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汇总十篇

首页 / 教案 / |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及应用,简易方程的意义、解法及应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应用。

  2、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指导】

  1、复*“小数的乘、除法”时,可先让学生完成总复*第1题,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也可以顺带复*一下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对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进行全面的整理。要着重复*计算中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如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补0,小数除以小数移动小数点被除数需要补0,商中间有0,等等。然后复*用小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理解数量关系、运用运算定律、求结果的*似数等知识,要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解题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处理运算结果。

  2、复*“简易方程”时,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例如,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方的意义和写法等等。

  在此基础上完成总复*:

  第3题第(1)小题。对于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要通过具体的题目。

  第3题第(2)小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使学生借助等式的性质理解解方程的原理,提高解方程的技能。复*列方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题中数量间最基本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鼓励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解题策略。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练*,可以再补充一些*题,只让学生写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以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3、复*“多边形的面积”时,除了要求学生正确应用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外,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要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方法和记忆数学结论都是很重要的,即使学生忘记某个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也可以自行推导。完成总复*第2题,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巩固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在计算混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4、复*“位置”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利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具**置,可以让学生通过总复*第4题说出棋子的位置,引导学生利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然后,通过“五子棋”活动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5、复*“可能性”时,要结合具体实际综合复*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如总复*第5题,判断可能性。

  6、复*“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结合生活实际中植树、锯木头、插旗子、围棋数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理解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 2

  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回顾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学算式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学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在活动中增强学*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2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有规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加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比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回顾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学算式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学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在活动中增强学*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3.1.2教学重点评论

  有规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加法。

  3.1.3学时难点评论

  在观察比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直入主题评论

  1.师: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每天走过哪些路?走这三种路有什么感觉?(课件出示:上楼梯、下楼梯,*路)

  生随意回答。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总会遇到快乐与困难,你们能正确面对吗?今天我们就来复*20以内的加法,就像我们走这三种路一样,你们有信心吗?

  2.揭示主题:其实,20以内的加法排列有很多规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搭建起这部分知识之间的桥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还为整理复*下面的知识铺路搭石。)

  活动2【讲授】师生合作,自主构建评论

  活动一:先复*和是6的算式。

  师:谁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说出和是6的算式?生不能完整说出,教师这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讨论后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可能出现各种算式遗漏的情况。

  (2)0+6=6 1+5=6 2+4=6 3+3=6 4+2=6 5+1=6 6+0=6

  (3)6+0=6 5+1=6 4+2=6 3+3=6 2+4=6 1+5=6 0+6=6引导同学们发现,第一个加数逐渐增加,第二个加数随之逐渐减少,和不变。第一个加数逐渐减少,第二个加数随之增加,和也不变。初步感知加数、加数与和之间的变化规律。然后用课件把6的算式填在如书上106页的表中。

  师:这些算式填在表中后,仔细观察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生很快说出像楼梯。

  课件展示上面的两种情况,就好像我们上楼下楼这两种情况一样。通过课件演示,感知规律。(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我设计先复*和是6算式开始,通过说--议--填,形象地发现算式的变化规律,就像我们走楼梯一样,能完整的说出和是6的算式。)

  活动二:先小组合作完成和是8,和是10的算式。

  师:刚才我们复*了和是6的算式,下面我们猜想和是8,和是10的算式有这样的排列规律吗?

  小组合作后,师组织汇报。发现与和是6的算式规律一样,验证了猜想。

  (设计意图:有了得数是6的算式的学*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得数是8,10的算式。这样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充分给予学生发现创造的机会,感知数的变化规律,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活动三:独立填表完成和是11至20的算式。

  (1)学生猜想和是11至20的算式有这样的`规律吗?

  (2)选任意一组算式汇报,进行验证。组间相互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探究讨论、猜想验证、发现规律这一过程,组间相互补充完整。帮助学生巩固2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感知数的变化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活动四:横、竖看,发现规律。

  (1)指名三至五名同学自由选择横着读几排算式,发现加数、加数,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2)指名三至五名同学竖着读几排算式,发现规律师:读这几排算式排列时就像我们“走*路”一样,通过“走*路”练*,发现了什么规律?根据学生汇报后发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同学之间相互补充,逐渐完整,使学生知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逐渐增加或减少,和也随之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规律。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走*路”活动,将复杂的数学复*课变得生动有趣,不仅激起同学们探究的欲望,还有利于同学们发现规律,感知学*方法。)

  活动3【练*】巩固练*,应用规律评论

  1.写出四个和是17的算式。

  ———————————— ————————————

  2.把3、4、5、6、7、8、9、10、11、12填入方框里,每数只用一次。

  □+□=□+□=□+□=□+□=□+□=15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让学生发现加法算式的排列规律,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了巩固练*的目的。

  活动4【练*】畅谈收获,总结升华评论

  (1)通过本节课的复*,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这节课我们发现加法算式之间规律,下节课利用这种方法继续整理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梳理20以内加法的规律,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又提出下节课的学*内容,使这节课的知识融入整体的知识结构中。)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 3

  复*内容:

  总复*部分内容及补充内容

  复*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复*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复*过程:

  复*乘法口诀:

  齐背乘法口诀

  根据"四六二十四"这句乘法口诀,能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吗

  复*乘除法的意义:

  1、问:46=24表示什么意思

  24÷4=6表示什么意思

  师小结:46=24表示4个6相加或者6个4相加得24。

  24÷4=6表示24里面有几个6或者把24*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问:在46=24中,"4"叫什么"6"叫什么"24"叫什么

  问:在24÷4=6中"24"叫什么"4"叫什么"6"叫什么

  巩固练*:

  1、完成总复*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赛一赛谁做得又对又快;

  指名说个别题是如何算的;

  集体订正;

  2、完成总复*第2题

  a、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

  b、指名回答,集体核对;

  课堂作业:

  1、口算册。

  2、根据"七八五十六"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说出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 4

  整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内容:教材40到44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自然数、小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整数、小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2、使学生巩固整数、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已经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在以后*两个月的数学课里,我们将进行数学总复*。通过总复*,使我们进一步牢固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为到初中学*打下更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总复*分七节内容安排,第一节是整数和小数。今天这节课,首先复*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要求大家进一步明确整数、小数的相关概念,提高整数、小数的读写能力。

  二、复*整数、小数的意义

  1、整理整数、小数的概念。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里包括哪些数?(板书)谁来说一说,怎样的数是自然数?(板书:0,1,2,3……)你能举几个自然数的例子吗?(板书学生举例的数)数物体时什么情况下要用。表示?提问:你还看出按顺序排列的自然数里有哪些特点?(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说一说)小结自然数在数物体时表示的意义,说明自然数是整数。

  2、学生练*。

  教科书41——43页的练*。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 5

  教学目标:

  1、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直观的、文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创设情景,在乐学中感知数学,在用数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是文字信息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题

  小朋友们,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了许多数学知识,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这方面的知识用数学

  二、情景导入正题

  1、出示停车场情景图,一个小朋友说:又开来了6辆。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同桌讨论汇报。

  3、教师指导。要求现在有几辆车?,就是把停着的汽车和开来的汽车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进一步开放教学活动,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问题可回答,激发学*兴趣,并为逐步形成抽象思维搭桥铺路。]

  三、操作演示新题

  1、元旦那天,幼儿园的小明分到了又香又甜的.巧克力饼干,后来老师又分给他,小明一共有几块饼干?

  问:这道题能算吗?为什么?

  教师把9个圆片贴在黑板上,圆片右边贴上又分给他----块和小明一共有几块饼干?的卡片,谁来把条件补上去?

  [通过操作演示、补条件等学*活动,加深了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形成应用题雏形意识。]

  四、巩固练*新题

  1、出示堆雪人图(第121页第11题)

  (1)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2)请把你的解答填在书上。(指名反馈)

  2、出示对话图(第121页第12题)

  (1)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根据对话,提一个问题。

  (3)反馈。

  五、回顾总结课题

  从你们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根据9+5的算式,提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来。想一想,怎么编?可以与同伴讨论,可以与老师、与爸爸妈妈讨论,看谁编的问题好。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编题练*,深化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 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十位上的数字是4,个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数是多少?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

  (3)坐龙船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 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能发现:跳蹦蹦床的同学是最早开始玩的,坐飞天轮的同学结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学玩的时间最长……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 7

  整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内容:教材40到44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自然数、小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整数、小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2、使学生巩固整数、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已经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在以后*两个月的数学课里,我们将进行数学总复*。通过总复*,使我们进一步牢固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为到初中学*打下更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总复*分七节内容安排,第一节是整数和小数。今天这节课,首先复*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要求大家进一步明确整数、小数的相关概念,提高整数、小数的读写能力。

  二、复*整数、小数的意义

  1、整理整数、小数的概念。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里包括哪些数?(板书)谁来说一说,怎样的数是自然数?(板书:0,1,2,3……)你能举几个自然数的例子吗?(板书学生举例的数)数物体时什么情况下要用。表示?提问:你还看出按顺序排列的自然数里有哪些特点?(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说一说)小结自然数在数物体时表示的意义,说明自然数是整数。

  2、学生练*。

  教科书41——43页的练*。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 8

  教学目标:

  1、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直观的、文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创设情景,在乐学中感知数学,在用数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是文字信息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题

  小朋友们,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了许多数学知识,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这方面的知识用数学

  二、情景导入正题

  1、出示停车场情景图,一个小朋友说:又开来了6辆。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同桌讨论汇报。

  3、教师指导。要求现在有几辆车?,就是把停着的汽车和开来的汽车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进一步开放教学活动,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问题可回答,激发学*兴趣,并为逐步形成抽象思维搭桥铺路。]

  三、操作演示新题

  1、元旦那天,幼儿园的小明分到了又香又甜的巧克力饼干,后来老师又分给他,小明一共有几块饼干?

  问:这道题能算吗?为什么?

  教师把9个圆片贴在黑板上,圆片右边贴上又分给他----块和小明一共有几块饼干?的'卡片,谁来把条件补上去?

