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6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9-28 00:00:00 小班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1

  活动目标:

  1.学*将糖果按颜色、形状标记分类。

  2.能用简单的语言回答**的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1—2颗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糖果。

  2.大小盘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1.糖果大聚会。

  教师:糖果宝宝真可爱啊!你带的糖果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糖果的形状、颜色、介绍后将糖果放在盘子里。

  2.说说糖果。

  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糖果有各种各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红的有黄的;有圆形的有方形的……

  (二)送糖果回家,认识标记。

  1.学*按颜色标记分类。

  教师出示有颜色标记的篮子:这些糖果放在哪个篮子里最合适?谁来试试?(个别幼儿操作)教师:怎么知道把红糖果放在这个篮子(贴有红标记的篮子)里呢?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颜色标记:涂红颜色的卡片叫红标记,贴红颜色标记的篮子是红颜色糖果的家……

  3.学*按形状标记进行分类。教师出示有形状标记的篮子:谁来试试把糖果分类?

  教师:怎么知道把圆形糖果放这个篮子里呢?(贴有圆形标记的篮子)

  (三)分一分糖果-----分组操作。

  娃娃家的糖果要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里?

  幼儿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边分边说:“XX糖果送你回XX家里。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练*将糖果按颜色、形状标记进行分类的技能,并能边说边分。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2

  活动设计背景

  这是一节小班的数学课,小班的幼儿对方位的认知已有一定的理解,能较好的掌握上下、前后等方位。左右方位的掌握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以客体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在这一方面幼儿很容易混淆。本节课就是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进行设计,通过游戏让幼儿认识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数过来,它的次序是有变动的。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双向排序,并能应用在生活中。

  2.通过操作学*,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其重点是让幼儿认识并掌握同一物体从不同的方向数,它的位置始终不会改变,但是序数会变。难点是认识左右的双向排序,需先向幼儿确定是以面向物体来确定左右的,再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练*和巩固,最终掌握左右的双向排序。

  活动准备

  各色实物磁贴、方向卡(箭头磁铁)、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糖果么?今天我就带你们去糖果店里瞧瞧。我们一起坐小火车去吧。

  2.出示红、蓝火车头,请两名老师扮演火车司机,请幼儿做乘客。

  二、观察情境挂图

  1.师:你们看,糖果店到了。

  2.水果店老板: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我的糖果店。请小朋友随便看看吧。(请幼儿自由观察图片,让幼儿自由的说)

  3.使用方向卡随机提问。

  三、师生互动活动

  1.师:小朋友们来到糖果店,数学王国里的小动物们也来了。可是糖果店的老板说,小动物太多,要让他们排队进来,请小朋友帮他们排排队好吗?(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排队。数数看来了几个小动物)

  2.请幼儿说一说从箭头方向数过去,胖胖猪排在第几位?从另一个方向数过去,他又排在第几位?

  四、幼儿探索操作

  师:小动物们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多的水果宝宝,他们在哪里呢?水果宝宝已经在小朋友的作业纸上排好队等着小朋友了呢,他们想请小朋友也来看一看,从不同的方向数过来,他们都排在了第几个位置?

  五、结束部分

  1.师:小朋友们,咱们在这里玩了很久,该回去了。你们看,火车司机在等咱们呢!请小朋友们先去排队领火车票吧。

  2.师:请拿到火车票的小朋友们,根据车票的颜色和座位号按顺序上车吧!

  3.请幼儿说说自己排在第几位。

  4.乘火车出教室,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首先从设计意图来说,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吃糖果,通过去糖果店这一缘由,带孩子们进入活动当中,过度比较自然。

  其次从教学方法来说,打破了以往的教受方法,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教师所扮演的是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这样,孩子们真正成了学*的主体,自发而主动的投入到了学*之中,从由孩子提出问题来看,他们不但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语言的发展也得到了锻炼,整个活动都是以游戏为主线,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了学玩合一。

  从教学程序来说,是有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游戏活动自然过度,结束部分通过每一位小朋友持票上火车,通过乘车游戏来复*巩固双相排序,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最后谈谈自己的经验感受:

  一、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反应。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们通常都不愿听到“异样的声音”,有时听到后也“装做”没听见,其实这样不直接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做出及时而有效的反应,这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要灵活处理。

  在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备课时要有几手准备,即备可遇见的问题也做好出现不可遇见的问题的准备。如果出现了不可遇见的问题,处理中要尊重幼儿的感受,理解幼儿的选择,帮助幼儿渡过他的难关。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3

  活动目标:

  1、理解分配数量的概念。

  2、在活动中体验分享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卫生*惯。

  活动准备:

  糖果若干、贴有动物的娃娃盘、蚕豆、动物图片、不同数量的食物、纸制蛋糕人手一份、剪刀、湿毛巾。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分食物。

  (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10片饼干,谁想吃?你们觉得饼干够不够分?为什么?那怎么办?(幼儿回答后共同分享)

  出示食物饼干后,幼儿很兴奋,有很多幼儿都想吃,当提问“饼干够不够分”时,幼儿异口同声地说“不够”,并想出了解决的方法。

  (2)出示八颗糖:有几颗?老师想把它们分给两个小朋友,够不够分?可以怎么分?分给四个小朋友呢?八个小朋友呢?

  幼儿已有了数量的概念,并能区分数量的多少,在此基础上,幼儿能正确地判断“够不够”,并能“一对一”地分配糖果

  3、幼儿尝试操作。

  (1)分蚕豆。

  出示蚕豆: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小动物想请你们帮忙分蚕豆,你们愿意吗?小朋友要把蚕豆分给娃娃盘里的两个小动物,先要数一数你有几颗蚕豆。(幼儿操作)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并重点表扬能“*均分配”的幼儿大部分幼儿在操作中都能运用“一对一”的分配方法,个别幼儿能直接将蚕豆分成相等的两份。

  (2)分蛋糕。

  出示蛋糕:这是什么?原来今天是小猪的生日,它还请来了几位好朋友,你们看是谁?(出示动物图片)小猪把蛋糕切成了三份,你们觉得蛋糕够不够分?为什么?那我们帮小猪重新分一分,好吗?(幼儿按意愿把蛋糕剪成若干份)请2——3名幼儿送蛋糕,如幼儿能把蛋糕分成六份,作重点评价。

  分蛋糕时,有的幼儿先把蛋糕分成三份,然后再把每一份分成两份;有的幼儿则没有目的地把蛋糕分成了若干份,他们都能使每个小动物吃到蛋糕。在分蛋糕时,教师重点讲评了能“*均分配”的操作方法,帮助幼儿在理解“分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到“*均分配”的概念。

  4、帮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大家帮助了小猪,小猪可开心了,它也给你们准备了好吃的点心,看看是什么?你觉得够不够分?为什么?(请每一组的小朋友都说一说)小猪还有一个要求:让每个小朋友都吃到,而且要全部吃完。(每组请一名幼儿分点心,并说说是怎么分的。)

  幼儿分享食物,教师巡回查看,提醒幼儿注意卫生。

  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幼儿已有了“分配”的概念,当老师提供的食物数量少于一组幼儿人数时,他们能很快地想出解决的方法。当每个幼儿吃到点心时,充分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设计思路:

  一天,幼儿的午点是一个个可爱的动物饼干,小朋友见了,可高兴了,轻声讨论着自己喜欢的动物。可准备用餐时,有的幼儿问:“老师,饼干该怎么分呀?”这促使我分析幼儿有关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发现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分配的方法。其实,数学领域中的许多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一活动。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4

  教学设想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感知“*均分”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数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糖果若干、小圆片、豆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趣促学。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新本领,大家有兴趣吗?

  二、摆一摆,探索新知。

  动手实践一:每小组5人,有20块糖果,每个小朋友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分分看,方法多的给予奖励糖果。

  (1)学生动手合作摆一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情况。

  (2)小组汇报摆的方法,进行奖励。

  动手实践二:规则让学生用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表糖果,动手分分看。

  (1)分小组交流分的方法,并填写第36面表格。

  (2)集体交流、反馈。

  (3)在全班操作的基础上,指名拿老师的教具上台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有没有分完了?

  活动实践三、(完成第37页小组活动)

  (1)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说一说可以怎么分,并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2)请个别小组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3)集体交流,讨论分法,说说有没有分完。

  活动实践四:

  (1)师说明游戏规则。

  (2)拿出准备好的豆子进行游戏活动。

  (3)教师巡视并指导。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了什么数学知识,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数学问题呢?请你把它写下来,好吗?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5

  “分糖果”是第三个“分一分”活动。在教学目标中明确的写着:能力目标是体会物体分组有不同的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例子时有些同学能很快的知道20块糖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4块糖。但也有很多同学是不知道如何分的,当我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方法时,同学们都摇头,只有小静同学举手。当她把答案写出来时,同学们都笑了还有的孩子喊出:“错了。”我让小静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这时孩子们才明白。于是有一些孩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会分了,可是还是有许多的孩子不会分。很显然教学目标没有完成。

  事后和几个*行班的交流,得出了解决的方法。

  1、让孩子明白题意,让他们知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2、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从中探讨出一些估算的方法。

  3、注意讲清分得每一个步骤让孩子有个清晰的思路。

  4、对既直接又简单的方法应肯定,鼓励,这样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才会采用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

  《分糖果》的教学反思

  1、*均分是学生学*除法的基础,理解了*均分的含义,对学生学*除法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节课通过分糖果和分花生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并体会*均分的过程,理解*均分的含义。在分糖果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把*均分的活动过程记录在表格内,初步学*用表格记录活动的简单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及表达能力。

  2、*均分较大数目时学生很容易出现错误,学生*均分产生错误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采取补救措施改正错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不仅教给学生*均分较大数目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补救失误的方法,这对学生是受益无穷的。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6

  小时候,我特别爱吃糖果,经常把糖分成几份给小伙伴们。

  小学一年级暑假的一天,妈妈给我了11粒糖果,并问我:“妈妈把这些糖交给你保管,你要想办法把这11粒糖分给离你住得*的幼儿园同学,做个纪念 吧!”我想来想去,最后决定把它分给果果、圆圆和丹丹。果果是我最好的朋友,要给她二分之一的糖;圆圆也是我的朋友,但也给她二分之一的糖的话,丹丹就没有糖了,所以就给她四分之一的糖;丹丹嘛,就给她六分之一的吧!接下来,我就开始分糖了......咦?怎么11都除不尽2、4、6呢?(因为当时没学,所以不会)带着这个疑惑,我去问了妈妈,妈妈听后,笑嘻嘻地说:“那你先问我借一颗糖再试试看吧。”说完,妈妈就奇迹般地“变”出了一颗糖。我便继续分糖:11+1=12(颗) 12÷2=6(颗) 12÷4=3(颗) 12÷6=2(颗) 6+3+2=11(颗)12-11=1(颗) 嘿!正好多一颗,还给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把剩下的糖果给妈妈,还问了她,妈妈说:"二分之一加四分之一加六分之一就等于十二分之一呀!”

