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快乐端午节》教案范文5份

首页 / 教案 / |

  大班《快乐端午节》教案 1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俗,体验集体共度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活动准备:

  1、准备制作端午节*俗物品的各种材料:

  粽叶、糯米、线等;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2、端午节相关图片,艾草和菖蒲。

  3、邀请幼儿家人一起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1、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心情是相同的。端午节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等。

  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_x幼儿园的小宝宝们邀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度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吧!

  2、手工活动:

  (1)家长们表演包各种花式粽子的技艺。

  (2)制香囊、画彩蛋、编制五彩绳,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结束后展示作品并相互赠送。

  3、亲子游戏:

  《袋鼠》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8对,分4组;

  形式:单面接力;

  准备:各组粽子2个,终点处摆椅子4把。

  玩法:幼儿面对家长,双手抱住家长的脖子,双脚勾住家长的腰。家长双手各握一个粽子,教师发令后,家长抱幼儿向前跑,双手不能碰幼儿,绕过椅子,返回,将粽子交给第二对家庭,继续游戏,最先完成的一组即为获胜。

  《赛龙舟》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4对,分4组;

  准备:纸箱龙船四个,塑料椅子若干。

  玩法:幼儿在妈妈或爸爸的带领下套着纸箱做的龙舟,绕障碍前行接力,先到终点的队伍获胜。

  《快乐运粽子》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8对,分两组;

  形式:对面接力;

  准备:各组小桶一个,粽子若干。

  玩法:幼儿提着小桶,走过独木桥,走到另一端取筐里的粽子再走回来,将粽子放回到队伍前的篮子里,把小桶传给下一位幼儿,继续游戏。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运的粽子多为优胜。

  活动结束:

  亲子活动结束,各班组织幼儿与家长到班级分享美味的粽子。此时,老师可编辑园所动态,记录活动过程,分享给全体家长和幼儿。

  大班《快乐端午节》教案 2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俗,体验集体共度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活动准备:

  1、准备制作端午节*俗物品的各种材料:

  粽叶、糯米、线等;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2、端午节相关图片,艾草和菖蒲。

  3、邀请幼儿家人一起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1、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心情是相同的。端午节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等。

  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_x幼儿园的小宝宝们邀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度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吧!

  2、手工活动:

  (1)家长们表演包各种花式粽子的技艺。

  (2)制香囊、画彩蛋、编制五彩绳,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结束后展示作品并相互赠送。

  3、亲子游戏:

  《袋鼠》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8对,分4组;

  形式:单面接力;

  准备:各组粽子2个,终点处摆椅子4把。

  玩法:幼儿面对家长,双手抱住家长的脖子,双脚勾住家长的腰。家长双手各握一个粽子,教师发令后,家长抱幼儿向前跑,双手不能碰幼儿,绕过椅子,返回,将粽子交给第二对家庭,继续游戏,最先完成的一组即为获胜。

  《赛龙舟》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4对,分4组;

  准备:纸箱龙船四个,塑料椅子若干。

  玩法:幼儿在妈妈或爸爸的带领下套着纸箱做的龙舟,绕障碍前行接力,先到终点的队伍获胜。

  《快乐运粽子》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8对,分两组;

  形式:对面接力;

  准备:各组小桶一个,粽子若干。

  玩法:幼儿提着小桶,走过独木桥,走到另一端取筐里的粽子再走回来,将粽子放回到队伍前的篮子里,把小桶传给下一位幼儿,继续游戏。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运的粽子多为优胜。

  活动结束:

  亲子活动结束,各班组织幼儿与家长到班级分享美味的粽子。此时,老师可编辑园所动态,记录活动过程,分享给全体家长和幼儿。

  大班《快乐端午节》教案 3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

  大班《快乐端午节》教案 4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端午节的由来,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谈谈端午的*俗。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艾蒿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俗)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俗呢?

  (1)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2)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3)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驱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4)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学*儿歌《五月五》。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认识粽叶。

  师: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3)幼儿品尝。

  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4)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大班《快乐端午节》教案 5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快乐的端午节》、故事音频《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俗》;

  2、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志愿者;

  3、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包粽子吧!”

  幼儿分组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志愿者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大班《快乐端午节》教案范文5份扩展阅读


大班《快乐端午节》教案范文5份(扩展1)

——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范文五份

  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1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3、锻炼*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

  教学反思:

  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

  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2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过端午节的快乐,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认识目标: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俗。

  3、能力目标:主动参与端午节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有关端午节的调查及信息采集。

  2、物质准备: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端午节来历的图片;赛龙舟视频等。

  活动过程:

  1、以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对端午节兴趣。

  (1)引导幼儿观看赛龙舟视频。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比赛?为什么要赛龙舟?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鼓励幼儿结合调查表及信息资料,以小组形式交流分享已获得的'相关经验。

  (2)提问:什么时间过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3)教师结合图片,以故事形式与幼儿共同梳理、提升经验。

  3、以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俗。

  (1)提问:端午节人们会做哪些事?

  (2)引导幼儿结合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俗。

  (3)鼓励幼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人们过端午节的*俗。

  (4)梳理提升经验。

  4、幼儿品尝并交流各种风味的粽子,感受和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延伸:

  美工区:为大家准备制作粽子的材料,区域活动时可以尝试做粽子。

  建构区:提供龙舟图片,鼓励大家搭建龙舟。

  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3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3、锻炼*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

  教学反思:

  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

  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4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知道端午节的传说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2、与同伴互相交流包粽子,制作香囊,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体验中国民间节目韵味。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端午节是阴历五月五日,包粽子。

  活动准备

  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粽子一个,长方形纸、彩色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粽子),引发幼儿兴趣。

  2、初步了解端午节。

  小朋友今天是什么日子呀?

