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教案合集十篇

首页 / 教案 / |

  《小数加减法》教案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71-72页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在自主计算的过程中,通过体验,感悟,能归纳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

  2、基本技能:能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算理。

  3、基本思想: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尝试计算小数加、减法,并和整数加减法进行比较,渗透迁移类推思想和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4、基本活动经验: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积累思考的经验和探究的经验。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渗透应用意识。

  5、四能目标:引导学生读懂情境,从问题入手,经历计算过程,理解算理,并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

  6、情感与态度:在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惯。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放松,活跃气氛。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放松放松,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小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

  (播放游乐场过山车游玩视频)

  师:视频里这是玩的什么游乐项目啊?大家看完这段小视频有什么感受啊?

  生:过山车。我觉得很刺激,害怕,激动、、、、、、(找2-3人)

  师:老师也觉得非常具有挑战性,而且老师也比较喜欢玩这个项目。大家都去过游乐园吗?你们去游乐园都喜欢玩什么游乐项目啊?

  生:海盗船,激流勇进、、、、、、(找3-4人)

  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游乐项目吗?

  师:好玩吗?听着就觉得很刺激!

  师:哇,通过你的介绍我觉得真的很好玩。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任务。

  师:通过课前对大家的了解,老师发现大家都特别喜欢去游乐园玩,如果周末我们可以去游乐园玩一天的话,你想玩什么游乐项目啊?

  生:碰碰车,旋转木马,旋转秋千,水上滚筒,跳床、、、、、、(找2-3人)

  《小数加减法》教案 2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8+6=28+5=37-5=12-6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4)(教师选择例3)提问:该怎么解决?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讨论情况。

  (5)集体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的.解决方法。

  (6)集体讨论:0.6+0.8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板书:计算)

  (7)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一道是以元为单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8)学生试笔算0.6+0.8

  学生在进行笔算之前教师先与学生探讨数位对齐的问题。教师并示范。

  元角分

  0 . 6

  + 0 . 8

  (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9)反馈练*:列出2.8+2.1 ***+0.9的竖式(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10)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学例4:

  (1)教师选择例4

  (2)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4)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这个竖式怎样计算?

  元角分

  1 . 2

  - 0 . 6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6)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最后说明:

  ①从小数看,十分位上的2减去6不够减,向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也就是12个0.1,减去6个0.1。

  ②从人民币的单位看,是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来的2角,用12角减去6角。

  (7)反馈练*:3.6-0.52.1-1.2(两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小数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

  十”

  。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4.巩固练*:

  观察商店图,解决问题。

  ⑴买2个练*本多少钱?

  ⑵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⑴和第⑵个问题再集体反馈。

  全体学生根据同学所提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集体解决。

  三、巩固发展

  1.计算训练

  练*二十二第1题

  (练*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2.用数学。

  练*二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⑵个问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生活中的数学。

  六、布置作业

  小数计算一份

  《小数加减法》教案 3

  内容:小数加减法

  课时: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1、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见方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50分、综合素质得分是0.88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85分,综合素质得分0.45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2、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可以看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列算式。怎样计算?

  3、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4、10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75分,他的综合素质得多少分就能赶上或超过5好选手?

  5、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6、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游戏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游戏。

  四、总结。

  《小数加减法》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进行加法、退位减法。小数点对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主体图。(用幻灯投影或挂图)

  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到商店里买学*用具。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些商品的单价:铅笔盒6.8元,书包25.8元,练*本2.6元,橡皮擦0.5元,卷笔刀0.8元,铅笔0.6元,水笔 1.2元)。

  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

  1、教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加、减法,也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小数,请猜一猜,我们也应该学*小数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教学例3

  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1)卷笔刀多少钱?铅笔多少钱?

  要计算一共多少钱?必须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

  (2)你们认为怎么算?是怎么想的?

  放手让学生探究方法,尝试计算。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一般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化角为单位计算;另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直接用小数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究用小数直接计算的方法。

  (3)要点分析。

  ①验证答案:1.4元=1元4角,结果正确

  ②观察算式:

  特征1:小数点对齐。(相当于整数加法的'数位对齐)

  这里不仅要求二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要强调和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特征2:计算过程,方法与整数加法相同。

  3、教学例4.

  (1)提出问题:一个卷笔刀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2)探究计算,引导用小数直接计算。

  0.2元=2角 8角-6角=2角结果正确

  (3)出示例4

  一枝水笔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①要求学生用小数直接计算。

  ②尝试计算,汇报结果。(展示演示板)

  1.2-0.6=0.6元

  ③说一说计算要点。

  两点:一是小数点对齐;二是减法退位,方法于整数减法退位是一样的。

  4、课堂小结

  (1)教师说明直接用小数计算的简便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掌握小数计算的重要性。

  (2)学生说明小数计算要点。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96页的“做一做”

  第(1)题是小数加法。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既有小数加法知识,又有小数大小比较知识。

  第(3)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引导学生提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问题,并进行计算。

  2、补充问题。

  图中“找你6角”,猜一猜:小红给售货员多少钱,可能,买了什么商品?

  启发:找出购买商品的钱数尾数有4角的。

  四、课堂作业

  练*二十二的第1-3下列各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题

  完成课后练*题。

  《小数加减法》教案 5

  设计说明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学*的内容属于小数加减法的第2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旨在通过本节课的学*明确在小数加减法中不能遵循末位对齐的道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以下特点:

  1.以旧引新,唤醒认知。

  通过复*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的道理,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在此基础上同化新知。

  2.合作学*,探究新知。

  根据例题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例2时,结合具体情境,巧妙运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发现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引导学生先尝试计算,再交流讨论,最后总结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收集的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唤醒认知

  回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小数加减法,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数点要对齐)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例2中的两个问题,学生读题后,列出算式。

  ①***5+8.3= ②8.3-***5=

  (2)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活动卡,先独立完成,再组内交流。(见课堂活动卡)

  (3)学生汇报。

  小组1:我们小组通过交流,发现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时候,不能像整数加减法那样只要末位对齐就说明数位对齐了,而是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小组2:我们小组也同意他们的说法,比如列竖式计算***5+8.3的时候,如果只考虑末位对齐,那就出现8.3的十分位和***5的百分位对齐了,这就错了,所以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时候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

  小组3:我们小组在计算第二道题的时候发现,当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而减数百分位上有数的时候,要先在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添0占位再进行计算,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知这样并不影响小数的大小。

  2.总结方法。

  小数加减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2)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可以省略不写。

  设计意图:先根据问题直接列式,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计算,在交流讨论中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知识加工的过程中逐步接纳了新知识,改变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小数加减法》教案 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09~1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一位小数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挂图,小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

  1.情境引入

  教师:小明的妈妈今天到菜市去买菜。买肉用去6元5角,买蔬菜用去3元4角。

  (教师边讲述,边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学生1:妈妈今天一共用去多少钱?

  学生2:买蔬菜比买肉少用多少钱?

  学生3:买肉比买蔬菜多用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谁能列出算式?点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6元5角+3元4角=6元5角-3元4角=

  (2)合作探索算法。

  教师:这两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1:6元加3元等于9元,5角加4角等于9角,合起来就是9元9角。6元减3元等于3

  元,5角减4角等于1角,合起来就是3元1角。

  学生2:我们是先把6元5角换成6.5元,把3元4角换成3.4元,然后再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

  减法那样,用竖式计算的。

  6.56.5

  +3.4-3.4

  9.93.1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与整数加减法一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才能相加减。

  4?尝试练*

  二、进位加和退位减

  1?情景引入

  教师:学校举行运动会。跳远场上,几个运动员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比赛呢。(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1:张明跳了多少米?

  学生2:朱红跳了多少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解决问题

  (1)点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2.2-0.3=2.2+0.9=

  (2)你们会计算吗?请先自己算一算,然后再与同桌交流。学生先独立尝试探索算法,然后与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4?讨论,明确算理

  (1)这两道题与前面两题(例1)比较,有什么不同?

  (2)十分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十分位上相加满10,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3)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作答。

  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当十分位不够减时,要从个位退1,在十分位加10再减;当十分位相加满10 ,要向个位进1。

  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

  更清晰的认识和掌握。]

  三、巩固练*

  1.第111~112页练*十九第1题和第2题

  以上两题由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第111页课堂活动:做游戏

  先同桌的两位同学一起游戏,然后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

  四、课堂总结

  (略)

  《小数加减法》教案 7

  教学目标

  1、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处理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能教熟练地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

  3、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中需要进退位的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小数加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口算。

  1.3+4.55.9-5.812.6-122.3+0.78.7-5.71.5+1.6

  2、列竖式计算。

  5.8+7.612.8+4.912.6-4.79-1.89.84-5.374.5+54.8

  二、专项练*

  1、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2题。

  第1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漏了进位。5加7等于12,写2进一。

  第2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小数点没有对齐。就是数位没有对齐。

  第3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忘了退位。从个位退一后,整数部分只剩下9。

  2、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这是一道估算题,注意的问题:

  1)独自审题,并解答问题。

  2)说说解答方法。

  3)引导他们用估算解决问题,掌握估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21.8元看成22元,14.5看成15元。22加15的和是37,37<40,所以40元够买。

  第二种方法:把整数部分先加起来,21+14=35。由于小数部分的和不可能超过2,所以他们的和一定小于40元。

  4)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3、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4题。

  这是一道小数加法题。目的'在于通过本题解决过程考察、评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4、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5题。

  这是一道培养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学生通过练*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找出新问题,激发探索精神。

  第(1)题:用加法计算。

  第(2)题:用减法计算。

  第(3)题:先找小于5元的食物,然后进行计算。

  第(4)题: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1.9+2.87.4-5.835.8+9.712.8-9.7

  56.2-27.853.47+4.2563.7-37.823.1+61.3

  2、解决问题:

  1)萧萧到超市买东西,花了18.6元,还剩下13.9元。萧萧带了多少钱?

