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的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2-01 00:00:00 教案

暮江吟的教案1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

  生: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

  师:你真是个爱学*的孩子。

  生: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的。

  师:你也是个爱学*的孩子。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两位同学跑到评委*读给评委听,说自己的.理解)

  师:谁来读?(指名读诗)(齐读)

  师:究竟是何种景物,吸引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找要好的伙伴,借助注释,理解品味,在讨论中来领悟一番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生自由学*讨论

  师: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很柔美。

  师:你能读出来吗?(生读)

  师:那刚才讨论中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最美。因为这种景色像湖面吗?我认为不像。

  师:看一看(出示图片)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

  生:像小孩子脸一样的红,像绿宝石一样的绿。

  生:一半是红玛瑙铺成的,一半是碧玉铺成的。

  师:还有哪儿很美?

  生:我觉得露珠是很美的,就像珍珠一样,珍珠是价值连城的,很美的。

  师:当白居易沉浸在这夕照图中,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低头一看,他看到了什么?

  生:露珠。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真幸福啊!

  生:看到这些,我的疲劳都不见了。

  生:我心情舒畅。

  生:很想去。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生读诗)

  师: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

  生:好,我给大家示范一下。(生读)(学生争着,比着读)

  师: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师吟诗(同学们鼓掌)

  师:我们现在一齐来吟一吟。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读了这首诗,你们都有所感悟,那你最喜欢哪些词?

  生:我最喜欢铺字。因为它表现出美,显得亲切,安闲。

  生:我喜欢瑟瑟这两句好,因为它刚中带 。

  生:我觉得真珠这个比喻用得好,把露珠写得闪闪发光,很美。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个句子写得很美,像五彩池。

  师:照图和月夜图,这两幅图构成了最美丽的风景。能不能背背看。(生背,配动作)

  师:其实白居易的写景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再简单地学学他写的《忆江南》,出示古诗。

  生齐读。

  师:大家利用注释来看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一首是写日出的,一首是写日落的。

  生:都是写江的。

  生: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写的。(师讲解对这首诗的评价)

  师:我们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生齐读)

  师:同学们也收集了很多白居易的诗,下课后,相互交流。让我们用这样的热情去读古诗,学古诗,成为弘扬中华古典文化的最出色的人才

  《心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意)

  1、 了解中法人民的共同心愿,从中爱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

  3、 自学本课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疑导入

  1、 什么是心愿?课文中讲了哪些人的心愿?他们的心愿分别是什么?

  (小姑娘的心愿,小姑娘父母的心愿我和法国人的共同心愿)

  二、 自学研讨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抓记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 找出课文中人物表现的句子,并抓重点句子体会含义

  3、 想一想,表达了作者怎能样的思想感情?

  三、 点拨辅导 重点点拨第二道:

  1、因为我家有好多*人,你像他们。她那水晶的蓝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闪耀着欢乐的光。我家有好多*人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小姑娘什么?(相机释词迷惑 不解

  2、 妈妈把女儿搂在怀里,亲了一下,说:同他爸爸一样,是个*迷,现在连我也变成*迷了。从文中哪儿看出小姑娘的爸爸是*迷?又从文中哪儿看出小姑娘的是*迷?(释词滔滔不绝 绘声绘色)指导朗读第18、20节

  3、 是那些不说话的*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小姑娘的天真的心灵,不正像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相机释词含苞欲放

  4、 她抱着爸爸的腿,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好像在说:我要去北京,我还要当老师呢?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 她爸爸认真地说:我希望她学中文,以后到*留学,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是什么意思?这家法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6、 人民的感情上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共同的心愿指什么?友谊的长桥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四、 质疑巩固

  五、 作业

  1、 整理解释 滔滔不绝 迷惑不解 绘声绘色潜力 含苞欲放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心愿

  小姑娘 我家有好多*人 去北京 当老师

  父母 *迷 学中文

  中法友好

  架设友谊桥梁

暮江吟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暮江吟》,学会本诗生字.

  ②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了解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②能背诵,默写全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学*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复*学过的古诗,预*本课,了解诗人

  教师准备:课件,诗签

  [教 法]

  ①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学 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导入激趣(看图猜,背古诗)

  一,感受美,进入美的环境

  1,解题.

  师问:诗题交代了些什么

  生答:交代了时间(暮——傍晚),地点(江边)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感知诗文,欣赏试吟.

  ①指名读.

  ②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

  ③生教读.

  二,赏析美,展示美的画面

  (一)介绍"挑战赛"规则.

  (二)第一关:"看美景,说其意"

  1,在观察讨论中领悟一番诗中有哪些景物 你认为什么景物最美 为什么 (教师适时点拨)

  2,汇报交流.

