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案范本5份

首页 / 教案 / |

  《开国大典》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学*排比句、认识双关句。

  2、学*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师: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盛况)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3、说说课文大意。

  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品读感悟,梳理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

  2、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请大家再一次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1)生认真读文。

  (2)小组讨论。

  (3)指名交流。

  (课件展示:典礼,阅兵式,群众**)

  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四、读中感受,品味理解

  1、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时间、地点和出*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2、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师生合作读)

  3、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几自然段中写到指名朗读

  4、通过这一段的学*,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静……)

  5、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关键词“直奔”“赶”等。)

  6、男女生合作读。

  7、女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静,读出语气。

  到了正午,***广场……

  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

  请看图片,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生自读)

  师小结:,课文主要事件写了典礼、阅兵式、群众**。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

  第5节:重读“排山倒海”,它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重读“一齐”,它表现了人们想急切看到***的心情。

  第6节: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

  (因为*****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媒体再一次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全班齐读第7段)

  五、总结布置作业

  1、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啊,中国第一面***升起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天。请你摘抄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句子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自我感受,我们应该写:(时间、地点、人物、典礼、阅兵式、**、人员的心情)

  《开国大典》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中国认人民对新中国的成了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2、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盛大场面?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有感情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词。

  3、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

  (1)大典开始,写了哪三件事?(学生快速默读、思考)

  (2)大典进行中,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边读边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同时进行批注感想

  (4)指导朗读,表现出群众欢腾、热烈的场面。

  (5)用同样的方法学*阅兵式部分。

  (6)指名读课文第5段,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只礼花陆续…………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西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7)理解“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8)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回忆全文内容。

  4、总结、扩展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试写出课文的梗概。

  (2)仿照课文写出3个比喻句。

  (3)阅读自读课文的《刻骨铭心的国耻》。

  《开国大典》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

  3、学*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 4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 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

  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

  1、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的热爱。

  活动内容

  开国大典

  活动目的

  通过创设情境,体验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激动心情,,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认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活动过程

  1、开国大典。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搜集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体验开国大典时人民激动的心情,并讨论举国上下为什么如此激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了。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探究******的来历,深入认识******的象征意义。

  3、模拟升旗仪式。通过模拟升旗仪式,重温升旗的要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的思想感情


《开国大典》教案范本5份扩展阅读


《开国大典》教案范本5份(扩展1)

——开国大典教案6篇

开国大典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演示《》情景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2.交流初步感受。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三、初读课文

  1.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

  四、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引导学生观看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的话后的激动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2.“升”和“姑”(也说明了人们自豪、激动)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学*生字新词

  1.识记生字

  2.交流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3.组词练*:

  协()檐()钮()泽()宣()

  胁()瞻()扭()择()喧()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盛况。作者先介绍了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然后介绍*广场和*城楼的情况。接着介绍了进行的情况,最后介绍了典礼后的情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伟大的历史意义。更增添了我们作为*人的自豪感。

  四、写课文梗概

  1.在小组内练*说说。

  2.每组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说说。

  3.动笔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4

  教案点评:

  课上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1、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的资料;2、学生边读边勾画边思考,将自学体会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收听录音,观看资料片录像和情景朗读,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知道新*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探究活动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编写“我爱*”为主题的语文报。进行展示。

开国大典教案2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演示《》情景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2.交流初步感受。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三、初读课文

  1.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

  四、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引导学生观看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的话后的激动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2.“升”和“姑”(也说明了人们自豪、激动)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学*生字新词

  1.识记生字

  2.交流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3.组词练*:

  协()檐()钮()泽()宣()

  胁()瞻()扭()择()喧()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盛况。作者先介绍了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然后介绍*广场和*城楼的情况。接着介绍了进行的情况,最后介绍了典礼后的情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伟大的历史意义。更增添了我们作为*人的自豪感。

  四、写课文梗概

  1.在小组内练*说说。

  2.每组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说说。

  3.动笔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4.教案点评:

  课上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1、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的资料;

  2、学生边读边勾画边思考,将自学体会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收听录音,观看资料片录像和情景朗读,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

  知道新*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探究活动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编写“我爱*”为主题的语文报。进行展示。

开国大典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人民为新

  *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点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情感。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开国大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复*提问:

  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学生回答,师课件引导学生回顾)

  过渡: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一起体验新*成立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

