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范本5份

首页 / 教案 / |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的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的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3

  教材分析

  《分数乘整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合理地使用教材,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学*的,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正确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4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例2、第21页“做一做”及第23页练*五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示意图中确定物体的具**置。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问题情境中感受根据距离和方向确定位置的价值。

  教学重点:正确标出物体的准确位置。

  教学难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直尺、铅笔、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确定物**置,必须要哪些条件?

  2.观察下图,说一说。(课件出示)

  二、自主学*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问题,展开问题探讨。

  师:同学们,台风登陆后方向发生了改变,正向B市移动,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如何利用A市这一观测点,很快画出B市和C市的位置图呢?

  生:要知道两座城市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画出准确位置。

  2.出示下列文字:

  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 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 km。请你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3.教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确定位置。

  标出B市和C市的位置。

  (1)师:那物**置*面图该怎么画呢?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又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2)交流汇报。

  生:绘制*面图的方法:找准参照点(中心点),了解B市和C市在参照点的哪个方向和它们之间的距离,还要确定每厘米格子表示的距离。老师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B市距离A市200千米,C市距离A市300千米?

  生:因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所以只需要在图上画出B市距离A市2厘米,C市距离A市3厘米就可以了。

  (3)动手绘制B市和C市位置*面图。

  (4)展示各位学生绘制的*面图,交流绘图体会,点评绘图效果。

  (5)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这里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以谁为参照点?北偏西30°是以哪条边为起始边?向哪个方向旋转?旋转多少度?如何表示“距A市200 km”?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6)教师小结:绘制*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7)说说你在绘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又是怎么克服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2.选一选:课件呈现题目。

  3.课件呈现题目。

  四、课堂小结

  在绘图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确定物**置的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

  方法步骤

  1、确定方向;

  2、量出角度;

  3、选好单位长度;

  4、确定距离;

  5、画出物体的位置;

  6、标出名称。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每一次课堂教学设计时,我总是想方设法以创设一系列生活情境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本课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探险入手,通过对已知方向的判断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准确的方向,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思维。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5

  学内容

  物**置的确定以及路线图的描述和绘制。(教材第25页练*五第6、7、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北偏东、西偏南等方向的含义,熟练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熟练掌握简单路线图的绘制和描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绘制路线图并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

  1、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方向吗?用方向可以确定物体的具**置吗?(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回顾确定物**置的条件。

  2、师:怎样描述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同桌间说一说。

  引导学生回顾描述和绘制路线图的方法。

  二、指导练*

  1、教学教材第25页练*五第6题。

  (1)师:数对的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回顾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师:在方格内45°方向怎么表示?同桌间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明白正方形的对角线就把正方形的角分为两个45°的角。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25页练*五第7题。

  (1)师:先读题,同桌间说一说这属于哪一类型的题及其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题的类型,回顾解题方法。

  (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作图的规范)

  (3)教师反馈学生仍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单位长度、角度的准确等)

  (4)集体订正。

  3、教学教材第26页练*五第9题。

  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1)解决第一问。

  ①师:要补充完整路线图,需要确定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需要确定从哪一段开始补充,确定图上的单位长度代表的实际距离。

  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并画一画。(教师巡视)

  ③教师示范规范图示,学生修改。(绘制路线图)

  (2)解决第二问。

  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公共汽车返回时的路线。(点名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五”第10、11题。(小组合作,先说一说,再画一画)

  第10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描述。

  第11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课件依次出示下列题目)

  2、如图,以学校为观测点。

  (1)书店在学校的(西)偏(北)(30°)方向,距离是(800)m;

  (2)图书馆在学校的(西)偏(南)(75°)方向,距离是(400)m。

  3、小军要去学校,他从家出发,先向正东方向走200 m到达超市,再向正北方向走150 m到达图书馆,再向北偏东70°方向走400 m就到达街心花园,最后向南偏东40°方向走500 m就到达学校。根据描述,画出小军行走的路线示意图。(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练*课

  教学反思

  1、本单元的知识整体来说是不难掌握的,可以通过教材例题的学*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层层推进,让学生感知要从方向和距离两方面确定物体的位置。而且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如图,在一块等边三角形草地的三个顶点处分别住着一只小动物。

  (1)小羊在小马的()偏()()方向上,距离是()m;

  (2)小兔在小羊的()偏()()方向上,距离是()m;

  (3)小马在小羊的()偏()()方向上,距离是()m;

  (4)小羊在小兔的()偏()()方向上,距离是()m;

  (5)小马在小兔的()方向上,距离是()m。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每个角是60°,可知以下数据,如图:

  然后根据确定物**置的方法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1)西北60° 20

  (2)西南60° 20

  (3)东南60° 20

  (4)东北60° 20

  (5)正东20

  解法归纳: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特殊的图形的特点得出图中的角度和长度信息,然后找准谁是参照物。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范本5份扩展阅读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范本5份(扩展1)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实用10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探作中完成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在合作探究中探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利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者特征分析:

  接受教育者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六年级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感性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真正做到“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2)以实验要求为主线,既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努力探索圆锥体的计算方法。

  (3)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通过演示、小组交流、动手操作、感念辨析等方式,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每位同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6水槽红颜色水。直尺6把。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课前铺垫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指两名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提出质疑,引入新课

  圆锥有什么特征?它的体积如何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动手操作,获得新知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为什么?

  教师: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指名发言)

  用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砂子,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教师:同学们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只倒一次,看看能不能想办法推出计算公式?让学生动脑动手?

  得出用尺子量圆锥里的水倒进圆柱里,水高是原来水高的1/3、

  小结: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5)应用巩固

  1、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

  教师板书:

  1/3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2、练*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3、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有一个*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计算出这堆小麦的体积吗?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1、5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4、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

  四、综合练*,发展思维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

  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立方米3a立方米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立方米

  6立方米3立方米2立方米

  3、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的圆锥体。

  五、课后小结,归纳知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哪个同学、哪个小组学*?

  六、作业布置,巩固新知

  1、本节课后第3、4、5题。

  2、回去观察你生活身边有哪圆锥物体?测量计算它们的体积。下节课交流汇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2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的,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经验。设计了比“速度”、“图形放大缩小”“水果价格”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直接出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情境,真正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本质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生活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通过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的、探究的、合作的学*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利用“苹果买卖”“图形放大缩小”等素材,设计了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3

  教材分析

  1、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既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学情分析

  1.学生思维面比较窄,基础弱,学生部分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多数学生对独立学*“鸡兔同笼”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们就可以采用适当教学手段适时引导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交流合作中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本课有三种解题思路:列表尝试法、假设法和方程法。列表尝试法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学生容易接受,但数据较大时比较繁琐不宜采用;假设法是一种算术方法,计算比较简便,但理解算理有一定难度;方程法容易建立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但求解过程对多数小学生而言较难。因此,本课设计的重点放在理解假设法的算理上。列表尝试法虽然有局限性,但它是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基础,因此在引导学生用列表尝试法解决问题时,就要有意识地作好铺垫,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反思提升,通过鸡兔同笼问题与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鸡兔同笼”结构特点和解决模型。

  3.学生认知障碍点:假设法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运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4

  三课时: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64的内容,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两地相距18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2.一个筑路队修筑一段公路,两周修了5千米,正好修了这段公路的 。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把复*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 ”)

  (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写答语。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

  解:设乙每小时行x 千米。

  答:(略)

  (2)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

  答:乙每小时行 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本上写出算式。共同订正。

  (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

  (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

  2.教学例2。

  出示例2。(把复*题改为例2。)

  (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

  “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 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

  (2)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段公路全长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再写上答案。)

  (3)订正后想一想: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学生列式计算。

  答:(略)。

  (4)完成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

  完成练*十六第2题。

  四、全课小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 用方程和算术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

  五、作业。

  完成练*十六第1、3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

  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

  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声,看见鲜艳的***,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

  师:虽然这几面**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比例)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

  问:你能根据这些**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动手写比、求比值)

  二、引导探究,学*新知

  1、比例的意义

  (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

  师:从图上四面**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

  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

  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练*,课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比例的名称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生自学名称,汇报,师板书名称)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特性呢!你们想去发现这个特性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提示,指名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合作学*发现的规律。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呢?分组验证课前写出的比例式。

  师:问想一想,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外还可以根据什么去判断?(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是什么样的?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

  三、巩固练*(见课件)

  四、汇报学*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72名学生,男女生人数协调,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用题的解决较差,少数学生数学成绩很差。

  重点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4、1复*导入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导入

  不计算,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700÷9 0、3×9÷6

  50×【(900—90)÷9】

  活动2【讲授】合作探究

  1、出示例3

  一天吃三次,每次吃半片,12片药可以吃几天?