  幼儿互相交流,让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重点引导幼儿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阴历的五月五日。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传说。

  给幼儿讲《端午节的传说》,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阴历的五月五日,就定那一天为端午节。

  4、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俗。

  师:端午节那天,人们都有那些风俗*惯?

  幼儿互相交流,让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那天人们有很多风俗*惯,吃粽子、赛龙舟、制作香囊。

  5、体验包粽子。

  (1)让幼儿用长方形纸折成六棱形,然后用彩纸绕并进行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2)展示作品并评价。

  6、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你们包的粽子都不错,回家后把你们学会的包粽子的方法,展示给爸爸妈妈,好吗?

  活动反思:

  一、自己设计的问题太多,显得杂乱无章。

  既然决定向幼儿提问,我就设计好了许多问题:比如“端午节有那些*俗?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自杀呢?他投江后人们是怎么做的?后来为什么向江中投粽子?”设计这些问题时,我也考虑到了问题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设计。教学中我只注重了故事内容,想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现在想想,不如把问题简单化,让孩子们看着图片自己讨论她们的看法则更能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故事的内容有点深奥,幼儿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就有点耐不住性子,更何况老师还设计了那么多的问题。请幼儿回答的时候,我发现幼儿举手发言的比*时上童话故事时要远远的少很多。明显,我的问题没有激起幼儿的兴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果幼儿对教学教学内容没有了兴趣,那么这就是老师的准备不足,也可以说是一堂失败的课程。在以后的类似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加注意。

  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5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俗。

  3、感受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

  活动准备: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俗》。

  2、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活动的相关材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端午节的名称及时间。

  1、出示粽子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呢?

  教师小结: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观看端午节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

  2、提问帮助理解。

  师:刚才故事里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忆屈原。

  (三)集体感知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种主要*俗。

  1、从幼儿自身经验来感知吃粽子的风俗。

  从粽子的味道、形状、粽叶等方面让幼儿体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教师小结:看来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状和颜色也有很多种呢。

  2、玩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快乐。

  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进行一项很热闹的活动。

  幼儿玩赛龙舟游戏,并分享游戏的感受。

  教师小结:看来呀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四)自主探索,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一些*俗。

  1、提供实物、录像等,幼儿分组探索端午节的常见*俗。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着人们希望一家团聚,生活美满的心愿呢!

  (五)结束活动,儿歌总结。

  1、教师念儿歌总结。

  2、去教室里继续寻找端午节的其他活动。

  活动延伸:

  美工区:用彩色纸折粽子,尝试编蛋网兜。

  生活区:继续学*包粽子,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

  语言区:讲讲端午节的一些风俗*惯与传统故事。


大班《快乐端午节》教案范文5份(扩展2)

——社会领域快乐端午节教案范文5份

  社会领域快乐端午节教案 1

  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目标:

  1、安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农历五月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3、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俗文化(重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

  准备:

  1、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袋,咸蛋,粽子

  2、图片: 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字卡过程:

  导入:播放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出场--乘火车(进站)

  一、开始部分

  1、打招呼

  2、手指游戏--《手指歌》

  二、基础部分

  1、谈话导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呢?(粽子),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豆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欢吃哪一种粽子?

  (2) 你们知不知道人们在什么节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吗?(幼儿讨论后,教师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节)

  2、欣赏故事(要求幼儿安静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3、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 1 ) 农历五月五是什么节?

  (2)你们知道端午节都有哪些*俗?

  (3)为什么这个节日要吃粽子?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等。

  4、拓展延伸

  (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爱国情感)

  (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黄、系彩色丝线的图片,了解其用途。(幼儿讨论)师:除了这两个*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俗吗?还有许多*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俗吗?(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

  师: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俗?幼儿边说边观看图片,说出来给幼儿展示相应的实物。(虚实结合,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五索象征五条龙,民间传说能降服鬼怪。

  向幼儿介绍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的含义: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们把米装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给他吃,后来人们怕蛟龙吃米,就用粽叶把米包起来,缠上蛟龙最怕的五彩线。还有一种传说:古代有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设立了"端午节"。"吃粽子"本义是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而不去伤害屈原的遗体;"赛龙舟"相传是为了捞救屈原;香包用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线制作,里面装有芳香的药物,寓意是祛毒长命。

  三、学*儿歌

  1、欣赏儿歌

  2、跟读儿歌

  3、朗读儿歌(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

  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四、游戏部分--萝卜蹲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字宝宝做出蹲下的动作

  五、活动结束(播放背景音乐,游戏退场)

  师:端午节的*俗还有许许多多,你们喜欢过端午节吗?假设今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也来庆祝一下吧。你们想按哪种*俗过端午节?

