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1-09 00:00:00 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1

  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

  2、今天我们就来学*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出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课后分析:

  尝试——让课本留下思考的痕迹

  新课程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经常看到有的老师上课时让孩子海阔天空的发表自己的高见,孩子们在课堂上忙着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却无暇捧起书本细读,有时甚至使孩子的思维脱离文本,教师也不作引导,任其夸夸其谈,课堂看似热闹,却无多少实质。有时自己也放这样的错误。这堂课在课始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要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尔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初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或者“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抑或“我认为……”让孩子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的色彩。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向高段学*过渡的重要一环吧!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4.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学*,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品味语言的方法和脚围绕主题把内容写具体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梳理李四光探究巨石由来的经过,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在对话中把握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课题是《奇怪的大石头》,这里的中心词是“石头”,称这块石头“大”,究竟有多大?大石头就大石头呗,可又说它“奇怪”,奇怪在哪儿呢?又是谁会对一块大石头感到奇奇怪呢?是“一时”奇怪还是“长久”奇怪呢?最后这“奇怪的大石头”变成了“不奇怪的大量石头”了四,就带着这些问题好好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感知基本内容。

  2.让学生按以上引入的提示概说课文内容。

  三、学*生字新词

  让学生在课堂练*本上写出自己第一次接触的感到陌生的生字新词,这样,每人写自生字新词是不尽相同的,但对课文后列出的要求掌握的生字要重点指导。

  部分字词学*提示:

  著名——著,形声字,从一,者声。原指结草为标识,故从一。在野外所结的草标是明显易识,容易看到的,由此引申出明显、显露等义,如词语: “显著”、 “昭著”。又作著作“,这是通过文字把有关的思想表露出来,这文字亦像草标的作用。“著名”即是名显著,人人皆晓的意思。知道“著”字用草字头表义的字理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著名”一词的形义。

  宝藏( zang),宝藏一般在杂草丛生处。“藏”字笔画繁杂难写,可用顺口溜灵活记为:一臣被迫杀,兵戈身后扎;躲进草丛里,钻入床底下。

  旅行——旅,会意字,左旁“方”与右上的“横人”原为一个整体,原是旗游形,故与旗帜有关的字多以此为偏旁,如:“旗、旌、旋、旄”等字,俗称“方人旁”。常用词如“旅游、旅客”等。

  考察——“考察”与“考查”易混淆。“考查”一般是先有“结论”,然后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看其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考察,,.往往是未形成 “结论”,通过对事实现的实地观察调查而后再得出结论,在得出结论前的观察和调查必须是十分细致和缜密的。

  四、反复朗读,读通读顺

  可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老师参与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

  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本课时将按“带着问题,精读课文,品味词句,理解感悟”的要则构建课堂教学流程。以下主要按照行文结构提示学*研讨和训练的要点。

  二、研读课文

  一怪一大石头为什么“孤零零”

  《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儿?谁感到奇怪?为什么会感到奇怪?

  1.下面的哪些词语反映出“奇怪的大石头”的“大”?同桌讨论,并给表现石头大“的词语加上点。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2.比较加点词的异同,看看哪个词更能体现出这块石头的“大”。

  (1)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2)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藏。

  下面的哪些词语反映出“奇怪的大石头”的“奇怪”?小组讨论,并给表现“奇怪”的主要词语加上点。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李四光面对“一怪”提出什么疑问?怎样读才能读出心里思索的语气语戚

  二怪一大人为啥也讲不清

  1.面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跑去问老师,然而,老师也不太清楚。从下面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表现出老师是不甚了解、解释不清的?

  (1)李四光跑去间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2)“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2.下面的句子表达的意思一样,用的标点符号却不一样:分别读一读,想一相表现出老师对李四光的询问不甚了解、解释不清是使用“!”好还是使用“。”好。

  (l)“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2)“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引导学生进行生本对话,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果学生认为使用句号较好也是允,因为这也比较符合当事人没有把握、解释不清的心态和语气。)

  3.李四光面对“二怪”提出什么疑问?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句中的“很深很深”削减为“很深”,“卧”改换成“陷”好吗?为什么?

  “很深很深”形容词叠用说明冲击力非常大,不规则的石头多为面积大的部位接触地面,好像人站立只是脚接触地面,而躺卧时则是整个身子接触地面一样。引导学生品味语运用的准确性,,并由此体会李四光说话所具有的极强的逻辑性。

  4.面对李四光的反问,老师说:“这我可说不上来了。”读这句话时怎样读才能读出老师因回答不出时的窘促和难以解说的情态?(也可创造性地加些语词)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这……我,我可说不上来了。”

  “这……这……哎呀,我可说不上来了。”

  三、英国留学

  1.依据上下文着重理解“突兀”、“旅行”两个词语。

  2.哪些词语特別说明了李四光的.不停思考和执著探索的精神?

  想了许多年、直到、才……

  四、回乡考察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什么不同?用哪个词比较准确?

  (1)后来,李四光回到了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2)后来,李四光回到了家乡,专门考李了这块大石头。

  2.“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为什么这一研究成果会“震惊”全世界?“震惊”的“震”原来是什么意思?“震惊”的“震”能写成“振”吗?

  五、填写有关词句,感悟人物品质

  1,写出课文中李四光产生疑问的三个间句。

  (l)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3)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2.找出课文中表现李四光在行为上善于思考、执著求索的词语。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李四光又跑去间爸爸

  想了许多年……直到……才 专门考察……终于 进一步考察……

  3.找出课文中李四光最终获取研究成果的句子。

  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4,认真地想想上面“疑问”——“行为”——“成果”相互间的关系,你从中受爭到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不奇怪的大石头

  想了许多年 终于弄明白

  专门考察 震惊全世界

  进一步考察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3

  【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汇报预*效果:

  ⑴ 《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⑵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菁选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12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1

  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发动学*收集李四光的生*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本课课件

  导学案:

  一、我会读

  1.读词语

  奇怪 著名 捉迷藏 兴趣 历史 躲藏 *整 推动 旅行考察 秦岭 遗迹 研究 成果 镇静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2.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把课文划分为

  二、我知道

  1.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 )。

  2.课文讲述的是( )事。

  3、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奇怪的大石头》。

  2、你知道李四光吗?

  二、检查预*

  (一)词语检查

  1、 课前,我们已经依据导学案预*了课文,下面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情况,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只要能读准字音就可以得一颗星,小组长做好评价。

  2、刚才得星的同学请举手,恩,看来这部分学*对大家不成问题,

  (二)朗读检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三、品读课文

  (一)小组合作探究:

  1.大石头“怪”在什么地方?

  2.李四光怎么解决小时的这些疑问的?

  (二)交流、点拨导学案

  1.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你们一定会明白很多。读的时候划下你读不准和不明白的字词,与同桌交流,不能解决的可以问老师。

  “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朗读课文,互相表演,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

  (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孤零零”说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地;

  (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

  (3)“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间之久;

  (4)“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父亲也不清楚,说明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综合上述几个方面,说明了此石“ 真怪”。

  2.正是因为大石头有这样几“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呢?

  (1)石头“大”,引起李四光兴趣,向老师请教“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老师推测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

  (2)李四光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可为什么没有砸一个大坑呢?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

  (3)李四光并没有放弃求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关键词语,体现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3.师生评议。

  4.这些问题别人没有注意,但李四光发现了。那可真是块“奇怪的大石头”,你能把这种奇怪的感觉读出来吗?请一位同学与我分角色来朗读李四光与老师的话,我读老师的话,你读李四光的话;再请一位同学与老师来读读,你读老师的话,我读李四光的话;接下来请同学们与同桌练*分角色朗读。

  5.我们再来李四光后来是怎样不断来解决这下问题的。生汇报,师点拨,相机板书:奇怪的大石头——想了很多年——学*地质学——专门去考察——有了大发现

  四、整体回顾

  1、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的句式的来说一说

  小结: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指导写字

  老师演示,逐字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考、秦”为“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著、藏、究、震”为“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在写“纪”时,右边的写法、“旋”和“旅”、“藏”和“卧”的写法区别。

  六、课后作业

  1.继续练*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字词。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2

  一、教材简析:

  《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先介绍了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了李四光玩耍时对怪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在写法上,本文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

  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是文章的教学重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建议及切入点。

  1、课文中涉及到一些地质学知识,如:陨石、冰川等,课前可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但不能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地质学知识的渗透上,偏离本文主旨。

  2、理解课文时,可在学生课前对课文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质疑,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后,本文可抓住三个主要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①“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怪在哪呢?”

  ②“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

  ③“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他是怎么解开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1、同学们,师:同学们,你见过大石头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它时是什么感觉?我们今天就来学*《奇怪的大石头》,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也和你们一样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李四光和这块大石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通过对课题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兴趣,同时让他们养成一个勤问问题的好*惯。】

  (二)整体感知

  播放课件,欣赏课文。对于文章中不懂的词句做简要交流。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三)感受巨石

  1、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怪在哪呢?请同学好好读读课文,找找这块石头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朗读相应的句子。

  师小结:是呀,这块巨石确实怪,难怪李四光对这块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产生了很多的疑问。

  (四)研读问题

  1、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

  生交流,课件出示5个问题:

  【(1)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2)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4)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

  (5)为什么它的周围都是*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2、仔细读读这5个问题,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3、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还特意去问了老师和父亲。我们来看看他和老师的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3-7小节。从他和老师的对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4、是呀,老师的回答并不能解开李四光心中的疑团,他又去问爸爸,还是……这些问题他是不是随便问问就算了?他想不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他在心中一直问了很多年,从(他小时候)一直到(他长大再次回到家乡),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没有被李四光遗忘,反而这些问号变得越来越大!(板书5个问号,一个比一个大。)

  【李四光提出的5个问题是文章很好的切入点和着眼点,通过对5个问题的研读,一个爱思考,对问题执着追求,刨根问底的李四光已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

  5、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这块石头是怎么来的?他是怎么弄明白的?

  6、师:如果前面的疑惑用五个大大的问号来表示,那么这个石头之谜解开了该用什么号?说说理由。

  生:“。”因为问题的答案已经揭晓

  生:“!”因为这些问题困扰了李四光很久,今天终于有了答案,他很激动,很兴奋所以用“!”

  师:同学说的都有道理,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生惊讶,沉思)

  生:我知道了“,”因为李四光研究完了这块大石头后仍然继续研究,又发现了第四纪冰川漂流的遗迹,所以她的研究还没完,用“,”。

  师:“你们赞成谁的意见?”

  (生一致认为第三种意见板书“,”)

  师:“如果再给后面加个标点符号,你认为用什么号最合适!”

  生:“……”因为李四光的研究并没有就此停止。

  生:我也同意,李四光的此后一直都在不断地研究,直到他生命的结束。

  【用标点符号来设计板书,串联文章的主要情节是本课设计的一大亮点。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全面的多方位的理解,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擦亮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这样设计对于李四光孜孜不倦,刻苦钻研,执着追求有了更形象,更深入的理解。】

  (五)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通过前面的铺垫,李四光的形象也渐渐饱满,此时的说话训练已是水到渠成。】

  四、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教学,有这么两个比较突出的地方:

  一、巧设提问,擦亮思维火花。

  本课教学设计,教师提问不多,但却精练。文章主要就抓住三个问题展开教学

  ①“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怪在哪呢?”

  ②“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

  ③“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他是怎么解开的?”,每个问题都能很好地发掘学生思维的空间,尤其是对第二个问题的研读,让学生从5个问题入手,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在发现中,李四光善于提问,勤于思考,执着探求问题答案的形象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正因为有了这些精巧的提问,才会使学生不断擦出思维的火花,照亮富有生气的课堂。

  二、标点串联,激起多元思考。

  本课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教师用标点符号来设计板书,串联文章的主要情节,通过对板书标点的选用,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精彩的回答层出不穷,在一句句精妙的回答中,李四光孜孜不倦,刻苦钻研,执着追求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满。这些标点点出了石头的启示,点出了学生的智慧,点出了课堂的精彩!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3

  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感悟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一件事写出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以后,我们通过一些*凡的事认识了一些不*凡的人,他们有喜爱灰雀尊重小男孩的列宁,关心少年儿童的大作家高尔基,有从小就讲诚信的***。今天我们再来认识谁呢?(出示李四光头像和第一自然段: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他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第七课的学*(读课题)

  2、快速读课文,自学字词,借助老师的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提示:李四光小时候对_______产生了疑问,并跑去问——、——,长大后_______________,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_的故事 。

  (1)先过字词关:谁会读?

  著名 藏在后面 悄悄

  yǔn kēnɡ

  躲闪 陨石 大坑 卧进 推动

  qín yù yí

  旅行 考察 秦岭 流域 遗迹

  zhèn

  研究 震惊

  (2)这些字哪个笔画最多?我们一起写一写:

  著 藏 悄 闪 坑 卧 推

  旅 考 秦 纪 遗 究 震

  (重点指导“藏”字的笔顺,顺势让学生写与藏有相同部件的“卧”字,巩固笔顺。)

  (3)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和他成为地质学家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到李四光身边去考察考察他。

  2、重点探究,学**四光善于思考,不懈追求的精神。

  (1)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从这一段的描述中,你考察到了什么?要把目光聚焦到李四光身上,看看小时候的李四光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什么?

  联系下文,想一想石头已经放在这里好几百年了,到这儿玩捉迷藏的会有谁,曾经还会有谁?(还会有老师、爸爸、爷爷甚至还有比他们更长的一辈人小时候都可能围着石头捉过迷藏.)

  也就是说,曾经围着这块石头玩过的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唯独李四光对大石头的来历产生了兴趣,看出什么?(板书:李四光善于发现)谁能读出来?