  2)朗朗带了50元,买了2本书,还剩下32.8元。买这二本书共花了多少元?

  六、板书设计

  练*课

  1、口算。

  1.3+4.55.9-5.812.6-122.3+0.78.7-5.71.5+1.6

  2、列竖式计算。

  5.8+7.612.8+4.912.6-4.79-1.89.84-5.374.5+54.8

  1、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2题。

  第1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漏了进位。5加7等于12,写2进一。

  第2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小数点没有对齐。就是数位没有对齐。

  第3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忘了退位。从个位退一后,整数部分只剩下9。

  教学后记

  《小数加减法》教案 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09~1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一位小数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挂图,小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

  1.情境引入

  教师:小明的妈妈今天到菜市去买菜。买肉用去6元5角,买蔬菜用去3元4角。

  (教师边讲述,边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学生1:妈妈今天一共用去多少钱?

  学生2:买蔬菜比买肉少用多少钱?

  学生3:买肉比买蔬菜多用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谁能列出算式?点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6元5角+3元4角=6元5角-3元4角=

  (2)合作探索算法。

  教师:这两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1:6元加3元等于9元,5角加4角等于9角,合起来就是9元9角。6元减3元等于3

  元,5角减4角等于1角,合起来就是3元1角。

  学生2:我们是先把6元5角换成6.5元,把3元4角换成3.4元,然后再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

  减法那样,用竖式计算的。

  6.56.5

  +3.4-3.4

  9.93.1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与整数加减法一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才能相加减。

  4?尝试练*

  二、进位加和退位减

  1?情景引入

  教师:学校举行运动会。跳远场上,几个运动员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比赛呢。(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1:张明跳了多少米?

  学生2:朱红跳了多少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解决问题

  (1)点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2.2-0.3=2.2+0.9=

  (2)你们会计算吗?请先自己算一算,然后再与同桌交流。学生先独立尝试探索算法,然后与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4?讨论,明确算理

  (1)这两道题与前面两题(例1)比较,有什么不同?

  (2)十分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十分位上相加满10,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3)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作答。

  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当十分位不够减时,要从个位退1,在十分位加10再减;当十分位相加满10 ,要向个位进1。

  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

  更清晰的认识和掌握。]

  三、巩固练*

  1.第111~112页练*十九第1题和第2题

  以上两题由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第111页课堂活动:做游戏

  先同桌的两位同学一起游戏,然后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

  四、课堂总结

  (略)

  《小数加减法》教案 9

  设计说明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学*的内容属于小数加减法的第2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旨在通过本节课的学*明确在小数加减法中不能遵循末位对齐的道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以下特点:

  1.以旧引新,唤醒认知。

  通过复*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的道理,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在此基础上同化新知。

  2.合作学*,探究新知。

  根据例题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例2时,结合具体情境,巧妙运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发现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引导学生先尝试计算,再交流讨论,最后总结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收集的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唤醒认知

  回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小数加减法,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数点要对齐)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例2中的两个问题,学生读题后,列出算式。

  ①***5+8.3= ②8.3-***5=

  (2)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活动卡,先独立完成,再组内交流。(见课堂活动卡)

  (3)学生汇报。

  小组1:我们小组通过交流,发现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时候,不能像整数加减法那样只要末位对齐就说明数位对齐了,而是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小组2:我们小组也同意他们的说法,比如列竖式计算***5+8.3的时候,如果只考虑末位对齐,那就出现8.3的十分位和***5的百分位对齐了,这就错了,所以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时候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

  小组3:我们小组在计算第二道题的时候发现,当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而减数百分位上有数的时候,要先在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添0占位再进行计算,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知这样并不影响小数的大小。

  2.总结方法。

  小数加减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2)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可以省略不写。

  设计意图:先根据问题直接列式,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计算,在交流讨论中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知识加工的过程中逐步接纳了新知识,改变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小数加减法》教案 10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体会使用计算器工具进行计算更简单,更快捷,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3.体会数学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

  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计算器上暗处纯小数的简便方法,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算一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共8题。

  0.2+0.8= 0.76-0.36=

  5+4.8= 6.9-0.5=

  5.4+3.6= 7.72-6.52=

  3.6+2.1= 9.1-1.1=

  二、自学例3。(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52页例3的提示,自己的方法不同在哪里?怎样按键更简便?

  4.模仿练*: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4.75+12.63=

  7.03-0.895=

  0.268+3.87=

  导学要点:

  在计算器上输入小数,可以按照顺序依次按键。

  用计算器再算一遍,进行检验。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样在计算器上输入买铅笔的钱数的?

  2.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还可以怎样按键?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

  1.第52页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并验算。

  点拨:可以直接利用例3的得数来列式计算,也可以用100一次减去每种商品的金额。

  2.第52页练一练,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同桌互相核对计算结果。

  提醒:

  要按照运算顺序连贯地进行计算。

  (二)比较练*。

  1.完成第53页练*九第1题。

  每桌南边的学生用笔算或口算进行计算;

  每桌北边的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完成第53页练*九第2题。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填表

  示范:

  用上月余额减去9月2日买米、油等的金额等于9月2日的余额。

  点拨:

  用上次余额减去本次用去的金额就等于本次余额。将两次收入相加等于合计

  收入,7次支出相加等于合计支出。

  (三)探索练*。

  第53页练*九第3题。

  用计算器计算上面三题

  思考:这三题有什么规律吗?

  用计算器完成第四题

  (四)应用练*。

  第53页练*九第四题

  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创编练*。

  1.小马虎在计算1.86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

  果得到2.19,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答案吗?

  2.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111111222222÷333334=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数加减法》教案合集十篇扩展阅读


《小数加减法》教案合集十篇(扩展1)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精选十篇)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计算的过程。2、会计算一位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知道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

  3、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谈话引入

  师:你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

  师:有没有同时买过几样东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商场走一走?怎么样?

  二、问题情境

  ⒈出示情景图

  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⒉提出问题。

  师: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师:下面,咱们先来解决“一共花了多少钱?”的问题。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⒈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师:自己在练*本上试着做一做,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把过程写下来。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教师巡视为下面的交流做准备。)

  ⒉小组讨论。

  3.交流算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1)、2元加4元等于6元,

  4角加5角等于9角,

  6元加9角等于6元9角。

  (2)、2.4元=24角

  4.5元=45角

  24+45=69(角)=6.9元

  (3)、用竖式计算。

  2.4

  + 4.5

  6.9

  竖式计算,如果学生没有写出来,教师应参与其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3、讨论。

  (1)、五种算法有什么共同点?

  (2)、用竖式做小数加法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

  ①这三种方法都是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即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②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要对齐。

  4、检验与应用。

  师:孩子们,今天的知识你们学会了吗?那,我可要考考大家了。

  问题: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钱?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2).交流算法。

  (3).总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四、尝试练*。

  第1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强调:用竖式计算,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第2题:此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独立选择信息,列式计算,说出算法。

  第3题:

  (1) 出示情境图,了解图上的数学信息。

  (2) 每位同学做一个就餐计划,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食品搭配是否合理。

  谈话入手,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拉*了课堂与学生的距离,趣味性高。学生非常愉悦、轻松地进入课堂。

  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并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具有开放性,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句导语,过渡到新授课上来。非常自然,水到渠成。

  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自主学*能力。

  先自己思考,再交流,学生经历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时可以互相分享。整个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也让学生在这个学*活动中有成就感。

  一题多解,体现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教师是课堂学*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是学生的大朋友。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

  这一环节,体现了数学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及密切联系。是要孩子们明白,这几种算法虽然不同,但道理却是相通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理解了这一点,那么,在做小数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也就迎刃而解了。

  有了前面的学*基础,这一环节其实是对前面学*班复*、巩固再拓展。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的机会,是学生在已有知识水*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的好*惯。

  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以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良好*惯。

  同时也要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

  培养学生节约、爱惜粮食的传统美德,合理搭配自己的饮食。

  孩子们的学*积极性会很高,这是他们切身体会的,他们定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踊跃发言。

  经过两年多来的数学学*,学生完全能够说出情境图给出的数学信息。

  孩子们会提出用“一共花了多少钱?”和“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钱?”两个问题。

  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算式:

  ① 2元4角+4元5角=

  2元+4元=6元,

  4角+5角=9角,

  6元+9角=6元9角。

  ②2元 4角

  + 4元 5角

  6元 9角

  ③2元4角+4元5角=

  2.4元=24角

  4.5元=45角

  24+45=69(角)=6元9角

  ④2元4角+4元5角=6元9角

  元 角 分

  240

  + 450

  690

  答:一共花了6元9角。

  ⑤2.4+4.5=6.9(元)

  2.4

  + 4.5

  6.9

  答:一共花了6.9元。

  这一环节,学生有可能不知道如何去说,去描述它们的相同点。也可能是只言片语,说不完整,但,只要学生说出来,都要给予鼓励。

  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算式:

  ①4元5角- 2元4角=

  4元 - 2元= 2元,

  5角 - 1角= 1角,

  2元+1角=2元1角。

  ②4元 5角

  - 2元 4角

  2元 1角

  ③4元5角 - 2元4角=

  4.5元=45角

  2.4元=24角

  45-24=21(角)=2元1角

  ④ 元 角 分

  450

  - 240

  210

  4.5 - 2.4 =2.1(元)

  4.5- 2.4=2.1

  答: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2.1元。

  估计用最后一种方法的同学会最多。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小数加、减法的汁算。这节课我们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复*,要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二、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I.做复*第1题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三道题计算时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加法要怎样算?小数加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做复*第1题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二道题计算时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减法要怎样算?小数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3、整理计算方法。

  提问:你们认为小数加、减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加、减法要怎样汁算?关键都是什么?