  [通过操作演示、补条件等学*活动,加深了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形成应用题雏形意识。]

  四、巩固练*新题

  1、出示堆雪人图(第121页第11题)

  (1)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2)请把你的解答填在书上。(指名反馈)

  2、出示对话图(第121页第12题)

  (1)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根据对话,提一个问题。

  (3)反馈。

  五、回顾总结课题

  从你们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根据9+5的算式,提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来。想一想,怎么编?可以与同伴讨论,可以与老师、与爸爸妈妈讨论,看谁编的问题好。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编题练*,深化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 9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及应用,简易方程的意义、解法及应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应用。

  2、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指导】

  1、复*“小数的乘、除法”时,可先让学生完成总复*第1题,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也可以顺带复*一下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对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进行全面的整理。要着重复*计算中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如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补0,小数除以小数移动小数点被除数需要补0,商中间有0,等等。然后复*用小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理解数量关系、运用运算定律、求结果的*似数等知识,要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解题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处理运算结果。

  2、复*“简易方程”时,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例如,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方的意义和写法等等。

  在此基础上完成总复*:

  第3题第(1)小题。对于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要通过具体的题目。

  第3题第(2)小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使学生借助等式的性质理解解方程的原理,提高解方程的技能。复*列方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题中数量间最基本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鼓励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解题策略。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练*,可以再补充一些*题,只让学生写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以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3、复*“多边形的面积”时,除了要求学生正确应用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外,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要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方法和记忆数学结论都是很重要的,即使学生忘记某个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也可以自行推导。完成总复*第2题,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巩固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在计算混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4、复*“位置”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利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具**置,可以让学生通过总复*第4题说出棋子的位置,引导学生利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然后,通过“五子棋”活动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5、复*“可能性”时,要结合具体实际综合复*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如总复*第5题,判断可能性。

  6、复*“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结合生活实际中植树、锯木头、插旗子、围棋数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理解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 10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及应用,简易方程的意义、解法及应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应用。

  2、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指导】

  1、复*“小数的乘、除法”时,可先让学生完成总复*第1题,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也可以顺带复*一下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对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进行全面的整理。要着重复*计算中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如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补0,小数除以小数移动小数点被除数需要补0,商中间有0,等等。然后复*用小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理解数量关系、运用运算定律、求结果的*似数等知识,要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解题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处理运算结果。

  2、复*“简易方程”时,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例如,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方的意义和写法等等。

  在此基础上完成总复*:

  第3题第(1)小题。对于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要通过具体的题目。

  第3题第(2)小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使学生借助等式的性质理解解方程的原理,提高解方程的技能。复*列方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题中数量间最基本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鼓励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解题策略。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练*,可以再补充一些*题,只让学生写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以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3、复*“多边形的面积”时,除了要求学生正确应用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外,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要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方法和记忆数学结论都是很重要的,即使学生忘记某个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也可以自行推导。完成总复*第2题,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巩固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在计算混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4、复*“位置”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利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具**置,可以让学生通过总复*第4题说出棋子的位置,引导学生利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然后,通过“五子棋”活动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5、复*“可能性”时,要结合具体实际综合复*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如总复*第5题,判断可能性。

  6、复*“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结合生活实际中植树、锯木头、插旗子、围棋数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理解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汇总十篇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汇总十篇(扩展1)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菁选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1

  教学目标:

  1、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直观的、文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创设情景,在乐学中感知数学,在用数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是文字信息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题

  小朋友们,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了许多数学知识,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这方面的知识用数学

  二、情景导入正题

  1、出示停车场情景图,一个小朋友说:又开来了6辆。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同桌讨论汇报。

  3、教师指导。要求现在有几辆车?,就是把停着的汽车和开来的汽车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进一步开放教学活动,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问题可回答,激发学*兴趣,并为逐步形成抽象思维搭桥铺路。]

  三、操作演示新题

  1、元旦那天,幼儿园的小明分到了又香又甜的巧克力饼干,后来老师又分给他,小明一共有几块饼干?

  问:这道题能算吗?为什么?

  教师把9个圆片贴在黑板上,圆片右边贴上又分给他----块和小明一共有几块饼干?的'卡片,谁来把条件补上去?

  [通过操作演示、补条件等学*活动,加深了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形成应用题雏形意识。]

  四、巩固练*新题

  1、出示堆雪人图(第121页第11题)

  (1)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2)请把你的解答填在书上。(指名反馈)

  2、出示对话图(第121页第12题)

  (1)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根据对话,提一个问题。

  (3)反馈。

  五、回顾总结课题

  从你们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根据9+5的算式,提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来。想一想,怎么编?可以与同伴讨论,可以与老师、与爸爸妈妈讨论,看谁编的问题好。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编题练*,深化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2

  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63——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异同点。

  2、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3、 通过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回忆旧知

  1、 让学生举一个正、反比例的例子,说说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

  (1)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2) 指生在班内说。

  2、 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式分别是什么?

  生答后师板书

  正:y/x=k(一定) 反:x×y=k(一定)

  (二) 归纳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1、 小组合作: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2、 交流。

  我们组是用表格表示的。

  正比例反比例

  相同点都有一个不变量两个变量

  不同点比值(商)一定x/y=k(一定)积一定xy=k(一定)

  3、讨论:如果我们用a、b、c表示三种量,用a×b=c表示它们的关系,那么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呢?

  (1)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

  (3)归纳板书:a一定,b和c成正比例;

  b一定, a和c成正比例;

  c一定,b和a成反比例;

  提问:为什么根据一个乘法式子就能判断两种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呢?(根据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积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两个因数分别相当于除数和商。)

  (4)自己举一个熟悉的三种数量关系,说一说它们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三)综合练*:教科书63——64页的练*。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66——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创新意识,发展数感。

  3、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发现和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规律。

  师:(教师巡视一周,仿佛在数一数班级有多少人)问:你们猜一猜老师在干什么呢?

  生:在书我们班级有多少人。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亮,都看出来了,那你能猜出老师刚才是怎样数的吗?

  生:1 2 3 4 5------(板书)

  2 4 6 8 ------

  5 10 15 20------

  师:你们可真聪明,都被你们猜中了,这几组数你们能接着数下去吗?

  生:能

  师:谁愿意给大家数一数?(指名数)

  师:大家都会数吗?(会数)

  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看到前面的几个数就能接着数下去呢?

  生:因为这几组数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都找到了这几组数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找规律”。

  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

  1、练*教科书66也1小题。

  三、综合练*:教科书66——65页的练*。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根据*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了*面图形。

  (一)复*三角形的概念。【继续演示课件“*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提问:什么叫做三角形?你能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老师板书分类:a.按照边分类;b.按照角分类

  2、教师口述,学生作图。

  (1)等腰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断。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4、复*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二)复*四边形,继续演示课件“*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师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四边形?

  1、复*图形特征。

  出示: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小组共同回忆:

  (1)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3)*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4)梯形有什么特征?

  2、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哪几类?正方形,长方形和*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小结:由于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行,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复*圆。【继续演示课件“*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复*圆的特征。

  (1)画圆,并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

  (2)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二、复*轴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2)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

  (板书:对称轴)

  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你还能说出哪些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三、复*立体图形

  四、综合练*。

  教科书68页的练*。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3/7+7/11)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十位上的数字是4,个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数是多少?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

  (3)坐龙船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 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能发现:跳蹦蹦床的同学是最早开始玩的,坐飞天轮的同学结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学玩的时间最长……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5

  复*内容:

  总复*部分内容及补充内容

  复*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复*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复*过程:

  复*乘法口诀:

  齐背乘法口诀

  根据"四六二十四"这句乘法口诀,能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吗

  复*乘除法的意义:

  1、问:46=24表示什么意思

  24÷4=6表示什么意思

  师小结:46=24表示4个6相加或者6个4相加得24。

  24÷4=6表示24里面有几个6或者把24*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问:在46=24中,"4"叫什么"6"叫什么"24"叫什么

  问:在24÷4=6中"24"叫什么"4"叫什么"6"叫什么

  巩固练*:

  1、完成总复*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赛一赛谁做得又对又快;

  指名说个别题是如何算的;

  集体订正;

  2、完成总复*第2题

  a、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

  b、指名回答,集体核对;

  课堂作业:

  1、口算册。

  2、根据"七八五十六"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说出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6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及应用,简易方程的意义、解法及应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应用。

  2、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指导】

  1、复*“小数的乘、除法”时,可先让学生完成总复*第1题,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也可以顺带复*一下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对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进行全面的整理。要着重复*计算中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如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补0,小数除以小数移动小数点被除数需要补0,商中间有0,等等。然后复*用小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理解数量关系、运用运算定律、求结果的*似数等知识,要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解题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处理运算结果。

  2、复*“简易方程”时,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例如,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方的意义和写法等等。

  在此基础上完成总复*:

  第3题第(1)小题。对于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要通过具体的题目。

  第3题第(2)小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使学生借助等式的性质理解解方程的原理,提高解方程的技能。复*列方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题中数量间最基本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鼓励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解题策略。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练*,可以再补充一些*题,只让学生写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以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3、复*“多边形的面积”时,除了要求学生正确应用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外,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要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方法和记忆数学结论都是很重要的,即使学生忘记某个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也可以自行推导。完成总复*第2题,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巩固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在计算混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4、复*“位置”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利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具**置,可以让学生通过总复*第4题说出棋子的位置,引导学生利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然后,通过“五子棋”活动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5、复*“可能性”时,要结合具体实际综合复*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如总复*第5题,判断可能性。

  6、复*“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结合生活实际中植树、锯木头、插旗子、围棋数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理解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7

  1教学目标评论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的组成。

  2、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情分析评论

  1、六、七岁的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数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是缺乏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让他们更加巩固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很有必要。

  2、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知识的学*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以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学*兴趣。

  3重难点

  重点: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难点: 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评论

  一、导入:跳跳虎悄悄地告诉我一个秘密,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智慧岛上,藏有一个智慧宝箱,听说打开宝箱的人就会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今天跳跳虎想带着大家一起寻找宝箱,你们愿意吗?但是智慧岛上机关重重,让我们一起闯关吧!

