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案6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9-28 00:00:00 教案

《元日》教案1

  教材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

  这首七言绝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

  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是说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教学目标

  1、认会5个生字,写会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

  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建议

  关于课文

  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不要直接讲解。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方法解决。

  2、古诗的学*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先把诗句变成画面,加强情感体验;然后再把画面变成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以达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语言的目的。

  3、学*本诗之后,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中提到的过节的各种*俗的来历。

  关于生字

  本课的几个生字,“爆、曈、符”都可以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记忆。“换”字右边的撇不出头,不要写成“央”字。

  课时安排

  建议教学1课时。

  拓展*题

  1、默写古诗。

  元日

  ,。

  ,。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画面,并把想像到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要求句子通顺,描写形象。

  相关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后任参加政事、宰相等职。世称荆公。

  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影响甚巨。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

  教案精品

  元日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春节的诗句;录音《新年好》

  教学过程:

  一、激**感、导入析题。

  1、听唱《新年好》后,教师激情导入:是呀,过新年时我们唱歌、跳舞,心里多高兴呀!你们知道吗?过新年时还有很多更让人高兴的事。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1、读通古诗。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初读情况,正音。

  2、读出问题

  1)轻声再读古诗,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不懂的问题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4)汇报解决不了的或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出重点解决的共性问题。

  三、精读品味,理解诗歌。

  1、自主学*,读中感悟。

  1)自读自悟,看看前面提出问题哪些能自我解决。

  2)借助工具书,试想想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交流要求:先读诗句,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不同体会给予肯定,并相机引导A理解除:除去,过去。B、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C、体会“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换”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D、感受诗中全民族欢渡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吟诵古诗,启发想像。

  1)指生吟读,师生。

  2)师配乐范读,生评。师生交流读好古诗的秘决。除了注意语速、语气外,还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把诗中的感情读出来。

  3)学生练读,边读边联想。

  4)指生读,评议读、齐读、背诵。

  5)画一画,说一说,把诗中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像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延伸拓展,感受民俗

  1、阅读“语文天地”中的《过年》,谈谈自己对过年的认识和感受。

  2、课外搜集有关人过年*俗的资料,同桌交流。

《元日》教案2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读熟,熟读成诵。

  2、利用设问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的自主参与学*的*惯。

  3、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回答问题,理解作者写作本诗的心境,并结合自己的体会,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所表达的情景,情感。

  二、选材目的:

  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写于宋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任宰相之后,著名的“熙宁变法”之前。他借描写过年的*俗、气氛抒发他在改革伊始,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的心情。诗中将人们过新年的喜庆气氛融入到了热闹的迎春场面中,立意清新,一派除旧换新、欢欣鼓舞的迎春景象。新学期开始,刚刚过完春节不久,利用学生对春节的观察和感受,比较熟悉过春节的*俗、情景。选择这首诗作为开学第一篇,有利于学生从贴*他们生活的经历入手,从自我感受入手,从切身体会入手,比较易于学生进入诗中的情景,更好的赏析古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掌握字的读音,词的含义。范读、讲读、自读、读到琅琅上口,读到入情入境。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古诗描写的情景、意境。

  四、教学过程:

  1、上课前对学生提出一个要求:这一节古诗课,请同学们拿出古诗课本和一支能用的笔,放在课桌上,把其他暂时不用的东西都收起来。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清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物体,有利于课堂秩序)

  2、同学们,你们的春节过得好吗?(引出课题)谁来说一说过春节是你都注意到有那些民俗*惯,请举手。

  3、(生回答)同学们观察真仔细,看来你们都是有心的孩子,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描写过春节的情景的古诗,请同学们把古诗课本打开,在目录里找到《元日》这首诗。翻到这首诗。(78页)

  4、解题。“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春节的第一天。这首诗描写的是北宋时期人们过春节的情景。

  5、范读,并出示较容易出错的字及注音的字卡,如“爆”、“屠”、“苏”、“瞳”、“换”、“符”等。让学生重点拼读容易出错的字,并朗读。朗读前提示学生注意诗中有那些过春节的风俗?

  6、自渎完毕,老师知道有的同学早就读过这首诗了,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读一读?(提问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目的在检查学生正确阅读的情况)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仔细听他读的效果,发现问题,等他读完了就把你的小手举起来,好不好?

  7、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发音不准的字、词,首先请举手的学生来纠正,并及时板书字及注音。请出错的同学拼读,然后大家一起拼读。

  8、提问“一岁除”是什么意思?提示学生自己看课本上的注释,联系古诗,说出答案。目的培养学生利用手头的甘(课本、字典、资料等)自主阅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问一个差生,如果能够认真阅读注释,是能够回答好的。如果这个问题回答好了,可以进一步让他读读“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并让他说说下一个问题(即问题9)。

  9、(如果上一个问题,差生不能回答,或者回答不好,再提问一个中等生,如果中等生回答不够完整,再提问一个优等生。以下提问基本定格在这样的思路上,把简单的问题目首先给差生,目的在增强他们学*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较难的问题,引导差生由浅入深慢慢地进入自主学*的状态,较难的问题让中等生来回答,让他们在“够得着”的基础上,跳一跳,回答好问题,享受“摘到果子”的成就感,进而督促中等生向更难的问题挺进。在此过程中,如果差生或者中等生回答不完美,交给优等生来总结归纳,最难的问题,让优等生来回答,让优等生既能人尽其才,又能让他们面对挑战,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而提出“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除”字,过去的意思,一年过去了,一切不如意的,陈旧的东西都过去,除旧迎新,一切又有了新的希望,过去一年里不曾实现的梦想,又有了新的机会。这里一个“除”字,在读的时候,音调要高亢,果断,要把那种除旧迎新,充满希望的、一展宏图的感觉读出来。

  10 、“屠苏”是什么?请看注释,回答。屠苏酒,古代风俗在农历正月初一,家人要先幼后长饮屠苏酒来庆贺新春。“春风送暖如屠苏”是什么意思?读读,想想,这里的“入”字,用得非常的妙,一个“入”字把春风拟人化,写活了!把春风写成了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东西!细心体会, “入”字读的时候,要惟妙惟肖,把春风那种悄悄的,暖洋洋的感觉读出来,声调要婉转,亲切。

  11、“曈曈”是什么意思?“千门万户曈曈日”,用你的话来说,应该怎样说?

  12、“桃符”是什么?现在演变成了什么?在黑板上画出桃符的大约形状,“桃符”,一种画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正月初一这一天更换。现在演变成了对联。引导学生从自己过春节的亲身经历回答问题。

  1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两句,把作者当时意气风发,大展宏图的心情淋漓尽致的写了出来。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情感。然后把这种情感融入的这两句古诗中,读出来。“曈曈”的语调要上扬,声音要铿锵有力;“换”字读的要果断。

  14、通过这样的解读以后,学生读这首诗的意境有了较深的体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朗读,放声读,眉飞色舞的读,手舞足蹈的读。熟读成诵。大家一起,合上课本,手打拍子,集体背诵。

  15、用开火车的方式,检测背诵的情况。

  16、课后,用本节课的学*方式自学王安石的另一首《泊船瓜洲》,预*下一课的内容《江雪》。

  五、板书设计:

  爆(bào) 屠(tú) 苏(sū) 曈(tóng) 换(huàn) 符(fú)

  六、教学反思:

《元日》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学会3个生字,感悟诗中重点的词义,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练*卡。

  2、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视频图片展示春节的喜庆场面。

  2、提问:春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你觉得最有意思、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二.揭题《元日》

  三.回顾学*古诗的方法,师总结学*古诗的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2、今天就用这样的方法学*古诗《元日》。

  四.知作者,解诗题。

  1、通过预*,你知道《元日》的作者吗?学生简介。

  2、师补充王安石相关资料。

  3、理解题目《元日》,解释“元”在字典中的意思。

  4、师明确: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春季)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农历初一),因此元日又被称为“三元”。

  5、 “元日”和元旦节是同一天吗?指导区别“元旦节、元日”。

  五.认读古诗,学*生字词。

  1、指名大声、准确读古诗。

  2、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

  3、教学生字。

  先指导识记“爆、屠、符”的字形,再读帖指导美观书写。

  4、临帖描红,书写生字。

  5、书写展示,,同桌评价,自我修订。

  六.明诗意

  1、按照一定的节奏读古诗。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相互交流。

  3、阅读“资料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悟诗情

  1、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读诗的前一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创设情景指导朗读,抓住:爆竹、屠苏,体会春节时人们的快乐、高兴场面。

  4、抓住:曈曈日、新桃、旧符,理解初升阳光普照千家万户的吉祥场面。

  5、试背古诗。

  八.作业布置,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九.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元日》教案4

  《元日》教案

  教学要求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热闹、欢快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身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2今天,我们将要学*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七年级)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一起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翘舌音和后鼻音。

  4认记生字。告诉学生:假如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

  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

  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溢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示出来?(抽生读,男女生竞赛读,全班齐读)

  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定学生背诵。

  (3)小组竞赛,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局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六、安排作业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和: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热闹、欢快

《元日》教案6

  1.认识9个生字,学会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中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重点难点掌握生字词、了解诗意,说说自己的见解。活动准备幻灯片、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环节学生学*教师导学二次备课一

  复*巩固导入新课

  1.谁能说一说。你们家里怎样过的?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同学们,快要放寒假了,我们每年最盼望的、全家过得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初步读文通过范读、自由读、个别读来整体感受古诗。

  二、欣赏课件,领悟诗情。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过年吗?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找出相关的诗句。

  2.小组讨论。分组汇报。一、教师讲解诗的大意。

  二、精读古诗、领悟诗情、想象意境三

  反馈展示

  释疑解惑

  1.学生认读。

  2.小组交流如何记忆生字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小老师,到前面讲生字。

  4.再找几名“小医生”为大家找出易错的字音、字型。

  一、学*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3.教师推荐方法:

  通过比较认识。“新”“旧”是一组反义词,来记忆。四

  拓展提升

  发展能力一、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的心情如何?

