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案优选【十】篇

首页 / 教案 / |

  观察物体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2、通过不同题目的练*、讲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自己独立进行题目的练*。

  难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进行直观思考。

  教学准备:

  补充练*题。

  教学过程:

  口算:

  80÷8= 93÷3= 9×800= 110×5

  500×6= 31×2 62÷3= 48÷4=

  学生练*,1分钟完成。集体核对。

  注意末尾的0别忘了添。

  62÷3如何处理?复*商1不够就商0的题型。

  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观察一个物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站在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一个面?

  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两个面?

  学生尝试回答。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如何确定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补充:如果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的图案相同,则这时长方体的下面的面是什么图案?正方体的背面是什么图案?

  学生观察并说说这样判断的理由。

  下列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从侧面看下列的三个物体,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一连。

  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从哪个面看的?学生尝试练*。

  集体核对,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六、解决实际问题2小题(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每本练*本8角,5元钱最多能买多少本练*本?

  学生找重要信息,尝试列式。指名板书(两人),看看谁写得准确而完整。

  学生观察、比较板书,注意答句。

  一共有43个乒乓球,每8个装一盒,最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学生读题,自己独立列式解答。指名两人板书,看看谁完成得出色。

  集体核对,注意答句。

  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除法应用题,而且答案都有余数。

  不同点:答句的处理,第1小题舍去余数,第2小题需要进1。

  :这种题目的答句非常重要,是否要进1,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

  练*。

  你觉得在观察物体这一章节中,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交流并自我对照。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补充练*

  课前思考:

  补充了一些之前所学的知识和这一单元观察物体中的知识,让学生在学*新知的同时,不断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在观察物体的补充练*中,让学生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课后反思:

  由于这一单元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所以这一节复*课补充了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复*。在口算中注重正确率的基础上还要强调做题速度。简单的连乘问题,学生学*得也不错。对于这一单元,要注意题目之间的比较,能深层次地挖掘题目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对于一些直观的题目都能完成得很好,理解比较到位置。从题目的处理来看,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还可以,但由于题目中抽象的成分不多,因此,没有什么难度。因此在练*的过程中,适当地在原来题目的基础上扩充,一来增加题目的难度,二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这样可以避免由题目简单有带来学生的骄傲情绪,反之,会让学生充满兴趣。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练*与复*本单元的内容。口算部分相对简单,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简单的连乘实际问题,学生能自己分析题意,并正确的列式计算,也能够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想法,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练*过程中还是要强调选择正确的单位。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对比较直观的问题掌握得很好,当遇到需要空间想象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还是达不到要求,需要通过学具或画图的方式来辅助。但总体而言,这部分知识抽象的内容不多,所以学生掌握起来不是很费力。

  课后反思:

  本次练*中的口算部分主要是检验学生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正确率,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而对于本单元涉及到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可以,但总体来说这一单元比较简单,没有很抽象的东西需要理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在真正的练*中需要借助相关的工具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但靠学生自己的想象达不到解题的正确性。

  观察物体教案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86-87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游戏:学做木头人

  听《健康歌》做动作。

  一、认识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1、认识小橱柜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2、选择提供的长方体物体指出正、侧、上面

  3、观看录象:教师用相机变换位置地拍下微波炉的三个面

  学生指出微波炉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4、指出洗衣机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5、拍小橱柜的一个面。

  问:你能用相机拍下小橱柜的某一个面吗?

  6、小结:象这样我们能用相机拍摄下长方体物体的一个面,那从其他位置来观察,会有怎样的观察结果呢?让我们开始“观察物体”的活动吧!(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观察储物柜,体会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结果不同

  提出观察要求:

  观察某个物体时必须在同一个位置,注意观察姿势。

  1、学生观察小橱柜,记录观察结果。

  3、探究观察结果,思考:观察同一个物体,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小结:有时观察位置不同,观察结果也不同。

  4、指导学生观察指定的面

  ① 如何看到两个面 指名学生演示 示范检验观察结果的方法

  ② 如何看到三个面 指名学生演示,检验

  5、组织全体学生观察指定的面

  要求:①找能同时看到两个面的位置。 ②找能同时看到三个面的位置。

  三、变换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能看见几个面

  1、明确观察活动要求:

  音乐响起小组学生围着长方体转圈,音乐停学生立刻停,选择观察的姿势,数出看到的'面数。

  思考: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 )个面。

  2、学生踏着音乐进行观察活动

  3、交流观察活动体会

  如有学生有其他观点,请他上来用射象头观察。

  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活动反馈

  1、出示老师观察30路公交车的照片

  提出问题:如果站在*地上,从不同位置观公交车最多也能看到3个面吗?

  2、出示站在高处往下拍摄的公交车照片。

  提问:你知道我是怎样拍到这张照片的?

  五、认识长正方体的正面、侧面、上面

  1、出示长方体 (多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

  师:哪个面是长方体的正面呢?

  多媒体讲解:通常把正对观察者的面称为正面。

  2、观察小组桌面上的长方体

  指名学生说说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的。

  问:同一个长方体,为什么小组内同学看到的正面不同呢?

  小结:对,只要这个面正对着观察者,这个面就是正面。

  六、正方体的拼搭

  1、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正方体

  播放录象:一位同学示范姿势,另一位同学解说观察方法。

  学生按要求观察。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

  指名学生演示,屏幕上同时出示图。

  师:从正面、上面、侧面看一看摆成的物体,和同桌说说看到的是屏幕上的哪一个形状。

  七、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观察长方体物体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多多思考,从而发现更多的奥秘。

  观察物体教案 3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熊猫玩具、汽车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0)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同时问:“低估是怎样猜出来的?”

  (1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

  (1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上,小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观察熊猫的形状。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

  (13)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三、应用拓展

  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汽车玩具摆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汽车形状。教师同是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四、评价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放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后面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体与视图间的联系。

  观察物体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惯。

  3、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老师这里有一张给小鸭子照的照片,请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照片,说一说你知道这些照片摄影师站在小鸭子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鸭子的哪一面?

  质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地非常好,不过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都是照着同一只鸭子,可是每张照片都不一样呢?

  揭题:说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细观察物体,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学生喜欢感兴趣的猜一猜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熊猫)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国宝熊猫)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

  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熊猫?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所以我们观察物体要全面有序。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4)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

  做”)

  2、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1题” )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2题)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 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 侧面 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观察物体教案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5.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惯。

  6.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自己制作的课件、玩具恐龙5只、雕塑照片20张,数码照相机一台。学生8人一组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从实际切入。

  激趣: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谈话: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提问: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课件点击,对应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欢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

  生2:我最喜欢侧面的,站在她的旁边,拍的是她的正面。

  2.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恐龙)这是什么?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恐龙?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手细细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

  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恐龙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恐龙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说明:这是老师绕着恐龙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玩具恐龙旋转一圈的画面、可以定格。)

  (4)课间小歇:

  教师:刚才我们观察了恐龙,你们想不想到恐龙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恐龙都在干什么!(课件演示恐龙电影场景片段。)

  (5)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恐龙说些什么?

  生1:那些小恐龙真可爱,我都想养一个。

  生2:恐龙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

  谈话: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可是还有一些动物也快要灭绝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巩固新知。

  (1)做一做

  谈话:(课件同步)这时,开来了一辆汽车,恐龙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汽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恐龙围着汽车图)这是汽车的哪一面?(逐一设问)这四只恐龙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同座两人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2)摆一摆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铅笔盒……你观察过吗?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数学书都是什么样的?你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操作,回答。)生1:我看到了侧面,我能看到3个面。

  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个面。

  (3)找一找

  实例:大家知道吗,开学以来,只要我们班级的桌椅坏了,总是有一位同学把它修好,可是却没有留下姓名。老师一直调查不出来。在星期六的时候,老师正好看到了这位同学和他的爸爸一起为班级修理课桌,老师悄悄的拍下了这些镜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班级学生修理课桌的场景只有背影和侧面)你们能猜出来吗?(学生议论纷纷)为什么这么难猜?那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正面。)

  小结:我们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为大家服务。

  [设计说明:我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恐龙为素材,通过3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恐龙的样子是不同的。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在巩固阶段,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把教材的.练*1进行了改造,使得新课教学以恐龙为主线展开。并且以好人好事为教学资源,进行了思想教育,也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体验成功、实践新知

  1.实地观察。

  教师:老师还拍下了几张我们学校的照片,你们看,这是哪儿?(出示学校雕塑)我们学校的雕塑漂亮吗?你仔细观察过吗?今天我们学的就是观察物体。就让我们一起去观察我们学校的雕塑吧!(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学校雕塑。)

  2.操作实践。

  教师:咦,还有几张照片,老师想起来了,不小心撕坏了就在你们的桌子上,你能帮助老师把它拼出来吗?就让我们来一次比赛,根据刚才观察到的雕塑的样子把它们拼好!(学生两人一起拼图。)

  提问:这张照片拍的是雕塑的哪一面,是站在雕塑的哪一面拍的?

  生1:我们拼的这张照片是雕塑的正面,站在大门口拍的。

  生2:我们拼的这张照片是雕塑的侧面,站雕塑的侧面拍的。

  3.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设计说明:在实践部分,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后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拼图的活动为载体,只有经过仔细观察,才能完成任务。让学生感到形式活泼、新颖,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观察物体教案 6

  教学内容:

  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从下面、上面以及不同侧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察。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

  教学难点:

  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学具盒

  教学思路:

  一、导入新课:

  出示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让学生观察,说说从下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视图。

  接着追问:还可以怎样摆?

  二、探究新知:

  让学生试一试,再看一看。

  学生分组展示不同的摆法。

  集体交流:你能找到摆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是正确的。

  观察物体教案 7

  1、 使学生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能识别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观察物体教案 8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 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评析:通过观察从自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二、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给小熊“拍照”。

  (1) 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评析: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照片的样子并把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脑子里,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评析: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评析:有了上面给小熊“拍照”的经历,学生不难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在书上连一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他们利用在上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想象并作出判断。]

  3、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评析: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4、观察茶壶和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评析:观察对象由单个物体发展到两个物体的组合,通过让学生实际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结果,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有所不同。]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在学生经历了三次观察物体的活动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活动过程、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评析:让学生根据大楼的照片想象大楼前、后、左、右的视图,由于在课堂里无法进行实际观察,学生需要综合应用在前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相关的旧知才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作支撑,这对一年级的的小朋友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里向学生提出这一任务,主要是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一种机会。在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想象结果的基础上,再出示各种视图,一方面让学生作出选择和判断,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了反馈。]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总评:本课的设计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1、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设计者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活动作了精心设计。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2、立足于用好教材,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精细化的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观察物体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或图片,能辨认并识别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表述,初步感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结果不一定相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怎么看。

  2、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的逐步推断,总结证明出观察事物需全面性,能灵活运用三视图,完成将*面图形变换成实际图形的操作。

  3、让学生从物到形;再从形到物的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的操作中充分经历、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欣赏、描绘实物的*面图片,互相交流所得,在感悟事物形体不同方向美的同时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件、练*纸、水壶、积木

  (三)教学过程:

  一、 初步感知:

  1、观察导入:

  ⑴、孙老师给一位小朋友拍了一些照片,你知道这张照片摄影师站在这位小朋友的哪里拍的?

  ⑵、板书并讲述:(前面)从前面我们看到了这位小朋友的正面,你从正面主要看到了什么?(脸、两根辫子)

  2、展开:

  ⑴、提问:摄影师还能站在哪里拍?(随机展示图片)

  ⑵、板书:(左右;上面;后面)

  ⑶、说说:你主要看到些什么?

  重点说说(左右):为什么只能看到一只眼睛了?看到的这一只眼睛是同一只眼睛吗?为什么现在看不到中队长标志了?……

  3、小结:

  ⑴、同时出示五张照片

  ⑵、提问:我们从前、后、左、右和上面观察了这位小朋友,发现从这些不同的方向看的结果都各不相同。

  ⑶、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么看?”

  4、欣赏:

  ⑴、导入: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照片,你最喜欢哪一张就请你说说是怎么拍的,好吗?

  ⑵、随机回答

  ⑶、小结:我们从各种不同方向看到了这么多的照片?你看到你的桌面上有什么?

  二、物到形的探究:

  1、自由玩一玩:同桌两人可以看一看、玩一玩水壶。

  2、布置要求:你觉得怎么摆好,请你摆好就不能再动了!

  ⑴、画一画:同桌两人分工合作把你看到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的样子分别画到小画纸。

  ⑵、强调:如果我要画壶的后面怎么办?(人可以走动,壶不动)

  ⑶、汇报:(实物投影展示)说说你画的形状?

  强调问问壶相对面的不同点?

  ⑷、猜测:根据这组小朋友提供的信息,你能猜出他们的壶是怎么摆的?

  三、形到物的探究:

  1、猜一猜:

  ⑴、 导入:你们都猜的那么棒,孙老师也想请你来猜一猜!我用6个立方体搭了一个图形,从上面看能看到3个正方形,(出示 )你猜我是怎么拼的?

  ⑵、反馈学生作品(肯定学生的不同拼法!)

  强调提问:第一排只有一个(或两个)立方体,怎么也能看到3个正方形呢?

  ⑶、增加条件:我这个图形从上面看是3个,从右面看也3个正方形,(出示 ),那我到底是怎么拼的呢?

  ⑷、反馈学生作品。(注意为了符合右面的情况把上面改错的形式)

  ⑸、增加条件:从前面看是这样的,你猜到了吗?(出示: )

  ⑹、小结: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只看一面是不够的,应该全面仔细。

  2、请你来做小考官:

  ⑴、导入:你们想不想象孙老师一样画下来,让别人来猜一猜你搭的是什么?

  ⑵、布置:请用6个小立方体来搭一搭,并在你的小画纸上画出你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让其他同学来猜,好吗?

  ⑶、学生操作并展示,其他学生拼完由学生独立判断正误。

  ⑷、总结:我们收集了小考官提供的信息,就可以解决问题,看来,别人提供的信息资源十分有用,我们可要好好利用!)

  四、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那你知道该怎么看了吗?

  2、讲述:我们不管观察什么都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去看,多听听信息,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四)教学板书:

  怎么看?

  全面

  不同方向 收集信息

  前 后 左 右 上

  (五)设计意图:

  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启动以后,各位老师都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行动,小学数学教案《怎么看》。新课标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在数学学科中就增加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等现实问题的探究。这节课学*探究的内容就是由此而拓展出来的。

  由于课程标准最终是要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是某一标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或图片,能辨认并识别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表述,初步感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结果不一定相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的逐步推断,总结证明出观察事物需全面性,能灵活运用三视图,完成将*面图形变换成实际图形的操作。

  3、让学生从物到形;再从形到物的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的操作中充分经历、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欣赏、描绘实物的*面图片,互相交流所得,在感悟事物形体不同方向美的同时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其中1、2主要是结果性目标(即知识技能目标);3、4两条主要是体验性目标。在本教学活动中,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尽可能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方式,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如在导入中从同学的一组照片入手,比较贴*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能从以往的生活经验中找到学*的切口处,打开学生投入学*的积极性,摆正有困难学生对学*的*常心。接着的一组以动物为主的照片欣赏,既是对知识的巩固练*,又能加深学生对学*兴趣的浓度,提升对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的表述,特别体现在鸽子图中。由于鸽子站立的方向不同,对同一摄影师来说看到的鸽子面也各不相同,能更好地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的主体在于从物到形的探究(即通过观察壶合作作图)和从形到物的探究(即看图猜壶的摆法和看三视图猜积木的拼法)。学生刚拿到壶其实十分想去摸一摸,为避免画壶时学生随意改变壶的方向,探究之前干脆让大家痛快地动一动。学生在动的同时其实既解决了以上矛盾,也是观察壶结构的过程,为下一步的画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同桌分工合作画壶,既能节约有限的时间,画完之后同桌又能交流自身意见,更好地起到互相帮助提醒的作用。正因为有之前的玩壶、画壶,为看图猜壶的摆法这一过程做了较好地铺垫,学生有了经历才能凭借已有的空间观念来摆。看三视图猜积木的拼法是看形猜物的提升。先由逐步看单一方向,逐渐由各种不同的形状演变到单一的形状,总结出看事物的全面性。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出题考考同学更能让学生有学*的融洽感和成功感,更能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而整堂课在学*中教师的临场应变和评价十分重要,还值得继续探究!

  观察物体教案 10

  教学目标:

  1、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2、通过不同题目的练*、讲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自己独立进行题目的练*。

  难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进行直观思考。

  教学准备:

  补充练*题。

  教学过程:

  口算:

  80÷8= 93÷3= 9×800= 110×5

  500×6= 31×2 62÷3= 48÷4=

  学生练*,1分钟完成。集体核对。

  注意末尾的0别忘了添。

  62÷3如何处理?复*商1不够就商0的题型。

  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观察一个物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站在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一个面?

  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两个面?

  学生尝试回答。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如何确定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补充:如果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的图案相同,则这时长方体的下面的面是什么图案?正方体的背面是什么图案?

  学生观察并说说这样判断的理由。

  下列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从侧面看下列的三个物体,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一连。

  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从哪个面看的?学生尝试练*。

  集体核对,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六、解决实际问题2小题(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每本练*本8角,5元钱最多能买多少本练*本?

