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蝌蚪》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6-20 17:09:49 教案,音乐,中班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蝌蚪》1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情节自发地随歌曲和乐曲自由创编简单的动作。

  2、尝试用多种道具、材料表现音乐,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在活动中能积极地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体验音乐剧的乐趣。

  重点难点

  1、能与同伴合作创编出角色动作造型。

  活动准备

  荷花道具(4个)、荷叶道具(4个)、绿丝带(2条)、螃蟹头饰(4个人)、金鱼头饰(5个)、小蝌蚪头饰(5个)、青蛙头饰(1个)、大树头饰(1个)、音乐MP3、大荷叶道具(2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阶段

  播放《哈喽歌》

  二.动作模仿阶段

  1、听音乐模仿小鱼游泳的动作。(播放音乐)幼儿跟随音乐先模仿老师的基本动作,在熟悉后知识迁移幼儿自行创编蝌蚪游得动作。

  指导语: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池塘的小鱼是怎么游的吗?(模仿)

  上游游下游游左游游右游游。

  游得快游得慢游得轻游得重。

  师:小朋友在池里小蝌蚪是怎么游得呢?(创编)

  2、合作与变化

  听鼓声与同伴合作用肢体创编场景中蝌蚪、荷花、螃蟹角色的动作特点。

  指导语:

  师:请小朋友根据非洲鼓节奏快慢轻重2个为一组变成小蝌蚪游动。

  请小朋友根据非洲鼓节奏快慢轻重3个为一组变成荷花随风摆动。

  请小朋友根据非洲鼓节奏快慢轻重4个为一组变成螃蟹在池塘里走来走去。

  3、熟悉完角色动作后引出故事绘本。《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分段演示完整故事。

  4、听故事音乐分段清楚每段音乐的特点讨论音乐中适合角色扮演?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共同讨论,回忆我们故事中的角色。

  5、教师和幼儿分组讨论,分工在故事中幼儿自己想扮演什么角色按角色场景分类。

  幼儿:说出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清楚自己在那段音乐出场。讨论场景中需要什么道具。

  6、幼儿自由选取道具,听音乐表演。设计一些简单的对白。

  7、讨论成熟后尝试让孩子们自己表演音乐故事并展示,结束。

  活动总结

  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在音乐剧有了基本的认识,共同探讨了音乐剧《小蝌蚪找妈妈》有些什么角色。在角色的创设,音乐的节奏感知以及律动感知和同伴愉快地合作。让孩子们都获得了深刻的经验体验。提高了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能力,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大胆展现自己,丰富了自己故事阅读的形式。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蝌蚪》2

  设计思路: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非常生动的童话故事,适合托班宝宝对妈妈的情感表现。这篇童话中动物角色较多、趣味性强,童话中对话以重复式结构较多,是幼儿进行表演的典型教材。在活动的过程中,鼓励宝宝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验表演的乐趣。

  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

  活动目标:

  1、 鼓励宝宝进行小蝌蚪游泳动作的创编。

  2、 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PPT。

  2、 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小蝌蚪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 复*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观看PPT。

  师:宝宝们,我们上次听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小蝌蚪好看的照片,你们想看吗?老师配合PPT,进行故事欣赏。

  二、 欣赏音乐,创编小蝌蚪游的动作。

  (1)师:宝宝们,老师还带来了一段很好听的《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你们想听吗?(播放一小段音乐)

  (2)提问:宝宝们,小蝌蚪去干嘛呀?(找妈妈)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泳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2-3个)

  (3)创编小蝌蚪游泳的动作,配合音乐进行。

  (4) 教师示范游,创编宝宝没有想到的动作。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我这只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三、 情景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示范游戏。

  师: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啦!

  前奏部分,跟老师做简单的准备动作。

  (2)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老师一起游。音乐停顿时,助教老师扮演(鸭妈妈)。鸭妈妈问宝宝:“我是不是你们的妈妈?”宝宝回答:“不是,不是,你是鸭妈妈”

  (3)继续往前游。音乐停顿时,鲤鱼妈妈出现。鲤鱼妈妈问宝宝:“我是不是你们的妈妈?”宝宝回答:“不是,不是,你是鲤鱼妈妈”

  (4)继续往前游。音乐停顿时,乌龟妈妈出现。乌龟妈妈问宝宝:“我是不是你们的妈妈?”宝宝回答:“不是,不是,你是乌龟妈妈”

  (5)继续往前游。音乐停顿时,青蛙妈妈出现。青蛙妈妈问宝宝:“我是不是你们的妈妈?”宝宝回答:“你是我们的妈妈,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四、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重复游戏一遍。

  (2)角色游戏。请四位宝宝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配班老师在一旁帮助)其他宝宝做小蝌蚪,老师做蝌蚪姐姐。

  (3)邀请客人老师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根据宝宝对游戏的兴趣来决定,是否再玩游戏。)

  五、活动结束。

  师:“来蝌蚪宝贝们,跟着妈妈回家了!”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

  六、延伸活动:

  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

  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蝌蚪》3

  活动目标:

  1、知道声音有高有低,通过上台阶和下台阶来感受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2、在愉快游戏的过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感受三拍子,能够用轻快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绿色皱纹纸在地上布置成一个大的五线谱、电子琴、泡沫垫子一人一个。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在《doremi》的音乐中引领幼儿走进音乐世界。

  指导语:小动物们,我们一起去音乐世界玩吧。

  2、通过游戏《小动物走台阶》,感受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指导语:小动物们,你们看,这是音乐阶梯,每一级阶梯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我们来试一试吧!谁先来?

  先请个别动物尝试,再分组玩游戏,引导幼儿感受在上阶梯时音越来越高,下阶梯时音越来越低。

  指导语:你们在上下阶梯时,谁发现了什么?

  3、练声。

  指导语:小动物们,我们一起来用好听的声音来唱唱音阶吧!

  小老鼠唱音阶:吱

  小狗唱音阶:汪

  4、学唱新歌《小蝌蚪音乐家》

  (1)设置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幼儿学*新歌的兴趣。

  指导语:刚才,小动物们玩得那么高兴,小蝌蚪也想上音乐台阶玩,这里有一条音乐河,你们想想办法,让小蝌蚪也能玩音乐台阶。

  (2)说歌词

  指导语:我们刚才游累了,过来休息一下。

  指导语: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啊?(小蝌蚪,小蝌蚪,细细尾巴,圆圆头。)你们是怎么游的啊?(上上下下水里游,)像在干什么?(跳跳水中芭蕾舞。)小尾巴怎么跳的啊?把水波变成了什么?(抖抖水波五线谱)我们小蝌蚪在五线谱上像什么?(好像一个一个的音符)。

  (3)范唱

  指导语:李老师把小蝌蚪在音乐河里跳舞的情景唱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来听一听!

  (4)范唱第二遍,让幼儿自跟着音乐在音乐河里玩,并表现好音阶的部分。

  指导语:小蝌蚪有没有上音乐台阶玩啊?你来学一学他是怎么玩的?我们都来试一试。

  (5)学唱新歌

  指导语:这首好听的歌的名字叫《小蝌蚪音乐家》。为什么说小蝌蚪是音乐家啊?(念歌词一至两遍)

  指导语:好!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好听的歌!

  (6)游戏,边游边唱

  指导语:小蝌蚪们,我们唱着歌在音乐河里舞蹈吧!注意音阶的部分。

  (7)游戏

  指导语:小蝌蚪们,我们去邀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跳舞。客人老师很喜欢听你们的歌声,你们要边唱边跳!

  5、结束活动。

  指导语:小蝌蚪们,我们唱着歌到前面找妈妈去咯!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蝌蚪》3篇扩展阅读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蝌蚪》3篇(扩展1)

——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篇

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

  活动目标:

  1、动重难点: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3、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故事。

  都能看图说话,并复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1、头饰:小蝌蚪鸭妈妈鲤鱼乌龟大白鹅青蛙

  2、故事录音磁带,故事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导入:歌曲《数蛤蟆》;

  2、听故事,引导幼儿说说小蝌蚪遇到了谁?他们说了些什么?