  2.过节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3.课外再找一首关于春节的古诗。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五

  达标检测

  查漏补缺读古诗:

  1.送字宝宝回家。

  2.再读古诗。针对读不准的字音强化巩固课后反思

  长春版小语一下学案

  学*内容?元日(第一课时)姓名编写者春阳小学孙凤琴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学会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自主学*一、自主探究

  1、背古诗。

  自评:正确()流利()有感情()

  2、请你把本课中不认识的生字找出来,想想可以用哪些好办法记住它们?并把你不认识的字做成生字卡片。

  3、读读下面这几个词,注意生字的读音。

  屠苏爆竹曈曈日千门万户

  二合作交流

  结合古诗说一说诗歌大概意思。可以问家长,可以查资料。

  三知识应用

  说一说关于过年的小知识

  四拓展延伸

  找一找王安石的其他诗歌


《元日》教案6篇扩展阅读


《元日》教案6篇(扩展1)

——《元日》教案 (菁华5篇)

《元日》教案1

  《元日》教案

  教学要求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热闹、欢快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教案2

  教学要求:

  1、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多种学*方法解决。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展开合理想象,把诗句变成画面,再把画变成话,发展学生的语言。

  3、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了解过节的各种*俗,初步学会欣赏春联。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迎新春

  2、说说看你想到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过年的感受。

  3、揭题: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有一首古诗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4、解题:元日

  二、学文

  1、初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2、学贵有疑:预*时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师板书。

  3、学应有法,解疑

  哪位同学能帮助解答?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你的学法金钥匙告诉大家。教师相机指导。

  爆竹:炮仗鞭炮指名书写,师范写。

  ()的爆竹声(噼里啪啦噼噼啪啪此起彼伏)

  岁:年,哪些词或诗句也曾用到岁?

  岁岁*安“一岁一枯荣”

  除:除去送走过去

  屠苏:草名酒

  曈曈日:初生的太阳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新桃旧符:老师也有把金钥匙,每一单元的整体预*是非常重要的。请同学们翻开123页,拿起笔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咱们快速地默读开卷有益:过年,你就明白新桃旧符是什么了。

  指名说:桃符是什么?它就是现在的春联。

  4、理解感悟

  ①明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同桌试试,指名说,

  课件:结合画面,再次描述。师描述

  ②想象说话:快过年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说说你过年时总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闭眼想象,脑子里就像在演电影一般浮现出过年时的情景,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范读,生想象,指名说。

  ③指导读: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把过年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景象描绘出来。真棒!不知道你能不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元日的热闹气氛表现出来?

  自己试试。

  ④背诵,画面辅助。

  三、拓展,了解春节的各种*俗

  1、贴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指名读,渗透春联的知识:春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还有横批。

  2、对对联:你能试着对出下联吗?

  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春。

  3、课文插图里也有一幅春联,你能读出来吗?

  被挡住的字咱们帮它填上: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横批:辞旧迎新

  5、贴春联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与祝愿,增加了节日的气氛。语文天地里也有一幅对联,请看:

  莺歌燕舞春无限,雨顺风调岁有余。

  你能说说它表达了什么样的祝愿吗?

  6、交流带来的春联。

《元日》教案3

  1.认识9个生字,学会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中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重点难点掌握生字词、了解诗意,说说自己的见解。活动准备幻灯片、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环节学生学*教师导学二次备课一

  复*巩固导入新课

  1.谁能说一说。你们家里怎样过的?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同学们,快要放寒假了,我们每年最盼望的、全家过得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初步读文通过范读、自由读、个别读来整体感受古诗。

  二、欣赏课件,领悟诗情。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过年吗?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找出相关的诗句。

  2.小组讨论。分组汇报。一、教师讲解诗的大意。

  二、精读古诗、领悟诗情、想象意境三

  反馈展示

  释疑解惑

  1.学生认读。

  2.小组交流如何记忆生字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小老师,到前面讲生字。

  4.再找几名“小医生”为大家找出易错的字音、字型。

  一、学*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3.教师推荐方法:

  通过比较认识。“新”“旧”是一组反义词,来记忆。四

  拓展提升

  发展能力一、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的心情如何?

  2.过节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3.课外再找一首关于春节的古诗。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五

  达标检测

  查漏补缺读古诗:

  1.送字宝宝回家。

  2.再读古诗。针对读不准的字音强化巩固课后反思

  长春版小语一下学案

  学*内容?元日(第一课时)姓名编写者春阳小学孙凤琴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学会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自主学*一、自主探究

  1、背古诗。

  自评:正确()流利()有感情()

  2、请你把本课中不认识的生字找出来,想想可以用哪些好办法记住它们?并把你不认识的.字做成生字卡片。

  3、读读下面这几个词,注意生字的读音。

  屠苏爆竹曈曈日千门万户

  二合作交流

  结合古诗说一说诗歌大概意思。可以问家长,可以查资料。

  三知识应用

  说一说关于过年的小知识

  四拓展延伸

  找一找王安石的其他诗歌

《元日》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

  师: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扩词:元宵、元日。拓展“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

  【设计意图: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体会这首诗。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中年级感受领悟到学*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重点指导“屠”字。

  师: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一边书写一边说明:半包围结构)

  2、师:学*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尝试读出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

  3、师:通过预*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3、交流、评议、完善。

  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幸福,那就是——

  4、练*说话。

  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师: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师: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

  师: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是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

  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设计意图:走*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1、师: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2、师: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3、师: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

  课件出示: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

  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他还期望什么呢?

  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4、指导朗读。

  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

  板书设计:

  

  燃放爆竹

  喝屠苏酒

  新——旧

《元日》教案5

  教材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

  这首七言绝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

  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是说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教学目标

  1、认会5个生字,写会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

  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建议

  关于课文

  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不要直接讲解。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方法解决。

  2、古诗的学*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先把诗句变成画面,加强情感体验;然后再把画面变成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以达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语言的目的。

  3、学*本诗之后,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中提到的过节的各种*俗的来历。

  关于生字

  本课的几个生字,“爆、曈、符”都可以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记忆。“换”字右边的撇不出头,不要写成“央”字。

  课时安排

  建议教学1课时。

  拓展*题

  1、默写古诗。

  元日

  ,。

  ,。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画面,并把想像到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要求句子通顺,描写形象。

  相关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后任参加政事、宰相等职。世称荆公。

  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影响甚巨。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

  教案精品

  元日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春节的诗句;录音《新年好》

  教学过程:

  一、激**感、导入析题。

  1、听唱《新年好》后,教师激情导入:是呀,过新年时我们唱歌、跳舞,心里多高兴呀!你们知道吗?过新年时还有很多更让人高兴的事。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1、读通古诗。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初读情况,正音。

  2、读出问题

  1)轻声再读古诗,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不懂的问题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4)汇报解决不了的或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出重点解决的共性问题。

  三、精读品味,理解诗歌。

  1、自主学*,读中感悟。

  1)自读自悟,看看前面提出问题哪些能自我解决。

  2)借助工具书,试想想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交流要求:先读诗句,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不同体会给予肯定,并相机引导A理解除:除去,过去。B、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C、体会“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换”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D、感受诗中全民族欢渡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吟诵古诗,启发想像。

  1)指生吟读,师生。

  2)师配乐范读,生评。师生交流读好古诗的秘决。除了注意语速、语气外,还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把诗中的感情读出来。

  3)学生练读,边读边联想。

  4)指生读,评议读、齐读、背诵。

  5)画一画,说一说,把诗中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像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延伸拓展,感受民俗

  1、阅读“语文天地”中的《过年》,谈谈自己对过年的认识和感受。

  2、课外搜集有关人过年*俗的资料,同桌交流。


《元日》教案6篇(扩展2)

——《元日》教案合集10篇

  《元日》教案 1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2、幼儿喜欢朗读古诗,并能通过声音和动作进行表演。

  3、理解故事古诗,丰富相关词汇。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元日”动画课件、古诗诵读(MP3)、乐曲两首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你喜欢过年吗?我国传统的过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过年的*俗是怎么来的吗?

