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汇总10篇

首页 / 活动计划 / |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 1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共计130人,经过三年半的学*、教育后,基本上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惯,都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产、遵守课堂纪律,整体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表现不错,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在不断发展、进步中,各种*惯及行为也正在慢慢形成。他们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容易接受新知并喜欢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模仿力极佳。本门课是一门活动课,内容与学生学*、生活环境联系较为密切,学生对这门课充满兴趣,并且这门课的开设,为学生在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可能,符合学生的学*欲望。因此,我将会利用本学科这一优势,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为主导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操作*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可能。

  三、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为主导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基于兴趣与直接经验。

  2、回归生活世界。

  3、立足实践。

  4、着眼创新。

  5、以研究性学*为主导学*方式:

  (1)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出发点。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3)注重过程。

  (4)强调开放。

  (5)重视师生互动。

  四、活动目的要求:

  1、结合语文、数学的学*举办各种实践活动,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严谨治学,积极进取的精神。

  2、组织开展文体活动,逐步培养健康向上、热爱集体、积极参与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锻炼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矛盾的毅力,使学生逐步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需的责任感和信心。

  4、从小养成学科学、会科学、用科学的学*意识,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欲望。

  5、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科技小能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6、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7、通过小实验,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日常学*生活中学以致用。

  8、培养学生爱美、审美、创造美的情趣。

  五、活动重点、难点:

  1、从小养成学科学、会科学、用科学的学*意识,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欲望。

  2、培养科技小能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爱美、审美、创造美的情趣。

  3、通过小实验,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日常学*生活中学以致用。

  六、活动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上,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动手技能。

  3、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艺术、文娱的氛围中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与发明方法的训练。

  5、以指导学生实践为主,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因地制宜,创造条件让学生实践操作。

  7、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8、多表扬,少批评,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观看科技博览,学*制作。

  9、让学生自我评定,互帮互助学,并组织进行课堂表演或竞赛。

  10、结合实际操作,加强直观认识,能够极容易地学知识

  七、课时安排

  周次

  时间

  内容

  课时

  1

  2.25―2.26

  今天我们去采访

  1

  2

  2.29―3.4

  学会总结与交友

  1

  3

  3.7-3.11

  身边标志我了解

  1

  4

  3.14―3.18

  我给标志来分类

  1

  5

  3.21―3.25

  班级标志我设计

  1

  6

  3.28---4.1

  早餐情况我调查

  1

  7

  4.5―4.8

  日常早餐我设计

  1

  8

  4.11―4.15

  营养早餐我来做

  1

  9

  4.18―4.22

  漂亮的白玉兰

  1

  10

  4.25―4.29

  美丽的牡丹花

  1

  11

  5.3―5.6

  可爱的小蝴蝶

  1

  12

  5.9―5.13

  了解风筝

  1

  13

  5.16―5.20

  制作风筝

  1

  14

  5.23―5.27

  放飞风筝

  1

  15

  5.30―6.3

  植物的繁殖方式

  1

  16

  6.6―6.10

  扦插月季

  1

  17

  6.13―6.17

  桃树的嫁接

  1

  18

  6.20―6.24

  了解志愿活动、体验志愿工作

  1

  19

  6.27―7.1

  志愿活动巧设计

  1

  20

  7.4―7.8

  期末测评。

  1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有六个单元,共二十三课。主要内容有神奇美妙的网络世界、用计算机写文章、制作表格作品、制作校园文化之窗、口香糖的危害、汽车与社会进步、尊重科学面对地震、多彩的建筑、科学与迷信、配制盆花营养土、自行车的保养、包饺子以及拇指扣。本册有四个单元讲计算机的Word文档和表格制作,培养了学生简单的网络操作知识。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导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笨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 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泛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过程。

  3、笔导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导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 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以问题向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操作来找出答案,小组合作汇报的形式汇报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加以纠正和示范,学生练*巩固。

  五、教学评价方案

  1、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2、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观念和形式,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和水*,而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人机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进步。我们反对用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评价,而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重点应在学生的需要层次和发展水*上,应该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评价时应突出对学*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生成。它是一种以自我为参照物的评价,很难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价的主要途径有汇报、成果展示、体会与反思等。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20xx―20xx学年上)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1

  9.3-9.8

  第1课第2课

  9.10-9.15

  第3课第4课

  9.17-9.22

  第5课第6课

  9.24-9.29

  第7课第8课

  10.1―10.7

  国庆节

  10.8-10.13

  第9课第10课

  10.15-10.20

  第11课第12课

  10.22-10.27

  第13课第14课

  10.29-11.3

  第15课第16课

  11.5-11.9

  第17课

  11.12-11.17

  第18课

  11.19-11.24

  第19课

  11.26-11.30

  第20课

  12.3-12.7

  第21课

  12.10-12.14

  第22课

  12.17-12.21

  第23课

  12.24-12.28

  考试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 3

  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1、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本文来源: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3、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4、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

  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教学措施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组成: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组长由分管年级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实施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

  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为终身学*,获得生存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

  3、活动性:强调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成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强调“开放”,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自主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实施方案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实施现实的经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素质教育新亮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充分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各年级形成序列大主题,各班在大主题的总领下确定小主题,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等领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调查与访谈、参观、考察等多种活动,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学*

  研究性学*的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学*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中课题研究内容设定为七类,即生命与健康、安全与自救、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活动)设计的内容设定为五类,即自我发展设计、家庭活动策划、校园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创新设计制作。课题研究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献爱心活动、街头宣传活动或主题班会的设计(策划),后者如对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设计等。

  (二)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实施策略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统一规划下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学校学生现状及其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综合考察学校及社区支持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有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政教处统一安排下,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有关培训,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观念,熟悉、掌握社会实践与服务的基本内容、技能,了解课程实施评价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与服务心得,以“思想先行”为健康实施“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拟开展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如下。

  1、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民俗、生存锻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政治、经济类活动如“政策宣传”、“消费导向”、“呼唤诚信”、“义务书画”等进行。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指导学生统一纸张格式认真撰写活动体会心得留存。

  2、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学生广播站、各类文艺社团、学科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开设“理想、人生”、社会人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摄影等校本课程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各年级必须根据年级师资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资源选择开展适合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要时有些活动可以考虑跨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以达到“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共享,跨班级或跨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各年级应及时总结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经验总结等个人资料的归档工作。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此类活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和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可以是大型社会公益义务活动,如配合创建卫生城市的环保卫生公益劳动、大型社会活动的义务宣传等;也可以是社会重大活动日如“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日”、“教师节”等,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与上述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必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个人或自愿结合的活动小组,开展如到父母单位服务当义工等社区服务活动,完成学生活动体验小结将载入学生档案袋,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4、校内服务活动

  校内服务活动主要有“帮困助学”、定期义务劳动等。学校将统一课表,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每天有一个班级在校内开展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值日卫生、卫生包干区整洁、自行车排放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有选择的参与开展“不让一个同学落伍”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爱心帮困活动;竞争参与学校图书馆、专用馆室管理服务活动和“学生文明示范岗”、“常规管理学生服务团”等服务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将所参与开展的服务活动以书面形式及时总结以载入“学生档案袋”。

  五、课程实施的管理

  1、落实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落实好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临时调整,但确保学期总课时,不得挤占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级段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按照“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配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每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学校、年级组织学*、集思广益,集中教师的智慧在具体活动中实施协同教学。各年级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并收集原始活动资料(如活动教案、调查报告、评价表、总结论文等)统一归档,期末上交教导处。

  3、加强教研活动,重视教师培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学*国家、省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与书籍,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在校内开展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的录象,听课等活动,采用内外并举的策略。

  4、课程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主要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 5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可选择的学*空间和个性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使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一些基本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形式和主要措施:

  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和促进学生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参与社会的体验性学*,社会活动的实践性学*,生活技能的操作性学*等。在每一项活动中,学生要自主设计活动内容,勤于搜集资料、整理笔记,乐于调查考察、参观访问、观察实验,善于表演交流、社会宣传、反思答辩,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主要措施:

  1、选定主题。根据本校实际,可参照以下主题选定:劳技教育、学科整合、网络环境、社会生活、班队会、文体科技等活动,然后有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教研指导。健全组织,学*理论;明确任务,制定计划;编写实施指导方案的框架;检查实施情况,总结评比。

  四、具体工作:

  1、开发资源:一是开发学校资源,如开放图书室、阅览室;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二是开发社区资源,定期组织学生社会中进行采访、调查,聘请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设计教案。根据教研室实践活动方案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拟订实施教案。

  教学进度如下:

  三年级:主题活动有<欢乐中国年>。<吃出健康>。<学会保护自己>。<我来学唐诗>。<植物的叶子>。

  四年级:主题活动有<寻找快乐>。<我喜欢的动物>。<蛋壳的妙用>。<六一儿童节>。<唐诗世界>。

  五年级:主题活动有<击退烦恼>。<奇妙的种子世界>。<五一节真快乐>。<我爱唐诗>。

  六年级:主题活动有<我的指纹>。<清明节>。<挑战挫折>。<唐诗三百首>。

  三年级,四年级本学期各8个主题,全乡统一五个主题活动,其他的三个由学生自己确定。

  五年级,六年级本学期各5个主题,全乡统一4个主题活动,其他的一个由学生自己确定。

  根据上级要求,我们活动的所有过程性材料包括:学生活动方案,学生活动纪录,学生成果汇编,以及期末学生的自我评价都会按要求完成。作到真正的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 6

  一、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中年级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动的天性仍表露无疑。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学*的意识、*惯和学*的方法。学生的学*基础差别较大,大部分比较优秀,个别学生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的信心。

  二、活动目标

  通过了解、接触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群,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奉献爱心。增强生活自理的愿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参加简单的家务劳动。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目,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通过对生活中的废品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从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通过创编节目、模拟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进一步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活动措施

  1、扎实认真地学*和实践新课标,用心琢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2、课堂中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采取小组合作学*,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3、把学生*时的生活实际通过提炼,创设学生乐见的生活情境,降低学生学*的难度,并将课堂和生活很好地连接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努力创建快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轻松开心地学*。提高他们学*的兴趣。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6、以研究性学*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7、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8、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教育。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教时

  第一周机动处理

  第二周1夸夸我的好妈妈2课时

  第三周2我随父母去做客2课时

  第四周3做事不拖拉2课时

  第五周3做事不拖拉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4玩绳2课时

  第八周5奇妙的节奏2课时

  第九周6中华纸文化2课时

  第十周期中考

  第十一周7走进南极2课时

  第十二周8笑话故事2课时

  第十三周9啄木鸟医生2课时

  第十四周10才不坏的火柴盒2课时

  第十五周11我的小屋2课时

  第十六周12越“改”越好2课时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 7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 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xx—xx学年第一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一

  走进技术世界

  二

  家政 钉纽扣

  三

  家政 缝沙包

  四

  家政 缝鞋套

  五

  家政 缝鞋套

  六

  家政 针线拓展

  七

  主题研究活动

  八

  主题研究活动

  九

  主题研究活动

  十

  技术初步泥塑工艺欣赏

  十一

  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二

  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三

  技术初步捏泥碗

  十四

  技术初步泥笔筒

  xx

  主题研究活动

  十六

  主题研究活动

  十七

  技术初步相框

  十八

  技术初步储蓄罐

  十九

  技术初步组合笔筒

  二十

  拓展活动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 8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通过学*本套教书,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和思想品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提高、重在发展的宗旨,特对本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2、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惯。

  二、活动内容

  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 9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华天区第二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为依据,在华天区第二实验小学教研室的指导下,结合北片小学实际,结合我校实际,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脚踏实地、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工作目标

  目前课改已经进入了常态化阶段,因此摆在全体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我们已经在这方面开始了探索,本学期我们还需要继续不断地努力,尽力达成以下目标:

  1、继续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培养一支有创新意识,能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师资队伍。

  2、积极探索常态化的微型活动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过程管理,注重资料的积累,记录学生活动的足迹,保证活动规范有序地实施。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4、积极尝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特色――麦秆画制作进行有机整合,培养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一定的技能,努力凸现学校办学亮点。

  三、具体措施

  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方法,构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本学期,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

  (一)加强校本培训,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优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对执教老师有很高的要求。本学期,我校执,加强校本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组建一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骨干教师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如利用开学初时间,集体学*学校方案,集体讨论各年级主题设定的可行性,制定主题研究方案。*时,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随时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问题。积极参加校外的各种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上传下达,做到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积极鼓励任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二)常态实施与规范管理相结合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继续坚持常态化,在这期间,教导处要加强规范管理,促进活动的切实开展,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性。

  各年级自行确定年级活动主题,各班可以自行开发活动内容,上报给教导处,做到活动主题教师明确、学生明确、人人明确。学校将通过组织听课、查阅资料等方式加强检查,促进教学质量。

  (三)普及学*与特色发展相结合。

  本学期,我们将加大特色建设力度,争取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细、做大、做强。首先,我们要继续以校长室、教导处、教师为三位一体,齐头共抓特色建设工作。其次,我们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级研讨,继续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加强对教师的二级培训,拟组织教师再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公开教学展示活动,提高教师执教这门新兴课程的能力,提高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益,托起办学特色。在此基础上,再由各位老师全面推开,利用好各个阵地――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活动等,组织学生学*,做好普及层面的工作。我们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美术课、班队课等课程有机整合,使师生人人参与制作,学*制作方法,形成基本的技能。

  (四)重视劳动实践,培养劳动技能

  “劳动技术教育”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大内容。但是不可否认,在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认真抓好这个工作。本学期我们要向“劳动技术教育”这一领域迈进,鼓励教师用好劳动教材,适当开展劳技教育。如一些手工制作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四、具体工作安排

  执行华天区第二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任务。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可以说是新课程体系的结构上一大突破,它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而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同时它也是因其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巨大作用。基于以上认识,为了更健康有序的开展好我校的综合实践课程,特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为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走入生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长科普知识,增强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3、使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从而开发与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三、活动理念:

  1、到自然中学自然: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只有学生走出教室,才能真正体验学*的快乐并健康成长。

  2、到社会中学社会:社会是大舞台,只有把学生领入社会,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使知识与能力得到拓宽、发展与升华。