  三、加、减法综合练*。

  1、 口算。

  小黑板出示复*第2题,让学生口算,老师板书得数,并结合得数末尾去0、整数部分的O要写的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2.做复*第3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计算过程和验算方法。

  3.做复*第5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检查第二小题列竖式后怎样算比较简便。

  4.做复*第6题。

  指名学生说—说题意。

  让学生解答在练*本上。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厂什么内容?你在复*中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课前准备:小黑板、多媒体展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广润发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用“计算器计算”。

  二、学*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用计算器计算方便了我们的计算,当然也方便我们检验了,你会检验吗?怎样判断你的计算是正确的呢?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5、巩固练*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完成练*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1002

  四、布置作业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九的第7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今天的学*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4

  [教材简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你知道今天我们学*什么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呢?

  2、能将这些物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吗?(例题中食品的价格先用元角的形式写出来)

  3、一位同学用他的数学日记向我们讲述了他一天中遇到的小数问题,让我们跟随他一起开始今天地学*好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减法

  1、日记:5月21日,晴。昨天数学课学*了小数,老师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小数。今天一大早我就在家门口的早点店看到了它们,正好还没吃早饭呢,我想买一个馒头和一碗豆浆吧,要用()元呢?我还想给妈妈买碗面条,一碗面条比一碗馄饨贵()元呢?

  2、日记中提出了几个问题?哪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老师板书算式)请你和同桌商量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汇报两题的思考过程)

  3、这两道题能用竖式来计算吗?在草稿纸上试一试。(指名板书)

  4、(先问加法是怎么算的,介绍完后再问)为什么这样对齐呢?为什么5和7相加?为什么得数中要有小数点?它应该写在哪呢?看着自己的竖式互相再说一遍计算过程。

  5、(请同学介绍减法的计算方法)竖式中时怎样对齐的?4不够减8怎么办?得数中为什么要写0和小数点呢?0有什么作用?看着自己的竖式再说说计算过程?

  6、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试一试

  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你都会了吗?完成几道试一试。(第一题)一边做一边想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吗?

  2、小结:列竖式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先计算小数部分,再计算整数部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

  3、你能任选出两种食品,先求出他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吗?(写在书上)

  4、汇报结果。怎样才能没有遗漏的将每种组合都写出来呢?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一)*题三

  1、日记:盼了一天终于盼来了下午的科学课,课上老师让我们测量池塘的水深,这里居然也有小数的问题呢?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知道了水深()米。

  2、他们是怎么测量的,你看懂了吗?(请一位同学演示一下)要求水深多少米,怎样解决呢?

  (二)*题四

  1、日记: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一家花店,突然想起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买一支玫瑰花和一支康乃馨送给妈妈,给她一个惊喜。可我只带了3元钱,够买吗?

  2、怎么才能知道3元够不够呢?(学生计算)

  3、根据图中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加法或者减法问题吗?请你先在心里提出一个问题,自己解答在本子上,解答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让同桌帮你检查。

  4、根据他的算式你能猜出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

  四、总结回顾

  1、日记:原来生活中用到小数的地方还真不少,我想只要我注意观察一定还会发现许多与小数有关的问题。同学们,你们今天又学了哪些与小数有关的知识呢?今天回去你也可以试着写写数学日记,找找生活中的小数,和他比比谁写得好。

  2、最后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如果算式的得数大于1,就请男生起来,如果小于一就请女生起来,如果等于1就都起来。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5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能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学*目标: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评价任务

  任务一: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任务二: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惯。

  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检查:

  1、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4.7-0.50.56-0.461.2+0.8

  1-0.40.39+0.157.7+0.63.6-0.8

  4.8-35.7+0.23.6-1.67+2.3

  学生独立

  完成并验

  算

  揭示课题复*旧知,引出新知。

  环节二

  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3、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4、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

  环节三

  练*

  1、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

  2、抽生板演检测。

  学生认真看书

  教师巡视

  环节四

  总结

  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提高

  总结做题经验

  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

  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

  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回顾与整理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二、练*与应用

  1、完成练*与应用的第1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与应用的第2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与应用的第3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练*与应用的第4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

  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

  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怎样求池水的深度?

  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集体订正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5、完成练*与应用的第5题:

  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再让学生看着统计表说说各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6、完成练*与应用的第6题:

  教师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练*与应用的思考题: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增长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7

  1、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教学重点:

  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3、教学难点:

  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

  填一填、读一读:

  1元=( )角 1角=( )分 1元=( )分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厘米

  二、探究、尝试。

  1、自学内容一 做一做,说一说。

  0.1元=( )角 0.01元=( )分 1.11元=( )元( )角( )分

  0.1米=( )分米 0.01米=( )厘米 1.11米=( )米( )分米( )厘米

  2、自学内容三 想一想,填一填

  把“1”*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 ,也可以表示( ),其中的59份是 ,也可以表示( )。

  3、归纳:

  像0.1、0.23、0.049……这样用来表示( )之几、( )之几、( )之几……叫做小数。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分别用( )位小数、( )位小数、( )位小数……表示。

  三、巩固练*。

  书本P6第1、2、3、4题。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地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一、情景导入

  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是从哪一位先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48+9=,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

  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再减。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怎么计算呢?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二、新课讲授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0.9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每个红笔记本2.5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

  “0.8+0.6=,0.8-0.6=”这2道题怎么算呢?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2、学生互动探究“0.8+0.6=,0.8-0.6=”。

  (1)教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数学作业纸上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说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

  (2)汇报反馈: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结果了,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

  ②把0.8元和0.6元改写成8角和6角,相加减后在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③按照前面复*整数加减法的方法写成竖式。

  教师总结板书:

  0.8+0.6=1.4(元)0.8-0.6=0.2(元)

  答:一共用了1.4元,卷笔刀比铅笔贵0、2角。

  教师提问并说明:在这里,“8”和“0.8”一样吗?为什么?所以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目的是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3、学生互动探究“1.2-0.6=”。

  (1)老师引导:刚才同学提问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时,

  列式:1.2-0.6=,请你根据刚才的学*经验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

  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不同的做法,教师总结板书。

  方法1:把1元看成10角,加上2角,12角减6角就是6角。

  方法2:2减6不够减,向他的前一位退1当10,加上原来的2是12,12减6得6,写在6的下面,前面0减0还是0,所以得0.6。

  (2)你在计算时,怎样就保证元和元、角和角相减呢?(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本节课学*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

  不同点: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5、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

  三、课堂作业

  算一算:

  0.8-0.5=0.7+0.4=1.6+2.3=

  1.9-1.3=2.3-2.3=5.3+1.6=

  0.5+3.1=0.8+1.5=3.6-0.6=

  四、课堂小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请你说说。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98页“练*二十一”第1、2、3题”。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知识的迁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引入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二、探究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三、练*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完成练*九的第2题

  学生练*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完成练*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的学*表现怎样评价?

  教学得与失: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5、96页。

  教学目标:

  1.在自主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感受自主学*的乐趣,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让学生交流自己购买物品的经历。并引出教材中的购物问题。

  2.让学生读,鼓励学生说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交流学生的购物经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自然引出本课主题。

  了解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为解决问题作铺垫。

  师: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常买东西的经历。除了学*用品、零食和饮料外,谁还给自己买过其他物品?说一说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

  指名几个人说购物情况。

  师:我们书中的几个同伴也一起到商场给自己买物品,我们看一看他们想买什么?看课本第95页。

  学生读书。

  师:图中有什么物品?价钱是多少?几个同学想买什么?

  生1:图中有两种帽子,一种毛线的一顶12.55元,一种皮的一顶45.8元。

  生2:图中有两种手套,线手套一双5.65元,皮手套一双10.35元。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二、小数加法

  1.教师谈话,提出“选择自己喜欢的帽子和手套,算一算需要多少钱?”的问题,给学生充分计算的时间。

  2.交流学生选择的物品和计算的过程及结果。

  12.55+5.65的竖式计算采取学生说,教师板书做法,重点解决进位问题。45.8+10.35的竖式采取让学生板书出竖式,教师提问的方式,重点解决不同位数的小数相加问题。

  让学生解决自己“购物”需要的钱数,激发学*的积极性,经历自主尝试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是学生相互学*,理解计算方法的过程。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有利于解决不同的问题时的讨论。

  生3:他们想买一个帽子和一副手套。

  生4:丫丫想买毛绒的帽子和手套。

  生5:亮亮想买皮的帽子和手套。

  生6:聪聪说有好几种选择呢。也许他想买毛绒帽子和皮手套;也许想买皮帽子和毛绒手套……

  师:同学们知道了红红和亮亮喜欢什么样的手套和帽子。那么,你喜欢什么样的呢?下面,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顶帽子和一双手套,算一算一共多少钱?

  学生自己选择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喜欢什么样的?计算结果是多少?是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有不同选择,结合学生说的算法,教师板书竖式。如:

  生1:我喜欢毛线的。帽子是12.55元,手套是5.65元,一共要花18.2元。

  师:是怎样计算的?