  二、练*

  1.第一关:填一填

  我们来到游乐场,闯入第一关填一填,在做题之前,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请大家拿出题单,动手填一填。汇报:谁上来填第一组,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表扬(你很有条理)和他结果填的不一样请举手

  第4组:2个+15。表扬:你很会思考,满十进一,方法用的很好。

  2.按规律填一填:

  刚才我们顺利的闯过第一关,要进第二关,必须要来乘坐刺激的过山车,要想让过山车开动,我们必须按规律把这些数填完整,在填数之前,你们要先判断什么?顺数还是倒数,几个几个数。请大家动手填一填。

  汇报:和它们填的不一样的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语言准确)

  过山车已顺利开启,你们做的好进入第二关准备了吗?

  3.送小鸟回家

  我们进入爱心城堡,这里有一群迷路的'小鸟,我们只有把这些小鸟按要求送回各自的家,才能顺利过关。

  汇报: 小鸟给大家爱心竖起大拇指。

  4.第三关:比一比

  离开爱心城堡,我们来到池塘边进入第三关:比一比。

  青蛙兄弟俩正在捉虫子。小青蛙说:我捉的虫子比38条多一些,大青蛙说我比小青蛙多的多,但比90条少些。小朋友,你们能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吗?

  动手画一画,和上面小朋友画得不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第四关:拨一拨:

  小朋友对100以内的数大小比较掌握得非常好,所以我们才顺利的进入第四关:拨一拨

  看:这一关的题目是,在计数器上拨4个珠子,可以表示什么数?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像这样只用4个珠子,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组成13。谁上来拨一拨?还有其他答案吗?

  小结:不同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6、想一想 试一试?

  用三张卡片中的两张组成两位数,2 5 8

  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7.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闯关成功,我们一起打开宝箱吧!

  你们每一队派1个代表上来,领取你们的神奇力量吧!

  三、小结:

  你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①使学生掌握以计数单位为标准的数数方法。②认识计数单位百、数位百位,以及计数单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③掌握基本的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板书:100以内的数)

  下面请小朋友拿出纸,在纸上写一个100以内的数。

  二、读数和写数的复*。

  请生站起来读一读你写的数。

  读数和写数都从哪起的呢?————板书: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数的复*

  1、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往前数5个。再从它往后数5个。

  请个别生起来数。

  问:刚才他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数的)————板书:一个一个数。

  还能怎么数?(几个几个数)————板书:几个几个数。

  2、小动物也在数数。我们一起来看看。

  瞧:出示企鹅:24、26、28、……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小猫:95、90、85、……也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3、你能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喜欢几个几个数,就几个几个数,直到老师喊停为止吗?

  四、数的组成的复*。

  1、老师也写了一个数,我来介绍一下:它是由4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它是几呢?

  (板书该数)

  2、你能有这种方法向同桌介绍你刚才写的数吗?

  3、请几生来介绍。老师板书数字。

  问:刚才大家都是用了什么方法来介绍的呢?————板书:组成。

  4、这回小猫也介绍了几个数,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出示:小猫。大象。小兔。让学生在练*纸中做一做。

  做完后汇报,其中,小猫: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大1。请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哦,小猫是根据数据数位上的数来介绍的。

  除了小猫指着个位和十位以外,我们还认识哪个数位?(百位)

  它们这三位是怎样排的?

  板书:百位十位个位

  (各位上的'数表示……十位上的数表示……百位上的数表示……)

  写的数是两位数的请举手,三位数的起立,一位数的招手。

  5、请个位上的数是7的同学起立。

  请十位上的数是5的同学起立。

  请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的小朋友起立。

  (能把像这样的数都找出来吗?写一写练*纸上)

  五、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老师也想请小朋友来猜个数。

  (用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提醒学生。直到猜对为止,并板书:这个数:87)

  2、你写的这个数和老师写的这个数来比一比(板书),用上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

  3、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我们除了用刚才多一些,小一些,多的多,少的多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呢?

  4、完成练*,校对。说说在比较数的大小时,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5、黑板上有这么多的数,你能用>或<符号把它们连起来吗?

  ()>()>()>()>()

  ()<()<()<()<()

  请生在练*纸上写一写。

  小蜜蜂们也排着队出发去采蜜了(出示图片)它们该采哪朵花呢?

  你能帮它找一找吗?完成练*。

  六、小结:今天我们复*了什么内容?

  师:恩,我们复*了100以内的数,复*了数数,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大小的比较……

  七、游戏:抢答

  在64和66的中间

  比79少1

  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1

  由8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9

  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回顾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学算式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学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在活动中增强学*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2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有规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加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比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回顾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学算式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学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在活动中增强学*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3.1.2教学重点评论

  有规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加法。

  3.1.3学时难点评论

  在观察比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直入主题评论

  1.师: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每天走过哪些路?走这三种路有什么感觉?(课件出示:上楼梯、下楼梯,*路)

  生随意回答。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总会遇到快乐与困难,你们能正确面对吗?今天我们就来复*20以内的加法,就像我们走这三种路一样,你们有信心吗?

  2.揭示主题:其实,20以内的加法排列有很多规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搭建起这部分知识之间的桥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还为整理复*下面的知识铺路搭石。)

  活动2【讲授】师生合作,自主构建评论

  活动一:先复*和是6的算式。

  师:谁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说出和是6的算式?生不能完整说出,教师这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讨论后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可能出现各种算式遗漏的`情况。

  (2)0+6=6 1+5=6 2+4=6 3+3=6 4+2=6 5+1=6 6+0=6

  (3)6+0=6 5+1=6 4+2=6 3+3=6 2+4=6 1+5=6 0+6=6引导同学们发现,第一个加数逐渐增加,第二个加数随之逐渐减少,和不变。第一个加数逐渐减少,第二个加数随之增加,和也不变。初步感知加数、加数与和之间的变化规律。然后用课件把6的算式填在如书上106页的表中。

  师:这些算式填在表中后,仔细观察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生很快说出像楼梯。

  课件展示上面的两种情况,就好像我们上楼下楼这两种情况一样。通过课件演示,感知规律。(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我设计先复*和是6算式开始,通过说--议--填,形象地发现算式的变化规律,就像我们走楼梯一样,能完整的说出和是6的算式。)

  活动二:先小组合作完成和是8,和是10的算式。

  师:刚才我们复*了和是6的算式,下面我们猜想和是8,和是10的算式有这样的排列规律吗?

  小组合作后,师组织汇报。发现与和是6的算式规律一样,验证了猜想。

  (设计意图:有了得数是6的算式的学*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得数是8,10的算式。这样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充分给予学生发现创造的机会,感知数的变化规律,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活动三:独立填表完成和是11至20的算式。

  (1)学生猜想和是11至20的算式有这样的规律吗?

  (2)选任意一组算式汇报,进行验证。组间相互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探究讨论、猜想验证、发现规律这一过程,组间相互补充完整。帮助学生巩固2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感知数的变化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活动四:横、竖看,发现规律。

  (1)指名三至五名同学自由选择横着读几排算式,发现加数、加数,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2)指名三至五名同学竖着读几排算式,发现规律师:读这几排算式排列时就像我们“走*路”一样,通过“走*路”练*,发现了什么规律?根据学生汇报后发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同学之间相互补充,逐渐完整,使学生知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逐渐增加或减少,和也随之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规律。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走*路”活动,将复杂的数学复*课变得生动有趣,不仅激起同学们探究的欲望,还有利于同学们发现规律,感知学*方法。)

  活动3【练*】巩固练*,应用规律评论

  1.写出四个和是17的算式。

  ———————————— ————————————

  2.把3、4、5、6、7、8、9、10、11、12填入方框里,每数只用一次。

  □+□=□+□=□+□=□+□=□+□=15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让学生发现加法算式的排列规律,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了巩固练*的目的。

  活动4【练*】畅谈收获,总结升华评论

  (1)通过本节课的复*,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这节课我们发现加法算式之间规律,下节课利用这种方法继续整理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梳理20以内加法的规律,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又提出下节课的学*内容,使这节课的知识融入整体的知识结构中。)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10

  复*内容说明:

  本单元的复*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目标:

  1.通过复*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课时安排:

  约4课时20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通过复*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教学重点:

  难点20以内数的组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一、复*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字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4=7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

  总复*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六、布置作业

  练*二十三的第1、2题。

  教学后记:

  学生很多知识掌握很好,就是数位顺序表不会画,有点不理解,但他们猜数字游戏很有兴趣,看来还是要兴趣促使学生爱上数学。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汇总十篇(扩展2)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实用十篇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景中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用左右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经理观察、操作和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3、在游戏活动中,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左右

  1、认识左右手:

  教师:开学到现在已经半个学期了,何老师觉得你们写字越来越漂亮了,你们做一个写字的姿势给何老师看看。哇!姿势真好看!你们握笔的是哪个手?(右手)

  请同学们举右手。

  另一个手是哪个手?(左手)

  请同学们举左手

  【设计意图:用学生最熟悉的学*情境--握笔写字引出新知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的学*状态,为以下的课堂学*酝酿了良好的情绪。】

  2、借助左右手认识左边、右边

  (1)教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它们配合起来能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与左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左边(板书:左),与右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右边(板书:右)。

  (2)教师示范伸出左手、右手。

  (3)教师说左右,学生伸出相应的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常握笔写字的手是右手,另一只手是左手。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联系,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

  二、通过游戏、动手操作等加深认识左右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闯关游戏,有信心过关吗?