  二、新授

  (一)学*“群众入场”部分

  1、师提出学*目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句子:“工人队伍中,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指导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当时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迫切的心情。

  (二)学*体会“典礼的主体仪式”部分

  过渡:在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中,下午三点整,*出现在了*台上,开国

  1、课件出示要求:请大家细读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参加开国大典的仪式时,

  人民群众的反应”的句子。并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默读思考。

  3、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练笔。

  如果你参加了开国大典,你会怎样描写当时的场面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想一想,试着把它写下来。

开国大典教案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

  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

  1、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

  初步了解新*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知道新*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的热爱。

  活动内容

  开国大典

  活动目的

  通过创设情境,体验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欢庆新*诞生的激动心情,,深入分析新*成立的意义,认识新*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活动过程

  1、开国大典。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搜集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体验开国大典时人民激动的心情,并讨论举国上下为什么如此激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终于诞生了。*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探究******的来历,深入认识******的象征意义。

  3、模拟升旗仪式。通过模拟升旗仪式,重温升旗的要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的思想感情

开国大典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认人民对新*的成了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2、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盛大场面?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有感情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词。

  3、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

  (1)大典开始,写了哪三件事?(学生快速默读、思考)

  (2)大典进行中,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边读边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同时进行批注感想

  (4)指导朗读,表现出群众欢腾、热烈的场面。

  (5)用同样的方法学*阅兵式部分。

  (6)指名读课文第5段,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只礼花陆续…………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西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7)理解“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8)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回忆全文内容。

  4、总结、扩展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试写出课文的梗概。

  (2)仿照课文写出3个比喻句。

  (3)阅读自读课文的《刻骨铭心的国耻》。


《开国大典》教案范本5份(扩展2)

——《开国大典》教案 (菁华5篇)

《开国大典》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的思想感情,了解新*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2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

  3、学*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认人民对新*的成了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2、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盛大场面?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有感情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词。

  3、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

  (1)大典开始,写了哪三件事?(学生快速默读、思考)

  (2)大典进行中,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边读边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同时进行批注感想

  (4)指导朗读,表现出群众欢腾、热烈的场面。

  (5)用同样的方法学*阅兵式部分。

  (6)指名读课文第5段,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只礼花陆续…………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西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7)理解“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8)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回忆全文内容。

  4、总结、扩展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试写出课文的梗概。

  (2)仿照课文写出3个比喻句。

  (3)阅读自读课文的《刻骨铭心的国耻》。

《开国大典》教案5

  教学目标

  1.*同志在建国初期的几个生活细节,了解一代伟人朴实*凡的品格。

  2.结合剧情展开合理想像。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同志的朴实*凡的品格。

  2.难点:描写人物言行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想:

  观看影片《开国大典》再对课文作简要分析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

  二、课文研读

  1、剧中写了*同志的几个小故事?

  讨论并归纳:主要写了四个小故事:

  (1)观赏北*夜景

  (2)吃羊肉泡馍

  (3)会见程潜用湖南老乡

  (4)与儿子交谈

  2、从每一个故事中可以乍出生活中的*同志有哪些特点

  讨论并归纳:建国初期,北*一片安居乐业的和*景象,*要求司机慢点走,想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羊肉泡馍馆里人们轻松的风趣谈话深深吸引了他,令他忍俊不禁、这些都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反对标语表现了他反对个人崇拜、在圆明园的沉思,感到自己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在与程潜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风度,不计前嫌、在对待自己的湖南老乡问题上,他热情招待,但决不迁就他们的要求、在与儿子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感情,但对儿子要求严格,不搞特殊化。

  作为一个*,他站得高,看得远、他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跳出同期率的支配,他要找出一条新路,那就是民主、

  3、剧中的“九叔”非常有特点。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写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他是一个纯朴又带有封建思想的农民形像。他以*同志为骄傲。但又带有狭隘的小农思想。

  4、剧中写*同志在圆明园像在思索什么,你认为他在想什么。

  提示:可能回想*的百年耻辱,想到*在党的领导下,从此站起来了,历史将不会再重演,想到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始。

  三、作业


《开国大典》教案范本5份(扩展3)

——开国大典教案 (菁华5篇)

开国大典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演示《》情景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2.交流初步感受。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三、初读课文

  1.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

  四、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引导学生观看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的话后的激动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2.“升”和“姑”(也说明了人们自豪、激动)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学*生字新词