  学生找重要信息,尝试列式。指名板书(两人),看看谁写得准确而完整。

  学生观察、比较板书,注意答句。

  一共有43个乒乓球,每8个装一盒,最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学生读题,自己独立列式解答。指名两人板书,看看谁完成得出色。

  集体核对,注意答句。

  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除法应用题,而且答案都有余数。

  不同点:答句的处理,第1小题舍去余数,第2小题需要进1。

  :这种题目的答句非常重要,是否要进1,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

  练*。

  你觉得在观察物体这一章节中,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交流并自我对照。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补充练*

  课前思考:

  补充了一些之前所学的知识和这一单元观察物体中的知识,让学生在学*新知的同时,不断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在观察物体的补充练*中,让学生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课后反思:

  由于这一单元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所以这一节复*课补充了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复*。在口算中注重正确率的基础上还要强调做题速度。简单的连乘问题,学生学*得也不错。对于这一单元,要注意题目之间的比较,能深层次地挖掘题目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对于一些直观的题目都能完成得很好,理解比较到位置。从题目的处理来看,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还可以,但由于题目中抽象的成分不多,因此,没有什么难度。因此在练*的过程中,适当地在原来题目的基础上扩充,一来增加题目的难度,二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这样可以避免由题目简单有带来学生的骄傲情绪,反之,会让学生充满兴趣。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练*与复*本单元的内容。口算部分相对简单,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简单的连乘实际问题,学生能自己分析题意,并正确的列式计算,也能够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想法,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练*过程中还是要强调选择正确的单位。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对比较直观的问题掌握得很好,当遇到需要空间想象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还是达不到要求,需要通过学具或画图的方式来辅助。但总体而言,这部分知识抽象的内容不多,所以学生掌握起来不是很费力。

  课后反思:

  本次练*中的口算部分主要是检验学生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正确率,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而对于本单元涉及到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可以,但总体来说这一单元比较简单,没有很抽象的东西需要理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在真正的练*中需要借助相关的工具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但靠学生自己的想象达不到解题的正确性。


观察物体教案优选【十】篇扩展阅读


观察物体教案优选【十】篇(扩展1)

——《观察物体》教案9篇

《观察物体》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二、师生互动

  1.师:十一长假刚刚过去,在国庆节期间,杨老师去了一趟*,在那里老师又一次看到了许多有名的建筑物,我把它们拍摄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

  课件演示、依次呈现:

  2.提问:为什么同样是人民大会堂你们却没有说出来呢?或:为什么看上去不一样的两张照片,你们却说的是同一个建筑物呢?

  3.教师小结:看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我们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那么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怎样从不同的方位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利用十一长假在*拍摄的照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的热情;同时,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感知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我们看到样子是不一样的。)

  三、 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创设情趣,观察物体。

  师:老师还有许多摄影作品,你们想看看吗?请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课件演示、依次呈现:

  出示实物:果真是一个沉甸甸的存钱罐儿。

  提问:你们开始为什么会说它是球呢?

  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

  师:看来要想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我们从不同的方向来观察。

  板书:不同方向

  提问:我们都可以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物体?

  (通过猜测,让学生产生质疑,引起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并总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联系实际,观察物体。

  (1)课件呈现不同角度的汽车照片:

  (2)提问:你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一面?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联系学生实际,观察物体。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同一物体的不同面,我们看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3.亲身实践,观察物体。

  (1)说一说:如果我想请你们为老师照张正面像,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2)站一站:如果我想请你们为老师照张侧面像,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3)照一照:请你们为XX同学照一张侧面像,左右两位同学分别拍摄。

  (4)猜一猜:出示刚刚拍摄的两张照片,说一说分别是由谁来拍摄的?为什么?请大家站过来看一看你们说的对不对。

  (5)找一找:有一位阿姨,她照了一张像,可是底版丢失了,请你找一找可能是哪一张?说说为什么。(这四张底版都可能是,因为他们是从不同角度给这位阿姨拍摄的。)

  (通过说一说、站一站、照一照、猜一猜、找一找等活动,再次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新知。)

  4.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师:小亮、小明和小红他们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在看什么呢?

  出示课件:课本P67例一恐龙图

  提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为什么?请大家说说理由。

  (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亲身实践活动,所以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表中的三幅图分别是由谁看到的。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小结:通过今天的学*,我们知道在观察物体时,都可以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呀?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

  四、 解决问题,运用新知。

  1.画一画。

  (1)师:你们学的这么好老师发给你们每组一个小奖品,请小组成员一起观察。互相说一说,你坐在小奖品的哪一面,都看到些什么?

  (2)请你们把观察到的样子试着画一画。

  (3)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是什么样的,并通过简单的线条把看到的物体描绘出来。展示评价学生作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幅画是在什么位置观察并画出来的。此环节让学生经历了看物画图和看图找物两种不同的学*活动。)

  2.游戏。

  课件依次呈现一位老师不同角度的照片(后面侧面前面):请你们猜一猜他是谁?

  师:*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

  (给学生设置猜一猜、认一认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再次领悟到认识物体的全貌要从多角度来观察。)

  3.做一做。(课本P67做一做 )

  师:请你们仔细辨认这三位同学观察到的画面各是哪幅图,用线连一连。

  (通过学生的独立观察、独立思考,检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使学生的学*落在实处。)

  4.总结。

  师: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发现有哪些地方会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呢?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课后延伸。

  师:老师还拍摄了几张我们校园的照片,你们看,这是哪儿?课件呈现一些校园设施的照片。我们的校园漂亮吗?

  请同学们在课下找一找这些照片是老师站在什么位置从哪个角度去拍摄的。

《观察物体》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P38例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2、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4、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具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一、教学流程

  师:看看它是谁?(课件展示从储钱罐、电视机的上面、前面、侧面看到的不同形状的图片。)

  生1、2:储钱罐的上面、电视机的侧面

  师:对,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各不同,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观察物体(版书课题:观察物体)

  师: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课桌上准备好的小药箱,注意:人动箱不动,你看到了小药箱的那些面呢!

  生:正面、侧面、上面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到的形状角度一样吗?看到的形状一样吗?这些不同的形状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下面让我们再仔细观察小药箱吧!

  师:一次观察一个面,并在每个面上用一个字注明。如:看到上面就标个上字。

  生1、2、3:汇报(上面、下面、左面)

  师:不错!刚才同学们在观察的时候老师也观察了小药箱的每个面,猜猜老师是从那个方向看到的?课件出示。完成P38填一填。(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师:(根据课件图片进行面的相对性教学):当你看到写有小药箱三个字的正面时会想到( )

  生:(背面、后面、反面)

  师:看到上面会想到( )

  生:(底面、下面)

  师:看到左面会想到( )

  生:(右面)

  师:在刚才的观察中你发现了些什么?

  生:我发现每两个相邻面共一条边(一条棱)。有这样的棱8条,这样的相邻面8组。

  师:你能一次观察三个面吗?

  生:边观察边说能

  师: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观察方法,一次看到了三个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1、2、3:我一次看到的三个面的位置关系是相邻的。这三个面共一点(顶点小药箱有8个顶点就有8组这样的相邻面。这一点连着三条棱,就有8组这样的三条棱

  师:大家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你们的发现太棒了!你能一次看到小药箱的四个面吗?五个呢?六个呢?

  生:不能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填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 )的。在任一位置,一次最多只能看到( )个面。

  师:小法官巧判断: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都能看到3个面。 ( )

  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正方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

  3、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球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

  师:(小游戏)猜猜老师拿的可能是什么?(让学生看见老师手中拿的长方体的一个正方形面,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体,并说说理由)

  生1:可能是正方体,因为

  生2:可能是长方体,因为

  师:大家的想象和推理都很棒。 假设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大长方体盒子,你在里面一次最多可以看见几个面?几个面看全了吗?

  生1:假设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大长方体盒子,我在里面一次最多可以看见6个面。

  生2:有3个面看不全,被我自己遮着了。

  二、教学评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空间与图形P38 观察物体单元的第一课时。通过观察长方体小药箱,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推理能力。

  教者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就新课标新理念在课堂中的物化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思想:

  1、二度开发运用教材、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本单元共三个例题,从观察单个立体图形(物体)到多个。体验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通过拚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者选择了只完成例1的学*。参考许多名师教学,他们都将例1、例2的教学安排在一课时内完成。这样的设计是把观察单个立体图(物)和多个立体图(物)同时呈现,看似很有科学性,但从教材的运用和学生所得的角度看,这样处理教材学生所得浅显、容易,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虽然人人都获得了必需的数学,但没有体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所以教者在如何运用教材例1来传承知识、启迪心智上颇费苦心。分两个层面设计开发教材,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来完成设计目标。一层次面(基础层面,人人都必需学会的知识):通过观察单个长方体盒子,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二层次面(学生潜能开发,挖掘教材发展个性学生。)观察长方体小药箱,通过学生合作学*、主动探索,进一步促进学生观察发现一次看到的长方体的两个面之间、三个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与长方体的点、线、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学生观察所得:一次可以看见长方体的两个面后,引导学生通过看、数、摸进一步发现它们的位置关系是相邻的,每相邻的两个面共一条棱,所以十二条棱就有十二组这样的相邻面,而八个顶点就决定了有八组这样的三个相邻面。同时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以及他们的展示来教会一部分能接受的`学生。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2、注重知识构建过程、呈现知识分层夯实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师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主动获得的,学生学*的过程就是知识构建的过程。本节课,教者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引导下发现、在交流中发展。观察物体看似简单,如果设计不好就会出现散、乱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者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循序渐进、顺学而导,为学生的观察学*活动定任务、明要求、指范围、导方法。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的知识点。设计了分层观察:(1)初看(从不同角度自由观察小药箱。注意:人动箱不动。你看到了小药箱的那些面呢!让学生初步感知,看到多少说多少。)(2)按要求看,箱动人不动。首先让学生单独观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小药箱,一个面一个面的观察,并在每个面上用一个字注明。如:看到上面就标个上字。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然后通过学生的展示汇报,在交流中掌握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并运用课件完成P38的 辨认从那个方向看到的填空,夯实该知识点;同时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想象进行面的相对性教学,再度开发运用了教材,弥补了教材设计的空白,为后面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推理奠定了必需的基础。再要求学生两个面两个面的看,三个面三个面的看,这一合作学*通过摆弄学具、相互补充、教师引导使学生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亲自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从而构建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的知识点。(3)观察发现:通过一次看两个面、三个面,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一次看到的长方体的两个面之间、三个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与长方体的点、线、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撞击学生思维想像,让数学思维活跃,基础知识牢固的学生带动学*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本节课学*的基本任务,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启迪他们的心智。接着,安排了教科书P40 ①、小法官巧断案两题的练*,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 观察推理、 猜一猜的小游戏两题的练*更深层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以及思维推理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落实,主导、主体地位明确

  新课堂倡导新的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主体性,当这一理念走进课堂后,多数教师又忽视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认为在学生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要彰显学生个性。于是,放得太宽没了收揽,放得随意没了定位。在新方法物化到新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应是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的主人,可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管怎样的教学,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就会迷茫失去方向,掌握知识就凌乱少了方法。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看上去好像每个环节都是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定中获知。细琢磨,教者的设计思想是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发现、获取必需的知识,掌握技能(体现主导)。而在每个环节的学*过程中,又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主动探索来完成学*目标(体现主体)。这样的主导、主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导结合。

  新课程新理念在课堂上的物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老师们能坚持在学*中领悟,在实践中反思,在研究中积累,定会使现代数学课堂精彩纷呈、硕果累累。

《观察物体》教案3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P94-95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 、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 、让学牛感受数学与牛活的联系,培养学牛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操作实践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手机、玩具马、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课件出示盲人摸象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课件出示)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彖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彖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耳朵,他说:“大象像把大大的蒲扇。”第三个人摸到了腿,他说: “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第四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彖像一堵墙。”第五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绳子。”

  问:同学们,同样一头大彖,为什么五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摸到的地方不一样。揭题: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也可能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自主探究

  (一)、学*例1

  师:我们最熟悉的学*环境是教室,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什么地方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主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小组内先说说,再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学*例2 。

  1 、给小马拍照。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漂亮的模特(拿出动画人物小马:紫月、碧琪),想请大家帮它们拍几张照片。

  (1)分组给“紫月”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拍照: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紫月”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指名上台找出照片)

  (2)指名给“碧琪”拍照:指名从“碧琪”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拍一张照片,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这几个同学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碧琪”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谁在什么位置拍的。当学牛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碧琪”的左、右两边,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碧琪”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牛重新做出判断。

  明确:站在小马的前面,拍到小马的正面。站在小马的后面,拍到小马的背面。站在小马的左面,拍到小马的脸朝左。站在小马的右面,拍到小马的脸朝右。

  2 、应用实践。

  (1) tB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猴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牛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三、巩固检测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校门口的照片)问:哪一张是学校里面拍的,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我们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图)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能用线连一连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一面吗

  (1)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在课木上连一连。

  (3)集体交流。

  3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图)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飞机模型,你能用说说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一面吗?

  四、反思总结,加深体会刚才我们听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又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后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从不同位置去观察,才能全面观察物体。在思考问题时也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同学们,生活中的物体千差万别,仅凭一节课的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对事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同学们做有心人,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再观察。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观察物体》教案4

  教学目标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辨认。

  3、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辨认。

  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观察活动

  师出示洗衣机,每位学生坐在座位上看洗衣机,说一说你看到什么?两人一组说一说。

  二、观察物体

  1.出示小气车图。(略)

  2.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3.分小组讨论。

  4.判断练*

  5.出示小朋友看熊猫图。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判断出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哪幅是兰兰看到的?

  6.电脑显示大象、小猫、小猴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分小组说一说,他们看到的是哪一面?用直线连接。

  三、观察物体

  1.桌上摆出自己的玩具,同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看到的什么?

  2.讨论:为什么小组内四个同学看到的物体都不一样?一个物体可以分为几个方向去看?

  四、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教案5

  第一课时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学生喜欢的玩具,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请学生带着不同的头饰跟着音乐自己表演动作,如孔雀,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能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吗 "

  二,活动:请同学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摆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玩具的形状.

  1.小组汇报:你喜爱的玩具在哪儿 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画玩具.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的动物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画出来.

  3.作品展示.请学生介绍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

  4.判断.出示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的图片,用找朋友的方式进行配对.

  5.(出示课题)师:原来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三,进一步体验:

  1.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老 师同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2.连线游戏.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四,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第二课时 轴对称

  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学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具准备:对称图形卡片若干,水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引入

  1.课件出示(蜻蜓,蝴蝶画面).蝴蝶说:"蜻蜓阿姨,我想在妈妈生日那天送件亲手做的衣服,可是老做不好,怎么办呢 "(出现三种不对称的衣服图形)

  蜻蜓阿姨说:"好孩子,别着急,我先带你到图形城去逛逛,回来之后你一定会做."

  二,新课

  (一)初步认识对称图形

  1.(课件出示:逐渐打开的两扇门,同时播放《春天》这首歌).师说:"多么美的景色,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画面上有些什么吗 "(蝴蝶,花,树叶,树用课件依次出现)

  2.师说:"你们能猜一猜这几种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每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商量,然后小组汇报)

  3.老师说:"象这样左右两边或者上下都一样的形状,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的图形(课件展示),今天,我们就和蜻蜓蝴蝶一起认识认识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出示课题)

  4.(课件展示:蜻蜓蝴蝶来到自选商场),师说:"小朋友们,你能在图形卡中选出两个来拼成一个对称图形吗 "然后小组活动,请一人汇报所拼成的对称图形.

  师说:"有没有不能拼成的,为什么 "

  5.课件出示,蝴蝶说:"哦,我知道了,衣服也是对称图形,这些对称图形怎么剪呢 "

  (1)请小朋友帮它她剪一剪,试一试,看看你能否成功.

  (2)小组活动,用彩色纸剪对称图形.

  (3)小组展示,并讲一讲怎样剪的.

  (4)小结:原来把纸对折就可以剪出一个对称图形,那么折过之后的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课件出示)然后请师生一起来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6.师说:"老师提一个建议,让我们把刚才剪的对称的对称轴用笔都画出来,看谁画得直,画得好." 小组展示.

  7.师说:"原来,有个这个折痕,就可以帮助我们画对称轴,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对称图形呢 "

  (二)画对称轴

  1.课件展示:蜻蜓带着蝴蝶来到图形屋,看到三位对称图形长辈.说:"你能画出对称轴吗 "请小朋友拿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卡片自己折一折,画一画,找找看每种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2.小组展示.

  3.课件展示:对称轴的画法

  4.小结:师说:"小朋友们真聪明,能找出同一个对称图形不同的对称轴,而且还知道长方形有两个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三)课件展示:它们又来到图形市场.

  1.蝴蝶说:"怎么这些图形只有一半,另一半呢 请小朋友们帮它们画出另一半,行吗 "

  2.介绍方法

  (四)蝴蝶和蜻蜓离开了图形大厦,蝴蝶说:"蜻蜓阿姨,我会做了,会做了,用对称的方法来剪衣服,我一定会做好的,谢谢你."

  三,总结

  师说:"对,正如蝴蝶姑娘所说的,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对称的图形,正因为此,我们看到的事物才多姿多彩,我们的数学知识才会越来越丰富,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去更多的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第三课时 镜像对称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像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镜子,书第71页的开放题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

  2.出示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请小朋友说一说,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 3)小结: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 "出示一面大镜子,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

  (1)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2)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3)学生任意做动作.

  4.在桌面上摆出蝴蝶,大礼堂,青蛙,雪花等图形的一半,让同学把镜子与这些图形垂直竖放,观察镜子里面是有什么

  5.判断,书第71页第5题

  6.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6.总结: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观察物体》教案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请你们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一、情境导入:

  老师:我们学校坐落在风景优美的雨花台附*。同学们经常去这块德育基地开展活动。 [点击课件出示雨花台的录像](并且配音):“今天我们来到了雨花台,雨花台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瞧!那是雨花台烈士群雕。”“让我们在烈士群雕的前面拍张照。”[点击出示群雕前面的照片]“走,我们到后面看看去。”“让我们在这儿也拍张照吧。”[点击出示群雕后面的照片] 1、录像中定格2张烈士群雕的照片。

  2、老师:你知道哪一张照片是在烈士群雕的前面拍摄的吗?另一张照片是在群雕的哪一面拍摄的?

  3、学生回答,提问:他说的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想一想:这2张照片一样吗?(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5、得出结论:同一个群雕,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6、巩固练*1过渡:同学们活动结束回到了学校,又拍了这样的2张照片。

  提问:你知道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吗?让学生辨认说说理由。[课件点击照片可以放大出示]。

  7、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实物,探究新知

  1、过渡:看到小记者拍的照片,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拍一拍呢?下面我们来给小猴拍照,好不好?2、指导拍照:

  (1)出示小猴,指认小猴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2)请各小组组长把小猴像老师这样摆好,比一比哪一组摆放得又快又好!再指指小猴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3)刚才这小组同学表现真好,我请他们按刚才的位置到讲台前先给小猴拍照。四人演示。(看到他们4人拍照,请你们想想我们拍照要注意什么?)(4)其他人也想拍吗?请大家像他们一样轮流用相机拍照。

  (5)在大家给小猴拍照前,老师提一个要求:请你们对准小猴拍,把拍到的小猴的样子“印”在脑海里。比一比哪个小组拍的又好又安静。

  3、[出示小猴前、后、左、右的四张照片]你们拍的照片打印出来是这样的。想一想,你拍的是哪张照片?

