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教案,数学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掌握新知

  (一)看格子图说圆点的移动路径:

  1.首先我们一起来看格子图。看看图上的圆点它是怎么移动的?一起边看边想,跟着读读看。(出示图上的'圆点移动路径)

  2.看懂了吗?看懂的同学试着自己来说说圆点移动的路径。(出示下一幅图的圆点移动路径过程)

  向后两格,有圆点的这一格要算吗?为什么不要算?(因为有圆点的这一格是圆点本身所在的位置,没有移动过,所以不要算。)

  3.现在都看懂了吗?那这幅图上的圆点是怎样移动的,你们能把它的移动路径写出来吗?请大家分组合作,一起来完成练*1。

  4.核对练*1: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二)学看教室里的前后左右

  1.图上的前后左右你们会看了,那你们知道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在哪里吗?我们一起用手来指指看。(全班用手指前后左右)

  2.(出示小熊猫乐乐)你们看,谁来了?你们想不想和乐乐握握手啊?谁想来?(抽2生分别和小熊猫乐乐握手)

  3.谁来说说他是怎么走的?(向 走,向 走,说方向)

  (三)学*公园图

  1.根据路径找地点

  (1)刚才同学们学*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跟着小胖,小亚和小巧一起去公园玩玩,你们愿意吗?

  (2)出示公园图:图7):你们看,小胖,小亚和小巧在公园里玩的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他们三人决定分组自由活动。小胖想这样走(出示图8),小亚想这样走(出示图9),小巧想这样走(出示图10)。他们三人各自的走法都不同(出示图11中的三种走法),根据他们不同的走法,你们能知道他们是想去买花,划船,还是去玩滑梯吗?

  (3)完成练*2

  请每组同学拿出笔和尺,在你们这组的图上画画看。画的时候要从他们头上的圆点处出发哦。(头上的圆点闪动)得出结果以后,把他们去的地方在练*纸上圈出来。

  (4)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5)核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胖到了哪里?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胖经过的路径,看看我们做对了没有?(出示图1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小亚和小巧(依次出示图13和图14)

  (三次核对依次以点头,举手和人坐正来表示)

  2.找最*的路

  (1)学找最*的路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了。你们觉得小巧的走法好吗?为什么不好?你能为小巧找一条更*的路吗?可以怎么走呢?(根据回答任意出示2种答案)

  进行德育渗透(保护环境)

  (出示小巧穿过草地斜行的路线)能这么走吗?为什么不行?

  师述:花草树木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去爱护它们,从而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更美好。

  要知道这几种方法哪种最*?有什么好办法?(数格子)一起来数数看,看看最*的路是哪条?

  总结:因此,我们不但要能找到正确的路径,更要能找到一条最*的路来走。

  (2)练*(小胖玩滑梯)

  现在,小胖又想去玩滑梯了(出示图17),你们能为他找到一条最*的路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先在你们小组的图上画出路径,然后把路径写在练*纸上,开始。

  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核对: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找到的路径是怎样的?(根据回答任意出示图18或图19)

  你们觉得哪种走法比较好?为什么?(一样*,因为他们走的格数都是15格)

  三、练*反馈,巩固新知

  去养马场

  (1)现在小亚和小巧想一起到养马场去玩。但是他们两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如果他们想去养马场,你们能分别为他们两人各找一条最*的路来走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同样的,先在图上画,再在练*纸上写出路径。

  (2)核对

  四、总结

  1.在今天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2.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学会找最*的路来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掌握新知

  (一)看格子图说圆点的移动路径:

  1.首先我们一起来看格子图。看看图上的圆点它是怎么移动的?一起边看边想,跟着读读看。(出示图上的圆点移动路径)

  2.看懂了吗?看懂的同学试着自己来说说圆点移动的路径。(出示下一幅图的圆点移动路径过程)

  向后两格,有圆点的这一格要算吗?为什么不要算?(因为有圆点的这一格是圆点本身所在的位置,没有移动过,所以不要算。)

  3.现在都看懂了吗?那这幅图上的圆点是怎样移动的,你们能把它的移动路径写出来吗?请大家分组合作,一起来完成练*1。

  4.核对练*1: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二)学看教室里的前后左右

  1.图上的前后左右你们会看了,那你们知道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在哪里吗?我们一起用手来指指看。(全班用手指前后左右)

  2.(出示小熊猫乐乐)你们看,谁来了?你们想不想和乐乐握握手啊?谁想来?(抽2生分别和小熊猫乐乐握手)

  3.谁来说说他是怎么走的?(向 走,向 走,说方向)

  (三)学*公园图

  1.根据路径找地点

  (1)刚才同学们学*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跟着小胖,小亚和小巧一起去公园玩玩,你们愿意吗?

  (2)出示公园图:图7):你们看,小胖,小亚和小巧在公园里玩的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他们三人决定分组自由活动。小胖想这样走(出示图8),小亚想这样走(出示图9),小巧想这样走(出示图10)。他们三人各自的走法都不同(出示图11中的三种走法),根据他们不同的走法,你们能知道他们是想去买花,划船,还是去玩滑梯吗?

  (3)完成练*2

  请每组同学拿出笔和尺,在你们这组的图上画画看。画的时候要从他们头上的圆点处出发哦。(头上的圆点闪动)得出结果以后,把他们去的地方在练*纸上圈出来。

  (4)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5)核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胖到了哪里?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胖经过的路径,看看我们做对了没有?(出示图1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小亚和小巧(依次出示图13和图14)

  (三次核对依次以点头,举手和人坐正来表示)

  2.找最*的路

  (1)学找最*的路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了。你们觉得小巧的走法好吗?为什么不好?你能为小巧找一条更*的路吗?可以怎么走呢?(根据回答任意出示2种答案)

  进行德育渗透(保护环境)

  (出示小巧穿过草地斜行的路线)能这么走吗?为什么不行?

  师述:花草树木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去爱护它们,从而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更美好。

  要知道这几种方法哪种最*?有什么好办法?(数格子)一起来数数看,看看最*的路是哪条?