  师: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带领幼儿玩赛龙舟游戏走出活动室(通过游戏增进对端午节*俗的认识 )

  社会领域快乐端午节教案 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俗,体验和集体共同过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二、活动准备

  1、让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

  2、有关制作的各种材料:

  粽子——粽叶、糯米、线等。

  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3、有关的图片、艾草和菖蒲。

  三、活动过程

  (一)讲看看:

  要求:交流幼儿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内容。

  (二)导语:

  1、(在门上悬挂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菖蒲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菖蒲是端午节的*俗)

  2、那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俗呢?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俗。每家人将钟馗像悬挂在门上,可以镇宅驱邪,保佑一家*安。

  (2)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3)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5)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黄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

  (6)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7)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竖鸡蛋、画彩蛋:人们说:“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将鸡蛋竖起来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社会领域快乐端午节教案 3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感受过端午节的喜悦情感。

  2、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能积极参与节日庆祝活动。

  3、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俗。

  活动准备:

  1、物质材料准备:幼儿自带的粽子,鸭蛋

  2、知识经验准备: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1)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2)了解端午节的*俗。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3)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

  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4、幼儿品尝粽子,体验端午节的快乐

  (1)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粽子:形状、口味。

  (2)幼儿分享粽子。

  5、活动延伸

  亲子游戏:划龙舟。

  游戏规则:将班级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幼儿*均分为两组。每组家长分两队面对面插缝站好然后*躺在地面上,家长将双手举起来,让幼儿可以在上面*稳的爬过去。游戏开始前幼儿在起点排好队依次从家长的手上爬过去。

  游戏提醒:家长躺下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调整家长的位置,保证家长双手举起来的时候是一条直线。家长在运送幼儿的时候注意配合左右的家长关注幼儿的位置。老师注意家长搭起来的“龙舟”上面最多只能两到三个幼儿。

  社会领域快乐端午节教案 4

  一、活动来源: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起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

  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风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风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外形、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很多传说、故事、童谣,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中班年龄段节庆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惯,如:吃粽子、挂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起爱国情感;

  (3)喜欢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节,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三、 中班节庆活动实施概况

  1、屈原的故事(语言)

  2、观看赛龙舟(社会

  3、我爱吃粽子(科学)

  四、节庆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

  1、班级中摆设幼儿搜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2、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现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进程及在活动进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如:有关端午的题目和对端午的传说与风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

  3、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干的操纵材料,如: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浏览;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③动手区:中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4、家长园地:先容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等

  五、家园共育:

  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干资料的调查及搜集,丰富幼儿的相干经验;

  2、可以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试试的快乐。

  社会领域快乐端午节教案 5

  教材分析

  在一系列端午节主题活动中,幼儿对端午节*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对龙舟竞渡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本节活动为幼儿创造亲身实践的机会,帮助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不同传说,进一步了解各地不同的竞渡方式,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团结协作的力量,激发幼儿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龙舟的不同传说,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传统体育活动。

  2.能用多种方式搜集关于龙舟竞渡的信息、资料,积极与同伴交流龙舟竞渡的传说。

  3.积极参与游戏,在游戏中感受赛龙舟时的激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赛龙舟的传说故事,以及各地龙舟竞赛中方式,完成调查表。

  2.纸箱龙舟4个,鼓,纸棍。

  3.邀请家长志愿者4-5名。

  活动建议

  1.组织幼儿交流《龙舟竞渡调查表》,自主了解龙舟竞渡的由来及比赛方式。

  (1)请幼儿讲述龙舟竞渡的不同由来,知道龙舟竞渡也是端午节的一种*俗。

  小结: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是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因谏不成反遭放逐。悲愤中,屈原投汨罗江自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播放教学课件,进一步了解各地龙舟竞渡的不同。

  讨论:图上的人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龙舟竞渡需要几人参加?都干什么?他们划的船与我们*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小结: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龙舟竞渡根据龙舟大小确定人数,有17人、23人等多人组成。有舵手、鼓手、划手,需要多人齐心协力完成。

  龙船竞渡的船是一条龙的形状,龙舟上有龙头、龙身、龙尾、桨、舵。龙身上会画有龙鳞,龙舟一般中间宽、两头窄,都有一个长长的龙颈,龙头装在长长的龙颈上,龙头和龙尾向上稍稍翘起,好像一只野鸭浮游在水面上,龙舟上还会插一面小红旗。我们*时见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3)播放视频,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80年5月16日作出决定,将龙舟竞渡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龙舟赛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展的比较普遍,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龙舟节”。现在的龙舟竞渡,已经走向国际。

  2.组织幼儿玩“赛龙舟”游戏,感受同心协力获得成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1)家长志愿者和幼儿分组比赛,老师当裁判,听口令后几组同时把龙舟划向终点,先到者为胜。

  (2)讨论游戏中遇到问题,分享游戏经验。

  提问:你们在游戏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脚没有走齐,太挤,用力不均匀)怎样才能将龙舟划得又快又稳?(喊口令,听口令一起用力)

  (3)再次玩游戏,体验成功的欢乐。


大班《快乐端午节》教案范文5份(扩展3)

——大班端午节音乐教案范文5份

  大班端午节音乐教案 1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

  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

  二、基本部分

  (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

  活动反思:

  在*期的业务学*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机会。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大班端午节音乐教案 2

  教材分析

  《五月五,是端午》是一首优美动听、节奏欢快的歌曲,歌曲富有童趣,通俗易懂,描述了端午节的风俗民情,非常适合端午节庆祝活动开展。本次活动通过倾听、感受、哼唱等环节,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歌曲传递出的对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思念和崇敬之情,鼓励幼儿采用轮唱、齐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增加演唱的趣味性,引导语儿感受同伴间合作演唱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唱准附点音符和延长音,感受歌曲欢快、优美的特点。

  2.采用轮唱、齐唱的方式,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感受同伴间合作演唱的乐趣,激发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俗

  2.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1.播放教学课件,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图片是有什么?这是哪个节日的*俗?

  2.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1)欣赏一遍歌曲,感受音乐优美、欢快的特点。这首歌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歌曲有几段?

  (2)结合教学课件,再次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歌曲里都唱了什么?谁能用歌曲里的语言说一说?