  哦,原来是这样。被妈妈这么一说,我心里的谜团就解开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6篇扩展阅读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6篇(扩展1)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 (菁华5篇)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1

  活动目标:

  1、学*将糖果按颜色、形状标记分类。

  2、能用简单的语言回答**的问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1—2颗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糖果。

  2、大小盘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1、糖果大聚会。

  教师:糖果宝宝真可爱啊!你带的糖果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糖果的形状、颜色、介绍后将糖果放在盘子里。

  2、说说糖果。

  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糖果有各种各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红的有黄的;有圆形的有方形的……

  (二)送糖果回家,认识标记。

  1、学*按颜色标记分类。

  教师出示有颜色标记的篮子:这些糖果放在哪个篮子里最合适?谁来试试?(个别幼儿操作)教师:怎么知道把红糖果放在这个篮子(贴有红标记的篮子)里呢?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颜色标记:涂红颜色的卡片叫红标记,贴红颜色标记的篮子是红颜色糖果的家……

  3、学*按形状标记进行分类。教师出示有形状标记的篮子:谁来试试把糖果分类?

  教师:怎么知道把圆形糖果放这个篮子里呢?(贴有圆形标记的篮子)

  (三)分一分糖果—————分组操作。

  娃娃家的糖果要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里?

  幼儿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边分边说:“XX糖果送你回XX家里。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练*将糖果按颜色、形状标记进行分类的技能,并能边说边分。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2

  活动目标:

  1.学*将糖果按颜色、形状标记分类。

  2.能用简单的语言回答**的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1—2颗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糖果。

  2.大小盘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1.糖果大聚会。

  教师:糖果宝宝真可爱啊!你带的糖果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糖果的形状、颜色、介绍后将糖果放在盘子里。

  2.说说糖果。

  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糖果有各种各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红的有黄的;有圆形的有方形的……

  (二)送糖果回家,认识标记。

  1.学*按颜色标记分类。

  教师出示有颜色标记的篮子:这些糖果放在哪个篮子里最合适?谁来试试?(个别幼儿操作)教师:怎么知道把红糖果放在这个篮子(贴有红标记的篮子)里呢?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颜色标记:涂红颜色的卡片叫红标记,贴红颜色标记的篮子是红颜色糖果的家……

  3.学*按形状标记进行分类。教师出示有形状标记的篮子:谁来试试把糖果分类?

  教师:怎么知道把圆形糖果放这个篮子里呢?(贴有圆形标记的篮子)

  (三)分一分糖果-----分组操作。

  娃娃家的糖果要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里?

  幼儿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边分边说:“XX糖果送你回XX家里。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练*将糖果按颜色、形状标记进行分类的技能,并能边说边分。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3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能用动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2、通过活动能够了解一些有效记忆的方法,并知道正确记忆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小熊形象一个、图片三组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熊形象导入

  1、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瞧瞧它是谁呀!(跟小熊打招呼)

  2、你觉得这只小熊在干什么?(想东西)

  3、它在想事情,因为他的记性不好,什么叫记性不好?(记性不好就是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一会就忘记了)

  二、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1)妈妈请小熊去买什么?(根据幼儿所说出示图片)

  (2)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小熊把要买的东兴记成了什么?

  (3)小熊市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把玩具带回家的?(注意引导幼儿说出牵、挎、背等动作并以同模仿)

  2、讲述故事第二部分

  (1)这次小熊记住了要买的东西了吗?它怎么会又忘记了。

  (2)这回小熊买了哪些东西回家。

  (3)小熊这回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把东西带回家的?(分别让幼儿说说注重强调动词夹、顶、抱,并让幼儿尝试模仿)

  3、讲述故事余下部分

  (1)先让幼儿猜猜你们觉得这回小熊能买对吗?(幼儿自由答):那我们继续听故事看看小熊到底买对了没有。

  (2)教师讲述故事,这回小熊买对了吗?发生了什么事,让小熊又忘记了。

  (3)小熊忘记了什么事情呀?

  4、听完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趣。

  5、师幼结合图片共同讲述故事《小熊买糖果》

  三、结合生活经验帮帮小熊,了解一些有效记忆的方法。

  (1)小熊没能完成妈妈的任务,谁能帮帮它来记牢妈妈的话?

  (2)师总结:可以用笔写下来;可以画下来;听得时候一定要认真听,努力记;

  四、活动延伸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因为记性不好闹出笑话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帮助我们记忆的好办法,请你再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想到了告诉老师,我们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第一次试教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如:教具太大,整个画面看起来比较凌乱,教师讲得比较多,就像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记忆不好,孩子能说出来,教师不用去举例说明。还有游戏环节不要用数字,应该也弄一些和故事相关的东西,如水果、食物、学*用品等等。由于时间的问题,我没有进行第二次的试教,虽然我做了相应的调整,但第二次执教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听课老师都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特别是对教案的设计方面,问题设计的太简单,应该要层层递进,自己要对故事理解透,知道其内涵。还有游戏环节如何让它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它变得更有趣,都值得我去思考。班内的常规问题也要抓牢,有个别幼儿比较调皮,要想办法去吸引他们,如何让他们对你上的内容感兴趣,也有待我去琢磨探究。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分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反思、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准备小棒(每人20根),圆片(每人5个),分小棒记录表格(每组1张),豆子(同桌1袋),游戏记录表(每人1份)

  教师准备分糖果记录表若干,圆片20个,彩笔,磁扣,小棒

  把学生*均分组,每组4人,如有剩余,独立成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乐乐家来了几位小朋友做客,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

  板书课题:分糖果

  请随老师去看看当时的情景。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应该能够发现一共有5个小朋友和一些糖果。

  师:想帮助乐乐分糖果,还应该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产生糖果总数的需要,再告诉学生一共有20块糖果。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是20块糖,问一下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是现场数出来的,要表扬数的快、数的'准。也可能是提前预*得知的,要表扬预*的好*惯。)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想一样多,怎么分?”“够分吗?”“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如果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可随时解决或放入问题银行,随机处理。如果和*均分有关,也可以顺势引出主要问题。

  如果提出本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同时板书问题,并接着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活动前想一想

  师: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想到实际分一分、算一算等。教师引导学生要动手实际分一分。

  师:可是没有糖果,怎么分呢?

  根据学生前两节课的经验,会想到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

  师:用学具代替糖果,同学们真有办法!为了交流方便,我们统一一下,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请快速准备好学具,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

  2。活动中分一分。

  学生独立分一分,教师走入其中,了解学生活动参与情况,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为后面的展示交流做好准备。

  预测:由于有前两节课的基础,多数学生会一次分完。可能会有个别学生是通过几次分步完成的。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与不同方法的孩子做简单交流。让先完成的孩子和同桌说一说分的过程,也可以让他们帮帮未完成的孩子。

  3.活动后说一说。

  (1)示范记录。

  师:同学们都很快地利用学具解决了问题,可是老师发现你们的分法并不一样,想知道哪些方法是正确的、合理的吗?

  谁愿意第一个来展示你的方法?

  请一名多次分完的孩子到前面做展示准备,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倾听:请同学们仔细看,注意听,认真想,看看这个方法和你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看看你能不能看得懂,听明白。

  出示分糖果记录表格,先让学生认识一下。第一排表示的是5个小朋友,第一列表示的是分的次数,中间应该填上每次分的小棒根数。

  小朋友1小朋友2小朋友3小朋友4小朋友5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块糖。

  现在请这名同学边介绍边在展台上进行操作,(教师引导汇报的学生有序表达,如:第一次,给每个小朋友几根小棒,共分了几根,还剩下几根,第二次,……最后,把各次分到的小棒根数加起来,就知道每人分了几根小棒。)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记录,进行如何做记录的示范。

  师:记录表完成了,现在通过这个表格,你能了解这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了吗?他的方法合理吗?

  学生简单回复。

  (2)学生进行记录。

  师:那其他同学想不想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呢?你可以回忆一下刚才分的过程,或者再摆一摆,然后把你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书上36页右下的表格中。

  学生打开书,边摆边做记录。教师巡视,个别帮助,关注不同方法的学生是否是在记录自己分的过程,为下面的多种方法交流做好准备。适时,请不同方法的学生到板前填表(做展示用的大表格)。

  预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分法一:

  小朋友1小朋友2小朋友3小朋友4小朋友5

  第一次11111

  第二次11111

  第三次11111

  第四次11111

  每个小朋友分4块糖。

  分法二:

  小朋友1小朋友2小朋友3小朋友4小朋友5

  第一次22222

  第二次22222

  每个小朋友分4块糖。

  分法三:

  小朋友1小朋友2小朋友3小朋友4小朋友5

  第一次22222

  第二次11111

  第三次11111

  每个小朋友分4块糖。

  分法四:

  小朋友1小朋友2小朋友3小朋友4小朋友5

  第一次44444

  每个小朋友分4块糖。

  ……

  (3)交流方法,比较、反思。

  师:请大家把学具快速收起来,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不同的方法。请观察不同方法,这里一定有和你一样的方法,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师评价:你的表达真不错!一定是边分边思考了。

  师:看另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不一样?你能看懂吗?来介绍一下。

  请生介绍,师评:你能仔细观察,会动脑思考,更敢于表达,这个方法也属于你了!