  总结:因此,我们不但要能找到正确的路径,更要能找到一条最*的路来走。

  (2)练*(小胖玩滑梯)

  现在,小胖又想去玩滑梯了(出示图17),你们能为他找到一条最*的路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先在你们小组的图上画出路径,然后把路径写在练*纸上,开始。

  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核对: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找到的路径是怎样的?(根据回答任意出示图18或图19)

  你们觉得哪种走法比较好?为什么?(一样*,因为他们走的格数都是15格)

  三、练*反馈,巩固新知

  去养马场

  (1)现在小亚和小巧想一起到养马场去玩。但是他们两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如果他们想去养马场,你们能分别为他们两人各找一条最*的路来走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同样的,先在图上画,再在练*纸上写出路径。

  (2)核对

  四、总结

  1.在今天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2.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学会找最*的路来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3

  教材分析:

  1、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内容选择体现儿童已有生活经历,如:交叉路口红绿灯、家中物体的位置关系、拍手游戏等,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数学学*活动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的数学学*在活动中进行,在游戏中思考,在生活中运用。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3、体现数学学*的个性化要求。教学中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去实践,去应用。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上下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确定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实践操作活动过程,初步感受上、下、前、后方位的相对性。

  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惯,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课本,文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游戏导入,感知上、下、前、后:

  大家根据教师的口令做游戏好吗?(教师发口令,学生动手做游戏,感知上、下、前、后)大家喜欢做这样的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问题:

  (1) 学*这节课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帮助?

  (2) 怎样才能正确很快区分 上、下、前、后呢?

  (3) 学*这节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出示课本第1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上的南京大桥,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二)出示自探提示:

  (1) 图上都画有哪些物体?

  (2) 汽车在火车的什么面?

  (3) 火车在汽车的什么面?

  (4) 汽车在轮船的什么面?

  (5) 轮船在火车的什么面?

  (6)汽车的下面有什么?

  先引导学生看图,独立探究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5、6),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道理说清楚就可以了。

  4、反馈练*

  (1)简单应用。出示教学模具,让学生说位置,说意义。

  做一做第1题。

  (2)趣味应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观察周围情况,用上、下,前、后说明问题。指名说出自己的前后都有哪些同学?

  趣味测试:

  (1)小明的前面是小英,小英的前面是小明,两人怎么站?

  (2)小明的后面是小英,小英的后面也是小明,两人又怎么站?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学了这节课还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怎样才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

  3、怎样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运用拓展 (10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上、下、前、后说一句话,讲一讲教室里(或校园中)一件物品的位置吗?

  2、请你画一画: 先画一个三角形,在它的下面画圆, 在它的上面画长方形, 在它的前面画五角星, 在它的后面画正方形。

  3、学生谈学*收获。 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4、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汽车在火车的上面,

  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汽车在轮船的上面,

  轮船在火车的下面。

  李林在王英的前面,王英在李林的后面。

  张宁在李林的后面,王英在张宁的前面。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4

  教学目标:

  1. 认识*面图及*面上的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2. 认识*面的路径,并能通过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3. 尝试设计路径,知道从同一出发点到同一目的地有不同的路径,并能通过比较,从各种不同路径中选择较合理的路径。

  4. 在学*活动中,体验并获得*面图和客观空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表达等能力。

  5. 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根据路径寻找目的地。

  教学难点:

  正确的描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上的前、后、左、右。

  1. 创设情景,导入学*。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玩,进了公园后你们想到哪里去玩?这里有一张公园导游图,(出示导游图)你们看得懂吗?

  2. 认识*面上的前后左右。

  师:①从图上看,公园里有什么?引导得出:“--在左面,--在右面,--在前面,--在后面。” ②我想去亭子,应该怎么走?我想去--,应该怎么走???

  3. 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师:①用双色片代替自己在*面图上走一走(一生演示,其余自练) ②把双色片放在大门位置,听口令:

  (1)向左-格、向右-格、向前-格、向后-格;

  (2)先向左-格,再向前-格;先向前-格,再向右-格。

  ③在这张图上,哪里是左?哪里是右?哪里是前?哪里是后?

  4. 学看*面图

  师:(出示图) ①在这张图上,这里是什么位置?

  (在图上标出前、后、左、右。)

  ②图上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上出示花圃、游船码头、儿童乐园、养马场的标记)

  二、认识、描述路径。

  师:小巧、小亚、小胖也在这儿玩,这些点代表他们所在的位置。

  1. 根据路径,语言描述。

  (1)出示图题1。

  ①小亚录音:我想去花圃,我是这样走的:你们能不能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说说我是怎样走的?

  ②小亚请你们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来说说她走的路线,(板书:前后,左右)可以数一数、说一说;也可以用双色片走一走,再说一说。

  (2)生操练,师巡视。

  (3)反馈交流:根据反馈情况,引出“起点格不要数。”

  2. 根据描述,画路径,找目标。

  (1)出示题3/1。

  ①小亚录音:现在我把走的路线告诉你们,向右2格、向前4格、向右1格、向前2格。猜猜看,我去了花圃?游船码头?还是儿童乐园呢? ②学生讨论、猜测。 ③验证:画一画、走一走,圈出目的地。

  (2)根据小胖、小巧说的路线,找找他们去了哪里?

  ①出示题、学生练*题3/2、3。

  ②生操练,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

  三、设计、选择路径。

  1. 设计路径: ①小巧录音:我想去游船码头,可是我迷路了。小朋友们,能帮帮我吗? 把剩下的路线画出来,并记录下来。

  ②学生练*,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对不同的路线加以肯定)

  ④如果你是小巧,你认为还可以怎么走?

  ⑤学生练*,完成练*纸第4题。(要求:画出路线并做好记录)

  ⑥反馈交流:还有其它设计吗?

  ⑦师小结: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各种各样设计都可以。

  2. 选择路径。

  ①师:老师从小朋友的设计中选了几种,画在一张图上,(出示)你想走哪一条?为什么?(同桌讨论)

  ②交流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最*的路线走。

  3. 巩固提高。

  ①小胖也想请你们帮他设计,他想到儿童乐园去。

  ②请你先设计一种路线,并记录下来。如果你还有其它路线就在下面的图中画出。

  ③生练*,师巡视。

  ④反馈交流:(展示学生作品)从这里出发到儿童乐园还有好多路可以走,课后大家还可以设计。

  四、总结归纳,完整课题

  师:今天玩的开心吗?在玩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路)

  五、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 出示学校*面图。(师介绍)

  2. --在校门口,--在教室前,--在操场边。他们都想到歌唱室,该怎么走呢?大家来设计一些路线。 学生练*后展示、交流。

  3. 回家后自己出题,自己设计。 如:从校门→→→食堂、从操场→→→教室,可以怎么走?怎样走最*?明天我们来评一评,谁是设计师。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上、下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了前和后,你能用你学过的方向词来给我们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吗?

  学生的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会用前和后来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老师再让你来介绍一下这些小动物的位置。

  教师把例2的参观动物图片贴在纸板上,把这张图片竖立起来。

  教师:你还能用你们学过的前后方向来介绍这幅图中的各个动物的方位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仅仅用“前、后”方向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方位。

  教师:为什么?

