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电路》教案

首页 / 教案 / | 2022-11-20 00:00:00 [db:标签-标题]

《简单电路》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简单电路》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单电路》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

  难点: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

  教学手段

  声光控感应灯、投影仪、多媒体

  教学设备

  三种门电路演示示教板、电压表等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1)演示:一盏神奇的灯接通电源,灯不亮;有声,灯不亮;挡住光线,全场安静,灯不亮;挡住光线,拍手,灯亮。点评:通过演示声光控感应灯,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

  (2)教师简介:身边的“数字”话题:数码产品、数字电视、dis实验、家电等。这些电器中都包含了“智能”化逻辑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简单的逻辑电路。

  (二)进行新课教师介绍:

  a、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1)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有”,或者“没有”。而模拟信号变化则是连续的。

  (2)调节收音机的音量,声音连续变化,声音信号是“模拟”量。

  (3)图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息:

  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特征。

  b、数字电路逻辑电路门电路数学信号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与“非”,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数字电路,因此,数字电路就有了判别“是”与“非”的逻辑功能。下面我们将学*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

  1、“与”门教师介绍: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信号通过,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教师:(投影)教材图2。10—2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思考与讨论: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教师指出: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符号:。

  (1)“与”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与”电路的真值表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图2。10—2的情况可以用表2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表格称为真值表。投影:

  (2)总结“与”逻辑关系: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这种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与”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与”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与”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与”门电路实验,如图2。10—5。

  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与”门电路实现“与”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或”关系及“或”电路作准备。

  (4)声、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

  2、“或”门锁门方式的讨论,引入“或”门:家中的门锁能用“与”的关系吗?学生讨论:不能用“与”的关系。教师:(投影)教材图2。10—6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教师指出: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符号:。

  (1)“或”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或”电路的真值表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将表3制成表4。表4就是反映“或”门输入输出关系的真值表。投影:

  (2)总结“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或”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或”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或”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或”门电路实验,如图2。10—8。

  点评: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或”门电路实现“或”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非”关系及“非”电路作准备。

  3、“非”门教师:(投影)教材图2。10—9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非”逻辑关系。教师: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非”逻辑。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教师指出: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符号:。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出“非”门的真值表。如下表。

  教师: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让学生了解几个“或”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非”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投影:

  演示“非”门电路实验,结果如图2。10—13。

  (三)实例探究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活动

  作业

  1、思考并回答p81“问题与练*”中的题目。

  2、课下阅读课本80页“科学漫步”中的文章《集成电路》。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简单电路》教案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3、简单电路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简单电路》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通过简单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真实的生活情景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护士是怎么知道的?”,“病房呼叫电路是如何设计的?”。接着通过教材的引导,使学生自主进行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和评价,进一步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征。

  教学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

  教具

  实物投影仪

  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活动

  (活动1)分析病房呼叫器的电路设计

  ①护士是怎么知道病房中的哪个病人在求助的?

  ②如果只有一张病床,灯和电铃该如何连接?

  ③如果有两张病床,灯和电铃由该如何连接?

  ③开关应该如何连接到电路中?

  分析:病人闭合自己床位的开关时,值班室中的电铃就响,同时该床位对应的灯泡也发光。各床位对应的灯泡应该能独立工作,并且有对应的开关,所以两灯泡应该并联且各有一个开关控制。无论哪个床位对应的灯亮,铃都会响,所以铃应该在干路。

  简单电路设计的方法:

  1、根据题目的要求和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2、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开关的作用,分析个电路元件的位置(在干路还是支路)

  (活动2)选答器的电路设计

  分析:每一盏灯代表一个可

  供选择的答案,有相对

  应的开关控制,所以灯

  与其对应的开关应串联,

  各灯之间则应并联。

  (活动3)完成以下电路设计

  1、将图17中所给元件组成一个电路,要求K1控制L1,K2控制L2,元件不许移动、

  2、图18中的元件位置不动,组成电路,L1、L2并联,K为总开关、

  3、请用如图19所示的电路元件组成一个并联电路,要求:K1控制L1,K2控制L2,K3控制L1、L2,请在实物图上连接电路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4、设计一个自动防盗报警电路、要求:晚间房门被打开,细导线AB被扯断,电铃发声自动报警,如图20所示、

  5、用图21中的元件组成串联电路,元件位置不动。

  6、有电池、灯泡、电铃各一个,

  电键两个,要求安装一个电铃

  电路,当前门或后门来客人时,

  电铃都响,并能分清前门来人

  还是后门来人、在虚线框内

  画出电路图。

  观察课本P72图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

  由学生分析讨论并画出电路图

  总结电路设计的方法

  学生课堂练*

  利用实物投影及时反馈,纠正练*中的错误。

  思考与作业

《简单电路》教案4

  1、简单电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简单电路中各种构件的名称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

  能够动手连接简单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三)情感目标: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有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就能掌握更多地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和生活打下坚实地基础。

  二、教学重点:

  (一)认识电路中的基本构件。

  (二)动手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三、教学难点:

  (一)动手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二)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四、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电流实验盒、大号电池、图钉、回形针、小硬纸板、红绿小灯泡、小电机、小喇叭。

  (二)学生准备:

  大号电池(学生每人自带一节)、尺、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电话等现代化家用电器。晚上上街到处是灯火通明,五颜六色,美丽极了。你知道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吗?

  (二)新课课题:

  1、简单电路

  (三)思考问题:

  我们家的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它用了些什么物件?

  学生回答:电线、开关、灯泡。

  教师说明:我们家的灯泡和其它电器都是220伏的交流电,是民用电,对人体有危险。我们不能用手触摸,会触电死亡。安全电压是36伏以下,它对人体没有危险。我们上课用的是电池,它是直流电,电压是1.5伏,对人体没有任何危险。

  (四)认识实验电路中的构件:P30

  1、电源(大号电池1.5伏,凸起的一端是正极,用“十”表示,另一端是负极,用“一”表示)。2、导线(有铜芯、铝芯,外面有绝缘层)。3、开关(单联、双联)。4、小灯泡(有1.5伏、2.5伏、4.5伏等多种,一般选用2.5伏).

  教师说明:电路中的常用符号、画图方法。

  (五)实验操作一:P31

  (1)使小灯泡亮起来。

  (2)使小电机转起来。

  (3)使小喇叭响起来。

  教师说明:通过以上实验证明,在电路中当它的电流在循环电路中流动时小灯泡会亮起来,小电机会转起来,小喇叭会响起来。关键是要使电流能循环。

  (六)实验操作二:P31

  在电路中加进开关。

  有了开关的好处是?

  学生回答:可以控制。

  (七)实验操作三:P32

  十字路路口的红绿灯是怎样用开关来控制的?

  教师说明:它使用的是一种自动双联开关或多联开关。这种开关可以调节它们亮灯的时间。

  (八)本课小结:

  简单电路是由:1、电源(电池),2、导线,3、开关,4、小灯泡(小电珠)组成的。

  要使小灯泡发亮,它就必须是一个循环电路。循环电路就是有流出来的电流,通过用电器后有流回去的电流。电流在不停的循环流动小灯泡才会发亮。

  注意我们家用的“电”是不能乱动和触摸的,因为它是220伏的交流电,对人体有危险,搞不好就会触电身亡。

  我们要做实验只能用电池和小灯泡。

  六、作业指导:P73

  七、板书设计:

  1、简单电路

  一、认识电路中的构件 四、实验操作一

  二、电路中常用符号 五、实验操作二

  三、画简单电路图 六、实验操作三

《简单电路》教案5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难点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

  教学手段

  声光控感应灯、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种门电路演示示教板、电压表等

  教学活动(一)引入新课

  (1)演示:一盏神奇的灯

  接通电源,灯不亮;有声,灯不亮;挡住光线,全场安静,灯不亮;挡住光线,拍手,灯亮。点评:通过演示声光控感应灯,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2)教师简介:身边的“数字”话题:数码产品、数字电视、DIS实验、家电等。这些电器中都包含了“智能”化逻辑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简单的逻辑电路。(二)进行新课

  教师介绍:

  A、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1)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有”,或者“没有”。而模拟信号变化则是连续的。(2)调节收音机的音量,声音连续变化,声音信号是“模拟”量。(3)图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息:

  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特征。B、数字电路逻辑电路门电路数学信号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与“非”,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数字电路,因此,数字电路就有了判别“是”与“非”的逻辑功能。下面我们将学*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1、“与”门教师介绍: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信号通过,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2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

  思考与讨论: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

  符号:。

  (1)“与”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与”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图2.10-2的情况可以用表2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表格称为真值表。投影:

  (2)总结“与”逻辑关系: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这种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与”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与”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与”逻辑的真值表。(3)演示“与”门电路实验,如图2.10-5。

  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与”门电路实现“与”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或”关系及“或”电路作准备。

  (4)声、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2、“或”门

  锁门方式的讨论,引入“或”门:家中的门锁能用“与”的关系吗?学生讨论:不能用“与”的关系。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6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

  符号:

  (1)“或”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或”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将表3制成表4。表4就是反映“或”门输入输出关系的真值表。投影:

  (2)总结“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或”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或”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或”逻辑的真值表。(3)演示“或”门电路实验,如图2.10-8。

  点评: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或”门电路实现“或”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非”关系及“非”电路作准备。

  3、“非”门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9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非”逻辑关系。

  教师: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非”逻辑。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

  教师指出: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

  符号: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出“非”门的真值表。如下表。

  教师: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让学生了解几个“或”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非”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投影:

  演示“非”门电路实验,结果如图2.10-13。

  (三)实例探究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活动

  作业

  1、思考并回答P81“问题与练*”中的题目。2、课下阅读课本80页“科学漫步”中的文章《集成电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简单电路》教案6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2、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认识电池的正负极与科学符号。

  3、体会探索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电池和导线若干,小电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幼儿认识、操作探索:利用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1、观察了解灯泡。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请你们观察一下小灯泡,想一想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小灯泡里面有钨丝。中间有灯丝。(它是灯泡的发亮部分)灰色的小圆点叫连接点,一共有两个。

  2、观察了解电池。

  师:我们生活中用到电池吗?谁能说说电池的外形是怎样的。电池分为两极,正极和负极。负极为锌皮的一端,正极是一根碳棒上有铜帽的一端。电池上有两个符号,正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负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电池。

  师:你能说说你见过哪些电池吗?遥控器里的圆形的7号电池,手电筒里的1号电池,圆形的5号电池,手表里的圆形的电池。

  4、幼儿合作尝试,点亮小灯泡

  师:大家观察了小灯泡、电池,现在想不想点亮小灯泡呀?

  幼:想。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已经准备好了材料,先尝试一下,好不好?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哪几组亮了?我们请接亮小灯泡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

  5、幼儿探究小灯泡电路的连接方式。

  师: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了。那你猜测一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

  师:说得没错,通常我们是这样认为的: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回路。这条路一通,小灯泡马上就亮了。

  6、教师总结。

  三、活动结束

《简单电路》教案7

  教材分析

  学生认识了灯泡为什么发光以后,此时会很自然地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教室和房间都能有电照明呢?本课就和学生一起来通过实验验证这个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已经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总结概括,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简单电路的构成,提升为复杂线路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线路,知道线路的组成情况,了解线路的用途。

  2、能力目标:实验和观察常见的简单线路,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简单线路的兴趣,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线路的理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解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游戏:老师这儿有只箱,里面装的会是什么呢?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看一看,描述一下,但不能说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独有的特征。

  3、教师演示并让学生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4、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猜想探究。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灯泡为什么发光吗?需要什么重要条件?

  1、各小组先讨论一下想怎么做?

  2、汇报你的实验方案?

  3、要想知道你们的方案是否可行,我们要做什么?(实验)

  4、使用灯泡发光需要注意什么呢?

  5、你认为在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6、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开始实验。

  7、学生汇报得出结论

  8、你观察过现在的线路吗?有什么特点?你能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吗?

  三、实践活动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各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是不是有好方法。

  3、为了能让大家看清楚实验现象,老师给大家做了这样的教具先观察,通电后你估计会有什么现象?

  4、真的和你们说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5、汇报同过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6、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7、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8、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9、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相关的现象

  4、老师也找到了几张生活中有关的线路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做吗?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线路?

