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教案(精选10篇)

首页 / 教案 / |

  《摇篮曲》教案 1

  教学意图: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于是借助音乐活动《摇篮曲》。实现这一原则。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复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再创编出抱娃娃的不同动作;同时也使幼儿在哄娃娃、抱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将关爱他人的情感迁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长辈的呵护、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妈妈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亲一亲等等。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和*惯。

  2、学*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单动作。

  教学准备:

  1、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1、师: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宝宝,你们有什么办法哄娃娃睡觉呀?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欣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

  3、师:我的娃娃听着音乐睡着了,你们的娃娃睡着了吗?(睡着了)那我们一起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好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活动中创设了哄宝宝睡觉的场景。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如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这样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性质的同时,满足了幼儿非常想要模仿**这类情感的需求。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不足之处: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生活了。

  一次活动的成功,并不代表了全部,要让孩子们真正有发展,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生活感受、艺术感受,教师有责任在天长日久的日常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让这种爱的教育价值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得以潜移默化的延续和升华。

  《摇篮曲》教案 2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的节奏,体会摇篮曲安静、祥和、温馨的意境禾口氛围。

  2.学*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脑以及自制的与歌曲内容有关的ppt。

  2.男孩和女孩结对盘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放一张小床,小床上睡着一个布娃娃,教师面前也如此。

  活动过程:

  一、在游戏情景中产生学*的欲望

  1.情景导入。

  师:我是妈妈,(手指面前小床上的布娃娃)这是我的宝宝。

  师:(放婴儿的啼哭声录音)我的宝宝怎么哭了?你们知道原因吗?

  师:(俯下头贴*布娃娃)哦,妈妈知道你想睡觉了。不哭,妈妈给你唱歌,哄你睡觉。

  2.清唱《小宝宝睡着了》。

  (教师慈爱地清唱摇篮曲,边唱边根据节奏轻拍娃娃,并播放宝宝哭声渐弱的伴奏。)师:(手指轻压嘴唇,轻声地说)我的宝宝睡着了。我刚才哄宝宝睡觉唱的是什么歌?

  师:对,我唱的是摇篮曲,宝宝听着它就慢慢睡着了。为什么宝宝听着摇篮曲就能很快入睡呢?

  师:你听过摇篮曲吗?谁来说说、学学你妈妈唱的摇篮曲?

  二、学*歌曲,感受三拍子的节奏1.引导幼儿学*拍哄宝宝的动作,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妈妈唱摇篮曲时有没有一边唱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你?是怎么拍的?(请幼儿示范妈妈拍自己的动作。)老师刚才唱摇篮曲时是怎么拍宝宝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边唱边拍,一开始手抬得高,后面手抬得低;一开始拍得重,后面拍得轻。)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怎么拍宝宝。(教师边数三拍子节拍,边带幼儿一起学拍。)2.引导幼儿观看ppt并学*、记忆歌词。

  刚才你们说自己妈妈唱的摇篮曲跟老师唱的不一样。是的,摇篮曲有好多。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摇篮曲名叫《小宝宝睡着了》。现在我们一 起来看一看这首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出示第一幅图)这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

  轻轻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星星睡了"。

  (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图片并学*歌词。)让我们看着图把歌词从头到尾说一遍。

  3.完整范唱,引导幼儿体会歌曲安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

  4.幼儿唱歌曲。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摇篮曲。(唱两遍,边唱边按三拍子节奏轻拍。)我们在唱摇篮曲时跟唱其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唱得轻,特别是最后一句唱得很轻。)对,为什么这首歌曲要轻轻地唱,而且最后一句要唱得更轻一点呢?

  (因为怕I吵醒宝宝。/因为星星、月亮睡着了,不能吵醒它们。/声音太响,宝宝会睡不着,等等。)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轻轻地来唱一遍歌曲,特别要把最后一句唱得轻一点。

  三、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摇篮曲宁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1.请一部分幼儿当宝宝,一部分幼儿当妈妈(或爸爸)。妈妈抱着宝宝,边唱边拍哄宝宝睡觉。可互换角色游戏。

  你们想不想做爸爸做妈妈哄宝宝睡觉呢?

  好,现在我们先让女孩子做妈妈,男孩子做宝宝,妈妈抱着宝宝一起唱《小宝宝睡着了》,哄宝宝睡觉好吗?(可交换角色再演唱一遍)2.请幼儿做布娃娃的爸爸、妈妈,哄布娃娃睡觉(爸爸轻拍宝宝,妈妈唱歌哄宝宝睡觉)。

  (轻轻地)你们的宝宝睡着了吗?现在让我们轻轻地离开,让宝宝甜甜地睡一觉吧。

  延伸活动:

  1.搜集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摇篮曲。

  2.选择一些好听的摇篮曲在孩子午睡时播放,让孩子们在摇篮曲的乐曲声中、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教学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摇篮曲》教案 3

  动作建议: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置和姿势。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大班音乐活动:包饺子

  《摇篮曲》教案 4

  教学内容:

  1、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2、介绍音乐家舒柏特。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鳟鱼》,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教学难点: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

  同前节

  二、检查复*:

  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摇篮曲》。

  三、欣赏《鳟鱼》

  1、教师介绍《鳟鱼》:

  同《摇篮曲》一样,《鳟鱼》也是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作曲的一首名曲。这首乐曲作于1817年夏天,当时舒柏特20岁。这是一首乐曲颇受人们喜爱的活泼、抒情的歌曲。歌词取自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据说歌曲中将统治者比做?将小鱼比做?又揭示了什么寓意?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2、初听乐曲。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三段分别说了什么?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3、细听《鳟鱼》,请同学听一听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在情绪、旋律节奏、力度、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它所引起的感情色彩又有什么不同?

  4、复听《鳟鱼》,请同学完成听听想想,

  并讨论:鳟鱼代表什么?渔夫代表什么?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寓意?

  四、欣赏讨论

  1、请每组派出代表上台来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

  2、评委给每小组得分。

  3、加分题:

  想要得到这部分分的同学,还可以每组派出代表,播放自己找到的舒柏特所作的乐曲,并简单做一个评述。

  4、汇总得分,得出优胜组。

  五、教师小结:

  《鳟鱼》反映出的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当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你们会怎样做呢?

  (若学生介绍的舒柏特知识不够丰富,教师可做补充,见教参)

  板书设计: 鳟鱼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表现了渔夫残忍的感情和紧张的气氛

  《摇篮曲》教案 5

  教学意图: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于是借助音乐活动《摇篮曲》。实现这一原则。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复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再创编出抱娃娃的不同动作;同时也使幼儿在哄娃娃、抱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将关爱他人的情感迁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长辈的呵护、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妈妈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亲一亲等等。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和*惯。

  2、学*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单动作。

  教学准备:

  1、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1、师: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宝宝,你们有什么办法哄娃娃睡觉呀?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欣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

  3、师:我的娃娃听着音乐睡着了,你们的娃娃睡着了吗?(睡着了)那我们一起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好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活动中创设了哄宝宝睡觉的场景。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如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这样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性质的同时,满足了幼儿非常想要模仿**这类情感的需求。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不足之处: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生活了。

  一次活动的成功,并不代表了全部,要让孩子们真正有发展,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生活感受、艺术感受,教师有责任在天长日久的日常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让这种爱的教育价值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得以潜移默化的延续和升华。

  《摇篮曲》教案 6

  课程简介:

  孩子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爸爸妈妈都曾抱着孩子或守护在孩子床边哼着摇篮曲,让孩子在幸福的歌声中甜甜地进入梦乡。可是现在的孩子有几个又知道幼时的自己是如此的幸福呢?有多少孩子又知道感激父母的疼爱呢?在此,我想通过欣赏不同的摇篮曲,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在亲情教育中学*音乐知识。

  课程目标:

  1.人文目标:感受情感、崇尚自然、感悟真情、热爱生活。

  2.能力目标:哼唱摇篮曲、用竖笛演奏摇篮曲,了解摇篮曲风格、感知其音乐要素。

  3.情感目标:领略摇篮曲意境、体验深深母爱、父爱,懂得感恩。感悟艺术真谛。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展开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同学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体验不同地域摇篮曲的音乐情绪,感知其音乐要素。

  教学难点:

  1.声情并茂地哼唱、演奏摇篮曲。

  2.摇篮曲情绪和风格的把握。

  课程资源:

  中外若干首摇篮曲,课件,亲情相片,竖笛,钢琴

  课程理念:

  创设情境,在感受亲情音乐是学*音乐知识。

  课程实施:

  一、讲述亲情,分享亲情

  展示几个同学儿时的照片或和妈妈的合影(做成幻灯片),猜一猜他们是谁?并由照片的主人说说背后的故事。(背景音乐一直播放摇篮曲)

  二、扮演亲情,选择音乐

  1、给学生欣赏两幅小宝宝入睡的画。表现的是什么亲情?

  2、播放舒伯特摇篮曲和廖昌永的歌。请学生选择

  3、如果你是画面中的妈妈,你想采用什么样的音乐才贴切呢?为什么?

  4、如果你是画面中的小宝宝,你会喜欢哪一种音乐来帮助你入睡呢?为什么?

  三、听赏歌曲,品味亲情

  音乐是最能表现这种亲情的艺术,有许多音乐家写了很多歌

  曲来表现这种亲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几首音乐作品。

  1,舒伯特摇篮曲

  2,勃拉姆斯摇曲

  3,再听,多多感受,情绪、力度、速度、旋律个有什么特点?

  4,谈感受,各抒己见,充分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5,引申。还有很多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听听东北摇篮曲、藏族摇篮曲,印度尼西亚摇篮曲等等。

  特点: 安静、温馨、甜蜜

  宁静、安详、幸福

  四、归纳总结,表现音乐

  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伴奏中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摇篮曲既有声乐作品,又有器乐作品。除了为人声创作的摇篮曲外,还有为各种乐器演奏而作的摇篮曲。这种器乐摇篮曲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比声乐摇篮曲有更多的发展。器乐摇篮曲不是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划宁静而富于诗意的精神境界。

  2,音乐家小故事

  舒伯特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 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后,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3, 哼唱摇篮曲,我们听了这么多摇篮曲,*时最熟悉的是哪一首?在钢琴伴奏声中,有感情地哼唱,音量适中,安详宁静地,有表现力

  4, 竖笛演奏摇篮曲,吹奏我们最熟悉的这首摇篮曲,舒缓悠扬地

  五,感恩的心

  摇篮曲最能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以“妈妈,我想对您

  说……”为例,说出最能代表你对妈妈情感的一句话。学生自

  由发言,抒发真情。(背景音乐摇篮曲)

  《摇篮曲》教案 7

  【教学内容】

  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第一声部)

  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第二声部)(机动)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体会童年校园多姿多彩美好的生活,建立憧憬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2、在学*歌曲过程中认识低音sol、la在五线谱的音位,学会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演唱(第一声部)。

  3、在感知体验、聆听、模仿、游戏、自学、听唱结合、师生合作等音乐活动中学会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的演唱(第一声部)。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第一声部),感受歌曲情绪、体验歌曲意境。

  【教学难点】

  能唱准歌曲附点节奏、一字多音、认识低音sol、la在五线谱的音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歌曲学*:

  《童年的摇篮曲》

  (一)、导入部分

  1、初听歌曲范唱(提问:歌曲情绪?拍号)

  2、介绍歌曲背景与歌名

  3、学*引子部分(第一乐句)

  (1)视唱歌曲旋律

  (2)用lu哼鸣演唱旋律

  (3)引导学生表达歌曲引子部分的情绪(怀念)

  (二)、学*旋律

  1、教师出示歌谱并示范演唱五线谱(提问:几个乐句?)

  2、学*第三乐句

  3、师生合作演唱歌谱(五线谱)

  4、完整用lu哼唱旋律

  (三)、歌词学*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初步学唱第一声部歌词

  3、教师指导学生纠正易错环节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处理(^***乐句)

  5、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尝试处理歌曲

  6、根据师生共同设计的情感处理,有感情的完整演唱

  (四)、低声部学*(机动)

  1、出示合唱部分旋律

  2、学唱低声部旋律

  3、演唱低声部的歌词

  4、合作演唱合唱部分

  《摇篮曲》教案 8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轻摇摇篮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一定对比,使歌曲洋溢出浓厚的母亲对孩子无限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的情感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与贡献。

  2、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旋律风格。

  教学重点:

  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地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

  唱好装饰音、附点音符。

  教学方法:

  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等。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是一节示范课教学,学生不是自己所教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以一首歌、一个故事、一位音乐家作为切入点。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效性,同时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每个孩子的学*积极性。中间穿插音乐的创作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舒伯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演唱歌曲时以表现歌曲的情感为主线,在听、唱、看、比较中发展学生对歌曲中母爱的表现能力,知识技能学*与体验歌曲的情感中,感受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感铺垫

  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学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三、导入新课

  教师:老师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音乐课,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好听的作品、听一个好听的故事、还有了解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你们有兴趣吗?学生:有。

  四、新歌教学

  1、聆听东北《摇篮曲》的片段。

  教师: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后请大家说说歌曲的速度、情绪是什么样的。(播放歌曲东北《摇篮曲》的片段)

  学生:速度:缓慢的;情绪:优美抒情的。

  教师:这样的音乐适合小宝宝入睡。(出示一张妈妈哄孩子入睡时的温馨的图片)大家*时有没有的睡不着的时候呢?学生:有的。

  教师: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数绵羊、听音乐??