  对于第四种分法,也就是一次就能分完20块糖果的,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是一次恰好分完,还是想到了什么好方法(如乘法口诀)?如果是后者,应加以赞赏,评价:你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看来*均分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帮忙呢。

  师: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之处在于分的次数不同,而相同之处在于总数相同,人数相同,所以结果相同。还有,每次分给5个小朋友的是同样多的。体验分法的多样化与结果的一致性。

  师:现在的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预测:更多的学生会喜欢一次分完。理由是简便快捷。也不排除会有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要给学生时间,等待学生从下面的大数目的分小棒活动中,自己发现用乘法口诀帮助*均分的好处。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提出问题。

  师:“20块糖果*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再大一些的数目,你还能*均分吗?想试试看吗?

  教师拿出一包小棒,提出问题:要把50根小棒*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呢?

  板书问题“把50根小棒*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

  2、活动准备。

  (1)小组分工,明确要求

  师:这个活动要在小组内进行,一会儿大家边分,各小组要把分的过程记录到这张表格上(出示表格)。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根,还剩根。

  介绍表格:这个表格的记录方法与刚才的表格基本上是一样的。第一行写什么(姓名),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只写姓,或干脆用字母a、b、c、数字1、2、3等来代替。再看下面,这一行怎么这么高?(当分的次数多时,可以把这个格子继续分,接着往下写)

  现在请各小组进行分工(操作员负责分,记录员负责记录,检查员负责检查,汇报员做好汇报准备)。

  (2)组内商定方法。

  师:分好工,再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每个人都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选择一个分法。请组长拿出50根小棒和记录表,动手分一分,认真做好记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3、小组活动

  学生小组内分一分。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和协助,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分几根,要用去多少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提醒学生不要把学具弄到地上,操作员等各负其职。请先完成的小组再次核对每次分的数量及最后结果,并做好汇报准备。对于不是四人一组的小组,要特别关照。

  4、汇报交流。

  请各小组将表格上交,教师按分的次数的多少倒序板贴在黑板上。

  预测:学生可能出现

  分法一:

  姓名

  第一次1111

  第二次5555

  第三次5555

  第四次1111

  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分法二:

  姓名

  第一次5555

  第二次5555

  第三次2222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分法三:

  姓名

  第一次10101010

  第二次1111

  第三次1111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分法四:

  姓名

  第一次10101010

  第二次2222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

  师:请各组汇报员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本组的学生做补充,其他组的学生做检查。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和对表格的观察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说清每次每人分了几根,已经分掉多少根,剩下多少根,第二次,……,共分了几次,每人一共分到多少根。并追问:还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再次体会*均分也会有剩余,并且余数小于份数。

  对于学生的汇报,教师及时评价,如:这个小组很会合作,不但会分,而且用口诀算得清,算得快!这个小组记录真认真,汇报的很有序!……

  对于第一次每人分10根的小组,要追问他们的想法,你们是怎么想的?再请其他小组的学生说一说,第一次分掉了几根,还剩几根?追问:怎么算得这样快?引导学生体会到,在够分的情况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几根,还剩几根。如4人小组,第一次每人分10根,4个10就是40,还剩10根。这样能够很快算出分掉的和剩余的根数,计算快捷,简便,而且分的多,剩下的少,利用后面继续分。

  5、比较反思。

  再问一下第一次不是分10根的小组,你觉得第一次分10根的方法怎么样?如果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对于学生的比较和反思,及时评价:你们能虚心学*别人的好方法,并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方法,多么难得的学*态度呀!

  师:尽管我们仍然是分法不同,但结果还是一致的。把50根小棒*均分给小组的四位小朋友,每人分到12根,还剩2根。

  由于班级人数的不确定,可能不会正好*均分成四人小组,那么最后处理特殊的一个小组。如果是小于4人的,可以与4人小组一样,先用较大的计数单位——10来试试,再继续分。如果是大于4人的,尤其是6人小组,正好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让学生体验“试商”。第一次分10根,不够分,说明每人分多了。再调小些,每人分9根,还是多。直到每人分8根,分掉48根,剩余2根。

  师小结:看来,对于大数目的*均分,要根据总数和份数各是多少,第一次可以用10来试试,尽可能地多分一些,使剩下的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分的次数会变少,也就能够快捷准确地完成*均分的任务了。

  四、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1、明确游戏规则。

  先让学生自读游戏规则,然后请一生与教师合作进行,并做记录,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

  抓豆子游戏记录表:

  抓了几粒可以*均分成几份得分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2、学生组内活动。

  每同桌一袋豆子,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记一记,比一比。

  每人一张记录表,同桌轮流进行,并做好记录。教师参与活动中,指导、帮助进行。如告诉学生“抓一把”,要随意去抓。根据活动进行情况,可适当改变游戏规则,但强调在活动中,游戏规则必须统一。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我抓的是……粒,可以*均分成……份,得……分等。表扬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均分的孩子。如果发现有“违规”操作的,问一问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说出是想抓确定的粒数,应该在批评的同时,表扬这个孩子肯动脑筋,发现了快速致胜的窍门。

  师:这个游戏有趣吗?课后可以和家长、同学继续进行。

  (如果前面的活动用时过多,课上时间已经不够,可以把这个游戏活动放在课下与家长进行,做好记录,下节课上再交流。)

  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你都做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分糖果和分小棒的活动中,可以有多种方法,结果却是一致的;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快捷地完成任务;……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5

  这一课是认识较大数量的*均分。这一课有2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通过将20个糖果*均分成5份的活动,认识记录表,学会用记录的方式将*均分的过程表示出来。这一部份学生分的方法有很多种,有每次每份分1个,分了4次才分完。有第一次每份分2个,第二次每份分1个,第3次每份分1个,分3次分完。还有第一次就每份分4个,1次就分完了。不管学生是1次分完,还是分2次,分3次,必须抓住他们的共同点:每次,每份分得同样多,才能保证*均分。

  当分的数量比较小的时候,每次每份分一根,分几次分完,还不觉得有多麻烦。当分的数量较大时,再这样一根一根得分,就很麻烦。有什么好办法呢?可以采取第一次每份几根几根得分,后面剩下的小棒少了,每份可以1根1根得分。不管怎么分,每一次都要保证每份分得同样多。这部分要注意几点:

  1、不管采取怎样的策略,怎样的分法,必须每次每份分得同样多。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2、剩下的,必须是不够每份分得1根,而不是每份分得几根。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6篇(扩展2)

——小班科学教案12篇

  活动目标

  1、了解青蛙和蛇冬眠的现象,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同伴面前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练*涂色和搓泥,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蛇,青蛙

  2、PPT:冬眠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蛇、青蛙,引出课题。

  教师:你们认识这两个小动物吗?看看它们是谁”?

  (幼儿说出动物名字)。

  教师:“下雪了,天冷了,冬天来到了,人们穿上了棉衣服、生上火炉过冬,

  那么青蛙、蛇,冬天到那去了呢?它们是怎样过冬的,你们知道吗”?

  (幼儿自由讨论)

  2、看课件,教师引导幼儿了解青蛙和蛇是怎样过冬的。

  (1)教师:请小朋友看大屏幕,你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青蛙、蛇是冬眠过冬的)

  (2)教师小结:刮风了,下雪了,冬天来到了,青蛙和蛇都躲在洞里,不吃不喝,一动不动,

  睡到明年春天暖和了才出来,这样过冬叫冬眠。

  3、课件演示

  让幼儿说一说还有那些动物是冬眠过冬的。

  4、在律动音乐的伴奏下,让幼儿模仿青蛙和蛇的动作。

  活动延伸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其它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活动目标

  1、观察、认识西瓜的外形特征。

  2、知道西瓜是夏季水果,并喜欢吃西瓜。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惯

  2、课件:图片-西瓜切面

  3、西瓜(供幼儿品尝)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西瓜。

  (1)教师:小朋友,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可以吃些什么来防暑降温呢?

  (让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大胆讲述。)

  (2)教师:西瓜就是一种很好的夏季水果,有哪些小朋友喜欢吃西瓜举起小手让老师看看。

  2、观察、认识西瓜。

  (1)西瓜是什么样的?

  出示图片:西瓜

  (2)请幼儿观察、讲述西瓜的外形。

  小结:有的西瓜是圆圆的,有的西瓜是椭圆的,有的瓜皮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

  还有的是带花纹的。西瓜是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3)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猜测后,出示图片。

  3、引导幼儿了解无籽西瓜

  (1)出示图片:有籽西瓜,无籽西瓜的切面。

  请幼儿观察后说出,两个西瓜有什么不同。

  (有籽,无籽)

  (2)教师:无籽西瓜又沙又甜,吃的时候不需要吐籽,很方便。

  4、品尝西瓜

  (1)你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小结:西瓜水分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还能防止生痱子呢!

  (2)幼儿通过品尝,感受西瓜的味道。

  5、画西瓜

  (1)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西瓜,知道西瓜有有籽西瓜,无籽西瓜,

  还品尝了甜甜的大西瓜,现在,我们来画一个大西瓜好不好?

  (2)幼儿涂色:西瓜

  要求:西瓜皮用深绿色或浅绿色,西瓜瓤用红色,瓜子用黑色或棕色。

  活动自然结束。

  小班常识活动:轻和响

  一. 活动目标

  1. 知道声音有轻有响,并能加以简单区分。识字:“轻”、“响”。

  2. 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里摇晃的不同声音。

  3. 乐意参加常识探索活动,并学会在生活中主动探索。

  二. 活动准备

  1. 易拉罐若干(多于班级人数),半数装有钉子或者豆类,半数装有纸或者小木棍。

  2. “响”“轻”立式字卡各两份。

  3. 录有伴奏音乐的磁带,录音机。

  三. 活动过程

  1. 引题。教师直接出示四只易拉罐。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解释。

  2. 通过听听、看看来进行观察。

  ①教师摇一摇装钉子的易拉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响)请幼儿对声音进行模仿。

  ② 教师摇一摇装纸的易拉罐,提问这是什么样的声音?(轻)

  ③ 教师展示“响”,“轻”字卡,并将两只易拉罐分别放在相对应的位置。

  ④ 教师将另外两只易拉罐分别摇一摇,结合幼儿的意见对其进行区分摆放。

  ⑤ 开易拉罐。教师引导:“这些易拉罐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分别打开四个易拉罐,并把里面装的东西倒出来,分别在幼儿面前进行进距离的观察。

  ⑥ 小结:这些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放在易拉罐里面摇一摇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3. 通过亲身操作进一步感知轻和响。

  ① 教师引导: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易拉罐,我一个人玩不了那么多,我请小朋友跟我一起来玩,好吗?