  1.识记生字

  2.交流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3.组词练*:

  协()檐()钮()泽()宣()

  胁()瞻()扭()择()喧()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盛况。作者先介绍了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然后介绍*广场和*城楼的情况。接着介绍了进行的情况,最后介绍了典礼后的情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伟大的历史意义。更增添了我们作为*人的自豪感。

  四、写课文梗概

  1.在小组内练*说说。

  2.每组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说说。

  3.动笔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4

  教案点评:

  课上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1、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的资料;2、学生边读边勾画边思考,将自学体会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收听录音,观看资料片录像和情景朗读,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知道新*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探究活动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编写“我爱*”为主题的语文报。进行展示。

开国大典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的思想感情,了解新*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3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的思想感情,了解新*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

  3、学*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范本5份(扩展4)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 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然后介绍了广场的布置情况;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再接着写了阅兵式;最后讲了*队伍。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如果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三节课都无法完成。这篇课文在教材的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就让学生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首先由课题导入,理解“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因此开国大典“隆重、规模盛大、庄严、热烈”。其次是学生进行阅读,理请文章的写作顺序,文章按照几部分来描写开国大典的。第三步由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文章描写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的语句加以体会,说明理由。第四步,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表现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句子,读一读,并写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画出表现人民群众在**的领导下,建立了新*的激动、自豪的句子,学生的自我学*,内化过程从中得以体现。

  深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是最佳手段之一。在比较理解的基础上,采用齐读、轮读、边读边鼓掌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出人们无比高兴、自豪、激动的心情。同学之间交流时可以相彼此启发,使思路拓展,思维活跃起来。

  本课教学,我还注意了细节,让学生由衷地感悟到开国大典的那种场面、那种气氛、人们内心的激动情感。本文第二大段,讲了*广场的位置,*城楼的布置等情况,突出了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教学这段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画一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可以加深对此段内容地了解。

  课后“思考练*”中有一道题:“用一二百字写出开国大典的梗概”。学生没有学*过写故事梗概,我就将概括梗概融入到讲课时。每讲完一部分,就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课文学完了,梗概也就说出来了,同学们写时就顺利多了。

  不过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只顾得“授人以鱼”,忘记了 “授人以渔”,只引导学生写出梗概,没有告诉学生概括的方法以及要求, 所以有部分学生在写时,各部分之间缺少连接的语言。

  《开国大典》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虽然篇幅较长,但是结构清晰。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以三分钟国庆阅兵仪式视频导入,为本课学*做好铺垫。

  在检测完生字词预*情况抛出三个问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旨在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2、大典进行前、进行时、进行后分别对应第几段?(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3、重点描写了哪一阶段?这一阶段都有几个环节?各环节群众反映如何?(考查学生细读、阅读分析能力)

  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而我执教过程中思路清晰。尤其是第三环节,学生小组内合作,先自己思考,而后交流讨论。

  执教《开国大典》一课后,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

  或许某些环节有些欠缺。课堂学生朗读环节较少,知识性强导致部分男生缺乏学*兴趣。

  课下我与学生交流,询问其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孩子大都回答幽默有趣的,我想如何让语文课在学*知识的基础上上的更生动有趣?是我将要做到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课后,我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课文的重点段(第七自然段时),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同时我还发现朗读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一篇文章只要朗读得有感情,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思想感情,教师要指导学生的朗读,少不了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极有帮助,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因此,教师的范读十分的重要。

  《开国大典》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虽然篇幅较长,但是结构清晰。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以三分钟国庆阅兵仪式视频导入,为本课学*做好铺垫。

  在检测完生字词预*情况抛出三个问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旨在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2、大典进行前、进行时、进行后分别对应第几段?(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3、重点描写了哪一阶段?这一阶段都有几个环节?各环节群众反映如何?(考查学生细读、阅读分析能力)

  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而我执教过程中思路清晰。尤其是第三环节,学生小组内合作,先自己思考,而后交流讨论。

  执教《开国大典》一课后,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或许某些环节有些欠缺。课堂学生朗读环节较少,知识性强导致部分男生缺乏学*兴趣。

  课下我与学生交流,询问其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孩子大都回答幽默有趣的,我想如何让语文课在学*知识的基础上上的更生动有趣?是我将要做到的。

  我上了《开国大典》一文,感受颇深,现总结如下几点体会:

