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教案(精选10篇)

首页 / 教案 / |

  《谈生命》教案 1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计的。通过感知结构、探究内容、品味语言三个板块,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作品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思想、精神上的陶冶,从而获得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把握其感情基调。

  3、体味作品蕴涵的哲理,树立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重要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悟作品的情感基调,领悟作品的哲理意蕴。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点拨、品味。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瑰丽多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大家已经初步预*了课文,大家能否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你觉得本文是什么体裁的文章?(议论性的散文。争论“谈”。这种文章我们并不陌生,比如“敬畏生命”就是。虽有理性化的总结,但以感性化的描写为主。)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你觉得学*这类文章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结构、内容、语言及情感、哲理等等)

  好!这节课我们就择要分析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结构

  你已浏览了全文,你看本文在形式上和其他散文有什么不同?(通篇只有一大段,点拨:或许这也是作文形式创新的技巧之一吧)尽管只有一段,但它的内在结构思路却是相当清晰的,能否找到一些相关的语言标志词予以说明。

  说明:正是这些句子,把散的内容编织在了一起,成为有机的整体。由此我们可以把文章划分为一篇三段式的散文诗。下面我们就来品味这首散文诗。

  三、小组合作,探究内容

  1、作者开篇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作者认为生命像什么呢?(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勾画这两个比喻句)。下面,我们分两组来研读“水和树”这两部分。(各自小组完成,同桌学*)

  展示要求:

  ⑴ 一江春水:

  ① 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做“春水”?与一江春水有哪些相似?

  ② 勾画出表现春水力量的动词,表现春水性格情趣的形容词,反复朗读品味其“流动”。

  ③ 四个“有时候”说明了什么?象征了什么?四个“再”塑造了春水怎样的形象?

  ④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过程。

  ⑵ 一棵小树:

  ① 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做“小树”?与小树的生长又有哪些相似?

  ② 勾画出体现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的动词,体现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形容词,反复朗读品味其“生长”:小树在生长中有哪些方面的“快乐”?

  ③ 按什么顺序展开的记叙描写,象征了什么?

  ④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小树的生命历程。

  2、教师提问:

  这两节的末尾都重复了这样两个句子:“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仅仅是机械的重复(反复)吗?该怎样理解?(这是一种特殊的感受,常人或许认为死亡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超越了这些,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境界和高度;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小结:至此,作者虽然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其实,作者在文已经做了回答,那就是:生命是:诞生于自然,最后又回归自然,是战胜自然,享受欢乐,不停地前进。在这两个部分,作者是按照事物自身的规律来展开对水和树的具体描写的:

  生命像(朗读这两部分)

  3、作者将生命形象化为“水和树”这两种具体的形象,通过他的描绘启示了什么道理?(意在表明什么?)

  点拨:

  形象 “形散”

  喻 (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

  “神聚”:享受生命

  道理: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快乐和痛苦相生相伴──感谢痛苦、感谢云翳──积极的人生观。

  既然这样,作者是怎样认识自己的生命呢?

  4、朗读第4层,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勾画其中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初步体会其含义。(同桌互查)点拨:作者有哪些重要的认识?(相机板书:快乐和痛苦相生相伴──感谢痛苦、感谢云翳──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小结板书:形散、神聚等内容)

  四、美点寻踪,品味语言

  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涉及到,在这里就仅以B中勾画的句子作为重点。(小组解决,还是教师引导解决?)

  在这里,教师以书后练*三中的两个句子为例,作简要分析。

  1、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揭示了作者对生命本质怎样的.认识和体验?)

  (浅析:生命中快乐和痛苦是辨证统一的,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中的两种基本旋律。)

  2、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能否改一个字,使表意更准确?)

  (浅析:快乐固然要感谢生命,但痛苦未尝不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能否举例加以说明;“也”改为“更”似乎更好。)

  五、总结

  由此可见,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决不是一般的认识,你怎样理解题目中的“谈”?

  浅析:作者是在经历了百年的沧桑(1900~1999),备尝生命的酸甜苦辣以后的“体验”,它不是一般的漫谈,而是作者的严肃思考和认识。最后,我想用普希金的一首小诗来结束我今天的讲课: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冰心奶奶的祝愿一样:应该有一个多姿多采的人生!

  六、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生命”或“人生”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五条。

  2、仿写:“生命像……,愿你的生命……”的句式写一句哲理性的话。

  3、比较阅读第4层与《敬畏生命》(8~10段),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挖掘了课文内涵,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采用了散文诗式的教学处理,使上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分组合作学*则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增大了课堂的容量。

  《谈生命》教案 2

  【说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谈生命》是一篇清新优美的当代散文。作者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启发我们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阅读全文,能把握作者思路、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对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学*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对生命感悟的写法,体会文中一系列形象所蕴含的意义。

  二、具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的规律,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掌握文中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基本含义,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⑵ 正确理解文字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品位文中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⑶ 继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散文是学*语言的典范文体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文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很适合朗读,应结合朗读揣摩文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学生读书时背景音乐的播放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积极有效的帮助和点拨下,以读为主线,开展研究式学*和体验式学*,锻炼创新素质。

  ⑵ 学*文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事物的写法:

  课文以“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比喻人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描述春水和小树的行动和生长的现象,生动形象,给人以审美享受,教学中引导学生学*比喻方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

  培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象。

  【说教学内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冰心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文质兼美,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兼具,景、情、理和谐相融,是一篇很好的学*材料。从语言上看,字、词、句、段都耐咀嚼,“形象表达”尤其精彩,如果导引得当,学生必然学有所得。从思想内容上看,文章谈的是“生命”话题,处在人生重要关口的初三学生,应该有体验、有兴趣,能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思想碰撞,或许能够受到启迪,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1、教学重点: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确立的原因是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学生可以揣摩来学*如何运用一定的修辞表达主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一系列具体形象所运含的深刻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

  确立的原因是课文以“春水”和“小树”比喻人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需要训练学生形象思维,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这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便有些难度,要综合运用他们理性思维和概括能力。因此确立以上为教学难点。

  【说教学方法】

  一、总体教学构思及依据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按照学的规律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树立终身学*的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理念,也是我这堂课的设计理念。

  本文是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要通过朗读、精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的主旨的目的。另外,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设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引导,有助于学生自觉、自主的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等对话,落实教师“*等中的首*”的地位。

  二、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与依据

  为学生营造阳光明媚、温馨舒适、轻松愉快的学*环境,追求教师和学生对作品的*等对话,进而让读者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这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方式,通过朗读领悟、合作讨论、质疑创造、拓展运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质疑中学会创新,在比较阅读中训练思维,在老师诱导下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的主人。所以我设计了三大环节:一、情境导入、二、走进文本:以读为本,品读结合,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对文章不同角度的品读:阅读一:咬文嚼字,读懂文章;阅读二:寻章摘句,读出自己;阅读三:联想想象,由读到写;阅读四:质疑问难,读出问题;阅读五:背诵警句,积累巩固。第三环节:走进生活:比较阅读,延伸课堂。

  三、学情分析及对策和依据

  我所任教的班级,城区学生居多,他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语文基础较好。另外初三学生,生活的体验、语言的积累较之低年级学生有较大的优势,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也有了发展,对于本文的学*,对于“生命”的认知,应该更具有“可生成性”。并且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寓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物象,学生一定喜欢。但文章中有不少语句含义很深,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相当大的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体会自由谈,教师适当点拨,不硬性强求。

  四、困难对策及依据

  由于初三学生的经历及认识有限,文中一系列具体形象所运含的深刻意义及作者的思想观点,学生可能理解不透彻。老师应恰当加以点拨,方可深入体会。另外针对一部分学生上课有畏难情绪,老师要构建开放课堂,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中沟通,在相互启发下补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要尊重个性体验。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环境,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重要特性──人文性。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为激发学生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探究兴趣。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生命”是一个寻常的话题,也是人类恒久的话题。试想一下,当你只身一人站立在广袤无边的大沙漠中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深入: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短短的几十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流星,转瞬即逝。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内涵,它是贝多芬在琴键上迸发出的铿锵的音符,它是凡高笔下绚烂的色彩,它是绿荫场上运动健儿分秒的搏击,它是孤灯下莘莘学子熬更守夜的苦读……尽管这些生命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都是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笔下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这样的导入,联系生活拉进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激发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究兴趣。)

  导入之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学*的和目标,定向学*目标,明确学*任务。

  二、走进文本:以读为本,品读结合

  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老师说过,“知识要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这一板块中,我采用“朗读”策略,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还课堂琅琅的书声”,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创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所以这一环节设计了对文章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解读。

  1、阅读一──咬文嚼字,读懂文章: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依靠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问题。

  这是语文学*的基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惯。

  2、阅读二──寻章摘句,读出自己:

  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欣赏,与大家交流。

  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二要说出自己的体验。三要读出正确的情感。

  这一步是学生个性化品读文本。这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品味语句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适时以身说法,以期师生共鸣。让学生进入个性阅读的`空间,在阅读中既审视作者、文本,又观照自己,因文悟道,披情入文。

  3、阅读三──联想想象,由读到写:

  让学生仿照文章“形象”的文句,通过联想、想象,以“生命像……”开始,写几句形象的话,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交流、共享。

  这样设计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关心社会,并指导他们表达丰富的情感体验。

  4、阅读四──质疑问难,读出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语文课标》中也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注重引导学生第三次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大胆质疑。学生对文章当中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进行质疑,小组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探求解决问题方法。除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再设置两个问题:

  ⑴ 作者把“生命”形象化地说成是小树,生命与小树有哪些相同之处?

  ⑵ 通过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表明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发现教育法认为:“当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较为典型的问题,而学生对于自己的问题总是有更大的兴趣,又将主动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这样看来质疑是创新的中国,是思维的火花,是进步的阶梯,更是成功的关键!

  5、阅读五──背诵警句,积累巩固:

  丰富语言积累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让学生品读文中警句,争取当堂成诵。这样既是语言的积累,又是思想的升华。

  在第二大环节中,学生了解了文章的读法,从咬文嚼字到寻章摘句,从理解性阅读到创造性阅读,从品味赏析到阅读积累,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三、走进生活

  设计这样的问题:“冰心用散文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梵高用画来表达,大家愿不愿意寻找一种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由课内而课外,由书本而人生,拓展学生的阅读,让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定向驰骋。

  (这样设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采用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内涵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学生自行准备,如果需要还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学生可利用绘画、演讲、诗歌、快板等形式来表现。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延伸到课后完成。)

  附时间安排:情境导入:3分钟;咬文嚼字,读懂文章:2分钟;寻章摘句,读出自己6分钟;联想想象,由读到写8分钟;质疑问难,读出问题10分钟;背诵警句,积累巩固8分钟;走进生活5分钟。另外还有3分钟作为弹性时间,视学情而定。

  以上是教学的主要过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说,是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注重兴趣与感悟、注重朗读与积累、注重个性与反思”,是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是我的教学理念,也是本节课的设计原则;感受语文的魅力,让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爱学会学,是我课堂教学的追求!以上说课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谈生命》教案 3

  教材分析

  《谈生命》是冰心于1947年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并没有在生命的定义解释上做,而是把抽象的生命理念比喻为具体可感的春水和小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生命的图画。作者通过描写“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全部的生命历程,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同时揭示了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痛苦和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表达了作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全文感情基调高亢达观,许多语句庄重而精警生动又富含思想,是作者几十年人生体验的感悟与结晶。阅读本文不仅能获得审美享受而且能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示。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非常喜欢文质兼美的散文,尤其是本文如行云流水一般,节奏感很强,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面感强易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把优美的文字在大脑中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画面。但是本文中有一些语句含义深刻,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期待和阅读反思进行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自由畅谈。教师只是作为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适当点拨和启发,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设计思路

  教学本课时,为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采用“板块式”教学结构,将教学过程共分为六个板块,即:创设情境,激导入──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自选学法,品读──拓展迁移,感悟升华──推荐书目,课外延伸──反思小结,巩固创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文中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基本含义,能够联系已有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际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⑵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点拨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充分读书思考交流与感悟。

  ⑵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活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阅读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树立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的思想情感。

  ⑵培养学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的事物。

  2、正确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3、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⑴将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等学科有机整合和渗透,从而更好的理解本文将抽象事物形象化的写法。

  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一种恰当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与理解。同时在重点处留空白,在难点处留空白,在知识延伸处留空白,给学生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教学方法

  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指导

  通过对文中关键语句的圈点勾画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小组合作探究领会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反映世间万物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配以激昂高亢的钢琴曲《命运》,让学生思考看到画面都产生了哪些联想。学生欣赏多媒体画面,聆听音乐。

  (设计意图:渲染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整体感知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奠定基础。)

  三、教师为学生提供四种学*方法

  朗读法;点评法;构图法;质疑法。学生从四种学*方法中任意选择一种进行自主学*,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选择学*方法的权利,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台。)

  四、说话练*

  教师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出示三个与生命有关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从中自由选择,进行表达。从教师给定的三个开放性题目中任意选择一个进行说话练*。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意在尊重每一个学生对生命的独特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课外延伸

  教师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目,进行课外延伸。学生可以互相交流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图书馆,现代网络技术等语文课程资源,以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进一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

  六、教师指导学生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和自我评价单

  学生从“知识上的收获,思想上的收获,方法上的收获”三个方面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并进行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谈生命》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本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读书活动。我认为语文课堂上绝对不能少了学生的朗朗书声,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感知的主要内容,而且可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的主旨。因此,要通过朗读,引领学生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

  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和做批注的方法来进行学*。通过对重点段落和重点词语的点评赏析,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达到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的目的。这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可能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积累,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写在书中,以实现学生学*的深入和主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潜能,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本节课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方法。针对本文画面感强,适合朗读以及语句含义深刻等特点,我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方法,即:朗读法,构图法,点评法,质疑法。学生犹如进入了学法超市,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法,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爱好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风采,促进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课堂教学不能只是就文本讲解文本,而是应当以文本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理解的主要内容之后,我设计了“创作天地”这一环节,里面设计了三间创作室:

  1、以“生命”为话题说一段话。

  2、冰心把生命比做春水和小树,你还想把生命比做什么?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不怕困难,昂扬向上的人的事迹?

  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将语文学*的空间由课内拓展延伸到了课外,实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化,也使学生逐步意识到“语文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进而爱生活,爱语文。

  点评

  《谈生命》一课是刁英芳老师在哈尔滨市素质教育研讨会上所作的一堂课,此课曾荣获市级一等奖。刁英芳老师的《谈生命》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设计实效性。

  教者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将课堂流程分为六大版块,版块之间环环相扣,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的走进作品,走进生活,在感受优美意境的同时,又能不断的去创造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入理解的内容,在小组讨论中求同存异,各抒己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

  第二:学法多样性。

  本课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方法,同时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法。尊重了学生选择学法的权利,同时也使学生能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理解,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奠定了基础。

  第三:内容拓展性。

  围绕着“生命”这一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三个话题,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说话练*。这一环节的设置对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拓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为深广的空间;同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多篇进行课外阅读,实现了课堂内外的沟通和衔接,调动了学生课下学*语文的热情,将新课标中的探索式学*巧妙而自然的融入实际教学。

  总之,《谈生命》教学设计发挥了学生学*和发展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获得了审美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谈生命》教案 4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新授。

  1、简介作者、作品

  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 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举世为之瞩目,至今仍然声誉不衰。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中国文联副**、中国作家协会名誉**、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2、欣赏图片,感受生命的悸动。

  3、疏通课文。

  (1)、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找出最能表达课文主题的语句。

  (2)、掌握下列词语

  清吟骄奢荫庇

  芳馨丛莽云翳

  4、文章结构。

  第一层:揭示话题。文章题目是“谈生命”,开篇即起波澜。

  第二层: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写出了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第三层: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层: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

  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规律。

  5、研读课文。

  (1)、作者用什么来比喻人的一生?春水和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

  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2)、在这几种生命历程中,春水和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3)、作者对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什么?最能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宣示怎样的人生观?

  课文分析:

  一江春水:东流历程——向前、曲折、复杂、多变。

  一棵小树:春秋四季——发荣、滋长、繁盛、凋零。

  以春水和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积极、奉献、坚强、自信、庄严、乐观。

  最能表达课文主题的思想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你从课文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什么?