  请(演示的4人)一个一个找出自己拍的照片。 4、逐个辨认小猴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照片。提问:学生拿的对不对?为什么拿这张照片?

  5、老师也给每个小组准备了4张照片,请每个组长从信封里拿出照片,请你们像他们一样也找出自己拍的照片。 6、分层次活动:

  (1)请站在小猴前面的小朋友起立。你们举的都是小猴的哪面?

  (2)老师举[小猴左面图]问:这是小猴的`哪面?拍到这张照片的小朋友起立。提问:你们坐在小猴的哪面拍的?7、交换位置观察

  刚才我们是在自己座位给小猴拍照的,你们想不想到其他位置来观察小猴?先请看一段录像[播放四个小朋友轮流换位观察小猴的录像]你们会像短片中的小朋友一样有序的换位观察吗?请各组开始。

  8、小结:大家站在小猴的4个不同位置,拍照片,选照片,大家学得真好!

  三、巩固练*1、汽车直接出示题目,问:这是什么?(汽车)老师指相应的观察者和汽车的面,问:这是汽车的哪一面?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请你们打开书第95页在书上用线连一连。集体反馈。 2、观察茶壶。

  (1)老师这儿有一把茶壶,指认茶壶的壶嘴、壶把。请各小组长轻轻取下筐子,把茶壶像老师这样放好。

  (2)[课件分层出示]你们四人一组,照下面的样子看茶壶,想想你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的?[再点击出示]说说你看到的是右边的哪一幅图

  (3)交流结果。请一小组汇报。你看到的是几号图?和他看得一样的人举手。

  (4)你能说出其他三人看到的各是哪幅图吗?小组交流。请1-2组汇报。

  (5)如果老师想拍到壶嘴,我可以在什么位置拍呢?请看到壶嘴的同学起立;如果老师不想拍到壶嘴,我可以在哪儿拍呢?请没有看到壶嘴的人起立。

  四、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今天我们一起学会了什么?

  2、让我们一起欣赏小记者给我们拍摄的雨花台的美丽风光。

《观察物体》教案7

  画出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梳子、衣服、小树、数字1、叉子图片、正方形、长方形、五角星、圆、等边三角形图片、尺、水彩笔、剪刀、胶水。

《观察物体》教案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三、教学准备

  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预设: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预设:

  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现象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预设: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 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观察与想象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全面、有序的观察活动,使学生对所观察的物体有了整体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为下面的学*奠定基础的同时,培养了空间观念,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

  预设:

  (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4)学生动手操作

  (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数学学*应该是学生主动的、、开放的、积极的活动过程。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辅助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明确结论科学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设计意图】从更理性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总结提炼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知识本质的*惯和意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1)学生试连线

  (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2.提高练*:

  练一练

  【设计意图】通过连一连、找一找、想一想和猜一猜的活动,使学生认知得到巩固,为后续课程中进一步研究二维与三维图形打下基础。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视野,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四)提炼升华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预设: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预设:

  生: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凸显数学的应用。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

《观察物体》教案9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猴子爬上树张望墙里桃子的情境,这一具有趣味性的学*内容。

  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正是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通过试一试练*,

  第1题:将电灯和杆子的上端看做两点,过这两点画线。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影子就越短。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告诉他们影子的长短与杆离路灯的距离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一点要到初中学*了相似三角形以后才能学*到。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再次体会到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2题: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将逐步缩小。可以画出客车在不同的位置时司机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看不到建筑物B了,因为被建筑物A挡住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当车继续向A行驶时一直到过了建筑物A,所观察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的变化。

  第3题: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给予指导。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即使有些解释不了,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为今后的学*奠定基础。

  (1)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逐渐变大。学生只要从大小上说明即可,对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一步观察。实际上,只有当球在电灯的正下方时,影子才是圆形,当偏离时,会形成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也可以让学生实际做一做。由此可以看出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之间的联系。但对形状变化的说明不作基本要求。

  (2)可以从影子长度的变化去观察,走向路灯时影子会变短。

  观察物体:“搭一搭”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 “搭一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 大立方体(教师用), 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过程说明

  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立体

  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创设“比赛”情景一 开展比赛,激发学生

  (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兴趣。

  (规则,无遮挡)

  (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側面、 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

  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 物入手,发现实物与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创设生与生交流环境

  (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 再到师与生交流环境录纸项目一 。 最终实现交流互动。

  (5)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6)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充分体现学生个性,

  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说说理由。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

  (7)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

  从上面看或从側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

  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观察物体教案优选【十】篇(扩展2)

——《观察物体》教案实用十份

  《观察物体》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 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第一个人摸到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

  (生交流)其实把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恐龙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恐龙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恐龙。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

  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恐龙的( )面,我看到了恐龙的( )”。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恐龙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恐龙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三个面的恐龙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巩固 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察数学课本的上下 认识上面、下面 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配一个练*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察恐龙、数学课本,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

  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巩固练*

  1、 摄影展览,连一连:

  小猴子照出来的是:

  小兔子照出来的是:

  2、下面个图分别是在车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3、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连一连。

  4、连一连,并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5、 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四、 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板书设计: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观察物体》教案 2

  教材分析:

  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是以后教学几何中的“三视图”的基础。本课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以后学*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作准备。将教材提供的恐龙换成玩具熊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更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在*时生活中观察物体都有经历,但思维处于无序的、无意识的状态,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教学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层面上提升到数学思考层面上,挖掘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力的因素。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不同位置拍摄的玩具熊照片、吸铁石

  学具:教材、玩具小熊每组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我们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都认识了吗?如果老师给你看一下我们班其中一位同学的照片,你能不能一下就叫出他的名字来呢?(出示学生的背面照)

  咦!他是谁?猜一猜。不是说看一下就可以猜出他是谁了吗?怎么有这么多答案呀?

  要不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出示两张侧面照)

  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样呢?好,接下来咱们就来揭开谜底,一起数,1、2、3。( ),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

  (2)师: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地看就叫做“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了班上某个小朋友的背面、侧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胜新,让他们猜一猜,这个班上的同学是谁?在游戏似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尽管是同一个人,但因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一)本位观察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群小客人,就在2号同学的课桌里,快点把它请出来!是谁呀?让小熊面对着黑板坐坐好。今天这些小熊将和我们一起来学*,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加入我们小组!

  2、好,下面请你轻轻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大家都分别坐在了小熊的前、后、左、右,那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再面对小熊坐好,观察好了,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3、师: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呢?

  生1:我坐在小熊的前面,看到了它的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两只手、两只脚……

  师:恩,你观察得真仔细!(出示照片)谁看到的和他一样?向大家挥挥手。这些同学都坐在小熊的哪一面?(前面)所以他们看到的是小熊的正面。(板书:正面)一起读。

  生2:我坐在小熊的右边,看到了它的右手、右脚、右眼睛、右耳朵……

  师:看,这是老师坐在他的位置上拍摄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的其实是小熊的侧面。(板书:侧面)一起读。

  生3:我坐在小熊的后面,看到了它的后脑勺、后背、屁股、……

  师:(出示照片)谁也看到了小熊的后脑勺、后背和小屁股呢?请举手。你们都坐在它的(后面)。看到的是小熊的背面。(板书:背面)一起读。

  生4:我坐在小熊的左边,看到了它的左手、左脚、左眼睛、左耳朵……

  师:你观察得也很仔细!看,这是老师坐在他的位置上拍摄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的也是小熊的(侧面)。

  下面就请看到侧面的同学全部站起来!你们有的坐在小熊的左边,有的坐在小熊的(右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本位观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玩具。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背面的知识。

  (二)换位观察

  1、师: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别观察到了小猪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下面我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不好?听老师口令,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小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

  师:现在你观察到的又是小熊的哪个面?看到的样子和刚才一样吗?

  反馈。师:怎么不一样呢?

  2、师:咦,你们每个小组观察的是不是原来的那个小熊呀?小熊没变,为什么你们看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其他同学认为呢?

  (因为我们换过位置了;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了……)

  小结:是啊,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换位观察,要求学生按顺时针变换座位,再次对玩具进行观察。这次观察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看到玩具的哪个面,同时要思考,现在看到玩具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为什么?因为有了转换位置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为改变了方向的缘故。这个环节是第一个环节的递进,让学生感知正确的、有序的观察方法。

  (三)全面观察

  1、师: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你可以随意地观察小熊的每一个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

  (小组活动、讨论)

  师:你们刚才是怎么观察的?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生1:我转了一圈,观察了小熊的……

  师:我们请这组的四个小朋友一起来演示一下。说一说你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你们觉得这样能看清小熊的每个面吗?

  生2:把小熊转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个面。

  师:转给我们看看。你们觉得他们组的方法怎么样?

  其他小组也把小熊转一圈,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每一个面。

  3、师:看清楚了吗?让小熊面朝黑板。

  (媒体出示正面照、一张侧面照、背面照)老师这里有一些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熊照片,我任意选一张,你认为我是站在小熊的哪边拍的,就快快站到小熊的哪边,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好不好!

  【设计意图】全面观察,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能观察到玩具的前、后、左、右四个面?明确观察物体可以围着物体转一圈,也可以通过转动物体来看到不同的面。

  在这一系列的观察动中,我让学生体验一个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的观察方法。

  三、应用拓展,激励创新

  1、观察恐龙。

  师: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瞧,这三位小朋友在观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拿出练*纸,把名字写在每幅图的下面。(交流)

  师:第一幅图是谁看到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的是它的侧面。

  第二幅图是小亮看到的。因为小亮在恐龙的前面,看到了恐龙的头,是它的正面。

  第三幅图是小红看到的。因为小红在恐龙的后面,看到了恐龙的屁股和尾巴,

  是它的背面。

  2、连线练*。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书本、铅笔盒等等,你有没有观察过呀?瞧!这几个小朋友把数学书叠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体)那么他们分别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哪个面呢?请在练*纸上连一连!(反馈)

  3、观察杯子。

  看样子,小朋友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了,试试能不能帮这四个小朋友解决一下问题呢?这四个小朋友站在杯子的不同位置,他们看到的杯子会一样吗?那他们看到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呢?(思考一会儿再出示)

  (出示从前、后、左、右、上面看到的杯子)是谁看到的?

  4、猜物品游戏。

  这几天,老师也去观察了一些东西,还把它们其中的一个面拍了下来,(出示)你能猜出这些分别是什么东西吗?哪个猜到了你可以先说哪个。

  (1)卷笔机的正面。

  (2)铅笔盒的侧面。老师拍的是铅笔盒的哪个面?(侧面)

  (3)手机背面。

  (4)可乐的上面。?老师拍的是可乐的哪个面?(上面)

  师:刚才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为什么有的那么难认呢?(只看物体其中的一个面)

  师:那你们说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各个面都要看一看;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要全面地看……)

  师: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练*的设计上,我安排了四个层次。首先完成课本内容的连线,这是多方位的一种对应练*。其次设计了观察一个长方体的活动,把小组中同学的书本合放在一起,判断形状。第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位置与所见物体形状的关系,出示了同一杯子不同方位的四幅图片,让学生猜测观察者是在杯子的哪个方向观察的,由此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一组猜物游戏,只看一个面,让学生来猜一猜是什么东西。通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告诉学生,观察物体,须全面才能见其真面目。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1、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吗?那么,你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

  (我知道观察物体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观察的位置或者转动物体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我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2、欣赏学校照片。

  下面就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一下咱们校园的几个景点,请你边看边大声地说出来,你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哪个面,行吗?(播放)

  师:喜欢这些照片吗?其实数学知识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看大家愿不愿意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请大家选择生活中其他的物体,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

  《观察物体》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请你们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一、情境导入:

  老师:我们学校坐落在风景优美的雨花台附*。同学们经常去这块德育基地开展活动。 [点击课件出示雨花台的录像](并且配音):“今天我们来到了雨花台,雨花台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瞧!那是雨花台烈士群雕。”“让我们在烈士群雕的前面拍张照。”[点击出示群雕前面的照片]“走,我们到后面看看去。”“让我们在这儿也拍张照吧。”[点击出示群雕后面的照片]

  1、录像中定格2张烈士群雕的照片。

  2、老师:你知道哪一张照片是在烈士群雕的前面拍摄的吗?另一张照片是在群雕的哪一面拍摄的?

  3、学生回答,提问:他说的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想一想:这2张照片一样吗?(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5、得出结论:同一个群雕,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6、巩固练*1过渡:同学们活动结束回到了学校,又拍了这样的2张照片。

  提问:你知道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吗?让学生辨认说说理由。[课件点击照片可以放大出示]。

  7、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实物,探究新知

  1、过渡:看到小记者拍的照片,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拍一拍呢?下面我们来给小猴拍照,好不好?

  2、指导拍照:

  (1)出示小猴,指认小猴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2)请各小组组长把小猴像老师这样摆好,比一比哪一组摆放得又快又好!再指指小猴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3)刚才这小组同学表现真好,我请他们按刚才的位置到讲台前先给小猴拍照。四人演示。(看到他们4人拍照,请你们想想我们拍照要注意什么?)

  (4)其他人也想拍吗?请大家像他们一样轮流用相机拍照。

  (5)在大家给小猴拍照前,老师提一个要求:请你们对准小猴拍,把拍到的小猴的样子“印”在脑海里。比一比哪个小组拍的又好又安静。

  3、[出示小猴前、后、左、右的四张照片]你们拍的照片打印出来是这样的。想一想,你拍的是哪张照片?

  请(演示的4人)一个一个找出自己拍的照片。

  4、逐个辨认小猴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照片。提问:学生拿的对不对?为什么拿这张照片?

  5、老师也给每个小组准备了4张照片,请每个组长从信封里拿出照片,请你们像他们一样也找出自己拍的照片。

  6、分层次活动:

  (1)请站在小猴前面的小朋友起立。你们举的都是小猴的哪面?

  (2)老师举[小猴左面图]问:这是小猴的哪面?拍到这张照片的小朋友起立。提问:你们坐在小猴的哪面拍的?

  7、交换位置观察

  刚才我们是在自己座位给小猴拍照的,你们想不想到其他位置来观察小猴?先请看一段录像[播放四个小朋友轮流换位观察小猴的录像]你们会像短片中的小朋友一样有序的换位观察吗?请各组开始。

  8、小结:大家站在小猴的4个不同位置,拍照片,选照片,大家学得真好!

  三、巩固练*

  1、汽车直接出示题目,问:这是什么?(汽车)老师指相应的观察者和汽车的面,问:这是汽车的哪一面?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请你们打开书第95页在书上用线连一连。集体反馈。

  2、观察茶壶。

  (1)老师这儿有一把茶壶,指认茶壶的壶嘴、壶把。请各小组长轻轻取下筐子,把茶壶像老师这样放好。

  (2)[课件分层出示]你们四人一组,照下面的样子看茶壶,想想你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的?[再点击出示]说说你看到的是右边的哪一幅图

  (3)交流结果。请一小组汇报。你看到的是几号图?和他看得一样的人举手。

  (4)你能说出其他三人看到的各是哪幅图吗?小组交流。请1-2组汇报。

  (5)如果老师想拍到壶嘴,我可以在什么位置拍呢?请看到壶嘴的同学起立;如果老师不想拍到壶嘴,我可以在哪儿拍呢?请没有看到壶嘴的人起立。

  四、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今天我们一起学会了什么?

  2、让我们一起欣赏小记者给我们拍摄的雨花台的美丽风光。

  《观察物体》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或图片,能辨认并识别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表述,初步感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结果不一定相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怎么看。

  2、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的逐步推断,总结证明出观察事物需全面性,能灵活运用三视图,完成将*面图形变换成实际图形的操作。

  3、让学生从物到形;再从形到物的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的操作中充分经历、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欣赏、描绘实物的*面图片,互相交流所得,在感悟事物形体不同方向美的同时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件、练*纸、水壶、积木

  (三)教学过程:

  一、 初步感知:

  1、观察导入:

  ⑴、孙老师给一位小朋友拍了一些照片,你知道这张照片摄影师站在这位小朋友的哪里拍的?

  ⑵、板书并讲述:(前面)从前面我们看到了这位小朋友的正面,你从正面主要看到了什么?(脸、两根辫子)

  2、展开:

  ⑴、提问:摄影师还能站在哪里拍?(随机展示图片)

  ⑵、板书:(左右;上面;后面)

  ⑶、说说:你主要看到些什么?

  重点说说(左右):为什么只能看到一只眼睛了?看到的这一只眼睛是同一只眼睛吗?为什么现在看不到中队长标志了?……

  3、小结:

  ⑴、同时出示五张照片

  ⑵、提问:我们从前、后、左、右和上面观察了这位小朋友,发现从这些不同的方向看的结果都各不相同。

  ⑶、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么看?”

  4、欣赏:

  ⑴、导入: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照片,你最喜欢哪一张就请你说说是怎么拍的,好吗?

  ⑵、随机回答

  ⑶、小结:我们从各种不同方向看到了这么多的照片?你看到你的桌面上有什么?

  二、物到形的探究:

  1、自由玩一玩:同桌两人可以看一看、玩一玩水壶。

  2、布置要求:你觉得怎么摆好,请你摆好就不能再动了!

  ⑴、画一画:同桌两人分工合作把你看到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的样子分别画到小画纸。

  ⑵、强调:如果我要画壶的后面怎么办?(人可以走动,壶不动)

  ⑶、汇报:(实物投影展示)说说你画的形状?

  强调问问壶相对面的不同点?

  ⑷、猜测:根据这组小朋友提供的信息,你能猜出他们的壶是怎么摆的?

  三、形到物的探究:

  1、猜一猜:

  ⑴、 导入:你们都猜的那么棒,孙老师也想请你来猜一猜!我用6个立方体搭了一个图形,从上面看能看到3个正方形,(出示 )你猜我是怎么拼的?