  2、理解题意

  (1、)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2、)提问:求小红可以吃几天,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组合作讨论并填写预*卡。方法一:每次吃半片,吃3次:

  12片可以吃几天?

  方法二:12片可以吃:12÷ =12×2=24(次)

  24次可以吃:24÷3=8(天)

  (4)互相交流,请两位同学板演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5)列出这两种方法的综合算式。

  (6))提问:综合算式里分别含有几级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小结:分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相同,在同级运算中,如果

  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两级运算,先算乘除,再算

  加减。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活动3【练*】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提问: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2、完成教材第35页第10题。

  活动4【作业】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7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练*课。(教材第39~40页练*八第4、8~10题)

  教学目标

1.复*“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掌握这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反思

  一、基础练*

  1.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题目)

  (1)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 m,是全长的1/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 m,比全长少2/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师:这两类应用题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引导学生回顾这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指导练*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教学教材第39页练*八第4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师:第(1)题和第(2)题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

  学生独立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可以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答。(板书下列方法)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x×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二)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1.教学教材第40页练*八第8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两名学生板演(分别用方程法和算术法),集体订正。

  (4)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仍可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答。(板书下列方法)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

  ①x×(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②x±x×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2.教学教材第40页练*八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两人一组互相订正,并说一说解题思路,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比较第8题和第9题,说一说两道题的异同之处。

  (三)综合运用

  教学教材第40页练*八第10题。

  (1)分四组解决问题,先明确问题类型,再列出数量关系,最后解答。

  (2)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点评。

  三、巩固练*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白兔的只数是灰兔只数的2/7,单位“1”是灰兔的只数,数量关系式:灰兔的只数×2/7=白兔的只数。(?)

  2.水果店里有苹果36 kg,占水果总质量的3/10。水果店共有水果多少千克?

  (方程法)解:设水果店共有水果x kg。

  3/10x=36 x=120

  (算术法)36÷3/10=120(kg)

  3.淘淘家七月份的水费是120元,比六月份增加了1/3。淘淘家六月份的水费是多少元?

  (方程法)解:设淘淘家六月份的水费是x元。

  1+1/3x=120 x=90

  (算术法)120÷1+1/3=90(元)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练*课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x×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单位“1”的量 。

  二、已知比一个数多 少 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

  ①x× 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②x±x×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

  教学反思

  1.本课时是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应用题的复*巩固。因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还会学到这两类问题,所以及时对已学的类型进行巩固练*就显得很重要,一方面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防止学生因学得过多而混淆。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本漫画书,豆豆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剩下的2/3,还剩40页没看。这本漫画书一共有多少页?

  分析:将全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根据条件列表如下。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等量关系,据此列方程求解。

  (1)全书总页数×第二天看完后剩下的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分率=剩下的页数。

  (2)全书总页数-第一天看的页数-第二天看的页数=剩下的页数。

  解答:解:设这本漫画书一共有x页。

  1-1/4×1-2/3x=40

  x=160

  或x-1/4x-1-1/4×2/3x=40

  x=160

  答:这本漫画书一共有160页。

  解法归纳: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求解。

  相关知识阅读

  王爷分饼

  古时候,一位王爷去山上看望*武的儿子。兄弟几个见父王来了,立刻围了上来。王爷说:“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说着取出一个大饼*均分成了两份,给了老大一块。嘴馋的老二说:“父王,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均分成了四份,给了老二两块。贪心的老三说:“父王,给我三块饼。”王爷又把第三块饼*均分成了六份,给了他三块。一向老实的大哥说:“父王,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老四听了非常高兴,觉得父王给他最多。你们觉得谁最多呢?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

  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

  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声,看见鲜艳的***,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

  师:虽然这几面**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比例)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

  问:你能根据这些**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动手写比、求比值)

  二、引导探究,学*新知

  1、比例的意义

  (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

  师:从图上四面**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

  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

  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练*,课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比例的名称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生自学名称,汇报,师板书名称)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特性呢!你们想去发现这个特性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提示,指名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合作学*发现的规律。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呢?分组验证课前写出的比例式。

  师:问想一想,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外还可以根据什么去判断?(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是什么样的?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

  三、巩固练*(见课件)

  四、汇报学*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9

  第四课时:和倍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内容和练*十六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和倍”、“差倍”问题变形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题中出现的两种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x表示两种数量并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答:(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

  (1)梨树有多少棵?( x)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x+ x)

  (3)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x- x)

  2.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二、新课。

  (一)学*例3.

  问:“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还可以怎样说?

  出示例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1)说说它与复*2有什么异同?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你怎样理解?

  (4)把题目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找出来。

  (5)应该怎样解答,请你完成。

  (6)订正:说说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7)想一想,怎样检验做得对不对?

  (二)变式练*。

  将例3的第一个条件变为“白兔比黑兔多16只”。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应该如何解答?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

  (1)课本第65页“做一做”题目。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样的应用题?

  2.这样的应用题解思路和方法是怎样的?

  五、堂上练*:

  练*十六的第7题(1)、(2),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各用什么解答好?为什么?

  六、作业。

  练*十六第4、5、6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页整理和复*。

  教学目标:

  1、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圆的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一根长绳、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激趣导入

  同学们,图形世界是美丽的、奇妙的,世界因为有了五彩的图案而更加美丽。谁来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美丽的图案?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出示教材69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物体吗?外方内圆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外切正方形,外圆内方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内接正方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怎样求这两种图形的面积。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范本5份(扩展2)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范本5份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1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练*课。(教材第39~40页练*八第4、8~10题)

  教学目标

1.复*“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掌握这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反思

  一、基础练*

  1.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题目)

  (1)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 m,是全长的1/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 m,比全长少2/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师:这两类应用题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引导学生回顾这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指导练*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教学教材第39页练*八第4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师:第(1)题和第(2)题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

  学生独立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可以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答。(板书下列方法)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x×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二)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1.教学教材第40页练*八第8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两名学生板演(分别用方程法和算术法),集体订正。

  (4)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仍可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答。(板书下列方法)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

  ①x×(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②x±x×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2.教学教材第40页练*八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两人一组互相订正,并说一说解题思路,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比较第8题和第9题,说一说两道题的异同之处。

  (三)综合运用

  教学教材第40页练*八第10题。

  (1)分四组解决问题,先明确问题类型,再列出数量关系,最后解答。

  (2)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点评。

  三、巩固练*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白兔的只数是灰兔只数的2/7,单位“1”是灰兔的只数,数量关系式:灰兔的只数×2/7=白兔的只数。(?)

  2.水果店里有苹果36 kg,占水果总质量的3/10。水果店共有水果多少千克?

  (方程法)解:设水果店共有水果x kg。

  3/10x=36 x=120

  (算术法)36÷3/10=120(kg)

  3.淘淘家七月份的水费是120元,比六月份增加了1/3。淘淘家六月份的水费是多少元?