  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

  (4)、本文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起点明、深化主题的作用,在感性化描写之后,作了理性化的归纳总结。

  (5)、全文的感情基调怎样?

  全文高亢、激昂、达观,这种基调在结尾部分更加显著。

  三、小结。

  四、作业。

  熟读课文,理解作者9、《谈生命》教案1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谈生命》教案 5

  师:(在黑板上写下生命二字)同学们看到生命二字,你会想到那些词语、景物或者句子?

  生:我想到的是死亡,正因为有了生命,才会有死亡,正像是有了开始,才会有结束一样。

  生:我想到的是春天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生:我想到的是一个关于西北的藏羚羊的故事,就在猎人的枪口对准它时,那只肥胖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猎人,然后冲着猎人前行两步,两条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这只藏羚羊只是为了保护它腹中的胎儿,让人感慨生命的伟大。

  生: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强。

  〔这是极具匠心的开始,给人非常新鲜的感觉。迅速地入题,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似乎每一秒钟都用在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上面。〕

  师:是的,生命是一个司空见惯但又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都谈到生命这个话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世纪老人冰心的《谈生命》。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文,大声地读起来。

  要求咬准字音,比如下面这些字:巉岩 骄奢 荫庇 芳馨 怡悦 丛莽 清吟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师:作者是怎样谈生命的,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请根据内容说话,说一说生命像什么?用这样的句式说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它的前身

  (学生杂然地读课文,说话。)

  师:下面准备课堂发言,开始自由发言。

  (学生按句式要求各说一句话。)

  生1: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

  师:生命在积攒着力量。

  生2: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有时他遇到巉岩前阻,有时他经过细细的*沙,有时他遇到暴风雨,有时他遇到新月和晚霞。

  师:这就像我们的人生,有阳光也有风雨。

  生3:生命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下聚集生力,在冰雪下欠伸。

  师:对,有春天就有生命

  《谈生命》教案 6

  【说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谈生命》是一篇清新优美的当代散文。作者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启发我们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阅读全文,能把握作者思路、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对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学*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对生命感悟的写法,体会文中一系列形象所蕴含的意义。

  二、具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的规律,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掌握文中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基本含义,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⑵ 正确理解文字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品位文中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⑶ 继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散文是学*语言的典范文体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文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很适合朗读,应结合朗读揣摩文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学生读书时背景音乐的播放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积极有效的帮助和点拨下,以读为主线,开展研究式学*和体验式学*,锻炼创新素质。

  ⑵ 学*文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事物的写法:

  课文以“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比喻人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描述春水和小树的行动和生长的现象,生动形象,给人以审美享受,教学中引导学生学*比喻方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

  培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象。

  【说教学内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冰心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文质兼美,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兼具,景、情、理和谐相融,是一篇很好的学*材料。从语言上看,字、词、句、段都耐咀嚼,“形象表达”尤其精彩,如果导引得当,学生必然学有所得。从思想内容上看,文章谈的是“生命”话题,处在人生重要关口的初三学生,应该有体验、有兴趣,能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思想碰撞,或许能够受到启迪,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1、教学重点: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确立的原因是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学生可以揣摩来学*如何运用一定的修辞表达主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一系列具体形象所运含的深刻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

  确立的原因是课文以“春水”和“小树”比喻人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需要训练学生形象思维,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这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便有些难度,要综合运用他们理性思维和概括能力。因此确立以上为教学难点。

  【说教学方法】

  一、总体教学构思及依据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按照学的规律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树立终身学*的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理念,也是我这堂课的设计理念。

  本文是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要通过朗读、精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的主旨的目的。另外,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设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引导,有助于学生自觉、自主的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等对话,落实教师“*等中的首*”的.地位。

  二、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与依据

  为学生营造阳光明媚、温馨舒适、轻松愉快的学*环境,追求教师和学生对作品的*等对话,进而让读者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这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方式,通过朗读领悟、合作讨论、质疑创造、拓展运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质疑中学会创新,在比较阅读中训练思维,在老师诱导下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的主人。所以我设计了三大环节:一、情境导入、二、走进文本:以读为本,品读结合,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对文章不同角度的品读:阅读一:咬文嚼字,读懂文章;阅读二:寻章摘句,读出自己;阅读三:联想想象,由读到写;阅读四:质疑问难,读出问题;阅读五:背诵警句,积累巩固。第三环节:走进生活:比较阅读,延伸课堂。

  三、学情分析及对策和依据

  我所任教的班级,城区学生居多,他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语文基础较好。另外初三学生,生活的体验、语言的积累较之低年级学生有较大的优势,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也有了发展,对于本文的学*,对于“生命”的认知,应该更具有“可生成性”。并且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寓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物象,学生一定喜欢。但文章中有不少语句含义很深,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相当大的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体会自由谈,教师适当点拨,不硬性强求。

  四、困难对策及依据

  由于初三学生的经历及认识有限,文中一系列具体形象所运含的深刻意义及作者的思想观点,学生可能理解不透彻。老师应恰当加以点拨,方可深入体会。另外针对一部分学生上课有畏难情绪,老师要构建开放课堂,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中沟通,在相互启发下补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要尊重个性体验。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环境,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重要特性──人文性。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为激发学生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探究兴趣。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生命”是一个寻常的话题,也是人类恒久的话题。试想一下,当你只身一人站立在广袤无边的大沙漠中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深入: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短短的几十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流星,转瞬即逝。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内涵,它是贝多芬在琴键上迸发出的铿锵的音符,它是凡高笔下绚烂的色彩,它是绿荫场上运动健儿分秒的搏击,它是孤灯下莘莘学子熬更守夜的苦读……尽管这些生命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都是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笔下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这样的导入,联系生活拉进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激发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究兴趣。)

  导入之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学*的和目标,定向学*目标,明确学*任务。

  二、走进文本:以读为本,品读结合

  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老师说过,“知识要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这一板块中,我采用“朗读”策略,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还课堂琅琅的书声”,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创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所以这一环节设计了对文章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解读。

  1、阅读一──咬文嚼字,读懂文章: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依靠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问题。

  这是语文学*的基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惯。

  2、阅读二──寻章摘句,读出自己:

  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欣赏,与大家交流。

  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二要说出自己的体验。三要读出正确的情感。

  这一步是学生个性化品读文本。这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品味语句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适时以身说法,以期师生共鸣。让学生进入个性阅读的空间,在阅读中既审视作者、文本,又观照自己,因文悟道,披情入文。

  3、阅读三──联想想象,由读到写:

  让学生仿照文章“形象”的文句,通过联想、想象,以“生命像……”开始,写几句形象的话,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交流、共享。

  这样设计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关心社会,并指导他们表达丰富的情感体验。

  4、阅读四──质疑问难,读出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语文课标》中也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注重引导学生第三次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大胆质疑。学生对文章当中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进行质疑,小组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探求解决问题方法。除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再设置两个问题:

  ⑴ 作者把“生命”形象化地说成是小树,生命与小树有哪些相同之处?

  ⑵ 通过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表明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发现教育法认为:“当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较为典型的问题,而学生对于自己的问题总是有更大的兴趣,又将主动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这样看来质疑是创新的中国,是思维的火花,是进步的阶梯,更是成功的关键!

  5、阅读五──背诵警句,积累巩固:

  丰富语言积累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让学生品读文中警句,争取当堂成诵。这样既是语言的积累,又是思想的升华。

  在第二大环节中,学生了解了文章的读法,从咬文嚼字到寻章摘句,从理解性阅读到创造性阅读,从品味赏析到阅读积累,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三、走进生活

  设计这样的问题:“冰心用散文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梵高用画来表达,大家愿不愿意寻找一种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由课内而课外,由书本而人生,拓展学生的阅读,让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定向驰骋。

  (这样设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采用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内涵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学生自行准备,如果需要还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学生可利用绘画、演讲、诗歌、快板等形式来表现。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延伸到课后完成。)

  附时间安排:情境导入:3分钟;咬文嚼字,读懂文章:2分钟;寻章摘句,读出自己6分钟;联想想象,由读到写8分钟;质疑问难,读出问题10分钟;背诵警句,积累巩固8分钟;走进生活5分钟。另外还有3分钟作为弹性时间,视学情而定。

  以上是教学的主要过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说,是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注重兴趣与感悟、注重朗读与积累、注重个性与反思”,是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是我的教学理念,也是本节课的设计原则;感受语文的魅力,让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爱学会学,是我课堂教学的追求!以上说课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谈生命》教案 7

  【教学依据】

  《谈生命》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文中时有深刻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老作家把词语概念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春水”“小树”,将“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创造出了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议论交融,把读者引入联想和想像的艺术境界,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生命”到底是什么。

  全文兼具感性化和理论化的特点,作家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感悟,抒发了热爱生命,并在新鲜的感觉中寻求哲理,以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生命的辩证法: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对待生命的认识也是辩证的:“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一方面认识到人的生命和宇宙相比是卑微、渺小的,一方面又认识到社会宇宙是由一滴一叶的小生命合成的。作者没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悲音,“在生活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全篇洋溢着一派乐观,豁达的昂扬向上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揣摩词句,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体会语言特点,积累语言素材;

  2、过程与方法: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水的流程”及“小树的成长历程”;配合远程资源,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中的词、句、段,实现景、情、理和谐相融。

  3、情感与态度:

  认识生命的客观规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方式】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同时又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法,展开联想和想像,揣摩品味哲理性很强的关键语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注意传授学*方法。本课采用“朗读──整体感知全文;精读──把握作者思路;品读──领会文章主旨”的方法解读课文。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3、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文中哲理,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4、听、说、读、写相结合。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用鲜活的形象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重点、难点与处理策略】

  重点:加强对生命的体验,丰富人文素养;

  难点: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揣摩文中的哲理性句子。

  处理策略:运用远程资源,努力创设情景、增强理解的'形象性;重视联想和想象、思考和领悟,重视学*中的合作。

  【教学设计】

  一、展示图片,激情入题

  导语:同学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人说,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有人说,生命无限,当创新无限;***战士雷锋有句格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可见,每个人对生命的认识都有着不同的选择和回答。今天,我们循着冰心老人的笔触一起来探讨这个共同的话题:《谈生命》。

  1、认识作者

  师:提起冰心,这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以前我们曾学过她的哪些作品?(抽生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冰心的常识吧(点灯片,抽生读),冰心原名叫什么?会写吗?

  生:写出冰心的原名——谢婉莹(抽生上黑板书写)。

  师:以前我们曾随冰心那漂泊无依的《纸船》深情的呼唤祖**亲,也曾同颇具异域风情的《观舞记》走进舞蹈艺术的殿堂,今天,我们从《谈生命》一文中去认识人生的轨迹。

  2、观看媒体,感悟生命的形式:种子的萌发、小草的滋生。

  生:认真观察,仔细感受。

  师: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畅谈感受。

  [设计意图:媒体的出现,例举了“生命”现象,增强了理解的形象性,加深了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可让学生的思维顺利进入文章的字里行间。]

  二、读写结合,感悟生命

  1、整体感知,明确意图

  导语:生命的世界,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一颗的心脏的跳动是一个生命,一粒种子的滋生是一个生命,一丛小草的萌发也是一个生命。从文中来看,生命在冰心心中是什么?

  师:我不敢说生命……,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大作家的冰心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不敢说生命……只能说……,大家揣测一下原因。

  生:讨论、交流。

  师:在作者心中,生命究竟像什么呢?

  生: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像一棵小树。

  [设计意图:揣摩“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句话,可让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文章语言上形象性、暗示性的特点。]

  2、品读“生命如一江春水”

  A、品读“一江春水”的流程

  师:哪些词句显示了水流的特点?用笔勾画出来。

  生:快读、查找、勾画。

  师:说说这些词语显示了水流与人生怎样的特点?能抓住一个词或几个词谈谈吗?

  生:交流……

  [提示:抓住“曲折”“冲倒”“挟卷”“享受”等词语体会生活道路的艰难曲折、生命力量的不可阻挡、生活态度的乐观豁达。]

  师:(总结)通过以上内容的感悟,我们知道了一江春水经历了这样的行程,他的前身是——冰雪(生答)——起于“弱小”,他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生答)——发展“壮大”,最后这江春水归融到大海的怀抱,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归化。

  B、品读“有时候……”

  导语:这是水流的全过程,也是生命的全过程。这流程中难免激流险滩、洪波荡漾,但这流程中也有斜阳防草、晚霞新月,还会偶遇夹岸桃花,接下来,作者用了四个“有时候”展示了水流中的种种情况,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朗读四个“有时候”

  师:听了这段文字,内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生:(甲)任选一句感受,并带着这种感受朗读句子;

  生:(乙)再选,再感受,再读;

  ……

  [生读句时应加强阅读的指导:如挫折面前,能坚定、有力点吗?快乐的时光面前,舒缓一些、自豪一点吧!身处逆境、更需要气势、力度。幸福涌来之时,我们应陶醉一点、警醒一点!并适时点评。]

  师:(小结)以上内容展示了生命的过程:从涓涓细流到奔流不息;从一马*川到激流险滩;从叮咚作响到惊涛拍岸。虽有百川到海的悲壮,但也少了生命历程的丰富和面对生命消亡的坦然。这过程,是多么曲折,多么复杂,又是多么难以捉摸!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感受这曲折、复杂、多变的过程吧。]

  生:观看图片,选图感受。

  师:引导学生加强水流和人生联系的认识。

  师:(总结)一江春水滋生于高原雪域之中,一路流淌、奔腾、汹涌,既有美丽的浪花,又有让人不可捉摸的漩涡,这就是我们生命中痛苦而快乐的全过程。在此,我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人生之旅中,能痛并快乐着:和风细雨中要直步人生,乱石穿空时,须坦然面对,不要说来生,也不要信来生,能由小溪而大海的人生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生。

  [设计意图:①揣摩词、句、段可以体会本文丰富而起伏的感情;②理性的文字赏析加上感性的图片展示,让学生的认识从朦朦胧胧过渡到了明明白白的,远程资源的点睛之妙也自在不言之中。]

  3、品读“生命如一棵小树”

  导语:接下来,我们从一棵小树的成长过程中感受我们生命历程的*静与温馨,下面我们找位同学来读读小树成长的四季吧。

  生:朗读小树成长的“四季”……

  师:这段文字重点写了什么?小树的四季,和我们的人生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呢?

  生:小树的四季就是我们人生的童年、中年、老年,暮年。

  师:人生之旅,生命如歌:无忧无虑的童年,承前启后的中年,硕果累累的老年,叶落归根的暮年,这多像一棵树啊!(点灯片)

  生:观看、感受、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感受,引导他们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适时发问,勾起学生的生活感悟,深化与人生的联系:

  如学生谈到“落叶枯树”时,可提问:假如这树就是50年、60年之后的你呢,怎样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4、仿写训练加深印象

  师:冰心用形象的比喻,将生命过程比喻为一江春水的奔流历程、一棵小树的生长经历,用春水、小树来象征生命。我们来仿照这种方法,选取一个事物来比喻生命,写出你对生命的思索与探询。

  生:生命像小说,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生命像品茶,品味时,有时有淡淡的苦味;有时有淡淡的清香。

  生命像浪花,有风*浪静,也有惊涛骇浪。

  5、众人谈生命

  师:生命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除了作者在文中展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外,许多名人也说出了对生命理解,你能说出一些吗?