  让学生意识到前、后位置是在一个水*面上的,而这幅图却竖立了起来,有些在一个面上的,没有前、后的区别。

  教师:你准备用什么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位置呢?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作出用“上、下”来介绍这些动物位置的决定。

  教师:为什么要用上、下来介绍?

  要求学生这样想,这张图是竖立起来的,因此有些动物在上面,有些在下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上和下。板书课题。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视用即将要学*的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原来掌握的知识——“前和后”主要用于描述在一个水*面上的前后位置,而对于竖立的一些物体,显然就不能用“前、后”的方向词来描述了,这样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前面所学知识和将要学*的知识的区别,还突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用不同的方向词,使学生能体会学*上、下的必要性,通过上、下的学*使学生对方向词的使用更加准确,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学*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例2

  教师:除了这张图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物体是竖立起来的?需要用上、下这些方向词来介绍?

  学生讨论后回答,比如楼房、书柜这些物体都是竖立起来的,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

  教学随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对了,像楼房、书柜这些竖立的物体,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用“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你的邻居?

  指导学生用“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上和下来介绍你家楼上和楼下住的邻居,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这幅竖立的图,这幅图像你们家的那座楼房吗?

  学生:像。

  教师:那么你会用上和下来介绍这幅图中大熊猫的邻居吗?

  指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图板上贴上往上和往下的箭头(如上图所示),用箭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和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清楚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了吗?用手指一指你的上面,再用手指一指你的下面,你们指的`方向和图板上箭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学生:是的。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以后,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其他动物的位置。

  学生自由地说。如“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下面是老虎”、“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猴子的下面有斑马和狮子”等。

  教师:刚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刚才我们不是说“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吗?怎么又变成了上面了呢?

  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有了“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的现象,就可以反过来说“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

  教师:请同学们像这样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

  指导学生用“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小兔的下面是梅花鹿”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位置。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用竖立的图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上下关系,并强调启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过程;二是把课内学*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自己住的楼房也是竖立着的,也能用这节课学*的知识来介绍楼上或楼下邻居的位置,然后用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三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话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使学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 (菁华5篇)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1

  课题七练*

  课型:练*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八1~3题,口算练*。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复*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

  1、口算练*(写在课堂练*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八1~3题。

  (1)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①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100?

  ②67接*60还是更接*70?62呢?

  (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

  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①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40、63、70、19、29、36、38 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练*

  课型:练*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八4~8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完成练*八余下的练*。

  二、完成练*: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

  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

  40+3=43(人)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

  (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

  (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课后小记: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2

  数字:数字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2、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知识要点:

  1、学*并朗读这首童谣。

  2、能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

  (三)学法和*惯:

  1、学*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汉字。

  教学重点:

  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通过朗读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教学难点:

  两、朋、友这三个字学生不常见,掌握起来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数学学数字了吗?(学了)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一首和数字有关的儿歌“数字歌”(老师板书)。

  二、讲授新课

  1、这首小儿歌非常有趣,里面藏着好多小动物呢!打开书第11页看看你能不能很快找出都有哪些小动物。(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2、如果你们能数出这些动物朋友各有几只,他们就会从课本中跑出来和你们做游戏。请用数字标在图旁边。(老师把*数字贴在黑板上。)学生汇报动物的只数,(要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学生每说出一种动物老师就在黑板上贴小动物的图片,并把它们贴到相对应的数字下面。

  3、自己小声地读一读,把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听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尤其要听清你不认识字的字音。在听录音时要用手指着每一个字,听到哪,指到哪。(培养学生指读*惯,渗透听读识字的方法。)

  5、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注意:边读边用手指着。读后,你有什么收获?

  6、自己再读儿歌,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你可以向同桌请教,也可以问老师。如果认识了,就把记号擦掉。

  7、你们学得真努力,课文里的字娃娃想看看你们是否真的认识它们了。瞧,他们偷偷的溜出了门。

  (从黑板上的课文中拿出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他和谁是朋友?(不按顺序出示,让学生把这些汉字与黑板上的数字一一对应贴。再单独拿每个汉字数字卡片让生读完返还到课文中。)

  8、孩子们,还有几个字在跟我们捉谜藏,来看一看(出示卡片“小朋友”“数字”)每个词两生读,再齐读。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利用比赛,感知规律

  记忆比赛:男女生分别记忆两组数据,得出有规律的好记,没有规律的不好记。得出规律的重要性,引出课题:找规律。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数学小精灵聪聪听说我们学*找规律,也来到了这里。他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说呀,在这春暖花开、春暖花开的季节,光明小学一一班的小朋友去公园聚会了!他们把会场布置得可漂亮啦!同学们又蹦又跳玩得可开心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灯笼、彩旗、小花。

  首先研究装饰物是怎么排列的。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彩旗是怎么排列的?(黄红、黄红)

  我们就把这一面黄旗和红旗看作一组。(板书:一组)

  2、接下来讲解小花、灯笼的排列方式。

  3、小朋友队伍的排列。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都是按顺序为一组,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而且至少要重复3次,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四、学以致用,摆出规律

  小组合作,作品展示。

  五、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六、联系生活,找出规律

  七、情感教育,总结本课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

  按颜色来分一分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5

  课题七练*

  课型:练*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八1~3题,口算练*。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复*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

  1、口算练*(写在课堂练*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八1~3题。

  (1)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①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100?

  ②67接*60还是更接*70?62呢?

  (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

  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①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40、63、70、19、29、36、38 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练*

  课型:练*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八4~8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完成练*八余下的练*。

  二、完成练*: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

  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

  40+3=43(人)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

  (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

  (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实用10份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1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共有15把号,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

  怎样列式?

  根据回答板书:

  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5=7

  方法三:8+()=158+(7)=15

  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十几减8、7)

  板书设计:十几减8、7

  15-8=7方法一:15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2

  一、复*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了前和后,你能用你学过的方向词来给我们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吗?

  学生的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会用前和后来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老师再让你来介绍一下这些小动物的位置。

  教师把例2的参观动物图片贴在纸板上,把这张图片竖立起来。

  教师:你还能用你们学过的前后方向来介绍这幅图中的各个动物的方位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仅仅用“前、后”方向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方位。

  教师:为什么?

  让学生意识到前、后位置是在一个水*面上的,而这幅图却竖立了起来,有些在一个面上的,没有前、后的区别。

  教师:你准备用什么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位置呢?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作出用“上、下”来介绍这些动物位置的决定。

  教师:为什么要用上、下来介绍?