  (方程法)解:设淘淘家六月份的水费是x元。

  1+1/3x=120 x=90

  (算术法)120÷1+1/3=90(元)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练*课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x×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单位“1”的量 。

  二、已知比一个数多 少 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

  ①x× 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②x±x×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

  教学反思

  1.本课时是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应用题的复*巩固。因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还会学到这两类问题,所以及时对已学的类型进行巩固练*就显得很重要,一方面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防止学生因学得过多而混淆。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本漫画书,豆豆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剩下的2/3,还剩40页没看。这本漫画书一共有多少页?

  分析:将全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根据条件列表如下。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等量关系,据此列方程求解。

  (1)全书总页数×第二天看完后剩下的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分率=剩下的页数。

  (2)全书总页数-第一天看的页数-第二天看的页数=剩下的页数。

  解答:解:设这本漫画书一共有x页。

  1-1/4×1-2/3x=40

  x=160

  或x-1/4x-1-1/4×2/3x=40

  x=160

  答:这本漫画书一共有160页。

  解法归纳: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求解。

  相关知识阅读

  王爷分饼

  古时候,一位王爷去山上看望*武的儿子。兄弟几个见父王来了,立刻围了上来。王爷说:“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说着取出一个大饼*均分成了两份,给了老大一块。嘴馋的老二说:“父王,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均分成了四份,给了老二两块。贪心的老三说:“父王,给我三块饼。”王爷又把第三块饼*均分成了六份,给了他三块。一向老实的大哥说:“父王,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老四听了非常高兴,觉得父王给他最多。你们觉得谁最多呢?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2

  第一单元 位 置

  第二单元 分数乘分数

  第一课时 分数乘以整数

  第三课时 运算定律的应用

  5×6+7×3 15×(34-29)

  第七课时:倒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课文第37的例1,38页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十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答含有分数的简易方程的技能,为今后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

  1.分数除法法则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一个数的5倍是32,这个数是多少?

  (要求学生列出简易方程,说出根据什么这样列)

  二、新授。

  1.出示题目:电脑呈现课文例题拼图

  师: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出示)

  生:**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G的水分;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体重的7/15。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师:用哪些信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经过寻找,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整理成一道应用题。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①数量关系

  a.4/5表示什么?

  B.画线段图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3

  一、复*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这一章我们学*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7 ÷5;

  (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4/5 ;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2/3 ÷ 6/7。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

  (1)第52页“整理和复*”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完成P52“整理和复*”第2题。

  (4)P53练*十三第2题。

  二、推理训练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5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一堆煤,用去了4/7 ,还剩下( )。

  3、今年比去年增产 1/8,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三、对比训练: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2/5 ,养了多少只鹅?

  ③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5/2 ,养了多少只鸭?

  (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本上。

  2、出示题组:

  ① 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② 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出示题组:

  ①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②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③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④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

  (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出:

  ㈠ 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㈡ 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㈢ 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发现一些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的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一些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投影)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里面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

  2、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

  3、你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的这么快?有什么窍门?

  板书: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4、起名。(师指着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两个分数)你能给这样的两个分数起个名吗?

  5、根据学生的评价,引出“倒数”一词,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师生比赛“看谁填得快”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并说说有什么窍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征,即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此时让学生给倒数起名,已是水到渠成,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经验。)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倒数的意义

  1、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怎样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吗

  学生此时回答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种是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注重学生的评价,引出并板书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进一步理解意义:在倒数的意义中,你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重要?你是怎么理解“互为”一词的?请举例说明。

  5、(投影)辨析: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是倒数。()

  (2)、得数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怎样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并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语,举例说明对“互为”一词的理解,处处无不显示出学生是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教学倒数的求法

  1、通过刚才的学*,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倒数。那你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吗?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呢?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生:我会求分数的倒数,如,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就是,所以的倒数是。

  师:是个真分数,这位同学求的是一个真分数的倒数,还有谁能说出几个真分数的倒数的?(师板书三、四个例子)

  (设计说明:通过“你会一个数的倒数吗?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此时,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教师强调求的是一个真分数的倒数,并让学生再举几个例子,目的是为了后面让学生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特征做准备。)

  师:真分数有什么特点?那真分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2、求假分数的倒数,研究假分数的倒数的特征。

  师: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生举三、四个例子。师板书。

  师:假分数有什么特点?假分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呢?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假分数的倒数都大于或等于1。

  4、求整数的倒数,讨论“0”和“1”的倒数。

  继续问“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当学生说会求整数的倒数时,让学生举几个例子说说怎么求的。

  师:“1”也是整数,谁会求“1”的倒数的?怎么想的?

  板书:1的倒数还是1。

  师:有没有哪个整数的倒数你不会求的呢?

  组织学生讨论:0为什么没有倒数?

  师:仔细观察:整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非0、非1的整数的倒数都是分数单位。

  追问:那分数单位的倒数呢?(都是整数)

  5、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

  师: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的回答有两种可能:一是求小数的倒数;二是求带分数的倒数。

  (1)、让学生讨论如何求小数的倒数。

  学生会想出两种求法:第一种:把小数化成分数,再颠倒分子、分母的位置,继而求出倒数;第二种:根据倒数的意义,用1除以这个小数。

  引导比较两种求法,得出第一种方法比较通用。

  (2)、让学生讨论如何求带分数的倒数。

  (3)出示几个小数(0.15、2.5、1.25等)和几个带分数让学生求出它们的倒数。

  (设计说明:人的思维活动往往由简单到复杂的,小学生更是这样。所以在老师提出“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在考虑整数的倒数的求法,最后想到小数、带分数倒数的求法。这样层层深入,丝丝入扣,有效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兴趣昂然。)

  (三)学生自行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板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三、巩固练*

  1、呼应开头。现在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填的这么快了吗?谁愿意在和老师比一次。(投影出示复*题)

  2、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做练*六第二题)

  3、辨析(用手势判断对错).投影出示练*六第5题。

  4、谁会填?

  (1)×()= ×( )=3×( )=025×( )

  (2)×()= ÷()= +()= -()

  师: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设计说明:练*设计,力求扎实而质朴,*淡中透新意.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让课堂教学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四、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说明:通过回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学*是有意义的。)

  五、课后作业

  练*六第6、7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5

  一、复*内容

  分数除法的复*与应用。(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第47页练*十)

  二、复*目标

  1.通过复*,很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正确列出数量关系,掌握四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复*倒数。

  (1)师: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抢答,教师板书意义)

  (2)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学生抢答)

  (3)师: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引导学生分整数、小数、分数回答。

  2.复*分数除法及其计算法则。

  (1)师:分数除法有哪些类型?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板书类型)

  (2)师:写一道除法算式,让同桌算一算。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3)师: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算一算,说一说。(课件出示题目)

  3×7= 21÷3= 21÷7=

  5/3×1/2= 5/6÷5/3= 5/6÷1/2=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生共同总结: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或小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板书计算法则)

  (4)点名学生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复*分数除法应用题。

  师:本单元我们学*了哪几类应用题?它们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是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四种应用题类型)

  二、知识应用

  1.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之间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第2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3个问题分别属于哪一类应用题?(点名学生回答)

  (3)让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再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3.教材第47页练*十第1~4题。

  第1题:教师读题,学生判断正误,点名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

  第2题:点名3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订正。

  第3、4题: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属于哪一类应用题,再独立计算。(教师订正)

  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4.教材第47页练*十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3)同桌交流,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4)点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教师订正并总结。

  三、巩固反馈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2)甲数比乙数多1/4,乙数比甲数少1/4。( )

  2.粮店运来面粉140袋,是运来大米的袋数的7/9,大米运来多少袋?

  140÷7/9=180(袋)

  3.一根电线杆长12 m,埋入地下部分的长度是露出地面部分的3/7,这根电线杆露出地面的部分是多少米?

  12÷1+3/7=

  4.天猫商城举行促销活动,一款移动硬盘降价19后售价400元。这款移动硬盘原价多少元?

  400÷1-1/9=450(元)

  5.修一条路,甲单独修需16天,乙单独修需24天。如果乙先修了9天,然后甲、乙二人合修,还要几天?