  3.指导幼儿分段学唱歌曲,理解歌词表达的情绪。

  (1)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第 1 段,感受阿妈、阿爸庆祝端午节为家人忙碌的快乐景象。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第 2 段,感受阿哥、阿姐参加端午节民俗活动的热闹景象,以及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思念、崇敬之情。

  (3)鼓励幼儿尝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提醒幼儿唱准附点音符和延长音。

  4.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1)组织幼儿采用轮唱、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讨论: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大夫?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并鼓励幼儿向屈大夫一样热爱祖国,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大班端午节音乐教案 3

  活动目标

  1.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中过的传统节日之一。

  2.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练*包粽子,获得更多端午节的经验,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氛围。

  活动准备

  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俗。

  (1)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这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俗。

  (3)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包粽子。

  用粽叶将泡好的米和枣包住,然后用绳子捆好。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包紧,扎结实。

  4.节日分享:将包好的粽子分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师,进行分享活动。

  大班端午节音乐教案 4

  活动目标:

  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活动准备:

  视频(端午节如何包粽子)粽叶细线已经弄好的粽子馅安全剪刀盆子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老师:小朋友们好!端午节快到了,老师家里要来客人,小朋友们说说老师应该做什么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给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是老师还有一个大难题,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啊?

  小朋友:愿意。

  老师:老师家要来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个人包粽子,忙不过来,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包粽子吗?

  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放视频)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来。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过视频学*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老师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谢谢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4、学念儿歌《五月五》。

  活动延伸

  告诉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吃,并给爸爸妈妈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

  大班端午节音乐教案 5

  教材分析

  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端午节》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是儿歌,以浅显的语言表达了端午节的地方风俗*惯。本此次活动从引导幼儿回忆端午节*俗入手,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感知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引导幼儿大胆运用有节奏的朗诵,体验儿歌的韵律美。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惯。

  2、学*儿歌,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尝试仿编儿歌,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端午节来历和*俗物质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回忆端午节的来历和*俗。

  提问:端午节就要到了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小结:每个节日都有各自各的.*俗与传说,这些*俗和传说不仅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也流传下来许多的节庆活动,像现在端午节举行的包粽子、插艾蒿、挂香囊、龙舟比赛等。

  2、结合教学课件欣赏诗歌,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1)组织幼儿交流倾听儿歌后的感受。提问:儿歌里说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2)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相应的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1)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理解,加深印象。提问:刚刚的儿歌里面,你听出哪些音比较像?

  小结:小朋友听的很仔细,听到了阳(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师发现儿歌里还有一些你们没有发现,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2)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念读儿歌,重点念准以下发音:阳(yang)、囊(nang)、妆(zhuang)、香(xiang)。

  提问:为什么这些音听起来很像?

  小结:原来人们为了让儿歌更好听,让最后一个音都听起来很相似,这便是运用了押韵的方法。

  (3)引导幼儿朗诵儿歌,感受作品的节奏感。

  提问:第1段儿歌前两句有几个字?最后一句话有几个字?第2段、

  第3段呢?这样朗诵起来有神们感觉?

  小结:这首儿歌每一段第1、2句都是3个字,最后一句都是7个字。这样的儿歌朗诵起来既整齐又有有节奏感,给人美的享受。

  4、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5、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仿编儿歌。

  端午节还有哪些活动?我们一起把这些活动也编到儿歌里吧!鼓励幼儿用儿歌里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

  附儿歌

  端午节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


大班《快乐端午节》教案范文5份(扩展4)

——端午节划龙舟教案范文5份

  活动目标

  1.学*坐在滑板上,利用双脚、腹部移动身体,推动轮胎前进的动作,培养身体与脚动作的协调性。

  2.在赛“龙舟”的过程中两人甚至多人协调一致地活动,发展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了解赛龙舟,龙舟图片;

  2.场地布置-标志好起点和终点;滑板每人一个,连接滑板的绳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热身运动)

  热身运动(围成圆圈),模仿划龙舟进行准备活动如:打鼓、划船等,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全身,如抬腿、伸手、弯腰。

  二、自由探索和练*

  1. 自由探索

  出示滑板,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把这个滑板当做龙舟,你们就是小龙舟手。想想看,怎么样可以像划龙舟一样,让它向前动起来。幼儿探索玩法,教师注意观察、发现幼儿的不同玩法。

  2.交流分享

  三、个人练*和比赛

  1.自由练*

  请小朋友用刚才探索方法划自己的'“龙舟”,看看怎么样才能更快。幼儿自由练*,教师巡视指导

  2.个人“龙舟”比赛

  现在我们来一起比比看谁划得最快,请你们将自己的龙舟放在起点线后面,做好准备听口令同时出发,看谁先到达终点线谁就获胜。

  3.交流经验

  刚才有几个小朋友划得特别快,请他们来说说是怎么划得?幼儿说并展示

  4.幼儿再一次进行个人比赛

  四、分组活动和比赛

  1.将小“龙舟”变成大“龙舟”

  你们前面说过,龙舟比赛龙舟很大,而且总是有很多人一起划龙舟,那现在我请大家想办法用绳子把小“龙舟”变成大“龙舟”。请幼儿两两组合,尝试将“龙舟”连接起来,教师巡视并给予帮助、指导。

  2.两人合作练*划“龙舟”

  两只龙舟连接起来后,两个小“龙舟”一起划,看看能不能把大“龙舟”向前划,幼儿尝试练*。

  3.交流讨论

  两人一起划时,龙舟能向前滑行吗?发现什么问题?