  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6、体验感悟

  师:在生命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道的困难,面对这些,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豁达乐观地看待这些困难。

  生:用不息的奋斗去克服这些困难。

  7、比较思维训练

  师:课文后附了冰心写于1985年的散文《霞》,这篇散文与课文的写作时间相距*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将两文作一比较,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人生态度、人生观念。读后请说说两文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生:主题大致相同。都强调“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生:也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和一些。

  三、课堂练笔,加深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师: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多姿多彩。有云淡风轻,也有阴霾蔽日;有温馨浪漫的欢乐,也有刻骨铭心的苦痛……冰心老人认为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像一棵小树,那么你认为生命像什么呢?请用一个比喻句诠释你对生命的理解。

  学生展示:

  生1:生命是一粒种子,坚强地萌发,倔强地生长。

  生2:生命是一本书,丰富而有内涵。

  生3:生命像品茶,品味时,有时有淡淡的苦味;有时有淡淡的清香。

  生4:生命像浪花,有风*浪静,也有惊涛骇浪。

  生5:生命是一场春雨,出来就蓬勃,悄悄地滋润万物。

  生6:生命是—张白纸,靠我们用双手去涂抹斑斓的图画。

  生7:生命像路,有时*坦,有时崎岖,这样才缤纷。

  生8:生命像一场戏,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

  ……

  师(小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把握了生命的规律与本质,也获得了对生命独特的情感体验。***说,生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世界(地球)是因生命而精彩,而在生命创造的精彩中,人类的生命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要珍爱所有生命,更要珍爱我们人类的生命。

  最后愿同学们在生命的长河中,鼓起奋发向上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四、(作业)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道的困难,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已经尽全力了,可学*成绩仍无明显改善;你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你遭受到突然的打击和挫折……面对这些,你是怎么认识的?

  请任选一个角度,恰当地用上我们本节课所学的富有哲理的精警之句,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

  五、教学反思

  1、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哲理散文,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目的。评点式学*方法的运用无疑是一润滑剂,给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学生联系个人感受,进行独立思考和领悟。

  2、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设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3、注重自主、合作的学*方式,互相启发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加深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了师生的精神世界,丰富了人文素养。

  4、拓展延伸,讲练结合,在领会文章主旨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感受语文学科以情育人,以美怡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容量过小、教学的节奏感较慢、缺少朗诵等。

  5、这节课的设计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6、教学方法的选择能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服务。培养了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在教学中逐步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且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谈生命》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⑵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⑶领会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

  2、情感目标:

  ⑴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⑵认真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有意义。

  3、能力目标:

  ⑴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⑵培养赏析优美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⑵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难点:

  领会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培养赏析优美语言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1、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练*法。

  2、整体感知法、探究学*法。

  【课堂教学设计】

  能力的训练是循序渐进的,本着这一原则,本课设计为三个环节:感受生命──描绘生命──装扮生命。分两课时完成(第一、二环节为一课时,第三环节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感受生命

  一、导入

  生命,是我们最熟悉的,却也是最难以说清的。我们常常因为生活中经历的挫折和失败而倍感生命的无奈,那么,我们的生命是不是因为有了挫折和失败就变得晦涩了许多呢?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冰心探讨关于生命的话题。

  二、讲授新课

  1、作者介绍: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作品: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学过她的《繁星·春水》,作品主题:母爱、童心、自然。

  2、字词学*:

  巉岩清吟骄奢荫庇芳馨怡悦丛莽云翳

  (指名读音释义,后齐读掌握。)

  3、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自行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帮助解答,解答不出的,讨论交流,再由教师引导解答。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⑴文中把生命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从几方面来写?语言上有没有明显的标志?这些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把生命比作了“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这样就把抽象的事物,通过形象的比喻使其具体化,容易理解。

  分三层来写(生命像水;生命像树;生命的本质)

  语言标志:

  A、不敢说……也不敢信……

  B、不敢说……也不敢信……

  这两句话把全篇内容有条理地穿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而且概括了主旨。

  ⑵画出文中关键性的句子(即体现主旨的句子):

  (此问题也可由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明确:“要记住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⑶学生齐读关键句体会。

  4、范读课文,局部探究。

  ⑴指名朗读文章第一层(从开头到“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其余学生听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把生命比作“水”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你觉得它和生命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根据水的.自身规律展开描写,水象征生命长河,主要描写水的流淌过程,写出了水的复杂、曲折、多变。作者笔下的水和人的生命规律是一致的。人生没有绝对的幸福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顺境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它们都是相伴而行,相生相成的。

  ②文中四个“有时候”领起的句子,分别描绘了“生命”历程中哪些阶段和景况?

  明确:

  A、指生命遇到险阻和困难时,与其抗争,最后战胜险阻;

  B、指生命历程中一帆风顺,一切顺心如意、美满幸福的时光;

  C、指生命忽遇重大打击后更加坚强和不屈;

  D、指生命中的困乏和劳累时,求进的力量催促自己奋进。

  ③生活中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生命中的挫折和失败,你该怎样做?

  (不规定具体答案,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⑵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相互交流。

  ⑶用分析第一层的方法自己分析第二层(“生命像树”)

  ①作者把生命比作“小树”,那么,生命和小树有哪些相同之处?

  ②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的?(出生、中年、晚年)

  ③找出喜欢的句子,加以赏析。

  第二环节:描绘生命

  一、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赏析

  1、首先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看法。

  3、指名回答,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加深认识。

  例如: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赏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想充实地度过人生,关键在自己。尹小星的实例证明,人可以没有健康的体魄,但是不可以没有健康的意志。每个人,只要努力就会有充实的人生。

  二、思考

  你觉得生命还像什么?展开思想的翅膀,体味生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师展示有关图片,帮助学生开启想象。

  (枝头绽放的花朵,走向成熟的果实,钻出硬壳的嫩芽,晶莹剔透的露珠……)

  注:要找出喻体,还要说出为什么?(即适当描绘)

  第三环节:装扮生命

  1、仿照课文的思路和语言,写一段话,表达你对生命的感悟。

  生命像……

  例:

  生命像是夜空中的一颗璀灿的流星,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就永远地消失了,却为人们留下最亮丽的光华。

  小草的生命像*静的流水,缓缓地、*静地度过它短暂的一生。它没有辉煌的生命,只因它的*凡。只有当它破土而出的一瞬,我们才感到它的伟大。

  燕子的生命像回旋的水波,南来北往、年复一年。但在这水波中,时而也会翻出几朵浪花,使它的生命中也荡漾着几颗跳动的音符,让我们可以谱成欢快的乐章。

  每个生命都像是一条小船,有的在历经了风雨之后而沉没,有的承受住了惊涛骇浪而满载而归……同样的出生,同样的环境,只因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态度,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结局。这就是世界,它就像是一片汪洋,因为有了无数的生命小船,而变得更精彩。

  2、学生再读精彩段落后,讨论构思后,指名说思路,共同评析。

  3、学生写作。

  4、学生读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赏析。(以肯定为主)

  5、小结: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美丽,更充实,不是仅凭口头上说说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践,所以我们应当感受生活,不仅要感受生活中的甘甜,也要感受生活中的苦涩,相信我们只要用心,生命就会变得更美!

  《谈生命》教案 9

  师:(在黑板上写下生命二字)同学们看到生命二字,你会想到那些词语、景物或者句子?

  生:我想到的是死亡,正因为有了生命,才会有死亡,正像是有了开始,才会有结束一样。

  生:我想到的是春天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生:我想到的是一个关于西北的藏羚羊的故事,就在猎人的枪口对准它时,那只肥胖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猎人,然后冲着猎人前行两步,两条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这只藏羚羊只是为了保护它腹中的胎儿,让人感慨生命的伟大。

  生: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强。

  〔这是极具匠心的开始,给人非常新鲜的感觉。迅速地入题,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似乎每一秒钟都用在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上面。〕

  师:是的,生命是一个司空见惯但又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都谈到生命这个话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世纪老人冰心的《谈生命》。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文,大声地读起来。

  要求咬准字音,比如下面这些字:巉岩 骄奢 荫庇 芳馨 怡悦 丛莽 清吟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师:作者是怎样谈生命的,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请根据内容说话,说一说生命像什么?用这样的.句式说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它的前身

  (学生杂然地读课文,说话。)

  师:下面准备课堂发言,开始自由发言。

  (学生按句式要求各说一句话。)

  生1: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

  师:生命在积攒着力量。

  生2: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有时他遇到巉岩前阻,有时他经过细细的*沙,有时他遇到暴风雨,有时他遇到新月和晚霞。

  师:这就像我们的人生,有阳光也有风雨。

  生3:生命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下聚集生力,在冰雪下欠伸。

  师:对,有春天就有生命

  《谈生命》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品析、探究含蓄深沉的语言

  教学重点:

  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

  教学难点:

  品味、探究精妙语言的内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型:

  自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谈一谈对生命的感受。

  人的生命却只有两万多天,我们不禁深深叹息:人生是如此短暂!但是在如此短暂的人生中,我们可以面临许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坚强、勇敢和快乐,也可以选择脆弱、逃避和悲伤,甚至是死亡。

  历经一个世纪,饱受百年苍桑的冰心老人对生命又有这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来学*世纪老人冰心的《谈生命》。

  (二)检查预*情况

  1、简介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2、生字、生词交流

  (1)、字形字音:

  云翳(yì)巉岩(chán)羞怯(qiè)心魂惊骇(hài)休憩(qì)骄奢(shē)枭鸟(xiāo)荫庇(yìn)芳馨(xīn)朔风(shuò)丛莽(mǎng)

  (让学生齐读三遍)

  (2)字义:

  骄奢:骄狂专横;

  巉岩:一种陡而隆起的岩石,如悬崖或崖、孤立突出的岩石

  怡悦:喜悦;高兴

  云翳:阴暗的云

  一泻千里:指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或比喻文笔奔放畅达

  心*气和:指思想或精神*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或指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静下来;

  休憩:休息

  绯红:深红色

  卑微:指地位低下而渺小出身卑微的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把握朗读技巧)

  (1)注意语速、语调、停顿、重音。(2)理解内容,有表情地加以朗读。

  1生自由朗读;着重注意朗读时对重音的把握

  2挑朗读水*好一些的学生读:大声朗读课文。

  3自主探究:思考:本文围绕生命谈了些什么内容?

  提示:这篇文章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形象地描述了生命的历程,揭示了生命的本质,表达了珍爱生命思想感情和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精读课文合作交流

  1、文章结构分析: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不敢说……像什么”)揭示话题。

  第二部分:(“生命像……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部分:(“生命又像……不敢信来生”)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部分:(“宇宙是……结尾”)总结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质。(四)研读课文

  2、分组探究课文内容。

  方法: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探究“一江春水”、“一棵小树”部分;

  3、问题探究:互问互答

  每个小组就各自探究的内容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并作出解答。

  4、问题展示:

  “一江春水”部分:

  (1)“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一句中,为什么作者用了“像”字,而不使用“是”字?

  提示:“是”对生命本质的揭示,面“像”则重在对生命外部形式的再现。“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2)“一江春水”在奔流入海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体验?这个过程与生命过程有何相似之处?

  提示:可从文中几个“有时候”领起的内容来思考,学生只需从中摘录关键词加以联想即可找出答案。

  几个“有时侯”领起的内容和生命过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一一照应。

  (3)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提示: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4)“行程的终结”预示着生命的终结,此时你认为“春水”心态是怎样的?

  提示:可从文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看出“春水”的*和、宁静。

  “一棵小树”部分: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棵树”?树的一生中有怎样的经历?

  提示:生长顺序,

  (2)在生命的历程中,小树是如何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的?

  提示:四季的不同状态。可从中摘录关键词语来进行理解。

  (3)面对死亡,小树作何反应?

  (4)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4)作者为什么反复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

  揭示: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内容或自己的体验认识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可以这样的理解:“来生”是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不敢说”“也不敢相信”传达出作者对“今生”珍爱与重视,这是积极进取的生命观;或者说明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应当珍惜,无论经历的是坦途还是坎坷,都应当勇敢面对,细细体会,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第三部分问题展示:

  (1)请找出这位世纪老人的肺腑之言

  提示:“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2)这两句话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真谛,说说你的理解?

  提示:生命来之不易:顺利与坎坷,成功与失败是相伴随的。惟其如此,才构成灿烂多彩的人生。故此,我们应珍爱生命,善待人生,享受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

  (3)“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此题答案灵活开放,应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的见解。如学生可心理解为这句话道出生命中痛苦与快乐的辩证关系,也可理解为我们经历了生命中阴翳,能让我们更加珍爱人生,从面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等,只有言之成理即可。总结性思考:

  讨论:作为一篇散文,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作者是如何将它生动化、形象化的?

  提示:

  1、选择适宜的形式:描述“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2、语言明朗灵动、含蓄隽永:描绘了两幅跨越时空的滚动条画,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礼赞。

  3、写法上匠心独具。

  如使用间隔反复的手法:用“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一语构成明线,两幅画终了,都用了“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的形式,稍加变化的语句,既总结了本部分内容,又强调了生命最终回归自然的必然规律,使两幅画在内容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品读课文探究感悟

  1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2、读罢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1)生命只有一次,应好好珍惜;

  (2)人总是要死的,选择死亡的方式可以不同;

  (3)生命是宝贵的,应该活得精彩。

  示范: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美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又瞎又聋,但他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终于“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顽强拼搏而美丽,张海迪阿姨下半身不遂,但她顽强与命运抗争,而《轮椅上的梦》成了激励青年上进的明灯。)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有无限的价值而美丽,伟大的作家鲁迅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奋斗而美丽,像居里夫人,一生都奉献于发明上。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助人为乐而美丽,雷锋的一生都用于为人民服务中去。等

  (六)想象联想拓展延伸

  1、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2、联系实际,谈谈你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文天祥写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请收集的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七、应用提升

  A级:基础训练——摘录佳句

  摘录课文中你喜爱的语句段落,抄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B级:拓展训练——观察日记

  写一个生命现象,字数300字左右。


《谈生命》教案(精选10篇)扩展阅读


《谈生命》教案(精选10篇)(扩展1)

——《谈生命》优秀教案3篇

《谈生命》优秀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树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观念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3、熟读、背诵精美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感受文章鲜活的形象,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

  品味、探究文中内涵深刻的语句。

  四、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因此,在课堂中采取“激发兴趣—感知文意—品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方法。让学生欣赏语言的美,并掌握一定的品读方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伸出两瓣柔嫩的绿叶;一朵鲜花沐浴着阳光雨露,逐渐绽放;一只小海龟在大海浪涛的召唤下从沙滩迅速爬向大海……

  导言:大家看了上述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命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生命的文章,它就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散文——《谈生命》。

  (二)感知文意

  1、老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多媒体配乐《高山流水》)

  要求学生在听读的同时,注意两个问题:

  (1)给生字注音。

  (2)认真体会文章大意。

  2、师: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

  学生答: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3、多媒体展示

  师:请看flash“一江春水向东流和一棵小树的生长”,结合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

  提示:抓住关键词语,如“有时候……有时候”等词语。

  4、老师小结:同学们描述得非常好,作者用散文诗般的优美的语言描述了生命的历程,揭示了生命的本质。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作者带给我们的精神佳肴。

  (三)品读赏析

  1、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

  (1)对照多媒体展示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语句、感情朗读并赏析。

  (2)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提示:可从生动性、形象性、哲理性、情感性方面选取)

  学生快速阅读后回答。

  如:生1答:这幅画面对应的是“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刷了这危崖,它才心*气和地一泻千里”我觉得这段话表现了春水充满激情,充满力量,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艰难险阻的气概。它告诉我们:人生会有挫折、磨难,我们不要悲哀、退缩,应该勇敢顽强地克服困难。

  师:说得好。你解读了语句中所深藏的哲理。那么你认为这句话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有哪些?