  (2)脑海中有了疑问,李四光又是怎么做的呢?快速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用横线画出李四光的话,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谁和我分角色读?从这段对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发现李四光很会提问,思维很有逻辑性)

  (3)那我们就来看看李四光是怎样提问的。

  出示:我们来按课文填空,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可它——————————————?”

  填空后,读读划线的部分,看看李四光是怎样提问的?

  (不唯师,不唯上,有理有据推理,追根究底探求,让学生明确提问不是凭空乱想,像李四光这样的合理分析,才是科学的思维。)

  那我们再来学着李四光,追问一下老师,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老师含糊回答李四光不满意,所以要读出着急,追问,思考的语气)

  出示,分角色读: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4)大家发现刚才最后一句: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李四光是怎样问爸爸的,课文为什么没详细写出来?(让学生明白:问爸爸的过程,因为可能和问老师类似,所以一带而过,明白叙事时重点内容详细写,相似情节简略写的写作方法。板书:重点内容详细写,相似情节简略写)

  (5)在孩子心目中,老师、爸爸应该是最有学问的人了,连他们都说不清楚的问题,李四光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剩下的部分,在最关键的几个词底下可以点上着重号,看看从这些词语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交流,梳理出李四光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1.关于这石头为什么会在这,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2.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4.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的遗迹。

  (引导学生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对李四光执着探索的精神感悟上。感受李四光的持之以恒、执着追求的精神)

  3、总结全文,*得写法。

  同学们,作者通过“奇怪的大石头”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李四光?(善于提问、善于发现、善于探求)

  你明白李四光为什么能成为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了吗?像课文中选取的足以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的事我们可以称作是典型的事例,我们本单元就要求大家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通过本课的学*,对你写好这件事有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明确:要先想好写谁,想写这个人的什么特点,哪件事最能表现这个人的这个特点,选择一件最能表现这个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写。)

  叙述事情的时候,本课还有哪些好的做法对你有启发?

  (可引导学生想:为了表现李四光善于思考的特点,作者详细写出了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而且还有一点让学生明白:问爸爸的过程,因为可能和问老师类似,所以一带而过,明白叙事时重点内容详细写,相似情节简略写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学文时*得写法,为下一步自己写**好铺垫。)

  4、作业布置:

  同学们,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以蕴含着大价值,我们也应该有一颗好奇心,多思考,多发问,去发现一个个神奇,今天我们就来个小练笔:我的小发现。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善于思考

  (地质学家) 善于提问 典型事例

  善于探求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图片、童年故事。

  2.生字、新词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

  2.过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

  3.李四光简介(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李四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情况。

  (1)认生字: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2)指导生字书写: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应该怎样写。

  (3)教师点拨下面的词语。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3.教师播放课文范读,学生听读,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自由朗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作业设计

  1.教师点击课件,学生随堂完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巩固新词,朗读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分组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体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他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一起前往现场,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请大家自学第二自然段,要求如下: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2)李四光和伙伴们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3)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这是为什么?

  2.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是怎么问的?老师是怎样回答的?李四光听后是怎么想的?同桌之间对问对答。

  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老师的回答,李四光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3、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最后这个疑问得到解决吗?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交流: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巨石之谜的?

  教师主要引导: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适度拓展

  1.总结: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保持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追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

  2.我们知道李四光和大石头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知识?

  教师点击小阅读,补充两则小故事。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4.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学*,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品味语言的方法和脚围绕主题把内容写具体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梳理李四光探究巨石由来的经过,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在对话中把握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课题是《奇怪的大石头》,这里的中心词是“石头”,称这块石头“大”,究竟有多大?大石头就大石头呗,可又说它“奇怪”,奇怪在哪儿呢?又是谁会对一块大石头感到奇奇怪呢?是“一时”奇怪还是“长久”奇怪呢?最后这“奇怪的大石头”变成了“不奇怪的大量石头”了四,就带着这些问题好好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感知基本内容。

  2.让学生按以上引入的提示概说课文内容。

  三、学*生字新词

  让学生在课堂练*本上写出自己第一次接触的感到陌生的生字新词,这样,每人写自生字新词是不尽相同的,但对课文后列出的要求掌握的生字要重点指导。

  部分字词学*提示:

  著名——著,形声字,从一,者声。原指结草为标识,故从一。在野外所结的'草标是明显易识,容易看到的,由此引申出明显、显露等义,如词语: “显著”、 “昭著”。又作著作“,这是通过文字把有关的思想表露出来,这文字亦像草标的作用。“著名”即是名显著,人人皆晓的意思。知道“著”字用草字头表义的字理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著名”一词的形义。

  宝藏( zang),宝藏一般在杂草丛生处。“藏”字笔画繁杂难写,可用顺口溜灵活记为:一臣被迫杀,兵戈身后扎;躲进草丛里,钻入床底下。

  旅行——旅,会意字,左旁“方”与右上的“横人”原为一个整体,原是旗游形,故与旗帜有关的字多以此为偏旁,如:“旗、旌、旋、旄”等字,俗称“方人旁”。常用词如“旅游、旅客”等。

  考察——“考察”与“考查”易混淆。“考查”一般是先有“结论”,然后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看其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考察,,.往往是未形成 “结论”,通过对事实现的实地观察调查而后再得出结论,在得出结论前的观察和调查必须是十分细致和缜密的。

  四、反复朗读,读通读顺

  可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老师参与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

  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本课时将按“带着问题,精读课文,品味词句,理解感悟”的要则构建课堂教学流程。以下主要按照行文结构提示学*研讨和训练的要点。

  二、研读课文

  一怪一大石头为什么“孤零零”

  《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儿?谁感到奇怪?为什么会感到奇怪?

  1.下面的哪些词语反映出“奇怪的大石头”的“大”?同桌讨论,并给表现石头大“的词语加上点。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2.比较加点词的异同,看看哪个词更能体现出这块石头的“大”。

  (1)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2)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藏。

  下面的哪些词语反映出“奇怪的大石头”的“奇怪”?小组讨论,并给表现“奇怪”的主要词语加上点。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李四光面对“一怪”提出什么疑问?怎样读才能读出心里思索的语气语戚

  二怪一大人为啥也讲不清

  1.面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跑去问老师,然而,老师也不太清楚。从下面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表现出老师是不甚了解、解释不清的?

  (1)李四光跑去间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2)“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2.下面的句子表达的意思一样,用的标点符号却不一样:分别读一读,想一相表现出老师对李四光的询问不甚了解、解释不清是使用“!”好还是使用“。”好。

  (l)“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2)“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引导学生进行生本对话,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果学生认为使用句号较好也是允,因为这也比较符合当事人没有把握、解释不清的心态和语气。)

  3.李四光面对“二怪”提出什么疑问?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句中的“很深很深”削减为“很深”,“卧”改换成“陷”好吗?为什么?

  “很深很深”形容词叠用说明冲击力非常大,不规则的石头多为面积大的部位接触地面,好像人站立只是脚接触地面,而躺卧时则是整个身子接触地面一样。引导学生品味语运用的准确性,,并由此体会李四光说话所具有的极强的逻辑性。

  4.面对李四光的反问,老师说:“这我可说不上来了。”读这句话时怎样读才能读出老师因回答不出时的窘促和难以解说的情态?(也可创造性地加些语词)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这……我,我可说不上来了。”

  “这……这……哎呀,我可说不上来了。”

  三、英国留学

  1.依据上下文着重理解“突兀”、“旅行”两个词语。

  2.哪些词语特別说明了李四光的不停思考和执著探索的精神?

  想了许多年、直到、才……

  四、回乡考察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什么不同?用哪个词比较准确?

  (1)后来,李四光回到了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2)后来,李四光回到了家乡,专门考李了这块大石头。

  2.“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为什么这一研究成果会“震惊”全世界?“震惊”的“震”原来是什么意思?“震惊”的“震”能写成“振”吗?

  五、填写有关词句,感悟人物品质

  1,写出课文中李四光产生疑问的三个间句。

  (l)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3)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2.找出课文中表现李四光在行为上善于思考、执著求索的词语。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李四光又跑去间爸爸

  想了许多年……直到……才 专门考察……终于 进一步考察……

  3.找出课文中李四光最终获取研究成果的句子。

  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4,认真地想想上面“疑问”-------“行为”——“成果”相互间的关系,你从中受爭到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不奇怪的大石头

  想了许多年 终于弄明白

  专门考察 震惊全世界

  进一步考察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6

  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发动学*收集李四光的生*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投放多媒体,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情况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三、解决一些术语词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突兀:高耸。

  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四、默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四人小组讨论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把仍不能弄懂的记录下来

  1.全班反馈,归纳整理提出的问题.

  2.老师引导解决读懂文章必须弄懂的问题.

  (一).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分角色读3-8自然段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三).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我的小发现

  板书:

  7 奇怪的大石头

  解 之谜

  李四光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7

  学*目标

  1.认识“坑、考、秦、域、遗、震”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悄、闪、坑、卧、推、旅、考、秦、纪、遗、究、震”。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过程: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检查预*,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仲揆(kui)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童年随父亲入村塾读“四书”、“五经”,学写诗文。他勤奋好学,爱好劳动。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他是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坑、考、秦、域、遗、震著、藏、悄、闪、坑、卧、推、旅、考、秦、纪、遗、究、震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3.各自抄写。

  词语解释: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qiao)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4.突兀:高耸。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火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复*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才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等18个词语。

  2、通过人物对话的理解感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从对话中感受李四光的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名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孩子们,在第二组课文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列宁,认识了高尔基,星期五,张老师又请你去收集了名人的故事。通过收集,你又认识了哪位名人?你对他哪个故事印象最深?

  (学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一位名人,他就在我们的课文中。

  1、出示课题:奇怪的大石头

  谁来读课题。

  2、交流对李四光的了解。

  昨天已经预*过课文,我们知道课文的主人公是李四光。通过预*,你对李四光有哪些了解?(主要两块内容)

  内容1、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这是课文的第一句话,你很会寻找。你知道地质学家是干什么的?

  学生思考交流。

  师总结:专门研究地球构造,研究地球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成绩卓越,才可以称为地质学家。

  读句子。

  内容2、李四光为我国的石油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

  这又是从哪里获得的?(资料袋)

  3、你还从哪些地方了解到了关于李四光的故事?

  (图书馆、网络、家长等)

  三、初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思考这个问题。

  (给足学生读课文的时间以及思考问题的时间)

  1、交流反馈词语。

  著名捉迷藏悄悄躲闪卧进推动旅行研究(学生已经认识,要求会写的词语)

  大坑考察秦岭遗迹震惊流域(第一次接触,既要读准,又要会写)

  陨yǔn石突兀wù(带读词)

  自己读,小老师领读

  2、写字教学

  老师以前的学生这几个生字特别容易写错,你看看难点在哪里?

  捉迷藏卧进旅行考察遗迹

  师生分析,教师范写

  挑两个自己认为最难写的在书上写一写。

  3、交流思考的问题。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老师给你一点提示,能完成这个填空题的,故事内容也就清楚了,可以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主要写了李四光小时候对()产生了(),长大后通过(),终于明白了()。

  指名说,然后自己说。

  四、细读课文。

  1、研读第二自然段。

  这块奇怪的大石头究竟奇怪在什么地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可以圈圈划划。

  重点研读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了奇怪?

  你是怎样理解孤零零的?

  在我们校园里的草地上也孤零零地立着石头,你有没有觉得奇怪?(没有。因为校园里的石头都是汽车运过来,吊车卸下来。而那个年代没有汽车、没有吊车,才会觉得特别奇怪。)

  重点研读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不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你理解“严严实实”吗?(一点都看不见,完全遮住了……)

  从“严严实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大)

  2、研读3——8自然段。

  这块石头真是奇怪,这么大,把李四光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就是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对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疑问,读2—8自然段,李四光提出了哪些问题?划出来。

  交流。

  重点研读1:李四光()地问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会怎样问老师呢?(好奇、疑惑……)

  从中你觉得李四光是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关于发现……)

  老师想了想,告诉他:“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李四光又产生了新的疑问:“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老师说:“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你听说过陨石吗?

  出示陨石图片。(流星体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未燃尽的部分。)

  重点研读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孩子们,如果你是李四光,听了老师的回答会怎么想?

  读李四光的问题。

  从中你又感受到李四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人?(爱刨根问底,善于思考,善于分析,不达目的不罢休……)

  五、课堂延续

  李四光把老师问倒了,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李四光带着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最后终于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至于这个研究成果是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见过)

  大石头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你见过这样的一块大石头吗?(出示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二.初读认字

  同学们,就让我们和李四光一起来看一看奇怪的大石头到底是什么样的?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情况: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èn)惊

  3.解决一些术语词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三. 老师引导解决读懂文章必须弄懂的问题.

  (一).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分角色读3-----8自然段.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三).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我的小发现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10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

  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课文一到八自然段,了解大石头之怪。初步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读题猜文,激发兴趣

  1.板书:奇怪的大石头。学生读题(师:请再读得奇怪些)

  2.猜题:课文可能讲了什么?

  二.通读课文,强化感知

  教师设疑过渡:同学们,课文到底讲了奇怪的大石头的什么事?它到底怪在哪儿?

  1、初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想想词义,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⑵思考:全文主要围绕奇怪的大石头写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扫*障碍

  ⑴.学生找出难读句子或段落,在大家帮助下读正确。

  ⑵.学生说说难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疑。

  李四光:我国卓越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⑶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细读课文,把握形象

  过渡:这块大石头到底怪在哪儿,让童年李四光对它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请大家细细地读课文一到八自然段,划划它有几怪?(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1.一怪:孤零零

  出示句子:这块大石头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学生读句子,思考:哪个词体现了大石头的怪?理解“孤零零”并指导朗读,

  2、二怪:巨大

  出示句子: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指名读句子,赛读。读着读着,你们感觉到了什么?(石头之大)理解“严严实实”。

  玩着玩着,李四光对这块石头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出示句子: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如果当时是你跟伙伴们玩,你会怎么样?