  6、通过本课学*,你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设计一个简单的线路,并按照线路图做一个实验

  板书设计:

  简单电路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学生学*活动评价:

  学生的个性等到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有思维的个体,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学*探究,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探究活动深入有效;学生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学生没有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后的后续探究是对本课研究内容的一个巩固和延伸。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课堂。学生在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之后,其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的制作活动势必会涉及由“猜想结果”到最后的“表达交流”,学生又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实践。

《简单电路》教案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

  教学难点

  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

  教学手段

  声光控感应灯、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种门电路演示示教板、电压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演示:一盏神奇的灯

  接通电源,灯不亮;

  有声,灯不亮;

  挡住光线,全场安静,灯不亮;

  挡住光线,拍手,灯亮。

  点评:通过演示声光控感应灯,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

  (2)教师简介:

  身边的“数字”话题:数码产品、数字电视、DIS实验、家电等。

  这些电器中都包含了“智能”化逻辑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简单的逻辑电路。

  (二)进行新课

  教师介绍:

  A、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1)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有”,或者“没有”。而模拟信号变化则是连续的。

  (2)调节收音机的音量,声音连续变化,声音信号是“模拟”量。

  (3)图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息:

  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特征。

  B、数字电路逻辑电路门电路

  数学信号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与“非”,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数字电路,因此,数字电路就有了判别“是”与“非”的逻辑功能。下面我们将学*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

  1、“与”门

  教师介绍: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信号通过,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2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

  思考与讨论: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

  符号:。

  (1)“与”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与”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图2.10-2的情况可以用表2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表格称为真值表。

  投影:

  (2)总结“与”逻辑关系: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这种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与”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与”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与”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与”门电路实验,如图2.10-5。

  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与”门电路实现“与”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或”关系及“或”电路作准备。

  (4)声、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

  2、“或”门

  锁门方式的讨论,引入“或”门:家中的门锁能用“与”的关系吗?

  学生讨论:不能用“与”的关系。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6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

  符号:。

  (1)“或”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或”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将表3制成表4。表4就是反映“或”门输入输出关系的真值表。

  投影:

  (2)总结“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或”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或”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或”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或”门电路实验,如图2.10-8。

  点评: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或”门电路实现“或”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非”关系及“非”电路作准备。

  3、“非”门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9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非”逻辑关系。

  教师: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非”逻辑。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

  教师指出: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

  符号:。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出“非”门的真值表。如下表。

  教师: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让学生了解几个“或”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非”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

  投影:

  演示“非”门电路实验,结果如图2.10-13。

  (三)实例探究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简单电路》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3、能够制作简单的红绿灯模型。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2、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2、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电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自己的组装图画出较规范的电路图,在画图中逐渐认识电路的组成条件。

  教学准备:

  导线、电池、开关、小灯泡、透明胶带、各种电工工具。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电池,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师:电池能够提供什么?

  指出:它是一种电源。

  二、新授:

  1 、认识简单电路元件:

  (1)除了同学们自备的电池,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有:

  电池盒——上面有+ 、 -符号,表示“正极、负极”

  导线——用来传输电能

  小灯泡——也称为小电珠,出示简图

  灯座——用于插放小灯泡

  2 、连接电路:

  (1)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你会怎样做?

  (2)在白纸上,画出你的连接实物图。

  (3)指名展示学生的想法。

  3 、分析连接后的情况:

  (1)根据学生的摆放,说明连接后的结果。

  (2)说一说,电池是怎样使灯泡会亮起来的?

  (3)电流是按照怎样的方向传输的?

  (4)说明电流从正极出发最后回到负极。

  (5)用手指沿着电流的方向“走几趟”体会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回路)

  (6)改变电池的位置、样子(盒式、条形等),请学生标出电流方向。

  4、开关的认识:

  (1)灯泡亮了,能让它一直亮着吗?我们怎样控制家里的灯。

  (2)给这个灯加一个开关,使它能够控制你的灯泡。

  (3)领取开关,进行试验。

  (4)为什么开关能够控制灯泡的?

  (5)电流被断开了,是一条断路。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是一条通路。(板书:通路。)

  (6)我们把这样一条流通的回路,称为闭合电路。只有形成了一条闭合电路,电流才能通过。

  5 、指导画电路图:

  (1)当我们要把电路情况表示出来的时候,通常采用画“电路图”的方法。

  (2)认识电路元件符号,重点指导:电池的正、负极。

  (3)把刚才设计时的实物图变成用元件符号表示的电路图。

  6 、设计“可控制的红绿灯”的活动:

  (1)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电路元件,你能当一个小小设计师来设计电路吗?

  (2)红绿灯的研究:

  材料:回形针,红、绿灯,导线,图钉,小木板,电池。

  (3)设计电路并画出来。

  (4)用材料试着组装。

  (5)汇报总结活动。

  第二课时

  三、拓展:

  今天我们了解了简单的电路元件,并且学*了简单的电路,可别小看这条简单的电路,我们的一个个用电器就是利用它的原理做成的。

  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1、如果将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会怎样?

  (1)学生说说个人的想法。

  (2)放入发光器,试一试。

  (3)汇报试验的结果

  2、我们能够让小电珠变得更亮吗?用你们手中的材料试一试,汇报一下。

  四、总结: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了解,我们就能明白许多构造复杂的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简单电路》教案扩展阅读


《简单电路》教案(扩展1)

——《简单电路》教案

《简单电路》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单电路》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单电路》教案1

  教材分析

  学生认识了灯泡为什么发光以后,此时会很自然地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教室和房间都能有电照明呢?本课就和学生一起来通过实验验证这个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已经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总结概括,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简单电路的构成,提升为复杂线路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线路,知道线路的组成情况,了解线路的用途。

  2、能力目标:实验和观察常见的简单线路,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简单线路的兴趣,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线路的理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解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游戏:老师这儿有只箱,里面装的会是什么呢?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看一看,描述一下,但不能说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独有的特征。

  3、教师演示并让学生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4、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猜想探究。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灯泡为什么发光吗?需要什么重要条件?

  1、各小组先讨论一下想怎么做?

  2、汇报你的实验方案?

  3、要想知道你们的方案是否可行,我们要做什么?(实验)

  4、使用灯泡发光需要注意什么呢?

  5、你认为在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6、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开始实验。

  7、学生汇报得出结论

  8、你观察过现在的线路吗?有什么特点?你能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吗?

  三、实践活动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各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是不是有好方法。

  3、为了能让大家看清楚实验现象,老师给大家做了这样的教具先观察,通电后你估计会有什么现象?

  4、真的和你们说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5、汇报同过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6、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7、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8、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9、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相关的现象

  4、老师也找到了几张生活中有关的线路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做吗?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线路?

  6、通过本课学*,你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设计一个简单的线路,并按照线路图做一个实验

  板书设计:

  简单电路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学生学*活动评价:

  学生的个性等到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有思维的个体,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学*探究,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探究活动深入有效;学生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学生没有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后的后续探究是对本课研究内容的一个巩固和延伸。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课堂。学生在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之后,其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的制作活动势必会涉及由“猜想结果”到最后的“表达交流”,学生又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实践。

《简单电路》教案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3、简单电路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简单电路》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2、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认识电池的正负极与科学符号。

  3、体会探索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电池和导线若干,小电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幼儿认识、操作探索:利用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1、观察了解灯泡。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请你们观察一下小灯泡,想一想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小灯泡里面有钨丝。中间有灯丝。(它是灯泡的发亮部分)灰色的小圆点叫连接点,一共有两个。

  2、观察了解电池。

  师:我们生活中用到电池吗?谁能说说电池的外形是怎样的。电池分为两极,正极和负极。负极为锌皮的一端,正极是一根碳棒上有铜帽的一端。电池上有两个符号,正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负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电池。

  师:你能说说你见过哪些电池吗?遥控器里的圆形的7号电池,手电筒里的.1号电池,圆形的5号电池,手表里的圆形的电池。

  4、幼儿合作尝试,点亮小灯泡

  师:大家观察了小灯泡、电池,现在想不想点亮小灯泡呀?

  幼:想。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已经准备好了材料,先尝试一下,好不好?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哪几组亮了?我们请接亮小灯泡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

  5、幼儿探究小灯泡电路的连接方式。

  师: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了。那你猜测一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

  师:说得没错,通常我们是这样认为的: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回路。这条路一通,小灯泡马上就亮了。

  6、教师总结。

  三、活动结束

《简单电路》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3、能够制作简单的红绿灯模型。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2、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2、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电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自己的组装图画出较规范的电路图,在画图中逐渐认识电路的组成条件。

  教学准备:

  导线、电池、开关、小灯泡、透明胶带、各种电工工具。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电池,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师:电池能够提供什么?

  指出:它是一种电源。

  二、新授:

  1 、认识简单电路元件:

  (1)除了同学们自备的电池,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有:

  电池盒——上面有+ 、 -符号,表示“正极、负极”

  导线——用来传输电能

  小灯泡——也称为小电珠,出示简图

  灯座——用于插放小灯泡

  2 、连接电路:

  (1)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你会怎样做?

  (2)在白纸上,画出你的连接实物图。

  (3)指名展示学生的想法。

  3 、分析连接后的情况:

  (1)根据学生的摆放,说明连接后的结果。

  (2)说一说,电池是怎样使灯泡会亮起来的?

  (3)电流是按照怎样的方向传输的?

  (4)说明电流从正极出发最后回到负极。

  (5)用手指沿着电流的方向“走几趟”体会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回路)

  (6)改变电池的位置、样子(盒式、条形等),请学生标出电流方向。

  4、开关的认识:

  (1)灯泡亮了,能让它一直亮着吗?我们怎样控制家里的灯。

  (2)给这个灯加一个开关,使它能够控制你的灯泡。

  (3)领取开关,进行试验。

  (4)为什么开关能够控制灯泡的?

  (5)电流被断开了,是一条断路。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是一条通路。(板书:通路。)

  (6)我们把这样一条流通的回路,称为闭合电路。只有形成了一条闭合电路,电流才能通过。

  5 、指导画电路图:

  (1)当我们要把电路情况表示出来的时候,通常采用画“电路图”的方法。

  (2)认识电路元件符号,重点指导:电池的正、负极。

  (3)把刚才设计时的实物图变成用元件符号表示的电路图。

  6 、设计“可控制的红绿灯”的活动:

  (1)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电路元件,你能当一个小小设计师来设计电路吗?

  (2)红绿灯的研究:

  材料:回形针,红、绿灯,导线,图钉,小木板,电池。

  (3)设计电路并画出来。

  (4)用材料试着组装。

  (5)汇报总结活动。

  第二课时

  三、拓展:

  今天我们了解了简单的电路元件,并且学*了简单的电路,可别小看这条简单的电路,我们的一个个用电器就是利用它的原理做成的。

  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1、如果将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会怎样?

  (1)学生说说个人的想法。

  (2)放入发光器,试一试。

  (3)汇报试验的结果

  2、我们能够让小电珠变得更亮吗?用你们手中的材料试一试,汇报一下。

  四、总结: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了解,我们就能明白许多构造复杂的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简单电路》教案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

  教学难点

  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

  教学手段

  声光控感应灯、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种门电路演示示教板、电压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演示:一盏神奇的灯

  接通电源,灯不亮;

  有声,灯不亮;

  挡住光线,全场安静,灯不亮;

  挡住光线,拍手,灯亮。

  点评:通过演示声光控感应灯,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

  (2)教师简介:

  身边的“数字”话题:数码产品、数字电视、DIS实验、家电等。

  这些电器中都包含了“智能”化逻辑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简单的逻辑电路。

  (二)进行新课

  教师介绍:

  A、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1)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有”,或者“没有”。而模拟信号变化则是连续的。

  (2)调节收音机的音量,声音连续变化,声音信号是“模拟”量。

  (3)图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息:

  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特征。

  B、数字电路逻辑电路门电路

  数学信号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与“非”,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数字电路,因此,数字电路就有了判别“是”与“非”的逻辑功能。下面我们将学*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

  1、“与”门

  教师介绍: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信号通过,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2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

  思考与讨论: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

  符号:。

  (1)“与”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与”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图2.10-2的情况可以用表2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表格称为真值表。

  投影:

  (2)总结“与”逻辑关系: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这种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与”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与”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与”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与”门电路实验,如图2.10-5。

  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与”门电路实现“与”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或”关系及“或”电路作准备。

  (4)声、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

  2、“或”门

  锁门方式的讨论,引入“或”门:家中的门锁能用“与”的关系吗?