  3、在实践中学实践:实践是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高效融合的关键,是课程成功实施的重心。

  4、在生活中学生活:生活能力是生存之本,是学*之源,它直接关联学生的终身发展,因而意义深远。

  5、在研究中学研究:研究是学*的最主要策略之一,因而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它直接着眼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不可忽视的发展目标。

  四、内容规划:

  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活动:1、拥抱自然;2、动手操作;3、走进社会;4、体验生活。

  五、实施策略:

  1、宏扬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因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内在生命充分发展的课程。所以整体活动应让学生作为主体全身心的参加活动完成学*对象于自我的双向建构进而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得满足,实现主动发展。

  2、营造氛围:结合我校所处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于社会的全息对话,让学生体验活动乐趣,实现自身价值,完善健康人格。

  3、加强合作:认识和交往是共生的,学生的学*本质是一种社会性建构活动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参与合作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保障了所有学生都在自由的空间中得到充分发展。

  4、努力创造:活动是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的过程,因而,以活动为基础,构筑开放互动自主的过程,让学生全程参与,全身心投入,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

  六、实施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在整体实践活动中势必会遇到大量的实际难题和认知偏差,为此,我们在深入学*的基础上,已经做好的充分的思想准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并发展理论,我们将坚持不懈,扎实进行。

  3、主体性原则:

  这里包括教师的主体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还应包含教育本身的主体功能,以全方位保障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师生相长。

  4、可操作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因而我们将创造一切机会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使之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进而让教育焕发活力,让学校充满生机。

  七、工作重点

  1、理念入脑:开展学*培训活动,使教师能深刻认识并透彻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目标、特点及性质,明确任务,明晰本课程的特殊地位及作用,以保障课程的顺利开展。

  2、课程整合:加强各学科之间以及各学科与社会发展与学生生活的整合,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专题研究,促进学生的协调发慌。

  3、资源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程度目标的实施范围和水*。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生的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特别强调对图书馆、乡土、社区尤其是网络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态应用,以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和局限,最大可能的为学*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4、评价创新:我们的综合活动实践课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因而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建立了发展性评价体系,以保障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目的是更加关注学*的过程,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

  八、操作程序:

  1、确立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定师生共同开展四个活动课题,课题的来源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要结合实际,指导、组织、协调、总结每一次活动。

  2、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和学生一起议定每一个具体的活动方案、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条件及预期的活动成果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组织开展活动,教师根据活动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给予学生最有效的帮助。教师应尤其注重引导学生的后继思想,体现活动的生成性。

  4、活动总结: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做出合理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汇总10篇扩展阅读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汇总10篇(扩展1)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想学*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礼乐”文化特色和学校活动,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总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三、具体措施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加强理论在实际中的`作用。

  1.理论学*。借助学校的相关材料(书籍、光盘等)、网络资源以及老师们的手头上的资料,通过共享的方式,提高本教研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2.专业引领。聘请专家到校指导教研活动为契机,获取专家对我组教研以及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实施的专业引领。

  3.学*取经。努力创建各种交流*台,使教研组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到校外考察,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借鉴同行们的先进经验。

  (二)加大组内教研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

  1.加强教研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学科,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加强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开展校内教研课活动,共同提高进步。

  2.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3.发挥网络在线优势,开展高效教研。

  建立高效互助的教研团队。除了坚持开展教研活动外,只要有问题,在QQ群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三)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以研究性学*为重点,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生存能力的要求。

  2.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四、过程开展

  1.明确活动主题: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计划和方案,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实施保障

  1.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学*,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为课程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2.及时制定各级各类实施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实行弹性课时制,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4.评价创新:从学*态度、学*能力、自身发展、学*成果等多个方面,通过自评、他评、师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5.强调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因而学

  科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更是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前提,因而本学期我们对此项工作尤为重视,并将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6.舆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家长及社会的密切配合,提高活动效率。

  7.资源保障:开放校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作为活动基地,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科学性。

  8.加强管理:落实课程实施责任制,强化过程管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做到每一次活动全程万无一失,不出事故

  六、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进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学*。

  3.学*计划、明确本期工作;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主题。 三月份: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研究活动。

  2.进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活动。

  四月份:

  1.教研组检查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情况。

  2.进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

  3.重点讨论综合实践活动的中期反馈与指导。

  五月份: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2.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案例评比。

  六月份

  1.课程结束,缴交各种材料。

  2.回顾本学期教研活动情况,进行学期工作总结。

  九月份

  1.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3.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登记表。

  十月份

  1.参加全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课题评选。

  2.参加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论文评选。

  十一月份

  1.校综合实践活动。

  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十二月份

  1.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工程活动。

  2.组内研究性学*成果展示。

  元月份

  1.参加校优秀教研组评比。

  2.整理教学资料并归档 。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2

  一、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中年级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动的天性仍表露无疑。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学*的意识、*惯和学*的方法。学生的学*基础差别较大,大部分比较优秀,个别学生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的信心。

  二、活动目标

  通过了解、接触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群,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奉献爱心。增强生活自理的愿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参加简单的家务劳动。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目,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通过对生活中的废品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从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通过创编节目、模拟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进一步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活动措施

  1、扎实认真地学*和实践新课标,用心琢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2、课堂中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采取小组合作学*,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3、把学生*时的生活实际通过提炼,创设学生乐见的生活情境,降低学生学*的难度,并将课堂和生活很好地连接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努力创建快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轻松开心地学*。提高他们学*的兴趣。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6、以研究性学*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7、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8、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教育。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教时

  第一周机动处理

  第二周1夸夸我的好妈妈2课时

  第三周2我随父母去做客2课时

  第四周3做事不拖拉2课时

  第五周3做事不拖拉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4玩绳2课时

  第八周5奇妙的节奏2课时

  第九周6中华纸文化2课时

  第十周期中考

  第十一周7走进南极2课时

  第十二周8笑话故事2课时

  第十三周9啄木鸟医生2课时

  第十四周10才不坏的火柴盒2课时

  第十五周11我的小屋2课时

  第十六周12越“改”越好2课时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3

  一、年级的基本情况: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不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此,他们应该逐步培养一些探索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生活和学*中挖掘有趣的活动话题,在小组学*中尽量与学生合作,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潜力。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和学*态度,使其具备一定的沟通合作、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料问题的方法,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动等良好的人格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主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专题活动,了解学*行为的含义和良好学*行为对提高学*效率的重要性,从而引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惯,不断提高学*成绩。

  通过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让学生融入社会公益活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和关爱他们。

  通过调查身边的民间活动,可以了解家乡的产品和悠久的历史,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调查和访谈,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人与计算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合理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通过防火知识和开展防火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防火意识和在危急情况下为自己和他人采取正确救援措施的能力。

  三、活动评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各方面的个体表现。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还要关心学生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和合作活动。要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我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各种表现,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现有水*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有学*成功的快感。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活动流程,熟知整个活动操作。

  2、努力创造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和收获。

  3、利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4

  一、现状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了一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因此经过了系统的学*,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地完成,而且比较配合老师开展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比较好,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由于本校实际问题,因此,对于书本里的很多出外实践活动是很难操作的,只能通过上网查找一些关于这个实践活动的知识、图片给他们看。所以效果当然没有亲身去实践这么好的。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亲*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作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地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适合本校实际的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可行的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多渠道的获得更多的知识。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教学活动安排:

  略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5

  一、主题生成:

  高年级的同学对踢球很感兴趣,不但可以锻炼身体锻炼互相合作的能力。利用废旧的报纸,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心爱的好玩具。不但经济实惠而且废弃的纸张还很环保;且制作起来还很简单,玩法又特别多。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学生会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积累经验;用发现的眼光、聪明的头脑、灵活的双手去发现、去创作。

  二、活动目标:

  1、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发活动主题;

  2、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分工的能力;

  3、体验到参与实践、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彩球

  学生准备:废报纸、清水

  四、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为主题生成课。

  (一)、猜谜导入激**趣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了吗?看看谁能猜出来?说它是球,却是纸做的;说它不是球,却能踢又能投。你们能猜到吗?

  生:不知道

  师:看,这就是纸球。不知道你们想不想拥有一个漂亮的纸球?

  生:我们想有一个漂亮的纸球。

  师:今天来制作漂亮的纸球。

  【设计意图:课开始把纸球说成神秘礼物并说出特点让学生猜一猜;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动手操作的欲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思维点拨自主探究

  师:现在请组长拿出纸球,大家轮流看一看。

  生:一个接一个传看纸球

  师:想一想,纸球是怎样制作的?

  生:里面团旧报纸,外面用手纸裹好。

  师:为什么选用手纸呢?

  生:因为手纸吸水性强,再因为颜色发白方便作画。

  师:我们继续探究。现在,请你掂一掂,捏一捏,你觉得纸球怎么样?

  生:纸球很硬、结实。

  师:我们怎么能做一个这样结实的纸球?请同学们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生:随意团几张报纸。

  【设计意图:请一人演示怎样团纸,并在班级交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纸团的结实程度。此处引导学生利用报纸吸水性强的这一特点,制作纸团易操作,作品效果好。】

  师:看,你团的`纸球,我扔一扔,就开了。有没有什么方法,让纸球抱团。(出示一个半成品纸球)看看老师用什么工具了吗?那老师利用什么?

  生:报纸吸水性的特点。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的枯燥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方式;而是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发现制作纸球所用的材料和工具;有了材料接下来要想一想是怎样制作成纸球的?通过观察并在班级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并总结出制作纸球的方法和步骤;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而且为学生接下来动手操作清除障碍,使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下去。】

  (三)、动手操作实践体验

  师:纸上谈兵终觉浅,现在各小组合作做一个纸球。

  活动要求:

  1、报纸上不卫生,每组只要两人来团纸球,其他人做别的任务;

  2、比一比那组的纸球又圆又结实。

  3、活动时要控制声音,不要互相影响。

  【设计意图:每次小组活动前,有明确的活动要求,不仅引起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小组分工合作这些问题;而且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制作纸球

  师:教师巡视各小组活动,引导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师:各小组方才都积极参与活动,老师很感动!同时,我发现一些问题,谁想做出漂亮的纸球一定要认真听。

  师:看这两个小组的作品,对比一下,你发现什么?看我再压一压,又发现什么?

  生:所有的纸朝一个方向团,形状不圆。

  生:不没有团实

  生:报纸有没阴湿的部分翘着,纸球不圆。

  师:做得好小组,你们有什么好的经验介绍一下?

  生:我们把报纸弄湿后,团起来,每一层都要攥结实些。还用用手来回转一转,把球团圆。

  师:你们真了不起!自己已经能在活动中总结经验了。现在,大家要汲取经验,继续完成你的纸球。这次我们要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大又圆!

  生:再次小组合作,制作纸球。

  师:教师巡视各小组活动,针对小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师:大家还有最后几分钟的时间。等一会在班级展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活动过程中作品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通过两个作品的对比,发现他人比自己处理问题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一些好做法。不仅提高活动效率,对学生今后积累活动的经验是大有益处的!】

  (四)评价活动积累经验

  师:现在,请各组小组长,拿着自己的纸球到前面来。同学们,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师:我们认为xx小组又大又圆。恭喜你们,做得这么好!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相信你们一定会友许多的感悟和收获!

  生: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听取他人意见,才能更好完成任务。

  生:小组合作时,要有很好的分工,效率才能高。

  生:我们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非常高兴!

  师:同学们,老师很高兴!听到你们体验到研究带来的快乐,获得的感言!看到你手中的智慧的成果,漂亮的纸球!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6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标下的国家课程,按规定每周四节。点军区教研中心拟出了《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融合》研究课题,四大领域是指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就、研究性学*。根据上级要求,土城小学拟定《发掘本土资源,承扬地方文化》的研究课题。四年级将参与“花鼓”、“九子鞭”、“腰鼓”等的实践却没有成型的教材。从去年开始,省教研室统一编发了此方面教材,四年级的为劳动与技术之《小木工》,计10课时。这为“摸着石头过河”又增添了新的导航。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制造和使用木工工具进行动手操作,制作玩具及实用的生活小物件,而且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家乡的能力与情感,开发学生的智力,为课题研究服务。本期设想:课题方面的研究毫不放松,教材内容也认真完成,两者同步进行。

  二、学生基本情况:

  我校四年级有两个*行班级,均有45人。学生主要来源于土城乡境内,有*一半住读生。大部分同学聪明活泼,动手能力与参与社会交往活动能力较强,有求知欲和争强好胜心,愿意且可能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加上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民家庭,对木工等基本熟悉,对地方文化初步了解。但也有的自律能力比较差。引导学生合作与研究性学*仍然是关键,主要安全、正确使用工具依然是必要前提,注重过程仍然是唯一途经。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可设此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珍惜地方文化遗产,热爱家乡文化;

  (2)进行木工尝试,培养动手劳动情感;

  (3)正确使用与保管木工工具,培养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4)在合作与研究性学*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5)在困难面前想办法克服与解决,培养迎难而上的品质。

  2、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特色文化,学会动手操作,制作生活小物件与玩具,为终身学*、终身劳动打下思想基础。

  3、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制造和使用工具;

  2),观察与剖析木工等物件,成功制作;

  3),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交流,准确表达,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劳动成果等

  四、具体措施:

  1、充分准备,以身作则,参与学生的活动。以试行的.教材为依据,搞好备课,拟出具体任务,探索初步教案,教后进行修改,力争逐步完善。

  2、用心组织,搞好上课。该课程以制作为主。课堂则是活动前的准备与引导,又是制作检查与评价的阵地。课堂上重点是激励学生全员参与,以兴趣为动力,提高课堂质量与效率;

  3、争取各方面支持,完成该课程。此课程不仅需要老师们的理解与支持,而且需要家长们的认可。只有这样,工具与材料、制作与保管才能成为可能。

  4、搞好资料收集与整理,记录学生成长的历程。

  五、时间安排:

  略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7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有六个单元,共二十三课。主要内容有神奇美妙的网络世界、用计算机写文章、制作表格作品、制作校园文化之窗、口香糖的危害、汽车与社会进步、尊重科学面对地震、多彩的建筑、科学与迷信、配制盆花营养土、自行车的保养、包饺子以及拇指扣。本册有四个单元讲计算机的Word文档和表格制作,培养了学生简单的网络操作知识。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导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笨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 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泛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过程。