  1、第一关:听口令做动作

  (1)教师口令,全班学生做动作。

  口令:摸你的左耳、摸你的右眼……

  (2)教师口令,小组内一起做动作。

  (3)教师口令,请个别学生做动作。

  2、第二关:介绍邻居

  请学生说说: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介绍,然后请个别学生介绍。

  【设计意图: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不能长时间地维持注意力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两个活动,可以使学生心情愉快,且使得学生在玩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让玩的过程成为一个体验学*过程。】

  3、第三关:摆一摆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卡片,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摆放。

  请个别学生在黑板上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的活动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4、第四关:完成练*卡上的练*

  学生拿出课前所发的练*卡,老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进行集体评讲。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独立完成练*题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生活中的左右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出现左右,例如:

  1、上下楼梯靠右走。

  2、敬队礼时用右手。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联系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请部分学生汇报。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右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进一步复*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2、

  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

  3、

  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关键:

  正确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

  口算卡片出示

  10-3 4+4 10-6 2+5

  5+3 10-5 8-7 7-4

  9-0 9-8 6-6 9-2

  8-2 4+6 3+6 9-0

  2+3 9-5 0+7 4+2

  二、整理知识

  1、

  前面我们学*了哪些计算题?

  分组看书整理后汇报

  2、

  复*

  A出示10以内加法题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加法题,它们按一定的.规律排成这个样子,你能看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

  B练*,师任点几题让生回答

  C照刚才的观察方法再观察减法表

  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同座互相点一题考问对方

  三、练*

  课件出示

  1、

  ★△▲○●□☆

  从左数,第5个是()☆排第()

  2、

  9 4

  □ 5 □ □

  3、

  △□△□△□

  接下去怎么画?

  4、

  小猴小兔必须沿1-10的路线回家该怎么办?

  5、

  按规律填空

  (1)2、()、4、()、()、()、8

  (2)8、()、6、()、()、()

  (3)2、4、()、8、()

  (4)1、3、()、()、9

  6、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综合活动

  先独立观察书上第6题的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观察小鸟在干什么?小动物他们在做什么游戏?我们也去参加。你如果知道就帮动物说出答案。

  学生写在书上。

  四、教师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1、

  看图写出两个加法和减法

  2、

  图画式应用题

  3、

  连续加2

  4、

  连续加3:3、 、 、

  连续加2:1、 、 、

  板书设计:

  10以内加减法整理复*

  10=□+□

  10=□+□+□

  10=□+□+□+□

  10=□+□+□+□+□

  10=□+□+□+□+□+□

  10=□+□+□+□+□+□+□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2、能力目标:能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情感目标: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左、右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自己的身体部位相联系:左手和右手,写字的那只手是右手。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左右位置的相对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

  上课前请同学们帮老师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猜中了。猜对的同学请举手。举好,别放下,能不能说说你举的这只手是哪只手?那么另外一只手又是哪只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同学们学*左右。(板书:左右)同学们,这两个字长得挺像吧,那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分清这两个字呢?(课件出示左、右)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办法。左公公爱做工,右婆婆爱动口。好记吧!

  二、探究知识

  1、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师:对我们来说,手的功劳可大了!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情?

  (*时我们经常用右手写字,吃饭时拿筷子,老师提问时用右手举手……用左手压住本子,吃饭时拿碗……)

  师:是的,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配合起来可以做很多事情,在我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呢?

  (学生回答: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左腿右腿,……)

  小结:与右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右面,与左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左面。

  小游戏:我是机器人。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我知道同学们很喜欢做游戏。

  我老师奖给大家做一个游戏。不过,做游戏时一定要认真听,同时还要考考你的动手能力喔!

  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2、探究左右位置与顺序。

  (1)、(课件演示:摆放文具。)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弄清了咱们自己身体上的左右。但是小明和小红在课桌上摆好了文具,想考考咱们班同学观察物**置的能力,同学们敢不敢迎接他们的挑战!

  小结:观察物体在左还是在右,要以观察者的左右为标准。在观察者的左手边就是左边,在观察者的右手边就是右边。

  (2)师: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的位置。

  三、解决中运用,体验生活。

  师:*时,老师要求大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你看这些小朋友遵守规则了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发言,意见不统一。

  体验:同桌左边的同学排成一列上楼,右边的同学排成一列下楼。

  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上楼的同学的右边在这一边,下楼的同学的右边和上楼的同学的右边是反的,在这一边。所以*时上下楼时就不会相撞,就不会发生危险。

  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些上下楼梯的小朋友,他们遵守规则了吗?

  师小结:如果我们面对面,你的左边就会对着我的右边,你的右边就会对着我的左边。

  (体验握手感受相对性)

  师:握手是一种礼节,通常用右手,请个同学来和老师示范一下。

  师:不仅是上下楼梯,我们的车辆也是这样,靠右行驶,我们走路也应该走马路右边……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左右,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你有收获吗?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10,掌握10的组成和分解。

  2.学会用10的组成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减法。

  3.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数数

  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运用投影出示“0~9的.数字娃娃”)在这些数中,哪个数最大?

  二、故事导入

  教师指着投影给学生讲故事: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做“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它神气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脸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啦!”“0”听了,圆圆的眼中流出了眼泪。这时,数字娃娃1站了出来,很有礼貌地对“9”说:“队长,如果我和“0”站在一块儿,比你还要大呢!”“什么,比我还要大?”“9”非常吃惊。

  导入:数字娃娃1说的话是不是对呢?我们来看看,(教师抽动投影片,形成“10”)数字1和0站在一块,这个数怎么读呢?(生:读作10。)10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10。(板书:10的认识)

  三、进行新课

  (一)认识10

  1.出示教科书上的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

  谁知道10月1日是我们国家的什么节日?你们看,这一天各个民族的小朋友欢聚在***前,穿着节日的盛装,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奏乐,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呀!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位小朋友?空中有多少个气球?(生:图上有10位小朋友,10个彩色气球。)对,10个小朋友,10个彩色气球都用10来表示。

  2.用小棒数数。

  (1)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小棒,请小朋友一起数一数。(0~10)

  (2)老师将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这一捆我们就说是1个10,因此10还是一个计数单位。

  3.写10。

  (1)提问:10怎么写呢?先观察10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明: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所以10是个两位数,而0~9都是一位数,书写10时,要占两个字格。

  (2)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书写。

  (3)学生在书上描写10。

  ? 4.引导学生用10说一句话。(包括用基数和序数10来说话。)

  5.10与所学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1)出示数轴。

  提问:如果10和0~9这些数字娃娃排列做游戏,按顺序应紧紧排在哪个数后面?9后面紧挨着几?

  (2)出示9○10。提问:

  ○填什么符号?

  看到9<10,你马上会想到什么?(10>9)

  刚才,数字娃娃1说的话对吗?

  (3)出示□<10。提问:

  □里可以填哪些数?

  谁能用一句话说出哪些数小于10?

  启发:只要是排在10前面的数都比10小,那么排在10后面的数会比10怎么样?我们以后会学到的。

  (二)10的组成和分解。

  1.启发:小朋友知道了10比它前面的数都要大,想一想,10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又组成10呢?

  2.先让同桌学生议一议,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3.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验证10的组成的正确性。

  4.巩固10组成。

  (1)齐读。

  (2)小声读,边读边记。

  (3)擦去部分数,指名回答。

  (4)对口令。

  5.课中休息,唱儿歌。

  1,2,3,三只山羊上高山,

  3,4,5,五只老虎学打鼓,

  5,6,7,七只小鸡坐滑梯,

  7,8,9,九只小猴树上走,

  8,9,10,十只小狗来跳舞。

  四、巩固练*

  1.在空格里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数。

  2.比一比。(填“大”或“小”)

  10比9______。 8比10______。

  6比10______。 10比7______。

  3.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可以组成10?用线连起来。

  4.在()里填数,看几和几组成10。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练*十的第1~2题。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设计理念:

  1、能采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2、能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

  教学准备:

  野生动物园"电脑课件、1~5各数的写法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

  15根等长的小棒、1~5共5张数字卡片、计数器若干个(每小组一个)、教科书第16页上的点子图及"做一做"中的实物图片5张。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图

  1、创设动画情景。

  教师将"野生动物园"图制成电脑课件动态展示: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漂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4个学生来到野生动物园游玩;一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大树旁有2头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长颈鹿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视野;4只小鸟自由飞翔;草丛中5朵鲜花开放;然后画面定格。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人或物。当学生说"1个太阳、1头大象"时,即将"1个太阳、1头大象"图动图移放在主题图下面(如教材所示),并告诉学生,一个太阳、一头大象都用数"1"来表示。并在大象图下面贴上"1"。同时让每个学生找出数字卡片"1",摆放在桌子上。并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位老师;一朵蓝色的花;有一只鸟飞向太阳"等。

  2、3、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4、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闪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对着自己摆的1~5这5张数字卡片,每个人发挥想象,同桌的或在小组里说一说,1~5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学生说的也许是我们教师不曾想到的物体,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能随意扼杀,应积极鼓励。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这5个数的形状的正确记忆。

  5、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拿3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有其他形式,只要是用3根小棒就可以;拿4根、5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正方形、五边形外,还有许多由孩子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各种图形,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体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6、做第16页上的"做一做"。

  教师端出3个苹果,并提问:"不用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出了几个苹果?请你用其它物体或数字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苹果数。"先让每个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图画卡片或数字卡片在桌上摆出来。然后请用不同方式表示的学生上台展示。如,有人用3个手指表示,有人用3个圆片、3朵红花表示;有人用数字卡片3表示。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学生对数的基数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数序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教师用电脑课件动态展示: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教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在计数器上方标上"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珠,然后教师提问,"再拨一上颗,是几颗?1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并回答后,教师动画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在计数器上方标上"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再1颗、再1颗,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让每个学生将学具卡片"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教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面?"