  生:我用竖式计算的,12.55+5.65将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从右往左依次计算。

  教师板书:

  12.55+5.65=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12.55

  +5.65

  师:百分位上5加5等于几?

  生:等于10,向十分位进1,和的百分位上写0。

  教师板书:

  12.55

  +5.65

  生1:再算十分位上的数,5+6=11再进上1等于12,向整数部分进1,在和的十分位上写2。

  师: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某一位上相加满10,可以向前一位进1。

  接着完成竖式,写出横式上的数。

  12.55+5.65=18.20(元)

  12.55

  +5.65

  18.20

  师:写出结果时,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

  这种选择,如果有学生用口算,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算的。给予鼓励,然后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

  师:谁和xx同学选择的不一样?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3.提出“小数进位加法和整数的进位加法有什么共同点?”的问题,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通过讨论,把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整合,理解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生2:我和xx一样,也喜欢皮的。皮帽子48.5元,皮手套10.35元,一共需要56.15元。也是用竖式计算的。

  师:你到黑板上来写一下竖式好吗?

  学生写出竖式:

  45.8

  +10.35

  56.15

  师:这个8为什么要和10.35的3对齐,而不和5对齐呢?

  生: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45.8的8在十分位上,就应该和10.35十分位上的3对齐。

  如果还有其他选择,继续交流,学生说,教师板书。

  如果只出现上面中的一种选择,可以教师选择其他的搭配,让学生计算。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选购帽子和手套的问题中,学*了小数的进位加法。请大家讨论一下,小数的进位加法和整数的进位加法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可能会说:

  ●在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对齐其实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点和计算整数加法时是一样的。

  ●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三、小数减法

  1.教师谈话,由前面计算结果差的多,引出皮帽子、皮手套都比毛线的贵,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选择一个计算。

  2.请两个板演的同学介绍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将整数减法的知识迁移到小数中来,使学生理解:百分位上的数不够减,可以从前一位借“1”。使学生了解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

  由前面计算的结果引发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积极尝试小数减法的计算。

  满10向前一位进1。

  师:观察我们刚才计算的结果,老师有一个问题,大家选择的都是一顶帽子、一幅手套,为什么计算的结果相差那么多呢?

  生:皮帽子、皮手套都比毛线的贵。

  师:那么,皮帽子比毛线帽子贵多少钱?皮手套比毛线手套贵多少钱?请你选择一种,试着算一下。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个别指导。请两个学生板演。

  师:我们请两个在黑板上计算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生1:我计算的是“皮帽子比毛线帽子贵多少钱”。45.8的百分位上没有数,可以看作0。

  45.8-12.55=33.25(元)

  45.8

  -12.55

  33.25

  百分位上0-5,不够减,就从十分位上借“1”,这一点和计算整数减法时是一样的。……

  生2:我计算的是皮手套比毛线手套贵多少钱?

  10.35-5.65=4.7(元)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3.提出: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有什么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发表意见。

  四、课堂练*

  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练一练第2题,学生明白题意后,独立用竖式计算。

  在掌握计算计能的基础,讨论计算方法的联系,是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整合和提升,理解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考察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考察学生发现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35

  -5.65

  4.70

  百分位上5减5等于0,十分位上3减6不够减,从整数部分个位上借“1”,个位上是0,再向十位上借,十位上借1是10,个位上剩9。十分位上13减6等于7,整数部分个位上9减5等于4。写竖式时,4.70可以写成4.7。

  师:大家讨论一下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有什么联系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师:刚才我们学*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进行一组练*,请在本上做练一练第1题。

  教师巡视,辅导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看练一练第2题,谁来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我们知道了红红去年体检时身高1.39米,今年体检时身高是1.52米,算一算红红长高了多少。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全班订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3、练一练第3题,学生明白题意后,独立用竖式计算。

  4、练一练第4题,学生自由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具体量的计算,考察计算的是否正确。

  给学生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满足学生学*的需求。

  正。

  师:第3题是一些具体量的计算,写在练*本上,注意计算结果不要忘记写单位。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4题的情境图,自己选择信息,提问题并解答。

  订正时,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


《小数加减法》教案合集十篇(扩展2)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合集十篇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

  今天上了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即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小数的意义、性质、数位顺序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中,并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而且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2、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购物素材,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是本节课的最大特点。通过学生亲自购物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3、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我充分利用“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了“购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并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

  4、在课堂上,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购物清单,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做出不同水*的解答。

  5、设计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练*。在不同题目的训练中,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从而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但是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这样的教学学生除了获取知识以外,还获取了什么?学生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出来的结果正确吗?”等这几个涉及数学思维方面的问题?比如在第一次的感悟中由于小数数位相同,绝大多数学生很自然会把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结果自然是正确的。我在教学中好像无条件地认可了这种算法,至于这种算法成立的前提条件我未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学生也毫不怀疑地顺着我的思路下去,第二次感悟(小数数位不同的加减法)就这么顺其自然地判相同数位对齐的算法为对,其他的算法为错。这不免使我想到课堂上存在的一种现状:在表面上情境创设、算法多样化、交流互动等“美丽光环”的掩盖下,学生的学*其实是肤浅、浮躁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注意学生思维能力这方面的培养。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从复*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入手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笔算来源于整数笔算的知识迁移,对学生来说自然过渡并不存在难度,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但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我在课堂开始创设购物等情境,从日常生活拉*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最终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分析运用的能力。

  小数加减法计算环节,用竖式计算是较常用的方法。它跟整数的加减法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不同。我把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为“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相同数位的还好对齐,尤但是是整数找不到小数点,又无实际情境依托。这时我引导学生把算式搁置在具体情景中(以元为单位),钱是人们关心的,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在这里我要求同学再探讨,怎么列竖式进行计算,为什么要这样列,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有什么意义),不对齐可以吗?为什么?通过探讨将其都转换成相同位数的小数,便于对齐相加减,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

  练*过程中,我将练*题难易度呈梯状出示,由浅入深降低了难度,并提高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设计*题时还以学生为依托,让学生根据自已爱好,自编算式,顺着学生的思维走,把学生思维闪光点作为“挖掘点”。这次课上我尽力肯定孩子的优点,如:思维清晰、讲解有条理、书写计算认真等优秀学*品质。同时,教学中我还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数学学*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的领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通过教学这节课,我对教学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改进,课堂是学生的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我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实践中正是有了一些缺憾,才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才能让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踏实。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3

  学生已通过整数的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的加减法正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在进行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改变了以课本为主,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主动者的位置,整堂课的气氛活跃,学生的学*兴趣浓厚。

  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计算中的一部分,因此具有计算题的普遍特征,学生较易掌握,但枯燥乏味。如果只是一味的讲练。学*显得很被动,情景创设比较成功,奥运会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容易激起学生的学*欲望,而且这个情景也比较自然的贯穿了整节课,让学生在主动中探索,在快乐中求知。

  2、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不是很难,这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很比较明显,当学生提出了问题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计算出,这时课才开始,在老师还没进行计算方法的教学时,这时老师不是就此而止,而是趁势引导:你是怎么计算的?数位对齐就是什么对齐——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中感受方法。

  3、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是本课的重点。而整数减小数也是该部分中的难点,注意这方面,强调数位对齐,注意引导学生先把整数写成小数再进行计算,突出了计算中的难点。

  4、对于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练*应该进行加强。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4

  学生早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初步接触过小数的加减法,会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对计算要求也有过初步的了解。而本节课的学*之前,学生对小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旨在学会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本节课的学*之前,我设计了一个小问题,问:1+2等于几?学生理所当然认为是3,再问学生什么情况下,1+2≠3,学生觉得很不可思议,怎么都不能理解。当我提醒学生可以试试加上单位,学生很举出很多例子:1厘米+2分米≠3分米,1角+2元≠3元等等,借此学生能深刻感受到只有单位统一才是1+2=3。在此基础上,出示345+2,3.45+0.2这两组题,问学生如何说明为什么3。45+0.2等于3.65而不是3.47,让学生用自己的让方法说明算理。

  整堂课,学生在充分的练*与实践中将笔算方法掌握,突破了重点“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学位对齐”,以及难点“不同数位的小数可补0”。总之,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体验、理解、吸收、内化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仍存在一些不足:对学生的列竖式要求应力求规范,比如个别学生竖式写得不够整齐、端正,没用直尺打横线等,今后应及时纠正不规范的书写格式,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算理的渗透不足,应加入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意义的小数明确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我将在练*课中将本节课所缺失的补充进课堂,让学生更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加减法计算。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5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学生去“解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还原教材的本来面目,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小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课前的购物活动能够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于是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我选取“购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购物清单,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的解答。

  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而且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一个个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再让学生自己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去总结、去归纳,但这个知识点在这节课中却是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的,成为了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

  1、《小数的加减法》这节课是在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竖式计算是较常用的方法,如果基础打不好,会直接影响后面的小数的计算。因此,我认为可以在竖式列出后,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在尝试中可以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说说是怎样思考的,最后进行一些必要的练*。这样,既落实用竖式计算退位减的问题,为后继学*小数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有利于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个性化教学又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计算课对孩子们来说,往往是枯燥无味,怎样的教学过程能吸引学生,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能让学生始终带着饱满的热情思考解决问题,是我们始终思考的问题。

  2、学生在小数加法结束后,探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的环节中,我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独立研究,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们不仅找到了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还把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详细的介绍: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减法中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样,学生的思维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被激活了,真正做到让学生乐学善思。

  3、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仅完成了课本上的练*题,没有适当进行拓展和延伸。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7