  ② 教师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时候不要随便的摇,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师请小朋友们操作的时候才可以摇。小朋友摇一摇以后,听听这个声音是轻的还是响的`,是响的,就站在响字宝宝旁边,是轻的,就站在轻字宝宝一边。

  ③ 幼儿操作,找到相应的字宝宝并站在旁边。

  ④ 教师检查,纠正。

  4. 用易拉罐来给音乐配伴奏。

  ① 听音乐一遍,区分响的一段和轻的一段。

  ② 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音乐轻响来给音乐伴奏。响的一段由拿响罐的小朋友摇,轻的一段由拿轻罐子的小朋友摇。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均年龄都只有3周岁,每天不同的游戏是他们在幼儿园里最喜欢做得事情,在很多时候都会发现一些孩子特别喜欢吹泡泡,没事的时候总喜欢在嘴里玩着泡泡沫,抓住孩子这一特点,选择了一堂科学游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玩一玩,让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彩虹的特征,并为后面的活动做了经验的铺垫。

  通过这一活动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同时借助玩泡泡的游戏让孩子在科学活动中尝试观察泡泡的在阳光下的色彩变化,并能愿意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师引导,认识彩虹的各种颜色。

  2.简单了解泡泡水的调制方法与过程,激发幼儿玩泡泡的欲望。

  3.观察泡泡泡在阳光下的色彩变化,体验玩泡泡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通过教师引导,认识彩虹的各种颜色,简单了解泡泡水的调制方法与过程,激发幼儿玩泡泡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大班幼儿关于彩虹的绘画作品。

  2.调制好的泡泡水一瓶、用于调制泡泡水的小罐子、配好比例的洗洁精。

  活动过程:

  (一)、欣赏彩虹的图片,引导幼儿对彩虹的讨论。

  1.小朋友我们来看看画面上有什么?

  2.彩虹有哪几种颜色?你喜欢彩虹吗?说说原因。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厉害,这个呀是彩虹,它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组合而成的,老师也很喜欢呢,因为它的颜色特别漂亮。

  (二)、出示大班幼儿的想象画,让幼儿展开合理的想象。

  1.引导幼儿来说一说画面上的彩虹像什么?(教师鼓励小朋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观察仔细的幼儿给予表扬。)

  2.大班的哥哥姐姐也很喜欢彩虹呢,他们也画了关于彩虹的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哥哥姐姐的眼里彩虹像什么!(弯弯的桥、美丽的彩带等)

  (三)、通过游戏来发现泡泡身上的彩虹色。

  师:小朋友们彩虹有着七彩的颜色,那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彩虹呢?让我们来找一找。

  1.第一次教师吹泡泡,幼儿自由的追逐泡泡。

  提问:刚才你们有没有发现泡泡身上有什么吗?

  (泡泡可神奇了,如果我们在太阳底下吹泡泡,泡泡的身体还会变出很多的漂亮的颜色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好不好。)

  2.第二次教师吹泡泡,引导幼儿园观察泡泡在太阳下的样子。

  3.教师带领幼儿回忆刚才看到的泡泡都有什么颜色,请幼儿来说一说,教师用白纸记录。

  (四)、教师动手调制泡泡水,制造彩虹。

  1.观察教师调制泡泡水的过程,尝试调制泡泡水。

  步骤:教师先在洗洁精中加入水,再用吸管搅一搅就调成了泡泡水。

  2.在阳光下玩吹泡泡的游戏,体验彩虹的美丽。

  教师分发每人一瓶调制好的泡泡水,幼儿自由结伴,在阳光下玩吹泡泡的游戏,观察泡泡上的色彩,教师也可引导幼儿到暗处和亮处来看看有什么不同。

  《小班科学教案:彩色泡泡》摘要:面的活动做了经验的铺垫。 通过这一活动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同时借助玩泡泡的游戏让孩子在科学活动中尝试观察泡泡的在阳光下的色彩变化,并能愿意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知道苹果是水果,观察了解苹果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苹果的外形特征。

  2.学*运用多种感知、认识苹果。

  3.使幼儿对探索苹果感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只苹果。

  2.提供牙签和小盘。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老师这里有一支神奇的笔,猜猜它会什么本领?

  2、老师画一个圆形,问:什么水果是圆形的?

  二、观察了解苹果的外形特征。

  1、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

  2、用眼睛看一看,苹果想什么?是什么形状的?用鼻子闻一闻,苹果有什么味道?用手摸摸、捏捏,苹果有什么感觉?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奇妙的口袋”请你来摸一摸,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三、.观察了解苹果的内部特征。

  1、教师:苹果的外面是什么?苹果的里面是什么?还有什么呢?

  2、削去果皮,苹果里面是什么?

  3、切开苹果,里面会是什么?

  四、进一步观察、了解苹果的内部特征。

  1、问:苹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将苹果切开两半,引导幼儿观察果肉和果核;

  问:切开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你看到了什么?

  3、教师削下果皮,引导幼儿观察果皮和果肉:苹果的果皮怎么和果肉不一样呢?

  五、通过品尝,了解苹果是水果,知道多吃苹果身体好。

  1、问:你们喜欢吃苹果吗?苹果有什么味道?那我们来尝一尝苹果的味道好吗?(在吃苹果时要注意什么呀!对注意卫生,那在使用牙签时要注意什么呀?对轻轻地戳,用牙齿咬住苹果就把牙签拿掉,牙签还不能对准别人。)

  2、幼儿自由品尝苹果后,引导他们讨论苹果吃到嘴里的感觉。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给大苹果穿衣服。

  2.游戏活动:红苹果。

  3.家园共育:和爸妈一起认识其他水果。

  活动反思:

  课前准备,我们请幼儿每人带一个苹果到幼儿园。活动导入环节,我请幼儿说一说什么水果是圆形的?有的幼儿说,南瓜是圆形的。可见幼儿对“水果”这个词不理解,于是我马上引导幼儿:南瓜是蔬菜,水果有苹果、香蕉、桔子、梨子、葡萄。金典马上说:桔子是圆形的;许铭熙说,苹果是圆形的。这样很自然引出主题“苹果”。

  在观察苹果的外形特征时,在苹果的颜色上出现了问题。当我拿出幼儿带来的苹果问: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幼儿说,黄色、红色。我又问,苹果还有什么颜色的?我心里想,小朋友很自然会想到绿色。但是我错了,没有幼儿说出绿色。当我说出还有绿色的苹果呢,小朋友都不相信。看看小朋友带来的苹果也没有绿色的苹果,于是,我马上打开电脑让幼儿观察绿色苹果的图片。最后,一起品尝美味的苹果结束活动。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盒子的大小、形状、用途等过程中,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2、能根据不同盒子外形特征进行有序的收纳,知道一些物品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盒子。

  2、布置场景: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盒子

  (1)你的盒子是什么样子的,放什么的?

  (2)把盒子举起来,找找看谁的盒子宝宝跟你是好朋友?为什么?(用途)

  二、根据盒子所装东西的用途归类

  (1)送盒子宝宝回家

  装好吃的东西放在一边,装有用的东西放在另一边

  (2)就幼儿送盒子回家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讨论

  你觉得牙膏盒应该放哪?到底是放吃的这边还是用的这边呢?

  三、学*收纳盒子

  (1)一连串盒子从大到小有序的归纳

  (2)幼儿自己学*大小不同的盒子

  四、理理各种各样的盒子

  (1)创设游戏情境,两人一组合作

  今天小动物们也想请你们来帮忙它们的家,你们愿意吗?

  (2)参观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豆芽的外型特征及生长过程,知道豆芽是蔬菜,有营养。

  2、学*给两种豆芽进行分类并品尝豆芽,养成爱吃蔬菜的好*惯。

  3、通过幼儿自己亲自种植豆芽,掌握一些基本的种植方法,培养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兴趣。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6篇(扩展3)

——小班科学教案《动物》9篇

  活动目标:

  1、通过互相学*,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

  2、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冬天取暖的各种方法,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1、幼儿对动物过冬方式做过调查(附调查表)

  2、实物冬眠的乌龟

  3、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乌龟)晶晶带来一只乌龟,她有件事和大家说:“前一段时间它吃了很多东西,可*几天它不吃也不喝,一动也不动,你们能告诉我,它怎么了吗?”

  2、幼儿解答。

  二、探讨动物过冬的方式

  1、天气越来越冷了,动物们也准备过冬了,他们是怎样过冬的?

  2、幼儿结合调查表讲述

  3、出示大表格总结:动物过冬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冬眠过冬,储食过冬,南飞过冬,增厚皮毛过冬等

  三、我们怎么过冬

  1、小动物们用不同的方法过冬,我们用什么办法渡过寒冷的冬天呢?

  2、幼儿介绍

  3、教师小结:可以增加衣服戴帽子围巾、参加运动、喝热水、开空调等等帮助我们取暖,哪种方法最节约、最好呢?(运动)

  4、运动确实是个好方法,又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让自己暖和起来,真不错。

  附:动物过冬方式的调查

  请列举4种动物过冬的方式,每种方式写(画)出4种动物。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发现几种常见动物皮毛花纹的不同。

  2、在找找皮毛的过程中,产生亲*动物、喜欢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森林背景图、动物轮廓图片和相匹配的动物皮毛(花纹卡片)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意图:激发幼儿对动物花花衣的兴趣)

  1、出示背景图:

  t: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和小朋友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看看你都找到谁了?

  小结:你们都能根据小动物们的样子找出他们是谁。

  二、找一找(意图:加深幼儿对动物皮毛的印象)

  t:动物宝宝说,你们能认出我了真好,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少了什么东西呢?

  t:对啊,他们说我们少了漂亮的花花衣,我们的花花衣在哪里呢?你看到几号花花衣,是谁的?

  t:xx的花花衣是什么样子的?给它穿上看看是不是xx?(找的同时把花花衣**动物卡片并验证)

  t:这件花花衣穿对了吗?xx的花花衣应该是怎么样的?(调整花花衣)

  小结:原来相同颜色的花花衣,花纹也有不同。你们帮好多小动物找到了花花衣,真开心!

