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合集十篇

首页 / 教案 /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过程。

  2、能例举父母对自己的种.种关爱,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难点:

  了解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过程。

  教学准备:

  1、有关成长的歌曲、诗歌、VCD等资料。

  2、有关父母爱的文字、图片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故事看脚印,体验长大

  1、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家,让我们看看小动物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它们的。(看电影片段)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游戏“猜猜我是谁”:出示某学生三张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包括从小到大的脚印),让学生猜。

  你们看,这一行行脚印有什么变化?这一行行渐渐变大的脚印,就是我们成长的脚印。板书课题。

  活动二、收集资料,体验长大

  1、脚印变大说明我们长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们还发生了许许多多变化,有的是看得见的,有得是看不见的,那还有哪些变化能证明我们在长大?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活动三、体会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关爱

  1、从小到大在我们身上发生了许多事情,有些也许你已经不记得了,有些可能模糊记得一些片段。小朋友,你们瞧,这是什么?

  对呀,是一片树林。树林里种着一棵棵的成长树,每一棵成长树就代表着一个小朋友的'成长经历。看,这儿有一棵成长树特别漂亮,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小朋友的成长经历。

  2、小朋友听后谈谈感想。

  3、小朋友能健康地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辛勤的养育。

  出示儿歌:小小脚丫,天天长大,是谁养育,爸爸妈妈。

  4、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颗爱心,是长辈对我们的关爱之心。有了他们的关爱,我们才能如此健康的长大。看插图,说图意。

  5、结合录像片,体会伟大的母爱和父爱。

  6、结合自身,说说你家人对你的关爱(找好伙伴说一说)。

  7、出示儿歌:教我走路,教我说话,使我聪明,使我挺拔。

  8、学生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

  9、出示儿歌:我对爸妈说心里话,你们的爱我会报答。

  活动四、诵读儿歌,加深体验

  1、齐读儿歌。

  2、齐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3、总结: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辛勤养育。我们要永远感谢他们。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2

  第一单元 我在集体中长大   1  我升入了二年级 教学目标: 1、在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重难点: 感受与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教学过程: 一、和同桌一起分享快乐。 1、同桌交谈: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 2、交换暑假中的作品,互相看看、说说作品中有意思的故事。 二、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1、小小展示会: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请同学将自己暑假中的作品按照暑假作业、小制作、照片、数学日记等分类放在讲台上。 2、小组活动:把每件作品中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小组评一评谁讲得最有趣、最有价值,推选他为小组代表。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也可以两三个同学合讲、表演、演示,等等。 4、评选优秀小制作。 组织学生评选优秀小制作,送交学校展览。 三、美好的小心愿。 1、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新学期开始了,我们有很多美好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请学生感受并交流自己的心愿。 2、心愿果。 每人画一个苹果(简笔画,空心),把自己的心愿写或画在上面,并在小组里交流。 3、心愿树。 出示一棵“我们的心愿树”。 请同学把自己的心愿苹果挂在树上。然后把这棵树放在班里适当处,经常激励每个同学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 四、心愿的实现。 1、与同桌说说自己的心愿,讲讲自己打算如何实现心愿,请同桌见证。 2、全班交流自己实现心愿的方法,学*别人的好方法,请其他同学一起出谋划策。 2    我们班里的故事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感谢。 3、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已看法和能力。  重难点: 体会班集体的温暖,提高各方面的处世能力,学会表达自已的看法并互相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挂图——春游的情境图。 引发学生的回忆、思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分享快乐的故事。 1、当我有了进步或取得成绩的时候…… 2、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 3、当我和伙伴有了矛盾的时候…… 4、当我们班获得了奖状的时候…… 二、交流班里的故事。 1、学生就上面的回忆思考与同桌交流。 2、指名汇报,谈想法及体验。 3、小结: 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关爱、文明、礼貌待人、有集体荣誉感,关爱集体,为集体的一分子而自豪,多为集体争光。 4、举例班里事例。 三、我的感谢卡。 1、感谢伙伴。 以小组为单元,讲讲这一年里值得感谢的人和事,并表达感谢之情。 2、制作感谢卡。 设计自已的感谢卡。 谁帮助了自已?什么事情?用什么画面表现出来?写一句什么话表达自已的感谢之情? 同桌先交流,再制作,最后送卡给自已所感谢的人。 3、设教室一角展览“感谢卡”。 四、活动总结。 1、今天大家都表现很好,老师要奖励同学们,介绍“灵活星、智多星、团结星、能说会道星”。 2、根据大家的表现,评一评小组中你能得到什么星? 五、活动延伸。 想想以后应该怎样做?对同学、对老师、对长辈…… 2 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 一、教学目标: (一)、在完成集体任务承担责任中,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表现对集体的热爱。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为班集体服务,提高实践能力。 (三)、在参与集体劳动中,学*分工与合作的好处,提高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 重点:通过各种活动,让同学们体会到做好值日是为集体服务,是每个同学应尽的责任。同时要明白自己就是集体的小主人,要从点滴的小事中,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对集体负责的*惯。 难点: 1、在参与各项活动中,感受学*分工与合作的好处。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 二、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诗歌朗诵 (二)、活动一:谁是优秀值日生 1、 观察本班:教师看看哪里?干净哪里还可以更清洁?是谁把教室打扫得这么整洁? 2、小组交流,夸夸我们组里的、班里的优秀值日生。 3、请优秀值日生即兴模拟表演“认真负责做值日”:扫地,码好课桌椅,擦干净黑板、窗台、放好工具…… (三)、活动二:今天我是值日生   1、根据课本第15页图的几个问题情境,表演怎样做个认真负责的值日生:早晨、课间、放学后应该怎么做值日?做值日时遇到自己不愿意干的活怎么办?自己完成任务,别的同学还没做完,怎么办?有同学招呼自己出去玩,可这时发现教室的窗户没关,怎么办?   2、插面小红旗活动:哪组值日做得好,我们就给他们插面小红旗。班里设置一个“红旗榜”,把“当好值日生”的评比活动经常开展下去。 3、同学互相评价。 (四)、活动三:我是小小保洁员 1、看看课本地16页图,以小小保洁员的身份,对这个班的保洁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 2、看看我们的教室保洁做得怎样。做得好的,大家想想怎样坚持下去,做得不好的,大家找一找原因。 (五)、活动四:装扮我们的教室 过渡:我们用什么实际行动让我们的教室清洁、美丽呢? 1、我们的“金点子”。 2、打扮我们的“家”。 (六)、教师小结          4  好 书 大 家 看 一、 教学目标。 (一)、在集体生活中能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互相促进,交流、分享、感受活动成果。 (二)、能以文明有礼貌的方式和同学交往。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感受多读好书能扩大知识领域,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四)、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二、教学重点:在集体生活中能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感受多读好书能扩大知识领域。 三、教学难点:课堂上介绍自己爱看的书。 四、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导语:大家知道书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它能教给我们知识、获得经验。但生活中我们又如何跟书做愉快的伙伴呢? 2、揭题:板书课题《好书大家看》。 (二)、活动一:我爱看的书 1、教室的黑板上写着“和好书叫朋友”,同学们带着自己喜欢看的书,在乐曲声中进行。 2、把好书介绍给同学。大家围圈而坐,先自由交谈,互相介绍自己爱看的书,再由小组推选出同学到中间介绍好书。可采用座钟形式向大家介绍。如:猜谜回答、操作演示、看图讲书中故事、表演书中故事等。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3、每个同学在课本第21页空白处,画画或写写自己喜欢看的书,同桌交流。 (三)、活动二:好书大家看 1、由班长分几个小组分工合作:为“好书大家看”一角展览。 2、班长宣布书展开始后,告诉大家书展上有许多有趣的新书,表扬把自己的新书拿到书展上来的同学。 3、班长主持新闻发布会,请新书的主人介绍书中的故事、诗歌、谜语、等等。 4、每个同学在书展上找自己爱看的书,同学之间互相借书。老师鼓励同学在集体生活**享读书的乐趣。 (四)、活动三:你做到“好借好还”了吗? 1、结合课本第24页提示,小组展开讨论,议一议借别人的书,怎样做到好借好还。并把讨论的结果表演出来。 2、小组推选出代表向全班同学表演,判决: (1) 书没看完,怎样做标记? (2) 借的书该还了,可是还没看完,怎么办? (3) 怎样做才能不把借来的书弄脏弄破? (4) 怎样还书才使书的主人高兴,下次还愿意借给你?书的主人不在,怎么办? (5) 借来的书,可以转借给他人看吗? 3、学做小书签,并让它发挥作用,把自己做的小书签送给老师和好朋友。 (五)、教师小结。   第二单元  金色的秋天 5 秋天在哪里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的观察、课上多种呈现方式的交流(口头描述、实物展示、记录表或图画的介绍、欣赏录像等),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等的变化,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感受秋天的美,培养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留住秋天的活动,激发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秋天在哪里 (一)介绍身边的秋天 教室里的桌椅分四组摆放,桌上分别放着写有“农作物”“花草树木”“天气”“小动物”的标志牌,全班学生按课前分的小组坐好。 教师明确活动要求:每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全班介绍你们所观察到的秋天景物的变化,当一组同学介绍时,其他组要注意倾听,可以给以补充。 农作物组: 1.本组学生结合实物介绍自己观察的水稻、玉米、尖辣椒、丝瓜、南瓜等农作物在秋天的变化。 2.请其他组的同学补充。 3.教师补充:介绍自己带来的青萝卜(出示3个),教师分别介绍这三个青萝卜是 4.让学生概括秋天的农作物有什么变化? 天气组: 本组学生介绍秋天的天气变化,有的学生结合自己记录的前些天的气温来介绍。 1.如果学生说到秋天天高了,天气凉爽了,教师引导学生用语文课上学过的一个词概括:秋高气爽。 花草树木组: 1.本组学生介绍自己观察的身边的花草树木。如:喇叭花、柿子树、冬青、葡萄、小草等。介绍时,有的结合实物介绍,有的结合自己画的画来介绍,教师适时引导。 2.教师放录像,学生观看──我校去年“金秋十月收获节”时学生们采摘芒果的录像片段。 3.请其他组的同学补充介绍。 4.学生概括秋天树木有什么变化?花草有什么保护? 小动物组: 本组学生介绍,其他组补充,教师相机引] (二)欣赏其他地区的秋景 1.师:刚才大家介绍的是我们身边的秋天,你们想不想了解其他地区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放课件(其他地区秋天美景的图片,并配有《秋日的私语》的音乐),学生欣赏其他地区的秋景。 (三)让学生说说秋天到底在哪里呢? (四)师:秋天,无处不在,秋天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眼睛里,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能处处看到秋天。你们有什么话想对秋天说?(让学生充分地说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3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分析