  生答:“奔腾”“怒吼”“回旋”“冲刷”“一泻千里”

  师:注意这些词的词性都是

  生齐答:动词。

  师:动词精炼、传神、形象,所以最具表现力。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句话,感受“一江春水”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生2答:我喜欢:“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因为这两句在文章中出现了两次,都写出了江水和小树在最终结束自己生命的那种坦然和无怨无悔。

  师:非常好,这如同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李清照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浩歌;为了描摹生命的姿容,泰戈尔勾勒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旷世佳境一般。只要努力过,就不会有遗憾。让我们齐读这一句。

  生:我喜欢……

  2、质疑

  方式:请同学提出不理解的句子,其他同学给予解答。解答不出的教师点拨。

  多媒体显示:

  重点语句的内涵

  (1)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含义: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含义: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珍惜生命,为生命的每一刻喝彩。

  3、小竞赛:背你所喜欢的句子,看哪一组背得多。

  (四)体验反思:

  你觉得生命像什么?在你十几年的生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1:生命像一轮月亮,有时圆有时缺,圆圆缺缺构成了他的一生。

  我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乐观,微笑着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生2:我觉得生命像一颗流星,宇宙是它的母亲,他勇敢地划破长空,绽放光彩,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付出,只要你付出,就会见到彩虹。

  小结:生命是*凡的,生命是可爱的,生命是可敬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的过程,生命的意义在你的生活里,在你的心里,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珍惜生活,感谢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

  (五)拓展延伸:同桌互赠有关生命的名言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文中你喜欢的语句,积累好词好句。

  2、写一个生命现象,3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生命像一江春水1意境美

  品读感受2语言美

  生命像一棵小树3情感美

  4哲理美

《谈生命》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分析文章的层次,了解文章的主体思想,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

  (2)联想、想像的运用。课文以“春水”和“小树”比喻人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学情分析

  本文是九年级下册的一篇优美散文,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但对生命的认识比较浅层,达不到冰心老人用一生的经历谱写出对生命本质的感悟,基于此,我在这堂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让学生走进文本,能对生命本质有一定的感悟,能欣赏文章的各种美,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的层次,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难点

  (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理解课文中联想和想像的运用,体会这种表现手法在文中起到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词义并且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和体悟,并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

  能力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

  (2)感受文章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的哲理思考,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提炼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生命的客观规律,豁达乐观的对待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

  学时重点

  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学时难点

  品味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谈生命》优秀教案3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计的。通过感知结构、探究内容、品味语言三个板块,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作品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思想、精神上的陶冶,从而获得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把握其感情基调。

  3、体味作品蕴涵的哲理,树立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重要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悟作品的情感基调,领悟作品的哲理意蕴。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点拨、品味。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瑰丽多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大家已经初步预*了课文,大家能否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你觉得本文是什么体裁的文章?(议论性的散文。争论“谈”。这种文章我们并不陌生,比如“敬畏生命”就是。虽有理性化的总结,但以感性化的描写为主。)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你觉得学*这类文章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结构、内容、语言及情感、哲理等等)

  好!这节课我们就择要分析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结构

  你已浏览了全文,你看本文在形式上和其他散文有什么不同?(通篇只有一大段,点拨:或许这也是作文形式创新的技巧之一吧)尽管只有一段,但它的内在结构思路却是相当清晰的,能否找到一些相关的语言标志词予以说明。

  说明:正是这些句子,把散的内容编织在了一起,成为有机的整体。由此我们可以把文章划分为一篇三段式的散文诗。下面我们就来品味这首散文诗。

  三、小组合作,探究内容

  1、作者开篇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作者认为生命像什么呢?(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勾画这两个比喻句)。下面,我们分两组来研读“水和树”这两部分。(各自小组完成,同桌学*)

  展示要求:

  ⑴一江春水:

  ①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做“春水”?与一江春水有哪些相似?

  ②勾画出表现春水力量的动词,表现春水性格情趣的形容词,反复朗读品味其“流动”。

  ③四个“有时候”说明了什么?象征了什么?四个“再”塑造了春水怎样的形象?

  ④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过程。

  ⑵一棵小树:

  ①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做“小树”?与小树的生长又有哪些相似?

  ②勾画出体现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的动词,体现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形容词,反复朗读品味其“生长”:小树在生长中有哪些方面的“快乐”?

  ③按什么顺序展开的记叙描写,象征了什么?

  ④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小树的生命历程。

  2、教师提问:

  这两节的末尾都重复了这样两个句子:“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仅仅是机械的重复(反复)吗?该怎样理解?(这是一种特殊的感受,常人或许认为死亡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超越了这些,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境界和高度;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小结:至此,作者虽然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其实,作者在文已经做了回答,那就是:生命是:诞生于自然,最后又回归自然,是战胜自然,享受欢乐,不停地前进。在这两个部分,作者是按照事物自身的规律来展开对水和树的具体描写的:

  生命像(朗读这两部分)

  3、作者将生命形象化为“水和树”这两种具体的形象,通过他的描绘启示了什么道理?(意在表明什么?)

  点拨:

  形象“形散”

  喻(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

  “神聚”:享受生命

  道理: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快乐和痛苦相生相伴──感谢痛苦、感谢云翳──积极的人生观。

  既然这样,作者是怎样认识自己的生命呢?

  4、朗读第4层,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勾画其中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初步体会其含义。(同桌互查)点拨:作者有哪些重要的认识?(相机板书:快乐和痛苦相生相伴──感谢痛苦、感谢云翳──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小结板书:形散、神聚等内容)

  四、美点寻踪,品味语言

  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涉及到,在这里就仅以B中勾画的句子作为重点。(小组解决,还是教师引导解决?)

  在这里,教师以书后练*三中的两个句子为例,作简要分析。

  1、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揭示了作者对生命本质怎样的认识和体验?)

  (浅析:生命中快乐和痛苦是辨证统一的,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中的两种基本旋律。)

  2、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能否改一个字,使表意更准确?)

  (浅析:快乐固然要感谢生命,但痛苦未尝不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能否举例加以说明;“也”改为“更”似乎更好。)

  五、总结

  由此可见,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决不是一般的认识,你怎样理解题目中的“谈”?

  浅析:作者是在经历了百年的沧桑(1900~1999),备尝生命的酸甜苦辣以后的“体验”,它不是一般的漫谈,而是作者的严肃思考和认识。最后,我想用普希金的一首小诗来结束我今天的讲课: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冰心奶奶的祝愿一样:应该有一个多姿多采的人生!

  六、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生命”或“人生”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五条。

  2、仿写:“生命像……,愿你的生命……”的句式写一句哲理性的话。

  3、比较阅读第4层与《敬畏生命》(8~10段),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挖掘了课文内涵,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采用了散文诗式的教学处理,使上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分组合作学*则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增大了课堂的容量。


《谈生命》教案(精选10篇)(扩展2)

——谈生命教案(10)份

  谈生命教案 1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3、领会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

  4、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分出层次。

  2、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粗略感知全文主旨。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制作"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卡"并搜集女作家冰心的有关材料。了解冰心,并有所积累。

  2、制作课件。

  课件一:根据课文内容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

  (1)一江春水、冰消雪融、奔腾而下的气势;

  (2)水流遇阻、愤激怒吼的勇猛;

  (3)过浅滩,静静细流、一泻千里;

  (4)雷雨交加、浊浪拍岸;

  (5)明月朗照、水流滞缓;

  (6)千条江河,流入大海。

  课件二:喜欢绘画的学生可根据课文的第二部分"生命又像一棵小树"的内容,用自己的笔描绘出你喜欢、熟悉的一年四季中的树。

  提示:

  ①早春中伸展出嫩绿的小树;

  ②*原上、岩石上、城墙上伸展的小树;

  ③在大树挤压下挣脱而出的小树;

  ④夏天满树繁花,蜂蝶飞舞,小鸟枝头欢唱;

  ⑤长到中年的茂盛的树;

  ⑥秋风瑟瑟中长满果实的树;

  ⑦朔风怒吼、落叶盘旋的老树。

  从中感悟一种生命的诞生,生命力的强大,进而对顽强的生命力产生一种崇敬之情,为学*本课做好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言一::地球养育着无数的生命,但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里,你常常感觉不到它的不*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哲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

  导言二:我们在初一时学了《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两篇散文,文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曾深深地震憾了我们的心灵。谁还能记得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者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理解?(对学生回答做鼓励性肯定……)

  我们今天还要学*一篇有关生命的散文。看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揭示生命的真谛的。

  二、介绍作家、作品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全文

  1、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2、昕配乐朗读带感知课文,大屏幕出示问题,边昕读,边思考。

  研究问题:(1)本文都把生命比作了什么?从几方面来写的?语言上有无明显标志?

  这些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划出文中的关键性句子。

  问题1明确:文中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文章从三层来写的。第一层"开头……也不敢信来生";第二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第三层"宇宙是一个大生命……"

  作用: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尤其本文谈的又是很抽象的事物一一生命、人生。为了加深读者的理解,作者用了两个非常恰当而又形象的比喻: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但水与树又是互不相联的两种事物。怎样把它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呢?作者以唯物主义态度用了这样两句重复的话总结这两个比喻段:我不敢说,也不会说,也不相信有来生。我说的是从生命的降生到结束,谈的是亲身的经历、感情,让青年人把握现在。

  语言标志:①然而我不敢说……也不敢信……过渡……

  ②然我不敢说……也不敢信……

  这两句话把散的东西编织在一起,把全篇内容有条理地穿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去掉,材料就散了。这几句话既是主旨,也是连接手段。

  问题2明确:"要记住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3、学生放声地、感情朗读课文。

  (大屏幕可同时播映教具准备②的课件,形象感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没有条件可在研读时让学生根据课文运用想像、联想来口头描绘。)

  4、给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然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适时点评。

  四、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对一篇文章粗读是为了整体把握全文,更重要的是要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体昧和推敲重要词句对表达中心的意义和作用,更好地领悟作品内涵。

  2、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思考、体味。

  (1)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作"水",比做"树"?作者是怎样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写的?(分两大组,分别研究"水"和"树"。)

  (2)分别找出描写水和树时抓住了它们什么特点,试说说它们的象征意义。

  (3)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可从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语言表达方面)的地方,并陈述理由。

  (4)你领悟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后,是否又联想到古今中外其他作家作品中的名句?

  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悟?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并明确:

  (1)作者把抽象的事物,通过形象、贴切的比喻,使其具体化。

  生命一一水、树。

  (2)描写水和树时,都是根据这一事物的自身规律展开描写的象征意义描写特点

  水的特点:水一一生命长河一一流淌的过程一一一复杂、曲折、多变

  树的特点:树一一人生之树一一春秋四季一一发荣滋长、繁盛凋零

  作者笔下的水和树与人的生命的规律是一致的。

  人生没有绝对的幸福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顺境与挫折,成功与失败,而是相伴而行,相生相成。

  (3)答案比较宽泛,可欣赏准确优美的语言,可欣赏富有哲理的议论,可欣赏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等。有自己的看法、心得即可。

  (4)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对比、感悟,提高欣赏品位。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人生比作"月亮",把人生的悲欢离合、幸福、苦难比作"月有阴晴圆缺",正确对待"此事古难全"。

  水一一顺逆树一一盛衰月一一一阴晴圆缺

  3、理解课文的深刻意义。允许学生向老师质疑,发表不同意见。

  教师小结:

  作者回顾一生的沧桑历程,用象征的手法、用形象的比喻,揭示生命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可用学生自身经历,调动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作品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

  2、做课后练*。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体昧、推敲文中形象化的语言,了解其象征意义。

  2、能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中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检查旧课

  1、指出不同层次的三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一部分,朗读完毕,师生共同评价。

  (激励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深刻、有感情地朗读,掌握节奏、重音等朗读技巧。)

  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课文中写水、写树都是就着事物自身规律来展开描写的。请你找出其中相应的句子。

  3、用你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明确:人生的真谛是不可能永远快乐,也不可能永远痛苦。

  遇到困难时要不灰心,要勇敢乐观有韧性,坚信雷雨过后就是艳阳天。山穷水尽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顺利时,也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清醒理智地认识到人生应随时准备迎接明天的挑战。

  (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二、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体会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

  说说课后练*三中两句话的象征意义。

  (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由对第二句的揣摩、分析过渡到体验反思。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想充实地度过人生,关键在自己。

  ①《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之路;

  ③张海迪战胜病魔,耗时·四年创作长篇小说《绝顶头》

  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就病魔缠身,但没有荒度放弃生命而是坚持写作,呼唤生命;

  ⑤可以引用"实话实说"节目,感受坚强的张默然的故事。

  要从积极的人生态度出发,珍惜时间,珍视生命,尤其是遭遇不顺的时候,更不能被厄运压倒。对生命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教师可视情况选。)

  三、体验反思

  大屏幕出示思考题:

  1、在日常生活和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已经尽全力学*了,可学*成绩仍无明显改善;你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的情绪、思想状态是怎样的?

  2、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为什么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说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激励主流,互相感染。)

  教师小结:在人生旅途上,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遇到困难和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哪怕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坚持前行,也会成功的。

  四、布置作业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我怎样面对一一一(胜利、困难……)

  2、我怎样直面现实中的一一一(苦难、真实、丑恶……)

  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一江春水—曲折的**一滴一一入海快乐与痛苦

  谈生命教案 2

谈生命教案

  谈生命

  学*目标:

  1. 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 反复朗读,提高诵读水*,感受文章的优美语言。

  3. 欣赏散文,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

  学*重点:

  1.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理性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散文的特点。

  学*时间:

  2课时。

  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自学

  解释词义:一泻千里 啼血 清冷 清吟

  二、分A、B组完成

  A组以《生命像一江春水流动着》为题,B组以《生命像一棵小树生长着》为题,将课文改编成朗诵材料,进行诵读练*。

  三、诵读表演

  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朗读

  四、诵读评议

  1. 评议朗诵效果。(语气、语调、语音、语速、情感、节奏等)

  2. 评议改编的材料(有无肢解层次内容,有无突出重点等)

  五、梳理结构

  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本文只有一段。现在我们就文章的内容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层次大意。(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后拓展学*

  1. 网络学*:阅读“生命之光”一类纪念冰心老人的文章。

  2. 搜集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提供网址

  第二课时

  课内学*

  一、格言导入课文

  1. 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格言、警句。

  2. 老师出示一条格言,组织讨论。

  “以特写的角度看生命,它是一个悲剧,以长镜头的角度看生命,则是一场喜剧。”

  ──查尔斯·加普林〈Charles Chaplin〉)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点题:对于生命的含义,同学们似乎明白了一点。但是,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要想真正明白它的真谛,不妨借助前辈们对生命的感受和思考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

  二、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1. 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2. 组织讨论,理解生命的含义。

  A.“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因为缺少了奋斗与成长,生命变成了“死湖”,变成了“空壳”,而现实中确实有缺少进取精神的人,所以作者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作用: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这句话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历经奋斗者的心境,用你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作者为什么说在快乐和痛苦中我们都要感谢生命?

  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D.虽然作者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但是,纵观全文,事实上已经作了回答。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生命是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三、诵读课文,体会议论散文的特点,了解作者的人生观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请大家细细品读,说说本文是如何让“生命”这个理性的事物形象起来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通过两个比喻,让生命充满盎然的活力和勃勃的生机,形象地表达了生命历程里的欢乐(一江春水经过细细*沙,看见夹岸桃花;一小树种籽破壳出来;小树开出满树繁花,蜂蝶围绕,小鸟歌唱,小树荫庇花草;小树结出累累果实等。)和痛苦(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冬天的朔风,使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等。)最后,用富有哲理的语句(“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这些话道出了生命的真谛,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这完全是作者自身生活态度的.写照。

  有人说,冰心的生命,像诗一样优美、清新,像玫瑰一样芬芳、艳丽。长长的一个世纪,从起始到终点,以笔和生命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对此,不知同学们有什么感触?(结合课外阅读谈谈感想)

  冰心一生,追求***,憎恶假恶丑,敢于揭露黑暗和腐朽,无私无畏。

  冰心*易慈爱,在她眼里,没有*民百姓和“达官贵人”之分。

  巴金说:“冰心大姊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梁启超1924年赠送冰心一副对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这正映照着冰心的人格、境界。这就是冰清玉洁的一颗心。

  ……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人生色彩

  五、课后拓展学*

  1. 仿句练*

  A.用“不是……也不是……而是……”句式写话。

  B.写一组排比句。

  2. 以“生命,苦耶?乐耶?”为题,写一段话。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要把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生命的认识,请同学们谈一谈对生命历程的看法。(学生畅谈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教师在学生畅谈过程中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指导。

  七、板书设计(略)

  谈生命教案 3

  一、复*巩固

  二、继续感知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常心。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9)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这里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

  (10)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暴风雨”喻重大的挫折和磨难。整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是:能经受住重大的挫折和磨难的生命更加坚强。

  2、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3、全文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细说起来,随文章的展开,感情呈起伏变化状。文章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更是*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描写一棵小树则略有不同,一开始充分喜悦,充满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静,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尽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变化,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种健康.进取的人生观。

  4、仿句练*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三、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

  2、预*《那树》。

  谈生命教案 4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看几幅图片,看过图片后,老师会找同学说一说,你看过图片后能想到哪个词,或者结合某张图片谈一谈你的感受。

  (看幻灯片)

  师:看过之后,谁能来说一说你想到了哪个词?谁能结合某张图片谈一谈感受或说一说你的想法。

  (同学自由说)

  师:是的,初升的太阳,新生的婴儿,它们把一种鲜活的力量展现在人们眼前,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它们以自己的形式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而像那干涸土地上萌发的嫩芽和那手握火炬的残疾人,他们是用坚强和勇气在与命运抗衡,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力量,他们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这地球上孕育着无数的生命,但置身于这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中,你是不是常常感觉不到它的不*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哲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今天的新课,冰心的《谈生命》。

  二. 初读课文

  师:首先同学们自己快速阅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好,然后马上用工具书自己查找准确读音。(学生利用工具书快速读课文)

  师:读过一遍课文了吧,现在如果有没查到的字请举手示意老师。

  师:如果你们都没有问题,老师就来提问题问大家。(出示幻灯片)

  找同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枭鸟( xiāo ) 羞怯( qiè ) 绯红( fēi ) 怡悦( yí ) 骄奢( shē )

  荫庇( yìn bì ) 芳馨( xīn ) 憩息( qì ) 巉岩(chán) 云翳( yì )

  师:刚才读过课文了,也了解全文大意了,现在老师就来问一下大家,作者是如何来谈生命的?作者都把生命比做了什么?

