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的教学教案合集5篇

首页 / 教案 / |

  《散步》的教学教案 1

  教学重点:

  通过自学课文,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家庭生活中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教育。学*课文只选取几个细节写出了三代人间深沉的爱的写法。

  教学时间:1课时

  导读设计:

  1.导语: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反应家庭生活的篇目,家庭生活包括家庭的活动,本文描写的就是家庭活动之一——散步。

  2.板书课题:散步 莫怀成

  3.谈“自读提示”,掌握课文中的字词,查字典解释掌握,齐读几遍巩固。

  4.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认真听,听后试概括并讨论全文中心。

  通过写在春天里一家祖孙三代在田野上散步反映出一家人互敬互爱、和谐相处,以及他们之间深沉的爱。

  概括中心后提示:尊老爱幼、互敬互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家人能和睦相处的关键。

  5.散步的缘由是什么?(见书)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我”是个孝子,从小听话,现在母亲很信任他。

  6.读篇4段,“新绿、嫩芽、冬水。”这些都写出了什么?

  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饶有诗意)也使课文过渡到正题。

  7.①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个细节?找出描写细节的段落。

  ②这些细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并说出描写的种类。(板书)

  ③由此看出文章中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起突出中心的作用。

  8.分析各段中心句。

  ①齐读第4段,作者笔下写了怎样的景物?

  “新绿、浓、淡”写色彩,“密”写形状,“咕咕”写声音。

  写出了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饶有诗意)同时也正是以美好景物衬托出家庭生活的美满。(起到过渡作用)

  ②第5段,是入题,点明了四人之间两两的母子关系。

  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智慧,话中充满生活情趣。

  ③第6段,这时,和谐的节凑中出现了波澜,祖孙三代意见不合发生的分歧,母亲要走*顺的大路,儿子要走小络,有意思。在这里祖孙三人的心里活动,着重写“我”,祖孙一笔带过。

  △“霎时我感到……”为什么作者会有这种感觉?

  因为我是家庭的领导,家事处理好了全家和谐,相反会破坏和谐。

  △“早已*惯”和“还*惯”能否互换?

  不能。作者与母亲生活的时间长,说“早已*惯”;儿子与父亲生活的时间短尚未养成一惯听话的*惯,但还是比较听的,用“还*惯”。

  △“强壮”和“高大”能否互换?

  不能。“强壮”是年迈母亲眼里儿子的形象,“高大”是幼小孩子眼里的父亲。角度不同,用词不同,十分准确。

  ④第7段,一波刚*又起一波“母亲摸摸……小路吧!”母亲的意见为何产生了变化?(讨论)

  “我”爱幼,更尊老;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一家相互体谅生活和谐。从这个变化中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成员的性格:“祖母”慈祥,不固执,“我”孝顺,“妻”温柔,“孙子”活泼。

  ⑤第8段,这一段是课文的收拢、作结。作者在结尾说“背的是整个世界”含义是什么?

  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形象化地表达出人到中年,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和自己对生活的使命感;对上,肩责赡养老人的责任;对下,永担教育培养子女的责任,结尾意味深长。

  ⑥这篇父亲与《背影》比较相同不同是什么?

  相同:写出家庭成员之间真实的感情。

  不同:《散步》感情基调欢愉深沉。

  《背影》感情基调悲凉沉郁。

  作业:预*本上写预*提示的词义

  《散步》的教学教案 2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与目标不明确的学*,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距离,为下一步的学*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台。)

  (四)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的要义之一就是学*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

  (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

  (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语文的好方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散步》的教学教案 3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的写作契机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老爱幼”作为内涵蕴积于小小的 “分歧”之中,并设计“背”这一动作来强调作为中年一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一课的主题正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写作理论的体系。

  【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本文 “以小见大”,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因此,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时,我依据作者写作初衷,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学*“以小见大”的写法和清新优美的语言作为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及写法特色、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本文属课内自读课文,安排一课时,课前安排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它是我们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莫怀戚的美文《散步》,一起去感受一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教师配乐朗诵课文,生倾听。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以便下面更好的走进文本,体会人物真实情感。

  2、通过认真的倾听,请学生抢答以下问题:

  师:同学们听得很投入,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的故事吧!希望同学们能够抢答老师的几个小问题。

  (1)散步的地点?(田野)

  (2)散步的人有哪些?(教师板书:“我”、母亲、妻子、儿子)

  (3)散步的季节?(初春)

  (4)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母亲与儿子产生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

  (5)结果如何?(母亲却依从了孙子;不好走的地方“我”与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设计意图:问题简单,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距离,为下一步的学*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台。

  三、结合人物分析文章主题:

  1、再读课文,师提出朗读要求。

  师:刚才老师朗读时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句读停顿和老师语气、语调的处理。这篇文章基调愉快而深沉;语调*稳,不亦过高或过低;语气要亲切,温和,并含有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四自然段应快些,第六、八自然段应慢些。

  请三位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比较腼腆的可以给予物质鼓励),思考:文中的四位人物分别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要找出依据来(边听可以边做勾画)。

  2、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并找出依据。(可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追问,进而引出下面内容。)

  “我”——孝敬母亲(板书:尊老)、疼爱而不溺爱儿子、有文化修养、

  母亲——慈祥、疼爱孙儿(板书:爱幼)

  妻子——贤良、贤惠、

  儿子——天真、可爱、聪颖、

  3、分析依据(在此环节中将学生找到的依据反复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内涵。)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注:此处可以追问:假设把母亲冷落在家里,散步就带老婆孩子,那会怎么样呢?(不少人往往是这样做的,在他们看来,没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开心。殊不知,老人在家里多么孤独、凄凉、寒心。不劝母亲一起散步,似乎也没有良心的谴责。因为“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既然如此,好像也有理由不去招呼了。作此假设,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2)母亲和儿子对走大路还是小路发生分歧时,“我决定委屈儿子”。(“我”唯母命是从,没有把儿子当小太阳宠着,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这里有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情境设计:同学们在家看电视时,遥控器拿在谁的手里呢?

  注:此处可以追问:分歧的结果怎么样?(分歧的结果是“我”顺从了母亲,母亲则顺从了自己的孙子,这一结果充分显示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一代,恪守孝道,值得赞美;母亲作为年迈的老人,却不顾自己的身体,关心下一代成长,爱幼之情跃然纸上;对“我”的决定,妻子丝毫没有争执,而是无声的支持,其“贤惠”的品质也值得赞美,婆媳关系向来是家庭关系中比较敏感的一种关系,但在文中却和谐而无声地促成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3)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

  注:此处可追问:“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

  4、教师小结:本文通过“散步”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却颂扬了“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这就是“以小见大”(板书)的写作方法。文中还有多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地方,这些小题大做就是要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是大有深意的,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试找出文中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分歧”、“责任重大”、“决定”、“整个世界”……)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音乐《让爱住我家》导入。

  二、朗读课文

  三、字词预*检查

  四、初读,思考:

  1、本文写了哪几个人?

  2、围绕

  “散步”写了哪些事情?

  五、研读,思考:

  你认为文中的

  “我”、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怎样的人?

  六、品读,思考:

  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

  七、悟读,思考:

  1、敞开心扉,真情诉敞说令你感动的亲情故事。

  2、怎样做才能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八、总结

  九、布置作业

  《散步》的教学教案 4

  (1)准确、流利、有轻重缓急地朗读课文,读进角色,读出感情;

  (2)通过自身品味及合作探究,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中所具有的语言美、意境美、人情美;

  (3)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难点:(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意境美;

  (2)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多媒体激趣,导入情境:

  (课前播放温情media show,带动学生情绪,感受充满温馨的氛围,为下面情感的宣泄及活动的参与做铺垫。)

  2、出示目标及学法指导

  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声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认真听读

  二读课文,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

  学生自由朗读 ,互相讨论

  三读课文,美点寻踪,感悟语言的魅力

  学生自由活动,或读,或背

  3、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并回答几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字词)

  ① 参与散步的人物?散步的地点?散步的季节?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课文原词回答)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田野;

  ② 这是一次_________的散步?用一句话概括。

  举例:这是一次春天里的散步;这是一次一家四口的散步;这是一次感受亲情、珍惜亲情的散步。

  4、二读课文: 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

  (出示讨论题目,学生自主学*,合作讨论)

  落脚点一:劝母散步,让生命延续

  (1)我们知道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我为什么还邀请她出来?

  (2)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散步?真的是因为身体不好吗?

  落脚点二:爱的抉择,把爱延长

  (1)母亲和儿子发生了什么分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2)在大路与小路中间,“我”最终决定遵从母亲,委屈儿子,为什么做出这样的约定?

  (3)母亲后来为什么决定改变主意走小路?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落脚点三:背起“世界”,让爱传承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怎样理解“整个世界”?

  5、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读一读。

  (2)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写出了)......”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提示:这篇文章的欣赏,我们可重点从情趣盎然、含义丰富、意在言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修辞丰富、描写细腻、感情丰厚、角度独特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寻。

  (教师可先范读课文选段,学生自选感人或优美的语段或词句品读,读出感情。)

  6、当堂检测

  又一个美丽而神圣的母亲节刚刚过去,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请在贺卡上写下你要对妈妈说的话)

  要求:(1)50字左右的表达

  (2)可叙事,也可抒情。

  (3)请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修饰你的'表达

  7、布置作业:

  (1)真情: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2)实感:可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在自己的日记里。

  结语: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咖啡;亲情应该是海军稚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倒杯水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的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和践行。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的深情回报。

  附板书设计:

  散步

  生生不息

  意境美

  尊老爱幼

  人情美

  传承责任

  哲理美

  《散步》的教学教案 5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的写作契机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老爱幼”作为内涵蕴积于小小的 “分歧”之中,并设计“背”这一动作来强调作为中年一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一课的主题正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写作理论的体系。

  【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本文 “以小见大”,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因此,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时,我依据作者写作初衷,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学*“以小见大”的写法和清新优美的语言作为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及写法特色、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本文属课内自读课文,安排一课时,课前安排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它是我们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莫怀戚的美文《散步》,一起去感受一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教师配乐朗诵课文,生倾听。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以便下面更好的走进文本,体会人物真实情感。

  2、通过认真的倾听,请学生抢答以下问题:

  师:同学们听得很投入,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的故事吧!希望同学们能够抢答老师的几个小问题。

  (1)散步的地点?(田野)

  (2)散步的人有哪些?(教师板书:“我”、母亲、妻子、儿子)

  (3)散步的季节?(初春)

  (4)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母亲与儿子产生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

  (5)结果如何?(母亲却依从了孙子;不好走的地方“我”与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设计意图:问题简单,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距离,为下一步的学*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台。

  三、结合人物分析文章主题:

  1、再读课文,师提出朗读要求。

  师:刚才老师朗读时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句读停顿和老师语气、语调的处理。这篇文章基调愉快而深沉;语调*稳,不亦过高或过低;语气要亲切,温和,并含有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四自然段应快些,第六、八自然段应慢些。

  请三位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比较腼腆的可以给予物质鼓励),思考:文中的四位人物分别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要找出依据来(边听可以边做勾画)。

  2、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并找出依据。(可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追问,进而引出下面内容。)

  “我”——孝敬母亲(板书:尊老)、疼爱而不溺爱儿子、有文化修养、

  母亲——慈祥、疼爱孙儿(板书:爱幼)

  妻子——贤良、贤惠、

  儿子——天真、可爱、聪颖、

  3、分析依据(在此环节中将学生找到的依据反复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内涵。)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注:此处可以追问:假设把母亲冷落在家里,散步就带老婆孩子,那会怎么样呢?(不少人往往是这样做的,在他们看来,没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开心。殊不知,老人在家里多么孤独、凄凉、寒心。不劝母亲一起散步,似乎也没有良心的谴责。因为“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既然如此,好像也有理由不去招呼了。作此假设,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2)母亲和儿子对走大路还是小路发生分歧时,“我决定委屈儿子”。(“我”唯母命是从,没有把儿子当小太阳宠着,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这里有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情境设计:同学们在家看电视时,遥控器拿在谁的手里呢?