  要求学生这样想,这张图是竖立起来的`,因此有些动物在上面,有些在下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上和下。板书课题。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视用即将要学*的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原来掌握的知识——“前和后”主要用于描述在一个水*面上的前后位置,而对于竖立的一些物体,显然就不能用“前、后”的方向词来描述了,这样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前面所学知识和将要学*的知识的区别,还突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用不同的方向词,使学生能体会学*上、下的必要性,通过上、下的学*使学生对方向词的使用更加准确,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学*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3

  教师:除了这张图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物体是竖立起来的?需要用上、下这些方向词来介绍?

  学生讨论后回答,比如楼房、书柜这些物体都是竖立起来的,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

  教学随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对了,像楼房、书柜这些竖立的物体,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用“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你的邻居?

  指导学生用“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上和下来介绍你家楼上和楼下住的邻居,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这幅竖立的图,这幅图像你们家的那座楼房吗?

  学生:像。

  教师:那么你会用上和下来介绍这幅图中大熊猫的邻居吗?

  指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图板上贴上往上和往下的箭头(如上图所示),用箭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和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清楚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了吗?用手指一指你的上面,再用手指一指你的下面,你们指的方向和图板上箭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学生:是的。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以后,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其他动物的位置。

  学生自由地说。如“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下面是老虎”、“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猴子的下面有斑马和狮子”等。

  教师:刚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刚才我们不是说“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吗?怎么又变成了上面了呢?

  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有了“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的现象,就可以反过来说“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

  教师:请同学们像这样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

  指导学生用“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小兔的下面是梅花鹿”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位置。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用竖立的图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上下关系,并强调启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过程;二是把课内学*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自己住的楼房也是竖立着的,也能用这节课学*的知识来介绍楼上或楼下邻居的位置,然后用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三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话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使学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4

  教学目标:

  1. 认识*面图及*面上的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2. 认识*面的路径,并能通过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3. 尝试设计路径,知道从同一出发点到同一目的地有不同的路径,并能通过比较,从各种不同路径中选择较合理的路径。

  4. 在学*活动中,体验并获得*面图和客观空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表达等能力。

  5. 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根据路径寻找目的地。

  教学难点:

  正确的描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上的前、后、左、右。

  1. 创设情景,导入学*。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玩,进了公园后你们想到哪里去玩?这里有一张公园导游图,(出示导游图)你们看得懂吗?

  2. 认识*面上的前后左右。

  师:①从图上看,公园里有什么?引导得出:“--在左面,--在右面,--在前面,--在后面。” ②我想去亭子,应该怎么走?我想去--,应该怎么走???

  3. 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师:①用双色片代替自己在*面图上走一走(一生演示,其余自练) ②把双色片放在大门位置,听口令:

  (1)向左-格、向右-格、向前-格、向后-格;

  (2)先向左-格,再向前-格;先向前-格,再向右-格。

  ③在这张图上,哪里是左?哪里是右?哪里是前?哪里是后?

  4. 学看*面图

  师:(出示图) ①在这张图上,这里是什么位置?

  (在图上标出前、后、左、右。)

  ②图上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上出示花圃、游船码头、儿童乐园、养马场的标记)

  二、认识、描述路径。

  师:小巧、小亚、小胖也在这儿玩,这些点代表他们所在的位置。

  1. 根据路径,语言描述。

  (1)出示图题1。

  ①小亚录音:我想去花圃,我是这样走的:你们能不能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说说我是怎样走的?

  ②小亚请你们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来说说她走的路线,(板书:前后,左右)可以数一数、说一说;也可以用双色片走一走,再说一说。

  (2)生操练,师巡视。

  (3)反馈交流:根据反馈情况,引出“起点格不要数。”

  2. 根据描述,画路径,找目标。

  (1)出示题3/1。

  ①小亚录音:现在我把走的路线告诉你们,向右2格、向前4格、向右1格、向前2格。猜猜看,我去了花圃?游船码头?还是儿童乐园呢? ②学生讨论、猜测。 ③验证:画一画、走一走,圈出目的地。

  (2)根据小胖、小巧说的路线,找找他们去了哪里?

  ①出示题、学生练*题3/2、3。

  ②生操练,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

  三、设计、选择路径。

  1. 设计路径: ①小巧录音:我想去游船码头,可是我迷路了。小朋友们,能帮帮我吗? 把剩下的路线画出来,并记录下来。

  ②学生练*,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对不同的路线加以肯定)

  ④如果你是小巧,你认为还可以怎么走?

  ⑤学生练*,完成练*纸第4题。(要求:画出路线并做好记录)

  ⑥反馈交流:还有其它设计吗?

  ⑦师小结: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各种各样设计都可以。

  2. 选择路径。

  ①师:老师从小朋友的设计中选了几种,画在一张图上,(出示)你想走哪一条?为什么?(同桌讨论)

  ②交流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最*的路线走。

  3. 巩固提高。

  ①小胖也想请你们帮他设计,他想到儿童乐园去。

  ②请你先设计一种路线,并记录下来。如果你还有其它路线就在下面的图中画出。

  ③生练*,师巡视。

  ④反馈交流:(展示学生作品)从这里出发到儿童乐园还有好多路可以走,课后大家还可以设计。

  四、总结归纳,完整课题

  师:今天玩的开心吗?在玩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路)

  五、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 出示学校*面图。(师介绍)

  2. --在校门口,--在教室前,--在操场边。他们都想到歌唱室,该怎么走呢?大家来设计一些路线。 学生练*后展示、交流。

  3. 回家后自己出题,自己设计。 如:从校门→→→食堂、从操场→→→教室,可以怎么走?怎样走最*?明天我们来评一评,谁是设计师。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该生高兴地笑了。)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生4:有2只松鼠。生5:有两块数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树。

  (二)讨论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

  师: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2:妈妈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

  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

  (生1微笑点头。学生齐说:“满意。”)

  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

  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

  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单。

  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单,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组1: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师: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1: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

  组2: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

  组3: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

  生1: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生2: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

  师:今天学*的计算与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生: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

  生: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天学*的算式。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第1题(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生:19-9=10(颗)。

  2.第2题(出示情境图)。

  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生:25-2=23(米)。

  3.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

  师:仔细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

  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积极举例:

  (1)34+5=39,5+34=39;

  (2)21+7=28,7+21=28;

  (3)83+4=87,4+83=87;

  (4)52+7=59,7+52=59;……

  师:如果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

  生1:47+68=,68+47=。

  生2:395+126=,126+395=。

  生3:1000+800=,800+1000=。……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

  生1:这节课我发言特别积极。

  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

  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我会努力的。

  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评价。)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6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退1作10”的原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

  进行笔算。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惯。

  3.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笔算减法的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退位减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50根小棒、投影仪、投影片或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口算卡片,学生准备5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指名回答

  13-9=17-8=32-5=

  15一7=14-6=40—3=

  2.改错并说明理由

  3.指名板演:(用竖式)42-21=?

