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教案,英语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案1

  能力目标

  (1)能听懂会说认读本单元关于形容词比较级的单词。

  (2)能听、说、读、写Let’s learn中黑体部分的内容和Read and write中要求的内容。

  (3)能用目标语言完成本单元的任务型活动。

  (4)能学说Chant一首和Song一首。

  (5)了解ei/ai/oi,p/b,t/d的发音特点,并能试着拼读简单的规则词。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及短语:taller stronger older younger shorter heaiver thinner longer bigger smaller句型:How tall are you ?I’m 164cm.You’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cm taller than me .How heavy are you ?I’m 48 kg. I’m thinner than you , and shorter .

  (2)能够听、说、读Part A、Part B部分Let’s learn、 Let’s talk中的单词和句子。

  (3)了解Story time 、Good to know等部分的内容。

  (4)了解字母ei/ai/oi,p/b, t/d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

  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 情感态度:培养和保持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态度和学*信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惯。

  (2) 学*策略:加强学生英语学*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奠定基础。

  (3) 文化目标: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惯。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词组:taller stronger older younger shorter。

  2、 能认读句型:How tall are you ?I’m 164cm.You’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cm taller than me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

  2、难点是对新句型 How tall are you ?I’m 164cm.You’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cm taller than me .的理解和运用。

  三、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六张词卡。

  2、 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 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

  (1)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一些人物的图像,让学生分辨Who is tall /strong/old/young/short?,然后让学生回答。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let’s learn

  (1)教师指着比较高的Tom和比较矮的Wuyifan问Who is tall ?S:Tom.T:Tom is taller than Wuyifan ,用动作来示意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出示taller的单词卡片,示范读taller.

  (2)教学单词taller,边说边做动作,学生跟做。开火车合拼单词,小组比赛快速熟练的拼读。帮助学生用tall+er来记忆。简单介绍形容词的比较级第一种情况是在形容词的后面直接加“er”.本课时的几个单词都属于这种变化。

  (3)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其他四个四会单词strongerolderyoungershorter

  (4)将五张单词卡放在一起请学生认读。男女比赛谁读错或不会读将扣去相应男女组的分数。

  (5)教师把一高一矮的学生叫他们站起来,然后说You’re taller than your classmate! 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Yes!教师问,How tall are you ?学生答I’m 160cm.学*let’s chant.(听磁带,分句练。)

  (6)加强练*、巩固。

  3、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做本单元A Let’s 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

  (2)抄写所学的四会词组,一个抄两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听懂、会说“How tall are you ?I’m 164cm.You’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cm taller than me .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2、 能通过询问调查完成一张timetable.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听懂、会说“How tall are you ?I’m 164cm.You’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cm taller than me .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2、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能通过询问调查完成一张timetable.

  三、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若干张图片。

  2、 教师准备录音机与磁带。

  3、 教师准备该课时的教学挂图。

  4、 学生准备一张调查表。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

  (1)学生听并跟说Let’s chant.(P2)

  (2)指名读d taller stronger older younger shorter新学五个单词。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Let’s talk

  (1)How tall are you ? I’m 164cm tall.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完成Let’s start (P2)

  (2)做完后教师根据图片问How tall are you?请学生来回答。同样问:How heavy are you?…再请学生问,老师回答后接着说:Who is taller than you ?请比较好的学生回答此问题。教师示范操练问句,教师问学生答,男女生互问,互答。再板书How tall are you ?I’m 164cm.You’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cm taller than me .请学生做替换练*。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案2

  Lesson 30

  一. Teaching Time:

  Date:

  Lesson Time:

  二.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一)1. Four skills: ninth,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2. Three skills: September is the ninth month of the year.

  3. Let's make.

  分组制作圣诞卡片,然后模拟圣诞节情景互相赠送卡片祝福。通过有情景的语言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4. Let's read and chant.

  (二)Teaching Affection

  1. To promote Ss’ interest and confidence.

  2. To teach the Ss how to say the ninth month to last month of the year.

  三.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1. Words: ninth,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2. Sentence: September is the ninth month of the year.