  1-9/24÷1/16+1/24=6(天)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这节复*课我分成了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建立知识网络,第二模块为检测效果,第三模块为质疑总结。

  第一模块先让学生回忆章节中的所有概念及其含义,重新感知概念,然后梳理概念,根据这些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结构图。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他们能快速读懂提纲、表格等形式的知识框架结构。

  第二模块需要改进之处是,我应该针对学生*时学*过程中存在的学*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示,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告知学生,并在学*方法上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模块只有几个学生进行质疑,说明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是以后需要更加努力的环节。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范本5份(扩展3)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选【五】份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方法:创设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强化

  课件演示: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教师问:同学们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

  生:是圆柱体。它的特征是: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

  课件:用转笔刀削铅笔,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问:这还是圆柱体吗?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呢?

  生:不是。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所学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圆锥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你也可以把课下收集的圆锥形物体拿出来给大家看。

  生1:冰激凌外壳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2:有的帽子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漏斗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4: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同学们很善于观察,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可能提出:

  1、我想知道圆锥的特征。

  2、我想知道圆锥有几条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3、我想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

  4、我想知道圆锥的体积应怎样计算?

  5、我想知道圆锥的表面积该怎样计算?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

  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师:把你观察到的,感觉到的告诉给你小组的同学,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哪组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生汇报:(预设展示过程)

  A、圆锥的特征。

  ①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②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③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④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⑤我们还发现圆锥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⑥圆锥在桌子上滚动时,既不朝前走,也不朝后走,它总是绕着一点画圆。

  B、圆锥的高

  ①我们发现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②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我们认为圆锥只有一条高。

  ③圆锥的高是圆锥的底面到顶点的线段的长。

  ④我们认为他们说的不准确,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它应该有无数条高。因为从圆锥的顶点引一条与底面*行的线,这样就可以作出无数条高。

  师:同学们对于圆锥的高有几种不同的看法,谁的说法是正确呢?请同学们小组进行讨论。

  生:小组进行讨论。

  师:哪些同学同意某某的说法。老师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请同学们仔细看屏幕。(课件演示圆锥的高)

  师:这条黑色的虚线就是圆锥的高。谁愿意说说圆锥的高指的是什么?

  生试说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只有一条高。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一个底面圆心。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看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谁来读。

  (指名读、齐读高的定义)

  师:哪一组还有发现。

  C、圆锥的侧面展开。

  我们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是扇形。(举起给同学们看,一名同学把展开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教师用课件演示侧面展开的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学*,我们掌握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起圆锥体模型,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小组互相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师:谁愿意到前面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两名学生到前面来说

  3、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老师这有三幅圆锥体实物图,请同学们看。(课件展示)圆锥的几何图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看(课件展示)画图时看不见的部分应怎样画?(课件演示)

  这就是圆锥的几何图

  生:用虚线画。

  师:同学们看黑板这是圆锥的几何图。(教师边说边揭开贴纸)谁能到前面对照圆锥的几何图说说你都学会了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学生到前面说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圆锥是什么样子的?

  4、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我们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我们知道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那怎样来测量圆锥的高呢?先想一想,然后利用课下大家准备的材料,小组同学共同探究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学生汇报: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测量的,先把圆锥底面放*,用直尺水*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用三角板竖直地量出圆锥的高

  生2:我们小组的方法和他们的差不多,只是用小尺竖立在桌面上,然后用三角板通过顶点与直尺垂直。

  生3:我认为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测量准确。因为三角板这样放在圆锥的顶点上可以与直尺保持垂直,准确地测量出高

  生4:我们是这样测量的,把圆锥的底面朝下倒立在桌面上,把小尺放在圆锥的底面上,然后用三角板垂直地测量出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生5: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太好,因为这种方法不能使用于所有的圆锥,比如,一个大的小麦堆,能把它倒过来测量它的高吗?

  生6:我们认为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注意小尺测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

  四、看书质疑。

  五、课堂练*

  1、在下面的图形中找出哪些是圆锥。

  课本练*十二1题

  2、判断。(打手势)

  (1)圆锥的侧面是曲面。()

  (2)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圆锥侧面展开也是长方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

  (4)圆锥的底面是圆形。()

  3、练*十二2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

  到室外找一些沙子或土堆成一个圆锥形,想办法测量出它的高,可以两个人进行合作。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准备:

  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直观感受观察讨论汇报)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

  (2)用一块*板水*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四的第2题。

  补充*题

  1、出示一组图形,辨认指出哪些是圆锥。

  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

  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教学反思:

  观察、感知中认识并掌握圆锥的特点,经历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圆锥高的认识。在旋转,对比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方法:创设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强化

  课件演示: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教师问:同学们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

  生:是圆柱体。它的特征是: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

  课件:用转笔刀削铅笔,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问:这还是圆柱体吗?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呢?

  生:不是。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所学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圆锥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你也可以把课下收集的圆锥形物体拿出来给大家看。

  生1:冰激凌外壳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2:有的帽子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漏斗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4: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同学们很善于观察,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可能提出:

  1、我想知道圆锥的特征。

  2、我想知道圆锥有几条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3、我想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

  4、我想知道圆锥的体积应怎样计算?

  5、我想知道圆锥的表面积该怎样计算?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

  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师:把你观察到的,感觉到的告诉给你小组的同学,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哪组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生汇报:(预设展示过程)

  A、圆锥的特征。

  ①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②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③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④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⑤我们还发现圆锥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⑥圆锥在桌子上滚动时,既不朝前走,也不朝后走,它总是绕着一点画圆。

  B、圆锥的高

  ①我们发现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②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我们认为圆锥只有一条高。

  ③圆锥的高是圆锥的底面到顶点的线段的长。

  ④我们认为他们说的不准确,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它应该有无数条高。因为从圆锥的顶点引一条与底面*行的线,这样就可以作出无数条高。

  师:同学们对于圆锥的高有几种不同的看法,谁的说法是正确呢?请同学们小组进行讨论。

  生:小组进行讨论。

  师:哪些同学同意某某的说法。老师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请同学们仔细看屏幕。(课件演示圆锥的高)

  师:这条黑色的虚线就是圆锥的高。谁愿意说说圆锥的高指的是什么?

  生试说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只有一条高。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一个底面圆心。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看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谁来读。

  (指名读、齐读高的定义)

  师:哪一组还有发现。

  C、圆锥的侧面展开。

  我们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是扇形。(举起给同学们看,一名同学把展开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教师用课件演示侧面展开的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学*,我们掌握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起圆锥体模型,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小组互相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师:谁愿意到前面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两名学生到前面来说

  3、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老师这有三幅圆锥体实物图,请同学们看。(课件展示)圆锥的几何图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看(课件展示)画图时看不见的部分应怎样画?(课件演示)

  这就是圆锥的几何图

  生:用虚线画。

  师:同学们看黑板这是圆锥的几何图。(教师边说边揭开贴纸)谁能到前面对照圆锥的几何图说说你都学会了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学生到前面说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圆锥是什么样子的?

  4、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我们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我们知道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那怎样来测量圆锥的高呢?先想一想,然后利用课下大家准备的材料,小组同学共同探究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学生汇报: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测量的,先把圆锥底面放*,用直尺水*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用三角板竖直地量出圆锥的高

  生2:我们小组的方法和他们的差不多,只是用小尺竖立在桌面上,然后用三角板通过顶点与直尺垂直。

  生3:我认为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测量准确。因为三角板这样放在圆锥的顶点上可以与直尺保持垂直,准确地测量出高

  生4:我们是这样测量的,把圆锥的底面朝下倒立在桌面上,把小尺放在圆锥的底面上,然后用三角板垂直地测量出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生5: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太好,因为这种方法不能使用于所有的圆锥,比如,一个大的小麦堆,能把它倒过来测量它的高吗?