  三、分一分(意图:引导幼儿给动物皮毛分类)

  t:动物们都找到了花花衣,现在要找朋友了,看看它们的花花衣,找找哪几个是好朋友。

  小结:奶牛和长颈鹿衣服的花纹很像,都是斑点的,他们可以做朋友,住在斑点家。斑马和老虎的衣服是条纹的住在条纹家。

  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动物的出生,知道动物会长大。

  2、喜欢读书,培养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3、《跟动物做朋友》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2—13页。

  4、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

  5、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见材料制作)。

  活动过程

  学*领域:

  形式:集体

  1、向幼儿提问:乐乐去看过什么动物。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讲故事《乐乐去看小花猫》:

  有一天,爸爸跟乐乐说:“我今天带你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原来爸爸要带乐乐去一个朋友的家,那个人的家里养着几只猫,有的是灰黑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有一只大猫刚刚做了妈妈,它生了5只小猫咪。乐乐看见3只小猫咪正在吃猫他*的奶,有两只小猫咪吃饱了正在睡觉。

  乐乐问爸爸:“我可以把小猫咪带回家吗?”爸爸说:“小猫咪刚出生,它们都需要猫他*的照顾。你能当猫妈妈吗?”乐乐摇摇头,爸爸还说:“如果小猫离开了猫妈妈,猫妈妈和小猫都会很伤心的。”

  乐乐又问:“爸爸,你可以再带我来看小猫咪吗?”爸爸说:“可以啊,你可以看着小猫咪长大。小猫咪像你一样,会慢慢长大的。”

  3、向幼儿提出问题:你知道小猫是怎样出生、长大的吗?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

  4、并将自己找到的信息与小朋友分享。

  5、与幼儿一起阅读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帮助幼儿了解:狗和猫的宝宝会先在他*的肚子生长发育,然后才会出生。

  6、出示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请幼儿把“妈妈”和“宝宝”正确地配对。

  活动评价

  1、能知道动物会长大。

  2、喜欢阅读图书。

  活动建议:

  1、本活动的几个过程可以分几个环节进行,如:过程1、2,可以利用过渡环节,提出问题;过程3,请家长配合在家进行;过程4、5、6,可以在班级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同时,过程4,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搜集的信息的情况,利用早晨谈话的时间持续进行。

  2、在图书区投放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供幼儿自己选择。

  目标:

  1.观察、辨别物体的特点,能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找出相应的物体。

  2.在游戏中学*从不同角度分类,体验游戏的快乐。

  准备:

  1.猪、牛、马、羊、鸭、鼠、猫、鸡(其中猪、牛、马、羊大,鸭、鼠、猫、鸡小,有些有花纹,有些无花纹)

  2.四间大房子,四间小房子。

  3.幼儿操作材料4人一份(各种小动物图片,有些有花纹,有些无花纹)

  过程:

  一、长相不同的动物妈妈。

  1.出示教具。这些都是小动物的妈妈,它们是谁呢?猪、牛、马、羊、鸭、鼠、猫、鸡,数一数有几位(8位)

  2.仔细看看,这些妈妈们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二、拉个圆圈来跳舞。

  1.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动物妈妈要一起唱歌跳舞。今天它们要分成两个圆圈,来跳个圆圈舞,庆祝自己的节日。请你们帮忙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6篇(扩展4)

——小班科学教案《水果》6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水果,能准确的说出两种水果的名称。

  2、懂得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4、学*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ppt水果实物、切好的果盘、神秘袋两个、美猴王头饰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客人,大家猜猜他是谁?(出示美猴王头饰)美猴王呀今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呦!你们看。

  1、摸一摸老师出示神秘袋

  师:“宝贝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两个神秘的袋子,里面有好多的好吃的,想不想吃?(想)

  师:“那你们知道里面装的什么好吃的吗?”(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例如,桔子)

  师:“呀,这是什么啊?桔子。那xxx猜对了没有?拍拍手吧。

  师:“谁能告诉我这个桔子是什么颜色的呀?它长什么样子的?”(如圆圆的、长长的)。

  运用此方法,逐个拿出认识苹果,香蕉。

  2、观看PPT,认识更多的水果及水果颜色、形状。

  3、尝一尝师:“你们今天表现得真棒,想不想吃?那怎么样才可以吃啊?”(苹果洗洗吃、桔子剥皮吃,香蕉剥皮吃,在了解水果的吃法过程中,引导幼儿复*水果的名称。)

  师:“老师这儿给你们准备了洗干净、切好的水果,我们一起来尝一尝,闻一闻,看看他们是什么味道的。”

  二、小结师:“宝宝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水果,你们开心吗?美猴王还要带我们去果园摘果子,我们坐上火车去吧!”和幼儿去户外,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玩玩中了解苹果、梨、香蕉的外形、颜色。

  2、体验品尝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参观水果店,初步了解各种水果。

  物质准备:

  1、小房子里一串苹果(红苹果、绿苹果、黄苹果)、

  2、大小不同的梨、两篮香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房子

  (价值取向:以情境导入,引发对于与水果捉迷藏游戏的兴趣。)

  师:今天,许多水果宝宝来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请你们找一找,谁躲在里面。

  一、认识水果

  (价值取向:在游戏中了解苹果、梨、香蕉的外形、颜色。)

  1、看看、猜猜:认识香蕉

  提问:

  ★你看到的水果宝宝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黄黄身体的水果会是谁?(老师将香蕉放在房子的窗户边,露出一部分。)

  ★香蕉宝宝长得像什么?

  小结:香蕉香蕉弯弯,好像……。

  2、看看、猜猜:认识梨

  提问:

  ★这会是哪个水果宝宝的影子呢?

  ★梨宝宝长什么样?

  小结:梨儿梨儿真可爱……

  3、摸摸、猜猜:认识苹果

  提问:哎呀,还有的水果宝宝真淘气,躲在房子里不出来。他要请宝宝和他握握手,猜猜他是谁?(渗透谜语:滑滑脸,圆又圆,吃一口,脆又甜。)

  师:这是***?有几个呀?我们一起数一数。苹果是怎么样的?(逐一出示一串苹果)

  小结:一样是苹果也会有不同的颜色,有红苹果、黄苹果……真有趣。

  二、品尝水果

  (价值取向:感知水果的味道,体验集体品尝水果的乐趣。)

  师:今天我们找出了这么多的水果宝宝,有苹果,有生梨,还有香蕉,我们开水果聚餐喽!

  1、吃水果前我们应该做什么呀?(洗手、洗水果)

  2、请宝宝每样水果去尝尝,猜猜你吃的是什么水果?

  3、好吃的东西应该大家一起吃,那我们把水果送给客人老师吃好吗?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的感知来初步了解水果。

  2.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索精神。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6篇(扩展5)

——小班科学教案《树叶》6篇

  设计意图: 在上学期上《树叶宝宝去旅行》时,我们班幼儿就对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学会发现并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利用教学活动来让幼儿注意身边不起眼的东西,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并对其进行了解,学*观察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好的教育契机。这样支持与鼓励幼儿,非常有利于幼儿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让幼儿在与同伴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以对话形式来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进而让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懂的热爱、尊重自然。因此,我根据幼儿日常所能接触的树叶来对幼儿进行一个简单的科学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绿树叶和干树叶的基本特征。

  2、尝试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两种事物的不同,并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3、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活动准备:

  1、绿树叶若干、黄树叶若干(事先带幼儿去捡树叶)。

  2、干的废旧报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问答的形式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时在幼儿园是不是都要喝水呀?

  (幼儿自由作答)。

  师:那你们喜不喜欢喝水呀?

  (幼儿自由作答)

  师: 那你们知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喝水呀?

  请小朋友们说说。

  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告诉幼儿因为小朋友要长身体,长高长壮。

  师:那你们知道吗?大树也要喝水,它也要像小朋友一样长高长壮。那你们知不知道大树喝了水以后,它的水都跑到哪里去了?

  ( 幼儿自由作答)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大树找找它的水到底去哪里了好不好?

  师:你们还记不记得上次我带小朋友去户外捡的树叶呀?树叶也是大树身体的一部分,就像我们的小手小脚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树的树叶里到底有没有水,好吗?

  二、引导幼儿找到树叶里的水分。

  1、将树叶装入托盘中放到桌子中间,其中有干树叶、绿树叶,另一托盘中装入废旧的报纸,请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并尝试找到树叶的水分。

  2、引导幼儿观察报纸是干的,将树叶放到报纸中,用力压。

  提问: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你们的报纸和之前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哪儿不一样呢?为什么?

  师:你们看,是不是压绿色叶的报纸是湿的(向幼儿展示压绿树叶的报纸),压干树叶的报纸是干的呀?

  (向幼儿展示压干树叶的报纸,并将两张报纸一同展示,让幼儿更能直观的去观察。)

  师:所以,绿树叶里面有水分,干树叶里面没有水。 师:那你们说大树的水跑到哪里去了?

  (幼儿自由作答)

  师:哦,原来大树的水分跑到绿树叶、大树里面去了。

  3、请幼儿到户外找找哪些树叶有水分,哪些树叶没有水分,将没有水分的树叶捡回来。

  活动延伸:在下一次活动时制作树叶粘贴画。

  活动目标:

  1. 知道树叶有大有小,能比较两片树叶的大小。

  2. 用身体动作感受大与小。

  3. 能听指令做动作。

  活动准备:

  各类大小树叶若干(或自制的大小树叶画);两个贴有标签的小筐(标签①是一个人——两臂张开、两脚分开;标签②是一个较小的人——屈膝下蹲,埋头,两手抱膝。);一副挂图(两棵落叶纷飞的大树)

  活动过程:

  一、复*儿歌《片片飞来象蝴蝶》,出示挂图引出树叶宝宝。

  师:小朋友们看今天来了许多老师要和我们一起学本领,我们一起来欢迎他们,那我们一起来念一首儿歌《片片飞来象蝴蝶》送给所有老师好吗?看哪个宝宝的声音最好听。

  师:老师这里有一副画,想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树叶宝宝怎么了,它们在干什么?(往下掉)那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二、树叶比大小

  1. 分给每个幼儿大小树叶各一片,

  师:我们教室里也有好多树叶宝宝,它们偷偷告诉我,想要和小一班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

  现在请你看看你手里的树叶,觉得它们像什么?(如像小鱼、像手等等)

  2. 师:数一数你们手里现在有几片树叶?看看这两片树叶一样大吗?哪片比较大?哪片比较小?你怎么知道的?(幼儿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

  3. 教师做示范,然后请幼儿听指令,感知树叶落下的过程。

  师:现在老师是树妈妈,你们想不想看看我的树叶宝宝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

  指令:“风儿吹吹,大树叶飘下来了;风儿吹吹,小树叶飘下来了。”(把手举高,然后相应地松开手让手中的树叶落下来)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三、用身体动作表现大小

  1. 师:树叶有大有小,老师想用两个动作来表演大树叶和小树叶。请你们猜猜老师表演的动作哪个是大树叶,哪个是小树叶,好吗?