  本班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具体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

  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五、进度安排

  1 预备周

  2 让我想想 2课时

  3 相信自己 3课时

  4 学*、生活有计划2课时

  5 手拉手 2课时

  6 爷爷奶奶,你们好3课时

  7 帮帮残疾人2课时

  8 我发现 3课时

  9 我也做研究1课时

  10我们的科学小组 2课时

  11可爱的祖国3课时

  12****真美丽 2课时 13敬礼,人民英雄 2课时 14我在长大 3课时 15努力才会有收获 2课时 16

  17——18丰收会 3复* 课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家规”是每个家庭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矩,使人们生活规则的一部分。

  2、感受家规是家庭生活的需要,是亲情的体现,是良好的家教。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家规”是每个家庭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矩。

  教学难点:

  感受家规是家庭的生活需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做游戏有游戏规则,那在我们的家庭当中呢?

  二、新授部分:

  1、小品:(豆豆家发生的事情)

  2、豆豆父母的心情是怎样的?

  3、讨论豆豆得父母为什么会着急?

  4、看图感受家规。

  5、小组讨论,自家的家规。

  三、师。

  课后反思:学生普遍存在豆豆的情况,通过这节课的学*和对家长的了解,学生离家去玩时都能做到和家长打招呼。看来他们是真的.长大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自觉遵守家规,培养“规则”意识。

  教学重点:

  自觉遵守家规

  教学难点:

  培养规则意识

  教学过程:

  1、学生自己介绍自己家的家规。(形式多样)

  2、学生体验家规在家庭当中的重要性。

  3、家长表扬。

  布置作业:

  寻找校园规则

  课后反思:学生能感受到家规虽然不同,但是立家规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让家更温暖更和谐。有些学生还把书中家庭的家规搬到家里去执行。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2.养成节约纸,爱惜纸的好*惯。

  3.初步了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了解纸与树木的关系,懂得节约用纸的意义重大。

  二、教学准备:

  1.计算器若干个,龟甲兽骨、竹木简及丝绸品。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纸制品,记录当天的作业用纸量,并统计一周、一个月、一年全班的用纸量。

  3.搜集发明纸之前写字材料的相关资料。

  4.树木造纸过程的图片材料。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学生的`课前收集的纸制品,让大家感受纸的用处多。

  2.引出课题:纸的用途

  3.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纸有什么用途?

  (2)如果没有纸,生活会有哪些不方便?

  4.小组推荐代表全班展示说说纸的用处。

  5.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地方用到了纸?

  6.提问:思考并回答:

  我们刚才找了那么多的纸制品,这说明了什么呢?(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7.小结

  (二)学*明理

  一)纸的用途多

  8.统计用纸量

  (1)老师指名谈谈自己一天中的用纸量。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全班42人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的用纸量分别是多少?

  (3)学生汇报统计情况。

  (4)学生讨论交流用纸的需要量怎样?

  9.过渡语:

  纸的作用大,用途广,是人们学*、工作、生活等方面必不可少的。那么,纸是谁发明造纸的方法和技术呢?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

  二)造纸术——我国的伟大发明

  (1)引导学生看31页的图,说说古代的人用什么写字?

  (2)指名说古代人写字用的材料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6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重点:

  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指导学生用问一问、阅读等方式查找家乡的名胜景区介绍(图文并茂)

  2.收集家乡的歌舞剧图片、传说故事或赞美家乡的诗歌。

  教师准备:

  1.全国各地的风景图片

  2.有代表的传说故事、歌舞剧等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我的家乡

  1.课前查找有关家乡山水的资料

  2.课上进行汇报

  3.赞美自己的家乡

  1.指导学生查找有关自己家乡的山水的资料

  2.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

  3.教给学生赞美家乡的方法

  画画家乡的风光

  1.在寻找和展示的基础上进行绘画

  2.展示自己的画,和同学一起感受家乡的美

  1.巡视指导

  2.和同学一起欣赏家乡美丽的景色

  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

  1.查找有关家乡的故事、戏剧、歌曲的资料

  2.讲一讲家乡的故事、唱一唱家乡的歌曲、戏剧

  3.表达对家乡的爱

  1.师生共同讲述家乡的故事、唱家乡的歌曲、戏剧

  2.共同表达对家乡的爱

  教学过程:

  1.导学生看课本第2-3页插图,导入新课。问:图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为什么喜欢?