  3、笔导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导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 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以问题向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操作来找出答案,小组合作汇报的形式汇报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加以纠正和示范,学生练*巩固。

  五、教学评价方案

  1、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2、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观念和形式,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和水*,而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人机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进步。我们反对用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评价,而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重点应在学生的需要层次和发展水*上,应该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评价时应突出对学*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生成。它是一种以自我为参照物的评价,很难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价的主要途径有汇报、成果展示、体会与反思等。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20xx—20xx学年上)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1

  9.3-9.8

  第1课第2课

  9.10-9.15

  第3课第4课

  9.17-9.22

  第5课第6课

  9.24-9.29

  第7课第8课

  10.1—10.7

  国庆节

  10.8-10.13

  第9课第10课

  10.15-10.20

  第11课第12课

  10.22-10.27

  第13课第14课

  10.29-11.3

  第15课第16课

  11.5-11.9

  第17课

  11.12-11.17

  第18课

  11.19-11.24

  第19课

  11.26-11.30

  第20课

  12.3-12.7

  第21课

  12.10-12.14

  第22课

  12.17-12.21

  第23课

  12.24-12.28

  考试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8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课题的选择要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并兼顾到有哪些学科的参与,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的研究价值是什么等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一百多人,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一些操作性的课题兴趣浓厚。但由于学校出于一些安全方面的考虑,对于一些需要离开校园的社区调查活动开展有很大的阻力,因此,本学期,把重心放在校园内,学生身边的事情,着重通过一些研究性学*课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四、教学措施

  1、教学方法采用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模仿、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合作学*、网络学*、社会实践等方式融合好,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学*过程成为手脑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

  2、了解和研究学生,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进行自主探究,尽可能注意个性的培养,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快乐。

  3、把积极的劳动与技术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与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

  4、综合实践活动还要把课堂教学与校内外的劳动结合起来,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课堂上做手工要注意清洁卫生,剪下来的废纸屑不能乱扔,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五、内容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1-4

  我们爱清洁、洗茶具、洗餐具、洗衣服、拖地板、擦玻璃

  15

  纸多面体的构成和变化

  5-6

  用纸制作多面体

  16

  立交桥

  7

  摩天大楼

  17

  废纸盒造型

  8-9

  好*惯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

  18

  技术信息

  10

  多面体

  19

  检测

  11-14

  描绘高淳(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9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通过学*本套教书,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和思想品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提高、重在发展的宗旨,特对本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2、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惯。

  二、活动内容

  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具体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实施措施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活动内容课时安排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

  4 社区服务1

  6节约用水1

  8关注水污染1

  10身边的标志1

  12种植蔬菜1

  14清洁社区卫生 1

  16公益劳动1

  18 爱我家乡,爱我社区 1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组本学期工作思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本学期工作,围绕“稳步推进课改和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课堂为阵地,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2、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3、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建立全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档案。

  4、配合普教科,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6、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7、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8、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9、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各项教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学*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

  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再学*、再认识,组织一次有代表性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入的以“再学*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稳步、高效地推进。

  2、建立学科信息交流的*台,健全学科教研网

  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

  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和驱动力,定期开展理论学*和专题研究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发展档案,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为骨干教师定目标、分任务、给机会、搭舞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发现和发展一批新的骨干教师,组建相对自由的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沟通信息,共同发展。

  3、配合普教科,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要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本理念,指导学校正确的实施。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配备,高度支持教师活动的参入,高度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本学期将对全区所有初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

  抓好教师学期教学计划的审定工作,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从本学期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方案),实行区级审定制。经审订通过的教师教学计划将作为区级检查和校级管理的依据。

  本学期的各校应以省编《劳动与技术》教材为依据,根据学校资源和学生教师实际情况,以研究性学*为主要学*方式制定教学计划。如要自行开发主题需经区教研室教研员同意备案。各校各年级教师教学计划于10月16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发到XXX邮箱。

  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素质实践行”紧密结合的新形式。

  4、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课堂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稳步推进课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12月份,作为全区“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一部分,区教研员将在区中心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在吴家山第三中学试讲一节研讨课,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①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导向作用;

  ②教与学方式的适时选择;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

  5、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各校教师要在*时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活动中的各类原始资料。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6、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教学评优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各校教师要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论文,于20xx年1月10日前交区教研室。

  全市中学生技能创新大赛(初中学生制作多功能防盗报警器[型号:CX20xx],高中学生制作超外差式收音机[型号:ZX20xx])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一次大型活动,各校要认真对待这项竞赛,结合此项活动搞好课外活动和培优工作。区级选拔赛于10月13日前报名,10月16日举行(地点另行通知)。市级竞赛10月29日进行。

  7、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重新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会员进行登记,发展一批新的会员。筹备、召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作好专业委员会活动的的宣传工作。

  四、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1、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2、积极参加市编《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修订工作

  3、撰写一篇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调研报告

  4、建立和完善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2

  一、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的学*,五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研究能力还停留在网上查找资料的层面,缺乏动手实验探究的兴趣和方法。本学期多留给学生自由实践锻炼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六、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五个主题:

  单元1———我自信,会成功

  单元2———零用钱该怎么花

  单元3———死海不“死”的秘密

  单元3———漫步古诗园

  单元5———家乡的传统民居

  七、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周次

  课题

  2—4

  我自信,会成功

  5—7

  零用钱该怎么花

  8—11

  死海不“死”的秘密

  12—14

  漫步古诗园

  15—18

  家乡的传统民居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3

  一、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2、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惯。

  二、活动内容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1、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

  2、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1、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4

  三(1)班大都是集镇周围的学生,但也有部分学生是从村小转过来的。虽然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原尚小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同样充满朝气,充满活力。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热爱这个美丽而可爱的校园。经过两年多的学*、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实践活动能力有了较快的发展。学生是鲜活的,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为了丰富学生课内外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现制订本班劳动与技术活动计划。

  教学理念

  (一)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二)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活动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活动。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

  教学目标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原则

  1.注重基础

  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2.体现综合

  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理,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

  三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3.讲究科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和年龄阶段特征。

  4.注重实效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应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 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劳动与技术学*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凡参与劳动与技术的.学*与实践活动,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任务,都应当予以肯定。对那些劳动与技术学*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或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应给予特别鼓励。劳动与技术学*的考核等级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

  (二)评价内容

  劳动与技术学*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劳动态度与劳动*惯、知识的学*及其应用、设计与操作技能、实践与创造能力、学*的成果质量等。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方式

  劳动与技术学*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的过程。评价中可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多种方式。要吸引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积极参与评价工作。劳动与技术学*的评价应当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应当删繁就简,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作品评定、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专题活动、日常观察、学期考核等多种形式。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5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课程目标、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1、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本文来源: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3、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4、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 、教学措施

  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汇总10篇(扩展2)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一起对今后的学*做个计划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 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xx—xx学年第一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一

  走进技术世界

  二

  家政 钉纽扣

  三

  家政 缝沙包

  四

  家政 缝鞋套

  五

  家政 缝鞋套

  六

  家政 针线拓展

  七

  主题研究活动

  八

  主题研究活动

  九

  主题研究活动

  十

  技术初步泥塑工艺欣赏

  十一

  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二

  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三

  技术初步捏泥碗

  十四

  技术初步泥笔筒

  xx

  主题研究活动

  十六

  主题研究活动

  十七

  技术初步相框

  十八

  技术初步储蓄罐

  十九

  技术初步组合笔筒

  二十

  拓展活动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2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四、教学重难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教学措施:

  1、统筹规划,制订出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

  2、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

  3、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学生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一方面建设学生个人档案袋,使学生能随时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的阶段性评价。

  六、课时安排:

  1、人物访谈活动4课时2、社会调查活动4课时3、科学探究活动4课时4、发明创造活动4课时5、问题研究活动4课时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同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二、活动目标: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本学期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学生能利用各种资源,在活动中解开一个个问号,去明白一个个道理,领悟生活的多姿多彩,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激发动手实践创新的兴趣和能力。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方式是探究学*,要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讨论、观察、走访、调查、交流,初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激发学生热爱综合实践活动的情感,产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行动。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

  2、指导学生选择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有序开展活动。

  3、学生初步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学生养成的合作意识,体验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三、活动内容

  本学期,主要以研究性学*作为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内容,结合《话说晋城》和本校学生实际,主要针对《煤与文化》和《晋城传统小吃》两个小课题进行研究。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4人组成,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的评价

  1、遵循评价原则 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倡导评价的多元化,注重评价的'反思性

  2、发挥学生.家长的积极性,设计有效的评价工具

  3、及时进行阶段性评价,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4

  一、指导思想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有关环境资源的知识,寻找并记录身边的环境资源,培养学生考察祖国的地理、人文环境等,发展对社会的责任感,珍惜和保护地球资源的情感。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在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实践,发展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3、通过了解网络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电脑的意识,做到健康文明地上网。

  4、通过学*插花知识活动,提高审美情趣。

  5、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6、学*初步的科学研究、发展研究问题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措施

  1、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欣赏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2、增加劳动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更有生命力。

  3、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学会与人合作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搜索整理资料。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5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更快适应新教材、掌握新教材,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精神,特制定劳技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更多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点拨、指导为导线,以问题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的劳动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学校和家庭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增强动手,动脑的能力和*惯。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而且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针对这种情况,了解学生比较困难,但我力争做每个学生的朋友,了解其素质水*,培养他们的学*兴趣和创新能力。应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关心进步慢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动手能力及学*该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2、使学生学*一些浅显的手工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

  3、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采用合作的学*形式,创设浓厚的探究氛围,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的形成。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活动,学以致用,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5、展示劳动成果,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起来。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充分的自**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活动。

  2、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探索的过程、尝试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和多动口表达。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3、在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充分自由,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灵活的活动时间。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活动成果的呈现,学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创新。

  4、搞好分层教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一个宽松的学*环境。

  5、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观的教育,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6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总的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为主导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实践途径和活动安排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尝试以研究性学*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社会、学*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中秋》。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华天区第二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为依据,在华天区第二实验小学教研室的指导下,结合北片小学实际,结合我校实际,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脚踏实地、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工作目标

  目前课改已经进入了常态化阶段,因此摆在全体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我们已经在这方面开始了探索,本学期我们还需要继续不断地努力,尽力达成以下目标:

  1、继续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培养一支有创新意识,能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师资队伍。

  2、积极探索常态化的微型活动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过程管理,注重资料的积累,记录学生活动的足迹,保证活动规范有序地实施。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4、积极尝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特色——麦秆画制作进行有机整合,培养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一定的技能,努力凸现学校办学亮点。

  三、具体措施

  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方法,构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本学期,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

  (一)加强校本培训,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优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对执教老师有很高的要求。本学期,我校执,加强校本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组建一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骨干教师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如利用开学初时间,集体学*学校方案,集体讨论各年级主题设定的可行性,制定主题研究方案。*时,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随时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问题。积极参加校外的各种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上传下达,做到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积极鼓励任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二)常态实施与规范管理相结合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继续坚持常态化,在这期间,教导处要加强规范管理,促进活动的切实开展,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性。

  各年级自行确定年级活动主题,各班可以自行开发活动内容,上报给教导处,做到活动主题教师明确、学生明确、人人明确。学校将通过组织听课、查阅资料等方式加强检查,促进教学质量。

  (三)普及学*与特色发展相结合。

  本学期,我们将加大特色建设力度,争取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细、做大、做强。首先,我们要继续以校长室、教导处、教师为三位一体,齐头共抓特色建设工作。其次,我们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级研讨,继续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加强对教师的二级培训,拟组织教师再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公开教学展示活动,提高教师执教这门新兴课程的能力,提高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益,托起办学特色。在此基础上,再由各位老师全面推开,利用好各个阵地——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活动等,组织学生学*,做好普及层面的工作。我们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美术课、班队课等课程有机整合,使师生人人参与制作,学*制作方法,形成基本的技能。

  (四)重视劳动实践,培养劳动技能

  “劳动技术教育”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大内容。但是不可否认,在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认真抓好这个工作。本学期我们要向“劳动技术教育”这一领域迈进,鼓励教师用好劳动教材,适当开展劳技教育。如一些手工制作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四、具体工作安排

  执行华天区第二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任务。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8

  一、目的意义: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新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着重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创新的物理小制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物理、数学等学科抽象原理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再现。

  2、丰富课余生活,为研究性学*奠定基础。

  3、为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提供实用的教学工具;

  4、创造灵活、轻便、美观的仪器;体现仪器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直接、实用的特点。

  二、课程特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加深。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切实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点。

  4、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5、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挖掘学生的潜力。

  三、活动安排活动课题:

  自制土电话、橡皮筋吉他和小孔成像仪。

  活动方式:

  (一)在讲授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即可布置学生思考并准备各种材料。在活动课上利用学生准备的纸杯和细线(金属丝)等材料制作土电话。在制作之前,师生共同探讨土电话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制作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土电话的传音效果更好。形式可以是个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组制作,但教师需对小组制作的情况进行重点监控,以防止部分学生不投入活动中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

  利用学生做好的土电话进行游戏,根据传声效果好坏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进行评价。

  (二)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橡皮筋吉它,并积极进行材料的准备。在活动课上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橡皮筋吉它发出不同音调的原理,从而共同得出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如何使发音效果更好等。之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盒和橡皮筋等材料制作橡皮筋吉它。

  学生做好后,进行弹奏,比较发音效果,并进行考核评比。

  (三)学了光沿直线传播后,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小孔成像仪。在活动课上先由师生进行讨论:小孔成像仪成像的原理,进一步探讨如何才能使其成像更清晰等,并得出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盒、针、蜡烛和火柴制作小孔成像仪。教师注意过程监控。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并写出活动报告。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9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提高、重在发展的宗旨,特对本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逐步了解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2、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3、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4、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惯。

  二、活动内容

  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5、加强各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更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尽早地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实践中体验,探究中创新,拓展知识和技能,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和养成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素养、有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题性原则