  ⑵、反馈学生作品(肯定学生的不同拼法!)

  强调提问:第一排只有一个(或两个)立方体,怎么也能看到3个正方形呢?

  ⑶、增加条件:我这个图形从上面看是3个,从右面看也3个正方形,(出示 ),那我到底是怎么拼的呢?

  ⑷、反馈学生作品。(注意为了符合右面的情况把上面改错的形式)

  ⑸、增加条件:从前面看是这样的,你猜到了吗?(出示: )

  ⑹、小结: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只看一面是不够的,应该全面仔细。

  2、请你来做小考官:

  ⑴、导入:你们想不想象孙老师一样画下来,让别人来猜一猜你搭的是什么?

  ⑵、布置:请用6个小立方体来搭一搭,并在你的小画纸上画出你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让其他同学来猜,好吗?

  ⑶、学生操作并展示,其他学生拼完由学生独立判断正误。

  ⑷、总结:我们收集了小考官提供的信息,就可以解决问题,看来,别人提供的信息资源十分有用,我们可要好好利用!)

  四、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那你知道该怎么看了吗?

  2、讲述:我们不管观察什么都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去看,多听听信息,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四)教学板书:

  怎么看?

  全面

  不同方向 收集信息

  前 后 左 右 上

  (五)设计意图:

  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启动以后,各位老师都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行动,小学数学教案《怎么看》。新课标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在数学学科中就增加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等现实问题的探究。这节课学*探究的内容就是由此而拓展出来的。

  由于课程标准最终是要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是某一标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或图片,能辨认并识别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表述,初步感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结果不一定相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的逐步推断,总结证明出观察事物需全面性,能灵活运用三视图,完成将*面图形变换成实际图形的操作。

  3、让学生从物到形;再从形到物的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的操作中充分经历、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欣赏、描绘实物的*面图片,互相交流所得,在感悟事物形体不同方向美的同时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其中1、2主要是结果性目标(即知识技能目标);3、4两条主要是体验性目标。在本教学活动中,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尽可能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方式,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如在导入中从同学的一组照片入手,比较贴*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能从以往的生活经验中找到学*的切口处,打开学生投入学*的积极性,摆正有困难学生对学*的*常心。接着的一组以动物为主的照片欣赏,既是对知识的巩固练*,又能加深学生对学*兴趣的浓度,提升对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的表述,特别体现在鸽子图中。由于鸽子站立的方向不同,对同一摄影师来说看到的鸽子面也各不相同,能更好地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的主体在于从物到形的探究(即通过观察壶合作作图)和从形到物的探究(即看图猜壶的摆法和看三视图猜积木的拼法)。学生刚拿到壶其实十分想去摸一摸,为避免画壶时学生随意改变壶的方向,探究之前干脆让大家痛快地动一动。学生在动的同时其实既解决了以上矛盾,也是观察壶结构的过程,为下一步的画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同桌分工合作画壶,既能节约有限的时间,画完之后同桌又能交流自身意见,更好地起到互相帮助提醒的作用。正因为有之前的玩壶、画壶,为看图猜壶的摆法这一过程做了较好地铺垫,学生有了经历才能凭借已有的空间观念来摆。看三视图猜积木的拼法是看形猜物的提升。先由逐步看单一方向,逐渐由各种不同的形状演变到单一的形状,总结出看事物的全面性。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出题考考同学更能让学生有学*的融洽感和成功感,更能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而整堂课在学*中教师的临场应变和评价十分重要,还值得继续探究!

  《观察物体》教案 5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课件 立体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后思考:它们观察的是同一图形,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呢?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2.思考:要观察物体可以从哪些方向去观察呢?

  3.学生活动。在学生充分建立表象后,我再出示课件小汽车图,让学生对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脱离实物,展开想像,才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最好途径,所以在前面观察建立表象的基础上我提出:小朋友是怎么观察的?

  4.小组交流。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本位观察活动,然后再以顺时针的方向交换座位观察,把每次观察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和第一次看到的是否相同,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换位之后每次看到图形的样子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汇报后,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相信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一定能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5.: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应用拓展

  1、出示课件:两个小朋友从不同方向给同一只熊猫照相。

  是谁照的相片?

  2、看大象 他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3、课件出示:水壶: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4、从它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形?

  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基础上学*新知。亲身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作业:回家以后,可选择生活中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

  四、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象不同的;所以,我们再看一样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的去观察他。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从正面观察

  从上面观察 所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从侧面观察

  目标达成检测

  1、教科书第67页做一做。

  2、连线。下面各图分别是从物体的哪面看到的,画线连一连。

  《观察物体》教案 6

  本单元以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为观察对象,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通过物体与其三视图的相互转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套教材里“观察物体”从二年级(上册)起陆续安排。

  二年级(上册)

  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指出各个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三年级(上册)

  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初步进行物体与其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间的相互转换。

  三年级(下册)

  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简单描述看到的形状。比较几个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或上视图)。

  本单元教材安排一道例题和一次“想想做做”,都是观察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一道思考题里观察的物体要复杂得多。

  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观察了由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这些都是继续教学本单元内容的基础。

  从3个小正方体的拼摆至4个小正方体的拼摆,数量上仅多了1个小正方体,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得多。各种拼摆组成的物体形状各不相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如果学生理解这一点,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物体时数学思考的水*都能得到一次发展。例题出示三个都是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由大卡通引导学生先从正面看这三个物体,比比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再从侧面和上面看,也分别比比形状,这些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达到教学要求。

  用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不只例题中的三个,还有许多。因此,“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继续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并且画一画。这些要求既与例题自然衔接,又比例题适当提高。摆一摆让学生整体感知物体的特征,先摆再看便于学生理解物体某个方向的形状。例题和各道“想想做做”都有先摆一摆的要求,教学时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摆的物质条件,绝不能图省事以看教材里的实物图代替看摆出的实物。把看到的图形画出来,是表达观察、思考结果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画图的要求不宜过高,能画出草图并基本正确就可以了。

  “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依据视图摆出物体,其中第(1)题的摆法各只有一种,第(2)、(3)题的答案是开放的。要鼓励学生摆出既符合视图要求,形状又不相同的各个物体。引导他们经历“研究视图的结构——想一想应该怎样搭——动手拼搭——验证搭成的物体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能发展空间观念,也能培养良好的学*方法与*惯。在进行第(2)、(3)题的拼摆时,可以分步进行。如先拿2个或3个正方体放成一排,再把其余的正方体放到适当的位置上去,想想有几种放法并检查摆出的各个物体的视图是否符合题意。第5题是第6题的铺垫,每个楼房模型都只要4个正方体就能搭出。学生在搭的时候,会自觉体会其中某个正方体被遮着,不容易看到甚至看不到,能理解那个看不到的正方体事实存在,也是空间观念的反映。第6题左边物体中的各个小正方体都能清楚地看到;中间物体中的个别小正方体不容易看到;右边物体中有个别小正方体被遮着,不能直接看到。说出三个物体各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难度不同,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数、怎样想的。

  思考题是从前、后、左、右分别观察由6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供教学选用。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观察由4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观察物体》教案 7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本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教材以学生观察恐龙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想:

  第一层次:在不违背教材创设生活情境的情境激发兴趣的原则下,将玩具恐龙换成了玩具小狗,接着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了解物体的正面,背面,侧面,并简单渗透左,右侧面。

  通过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接着出现一些生活中的观察物体的现象:如观察恐龙,书本,汽车;进一步观察并验证,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层次:出现观察茶壶图。增加了从物体上面和下面观察得到的影像,使观察提高一个层次。

  第三层次:出现正方体组合,将对物体的观察引向对几何形体的观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进一步提升空间观念。

  这样的安排,从简易到难,逐步发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逐步引导学生的空间想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狗玩具,茶壶,图片,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一猜:你能知道他是谁吗(课件依次出示男孩背面图,继而出示侧面—正面图)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面背面侧面从背面观察很难确定是谁,从侧面看到正面就知道是谁了。

  2、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小朋友的那边拍出这些照片的吗

  3、揭题: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物探究,从四个方位观察小狗

  1、确定方位:

  (1)师:今天老师请了小狗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大家喜欢它吗

  (2)课前准备好的玩具小狗,放在桌子中间,脸朝黑板。请你想一想,你坐在小狗的哪一边

  (3)反馈:告诉大家你在小狗的哪一边是几号位置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2、本位观察。

  (1)请小朋友脸朝小狗坐好,头不要偏,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它的什么小组内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吗

  学生活动。

  (2)反馈:刚才我们对小狗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在你这个位置,能看到小狗的哪个面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形状吗

  3、换位观察,观察小狗的前,后,左,右(侧)四个面。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小狗的一个面,想不想看到小狗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呢我们来换个位置观察。

  (1)换位置观察: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准备好,轻轻的换。现在这个位置看到的和前一次看到的一样吗你现在看到了小狗的什么,请把它记在心里。继续换位置观察。

  (2)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小狗,现在老师要靠考考小朋友了。拿出作业纸,请你把在几号位置看到哪幅图的小狗连线。如果忘记了,可以离开座位走动观察;做好了,也可以再走出座位按四个位置再对一遍。

  《观察物体》教案 8

  教学目标:

  1、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并能描述看到的形状。

  2、能辨认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得到的形状。

  教学重点:

  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正方体木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迁移,预*新课。(课件出示)

  1、由两个小正方体组成以下图形,画出从前面、上面、左面所看到的图形。

  第二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问,从这三面看到的图形的形状一样吗?也就是说从不同的方面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引入课题,这节课学*“观察物体”。

  2、课堂预*。

  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13页,请你拿出自带的4个小正方体木块,进行拼组,然后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学*。

  1、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2、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一样吗?

  3、请你把能观察到的面的形状画在格子图上,并注明看的位置。

  4、我们分别不同的位置观察了拼成的立体图形,对于你画出的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二、自我检测。(课件出示)

  1、填一填。

  从前面、左面和上面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不同的图形,结果可能( ),也可能( )。

  2、连一连。

  第二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三、预估问题。

  1、观察我们摆放的组合立体图形,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图形?

  2、同样都是用相同的4块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为什么你们从前面、上面、侧面画出的形状不同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怎么样?

  四、预设解惑。

  请同学们拿出在预*的过程中,通过摆立体图形画出的格子图,我们共同交流。

  1、同学们在实物图影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出示从前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

  2、师把同学们的作品进行总结:(课件演示)

  第二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作品,我们是如何画出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图形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1)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五、引导小结。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六、针对性作业。

  1、课本13页做一做,练*四1至3题。

  2、《配练》上的1至3题。

  《观察物体》教案 9

  一、学生整体学*数学情况分析

  1、由于现在的家长都比较重视学前教育,因此班中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特别是计算技能方面比较强。

  2、孩子们具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喜欢操作。

  性强的学*内容。特别喜欢声形并茂、具有动画效果的课堂学*。

  3、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的积极性较高,孩子们都能主动参与小组学*中去,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4、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空间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座位安排便于个别化教学,和学生合作学*

  全班24人,以四人为一组,见图,其中☆表示发言积极的学生,思维灵活的学生,◇表示思维反应较快,学*良好水*的学生,●表示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表示学*有困难,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爱心和关注的孩子的座位。

  三、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分层教学目标:

  1、上限:通过学*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正确区分左右侧面。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力。

  2、下限: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教学难点: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六、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不同位置拍摄的玩具熊照片、吸铁石

  学具:教材、玩具小熊每组一只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小朋友,我们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都认识了吗?如果老师给你看一下我们班其中一位同学的照片,你能不能一下就叫出他的名字来呢?

  2、咦!他是谁?猜一猜。不是说看一下就可以猜出他是谁了吗?怎么有这么多答案呀?要不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

  3、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样呢?好,接下来咱们就来揭开谜底,

  4、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地看就叫做“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观察物体》。板书:

  观察物体。

  学生活动:

  1、猜一猜回答,

  2、一起数,1、2、3。

  3、照片中的学生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

  多媒体运用:

  1、课件出示学生的背面照

  2、课件出示两张侧面照

  3、课件出示学生正面照

  【设计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了班上某个小朋友的背面、侧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胜新,让他们猜一猜,这个班上的同学是谁?在游戏似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尽管是同一个人,但因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1、本位观察

  教师活动:

  ①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群小客人,就在1号同学的课桌里,快点把它请出来!是谁呀?让小熊面对着黑板坐坐好。今天这些小熊将和我们一起来学*,让我们欢迎它们加入我们小组!

  ②提问:下面请你轻轻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呢?

  ③观察好了,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④学生反馈,教师进行点拨

  学生活动:

  ①有礼貌的和小熊打招呼。

  ②和同桌说一说

  ③大胆地和全班同学交流,我坐在小熊的哪边,看到了什么?

  ④判断同学回答的对与错

  ⑤看到的都是小熊侧面的学生起立

  多媒体运用:

  按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小熊前、后、左、右各面的照片。

  个别化教学:

  ①请学*有困难的学生先尝试回答

  ②请中等想、水*的学生发表意见,再请思维灵活的学生补充。

  【设计理念】让学生进行本位观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玩具。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背面的知识。

  2、换位观察

  教师活动:

  ①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下面大家想不想换个位置再来观察呢?

  ②听老师口令,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小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

  ③提问:现在你观察到的又是小熊的哪个面?看到的样子和刚才一样吗?

  ④反馈提问:咦,怎么不一样呢?你们每个小组是不是原来的那个小熊呀?小熊没变,为什么你们看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其他同学认为呢?

  ⑤小结:是啊,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学生活动:

  学生起立,按顺时针方向走到下个位置

  和小组同学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思考回答:看到的结果为什么和刚才不一样

  个别化教学: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中,听听学困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指导。

  【设计理念】换位观察,要求学生按顺时针变换座位,再次对玩具进行观察。这次观察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看到玩具的哪个面,同时要思考,现在看到玩具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为什么?因为有了转换位置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为改变了方向的缘故。这个环节是第一个环节的递进,让学生感知正确的、有序的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教师活动

  ①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你可以随意地观察小熊的每一个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

  ②师:你们刚才是怎么观察的?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③师:我们请这组的四个小朋友一起来演示一下。说一说你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你们觉得这样能看清小熊的每个面吗?

  ④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师:转给我们看看。你们觉得他们组的方法怎么样?

  其他小组也把小熊转一圈,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每一个面。

  ⑤师:看清楚了吗?让小熊面朝黑板坐好。下面来做看物体找位置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

  老师这里有一些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熊照片,我任意点一张,你认为我是站在小熊的哪边拍的,就快快站到小熊的哪边,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好不好!

  学生活动:

  ①小组活动、讨论

  ②学生回答:如,我转了一圈,观察了小熊的……

  我把小熊转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个面。

  ③参与游戏:看物体找位置

  多媒体运用:

  课件出示不同位置拍的小熊的图片

  个别化教学:

  关注学困生活动、游戏时的表现,给予及时帮助。

  【设计理念】全面观察,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能观察到玩具的前、后、左、右四个面?明确观察物体可以围着物体转一圈,也可以通过转动物体来看到不同的面。在这一系列的观察动中,我让学生体验一个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的观察方法。

  三、应用拓展,激励创新

  教师活动:

  ①书本练*:连一连

  ②观察恐龙。

  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瞧,这三位小朋友在观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翻开书本67,把名字写在每幅图的下面。

  ③连线练*。观察汽车

  ④做一做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书本、铅笔盒等等,你有没有观察过呀?瞧!这几个小朋友把数学书叠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体)那么他们分别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哪个面呢?请来连一连!(翻开书本67)(反馈)

  ⑤观察查壶。

  看样子,小朋友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了,试试能不能帮这三个小朋友解决一下问题呢?这三个小朋友站在杯子的不同位置,他们看到的茶壶会一样吗?那他们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的呢?(思考一会儿再出示)

  (出示从前、后、左、右、上面看到的茶壶)是谁看到的?

  ⑥猜物品游戏。

  这几天,老师也去观察了一些东西,还把它们其中的一个面拍了下来,(出示)你能猜出这些分别是什么东西吗?

  师:刚才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为什么有的那么难认呢?(只看物体其中的一个面)

  师: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师: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学生活动:

  ①学生进行练*,并说明理由

  ②从猜一猜活动中得出: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多媒体运用:

  出示练*题

  个别化教学:

  学生独立练*时,教师巡视,给学困生及时帮助。

  1至4题,让学困生先回答并说明怎样想的,优秀生进行补充。

  【设计理念】在练*的设计上,我安排了四个层次。首先完成课本内容的连线,这是多方位的一种对应练*。其次设计了观察一个长方体的活动,把小组中同学的书本合放在一起,判断形状。第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位置与所见物体形状的关系,出示了同一茶壶不同方位的四幅图片,让学生猜测观察者是在茶壶的哪个方向观察的,由此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一组猜物游戏,只看一个面,让学生来猜一猜是什么东西。通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告诉学生,观察物体,须全面才能见其真面目。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教师活动

  1、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吗?那么,你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指名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学生活动:

  1、各自总结自己的收获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观察物体的经验:我知道观察物体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观察的位置或者转动物体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我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板书

  观察物体

  前 面 —— 正面

  后 面 —— 后面

  左 边 —— 侧

  右 边 —— 面

  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全面观察

  《观察物体》教案 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第1、2、4、5题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惯。

  教学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具准备: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第1、2、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从正面看到的*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练*。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教案优选【十】篇(扩展3)

——观察物体三教案(十)份

  观察物体三教案 1

  教材分析:

  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是以后教学几何中的“三视图”的基础。本课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以后学*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作准备。将教材提供的恐龙换成玩具熊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更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在*时生活中观察物体都有经历,但思维处于无序的、无意识的状态,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教学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层面上提升到数学思考层面上,挖掘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力的因素。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不同位置拍摄的玩具熊照片、吸铁石

  学具:教材、玩具小熊每组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我们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都认识了吗?如果老师给你看一下我们班其中一位同学的照片,你能不能一下就叫出他的名字来呢?(出示学生的背面照)

  咦!他是谁?猜一猜。不是说看一下就可以猜出他是谁了吗?怎么有这么多答案呀?