  3、三怪:时间久,来历不明

  ⑴对自己的疑问,李四光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他是怎么做的?同桌分角色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

  ⑵指名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

  ⑶评议(从语气、神态、动作是否逼真方面)

  ⑷再指名读

  ⑸从他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们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句?

  出示: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

  可它?

  填空后指导朗读。说说为什么对这句话感受最深?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⑹对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李四光是否就此放弃?

  出示句子: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哪个词看出李四光很好问?

  ⑺老师和爸爸都不能解答这个疑问。猜一猜,此时,李四光会怎么想?

  4、从李四光的行为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他的什么品质?指名回答。设疑:巨石之谜充斥着他小小的脑袋,他到底怎样去找到心中的答案?下节课再见分晓。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读懂课文最后两段,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心中的'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读句子,理解“突兀”。哪个词说明李四光的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b)长大后到英国学*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c.学到这儿,你觉得李四光是个怎样的人?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蕴含着大价值。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九、十自然段。

  二、交流读后感想

  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写下你此时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补充故事:

  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一个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发一位科学家思想的闪光。这是1666年夏末一个温暧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23岁的伊萨克牛顿的头上。恰巧在那天,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思考这一问题开始,他找到了这些的答案——万有引力理论。

  瓦特与蒸汽机瓦特是苏格兰发明家,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对蒸汽机作了重大的改革,发明了往复式蒸汽机。为了纪念他,物理学中将他的名字作为功率的单位。童年时代的一天晚上,瓦特在家中喝茶,滚烫的开水刚冲进茶壶,一时还无法喝。瓦特耐心地等待茶凉,他一会儿将茶壶盖打开,一会儿盖上。当他盖上茶壶盖,无意中把茶壶嘴用手指堵住时,壶中的蒸气竟把壶盖顶得“扑扑”直响。蒸气竟然能将壶盖顶开,这一现象引起了瓦特的注意,他继续摆弄着茶壶。坐在一旁的外祖母觉得小瓦特太无聊了,便加以训斥。而瓦特一心想着蒸气的力量,依旧玩着他的茶壶。这次“偶然”的发现,在瓦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后,瓦特以浓厚的兴趣投入蒸汽机的研究,不能说与这次的“偶然”发现毫无关系。

  四、小结鼓励:

  李四光、牛顿、瓦特的发现离不开勤动脑、善思考。愿我们小朋友们也像这些科学家一样,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指名或集体认读生字,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给生字归类

  上大下小:考、秦

  上小下大:著、藏、究、震

  2、学生提出难写字,师范写

  3、学生练*,师指导

  六、作业自助餐

  1、做一页科学家童年故事手抄报

  2、摘录名人名言做成书签

  3、写生字:生字只要能记住,写几个都行

  4.制定一份人生理想蓝图白皮书,立下今后要实现的理想,向伟人学*。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11

  【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发生的疑问以和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效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发明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见过大石头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它时是什么感觉?我们今天就来学*《奇怪的大石头》(幻灯片),看看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是怎样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很大的兴趣的。大家已经预*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同学们越来越会学*了,预*的时候就可以提出那么多的问题。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你们通过读文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能自身想方法解决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现在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现在就来读读课文好吗?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生: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疑问,然后跑去问老师和爸爸。然后出国学*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生: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靠自身出国学*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考虑了,真是爱考虑的好小朋友。

  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师:讲了他的什么事啊?我们前面学*了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你已经把人物说出来了,还有谁补充?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终于知道了答案。

  师: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要学会善于倾听,把全面同学说的都补充起来,看看谁最善于倾听,你说。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终于找到了答案。

  师:好,前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讲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谁能看着灯片一气呵成来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说明你的概括能力特别强,谁来说?

  (放幻灯片)

  幻灯片:

  李四光小时候_____,问_____长大后_____,终于弄明白了_____的故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师:我们刚刚了解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疑惑和解决疑惑的故事,那文中的李四光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爱提问、爱考虑、善观察。

  板书:

  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爱考虑

  师:你们说他爱提问爱考虑,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找出来。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局部,边读边批注,边读边考虑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你说: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师:好,李四光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个爱考虑的小孩!好,我们先来看看他心里的疑惑(幻灯片)。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发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发生疑问。

  那说明李四光比他人善于观察,对吗?嗯,善于观察就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他人没有注意的事物。很多科学家都是善于观察的人。

  好,有问题就去想方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正是因为他心中发生了疑惑,才推动他不停的去寻找答案。这是个很关键的地方。那么他内心的这种疑惑,谁能把他读出来?你读。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很好,我能够感觉你心中那个大大的疑问号了,好,全班一起来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语言训练。

  师:嗯,很疑惑了。心中很疑惑,有个大大的问号在心里,于是跑去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呢?下面谁来当李四光来问问老师?你说。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谓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因为老师没有回答李四光的问题。只是说石头在那的时间长。李四光就更急却的想知道石头是从哪儿来的!

  生: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经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听说天上经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考虑,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只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

  爱动脑,勤考虑,善分析,不盲从。

  师: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

  下面我们搞个小角色扮演,你们先跟同桌把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排练一遍,然后叫同学来演一演……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

  不错,大家给掌声褒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还发现了什么,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对了,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连文章的特殊表达方式也发现了。这样子的对话不只清晰而且很简洁。以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这么写?

  好,老师被问住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么问爸爸,爸爸又会怎么回答?同学在下面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下课后再写一个小练笔,通过对话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好,演员开始排练。

  小演员都准备好了吗?好,你们来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

  师: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师: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考虑、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你爱考虑,勤动脑。

  师:说的真好,好好学*,勤于动脑。我相信将来你们也会像李四光那么有出息的。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这种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知识找资料弄明白。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学*课文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有些问题,还需我们做进一步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

  (1)轮读词语:

  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

  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

  遗(yí)迹奇怪严严实实*整震惊

  (2)质疑问难,解难。

  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观看录象)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轮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些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学*生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练写,评价反馈。

  四、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2.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4.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一、复*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感受巨石之“怪”。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3)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问。

  2.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可它()?

  3.感受人物品质。

  大石头可真怪!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样的感受,他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

  (1)自读课文,找、画关键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体会课文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探索写具体的。

  (3)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拓展延伸,加强感悟

  你还搜集到李四光爷爷哪些故事?特别是他的童年故事?读过故事,你又有什么感受?

  四、总结全文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揭示课题。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布置思考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里写到了小牛顿很多值得我们学*的地方。

  你最欣赏小牛顿哪一点?

  4.自主阅读。

  5.交流,指导朗读。

  六、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抄写生字词语。

  3.继续搜集、阅读其他名人故事。

  【教学反思】

  我在上这课时,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识?”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2个疑问:

  1、这块大石头“怪”在哪里?

  2、他是怎么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的。这是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我将问题及时打在电脑上,呈现给全班学生作为自学的导向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我也将本节课的重点定在讨论问题一。

  孩子们发言积极,找到了许多重点语句,我虽然表面镇定地在讲课,带领孩子挖掘语言的重点、训练感情朗读。可是此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发虚了。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思维在无限制地扩张,体悟的点铺得太开了,显得很散,影响整个课堂的严谨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时刹车的方法,怎么办?好不容易,终于有同学说到了我课前预设的句子了,赶快抓住,将问题的讨论缩小到第二段。

  课后我仔细思考了这个插曲,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陷。

  1、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这篇课文读得不够透彻:

  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大”,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的地质学家。所以,如果将目标再锁定明确一些,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孩子说话如此散的现象了,我可以这样安排学*任务: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石头的“大”?第二课时再安排后半部分来历怪的特点。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大”,来历“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头”呢!齐读课题下课。唉!怎么没早点发现。而且这归段的能力,是三年级重点要培养的,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不错,细节决定成败,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让我觉得整节课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

  2、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会忽略朗读形式的问题,学着学着就变成齐读为主了,整个课堂齐读的比例占到了80%,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还得继续奋战。朗读可以分为:个别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课堂上,每一种形式的朗读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个别指名读可以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焦点,通过个别学生的朗读达到示范、纠错、突破重点等多项指向明确的功能,同时体现了一个朗读的个性,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齐读可以很好地调控课堂纪律,使朗读有气势,但不易抒发孩子个人的朗读情感。再说赛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他们喜欢小组竞赛,喜欢那种获胜的感受,尤其是当两组站起来的时候,特别精神,特别投入。因此,课堂应是多种朗读方式的结合体,让朗读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功效。

  另外课堂也有成功之处,需要坚持的。

  1、识字的自主学*:

  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

  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10)份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0个生字。会认6个,会写14个。并正确书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藏”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四光善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李四光的有关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题纲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通读顺。勾画疑难词句,或感受深刻的句子。

  2。初步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3。搜集资料,了解李四光的光辉成就。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几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大朋友――出示李四光的头像,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李四光的生*,及他的光辉成就。

  2。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呢?让我们去读读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从故事中找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朗读)

  二、检查预*,初读课文。

  1。分节指名读课文。师生评价预*效果。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先自读,再指名读,最后互读检查。交流识字方法。

  3。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地质学家,突兀,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秦岭等。

  4。完整地齐读课文。

  三、合作学*,再读课文。

  1。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适时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学好问等等。

  2。能用书上的话充分证明你的观点吗?再读课文,画出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语句。

  3。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证明观点的句子。

  有记录员作好记录,准备下节课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五 作业

  1。写写生字。2读读李四光的有关文章。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读词语,听写生字。

  2。交流课下所读的文章,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3。齐读课文。

  二 全班交流,深入研读。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研读有关的句子。学*方法可如下:

  1。生:李四光爱思考。如: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这块大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让他产生兴趣呢?

  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引导学生感知巨石的形象和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生:李四光好学好问。如“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指导:想象情境,进行对话练*。

  李四光怎么问老师的?同桌合作演一演。

  如:“这么大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你也试着把李四光的想法表述出来: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应该会把草地( ),可它并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

  让学生感受到李四光好问,会思考的品质。

  3。李四光又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合作演一演父子俩的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

  4。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执着、认真的态度。

  5。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再次感受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 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不懈的探索,研究出来的成果震惊世界,你从中受的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 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如:茅以升《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等等。

  板

  书

  设

  计

  7 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 爱问 爱思考 执着探索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2

  一、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三、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四、教学方法:自学法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一、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三、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六、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产生疑问

  李四光(大石头)多方求教

  学*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震惊世界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3

  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

  2、今天我们就来学*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出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课后分析:

  尝试——让课本留下思考的痕迹

  新课程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经常看到有的老师上课时让孩子海阔天空的发表自己的高见,孩子们在课堂上忙着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却无暇捧起书本细读,有时甚至使孩子的思维脱离文本,教师也不作引导,任其夸夸其谈,课堂看似热闹,却无多少实质。有时自己也放这样的错误。这堂课在课始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要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尔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初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或者“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抑或“我认为……”让孩子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的色彩。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向高段学*过渡的重要一环吧!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4

  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发动学*收集李四光的生*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本课课件

  导学案:

  一、我会读

  1.读词语

  奇怪 著名 捉迷藏 兴趣 历史 躲藏 *整 推动 旅行考察 秦岭 遗迹 研究 成果 镇静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2.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把课文划分为

  二、我知道

  1.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 )。

  2.课文讲述的是( )事。

  3、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奇怪的大石头》。

  2、你知道李四光吗?

  二、检查预*

  (一)词语检查

  1、 课前,我们已经依据导学案预*了课文,下面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情况,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只要能读准字音就可以得一颗星,小组长做好评价。

  2、刚才得星的同学请举手,恩,看来这部分学*对大家不成问题,

  (二)朗读检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三、品读课文

  (一)小组合作探究:

  1.大石头“怪”在什么地方?

  2.李四光怎么解决小时的这些疑问的?

  (二)交流、点拨导学案

  1.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你们一定会明白很多。读的时候划下你读不准和不明白的字词,与同桌交流,不能解决的可以问老师。

  “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朗读课文,互相表演,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

  (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孤零零”说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地;

  (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

  (3)“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间之久;

  (4)“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父亲也不清楚,说明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综合上述几个方面,说明了此石“ 真怪”。

  2.正是因为大石头有这样几“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呢?

  (1)石头“大”,引起李四光兴趣,向老师请教“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老师推测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

  (2)李四光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可为什么没有砸一个大坑呢?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

  (3)李四光并没有放弃求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关键词语,体现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3.师生评议。

  4.这些问题别人没有注意,但李四光发现了。那可真是块“奇怪的大石头”,你能把这种奇怪的感觉读出来吗?请一位同学与我分角色来朗读李四光与老师的话,我读老师的话,你读李四光的话;再请一位同学与老师来读读,你读老师的话,我读李四光的话;接下来请同学们与同桌练*分角色朗读。

  5.我们再来李四光后来是怎样不断来解决这下问题的。生汇报,师点拨,相机板书:奇怪的大石头——想了很多年——学*地质学——专门去考察——有了大发现

  四、整体回顾

  1、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的句式的来说一说

  小结: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指导写字

  老师演示,逐字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考、秦”为“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著、藏、究、震”为“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在写“纪”时,右边的写法、“旋”和“旅”、“藏”和“卧”的写法区别。

  六、课后作业

  1.继续练*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字词。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5

  【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汇报预*效果:

  ⑴ 《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⑵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学生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童年故事。

  2.预*课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学*课文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有些问题,还需我们做进一步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

  (1)开火车读词语:

  著名 藏在 后面 孤零零 悄悄 躲闪 陨(yǔn)石 大坑(kēng)

  卧进 突兀(wù) 旅行 考察 秦(qín)岭 流域(yù) 遗(yí)迹奇怪 严严实实 *整 震惊

  (2)质疑问难,解难。

  (3)轮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些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学*生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练写,评价反馈。

  四、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2.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4.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教学流程

  一、复*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感受巨石之“怪”。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3)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问。

  2.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 )。可它( )?