  传统的课程类型既包含有知识,又包含有经验,并按照知识和经验的系统结构组织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管也包含有知识和经验,但它是以知识和经验的现实主题为中心进行组织,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实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单纯的学科课程,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综合了各种课程优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以主题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2、生活性原则

  长期以来,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将人类迫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与人类生活的课题置之度外,结果导致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生活常识。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校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未来与现实的统一。

  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避免学术性、学问化,多选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家庭、环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设等问题。

  3、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综合,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空间上应该是开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课堂45分钟,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4、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系统,也要内化个体的心理因素,发展他们的非认知系统。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而且要关注学*方法和过程,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实施

  (一)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情操,构建学生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内容指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

  第二,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和素材;

  第三,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在寻求人的发展的前提下,从文化领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虑,认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

  (1)发展思维能力;

  (2)培养读书的兴趣和读书*惯;

  (3)认识社会问题;

  (4)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5)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

  (6)搜集信息;

  (7)促进身心健康;

  (8)展示个人才华。

  从上述八个方面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克服活动主义和经验主义课程的弊端,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已有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四)活动主题

  书香伴我成长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1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事物开始,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为主要学*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

  二、学生分析:

  1、通过一学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科学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共2个班,每班都有50人左右。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时的学**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活动目标:

  1、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的主人。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区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和我校整体工作为指导,切实实施教育科研先导工程。以我校一、二、三、四年级实施的“综合素质潜能开发研究”及市规划办课题实验为重点,以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提高为主线,以校本科研培训为结合点,全力做好我校的科研工作。

  二、重点工作

  1.在一、二、三、四年实施的“综合素质潜能开发实验”是我校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现已基本形成了课堂教学研究、实践汇报的基本体系。本学期继续做好实验工作,在完善实验方案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四年级的实验。

  2.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课题的研究。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方案,全面研究评价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在实验研究中取得成绩,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起到作用。

  3.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结合我校具体工作积极开展“教师大练兵”活动。,科研室做好培训、指导、考试、反思等各项具体工作。同时有计划地培养学校的科研骨干。

  三、具体工作

  八月份:

  1.制定学校科研计划。

  2.进行“学生综合素质潜能开发”中“积累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研究”教材编辑工作。

  3.进行数学思辨教材的系统编辑工作。

  4.进行“xx”课题实验工作。

  九月份:

  1.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各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力争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上有所提高。语文学科在抓好常规语文课程落实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开展“读、悟、累、用”的研究,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鼓励有总结能力的教师撰写科研论文。

  数学学科:夯实课堂教学,进行“提高数学试卷讲评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学科要继续夯实课堂教学,进行“提高英语试卷讲评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继续进行大练兵活动。

  3.强化各学科教师对课标的解读能力,为参加全区大赛做准备。

  十月份:

  1.继续进行民生路小学教师大练兵活动。

  2.各学科继续进行“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的研究。

  十一月份:

  3.各学科教师按区课堂教学大赛的相关要求准备自己参赛的课堂内容,段主任把关指导。

  一月份:

  1.课题汇报课。

  2.总结本学期科研工作。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组成: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组长由分管年级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实施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

  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为终身学*,获得生存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

  3、活动性:强调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成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强调“开放”,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自主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实施方案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实施现实的经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素质教育新亮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充分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各年级形成序列大主题,各班在大主题的总领下确定小主题,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等领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调查与访谈、参观、考察等多种活动,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学*

  研究性学*的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学*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中课题研究内容设定为七类,即生命与健康、安全与自救、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活动)设计的内容设定为五类,即自我发展设计、家庭活动策划、校园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创新设计制作。课题研究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献爱心活动、街头宣传活动或主题班会的设计(策划),后者如对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设计等。

  (二)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实施策略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统一规划下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学校学生现状及其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综合考察学校及社区支持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有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政教处统一安排下,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有关培训,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观念,熟悉、掌握社会实践与服务的基本内容、技能,了解课程实施评价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与服务心得,以“思想先行”为健康实施“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拟开展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如下。

  1、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民俗、生存锻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政治、经济类活动如“政策宣传”、“消费导向”、“呼唤诚信”、“义务书画”等进行。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指导学生统一纸张格式认真撰写活动体会心得留存。

  2、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学生广播站、各类文艺社团、学科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开设“理想、人生”、社会人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摄影等校本课程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各年级必须根据年级师资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资源选择开展适合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要时有些活动可以考虑跨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以达到“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共享,跨班级或跨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各年级应及时总结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经验总结等个人资料的归档工作。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此类活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和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可以是大型社会公益义务活动,如配合创建卫生城市的环保卫生公益劳动、大型社会活动的义务宣传等;也可以是社会重大活动日如“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日”、“教师节”等,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与上述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必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个人或自愿结合的活动小组,开展如到父母单位服务当义工等社区服务活动,完成学生活动体验小结将载入学生档案袋,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4、校内服务活动

  校内服务活动主要有“帮困助学”、定期义务劳动等。学校将统一课表,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每天有一个班级在校内开展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值日卫生、卫生包干区整洁、自行车排放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有选择的参与开展“不让一个同学落伍”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爱心帮困活动;竞争参与学校图书馆、专用馆室管理服务活动和“学生文明示范岗”、“常规管理学生服务团”等服务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将所参与开展的服务活动以书面形式及时总结以载入“学生档案袋”。

  五、课程实施的管理

  1、落实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落实好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临时调整,但确保学期总课时,不得挤占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级段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按照“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配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每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学校、年级组织学*、集思广益,集中教师的智慧在具体活动中实施协同教学。各年级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并收集原始活动资料(如活动教案、调查报告、评价表、总结论文等)统一归档,期末上交教导处。

  3、加强教研活动,重视教师培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学*国家、省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与书籍,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在校内开展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的录象,听课等活动,采用内外并举的策略。

  4、课程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主要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信、自强”为目标,以“弘扬传统文化,热爱家乡;参与实践活动中,学会求知;自我锻炼保健,学会生存”为主题,通过引导、感知、实践体验来实施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生活自理能力,本着研究校内资源,开发校外资源的工作方针,对本土资源进行教育化的开发,使课程的内容更贴*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二、教材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指导思想,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一种教材,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多样性,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需要在实验中不断地学*、求知,根据学校特点,四年级以爱家乡为主要教学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爱家乡的乐趣

  四、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有27人,女生16人,学生基本上住在农村,地方偏僻,觉得没值得留念的,想过那些繁华城市的生活,好处多多。

  五、教学目的:

  1、通过学*,弘扬传统文化和爱乡教育,增强学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使学生懂得家乡物产丰富,自然风光好,从而引导学生热爱家乡,树立建设家乡的远大理想。

  六、具体措施:

  1、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体验,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构建开放式校本课程,充分利用车溪风景区、王家坝水库、人民公社旧址馆等基地资源,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相关的教育网络,拓展学*空间。

  3、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结果,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形成学生认同乐于参予的激励怀评价形式

  4、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确实组织好活动,不留于形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的兴趣。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4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 教学措施

  1 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 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 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有六个单元,共二十三课。主要内容有神奇美妙的网络世界、用计算机写文章、制作表格作品、制作校园文化之窗、口香糖的危害、汽车与社会进步、尊重科学面对地震、多彩的建筑、科学与迷信、配制盆花营养土、自行车的保养、包饺子以及拇指扣。本册有四个单元讲计算机的Word文档和表格制作,培养了学生简单的网络操作知识。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导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笨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 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泛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过程。

  3、笔导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导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 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以问题向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操作来找出答案,小组合作汇报的形式汇报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加以纠正和示范,学生练*巩固。

  五、教学评价方案

  1、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2、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观念和形式,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和水*,而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人机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进步。我们反对用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评价,而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重点应在学生的需要层次和发展水*上,应该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评价时应突出对学*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生成。它是一种以自我为参照物的评价,很难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价的主要途径有汇报、成果展示、体会与反思等。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20xx—20xx学年上)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1

  9.3-9.8

  第1课第2课

  9.10-9.15

  第3课第4课

  9.17-9.22

  第5课第6课

  9.24-9.29

  第7课第8课

  10.1—10.7

  国庆节

  10.8-10.13

  第9课第10课

  10.15-10.20

  第11课第12课

  10.22-10.27

  第13课第14课

  10.29-11.3

  第15课第16课

  11.5-11.9

  第17课

  11.12-11.17

  第18课

  11.19-11.24

  第19课

  11.26-11.30

  第20课

  12.3-12.7

  第21课

  12.10-12.14

  第22课

  12.17-12.21

  第23课

  12.24-12.28

  考试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汇总10篇(扩展3)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组成: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组长由分管年级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实施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

  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为终身学*,获得生存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

  3、活动性:强调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成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强调“开放”,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自主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实施方案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实施现实的经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素质教育新亮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充分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各年级形成序列大主题,各班在大主题的总领下确定小主题,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等领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调查与访谈、参观、考察等多种活动,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学*

  研究性学*的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学*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中课题研究内容设定为七类,即生命与健康、安全与自救、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活动)设计的内容设定为五类,即自我发展设计、家庭活动策划、校园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创新设计制作。课题研究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献爱心活动、街头宣传活动或主题班会的`设计(策划),后者如对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设计等。

  (二)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实施策略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统一规划下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学校学生现状及其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综合考察学校及社区支持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有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政教处统一安排下,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有关培训,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观念,熟悉、掌握社会实践与服务的基本内容、技能,了解课程实施评价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与服务心得,以“思想先行”为健康实施“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拟开展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如下。

  1、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民俗、生存锻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政治、经济类活动如“政策宣传”、“消费导向”、“呼唤诚信”、“义务书画”等进行。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指导学生统一纸张格式认真撰写活动体会心得留存。

  2、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学生广播站、各类文艺社团、学科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开设“理想、人生”、社会人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摄影等校本课程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各年级必须根据年级师资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资源选择开展适合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要时有些活动可以考虑跨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以达到“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共享,跨班级或跨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各年级应及时总结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经验总结等个人资料的归档工作。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此类活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和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可以是大型社会公益义务活动,如配合创建卫生城市的环保卫生公益劳动、大型社会活动的义务宣传等;也可以是社会重大活动日如“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日”、“教师节”等,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与上述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必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个人或自愿结合的活动小组,开展如到父母单位服务当义工等社区服务活动,完成学生活动体验小结将载入学生档案袋,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4、校内服务活动

  校内服务活动主要有“帮困助学”、定期义务劳动等。学校将统一课表,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每天有一个班级在校内开展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值日卫生、卫生包干区整洁、自行车排放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有选择的参与开展“不让一个同学落伍”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爱心帮困活动;竞争参与学校图书馆、专用馆室管理服务活动和“学生文明示范岗”、“常规管理学生服务团”等服务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将所参与开展的服务活动以书面形式及时总结以载入“学生档案袋”。

  五、课程实施的管理

  1、落实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落实好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临时调整,但确保学期总课时,不得挤占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级段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按照“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配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每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学校、年级组织学*、集思广益,集中教师的智慧在具体活动中实施协同教学。各年级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并收集原始活动资料(如活动教案、调查报告、评价表、总结论文等)统一归档,期末上交教导处。

  3、加强教研活动,重视教师培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学*国家、省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与书籍,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在校内开展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的录象,听课等活动,采用内外并举的策略。

  4、课程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主要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2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通过学*本套教书,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和思想品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提高、重在发展的宗旨,特对本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2、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惯。

  二、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活动内容

  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3

  三(1)班大都是集镇周围的学生,但也有部分学生是从村小转过来的。虽然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原尚小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同样充满朝气,充满活力。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热爱这个美丽而可爱的校园。经过两年多的学*、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实践活动能力有了较快的发展。学生是鲜活的,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为了丰富学生课内外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现制订本班劳动与技术活动计划。

  教学理念

  (一)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二)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活动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活动。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

  教学目标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原则

  1.注重基础

  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2.体现综合

  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理,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

  三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3.讲究科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和年龄阶段特征。

  4.注重实效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应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 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劳动与技术学*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凡参与劳动与技术的学*与实践活动,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任务,都应当予以肯定。对那些劳动与技术学*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或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应给予特别鼓励。劳动与技术学*的考核等级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

  (二)评价内容

  劳动与技术学*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劳动态度与劳动*惯、知识的学*及其应用、设计与操作技能、实践与创造能力、学*的成果质量等。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方式

  劳动与技术学*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的过程。评价中可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多种方式。要吸引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积极参与评价工作。劳动与技术学*的评价应当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应当删繁就简,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作品评定、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专题活动、日常观察、学期考核等多种形式。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4

  指导思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综合实践课逐步建成了一种以校为本、校内外兼承的研究性学*的道路。为了使我们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得以更广泛的铺开,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利用学校及周边有利环境,开展以学科教学为龙头,辅助实践性研究的综合实践课及以校本专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相关主题活动。因此,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以学科实践活动为基点,把学科教学的知识点融进实践活动中去,产生主题性实践活动,开展系统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以推动学生综合学*和实践研究的能力。

  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集中使用,内容有分有合,灵活掌握。在具体实施时三到六年级每周安排两节,并严格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所有课时不得移作它用,教导处将不定时进行随堂听课检查。

  另外,除了课表上安排的课时,鼓励指导教师要有吃苦精神,鼓励他们还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不可忽视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二)教师落实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专职的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因此对从事这门课程的任何一个教师来讲,都将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目前还没有专职的教师,在这样的困难面前,我们学校在教师落实上作了如下安排:

  1、三、四、五、六年级各班班主任(多数为语文教师);

  2、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生、家长及教师组成“导师团” ,共同参与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三)实施策略:

  1、制定活动目标:

  (1)跳出以往研究的小圈。前面的探索我们走的路可谓是举步维艰,成绩也取得了一点,经验也积累了一点,但综观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我们的研究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研究性学*中,通过资料探索的方法做研究的层面,具有很大的狭隘性,故我们要让学生在这学期通过观察、调查、研讨、实践等多种方法,从更广的角度去研究和开发这们课程。

  (2)继续走学科整合之路。学生在学科学*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自己感兴趣的、想研究的主题,所有任课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这些主题,积极参与课程内容的建设。这不是几个教师的`任务,每个教师都要求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意识进入课堂。各班在整合的基础上选出2-3个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活动。

  (3)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校外、家庭的资源服务于课程的建设,学校、校外有丰富的资源可以为我们所用,另外,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的特色,在这一块上好好地动一番脑筋,做做文章。

  (4)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5)三、四、五年级提供一个大的研究主题,每一个班再根据学生实际,班级实际生成小的研究主题,这作为体现学校科技特色的必选课题。之外每班还可自选1-2个课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问题从学生中来”的选题原则。

  2、开展具体工作: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开发学校资源 :一是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二是建设好能体现科技特色、学校特色的宣传阵地。

  开发农村资源 : 一是与本乡企业挂钩,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二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这一点这一学期要引起重视。

  (2)定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开展活动。

  本学期,各年级可以以班为单位,也可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各班、各年级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并要教师坚持边实践边反思的原则,根据计划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及时整理课程内容和学生在过程中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在学期末完成各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汇编工作。

  (3)加强学*与指导。

  对教师的提升,这学期不仅要加大对教师理论学*的力度,且要有的放矢地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向价值大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念等。在学期中,学期末各年级各推荐一堂面向全体教师展示,其余教师也要认真上好这门课,不得移作他用。再则,要组织教师研讨优秀案例,定期反思总结,还要开展自由式研讨活动和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升教师的素质及时对这门课程的全新认识。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并加以整理,指导学生能运用调查、观察、询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研究小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研究活动安排:

  1、必选课题:

  现在为每个年级提供一个必选课题。各班可在这一课题下自主选择确定一个小主题展开研究。如以班为单位,班与班之间不能重复,如以年级为单位,年级与年级之间不可重复,制订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三年级:我们的校园(历史、植物、教师、学生、食堂??)