  4.多人组合练*及比赛

  (1)合作练*

  (2)进行比赛

  (3)简单交流比赛感受

  五、结束活动

  教材分析

  农历五月是赛龙舟的节日,幼儿在报纸中或电视上均看到了许多有关端午节的资讯,包括吃粽子和赛龙舟。当老师提到龙舟竞赛,幼儿便兴奋不已,七嘴八舌地讨论,藉此机会与幼儿共同认识赛龙舟,激发幼儿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划龙舟》是一首旋律欢快、节奏鲜明、说唱结合的歌曲,本次活动通过指导幼儿学唱歌,引导幼儿用有力的声音表现比赛热情、激烈的景象,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作品内容,感受龙舟竞赛热烈紧张的氛围,激发幼儿演唱歌曲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用有力的声音表现比赛热情、激烈的景象。

  2.尝试为间奏部分和念白部分创编肢体动作,用肢体动作直接感受节奏的速度和变化。

  3.愿意和同伴合作游戏,感受龙舟竞赛热烈紧张的氛围。

  活动准备

  幼儿看过赛龙舟视频,教学课件。

  活动建议

  1.出示赛龙舟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划龙舟时人们的表情和动作, 引导幼儿感龙舟竞赛热情、激烈的景象。

  提问:图片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怎样让龙舟跑得更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周围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

  小结:赛龙舟也称划龙舟、龙舟竞渡,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运动。比赛时,由一人敲锣指挥,水手按锣声节奏划桨前进,竞争非常激烈,场面非常热闹。

  2.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学唱歌曲《划龙舟》,感受龙舟竞赛热烈紧张的氛围。

  (1)请幼儿欣赏歌曲。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用歌词说出划龙舟比赛的热闹景象。

  (2)请幼儿再次欣赏歌曲。提问:从歌声里你听出人们在划龙舟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会想什么办法获得胜利?水手是怎样为自己鼓劲的?鱼儿是怎样为水手鼓劲的?引导幼儿练*念白部分,体会参赛者齐心协力想争取胜利的急切心情,感受歌曲欢快、激烈的竞争景象,帮助幼儿理解水手用力划桨、鼓手擂鼓助威、鱼儿热切鼓劲的紧张氛围。

  (3)引导幼儿随音乐伴奏完整学唱歌曲,可采用分组演唱的形式进行练*,提醒幼儿注意用有力的声音表现比赛热情、激烈的景象。

  3.引导幼儿为间奏部分和念白部分创编肢体动作,用肢体动作直接感受节奏的速度。例如:人山人海乐悠悠后的间奏,可双手轮流拍打双腿感知节奏;水手边还喊号子边有节奏地做划桨动作;鱼儿加油可以随节奏握拳跺脚加油助威。

  4.鼓励幼儿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感受划龙舟的气氛和乐趣。

  活动目标

  1.学*坐在滑板上,利用双脚、腹部移动身体,推动轮胎前进的动作,培养身体与脚动作的协调性。

  2.在赛“龙舟”的过程中两人甚至多人协调一致地活动,发展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了解赛龙舟,龙舟图片;

  2.场地布置-标志好起点和终点;滑板每人一个,连接滑板的绳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热身运动)

  热身运动(围成圆圈),模仿划龙舟进行准备活动如:打鼓、划船等,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全身,如抬腿、伸手、弯腰。

  二、自由探索和练*

  1.自由探索

  出示滑板,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把这个滑板当做龙舟,你们就是小龙舟手。想想看,怎么样可以像划龙舟一样,让它向前动起来。幼儿探索玩法,教师注意观察、发现幼儿的不同玩法。

  2.交流分享

  三、个人练*和比赛

  1.自由练*

  请小朋友用刚才探索方法划自己的“龙舟”,看看怎么样才能更快。幼儿自由练*,教师巡视指导。

  2.个人“龙舟”比赛

  现在我们来一起比比看谁划得最快,请你们将自己的龙舟放在起点线后面,做好准备听口令同时出发,看谁先到达终点线谁就获胜。

  3.交流经验

  刚才有几个小朋友划得特别快,请他们来说说是怎么划得?幼儿说并展示

  4.幼儿再一次进行个人比赛

  四、分组活动和比赛

  1.将小“龙舟”变成大“龙舟”

  你们前面说过,龙舟比赛龙舟很大,而且总是有很多人一起划龙舟,那现在我请大家想办法用绳子把小“龙舟”变成大“龙舟”。请幼儿两两组合,尝试将“龙舟”连接起来,教师巡视并给予帮助、指导。

  2.两人合作练*划“龙舟”

  两只龙舟连接起来后,两个小“龙舟”一起划,看看能不能把大“龙舟”向前划,幼儿尝试练*。

  3.交流讨论

  两人一起划时,龙舟能向前滑行吗?发现什么问题?

  4.多人组合练*及比赛

  (1)合作练*

  (2)进行比赛

  (3)简单交流比赛感受

  五、结束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民间体育游戏《划龙舟》,发展幼儿的臂力。

  2、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大班《快乐端午节》教案范文5份(扩展5)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端午节》范文五份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是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俗文化,对特有的民间节日感兴趣。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5、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囊,咸蛋,粽子

  照片: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和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有那些*俗吗?”

  二、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俗

  “老师这里有两张拼图,里面就藏着端午节的*俗。你们想来拼拼看吗?”

  请两名幼儿同时到黑板前拼图

  “你们看出来了吗?这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俗?”

  “那你们知道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俗是怎么来的呢?”

  播放幻灯片并小结:赛龙舟和吃粽子*俗传说和屈原有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除了这两个*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俗吗?

  “还有许多*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俗吗?”

  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

  “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俗?”