  2.你的家乡在哪里?你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运用手中的资料向大家进行介绍)

  组内进行汇报,评选出介绍的最好的给全班进行介绍。

  3.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家乡真美,听了你们的介绍,我真想立刻坐上飞机到你的家乡去游览。同学们分别介绍了自己家乡的景色,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些全国各地的美丽风景,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欣赏吗?

  教师展示全国各地的有名的风景图画(制作成幻灯片,可配上优美的音乐,简单的解说)

  4.图中有你的家乡的美丽景色吗?在你的家乡,你还觉得哪美?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我们美丽的家乡,并模仿7页书上的诗歌补充诗歌,赞美自己的家乡。(学生画自己的家乡)

  5.展示自己绘画的家乡图,同时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爱。

  6.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的山美、水美……家乡是我们心中最美丽、最可爱的地方,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

  7.导语:家乡的`山美,水也美,家乡还有美丽动人的故事、戏曲和舞蹈呢!让我们一起讲讲家乡的故事、唱一唱家乡的歌、剧,跳一跳家乡的舞蹈吧。

  8.小小故事会:

  a.组内讲述

  b.指名讲述

  9.歌舞表演(或欣赏光盘中的片断)

  10.听了家乡的故事、看了家乡的歌舞剧,你有什么感想?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案点评: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一课,旨在让学生在介绍家乡,讲述故事,唱家乡的歌、剧,跳家乡的舞蹈,赞美家乡的过程中,达到知家乡、爱家乡的目的。本课注重学生查找资料这一过程,并在课前教给同学查找资料的方法,使学生有目的的去查、去学*。这样让学生在查找中更深入的了解了自己的家乡,那么,爱家乡的感情也就油然而生,达到了本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另外,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7

  本课活动目标要求1.情感与态度

  通过活动,是学生体验到兴趣爱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快乐。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初步形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2.行为*惯

  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初步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

  3.知识技能

  使学生懂得良好的兴趣爱好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

  提高学生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尝试处理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的愿望、文化学*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等。

  4.过程与方法

  5.指导学生掌握培养兴趣爱好的正确方法,总结、提升自己的经验。

  6.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感受与快乐。

  (第一课时)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我的兴趣菜单》和〈兴趣展示台〉中的`几幅图。

  2.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在课上扎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

  3.录象:学生活动场景。

  活动(一)——兴趣万花筒

  1.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活动课开始了,让我们来瞧一瞧同学们都喜欢干什么?

  2.看录像:

  (1)看场景。

  (2)看特写镜头:我喜欢踢足球。我喜欢……

  3.让学生说说录象中的小朋友有什么兴趣爱好?

  活动(二)——我的兴趣菜单

  1.出示:我的兴趣菜单

  2、小组交流自己的兴趣爱好。

  3、填写兴趣菜单。

  4、展示学生菜单。

  5、讨论:有了这些兴趣爱好,你有什么感受呢?

  活动(三)——兴趣展示台

  1、出示第四幅图。

  2、学生交流:你对哪一组同学的表演感兴趣?

  3、让我们也走上兴趣的小舞台,展示我们的风采。

  4、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战士活动,并汇报。

  5、谈谈活动中的感受。

  活动(四)——兴趣自助餐

  1、提问:你那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你有什么影响?

  2、讨论交流。

  3、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准备

  1.课前练小品。〈学书法〉

  2.:书中插图。

  3.收集关于兴趣爱好的故事。

  4.:兴趣宝塔。

  活动(一)——我当评判员

  1.小品表演。

  2.让我们来当评判员:看了这个小品,你想说说什么?

  3.媒体示几组图片。

  4、队员们评判图中人物的行为。

  活动(二)——“我的烦恼”大家谈

  1.在生活中,关于兴趣爱好,许多同学都有烦恼。今天我们说出来大家一起帮着解决

  2.交流,每个组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讨论疑难问题。

  活动(三)——故事屋

  1.听录音故事:〈装满昆虫的口袋〉。

  2.说说故事对我们的启示。

  3.故事会:

  (1)请学生讲有关兴趣爱好方面的故事。

  (2)听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活动(四)——兴趣宝塔

  1.你准备怎样培养自己的兴趣,每想出一个办法,就在宝塔上填写。

  2.引导学生填写自己准备培养的兴趣和培养的方法。

  3.小结。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8

  人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此次担任1个班的品德教学任务,本年级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各科文化课学*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具体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惜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的理念。

  2、遵循教材开放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9

  教学目标:

  1、感受人们欢度国庆节的喜悦情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有创意的参加庆祝活动,在体验节日的愉快气氛的同时,学会主动参与、团结合作。

  3、知道我国的国庆节及有关的基本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你的生日是那一天?父母的生日是那一天?

  今天我们就一下祖国妈妈的生日。

  祖国妈妈的生日是那一天呢?

  二、新授部分:

  视频《开国大典》

  说说你的感受。

  三、。

  成立,祖国妈妈的生日。

  四、我为祖国过生日:

  1、说说父母是怎样过生日的?祖国妈妈是怎样过生日的`?

  2、为祖国妈妈过生日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庆国庆的;

  3、自愿结组,为祖国过生日

  展示自己为祖国过生日的心愿

  布置作业:搜集祖国风景照片、画册、门票、歌曲

  课后反思:学生们都想用自己的方式向祖国妈妈祝贺生日,很多学生在课下都自发的组织起来装饰教师来庆贺祖国妈妈的生日。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高潮。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10

  第二单元:我的本领大

  这样做更快乐

  第三单元:神奇的大自然

  第18课时:

  教学内容:

  学*主题1“亲*大自然”之“赏奇石”

  教学目标:

  1、了解卵石的形态特点,以及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想象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有创意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卵石的形态特点,利用不同形状的卵石制作石子作品。

  教学难点:

  发现卵石的`形态特点,根据卵石的形状有创意的完成石子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

  1、收集各种各样的卵石作品的图片或者实物。

  2、收集各种奇石的图片。

  学生:

  彩笔,胶水,卵石,图画纸,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把石头子放在布袋子里,轻轻摇动,让学生听听声音,猜猜这里面是什么?

  板书课题:赏奇石。

  二、新授:

  1、展示,欣赏各种各样的奇石。

  2、分组观察小石头子,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小石头子有的表面很光滑,有的表面很粗糙,有的表面有亮光,有的没有,有的还有点透明,颜色也比较多,形状有圆有长不规则。

  小结:虽然它们的形状和颜色不相同,但是它们大都接*圆形,很像是鸡蛋,所以,人们把这样的石头称作是鹅卵石。

  3、鹅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呢?录像展示。

  4、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鹅卵石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已然在地球上经历了成千上万年的磨砺,最终才形成现在的样子。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大自然用它那双看不见的手做到了。多么神奇。

  5、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可以见到小石头子?公园里有小石头子路,墙上有用小石头子做的画。人们在小石头子路上散步,可以起到按摩脚上穴位的作用。

  小结:小小的石头子,和人类的智慧结合,装点了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神奇美丽。

  6、你想用小石头子做点什么呢?学生说说。

  作画,放在鱼缸里,用石头子做工艺品,做玩具……

  7、指导学生作画:

  (1)欣赏学生的作品。看看是什么东西?

