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实用五份

首页 / 教案 / |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 1

  活动目标

  1.练*身体侧滚的动作并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身体的灵活、协调和*衡能力。

  2.大胆尝试合作、敢于挑战,能合作完成向中心侧滚完成一个夹心粽任务。在包粽子的游戏中.

  3.乐意参与到游戏中,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长短不一的废旧横幅布若干,活动前检查场地上是否安全,幼儿的衣着、鞋袜是否合适。

  活动建议

  1.创设“粽子王国举行粽子展览会”情境,带领幼儿热身,重点活动上肢、下肢。

  小朋友们,今天粽子王国要举行粽子展览会,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引导幼儿随语言提示做侧身走独木桥、跑步助跳过小河,蹲走过山洞等,进行上肢下肢及全身动作练*。

  2.创设“变身粽宝宝”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横幅做粽叶、小朋友做糯米,大胆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进入粽子王国有一个要求,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变成粽宝宝,请你选一块横幅,想办法把自己变成粽宝宝吧。

  (1)分发废旧横幅,人手一张,引导幼儿探索自己包粽子的方法。引导幼儿躺在粽叶的一端,用一只手把棕叶固定,然后侧滚,在滚了半圈以后记得把手伸出来,然后一直侧滚,直到把粽叶裹完。

  (2)创设情境:粽子展览会就要开始了,可是参加活动有一个要求,包粽子速度快的选手才能参加,下面让我们比一比吧,引导幼儿进行个人包粽子比赛。

  (3)幼儿自由包粽子,教师指导,鼓励孩子解决游戏存在的问题。

  3.合作包粽子,介绍游戏规则

  创设情境:粽子王国展览会开始了,今天要展览的的是夹心粽子,请粽宝宝想办法变成夹心粽粑。

  (1)自由选择好朋友,两个孩子合作包夹心粽子,指导孩子从粽叶两端向中间侧滚,直到把粽叶滚完。

  (2)合作包夹心粽子

  (3)听音乐,玩游戏。

  4.创设粽子王国游玩的游戏情境,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请幼儿互相捶打四肢,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游戏活动。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 2

  活动名称:

  愉快的“端午”活动(绘画)

  一、活动目的:

  1、在尝试学画人的基础上,初步表现“端午”中的愉快事。

  2、初步学*根据自己的想法作画,学*布局。

  二、活动准备:

  1、“端午”活动的照片及部分活动道具。

  2、幼儿绘画用的蜡笔和纸。

  三、活动过程:

  1、提问:昨天是什么节日?在昨天的活动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活动?为什么?

  2、讨论:怎样把“端午”活动中,最高兴的事画下来?并要让人一看就明白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活动。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事要画大,并画在纸的中间。

  3、请个别幼儿示范,老师在边上指导。

  4、幼儿绘画:

  重点指导画出一件最高兴的事。难点是能画出主要的情节。

  老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构图。

  5、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相互介绍、欣赏他人的作品。挑选几幅画布置在活动时的一角,标题就是“快乐的端午”,并配上幼儿的话。

  四、活动反思:

  活动前,老师引导幼儿充分地讨论和分析,拓展了孩子的思路。因此,在活动中,孩子基本上都能将“端午”中最高兴的事画下来,每幅作品既是内容相同,但画面构图都各不相同,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活动介绍时,老师引导幼儿先不要告诉同伴“我画的最高兴事是什么?”,让好朋友猜猜,这也增加了孩子介绍作品的兴趣,并且,从中孩子自己体会到要介绍的内容应该画大、画在中间,这样才能让别人一看就明白。其实这就是绘画的构图方法。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 3

  活动目标:

  1、大胆先用多种颜色给森林小屋涂上漂亮的颜色。

  2、增强幼儿手的控制能力及对色彩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练*册、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你们的家是不是很漂亮吗?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你们的家在什么地方呢?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家的位置。

  2、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那你们知道森林里面小动物的家是怎么样的吗?它们的家又会在哪里呢?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所知道的。

  3、教师:森林里的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它们都可能干了,把自己的家建得非常好!

  教师出示练*册内容。

  4、教师:瞧,这就是小动物们自己建的家,漂亮吗?小朋友,现在就请你们来动动手,给森林里的小屋涂上漂亮的颜色吧!

  二、教师示范绘画

  1、教师:森林里的小屋有屋顶、烟囱、门、旁边还有草地、石头,我们就一起把这些都涂上颜色吧!

  2、教师示范操作。并问小朋友,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把这些都涂成什么样的颜色呢?

  教师边进行绘画,边提出绘画要求:在涂颜色的时候尽量涂整洁,不要用手去摸,不要涂到线外面去了。在每个地方都涂满,不要留下空白的部分。先择好看的,自己喜欢的颜色来涂色。

  三、请幼儿进行绘画

  1、教师发练*册和油画棒,请幼儿翻到第十九页。

  2、请幼儿开始进行绘画。

  3、教师边提醒幼儿绘画要求,巡回指导。

  四、作品评析

  1、教师:小朋友,把你们涂好的让老师看一下吧!

  2、教师对部分幼儿作品进行评析,并说出好在哪里?不足的在哪里?

  3、请幼儿收拾整理作画材料。

  4、结束活动。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 4

  一、活动要求:

  根据幼儿自己已有的经验,想象并表现端午节的快乐。

  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丰富有关端午节的民间*俗。

  三、活动过程:

  回忆端午节。

  提问:端午节你过得快乐吗?

  你觉得端午节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幼儿讨论并讲述)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精心构思。

  提出要求:

  把你在端午节中最快乐的一件事画出来,注意选择合适的底色表现节日的欢乐氛围。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鼓励幼儿将端午节时印象最深或最快乐的事画下来。

  作品评析及展览。

  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作品,交流过节的感受。

  四、自由活动

  活动反馈:

  幼儿对于端午节的生活经验还是有的,但有的幼儿经验较丰富,有的幼儿这方面经验较少,例如,白塘镇前两天举行了赛龙舟活动,刘晓舟、**鹏等幼儿也参观了赛龙舟,请他们来讲述自己的见闻,他们讲得有声有色,其他的幼儿也听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见利用同伴资源进行教育也是一种好方法,他们往往说的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语言又浅显易懂。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 5

  一、活动主题:

  粽享欢乐、共度端午,互赠祝福

  二、活动目的

  通过亲自动手包粽子,让我们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具体的工艺,比如包粽子的方法和馅料的搭配等等,以轻松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学*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xx日

  四、活动地点

  幼儿园内

  五、活动规则

  团体赛评比规则:视情况而定,把孩子们分为若干人一组,在规定是时间内看哪组包的粽子多。时间结束后,由裁判统一评比,评出前3名。(奖品由园长自行决定)