  3.感受人物品质。

  大石头可真怪!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样的感受,他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

  (1)自读课文,找、画关键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体会课文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探索写具体的。

  (3)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拓展延伸,加强感悟

  你还搜集到李四光爷爷哪些故事?特别是他的童年故事?读过故事,你又有什么感受?

  四、总结全文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揭示课题。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布置思考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里写到了小牛顿很多值得我们学*的地方。 你最欣赏小牛顿哪一点?

  4.自主阅读。

  5.交流,指导朗读。

  六、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抄写生字词语。

  3.继续搜集、阅读其他名人故事。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7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图片、童年故事。

  2.生字、新词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

  2.过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

  3.李四光简介(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李四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情况。

  (1)认生字: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2)指导生字书写: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应该怎样写。

  (3)教师点拨下面的词语。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3.教师播放课文范读,学生听读,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自由朗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作业设计

  1.教师点击课件,学生随堂完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巩固新词,朗读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分组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体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他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一起前往现场,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请大家自学第二自然段,要求如下: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2)李四光和伙伴们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3)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这是为什么?

  2.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是怎么问的?老师是怎样回答的?李四光听后是怎么想的?同桌之间对问对答。

  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老师的回答,李四光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3、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最后这个疑问得到解决吗?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交流: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巨石之谜的?

  教师主要引导: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适度拓展

  1.总结: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保持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追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

  2.我们知道李四光和大石头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知识?

  教师点击小阅读,补充两则小故事。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8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提供了奇怪的大石头的课文教案,欢迎老师们来借鉴!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课文一到八自然段,了解大石头之怪。初步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读题猜文,激发兴趣

  1.板书:奇怪的大石头。学生读题(师:请再读得奇怪些)

  2.猜题:课文可能讲了什么?

  二.通读课文,强化感知

  教师设疑过渡:同学们,课文到底讲了奇怪的大石头的什么事?它到底怪在哪儿?

  1、初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想想词义,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⑵思考:全文主要围绕奇怪的大石头写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扫*障碍

  ⑴.学生找出难读句子或段落,在大家帮助下读正确。

  ⑵.学生说说难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疑。

  李四光:我国卓越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⑶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细读课文,把握形象

  过渡:这块大石头到底怪在哪儿,让童年李四光对它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请大家细细地读课文一到八自然段,划划它有几怪?(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1.一怪:孤零零

  出示句子:这块大石头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学生读句子,思考:哪个词体现了大石头的怪?理解“孤零零”并指导朗读,

  2、二怪:巨大

  出示句子: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指名读句子,赛读。读着读着,你们感觉到了什么?(石头之大)理解“严严实实”。

  玩着玩着,李四光对这块石头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出示句子: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如果当时是你跟伙伴们玩,你会怎么样?

  3、三怪:时间久,来历不明

  ⑴对自己的疑问,李四光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他是怎么做的?同桌分角色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

  ⑵指名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

  ⑶评议(从语气、神态、动作是否逼真方面)

  ⑷再指名读

  ⑸从他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们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句?

  出示: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

  填空后指导朗读。说说为什么对这句话感受最深?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⑹对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李四光是否就此放弃?

  出示句子: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哪个词看出李四光很好问?

  ⑺老师和爸爸都不能解答这个疑问。猜一猜,此时,李四光会怎么想?

  4、从李四光的行为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他的什么品质?指名回答。设疑:巨石之谜充斥着他小小的脑袋,他到底怎样去找到心中的答案?下节课再见分晓。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读懂课文最后两段,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心中的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 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读句子,理解“突兀”。哪个词说明李四光的.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b)长大后到英国学*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c.学到这儿,你觉得李四光是个怎样的人?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蕴含着大价值。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九、十自然段。

  二、交流读后感想

  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写下你此时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补充故事:

  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 一个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发一位科学家思想的闪光。这是1666年夏末一个温暧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23岁的伊萨克牛顿的头上。恰巧在那天,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思考这一问题开始,他找到了这些的答案——万有引力理论。

  瓦特与蒸汽机 瓦特是苏格兰发明家,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对蒸汽机作了重大的改革,发明了往复式蒸汽机。为了纪念他,物理学中将他的名字作为功率的单位。童年时代的一天晚上,瓦特在家中喝茶,滚烫的开水刚冲进茶壶,一时还无法喝。瓦特耐心地等待茶凉,他一会儿将茶壶盖打开,一会儿盖上。当他盖上茶壶盖,无意中把茶壶嘴用手指堵住时,壶中的蒸气竟把壶盖顶得“扑扑”直响。蒸气竟然能将壶盖顶开,这一现象引起了瓦特的注意,他继续摆弄着茶壶。坐在一旁的外祖母觉得小瓦特太无聊了,便加以训斥。而瓦特一心想着蒸气的力量,依旧玩着他的茶壶。这次“偶然”的发现,在瓦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后,瓦特以浓厚的兴趣投入蒸汽机的研究,不能说与这次的“偶然”发现毫无关系。

  四、小结鼓励:

  李四光、牛顿、瓦特的发现离不开勤动脑、善思考。愿我们小朋友们也像这些科学家一样,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指名或集体认读生字,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学生给生字归类

  上大下小:考、秦

  上小下大:著、藏、究、震

  2、学生提出难写字,师范写

  3、学生练*,师指导

  六、作业自助餐

  1、 做一页科学家童年故事手抄报

  2、 摘录名人名言做成书签

  3、 写生字:生字只要能记住,写几个都行

  4. 制定一份人生理想蓝图白皮书,立下今后要实现的理想,向伟人学*。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0个生字。会认6个,会写14个。并正确书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藏”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四光善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李四光的有关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题纲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通读顺。勾画疑难词句,或感受深刻的句子。

  2。初步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3。搜集资料,了解李四光的光辉成就。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几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大朋友——出示李四光的头像,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李四光的生*,及他的光辉成就。

  2。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呢?让我们去读读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从故事中找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朗读)

  二、检查预*,初读课文。

  1。分节指名读课文。师生评价预*效果。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先自读,再指名读,最后互读检查。交流识字方法。

  3。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地质学家,突兀,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秦岭等。

  4。完整地齐读课文。

  三、合作学*,再读课文。

  1。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适时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学好问等等。

  2。能用书上的话充分证明你的观点吗?再读课文,画出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语句。

  3。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证明观点的句子。

  有记录员作好记录,准备下节课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五 作业

  1。写写生字。2读读李四光的有关文章。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读词语,听写生字。

  2。交流课下所读的文章,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3。齐读课文。

  二 全班交流,深入研读。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研读有关的句子。学*方法可如下:

  1。生:李四光爱思考。如: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这块大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让他产生兴趣呢?

  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引导学生感知巨石的形象和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生:李四光好学好问。如“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指导:想象情境,进行对话练*。

  李四光怎么问老师的?同桌合作演一演。

  如:“这么大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你也试着把李四光的想法表述出来: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应该会把草地( ),可它并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

  让学生感受到李四光好问,会思考的品质。

  3。李四光又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合作演一演父子俩的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

  4。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执着、认真的态度。

  5。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再次感受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 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不懈的探索,研究出来的成果震惊世界,你从中受的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 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如:茅以升《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等等。

  板

  书

  设

  计

  7 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 爱问 爱思考 执着探索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等18个词语。

  2、通过人物对话的理解感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从对话中感受李四光的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名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孩子们,在第二组课文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列宁,认识了高尔基,星期五,张老师又请你去收集了名人的故事。通过收集,你又认识了哪位名人?你对他哪个故事印象最深?

  (学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一位名人,他就在我们的课文中。

  1、出示课题:奇怪的大石头

  谁来读课题。

  2、交流对李四光的了解。

  昨天已经预*过课文,我们知道课文的主人公是李四光。通过预*,你对李四光有哪些了解?(主要两块内容)

  内容1、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这是课文的第一句话,你很会寻找。你知道地质学家是干什么的?

  学生思考交流。

  师总结:专门研究地球构造,研究地球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成绩卓越,才可以称为地质学家。

  读句子。

  内容2、李四光为我国的石油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

  这又是从哪里获得的?(资料袋)

  3、你还从哪些地方了解到了关于李四光的'故事?

  (图书馆、网络、家长等)

  三、初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思考这个问题。

  (给足学生读课文的时间以及思考问题的时间)

  1、交流反馈词语。

  著名捉迷藏悄悄躲闪卧进推动旅行研究(学生已经认识,要求会写的词语)

  大坑考察秦岭遗迹震惊流域(第一次接触,既要读准,又要会写)

  陨yǔn石突兀wù(带读词)

  自己读,小老师领读

  2、写字教学

  老师以前的学生这几个生字特别容易写错,你看看难点在哪里?

  捉迷藏卧进旅行考察遗迹

  师生分析,教师范写

  挑两个自己认为最难写的在书上写一写。

  3、交流思考的问题。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老师给你一点提示,能完成这个填空题的,故事内容也就清楚了,可以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主要写了李四光小时候对()产生了(),长大后通过(),终于明白了()。

  指名说,然后自己说。

  四、细读课文。

  1、研读第二自然段。

  这块奇怪的大石头究竟奇怪在什么地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可以圈圈划划。

  重点研读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了奇怪?

  你是怎样理解孤零零的?

  在我们校园里的草地上也孤零零地立着石头,你有没有觉得奇怪?(没有。因为校园里的石头都是汽车运过来,吊车卸下来。而那个年代没有汽车、没有吊车,才会觉得特别奇怪。)

  重点研读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不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你理解“严严实实”吗?(一点都看不见,完全遮住了……)

  从“严严实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大)

  2、研读3——8自然段。

  这块石头真是奇怪,这么大,把李四光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就是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对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疑问,读2—8自然段,李四光提出了哪些问题?划出来。

  交流。

  重点研读1:李四光()地问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会怎样问老师呢?(好奇、疑惑……)

  从中你觉得李四光是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关于发现……)

  老师想了想,告诉他:“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李四光又产生了新的疑问:“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老师说:“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你听说过陨石吗?

  出示陨石图片。(流星体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未燃尽的部分。)

  重点研读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孩子们,如果你是李四光,听了老师的回答会怎么想?

  读李四光的问题。

  从中你又感受到李四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人?(爱刨根问底,善于思考,善于分析,不达目的不罢休……)

  五、课堂延续

  李四光把老师问倒了,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李四光带着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最后终于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至于这个研究成果是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优选【十】篇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1

  【学*目标】

  1、认识“坑、考”等6个生字,会写“着、藏”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二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4、了解童年李四光为什么对大石头产生疑问,并设置悬念,引发下几段内容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捉迷藏?谁来说说,你都喜欢藏在什么样地方呢?为什么喜欢藏在那儿?

  2、介绍李四光:

  你们都是聪明活泼的好孩子,跟李四光一样。(板书:李四光)李四光是谁?你们知道吗?

  3、导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下,李四光和奇怪的大石头之间的故事。

  (板书: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

  教师:同学们赶紧读读课文,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不懂的词句问问同桌!(学生读课文)大家都是认真的好孩子,把课文都预*好几遍了。卢老师特意找了一些难读的字词来考考大家:

  转来转去、考察、秦岭、遗迹、研究、

  严严实实、躲闪、突兀、流域、砸、

  孤零零、成果、震惊、大坑、陨石

  (个别读,开小火车检查)

  三、学*第二段

  1、给合课文上的图片来认识“孤零零”“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在文中所有的效果。

  2、再认读第二段,找一找其中精彩的字词,并说明原因。

  3、看着图画把第一段中,捉迷藏的内容复述下来。

  四、观察图片,设置悬念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1、哪一位是李四光,并说明原因。

  2、他在想什么?此时此刻的李四光脸上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3、请带着这样的表情读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4、“接下来的故事又会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会不会一直困扰着李四光?”请小朋友课后自己学*以下内容。

  五,书写指导

  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说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纪”时,要注意右边是“己”不是“已”;“旅”要和“旋”易混,“藏”和“卧”笔顺易错,要注意区分,不要写错。)

  【我的反思】

  听了糜老师的评课受益匪浅,在此真诚地感谢糜老师。以下我从课堂教学情况和自身原因两个方面谈谈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就课堂教学情况而言,我重点地思考了三点: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教案中,我还设计第五个环节,就是书写指导,但在课堂上我还来不及实施这个环节。在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糜老师帮我计算了一下时间,总共花了十分钟的时间。之后是学生读词、还有问学生问题的时候,都显得在时间衔接上不够紧凑,存在一些脱节的问题。这些应该把握好时间的地方,我应该在下次引导好学生,使整个课堂教学紧凑,从而让整个课堂显示出一种精神抖擞的气氛。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很惭愧,一个教了两年书的语文教师还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概述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往仅会认真地参考教参中的教学过程,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给于的关注偏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上完课之后,特别是听了糜老师的评课之后,才真正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而又怎能是一堂好课呢?