  学生讨论:不能用“与”的关系。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6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

  符号:。

  (1)“或”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或”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将表3制成表4。表4就是反映“或”门输入输出关系的真值表。

  投影:

  (2)总结“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或”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或”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或”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或”门电路实验,如图2.10-8。

  点评: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或”门电路实现“或”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非”关系及“非”电路作准备。

  3、“非”门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9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非”逻辑关系。

  教师: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非”逻辑。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

  教师指出: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

  符号:。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出“非”门的真值表。如下表。

  教师: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让学生了解几个“或”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非”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

  投影:

  演示“非”门电路实验,结果如图2.10-13。

  (三)实例探究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简单电路》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通过简单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真实的生活情景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护士是怎么知道的?”,“病房呼叫电路是如何设计的?”。接着通过教材的引导,使学生自主进行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和评价,进一步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征。

  教学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

  教具

  实物投影仪

  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活动

  (活动1)分析病房呼叫器的电路设计

  ①护士是怎么知道病房中的哪个病人在求助的?

  ②如果只有一张病床,灯和电铃该如何连接?

  ③如果有两张病床,灯和电铃由该如何连接?

  ③开关应该如何连接到电路中?

  分析:病人闭合自己床位的开关时,值班室中的电铃就响,同时该床位对应的灯泡也发光。各床位对应的灯泡应该能独立工作,并且有对应的开关,所以两灯泡应该并联且各有一个开关控制。无论哪个床位对应的灯亮,铃都会响,所以铃应该在干路。

  简单电路设计的方法:

  1、根据题目的要求和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2、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开关的作用,分析个电路元件的位置(在干路还是支路)

  (活动2)选答器的电路设计

  分析:每一盏灯代表一个可

  供选择的答案,有相对

  应的开关控制,所以灯

  与其对应的开关应串联,

  各灯之间则应并联。

  (活动3)完成以下电路设计

  1、将图17中所给元件组成一个电路,要求K1控制L1,K2控制L2,元件不许移动、

  2、图18中的元件位置不动,组成电路,L1、L2并联,K为总开关、

  3、请用如图19所示的电路元件组成一个并联电路,要求:K1控制L1,K2控制L2,K3控制L1、L2,请在实物图上连接电路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4、设计一个自动防盗报警电路、要求:晚间房门被打开,细导线AB被扯断,电铃发声自动报警,如图20所示、

  5、用图21中的元件组成串联电路,元件位置不动。

  6、有电池、灯泡、电铃各一个,

  电键两个,要求安装一个电铃

  电路,当前门或后门来客人时,

  电铃都响,并能分清前门来人

  还是后门来人、在虚线框内

  画出电路图。

  观察课本P72图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

  由学生分析讨论并画出电路图

  总结电路设计的方法

  学生课堂练*

  利用实物投影及时反馈,纠正练*中的错误。

  思考与作业

《简单电路》教案7

  1、简单电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简单电路中各种构件的名称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

  能够动手连接简单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三)情感目标: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有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就能掌握更多地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和生活打下坚实地基础。

  二、教学重点:

  (一)认识电路中的基本构件。

  (二)动手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三、教学难点:

  (一)动手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二)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四、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电流实验盒、大号电池、图钉、回形针、小硬纸板、红绿小灯泡、小电机、小喇叭。

  (二)学生准备:

  大号电池(学生每人自带一节)、尺、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电话等现代化家用电器。晚上上街到处是灯火通明,五颜六色,美丽极了。你知道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吗?

  (二)新课课题:

  1、简单电路

  (三)思考问题:

  我们家的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它用了些什么物件?

  学生回答:电线、开关、灯泡。

  教师说明:我们家的灯泡和其它电器都是220伏的交流电,是民用电,对人体有危险。我们不能用手触摸,会触电死亡。安全电压是36伏以下,它对人体没有危险。我们上课用的是电池,它是直流电,电压是1.5伏,对人体没有任何危险。

  (四)认识实验电路中的构件:P30

  1、电源(大号电池1.5伏,凸起的一端是正极,用“十”表示,另一端是负极,用“一”表示)。2、导线(有铜芯、铝芯,外面有绝缘层)。3、开关(单联、双联)。4、小灯泡(有1.5伏、2.5伏、4.5伏等多种,一般选用2.5伏).

  教师说明:电路中的常用符号、画图方法。

  (五)实验操作一:P31

  (1)使小灯泡亮起来。

  (2)使小电机转起来。

  (3)使小喇叭响起来。

  教师说明:通过以上实验证明,在电路中当它的电流在循环电路中流动时小灯泡会亮起来,小电机会转起来,小喇叭会响起来。关键是要使电流能循环。

  (六)实验操作二:P31

  在电路中加进开关。

  有了开关的好处是?

  学生回答:可以控制。

  (七)实验操作三:P32

  十字路路口的红绿灯是怎样用开关来控制的?

  教师说明:它使用的是一种自动双联开关或多联开关。这种开关可以调节它们亮灯的时间。

  (八)本课小结:

  简单电路是由:1、电源(电池),2、导线,3、开关,4、小灯泡(小电珠)组成的。

  要使小灯泡发亮,它就必须是一个循环电路。循环电路就是有流出来的电流,通过用电器后有流回去的电流。电流在不停的循环流动小灯泡才会发亮。

  注意我们家用的“电”是不能乱动和触摸的,因为它是220伏的交流电,对人体有危险,搞不好就会触电身亡。

  我们要做实验只能用电池和小灯泡。

  六、作业指导:P73

  七、板书设计:

  1、简单电路

  一、认识电路中的构件 四、实验操作一

  二、电路中常用符号 五、实验操作二

  三、画简单电路图 六、实验操作三

《简单电路》教案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

  难点: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

  教学手段

  声光控感应灯、投影仪、多媒体

  教学设备

  三种门电路演示示教板、电压表等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1)演示:一盏神奇的灯接通电源,灯不亮;有声,灯不亮;挡住光线,全场安静,灯不亮;挡住光线,拍手,灯亮。点评:通过演示声光控感应灯,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

  (2)教师简介:身边的“数字”话题:数码产品、数字电视、dis实验、家电等。这些电器中都包含了“智能”化逻辑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简单的逻辑电路。

  (二)进行新课教师介绍:

  a、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1)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有”,或者“没有”。而模拟信号变化则是连续的。

  (2)调节收音机的音量,声音连续变化,声音信号是“模拟”量。

  (3)图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息:

  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特征。

  b、数字电路逻辑电路门电路数学信号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与“非”,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数字电路,因此,数字电路就有了判别“是”与“非”的逻辑功能。下面我们将学*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

  1、“与”门教师介绍: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信号通过,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教师:(投影)教材图2。10—2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思考与讨论: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教师指出: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符号:。

  (1)“与”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与”电路的真值表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图2。10—2的情况可以用表2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表格称为真值表。投影:

  (2)总结“与”逻辑关系: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这种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与”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与”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与”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与”门电路实验,如图2。10—5。

  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与”门电路实现“与”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或”关系及“或”电路作准备。

  (4)声、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

  2、“或”门锁门方式的讨论,引入“或”门:家中的门锁能用“与”的关系吗?学生讨论:不能用“与”的关系。教师:(投影)教材图2。10—6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教师指出: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符号:。

  (1)“或”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或”电路的真值表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将表3制成表4。表4就是反映“或”门输入输出关系的真值表。投影:

  (2)总结“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或”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或”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或”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或”门电路实验,如图2。10—8。

  点评: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或”门电路实现“或”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非”关系及“非”电路作准备。

  3、“非”门教师:(投影)教材图2。10—9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非”逻辑关系。教师: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非”逻辑。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教师指出: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符号:。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出“非”门的真值表。如下表。

  教师: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让学生了解几个“或”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非”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投影:

  演示“非”门电路实验,结果如图2。10—13。

  (三)实例探究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活动

  作业

  1、思考并回答p81“问题与练*”中的题目。

  2、课下阅读课本80页“科学漫步”中的文章《集成电路》。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简单电路》教案9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难点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

  教学手段

  声光控感应灯、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种门电路演示示教板、电压表等

  教学活动(一)引入新课

  (1)演示:一盏神奇的灯

  接通电源,灯不亮;有声,灯不亮;挡住光线,全场安静,灯不亮;挡住光线,拍手,灯亮。点评:通过演示声光控感应灯,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2)教师简介:身边的“数字”话题:数码产品、数字电视、DIS实验、家电等。这些电器中都包含了“智能”化逻辑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简单的逻辑电路。(二)进行新课

  教师介绍:

  A、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1)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有”,或者“没有”。而模拟信号变化则是连续的。(2)调节收音机的音量,声音连续变化,声音信号是“模拟”量。(3)图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息:

  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特征。B、数字电路逻辑电路门电路数学信号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与“非”,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数字电路,因此,数字电路就有了判别“是”与“非”的逻辑功能。下面我们将学*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1、“与”门教师介绍: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信号通过,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2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

  思考与讨论: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

  符号:。

  (1)“与”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与”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图2.10-2的情况可以用表2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表格称为真值表。投影:

  (2)总结“与”逻辑关系: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这种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与”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与”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与”逻辑的真值表。(3)演示“与”门电路实验,如图2.10-5。

  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与”门电路实现“与”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或”关系及“或”电路作准备。

  (4)声、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2、“或”门

  锁门方式的讨论,引入“或”门:家中的门锁能用“与”的关系吗?学生讨论:不能用“与”的关系。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6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

  符号:

  (1)“或”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或”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将表3制成表4。表4就是反映“或”门输入输出关系的真值表。投影:

  (2)总结“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或”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或”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或”逻辑的真值表。(3)演示“或”门电路实验,如图2.10-8。

  点评: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或”门电路实现“或”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非”关系及“非”电路作准备。

  3、“非”门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9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非”逻辑关系。

  教师: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非”逻辑。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

  教师指出: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

  符号: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出“非”门的真值表。如下表。

  教师: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让学生了解几个“或”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非”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投影:

  演示“非”门电路实验,结果如图2.10-13。

  (三)实例探究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活动

  作业

  1、思考并回答P81“问题与练*”中的题目。2、课下阅读课本80页“科学漫步”中的文章《集成电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简单电路》教案(扩展2)

——《简单电路》教案范本10份

  《简单电路》教案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

  教学难点

  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

  教学手段

  声光控感应灯、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种门电路演示示教板、电压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演示:一盏神奇的灯

  接通电源,灯不亮;

  有声,灯不亮;

  挡住光线,全场安静,灯不亮;

  挡住光线,拍手,灯亮。

  点评:通过演示声光控感应灯,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

  (2)教师简介:

  身边的“数字”话题:数码产品、数字电视、DIS实验、家电等。

  这些电器中都包含了“智能”化逻辑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简单的逻辑电路。

  (二)进行新课

  教师介绍:

  A、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1)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有”,或者“没有”。而模拟信号变化则是连续的。

  (2)调节收音机的音量,声音连续变化,声音信号是“模拟”量。

  (3)图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息:

  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特征。

  B、数字电路 逻辑电路 门电路

  数学信号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与“非”,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数字电路,因此,数字电路就有了判别“是”与“非”的逻辑功能。下面我们将学*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

  1、“与”门

  教师介绍: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信号通过,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2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

  思考与讨论: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

  符号: 。

  (1)“与”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与”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图2.10-2的情况可以用表2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表格称为真值表。

  投影:

  (2)总结“与”逻辑关系: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这种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与”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与”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与”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与”门电路实验,如图2.10-5。

  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与”门电路实现“与”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或”关系及“或”电路作准备。

  (4)声、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

  2、“或”门

  锁门方式的讨论,引入“或”门:家中的门锁能用“与”的关系吗?

  学生讨论:不能用“与”的关系。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6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

  符号: 。

  (1)“或”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或”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将表3制成表4。表4就是反映“或”门输入输出关系的真值表。

  投影:

  (2)总结“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或”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或”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或”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或”门电路实验,如图2.10-8。

  点评: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或”门电路实现“或”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非”关系及“非”电路作准备。

  3、“非”门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9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非”逻辑关系。

  教师: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非”逻辑。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

  教师指出: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

  符号: 。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出“非”门的真值表。如下表。

  教师: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让学生了解几个“或”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非”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

  投影:

  演示“非”门电路实验,结果如图2.10-13。

  (三)实例探究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简单电路》教案 2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2、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认识电池的正负极与科学符号。

  3、体会探索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电池和导线若干,小电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幼儿认识、操作探索:利用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1、观察了解灯泡。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请你们观察一下小灯泡,想一想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小灯泡里面有钨丝。中间有灯丝。(它是灯泡的发亮部分)灰色的小圆点叫连接点,一共有两个。

  2、观察了解电池。

  师:我们生活中用到电池吗?谁能说说电池的外形是怎样的。电池分为两极,正极和负极。负极为锌皮的一端,正极是一根碳棒上有铜帽的一端。电池上有两个符号,正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负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电池。

  师:你能说说你见过哪些电池吗?遥控器里的圆形的7号电池,手电筒里的1号电池,圆形的5号电池,手表里的圆形的电池。

  4、幼儿合作尝试,点亮小灯泡

  师:大家观察了小灯泡、电池,现在想不想点亮小灯泡呀?