  要求:质量好、外观美、遵守纪律、不浪费材料且场地保持干净

  个人赛评比规则:

  (1)各参赛组推荐出一名组员参加个人比赛;

  (2)每人再包5个粽子,以时间短、粽子大小适中、均匀、四角不露馅(不漏米)、梱扎整齐、不松线评比出前10名。

  六、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宣传:家长和小朋友们报名参加包粽子比赛

  购买材料:准备好包粽子所需材料

  器具准备:盛装食材容器、汤匙(均由食堂提供);棉线、剪刀等。

  (二)包粽子

  (三)粽子分发

  活动评比结束后,各队伍所包的粽子由组长按每人若干个发放并送上节日的祝福。

  七、注意事项

  1、不要随意放置器具或是材料,以至于现场凌乱。

  2、注意个人和食材卫生,不应弄混弄乱。

  3、各参赛人员按时到既定地点,应预先了解包粽子的有关方法。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实用五份扩展阅读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实用五份(扩展1)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 (菁华3篇)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1

  设计意图:

  求异、好奇是儿童的重要的心理特点之一。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会使孩子们感觉到索然无味。在美术活动中,我们通常使用的绘画工具都是油画棒、水彩笔等,绘画形式单一,幼儿缺乏对多种绘画工具交替组合运用的能力,画面单调。因此,应运用多种绘画工具,使孩子产生画画玩玩的心理,培养孩子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棉签画,是本学期我们班级的特色活动。小小的棉签,在孩子的手中成了绘画工具,创作出富有童趣的作品。在本活动中,我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让孩子带着兴趣愉快地参与整个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对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创设的故事情境中,观察范例,复*对一些装饰线条的认识。

  2.正确使用棉签,学*用简单的线条图形装饰小鱼的身体。

  3.激发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发展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已经认识一些简单线条和图形。已初步欣赏过音乐《水族馆》。

  2、物质准备:范例,幼儿操作材料,颜料,棉签,音乐《水族馆》

  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观察了解装饰小鱼的方法。

  1.欣赏音乐《水族馆》

  教师:小朋友听,谁来了?

  2.创设情境教师: 在一个碧水荡漾的池塘里,柔软的水草在水底摇摆着。一群快乐的小鱼游来了。小鱼今天穿的衣服可真漂亮,我们来看看它们的新衣服是什么样的?

  3.观察范例,巩固复*对一些线条和图形的认识。

  4. 教师:原来,今天小鱼穿那么漂亮的衣服想去干什么呢?原来小鱼们要去参加一个快乐的聚会。可还有很多小鱼都没有自己的新衣服,让我们来帮助小鱼。用棉签给小鱼换上一件美丽的新衣。

  二、讲解作画要求,学*使用棉签装饰小鱼。

  1.讲解要求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三、展示幼儿作品,分享交流。

  1.将幼儿作品展示在背景图上。

  2.评价作品。

  教师: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哪条小鱼的衣服最漂亮?(重点鼓励由自己想象,独特创作的幼儿)

  3.听音乐,一起游戏。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2

  活动设计背景

  印画是美术活动的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让孩子在印画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活动。小班孩子年龄小,要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通过这种绘画形式,会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因此,我设计这一活动,以手印画的方式,让幼儿更直观表达情感。让幼儿在玩乐中作画,调动孩子对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小手印画带来的乐趣,发现小手的灵巧与神奇。

  2、乐意参与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小手印画带来的乐趣,发现小手的灵巧与神奇。

  难点:乐意参与创作活动。

  活动准备

  1、盛有红色、黄色、蓝色颜料的托盘各一盘,湿抹布人手一份。

  2、三张白纸,排笔,照相机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手指游戏(早晨多美好、螃蟹游戏)

  1.观看表演:教师握紧拳头说,你们知道我手里藏着什么吗?这里头藏着我们一家,不信你瞧瞧。“丁零零,丁零零,该起床了,啊!早晨多美啊!(教师依次出示五个手指头)

  爸爸起来拉,刷刷牙,刷刷牙。

  妈妈起来拉,梳梳头,梳梳头。

  哥哥起来拉,洗洗脸,洗洗脸。

  姐姐起来拉,点点头,你好,你好。

  小弟弟起来拉,早上好,早上好!

  我们一家都起床拉,妈妈说,宝宝我们来玩游戏吧!现在呀把你们的小手都伸出来,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的。(幼儿玩螃蟹游戏)

  二、语言引导,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手能做什么事情呢?

  幼:手会穿衣服,梳头,跳舞,画画等~~~~

  三、幼儿欣赏老师的手印画。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小手能做这么多的事情,老师这里也有一双手,它还会边魔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手会变出什么来(教师用手在纸上分别印画出太阳,花等)

  2.师:好拉,你们看看,老师变出什么啦?(幼儿分别说出老师变出太阳,花等)漂亮吗?那你们也想不想用自己的小手来变魔术啊?

  四、让幼儿动手在纸上用不同的颜料印画小手。

  1.游戏规则:恩,那好,在变魔术之前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下变魔术的规则:

  (1)小朋友们先把袖子卷起来,让小手和颜料亲亲嘴,你看,就象老师这样,然后再来和白纸亲亲嘴(师边说边示范给幼儿看)

  (2)注意在印画的时候不能把颜料印在身上和脸上,只能在白纸上印哦,印完之后就到爸爸妈妈那里去擦手,手擦干净了再回来坐到座位上。小朋友们都记住了吗?

  2.把幼儿分成两组,准备两张大白纸,为大家准备三种颜色的颜料,让幼儿自己选择一种喜欢的颜料印画自己的小手。

  五、欣赏幼儿印好的手印画面,合作留影。

  1.欣赏幼儿作品,感受作品的美。

  师:哇,这些白纸都被你们的小手印满了,所有小朋友的小手印都在上面!(让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颜料印的)

  2.感受添画树干的完整性。

  添画树干---现在老师要用神奇的笔添一添,看看会变成什么?

  师:老师的手能干吗?

  我觉得你们的小手更能干!印出了这么美丽的一幅画,来,我们一起来夸夸自己的小手吧!

  3.我们一起在美丽的画下面合张影吧!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3

  教材分析

  脸谱是指*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化妆主要用于净和丑,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是具有民族性、夸张性的传统艺术。本活动引导幼儿欣赏京剧的精彩片段,感知脸谱的不同含义,通过绘画脸谱, 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夸大等手法表现不同脸谱,从而培养幼儿对京剧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的喜爱,这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十分重要的。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国粹艺术——京剧的特点。

  2.能够用线条、色彩、对称、夸大等手法表现不同的脸谱。

  3.体验京剧艺术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京剧脸谱、非洲部落的面具等图片。脸谱作品数幅。勾线笔、油画棒、8K 铅画纸。

  经验准备:幼儿提前欣赏大量的脸谱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初步了解*国粹艺术——京剧的特点。 师:你们看过京剧吗?唱京剧时他们脸上要戴什么?