  1.以练*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资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异常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必须数量的练*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我去学*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必须的阅读方法。

  2.注重学生阅读本事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经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本事。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教学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引起学生智力的进取性”“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选用有助于学生构成自学本事、自学*惯的教学方法,且避免单一。如理解文章资料选用填空、练*、默读划句复述等教学方法;体会文章用词之确切,则采用了比较品读遣词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导生领会人民当时的心境与情感,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生自读课文,理解加评注”这一教学环节,让生在进取参与学*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


《开国大典》教案范本5份(扩展5)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学*排比句、认识双关句。

  3.学*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人民对新*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师: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盛况)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3、说说课文大意。

  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品读感悟,梳理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

  2、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请大家再一次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1)生认真读文。

  (2)小组讨论。

  (3)指名交流。

  (课件展示:典礼,阅兵式,群众*)

  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四、读中感受,品味理解

  1、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时间、地点和出*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2、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师生合作读)

  3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几自然段中写到指名朗读

  4、通过这一段的学*,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静……)

  5、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关键词“直奔”“赶”等。)

  6、男女生合作读。

  7、女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静,读出语气。

  到了正午,*广场……

  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

  请看图片,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生自读)

  师小结:,课文主要事件写了典礼、阅兵式、群众*。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的伟人风采,体会*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的思想感情,感受*的伟人风采。

  4、学*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自主预*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1、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出现在*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台。

  [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的热爱之情。]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在今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语段三:

  *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的**——*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升起来了,表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

  (4)感情朗读。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教学内容:

  1.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 了解课文大意,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 初步感受典礼的隆重、盛大和群众兴奋、激动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开国大典)读一读,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把你所了解的告诉大家;若不明白,把你的疑问提出来。

  2.指名说。

  二、 自学读文

  1. 初读课文,你觉得该完成哪些要求?(指名说)

  2. 出示要求:

  自学要求:

  1)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把课文一句一句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开国大典》教案范本5份(扩展6)

——开国大典观后感 (菁华5篇)

  在世界的东方,在黄河、长江横贯的地方,繁衍生息着五十六个民族,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国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也经历了许多风雨的沧桑。

  要想把一个复杂而重大的历史事件,再现于观众的眼前,确非易事。幸甚,电影《开国大典》拍的节凑紧凑,细节精当,虽有艺术夸张,却又辩证地处理一切,浑然天成,匠心独具。

  人都是有感情的,无论是伟大的还是*庸的,人总有真情流露的时候,无论是坦诚的还是含蓄的。——蒋XX“名言”影片独蹊径,真实地展观了蒋XX的感情世界。

  从延安到北京,——不忘根者,方能有所求,不墨守成规,才会有所得。

  影片有些情节的处理是很别致的,只有“别致”,才能形容大题小作的技巧。当人民*开赴北*时,观众的视线是一个浩浩荡荡却不甚清晰的场面,耳边响起一个纯真的童音,问父亲为何不回延安而来北*。许久,毛xx才若有所思地说“北*比延安大!”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百年”,今朝,借《开国大典》我们评论往昔的风流人物,更希望能激励当代的青少年,从容地迎着时代的pk,继往开来,成为今朝的.风流人物。

  今天,看了《开国大典》,我想这世界上恐怕没有比开国大典更令人激动的事了。

  开国大典开始了,三十万人的目光立刻投向了*台。*——人们敬爱的好领袖、好*出现在了*台前。*开始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宣告完毕后,大家那排山倒海般的掌声立刻响了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整个北京!传到了整个*!传到了整个世界!

  接着*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按钮,我们的**——*徐徐升起。在升旗的同时,礼炮响了起来。每一发都是54门大炮齐发,共28响,寓意着我们54个民族反抗帝国主义的28年。

  阅兵式开始了,海军、步兵、炮兵、战军师、骑兵师排着整齐的方格阵,踏着整齐的步伐,向前走着。

  到了晚上,五颜六色的焰火精灵在天上飞着,撒下无数美丽的“花瓣”。

  看过《开国大典》,我的心不由得一颤。这是我们*损失了多少土地,牺牲了多少人才换来的呀?如果那些英雄地下有知的话,他们一定会高兴的。

  让我们记住从前的耻辱,更好的去建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听,多么嘹亮的歌声;看,多么雄伟的气势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祖国大地从此焕然一新。