  三、教学数的写法

  1、教学1、2的写法。

  ①动画展示1、2的书写笔顺(2遍)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用眼观察;

  ②在桌上划(或书空)1、2的笔顺;

  ③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1、2。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时,发现写得好的拿上台在全班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以鼓励为主。

  2、教学3的写法。

  教学方法与1、2的相同。提醒学生写3时,两个半圆组成的,开口的方向是向左。

  3、教学4、5的写法。

  教学方法与1、2、3的相同。

  四、课堂练*

  做练*二中的第1~4题。每道题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再回答。

  可将每题结果做成课件,供订正时使用。

  1、做第1题时,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圈中是什么动物,然后数一数有几只就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几。写数时,要认真、工整。教师巡视时,发现好的应及时鼓励。

  2、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先看第一幅图,提问:"有几只口哨?用数几表示?"动画将口哨图与2连起来。然后让学生完成其余3题。连线时,应要求学生用尺画线。

  3、做第3题时,使学生明确应根据下面给出的数来涂色。学生涂完后应反馈对正。

  4、做第4题时,引导学生先想想1~5的排到顺序,然后在小旗上填数。

  课后反思

  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单元时,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在1—5加减法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有能加强对算理的深刻理解。比如5—2=?从数的分成上思考,学生在反复说和记忆中,可脱离图示和手指等形式,学生在头脑中总直接建立算法模式后,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另外,在练*的设计上还要突出生活性。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学生*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找“生活中的数”和“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的练*,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通过表述,把知识形象化,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所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练*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摆圆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轻轻松松巩固了1———5的数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从而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情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导入

  1. 智慧老爷爷听说小朋友特别爱动脑筋,心里可高兴。送了份礼物给大家,要想打开礼物,先解开盒上的密码:

  (课件:7比4 6比9 8比3 2比9)

  学生口答

  2. 打开礼物出现水果。(课件出示)让学生对两种水果进行比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以生活中常见事物数量比较,自然导入新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下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二、引导探索 解决问题

  1.数圆片

  师:数数信封里的圆片,知道了哪些数学

  信息

  生:红圆片13个

  生:蓝圆片8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生: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生:蓝圆片比红圆片少多少个

  生:圆片和红圆片一共多少个

  [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意识。]

  2.摆圆片

  让学生摆圆片,摆出的圆片必须一眼就能看出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学生摆,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摆的'情况,说出摆的方法(一个一个对齐)

  [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观察感知一一对应,直观的发现谁比谁多。]

  3.领悟算法

  (1)让学生把红圆片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数量和蓝圆片同样多。

  (2)讨论:老师:什么要这样分学生:发表意见。

  (3)要求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只要怎样用什么方法(反过来问又怎样列式)

  从(13)里面去掉和(蓝圆片)同样多(8)个。剩下的是多出的部分。(课件展示)

  学生列式

  (4)提问:13-8=5可以表示什么

  教师适当的引导如:13-8=5可表示为:小明有13朵花,小红有8朵花,小明比小红多多少朵花

  学生表述,教师评价。

  小结:求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就是从多的部分里去掉少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的部分(少出的部分)

  [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手动、口动、脑动、眼动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从而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从算式入手“13-8=5可以表示什么。”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给孩子营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既巩固知识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开展游戏 设问解答

  1. 分6组

  2. 交代游戏规则:

  (1)每组选三人抓棋。

  (2)抓棋的人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表格里,然后每人抓一次,数一数抓棋的个数,写在自己每名字的下面。

  (3)填好表后,每人根据自己组里填表情况提一个“比多少”的数学问题写在纸条上,最后把纸条贴在表格里。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7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

  2、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

  3、初步掌握11—20以内数的顺序。

  4、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5、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6、初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7、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装在小盆里,12根,每人一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电脑:机器猫]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猫:小朋友,你们好,我叫小叮当,今天我想跟你们一快儿学*,你们愿意吗?

  猫: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叮当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

  [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

  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比10更大的数,[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再帮小叮当把小红花数完。

  二、实践操做,初步认识11—20各数。

  1、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师: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些小棒,就在小盆里,数一数你有几根小棒,在桌上排成一排。(小盆里都是12根小棒)

  学生汇报,指名2人把小棒拿到讲台上数一边。

  师:再来看看小叮当有多少根小棒?[电脑出示12根小棒]我们也来帮它数一边。

  学生数

  猫:每次都要这样数,太麻烦了,我有一个摆小棒的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我有十几根小棒。

  师:小朋友,小叮当到底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他有十几根小棒呢,猜到的小朋友也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让自己和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有十几根小棒。

  还没有猜到的也可以跟同座商量一下再摆。

  学生活动,汇报两人展示

  师:你们看看谁的方法最好?小叮当和他想的一样吗?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8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新知:

  (一):主动探索:4 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 4 4

  1 3 2 2 3 1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 和3,1和3 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二)学生合作:学*5的组成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 55 5

  1 423324 1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 (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 (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6、第19页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这题的第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7、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9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认识整万数和掌握万以内数读写法的基础上,认识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一组成的数,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

  2、学生能联系现实生活以及有关的操作活动,感受大数目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

  3、在生动、活泼的学*活动中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万级和个级末尾、其它数位有关0的读法、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为学*新知搭桥铺路。

  出示反映今年春节黄金周太姥山旅游情况的数据信息。

  1、今年春节,仅大年初一太姥山接待游客达9000多人次。

  2、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共有4603辆车辆进入景区,其中浙江车辆有2005辆。

  学生读信息,复*万以内数的有关0的读法:末尾的0都不读,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二、自主探究,学*新知

  1、教学认、读不含0的数。

  (出示情境图)

  (1)师:今年“五一”小长假,尽管受到雷雨天气影响,我市旅游依然火爆,据统计,三天来,我市实现旅游收入约这么多元。(课件出示计数器和数据39560000)

  (全班读)(课件出示读法)。

  师:这四个0在什么级上?3956在?(万级上)

  师:万级上的3956是表示什么意思?(课件出示:3956个万)

  (2)数据3956。(出示空的计数器)

  师:如果把这些珠子拨到个级上,这个数是多少?(出示3956)

  师:个级上3956表示什么意思?(课件:3956个一)

  (3)说数的组成。(课件演示合并两个计数器成39563956)

  师:(课件演示合并两个计数器)组成的这个数谁会读?

  师:谁发现了我们刚才是怎样读这个数的?

  (4)区分个级数和万级数读法的异同。

  师:谁发现我们在读个级数和万级数时有什么不同呢?(多了个万字)

  (5)读的顺序。

  师:我们读这个数时,是先读哪一级,再读哪一级?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读写方法。(出示课题:认数)

  3、教学认、读含0的数。

  (1)强调“每级”。

  师:同学们,在这巨额的旅游收入中,其中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门票收入大约是这么多元(在计数器上出示算珠3205000)

  师:请个同学帮忙摆这个数?

  师:再请个同学给这个大数分分级?

  师:你能看出这个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指名说组成)?

  指定几名学生读一读。

  师:我知道这3个0在末尾,末尾的0不读,(指着板书说),而320这个0怎么也不读?它在万级的什么位上?(万级末尾的0不读,)

  (板书每级。)

  生齐读。

  (2)万级数中间0的读法。

  师:老师来变个小戏法,给数字搬搬家,大家认真看,老师把哪些数字搬家了?(交换数字卡片,成:3025000)(拿走计数器)

  师:哪里变了?

  师:你会读吗?请你读。

  师:前面这个0不是不读吗?现在怎么要读了?

  师:看来万级数中间0的读法和万以内数中间0的读法是一样的。中间的0要读。

  生齐读。

  (3)刻画“其它数位”,突破连续0的.读法。

  师:我们再来给0搬搬家,认真看,这次又是哪些地方搬家了?(再次交换数字卡片的位置,成:3020005)

  师:哪里变了?

  (多请几名读)

  教师遮住万级,问:我们来看看这些0都是在个级的中间吗?这个0是在个级中间吗?(是)也就是不在末尾要读零,这个0呢?(是)不在末尾要读零。这个0也是在个级中间吗?(个级的前面)

  师:这个位置虽然很特别,但是我们发现它与中间的0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0都不在末尾。为了方便,像这样,凡是不在每级末尾的0,就叫做其它数位的0,(指着数字3020008中其它数位的0,让学生说,强化其它数位的0的认识。)要读出0。(板书:其他数位)

  全班读?(多请几名读)

  教师快速交换数字卡片成:3020080,3020800生齐读。

  师:刚才这几个数的其他数位上0的个数都不同,为什么你们都只读一个0。

  师:这就是含有万级和个级数有关0的读法。

  师:它和咱们以前学的知识差不多。会读了吗?全班读。

  (4)加强0的读法练*。

  问:谁也能做小老师,改变0的位置考考大家?

  如:学生出示30000280。

  师:你想请谁读?他读对了吗?他读出了几个0,请你指出来。追问:后面“0”要读吗?为什么?(末尾的0不读)

  快速交换几个学生读。

  师:我们读了这么多数,都是先读哪一级,再读哪一级?(板书: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4、教学写数。

  师:随着福鼎旅游业的发展,其它产业产量也随之提高。

  (1)八千六百万四千。

  师、福鼎是中国的化油器生产基地,占全国化油器产业的“半壁江山”,2009年化油器的产量是八千六百万四千台。

  师:它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师:如果我请2名同学合作写这个数,你觉得应该怎样分工?

  生写。

  (2)四百零二万零七。

  师:福鼎也是中国的白茶产区和出口基地,2011年福鼎白茶的年产量达4020007千克。

  师:它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生写万级,师写个级成:40207。

  生1:7要写在个位上。

  生2质疑:中间添2个0。

  师:为什么要添2个0,

  问:我们在写数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要分级写数,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要写0占位。)

  师:我们读数时是先读万级,再读个级,那写数呢?

  三、巩固练*,应用拓展

  1、读数练*。

  师:同学们真聪明,做为福鼎的小主人,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福鼎的其它信息吧?

  (1)福鼎白琳玄武岩的储量为38029000立方米;

  (2)2011年福鼎水产品总产量达210300万吨。

  师:看到大数目,要想读得准,读得快,咱们可以在心里给它们分分级。

  2、写数练*。

  请你拿出练*纸,把看到的数据记录下来。想一想,写数前我们应该先观察什么?