  3、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教学挂图顺序编故事;

  (2)按照顺序编故事对话;

  (3)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4、请1--2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5、分角色表演故事

  活动延伸:

  手指点画小蝌蚪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创设游戏的氛围,让孩子们模仿小蝌蚪的.游动,用身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蝌蚪的不同动态,为后面的绘画环节做好了铺垫。本班幼儿已有过手指点画的基本经验,我在活动中调整目标,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推动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互动,师幼共同探索小蝌蚪的外形及游动的不同方向,能关注师幼之间和谐的关系,同时在活动中他们始终能有愉悦的体验,获得了成就感。

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

  教学目标:

  1、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知道青蛙妈妈的样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教学过程:

  一、宝宝和妈妈

  1、提问:在家里人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是妈妈生下了我们,而且最照顾我们、宝贝我们的也是妈妈。

  提问:你们和妈妈长得像吗,什么地方长得最像?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

  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重难点: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2、玩表演游戏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与青蛙的关系,学*观察比较。

  2、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及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与青蛙的关系,学*观察比较。

  活动难点: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及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录音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谈话引题

  师:这是谁?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着,想找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它长得什么样?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名字就叫《小蝌蚪找妈妈》请仔细听,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它们最后有没有找到自己妈妈呢?

  二、幼儿欣赏,完整故事

  师:小蝌蚪找妈妈时,都碰见了谁的妈妈呢?

  三、结合挂图,再次欣赏。

  师:小蝌蚪看见了鸭妈妈,是怎么问鸭妈妈的?鸭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师:小蝌蚪听了鸭妈妈的话,就去找自己的妈妈,它们找到的第一个妈妈是谁?鱼妈妈是在呢么说的?

  师:小蝌蚪找到了第二个妈妈又是谁?乌龟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师:小蝌蚪最后看见青蛙坐在荷叶上,它们知道青蛙是它们的妈妈吗?小蝌蚪是怎么问的?(幼儿学说青蛙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即青蛙特征的描述)

  师:青蛙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幼儿学说青蛙的话,即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

  四、结合书本,欣赏录音

  请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春天到》第15~16页“小蝌蚪找妈妈”,一边仔细观察图画,一边仔细听故事。

  五、游戏:蝌蚪找妈妈

  教师弹小鱼游的音乐,一半幼儿做蝌蚪游的动作,一半幼儿各自模仿小动物妈妈的动作,音乐结束,寻找青蛙妈妈的幼儿扮演者。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蝌蚪》3篇(扩展2)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合集5篇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1

  【教材分析】

  活动一:语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经典故事。其生动、有趣的内容深受幼儿的喜爱,但故事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及动物妈妈们给予小蝌蚪的帮助和安慰,幼儿并没有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中班幼儿能基本完整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可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帮助幼儿挖掘故事背后深层的教育价值,激发幼儿在讲述模仿小蝌蚪在一次次的寻找妈妈过程中,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进入表演情境,真切地感受和体验故事中的关爱之情。

  【活动目标】

  1、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学*观察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小蝌蚪寻找妈妈时的急切心情。

  3、喜欢阅读活动,体验动物妈妈们帮助小蝌蚪的关爱之情。

  【活动准备】

  课件、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2、欣赏故事,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对话。

  (1)播放课件,理解小蝌蚪与动物妈妈们之间的角色对话。

  提问:小蝌蚪都遇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

  小蝌蚪是怎样问鸭妈妈的?用了哪几个好听的词?

  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又说了什么话呢?

  (2)总结提升:小青蛙的特征、动物妈妈们的出场顺序。

  3、幼儿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大胆模仿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对话,感受找到妈妈后的愉悦之情。

  (1)师幼互动讲述,理解、熟悉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角色对话。

  (2)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声音表现与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话的情节,感受找不到妈妈时的急切,以及找到妈妈后的喜悦之情。

  提问:小蝌蚪找不到妈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应该怎样?动物妈妈们看到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又会用怎样的语气和小蝌蚪讲话?它们找到最后妈妈了吗?心情是怎样的?

  (3)小结:因为小蝌蚪尊敬动物妈妈、讲话有礼貌,所以最后开心的找到了青蛙妈妈。

  4、鼓励幼儿尝试选择角色进行对话、交流,体验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快乐。

  提问:小蝌蚪长成小青蛙后,每天做什么?

  如果你是小蝌蚪,还会和小伙伴一起做什么呢?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2

  设计意图:

  春天里,活动室的自然角出现了有代表性的动物——小蝌蚪。从此,孩子们总是爬在哪儿久久地观察起了大头细尾的小蝌蚪,谈论的话题里也总是离不开小蝌蚪:小蝌蚪什么时候长腿呢?它的妈妈是青蛙吗?为什么和它的妈妈长的不象呢?……这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灵活地设计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在活动中,主要通过让幼儿观察、讨论、讲述和操作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了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关心小动物生长的情感。

  活动名称: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若干盆

  2、挂图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挂图二:小蝌蚪生长变化的四个过程;

  4、集体排序图四张;

  5、幼儿操作小卡片每人一套;

  6、青蛙头饰一个;

  7、音乐:《悄悄话》。

  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

  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并请幼儿粘贴,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粘贴:请四名幼儿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小卡片按顺序粘贴到不同的四副图片中,全班幼儿集体观察并验证。

  3、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

  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四、小组活动:请幼儿动手操作,给四张小卡片来排队。老师要巡回指导,当幼儿操作结束后,请幼儿之间互相讲述。

  五、带领幼儿玩游戏,加深对活动内容的理解。(伴随音乐《悄悄话》)。请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六、活动结束,幼儿自由分组活动。

  第一组:讲关于小蝌蚪的故事;

  第二组:给小

  蝌蚪的变化过程小卡片来排队;

  第三组:画蝌蚪;

  第四组:观察小蝌蚪。

  附件(儿歌):

  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卵子圆又圆,

  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

  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

  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

  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戴青蛙头饰扮演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环境创设:

  自制《小蝌蚪找妈妈》多媒体课件,小青蛙音乐

  观察与指导:

  一、宝宝在哪里

  1、春天到了,妈妈们带着宝宝在水里开心地玩耍,看,它们是谁呢?(显示画面,引导幼儿看看、听听、说说有谁。)

  2、你能分出哪些是妈妈哪些是宝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个子的大小来区分)谁愿意来帮助妈妈们找到自己的宝宝?(引导幼儿根据体型特征,一一对应)

  3、小蝌蚪是谁的宝宝吗?它妈妈长的是什么样子呢?

  4.小蝌蚪的妈妈到底长的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帮小蝌蚪去找一找它的妈妈。

  二、理解故事内容

  1、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里生了许多宝宝,宝宝们还会变呢。看,变成了什么?(许多小蝌蚪)

  于是小蝌蚪一边游一边找妈妈。

  ——看,那是谁?(鸭妈妈和小鸭)我们一起问问鸭妈妈。

  教师问: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鸭妈妈:你们的妈妈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

  刚才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的什么样?

  幼儿:谢谢鸭妈妈!鸭妈妈再见!

  又有谁来了?(鱼妈妈和小鱼)

  幼儿跟说对话:鱼妈妈,鱼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鱼妈妈:你们的妈妈长着四条腿。

  鱼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着几条腿?

  幼儿:谢谢鱼妈妈!鱼妈妈再见!

  ——咦,那是谁的妈妈?

  请个别幼儿来问:乌龟妈妈,乌龟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乌龟妈妈:你们的妈妈是白肚皮。

  我们的妈妈有白白的什么?(肚皮)

  幼儿:谢谢乌龟妈妈!乌龟妈妈再见!

  ——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们的妈妈吗?