  幼:想。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已经准备好了材料,先尝试一下,好不好?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哪几组亮了?我们请接亮小灯泡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

  5、幼儿探究小灯泡电路的连接方式。

  师: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了。那你猜测一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

  师:说得没错,通常我们是这样认为的: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回路。这条路一通,小灯泡马上就亮了。

  6、教师总结。

  三、活动结束

  《简单电路》教案 3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学*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科学探究全过程的亲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索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难点

  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回顾旧知,深入探究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了如何使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池组的电压,今天让我们继续上节课课题,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与旧知比较,引出新知在上学期我们探究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得非常优秀,老师希望你们以后都会成为物理科学家,为我们祖国的物理科学事业争光添彩。要想成为一名物理学家仅依靠上回的探究实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学*很多物理知识,做很多探究实验。大家想不想做探究实验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进行探究。听老师说话,激情澎湃

  层层深入,形成网络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好多关于串联电路的知识,你知道都有些什么吗?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可串联电路中的电压有什么样的关系那?是不是和电流一样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揭开这个谜团。学生回答问题

  (二)布置任务,开展探究

  探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大屏幕投影课本中图6、2—1,给出探究任务: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观看任务,跃跃欲试

  猜想或假设鼓励各小组踊跃发表自己的猜想或假设。鼓励学生依据自己小组的猜想或假设进行实验。学生根据自己以前的知识提出各种猜想或假设。

  设计实验教师巡视,查看学生的设计,并指出要画出实验电路和实验数据表格,做好实验计划的书面材料。书写实验计划,画出实验电路,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进行实验屏幕投影注意事项分组实验

  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规律:"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对数据分析,与猜想或假设对比,找出规律。

  评估与交流刚才同学们经过认真的探究实验,得出了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在实验中一定会遇到很多旧难题与新问题,请大家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那。学生们踊跃发言,互相进行交流。

  (三)后记

  1、如果学生的实验操作比较熟练,不妨将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也一并做探究。

  2、虽然新课标中对本节未做任何要求,是一节以知识为载体重过程,轻结论的典型的探究课。但是建议教师别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放任自流。在课程的结束时也可以适当地引入几个测试题目以强化学生对探究结论的记忆。

  3、关于本节中的STS,教师可以把它布置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搜集废旧电池,向自己所在小区的居民们宣传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

  教学设计说明

  前面已探究过串联电路的电流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的特点,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步骤,学生以前已经经历过多次,已有了较熟练的思维程序,约80%学生可顺利进行,其余不熟练的,在分组探究中经过其它同学的带动在合作中也会进行下去。但由于问题本身的原因和学生智能水*的限制如何发现提出问题,如何科学猜想,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应注意引导(说明:能较准确的了解学情对教学至关重要,教学中教师应多换位思考)。

  以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这一知识点为载体,去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让学生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过程中,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简单电路》教案 4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难点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

  教学手段

  声光控感应灯、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种门电路演示示教板、电压表等

  教学活动(一)引入新课

  (1)演示:一盏神奇的灯

  接通电源,灯不亮;有声,灯不亮;挡住光线,全场安静,灯不亮;挡住光线,拍手,灯亮。点评:通过演示声光控感应灯,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2)教师简介:身边的“数字”话题:数码产品、数字电视、DIS实验、家电等。这些电器中都包含了“智能”化逻辑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简单的逻辑电路。(二)进行新课

  教师介绍:

  A、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1)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有”,或者“没有”。而模拟信号变化则是连续的。(2)调节收音机的音量,声音连续变化,声音信号是“模拟”量。(3)图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息:

  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特征。B、数字电路逻辑电路门电路数学信号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与“非”,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数字电路,因此,数字电路就有了判别“是”与“非”的逻辑功能。下面我们将学*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1、“与”门教师介绍: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信号通过,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2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

  思考与讨论: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

  符号:。

  (1)“与”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与”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图2.10-2的情况可以用表2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表格称为真值表。投影:

  (2)总结“与”逻辑关系: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这种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与”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与”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与”逻辑的真值表。(3)演示“与”门电路实验,如图2.10-5。

  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与”门电路实现“与”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或”关系及“或”电路作准备。

  (4)声、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2、“或”门

  锁门方式的讨论,引入“或”门:家中的门锁能用“与”的关系吗?学生讨论:不能用“与”的关系。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6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

  符号:

  (1)“或”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或”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将表3制成表4。表4就是反映“或”门输入输出关系的真值表。投影:

  (2)总结“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或”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或”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或”逻辑的真值表。(3)演示“或”门电路实验,如图2.10-8。

  点评: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或”门电路实现“或”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非”关系及“非”电路作准备。

  3、“非”门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9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非”逻辑关系。

  教师: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非”逻辑。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

  教师指出: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

  符号: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出“非”门的真值表。如下表。

  教师: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让学生了解几个“或”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非”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投影:

  演示“非”门电路实验,结果如图2.10-13。

  (三)实例探究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活动

  作业

  1、思考并回答P81“问题与练*”中的题目。2、课下阅读课本80页“科学漫步”中的文章《集成电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简单电路》教案 5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学*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科学探究全过程的亲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索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难点

  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回顾旧知,深入探究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了如何使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池组的电压,今天让我们继续上节课课题,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与旧知比较,引出新知在上学期我们探究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得非常优秀,老师希望你们以后都会成为物理科学家,为我们祖国的物理科学事业争光添彩。要想成为一名物理学家仅依靠上回的探究实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学*很多物理知识,做很多探究实验。大家想不想做探究实验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进行探究。听老师说话,激情澎湃

  层层深入,形成网络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好多关于串联电路的知识,你知道都有些什么吗?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可串联电路中的电压有什么样的关系那?是不是和电流一样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揭开这个谜团。学生回答问题

  (二)布置任务,开展探究

  探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大屏幕投影课本中图6、2―1,给出探究任务: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观看任务,跃跃欲试

  猜想或假设鼓励各小组踊跃发表自己的猜想或假设。鼓励学生依据自己小组的猜想或假设进行实验。学生根据自己以前的知识提出各种猜想或假设。

  设计实验教师巡视,查看学生的设计,并指出要画出实验电路和实验数据表格,做好实验计划的书面材料。书写实验计划,画出实验电路,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进行实验屏幕投影注意事项分组实验

  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规律:"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对数据分析,与猜想或假设对比,找出规律。

  评估与交流刚才同学们经过认真的探究实验,得出了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在实验中一定会遇到很多旧难题与新问题,请大家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那。学生们踊跃发言,互相进行交流。

  (三)后记

  1、如果学生的实验操作比较熟练,不妨将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也一并做探究。

  2、虽然新课标中对本节未做任何要求,是一节以知识为载体重过程,轻结论的典型的探究课。但是建议教师别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放任自流。在课程的结束时也可以适当地引入几个测试题目以强化学生对探究结论的记忆。

  3、关于本节中的STS,教师可以把它布置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搜集废旧电池,向自己所在小区的居民们宣传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

  教学设计说明

  前面已探究过串联电路的电流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的特点,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步骤,学生以前已经经历过多次,已有了较熟练的思维程序,约80%学生可顺利进行,其余不熟练的,在分组探究中经过其它同学的带动在合作中也会进行下去。但由于问题本身的原因和学生智能水*的限制如何发现提出问题,如何科学猜想,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应注意引导(说明:能较准确的了解学情对教学至关重要,教学中教师应多换位思考)。

  以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这一知识点为载体,去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让学生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过程中,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简单电路》教案 6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简单电路》,教材第30页至32页。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一个简单电路的构成,初步学会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探究,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的热情,体会探究、合作、交流的乐趣。

  3、科学知识:

  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

  能连接稍复杂的电路。

  教学准备

  电池、电池盒、导线、小灯泡、小灯座。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新课。

  二、亲身经历,科学探究

  1、试一试。

  用给定的材料,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观察是怎样连接的。

  2、画一画。

  用图表示出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3、换一换。

  提问:如果把小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又会怎样呢?

  (1)把小灯泡换成小喇叭,会怎样?

  (2)把小灯泡换成小电机,会怎样?

  4、问一问。

  (1)在连接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元件材料?

  (2)怎样连接才会使小灯泡亮起来?

  5、做一做。

  (1)小灯泡亮时,怎样才能让它熄灭?

  (2)小灯泡熄灭时,怎样才能让它亮起来?

  (3)有更方便的办法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吗?

  请大家分组合作连一连。

  6、说一说。

  (1)这个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你知道这些材料各自的作用吗?

  三、合作参与,探索发现

  指导学生分组动手组装一个简单的红绿灯,并使红绿灯按指令工作。

  (1)红灯亮。

  (2)绿灯亮。

  (3)红灯、绿灯都熄灭。

  四、回顾亲历,自主小结

  1、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知识?

  2、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简单电路

  《简单电路》教案 7

  教材分析

  学生认识了灯泡为什么发光以后,此时会很自然地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教室和房间都能有电照明呢?本课就和学生一起来通过实验验证这个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已经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总结概括,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简单电路的构成,提升为复杂线路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线路,知道线路的组成情况,了解线路的用途。

  2、能力目标:实验和观察常见的简单线路,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简单线路的`兴趣,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线路的理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讲解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游戏:老师这儿有只箱,里面装的会是什么呢?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看一看,描述一下,但不能说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独有的特征。

  3、教师演示并让学生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4、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猜想探究。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灯泡为什么发光吗?需要什么重要条件?

  1、各小组先讨论一下想怎么做?

  2、汇报你的实验方案?

  3、要想知道你们的方案是否可行,我们要做什么?(实验)

  4、使用灯泡发光需要注意什么呢?

  5、你认为在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6、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开始实验。

  7、学生汇报得出结论

  8、你观察过现在的线路吗?有什么特点?你能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吗?

  三、实践活动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 各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是不是有好方法。

  3、为了能让大家看清楚实验现象,老师给大家做了这样的教具先观察,通电后你估计会有什么现象?

  4、真的和你们说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5、汇报同过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6、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7、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8、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9、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相关的现象

  4、老师也找到了几张生活中有关的线路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做吗?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线路?

  6、通过本课学*,你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设计一个简单的线路,并按照线路图做一个实验

  《简单电路》教案 8

  教学目标

  1. 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 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 通过简单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真实的生活情景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护士是怎么知道的?”,“病房呼叫电路是如何设计的?”。接着通过教材的引导,使学生自主进行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和评价,进一步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征。

  教学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

  教具

  实物投影仪

  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活动

  (活动1)分析病房呼叫器的电路设计

  ①护士是怎么知道病房中的哪个病人在求助的?

  ②如果只有一张病床,灯和电铃该如何连接?

  ③如果有两张病床,灯和电铃由该如何连接?

  ③开关应该如何连接到电路中?

  分析:病人闭合自己床位的开关时,值班室中的电铃就响,同时该床位对应的灯泡也发光。各床位对应的灯泡应该能独立工作,并且有对应的开关,所以两灯泡应该并联且各有一个开关控制。无论哪个床位对应的灯亮,铃都会响,所以铃应该在干路。

  简单电路设计的方法:

  1.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2. 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开关的作用,分析个电路元件的位置(在干路还是支路)

  (活动2)选答器的电路设计

  分析:每一盏灯代表一个可

  供选择的答案,有相对

  应的开关控制,所以灯

  与其对应的开关应串联,

  各灯之间则应并联。

  (活动3)完成以下电路设计

  1.将图17中所给元件组成一个电路,要求K1控制L1,K2控制L2,元件不许移动.

  2.图18中的元件位置不动,组成电路,L1、L2并联,K为总开关.

  3.请用如图19所示的电路元件组成一个并联电路,要求:K1控制L1,K2控制L2,K3控制L1、L2,请在实物图上连接电路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4.设计一个自动防盗报警电路.要求:晚间房门被打开,细导线AB被扯断,电铃发声自动报警,如图20所示.