  小结:京剧是我们*四大国粹之一,京剧脸谱是*戏剧中特有的化妆

  艺术,通过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夸张手法,鲜明的表现某些人物的面貌,并从其面貌上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在非洲部落里, 当他们庆祝节日时,也会带上各种各样的面具跳舞,唱歌。

  二、欣赏各种各样的脸谱及面具,感受京剧脸谱的造型的夸张、变形及色彩的丰富。

  1.欣赏脸谱及面具的图片、照片。引导幼儿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欣赏,发现京剧脸谱上面的图案和对称特点、脸谱的基本用色,讨论不同颜色所象征的意义。

  小结:脸谱不仅颜色漂亮,而且各种各样的颜色都有不同的含义,观众一看演员脸谱就可以知道他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

  2.教师示范用图形添加的方法画各种有趣、奇特的脸谱。

  3.引导幼儿欣赏脸谱作品。

  三、自由创造,能够用线条、色彩、对称、夸大等手法表现不同的脸谱。引导幼儿脸谱轮廓要画大,可以画长方形、椭圆形等各种形状的脸谱。造

  型要夸张,奇特,可以在大脸谱中套小脸谱。背景分割稍细密些。涂色:脸谱 (一个系列的颜色或五颜六色)背景(一个系列的颜色)

  四、欣赏小朋友的脸谱作品,体验京剧艺术的乐趣。

  1.把幼儿的作品布置成脸谱展,引导幼儿欣赏。

  2.讨论:哪个脸谱最特别,你喜欢哪个脸谱,为什么?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实用五份(扩展2)

——幼儿园端午节创意活动教案实用五份

  幼儿园端午节创意活动教案 1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3、乐于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4、知道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活动准备:

  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教师小结:

  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幼儿园端午节创意活动教案 2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2、了解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有赛龙舟的*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编蛋网、赛龙舟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端午节的故事

  2、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针、线等

  3、包粽子的糯米、苇叶

  4、编蛋网的绳线、五彩线

  5、自制龙舟两条

  6、幼儿每人一个熟粽子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一泉路幼儿园小朋友们邀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讲述端午节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二、端午节赛歌会

  请各班的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小班: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中班: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大班:“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三、赛龙舟

  每班选 5 名家长,组成两队,赛龙舟接力赛。妈妈或爸爸套着纸箱做的龙舟,绕障碍前行接力。

  四、巧手妈妈大比拼——亲子活动

  每班幼儿家庭分四组进行亲子活动。

  第一组:与妈妈一起包粽子;

  第二组:与妈妈一起做香囊。

  方法:给每位小选手分发一块色彩鲜艳的丝布、一根可以挂在脖子上的细带子、一张小纸条、一支笔、一些香药、一付针线,若无香药也可以绿豆或花生代替。每位小选手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小香囊,在小纸条上写下祝福和许愿的话,缝于香囊内。要求针脚工整,外形美观。香囊制作完毕后,可以自带,也可以送给他人。

  新意之处: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俗之一,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本方法的新意之处在于让小孩自己制作香囊,并且要求在香囊内放入祝福或许愿的小纸条,既满足了小孩喜欢动手的要求,也符合少年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一、龙

  龙是端午节最重要的'元素了,闻一多先生曾说端午节是“龙的节日”,再加上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我们在环创中,就可以多多用到龙的造型啦。

  用彩纸或者不织布做一个龙头,做墙饰或者主题墙元素都可以

  给龙头加上身子,就是很漂亮的挂饰了。

  鸡蛋盒是做龙的最佳材料,涂上绿色,再加上彩纸就可以了。

  二、龙舟

  端午节手工制作龙舟肯定是少不了的。龙舟就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最早兴起于汉代。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悠久历史文化继承性和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可以把整个主题墙装饰成龙舟的样子

  端午有赛龙舟的*俗,相传是楚国人不忍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直追到洞庭湖也找不到屈原的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鱼虾,免得它们吃掉屈原的身体。

  还可以把龙舟装饰走廊。

  做一面孩子们端午作品展示墙也很棒!

  龙舟的制作步骤:

  三、粽子

  相传屈原投江之后,为了不让水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身体,大家就往江里投饭团、鸡蛋等食物,之后就慢慢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的*俗了。端午节环创中,粽子是一定要体现的。

  可以用好看的棉布做成粽子的形状挂起来

  用绿色的布和棉花做粽子,效果也非常好。

  四、彩蛋

  端午节的彩蛋也很有特色,可以让小朋友们画起来,

  老师们还可以画出更有艺术气息的彩蛋,让保证孩子们爱不释手!

  五、香包

  端午节正值夏天,天气很热,蚊虫到处都是,大家担心屈原遗体遭叮咬,就纷纷用艾草点燃熏走蚊虫。

  后来有人建议用布包檀香做成香包,可以随身携带,驱赶蚊虫。这之后,人们用针线缝好香包,挂在颈间,蚊虫都不敢靠*。慢慢地,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国传统*俗。

  端午节的环创,香包也是可以直接拿来做材料的,既漂亮又有节日气息。

  幼儿园端午节创意活动教案 3

  一、选题背景

  群龙飞渡,百舸争流,万粽飘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再次向我们走来,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端午并不是非常了解,对端午*俗中的文化现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问题提了一大堆,多数学生提到端午节立刻想起了那美味的粽子,所以适时组织这次粽情飘香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思路

  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安排

  整个活动从年5月开始到6月结束,历时6周。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一周)

  2、活动实施阶段(两周)

  3、活动阶段小结(两周)

  4、成果展示阶段(一周)

  四、活动目标

  (一)活动总目标:

  端午节快要到了,开展关于端午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欢乐气氛中,亦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孩子们形成乐观合群的心理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具体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由来、美食、*俗、庆祝活动、以及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2)通过活动,对研究性学*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增强学生对家乡、对人民以及渊源历史的端午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不断学*,不断创新。

  五、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1周)

  (一)活动目标:

  选定主题,设计并完善方案,为实施研究作好设想。

  (二)活动过程

  1、产生主题,展开讨论

  听听端午歌谣、欣赏端午漫画视频、说说过端午的情景,引起了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大家纷纷讲述以往过端午的情景,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粽情飘香话端午。

  学生展开激烈地讨论,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如: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有多长的历史了?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端午的传说故事?人们过端午有哪些风俗*惯等。

  2、归纳指导,将相关或相*的问题归在一起

  ①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它是怎么来的?有多长的历史了?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相关的传说故事