  教师:老师的方法就是听音乐,听舒缓的音乐,使绷紧的神经得到放松,马上就会进入梦想。像刚才老师给大家播放的这首我国东北《摇篮曲》就非常适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首外国的《摇篮曲》,这首摇篮曲是由奥地利的舒伯特创作的。听后请大说说这首歌曲的速度、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完整欣赏作品,听后说出速度:缓慢的;情绪:优美抒情的。

  2、聆听舒伯特的歌曲《摇篮曲》。

  教师:歌曲的特点说与刚才我们听的东北摇篮曲非常相似,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听听歌曲唱了什么,找一找书上的歌词与录音中放的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再次播放歌曲课件,出示歌篇)

  学生:再次聆听作品,并找出与书上不同的歌词。听歌曲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3、学唱舒伯特的《摇篮曲》(阶段目标:用甜美、柔和声音以及连贯气息演唱歌曲)。了解歌曲的结构(培养学生观察力)。

  教师:熟悉了作品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有几句?我来弹,大家听(教师弹琴)。学生:判断,一共有四句。教师:最后一句与哪句一样?

  学生:观察歌谱后找到答案,与第二句一样。教师:第二句与哪句相似?学生:与第一句相似。教师:哪句的节奏出现变化了?学生:第三句

  教师:节奏比开始时显得宽了还是紧了?学生:宽了。

  教师:为什么有这种感觉?我们看到什么变化了?学生:节奏变化了。

  教师:我们能唱一唱吗?(指导学生唱这个地方)学生:唱这个小节2.23.21|。

  教师:如果用符号来标记句子,为了清楚,人们就用a+a1+b+a1的形式来标记。

  4、解决歌曲难点:装饰音(运用比较法)。

  教师:这句还有一个地方不太容易唱好听,你们听到范唱中是怎样唱的吗?学生:有个拐弯儿。

  教师:如果我们不加拐弯儿,我相信大家都能唱准,我们一起来试试看。54325|(指导学生唱)。学生:唱不带装饰音的歌谱。

  教师:现在我加上装饰音来唱,大家感觉到什么?我唱两种,大家听,大家感觉哪种演唱更加突出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学生:带装饰音的更能突出母爱的伟大、无私。

  教师:你们能把这个小拐弯儿,唱得很准确吗?咱们来试一试。学生:唱加装饰音的地方。

  教师:这个地方唱会了,请大家完整唱歌谱。(伴奏)学生:听琴完整唱歌谱。教师:这样一首短小的歌曲,作曲家在创作时也分了段,大家在学*歌谱过程中,感觉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呢?学生:两段。

  教师:歌曲在创作上非常短小、精练,在众多的摇篮曲中显得格外突出,成为摇篮曲中的经典。我想不仅是由于歌曲结构的规整,摇篮曲的特点鲜明,而且也因为歌曲中这种伟大的母爱。你们感觉是这样吗?还有补充的吗?

  5、完整唱第一段歌词(运用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

  教师:我们先来唱歌曲第一段歌词,看谁能唱得入情入境(伴奏)。学生:轻声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教师:还可以,歌曲情绪是安静的,优美抒情的,我们在唱时注意歌曲的气息要连贯些。(教师示范怎样运用气息演唱歌曲)

  学生:坐姿、气息调整,以更积极的状态演唱。

  6、自学歌曲第

  二、三段歌词(自主学*)。教师:我们想唱第二段和第三段歌词吗?学生:很想。

  教师:我给大家些时间自己先唱一唱,等会儿我们再齐唱。学生:自主学*。

  教师:大家基本没有问题了,我想听听大家怎样运用气息支持来演唱歌曲(伴奏)。学生:演唱第

  二、三段歌词。

  教师:妈妈对着睡在梦乡的孩子,愿望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给他(她),你们唱后还有什么想法?

  学生:我感觉妈妈非常辛苦,希望宝宝快些睡着,妈妈好休息一下。教师:你体会的很深。

  7、完整演唱歌曲(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师:现在我们请大家再来完整的演唱歌曲,要求气息支持、充满感情的演唱学生:在教师的伴奏中进行演唱。

  四、小结

  师:是的,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摇篮曲》教案 9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活动准备:

  1.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八)补充加深活动。

  1)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摇篮曲》教案 10

  教学意图: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于是借助音乐活动《摇篮曲》。实现这一原则。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复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再创编出抱娃娃的不同动作;同时也使幼儿在哄娃娃、抱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将关爱他人的情感迁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长辈的呵护、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妈妈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亲一亲等等。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和*惯。

  2、学*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单动作。

  教学准备:

  1、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1、师: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宝宝,你们有什么办法哄娃娃睡觉呀?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欣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

  3、师:我的娃娃听着音乐睡着了,你们的娃娃睡着了吗?(睡着了)那我们一起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好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活动中创设了哄宝宝睡觉的场景。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如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这样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性质的同时,满足了幼儿非常想要模仿**这类情感的需求。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不足之处: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生活了。

  一次活动的成功,并不代表了全部,要让孩子们真正有发展,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生活感受、艺术感受,教师有责任在天长日久的日常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让这种爱的教育价值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得以潜移默化的延续和升华。


《摇篮曲》教案(精选10篇)扩展阅读


《摇篮曲》教案(精选10篇)(扩展1)

——摇篮曲教案6篇

摇篮曲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重难点

  感受摇篮曲这类体裁的特点

  用声音动作表现

  教具准备

  录音、打击乐、各种毛绒玩具及彩笔

  教学过程

  一、 聆听《摇篮曲》—女声独唱

  1、 回忆自己小时候妈妈是怎么哄自己睡觉的?

  (生:轻轻唱着歌,拍着我,摇摇篮)

  2、 假如你来哄一个小宝宝睡觉,你会怎么做?

  (学一学、做一做—提示摇篮曲的特点)

  3、(师):“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摇篮曲》是不是象我们刚才说的那样?”

  4、初听乐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并用语言,动作表现出来。

  5、老师讲解摇篮曲的特点,它具有舒缓、优美、安静、抒情、中速(稍慢)力度稍弱的特点。

  6、复听乐曲,并用动作表现了歌曲的情境。

  7、 用线条表示出歌曲的情绪

  (师):“刚才我们听的是一首德国作曲家他作的摇篮曲,你们想知道*的妈妈怎样哄宝宝睡觉吗?嘘—你听……”

  二、 聆听并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1、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并随音乐轻拍节拍。

  2、 对歌曲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情绪、力度、速度……)最后确定是属于摇篮曲。

  (师):“下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小宝宝睡着了》。”

  3、 老师有表情的范唱歌曲,学生仔细听,歌词中都写了些什么?

  4、 用听唱法,分乐句,学*歌曲的演唱。

  5、 在教唱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要演唱得连贯、轻柔、唱准音高(老师要随时纠正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不足)。

  6、 随老师的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边唱边体验摇篮曲所表现的意境。

  7、 分为4个小组,讨论一下结尾应怎样唱更好听(提示小宝宝渐渐的睡着了)。

  8、 展示自己设计的结尾(渐慢、渐弱),并进行表演。

  9、 自己设计为歌曲加入打击乐伴奏(自己讨论应怎样敲才符合歌曲情绪)。

  10、 出示教具—毛绒玩具,分组进行歌曲表演,

  I 唱 II

  演 III 敲

  11、(师):“刚才我们用线条表示出了摇篮曲的情绪,低温 否可以为这种体裁的音乐选择一下合适的颜色(浅色)—感觉柔和的。”

  12、师生共同表演《摇篮曲》一课外的:老师唱—妈

  学生演—宝

  共同感受摇篮曲的意境。

  课堂小结:小结教学内容及学*情况.

摇篮曲教案2

  教学内容:

  1、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2、介绍音乐家舒柏特。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鳟鱼》,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教学难点: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

  同前节

  二、检查复*:

  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摇篮曲》。

  三、欣赏《鳟鱼》

  1、教师介绍《鳟鱼》:

  同《摇篮曲》一样,《鳟鱼》也是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作曲的一首名曲。这首乐曲作于1817年夏天,当时舒柏特20岁。这是一首乐曲颇受人们喜爱的活泼、抒情的歌曲。歌词取自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据说歌曲中将统治者比做?将小鱼比做?又揭示了什么寓意?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2、初听乐曲。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三段分别说了什么?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3、细听《鳟鱼》,请同学听一听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在情绪、旋律节奏、力度、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它所引起的感情色彩又有什么不同?

  4、复听《鳟鱼》,请同学完成听听想想,

  并讨论:鳟鱼代表什么?渔夫代表什么?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寓意?

  四、欣赏讨论

  1、请每组派出代表上台来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

  2、评委给每小组得分。

  3、加分题:

  想要得到这部分分的同学,还可以每组派出代表,播放自己找到的舒柏特所作的乐曲,并简单做一个评述。

  4、汇总得分,得出优胜组。

  五、教师小结:

  《鳟鱼》反映出的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当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你们会怎样做呢?

  (若学生介绍的舒柏特知识不够丰富,教师可做补充,见教参)

  板书设计: 鳟鱼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表现了渔夫残忍的感情和紧张的气氛

摇篮曲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氛围。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体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摇篮曲磁带、娃娃(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

  欣赏《摇篮曲》

  1)(教师手抱娃娃,轻轻地拍)娃娃想睡觉了,怎么才能让娃娃安安静静地快快睡觉?

  2)(教师边抱娃娃边哼唱《摇篮曲》,哄娃娃睡觉)

  3)你们看娃娃睡着了吗?他听到妈妈唱歌给他听就安静下来了;

  4)我们小朋友来做我的宝宝,闭上眼睛,听听摇篮曲,说说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5)告诉小朋友:你们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是这样唱给他们听的,摇 啊摇小朋友就慢慢长大了;

  2、哄娃娃睡觉

  1)引导幼儿抱起自己的娃娃 你的娃娃也想睡觉了,我们一起来唱《摇篮曲》,哄他们入睡吧!

  2)放录音,幼儿一起哄自己的宝宝入睡;

  3)你的娃娃睡着了吗?轻轻的,不要把娃娃吵醒,轻轻地把娃娃放到“床上”(放回玩具筐)

  活动反思:

  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摇篮曲教案4

  教材内容分析:

  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采用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2/4拍,徵调式。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它通过一个*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歌曲在8小节*稳的音调引子进入第一乐句后,中间的八度大跳即刻营造了一个宁静如画的夜晚。第二乐句的切分音节奏的运用富有动感,进一步渲染了宁静的情景。第三乐句(第9-14小节)节奏变得紧凑,旋律呈现起伏,唱出了主人公对妈妈的一片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要让妈妈好好安睡的内心情感的流露。句末节奏、音调拉宽又趋*静,形象地描绘了妈妈入睡时孩子露出甜美微笑的生动情景。

  学*目标:

  1、学会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进一步体验摇篮曲宁静舒缓的'音乐特点,用深情、轻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2、指导学生运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3、通过学*、聆听歌曲,感受、体验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的爱,并懂得要回报爸爸妈妈。

  教学重点、难点:

  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教学方法:

  这是一首旋律性很强的曲子,我打算主要用听唱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情境导入。

  妈妈这个词是世界上最最神圣,也是最最简单的词,她在给予我们宝贵生命的同时,也给与了我们这个世界上最最无私的,最最广博的爱,那就是—母爱!许多人都写了很多很多的歌唱母亲的歌曲和乐曲,同学们你们知道都有那些吗?(《世上只有妈妈好》、《好妈妈》)。(播放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妈妈唱给孩子的摇篮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这首歌曲是孩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初听旋律,请学生说说看着熟睡的妈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聆听全曲。

  A、大家看一下,这个小女孩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B、听了这首歌,你认识了怎么样的一个孩子?

  3、教师范唱。

  4、指导演唱。

  A、学唱歌曲第一段。

  重点学唱:妈妈屋里静悄悄。妈妈屋里怎样静悄悄的?

  B、学唱歌曲第二段。

  请个别学生朗诵歌词第二段;跟随伴奏学唱。

  为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速度呢?

  (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慢速有感情地演唱)

  C、学唱歌曲第三段(直接唱歌词,把尾句也加进去唱一唱。)

  D、说说尾句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有感情的齐唱尾句。。

  5、完整演唱。

  三、编创与活动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2、创编歌曲《唱给爸爸的摇篮曲》。

  教学反思: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极强的歌曲,歌曲表现了主人公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在教学当中,为了启发学生对妈妈的关爱,对妈妈的深情,我先用多媒体播放FLASH展示妈妈因为在辛苦工作在桌子睡着了的情景。给学生以视觉冲击!接着再播放录音,视觉和听觉的交替的展现,引发学生由表象进入形象思维。在进行教学时要把握歌曲深情、轻柔、宁静的基本情绪,多媒体再次展示:布满星星的夜空,我给妈妈披花袄情境,讲解歌曲中的结束句,虽然只有一个字,是用哼鸣来演唱的,但是简单的一个字,却包含着我们对妈妈深深的感情,因为我们对妈妈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经过画面的展示和老师的启发,学生情弦被拨动了,想象的大门也随之打开,眼前不由自主浮现妈妈工作的辛劳和*时对我们的种种关爱。合理的想象不仅渲染了歌曲的情境,表达了歌曲的情感,而且使学生对歌曲的艺术性、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演唱时,学生能用轻柔的歌声完美地唱出对妈妈的一片挚爱与真情。但是,本节课,还有几个同学没有掌握好歌曲的旋律,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继续改进。

摇篮曲教案5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

  2、情景表演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一、学*用听视唱结合学*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旋律呈现起伏,唱出了主人公对妈妈的一片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要让妈妈好好安睡的内心情感的流露

  二、引导学生进行教室环境的布置,服饰等、创设情景,学*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在情景中用动作与歌声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增强学生学*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进行练*)

  4:听辨音的高低,并由低到高排列唱一唱

  1)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在比赛前先来唱一唱下面几个音。

  出示: 6 1 2 3 5 6 要求:学生边做手势边唱

  2)教师弹奏以上几个音让学生听辨,并一一找到图上的卡通人物。

  3)按卡通人物的大小高低,排列出音的由低到高并唱准

  4)学生板书,其他学生板书在自己的课本上将音由低到高按顺序排列书写,并用手势配合唱准“6 1 2 3 5 6 ”的音列。

  二:新课学*:《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导入:(讲故事,放背景音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伴奏)

  2、出示大歌片, (听范唱录音,学生交流:你能用动作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吗?)