  注:此处可以追问:分歧的结果怎么样?(分歧的结果是“我”顺从了母亲,母亲则顺从了自己的孙子,这一结果充分显示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一代,恪守孝道,值得赞美;母亲作为年迈的老人,却不顾自己的身体,关心下一代成长,爱幼之情跃然纸上;对“我”的决定,妻子丝毫没有争执,而是无声的支持,其“贤惠”的品质也值得赞美,婆媳关系向来是家庭关系中比较敏感的一种关系,但在文中却和谐而无声地促成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3)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

  注:此处可追问:“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

  4、教师小结:本文通过“散步”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却颂扬了“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这就是“以小见大”(板书)的写作方法。文中还有多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地方,这些小题大做就是要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是大有深意的,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试找出文中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分歧”、“责任重大”、“决定”、“整个世界”……)

【《散步》的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散步的教学教案02-28

《散步》教学教案03-10

《散步》的教学教案03-20

《散步》的教学教案01-11

《散步》教学教案推荐03-08

《散步》教学教案设计03-06

散步的教学教案设计03-22

《散步》的教学教案(15篇)01-11

《散步》的教学教案15篇01-11

关于散步的教学教案设计03-07


《散步》的教学教案合集5篇扩展阅读


《散步》的教学教案合集5篇(扩展1)

——《散步》的教案合集5篇

  《散步》的教案 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尊老爱幼。

  2.体会语句的对称美。

  3.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句子的含意。

  4.学*课文由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课文是如何体现尊老爱幼主题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句子意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教程:

  一、由《思想品德》书上的与人交往应注意的礼仪谈,到家中既有老人又有小孩时你怎么办,引出课文《散步》。

  板书课题。

  二、抽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注意一下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并写出思考题:

  我在文中做了些什么?表达出我的什么感情?

  母亲做了什么?表达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妻子又做了什么?表现出她什么样的性格?

  学生读课文后,讲解一下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特别讲下各得其所的含意。

  生齐读生字词。

  三、解决读课文时提出的思考题,抽学生回答。

  并概括出文章主题:尊老爱幼 家庭幸福

  四、让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抽学生回答后,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感情的作用,并用之于作文。

  五、学生自读课文,勾画自己喜爱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它。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句式对称的句子,体会对称美的作用。

  抽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原因。

  当有学生找出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就是整个世界。时指导学生讨论其蕴含的含义:中青年人责任重大。

  六、小结全课内容。余下时间让学生结合课后作业第三题进行比较阅读。

  附板书设计:

  我 劝说母亲 委屈儿子 背母亲 孝顺 尊老爱幼

  母亲 依从孙子 疼爱

  妻子 尊重丈夫 贤惠 家庭幸福

  景物描写 南方初春美景 暗含希望母亲身体好起来 尊老

  母亲眼中美景 暗含母亲对孙子走小路的理解 爱幼

  对称美 富有情趣

  末句:中青年人责任重大 赡养老人 抚养孩子

  《散步》的教案 2

  1.打出图片

  同学们,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感受到动物也有其天伦之乐,明白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

  2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作家莫怀戚笔下的.一家人在这个春意浓浓的日子里正缓缓地向我们走来。

  二、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课文写了那几个人物?

  他们都是什么关系?你对这些人物有何评价?从中你体会到了人间什么情感?

  3.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我”为什么这样选择?结果怎么样?(选择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正确的选择归根到底需要大智慧。)

  5.作者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家庭?

  (初步与文本对话,选取有用信息)

  三、默读课文后,开个讨论会

  母亲本不愿出来,如果“我”就顺水推舟,把母亲一个人冷落在家里,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想象、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的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

  四、齐读课文

  1.能有这么和美的家庭,谁最重要?什么因素最重要?

  2.揣摩并学*课文中精美的语言。

  3.课文中你觉得还有哪些词句不懂?请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五、阅读扩展(毕淑敏《孝心无价》)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上,它们等值。

  六、情感体验

  此时此刻,请对你的长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一句心理话。可以是祝福,也可以是感恩,更可以是悔过与自责。

  七、链接作家作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散步》的教案 3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在写作契机中谈到: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老爱幼”作为内涵蕴积于小小的“分歧”之中,并设计“背”这一动作来强调作为中年一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一课的主题正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写作理论的体现。

  【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的主要特点应该是“以小见大”,是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反映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和一种传统的美德。因此,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时,我依据作者写作初衷,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学*“以小见大”的写法和清新优美的语言作为学*的难点,把本文当作家庭题材的学*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所传达的思想内涵,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读一读、议一议,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课文研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完成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及写法特色、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

  本文属课内自读课文,安排一课时,课前安排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找一会唱《让爱住我家》的学生唱几句,让学生谈谈歌曲让人感动的原因(亲情)。由此导入课文。

  (设计意图:因为激发学*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育者及学*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所以感人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感人的歌词,使其感悟到亲情的可贵,使学生在探讨中与作者情感上产生沟通,从而更好地感悟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优秀学生范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并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扫除阅读障碍。

  1、检查阅读效果:

  ⑴散步的人有哪些?⑵散步的季节呢?⑶散步的地点?

  ⑷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⑸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问题宜简单,学*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距离,为下一步的学*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台。)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产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理解这个结果的?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分歧的结果是“我”顺从了母亲,母亲则顺从了自己的孙子,这一结果充分显示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一代,恪守孝道,值得赞美;母亲作为年迈的老人,却不顾自己的身体,关心下一代成长,爱幼之情跃然纸上;妻子的无声支持,其“贤惠”的品质也值得赞美,婆媳关系向来是家庭关系中比较敏感的一种关系,但在文中却和谐而无声地促成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探究点二:

  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写散步吗?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四、再读课文,研讨赏析

  《散步》这篇散文,从写法上来讲,以小见大,是一篇公认的美文。除了美在文章的立意、主旨外,就文章的文字本身来说,也有许多“美点”可寻。同学们可找出最喜欢的语句和段落大声自由朗读,进一步感受文章的美。

  (让学生明确,所谓“美点”,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生动最形象的,能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地方。)

  教师可先举了一个例子:文章的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个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

  你们还能在文章中找到其他的“美点”吗?

  学生分组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的答案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如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些景物为人物增添了色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如2:“那里有金色-----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优美迷人的田园风光,一家人在此散步,感情和谐、景色宜人。)

  (二)美在文章多处出现比较对称、意蕴丰富的语言,读起来给人以美感。

  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养学生一种阅读*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

  五、拓展延伸(视时间情况,选择其中一个进行)

  1、想想看,在家庭生活中,你与父母有过分歧吗?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学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该怎样做?(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2、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谈谈我们应如何来表达对父母、对亲人的爱?

  六、小结全文

  同学们,散步这一*凡得不能再*凡的小事儿,在作者笔下却是别样的温馨!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我们做个有心人,用心感受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温馨!

  七、作业设计

  抓住你生活中的一点小事,写一篇小文章,抒写一下你与家人间的浓浓亲情。

  《散步》的教案 4

  【教材及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这样阐述语文教育的作用:语文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为主,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散步》是七上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此单元所选取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亲情的文章。结合课程标准来看,单元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浓浓亲情,培养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散步》一文短小精美,适合学生朗读,本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几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从“散步”这件小事中学*作者孝顺父母的美好品德,从而理解全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想象更好地把握主题。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及拓展阅读的学*方式

  3、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揣摩关键语句。

  【教学难点】对于部分中下游的学生来说,理解几处关键句子稍有难度。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

  【学法设计】

  学生参看〈目标〉上的〈学*内容指要〉和〈学*方法点拨〉,做学*笔记(概括文章内容、查阅疑难字句、赏析摘抄精彩句子),在预*时圈点关键语句。

  【预*作业】

  1、预*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查阅疑难字句、赏析摘抄精彩句子

  2、收集古今中外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教学设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认为自己能做到孝顺父母的,请举手!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自己的愿望和父母的不同时,能够顺从父母的再举手!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做孝子容易,做顺子难。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宽容和忍让也是孝的重要内容。

  学生预设学*目标

  根据导语,学生可以合作预设本课学*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目标》上的提示提炼归纳,并作适当补充,出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预设学*目标,可以使其更好地明确学*目的,由教师设置变成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思想。

  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朗读全文并概括文章内容,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师提示学生可从记叙文的六要素方面进行概括。

  精读课文6、7两段

  (一)教师出示问题组,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面对“分歧”时:

  a)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怎样的选择?为什么?

  b)我最终的决定是什么?为什么?

  c)事情最终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d)“分歧”解决了,一家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e)在整个事件中,谁是关键的人物?“我”的身上具有怎样的优秀品德?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由于一家人互相谅解、忍让,“分歧”得到了解决,一家人和和美美继续散步。在整个事件中,“我”是主要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我”作为中年人,责任重大,“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由于我的孝顺,事情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揣摩在面对“分歧”时,不同人物的心理及性格特点。从而认识到在出现家庭矛盾时,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应该先顾及老人的感受,特别是孩子,也要学会宽容和忍让,要孝顺老人。

  教师启发

  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还能体现“我”的孝顺?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揣摩语句,例如,我让母亲出来散步、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背着母亲等等。

  想象训练

  想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是怎样一种情景?

  教师引导:可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以及景物描写等角度想象情景。特别是想象我怎样扶着体弱的母亲,说着怎样的话等。

  此环节的目的使学生从这个细节中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一直是非常孝顺母亲的,把母亲放在第一位。

  研读探究

  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品味语言,体会它们的作用。

  学生合作赏析:两处景物描写都写出了春的气息,生命的活力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最后一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就是整个世界。”

  四人小组讨论:部分中下游的学生对于“整个世界”的理解可能有难度,教师可设置问题提示:我和妻子为什么“慢慢地,慢慢地?”――(1)怕摔了母亲和儿子,小心谨慎!(2)感到了一种沉重,一种责任的沉重,中年人对家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大责任。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有三种形态:老年,中年,孩子。母亲、我和妻子、儿子构成了整个世界。因为有了对生命的珍爱,所以有了一代一代生命的延续,才有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教师小结

  中年人在家庭中有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对社会而言,则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中年人应有强烈的使命感。作为子女,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为父母解忧,孝顺长辈。

  在此环节中将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起,能更好地强调对生命的珍爱,生命的使命感,也使学生认识到做父母的不容易。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家庭矛盾,是怎样解决的?

  古今中外有关孝顺的名言很多,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准备的材料。

  通过此环节的交流,增强学生的体验,认识到在自己的家庭中也有类似“分歧”的矛盾,要学会处理,并积累精彩含义深刻的句子。

  拓展阅读

  学生阅读文章《有一天我们也会老》

  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学生尊老敬老的意识。

  教师小结

  在人的一生中,生命的两头(孩提和老年)时都需要人照顾,只有中间(中青年)是照顾别人。尽孝是我们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记住培根的话吧:哺育子女是动物都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伟大壮举!

  小结的目的:强调本文的主旨,深化学生敬老尽孝的意识。

  作业

  1、阅读《三代》,与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

  2、教师推荐诗歌《有一天我们都会老》

  《散步》的教案 5

  一、教学构想: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其构思之精巧,遣词之独特,内涵之丰富,令人叹服。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浑然一体,看似情醉人,其实,不知不觉中,人已为作者蕴含其间的意境和哲理所深深的感动。它像一曲感人肺腑的歌,尽情颂扬了生命的美。可以说,阅读这篇文章,让人在对生命的感悟上接受了一次洗礼。

  初读,看到了自然的景和人间的情;再读,体会的是生命的美;读至最后,不禁陡然感觉增加了生命的分量。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饭后出去散散步吗?和谁一起散过步?如果你和你的父母爷爷奶奶出去散步,你要走小路,因为小路风景优美。而父亲选择走大路照顾体弱的奶奶。此时你会怎么办。”

  ……

  我接着介绍说:“《散步》中的情况跟刚才设想的类似,只不过主角换成了长大后的你们。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看看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

  2、放声朗读课文,(4分钟)借助工具书 ,掌握如下的生字词,利用投影学*一下

  熬 过( áo ) 嫩 芽(nèn ) 分 歧( qí ) 波光粼粼(lín lín)

  词语的解释: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多音字:

  累 lèi 劳累 铺 pū 铺盖 散 sàn 散步

  lěi 积累 pù 商铺 sǎn 散文

  léi 累赘

  3、交流我们的初读收获:

  2分钟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提示: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①明确: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的事情。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书上的语句)

  4、初读感悟:

  师:祖孙三代有说有笑,在这南方初春的田野上散着步,多惬意啊。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岔路”。面对“岔路”,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你知道他们选择了什么?

