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4-27 05:03:30 教案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

  2、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某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指名学生回答。

  2、某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

  指名学生回答。

  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一)初步感知

  1、学生尝试解答各自的“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和“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关键是找准单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计算的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二)共同探讨

  1、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如前面说到的你们在口算比赛中,各自“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这是你在这次口算比赛中的正确率,“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就是错误率。像这些正确率、错误率等我们通常称作“百分率”你能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吗?

  2、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举例的'同时要让学生说说他所举百分率的意义。

  板书学生所举的百分率及其含义。如:

  3、尝试解答例题:

  (1)出示课本例1(1)的条件: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20人?

  (2)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答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P86的“做一做”第1、2题

  2、练*二十的第2题

  四、全课总结

  1、学生谈谈学*本课后有什么收获,说说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这类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关系?

  2、学生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课堂总结

  学生说说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作业:

  练*二十的第3、4题。

  课后*题

  练*二十的第3、4题。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1.0870.044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某种学生的出油率是36%。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新授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4)计划早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早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116.7%-100%=16.7%

  (4)小结解题方法: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列出算式:(14-12)14

  (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三、巩固练*

  1、独立完成课本第90页做一做的题目。

  2、练*二十二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练*二十二第3、4题。

  教学追记:

  求相差率的应用题,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发展的。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理解这一点,理解了这个道理,对于学生的解题起到了不小的帮助作用。同时,我紧扣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讨论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并理解两种不同解法的含义。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能正确求出百分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常用百分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求百分率的用处和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源于生活,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常见的百分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导入

  1、课件出示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图中空白部分占阴影部分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百分数的意义

  我们班有36%的学生参加了美术兴趣小组。

  世界总人口中大约有50%的人口年龄低于25岁。

  一瓶农夫果园饮料中果汁含量大约是10%。

  我们班学生的*视率是45%。

  3、小刚做了10道题,错了2道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求a是b的百分之几和求a是b的几分之几方法是相同的,都是:a÷b

  4、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尝试计算,得出结论。

  5、谈话,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百分率还有很多,如发芽率、及格率、出米率等,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分率,探究它的计算方法(板书:百分率的计算)。

  二、学*新知

  1、教学例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百分率,探究计算方法

  (1)出示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2)学生读题,分析题意,思考达标率的含义,尝试计算。

  (3)指名板演并交流思维过程,集体订正。

  (4)教师小结

  指导学生明确达标率是百分率的一种,它的含义即“达标人数是测试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计算方法相同,因此用“达标人数÷测试总人数”就行;因为百分率是百分数,计算结果应是百分数形式,所以完整的计算方法应是“达标率=达标人数除以测试总人数×100%”。

  谈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不得低于60%,通过计算、比较,说明我们班学生的体质是达到健康标准的,这也是百分率的价值所在。

  2、教学例2——掌握百分率计算方法,认识百分率的价值

  (1)出示例2:科学课上,五(2)班同学做的种子发芽实验结果如下:

  种子名称实验种子总数发芽数发芽率

  绿豆80 78

  花生50 46

  大蒜20 19

  (2)学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讨论发芽率的含义,尝试计算各种。种子的发芽率。

  (3)指名学生交流发芽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板演算式,集体订正。

  (4)比较,认识发芽率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哪种。种子的发芽率要高一些?哪种要低一些呢?讲解:发芽率对于农民种田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需要根据发芽率的高低,决定种子品种和播种面积。

  3、小组合作探究,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总结百分率计算公式。

  (1)谈话,明确合作学*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像命中率、达标率、发芽率等这样的百分率还有很多,请小组四位同学在一起开动脑筋、积极协作,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写出它的计算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最多。

  (2)小组合作,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探究其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写出计算公式,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合作情况及结果。

  (3)小组代表汇报本组收集的百分率,阐明其含义,在投影仪上展示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订正。

  (4)罗列不同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总结百分率的计算公式:?率=量?除以总数量×100%

  (5)举实例,加深对百分率计算公式的认识,掌握百分率计算方法。

  4、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求发芽率。

  5、探讨、交流:生活中的百分率哪些可能大于100%?哪些只会等于或小于100%?三、巩固练*

  1、填一填

  ①稻谷的出米率是85%,是指()的千克数占()的千克数的百分之八十五。

  ②甲数是乙数的4/5,乙数是甲数的()%。

  ③20÷()= 4/8 =()︰24=()%

  2、选一选:

  种一批树,活了100棵,死了1棵,求成活率的正确算式是()。

  一根钢管截成2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60%,这两段钢管比较()。

  布置作业

  1、小组合作,整理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写在数学书第86页上。

  2、完成练*二十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

  师总结。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3篇扩展阅读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3篇(扩展1)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说课稿 (菁华3篇)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说课稿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进行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调整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现代数学信息资料充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就我所上的《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教学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在教材使用上我大胆改变教材材:从学生身边的事出发,以收集、整理学生植树活动的数据情况分析来建构。从植树活动情景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中数学之间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源泉,这样更会体现课堂教学“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和教师由“教教材”向创造性的“用教材”的新理念。

  二、学情现状分析:

  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想”帮助学生弄清,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多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然后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的改变题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认识,看到题里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的联系,发展自己的解决问题策略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的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教学目标是1、学生在学*了解答“一个数上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3、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难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我用植树造林活动作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自己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力求教学设计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在内需的情感导入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2、在宽松的学*氛围中,让学生经历过程、主动探究。3、在多样的课堂评价中,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4、在开放的教学教程中,让学生应用数学、体验成功。

  1、情景引入,通过植树节,同学们都踊跃地参加植树活动的数据。让学生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含义。(1)六年级同学今年植树的参加率是98%.(2)六年级同学今年植的树成活率是85%.(3)同学们植树的棵数是去年的120%。目的是让学生回顾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关键是什么?为后面的新课探究打下基础。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多(或少)百分之几”, 是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延伸。

  2、探究新知,通过紫金镇今年大力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的情景图及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进一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的联系,发展自己的解决问题策略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的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通过改一改,让学*利用已有学*经验解决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体现一题多解、一题多改、一题多意的用材要求。

  3、深化巩固,由于人们过度砍伐树木,造成了水土流失。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洞庭湖,因水土流失引起泥沙沉积等原因,面积已由原来的大约4350*方千米缩小为约2700*方千米,没庭湖的面积减少了百分之几?国家实施天然林和藏羚羊保护工程。我国*地区藏羚羊的数1999年是7万只左右,到20xx年9月增加到10万只左右。藏羚羊的数量1999年增加了百分之几?两道题的练*,学生进一步明白“求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应注意找应用题中的标准量,也就是确定单位“1”,用标准量作除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实际应用

  4、课后延伸:我镇今年实际造林14公顷。明年计计划造林比今年造林多20%,估计明年造林多少公顷?我们下节课研究.让学生进一步想对数学研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求知欲。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学*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册书第五单元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第二课时,具体是百分数应用题中“求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已学过的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②、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③、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说学法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此种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出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加学生学好、用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第一、二单元学*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基础上进行的继续学*,是一节新旧知识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因此,我认为教师为学生创识一种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基于这一点,我以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不同的解法为教学重点,创识一种“复*-探究-应用”教学形式,以“自主学*”贯穿课中,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尝试,突出学生的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利用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我通过给出“5是8的几分之几,5又是8的百分之几”和“8是5的几分之几,8又是5的百分之几”与“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两道题目,复*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同时说明更换单位“1”结果是不一样的。