  生6:我们认为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注意小尺测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

  四、看书质疑。

  五、课堂练*

  1、在下面的图形中找出哪些是圆锥。

  课本练*十二1题

  2、判断。(打手势)

  (1)圆锥的侧面是曲面。()

  (2)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圆锥侧面展开也是长方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

  (4)圆锥的底面是圆形。()

  3、练*十二2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

  到室外找一些沙子或土堆成一个圆锥形,想办法测量出它的高,可以两个人进行合作。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4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面图。

  教具准备:

  要求每个学生用教科书图样做一个圆锥的模型,并让学生收集一些圆锥形的实物,教师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块*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

  1、提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三、新课

  1、圆锥的认识。

  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等等。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这种新的立体图形

  板书谋题:圆锥

  教师:大家门才认识了圆锥形的物体,我们把这些物体画在投影片上。

  出示有圆锥形物体的投影片。

  教师:现在我们沿着这些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画线,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图形。

  随后教师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线。

  然后指出: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教师指出: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

  然后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同时还要指出:我们所学的圆锥是直圆锥的简称。

  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锥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锥有一个曲面。由此指出: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让学生看着圆锥形物体,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出高。

  教师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问:这条线是圆锥的高吗?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指出: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

  教师:圆锥的高到底有多少条呢?

  引导学生根据高的定义,弄清楚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顶点,注意提醒学生圆锥的高是不能摸到的。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块*板来测量。

  教师边演示边叙述测量过程: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

  (2)用一块*板水*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乎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1)圆锥的底面和*板都要水*地放置;

  (2)读数时一定要读*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教师:圆锥的侧面是哪一部分?

  教师展示圆锥模型,指名学生说出侧面部分。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圆柱,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后,教师设问: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留给学生短暂的思考讨论时间后,教师指出: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把圆锥模型的侧面展开,使学生看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展开后还可以再把它合拢,恢复原状,使学生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四、课堂练*

  1、做“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做练*九的第1题。

  让学生自由地想,只要是接*于圆锥的都可以视为是圆锥。

  3、做练*九的第2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5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 × ×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多少?”

  (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4)提出问题: 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2、相关练*:练*二第5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

  (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

  (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

  5、巩固练*: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三、练*

  1、练*三第6题

  (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个是多少?算式:×2

  (2)求枝或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的是多少,或的是多少。

  2、练*三第9题。(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

  四、作业

  练*二第3、7、8、10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范本5份(扩展4)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十)份

  小时候,我最爱看西游记了,每当孙悟空打败妖精、锄强扶弱之际,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所以,我一直想变成孙悟空。

  “呼——呼——”一阵阵风声在我耳边呼啸着,我睁开眼一看,咦,我这是在飞吗?摸摸自己的脸颊,毛茸茸的质感,难道?再一掏耳朵,哈,真的有一根金箍棒!我竟然真的变成了孙悟空!低头望望自己:一身黄毛,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脚蹬麂皮靴,可别提有多神气了!

  飞着飞着,我忽然看见一所极尽奢华,金碧辉煌的房屋,落地一看,原来是一位大官的官邸。我摇身一变,化作一只蚊子,悄悄地飞入大官的书房里。只见一个人正跪在地上,身边放着一箱子金银珠宝,他满脸堆笑,极尽谄媚地说:“这是小的孝敬大人的一点心意,还望大人能——多多帮忙啊!”椅子上首的大官,一看见这么多财宝,眼睛都直了,他拍拍胸脯,大言不惭地说道:“放心,我向来是‘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你的诚意我看见了,先回去吧。”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怒火中烧,这毫无疑问是个大贪官,两个人不知在谋划什么恶事。我连忙拔出几根毫毛一吹,率领着一大群猴子杀了进去,大官吓了一跳:“大胆泼猴,竟敢谋害本官!来人,逐出去!”我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呢,左躲右避,轻轻松松地就抓住了贪官,并对冲进来的家丁、官差大声喊:“这人是个大贪官,我的目标是他,我不会伤害你们的!”说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将他扔进了监狱。消息顿时传遍了大街小巷,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喜笑颜开。我正得意着,突然一头撞上了一根大柱子,一下子晕了过去。

  再睁开眼,周围还是熟悉的一切,根本没有什么大贪官,原来,我是做了一个梦啊!不过,我虽然没能变成孙悟空,但“变形”体验了一把惩恶扬善的感觉还是挺过瘾的!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衍生出了成千上万种美食,而在众多美食之中,我却偏偏对臭豆腐独有情钟。

  “闻着臭,吃着香”,这一句话便极好地体现了臭豆腐的独到之处。臭豆腐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但最出名的还是绍兴臭豆腐和长沙臭豆腐,两者各有千秋。

  先说说绍兴臭豆腐。绍兴臭豆腐个头比较小,炸好的臭豆腐通体金黄,比起长沙臭豆腐要好看的多,臭味也不是很浓。食客在吃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辣酱或甜酱。在绍兴第一次吃到正宗的绍兴臭豆腐时,我就被惊艳到了。端上来的一盘臭豆腐,颜色金黄锃亮,透着一股淡淡的油香。我用筷子夹起一块,蘸了些甜面酱,放入口中,一口咬下去,首先触到的脆脆的外壳,外壳碎开后,释放出了一股无与伦比的鲜、香,随着我的咀嚼,细腻的臭豆腐馅儿在我的舌尖上翻滚,鲜味、香味在我的口中弥漫,让人回味无穷。

  再来说说长沙臭豆腐。“吃了长沙臭豆腐,三日不知肉滋味”。从这句话就能看出长沙臭豆腐的美味,毕竟这可是让***都称赞的美食啊!长沙臭豆腐的个头大而黑,炸好的臭豆腐闻着有股浓郁的臭味,但吃起来却是香得不可描述。吃长沙臭豆腐。须得蘸辣酱。把臭豆腐拌上辣酱放入口中,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丝丝的辣味,接着一口咬下去,一股独特的香味瞬间绽开,伴着辣味直接占领了我的舌尖,随着咀嚼,这股香味也愈来愈浓,让人神魂颠倒。

  臭豆腐以它独特的美味征服了我,让我为之倾到。中华美食千千万,我只爱臭豆腐!

  小良非常喜欢下象棋。这也是他最擅长的一方面。有一次,小良跟着家长出去旅游,走的时候他特意带上了自己喜爱的一副围棋。坐火车的时候,碰巧旁边也有一个小朋友喜欢下象棋,于是他们就摆开了“战场”。虽然下棋的时候旁边非常乱,很多人都在大声喧哗,可是小良像一点声音都听不见似的,一直在认真地下象棋。他这个专注的优点让我非常欣赏。

  小良还喜欢读书。他经常一个人看书看得入迷,前段时间就出现了这样一件事:星期天,小良自己一个人在家读书。奶奶来了,在外面敲了一阵门,可小良看书入了迷,竟然一直都没有听见。奶奶没有办法,只好在屋子外面等,直到天黑时妈妈来了才让奶奶进了门。

  小良也很喜欢运动。滑板是他的最爱,他经常组织一群小伙伴进行滑板比赛。他在比赛中善于动脑子,所以很多次伙伴间的比赛小良都能够夺取冠军。

  但是小良也有不好的一面,他比较调皮,经常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孙昊的妈妈为此不止一次地批评过他,可是小良记不住教训,老是忘记妈妈的教诲。唉,真不知道怎么说我这个小伙伴。

  虽然我的小伙伴也有缺点,但我和他感情很好。谁叫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呢。

  小时候,妈妈给我买过一张学*汉字的动画碟片《火星娃》,里面有很多关于汉字的小故事,看完了它,我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汉字非常有趣,汉字的有趣表现在它的博大精深。仅仅2000多个常用字,就可以表达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事情;而英语吧,甚至要上万个单词才能说清楚。