  5、交流你的收获:

  母亲:走大路 *顺 风烛残年 (她老了,身体不好)

  儿子:走小路 有意思 好奇心强 (美的风的风景)

  我: 走大路又生变故:母亲变主意了,走小路。附带着条件 “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你能读懂他们的“选择”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别忘了在你有感觉的地方写一写,画一画。

  说说你对每个人选择的理解,你看出了什么,请大家说一说。我看出了家庭的和谐,家人之间的互相体谅与爱护 。

  我看出了“我”的孝道

  我看出了妻子的贤惠

  我看出了儿子的聪明

  我看出了母亲的慈爱

  我看出了浓浓的亲情

  我看出了我们应该尊老爱幼。

  引导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尊老是第一位的。

  师小结:其实,对一个人来说,父母和子女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他的全部,也是他的唯一。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尊老 )代代相传,*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6、品读重点段落

  师:在这条充满着阳光、充满着温馨的乡间小路上,家庭的小矛盾解决了,但爱的故事却在继续延续……“这样,我们在阳光下,……我蹲下来,……”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你懂得这段话的含义吗?再读一遍,写下你的感悟。

  感悟角度:

  我和妻子、背着的一老一小,就是我们的世界。

  每一个家,都是有老、中、青三代人组成。

  我们要老吾老,幼吾幼。

  家是组成社会的单元,是民族的希望。

  我,妻子――中年人,作为一个成熟的生命,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重任。生命不息,爱与责任就这样一代代的传递下去。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世界、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成熟的生命对幼小生命的呵护,对衰老生命的敬重。

  7、结合板书,提升自己的认识。

  让我们静心沉思自己的经历,说说生活中,你是如何看待“亲情”与“生命”的。(考虑2分钟)抽学生谈一下吧。(在班得瑞的《春野》中交流我们的感悟)

  三、课堂小结:(家庭的重任,是我们甘愿承受的。香港作家张晓风就说过“家庭,是一种甜蜜的负荷”,为了这个甜蜜的负荷,我们含辛茹苦,努力付出,我想在我们同学十几年的生命旅程中,肯定有这种让你感动,让你回味的幸福。

  所以今天晚上回家,让我们用行动表达爱: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捶捶背,揉揉肩,做个简单的按摩或者为父母洗洗脚……真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板书:

  | 幼小的生命 | | 衰老的生命 |

  | 呵护 关爱 尊重 善待 |

  责|任

  使 | 命

  成熟的生命

  五、作业设计

  真情行动: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捶捶背,揉揉肩,做个简单的按摩或为父母洗洗脚等,感受一下自己的背和父母的背有什么不同。真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散步》的教学教案合集5篇(扩展2)

——《小蛇散步》教案合集五篇

  《小蛇散步》教案 1

  活动目标:

  1、感受、理解小蛇助人为乐的愉快情感

  2、欣赏绘本画面,理解小蛇散步时发生的故事

  3、通过观察画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活动准备:

  PPT课件、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小黄老师有个好听的故事要和大家分享,小朋友快看看谁来了?(小蛇)

  师:前几天一直在下雨,小蛇哪也不能去,只能在家里。今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小蛇高高兴兴出门去散步。(图2)

  二、引导幼儿欣赏绘本画面,感知故事内容

  1、集体欣赏图3-6,感知故事的发生、发展(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2、集体欣赏图7-16,通过小蛇和小动物们的语言交流,大胆猜测故事的发展,仔细观察小蛇的表情变化。(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模仿,重点小蛇心地善良愿意用自己的本领帮助小动物们,心情很愉快。)

  师小结;小蛇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他们很愉快,那它帮助了哪些小动物?(小蚂蚁、小蜗牛、小壁虎、小老鼠、大狗和大象)

  3、集体欣赏图17-24,猜想小蛇的行为,观察小蛇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蛇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很开心。)

  师小结:故事中小蛇用自己的本领帮助大家心情很愉快。

  三、游戏活动

  《给你捶捶肩》,让幼儿体会帮助别人的愉快心情,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知道得到了帮助要说“谢谢”。

  知道故事的名字是《小蛇散步》,向小蛇学*用自己的本领帮助别人,这样我们也会很开心。

  四、结束活动:迁移和总结

  师:观看照片,看看他们在做什么?你会怎么帮助他?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师小结:用自己的本领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还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大家也会更喜欢你!

  《小蛇散步》教案 2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有帮助家人或同伴的经验。

  2、《小蛇散步》ppt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活动

  1、师:“身上花花绿绿,走路弯弯曲曲,没有手和脚”。下了很长时间的春雨终于停了,外面的空气真好啊!小蛇要出门去散步。(出示绘本封面)

  二、欣赏绘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助人为乐的情感

  1、(观看图1)师:“小蛇爬着爬着,咦!路中间出现了一个大水坑。该怎么过去呢?谁来帮小蛇想想办法?”(个别幼儿说说)

  2、(观看小图)师:“那让我们一起看看小蛇是怎么过去的。小蛇想‘这点小事难不倒我只要这样……’它先把脑袋伸过去,弓起身体就像什么?(一座小桥)然后把尾巴缩回来就行了。”

  3、师:“突然远处传来一个声音,“请等一下、请等一下”是谁呢?(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猜一猜(观看阴影图猜:小蚂蚁、小蜗牛、小老鼠)他们想过去它会对小蛇说什么?(个别幼儿说说)“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它是怎么说的?

  4、师:“小蛇帮助了小动物们,小动物们会怎么样呢?(集体说说、鞠躬道谢)小蛇帮助了朋友心里感觉怎么样?(开心)小蛇会说什么呢?小蛇说“能帮助你们,我就很快乐”。那么小朋友你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心情是不是和小蛇一样呢?(是)

  5、师:这时又有人要过大水坑,是谁呢?“汪汪汪请让我也过去吧!是谁啊?原来是大狗。小蛇说“可以,可以”。(看书第三页)大狗嗒嗒嗒的从小蛇背上走过,你们看小蛇的表情怎么了?它的眼睛为什么要张得大大的?

  6、师:“瞧!大狗后面还跟着谁?让我们看看到底是谁。猜谜语:脑袋大、胡子稀,头发蓬松不梳理,又凶猛、又暴躁,经常吼叫发脾气”(狮子)狮子也想从小蛇背上走过去,如果你是小蛇,你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让我们看看故事里的小蛇是怎么做的。(看书第四页)小蛇最后还是让狮子咣咣咣的从它背上走过,小蛇怎么样了?

  7、师:“咚咚咚后面还跟着一位动物朋友,是谁?(长鼻子大象)大象说:“让我也过去吧!”大象竟然也想从小蛇背上走过去。大象那么重,小蛇会不会让大象过去呢?为什么?

  8、(观看书第六页)师:“看,现在小蛇怎么了?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小蛇呼~~~的吐了口气,终于缓过了劲来,竟然没有受一点伤。小蛇棒不棒?

  9、小结:师:“今天小蛇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这么多的朋友心里真开心。那它帮助了哪些朋友呢?(小蚂蚁、小蜗牛、小老鼠、大狗、狮子最后还有大象)

  三、迁移内化

  1、师:“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呢?你帮助别人后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2、小结:原来用自己的本领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而且还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反思:

  这个故事以小蛇有趣、可爱的神态、充满疑问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了小朋友们。在整个活动中,小朋友们观察得都很很仔细,小到小蛇脸上的表情都能关注,通过故事,也知道了我们要关心朋友。最后让孩子们说说发生在身边助人为乐的事情,让小朋友们懂得助人为乐的道理。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师的话语不够简洁,留给小朋友们动脑思考的环节还不够多。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争取把语言课上好。

  《小蛇散步》教案 3

  设计意图

  “生命在于运动”是伏尔泰的体育哲**动观和生命观,体育与幼儿是一种伴随性的生长及成长关系,是幼儿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 该书趣味的语言、生动的画面以及妙趣横生的情节非常复合小班幼儿心理特点,抓住小班幼儿的眼球,激发其思考。情节的发展恰好符合运动集体活动的内容架构,利用趣味的情境让幼儿在快乐、轻松的运动氛围中,体验不同形式的走、跑、跳过障碍物,从而建立运动的自信以及不放弃、愿意尝试与挑战的运动品质。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通过走、跑、跳(不同速率及方式),提高腿部肌力、身体*衡及协调感。

  2、在运动中愿意尝试与挑战,充分感受运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辨别口令,有序前进,辨别地面标识,发挥想象做出新的动作。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地面标志(点、直线、波浪线等)、蓝色蒲团、音响,小蛇头饰,黄蓝背心。

  幼儿经验准备:幼儿能沿直线在低矮物体上走一段;身体*稳双脚向前跳;跨跳过低矮障碍物;能接收简单的指令并且有接力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小蛇快醒来

  【以师幼共同创编《小蛇舞》热身活动开场】

  开场前:幼儿佩戴好小蛇头饰。

  绘本引导:(小蛇呼呼呼睡着,这么好的天气小蛇快醒来吧,我们一起来叫醒它) 。

  小蛇醒来啦,它动动尾巴,还会动动哪里呀?引导幼儿活动全身。

  跟着音乐(moinoi)一起玩“请你跟我这样做”教师起头,幼儿接龙。场地说明:

  每个幼儿入场后坐在地上的小点处,如图所示:

  (设计意图:趣味的绘本情节与运动集体活动的结合,让整个活动充满孩子们的笑容与活跃的身影,情境创设应用于体育活动中,幼儿感受到的是双份的快乐,既有诙谐幽默带来的快乐,也有充分活动获得的愉悦。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导入环节有着关键作用,气氛的营造,情境的创设能够引人入胜就将为本次活动“摘得头筹”)

  二、小蛇散步

  【情境中激发运动渴望,感受并体验运动的快乐】游戏

  1:小蛇散步

  绘本引导:(这么晴朗的天气,小蛇要出去散步了,小蛇邀请大家一起出发。)

  引导幼儿挨个排在教师身后,从★起点准备就绪。

  游戏方式:

  (1)与“请你跟我这样做”变化散步的动作(脚尖、脚跟、横走、倒走等等)。

  (2)跟随音乐的节奏快慢,变化速度。

  (3)“请你跟我这样做”游戏的示范者通过接力方式更换。

  注意事项:

  1、路线完整走完后回到起点。

  2、幼儿前后保持距离,不与他人碰撞。

  3、当幼儿熟悉游戏路线后,可允许幼儿不间断一个个出发,以提高幼儿运动量。

  4、活动进行中,注意安全提示,加大每个幼儿间的距离,避免相互碰撞。

  游戏 2:小蛇过水坑

  绘本引导:小蛇散着步,路中间出现了一个水坑。

  1、小蛇该怎么过去呢?

  2、旁边的小动物睡着了,怎样可以轻轻过去不要吵醒它们呢?试一试。

  游戏方式:

  1、幼儿按背心颜色分成两组,在相应颜色处排队,幼儿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通过水坑。

  2、幼儿分成两组,用前脚掌、*衡身体双脚连续跳过水坑(蒲团),再次尝试可引导用新方法。

  3、完成后在最后一个未完成的后面排队等待。

  4、增加挑战难度:

  (1)将蒲团两个两个连起来。

  (2)将蒲团两个两个叠起来。

  (3)幼儿自己摆放蒲团,一起来挑战

  “大水坑”。

  注意事项:

  1、落地时,屈膝缓冲以免受伤。

  2、当幼儿熟悉游戏行进路线后,可允许幼儿不间断一个个出发,以提高幼儿运动量 。 3、幼儿最后挑战“大水坑”时帮助幼儿缓冲冲刺后的惯性。

  三、小蛇回家了

  【以自编《松松舞》逐渐放缓动作,舒缓身体肌肉】

  ·绘本引导:该回家了,我们一起回家吧(沿着地面路线逐渐放慢脚步)

  ·坐回到蒲团轻轻用手掌拍拍四肢,深呼吸、慢慢吐气,调整呼吸。

  (设计意图:由“静”至“动”再通过情节的引导回归到“静”,幼儿与小蛇一起经历了一次勇敢的挑战与冒险。)

  活动总结

  情境创设应用于运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的是双份的快乐,既有诙谐幽默带来的快乐,也有酣畅的活动身体获得的愉悦。适宜的场地的安排,以及环境的创设, 小班幼儿能够全身心投入,借助绘本场景作为道具引导幼儿路线,巧妙的将教育机会、幼儿学*经验以及问题解决相结合。

  《小蛇散步》教案 4

  一、教案设计

  学生分析:

  此次集体教学活动在选材上选用了小班幼儿所喜欢的小蛇故事来展开,而且图画内容生动、有趣,适合培养小班幼儿的早期阅读。

  分析:小班的孩子都是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选择《小蛇漫步》这个故事,是想让幼儿感受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活动过程中我还设计了一些角色对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幼儿更好地来理解故事内容。

  目标设计:

  1、会仔细观察小蛇的不同表情,说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感受小蛇高兴帮助别人的情感。

  过程设计:

  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师:已经下了很长时间的雨了,现在终于太阳又出来了,你们看谁来了?

  师:小蛇脸上的表情怎么样啊?追问:小蛇为什么这么开心呀?

  二、仔细观察,学学做做

  1、师:小蛇继续往前爬着爬着,却看到了一个大水坑,这时它的表情怎么样了啊?

  2、师:小蛇看到了大水坑,为什么嘴巴会张的那么大?

  3、师:小蛇会想什么办法过水坑呢?

  4、到底小蛇用了什么办法?我们来学一学。

  5、过渡:原来小蛇先把头往前一拱,尾巴一翘自己就变成了一座小桥。

  三、继续观察,学学说说

  1、师:是谁在喊呀?小蚂蚁请小蛇帮忙,小蛇会同意吗?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2、角色对话:蚂蚁:我可以从你的身上走过去吗?

  小蛇:可以可以,我很高兴帮助你。

  追问:小蛇怎么回答的啊?大家学一学、说一说。

  3、过渡:于是小蚂蚁一个接一个的从小蛇的身上过了河。

  4、师:这时等一等,等一等的声音,又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对小蛇说:“我们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小蛇会怎么回答呢?(角色对话)

  5、师:从哪里看出来小蛇愿意的呢?原来小蛇觉得帮助别人是很开心的事情。

  四、设置疑问,引发思考

  师:这时,远处又传来了声音“等一等,等一等,我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是谁呀?