  四.Teaching methods:

  1. Communication Teaching Method.

  2. Direct Teaching Method.

  3. Reading and writing.

  4. TPR.

  五.Teaching aids:

  1.准备教师卡片。

  2.教师和学生准备硬纸片和彩笔。

  3.教师准备拼写月份单词用的字母卡若干张。

  4.教师准备录音机和磁带。

  六.Lesson type:

  New Lesson

  七.Teaching Steps:

  1. Warming-up / Revision (5 ’)

  1.学生展示自己小组制作的日历。

  2. Review the song: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2. Presentation (20 ’)

  1)Go over the words: 1~8月的拼写.

  2)教师提问:How many month names have we learnt? Yes, we have learnt eight.They are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nd August.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the last four months of the year.

  3)展示教学卡片:This is the ninth month of the year.It's September.领学生读单词,然后读句子:September is the ninth month of the year.

  4)用同样的方法学*10月至12月。

  5)Play games:

  1. T: Now,close your books and your eyes.Can you remember their names? Just try!让学生自由说月份名称。

  2.出示9—12月的第一个英语字母,让学生猜是哪一个月份。

  3.老师说中文时,让学生说出英语,老师说英语时,让学生说中文,反复练*几次。

  6)教师准备放录音:Don't worry.Let's listen to the tapes.Listen carefully and try to remember the names of the last four months of the year.

  7)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8)Just write.

  3. Practice (10 ’)

  1)组织学生完成课本第56页的制作活动。可以分为3~4人一组,按照课本中提示的步骤制作。制作完成后,拿着卡片自由会话,除了使用新学的内容,鼓励学生联想使用以前学过的内容。

  2)Let's read and chant.

  4. Assessment

  Finish the activity book about the lesson.

  5. Additional activities/Homework (5 ’)

  1)Finish the activity book.

  2)调查四个同学的生日和最喜欢的月份,整理成表格。

  NAME BIRTHDAY BEST MONTH

  八. Blackboard design:

  九. Back counting:

  Revision

  一. Teaching Time:

  Date:

  Lesson Time:

  二.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一) Fun story

  以有趣的故事形式,通过Mimi, Micky的故事,综合再现本单元的核心学*内容,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再次强化所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语言学*的乐趣,提高学*自信心,促成语言知识向言语技能的转化。

  (二)Teaching Affection

  1. To promote Ss’ interest and confidence.

  2. To develop Ss’ ability of listening and reading.

  3. To develop S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三.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1. The ability of Ss’ speaking and reading.

  2. Ss can use them in the daily life.

  四.Teaching methods:

  1.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2. Direct Teaching Method.

  3. Listening and reading.

  4. TPR.

  五.Teaching aids:

  1.准备本课的教学挂图和录音磁带。

  2.准备Mimi, Micky两个动物的头饰。

  六.Lesson type:复*课/巩固课

  七.Teaching Steps:

  1. Warming-up / Revision (10’)

  1)Sing a song: Months of the Year.

  2)Review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about this unit.

  2. Presentation (10 ’)

  1)教师把挂图上的日历用纸片挡住,把挂图展示在黑板上。首先让学生猜时间,每次猜一幅图。

  What month is this?提醒学生根据图画的`背景来猜。如果有学生猜对,教师就及时表扬,同时把遮挡的小纸片拿下来。It's .... You are a clever boy / girl! How do you know it?让学生说出理由。

  2)猜测完时间后,教师接着问学生:What is Mimi doing in this picture? What is Micky doing in this picture?每幅小图都问同样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Mimi likes reading. She reads many books. Micky likes playing. He never reads books.

  3)教师准备放录音:There is an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Mimi and Micky.Do you want to know it? Let's listen!放录音让学生听。

  4)找一个学生来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教师给以鼓励。

  5)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3. Practice (15 ’)

  1)让学生三人一组,一人做解说,分角色练*。最后戴上面具到前面表演,1—2组。师生共同评价。

  2)Play games.