  (2)学生观察手中的小石头子,根据小石头子的形状,发挥自己的想象作画。

  (3)学生展示交流。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利用小石头子,制作一幅画或者其它工艺品,装点自己的房间。

  五、板书设计:

  赏奇石

  鹅卵石

  铺路 作画 工艺品 养鱼 玩具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合集十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合集十篇(扩展1)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菁华5篇)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1

  活动目标:使学生了解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能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活动准备:学生事先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并带好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小鸟的家在哪里?小鱼的家在那里?我们的家乡在那里?{学生自由发言}

  二、说说自己的家:

  1、你的家在哪里?那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介绍给同学听}

  2、交朋友:与自己同住一处的人,互相认识,交朋友;与自己不同住处的人互相介绍,交朋友。

  3、上台介绍自己的家,介绍你交到的好朋友的家。

  4、:不管生活在哪里,家乡总能带给我们欢乐。

  三、学会说清自己的住处:

  1、你能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家的具体住址吗?

  2、看看书上同学用的是什么方法介绍的。

  介绍方法。{具体门牌、楼栋、方位、标志性建筑物}

  3、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家庭住址。{学生自由发言}

  四、活动:画出你生活的地方。

  1、独立完成。

  2、上台展示,介绍。

  1、全课。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介绍植物用什么方法来传播种子的常识性课文,篇幅较长,根据诗的内容文中有相应的插图,形象的描绘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在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我们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在教学本课时,要创设师生合作互动、生生之间互助互学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师生合作互动的学*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这篇课文应该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方式,注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向书本学*和向大自然学*结合起来。学*这篇课文还应该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惯。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惯。

  教学目标

  1. 观察生活中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和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自然科学文化。

  3. 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相关植物的播种方法。

  2.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教学与身边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

  2、能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

  2、能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

  (一组不同地方的风景图),观察组图,请小朋友们说说这都是一些什么地方?你知道那里都有什么好玩的?

  2、出示课件,教师读出课件内容:P48儿歌。

  小结: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家乡,因为家乡总能带给我们欢乐。

  二、学*新课

  1、出示课件(P49图),看图:说说他们的家在哪里?他们生活的快乐吗?

  2、看到这些小朋友在自己的家乡快乐的生活,那么,你的家在哪里呢,你能说清楚自己住在哪里吗?别着急,让我们看看这几个小朋友怎么介绍他们的家的吧!

  3、学生自由阅读课文50---51页内容。

  4、看了小朋友的介绍,你知道怎样才能把自己住的地方说清楚吗?

  三、介绍我的家

  1、分学*小组说说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2、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住在什么地方?

  四、总结

  1、当朋友听了你的介绍还是不太明白你住的地方时,你有什么好办法向他说清楚吗?说出自己家附*的标志性建筑及其方位,比如:书店、饮食店、菜市场、学校等。

  五、实践活动

  你家周围还有些什么呢?画画你生活的地方。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人为家乡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并感受他们所具有的重庆精神。

  2、在认识和了解中,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并初步树立做有责任感的重庆人意识。

  3、学生通过了解认识家乡人的活动,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让学生感知家乡历史的久远,凸现历史纵深感,产生自豪感。

  教学方法:

  引导、补学、激学、评学

  学*方法:

  自学讨论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课前请学生调查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

  教学流程:

  一、谁是我们的家乡人

  1、讨论:什么是家乡人

  2、说一说家乡话,加深对家乡人的理解。用家乡话和老师同学打招呼,读家乡儿歌。

  二、夸夸我的家乡人

  1、家乡景美、物美,家乡的人更美。介绍巴蔓子将军。

  2、在我们江津最出名的家乡人就是*元帅,视频介绍这位伟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事迹吗,如在战火中救出日本小孤女等。

  3、你还能向大家介绍一位可爱的家乡人吗,请上课前收集了资料的孩子上台介绍。

  *、*、卢作孚、邱少云、李云迪、田亮、聂力……

  4、向你喜欢的家乡人献上小红心。

  5、让学生夸夸自己身边喜欢的人、能干的人,对别人有帮助的人,对家乡有贡献的人。让学生知道*凡的岗位上一样能对社会对家乡有贡献。

  三、介绍感动*感动重庆的家乡人陈华军、曹瑾等

  四、我是小小家乡人

  说一说: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家乡人

  五、欣赏视频《城市的微光》。

  六、课堂小结。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校园生活有规则。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

  懂得校园规则是学校正常有序活动的保证。

  教学重点:

  知道校园生活规则。

  教学难点:

  遵守校园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有家规,学校有学校的规矩,那么我们学校贵具有哪些呢?

  二、新授部分

  1、说校规(以课前寻找校规为基础,课上小组交流,统一认识)

  2、分组讨论:学校规则的利弊。

  三、教师。

  课后反思:校园的规则是让学生更好更快乐的在学校中学*生活,自觉遵守校园规则能使学生体会到校园中的和谐。无论师生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能通过校园规则这个桥梁连接起来相处融洽其乐融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自觉要遵守校园班规

  教学重点:

  自觉要遵守校园班规

  教学过程:

  1、想一想,班中有哪些需要立班规的地方。

  2、提己的建议

  3、讨论建议

  4、归纳班规

  课后反思:班级是校园的组成单位,班级的小和谐能促进校园的大和谐,学生通过立班规守班规的活动增加了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促进了班级的和谐建设。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合集十篇(扩展2)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合集十篇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1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三、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第4课——-4课时

  第二单元第5课——第8课-—--4课时

  第三单元第9课——第12课----4课时

  第四单元第13课—-第16课——4课时

  第五单元第17课——第20课——4课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2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是关键,我认真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35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教研为*台,力争自身教研水*的再提高。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中,学*他们的方法,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兴趣、学*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实验教师担负着承担教改前沿突破的重担,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有“个人学*促成长”的思想,只有学*型的教师才能把教学研究工作做好,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今后我还要继续学*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3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三、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第4课——-4课时

  第二单元第5课——第8课-—--4课时

  第三单元第9课——第12课----4课时

  第四单元第13课—-第16课——4课时

  第五单元第17课——第20课——4课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4

  在《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课标规定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在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并

  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5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是关键,我认真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35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教研为*台,力争自身教研水*的再提高。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中,学*他们的方法,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兴趣、学*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实验教师担负着承担教改前沿突破的重担,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有“个人学*促成长”的思想,只有学*型的教师才能把教学研究工作做好,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今后我还要继续学*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6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三、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第4课——-4课时

  第二单元第5课——第8课-—--4课时

  第三单元第9课——第12课----4课时

  第四单元第13课—-第16课——4课时

  第五单元第17课——第20课——4课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7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三、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第4课――-4课时

  第二单元第5课――第8课-―--4课时

  第三单元第9课――第12课----4课时

  第四单元第13课―-第16课――4课时

  第五单元第17课――第20课――4课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8

  一、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和成绩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

  二、取得的成绩和主要做法

  1、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2、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3、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4、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

  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三、主要问题

  教学活动中,更应该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们的课堂上应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四、奋斗目标

  通过今后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培养和内化学生的素质,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9

  这个学期我所担任的是二年级二班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本人在教育教学上,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现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

  2、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3、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4、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5。活动渗透教育

  其实每一次活动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品性教育。我很注重这一点。

  二、存在的不足

  1、由于缺乏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以及过多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品德知识的传输与教育。

  2、在课堂上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3、*时与学生交流的太少,不了解学生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等。

  三。改进的措施

  1、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

  2、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品德不仅在课堂,在课堂的教育很多时候对学生来说似乎仅是知识,而生活中对他们的教育是切身的,直接的,效果明显。

  3、学生品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它存在于学生的琐事中,存在于学生的周身,而不仅是课堂。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10

  在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

  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四、提高***

  (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作为综合性课程,每项活动的目标也是多重的,有的是显性目标、有的是隐性目标。教师在完成显性目标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蕴含在活动中的隐性目标。