  幼儿边说边观看幻灯片,说出来给幼儿挂上相应的实物。

  “端午节的*俗还有许许多多,每个地区都有他们不同的庆祝仪式。你们喜欢过端午节吗?这些*俗中你最喜欢哪个呢?”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也来庆祝一下吧。你们想按那种*俗过端午节?”

  “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三、幼儿游戏,增进对端午节*俗的认识

  幼儿分成两组进行“龙舟竞赛”

  幼儿就地坐下,两脚分开,手搭住前一幼儿的肩膀。再请两名幼儿做鼓手。

  “玩的开心吗?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粽子,一起来尝尝吧。”

  活动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

  重点领域:(语言领域、社会性领域)

  活动要求: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俗。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活动二:绘画“端午节”

  一、活动要求:

  根据幼儿自己已有的经验,想象并表现端午节的快乐。

  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丰富有关端午节的民间*俗。

  三、活动过程:

  回忆端午节。

  提问:端午节你过得快乐吗?

  你觉得端午节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幼儿讨论并讲述)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精心构思。

  提出要求:

  把你在端午节中最快乐的一件事画出来,注意选择合适的底色表现节日的欢乐氛围。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鼓励幼儿将端午节时印象最深或最快乐的事画下来。

  作品评析及展览。

  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作品,交流过节的感受。

  四、自由活动

  活动反馈:

  幼儿对于端午节的生活经验还是有的,但有的幼儿经验较丰富,有的幼儿这方面经验较少,例如,白塘镇前两天举行了赛龙舟活动,刘晓舟、**鹏等幼儿也参观了赛龙舟,请他们来讲述自己的见闻,他们讲得有声有色,其他的幼儿也听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见利用同伴资源进行教育也是一种好方法,他们往往说的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语言又浅显易懂。

  活动三:美丽的龙舟

  (一)活动要求:

  1、引导幼儿模拟构造龙舟,学*结构物体的基本特征与某些细微部分的建构方法。

  2、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准备花片、积塑、各种玩具。

  2、组织幼儿参观龙舟的画展。

  (三)活动过程:

  1、结合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引导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龙舟的基本特征(幼儿也可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龙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舟的三角形船头、还有龙的形态,特别是龙头的建构。

  3、幼儿分组制作龙舟,采用各种已学的技能进行拼插。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头,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拼插龙舟的龙头。

  4、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5、将幼儿自己制作的龙舟放在活动室的周围,并让幼儿互相参观、交流、评评谁的龙舟最有特色、最有创新。

  三、户外体育活动:

  见周计划。

  活动反思:

  1、幼儿对建构活动有浓厚兴趣,他们喜欢各种结构材料,尤其是花片、积塑。在拼插物体造型时,在颜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幼儿在拼插龙舟时,特别是龙舟的龙头拼插的比较难,所以在活动中我重点引导幼儿如何拼插龙头或是引导幼儿用其它的办法来解决如:用纸张画出龙头来,然后贴在积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儿拼插好龙舟后自己坐在龙舟上划龙舟玩的很开心。

  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大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目标:

  1、安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农历五月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3、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俗文化(重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难点);

  准备:

  1、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袋,咸蛋,粽子

  2、图片: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字卡过程:

  3、导入:播放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出场--乘火车(进站)

  一、开始部分

  1、打招呼

  2、手指游戏--《手指歌》

  二、基础部分

  1、谈话导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呢?(粽子),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豆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欢吃哪一种粽子?

  (2)你们知不知道人们在什么节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吗?(幼儿讨论后,教师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节)

  2、欣赏故事(要求幼儿安静倾听,理解故事内容)3、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1)农历五月五是什么节?

  (2)你们知道端午节都有哪些*俗?

  (3)为什么这个节日要吃粽子?

  3、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等。

  4、拓展延伸

  (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爱国情感)

  (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黄、系彩色丝线的图片,了解其用途。(幼儿讨论)师:除了这两个*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俗吗?还有许多*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俗吗?(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

  师: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俗?幼儿边说边观看图片,说出来给幼儿展示相应的实物。(虚实结合,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五索象征五条龙,民间传说能降服鬼怪。

  向幼儿介绍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的含义: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们把米装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给他吃,后来人们怕蛟龙吃米,就用粽叶把米包起来,缠上蛟龙最怕的五彩线。还有一种传说:古代有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设立了"端午节"。"吃粽子"本义是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而不去伤害屈原的遗体;"赛龙舟"相传是为了捞救屈原;香包用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线制作,里面装有芳香的药物,寓意是祛毒长命。

  三、学*儿歌

  1、欣赏儿歌

  2、跟读儿歌

  3、朗读儿歌(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

  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四、游戏部分--萝卜蹲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字宝宝做出蹲下的动作

  五、活动结束(播放背景音乐,游戏退场)师:端午节的*俗还有许许多多,你们喜欢过端午节吗?假设今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也来庆祝一下吧。你们想按哪种*俗过端午节?

  师: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带领幼儿玩赛龙舟游戏走出活动室(通过游戏增进对端午节*俗的认识)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俗。

  2、会唱端午节儿歌,初步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步骤。

  3、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俗。

  难点:学会并熟记端午节儿歌,初步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步骤。


大班《快乐端午节》教案范文5份(扩展6)

——端午节创意教案范文5份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俗。

  活动准备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快乐的端午节》、故事音频《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俗》;

  2、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志愿者;

  3、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包粽子吧!”

  幼儿分组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志愿者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活动目标

  学*朗诵童谣,感受童谣表现的端午划龙舟的民俗风情和热闹的节庆气氛。

  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尝试配上打击乐表现划龙舟的欢乐情景。

  活动重点

  学*朗诵童谣。

  活动难点

  学*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

  难点剖析

  两种节奏型的结合让孩子们对节奏有些混淆。

  活动过程

  一、讲讲端午节及划龙舟

  提问:哪一天是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俗?那一项活动最热闹?