  5.用图21中的元件组成串联电路,元件位置不动。

  6.有电池、灯泡、电铃各一个,

  电键两个,要求安装一个电铃

  电路,当前门或后门来客人时,

  电铃都响,并能分清前门来人

  还是后门来人.在虚线框内

  画出电路图。

  观察课本P72图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

  由学生分析讨论并画出电路图

  总结电路设计的方法

  学生课堂练*

  利用实物投影及时反馈,纠正练*中的错误。

  思考与作业

  《简单电路》教案 9

  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通过简单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真实的生活情景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护士是怎么知道的?”,“病房呼叫电路是如何设计的?”。接着通过教材的引导,使学生自主进行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和评价,进一步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征。

  教学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

  教具

  实物投影仪

  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活动

  (活动1)分析病房呼叫器的电路设计

  ①护士是怎么知道病房中的哪个病人在求助的?

  ②如果只有一张病床,灯和电铃该如何连接?

  ③如果有两张病床,灯和电铃由该如何连接?

  ③开关应该如何连接到电路中?

  分析:病人闭合自己床位的开关时,值班室中的电铃就响,同时该床位对应的灯泡也发光。各床位对应的灯泡应该能独立工作,并且有对应的开关,所以两灯泡应该并联且各有一个开关控制。无论哪个床位对应的灯亮,铃都会响,所以铃应该在干路。

  简单电路设计的方法:

  1、根据题目的要求和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2、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开关的`作用,分析个电路元件的位置(在干路还是支路)

  (活动2)选答器的电路设计

  分析:每一盏灯代表一个可

  供选择的答案,有相对

  应的开关控制,所以灯

  与其对应的开关应串联,

  各灯之间则应并联。

  (活动3)完成以下电路设计

  1、将图17中所给元件组成一个电路,要求K1控制L1,K2控制L2,元件不许移动、

  2、图18中的元件位置不动,组成电路,L1、L2并联,K为总开关、

  3、请用如图19所示的电路元件组成一个并联电路,要求:K1控制L1,K2控制L2,K3控制L1、L2,请在实物图上连接电路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4、设计一个自动防盗报警电路、要求:晚间房门被打开,细导线AB被扯断,电铃发声自动报警,如图20所示、

  5、用图21中的元件组成串联电路,元件位置不动。

  6、有电池、灯泡、电铃各一个,

  电键两个,要求安装一个电铃

  电路,当前门或后门来客人时,

  电铃都响,并能分清前门来人

  还是后门来人、在虚线框内

  画出电路图。

  观察课本P72图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

  由学生分析讨论并画出电路图

  总结电路设计的方法

  学生课堂练*

  利用实物投影及时反馈,纠正练*中的错误。

  思考与作业

  《简单电路》教案 10

  教材分析

  学生认识了灯泡为什么发光以后,此时会很自然地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教室和房间都能有电照明呢?本课就和学生一起来通过实验验证这个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已经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总结概括,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简单电路的构成,提升为复杂线路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线路,知道线路的组成情况,了解线路的用途。

  2、能力目标:实验和观察常见的简单线路,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简单线路的兴趣,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线路的理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解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游戏:老师这儿有只箱,里面装的会是什么呢?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看一看,描述一下,但不能说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独有的特征。

  3、教师演示并让学生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4、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猜想探究。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灯泡为什么发光吗?需要什么重要条件?

  1、各小组先讨论一下想怎么做?

  2、汇报你的实验方案?

  3、要想知道你们的方案是否可行,我们要做什么?(实验)

  4、使用灯泡发光需要注意什么呢?

  5、你认为在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6、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开始实验。

  7、学生汇报得出结论

  8、你观察过现在的线路吗?有什么特点?你能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吗?

  三、实践活动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各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是不是有好方法。

  3、为了能让大家看清楚实验现象,老师给大家做了这样的教具先观察,通电后你估计会有什么现象?

  4、真的和你们说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5、汇报同过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6、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7、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8、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9、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相关的现象

  4、老师也找到了几张生活中有关的线路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做吗?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线路?

  6、通过本课学*,你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设计一个简单的线路,并按照线路图做一个实验

  板书设计:

  简单电路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学生学*活动评价:

  学生的个性等到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有思维的个体,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学*探究,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探究活动深入有效;学生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学生没有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后的后续探究是对本课研究内容的一个巩固和延伸。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课堂。学生在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之后,其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的制作活动势必会涉及由“猜想结果”到最后的“表达交流”,学生又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实践。


《简单电路》教案(扩展3)

——简单电路教案合集五篇

  简单电路教案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难点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

  教学手段

  声光控感应灯、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种门电路演示示教板、电压表等

  教学活动(一)引入新课

  (1)演示:一盏神奇的灯

  接通电源,灯不亮;有声,灯不亮;挡住光线,全场安静,灯不亮;挡住光线,拍手,灯亮。点评:通过演示声光控感应灯,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2)教师简介:身边的“数字”话题:数码产品、数字电视、DIS实验、家电等。这些电器中都包含了“智能”化逻辑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简单的逻辑电路。(二)进行新课

  教师介绍:

  A、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1)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有”,或者“没有”。而模拟信号变化则是连续的。(2)调节收音机的音量,声音连续变化,声音信号是“模拟”量。(3)图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息:

  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特征。B、数字电路逻辑电路门电路数学信号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与“非”,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数字电路,因此,数字电路就有了判别“是”与“非”的逻辑功能。下面我们将学*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1、“与”门教师介绍: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信号通过,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2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

  思考与讨论: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

  符号:。

  (1)“与”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与”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图2.10-2的情况可以用表2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表格称为真值表。投影:

  (2)总结“与”逻辑关系: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这种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与”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与”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与”逻辑的真值表。(3)演示“与”门电路实验,如图2.10-5。

  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与”门电路实现“与”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或”关系及“或”电路作准备。

  (4)声、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2、“或”门

  锁门方式的讨论,引入“或”门:家中的门锁能用“与”的关系吗?学生讨论:不能用“与”的关系。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6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

  符号:

  (1)“或”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或”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将表3制成表4。表4就是反映“或”门输入输出关系的真值表。投影:

  (2)总结“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或”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或”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或”逻辑的真值表。(3)演示“或”门电路实验,如图2.10-8。

  点评: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或”门电路实现“或”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非”关系及“非”电路作准备。

  3、“非”门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9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非”逻辑关系。

  教师: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非”逻辑。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

  教师指出: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

  符号: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出“非”门的真值表。如下表。

  教师: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让学生了解几个“或”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非”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投影:

  演示“非”门电路实验,结果如图2.10-13。

  (三)实例探究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活动

  作业

  1、思考并回答P81“问题与练*”中的题目。2、课下阅读课本80页“科学漫步”中的文章《集成电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简单电路教案 2

  1、简单电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简单电路中各种构件的名称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

  能够动手连接简单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三)情感目标: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有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就能掌握更多地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和生活打下坚实地基础。

  二、教学重点:

  (一)认识电路中的基本构件。

  (二)动手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三、教学难点:

  (一)动手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二)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四、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电流实验盒、大号电池、图钉、回形针、小硬纸板、红绿小灯泡、小电机、小喇叭。

  (二)学生准备:

  大号电池(学生每人自带一节)、尺、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电话等现代化家用电器。晚上上街到处是灯火通明,五颜六色,美丽极了。你知道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吗?

  (二)新课课题:

  1、简单电路

  (三)思考问题:

  我们家的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它用了些什么物件?

  学生回答:电线、开关、灯泡。

  教师说明:我们家的灯泡和其它电器都是220伏的交流电,是民用电,对人体有危险。我们不能用手触摸,会触电死亡。安全电压是36伏以下,它对人体没有危险。我们上课用的是电池,它是直流电,电压是1.5伏,对人体没有任何危险。

  (四)认识实验电路中的构件:P30

  1、电源(大号电池1.5伏,凸起的一端是正极,用“十”表示,另一端是负极,用“一”表示)。2、导线(有铜芯、铝芯,外面有绝缘层)。3、开关(单联、双联)。4、小灯泡(有1.5伏、2.5伏、4.5伏等多种,一般选用2.5伏).

  教师说明:电路中的常用符号、画图方法。

  (五)实验操作一:P31

  (1)使小灯泡亮起来。

  (2)使小电机转起来。

  (3)使小喇叭响起来。

  教师说明:通过以上实验证明,在电路中当它的电流在循环电路中流动时小灯泡会亮起来,小电机会转起来,小喇叭会响起来。关键是要使电流能循环。

  (六)实验操作二:P31

  在电路中加进开关。

  有了开关的好处是?

  学生回答:可以控制。

  (七)实验操作三:P32

  十字路路口的红绿灯是怎样用开关来控制的?

  教师说明:它使用的是一种自动双联开关或多联开关。这种开关可以调节它们亮灯的时间。

  (八)本课小结:

  简单电路是由:1、电源(电池),2、导线,3、开关,4、小灯泡(小电珠)组成的。

  要使小灯泡发亮,它就必须是一个循环电路。循环电路就是有流出来的电流,通过用电器后有流回去的电流。电流在不停的循环流动小灯泡才会发亮。

  注意我们家用的“电”是不能乱动和触摸的,因为它是220伏的交流电,对人体有危险,搞不好就会触电身亡。

  我们要做实验只能用电池和小灯泡。

  六、作业指导:P73

  七、板书设计:

  1、简单电路

  一、认识电路中的构件 四、实验操作一

  二、电路中常用符号 五、实验操作二

  三、画简单电路图 六、实验操作三

  简单电路教案 3

  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通过简单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真实的生活情景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护士是怎么知道的?”,“病房呼叫电路是如何设计的?”。接着通过教材的引导,使学生自主进行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和评价,进一步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征。

  教学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

  教具

  实物投影仪

  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活动

  (活动1)分析病房呼叫器的电路设计

  ①护士是怎么知道病房中的哪个病人在求助的?

  ②如果只有一张病床,灯和电铃该如何连接?

  ③如果有两张病床,灯和电铃由该如何连接?

  ③开关应该如何连接到电路中?

  分析:病人闭合自己床位的开关时,值班室中的电铃就响,同时该床位对应的灯泡也发光。各床位对应的灯泡应该能独立工作,并且有对应的开关,所以两灯泡应该并联且各有一个开关控制。无论哪个床位对应的灯亮,铃都会响,所以铃应该在干路。

  简单电路设计的方法:

  1.根据题目的要求和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2.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开关的作用,分析个电路元件的位置(在干路还是支路)

  (活动2)选答器的电路设计

  分析:每一盏灯代表一个可

  供选择的答案,有相对

  应的开关控制,所以灯

  与其对应的开关应串联,

  各灯之间则应并联。

  (活动3)完成以下电路设计

  1.将图17中所给元件组成一个电路,要求K1控制L1,K2控制L2,元件不许移动.

  2.图18中的元件位置不动,组成电路,L1、L2并联,K为总开关.

  3.请用如图19所示的电路元件组成一个并联电路,要求:K1控制L1,K2控制L2,K3控制L1、L2,请在实物图上连接电路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4.设计一个自动防盗报警电路.要求:晚间房门被打开,细导线AB被扯断,电铃发声自动报警,如图20所示.

  5.用图21中的元件组成串联电路,元件位置不动。

  6.有电池、灯泡、电铃各一个,

  电键两个,要求安装一个电铃

  电路,当前门或后门来客人时,

  电铃都响,并能分清前门来人

  还是后门来人.在虚线框内

  画出电路图。

  观察课本P72图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

  由学生分析讨论并画出电路图

  总结电路设计的方法

  学生课堂练*

  利用实物投影及时反馈,纠正练*中的错误。

  思考与作业

  简单电路教案 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3、简单电路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简单电路教案 5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2、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认识电池的正负极与科学符号。

  3、体会探索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电池和导线若干,小电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幼儿认识、操作探索:利用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1、观察了解灯泡。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请你们观察一下小灯泡,想一想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小灯泡里面有钨丝。中间有灯丝。(它是灯泡的发亮部分)灰色的小圆点叫连接点,一共有两个。

  2、观察了解电池。

  师:我们生活中用到电池吗?谁能说说电池的外形是怎样的。电池分为两极,正极和负极。负极为锌皮的一端,正极是一根碳棒上有铜帽的一端。电池上有两个符号,正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负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电池。

  师:你能说说你见过哪些电池吗?遥控器里的圆形的7号电池,手电筒里的1号电池,圆形的5号电池,手表里的圆形的电池。

  4、幼儿合作尝试,点亮小灯泡

  师:大家观察了小灯泡、电池,现在想不想点亮小灯泡呀?