  汉字的有趣更表现在它的象形上,举个例子:"人"字,就好像一个人两腿**,站立着;"山"就更形象了,一看就联想到一座山立在你面前。更有意思的是会意字,如"囚"字,就像一个人被困禁在牢笼里出不来;看到"休"字,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干活累了靠到树上休息,于是,你很容易就记住了。接下来咱们再说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如:材、故、芳......这些有意思的字有很多很多,你可以慢慢地研究。

  总之,中国的文字真的是包罗万象,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学*它,充分利用它。

  盛夏的一天,鸭妈妈决定带鸭宝宝们去散步小鸭们乐得直拍翅膀。就这样,在鸭妈妈的带领下,鸭宝宝们站成一排,走出了家门,摇摇摆摆地来到了温哥华大街。 温哥华大街真是热闹非凡,熙熙攘攘的人群络绎不绝,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小鸭子们看得眼花缭乱。当然,在这种繁华的街道上,街头的下水道特别多。跟在鸭妈妈后面的小鸭子群中有两只特别淘气。它们有时候跳来跳去,有时候东张西望,但没有注意到前面的下水道,于是便有节奏地掉了下去。 当时,在前面的鸭妈妈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孩子掉进下水道里。过了一会儿,鸭妈妈心里觉得后面有点不妥当,就转身,看见有两只小鸭子不见了。鸭妈妈没有着急,而是冷静下来,它率领着一群小鸭子,在路边的店铺里寻找,一间,两间,三间,四间,还是没有找到那两只失踪的小鸭子。当鸭妈妈又回到失踪地点时,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发现下水道边有两只小鸭子的脚印。可过了下水道口,又不见了小鸭子。于是,鸭妈妈自己推测道,小鸭子会不会掉到下水道呢?恰巧路下面传来了鸭子的叫声,于是鸭妈妈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鸭妈妈来到路旁,找到了巡警。它二话不说,就用扁扁的嘴巴咬着巡警的衣服,把他拉到下水道旁,发出急切的“嘎嘎”声,还用脚趾探探下水道口。 巡警好象明白它的意思了。巡警蹲下身,一看,两只小鸭子的头正出没在水里。巡警立即组织人员,找到一个网兜,顺利地把两只小鸭子捞了出来。

  小鸭子得救了!鸭妈妈对巡警感激不尽,它弯下脖子,不断地对巡警点头 ,还让所有的小鸭子发出表示感谢的“嘎嘎”声。 一阵子后,鸭妈妈带着一群小鸭子又开始了它们的旅程。

  早晨醒来,我发现自己的身体很不对劲,仔细一看,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得圆滚滚的,不是躺在温暖的被窝里,而是躺在草坪上。

  我的周围有22名球员和主裁判、边裁判,周围的看台上坐着好几万名观众。原来这是欧洲杯决赛的现场,而我就是比赛用球,我自豪极了!

  球场真大,一眼看不到边,绿绿的,软软的,在上面滚来滚去真舒服。他们为了得到我,你追我赶,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我呢,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正在跟他们玩捉迷藏,我在球场上滚来滚去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开场仅1分56秒,卢克·肖就把我踢进了意大利队的球门,为英格兰取得了梦幻开局!之后意大利队持续进攻,并有了效果。第67分钟,维拉蒂把我踢中了门柱,博努奇在乱战中把我踢进了英格兰的球门,意大利1:1英格兰。

  后面,双方都没有把我踢进对方的球门。激动人心的点球大战到了,意大利队先罚球。贝拉尔迪、凯恩深吸一口气,都把我稳稳地踢进,1:1;贝洛蒂把我踢飞,马奎尔把我踢进,1:2;博努奇把我踢进,拉什福德把我踢向了门柱,没进,2:2,双方回到同一起跑线;贝尔纳代斯把我踢进球门,桑乔射门被多纳鲁马飞身扑出,3:2;意大利最后一罚,若日尼奥没有把我踢进,但萨卡也没有踢进,最后意大利3:2战胜了英格兰,获得了欧洲杯的冠军!

  颁奖时刻到了,我静静地躺在草坪上望着颁奖仪式,意大利队获得欧洲杯冠军,离不开他们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地训练。我以后做事也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心中的美景,是那没有污染的地方

  ——题记

  伴随着这空气已被污染了的城市,我睡着了……

  我起来了。吃了些早餐,立刻走上了访“友”之路,花香,鸟鸣,水流淌,伴随着我来到了丛林的深处我来到了一个可见阳光的地方。抬头一看:嘿!太阳伯伯,好久不见,身体真的强壮了许多耶!所以说,多运动,必有好处。哎?!天空妈妈,让我再次投入你的怀抱中吧!你的心胸是那么的宽广。可人类却一直在破坏您,让你受委屈了。白云姐,你好!这一阵子,谢谢你照顾天空妈妈,使她那憔悴的脸开始变得红润了。低下头,一大片的绿绿的青草地想远方伸去,让人感到多么舒服。这,当然是草地弟弟的杰作了。不过,花儿妹妹也不甘示弱。花儿遍地都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那五颜六色,更好地为草地弟弟点缀。这里,也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嘿,小溪流,你和众溪流汇聚在一起,成了河,江,海,洋。你深深地告诉了我:团结就是力量!

  越来越接*中午了。太阳伯伯的阳光也越来越强,可大叔阿姨用她那手臂为我遮了一些阳光。这时,小动物不知是欢迎我,还是一个固定的活动时间。都出来了:藏羚羊,熊猫,小鸟,小棕熊,斑马……我们用眼睛对望,行了个注目礼,表示问候。接着,我们围成一个圈,在一起嬉戏,一起玩耍。

  太阳伯伯下班了。过了一会儿,月亮伯母和星星弟弟跃出来了,月亮伯母引着我走、到一间小木屋。吃了点东西,就躺在床上。星星弟弟们聚在一起,为我织了一个厚厚的棉被,轻轻地盖在了我的身上。

  人类啊!我们都有一个心中的美景。但,现在的“景色”已经太差了。盼望着,有一天,所有人都能看见自己心中的美景!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就是我的母亲》。

  “刘义然,回老家看看吧?”两年前的暑假中,爸爸再一次问我。我还是那句老话:“不,要回你自己回!”这时,勾起了我以前回家乡看奶奶的情景:我们睡在底矮的茅屋里,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害得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现在回家乡看看,看看你还认得奶奶的村庄、奶奶的屋吗?。”我暗暗地想:这是真的吗?于是我就跟着爸爸坐着汽车回家乡了。

  来到了罗山彭新乡下,啊!真美!难道这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本来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不*的小路,现在已变成一条**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一排排地拔地而起。我和爸爸来到奶奶家,哇,两层的楼房,墙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如同粉装玉砌。家具也崭新的,刻着龙凤图案。房子很大很大,他们再也不用灶头煮饭了,都换成沼气炉,方便快捷……和奶奶住在一起的叔叔带我走进一个房间,掀开桌上的一块花布,呀,这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电脑。叔叔熟练地操纵着电脑,犹如在弹钢琴一般。我想不到家乡人的素质提高得那么快!家乡人也在展望未来,放眼世界。吃过午饭,我悠闲地在村边散步,看见远处那些农民不再用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样的拖拉机犁地。

  家乡的人变了,地变了,交通也方便了,楼房、电话、手机、电脑,城里人有的,他们也都有了。是什么魔力带来了这么巨大的变化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回家,我问奶奶,奶奶笑着说:“还是党的政策好,村村通公路这个目标实现了,农业税免交了,学生上学不交费了,人人都有医疗养老保险了,你说我们还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吗”。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都是祖国的功劳哇!

  同学们,你能不为我家乡的变化感到惊叹吗?你能不为我们祖国的伟大而感动吗?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高声喊:“祖国,我们的母亲,我们永远爱您!”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今天是星期天,一早起来,妈妈就说:“家里实在太脏,我们来搞一次大扫除吧!”我和爸爸异口同声地说:“好!”