  (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

  (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的.反馈。

  五、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的体验代替儿童自己的体验。

  (2)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教师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的最佳学*途径;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更宽松、更开放的学*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学*气氛,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3)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过去我们不太注意保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这点请老师们注意。

  (4)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六、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过去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教什么?给学生什么?重在讲道理。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要教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现在应从重在讲变为重在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

  (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过去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讨问题时,更多地是充当主考官的角色,即“我问你答”。现在我们更强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教师作为学*的参与者,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

  (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对一个事物、一种道德行为不是由教师来评对与错,而是辅导学生通过比较、研讨学着自己判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生活*惯和道德行为*惯。

  七、体现四个互动

  (1)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即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当然,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的闪光点和生成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能完全撇开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只有开发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学生生活。

  (3)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要发挥每个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学*,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中都有成就感;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中发挥群体的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到底能在多大范围进行合作,怎样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师们很好研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合集十篇(扩展3)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精选十篇)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1

  教学目标:

  1、回顾一年来的成绩和进步,体验、感受自己和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2、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同学的变化,并能大胆说己的变化。

  3、为班级的进步和成长而高兴,并愿为集体进步做更大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

  为班级的进步和成长而高兴,并愿为集体进步做更大的努力。

  教学方法

  讨论、游戏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或集体取得荣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的学年开始了,你发现我们的周围有了哪些变化,你的心情怎样?

  2、交流:学生自己交流各自的发现和感受。

  3、要点:升入二年级了,我们真开心,因为我和我们班都长大了一岁。

  4、交流展示。

  (1)说我们自己长大了一岁,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过去的一年里各方面都有一些进步;说班级大了一岁,也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你知道的关于自己和班级的进步与成绩有哪些?

  (2)师生共同回顾、交流并展示班级和个人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各项成绩。

  (3)师生一起将带来的奖状、物品等布置成一个“班级荣誉展示板”

  5、讨论。

  (1)欣赏展板,思考一年来我们班级体取得了这么多的成绩,这是谁的`功劳呢?

  (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6、要点:集体的进步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而每个人的进步才能推动集体的进步。我们和班级在一起成长。

  7、游戏活动—祝福班级生日:我们班一岁了,让我们给他过个生日吧。

  (1)出示祝福树、机箱袋等

  (2)要求每个学生写一句祝福班级的话语放进吉祥袋里,在吉祥袋上写下各自的名字,并将吉祥袋挂在“祝福树”上

  (3)请几个学生上来打开他们的吉祥袋念念他们的祝福语。

  (4)全体师生齐唱生日歌。

  师:今天,我们高兴地迎来了我们班的第一个生日。班级过去和将来的成长都离不开每个同学的努力。我们已经长大了一岁,并祝福了我们的生日,我们都非常高兴那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你还打算为班集体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并写出一份自己新学年的打算。

  8、分组交流新学年的打算并评出好的。

  9、指名上台演讲

  四、

  同学们都写的很好,但一定要做到。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

  2、能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

  2、能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

  (一组不同地方的风景图),观察组图,请小朋友们说说这都是一些什么地方?你知道那里都有什么好玩的?

  2、出示课件,教师读出课件内容:P48儿歌。

  小结: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家乡,因为家乡总能带给我们欢乐。

  二、学*新课

  1、出示课件(P49图),看图:说说他们的家在哪里?他们生活的快乐吗?

  2、看到这些小朋友在自己的家乡快乐的生活,那么,你的家在哪里呢,你能说清楚自己住在哪里吗?别着急,让我们看看这几个小朋友怎么介绍他们的家的.吧!

  3、学生自由阅读课文50---51页内容。

  4、看了小朋友的介绍,你知道怎样才能把自己住的地方说清楚吗?

  三、介绍我的家

  1、分学*小组说说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2、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住在什么地方?

  四、总结

  1、当朋友听了你的介绍还是不太明白你住的地方时,你有什么好办法向他说清楚吗?说出自己家附*的标志性建筑及其方位,比如:书店、饮食店、菜市场、学校等。

  五、实践活动

  你家周围还有些什么呢?画画你生活的地方。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3

  执行时间:

  __年__月__日

  教学目标:

  1、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回忆一件自己和同学或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一件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一起已经生活一年了,大家相互关心、共同学*和游戏,是不是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呀?我们来讲一讲、演一演我们班的故事。

  二、新授:

  1、导入:黑板出示10、11页的图画。

  (1)图1、大家好!我叫李燕,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发生在我和同学之间的故事。记得春游那天我忘记带水了,我们组的李晓明发现了,马上把他带的两瓶水分给我一瓶,我接过同学递过来的水,感激地说:“谢谢你!”王晓东看见了也要把他带的饮料送给我喝,我连忙说:“够了,够了!”

  (2)过渡语: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你和你的同学之间、你和老师之间是不是也发生了像李燕和他的同学之间这样的故事。

  (3)图2、11页的三幅图:当你生病的时候,老师……;当你和伙伴有了矛盾的时候……;当我们班获奖的时候……。

  (4)这些故事你能和你的同学讲讲吗?

  2、分小组讲一讲你和同学之间,你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并推荐出组内讲得较好的同学。

  3、全班汇报:请组内推荐的同学给全班同学讲讲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也可以邀请帮助过自己的同学和自己一起演一演)听了这位同学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1)过渡语:老师、同学曾经给予你多少帮助,那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感谢谁?把最想感谢的同学的名字记在绿树叶上。

  (2)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3)记下你最想感谢的同学的名字,并贴在黑板的大树上。

  4、制作感谢卡

  (1)过渡语:一年中,在我们中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我们感谢这些同学,衷心的向他们说一句:“谢谢你们!”要感谢的同学还有很多很多,是谁还帮助过你?什么事情?用什么画面表现出来?写一句什么话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些感谢卡吧!

  (2)学生制作感谢卡

  (3)同桌交流。然后把它送给自己所感谢的人。

  三、作业:

  当别人帮助了你,就请你及时的去感谢别人。一句“谢谢您!”“多谢您了!”既是礼节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

  四、小结:

  我们的班级就像我们自己的家,在这里只要我们有了困难,就会得到帮助,我们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集体中的老师与同学。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集体的温暖是时时刻刻存在的。

  五、板书设计:

  我们班里故事多

  老师的关心

  同学的友爱

  六、教学后记: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4

  执行时间:__年__月__日

  教学目标:

  1、集体生活中能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互相促进,交流分享、感受生活成果。

  2、能以文明有礼貌的方式和同学交往。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3、感受多读好书能扩大知识领域,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受多读好书能扩大知识领域,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教学准备:

  教师:图片、图书若干学生:图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新课:

  1、教师讲述:同学们,你们都有好朋友么?我也有个好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出示书籍)对了,就是图书。

  2、板书课题:好书大家看

  三、讲授新课:

  1、欣赏图书:出示图书图片。

  2、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

  (1)教师介绍图书《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2)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

  3、好书大家看

  分学*小组交流图书:老师抓住机会表扬借书活动中互助友爱的学生、有礼貌的同学。同时注意观察学生在借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怎样借书还书

  (1)说一说:在借书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值得学*的事情。

  (2)说一说:在借书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不满的事情。

  (3)帮帮这些小同学

  5、利用电脑动画解决问题

  (1)书没看完怎么做标记?

  (2)借的书还了,可是没看完怎么办?

  (3)怎样做才能不把借来的书弄脏弄破?

  (4)怎样还书才能使书的主人高兴?

  (5)借来的书能转借他人看么?