  幼:想。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已经准备好了材料,先尝试一下,好不好?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哪几组亮了?我们请接亮小灯泡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

  5、幼儿探究小灯泡电路的连接方式。

  师: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了。那你猜测一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

  师:说得没错,通常我们是这样认为的: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回路。这条路一通,小灯泡马上就亮了。

  6、教师总结。

  三、活动结束


《简单电路》教案(扩展4)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教学反思:

  本课是我上的一节常规课,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动手操作性强,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究性学*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了对知识综合应用。在本课设计中我始终围绕科学课的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来展开探究活动。

  首先,让学生了解有关电的知识,回顾旧知和生活实际,并不是枯燥空洞的去说,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做,亲身去感受,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点亮一个小灯泡。在课堂上充分鼓励敢于尝试的同学,对于学生在点亮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让其他的孩子去发现,去指正。由此导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我们先来认识一些电器元件,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只是我们还不知道它们的科学名字。你能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再一次使小灯泡亮起来吗?这个问题一抛出,很多同学跃跃欲试,而对这样的组装,他们可能很早就已经玩过类似的游戏。所以,他们非常感兴趣、。因此,小灯泡很快被学生点亮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接着,我又会提出一个问题。“分析我们的连接,你能说说干电池的电流是怎么走动的吗?”这下可难住了一部学生。她们可能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一少部分对电学感兴趣的学生可能知道其中的奥秘。但说不完整。在他们的思考问答下,更多的学生会加入思考的行列。此时,我将孩子们零散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全盘托出。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开关来控制灯泡。而这个连接却没有开关。我们能不能加一个小开关来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熄呢?加入开关,重新点亮小灯泡!孩子们又很快的完成了组装。现在,请你把我们的连接用实物图画下来,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电路。学生们花了几分钟才画好实物电路图。要画得像容易吗?感觉怎么样?要是简化一下就好了!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此时,可以充分让学生们想想简便的方法,她们给了我很多好的意见。我也给同学们一种方法,学*画简单的电器元件符号,用符号再一次画简单电路图。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后,我立即发现大多学生不能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学生对灯泡内部的结构不了解,对看不见的电流就更不清楚了,而认识了电流实验盒中的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开启学生智慧的思维。因此,我这课的设计,先点亮小灯泡,认识电流的存在,小灯泡只有在回路电路中才能亮,一旦断开就会熄灭。然后,逐渐的增加电器元件,我们不可能始终用手握著让小灯泡亮,电器元件就可以让我们的手**出来。这就构成了一个电路连接。学*画简单电路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知电路连接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电路的布置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简单电路》,教材第30页至32页。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一个简单电路的构成,初步学会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探究,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的热情,体会探究、合作、交流的乐趣。

  3、科学知识:

  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

  能连接稍复杂的电路。

  教学准备

  电池、电池盒、导线、小灯泡、小灯座。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新课。

  二、亲身经历,科学探究

  1、试一试。

  用给定的材料,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观察是怎样连接的。

  2、画一画。

  用图表示出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3、换一换。

  提问:如果把小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又会怎样呢?

  (1)把小灯泡换成小喇叭,会怎样?

  (2)把小灯泡换成小电机,会怎样?

  4、问一问。

  (1)在连接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元件材料?

  (2)怎样连接才会使小灯泡亮起来?

  5、做一做。

  (1)小灯泡亮时,怎样才能让它熄灭?

  (2)小灯泡熄灭时,怎样才能让它亮起来?

  (3)有更方便的办法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吗?

  请大家分组合作连一连。

  6、说一说。

  (1)这个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你知道这些材料各自的作用吗?

  三、合作参与,探索发现

  指导学生分组动手组装一个简单的红绿灯,并使红绿灯按指令工作。

  (1)红灯亮。

  (2)绿灯亮。

  (3)红灯、绿灯都熄灭。

  四、回顾亲历,自主小结

  1、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知识?

  2、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简单电路》教案(扩展5)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简单电路》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会画简单电路的电路图和根据简单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虽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解除电,也有一些同学连接过简单电路,但学生对怎么画电路图基本都不清楚。我先带领学生认识了简单电路里的各部分,然后将这些部分的画法展示给学生,接着,让学生尝试用导线将灯泡、电池连接起来,让灯泡发光。学生分组进行尝试,最快连接好的3个小组将他们连接的方法画到黑板上。有基础的同学很快就能做好,有些没有基础的同学却始终都连不亮,我和大家来一起解决在分组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并就短路和断路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看着黑板上的电路图,对如何画电路图进一步学*。接着,我向同学展示了开关,让学生把开关加到电路图中去,并根据自己画的图进行连接,看是否能起到开关的作用。最后我向学生展示了自制红绿灯,激发了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

  当我回顾这节课时,我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却有较大的困难。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 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 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 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 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

  课堂中给忘记了。

  2、 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

  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

  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

  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

  以亮。

  4、 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简单电路》教案(扩展6)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简单电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在上节课的学*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并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地建立电路的经验。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设计组装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掌握电池盒、小灯座和导线的安装和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的线路图,形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概念。但是由于学具袋中的学具质量不是很好,导致很多学生在安装小灯座和电池盒时,时间用去了一大半,而且个别小组没有成功安装好,因为有些材料被折断了。后来让学生点亮一个小灯泡,并画出简单电路图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很是困难,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玩上面,根本没有按着教师的要求去做。个别画出来的电路图也是不准确的,导线没有画直,小灯泡画得不准确,电池盒也画出来。没有真正形成简单电路的概念,所以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流程,将下面的内容安排在下节课。

  今天我承接上节课留下来的内容又上了一堂课,指导老师也来听我的课。总感觉整个教学流程不是很好,学生方应慢、交流部积极;而且对于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1、指导组装用电器时,注意点强调未到位,使个别实验组在安装电路时小灯泡没有亮,未找出原因。2、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个小灯泡发亮的实验操作后,才展示其中一组连接的实物图,这并不能代表全班学生的做法,太过局限。学生的电路图画的不规范,没能及时的纠正。

  所以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时,他们实验的很慢,显得交流的时间很紧迫。后来指导老师给了我一些意见:1、不要让一个小组中的一个学生来画电路图,让他们先都画着实是看,在让他们动手做实验;或者是让完成好的小组立刻上黑板画出电路图,接着跟大家一起交流画出来的那些连接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方法是不同的,并指出不同在哪里,让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使学生意识到使两只小灯泡亮起来可以有两种方法,并让学生尝试去试试第二种方法。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

  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

  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刚刚上完教研课,一切按照自己的预设顺了下来,还在反思自己课堂上操作环节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想到课堂上拓展环节,却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错误观点——串联电路中,离电源正极*的灯泡就亮些,远的就暗些。(以前学过的早就忘没了)而课堂上操作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评课时组长帮我指出了课堂上的这一错误的观点。我虽然没敢争议,可心里还是信不踏实,于是上网查阅。(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因为教材中虽然涉及了串联和并联电路,但只要求学生认识,并不做深入探究,所以备课时根本没想太多,也没查过资料,只是和同事闲聊时曾提起,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根本没想过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查阅的结果真让我汗颜:灯泡亮暗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大的就更亮,小的就暗些。串联电路中电流是一样的,P实=UI,I相等,即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也就是哪个灯泡的电阻大,P实也就更大,也就更亮。

  我觉得奇怪,我们课堂上做实验用的小灯泡是同种规格的,电阻应该是相同的,可是为什么亮度还是不一样呢?我继续查阅,结果终于让我无话可说——两个灯泡虽然是相同规格,但是每个灯泡的内阻还是可能有一点不同的,因此亮度大小不一,尤其不是同一家厂生产的,或不是同一批生产的产品。

  真相终于大白了,我的确是说错了话,好在这只是拓展环节,而我也只说了一遍而已,我相信学生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只要下节课上课时纠正一下,我相信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影响。希望这亡羊补牢,真的为时不晚。

  弄明白了问题,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看着这课题——《简单电路》,我问自己:简单吗?回答是否定的,但语气是坚定的:不简单!科学这一学科,要想弄明白,还真是不简单!我自认每节课都认真备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漏洞百出。幸亏有我们组内的三名同事和品德组的几位老教师帮我,否则还真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力气呢。

  每次翻阅教材,如果不细看,还真的以为很简单,每节课的内容,连文字带图片不过两页而已,如此简单的编排,却有着极深的内涵。再次翻看教材,不由自主地重复自己的观点:简单?非也!

  这是一节让学生动手实验较多的科学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我本着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并深刻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尽管课堂教学时间因放手让学生实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并感受到乐趣就值!

  在实验刚开始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能将“电池、导线、灯泡”三种材料连接起来,当然,也就没能使灯泡亮起来。原来,学生*时很少进行实验,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是听老师说实验。现在一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很多学生是手忙脚乱,甚至有些学生无从下手。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慌,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一起动手操作。在我的指点下,学生很快就是使灯泡亮起来了。当时学生们激动得直喊:“我的灯亮了!我成功了!”

  从学生们激动的情景可以看出,他们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我顺势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方法将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一次,再次体验成功的乐趣。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 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

  课堂中给忘记了。

  2、 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

  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

  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

  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

  以亮。

  4、 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简单电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达到以下几点:

  1、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3、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根据以上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简单电路》一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的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记录有关数据。

  3、用简单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一个、一号电池一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给学生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要求点两小灯泡。 由不方便从而引入解决的办法,导入到电池盒和灯座的使用。

  二、讲解小灯座和电池盒的构造与用途。

  我们知道了小灯座和电池盒的用途,现在就请各小组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来点亮你们的小灯泡,同学们边做试验边听老师的提示。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组都把自己组的小灯泡点亮了,同时我们的手也**出来了,请大家安静下来,做好位置。

  对试验结果的记录是我们学*科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科学本把我们刚才的电路用实物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画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是不是实物图不容易画啊?

  为了解决实物图难画的问题,科学家们有一个办法能让它变的更简单,看起来更清楚,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那就是画简单的电路图(板书课题:3.简单电路),请大家翻开课本的第7页。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灯泡,电源)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同时要求同学们指出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同学们,大家看,我们用一节电池、一两根导线就能点亮一个小灯泡了。如果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那么你们能不能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相信大家都能够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试验做的好不好,听老师的要求很重要。在这里试验中老师有几个小小的愿望:


《简单电路》教案(扩展7)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简单电路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

  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

  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 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

  课堂中给忘记了。

  2、 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

  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

  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

  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

  以亮。

  4、 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刚刚上完教研课,一切按照自己的预设顺了下来,还在反思自己课堂上操作环节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想到课堂上拓展环节,却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错误观点——串联电路中,离电源正极*的灯泡就亮些,远的就暗些。(以前学过的早就忘没了)而课堂上操作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评课时组长帮我指出了课堂上的这一错误的观点。我虽然没敢争议,可心里还是信不踏实,于是上网查阅。(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因为教材中虽然涉及了串联和并联电路,但只要求学生认识,并不做深入探究,所以备课时根本没想太多,也没查过资料,只是和同事闲聊时曾提起,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根本没想过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查阅的结果真让我汗颜:灯泡亮暗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大的就更亮,小的就暗些。串联电路中电流是一样的,P实=UI,I相等,即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也就是哪个灯泡的电阻大,P实也就更大,也就更亮。

  我觉得奇怪,我们课堂上做实验用的小灯泡是同种规格的.,电阻应该是相同的,可是为什么亮度还是不一样呢?我继续查阅,结果终于让我无话可说——两个灯泡虽然是相同规格,但是每个灯泡的内阻还是可能有一点不同的,因此亮度大小不一,尤其不是同一家厂生产的,或不是同一批生产的产品。

  真相终于大白了,我的确是说错了话,好在这只是拓展环节,而我也只说了一遍而已,我相信学生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只要下节课上课时纠正一下,我相信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影响。希望这亡羊补牢,真的为时不晚。

  弄明白了问题,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看着这课题——《简单电路》,我问自己:简单吗?回答是否定的,但语气是坚定的:不简单!科学这一学科,要想弄明白,还真是不简单!我自认每节课都认真备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漏洞百出。幸亏有我们组内的三名同事和品德组的几位老教师帮我,否则还真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力气呢。

  每次翻阅教材,如果不细看,还真的以为很简单,每节课的内容,连文字带图片不过两页而已,如此简单的编排,却有着极深的内涵。再次翻看教材,不由自主地重复自己的观点:简单?非也!

  去年参加培训时,西大附小的一位年轻老师选择上《简单电路》的第一课时,当时上得可以说不是很成功,我在听课时就在想,如果让我来上又该如何把握呢?