  你如果知道秦始皇、康熙、乾隆,那么你一定知道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了革命,他先后失去了七位亲人,包括妻子、儿子以及侄子。学校组织我们看了这部令人感受颇深的影片——《开国大典》。

  一间不到十*方米的小屋里摆放着一套桌椅,还有一张单人床,及其简陋。你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就是我们敬爱的*的办公室兼卧室。在这里,*拟定作战计划;在这里,*指挥了无数战役;在这里,*人为*人民迎来了光明,驱走了黑暗。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听,多么嘹亮的歌声;看,多么雄伟的气势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祖国大地从此焕然一新。人们欢呼着,把帽子扔向了半空中;人们拍掌着,把手都拍麻了,但这一切又怎能表达出人民群众此时此刻心中的激动、喜悦呢?

  在这里,我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从此更加和*安定,繁荣昌盛!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国大典观后感(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看完了电影《开国大典》,这一刻我心潮澎湃。蓦然回首,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战场撕杀,再观今朝*的强大,我不禁潸然泪下。我被*巨龙的精神所深深折服。我要向世界人高呼:“*万岁”!

  *的成长坎坷但不*凡,她的每一步都要为*人民造福啊!1949年以前,*处在一个整日弥漫着战火销烟的黑暗中,*人民向往自由、和*、幸福。于是,他们握紧手中的钢枪,毅然驳起,迸发着石破天惊的力量。终于,在1949年,*人民齐心协力将子弹射入了敌人的心脏,彻底打倒了帝国主义和**派。*人民胜利了,*人民取得了自由、和*、与幸福。

  如今这条东方巨龙已经开始腾飞,向着更高的高度迈进。她以其矫健的身姿,睿智的大脑,钢铁般的意志,高傲的盘旋在苍穹上。这一刻,她是世人瞩目的焦点,是上天的宠儿。从此,世人擦亮了双眸,开始从新审视这条非凡的东方巨龙。

  “*万岁”!


《开国大典》教案范本5份(扩展7)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范本十份

  我上了《开国大典》一文,感受颇深,现总结如下几点体会:

  1.以练*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资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异常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必须数量的练*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我去学*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必须的阅读方法。

  2.注重学生阅读本事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经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本事。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教学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引起学生智力的进取性”“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选用有助于学生构成自学本事、自学*惯的教学方法,且避免单一。如理解文章资料选用填空、练*、默读划句复述等教学方法;体会文章用词之确切,则采用了比较品读遣词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导生领会人民当时的心境与情感,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加评注”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课后,我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课文的重点段(第七自然段时),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

  同时我还发现朗读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一篇文章只要朗读得有感情,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思想感情,教师要指导学生的朗读,少不了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极有帮助,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因此,教师的范读十分的重要。

  《开国大典》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第三篇课文。本文的学*重点是: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落实这一要素的要点是:引导学生聚焦“阅兵式”体会整个场面的恢弘气势和各个方阵的不同特点,感受点面结合描写的好处。对***的直接描写虽然不多,却很典型,通过对***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对群众激动的心情描写,也向我们展示了这位领袖的伟大形象。

  第一课时:

  一、读通课文。

  二、理解词语。

  三、理清层次。

  1,抓住时间词,理清结构。

  2,逐段概括主要内容。

  四、绘出会场

  1,找一找都有谁。

  2,画画场地。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文章写了哪些场面?这些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品词析句

  围绕一个问题:想想哪些句子让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庄严,热烈,激动。

  1,学生交流,重点指导两个句子。

  这庄严的……

  体会这个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句号,思考能不能换成分号?“分号代表左右两个句子,从并列关系是可以交换位置,但是在这里句子中间用的句号说明了句子不能交换顺序。所以不能交换,因为是把声音传到会场,后者是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认识到这一点,再指导朗读。

  每一门炮响,都……

  体会54和28这两个数字背后的含义。继而明白,“起初,是一片肃静”的原因。

  三、聚焦***

  1,过渡:经历了28年的艰苦奋战,我们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在这太*盛世,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人:他从不曾拿过枪,却指挥千军万马,开创了盛世伟业!他就是***。如果你是作者,将把目光聚焦在谁身上?