  2. 教师做两个动作:两臂张开、两脚分开,一副舒展的样子;屈膝下蹲,埋头,两手抱膝。

  师:你们猜出来了吗?哪个是大树叶,哪个是小树叶?为什么?

  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3. 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师:除了这两个动作,你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演大树叶和小树叶?

  四、送树叶宝宝回家

  师:我们的树叶宝宝累了想回家休息了,你们看,这里有大树叶和小树叶的家(两个小筐),它们的家有不同的标记,请你们想一想,哪个是大树叶宝宝的家,哪个是小树叶宝宝的家?然后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附:片片飞来象蝴蝶(儿歌)

  秋风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

  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象蝴蝶。

  活动目标:

  1、体会小和大树妈妈的情感。

  2、学*用连贯和断顿、跳跃的歌声表达歌词的不同情感。

  3、能自由结伴,分角色表演歌曲。

  活动准备:

  每人手拿一片树叶、音乐磁带

  活动预设过程:

  一、熟悉歌曲旋律。

  ——幼儿听音乐自由舞蹈或结伴舞蹈

  师:听了这个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呢?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跳舞吧!

  ——幼儿在《小树叶》乐曲声中,后手拿小树叶模仿树叶飘落的动作,鼓励幼儿在上下左右不同的方位变换动作。

  师:小树叶飘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啊?

  ——教师以故事导入,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熟悉歌词。

  师:秋天来了,秋风吹呀吹,将大树妈妈的孩子一个一个吹落在地上。孩子们离开了妈妈,心里会怎样?可这些孩子很勇敢,他们一起安慰妈妈:“明年春天我会回来。”

  ——随着音乐朗诵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二、学*歌曲

  ——讨论两段歌曲不同的情感处理。

  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幼儿完整学唱歌曲一遍

  1、哼唱学会旋律

  2、加入歌词,可以分男生唱、女生唱、小组唱

  3、完整唱,并且加入表演

  ——幼儿再次学唱歌曲一遍,要求用不同的歌声表达两段不同情感。

  分析调整

  价值分析:

  通过第一感觉倾听加上自由的动作,有一个对音乐的直观感受,熟悉旋律。

  观察调整:

  由于孩子们对树叶飘落的前期经验比较丰富,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请幼儿跟着音乐自己跳跳舞,幼儿能两两结伴共舞,动作都是比较简单的。孩子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树叶从树上掉下来,就慢慢的扭扭身体蹲下来。

  价值分析:

  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歌曲的学唱,并且在此基础上唱出歌曲的情感部分。

  观察调整:

  听完歌曲,有的幼儿说感觉很舒服还有的说想出去玩等等。在学唱歌曲的时候,有个别音高把握不准,老师要用手势来提醒孩子。歌曲内容比较简单易懂,幼儿能听几遍后记住跟着一起哼唱起来。以分组比赛唱的形式进行,激起了幼儿表演的积极性。以贴纸奖励的形式吸引幼儿,很多幼儿都能大胆上来来尝试。

  教材分析

  秋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凉,有的树叶子变黄了,变彩了。一片一片的树叶被秋风一吹,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似的飘落下来。《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歌曲。 它采用问答方式,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小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一问一答间,唱出了大树妈妈对孩子离去的担心以及小树叶的勇敢、乐观和坚强。演唱时可以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表现,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教学重点

  体验并用不同速度和情绪表现歌曲的两段。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声音准确表现歌曲的情感。

  幼儿基础分析

  (能力、经验基础)

  大班能听出音乐的速度的变化,但是在表现的时候不是很好。幼儿对秋天的变化也是有一些基本了解的,知道秋天到了,小树叶都会离开大树妈妈了。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两段的速度不同。

  2.能用柔和连贯和断顿跳跃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

  3.体验歌曲中树叶妈妈与小树叶深深的母子之情。

  活动准备

  (材料、环境、知识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感受秋天优美意境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

  1.多媒体展示一组画面,秋天有什么变化?说说感受。

  过渡语:秋天到了,大地妈妈变成了金黄色,在这个充满丰收喜悦的季节里,小树叶确感到有点害怕。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初步感知歌曲

  理解歌词。

  1. 欣赏歌曲第一段

  (1)结合PPT,回忆歌词内容

  提问:那我们要用怎样的歌声演唱歌曲呢?

  (2)尝试轻声跟唱第一段。

  重点指导:表情略带悲伤、歌唱时速度缓慢,柔和连贯。

  过渡语:心里感到害怕的小树叶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听一听

  2.欣赏第二段

  提问:如果你是小树叶你怎么回答树妈妈呀?

  (1)结合PPT 回忆歌词内容

  提问:这一段,我们又要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呢?

  (2)尝试轻声跟唱第二段。

  重点指导:可在沙沙部分加拍手拍腿动作。带着喜悦的表情,用断顿、跳跃、轻快的声音演唱。

  三、学唱歌曲

  1.完整演唱歌曲

  2.多形式演唱

  (1)分角色演唱。

  (2)创编动作,表演唱

  游戏一:

  活动名称:树叶飘

  活动目的:练*能根据儿歌内容模仿树叶飘飘上肢、下肢和腰部动作。

  活动材料:户外有落叶的场地

  具体玩法:

  1、观察秋天树叶飘落下来的情景。

  2、幼儿扮演树叶,教师说儿歌,并和幼儿一起做动作。

  (1)教师说:“秋风吹,树枝摇”,幼儿做双手向上方摆动的动作。

  (2)教师说:“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幼儿双臂斜上举,做蝴蝶飞舞动作。

  (3)教师说:“风小了”幼儿四散跑开。

  (4)教师说:“风停了”幼儿原地蹲下。

  3、鼓励幼儿想象树叶飘落的情景,自由做动作。

  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听教师口令做动作。

  附儿歌:

  秋风吹,树枝摇

  红树叶,黄树叶,

  片片飞来像蝴蝶。

  风小了,风停了。

  游戏二:

  活动名称:小青蛙学本领

  活动目的:

  1、练*从20—30厘米高处往下跳,发展腿部肌肉的力量。

  2、在学青蛙跳的过程中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

  活动材料:小青蛙头饰卡每人一个,装饰成“池塘岸”的椅子若干(不同高度),“荷叶”(即时贴剪成)若干,活动背景音乐。

  具体玩法:

  1、准备活动:小青蛙们,每天锻炼身体好,让我们跳到“池塘”里玩玩吧

  2、基本活动:

  (1)幼儿尝试从不同高度的岸跳进“池塘”(三个高度分别定为约20厘米、25厘米、30厘米)

  (2)请能力强的幼儿先示范,教师先讲解,示范。

  (3)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高度的额“池塘岸”往下跳。

  (4)游戏“跳荷叶”,探索不同跳的动作。

  将“荷叶”散落在“池塘中幼儿模仿小青蛙外“荷叶”间跳来跳去。

  3、放松活动:带领“小青蛙”跳舞,做放松动作。

  游戏规则:在游戏中不可推、挤旁边的小朋友。

  活动背景

  秋天到了,小树叶又纷纷落下。孩子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对它们非常感兴趣,但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树叶的形状、颜色和飘落的姿态。以往的语言活动只会让幼儿跟着老师重复地表达,所以我设计了这么一个新颖的语言活动,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初步学*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描述树叶宝宝的颜色、形状。

  2.在游戏和想像中,体验树叶飘落的姿态,感受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场地准备,各种形状、颜色的小树叶若干(和幼儿人数一样)。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教师边唱边进场

  教师演唱《小树叶》第一段,慢慢地唱,让幼儿听清楚歌词。

  师:小朋友,老师歌里面唱的是谁呀?(引出树叶宝宝)

  师:小树叶是大树妈妈的宝宝,秋天到了,秋风一吹,树叶宝宝离开了大树妈妈,它们飘呀飘呀,会飘到哪里呢?(发散性思维)

  2.初步学*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树叶宝宝

  (1)语言导入

  师:树叶宝宝飘呀飘呀,也飘到我们小朋友的身边了。瞧,它们在那儿呢。我们每人去找一个树叶宝宝做朋友,跟你的树叶宝宝玩一玩。

  提示:教师提供的小树叶要跟幼儿的人数相等。

  师:我也找到一个树叶宝宝做朋友,我已经跟我的树叶宝宝坐到座位上了,你们坐好了吗?

  (2)引导幼儿讲述树叶宝宝的颜色

  师:我找到的树叶宝宝是红色的,你们找到的树叶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呢?(引导幼儿用句型“我找到的树叶宝宝是XX颜色的”完整地回答)

  师:还有谁的树叶宝宝跟我的一样也是红色的?我们一起说。

  师:谁来告诉我们,你找到的树叶宝宝是什么颜色的,要用完整的话来说。

  (3)引导幼儿讲述树叶宝宝的形状

  师:XXX的树叶宝宝跟我的一样也是红色的,那有什么不一样吗?(引导幼儿说出形状不一样)

  师:我找到的树叶宝宝是掌形的,你们找到的树叶宝宝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用句型“我找到的树叶宝宝是XX形的”完整地回答)

  师:还有谁的树叶宝宝跟我的一样,也是掌形的?我们一起来说。

  (4)幼儿观察并体验树叶宝宝飘落的姿态

  师:我的树叶宝宝是一摇一摇慢慢地飘下来的,你们的树叶宝宝从大树妈妈的身上是怎么飘下来的呢?你们也飘飘看。

  ② 师拿一片树叶向上抛,引导幼儿观察树叶飘落下来的姿态。

  ②引导幼儿自己把捡到的树叶抛到空中,观察树叶飘落的姿态。

  ③鼓励幼儿模仿树叶宝宝的姿态做动作。(幼儿自由做动作)

  提示:教师参与其中,先用完整话来表达树叶的颜色、形状和飘落的姿态。

  (5)师:树叶宝宝好累呀,我们陪树叶宝宝休息一会儿好吗?

