校听课、观摩教育教学活动。这不仅能让家长和社区各界人士直观的了解学校教育现状和孩子的表现,了解到自己家庭教育的效果,更能通过观摩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启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

  9、建立家教咨询站:在家长学校举办讲座时,都留下一定的时间给家长咨询,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汇总后请专家作答。向家长提供专家的电话以便随时咨询,并在学校成立家教咨询站,定期接待家长,及时向家长解答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家长们能迅速获得学校及专家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能及时的解决教育问题,避免了家长在家教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处理方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10、充分利用社区派出所、法院、敬老院、团委、宣传栏、德育教育基地等资源,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挥教育职能。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县域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党建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统筹规划促进教育资源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横向联动,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逐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薄弱地区常态化。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县域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

  四、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市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市区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和各级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组建成立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方案和教共体合作协议对教共体工作内容和成效进行增值性评价。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各县区(新区)可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特别注意与集团校、学区联盟、县管校聘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融合。

  五、教共体建设类型

  教共体建设单位分为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1个教共体一般由1个牵头单位和1—2个联合单位组成。如有需要,经建设单位集体协商,可以适当增加牵头单位或联合单位,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一)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

  由市属高中和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示范性高中组建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五县高中辐射。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其他市属高中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县属高中协商后自行提出建设申请,报市教育局审批后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单位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

  (二)组建区县教共体

  由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作为牵头单位,其他县区(新区)作为联合单位组建而成,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互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对应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交流服务,担任副职领导(同时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推动县区(新区)间教育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提升,助推区县教共体的建设,服务时间一般为1—2年。

  牵头城区要选择辖区内优质学校与联合县区(新区)的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建设区县学校教共体,每个学段要建成不少于1个区县学校教共体。牵头学校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牵头学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

  (三)组建县域内教共体

  由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组建而成,原则上由同一学段学校或地理位置相*的学校组建而成,其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为牵头单位,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为联合单位。由各县区(新区)根据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以教共体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化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8月)

  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并解读教共体建设内涵、目标和工作内容、要求。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起)

  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就组建教共体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保障措施、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进行充分协商,拟定教共体合作协议,报主管部门审核后,各成员单位共同签署教共体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统一加挂“牵头单位名称+联合单位名称+教育共同体”构成的标牌。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各教共体的合作协议内容,派出支教和交流服务团队,提供培养培训、技术支撑,提升联合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考核评价阶段(每年2—3月)

  市教育局牵头制定教共体建设考核评价文件,主要考核教共体运行管理情况、教共体内分工协作情况、资源共享情况、发挥辐射作用情况、教共体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等。考核评价分为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具体考核评价文件另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每年2—3月开展1次,重点考核各单位上一年度是否按协议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终期考核在协议到期前1个月开展,重点考核教共体实际取得成效,在党建引领、日常管理、师资培养、学生学*能力等方面通过增值性评价方式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拨付、学校绩效考核等依据。考核落实情况应当作为各县区(新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党建引领结果运用,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共体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予以表彰,在绩效分配、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予以倾斜;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落实不力、作风虚浮的单位和个人,分层次进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行清单工作法,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共体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共建清单,明确教共体资源共享需求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引导教共体建设单位党组织共抓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人才师资力量共建共享。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延伸拓展集团化办学“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理念,要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单位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联合单位应安排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牵头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当包含联合单位教师。牵头单位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联合单位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进行系统培训。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单位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单位、学校党组织班子。联合单位可以选派中层以上领导到牵头单位跟班学*,学*时长由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协商决定。牵头单位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单位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牵头单位可以对联合单位学生进行同步测试评价、同步分析,加强对联合单位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间、区域间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市委组织部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指导推进;市教育局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教共体成员单位的编制和人事管理,对教共体内部人员招聘、交流调动和收入分配等创新措施给予指导;市财政局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落实补助资金。各教共体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分工到人,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合作协议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改革成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要保障对教共体建设单位的财政投入,并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教共体扶持配套政策,在人才引进、福利待遇、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牵头单位要保障派出到联合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原工资待遇,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结合实际,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教共体牵头单位派出人员一定补助或奖励。每年定期对教共体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三)推进制度创新,服务教共体建设

  经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同意,探索建立教共体内灵活的用人机制,教共体可以统一制订进人用人计划、统一人员招聘、统一岗位管理和按岗公开竞聘、统一培养、统一考核奖惩。探索参照牵头单位人员薪酬待遇水*发放联合单位人员薪酬待遇,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承担。

  牵头单位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交流服务的或联合单位教师到牵头单位轮岗交流的,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并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到联合单位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校长或副校长的,也可按规定享受工作补助,并按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组建的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促进联合单位教学研建设,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且经考核合格的,学科团队成员的工作经历可累计计算为支教工作经历,具体计算办法:累计送教达到200天的;或名师工作室帮扶时间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8次现场教研或培训活动,且工作室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或线上教学超过200课时的;可以认定为具有1年支教工作经历。

  (四)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每年12月底前将教共体党建工作具体落实情况报给主管部门,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汇总整体情况并将成效形成报告,经局党组研究同意后,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实地检查和材料核验等方式,按照教共体考核评价文件要求,结合各教共体合作协议、责任清单等内容,对各教共体进行评价考核,并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县域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党建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统筹规划促进教育资源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横向联动,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逐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薄弱地区常态化。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县域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

  四、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市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市区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和各级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组建成立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方案和教共体合作协议对教共体工作内容和成效进行增值性评价。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各县区(新区)可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特别注意与集团校、学区联盟、县管校聘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融合。

  五、教共体建设类型

  教共体建设单位分为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1个教共体一般由1个牵头单位和1―2个联合单位组成。如有需要,经建设单位集体协商,可以适当增加牵头单位或联合单位,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一)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

  由市属高中和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示范性高中组建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五县高中辐射。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其他市属高中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县属高中协商后自行提出建设申请,报市教育局审批后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单位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5)

——共同体推进方案范本10份

  根据《淄博市人民**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的通知》(闽教基〔20xx〕39号)和《福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榕教综〔20xx〕8号)要求,为推动我县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新期盼,现就加强我县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结合开展校际帮扶共建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和省委、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部署,全面落实《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工作部署,围绕教育强县目标要求,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加快推进县域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全覆盖。在“十三五”深化城区学校“小片区”管理、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学校标准化建设、集团化办学等管理机制改革基础上,“十四五”期间要强化县级统筹,着力推进城区学校与乡(镇)村学校建立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乡村学校质量提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到20xx年底前实现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建设全覆盖,到20xx年共同体紧密型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取得明显成效。

  三、重点任务

  1、加快推进共同体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联动发展原则,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城区与乡镇学校结对紧密型教育共同体,采取“1+1”或“1+N”方式,全面开展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不断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水*差距,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

  2、探索多种建设模式。在深化原有的城区学校“小片区”管理、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优质校挂钩帮扶、对口帮扶、大学区制等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强县”任务,明确具体建设目标,积极推进融合型、共建型紧密教育共同体建设,通过“师资统一调配、课程统一安排、教学统一管理、教研统一要求、考核统一评价”等,开拓城乡学校共同成长新途径,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性学区集团和新优质特色学校,形成一套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同体办学新模式。

  3、加强统筹。加强统筹,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制定考核奖励机制,开展常态化、多样化、有实效的教育帮扶工作。共同体组建以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为主,鼓励优质教育资源比较丰富、自身乡村学校数量较少的地区参与跨县、跨市的教育共同体建设。

  4、要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与乡(镇)村“温馨学校”建设相结合,统一部署,共同推进。

  四、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局将提升乡(镇)村学校办学水*作为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实施。

  2、加强资金保障。统筹利用义务教育学校相关经费,为乡(镇)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开展教研、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慰问等活动提供保障和支持。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典型案例学校加大经费奖补力度,促进巩固提升。

  3、优化师资配置。要强化统筹,加快按编制标准配足配齐教职工,并实行动态调整。要加快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县域内校长教师常态化交流轮岗制度,积极推进乡镇内走教等制度,重点组织骨干校长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着力解决乡村学校老龄化、结构性缺编问题。要结合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做好各学校领导层的配备和教师资源配置,特别要选优配强龙头学校的校长,保障共同体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要加大支教支持力度,在支教待遇上予以倾斜。可根据受援学校办学实际情况,给予派出学校轮岗教师农村校或薄弱校支教经历认定,并在晋级评聘和评优评先上予以优先考虑。支持名优骨干教师发挥作用,县级名优教师、校长走进乡村学校讲学交流人数占各级名优教师数达20%(市级要求)以上。