  2,从字句中去发现描写***的句子,品读。

  3,品读每次***出场,观众的表现。(抓三“一齐“和一个“同时“)

  4。感悟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

  四、聚焦**队伍。

  1,过渡:

  在这太*盛世,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战士们流血牺牲换来的。

  出示:狼牙山五壮士、丰碑等图片。

  他们为我们创造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不能忘记这一串串名字。

  出示:董存瑞等名字。

  还有一些没有留下名字的烈士。

  出示:军需处长……

  2,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阅兵式中那个个飒爽英姿。

  3,学生自读。

  4,研读句子

  “白马连,清一色白马……”

  (1)清一色白马,清一色红马的句子是不是啰嗦?

  (2)资料拓展: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3)品开国大典的.不易,体会句子中的民族自豪感。

  五、写法总结

  1,这就是点面结合。

  2,运用点面结合手法,完成*作:开国大典结束后的场面。

  六、推荐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 》

  反思:

  这节课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指导很好,因为心中有情,所以整个课堂的情境氛围营造的也很好。可是我还有一点不满意,那就是我的层层深入在哪里?

  一步一步深入到文章的本质中去,到作者的情怀,人格中去,这节课我完全没有顾及到作者,观其文,不知其人,可乎?

  在课中,我抛出这样一个话题。当我今天想独自体验海滩上捉螃蟹的乐趣,家长么你会怎么做?孩子们活灵活现地描述,可能会百般阻止,可能会去市场买几只螃蟹来替代。可见我们中国家长的爱*乎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我询问,你在希望获取这种体验的.同时,你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孩子们摇摇头。可见,我们中国孩子的独立性也是比较欠缺的。

  最后老师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我们知道,这节课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用好教材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研究的问题,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何使用教材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影响到语文的感染作用。因此,我们应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用好教材,灵活疏导,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我课前浏览了课文。本课阅读的重点是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难点是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学完本课我反思了:

  一、阅读课文的教学重在"放"。

  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本课语言朴实,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是从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中体现出来的。因为在学*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灰雀》时,对本组的四大名人之一的***作过一些解释。所以这环节,让学生去搜集有关***的故事。通过自己所搜集的故事去感受名人,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我巧妙地出示了两个词"失信"与"守信"。并串句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守信胜过有名气,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毁了你一生的名誉。""一个可爱的人不仅要有漂亮的外表,更要有美丽的心灵。

  这个环节,我并没有出示与课文有关的阅读要求。而讲述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诚实守信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它是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我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因为我的讲述学生颇感兴趣。教室里争着讲故事的场面活跃了课堂。有个男孩讲到:星期天,他和小伙伴约好一起回家,结果小伙伴先放学走了。可自己又不知道,就在校园里等呀,找呀,更生气的是那小伙伴回到家状告自己在学校里玩,妈妈拿着条子来接他回家,回到家还着打了。因为这他和小伙伴不一起玩了。我追问了学生,听了这个故事想明白什么?(一个女孩说:"诚实守信是友谊的桥梁,它需要耐心呵护。)说的真好。板书课题《我不能失信》。孩子们非常愿意去读,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圈、点、画、批、写"等阅读方法。我出示小黑板,有关课文中的词语串联:高风亮节、心明眼亮、飞蛾扑火、扑朔迷离、信口开河、信誓旦旦、通风报信(拓宽学生阅读面。)

  班上大部分学生能通过"朗读,默读、选读、跳读"等方式,在读后写体会。(有个小个子女孩,她写到:读完本课,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奶奶小时候"吕行"(履行)自己诺言的故事。这个故事赞扬了宋奶奶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读完这课,我想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因为不讲信用而伤感情,伤友谊。那是……)还有孩子这么写到:难怪***之所以能成为……是因为她小时候就懂得怎样做一个让人尊重的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讲信用,尊重自己。比如文中讲到……(这孩子用中心直面开头,真的很不错的。)

  二、阅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忽视"读""悟""写"。

  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阅读课文。也正是老师在前几篇课文阅读感悟中有了方法怎样去体会文字与故事的快乐。本单元都是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在阅读与写作的引导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模式达到妙笔生花。为此,人物之间细节的动作神态往往是文章的亮点,也正是作者文笔妙用的技巧。

  比如,本文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很深,却能让读者通过这仅有的几个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还是有难度的。在这里我出示了文本内容,"当父亲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时庆龄、把手抽回来。"这个动作弥补了人物语言所未能达到的效果,更直截了当地表明了庆龄的态度。还有文章结尾处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庆龄点点头,甜甜地笑了,"这是对自己选择留下来的肯定,同时也突出了人物的品质。出示文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怎样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呢?