  大扫除开始,妈妈给我和爸爸分配任务。妈妈自己先用扫帚把房子顶上的灰尘清除掉,然后,她打扫地面。她把地面扫干净后,就拿来拖把弄湿在地板上拖起来。爸爸在卫生间里先用扫帚扫地,然后也拿拖把拖地面。他也用尽全力干着活。爷爷看到也帮着做起家务活。他把没有用的东西扔进一只垃圾桶里,然后,等垃圾多以后再拎出去扔到外面的垃圾桶里去。

  我收拾自己的小房间。我也先用扫帚打扫。然后,我用拖把拖地板。拖把在我的小房间里面四处转动,很快便把我的小房间拖得一尘不染。接着,我开始整理小房间。我先把写字台上的东西全部整理好。我又整理床上的东西。我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又把毯子拉拉挺。我又检查一遍。这时,我发现床前的墙角上面有一些蜘蛛网。于是,我拿一把干净的扫帚去把蜘蛛网给破坏。

  自己的小房间清理后,我去爷爷的房间里面去搞卫生。爷爷的房间也像我的房间一样搞好。然后,我就打扫楼梯。我拿着扫帚和畚箕来到楼梯下面。我把畚箕放在下面,自己跑上楼去从上面往下扫。我用扫帚一个楼梯一个楼梯地扫。终于,我把楼梯全部打扫完。接着,我又拿来拖把去拖楼梯上的踏板。

  终于,我们的家成漂亮整洁的家。我们大家都笑。

  “如果你努力,你就会成功。”这是我自己的体会。如果爱迪生没有尝试过几千次,他怎么会发明电灯泡呢?所以,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正如美国的贝弗利西尔斯所说,“如果你失败了,你可能会失望。但你不去尝试,就注定失败。”你想听听我的尝试吗?想跟我走就跟我走!

  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是一只老鼠。本来女生就应该喜欢学钢琴,学舞蹈等文艺活动。但是相反,我喜欢学乒乓球。不,我最*学了乒乓球。说到乒乓球技术,我还行。为了提高自己的乒乓球技术,去河源阳光乒乓球俱乐部学了半个月乒乓球。

  为了见证我的乒乓球技术是否有所提高,一天晚上,我和妈妈去文化广场打乒乓球。我在我们旁边看到一个阿姨,她乒乓球打得很好,我就跟我妈建议我试着跟那个阿姨玩,我妈同意了。我一开始发了一个快球,却看到大妈反应很快,把球射了回去。我向前冲了一步,但慢了一步,球滚到了地上。现在是1: 0,我落后一分。又一个快球。我看到球从对面旋转。原来是个旋转球。我看球位置高,就扣了。姨妈没反应过来,球跳到了地上。现在是1: 1。之后阿姨把比分砸到7: 3。我见势不妙,耍起了我的小把戏,每次球到我这里,我就打角落,于是阿姨来回跑,最后被我打败了……比赛结束了。啊!我赢了!啊!我打败了我的对手!我像一只小兔子,跳了三英尺高。

  这是我的'尝试,我成功了!正是这句话:除非你停止尝试,否则你永远不会成为失败者。我觉得,只要你努力过,你就是勇敢的。不管你尝试成功与否,至少你尝试过,不像有些人,你永远不会尝试。其实我的尝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管成功与否,我都尝试过。记住:失败是痛苦的,但更糟糕的是从不尝试。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范本5份(扩展5)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作文实用5份

  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长河中许许多多的事情,我都已经渐渐淡忘了。唯独那件事情,始终让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照常到书城去看书。回家时,刚走出书城门口,天空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没有带雨伞,在车站淋着雨等了半个小时的公交车,全身都湿透了。在公交车上,我连续打了十多个喷嚏,全身冷得发颤。

  回到家,奶奶看到我浑身湿透的样子,既担心,又心疼。没一会儿,我的身体就滚烫起来,我发烧了。我躺在床上,奶奶打来盆热水为我洗脸。洗手。虽然当时的我昏昏沉沉,但是,我依稀看见奶奶那布满忧愁的脸颊,并清楚地感受到她在尽力尽力地照顾我。此时,我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形容的感动!年过花甲的奶奶,本是应该安享天伦之乐的了,可是为了照顾我,她不得不日夜操劳!想到这里,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君君,你躺着好好休息,奶奶去给你煮碗姜汤去。”奶奶亲切地对我说。我当时多想对奶奶说声“您辛苦了!”,可是,我实在是没有一丁点儿力气了!十多分钟过后,奶奶把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端到了我的面前。她小心翼翼地把我扶了起来,一口一口地喂我喝姜汤。那一刻,我再一次被感动了!那碗姜汤,温暖了我的心房,使我感受到了奶奶对我浓浓的爱!

  感动。震撼,都不能贴切地形容我此时的心情!我只知道,那是爱,那是奶奶对我无私。伟大的爱!

  老师带着我们走进社会的门栏;老师如同一本会说话的字典,他教会了我们许许多多人生的道理;老师好比如一位辛勤的园丁,浇灌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

  我的数学老师岑老师是让我难忘的一位老师,当我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岑老师一值陪伴着我们成长和学*,岑老师也是一位很负责任的老师,在我的作业里,岑老师都是一题一题地批改的,很少有改错题目的,每道题都会很仔细很认真的批改,如果我们有什么题目做不熟练的话,岑老师会解释给我们听,然后再做一次给我们看的。

  让我难忘的是有一次我举手发言一个问题,我讲到一半时,全班同学都笑了,那是因为我讲错了,只有岑老师没有笑,岑老师让我坐下来,然后我就很仔细地一步一步地解释给我听,我一边听,一边仔细的做笔记,从此,再出那一道题相同的题,我就不会不知道怎样回答了。

  岑老师虽然上课时会很严肃,但是,岑老师会很认真地批改我们的作业和仔细地回答我们的问题,也是一个很负责任的老师。

  这是我最难忘的老师,也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我觉得岑老师时我这六年中最好的老师,我在这里对岑老师说一声:“岑老师您辛苦了,谢谢你教了我们这么多的知识和人生的道理。”

  一个秋天的早晨,温哥华街头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一群憨厚可掬的小鸭子正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悠闲地散步。

  街道上高楼耸立,两边的店铺琳琅满目,小鸭子们看得眼花缭乱,优哉游哉地闲逛着。过马路时,它们排成一队紧跟着鸭妈妈。人们的目光都被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给吸引着,一辆辆正行驶的车子也纷纷停了下来给它们让路。小鸭子们越觉得兴奋了,更加趾高气扬,它们丝毫没有察觉到前面有一个巨大的“陷阱”——下水道。鸭妈妈一边绕过下水道一边提醒着小鸭子们要小心。可是有两只小鸭子还是昂首挺胸地走着,“扑通,扑通”地掉进了下水道。其它的小鸭子们看着鸭妈妈慌张地叫了起来,乱成一锅粥。鸭妈妈急忙跑过去,只见两只小鸭子在漩涡中打着滚,无力地扇着翅膀在水中扑腾着。鸭妈妈冷静了下来,突然它看到了对面正走过来一位巡警。鸭妈妈急忙飞奔过去,用嘴拉着巡警的裤角,巡警用疑惑的眼神看着鸭妈妈。鸭妈妈焦急地扇了扇翅膀,用嘴使劲地拽着巡警的裤角。巡警带着疑虑跟随着鸭妈妈来到了下水道边。

  鸭妈妈头朝下水道探了探,又焦急地叫起来。巡警往下水道一瞧,原来是小鸭子掉入了下水道。巡警赶紧找来了一根捞鱼网,探下身去,把两只奄奄一息、将要被冲走的小鸭子捞了上来。鸭妈妈用嘴梳理着小鸭子的羽毛,小鸭子终于缓过神来,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

  鸭妈妈弯下脖子,不断地向巡警点头,嘴里“嘎嘎嘎”地叫着,仿佛在说:“感谢您!恩人,是你救了我的宝贝,谢谢你!”