  ②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食品的制作材料、端午节食品的制作过程、端午节的食品是否受人欢迎

  ③自己亲身体验一下,学*包粽子和制作香囊。

  ④古时候人们过端午节有哪些*俗?现在过端午又有哪些*俗?保留了哪些,为什么会这样?端午节的*俗引申出:挂菖蒲艾草、挂钟馗像、吃粽子、端午避五毒、划龙舟等。

  ⑤历朝历代有哪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歌谣;谁写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引导学生根据研究的内容分别取出好听的名称:

  子课题一:端午由来大探秘

  子课题二:端午美食大荟萃

  子课题三:端午才艺大比拼

  子课题四:端午活动大搜索

  子课题五:端午诗词大传唱

  3、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8—9人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兼顾同组异质。

  ②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重点指导选题要*而小,既贴*生活,切入口小,易于实践。)

  4、交流方案,指导完善。

  A、各小组组长介绍自己的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教师指导评价

  D、小组修改、完善,确定方案

  5、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①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②准备好一些必要的设备;

  ③调查、采访或拍摄时要注意提前预约时间,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同时需提前设计好采访提纲;

  ④各小组需依据制定的计划,团结合作,共创佳果。

  幼儿园端午节创意活动教案 4

  活动目标

  1、学*下蹲走,锻炼腿部力量和协调性。

  2、体验团结协作的乐趣,初步竞争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3、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4、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节奏轻快的音乐。

  2、龙舟头饰8个。

  3、小红旗1面。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这节课老师教小朋友做一项非常有趣的体育游戏,想不想做呀!在做游戏之前先跟老师来运动运动做做热身操好不好?

  2、听音乐,师生一起做模仿动作(体育项目)游泳操(活动上肢)射箭操(弓箭步,左右开弓)乒乓球操(半蹲,体转)竞走操(全身运动)。

  二、"开龙舟"游戏

  1、谈话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龙舟比赛》的体育游戏,哪个小朋友知道什么是"龙舟"?

  2、老师出示挂图,向幼儿介绍《龙舟比赛》。过渡语:要想进行龙舟比赛,我们先要学会怎么"开龙舟"。

  3、幼儿四人一组,后面的幼儿依次抱住前面幼儿的腰蹲着向前走。(老师只交待"开龙舟"游戏的基本玩法,让幼儿自己在玩中体验怎样使"龙舟"前进的技巧)

  4、集中让幼儿一起说说,"开龙舟"游戏玩得怎样?遇到什么困难?怎样才能使龙舟开好?

  ①大家要一起走。

  ②要一起喊口令。

  ③还要一起出同一个方向的脚。

  师:如果大家速度一致,有节奏地走,"龙舟"是不是就能开得快呢?小朋友们再试一试。

  5、幼儿八人一组再玩"开龙舟"游戏老师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三、竞赛游戏

  赛龙舟过渡语:现在小朋友们的.龙舟开得很好了,下面我们来进行龙舟比赛,看哪条龙舟最先到达终点,就算胜利。

  1、幼儿从起点出发,开展龙舟赛。

  2、给胜队表扬鼓励。

  四、放松整理活动

  1、师:小朋友,我们刚才进行了龙舟比赛,大家表现真不错!现在是不是有点累呀!下面我们就来放松放松,跟着老师来:甩甩手,转转头,扭扭腰,踢踢脚,拍拍腿,深呼吸。

  2、整队**室。

  教学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幼儿园端午节创意活动教案 5

  一、选题背景

  群龙飞渡,百舸争流,万粽飘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再次向我们走来,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端午并不是非常了解,对端午*俗中的文化现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问题提了一大堆,多数学生提到端午节立刻想起了那美味的粽子,所以适时组织这次粽情飘香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思路

  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安排

  整个活动从年5月开始到6月结束,历时6周。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一周)

  2、活动实施阶段(两周)

  3、活动阶段小结(两周)

  4、成果展示阶段(一周)

  四、活动目标

  (一)活动总目标:

  端午节快要到了,开展关于端午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欢乐气氛中,亦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孩子们形成乐观合群的心理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具体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由来、美食、*俗、庆祝活动、以及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2)通过活动,对研究性学*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增强学生对家乡、对人民以及渊源历史的端午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不断学*,不断创新。

  五、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1周)

  (一)活动目标:

  选定主题,设计并完善方案,为实施研究作好设想。

  (二)活动过程

  1、产生主题,展开讨论

  听听端午歌谣、欣赏端午漫画视频、说说过端午的情景,引起了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大家纷纷讲述以往过端午的情景,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粽情飘香话端午。

  学生展开激烈地讨论,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如: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有多长的历史了?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端午的传说故事?人们过端午有哪些风俗*惯等。

  2、归纳指导,将相关或相*的`问题归在一起

  ①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它是怎么来的?有多长的历史了?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相关的传说故事

  ②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食品的制作材料、端午节食品的制作过程、端午节的食品是否受人欢迎

  ③自己亲身体验一下,学*包粽子和制作香囊。

  ④古时候人们过端午节有哪些*俗?现在过端午又有哪些*俗?保留了哪些,为什么会这样?端午节的*俗引申出:挂菖蒲艾草、挂钟馗像、吃粽子、端午避五毒、划龙舟等。

  ⑤历朝历代有哪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歌谣;谁写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引导学生根据研究的内容分别取出好听的名称:

  子课题一:端午由来大探秘

  子课题二:端午美食大荟萃

  子课题三:端午才艺大比拼

  子课题四:端午活动大搜索

  子课题五:端午诗词大传唱

  3、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8—9人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兼顾同组异质。

  ②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重点指导选题要*而小,既贴*生活,切入口小,易于实践。)

  4、交流方案,指导完善。

  A、各小组组长介绍自己的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教师指导评价

  D、小组修改、完善,确定方案

  5、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①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②准备好一些必要的设备;

  ③调查、采访或拍摄时要注意提前预约时间,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同时需提前设计好采访提纲;

  ④各小组需依据制定的计划,团结合作,共创佳果。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实用五份(扩展3)

——幼儿园端午节教育活动教案实用五份

  幼儿园端午节教育活动教案 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俗。

  活动准备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幼儿园端午节教育活动教案 2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快乐的端午节》、故事音频《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俗》;

  2、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志愿者;

  3、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包粽子吧!”