  然后,出示“一个乡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条件相同,只是问题不一样,为学生后面的学*做好准备。

  2、讲授新知

  ①、出示例题的条件:“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教师提出: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样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得出不同需要解答的问题,此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所提的问题归纳成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紧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得出不同的解法,学生互相对照,探讨研究,总结方法,教师再给以指点和总结,然后再练*,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新旧知识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比较自然地在头脑中进行了比较-探究-总结的过程,学生实际能力不一,提出的问题可能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及经验进行了一次有意义地探索过程。

  ②、新知识的应用

  练*的目的:练*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本途径,同时又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步骤,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练*,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增加用数学的意识。

  3、结尾: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时要教学第93页例3,并进行相关的训练。这是在学过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及一般分数应用题解答方法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更深入的拓展应用性学*,可以看作是前段落分数应用题教学的巩固与深化,也可以视为体现数学教学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其内容与实际生活比较切*学也比较容易接受。

  2、教学目标:

  作为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小学数学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知识传导、能力培养、情感激励及其*惯养成等任务。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我设定了如下内容的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类型之一——“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本题型特点、解题思路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概括总结、实践应用等多种技能。

  (2)过程方法目标:教为主导,充分体现教师组织、点拨、合作的角色定位;学为主体,突出培养学生运用已学小数、分数、百分数互化,及一般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温故而知新从而探索新规律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着眼非智力因素培养,使学生感悟到真知来自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学以致用之中有无穷的快乐,从而焕发学生探索规律、获取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3、重点难点:

  一堂课教学重点的设定,应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本着突破基本环节的原则设定。作为一种应用类型的例题教学及其训练课,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应是: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和运算方法。

  而教学难点的设定,则要从“教材”与“学生”两相关联的角度,主要考虑学生“学”的实际来确定,据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应是:帮助学生把握此类应用题“类”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该类*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教学获得成效的关键,是在引导学生自如地应用旧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的总体教学思路,拟分环节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铺垫孕伏法:通过对旧知识的复*回顾,既让学生重温分数、百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又为后边教学新课,由“一般分数应用题”到“百分数应用题”,设置类比、迁移的情景。

  2、分析讲授法:教者出示例题后,参照一般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未知数量及其问题,揭示其中等量关系,列算式分步运算并答题。

  3、归纳总结法:在讲授例题、直观演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例子”中“得法”,参照以前所学“一般分数应用题”解法,梳理总结“百分数应用题”解答思路及步骤。

  4、练*巩固法:在讲解例题,并引导学生总结、从“例子”中得法的基础上,教者及时出举相关同类型基本题目,及其较有难度的变式题目,组织学生及时练*巩固。

  三、说学法:

  注重学法指导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提高数学教学实效的根本途径,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拟努力落实学法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学*方法、养成*惯,并激发学*兴趣。具体说来,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1、温故知新法:在复*提问、口答运算、读题列式,做铺垫式练*的基础上,拓展引申出新问题,展示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新思路、获得新知识。

  2、自主尝试法:在例题讲解之前,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作尝试式解答。在例题讲解之后,及时让学生进入自我独立解答实践。在总结归纳时,也能多给学生机会。

  3、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合作学*,在观察归纳发现等活动中,注意发挥集体合作学*的威力,充分利用班级优质生源带动全班的探究和学*。

  4、课堂演练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多安排不同形式的学生演算活动,在例题讲解完毕之后集中安排有梯度的课堂练*,组织学生当堂练*,既消化所学新知识、形成能力,又借以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程序是体现教学理念,完成教学目标的载体,本着温故知新、讲练结合、突出重点、自如拓展的基本思想,本节课我计划按照如下几个环节完成:

  (一)激情引趣:这是本节课的前奏,让学生在欣赏中静心凝神,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为本节课的顺利完成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情景。

  (二)铺垫孕伏: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复*,又是新课学*前的必要准备。

  我先以发问让学生明确这一阶段学*的主要内容——“百分数”;之后又以继续发问,让学生重温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我接着指出:为了比较数量的大小,常常需要把分数、百分数、小数进行“互化”,随即出示两道互化题目,指名让学生完成口答。接下来我又出示了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分数计算及应用题目,让学生分析、思考,并指名学生口头列式、上黑板演算,这样既复*旧知识,又为新授课作必要的铺垫引发。

  (三)导入新课:我采用题型变换的方式完成,指出“把复*2中的分数转化成百分数,就变成我们今天学*的新内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出示问题,导出新课,并板书课题,以问题情景引出下一环节的学*。

  (四)探究新知:

  1、出示例4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板演。让学生揭示数量关系,并在自己的练*本上解答,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进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弄通学懂。这一环节要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以“学会”取代“教会”,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获取知识,并且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2、与复*题2相比较,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生顺利完成例4后,及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例4和复*题2这两种类型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然后指名回答,之后用课件展示比较结果------即相同点:单位“1”相同,解题思路相同。不同点:例4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用百分数表示,而复* 2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用分数表示。这样安排,既突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又拓展深化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及其口头表达的能力。

  3、转换问题启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作答。将例题改编成“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解答。这是例题教学的进一步拓展,它是在刚学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后,抓住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探索。激发学生学*兴趣,又启迪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应用题解答思路、方法作总体上的归纳。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指名回答之后,展示-------学*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它和以前学*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是相同的,在解答方法上也是一样的,都是用乘法来计算。在解答时要找准谁是单位“1”的量,谁是百分之几相对应的量。直接用:单位“1”的量×百分之几=百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让学生齐读出来,加深印象。)

  (四)巩固练*:做93页“做一做”(一人板演,个别辅导,后集体订正。)基本教学任务完成后,出示练*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使当堂学*的知识及时得以应用。这样既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意义,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

  (五)总结评价:教者对当堂所学知识、题型特点、解答方法、注意事项等作归纳,对学生表现作出简要评价。并再次展示------学*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它和以前学*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是相同的,在解答方法上也是一样的,都是用乘法来计算。在解答时要找准谁是单位“1”的量,谁是百分之几相对应的量。直接用:

  单位“1”的量×百分之几=百分之几相对应的量,让学生再次齐读加深印象。

  (六)拓展延伸:通过组织有难度、有梯度的拔高练*,在分析解答过程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意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布置课本练*二十二第2.4题,要求学生课外完成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3篇(扩展2)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说课稿(5)份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说课稿 1

  一、说教材、说学情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用分数解决问题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求常见的百分率,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种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相同。所以求常见的百分率的思路和方法与分数解决问题大致相同。通过这部分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这部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一些特点: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2、设置数学活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说学生

  对学生来说,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依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不困难,但要求学生找准谁和谁比,很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重点: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难点:正确理解达标率、发芽率等这些百分率的意义

  三、说学法、说设计

  (一)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计算方法,发现共同点,通过思考,提出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二)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据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必要的铺垫。根据新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需要,复*了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重点突出了准备题,为讲授新课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的重点。

  3、精心设计*题,使知识引向深入。

  四、说过程

  (一)以旧引新

  首先复*分数除法应用题,通过不断改变复*题中的问题而引到百分数应用题,让学生知道以旧引新,有个逐渐递进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复*,让学生回顾分数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从而迁移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应用除法计算,即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来解答。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尝试解决百分率问题。求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点拨学生明白:其实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该可以想到:先算出120除以160,然后教师说出达标率的计算方法。同时,课件出示达标率的定义及方法,我提问为什么要乘100%,学生试说,同时教师向学生解释清楚。