  幼儿齐问:鹅妈妈,鹅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大白鹅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

  哦,原来我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呀。

  幼儿:谢谢鹅妈妈,鹅妈妈再见!)

  ——刚才几位妈妈告诉我们了,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啊?(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还有四条腿,露着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

  ——我想出个好办法:我们把小蝌蚪的妈妈画出来,这样小蝌蚪就很快能找到妈妈了。该怎么画小蝌蚪的妈妈呢?(引导幼儿小结青蛙的特征)

  老师操作多媒体画出青蛙

  三、唱唱、跳跳,学做小青蛙

  1、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游走了,它们去干吗了?青蛙妈妈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2、律动:小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与青蛙的关系,学*观察比较。

  2、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及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与青蛙的关系,学*观察比较。

  活动难点: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及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录音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谈话引题

  师:这是谁?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着,想找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它长得什么样?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名字就叫《小蝌蚪找妈妈》请仔细听,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它们最后有没有找到自己妈妈呢?

  二、幼儿欣赏,完整故事

  师:小蝌蚪找妈妈时,都碰见了谁的妈妈呢?

  三、结合挂图,再次欣赏。

  师:小蝌蚪看见了鸭妈妈,是怎么问鸭妈妈的?鸭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师:小蝌蚪听了鸭妈妈的话,就去找自己的妈妈,它们找到的第一个妈妈是谁?鱼妈妈是在呢么说的?

  师:小蝌蚪找到了第二个妈妈又是谁?乌龟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师:小蝌蚪最后看见青蛙坐在荷叶上,它们知道青蛙是它们的妈妈吗?小蝌蚪是怎么问的?(幼儿学说青蛙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即青蛙特征的描述)

  师:青蛙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幼儿学说青蛙的话,即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

  四、结合书本,欣赏录音

  请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春天到》第15~16页“小蝌蚪找妈妈”,一边仔细观察图画,一边仔细听故事。

  五、游戏:蝌蚪找妈妈

  教师弹小鱼游的音乐,一半幼儿做蝌蚪游的动作,一半幼儿各自模仿小动物妈妈的动作,音乐结束,寻找青蛙妈妈的幼儿扮演者。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5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由大班和中班幼儿组成,幼儿们来班前不懂任何汉语话,也没有任何语言环境,在这种情景下仅有在班里能与汉语言接触,所以我在班里让幼儿们多听,多说。

  活动目标

  1、经过多种形式的看图讲述,激发幼儿大胆说汉语的兴趣。

  2、经过多便讲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本事。

  3、经过看图讲述,引导幼儿理解并记住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大胆说汉语的兴趣,记住,理解故事资料,发展口语表的本事。

  难点:记住故事资料。

  活动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图片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教学光盘,DVD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文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蝌蚪吗?他的妈妈是谁?今日呀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齐看看是怎样回事。

  (二)基本环节

  教师出示图片一,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上头的资料,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其它图片让幼儿大胆的说。

  教师完整的,慢速把故事讲一遍,放光盘再听一遍。

  教师根据故事资料向幼儿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于鼓励。

  教师请全体幼儿跟读故事。

  教师指图,请全体幼儿饰演小蝌蚪,其他主角由教师担任,一边看图,一边讲述,第二次替换主角。

  (一)结束环节

  请幼儿先自由结合看图讲述,然后交换主角再讲述。

  (二)延伸环节

  请幼儿自由结合,边表演边讲述。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语言活动,讲了一则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资料简单,容易让幼儿理解,易懂,采用的是鼓励,引导学*方式。

  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基本上理解了故事资料,并很进取的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了自我的想法,对故事的兴趣也很高,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光让举手的幼儿回答,还向没有举手,表达本事不太好的幼儿提出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只要说对一半也进行了鼓励。

  如果让我再一次上的话,我会加关于故事的动画片,光盘上只讲了故事,没有画面。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蝌蚪》3篇(扩展3)

——《小蝌蚪》幼儿园教案3篇

  目标:

  1、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3、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有一幅有小蝌蚪池塘的图片;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图片各一张;音乐《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过程:

  1、做小火车的律动进入室内:

  “小朋友们,春天是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开着小火车去郊游吧。”音乐起,做律动进入室内。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火车到站了,哇,这了好美啊,看!这是什么呀?”“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其他的东西了吗?”

  3、引导幼儿自己创作小蝌蚪游泳的动作:

  “好多可爱的小蝌蚪啊,他们在干什么呢?”“你们知道小蝌蚪是怎么游泳的吗?”请个别幼儿创作并表现出小蝌蚪游泳的动作。

  教师清唱前半段歌词,并和幼儿一起做小蝌蚪游泳的动作。

  “小朋友,你们开心吗?小蝌蚪好像有点不开心呢?我们来问问他怎么了?”继续放后面一段歌曲“原来他们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找妈妈吧。”

  4、引入情景,角色扮演:

  “现在我是蝌蚪姐姐,你们做我的小蝌蚪吧,让我们一起去找妈妈吧。”

  (1)放前半段音乐,并跟着音乐做律动,音乐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老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一张大嘴巴,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后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后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乌龟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4)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快速游到妈妈身边,一起拍手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中班幼儿对事物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和表达的年龄特点,给孩子提供宽松、和谐的氛围, 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动手操作能力与想象力的发展空间,使幼儿“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去,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小蝌蚪的基础上,学*用记号笔绘画椭圆形的小蝌蚪,用波浪线绘画尾巴。

  2.尝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小蝌蚪,布局合理。

  3.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活动准备】

  实物小蝌蚪、幼儿人手一份绘画材料、记号笔、白纸。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春天到了,看看在小池塘里游来了谁?

  2.观察感知,探究画法。

  (1)局部观察: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它由几部分组成?

  小结:小蝌蚪有一个黑黑的、椭圆形的脑袋,还有一条细细的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

  (2)整体观察:你想按什么顺序画小蝌蚪?它们可以怎样快乐的游戏?

  小结:先画一个椭圆形的脑袋,用记号笔涂黑,再用波浪线画一条弯弯曲曲的尾巴。 儿歌:小蝌蚪,真快乐。左游游、右游游、上游游、下游游,自由自在真快活。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并提要求。

  (1)鼓励幼儿画出不同方向游的小蝌蚪。

  (2)尽量画大,可添画背景丰富画面。

  (3)纠正幼儿握笔姿势,养成好*惯。

  4.分享交流,进一步感受绘画的快乐。

  说一说:你在哪里找到的小蝌蚪?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喜欢它哪里?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幼儿能较连贯地说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2、幼儿能用连贯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和表现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通过故事,教育幼儿要保护青蛙以及做事要全面了解,坚持到底。

  活动准备: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蝌蚪长什么样吗?它的妈妈是谁?

  2、谁能说说青蛙是什么样的?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蝌蚪》3篇(扩展4)

——中班美术《小蝌蚪》教案 (菁华5篇)

  活动目标:

  1. 积极地参与活动,探索新的绘画方法,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2. 学*画圆的方法来表现蝌蚪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的绘画知识技能。

  3. 学*棉签画,并感受用多种工具结合作画的乐趣。

  4. 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棉签 颜料 纸

  2. 实物小蝌蚪

  3. 音乐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以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黑黑的身体圆溜溜,细细的尾巴拖后头,东游游、西游游,好象许多小黑豆。"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二、观察实物小蝌蚪。

  小蝌蚪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看一看。(观察小蝌蚪,相互说一说)小蝌蚪在水里东游游、西游游,真快乐,我们一起学着小蝌蚪的样子游到自己的座位上。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小蝌蚪有圆圆黑黑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会在水中游泳。

  小蝌蚪这么可爱,老师真想把它画出来,小朋友们想不想?那该怎么画小蝌蚪呢?(提示语:身体怎么画?然后呢?)