  第二关:"找字词,解其意"

  1,请同学们把重点的字词和不理解字词找出来,同桌或上下位解决,不能解决再提出.

  (1)小组领读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个字或哪一句 (分组交流)

  (3)解答疑问.

  3,再读,领悟诗意

  4,抓住重点字词"可怜"等进行小结

  5,生想象画面,复述诗意:傍晚( )

  夜晚( )

  天上( )

  地上( )

  三,诵读美,想象美的意境

  第三关:"悟情感,读其意"

  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感情,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

  1,师吟生想象画面.(配乐)

  2,生挑战:表演吟诵

  3,全班背诵

  4,师结合板书小结

  四,创作美,获得美的延伸

  第四关:"写美景,创其意"

  1,小练笔(课后任选一题完成):(1)见课件 (2)见诗签

  2,教师总结.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默写全诗.

  [板书设计]

  暮 江 吟

  白居易

  残

  ——→ 月

  阳

  → 美

  江

  ——→ 露

  水

  附诗签:(任选一题)

  1,创作现代版"暮江吟"

  2,根据下面的句子再想象写一首诗.

  蓝蓝的天上一轮圆圆的月亮……

  3,任选一幅美景图,自己或与大家合作创作一首诗.

暮江吟的教案3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暮江吟的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暮江吟的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暮江吟》教案 (菁华5篇)

《暮江吟》教案1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表示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后两句诗。

  ①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理解

  ②“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 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暮江吟》教案2

  一、学生分析

  本校是一所各方面比较先进的农村小学。这些小朋友从小生长在农村,对于诗中所描写的山水田园般的美景,有一定的切身感受。此时正是中秋节,学生已经观察了中秋的月亮,并已经在口语交际课作了交流。学*这两首诗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农村学生知识面还比较窄,所以在语文素养,古诗鉴赏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师协助学生体会写作中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和设想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采用灵活多样的学*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4.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5.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1.《古朗月行》古诗课件。

  2.《古诗二首》课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另一首古诗。

  4.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师板书“暮江吟”。让学生试着猜猜题目的意思

  解题:“暮江吟”就是歌咏黄昏的江边美景。

  (二)学*古诗《暮江吟》

  ⑴初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快来一起读读这首诗吧。多读几遍,试着读准字音。

  生自读古诗,解决生字。

  师: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⑵再读,划出不懂词句。

  ⑶品读,参考学*资料与同学深入研讨。(可根据学生实际选取其中一种方案)

  方案一: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自由讨论。

  师: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题。师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查找的资料逐一解决问题。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可怜?(师重点解释“可怜”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怜”的几种含义,选择古诗中正确的意思,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可怜”的意思。)④铺?(师可以让学生自身先展开讨论。学生可能会想到太阳已经落山了,阳光变柔和了,所以不能用“照”“射”这样太强烈的词,应该用词温柔一些。师也可引导学生看图感受。)……

  方案二: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黄昏的江边一起用心灵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关于这两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为什么“半江瑟瑟半江红”同一江水还有不一样的吗?……(对于学生自身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可以协助。)

  弄明白前两句诗意后,师邀请学生诵读1、2句。

  师: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九年级的夜晚的景色又怎样呢?――“露似珍珠月似弓”。多么美的景色啊!但是诗人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

  生讨论。(“怜”不只有可爱的意思,还有怜惜的意思。这样写更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暮江吟》教案3

  教学内容:

  “注·提”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21课

  教学要求:

  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翻译、改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板书课题。《暮江吟》

  1、了解作者(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的作品?)

  板书:唐代:白居易

  2、简介作者:(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样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诗词中最浅显易懂的一首)

  3、释题: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

  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傍晚)

  赞美了傍晚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

  指名说:歌颂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听录音朗读两遍,小声自由朗读5遍。

  要求:1、基本会背;2、注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那些景物?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再听录音朗读,指导朗读技巧。(要求语速缓慢,读出抑扬顿挫)

  四、分组讨论要求2的问题、指名回答板书:

  时间:傍望—夜晚(深秋)

  地点:江边

  景物:太阳、江水、露珠、月亮。

  五、学*前两句诗,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铺”是什么意思?太阳照在什么地方?

  指名翻译: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色?)

  “瑟”是什么意思?(碧绿色)

  译: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红色。

  2、小结:通过学*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六、学*后两句(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夜是在什么季节的夜晚?“可怜”是什么意思?

  1、指名译:“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

  2、问:“深秋的夜晚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看第四句)

  “似”是什么意思?“露”和“月”各指什么?

  它们各“像”什么?