  1.组词大赛:教师为学生提供本课单词所涉及到的字母,然后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开展组词大赛,组词最多者获胜。字母可以重复使用,但是不可以用没有提供的字母。

  2.看日历填空

  提供月份日历,请学生根据日历卡所提供的月份,通过思考,添入相关信息,如:本月份是一年的第几个月份,本月份有什么节日,人们都做什么事情等。

  4. Assessment

  1.在分角色扮演Fun story时,适时给予奖励。

  2. Finish the activity book about the lesson.

  3.进行第五单元测试后,给予评价。

  5. Additional activities/Homework (5 ’)

  1)Finish the activity book.

  2)听写第五单元的四会词和句子。

  3)安排两个课时进行第五单元测试。

  八. Blackboard design:

  九. Back counting:

  Uint 6 Winter is the white season.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案3

  根据《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程标准》,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既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着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要贯彻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关键就是要转变教学思想,改革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为此,我就六年级英语课改做如下计划。

  一、课改的目的:

  通过实验,解决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大班上课,学生课堂上实践机会太少的问题,寻找一种能提高英语课堂效益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同时,希望通过实验,能激发那些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兴趣,尽量缓和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状况。

  二、课改计划:

  1、课堂教学

  (1)英语合作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上,强调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

  (2)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的认识,情意和技能的均衡;

  (3)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

  (4)在教学评价上,强调标准参照评价,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参与、人人进步。

  2、课改作业:

  改变传统的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根据所学内容,拓展思维,编写对话,并此作业给学生在书面上以正确评价。

  3、第二课堂活动:

  根据新课改精神和各年段不同的特点,确定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计划,此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通过课外的语言实践,增加练*听、说、读、写的技能。

  三、课改的具体措施:

  1.划分合作学*小组:将全班学生按照学*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均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小组内成员有一定差异,但具有互补性,学*小组的座位一般是前后两排为一组,便于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由于合作学*小组是由不同水*学生组成的,各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基本相同,便于各小组公*竞争。

  2.制订合作学*的评价方式和内容:对于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积极参与课堂表演、作业认真、测验成绩有进步、课堂上积极动脑提出一些有代表性问题的学生都给予小组加分鼓励。对于不完成作业,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参与小组活动,不遵守小组活动规则的学生给予小组扣分。该成绩将作为为期末总评成绩的依据,占总评成绩的百分二十。

  3.合作教学的动作机制与方式:合作教学在动作机制上强调合作、竞争和个体行为的兼容并存,在此过程中强调师生合作、学生合作。

  4.课改作业:

  改变传统作业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就此作出正确评价。根据学生作业情况打出等级ABCD,并且写出简短评语,恰当的作业评语,不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作业的价值,而且还能起到促进,鼓励作用,使他们真正看到取得的成绩,存在的缺点和努力的方向。如:对差生的作业要批评,但更多的是鼓励寄语,对中等生的作业要肯定,表扬又要督促,还要提出望,对优等生的作业要表扬,但要向他们提出更高要求。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案4

  能力目标

  (1)能听懂会说认读本单元关于形容词比较级的单词。

  (2)能听、说、读、写Let’s learn中黑体部分的内容和Read and write中要求的内容。

  (3)能用目标语言完成本单元的任务型活动。

  (4)能学说Chant一首和Song一首。

  (5)了解ei/ai/oi,p/b,t/d的发音特点,并能试着拼读简单的规则词。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及短语:taller stronger older younger shorter heaiver thinner longer bigger smaller句型:How tall are you ?I’m 164cm.You’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cm taller than me .How heavy are you ?I’m 48 kg. I’m thinner than you , and shorter .

  (2)能够听、说、读Part A、Part B部分Let’s learn、 Let’s talk中的单词和句子。

  (3)了解Story time 、Good to know等部分的内容。

  (4)了解字母ei/ai/oi,p/b, t/d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

  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 情感态度:培养和保持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态度和学*信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惯。

  (2) 学*策略:加强学生英语学*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奠定基础。

  (3) 文化目标: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惯。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词组:taller stronger older younger shorter。

  2、 能认读句型:How tall are you ?I’m 164cm.You’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cm taller than me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

  2、难点是对新句型 How tall are you ?I’m 164cm.You’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cm taller than me .的理解和运用。

  三、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六张词卡。

  2、 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 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

  (1)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一些人物的图像,让学生分辨Who is tall /strong/old/young/short?,然后让学生回答。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let’s learn

  (1)教师指着比较高的Tom和比较矮的Wuyifan问Who is tall ?S:Tom.T:Tom is taller than Wuyifan ,用动作来示意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出示taller的单词卡片,示范读taller.