  三、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教师在画纸上示范并讲解:我们请小蝌蚪来游玩吧!轻轻地用棉签蘸黑色颜料点在画纸上,再轻轻提起向后一拉,一只小蝌蚪就画成了。

  四、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在画纸上画小蝌蚪,要画出朝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最后再添画上绿绿的水草。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画出朝着不同方向的小蝌蚪,鼓励幼儿大胆细心地作画。

  五、评价和欣赏作品。

  教师扮演青蛙妈妈说:"呱呱,我的宝宝在哪里?" ,"青蛙妈妈在找小蝌蚪宝宝了,我们一起把小蝌蚪送回家吧。"教师带领幼儿把作品放到美术区展示,让幼儿介绍自己的构思。

  活动反思

  我在示范蝌蚪画法的时候,由于需要换材料画尾巴,这之间孩子们比较不能协调。我可以引出一个知识点,告知幼儿蝌蚪是先长身体的,慢慢地才长出尾巴。这样就将多次按压身体后再添画尾巴的方法自然地教授给幼儿了,他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了。

  活动目标:

  1.学*用水墨画方法画蝌蚪。

  2.加深对蝌蚪形象的认识。

  3.进一步学*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毛笔、宣纸、墨、调色盘(内有墨汁)人手一份。

  2.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范画,请幼儿仔细观察与以前的画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从作画材料、工具及画面效果等方面引导幼儿观察。

  二、教师一一出示作画工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教师示范作画步骤。

  1.用毛笔的侧锋画出蝌蚪的身体。

  2.用毛笔的笔锋勾勒出蝌蚪的尾巴。

  3.添画水草和小鱼。

  四、幼儿作画。

  1.提醒幼儿作画时用墨适量。

  2.指导并帮助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画蝌蚪。

  五、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更喜欢在户外和大自然的亲*。让幼儿到户外观察,体验活动带给孩子们的自由和快乐,同时通过泥塑活动训练幼儿的小手的控制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活动带来的自由、快乐的情趣。

  2、认识并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及生活情趣。

  3、用搓、团、压等基本方法自由进行蝌蚪的泥塑创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蝌蚪,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在用搓、团、压等基本方法进行泥塑创作活动中训练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放大镜、勺子、装蝌蚪的瓶子和杯子若干,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一种只有春天里才有的小动物,猜猜它是谁?

  二、基本部分

  a)老师带幼儿到户外有蝌蚪的地方观察蝌蚪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1)、注意安全;(2)仔细观察蝌蚪的颜色、形状、游泳的方式、生活的环境;(3)、可以借助带来的工具(放大镜)*距离的观察。

  b)幼儿分组自由观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c)教师提问:小蝌蚪是什么颜色的?头是什么形状?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蝌蚪?

  d)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观察结果:小蝌蚪在水中快活的游来游去,浑身黑黝黝的,头椭圆圆的、尾巴扁扁的,住在清澈的水里。

  三、泥塑小蝌蚪

  启发幼儿给小蝌蚪塑像

  师:蝌蚪宝宝想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塑像,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

  提问: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泥塑的`方法?请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搓、团、压等方法来给小蝌蚪塑像,看谁塑得多、塑得好。

  幼儿分组进行泥塑小蝌蚪的活动。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四、结束部分

  点评:让幼儿互相观看泥塑作品。表扬积极活动的孩子,体验活动带来的成就感。

  大家齐心协力盛水舀蝌蚪,把蝌蚪带回幼儿园自然角饲养继续观察。

  五、活动延伸:

  1、学*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绘画《小蝌蚪》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不足的是,在活动中有些孩子没注意,舀水时把衣服弄脏了;有部分幼儿对搓、团、压等基本方法掌握不好。

  活动目标:

  1、学*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2、训练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3、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在自然角饲养,供幼儿观察。

  2、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供给一盘黑色颜料及抹布、黑色彩笔。

  3、范画:在水中向各种方向游动的。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1)从自然角的,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看,长得什么样子?它们是什么颜色?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游泳的?”引导幼儿讨论说出有圆圆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在水中能向各个方向游动。

  (2)教师和幼儿边念儿歌边在规定的场地学游泳。游呀游,摇摇尾巴点点头。,真快乐,边找妈妈边唱歌。

  2、教师引导幼儿画。

  (1)教师:“每组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盘黑颜料和水彩笔,请小朋友想想,你可以怎么做,能画出可爱的呢?”让幼儿自己探索着画,老师在旁边指导。

  (2)请画的好的幼儿到前面画一画。

  (3)教师祟范画,并讲解的画法:

  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彩色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这样一条可爱的就在游动了,想画向不同方向游,只需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

  (4)幼儿再次作画:教师指导。

  A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B每次蘸颜料压印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再拿笔添画。

  C蝌蚪尾巴不宜太长。

  D大胆作画,仔细操作,保持画面干净。

  3、幼儿作业后要求用肥皂洗净手。

  4、活动延伸:

  幼儿头戴头饰,作《找妈妈》的游戏。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小蝌蚪的基础上,学*用记号笔绘画椭圆形的小蝌蚪,用波浪线绘画尾巴。

  2.尝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小蝌蚪。

  3.练*握笔的姿势,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活动准备:

  1.实物小蝌蚪。

  2.幼儿人手一份绘画材料:记号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蝌蚪》3篇(扩展5)

——中班美术教案《小蝌蚪》 (菁华5篇)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更喜欢在户外和大自然的亲*。让幼儿到户外观察,体验活动带给孩子们的自由和快乐,同时通过泥塑活动训练幼儿的小手的控制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活动带来的自由、快乐的情趣。

  2、认识并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及生活情趣。

  3、用搓、团、压等基本方法自由进行蝌蚪的泥塑创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蝌蚪,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在用搓、团、压等基本方法进行泥塑创作活动中训练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放大镜、勺子、装蝌蚪的瓶子和杯子若干,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一种只有春天里才有的小动物,猜猜它是谁?

  二、基本部分

  a)老师带幼儿到户外有蝌蚪的地方观察蝌蚪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1)、注意安全;

  (2)仔细观察蝌蚪的颜色、形状、游泳的方式、生活的环境;

  (3)、可以借助带来的工具(放大镜)*距离的观察。

  b)幼儿分组自由观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c)教师提问:小蝌蚪是什么颜色的?头是什么形状?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蝌蚪?

  d)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观察结果:小蝌蚪在水中快活的游来游去,浑身黑黝黝的,头椭圆圆的、尾巴扁扁的,住在清澈的水里。

  三、泥塑小蝌蚪

  启发幼儿给小蝌蚪塑像

  师:蝌蚪宝宝想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塑像,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

  提问: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泥塑的方法?请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搓、团、压等方法来给小蝌蚪塑像,看谁塑得多、塑得好。

  幼儿分组进行泥塑小蝌蚪的活动。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四、结束部分

  点评:让幼儿互相观看泥塑作品。表扬积极活动的孩子,体验活动带来的成就感。

  大家齐心协力盛水舀蝌蚪,把蝌蚪带回幼儿园自然角饲养继续观察。

  五、活动延伸:

  1、学*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绘画《小蝌蚪》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不足的是,在活动中有些孩子没注意,舀水时把衣服弄脏了;有部分幼儿对搓、团、压等基本方法掌握不好。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3、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4、学*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学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听声音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请幼儿说一说小青蛙长什么样子呢?

  (头顶上有两只眼睛、披着绿衣裳、露出白肚皮、四条腿)

  (2)它有什么本领呢?

  (捉害虫)

  (3)想一想小青蛙小时候是谁?