  4.提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应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你喜欢集邮吗?邮票上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瞧,小星和小梅就是集邮迷,他们正在欣赏自己收集到的

  珍贵邮票呢。(呈现例题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1)小星和小梅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会解决了,怎样列算式?50+26=76(张)

  (2)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张邮票?

  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三)操作探究,学*新知。

  1.教学例题

  (1)提问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张邮票?你能列出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26=

  (2)谈话:50减26等于多少?我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来拨一拨。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先想

  一想,然后动手试一试。

  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讨论怎样从50根小棒中减去26根?

  引导学生明确:

  ①50根小棒就是5捆,可以把5捆小棒中的任意一捆拆散成10个1根,接着就可以拿去2捆和6根,最后剩下2捆4根,得数

  就是24。

  ②用计数器拨一拨。

  (3)竖式的写法.

  教师明确:打开的1捆小棒变成了10根,就是把1个十变成了10个一,在竖式中就是从十位里借出了1个十变成了个位上

  的10个一,为了不忘记从十位上退了1,坚式计算时,要在被减数十位的上面点一个退位点.

  (4)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9页例题。

  2.反馈练*

  完成教科书第90页“试一试”.

  想一想: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要算十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要算13减7.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订正得数.

  3.总结法则

  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想:

  (1)写竖式要注意什么?

  (2)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减起?

  (3)遇到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四)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91页“想想做做”(做在书上)订正反馈.

  2.数学医院.(教师出示错例,由学生诊断,集体订正)

  一号病例:

  诊断: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要先减1再减2,上面的计算中仍用4减2,造成错误.

  处方:

  二号病例:

  诊断:个位3减7不够减,应先向十位借1再减,上面的计算是3减7不够,就用7减3得4,造成了错误.

  处方:

  3.在xx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退位减法题?

  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本上计算.

  4.观察下面的数字墙,这里有6道减法题.从上往下看,上一层的数减去下一层的一个数,得数就是与它相邻的数,如:82-45=37,45-27=18,37-18=19,…,19-12=7。下面请你把合适的数填入数字墙。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的作用,发展主动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教学难点: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

  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谈话: 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 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二、 认识人民币

  1、 4人小组合作: 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 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

  引导: 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 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板书: 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 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人民币是受法律保护的。小朋友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做守法的小公民呢?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三、 认识进率

  1、谈话: 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妈妈买的一件黄颜色的新衣服,放学后豆豆来到了一家玩具店。(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1) 玩具店里有钢笔、计算器、练*本等

  (2) 还有两个小朋友在买东西。

  (3) 钢笔的价钱是5元,计算器的价钱是20元,练*本的价钱是1元等

  提问: 豆豆想买1本练*本,他应该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呢?(1元)他可以怎样付1元钱?

  让学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给小朋友看,几个小朋友在讲台前站一排,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1个1元的等等。

  引导: 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豆豆怎样付这1元的。

  (课件展示,豆豆说:“我付10角可以吗?”)

  提问: 小朋友,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图)板书: 1元=10角

  2、引导: 根据1元=10角,请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出示图)板书: 1角=10分(学生齐读一遍)

  3、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把不同的取币方法都展示出来,并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四、 简单购物

  1、谈话: 老师今天开了一家小小商店,你们愿意上我这来买东西吗?开业之前我需要一些零钱,谁愿意跟我换一换零钱?

  教师用1元分别和不同的学生换5角、2角、1角的零钱。

  填空: 1张1元可以换( )张5角;

  (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1张1元可以换( )张1角。

  2、同桌互相换零钱,活动1分钟。(教师辅导)

  3、引导: 换完了零钱,我的商店开张了。看一看我卖的有哪些东西?

  课件呈现: 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铅笔4角,自动铅笔7角,尺子3角,邮票8角。

  提问: 你想买什么?

  谁想买邮票?你打算怎样付这8角钱?有谁和他的付钱方法不一样?

  几名学生上台买邮票,一手拿邮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钱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4、招聘营业员,学生互相购物。

  谈话: 我当了经理后,想招聘一名营业员,条件是服务热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对账。其余的小朋友准备好1元人民币来买你想买的东西。

  学生活动2分钟,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表扬。

  5、延伸练*。

  小组讨论: 1元钱可以买哪2样东西?如果买3样东西,可以怎样买?

  五、 全课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 课后作业

  1、帮助妈妈买一样东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8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完成练*八余下的练*。

  二、完成练*: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

  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

  40+3=43(人)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

  (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

  (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

  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的作用,发展主动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教学难点: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

  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二、认识人民币

  1、 4人小组合作: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

  引导: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板书: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人民币是受法律保护的。小朋友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做守法的小公民呢?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三、认识进率

  1、谈话: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妈妈买的一件黄颜色的新衣服,放学后豆豆来到了一家玩具店。(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1)玩具店里有钢笔、计算器、练*本等

  (2)还有两个小朋友在买东西。

  (3)钢笔的价钱是5元,计算器的价钱是20元,练*本的价钱是1元等

  提问:豆豆想买1本练*本,他应该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呢?(1元)他可以怎样付1元钱?

  让学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给小朋友看,几个小朋友在讲台前站一排,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1个1元的等等。

  引导: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豆豆怎样付这1元的。

  (课件展示,豆豆说:“我付10角可以吗?”)

  提问:小朋友,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图)板书:1元=10角

  2、引导:根据1元=10角,请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出示图)板书:1角=10分(学生齐读一遍)

  3、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把不同的取币方法都展示出来,并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四、简单购物

  1、谈话:老师今天开了一家小小商店,你们愿意上我这来买东西吗?开业之前我需要一些零钱,谁愿意跟我换一换零钱?

  教师用1元分别和不同的学生换5角、2角、1角的零钱。

  填空:1张1元可以换()张5角;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1张1元可以换()张1角。

  2、同桌互相换零钱,活动1分钟。(教师辅导)

  3、引导:换完了零钱,我的商店开张了。看一看我卖的有哪些东西?

  课件呈现: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铅笔4角,自动铅笔7角,尺子3角,邮票8角。

  提问:你想买什么?

  谁想买邮票?你打算怎样付这8角钱?有谁和他的付钱方法不一样?