  要不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出示两张侧面照)

  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样呢?好,接下来咱们就来揭开谜底,一起数,1、2、3。( ),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

  (2)师: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地看就叫做“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了班上某个小朋友的背面、侧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胜新,让他们猜一猜,这个班上的同学是谁?在游戏似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尽管是同一个人,但因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一)本位观察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群小客人,就在2号同学的课桌里,快点把它请出来!是谁呀?让小熊面对着黑板坐坐好。今天这些小熊将和我们一起来学*,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加入我们小组!

  2、好,下面请你轻轻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大家都分别坐在了小熊的前、后、左、右,那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再面对小熊坐好,观察好了,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3、师: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呢?

  生1:我坐在小熊的前面,看到了它的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两只手、两只脚……

  师:恩,你观察得真仔细!(出示照片)谁看到的和他一样?向大家挥挥手。这些同学都坐在小熊的哪一面?(前面)所以他们看到的是小熊的正面。(板书:正面)一起读。

  生2:我坐在小熊的右边,看到了它的右手、右脚、右眼睛、右耳朵……

  师:看,这是老师坐在他的位置上拍摄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的其实是小熊的侧面。(板书:侧面)一起读。

  生3:我坐在小熊的后面,看到了它的后脑勺、后背、屁股、……

  师:(出示照片)谁也看到了小熊的后脑勺、后背和小屁股呢?请举手。你们都坐在它的(后面)。看到的是小熊的背面。(板书:背面)一起读。

  生4:我坐在小熊的左边,看到了它的左手、左脚、左眼睛、左耳朵……

  师:你观察得也很仔细!看,这是老师坐在他的位置上拍摄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的也是小熊的(侧面)。

  下面就请看到侧面的同学全部站起来!你们有的坐在小熊的左边,有的坐在小熊的(右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本位观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玩具。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背面的知识。

  (二)换位观察

  1、师: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别观察到了小猪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下面我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不好?听老师口令,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小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

  师:现在你观察到的又是小熊的哪个面?看到的样子和刚才一样吗?

  反馈。师:怎么不一样呢?

  2、师:咦,你们每个小组观察的是不是原来的那个小熊呀?小熊没变,为什么你们看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其他同学认为呢?

  (因为我们换过位置了;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了……)

  小结:是啊,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换位观察,要求学生按顺时针变换座位,再次对玩具进行观察。这次观察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看到玩具的哪个面,同时要思考,现在看到玩具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为什么?因为有了转换位置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为改变了方向的缘故。这个环节是第一个环节的递进,让学生感知正确的、有序的观察方法。

  (三)全面观察

  1、师: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你可以随意地观察小熊的每一个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

  (小组活动、讨论)

  师:你们刚才是怎么观察的?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生1:我转了一圈,观察了小熊的……

  师:我们请这组的四个小朋友一起来演示一下。说一说你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你们觉得这样能看清小熊的每个面吗?

  生2:把小熊转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个面。

  师:转给我们看看。你们觉得他们组的方法怎么样?

  其他小组也把小熊转一圈,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每一个面。

  3、师:看清楚了吗?让小熊面朝黑板。

  (媒体出示正面照、一张侧面照、背面照)老师这里有一些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熊照片,我任意选一张,你认为我是站在小熊的哪边拍的,就快快站到小熊的哪边,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好不好!

  【设计意图】全面观察,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能观察到玩具的前、后、左、右四个面?明确观察物体可以围着物体转一圈,也可以通过转动物体来看到不同的面。

  在这一系列的观察动中,我让学生体验一个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的观察方法。

  三、应用拓展,激励创新

  1、观察恐龙。

  师: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瞧,这三位小朋友在观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拿出练*纸,把名字写在每幅图的下面。(交流)

  师:第一幅图是谁看到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的是它的侧面。

  第二幅图是小亮看到的。因为小亮在恐龙的前面,看到了恐龙的头,是它的正面。

  第三幅图是小红看到的。因为小红在恐龙的后面,看到了恐龙的屁股和尾巴,

  是它的背面。

  2、连线练*。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书本、铅笔盒等等,你有没有观察过呀?瞧!这几个小朋友把数学书叠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体)那么他们分别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哪个面呢?请在练*纸上连一连!(反馈)

  3、观察杯子。

  看样子,小朋友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了,试试能不能帮这四个小朋友解决一下问题呢?这四个小朋友站在杯子的不同位置,他们看到的杯子会一样吗?那他们看到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呢?(思考一会儿再出示)

  (出示从前、后、左、右、上面看到的杯子)是谁看到的?

  4、猜物品游戏。

  这几天,老师也去观察了一些东西,还把它们其中的一个面拍了下来,(出示)你能猜出这些分别是什么东西吗?哪个猜到了你可以先说哪个。

  (1)卷笔机的正面。

  (2)铅笔盒的侧面。老师拍的是铅笔盒的哪个面?(侧面)

  (3)手机背面。

  (4)可乐的上面。?老师拍的是可乐的哪个面?(上面)

  师:刚才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为什么有的那么难认呢?(只看物体其中的一个面)

  师:那你们说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各个面都要看一看;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要全面地看……)

  师: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练*的设计上,我安排了四个层次。首先完成课本内容的连线,这是多方位的一种对应练*。其次设计了观察一个长方体的活动,把小组中同学的书本合放在一起,判断形状。第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位置与所见物体形状的关系,出示了同一杯子不同方位的四幅图片,让学生猜测观察者是在杯子的哪个方向观察的,由此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一组猜物游戏,只看一个面,让学生来猜一猜是什么东西。通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告诉学生,观察物体,须全面才能见其真面目。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1、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吗?那么,你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

  (我知道观察物体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观察的位置或者转动物体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我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2、欣赏学校照片。

  下面就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一下咱们校园的几个景点,请你边看边大声地说出来,你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哪个面,行吗?(播放)

  师:喜欢这些照片吗?其实数学知识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看大家愿不愿意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请大家选择生活中其他的物体,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

  观察物体三教案 2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初步学会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本单元继续从这些位置观察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用4个正方体能够摆出许多形状不同的物体,赋予本单元丰富的教学内容,既能从不同位置观察这些物体,又能比较各个物体的视图,还能依据的某个位置的视图,对物体的形状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些活动都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摆和看是例题的基本教学活动,比较视图使活动更具挑战性。

  例题十分清楚地要求:先摆一摆,再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一看,安排先摆有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有可观察的物体,防止以看实物图代替看物体的现象发生,把观察物体落到实处。二是通过摆,直观感受物体的形状,尤其是摆出的三个物体的形状结构的不同。从正、侧、上面观察要让学生独立进行,因为他们已经具有这方面的能力。要一边观察,一边描述看到的形状。如从正面看左边的物体,形状是三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从上面看这个物体,三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左前方还有一个正方形;从侧面看这个物体,形状是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这种描述可以用语言的形式,也可以画出草图说明。后一种描述可能更适宜大多数学生。分别比较三个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使观察物体的活动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的热情。通过比较,发现从正面看三个物体的形状相同,从侧面看形状也相同,从上面看形状不同,从而体会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形状特点。

  “想想做做”第1、2、4题都是摆物体、看形状、比视图,通过变换问题维持学生的积极性。如第1题要求指出从哪面看,三个物体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形状不同?和例题相比,给学生扶得少了,放得多了,包容了例题的内容,又高于例题的要求。又如第4题找出具有指定视图的物体,促使学生逐个逐个地观察,并且边看边对照视图作出正确的选择。

  2、按照视图的要求摆出相应的物体,发展想象力。

  “想想做做”第3题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指定的视图摆物体。依据*面图形想象和创造立体,是培养空间观念的教学活动。要让学生独立地摆出物体,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观察验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研究视图和观察验证这两个环节给予调控。“研究视图”是分析视图的形状与结构,弄清楚它是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从而构思摆法。“观察验证”是从指定的哪个面去观察摆成的物体,它是否具有规定的视图,通过观察确认或修改摆出的物体。这道题里有三个小题,第(1)小题的物体只有一种摆法,第(2)(3)小题的物体可以有多种摆法。后两小题对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以及丰富的空间想象是十分有利的。让学生体会摆法多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人摆出一个物体,在交流中出现不同的摆法,通过相互观察验证,获得摆法多样的体验。另一种方式是鼓励学生摆出一个物体以后再尝试其它摆法,观察摆成的各个物体,体验它的某个视图都相同。选择哪种方式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一些。

  3、对“想想做做”第5、6两题的说明。

  这两道题是体会实物图中那些不容易看到或者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体。第5题左图里有一个正方体在后面,被挡着不容易看到;右图有一个正方体在后面的下方,不能直接看到。第6题的图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体会这些正方体的客观存在,有利于空间想象。两道题的教学活动是有差别的。第5题是先看图照样子摆,在摆的时候体会那一个正方体的存在。第6题是先数,在数的时候感受那一个正方体的位置。

  观察物体三教案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67、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初步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3、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互动。

  [教学重难点]

  能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汽车若干辆、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从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猜一猜)

  (1)(课件出示)

  几张动物图片,遮住他们的一部分,请学生猜是什么动物?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的?

  2、导入新课

  师:刚才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部分,猜得很棒!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你看到了什么?(揭示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思考:要观察物体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得出:可以从正面、侧面、背面去观察一个物体。

  2、学生活动

  (1)师:请小朋友拿出汽车玩具放在桌面上,说说在自己的座位上看到的汽车是怎么样的?

  小组汇报:

  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头,有车灯和窗户;

  我看到的它的是车尾

  (2)画出自己看到的汽车形状。

  师:下面我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的汽车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得画出来。

  小组活动

  (3)展示图片,小组交流。

  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说说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

  (4)思考汇报:

  师:咦,真奇怪!大家明明画的是同一个物体,为什么画出来的却不一样呢?有想法了,可以和同伴互相说一说。

  (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得出:因为每组四人坐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只看到了物体的某一个面,所以看到的画面是不同的。

  (5)学生个体活动,再次感知。

  A、交换位置,再观察,你所看到的和别的小朋友画的是否一样。

  B、拿出自己喜欢的玩具,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把你看到的说给旁边的同学听。

  (6)总结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活动,谁能发现在观察物体时有什么数学问题呢?

  (观察物体时,随着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也可能不同。)

  再次提出疑问:要想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我们应该怎么做?

  得出:要从各个角度,不同方向去观察。

  三、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1、(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从不同方向观察一只恐龙玩具。

  提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看一看、连一连

  请每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一看,你看到了数学书的哪一面?和上面哪个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

  (课件出示书本第67面的做一做。)

  3、摆一摆、看一看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得很出色,老师送给每人一份礼物,在自己的抽屉里找一找吧!(每人一个正方体)

  师:我们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这四个正方体就可以拼摆成不同的图形。现在老师提个小要求,大家拼摆成的这个图形,必须是从正面看能看到四个面,从上面看能看到三个面,从侧面看只能看到两个面。(师板书)

  你能摆出这个图形吗?

  先想一想它的形状,四人合作试着摆一摆。摆好后,再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检查你摆的是否符合老师的要求。

  四、课堂小结,互相评价

  师: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今天你又学会了什么?你认为哪些同学表现比较好,为什么?自己表现如何呢?

  观察物体三教案 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观察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使学生在实际的拼搭活动中,进一步学*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注意点:

  1.教学过程中,教师演示摆放立体时,注意同时运用语言叙述摆放过程。比如:横着放两个小正方体,在你左边的小正方体上叠放两个小正方体。等……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让学生猜测一下还没有看见的面的形状,再观察验证。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了观察由2-3个小正方体拼搭成的立体,今天我们进一步学*观察多个小正方体拼搭成的立体。(板书立体)

  二、新授:

  a、出示例题

  出示立体图

  这三个立体都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搭出第一个立体。<教师同步操作>

  (横着放3个小正方体,在你左边的小正方体前面放一个小正方体)你们搭的立体和老师的一样吗?

  你会从所搭立体的正面、侧面、上面来观察吗?(开始)

  <同样摆出后两个立体,观察立体>

  b、刚才我们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观察了三个立体的形状,你们发现没有,从正面看这三个立体,形状相同吗?<电脑展示三个立体>(从正面看,三个立体的都是由3个横摆的小正方形拼成)

  从侧面和上面看呢?(侧面看,三个立体的形状也是相同的,从上面看是不相同的)

  谁能来描述一下你从侧面看到的形状?(两个小正方形横摆)

  这三个立体从上面看,形状是不相同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形状。<电脑展示>

  <比较立体俯视图的异同>

  c、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由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分别从它们的正面、侧面、上面去观察,<观察大屏幕上三个立体的三视图>得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

  d、假如我用四个小正方体拼搭成一个立体,从正面、侧面看的形状还是和刚才一样,但是从上面看的形状不一样,还可以怎么搭呢?(同桌合作操作,四人小组交流,集体汇报讨论,大屏幕展示)

  三、巩固

  1、把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右边的样子。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哪一面看到的?你能连一连吗?

  a、教师用模型摆放出立体,学生跟着老师的叙述摆放。

  b、请同学们从立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并且同桌相互说说所看见的形状。

  c、交流。大屏幕展示,连线

  d、如果搭成右边的样子,从正面看,和刚才看到的'样子相同吗?从侧面和上面看呢?(讨论,连线)

  2.完成教科书2-3页上的2-4题。

  四、全堂

  通过我们这堂课的学*,进一步观察了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认识了这些立体图形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我们还发现,这些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分别从它们的正面、侧面、上面去观察,得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希望同学课后能自己动手搭一搭,观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

  1、小华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出了下面几个立体。

  a.从正面看到是的有哪几个?从侧面看到这种形状有那几个?

  b.从正面看到是的有哪几个?从侧面看到这种形状有那几个?

  2、你能用几个小正方体搭出下面的楼房模型吗?

  2、你能数出下面的立体各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搭成的吗?

  3、两人合作,用4个小正方体按要求搭一搭。

  a.教师指导:(教师发出指令,教师演示)

  横着放3个,在你左边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

  b、教师发指令,学生操作

  1、横着放3个,在你左边第一个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

  2、横着摆2个,在你右边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再在左边正方体的前面放一个;

  3、横着摆3个,在中间正方体后面放一个;……

  c.教师摆出立体,学生说摆放过程

  注意小组交流和教师的纠正,在全班学生交流时,可以学生说,老师摆。

  d.同桌操作,学生说指令,学生摆

  同桌两人互相操作,请两人小组在全班展示(用游戏的方式出现,可以老师摆出一个立体,一位同学看着立体发出指令,另一位同学不能看见立体,根据指令操作)

  4、下面的几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

  观察物体三教案 5

  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指出各个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初步进行物体与其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间的相互转换。

  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简单描述看到的形状。比较几个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或上视图)。

  本单元教材安排一道例题和一次想想做做,都是观察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一道思考题里观察的物体要复杂得多。

  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观察了由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这些都是继续教学本单元内容的基础。

  从3个小正方体的拼摆至4个小正方体的拼摆,数量上仅多了1个小正方体,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得多。各种拼摆组成的物体形状各不相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如果学生理解这一点,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物体时数学思考的水*都能得到一次发展。例题出示三个都是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由大卡通引导学生先从正面看这三个物体,比比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再从侧面和上面看,也分别比比形状,这些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达到教学要求。

  用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不只例题中的三个,还有许多。因此,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继续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并且画一画。这些要求既与例题自然衔接,又比例题适当提高。摆一摆让学生整体感知物体的特征,先摆再看便于学生理解物体某个方向的形状。例题和各道想想做做都有先摆一摆的要求,教学时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摆的物质条件,绝不能图省事以看教材里的实物图代替看摆出的实物。把看到的图形画出来,是表达观察、思考结果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画图的要求不宜过高,能画出草图并基本正确就可以了。

  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依据视图摆出物体,其中第(1)题的摆法各只有一种,第(2)、(3)题的答案是开放的。要鼓励学生摆出既符合视图要求,形状又不相同的各个物体。引导他们经历研究视图的结构想一想应该怎样搭动手拼搭验证搭成的物体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能发展空间观念,也能培养良好的学*方法与*惯。在进行第(2)、(3)题的拼摆时,可以分步进行。如先拿2个或3个正方体放成一排,再把其余的正方体放到适当的位置上去,想想有几种放法并检查摆出的各个物体的视图是否符合题意。第5题是第6题的铺垫,每个楼房模型都只要4个正方体就能搭出。学生在搭的时候,会自觉体会其中某个正方体被遮着,不容易看到甚至看不到,能理解那个看不到的正方体事实存在,也是空间观念的反映。第6题左边物体中的各个小正方体都能清楚地看到;中间物体中的个别小正方体不容易看到;右边物体中有个别小正方体被遮着,不能直接看到。说出三个物体各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难度不同,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数、怎样想的。

  思考题是从前、后、左、右分别观察由6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供教学选用。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观察由4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观察物体三教案 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

  2、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积木图片)同学们,大家喜欢搭积木吗?你们看,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能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搭一搭。(板书:观察物体三)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1:按要求摆一摆。

  解决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学生动手拼摆,并与同伴交流摆法。

  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摆法:

  解决问题(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1)学生动手拼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摆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提问: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2、教学例2。

  出示例2: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

  (1)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交流摆法。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呈现多种图形。

  提问:通过刚才的拼摆你有发现了什么?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本题只有一种摆法。

  3、即时练*。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第1-2题。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一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通过练*巩固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教学重难点:

  1、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

  2、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一、复*铺垫:

  1.上一节课我们学*了观察物体的一些知识,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从一个和多个方向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基础练*:

  1、第3、4题学生自己独立练*,再交流。

  对于第4题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后,教师请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的。

  2、第5题:可以让学生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3、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4、第7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根据题意摆一摆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讨论。

  三、提高练*:

  1、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是不是相同的呢?从不同方向看呢?

  2、小华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3、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如下图,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1.指名回答,一起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的重点:

  通过三个面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可能。

  2.当想象不出来的时候,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

  五、作业

  完成练*册

  教后反思:

  观察物体三教案 7

  教材分析:

  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是以后教学几何中的“三视图”的基础。本课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以后学*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作准备。将教材提供的恐龙换成玩具熊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更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在*时生活中观察物体都有经历,但思维处于无序的、无意识的状态,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教学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层面上提升到数学思考层面上,挖掘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力的因素。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不同位置拍摄的玩具熊照片、吸铁石

  学具:教材、玩具小熊每组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我们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都认识了吗?如果老师给你看一下我们班其中一位同学的照片,你能不能一下就叫出他的名字来呢?(出示学生的背面照)

  咦!他是谁?猜一猜。不是说看一下就可以猜出他是谁了吗?怎么有这么多答案呀?