  二、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

  (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

  (2)幼儿分步骤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三、与幼儿一起欣赏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

  四、总结

  师: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青蛙。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幼儿的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任务。短短活动运用了一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幼儿无暇分神,乐此不疲。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在活动过程前,我还担心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但在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掌握住了幼儿年龄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

  二、不足之处通过这节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的操作时间较短暂,虽然有动手操作可是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果让我在重新上这节课我想在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环节可以让幼儿一整组进行分步骤的操作,加强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完成后可和幼儿进行小青蛙保护庄稼的故事创编,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儿保护青蛙的意识。

  设计意图:

  这个月来,我们班开展的是主题活动《春天来了》。春天到了,到处是春意浓浓。一天,我发现我们班的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的可热闹了,我悄悄的走过去想偷听她们在说什么。原来,李乐涵昨天和她的爸爸散步时,在田埂边发现了青蛙的卵,几个孩子正热闹的讨论小蝌蚪呢。于是我决定选取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开展一次活动。这篇童话故事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配有图文形式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以及最后变成青蛙的有趣过程。从教材编排看,童话中动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幼儿进行表演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童话中对话较多、重复式结构较多,幼儿很感兴趣,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最佳范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2、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小蝌蚪鸭鱼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在班级的自然角里饲养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出示自然角里饲养的小蝌蚪,组织幼儿观察并谈论小蝌蚪。

  二、 引导语: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妈妈,那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 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 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 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 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 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蝌蚪变成青蛙的挂图。

  活动目标:

  1、在《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团、搓、捏、粘等泥工技能塑出故事中的动物。

  2、萌发泥塑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物质准备:

  泥工板、橡皮泥、抹布、牙签、彩纸、青蛙、乌龟、小鱼玩具头饰

  活动过程:

  一、复*故事《小蝌蚪找妈妈》(通过复*故事,进一步帮助幼儿感知蝌蚪、青蛙、乌龟、鱼的外型特征)

  教师围绕故事内容进行提问,

  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谁?接着遇到了谁?

  大鱼长什么样?乌龟呢?大白鹅呢?

  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

  总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鸭妈妈、接着又遇到大鱼、乌龟和大白鹅,最后才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联想创作(尝试运用团、搓、捏、粘等泥工技巧塑出故事中的动物)

  过渡语:今天,小蝌蚪想请小朋友们帮他们把找妈妈中遇到的所有动物用橡皮泥请他们出来,你们愿意帮帮小蝌蚪吗?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泥塑的方法?

  总结:你们说得对,以前我们用搓、团、压等方法做过很多不同的点心饼干等,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些方法来做你喜欢的小蝌蚪等动物,等会看谁塑得多、塑得好。

  2、幼儿提出自己觉得有困难的塑造步骤,请集体一起帮助解决。

  3、选择小蝌蚪找妈妈中自己喜欢的某一动物场景,自由塑造。

  4、老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

  指导幼儿运用团、搓、捏、粘等泥工技能塑出故事中的动物。

  提醒幼儿可以运用牙签将头与身体两部分连接起来。

  三、展现交流(萌发泥塑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

  1、启发幼儿讲述自己制作的方法,鼓励幼儿的创新精神。

  2、共同布置一个展现区:小蝌蚪找妈妈。

  3、说说:你觉得谁做的泥塑好,为什么?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及生长变化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爱护青蛙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观察过小蝌蚪

  2、材料准备:课件小蝌蚪变青蛙、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图片人手一份、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

  价值分析:以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黑黑的身体圆溜溜,细细的尾巴拖后头,东游游、西游游,好象许多小黑豆。”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1、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它喜欢生活在哪里?

  小结:小蝌蚪有圆圆黑黑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喜欢生活在小河里、池塘中等有水的地方。

  2、学学小蝌蚪

  这么可爱的小蝌蚪,那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蝌蚪,小蝌蚪黑黑的身体圆溜溜,细细的尾巴拖后头,东游游,西游游,上游游,下游游,游呀游,游来游去真快乐。

  二、交流讨论

  价值分析: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1、你们知道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长大后和小时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小结:原来小蝌蚪是有尾巴没有腿,长大以后有腿却没有了尾巴。

  2、小蝌蚪要怎样长才能变成青蛙的?

  3、幼儿排图片(你认为小蝌蚪刚先长出什么?再长出什么?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4、你们有的认为先长两条前腿有的认为先长两条后腿……我为你们准备了一套小图片,请你们先仔细的来看一看,再想一想你认为小蝌蚪刚开始是怎么样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变化,最后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试着排一排。(尝试排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小结:每个人排的都不一样,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从电脑博士那里找一找正确的答案。

  4、探究验证(播放课件小蝌蚪生长变化过)

  ——这个环节中将他们的兴趣点引向深入的探究阶段,究竟小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寻求探索正确的答案,使探索的热情被进一步激发。最后将经验进行归纳和提升,使探究的结果更加清晰完整。

  5、听完电脑博士的正确答案,请你们再去排一排吧。

  小结:师幼一起巩固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卵→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消失变成青蛙)

  三、保护青蛙

  价值分析:从幼儿情感出发,让幼儿学会爱护青蛙,爱护小动物

  1、青蛙有什么本领?

  小结:青蛙是捉虫能手,保护了庄稼。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蝌蚪》3篇(扩展6)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合集十篇

  教学内容: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准备:1、动画课件(课文插图)。(教师)

  2、“长出后腿的蝌蚪”、“鲤鱼”、“长出前腿的蝌蚪”“乌龟”图各一张。(学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情景交流:孩子们,快告诉我,你们的妈妈来听课了吗?她坐在哪儿?见到自己的妈妈,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以什么方式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呢?

  2、正当你们享受母爱的幸福时,瞧!谁来了?

  (看动画:全景1)交流:这群小家伙是谁?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3、(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读,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4、多可爱的小蝌蚪呀!可怎么不见它们的妈妈呢?孩子们,愿意跟随小蝌蚪去找找它们的妈妈吗?(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课题。]

  二、感知内容,激趣识字

  1、听动画朗读,边听边想: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吗?它们的妈妈又是谁?

  2、交流:你听了后,明白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3、翻开课本,你发现了什么?

  激趣:是啊!拼音娃娃藏起来了。你们知道吗?这是拼音王国的国王的意思,他悄悄地告诉老师:今天,他想在我班评出谁是真正的识字大王哩!愿意接受挑战吗?

  (出示挑战第一关:比一比准先把课文句子读通)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字,会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出示挑战第二关:游戏巩固汉字)

  鼓励:拼音王国的国王让我告诉你们,你们都被评为“识字大王”啦!

  [设计意图:以听动画朗读入手,有利于学生产生读的愿望和兴趣。在自主朗读中识字,体现了识字与阅读的整合。在此,还以“识字大王”的评比激发了学生克服读书困难的信心。]

  三、图文结合,精读导学

  1、小蝌蚪为什么会去找妈妈?

  假如你就是这群小蝌蚪中的一只,你会怎么说?

  小蝌蚪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谁能读?你读懂了什么?

  2、(看动画:全景3)想: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出示第三自然段)交流:为什么会把乌龟错当妈妈?

  3、(出示小动画:分组贴画)“迎上去”与“追上去”有什么不同的意思?请以贴画的形式向大家说明你的理解。

  (出示动画:全景2与全景3)自主观察,小组探究:我们小组贴对了吗?评出“优秀小组”。

  4、(出示动画:全景4)(出示第四自然段)联系前面的自然段,谈谈: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5、小蝌蚪终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你想用一句话夸夸它们吗?

  6、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发生的变化。是怎么变的呢?

  (出示综合训练题: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在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再过几天,尾巴变了,最后,尾巴 了,变成一只。)

  7、(出示动画:全景6)引导想象说话: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着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它们不停地吃田地里的害虫,不知能捉多少只。大家想一想:如果哪一天,田野里没了青蛙,粮食、蔬菜上爬满了虫,我们吃什么呢?校园里的绿草爬满了虫,草坪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

  交流:现在,你又有什么话想对青蛙说?或对自己和其他人说吗?

  小结:青蛙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让我们都来保护青蛙吧!