  下面安排了学生口述"自己最熟悉的人"。为了学生不受概念所压,我出示了说话题目"我的班主任老师""我喜欢的人""我的同桌""妈妈失言了""老师笑了"等。(这个环节学生表现不错的。班上有个成绩差的孩子,他说的文题是"老师笑了"他说到:那是读一年级时,我是一个连降两级的学生,没有哪个老师喜欢我,更没有哪个老师对我笑。自从来到了王老师的班上,王老师常常把笑容送给我。那是放学了,老师把没写好字的同学留下来重写,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这时,老师来到我身边,伸手握住我的手写字,这时老师像被什么东西吓坏了,说:"孩子,你的手……?"我的手,听外婆讲,我的右手,是有5个拇指,但是我的大拇指长在十指的骨节上,医生说,必须剪掉,就这样被剪掉了。从此我就只有四个手指写字,总是握不住笔,所以写的字很丑。我望着老师,连忙来擦掉这些字,老师一手抓住了我的小手说:"孩子,别擦掉这些字,你的这些字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字!"然后,老师摸着我的头,甜甜地笑了。(这孩子说的是千真万确,我在不了解时,没少让他重写,还撕过他的本子,现在,这孩子的字是班上较为漂亮的字了。)

  让孩子们相互交换*作,画出小*作中表动作的句子,并学着旁批。(这是体现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揭示简单的写作技巧,要把握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所要表现的主题。在写作的过程中,要选择能表现主题的动作进行描写,与表现是题关系不大的动作可以少写,甚至不写。在具体的动作描写时,还要注意用词准确,而且要符合实际。比如,体现一个同学在发本子的过程中的自私心理时,引导学生可以对人物展开适当的动作描写:小红发现自己的本子有一页很脏时,她瞥了一眼同桌,眼珠一转,故意把同桌的橡皮碰到地上。当同桌弯下腰去捡橡皮时,她连忙把自己的脏本子换给了同桌。同桌捡完橡皮,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冲同桌微微一笑。(例文中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更进一步的训练学生能这样的表达人物动作描写的技巧。

  安排学生写一写"我的同桌"(学生表现好,有的学生边写边笑,小孩儿之间的事有趣又可爱,他们怎么想就会怎么做,只要鼓励学生怎么做就怎么写一定会生动的。)

  三、阅读课文的教学抓关键词与"*作模式"。

  本文最生动的是人物对话,这给学生*作引领的是一种模式。怎样理解人物的对话?本文的问话和答语较多,充分体现了***和父母当时的所思所想,引导学生在理解人物的对话时,要抓关键性的词语及提示语来理解。如,出示例句"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奇怪"和"怎么"可以看出父亲的疑惑和慈爱。又如,"‘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两个"不行"说明***已经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学生还可以进行互相交流,来理解人物的对话,从而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在这过程中,结合学生*作片断说明,读书更不放一难,要懂得关键词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总之,阅读课文的教学,首先的教学思想得"放""围""总""评""写"等让阅读课真正落到实处。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

  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队伍。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在初读全文前,我先给学生提供了有关“开国大典”的电视录像,让学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时,又再次出现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灯,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学得有趣味、学得主动。

  课文第三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段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来写。在第三段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并思考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展开想象,深刻挖掘。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训练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是各位的领袖风采。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状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本课重在体会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情绪。

  在备课的时候就感觉十分为难,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如果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三课时无法完成。因此我布置学生好好预*课文。

  第一课时进行的比较顺利,我主要是想让学生交流自学,把课文读通读顺,理清课文顺序,并学*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开始我就犯了一个毛病,怎样看都觉得课文重要,哪里都是教学点,不舍得(或者说是不会!)删减,导致基本是捋着自然段学*,重点没有突出。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学生预*并没有到达预期,可想而知效果是怎样的。我和学生都忙得不亦苦乎。

  第三课时觉得已经不再是备课预期效果,竟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只好又多加了一课时才算勉强完成。

  这样的教学情境在我的课堂上并不多见。反思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对学生状况预设不够。文章长,学生的预*不到位。二是文中所描述的情景毕意离孩子们现有的生活太远了,孩子们对老一辈的革命家知之甚少。教师课前的铺垫和引导太欠缺了。三是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忘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什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此刻想来,是我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因为快到期末考试了,我的心里开始紧张、急躁,惟恐自我讲析不全面、不细致,怕万一遇到这一课的阅读学生会做错,试图“撒大网”,点点讲透,面面俱到,结果导致课堂的无详略、无层次地分析。

  欲速则不达!本课教学我又犯了“揠苗助长”的错误了!