  很久没有上过五年级的课,今年重新来一篇还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好多实验我自己也想重新做一篇。在进入《电与磁》单元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购置了新的电池,新的导线,新的小灯泡,自制了一块简单电路的演示板,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与动手机会,我将小组分为两人一组,以便为课堂提供最大的保障,有经验的科学老师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准备不充分的科学课堂,真正上起课来会让自己都感觉很别扭的。

  本课虽名为《简单电路》,但对学生来说实则不简单。如其中一个环节需要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并尝试点亮小灯泡,然后画出电路图。就这样简单的过程对他们来也是不易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学生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经常去小商店买电池的经历,店主一般会用小灯泡与导线连好的简单电路来试灯泡,所以对如何点亮小灯泡是比较清楚的,但他们现在的生活中小灯泡基本不会用到了,也没有去买电池的经历,所以没有实际经验;二是小灯泡里面的结构学生们并不清楚,而且既便事先给他们讲清楚,因为没有通路的概念,他们也还是不能理解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才能点亮。记得前几年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我在提供材料时给学生准备了小灯座,孩子们很快点亮了小灯泡,但后来一研究教材我才发现,我多提供了一个材料却导致孩子们少了很多探索的步骤,少了思考的机会,于是在这次上课时,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进行教学,并得到以下经验:

  1.我只准备了小灯泡,导线和电池,让他们自己去试,看能有多少种方式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课堂上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接触点和电池负极相连。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螺纹处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接触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种方式的小组极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惯使然,学生们一般都*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在认识小灯泡的时侯,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的电流的流向。虽然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课件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不多。这个知识点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解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

  课后我想,如果下次能把各种方式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向都做成动画课件,那就更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

  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我先讲解了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和用法,指导学生认识了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学生呢很快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并画出了简单电路图。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接着我又联系班级的日光灯使用方法解说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优点和缺点。并联电路可以分别控制、节能环保,但连接繁琐;串联电路可以统一控制、连接方便,但可能出现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学生学得非常好,很快就可以举一反三找出:家中的各个房间的电路是并联电路;同一个吊灯中的很多灯泡,客厅中的某组装饰光源,这些是串联电路。

  课后回想这两个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另外,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所以只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将课设计到位,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带给你更大的惊喜。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每一次教学只要精心准备、用心执教,总会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着这一目的,我提供分层次的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2、环节间的巧妙过渡、紧密的衔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问题的引入、探究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活动时的调控都能够自然、巧妙、精密,让学生不会感觉到紧紧被牵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继续前行。

  这节课上完,感觉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继续改进。

  1、没有充分发挥实物展台的作用。只是就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其实完全可以将学生所连接的实物图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学*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展示学生作品时方法欠妥当。如果能够先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让连接错误的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纠错”效果会更好,同时还可以保护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拓展活动应留充足的时间。尝试“用一节电池点亮两个灯泡”因时间已下课,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组甚至没有没做出来,所以活动既然已经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尝试,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活动也不会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潜心专研,尽心尽力去备课、上课,积极做出深刻的反思,总会让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惊喜,少一分遗憾。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

  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

  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简单电路》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前面的两个课时,主要介绍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包括电的成因,以及如何利用电池和导线点亮一个小灯泡,而本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利用更多的电器元件,制作简单电路,并能够很好的记录下来,根据课程内容,我指定了一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记录纸若干。

  课堂的第一部分: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还有一根导线,把小灯泡点亮,学生动手的同时,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并对电路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够不用手按让小灯泡亮起来,并介绍电池盒和小灯座,(学生演示安装步骤)。同时让学生利用这些电器元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第三部分:反馈在制作简单电路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确认安装注意事项:

  1、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

  2、小灯泡的安装方法

  3、导电和电池座、小灯座的连接方法

  第四部分:学生展示电路的实物连接方式,并给学生介绍电器元件的简单画法,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电路图。

  第五部分: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给每个小组多提供一个小灯座,个小灯泡和若干到导线,尝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

  2、学生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尝试,但尝试成功后再尝试其他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汇报(小组交流)

  (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能用不同的方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第六部分:课外延伸,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做到了人人参与,并尝试用了多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进行尝试,,学生在使用电池座和电池盒的时候都没有遇到问题,学生整体情况良好,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电路的连接,电路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故障,在尝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环节,学生的想法很多,通过实践,发现仅有几种方案是可行的,认识到了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通路。并用简单的电路图加以表述。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学**惯仍需纠正,学生的合作和动手方面仍显欠缺,很多小组对于成员的分工都不是那么明确,需要一步一步完善,还有在学生的反馈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比较仓促,没有照顾到部分学生,学生的一些想法没有趣实践,也可能对今后的学*造成一定的困扰,这在以后的课堂中需要进一步关注。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这是一节让学生动手实验较多的科学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我本着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并深刻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尽管课堂教学时间因放手让学生实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并感受到乐趣就值!

  在实验刚开始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能将“电池、导线、灯泡”三种材料连接起来,当然,也就没能使灯泡亮起来。原来,学生*时很少进行实验,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是听老师说实验。现在一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很多学生是手忙脚乱,甚至有些学生无从下手。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慌,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一起动手操作。在我的指点下,学生很快就是使灯泡亮起来了。当时学生们激动得直喊:“我的灯亮了!我成功了!”

  从学生们激动的情景可以看出,他们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我顺势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方法将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一次,再次体验成功的乐趣。

  《简单电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达到以下几点:

  1、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3、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根据以上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简单电路》一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的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记录有关数据。

  3、用简单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一个、一号电池一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给学生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要求点两小灯泡。 由不方便从而引入解决的办法,导入到电池盒和灯座的使用。

  二、讲解小灯座和电池盒的构造与用途。

  我们知道了小灯座和电池盒的用途,现在就请各小组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来点亮你们的小灯泡,同学们边做试验边听老师的提示。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组都把自己组的小灯泡点亮了,同时我们的手也**出来了,请大家安静下来,做好位置。

  对试验结果的记录是我们学*科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科学本把我们刚才的电路用实物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画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是不是实物图不容易画啊?

  为了解决实物图难画的问题,科学家们有一个办法能让它变的更简单,看起来更清楚,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那就是画简单的电路图(板书课题:3.简单电路),请大家翻开课本的第7页。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灯泡,电源)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同时要求同学们指出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同学们,大家看,我们用一节电池、一两根导线就能点亮一个小灯泡了。如果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那么你们能不能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


《简单电路》教案(扩展8)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简单电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

  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这是一节让学生动手实验较多的科学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我本着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并深刻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尽管课堂教学时间因放手让学生实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并感受到乐趣就值!

  在实验刚开始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能将“电池、导线、灯泡”三种材料连接起来,当然,也就没能使灯泡亮起来。原来,学生*时很少进行实验,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是听老师说实验。现在一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很多学生是手忙脚乱,甚至有些学生无从下手。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慌,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一起动手操作。在我的指点下,学生很快就是使灯泡亮起来了。当时学生们激动得直喊:“我的灯亮了!我成功了!”

  从学生们激动的情景可以看出,他们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我顺势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方法将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一次,再次体验成功的乐趣。

  去年参加培训时,西大附小的一位年轻老师选择上《简单电路》的第一课时,当时上得可以说不是很成功,我在听课时就在想,如果让我来上又该如何把握呢?

  很久没有上过五年级的课,今年重新来一篇还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好多实验我自己也想重新做一篇。在进入《电与磁》单元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购置了新的电池,新的导线,新的小灯泡,自制了一块简单电路的演示板,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与动手机会,我将小组分为两人一组,以便为课堂提供最大的保障,有经验的科学老师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准备不充分的科学课堂,真正上起课来会让自己都感觉很别扭的。

  本课虽名为《简单电路》,但对学生来说实则不简单。如其中一个环节需要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并尝试点亮小灯泡,然后画出电路图。就这样简单的过程对他们来也是不易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学生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经常去小商店买电池的经历,店主一般会用小灯泡与导线连好的简单电路来试灯泡,所以对如何点亮小灯泡是比较清楚的,但他们现在的生活中小灯泡基本不会用到了,也没有去买电池的经历,所以没有实际经验;二是小灯泡里面的结构学生们并不清楚,而且既便事先给他们讲清楚,因为没有通路的概念,他们也还是不能理解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才能点亮。记得前几年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我在提供材料时给学生准备了小灯座,孩子们很快点亮了小灯泡,但后来一研究教材我才发现,我多提供了一个材料却导致孩子们少了很多探索的步骤,少了思考的机会,于是在这次上课时,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进行教学,并得到以下经验:

  1.我只准备了小灯泡,导线和电池,让他们自己去试,看能有多少种方式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课堂上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接触点和电池负极相连。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螺纹处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接触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种方式的小组极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惯使然,学生们一般都*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在认识小灯泡的时侯,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的电流的流向。虽然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课件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不多。这个知识点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解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

  课后我想,如果下次能把各种方式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向都做成动画课件,那就更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刚刚上完教研课,一切按照自己的预设顺了下来,还在反思自己课堂上操作环节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想到课堂上拓展环节,却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错误观点——串联电路中,离电源正极*的灯泡就亮些,远的就暗些。(以前学过的早就忘没了)而课堂上操作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评课时组长帮我指出了课堂上的这一错误的观点。我虽然没敢争议,可心里还是信不踏实,于是上网查阅。(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因为教材中虽然涉及了串联和并联电路,但只要求学生认识,并不做深入探究,所以备课时根本没想太多,也没查过资料,只是和同事闲聊时曾提起,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根本没想过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查阅的结果真让我汗颜:灯泡亮暗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大的就更亮,小的就暗些。串联电路中电流是一样的,P实=UI,I相等,即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也就是哪个灯泡的电阻大,P实也就更大,也就更亮。

  我觉得奇怪,我们课堂上做实验用的小灯泡是同种规格的,电阻应该是相同的,可是为什么亮度还是不一样呢?我继续查阅,结果终于让我无话可说——两个灯泡虽然是相同规格,但是每个灯泡的内阻还是可能有一点不同的,因此亮度大小不一,尤其不是同一家厂生产的,或不是同一批生产的产品。

  真相终于大白了,我的'确是说错了话,好在这只是拓展环节,而我也只说了一遍而已,我相信学生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只要下节课上课时纠正一下,我相信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影响。希望这亡羊补牢,真的为时不晚。

  弄明白了问题,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看着这课题——《简单电路》,我问自己:简单吗?回答是否定的,但语气是坚定的:不简单!科学这一学科,要想弄明白,还真是不简单!我自认每节课都认真备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漏洞百出。幸亏有我们组内的三名同事和品德组的几位老教师帮我,否则还真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力气呢。

  每次翻阅教材,如果不细看,还真的以为很简单,每节课的内容,连文字带图片不过两页而已,如此简单的编排,却有着极深的内涵。再次翻看教材,不由自主地重复自己的观点:简单?非也!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

  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

  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

  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

  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每一次教学只要精心准备、用心执教,总会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着这一目的,我提供分层次的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2、环节间的巧妙过渡、紧密的衔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问题的引入、探究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活动时的调控都能够自然、巧妙、精密,让学生不会感觉到紧紧被牵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继续前行。

  这节课上完,感觉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继续改进。

  1、没有充分发挥实物展台的作用。只是就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其实完全可以将学生所连接的实物图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学*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展示学生作品时方法欠妥当。如果能够先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让连接错误的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纠错”效果会更好,同时还可以保护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拓展活动应留充足的时间。尝试“用一节电池点亮两个灯泡”因时间已下课,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组甚至没有没做出来,所以活动既然已经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尝试,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活动也不会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潜心专研,尽心尽力去备课、上课,积极做出深刻的反思,总会让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惊喜,少一分遗憾。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简单电路》教案(扩展9)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1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单电路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 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 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 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4

  每一次教学只要精心准备、用心执教,总会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着这一目的,我提供分层次的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2、环节间的巧妙过渡、紧密的衔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问题的引入、探究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活动时的调控都能够自然、巧妙、精密,让学生不会感觉到紧紧被牵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继续前行。

  这节课上完,感觉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继续改进。

  1、没有充分发挥实物展台的作用。只是就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其实完全可以将学生所连接的实物图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学*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展示学生作品时方法欠妥当。如果能够先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让连接错误的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纠错”效果会更好,同时还可以保护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拓展活动应留充足的时间。尝试“用一节电池点亮两个灯泡”因时间已下课,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组甚至没有没做出来,所以活动既然已经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尝试,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活动也不会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潜心专研,尽心尽力去备课、上课,积极做出深刻的反思,总会让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惊喜,少一分遗憾。

  去年参加培训时,西大附小的一位年轻老师选择上《简单电路》的第一课时,当时上得可以说不是很成功,我在听课时就在想,如果让我来上又该如何把握呢?