  要不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出示两张侧面照)

  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样呢?好,接下来我们就来揭开谜底,一起数,1、2、3。( ),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

  (2)师: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地看就叫做“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了班上某个小朋友的背面、侧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胜新,让他们猜一猜,这个班上的同学是谁?在游戏似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尽管是同一个人,但因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一)本位观察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群小客人,就在2号同学的课桌里,快点把它请出来!是谁呀?让小熊面对着黑板坐坐好。今天这些小熊将和我们一起来学*,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加入我们小组!

  2、好,下面请你轻轻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大家都分别坐在了小熊的前、后、左、右,那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再面对小熊坐好,观察好了,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3、师: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呢?

  生1:我坐在小熊的前面,看到了它的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两只手、两只脚……

  师:恩,你观察得真仔细!(出示照片)谁看到的和他一样?向大家挥挥手。这些同学都坐在小熊的哪一面?(前面)所以他们看到的是小熊的正面。(板书:正面)一起读。

  生2:我坐在小熊的右边,看到了它的右手、右脚、右眼睛、右耳朵……

  师:看,这是老师坐在他的位置上拍摄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的其实是小熊的侧面。(板书:侧面)一起读。

  生3:我坐在小熊的后面,看到了它的后脑勺、后背、屁股、……

  师:(出示照片)谁也看到了小熊的后脑勺、后背和小屁股呢?请举手。你们都坐在它的(后面)。看到的是小熊的背面。(板书:背面)一起读。

  生4:我坐在小熊的左边,看到了它的左手、左脚、左眼睛、左耳朵……

  师:你观察得也很仔细!看,这是老师坐在他的位置上拍摄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的也是小熊的(侧面)。

  下面就请看到侧面的同学全部站起来!你们有的坐在小熊的左边,有的坐在小熊的(右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本位观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玩具。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背面的知识。

  (二)换位观察

  1、师: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别观察到了小猪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下面我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不好?听老师口令,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小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

  师:现在你观察到的又是小熊的哪个面?看到的样子和刚才一样吗?

  反馈。师:怎么不一样呢?

  2、师:咦,你们每个小组观察的是不是原来的那个小熊呀?小熊没变,为什么你们看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其他同学认为呢?

  (因为我们换过位置了;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了……)

  小结:是啊,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换位观察,要求学生按顺时针变换座位,再次对玩具进行观察。这次观察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看到玩具的哪个面,同时要思考,现在看到玩具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为什么?因为有了转换位置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为改变了方向的缘故。这个环节是第一个环节的递进,让学生感知正确的、有序的观察方法。

  (三)全面观察

  1、师: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你可以随意地观察小熊的每一个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

  (小组活动、讨论)

  师:你们刚才是怎么观察的?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生1:我转了一圈,观察了小熊的……

  师:我们请这组的四个小朋友一起来演示一下。说一说你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你们觉得这样能看清小熊的每个面吗?

  生2:把小熊转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个面。

  师:转给我们看看。你们觉得他们组的方法怎么样?

  其他小组也把小熊转一圈,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每一个面。

  3、师:看清楚了吗?让小熊面朝黑板。

  (媒体出示正面照、一张侧面照、背面照)老师这里有一些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熊照片,我任意选一张,你认为我是站在小熊的哪边拍的,就快快站到小熊的哪边,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好不好!

  【设计意图】全面观察,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能观察到玩具的前、后、左、右四个面?明确观察物体可以围着物体转一圈,也可以通过转动物体来看到不同的面。

  在这一系列的观察动中,我让学生体验一个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的观察方法。

  三、应用拓展,激励创新

  1、观察恐龙。

  师: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瞧,这三位小朋友在观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拿出练*纸,把名字写在每幅图的下面。(交流)

  师:第一幅图是谁看到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的是它的侧面。

  第二幅图是小亮看到的。因为小亮在恐龙的前面,看到了恐龙的头,是它的正面。

  第三幅图是小红看到的。因为小红在恐龙的后面,看到了恐龙的屁股和尾巴,

  是它的背面。

  2、连线练*。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书本、铅笔盒等等,你有没有观察过呀?瞧!这几个小朋友把数学书叠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体)那么他们分别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哪个面呢?请在练*纸上连一连!(反馈)

  3、观察杯子。

  看样子,小朋友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了,试试能不能帮这四个小朋友解决一下问题呢?这四个小朋友站在杯子的不同位置,他们看到的杯子会一样吗?那他们看到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呢?(思考一会儿再出示)

  (出示从前、后、左、右、上面看到的杯子)是谁看到的?

  4、猜物品游戏。

  这几天,老师也去观察了一些东西,还把它们其中的一个面拍了下来,(出示)你能猜出这些分别是什么东西吗?哪个猜到了你可以先说哪个。

  (1)卷笔机的正面。

  (2)铅笔盒的侧面。老师拍的是铅笔盒的哪个面?(侧面)

  (3)手机背面。

  (4)可乐的上面。?老师拍的是可乐的哪个面?(上面)

  师:刚才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为什么有的那么难认呢?(只看物体其中的一个面)

  师:那你们说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各个面都要看一看;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要全面地看……)

  师: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练*的设计上,我安排了四个层次。首先完成课本内容的连线,这是多方位的一种对应练*。其次设计了观察一个长方体的活动,把小组中同学的书本合放在一起,判断形状。第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位置与所见物体形状的关系,出示了同一杯子不同方位的四幅图片,让学生猜测观察者是在杯子的哪个方向观察的,由此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一组猜物游戏,只看一个面,让学生来猜一猜是什么东西。通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告诉学生,观察物体,须全面才能见其真面目。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1、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吗?那么,你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

  (我知道观察物体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观察的位置或者转动物体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我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2、欣赏学校照片。

  下面就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一下我们校园的几个景点,请你边看边大声地说出来,你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哪个面,行吗?(播放)

  师:喜欢这些照片吗?其实数学知识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看大家愿不愿意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请大家选择生活中其他的物体,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

  观察物体三教案 8

  教学目标:

  1、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教学重点:

  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

  挂图,正方体教具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出示教学挂图

  先数数

  再摆摆

  后画画

  比一比问:从正面看这3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都是什么样的?从侧面和上面呢?

  小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二、组织练*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问:题里要求我们做几件事情?

  指名回答题中两个问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集体交流。

  3、做第3题

  全班交流。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三副图形分别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

  学生摆摆。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与例题同样的3个物体。

  看一看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3个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

  展示学生画的结果。

  各自默读题目。

  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同桌互相检查物体摆的对不对。

  明确要求,学生连线,再回答问题。

  先独立拼,再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讨论各有几种拼法?

  观察物体三教案 9

  教学目标:

  1、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2、通过不同题目的练*、讲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自己独立进行题目的练*。

  难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进行直观思考。

  教学准备:

  补充练*题。

  教学过程:

  口算:

  80÷8= 93÷3= 9×800= 110×5

  500×6= 31×2 62÷3= 48÷4=

  学生练*,1分钟完成。集体核对。

  注意末尾的0别忘了添。

  62÷3如何处理?复*商1不够就商0的题型。

  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观察一个物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站在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一个面?

  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两个面?

  学生尝试回答。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如何确定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补充:如果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的图案相同,则这时长方体的下面的面是什么图案?正方体的背面是什么图案?

  学生观察并说说这样判断的理由。

  下列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从侧面看下列的三个物体,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一连。

  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从哪个面看的?学生尝试练*。

  集体核对,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六、解决实际问题2小题(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每本练*本8角,5元钱最多能买多少本练*本?

  学生找重要信息,尝试列式。指名板书(两人),看看谁写得准确而完整。

  学生观察、比较板书,注意答句。

  一共有43个乒乓球,每8个装一盒,最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学生读题,自己独立列式解答。指名两人板书,看看谁完成得出色。

  集体核对,注意答句。

  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除法应用题,而且答案都有余数。

  不同点:答句的处理,第1小题舍去余数,第2小题需要进1。

  :这种题目的答句非常重要,是否要进1,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

  练*。

  你觉得在观察物体这一章节中,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交流并自我对照。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补充练*

  课前思考:

  补充了一些之前所学的知识和这一单元观察物体中的知识,让学生在学*新知的同时,不断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在观察物体的补充练*中,让学生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课后反思:

  由于这一单元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所以这一节复*课补充了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复*。在口算中注重正确率的基础上还要强调做题速度。简单的连乘问题,学生学*得也不错。对于这一单元,要注意题目之间的比较,能深层次地挖掘题目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对于一些直观的题目都能完成得很好,理解比较到位置。从题目的处理来看,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还可以,但由于题目中抽象的成分不多,因此,没有什么难度。因此在练*的过程中,适当地在原来题目的基础上扩充,一来增加题目的难度,二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这样可以避免由题目简单有带来学生的骄傲情绪,反之,会让学生充满兴趣。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练*与复*本单元的内容。口算部分相对简单,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简单的连乘实际问题,学生能自己分析题意,并正确的列式计算,也能够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想法,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练*过程中还是要强调选择正确的单位。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对比较直观的问题掌握得很好,当遇到需要空间想象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还是达不到要求,需要通过学具或画图的方式来辅助。但总体而言,这部分知识抽象的内容不多,所以学生掌握起来不是很费力。

  本次练*中的口算部分主要是检验学生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正确率,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而对于本单元涉及到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可以,但总体来说这一单元比较简单,没有很抽象的东西需要理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在真正的练*中需要借助相关的工具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但靠学生自己的想象达不到解题的正确性。

  观察物体三教案 10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三)》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第一单元内容,在本单元的主要学*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即根据*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包括从给出的一个或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合作学*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洋葱微课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生观看洋葱微课视频《看图猜物》

  师:看完视频我们发现,只凭一张图片是无法判断这个物体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观看洋葱微课视频《根据正面摆小方块》

  1、学生探究

  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小正方体,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1)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2)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3)还可以这样摆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2、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

  3、汇报自己拼搭的图形

  (1)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

  (2)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

  (3)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

  (4)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

  (5)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

  教师分别对各个学生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4、播放洋葱微课视频《摆小方块时的特殊情况》

  师:大家现在想到的是不是一个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下:

  师:像这样拿掉一个和两个小正方体,再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一下也是四个小正方形的样子。

  三、巩固练*

  1、教材练*一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交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教材练*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教材练*一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教材练*一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3页练*一的第3题:自己动手摆一摆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时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让学生观看洋葱微课视频,直观感受物体从各个面观察的效果。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的快乐。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这几个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要求学生把从正面,侧面,上面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时有的学生感到很难。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是站在正面去看侧面的,我想如果在课前复*时,先让学生体验前后左右方向,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观察物体教案优选【十】篇(扩展4)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9篇

  《观察物体》这节课我由校园的塑像图联系到生活中需不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结合日常生活我们是如何观察物体的,让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的角度和位置让学生观察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得出的结果不同,并且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同时教师利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实地观察,通过直观、形象、实地的演示,学生对观察物体的面掌握的轻松、愉快,效果较好。认识到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不能只看片面,要看全部。

  通过本节课的尝试教学,我感觉利用高效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优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这样让学生亲身体验,要比教师直接传受,记忆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听,说,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乐学,愿学,让枯燥的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我想这也正是高效课堂的闪光点。

  本节课的教学都是建立在不同的活动中的,并且一环扣一环,层次清晰。在教学中有序的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了两个不同次的观察活动。在每个学生参与观察的基础上,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交流,通过交流学生不仅可以更清楚明确自己对空间的看法,这堂课的观察物体由立体到*面,没有多大的关联,课前我也想过这个问题,由实际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像一栋楼房,画出它的*面图,引入课题,我个人认为太难了,如果能结合多媒体,要好弄一些;二是教学过程中,我提了一个问题,当球体等于或者大于圆柱体时,从侧面看到什么*面图形?这句话不严密,等于的时候还看的到内切圆,大于到底大多少,两个不同的物体大小能在一起比较吗?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三是评价学生方面要注意改进,不要专门用时间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人的感觉像是贴标签,甚至对没得到奖励的组是一种打击,学生会认为我这么辛苦的努力,结果教师否定了我的成绩,应该在课堂中随时出现好的现象进行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朝能够得到奖励这方面努力。每节课前,一定要精心准备,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这课前四问能够让老师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在上课时,应该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什么时间学生自己学,什么时间老师开始讲,什么时间开始练,这些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更应该准确把握课堂节奏,重难点精讲细讲。把课堂上会出现的情况都要预设进去,否则是一堂很失败的课。

  最后一环节让学生互相猜一猜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立体图形,熟悉的生活用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猜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我在完成这节课后有以下一些收获:

  1、在观察物体中培养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须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创设一些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故事情境、贴*学生的生活情境、引人思索的问题情境结合起来,引起学生对学*内容的好奇心,进而引发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你们照相过吗?现在请看摄老师是从什么角度拍下的三张照片呢?”(正面、侧面、后面)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运用正面、侧面、后面多个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观察削笔具小青蛙。另一方面在探究新知时,我选择课本上的主题图――-就是大熊猫作为学生的观察物,特别是为了有利于学生交流观察大熊猫后的体会,我让同学分成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创设情景,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动口的能力,学生能更有兴趣地参与,也更方便学生进行观察活动,从而获得真实感知和学*经验,也能突破了传统的程序化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特别要求:“数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何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呢?我设计了定位观察、换位观察和交流观察等几个环节,这样,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去感受。学生在不断地观察、体验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在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中,感受数学、经历数学,学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体验。

  3、在巩固练*中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练*设计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交流感知、感悟的时间和空间,如:议一议,走一走等活动中充分进行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设计了四个闯关练*,以课件形式送出奖品,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本节课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我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对某些教学目标的贯彻与实施还不够,像针对“通过体验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上应再设计一些活动或练*来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老师提问时还需更严谨,注意技巧,我在上完课后

  专门对课堂提问进行了反思,我查找到有关资料,它们对课堂提问阐述了六大特性:也就是提问的指向性、提问的思考性、提问的灵活性、提问的开放性、提问的巧妙性和提问的逻辑性。上课时我的提问开放性太强,指向性不够,目标欠明确,所以学生回答时比较混乱,我想,如何处理好提问的开放性和指向性的关系,如何在提问时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等等,对于这些课堂提问的技巧还需不断同老师们一起认真思考与探索。

  二、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需要通过动手来提高学*兴趣,巩固学*的只是。在本节课学生交流讨论的环节如果教师通过卡片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动手连线等活动的话就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就更加深刻。

  三、 在巩固练*的第二个闯关练*中,我忽视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的特点。在课堂上我出示茶壶这个具体实物让学生观察时,由于教师操作不到位,以至于没有达到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来加强自己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不断积累教学实际操作的经验。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达到预期的学*效果。

  《观察物体》是小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时学过的“从正面、侧面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学*的。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使学生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并能具体说出哪个位置能看到哪个面,能正确辨认长方体的上面、侧面、正面,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面学*打下基础。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作以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须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创设一些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故事情境、贴*学生的生活情境、引人思索的问题情境结合起来,引起学生对学*内容的好奇心,进而引发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课一开始,通过猜班集体中的小钢琴家的情境,使学生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潜移默化的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出了福娃这个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玩具,一下吸引了学生。继而通过福娃这条主线,很好的把教学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形成了很美好的故事情境,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祝福箱”这个情境的创设,更是激发起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在美好的祝福中,学到了知识。在练*时,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猜测物体,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这节课中,学生被很多的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着,因此学*兴趣一直很浓厚。

  二、注重体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在观察福娃这个环节,我事先准备了四个同学观察福娃的录像和四个方向看到的情景让学生判断,然后让亲自从四个方向进行观察,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后,进一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像是不一样的。学生在体验中学*,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己的感悟加以验证。在体验中学生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猜想验证,促进知识形成。

  猜想,已经成为学生当今学*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与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推断;从学生的学*过程来看,猜想是学生有效学*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在数学学*中,猜想作为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猜想是一种探索性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在探索中,这些规律和思维方法的实践与领悟,必然会对学生智能的开发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给学生创造了猜想的过程。首先,在新授课的教学中,设计了猜想环节。当学生明确了长方体的祝福箱有六个面之后,让学生猜想,你站在一个位置上不动,最多只能看到几个面得到哪些祝福。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经验,对要研究的问题做出逼*结论方向的猜想。其次,在练*设计中,设计了猜想过程。教师分步出示了房子、路灯从上面、侧面、正面的观察效果图,让学生猜想,可能是什么?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因此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的,在这样的猜想中,发散了学生思维,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本节课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地方:

  1、在观察讲台的时候,为了便于所有的同学都能看到某位同学的观察结果,我采用了用数码相机拍照的形式,但是忽略了应站在学生位置以学生的高度进行拍摄,今后应注意。

  2、在一位同学在桌子一个角的位置观察讲台时,让学生说出:这三个面的名字。这里忽略了学生是站在桌角的位置,所以,使得学生无从说起。

  3、通过课后测查我发现,学生们能够正确区分欢欢的不同方向看到图片的时候,在区分前后两张图片时,100%的同学判断正确,但是在区分左右两张图片时,判断正确的同学占75、7%,也就是说,还有将*四分之一的同学在区分左右的时候还有困难,在重新备课时,要在这个地方进行调整。

  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教法,更加深入领会编者意图,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

  10月30日我代表学校参加了镇的数学评优课。我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我是到其他学校调班上课。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对一些位置单位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在上课前我和他们一起玩一个方位游戏由我发出指令学生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在游戏中我复*了前后上下和左右的方位,为新课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学时我根据教材让孩子观察恐龙。恐龙玩具是喜闻乐见的素材,学生看着这个自己喜欢的熟悉的的素材,学*的兴趣高涨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学生在自己的角度观察恐龙,并且把自己看的图片找出来。学生好强好奇,我及时提出你能轻轻告诉同学你在恐龙的什么位置。这样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在和恐龙游戏,在游戏中学*知识真正的让学生快乐的学*,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孩子活动中得到知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学时我在学生在不同的位置来观察,我设计了下一个环节,请同学们顺时针换一个位置,现在你观察到的恐龙和刚才的一样吗?