  4、考核办学成效。制定教育共同体建设考核评价标准,重点考查优质资源增量与校际差距缩小等学校持续发展情况。将帮扶成效和提高本校办学水*成效作为校长、**年度奖励性绩效考核重要内容,考核评价结果与奖励金挂钩,具体考核办法以福州市教育局出台的考核方案为准。

  5、加强督促指导。加大工作督促指导力度,将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列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强化督导评估结果运用,确保工作目标如期实现。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媒介大力宣传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先进典型,宣传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乡村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校际帮扶共建)建设目标

  1、第一阶段(20xx年1月起):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与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福清文光学校与罗源三中;实验小学与中房中心小学;凤山小学与霍口中心小学;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与鉴江中心小学;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与碧里中心小学。

  2、第二阶段(20xx年12月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全覆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xx〕14号)《**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贵阳市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行动纲要(20xx—20xx)》《开阳县提升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等文件精神。结合开阳县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实际,通过教研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让每个孩子享有公*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根据全县教研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学区内联合,校际及学科互动,内联外引,共同研究”的教研共同体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教研共同体植根于学区、学校、教师发展的.共同愿景,学区学校自主合作,以研促教,以研育师,以研提质,共同发展。

  (二)共同性原则。教研共同体以县直优质校为教研引领、以学区中心校为教研基地,为学区学校及教师提供教研*台和发展空间,对学区进行教研辐射、带动、引领,促进教研资源共享,缩小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共同发展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制订《教研共同体实施考核细则》,以教研督导考核制度化促进教研规范化、常态化,规范学校教研管理,确保教研扎实有效开展。

  (四)协作性原则。以教培中心为组织纽带,加强协调联系,探寻教研载体,推进教研共同体发展。加强县校协作、学区协作、校际协作、学科协作,促进学校与教师之间共建、共享、示范、引领,促进共同发展。

  (五)开放性原则。共同体内学校相互开放课堂、集体教研,相互学*借鉴,共享教育教学教研资源,取长补短,开放吸收,促进开放发展。

  三、主要工作目标

  (一)建立学区教研共同体。推动学校教研机制建设,使教研成为学校常态化工作,促进区际、校际、学科共建、共享、示范、引领,提升教研工作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育、扩大名师资源,深入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理念,落实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的教学研究,学段衔接的研究,适应新中考、新高考改革的研究,促进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全县各学段教育教学水*和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扎实深入做好教研服务。教育科研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

  (三)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台。建立“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评选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拓宽渠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建立完善教研体系。建立县级、学区、学校三级教研共同体,形成“学校主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典型带动”的教研工作机制。县教培中心及学区引领校、基地校加强对学区教研共同体的指导和督查。

  1、搭建教研*台,多层次推进:联通市级教研*台、县级教研*台(教培中心、引领校)、学区教研*台(基地校、校本);促进教研共同体“点”(校本、基地校)、“线”(学科团队)、“面”(学区、全县)结合。

  2、创建教研载体,多形式教研:学区教研基地校建设;学科教研基地校建设;乡村校“互加”项目建设;教学技能展演(校本秀课、教学设计、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教学成果展示(课题、论文等)。

  3、开发教研资源,丰富教研内涵:内引,学区内发现和培育名师;充分调动县内“三名”教师、骨干教师资源。外联,聘请县外名师、专家为学区教师做讲座、上示范课。

  (二)加强教学教研指导。县教培中心加强对教研共同体工作的统筹、规划、指导,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形成课程标准引领下的备、教、学、评、导“五位一体”教研模式。各学校将教研共同体工作摆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筑教科通[20xx]14号文件精神完善学校教研工作体系,促进教研工作常态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保障教研工作有效开展。

  1、加强“教研基地校”建设,推动学区、学科教研常态化。基地校要发挥教研基地功能,根据教师发展需求,制订基地校教研规划和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基地校教研,建成名副其实的教研基地和学科基地,培育学区名师,促进学区教师专业成长。

  2、引领校要制订教研引领规划和计划,组织共同体内外名师、骨干教师按计划在学区内做好教学展示、研讨和学术讲座,为教师专业发展做好示范、引领,使学区优质资源效益最大化。

  3、学区共同体学校要积极参与共同体教研。借助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契机,做好学校教研规划,扎实抓好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强化校本教学研修。校本教研要立足学校实际,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拟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计划,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创新性,不断提高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能力和水*。学校须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常态化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在研究学生学*、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四)创新教研工作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学区、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创造性。各学段各学科教研员每学期到学区讲授示范课、公开课,***备课、研讨课,开展听评课和说课活动并提出明确要求;建立教研员联系点制度,组织教研员到贫困、民族、边远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持续开展教学指导,帮助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树立全面育人观。聚焦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围绕如何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培育劳动观念等重点问题,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内容、策略、方法、机制研究,指导学校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六)加强育人环节研究。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加强国家课程的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做好课程实施工作;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和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加强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方式。加强课程设计和作业设计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完善作业调控机制,创新教学设计和作业布置方式,提升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水*。加强考试评价改革研究,提高考试命题质量,推动建立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

  五、学区教研共同体实施过程

  学区教研共同体工作由县教育局组织领导,开阳县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县**教育督导办公室、教育科负责监督、考核。

  (一)启动阶段:20xx年5月—9月

  开展全县各学段教师年龄结构、专业、课业结构、学校教研情况问卷调查,做出诊断和反馈报告。召开全县中小学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教科)主任会议,讨论学区教研共同体划分,对引领校、基地校教研职责进行说明,安排部署教研共同体学区活动。制定教研共同体工作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7月(试行)

  对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进行动员部署,对教研共同体方案进行解读。组建学区教研共同体,实施中小学学区教研共同体计划。教研共同体工作纳入20xx年目标考核。

  (三)建立长效机制阶段:20xx年8月后

  收集学校和教师对教研共同体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一年来教研共同体取得的经验、成绩和亮点;也总结存在的不足,收集学校和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教研共同体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建立教研共同体长效机制,让教研共同体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台。

  六、保障机制建设

  1、加强教研共同体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县教育局成立全县中小学学区教研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分工与职责,组织教研共同体工作指导、督导、考核。教研共同体引领校按县要求拟定学区教研共同体规划和计划,并积极组织开展共同体教研;基地校要发挥教研基地功能,制订基地校教研规划和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基地校教研;学区教研共同体学校要积极参与共同体教研,以促进教研工作常态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保障教研工作有效开展。

  2、建立教研共同体督导考核评估机制。县**教育督导室将教研共同体工作纳入督导考核评估体系,重点督导评估教研队伍建设、条件保障和教研工作实绩等。学校需建立教师教研考核机制,将教研组、教师教研工作情况纳入年终绩效、目标考核、评优评先条件。用制度保障教研常态化、规范化、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3、加大教研经费投入。县教育局将教研共同体工作经费纳入师训经费预算,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补助工作经费,确保教研共同体推进。各学校也要把教研预算经费纳入学校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确保学区教研共同体工作正常实施。

  为深入贯彻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落实浙教办函〔20xx〕53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现就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和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20xx年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文件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要求,各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

  二、发展目标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实施内容

  (一)加强队伍建设

  1.两校各自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代表为成员。

  领导小组分工如下:校长负总责,制订工作实施方案与年度计划,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协调;教学副校长分管,协调、推进各方工作;教导处主任具体负责,落实各项活动的开展,信息报道、工作月报、资料整理;信息技术处主任负责网络技术支持,建设宁波智慧教育和“之江汇”网络帮扶空间;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等教研组长,负责同步课堂、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

  2.两校共同组建钉钉工作群,发布活动信息,开展工作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构建发展共同体。

  (二)完善学校网络建设

  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完善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级教育网络资源中心、信息系统应用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实现教育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及综合管理应用,实现与教育网络互通和应用。

  (三)交流课堂教学

  利用互联网技术,由优质学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使结对的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结对的学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

  (四)加强网络教研

  基于网络*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

  (五)提升师资常态

  通过校际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方式,促进两校教师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农村学校教学骨干,互相交流学*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

  (六)共建学校文化。共同体学校要互相交流学校文化,吸收新的内涵,将优秀学校的学校文化逐步内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构建两校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

  四、工作安排

  1.两校成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各结对帮扶工作小组,确立帮扶形式及帮扶学科。

  2.通过互联网形式开展“同步课堂”的教学。

  3.通过“网络研修”的教研形式,开展集体备课、课堂诊断和主题研修等活动,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补给,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4.积极拓展同步领域,逐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日常教学拓展到校本特色活动、学校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远距离或实地参与或欣赏两校的校园活动,开展线下互访交流活动。(具体结合两校各节日活动开展)