  教完《开国大典》一课后,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我作出以下反思:

  整节课,我时时留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学生在相对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真正体现了“和谐课堂”。

  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在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概括出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然后直奔重点,学*“典礼”这一部分。既整体把握,也紧扣重点。


《开国大典》教案范本5份(扩展8)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实用五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耸、渠、钮、枳、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枳、融、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帮助学生握11个生字,理解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学*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介绍时代背景

  (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片断然后介绍。)***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的**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生字新词

  要求:

  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根据会场、典礼、阅兵、**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升**→放礼炮→宣读中央公告→阅兵式→群众**。)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著名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想象描绘的画面,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4、体会写作方法: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学*第三部分

  1、齐读第三部分。

  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三、总结全文

  四、小练笔: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广场上……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的伟人风采。

  4.学*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自主预*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1.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出现在**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台。

  [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的热爱之情。]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在今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语段三:

  ***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

  (4)感情朗读。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


《开国大典》教案范本5份(扩展9)

——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实用五份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会认5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字,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瞻仰、欢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

  3、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激发对***的热爱,敬仰之情及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无比激动,喜悦之情。

  4、在阅读过程,初步体会场面描写、反复等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场面描写的表达方式是教学重点,体会人民对***的热爱,敬仰之情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流程:

  一、导入释题,初识大典

  1、释题

  “典”是什么意思?“大典”又是什么意思?(隆重、重大的仪式)“开国”又是什么意思?(建立新的国家)连起来说一说“开国大典”的意思?

  2、齐读题目。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大典带给我们的喜悦。

  (设计意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释题初识大典,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营造阅读期待的氛围)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典。

  自由地朗读课文,提示: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新词。

  出示课件:“擎看红旗、电钮、瞻仰、***、***”等。

  快速默读课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提示:画出文中有明确时间的词语,理解课文层次。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语文学*的重要任务,是进入课文的门户,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三、精读品悟,感受大典。

  这节课,我们就直奔重点,学*文章主要部分典礼仪式。

  1、轻声读5--10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哪些场面?提示:找出“接着”一词,理清这几个场面。(板书:典礼开始,宣告成立,开**,宣读公告)

  2、默读5--10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加以批注。

  3、学生自主学*,教师巡视。

  4、交流反馈:

  预设一:(出示课件)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自由读,你发现这段话什么特点?

  (两个“这庄严……声音”,两个“一齐”,两个“传到”)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呢?指名读***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

  3、两个“一齐”说明什么?(万众一心,不约而同,表达人民无比激动,高兴的心情)“欢呼”看得见,通过你的朗读表现此时人民的心情。“欢跃”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为什么全国人民如此激动?(出示资料)

  4、“两个传到”说明什么?借助祖国版图,引读,想象,还会传到什么地方?

  5、出示课件:再现当时的情景,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段作者采取反复的表现再现了当时情景。

  背诵这一段(第七自然段)

  小结:作者抓住***宣布公告及人民反应的句子进行描写,再现昔日的场景,这就是场面描写。

  预设二:(出示课件)

  “***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瞻仰”什么意思?三十万人瞻仰的是什么?

  2、两个“一齐”又说明了什么?“站”又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写话:

  ***升起来了,表明______,表明______。

  5、感情朗读,升华小结。

  预设三:(出示课件)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台。

  1、“一齐”说明什么?(对***的敬爱)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得语言,抓住关键词体会感情,使学生“言意兼得”。)

  四、总结升华,铭记大典。

  作者抓住描写***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再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场面,这就是场面描写的好处。

  五、作业设计。

  1、背诵第七自然段,抄写第七自然。(必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课下交流。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

  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

  1、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的热爱。

  活动内容

  开国大典

  活动目的

  通过创设情境,体验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激动心情,,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认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活动过程

  1、开国大典。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搜集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体验开国大典时人民激动的心情,并讨论举国上下为什么如此激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了。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探究******的来历,深入认识******的象征意义。

  3、模拟升旗仪式。通过模拟升旗仪式,重温升旗的要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的思想感情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