  你现在又在恐龙的什么位置,看到了恐龙的什么?你轻轻地在告诉你的同桌。这样做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观察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样多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展示评析让孩子真正的从活动中学到知识。这样的知识才生动牢固完整真实实在。新授结束后我设计了一个看图片的一部分说出动物的名称,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接着我又设计了一个判断题说说下面的判断说的对吗?学生知道用什么方位词了判断物体的不同角度。学生在学*只是后我让学生欣赏*的照片,你们想当摄影师,我设计了一个拍照的游戏。让学生同桌一起合作。一人当模特一人当摄影师,摄影师要确定自己是想拍同学的那面,拍了可以告诉同桌你拍的是那面,让同学判断。还可以让同桌要求想拍什么面的相片摄影师自己确定自己的位置。孩子在这个活动中摆着各种各样的poss让孩子的学*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这个游戏让孩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课堂知识真正的和生活联系。数学来源生活,也回归生活。把本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的学*气氛浓厚,学*效果很好。

  案例:

  小学数学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复*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

  1、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看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拿出自己的玩具小汽车,从不同角度观察,你会发现什么?

  生:从上下左右前后观察小汽车,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小汽车,看到的形状都是不同的,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状。

  生举出生活中发现的类似现象。

  二、引导学生搭建立体图形

  1、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并讲解本课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要用这些正方体搭建不同的立体图形。

  学生拿出正方体积木,积极动手进行搭建。

  2、给学生示范书中的搭建过程,边操作边讲解。

  认真观察老师的搭建过程,发现问题可及时提问。

  3、同学们明白了吗?现在大家来分组做练*,一名同学说要求,另一名同学搭建。

  学生认真配合,听清要求的内容,争取搭建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4、对搭建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搭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学生多多进行练*,搭出几种不同的立体图形,做到搭得又快又准确。

  三、引导学生观察搭建好的立体图形

  1、引导学生观察刚感刚刚搭建好的立体图形,(生认真观察搭建好的图形)师提问:应该怎

  样观察呢?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正面上面等。

  2、学生在组内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仔细的观察,可以互相说说观察到的不同形状。

  3、师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实事求是地回答,鼓励个性化语言。

  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会用上下左右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出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出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观察是认识一个事物的重要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简单的物体入手,让学生自己搭建自己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了各种搭建练*,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生在学*中,表现出了强烈参与欲,学的积极主动,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兴趣越浓,学*质量越高。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了教学效果。

  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语言描述上还欠缺,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不强,以及我的教学语言组织得不够简洁,严密。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重组教材:

  教参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例题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这些教学内容,整节课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训练的深度和广度。现在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例题和想想做做1-4,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正好是一节课教学时间,比较充实。另外对书上的题目进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书上原来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我把它改成了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一字改动,提高思维的难度,调动了整个教学气氛,原来只有三种摆法,改了一下就有8种摆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最后的“画画”活动,体现了新课改课程整合的思想。数学课中也有施展绘画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但可以学数学,还可以画数学,强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游戏),学生通过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议、动手做、动脑思、动笔画,全员、全程参与,亲身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方式不再是“听听练练”,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动手实践,会与人合作交流。学*后,学生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思维得到了锻炼,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探索的快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存在问题(原因)与对策:

  1、数学语言讲究准确、简练、到位.本节课我有些问题有点不到位,例如: “通过刚才的学*,谁来说说我们应怎样观察一个物体?”学生虽然从前后、左右、上下位置观察小汽车,但这些都是一些直接感知,不能很准确进行表述.这应在教学设计时琢磨教材要认真思考,怎样提出问题;问题深浅度要到哪一个层次.

  2、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需要观察物体的左边能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换到右边就要想一段时间才能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我想这应该与学生方位感不强, 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在今后的教学不能因为观察物体就指导学生观察,应在每一个知识内容渗透观察事物的本质、规律、变化.

  3、教学安排的游戏活动要做到有序,及时调控学生纪律情绪.一开始活动学生就活跃起来,老师说要评比小组学生才安静.课后针对这些情况,我再次强调小组长的责任,和学生重申课堂活动要求.

  三、教学思考:

  “深入挖掘教材,遵循而有所立”。怎样既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趣、好玩、有新意”,又使每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落到实处,是教学所极力追求的目标。在课堂上如何更科学有效地组织合作学*、开展数学活动,以及如何适当把握本册中学生思维发散的“度”,还有待进一步思考、改进。

  反思四: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设计意图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能观察2~3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观察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在学*活动中,多次让学生参与观察活动,鼓励学生能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行摆物体的活动,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经验,从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形象直观地对物体进行观察,提高学*效率,培养他们的学*兴趣。

  《观察物体》,设计意图是,这部分资料是在学生已经能观察2~3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观察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在学*活动中,多次让学生参与观察活动,鼓励学生能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行摆物体的活动,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一样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本事和空间想象本事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帮忙学生进一步积累经验,从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形象直观地对物体进行观察,提高学*效率,培养他们的学*兴趣。

  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基本到达了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语言描述上还欠缺,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不强,以及我的教学语言组织得不够简洁,严密。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重组教材:

  教参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例题和想想做做1—2,可是如果就这些教学资料,整节课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训练的深度和广度。此刻我们应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例题和想想做做1—4,从上课的情景来看,正好是一节课教学时间,比较充实。另外对书上的题目进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书上原先是从上头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我把它改成了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一字改动,提高思维的难度,调动了整个教学气氛,原先仅有三种摆法,改了一下就有8种摆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进取性。

  二、练*的层次性

  争对以上的教学资料,如何有机的结合,使之浑然一体,我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练*的层次性。首先我在进行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在观察三个不一样的物体时,先让学生摆一摆,从正面,侧面,上头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在表格里。然后交流发现,得出不一样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头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之后我安排了连线练*(想想做做2),这部分是使学生沟通视图与物体的联系,然后观察三个不一样的物体,(想想做做1),提高了观察的要求,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立刻给出许多不一样的物体,(想想做做4),要求找出形状相同的面,以上练*只是根据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不一样的物体来观察形状,深化了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这部分资料教学较简单,最终我练*了根据视图来摆出不一样的物体,这部分知识相对较难,这样设计练*有坡度,体现练*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观察物体教案优选【十】篇(扩展5)

——《观察物体》教案9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二、师生互动

  1.师:十一长假刚刚过去,在国庆节期间,杨老师去了一趟*,在那里老师又一次看到了许多有名的建筑物,我把它们拍摄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

  课件演示、依次呈现:

  2.提问:为什么同样是人民大会堂你们却没有说出来呢?或:为什么看上去不一样的两张照片,你们却说的是同一个建筑物呢?

  3.教师小结:看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我们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那么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怎样从不同的方位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利用十一长假在*拍摄的照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的热情;同时,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感知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我们看到样子是不一样的。)

  三、 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创设情趣,观察物体。

  师:老师还有许多摄影作品,你们想看看吗?请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课件演示、依次呈现:

  出示实物:果真是一个沉甸甸的存钱罐儿。

  提问:你们开始为什么会说它是球呢?

  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

  师:看来要想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我们从不同的方向来观察。

  板书:不同方向

  提问:我们都可以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物体?

  (通过猜测,让学生产生质疑,引起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并总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联系实际,观察物体。

  (1)课件呈现不同角度的汽车照片:

  (2)提问:你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一面?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联系学生实际,观察物体。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同一物体的不同面,我们看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3.亲身实践,观察物体。

  (1)说一说:如果我想请你们为老师照张正面像,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2)站一站:如果我想请你们为老师照张侧面像,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3)照一照:请你们为XX同学照一张侧面像,左右两位同学分别拍摄。

  (4)猜一猜:出示刚刚拍摄的两张照片,说一说分别是由谁来拍摄的?为什么?请大家站过来看一看你们说的对不对。

  (5)找一找:有一位阿姨,她照了一张像,可是底版丢失了,请你找一找可能是哪一张?说说为什么。(这四张底版都可能是,因为他们是从不同角度给这位阿姨拍摄的。)

  (通过说一说、站一站、照一照、猜一猜、找一找等活动,再次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新知。)

  4.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师:小亮、小明和小红他们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在看什么呢?

  出示课件:课本P67例一恐龙图

  提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为什么?请大家说说理由。

  (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亲身实践活动,所以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表中的三幅图分别是由谁看到的。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小结:通过今天的学*,我们知道在观察物体时,都可以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呀?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

  四、 解决问题,运用新知。

  1.画一画。

  (1)师:你们学的这么好老师发给你们每组一个小奖品,请小组成员一起观察。互相说一说,你坐在小奖品的哪一面,都看到些什么?

  (2)请你们把观察到的样子试着画一画。

  (3)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是什么样的,并通过简单的线条把看到的物体描绘出来。展示评价学生作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幅画是在什么位置观察并画出来的。此环节让学生经历了看物画图和看图找物两种不同的学*活动。)

  2.游戏。

  课件依次呈现一位老师不同角度的照片(后面侧面前面):请你们猜一猜他是谁?

  师:*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

  (给学生设置猜一猜、认一认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再次领悟到认识物体的全貌要从多角度来观察。)

  3.做一做。(课本P67做一做 )

  师:请你们仔细辨认这三位同学观察到的画面各是哪幅图,用线连一连。

  (通过学生的独立观察、独立思考,检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使学生的学*落在实处。)

  4.总结。

  师: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发现有哪些地方会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呢?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课后延伸。

  师:老师还拍摄了几张我们校园的照片,你们看,这是哪儿?课件呈现一些校园设施的照片。我们的校园漂亮吗?

  请同学们在课下找一找这些照片是老师站在什么位置从哪个角度去拍摄的。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P38例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2、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4、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具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一、教学流程

  师:看看它是谁?(课件展示从储钱罐、电视机的上面、前面、侧面看到的不同形状的图片。)

  生1、2:储钱罐的上面、电视机的侧面

  师:对,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各不同,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观察物体(版书课题:观察物体)

  师: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课桌上准备好的小药箱,注意:人动箱不动,你看到了小药箱的那些面呢!

  生:正面、侧面、上面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到的形状角度一样吗?看到的形状一样吗?这些不同的形状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下面让我们再仔细观察小药箱吧!

  师:一次观察一个面,并在每个面上用一个字注明。如:看到上面就标个上字。

  生1、2、3:汇报(上面、下面、左面)

  师:不错!刚才同学们在观察的时候老师也观察了小药箱的每个面,猜猜老师是从那个方向看到的?课件出示。完成P38填一填。(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师:(根据课件图片进行面的相对性教学):当你看到写有小药箱三个字的正面时会想到( )

  生:(背面、后面、反面)

  师:看到上面会想到( )

  生:(底面、下面)

  师:看到左面会想到( )

  生:(右面)

  师:在刚才的观察中你发现了些什么?

  生:我发现每两个相邻面共一条边(一条棱)。有这样的棱8条,这样的相邻面8组。

  师:你能一次观察三个面吗?

  生:边观察边说能

  师: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观察方法,一次看到了三个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1、2、3:我一次看到的三个面的位置关系是相邻的。这三个面共一点(顶点小药箱有8个顶点就有8组这样的相邻面。这一点连着三条棱,就有8组这样的三条棱

  师:大家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你们的发现太棒了!你能一次看到小药箱的四个面吗?五个呢?六个呢?

  生:不能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填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 )的。在任一位置,一次最多只能看到( )个面。

  师:小法官巧判断: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都能看到3个面。 ( )

  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正方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

  3、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球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

  师:(小游戏)猜猜老师拿的可能是什么?(让学生看见老师手中拿的长方体的一个正方形面,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体,并说说理由)

  生1:可能是正方体,因为

  生2:可能是长方体,因为

  师:大家的想象和推理都很棒。 假设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大长方体盒子,你在里面一次最多可以看见几个面?几个面看全了吗?

  生1:假设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大长方体盒子,我在里面一次最多可以看见6个面。

  生2:有3个面看不全,被我自己遮着了。

  二、教学评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空间与图形P38 观察物体单元的第一课时。通过观察长方体小药箱,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推理能力。

  教者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就新课标新理念在课堂中的物化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思想:

  1、二度开发运用教材、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本单元共三个例题,从观察单个立体图形(物体)到多个。体验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通过拚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者选择了只完成例1的学*。参考许多名师教学,他们都将例1、例2的教学安排在一课时内完成。这样的设计是把观察单个立体图(物)和多个立体图(物)同时呈现,看似很有科学性,但从教材的运用和学生所得的角度看,这样处理教材学生所得浅显、容易,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虽然人人都获得了必需的数学,但没有体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所以教者在如何运用教材例1来传承知识、启迪心智上颇费苦心。分两个层面设计开发教材,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来完成设计目标。一层次面(基础层面,人人都必需学会的知识):通过观察单个长方体盒子,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二层次面(学生潜能开发,挖掘教材发展个性学生。)观察长方体小药箱,通过学生合作学*、主动探索,进一步促进学生观察发现一次看到的长方体的两个面之间、三个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与长方体的点、线、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学生观察所得:一次可以看见长方体的两个面后,引导学生通过看、数、摸进一步发现它们的位置关系是相邻的,每相邻的两个面共一条棱,所以十二条棱就有十二组这样的相邻面,而八个顶点就决定了有八组这样的三个相邻面。同时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以及他们的展示来教会一部分能接受的`学生。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2、注重知识构建过程、呈现知识分层夯实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师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主动获得的,学生学*的过程就是知识构建的过程。本节课,教者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引导下发现、在交流中发展。观察物体看似简单,如果设计不好就会出现散、乱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者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循序渐进、顺学而导,为学生的观察学*活动定任务、明要求、指范围、导方法。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的知识点。设计了分层观察:(1)初看(从不同角度自由观察小药箱。注意:人动箱不动。你看到了小药箱的那些面呢!让学生初步感知,看到多少说多少。)(2)按要求看,箱动人不动。首先让学生单独观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小药箱,一个面一个面的观察,并在每个面上用一个字注明。如:看到上面就标个上字。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然后通过学生的展示汇报,在交流中掌握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并运用课件完成P38的 辨认从那个方向看到的填空,夯实该知识点;同时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想象进行面的相对性教学,再度开发运用了教材,弥补了教材设计的空白,为后面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推理奠定了必需的基础。再要求学生两个面两个面的看,三个面三个面的看,这一合作学*通过摆弄学具、相互补充、教师引导使学生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亲自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从而构建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的知识点。(3)观察发现:通过一次看两个面、三个面,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一次看到的长方体的两个面之间、三个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与长方体的点、线、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撞击学生思维想像,让数学思维活跃,基础知识牢固的学生带动学*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本节课学*的基本任务,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启迪他们的心智。接着,安排了教科书P40 ①、小法官巧断案两题的练*,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 观察推理、 猜一猜的小游戏两题的练*更深层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以及思维推理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落实,主导、主体地位明确

  新课堂倡导新的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主体性,当这一理念走进课堂后,多数教师又忽视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认为在学生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要彰显学生个性。于是,放得太宽没了收揽,放得随意没了定位。在新方法物化到新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应是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的主人,可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管怎样的教学,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就会迷茫失去方向,掌握知识就凌乱少了方法。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看上去好像每个环节都是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定中获知。细琢磨,教者的设计思想是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发现、获取必需的知识,掌握技能(体现主导)。而在每个环节的学*过程中,又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主动探索来完成学*目标(体现主体)。这样的主导、主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导结合。

  新课程新理念在课堂上的物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老师们能坚持在学*中领悟,在实践中反思,在研究中积累,定会使现代数学课堂精彩纷呈、硕果累累。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P94-95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 、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 、让学牛感受数学与牛活的联系,培养学牛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操作实践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手机、玩具马、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课件出示盲人摸象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课件出示)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彖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彖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耳朵,他说:“大象像把大大的蒲扇。”第三个人摸到了腿,他说: “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第四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彖像一堵墙。”第五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绳子。”

  问:同学们,同样一头大彖,为什么五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摸到的地方不一样。揭题: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也可能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自主探究

  (一)、学*例1

  师:我们最熟悉的学*环境是教室,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什么地方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主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小组内先说说,再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学*例2 。

  1 、给小马拍照。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漂亮的模特(拿出动画人物小马:紫月、碧琪),想请大家帮它们拍几张照片。

  (1)分组给“紫月”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拍照: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紫月”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指名上台找出照片)

  (2)指名给“碧琪”拍照:指名从“碧琪”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拍一张照片,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这几个同学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碧琪”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谁在什么位置拍的。当学牛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碧琪”的左、右两边,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碧琪”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牛重新做出判断。

  明确:站在小马的前面,拍到小马的正面。站在小马的后面,拍到小马的背面。站在小马的左面,拍到小马的脸朝左。站在小马的右面,拍到小马的脸朝右。

  2 、应用实践。

  (1) tB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猴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牛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三、巩固检测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校门口的照片)问:哪一张是学校里面拍的,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我们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图)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能用线连一连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一面吗

  (1)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在课木上连一连。

  (3)集体交流。

  3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图)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飞机模型,你能用说说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一面吗?

  四、反思总结,加深体会刚才我们听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又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后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从不同位置去观察,才能全面观察物体。在思考问题时也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同学们,生活中的物体千差万别,仅凭一节课的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对事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同学们做有心人,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再观察。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教学目标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辨认。

  3、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辨认。

  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观察活动

  师出示洗衣机,每位学生坐在座位上看洗衣机,说一说你看到什么?两人一组说一说。

  二、观察物体

  1.出示小气车图。(略)

  2.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3.分小组讨论。

  4.判断练*

  5.出示小朋友看熊猫图。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判断出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哪幅是兰兰看到的?

  6.电脑显示大象、小猫、小猴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分小组说一说,他们看到的是哪一面?用直线连接。

  三、观察物体

  1.桌上摆出自己的玩具,同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看到的什么?

  2.讨论:为什么小组内四个同学看到的物体都不一样?一个物体可以分为几个方向去看?

  四、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学生喜欢的玩具,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请学生带着不同的头饰跟着音乐自己表演动作,如孔雀,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能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吗 "

  二,活动:请同学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摆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玩具的形状.