  幼儿分组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志愿者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幼儿园端午节教育活动教案 3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

  幼儿园端午节教育活动教案 4

  活动目标

  1.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中过的传统节日之一。

  2.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练*包粽子,获得更多端午节的经验,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氛围。

  活动准备

  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俗。

  (1)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这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俗。

  (3)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包粽子。

  用粽叶将泡好的米和枣包住,然后用绳子捆好。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包紧,扎结实。

  4.节日分享:将包好的粽子分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师,进行分享活动。

  幼儿园端午节教育活动教案 5

  (一)活动要求:

  1.引导幼儿模拟构造龙舟,学*结构物体的基本特征与某些细微部分的建构方法。

  2.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准备花片、积塑、各种玩具。

  2.组织幼儿参观龙舟的画展。

  (三)活动过程:

  1.结合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引导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龙舟的基本特征(幼儿也可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龙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舟的三角形船头、还有龙的形态,特别是龙头的建构。

  3.幼儿分组制作龙舟,采用各种已学的技能进行拼插。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头,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拼插龙舟的龙头。

  4.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5.将幼儿自己制作的龙舟放在活动室的周围,并让幼儿互相参观、交流、评评谁的龙舟最有特色、最有创新。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实用五份(扩展4)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教案6篇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民间节目的韵味。

  3、知道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惯、吃粽子和划龙舟。

  2、引导幼儿用流畅的语言,说出自己知道的端午节。幼儿尝试用完整的内容表述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3、引导幼儿明确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感受端午节的节日的氛围。

  二、教学准备

  1、活动前要求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的录像

  3、几个不同大小的香包;几个粽子

  4、端午节《屈原的`故事》

  5、端午节课件PPT图片资料。

  三、教学过程

  1、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

  (1)教师出示端午节课件PPT,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屈原的故事》。

  (2)教师总结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历史人物屈原。

  2、教师继续播放端午节课件,进入民俗风俗环节,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相关风俗活动。

  (1)教师出示香包(粽子),引导幼儿观看,教师介绍什么是香包,幼儿欣赏和了解民俗文化。

  (2)教师播放端午节赛龙舟视频,幼儿安静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紧张、欢快的气氛。

  3、教师带领幼儿做端午节传统活动,赛龙舟的游戏。

  (1)将幼儿分成四组,后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

  (2)听到口令后,大家一起蹲着向前走,龙舟不能断开。

  (3)教师组织幼儿在室内外开展端午节赛龙舟的游戏,也可以几个小组之间互相PK比赛。

  4、教学延伸

  教师总结以上关于端午节香包、端午节的粽子、端午节赛龙舟等都是风俗的传统纪念仪式!

  教师出示端午节粽子,分发给大家品尝粽子,体验本次端午节活动的快乐。感受端午节的传统纪念意义。

  活动设计意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的社会文化,设计了本次活动。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实用五份(扩展5)

——幼儿园中班端午节绘画活动方案 (菁华3篇)

  【活动目的】

  1、知道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知道爸爸的艰辛。

  2、通过亲子游戏给父子提供交流的机会,增进父子、父女间的感情。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带、彩色纸、彩笔、鼓、花、羊角球等器械、自制奖牌。

  【活动过程】

  一、幼儿配乐朗诵:

  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

  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您是那么的伟大、威武,是他们心中最崇拜和尊敬的人,是他们永远学*的榜样!

  二、幼儿表演:

  1、表演《感恩的心》。

  2、演唱歌曲《我的好爸爸》。

  三、亲亲爸爸说说悄悄话。

  四、亲子手工制作:手印画“大手牵小手”。

  五、进行《击鼓传花》游戏:

  家长和幼儿听鼓声同时传花,鼓声停花在谁的手中幼儿说一句祝福的话或表演节目,家长简单介绍自己的工作或家庭中的趣事。

  六、亲子游戏:

  1、《小脚踩大脚》游戏规则:宝宝的小脚踩在爸爸的脚上,一起向前走,宝宝的脚不能落地,分组进行比赛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2、《骑大马》游戏规则:宝宝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分组进行比赛。

  3、《蒙眼找宝宝》:用毛巾把家长的眼睛蒙住,幼儿站在家长的对面不能发出声音,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征找到自己的宝宝。

  七、家长游戏(同级部的爸爸们进行比赛):《跳绳比赛》、《针线活》、《蜈蚣竞走》。

  八、结束部分:音乐响起,幼儿亲自为爸爸颁奖。

  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留点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奖励机制:班级老师利用即时贴制作形状,贴在第一名的身上,看看谁最后得到的大红花多。

  一、活动要求:

  根据孩子自己的经历,想象并表达端午节的快乐。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绘画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丰富关于端午节的民俗。

  三、活动流程:

  让孩子观察粽子、蛋网、艾草、龙舟等物品,结合屈原等故事,在自己的脑海中画出端午节。孩子的操作,老师的观察指导。鼓励孩子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力。作品的评价和展示。引导孩子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交流对假期的感受。

  端午节的宋节

  请各班小朋友表演并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小(1):5月5日是端阳。门口放满了艾草。吃粽子,撒糖。龙舟闪亮下水。

  小(2):5月5日,是端午节,提着竹篮入谷;溪边的百草,最香的是菖蒲。

  中班:五一,天气热,放下锄头休息;这座山微风**,杨梅红血流不止。

  大类:“棕色气味,芳香的厨房。艾叶又香又香。大门插着桃枝,出门可以看到麦二是黄色的。这里端阳,那里端阳,到处端阳。

  熟练的母亲竞争—家庭活动

  第一组:和妈妈一起做粽子。

  第二组:和我妈妈一起做香包

  方法:给每个年轻队员分发一条彩色的丝绸、一条可以挂在脖子上的细带子、一张小纸条、一支笔、一些芳香的药物和一副针线活。如果没有香药,可以用绿豆或花生代替。每个年轻的玩家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小香囊,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下祝福和祝福的话,并缝在香囊里。要求针脚整齐,外观美观。香囊做好以后,可以带着,也可以送给别人。

  新思路:小孩子戴香包也是端午节的*俗之一,据说有避邪祛疫的意思。香囊内含朱砂、雄黄、香药,用绢布包裹,香气四溢。然后用五色丝线将香囊串起来,做成各种形状和琴弦,精致可爱。这种方法的新思路是让孩子自己做香囊,要求在香囊里放上祝福或祝愿的小纸条,既满足了孩子喜欢动手的要求,又符合孩子稚气的性格。做香包。用布做一个小布袋,向药店要或买五种中药面,缝紧在小布袋里。戴在儿童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灾。

  第三组:和妈妈一起织蛋网。

  最后,孩子们互相送礼物,并对同伴说祝福。

  活动结束

  在这里,我代表所有的幼儿园老师,祝所有的家长和孩子节日快乐,家庭幸福!亲子活动结束,每节课组织孩子和家长分享好吃的粽子。

  在愉快的气氛中,我们的活动应该结束了。通过这次亲子活动,我一定感触很深。孩子们表现出了他们的个人魅力,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表现出了积极合作的良好精神。