  温哥华街道上这温暖的一幕,是人类与动物和谐的一幕。

  早晨,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在温哥华街头,一群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上路了。

  小鸭子跟在妈妈身后,大摇大摆的走着路,步伐一致,时时还转动着脑袋,好奇的看着四周。

  过路的司机看到了,都纷纷停下车来,目送着小鸭子们过了马路。

  这时,只听“吧嗒”一声,几只小鸭失足掉入了路旁的下水道!其他的小鸭子惊慌失措,围着下水道直跺脚,并“嘎嘎嘎个”的乱叫,鸭妈妈先是一愣,继而恢复了沉着冷静,它转过身,对小鸭子们说了些什么,然后朝巡警走去。

  巡警正在巡逻,发现了小鸭妈妈。鸭妈妈咬着巡警的裤腿,往“出事地点”的方向拉。巡警立即明白过来,鸭妈妈是在向他求助呢!他连忙跟着鸭妈妈来到了路旁的下水道边。

  到了下水道边,巡警观察了下环境,拿来了一根绳子和一个竹篓,把绳子的一端系在竹篓上,再把竹篓放下去,顺势把几只要冲走的小鸭子捞了上来。

  鸭妈妈见自己的孩子被救起,高兴的“嘎嘎”乱叫,末了,它还不忘感谢巡警,它走到巡警面前,抬起头,“嘎嘎”地叫着,像是在说:“谢谢你!”

  小鸭子和鸭妈妈又上路了,几只跌入下水道的小鸭子身上的水珠还没有干透,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是2049年一个普通的夏日。我从甜甜的梦中醒来,伸了一个大懒腰,打了一个长哈欠。啊,淘气的阳光从窗户溜进来,空气闻起来像甜丝丝。多美的早晨啊!该起床了!

  虽然是夏天,但我一点也不觉得热。因为我家的外墙已经用环保的理念进行了生态处理,墙面都是绿植。夏天,生态墙可以阻挡热辐射,降低外墙附*的温度。冬季,生态墙不影响墙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还能起到保温层的作用,降低周围风速。小时候家里用空调和暖气…现在只能在博物馆看到!

  该工作了!猜猜我靠什么谋生。哈,猜不出来?我是一名太空生物科学家,我的工作是研究和培育适合在每个星球上生长的生物物种!这是我小时候的理想!于是我向门口走去,我心爱的飞船以光速在绿草上静静地等待着。一会儿,我今天到达了我的工作地点——海王星的生物实验室。我的助手诺诺是土生土长的海王星人,我们过去称他为外星人。我们开始愉快地一起工作。你还不知道。现在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和太阳系各大行星上的所有生物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我们共享资源和信息。由于空间的扩大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地球人不用长期做房奴和车奴了!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我回到了地球上我温暖的家。我忠诚体贴的机器人家庭助手准备了一顿美味的晚餐。灿烂的星光从天窗落下,我和家人沉浸在和*与幸福中。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范本5份(扩展6)

——最新六年级上册冀教版第二单元作文(5)份

  我有一个朋友,她有一双小而有神的眼睛,个子矮矮小小的,笑起来嘴巴两边呈现出两个小酒窝,很可爱。

  她做作业的速度快的惊人。下课了,当我还在写作业的时候,她已经在做回家作业了;当我留下来补作业的时候,她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当我回到家,开始写回家作业的时候,她已经在做她妈妈布置的家庭作业了,所以,我给她取了一个外号“磁悬浮列车”。

  有一次,我和她比赛做作业,不用说,肯定是我输了。我再看看她的作业本,又干净又整洁,而且没有错题,字又写得娟秀工整,题目做得清清楚楚,再看看我的字,真是自愧不如。一种崇拜感油然而生。我就向她讨教秘诀,她笑着说:“没有设么秘诀,只要你专心就行了。”

  她不仅学*好,待人也好。她对每个同学都很好,又很愿意帮助人,班级里每个同学都很喜欢她。她是我学*的榜样,我以有这么一个优秀的朋友为荣。

  同学们,你们猜到她是谁了吗?她就是我们班的大队长周钰婷。

  我有一个和我非常要好的一个好朋友!

  他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对招风耳;还有一个高高的鼻梁!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打篮球!但是我打的不是很好!而他打得十分不错!他的学*还非常好!十分优秀,在我们班也是出类拔萃的!他即使学*的好也不骄傲!这一点我很佩服,但是他还是有一些缺点的!当上课时,他有些不愿意讨论!但是他经常举手回答问题!这让老师很喜欢他,而且他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只要是自己做错了或是哪一点做的不好,就会雷厉风行的去做!做事利索。他这么优秀是和他的妈妈分不开的!他的妈妈在玩耍时和他是玩伴,在他学*时就像严厉的老师一样!严加看管他!他的脑袋也好使,经常老师在课堂上讲他就在笔记上记录下来!

  我的朋友很多,最好的要数梁诗怡了。她瓜子脸,面上常常挂着美丽的笑容,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让人觉得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她是个学生头,走起路来头发轻飘飘的,好象有很多蝴蝶在风舞似的,可爱极了。梁诗怡同学爱好广泛,特别喜欢做手工,在她的房间里到处是她自己做出来的手工,美丽极了,不仅如此,她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同学。

  记得有一次,我由于晚上和别人碗去了,忘记第二天有美术课,所以没有带美术用品,美术课上,看着同学们各个拿出自己漂亮的卡纸,我望着老师严肃的目光,我心理像敲着战鼓一样,咚咚跳个没停,我望着周围的同学红着脸去借,没借到,我急得快哭了,这时,坐在我不远处的梁诗怡看到了,就热情地说:"胡颖婷,别急,我借给你,我有多的。"于是就主动递给我一张卡纸,借到了卡纸,我心里像丢下了千斤重担一样,变得轻松多了,当时我是多么地感激她啊,因为她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给了我帮助。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了,但是它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今天一大早,爸爸告诉我说老家要演戏,他决定带着我回家看戏,我听了高兴极了!

  在路上,我不停地问爸爸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到。人在车上,心早就飞到戏场子里了。终于到了,老远就听到唱戏的声音,到了戏后台,我赶忙下了车。看到好多唱戏的演员们在公妆,有的化成了花脸,有的鼻子上画一块白色的,眼周围都画得红红的,真好看。我和姥姥一块搬了凳子去台前看戏,演的是“穆桂英挂帅”,姥姥不停的给我讲戏的内容,真精彩呀!我边听边看。姥姥说穆桂英是个巾帼英雄,她不俱生死,也不考虑自己的女儿身,像个男孩子一样,用自己的一切来保护江山社稷的安危。真佩服穆桂英的英雄本色 。

  我想,我虽然做不成穆桂英那样的英雄人物,但我可以学她的勇敢、坚强。做一个不俱困难,勇敢坚强的好孩子。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胖胖的矮小粗壮的身体配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使人感觉到了他的严肃。

  他和我志同道合,经常眨巴着眼睛幽默的看着你,像是对你又有了新的发现,看的人很不自在,他却在一旁哈哈大笑。他不仅如此,还是个远*闻名的小画家呢!在他的笔下,任何东西都栩栩如生,像真的一样,“唰唰唰”,他几笔就把想象中的城堡勾画出来。

  我们的认识不是当然,而是偶然。那一天,老师让他画黑板报,他一边在椅子上踮着脚,一边用小手用力的涂着色。不一会儿,一个东方明珠电视塔便上了后黑板。他刚想下来,就听到“呼呼”的声音,椅子要翻了!“救命啊!”他痛苦的**着。我一听,四肢立刻开动起来,一下子窜了过去,“一、二、三……”我用力地推着,可他确实比我重多了。”晃荡!”椅子翻了,我被压在了他的下面,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俩都安然无恙。他一见我被他压着,急忙让看,关心的问我:“你有事吗?”“我没事,你以后可要多加小心啊。”

  就这样,我么两个成了一对情深义厚的好朋友,我的朋友就是——深藏不露的钮文韬。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友谊和共同的进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