  5.认真总结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撰写工作总结、收集典型案例,做好活动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学校“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协调和宏观规划及设施工作。在学校各部门间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从工作的组织管理上,加大学校的统筹力度,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学校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推进。

  (二)制度保障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明确规划、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严格制定教育信息化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监控。

  (三)队伍保障

  学校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配备力度。

  为贯彻落实20xx年省**民生实事任务要求,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惠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 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和《宁波市奉化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奉教〔20xx〕9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在原有的小学5个“协作型”教育共同体、初中4个“协作型”教育共同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升格”,新确立“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12对24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立区教育局教共体建设领导工作小组

  区教育局成立义务段教共体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谋划、布局,领导和指导各义务段学校开展相关工作。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各科室科长、各镇(街道)教办副主任、义务段中小学校长(或**)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普教科,王锡权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名单

  三、“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建设要点

  A、共建型教共体

  (一)基本定位。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

  (二)组织模式。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自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

  (三)主要建设内容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作息时间、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四)政策保障。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县管校聘”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政策,优化支持措施、细化捆绑考核要求,保障教共体内教师城乡合理流动。

  B、融合型教共体

  (一)基本定位。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优质学校与一两所乡村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

  (二)组织模式。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发展。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可设总校长和校区校长,实行总校长负责制;各校区的学区范围相对独立。融合型教共体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

  (三)主要建设内容

  1、师资同盘。建立教共体各校区内部教师流动机制,按教师配置相关要求,统筹安排,无障碍调配各校区教师。校区内因学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短缺,由校区间以驻教、走教形式统一调配,实现教共体各校区教师由“学校人”向“教共体人”转变。

  2、教学同步。教共体内各校区实行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同步。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在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各校区个性化发展。教共体各校区共建共享设施设备、课程资源等,充分依托网络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教研与管理。通过大型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推动教共体各校区师生交流互动。

  3、培训同频。教共体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共体培训活动,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共体内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为丰富的*台。制定好教共体内部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

  4、文化同系。加强教共体校园文化共商共建机制,建成标识明显的教共体文化体系。各校区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统一实施,以“移植+嫁接”的方式培育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学校通过开展城乡研学旅行社会实践、联谊互助、家庭结对等形式,共同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互为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一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各校区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校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绩效奖励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考核,真正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四)政策保障。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编制、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从政策、制度层面建立与融合型教共体相配套的学校管理办法、岗位设置标准、人员流动规定、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校区办学关系不断紧密和优化。

  四、做好教共体发展五篇文章

  (一)领导核心建设文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城乡学校教共体建设,首先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负责教共体的宏观事项决策和未来发展规划。核心校校长作为教共体总校长,全面负责教共体的组织运作与各项工作的管理和推动,基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搭建共建共享*台,促进教共体内各校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各成员校校长作为独立法人全权负责本校所有事务,根据教共体相关制度履行成员校义务,实现校际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进步。教共体日常组织工作可以实行轮值制,每年由1所学校负责,定期开展教共体内各项交流研讨活动。

  (二)教师发展文章。目前,城乡学校的最大差距不是硬件而是软件,而软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队伍素质。组建城乡学校教共体要打破原来单纯以校为单位的师资力量壁垒,而是要着眼于整个教共体。根据教共体建设需要,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制定教师交流方案和考核办法。一是更广泛发挥名优教师作用。名优骨干教师是整个教共体的优质资源,优先在教共体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完善支教挂职制度。在现有制度下,核心校的教师优先安排到成员校支教,成员校的新教师优先安排到核心校挂职锻炼,从而在共同愿景下,实现教师的柔性流动,整体提升教共体内部师资水*。

  (三)学生发展文章。教共体要将学生发展纳入整体工作计划,探索建立学生交流长效机制,定期互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交流学*,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城乡学生互动体验活动。一是学*交流。通过组织学*经验交流会、分享成功学*体会等途径,架构同龄人心灵沟通的桥梁。二是活动交流。利用教共体内各校组织运动会、迎新活动、文艺汇演、科技节等机会,互派学生参加,加强联系与融合,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三是结对交流。核心校与成员校结成年级对子、班级对子,在年级组建设、班级建设方面加强合作;学生之间结成助学对子、帮困对子,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四)教研科研文章。建立和完善教共体科研、教研机制,通过紧密型科研、教研团队与机制的建设,围绕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质量提升等共性问题、瓶颈问题开展项目化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整合教共体所属学校的名师、骨干等资源成立教共体中心教研组,制定统一的教研活动方案、学期教学计划、联考联测机制,实现教学进度、教学监测同步。通过送课、听课、观摩课等形式,共同研讨、交流切磋,整体提升,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教研活动不想搞、无法搞、搞不好等现实问题。

  (五)捆绑考核文章。为防止教共体学校发展“两张皮”,需要建立捆绑考核机制,使所有教共体学校捏紧一个拳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实现既“貌合”又“神聚”。捆绑考核可以采用“按照比例、逐步推进”的方式实施,如:组建初期,核心校的年度考核成绩以核心校考核成绩的80%与成员校成绩的20%构成,成员校的考核成绩以核心校成绩的20%与本校成绩的80%构成。往后,视城乡学校教共体建设实施成效,逐步加大比例。

  五、深入教共体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规范完善,统筹安排(20xx年7月-8月)

  总结梳理当前教共体建设的经验,分析当前教共体建设的优势和不足,遴选适合教共体建设条件的核心校或校区。完善教共体建设的相关政策。

  (二)成立机构,建章立制(20xx年9月-10月)

  各教共体成立理事会,建立联*会议制度,由核心校校长(或**)担任理事长,其他成员校长担任副理事长。理事长负责指导教共体内各项制度的制定,组织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各校区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项目合作实施方案以及教师培训交流、教学管理、质量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实施推进,精细管理(20xx年10月起)

  各校区认真执行教共体内各项工作制度,依据学年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严格日常管理,扎实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取得新成效。

  (四)跟踪调研,评估指导(20xx年5月前)

  区教育局对教共体建设进行调研,完善教共体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教共体建设深入发展。

  (五)提炼经验,总结推广(20xx年-20xx年)

  加强过程评估,发挥诊断功能。组织教共体建设总结推进会,分享典型经验,研究解决推进中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教共体建设配套政策,促进教共体整合纳新,不断扩大教共体建设覆盖面。

  根据《淄博市人民**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6)

——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方案优选【5】份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的通知》,根据《海沧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xx——20xx年)》等文件精神,为切实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共同体成员校同步发展、共赢共进,加快推进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的'提升,为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公*而有质量的教育服务。

  二、工作内容

  在原有北附学校教育集团的基础上,新组建厦门海沧延奎实验小学、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厦门市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华中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中学、东师理想厦门海沧东孚实验中学牵头,覆盖区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七大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共同体成员一般为独立法人学校。教育共同体以牵头学校校名命名为“某某学校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加挂“某某学校教育集团成员校”牌子。教育集团制定共同体发展章程,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干部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共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促进集团成员学校融合发展,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努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实施路径

  (一)构建组织框架。教育集团由牵头校统筹,发挥牵头校的引领作用,建立校长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围绕科学管理制度,共同磋商集团建设中的管理问题。制定合作互助的集团发展章程,围绕教师发展、教育科研、学生活动等内容,研究制定共同体建设工作计划和项目活动内容,统筹策划、组织实施开展各项活动,及时总结集团建设的做法与经验,研究制定下阶段工作举措和活动内容。

  (二)优化管理模式。教育集团要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建立并统一管理制度,在文化塑造、品牌创建、队伍建设、管理创新、质量提升等方面整体推进,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成员校全方位的良性互动和教育教学水*的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学生真正享受到教育集团成员校优质均衡发展的成果。

  (三)推进教学管理。教育集团实行同步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推进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在课程管理、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检查、教学监测、教学评估等方面充分沟通,达到基本统一。要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研与共享。在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集聚各成员学校校内外资源,建设具有本教育共同体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优质课程的开发、共享、配送机制,丰富学生学*经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四)加强师资调配。推进教育集团内部的教师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通过教师交流、跨校兼课、师徒结对等形式,实现学区内各学校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优质师资共享,并逐步推行管理干部交流制度。

  (五)促进学生交流。探索教育集团学生培养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交流、互动体验。开展教育集团学生研学实践、劳动实践、联谊互助等活动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六)统一考核奖励。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委托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组织,教育局负责评估过程的指导和监督。注重增值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考查优质资源增量与校际差距缩小情况以及每所学校学生进步、教师成长、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学校持续发展等方面。