  活动背景:

  夏历五月初五是*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惯。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

  活动主题:

  "小小*娃浓浓端午情"

  活动日期:

  6月6日(农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

  操场/教室

  活动目的:

  1、端午节是*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2、增进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传统文化的*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

  1.废旧花纸、剪刀、胶棒、鸭蛋等。

  2.香囊,端午节由来的资料等

  活动内容和安排:

  1.全园集体活动:

  (1)、端午诗歌比赛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实用五份(扩展6)

——端午节活动幼儿园教案(10)份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俗,有赛龙舟的*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民俗民风。

  2.自制自玩龙舟,

  活动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4)吃粽子时,我们*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D、制作龙舟

  (1)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E、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F、延伸

  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的日期,通过学*端午节儿歌,知道什么是端午节。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从听故事看视频中感受端午节的意义。

  3、幼儿和老师还只有伙伴一起玩玩端午节相关游戏、尝尝端午节粽子,共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粽子

  2、艾蒿等实物

  3、端午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学*儿歌,《五月五》,让幼儿感受到端午节是一个喜庆、热闹、愉快的节日。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

  咸鸭蛋,喷喷香,龙舟下水喜洋洋。

  2、教师为幼儿设置区角游戏环节:通过区角环境创设的端午主题,教师配合图片和动画给幼儿讲解介绍有关端午节的*俗。

  (1)挂艾叶: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

  (2)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3)吃粽子: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俗。根据史**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4)佩香包:节日*俗,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5)五彩绳:花绳既是五彩丝,又俗称五色丝。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以抵防恶气。

  3、教师出示端午节吃的粽子,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分发粽子、幼儿吃粽子感受端午节的快乐。

  (1)教师出示端午节粽子实物让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2)教师拨开粽子让幼儿了解粽子的组成并让幼儿认识粽叶。

  (3)教师将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四、活动总结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俗。让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在幼儿园的端午活动内容。

  教材分析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包,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包形形色色,玲珑夺目,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大班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逐渐提高,他们喜欢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并能尝试借助辅助材料表现物体的细节特征。本次亲子活动,旨在让幼儿在家长的指导合作过程中,探索用剪、贴、针线穿缝等技能缝制香包的方法,体验亲子制作香包的快乐,感受节日的温馨。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有挂香包的*俗,初步了解香包的功用及制作材料。

  2.尝试用针缝的方法制作香包,知道与小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注意用针的安全。

  3.体验与家长自制香包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制作香包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针、线、各色花布、吊坠、彩珠等等。

  2.幼儿已有用针经验。

  3.民间音乐的磁带、教学课件。

  活动建议

  1.利用教学课件,帮助幼儿感受香包的不同形状。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实用五份(扩展7)

——幼儿园端午节的主题活动方案实用五份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俗,体验和集体共同过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二、活动准备

  1、让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

  2、有关制作的各种材料:

  粽子――粽叶、糯米、线等。

  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3、有关的图片、艾草和菖蒲。

  三、活动过程

  (一)讲看看:

  要求:交流幼儿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内容。

  (二)导语:

  1、(在门上悬挂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菖蒲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菖蒲是端午节的*俗)

  2、那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俗呢?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俗。每家人将钟馗像悬挂在门上,可以镇宅驱邪,保佑一家*安。

  (2)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3)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5)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黄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

  (6)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7)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竖鸡蛋、画彩蛋:人们说:“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将鸡蛋竖起来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活动目标

  1、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快乐的端午节》、故事磁带《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俗》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志愿者;

  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包过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粽子吧!”

  幼儿分组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志愿者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活动设计意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商讨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快乐的端午节》、故事磁带《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俗》 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志愿者;

  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包过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粽子吧!”

  幼儿分组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志愿者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一、设计思考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

  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俗。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年龄段 小班主要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氛围;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做做、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环境创设

  (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

  (2)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

  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

  ②小班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幼儿的活动情况;

  (4)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

  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

  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

  ③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5)家长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等资源利用

  (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2)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

  (3)在本地组织"赛龙舟"活动时,组织师幼前往参观并摄像

  五、主要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一:参观端午节的环境主要涉及领域:社会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园内环境,感受节日氛围。

  2、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俗。

  活动准备:

  园内布置的端午节的环境。

  活动过程:

  1、谈话,激发参观兴趣。

  2、参观园内环境,自由交流、讲述与端午相关的物品。

  3、集体交流,了解端午节的有关*俗。

  ★指导语: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幼儿园里为什么要挂这些东西?

  活动二:好吃的粽子主要涉及领域:科学活动目标:

  1、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通过观察,了解粽子是由粽叶、糯米等包成的。

  2、喜欢吃粽子,通过品尝活动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愉快。

  活动准备:

  1、粽叶、糯米、棉线。

  2、煮熟的粽子、生粽子人手一只。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实用五份(扩展8)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设计教案通用五篇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征,体验吃粽子的快乐。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俗。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每组桌子放上大小形状味道各不一样的粽子一盘,湿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师在桌子上的盘子里放了一样好吃的东西食品,猜猜看是什么?

  ——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的,猜猜会是什么?

  ——幼儿摸一摸,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形状的,再猜猜会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这一会儿像……有一会儿像……会是什么呢?

  ——哇,原来是是香香的粽子

  2、尝尝说说——好香的粽子,你吃过吗?什么味的?你们还想不想吃?

  ——幼儿吃粽子

  (1)每位幼儿拿一个小粽子,自己来剥,剥下的粽叶放在盘子里。粽子外面衣服叫什么,你知道吗?

  (2)幼儿边吃粽子边随机问: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状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3)吃完后提问与小结:

  ——吃粽子的时候先把什么解开。(绳子)然后剥开什么?(粽叶)——你刚才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么?粽子里面有什么?

  ——我们吃到了各种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鲜鲜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俗——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什么日子才会吃粽子呢?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呢?

  ——原来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会有什么活动呢?(迁移活动:了解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写王字挂香袋。

  4、拓展游戏——QQ粽子店环境创设: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种可以做馅的图片玩法:幼儿剪下做馅的图片,贴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讲讲它的味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惯。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5、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视频(端午节儿歌)

  2、图片(粽子、龙舟、香囊等)

  3、实物:粽子、香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

  二、给挂图选字活动。(巩固上面学的端午节知识)

  1、师:在黑板上挂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小朋友选字贴在图片的下面。

  2、幼:选字活动

  三、看视频,学儿歌。(再次巩固有关端午节知识)

  师:教读《端午节儿歌》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幼:跟着老师和视频一起学*《端午节儿歌》。

  教材分析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包,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包形形色色,玲珑夺目,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大班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逐渐提高,他们喜欢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并能尝试借助辅助材料表现物体的细节特征。本次亲子活动,旨在让幼儿在家长的指导合作过程中,探索用剪、贴、针线穿缝等技能缝制香包的方法,体验亲子制作香包的快乐,感受节日的温馨。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有挂香包的*俗,初步了解香包的功用及制作材料。

  2.尝试用针缝的方法制作香包,知道与小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注意用针的安全。

  3.体验与家长自制香包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制作香包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针、线、各色花布、吊坠、彩珠等等。

  2.幼儿已有用针经验。

  3.民间音乐的磁带、教学课件。

  活动建议

  1.利用教学课件,帮助幼儿感受香包的不同形状。

  (1)观察香包,了解挂香包的用途。提问: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挂香包?