  课件:福鼎市2010年人口普查总计五十八万一千三百二十三人;581323

  全市耕地面积二万零九十公顷;20090

  海水可养殖面积九千一百零七万八千公顷。91078000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电脑核对,课件预设2090,让学生找错误。

  四、游戏。

  1、游戏。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学得真认真,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玩个游戏,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小卡片。首先观察一下你卡片上的数有什么特点?数一数有几个5和几个0?

  下面与你的同桌相互轻声读一读,看看你读出了几个0。

  师:我们来看屏幕,我们把上面不停滚动的编码看作我们今天学的数,你们说停,老师就让它停。如果谁手中的数与电脑上显示的数一样,说明你是今天的幸运之星。只要你能正确地读出这个数,就会得到老师的礼物。

  第1次:教师抽奖。55005500。

  大家欢迎第一位幸运之星上来领礼物。

  第2次:学生喊“开始与停”。50055500。

  师:他读对了吗?

  2、听令就坐。

  师:还想玩吗?请再次将你手中的数读一读,看看你读了几个0,记在心中。

  师:好了吗?请问你读出了几个0,你呢?全体起立,现在我们改变游戏规则,听口令坐下,看谁反应快?手中的数一个0也不读的请坐下,同桌看看他坐对了吗?

  师:只读一个0的请坐下,举起手中的数,让大家检查一下坐对了没有。

  师:读2个0的请坐下,自己再读一遍,看看坐对了吗?

  从剩下站着的小朋友中抽一个,问:你是读几个0的?

  师:你能想象出这四个0分别在哪些数位上吗?自己动笔先写一写。(请读出3个0的坐下。)

  师:谁来摆一摆这两个数。

  师:要想读出三个0,咱们得把3个0或四个0放在什么位置?

  师:孩子们真棒,不仅会读会写大数目,而且会创造大数目,

  师:今天认识的这些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在生活中也是经常能看到的。让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课后去观察,收集咱们身边的数吧。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0”表示的几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等等;并且能正确地读、写“0”。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学*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三)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四)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五)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四、教学反思:

  “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 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惯和合作意识。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汇总十篇(扩展3)

——小学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汇总5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 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二、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三、验门票,进乐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四、排排坐,选队员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小学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5、在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具准备】

  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你看过这个故事吗?丑小鸭讲的是它在小时候因为长的丑处处被人欺负,后来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你知道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哪里吗?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天鹅例题1。看:湖里有几只天鹅?演示:又飞来3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求先飞来3只,怎么办?]

  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3)又飞走2只又该怎么办?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3”的后面写“-2”。]

  师:这个算式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

  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学生齐读算式一遍。)

  [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

  根据图意想一想,先算什么?

  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着什么?用哪个数减去2?谁能说说4+3-2的意义?演示课件,鼓励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

  [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2、教学天鹅例题2。

  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

  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师: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减法,也是加减混合式题,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学生在书的方框里填数,指定学生说计算过程。]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

  刚才计算两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第l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概括: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减法在前面就先算减法。像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三、巩固练*。

  (1)做课本67页“做一做”题。

  [指定学生说图意。指名列算式。]

  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接着学生计算,填方框里的数。做完后订正。]

  (2)做练*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题意,边讲边填,集体订正。学生说计算过程。]

  四、课堂练*

  1、练*十五的第2题。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算式。

  2、练*十五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总结:加减混合运算应怎样计算?

  【教学反思】

  我首先用丑小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导入新课,然后演示天鹅飞来又飞走或飞走又飞来的过程,让学生形象的感知加减混合算式的具体含义,从而掌握了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和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小学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 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教学主题图3

  1.出示图片:乘车图4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

  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6-3-3=0

  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

  三、活动三:动手摆

  (一)摆圆片列式

  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

  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

  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

  (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

  四、活动四:日常生活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课堂的导入,直入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会,新课的教学整个贯穿在此条线索中,各个环节的教学线条流畅,学生在每个环节的情境中合作学*,共同讨论,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每个孩子发挥、展示自己的空间。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识,不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大有裨益。

  小学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 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6~2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 课件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卡通形象: 小朋友,你们认识我们吗?你们想想在哪儿见过我们呢?

  2. 小朋友,你带来了哪些“朋友”啊?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带来的物体,能说出名称的就说出来)

  3. 小朋友带的物体真多呀,看了这些物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 看来,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揭示课题: 认识物体)

  [说明: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生动的画面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以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动手探究,体验领悟

  活动一: 看一看、摸一摸。

  导语: 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桌面上的物体,你有什么发现?

  1. 学生认真观察桌面上的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外形。

  2. 学生用手触摸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特性。

  3.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说说物体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说明: 理解数学知识首先要“观察”数学现象。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特征建立感性基础。]

  活动二: 分一分、比一比。

  导语: 刚才小朋友观察了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接下来,小朋友能不能按形状把它们分分类呢?

  1. 以小组为单位将物体进行分类。

  2. 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分了几类,是怎样分的。

  3.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教师相机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4. 各小组分别拿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桌面上滚一滚、堆一堆,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说明: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各种物体的形状后,再通过实际的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能进一步感知几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活动三: 认一认、找一找。

  导语: 现在请小朋友看大屏幕,电脑把这四类物体的形状画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呈现几种立体图形)

  1. 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形,说图形的名称。

  2. 请四名学生头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头饰,其余学生在桌面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并举起来,以示响应。

  3.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们的教室,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快找找看。

  4. 要求学生想一想: 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说明: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四种形状的物体后及时进行必要的抽象,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在找一找的活动中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又注意把学生引入更为广阔的现实情境中进行充分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的已有认识更为丰富、生动。]

  活动四: 搭一搭、数一数。

  导语: 小朋友,你们玩过搭积木吗?现在我们就用刚刚认识的这些物体作积木,搭一件你最喜欢的东西。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搭得最好!

  1. 明确要求后,学生动手搭积木。

  搭好后,学生可以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并进行评价。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指名说说这件作品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

  2. 数数自己的作品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说明: 学生的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设计开放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这样做,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总结延伸

  1.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2.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说明: 让学生自己总结学*的方法和学到的知识,体会互相合作、主动探究是学*的好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 5

  教学建议:

  在进行总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进程和收获。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内容最有用,哪些内容的学*最困难等。

  教师在组织学生复*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如变换练*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而不要进行机械枯燥的训练。

  在复*中,教师要告别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所有学生通过复*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复*中题目的难度和范围体现了本册教科书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学期知识技能的评价建议:

  1、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本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左右,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3、会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所学内容,为后面的练*做铺垫。

  二、练一练。

  1、第1题可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题意,再说一说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2、第2题,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说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规律,再填空。

  3、第3题是巩固数的组成。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5、第5题巩固认识钟表的四种情况。

  6、第6题是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7、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8、第8、9、1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9、第12题,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10、第15题,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可组织交流与讨论。

  11、第18题,是一幅连环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编数学故事,然后说一说,算一算。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汇总十篇(扩展4)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学设计3篇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5-126页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意识和*惯,认真地审题,正确地进行口算、笔算,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认真做题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检验的意识和*惯。

  教学难点:

  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教法:质疑引导,组织练*;学法:小组合作,独立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

  同学们,我们要想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就必须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须掌握好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来复*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

  教师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请积极举手说一说想起了哪些知识点?看谁想得多?

  教师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然后指出上述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用一个知识结构图描述上述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启迪思维,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学*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复*状态。)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尝试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情况。

  请各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讨论情况。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各小组建构的知识网络图。

  3、师生共同分析建构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罗更多相关知识的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介绍讨论构建情况。然后,师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图。这样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重点复*,强化提高

  (一)、复*小数四则运算。

  1、出示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学生同桌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遵循相同的运算规律,即都满足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小数的加减法需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必须将两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才能相加减。

  4、同学们,要想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须做到什么?

  教师讲明:首先要认真细心地进行审题,然后再计算,计算后要进行检验。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检验呢?

  师(出示教科书第125页第4题):请同学们看这一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呢?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进行检验。

  这一题正确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师生交流。

  6、出示练*题

  计算并且验算。

  7.83+1.6780×*

  6.12—3.581435÷35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检验。

  集体订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属于什么运算?指名学生回答。

  那么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进行交流。

  师小结: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学生独立计算上面两题。

  8、完成练*二十一第6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汇总十篇(扩展5)

——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优选【10】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上、下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了前和后,你能用你学过的方向词来给我们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吗?

  学生的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会用前和后来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老师再让你来介绍一下这些小动物的位置。

  教师把例2的参观动物图片贴在纸板上,把这张图片竖立起来。

  教师:你还能用你们学过的前后方向来介绍这幅图中的各个动物的方位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仅仅用“前、后”方向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方位。

  教师:为什么?

  让学生意识到前、后位置是在一个水*面上的,而这幅图却竖立了起来,有些在一个面上的,没有前、后的区别。

  教师:你准备用什么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位置呢?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作出用“上、下”来介绍这些动物位置的决定。

  教师:为什么要用上、下来介绍?

  要求学生这样想,这张图是竖立起来的,因此有些动物在上面,有些在下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上和下。板书课题。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视用即将要学*的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原来掌握的知识——“前和后”主要用于描述在一个水*面上的前后位置,而对于竖立的一些物体,显然就不能用“前、后”的方向词来描述了,这样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前面所学知识和将要学*的知识的区别,还突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用不同的方向词,使学生能体会学*上、下的必要性,通过上、下的学*使学生对方向词的使用更加准确,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学*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例2

  教师:除了这张图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物体是竖立起来的?需要用上、下这些方向词来介绍?

  学生讨论后回答,比如楼房、书柜这些物体都是竖立起来的,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

  教学随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对了,像楼房、书柜这些竖立的物体,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用“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你的邻居?

  指导学生用“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上和下来介绍你家楼上和楼下住的邻居,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这幅竖立的图,这幅图像你们家的那座楼房吗?