  师:小白兔请小蛇帮忙,你们觉得小蛇会同意吗?为什么?

  师:小白兔蹦蹦跳跳的踩在小蛇的背上,小蛇会是什么感觉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为什么小蛇都累趴下了,她的脸上还是笑嘻嘻的呢?

  师:又有一只动物踩在了小蛇的背上,小蛇怎么样了?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动物?(阴影)是谁呢?

  师:你们看,虽然那么多动物从小蛇身上走过,它也累趴下了,但他还是坚持着帮助大家,那你们喜欢这条小蛇吗?为什么?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小蛇散步。

  五、完整欣赏(配乐)

  二、课堂实录

  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1、师:已经下了很长时间的雨了,现在终于太阳又出来了,你们看谁来了?

  幼:是小蛇来了。

  2、师:小蛇脸上的表情怎么样啊?(开心)追问:小蛇为什么这么开心呀?

  幼:小蛇要出去玩了、小蛇喜欢太阳公公。。。。

  二、仔细观察,学学做做

  1、师:小蛇继续往前爬着爬着,却看到了一个大水坑,这时它的表情怎么样了啊?(放大观察眼睛怎么了?嘴巴怎么样了?我们来学一学)

  幼:小蛇的眼睛张的大大地、小蛇在想怎么爬过去。。。。

  2、师:小蛇看到了大水坑,为什么嘴巴会张的那么大?

  幼:小蛇不知道要怎么爬过去了、小蛇觉得自己爬不过去。。。。

  3、教师:小蛇会想什么办法过水坑呢?(搭小桥、划船、游泳、用绳子爬)

  幼:叫别人来帮忙、游泳过去。。。。

  4、师:到底小蛇用了什么办法?我们来学一学(用小手往前一伸)。

  5、过渡:原来小蛇先把头往前一拱,尾巴一翘自己就变成了一座小桥。

  三、继续观察,学学说说

  1、师:是谁在喊呀?小蚂蚁请小蛇帮忙,小蛇会同意吗?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观察小蛇的表情——眼睛笑眯眯、嘴巴弯弯的,我们也来学一学)。

  幼:小蛇对小蚂蚁笑了。。。。

  2、角色对话:蚂蚁:我可以从你的身上走过去吗?

  小蛇:可以可以,我很高兴帮助你。

  追问:小蛇怎么回答的啊?大家学一学、说一说。

  3、过渡:于是小蚂蚁一个接一个的从小蛇的身上过了河。

  4、师:这时等一等,等一等的声音,又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对小蛇说:“我们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小蛇会怎么回答呢?(角色对话)

  幼:小蛇说可以的。。。。

  5、师:从哪里看出来小蛇愿意的呢?原来小蛇觉得帮助别人是很开心的事情。

  幼:小蛇对小动物们都笑了。。。。

  四、设置疑问,引发思考

  1、师:这时,远处又传来了声音“等一等,等一等,我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是谁呀?

  幼:小白兔。

  2、师:小白兔请小蛇帮忙,你们觉得小蛇会同意吗?为什么?

  幼:小蛇愿意帮助小白兔的、小蛇帮助了很多小动物。。。。

  3、师:小白兔蹦蹦跳跳的踩在小蛇的背上,小蛇会是什么感觉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观察表情:舌头伸出来了,眼睛往上看,学一学)

  幼:小蛇很累、舌头都吐出来了。。。。

  4、师:为什么小蛇都累趴下了,她的脸上还是笑嘻嘻的呢?

  幼:它觉得帮助小白兔很开心。。。。

  5、师:又有一只动物踩在了小蛇的背上,小蛇怎么样了?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动物?(阴影)是谁呢?

  6、师:你们看,虽然那么多动物从小蛇身上走过,它也累趴下了,但他还是坚持着帮助大家,那你们喜欢这条小蛇吗?为什么?

  幼:因为小蛇喜欢帮助别人。。。。

  7、师:这个故事好听吗?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小蛇散步。

  五、完整欣赏(配乐)

  资源设计:故事ppt、音乐。

  附故事:小蛇散步

  下了好几天的雨终于停了,太阳公公又露出了笑脸,小蛇也出来散步了。小蛇往前爬着爬着,看见一个大水坑,这可怎么办呢?于是它想了一个好办法,小蛇先把头往前一拱,尾巴一翘就可以过去了。正在这时,它听见一个声音:“等一等,等一等”原来是小蚂蚁啊,小蚂蚁说:“小蛇,小蛇,我能从你的身上走过去吗?”小蛇说:“可以,可以,帮助你我很开心”。

  这时又有许多小动物来了,他们也问小蛇:“小蛇,小蛇,我们能从你的身上走过去吗?”小蛇回答:“可以,可以,帮助你我很高兴”。

  后来大灰狼小白兔、大狮子都踩着小蛇的身体到了对岸,虽然把小蛇累趴下了,但它还是很高兴,因为它帮助了那么多的动物朋友。

  三、点评:

  教学活动的目标分别是“观察并尝试模仿小蛇的不同表情,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和“感受小蛇愿意帮助别人的情感”,在目标的制定上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借助小蛇开心的表情让孩子来理解帮助别人是件开心的事情始终贯穿与活动中。并且层层推进的环节让教学活动清晰、明了,环节中时刻会让幼儿仔细看、学一学小蛇的不同表情,让孩子的兴趣很高,可以说是动静结合。因此环节和目标的配合度很高。

  活动中的提问都言简意赅,使小班孩子便于理解和回答,而且提问中始终要孩子“你要仔细看哦”又或者是“让我们来学一学吧”,就很好的体现了目标一中的“观察并尝试模仿小蛇的不同表情”,而且不断的提问幼儿“小蚂蚁怎么对小蛇说的?”、“小蛇又是怎么回答的?”就为孩子了学说角色对话的机会。

  四、自我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孩子们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环节也是一步步很清晰的展开。但在活动的课件准备上我觉得可以让小蛇的表情更清晰,便于幼儿观察和模仿,然后在完整讲故事时引导幼儿将学说的角色对话,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和老师一起来讲述,这样师生间的互动会更加明显,整个活动气氛也会更好。

  《小蛇散步》教案 5

  活动目标

  1、 欣赏绘本画面,理解小蛇散步时发生的故事内容。

  2、 通过观察画面、结合已有经验,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3、 感受、理解小蛇助人为乐的愉快情感。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T:今天魏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很好玩的书,(出示封面):“看,这是谁?” T:前几天老是下雨,小蛇呆在家里哪儿也不能去,觉得好闷呀!现在天气终于放晴了,于是小蛇高高兴兴地出门去散步。(出示2、3页)

  2、引导幼儿阅读绘本画面,感知故事内容。

  1)集体阅读第4~13页,感知故事的发生、发展。(略读)

  2)自主阅读第14~19页,并通过观察小蛇的表情变化,体会狗、狮子和大象从小蛇身上踩过时的好玩和不可思议。(动作、表情模仿,重点阅读)

  3)集体阅读第20、21页,讨论小蛇帮助别人之后的心情,并对小蛇进行简单评价。 4)集体阅读第22~25页,体会结尾处小蛇喝完水时身体的变化所带来的幽默感。

  师小结: “今天小蛇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这么多的朋友心里真开心。那它帮助了哪些朋友呢?(小蚂蚁、小蜗牛、小老鼠、大狗、狮子、大象)”

  3、结束活动:迁移和总结。

  (观看照片)师:“你们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呢?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个别介绍)“你是怎么做的?做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觉呢?”

  师小结:原来用自己的本领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而且还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散步》的教学教案合集5篇(扩展3)

——语文教案《散步》合集5篇

  语文教案《散步》 1

  明确目标

  1、 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2、 学*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的写法。

  3、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一、解题

  散步的意思是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方式。本文主要写的就是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典型的散步经历。所以文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文章的线索,作者通过把散步中几个相关的细节连缀起来,从而揭示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这个主题。

  二、正课

  (一)朗读

  1、 轻声朗读《散步》,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注音。

  2、 请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评议。(从有没有读错音的情况,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况两方面来评议。)

  3、 教师点拨后再请同学朗读课文。

  (二)分析

  1、(1-3)点题:散步。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开头方法:开门见山。

  缘由:(为什么散步?)为了母亲。(为什么为了母亲去散步呢?)“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这一段为下文背母亲埋下伏笔。

  2、(4)过渡。(这段写什么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景色来过渡。

  (作者抓住哪些事物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召唤?)新绿、嫩芽、冬水。教师备注

  (作者为什么看到初春田野的景色就联想到一样东西——生命?)初春田野的生机盎然。

  3、(5)入题。

  (课文写一家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话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用儿子的话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内容作了铺垫。

  4、(6-7)波澜。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坦;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表现“我”什么性格?)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故事并没有结束,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走大路”、“走小路”这两处细节描写。具体体现了一个幸福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融洽气氛。

  (为什么要写母亲看到的景物?)母亲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改变主意的决心。教师备注

  (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呢?)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的表明了我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三)总结

  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师备注

  达 标 测 试

  一、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C、 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 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

  2、非比喻句:

  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表现了什么?

  三、课内、课外补充训练见练*册。

  语文教案《散步》 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3、学*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今天我们就学*莫怀戚的文章《散步》(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复述文章故事情节。

  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2、同学们从文章字里行间读出了作者什么情感?(亲情)

  三、细读课文,研讨课文内容。

  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也有可能发生在你我的身边。但作者却能通过这件小事,把一家三代四口人的性格特征很好地反映出来。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反映人物性格或品质的句子。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多媒体展示:从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受到_____(谁)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

  “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孝”字的演变)

  “我”的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我”的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我”的儿子:懂事、聪明、活泼。(假如你是儿子,你从这件事中获得什么启发?——孝顺父母;父母的言传身教,爱的教育尽在不言中。)

  3、他们四口人组成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这是一个互敬互爱的和谐、充满爱的家庭(和睦)

  四、再读课文,探究课文主旨。

  这个散步的分歧,最终在一家三代四口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解决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这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下面我们齐读文章6、7、8自然段,重温那解决分歧,走在小路上这温馨的一幕。

  1、提出疑问:为什么作者要安排“我“负责背母亲,妻子负责背儿子?这样安排有什么目的?想告诉读者什么深层含意?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理解“传承的关系”。

  2、“我“和妻子是怎样背着母亲和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

  3、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句中的“整个世界”?

  中年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一方面要承担老人的幸福,赡养老一代;另一方面要好好照顾孩子的生活,抚养下一代。所以中年人肩上是一份重大的责任。而这份责任是从老年人身上接过来

  五、体验亲情

  设想一下,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

  同学们很有孝心,也懂得如何尊敬老人,我为大家有这样的认识而高兴。我们学*这篇文章也就是让大家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六、教师心语,结束语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语文教案《散步》 3

  教学目标

  1、学*《散步》一文,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培养学生学生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写作的素材;

  2、学*“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3、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教学重点

  品味细节,感受课文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在学*中理解(而不作理性地讲解)“小”“大”其实是一体的东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发现家庭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教师尽可能不着痕迹地同学生交谈,以引出今天的学*内容——家庭题材作文的写作。在谈话中,教师可以从以下等方面设问:

  你们一家住在一起的有几个人?都喜欢些什么?有没有你们都喜欢的事?

  看电视——几台电视机?不争不抢吗?服从谁?意见真的统一吗?哪一部片子给你们的印象较深?大家对剧中的人物评价完全一致吗?

  饭后散步——一般都谁去?喜欢去什么地方?意见一致吗?记忆中争执最激烈的一次是怎样有]的?结果呢?