  [设计意图:不以老师的枯燥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让学生在看动、读课文,贴图画中积极思维,发挥想像,从而感知青蛙的变化,并使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情境表演

  1、(出示小动画:我是最棒的小演员)你喜爱文中的哪种动物?想怎样演好它?

  2、(出示小动画:团结协作)学生演课本剧。

  [设计意图:采用表演的方式,既可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又培养了学生协作的精神。]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

  2、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环境创设:

  自制《小蝌蚪找妈妈》多媒体课件,小青蛙音乐

  观察与指导:

  一、宝宝在哪里

  1、春天到了,妈妈们带着宝宝在水里开心地玩耍,看,它们是谁呢?(显示画面,引导幼儿看看、听听、说说有谁。)

  2、你能分出哪些是妈妈哪些是宝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个子的大小来区分)谁愿意来帮助妈妈们找到自己的宝宝?(引导幼儿根据体型特征,一一对应)

  3、小蝌蚪是谁的宝宝吗?它妈妈长的是什么样子呢?

  4.小蝌蚪的妈妈到底长的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帮小蝌蚪去找一找它的妈妈。

  二、理解故事内容

  1、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里生了许多宝宝,宝宝们还会变呢。看,变成了什么?(许多小蝌蚪)

  于是小蝌蚪一边游一边找妈妈。

  ——看,那是谁?(鸭妈妈和小鸭)我们一起问问鸭妈妈。

  教师问: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鸭妈妈:你们的妈妈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

  刚才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的什么样?

  幼儿:谢谢鸭妈妈!鸭妈妈再见!

  又有谁来了?(鱼妈妈和小鱼)

  幼儿跟说对话:鱼妈妈,鱼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鱼妈妈:你们的妈妈长着四条腿。

  鱼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着几条腿?

  幼儿:谢谢鱼妈妈!鱼妈妈再见!

  ——咦,那是谁的妈妈?

  请个别幼儿来问:乌龟妈妈,乌龟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乌龟妈妈:你们的妈妈是白肚皮。

  我们的妈妈有白白的什么?(肚皮)

  幼儿:谢谢乌龟妈妈!乌龟妈妈再见!

  ——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们的妈妈吗?

  幼儿齐问:鹅妈妈,鹅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大白鹅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

  哦,原来我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呀。

  幼儿:谢谢鹅妈妈,鹅妈妈再见!)

  ——刚才几位妈妈告诉我们了,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啊?(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还有四条腿,露着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

  ——我想出个好办法:我们把小蝌蚪的妈妈画出来,这样小蝌蚪就很快能找到妈妈了。该怎么画小蝌蚪的妈妈呢?(引导幼儿小结青蛙的特征)

  老师操作多媒体画出青蛙

  三、唱唱、跳跳,学做小青蛙

  1、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游走了,它们去干吗了?青蛙妈妈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2、律动:小青蛙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墨画的工具,学*使用毛笔画水墨画。

  2.尝试用大小毛笔,使用浓、淡墨表现蝌蚪和荷叶。

  3.体验画水墨画带来的不同感受。

  活动准备:

  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欣赏ppt,水墨画所需工具,范画

  活动过程:

  1、迁移幼儿经验,导入活动,播放ppt图片。

  教师:还记得故事《小蝌蚪找妈妈》里的小蝌蚪吗?它们的是什么样子的?池塘里还有什么?(荷叶和荷花)

  2、出示范画,引导幼儿探索水墨画的画法。

  (1)欣赏观察水墨画,了解水墨画的特征。

  教师:荷叶、荷花和蝌蚪是什么样的?哪里用浓墨?哪里用淡墨?哪里用淡彩?

  :荷叶的中心有一个小圈,旁边还有细细的叶脉;荷花的花瓣是尖尖的;蝌蚪是圆圆的脑袋后面拖着细细的尾巴。

  (2)认识了解工具:粗细不同的笔、浓墨、淡墨和淡彩。

  (3)探索画蝌蚪荷叶的方法。

  教师:我们可以怎样画呢?大笔画什么?小笔画什么?用什么方法画?

  教师引导幼儿大笔淡墨画荷叶和茎;小笔淡彩用按的方法画荷花;小笔浓墨画叶脉、茎上的刺和蝌蚪。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提出要求。

  教师:先画荷叶,再画荷花,最后画蝌蚪。注意浓墨淡墨的区别,保持画面的干净整洁。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

  2、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环境创设:

  自制《小蝌蚪找妈妈》多媒体课件,小青蛙音乐

  观察与指导:

  一、宝宝在哪里

  1、春天到了,妈妈们带着宝宝在水里开心地玩耍,看,它们是谁呢?(显示画面,引导幼儿看看、听听、说说有谁。)

  2、你能分出哪些是妈妈哪些是宝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个子的大小来区分)谁愿意来帮助妈妈们找到自己的宝宝?(引导幼儿根据体型特征,一一对应)

  3、小蝌蚪是谁的宝宝吗?它妈妈长的是什么样子呢?

  4.小蝌蚪的妈妈到底长的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帮小蝌蚪去找一找它的妈妈。

  二、理解故事内容

  1、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里生了许多宝宝,宝宝们还会变呢。看,变成了什么?(许多小蝌蚪)

  于是小蝌蚪一边游一边找妈妈。

  ——看,那是谁?(鸭妈妈和小鸭)我们一起问问鸭妈妈。

  教师问: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鸭妈妈:你们的妈妈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

  刚才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的什么样?

  幼儿:谢谢鸭妈妈!鸭妈妈再见!

  又有谁来了?(鱼妈妈和小鱼)

  幼儿跟说对话:鱼妈妈,鱼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鱼妈妈:你们的妈妈长着四条腿。

  鱼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着几条腿?

  幼儿:谢谢鱼妈妈!鱼妈妈再见!

  ——咦,那是谁的妈妈?

  请个别幼儿来问:乌龟妈妈,乌龟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乌龟妈妈:你们的妈妈是白肚皮。

  我们的妈妈有白白的什么?(肚皮)

  幼儿:谢谢乌龟妈妈!乌龟妈妈再见!

  ——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们的妈妈吗?

  幼儿齐问:鹅妈妈,鹅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大白鹅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

  哦,原来我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呀。

  幼儿:谢谢鹅妈妈,鹅妈妈再见!)

  ——刚才几位妈妈告诉我们了,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啊?(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还有四条腿,露着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

  ——我想出个好办法:我们把小蝌蚪的妈妈画出来,这样小蝌蚪就很快能找到妈妈了。该怎么画小蝌蚪的妈妈呢?(引导幼儿小结青蛙的特征)

  老师操作多媒体画出青蛙

  三、唱唱、跳跳,学做小青蛙

  1、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游走了,它们去干吗了?青蛙妈妈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2、律动:小青蛙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教学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和音像材料阅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插图、音像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从而感知青蛙的变化过程。在教学时,教师应少讲、精讲,留给学生充足的学*时间、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成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⑴ 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⑵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活动。)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笔画结构、试着给生字编码,若不会的作记号提出来。

  2、你认识画面上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3、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上述学生通过观察、朗读、动手操作,自学和理解的过程中,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探索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培养。当然,低年级学生自学活动中会有一定难度,可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导。)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学生读课文。

  2、教师范读。

  3、再次读文,自查朗读情况。

  4、出示词语,检查识字情况。(见课件)

  (1)你会读哪个词语就大声的读出来。

  (2)谁愿意当小老师你认识的字词教给同学们?

  5、识记生字。

  学生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教师可适时引导用实物或动作来识记。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到的灰色的东西。

  追(或迎):谁愿意把追(迎)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披:我这有件衣服,谁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么样的人叫阿姨?