  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过年的来历。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王安石所写的古诗《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学*古诗

  幼儿欣赏古诗课件。

  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师幼共同讨论古诗中这些词的意思。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三、巩固古诗

  请幼儿对古诗情境进行想象

  现在请你们闭眼听古诗朗诵,在头脑中想象。

  你听到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请幼儿说一说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

  四、表现古诗

  教师播放两首不同的乐曲,请幼儿说一说,可以用那首来配古诗,为什么?

  请幼儿对古诗进行动作创编

  师:多喜庆,多热闹呀。你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把热闹和喜庆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对古诗进行表达

  教学反思:

  在《元日》这个语言活动中,目的能跟随配乐古诗《元日》的朗诵,感知古诗的内容及意境。我把教学内容运用投影仪展示图片,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小朋友很快理解了古诗较难理解的内容。幼儿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就连*时寡言少语的顾晨怡小朋友也都积极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回答,幼儿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活动之中。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声情并茂,具有喜闻乐见的特点。多媒体技术用于语言活动中,一方面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群体的语言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元日》教案 2

  一、看图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老师把春联放大些,这是古代时贴的春联,写的是繁体字,读的时候是从右到左,(读辞旧迎新)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现在的春联是从左到右读的,这是现在贴的春联,我们看这是同一副春联,这次你能来读一读吗?上下联我们可以怎么区分呢?我们看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岁是第几声?结尾字是三、四声的为上联,下联的年是第几声?结尾字是一二声的为下联。

  3、同学们,其实春节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一。在古代大年初一就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起、初的意思。元旦是哪一天?(板书元旦)(阳历一月一日)元日呢(板书元日)?(农历一月一日,就是我们所说的正月初一,板书正月初一)。这是2年一月的日历(课件出示,指出元旦和元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这古诗,(板书宋王安石)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古诗到底描绘了大年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刚快打开书,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并且想办法解决它。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把古诗中的一些词语请了出来,你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抽读,齐读)

  “爆竹”是什么?(鞭炮)古代在竹筒里装硝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烧,这时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所以爆字是火字旁的。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了。这个字与哪个字相似呢?(瀑)为什么它是火字旁,而瀑是三点水旁?

  屠苏,这就是屠苏,是一种草名,所以苏是草字头。屠苏是指用屠苏草泡成的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这种酒不但能防治百病,甚至可以赐吉祥。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都在元日这天朝东喝屠苏酒。

  ��尤眨��幼质鞘裁雌�旁,和什么有关?��尤站褪侵赋跎�的太阳。古代的人喜欢大年初一把大门敞开,迎接初升的太阳。

  桃符,关于桃符还有一个神话故事。(放桃符的神话故事),这就是桃符(示图),后来就是指春联。

  3、再来看看这些词,红色的是需要我们会写的,看看有没有你认为难写的字?指导爆字。(在田字格里写)

  4、谁来读读这首诗?(正音)1-2名

  5、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齐读)。

  三、品读古诗,读出韵味

  1、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大家读诗的前两句(课件出示前两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请你提出来?(一岁除,岁,指年,除,去一年过去了)

  (2)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放爆竹、喝屠苏)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4)过年了,多热闹啊!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能把当时的那种心情读出来吗?请你试着读一读(练读,指名读,范读,练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老师也感受到人们当时非常开心,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过年家家户户放鞭炮、和屠苏酒的热闹气氛吧!。(齐读)

  真棒,从你们的读中老师切实感受到了春节时开心、热闹的场面。

  2、学*“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

  (1)在这个句子中你还有不理解的词吗?那千门万户��尤帐鞘裁匆馑寄兀浚ò迨橛�红日)

  (2)从这首诗里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换桃符)

  (3)你能把后两句的意思说一说吗?

  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窜户,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现在就请你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齐读后两句)

  在清脆的爆竹声中,我们又送走了一年,在温暖的春风中,家家户户,合家欢聚畅饮着美酒。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新年第一缕灿烂的阳光,然后用新的桃符换去了旧的桃符,春节是多么热闹、多么喜庆呀!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这首小诗。谁愿意读?

  真好,多热闹啊,可是你知道吗?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新年新气象,还有更深刻的用意。当时宋朝社会很贫穷,王安石正好是宰相,他积极改革,希望国家变得更加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可以说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这位胸怀远大、忧国忧民的政治家对国家和人民最为美好的祝愿,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祝愿再来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试着背一背(借助板书和插图)

  不看板书,你还能背吗?那闭上眼睛试一试吧!

  同学们这么短时间就背下来了,真了不起。

  四、适度拓展,积累语言

  同学们,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许多诗人为此写了诗句。下面老师带来一首宋代苏东坡的诗(课件:守岁)老师给同学们读一下。你看看 这首诗讲了过年的一种*俗是什么?(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俗)过年有许多*俗,我们在十二单元里将继续学*。

  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喝屠苏

  迎红日

  换桃符

  《元日》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身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2今天,我们将要学*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七年级)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一起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印钡绕角躺嘁艉秃蟊且簟�

  4认记生字。告诉学生:假如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

  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读诗句“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

  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从“��尤铡薄靶绿一痪煞�”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溢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示出来?(抽生读,男女生竞赛读,全班齐读)

  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定学生背诵。

  (3)小组竞赛,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局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六、安排作业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和: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尤眨�

  总把新桃/换旧符。 热闹、欢快

  《元日》教案 4

  教学要求:

  1、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多种学*方法解决。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展开合理想象,把诗句变成画面,再把画变成话,发展学生的语言。

  3、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了解过节的各种*俗,初步学会欣赏春联。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迎新春

  2、说说看你想到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过年的感受。

  3、揭题: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有一首古诗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4、解题:元日

  二、学文

  1、初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2、学贵有疑:预*时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师板书。

  3、学应有法,解疑

  哪位同学能帮助解答?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你的学法金钥匙告诉大家。教师相机指导。

  爆竹:炮仗鞭炮指名书写,师范写。

  的爆竹声(噼里啪啦噼噼啪啪此起彼伏)

  岁:年,哪些词或诗句也曾用到岁?

  岁岁*安“一岁一枯荣”

  除:除去送走过去

  屠苏:草名酒

  曈曈日:初生的太阳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新桃旧符:老师也有把金钥匙,每一单元的整体预*是非常重要的。请同学们翻开123页,拿起笔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咱们快速地默读开卷有益:过年,你就明白新桃旧符是什么了。

  指名说:桃符是什么?它就是现在的春联。

  4、理解感悟

  ①明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同桌试试,指名说,

  课件:结合画面,再次描述。师描述

  ②想象说话:快过年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说说你过年时总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闭眼想象,脑子里就像在演电影一般浮现出过年时的情景,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范读,生想象,指名说。

  ③指导读: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把过年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景象描绘出来。真棒!不知道你能不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元日的热闹气氛表现出来?

  自己试试。

  ④背诵,画面辅助。

  三、拓展,了解春节的各种*俗

  1、贴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指名读,渗透春联的知识:春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还有横批。

  2、对对联:你能试着对出下联吗?

  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春。

  3、课文插图里也有一幅春联,你能读出来吗?

  被挡住的字咱们帮它填上: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横批:辞旧迎新

  相机了解除夕夜

  5、贴春联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与祝愿,增加了节日的气氛。语文天地里也有一幅对联,请看:

  ·莺歌燕舞春无限,雨顺风调岁有余。

  你能说说它表达了什么样的祝愿吗?

  6、交流带来的春联。

  《元日》教案 5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认字与识字。

  2、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古诗,提出疑问。

  3、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4、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查找资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背诵部分段落。

  教具准备:

  1、春节的传说故事

  2、投影

  3、各地过年的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你喜欢过年吗?我国传统的过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年是怎么来的,过年的*俗是怎么来的吗?

  2、阅读《过年的来历》

  3、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过年的来历。

  4、你觉得过年和*时有什么不一样。

  5、学生交流。

  6、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这节课,今天我们一起学**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自学古诗

  1、回忆学法:

  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理解意思展开想象)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

  三、学*古诗,交流。

  1、你读准了吗?

  2、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

  饮屠苏

  迎红日

  换新符

  3、要读懂古诗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5、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诗了呢?请你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自己说指名说理解古诗可以把用在两部分间加上自己的话。使意思表达更通顺。

  6、闭眼听老师范读,在头脑中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7、小结:多喜庆,多热闹呀。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如果你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全班读

  四、背诵古诗,学*生字。

  1、你会背诵了吗?

  全班背男女生各背

  2、我们来看看这首古诗的第一个字,要写对写好它应该注意什么?