  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也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所以在课的一开始,我在复*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同时,让学生自主找到小数加减法与整数计算的异同之处。孩子们找的非常准确,更加深了他们对新知的理解。

  对本节中出现的小数的计算问题时,有些学生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加明确了,进行小数加减法时,要先将小数点对齐,这就是确保了相同数学对齐。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

  在巩固新知的过程中,我将练*题难易度呈梯状出示,由浅入深降低了难度,并提高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设计*题时还以学生为依托,让学生根据自已爱好,自编算式,顺着学生的思维走,把学生思维闪光点作为“挖掘点”。这次课上我尽力肯定孩子的优点,如:思维清晰、讲解有条理、书写计算认真等优秀学*品质。

  通过教学这节课,我对教学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改进,课堂是学生的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我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实践中正是有了一些缺憾,才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才能让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踏实。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8

  一、教学行为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中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中沟通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劳丽诗和李婷勇夺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金牌的事迹,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活动中的沟通和合作

  在教学活动中力图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因此我设计了多个活动给所有的学生机会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如提问、列式、解答以及小游戏等,在活动中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反馈,通过信息的共享,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实现共赢。

  三、对教材的把握情况

  体育活动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教材提供的素材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国选手劳丽诗和李婷夺金的奖牌榜,这是一条很好的资料,在教学中充分加以利用和发掘。课后的2道练*题也很有代表性,不仅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提出了小数的加减法有2种检验的方法,即笔算验算和用计算器验算,提出了算法的多样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安排不够恰当,因此在这方面强调得不够。“我和姚明比身高”一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效果较好。

  四、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内伤”

  1、课堂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要合理

  回想整节课的教学,前面探索新知环节所用时间过多,有了整数加减法做基础,教学小数的加减法只需强调小数点要对齐和得数末尾有0要把0去掉两点,提纲挈领即可,无需纠缠过多,可以腾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后面的活动。“小猫钓鱼”环节还应再精简优化,以完成“做一做”第2题。

  2、活动过程组织要有条理

  本节课安排了多个教学活动,过程基本上较为顺利,但在“小猫钓鱼”一节中,总体感觉费时多、效率低,有点乱,自己也不满意,究其原因还是设计不完美,当6只小猫计算完毕后,可让学生就在座位上选择1道加法和1道减法算式进行验算,然后说出小猫是否已经钓到鱼。另外没有钓到鱼的那只小猫出现了典型的错误即小数点没有对齐,还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订正,才能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

  3、教学过程中缺少“智慧的火花”

  本节课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从整体上看还不尽人意,存在着一些磕磕碰碰,在一些关键的点上未能得到提升,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在碰撞之中未能擦出精彩的“智慧的火花”,整体感觉较为*淡,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光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得还不够。

  4、教师应演示规范的板书格式

  本节课以学生上台板演为主,让学生自主发挥,但竖式的书写格式也非常重要,教师应当在黑板上板书一个规范的格式,并说明要求,以让学生清晰、明了,并以此标准来要求自己。

  数学是一种宏观的学*历程,但每节课、每个知识又是一个微观的探索过程,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要做的就是珍惜每一个探索的机会,踩好每一步脚印,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9

  本节课《小数加减法》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

  一、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引入部分,我分别采用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进行导入,促使学生对整数加减的竖式计算进行一个较好的梳理及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中来。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经常遇到的生活情境进行引入,通过图片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数学。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从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的解答。

  二、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课堂上,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发挥学生积累的竞赛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对个别学生则提出强制的要求,必须记住这种方法。

  2.同时,我还对题型进行了拓展,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如:7.3+3.24= 、5.1+3.35= 等题目,通过这些题目突出小数点对此的计算方法。明确本节课的学*重难点。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

  《小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曾在三下学*过小数的初步认识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四下学*这一内容之前学*了小数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学生学*小数加减法是比较轻松的。在本课的教学中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老师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练*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学生更能体会出学*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对重点的理解有偏差。《小数加减法》一课的重点应该是对算理的理解。计算课的算理肯定是重点,但是直到上完课,似乎在我的心里对于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表述还不太明确。其实就是简单的一句话:相同数位对齐,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正因为对重点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所以在这节课上,算理的讲解显得很薄弱。

  2、计算方法的讲解过浓。对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并不感到困难,只要在算理上理解透,把难点(小数减法中小数数位不同时的计算方法)突破,那么过程相对来说就简单容易得多了。在练一练中,我过多地讲解了计算方法,导致没有节省下时间做后面的思维拓展题。

  从这节课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那就是课前研究教材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在对教材深入分析后,首先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进行明确的定位;其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也要心中有数,并确定好要求学生掌握到哪个程度;再次每一环节中要解决的问题要有层次性,把教学重、难点分散在各个环节中进行有意识的突破。精心地设计与预设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做好充分准备赢在“起跑线”上。


《小数加减法》教案合集十篇(扩展3)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精选十篇)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1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在学*本课前,学生对整数加减意义、法则已经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刚刚学完,为解决本课整数减小数做了有力的铺垫。本课内容为学*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等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3、教学目标:

  a、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b、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c、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惯。

  d、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教学切入点:整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教法和学法设计

  数学学*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的需要。

  教学程序:

  一、导入。

  直奔主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什么知识?

  生: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点拨

  1、回忆。

  师:整数加减的法则是什么?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的切入点。)

  2、推测。

  师:你收集了哪些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展示给大家看。

  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

  生:0.3+0.4

  师:1位小数加1位小数。

  生:0.23+0.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

  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

  生板演。

  生1:20―0.98=20.98

  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0.98=19.02

  生3:不对,我来改。20.00―0.98=19.02

  讨论:谁的方法好?

  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

  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4、探究。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5、验证。

  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惯)

  三、小结

  师:你学*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2

  一、说教学内容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的加法与减法,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将来进一步学*小数乘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二、说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先创设了一个简单的购物情境,第一个问题是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引导学生把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并着重比较“把小数点对齐”和“把末尾对齐”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正确,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真理。第二个问题是组织学生继续探索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试一试让学生明确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讨论在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和归纳计算方法。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能正确列出竖式来进行计算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合作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的特点,我按如下教学程序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首先采用媒体出示一副小明、小丽和小芳三位同学买文具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观察并说说各种文具的价格。接着我引导学生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交流。可能提出“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最后我适当选择一些问题,采用媒体出示,引导列式: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口答列式:4.75+3.4=这是一道小数加法的计算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小数加减法。这部分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产生买卖商品的欲望,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明确了本课的学*内容是小数加减法,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二、尝试计算,探索新知。

  我先让学生观察4.75+3.4这个算式,然后引导思考: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学生试着在本子上列竖式进行计算。我巡视不同的列式方法,并请学生在投影上展示自己的列式方法:一种是小数点对齐,一种是末尾对齐。等学生计算好后引导观察: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对这两种算法的看法,然后集体交流想法:我认为小数点对齐这种列式方法正确,因为小数点对齐就是数位对齐。这部分如果学生回答不出为什么?可以让学生讨论后交流。接着我示范把竖式板书在黑板上,强调小数点应对齐等细节。学生观察。接着我出示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这是一道减法,你会计算吗?请同学们列出竖式,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在本子上,然后引导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学生交流我是采用小数点对齐来列式的,小数点对齐就是数位对齐。强调: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也要小数点对齐,媒体出示列式方法并计算出结果。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并交流自己的列式方法,明确小数点对齐。接着引导提问:你能把计算结果进行化简吗?学生尝试化简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小数末尾的零可

  以去掉,这是小数的性质。最后引导比较,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得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都要数位对齐,都是满十进一。小数在计算时应小数点对齐,计算的结果要进行化简。三、分层练*,巩固新知。

  练一练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点,整数的小数点在右下角,计算的结果应化简。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六、说教学特色

  综合这节课的教学程序,本课的教学特色是:

  (1)通过创设了一个买卖物品的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体会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小数加减法应小数点对齐,从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的主人,成为了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

  (3)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通过练*的分层设计,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弥补学生思维的不足,重新建构已有的知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在学*本课前,学生对笔算整数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并且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小数的形象支撑,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也为学*本课做了有力的铺垫。加、减法结合元角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学*小数的加减。本节课内容是为以后系统学*小数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根据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购物”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能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我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我认为教学重点是主要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教学难点就是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

  四、说教法和学法设计

  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以及现在的孩子接触钱的计算方面经验比较丰富的条件下,我准备这节课主要用演示法和讲授法,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数学学*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铺垫――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学的整数极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课的学*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课前进行已有知识的铺垫,课中探索发现新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能力。在学*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的需要。

  五、教学程序

  (一)复*铺垫。

  1.复*几道名数互化题。

  2.利用商店里文具价格复*整数加减法的笔算题,.复*整数加减的法则。看到图片,你们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自己列竖式解决吗?指名汇报。,注意选择性的指名叫两名同学上黑板板书。叫同学们当小老师,你们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竖式对吗?为什么?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归纳整数的竖式计算的计算法则。并一起来读两遍。(我这样做,主要是让学生让学生学*过的知识重新唤醒,让学生利用迁移的方法更好更快的掌握新知识。找准本课学*的切入点。)

  (二)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师:还是刚才这家商店,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商店的商品打特价,你们仔细看,原来的这些文具的价格有了什么变化?(变的便宜了)。这些商品的价格你们都认识吗?想想你们刚才的问题在结果上有什么不同啦?自己试着在作业本上算一下。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计算,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算出来。指名叫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同样请两名学生来黑板上板书,这次的算式不作要求。并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鼓励学生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只要算对就要予以肯定。)仔细看看现在的算式和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了?对了,现在的算式是小数来加减。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六:说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对齐