  (七)促进特色发展。注重先进的学校文化在教育集团内部的培植和发展,大力塑造教育共同体成员校的文化品牌,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上形成教育集团的特色。要在坚持教育集团发展一盘棋的同时,尊重各学校原有的文化特色,使各校既有共同的主体色调,又有个性化的亮点,努力形成“一校一品”。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教育集团的有效落实,区教育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局领导联系制度,组建教育集团办学指导专家组,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集团的日常运作。保障骨干教师流动、优质课程开发、教科研联动、场地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经费需求,加强共同体建设的过程管理,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共同体研究成果交流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共同体及成员学校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

  为深入贯彻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落实浙教办函〔20xx〕53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现就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和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20xx年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文件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要求,各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

  二、发展目标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实施内容

  (一)加强队伍建设

  1.两校各自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代表为成员。

  领导小组分工如下:校长负总责,制订工作实施方案与年度计划,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协调;教学副校长分管,协调、推进各方工作;教导处主任具体负责,落实各项活动的开展,信息报道、工作月报、资料整理;信息技术处主任负责网络技术支持,建设宁波智慧教育和“之江汇”网络帮扶空间;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等教研组长,负责同步课堂、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

  2.两校共同组建钉钉工作群,发布活动信息,开展工作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构建发展共同体。

  (二)完善学校网络建设

  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完善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级教育网络资源中心、信息系统应用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实现教育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及综合管理应用,实现与教育网络互通和应用。

  (三)交流课堂教学

  利用互联网技术,由优质学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使结对的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结对的学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

  (四)加强网络教研

  基于网络*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

  (五)提升师资常态

  通过校际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方式,促进两校教师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农村学校教学骨干,互相交流学*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

  (六)共建学校文化。共同体学校要互相交流学校文化,吸收新的内涵,将优秀学校的学校文化逐步内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构建两校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

  四、工作安排

  1.两校成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各结对帮扶工作小组,确立帮扶形式及帮扶学科。

  2.通过互联网形式开展“同步课堂”的教学。

  3.通过“网络研修”的教研形式,开展集体备课、课堂诊断和主题研修等活动,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补给,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4.积极拓展同步领域,逐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日常教学拓展到校本特色活动、学校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远距离或实地参与或欣赏两校的校园活动,开展线下互访交流活动。(具体结合两校各节日活动开展)

  5.认真总结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撰写工作总结、收集典型案例,做好活动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学校“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协调和宏观规划及设施工作。在学校各部门间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从工作的组织管理上,加大学校的统筹力度,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学校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推进。

  (二)制度保障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明确规划、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严格制定教育信息化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监控。

  (三)队伍保障

  学校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配备力度。

  为贯彻落实嘉兴教育局“新增区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校(校区)共同体15对30所”列入嘉兴市**20xx年民生实事项目。根据海宁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海宁市跨地区和区域内教共体结对学校及帮扶民生实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海教〔20xx〕29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海宁市狮岭学校与海宁市博达学校对帮扶协议,经共同协商,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根据省**“互联网+义务教育”部署要求,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城镇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帮助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存在短板,实现城乡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促均衡、提质量”为工作主线,以提升支援和受援两所学校办学水*为宗旨,立足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为抓手,重点采用互动、互助、共享三大结对帮扶活动方式,全面提升支援和受援学校教师业务素养和教育水*,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这一教育资源*台,寻求狮岭学校、博达学校双方教学资源共享、师生共同成长的途径,实现两校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两校师徒结对,跟岗锻炼,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学生集体交流活动等实现两校无障碍交流,提升教学品质,实现双方共赢。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

  组长:

  职责:签订协议,做好两校的方案策划,搭建*台、引领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副组长:

  职责:共建型创建方案制订和总结,指导核心组成员落实相关工作。

  核心组成员:

  唐旻祎(教导主任)徐湘如(教导主任)

  职责: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王吉利(教导处副主任)刘明憬、付开萍(教导处助理)

  职责:协助教导主任开展相关工作,记录行事历,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等。

  张莉(教科室负责人)徐湘如(教科室主任)

  职责: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林晓君(信息技术老师)吴梦丹(信息技术老师)

  职责:做好录课,“之江汇”教育广场的教育共同体智慧服务*台上传有关佐证材料,提升应用数据等。

  张洁(德育主任、少总辅)陈明雅(德育主任)

  职责: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结对导师:孙飞凤(五语)、徐洁(四数)、徐静(六英)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7)

——共同体解决方案范本5份

  一、活动主题

  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课堂教学,关注心理健康,服务乡村教育。

  二、活动形式

  以名师公开课为教学案例,组织参训教师深度研讨交流,提炼生成集体智慧,促进乡村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以名师引领学科建设,面向农村初中、小学教师开展城乡教师学*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展示有效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专家学术引领和名师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广大乡村教师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全面提升。小学段公共课为少先队活动,在培训时段内每周二下午以“课例+讲座”形式开展;初中学段公共课以师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在培训时段内每周六上午以“讲座+交流”形式开展。

  1、示范课:通过名师上示范课,直观地展示先进的教育理念、模式、方法和手段。

  2、课例+说课:专家报告,激活思路,创新方法,实现有效培训。

  3、反思+交流:通过专家点评、互动交流,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三、活动时间、地点

  12月16日―--19日 地点:陈仓初中

  12月15日―- 17日 地点:陈仓天悦小学

  四、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王东岗

  副组长:祁宗礼 张 妮

  成 员:尉利军 巨维刚  罗宏利 史丽芳 郭周锋

  职 责:全面负责陈仓区城乡教师学*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日常事务协调管理工作。

  (二)工作小组:

  1、协调联络组:

  由陈仓初中、天悦小学每学科各安排一名教师负责。

  职 责:

  (1)做好培训会场的卫生保洁和场地布置工作。

  (2)全程参与,积极协调,并协助参训教师考勤管理工作。

  2、教学服务组:

  陈仓初中、天悦小学指派专人负责。

  主要职责:

  ⑴负责上课学生的调配、接送、组织与管理(每节课安排20名学生)。

  ⑵负责授课所需的多媒体、麦克风等教学设施的提供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3、技术保障组:

  区电教中心负责

  职责:全程摄像。

  4、后勤服务组:

  由人事股、进校、陈仓初中、天悦小学协调安排。

  主要职责:

  (1)学校制作好横幅、电子字幕、版面宣传,并协调摆放好会场桌牌。

  (2)学校校容校貌整洁、干净、美观,文化氛围浓厚。

  (3)学生穿校服,教师着正装,言行举止文明礼貌,展示师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

  (4)学校安排好授课教室(能容纳100-120人)的卫生打扫以及讲师团等来人的休息安排。

  (5)学校组织好车辆停放,并做好饮用水供应。

  (6)积极协调做好 陈仓区城乡教师学*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讲师团成员的接待及用餐。

  五、具体活动内容:

  (一)12月16日―19日 地点:陈仓初中

  12月16日:英语( 50 人);

  12月17日:语文( 50 人);

  12月18日:数学( 50人);

  12月19日:语、数、英全员参与( 150人)

  (每天上午九点开始,第一节:9:00―9:45;第二节:9:55―10:40;第三节:10:50―11:35;下午14:00―17:00为点评与研讨交流时间)

  (二)12月15日――17日 地点:天悦小学

  12月15日:语、数全员参与( 120 人)

  12月16日:数学( 60 人 )

  12月17日:语文 ( 60 人)

  (每天上午九点开始,第一节:9:00―9:40;第二节:9:50―10:30;第三节:10:40―11:20;下午14:00―17:00为点评与研讨交流时间)

  六、几点要求

  1、各镇(街)校要高度重视,专人负责,认真落实,按照前期上报参训教师信息,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各工作小组成员要提高认识,充分准备,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培训期间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各培训管理人员要注意了解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并妥善解决。

  4、各参训教师应自觉遵守培训纪律、服从管理。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和缺课,上课期间不交头接耳和接打电话。

  5、培训实行签到制,签到时间为开课前半小时,未签到或不按时参加者不计学时学分。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县域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党建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统筹规划促进教育资源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横向联动,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逐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薄弱地区常态化。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县域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

  四、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市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市区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和各级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组建成立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方案和教共体合作协议对教共体工作内容和成效进行增值性评价。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各县区(新区)可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特别注意与集团校、学区联盟、县管校聘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融合。