  3、听录音,(学生自由表演。听后说说是谁在唱摇篮曲?唱给谁听?

  学生交流)

  4、竖笛演奏《妈妈的心》旋律,再轻声跟琴唱旋律(唱准低音“5”、切分音、“2”时值唱足)

  5、放录音,轻声哼唱(最后的哼鸣音要唱准,唱的时候,眉毛稍微抬起一点

  6、谈话:1)这首歌曲是小朋友看到妈妈工作很辛苦,因为劳累而睡着了,于是把桌子当成摇篮,边摇边唱,说明小朋友怎样?学生交流

  2)为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和表现夜晚的宁静,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速度呢?(多媒体出示,让学生选择)

  7、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慢速有感情地演唱

  8、看歌词,设问: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学生交流,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学生讲故事,老师放背景音乐

  9、你能把刚才讲的故事进行情景表演吗?(提示:表演中有几个动作?分小组合作进行情景表演设计)

  10、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师:看到妈妈工作得这样辛苦,我们除了给妈妈唱摇篮曲,还应该怎样做?

  学生交流(不再麻烦好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集体歌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

摇篮曲教案6

  教学目的:

  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摇篮曲》教案(精选10篇)(扩展2)

——《摇篮曲》音乐教案(精选10篇)

  《摇篮曲》音乐教案 1

  动作建议: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置和姿势。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大班音乐活动:包饺子

  《摇篮曲》音乐教案 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活动准备

  1.课件:摇篮曲

  2.课件:哭声

  3.布娃娃每人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娃娃哭声。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小娃娃为什么要哭呢?

  她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

  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

  《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

  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

  (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

  《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教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

  (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

  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教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3.教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

  四、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床”(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

  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教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

  好!就请你们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

  (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录音唱歌,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

  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摇篮曲》音乐教案 3

  课程简介:

  孩子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爸爸妈妈都曾抱着孩子或守护在孩子床边哼着摇篮曲,让孩子在幸福的歌声中甜甜地进入梦乡。可是现在的孩子有几个又知道幼时的自己是如此的幸福呢?有多少孩子又知道感激父母的疼爱呢?在此,我想通过欣赏不同的摇篮曲,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在亲情教育中学*音乐知识。

  课程目标:

  1.人文目标:感受情感、崇尚自然、感悟真情、热爱生活。

  2.能力目标:哼唱摇篮曲、用竖笛演奏摇篮曲,了解摇篮曲风格、感知其音乐要素。

  3.情感目标:领略摇篮曲意境、体验深深母爱、父爱,懂得感恩。感悟艺术真谛。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展开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同学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体验不同地域摇篮曲的音乐情绪,感知其音乐要素。

  教学难点:

  1.声情并茂地哼唱、演奏摇篮曲。

  2.摇篮曲情绪和风格的把握。

  课程资源:

  中外若干首摇篮曲,课件,亲情相片,竖笛,钢琴

  课程理念:

  创设情境,在感受亲情音乐是学*音乐知识。

  课程实施:

  一、讲述亲情,分享亲情

  展示几个同学儿时的照片或和妈妈的合影(做成幻灯片),猜一猜他们是谁?并由照片的主人说说背后的故事。(背景音乐一直播放摇篮曲)

  二、扮演亲情,选择音乐

  1、给学生欣赏两幅小宝宝入睡的画。表现的是什么亲情?

  2、播放舒伯特摇篮曲和廖昌永的歌。请学生选择

  3、如果你是画面中的妈妈,你想采用什么样的音乐才贴切呢?为什么?

  4、如果你是画面中的小宝宝,你会喜欢哪一种音乐来帮助你入睡呢?为什么?

  三、听赏歌曲,品味亲情

  音乐是最能表现这种亲情的艺术,有许多音乐家写了很多歌

  曲来表现这种亲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几首音乐作品。

  1,舒伯特摇篮曲

  2,勃拉姆斯摇曲

  3,再听,多多感受,情绪、力度、速度、旋律个有什么特点?

  4,谈感受,各抒己见,充分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5,引申。还有很多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听听东北摇篮曲、藏族摇篮曲,印度尼西亚摇篮曲等等。

  特点: 安静、温馨、甜蜜

  宁静、安详、幸福

  四、归纳总结,表现音乐

  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伴奏中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摇篮曲既有声乐作品,又有器乐作品。除了为人声创作的摇篮曲外,还有为各种乐器演奏而作的摇篮曲。这种器乐摇篮曲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比声乐摇篮曲有更多的发展。器乐摇篮曲不是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划宁静而富于诗意的精神境界。

  2,音乐家小故事

  舒伯特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 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后,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3, 哼唱摇篮曲,我们听了这么多摇篮曲,*时最熟悉的是哪一首?在钢琴伴奏声中,有感情地哼唱,音量适中,安详宁静地,有表现力

  4, 竖笛演奏摇篮曲,吹奏我们最熟悉的这首摇篮曲,舒缓悠扬地

  五,感恩的心

  摇篮曲最能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以“妈妈,我想对您

  说……”为例,说出最能代表你对妈妈情感的一句话。学生自

  由发言,抒发真情。(背景音乐摇篮曲)

  《摇篮曲》音乐教案 4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重难点:

  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语言的表达活动准备:课件、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宝宝。你的眼睛在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3.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

  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

  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活动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不足的是在环节的设置上还不够流畅,哄娃娃睡觉的时候想轻柔的语言、动作和情景有些不匹配,最好在孩子自然地抱娃娃听音乐入睡地时候观察他们的自然表现,在之后的环节中加以提炼。

  《摇篮曲》音乐教案 5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可让幼儿自带)每人一个,大娃娃和大摇篮各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2、《舒伯特的摇篮曲》录音磁带、录音机,录好的哭声

  3、碰铃一副。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教师播放哭声录音,引出娃娃,讲述有关情节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欣赏欲望。)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这个小娃娃在什么里呢?(摇篮)她躺在摇篮里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 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

  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 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3、请配班教师用适当的力度敲碰铃,其余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哼唱,边做哄娃娃的动作。

  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

  四、 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教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好!就请你们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录音唱歌,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提示:

  1、 如果教师感觉每人带一个娃娃有困难,可以让幼儿两两接伴,一人扮演妈妈(爸爸),一人扮演孩子,用小椅子当摇篮,通过亲自哄拍小朋友感受歌曲的'性质。

  2、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午睡时给幼儿播放摇篮曲,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也增强了午睡环境的温馨。

  活动反思:

  摇篮曲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体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写过许多优秀的摇篮曲,*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幼儿说来不算陌生。在本活动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幼儿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摇篮曲》音乐教案 6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游戏——读RUAPO(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读,用方言读)

  二、师:好了,刚才同学们,精彩的方言使我们知道了只要你敢想,只要你敢做,美梦一定会实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敢想、敢做音乐家——舒柏特。(师:上节课,我布置了让大家自己去搜寻关于舒柏特生*的事迹介绍,谁来说一下)

  (生描述,师补充):舒柏特:十九世纪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1797——1828),出生于维也纳附*小学教师家庭。幼时在教堂唱诗班受音乐教育并任歌童,8岁随同父亲和哥哥学*提琴、钢琴14岁开始创作歌曲,16岁开始创作交响曲,17岁为歌德的诗篇谱曲。18岁完成第二、三交响曲,五部歌剧及一百四十多首歌曲。

  舒柏特曾在本地小学任教三年,以后失业终生。他的一生非常贫穷受进了折磨,于1828年死于伤寒病。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共写了十四部歌剧,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九部交响曲,其中很有名气的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鳟鱼五重奏”歌曲“美丽的磨坊姑娘”等,他的歌流行七大洲,并且有很多首成为世界名曲。尤其是他创作的歌曲,有时一个早晨能写五、六首,并把遇见的每一件事都变成歌曲。他的歌曲常常被称为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其中他创作的“摇篮曲”流传渗广。体现了一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三、感受聆听中外不同的“摇篮曲”

  说到了摇篮曲,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两首不同国家的“摇篮曲”,一首是舒柏特创作的,一首是我国东北民歌的,互相对比一下,歌曲在情绪、意境和音色上有什么特点?

  1、播放东北民歌“摇篮曲”与舒柏特的“摇篮曲”的录音。

  (聆听感受歌曲舒缓、安逸的情绪,安详柔美的意境;柔和甜美的音色,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

  2、个别提问听后感

  四、 学*新歌

  导言:这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母爱都是伟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学*舒柏特的“摇篮曲”

  1、 教师范唱。(集体哼唱)

  2、 出示歌曲(几拍子、几段歌词)

  3、 个别提问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引入:关于这首歌曲的来历,有这么一个故事,你们想听不想听?

  舒柏特19岁那年,有一天他十分饥饿,下意识地走进一家饭店,当服务员向他出示菜单时,他身无分文感到十分尴尬,他四下张望希望遇到一位熟人或朋友,可饭店里全是陌生人。当他低头失望时,忽然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克劳蒂乌斯的一首小诗,立即把这首诗谱成歌曲交给了店主,才换来一份土豆充饥,可是在他死后三十年,这首“摇篮曲”的手稿竟以四万法郎高价卖了出去。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讲这个故事就是向你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希望你们刻苦学*,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报效祖国,报答养育你的妈妈。

  4、学生视唱,教师伴奏

  导言:为了更好地理解、学*这首歌曲,请大家想象自己小时侯妈妈哄你入睡时的情景,心里怎么想?试着唱一唱(有表情的演唱)

  5、 分析歌曲,指出重点难点

  师:你能看出歌曲是由几个乐段组成的吗?歌曲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有两个乐句,节奏*稳而规律,充满温馨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出现了一个附点四分音符,突出了“摇篮摇动”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温存的柔情。另外,在演唱时要唱出节拍的强弱。声音要轻柔、甜美。

  6、 教师伴奏,集体有感情地演唱

  根据歌曲的旋律,分成小组自编歌词。(个别小组演唱)

  7、 教师指挥,学生集体用口琴吹奏。

  8、 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歌曲的演唱与吹奏,我们了解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所以接下来在优美音乐声下,为自己的母亲写下一段话,来感谢母亲对你们的养育之恩,同时你也可以做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妈妈。

  五、 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回去后给你妈妈唱一唱,让妈妈评价你唱得怎么样?然后问妈妈小时哄你入睡时都唱过那些《摇篮曲》,自己学一学。下节课,我让每个同学到台前来唱一唱,听谁唱得最有特点。好,今天的课就到这儿,下课!同学们再见!

  《摇篮曲》音乐教案 7

  教学内容

  1、演唱:《小宝宝睡着了》

  2、欣赏:舒伯特《摇篮曲》

  3、创作:摇篮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音乐活动的体验中,使学生能感悟到母亲的温情与慈爱。

  2、通过演唱、欣赏,帮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特点.感受摇篮曲的风格?,

  3、通过创作练*,加深学生对摇篮曲风格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摇篮曲》风格特点的感受与表现。

  教学准备

  星空图、旋律线条图,星星、月亮、白云、十虫、小乌、小宝宝的图片,旋律片段。

  教材分析

  《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摇篮曲,旋律琅琅上口,在学*上没有难点。而温柔甜蜜的歌声也很容易激起一年级孩子的共鸣。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想以歌曲的学*作为基点,拓展出欣赏、创作两个环节,通过唱、听、创,让学生接触不同国家、下同民族的摇篮曲,感受摇篮曲轻柔、亲切的情绪与情感特征,在美的音乐中奉富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幅很美的画,你们想看吗?

  (出示星空图,画面上展示的是夜空中满天闪闪烁烁的小星星)

  2、师:谁来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在我们所学的歌曲中,你觉得哪首歌最能表现这幅画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看着画,听着音乐,用优美的歌声把这幅画表现出来,好吗?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朋友以形象思维和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课堂伊始,通过学生熟悉的画面和歌曲,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夜色中。)

  二、歌曲教学:

  1、师:非常感谢大家的演唱,你们的歌声好象真的把老师带入到了美丽的夜色中。瞧,现在夜更深了,星星闭上了眼睛,月亮姐姐也不动了,可爱的小宝宝要睡觉了,妈妈摇着摇篮,轻轻唱起了歌。(师范唱歌曲)

  (设计意图:与录音范唱相比,老师深情并茂的演唱更能贴*孩子的心灵,激起孩子的共鸣。)

  2、师:听完妈妈的歌声,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3、师:让我们跟着音乐,用“1a”轻轻哼唱一下旋律

  第一遍:哼唱,注意音准

  第二遍:模仿妈妈怀抱婴儿.边哼唱边晃动身体,注意韵律感

  第三遍:边唱边用手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条,注意旋律的起伏

  (设计意图:教学中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层次的推进。三遍哼唱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因为目标明确,所以学生的哼唱就不会显得漫无目的,而是能获得纵向的提高与发展。)

  4、师:歌曲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在听唱中辨析歌曲的相同乐句,同时出示旋律线条图)

  (设计意图:在聆听与演唱中培养学生听辩和分析曲谱的能力。)

  5、师:妈妈对着亲爱的宝宝唱了些什么?仔细听!(师再次演唱歌曲)

  你从歌声中听到了什么?(星星、月亮、天上的白云、小虫、小乌、小宝宝)

  6、师听学生回答,边按节奏朗读歌词边在旋律线条图上分别贴上这些图片:

  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识字较少,歌词的学*往往成了令人头痛的问题。通过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很快识记歌词,用很少的时间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7、师:想一想,妈妈在看着自己宝宝哼唱时,会用怎样的声音.怎样的'表情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这种轻柔的声音,安静甜蜜的表情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

  8、师:小宝宝听着甜美的歌声就要进入梦乡了,想想看,最后一句应该怎样唱呢?(引导学生用渐弱渐慢来处理结束句的演唱)

  9、完整演唱歌曲,师揭示歌名:这首动听的歌曲歌名就叫《小宝宝睡着了》

  (设计意图:在歌曲演唱中,要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处理,也就是要在处理歌曲的力度、速度、情绪、音色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延伸拓展:

  1、师:妈妈的歌声包含着对孩子深深的爱意,你们还记得你们的爸爸或妈妈是唱着什么歌儿哄你们睡觉吗?