  3.结束部分

  师:树叶宝宝虽然离开了大树妈妈,可是它们飘到了很多很多地方,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刚刚还跟我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开心吗?树叶宝宝看到你们这么开心,它们也很开心。

  老师还有个问题,树叶宝宝离开了大树妈妈,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呢?请你们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明天再来告诉我,好吗?

  教师演唱《小树叶》第二段,边唱边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在户外继续和树叶宝宝做游戏。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6篇(扩展6)

——小班科学教案《动物》6篇

  活动目标:

  1、通过互相学*,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

  2、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冬天取暖的各种方法,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1、幼儿对动物过冬方式做过调查(附调查表)

  2、实物冬眠的乌龟

  3、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乌龟)晶晶带来一只乌龟,她有件事和大家说:“前一段时间它吃了很多东西,可*几天它不吃也不喝,一动也不动,你们能告诉我,它怎么了吗?”

  2、幼儿解答。

  二、探讨动物过冬的方式

  1、天气越来越冷了,动物们也准备过冬了,他们是怎样过冬的?

  2、幼儿结合调查表讲述

  3、出示大表格总结:动物过冬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冬眠过冬,储食过冬,南飞过冬,增厚皮毛过冬等

  三、我们怎么过冬

  1、小动物们用不同的方法过冬,我们用什么办法渡过寒冷的冬天呢?

  2、幼儿介绍

  3、教师小结:可以增加衣服戴帽子围巾、参加运动、喝热水、开空调等等帮助我们取暖,哪种方法最节约、最好呢?(运动)

  4、运动确实是个好方法,又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让自己暖和起来,真不错。

  附:动物过冬方式的调查

  请列举4种动物过冬的方式,每种方式写(画)出4种动物。

  一、教材简析:

  这段时间天气变的越来越冷了,孩子在早上晨间锻炼的时候经常有好几个小朋友围城一堆,走进一看发现,孩子们都在观察一种说不出名的小昆虫,这个小昆虫在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像在晒太阳一样,懒懒的躺在那里。而小朋友则在边上轻轻的说,“这么冷的天,是不是它也出来晒太阳啊”。孩子们几乎童言童语的讨论了起来了。《指南》中也指出中班幼儿能够主动照顾动物,并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观察他们,了解其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因此为了顺应幼儿兴趣需要、发展需要,我认为通过活动《动物怎样过冬》可以让幼儿了解冬天对动植物们的生活*性产生的影响,以激发幼儿探究动物的兴趣和爱护照顾动物的情感。

  二、目标预设:

  1.通过探索,让幼儿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方式。

  3.了解动物生存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索,让幼儿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方式,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

  难点:让幼儿知道动物的生存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设计理念:

  本次的活动是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观察到一些昆虫也在外面晒太阳而引出了孩子热烈的讨论,于是才有了本次活动。所以这次活动我的组织方式是比较开放的,我让男孩和女孩分成两队以竞赛的形式开展的,充分调动孩子学*知识的兴趣。通过故事的过渡的,引出动物的过冬方式,重点了解储存食物迁移过冬、冬眠过冬,从而使孩子们很好的掌握本次活动的难点。

  五、设计思路:

  活动中利用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并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探究,从而形象直观地了解动物是怎样及其不同的过冬方式,使活动的重点得以有效的突破。活动中我采用了多种的游戏操作法、分类法、观察法、归纳法来帮助幼儿获得知识。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各种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引导幼儿自己归纳出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六、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啊我们小弟弟和小妹妹来场比赛,小弟弟代表蓝队,小妹妹代表红队,看最后是那个获胜。我们的比赛开始了,请小朋友们注意咯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冬季)

  冬天天气怎么样?(冷)

  冬天天气冷了,你打算怎样过冬?(多穿衣服等)

  老师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了,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过冬方式,小动物也要过冬,你知道哪个小动物它是怎样过冬的?

  (让幼儿说说,多邀请些幼儿)

  二、基本部分

  (1)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小动物的几种过冬方式。

  师:今天钟老师请来了3种小动物。看他们是谁呀(蜜蜂、燕子、青蛙)你知道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

  (让幼儿先来猜猜,)

  到底他们是怎样过冬的,关于他们的过冬方式有一个好听的故事,让我们来听一听。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讲解故事

  (2)提问,引导幼儿了解小动物的几种过冬方式(冬眠、储存食物、迁移过冬)

  师:刚才小朋友看到蜜蜂是怎么过冬的呢?它是怎么说的?

  (让幼儿说我早就采了很多的蜜放在峰草中,够吃一个冬天了)

  小结:哦,原来蜜蜂早就将食物都准备好了,这种过冬方式叫做储存食物。

  (哦。这个过冬方式被谁说中了呢,如有就加一分)

  师:那你们知道什么叫储存呢?(让幼儿回答)

  (储存就是将东西准备好了)

  那蜜蜂为什么要将食物储存起来呢?(幼儿回答)

  (冬天到了,他们就不用出来采蜜了,在寒冷的冬天中小蜜蜂也不怕了)

  那谁还和蜜蜂一样是储存食物过冬的呢?(让幼儿回答,说出来了加分,说不出老师出示图片)

  蜜蜂、蚂蚁、松鼠的过冬方式是储存食物。

  师:燕子是怎样过冬的呢?它是怎么说的?(幼儿回答)

  小结:对呀,燕子的过冬方式是一起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这种过冬方式我们叫它迁移过冬。

  师:谁来告诉我,什么叫迁移呢!(从一个地方搬带另一个地方)让幼儿回答。

  还有谁也是迁移过冬的呢?(幼儿回答,答对加分,说不出来老师出示图片)

  燕子、大雁是的过冬方式是一样的,他们都是迁移过冬的。

  师:青蛙又是怎样过冬的?它又是怎么说的。(幼儿回答)

  小结:青蛙的过冬方式是吃饱了好好的睡一觉,我们叫它冬眠。

  那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冬眠吗?(眠就是睡觉的意思,就是一道冬天他们就要睡觉了)

  那你们还知道哪几种动物也是冬眠的。(幼儿回答,答对加分,说不出来老师出示图片)

  哦,蛇和乌龟还有青蛙的过冬方式是一样的,他们都是要冬眠的。

  总结:小朋友,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几种动物过冬方式?(3种)分别是哪三种呢?(储存食物、迁移过冬、冬眠)蜜蜂、蚂蚁、松鼠是储存食物过冬的,燕子、大雁是迁移过冬的、蛇、乌龟和青蛙是冬眠的。

  三、引导幼儿了解加厚皮毛的过冬方式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除了迁移、储存食物和冬眠这3中过冬方式,别的小动物也有自己的过冬方式,大家看,这是谁呀?(小狗)

  那小狗是怎样过冬的呢?你们知道吗?(不知道,或请几个幼儿猜一猜)

  它呀也有自己的好办法,那就是让自己的皮毛变得更加厚,这样它就像穿上了一件羽绒服一样,再也不怕冬天里的寒风了。

  那你们知道谁也和小狗一样是加厚皮毛过冬的呢?

  (出示图片母鸡、老虎)

  小结:母鸡、老虎、小狗他们都是靠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来过冬的。

  四、出示大挂图、复*巩固。

  师:今天小朋友了解4种小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储存食物、迁移过冬、冬眠、还有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过冬的。那现在小动物们想要考考小朋友了,他们想让小朋友帮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过冬方式。比如:老师的手里是小蜜蜂,那蜜蜂的过冬方式是什么呢?是储存识食物,那我就将蜜蜂贴在储存食物这里。(其他方式一样)

  幼儿操作、教师和幼儿一起对操作结果进行纠察。

  五、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不止了解了动物的4中过冬方式。还帮小动物找到了自己的过冬方式。那小动物它们都有自己的过冬方式,那我们小朋友要怎样错才能不怕寒冷的冬天呢?(多穿衣服、多锻炼身体)

  对呀。我们要多锻炼身体(出示幼儿做操的图片)看我们只要坚持多锻炼我们的身体,这样我们也能不怕冬天了。

  现在我们也排好队对到外面去做运动,让我们自己也可以暖暖呵呵的过冬了。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动物尾巴形状不同,并初步感知尾巴的功能。

  2、在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和谈论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尾巴的兴趣。

  4、学*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背景图,动物图片若干。

  经验准备:有去动物园参观小动物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师: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树林里玩一玩,你们愿意吗?看,真漂亮呀,树林里有些什么呀?

  二.观察尾巴、感知不同。

  1、捉迷藏:感知金鱼、马尾巴形状的不同。

  2、用分别先出示松鼠、孔雀身体的方法说说尾巴形状。

  3、小结:尾巴长在身体的后面,不同的动物尾巴不同。

  三.操作游戏、巩固知识。

  1、操作要求:看一看,说一说,贴一贴。

  2、幼儿操作。

  3、小结:你们真棒,帮这些小动物们都找到了尾巴,小动物说要谢谢你们,小朋友,谢谢你们!

  四.儿歌渗透、了解作用。

  1、让幼儿试述4种动物的尾巴的功能。

  2、老师通过儿歌的形式来说一说这4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3、小结:原来小动物不仅长着漂亮的尾巴,而且这些尾巴用处还真不小啊!