  【设计理念:阅读为写作服务。既然是写作指导课,那么这堂课的重点与中心就不应该是《散步》一文,因为课文无非是用以指导写作的“例子”而已,课堂的重点与中心就应该是“写作”的指导,而“写什么”,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就成了一堂课的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先“隐藏”意图,与学生“聊天”,既减轻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又有意无意间让学生发现许多自己身上身边的写作题材。因为关于选题,我学到的最好的一点是设法让每个学生都发现他自己身上的有意义的话题。前几年,当我说“你们来写什么”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我已经向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现在我知道应该说:“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什么?有那些值得细细品味的小事呢?”所有的学生都有好的话题,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去发掘这些话题。而家庭生活是写作最重要的一个话题库,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带各自丰富的家庭故事来到学校。因此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探索到家庭故事的丰富性。】

  二、转入范文的学*:导入范文《散步》

  教师作转语:一家人有分歧,到底怎样解决?有一位莫老师也遇到这类似的事,而且他还拿出了一篇文章,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看看他是如何解决的?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范文——朗读指导

  1.要学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地朗读,这既是一种对好文章的品尝,也是一种理解得对不对的证明。而要朗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它的感情基调:是欢愉还是悲哀,是轻快还是沉重等等。这篇课文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生:(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该怎样把握?提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我”是个中年男子。③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③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设计理念:阅读感知是最必要的一步,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对文章的理解。这种理解本来就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如果能读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以读代讲或多读精讲的效果绝不应低估,“熟读成诵”“背熟记牢”应该大力提倡。

  如果说真有什么最优化的语文教学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练地阅读文本,达到心与言谋,神与文通。所以,拿到课文的第一步,是朗读。】

  语文教案《散步》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字词,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学会与家人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学会与家人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我”的使命感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与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负重,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吧。

  二、检查学生的预*情况(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意)

  嫩芽( ) 霎时( ) 分歧( ) 拆散( )

  三、配乐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听课文配乐朗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并回答下列问题

  1、散步的时间是

  2、散步的地点是

  3、一起去散步的人物有

  4、他们在散步中发生了

  5、在发生分歧时,“我”决定走 母亲决定走

  最终走

  四、合作探究

  1、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

  2、如果你手中有一束鲜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个人,请说说理由

  (喜欢同一人的,为一个小组,代表发言,其他人补充,目的在于分析人物形象)

  3、怎样理解文末写到的:“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让学生通过赏析优美的句子来体会文中人物的美)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拓展延伸

  1、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节目,而遥控就在你手中,你该怎么办

  2、在双休日或假期里,你都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或者现在你最想为他们做什么事

  八、再读再品课文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老师检查、指导。力求学生能发音准确,流利、有感情。

  九、小结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让我们懂得了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构建和美的家庭,创建和谐的社会。

  语文教案《散步》 5

  【教材及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这样阐述语文教育的作用:语文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为主,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散步》是七上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此单元所选取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亲情的文章。结合课程标准来看,单元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浓浓亲情,培养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散步》一文短小精美,适合学生朗读,本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几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从“散步”这件小事中学*作者孝顺父母的美好品德,从而理解全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想象更好地把握主题。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及拓展阅读的学*方式

  3、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揣摩关键语句。

  【教学难点】

  对于部分中下游的学生来说,理解几处关键句子稍有难度。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

  【学法设计】

  学生参看〈目标〉上的〈学*内容指要〉和〈学*方法点拨〉,做学*笔记(概括文章内容、查阅疑难字句、赏析摘抄精彩句子),在预*时圈点关键语句。

  【预*作业】

  1、预*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查阅疑难字句、赏析摘抄精彩句子

  2、收集古今中外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教学设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认为自己能做到孝顺父母的,请举手!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自己的愿望和父母的不同时,能够顺从父母的再举手!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做孝子容易,做顺子难。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宽容和忍让也是孝的重要内容。

  学生预设学*目标

  根据导语,学生可以合作预设本课学*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目标》上的提示提炼归纳,并作适当补充,出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预设学*目标,可以使其更好地明确学*目的,由教师设置变成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思想。

  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朗读全文并概括文章内容,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师提示学生可从记叙文的六要素方面进行概括。

  精读课文6、7两段

  (一)教师出示问题组,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面对“分歧”时:

  a)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怎样的选择?为什么?

  b)我最终的决定是什么?为什么?

  c)事情最终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d)“分歧”解决了,一家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e)在整个事件中,谁是关键的人物?“我”的身上具有怎样的优秀品德?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由于一家人互相谅解、忍让,“分歧”得到了解决,一家人和和美美继续散步。在整个事件中,“我”是主要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我”作为中年人,责任重大,“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由于我的孝顺,事情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揣摩在面对“分歧”时,不同人物的心理及性格特点。从而认识到在出现家庭矛盾时,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应该先顾及老人的感受,特别是孩子,也要学会宽容和忍让,要孝顺老人。

  教师启发

  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还能体现“我”的孝顺?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揣摩语句,例如,我让母亲出来散步、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背着母亲等等。

  想象训练

  想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是怎样一种情景?

  教师引导:可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以及景物描写等角度想象情景。特别是想象我怎样扶着体弱的母亲,说着怎样的话等。

  此环节的目的使学生从这个细节中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一直是非常孝顺母亲的,把母亲放在第一位。

  研读探究

  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品味语言,体会它们的作用。

  学生合作赏析:两处景物描写都写出了春的气息,生命的活力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最后一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就是整个世界。”

  四人小组讨论:部分中下游的学生对于“整个世界”的理解可能有难度,教师可设置问题提示:我和妻子为什么“慢慢地,慢慢地?”——

  (1)怕摔了母亲和儿子,小心谨慎!

  (2)感到了一种沉重,一种责任的沉重,中年人对家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大责任。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有三种形态:老年,中年,孩子。母亲、我和妻子、儿子构成了整个世界。因为有了对生命的珍爱,所以有了一代一代生命的延续,才有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教师小结

  中年人在家庭中有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对社会而言,则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中年人应有强烈的使命感。作为子女,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为父母解忧,孝顺长辈。

  在此环节中将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起,能更好地强调对生命的珍爱,生命的使命感,也使学生认识到做父母的不容易。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家庭矛盾,是怎样解决的?

  古今中外有关孝顺的名言很多,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准备的材料。

  通过此环节的交流,增强学生的体验,认识到在自己的家庭中也有类似“分歧”的矛盾,要学会处理,并积累精彩含义深刻的句子。

  拓展阅读

  学生阅读文章《有一天我们也会老》

  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学生尊老敬老的意识。

  教师小结

  在人的一生中,生命的两头(孩提和老年)时都需要人照顾,只有中间(中青年)是照顾别人。尽孝是我们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记住培根的话吧:哺育子女是动物都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伟大壮举!

  小结的目的:强调本文的主旨,深化学生敬老尽孝的意识。

  作业

  1、阅读《三代》,与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

  2、教师推荐诗歌《有一天我们都会老》


《散步》的教学教案合集5篇(扩展4)

——散步教案6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尊老爱幼。

  2、体会语句的对称美。

  3、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句子的含意。

  4、学*课文由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课文是如何体现尊老爱幼主题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句子意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教程:

  一、由《思想品德》书上的与人交往应注意的礼仪谈,到家中既有老人又有小孩时你怎么办,引出课文《散步》板书课题。

  二、抽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注意一下课后读一读。

  写一写的词语,并写出思考题:

  我在文中做了些什么?表达出我的什么感情?

  母亲做了什么?表达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妻子又做了什么?表现出她什么样的性格?

  学生读课文后,讲解一下读一读

  写一写中词语,特别讲下各得其所的含意。

  生齐读生字词。

  三、解决读课文时提出的思考题,抽学生回答。

  并概括出文章主题:尊老爱幼

  家庭幸福

  四、让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抽学生回答后,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感情的作用,并用之于作文。

  五、学生自读课文,勾画自己喜爱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它。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句式对称的句子,体会对称美的作用。

  抽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原因。

  当有学生找出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就是整个世界。时指导学生讨论其蕴含的含义:中青年人责任重大。

  六、小结全课内容。

  余下时间让学生结合课后作业第三题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及重点]

  1、学*散文诉朗读的停顿,训练朗读。

  2、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人物的形象美。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家有散步的*惯吗?其实写文章不一定就是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在作家的笔下,小事也能写出大意境来!关键是看你的悟性如何?今天,我们就来学*莫怀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书课题——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

  二、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师生共同研*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明确:①通过散布,些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有: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母亲老了——他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②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

  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的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③我是一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渗透这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的语句有: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此处作者用了一个类比,在严重关头,民族领袖往往决定这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家庭中也是这样。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4、三步前文章还有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用。

  提示: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心率、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三、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散步”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三代之间深沉的爱”这一主题。

  四、拓展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篇文章,共同欣赏此文。

  又是一天阳光中。

  4月20日星期一晴

  5点30分,家中——

  朦胧中感到有人轻轻走*我的床。虽然我还没睁开眼,但知道那一定是妈妈。耳边又响起那熟悉的声音:快起床吧。同时一双温暖的手扶摸着我的额头,撩开上面覆盖的几绺头发。我拥着暖和的被子坐起来,睁开眼后第一眼看到的又是妈妈微笑的脸。她疼爱地望着我,提醒我时间不早了。我蹦下床去洗脸刷牙,吃爸爸为我准备的可口的早餐,然后背起书包,向爸爸妈妈说声再见走出家门。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春天的太阳格外温暖。一阵风儿吹到脸上,使我想到妈妈那双温柔的手。尽管天气这么好,但我没有放慢脚步,因为我已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阳光洒在我身上。

  6点,教室中——

  我已经开始早晨的学*了。这时邻座的女同学刚到。她冲我一笑,长睫毛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眨着,露出了洁白的牙齿,那样子是说早上好。我也向她报以一笑。我很喜欢她这样纯真笑着的样子,当我向她借东西时,她总这样笑着把东西递给我。这不,我低头看书时不小心把笔碰掉在她桌旁,她连忙俯身起,放在我的桌上。我道谢时,她又抿嘴一笔,那是说不用谢。其实把这样随处可见的小事写在日记里没什么价值,但总觉得每一次笑都很美,不该轻易放走它们。望着太阳,望着身边的同学,突然觉得这些笑容如甘泉一般,静静地在心底流淌,突然觉得同学之间这种暖暖的感觉真好!窗外的阳光照在身上,也暖暖的,真好!

  6点50分,操场上——

  今天是周一,有升旗仪式。我们穿着整洁的校服,站在蓝天和太阳下。望着那鲜红的*缓缓升起,顿时有种亲切而严肃的感觉,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静静地站在**下,感受崇高这个词的境界。耳边仍响着那雄浑激昂的旋律:前进,前进,前进进……此刻,我们握紧拳头,举起手臂在**下宣誓,一种深沉的声音从胸腔中迸发出:报效祖国,为祖国服务!太阳依旧暖暖的,照着**也照着我们。此刻的阳光照在**上,**又增添了几分美丽、神圣庄严;此刻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我们又多了几分豪情、信心和力量。

  7点20分,英语课上——

  这是周一的第一节课,美丽的英语老师轻盈地走进来。Good morning,class、(早上好,同学们。)Good morning teacher、(早上好,老师。)

  在明亮的教室里,老师亲切流利的讲解声和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铃——下课了。我是英语课代表,上前帮老师拿作业本。老师边走边对我说:这一次月考怎么没考好?我抱歉地笑笑:这次没准备好,下次我一定考好。老师信任地点点头。从办公室出来,看看挂在天边的太阳,阳光暖融融的。阳光中我似乎又看到老师和蔼的面庞,又听见鼓励的声音在耳边轻轻地回响:下一次一定要考好啊!

  黄昏5点,家中——

  放学后,在阳台上远眺,见那火红的太阳焉镶嵌在青山与蓝天之间,把薄云映得通红。在落日的余辉下,我赶紧开始学*,不知不觉夜已深了。妈妈过来劝我早睡,直到亲眼看着我躺在床上,替我盖好被子才离去。我躺着静静地想:明天一觉醒来,保准又是一个艳阳天。每天我都重复着相似的故事。故事中的我尽情地享爱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温暖,就像我每天享爱着太阳给予我的温暖一样。我也同样爱着我的父母、同学、老师和我的祖国,就像我热爱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温暖的太阳一样。我生活在阳光中。

  我爱生活的第一天。

  赏析:

  本文立意新颖。作者笔下所写的,无非是同龄人每天都曾发生的重复着相似的生活故事,这些事由于司空见惯,而被视为*常了。但是,作者却独具慧眼,正是通过对这些看来似乎是*凡的生活故事进行了深刻的理性化思考,抒写出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新鲜感悟,揭示了看似*凡的生活中所蕴含的极不*凡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确实可贵。构思巧,选材精当,表现手法别致。作者巧用日记体裁形式,并按照一天生活的时空顺序,运用细腻、质朴、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洋溢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祖国情的生活画卷,真实而具体地揭示了花季少年生长在阳光季节的无比幸福与快乐,同时也表现了一代少年热爱生活,为报效祖国而珍惜时光、勤奋学*的时代风貌。本文所拟题目含蓄,寓意深刻。在文中,作者善于紧扣阳光,处处用阳光的温暖来烘托或比喻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文末运用抒情和议论点明全文主旨,水到渠成,都写得很有章法。显示了作者不薄的写作基本功。

  设计思路:

  《毛毛虫散步》这本读本画面清透简明,形象简单,具有趣味性和预测性,而且带有词汇和点数的整合。在第一次活动中我们带领幼儿阅读了大书,使幼儿简单熟悉了故事内容,同时也感觉到幼儿对散步的概念还不能深入理解,为此我们自创设计了一本图书,它具有全新的翻阅方式,随着故事的情节逐一伸展,像一条长长的小路,使幼儿置身其中也随毛毛虫去散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关键词汇:路过———碰到———遇到———看见的引领下激发幼儿积极预测猜想,较直观的感受和体验毛毛虫去散步途中发生的事情,从而使幼儿更直接地获得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经验,学会观察,体会故事细节变化,能直观地正确点数,从而帮助丰富阅读体验,提升阅读经验。

  活动目标:

  1、喜欢这个故事,对阅读大图书感兴趣

  2、熟悉故事内容,理解路过、遇到、碰到、看见的基本含义

  3、在教师引导下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如何与他人打招呼

  活动准备:

  自制图书大图画书

  幼儿经验准备:

  之前和老师一起阅读大书,了解简单的故事内容

  老师和家长带幼儿散步,积累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从幼儿生活经验切入,以散步为话题,唤醒经验

  有效提问:

  1、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时都会到哪里去散步呢?