  2、学生相互交流唱一唱。

  3、师:你们想知道老师小时候是听着什么歌儿入睡的吗?(师演唱黎族民歌《摇篮曲》片段)

  4、小组讨论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师:像这样父母抚慰宝宝入睡时咏唱的歌谣,我们都可以称为摇篮曲,老师这儿有几个旋律片段,你能分辨出哪首是摇篮曲吗?为什么?

  6、师:摇篮曲通常速度较慢,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深情.刚才同学们听到的就是一首世界著名的《摇篮曲》,它的作曲者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现在请同学们完整欣赏一下。

  (设计意图:在这整个欣赏环节中,从选材看,有童谣,有民歌,有外国创作歌曲,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从教学手段看,有师生的对话交流,有感知后的总结,有总结后的检验。学生通过这些环节真正了解了什么叫摇篮曲。)

  四、创作:

  1、师:优美的旋律,甜美的歌声让我们都陶醉了,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创作一首摇篮曲呢?

  2、师先示范创作一首四小节的旋律。

  3、分小组用d。、re、mi三个音创作四小节的旋律,并填入歌词。

  4、展示各小组创怍的作品,集体演唱评析。

  (设计意图:学生的创作并不要求有完整的作品呈现,只要有四小节舒缓的旋律展现,我相信学生就已经能准确把握摇篮曲的风格了。)

  五、小结

  布置作业:请学生通过电脑、音响等多种途径收集各国各个民族的《摇篮曲》。

  (设计意图:将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同时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而这节课的教学基调却是抒情柔美的。如何让学生静静地聆听,轻柔的演唱,充分感受摇篮曲抒情柔美的特点呢?我想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的特点,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静静地、深刻地体会音乐之美。通过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1、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本节课的学*内容是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由于歌曲比较简单,所以我在理解教材主题内涵的基础上,自己重组了教材,将课题定为《摇篮曲》,教学内容包括唱摇篮曲,听摇篮曲,创作摇篮曲,教学中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唱、听、创作三个维度让学生感受表现摇篮曲的风格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等的师生关系

  *等的师生关系增添了学生的学*兴趣和信心。在本课教学中,我摒弃了常见的播放录音范唱的环节,而改为老师自身的范唱。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诱发学生的实践举趣,产生了情感共鸣。在和学生共同体验音乐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去理解音乐。

  3、突出情感的歌唱教学

  学生在歌曲的学*中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是歌唱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我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创设了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的表现手段――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来表达歌曲的情绪和风格。避免简单地“机械训练”。教师的语言也要符合“美”的要求,对于学生不适合的演唱方式,没有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悄悄地提醒:“小宝宝要被吵醒了,妈妈的歌声能轻一些吗?”避免学生产生失败的挫折感。

  《摇篮曲》音乐教案 8

  一、教学目的:

  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二、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摇篮曲》音乐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教学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摇篮曲》音乐教案 10

  【教学内容】

  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第一声部)

  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第二声部)(机动)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体会童年校园多姿多彩美好的生活,建立憧憬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2、在学*歌曲过程中认识低音sol、la在五线谱的音位,学会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演唱(第一声部)。

  3、在感知体验、聆听、模仿、游戏、自学、听唱结合、师生合作等音乐活动中学会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的演唱(第一声部)。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第一声部),感受歌曲情绪、体验歌曲意境。

  【教学难点】

  能唱准歌曲附点节奏、一字多音、认识低音sol、la在五线谱的音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歌曲学*:

  《童年的摇篮曲》

  (一)、导入部分

  1、初听歌曲范唱(提问:歌曲情绪?拍号)

  2、介绍歌曲背景与歌名

  3、学*引子部分(第一乐句)

  (1)视唱歌曲旋律

  (2)用lu哼鸣演唱旋律

  (3)引导学生表达歌曲引子部分的情绪(怀念)

  (二)、学*旋律

  1、教师出示歌谱并示范演唱五线谱(提问:几个乐句?)

  2、学*第三乐句

  3、师生合作演唱歌谱(五线谱)

  4、完整用lu哼唱旋律

  (三)、歌词学*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初步学唱第一声部歌词

  3、教师指导学生纠正易错环节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处理(^***乐句)

  5、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尝试处理歌曲

  6、根据师生共同设计的情感处理,有感情的完整演唱

  (四)、低声部学*(机动)

  1、出示合唱部分旋律

  2、学唱低声部旋律

  3、演唱低声部的歌词

  4、合作演唱合唱部分


《摇篮曲》教案(精选10篇)(扩展3)

——《摇篮曲》小班教案(精选10篇)

  《摇篮曲》小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重难点:

  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语言的表达活动准备:课件、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宝宝。你的眼睛在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3.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

  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

  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活动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不足的是在环节的设置上还不够流畅,哄娃娃睡觉的时候想轻柔的语言、动作和情景有些不匹配,最好在孩子自然地抱娃娃听音乐入睡地时候观察他们的自然表现,在之后的环节中加以提炼。

  《摇篮曲》小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 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重点:

  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活动难点:

  语言的表达活动准备:课件、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宝宝。你的眼睛在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3.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三.动作表演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摇篮曲》小班教案 3

  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从各自的家庭来到了我们的集体中,他们在横在体验成长的快乐,在感受到自己愉快成长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父母、长辈的情感有了一份新的认识: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长辈的呵护、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妈妈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亲一亲等等。

  因此在主题活动《小小的我》中,我预设了“摇篮曲”这个活动,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复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再创编出抱娃娃的不同动作;同时也使幼儿在哄娃娃、抱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将关爱他人的情感迁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活动结束又将焦点转到了幼儿身上,充分肯定了幼儿的成长――不要妈妈抱,我们已经长大了!将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加以提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和*惯。

  2、学*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单动作。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1、师: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宝宝,你们有什么办法哄娃娃睡觉呀?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欣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

  3、师:我的娃娃听着音乐睡着了,你们的娃娃睡着了吗?(睡着了)那我们一起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好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活动自评:

  活动的选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并且能够在主题背景下开展,对于刚入园2个月、刚摆脱对父母家人依恋的幼儿来说,已经是蛮不错的了。活动一开始我为幼儿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能够让幼儿置身在这个环境和情景中,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地交流讨论,但是一开始由于幼儿和我都有点拘束,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显得比较急促,应该再给予幼儿更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交流一下,也许孩子们的思维能更广泛一点。

  活动的中间部分,我的引导和启发对幼儿有很好的感染作用,能用自身的情绪感染幼儿,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为成功地哄娃娃睡着了而感到高兴,使幼儿的情绪和需求得到满足。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生活了。

  《摇篮曲》小班教案 4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重点: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活动难点:语言的表达活动准备:课件、娃娃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宝宝。你的眼睛在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3.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

  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

  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教学反思:

  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活动中创设了哄宝宝睡觉的场景。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如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这样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性质的同时,满足了幼儿非常想要模仿**这类情感的需求。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不足之处: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生活了。

  一次活动的`成功,并不代表了全部,要让孩子们真正有发展,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生活感受、艺术感受,教师有责任在天长日久的日常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让这种爱的教育价值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得以潜移默化的延续和升华。

  《摇篮曲》小班教案 5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一首6/8拍的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温暖亲切,表现了爸爸、妈妈哄宝宝人睡的情景。歌词内容贴*幼儿的生活,以比喻的手法生动描述爸爸给宝宝带来的安全感和妈妈给宝宝带来的温暖与甜蜜,让幼儿在浓浓的爱意中充分感受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美好。本次活动通过反复播放歌曲,引导幼儿欣赏、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摇篮曲安静、轻柔、优美的旋律,体验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用心呵护;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摇篮曲安静、轻柔、优美的曲风。

  2、尝试用语言、动作、表情表达自己对摇篮曲的感受。

  3、能够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用心呵护。

  活动准备:

  1、布娃娃或毛绒动物若干(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摇篮、被子1套。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与《摇篮曲》歌词内容相关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创设“哄宝宝睡觉”的游戏情境,播放摇篮曲,出示布娃娃、摇篮,导入活动。提问:*常谁哄你睡觉?他(她)是怎样哄你睡觉的?

  2、播放《摇篮曲》,请幼儿欣赏,感受歌曲安静、轻柔的曲风。

  (1)第1遍播放歌曲,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主要特点。

  提问:这是什么时候唱的歌曲?(这是哄小宝宝睡觉时唱的摇篮曲。)你听谁唱过摇篮曲?

  (2)第2遍播放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轻柔、绵长的特点。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什么动作哄宝宝睡觉?

  (3)第3遍播放歌曲,结合图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歌词内容,感受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用心呵护。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爸爸、妈妈是怎样哄宝宝睡觉的?宝宝进人甜甜的梦乡是什么样子?爸爸、妈妈哄你睡觉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爸爸给宝宝盖上棉被,妈妈轻轻地摇着摇篮,哼着轻柔的摇篮曲。小小的摇篮像是大海里被微风吹拂着的小船,在柔柔的海浪中摇啊摇。宝宝很快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3、创设“哄宝宝睡觉”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现摇篮曲安静、轻柔、优美的特点。

  (1)请幼儿怀抱娃娃,边听音乐边哄娃娃睡觉。提问:听着优美的摇篮曲,你想怎样哄宝宝睡觉?

  (2)播放《摇篮曲》,请幼儿扮爸爸、妈妈,哄娃娃睡觉。

  启发幼儿尝试用爱的眼神、真心的微笑、轻柔的动作表现爸爸、妈妈对小宝宝的爱。

  《摇篮曲》小班教案 6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重点: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活动难点:语言的表达活动准备:课件、娃娃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宝宝。你的眼睛在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3.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

  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教学反思:

  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活动中创设了哄宝宝睡觉的场景。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如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这样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性质的同时,满足了幼儿非常想要模仿**这类情感的需求。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不足之处: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生活了。

  一次活动的成功,并不代表了全部,要让孩子们真正有发展,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生活感受、艺术感受,教师有责任在天长日久的日常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让这种爱的教育价值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得以潜移默化的延续和升华。

  《摇篮曲》小班教案 7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氛围。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体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摇篮曲磁带、娃娃(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

  欣赏《摇篮曲》

  1)(教师手抱娃娃,轻轻地拍)娃娃想睡觉了,怎么才能让娃娃安安静静地快快睡觉?

  2)(教师边抱娃娃边哼唱《摇篮曲》,哄娃娃睡觉)

  3)你们看娃娃睡着了吗?他听到妈妈唱歌给他听就安静下来了;

  4)我们小朋友来做我的宝宝,闭上眼睛,听听摇篮曲,说说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5)告诉小朋友:你们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是这样唱给他们听的,摇 啊摇小朋友就慢慢长大了;

  2、哄娃娃睡觉

  1)引导幼儿抱起自己的娃娃 你的娃娃也想睡觉了,我们一起来唱《摇篮曲》,哄他们入睡吧!