  指名翻译: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月亮像一把弯弓悬挂在空中。

  3、指名将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

  七、这首诗是以写“景”为主的诗句,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小声读背,然后默写、翻译。

  九、总结: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十、作业 :根据这首诗的翻译和老师提供的内容,同学们再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暮江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暮江吟》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

  2、能说说诗的意思。

  3、能背诵全诗,默写

  二、教学过程

  1、复*导入

  (1)指名背诵《登鹳雀楼》

  (2)指名说说意思

  (3)齐背全诗

  2、教学新课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字

  (3)理解题意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江:大河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

  (4)分析古诗

  A、教学1、2句

  这句诗中有哪些事物?

  诗中描写阳光用了一个什么量词?

  能不能把“铺”换一个字?

  第二句中哪个词比较难理解。

  说说整句的意思。

  B、教学3、4句

  理解“可怜“的意思

  给“似”换一个字

  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A、由朗读,用铅笔划出该停顿的地方。

  B、指名读

  C、对其进行

  D、齐读全诗

  (6)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教案5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暮江吟》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 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暮江吟的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暮江吟教案通用五篇

  暮江吟教案 1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

  生: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

  师:你真是个爱学*的孩子。

  生: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的。

  师:你也是个爱学*的孩子。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两位同学跑到评委*读给评委听,说自己的理解)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师:究竟是何种景物,吸引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找要好的伙伴,借助注释,理解品味,在讨论中来领悟一番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生自由学*讨论)

  师: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很柔美。

  暮江吟教案 2

  一、学生分析

  本校是一所各方面比较先进的农村小学。这些小朋友从小生长在农村,对于诗中所描写的山水田园般的美景,有一定的切身感受。此时正是中秋节,学生已经观察了中秋的月亮,并已经在口语交际课作了交流。学*这两首诗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农村学生知识面还比较窄,所以在语文素养,古诗鉴赏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师协助学生体会写作中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和设想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采用灵活多样的学*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4.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5.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1.《古朗月行》古诗课件。

  2.《古诗二首》课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另一首古诗。

  4.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师板书“暮江吟”。让学生试着猜猜题目的意思

  解题:“暮江吟”就是歌咏黄昏的江边美景。

  (二)学*古诗《暮江吟》

  ⑴初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快来一起读读这首诗吧。多读几遍,试着读准字音。

  生自读古诗,解决生字。

  师: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⑵再读,划出不懂词句。

  ⑶品读,参考学*资料与同学深入研讨。(可根据学生实际选取其中一种方案)

  方案一: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自由讨论。

  师: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题。师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查找的资料逐一解决问题。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可怜?(师重点解释“可怜”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怜”的几种含义,选择古诗中正确的意思,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可怜”的意思。)④铺?(师可以让学生自身先展开讨论。学生可能会想到太阳已经落山了,阳光变柔和了,所以不能用“照”“射”这样太强烈的词,应该用词温柔一些。师也可引导学生看图感受。)……

  方案二: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黄昏的江边一起用心灵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关于这两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为什么“半江瑟瑟半江红”同一江水还有不一样的吗?……(对于学生自身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可以协助。)

  弄明白前两句诗意后,师邀请学生诵读1、2句。

  师: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九年级的夜晚的景色又怎样呢?――“露似珍珠月似弓”。多么美的景色啊!但是诗人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

  生讨论。(“怜”不只有可爱的意思,还有怜惜的意思。这样写更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暮江吟教案 3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1. 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

  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

  (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暮江吟教案 4

  教学内容:

  “注·提”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21课

  教学要求:

  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翻译、改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板书课题。《暮江吟》

  1、了解作者(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的作品?)

  板书:唐代:白居易

  2、简介作者:(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样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诗词中最浅显易懂的一首)

  3、释题: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

  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傍晚)

  赞美了傍晚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

  指名说:歌颂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听录音朗读两遍,小声自由朗读5遍。

  要求:1、基本会背;2、注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那些景物?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再听录音朗读,指导朗读技巧。(要求语速缓慢,读出抑扬顿挫)

  四、分组讨论要求2的问题、指名回答板书:

  时间:傍望—夜晚(深秋)

  地点:江边

  景物:太阳、江水、露珠、月亮。

  五、学*前两句诗,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铺”是什么意思?太阳照在什么地方?

  指名翻译: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色?)

  “瑟”是什么意思?(碧绿色)

  译: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红色。

  2、小结:通过学*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六、学*后两句(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夜是在什么季节的夜晚?“可怜”是什么意思?

  1、指名译:“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

  2、问:“深秋的夜晚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看第四句)

  “似”是什么意思?“露”和“月”各指什么?

  它们各“像”什么?

  指名翻译: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月亮像一把弯弓悬挂在空中。

  3、指名将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

  七、这首诗是以写“景”为主的诗句,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小声读背,然后默写、翻译。

  九、总结: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十、作业 :根据这首诗的翻译和老师提供的内容,同学们再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暮江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暮江吟教案 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暮江吟》,学会本诗生字.