  6、小书签真可爱

  (1)出示教师制作的小书签

  (2)讲解制作的过程:

  A、裁纸B、设计C、画图D、剪贴E、穿绳

  (3)学生合作制作小书签

  7、听故事

  四、小结

  你们在游戏中是不是也发现许多有趣的问题?图书世界真是很奇妙,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呢!就让我们从现在起去探索吧!别忘了在探索图书世界时要注意和周围的同学配合好,爱护图书。希望每位同学都和好书交上朋友。

  五、教学后记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5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能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活动准备

  以“嗨,我这个人”为题,每一个同学写一简短的能反映自己性格特点、行为*惯、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小文章。文章中可以写出同学、家长、老师对自己的看法。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让你了解我

  每一个同学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简单地说说自己的性格特点。

  二、想想议议——给“像不像”命令

  1、想一想:分析同学的性格、情绪的优缺点。

  2、讨论用什么事物可以比拟某位同学的积极情绪和良好性格。如某位同学美丽善良、助人为乐,我们把她比做“田螺姑娘”;某位同学性格倔强,但做事有始有终,有一股子拼劲,可以把他比做“小犟牛”等。以此为形式,讨论出“像不像”的名称(赞美性质),并想好赠语,准备制作一张美丽的情绪卡。

  以小组为单位,以此为形式,继续讨论“像不像”的名称(带好鼓励性质的),然后商量制作一份小礼品,写上真诚的祝福话语。

  三、动手操作——制作“像不像”

  以小组为单位,出谋划策,共同制作“像不像”,形式可以是画画、小制作、剪纸、缝制、泥塑等。

  四、互相活动——赠送“像不像”

  举行“赠你一件像不像”的赠礼仪式,鼓励人人争当个性美、心灵美的孩子。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6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热爱自然、乐于研究的情感。

  2、行为与*惯:培养学生遇事爱问为什么,不明白就去思考、研究的行为*惯。

  3、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只有注意观察生活,才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4、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思考研究给人们带一来的方便,感受到研究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会提问题

  1、请同学们拿己的书包向同桌说说书包各个部分的用处。

  2、针对你的书包提问题。

  活动(二)研究轮子

  1、针对轮子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2、想想研究一个问题应该有哪些程序和步骤?

  活动(三)方法指南

  1、想想应该如何制定研究计划?

  2、分组制定研究计划。

  活动(四)实战练兵

  1、交流制定好的活动计划。

  2、开始研究,比比哪组研究好。

  活动(五)小小研究发布会

  1、今天我们开一个“小小研究发布会”,好吗?

  2、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向大家汇报的程序。

  3、练*一下汇报的过程。

  4、请每小组汇报。

  活动(六)经验分享

  1、说说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的地方。

  2、把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告诉别人,征的他们的看法。

  3、办个成果展览。

  4、讨论:如何办成果展览。

  5、每组推荐一名小小研究员。

  6、把研究成果告诉父母。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7

  主题目标:

  1.走*身边的动植物,具有关心、亲*动植物的情感。

  2.通过活动了解身边常见的动植物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内容旨在引导孩子们感受动植物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爱动植物的感情。

  50-51页的背景图是一幅美丽的人、动物、植物和谐相处的图。那可爱的小朋友,在花丛中飞舞的五颜六色的蝴蝶,在枝头玩耍的小猴和小松鼠,一株株生机勃勃的植物,相处得是那样融洽、其乐融融。“所有的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这些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与人类亲密地生活在一起,是我们的亲密的朋友!”这段优美的教科书提示语告诉我们地球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园,人与自然是和谐共处的。

  52页内容展示的是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上图说明了牛是农民的好帮手、好朋友。中图:小男孩生病了,小狗奇奇趴在他床头给它解闷,表现了狗与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同时教科书还提示了一则文字材料:“乔治和他的小狗”。这些都只是引子。对孩子们来说,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一定知道更多动物与人类相处的故事,教师应鼓励学生讲一讲。

  53页给我们展示的是植物给我们带来的帮助。四幅图分别展示的是树净化空气、蒲公英给孩子的童年增添了欢乐、医院里人们用鲜花祝愿病人早日康复以及大树在盛夏给人们送来凉爽的情景。人类离不开植物,除了书上列举的这些植物,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寻找身边的这些“好朋友”,了解他们与我们的密切关系。

  正如52页上方的教科书提示语所说,这些朋友给了我们很大帮助,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有了这些好朋友,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精彩,生活才会更美好。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挂图,并搜集关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资料。

  2.教师课前编排小品:乔治和他的小狗。

  3.学生课前搜集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资料,准备自己喜欢的动物和植物头饰。

  活动过程

  1.看图导人:教师出示挂图(类似教科书50-51背景图,但没有动植物)。

  大家看到了什么?有没有觉得缺了些什么?

  2.贴图游戏:我们一起把这幅图变得更美丽些吧!在欢快的音乐中,孩子们把自己收集到的头饰和图片贴在挂图上。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贴好的挂图的感受。

  3.要点:所有的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这些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与人类亲密地生活在一起,是我们的好朋友!

  4.小品表演:乔治和他的小狗。

  “小狗”说:我能救人,我才是人类的好朋友,谁敢和我比?

  5.表演讨论:学生根据自己资料,戴上相应的动物头饰,夸耀自己与人类的关系,或说或演或唱。教师相机把教科书52页的内容穿插其中。

  6.过渡:除了动物,植物也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7.阅读53页教科书:植物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

  8.讨论:说说植物为什么也是我们的亲密朋友?

  9.小组竞赛:你们知道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用?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多。

  10.感情:动植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给了我们很大帮助,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有了它们,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精彩,生活才会更美好。

  11.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戴着各种各样的头饰的学生们一起载歌载舞,感受人类的朋友与人类的友爱之情。

  活动要求

  1.在贴图活动中,学生上前贴画要有秩序,不要拥挤。教师应提示学生将动植物贴在图上的相应位置。

  2.学生对动植物的了解不要求一定要用科学术语表述,只要能表现动植物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即可。

  活动拓展

  1.举办以本课内容为主题的童话故事比赛或小品比赛。

  2.办一期以“亲密的朋友”为主题的小报。

  教学:

  1.学生是否乐于参加活动,能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角色扮演。

  2.学生是否理解动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是否初步掌握了搜集资料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8

  活动目的

  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引导学生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多种办法收集有关四季变化的资料。

  2、老师根据教学需要通过络或其他途径搜集有关背景资料,如夏夏秋冬四季的天气特征和人们生活的变化等。(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二、寻找四季的足迹

  多媒体呈现四季特征的画面

  师:同学们,关于四季的知识你了解多少?今天我带大家走过四季,看看每个季节有什么不同,了解四季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些什么影像,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1、现在是什么季节?当它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你感觉到它的变化了吗?

  2、看看身上穿的衣服、看看田里的庄稼……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找到四季的不同?

  3、季节的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看看教材给我们提示了什么。

  三、小擂台

  1、秋天比较干燥,我们要吃得稍微清淡一点;冬天遇到严寒,我们要注意保暖,防止冻伤……这些生活常识你知道多少?

  2、你来问,我来答。

  可先让学生交流一下各自的经验,然后自由组合,开展“你来问,我来答”小小擂台赛。旨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发学生联系生活去比较,去选择,从而学会更多的生活常识。

  四、延伸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坚持观察四季变化的情况,生活中的小窍门,学着记观察。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9

  执行时间:

  __年__月__日

  教学目标:

  1、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回忆一件自己和同学或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一件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一起已经生活一年了,大家相互关心、共同学*和游戏,是不是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呀?我们来讲一讲、演一演我们班的故事。

  二、新授:

  1、导入:黑板出示10、11页的图画。

  (1)图1、大家好!我叫李燕,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发生在我和同学之间的故事。记得春游那天我忘记带水了,我们组的李晓明发现了,马上把他带的两瓶水分给我一瓶,我接过同学递过来的水,感激地说:“谢谢你!”王晓东看见了也要把他带的饮料送给我喝,我连忙说:“够了,够了!”