  2、散步时都路过哪些地方呢?

  3、想一想散步时碰到、遇到过什么人呢?

  4、散步时还看见过什么呢?

  引导策略:

  通过问题帮助幼儿回忆生活中散步的情景,借助提问中的关键词汇:路过碰到遇到看见引导幼儿表述出散步时所经历的事情,唤醒幼儿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充分表达,使词汇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印象,为下一步构建故事做一铺垫

  二、阅读自制图书,逐页翻阅,梳理经验

  1、教师逐页展开图书,以关键词汇路过———碰到———遇到———看见引导幼儿大胆预测猜想,观察画面

  引导策略:

  教师以关键词汇路过———碰到———遇到———看见为线索,引导幼儿大胆预测猜想,毛毛虫散步途中的故事情节,重复运用词汇提问,强化幼儿对词汇的理解并会初步运用,例如“毛毛虫散步路过哪里?碰到谁?遇到谁?看见了什么?通过提问启发幼儿借助日常生活经验去猜想,引发幼儿头脑中积极反应画面,用语言表述出来。

  图书逐页展开,像是向幼儿呈现了毛毛虫散步的小路,顺序性强,故事线条清晰,便于幼儿直观体验、观察与理解。

  2、教师运用选择预测、谜语式猜想帮助幼儿掌握猜想方法,总结经验

  引导策略:

  考虑到小班幼儿独立猜想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设计了选择预测、谜语式猜想2种指导途径,如你们猜猜碰到的是小鸟还是蜗牛呢?教师说谜语让幼儿猜出遇到的是谁?有几只蜗牛?有几只蝴蝶?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点数,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猜想兴趣,让猜想正确的幼儿感受成功的快乐,既树立了自信,又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让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预测猜想、言语表达双重经验。

  通过这样的指导方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猜想的方法,逐渐从教师引导猜测过渡到独立猜想。

  3、通过角色表演,帮助幼儿了解如何与他人使用礼貌用语进行对话、交流,提升经验

  引导策略:

  表演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表现方式。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猜想毛毛虫和好朋友见面时会说什么,孩子们纷纷回答是问好,于是我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表演出小动物们见面的情景,让幼儿相互交流,与同伴充分互动,使幼儿直接的体验与他人如何交流,掌握并运用礼貌语言,提升幼儿在实际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相关经验。

  三、阅读大图画书,总结、提升经

  1、以问题作牵引,与幼儿再次阅读大图画书讲述故事,温*故事内容

  2、提升经验:

  活动中,教师将对关键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与幼儿日常生活相联结,虽然这几个词汇在意思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有的幼儿还是能通过教师的重复提问、引导、观察理解词汇并会运用

  选择与谜语式猜想的指导方式,使幼儿在头脑中形成动态的想象,从而过渡到抽象的、独立的猜想,增强了幼儿自信

  帮助幼儿掌握一个一个点数的正确方法

  掌握并学会用礼貌语言和他人打招呼问好、交往

  3、引导幼儿今后在散步时继续发现有趣的事情,与同伴一起分享

  拓展活动:

  1、角色游戏:小动物去散步

  请幼儿扮演小动物,根据教师的编排的情节,表演在散步过程发生的事情

  2、美工活动:好玩的指印画

  3、体育活动:毛毛虫去散步

  幼儿分组蹲下抱着前一个小朋友的腰排成一队,看哪队走的快又好,不断开

  教学目标:

  1.揣摩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重点:

  揣摩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简要概括全文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我”为何要出来散步?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

  又是如何解决分歧?

  2.美点寻踪: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四、拓展延伸、总结反思

  欣赏视频感悟生活

  五、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

  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铺垫,深情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百度mp3:《回家》萨克斯

  师:(边投影出示边深情地导入)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家庭是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检查字词

  1.介绍作者

  生简介作者莫怀戚。(介绍作者可采用课前预*的方式让学生搜集资料,自主学*,有利于节约课堂时间。)


《散步》的教学教案合集5篇(扩展5)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后,学生能基本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辅目标)。

  2、学生默读讨论后,找出一两处精美的词句,能说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主目标)。

  3、背诵最后几句(机动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确定目标(5分)

  1、摸学情。同学们自学了吗?都学到些什么?这节课打算探究点什么内容?

  2、定目标。(出示目标略)同学们说合适不合适?有什么改动?

  ●预设说明:

  1、调查学生自学的情况,以确定目标。指名一两个学生谈收获,并征询他们对本节课的打算,这就为调整目标打下了基础。

  2、调查后以简明的语言展示目标,并征得学生的同意。

  3、学生是陌生的,通过这种谈话接*学生,以拉*距离。

  第二板块:换标题、说内容(15分)

  1、读课文。请同学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文章内容。

  2、换标题。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说明:

  1、第1题,可以概括为“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或“写了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中,发生分歧与消解分歧的故事”。第2题,预设所换标题为:分歧、责任、整个世界、走得很仔细、我蹲下身来,背起母亲、走大路、走小路等。

  2、换标题目的之一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即落实目标“1”,不强加给学生什么,但教师可以以*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

  第三板块:探究与欣赏

  1、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咀嚼其精美句子。

  2、品味语言。家庭伦理的内涵在字里行间流淌,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作者写来却那样细腻、深刻、优美、耐人寻味,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请找出你最欣赏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并作简要赏析。

  ●预设说明:

  1、学生可能涉及到的内容预设如下:

  (1)词语。如“熬(母亲痛苦、我心痛与庆幸)”“铺(多、密、矮,春意盎然)”“委屈(有歉意、孝为先)”“慢慢地(郑重小心情态)”等。

  (2)句子,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以初春的生机来渲染生命的可贵与散步的愉快氛围)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衬托母亲在选择小路后的愉快心情)。

  (3)对称的句式,“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4)“分歧”最终是如何解决的?这个细节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伦理原则?孝字化解,孝优先原则。“尊老”更可贵。

  (5)“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我”和妻子是主心骨,上面有风烛残年的母亲,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照顾和关心,中年人肩负着养老抚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到更广泛的境界。

  2、这是本节课的主目标,要引导学生充分讨论,但不强迫学生都答出来。

  第四板块:读背欣赏,归纳所得

  1、读最后一段,背最后一句。集体读最后一段,反复朗读背诵最后一句。

  2、检测回顾。提示学生,按照学*目标来检验自己的学*成效。

  ●预设说明:“1”一项机动内容,根据进度取舍。“2”这篇课言写了我们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中途产生了分歧,而后以孝化解,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故事。“我”委屈儿子而先满足母亲的心愿,反映了“我做人孝当头”的伦理思想。我背着老,妻背着幼,像是整个世界,这是在“做人先尽孝”理念基础上的深化,言中年人的责任重大,小而言之关系到家庭的和美,大而言之是民族社会稳定的砥柱。在写法上,尺水兴波,一波三折,语言对称淡雅,余味袅袅。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分歧(大路—小路)孝顺爱幼更尊老对称

  整个世界(家庭—社会)养老抚幼承前启后象征

  板书设计说明:

  展示给学生的学*目标是:

  1、简明概括文章内容。

  2、找出一两处精美词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3、背诵最后一句。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学*对称句。

  教学重点: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学*对称句。

  教学难点: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我们闭上双眼,脑海中会浮现很多感人的画面,是谁在日落黄昏倚在窗口焦急地盼我

  们归家呢?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细声叮咛呢?当然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中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安适。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今天,我们一起学*莫怀戚的散文《散步》。

  二、听文入境

  多媒体展示: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听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

  师提问:听完读文,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抽生回答。

  甲:团结的家庭。

  乙:和谐的家庭。

  丙:友爱、幸福的家庭。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所使用的词语:团结、和谐、幸福、友爱等可以归纳为一个词语:

  和谐。师板书:和谐

  下面,我们把自己融入这样一个和谐的家庭中,自读课文。

  三、读文生情

  师出示思考题:听着大家投入的朗读,我仿佛也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通过刚才的读

  你一定读懂了很多问题,下面就看这样一个思考题。

  多媒体展示: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何人?何景?让一个家庭尽显和谐。

  先看第一个问题:文中写了何事?

  抽生回答:散步——发生了分歧——继续散步。

  师引导学生阐明分歧的具体情况。并板书。

  一句话概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散步中出现了什么人?文中哪个句子看得出?

  生回答: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从课文第一句可以看出。

  师出示思考题:人们都说莫怀戚的《散步》语言优美精炼,可是老师在读文时发现了一

  个句子:课文第一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老师觉得交代人物关系可以更简洁一些,改为:我们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这样就简洁了,同学们的看法呢?能改吗?

  生思考,回答:不能改。文中的句子显得家里每个人都很重要。还交代清楚了一家四口人的关系。

  第3个问题:文中写了何景?

  生找出写景的句子。

  师明确:文中写景的地方有两处,4自然段和7自然段。

  下面看这样一个片段。

  多媒体投影:课文4、7自然段写景的句子。

  朗读这个片段。

  多媒体投影思考题。

  (1)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片段分别写了初春哪些景色?

  抽生回答: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7段:菜花、桑树、鱼塘。

  (2)请同学们思考:从景物描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散步》的教学教案合集5篇(扩展6)

——《散步》优秀教案 (菁华5篇)

  课中活动:

  一读,二背,三写(说)

  教学目标:

  体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培养对生活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过程与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听韩红的歌曲《天亮了》,以听音乐带入课文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有那些感悟,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师:谁来说一下,这首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它讲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故事。父母带孩子去索道游玩,不幸缆绳折断,发生了危险。

  生:就在下坠的刹那间,父母用自己的肩膀托起孩子生命之躯,唱响了一首生命的爱的颂歌。韩红根据这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创作了这首《天亮了》,并抚养了这个孩子——潘子灏。

  师:歌曲是用旋律来表达感情,散文是靠文字来表达感情。《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体会语言文字中渗透着的浓浓的深情。

  二、分层次审美阅读

  (一)第一层次:从课文构思的角度进行审美阅读。

  层次推进之美

  师:找出使你感动的句段读后评析,本文层次推进之美体现在何处?

  生1:第一段点题,总写散步,交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

  生2:缘由(2、3段),写母亲。

  生3 :过渡(4段)写新绿,嫩芽,冬水,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写景很有诗意。

  生4:入题(5段)“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生5:波澜(6段)写祖孙三代人的心理活动,着重写“我”,祖孙一笔带过。

  生6:一波又起(7段)“我”爱幼更尊老;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一家人互相体谅,生活和谐。

  生7:收拢作结(8段)写人到中年,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师:全文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我”是中年人,对生活、对家有种使命感,应该用优雅而抒情的语调读文;语气把握:温和、亲切中含有庄重;儿子的语气应该欢快活泼,母亲的语气应温和舒缓;第四段春景图应读出喜悦欢快之情,语调*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二)第二层次:从课文语言的角度进行审美阅读。

  1、用词之美;

  师: 请同学谈谈用词之美。

  生1:第4段中“新绿”“嫩芽”“冬水”充分显示出春天的气息。进而使人产生联想:象征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为写一家人散步做铺垫。

  生2 :第8段中“向着”“走去”两个“蹲”字,两个“背起”一连串有着动感和力度的词语写“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把全文气氛推向高潮,突出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动人情景。

  师:请同学们在几分钟之内试背第四段和第八段。

  2、写句之美:

  师:本文写句之美体现在何处?请重点找出并学*对称句式。文句对称,是文义对举的反映。祖孙对举,表明祖孙之间既有不同要求,又有共同特点;夫妻对举,表明对方既各有所为,又都为家尽心尽力。语句大致对称以优美整齐的句式强化了亲情,且富于趣味。

  生1:第6段“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生2 :第6段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生3 :第8段“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师:能找出本文中的比较句式吗?

  生:第1段“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师:请找出本文中反复句式。

  生:第5段“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写出小家伙的天真、聪明,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师:以上这些句子都有些什么特点?(可讨论)

  生1: 每个句子都有一个分号,将句子分为明显的前后对称的两个部分。

  生2:形式美观,显得精炼。

  生3 :前后两个分句的音节和字数基本相等,不仅有一种格式之美,读起来也有种音韵美。

  师:请同学们学用这些句式,以“亲情”为话题,每人写(说)几个这种形式的句子。师生共评。

  (三)第三层次:从课文意境的角度进行审美阅读。

  1、画面之美

  师:本文如诗如画体现在何处?