  ②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了解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②能背诵,默写全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学*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复*学过的古诗,预*本课,了解诗人

  教师准备:课件,诗签

  [教 法]

  ①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学 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导入激趣(看图猜,背古诗)

  一,感受美,进入美的环境

  1,解题.

  师问:诗题交代了些什么

  生答:交代了时间(暮——傍晚),地点(江边)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感知诗文,欣赏试吟.

  ①指名读.

  ②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

  ③生教读.

  二,赏析美,展示美的画面

  (一)介绍"挑战赛"规则.

  (二)第一关:"看美景,说其意"

  1,在观察讨论中领悟一番诗中有哪些景物 你认为什么景物最美 为什么 (教师适时点拨)

  2,汇报交流.

  第二关:"找字词,解其意"

  1,请同学们把重点的字词和不理解字词找出来,同桌或上下位解决,不能解决再提出.

  (1)小组领读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个字或哪一句 (分组交流)

  (3)解答疑问.

  3,再读,领悟诗意

  4,抓住重点字词"可怜"等进行小结

  5,生想象画面,复述诗意:傍晚( )

  夜晚( )

  天上( )

  地上( )

  三,诵读美,想象美的意境

  第三关:"悟情感,读其意"

  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感情,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

  1,师吟生想象画面.(配乐)

  2,生挑战:表演吟诵

  3,全班背诵

  4,师结合板书小结

  四,创作美,获得美的延伸

  第四关:"写美景,创其意"

  1,小练笔(课后任选一题完成):(1)见课件 (2)见诗签

  2,教师总结.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默写全诗.

  [板书设计]

  暮 江 吟

  白居易

  残

  ——→ 月

  阳

  → 美

  江

  ——→ 露

  水

  附诗签:(任选一题)

  1,创作现代版"暮江吟"

  2,根据下面的句子再想象写一首诗.

  蓝蓝的天上一轮圆圆的月亮……

  3,任选一幅美景图,自己或与大家合作创作一首诗.


暮江吟的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五年级上册《暮江吟》教学反思3篇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几十首古诗,它们以凝炼见长,以意境见美,如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层次,抓住古诗的特点,引导他们去感悟古诗的优美呢?爱好诗文的我,在班上掀起了读诗的**,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学生品读、悟境、入情,品尝到了学*古诗的快乐,《暮江吟》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一、品读中悟文字之美

  古诗中语言含蓄凝炼,意味隽永。又常常“言*而旨远”,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教学中理性地分析语言文字之美往往烦燥无味,失去了诗的神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体会语言文字之美的有效途径。《暮江吟》这一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读字展开。初读读顺,再读品味,配乐读入情,读的层次不同,读的目的不同,读的形式不同,在反复的品读中,学生感悟了诗句中用词的准确、精炼,领会到了古诗音律之美,文字之美。

  二、创设情境,体验美境

  古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教师如能将学生引入这一艺术境界,学生定会达到如触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境界。《暮江吟》这一课中我利用音乐、画面的渲染,创设情境,借此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体验诗中的美景。

  三、开拓思路,培养创造力

  语文课应当成为小学生创造力驰骋的广阔天地。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留有宽阔的余地。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特点,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创造力。教学最后两句时,学生有感情读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把心中之境、心中之情、心中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让他们借助画笔,在白纸上描摹出一幅江边月夜图,并当场请几位学生讲自己的创作意图。这样一来,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更浓了,那种呆板的灌输、凝重的课堂气氛没有了,学生在画面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特别是最后将古诗改成小短文,看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学生发挥想象,开动脑筋,创作出一篇美文不成问题。课后收上来的小短文也的确让我欣喜……学生的思路拓展了,有了创造力,长此以往,他们便会受益无穷。

  小学课文中的'古诗是一笔财富,只要好好利用,精心设计,学生对古诗一定会更有兴趣,在学*中会得到更美的享受。

  《暮江吟》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一、抓关键字词,感受*古诗的语言精练、意蕴含蓄之美。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几个比较生疏的字词,如“瑟”的字形和字义的理解;抓住古今意思不同的特殊词“可怜”一词的理解;还有富于传神的关键性词语,如:“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的巧妙之处,引领学生通过换字的方法,比如把“铺”换成“照”“射”……都不行,因为夕阳已经没有那么强烈,只是把淡淡的光辉铺在了江面上,学生通过这种鉴赏比较充分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和画面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有滋有味地读出诗的韵律美。

  这首诗极具意象美和韵律美,怎样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通过有滋有味地朗读去感受,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每个小组都推选出一名读诗小达人,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一个一个地过关,孩子们兴致盎然,读得特别投入!