  (2)过渡语: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你和你的同学之间、你和老师之间是不是也发生了像李燕和他的同学之间这样的故事。

  (3)图2、11页的三幅图:当你生病的时候,老师……;当你和伙伴有了矛盾的`时候……;当我们班获奖的时候……。

  (4)这些故事你能和你的同学讲讲吗?

  2、分小组讲一讲你和同学之间,你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并推荐出组内讲得较好的同学。

  3、全班汇报:请组内推荐的同学给全班同学讲讲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也可以邀请帮助过自己的同学和自己一起演一演)听了这位同学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1)过渡语:老师、同学曾经给予你多少帮助,那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感谢谁?把最想感谢的同学的名字记在绿树叶上。

  (2)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3)记下你最想感谢的同学的名字,并贴在黑板的大树上。

  4、制作感谢卡

  (1)过渡语:一年中,在我们中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我们感谢这些同学,衷心的向他们说一句:“谢谢你们!”要感谢的同学还有很多很多,是谁还帮助过你?什么事情?用什么画面表现出来?写一句什么话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些感谢卡吧!

  (2)学生制作感谢卡

  (3)同桌交流。然后把它送给自己所感谢的人。

  三、作业:

  当别人帮助了你,就请你及时的去感谢别人。一句“谢谢您!”“多谢您了!”既是礼节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

  四、小结:

  我们的班级就像我们自己的家,在这里只要我们有了困难,就会得到帮助,我们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集体中的老师与同学。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集体的温暖是时时刻刻存在的。

  五、板书设计:

  我们班里故事多

  老师的关心

  同学的友爱

  六、教学后记: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10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能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活动准备

  以“嗨,我这个人”为题,每一个同学写一简短的能反映自己性格特点、行为*惯、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小文章。文章中可以写出同学、家长、老师对自己的看法。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让你了解我

  每一个同学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简单地说说自己的性格特点。

  二、想想议议——给“像不像”命令

  1、想一想:分析同学的性格、情绪的优缺点。

  2、讨论用什么事物可以比拟某位同学的积极情绪和良好性格。如某位同学美丽善良、助人为乐,我们把她比做“田螺姑娘”;某位同学性格倔强,但做事有始有终,有一股子拼劲,可以把他比做“小犟牛”等。以此为形式,讨论出“像不像”的名称(赞美性质),并想好赠语,准备制作一张美丽的情绪卡。

  以小组为单位,以此为形式,继续讨论“像不像”的名称(带好鼓励性质的),然后商量制作一份小礼品,写上真诚的祝福话语。

  三、动手操作——制作“像不像”

  以小组为单位,出谋划策,共同制作“像不像”,形式可以是画画、小制作、剪纸、缝制、泥塑等。

  四、互相活动——赠送“像不像”

  举行“赠你一件像不像”的赠礼仪式,鼓励人人争当个性美、心灵美的孩子。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合集十篇(扩展4)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教科版3篇

  一、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总体思想素质比较高,上进心比较强,人人热爱班集体,个个能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学*的劲头足,互助精神强,差生的学**惯有了好转,成绩也在慢慢提高。此班干部责任心强,有为大家服务的精神。卫生意识比较强,良好的卫生*惯已经养成。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优差悬殊较大,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学生,良好的学**惯没有养成,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思想开“小车”,作业态度不端正,书写质量差,拖拉现象严重

  二、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感。教学中应将学*内容和学*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争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八年级上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而下册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知识和两者的关系,了解和掌握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崇尚公*和正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公民。

  教学主要内容:

  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中,与别人打交道,不仅要学会交往、掌握交往的品德和艺术,而且必须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问题。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应该承担的义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学*交往的继续,是进一步提高道德水*的需要,更是增强法律意识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因此,按照课程标准"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的基本理念,以及"权利义务"等内容标准,围绕权利义务这一大的教育主题,综合建构本册的教学内容。

  具体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围绕正确对待权利义务、维护人身权利、维护文化经济权利、崇尚公*正义四个综合主题展开,设置了十课教学内容:"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我们应尽的义务"、"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终身受益的权利"、"拥有财产的权利"、"消费者的权益"、"我们崇尚公*"、"我们维护正义"。教学重点: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就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3、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5、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7、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8、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公*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合作意识。

  9、懂得正义是面向每个人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能够分辨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养成积极健康的社会正义感,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规则和程序为荣,努力做有正义感的公民。

  教学难点:

  1、理解权。

  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公*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合作意识。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对比法、情景教学法、小品表演法、小组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师生谈话法、社会实践法等。学情分析:

  这届学生的基础不差,有一定的学*积极性,加之本学期学*有关法律的一些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学*状态。但也要注意有一部分学生学*不认真,成绩较差,要做好他们的工作。教学措施:

  1、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用老方法较新教材,要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要联系学生和本地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认识,明确观点,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3、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的伙伴,主要任务是完成引导和点拨任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的主人。

  4、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法律实践。

  《我的好*惯》:

  教学目标要求:

  1、情感与态度。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2、行为与*惯。

  在老师的帮助下,引导学生参与自我检测、讨论交流、制定计划、实践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生活、学*、品德和行为*惯。

  3、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到好*惯带来的益处,提高学生养成好*惯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学*制定计划,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4、过程与方法。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共同体验活动的成果。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好*惯带来的益处,提高学生养成好*惯的自觉性。

  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成长树、拍手歌、好*惯养成计划表)

  2、拍摄好*惯、坏*惯的录象。

  3、红花一朵,红星若干。

  4、指派一名学生扮演小记者。

  教学流程:

  一、小调查

  师:学校红领巾电视台要做个节目,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们提供一些素材,你们愿意吗?敢接受记者的采访吗?

  小记者(学生扮):大家好!我是红领巾电视台的记者。现在,让我们来做个关于*惯的小调查吧!

  你几岁开始刷牙?

  你刚学会刷牙时,每天要不要爸爸妈妈提醒你刷牙呢?

  现在你每天还要爸爸妈妈提醒你刷牙吗?

  现在为什么不用提醒了呢?

  你们知道什么是*惯吗?

  二、*惯检测站

  1、播放录象。

  你喜欢录象中的谁,为什么?

  2、自我检测(板书:我的好*惯)

  课件显示:成长树。

  师:老师这里有一棵成长树,树上每一片树叶就代表一个好*惯,如果你已养成了这个好*惯就请你将桌上的红星贴一颗在衣服上,注意可要诚实,这也是一个好*惯哟!

  点击课件。(出现专心听讲、不挑食、早睡早起等画面)

  3、除了成长树上的这些好*惯,你们还有哪些好*惯呢?