  (2)教学单词taller,边说边做动作,学生跟做。开火车合拼单词,小组比赛快速熟练的拼读。帮助学生用tall+er来记忆。简单介绍形容词的比较级第一种情况是在形容词的后面直接加“er”.本课时的几个单词都属于这种变化。

  (3)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其他四个四会单词strongerolderyoungershorter

  (4)将五张单词卡放在一起请学生认读。男女比赛谁读错或不会读将扣去相应男女组的分数。

  (5)教师把一高一矮的学生叫他们站起来,然后说You’re taller than your classmate! 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Yes!教师问,How tall are you ?学生答I’m 160cm.学*let’s chant.(听磁带,分句练。)

  (6)加强练*、巩固。

  3、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做本单元A Let’s 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

  (2)抄写所学的四会词组,一个抄两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听懂、会说“How tall are you ?I’m 164cm.You’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cm taller than me .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2、 能通过询问调查完成一张timetable.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听懂、会说“How tall are you ?I’m 164cm.You’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cm taller than me .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2、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能通过询问调查完成一张timetable.

  三、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若干张图片。

  2、 教师准备录音机与磁带。

  3、 教师准备该课时的教学挂图。

  4、 学生准备一张调查表。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

  (1)学生听并跟说Let’s chant.(P2)

  (2)指名读d taller stronger older younger shorter新学五个单词。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Let’s talk

  (1)How tall are you ? I’m 164cm tall.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完成Let’s start (P2)

  (2)做完后教师根据图片问How tall are you?请学生来回答。同样问:How heavy are you?…再请学生问,老师回答后接着说:Who is taller than you ?请比较好的学生回答此问题。教师示范操练问句,教师问学生答,男女生互问,互答。再板书How tall are you ?I’m 164cm.You’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cm taller than me .请学生做替换练*。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案5

  根据《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程标准》,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既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着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要贯彻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关键就是要转变教学思想,改革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为此,我就六年级英语课改做如下计划。

  一、课改的目的:

  通过实验,解决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大班上课,学生课堂上实践机会太少的.问题,寻找一种能提高英语课堂效益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同时,希望通过实验,能激发那些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兴趣,尽量缓和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状况。

  二、课改计划:

  1、课堂教学

  (1)英语合作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上,强调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

  (2)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的认识,情意和技能的均衡;

  (3)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

  (4)在教学评价上,强调标准参照评价,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参与、人人进步。

  2、课改作业:

  改变传统的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根据所学内容,拓展思维,编写对话,并此作业给学生在书面上以正确评价。

  3、第二课堂活动:

  根据新课改精神和各年段不同的特点,确定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计划,此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通过课外的语言实践,增加练*听、说、读、写的技能。

  三、课改的具体措施:

  1.划分合作学*小组:将全班学生按照学*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均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小组内成员有一定差异,但具有互补性,学*小组的座位一般是前后两排为一组,便于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由于合作学*小组是由不同水*学生组成的,各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基本相同,便于各小组公*竞争。

  2.制订合作学*的评价方式和内容:对于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积极参与课堂表演、作业认真、测验成绩有进步、课堂上积极动脑提出一些有代表性问题的学生都给予小组加分鼓励。对于不完成作业,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参与小组活动,不遵守小组活动规则的学生给予小组扣分。该成绩将作为为期末总评成绩的依据,占总评成绩的百分二十。

  3.合作教学的动作机制与方式:合作教学在动作机制上强调合作、竞争和个体行为的兼容并存,在此过程中强调师生合作、学生合作。

  4.课改作业:

  改变传统作业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就此作出正确评价。根据学生作业情况打出等级ABCD,并且写出简短评语,恰当的作业评语,不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作业的价值,而且还能起到促进,鼓励作用,使他们真正看到取得的成绩,存在的缺点和努力的方向。如:对差生的作业要批评,但更多的是鼓励寄语,对中等生的作业要肯定,表扬又要督促,还要提出望,对优等生的作业要表扬,但要向他们提出更高要求。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六年级下册教案 (菁华5篇)

六年级下册教案1

  一、复*、谈话,引入本课

  谁养过花?请举手,说说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乐趣)我们来继续学*课文。

  二、读讲课文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请同学按提纲上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2、请你再默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自读——批注——讨论——交流)

  点拨: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什么叫“奇花异草”?