  2、通过发芽率的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发芽率,并依照达标率总结出发芽率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发芽率的问题

  3、对比两率,得出规律。

  学生通过达标率和发芽率得出结论:总数放在分母上,发芽率就是发芽的种子数放在分子上。会总结出其它率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

  练*中出现了出油率,出勤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尤其是判断题的出现,对于关于百分率应用题中百分率的最大值是百分百,有理解和促进作用。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册书第五单元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第二课时,具体是百分数应用题中“求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已学过的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②、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③、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说学法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此种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出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加学生学好、用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第一、二单元学*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基础上进行的继续学*,是一节新旧知识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因此,我认为教师为学生创识一种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基于这一点,我以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不同的解法为教学重点,创识一种“复*-探究-应用”教学形式,以“自主学*”贯穿课中,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尝试,突出学生的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利用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我通过给出“5是8的几分之几,5又是8的百分之几”和“8是5的几分之几,8又是5的百分之几”与“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两道题目,复*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同时说明更换单位“1”结果是不一样的。

  然后,出示“一个乡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条件相同,只是问题不一样,为学生后面的学*做好准备。

  2、讲授新知

  ①、出示例题的条件:“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教师提出: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样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得出不同需要解答的问题,此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所提的问题归纳成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紧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得出不同的解法,学生互相对照,探讨研究,总结方法,教师再给以指点和总结,然后再练*,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新旧知识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比较自然地在头脑中进行了比较-探究-总结的过程,学生实际能力不一,提出的问题可能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及经验进行了一次有意义地探索过程。

  ②、新知识的应用

  练*的目的:练*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本途径,同时又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步骤,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练*,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增加用数学的意识。

  3、结尾: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时要教学第93页例3,并进行相关的训练。这是在学过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及一般分数应用题解答方法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更深入的拓展应用性学*,可以看作是前段落分数应用题教学的巩固与深化,也可以视为体现数学教学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其内容与实际生活比较切*学也比较容易接受。

  2、教学目标:

  作为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小学数学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知识传导、能力培养、情感激励及其*惯养成等任务。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我设定了如下内容的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类型之一——“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本题型特点、解题思路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概括总结、实践应用等多种技能。

  (2)过程方法目标:教为主导,充分体现教师组织、点拨、合作的角色定位;学为主体,突出培养学生运用已学小数、分数、百分数互化,及一般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温故而知新从而探索新规律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着眼非智力因素培养,使学生感悟到真知来自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学以致用之中有无穷的快乐,从而焕发学生探索规律、获取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3、重点难点:

  一堂课教学重点的设定,应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本着突破基本环节的原则设定。作为一种应用类型的例题教学及其训练课,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应是: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和运算方法。

  而教学难点的设定,则要从“教材”与“学生”两相关联的角度,主要考虑学生“学”的实际来确定,据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应是:帮助学生把握此类应用题“类”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该类*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教学获得成效的关键,是在引导学生自如地应用旧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的总体教学思路,拟分环节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铺垫孕伏法:通过对旧知识的复*回顾,既让学生重温分数、百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又为后边教学新课,由“一般分数应用题”到“百分数应用题”,设置类比、迁移的情景。

  2、分析讲授法:教者出示例题后,参照一般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未知数量及其问题,揭示其中等量关系,列算式分步运算并答题。

  3、归纳总结法:在讲授例题、直观演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例子”中“得法”,参照以前所学“一般分数应用题”解法,梳理总结“百分数应用题”解答思路及步骤。

  4、练*巩固法:在讲解例题,并引导学生总结、从“例子”中得法的基础上,教者及时出举相关同类型基本题目,及其较有难度的变式题目,组织学生及时练*巩固。

  三、说学法:

  注重学法指导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提高数学教学实效的根本途径,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拟努力落实学法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学*方法、养成*惯,并激发学*兴趣。具体说来,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1、温故知新法:在复*提问、口答运算、读题列式,做铺垫式练*的基础上,拓展引申出新问题,展示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新思路、获得新知识。

  2、自主尝试法:在例题讲解之前,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作尝试式解答。在例题讲解之后,及时让学生进入自我独立解答实践。在总结归纳时,也能多给学生机会。

  3、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合作学*,在观察归纳发现等活动中,注意发挥集体合作学*的威力,充分利用班级优质生源带动全班的探究和学*。

  4、课堂演练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多安排不同形式的学生演算活动,在例题讲解完毕之后集中安排有梯度的课堂练*,组织学生当堂练*,既消化所学新知识、形成能力,又借以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程序是体现教学理念,完成教学目标的载体,本着温故知新、讲练结合、突出重点、自如拓展的基本思想,本节课我计划按照如下几个环节完成:

  (一)激情引趣:这是本节课的前奏,让学生在欣赏中静心凝神,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为本节课的顺利完成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情景。

  (二)铺垫孕伏: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复*,又是新课学*前的必要准备。

  我先以发问让学生明确这一阶段学*的主要内容——“百分数”;之后又以继续发问,让学生重温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我接着指出:为了比较数量的大小,常常需要把分数、百分数、小数进行“互化”,随即出示两道互化题目,指名让学生完成口答。接下来我又出示了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分数计算及应用题目,让学生分析、思考,并指名学生口头列式、上黑板演算,这样既复*旧知识,又为新授课作必要的铺垫引发。

  (三)导入新课:我采用题型变换的方式完成,指出“把复*2中的.分数转化成百分数,就变成我们今天学*的新内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出示问题,导出新课,并板书课题,以问题情景引出下一环节的学*。

  (四)探究新知:

  1、出示例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板演。让学生揭示数量关系,并在自己的练*本上解答,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进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弄通学懂。这一环节要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以“学会”取代“教会”,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获取知识,并且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2、与复*题2相比较,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生顺利完成例4后,及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例4和复*题2这两种类型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然后指名回答,之后用课件展示比较结果——-即相同点:单位“1”相同,解题思路相同。不同点:例4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用百分数表示,而复*2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用分数表示。这样安排,既突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又拓展深化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及其口头表达的能力。

  3、转换问题启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作答。将例题改编成“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解答。这是例题教学的进一步拓展,它是在刚学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后,抓住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探索。激发学生学*兴趣,又启迪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应用题解答思路、方法作总体上的归纳。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指名回答之后,展示——学*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它和以前学*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是相同的,在解答方法上也是一样的,都是用乘法来计算。在解答时要找准谁是单位“1”的量,谁是百分之几相对应的量。直接用:单位“1”的量×百分之几=百分之几相对应的量(让学生齐读出来,加深印象。)

  (四)巩固练*:做93页“做一做”(一人板演,个别辅导,后集体订正。)基本教学任务完成后,出示练*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使当堂学*的知识及时得以应用。这样既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意义,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

  (五)总结评价:教者对当堂所学知识、题型特点、解答方法、注意事项等作归纳,对学生表现作出简要评价。并再次展示——学*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它和以前学*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是相同的,在解答方法上也是一样的,都是用乘法来计算。在解答时要找准谁是单位“1”的量,谁是百分之几相对应的量。直接用:

  单位“1”的量×百分之几=百分之几相对应的量,让学生再次齐读加深印象。

  (六)拓展延伸:通过组织有难度、有梯度的拔高练*,在分析解答过程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意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布置课本练*二十二第2.4题,要求学生课外完成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说课稿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进行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调整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现代数学信息资料充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就我所上的《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教学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在教材使用上我大胆改变教材材:从学生身边的事出发,以收集、整理学生植树活动的数据情况分析来建构。从植树活动情景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中数学之间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源泉,这样更会体现课堂教学“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和教师由“教教材”向创造性的“用教材”的新理念。

  二、学情现状分析:

  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想”帮助学生弄清,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多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然后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的改变题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认识,看到题里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的联系,发展自己的解决问题策略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的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教学目标是1、学生在学*了解答“一个数上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3、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难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我用植树造林活动作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自己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力求教学设计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在内需的情感导入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2、在宽松的学*氛围中,让学生经历过程、主动探究。3、在多样的课堂评价中,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4、在开放的教学教程中,让学生应用数学、体验成功。

  1、情景引入,通过植树节,同学们都踊跃地参加植树活动的数据。让学生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含义。(1)六年级同学今年植树的参加率是98%.(2)六年级同学今年植的树成活率是85%.(3)同学们植树的棵数是去年的120%。目的是让学生回顾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关键是什么?为后面的新课探究打下基础。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多(或少)百分之几”, 是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延伸。

  2、探究新知,通过紫金镇今年大力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的情景图及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进一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的联系,发展自己的解决问题策略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的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通过改一改,让学*利用已有学*经验解决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体现一题多解、一题多改、一题多意的用材要求。

  3、深化巩固,由于人们过度砍伐树木,造成了水土流失。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洞庭湖,因水土流失引起泥沙沉积等原因,面积已由原来的大约4350*方千米缩小为约2700*方千米,没庭湖的面积减少了百分之几?国家实施天然林和藏羚羊保护工程。我国**地区藏羚羊的数1999年是7万只左右,到20xx年9月增加到10万只左右。藏羚羊的数量1999年增加了百分之几?两道题的练*,学生进一步明白“求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应注意找应用题中的标准量,也就是确定单位“1”,用标准量作除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实际应用

  4、课后延伸:我镇今年实际造林14公顷。明年计计划造林比今年造林多20%,估计明年造林多少公顷?我们下节课研究.让学生进一步想对数学研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求知欲。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学*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它是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通过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在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做学*的主人。使学生在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体会到学*成功的乐趣。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含义。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现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尝试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以前学过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引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加学生学好、用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导语:“同学们,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出示课件一)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造成的影响。“现在,人们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做了很多的努力,植树造林就是其中之一(出示课件二),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瞧!在另一个植树造林示范乡试验站,一位记者正在采访植树工人(出示课件三),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植树工人的介绍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

  1、原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几?

  4、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题,个别汇报后集体评订。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提醒学生注意单位“1”的量。

  (设计意图:通过有关植树造林的情境图,了解植树造林的作用和意义,引起学生对植树造林的关心。通过前两个问题的解决,为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自主参与,新课探索。

  1、让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自己尝试把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说说你是怎样理“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几”的,在全班交流后,出示课件点拔,让学生明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占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再组织交流自己的方法。出示课件组织交流,教师适时点拔及板书。

  (设计意图:在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解题,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使学生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思考“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学生很可能会回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16。7%”,教师暂不作评价。启发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此前的回答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总结规律:问题中是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比较、计算、验证,进一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概括应用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来表达增加、减少的幅度。让学生举例说说这些话的含义。

  (三)、课堂练*,巩固新知

  出示课件(做一做、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通过练*加深理解、消化本节课的知识,并知道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反思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归纳、整理,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五)、板书设计:突出两种方法的比较,简明概括。

  百分数的应用

  一个乡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一:(14—12)÷12方法二:14÷12—1

  =2÷12≈1.167—1

  ≈0.167=0.167

  =16.7%=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

  谢谢指导!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3篇(扩展3)

——《生活与百分数》教案3篇

  一、教学内容

  折扣。(教材第8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百分数。

  2.会利用已经学过的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各种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与交流等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分析、比较、判断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折扣的含义。

  难点: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进行知识迁移,正确解答关于折扣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每到节假日的时候,各商场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你们知道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经常采用哪些促销手段吗?(课件出示商场图片)

  学生:买一送一、打折、满三百送三十等。

  师:很好,有些同学提到了“打折”,那么*时我们买的打折后的商品,是比原来贵了还是便宜了?

  学生思考,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师:你有过购买打折商品的经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打折都有一定的了解。商家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就叫做打折销售,俗称“打折”。今天,我们就来学*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折扣。(板书课题:折扣)

  二、学*新课

  1.折扣的含义。

  师:刚才我们提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打折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情境图)

  师:想一想,这里的“电器九折”是什么意思?“其他商品八五折”又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九折就是按原价的90%出售,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

  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几几折表示百分之几十几。(板书)

  (课件出示题目)

  填一填。

  (1)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九五折是百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3)七七折是百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学生交流,小组汇报。

  师:想一想,把折扣写成分数和百分数,哪种方法更好?

  明确:一般情况下,不把折扣写成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形式,写成分数时,有时会出现小数例如:八五折就会写成8。5/10,不便于计算和理解。

  2.运用折扣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教材第8页例1(1)。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1(1))

  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指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提示: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原价×85%=实际售价。

  根据数量关系式,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80×85%=153(元)

  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2)教学教材第8页例1(2)。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1(2))

  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只花了九折的钱怎么理解?以谁为单位“1”?

  学生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提示: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找出数量关系式:原价-原价×90%=便宜的钱数,或原价×(1-90%)=便宜的钱数。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第一种算法:原价160元,减去现价,就是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160-160×90%=160-144=16(元)

  第二种算法:原价160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

  160×(1-90%)=160×10%=16(元)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知道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0%。

  (3)折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解答的一些折扣的问题,你能总结出折扣问题中相关的一些量以及它们的关系吗?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现价=原价×折扣。(板书)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2.00 73.50 30.80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二”第1~2题。

  第1题:(1)1.5×50%=0.75(元)

  2.4×50%=1.2(元)

  1×50%=0.5(元)

  3×50%=1.5(元)

  (2)(答案不唯一)可以买一种面包,也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合买。例如:

  ①3÷0.75=4(个)

  ②3÷0.5=6(个)

  ③3÷1.5=2(个)

  ④3÷1.2=2(个)……0.6(元),再买1个打折后0.5元的面包。

  ⑤可以买3个打折后0.5元的面包,买2个打折后0.75元的面包。

  ⑥可以买1个打折后1.5元的面包,买2个打折后0.75元的面包……

  第2题:120×80%=96(元)

  400×80%=320(元)

  180×80%=144(元)

  80×80%=64(元)

  3.阳光文具店和洋洋文具店同时销售“小画家”牌水彩笔。如果是你,你会去哪家买?为什么?

  30×80%=24(元)

  25×90%=22.5(元)

  24>22.5

  去洋洋文具店,他家更便宜。

  四、课堂小结

  1.“打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九折表示什么?