  三、借助想象,描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还原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的画面。在本诗中,我启发学生抓住“铺”、“瑟瑟”等关键词,以及“珍珠”“弓”形象的比喻,想象红日西沉,一弯月芽悄然东升,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画面之美,感觉特别棒。

  课前,让学生收集的有关白居易的资料,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运用自主合作的学*方式,并充分利用诗歌琅琅上口的特点,让学生读中感悟。

  (一)以旧知导入,创设和谐生动的学*氛围

  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学*的欲望。因此,学*贴*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课文本身感兴趣才愿意学,才有可能学好。白居易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学生已经读过了很多他的诗歌,对诗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学生旧积累的知识入手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学*。以小故事带动对诗歌的体会很快地启迪了学生的思路,成功构建了交流时畅快讨论、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交流而架桥铺路。

  (二)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参与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进来。

  2、生生互动。小组轮流介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人代表小组进一步进行组间交流,最后是更为自由的全班交流。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小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3、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收集白居易的诗歌,举办走*古诗朗诵会、办一期白居易诗歌小报等等。


暮江吟的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暮江吟改写作文6篇

  我从朝廷被贬到杭州当刺史,心里特别开心。我终于能远离朝廷了。船行走到半途停了下来。仆人告诉我,船出了点小毛病,叫我先下船。我一下船才发现,已经是傍晚了。我站在岸边,眺望着江面。只见太阳的大半个身子露在外面。它的光芒照耀在水面上,水一边被映得通红,另一面却照不到,看起来是碧绿的了。看上去,江水一半好像是用红宝石铺成的,另一半是用翡翠铺成的。不到几分钟,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它变得像一张弓,美极了。再低头一看,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在野草上滚动,闪闪发亮。仔细一看,原来这不是珍珠,是美丽的露珠!弯弯的月亮像小天使们的弓,露珠似乎就是他们挥洒的汗水!“不早了!不早了!”原来是仆人叫我上船呢!

  今天九月初三的夜晚真是美丽极了!

  一天黄昏,我和同伴到江上谈心。我们做在小船上,一边喝酒,一边谈心。

  突然,同伴指着江面兴奋地对我说:“看!那太阳红得真可爱!”我一看,只见一道道夕阳的光斜斜地照在水面上,把那江水染成了红色和绿色。仔细一看,那江水*一点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深绿色,再远一点就是鲜红色,最后是一团燃烧的烈火,茫茫地跟太阳相接,随风荡漾。

  夜,来临了。弯如弓的新月高高的挂在天空中,它是那么的明亮,那么的洁白。草丛中,叶尖上,千万颗露珠滴溜溜地转,如万斛珍珠,晶莹剔透。哦!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面对着如诗的景色,我做了一首《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哈哈哈……好诗,好诗!”我们在笑声中踏上了归途。

  一天黄昏,我和同伴到江上谈心。我们做在小船上,一边喝酒,一边谈心。

  突然,同伴指着江面兴奋地对我说:“看!那太阳红得真可爱!”我一看,只见一道道夕阳的光斜斜地照在水面上,把那江水染成了红色和绿色。仔细一看,那江水*一点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深绿色,再远一点就是鲜红色,最后是一团燃烧的烈火,茫茫地跟太阳相接,随风荡漾。

  夜,来临了。弯如弓的新月高高的挂在天空中,它是那么的明亮,那么的洁白。草丛中,叶尖上,千万颗露珠滴溜溜地转,如万斛珍珠,晶莹剔透。哦!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面对着如诗的景色,我做了一首《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哈哈哈……好诗,好诗!”我们在笑声中踏上了归途。

  这是秋季了。九月初三这一天,诗人白居易乘船沿江而下去杭州。

  时分,船继续顺流而下,夕阳的余晖染红了整个天际,火红的晚霞又降临了,铺展在静碧的江面上。晚霞在残阳的热情护送下,融入江水半隐半现,若暗若明的洵丽风光多么逗人喜爱。

  阳斜映,晚霞铺展的瑟瑟江水,变幻莫测地在诗人视野中渐渐消失后,另一幅幽美的景色又展现在诗人眼前了。

  仰望,弯弯似弓的新月在碧空中高悬、浮动;低头俯视,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江边花草上凝结、闪亮。诗人赞叹着:“多么美好的夜晚啊,真令人陶醉……

  傍晚,一道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多美啊!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江面一半绿、一半红的景象!

  太阳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周围都静了下来,蝈蝈也开始唱歌,在远处远远的能听见猫头鹰在黑暗中扑食吃。你看,对面有一户人家再吃宵夜呢!秋风吹过,使我感到一丝丝凉意。

  此时,天更黑了。周围安静极了,似乎什么都不存在了,只有天上圆圆的月亮,皎洁的月光像朦胧的轻纱,从天上罩下来,一切都显得那么神秘,那么富有诗情画意。就连田野上的那一个个草垛子,也像是无数个穿着蓬蓬裙的小人儿,在温柔的月光下轻歌曼舞。

  啊!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夜晚啊!