  所以,一堂课设计的好与坏以及学生上课情绪的调节很重要,但是这些都是要建立在一个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的。

  三、发展观念不够明确

  刚才说了目标重要性,通过反思我认识到对于课堂教学目标中的不足和缺陷:我确定的目标太低,以及缺乏足够的发展意识。我潜意识中还只是停留在一、二年级只要会读词,读通课文的要求上。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这远远是不够的。三年级学生还更需要的是培养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而我却一直都担心学生答不上来,从而没有设定专门为培养概括和思维能力为目标的.环节。糜老师说的对,如果我一直都不敢提、不敢教,这些学生到了六年级还是不会。所以,通过这个课我认识到,定目标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定准确目标,要努力的根据学生的学*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情况来确定目标。

  我再仔细地反省了一下,我会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还有自身的语言缺乏魅力,缺少一股像糜老师那种引人入胜的,想要把所有内容一字不落听进耳朵、记在心里的力量。最后是我自己还只是把自己定位在“陪着学生快快乐乐地学*”的位置上,还没有意识到“老师应该有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向更高的难度挑战的精神。”

  面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么多问题,糜老师能让我及时发现问题关键所在,是我今后进步的前提。以后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也会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也希望各位老师在以后能给我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以此使我得到更大的进步。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2

  【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

  2、今天我们就来学*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应该会把草地( ),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课后分析】

  尝试──让课本留下思考的痕迹

  新课程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经常看到有的老师上课时让孩子海阔天空的发表自己的高见,孩子们在课堂上忙着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却无暇捧起书本细读,有时甚至使孩子的思维脱离文本,教师也不作引导,任其夸夸其谈,课堂看似热闹,却无多少实质。有时自己也放这样的错误。这堂课在课始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要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尔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初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或者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抑或我认为让孩子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的色彩。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向高段学*过渡的重要一环吧!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3

  一、预设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⑵ 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⑵ 学*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有重点地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学**四光勤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1、发动学*收集李四光的生*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

  2、今天我们就来学*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让学生说说原因,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应该会把草地( ),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 李四光

  ↓ 勤于思考

  产生疑问 → 善于动脑

  ↓ 执着追求

  寻找答案,再生疑问 ↓

  地质学家

  ↓

  多年研究,实地考察 震惊世界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4

  学情分析

  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比较多,像“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质知识和李四光学生也很陌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发动学*收集李四光的生*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查预*情况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主人公——李四光。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èn)惊

  三、解决一些术语词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突兀:高耸。

  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四、读课文思考

  1、小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2、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五、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六、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著藏巨恐坑卧推秦域纪遗震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检查生字词默写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一)感受巨石之“怪”。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3)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问。

  (二)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可它()?

  (三)感受人物品质

  大石头可真怪!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样的感受,他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

  全班交流: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7、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角色朗读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不奇怪的大石头

  想了许多年终于弄明白

  专门考察震惊全世界

  进一步考察

  好问执着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图片、童年故事。

  2.生字、新词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

  2.过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

  3.李四光简介(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李四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情况。

  (1)认生字: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2)指导生字书写: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应该怎样写。

  (3)教师点拨下面的词语。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3.教师播放课文范读,学生听读,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自由朗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作业设计

  1.教师点击课件,学生随堂完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巩固新词,朗读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分组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体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他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一起前往现场,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请大家自学第二自然段,要求如下: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2)李四光和伙伴们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3)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这是为什么?

  2.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是怎么问的?老师是怎样回答的?李四光听后是怎么想的?同桌之间对问对答。

  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老师的回答,李四光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3、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最后这个疑问得到解决吗?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交流: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巨石之谜的?

  教师主要引导: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适度拓展

  1.总结: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保持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追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

  2.我们知道李四光和大石头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知识?

  教师点击小阅读,补充两则小故事。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6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4.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学*,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品味语言的方法和脚围绕主题把内容写具体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梳理李四光探究巨石由来的经过,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在对话中把握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课题是《奇怪的大石头》,这里的中心词是“石头”,称这块石头“大”,究竟有多大?大石头就大石头呗,可又说它“奇怪”,奇怪在哪儿呢?又是谁会对一块大石头感到奇奇怪呢?是“一时”奇怪还是“长久”奇怪呢?最后这“奇怪的大石头”变成了“不奇怪的大量石头”了四,就带着这些问题好好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感知基本内容。

  2.让学生按以上引入的提示概说课文内容。

  三、学*生字新词

  让学生在课堂练*本上写出自己第一次接触的感到陌生的生字新词,这样,每人写自生字新词是不尽相同的,但对课文后列出的要求掌握的生字要重点指导。

  部分字词学*提示:

  著名——著,形声字,从一,者声。原指结草为标识,故从一。在野外所结的草标是明显易识,容易看到的,由此引申出明显、显露等义,如词语: “显著”、 “昭著”。又作著作“,这是通过文字把有关的思想表露出来,这文字亦像草标的作用。“著名”即是名显著,人人皆晓的意思。知道“著”字用草字头表义的字理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著名”一词的形义。

  宝藏( zang),宝藏一般在杂草丛生处。“藏”字笔画繁杂难写,可用顺口溜灵活记为:一臣被迫杀,兵戈身后扎;躲进草丛里,钻入床底下。

  旅行——旅,会意字,左旁“方”与右上的“横人”原为一个整体,原是旗游形,故与旗帜有关的字多以此为偏旁,如:“旗、旌、旋、旄”等字,俗称“方人旁”。常用词如“旅游、旅客”等。

  考察——“考察”与“考查”易混淆。“考查”一般是先有“结论”,然后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看其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考察,,.往往是未形成 “结论”,通过对事实现的实地观察调查而后再得出结论,在得出结论前的观察和调查必须是十分细致和缜密的。

  四、反复朗读,读通读顺

  可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老师参与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

  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本课时将按“带着问题,精读课文,品味词句,理解感悟”的要则构建课堂教学流程。以下主要按照行文结构提示学*研讨和训练的要点。

  二、研读课文

  一怪一大石头为什么“孤零零”

  《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儿?谁感到奇怪?为什么会感到奇怪?

  1.下面的哪些词语反映出“奇怪的大石头”的“大”?同桌讨论,并给表现石头大“的词语加上点。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2.比较加点词的异同,看看哪个词更能体现出这块石头的“大”。

  (1)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2)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藏。

  下面的哪些词语反映出“奇怪的大石头”的“奇怪”?小组讨论,并给表现“奇怪”的主要词语加上点。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李四光面对“一怪”提出什么疑问?怎样读才能读出心里思索的语气语戚

  二怪一大人为啥也讲不清

  1.面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跑去问老师,然而,老师也不太清楚。从下面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表现出老师是不甚了解、解释不清的?

  (1)李四光跑去间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2)“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2.下面的句子表达的意思一样,用的标点符号却不一样:分别读一读,想一相表现出老师对李四光的询问不甚了解、解释不清是使用“!”好还是使用“。”好。

  (l)“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2)“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引导学生进行生本对话,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果学生认为使用句号较好也是允,因为这也比较符合当事人没有把握、解释不清的心态和语气。)

  3.李四光面对“二怪”提出什么疑问?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句中的“很深很深”削减为“很深”,“卧”改换成“陷”好吗?为什么?

  “很深很深”形容词叠用说明冲击力非常大,不规则的石头多为面积大的部位接触地面,好像人站立只是脚接触地面,而躺卧时则是整个身子接触地面一样。引导学生品味语运用的`准确性,,并由此体会李四光说话所具有的极强的逻辑性。

  4.面对李四光的反问,老师说:“这我可说不上来了。”读这句话时怎样读才能读出老师因回答不出时的窘促和难以解说的情态?(也可创造性地加些语词)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这……我,我可说不上来了。”

  “这……这……哎呀,我可说不上来了。”

  三、英国留学

  1.依据上下文着重理解“突兀”、“旅行”两个词语。

  2.哪些词语特別说明了李四光的不停思考和执著探索的精神?

  想了许多年、直到、才……

  四、回乡考察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什么不同?用哪个词比较准确?

  (1)后来,李四光回到了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2)后来,李四光回到了家乡,专门考李了这块大石头。

  2.“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为什么这一研究成果会“震惊”全世界?“震惊”的“震”原来是什么意思?“震惊”的“震”能写成“振”吗?

  五、填写有关词句,感悟人物品质

  1,写出课文中李四光产生疑问的三个间句。

  (l)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3)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2.找出课文中表现李四光在行为上善于思考、执著求索的词语。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李四光又跑去间爸爸

  想了许多年……直到……才 专门考察……终于 进一步考察……

  3.找出课文中李四光最终获取研究成果的句子。

  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4,认真地想想上面“疑问”-------“行为”——“成果”相互间的关系,你从中受爭到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不奇怪的大石头

  想了许多年 终于弄明白

  专门考察 震惊全世界

  进一步考察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7

  一、预设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⑵ 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⑵ 学*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有重点地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学**四光勤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1、发动学*收集李四光的生*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

  2、今天我们就来学*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让学生说说原因,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应该会把草地( ),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 李四光

  ↓ 勤于思考

  产生疑问 → 善于动脑

  ↓ 执着追求

  寻找答案,再生疑问 ↓

  地质学家

  ↓

  多年研究,实地考察 震惊世界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图片、童年故事。

  2.生字、新词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

  2.过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

  3.李四光简介(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李四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情况。

  (1)认生字: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2)指导生字书写: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应该怎样写。

  (3)教师点拨下面的词语。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3.教师播放课文范读,学生听读,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自由朗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作业设计

  1.教师点击课件,学生随堂完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巩固新词,朗读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分组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体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他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一起前往现场,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请大家自学第二自然段,要求如下: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2)李四光和伙伴们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3)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这是为什么?

  2.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是怎么问的?老师是怎样回答的?李四光听后是怎么想的?同桌之间对问对答。

  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老师的回答,李四光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3、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最后这个疑问得到解决吗?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交流: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巨石之谜的?

  教师主要引导: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适度拓展

  1.总结: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保持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追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

  2.我们知道李四光和大石头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知识?

  教师点击小阅读,补充两则小故事。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9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 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过程: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检查预*,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复*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10

  教学内容:

  P25-P27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准备:

  1.发动学*收集李四光的生*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èn)惊

  三、检查预*,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渗透环境教育)

  c.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常的事件不*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教学反思:

  课文对话比较多,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演读,对课文大致有了一个了解,但科学知识比较多,学生课前没有深入阅读相关的资料,讲课时学生问及的问题比较多。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奇怪的大石头》读后感3篇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叫《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

  这篇课文讲述了李四光他家里有一块大石头,他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的时候他都爱藏在大石头后面,时间长了他对大石头发生了兴趣,他想这块大石头从哪里来的呢?他跑去问老师,老师答不上来,他跑去问爸爸,爸爸也答不上来。最后李四光在美国学了地质学,专门考察了家乡的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过来的。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我们要学*他的善于观察,会思考和执著地追求,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观察身边奇怪的东西,要多思考问题。

  谁能想到呢?一块大石头而以。

  今天我读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感觉李四光爷爷太伟大了,仅仅是一块大石头,他就能追问不休,问了老师,问了父亲,一直到长大了都还在问。这石头简直就像我们的《十万个为什么》,引导李四光不断成长,最后居然发现了震惊全世界的“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这一研究成果。

  这一成果的源头是什么呢?一块大石头而以。

  我们天天都可以看到石头,没什么感到奇怪的呀!为什么李四光爷爷小时候就能不停的问个不停呢?也许是因为它是*地上的唯一一块吧。

  想到最*爸爸讲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也就是一个苹果掉到脑袋上,居然引导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苹果和石头一样,都很常见,很普通,可他们都由有重大发现。为什么呢?

  一块大石头,一个苹果,就可以有重大发现,这就是他们不停的问这什么的缘故吧。

  很小的时候,爸爸给我讲了李四爷爷的故事。

  爸爸告诉我,李四光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爷爷为我国的石油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从语文课本里,我学到这篇奇怪的大石头,课文里给我们讲了,李四光爷爷小的时候玩捉迷藏时,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并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么重的石头如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话,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有卧进土里呢?李四光跑去问老师和爸爸,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李四光想了很多年。直到长大以后他到英国留学学*了地质学。回国后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遇到事情多问些为什么,做一个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孩子。也让我更加敬佩李四光爷爷。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6篇

  今天,我在班里公开教学《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并不断探索研究,最终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发现,为*人争光。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学生一读便知,关键是要让孩子们体会李四光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表现出的兴趣是不一般的,他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持的恒心是令人动容的,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外,经历那么长时间,他的痴心不改,他的执着依旧,这是怎样一种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呀!李四光提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与众不同的,他很会观察,也很会思考。所以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从该文中受到启发。我想:教学本文,惟有让学生多读读课文,学生才会从中受益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教材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整节课学生们听得很有味。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许多问题: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些前松后紧,一开始我让同学们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的时候,我总怕指导不到位,叫了许多同学发言,结果浪费了时间,致使在最后体会李四光精神这一环节上时间不够充裕,重点不突出了。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由于以往教学总是认真地参考教参中的教学过程,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给于的关注偏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尤其是语文技能性目标定的不够准确、全面,课堂上注重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但是段的训练还有些欠缺,没有做好语文低段和中段的衔接。

  仔细地反省一下,课堂上出现了这些问题,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是我在备课时钻研教材不够,没有定位出准确的目标,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再次我对学生学*情况的预设也不够全面,造成课堂上应对不灵活。

  今后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争取得到更大的进步。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第二课时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李四光提出了哪些疑问?李四光是如何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通过以上三个关键问题统领全文的学*,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中,有目标、有重点、有任务、有兴趣,汇报起来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我觉得语文课我们不管课怎么上,万变不离其中,那就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完成教学任务,让孩子学会、会学,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不偏离学生的回答角度,其实跟着学生走、跟着孩子学也未尝不可。

  《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本课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略有收获:

  一、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放在首位

  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在板书课题之后,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想知道这块大石头到底有多大?”有的说:“我想知道这块大石头奇怪在什么地方?”还有的'说:“我想知道这块石头到底从哪儿来的?”这样以来,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了,学*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理解课文内容要抓住关键词语

  我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在课文中画出描写石头的句子,再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但是孩子们忽略了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在学生们反复读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理解它的“大”。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