  四年级:快乐的节日(由来、风俗??)

  五、六年级:我爱我家乡(历史故事、环境卫生??)

  2、自选课题:

  本着“问题从学生中来,研究在学生中进行”的原则,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要求每个学生从学*、生活、娱乐中,从学校、家庭、校外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是不明白的问题,每人至少三个。然后,带领学生先来筛选,再进行整理,自主选择,最后组成研究小组开展“我想研究??”的研究活动。

  (五)评价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和个性化。建好师生成长记录袋是我们评价的主要方式。对于每个学生和教师,要能及时保存好活动过程的经历,及时总结活动过程的实际体会。主要采用汇报、成果作品展示、研究报告、观察日记、竞赛等。要求做到三个认真:一是认真准备,计划;二是认真上课;三是认真总结。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扎实认真地学*和实践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课堂中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采取小组合作学*,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3、把学生*时的生活实际通过提炼,创设学生乐见的生活情境,降低学生学*的难度,并将课堂和生活很好地连接起来,努力创建快乐的课堂,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6、以研究性学*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7、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8、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教育。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6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时间安排

  时间课题

  第1至第3周有趣的纸世界

  第4、5周钱币、历史、生活

  第6、7周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第8至第10周生活中的艺术

  第11至第13周我是社区小主人

  第14、15周我为交通绘蓝图

  第16至第18周小导游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1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生态化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我们来看看。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

  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写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创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工作:

  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6.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五、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活动。通过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六、存在的问题及想法:

  在活动中,由于缺少很多实践器材,严重影响和制约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影响到活动质量的提高。在我们农村学校就显得格外突出,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早日把实践室、实践基地建立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总之,本年度我们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指导与帮助,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建立创新精神与独立生存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成长的夯实机与提升机。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7

  转眼间,新学期又开始了,我将和四年级的孩子们共同探究、学*“综合实践”这门学科。为了教学工作顺利进行,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其目标在于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结合本校的实际,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种植各种多肉植物。

  二、具体要求

  1.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实践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

  2.在实践劳动中养成劳动的能力及辨赏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种植和实践能力,养成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加强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交往及探究能力。

  5.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观察,分析,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实现目标和措施

  1.多学理论,用理论充实自己,指导自己的教学,联系实际,使教学更具科学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认真钻研教材,多研究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备好每一节课,使教学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每节课学生能感兴趣,学*有兴趣。

  3.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能力。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的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二、活动目标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指导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实施策略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般活动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策略。

  在活动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团体实践活动,又要重点开展《小课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般与专题结合中,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创新性学*能力。

  四、实施步骤

  明确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设每班开展四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由师生共同探讨,并加以确立。

  制定方案:对于每次活动都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方案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活动评价

  方式: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他人评价。

  自我评价: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式,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由学生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表。对于自身获得的学*结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促进自身向好的方向发展。

  他人评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评价手册体现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和过程,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为学生设计一张评价卡,在每一次活动后,由同学、老师或家长来填写评价卡,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六、活动安排

  拥抱自然

  不辞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动物有迁徙行为,初步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有不同的迁徙方式。学*运用多种方式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增强探究、合作意识,培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以及保护自然的情感。

  风与我们的生活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认识风的两面性,并系统整理,在班内展示交流。

  关注沙尘暴

  什么是沙尘暴?*几年来,我们当地的沙尘暴天气呈现怎样的变化?引导、组织学生记录今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天数,并通过访问有关人士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市*几年春天发生沙尘暴的天数情况,做好统计比较,研究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趋势。

  走进社会

  我是社区(村庄)小主人

  社区(村庄)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每个社区(村庄)里的人都应该关注社区(村庄)里的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的社区(村庄),发现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及时记录并写出自己的感想,与同学相互交流。

  地名的由来

  城市、村庄、社区、街道、公园等都有各自的名称,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地名的由来,撰写研究报告,班内交流调查研究所得。

  妈妈,我想对您说

  召开主题班会:妈妈,我想对您说。以想对妈妈说的话为主题,每人准备一段发言材料,在全班进行演讲,抒发自己对妈妈的爱,体验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体验生活

  老师的一天

  老师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导学生确定一位教师作为自己的观察、访谈对象,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这位教师在一天中的工作,并做好记录(时间、工作内容),体会老师工作的特点,发表自己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看法。

  家庭生活采购员

  家庭生活需要采购哪些物品?与家长商量好,在征得家长支持、配合的基础上,承担起家庭生活采购员的角色,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坚持做一周的采购员,并记录好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家长对你的评价。

  动手操作

  学烹饪

  向家长学*,学会几种家常菜的做法。班内举办烹饪大赛,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请大家尝尝你的手艺。

  学编织

  生活中有许多编织高手,他们编织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门,如草叶、毛线、竹皮、藤条等等。寻访身边的编织高手,向他们请教几手,把自己编成的作品带到班级进行展示、评比。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聪明好学,上进心强,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行为*惯,学*较认真,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也有个别学生对学*的兴趣不大,对周围事物不够关注,学*、行为*惯教差,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希望能通过教师创设良好的学*情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学*兴趣,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二、本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总目标:以各种活动的开展为载体,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方式。

  三、具体目标:

  (1)通过主题活动转变学*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

  (3)培养生活能力:自主意识,团队精神,以及对资料的收集、分析的外理,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

  (4)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班级特色,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7、有效激励机制,优化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第一、二周

  第三周

  第四、五周

  第六周

  第七、八、九周

  第十、十一周

  人与社会

  第十二、十三周

  第十四、十五周

  第十六、十七、周

  第十八、十九周

  总结复*

  第二十周

  内容

  探究我们的快乐

  我能行

  珍爱生命,远离火灾

  了不起的一分钟

  零花钱,我们该怎么花

  设计我的小天地

  小小社区规划师

  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

  噪音的危害

  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0

  一、目的意义: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新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着重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创新的物理小制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物理、数学等学科抽象原理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再现。

  2、丰富课余生活,为研究性学*奠定基础。

  3、为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提供实用的教学工具;

  4、创造灵活、轻便、美观的仪器;体现仪器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直接、实用的特点。

  二、课程特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加深。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切实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点。

  4、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5、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挖掘学生的潜力。

  三、活动安排活动课题:

  自制土电话、橡皮筋吉他和小孔成像仪。

  活动方式:

  (一)在讲授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即可布置学生思考并准备各种材料。在活动课上利用学生准备的纸杯和细线(金属丝)等材料制作土电话。在制作之前,师生共同探讨土电话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制作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土电话的传音效果更好。形式可以是个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组制作,但教师需对小组制作的情况进行重点监控,以防止部分学生不投入活动中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

  利用学生做好的土电话进行游戏,根据传声效果好坏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进行评价。

  (二)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橡皮筋吉它,并积极进行材料的准备。在活动课上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橡皮筋吉它发出不同音调的原理,从而共同得出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如何使发音效果更好等。之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盒和橡皮筋等材料制作橡皮筋吉它。

  学生做好后,进行弹奏,比较发音效果,并进行考核评比。

  (三)学了光沿直线传播后,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小孔成像仪。在活动课上先由师生进行讨论:小孔成像仪成像的原理,进一步探讨如何才能使其成像更清晰等,并得出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盒、针、蜡烛和火柴制作小孔成像仪。教师注意过程监控。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并写出活动报告。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1

  一、背景分析:

  本学期,在校领导和教科所的指导下,进一步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通过研究、实践,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由于低年级学生自主动手能力较弱,搜集资料和对资料进行加工的`能力有待培养,所以教师、家长引导孩子、陪伴孩子一起参与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学生在家长和老师指导下,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了解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2、间周一次,在班队活动课中,开展诵读竞赛,激发对传统美德的崇高之情。

  3、班级举办以“孝敬父母”、“诚实礼让”等为主题的绘画展,宣扬美德。

  4、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情感,养成合作分享、明辨是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内容安排:

  九月份:在家长和老师带领下,购买《弟子规》、《三字经》读本,并进行诵读。

  十月份:班队活动课,举办“传统美德”故事会。

  十一月份:“家长讲坛”开播,主题为“道德教育”。

  十二月份:举办以“孝敬父母”、“诚信待人”为主题的绘画展。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2

  一、形势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索问题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确定单位活动的主题和模式,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二、总体目标的实现:

  1、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使学生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搜索、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方法、研究、探索和实验验证的方法;

  3、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动的.个性,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实施措施:(包括教学措施、评价措施、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

  1、强调开放性,尽量增加容量,让学生举一反三。

  2、注重知识与兴趣的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成绩和表现,对他们的优势、学*态度和进步进行多样化和多样化的评价。

  4、积极探索各种体现学科特色的实施模式。沟通与引导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灵活运用,大胆走向社会,走进社会进行社会调查。

  5、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打破学校的界限,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资源。更多的和少先队的活动,班主任的活动,学校的相关活动结合起来,以综合的角度看待问题,充分发挥作用。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主题教育思想。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创造空间即综合教育思想。

  3、注重对学生的亲身体验与积极实践,促进学*方式的变革即实践教育思想。

  二、学段目标

  通过前三年的学*和探索,六年级的学生在动手操作,分析整理、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大的发展,因此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全体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独立探索,合作探究能力以及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懂得与他人、自然和谐相处,初步形成合作分享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身心潜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个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具体安排

  二月份:人物访谈活动

  三月份:社会调查活动

  四月份:科学探究活动;

  五月份:发明创造活动

  六月份:问题研究活动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4

  一、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系统的学*,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及制作等都能较好的配合。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本学期的`短线活动内容是心灵驿站、亲*自然、健康快车、社会频道、制作天地。长线活动是普通话.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使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等“五自”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探究活动等一些基本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学*理论,明确目标

  组织教师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丛书《综合行学*的理论和实践》和《新课程标准解读》。继续保持每周的学*讨论活动,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学*理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逐步形成比较完整规范的校本课程。

  2、创设情境,产生课题

  在教学中,每位教师要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问题的情境,播下问题的“种子”,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发现和思考,制订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对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钻研,做到心中有数。

  3.开发资源,实践体会

  一是开发学校资源,如开放图书室、阅览室;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二是开发社区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村居进行采访、调查,聘请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4.积极反馈,实施评价

  这学期我们要继续作好材料袋的收集整理,尤其是在“评价”这一块,使综合实践活动赢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评价从四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指导老师评价或社会评价、家长评价。这种评价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一种“自我反思”的“参照”,让学生和教师根据这种反思性评价“标准”自主描述,来达到评价的目的。

  五、具体内容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15

  一、班级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较深的了解,有较强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学生的学*基础差别较大,个别比较优秀,个别比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的信心。

  二、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通过活动,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

  2、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3、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措施:

  1、重感受促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2、学理论明目标我们将继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汇总10篇(扩展4)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篇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经历每一个主题实践活动都生成了一些与学科课程相关的能力。于此,我们想以学科实践活动为基点,开展系统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以推动学生综合学*和实践研究的能力。

  在本学期中,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以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丰富学生个性,形成良好个性品质为总目标,而我们三年级教学的重点还在于培养学生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周围的人们,充分了解社区环境,体会感受自我的成长。

  二、活动内容:

  1、班级小主人;

  2、危险我知晓;

  3、探访昆虫世界;

  4、秋游去;

  5、争做健康小子;

  6、过年啦。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一、班级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较深的了解,有较强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学生的学*基础差别较大,个别比较优秀,个别比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的信心。

  二、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通过活动,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

  2、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3、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措施:

  1、重感受促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2、学理论明目标我们将继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与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与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是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与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一、目标与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班共有学生266人。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了解,发现班级学生热爱学*、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时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设情境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主题《心灵驿站》

  1、情系母校

  2、奇妙的网络世界

  三月份:主题《亲*自然》

  1、水果大观园

  2、巧用太阳能

  四月份:主题《健康快车》

  1、暖暖的红丝带

  2、请勿吸烟

  五月份:主题《社会频道》

  1、家乡风俗

  2、走*间艺人

  六月份:制作天地

  1、日晷

  2、森林医生——啄木鸟

  3、电动小快艇

  一、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在逐步由儿童期迈向少年期。在这个时期,广阔无边的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内心世界都等着他们去探索。他们有着强烈的探究心,但因社会经历有限,再加上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知识面窄,课外阅读量小,他们看世界的方式方法需要加以引导。

  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心灵驿站、亲*自然、健康快车、社会频道、制作天地五个栏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体验成长的快乐,培养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并能掌握一些常见病、小伤害的预防和临时处理方法。

  2、让学生具备环保意识,知道环保应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引导学生关注国际问题,关注地球,关注宇宙,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通过访问、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好奇、竞争、合作、分享、关爱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4、继续组织学生研究生活中的小科技问题,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并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各个单元教学目标