  右下角的四点书写。师板演。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展示台进行生字的讲评。

  爆的最后一笔

  换的撇不要写出头

  曈的左边是日

  重点指导爆的书写。

  《元日》教案 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学会3个生字,感悟诗中重点的词义,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练*卡。

  2、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视频图片展示春节的喜庆场面。

  2、提问:春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你觉得最有意思、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二.揭题《元日》

  三.回顾学*古诗的方法,师总结学*古诗的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2、今天就用这样的方法学*古诗《元日》。

  四.知作者,解诗题。

  1、通过预*,你知道《元日》的作者吗?学生简介。

  2、师补充王安石相关资料。

  3、理解题目《元日》,解释“元”在字典中的意思。

  4、师明确: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春季)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农历初一),因此元日又被称为“三元”。

  5、 “元日”和元旦节是同一天吗?指导区别“元旦节、元日”。

  五.认读古诗,学*生字词。

  1、指名大声、准确读古诗。

  2、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

  3、教学生字。

  先指导识记“爆、屠、符”的字形,再读帖指导美观书写。

  4、临帖描红,书写生字。

  5、书写展示,,同桌评价,自我修订。

  六.明诗意

  1、按照一定的节奏读古诗。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相互交流。

  3、阅读“资料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悟诗情

  1、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读诗的前一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创设情景指导朗读,抓住:爆竹、屠苏,体会春节时人们的快乐、高兴场面。

  4、抓住:曈曈日、新桃、旧符,理解初升阳光普照千家万户的吉祥场面。

  5、试背古诗。

  八.作业布置,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九.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隆重放爆竹

  盛大饮屠苏

  喜庆换旧符、贴新桃

  《元日》教案 7

  教学要求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元日》教案 8

  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认真书写全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3、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古诗的一般方法,尝试“讲诵写吟”古诗。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人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设计理念: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2、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学*方法。

  3、开放学法,引导学生讲诵写吟古诗。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

  1、开门见山,出示诗题——“元日”。

  谁来猜猜“元日”是什么意思?

  学生猜测。(如果有学生说对了,问一问他是怎么知道的?相机表扬课前预*充分的同学。注意与“元旦”区别开。)

  查字词典,共同理解:“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2、联系生活,说一说现在春节时有哪些风俗*惯?

  学生回忆、叙述。

  3、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解诗题。

  我们学*一首古诗,首先要理解它的题目是什么意思,这样就能知道这首诗大概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过渡:下面咱们就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宋代的人在春节时都干些什么呢?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猜诗题意思让学生区分元日与元旦,问题来自学生,解决于学生,印象深刻。回忆生活中春节的*俗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渗透了民俗文化的教育,营造了一种氛围,为下面解读诗**了铺垫。教师的小结很好地提炼了学*古诗的方法,授人以渔。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学*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

  二、诵诗文

  1、出示全诗,学生自读。

  2、检查自读效果。

  ①请个别学生读全诗,其他学生纠正读错的字音。(师相机教学“爆、屠、符”三个生字)

  ②共同探讨如何停顿。(如:爆竹声中∕一岁除)

  ③齐读一遍,然后同桌互读,师生对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顺)

  3、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诵诗文。

  古诗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诵读古诗是古诗学*的重要部分。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理解诗的含义,那我们就能诵读得更传神。

  (本环节设计意图:古诗的诵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大量地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在读的过程中解决生字的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育契机,巧妙地穿插。教师的小结仍然是一种授之以渔。)

  三、明诗意

  1、齐读古诗。

  2、小组合作学*,共同探讨诗意。

  3、全班交流,提出疑问: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其他组可以解答,大家都解答不出,教师可以运用查字词典、看图片、补充阅读资料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看图理解“曈曈日”、补充资料理解“屠苏”等等。)

  4、小组再次合作,连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5、每组派代表说诗意,比一比哪个组说得既正确又有文采。

  6、全班整合,取长补短,共同明晰整首诗的意思。

  7、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明诗意。

  理解诗句的内容,弄明白整首诗的意思,也是古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诗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本环节设计意图:诗意的理解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孩子自己能理解的老师不说,孩子能帮助孩子的,让孩子自己解决,相信孩子有这个能力。大家都有疑问的,教师要教给孩子解决的方法,如看图理解,补充资料理解等等,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教方法不教答案。对于整首诗的意思述说教师要求有文采,这是非常重要的,死板的翻译就失去了语文的味道,古诗意蕴深远,翻译成白话文也应该文质兼美。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在这样的翻译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所在。教师的小结过渡教给学生学*古诗的方法,为下面体会诗情做铺垫。)

  四、悟诗情

  1、集体诵读全诗。

  2、谈一谈:诗人是怎样来表现春节的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的?选择了哪些富有节日特色的风俗、景物来表现的?

  学生讨论交流。(抓住放爆竹、喝屠苏酒、贴对联等动人场景)

  3、诗人描写这些景物想表达什么呢?

  学生议一议。

  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再谈一谈。

  4、教师补充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资料,和学生共同探讨,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更表现了诗人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5、再读全诗,体会情感。

  6、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悟诗情。

  我手写我心,诗人在诗中总是寄托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在学*古诗的时候一定要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所有环节中,教师时刻不忘让学生诵读,通过学生一遍遍的诵读,逐渐走入诗人的内心。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关键的场景进行理解,通过补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把握人物思想,升华诗情。教师的小结在教给学生学*古诗的方法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写作教育,强调写作时的真情流露。学生带着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感悟,吟诵古诗,自然能读出这首诗的味道。)

  五、课堂延伸与作业

  1、采用多种形式吟诵《元日》。

  2、在《*字册》上认真书写《元日》1遍。

  3、你来吟我来喝:吟诵春联。

  4、动笔写一写《元日》这首诗所表现的春节欢乐场景。

  (本环节设计意图:强调对古诗的吟诵、书写,读好书、写好字。前一课刚刚学了春联,所以设计了一个吟诵春联的环节,既是对诗的内容的一种延伸,也是对中华经典文化的一种推崇。最后的写训练的不仅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学生对诗文解读的一种检测。)

  (整节课以学*方法的指导为主线,以讲、诵、写、吟古诗为实践,让学生学会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悟诗情,教给学生语文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元 日 王安石

  解诗题 诵诗文 明诗意 悟诗情

  《元日》教案 9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诗的节奏。背诵古诗。

  2、理解“屠苏”、“瞳瞳”等词语意思,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诗句所描绘的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感受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及诗人除旧布新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音乐导入,引出春节:播放音乐《恭喜恭喜》。

  孩子们,上课前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这首热闹喜庆的歌曲是在我们过什么节日的时候能在大街小巷能听到的?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诗题,理解诗题

  根据课文注释,我们知道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出示字典中“元”字义,明确“元”是开始的,第一的意思,“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4、了解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安石的脚步一起去看看七百多年前的宋朝是如何欢度新春佳节的。

  二、初读古诗,学*字词

  1、出示自读提示:大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相机正音。注意读准后鼻音“声”、翘舌音“除”、*舌音“苏”。

  3、学*生字词

  (1)点灯笼游戏:“爆竹屠苏瞳瞳旧符”

  老师带来了几个节日的灯笼,快去点亮它们吧!如果点亮了,就请同学们大声跟读。

  (2)猜灯谜:

  后来者居上—屠

  办字头上一颗草—苏

  一人一寸高,竹影头上摇—符

  (3)指导书写“符”,生练*书写。

  4、多种形式朗读,读出节奏。

  出示朗读节奏,师范读,生跟读。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联系生活实际,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生交流汇报,师总结: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穿新衣、包饺子、收压岁钱、拜年、祭财神、放烟花爆竹。

  2、借助注释想一想:这首诗中描写了春节的哪几个画面?

  放爆竹、饮屠苏、迎朝阳、换桃符

  3、“爆竹声中一岁除”

  出示“爆竹”资料: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节日或喜庆日燃放,这种*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播放音频鞭炮声)想象一下,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口都响起了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那声音震耳欲聋,那声音此起彼伏,这样的场景给你怎样的感觉?(生:热闹,高兴……)还有哪个词可以表示人们当时的心情?(生:兴奋,幸福,开心,欢乐……)谁能用欢乐的语气给我们读一读这一句诗(指生读)。

  4、“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示“屠苏”资料: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是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发扬光大的。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

  展开想象,说一说:大年初一,要是你全家人坐在一起,迎着和煦的春风,品着屠苏酒。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说些什么?

  喝完屠苏酒,不仅身暖,心也暖,带着暖意齐读这句诗。

  5、“千门万户曈曈日”

  借助图片加注释理解“曈曈”

  (出示图片)这样的太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温暖,日出)

  其实在诗人心中这一轮缓缓上升的微光不仅仅是温暖的太阳,更多指的是诗人的内心,这一轮红日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代表的是光明和希望,千家万户的人们都迎着这旭日的光辉在那兴高采烈地换上新的春联,这又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男女生赛读读出希望。

  6、“总把新桃换旧符”

  视频了解“桃符”。

  说一说:你帮家里换过春联吗?换春联有什么含义?