  学生:像。

  教师:那么你会用上和下来介绍这幅图中大熊猫的邻居吗?

  指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图板上贴上往上和往下的箭头(如上图所示),用箭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和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清楚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了吗?用手指一指你的上面,再用手指一指你的下面,你们指的'方向和图板上箭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学生:是的。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以后,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其他动物的位置。

  学生自由地说。如“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下面是老虎”、“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猴子的下面有斑马和狮子”等。

  教师:刚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刚才我们不是说“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吗?怎么又变成了上面了呢?

  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有了“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的现象,就可以反过来说“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

  教师:请同学们像这样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

  指导学生用“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小兔的下面是梅花鹿”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位置。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用竖立的图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上下关系,并强调启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过程;二是把课内学*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自己住的楼房也是竖立着的,也能用这节课学*的知识来介绍楼上或楼下邻居的位置,然后用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三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话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使学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利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猜数游戏,激发兴趣

  师:我很想知道你们的年龄,谁愿意告诉老师?(学生纷纷举手)还是让我先来猜一猜吧!

  (请一名学生上台,把自己的年龄写在黑板上,教师背对黑板,面向学生。)

  师:请同学们帮我提示一下,我猜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

  师:(故意地)20岁。生:(哈哈大笑)太大了!

  师:(故意地)5岁。生:又太小了!

  师:10岁。生:大了!

  师:8岁。生:对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1)提出问题

  师:小猴和小狗觉得我们的同学很聪明,邀请你们去他们的动物餐厅做客,好吗?(出示挂图)

  师:你从动物餐厅里看到了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进行汇报,并请两名学生模仿小猴和小狗的对话。)

  师:听了他们的对话,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他们一共拿了多少个盘子。生2:小狗比小猴多拿了几个盘子。生3:小猴比小狗多拿了几个盘子。

  师:究竟谁拿得多?

  (2)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小组成员说一说。

  师:下面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介绍?

  组1:我们组认为小猴拿得多,因为21里面有2个十和1个一,18里面有1个十和8个一,2个十比1个十大。

  组2:我们和他们的答案一样,但想法不一样,18再往后数3个是21,所以21比***。

  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想法?

  组3:我们也认为21大18小,因为21比20多1个,18不到20。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又学会了哪个小组的方法?请你把这种方法再说一说。

  (3)再次比较

  师:小狗上次输了,决心再和小猴比一比,这次小猴拿了35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32个盘子,超过了它。你认为小狗说得对吗?

  生:(大喊)不对,不对!

  师: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

  师:通过和同桌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又学到了一种比较的方法。生2:他说得比我清楚。生3:他会用三种方法进行比较。......

  (4)填写符号

  师:①21()18,②35()32,这两个数之间能用什么符号连接?(请两名学生板演,并试着说出符号名称。)

  (5)开放练*

  师:我们为小狗想想办法,小狗拿多少个盘子才能赢呢?(板书:()>35)

  生1:可以填36。生2:37,38,39,...生3:也就是比35大的数都可以。

  2.借助计数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第6页“填一填”)

  师:请同学们独立在书上完成。(让两名学生上讲台板演,然后说出比较的方法。)

  师:谁还有问题向他俩请教?

  生1:第2小题的左面只有1个珠子,右面有18个珠子,为什么要填大于号?

  生2:(板演者)因为这1个珠子在百位,表示100,右面虽然珠子多,但十位上是9,个位上也是9,表示99。

  生3:(另一板演者补充)99再添1才是100。

  师:请你用计数器再来拨一拨。

  3.抽象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板书:58()9180()64(分别打手势比较这两组数的大小。)

  师:(指着一位同学)我发现你每次打手势的速度都特别快,能讲一讲你的窍门吗?

  生1:(得意地)我一看就知道,5个十比9个十小,8个十比6个十大。

  生2:我的方法更简单,就看十位上的数,谁大,这个数就大。

  师:也就是说,比较这两组数的大小,只需要比较十位上的数就可以了。板书:58()5680()84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数和前面的两组数有什么不同?生:十位上的数相同。

  师:这又该怎么比较呢?生3:看个位,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独立完成(1)你父母今年各多少岁?谁大一些?(2)练一练第1,2题。

  2.小组合作完成调查你们小组每个同学的体重,谁最轻,谁最重?并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以“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猜数游戏”很快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提出了问题:“究竟谁拿得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活动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试图有理有据地证明自己的想法正确。学生的思维始终是活跃的,并在“猜数”活动中体会到数学“区间套”的。2.学生获得了学*的主动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构建活泼、富有个性的课堂。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学生经历了具体情境、利用计数器、抽象地比较三个层次的活动,每次活动都是在原有认知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在丰富的感知积累上,体会到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不同层次的学*活动。本节课虽然较好地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但又有些囿于教材编写的程序,教学设计上如果能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会更有利于课堂的学*活动。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教室的真实情景,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地表达。

  2、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是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是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室挂图。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组织学生观察“教室”挂图。

  1、小明和我们一样大,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他在另一个学校上学,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的教室是什么样子?(出示“教室”挂图)

  2、你认为他的教室怎么样?

  (干净、整齐、有电视……)

  3、和我们的教室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4、想像自己站在图中,面向黑板,请你说出物体的位置。

  (教室的前面是块黑板,黑板上面有红旗,红旗的两边有字,在我的左边有窗户,右边有门,我的后面……)

  二、活动二:说说自己的教室

  1、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看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前面有黑板、红旗、讲桌、老师……)

  2、再看看教室的左边、右边分别有什么?(左边有窗户、暖气……右边有……)

  3、教室的上面、下面各有什么?(上面有天花板、吊灯……下面有地板……)

  三、活动三:说说自己的家

  按一定的顺序说说你的家里的物品是怎样摆的?(同桌互相说,指定几名学生给大家说)

  四、活动四:说说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活动五:

  指定一个座位,请同学们说说从讲台到指定座位的路线,怎么走?有几条?

  六、活动六:画一画

  教材69页 练一练第2题

  板书设计:

  教室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8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1~8的数字卡片;学生每人准备8个小五星,1~8的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复*导入

  1.复*: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 8○9 8○6 9○5

  2.引入:下面我们再来猜一猜。

  a.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b.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c.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而且还学会了8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了解8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的组成)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课件演示)。

  星期六,老师要带我们一(1)班的学生去绿城广场踢足球,准备带8个小足球去,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足球吗?

  [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问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再者教师创设这种情境,是有意识地拉*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两者的距离,使数学走进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另外,学具具有可操作性,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思维之上,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中,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a.请你拿出8个小五星来代替8个小足球,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b.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c.请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意见,其他小组做补充。(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d.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e.让学生根据板书,再把8的组成完整地摆一遍。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不包办代替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和约束。无论从创设情境的课堂引入,还是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交流都体现了教师要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的基本框架,这也正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3.小组讨论,巩固新知。

  a.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了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黑板上的内容,你能想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就想到。这样只记住4个即可:

  b.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同学们知道了1和7、2和6、3和5、4和4组成8。由1和7组成8,想到7和1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四人小组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会背。

  c.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背完后,教师问:你是怎样记的?

  d.指导学生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5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

  反馈练*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的组成。(如,师举1,生举7。)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3.填空。

  [教师设计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认识8、9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新课引入时,我采用了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在探究知识时,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由原来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向小组合作学*、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新授部分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即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小组讨论,巩固新知;反馈练*,强化新知。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记录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8是怎样组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第二、三的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通过组织四人小组讨论、同桌互相交流等方式,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学*气氛,使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

  9十5=9十3=8十5=8十3=9十4=

  9十2=8十4=7十5=6十5=8十6=

  2、8十9=?

  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5、4、3、2加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5、4、3、2加几)

  二、合作学*,探究新知

  1、出示5十7=,同桌合作学*。

  问:5十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独立试做5十7。

  ②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③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④师: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十8、4十8、3十9。

  ①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②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③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3、看书质疑。

  4、做一做。

  ①看图列式。(第1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②第2题和第3题。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5、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三、练*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二十二第l题)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按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二十二第3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集体订正。

  3、练*二十二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二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看懂这个表,让学生把得数填在书上表内。(教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先说问题,再计算。)

  四、课堂小结设计,数学,教学

  教学内容:课本62--63面。

  教学目标:

  1、加强“前后、上下、左右”的方位训练。

  2、使学生能按一定顺序叙述教室的摆设。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教室真漂亮,今天我们就一看、说说我们的教室。(板书:教室)

  二、学*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教室”。

  2、放足时间让学生观察、同桌互相说说。

  3、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人看到的说出来。

  4、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叙述教室里的摆设。

  5、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家里的摆设,再同桌互相说说。

  6、生发言说说自己家里物品的摆设。

  师: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表达清楚。

  三、练一练。

  1、练*1。

  生:自己指着文具盒说一说,再同桌互说、互评。

  师:要求个别学生边指边说,其他同学评一评谁指得好、说

  得好。

  2、画箭头,并说一说。

  师把题意告诉学生。

  生:动手在书上画出路线。

  生:把自己画的'路线告诉大家。

  师:引导画错的学生改正。

  3、看图回答问题。

  师:把题意告诉学生。

  生:观察并说给同桌听听。

  生:发言说说淘气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其他同学评一评说得好不好。

  师:引导学生帮助说错的同学再次观察。

  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学*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

  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教案汇总十篇(扩展6)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教案合集十篇

  教学目的:

  通过学*,让学生掌握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退位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

  1、口算:

  14-932-814-364-814-7

  12-342-563-472-982-3

  2、计算:

  47-2356-4172-32

  二、新授

  1、板书:50-24

  (1)首先列竖式要注意什么问题?(相同的.数位对齐)

  板书竖式,从哪位算起?个位上0减4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退一)也就是从十位借一,和个位上的0组成10,现在就可以减了,10-4=6,个位上写6

  (2)十位上的5被借走了一个1,还剩几?4-2=2个位上写2。

  (2)四人小组讨论: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三、巩固练*

  1、出示题目第21页的第六题,分别让学生说出个位够减不用向十位借一,让学生说出计算正确,但书写不对,十位算得的0不用写,让学生说出最好打上退位点,防止忘记,出错。

  2、4人小组分工合作,解决第21页的第7题,做完后在小组中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学生独立完成练*第8题,说明先写上得数,再连线

  四、课后作业:

  第11题,写出竖式

  教学反思:

  设计说明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进行了如下设计: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突出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有效的学*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主动地研究和学*,并因地制宜地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的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情境教学贯穿全课始终。

  本节课的教学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与学生的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本节课以情境教学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联了起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地进行引导,使整节课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星星图片或其他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三个同学在开心地折小星星,佳佳折了5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折了7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1)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问题:怎么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通过创设与教材相同的学*情境,不仅复*了连加的实际问题,巩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加深了对连加算理的运用,还自然地引入新知的`学*,从而形成对比,为学*同数连加作铺垫。

  ⊙合作探究

  1.教学教材77页例4,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数连加问题。

  (1)师:过了几天后,他们三人又在一起折小星星了。

  课件出示情境图:佳佳折了6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折了6个。

  ①你知道了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生1:佳佳折了6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也折了6个。

  生2:3个人都折了6个,3个人折的一样多。

  师小结:有3个人,每个人折了6个小星星。

  ②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③怎么列式计算?