  教师: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读。养花的乐趣是什么?(人生启迪:勤勉奋斗。)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得很好。)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花种类不同,*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养花的乐趣在哪里?(增长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

  (4)“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养花须付出劳动,但有益身心,有所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板书: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板书:有喜有忧)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投影出示本课的提纲:

  文章中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课堂练*

  学*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1)说说你喜欢的花草有哪些。

  (2)说说这些花草的特点。

  (3)比较一下哪种花草最有特点,然后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

  (4)构思。

  (5)写出来。

  板书设计: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

  ③养花要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④养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养花使人忧伤——有忧

  作业安排

  (1)推荐老舍的几本著作:《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

  (2)小练笔:我的爱好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自我问答

  六年级课文一般都比较长,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识字量和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和探究。在课堂上首先要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它的表达方法。然后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六年级下册教案2

  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的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

  二、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要求: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运用线条和其它材料表现立体物。

  3、 学*简单的构图知识。

  4、 体验*画的笔墨情趣,临摹*画。

  5、 了解木版画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制作。

  6、 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7、 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书籍、新闻故事或事件进行配画。

  8、 认识标志和街头标识物的作用,懂得区别。

  9、 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大纲、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改进学*、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时进行直观教学。

  4、 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 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 学业考核以*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六、教学安排

  第1周 明暗与立体

  第2周 寻找美的踪迹

  第3周 记录色彩

  第4周 雕与刻的乐趣

  第5周 浮雕

  第6周 扇面画

  第7周 工笔花卉

  第8周 我设计的服装

  第9周 图文并茂

  第10周 宇宙之旅

  第11周 奥运精神

  第12周 二十年后的学校

  第13周 毕业啦

  第14周 电脑美术——电子报

  第15周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六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通读懂写花的各种形态的语句,进而体会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揭题导入

  (1)春暖花开,各种花都竞相开放。今天,我们再认识一种花广玉兰。

  (2)板书课题。

  (3)哪些同学知道广玉兰,能给大家作个介绍吗?

  2、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出示字词。

  渗透概括花蕊婴儿惹人喜爱孕育

  铁锈色呈现旺盛内涵椭圆形凋落

  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②分小节朗读课文。

  ③齐读课文。

  (3)理清脉络。

  ①自读,思考。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课文可分为几段?

  ②交流。

  (4)指名分段读课文。

  3、精读训练

  (1)学*第一段。

  ①轻声读第一段。

  ②思考。

  是什么吸引了作者去欣赏广玉兰的?

  (2)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4、完成作业

  课后描红,仿写。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

  (2)广玉兰是一种高大的常绿乔木,花很大,散发着阵阵幽香。

  2、继续精读训练

  (1)学*第二段。

  ①默读第二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绘广玉兰的,着重写了哪一方面?

  ②交流。

  (按花的色彩和质感、花的形态、叶子的特点的顺序写的,着重写了广玉兰花开时的形态特点。)

  ③理解第二自然段。

  a.指名读,说说花的特点。

  b.从哪些语句读懂的?

  c.从语句中你体会出怎样的感情?

  从花瓣色彩和质感两个方面写出了花的洁净、高雅。

  无法用语言文字准确形容写出广玉兰实在是美到了美不胜收、美不能言的境地。

  表达出作者对盛开的花朵喜爱之情。

  d.训练朗读。

  ④理解第3自然段。

  a.自读课文,联系插图说说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你能从中体会出怎样的感情?

  自由读,交流。

  (引导学生一句一句谈体会,领悟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b.指导朗读,背诵。

  看图(动画),试背。

  ⑤理解4、5自然段。

  a.作者不仅写了广玉兰花瓣的形态美,还写了它的什么?(叶片)

  b.自学,讨论。

  c.交流。

  叶片终年不败的特点。

  叶片很有生命力。

  为什么说另有一番情趣?还从哪儿体会到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训练朗读。

  (2)学*第三段。

  作者在文章最后也情不自禁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齐读。

  3、总结全文

  本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广玉兰的爱,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吗?