  2.折扣问题中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折扣

  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几几折表示百分之几十几。

  例1(1)180×85%=153(元)

  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2)160-160×90%=160-144=16(元)

  或160×(1-90%)=160×10%=16(元)

  答:比原价便宜了16元。

  现价=原价×折扣

  教学反思

  1.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激发学*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中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教学活动,围绕学生收集的有关商店的促销手段以及学生对“折扣”的认识,充分利用生活中商家促销的场面,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折扣”的意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入新知。

  2.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新知。

  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注重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自主学*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折扣”的意义,从而加深对“折扣”的认识。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3篇(扩展4)

——《百分数的应用(一)》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计算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关于百分数,我们已学过那些知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百分数的意义

  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百分数的应用

  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2.引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有关的百分数的知识。

  二.新知探究

  问题引入:盒子里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

  1.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并找出题中的条件与问题。

  2.你认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多)的部分是水的百分之几

  3.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师巡视,个别指导。

  4.合作交流:

  方法一:(50-45)÷45方法二:50÷45≈111%

  =5÷45111%-100%≈11%

  ≈11%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具体的想法:

  方法一: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二: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算增加百分之几。

  5.即时练*

  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试一试”。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降低百分之几”的意思是降低的价钱数目占原来价钱的百分之几。

  三.总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

  (1)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即:两数差额÷单位“1”

  (2)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再把另一个数看作单位“1”即100%根据所求问题两者用减法运算。

  四.练*提高

  指导学生完成第24页练一练第1,2,3,4,5题。

  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里,教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联系后项是100的比,体验了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尤其是百分数与小数的相互改写,为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做了必要的准备;还教学了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初步应用了百分数。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包括四个内容,依次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根据已知的税率求应缴纳的税款以及根据已知的利率求应得的利息,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编排了六道例题、四个练*,把全单元的内容分成四段教学,最后还有单元的整理与练*。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解答例1的.关键是理解问题的具体含义,教材借助直观的线段图,让学生思考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应该怎样理解。明确这个问题是求实际造林面积超过原计划的公顷数相当于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从而产生先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4公顷,再求4公顷是计划造林面积16公顷的百分之几这样的思路。或者先算出实际造林面积是原计划的125%,再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的结论。两条思路、两种算法都是把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看作单位1(即100%),在线段图上能清楚地看到,两种解法最终都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部分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练*一第1题利用已知的是百分之几求增长百分之几,或者利用已知的增加百分之几求是百分之几,通过百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含义,还带出了下降百分之几这个概念。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与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相比,后者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与实际造林公顷数相比,解决两个问题的算式中,被除数的意义不同,除数也不同。教材编写试一试的目的就是要突出这些不同,要求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将试一试和例题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为什么得数不同,进一步理解这两个问题的含义与数量关系。练*一第5题里,第(1)、(2)题的条件相同,问题不同,第(2)、(3)题的条件不同,问题也不同。通过解题与比较,能使学生更正确地理解是百分之几与高百分之几的含义。第7题分别求巧克力的单价比奶糖、水果糖和酥糖贵百分之几,要依次把巧克力比奶糖、水果糖、酥糖贵的单价与奶糖、水果糖、酥糖的单价相比,反复体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第8题以表格形式呈现求百分数的问题,首次把百分数应用于统计表中。

  2.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迁移。

  例2结合纳税教学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先找到数学问题60万元的5%是多少,然后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迁移过来,得到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于是列出算式605%。在上面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寻找数学问题,只要理解了缴纳的营业税是60万元的5%,学生就会想到用乘法计算,把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纳入原有的经验系统,从而发展认知结构。在计算605%时,可以把5%化成5/100,也可以化成0.05,前一种算法又一次体验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一致的,用乘法计算是合理的。在练一练里,由于6.25/100的计算比6.20.05麻烦,所以计算含有百分数的乘法一般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练*二第1~4题是配合例2编排的,要引导学生抓住求什么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进行思考。如,第1题是求门票收入的3%,因此接待游客18万人次是多余的信息。又如,第4题是求月收入超过1600元的部分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因此要先算出应纳税部分的元数,并找到相应的税率。

  例3计算利息,应用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由于多数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在底注中解释了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并给出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要结合例题里的表格,让学生知道利息和本金、年利率、存期有关,一般情况下,本金越多,存期越长,年利率越高,到期后获得的利息就多。还要让学生知道,存期一年,到期可得的利息是本金的2.25%;存期二年,每年的利息是本金的2.70%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计算利息公式里的数量关系。

  试一试利用例3求得的应得利息,继续计算缴纳利息税以后的实得利息。要让学生懂得实得利息是应得利息扣除缴纳的利息税以后剩下的利息,明白为什么先算出利息税是多少元的道理。从例题到试一试的全过程,就是我国现行的银行存款实得利息的计算方法:先根据本金、存期和利率算出应得利息,再扣除缴纳的利息税得到实得利息。学生完成练一练和练*二第5~7题就有思路了。要注意的是,计算实得利息的步骤比较多,练一练和第6、7题都采用连续提问的形式,适当降低了解题时的思维难度。

  3.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例4教学与折扣有关的问题,也是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教材先对打折作了具体的解释,让学生明白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知道八折就是80%,从而把打折的实际问题与百分数的应用联系起来。原价和实际售价有什么关系是这道例题的教学重点,要从原价打八折出售得出原价80%=实际售价。这个数量关系能起两点作用,一是进一步理解打折扣的含义:图书按八折出售,实际售价只是原价的80%。二是形成求《趣味数学》原价的解题思路,在数量关系式里已知积与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可以列方程解答。本册教材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都列方程解答,充分利用百分数的意义,加强对百分数乘法的理解,避免人为地把实际问题分类型,体现了各种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求出《趣味数学》的原价15元以后,对学生提出检验的要求,而且采用了两种检验方法。依据折扣的含义,既可以用实际售价除以原价,看是不是打了八折;也可以看原价的80%是不是实际售价12元。这样安排,不仅检验了原价15元是正确的,还多角度表现了原价、实际售价、折扣三者的关系,在进一步理解折扣的同时,沟通了三种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的联系。练一练求《成语故事》的原价,也要求检验,让学生独立经历与例4同样的学*过程,再次体会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练*三的编排大致分成两段,第1~4题是第一段,在理解折扣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应用数量关系。第1、2题分别求打折后的实际售价与打折前的原价,都可以根据原价折扣=实际售价来解答。第4题求折扣,教材先让学生回答第3题,把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改说成打几折出售,体会求几折只要求百分之几,为第4题作了铺垫。第5~9题是第二段,仍然以求实际售价或求原价为主要内容,灵活应用数量关系。第5题分别求实际售价与实际比原来便宜的元数,这里有简单问题与稍复杂问题的比较。第6题分别求实际售价与原价,是两种折扣问题的比较。第7、8题让购物问题更复杂一些,有利于学生在变化的问题情境中把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例5和例6是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都列方程解答。两道例题分别把相并关系和相差关系作为列方程的相等关系,虽然相并与相差是学生早就认识的数量关系,但在复杂的百分数情境里不容易看到。为此,例题利用线段图给予直观帮助,让学生在例5的线段图右边的括号里填36,体会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合起来是美术组的总人数。例6在线段图上突出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水的那一段,引导学生注意两个月用水量之间的相差关系。教材完整地写出两道题的等量关系,让学生感受等量关系式右边美术组的总人数、十月份用水的吨数都已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列方程是解题的有效方法。虽然有了等量关系,但列方程还会遇到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设男生人数为x,设九月份的用水量为x。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已知的那个百分数,分析它的意义,体会这样的设句是合理的,不仅用x表示了单位1的数量,还很容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女生人数,表示出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水的吨数。