  生: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

  师:下面同学们就根据课文内容说话,说一说作者是怎么样描写生命像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

  生:(自由说)

  师:在作者的眼中,生命像一江春水,从雪山发源,最终流入大海,生命像一棵小树,历经四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这是作者眼中的生命。好,现在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像什么……”。

  生:(自由说)

  三. 再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这次要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节奏和语调,老师先来开头,大家注意听,老师会中途停下来让同学接着朗读。

  这次读什么呢?读你喜欢的内容,然后告诉老师你记住什么,获得了什么。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说一句“积累”的话,什么是说“积累”的话呢,就是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些词语或者哪些句子,如果能说出你喜欢的理由或记住它的理由就更好了。

  现在我们开始读课文。

  生:(读课文)(老师开头)

  师:现在同学们就来说一句“积累”的话,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些词语或句子,再说一说理由。

  生:(自由回答)

  四. 品读课文

  师:好!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现在第二步我们也做完了,我们要开始下一步的学*,下一步的学*更艰苦、更有趣味,而且更能表现我们语文学*的水*。那就是“品读”,品什么?品读课文中非常好的的字词或者句子,说一说“发现”的话。

  师:下面老师把课文中的经典句子列出来,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品读,说一说“发现”的话经典句欣赏

  1. 【原句】“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品析】因为“生命是什么”是一种下定义的说法,而“生命像什么”则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难下定义,而用比喻的手法说“生命像什么”很生动、形象。

  2. 【原句】“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冲到了这危崖,他才心*气和的一泻千里。”

  【品析】因为这句话有些词语用得很生动,比如“愤激”、“怒吼”、“回旋”等,写出了江水在前进过程中的勇气,遇到困难险阻,能勇敢向前,努力走过坎坷,这句话老师也想送给每位同学,希望你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勇敢战胜自己的困难,早日冲到危崖。

  3. 【原句】“大海(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品析】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方法,庄重又富含思想。其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是一种特殊的感受,在常人眼中,死亡或许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超越了这些,达到了常人所不能达到的思想高度,看似*常,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因为两句在文章出现了两次,都写出了江水和小树在最终结束自己的生命的那种坦然和无怨无悔。 只要努力过,就不会有遗憾。

  4. 【原句】“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何尝不美丽?”

  【品析】可以说是作者几十年的生活经验之大成,是最富有思想情感的句子,也是全文的点题句。不仅提炼出了深刻的哲理,而且表明自己的人生观、人生态度,以及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具有激昂、达观的情调,这种情调在这几句中表现得更明显。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5. 【原句】“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品析】这句话非常的生动形象,说明了人的一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等,只有单一的经历是不行的。这里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说人到了老年,即使有无限感慨也应感到幸福和欣慰。

  6. 【原句】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品析】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排比,很有气势。

  7. 【原句】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品析】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常心。

  8. 【原句】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品析】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9. 【原句】“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品析】 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10.【原句】“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品析】“暴风雨”喻重大的挫折和磨难。整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是:能经受住重大的挫折和磨难的生命更加坚强。

  11.【原句】“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品析】 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12.【原句】“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品析】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13.【原句】“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品析】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这里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

  师:品读完课文,同学们对课文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那么我们总体来看,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揭示了生命的什么规律?(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 那么表达了什么呢?(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五. 创造性学*。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创造性学*。我们先把表达作者对生命感悟的地方读出来,要有感情的朗读,从“宇宙是个大生命”读起,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大家来齐读。

  (生齐读)

  师:这一段也就是本文的中心,正如作者说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现在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好不好?

  生:好!

  师:在你二十几年的生命中,你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自由说)(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亲情、坚强、宽容、快乐、付出、感恩、真诚、乐观等)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到这里,我们这篇文章就学完了,不过文章可以结束,生命的话题却永无止境。我们在生活中要感谢生命,在困难中要奋发有为,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珍惜生活,感谢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师:最后给同学们留一个课后作业,回去读一篇题目为《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的文章。老师已经把文章打印了出来,一会给同学们发下去,同学们课后认真读一读,下节课老师会让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读后的感想。

  师:下课!

  谈生命教案 5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生命是什么?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从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的《谈生命》中来寻找答案吧。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正音,理清行文思路。

  云翳y ì巉岩ch án羞怯qi?心魂惊骇h ài休憩q ì骄奢sh ē枭鸟xi āo荫庇(y ìn)芳馨x īn朔风shu ò丛莽m ǎng

  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一江春水”经历的生命过程的体验: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沙斜阳芳草里,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3)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几个连续的阶段,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4)作者为什么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江春水”侧重于阐明生命的力量(或生命的美好),“一棵小树”则侧重于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而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5)作者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来阐述她对生命的体验有什么作用?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其实是生命的历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6)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层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三、教师总结

  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四、布置作业

  结合课后练*自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

  二、继续感知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3(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常心。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9)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这里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

  (10)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暴风雨”喻重大的挫折和磨难。整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是:能经受住重大的挫折和磨难的生命更加坚强。

  2、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3、全文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细说起来,随文章的展开,感情呈起伏变化状。文章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更是*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描写一棵小树则略有不同,一开始充分喜悦,充满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静,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尽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变化,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种健康.进取的人生观。

  4、仿句练*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三、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

  2、预*《那树》。

  五、板书设计

  一、总领全文: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特点:聚集细流,向下奔注,快乐勇敢,遭遇一切命遇到岩石拦阻:奔腾、怒吼谈谈经过细细*沙:快乐羞怯、吟唱不生

  二、春水生命历程遇到暴风雨:雨过天晴,重生力量上命遇到晚霞新月:想休憩,想睡眠,前进力量快理乐(哲也散春天没文)小树生命历程夏天有秋天悲冬天哀结束:消融,归化

  三、总结全文:抒发感想,阐述哲理,生命中快乐和痛苦相生相成。

  谈生命教案 6

  学*目标:

  一、知识

  1.理解、积累“云翳、巉岩、羞怯、心魂惊骇”等词语。

  2.体会文中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二、方法

  朗读、圈点勾画、联想

  三、情感

  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感受和借鉴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重点:

  1.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 赏析文中优美、含蓄、富有哲理的语言。

  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学*难点 透过文章精美、洗练、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品味文章深沉含蓄的意蕴。

  突破策略 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深入文本展开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体味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学*流程:

  【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一、阅读提示1:

  1.通读全文,要求准确流利。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云翳yì 巉chán 岩 羞怯qiè 心魂惊骇hài 休憩qì 骄奢shē 枭xiāo鸟

  朔shuò风 荫庇yìn bì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清吟:这里指清脆的鸣叫。

  枭鸟:猫头鹰之类的鸟。

  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比喻保护、照顾。

  丛莽:大片茂盛的草。

  云翳:阴暗的云。

  2.大声朗读,读出感情,读出散文所传达的意思。

  (1)你能理清文章的层次吗?你发现揭示内容的关键句子了吗?

  (2)你从课文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3)“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那几个生命历程或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或状态?

  (4)“行程的终结”暗示生命的终结,此时春水的心态是怎样的?

  (5)最能表达主题思想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

  3.用圈点勾画法品读语言:一个词、一句话或一组画面,再大声朗读出来。

  (示例:(1)我最欣赏的是“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一句中的“欠伸”一词,它生动形象地写出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2)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句式整齐,庄重而精警,生动又富含哲理。

  (3)最能激发我想象的是一江春水遇到巉岩奔腾的画面。你看他水急浪大,呼啸奔腾,“……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气和的一泻千里”。

  【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与周边同学交流探究或交与老师,共同解决。

  【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一、知识目标检测

  1.同桌之间相互听写生字词。

  2.文章把生命比作江水和小树,分别展示了生命 、 的过程,从文章中你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什么?

  二、方法目标检测

  把课文有感情的读给小组成员听,并赏析自己喜欢的一个词、一句话或一组画面。

  【迁移运用 拓展探究】

  一、学*链接1:怎样学*散文 学*散文,关键要加强朗读。读出感情,读出其中的语言美、哲理美,认真品味语言,汲取哲理,为我所用。

  二、学*链接2

  冰心作品的艺术风格(节录)

  在冰心所有这些成就和风格中,最为突出的从内容上讲无疑是她的“爱的哲学”,从形式上讲,是清新明丽、电压细腻的被称为“冰心体”的语言风格。

  所谓“爱的哲学”,就是一种泛爱,是一种博大精深的爱。早在1919年,冰心就被泰戈尔的清新美妙的词句和《圣经》中不朽的爱所感动,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于是,她在1920年的8月至9月,连续写了三篇思索性的,也可以称之为探讨性的散文,这就是《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无限之生”的界线》和《画——诗》,又在下一年写了一篇同样性质的散文《问答词》。那时,思想大**,国外的各种新思潮纷至沓来,由于泰戈尔的影响,冰心选择了“爱的哲学”。她以母爱为核心,以童真、自然美为丝线,织就了一匹爱的云锦。

  在冰心所有的作品中,从未有过粗俗的东西,全是高雅、美的东西,这就是她提倡的“爱的哲学”,主要表现在她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后的散文中。

  冰心作品的另一大艺术特点是语言清新明快,富有感情色彩。她的散文,没有雕琢,没有堆砌,清淡中见明丽,朴实中出文采,清新、自然、流利。冰心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加工锤炼,在20年代她就形成了清新明丽、典雅细腻的“冰心体”的语言风格;她早期的创作在清丽、典雅与抒情韵味中既含着温柔,又泛着忧愁,因为她“五四”时期所追求的“诗神”是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后,他保持了自己原有的语言个性,原来的清丽、隽永的风格得到了发展,其中的忧愁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喜悦、明快、刚健的乐观主义精神。她的《小桔灯》《尼罗河上的春天》《一只木屐》《雪窗驰想》《花光和雪光》以及*几十年来写的《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腊八粥》《三寄小读者》《绿的歌》等写来无不新鲜活脱,优美*实,字字句句饱含真情。特别是1921年,在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的散文《笑》,抒情和叙事相结合,情文并茂,成为现代散文史上第一篇引人注目的美文。

  三、学*链接3

  背诵课文“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在多的了。”

  谈生命教案 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挟卷(xieacute;)芳馨(xīn)怡悦(yiacute;)云翳(yigrave;)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嶝岩、*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上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体现特有的*静和温柔。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谈生命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词语,理解“骄奢、荫庇等的词义;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体会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讲练结合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语言提炼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正确理解文意;运用跳读、精读品味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在分析品味中加深对生命体质的认识,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目的;通过欣赏课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通过体验反思将作品贴*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生命的本质,品味探究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悟生活,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味法、练*法、延伸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生命”二字}教师:同学们看到“生命”二字,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景物和句子?

  (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畅所欲言。如:①我想到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②我想到了“伟大”,我觉得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每一个生命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伟大的过程。……)

  教师:是的,生命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又是亘古不变的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都谈到生命这个话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世纪老人冰心的《谈生命》。教师写完标题。)

  二.走进作者:

  教师:同学们,你能介绍一下作者冰心吗?她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以及知识积累回答)

  教师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后,屏幕展示“冰心小档案”,请一名同学朗读。

  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长乐人,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1923年赴美留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的影响。她的作品热衷于以宣扬母爱、自然、童心为内容的“爱的哲学”。

  三.初读课文:

  教师:现在请大家根据要求自己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找出生字新词;

  ②读出感情,品味作者对人生的认识。

  (学生朗读课文后,指出生字新词,师生共同解决)

  屏幕出示巩固字词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 ) 枭鸟 ( ) 羞怯( ) 绯红( ) 怡( )悦

  荫庇( ) 芳馨( ) 休憩( )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岩( ) 云yì( ) 休qì( ) 骄shē( ) 穿枝fú叶( )

  ③解释词义:荫庇 骄奢 云翳

  四.品味文章: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⒈、这篇课文中,作者把生命比做什么?它们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

  (学生或自己思考或小组讨论后回答:

  ①比做“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

  ②奔流向前———汇入大海;历经四季——叶落归根;幸福、快乐、痛苦、悲哀)教师板书。

  ⒉、在这几种生命历程中,“春水”“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

  (学生答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的意思即可给予肯定)

  ⒊、作者说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生答:人生的真谛是不可能永远快乐,也不可能永远痛苦。)

  五.欣赏课文:

  ⒈、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吧,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并说一说为什么?

  教师示范:我喜欢文中的“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它强调了人生的主动性,要想充实的度过人生,关键在于自己要从积极的人生态度出发,珍惜时间,珍视生命,尤其是遭遇不顺的时候,更不能被厄运压倒,对生活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息的努力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学生从内容上说,语言上说,结构上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⒉、教师:同学们你认为文中哪个词语值得积累?

  (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提出,只要提出就应给予鼓励。如:卑微、渺小、吟唱、芳馨、云翳等)

  教师:(把同学说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力用这几个词语说一段话,说不定我们这里还有第二个冰心呢?

  (学生能用上几个词语,语言连贯,有内容且健康就给予表扬。)

  六.体验与反思:

  ⒈、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不要求答案统一。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要不灰心,要勇敢乐观有韧性,坚信雷雨过后就是彩虹;成功时,不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清醒的地认识到人生应随时准备迎接明天的挑战。用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感谢生命。)教师板书。

  ⒉、在作者眼中“生命像一江春水,从雪山发源最终流入大海。生命像一棵树,历经四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好,现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仿照例句说说生命像什么?

  (学生:生命像一轮月亮,历经圆缺,把清辉撒向大地。 生命像一棵小草,历经风吹雨打,展示自己的绿色。)

  七.教师小结:

  这篇文章中我们领悟到,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远荆棘满路,这需要我们很好的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祝愿同学们再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勇敢乐观的面对困难,珍视生命,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板书设计:

  生命像春水:奔流向前———汇入大海

  谈生命 感谢生命

  生命像小树:历经四季——叶落归根

  教学反思:

  这节课基本上能实现教学的预期设订。

  ⒈、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中学出信心,我设计的几个环节,如初读课文时字词的积累,品味课文时几个简单的问题,欣赏课文时语句和词语的提炼,都是从注重学生的语文基本功的角度出发。

  ⒉、设计了“欣赏课文”这一环节,学生可针对文章的语句,提出非常多的看法,几乎设计到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不确定,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参与热情高,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看法,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再次获得学*的自信。

  ⒊、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设计了“连词成句”“仿写”的环节,培养语文兴趣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广阔天地。

  ⒋、力求实现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等对话。

  谈生命教案 9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谈生命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朗诵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领会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领会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2. 理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把握文章思路,领会文章主旨。

  三、教学难点:

  认识生命的本质,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手段、方法:

  1、多媒体教学课件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其强大感官冲击作用;

  2、尝试运用因特尔未来教育理念设计问题,引领学生深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探究学*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或用多媒体投影出)生命二字.

  学生:谈谈看到这两个字的感想

  2、导言: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并且人的生命只有几十年,两万多天,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流星,转瞬即逝。我们不禁深深叹息:人生是如此短暂!如此短暂的人生旅途,我们该如何完成我们的人生使命呢?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态度,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呢?