  三、交流乐园

  1、小组交流。

  师:这么多好*惯都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呢?快把它的好处告诉小组里的小伙伴吧。

  2、游戏:传红花。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合集十篇(扩展5)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菁华5篇)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一)目标的多维性

  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

  (二)活动的有效性

  3、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

  儿童是学*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

  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发展是本课程坚持的方向,也是任课教师的职责,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他们自身具有受教育、接受引导的需要。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五)评价的发展性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本课程的评价不带有甄别和选拔的性质,它的根本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本册第一单元设计了“成长包”体现了新的评价观,新的评价方式,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成长包”的作用,运用“成长包”的形式开展评价,使评价从仅仅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使学生由评价的对象转变为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给每个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台;通过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促使每个儿童在原有水*上的发展。

  三、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四、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危险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通过学*,了解自己的家乡,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亲身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题开拓创新。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4、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5、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开开心心每一天 8课时

  第二单元 让我的身体更棒 8课时

  第三单元 我会照顾自己 8课时

  第四单元 我生活的地方 8课时

  第五单元 我爱绿树,我爱蓝天 8课时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所带班级共有学生100人,大部分学生懂礼貌,讲文明,看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后能文明游戏,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多彩的校外活动

  本活动主要通过故事“冬冬的星期天”,让学生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的大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说一说”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校外活动的乐趣和收获,加深学生对校外活动好处的理解;“了解校外活动场所”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校外活动场所,引导学生到有益的场所参加校外活动。最后,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第二单元遇到问题想办法

  本课主要先通过小强和小丽同是丢钥匙,采用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结果的.正反事例比较,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应积极想办法解决;然后又以“问题1:和家人走散了怎么办?”和“问题2:球打到房顶上怎么办?”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结组想办法,想出办法进行奖励的方式,锻炼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在“由‘司马光砸缸’引起的思考”的活动内容的学*中,通过故事进而讨论其它方法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遇到问题想办法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第三单元诚实孩子人人夸

  本课活动主要通过“诚实的孩子”作为引导,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狼来了”的故事,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说谎的害处,从反面说明不说谎话诚实品质的重要;然后再通过“说一说”和“讨论”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指导他们的行为,激发他们愿意做诚实孩子的愿望;最后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第四单元可爱的家乡

  本课主要通过让同学们搜集家乡的名胜、特产资料,继而介绍、交流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使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老师通过给同学们补充,以及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第五单元变废为宝

  本课主要通过提前一周,给同学们布置“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的调查活动,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流的形式,使学生切实认识和感受到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继而在通过让学生们进行“说一说”活动和老师介绍相结合的方式,使同学们知道垃圾的危害;最后,主要通过教材资料和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的大课堂,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并注意整理自己的收获。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

  使学生在学*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引导学生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话,做诚实的孩子。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说谎,知道说谎的害处。

  2.知道家乡的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加强课前预*,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惯和能力。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3.重视创设学*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

  4.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加强课堂评价,提倡多元化评价。

  5.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1.多彩的校外活动

  第二周: 2.快乐地健身

  第三周: 3.遇到问题想办法

  第四周:4.我的需要我知道

  第五周: 5.诚实孩子人人夸

  第六周: 6.帮助他人我快乐

  第七周:7.可爱的家乡

  第八周: 8.家乡的变化

  第九周: 9.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第十周: 五.一

  第十一周: 10.变废为宝

  第十二周: 11.我有一双“小巧手”

  第十三周: 12.我能行

  第十四周: 13.科学常识来帮你

  第十五周: 14.困难面前我不怕

  第十六周: 15.四季变化多

  第十七周: 16.大自然的奥秘

  第十八周:17.天气变化早知道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是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验、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养爱集体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二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快,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开发的。由于他们的经历很有限,内心时间不太复杂,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这时候,引导他们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师、同学和伙伴,是极为重要的。教材选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启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对待同学,多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生活中遇到问题会自己解决。促使儿童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三个单元共12个主题,落实了课标四个方面内容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天天气凉了,要添加衣服;

  (2)秋游出发前准备什么,出行安全,怎样防止丢失和掉队;

  (3)学做小雏鹰,要勇敢,不娇气;

  2、积极、愉快地生活:

  (1)快乐的暑假生活,我的心愿;

  (2)团团圆圆过中秋;

  (3)做个“快乐鸟”变烦恼为快乐;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当好值日生、我是个小小保结员、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2)“好书大家看”同学间的亲情;

  (3)“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人间的亲情;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找秋天”、“神秘的月亮”发挥观察力、想象力;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合集十篇(扩展6)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菁选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本册共有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我爱我的班集体,共三课。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共三课。第三单元:纸和环保,共三课。第四单元:奇妙的光,共三课。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共三课。

  二、教学目标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17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4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我爱我的班集体”

  7课时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7课时第三单元“纸和环保”

  7课时第四单元“奇妙的光”

  7课时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6课时

  一、学情分析:

  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一部分同学上进心和求知欲较强,追求新鲜,但听得不够专心和认真,喜欢游离课堂,做自己的事情。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大体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1—4课)学做文明人;

  第二单元(5—8课)春姐姐的脚步;

  第三单元(9—12课)我的兴趣爱好;

  第四单元(13—16课)我长大了.

  三、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情感与态度。

  2、通过创设情景、仿真性表演等活动,诱发儿童参与活动的热情,激发他们乐于交往、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举止文明、关爱他人的情感和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态度。

  4、体验打电话、看电视的乐趣,学会多渠道获取信息,以积极良好的心态与外界交流合作。学会关爱,学会尊重,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

  5、通过指导学生做事不拖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要从抓紧时间开始,培养学生珍爱时间的思想感情和抓紧时间做事的态度。

  6、通过指导学生学会安排一天的生活,增强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自己,争做时间小主人的思想感情。

  7、通过回顾两年的小学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并激发学生爱亲敬长、学会感激的思想感情。

  8、通过指导学生畅谈理想,展望未来,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从现在起就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生活的态度。

  行为与*惯:

  1、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的活动尊敬和热爱人民领袖。

  2、敬佩小英雄,学*小英雄热爱祖国的精神。具有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情感和行动。

  3、接受老师的.正确教导,按老师提出的正确要求去做。

  4、遇事要和父母讲道理,不任性,不发脾气,不惹父母生气。

  5、对长辈说话有礼貌,会问候,外出和回家要打招呼,吃东西要先想到他们。

  6、和同学在一起能想到别人,不只顾自己。

  7、在集体生活中能心想集体,心想大家,热爱班集体,为班集体增添光彩,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8、同学之间能团结友爱,不争吵,不打架。同学有困难能关心、帮助。

  知识与技能:

  1、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与经验,妥善解决“陌生人来访”的问题。

  2、学会做客的基本礼节,在叫门、问候、用餐、谈话和道别时,做到有礼貌,做一名文明小客人。

  3、知道在公共场所应遵守的规则,初步认识规则的作用。能自觉劝阻不文明行为。

  4、了解打电话的一般常识,初步知道看电视的利与弊,掌握看电视的常识,不做“小电视迷”。

  5、使学生了解无论在家还是在校,都要做到玩要玩得痛痛快快,学要学的认认真真。

  6、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学*并掌握合理安排一天生活的技巧。

  7、引导学生分析成长中的喜悦和烦恼、进步和成绩,学会认识自己,全面看待自己,欣赏别人的长处。

  8、通过理想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实现理想必须要有文化知识和动手能力,勇于掌握学*生活的各种技能。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体验学*的快乐和别人愉快相处的*惯。

  2、言行一致,落实到位。

  五、教学措施:

  1、通过表演,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生活体验和智慧。

  2、通过谈论交流,让儿童获得体验。分享交流,锻炼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3、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知道遵守秩序的好处。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4、在谈论中,使学生学会表情达意,学会解决问题。

  5、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紧时间的快乐,学会珍惜时间。

  6、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体验学*的快乐,并探究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7、通过展示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自己的成长比赛。认识周围的人事,学会感激,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和同学共同进步。

  8、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善于学*,乐于思索,尝试不同的方法实现探究活动,努力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91个学生,其中男生57人,女生34人。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不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