  1.小组汇报:你喜爱的玩具在哪儿 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画玩具.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的动物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画出来.

  3.作品展示.请学生介绍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

  4.判断.出示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的图片,用找朋友的方式进行配对.

  5.(出示课题)师:原来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三,进一步体验:

  1.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老 师同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2.连线游戏.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四,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第二课时 轴对称

  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学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具准备:对称图形卡片若干,水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引入

  1.课件出示(蜻蜓,蝴蝶画面).蝴蝶说:"蜻蜓阿姨,我想在妈妈生日那天送件亲手做的衣服,可是老做不好,怎么办呢 "(出现三种不对称的衣服图形)

  蜻蜓阿姨说:"好孩子,别着急,我先带你到图形城去逛逛,回来之后你一定会做."

  二,新课

  (一)初步认识对称图形

  1.(课件出示:逐渐打开的两扇门,同时播放《春天》这首歌).师说:"多么美的景色,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画面上有些什么吗 "(蝴蝶,花,树叶,树用课件依次出现)

  2.师说:"你们能猜一猜这几种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每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商量,然后小组汇报)

  3.老师说:"象这样左右两边或者上下都一样的形状,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的图形(课件展示),今天,我们就和蜻蜓蝴蝶一起认识认识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出示课题)

  4.(课件展示:蜻蜓蝴蝶来到自选商场),师说:"小朋友们,你能在图形卡中选出两个来拼成一个对称图形吗 "然后小组活动,请一人汇报所拼成的对称图形.

  师说:"有没有不能拼成的,为什么 "

  5.课件出示,蝴蝶说:"哦,我知道了,衣服也是对称图形,这些对称图形怎么剪呢 "

  (1)请小朋友帮它她剪一剪,试一试,看看你能否成功.

  (2)小组活动,用彩色纸剪对称图形.

  (3)小组展示,并讲一讲怎样剪的.

  (4)小结:原来把纸对折就可以剪出一个对称图形,那么折过之后的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课件出示)然后请师生一起来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6.师说:"老师提一个建议,让我们把刚才剪的对称的对称轴用笔都画出来,看谁画得直,画得好." 小组展示.

  7.师说:"原来,有个这个折痕,就可以帮助我们画对称轴,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对称图形呢 "

  (二)画对称轴

  1.课件展示:蜻蜓带着蝴蝶来到图形屋,看到三位对称图形长辈.说:"你能画出对称轴吗 "请小朋友拿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卡片自己折一折,画一画,找找看每种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2.小组展示.

  3.课件展示:对称轴的画法

  4.小结:师说:"小朋友们真聪明,能找出同一个对称图形不同的对称轴,而且还知道长方形有两个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三)课件展示:它们又来到图形市场.

  1.蝴蝶说:"怎么这些图形只有一半,另一半呢 请小朋友们帮它们画出另一半,行吗 "

  2.介绍方法

  (四)蝴蝶和蜻蜓离开了图形大厦,蝴蝶说:"蜻蜓阿姨,我会做了,会做了,用对称的方法来剪衣服,我一定会做好的,谢谢你."

  三,总结

  师说:"对,正如蝴蝶姑娘所说的,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对称的图形,正因为此,我们看到的事物才多姿多彩,我们的数学知识才会越来越丰富,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去更多的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第三课时 镜像对称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像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镜子,书第71页的开放题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

  2.出示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请小朋友说一说,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 3)小结: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 "出示一面大镜子,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

  (1)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2)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3)学生任意做动作.

  4.在桌面上摆出蝴蝶,大礼堂,青蛙,雪花等图形的一半,让同学把镜子与这些图形垂直竖放,观察镜子里面是有什么

  5.判断,书第71页第5题

  6.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6.总结: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请你们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一、情境导入:

  老师:我们学校坐落在风景优美的雨花台附*。同学们经常去这块德育基地开展活动。 [点击课件出示雨花台的录像](并且配音):“今天我们来到了雨花台,雨花台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瞧!那是雨花台烈士群雕。”“让我们在烈士群雕的前面拍张照。”[点击出示群雕前面的照片]“走,我们到后面看看去。”“让我们在这儿也拍张照吧。”[点击出示群雕后面的照片] 1、录像中定格2张烈士群雕的照片。

  2、老师:你知道哪一张照片是在烈士群雕的前面拍摄的吗?另一张照片是在群雕的哪一面拍摄的?

  3、学生回答,提问:他说的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想一想:这2张照片一样吗?(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5、得出结论:同一个群雕,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6、巩固练*1过渡:同学们活动结束回到了学校,又拍了这样的2张照片。

  提问:你知道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吗?让学生辨认说说理由。[课件点击照片可以放大出示]。

  7、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实物,探究新知

  1、过渡:看到小记者拍的照片,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拍一拍呢?下面我们来给小猴拍照,好不好?2、指导拍照:

  (1)出示小猴,指认小猴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2)请各小组组长把小猴像老师这样摆好,比一比哪一组摆放得又快又好!再指指小猴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3)刚才这小组同学表现真好,我请他们按刚才的位置到讲台前先给小猴拍照。四人演示。(看到他们4人拍照,请你们想想我们拍照要注意什么?)(4)其他人也想拍吗?请大家像他们一样轮流用相机拍照。

  (5)在大家给小猴拍照前,老师提一个要求:请你们对准小猴拍,把拍到的小猴的样子“印”在脑海里。比一比哪个小组拍的又好又安静。

  3、[出示小猴前、后、左、右的四张照片]你们拍的照片打印出来是这样的。想一想,你拍的是哪张照片?

  请(演示的4人)一个一个找出自己拍的照片。 4、逐个辨认小猴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照片。提问:学生拿的对不对?为什么拿这张照片?

  5、老师也给每个小组准备了4张照片,请每个组长从信封里拿出照片,请你们像他们一样也找出自己拍的照片。 6、分层次活动:

  (1)请站在小猴前面的小朋友起立。你们举的都是小猴的哪面?

  (2)老师举[小猴左面图]问:这是小猴的`哪面?拍到这张照片的小朋友起立。提问:你们坐在小猴的哪面拍的?7、交换位置观察

  刚才我们是在自己座位给小猴拍照的,你们想不想到其他位置来观察小猴?先请看一段录像[播放四个小朋友轮流换位观察小猴的录像]你们会像短片中的小朋友一样有序的换位观察吗?请各组开始。


观察物体教案优选【十】篇(扩展6)

——“观察物体”说课稿3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一、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既复*旧知识,又为新知学*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高潮。

  2.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学例1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小狗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创设充分学*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折、画、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

  3.观察法 例1观察物体及例2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观察物体》,它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完成教材第86-8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1-5题。

  本课是在二年级学*观察物体:辨认前、后、左、右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使学生会认识:

  1、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感知在什么位置只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在什么位置能看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

  教学重难点: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课件,图书柜,正方体和长方体木块。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2、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辨别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并发展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惯。

  根据教学目标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把本课的教学设计成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首先创设情景:猜猜他(她)是谁。媒体演示班上三个同学的相片,正面的,侧面的,背面的,让同学们猜一猜他(她)是班上的哪个同学,并说说猜想的理由。其次,请同学们观察教室左上角的图书柜,并指名说出图书柜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哪个面。最后,请同学们观察长方体的纸盒,再指名说出纸盒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哪个面。接着,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这时,教师指出:像洗衣机和冰箱等的正面是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有的物体的正面要根据观察者的位置而确定,通常把观察者正对的这个面称为正面。这样做既复*旧知,又可以让学生认识正面、侧面、上面,同时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为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

  这个环节,又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一个或两个面。教师提出观察要求,观察时人要坐端正,头不能移动,眼睛要*视。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然后交流。师出示的问题是:“小朋友,你坐在位置上看到了图书柜的哪几个面?”通过交流,使同学们认识到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观察到的物体面的个数就有不同:有观察到一个面的,有两个面的。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第二层次,实际观察物体的三个面。第一步,媒体演示教师观察图书柜的情景,让学生猜猜看,老师能看到图书柜的哪几个面?并说出理由。(在条件允许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上来进行观察)同时完成教材第86页卡通茄子的问题,交流时让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第二步,观察放在桌子左上角的小正方体木块,同桌讨论你能看到小正方体木块哪几个面?第三步,观察放在桌子右上角的小正方体木块,同桌讨论你能看到小正方体木块哪几个面?第四步,观察桌上的铅笔盒,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然后交流。第五步,全班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观察到的物体面的个数就有不同,但是,一次观察,最多只能观察到三个面。

  组织两个层次的观察,目的是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构建视图表象,建立实物体与视图之间的正确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惯。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首先,基本训练,运用知识,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第4题。接着,拓展延伸。在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后,补充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横着摆成一个长方体,再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分别看到了怎样放着的,有几个正方形拼起来的图形。

  总之,本节课,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及其空间观念。

  一、说教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体会提高观察物体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观察物体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猜测、试验、分析、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全面观察物体的观念,体会从单一角度观察物体所得的结果是不全面的。倡导“探究性学*”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渗透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做事原则,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合作学*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5、德育渗透:


观察物体教案优选【十】篇(扩展7)

——《观察物体》说课稿3篇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41~42页《观察物体》和相关练*。

  从低年级起,学生就学*了有关观察物体的简单知识,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册观察了由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了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本课是这一学*内容的继续学*,也是观察4个以上同样大正方体摆的物体的基础。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初步拟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能够通过对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的观察,正确选择或描绘出相应的视图;知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能够依据同样的视图要求,拼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技能目标:

  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

  小黑板同样大的正方体4个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课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充分发挥主题性作用。三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观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学*方法上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研究,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互动工具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复*导入:

  1、摆一摆,连一连。学生用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观察后连线。

  2、今天,我们就用同学们的方法继续观察物体。(板书)

  [设计意图:首先复*,在学生摆一摆和连一连的过程中对互动工具的使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自己的操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操作中建构“摆一摆”:

  (小黑板出示例题中的三幅图。)

  老师这里有三幅图,数一数:每幅图有几个小正方体?你会摆吗?(小组四人合作摆一摆。)(三个同学每人用互动工具摆出其中的一种,一起观察所观察到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由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1)从正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形状?

  思考: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你有什么发现?(从正面看形状相同。)

  (2)观察一下这三个物体的侧面,你又会看到什么形状?

  思考: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侧面,你有什么发现?(从侧面看,形状也相同。)

  (3)、从上面看,你又会看到什么形状?

  从上面看这三个物体,你有什么发现?(从上面看,形状不相同。)

  思考:我们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与合作交流的*台,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充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使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得以突破。这样也体现以人为本和学生可持续、和谐地发展,切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实施的策略之一,有利于学生主体性、探索性、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充分发展。]

  三、巩固应用,“想一想”。

  1、想想做做

  (出示想想做做1的图)小组四人合作摆。

  师:观察一下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语气慢)

  一起来看看题目的要求:(出示题目的要求:从哪面看,这三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学生摆一摆,看一看,并在练*本上画一画。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

  学生画好后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反馈时还要让学生观察。)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认真地观察了一组物体,再请大家来观察一组。

  2、想想做做

  (出示想想做做2的两个图。)有兴趣摆一摆吗?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摆好后,仔细观察这两个物体的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学生完成连线

  汇报:说说你是怎么连的?

  通过连线,你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

  师:刚才,我们根据摆出的一些不同物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画出一些不同的形状。那根据一个画出的形状,你能摆出一些物体吗?

  (出示要求: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

  指名读,让学生说说用几个正方体?

  ①、按要求摆:(出示要求:(1)、从上面看到的是□(2)、从上面看到的是□□(3)、从上面看到的是□□□)

  ②、学生摆,反馈时让学生自己摆,再观察侧面和正面

  [设计意图: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尤其显得重要。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消化、理解、掌握都必须通过练*来解决。设计有效的练*时,我注意练*设计的梯度和层次,让学生在练*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锻炼思维;练*时要求全体参与,并安排足够的时间,练*后及时组织反馈,收集反馈信息,特别是那些学困生,帮助他们发现在练*中存在的错误,让其自主寻找差距,自我矫正错误,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主动发展。]

  四、总结延伸,“说一说”。

  刚才,同学们想出这么多方法来拼一拼,摆一摆,真了不起。那么,如果用5个、6个、7个小正方体会摆出什么不同的物体,他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又分别会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去拼一拼,摆一摆。相信你会发现一个奇妙的世界。

  今天的课堂上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交流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促进学生从维持性学*走向自主创新学*。课堂交流是一种人文性、创造性、互动式、合作化的艺术。“说一说”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的主动性,让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同时还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教材内容

  “视图与投影”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学段是“正式学*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所以在本册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具体编排

  例1

  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说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建议:

  (1)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面图形。

  (3)注意:①提供给学生的实物要足够大,观察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②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③还可以让学生从右侧面和背面观察这个物体,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例2及“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前面学生学*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这里是进一步学*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

  (2)让学生实地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3)做一做呈现了从正面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教学时,可以将练*八中第2题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先想一想这两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据这两个*面图形的位置进行猜测,再验证。

  例3及“做一做”

  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建议:

  (1)让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面图形。

  (2)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再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拼摆,例如:用4个小正方体拼摆,先使从正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与例题中的相同(会有无数种可能);再使从左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也有无数种可能);最后,使从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只有一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问“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了吗”,使学生认识到仅仅依据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师还可以增加小正方体的数量,进行类似的活动,但注意数量不宜过多。

  (4)做一做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的组合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实物帮助学生判断。

  (五)教学建议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题内容:

  基于第一学段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运用

  教材简析:

  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判断,体悟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事物,所得结果是不样的,注意引导学生判断不同结果与不同位置间对应关系,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共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是从教室前后两面拍到的照片,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观察者的位置。第二道例题通过从前后左右四方位观察玩具猴,要求学生在实物与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想想做做通过让学生在比,说,连中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直观思考能力。

  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已掌握左、右、前、后的知识,并有了二维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观察物体教案优选【十】篇(扩展8)

——《观察物体》的教案(精选五篇)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具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引入复*内容。

  师:李白写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其实所有的物体都是一样,站在不同的位置或是从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形状都可能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复*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2.出示复*目标。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出示复*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我们小学阶段所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思考

  (1)学*了哪些观察物体的知识?

  (2)如何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如何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4)如何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可举例说明)

  (5分钟后汇报复*收获,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汇报的最好)

  4.想一想。

  学生根据复*指导的提示进行独立整理复*。

  5.说一说。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二、分层练*,巩固新知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汇报,看来同学们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你们所复*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

  1.基本练*,巩固新知

  2.综合练*,应用新知

  3.拓展练*,发展新知

  三、全课总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5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

  教师准备5个棱长是15厘米的立方体纸盒,正方形纸板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搭好的立体图形,(出示用4个搭好的)(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么形状?在题卡上画一画

  2、汇报: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

  正面:演示(*移情况)

  上面、右面,(说说怎么想,怎么画的)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下来。

  1、师:现在老师增加了难度,看看你还能画出来吗?

  2、先观察:难在哪了?

  a认识数量上增多了:(原来是几个,现在是几个?)

  师:大家数数是5个吗?指指被谁挡住啦?

  师:如果把遮挡的这些立体块变成透明的,那么被遮挡的就能看见了,是吗?

  b、数量增多,为什么就难了?(教师演示)

  (数量上的增多,会引起(带来)形状上的更多变化,就难了)

  师:现在是5个,如果是6个,7个,或者摆的更多呢,那么就更复杂了,这节课我们就只研究用5个小立方块来搭物体(揭示课题,板书)

  3、师;现在难度增加了,还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可以借助摆来帮助我们),那好,就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画一画。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发展,要以观察物体为载体,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有困难时可以把它形象化(即通过实物的摆来观察可以降低难度,帮助解决问题这一手段、方法)

  4、汇报:

  师:你看见的每个面是什么样的?怎么画的,把它摆在黑板上。

  请同学到前面边看边说你怎么想的,其他同学仔细看,认真听。

  正面: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移后在同一个*面上的形状。

  上面:师:谁看到了他在观察的时候和刚才那个同学有个不一样的动作?为什么会有这个动作呢?

  师:a我们可以调整观察的角度,使你正对着要观察的面。

  b还可以怎么做?也可以转动这个物体,让要观察的面对着你。

  左面:学生先说,师:结合你手中的看看,他说的对不对。

  师:如果给的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立体图形,看大屏幕上的,这个时候再看左面,,怎么办?

  师:看不见的,有难度,就需要我们靠头脑去想象,要想很好的去想象,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动手摆,仔细观察,来帮助你丰富你的想象。看来摆也很重要。

  5、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用5个小立体块自己摆图形,再分别画出这三个面的形状,看谁摆的多?

  用手势告诉我,你们都摆了几种?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摆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头脑中会有了深刻的印象。你们画的都对吗?

  6、师:现在搞个小比赛,同桌之间,你摆一个他摆一个,然后交换过来画出三个面的情况,再交换过来检查,看谁画得准,正确率高。

  一、指导读“视图”,学*例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观察物体”。请大家看看书上第54页,说说图上的男孩、女孩分别是怎么摆5个正方体?

  与书上第52页的摆法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52页的摆法是连在一起的,54页的摆是摆成了两堆,中间有分开的。)

  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这样的摆法。

  2、学*例题:

  观察这张例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会有什么结果?

  全班交流:从正面看到的是不相同的。2个和3个的位置交换了一下。

  从侧面看到的相同,都是竖着的3个

  从上面看到的也相同,是1个空1个。

  你有什么发现:不同的摆法,在某个位置看可能会有同样的结果;要清楚地观察物体,就要多观察几个方位……

  3、试一试

  如果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与原来相同,还可以怎样摆?

  先指名再说一说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再请学生想这样的形状,先要怎么摆?然后接着怎么摆?

  (比如:先一空一地摆2个,这样已经得到要看的效果了,然后再把剩下的3个添上去,5可以分成2和3已经用过了,那就可以想5可以分成1和4的情况。)

  如果从侧面看到的形状与原来相同,还可以怎样摆?

  请学生模仿刚才的方法,比较有序地边说边摆。

  二、完成想想做做

  1、看左边的视图,连线。

  如果发现个别学生有困难,再请学生说说自己连线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2、用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如果右图(略)是从正面看到的,应该怎样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