  让我们听听中国文坛女作家冰心是怎样诠释生命的。

  基本问题 : 一、生命是什么

  二、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三、作者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基本问题 : 一、生命是什么

  二、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三、作者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二)整体感知

  1、初步阅读: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也可随录音一起读

  (多媒体图片展示:创设情境,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直观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有助于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阅读方法指导:听读要求:抓重点段、关键句、重点词;总体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梳理文章写作思路:(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提示:从结构上看,课文仅一段,即中间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层次来。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可作如下提示:

  第一种: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电脑多媒体]

  第一部分:(我不敢说像什么)揭示话题。

  第二部分:(生命像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部分:(生命又像不敢信来生)写一棵小树 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部分:(宇宙是结尾)总结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质。

  (三)、精读赏析

  * 内容赏析

  1、学生质疑:在个人阅读基础上将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将疑难问题写在纸条上上交教师共同研讨

  2、教师将学生问题分类指导解答,将学生遗漏问题补充

  3.小组研讨交流后,教师点拨明确: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 :生命是什么涉及到生命本质的科学定义,作者说不敢是非常严谨求实的,而生命像什么是一种艺术的表述,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将生命的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的生命图画,通俗易懂地诠释自己对生命的悟解,抒发自己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或哪几个生命历程?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人生状态?

  朗读课文,分析一江春水部分:

  多媒体图片展示配文章片段:学生感情朗读,师生共同赏析

  从对一江春水的描绘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朗读课文,分析一棵小树部分:

  多媒体图片展示配文章片段:学生感情朗读,师生共同赏析

  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蓬勃生长、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3)、文中在两处作比喻的层次最后都有也许有一天,也不敢信来生!有何作用?

  来生是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不敢说也不敢信传达出作者对今生珍爱与重视,这是积极进取的生命观;或者说明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应当珍惜,无论经历的是坦途还是坎坷,都应当勇敢面对,细细体会,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4)、最能表达课文主旨的是哪几句? (学生小议)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何尝不美丽?

  (5)课文最后一层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指导总结)

  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这一层总述是在前面情景交融、形象描绘的基础上,升华到哲理层面上的点明深化主旨,从特定的角度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历程的基本规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的结论。

  (6)、作者对生命有什么感悟?(指导总结)

  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全文表达出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感情。

  (7)总结归纳文章主题:(指导归纳)

  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妙语欣赏(师生共议)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采摘创意(师生共议)

  作为一篇散文,所涉及的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作者是如何将它生动化、形象化的?(学生研讨归纳)

  1. 选择合适的载体:描述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2.语言明朗、灵动、蕴藉,有韵味:描绘了两幅跨越时空的滚动条画,贯穿两幅画面始终的是作者对生命深刻的感悟和由衷的礼赞。

  3. 写法上匠心独具。

  如使用间隔反复的手法:用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一语构成明线,两幅画终了,都用了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的形式,稍加变化的语句,既总结了本部分内容,又强调了生命最终回归自然的必然规律,使两幅画在内容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课堂活动

  (感悟启发,学以致用,通过对散文的赏析,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认识水*。)

  师:领悟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后, 对你今后人生有哪些启发呢?

  1、敞开心扉: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如:家中经济陷入困境;面临中考我们有很多压力;你已经尽全力了,可学*成绩仍无明显改善;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面对这些,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在你身边熟悉的亲人、同学、老师中他们对待学*、生活的态度有哪些值得你学*的?

  (3)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2、互赠名言:将你课外收集的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赠送给同学;

  3、名家生命感言(多媒体)

  (五)课外延伸

  (六)教师寄语:

  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希望同学们,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能在你的生命长河中勇敢地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附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生命长河

  一江春水

  一棵小树

  人生之树

  揭示生命的本质、生命规律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豁达乐观


《谈生命》教案(精选10篇)(扩展3)

——谈生命_(精选10篇)

  谈生命_ 1

  我常常想: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沙漠中有一种甲虫,整天生活在干燥无水的沙漠中。为了维持生命,它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努力爬到高高的沙丘上喝几口露水。登上沙丘对人们来说都有困难,更不要说区区一只甲虫了,而且还冒着被动物吃掉的危险,但它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最终,它爬到了山丘顶上,完成了心愿,甲虫为了生命,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也不会放弃的精神令我震惊。

  人们有时候会问: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是什么东西?有人说老虎,有人说大象,还有人说恐龙。其实,最有力量的是种子。有人做过试验,头盖骨十分坚硬,不管用什么都无法打开。可是,如果将一粒种子放入头盖骨中,给它温度、水份等,过几天,种子发芽,最终顶开了头盖骨,茁壮成长。种子为了存活,竟然顶开了坚硬的头盖骨,这种坚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张海迪虽然残疾,但丝毫没有丧气,坚强地学*了英语、德语等四国语言和写作、音乐、美术等知识。她还说过:“我表面上有残缺,不代表我的内心比别人差。”张海迪还写过一本书,后序是一位老同志为她写下的《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所以,我们也要珍惜生命与时间。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命的意义是——勇气。我也下定决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

  谈生命_ 2

  丰富多彩的生命装扮了美丽的界。

  在这个世界中,人得生命因为智慧而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生命是一篇昂扬的乐章,也是一副精美的画卷。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色彩,有的绚丽,有的*凡。绚丽的让我们品味绽放的热烈,*凡的让我们品味朝阳与落日的从容。

  不管绚丽还是*凡,生命只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只有一次。

  当我们看到小草翠绿,树影婆娑;听到虫鸣鸟叫,人群喧闹;闻到清新空气,百花芳香时,我们感到欣欣向荣,世界充满生命力和无穷希望。

  生命上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

  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就会对一个生命造成伤害。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和呵护周围的生命。

  我们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如果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珍爱生命吧!

  谈生命_ 3

  生命虽是脆弱的,但在许多时候,它都会在不经意中体现它的顽强。生命,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让人感觉就像千缕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让人忍不住去寻找、追逐……

  今天,我和妈妈刚上街回家不久,突然有一只肥大的蟑螂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妈妈见了忙拿了条毛巾打蟑螂,蟑螂左闪右躲,东躲**,妈妈费了好一会儿的劲儿,才把蟑螂给弄个底朝天。可是,蟑螂却还在努力挣扎着,挥舞着它的爪子和尖脚,极力想挽回它的生命,虽然它知道希望很少……突然,我感到我很佩服这只肥大的蟑螂。是它那种热爱生命的精神打动了我,也许,它知道自己的生命就要终结,但它却还在努力、一刻不停地寻找希望。

  想到这儿,我想到了另一位热爱生命的伟人——贝多芬。

  他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双耳失聪,是去了听觉的贝多芬,依然没有放弃追求的欲望,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为人类创作上,就在他临死前他还在一刻不停地创作……

  生命,它就是这样,如果你不热爱、寻找它,它将永远不会存在。

  这一次,我真正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谈生命_ 4

  人生是天空中一道绚丽的彩虹,五彩缤纷;人生是干枯沙漠中越多矮小的玫瑰,坚韧不拔;人生是一道庞大的石阶,必不可少。

  然而,生命是人生的奠基石。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你的生命有些缺陷,但你应该珍惜,珍惜这生命不仅仅是珍惜自己,更是珍惜对赋予你生命的人的一种尊重。然而生命又是脆弱的,它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溜走、离开,让那些不懂得珍惜它的人明白,你若珍惜它,也会给你回报。记得有人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完美的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是啊!人生在世,名利荣华是你享不尽的,同时,奉献也是做不完的,但是只要你做了。不论大小,也很满足。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但生命的价值却是用贡献来计算。

  如果说生命是海洋,那么人身就是那艘船,并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对每个人是不同的。但他决定在我们手里,就看你是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当然各人对人生的态度有所不同。例如,我认为生活并不需要荣华富贵。我认为**淡淡的生活也是一种美好。人生同时又像一条路,你永远不知道它的尽头在哪儿,但是你却不停止前进一直努力去追寻,知道你成功了,你又慢慢的领悟其中的奥秘。

  生命是宝贵的,它需要我们珍惜。生命是脆弱的,它需要我们呵护。人生的道路是漫长而又艰辛的,但当我们成功后再回头去想那些悲伤的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并未阻挡你的脚步。你并不畏惧困难,他并不能使你一蹶不振,你就这样勇敢的追寻自己的目标,终于到达了胜利的彼岸。我们应该让我们的人生不遗憾,我们应该勇敢的追逐自己的梦想,即使这路上有嘲讽。有失败。但那些都将成为你人生中一道美好的回忆。

  

  谈生命_ 5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是说生命像什么。

  如果说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那么生命就是生物体存在的意义。

  当大地还是赤裸裸的时候,那一株倔强的小草努力冲破束缚,破土而出,小小的身躯却如同火山喷发时的巨大能量,涌的土四分五裂。刹那间,光秃的大地有了一丝生机。仿佛能看到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到来。而它却仅是一株草,一株渴望生命的草,尽管初入世界,身姿蜷曲,腰杆无法挺直,但它追寻着阳光,勇敢的生长。一株小草如此,千千万万株又当如何?正是它们对生命的渴望,无所畏惧,成就了世间的朝气蓬勃,那是它们一生的追求和守护,是生于世间的意义。

  当身边所有猫猫狗狗都活蹦乱跳的时候,我真想知道那只断了两条后腿的流浪狗的心理感受。它浑身脏兮兮的,毛发也不知被什么粘成一坨一坨的,然而,它倔强的在店家门口找着食物,却不肯靠*垃圾桶半步。我想,那是对生命的尊重,渴望被*等对待。

  张立铭的《生命是什么》以20万文字来阐论生命的内涵,我想,我的只言片语并不能说明什么,只因为生命是多宏大的真理,珍贵到令我叹为观止。

  谈生命_ 6

  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却笑着,逝去的时候,你笑了,周围的人却哭了,生命就是一个又一个轮回,而我们,都在轮回中……

  或许你会难过,但请你牢记,记住该记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生命就那么短短几十年,又何苦让自己天天感伤?你的心情一定要好,即使有些忧伤,也要把它藏起来,谁不是一边受挫,一边学坚强?眼泪终究流不成海洋,人总要不断成长。

  或许,你会遇到让自己愤世嫉怒的事,但你应该明白,我们无法掌握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把握生命的宽度,那些无谓的生气,让它从生命中消失。

  或许,你会遇到挫折,但你应该清楚,我们虽然不能左右天气的变化,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所以无论遇到什么,请微笑下去。

  或许,在你的生命中会有成功,会有大家的追捧,但你要记住,那些都是浮华,一切都会消失,一定不要推动最真实的自己。

  或许,你会觉得生活毫无滋味,但请你了解,轰轰烈烈如过眼烟云,**淡淡才是真,请珍惜*淡,珍惜幸福。

  有人把生命比成圆圈,有些人一辈子也只会在这个圆里,从起点,到终点,然而他不知道,这圆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画出一条华美的切线。

  谈生命_ 7

  生命是什么?我总是会疑惑或者不解。因为对于我来说,死亡太可怕了。人固有生老病死,固然也必须面对生离死别,但是这太痛苦了,仿佛一瞬间人就在这个世界上除名,除了之前留下的足迹,其他荡然无存。

  生命真的既顽强又脆弱,顽强的时候你可以觉得他战胜了所有,以新生的方式去创造全新的生命,但有的时候又觉得他比花朵儿还要娇嫩,一不小心就夭折了。

  我害怕死亡的到来,但是又矛盾着人生死是自然规律的必然道理。生命短短不足百年,比起千年松,万年龟,真的太渺小了,但是比起其他寿命短暂的生物又觉得活够了。生命到底是什么,是璀璨夺目的烟花,是生生不息的野草,还是其他……

  对于生命,我既敬畏又害怕,但是我坚信一点:以善为本,以和为贵,从容应对,笑谈人生,那么生命是绵长又有意义的,我要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也希望善良的人们一起庇佑,庇佑生命长远,做一些能够帮助别人的事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欢乐与歌声。

  谈生命_ 8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一只小小的蜗牛?一个人?还是一株植物?不管怎样,我们一定要热爱生命!

  我曾经看到过一株卷柏。那天热得要命,烈日当头,骄阳似火,知了都在树上不停的叫唤,几乎所有植物的蔫了,那株卷柏也要枯死了。但是,顿时,乌云密布,过了一会儿,暴雨下起来了我们赶紧躲到路边,天上雨夹着闪电,什么也看不清了,我呆呆地站着,心里还惦记着那株卷柏。雨停了,我连忙去看那株卷柏,它居然活过来了:它那蜷缩的身体舒展开来,干枯的身体变得湿润,黄绿色的身体重新焕发出光彩。啊!多么顽强的生命力!

  小小的蜗牛也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发现路边有一只蜗牛,正托着对于它而言很沉重的壳,我突发奇想:如果把它安身的壳砸烂会怎样?出于好奇心,我昧着良心用力地砸了一下它的壳,结果它的壳变得残缺不全,但它依然在爬着,努力地爬着,我被它的行为震撼了,如果我是这只蜗牛,肯定马上气馁了,可它多么顽强,无论道路多艰难,它也不会放弃!它真令我佩服!

  生命只有一次,有长有短。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漫长的,对于动植物可能是短的。不管怎样,我们要让生命焕发出无限的光彩!

  谈生命_ 9

  在这个星期日的中午,我吃完晚饭,爸爸带我去表龙山公园玩儿。那儿有很多人在放风筝,弥漫着泥土的清香,散发着花草的气味,一朵朵白紫色的小花还在争相开放。

  我走着走着,忽然发现树杈之间有个黑乎乎的东西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肚大腰圆的蜘蛛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织网呢!从它那张小小的网可以看出,它是刚搬到这里来的新居民。这真是一个大家伙,有二分硬币左右那么大,黑褐色的皮,八只爪子相对的抱着圆圆的大肚子。它正吊在空中,我惊奇地差点叫出声来,难道蜘蛛也是飞将军?走进仔细一瞧,原来它被一个柔长的细丝吊在空中,丝的上头系在那张小网上,下头连着蜘蛛肚子下面的一个小孔,随着八只瓜子不停地滑动,那丝也还断延长着。哦!原来蜘蛛丛小孔里分泌出粘液,遇到空气就变成细长的丝。我不禁想到 ,蜘蛛落到下面的树枝上,把细丝固定好,顺着树干又很快爬到网上,这时第二根丝正丛小孔里吐出, 它往下跳,也不会摔着。它又稳稳地落在树枝上。接着第三根,第四根,第五根、、、、

  我看着蜘蛛,瞧着它不停织网,不禁想到,蜘蛛织一张网可真不容易,登上、爬下、悬空,真像是一位高超的杂技演员。突然,丛空中落下只老鹰风筝,一过子把网给压破了,但蜘蛛并没有灰心,而是更快、更有劲儿地织起来。才刚刚织了三四根,又有一个灾难向它走来,一根捉知了的网向它扑去,原来是想捉知了,没想到知了早已飞,那网就重重地砸向了蜘蛛。一切又该前功尽弃了,但是蜘蛛还是坚持着,又不慌还忙地织起了那张破网。

  蜘蛛虽小,伸它那种不怕困难,百折还挠的精神,使我终身难忘!