  我从朝廷被贬到杭州当刺史,心里特别开心。我终于能远离朝廷了。船行走到半途停了下来。仆人告诉我,船出了点小毛病,叫我先下船。我一下船才发现,已经是傍晚了。我站在岸边,眺望着江面。只见太阳的大半个身子露在外面。它的光芒照耀在水面上,水一边被映得通红,另一面却照不到,看起来是碧绿的了。看上去,江水一半好像是用红宝石铺成的,另一半是用翡翠铺成的'。不到几分钟,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它变得像一张弓,美极了。再低头一看,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在野草上滚动,闪闪发亮。仔细一看,原来这不是珍珠,是美丽的露珠!弯弯的月亮像小天使们的弓,露珠似乎就是他们挥洒的汗水!“不早了!不早了!”原来是仆人叫我上船呢!

  今天九月初三的夜晚真是美丽极了!


暮江吟的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暮江吟》教案(精选十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1. 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

  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

  (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画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弯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3、你们见过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的吗?(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作业

  作业: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八、板书设计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1. 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

  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

  (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画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弯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3。你们见过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的吗?(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作业

  作业: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教学内容:

  “注·提”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21课

  教学要求:

  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翻译、改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板书课题。《暮江吟》

  1、了解作者(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的作品?)

  板书:唐代:白居易

  2、简介作者:(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样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诗词中最浅显易懂的一首)

  3、释题: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

  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傍晚)

  赞美了傍晚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

  指名说:歌颂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听录音朗读两遍,小声自由朗读5遍。

  要求:1、基本会背;2、注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那些景物?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再听录音朗读,指导朗读技巧。(要求语速缓慢,读出抑扬顿挫)

  四、分组讨论要求2的问题、指名回答板书:

  时间:傍望—夜晚(深秋)

  地点:江边

  景物:太阳、江水、露珠、月亮。

  五、学*前两句诗,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铺”是什么意思?太阳照在什么地方?

  指名翻译: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色?)

  “瑟”是什么意思?(碧绿色)

  译: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红色。

  2、小结:通过学*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六、学*后两句(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夜是在什么季节的夜晚?“可怜”是什么意思?

  1、指名译:“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

  2、问:“深秋的夜晚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看第四句)

  “似”是什么意思?“露”和“月”各指什么?

  它们各“像”什么?

  指名翻译: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月亮像一把弯弓悬挂在空中。

  3、指名将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

  七、这首诗是以写“景”为主的诗句,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小声读背,然后默写、翻译。

  九、总结: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十、作业 :根据这首诗的翻译和老师提供的内容,同学们再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暮江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表示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后两句诗。

  ①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理解

  ②“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 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诗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生介绍)

  二、知诗人,初赏诗

  师:老师这里也有关于白居易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作者简介,学生指名读)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822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学生自由说感受。

  三、初读古诗,知大概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四、再读古诗,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你读懂了哪里?你哪个地方没读懂?谁来帮帮他?

  五、学*前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2、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3、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小结:通过学*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那就恋恋不舍地读读吧。

  六、学*后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2、“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3、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4、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现在能根据这首诗把屏幕括号里的内容说完整吗?谁来连贯的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完整?(出示,学生先说,最后指名读。)

  七、指导朗读,领悟感情。

  1、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注意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可以采用多种读法:如男女对比接读。)

  师:我建议马上举办一个诗歌朗诵会,请在座的各位诗歌爱好者参加,来一个诗歌朗诵能力大比拼,好吗?(好)学生先练读,再赛读

  2、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3、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带着这些感受再齐读一遍。)

  4、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读出来了吗?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暮江吟的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暮江吟的教学设计通用五篇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上从日落到夜晚这一段时间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深秋季节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描绘了两幅画面:残阳斜照和新月明露。其中“铺”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夕阳的柔美,而“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动幻之美更令人陶醉;“可怜”一词恰恰表现了诗人对夜凉如水,“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一静美景色的热爱和留恋。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理解古诗的内容,讨论解决学*中有价值的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展开想象,把诗句所描绘的景色转化成画面。

  3、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学课外古诗,积累古诗,感受古典文化,弘扬古典文化。

  设计理念

  这首古诗文字浅显,意境优美。鉴于这是我校《大班额中“自主、合作、探究”学*方式的应用》这一实验课题的研讨课,因此,教学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学*,通过合作、探究来理解诗歌内容,突破学*难点;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完古诗后,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欣赏古诗、自学古诗的活动,旨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自觉弘扬祖国灿烂文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诗人白居易的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录音带,教学挂图,写有《忆江南》和学*目标的投影胶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在课内和课外背诵了许多古诗,其中大量是写景的诗,能背几首吗?大家喜欢怎样的方式学古诗?这节课我们就以同学们喜欢的方式来学*一首写景的古诗《暮江吟》。