  7、指导写字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其他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学生朗读不注音课文遇到生字可能无从下手,所以在读文之前老师就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自主探索、认识生字,这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学*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联系实物或动作来识记生字效果要远远好于部件记忆法。)

  (四)、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1、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找出与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读课文。

  3、 自由读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给学生自主选择读内容的权力,尊重了学生的自**,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读书。)

  4、小蝌蚪在找青蛙妈妈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有趣的事,而且身体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大声地读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小蝌蚪的身体变化的句子。

  5、小蝌蚪在找青蛙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6、你能用上“先…再…接着…最后…”来介绍一下吗?

  (让学生在反复读文中搞清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身体变化,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介绍,既训练了语言,又解决了文章的重点问题,一箭双雕,扎实而有效地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五)、拓展学*(作业)

  1、课后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

  (六)、课堂检测题

  1、读一读,说一说。

  碧绿的衣裳 碧绿的(  )  雪白的肚皮 雪白的(  )

  长长的尾巴 长长的(  )  大大的脑袋 大大的(  )

  2、填空。   (  )里有(  )小蝌蚪,大(  ),(  )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第二课时

  (在阅读中理解动词“迎”、“追”,了解表示颜色的词语“碧绿”、“雪白”的意思和构词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愉快的学*中知道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思维有所开拓,口语有所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课文的生字宝宝想跟小朋友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愿意吗?他们一个个躲到句子里了,看小朋友还能不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1、今天,阿姨给我讲了《灰姑娘》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静。

  2、清早,我们一家人披着晨露,迎着朝霞去爬山。一开始,我被远远地甩在后面,但我使劲追赶,终于爬上了山顶。爸爸妈妈都为我鼓掌,连连说:“你真行!”

  (设计意图:生字的巩固努力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之中复*本课的生字,从而提高阅读水*,于自然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浸染。)

  (二)、学*“小蝌蚪样子”的部分

  池塘里,水草边,生活着一群小蝌蚪。小蝌蚪长什么样?

  1、小朋友能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吗?

  2、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蝌蚪?根据你的体会来读一读。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设计意图:虽然是一年级的孩子,可他们也是有个性的生命体,所以在阅读时,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知,再以这种体会与感知去指导自己的朗读。)

  (三)、学*“青蛙妈妈样子”的部分

  多么可爱、快乐的小蝌蚪啊!可是小朋友知道吗?小蝌蚪常常会不快乐,因为他们一出生就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知道他们的妈妈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请小朋友到文中去找到有关的句子来告诉小蝌蚪。

  1、指名说。出示句子: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2、教师贴出青蛙的图片。老师这里有一张青蛙妈妈的照片。如果你们是小蝌蚪,妈妈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呀?圈出“碧绿”、“雪白”、“大”。

  3、你见过“碧绿”的什么?“雪白”是怎样的白?那么,像金子一样的黄?像火一样的红?像天一样的蓝呢?

  (设计意图:语文重在点点滴滴地积累,在这里,教师就很浅显地使学生掌握了颜色词的构词特点,并能灵活地迁移。)

  4、青蛙妈妈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多美呀!你能通过朗读把她的美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5、青蛙还会捉虫呢!小朋友知道吗?课前我们已经去收集青蛙捉虫的有关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6、听了青蛙捉虫的有关资料,你对青蛙妈妈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带着这份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学生深入了解青蛙,保护青蛙是十分有益的。)

  (四)、研读“找妈妈”的经过

  看了妈妈漂亮的照片,知道妈妈那么能干,小蝌蚪更加急切地想见到妈妈了。然而妈妈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到她呢?小蝌蚪开始了他们人生中一段特殊的经历。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1、学生自由读2——6自然段。

  2、问: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在谁的帮助下找到妈妈的?

  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生字“迎”。谁能给它扩词?“迎”的偏旁是什么?“走之”与什么有关?看图片,“迎”是怎样走?

  (2)师生分角色朗读。

  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中,也有一个表示动作的生字“追”。你追过别人吗?找个小伙伴追给大家看看?现在,你觉得“追”是怎样走呢?

  (2)引读。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以为是自己的妈妈,连忙追上去,叫着——乌龟笑着说——

  (3)在人物、动物的语言前面或后面,一般有一些表示动作、心情、神态、语气的词,这些词叫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朗读语言。看,小蝌蚪的话前有“叫着”,你能像他们那样叫叫吗?乌龟的话前是“笑着说”,你能笑着说说这番话吗?

  (设计意图:朗读与理解都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鼓励学生用看插图、做动作等直观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迎”、“追”。提示学生在朗读角色的对话时,留意角色语言前后的提示语,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

  第五自然段:

  (1)小蝌蚪在鲤鱼阿姨、乌龟的指引下,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妈妈。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2)妈妈见到自己的心肝宝贝,心情又是如何呢?谁来读一读?

  (3)就*找伙伴分角色读。

  (五)、演一演

  现在我们把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来演一演。在演之前,老师有两个建议:

  1、尽量把小蝌蚪身体的变化表现出来。

  2、在扮演角色时,好好地想象一下角色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1、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试演。

  2、指定一小组在班上展示。

  3、学生与老师评议。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童话故事,如何在文学性中凸现其科学性,是相当重要也是相当不易的。运用演童话剧的方式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蝌蚪的成长过程,又不露痕迹。)

  (六)、说话练*

  小青蛙长大后也结婚生子了,可庄稼一天也缺少不了她,所以她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孩子。青蛙忘不了小时候寻找妈妈的经历,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顺利地找到自己,她决定在临走前给孩子写下一张留言条。请你帮她想想,她该写些什么?

  (1)指名说。

  (2)评议。

  课堂检测: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2.我会说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蝌蚪》3篇(扩展7)

——中班美术《小蝌蚪》教案汇总10篇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尝试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方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2、尝试画从左往右画短横线,添画出清清的小河水。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作画工具作画,并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每组一盘黑色颜料及抹布、黑色勾线笔、课件。

  2、在自然角内提供小蝌蚪,供幼儿观察,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重难点:

  幼儿尝试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方法画出各种方向的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察小蝌蚪的样子。

  1、春天到了,你看到了绿色家园里有哪些变化?

  2、春天来了,老师也用相机拍到了一个好朋友。

  观看FLASH小蝌蚪,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

  3、提问:

  1)它们在水里干什么?

  2)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说出“大脑袋、细尾巴”。

  二、演示讨论——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方法画出各种方向的小蝌蚪。

  1、教师示范:(手指压印),咦?它的尾巴应该在哪边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几种不同的方向,并尝试用曲线表示尾巴。)

  2、请一名幼儿上前示范,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假如小蝌蚪要想不同方向游,那它小尾巴的方向应该怎样画?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添画小蝌蚪的'尾巴。

  3、小蝌蚪很喜欢游水,我们在小蝌蚪的身边从左往右画一些清清的小河水(示范画短横线)。河里的水很多,所以要画许多许多的短横线。

  4、小蝌蚪在水里游呀游,游得真高兴。

  三、幼儿动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创作表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

  四、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一起看看讲讲。

  教师预备贴有青蛙的大展板,请画好的小朋友送自己的小蝌蚪到青蛙妈妈的怀抱,并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幼儿作品。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设计意图:

  在看了小班孩子的美术活动《小蝌蚪》之后,我发现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还不能够很好的握笔去画小蝌蚪的尾巴,我萌发了上2研的课的想法。在设计好活动思路之后,结合我的教学设计,上网搜索了精美的荷塘图片,自己录制了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教学目标:

  1.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和成功感。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用手指压印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教学准备:

  1.ppt课件《小蝌蚪找妈妈》、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小蝌蚪的歌曲。

  2.幼儿学具:和幼儿人数相等的手指印泥、餐巾纸、画有青蛙的a4纸张(上面画有小蝌蚪的尾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ppt第一个画面:荷塘的图片:“今天有个小动物来我们班了,你们看——”

  2.教师操作小青蛙手偶:“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的宝宝不见了,请小5班的宝宝们和我一起去找我的小蝌蚪宝宝好不好?”