  1、心灵驿站

  (1)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开展争创“班级吉尼斯”活动。做到公正、互助、诚信、利他。

  (2)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学会与父母在情的沟通、爱的交融中进一步增进感情,积极参加爱心天使活动。

  2、亲*自然

  (1)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有与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朋友——各种动植物,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

  (2)认识、了解无土栽培技术,成立花卉无土栽培小组,进行盆花的无土栽培实验。

  (3)认识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制定一个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的意见,互相监督实施。

  3、健康快车

  (1)让学生知道学会生存,生存必须健康。

  (2)认识电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电力未来发展的方向,正确使用家电。

  (3)了解常见病、小伤害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学会一般的应急处置本领。

  4、社会频道

  (1)让学生知道社会是个大舞台,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

  (2)了解浪费的社会危害,减少和预防浪费,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

  5、制作天地

  (1)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创新与改进中去感受创作的艰辛。

  (2)教给学生制作“热风轮”模型,探究神奇的光纤,并能进行实验制作。

  四、教学措施

  1、注意加强现场教学,师要认真备课,选好地点,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操作示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并注意提供学生更多自己探索的机会。

  2、认真上课,突出重点。

  3、加强与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联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调查,既开阔学生视野,又在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

  4、对学生的劳动成果及时反馈,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5、采取集中课时和分散课时,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安排综合实践活动。

  6、培养学生的特长。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校特点,充分体现学生兴趣、体现学生特色、体现地方特色、体现生活特色,在活动中让学生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快乐成长,特拟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方法,但在探究课题的成果总结,撰写论文以及调查报告中还有所欠缺,小组间合作和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问题上还有待提高,因此本学年侧重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加强小组成员以及小组间合作,提高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三、活动目的要求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五、活动内容

  1、保护藏羚羊7

  2、厨房抹布不同消毒方式效果比较6

  3、无烟花季更健康7

  4、长大后我就成了你6

  5、家乡河流水质考察8

  六、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尊重学生的选择,根据本地资源的特色,以戴河公园为主要活动基地,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新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亲手设计园林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二周 9.1—9.15 认识生物入侵

  第三周---第五周 9.18—9.29 热水瓶的保温效果与盛水量的关系

  第六周---第七周 10.9---10.20 家庭节水方案

  第八周---第九周 10.23—11.3 初中生离父母有多远

  第十周---第十二周 11.6—11.24 考察小区公共设施情况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11.27—12.8 改进课桌椅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 12.11---12.22 制作木板贴画

  第十七周 机动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5、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四、具体工作安排: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汇总10篇(扩展5)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菁华6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可以说是新课程体系的结构上一大突破,它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而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同时它也是因其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巨大作用。基于以上认识,为了更健康有序的开展好我校的综合实践课程,特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为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走入生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长科普知识,增强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3、使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从而开发与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三、活动理念:

  1、到自然中学自然: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只有学生走出教室,才能真正体验学*的快乐并健康成长。

  2、到社会中学社会:社会是大舞台,只有把学生领入社会,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使知识与能力得到拓宽、发展与升华。

  3、在实践中学实践:实践是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高效融合的关键,是课程成功实施的重心。

  4、在生活中学生活:生活能力是生存之本,是学*之源,它直接关联学生的终身发展,因而意义深远。

  5、在研究中学研究:研究是学*的最主要策略之一,因而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它直接着眼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不可忽视的发展目标。

  四、内容规划:

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活动:1、拥抱自然;2、动手操作;3、走进社会;4、体验生活。

  五、实施策略:

  1、宏扬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因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内在生命充分发展的课程。所以整体活动应让学生作为主体全身心的参加活动完成学*对象于自我的双向建构进而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得满足,实现主动发展。

  2、营造氛围:结合我校所处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于社会的全息对话,让学生体验活动乐趣,实现自身价值,完善健康人格。

  3、加强合作:认识和交往是共生的,学生的学*本质是一种社会性建构活动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参与合作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保障了所有学生都在自由的空间中得到充分发展。

  4、努力创造:活动是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的过程,因而,以活动为基础,构筑开放互动自主的过程,让学生全程参与,全身心投入,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

  六、实施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在整体实践活动中势必会遇到大量的实际难题和认知偏差,为此,我们在深入学*的基础上,已经做好的充分的思想准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并发展理论,我们将坚持不懈,扎实进行。

  3、主体性原则:

  这里包括教师的主体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还应包含教育本身的主体功能,以全方位保障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师生相长。

  4、可操作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因而我们将创造一切机会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使之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进而让教育焕发活力,让学校充满生机。

  七、工作重点

  1、理念入脑:开展学*培训活动,使教师能深刻认识并透彻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目标、特点及性质,明确任务,明晰本课程的特殊地位及作用,以保障课程的顺利开展。

  2、课程整合:加强各学科之间以及各学科与社会发展与学生生活的整合,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专题研究,促进学生的协调发慌。

  3、资源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程度目标的实施范围和水*。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生的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特别强调对图书馆、乡土、社区尤其是网络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态应用,以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和局限,最大可能的为学*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4、评价创新:我们的综合活动实践课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因而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建立了发展性评价体系,以保障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目的是更加关注学*的过程,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

  八、操作程序:

  1、确立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定师生共同开展四个活动课题,课题的来源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要结合实际,指导、组织、协调、总结每一次活动。

  2、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和学生一起议定每一个具体的活动方案、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条件及预期的活动成果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组织开展活动,教师根据活动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给予学生最有效的帮助。教师应尤其注重引导学生的后继思想,体现活动的生成性。

  4、活动总结: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做出合理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组本学期工作思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本学期工作,围绕“稳步推进课改和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课堂为阵地,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2、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3、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建立全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档案。

  4、配合普教科,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6、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7、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8、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9、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各项教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学*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

  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再学*、再认识,组织一次有代表性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入的以“再学*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稳步、高效地推进。

  2、建立学科信息交流的*台,健全学科教研网

  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

  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和驱动力,定期开展理论学*和专题研究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发展档案,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为骨干教师定目标、分任务、给机会、搭舞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发现和发展一批新的骨干教师,组建相对自由的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沟通信息,共同发展。

  3、配合普教科,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要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本理念,指导学校正确的实施。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配备,高度支持教师活动的参入,高度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本学期将对全区所有初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

  抓好教师学期教学计划的审定工作,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从本学期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方案),实行区级审定制。经审订通过的教师教学计划将作为区级检查和校级管理的依据。

  本学期的各校应以省编《劳动与技术》教材为依据,根据学校资源和学生教师实际情况,以研究性学*为主要学*方式制定教学计划。如要自行开发主题需经区教研室教研员同意备案。各校各年级教师教学计划于10月16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发到XXX邮箱。

  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素质实践行”紧密结合的新形式。

  4、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课堂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稳步推进课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12月份,作为全区“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一部分,区教研员将在区中心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在吴家山第三中学试讲一节研讨课,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①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导向作用;

  ②教与学方式的适时选择;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

  5、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各校教师要在*时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活动中的各类原始资料。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6、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教学评优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各校教师要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论文,于20xx年1月10日前交区教研室。

  全市中学生技能创新大赛(初中学生制作多功能防盗报警器[型号:CX20xx],高中学生制作超外差式收音机[型号:ZX20xx])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一次大型活动,各校要认真对待这项竞赛,结合此项活动搞好课外活动和培优工作。区级选拔赛于10月13日前报名,10月16日举行(地点另行通知)。市级竞赛10月29日进行。

  7、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重新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会员进行登记,发展一批新的会员。筹备、召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作好专业委员会活动的的宣传工作。

  四、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1、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2、积极参加市编《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修订工作

  3、撰写一篇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调研报告

  4、建立和完善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三(1)班大都是集镇周围的学生,但也有部分学生是从村小转过来的。虽然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原尚小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同样充满朝气,充满活力。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热爱这个美丽而可爱的校园。经过两年多的学*、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实践活动能力有了较快的发展。学生是鲜活的,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为了丰富学生课内外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现制订本班劳动与技术活动计划。

  教学理念

  (一)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二)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活动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活动。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

  教学目标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汇总10篇(扩展6)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学情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研究性、实践性、操作性于一体的课程。担任这门学科的教师,都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中,既参与利用他人的教学资源,又充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选择课题,尤其是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从选题到活动,学生要能自主参与,动手动脑,这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才能保证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强调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实践、参与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突出学生学*感情、学*能力的形成,以及兴趣培养,重视活动内容与课题的有效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能力。我校基于关注孩子的成长,在本学期就制订了些主题活动。

  三、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四、教学措施:

  1、提高认识

  开学初,学*相关理论文章,通过学*,进一步明确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进而加深认识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为什么要把它作为必修课。

  2、精心选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选题范围十分宽广。我们要围绕“探索自然、亲*社会、发展自我”这三大主题精心选题,使选题的过程,成为师生探索、发现。研究的过程。

  3、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一场学*方式的革命,使学生能够经历以往不曾领略的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组织开展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渗透相关法律知识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法律知识渗透,从而使学生从小就明白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组成: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组长由分管年级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实施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为终身学*,获得生存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

  3、活动性:强调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成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强调“开放”,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自主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实施方案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实施现实的经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素质教育新亮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充分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各年级形成序列大主题,各班在大主题的总领下确定小主题,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等领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调查与访谈、参观、考察等多种活动,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学*

  研究性学*的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学*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中课题研究内容设定为七类,即生命与健康、安全与自救、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活动)设计的内容设定为五类,即自我发展设计、家庭活动策划、校园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创新设计制作。课题研究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献爱心活动、街头宣传活动或主题班会的设计(策划),后者如对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设计等。

  (二)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实施策略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统一规划下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学校学生现状及其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综合考察学校及社区支持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有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政教处统一安排下,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有关培训,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观念,熟悉、掌握社会实践与服务的基本内容、技能,了解课程实施评价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与服务心得,以“思想先行”为健康实施“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拟开展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如下。

  1、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民俗、生存锻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政治、经济类活动如“政策宣传”、“消费导向”、“呼唤诚信”、“义务书画”等进行。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指导学生统一纸张格式认真撰写活动体会心得留存。

  2、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学生广播站、各类文艺社团、学科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开设“理想、人生”、社会人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摄影等校本课程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各年级必须根据年级师资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资源选择开展适合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要时有些活动可以考虑跨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以达到“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共享,跨班级或跨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各年级应及时总结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经验总结等个人资料的归档工作。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此类活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和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可以是大型社会公益义务活动,如配合创建卫生城市的环保卫生公益劳动、大型社会活动的义务宣传等;也可以是社会重大活动日如“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日”、“教师节”等,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与上述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必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个人或自愿结合的活动小组,开展如到父母单位服务当义工等社区服务活动,完成学生活动体验小结将载入学生档案袋,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4、校内服务活动

  校内服务活动主要有“帮困助学”、定期义务劳动等。学校将统一课表,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每天有一个班级在校内开展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值日卫生、卫生包干区整洁、自行车排放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有选择的参与开展“不让一个同学落伍”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爱心帮困活动;竞争参与学校图书馆、专用馆室管理服务活动和“学生文明示范岗”、“常规管理学生服务团”等服务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将所参与开展的服务活动以书面形式及时总结以载入“学生档案袋”。

  五、课程实施的管理

  1、落实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落实好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临时调整,但确保学期总课时,不得挤占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级段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按照“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配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每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学校、年级组织学*、集思广益,集中教师的智慧在具体活动中实施协同教学。各年级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并收集原始活动资料(如活动教案、调查报告、评价表、总结论文等)统一归档,期末上交教导处。

  3、加强教研活动,重视教师培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学*国家、省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与书籍,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在校内开展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的录象,听课等活动,采用内外并举的策略。

  4、课程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主要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一、目标与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班共有学生266人。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了解,发现班级学生热爱学*、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时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设情境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主题《心灵驿站》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汇总10篇(扩展7)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学情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研究性、实践性、操作性于一体的课程。担任这门学科的教师,都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中,既参与利用他人的教学资源,又充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选择课题,尤其是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从选题到活动,学生要能自主参与,动手动脑,这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才能保证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强调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实践、参与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突出学生学*感情、学*能力的形成,以及兴趣培养,重视活动内容与课题的有效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能力。我校基于关注孩子的成长,在本学期就制订了些主题活动。

  三、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四、教学措施:

  1、提高认识

  开学初,学*相关理论文章,通过学*,进一步明确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进而加深认识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为什么要把它作为必修课。

  2、精心选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选题范围十分宽广。我们要围绕“探索自然、亲*社会、发展自我”这三大主题精心选题,使选题的过程,成为师生探索、发现。研究的过程。

  3、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一场学*方式的革命,使学生能够经历以往不曾领略的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组织开展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渗透相关法律知识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法律知识渗透,从而使学生从小就明白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组成: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组长由分管年级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实施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为终身学*,获得生存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

  3、活动性:强调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成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强调“开放”,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自主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实施方案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实施现实的经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素质教育新亮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充分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各年级形成序列大主题,各班在大主题的总领下确定小主题,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等领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调查与访谈、参观、考察等多种活动,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学*

  研究性学*的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学*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中课题研究内容设定为七类,即生命与健康、安全与自救、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活动)设计的内容设定为五类,即自我发展设计、家庭活动策划、校园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创新设计制作。课题研究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献爱心活动、街头宣传活动或主题班会的设计(策划),后者如对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设计等。

  (二)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实施策略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统一规划下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学校学生现状及其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综合考察学校及社区支持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有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政教处统一安排下,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有关培训,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观念,熟悉、掌握社会实践与服务的基本内容、技能,了解课程实施评价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与服务心得,以“思想先行”为健康实施“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拟开展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如下。

  1、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民俗、生存锻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政治、经济类活动如“政策宣传”、“消费导向”、“呼唤诚信”、“义务书画”等进行。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指导学生统一纸张格式认真撰写活动体会心得留存。