  预设

  生1:6+6=12(个) 12+6=18(个)

  生2:6+6+6=18(个)

  师:第一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算式相同,那么第二个算式你是怎么算的?(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这3个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图上把它们圈起来。

  (2)结合图示完成表格。

  ①出示1个圈,提问:这个圈表示什么?(表示1个6)

  ②出示2个圈,提问:这2个圈表示什么?(表示2个6,2个6就是12)

  ③出示3个圈,提问:这3个圈表示什么?(表示3个6,3个6就是18)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表格:

  ④读表格。

  师:表格中的6,12,18分别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6是6,2个6是12,3个6是1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2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数序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复*20以内的加减法。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审清题意。

  教学难点

  关键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加减法的意义

  二、提高计算能力的训练。

  三、小结1、出示图。

  师: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加法呢?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6+4=10。

  师:这帽图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4+6=10。

  师:在日常生活中,6+4=10这个算式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例子,说说加法算式的其他内涵。

  2、出示图。

  (1)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3)集体交流反馈,并结合图意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

  1、做课本97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计算答案写在算式的下面,以便于连线和比较大小。

  2、做题单中的加减混合运算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3、做课本97页的第8题。

  (1)比一比谁开的花最美。

  教师说明完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做对的你的花才能开得美。

  (2)填空,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学互相订正。

  4、做98页的'第13题。

  (1)想一想,算一算。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找出算式的规律后,独立完成。

  (2)破密码。

  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比一比谁最快打开保险箱的门。

  今天我们复*了20以内的加减法。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还要自己复*两个加法表和两个减法表。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做口算游戏。每个同学对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要算得又快又对。

  学生快速口算。

  讨论:指名回答。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题单时,师巡视。作为复*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教学设计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几道练*。

  板书课题

  二、估一估、数一数

  课件出示10个方格

  师:估一估,有几个方格,数一数你估对了吗?

  师:10格有这么多,那这里有多少方格呢,谁来估一估。(课件出示百格图)

  有不同意见吗?数数看估得对不对?

  师:你是怎样数的?

  生:一行有10个,有10行,所以是100个。

  师:我们一起数

  生从1个十一直数到10个十

  师:10个十就是100并板书。

  师:有没有一个一个数的,如果这样要数几次

  生:100

  师:也就是说100个一也是100(板书:100个一是100)

  这副图由100个格子组成,所以我们叫它百格图。

  三、数星星

  师:有些调皮的星星跑到这些小方块里来了,一共有多少颗?

  生:38颗

  师:怎么这么快就知道啦?

  生:一行是10颗,有三行就是30颗,再加下面的8颗就38颗。

  师:下面有8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1:数的(有没有别的方法)

  生2:因为空了两格,所以是8

  师:这个方法真好。

  师:注意看现在又有几颗星星呢。

  讨论为什么不是40,并用课件演示。

  小结:看来数的'时候要好好开动脑筋哦。这些调皮的星星给大家带了一道题,请小朋友把百格图填完整。

  四、填百格图

  小朋友练*纸上就有这张图,比比看谁填得又快又好。

  师:填好后和屏幕上的对照一下,你填对了吗?

  挑你喜欢的一个数说说它的组成。

  师:刚才很多小朋友都说了自己喜欢的数,那老师喜欢哪个数?请小朋友猜一猜?

  (引出并板书50)

  师:50后面连续数5个数,谁会

  师:同意吗?他是往后一个一个增加的,如果往前数5个,会吗?一起数。

  师:刚才我们是一个一个数的,还有其他数法吗?猜猜他是怎样数的,按照他的规律你能再往下数一个吗?

  师:还有很多小朋友想说,看来数数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只要有规律就行。

  五、找百格图的规律

  其实百格图里的这些数排列都是有规律的,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次增加1

  生:每一行除了最后一个,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师:第二行除了最后一个,十位上的数字是几,第三行除了最后一个,十位上的数字是几,那第七行呢

  师:竖着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每一列个位上的数字都一样

  师:第一列个位上的数字都是几,第3列个位上的数字呢?最后一列呢?

  生:0

  师:个位上是0的数我们把他叫做整十数。一百是整百了。

  师:斜着看,你发现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运用规律闯关。

  第一关:找一找

  1、最小的三位数是几,百位上的数字是谁,表示什么意思?

  2、最大两位数是几,再添上多少是100

  3、87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4、24在第几行第几列?79在第几行第几列?

  5、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的两位数有哪些?

  6、个位是6的数有哪些,那十位是6的又有哪些?

  第二关:猜一猜

  1、第2行第2个数是谁,睁开看看猜对了吗?问为什么不是22。

  2、第7行第6个数是谁,睁开看看猜对了吗?

  第三关:填一填。

  1、29、59、89、99后面的一个数分别是

  ()、()、()、()

  2、第7行第6个数是()

  3、第3列的数,个位上都是()

  师:恭喜小朋友顺利过关,老师有礼物奖给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先回答老师一个问题再告诉你

  问题:个位上的数字加十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两位数可能是几?

  最后出示奖品:糖

  先让学生估,然后提问如果每人一颗够不够?

  设计说明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进行了如下设计: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突出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有效的学*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主动地研究和学*,并因地制宜地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的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情境教学贯穿全课始终。

  本节课的教学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与学生的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本节课以情境教学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联了起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地进行引导,使整节课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星星图片或其他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三个同学在开心地折小星星,佳佳折了5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折了7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1)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问题:怎么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通过创设与教材相同的学*情境,不仅复*了连加的`实际问题,巩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加深了对连加算理的运用,还自然地引入新知的学*,从而形成对比,为学*同数连加作铺垫。

  ⊙合作探究

  1.教学教材77页例4,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数连加问题。

  (1)师:过了几天后,他们三人又在一起折小星星了。

  课件出示情境图:佳佳折了6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折了6个。

  ①你知道了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生1:佳佳折了6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也折了6个。

  生2:3个人都折了6个,3个人折的一样多。

  师小结:有3个人,每个人折了6个小星星。

  ②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③怎么列式计算?

  预设

  生1:6+6=12(个) 12+6=18(个)

  生2:6+6+6=18(个)

  师:第一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算式相同,那么第二个算式你是怎么算的?(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这3个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图上把它们圈起来。

  (2)结合图示完成表格。

  ①出示1个圈,提问:这个圈表示什么?(表示1个6)

  ②出示2个圈,提问:这2个圈表示什么?(表示2个6,2个6就是12)

  ③出示3个圈,提问:这3个圈表示什么?(表示3个6,3个6就是18)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表格:

  ④读表格。

  师:表格中的6,12,18分别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6是6,2个6是12,3个6是1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初步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2、能力目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本领带小动物们安家,并相互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

  3、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海的变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亚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栋新房子里。他们邀请欢欢和乐乐去做客,我们去瞧一瞧!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师:这栋房子里住了哪些人?对!他们都住在一栋房子里。欢欢和乐乐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听!欢欢正在问乐乐:“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吗?”乐乐怎么回答呢?我们听仔细了:“太简单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

  [板书]乐乐把这一层叫做(上面一层)这一层是(中间一层)那么这一层就是(下面一层)。乐乐把这里叫做(左面的房间)这里是(中间的房间)那么这里就是(右面的房间)。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上、中、下,左、中、右”[揭示课题]

  所以他说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我们要像乐乐一样把话说完整,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的房间,一起说一遍“小巧住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把刚才欢欢和乐乐的对话再说一遍。

  师:会吗?乐乐要考考我们,听好了:“小朋友,你们会不会用上中下、左中右来说一说其他人住在哪里呢?”这幅图在我们书上,请你们看着书小组内两人一组,一个演欢欢提问,另一个演乐乐回答。

  师:现在老师请每组派两个小朋友来演欢欢和乐乐。注意别的`小朋友提过的问题就不要再提了。

  三、针对练*,巩固新知。

  1.师:乐乐说小朋友们真棒!这回轮到欢欢要考考大家了。请你圈一圈,谁住在紫颜色的房间中?(讲评第一题)师:会吗?请做书上第2大题。

  2.师:刚才是告诉我们房间,让我们圈出谁住在里面。这回反一反,告诉你一个人,请你把他的房间涂上颜色。有问题吗?请做第3大题。

  3.师:欢欢说小朋友们真厉害,他和乐乐又想了许多问题要难倒你们,怕不怕?这些问题是第4大题,请你们小组内轻轻地说一遍。

  师:我们来开小火车。

  4.师:最后我们来做抢答题。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问题,答对者拿一颗五角星,答错者扣一颗五角星。预备开始!

  (1)谁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面?(小淘气)

  (2)谁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亚的上面?(亮亮)

  (3)谁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外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