  交流,观察仔细,抓住特点。

  第三课时

  1、复*

  (1)默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作业指导

  (1)课文第3自然写花的样子,是怎样写的?

  (2)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花,先抓住特点说说花的样子,再写下来。

  (3)练笔。

  板书:

  气味幽香

  10.广玉兰花瓣洁净高雅

  (生命力旺盛)形态生生不息

  叶片终生不败

六年级下册教案4

  面对一张张求知若渴的面孔,加之承担六年级的数学科教学,我感到肩头责任的重大。在课改实验正向我们全面铺开的同时,我们又即将面临一个个全新的挑战,不断加强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是在新形式下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为在工作中能针对自身知识能力特点,结合本班实际,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增强数学学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拟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认知领域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1)、对概念的掌握:班上多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不够牢固,多数数学概念在学生的脑海中呈模糊、混淆状态。对学过的概念,学生的巩固和应用不够;对在教学中即将生成的概念,教师应加大引导力度。

  (2)、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本班的一个重点,部分学生分数的加减法仍存在问题,在计算中粗心大意,不爱打草稿,常常自以为是,计算错误率相当高。

  (3)、对应用题的掌握:应用题教学是本班的一个难点,多数学生一碰到应用题就感到头疼,对应用题产生了畏惧感,且在实际操作中不去读题,不去认真理解题意和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部分学生是不知从何下手,应用题错误率仍然相当高。

  2、操作能力分析:

  (1)学生组织纪律性不强,学*自觉性差;

  (2)多数学生没有自制学具的*惯,也没有使用学具的爱好;

  (3)少数学生书写差,多数学生有待强化,没有正确对待作业;

  (4)上课举手发言不大胆,不爱提问,回答问题思路不清晰,口头表达、语言组织能力较差;

  3、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析:

  (1)智力因素分析:由于受到家庭条件的不利影响,个别同学智力水*较低,反应较迟钝,提出、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知识学得死,逻辑思维不强。

  (2)非智力因素分析:本班学*气氛不浓,知识消化和接受得慢,真正爱好学*的同学少,意志薄弱,思维品格结构不完整。

  4、学*困难:

  要想教好本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思想问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手把手地教他们正确的学*方法,让他们真正爱学,乐学。其次是要认真对待本班的班级常规管理,甚至要把它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来认识,班级常规教育不容忽视,且需急待加强,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很好地配合好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

  (二)、情感领域分析:

  1、学*目的分析:

  班上多数学生学*目的不明确,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加之在受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的打工族们的影响,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同学不乏其人。导致上课精力不集中,爱摆龙门阵,贪玩好耍,且容易发生思维极差,个别同学产生厌学情绪。

  2、学*方法分析:

  班上多数同学不讲学*方法或学*方法不当,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大部分靠死记硬背。

  3、学**惯分析:

  班上多数同学没有良好的学**惯,如不会自觉预*、自*、边听边想边记笔记的*惯等。

  4、学*兴趣分析:

  班上虽说学*气氛不浓,但同学们接受新知识的兴趣却是较浓的,不过不具稳定性。

  5、鉴赏能力分析:

  班上同学都来自偏远的农村,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很少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所以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不强,但他们在这方面的愿望和要求是比较强烈的,且可塑性较大。

  二、教材理解:

  (一)、对教材思想教育内容的理解:

  教材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通过学*,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为培养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合格建设者打下基础。

  (二)、对教材双基方面的理解:

  1、分数乘法:

  学生在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倒数的意义和计算。这些内容都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1)分数乘法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第一种情况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只不过相同的加数是分数。而第二种情况用整数乘法的意义就不能解释了。这就需要把分数乘法的意义加以扩展。

  (2)在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把它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分数加、减、乘法的熟练程度,又为学*分数简便算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3)本单元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主要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它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实际中的应用,还是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以及进一步学*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

  (4)本单元最后学*倒数的认识,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以便为后面学*分数除法做准备。