  五、教共体建设类型

  教共体建设单位分为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1个教共体一般由1个牵头单位和1―2个联合单位组成。如有需要,经建设单位集体协商,可以适当增加牵头单位或联合单位,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一)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

  由市属高中和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示范性高中组建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五县高中辐射。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其他市属高中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县属高中协商后自行提出建设申请,报市教育局审批后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单位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

  (二)组建区县教共体

  由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作为牵头单位,其他县区(新区)作为联合单位组建而成,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互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对应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交流服务,担任副职领导(同时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推动县区(新区)间教育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提升,助推区县教共体的建设,服务时间一般为1―2年。

  牵头城区要选择辖区内优质学校与联合县区(新区)的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建设区县学校教共体,每个学段要建成不少于1个区县学校教共体。牵头学校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牵头学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

  (三)组建县域内教共体

  由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组建而成,原则上由同一学段学校或地理位置相*的学校组建而成,其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为牵头单位,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为联合单位。由各县区(新区)根据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以教共体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化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8月)

  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并解读教共体建设内涵、目标和工作内容、要求。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起)

  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就组建教共体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保障措施、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进行充分协商,拟定教共体合作协议,报主管部门审核后,各成员单位共同签署教共体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统一加挂“牵头单位名称+联合单位名称+教育共同体”构成的标牌。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各教共体的合作协议内容,派出支教和交流服务团队,提供培养培训、技术支撑,提升联合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考核评价阶段(每年2―3月)

  市教育局牵头制定教共体建设考核评价文件,主要考核教共体运行管理情况、教共体内分工协作情况、资源共享情况、发挥辐射作用情况、教共体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等。考核评价分为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具体考核评价文件另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每年2―3月开展1次,重点考核各单位上一年度是否按协议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终期考核在协议到期前1个月开展,重点考核教共体实际取得成效,在党建引领、日常管理、师资培养、学生学*能力等方面通过增值性评价方式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拨付、学校绩效考核等依据。考核落实情况应当作为各县区(新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党建引领结果运用,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共体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予以表彰,在绩效分配、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予以倾斜;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落实不力、作风虚浮的单位和个人,分层次进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行清单工作法,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共体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共建清单,明确教共体资源共享需求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引导教共体建设单位党组织共抓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人才师资力量共建共享。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延伸拓展集团化办学“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理念,要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单位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联合单位应安排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牵头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当包含联合单位教师。牵头单位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联合单位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进行系统培训。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单位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单位、学校党组织班子。联合单位可以选派中层以上领导到牵头单位跟班学*,学*时长由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协商决定。牵头单位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单位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牵头单位可以对联合单位学生进行同步测试评价、同步分析,加强对联合单位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间、区域间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市委组织部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指导推进;市教育局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教共体成员单位的编制和人事管理,对教共体内部人员招聘、交流调动和收入分配等创新措施给予指导;市财政局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落实补助资金。各教共体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分工到人,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合作协议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改革成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要保障对教共体建设单位的财政投入,并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教共体扶持配套政策,在人才引进、福利待遇、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牵头单位要保障派出到联合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原工资待遇,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结合实际,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教共体牵头单位派出人员一定补助或奖励。每年定期对教共体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三)推进制度创新,服务教共体建设

  经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同意,探索建立教共体内灵活的用人机制,教共体可以统一制订进人用人计划、统一人员招聘、统一岗位管理和按岗公开竞聘、统一培养、统一考核奖惩。探索参照牵头单位人员薪酬待遇水*发放联合单位人员薪酬待遇,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承担。

  牵头单位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交流服务的或联合单位教师到牵头单位轮岗交流的,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并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到联合单位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校长或副校长的,也可按规定享受工作补助,并按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组建的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促进联合单位教学研建设,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且经考核合格的,学科团队成员的工作经历可累计计算为支教工作经历,具体计算办法:累计送教达到200天的;或名师工作室帮扶时间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8次现场教研或培训活动,且工作室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或线上教学超过200课时的;可以认定为具有1年支教工作经历。

  (四)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每年12月底前将教共体党建工作具体落实情况报给主管部门,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汇总整体情况并将成效形成报告,经局党组研究同意后,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实地检查和材料核验等方式,按照教共体考核评价文件要求,结合各教共体合作协议、责任清单等内容,对各教共体进行评价考核,并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为了多渠道、多形式强化教研活动,促进校际间连片教研的有效开展,实现各学校教师的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片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中心校教研工作安排,我片计划在3月10日-3月14日参加为期一周的“连片互动”听课教研活动,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教学质量中心意识,实施以研促教、以研兴教的目的,面向全体学生,以校为本、以师为本、以镇为本,营造良好教研氛围,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中心学校为示范,互相学*、共同进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一)、在连片教研中,以讲课、评课为载体,引导教师在主体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理念,技能和经验,互动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以此改进、加强和完善本校的教研工作。

  (二)、为各校的教师搭建一个有效的了解*台,促进其专业水*的提高。

  三、组织领导:

  组 长:谷京然

  副 组 长:王喜军 魏宇

  成 员:各校骨干讲课教师

  四、连片学校:

  张村北街小学、东里村小学、西里村小学

  五、活动地点:

  张村北街小学、东里村小学、西里村小学

  六、参加人员:

  三所学校的教导主任及参加活动的教师。

  七、组织形式:

  以张村北街小学为龙头学校,联合东西里小学共同参与活动,教导主任集体到各所小学听评课。

  八、活动形式:

  (一)观摩课堂教学

  (二)课例评价、互动研讨

  (三)评估总结

  九、活动步骤:

  (一)、准备工作

  1、参加连片教研筹备工作会

  2、各校先在本校内选拔授课教师

  3、教导主任到三所小学听课

  (二)、现场活动

  本学科教师及能调开课的教师参与活动,并做好听课笔记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8)

——线上共同体教研总结(精选5篇)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生活、工作和学*,让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宅在家里。寒假就在这样不知不觉中过去了。然而,我们却不能按时回到熟悉的校园,展开正常的教学和学*活动。为了让孩子们不会停下学*的脚步,网络授课成了一个必然趋势。面对这种新的教学和学*模式,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和家长,都是有些手足无措的。尤其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失去了老师的监督,学*就要靠学生的自制力了,所以,这样的学*模式也可以说是对学生的一个考验。为了让学*效果更好一点,我也是经过了不断摸索和改进。

  一、明确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

  在第一堂课中,我就明确了网络学*期间的目标。第一,重规范,养成良好的朗读、书写和听课的*惯。好的*惯的培养比掌握更多知识更加意义深远。因此,要让学生和家长把规范*惯作为第一位。第二,重积累,拓展学*视野,浸润语文素养。语文学科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的学科。因此要让学生走出课本,增加积累。现阶段主要是鼓励学生增加课外书的阅读。第三,重快乐,劳逸结合,非常时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勤锻炼,为自己制造快乐。老师和家长都不要施加学*的压力。

  二、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停课不停学模式一出,各种教学*台层层出不穷。最后我选择了微信、QQ录播课。原因有三:第一、被困老家,手边只有一个手机,网络信号不稳定。第二、微信,QQ使用人群多,家长比较容易上手。第三、学生水*参差不齐,录播课可以反复观看,录播时间灵活,便于学生学*。

  三、综合各种资源认真备课。

  在众人分享的'各种优秀教学资源中优中选优,如乐教乐学、学*强国、优学派小程序等,视、听、练相结合,尽量将课堂做精。各种学*资料我总是自己先认真观看,同一个内容往往会搜索好几个教学资源,从中择优选用。每堂课用微课做好总结,有的文章手写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四、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学*效果的反馈。

  学生的朗读,书写和每天的作业,会通过各种*台反馈上来。对于学生的反馈要做出及时的评价,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的热情。

  总而言之,网络授课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希望战役早日胜利,师生早日团聚在校园。

  教研工作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压舱石”,也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10月24—25日,利通区第九小学牵头组织第八教研共同体学校第十五小学、郭家桥中心学校、高闸中心学校,相聚“云”端,充分利用宁教云*台开展“互联网+在线教学”的交流与研讨活动,合力探讨线上教学新模式,促进共同体学校线上教学教研深度交流,扎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助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全面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磨砺以须 精心部署

  为使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第九小学教务处提前制定实施方案,及时召开线上会议,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校要求大家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让本次教学研讨活动落地生根。

  百花齐放 研无止境

  本次活动共安排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音乐六门学科九节课,听课学生*2000人,听课、参与研讨活动教师360人左右。各位做课教师结合线上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设计,并能提前调试设备、与授课班级学生对接,有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语之推敲 授人以渔