  两道例题列出的方程里都有两个x,还含有百分数,解方程时要先化简方程的左边,再应用等式的性质。例题呈现了解方程的过程,并在练*四里安排三道解方程的*题,提醒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解方程。检验不是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而是要检验得数是否符合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具体地说,例5要检验男、女生的人数之和是不是36,还要检验女生人数是不是男生的80%。例6要检验十月份用水的吨数是不是比九月份节约20%,或者检验九月份的用水量节约20%,是不是440立方米。只有符合实际问题的得数才是正确答案。

  练一练要先说数量关系再解答,突出寻找等量关系是解答这些题的关键,也是指向解题难点的基础训练。要引导学生从分析题目里已知的那个百分数开始,有条理地思考。如第11页练一练,种蓖麻的棵数是向日葵的75%,向日葵的棵数是单位1的量,蓖麻的棵数是单位1的75%,它们一共有147棵,等量关系就是蓖麻的棵数+向日葵的棵数=147;向日葵比蓖麻多21棵,等量关系就是向日葵的棵数-蓖麻的棵数=21。再如第12页练一练,美术组的人数比舞蹈组多20%,舞蹈组的人数是单位1的量,美术组比舞蹈组多的人数是单位1的20%,等量关系是舞蹈组的人数+美术组比舞蹈组多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解答练*四里的实际问题,也应经常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

  练*四第1~4题配合例5编排,第4题第(1)题曾经在六年级(上册)教过,那时也是列方程解答的,从第(1)题到第(2)题带出了稍复杂的分数问题。整数、分数、百分数都能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第4题把貌似不同的问题组织在一起,凸现这些问题在本质上的联系。第5~9题是配合例6编排的,在第9题里把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和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编排在一起,可以适当进行比较。第10~16题是一堂练*课的内容,第11~13题是百分数的问题,进一步熟悉两道例题的解题思路,第14~16题是三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促使例题的思考方法水*迁移。在六年级(上册)只教学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另一些分数实际问题则安排在这里教学。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3篇(扩展5)

——《百分数的应用》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与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意义。

  教学难点:

  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关键: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集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复*

  师:关于百分数,你们已经学过那些知识?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2、引入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盒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

  根据这一情景,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

  师:你认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以通过画以下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多的部分是水体积的百分之几”

  师:你能独立解决这一问题么?那就请你试一试。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情景图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中典型的算法。

  (2)合作交流。

  指名板演,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两种算法

  方法1:(50-45)÷45

  =5÷45

  ≈11%

  方法2:50÷45=111%

  111%-100%=11%

  全班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具体的想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方法1: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2: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算增加百分之几。

  3、即时练*。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学生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降低百分之几”的意义。在本题中,“降低百分之几”的意思是降低的钱数占原来的百分之几。

  三、巩固练*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一练中的第1题至第5题。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教材分材:

  教材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水稻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男孩提出“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教材中的算一算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安排,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学生明确了“增产百分之几”的意思后,就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增产百分之几的意义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题型和套用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学生分析

  在此学*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了百分数的定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

  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

  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

  展示学生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从复*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二、百分数的应用

  1、 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

  2、 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评价。

  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 班内交流

  方法一: 7 - 5.6 = 1.4(吨)

  1.4 ÷ 5.6

  = 0.25

  = 25%

  方法二: 7 ÷ 5.6

  = 1.25

  = 125%

  125% - 100% = 25%

  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试一试

  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

  2、“几成”是什么意思?

  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 ,也就是10%

  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重点理解“几成”的意思。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61 - 2.25) ÷ 2.25

  = 0.36 ÷ 2.25

  = 0.16

  = 16%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

  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整节课教学完成之后,可以说自己感触很深。这节课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综观整个课堂,由于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的资料准备充分,所以在导入环节,学生兴趣浓厚,气氛较好。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应用(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学*本课之前,学生已有两个层次的基础: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和百分数知识的学*。同时,本课的学*还将是学生初中代数学*的知识基础。

  本课的编排是这样的,教材呈现出一幅笑笑妈妈记录的家庭消费情况统计表以及针对表格提出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和课后阅读资料主要是体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第二问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本课编排特点,我将本课目标设定为以下两点

  1.通过探索、交流、比较,使学生掌握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与人交流以及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一堂好的数学课,最终目标是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培养,而应用于生活则是这个目标的价值所在。为此,在本课中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探究交流自主构建。

  2.联系生活体验价值。

  学生是学*的主人,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分析比较、联系生活都是学*本课的有效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环节分为3大块:阅读资料,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分析比较拓展思路,学以致用。

  课始,阅读资料,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关于恩格尔系数的介绍。请学生带着下列问题独立阅读恩格尔系数指什么?结合课前收集的数据你能计算出你家的恩格尔系数,并对此做出科学解释吗?,然后同桌交流,全班反馈并小结得出:百分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百分数的应用(三)。

  选择这一导入而没有选择复*导入有以下3点考虑:1.这样导入一下子拉*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2.对恩格尔系数的学*能更好的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3.如果选择前面学过的列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或用分数问题复*导入,虽然能帮学生寻找知识的生长点和链接点,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但压缩了学生的探索空间。所以不设相应的复*题就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寻找新的知识生长点,感悟新的学*方法以达到学*能力的培养。

  课中,自主探究,分析比较分为3个层次:循序渐进,动态示题探究交流,夯实基础比较优化,激活思维。

  首先:循序渐进,动态示题。笑笑也调查了一份他们家的食品支出情况,我们去看一看然后运用课件将表格中的第一排数据一一出示,让学生分别判断处于什么生活水*,然后再说一说有什么发现。这样逐一出示,能够让学生的观察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直观的发现笑笑家生活水*从贫困温饱接*小康的巨大变化,感受到这些年来人们生活水*的提高,然后再出示整张表格。这时,我将问题(1)去掉,因为它已经在动态出示表格的过程中完成了,直接将问题(2)改成(1)随着表格一起出现: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吗?我把它分成探究交流环节和比较优化环节。

  探究交流,夯实基础。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以下4步完成

  1.独立审题,并尝试画图、列式、解答。

  2.小组内交流想法:你是怎么想的?