  2、解题:

  读题后说说题目中自己理解的字和不理解的字,(重点理解“吟”)再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谁来介绍介绍。

  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二、初读感悟。

  1、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这就是《暮江吟》,每一首写景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放配乐朗诵磁带,生想象画面)

  2、听了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生汇报)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也去美美地读一读。

  4、汇报朗读。(指名读诗)(齐读)

  三、合作学*,理解诗意。

  1、同学们读得真好,学*一首诗只读好就行了吗?(根据学生的思路)找要好的伙伴,借助注释,理解品味,了解诗歌所描写的美丽景色,在讨论中来领悟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出示合作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弄懂的问题。

  (2)提出自己经过努力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试着讨论解决。(生自由学*讨论)

  2、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1)理解诗意: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2)相机引导: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很柔美。)能读出来吗?(生读)

  (3)那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生汇报)

  (出示挂图)欣赏“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境。

  想象“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情境。

  四、悟情评读。

  1、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2、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诗)

  3、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学生争着,比着读)

  4、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师吟诗

  5、我们现在一齐来吟一吟。(师深情描述创设情境)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

  6、小结过渡:太美了!在陶醉于这夕阳新月的美景之中时,我们不禁感谢诗人白居易用他清新通俗的笔墨,给我们带来这身心绝美的享受,其实白居易的写景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再欣赏一首他写的《忆江南》。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古诗《忆江南》。

  2、生齐读。

  3、大家利用注释来看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名汇报(一首是写日出的,一首是写日落的。)

  (都是写江的。)

  (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写的。)

  4、师简介此诗背景资料。

  5、我们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

  (配乐,生齐读)

  6、同学们也收集了很多白居易的诗,下课后,相互交流。让我们用这样的热情去读古诗,学古诗,弘扬中华古典文化。

  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出学*内容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古诗吧?大家*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如果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

  (课件演示:《春晓》《咏鹅》《登鹳雀楼》……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有一定难度的,想挑战吗?接着演示:《古朗月行》)

  2、老师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了。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来学*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板书题目:鸟鸣涧 暮江吟)

  设计意图: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状态。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评价是否读得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6个生字。

  3、齐读两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4、交流读后收获:

  (1)作者都是唐代诗人。(可让学生再说说自己对唐代诗人和唐诗的了解。)

  (2)两首古诗都是写景的。

  (3)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4)《鸟鸣涧》写的是春天的景物,《暮江吟》写的是秋天的景物。

  设计意图:知人论诗、整体观照乃古诗学*的重要门径,学生进入学*状态后即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在借助课文注释初知大意的基础上聚焦古诗同异,这样的设计将同一主题古诗的学*进行了有效的整合。

  三、分步解读,体察诗韵

  (一)学*《鸟鸣涧》

  1、过渡语:唐代诗人王维描写山水的诗歌很多,尤其对明月情有独钟,他写的《鸟鸣涧》就描绘出了一幅山村月色图,想去看看吗?

  2、品读《鸟鸣涧》,想想古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3、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1)寂静山村,人已入睡,在这样的夜里,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板书:夜静)后来诗人听到了——鸟鸣(板书:鸟鸣),诗人认为是什么使鸟儿受惊了呢?(月亮出来,照亮了大地)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月亮,但是却说月亮出来后使鸟儿受到了惊吓,那你认为这月亮是什么样的呢?(肯定分外明亮,板书:月明)你认为这声音破坏了原先那种宁静安逸的意境了吗?(没有,有静有动,反而是更加使诗人陶醉于其中)你认为这样的环境怎么样呢?这时候,如果你置身其中,你的心情又会如何呢?(板书:境美)

  (2)观看课件,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3)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4、参读《鹿柴》,拓展理解。

  (1)课件出示《鹿柴》,对比“空山不见人”与“夜静春山空”,“但闻人语响”与“时鸣春涧中”,你发现有什么异同之处呢?(体会王维诗作的意境美)

  (2)诗人笔下的景物都是那么美丽,来说说你对王维的评价吧。

  (3)王维的诗作人们非常推崇,后人对其诗作的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如何呢?