  几名学生上台买邮票,一手拿邮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钱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4、招聘营业员,学生互相购物。

  谈话:我当了经理后,想招聘一名营业员,条件是服务热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对账。其余的小朋友准备好1元人民币来买你想买的东西。

  学生活动2分钟,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表扬。

  5、延伸练*。

  小组讨论:1元钱可以买哪2样东西?如果买3样东西,可以怎样买?

  五、全课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1、帮助妈妈买一样东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数据整理,激发学*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准备:小红花、大象卡通图、果树。

  教学重点:

  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

  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老师好)

  2、这节课,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5个小组来共同学*。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小红花,比比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大家有信心吗?

  二、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大象卡通图)小朋友们,瞧,今天谁来到我们班级和我们一起学*?你们喜欢它吗?你们应不应该向大象爷爷问声好呢?

  2、小朋友真有礼貌! 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决定带小朋友们去他的神奇果树园摘水果吃。(出示果树)这些果树可真神奇啊!树上长满了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吗?每人摘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3、让学生摘自己喜欢的水果。师:怎样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的个数呢?

  4、让学生贴水果。通过贴水果的活动,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

  5、集体探讨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比梨多()个。

  (2)苹果比香蕉少()个。

  (3)全班最喜欢吃()的同学最多。

  三、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师:出示(课本第101页的图)有计算机、电脑、算盘、铅笔的图片。

  1、从图中,不好看出一共有几种物品,我们一起来给它们分类,排一排、比一比找你喜欢的东西。

  2、 小组合作把物品整理在准备的卡纸上,指名板演。

  3、 学生讨论、操作后各组展示作品并汇报整理的过程。

  4、比较整理后的图和整理前的图。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计算机有两个。

  生2:我知道电脑有五台

  生3:我知道算盘有三把。

  生4:我知道铅笔有三枝。

  5、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电脑比计算机多三台。

  生2:我知道了算盘、铅笔比电脑少二台。

  6、小结。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图中的物品多少的情况。

  四、统计图形应用联系

  师:看102页练一练第一题。

  这些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看大家能不能找出相同的图形把这个统计图画完整,回答所给的问题?看谁做得最快最好,看谁是最棒的。

  1、小组自己讨论试着做,然后集体纠正。

  2、择优录取,选出最优秀的学生。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统计学*小组得到“小红花”的情况,给予评价鼓励。

  2、学会了统计,课后你们准备统计什么?回家后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统计,然后与同学互相交流。

  六、总结评价

  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想对你的同学、对老师、对自己说些什么?

  七、作业

  做课本第101页练一练的2-4题。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版一年级上册第81、8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检查的良好*惯。

  学情及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的十几减8、9(退位减)的计算做好准备,在本单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叙述模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植树入手,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然的从9加几的学*迁移到8加几的学*。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学难点:

  对凑十法学*经验的积累与迁移;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我们是南城校区的第一批小主人,学校要准备在校园里植一些树来美化环境,想请我们去帮忙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2、师:请看大屏幕,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左边有8棵树,右边有6棵树。

  3、师:观察真仔细,那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棵树?

  生:哪边多,多多少?

  4、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一共有几棵树的问题。

  板书:有几棵树。

  二、新知探究,理解算理

  活动1:一共几棵树?

  1、师:谁能来给这个问题列个算式呢?

  生:8+6

  2、师:8+6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能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算法吗?

  生:你知道结果吗?

  3、生:我是这样想的,先从6里拿2个和8凑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4个,一共是14。

  师:老师帮你记录你的想法,板书:8+2=10,10+4=14,是这样吗?谁能听懂他的想法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感受进位加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进位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

  20+40 32+10 40+48 42+7

  5+23 4+64 56+30 8+51

  2、只列式不计算

  (1)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

  (2)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知学*

  1、谈话引入,示联欢会场景图。

  2、看图了解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

  4、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合作摆小棒。

  5、分组介绍计算方法,集体评价。

  6、做一做,同桌任选一道合作摆小棒,说一说计算方法。

  7、指名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小结】师生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计算方法: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巩固练*

  1、独立完成练*十五的第5题,(学生同桌说一说发现)。

  2、独立完成练*十五的第6题,集体订正。

  3、小医生,把错的改正过来,说一说错在哪里。

  54+7=51 36+7=42 7+24=94

  4、游戏:小小邮递员,练*十一的第9题。

  四、拓展练*

  1、游戏夺红旗。

  (1)连续加7

  28→□→□→□→□→□

  (2)连续加8

  14→□→□→□→□→□

  2、数学乐园。

  从10、20、30、40、50、60、70、80中,写出和相等的一组算式。

  □+□=□+□

  □+□=□+□

  □+□=□+□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26+8= 5+37=

  想:先算()加()等于() 想:先算()加()等于()

  再算()加()等于()。 再算()加()等于()。

  2、在正确得数的()里打“√”。

  35+9={34()44()49()}

  6+27={87()43()33()}

  7+53={60()50()75()}

  3.计算。

  40+30= 6+82= 76+6= 56+4=

  47+2= 69-40= 82-10= 30+4=

  32+9= 57+7= 9+71= 80-30=

  一、教学目标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的个数;能够正确、有序地读写各数。认识个位和十位,初步认识十进制和位值制。

  二、数数和读数

  1、“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认识计数单位“十”。

  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把它捆成1捆。1捆小棒是10个一,10个一就是1个十。

  2、数11~20各数。

  从10根小棒开始接着往下数,即10根小棒再添1根是11根,再依次添加1根,分别是12、13、…、19,19根小棒再添1根就是20根。

  3、明确11~20各数的组成。

  1个十和1个一组成11。

  1个十和2个一组成12。

  1个十和9个一组成19。

  2个十组成20。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 (菁华5篇)

  课题七练*

  课型:练*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八1~3题,口算练*。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复*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

  1、口算练*(写在课堂练*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八1~3题。

  (1)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①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100?

  ②67接*60还是更接*70?62呢?