  2)放录音,幼儿一起哄自己的宝宝入睡;

  3)你的娃娃睡着了吗?轻轻的,不要把娃娃吵醒,轻轻地把娃娃放到“床上”(放回玩具筐)

  活动反思:

  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摇篮曲》小班教案 8

  设计思路:

  在进行“我长大了”这一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班融入了“怀孕妈妈”等系列活动,使孩子初步体验到妈妈的辛苦和爱。活动中,有孩子谈到“在摇篮里如果我睡不着,怎么办?”这一问题,由此,我就想到了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设计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通过听赏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的特点。

  活动目标:

  1 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 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活动难点:语言的表达

  活动准备:

  课件、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照片宝宝。你的亮眼睛在照片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3.(放音乐,旁白)蓝蓝的天空,是星星温暖的摇篮,它们顽皮地眨着亮亮的眼睛。月亮妈妈带来美妙的摇篮曲,轻轻的,慢慢的,那么优美,那么温柔,满天的星星都闭上了眼睛,睡着了。

  4.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

  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

  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摇篮曲》小班教案 9

  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从各自的家庭来到了我们的集体中,他们在横在体验成长的快乐,在感受到自己愉快成长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父母、长辈的情感有了一份新的认识: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长辈的呵护、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妈妈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亲一亲等等。

  因此在主题活动《小小的我》中,我预设了“摇篮曲”这个活动,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复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再创编出抱娃娃的不同动作;同时也使幼儿在哄娃娃、抱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将关爱他人的情感迁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活动结束又将焦点转到了幼儿身上,充分肯定了幼儿的成长――不要妈妈抱,我们已经长大了!将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加以提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和*惯。

  2、学*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单动作。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1、师: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宝宝,你们有什么办法哄娃娃睡觉呀?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欣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

  3、师:我的娃娃听着音乐睡着了,你们的娃娃睡着了吗?(睡着了)那我们一起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好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活动自评:

  活动的选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并且能够在主题背景下开展,对于刚入园2个月、刚摆脱对父母家人依恋的幼儿来说,已经是蛮不错的了。活动一开始我为幼儿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能够让幼儿置身在这个环境和情景中,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地交流讨论,但是一开始由于幼儿和我都有点拘束,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显得比较急促,应该再给予幼儿更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交流一下,也许孩子们的思维能更广泛一点。

  活动的中间部分,我的引导和启发对幼儿有很好的感染作用,能用自身的情绪感染幼儿,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为成功地哄娃娃睡着了而感到高兴,使幼儿的情绪和需求得到满足。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生活了。

  《摇篮曲》小班教案 10

  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从各自的家庭来到了我们的集体中,他们在横在体验成长的快乐,在感受到自己愉快成长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父母、长辈的情感有了一份新的认识: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长辈的呵护、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妈妈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亲一亲等等。

  因此在主题活动《小小的我》中,我预设了“摇篮曲”这个活动,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复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再创编出抱娃娃的不同动作;同时也使幼儿在哄娃娃、抱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将关爱他人的情感迁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活动结束又将焦点转到了幼儿身上,充分肯定了幼儿的成长――不要妈妈抱,我们已经长大了!将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加以提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和*惯。

  2、学*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单动作。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1、师: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宝宝,你们有什么办法哄娃娃睡觉呀?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欣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

  3、师:我的娃娃听着音乐睡着了,你们的娃娃睡着了吗?(睡着了)那我们一起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好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活动自评:

  活动的。选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并且能够在主题背景下开展,对于刚入园2个月、刚摆脱对父母家人依恋的幼儿来说,已经是蛮不错的了。活动一开始我为幼儿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能够让幼儿置身在这个环境和情景中,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地交流讨论,但是一开始由于幼儿和我都有点拘束,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显得比较急促,应该再给予幼儿更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交流一下,也许孩子们的思维能更广泛一点。

  活动的中间部分,我的引导和启发对幼儿有很好的感染作用,能用自身的情绪感染幼儿,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为成功地哄娃娃睡着了而感到高兴,使幼儿的情绪和需求得到满足。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生活了。


《摇篮曲》教案(精选10篇)(扩展4)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反思3篇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曲调深情、优美,歌词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对妈妈那种浓浓的、真挚的爱意。现在根据本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结合课堂教学情况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教学环节时,我以《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理念为原则,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点,让学生通过感受、模仿、体验、实践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进行学*,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及创编能力。

  在整节课中,浓浓的母子、母女情这一主题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对歌词中关键词的模仿,再加上看照片、送祝福等音乐活动的实践,来体验小朋友们爱妈妈的真挚情感,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并达到了设计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在课堂上,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以情动人、以情促学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理念。要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就要把握住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而要把握音乐中的情绪和形象,则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音乐实践来感受和体验才能获得,这个过程就是音乐审美体验的过程。因此,整课以浓浓的母子、母女情贯穿始终,注重以情动人、以情促学。例如:

  (1)我的开课是以一个学生写日记的形式来表达孩子对妈妈的喜爱;

  (2)引导学生通过对“轻轻走上前”和“我把灯熄了”等动作的模仿,唱出歌中小朋友给妈妈熄灯、害怕打扰妈妈的心情;

  (3)通过播放班里小朋友和妈妈*时在一起生活、学*、游戏的照片,为妈妈送上一句最甜蜜的话语等活动,激发学生心中对妈妈浓浓的爱意并升华母子、母女之间的感情。学生通过老师一系列的教学手段,他们从不会唱歌曲到会唱再到能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演唱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妈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最让我惊喜的是下课后还有三个小朋友跑到我的面前,对我说:“老师,我最爱我的妈妈了!”一句轻轻的话语甜进了我的心坎里,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充满了自信!

  二、关注全体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领路人。我在教学中努力追求人性化、个性化的音乐教学,尽可能地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授学生学*歌词时,问:“你觉得歌词中哪里最能表现孩子对妈妈的爱呢?”,他们有的说是“给妈妈披上小花袄”这一句,有的`说是“亲爱的妈妈呀”等,通过这样自由选择乐句并指导有感情地练读后,他们比原来更熟练、更富有感情了。设计创编演唱形式时,让学生以自主设计——自主编排——阐述意图——展示的形式进行。结果,有的学生运用了独唱、对唱的形式,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还设计出了轮唱、领唱加齐唱的演唱形式,真是五花八门,让我惊喜连连。学生就是在这样宽松、自由、愉悦的学*氛围中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创编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我还关注学生学的过程,既关注整体,又关注个别,进行有效的教学。例如:我让学生跟着我随音乐拍四二拍的节拍,感受歌曲的旋律时,有个别学生没有跟着拍,我走到他跟前,用我的表情、我的动作告诉他:“来,和我一起拍”,学生在我的带领下都拍起了他们的小手。

  三、以评激趣,互评互学

  评价作为一项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中,它是激发学生学*的动力。因此,评价的机制、评价的形式和评价的方法就尤为重要。适当、巧妙的评价能激励、教育学生,自评、互评、他评的评价手段,能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这一节课,我主要以《课程改革标准》的理念为原则,积极围绕着学生发展性评价为核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无论是我和学生之间,还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我都有针对性的以不同类型、不同手段及形式来激发学生积极评价、学会评价。例如在整个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不同层次的评价,制作了小红花作为奖品,大大鼓励了学生,关注了学生的学*过程。其次,我还在教学中注重了把学生的自评、他评、互评作为评价的重点,让学生自己说出对自己、对他人的想法。特别是在创编环节中,给予了学生最宽松、和谐、团结的评价空间,学生能畅所欲言,体现了评价的民主性。结果,有的孩子会说:“我觉得他们设计得很好!”,有的则说:“我觉得XXX小朋友表演得最好,歌声很好听!”,还有的却说:“那个XXX,他唱得不够大声,如果能再大声些就更好了。”等等,这样通过评比、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通过自评、同学评、老师评的评价手段,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促进自己的学*,让他们更加爱上音乐课,更喜欢、更有信心地表现自己。

  课上完后,我感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遗憾之处,比如一些学生不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动作创编有些单一等,虽然我关注到了,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还要关注到整体,所以不能在某个环节停留太多的时间。尽管如此,我仍然觉得课已停——意尤存!相信经过后续教学,孩子们一定会唱得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有感情。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曲调深情、优美,歌词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对妈妈那种浓浓的、真挚的爱意。现在根据本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结合课堂教学情况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教学环节时,我以《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理念为原则,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点,让学生通过感受、模仿、体验、实践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进行学*,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及创编能力。

  在整节课中,浓浓的母子、母女情这一主题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对歌词中关键词的模仿,再加上看照片、送祝福等音乐活动的实践,来体验小朋友们爱妈妈的真挚情感,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并达到了设计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在课堂上,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以情动人、以情促学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理念。要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就要把握住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而要把握音乐中的情绪和形象,则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音乐实践来感受和体验才能获得,这个过程就是音乐审美体验的.过程。因此,整课以浓浓的母子、母女情贯穿始终,注重以情动人、以情促学。例如:

  (1)我的开课是以一个学生写日记的形式来表达孩子对妈妈的喜爱;

  (2)引导学生通过对“轻轻走上前”和“我把灯熄了”等动作的模仿,唱出歌中小朋友给妈妈熄灯、害怕打扰妈妈的心情;

  (3)通过播放班里小朋友和妈妈*时在一起生活、学*、游戏的照片,为妈妈送上一句最甜蜜的话语等活动,激发学生心中对妈妈浓浓的爱意并升华母子、母女之间的感情。学生通过老师一系列的教学手段,他们从不会唱歌曲到会唱再到能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演唱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妈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最让我惊喜的是下课后还有三个小朋友跑到我的面前,对我说:“老师,我最爱我的妈妈了!”一句轻轻的话语甜进了我的心坎里,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充满了自信!

  二、关注全体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领路人。我在教学中努力追求人性化、个性化的音乐教学,尽可能地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授学生学*歌词时,问:“你觉得歌词中哪里最能表现孩子对妈妈的爱呢?”,他们有的说是“给妈妈披上小花袄”这一句,有的说是“亲爱的妈妈呀”等,通过这样自由选择乐句并指导有感情地练读后,他们比原来更熟练、更富有感情了。设计创编演唱形式时,让学生以自主设计——自主编排——阐述意图——展示的形式进行。结果,有的学生运用了独唱、对唱的形式,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还设计出了轮唱、领唱加齐唱的演唱形式,真是五花八门,让我惊喜连连。学生就是在这样宽松、自由、愉悦的学*氛围中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创编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我还关注学生学的过程,既关注整体,又关注个别,进行有效的教学。例如:我让学生跟着我随音乐拍四二拍的节拍,感受歌曲的旋律时,有个别学生没有跟着拍,我走到他跟前,用我的表情、我的动作告诉他:“来,和我一起拍”,学生在我的带领下都拍起了他们的小手。

  三、以评激趣,互评互学

  评价作为一项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中,它是激发学生学*的动力。因此,评价的机制、评价的形式和评价的方法就尤为重要。适当、巧妙的评价能激励、教育学生,自评、互评、他评的评价手段,能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这一节课,我主要以《课程改革标准》的理念为原则,积极围绕着学生发展性评价为核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无论是我和学生之间,还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我都有针对性的以不同类型、不同手段及形式来激发学生积极评价、学会评价。例如在整个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不同层次的评价,制作了小红花作为奖品,大大鼓励了学生,关注了学生的学*过程。其次,我还在教学中注重了把学生的自评、他评、互评作为评价的重点,让学生自己说出对自己、对他人的想法。特别是在创编环节中,给予了学生最宽松、和谐、团结的评价空间,学生能畅所欲言,体现了评价的民主性。结果,有的孩子会说:“我觉得他们设计得很好!”,有的则说:“我觉得XXX小朋友表演得最好,歌声很好听!”,还有的却说:“那个XXX,他唱得不够大声,如果能再大声些就更好了”等等,这样通过评比、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通过自评、同学评、老师评的评价手段,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促进自己的学*,让他们更加爱上音乐课,更喜欢、更有信心地表现自己。

  课上完后,我感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遗憾之处,比如一些学生不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动作创编有些单一等,虽然我关注到了,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还要关注到整体,所以不能在某个环节停留太多的时间。尽管如此,我仍然觉得课已停——意尤存!相信经过后续教学,孩子们一定会唱得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有感情。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由四个乐句构成,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它通过一个*日的生活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

  为了充分表达孩子对妈妈的深爱之情,上节课学会歌曲后我就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回去后,把《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唱给妈妈听,并让妈妈做评价,这节课反馈。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地完成了活动,反馈也不错。有的妈妈说:唱得不错,还需努力;有的还说:听过孩子唱给我的歌,非常感动,孩子懂事了,真的长大了。有的家长听了孩子唱的歌后,都留下了眼泪。到这里,这个环节应该结束了,这时一个孩子小声地问了一句:“老师,你给你妈妈唱这首歌听了吗?”我一下愣住了,教室里也安静极了,当我回过神后,赶紧回答说:“我很幸运,我的老母亲已经93岁的高龄了,本周末回老家我也把这首歌唱给她老人家听”。话音刚落,孩子们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掌声刚停,又有一个孩子问:“老师,是不是你经常唱歌给你妈妈听,所以她才这么高寿啊”!我连忙点头说:“是,是,是”!这时,我的心跳加速,脸颊发热,我真的愧对我的老母亲和学生们对我的期盼。

  课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静:是啊,我工作快30年了,从来没有唱歌给我的父母亲听过,老父亲是听不到了,但我有机会唱给老母亲听。感谢孩子们的提醒,我也能够为我的妈妈唱首歌。


《摇篮曲》教案(精选10篇)(扩展5)

——音乐教案《摇篮曲》 (菁华6篇)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欣赏演奏曲《摇篮曲》。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学*;

  3、感受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新课(展示歌片)。

  1、师播放演奏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歌曲《摇篮曲》,然后随声心里体会歌曲《摇篮曲》。

  4、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

  6、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听这首歌曲时,仿佛看到了什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欣赏这首《摇篮曲》。

  三、创作与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音乐剧要怎样表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表演。

  四、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A、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B、器乐:

  1、莫扎特《摇篮曲》;

  2、聆听两首《摇篮曲》。

  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

  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b、曲调*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五、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六、本课在音乐中结束。

  活动名称:

  《摇篮曲》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乐曲安静、舒缓的音乐风格。

  2.学唱歌曲,引导幼儿体会歌词含义,感受音乐的优美。

  3.借助音乐情景展开想象,引导幼儿体验放松、倾听、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幻灯片、娃娃、场地。

  活动过程:

  一、 感受音乐《进行曲》。

  1、听音乐《小小*》踏步进入教室坐好。

  2、说一说,听过这首乐曲之后的感受。

  二、 体验音乐。

  播放宝宝哭声,请幼儿一起做摇一摇、搂一搂、亲一亲的动作体验音乐的轻柔感受。

  三、 感受《摇篮曲》。

  倾听音乐第一遍,教师提问:“听过音乐之后的感受。”教唱歌曲,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复*歌曲,幼儿随音乐歌唱歌曲。

  四、 感受体验。

  1、教师和幼儿一同《摇篮曲》的曲式风格特点。

  2、放松、倾听、欣赏乐曲。

  活动名称:

  《摇篮曲》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乐曲安静、舒缓的音乐风格。

  2.学唱歌曲,引导幼儿体会歌词含义,感受音乐的优美。

  3.借助音乐情景展开想象,引导幼儿体验放松、倾听、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幻灯片、娃娃、场地。

  活动过程:

  一、 感受音乐《进行曲》。

  1、听音乐《小小*》踏步进入教室坐好。

  2、说一说,听过这首乐曲之后的感受。

  二、 体验音乐。

  播放宝宝哭声,请幼儿一起做摇一摇、搂一搂、亲一亲的动作体验音乐的轻柔感受。

  三、 感受《摇篮曲》。

  倾听音乐第一遍,教师提问:“听过音乐之后的感受。”教唱歌曲,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复*歌曲,幼儿随音乐歌唱歌曲。

  四、 感受体验。

  1、教师和幼儿一同《摇篮曲》的曲式风格特点。

  2、放松、倾听、欣赏乐曲。

  教材分析:

  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有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通过歌曲感受6/8拍动荡摇晃的感觉。

  3、唱准歌曲中的第四乐句与第六乐句。

  4、掌握《摇篮曲》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

  多媒体课件、若干张贴图、手风琴。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情感铺垫:(欣赏图片)

  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

  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

  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3?4个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

  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二、导入新课

  (一)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引入新歌:

  师:老师想把刚才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我这里有两首,不知道选哪一首了,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下吧!