  三、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

  朗读是课堂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抒发感情,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时,我除了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外,主要采用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同桌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今天,我在班里公开教学《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并不断探索研究,最终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发现,为*人争光。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学生一读便知,关键是要让孩子们体会李四光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表现出的兴趣是不一般的,他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持的恒心是令人动容的,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外,经历那么长时间,他的痴心不改,他的执着依旧,这是怎样一种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呀!李四光提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与众不同的,他很会观察,也很会思考。所以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从该文中受到启发。我想:教学本文,惟有让学生多读读课文,学生才会从中受益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教材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整节课学生们听得很有味。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许多问题: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些前松后紧,一开始我让同学们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的时候,我总怕指导不到位,叫了许多同学发言,结果浪费了时间,致使在最后体会李四光精神这一环节上时间不够充裕,重点不突出了。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由于以往教学总是认真地参考教参中的教学过程,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给于的关注偏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尤其是语文技能性目标定的不够准确、全面,课堂上注重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但是段的训练还有些欠缺,没有做好语文低段和中段的衔接。

  仔细地反省一下,课堂上出现了这些问题,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是我在备课时钻研教材不够,没有定位出准确的目标,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再次我对学生学*情况的预设也不够全面,造成课堂上应对不灵活。

  今后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争取得到更大的进步。

  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已经上了两课时了。昨天,我着重进行了生字、新词和将课文读通顺、流利的教学。发现作业当中,还是有很多字把上课特别强调过的“域”和“藏”字写错,而以往作业中的“考”字很多同学总喜欢在下面加一横倒没有一个同学再写错。我回想了一下,这可能跟我的介绍有关,记得当时我灵感来了,说了句:“同学们看,这个考字的一小横应该在横折折钩的上面还是下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上面!”这答案是在意料之中,但我知道常写错的同学还是不会注意的。于是,我接着说:“王老师发现,在讲这个字的写法时,鲍一攀同学听得特别认真仔细,我想她肯定想在这次单元考试中力争上游!”这时,所有的同学都向她投去羡慕的一瞥,并学着她的样子坐正,专注地看着我。我故意停顿了一下,接着说:“现在我发现每个同学都和她一样,上课专心听讲,都想考试力争上游!”说着,便拿起红色的粉笔在上面的位置,加红了一笔。大家看了以后,特别认真地读了两遍这个词。而其它的两个字,我只是提醒了一下笔画,并带大家一起写了一遍就好了,效果就大大不同了。看来,我以后对生字教学在课前还要多下功夫,因为学生在学新的知识时,往有先入为主的思维,只有把字的写法讲得生动形象,分析透了,学生才会牢牢记住,永不写错。

  今天刚刚上完第二课时,课前我对本课做了一个定位:引导大家解开“大石头”的来历的秘密。这个过程主要结合李四光的执著认真、刨根问底的精神进行阅读理解,所以抓住“许多年、直到……才、终于”等词,进行朗读赏析是重点。课一开始,我先复*上节课学过的小李四光提问的过程,并进一步总结归纳出了他“观察--推理--质疑”的方法,还让学生学他的样子提问,并板书“天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学生接说:“那应该快要下大雨了。”再一个学生接说:“可怎么只下毛毛雨呢?”很好地进行了提问思维的训练,并口头完成了课堂作业本中的练*。这样,大家都体会到小李四光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爱提问的好孩子。然后,我读文中的句子:“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很多年。”并问学生:“听了这句话,你现在心中也有疑问吗?”学生马上说:“为什么他小时候做游戏时的这个小问题要想这么多年呢?”我马上表扬他真是小李四光。接着很多同学举手,体会到他非常执著,爱刨根问底的精神。这样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本文的中心,然后我请大家把能体现他这个精神的词语找出来,并自己的体会,再通过朗读来体现。大家积极性很高,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读到最后一句“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时,一个坐在最后一排角落的男生,举手特别高,我请他来读,没想到他情至所极,情不自禁地读得全班都一下子震惊了,声音之响亮,情感之真挚感染了每个人,我连忙带头鼓起了掌。他这才反应过来,脸刷地红了。我当场公布李志刚就是这节课的“朗读之星”,并把他的名字写到了黑板上。最后请大家学着他的样子,全班起立背诵9.10两段。等到最后一句时,已经下课,但大家都沉醉在最后的朗诵中,声音震惊整个校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即将学完,大家还记得这一单元主要是讲什么的吗?对,这单元主要是讲中外一些名人的故事,那同学们还记得这是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列宁、高尔基的图片)

  2、那今天我们将来学*一篇新的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学生读课题),这个故事中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位名人的故事呢?(李四光)

  3、指名学生简介李四光。

  反思:

  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一些中外名人故事的,这篇课文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未学的课文,因而在导入时我就以单元目标为切入口,在复*前几篇所学的名人之时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去把握和回顾本单元的主题,进而利于学生对本篇课文内容的认识。从课堂上的实施来看,这样的一种设计还是较有效的,对于旧知识的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起和热情,同时也把新旧知识有效地衔接和组织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字

  (1)同桌之间互相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读,如该生读对,其他学生跟读两次。

  (3)看拼音自己读

  (4)随机以各种形式读,如男女生读、小组读、点学号读等。

  3、质疑问难,解难。

  黑板上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不懂或需要向别人请教的吗?谁来帮他解决?

  反思:

  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解决本课的生字和词语的,而我在设置识字词目标时却被局限在了一二年级那个层次的目标上。那就是我只注重了字音,只注重了认字,忽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而这一点也恰恰是中年段和地年段最不同的地方。由于自己对年段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因而在教学实施上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也显得特别不妥当,课堂上我依然还是按照一二年级时的那种模式和形式去组织学生识字,虽然学生的识字效果确实不错,但是这个学段更需要学生掌握的对词的理解和运用却没能很好地落实好。

  其实在“质疑问难”环节我也是设置了理解词语意思这样一个内容的,只是落实的不够好。在简校和尤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我也总结出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对学生的预*指导不够到位。虽然事先我也给学生提出了预*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字典、电脑等工具去查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但是课堂上却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做到,他们的预*还仅仅是停留在对字音的拼读上。第二就是教学时没能让学生在读书中,通过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的意思,而是让词语脱离一定的语境,单独从字面上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今天,我在班里公开教学《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并不断探索研究,最终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发现,为*人争光。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学生一读便知,关键是要让孩子们体会李四光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表现出的兴趣是不一般的,他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持的恒心是令人动容的,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外,经历那么长时间,他的痴心不改,他的执着依旧,这是怎样一种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呀!李四光提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与众不同的,他很会观察,也很会思考。所以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从该文中受到启发。我想:教学本文,惟有让学生多读读课文,学生才会从中受益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教材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整节课学生们听得很有味。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许多问题: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些前松后紧,一开始我让同学们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的时候,我总怕指导不到位,叫了许多同学发言,结果浪费了时间,致使在最后体会李四光精神这一环节上时间不够充裕,重点不突出了。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由于以往教学总是认真地参考教参中的教学过程,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给于的关注偏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尤其是语文技能性目标定的不够准确、全面,课堂上注重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但是段的训练还有些欠缺,没有做好语文低段和中段的衔接。

  仔细地反省一下,课堂上出现了这些问题,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是我在备课时钻研教材不够,没有定位出准确的目标,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再次我对学生学*情况的预设也不够全面,造成课堂上应对不灵活。

  今后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争取得到更大的进步。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由于这节课是新教师亮相课,所以我打算用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展现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之前,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和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打算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然后让学生概括出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执着追求的优秀品质。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提前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在生字的学*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加上自己课堂语言琐碎,使得整个课堂节奏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品味课文,概括问题。并且课文内容没有完成,只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重点问题还没涉及到,显得本末倒置。总之给人的'感觉是很失败。

  课后我自己做了认真的反思,从自身来说首先是自己对新教材的认识不够,没有深入研究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不到位,课堂上线索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其次是自己上课语言太过随便,话太琐屑。第三是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不到位,而且太过消极。应该多表扬学生,多肯定学生,让学生在一种积极地的状态下提高自主学*的兴趣与能力。另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1、加强学生识字的自主学*。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1、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2、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我想自己确实还是太年轻了,我不了解不懂不明白的东西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课,多去向老教师学*,把握好自己成长的每一步。

  今天,我在班里公开教学《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并不断探索研究,最终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发现,为*人争光。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学生一读便知,关键是要让孩子们体会李四光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表现出的兴趣是不一般的,他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持的恒心是令人动容的,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外,经历那么长时间,他的痴心不改,他的执着依旧,这是怎样一种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呀!李四光提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与众不同的,他很会观察,也很会思考。所以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从该文中受到启发。我想:教学本文,惟有让学生多读读课文,学生才会从中受益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教材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整节课学生们听得很有味。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许多问题: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些前松后紧,一开始我让同学们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的时候,我总怕指导不到位,叫了许多同学发言,结果浪费了时间,致使在最后体会李四光精神这一环节上时间不够充裕,重点不突出了。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由于以往教学总是认真地参考教参中的教学过程,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给于的关注偏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尤其是语文技能性目标定的不够准确、全面,课堂上注重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但是段的训练还有些欠缺,没有做好语文低段和中段的衔接。

  仔细地反省一下,课堂上出现了这些问题,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是我在备课时钻研教材不够,没有定位出准确的目标,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再次我对学生学*情况的预设也不够全面,造成课堂上应对不灵活。

  今后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争取得到更大的进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即将学完,大家还记得这一单元主要是讲什么的吗?对,这单元主要是讲中外一些名人的故事,那同学们还记得这是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列宁、高尔基的图片)

  2、那今天我们将来学*一篇新的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学生读课题),这个故事中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位名人的故事呢?(李四光)

  3、指名学生简介李四光。

  反思:

  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一些中外名人故事的,这篇课文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未学的课文,因而在导入时我就以单元目标为切入口,在复*前几篇所学的名人之时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去把握和回顾本单元的主题,进而利于学生对本篇课文内容的认识。从课堂上的实施来看,这样的一种设计还是较有效的,对于旧知识的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起和热情,同时也把新旧知识有效地衔接和组织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字

  (1)同桌之间互相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读,如该生读对,其他学生跟读两次。

  (3)看拼音自己读

  (4)随机以各种形式读,如男女生读、小组读、点学号读等。

  3、质疑问难,解难。

  黑板上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不懂或需要向别人请教的吗?谁来帮他解决?

  反思:

  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解决本课的生字和词语的,而我在设置识字词目标时却被局限在了一二年级那个层次的目标上。那就是我只注重了字音,只注重了认字,忽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而这一点也恰恰是中年段和地年段最不同的地方。由于自己对年段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因而在教学实施上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也显得特别不妥当,课堂上我依然还是按照一二年级时的那种模式和形式去组织学生识字,虽然学生的识字效果确实不错,但是这个学段更需要学生掌握的对词的理解和运用却没能很好地落实好。

  其实在“质疑问难”环节我也是设置了理解词语意思这样一个内容的,只是落实的不够好。在简校和尤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我也总结出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对学生的预*指导不够到位。虽然事先我也给学生提出了预*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字典、电脑等工具去查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但是课堂上却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做到,他们的预*还仅仅是停留在对字音的拼读上。第二就是教学时没能让学生在读书中,通过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的意思,而是让词语脱离一定的语境,单独从字面上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下在简校和尤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识字词方面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想着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改进。第一就是对于学生的课前预*应该给与正确的指导和要求,并能用鼓励的方式去激励学生做好课前预*。现在想想,其实课前我对学生提出的预*要求是不够明确的,只是笼统地说让他们去解决自己不懂的词语,如能给与详细地指导,如让学生去查找“陨石”“冰川”等资料,或许学生的预*针对性更强些,效果更好些。当然简校也提到,对于课前的预*我们也要多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完成,尤其是借助电脑查找资料等任务如能借助父母的力量相信孩子的预*会更有效。第二对于词语的教学,我们不必再像以前那样一个个、孤立地去让孩子识记,而是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去理解。之后就是重在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了。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根据提示,进行概括:

  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问_______,长大后____________,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的故事。

  3、从李四光的故事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执着等。

  反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要求也是从三年级开始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能力,鉴于之前学生没有过类似的训练,因而在此我就降低了难度,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填空,让学生根据提示,按照这个格式去填充并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课堂上几名学生的汇报也让我很惊喜,他们基本上能按照要求,完整、通顺地概括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四、留下悬念,下节课学*

  那李四光的这些有些品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呢,下一节课我们再继续学*。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楚。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3)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在不断地思索和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他那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精神。因此,我教育学生要学*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菁华3篇)(扩展7)

——《奇怪的大石头》读后感优选【十】份

  今天,我们学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作文,里面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喜欢与小伙伴玩捉迷藏,他常常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时间一长,他就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产生了疑问……李四光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还对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我国急需石油的时候,许多外国专家断定我国没有石油,可李四光说我国一定有石油,据他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许多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我们应该学**四光执着的精神,不懂得问题,要先问问父母、老师,如果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动动脑筋想一想,想不出也不要硬想,现在科技非常发达,可以上网、或者在书籍中查查资料。

  这篇作文让我受益不少,我一定会学**四光这种精神的。

  今天,我们学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小时候李四光喜欢与小伙伴玩捉迷藏,他常常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时间一长,他就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产生了疑问,并不停探索,后来有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大发现。

  李四光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对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这应该和他在这一课中反应出的不耻下问(嘿嘿,我刚学会的一个成语)和执着精神分不开吧。

  我要学*他的这种精神,不懂就问,问同学、问老师、问父母,一直问到清楚为止,我相信我也会有重大发现的。

  对了,我又有问题了,我用的不耻下问对不对呀!是什么意思我又忘记了。

  自从学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我有许多感触。

  《奇怪的大石头》主要写了李四光小时侯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时,发现一块奇怪的大石头孤零零的立在草地上,李四光觉得很好奇,就提出了两个问题,他向老师和爸爸请教,可是都没有答案,李四光想了许多年,才明白了道理。后来,李四光成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我要向李四光学*,和他一样爱动脑筋,碰到困难,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努力开动脑筋,认真做好作业,打好基础,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我读了《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知道了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在李四光小的时候,他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在他玩游戏的时候,他都喜欢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有一次,他发现这块大石头旁边没有别的'小石头,于是,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并且知道了是冰川把这个巨大的石头从遥远的秦岭运到了这里,也知道了长江的那一边有第四季冰川的痕迹,他的这个发现震动了全世界。通过这个事情,我明白了李四光是一个很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我感受到只要肯动脑筋,遇事多问问为什么,就可以有发现,同时也就有收获。因为如果你动脑筋就会产生疑问,如果再追究就会有发现。

  不管是大发现还是小发现,都是进步的阶梯。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天天积累下来,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的小发现就会变成大成就,你就是最棒的!