  生1:第4段的“南方初春图”。

  生2: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农村牧歌式情景。

  师:请同学们用2——3分钟试背此两段。

  2、情调之美

  师:请找出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的语言文字,

  生1:第3段中“我”的母亲熬过了一个酷冬,一个“熬”字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酷冬,精神和身体经受的巨大磨难。

  生2 :第1段中“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连用两个“我的”强调了“我”与母亲、妻子和儿子之间挚爱真情。

  生3 :第5段中“我们都笑了”渲染了欢快和睦的家庭气氛。

  生4:第5段“我和母亲走在前面”表明“我”对母亲的孝敬。

  生5 :第7段中“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摸摸”表明母亲听从儿子,但更爱孙子,一个“吧”字流露出商量的语气,表明母亲心中也有儿子和儿媳,展现了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睦的情景。

  三、拓展作业:

  《散步》是一篇语言优美、寄意深远的散文,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所蕴含的道理,诚邀学生的爸、妈加入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请爸、妈在茶余饭后读读此文,说说他们的独到见解:

  1你认为本文打动人的地方在哪?为什么?

  2您有类似的感情经历么?请举一例。

  请学生任选一题,把与父母交流的收获写在周记上。

  通过家长参与,拓宽合作学*领域,期望达到家长,学生,老师三者之间有效沟通,使此文的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在《让爱住我家》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书深刻内涵诠释:

  老年人已承担过责任,中年人正承担着责任,小孩子将来也要承但责任,只有责任感代代相传“世界才会被扛起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引入:

  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2、听文入境

  问: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生:……

  师小结:大家的的用词非常丰富,团结友爱、幸福美满、互敬互爱,最后我们都可以把它归结为一个词“和谐”。(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到这样一个和谐的家庭,跟着舒缓地音乐读起来,开始!)

  3、读文生情

  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何人?何景?让一个*凡的家庭尽显和谐。

  (听着大家刚才投入的朗读,我也仿佛沉醉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通过刚才的朗读,一定读出了很多)请大家回答问题。

  A:归纳文章写了什么事情?

  B:散步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第一段……,除了这一句,还有哪些句子也能现人物之间的这种关系?

  (帮老师解决疑问:莫怀戚的《散步》语言非常精炼,但文章第一句写到……,我觉得很啰嗦,直接写“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有何不好呢?我弄不明白,谁帮帮我。)

  C:写了何景呢?(第四自然段)

  ※ 生读

  ※ 生评析(情感角度、重音、节奏)

  ※ 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呢

  ※ 生回答并进一步谈感受

  D:景物描写在全文中到底起到怎样的一个作用呢?


《散步》的教学教案合集5篇(扩展7)

——《散步》教案 (菁华5篇)

  【设计*念】

  一、让学生自己发现写作的话题

  我的写作教学原则之一是鼓励学生自己负责选题写作。

  原则之二是必须在解决“写什么”,“为什么写”的基础上才指导学生进行“怎样写”的技巧学*。在我看来,不仅提供给学生写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必须教给学生怎样发现生活中的写作话题。

  最好的学生作文不是关于火星或者其他未来世界的描写,而是有意义的家庭情景和个人经历。许多学生之所以觉得没东西可写,是因为他们认为写作的话题应该是非同寻常的。

  二、浓缩教学内容,明确学*目标

  语文教材不是知识的讲解形式,而是知识的使用形式。教师应浓缩教学内容,把“蕴藏于课文中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提炼出来”,把学生必须学*而又可能学*的内容教给学生。对这篇课文而言,这个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就是“以小见大”的作文方法。

  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教师的启发(提问)要努力促使学生的思维覆盖全篇课文,做到“全局性启发”。以提高教学效率,浓缩教学内容,用较少的教学时间,取得较多的教学效果。

  三、尽可能地教出课文原有的“美”来,尽可能把课文交给学生来“读”

  爱默生指出: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把书籍当做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基于对教师“主导”地位的反思,我尝试在教学中把“点菜”的权力还给学生——即教学不一定根据教师的计划来推进教学,教师将努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设计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保证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但作为单元作文的范文,应该说它与单元重点(记叙的详略)联系得不很紧密,因为此文无论怎样分析,都不能把“详略”看成是本文的特点或特色。本文的主要特点应该是“以小见大”,是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反映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和一种传统的美德。因此,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与重点,应依据范文,拟为“学*‘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和家庭题材的作文写作”。

  文章的立意比较深远,据作者的自述,这篇文章写作的起点是“孝”,但由于“孝”已经写不多少新意,所以把文章的着眼点放在“生生不息的生命”,据此,这篇文章就有了一个由故事层面与哲学层面组成的多层次的中心。在学*时虽然不必讲这些术语,但应该理解这一点。

  文章的另一个特点是巧妙的结构和优美的语句,这是学生作文“技法”方面的范本,在教学时应注意进行点拔。

  【教学目标】

  1、发现(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写作的素材;

  2、学*《散步》一文,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

  3、学*“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4、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细节,感受课文;

  难点:在学*中理解(而不作理性地讲解)“小”“大”其实是一体的东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发现家庭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教师尽可能不着痕迹地同学生交谈,以引出今天的学*内容——家庭题材作文的写作。在谈话中,教师可以从以下等方面设问:

  你们一家住在一起的有几个人?你们一家人都喜欢些什么?有没有你们都喜欢的事?

  看电视——几台电视机?不争不抢吗?服从谁?意见真的统一吗?哪一部片子给你们的印象较深?大家对剧中的人物评价完全一致吗?

  逛商店——什么商店?几个人?什么柜台?只看不买吗?买些什么?

  看书——各看些什么书?谁先看?谁向谁介绍?有时一本好书不会抢吗?对书中的人物观点大家意见一致吗?有没有发生过争执?你现在你们争执的根本原因(深层原因)是什么?

  下棋等——谁先喜欢的?其他人又是怎么喜欢上的?

  【设计意图:既然是写作指导课,那么这堂课的重点与中心就不应该是《散步》一文,因为课文无非是用以指导写作的“例子”而已,课堂的重点与中心就应该是“写作”的指导,而“写什么”,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就成了一堂课的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先“隐藏”意图,与学生“聊天”,既减轻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又有意无意间让学生发现许多自己身上身边的写作题材。

  因为关于选题,我学到的最好的一点是设法让每个学生都发现他自己身上的有意义的话题。

  前几年,当我说“你们来写什么”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我已经向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现在我知道应该说:“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什么?有那些值得细细品味的小事呢?”

  所有的学生都有好的话题,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去发掘这些话题。而家庭生活是写作最重要的一个话题库,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带各自丰富的家庭故事来到学校。

  因此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探索到家庭故事的丰富性。】

  二、转入范文的学*:导入范文《散步》

  教师作转语:我曾拿这个问题问过一个师范学院的老师,他的答案是《散步》,而且他还拿出了一篇文章,来证明他所说的话。这实在是一篇情真意切,优美感人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位教师是怎样把家庭中的一件小事写得兴味盎然,引人入胜的。[板书]

  三、整体感知范文——朗读指导

  1.要学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地朗读,这既是一种对好文章的品尝,也是一种理解得对不对的证明。而要朗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它的感情基调:是欢愉还是悲哀,是轻快还是沉重等等。这篇课文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参:(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该怎样把握?提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我”是个中年男子。③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③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设计意图:阅读感知本来就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如果能读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以读代讲或多读精讲的效果绝不应低估,“熟读成诵”“背熟记牢”应该大力提倡。

  如果说真有什么最优化的语文教学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练地阅读文本,达到心与言谋,神与文通。所以,拿到课文的第一步,是朗读。】

  四、以问解文,分析范文的语言、结构和内涵

  问题一:要你说说,你看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结合多媒体进行推进。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问题二:文中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这是不是小题大作了呢?

  参考——我是一家之主,在母亲和儿子发生争执时必须处理得当,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感情,这是一种使命。作为一个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既要爱幼,更要尊老,生活的沉重使命使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问题三: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

  参考——“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在处理以上大问题时,有可能随意地出现以下小问题:

  文章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写我们在田野散步,第二段笔头一转,却写母亲本不愿出来,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母亲为什么不愿出来?为什么又出来了呢?从中可以看出儿子对母亲怎样?母亲对儿子怎样?

  母亲听话和儿子听话有什么不同?

  交代散步的原因。

  老了,走远了会累

  儿子劝她该出来走走

  儿子孝顺关心母亲,母亲也很听话

  小时侯我听话出于依赖和尊敬,母亲听话出于信任和尊重。

  “我决定委屈儿子”是不是我不在乎孩子的意见?

  “我决定委屈儿子”并非不爱儿子。只是拿母亲和儿子比较来看,母亲年事已高,在世时日已短,今后像这样的“散步”很难说还有几回了。“我”十分孝敬母亲,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母亲的愿望,这种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最后,我打算怎么办?

  为什么?

  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隐含了一层什么意思?

  最后走大路了吗?为什么?

  这反映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哪一个动作表现了母亲的这种感情?

  委屈儿子。

  大路方便老人,为了照顾母亲,我打算走大路。

  母亲年老体弱,我陪她的日子不多了

  没有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小孩子感兴趣,母亲爱孙子,想让孙子高兴

  对晚辈关心爱护,对孙子真心喜爱

  摸摸


《散步》的教学教案合集5篇(扩展8)

——散步优秀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包含的浓浓亲情。

  2、朗读中品味并学*本文以小见大、句子对称美等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圈点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和优美的语句。

  2、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

  领会以小见大写法的作用,学*对称美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圈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假设某天晚饭后,你们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新闻时事,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做?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或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凡而感人的亲情故事。

  二、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优美的句子。

  2、齐读课文,感知课文语感和情感。

  三、合作探讨

  1、带问题朗读课文。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生:描写了一家四口,主人公是“我”,我是一家四口的纽带。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生: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想顺从母亲的意愿,但母亲执意尊重孙子的想法,于是“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走上了饶有情趣的小路。

  2、精读解疑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文中哪一处有伏笔?

  生:大路*顺,便于老人行走,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我”在这个家庭中肩负着怎样的责任?

  生: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3)最后“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生:“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走上了饶有情趣的小路。

  3、各抒己见

  (1)展开想像,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3)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疼爱孙子

  (4)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温馨、和睦、充满体谅和关爱。

  (5)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生:母亲:疼爱、爱幼;“我”:孝顺、责任心;妻子:贤惠。

  四、重点研读

  (1)齐读课文第8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小组交流探讨,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

  生:慢慢地、稳稳地走,走得很仔细。

  (3)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更是如此。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这样以小见大,透露出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4)再次齐读第8段

  五、写作方法:

  1、以小见大。通过描写生活中散步这样的小事,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2、句子对称美。如“前面的是妈妈和儿子,后面的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型对称,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3、多景色描写。两处对初春的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六、比较阅读

  阅读书P121《三代》,完成同步练P8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朴实而深沉的亲情之爱。

  2、以自主、学*、探究的学*方式完成课文的解读。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选择来理解课文的亲情之爱。

  教学难点:

  1、中景物描写所提供的妙处。

  2、对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的家中有多少位成员呢?正在茁壮成长的你们可知道是谁在辛苦地支撑着你的家,又是谁肩上的担子最重呢?也许你会说是爸爸妈妈,是啊,我们的父母是最辛苦最伟大的,他们既要照顾老人,又要负担我们。那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亲人为我们付出的无偿无私的爱呢?

  二、整体感知

  (1)听音乐自己小声朗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解决。

  (2)笼统提问

  1、文章出现了哪些人物?

  2、他们一起做了一件什么事?

  (3)启发提问

  1、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谁处于核心地位?(尽量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板书:四人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中出现了什么事情?

  (在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处于核心地位的我是如何解决这一个分歧的?

  (选择走大路。因为我考虑到我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即使这一次委屈了他,还有长久的日子可以补偿。但我能为母亲做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尽力满足母亲的要求,以她的考虑为先。体现我挚爱着母亲。)

  3、(板书:最终路的选择)

  结果由于母亲选择了小路,大家一起走小路。

  4、认为是什么影响和改变了他们的选择?

  A因为对母亲的爱,我决定委屈儿子而顺从母亲的意愿。

  B因为爱,妻子理解我、体谅我,默默地支持我的每个决定。

  C因为爱,母亲选择了包容和退让,舍弃了更适合她走的大路,选择了孙儿喜欢的小路。

  正是因为那份浓浓的亲情之爱衍生出来的体谅、理解、包容和退让,使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初衷而选择了一条更能协调、照顾每个意愿的路。)

  (过渡)各位同学,你在初读这篇文章时,有没有感受到他们之中洋溢着的融融爱意呢?现在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这一家四口之间洋溢着的深情。

  三、交流

  在二次朗读的基础上,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学*的心得。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触动、你有什么启发、你有什么疑问,都可以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下面有一些题目,不过仅供参考,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题目谈,也可以尽情抒发你自己的感想。

  1、通过文章的学*你感悟到了什么?(即文章给你的启示?)