  生:听赏(第一首师引导学生拍手、走步、[这么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全体起立随着节奏原地踏步走一走。]第二首推摇篮、睡觉或身体随着音乐节奏前后左右晃动??)

  师: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

  生回答。师纠正补充

  师:这两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第一首乐曲听起来强劲有力,令人振奋给人一种行进的感觉,这是进行曲的特点。第二首乐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唱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我来当你们的妈妈,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三、新歌教学

  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师:听完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你来说??)

  生:小宝宝伴着妈妈的歌声在摇篮里荡来荡去睡得可真香啊!

  师:你也来说说??

  生:歌曲很优美,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

  师:对,这首歌听起来亲切优美,特别是采用6/8拍×××××

  ×,更能增强动荡摇晃的感觉,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摇篮曲带给我们的轻柔舒

  缓,优美抒情的感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结束句中有几个快快睡。

  生:四个。


《摇篮曲》教案(精选10篇)(扩展6)

——《摇篮曲》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一、教学内容

  摇篮曲与进行曲的对比欣赏,表现及创作。

  二、教学目标

  ⒈ 情感目标:通过对摇篮曲、进行曲这两类体裁乐曲的欣赏、表现和创作,养成良好的欣赏*惯并适当提高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进而激发探究、表现音乐的兴趣。

  ⒉ 过程目标:通过课堂内以及师生互动的体验、探究、合作,进而更好地欣赏、表现及创作。

  ⒊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享受音乐,在已有技能的基础上表现音乐,同时以自主,即兴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区分摇篮曲和进行曲的不同的音乐特点。

  四、教学难点

  表现和创作摇篮曲和进行曲这两类不同体裁的音乐。

  五、教学过程

  ㈠ 导入

  分别出示夜晚妈妈摇篮图片和军装演奏乐队现场图片

  问:你们觉得这里如果这里要配乐,应该用怎样的音乐,你可以模拟一下吗?

  ㈡ 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进而谈谈所知的摇篮曲和进行曲的知识。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王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听一听,谈一谈,一起来表现一下摇篮曲和进行曲这两类音乐形象完全不同的乐曲。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找一找,去准备一下自己喜欢的歌曲或乐曲,并且搜集相关的资料,不知道都准备的如何啊!”

  ⑴ 在组内同学中进行交流

  ⑵ 那些同学来说臆说?

  分组上来谈一谈,唱一唱,奏一奏。

  《军队进行曲》(舒柏特)

  《摇篮曲》 (莫扎特)

  学生在展示中要提到什么是摇篮曲,什么是进行曲,以及它们的一些特点。

  ㈢ 欣赏、表现《摇篮曲》、《威风凛凛进行曲》,再次强化学生对这两类乐曲的体验与感受。

  教师:好,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谈的也比较具体。在这里,王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两首乐曲。让我们来感受一下。

  ⑴ 欣赏并表现《摇篮曲》(勃拉姆斯)

  教师:这一首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与1868年创作的《摇篮曲》。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经典乐曲。乐曲采用大调式,3/4拍子,简单的主题充满了温和安详的情绪,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我们来听一听。

  出示曲谱,听范奏熟悉《摇篮曲》旋律

  用哼鸣演唱,表现出乐曲应有的情绪。

  ⑵ 欣赏《威风凛凛进行曲》(爱尔加)

  教师:接下来要感受的是英国作曲家爱尔加于1901年创作的《威风凛凛进行曲》。这首进行曲因为它非常非常的形象,非常非常的有感染力,所以现在已经为许多国家军队仪式所采用。乐曲也是大调式2/4拍,速度较快。它分三个部分表现了热烈欢快的气氛和辉煌、庄严、壮丽的场面,是不是呢?我们来听一听。

  ㈣ 理解摇篮曲与进行曲的不同特点

  ⒈ 教师:现在我们又感受了两支乐曲,那么王老师就要请同学们自己来总结了,什么是摇篮曲?什么是进行曲呢?它们有一些怎样的特点?

  ⒉ 学生分别说一说。

  ㈤ 综合学*活动

  教师:同学们已经感受、理解了摇篮曲和进行曲这两类形象、情绪截然不同的乐曲。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我们知道诗歌、散文这一类文学作品也能够很好的表现人们的思想与情感。那么王老师就要请孩子们来写一段话或一篇短小的文章,它们的整个的感觉,整个的情绪要和摇篮曲或进行曲的情绪相一致。最后选择摇篮曲或进行曲作为背景音乐朗诵给我们听一听。

  ㈥ 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通过你们自己动手、动口和动脑来欣赏、感受、理解了两类不同体裁的乐曲——摇篮曲和进行曲。在这里,王老师要说,音乐的表现力是非常强的,它是非常奇妙、美好的。今后我们要接触更多体裁,更多类型的音乐,从中感受到更大的乐趣!

  教学内容:

  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学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设计理念: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是艺术,它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所以,音乐既是耳朵的美味,又是心灵的净化水。作为音乐教育,特别是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的过程中,更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设计《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我本着音乐学科所特有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特点,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多种学科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感受、演唱、聆听、创编、制作、绘画等活动,让学生“品尝这音乐大餐的美味”,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引领学生在玩中感悟,在感悟中逐渐升华到行动,从而潜移默化的进行美育和德育渗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聆听歌曲,感受、体验父母为我们倾注的爱,并懂得要回报父母;

  2、指导学生运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体验摇篮曲宁静舒缓的音乐特点,用深情、轻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创编能力及合作意识,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场景布置道具

  教学重点:

  1、感受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2、对学生进行爱心、亲情教育,使之感悟爱、理解爱、体验爱,并能深情地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难点:

  三拍半、切分音、一字多音的准确歌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用“”跟琴练声。要求:声音轻柔,气息连贯,嘴巴微张,面带微笑。

  二、情感导入

  1、聆听《小宝宝睡着了》感受摇篮曲的宁静舒缓音乐的特点。

  2、让学生回忆曾感受到的母爱,说一说自己与妈妈的故事,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三、感受歌曲

  1、播放《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学生仔细聆听。

  2、提问:歌曲的特别之处在哪里?歌曲中的小姑娘看着熟睡的妈妈会想到些什么?她是怎样做的?

  3、感受歌曲中小姑娘的一片孝心,随歌曲的旋律深情朗读歌词

  4、紧随学生的动情朗读,教师用歌声将歌曲第一段歌词娓娓道来。

  四、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①请学生跟琴轻声模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②找出歌词中的重难点重点练*。

  练*“妈妈屋里静悄悄”一句中“静”字切分音的演唱,“悄”字“2”的时值唱足。比较拖足3拍半和不拖足3拍半的感情,并在提示在三拍半后轻轻吸气为下一句演唱做准备。

  练*“伏在桌上睡着了”一句中一字多音的演唱,

  加手势练*,唱准低音“5”。

  ③跟琴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提示学生前奏结束加“3”、“4”两个音。

  ④提问:为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


《摇篮曲》教案(精选10篇)(扩展7)

——摇篮曲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伟大、无私的母爱为主线。将本节教学内容共分五个部分:

  一、导入:创设意境进行导入;用不同的风格的唱法来唱同一句歌曲,让学生对摇篮曲有初步的定位。

  二、新内容教学:学*勃拉姆斯创作的《摇篮曲>》;掌握摇篮曲这音乐体裁的特点,体验并进行升华到感恩教育。

  三、拓展:老师演唱*东北民歌《摇篮曲》;让同学听不同体裁的歌曲,辨别出各自己的体裁;欣赏广东儿歌《月光光》。

  四、小结。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注意坚持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培养学生勤唱、勤练、大胆展示自我的学**惯。通过设计一些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律动和表演,使学生在动嘴(唱)、动手(划拍子)、动耳(听)、动脑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音乐美,也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在这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冲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积极参与,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纵观全课,反思如下:

  一、课堂特点:

  1、全课以*凡而伟大的母爱为主线,音乐与情感相融,给人美的享受。

  2、从歌曲中体验情感,再从情感体验升华到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 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性强。

  4、教师大胆地张扬个性。

  二、不足之处

  1、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顾及到各个方面,还有些容易出现的问题还没解决。讲解知识点不够细,没有注意到个别学生出现的音准节奏上的错误。特别是男同学的声音训练比较欠缺。有些男同学用低八度来唱。

  2、有些班的同学要求要轻声唱,但一轻就没声了。

  3、有些班的同学做律动时不大方,放不开,经老师鼓励有所好转。

  4、由于时间有限,音乐要素处理不够细致。

  经过同行的建议,自己在不断反思——修改——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经过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教学质量更好,效果更佳。

  现在更加认识到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在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和积极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总之言之,教学中,我由始至终都贯穿一种理念: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励了学生的学*兴趣,感受音乐的美,体验歌曲的情感,让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台,同时让我发现更多好苗子。而且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并使得课堂氛更加活跃,课堂效果较好。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曲调深情、优美,歌词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对妈妈那种浓浓的、真挚的爱意。现在根据本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结合课堂教学情况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教学环节时,我以《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理念为原则,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点,让学生通过感受、模仿、体验、实践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进行学*,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及创编能力。

  在整节课中,浓浓的母子、母女情这一主题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对歌词中关键词的模仿,再加上看照片、送祝福等音乐活动的实践,来体验小朋友们爱妈妈的真挚情感,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并达到了设计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在课堂上,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以情动人、以情促学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理念。要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就要把握住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而要把握音乐中的情绪和形象,则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音乐实践来感受和体验才能获得,这个过程就是音乐审美体验的过程。因此,整课以浓浓的母子、母女情贯穿始终,注重以情动人、以情促学。例如:

  (1)我的开课是以一个学生写日记的'形式来表达孩子对妈妈的喜爱;

  (2)引导学生通过对“轻轻走上前”和“我把灯熄了”等动作的模仿,唱出歌中小朋友给妈妈熄灯、害怕打扰妈妈的心情;

  (3)通过播放班里小朋友和妈妈*时在一起生活、学*、游戏的照片,为妈妈送上一句最甜蜜的话语等活动,激发学生心中对妈妈浓浓的爱意并升华母子、母女之间的感情。学生通过老师一系列的教学手段,他们从不会唱歌曲到会唱再到能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演唱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妈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最让我惊喜的是下课后还有三个小朋友跑到我的面前,对我说:“老师,我最爱我的妈妈了!”一句轻轻的话语甜进了我的心坎里,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充满了自信!

  二、关注全体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领路人。我在教学中努力追求人性化、个性化的音乐教学,尽可能地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授学生学*歌词时,问:“你觉得歌词中哪里最能表现孩子对妈妈的爱呢?”,他们有的说是“给妈妈披上小花袄”这一句,有的说是“亲爱的妈妈呀”等,通过这样自由选择乐句并指导有感情地练读后,他们比原来更熟练、更富有感情了。设计创编演唱形式时,让学生以自主设计——自主编排——阐述意图——展示的形式进行。结果,有的学生运用了独唱、对唱的形式,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还设计出了轮唱、领唱加齐唱的演唱形式,真是五花八门,让我惊喜连连。学生就是在这样宽松、自由、愉悦的学*氛围中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创编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我还关注学生学的过程,既关注整体,又关注个别,进行有效的教学。例如:我让学生跟着我随音乐拍四二拍的节拍,感受歌曲的旋律时,有个别学生没有跟着拍,我走到他跟前,用我的表情、我的动作告诉他:“来,和我一起拍”,学生在我的带领下都拍起了他们的小手。

  三、以评激趣,互评互学

  评价作为一项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中,它是激发学生学*的动力。因此,评价的机制、评价的形式和评价的方法就尤为重要。适当、巧妙的评价能激励、教育学生,自评、互评、他评的评价手段,能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这一节课,我主要以《课程改革标准》的理念为原则,积极围绕着学生发展性评价为核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无论是我和学生之间,还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我都有针对性的以不同类型、不同手段及形式来激发学生积极评价、学会评价。例如在整个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不同层次的评价,制作了小红花作为奖品,大大鼓励了学生,关注了学生的学*过程。其次,我还在教学中注重了把学生的自评、他评、互评作为评价的重点,让学生自己说出对自己、对他人的想法。特别是在创编环节中,给予了学生最宽松、和谐、团结的评价空间,学生能畅所欲言,体现了评价的民主性。结果,有的孩子会说:“我觉得他们设计得很好!”,有的则说:“我觉得XXX小朋友表演得最好,歌声很好听!”,还有的却说:“那个XXX,他唱得不够大声,如果能再大声些就更好了。”等等,这样通过评比、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通过自评、同学评、老师评的评价手段,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促进自己的学*,让他们更加爱上音乐课,更喜欢、更有信心地表现自己。