  谈生命_ 10

  生命,也许是宇宙之间唯一应该受到崇拜的因素。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显示本质是一种无比激动人心的过程。生命像音乐和画面一样暗自挟带着一种命定的声调或血色,当它遇到大潮的袭卷,当它听到号角的催促时,它会顿时抖擞,露出本质的绚烂和激昂。当然,这本质更可能是卑污、懦弱、乏味的;它的主人并无选择的可能。

  应当承认,生命就是希望。应当说,卑鄙和庸俗不该得意过早,不该误认为它们已经成功地消灭了高尚和真纯。伪装也同样不能持久,因为时间像一条长河在滔滔冲刷,卑鄙者、奸商和俗棍不可能永远戴着教育家、诗人和战士的桂冠。在他们畅行无阻的生涯尽头,他们的后人将长久地感到羞辱。

  我崇拜生命。

  我崇拜高尚的生命的秘密。我崇拜这生命在降生、成长、战斗、伤残、牺牲时迸溅出的钢花焰火。我崇拜一个活灵灵的生命在崇山大河,在海洋和大陆上飘荡的自由。

  是的,生命就是希望。它飘荡无定,自由自在,它使人类中总有一支血脉不甘于失败,九死不悔地追寻着自己的金牧场。


《谈生命》教案(精选10篇)(扩展4)

——《谈生命》说课稿3篇

  【说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谈生命》是一篇清新优美的当代散文。作者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启发我们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阅读全文,能把握作者思路、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对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学*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对生命感悟的写法,体会文中一系列形象所蕴含的意义。

  二、具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的规律,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掌握文中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基本含义,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⑵ 正确理解文字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品位文中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⑶ 继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散文是学*语言的典范文体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文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很适合朗读,应结合朗读揣摩文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学生读书时背景音乐的播放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积极有效的帮助和点拨下,以读为主线,开展研究式学*和体验式学*,锻炼创新素质。

  ⑵ 学*文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事物的写法:

  课文以“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比喻人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描述春水和小树的行动和生长的现象,生动形象,给人以审美享受,教学中引导学生学*比喻方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

  培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象。

  【说教学内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冰心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文质兼美,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兼具,景、情、理和谐相融,是一篇很好的学*材料。从语言上看,字、词、句、段都耐咀嚼,“形象表达”尤其精彩,如果导引得当,学生必然学有所得。从思想内容上看,文章谈的是“生命”话题,处在人生重要关口的初三学生,应该有体验、有兴趣,能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思想碰撞,或许能够受到启迪,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1、教学重点: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确立的原因是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学生可以揣摩来学*如何运用一定的修辞表达主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一系列具体形象所运含的深刻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

  确立的原因是课文以“春水”和“小树”比喻人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需要训练学生形象思维,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这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便有些难度,要综合运用他们理性思维和概括能力。因此确立以上为教学难点。

  【说教学方法】

  一、总体教学构思及依据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按照学的规律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树立终身学*的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理念,也是我这堂课的设计理念。

  本文是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要通过朗读、精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的主旨的目的。另外,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设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引导,有助于学生自觉、自主的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等对话,落实教师“*等中的首*”的地位。

  二、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与依据

  为学生营造阳光明媚、温馨舒适、轻松愉快的学*环境,追求教师和学生对作品的*等对话,进而让读者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这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方式,通过朗读领悟、合作讨论、质疑创造、拓展运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质疑中学会创新,在比较阅读中训练思维,在老师诱导下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的主人。所以我设计了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第二环节:走进文本。以读为本,品读结合,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对文章不同角度的品读:

  阅读一:咬文嚼字,读懂文章;

  阅读二:寻章摘句,读出自己;

  阅读三:联想想象,由读到写;

  阅读四:质疑问难,读出问题;

  阅读五:背诵警句,积累巩固。

  第三环节:走进生活:比较阅读,延伸课堂。

  三、学情分析及对策和依据

  我所任教的班级,城区学生居多,他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语文基础较好。另外初三学生,生活的体验、语言的积累较之低年级学生有较大的优势,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也有了发展,对于本文的学*,对于“生命”的认知,应该更具有“可生成性”。并且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寓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物象,学生一定喜欢。但文章中有不少语句含义很深,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相当大的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体会自由谈,教师适当点拨,不硬性强求。

  四、困难对策及依据

  由于初三学生的经历及认识有限,文中一系列具体形象所运含的深刻意义及作者的思想观点,学生可能理解不透彻。老师应恰当加以点拨,方可深入体会。另外针对一部分学生上课有畏难情绪,老师要构建开放课堂,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中沟通,在相互启发下补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要尊重个性体验。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环境,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重要特性──人文性。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为激发学生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探究兴趣。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生命”是一个寻常的话题,也是人类恒久的话题。试想一下,当你只身一人站立在广袤无边的大沙漠中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深入: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短短的几十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流星,转瞬即逝。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内涵,它是贝多芬在琴键上迸发出的铿锵的音符,它是凡高笔下绚烂的色彩,它是绿荫场上运动健儿分秒的搏击,它是孤灯下莘莘学子熬更守夜的苦读……尽管这些生命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都是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坛老祖母冰心笔下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这样的导入,联系生活拉进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激发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究兴趣。)

  导入之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学*的和目标,定向学*目标,明确学*任务。

  二、走进文本:以读为本,品读结合

  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老师说过,“知识要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这一板块中,我采用“朗读”策略,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还课堂琅琅的书声”,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创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所以这一环节设计了对文章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解读。

  1、阅读一──咬文嚼字,读懂文章: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依靠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问题。

  这是语文学*的基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惯。

  2、阅读二──寻章摘句,读出自己:

  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欣赏,与大家交流。

  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二要说出自己的体验。三要读出正确的情感。

  这一步是学生个性化品读文本。这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品味语句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适时以身说法,以期师生共鸣。让学生进入个性阅读的空间,在阅读中既审视作者、文本,又观照自己,因文悟道,披情入文。

  3、阅读三──联想想象,由读到写:

  让学生仿照文章“形象”的文句,通过联想、想象,以“生命像……”开始,写几句形象的话,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交流、共享。

  这样设计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关心社会,并指导他们表达丰富的情感体验。

  4、阅读四──质疑问难,读出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语文课标》中也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注重引导学生第三次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大胆质疑。学生对文章当中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进行质疑,小组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探求解决问题方法。除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再设置两个问题:

  ⑴ 作者把“生命”形象化地说成是小树,生命与小树有哪些相同之处?

  ⑵ 通过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表明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发现教育法认为:“当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较为典型的问题,而学生对于自己的问题总是有更大的兴趣,又将主动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这样看来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是思维的火花,是进步的阶梯,更是成功的关键!

  5、阅读五──背诵警句,积累巩固:

  丰富语言积累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让学生品读文中警句,争取当堂成诵。这样既是语言的积累,又是思想的升华。

  在第二大环节中,学生了解了文章的读法,从咬文嚼字到寻章摘句,从理解性阅读到创造性阅读,从品味赏析到阅读积累,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三、走进生活

  设计这样的问题:“冰心用散文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梵高用画来表达,大家愿不愿意寻找一种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由课内而课外,由书本而人生,拓展学生的阅读,让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定向驰骋。

  一、说教材

  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在1947年写的散文《谈生命》安排在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位居单元之首,是教读课文中的重点篇目,具有重要的阅读价值。课文以“春水”“小树”为喻,生动地描述了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写出了气势,很适合朗读,结合单元教学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3、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感悟本文语言优美和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讨论法: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如何使学生学会学*,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的。

  我将指导学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

  1、充分预*:

  通过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提出自己不易理解的问题,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

  2、小队合作学*:

  将全班学生按综合素质等方面搭配,将全班分成六个小队,进行小队交流、讨论和全班交流。因为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课文不理解的内容也不一致,利用小组合作学*,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四、说教学评价

  1、师生共同点评:每一个竞赛环节之后,都要先同学点评,后教师小结。

  2、小队竞赛积分榜:为了更好的展开小队合作学*,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小队竞赛积分榜”进行评价。学生在每个竞赛环节,都可以在回答问题后为该小队加上分数予以奖励,最后根据小队积分情况,总分第一名小队队长发表获奖感言,总分最后一名的小队全体队员写简短的书面说明进行分析总结。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热情,培养协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学文环节和*文环节。学文环节也就是课前预*,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预*的效率,我采用分队分级的方法布置学生自学,上课时同级别的队员进行竞赛。

  在学生预*课文的基础上,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参照教学重、难点,我将主要以“情景导入、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么写、写得怎么样、怎样学写”等六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3分钟)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世纪老人冰心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设计意图:(导入激发学*兴趣,引起思考。)

  (二)文章写了什么——概括内容(10分钟)

  1、分队朗读(一读课文)

  2、首先,我以读课文第一句“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切入,请学生自由朗诵课文,并在朗读中寻找:文中说生命像什么?通过这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迅速理清作者的思路。

  竞赛:每队A级同学到黑板上写层次关键词。每队B级同学点评,教师总结,并针对书写、内容及点评者的表达分别给A、B两级队员打分,计入小队竞赛积分表。

  参考关键词:像、水、树、总

  以上设计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怎样写的——分析结构(5分钟)

  1、教师范读(二读课文)

  2、教师结合学生演板分析。

  第一层(头两句话):提示话题。

  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层(最后部分):总结全文、阐发这里。

  以上设计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从结构上整体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

  (四)为什么这么写——归纳中心(5分钟)

  1、竞赛朗读课文(三读课文)

  2、竞赛:每队C级队员在黑板上归纳中心思想,D级队员点评。教师讲解并给C级和D级队员打分。

  以上设计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从思想上把握文章,领会文章主旨。

  (五)文章写得怎么样——总结特色(10分钟)

  1、学生齐声朗读(四读课文)

  2、竞赛:每队E级队员演板,找关键句、表达方式或修辞用法,说说其作用,F级点评,教师讲解并评分。

  例句: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谈生命》教案(精选10篇)(扩展5)

——《谈生命》读后感6篇

  我读过很多冰心奶奶的作品,读每一篇文章都深有感触。所以这次读后感才会又选冰心奶奶的文章。果然,这次我没有选错,冰心奶奶的这篇《谈生命》又让我尝出了不同的滋味。

  生命是什么?我们都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们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一江春水,聚集了许多细流,最终流向了大海;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到枝叶繁茂,最后落叶归根。生命就是这样,不同的人,走完一生,回头看看,这一生都是不同的。

  悲观者,看见的生命是悲剧。快乐者,看见的生命是喜剧。一生中,快乐固然美丽,而痛苦又何尝不是一种凄美呢?

  生命就是这样,你好好地利用它,年老之后,就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把生命奉献给世界、国家,好好地利用它,用生命来收获,用生命来奉献,用生命来感动,像冰心奶奶一样,用文字来温暖我们每位读者的生命,这样的生命之花是多么的绚烂啊!

  古往今来,没有人停止过对生命的思考。江河终究要归复大海,树叶终究要叶落归根。江水流入大海可以化为甘露,树叶落入泥土碾为春泥。那么人呢?让我们把有限的生命奉献给世界、国家又何尝不是回归呢?

  冰心用清新、明丽的笔调写了谈生命一问,此文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人的生命历程,除了给读者语言美的享受之外,哲理性的语言还给读者生命上的启迪。

  其中最让我百读不厌的句子是:“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在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我常常在读之后,内心对生命的认识仿佛又打开了一扇门,是啊!生命的历程是曲折的,它伴随着快乐和痛苦,虽然我们都不愿意生命中有痛苦,但少了他,我们的生命色调太单一,我们的人生就失去了完美,因此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快乐和痛苦。

  我们会享受生命中的快乐,也要学会面对生命中的痛苦,痛苦中的伤心、流泪都是没用的,因此,一次痛苦的经历我们要从中感悟生命,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向着目的执着的拼搏!

  流年似水,好一个隽永的比喻!

  人们曾为生命无数次地寻找比喻,可冰心先生却以为这些比喻都不如水和树来得贴切。如水、如树的心境,或坚毅、或隐忍、或飘逸、或豁达,总是如其一般,清新飘逸。

  读冰心的散文,总感到一种惬意,一种心旷神怡,继而恍然大悟。在她的《谈生命》一文中,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生命似水,它总是那样的蓬勃有力,孜孜不倦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踏着坚定不移的步子,享受着一路上它所遭遇的一切,完成着自己的生命历程。因为有目标,所以不论面对什么,它总是坦然--遇到峭岩前阻,他用自己的身躯磨*横棱继续一泻千里;面对夹岸的桃花,它并没有被诱惑,停滞不前,还是那么地坚定不移,一如既往。

  坦然看生活,正是对流水一生极好的诠释,我们人类,也应如此。

  许多的事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我们不必计较,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然后铭感我们的博大,千万不要因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错过了更好的机会。记住逗留在大山的巍峨壮美中,我们将错过大海,走过去,将是另一番浩瀚壮阔的景致;逗留在大海的波澜壮阔中,我们将错过大漠,走过去,广阔无垠的沙海更震撼人心;逗留在大漠的黄沙热浪中,我们将错过森林,走过去,我们将领略森林的深邃之美。

  生命如树,在经历了种种困难之后,它才会长成参天大树,为人遮荫蔽凉,用自己的树叶,肥沃养育自己的土壤,他懂得奉献和感恩。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可我们曾回报吗?我们常说:施恩是向人间散播善良的种子。那么,回报不就是这些种子开出的芬芳的花朵吗?也许它毫不起眼,但却可以使曾经播种的人向另一个人发出爱的呼唤,而回报就是最美丽的回声,也许它微乎甚微,但可以使人感到欣慰。

  这就是冰心带给我们的生命,请记住,坦然、回报、奉献是它最好的诠释。

  曾经看过冰心的一篇《谈生命》深有感触。文中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因此,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拟人,比喻把抽象的生命具体化,把深奥的生命通俗化。文中还有一句话写到:不是每一条江河都流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也就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没有努力和付出都能成功的,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成绩,生命推动了这份活力就不会有滋味。对于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作者对生命像我们作了详细的简述。我们的生命也不过如此,有快乐,也有痛苦,有爱有恨,有努力,也有放弃,有惊有喜。在这样的生命中,我们要战胜困难,付出努力,作出一切有意义的事来为自己的生命增光添彩。

  生命,多么普通又神神圣的一个词啊,包括了人的一生,竟浓缩在这一个词里面,值得吗?值得,正因为人的生命有限,所以我们才会倍加珍惜。生命没有恒常,谁又知道,下一分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会有什么痛苦?所以没有永恒,只有这一刻,我们可以感受和掌握。

  生命的旅程像一张纸。每一个人刚出生时上帝都会给他一张纯白的脸。有的人直到死的那一刻还保留着纸的干净,死了也不明白那一张纸的作用所在。而有的人则在纸上留下绚丽的彩虹,五彩的世界,欢乐与痛苦。虽然纸被画乱了,弄脏了,可你看,这不正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画?画中的每一笔每一划都那么真实,它可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凭证呢!与其像某些人在每一刻瞬间都想抓住点什么却终无所获,不如做黑夜里的烟火,在刹那,用一生的热情幻想绚烂的景象,照亮我们苍白的面容。

  生命只有一次,要懂得珍惜。要活得快乐,活得精采。因为我不说来生,也敢信来生。

  谈生命是一件正式且比较严肃的话题,但新生的生命总会带来欢快和喜悦,因为它是生命的延续,也是新的开始。

  冰心的《谈生命》让我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在此之前,我好像从未真正地思考过“生命”这两个字。也许有时我会感叹一下生命,但并没怎么刻意地去思考过,可能是因为生命过于普通。每天,都有无数人来到这个世界,也有数不清的人离开。在冰心的《谈生命》中,她把生命想象成了向东流的一川春水和一颗小树。一动一静,虽然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个体,却都用了它们各自的方式来表达了生命。对于河流来说,流进大海便是它行程的终结;对小树来说,落叶归根就是它最后的归属。但也许有一天,它们还会再次形成一道河流或小树,这就如同生命的延续一般。文章的后半部分也写到了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它同时也是伟大的。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并且它们都是我们该感谢的。生命,诚然如此!

  在我看来,佛教的“无常”套用在生命的定义上再合适不过的了。就如冰心说生命是卑微、渺小的那样,那么它也是脆弱的。一场车祸、一场病便可致它于死地。生命同时也是可贵的,因为生命只有一次。而我们因此才会珍惜它。

  每天,我似乎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充实地度过,但仔细回想我又何尝没有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呢?在我们看来,生命是短暂的,但在我看来,生命也是漫长的。死亡离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远却老是让我产生死亡似乎很遥远的'想法。于此种种,我对生命产生了几分迷惑几分彷徨。死亡似乎真的离我很遥远,这也让我不知道在生命中做点什么好了。我想,不只是我,许多人也是一样,想要珍惜时间却总是在无形中浪费。生活中,我们不仅在使用自己的时间和生命,我们同时也在使用别人宝贵的生命。当别人花费时间在我们的事情上时,也就等同于把他们的生命分了一些给我们。

  “珍惜生命”这四个字说得容易,做到难。并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不浪费生命。如我,从小到现在,我只能说在安全上我做到了珍惜生命,但每天总喜欢浪费那么一点儿的时间,而每天“磨唧”掉的这些时间何尝不是我对生命的漠视呢?