  (4)请闭上眼睛,听课件吟诵这两首诗,在头脑中再现诗中描写的情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描写的情景,通过比较参读和课件演示的形式再现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

  (二)学*古诗《暮江吟》

  1、过渡:一轮冉冉升起的明月,让王维陶醉其中,而白居易也在江边流连忘返,他在欣赏什么美景呢?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2、学生读诗。读后质疑、讨论: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白居易在江边都看到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样景物呢?和同学讨论交流。

  3、师生对话交流,在对话交流中引导理解:

  (1)为何不说“残阳照水中”而用“铺水中”呢?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看图理解这个词:此时太阳已经接*地*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缓柔和,看上去就像铺在水面上一样。板书:残阳→铺)

  (2)“瑟瑟”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呢?(看插图结合注释理解: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绿色(江水的原色)。受光多的地方呈现出红色(阳光的颜色)。

  (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板书:江水→瑟瑟)

  (3)“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可爱)那诗人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

  (4)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板书:露水→珍珠月亮→弓)这样的景色是多么美丽。(板书:景美)

  4、这样迷人的景色确实容易使人陶醉其中,难怪诗人白居易流连而忘归呀!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首诗美美地多读几遍,然后闭上你的眼睛用心感悟,再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结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反复吟读,*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

  四、整体回顾,感悟诗情

  同样是借景抒情,两位诗人却分别用“境美”和“景美”来表达,当两处美景分别展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何感想呢?你想说什么呢?(自由畅谈,体会两首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在索解两首古诗的内在联系上再次整合,体会诗人借景抒情之妙,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五、积累诗句,迁移诗境

  1、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以月为友留佳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的海上月……)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我这里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关山月》(李白)、《中秋月》(苏轼)、《霜月》(李商隐)、《江楼月》(白居易)等,大家可以去读读背背。

  2、布置自选作业。

  (1)自由选择文中的一首古诗,将其改写成一篇文章。

  (2)自由选择文中的一首古诗,将描写的景色画出来。

  (3)祖国山河无限美,你的身边(生活中、家乡、家里、学校等)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吗?将你所看到的美景结合你的想象将其创作成古体诗或现代诗。

  一、导入激趣。

  复*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采用“古诗接龙”的方法进行。

  二、师配乐朗诵《暮江吟》。

  生观看图画。

  三、初读课文。

  师:这首古诗意境很美,同学们,你们觉得美在哪儿呢?试着读一读。

  1.学生练读,读通。

  2.指名读,集体订正。

  3.讨论,你觉得这首诗美在哪儿?

  四、看图,播放音乐《古事曲》,边听边看边读边理解。

  1.出示图,说一说,画了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怎么样?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同桌练说)

  2.出示前两句。

  ①要求边听音乐边看图画边轻声读这两句,仔细体会。

  ②结合图,指名说一说这两句的意思。

  ③评一评。

  ④再仔细读一读,你不理解哪个词或你认为哪个字、词用得好,为什么?(“铺”与“射”“照”相比较)

  ⑤这么美的诗句,如果我们用文章写下来,给它定一个什么题目呢?作者是怎么定的?

  ⑥理解“暮江吟”。

  3.学*三、四句。

  ①读后两句,说一说不理好的词语,师相机指导理解“可怜”。

  ②这两句是什么意思?讨论设疑:

  A.像珍珠一样(晶莹、发亮),夜晚天黑怎么发亮?

  B.许多人都喜欢写“月亮像个大圆盘”。如果白居易写“露似珍珠月似盘”你觉得怎样?为什么?

  ③归纳总结;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连用两个比喻,贴切地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傍晚( ),夜晚( ),天上( ),地上( )。

  ④用彩色笔画一画这美丽的月夜。

  五、再读古诗,加深理解。

  1.你们说这首诗美吗?该怎么读呢?

  2.配乐朗诵《暮江吟》。

  3.指名朗诵。

  六、练笔。

  1.导入:这美丽的景色,大家想不想亲自欣赏一番?

  2.出示提示语:

  ①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 )。

  ②迷人的景色把我吸引住了( )。

  ③啊!( )。

  3.练写。

  4.指名读一读,评一评。

  七、总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诗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生介绍)

  二、知诗人,初赏诗

  师:老师这里也有关于白居易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作者简介,学生指名读)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822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学生自由说感受。

  三、初读古诗,知大概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四、再读古诗,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你读懂了哪里?你哪个地方没读懂?谁来帮帮他?

  五、学*前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2、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3、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小结:通过学*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那就恋恋不舍地读读吧。

  六、学*后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2、“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3、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4、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现在能根据这首诗把屏幕括号里的内容说完整吗?谁来连贯的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完整?(出示,学生先说,最后指名读。)

  七、指导朗读,领悟感情。

  1、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注意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可以采用多种读法:如男女对比接读。)

  师:我建议马上举办一个诗歌朗诵会,请在座的各位诗歌爱好者参加,来一个诗歌朗诵能力大比拼,好吗?(好)学生先练读,再赛读

  2、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3、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带着这些感受再齐读一遍。)

  4、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读出来了吗?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练*(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一项做。)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瞧,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提示语呢!

  九、总结:

  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诗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