  小结:古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小孩早晨出去踏青脖子、手上和脚上挂上穿好的五彩线胸前还要挂着香包驱虫辟邪,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2)了解香包的不同形状,激发自制香包的兴趣。

  小结:香包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心形的、圆柱体的、葫芦形的、椎体的等等,色彩鲜艳,装饰美丽,香包主要有吊绳、香包袋、吊坠三部分组成。

  2.讨论、探索制作香包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知道缝制香包时要与小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

  (1)探讨制作香包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制作香包的基本流程。提问:做香包需要哪些材料?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包?

  小结:首先要根据自己想制作制作的香包形状裁剪布料进行缝合,然后安装吊绳、制作吊坠,最后在香袋里装上艾草、干花等香料。

  (2)亲子讨论制作什么形状的香包,并与大家分享交流制作方法。

  (3)讨论做香包的注意事项,提醒家长和小朋友正确使用剪刀和针线,确保人身安全。

  3.在音乐声中,家长指导幼儿缝制香包,体验亲子制作的快乐。

  4.共同欣赏、评析作品,共同分享亲子制作香包的乐趣。

  (1)幼儿和家长展示并讲述自己的作品,重点引导讲出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

  (2)引导幼儿互相评价,主要在观察评价中感受作品的优美造型、新颖的创造想象。看!香囊漂亮吗?

  大班综合优质公开课《鸭子骑车记》视频+课件PPT+音乐+详案

  分析教材:

  在全园性的民族文化主题活动中,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食物比较敏感,我们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切口,以节日食品为代表,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节日,生成系列主题活动“热热闹闹元宵节”、“香香甜甜粽子节”、“团团圆圆中秋节”。最*根据时令季节即将进入“香香甜甜粽子节”主题。粽子Party是这个主题结束阶段的综合活动,整合了幼儿的已有经验。此活动创设了Party这个情境,有音乐、有食品、有游戏活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体验法、游戏法等,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俗,感受浓厚的节日气氛。

  活动目标:

  1、能清楚地说出粽子的种类和味道。

  2、通过品尝、装饰等活动,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俗,感受浓厚的节日气氛。

  3、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大胆表现。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过程:

  1、品尝粽子。

  1)出示粽子,提问:这是什么节日的食品?粽子象什么?粽子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棕叶、糯米)?

  2)以自助餐的形式品尝各种粽子,说出粽子的种类和味道(甜、香、软)

  ——与同伴、教师互动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实用五份(扩展9)

——幼儿园端午节美术教案实用5份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惯、吃粽子和划龙舟。

2、引导幼儿用流畅的语言,说出自己知道的端午节。幼儿尝试用完整的内容表述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3、引导幼儿明确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感受端午节的节日的氛围。

二、教学准备

1、活动前要求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的录像

3、几个不同大小的香包;几个粽子

4、端午节《屈原的故事》

5、端午节课件PPT图片资料。

三、教学过程

1、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

(1)教师出示端午节课件PPT,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屈原的故事》。

(2)教师总结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历史人物屈原。

2、教师继续播放端午节课件,进入民俗风俗环节,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相关风俗活动。

(1)教师出示香包(粽子),引导幼儿观看,教师介绍什么是香包,幼儿欣赏和了解民俗文化。

(2)教师播放端午节赛龙舟视频,幼儿安静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紧张、欢快的气氛。

3、教师带领幼儿做端午节传统活动,赛龙舟的游戏。

(1)将幼儿分成四组,后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

(2)听到口令后,大家一起蹲着向前走,龙舟不能断开。

(3)教师组织幼儿在室内外开展端午节赛龙舟的游戏,也可以几个小组之间互相PK比赛。

4、教学延伸

教师总结以上关于端午节香包、端午节的粽子、端午节赛龙舟等都是风俗的传统纪念仪式!

教师出示端午节粽子,分发给大家品尝粽子,体验本次端午节活动的快乐。感受端午节的传统纪念意义。

  幼儿园端午节美术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惯、吃粽子和划龙舟。

  2、引导幼儿用流畅的语言,说出自己知道的端午节。幼儿尝试用完整的内容表述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3、引导幼儿明确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感受端午节的`节日的氛围。

  二、教学准备

  1、活动前要求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的录像

  3、几个不同大小的香包;几个粽子

  4、端午节《屈原的故事》

  5、端午节课件PPT图片资料。

  三、教学过程

  1、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

  (1)教师出示端午节课件PPT,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屈原的故事》。

  (2)教师总结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历史人物屈原。

  2、教师继续播放端午节课件,进入民俗风俗环节,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相关风俗活动。

  (1)教师出示香包(粽子),引导幼儿观看,教师介绍什么是香包,幼儿欣赏和了解民俗文化。

  (2)教师播放端午节赛龙舟视频,幼儿安静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紧张、欢快的气氛。

  3、教师带领幼儿做端午节传统活动,赛龙舟的游戏。

  (1)将幼儿分成四组,后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

  (2)听到口令后,大家一起蹲着向前走,龙舟不能断开。

  (3)教师组织幼儿在室内外开展端午节赛龙舟的游戏,也可以几个小组之间互相PK比赛。

  4、教学延伸

  教师总结以上关于端午节香包、端午节的粽子、端午节赛龙舟等都是风俗的传统纪念仪式!