  课上完后,我感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遗憾之处,比如一些学生不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动作创编有些单一等,虽然我关注到了,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还要关注到整体,所以不能在某个环节停留太多的时间。尽管如此,我仍然觉得课已停——意尤存!相信经过后续教学,孩子们一定会唱得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有感情。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极强的歌曲,歌曲表现了主人公对妈妈的热爱之情,所以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启发培养尤为重要。让学生在歌曲中既得到情感陶冶,也在从中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的辛苦。

  我的预设是让学生深刻体会母亲的爱。可以把这种感情放到表现歌曲当中去。总体来看整节课完成是比较好。首先我给大家欣赏妈妈唱给孩子的一首轻柔、优美的《摇篮曲》来体现出妈妈对孩子的爱,然后以孩子用歌声来表达感谢妈妈的爱,引出一首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来导入歌曲。

  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听歌曲并说出歌曲的情绪,声音,速度,在进行教学时把握歌曲深情、轻柔、宁静的基本情绪,启发学生仿佛妈妈就在你的面前。合理的想象是这节课的亮点所在。

  我在预设,编写《摇篮曲》教案的过程中,力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构建一个多方位、多视角的立体化的教学思路,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把音乐与美术、语文等与其他非艺术课程适当结合起来进行,跨科整合,激励创新,培养学生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在音乐实践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情感铺垫→掌握新课→实践拓展”的课堂结构模式完全成了教学任务,我自己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让学生感受音乐,一般的做法是;通过多媒体音响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或是凭借教师良好的专业基本功激情范唱感染学生,这些做法都是无可非议的。在学生初听《摇篮曲》时,我采用了“闭目聆听”的方法,让学生在优美抒情、安宁温馨的情形下,激发想象,学生很自然地入情入景,结合媒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音乐氛围,在初步感知摇篮曲的风格的同时,为学生积蓄情感,激发求知欲起到很好的作用,为落实情感目标做好了铺垫。

  二、挖掘教材中的一个“情”字

  情感是激起兴趣的火花。音乐教育是人的情感教育,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在教学中利用题材相似,表现主题一致的音乐来引出课题不仅为教学作好铺垫,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触动了学生内心深处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学生在课的导入部分已积蓄的情感,必然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为接下来的学*提供了能量。

  本课教学我从“情”字入手,利用了音乐的导入方法,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情景,结合媒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音乐氛围,使学生主动而快乐地参与音乐活动,培养了乐学精神,挖掘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积极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作者巧妙运用4/4拍强弱节奏、附点音符、前倚音等知识来塑造母爱之情,围绕母爱这个话题展开“唱唱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你说”等活动,让学生回忆母爱,说说母爱,体验母爱,表现母爱,回报母爱,表达出孩子对妈妈虔诚的情感,把孩子内心的情感演染得淋漓尽致。一首《摇篮曲》把“音乐与人”联系在一起。

  我有这样的感受,每节课后都会留下遗憾,本课存在着很多不足,假如让我再上一次,我会更多地留给学生创作音乐与表现音乐的空间;我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运用音乐的主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歌曲,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我会让更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创作、表演,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总之,我将继续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素养,进一步挖掘音乐财富的潜力,发挥音乐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中的功能。

  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较调皮的特点,对于感受和聆听音乐,还处于未知阶段,并且他们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因此,积极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学*、培养他们良好的聆听*惯、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成了我们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堂课的实践,使我有了这样的体会:

  1、教学中,我用优美的语言、音乐和教室环境为学生创设了“宁静的夜晚”的美妙情境。首先聆听音乐,在音乐中让学生进入一个安静优美的氛围。不光是听觉,而且学生跟着音乐“摇”起来,用他们的方式去表现儿时熟悉的感觉。令他们在轻松美好的氛围中顺利参与了音乐活动。然后教师以亲切、动听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语感,把学生带入到小的时候,回忆起那甜甜的,温暖的怀抱,抓住这份感觉从学生感兴趣的律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情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轻轻的摇晃身体或者做出自编的动作,感受静静的夜,回忆的翅膀也越飞越远。

  2、多种方式聆听,启发深层体验。音乐艺术离不开听觉,离开了听觉思维,音乐就失去了意义。于是吸引学生去聆听、培养聆听时的*惯、在聆听中启发深层的体验,成了要解决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起学生聆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还可能会收到学生们充满创意的回答。还有种方法便是反复聆听,如果每次聆听都没有新的主题和要求的话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只有不断挖掘提升才能引发深层的体验,能让学生体会歌曲情绪、速度、旋律等音乐元素,使歌曲学唱变得事半功倍。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种不同方式的聆听,听音乐回忆、听音乐律动、听教师范唱等等,让学生不仅一直沉浸在安静的“夜”中,让学生怀抱布娃娃做一次小爸爸和小妈妈,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从音乐和语言中感受到甜甜的、温暖的怀抱。

  3、“动情”--筑起师生间的情感连接线。

  音乐课要让孩子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通过一系列充满关爱的教学活动,调动孩子们的学*主动性,使孩子的思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没有学生思维的活跃、兴趣的投入、精力的倾注、情感的升华和音乐审美经验的形成,就决不是一节优秀的音乐课。因此,唱歌、欣赏,等音乐教学活动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动”--“动情”。而“动情”的关键是要找准音乐的动情点,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对爱的体验。那么,要使学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教师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感动学生,就先得感动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处动情--动情的语态,动情的示范,动情的鼓励……学生只有在充满情感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深切的情感体验,得到丰富的审美感受。如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动情的对唱,以及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中,让师生之间的“情”得以体现,得到升华。孩子们的人格在音乐情感的渗透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和完善。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地探索,力求争取做得更好!


《摇篮曲》教案(精选10篇)(扩展8)

——摇篮曲教案优选【十】份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教学,了解舒伯特的生*。

  2、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感受母爱的温暖。

  教学重难点:

  1、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2、用自然、甜美的音色准确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教用具、钢琴等。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情绪: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奥地利的音乐之城——维也纳。

  2、学生观看课件,了解维也纳及金色大厅。

  二、自主学*,激发兴趣。

  1、观看课件——少年舒伯特

  师:在维出纳,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一位著名的作曲家——舒伯特。

  2、学生观看课件,读一读,说一说:从舒伯特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师小结:在我们的学*、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三、学*歌曲,感受体验:

  1、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舒柏特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2、学*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读起这首小诗,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夜幕降临的时候,深兰色的天空中,星星眨着眼睛,耳边传来妈妈动听的`歌声。

  教师弹唱歌曲请学生欣赏。

  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

  请学生谈对歌曲情绪、速度、力度的感受。

  师小结: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4、学生再次聆听,跟琴哼唱歌谱。

  5、学唱歌曲,启发感情。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请生做表演唱,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四、品味亲情,回报感恩

  师:听了同学们演唱,我感受到了你们与妈妈之间深厚的爱。为了我们的成长,妈妈付出了许多。妈妈的恩情象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我们要感谢妈妈。在*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表达对妈妈感谢的?

  学生用简短的话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

  五、课堂小结,回味母爱:

  师小结:在妈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地成长着,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们的妈妈,回报我们的家人。让我们唱着音乐家舒伯特的摇篮曲,再次回味一下那浓浓的母爱吧!

  一、教学理念

  1、以音乐新课标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歌曲学唱、歌曲赏析和拓展欣赏其他摇篮曲、寻找身边的摇篮曲的环节将音乐知识、演唱技巧、歌曲处理等知识渗透在教学环节中。

  2、本以“自主学*、参与合作、创新拓展”的理念设计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学*、参与合作体验,设计分组合作竞争学*发挥了“生为主,师为导”的教学模式,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3、以“情感教育实现审美教育”的理念,用音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点燃学生

  情感的火花,因此本节课以“情”贯穿渲染整个教学过程。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走进音乐世界》第八册第二单元“妈妈的歌”的其中的《摇篮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本单元围绕“妈妈的歌”为主题安排教学,情感目标侧重于亲情教育,体验和感受母爱的真诚、无私和伟大。而舒伯特的《摇篮曲》是一首旋律优美委婉动听,像似一首音诗,轻柔和充满爱抚的音调让人们体味出母爱的伟大,唤起人们对幼年美好的回忆,全曲只有四句,短小精致,其中第二和第四乐句完全相同。

  三、学情分析

  音乐素质:本校本级学生音乐素质较好,有一半学生是学校合唱队的。学生对音乐学*有很好的兴趣和学**惯,另外学生的音乐技能上基础较好,有较强的音乐视唱、模唱、赏析、表现能力,并且有较强的参与合作精神,思维比较活跃。

  情感方面:大多数学生与母亲有深厚的感情,但因都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学生有感恩的心态理解、体恤养育自己的父母。个别学生因父母离异对母爱体验不深。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2、技能目标:a、能够用高位混和的声音圆润柔和地演唱《摇篮曲》。

  b、通过歌曲学唱、歌曲赏析和拓展欣赏其他摇篮曲、寻找身边的摇篮曲的教学,学生能理解摇篮曲的基本风格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学唱、歌曲赏析和拓展欣赏其他摇篮曲,体验母爱的真诚、无私和伟大,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母亲,并进行感恩教育。

  五、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六、教学难点

  1、学唱歌曲时,能引导学生连贯自如圆润地演唱好前倚音和圆滑音。

  2、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分析摇篮曲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特点。

  七、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谈话法、引导、分析法、示范法、练*法、欣赏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讨论谈话法、分组合作探究学*法、尝试练*法、表演学*法、欣赏法,发现法。

  八、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钢琴、油彩棒、相同大小卡纸若干

  九、教学过程及设计策略

  <一>情景创设,引入教学

  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晚的美丽安静,小宝宝睡在摇篮里,妈妈摇着宝宝睡觉的画面,同时播放音乐。

  2、组织谈话,引入教学

  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着我们,每天都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的生活和学*,尤其在我们小的时候,连睡觉都唱着歌、伴我们进入梦乡。今天我们就学*和妈妈的爱有联系的音乐体裁—摇篮曲。

  <二>设问激趣,引导探索

  1、师:在你们的.想象中摇篮曲是怎样的?

  2、学生分组讨论,引导探索。

  师:如果你们是小小的作曲家,你们认为妈妈唱给宝宝睡觉时听的摇篮曲的旋律、速度、力度是怎样的?

  3、教师评价肯定学生讨论结果,并板书讨论结果。

  4、教师总结讲解摇篮曲的发展。

  师: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的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音乐体裁。摇篮曲能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它的旋律、力度、速度、节奏有什么特点?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三>教唱歌曲,体验感受《摇篮曲》

  1、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速度、力度、节奏。

  师:音乐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你认为歌曲的速度和力度是怎样的?

  2、介绍作曲家—舒伯特及创作《摇篮曲》的背景故事。

  a、 学生打开书本第11页阅读舒伯特的生*介绍,并分享收获。

  b、教师用故事的形式简练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背景及《摇篮曲》的艺

  术价值。

  3、教师范唱,学生闭眼静听想象妈妈唱摇篮曲的情景。进一步感受旋律、速度、力度、节奏。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轻声、高位、按节奏朗读歌词。(模仿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感觉朗读。)

  5、学生跟钢琴用lu哼唱歌曲的旋律,并随节奏摇晃身体。

  6、学生跟钢琴轻声视唱旋律。指出不足,指出加以练*。

  7、引导学生跟钢琴轻声高位学唱歌词。

  a、完整跟琴学唱。

  b、分句学唱,解决难点:前倚音和圆滑音

  (1)教师示范讲解。(2)教师指导练*。(3)旋律歌词相结合分句教学。

  8、完整有感情地练唱歌曲。

  9、教师总结评价学*情况

  <四>、进一步赏析歌曲、分组学*探究,参与合作竟争。

  1、创设分组学*探究比赛的氛围

  2、教师交待分组学*探究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

  a、分组练拍课本第11页的节奏,感受《摇篮曲》前四小节的节奏。并比较没有附点的节奏的感觉。

  b、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卡纸和油画棒准备为音乐的四个乐句画图形。 c、交待内容和要求:一、听音乐将课本乐谱所缺少的音符填入()内。

  二、感受有几个乐句?将感受相同的(基本相同的)乐句用

  相同的颜色或图形表示出来。

  d、播放音乐两遍,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并汇报。

  e、检查学*效果:跟钢琴唱出所缺少的音符;每组把为音乐的四个乐句画图形的卡纸张贴于黑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已画好乐句的流动乐谱,播放音乐。

  f、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出《摇篮曲》的旋律、情绪、速度、节奏、力度的特点。

  3、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并总结板书《摇篮曲》基本特点,与引入教学时学生想象中的摇篮曲的板书进行对比,肯定学生的音乐实践经验。

  <五>、拓展延伸教学——感受其他《摇篮曲》

  1、安静聆听其他摇篮曲。a、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b、莫扎特的《摇篮曲》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分析这二首曲子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

  3、教师再次回顾总结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六>拓展延伸教学——寻找身边的《摇篮曲》

  1、教师演唱我国摇篮曲——东北名歌《月儿明》,引导学生寻找自己身边的摇篮曲。

  2、以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回忆幼儿时代熟耳的摇篮曲,并请出代表演唱,加以评奖。

  <七>、总结课堂

  1、师:我们今天通过这节课的学*,收获有哪些?

  2、引导学生说出摇篮曲的情绪、力度、节奏、速度的特点。

  3、进一步渗透感恩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

  1、将歌词与身体动作结合起来表现内容,为儿歌加上动作。

  2、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词语,为《摇篮曲》填上自己喜欢的词。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录音机,《摇篮曲》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1、教师用提问方式引出幼儿的讨论话题:

  ①每天晚上你几点钟睡觉?

  ②你是*惯自己按时睡觉,还是要爸爸、妈妈催着去睡觉?