  语文学科安排了两节课例,分别由第九小学二年级马芳老师执教《葡萄沟》、六年级马学兰老师执教《伯牙鼓琴》。两位老师通过直播形式,一拖N展开线上教学,课上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学*状态,与学生积极进行互动,并让共同学*的兄弟学校学生有效参与其中,为大家呈现了两堂别样、高效的语文教学。

  学科研讨活动上,六位中心发言人从教学设计、课堂节奏、双师课堂、线上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对两位老师课堂的优缺点进行了精彩的解读。

  精雕细琢 尽显英姿

  英语学科承担线上教学课例展示的老师分别是第九小学的马倩老师和第十五小学的马会兵老师。他们分别展示了三四年级不同年段的线上英语课,为来自四个学校八个班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线上互动。

  为了找到线上教学的突破口,两位老师所在的学科组都认真进行了集体备课,为线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预设和准备。

  通过观看议课,各位老师针对线上教学互动难的问题展开了探讨,并呼吁大家放慢脚步,从“趣”出发,夯实基础,抓住课本,合理利用线上教学的时间,精准辅导。

  科学世界 躬行实践

  朱*华老师承担科学课例展示,执教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课堂上学生积极动手实验,虽然疫情导致实验材料有限,但在屏幕的另一端学生寻找到了替代材料,踊跃尝试科学实验。

  课例展示后,师培中心周丽华主任带领利通区全体科学教师一起开展了科学学科主题教研活动。朱*华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说课和反思,其他老师也交流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从线上教学使用的宁教云软件、线上教学的优缺点、学生学*状态、线上教学选用哪些优质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数之韵味 别样精彩

  本次活动由十五小马丽燕老师和第九小学田聪老师分别进行了《2、3、5的乘法口诀练*课》《线段,射线,直线》的课例展示。第八教研共同体全体数学老师、桂文姝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马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一起参与其中。

  老师们对两节课都进行了很高的评价。马老师提出:虽然处于云端,我们每节课都要落实课标,依据课标制定教学目标,依据学情制定重难点。教研室马丽荣老师从教学环境和教学形式两个层面进行了评析,指出了互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在线课堂活动如何开展提出了建议。

  走进生活 崇德学法

  在充分而又深入的备课保证之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梁小妹老师执教的《专门法律来保护》一课极具活力。根据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共同探究”的理念,她精心设计环节。“答题卡”、视频连麦等信息技术的加持,极大提高了课堂参与率,老师还可以及时关注到学生的在线学*情况,感受学生线上学*的热情。

  随后,全体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与牛伟嵘塞上名师工作室成员通过宁教云视频会议齐聚云端,思维碰撞,智慧共享。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线上教学中,我们需要借助线上教学的优势,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学*材料,从而保质保量完成课程要求。

  载歌载舞 音随心动

  郭晓丹老师承担音乐教学课例展示,她的授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拥军秧歌》。郭老师通过欣赏视频《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激发学生对陕北民歌的'热爱,在学唱中,让学生通过聆听、演唱以及舞蹈,感受音乐所表达的音乐情绪,引导学生能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来演唱此首歌曲。

  课程展示后,郭晓丹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说课和反思,中心发言人陈自梅老师、朱雯老师、张梦泽老师、王荣老师依次对本节课的内容讲解了自己的想法,对郭老师的课程设计、语言表达、微课学*给予了充分肯定。

  第八教研共同体将守教育初心,尽师者责任,以强烈的政治担当、高度的责任意识、敬业的工作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为进一步推进跨地区教共体建设,助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共体学校之间的深入交流,4月8日上午,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与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长兴县李家巷中心小学、蓝天小学相聚云端,开展线上同步教研活动。

  活动中,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朱珊老师进行了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的微型课和说课展示。朱老师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关注单元重点和文本特点,借助人物关系图梳理故事情节,再以小组合作填写“理由圈”的.形式发散学生思维,突破教学的难点。在此过程中,朱老师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思辨,把握人物的思维过程,感受人物思维逻辑的。缜密。课后,结对学校进行了教研互动,老师们根据朱老师的展示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此次同步教研很好地促进了教共体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实现了结对学校的深入交流,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互联共享。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助力体育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20xx年11月25日晚,河南省郑州市体育教研团队在人教云教研活动*台开展第5期第95讲主题为《“四有”体育课堂背景下的初中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的专题教研活动。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中学部主任、体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刘俊凯,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体育教研员朱煦,郑州市郑东新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体育教研员张金龙,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培训部主任、体育教研员李文宝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体育教研员朱煦主持。

  活动围绕“四有”体育课堂背景**育教学的整体构思和一致性设计、初中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准则和步骤、初中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呈现、初中篮球大单元设计和案例分析、初中篮球课时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五个方面有序开展。

  朱煦对“四有”体育课堂背景**育教学的整体构思和一致性设计,“四有”体育课堂背景下初中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准则和步骤、基本要求和呈现做了介绍和阐述。他表示,“四有”体育课堂的`意义就在于“四有”体育课堂为通过体育教学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凝练着力重点,其教学理论和基本要求深入浅出,化繁为简,高度概括优质体育教学的共性特征,致力打造高效能、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新样态,增强通过体育教学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为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方向引领和方法指导,开辟行动路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建立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使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可培养、可干预、可评价。

  郑州市郑东新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体育教研员张金龙进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四有’体育课堂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专题分享。张金龙围绕“半场3v3对抗赛”为单元学*的真实情境大任务,按照“四有”体育课堂有技能学*、有体能发展、有竞赛活动,有运动兴趣的要求,将新课程标准水*四篮球项目内容要求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六个方面融入到“四有”体育课堂的四个维度当中。

  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培训部主任、体育教研员李文宝结合上述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题为“‘四有’体育课堂背景下的初中课时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的专题分享。李文宝围绕课标研读、教材解析、学情分析、“四有”体育课堂课时教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通过两节篮球课时案例实录进行分析和详细解读。

  培训最后,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中学部主任、体育教研员刘俊凯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表示,河南省开展的“四有”体育课堂反映了体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独特价值,是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同时也为广大体育教师强化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具体的方向引领和方法指导。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本次教研活动,为全国体育老师们搭建了互相学*的*台,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郑州市中小学体育学科将紧跟教育改革步伐,继续坚持以“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行动路径,抓住“教会、勤练、常赛”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重点,为实现体育深度学*,力争全方位实现体育学科育人价值而继续努力探索。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下对于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要求,保证学生线上学*质量,11月1日下午,郑州市管城区创新街小学教育共同体数学教师齐聚云端,开展了主题为“云端有思,研无止境”的线上数学学科教研活动,各校区分别从三级教研深度开展、多渠道助力课堂教学保障、变革线上教学模式、特色作业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别辅导五个方面,进行交流分享,达到线上教学以研促教,减负提质。

  以研赋“质”——聚焦课堂教学质量

  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创新街小学澜湾校区顾华东老师在分享中指出,在学科深度教研中要凸显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实施学科引领、组内教研、教师自我反思的三级备课模式,在备课中要反复打磨推敲,精选教学设计,以研促教。教学中突出知识重难点是体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尤其是线上课堂教学时间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简明、生动、高效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创新街花溪小学的王梦瑶老师结合学生的线上学*状态和遇到的问题,深度挖掘多种渠道,打破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壁垒,帮助学生顺利突破重难点。

  以研促“新”——探究“教”“学”新方式

  创新街小学总校区崔洁老师分享了六年级教师结合学情探索出线上教学的`新模式,开展“沉浸式”课堂学*,在班级中建立网格化互助小组,教师从课堂的传授者这一角色转变为课堂顾问或指导者的角色,与学生展开*等的交流与对话,展现了师生充分互动,生生充分互动的沉浸式课堂状态,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效能。新课标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街小学团结校区孟俊利老师通过学科设置特色作业,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呈现方式,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以研溯“源”——坚守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爱护所有学生。教学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特别重视个体差异,创新街小学教育共同体*村小学的贾仲辉老师在分享中指出线上教学不仅要关注全体学生,也要关注重点学生,尊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保证一个学生都不落下。

  “线上教学改变的是教学模式,不变的是作为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们要通过不断地钻研,不断地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以过硬的本领应对“线上教学”的这场大考!”创新街小学副校长李媛说到。


教育共同体教研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9)