  4、通过儿歌《尾巴的用处》加深幼儿对尾巴作用的了解。

  五.延伸活动、拓展经验。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通过猜一猜的方法,让孩子来猜一猜这是谁的尾巴,孩子们兴趣很高。接下来我出示了多媒体课件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游戏,幼儿们通过帮小动物们找尾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尾巴的一些特征,这不仅培养了幼儿对局部事物的观察力也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我尝试了填表格的形式让孩子了解尾巴的作用。由于孩子们对填表格的形式较少接触,所以在活动的开始显得较为陌生,但是孩子们填对了一种作用后,后面的过程都显得兴趣十足。

  小百科:科学家们把现存的人类已知的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科学家已经鉴别出46900多种脊椎动物。包括鲤鱼、黄鱼、草鱼等鱼类动物,蛇、蜥蜴等爬行类动物,青蛙、娃娃鱼等两栖类动物,鸟类以及红熊猫等哺乳类动物等。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

  2、能大胆地再集体面前表述动物过冬的方法,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

  活动准备:

  请小朋友搜集各种小动物过冬的资料;相关动物过冬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呀?人们是怎样过冬的?(复*回顾)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穿着让自己变得暖和起来,也可以借用一些取暖设备或者做做运动来度过寒冷的冬天。

  二、经验分享与梳理

  指导语:人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过冬,那么小动物在这样冷的天气里又是怎样过冬的呢?前几天老师请你们回家和大人一起收集动物图片,并了解一下它们是怎样过冬的,请小朋友相互分享一下自己收集的资料。

  明确分享要求:讲清楚你收集的是什么动物图片?它是怎样过冬的?别人讲述时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倾听,并推选一位小朋友把不同的动物过冬方法整理一下,集体交流时,请代表上前介绍。

  (1)分组交流:四至五人一组,鼓励每位幼儿参与交流,并要求分工合作进行资料整理。教师巡视交流情况,并给予指导。

  (2)集中交流,请各组代表上前分享经验。

  师幼共同归纳动物的主要过冬方式。

  三、总结提升

  除了录像里的动物之外,其实自然界里还有很多的动物,它们过冬方式有“冬眠”过冬,有的“换毛”过冬,有的“迁徙”过冬,还有的“躲藏”过冬。这些都是动物们为了保护自己,适应季节的变化而想到的方法。当然也有一些非常懒惰的、不去动脑筋不会想办法的动物只好冻死、饿死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动物过冬方式参考:

  冬眠

  根据孩子提供的图片青蛙,讨论:青蛙是怎么过冬的?

  小结:像青蛙这样在冬天里不吃也不喝,美美地睡上一觉,到了暖和的春天,再醒来找东西吃的过冬方式称为“冬眠”。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观察了解几种动物身上花纹的异同,愿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2、喜欢动物,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和探索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猜猜我是谁》

  2、小树林、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幻灯片第一张:情景游戏——《作客》

  1、“今天天气真好,有好多的动物朋友要来我们菠萝班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2、多媒体猜谜游戏:《猜猜我是谁》

  第一个动物

  (1)幻灯片第二张:图片上露出一动物的尾巴

  “我们猜猜是谁来了?”

  (2)播放动物叫声提示。

  “你怎么知道是小猫咪来了?”

  (3)幻灯片第三张:猫咪

  第二个动物


小班科学教案《分糖果》6篇(扩展7)

——小班科学教案菁选

小班科学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科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大自然到处都是泥土,培养幼儿关爱周围环境,乐意亲*泥土的情感。

  2、帮助幼儿感受挖土机的力大无比,乐意模仿挖土机的动作。

  活动准备:

  1、活动开展前教师和家长应带幼儿观察建筑工地。

  2、准备各种挖土工具的'图书、图片、录像等资料。

  3、收集玩具挖土机。

  活动过程:

  1、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挖土机吗?谁能说一说挖土机有什么本领?

  2、观看录象:在各种不同场所工作着的挖土机。

  (1)请幼儿仔细观察挖土机是怎样工作的。

  (2)请幼儿观察挖土机用什么挖土?像什么?

  (3)让幼儿学着挖土机按顺序作挖土的动作。

  (4)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挖土机的样子以及它挖土的动作。

  3、向幼儿介绍有关挖土机的知识,用途等。

  4、建议幼儿交流自己还在那里也见过挖土机,自己还见过那些挖土的工具。

  5、提供给幼儿材料,引导幼儿表现观察到的挖土机。

  (1) 添画挖土机的大抓斗

  (2) 玩玩具挖土机。

  (3) 图书角可提供图书、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挖土工具。

  活动延伸:

  分区活动时请幼儿自由结伴,表演挖土机是怎样工作的。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到来的时候柳树会发芽,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好*惯。

  2、认识柳树的主要外形特征,并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准备:

  ppt课件:认识柳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小朋友,你们每天走在马路上,街道上,都见过什么样的大树呀?

  2、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见过的'大树。

  二、观察柳树

  1、课件演示

  (1)仔细看看这是什么树?说说柳树的树干看上去是怎样的?

  (2)请幼儿观察柳树的颜色,

  提问:柳树的树干是什么颜色的?树枝是什么颜色的?

  树枝上面又是什么颜色的?

  (3)请幼儿仔细观察柳树枝上有什么?

  (柳树发芽了,有嫩绿的小芽孢)

  请幼儿想一想小芽会变成什么?

  (柳树叶)。

  2、讨论:柳树什么时候发芽?

  请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3、请幼儿想象长长的柳树枝在风中飘动象什么?

  学学柳树枝飘动的样子。

  三、了解各种柳树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柳树也有好多种呢,你们想看看还有什么样的柳树吗?

  2、课件演示

  引导幼儿通过照片认识不同品种的几种柳树

  杨柳

  垂柳

  麻柳

  竹柳树

  四、结束

  柳树是在春天的时候开始发芽变绿的。

  柳树变绿长出绿芽就是告诉我们春天来到啦。

  【活动设计】

  一次,孩子们正在高兴地玩体育游戏,一只被风刮起的、在半空中飞舞的塑料袋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大家叫着,跳着,抢着,玩起了塑料袋。于是,我们在活动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塑料袋,并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孩子们有的把塑料袋当帽子,有的用塑料袋折东西,还有的设法让塑料袋发出声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对塑料袋的特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后。我们设计、组织了活动“会唱歌的塑料袋”,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塑料袋发出声音的方法,提高幼儿想象的空间和动手的能力,从而获得丰富的经验。

  在活动中,我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塑料袋王国的情景,还精心制作了许多不同的贴上漂亮眼睛和嘴巴的'塑料袋娃娃。告诉幼儿在这里有着许多的塑料袋娃娃,你想和它们一起来玩游戏吗?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避免了它们在一边枯燥的等待。然后我再总结,原来有这么多方法都可以使塑料袋娃娃来唱出好听的歌啊,那就请大家一起用娃娃来为音乐,让幼儿在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塑料袋娃娃后尝试使用多种方法使塑料袋发出声音,如搓、揉、甩、拍、捏等。当幼儿想出一种时,我就鼓励其它的幼儿一起来学一学,来伴奏吧。在这个环节中,我特别挑选一首段落节奏感很强的音乐,以方便幼儿正确使用不同的让娃娃唱歌的方法来配音乐节奏,使活动达到了高潮,幼儿的情绪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以至于最后活动结束的时候,他们还不舍得和娃娃分开,一起带着塑料袋娃娃**室再去玩游戏了。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多种方法使塑料袋发出声音,如搓、揉、甩、拍、捏等。

  2、产生探索塑料袋的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塑料袋做成的娃娃,背景音乐,进场音乐,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探索的兴趣。

  小朋友,塑料袋王国里有许多可爱的塑料袋娃娃,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开小汽车入场)

  二、自由与塑料袋娃娃玩游戏。

  呀,塑料袋王国到了,有这么多可爱有趣的娃娃在等着我们小朋友呢,你想和他们一起玩一玩吗?等一会请每位小朋友找一个塑料袋娃娃,玩的时候要爱护他们,轻轻的玩,想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和它一起玩?(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进行探索,教师指导)

  提问:刚才你是怎么样和娃娃一起玩的?

  个别人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与娃娃一起来游戏,还有的小朋友说他和娃娃一起玩唱歌的游戏呢!我们请他来说一说是怎么样玩的?(幼儿个别讲述)

  三、尝试用不同的声音使塑料袋发出声音。

  呀,他讲得可真好,你会像他一样让娃娃来唱歌吗?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塑料袋唱歌呢?动脑筋想一想,看谁让塑料袋娃娃唱歌的办法最多。(鼓励幼儿独立尝试或与同伴合作,及时发现幼儿的新玩法。)

  幼儿交流让塑料袋唱歌的方法。

  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让塑料袋娃娃唱歌的?

  (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动作,引导幼儿互相学*。)

  小朋友想出了许多的方法让娃娃来唱歌,现在我们就一起让塑料袋娃娃听着音乐唱起好听的歌好吗?(听音乐用塑料袋娃娃来伴奏)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今天塑料袋娃娃玩了这么长时间已经很累了,我们让它们休息一会吧。天也不早了,我们要回去了,大家和塑料袋娃娃说拜拜!(听音乐回家)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对生活环境中的物体按大小进行正逆排序。

  2.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判断物体的大小,在操作物体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3.初步理解按大小正逆排序的标记,丰富“大的”、“不大不小的”或“中等大的”、“小的”等词汇。

  活动过程

  1.以问题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个小朋友家里的物品:爸爸、妈妈和宝宝的鞋子各一双、袜子各一双、杯子各一个(这些物品摆得很乱)。

  提问:宝宝家有些什么物品?这些摆得乱七八糟的物品可以怎样分类摆好?

  ●个别幼儿先按物品的名称将鞋、袜、杯子分类摆在一起,再为每类物品取名。

  ●比较观察每类物品的大小不同,并根据大小进行匹配。

  提问:每类物品有什么不同?猜一猜,这些物品分别是谁的?为什么?

  小结:这些物品有的大,有的小,爸爸用最大的物品,妈妈用中等大的物品,宝宝用最小的物品。

  2.按规律整理实物,学*按大小将3个物品进行正排序。

  ●提问:还可以怎样将每类物品摆得整齐好看些呢?

  ●请三个幼儿按由小到大的规律操作摆放鞋子、袜子、杯子等物。

  ●交流评价幼儿操作的情况,幼儿观察分别按正排序的同一类物品,并讲出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

  ●提问:这一组物品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怎样才能排得又快又对?

  教师示范按大小正排序3个物体的方法:按从小到大排序时,先排3个中最小的,再排剩余2个中较小的,最后排最大的。

  (幼儿操作后,可鼓励他们用另外的方法正排序如:挑出3个物体中最大和最小的,按小到大排好,再将剩下的一个摆在它们中间。)

  3.按规律整理实物,学*按大小将3个物品进行逆排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