  2、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学生广播站、各类文艺社团、学科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开设“理想、人生”、社会人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摄影等校本课程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各年级必须根据年级师资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资源选择开展适合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要时有些活动可以考虑跨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以达到“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共享,跨班级或跨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各年级应及时总结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经验总结等个人资料的归档工作。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此类活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和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可以是大型社会公益义务活动,如配合创建卫生城市的环保卫生公益劳动、大型社会活动的义务宣传等;也可以是社会重大活动日如“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日”、“教师节”等,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与上述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必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个人或自愿结合的活动小组,开展如到父母单位服务当义工等社区服务活动,完成学生活动体验小结将载入学生档案袋,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4、校内服务活动

  校内服务活动主要有“帮困助学”、定期义务劳动等。学校将统一课表,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每天有一个班级在校内开展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值日卫生、卫生包干区整洁、自行车排放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有选择的参与开展“不让一个同学落伍”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爱心帮困活动;竞争参与学校图书馆、专用馆室管理服务活动和“学生文明示范岗”、“常规管理学生服务团”等服务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将所参与开展的服务活动以书面形式及时总结以载入“学生档案袋”。

  五、课程实施的管理

  1、落实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落实好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临时调整,但确保学期总课时,不得挤占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级段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按照“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配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每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学校、年级组织学*、集思广益,集中教师的智慧在具体活动中实施协同教学。各年级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并收集原始活动资料(如活动教案、调查报告、评价表、总结论文等)统一归档,期末上交教导处。

  3、加强教研活动,重视教师培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学*国家、省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与书籍,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在校内开展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的录象,听课等活动,采用内外并举的策略。

  4、课程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主要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一、目标与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班共有学生266人。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了解,发现班级学生热爱学*、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时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设情境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主题《心灵驿站》

  1、情系母校

  2、奇妙的网络世界

  三月份:主题《亲*自然》

  1、水果大观园

  2、巧用太阳能

  四月份:主题《健康快车》

  1、暖暖的红丝带

  2、请勿吸烟

  五月份:主题《社会频道》

  1、家乡风俗

  2、走*间艺人

  六月份:制作天地

  1、日晷

  2、森林医生——啄木鸟

  3、电动小快艇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不断探究,不断实践,积累经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大学*和培训力度,加强课程管理与开发,加强研究与交流,使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更为有效。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使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成绩。

  2、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3、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电和交通工具,让我们用实践行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4、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的兴趣。

  5、通过制作水果拼盘、了解茶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

  三、具体措施

  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课题的选定一定以学生为本,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联,使学生有兴趣。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方式。

  3、做好物质准备,提供工具、图书、信息等,为学生研究活动提供各种方便。

  4、争取各任课教师及校领导的支持,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宽广领域所必须的。

  5、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

  6、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确保顺利进行。

  7、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8、对学生的调查、研究成果要及时展示,并予以恰当的鼓励,使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充分展示它的魅力。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区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和我校整体工作为指导,切实实施教育科研先导工程。以我校一、二、三、四年级实施的“综合素质潜能开发研究”及市规划办课题实验为重点,以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提高为主线,以校本科研培训为结合点,全力做好我校的科研工作。

  二、重点工作

  1.在一、二、三、四年实施的“综合素质潜能开发实验”是我校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现已基本形成了课堂教学研究、实践汇报的基本体系。本学期继续做好实验工作,在完善实验方案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四年级的实验。

  2.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课题的研究。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方案,全面研究评价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在实验研究中取得成绩,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起到作用。

  3.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结合我校具体工作积极开展“教师大练兵”活动。,科研室做好培训、指导、考试、反思等各项具体工作。同时有计划地培养学校的科研骨干。

  三、具体工作

  八月份:

  1.制定学校科研计划。

  2.进行“学生综合素质潜能开发”中“积累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研究”教材编辑工作。

  3.进行数学思辨教材的系统编辑工作。

  4.进行“十一五”课题实验工作。

  九月份:

  1.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各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力争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上有所提高。

  2.继续进行大练兵活动。

  3. 强化各学科教师对课标的解读能力,为参加全区大赛做准备。

  十月份:

  1.继续进行民生路小学教师大练兵活动。

  2.各学科继续进行“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的研究。

  十一月份:

  1. 继续进行民生路小学教师大练兵活动。

  2.各学科继续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

  3.各学科教师按区课堂教学大赛的相关要求准备自己参赛的课堂内容,段主任把关指导。

  十二月份:

  1.继续进行民生路小学教师大练兵活动。

  2.各学科继续进行有效教学研究。

  一月份:

  1. 课题汇报课。

  2. 总结本学期科研工作。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汇总10篇(扩展8)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菁选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6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让我们一起来学*写计划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更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尽早地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实践中体验,探究中创新,拓展知识和技能,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和养成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素养、有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题性原则

  传统的课程类型既包含有知识,又包含有经验,并按照知识和经验的系统结构组织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管也包含有知识和经验,但它是以知识和经验的现实主题为中心进行组织,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实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单纯的学科课程,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综合了各种课程优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以主题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2、生活性原则

  长期以来,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将人类迫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与人类生活的课题置之度外,结果导致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生活常识。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校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未来与现实的统一。

  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避免学术性、学问化,多选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家庭、环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设等问题。

  3、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综合,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空间上应该是开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课堂45分钟,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4、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系统,也要内化个体的心理因素,发展他们的非认知系统。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而且要关注学*方法和过程,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实施

  (一)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情操,构建学生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内容指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

  第二,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和素材;

  第三,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在寻求人的发展的前提下,从文化领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虑,认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

  (1)发展思维能力;

  (2)培养读书的兴趣和读书*惯;

  (3)认识社会问题;

  (4)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5)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

  (6)搜集信息;

  (7)促进身心健康;

  (8)展示个人才华。

  从上述八个方面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克服活动主义和经验主义课程的弊端,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已有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四)活动主题

  书香伴我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组本学期工作思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本学期工作,围绕“稳步推进课改和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课堂为阵地,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

  努力提高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2、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3、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建立全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档案。

  4、配合普教科,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6、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7、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8、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9、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各项教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学*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

  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再学*、再认识,组织一次有代表性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入的'以“再学*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稳步、高效地推进。

  2、建立学科信息交流的*台,健全学科教研网

  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

  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和驱动力,定期开展理论学*和专题研究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发展档案,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为骨干教师定目标、分任务、给机会、搭舞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发现和发展一批新的骨干教师,组建相对自由的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沟通信息,共同发展。

  3、配合普教科,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要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本理念,指导学校正确的实施。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配备,高度支持教师活动的参入,高度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本学期将对全区所有初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

  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素质实践行”紧密结合的新形式。

  4、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课堂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稳步推进课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12月份,作为全区“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一部分,区教研员将在区中心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在吴家山第三中学试讲一节研讨课,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①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导向作用;

  ②教与学方式的适时选择;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

  5、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各校教师要在*时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活动中的各类原始资料。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6、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教学评优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各校教师要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论文,于20_年1月10日前交区教研室。

  全市中学生技能创新大赛。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一次大型活动,各校要认真对待这项竞赛,结合此项活动搞好课外活动和培优工作。区级选拔赛于10月13日前报名,10月16日举行(地点另行通知)。市级竞赛10月29日进行。

  7、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重新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会员进行登记,发展一批新的会员。筹备、召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作好专业委员会活动的的宣传工作。

  四、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1、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2、积极参加市编《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修订工作。

  3、撰写一篇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调研报告。

  4、建立和完善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通过学*本套教书,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和思想品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提高、重在发展的宗旨,特对本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2、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惯。

  二、活动内容

  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一、课程目标

  1、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2、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机会。

  3、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内容。

  4、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二、课程原则

  (1)以研究性学*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汇总10篇(扩展9)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优选【10】篇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这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宜的实践主题,良构的实施环境和发展性的学*评价。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活动内容

  1、通过综合性学*,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学*的影响。

  2、了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五、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

  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一、指导思想

  必需实现保守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同学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同学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实际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同学和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课程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增设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同学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同学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同学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同学在校内的学*同校外和其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使同学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

  三、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

  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是: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维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⑴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⑵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他人与自身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⑷知道如何维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加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⑴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

  ⑵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⑶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⑷力所能和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⑴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身的日常起居。

  ⑵认识各种灾害和危险情境,学会自我维护。

  ⑶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⑷认识和了解自身,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⑴关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⑵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⑶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⑷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置信息的能力。

  四、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和庸,而是具有自身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1、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上,不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通过活动,使同学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在内容布置上,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同学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体验教育。要充沛挖掘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育资源,让同学进行有计划、有效果的实践活动。

  3、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同学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同学“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原则,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以和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沛尊重同学的需要和兴趣,同学自身选择学*的目标、内容和指导教师;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身决定活动结果出现的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同学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只对同学进行必要的指导、点拨和协助,不包揽同学的工作。

  6、生成性

  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时开展,新的目标不时生成,新的主题不时生成。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时加深,发明性的火花不时迸发。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效果。

  五、时间布置

  每个月进行一次主题活动,各年级可自行选题。

  六、活动模式

  与保守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更关注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具体地讲,“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采用如下模式:

  ⑴知识背景的准备。内容包括:向同学介绍活动的性质、目标、实施步骤、意义等,使同学有一个概括性认识;向同学介绍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给同学开设科普讲座或一门短期的综合课程,介绍一些有关当前人类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以开拓同学视野,诱发探究动机。

  ⑵指导同学确立课题。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同学根据自身的兴趣、喜好、特长自由提出。较多的是通过师生合作,对选题的社会价值和研究可能性进行判断论证,一起确立研究课题。一般来说,与同学生活直接关联的、切入口小的课题较受欢迎且易实施。如:“河水污染情况调查”、“压岁钱使用情况的调查”、“校门口小摊小贩的调查”等。

  ⑶组建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每个

  课题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采取自愿结合、适当调节的建组原则和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活动原则。课题小组确定后,要根据自身的课题制定研究方案,以保证研究活动的连续性和明确化。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具体方法、研究的步骤和程序以和研究的结果等。

  ⑷实施研究。学校和教师要给予同学一定的时间保证,提供必要的条件,并对同学进行操作方法和如何利用社会资源的指导。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实验、调查、访问、实地考察记录、体验学*等方式去收集有关信息。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还要经常互相讨论、交流和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⑸处置信息,得出结论。课题小组将收集到原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结论,提出自身的建议。

  ⑹效果交流、总结反思。将自身的研究效果以小优秀论文、图表、科技制作、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不同形式展示出来。通过交流研究分享效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并从中获得一定的“高峰体验”。同时,对整个研究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研究效果的质量和研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体验感受和其他方面的得失,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反思,以获得更进一步的理性认识。

  一、名山秀水展示台

  这是一项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这次实践活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收集信息的范围。(搜集五岳、五大淡水湖的图片、文字资料。)

  2、提供收集的途径,可以网上查找,也可以在报刊图书中摘录。

  3、指导收集后的整理,可以自编手抄报或其他形式交流。

  二、以诚待人故事会

  这是一次以诚信为主题、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同时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次实践活动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主题,关于诚信的故事。

  2、搜集好资料以后,小组内先讲故事。

  3、小组内推荐一名优秀的在班级交流。

  4、召开班级故事会。

  三、“大自然的'启示”交流会

  这次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进行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把语文学*与科学探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大自然,增长知识、并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这次实践活动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确定活动方式,观察大自然探究发现(某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写好观察日记。

  2、收集资料,比如关于仿生学的一些实例。

  3、可以动手试验,搞小发明等。

  4、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当调控指导。可以日常交流,召集组长汇报,适时小结。

  四“战争与和*”资料展

  这次语文实践活动是本组课文学*后的拓展和延伸。目的是开辟活动的空间,给足时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缅怀那些为消灭战争、保护和*而战的英雄,激发学生从小憎恶战争,热爱和*的美好情感。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和英雄人物的事迹。

  五、以生命为主题赛诗会

  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积累语言,同时受到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这次实践活动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学生自己动手查找以生命为主题的诗歌。

  2、小组内交流筛选材料。

  3、背诵诗歌。

  4、可以组织不同的形式,比如个人朗诵、集体朗诵、配乐朗诵等。

  六、走进田园谈体会

  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这次实践活动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请家在农村的同学讲一讲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值得自豪的景物、特产。上网查找有关乡村生活的图片资料,引导全班交流。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郊区的田野、果园去参观。根据收集的资料开一个交流会。

  七、名人传记读书交流会

  本次实践活动是对本单元的一个补充,目的是让学生们从不同的领域去了解名人的故事,从中受到一些启发,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八、趣味语文手抄报

  这次语文实践活动是对全册的一个总结。让孩子们对全书中出现的诗词、成语、对联、歇后语、名言警句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拓展,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

  一、名山秀水展示台

  这是一项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这次实践活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收集信息的范围。(搜集五岳、五大淡水湖的图片、文字资料。)

  2、提供收集的途径,可以网上查找,也可以在报刊图书中摘录。

  3、指导收集后的整理,可以自编手抄报或其他形式交流。

  二、以诚待人故事会

  这是一次以诚信为主题、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同时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次实践活动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主题,关于诚信的故事。

  2、搜集好资料以后,小组内先讲故事。

  3、小组内推荐一名优秀的在班级交流。

  4、召开班级故事会。

  三、“大自然的启示”交流会

  这次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进行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把语文学*与科学探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大自然,增长知识、并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这次实践活动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确定活动方式,观察大自然探究发现(某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写好观察日记。

  2、收集资料,比如关于仿生学的一些实例。

  3、可以动手试验,搞小发明等。

  4、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当调控指导。可以日常交流,召集组长汇报,适时小结。

  四“战争与和*”资料展

  这次语文实践活动是本组课文学*后的拓展和延伸。目的是开辟活动的空间,给足时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缅怀那些为消灭战争、保护和*而战的英雄,激发学生从小憎恶战争,热爱和*的美好情感。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和英雄人物的事迹。

  五、以生命为主题赛诗会

  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积累语言,同时受到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这次实践活动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学生自己动手查找以生命为主题的诗歌。

  2、小组内交流筛选材料。

  3、背诵诗歌。

  4、可以组织不同的形式,比如个人朗诵、集体朗诵、配乐朗诵等。

  六、走进田园谈体会

  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这次实践活动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请家在农村的同学讲一讲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值得自豪的景物、特产。上网查找有关乡村生活的图片资料,引导全班交流。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郊区的田野、果园去参观。根据收集的资料开一个交流会。