  3.在黑板上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方法。

  4.全班交流反馈。

  独立完成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亲历知识的形成,以达到自主建构。交流想法则是用语言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再一次论证,展现。

  而在展示方法这一步,由于前面的学*基础,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用方程来解这道题,主要有65%X-35%X=210,也有可能会出现这一种(65%-35%)X=210,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同学用算术方法---210(65%-35%)。所以将这三种代表性的方法都展示在黑板上。在反馈的时侯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尤其是对等量关系的把握。比如第一种65%X-35%X=210根据要求,学生一般都会先画出线段图,那么首先要让学生根据线段图说出图意,其次说出列方程的根据:你是抓住哪句话来分析的?通过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得出等量关系:食品支出的钱数-其他支出的钱数=210元,再根据等量关系说出所列方程的含义:65%X、35%X分别表示什么?以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并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65%-35%)X=210虽然从算式来看只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是实际上他们所依据的数量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可适时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程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期间对于学生因为粗心比较容易犯的错误,要拿出来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错的原因。总之,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多放手,给他们探索的空间,注重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既要让他们思考也要在他困惑时给予引导。

  比较优化,激活思维环节:新课标倡导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此类问题,因为这种顺向思维的方法,既化难为易,又加强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因此,针对学生展示出的列方程和算术2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比较评价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讨论得出列方程的方法可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直接列出方程式,便于理解;同时指出列方程这种方法在我们以后的学*和实际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后要求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完成教材试一试的第2题(2)20xx年,食品支出占50%,旅游支出占10%,两项支出一共540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

  来巩固所学。由于第一题(1)1995年,其它支出比食品支出少76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与例题是重复的,所以删掉。而第(2)题作为例题的延伸和对主题资源的有效利用做为课堂练*。

  课尾拓展思路,学以致用。由于前面的学*比较充分,而教材后面的练*题和例题基本处于同一层次水*,所以我在丰富练*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这两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据此我设计了两道练*题。

  1.某班在一次数学单元训练中这道题是从扇形图的练*形式以及涵盖了基本训练、变式训练、发散训练的练*内容两方面丰富了本课,其意图是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的培养。 第二道题选用的材料是《我国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情况》的财经报道。

  2.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局面下,我国经济率先崛起。截至9月份,前三季度累计全国财政收入515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7526.8亿元,同比增1.6%,地方本级收入23992.07亿元同比增长9.8% 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列出算式? 这道题的数据虽然复杂不方便计算,但是体现了数学材料的真实性。其倾向性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集、提取信息并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板书: 因为本课本着放手让学生探索的定位思想,所以板书的设计遵循黑板是学生的试验田的原则,除了教师板书课题及一些重点要求外,主要是学生上来展示他们的解题方法。

  就是这样,一堂朴实数学课的探究与应用,就此结束,希望能得到在做的专家与同仁的指导。谢谢!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课本第111~112页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与解题方法,比较熟练解答这类应用题,把它们的有关知识系统化。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学会联系实际的良好学**惯。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

  1、阅读课本十二册111页~112页的内容。再看看其他册课本有关分数、百分数的内容。

  2、在课本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预*中不懂的地方。

  3、提出预*中自己存在的问题,在课本相应的地方写出来。

  4、课前试练:111页“做一做”。

  5、复*十一册中“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相关的知识。

  二、学生提出预*中问题

  三、对学生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给予讲解。

  四、变式训练

  教师精点111页“做一做”。

  五、教师引讲

  1、创设情境。

  多媒体出示: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水彩画50幅;蜡笔画80幅。

  2、学生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

  (1)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

  (80—50)÷50=3/5

  (2)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

  (80—50)÷80=3/5

  为什么用80作除数?而不是用50?呢?

  4、归纳小结:

  这是两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它们都是用相差量去跟单位“1”的量相比。相同点是这两个要比较的数量是已知的,不同点是两个问题中的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因此,在算式中用哪个数量作除数就不同。

  所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用相差量除以单位“1”的量。

  板书:找出单位“1”

  5、改编练*题。

  屏幕出示如下信息:

  (1)根据“蜡笔画比水彩画多”这个条件,

  如果已知水彩画有50幅,怎样求蜡笔画有多少幅?

  如果已知蜡笔画有80幅,怎样求水彩画有多少幅?

  (2)根据“水彩画比蜡笔画少”这个条件,

  如果已知水彩画有50幅,怎样求蜡笔画有多少幅?

  如果已知蜡笔画有80幅,怎样求水彩画有多少幅?

  编出4道不同的分数应用题,并解答。

  ①蜡笔画比水彩画多,水彩画有50幅,蜡笔画有多少幅?

  蜡笔画:50×(1+3/5)=80(幅)

  ②蜡笔画比水彩画多,蜡笔画有80幅,水彩画有多少幅?

  水彩画:80÷(1+3/5)=50(幅)

  ③水彩画比蜡笔画少,水彩画有50幅,蜡笔画有多少幅?

  蜡笔画:50÷(1+3/8)=80(幅)

  ④水彩画比蜡笔画少,蜡笔画有80幅,蜡笔画有多少幅?

  水彩画:80×(1—3/8)=50(幅)

  思考:两个问题一样吗?解答的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有不同地方?

  6、总结。

  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

  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

  “多”用1+分率

  “少”用1—分率

  7、迁移深化。

  教师:如果把以上几道应用题中的分数改为百分数,你会做吗?

  小结:在一般情况下,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应先找出分率句中的单位“1”,再分析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进行解答。

  把以上几道应用题中的分数改为百分数,数量关系一样,只是题里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用百分数表示。解题的思路与方法不变。

  六、巩固练*

  1、基本练*:练*二十二第2、3题。

  2、深化练*:练*二十二第5题。

  七、作业

  练*二十二第1、4题。

  板书:复*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

  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

  “多”用1+分率

  “少”用1—分率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3篇(扩展6)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说课稿范本五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进行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调整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现代数学信息资料充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就我所上的《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教学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在教材使用上我大胆改变教材材:从学生身边的事出发,以收集、整理学生植树活动的数据情况分析来建构。从植树活动情景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中数学之间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源泉,这样更会体现课堂教学“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和教师由“教教材”向创造性的“用教材”的新理念。

  二、学情现状分析:

  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想”帮助学生弄清,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多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然后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的改变题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认识,看到题里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的联系,发展自己的解决问题策略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的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教学目标是1、学生在学*了解答“一个数上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3、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难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我用植树造林活动作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自己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力求教学设计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在内需的情感导入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2、在宽松的学*氛围中,让学生经历过程、主动探究。3、在多样的课堂评价中,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4、在开放的教学教程中,让学生应用数学、体验成功。

  1、情景引入,通过植树节,同学们都踊跃地参加植树活动的数据。让学生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含义。(1)六年级同学今年植树的参加率是98%.(2)六年级同学今年植的树成活率是85%.(3)同学们植树的棵数是去年的120%。目的是让学生回顾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关键是什么?为后面的新课探究打下基础。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多(或少)百分之几”, 是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延伸。

  2、探究新知,通过紫金镇今年大力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的情景图及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进一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的联系,发展自己的解决问题策略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的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通过改一改,让学*利用已有学*经验解决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体现一题多解、一题多改、一题多意的用材要求。

  3、深化巩固,由于人们过度砍伐树木,造成了水土流失。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洞庭湖,因水土流失引起泥沙沉积等原因,面积已由原来的大约4350*方千米缩小为约2700*方千米,没庭湖的面积减少了百分之几?国家实施天然林和藏羚羊保护工程。我国**地区藏羚羊的数1999年是7万只左右,到2003年9月增加到10万只左右。藏羚羊的数量1999年增加了百分之几?两道题的练*,学生进一步明白“求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应注意找应用题中的标准量,也就是确定单位“1”,用标准量作除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实际应用

  4、课后延伸:我镇今年实际造林14公顷。明年计计划造林比今年造林多20%,估计明年造林多少公顷?我们下节课研究.让学生进一步想对数学研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求知欲。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学*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进行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调整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现代数学信息资料充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就我所上的《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教学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在教材使用上我大胆改变教材材:从学生身边的事出发,以收集、整理学生植树活动的数据情况分析来建构。从植树活动情景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中数学之间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源泉,这样更会体现课堂教学“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和教师由“教教材”向创造性的“用教材”的新理念。

  二、学情现状分析:

  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想”帮助学生弄清,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多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然后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的改变题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认识,看到题里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的联系,发展自己的解决问题策略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的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教学目标是1、学生在学*了解答“一个数上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3、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难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我用植树造林活动作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自己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力求教学设计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在内需的情感导入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2、在宽松的学*氛围中,让学生经历过程、主动探究。3、在多样的课堂评价中,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4、在开放的教学教程中,让学生应用数学、体验成功。

  1、情景引入,通过植树节,同学们都踊跃地参加植树活动的数据。让学生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含义。(1)六年级同学今年植树的参加率是98%.(2)六年级同学今年植的树成活率是85%.(3)同学们植树的棵数是去年的120%。目的是让学生回顾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关键是什么?为后面的新课探究打下基础。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多(或少)百分之几”, 是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延伸。

  2、探究新知,通过紫金镇今年大力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的情景图及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进一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的联系,发展自己的解决问题策略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的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通过改一改,让学*利用已有学*经验解决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体现一题多解、一题多改、一题多意的用材要求。

  3、深化巩固,由于人们过度砍伐树木,造成了水土流失。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洞庭湖,因水土流失引起泥沙沉积等原因,面积已由原来的大约4350*方千米缩小为约2700*方千米,没庭湖的面积减少了百分之几?国家实施天然林和藏羚羊保护工程。我国**地区藏羚羊的数1999年是7万只左右,到2003年9月增加到10万只左右。藏羚羊的数量1999年增加了百分之几?两道题的练*,学生进一步明白“求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应注意找应用题中的标准量,也就是确定单位“1”,用标准量作除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实际应用

  4、课后延伸:我镇今年实际造林14公顷。明年计计划造林比今年造林多20%,估计明年造林多少公顷?我们下节课研究.让学生进一步想对数学研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求知欲。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学*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一、说教材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它是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通过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在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做学*的主人。使学生在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体会到学*成功的乐趣。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含义。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现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尝试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以前学过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引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加学生学好、用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导语:“同学们,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出示课件一)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造成的影响。“现在,人们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做了很多的努力,植树造林就是其中之一(出示课件二),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瞧!在另一个植树造林示范乡试验站,一位记者正在采访植树工人(出示课件三),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植树工人的介绍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

  1、原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几?

  4、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题,个别汇报后集体评订。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提醒学生注意单位“1”的量。

  (设计意图:通过有关植树造林的情境图,了解植树造林的作用和意义,引起学生对植树造林的关心。通过前两个问题的解决,为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自主参与,新课探索。

  1、让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自己尝试把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说说你是怎样理“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几”的,在全班交流后,出示课件点拔,让学生明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占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再组织交流自己的方法。出示课件组织交流,教师适时点拔及板书。

  (设计意图:在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解题,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使学生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思考“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学生很可能会回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16。7%”,教师暂不作评价。启发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此前的回答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总结规律:问题中是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比较、计算、验证,进一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概括应用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来表达增加、减少的幅度。让学生举例说说这些话的含义。

  (三)、课堂练*,巩固新知

  出示课件(做一做、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通过练*加深理解、消化本节课的知识,并知道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反思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归纳、整理,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五)、板书设计:突出两种方法的比较,简明概括。

  百分数的应用

  一个乡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一:(14—12)÷12方法二:14÷12—1

  =2÷12≈1.167—1

  ≈0.167=0.167

  =16.7%=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册书第五单元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第三课时,具体是百分数应用题中“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另一个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已学过的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基础上,学*解答较难一点的百分数应用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①、通过创设情境,独立尝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或百分之几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②、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③、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二、说学法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此种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出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加学生学好、用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第一、二单元学*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基础上进行的继续学*,是一节新旧知识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因此,我认为教师为学生创识一种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基于这一点,我以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不同的解法为教学重点,创识一种“复*-探究-应用”教学形式,以“自主学*”贯穿课中,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尝试,突出学生的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利用旧知,导入新课

  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引入、出示条件,让学生根据这些条件提出可以解答什么样的问题。

  设计用意,好问是学生的天性,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很快抓住学生,使他们大脑迅速运转,回忆旧知,切入正题。同时也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找准新知识的最佳切入点,为学生后面的学*做好准备。

  2、讲授新知

  ①、出示例题的条件:“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教师提出: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样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得出不同需要解答的问题,此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所提的问题归纳成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紧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得出不同的解法,学生互相对照,探讨研究,总结方法,教师再给以指点和总结,然后再练*,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新旧知识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比较自然地在头脑中进行了比较-探究-总结的过程,学生实际能力不一,提出的问题可能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及经验进行了一次有意义地探索过程。

  ②、新知识的应用

  a、练*的目的:练*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本途径,同时又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步骤,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练*,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增加用数学的意识。

  b、因为此节课内容是在前面学*了分数乘法、除法基本应用题基础上再学*,又是学*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一“顺向思维”的知识,所以在练*中给出了一些变化,第一题条件变化了“今年比去年减少了05%”;第二题是让学生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第三题的已知条件:海龟产下约900只海龟蛋,孵化率在40%—60%之间求这些海龟蛋可以孵化出多少只小绿海龟?这样练*的设计,既要巩固所学的基本解题方法,又要通过变化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下一节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3、结尾: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时要教学第93页例3,并进行相关的训练。这是在学过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及一般分数应用题解答方法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更深入的拓展应用性学*,可以看作是前段落分数应用题教学的巩固与深化,也可以视为体现数学教学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其内容与实际生活比较切*学也比较容易接受。

  2、教学目标:

  作为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小学数学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知识传导、能力培养、情感激励及其*惯养成等任务。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我设定了如下内容的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类型之一——“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本题型特点、解题思路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概括总结、实践应用等多种技能。

  (2)过程方法目标:教为主导,充分体现教师组织、点拨、合作的角色定位;学为主体,突出培养学生运用已学小数、分数、百分数互化,及一般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温故而知新从而探索新规律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着眼非智力因素培养,使学生感悟到真知来自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学以致用之中有无穷的快乐,从而焕发学生探索规律、获取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3、重点难点:

  一堂课教学重点的设定,应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本着突破基本环节的原则设定。作为一种应用类型的例题教学及其训练课,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应是: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和运算方法。

  而教学难点的设定,则要从“教材”与“学生”两相关联的角度,主要考虑学生“学”的实际来确定,据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应是:帮助学生把握此类应用题“类”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该类*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教学获得成效的关键,是在引导学生自如地应用旧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的总体教学思路,拟分环节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铺垫孕伏法:通过对旧知识的复*回顾,既让学生重温分数、百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又为后边教学新课,由“一般分数应用题”到“百分数应用题”,设置类比、迁移的情景。

  2、分析讲授法:教者出示例题后,参照一般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未知数量及其问题,揭示其中等量关系,列算式分步运算并答题。

  3、归纳总结法:在讲授例题、直观演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例子”中“得法”,参照以前所学“一般分数应用题”解法,梳理总结“百分数应用题”解答思路及步骤。

  4、练*巩固法:在讲解例题,并引导学生总结、从“例子”中得法的基础上,教者及时出举相关同类型基本题目,及其较有难度的变式题目,组织学生及时练*巩固。

  三、说学法:

  注重学法指导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提高数学教学实效的根本途径,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拟努力落实学法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学*方法、养成*惯,并激发学*兴趣。具体说来,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