  7、联系创作背景,领悟诗情。

  其实,诗人写《元日》,并不仅仅是写春节热闹喜庆的场面。当时王安石担任宰相,积极推行新政,想让国家更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变法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一批人的极力反对。他坚信旧的制度总能被新的制度代替,改革能像这春风一样吹进千家万户,能像这朝阳一样充满照耀千门万户。

  配乐读:

  此时,你就是王安石,你走在大街上,

  听到爆竹声劈里啪啦不绝于耳,读——爆竹声中一岁除;

  看到一家老小迎着春风饮屠苏,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看到一轮新日照耀着千家万户,读——千门万户曈曈日;

  看到人们在晨光熹微中换春联,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一派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景象,让王安石对变法充满了希望,内心充满了喜悦。让我们齐读古诗,会背的同学试着背一背,读出诗人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

  读诗句,猜传统节日。

  同学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七百多年前的宋朝,还是现在,我们过春节的方式都差不多,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叫法不一样而已,古时候叫“元日”,现在叫“春节”,桃符衍变成现在的春联。其实春节最早开始于4000多年前。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古至今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节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节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春节的古诗、故事、谚语。

  六、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饮屠苏

  迎朝阳

  换桃符

  《元日》教案 10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仍旧对显性的画面较感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在读诗时能将诗中的画面与自身生活体验联系起来理解,从而感受诗中的欢快气氛,体会一系列春节传统*俗背后蕴含着的人们对幸福美好的期盼之情。但对于王安石的执政理想,大部分三年级的学生还无法理解,因此,只稍作了解。

  【教学目标】

  1.理解“爆竹、屠苏、桃符”等词语。

  2.引导学生看注释、找*俗、查资料、融生活想象画面,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3.通过诵读感悟、吟诵,体会春节的气氛,感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诵读感悟、吟诵,体会节日的气氛。

  2.难点:想象画面,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看视频猜节日。

  同学们,为了表扬你们端正的坐姿和专注的小眼睛,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想知道吗?好,一起来看看吧。(班级学生过新年活动照片,配乐《新年好》)

  你们看到了什么?

  (预设1:齐回答,过年的时候、春节的时候 预设2:我看到了自己过年时候的照片)

  2.揭示课题。

  是啊,(过年,也叫)春节,是我们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关于春节的古诗,《元日》(板书题目)

  3、解题

  师:“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种(拖长音,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1)开始的,第一。

  (2)为首。

  (3)主要、根本。

  (4)元素。

  (5)构成一个整体的。

  (6)货币单位。

  你们觉得是哪一种呢?

  4、走进诗人

  那你们知道元日的作者是谁吗?——王安石(引导学生回答),对,他不仅仅是一位诗人,还是北宋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49岁的时候,好不容易当上了宰相!宰相在古代可是一个大官呢,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元日,就是在他担任宰相那一年的春节写下的,正是他春风得意的时候!

  二、反复读,明诗意

  1.范读,知节日。

  2.初读,解诗题。

  3.再读,找*俗。

  三、介绍吟诵法

  1、吟诵三种符号

  2、吟诵录音

  四、融生活,悟诗情,解吟诵

  1、我们先来看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老师起手势,学生读)

  你们听到了什么?(爆竹声)

  爆竹声怎么样?(爆竹噼里啪啦地响,爆竹的声音好大啊!)是啊,爆竹一点就燃,所以我们的爆竹读的急而短促,这家刚放完爆竹,那家又开始放了,此起彼伏的爆竹声音一直在耳边响个(不停),哇,过年可真热闹啊!(贴板书,热闹)

  请你们把这种热闹读出来。

  那“一岁”是什么意思呢?(生齐回答,一年),除呢?(生回答,过去)所以,“一岁除”指的是(一年就过去了)。

  那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学生答:在热闹的爆竹声中,一年就过去了)

  2、你的理解很到位!我们再来看第二句:(学生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是什么呢?(一种酒)你怎么知道?(课文中有注释)表扬你们懂得借助注释!其实,屠苏酒是由屠苏草泡的酒,传说喝这种酒可以避瘟疫、祈福新年,所以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准备了满院子的屠苏酒,大家都准备喝个够,喝个痛快,不醉不罢休!所以诗句中的屠苏,我们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们想到了诗中的哪一个字?(学生“暖”),是啊,同学的祝福,朋友的祝福,每个人的心里都感到(暖洋洋的、暖暖的)板书:温暖

  3、同学们,除了我们心里暖?暖还从何而来呢?(还有什么也是暖的呢?)(春风送暖,)对了,春风也是暖暖的!那还有谁会感到暖?(诗人王安石)是呀,我们的王安石可是好不容易当上了宰相,因此他在政治上的改革也得到了顺利的开展,在这个热闹、喜庆的新春佳节,普天同庆,人暖、心暖、天地暖!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诵一遍!

  4、是的,那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读诵符号学*后两句诗。

  讨论并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感受到了什么?

  (小组学*2min、小组组长代表汇报)

  是啊,老师起手势,“千门万户曈曈日”,通过节奏我们看到太阳正在(慢慢升起来),千门万户都已经把(旧桃符换成新桃符),感受到(新年新气象、新年生机勃勃)新年 的 万象更新(贴板书)

  王安石用几个画面、几句诗寥寥数语给我们勾勒出了人们欢度春节的喜庆场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除旧布新的决心,不管成功与否这份心系百姓的情怀让我们感动!

  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

  5、接下来,加上伴奏,加入感情,想象画面,吟诵出王安石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现在请所有女生起立吟诵;请所有男生起立吟诵。】

  评价语:你们诵出了王安石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你们的吟诵让老师也走进了诗中的画面。

  五、拓展延申

  1.理方法,巧迁移。

  2、关于春节,诗人陆游也写了一首《除夜雪》,但是这首诗写的不是正月初一,而是我们的除夕!同学们先听录音,根据注释想象画面!

  请同学们根据读诵符号,尝试把我们的这首诗读诵出来!

  (时间够,请同学单独展示,时间不够,全班一起展示)

  总结:同学们,吟诵除了可以帮助我们读出诗歌的感情,还能帮助我们想象诗歌的画面!


《元日》教案6篇(扩展3)

——《元日》教学设计9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认字与识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诵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古诗,提出疑问。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查找资料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了解*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课前难点:

  运用工具书独立完成预*。

  课前准备:

  对联积累,能够诵读对联。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 屠 童 换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张老师第一次 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精读古诗、领悟诗情、想象意境。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指导书写:

  新:注意左半部的下半部是“小”上有一横。

  换:注意右半部的下半部不是“央”。

  六、趣味作业,拓展延伸。

  采访爷爷奶奶等长辈,了解他们小的时候是怎样过年的,与自己相比有哪些不同,写成采访日记。

  七、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送旧迎新 爆竹声中一岁除, 元旦:公历一月一日

  焕然一新 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言行相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

  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认真书写全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3、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古诗的一般方法,尝试“讲诵写吟”古诗。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人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设计理念: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2、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学*方法。

  3、开放学法,引导学生讲诵写吟古诗。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

  1、开门见山,出示诗题——“元日”。

  谁来猜猜“元日”是什么意思?

  学生猜测。(如果有学生说对了,问一问他是怎么知道的?相机表扬课前预*充分的同学。注意与“元旦”区别开。)

  查字词典,共同理解:“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2、联系生活,说一说现在春节时有哪些风俗*惯?

  学生回忆、叙述。

  3、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解诗题。

  我们学*一首古诗,首先要理解它的题目是什么意思,这样就能知道这首诗大概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过渡:下面咱们就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宋代的人在春节时都干些什么呢?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猜诗题意思让学生区分元日与元旦,问题来自学生,解决于学生,印象深刻。回忆生活中春节的*俗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渗透了民俗文化的教育,营造了一种氛围,为下面解读诗**了铺垫。教师的小结很好地提炼了学*古诗的方法,授人以渔。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学*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

  二、诵诗文

  1、出示全诗,学生自读。

  2、检查自读效果。

  ①请个别学生读全诗,其他学生纠正读错的字音。(师相机教学“爆、屠、符”三个生字)

  ②共同探讨如何停顿。(如:爆竹声中∕一岁除)

  ③齐读一遍,然后同桌互读,师生对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顺)

  3、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诵诗文。

  古诗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诵读古诗是古诗学*的重要部分。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理解诗的含义,那我们就能诵读得更传神。

  (本环节设计意图:古诗的诵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大量地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在读的过程中解决生字的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育契机,巧妙地穿插。教师的小结仍然是一种授之以渔。)

  三、明诗意

  1、齐读古诗。

  2、小组合作学*,共同探讨诗意。

  3、全班交流,提出疑问: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其他组可以解答,大家都解答不出,教师可以运用查字词典、看图片、补充阅读资料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看图理解“曈曈日”、补充资料理解“屠苏”等等。)

  4、小组再次合作,连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5、每组派代表说诗意,比一比哪个组说得既正确又有文采。

  6、全班整合,取长补短,共同明晰整首诗的意思。

  7、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明诗意。

  理解诗句的内容,弄明白整首诗的意思,也是古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诗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本环节设计意图:诗意的理解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孩子自己能理解的老师不说,孩子能帮助孩子的,让孩子自己解决,相信孩子有这个能力。大家都有疑问的,教师要教给孩子解决的方法,如看图理解,补充资料理解等等,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教方法不教答案。对于整首诗的意思述说教师要求有文采,这是非常重要的,死板的翻译就失去了语文的味道,古诗意蕴深远,翻译成白话文也应该文质兼美。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在这样的翻译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所在。教师的小结过渡教给学生学*古诗的方法,为下面体会诗情做铺垫。)

  四、悟诗情

  1、集体诵读全诗。

  2、谈一谈:诗人是怎样来表现春节的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的?选择了哪些富有节日特色的风俗、景物来表现的?