  ③睡觉前,你还想做什么?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关于睡觉的话题,教师小结后,引导幼儿观察图画,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提示幼儿说出图画内容。

  ①图画里面有谁?

  ②它们在做什么?

  ③谁的*惯好?

  晚上9点了,窗外的天空上的星星在眨眼,小猪妞妞在房间里睡觉,小狗却还在啃骨头。小猪妞妞的*惯好,小狗*惯不好。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我要睡觉啦》,边朗诵边做动作:“星星眨眼了,月亮打盹了,晚上九点啦,我要睡觉啦。”

  4、教师放录音磁带,要求幼儿按自己随意设计的身体动作表演《摇篮曲》。

  5、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话修改儿歌歌词,例如:可以改为“星星眨眼了,月亮打盹了,晚上九点半,宝宝睡觉啦。”也可以改为“外面天黑了,小狗汪汪叫,晚上九点啦,妞妞睡大觉”等。

  建议:换一首儿歌,让幼儿创编动作来表演。

  延伸活动1、表演:指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演简短的'故事、诗歌或歌曲。

  2、创编:带领幼儿参加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大自然,启发幼儿用儿歌语言表现大自然。

  3、绘画:指导幼儿画一幅夜晚的画面,要用彩色笔涂上颜色。

  4、带回家的活动:请爸爸、妈妈带领自己晚上到空旷的地方去观察夜空,看星星和月亮在天空里有什么变化?回园后说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听。

  附儿歌:

  《摇篮》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自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重难点:

  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语言的表达活动准备:课件、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宝宝。你的眼睛在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3.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

  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

  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活动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不足的是在环节的设置上还不够流畅,哄娃娃睡觉的时候想轻柔的语言、动作和情景有些不匹配,最好在孩子自然地抱娃娃听音乐入睡地时候观察他们的自然表现,在之后的环节中加以提炼。

  一、设计意图

  摇篮曲是颇具民族风格的一首曲子,其旋律婉转、音乐形象亲切,且歌词见解移动。在以往的老教材中也有将它列入歌曲教学的。如浙江版的教参中就有,但这些教学方式不外乎是机械的,新《纲要》颁布后三年的今天我们岂能再将幼儿的'主体地位反之以便?记得许卓娅教授在对音乐活动的创新中就强调幼儿自主的学,而不是死记硬背,所以活动中我将从对乐曲的欣赏体验入手,以递进式的学*方式逐渐解除师生、生生间的音架。让幼儿充分自主体验音乐的存在以肢体动作图谱演示,配合语言的解析,帮助幼儿理解歌词从而学会歌唱。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哼唱,感受乐曲柔美的旋律。

  2、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重点:通过欣赏、哼唱,感受乐曲柔美的旋律。

  难点: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三、活动准备

  1、课前欣赏各种不同性质的乐曲。如:进行曲、圆舞曲等等。

  2、记号笔、大张白纸。

  四、活动过程

  (一)教师哼唱乐曲引起幼儿兴趣。

  “嘘,……”(教师以轻柔的声音哼唱乐曲的旋律。)

  提问:“老师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幼儿自由回答)

  (二)引导幼儿欣赏乐曲。

  1、听教师完整唱一遍歌曲。

  提问:“这首歌听起来怎样?你以前听过吗?”(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边轻轻清唱歌曲,边根据歌词做动作。幼儿观察教师唱时的表情及肢体动作。

  (三)学唱歌曲。

  1、幼儿欣赏过乐曲后讨论歌词内容,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绘制图谱。

  2、集体边看图谱边唱歌曲2~3遍。

  3、幼儿边做动作理解的唱歌曲。

  4、撤除图谱,幼儿闭上眼睛做小宝宝睡觉状再次唱歌曲。

  5、一半幼儿做宝宝,一半幼儿做妈妈轮流长歌曲一次。

  (四)结束。

  教师模仿公鸡叫,“天亮了小宝宝们起床了去外面活动活动。”

  设计意图:《摇篮曲》和《进行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乐曲,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根据中班幼儿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特设计本次活动内容,让幼儿学*对比欣赏,并能选择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音乐,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欣赏水*。

  活动内容:

  对比欣赏“摇篮曲与进行曲”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摇篮曲》和《进行曲》,让幼儿了解乐曲的不同性质。

  2能根据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动作来表示。

  活动重点:

  通过欣赏,了解《摇篮曲》与《进行曲》的特点,并能说出两种乐曲的不同。

  活动难点:

  能用与别人不同的动作来表现不同的音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录有《摇篮曲》、《进行曲》、《舞曲》的磁带。


《摇篮曲》教案(精选10篇)(扩展9)

——大班音乐教案摇篮曲通用5篇

  一、活动目标:1.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2. 学*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二、活动准备:1. 乐曲:《采茶扑蝶》2. 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三 活动过程: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1-12小节, 同7-8小节。

  游戏玩法建议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l)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

  3.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摇篮曲》教案(精选10篇)(扩展10)

——摇篮曲的教学反思实用五份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曲调深情、优美,歌词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对妈妈那种浓浓的、真挚的爱意。现在根据本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结合课堂教学情况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教学环节时,我以《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理念为原则,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点,让学生通过感受、模仿、体验、实践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进行学*,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及创编能力。

  在整节课中,浓浓的母子、母女情这一主题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对歌词中关键词的模仿,再加上看照片、送祝福等音乐活动的实践,来体验小朋友们爱妈妈的真挚情感,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并达到了设计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在课堂上,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以情动人、以情促学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理念。要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就要把握住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而要把握音乐中的情绪和形象,则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音乐实践来感受和体验才能获得,这个过程就是音乐审美体验的过程。因此,整课以浓浓的母子、母女情贯穿始终,注重以情动人、以情促学。例如:

  (1)我的开课是以一个学生写日记的形式来表达孩子对妈妈的喜爱;

  (2)引导学生通过对“轻轻走上前”和“我把灯熄了”等动作的模仿,唱出歌中小朋友给妈妈熄灯、害怕打扰妈妈的心情;

  (3)通过播放班里小朋友和妈妈*时在一起生活、学*、游戏的照片,为妈妈送上一句最甜蜜的话语等活动,激发学生心中对妈妈浓浓的爱意并升华母子、母女之间的感情。学生通过老师一系列的教学手段,他们从不会唱歌曲到会唱再到能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演唱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妈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最让我惊喜的是下课后还有三个小朋友跑到我的面前,对我说:“老师,我最爱我的妈妈了!”一句轻轻的话语甜进了我的心坎里,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充满了自信!

  二、关注全体学生,让学生做学*的主人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领路人。我在教学中努力追求人性化、个性化的音乐教学,尽可能地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授学生学*歌词时,问:“你觉得歌词中哪里最能表现孩子对妈妈的爱呢?”,他们有的说是“给妈妈披上小花袄”这一句,有的说是“亲爱的妈妈呀”等,通过这样自由选择乐句并指导有感情地练读后,他们比原来更熟练、更富有感情了。设计创编演唱形式时,让学生以自主设计——自主编排——阐述意图——展示的形式进行。结果,有的学生运用了独唱、对唱的形式,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还设计出了轮唱、领唱加齐唱的演唱形式,真是五花八门,让我惊喜连连。学生就是在这样宽松、自由、愉悦的学*氛围中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创编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我还关注学生学的过程,既关注整体,又关注个别,进行有效的教学。例如:我让学生跟着我随音乐拍四二拍的节拍,感受歌曲的旋律时,有个别学生没有跟着拍,我走到他跟前,用我的表情、我的动作告诉他:“来,和我一起拍”,学生在我的带领下都拍起了他们的小手。

  三、以评激趣,互评互学

  评价作为一项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中,它是激发学生学*的动力。因此,评价的机制、评价的形式和评价的方法就尤为重要。适当、巧妙的评价能激励、教育学生,自评、互评、他评的评价手段,能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这一节课,我主要以《课程改革标准》的理念为原则,积极围绕着学生发展性评价为核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无论是我和学生之间,还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我都有针对性的以不同类型、不同手段及形式来激发学生积极评价、学会评价。例如在整个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不同层次的评价,制作了小红花作为奖品,大大鼓励了学生,关注了学生的学*过程。其次,我还在教学中注重了把学生的自评、他评、互评作为评价的重点,让学生自己说出对自己、对他人的想法。特别是在创编环节中,给予了学生最宽松、和谐、团结的评价空间,学生能畅所欲言,体现了评价的民主性。结果,有的孩子会说:“我觉得他们设计得很好!”,有的则说:“我觉得XXX小朋友表演得最好,歌声很好听!”,还有的却说:“那个XXX,他唱得不够大声,如果能再大声些就更好了。”等等,这样通过评比、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通过自评、同学评、老师评的评价手段,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促进自己的学*,让他们更加爱上音乐课,更喜欢、更有信心地表现自己。

  课上完后,我感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遗憾之处,比如一些学生不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动作创编有些单一等,虽然我关注到了,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还要关注到整体,所以不能在某个环节停留太多的时间。尽管如此,我仍然觉得课已停——意尤存!相信经过后续教学,孩子们一定会唱得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有感情。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极强的歌曲,歌曲表现了主人公对妈妈的热爱之情,所以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启发培养尤为重要。

  让学生在歌曲中既得到情感陶冶,也在从中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的辛苦。我的预设是让学生深刻体会母亲的爱。可以把这种感情放到表现歌曲当中去。首先我给大家欣赏轻柔、优美的《摇篮曲》,然后又说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爱我们的。然后又让孩子们联想小时候妈妈的关怀。接着导入歌曲。在教学当中,为了启发学生对妈妈的关爱,对妈妈的深情,我先用多媒体播放FLASH展示妈妈因为在辛苦工作在桌子睡着了的情景。给学生以视觉冲击!接着再播放录音,视觉和听觉的交替的展现,引发学生由表象进入形象思维。在进行教学时要把握歌曲深情、轻柔、宁静的基本情绪,多媒体再次展示:布满星星的夜空,我给妈妈披花袄情境,讲解歌曲中的结束句,虽然只有一个字,是用哼鸣来演唱的,但是简单的一个字,却包含着我们对妈妈深深的感情,因为我们对妈妈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经过画面的展示和老师的启发,学生情弦被拨动了,想象的大门也随之打开,眼前不由自主浮现妈妈工作的辛劳和*时对我们的种种关爱。合理的想象不仅渲染了歌曲的情境,表达了歌曲的情感,而且使学生对歌曲的艺术性、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因此,在演唱时,学生能用轻柔的歌声完美地唱出对妈妈的一片挚爱与真情。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极强的歌曲,歌曲表现了主人公对妈妈的热爱之情,所以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启发培养尤为重要。让学生在歌曲中既得到情感陶冶,也在从中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的辛苦。

  我的预设是让学生深刻体会母亲的爱。可以把这种感情放到表现歌曲当中去。总体来看整节课完成是比较好。首先我给大家欣赏妈妈唱给孩子的一首轻柔、优美的《摇篮曲》来体现出妈妈对孩子的爱,然后以孩子用歌声来表达感谢妈妈的爱,引出一首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来导入歌曲。

  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听歌曲并说出歌曲的情绪,声音,速度,在进行教学时把握歌曲深情、轻柔、宁静的基本情绪,启发学生仿佛妈妈就在你的面前。合理的想象是这节课的亮点所在。

  四年级的第六课《摇篮曲》,选编了四首中外著名的摇篮曲,分别是我国已故作曲家贺绿汀的《摇篮曲》,是由大提琴独奏的聆听乐曲;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在古今摇篮曲中颇负盛名的摇篮曲,是由管弦乐演奏的聆听乐曲;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摇篮曲学唱歌曲以及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一首学唱歌曲。这四首摇篮曲,可以让学生在聆听和演唱活动中,体验摇篮曲的风格特征,同时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那种深深的母爱。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体验摇篮曲的风格,并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除了让他们唱会教材中的两首学唱歌曲外,我还教他们学唱了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通过演唱三首不同风格的摇篮曲,孩子们对摇篮曲的风格特征理解更加透彻,而且在声音的把握上也更加准确。看到他们投入的表情,听着他们轻柔的歌声,仿佛世界都安静了,眼前浮现出:柔和的月光,温柔的妈妈,晃动的摇篮以及睡梦中孩子甜甜的微笑…

  另外,我还让他们从三首歌曲中任选一首,唱给妈妈听,然后让妈妈对他们的演唱做出评价再反馈。这样既提高了他们演唱摇篮曲的兴趣,加深了孩子对妈妈的感情,也能够了解学生们在家的音乐表现,为我的课堂管理,提供了较好的素材。

  四年级的家长开放日,我又有幸参与了。本节课教孩子们学唱了舒伯特的《摇篮曲》,他们深情地演唱,说明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成功。

  一、清唱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声情并茂的演唱,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演唱欲望,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作大体了解。因学唱摇篮曲,所以我就清唱了我国东北民歌和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从而让孩子们知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摇篮曲音乐风格的不同。接着聆听舒伯特的《摇篮曲》,进入本首歌曲的学唱。

  二、音乐家生*,铸造品格。

  一首歌曲的流传,都包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所以我首先向学生们介绍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和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学*舒伯特不畏艰难,坚持创作的精神,培养他们在将来的生活和学*道路上,像舒伯特一样,不怕困难,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在*时的学*和生活中,用心聆听,细心观察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

  三、模唱-永恒的主题。

  演唱歌曲是每节课上必须进行的教学环节。这首歌,孩子们很快就唱会了,他们跟着伴奏起劲地演唱,歌声嘹亮,但摇篮曲却唱出了进行曲的风格,这时教师的范唱以及学生的模唱至关重要。因此我用柔和和洪亮两种音色范唱歌曲,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这首歌曲的声音模唱,伴着碰钟清脆的声音,课堂上终于飘出了柔和的歌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