  (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

  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①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40、63、70、19、29、36、38 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练*

  课型:练*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八4~8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完成练*八余下的练*。

  二、完成练*: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

  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

  40+3=43(人)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

  (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

  (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课后小记:

  数字:数字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2、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知识要点:

  1、学*并朗读这首童谣。

  2、能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

  (三)学法和*惯:

  1、学*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汉字。

  教学重点:

  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通过朗读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教学难点:

  两、朋、友这三个字学生不常见,掌握起来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数学学数字了吗?(学了)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一首和数字有关的儿歌“数字歌”(老师板书)。

  二、讲授新课

  1、这首小儿歌非常有趣,里面藏着好多小动物呢!打开书第11页看看你能不能很快找出都有哪些小动物。(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2、如果你们能数出这些动物朋友各有几只,他们就会从课本中跑出来和你们做游戏。请用数字标在图旁边。(老师把*数字贴在黑板上。)学生汇报动物的只数,(要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学生每说出一种动物老师就在黑板上贴小动物的图片,并把它们贴到相对应的数字下面。

  3、自己小声地读一读,把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听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尤其要听清你不认识字的字音。在听录音时要用手指着每一个字,听到哪,指到哪。(培养学生指读*惯,渗透听读识字的方法。)

  5、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注意:边读边用手指着。读后,你有什么收获?

  6、自己再读儿歌,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你可以向同桌请教,也可以问老师。如果认识了,就把记号擦掉。

  7、你们学得真努力,课文里的字娃娃想看看你们是否真的认识它们了。瞧,他们偷偷的溜出了门。

  (从黑板上的课文中拿出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他和谁是朋友?(不按顺序出示,让学生把这些汉字与黑板上的数字一一对应贴。再单独拿每个汉字数字卡片让生读完返还到课文中。)

  8、孩子们,还有几个字在跟我们捉谜藏,来看一看(出示卡片“小朋友”“数字”)每个词两生读,再齐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利用比赛,感知规律

  记忆比赛:男女生分别记忆两组数据,得出有规律的好记,没有规律的不好记。得出规律的重要性,引出课题:找规律。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数学小精灵聪聪听说我们学*找规律,也来到了这里。他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说呀,在这春暖花开、春暖花开的季节,光明小学一一班的小朋友去公园聚会了!他们把会场布置得可漂亮啦!同学们又蹦又跳玩得可开心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灯笼、彩旗、小花。

  首先研究装饰物是怎么排列的。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彩旗是怎么排列的?(黄红、黄红)

  我们就把这一面黄旗和红旗看作一组。(板书:一组)

  2、接下来讲解小花、灯笼的排列方式。

  3、小朋友队伍的排列。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都是按顺序为一组,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而且至少要重复3次,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四、学以致用,摆出规律

  小组合作,作品展示。

  五、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六、联系生活,找出规律

  七、情感教育,总结本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 (菁华5篇)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在开头便创设了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丑小鸭》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新课部分也延续了这一情境,由丑小鸭变成的这些白天鹅展开教学,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组织了课堂纪律。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方式

  通过声情并茂的课件演示对学生形成刺激,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条件。课件演示4只白天鹅,先飞来3只,又飞走2只这样的场面,让学生认真观察、自觉叙述、理解图意,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同桌交流,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意识,重视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方法相同的结论。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丑小鸭》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那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谁知道那只受尽了苦难的丑小鸭最后怎样了?(变成了白天鹅)今天,老师就施展魔法,把丑小鸭也变成白天鹅,大家高兴吗?

  课件出示口算题:(口算题的背景是4只丑小鸭)

  3+2+4= 4+1+5=

  9-2-6= 7-2-3=

  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答对了,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童话能不能变成现实就看你们的了!

  2.生速算出答案

  学生正确算出一道题,师点击鼠标,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课件演示:白天鹅飞起来,飞到湖边)

  师:多么美丽的白天鹅啊!雪白的身子,细长的脖颈……它们飞呀飞,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

  设计意图:一年级新生的学*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因此,用他们喜爱的童话激发兴趣,复*引入,让学生产生学*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活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连减、混合加减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 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学**惯。

  4. 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 判断一些连减、加减混合算式能否简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开学了,小熊要购买学*用品。

  出示:蜡笔7元 尺2元 铅笔盒12元 故事书8元 字典15元 橡皮3元 铅笔4元 书包45元

  1. 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根据这些信息来编题(小组内交流)。

  2. 如果这些学*用品小熊都要买,它要准备多少钱?比一比,谁算得快? 交流不同算法。

  (1)按顺序把每个数加起来。

  (2)12+8=20 45+15=60 3+7=10 20+60+10+2+4=96 你喜欢哪种算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个好方法。把能凑成整十数的两个数先加起来,这样计算既快又正确。)

  二、探索新知

  1. 现在小熊有64元,想买铅笔盒和故事书。它列式算出还要找回44元。

  板书:64-12-8=44 它列了一个什么算式?

  出示课题:连减

  (1)按照小熊的连减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板书:一看运算符号。

  (2)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算?

  讨论、交流算法:12+8=20 64-20=44 比较两种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小熊不明白为什么结果都是44元,为什么我们比它算得快?

  板书:二看数有什么特点。

  完成板书:64-12-8=44

  (3)同桌合作,一人按运算顺序计算,一人用好方法计算。

  64-45-1564-7-364-2-15

  最后结果一样吗?好方法好在哪里?

  (两个减数凑成整十数)

  为什么64-2-15用这个好方法就不行呢?(2和15不能凑成整十数)

  (4)64-2-15,修改其中的一个减数,使它可以用好方法计算。 把题写在纸上,用好方法算出结果,同桌互相检查。

  2. 判断:把可以巧算的题圈出来,算一算。

  91-18-6478-16-4892-31-1971-8-5465-38-981-46-27

  小结:在计算连减算式时,如果减数能凑成整十数,可以先把减数凑成整十数再减。这样计算又快又正确。

  3. 改题64-12+8

  (1)审题: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什么算式? 加减混合

  (2)大家符号看得很仔细,试着算一算。

  交流:64-12+8=60 64-12+8=44

  (3)为什么结果不一样?说说是怎么算的?

  (4)为什么不能用刚才连减时的好方法?

  (5)64-12+8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加减混合运算也要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6)练*

  27+28-3939-13+4752-29+846+12-1644-25+1543+28-61

  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数的特点,还要看清符号。

  三、应用拓展

  1. 计算(能用好方法的`用好方法计算)

  57-24-638+23+1278-39+2167-43-1741+19-2834-18+1666-37-2635+36+17

  2. 下面各题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45+18+1545-18+1545+18-1545-18-15

  动脑筋,这些题能巧算吗?试一试。

  总结:在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运算顺序,一看符号、二看数的特点,再确定能不能巧算)

  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计算结果正确是最重要的。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菁华5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使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秋天的图画,你们看,秋天美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这幅图里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用数学解决秋天里的实际问题吗?(提示课题:用数学)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教学主题图1

  (1)、师出示图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左边有4个小朋友在捉蝴蝶,右边有两个小朋友在捉虫子)

  (2)、师:你还发现了什么?(大括号,问号)

  (3)师:你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吗?对,它叫大括号,想一想,它表示什么意思?它就能表示把这两部分的小朋友合起来。大括号下还有一个问号,它表示这里有一个问题。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吗?