  学生讨论交流。(抓住放爆竹、喝屠苏酒、贴对联等动人场景)

  3、诗人描写这些景物想表达什么呢?

  学生议一议。

  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再谈一谈。

  4、教师补充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资料,和学生共同探讨,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更表现了诗人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5、再读全诗,体会情感。

  6、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悟诗情。

  我手写我心,诗人在诗中总是寄托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在学*古诗的时候一定要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所有环节中,教师时刻不忘让学生诵读,通过学生一遍遍的诵读,逐渐走入诗人的内心。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关键的场景进行理解,通过补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把握人物思想,升华诗情。教师的小结在教给学生学*古诗的方法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写作教育,强调写作时的真情流露。学生带着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感悟,吟诵古诗,自然能读出这首诗的味道。)

  五、课堂延伸与作业

  1、采用多种形式吟诵《元日》。

  2、在《*字册》上认真书写《元日》1遍。

  3、你来吟我来喝:吟诵春联。

  4、动笔写一写《元日》这首诗所表现的春节欢乐场景。

  (本环节设计意图:强调对古诗的吟诵、书写,读好书、写好字。前一课刚刚学了春联,所以设计了一个吟诵春联的环节,既是对诗的内容的一种延伸,也是对中华经典文化的一种推崇。最后的写训练的不仅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学生对诗文解读的一种检测。)

  (整节课以学*方法的指导为主线,以讲、诵、写、吟古诗为实践,让学生学会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悟诗情,教给学生语文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要求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热闹、欢快。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教材解读:

  《元日》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二单元一篇主体课文,是首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的七言绝句,作者是宋朝著名改革家、诗人王安石。

  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说的是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诗歌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王安石对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

  设计理念:

  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鼓励学生自学古诗,不懂的地方通过查字典、查词典、看画面、讨论、阅读开卷有益等方法解决。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音,并认清字形,正确地朗读/有感情。

  2、通过查工具书、阅读开卷有益、看图等方法理解生词。

  3、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了解过节的各种*俗,初步学会欣赏春联。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准备:

  1.关于春联、诗配画的课件,音乐。

  2、搜集关于“年”的传说、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展开联想

  1、字典里“日”字可以指太阳,也可以指时间,如:一日是指一天,“元日”是哪一天?

  2、说到大年初一,就想到过年,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古时人们怎样过年的,让我们走进王安石的《元日》去看看。

  二、读古诗、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全班检测汇报,谁愿意来读一读?

  3、看屏幕抽读,看看自己能不能读懂,不懂的想办法解决:

  4、教师范写生字。

  5、把听音乐的感受带进诗里读,男生读——女生读——打着节拍读

  三、看画面,明诗意,悟诗情

  再看这首诗,你都看到哪些画面,让我们大家和你分享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

  1、你看到了什么?一岁是指?

  2、除是什么意思?除夕之夜还能听到什么?

  3、相机补充除夕之夜放爆竹和守岁的故事。

  4、读诗句,感受除夕的热闹。

  春风送暖入屠苏。

  1、你看到了那一幅画?

  2、相机补充屠苏的相关资料。

  师:酒是暖的,还有什么是暖暖的?(合家团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心里暖洋洋的)

  3、体会“入”字再读,这幸福的时刻,如沁人心脾的屠苏酒,人们沉醉在节日的喜悦中。

  4、再读,把你的体会送到诗句里。

  千门万户曈曈日,

  1、你给我们看的这幅图是?

  2、“千门万户”还可以说……瞳瞳日是什么样的日?

  3、这幅画带给你的感受是——美好、详和、充满生机、希望……

  4、感受着美好、充满希望的瞳瞳日!

  齐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1、桃符是什么?金钥匙找到答案勾出来。

  2、教师随机补充桃符资料。

  3、换桃符还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走进王安石。从哪个字眼能体会诗人心中的企盼抽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4、学生抽背——齐背——

  5、这首诗描绘的是人们欢度春节的喜庆情景,每行诗句都写了过年的一种仪式,

  放爆竹——饮屠苏——迎红日——换旧符。

  四、欣赏春联、拓展延伸

  1、贴春联:(随即渗透春联知识)

  上联:一夜连双岁 下联:五更分二年 横批:辞旧迎新

  2、对联:

  上联:莺歌燕舞春无限 下联:雨调风顺岁有余

  3、师生对对联

  4、作业:

  认真书写“爆”、“苏”、“换”、“符”四个生字。

  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收集春联,和同学交流欣赏。

  板书:

  12、过年 元 日

  爆 苏 美好喜悦

  换 符 辞旧迎新

  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认真书写全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3、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古诗的一般方法,尝试“讲诵写吟”古诗。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人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设计理念: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2、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学*方法。

  3、开放学法,引导学生讲诵写吟古诗。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

  1、开门见山,出示诗题——“元日”。

  谁来猜猜“元日”是什么意思?

  学生猜测。(如果有学生说对了,问一问他是怎么知道的?相机表扬课前预*充分的同学。注意与“元旦”区别开。)

  查字词典,共同理解:“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2、联系生活,说一说现在春节时有哪些风俗*惯?

  学生回忆、叙述。

  3、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解诗题。

  我们学*一首古诗,首先要理解它的题目是什么意思,这样就能知道这首诗大概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过渡:下面咱们就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宋代的人在春节时都干些什么呢?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猜诗题意思让学生区分元日与元旦,问题来自学生,解决于学生,印象深刻。回忆生活中春节的*俗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渗透了民俗文化的教育,营造了一种氛围,为下面解读诗**了铺垫。教师的小结很好地提炼了学*古诗的方法,授人以渔。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学*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

  二、诵诗文

  1、出示全诗,学生自读。

  2、检查自读效果。

  ①请个别学生读全诗,其他学生纠正读错的字音。(师相机教学“爆、屠、符”三个生字)

  ②共同探讨如何停顿。(如:爆竹声中∕一岁除)

  ③齐读一遍,然后同桌互读,师生对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顺)

  3、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诵诗文。

  古诗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诵读古诗是古诗学*的重要部分。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理解诗的含义,那我们就能诵读得更传神。

  (本环节设计意图:古诗的诵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大量地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在读的过程中解决生字的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育契机,巧妙地穿插。教师的小结仍然是一种授之以渔。)

  三、明诗意

  1、齐读古诗。

  2、小组合作学*,共同探讨诗意。

  3、全班交流,提出疑问: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其他组可以解答,大家都解答不出,教师可以运用查字词典、看图片、补充阅读资料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看图理解“曈曈日”、补充资料理解“屠苏”等等。)

  4、小组再次合作,连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5、每组派代表说诗意,比一比哪个组说得既正确又有文采。

  6、全班整合,取长补短,共同明晰整首诗的意思。

  7、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明诗意。

  理解诗句的内容,弄明白整首诗的意思,也是古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诗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本环节设计意图:诗意的理解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孩子自己能理解的老师不说,孩子能帮助孩子的,让孩子自己解决,相信孩子有这个能力。大家都有疑问的,教师要教给孩子解决的方法,如看图理解,补充资料理解等等,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教方法不教答案。对于整首诗的意思述说教师要求有文采,这是非常重要的,死板的翻译就失去了语文的味道,古诗意蕴深远,翻译成白话文也应该文质兼美。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在这样的翻译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所在。教师的小结过渡教给学生学*古诗的方法,为下面体会诗情做铺垫。)

  四、悟诗情

  1、集体诵读全诗。

  2、谈一谈:诗人是怎样来表现春节的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的?选择了哪些富有节日特色的风俗、景物来表现的?

  学生讨论交流。(抓住放爆竹、喝屠苏酒、贴对联等动人场景)

  3、诗人描写这些景物想表达什么呢?