  七、名人传记读书交流会

  本次实践活动是对本单元的一个补充,目的是让学生们从不同的领域去了解名人的故事,从中受到一些启发,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八、趣味语文手抄报

  这次语文实践活动是对全册的一个总结。让孩子们对全书中出现的诗词、成语、对联、歇后语、名言警句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拓展,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其目标在于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我校开展活动,结合学生实际等因素,确定我校六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为《成长的足迹》

  二、总体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学*、热爱生活、团结同学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研究提高,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3、培养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包括文字输入、排版设计、资料收集。

  4、促进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自己编排作文选,提高班级荣誉感,和自身实现的成就感。

  三、活动安排:

  《成长的足迹》(3月6月)

  1、明确要求:

  向学生提出活动的最终目标:出一本《成长的足迹》一书。记录本班同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活,其中以五六年级为主。书中包括:封面、序言、图片、*作、书画作品、摄影作品、荣誉等内容。本书分上下两部分合订本,上部分为集体的内容。下部分为小组内容。每人一本书上部全部统一,而下部由学生自己编辑。全书控制在32K,200页左右(上部150页,下部50页。)。以*作为主,可以是大、小作文、周记、日记及片段练*等。

  2、分工合作:

  为了能够更好地出好这本书,我们就要一起分工一下。根据编此书的需要我们决定分成这么四个小组:资料搜集、美工美化、信息技术、统筹校对。在班级中推荐和安排各小组的主要负责人。上部全班集体合作完成,下部可以自由组合小组完成。

  资料搜集:负责对有关文章、照片、书画等资料的征集及选择取精用弘、择优录取。(46人)

  美工美化:负责对书籍的排版设计、美化美工。(35人)信息技术:负责对书籍中所需的资料输入到电脑中。包括文字输入、照片扫描、图片在电脑中的处理。(67人)

  统筹校对:负责对各小组的协调和对书籍的整体效果进行校对检查。(35人)

  3、资料搜集:

  ①我们这本《成长的足迹》里面的需要一些文字内容和图片资料。文字包括同学们的*作、日记、片段等。图片资料包括同学们的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你的生活照等。而这些作品可以是大家在小学六年中的你最满意的作品,再邀请你的同学、师长帮你指点,经过你的修改润色撰写后交给资料搜集小组。

  ②把征集的所有作品集体挑选优秀作品(尽量人人有份)。落选的作品可以自己编入《成长的足迹》下部。

  ③信息技术小组对图片资料进行电脑图片处理。优秀文字作品各自在word里进行文字输入,并进行简单的排版设计。

  4、分类整理:

  集体讨论对这本书的栏目的设置。可以设童年、小作家、五彩的世界、我们的荣誉等栏目。(童年:童年中大家在一起学*生活的照片;小作家:优秀的*作;五彩的世界:书画摄影作品;我们的荣誉:大家在六年中所去的个人集体荣誉。)

  各类作品根据需要由信息技术小组和美工美化小组在电脑中排版设计及美化处理。而下部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排版设计好。事先争求一下老师、同学、家长的意见。

  5、装订成书:

  一起讨论请谁来给这本书提写书名。(最后大家一致同意邀校长来给《成长的足迹》提写书名。)

  再请大家都崇拜的人给上部写一篇序言。(简述我们在一起学*生活、出书的经历及祝福祝愿。)而下部可以在师长的指导下自己写序(回顾六年的小学学*生活、自我评价等。)进行一次封面设计大赛。(要能体现班级特色,充满童趣。)选出优秀的设计相互融合由美工美化小组设计出《成长的足迹》封面。小组讨论自己给下部起一个好听名字。根据编排次序编写目录。

  第一单元:自然奇观图片展

  这次实践活动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教学,事先布置学生观察自然奇观或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目的是使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在搜集图片、参观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二单元:写观察日记

  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把语文学*和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惯。活动的内容是培育种子。让孩子们亲手培育一些农作物的种子,仔细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再观察一下大蒜、大葱是怎样长出幼苗的。在观察的过程中写好观察日记。

  第三单元:走进童话小屋

  这次实践活动围绕“中外童话”这一专题进行,是本组综合性学*活动的成果展示。展示的方式不限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创办关于童话的手抄报,也可以创编童话故事集,也可以讲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目的是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再次感受童话的魅力,享受成功的乐趣。

  第四单元:成语擂台赛

  因为本单元学*了关于小动物的四篇文章,日积月累中又出现了16个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所以这次活动就以寻找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为专题,组织学生搜集、归类。目的'是丰富词语积累,激发使学生主动积累成语的兴趣。

  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

  本次语文实践活动是安排学生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信息的*惯。关于搜集资料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搜集途径。可以从书报中的资料、门票、旅游手册等获取信息。

  建立专门的记录本。

  纠正不当做法,比如家长代劳,只搜集不阅读等。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汇总10篇(扩展10)

——春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汇总五篇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间的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对小课题的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同时又不断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年级基本情况: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及时间:

  本学期,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按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现结合我校特色教育和语文书中的资源,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选择其中一个课题(班与班之间不要重复),开展相应的活动。

  三月份:

  主题一:《认识自我》:充分发掘学生的长处,并搭建舞台,让他们大显身手,同时也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并写下心灵日记;

  主题二《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以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为主题,召唤孩子对祖国的归属之情;

  主题三:《珍爱生命》:了解我们诞生的过程,珍爱宝贵的生命,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四月份:

  主题一:《净化美化校园》

  认识校园的花草树木,爱护花草树木,进行除草劳动。

  主题二:

  开展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实践活动。

  阳春三月,组织学生爬山,进行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活动。

  五月份:

  主题一:《我是环保小卫士》

  多途径了解并交流环保的意义,针对身边的种种环保问题,想金点子(写倡议书、树标语牌等)

  主题二:我与消防

  了解消防器材的外形、名称和作用,并通过设计宣传标语,写调查报告,让更多的人提高消防知识。

  六月份:

  主题一:《祖国在我心中》收看国庆影视,搜集交流祖国发展资料;撰写爱国诗文或编手抄报。

  主题二:我为家乡特产做广告

  一、目标与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班共有学生266人。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了解,发现班级学生热爱学*、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时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设情境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主题《心灵驿站》

  1.情系母校

  2.奇妙的网络世界

  三月份:主题《亲*自然》

  1.水果大观园

  2.巧用太阳能

  四月份:主题《健康快车》

  1.暖暖的红丝带

  2.请勿吸烟

  五月份:主题《社会频道》

  1、家乡风俗

  2、走**间艺人

  六月份:制作天地

  1.日晷

  2.森林医生——啄木鸟

  3.电动小快艇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工作目标

  1、课程落实。每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要积极利用"香榧之乡"、稽东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等资源,打造"山娃子"品牌,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2、各校应稳步实践,形成模式。教师依据主题,放手让学生实践,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声有色,初步形成:"确定主题,搜集信息,汇报整理,定向研究,制定计划,社会实践,资源共享,交流展示,拓展延伸"的活动模式。

  3、积极开发校本资源《山娃子摄影》,镇中心小学有专业的摄影老师,成立以杨副校长为主的专业摄影老师队伍。使校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并形成本校特色。

  附:主要工作设想(镇各小学可根据当地资源开展活动)

  (一)山娃子学摄影

  绍兴县稽东镇中心小学位于稽东镇竹田头村,学校沿着"素质教育为基础,艺术教育创特色"的办学路子。其中以"山娃子摄影艺术教育"为主的学校特色教育工作更是名声远扬。学校先后被命名为"绍兴县山娃子摄影艺术学校","绍兴县素质教育特色基地","浙江省少儿摄影研究基地","理光摄影学校"。稽东镇也成了远*闻名的"浙江少儿摄影之乡"。

  学校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山娃子摄影》,成立以副校长为主的专业摄影老师队伍。校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并形成特色。

  (二)山娃子看绿色稽东

  稽东镇多高山峻岭,常年云雾缭绕,山水风光异常秀丽,为"浙江省香榧之乡"、名茶之乡,现已开辟多处旅游景点。

  通过秋游活动,组织开展了山娃子看"越峰千年香榧园区"、"月华山风景区"、"许行山有机茶现代园区"、"十里鹅湖"、"山野石国——雪窦岭"、横路岗盘山公路、"生态稽东一日游"等活动,感受家乡的秀丽风光。

  活动后,学生把自己在游绿色稽东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用照片、文章为各处景点制作宣传资料,在计算机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网页,在网上进行宣传展示,为家乡的旅游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山娃子访生态农庄

  稽东小学现有"山娃子农庄"—天鹅养殖基地、"山妹子农庄"—吊瓜种植基地、"山娃子香榧园"—香榧栽培基地等劳动实践基地。

  这些基地为推进稽东绿色农业,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发挥了很大作用。

  学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定期开展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基地技术人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听取香榧、吊瓜子的栽培技术知识,天鹅的养殖方法介绍。为栽培基地收摘香榧、吊瓜子,学*香榧的嫁接和施粉。

  在劳动实践中,同学们尽情地交流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活动不仅使同学们进一步领会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深刻内涵,还锻炼了同学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培养了同学们正确的劳动观念。深深感受到家乡作为"中国香榧之乡"的独特魅力。

  (四)山娃子学"革命精神"

  一是学*"高阳精神"。

  高阳村位于稽东镇龙峰大山上。组织当地学生参观高阳精神陈列馆,听取村支书的高阳精神事迹报告,深刻体验高阳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开拓精神,把高阳精神融入到学*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知道高阳人如何与穷山恶水作斗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以及高阳村历任干部的先进事迹。随后,进村入户,走访了几个农户,听取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二是学*"商阿大"革命精神。

  在*凡的村支部**岗位上,在绍兴县稽东镇偏僻山区一个落后小山村的艰苦条件下,商阿大同志以一名***员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强的党性,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带领山区人民创造财富,为山区人民送上了温暖,却没有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谋取一点私利,身后也没有给亲人留下任何物质遗产。他以自己的所作所为,生动地诠释了***员的先进性,在全市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也赢得了家乡稽东镇止步坑村广大村民的信任和爱戴。

  通过电视专栏、实地参观陈列馆、黑板报、横幅、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商阿大精神,使同学们受到教育。

  (五)山娃子护"小舜江"源头

  稽东镇位于小舜江源头,水库的主流北溪、南溪穿境而过。那么小舜江水资源污染是不是离我们很遥远呢?我们要求学生实地去考察一下身边的水资源情况通过活动,对于小舜江水资源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明确大家应该保护水资源,初步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

  (六)山娃子探村落文化

  村落文化是民间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但是,由于村落文化散布在民间的这一特殊性,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多是自生自灭,随着时代的变迁,村落文化的消失也越来越快。

  稽东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留下许多有关尧、舜、禹三位古代圣君及尧妃的历史踪迹和传说,探古村落文化活动实地考察了大禹后裔村—冢斜古村落、尧郭尧王殿遗址、永兴公祠(唐书法家虞世南祠)、铜勺柄山尧妃墓等古迹,通过收集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拍摄古台门古村落遗址等。把采风文章、照片等制作成展板在全镇校园巡回展出,让散落的珍珠从乡间的泥土中一颗颗发掘出来,串成一条条美丽的项链,展现熠熠光华。使全镇学生了解稽东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而更热爱稽东这一方热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拟以"生存教育"为主题,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生存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掌握一定的生存技巧。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总体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懂得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每个班各选择一个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5、数学科教师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师要积极配合数学教师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课程内容框架:

  本学期开始,我校将紧紧围绕"生存教育"为主题开展活动,各年级任课教师根据学校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进而认真制订好"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各年级活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年级各年级课题具体内容负责老师

  三年级我是自护小能手

  1、我们身边的交通

  2、寻找校园安全隐患

  3、食物中的安全

  4、家庭小医生

  5、救护常识

  四年级饮料的学问

  1、饮料与健康

  2、给家庭文明签个"约"

  3、我有一双小巧手

  4、家庭"减废"大行动

  五年级我与消防

  1、火灾原因大调查

  2、寻找身边的感动

  3、寻找身边的隐患

  4、消防知识知多少

  5、大家都来学

  六年级快乐的校园生活

  1、让我更有风采

  2、互帮互助走出困境

  3、快乐手拉手

  4、成功的喜悦

  5、我为母校留本书

  另外,具体的活动内容可以从学生与自我、学生与他人,从学科与学科的整合、延伸处等等生成相关的主题;也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内容,结合班级实际选择部分主题。

  五、具体工作及措施:

  1、加大学*与培训,提高课程意识

  继续重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特别是期初的校本培训,要让任课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学*活动方法、操作要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活动期间,鼓励教师多协商、多咨询,群策群力,把课程落到实处。

  2、抓好课程实施

  (1)课时的安排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各班每周单独安排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列入课表,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另外2节活动课可以根据需要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社会、科学、美术、思品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

  (2)课题的选择

  各教师根据学校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组织好学生的选题活动。做到民主*等、独立选题、兼顾协调。

  (3)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促使教师进行阶段性反思、阶段性案例分析,在记录心得体会、点滴收获、经验教训的同时,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策略。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提醒各教师要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积累,还可根据班级实际配备个性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便于各教师在期末对该课题的实验情况进行专题总结,也便于今后对活动的`指导。

  (4)活动的汇报

  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末上一节公开汇报课。全体任课教师(欢迎其余教师)、年级组长、教导处负责人参与听课、评课,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量,从而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不断提高。

  (5)资源的开发利用

  首先,校内图书室、网络教室等,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要进一步改进开放办法,使学生能更加主动和便捷地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活动。其次,各教师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有选择地运用和开发。再者,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向家长进行宣传,使广大家长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支持和正确辅导孩子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加强课程管理

  课程具体管理可分自上而下三级:学校领导统筹安排,教导处具体管理各个年级活动的实施,协调开展活动。建立以校为单位的研讨制度,每个年级由一名老师确定活动主题,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常规性的研讨活动。每月研讨不少于一次。(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负责人:三年级:吴意启;四年级:张凤添;五年级:李整;六年级:方云龙。)班主任老师督促、指导各小组进行活动。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检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督促和帮助各教师真正落实本课程。

  本学期我们开始试行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六、活动内容安排: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