  今天,我们学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作文,里面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喜欢与小伙伴玩捉迷藏,他常常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时间一长,他就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产生了疑问……李四光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还对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我国急需石油的时候,许多外国专家断定我国没有石油,可李四光说我国一定有石油,据他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许多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我们应该学**四光执着的'精神,不懂得问题,要先问问父母、老师,如果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动动脑筋想一想,想不出也不要硬想,现在科技非常发达,可以上网、或者在书籍中查查资料。

  这篇作文让我受益不少,我一定会学**四光这种精神的。

  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写的是李四光爷爷爱提问题,爱学科学的故事。我读了这篇文章以后,心情久久不能*静,他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李四光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小时侯他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耍时发现草地上有一块大石头,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他就去问爸爸和老师。可见,李四光爷爷从小就爱动脑筋,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我们要向李四光爷爷那样,多动脑筋,发现问题要多提几个为什么。相信爱提问题的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后来,李四光爷爷长大后去英国学*了地质学,回到家乡经过考察,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他的这种刻苦钻研精神,很值得我们学*。

  李四光爷爷爱动脑筋、爱学科学,为我们树立了学*的榜样。我决心要像李四光爷爷那样多动脑筋,多提问,刻苦钻研,学好过硬的本领,长大了要为祖国建设出力!

  我有一个不小的缺点──做事不认真,作业常常因粗心而做错。比如写日记的时候经常漏字,爸爸妈妈总是批评我,但我老是改不掉。

  自从学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我有许多感触。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李四光小时侯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时,发现一块奇怪的大石头孤零零的立在草地上,李四光觉得很好奇,就提出了两个问题,他向老师和爸爸请教,可是都没有答案,李四光想了许多年,才明白了道理。后来,李四光成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读了这篇课文,我要向李四光学*,要向他一样爱动脑筋,碰到困难,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在学*这开动脑筋,认真仔细做好作业,打好基础,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2

  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写的是李四光爷爷爱提问题,爱学科学的故事。我读了这篇文章以后,心情久久不能*静,他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李四光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小时侯他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耍时发现草地上有一块大石头,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他就去问爸爸和老师。可见,李四光爷爷从小就爱动脑筋,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我们要向李四光爷爷那样,多动脑筋,发现问题要多提几个为什么。相信爱提问题的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后来,李四光爷爷长大后去英国学*了地质学,回到家乡经过考察,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他的这种刻苦钻研精神,很值得我们学*。

  李四光爷爷爱动脑筋、爱学科学,为我们树立了学*的榜样。我决心要像李四光爷爷那样多动脑筋,多提问,刻苦钻研,学好过硬的本领,长大了要为祖国建设出力!

  【3】

  我读了《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知道了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在李四光小的时候,他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在他玩游戏的时候,他都喜欢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有一次,他发现这块大石头旁边没有别的小石头,于是,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并且知道了是冰川把这个巨大的石头从遥远的秦岭运到了这里,也知道了长江的那一边有第四季冰川的痕迹,他的这个发现震动了全世界。

  我感受到只要肯动脑筋,遇事多问问为什么,就可以有发现,同时也就有收获。因为如果你动脑筋就会产生疑问,如果再追究就会有发现。

  不管是大发现还是小发现,都是进步的阶梯。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天天积累下来,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的小发现就会变成大成就,你就是最棒的!

  

  今天,我们学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小时候李四光喜欢与小伙伴玩捉迷藏,他常常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时间一长,他就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产生了疑问,并不停探索,后来有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大发现。

  李四光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对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这应该和他在这一课中反应出的不耻下问(嘿嘿,我刚学会的一个成语)和执着精神分不开吧。

  我要学*他的这种精神,不懂就问,问同学、问老师、问父母,一直问到清楚为止,我相信我也会有重大发现的。

  对了,我又有问题了,我用的不耻下问对不对呀!是什么意思我又忘记了。

  今天我读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一块巨石的来历产生了疑问,最后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才弄明白,原来这块巨石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我小时候就没有向李四光那样爱动脑筋。有一次,我做数学题遇到了难题,心想妈妈反正会教我的,非要让妈妈和我一起做,妈妈没办法,只好给我慢慢讲解,和我一起做出来了这个难题。

  读了这一课,我才知道要善于动脑,发现问题。我一定要向李四光学*,学*他对别人的解答不轻信,不盲从,刨根问底和不找到正确答案不罢休的执着精神。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叫《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

  这篇课文讲述了李四光他家里有一块大石头,他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的时候他都爱藏在大石头后面,时间长了他对大石头发生了兴趣,他想这块大石头从哪里来的呢?他跑去问老师,老师答不上来,他跑去问爸爸,爸爸也答不上来。最后李四光在美国学了地质学,专门考察了家乡的'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过来的。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我们要学*他的善于观察,会思考和执著地追求,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观察身边奇怪的东西,要多思考问题。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菁华3篇)(扩展8)

——《奇怪的大石头》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优选【十】份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

  一、教学中我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石头产生的疑问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处“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说实话因为是随堂上课,我在上课之前是做好准备的,我想好了上课应该说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我又该怎样回答他们。可是一上课,好多东西都跟想象的不一样。

  二、对本堂课的不足点我总结如下:

  1、对课本的阅读语言*淡,我基本上用了提问的方法,如让学生说说“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学生能找到,但是我就轻描淡写地带过了。没有让学生针对性的读一读,使得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够深。

  2、阅读的针对性不强,课文让学生反复读。但是学生虽然在读,可我感觉他们只是在配合我,他们没有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情感来。我现在想想,其实每一篇课文每一次读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如何分。

  (1)、解决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有感情地读;

  (3)、因为深入了解了课文,以情景读来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这方面做的很欠缺、让学生读的有点不知所谓。

  3、我本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完成。我在上课时感觉是在设计一个过程,好学生回答的和我的想法一样就可以了,然后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如果学生偏离我的想法就会想方设法把他们引导到我的思路上来。过程和我一样了,我就觉得成功了似的。其实现在想来,这跟我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很有关系。

  我觉得我们不管课怎么上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完成教学目标,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不偏离、站在学生的回答角度跟着学生上也未尝不可。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

  一、教学中我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石头产生的疑问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处“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说实话因为是随堂上课,我在上课之前是做好准备的,我想好了上课应该说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我又该怎样回答他们。可是一上课,好多东西都跟想象的不一样。

  二、对本堂课的不足点我总结如下:

  1、对课本的阅读语言*淡,我基本上用了提问的方法,如让学生说说“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学生能找到,但是我就轻描淡写地带过了。没有让学生针对性的.读一读,使得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够深。

  2、阅读的针对性不强,课文让学生反复读。但是学生虽然在读,可我感觉他们只是在配合我,他们没有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情感来。我现在想想,其实每一篇课文每一次读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如何分。

  (1)、解决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有感情地读;

  (3)、因为深入了解了课文,以情景读来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这方面做的很欠缺、让学生读的有点不知所谓。

  3、我本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完成。我在上课时感觉是在设计一个过程,好学生回答的和我的想法一样就可以了,然后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如果学生偏离我的想法就会想方设法把他们引导到我的思路上来。过程和我一样了,我就觉得成功了似的。其实现在想来,这跟我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很有关系。

  我觉得我们不管课怎么上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完成教学目标,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不偏离、站在学生的回答角度跟着学生上也未尝不可。

  《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通过学*课文,使学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我想:李四光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动脑的人,这节课不正是要让学生学*他这种优秀的品质吗?于是,我便改变了以往师提生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来解答。下面是我的一段教学片段:

  师: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即提出一个小问题,就会有小进步,提出一个大问题,就会有大进步。提出的问题越多,进步就越大。没有问题的同学可能是你全懂了,呆会儿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就由你来答或者是你没有一点进步。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划出你的疑问,批出你的感受,比比谁的进步最大,好吗?

  生:读课文,认真批注。师巡视。

  师:哪一个爱思考的孩子先来发言?

  生:这块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怎样来到这里的?

  生:这块大石头是从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生:那“这里”指的是什么地方?

  生:“这里”指的是李四光的家乡,我从资料中得知李四光的家乡在湖北黄冈。

  生:这块石头究竟是什么时候被带过来的?

  生:老师不是说了吗?是第四纪的时候,大约从250万年前至今。

  生:那究竟是哪一年呢?

  (看来,这位同学不问出个具体的年月誓不罢休)

  (学生们个个沉默无言,眼神里充满了疑问。)

  师:这位同学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的学*精神很值得我们大家学*!关于这个问题,课后我们去查一查,好吗?

  生:第四纪冰川怎么只带来了一块大石头呢?

  生:是呀,这里怎么只有一块大石头呢?(同学们纷纷向我发问)

  师:我想,这是这块石头与这个地方的缘分,是缘分让这块大石头来到了这里。其余的石头大概与这个地方缺少缘分吧。就像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是缘分让我们相聚、相知,我们彼此间应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才是啊!

  生:老师,这块大石头怎么这么大,它是怎么形成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备课时还真没有想到,情急之中,我把问题推给了学生。)

  师:有哪位同学知道呀?谁能答出来,谁就是这位同学的老师。

  (谁知,学生们一个个都皱着眉头,连连摇头,用疑问的眼光看着我,等着我给他们指点迷津呢!可我也不太清楚啊,怎么办呢?没办法,只有推到课后去完成了。)

  师:这位同学的问题提的很棒,老师把这个问题作为作业,留给大家课后思考。”

  教学反思:

  这节课总算结束了,可是这节课留给我的思考依然没有结束。课堂上孩子们那咄咄逼人的质疑让我惊喜,也令我不知所措、备受尴尬。为什么孩子们提的问题,自己备课时却没有想到呢?反思自己的备课,老师只顾追求“先声夺人”的效果,追求教学问题设计的巧妙,追求教学语言的优美,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等,只以教师**的眼光来备课,这样的备出来的课堂完全是老师在牵着学生表演,老师牵哪儿,学生走哪儿。只要老师所提的问题被一一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大功告成。从不考虑这些问题是否是学生所关注的,是否是学生想急于弄明白的。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解学生之所疑,思学生之所思,想学生之所想,把语文课堂真正地还给孩子们。

  今天,我在班里公开教学《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并不断探索研究,最终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发现,为中国人争光。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学生一读便知,关键是要让孩子们体会李四光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表现出的兴趣是不一般的,他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持的恒心是令人动容的,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外,经历那么长时间,他的痴心不改,他的执着依旧,这是怎样一种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呀!李四光提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与众不同的,他很会观察,也很会思考。所以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从该文中受到启发。我想:教学本文,惟有让学生多读读课文,学生才会从中受益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教材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整节课学生们听得很有味。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许多问题: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些前松后紧,一开始我让同学们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的时候,我总怕指导不到位,叫了许多同学发言,结果浪费了时间,致使在最后体会李四光精神这一环节上时间不够充裕,重点不突出了。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由于以往教学总是认真地参考教参中的教学过程,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给于的关注偏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尤其是语文技能性目标定的不够准确、全面,课堂上注重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但是段的训练还有些欠缺,没有做好语文低段和中段的衔接。

  仔细地反省一下,课堂上出现了这些问题,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是我在备课时钻研教材不够,没有定位出准确的目标,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再次我对学生学*情况的预设也不够全面,造成课堂上应对不灵活。

  今后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争取得到更大的进步。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

  一、教学中我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石头产生的疑问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处“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说实话因为是随堂上课,我在上课之前是做好准备的,我想好了上课应该说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我又该怎样回答他们。可是一上课,好多东西都跟想象的不一样。

  二、对本堂课的不足点我总结如下:

  1、对课本的阅读语言*淡,我基本上用了提问的方法,如让学生说说“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学生能找到,但是我就轻描淡写地带过了。没有让学生针对性的读一读,使得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够深。

  2、阅读的针对性不强,课文让学生反复读。但是学生虽然在读,可我感觉他们只是在配合我,他们没有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情感来。我现在想想,其实每一篇课文每一次读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如何分。

  (1)、解决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有感情地读;

  (3)、因为深入了解了课文,以情景读来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这方面做的很欠缺、让学生读的有点不知所谓。

  3、我本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完成。我在上课时感觉是在设计一个过程,好学生回答的和我的想法一样就可以了,然后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如果学生偏离我的想法就会想方设法把他们引导到我的思路上来。过程和我一样了,我就觉得成功了似的。其实现在想来,这跟我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很有关系。