——构建教育教学共同体培训方案优选【5】篇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20〕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文件要求,围绕以高品质建设“优学婺城·幸福城”为目标,结合我区实际,强化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打造“重要窗口”的新要求、高标准,切实把牢以城带乡、以优扶弱、优质均衡、共同发展的工作方向,通过党建统领、数字赋能、系统集成,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乡村学校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整体水*,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在均衡、质量方面“乡村弱”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共享发展。充分发挥城镇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和合成再造,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推动镇乡共同体学校共同发展和进步。

  2.坚持内涵发展。从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软件建设转变,通过先进办学理念辐射、骨干教师合理交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共研、办学文化共生等策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质。

  3.坚持特色发展。注重优质学校文化在集团内部的培植和发展,在尊重每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基础上,激发学校主动发展的活力,逐步建立和培育特色教育项目,形成特色教育品牌,形成多元发展格局。

  三、实施模式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城区或镇区优质学校(以下简称城镇学校)与乡村或镇区学校(以下简称乡镇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的学校发展模式。本次确定城乡教育共体新增融合型、共建型两种模式。

  1.融合型教共体。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学校与一两所乡镇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事、财务、管理统一。各校区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化发展。融合后的各校区可按原学区划分独立招生;达成扶弱提升目标后,合并的校区可重新分设独立。

  2.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成员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

  四、工作要求

  1.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具备“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基础。融合型教共体校区间、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年内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省教育厅要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与课堂记录)

  2.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融合型教共体校区间、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省教育厅要求需上传学校、年级组、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

  3.推进教共体教师交流。新组建的融合型教共体内校区间教师实现无障碍流动;新组建的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省教育厅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复核)。

  五、政策保障

  1.突出党建引领。各共同体学校要注重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领党员干部教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构建党建统领教共体建设的工作格局。融合型教共体党组织要加强统一领导、实现党建一体化;共建型教共体可组建联合党组织,常态化开展党建共建。

  2.理顺管理体制。融合型教共体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教师统一招聘,统一培养,跨校区无障碍调配;各校区的学区范围相对独立、保持稳定;标准化学校评估、校额认定仍以各校区为独立单元。共建型教共体内各成员校法人地位不变、经费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建立共建联盟章程,制订发展规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3.落实经费保障。***门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支持教共体建设,保障教共体相关工作和建设经费。对推进扎实、成效明显的县(市、区)教共体,省级根据教育考核等实际情况在现有相关转移支付资金中计算相关因素体现引导。

  4.推动师资流动。教育局按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要求,加强教共体内部师资的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优先满足教共体内教师的双向交流和城乡有序调动,优化教共体内各学校的师资结构。大力推动“指导师”制度,指导乡村学校学科建设和中青年教师成长;通过乡村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轮训、常态化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等方式,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

  5.优化激励机制。融合型教共体各校区编制、岗位、师资应统筹使用和管理,共建型教共体各学校可统筹使用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但要避免过度集中在核心校(校区)。可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支教)教师的职称评聘。教共体内从城区学校(校区)流动到乡镇学校(校区)任教,视同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共建型教共体内核心校教师到成员校任教满三年且继续在乡镇学校任教,并符合高级教师职称晋升条件的,不占核心校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今后返回核心校任教时,应当在核定的核心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内,重新竞聘上岗。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可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校区)教师适当倾斜。可结合实际,根据教共体核心校(校区)教育履职、作用发挥、建设发展等考核情况,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对教共体核心校(校区)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校区)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6.促进学生交流。建立教共体内学生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交流、互动体验。广泛开展教共体内城乡学校学生研学实践、劳动实践、联谊互助等活动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探索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体化,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7.强化督导考核。教共体建设列入区域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各地教育工作业绩考核指标和学校发展性评价指标,并适时开展阶段性评估。各教共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校建立针对性评价方案。健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的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和特色评价,对核心校的考核和教共体绩效评价要把教共体内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主要依据。积极培育和塑造教共体建设区域典型和学校典型,多形式开展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20xx年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组建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243号)精神,加快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化、均衡化、现代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现就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办学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优扶弱、优质均衡、共同发展的工作方向,通过党建统领、数字赋能、系统集成,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乡村学校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整体水*,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在均衡、质量方面“乡村弱”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乡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基本达到同一教育质量水*,让乡村孩子就*“上好学”,促进我县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现代化。

  二、总体目标

  通过组建融合型、共建型和协作型三种模式教共体,实现教共体内教育资源均衡化、优质化,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三、基本原则

  (一)共享优质资源的原则。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组建教共体,带动其他学校共同发展,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二)帮扶和就*组合的原则。将农村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组建成教共体,通过组建将方便教共体内理念提升、教师交流、教学研讨、学生互动等活动。

  (三)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原则。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包括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种模式,有效推进所有成员校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共同发展。

  (四)数字赋能的原则。立足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基于我省全面推行“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的全新基础,依托教共体智慧服务*台,在教育资源推送,大数据精准诊断、教育质量评价、城乡教师流动管理等方面数字赋能教共体建设。

  四、组建模式

  (一)融合型教共体。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优质学校与一两所乡村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事、财务、管理统一,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化发展。融合后的各校区可按原学区划分独立招生;达成扶弱提升目标后,合并的校区可重新分设独立。按照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核心校发挥协调、统筹成员校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督促检查成员校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主动协调与成员校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支持各成员校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组织设置一个校党总支、多个成员校党支部,由党总支总协调党建工作,党员数达不到50人以上,多个支部成立党建联盟,一个核心校负责多个成员校党建联盟的总协调工作。

  (二)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同发展。按照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各校党组织协调本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督促检查本学校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主动协调与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支持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组织按照要求各自成立党组织,一并成立党建联盟,核心校做好各成员校的互建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工作。共建型教共体各成员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

  (三)协作型教共体。协作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学校与一所或若干所乡村学校结对联盟,不打破原有学校各自的人事、管理体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项目协作,由核心校对成员校在业务上给予引领、指导和帮扶。协作型教共体实行“愿景协同、机制协同、研训协同、教学协同、项目评估”的协作模式,以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在学校建设顶层设计、教师交流培养、课堂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方面实现借力发展。按照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各校党组织协调本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督促检查本学校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主动协调与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支持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组织按照要求各自成立党组织,一并成立党建联盟,核心校学校做好各成员校的互建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工作。协作型教共体适宜县域内或跨县(市)域施行。

  五、组建方案

  (一)组建方案

  1.“融合型”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小学(核心校)、坑西小学(校区)组建成为实验小学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城东小学教育集团,由城东小学(核心校)、大济小学(校区)组建成为城东小学教共体。

  2.“共建型”教共体:

  组建庆元二中教育集团,由庆元二中(核心校)、黄田中心学校初中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二中教共体。

  组建庆元三中教育集团,由庆元三中(核心校)、竹口中心学校初中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三中教共体。

  组建菊隆中学教育集团,由菊隆中学(核心校)、蔚文学校初中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菊隆中学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小学(核心校)、举水乡小(成员校)、竹口镇校小学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实验小学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二小(核心校)、蔚文学校小学部(成员校)、江根乡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共体。

  组建江滨小学教育集团,由江滨小学(核心校)、淤上乡小(成员校)、黄田镇校小学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江滨小学教共体。

  组建城东小学教育集团,由城东小学(核心校)、五大堡乡小(成员校)、荷地镇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城东小学教共体。

  组建屏都小学教育集团,由屏都小学(核心校)、安南乡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屏都小学教共体。

  组建五都小学教育集团,由五都小学(核心校)、隆宫乡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五都小学教共体。

  3.协作型教共体。协作型教共体适宜县域内或跨县(市)域施行。县外的按省市要求建设,县内未安排此类别建设。

  六、建设要求

  (一)“融合型”教共体。

  1.师资同盘。建立教共体各校区内部教师流动机制,按教师配置相关要求,统筹安排,无障碍调配各校区教师。校区内因学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短缺,由校区间以驻教、走教形式统一调配。

  2.教学同步。教共体内各校区实行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同步。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在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各校区个性化发展。教共体各校区共建共享设施设备、课程资源等,充分依托网络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教研与管理。通过大型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推动教共体各校区师生交流互动。

  3.培训同频。教共体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共体培训活动,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共体内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为丰富的*台。制定好教共体内部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

  4.文化同系。加强教共体校园文化共商共建机制,建成标识明显的教共体文化体系。各校区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统一实施,以“移植+嫁接”的方式培育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学校通过开展城乡研学旅行、劳动实践、联谊互助、家庭结对等形式,共同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互为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一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各校区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校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绩效奖励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考核,真正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二)“共建型”教共体。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作息时间、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协作型”教共体。