  教师出示端午节粽子,分发给大家品尝粽子,体验本次端午节活动的快乐。感受端午节的传统纪念意义。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俗。

  活动准备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活动目标

  1.在喜欢和了解赛龙舟的基础上,大胆表现赛龙舟的激烈景象。

  2.能够自主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技能,大胆表现龙舟比赛中人物表情、动作等细节。

  3.大胆想象,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和家长一起搜集、观看赛龙舟竞赛活动。

  物质准备:

  赛龙舟视频、PPT课件,各种纸张、笔和水粉颜料。

  活动建议

  1.播放赛龙舟的视频DVD。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端午节赛龙舟比赛的场景。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这是龙舟比赛的?划龙船人们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小结:人们在划船的时候,整齐划一的动作才能划得很快,他们的'船桨抬得一样高,他们的身体动作都差不多,所以这艘船一定划得很快。

  2.播放教学课件,感知了解龙舟的基本特征。学*表现赛龙舟的场景。

  (1)观察龙舟外形特征,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的龙头和侧面人的画法。

  龙头:龙嘴(锯齿型的牙齿)——龙眼(大又圆)——龙角(有分叉)

  侧面人:头(可以是侧面,也可是正面或背面的)——身体(只画一侧的手)——手部动作画出划桨的姿势。

  (2)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提问:龙舟上用了哪些线条和图案?你想用在龙舟上设计什么图案?

  3.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鼓励幼儿利用夸张的线条、多彩的颜色在想像的基础上创作出龙舟比赛的场景,教师观察并支持幼儿大胆表现。

  4.用幼儿作品布置“热闹的赛龙舟”,引导幼儿互相评价、学*,感受创作的快乐。

  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各种*俗。(知识)

  2、学*用包纸粽的方式来庆祝端午节。(技能)

  3、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方法创造性的包纸粽。(创造性)

  重点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各项*俗

  难点

  想办法把“米”包进“竹叶”里面不漏出来

  准备

  物质准备:彩色纸条、线若干、一串做好的纸粽,双面胶,挂纸棕的彩条,端午*俗视频、制作粽子步骤图。

  经验准备:活动前学会唐诗《端午》,幼儿活动前和家长一起了解端午的来历,*俗。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入活动


幼儿园端午节绘画活动教案实用五份(扩展10)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主题活动教案实用五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2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运用句型"不仅···还···"

  1、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回答)四巩固和迁移讲述经验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验讲述巩固句型运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象,*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不仅···还···"说哪些句子呢?

  教师示范:

  比如说,今天我在家不仅叠了自己的被子,还打扫了地板,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运用句型讲述*时生活。

  经验重点指导:

  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活动评析此次活动通过浓厚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浓重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从而引出句型让幼儿在不断理解认知的过程中运用此句型进行语言讲述,帮助幼儿学会完整的讲述。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龙舟的特点。

  2、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通过游戏感受赛龙舟时的激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活动准备:

  龙舟、竞赛中的龙舟竞渡、普通的船的图片:鼓,纸棍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竞赛中的龙舟竞渡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这项活动。

  1、图上的人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他们划的船与我们*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

  图上的人正在开展龙船竞渡比赛,龙船竞渡的船是一条龙的形状,我们*时见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龙舟竞渡的传说》。

  现在你们知道龙舟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讨论回答。

  三、通过龙舟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的特征。

  1、大家见过龙舟吗?它有什么特点?龙舟的中间是什么样子的?两头呢?龙头在哪里,像什么?

  2、请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

  老师小结:

  龙舟上有龙头、龙身、龙尾、桨、舵。龙身上会画有龙鳞,龙舟一般中间宽、两头窄,都有一个长长的龙颈,龙头装在长长的龙颈上,龙头和龙尾向上稍稍翘起,好像一只野鸭浮游在水面上,有时龙舟上还会插一面小红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龙舟在哪里吗?引导幼儿了解上饶的龙舟是江西的龙舟。

  四、了解龙舟竞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体性活动。

  1、龙舟需要几个人呢?为什么一个人不行呢?龙舟上的人怎么分工才能使龙舟划得又快,相互之间又不会碰撞呢?

  2、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师小结:

  龙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个人没办法划龙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进行的比赛。人们在划龙舟时分工合作,一人当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桡手,随着鼓声有节奏地前后用力划,步调一致,这样龙舟就可以飞快地前进了。

  五、通过游戏感受划龙舟时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们也来学*大人们划龙舟吧!现在我们来分组玩这个游戏,我做鼓手为大家助威,你们做挠手,跟着我的鼓声一起从前向后划浆。大家动作要到致哦!不然龙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划动了。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尝试划龙舟,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3、,刚才我们在划龙舟的游戏时,你感觉怎样才能大家的桨都是一个方向不会碰撞呢?

  老师小结:

  在玩这个游戏时,我们一定要听同一个鼓声,从一个方向开始划桨,大家的速度、动作都要一致,这样才能合作完成划龙舟。所以你们看到的划龙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齐心的,才这么出色。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说龙舟的故事,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划龙舟游戏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 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故事欣赏。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3、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幼儿制作粽子。

  t: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老师交代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

  发布于和谐亲子社区

  (培养幼儿的创新,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粽子包得可真棒!现在我们带上自己包的粽子请厨房阿姨帮我们煮一煮,好不好?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的日期,通过学*端午节儿歌,知道什么是端午节。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从听故事看视频中感受端午节的意义。

  3、幼儿和老师还只有伙伴一起玩玩端午节相关游戏、尝尝端午节粽子,共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粽子

  2、艾蒿等实物

  3、端午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学*儿歌,《五月五》,让幼儿感受到端午节是一个喜庆、热闹、愉快的节日。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

  咸鸭蛋,喷喷香,龙舟下水喜洋洋。

  2、教师为幼儿设置区角游戏环节:通过区角环境创设的端午主题,教师配合图片和动画给幼儿讲解介绍有关端午节的*俗。

  (1)挂艾叶: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

  (2)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3)吃粽子: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俗。根据史**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4)佩香包:节日*俗,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5)五彩绳:花绳既是五彩丝,又俗称五色丝。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以抵防恶气。

  3、教师出示端午节吃的粽子,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分发粽子、幼儿吃粽子感受端午节的快乐。

  (1)教师出示端午节粽子实物让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2)教师拨开粽子让幼儿了解粽子的组成并让幼儿认识粽叶。

  (3)教师将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四、活动总结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俗。让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在幼儿园的端午活动内容。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引导幼儿初步学*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幼儿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包粽子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包粽子。

  本次活动的难点: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二、活动准备

  1、有湿度的碎泥

  2、粽叶若干、橡皮筋

  3、范例、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导入,引入今天主题,激发幼儿学*包粽子的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

  (2)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

  我们吃过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还有四角粽以及团盘粽等。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学*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点。

  (2)教师拿出示范作品,小朋友请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3)以前,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4)你们知道粽子叶里面是什么吗?它是什么做成的呢?

  (5)*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你吃过什么馅儿的粽子呢?

  3、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对包粽子的活动感兴趣。

  (1)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包粽子。

  (2)教师讲解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a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用手在圆锥筒中旋转一下,让锥筒更加细长。

  b在锥筒中填入糯米。将没有米的那端,将粽叶的两侧分别向内折。

  c之后顺势将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口为止,多余的粽叶反复折收在口上。

  d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四、活动总结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