  人们是怎么划龙舟的?

  人们在划龙舟时,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二、欣赏童谣

  1、欣赏童谣并讨论

  2、感受童谣的节奏

  3、学*打节奏

  三、学*朗诵童谣

  1、配上节奏朗诵童谣

  2、游戏:划龙舟、赛龙舟

  活动反思

  活动前和幼儿进行了谈话,发现幼儿对端午节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不过仅局限于吃粽子这一风俗*惯。于是,活动围绕着粽子而展开。结合图片,幼儿了解到端午节不仅仅只有吃粽子这一*俗,还有划龙舟、喝雄黄酒*俗。幼儿随之对划龙舟产生了兴趣。通过欣赏童谣,让幼儿感受童谣的节奏,同时通过拍手、跺脚的肢体动作让幼儿感知节奏。整个活动后,孩子们都能有节奏地进行朗诵。

  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导语:

  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

  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

  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俗?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本活动开始时我先出示粽子,引出话题。接着通过观看卡通视频,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最后通过观看赛龙舟视频,感受赛龙舟时的紧张的气氛。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特有的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一些常见的*俗如赛龙舟吃粽子。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对端午节的认识。

  3.培养幼儿对自己国家明间节日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大班《快乐端午节》教案范文5份(扩展7)

——端午节的大班社会教案实用5份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征,体验吃粽子的快乐。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俗。

  活动准备:

  每组桌子放上大小形状味道各不一样的粽子一盘,湿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师在桌子上的盘子里放了一样好吃的东西食品,猜猜看是什么?——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的,猜猜会是什么?——幼儿摸一摸,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形状的,再猜猜会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这一会儿像……有一会儿像……会是什么呢?——哇,原来是是香香的粽子

  2、尝尝说说——好香的粽子,你吃过吗?什么味的?你们还想不想吃?——幼儿吃粽子

  A、每位幼儿拿一个小粽子,自己来剥,剥下的粽叶放在盘子里。粽子外面衣服叫什么,你知道吗?

  B、幼儿边吃粽子边随机问: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状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C、吃完后提问与小结:——吃粽子的时候先把什么解开。(绳子)然后剥开什么?(粽叶)——你刚才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么?粽子里面有什么?——我们吃到了各种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鲜鲜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俗——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什么日子才会吃粽子呢?——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呢?——原来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会有什么活动呢?(迁移活动:了解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写王字挂香袋

  4、拓展游戏——QQ粽子店环境创设:

  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种可以做馅的图片

  玩法:幼儿剪下做馅的图片,贴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讲讲它的味道。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过端午节的快乐,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认识目标: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俗。

  3、能力目标:主动参与端午节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有关端午节的调查及信息采集。

  2、物质准备: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端午节来历的图片;赛龙舟视频等。

  活动过程:

  1、以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对端午节兴趣。

  (1)引导幼儿观看赛龙舟视频。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比赛?为什么要赛龙舟?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鼓励幼儿结合调查表及信息资料,以小组形式交流分享已获得的相关经验。

  (2)提问:什么时间过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3)教师结合图片,以故事形式与幼儿共同梳理、提升经验。

  3、以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俗。

  (1)提问:端午节人们会做哪些事?

  (2)引导幼儿结合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进一步了解端午节

  的各种*俗。

  (3)鼓励幼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人们过端午节的*俗。

  (4)梳理提升经验。

  4、幼儿品尝并交流各种风味的粽子,感受和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延伸:

  美工区:为大家准备制作粽子的材料,区域活动时可以尝试做粽子。

  建构区:提供龙舟图片,鼓励大家搭建龙舟。

  活动目标:

  1. 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等风俗。

  2.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3. 通过手工制作感受端午节的气氛,萌发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兴趣。

  4. 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 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活动重点:

  1. 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

  2. 通过PPT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的风俗。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活动准备:

  1. 有关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来历,赛龙舟、艾草、粽子、挂香包图片,艾条等;

  2.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图片;

  3. 手工材料纸杯子,五色彩线,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 引入部分看图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 师:这是什么节日?谁来告诉老师一下这个节日里我们都要做什么?

  3. 师:知道了前面那些图片是描述春节的。那我们现在再看一下这几张图片,图中有什么?是什么节日?

  二 . 基本部分

  1.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端午节。端午节是哪一天有没有人知道?端午节是纪念谁的?有谁知道端午节的故事?

  2.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端午节的来历》来进一步了解下端午节。

  3. 师:看了短片以后谁来告诉老师一下端午节是哪一天,都有哪些*俗?

  4. 师:端午节吃粽子,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

  5. 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那在我们这个地方是很少见的。

  6.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视频来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7. 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来是艾草呀!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会有很多蚊虫,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 ,它可以赶走虫子。刚才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图片)

  8. 师:今天呀,我们小朋友一起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谁来给老师说一下我们当地是怎么过端午的都有什么风俗*惯?(插柳条,戴荷包,吃卷糕,韭菜盒子等)

  9. 师:小朋友们现在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了吗?它是为了纪念谁的节日?

  三、手工制作

  1. 师:下面我们做个小手工,制作一个漂亮的荷包送给我们的爷爷奶奶祝我们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

  2. 师:好,荷包做好了,我们把漂亮的荷包放在桌子上。

  说了这么多小朋友们再来说一下端午节师几月几日,是纪念谁的节日?