  3.播放ppt课件第二个画面,请幼儿一边看图片一边听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感受故事情境。

  4.播放小蝌蚪变出来的动画,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数有几只小蝌蚪,在发展幼儿的点数能力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5.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小蝌蚪是怎么变出来的吗?请你们猜一猜。”

  幼儿:“画出来的。”

  教师:“让何老师来教你们。”播放小蝌蚪指纹印画步骤的微课程。

  二、幼儿创作

  1.教师:“青蛙妈妈找到了自己的蝌蚪宝宝,太高兴了,青蛙妈妈要请小5班的宝宝们再帮他们找蝌蚪宝宝,请你们去帮助青蛙妈妈吧。”

  2.幼儿自选学具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小蝌蚪的歌曲)

  有的孩子开始还不敢去动手,看到别的孩子动手了,也尝试着,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很快就完成了。

  三、评价作品

  用数码相机拍摄两个幼儿作品,在多媒体上播放,让孩子们感受帮助青蛙妈妈找到小蝌蚪宝宝的成功喜悦感,让孩子们给自己鼓掌。

  四、播放歌曲做《小蝌蚪》律动

  播放《小蝌蚪》歌曲,教师戴青蛙头饰带孩子们一起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律动,感受小蝌蚪慢慢长大的过程。

  活动目标:

  1. 积极地参与活动,探索新的绘画方法,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2. 学*画圆的方法来表现蝌蚪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的绘画知识技能。

  3. 学*棉签画,并感受用多种工具结合作画的乐趣。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 棉签 颜料 纸

  2. 实物小蝌蚪

  3.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以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黑黑的身体圆溜溜,细细的尾巴拖后头,东游游、西游游,好象许多小黑豆。"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二、观察实物小蝌蚪。

  小蝌蚪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看一看。(观察小蝌蚪,相互说一说)小蝌蚪在水里东游游、西游游,真快乐,我们一起学着小蝌蚪的样子游到自己的座位上。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小蝌蚪有圆圆黑黑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会在水中游泳。

  小蝌蚪这么可爱,老师真想把它画出来,小朋友们想不想?那该怎么画小蝌蚪呢?(提示语:身体怎么画?然后呢?)三、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教师在画纸上示范并讲解:我们请小蝌蚪来游玩吧!轻轻地用棉签蘸黑色颜料点在画纸上,再轻轻提起向后一拉,一只小蝌蚪就画成了。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在画纸上画小蝌蚪,要画出朝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最后再添画上绿绿的水草。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画出朝着不同方向的小蝌蚪,鼓励幼儿大胆细心地作画。

  四、评价和欣赏作品。

  教师扮演青蛙妈妈说:"呱呱,我的宝宝在哪里?" ,"青蛙妈妈在找小蝌蚪宝宝了,我们一起把小蝌蚪送回家吧。"教师带领幼儿把作品放到美术区展示,让幼儿介绍自己的构思。

  活动反思:

  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上做的不够。部分幼儿画的是同一方向的小蝌蚪。在个别指导上做的不够,一些孩子的作品相对凌乱些,最后桌面也没能保持干净,可能因为*时缺少这方面的锻炼,所以幼儿对此次活动既新奇又陌生,手指的灵活性也不够,以后结合教学活动多给孩子一些这方面的训练。

  活动过程

  1、出示背景图片,引出小蝌蚪,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看,青蛙妈妈正在池塘里游来游去,他在找他的小宝宝呢!

  它的小宝宝是谁呀?

  (让幼儿知道小蝌蚪是青蛙的宝宝,小蝌蚪长大了就会变成小青蛙)

  2、出示图片小蝌蚪,请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1)小蝌蚪是什么颜色的?长得什么样子?

  (2)小蝌蚪的脑袋是什么样子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

  (3)小蝌蚪是怎样游泳的?(幼儿用语言描述或用动作进行模仿)

  (引导幼儿说出小蝌蚪有的向上游,有的向下游,有的向左游,有的向右游,是往不同方向游的)

  3、教师示范画法。

  (1)先画出圆圆的头,在画上细细的尾巴。

  (让幼儿知道尾巴的变化可以让蝌蚪向不同的方向游动)

  (2)用此方法,画出许多小蝌蚪。

  (3)最后,在空白处添画上水波纹。

  4、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添画水波纹等。

  5、将幼儿作品布置到背景图上,请幼儿参观欣赏。

  活动准备

  图片小蝌蚪

  背景图青蛙和小蝌蚪

  幼儿用图画的纸和笔。

  活动目标

  培养观察力和大胆绘画的能力。

  通过绘画活动,激发对小蝌蚪的喜爱之情。

  在观察蝌蚪的基础上,简单画出小蝌蚪的外形特征。_

  活动目标:

  1.学*用水墨画方法画蝌蚪。

  2.加深对蝌蚪形象的认识。

  3.进一步学*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毛笔、宣纸、墨、调色盘(内有墨汁)人手一份。

  2.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范画,请幼儿仔细观察与以前的画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从作画材料、工具及画面效果等方面引导幼儿观察。

  二、教师一一出示作画工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教师示范作画步骤。

  1.用毛笔的侧锋画出蝌蚪的身体。

  2.用毛笔的笔锋勾勒出蝌蚪的尾巴。

  3.添画水草和小鱼。

  四、幼儿作画。

  1.提醒幼儿作画时用墨适量。

  2.指导并帮助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画蝌蚪。

  五、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尝试绘画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2.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感受美术活动的快乐。

  3.体验亲情的美好。

  活动准备:有荷叶荷花的大背景图、画笔、视频、青蛙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好,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有一种小动物开始出来活动了,今天呀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班,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啊?长的是什么样子的?”(请小朋友们认真看,看完老师有问题要问大家)

  2、放视频(小蝌蚪游)

  提问:有谁知道这是谁啊?

  谁能说一说它长得什么样子啊?(圆圆大大的脑袋,细细长长的尾巴)

  他们是什么颜色的啊?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啊。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和我用手一起来画一画小蝌蚪。伸出一个小手指。

  教师示范:先画一个圆圈当脑袋,再画一根线条当尾巴。

  脑袋涂上漂亮的颜色,变成一只可爱小蝌蚪。

  二、激发幼儿作画兴趣

  1、出示难过的青蛙妈妈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啊?(青蛙)对啦,是青蛙妈妈,可是你们看,青蛙妈妈怎么这么伤心啊?老师来告诉你们吧,因为啊,青蛙妈妈的小蝌蚪们都找不到了,所以青蛙妈妈很伤心。那我们来帮一帮青蛙妈妈好不好?(好)那我们要怎么帮助青蛙妈妈呢?有了……老师啊,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用我们的小画笔来画一群漂亮的小蝌蚪送给青蛙妈妈吧。”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老师啊,想先请一位小朋友来送给青蛙妈妈一只小蝌蚪。”到展示台作画。教师和幼儿一起说儿歌。

  (2)根据幼儿作画水*,发放不同的作画材料。

  三种材料:纸上有小蝌蚪轮廓图,请幼儿涂色。

  纸上有圆,请幼儿添画尾巴,并涂色。

  请幼儿独立作画。

  (教师提作画要求:注意不要把颜色图到轮廓外)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3、大部分幼儿结束时,播放视频(怎样画,播放时念字)

  播放前:现在啊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画完了,我们来看一看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他是怎么画小蝌蚪的。

  播放后:这个小朋友和我们画的一样嘛?那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用他的办法画出不一样的小蝌蚪来送给青蛙妈妈。

  三、展示作品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把画完的小蝌蚪来送给青蛙妈妈”

  教师帮助幼儿把作品粘到大背景图上,启发幼儿说一说小蝌蚪看见青蛙妈妈会说些什么?

  四、结束

  师幼共同边唱边游来庆祝青蛙妈妈找到了小蝌蚪。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手指作画的兴趣。

  2、引导幼儿能用手指画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游动的情景。

  3、引导幼儿掌握小蝌蚪的形态特征。

  重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