  很久没有上过五年级的课,今年重新来一篇还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好多实验我自己也想重新做一篇。在进入《电与磁》单元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购置了新的电池,新的导线,新的小灯泡,自制了一块简单电路的演示板,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与动手机会,我将小组分为两人一组,以便为课堂提供最大的保障,有经验的科学老师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准备不充分的科学课堂,真正上起课来会让自己都感觉很别扭的。

  本课虽名为《简单电路》,但对学生来说实则不简单。如其中一个环节需要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并尝试点亮小灯泡,然后画出电路图。就这样简单的过程对他们来也是不易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学生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经常去小商店买电池的经历,店主一般会用小灯泡与导线连好的简单电路来试灯泡,所以对如何点亮小灯泡是比较清楚的,但他们现在的生活中小灯泡基本不会用到了,也没有去买电池的经历,所以没有实际经验;二是小灯泡里面的'结构学生们并不清楚,而且既便事先给他们讲清楚,因为没有通路的概念,他们也还是不能理解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才能点亮。记得前几年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我在提供材料时给学生准备了小灯座,孩子们很快点亮了小灯泡,但后来一研究教材我才发现,我多提供了一个材料却导致孩子们少了很多探索的步骤,少了思考的机会,于是在这次上课时,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进行教学,并得到以下经验:

  1.我只准备了小灯泡,导线和电池,让他们自己去试,看能有多少种方式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课堂上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接触点和电池负极相连。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螺纹处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接触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种方式的小组极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惯使然,学生们一般都*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

  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在认识小灯泡的时侯,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的电流的流向。虽然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课件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

  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不多。这个知识点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解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

  课后我想,如果下次能把各种方式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向都做成动画课件,那就更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简单电路》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前面的两个课时,主要介绍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包括电的成因,以及如何利用电池和导线点亮一个小灯泡,而本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利用更多的电器元件,制作简单电路,并能够很好的记录下来,根据课程内容,我指定了一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记录纸若干。

  课堂的第一部分: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还有一根导线,把小灯泡点亮,学生动手的同时,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并对电路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够不用手按让小灯泡亮起来,并介绍电池盒和小灯座,(学生演示安装步骤)。同时让学生利用这些电器元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第三部分:反馈在制作简单电路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确认安装注意事项:

  1、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

  2、小灯泡的安装方法

  3、导电和电池座、小灯座的连接方法

  第四部分:学生展示电路的实物连接方式,并给学生介绍电器元件的简单画法,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电路图。

  第五部分: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给每个小组多提供一个小灯座,个小灯泡和若干到导线,尝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

  2、学生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尝试,但尝试成功后再尝试其他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汇报(小组交流)

  (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能用不同的方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第六部分:课外延伸,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做到了人人参与,并尝试用了多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进行尝试,,学生在使用电池座和电池盒的时候都没有遇到问题,学生整体情况良好,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电路的`连接,电路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故障,在尝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环节,学生的想法很多,通过实践,发现仅有几种方案是可行的,认识到了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通路。并用简单的电路图加以表述。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学**惯仍需纠正,学生的合作和动手方面仍显欠缺,很多小组对于成员的分工都不是那么明确,需要一步一步完善,还有在学生的反馈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比较仓促,没有照顾到部分学生,学生的一些想法没有趣实践,也可能对今后的学*造成一定的困扰,这在以后的课堂中需要进一步关注。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

  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简单电路》教案(扩展10)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菁选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2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简单电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简单电路》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前面的两个课时,主要介绍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包括电的成因,以及如何利用电池和导线点亮一个小灯泡,而本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利用更多的电器元件,制作简单电路,并能够很好的记录下来,根据课程内容,我指定了一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记录纸若干。

  课堂的第一部分: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还有一根导线,把小灯泡点亮,学生动手的同时,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并对电路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够不用手按让小灯泡亮起来,并介绍电池盒和小灯座,(学生演示安装步骤)。同时让学生利用这些电器元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第三部分:反馈在制作简单电路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确认安装注意事项:

  1、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

  2、小灯泡的安装方法

  3、导电和电池座、小灯座的连接方法

  第四部分:学生展示电路的实物连接方式,并给学生介绍电器元件的简单画法,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电路图。

  第五部分: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给每个小组多提供一个小灯座,个小灯泡和若干到导线,尝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

  2、学生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尝试,但尝试成功后再尝试其他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汇报(小组交流)

  (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能用不同的方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第六部分:课外延伸,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做到了人人参与,并尝试用了多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进行尝试,,学生在使用电池座和电池盒的时候都没有遇到问题,学生整体情况良好,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电路的连接,电路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故障,在尝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环节,学生的想法很多,通过实践,发现仅有几种方案是可行的,认识到了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通路。并用简单的电路图加以表述。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学**惯仍需纠正,学生的合作和动手方面仍显欠缺,很多小组对于成员的分工都不是那么明确,需要一步一步完善,还有在学生的反馈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比较仓促,没有照顾到部分学生,学生的一些想法没有趣实践,也可能对今后的学*造成一定的困扰,这在以后的课堂中需要进一步关注。

  每一次教学只要精心准备、用心执教,总会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着这一目的,我提供分层次的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2、环节间的.巧妙过渡、紧密的衔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问题的引入、探究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活动时的调控都能够自然、巧妙、精密,让学生不会感觉到紧紧被牵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继续前行。

  这节课上完,感觉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继续改进。

  1、没有充分发挥实物展台的作用。只是就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其实完全可以将学生所连接的实物图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学*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展示学生作品时方法欠妥当。如果能够先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让连接错误的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纠错”效果会更好,同时还可以保护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拓展活动应留充足的时间。尝试“用一节电池点亮两个灯泡”因时间已下课,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组甚至没有没做出来,所以活动既然已经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尝试,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活动也不会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潜心专研,尽心尽力去备课、上课,积极做出深刻的反思,总会让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惊喜,少一分遗憾。

  在上节课的学*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并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地建立电路的经验。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设计组装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掌握电池盒、小灯座和导线的安装和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的线路图,形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概念。但是由于学具袋中的学具质量不是很好,导致很多学生在安装小灯座和电池盒时,时间用去了一大半,而且个别小组没有成功安装好,因为有些材料被折断了。后来让学生点亮一个小灯泡,并画出简单电路图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很是困难,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玩上面,根本没有按着教师的要求去做。个别画出来的`电路图也是不准确的,导线没有画直,小灯泡画得不准确,电池盒也画出来。没有真正形成简单电路的概念,所以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流程,将下面的内容安排在下节课。

  今天我承接上节课留下来的内容又上了一堂课,指导老师也来听我的课。总感觉整个教学流程不是很好,学生方应慢、交流部积极;而且对于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1、指导组装用电器时,注意点强调未到位,使个别实验组在安装电路时小灯泡没有亮,未找出原因。2、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个小灯泡发亮的实验操作后,才展示其中一组连接的实物图,这并不能代表全班学生的做法,太过局限。学生的电路图画的不规范,没能及时的纠正。

  所以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时,他们实验的很慢,显得交流的时间很紧迫。后来指导老师给了我一些意见:1、不要让一个小组中的一个学生来画电路图,让他们先都画着实是看,在让他们动手做实验;或者是让完成好的小组立刻上黑板画出电路图,接着跟大家一起交流画出来的那些连接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方法是不同的,并指出不同在哪里,让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使学生意识到使两只小灯泡亮起来可以有两种方法,并让学生尝试去试试第二种方法。

  去年参加培训时,西大附小的一位年轻老师选择上《简单电路》的第一课时,当时上得可以说不是很成功,我在听课时就在想,如果让我来上又该如何把握呢?

  很久没有上过五年级的课,今年重新来一篇还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好多实验我自己也想重新做一篇。在进入《电与磁》单元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购置了新的电池,新的导线,新的小灯泡,自制了一块简单电路的演示板,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与动手机会,我将小组分为两人一组,以便为课堂提供最大的保障,有经验的科学老师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准备不充分的科学课堂,真正上起课来会让自己都感觉很别扭的。

  本课虽名为《简单电路》,但对学生来说实则不简单。如其中一个环节需要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并尝试点亮小灯泡,然后画出电路图。就这样简单的过程对他们来也是不易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学生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经常去小商店买电池的经历,店主一般会用小灯泡与导线连好的简单电路来试灯泡,所以对如何点亮小灯泡是比较清楚的,但他们现在的生活中小灯泡基本不会用到了,也没有去买电池的经历,所以没有实际经验;二是小灯泡里面的结构学生们并不清楚,而且既便事先给他们讲清楚,因为没有通路的概念,他们也还是不能理解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才能点亮。记得前几年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我在提供材料时给学生准备了小灯座,孩子们很快点亮了小灯泡,但后来一研究教材我才发现,我多提供了一个材料却导致孩子们少了很多探索的步骤,少了思考的机会,于是在这次上课时,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进行教学,并得到以下经验:

  1.我只准备了小灯泡,导线和电池,让他们自己去试,看能有多少种方式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课堂上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接触点和电池负极相连。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螺纹处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接触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种方式的小组极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惯使然,学生们一般都*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在认识小灯泡的时侯,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的电流的流向。虽然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课件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

  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不多。这个知识点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解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

  课后我想,如果下次能把各种方式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向都做成动画课件,那就更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这是一节让学生动手实验较多的科学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我本着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并深刻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尽管课堂教学时间因放手让学生实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并感受到乐趣就值!

  在实验刚开始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能将“电池、导线、灯泡”三种材料连接起来,当然,也就没能使灯泡亮起来。原来,学生*时很少进行实验,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是听老师说实验。现在一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很多学生是手忙脚乱,甚至有些学生无从下手。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慌,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一起动手操作。在我的指点下,学生很快就是使灯泡亮起来了。当时学生们激动得直喊:“我的灯亮了!我成功了!”

  从学生们激动的情景可以看出,他们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我顺势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方法将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一次,再次体验成功的乐趣。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

  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我先讲解了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和用法,指导学生认识了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学生呢很快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并画出了简单电路图。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接着我又联系班级的日光灯使用方法解说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优点和缺点。并联电路可以分别控制、节能环保,但连接繁琐;串联电路可以统一控制、连接方便,但可能出现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学生学得非常好,很快就可以举一反三找出:家中的各个房间的电路是并联电路;同一个吊灯中的很多灯泡,客厅中的某组装饰光源,这些是串联电路。

  课后回想这两个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另外,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所以只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将课设计到位,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带给你更大的惊喜。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

  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

  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简单电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达到以下几点:

  1、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3、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根据以上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简单电路》一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的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记录有关数据。

  3、用简单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一个、一号电池一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给学生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要求点两小灯泡。 由不方便从而引入解决的办法,导入到电池盒和灯座的使用。

  二、讲解小灯座和电池盒的构造与用途。

  我们知道了小灯座和电池盒的用途,现在就请各小组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来点亮你们的小灯泡,同学们边做试验边听老师的提示。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组都把自己组的小灯泡点亮了,同时我们的手也**出来了,请大家安静下来,做好位置。

  对试验结果的.记录是我们学*科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科学本把我们刚才的电路用实物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画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是不是实物图不容易画啊?

  为了解决实物图难画的问题,科学家们有一个办法能让它变的更简单,看起来更清楚,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那就是画简单的电路图(板书课题:3.简单电路),请大家翻开课本的第7页。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灯泡,电源)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同时要求同学们指出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同学们,大家看,我们用一节电池、一两根导线就能点亮一个小灯泡了。如果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那么你们能不能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相信大家都能够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试验做的好不好,听老师的要求很重要。在这里试验中老师有几个小小的愿望:

  1、希望大家合作,小声交流。

  2、希望大家“先画电路图再动手操作”,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试验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问题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

  现在各小组组长再来老师这里领取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和几根导线,请大家根据本组的方案动手做试验。老师也请同学们在试验的过程中交流以下几个问题。(板书问题)

  1、小灯泡亮了吗?

  2、用了几种连接方法,那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3、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

  4、画出电路图,指出电路中的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学生试验,教师板书要求,巡视。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我们不但点亮了一个小灯泡,我们还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了起来。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更多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生活中你有见过很多灯同时亮起来的情景吗?

  四、让跟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本环节主要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五、小结

  六、评价检测

  关注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时的操作情况。

  收集学生的电路图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

  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

  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

  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

  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