  2、文章哪写描写最令你感动?

  3、文章有两处景物描写,他们有何用处?

  4、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一个世界?

  5、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扩展延伸

  比较阅读

  《散步》与课后的《三代》讲的都是三代人的故事。与课文比较,哪一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一、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3、体会文章用人物性格来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思路。

  二、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所揭示出来的一条家庭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

  2、理解文章是如何围绕主题思想来写的。

  三、教学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成语故事:(注意联系前面的几个成语)

  两袖清风,画龙点睛,

  2、导入

  从课题入手,“散步”在字典里的意思是随随便便的走走,是一种休闲的方式。那么在莫怀戚的这篇散文中,散步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且看课文第125页的文章。

  3、快速地默读文章,思考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课文,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者比较有特点的句子划起来,并且通过这个题目想一想:作者在散步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提问,回答:

  (1)初春的时候,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四个人,在田野里散步。

  【体现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等记叙文的几个要素。】

  (2)主题:尊老爱幼。

  4、再仔细的阅读文章,想一想“尊老爱幼”的这个主题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出来的?(要找出具体的字和词。)

  师注意:同学回答之后,主要让学生来回答这些细节与主题有什么联系,反映出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师只做适当的指导。

  归纳:正因为有这个主题的存在,人物的性格都要服务于这一个中心。而是不是他所有的性格都可以服务于这个中心呢?不是的。因此,作者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性格来写,选取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那一部分性格来写。这也是我们作文中要学*的一个重点之一。撇开作文不说,就这一部分的性格也都可以让我们来

  过渡:这些性格只是他们众多性格当中的一个方面,为什么其他的方方面面的性格都不写,而只写这个性格呢?因为要围绕文章的主题,要让人物的性格服务于主题。但是就这一部分的性格,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感受。现在,我们不妨把这种感受说出来,在你们每个四人小组中谈谈: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5、讨论: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师注意:尽量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在适当时候,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反驳,看其是否能站得住脚,能否坚持住观点。

  如有出现辩论的情况,则在第二、三轮打住。

  我:孝顺。

  母亲:善解人意。

  妻子:体贴。

  儿子:懂事。

  6、联系生活:

  不管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一个人物,总之,这个家庭,这三代人都是我们为之羡慕的,因为他们很和睦,很温馨,因为他们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彼此之间都有着一颗尊老爱幼的心,一颗相互理解的新。

  通过学*这篇课文,假如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现在你的家里,我们不妨来想一想:当你晚上吃完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爷爷奶奶要看戏剧,父亲要看新闻,母亲要看连续剧,而你要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手中,全家人都听你的,你该怎么办?

  提问最多不超过五位同学。

  归纳:说明一个家庭的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当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因为他们已经辛苦了一辈子了,不容易。毕竟“孝顺第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祝贺语。)

  7、作业:

  通过学*这篇课文,写一写,我理想中的温馨的家庭,作为这周的周记。字数不少于500字。

  板书:

  散步

  莫怀戚

  初春,一家人,田野,散步

  我:孝顺。

  母亲:善解人意.

  妻子:体贴。

  儿子:懂事。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

  二、教学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在散步这一*常之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是“语文与自我”的一个展现层面,以“自我”为核心,紧扣“亲情”这一单元主题,与本单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题,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的亲情世界。同时与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科学精神)、第六单元“人与社会”(想象世界)相衔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三大板块诠注了全新的育人观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责任、谦让、互敬互爱等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为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的适应期,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注重理解、审美、创新等各项能力的积极培养。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能力。

  但是,对于我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惯,缺少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体验,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感情较为淡漠。在语文知识方面,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知识的了解不多。

  (三)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确学生是学*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要求。课文《散步》以“人与自我”为主线,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突出人文性教育,让学生在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体悟生命与责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

  《散步》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故事美、情感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审美阅读进行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进入文本的探究,紧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之美的体验。

  当然,语言的学*、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能让学生的聚焦课堂,关注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学*空间。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通过适时的点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作为起始年级,注重学生课前字词预**惯的培养,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关注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活中的浓浓亲情,让学生在家庭里、生活中学会尊老爱幼,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同时教会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析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

  (二)难点

  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对于人生阅历尚浅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从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明确自己现阶段责任并力争做有责任意识的人做起。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练笔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完成字词的预*、积累工作。

  2、电教准备: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问题激疑,情境导入。)

  (聆听音乐《我们的田野》,播放关于春天田野美丽的图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师:同学们,当你置身于美丽的田野风光时,你最想干什么?

  生:(回答。)

  师:散步,多么惬意的事情,欣赏美丽的景色,满怀美好的心情。今天,让我们用这份美好,学*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文章——《散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一方面起始年级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学会课前利用工具书学*,养成良好的预**惯。另一方面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完成让学生感知文中美的故事,锻炼学生概括能力。)

  1、读前工作

  ⑴ 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 qí ) 霎时( shà )

  拆散( sàn ) 水波粼粼( lín )

  ⑵ 出示问题:文章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适时点拨。


《散步》的教学教案合集5篇(扩展9)

——课文《散步》的优秀教学设计(5)份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一篇,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方式,进入牧歌式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字里行间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思想感情。

  三、学*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重要阶段,他们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观察生活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方法学*,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渲染亲情

  我们的父母为了抚育我们成长,为了生活付出了艰辛的代价和劳动,有道是,没有衰老的残酷怎会有青春的亮丽?父母终有衰老的一天,孱弱的身躯再也担不起生活的重担。作为儿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赡养老人。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莫怀戚看他们一家搀扶母亲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大屏)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1、师配乐朗诵,学生初步感受亲情。

  ⑴标出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抢答文中六要素。(大屏)

  3、自读课文,理解亲情;另拟标题,说明理由。(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准备事物鲜花,小组交流后指名学生手握鲜花到讲台回答。)(大屏)

  4、请为文中的人物戴上合适的修饰“帽子”。(指名回答,大屏)

  三、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学生自己找出认为文中最美、最能表现亲情、最有深意的句子读一读。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是怎样理解“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的意境的?(大屏,指名答)

  四、小组讨论问题:

  1、为什么“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是整个世界”?齐读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

  (从字面上看他们走得很小心,很仔细,害怕母亲摔跌,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人既要善待衰老的生命,又要爱护幼小的生命这样承前启后的责任。也表现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整个世界”是否大词小用?表现我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屏,指名答)

  2、你认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大屏,指名答。师板书:孝)

  3、师小结:

  (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一家四口人或者祖孙三代;

  (2)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后发生分歧,结果我的母亲顺从我的儿子走小路,体现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爱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大屏,中心,齐读)

  师:过渡语:这样的画面美不美?让我们也融进这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去感受它美,好不好?

  五、小组合作,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师通过大屏点拨。(大屏,指名答)

  《散步》,美在......为什么?友情提示:美在语言、景物、行动、亲情......

  师:提要求前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把讨论结果写下来,每组推荐组长发言、点评)

  1、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2、明确:人性美,亲情美如:和睦温馨美

  如第四段,齐读体会指导朗读(大屏)

  为什么美在写景?与前文写母亲有没有关系?

  有,因为母亲战胜了寒冬,战胜了疾病,我希望母亲也像这春天的万物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到生命,感悟到生命(大屏)

  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要珍爱生命

  菜花桑树鱼塘(第七段热爱生活)指导读(大屏)

  小结:

  所以作者选择初春有生命力的季节去散步,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单是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语言朴实美,特别是语句的形式显得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板书:人性美??景物美??语言美

  幻灯展示:教师示范语言对称美,将书写美结合,并由学生抄写积累

  小结:

  《散步》这篇散文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写的是散步,这样一件小事,作者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亲情。

  六、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大屏:以小见大?一波三折尺水兴波?借景抒情)

  师过渡语: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七十多位诺贝尔获得者在联合国会议中达成共识:拯救21世纪全人类最好的方法:在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当中那里才是全人类的希望,因为它符合人性——人类的天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可把人类带到和*﹑幸福﹑安乐,21世纪必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纪!“孝悌”排在了首位,可见,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意义深远!

  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齐读:《如果爱是左右手》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七、听歌曲感悟亲情(大屏)

  一、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意的生命启迪。另外,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三、探究: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选材、语言等

  (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

  (3)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1)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他们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是***的典范]。

  (2)文章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两处: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第二处是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菜花、桑树、鱼塘……,这些景物蕴涵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给人的感受是诗意般的美。]

  (3)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一是情趣昂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仅供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等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悟:

  1、组合作交流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4)、我县电视台要采访我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学生,如果你被采访,你想说些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评选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为母洗内裤……)

  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播放满文军《懂你》的歌曲,以结束本课

  五、反思……

  附:(一)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

  董永原本是山东高宛县的人。东汉末年,藩镇割据,盗贼四起,董永看到山东不太*,就带着年迈的父亲,到湖北德安避难。没过多久,董父得了了重病,请医吃药毫无效果,离开了人世。董永悲痛至极,而且自己为避难漂泊之身,哪里有钱买棺埋葬父亲呢?无计可施。当地有位姓裴的富翁,闻而怜之,就借钱给他,让他买棺安葬了父亲。于是,董永卖身为奴,进了裴家。(这个情节是正史上记载的,根据当时的社会,是可信的。)

  一天董永奉主人之命,外出办事。办完事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丰姿美貌的少妇,上前与他攀谈。少妇说:“你没有娶妻,还是一个光棍;我是个被丈夫离弃的少妇。看能否给你做妻子?”董永是个老实人,在当时社会来讲是个忠仆。他回答这位少妇说:“这件事,我自己不敢自专,须禀告主人”。少妇笑说:“痴郎,你怎么这样的怕主人?既是这样,我与你一同前去见你的主人”。董永乃带着这个少妇,同返裴家。裴翁作主他们的婚姻,令成夫妻。并让他们在一百天内,织出三百匹绢布赎身,做自由的农人。从此天起,这个少妇日夜纺织绢布,快速异常,非常人可及。一百天的前一天,将三百匹绢布交给裴翁,裴翁无话可说,按照他自己说的诺言,退给了董永的卖身契,由此,董永做了自由的农人。

  董永方得脱离奴藉,少妇忽然向董永告别,说她马上要走了。董永哭着说:“你为我赎身的恩德,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你怎么就抛下我走呢?”少妇答道:“你我夫妻一场,我也舍不得你。但是,我是银河旁的织女,天帝念董郎孝心,令我下凡相助,今百日缘满,当回去向天帝缴旨”。少妇说完便不见了。现在湖北省的孝感,原来叫德安,即是因为董永的孝心感动了天,所以改名为孝感。民间原始讲的这样情节,与后来《天仙配》中的情节不同,但都是崇孝的神话传说。《天仙配》其实是按照这个原始神话传说,夸张成为”老槐树开口做媒“的神话。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是《二十四孝》这本古书中的一孝,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代代以此激励为人要讲孝道。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看过中国的《天仙配》,这是我国有名的以孝为主题的戏剧题材传说。这本《重编二十四孝》,我们应该读读,古为今有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中国)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三、小组合作学*,自主探究 。

  四、小组学*,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六、拓展,展开想像

  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教学目的】

  1、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写法。

  2、学*课文优美的语言。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人性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写法。

  2、学*课文优美的语言。

  难点: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人性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有许多*凡小事,然而就这些*凡的小事透露出父母祖辈浓浓的关爱,传达出温馨的亲情。让人回味,令人感动,请同学们回味这些美好的时刻,并讲出来大家分享。

  导入对《散步》的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⑴ 用一个词概括本文事件。

  ⑵ 简述文章内容。

  ⑶ 这一家人在散步过程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2、听读后,抽生用一个词慨括本文的事件,并简述本文内容。谈谈课文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注:散步。这是一家四口散步的过程。开始我让母亲去散步,母亲很顺从地服从了我。后来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体现了尊老爱幼、温馨和睦、互敬互爱。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讨论:

  ⑴ 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作者是如何选择的,请谈谈他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⑵ 找出你认为最能够打动你的段落或最有价值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一下。

  2、交流:

  注:

  ⑴ 我选择了走大路。在尊老和爱幼的天*上,作者倾向了尊老。因为母亲老了,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从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贤惠。母亲慈爱,儿子活泼可爱。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温馨和睦。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之举──(英)培根。

  ⑵ 谈一谈你认为最能够打动你的段落或最有价值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注:

  ⑴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明确: 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体会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⑵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明确: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活泼。

  ⑶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明确:母亲老了,儿子成长了,挑起了生活的担子,这样母亲自然听从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年幼,现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⑷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明确:为选择行走路线形成分歧,但能相互体谅达到和谐统一,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

  ⑸ 文中作者简洁地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美好景色,巧妙地衬托了一幅充满情趣的生活画面。请找出描写景色的语句朗读并谈谈你的感受。

  提示:春的气息,充满生机,高歌生命。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看出春天是美的,有意思的。

  生活幸福,其乐融融。

  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描写的景物美、体现的人情、人性美。

  四、重点研读,深化主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