  0.8+0.6=1.4(元)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小数的加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编排了“小数的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第四单元刚学*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对小数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学*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第二层次学*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本课是学*这两个层次的第一课时,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小数的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以表格、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学*内容,有效地改变了以往小数计算中比较单一、严肃的学*面孔,使鲜活的体育活动和看似机械演练的小数运算融为一体,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当得数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小数的书写更简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3、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二、说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的行动,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2、让学生自主参与学*,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3、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调动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学*热情。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4名,男女生比例相差不大,,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惯,部分学生具备积极探究的能力,对本节课的教学较感兴趣。

  四、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本堂课我通过谈话、结合图片多次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主动提问的意识。

  2、合作探究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我准备组织两次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计算方法。

  3、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素材,根据素材给出的若干信息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寻找解决办法。

  五、说学法

  1、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观察质疑法:充分利用教材所给信息,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尝试探究法。引导学生对两组难易程度不同的题进行自主尝试,从而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算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两种算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出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的盛况。

  通过教师讲述“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的盛况,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并以简练的语言切入课题。

  阅读信息提出问题,列式计算——————引出小数的加、减法。

  (二)围绕问题,突出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小数的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算法、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能学*,爱学*的目的。我是通过以下办法突出教学重点的:首先向学生展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的成绩,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例如:第一轮后中国队领先加拿大队多少分?然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并尝试算法,紧接着再出示练*题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从而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三)归纳小结,交流算法

  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2、从低位算起。

  3、计算结果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4、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为了检验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算理和算法的掌握情况,我又设计了几道判断题,来进一步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四)分层深入,突破难点

  本课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通过以下办法突破教学难点:首先进行基本题的练*,然后再进行提高题的练*,这样分层练*,才能突破难点。

  (五)拓展练*,解决问题

  通过出示拓展题、让学生阅读信息,提出一步或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最后再进行升华练*,进而解决问题。

  七、说板书

  板书采用归纳整合形式,理清学生思路,宏观把握本课知识结构。

  板书如下: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两个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总结并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

  二、说学情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了解了小数中各个数位的含义,并且学*了整数的加减法,很清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的学*并不会感到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区的教学实际设计如下内容

  1、教学模式:三段一思

  2、教学方法: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内在的联系所以采用迁移类比法引入,并根据这个教学内容的特点所以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

  3、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一段:学什么

  1、复*导入:出示两道整数加减法计算题83+59 83-59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了整数加减法,你能准确又快速的计算出得数吗?

  (1)学生用竖式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算理)

  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小数加减法》师板书

  2、出示学*目标:

  (1)通过计算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方法:自己读后指名读,这样目标就清楚了。

  二段:我来学:

  1、用情境导入法出示――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出示:文具超市里的三种文具学生说出名称和价格:

  卷笔刀:0.8元,橡皮铅笔:1.2元,绿铅笔:0.6元。

  3、出示学*提示:

  (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口头提出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先独立计算,再同座互查。

  (3)小组讨论: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试着总结出计算方法。

  (4)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理由是:首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先独立学*,再同伴互助然后小组交流。

  4、学*后一个或两个小组板前展示,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

  三段:我来用

  因为本课内容需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练*、典型的错例分析练*、解决问题练*等系列练*活动。

  1、填空: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 )对齐,也就是( ),再从( )位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 )。(先自读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齐读。)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2.4=2.9 7.5+1.5=8.0 3.2-1.6=2.6(给出竖式,判断)然后列出正确的竖式。(先独做再小组检查)指名说说每道题错哪了,应该怎么做。

  3、列竖式计算

  98页3题选4道题(同桌互查后说出结果,错的改过来)

  4、解决问题:《动脑筋》6.8元 《童话故事选》3.4元。

  (1)《动脑筋》和《童话故事选》一共多少元?

  (2)《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互查。投影展示讲评,各组长检查一下有错的吗?如果有改正过来。

  5、根据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要认真读题目选择合适的条件)

  一件上衣:27.9 元 一条裙子:54.6元 一条裤子:38.7元

  四段:我来思

  学生根据学*目标和自己的学*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板书: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 ,从末位算起。

  学生板演 学生板演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6

  一、说课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在学*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通过购物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生发与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那你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呢?

  过渡:看来大家买东西的经验很丰富,那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商店逛逛,看看小朋友们遇到什么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商店里真热闹,小朋友们正在买东西呢,你们看小丽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例3

  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读题。

  师:你们能帮她解决吗?算式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板书:0。8+0。6=

  师: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师(揭示课题):大家看这个算式中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小数)那今天我们就来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师:0。8+0。6,你们会算吗?那大家在本子上算一算吧。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展示汇报。

  师:这位同学是列竖式计算的,我们来听听她的想法。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

  生汇报

  师板书:

  元角

  0。8

  +0。6

  1。4

  答:一共1。4元。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要使相同数位对齐,关键什么要对齐?

  师引导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指名说,同桌说)

  2、练*。

  师:小丽想买的是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那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呢?

  师:一共要多少钱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那请大家用算式表示出来,并请大家用竖式来计算。

  展示,汇报。

  3、教学例4

  师:你们帮小丽解决了问题,真棒!小明也来了,他又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看看。

  课件出示问题:我想买1枝铅笔,哪种便宜些呢?

  师:大家帮他看看,买哪种便宜些呢?

  师:1枝有橡皮的铅笔比1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呢?(出示例4)

  读题。

  师:你们能帮他算吗?

  算式怎样列呢?

  板书:1。2—0。6=

  师: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大家能不能也用竖式计算出来呢?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来看看她做的对吗?那大家来听听她是怎么想的,和你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生汇报

  师: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省略?为什么?

  师小结:计算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一样,也是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

  4、练*。

  (1)师:同学们真聪明,又帮小明解决了问题,那你们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并能解答出来吗?

  学生提问题,解答。

  展示,汇报。

  (2)师: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好,老师也来提一个:(课件出示)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师:请同学们帮小东选商品,能买什么?你有几种买法?

  汇报

  (三)、小结: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帮小朋友解决问题时,计算了不少小数的加减法,那你们想一想,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

  2、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

  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最低位算起,在计算小数加法时,满十进一,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哪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要把小数点对齐。

  (四)、巩固练*。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会计算小数的加减法了,下面我们就一块来看看这一组题(出示练*二十二第1题),同学们,你们看,你们能自己计算出这些小数的加减法式题吗?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指名说得数。

  师:我们再来看下一道题(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7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在学*本课前,学生对整数加减意义、法则已经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刚刚学完,为解决本课整数减小数做了有力的铺垫。本课内容为学*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等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3、 教学目标:

  a、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b、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c、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惯。

  d、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

  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教学切入点:整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教法和学法设计

  数学学*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的需要。

  教学程序:

  一、导入。

  直奔主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什么知识?

  生: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点拨

  1、回忆。

  师:整数加减的法则是什么?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的切入点。)

  2、推测。

  师:你收集了哪些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展示给大家看。

  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

  生:0.3+0.4

  师:1位小数加1位小数。

  生:0.23+0.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

  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

  生板演。

  生1:20—0.98=20.98

  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0.98=19.02

  生3:不对,我来改。20.00—0.98=19.02

  讨论:谁的方法好?

  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

  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4、探究。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5、验证。

  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惯)

  三、小结

  师:你学*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小数的加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编排了“小数的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第四单元刚学*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对小数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学*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第二层次学*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本课是学*这两个层次的第一课时,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小数的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以表格、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学*内容,有效地改变了以往小数计算中比较单一、严肃的学*面孔,使鲜活的体育活动和看似机械演练的小数运算融为一体,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当得数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小数的书写更简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3、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二、说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的行动,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2、让学生自主参与学*,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3、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调动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学*热情。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4名,男女生比例相差不大,,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惯,部分学生具备积极探究的能力,对本节课的教学较感兴趣。

  四、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本堂课我通过谈话、结合图片多次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主动提问的意识。

  2、合作探究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我准备组织两次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计算方法。

  3、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素材,根据素材给出的若干信息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寻找解决办法。

  五、说学法

  1、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观察质疑法:充分利用教材所给信息,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尝试探究法。引导学生对两组难易程度不同的题进行自主尝试,从而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算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两种算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出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的盛况。

  通过教师讲述“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的盛况,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并以简练的语言切入课题。

  阅读信息提出问题,列式计算——————引出小数的加、减法。

  (二)围绕问题,突出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小数的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算法、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能学*,爱学*的目的。我是通过以下办法突出教学重点的:首先向学生展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的成绩,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例如:第一轮后中国队领先加拿大队多少分?然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并尝试算法,紧接着再出示练*题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从而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三)归纳小结,交流算法

  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2、从低位算起。

  3、计算结果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4、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为了检验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算理和算法的掌握情况,我又设计了几道判断题,来进一步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四)分层深入,突破难点

  本课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通过以下办法突破教学难点:首先进行基本题的练*,然后再进行提高题的练*,这样分层练*,才能突破难点。

  (五)拓展练*,解决问题

  通过出示拓展题、让学生阅读信息,提出一步或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最后再进行升华练*,进而解决问题。

  七、说板书

  板书采用归纳整合形式,理清学生思路,宏观把握本课知识结构。

  板书如下: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小学数学四年级 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在是枯燥乏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说教学设想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学生更能体会出学*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惯。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三、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四、说教学程序

  1、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我记得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爱体育运动,而且老师知道我们班里有几名体育健于下星期一(5月14日)将参加*湖市的体育运动会,老师预祝他们取得可喜的成绩。

  那大家知道全世界最关注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奥运会)20xx年第xx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中国的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创造了辉煌的成绩。谁知道中国获得了多少枚金牌?