  我觉得我们不管课怎么上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完成教学目标,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不偏离、站在学生的回答角度跟着学生上也未尝不可。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第二课时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李四光提出了哪些疑问?李四光是如何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通过以上三个关键问题统领全文的学*,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中,有目标、有重点、有任务、有兴趣,汇报起来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我觉得语文课我们不管课怎么上,万变不离其中,那就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完成教学任务,让孩子学会、会学,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不偏离学生的回答角度,其实跟着学生走、跟着孩子学也未尝不可。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第二课时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李四光提出了哪些疑问?李四光是如何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通过以上三个关键问题统领全文的学*,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中,有目标、有重点、有任务、有兴趣,汇报起来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我觉得语文课我们不管课怎么上,万变不离其中,那就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完成教学任务,让孩子学会、会学,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不偏离学生的回答角度,其实跟着学生走、跟着孩子学也未尝不可。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楚。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我教育学生要学**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解决了第二个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注意这一点。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由于这节课是新教师亮相课,所以我打算用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展现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之前,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和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打算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然后让学生概括出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执着追求的优秀品质。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提前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在生字的学*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加上自己课堂语言琐碎,使得整个课堂节奏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品味课文,概括问题。并且课文内容没有完成,只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重点问题还没涉及到,显得本末倒置。总之给人的感觉是很失败。

  课后我自己做了认真的反思,从自身来说首先是自己对新教材的认识不够,没有深入研究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不到位,课堂上线索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其次是自己上课语言太过随便,话太琐屑。第三是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不到位,而且太过消极。应该多表扬学生,多肯定学生,让学生在一种积极地的状态下提高自主学*的兴趣与能力。

  另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1、加强学生识字的自主学*。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我想自己确实还是太年轻了,我不了解不懂不明白的东西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课,多去向老教师学*,把握好自己成长的每一步。

  今天,我在班里公开教学《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并不断探索研究,最终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发现,为中国人争光。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学生一读便知,关键是要让孩子们体会李四光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表现出的兴趣是不一般的,他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持的恒心是令人动容的,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外,经历那么长时间,他的痴心不改,他的执着依旧,这是怎样一种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呀!李四光提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与众不同的,他很会观察,也很会思考。所以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从该文中受到启发。我想:教学本文,惟有让学生多读读课文,学生才会从中受益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教材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整节课学生们听得很有味。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许多问题: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些前松后紧,一开始我让同学们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的时候,我总怕指导不到位,叫了许多同学发言,结果浪费了时间,致使在最后体会李四光精神这一环节上时间不够充裕,重点不突出了。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由于以往教学总是认真地参考教参中的教学过程,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给于的关注偏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尤其是语文技能性目标定的不够准确、全面,课堂上注重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但是段的训练还有些欠缺,没有做好语文低段和中段的衔接。

  仔细地反省一下,课堂上出现了这些问题,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是我在备课时钻研教材不够,没有定位出准确的`目标,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再次我对学生学*情况的预设也不够全面,造成课堂上应对不灵活。

  今后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争取得到更大的进步。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菁华3篇)(扩展9)

——校园里的大石头作文(五)份

  在S城里有两家上市公司,一家是有着十年的上市的经验,可是另一家才刚刚上市不久。那家有着十年上市经历的公司名叫晓晓公司,可那家刚刚上市的公司叫菜菜公司。

  在晓晓公司里正在开着董事会,一群老头在那里说,我们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项目,这个项目可能会关系到我公司的生命。其中一位年轻的董事说,我们这一定可以的,因为我们都在这市场上生存这么久了,一定可以的。“但是我们这次有一个对手,就是那个叫菜菜的。”一位老董说。“那有什么可怕的,都是一群菜鸟成立的公司。没什么可怕的。”“但是他们公司才成立了一年不到,就上市了,他们也已经和我公司的实力持*了。”没事,不用担心。

  在S城的另一家公司里,也正开着会议,看他们的样子很急,像是马上发生什么大事一样。“都听说了吧?”一位男子打破这层安静。“听说了,我们这次的对手是他们。我怕我们这次会失败。”一句话,所有人又安静了,就这样,他们开了一个又长久又安静的会议。

  在下班后,那个男子去了开发和启迪他的那位老人那里,可是他没想到的是,在他走后的半年里,老人出了一场车祸死了。

  在男子走后,他在路边看到了一块石头,想上去坐一会儿。可当他走*后,看清石头旁,不对,是石头下面有一棵正在生长的小树。小树的身子从石头的一个口中长了出来。看到这里,男子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在一年前的夜晚,有一个男孩在路边哭,我错了,我错了,我可能就不应该那时不听你的,我错了,他一直在说那几句话。一个老头过来说:“孩子,你这是怎么了?”男子说:“我失败了,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几年前,老婆说让我好好上班,可我不,我想自己开家公司,就在今天,我的公司没了,老婆也说我没用走了。我错了,我错了……”孩子别哭了,人生路上嘛,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就像歌词中唱到“如果你突破这层难关就能见到光”是一样的。不要失落,失落只会让你更一无所有。没事,所有事都会过去的,面包牛奶都会有的……

  想到这,男子看了看眼前的场景,耳旁仿佛响起了一个声音,孩子,你看,就像这小草一样,遇到困难不怕,我们可以突破他。孩子,就像以前一样打败他,加油,奥利给……

  第二天,菜菜公司又召开了会议。我们这次一定要拿下这个项目,不要在意对手是谁。我们一定会成功的,加油,我们不能败。从此,菜菜公司的每个人都在好好工作,每个人都在努力。

  最后,他们拿到了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是通过他们的努力拿到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可以自大。没有什么是打败不了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就像歌词中“如果你突破这层难关,就能见到光……”

  最*,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新来了四个可爱的“小伙伴”,它们是四块不同寻常的大石头,它们各有其意寓深长的名字。分别叫“学”、“容”、“雅”、“乐”。现在就让我来一一介绍下它们吧。

  “学”这块大石头坐落在教学楼A楼一层的前面,上面刻着:学海勤泛舟,桃李满天下。“学”这块石头为什么要放在教学楼前呢?教学楼是我们学*的地方,“学”即意味着学*,“学海勤泛舟,桃李满天下”是校长希望个个鳌峰学子都能好好学*,天天向上,更上一层楼。

  “容”位于校园里挺拔的大樟树下,“有容乃大和为贵,教书育人纳百川”隽秀地刻在石头上。“容”这块大石头为什么放在大樟树下呢?大樟树是我们学校里一棵充满生机的大树,寒来暑往它默默地为鳌峰学子们遮风挡雨,却不求一丝回报,它是那样宽容和大度!校长希望二附小的学生们都能有大樟树那样的气度。

  “雅”是一块优雅的大石头,它放在刻着“鳌峰书院”的石碑旁,鲜绿色的两行字“腹有诗书气自华,雅致谦和德为先”醒目地镌刻在上面。校长希望我们多读诗书,汲取精华,做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优秀学子。

  “乐”是一块圆圆的大石头,像一个大肚弥勒佛。它位于雄伟的鳌峰亭前。胖乎乎的它身上刻着:学而时*之,不亦乐乎?它为何要放在“鳌峰亭”前呢?因为鳌峰亭现在是我们休息、娱乐的地方,校长希望我们天天都快乐。快乐地学*,快乐地成长!

  “学”、“容”、“雅”、“乐”这四块大石头成为了我们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矗立在校园里时刻提醒着我们:适阳光正好,砥砺前行!

  星期三的傍晚,与往常一样,爸爸和我一起来到了附*的小公园游玩。

  我们打了一会儿球,正准备休息一下,小伙伴杨昊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

  “王一夫,那里有一块大石头,我昨天爬上去了,你也去试一试吧,好玩呢。”说着,一边连拉带拖,把我带到他所说的地方。

  只见那块石头比我还高,比杨昊还胖,活像一个举重运动员。我不禁惊讶起来,以前来这里,还从来都不知道这里竟然有块这么大的石头呢。

  杨昊看我好像很无奈,便开始得瑟起来:“连我这么胖都爬上去了,王一夫,你这么健壮,怎能爬不上去呢?”我听了,暗下决心,一定要攀上去。

  杨昊先给我来了个示范,只见他先来了助跑,只听“嗖”的一声,我以为他上去了,定睛一看,他撞在了上面。“哈哈哈”,我们对视一下,接着一阵欢笑。于是他再试一次,而这次成功了。

  接下来轮到我了,我一连跳了好几次还是没有上去,于是我找了几块小石头当垫脚石。现在我再试一次,这一次我成功的攀到了上面,可是快要滑下去了,这时,杨昊用手使劲拉着我,把我又拉上来了。

  坐在大石头上看小公园周围的风景,一切尽收眼底――绿树、小桥、亭子、喷泉……可真美呀。

  在海边的一座大山上,住着一块大石头和一块小石头。

  有一天,它们俩吵起来,越吵越凶。小石头说:"你重重压在我上面,真讨厌!"大石头说:"你躺在我下面,真恼人!"小石头叫道:"你压的我疼死了,可恶!"大石头后道:"你卡得我不好受,可恨!"小石头骂道:"我不卡住你,让你滚到山下、海里去呀!"大石头嚷道:"我不压住你,让你被精卫鸟扔到海里填海去呀!"它们互不相让,最后果然跟他们说的一样。大石头没被小石头卡住,滚到海里去了;小石头没被大石头压住,被一只大鸟叼走了,扔进大海里去。它们在海里相遇。大石头怕极了,对小石头说:"好弟弟呀,我们快回到山上去!"小石头也害怕极了:"好哥哥呀,走,我们快回到山上去!"它们俩点点头,互相答应了。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回到了大山上。

  这个故事奉献给那些骄傲、自大的人,也奉劝他们一句:骄傲靠不住,别只懂得在别人面前耍威风。

  十一国庆放假期间,我们家(除我爸爸外)去一风景区爬山,我们故意不走铺好的阶梯,而选择了一条明显已踩出来的山路,这样更有乐趣些。蜿蜒曲折,崎岖不*。山路并不宽,只能每次行一人,且如果一有人从前面摔下来,后面一列人则跟着遭殃。山路两旁有长满了各种植物,争先恐后地挡道,显得原来就不宽的小路更加狭窄了。

  我虽不是第一次爬这座山,却第一次发现这条路,我固执地非要爬这条路不可,其他人无可奈何,在我的带领下,好奇而充满恐惧的开始向上爬,山路确实不好走,有植物的挡道不讲,连光滑的石头也其助阵,是斜得往上,植物又不高,根本只能靠脚一步一步往上迈,没有可以抓紧的东西。走到一处石块较高处,直冒冷汗,快到我肩膀上面了,看到前面的人都是叔叔拉着其他人上去,好羡慕啊,*惯性地往后一看,这次却望不见爸爸高大粗壮的'肩膀,只能靠自己了,不禁有些害怕起来。

  要是怕不上这块石头,那往回走时绝对不可能的,又滑又陡,岂不是回了家了?岂不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情况相似?

  我仔细地观察这块石头,发现中间有个凹陷处,能不能借此爬上去?我进行试验:一次,不行;两次,还是不行;三次,仍然不行。心里的恐惧加快了速度蔓延,很快占领了我的所有思绪……身后传来妹妹的呼唤声,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踩着那个凹陷处,用力一蹬……哎呀,只差一点点了,再来一次,呼,竟然上去了!再爬了一阵,终于到达了山道的顶部。

  我第一次爬山道,爬上了山道。就像周素珊作家写的一样,“新鲜又刺激”,拥有第一次,不亦乐乎?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菁华3篇)(扩展10)

——奇怪的石头读后感合集五篇

  今天,我们学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小时候李四光喜欢与小伙伴玩捉迷藏,他常常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时间一长,他就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产生了疑问,并不停探索,后来有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大发现。

  李四光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对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这应该和他在这一课中反应出的不耻下问(嘿嘿,我刚学会的一个成语)和执着精神分不开吧。

  我要学*他的这种精神,不懂就问,问同学、问老师、问父母,一直问到清楚为止,我相信我也会有重大发现的。

  对了,我又有问题了,我用的不耻下问对不对呀!是什么意思我又忘记了。

  今天,我们学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作文,里面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喜欢与小伙伴玩捉迷藏,他常常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时间一长,他就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产生了疑问……李四光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还对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我国急需石油的时候,许多外国专家断定我国没有石油,可李四光说我国一定有石油,据他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许多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我们应该学**四光执着的精神,不懂得问题,要先问问父母、老师,如果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动动脑筋想一想,想不出也不要硬想,现在科技非常发达,可以上网、或者在书籍中查查资料。

  这篇作文让我受益不少,我一定会学**四光这种精神的。

  今天,我们学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小时候李四光喜欢与小伙伴玩捉迷藏,他常常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时间一长,他就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产生了疑问,并不停探索,后来有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大发现。

  李四光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对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这应该和他在这一课中反应出的不耻下问(嘿嘿,我刚学会的一个成语)和执着精神分不开吧。

  我要学*他的这种精神,不懂就问,问同学、问老师、问父母,一直问到清楚为止,我相信我也会有重大发现的。

  对了,我又有问题了,我用的不耻下问对不对呀!是什么意思我又忘记了。

  今天我读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国着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一块巨石的来历产生了疑问,最后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才弄明白,原来这块巨石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我小时候就没有向李四光那样爱动脑筋。有一次,我做数学题遇到了难题,心想妈妈反正会教我的,非要让妈妈和我一起做,妈妈没办法,只好给我慢慢讲解,和我一起做出来了这个难题。

  读了这一课,我才知道要善于动脑,发现问题。我一定要向李四光学*,学*他对别人的解答不轻信,不盲从,刨根问底和不找到正确答案不罢休的执着精神。

  自从学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我有许多感触。

  《奇怪的大石头》主要写了李四光小时侯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时,发现一块奇怪的大石头孤零零的立在草地上,李四光觉得很好奇,就提出了两个问题,他向老师和爸爸请教,可是都没有答案,李四光想了许多年,才明白了道理。后来,李四光成为我国着名的地质学家。

  我要向李四光学*,和他一样爱动脑筋,碰到困难,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努力开动脑筋,认真做好作业,打好基础,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