  珍爱生命,从珍惜时间开始!

  快乐就是兴奋,苦痛有时也很美丽。”这句出自作家冰心的《谈生命》。这是一篇生命的文章,描绘了生命的一切,它的意义,它的作用,它的美好,以及使用它的方法,都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谁也不知道真正的生命是什么,谁也不能够了解真正的生命,即使一个长期研究生命的人也不知道。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而一路上经历力的坎坷风雨,就是生命道路上的阻碍,看似巨大可怕,却可以用不懈的努力,换来久违的成功。在困难之后,便是一段浪漫的行程,风*浪静,可以欣赏*美丽的桃花,可以慢慢地流淌过细细的*沙。但即使在这时也不能松懈,这只是一时的甜果,它的背后是更大的难关…经过千锤万打,终于来到了它最终的归宿——辽阔的大海。一切都结束了,江水慢慢地融合进大海…可是还有可能,随着再来的清风,再次去欣赏着、接受着一切,但再也不是原来的它了,因为已经结束过了一次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一旦选择了开始,就不可能停止,更不可能走回头路。生命又像一棵小树,需要努力自己吸收足够的养分,才能茁壮生长。春天,它在年轻的时段,辛勤开出的花朵发出芳香,为他带来了快乐;夏天,它在中年的时段,努力伸开的枝叶带来阴凉,为它带来了欢乐;秋天,它在黄金的时段,奋力结出的果实展现甜美,为它带来了喜悦…它走到了路程的末端,无力地飘落,终于来到了归宿——辽阔的大地。结束了,落叶慢慢地融合进大地…可是还有可能,随着再来的春天,再次去经历着、享受着一切,但再也不是原来的它了,因为已经结束过了一次…

  我们在宇宙中,没有努力,一切都没有可能。经历的苦痛,永远比幸福更好,因为,他们能让我们成长,能够与迎接更大的困难。

  这样一首生命之诗,赞扬了生命的美好,夸赞了生命的历程。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一起去珍惜。爱惜上、我们的生命吧!


《谈生命》教案(精选10篇)(扩展6)

——《谈生命》教学设计6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品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文章语言美和情感美。

  3、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反复朗读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美。

  教学难点:

  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 品读法 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视频导入)

  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

  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儿这样阐释生命的意义:“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世纪老人冰心又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检查预*

  1、作者

  2、生字、生词

  挟(xié)卷 芳馨(xīn) 怡(yí)悦 云翳(yì)

  巉(chán)岩 荫庇(yìn bì)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带问题朗读:①本文只有一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看能否找到划分层次段落的关键语句?②作者是如何谈生命的?)

  1、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1)“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2)“一江春水”在奔流入海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体验?这个过程与生命过程有何相似之处?“行程的终结”时“春水”心态是怎样的?

  (3)“一棵小树”部分,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棵树”?树的一生中有怎样的经历?在生命的历程中,小树是如何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的?面对死亡,小树作何反应?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4)作者为什么反复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

  (5)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明确:(1)提出话题,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可从几个“有时候”领起的内容来思考,学生只需从中摘录关键词加以联想。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可从文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看出“春水”的*和、宁静。

  (3) ※生长顺序

  ※四季的不同状态。可从中摘录关键词语来进行理解※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4)“来生”是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不敢说”“也不敢相信”传达出作者对“今生”珍爱与重视,这是积极进取的生命观;说明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应当珍惜,无论经历的是坦途还是坎坷,都应当勇敢面对,细细体会,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5)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3、独特体验

  在作者的眼中,生命像一江春水,从雪山发源,最终流入大海,生命像一棵小树,历经四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好,现在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像什么……”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作者将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1、品读,品读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字词句(最好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或者有疑惑的地方。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3)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4)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5)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6)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黄莺清吟”指人生中的美景,“杜鹃啼血”指惨景,而“枭鸟的怪鸣”则指人生中凶险的事物。美景与惨景、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3)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4)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5)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6)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再读课文,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五、感悟主题

  1、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大声齐读)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2、作者认为“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也要感谢生命”现在我想问大家,在你十几年的生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3、教师总结:生命的话题永无止境,冰心告诉我们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珍惜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3、搜集资料: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凡人,他们却有着不*凡的生活经历,他们唱响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生命进行曲,搜集那些感人至深的、震撼心灵的生命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 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

  1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 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谈生命》教案(精选10篇)(扩展7)

——《谈生命》教学反思6篇

  《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宏阔形象,鲜明生动,而且文字精练、老到,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全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说出了作者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针对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强调朗读。我虽然注重了朗读,但是,从整体来看,朗读两还是不够。在理解内容、分析比喻句的含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学生阅读完之后,好像又懂得了一点意思,有说不出,也说不明白,没办法,只好临时改变主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多次的指导。另外,在品析句子的时候,也花了不少的时间。从这两方面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缺陷很大。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我最迷惑的问题。长期以来,我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想在理解作者的感情的问题上,进一步拓展,但也未能达到要求,在下一篇课文尽可能做得更好。

  在新课堂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之下,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关注“学生想怎么学”,关注“学的活动”的组织,关注“学生怎样学才是高效的”。因此,我将以《谈生命》课后反思为契机,做一点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尝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理念:

  一、反思教材

  《谈生命》这篇散文诗冰心老人用一生的谱写出的对生命本质的领悟,语言精彩明丽,细腻典雅,把“冰心体”的语言风格诠释的淋漓尽致,章法验证,哲思深邃,道出了她经历沧桑,品尝到的酸甜苦辣的生命感。

  生命是一个抽象的话题,初中生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含的丰富哲理。我想这也是教材编写者把这篇文章安排在九年级下册的用意所在,这一单元以中外名人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为基石,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对青春期的学生来说犹如一盏盏明灯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新课程标准》对散文的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结合《谈生命》这篇文章的特点以及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的基础上,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精美洗炼的语言,激发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3.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感受和借鉴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余映潮老师对语文教学有这样的感悟:“要懂得语文教学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新课程也提出,既要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又要关注文本“为什么这么写”。因此,教会学生自主欣赏文章,尤为重要,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品味文章细腻典雅的语言,在品味中感知冰心的语言风格,在品味中感受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同时,一节课的时间要求没有多少生活阅历的初中生体味生命的哲理是有难度的,阅读作品易停留在表面,很难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深邃的哲思。很难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感悟和思考,因此我把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反思教法

  对教学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理念上,我以“以学定教”为着眼点。在课前,关注学生的学*经验;在课中,关注学生的学*状态;在课后,关注学生的学*结果。

  在具体教学中,用朗读法、讨论法,引导点拨学生走进课文情境,细心体会,反复揣摩。用美点寻踪法,让学生自主发现精彩句子,在涵咏品味中接受美的熏陶,我还会用诵读想象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三、反思学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指导思想,如圈点勾画批注法,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式扫除字词障碍,提出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合作探究质疑法,涵咏品味法在充分的谈论交流互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等有利于学生的生动活泼的自主学*的方式,实践练*法,通过实践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交换苹果不知交换思想,闭门造车不如互通有无”,学生在思考、讨论、品评、赏析中快乐学*,在快乐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四、反思教学过程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解读和思考,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自主预*,教师依据学情决定教学内容。

  《谈生命》语言富含哲理,是冰心一生智慧的结晶,要读懂读透,应该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课前预*中注重预*,注重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了解作者冰心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艺术风格,知人论世,为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点定基石。同时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式初步阅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提出质疑,从而教师得到第一手的学生学业学情资料。学情前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谈生命》的主要内容。(了解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2)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有哪一些? (了解学生的学*兴趣,关注学生的学*需要)

  (3)《谈生命》中最精彩的内容或语言有哪一些?(了解学生的对文章语言初步的鉴赏能力)

  4)我的疑惑或困难有哪一些?(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其中还蕴含了对学生的学*态度等隐性的预测)通过这一环节,老师便可依据学生的学*经验来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课中:依据学情,把握教学流程。

  散文鉴赏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谈生命》一文是散文中的典范之作,所以我将重视学法指导,兼顾学法实践。设想“以读贯之,活动充分,方法引路。”教学过程只能是预设,教学流程却是动态生成的,我在设计上遵循把“我要这样教”转变为“学生怎样学才好”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以下学生“学的活动”。

  (一)轻叩心门,感受生命的律动

  这个环节我将通过学生对“生命”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尤其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

  教师在黑板上写上“生命”二字,并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生命二字,你会想到那些词语景物或者故事?以此导入课文。

  设计此环节是激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思考,各抒己见,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从而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叩开生命感悟之门。

  (二)敞开心扉,畅谈生命感受

  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用“读”与“说”的方式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串起课文内容。根据新课标的主题思想,学生是学*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同时,新课标对阅读教学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在这一环节将以“读”贯之,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我以读课文第一句“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切入,请学生自由朗诵课文,并在朗读中寻找:文中说生命像什么?通过这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迅速理清作者的思路,板书课文内容。

  然后,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范读后与学生共同探讨课文各部分的朗读感情基调。“‘生命如一江春水’部分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生命如一棵小树’部分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导学生学会基本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在学生明确文章的朗读感情基调后,让男生一起激昂响亮地朗读“一江春水”部分,让女生一起舒缓深沉地朗读“一棵小树”部分,全班高昂有力地齐读揭示生命本质的部分。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哲理美以及生命的内涵。

  教师点播指导:

  (1)作者是怎样谈生命的,作者把生命比做什么?

  (2)请依据课文原文内容,说一说生命像什么?并用“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或“生命像一棵小树”开头。在学生朗读师生评价之后,教师继续点播引导,

  (3)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像什么?

  这个环节让学生的'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像一条线索,串起了课文内容。预设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依据自己的独特体验筛选出课文的信息。之后又能结合自身体验,畅谈生命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感悟和思考中进一步触摸到生命的内涵。

  (三)品味美文,汲取生命智慧

  编者在单元提示中指出:欣赏散文要反复朗读,认真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有些精美的篇章和段落要熟读成诵。同时,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张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基于以上的思考,这一环节的的学生活动围绕品读课文展开,流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1.学生自主活动,深入地记背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内容,并在课堂上交流,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2.谈谈欣赏散文语言的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加以点拨,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学生调动以往的学*经验,在复*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散文鉴赏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预设学生将会从生动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等方面入来选取语句,进行赏读,从品味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品味修辞手法的作用,品味写作手法等角度去赏析一篇散文,还有运用联想想象语、圈点勾画法、换字法、比较法等具体鉴赏法。

  3.自主品析语言

  方法及要求:请同学们找出部分中感受最深刻的语句,反复品读,揣摩,读出你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在此基础上,设计答记者问的语文活动,具体构想是这样的:

  问题围绕“你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感悟,在文中你又是如何表述的?”也可以是同学们预*时的疑难问题。将学生分成男女两大组,一组作为记者的身份上来提问,一组以冰心的身份来解答,然后再交换身份,继续进行。

  这是教学中努力突破的重点,尤其是对文章极富个性的语言赏读,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演练的好契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目标,充分地想办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这样可能会在课堂上形成各抒己见、人人争议的小高潮。

  “知识无底,学如积薪。”“冰心体”散文语言清新明丽、细腻温婉,很值得学生*作借鉴,*时注意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四)回问自我,把握生命脉搏

  这个环节将引导学生将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渗透到自己的思想当中,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这是本堂课教学的难点,为让学生有一个理解的梯度,我以冰心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她的生命历程,并印发陈子善撰写的《生命的璀璨瑰丽》,让学生感受到她是如何乐观而从容地直面生命中的一切遭遇的。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去做,才不枉生命的馈赠。

  本环节设计切合新课标所提倡的“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回顾总结,感悟生命的真谛

  这个环节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作一个总结性思考。方法及要求:讨论作为一篇散文,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作者是如何生动化、形象化地表达自己生命的感悟的?预设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解读:蕴藉悠远的生命喻像;明朗灵动、含蓄隽永的语言风格;冷静而沉郁的生命思考。教师总结语:对生命的无常,我们钦佩作者的冷静,作者既非仰天长啸也非低眉轻吟,而是畅快地抒写是大自然、宇宙最真实的生命状态;既非讴歌生命的壮美绚丽,也非赞颂生命的恬静,而是抒写了亘古的不息的生命气息;既非低靡消沉也非意气慷慨,而是在明快的描写中蕴含沉郁冷静的生命思考。感谢生命中的快乐容易,感谢生命中的痛苦何其困难,对生命中的苦与乐,一样的敬重,一样的感恩,表现了作者积极生命态度,“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气魄!如此豁达的生命观!真让人警醒深思!”

  五、反思教学效果

  课末:依据学情选定课堂练*

  课到尾声,哪些知识需进一步巩固,那些能力需进一步历练,皆由学情而定,学生已当堂掌握的,就没有必要练*了。学生对生命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此时,教师依据学情让学生选定课堂练*:可尽情朗诵直至背诵;可写自己读冰心作品的读书心得;也可从“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生发开去,联系自身写一段生活经历。这样分层作业,学生可据自己的喜好,潜心做课堂练*了。这样设计,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内化,检验了教学效果。还锻炼了学生的朗诵能力、赏析能力、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这便是依据学情选定课堂练*的好处。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堂拓展等等方面的设定,都应以学生为主,依据学情而定才是科学实用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体现,孩子们的各项能力才能得以提升,达到“不教”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六、反思板书

  在板书过程中,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也就是以“冰心是如何生动化、形象化地表达自己生命的感悟的?”为线索来设计板书,运用直观画面的形式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并贯穿学法指导,体现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倡导者和实施者。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关注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新要求,关注学*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才能激活整个课堂,迎来教室里的星光灿烂。

  一、关注阅读教学的新策略

  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本文是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通过朗读、精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目的。

  二、关注学*方式的'新举措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旨在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采用灌输式所带来的缺憾。灌输式语文教学中师生双方一方是主体,一方是客体,作为客体的信息接受者只有被动地接受、理解主体发出的信息。而“对话”不同于灌输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和非对称性,它具有多向性和对称性,在对话中双方都是主体。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一种灌输与被管束的关系,也不是任何一方的任意阐释,而是一种*等的双向的交流关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在解读文字“生命是一江春水” 这一部分,理解了生命的状态和过程的基础上,采用了学法指导,分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教师适时点拨,教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同学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质;培养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通过合作学*,发挥群体优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改善,小组的学*形式得到强化,学生间互动交流的频率更高,因而研究的气氛更强烈。 小组学*也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关注学生情感的新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从不同的角度强调,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要激活课堂,就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在导入部分,把学生置于广袤的沙漠,激起学生的感性体验,从而唤起他们对更多话题作文优秀范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实录、备课资料、同步试卷、美文、高考模拟试卷、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生命本质的探究兴趣。在讲读“生命是一江春水”这一部分时,通过分析朗读时的情感变化,有情感激越,有心*气和,在不断变化的情感体验中认识生命本质和规律。在领悟了冰心老人笔下的生命之后,要求同学们采用“生命象……”的句式,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独到见解,讲练结合,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组织能力。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课堂设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发挥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四、关注知识体系的新建构

  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学*材料、学*问题的探索研究、探寻追究,自我建构,自我生成了一些新的东西。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发展。从课堂设计看,在品味关键语句和课外延伸这两个环节中,旨在因势利导,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良好的思维*惯,从知识到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去实现目标。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怎样达到让语文学科以情育人,以美怡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所有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它们都融进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

  《谈生命》发表于冰心老人仙逝前不久,是一篇带有比喻、象征意味,以及深邃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式”散文。

  在这篇诗一样的散文中,冰心老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谱写出对生命过程以及本质的独特领悟。语言精彩明丽,细腻典雅,把“冰心体”的语言风格诠释得淋漓尽致;同时,思路清晰,章法严谨,用形象的描述诠释哲思的深邃,景、情、理完美融合,将散文写作技巧运用得纯熟自然,不着痕迹。

  然而,阅读,首先是一个接受的过程。

  从作者到读者,从世纪老人冰心到年仅十五的初三学生,隔着的岂止是滔滔的岁月的河,它还有人生经历的深深烙印和丰厚积淀的无限衍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