  学生议一议。

  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再谈一谈。

  4、教师补充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资料,和学生共同探讨,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更表现了诗人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5、再读全诗,体会情感。

  6、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悟诗情。

  我手写我心,诗人在诗中总是寄托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在学*古诗的时候一定要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所有环节中,教师时刻不忘让学生诵读,通过学生一遍遍的诵读,逐渐走入诗人的内心。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关键的场景进行理解,通过补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把握人物思想,升华诗情。教师的小结在教给学生学*古诗的方法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写作教育,强调写作时的真情流露。学生带着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感悟,吟诵古诗,自然能读出这首诗的味道。)

  五、课堂延伸与作业

  1、采用多种形式吟诵《元日》。

  2、在《*字册》上认真书写《元日》1遍。

  3、你来吟我来喝:吟诵春联。

  4、动笔写一写《元日》这首诗所表现的春节欢乐场景。

  (本环节设计意图:强调对古诗的吟诵、书写,读好书、写好字。前一课刚刚学了春联,所以设计了一个吟诵春联的环节,既是对诗的内容的一种延伸,也是对中华经典文化的一种推崇。最后的写训练的不仅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学生对诗文解读的一种检测。)

  (整节课以学*方法的指导为主线,以讲、诵、写、吟古诗为实践,让学生学会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悟诗情,教给学生语文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元日王安石

  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悟诗情

  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

  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 屠 童 换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

  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

  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

  (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板书

  元日

  (宋)王安石

  解诗题 放爆竹

  读诗文 喝屠苏

  明诗意 迎红日

  悟诗情 换新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

  古诗。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新课

  1、初读课文

  (1)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2)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3)全班齐读。

  (4)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屠、曈、换、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屠杀、苏醒、交换、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1)学生自由读诗句。

  (2)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3)指定学生说诗意。

  (4)全班齐读全诗。

  (5)分组接背诗句。

  (6)指定学生背诵。

  (7)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8)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要求:

  1、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多种学*方法解决。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展开合理想象,把诗句变成画面,再把画变成话,发展学生的语言。

  3、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了解过节的各种*俗,初步学会欣赏春联。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迎新春

  2、说说看你想到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过年的感受。

  3、揭题: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有一首古诗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4、解题:元日

  二、学文

  1、初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2、学贵有疑:预*时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师板书。

  3、学应有法,解疑

  哪位同学能帮助解答?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你的学法金钥匙告诉大家。教师相机指导。

  爆竹:炮仗鞭炮指名书写,师范写。

  (·)的爆竹声(噼里啪啦噼噼啪啪此起彼伏)

  岁:年,哪些词或诗句也曾用到岁?

  岁岁*安“一岁一枯荣”

  除:除去送走过去

  屠苏:草名酒

  曈曈日:初生的太阳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新桃旧符:老师也有把金钥匙,每一单元的整体预*是非常重要的。请同学们翻开123页,拿起笔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咱们快速地默读开卷有益:过年,你就明白新桃旧符是什么了。

  指名说:桃符是什么?它就是现在的春联。

  4、理解感悟

  ①明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同桌试试,指名说,

  课件:结合画面,再次描述。师描述

  ②想象说话:快过年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说说你过年时总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闭眼想象,脑子里就像在演电影一般浮现出过年时的情景,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范读,生想象,指名说。

  ③指导读: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把过年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景象描绘出来。真棒!不知道你能不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元日的热闹气氛表现出来?

  自己试试。

  ④背诵,画面辅助。

  三、拓展,了解春节的各种*俗

  1、贴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指名读,渗透春联的知识:春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还有横批。

  2、对对联:你能试着对出下联吗?

  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春。

  3、课文插图里也有一幅春联,你能读出来吗?

  被挡住的字咱们帮它填上: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横批:辞旧迎新

  相机了解除夕夜

  5、贴春联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与祝愿,增加了节日的气氛。语文天地里也有一幅对联,请看:

  ·莺歌燕舞春无限,雨顺风调岁有余。

  你能说说它表达了什么样的祝愿吗?

  6、交流带来的春联。

  教材简析:

  《元日》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七言绝句,是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绝句。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4、通过拓展练*,帮助学生积累同类古诗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设计理念:

  从古代诗歌特点和小学生学*古诗的心理、情感等特点出发,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考虑以下几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开放学*,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

  设计思路:

  读通 读懂 读美

  教具准备:

  插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其他的生字新词。

  屠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

  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

  师告知: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

  师出示:屠苏:

  ①草名(阔叶草)

  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

  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六、巩固练*:

  1、比一比,组词。

  屠( )符( )爆( )

  著( )付( )暴( )

  2、根据古诗填空。

  《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 “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七、拓展练*。


《元日》教案6篇(扩展4)

——元日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原文: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

  辛弃疾〔宋代〕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译文:

  新的一年来临,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十分好看。我不是不喜欢春天,而是那种生活早已成为的遥远回忆,往日为了花期而常把春天虽怨恨。今年春未到时我就开始探询花期,但花期短暂,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今年是元日立春,花期应可定,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注释:

  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戊申:即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元日:正月初一。椒盘:盛有椒的盘子。彩胜:即旛胜。整整:人名,是辛弃疾所宠爱的一位吹笛婢,词中以之代表他家中的年轻人。韶华:青春年华。借问:询问(花期)。花期:花开的日期。暗指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无凭准:靠不住。

  赏析:

  这首词作于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正月初一这一天,刚好是立春。自然界的节候推移,触发了他满腔的忧国之情。这一年辛弃疾已四十九岁,屈指一算,他渡江归宋已经整整二十七个年头了。二十七年来,辛弃疾无时不盼望恢复大业成功,可是无情的现实却使他一次又次地失望了。于是,他在春节的宴*上挥毫写下这首小词,借春天花期没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这也是辛词善于以比兴之体寄托政治感慨的一个特点。

  这首词的开篇通过节日里众人热闹而自己索然无味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说的是当时民间春节风俗。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十分好看。

  这里通过描写节日里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人们的欢乐,来反衬自己“忧愁风雨”的老年怀抱。接下来两句:“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笔锋一转,说明自己并非不喜欢春天,不热爱生活,而是痛感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于自己早已成为“往日”的遥远回忆。并且,其不爱春天热闹的原因还有更深的意义。

  在过去的岁月里,作者岁岁苦盼春来花开,可年复一年,春天虽来了,“花”的开落却无凭准,这就使人常把新春怨恨,再没有春天一来就高兴的旧态了。显然这里一个“恨”字,已不是简单地恨自然界的春天了。接下来,作者从一个“恨”字出发,着重写了自己对“花期”的担忧和不信任。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恨之情。这种恨,是爱极盼极所生之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作者急切盼望春来,盼望“花”开,还在隆冬就探询“花期”;但花期总是短暂的,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这一年是元日立春,花期似乎可定,从他*时言行读者不难了解,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作者在这里写的虽是自然界的变化,实际上是在曲折地表达了对理想中的事物又盼望、又怀疑、又担忧,最终还是热切盼望的矛盾复杂心情。作者之所以会有如此缠绵反复、坚凝执着的心理呢?就是因为他心中有抗金复国这一项大事业!所谓“花期”,即是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在正月初一这样的节日,人们忙着庆贺这个双喜的日子。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天真烂漫,兴高采烈,欢呼新春的到来。但是,这样的节日场景,对于长期削职闲居,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来说,无疑是别有一番滋味,眼看着这一派歌舞升*的气象,却怎么也乐不起来。

  就在他写此词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死了,这对于恢复大业也许是一个转机。如果宋孝宗此后善作决断,改变偏安路线,则抗金的“春天”必将到来。可是锐气已衰的孝宗此时已无心于事业,赵构刚死,他就下令皇太子赵惇“参决国事”,准备效法他老子传位于太子,自己当太上皇享清福了。

  由此看来,“花期”仍无定准,“风雨”也难预料。上饶离临安不远,作者想必已听到这一消息。而他在词中所感叹的“花期”无定、“风雨”难料,也是由此而发。通篇此词,作者比兴结合,含而不露,十分自然地表达了他政治上的感受和个人遭遇的愁苦复杂的心情。

  当时,辛弃疾被劾离官闲居已五年余。是年奏邸忽腾报辛因病挂冠,此迟到的风雨具见京城大老们的荒唐和对稼轩的忌恨。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原文: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宋代: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译文: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注释: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tú)酥(sū)沉冻酒。晓寒料峭(qiào)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莲花漏:一种状如莲花的铜制漏水计时器,相传为庐山僧惠远所造。酴酥:即屠苏,酒名。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东君:春神。

  赏析:

  莲花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在井悬冻酒,晓寒侵人之时,柳枝的苗条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气息。虽有佳人歌女劝酒佐兴,可词人却为早春的物候所惊,犹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旧。构思新颖,饶有情致。

  原文: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赏析: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千门万户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替换成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


《元日》教案6篇(扩展5)

——元日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一节赛课刚刚结束,我的脑海中还在不断地回放课上的一幕又一幕,心里也一直难以*静。耳边依旧回荡着孩子们朗诵古诗那稚嫩的声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在陌生的地方,与陌生的学生,上了一节公开课,缘分竟如此莫名其妙。我们从陌生开始,在依依不舍中结束,这个过程是何等的愉悦,又是何等的幸福,我享受这样的感觉。

  回顾这次讲课,我经历了理论考试,现场抽课、抽班级,再现场设计教案等环节,也许对别人来说是一种痛苦地折磨,对我而言却是兴奋与快乐的。由于抽讲课的时间有些靠后,这让我有机会又经历了试讲、磨课,修改教案的过程。

  在与代玲校长磨课的过程中,她尊重我的想法,适当点拨,使课堂设计的环节有张有弛、有声有色,巧妙的解决我可能容易“断片”的部分,让我呈现了一节理念较新的识字课。春来校长的一句金言:“旧符,我试听时,有个孩子当成衣服了,换了别校的孩子,也可能出现这种现象,想想如何解决。”这让我做好充足的准备,解决孩子容易误会的词语。刘影老师给我带班,我在比赛现场就接到微信:“祝今日好运,稳稳发挥,不必急着回来。”这让我放下班级的繁杂琐事,安然参加比赛。