  (1)收集信息

  (2)交流信息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随学生的回答将提出的问题一一列举在黑板上。(揭示课题)

  2、 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解决。

  (1)探索尝试

  (2)汇报交流

  小数加法

  师:说一说怎样计算的。谁有补充?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得数的小数点要竖式中的小数点对齐。计算结果小数末尾有0的要利用小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小数加法?(进一步加深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师:选择一个小数减法的问题。有了前面学*的基础,请学生直接说说是怎样做的?其他学生可作适当补充。

  (3)总结算法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生说验算的方法。

  得出: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请验算一下你刚才的计算对吗综合应用

  解决剩下的几个问题。

  三、 设置情境,练*实践

  亮亮是个非常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亮到体育商场买东西。 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

  师:他们买了什么?你还从图中发现了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列竖式算一算。爸爸付了50元,要找回多少钱呢?学生独立做后,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师:亮亮又和爸爸逛到了球类区。你又有什么发现?亮亮可能会怎样买呢?需要付多少钱?同桌商量然后解决问题。

  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10

  一、说教材

  在学*本课前,学生对笔算整数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并且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小数的形象支撑,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也为学*本课做了有力的铺垫。加、减法结合元角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学*小数的加减。本节课内容是为以后系统学*小数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根据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购物”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能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我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我认为教学重点是主要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教学难点就是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

  四、说教法和学法设计

  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以及现在的孩子接触钱的计算方面经验比较丰富的条件下,我准备这节课主要用演示法和讲授法,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数学学*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铺垫——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学的整数极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课的学*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课前进行已有知识的铺垫,课中探索发现新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能力。在学*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的需要。

  五、教学程序

  (一)复*铺垫。

  1.复*几道名数互化题。

  2.利用商店里文具价格复*整数加减法的笔算题,.复*整数加减的法则。看到图片,你们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自己列竖式解决吗?指名汇报。,注意选择性的指名叫两名同学上黑板板书。叫同学们当小老师,你们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竖式对吗?为什么?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归纳整数的竖式计算的计算法则。并一起来读两遍。(我这样做,主要是让学生让学生学*过的知识重新唤醒,让学生利用迁移的方法更好更快的`掌握新知识。找准本课学*的切入点。)

  (二)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师:还是刚才这家商店,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商店的商品打特价,你们仔细看,原来的这些文具的价格有了什么变化?(变的便宜了)。这些商品的价格你们都认识吗?想想你们刚才的问题在结果上有什么不同啦?自己试着在作业本上算一下。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计算,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算出来。指名叫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同样请两名学生来黑板上板书,这次的算式不作要求。并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鼓励学生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只要算对就要予以肯定。)仔细看看现在的算式和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了?对了,现在的算式是小数来加减。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六:说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对齐

  0.8+0.6=1.4(元)


《小数加减法》教案合集十篇(扩展4)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6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

  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回顾与整理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二、练*与应用

  1、完成练*与应用的第1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与应用的第2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与应用的第3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练*与应用的第4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

  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

  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怎样求池水的深度?

  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集体订正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5、完成练*与应用的第5题:

  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再让学生看着统计表说说各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6、完成练*与应用的第6题:

  教师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练*与应用的思考题: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增长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教学得与失:

  课题小数加减法课时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2、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多媒体展台、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探索与实践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加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加法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发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8+6=?

  28+5=?

  37+9=?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在课堂本)


《小数加减法》教案合集十篇(扩展5)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是在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的。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位数不同”的两个小数相加减以及“整数加减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下面是就这三个目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我认为这三个目标在本节课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一、化归的思想方法得到较好的渗透。

  首先由老师提供“一本故事书5.8元,一本连环画2.75元,”两条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

  (1)买两本书共多少元?列式:5.8+2.75;

  (2)两本书相差多少元?列式:5.8-2.75;接着老师又提供一条信息:如果妈妈给你8元钱,让你去买书,你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卖一本故事书还剩多少元?列式:8-5.8;

  (4)买一本连环画还剩多少元?列式:8-2.75。4道算式出来后,①让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②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③全班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④引导观察,抽象概括“位数不同”的两个小数相加减以及“整数加减小数”的计算方法,同时适时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即把“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如何转化为“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从而使新知识得到解决。此题,教师改变了以往一题一例的模式,老师既深钻了教材而又跳出了教材,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创设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他们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该情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真正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二、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体现在三大环节。一是探索新知部分。4道算式出来后,先估算,后独立计算,算后再和估算进行比较,看谁估算的结果和正确值最接*。二是综合训练部分。当老师提供六种文具的单价“笔盒9.8元、书包30元、铅笔0.7元、本1.2元、转笔刀2.46元、尺子1.45元”后,提出:

  (1)3元钱可以买哪两种文具?

  (2)40元钱买哪两种文具找回的钱最少?然后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学生提出

  (1)我买两种文具的钱在10至11之间,我一定买的是哪两种文具?

  (2)我买的两种文具的和是一个自然数,我买的一定是哪两种文具?三是课堂作业部分。要求作业先估算再计算,能口算的直接写出结果。这三个环节的有效实施,使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三、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综合训练中,我把课后第二题进行了修改,原题是“笔盒9.8元、书包35.6元(改为30元,意在对整数加减小数进行训练)、铅笔0.7元、本1.2元、转笔刀2.46元、尺子1.45元,购买两种你最需要的文具,一共要用多少元?”改为:“要求学生从这6种学*文具中,任意购买两种不同的学*文具,求出一共要用有多少元,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列法?”这个问题的提出,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入,学生很容易用数线段的方法5+4+3+2+1=15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到此并没有结束,老师又提出:“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让你求出任意两种文具相差多少元,又有多少种不同的列法?”当学生猜出10种和15种出现了两种结果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辩论中,学生找到了“把这6中文具由大到小排列”的方法后,再一次用数线段的方法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学生较好的运用了化归的思想方法。最后让学生把这15道加法和15道减法题一一搭配列出算式,做在作业本上,让全体学生亲自体验搭配的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估算、口算、计算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本节课是在学*了小数加减法有关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回顾整理,因为它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去解决问题,教师只在重点处给予点拨、补充和引导。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既有亮点,又有不足。

  亮点:

  (1)学案设计体现了层次性,由浅入深,既注重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将所学的知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同时还兼顾了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灵活度的培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关注差异生的知识生成。

  (2)加强了学生合作交流、评价质疑,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给学生思考和表现的机会,积极的思维给学生带来了学*的乐趣。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台,让学生展示、自己评价、纠错。以达到会做、会讲,会表达的学*目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了学*数学的乐趣,提高了学*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3)本节课注重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中学生利用小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活动中,培养分析比较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的兴趣和信心。

  不足:

  (1)对知识的总结不够准确。

  (2)学生的书写应从细节入手。书写应从左到右,小数点应是圆的,学生在改正错误时,不能中原题中改等。

  (3)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关注度不够。用班班通展示学生的学案会更全面,同时也能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这节课也存在着如何使复*课更加实用高效,在以后的复*中我将更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做到真正的学数学,用数学。

  《小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曾在三下学*过小数的初步认识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四下学*这一内容之前学*了小数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学生学*小数加减法是比较轻松的。在本课的教学中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老师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练*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学生更能体会出学*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对重点的理解有偏差。《小数加减法》一课的重点应该是对算理的理解。计算课的算理肯定是重点,但是直到上完课,似乎在我的心里对于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表述还不太明确。其实就是简单的`一句话:相同数位对齐,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正因为对重点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所以在这节课上,算理的讲解显得很薄弱。

  2、计算方法的讲解过浓。对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并不感到困难,只要在算理上理解透,把难点(小数减法中小数数位不同时的计算方法)突破,那么过程相对来说就简单容易得多了。在练一练中,我过多地讲解了计算方法,导致没有节省下时间做后面的思维拓展题。

  从这节课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那就是课前研究教材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在对教材深入分析后,首先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进行明确的定位;其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也要心中有数,并确定好要求学生掌握到哪个程度;再次每一环节中要解决的问题要有层次性,把教学重、难点分散在各个环节中进行有意识的突破。精心地设计与预设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做好充分准备赢在“起跑线”上。


《小数加减法》教案合集十篇(扩展6)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菁选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课堂开始创设情境,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提炼出数学的问题直入中心,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的学*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成功的'体验。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题,并适当拓展、延伸。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我注重了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的能力。练*的内容注意了回归生活,“购买文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知道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了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涵。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它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也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研究的需要。

  整节课下来,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取得了预设的效果。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我通过摘取点心铺上的数据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出示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数的加减计算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①感觉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深度不够,开放性的问题不是太多。

  ②课堂的后半部分显得比较急躁,给待优生的机会不是太多,没有很好的调动待优生的学*积极性。可能稍作等待,会有新的火花产生。

  ③驾奴课堂的细节处理有些地方还是不到位。比如在板书的布局上,还有小组讨论的设计上都要做进一步的调整。还有就是对于课堂生成性的资源不能很好的应对,教学机智还是不够。这些问题都是我要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断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本节课《小数加减法》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

  一、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引入部分,我分别采用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进行导入,促使学生对整数加减的竖式计算进行一个较好的梳理及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中来。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经常遇到的生活情境进行引入,通过图片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数学。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从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的解答。

  二、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课堂上,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发挥学生积累的竞赛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对个别学生则提出强制的要求,必须记住这种方法。