  四、听老师讲故事师:讲了好,最后大家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布老虎吃粽子》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

  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验: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俗。

  “五黄”指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较投入的。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惯(认知方面)


大班《快乐端午节》教案范文5份(扩展8)

——大班快乐的端午节主题活动教案实用5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2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

  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运用句型"不仅・・・还・・・"

  1、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回答)

  巩固和迁移讲述经验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验讲述巩固句型运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象,*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不仅・・・还・・・"说哪些句子呢?

  教师示范:比如说,今天我在家不仅叠了自己的被子,还打扫了地板,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运用句型讲述*时生活经验

  重点指导: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活动评析此次活动通过浓厚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浓重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从而引出句型让幼儿在不断理解认知的过程中运用此句型进行语言讲述,帮助幼儿学会完整的讲述。

  活动目标:

  1、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俗。

  2、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3、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 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2、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3、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4、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5、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活动目标

  1.练*身体侧滚的动作并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身体的灵活、协调和*衡能力。

  2.大胆尝试合作、敢于挑战,能合作完成向中心侧滚完成一个夹心粽任务。在包粽子的游戏中.

  3.乐意参与到游戏中,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长短不一的废旧横幅布若干,活动前检查场地上是否安全,幼儿的衣着、鞋袜是否合适。

  活动建议

  1.创设“粽子王国举行粽子展览会”情境,带领幼儿热身,重点活动上肢、下肢。

  小朋友们,今天粽子王国要举行粽子展览会,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引导幼儿随语言提示做侧身走独木桥、跑步助跳过小河,蹲走过山洞等,进行上肢下肢及全身动作练*。

  2.创设“变身粽宝宝”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横幅做粽叶、小朋友做糯米,大胆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3.进入粽子王国有一个要求,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变成粽宝宝,请你选一块横幅,想办法把自己变成粽宝宝吧。

  (1)分发废旧横幅,人手一张,引导幼儿探索自己包粽子的方法。引导幼儿躺在粽叶的一端,用一只手把棕叶固定,然后侧滚,在滚了半圈以后记得把手伸出来,然后一直侧滚,直到把粽叶裹完。

  (2)创设情境:粽子展览会就要开始了,可是参加活动有一个要求,包粽子速度快的选手才能参加,下面让我们比一比吧,引导幼儿进行个人包粽子比赛。

  (3)幼儿自由包粽子,教师指导,鼓励孩子解决游戏存在的问题。

  4.合作包粽子,介绍游戏规则

  创设情境:粽子王国展览会开始了,今天要展览的的是夹心粽子,请粽宝宝想办法变成夹心粽粑。

  (1)自由选择好朋友,两个孩子合作包夹心粽子,指导孩子从粽叶两端向中间侧滚,直到把粽叶滚完。

  (2)合作包夹心粽子

  (3)听音乐,玩游戏。

  5.创设粽子王国游玩的游戏情境,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请幼儿互相捶打四肢,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游戏活动。

  教材分析

  农历五月是赛龙舟的节日,幼儿在报纸中或电视上均看到了许多有关端午节的资讯,包括吃粽子和赛龙舟。当老师提到龙舟竞赛,幼儿便兴奋不已,七嘴八舌地讨论,藉此机会与幼儿共同认识赛龙舟,激发幼儿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划龙舟》是一首旋律欢快、节奏鲜明、说唱结合的歌曲,本次活动通过指导幼儿学唱歌,引导幼儿用有力的声音表现比赛热情、激烈的景象,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作品内容,感受龙舟竞赛热烈紧张的氛围,激发幼儿演唱歌曲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用有力的声音表现比赛热情、激烈的景象。

  2.尝试为间奏部分和念白部分创编肢体动作,用肢体动作直接感受节奏的速度和变化。

  3.愿意和同伴合作游戏,感受龙舟竞赛热烈紧张的氛围。

  活动准备

  幼儿看过赛龙舟视频,教学课件。

  活动建议

  1.出示赛龙舟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划龙舟时人们的表情和动作, 引导幼儿感龙舟竞赛热情、激烈的景象。

  提问:图片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怎样让龙舟跑得更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周围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

  小结:赛龙舟也称划龙舟、龙舟竞渡,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运动。比赛时,由一人敲锣指挥,水手按锣声节奏划桨前进,竞争非常激烈,场面非常热闹。

  2.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学唱歌曲《划龙舟》,感受龙舟竞赛热烈紧张的氛围。

  (1)请幼儿欣赏歌曲。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用歌词说出划龙舟比赛的热闹景象。

  (2)请幼儿再次欣赏歌曲。提问:从歌声里你听出人们在划龙舟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会想什么办法获得胜利?水手是怎样为自己鼓劲的?鱼儿是怎样为水手鼓劲的?引导幼儿练*念白部分,体会参赛者齐心协力想争取胜利的急切心情,感受歌曲欢快、激烈的竞争景象,帮助幼儿理解水手用力划桨、鼓手擂鼓助威、鱼儿热切鼓劲的紧张氛围。

  (3)引导幼儿随音乐伴奏完整学唱歌曲,可采用分组演唱的形式进行练*,提醒幼儿注意用有力的声音表现比赛热情、激烈的景象。

  3.引导幼儿为间奏部分和念白部分创编肢体动作,用肢体动作直接感受节奏的速度。例如:人山人海乐悠悠后的间奏,可双手轮流拍打双腿感知节奏;水手边还喊号子边有节奏地做划桨动作;鱼儿加油可以随节奏握拳跺脚加油助威。

  4.鼓励幼儿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感受划龙舟的气氛和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

  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

  二、基本部分

  (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