  (4)、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我们就应该把这两部分的小朋友怎么样?(合起来)

  (5)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和刚才那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几个学生说。同桌互说。全班齐说。

  (6)师:谁能列一个算式?4+2=6(师板书算式)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指名学生说说4、2、6分别表示什么?

  还可以怎么列?

  2+4=6你是怎么想的?

  (7)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不但认识了二个新朋友“大括号”和“问号”还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现在,有一位叔叔想请小朋友帮他解决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吗?

  2、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2,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说说这幅图画了什么?

  (2)、你能想到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了3个,还剩几个?)

  (4)、这个数学问题,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把算式写在纸上,写得快的小朋友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并说说你的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5)、反馈:7-3=47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去3,4表示什么意思?

  三、巩固新知,拓展深化。

  1、P47做一做

  (1)师:李叔叔很感谢小朋友为他解决了实际问题,请大家到他家里去玩,他家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小朋友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吗?

  (2)用手势表示1:6-3=32:3+3=6为什么?

  (3)看懂蝴蝶图,说图意,1:5+2=77-2=52+5=77-5=2

  2、小结:今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天的景色,也想到了很多数学问题,并且都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如果不知道,老师引导:我发现了这些数学问题有两类,有些是用加法计算的,有些是用减法计算,我们应该看清楚图画的意思来列算式。)

  四、拓展练*: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说一说吗?

  详细介绍:

  教案示例一

  课题: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进行“找伙伴”游戏(具体过程探究活动)

  二、学*新课.

  1.教学例1.

  师:数字娃娃们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便来到了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9个红苹果,2个青苹果.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随后教师先后出示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因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所以用加法)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2=11.

  师: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数字娃娃们吃掉了9个,还剩几个?

  随后出示11个苹果图,教师一边把11个苹果画上集合圈,把9个红苹果画上虚线圈.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11个苹果中去掉9个,所以用减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师:11-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即:11-9=10-9+1)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2)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左图和加法算式,右图和减法算式,想一想:苹果的总数都是11个,其中一部分是9个红苹果,另一部分是2个青苹果.为什么一个用加法,另一个用减法解答呢?(左图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右图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

  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又学过9+2=11,那么在计算11减9时可以怎样想呢?(想: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同时教师板书得数“2”.

  指名复述想的过程.

  读算式:9+2=11,11—9=2.

  2.教学例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3得12,12减9得3)同时板书得数“3”.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4个圆,去掉9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4-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同时板书得数“5”.

  读算式:12-9=3,14-9=5.

  3.教学例3.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用手势表示去掉9个,还剩几个?),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

  同样方法学*:16-9=7.

  4.教学例4.

  让学生看教科书,先独立在□里填数,教师行间指导,然后订正,并指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同时板书算式:15-9=617-9=818-9=9

  5..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

  教师板书:十几减9.

  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都是十几的数,减数都是9)

  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9加几得被减数,这题就得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中还要用到.

  三、巩固反馈.

  1.

  2.把下面各题写成一组一组的卡片,让学生看卡片说得数.

  9+()=139+()=16

  13-9=()16-9=()

  9+()=159+()=129+()=17

  15-9=()12-9=()17-9=()

  3.进行“帮小白兔回家”的游戏(游戏过程探究活动)

  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二

  课题: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学生每人准备12朵小红花(学具卡片)、14个圆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看卡片口算:

  9+29+59+39+4

  9+99+89+69+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的数.

  9+()=119+()=17

  9+()=149+()=15

  9+()=169+()=13

  9+()=189+()=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演示课件“十几减9”

  (1)出示例1左图.

  ①指名说出图意.

  ②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9+2=11.

  (2)出示例1右图.(先出示11个苹果的集合图,然后用虚线圈起9个)

  ①指名说出图意.

  ②要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11-9.

  (3)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幅图和算式.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1减9该怎么想?

  学生讨论后汇报,可能有几种情况:

  ①9加2得11,11减9得2.

  ②11可以分成9和2,11减9得2.

  ③10减9得1,1加1得2.

  ④11减1得10,10再减8得2.

  (4)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想法计算比较快?

  计算11减9,想9加几得11,9加2得11,所以11减9得2.教师板书.

  (5)指名复述想的过程,再请每个学生自己说一说.

  (6)读算式.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9”

  (1)教学例2左图.

  ①引导学生摆出左图,先摆12朵红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红花?怎样列式?板书:12-9.

  ②12减9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先同桌议论,再指名回答.

  (计算12减9,想9加几得12,9加3得12,所以12减9得3.)

  ③读算式.

  (2)教学例2右图.

  ①出示例2右图,让学生动手去摆,摆后指名说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14-9.

  ②14减9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先同桌议论,再指名回答并填数.

  3.教学例3.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9”

  (1)分别出示例3两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讨论如何列式,然后独立列式填数.

  (2)汇报交流得多少,是怎么想的?

  4.反馈练*:

  5.教学例4.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9”

  让学生独立填写例4的3道题,然后订正,指名说出想的过程.

  教师巡视,如个别学生计算有困难,可让他们用学具摆一摆.

  6.学生.

  三、巩固发展.

  1.17-9=()12-9=()15-9=()

  想:9加()得17想:9加()得12想:9加()得15

  2.9+()=129+()=119+()=14

  12-9=()11-9=()14-9=()

  3.5+9=()7+9=()4+9=()

  14-9=()16-9=()13-9=()

  4.游戏.

  先摆出11~18等数字卡片,表示几位小朋友分别拥有的图书本数,一同学手拿一张“-9”的卡片,任意在某个数下面停一下,表示借9本书,同桌列式口答,如:当“-9”的卡片停在卡片“15”下面时,同桌应马上答“15减9得6”.

  四、全课.

  请同学们向教师汇报: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

  11-9=14-9=17-9=

  12-9=15-9=18-9=

  13-9=16-9=19-9=

  六、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教案点评:

  教案首先通过复*不仅为学*十几减9在知识上做好准备,而且在计算思路上做好了铺垫.

  教学例1时以“扶”为主,通过直观图和加减法算式的对比,渗透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用加算减的计算思路.

  教学例2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依靠直观让学生思考问题,得出结论,真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由例3的借助实物图想出得数到例4的脱离实物图看算式来思考计算过程,注意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探究活动

  找伙伴

  游戏目的

  复*9加几的知识.

  游戏过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