  一节课的背后,承载了太多人的辛劳付出,而我只有在反思中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前行,回味本节课,有三处设计较为出彩:

  一、看图猜节,激趣导入。这环节设计较为巧妙。

  课前,我先后出示了三幅图,图中提供了节日的*俗,让学生看图猜猜是什么节日,重点了解春节的*俗,也解决了课后的练*。再引入新课《元日》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设计,不仅满足低段孩子的好奇心,同时让学生了解*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学古诗做好了情感和知识地铺垫。

  二.分散识字,降低难度。本课《元日》要求会认10个字,本课打破了以往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的*惯,将识字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识字是让学生在古诗中寻找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随着学生的汇报,我板书:爆竹屠苏桃符,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学*“爆——暴,屠,苏和符”,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总结识字的方法。第二部分识字是在了解诗意后,读成语来识字。“除旧迎新、春风送暖、千门万户、以旧换新”让学生用第一部分的识字方法来自学,并汇报以上成语中的生字。

  设计意图:由合作识字,到自学识字,学生的识字有了层次性的变化,识字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诗,将识字、读诗、背诗紧密结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感悟诗意,巧妙渗透。低段古诗的理解不要过深的挖掘,所以本节课我通过创设过年的情景,用教师的语言描写诗意,学生去想象过春节的画面,读出相应的古诗,这样的导读设计,迎来了本节课中的情感高潮。

  一节课虽然精心设计,还是美中不足:

  一.板书设计不美观。当我看到照片中的板书时,我真想冲进画面里,擦了重写的感觉。由于黑板块太小,我的板书设计就显得太满,字也写得有些歪扭,当时代玲校长也建议我写到虚宫格中,我觉得麻烦,浪费时间,图省事,懒于约束导致自己觉得失去了颜面。

  二.写字时间还应该再充足些。虽然预设时就写一个字象形字“户”,其实我是还想再多些一个字的,课上我让一名学生指导我写字,我再指导其他同学写,这环节是我课上随机生成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可是在展示一名同学写的字时候,由于调整投影仪的大小时浪费了时间,让写字的时间变得紧张,就完成了这预设的一个字,有些遗憾。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的确是这样,上完课后的兴奋,兴奋过后的沉思,似乎总有“如果”相伴,“如果,这一环节,我……”唉,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在这次比赛中,磨课再一次让我成长,总结得与失,才能让自己更自信的前行。

  《元日》一课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春佳节人们欢乐祥和的景象寄托了诗人除旧布新富国强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这首古诗时不由自主地想到以往总是把诗的解释全部让学生抄写下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古诗意思的办法,这样的学*学生学起来了无生机没有兴趣的被动接受式学*。以往我们总认为学生读不懂古诗文的意思,结合本诗有图有文,而且诗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所以我采取了让学生在预*的基础上交流,或把重点的词句意思猜一猜,如:“千门万户入屠苏”学生的猜测十多种多样的,而猜测的好处是学生没有压力,而没有压力的学*才能更易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其学*的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仅仅把读懂诗的意思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那么我们的目标是浅层次的,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才是古诗文教学的真正内涵。我是这样对孩子们说的:“同学们,古人写作时不喜欢直抒胸臆,不会像我们写作时那样直白,任何诗文都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其中,了解作者的生*和把诗放在文化背景下历史背景下去学*是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重要方法。那么就让我们走进

  作者走进写师的那个年代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便水到渠成般的呈现在眼前。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更应尊重学生的自主学*要求,相信学生,学生才会在学*中奏响课堂和谐的乐章。

  《元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在其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的作品。此首七言绝句介绍了古时候人们过新年的风俗,描写了新春佳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整首诗篇幅短小,内容除个别古词外,较为浅显易懂。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较为熟练地通过自主阅读资料来疏通、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且课前也做好了充分的预*工作。

  针对文本特点与学生学情,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的:首先,我通过欣赏春节音乐的方式激趣导入,让学生们说说“从音乐声中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气氛?”来引出古诗题目,在板书课题时,我着重强调“元”字的理解,通过出示字典上关于“元”的六种解释,让学生们自己对照意思,选择出《元日》中的“元”是第一、最初的'意思,从而顺理成章地解题,“元日”便是春节。解题之后,我便开始教给学生们学*古诗的第一步:朗读。通过自由朗读后指名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发现朗读古诗需要注意停顿与节奏才能读出古韵,用斜线的记号把古诗的停顿标出。其次,我便让学生尝试去读懂故事,遇到难以解决的字词理解要在书上做好记号。接着,我以每一行诗先读、再交流难懂的字词、接着连起来说说意思、最后想象画面、分析这幅画面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的形式来开展理解诗意的教学。如“爆竹声中一岁除”一句,先指名读,其次有学生提问“‘一岁除’中的‘岁’和‘除’是什么意思?”,接着有预*充分的学生便回答“除”是“去”的意思,我在一旁补充:也有交替、改变的意思。而这边的“岁”我引导学生回想《春联》一文中的一副对联:“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里面“辞旧岁”对“贺新年”,“岁”对“年”,显然“岁”就是年的意思。那么,如此分析下来,整个一行诗很多学生都能把意思完整地说出来了,最后,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耳边就是“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在这样的声音中,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悄悄地过来了。学生们都感受到了欢乐、热闹的气氛,我适时进行板书。以下的三行诗我便用相同的方法教学,其中也拓展了一些关于古代“爆竹”的来历、饮屠苏酒的故事来使学生们更彻底地理解古代的过年*俗。分析完整首诗的意思,我便请同学们三个字概括古时候人们过春节的风俗,有的学生在“放鞭炮”和“燃爆竹”之间犹豫摇摆,经过讨论斟酌,我与学生们一致认为“燃”字更有古意,而引用原文中的“爆竹”一词也更贴合诗意,就在字词的反复推敲下,我与学生一起概括出古人过年的三大风俗:“燃爆竹”、“饮屠苏”、“换桃符”。接着,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之后一起分享交流。然后,我引导学生学*古诗还需读懂诗人在字里行间想表达的感情,这就要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我采用直接出示资料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发现王安石是在担任宰相推行新政时创作《元日》的,结合当时背景,很快就能感受到诗人此刻高兴、激动、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心境。课堂的最后,我让学生积累了王安石另外两首十分著名的古诗进行古诗的课外拓展,分别是《梅花》和《泊船瓜洲》。

  通过《元日》的教学,我发现学*古诗最重要的是教学学生学*的方法,概括而言就是解题、读通、读懂、读到诗人心里去。所以在这节课上我反复地强调了学*古诗的方法,希望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元日》的内容还是很简单的,个别词语的意思我采用出示小资料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从而锻炼他们对资料的提炼与理解能力。最后,在处理教学时间安排上我出现了时间不够的情况,经过反思,我认为问题出在最后引入作者的介绍与写作背景的引入上面,这一部分我讲得过于详细了,假若能处理得简单干脆一点,整节课的时间会是恰好的,而对于学生的理解、吸收也会是适量、合理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元日》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描写过年的古诗。我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由教师在讲读古诗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如:诗题“元日”是什么意思?“爆竹声中一岁除”一句中的“一岁除”是什么意思?“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句中的“屠苏”是什么东西?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教材的注释中都有解释,提出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己领会古诗的字面意思。但我在讲读的过程中,偏重了词语的解释,如在解释“前门万曈曈日”这一句中的“曈曈”两字时,我接着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时的观察,说说春天刚刚升起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给人以什么样子的感觉?这时,大部分学生能说出春天刚刚升起的太阳,又大又圆,红彤彤的,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温暖的感觉,融入到“前门万户曈曈日”的诗句中,并大声地读出来……通过这样的解释、分析、引导,学生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了,并慢慢地进入到古诗的意境中,一个个读得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小脸红扑扑的……但在讲解桃符的时候,我说桃符就是把门神画在桃木板上,然后挂在门的两侧,用于驱鬼的,这时学生们都嚷着说是驱“年兽”的,我是听了半天才听明白是“年兽”。看来我在备课的时候准备得还不够充分,以后一定要注意。

  学*《元日》这篇古诗,我主要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积累入手,说说自己过年时最兴奋、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喜欢过年,那你们在过年时最喜欢做什么?学生有说放鞭炮的,有说穿新衣的,有说吃好东西的,有说走亲戚的……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联想的什么?

  2、古人过年有哪些风俗?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3、结合作者简介,想一想结尾一句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本节课最让我感到成功的是,学完古诗后让学生一边背诵一边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眼前的情景,再让学生大胆地汇报。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正穿着新衣裳在开心地玩耍。”有的说:“我看到了小孩子正拿着鞭炮在燃放。”有的说:“我看到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有的说:“我看到了一帮小朋友拿着大人给的利是跑向商店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食品。”有的说:“千家万户的人们正在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还有的说:“人们正在尽情地喝着屠苏酒。”

  就这样,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找到引起学生想象的“着火点”、“触发点”,让孩子们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再一次在脑海中播放画面,如身临其境般真切感受着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