  2.同时,我还对题型进行了拓展,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如:7.3+3.24= 、5.1+3.35= 等题目,通过这些题目突出小数点对此的计算方法。明确本节课的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保持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学生由于在之前对整数加减法接触较多,通过对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回忆(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应该能顺利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上来。所以在新授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出示购物小票自由读读这些信息

  (1)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提出几个简单加减法的问题,并口头列式。

  2.四道“小数的加减法”:

  (1)独立用竖式计算;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2)反馈:指名上台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

  (3)评价

  [设计意图:第一题是第一层次的感悟,小数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在尝试中学生不大会出错,重在说明这样对位的理由,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第二、三、四题是第二层次的感悟,小数数位不同的加减法及整数减小数,在尝试中学生可能有错误:数位没对齐、进位错误、倒减、退位错误,把错误作为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借助错误资源,使学生在纠错、说理、争辩、比较中再次感受数位对齐,并发现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实现了数位对齐。]

  3.小结:说说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有几个地方是比较成功的:

  1.创设生活情境,重组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激起了他们的学*兴趣,同时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去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尝试计算之前,进一步加深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在新授中,突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数学学*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要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思维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下面是我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几点反思:

  首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加上三年级时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算出结果。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当数位不同时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其次,紧密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教学内容在引入时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购买学*用品入手的。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情绪与兴趣。其中选取的4个数据,转化成小数后(前一单元知识的迁移),利用求两个数的和与差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创设生活中的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题目编排上体现小数加减混合两步运算,进一步巩固学生本册中学到的简便运算,也是下一个例题小数加减混合计算的一个铺垫。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学生更能体会出学*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三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学生普遍表现出“简单、都会了”我出示整数减小数这一类题型。9—1.65指名板演。整数的小数部分没有用补0的`方法,使小数部分数位同样多再减。让学生自己检验,也就是利用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来验算小数加减法。马上又出示9—1.65,此题设想学生会不会由上题的迁移把数位三位对三位来处理,在课上还真有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非常直观的让学生认识到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复*课上,我又强调了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的事项:数位必须对齐,小数点也必须对齐。在练*题中,针对学生的出错点,又专门设计了一些练*题。整体感觉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还不错。

  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原计划观看环法自行车赛,了解自行车比赛的一些知识,知道在长达数天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和观众都会随时计算已完成的赛段里程和未完成的赛段里程,这就引入了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种思路、多条途径。但是由于*两天学校电压不稳,电脑无法运用临时调整教学过程,由老师出示课间变成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然后根据学生所出的一步计算的小数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开动脑筋,让这些一步算式合作变成加减混合试题,然后再让学生去解决。题是学生经过讨论确定的,所以在具体解决的过程中运算顺序自然运用得当,学*效果更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己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在自己交流中学会自己处理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同时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本节课学*了混合运算,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小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曾在三下学*过小数的初步认识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四下学*这一内容之前学*了小数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学生学*小数加减法是比较轻松的。在本课的教学中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老师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练*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学生更能体会出学*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对重点的理解有偏差。《小数加减法》一课的重点应该是对算理的理解。计算课的算理肯定是重点,但是直到上完课,似乎在我的心里对于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表述还不太明确。其实就是简单的一句话:相同数位对齐,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正因为对重点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所以在这节课上,算理的讲解显得很薄弱。

  2、计算方法的讲解过浓。对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并不感到困难,只要在算理上理解透,把难点(小数减法中小数数位不同时的计算方法)突破,那么过程相对来说就简单容易得多了。在练一练中,我过多地讲解了计算方法,导致没有节省下时间做后面的思维拓展题。

  从这节课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那就是课前研究教材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在对教材深入分析后,首先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进行明确的定位;其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也要心中有数,并确定好要求学生掌握到哪个程度;再次每一环节中要解决的问题要有层次性,把教学重、难点分散在各个环节中进行有意识的突破。精心地设计与预设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做好充分准备赢在“起跑线”上。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获取知识。

  首先,我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精心创设了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小数的加减法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从而拉*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积极性。

  接着,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最终概括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教学,旨在让学生用旧知解决新问题,体会转化思想,获得成功的体验,且通过不同算法的比较和优化,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列竖式小数点要对齐”的重难点时,把不同的书写格式进行对比,组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大胆讨论,相互启发,领悟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样学生不但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能力的培养。

  练*内容生活, “商场购物小票”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的领域。实践证明:结合生活,可以使学生深刻感受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大大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总之,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体验、理解、吸收、内化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仍存在一些不足:①对学生的列竖式要求应力求规范,比如个别学生竖式写得不够整齐、端正,没用直尺打横线等,今后应及时纠正不规范的书写格式,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②评价语言和方式过于单一等。总之,我将不断反思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业务水*更上一层楼!

  自参加工作以来,对计算教学的上课思路一直是模糊的。自从参加省小学数学网络研修,听了姚宗岭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知道了计算教学是要讲清算理和算法的。并且算理是算法的基础,算法是算理的升化。通过对小数加减法的备课,我认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是相同的计数单位对齐,计算方法是小数点对齐。但是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笔算,他们大多数知道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也有个别灵的学生知道小数点要对齐,四年级再来上小数加减法这节课,那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从小数的意义来理解,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不相同的计数单位不能直接相加。(想用图形教学法,和市教研员一聊觉得这不是数学模型)

  真正上课时,县市里的教研员都来听课,有点紧张。

  学生真能提出98.35+0.7=,7为什么要和3对齐,而不和5对齐?我及时抓住这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只能说出因为5在百分位上,而 7在十分位上。这时,我继续追问,能否从计数单位这一方面说一下理由?这个问题有难度,只能说出5和7的计数单位不同。这时我急于总结了。其实完全可以再问怎么个不同法?学生很快会说出5表示5个0.01,而7表示7个0.1,不同的'计数单位不能直接相加。

  (如果能再随即出示那个图像就好了,不知行不行)

  然后,我又问为什么3非要和7对齐?强化这一算理的理解。

  这时,我该总结板书了,可忘了这个环节。马上出示练*小数加法。在学生在做完练*以后,我来了个板书小结。县教研员张老师看出来,笑了。呵呵。但市教研员张老师,却认为这样做比我之前那样设计的要好。我的理解是通过让学生做几个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如何用最简炼的话说一下如何做小数加法。

  再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减法,让学生体会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对于小数末尾需要添0的,我通过把3种不同方法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去发现哪种方法最好。

  这节课由于没有到电教室去上,没用上实物投影。所以没有处理练*题。这也是我一直毛病。不能做到精讲多练。

  县教研员张老师评课:

  要强调不光这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满十都要往前1位进1。多看郭思乐的三本书,要用理论来支撑,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学生还要继续培养。

  市教研员张老师评课:

  每一步都要严谨。自主研修时,关注出错的人,每一节别留知识缺陷。

  我会每天快乐的工作着、思考着。一定坚持。

  本节课的重点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曹老师通过让学生合学(共同探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展学(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来说共同探讨出来的结果即计算过程。

  如:百分位满十怎么办?十分位不够减怎么处理?小数位数不同,计算时怎么办?得数末尾的零可以去掉吗?这些问题他们都能解决。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这样让学生亲身体验,既让他们掌握了知识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后面的练*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因此,我认为曹老师的这一节课,目标达成较好。重点突出,难点得以突破。是一节值得我们学*的好课。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和以前熟练掌握万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只涉及到一位小数的加减(小数的性质到五年级上学期再学,所以整数减小数、得数末尾是0的计算都不涉及)。

  在课前对5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解时,全部学生都能说出0.3+0.9等于多少,并能列出正确的竖式。可见学生能把整数加减计算的算法迁移到小数加减计算中,对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算理与算法都能比较容易理解掌握。

  根据对教学内容与学情的分析,在本课教学中,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1.拓展例题功能,渗透搭配规律。

  例题是点心店买点心的情境。四种点心及其价格分别是馒头- 0.5元、豆浆 -0.7元、馄饨-1.8元、面条-2.4元,通过提出问题求其中两种点心的总价和价格差引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内容的相对简单也提供了可拓展的空间。在教学完例题后,我让学生思考“任意选两种食品,求它们单价的和与单价的差,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再让学生同桌合作,列出算式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渗透搭配规律,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方法。

  2.精心设计,提升计算练*的功能。

  计算课往往给人枯燥乏味之感,其中计算练*单一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本课学*内容简单,所以我力求在练*设计上有所突破,希望在计算练*中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提升。而书上的五道练*中,第1、2题是纯粹的计算练*,第3、4 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第5题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总体来说都比较简单。经过思考,我合并简化了1、2两题,因为在课堂上大量练*竖式计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舍弃了解决实际问题,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计算,而且像第3题“水中插竹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理解题意并进行变式练*,可以在下节练*课进行。同时重新设计了两个练*:

  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惯,渗透加减计算的一般规律,发展学生思维。

  3.创造一个有规律的数列。

  让学生在找规律中既能练*小数的加减法,又能发展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练*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第一个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第二个练*在第2小题填中间数时对学生有一定的思维难度,这也是我自认为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导师却指出,这样的数列很容易产生歧义。像第1小题的两个数列,即使再多给几个数,答案也是不唯一的。为了更严密些,可以尽量多给几个数或后面加个数进行验证。而第2小题填中间数,答案更是不唯一,在学生还没有“等差数列”概念之前,做这样的题目要“小心”。曾经听曹老师做过有关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的讲座,这一刻自己对此有了更深感受。数学是严谨的科学,对所教知识没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再巧妙的设计也会弄巧成拙。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初步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