  1.愿景协同。由核心校牵头,调研、指导、组织各成员校理清学校发展现状与背景,确立学校发展愿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制订质量提升路径。借助核心校先进办学理念的引领与辐射,结合成员校的办学基础,充分挖掘成员校的特有办学资源,对成员校的办学进行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实现理念与规划上的“补短提升”。

  2.机制协同。建立核心校与各成员校之间互促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管理机制。基于各校优势,协同构建教师交流培养机制、跨校集体备课机制、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师生文化联谊机制等,促进成员校在制度建设、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校外实践等多方面协调联动发展,推进共建共享、互利互补,不断提升成员校教育品质。

  3.研训协同。由核心校牵头成立教共体教研联盟,协商制订教师梯队培养计划、教育教学业务培训方案,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名师讲座、课堂比武、论坛沙龙等活动,创新教共体教师研训、校本研修的方式,促进教共体各校之间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差异互补,以研促教,以教师专业素养、业务水*的提升来推动教共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教学协同。主要可以“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教共体各学校间的教学协同。要借助各校的优势学科开展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等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共享课堂导学单、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课堂练*等教学资源。开学排课表时,教共体要协商制定同步课堂“一张表”,以确保教学协同的有序推进;同步课堂结束后,要针对双边课堂情况及时开展同步教学研讨,以取得教学协同的最大效益。

  5.项目评估。以项目化的方式对协同型教共体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由核心校自行选择成效明显的工作项目向县教育局提出评估申请。县教育局根据项目工作实施情况与成员校的项目质量提升效果进行现场评审,视协作成效纳入相关考核体系,予以奖励。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将推进教共体办学工作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认真组织实施。县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人事科、计财科、教育科、教育督导服务中心、学校建设和安全管理服务中心、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等科室负责人和教共体核心校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共体办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育科长担任,领导小组负责领导、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全县义务教育教共体办学工作。各教共体核心校也要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做好教共体办学工作。核心校领导成员校,核心校向教育局负责,成员校向核心校负责。

  (二)突出党建引领。各教共体要注重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领党员干部教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构建党建统领教共体建设的工作格局。融合型教共体党组织要加强统一领导、实现党建一体化;共建型教共体可组建党建联盟,常态化开展党建共建;协作型教共体可协同开展党建活动。

  (三)理顺管理体制。融合型教共体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由1名校长负总责;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校级班子职数可按合并前各校的职数为基数核定,学校内设机构组织架构及中层职数按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实际确定;教师统一招聘,统一培养,跨校区无障碍调配;各校区的学区范围应相对独立、保持稳定;标准化学校评估、校额认定仍以各校区为独立单元。共建型教共体内各成员校法人地位不变、经费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建立共建联盟章程,制订发展规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协作型教共体采取城乡结对帮扶模式,指导开展学校德育、教学、党建、后勤等工作。

  (四)加大投入力度。教育局将加大对各教共体办成现代化学校建设、现代技术装备、教科研、小班化教育等扶持力度,并根据教共体的办学规模、活动情况、办学成效等因素,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拨付一定的经费,对为教共体建设与管理作出较大贡献的教共体核心校长和成员校负责人给予适当奖励。

  (五)推动师资流动。按“县管校聘”改革要求,加强教共体内部师资的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优先满足教共体内教师的双向交流和城乡有序调动,优化教共体内各学校的师资结构。融合型教共体内教师实行无障碍调配;共建型教共体的核心校每年应派出一定比例的教师常驻成员校任教;协作型教共体根据学科要求,指派一定数量老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大力推动各教共体建立名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通过乡村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轮训、常态化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等方式,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技能。

  (六)优化激励机制。融合型教共体各校区编制、岗位、师资应统筹使用和管理,共建型教共体各学校可统筹使用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但要避免过度集中在核心校(校区);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支教)教师的职称评聘。教共体内从城区学校(校区)流动到乡村学校(校区)任教,视同乡村学校任教经历;共建型教共体内核心校教师到成员校任教满三年且继续在乡村学校任教,并符合高级教师职称晋升条件的,不占核心校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今后返回核心校任教时,应当在核定的核心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内,重新竞聘上岗。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可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校区)教师适当倾斜。根据教共体核心校(校区)教育履职、作用发挥、建设发展等考核情况,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室对教共体核心校(校区)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校区)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七)促进学生交流。建立教共体内学生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交流、互动体验。广泛开展教共体内城乡学校学生研学实践、联谊互助等活动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探索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体化,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八)强化督导考核。教育局负责对我县教共体建设的统筹协调、业务指导、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建立教共体办学督导评估制度,制订完善教共体办学督导评估标准和实施方案,每学年末对每个教共体进行教育教学督导考核,考核采用核心校与成员校捆绑考核的形式,考核结果既作为对教共体及核心校长、成员校负责人奖励的依据,又纳入对各学校评先评优、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教学奖励分配的依据。各教共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校建立针对性评价方案。要健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的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和特色评价,对核心校的考核和教共体绩效评价要把教共体内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主要依据。积极培育和塑造教共体建设典型和学校典型,多形式开展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校教师学*共同体,是作为教师主动研究的*台而出现的,它体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点。多元化指构**员多元,其中涵盖了我校各个学科的所有教师、学校管理者等;同时,各学*共同体的研究内容和形式也是多元的。多层次指的是组织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年级备课组、学科教研组、课题组,从而构成了网络状、立体的组织结构。

  一、建构学*共同体,形成教师主动研究的良好氛围。

  我校学*共同体的构建遵循异质组合,以解决实践教学问题为目标指向,实现学*共同体的整合。

  1、年级学科备课组

  根据所任学科及年级组建学*共同体。同年级同学科的几位教师在课余时间对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或者通过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教师之间的差异就是教学资源,差异就是合作学*的动力和源泉。于是,在更多的非正式教研活动时间里,鼓励教师频繁交流、对话,更大范围的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扩大和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

  2、学科教研组

  根据学科特长及其教学专长,组建学*共同体。通过问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和现实的差距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团体的力量,所以,校本研究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体现为教师作为研究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我校学科教研组的构建,就是全体教师可以参与的一个民主、开放的讨论、研究领域,从而使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师模式、教学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

  3、课题组

  研究同一课题的成员组建学*共同体,通过课题研究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我们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而又科学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所以,课题组是学*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与不同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在研究的过程**同承担研究任务,发扬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使教师在互不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发展。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教师是一个学*者——一个众多外援支持下的学*者。学*共同体就是一种重要的外援形式,它为学*这种社会协商性活动提供良好环境。学*共同体使教师在学*过程中富有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和分享感。

  二、以问题研究为载体,解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问题。

  建立并保障学*共同体的健康良性运转,目的就在于研究解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问题。专家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问题引领”,教师参与研究的动力,来自于其解决实践问题的需要。通过研究能为教师排疑解惑,提高其教学水*,才能让教师真正对研究产生认同感。所以,我们提出“教学即研究、研究即培训、教学及培训”,实现真正的“教、研、训”一体化。一边引导教师形成问题意识,寻找关键问题,在实践中找问题,从问题着手搞研究,以便利用学*共同体,通过教学实践解决问题。

  1、个性问题利用年级备课组和艺友小组个别解决。

  由于教师之间差异较大,所以存在着许多个性化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随时都可能遇到疑难问题,而在课后也可能对上课过程产生许多疑虑。这些问题如何随时解决?我们觉得可以通过相同年级组同学科的教师请教或探讨,两个人共同备课,分别上课、听课、反思、改进,让问题在实践当中得到解决。我们看到了同伴互助后的可喜效果,同时也感受到年轻教师在同伴互助中不断增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2、共性问题利用学科教研组共同参与解决。

  面对新课程改革,有许多问题摆在了所有课改第一线的每一位教师面前。这些问题只有所有教研组成员参与实践与反思方能得以解决。于是学科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确立典型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反复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一系列循环往复的行为跟进式的全过程反思,在解决就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新问题。教师成为了真正的“实践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不断增长实践智慧,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发展。

  3、科研专题由课题组研究解决。

  教育科研活动作为解决教学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重要途径,始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校积极申报了关国家、区级不同级别的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学*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我们不仅实现了对新课程教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而且实现了对学校、教师的发展促进作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问题研究同步。学*共同体的运作过程中,转变了以往教师发展目标取向、方式单一的状况,从理论知识的机械学*与传授转向教师个体实践经验和个体感受。不但学会了明确知识,而且增长了更多镶嵌于实践之中的、默会的实践知识。此外,我们通过学*共同体的运行,将教学问题的解决还原于问题产生的现场——课堂,使我们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根据《淄博市人民**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