  2、分数除法:

  学生在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解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除法应用题和比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进一步学*的重要基础,要使学生切实学好。

  (1)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作为整数乘法的逆运算来定义的,计算方法是乘这个数(不为0)的倒数。

  (2)分数除法应用题仍以方程解法为主,然后在这基础上教学用除法计算,以培养学生灵活解的解题能力。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些列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的文字题。

  (3)教材最后安排了一节比的知识,而实际计算是用分数计算,要注意与前面所学的除法和分数的紧密联系。

  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分数应用题可以分为三部分:

  (1)一般的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这些应用题在数量关系方面,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只是已知条件是分数,或者是在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

  (2)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以及相应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些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要复杂一些,学生不易理解,要画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主要是弄清每个题中要把么看作单位“1”。

  (3)工程问题。教材先从已知具体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的应用题引入,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数量解答。然后把工作总量抽象成一个整体,用单位“1”表示,把工作效率用完成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来表示,由此计算出工作时间。

  4、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简单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好基础。

  (1)圆的认识,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它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2)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教材中加强了启发性和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通过实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公式。

  (3)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材中注意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际事物和操作中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含义。教材中还安排了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使学生在操作中扩展、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

  5、百分数: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和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等内容。

  (1)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的。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因此,它同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2)百分数的概念,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表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教材的思想目标:

  通过本册数学教学,学生学*到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从一些新旧数字的对比中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温暖,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劳动人民在*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受到热爱人民的道德品质教育;知道爱惜钱物,勤俭节约,培养良好的养成教育;了解有关的动物、植物知识,培养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环卫意识。

  (二)、教材的双基目标:

  1、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学生学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4、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和周长和面积。

  5、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6、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和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和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策略:

  1、教师的角色换位:

  紧贴课改脉搏,树立课改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知识业务水*,转变教师角色,与学生建立*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面向全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不断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的开放性、灵活性思维,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策略:

  各单元的知识重点要求同学们在课堂内重点训练,利用*时自*和业余时间给他们的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并教给他们正确的学*方法,培养良好的学**惯,养成良好的学*风气。对于知识难点,加以反复引导,让他们少走弯路。同时,着力抓好预*、复*。

  2、查漏补缺策略:

  (1)充分发挥和利用晨会课的教育作用,对学生学*目的、方法、兴趣、*惯等方面加以正面的教育引导;

  (2)充分发挥好课堂40分钟的教学阵地作用,让学生在愉快、开放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3)对差生多鼓励,多给以关爱,细心地挖掘他们学*和生活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多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不让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4)指导学生多读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古今中外名著及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等各类图书。

六年级下册教案5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语言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能力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有羞怯感。他们处在发育阶段,尚未定性,发音器官较**的灵活,因此模仿外语的语音语点远比成年人容易。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不强。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这些都是他们长身体、长体力的需求,他们坐不住,坐不久。这一切都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三、教材分析

  六年级英语教材是在五年级的对话的基础上,增加了阅读的内容和难度。上册中所涉及的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过去时等句型中的人称、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的运用对小学生都是一个难点,要打好此部分的基础,为六年级的毕业考试及初中的学*打好基础。所以本期的教材中重点在于复*小学阶段的所有内容。

  四、减负提质

  1、课堂尽量全英化,打好每名同学的英语基础,重点提高差生的英语功底,同时适当地补充些课外内容,强化口语和应试能力,对每一单元的内容力争人人过关。

  2、练*形式多种多样,手、脑、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结合,单项和综合练*结合。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的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

  3、创设英语情景和环境,使学生们在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里*得“第二语言”。做到“生活中有英语,英语中有生活”。

  4、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肯定他们的进步(尤其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朗读和书写的*惯。

  5、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帮助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提升英语基础好的学生。

  五、教学目的、任务

  本册教学重点: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本册教学难点:

  1.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几个小学阶段所学句型中对人称、是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的运用。

  2.对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的灵活运用:对话、写作、阅读。

  3.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层次的有机结合。

  本册只安排了四个单元的学*内容,两个评价活动,有四周的复*时间。教师要有计划的安排好复*课,帮助学生系统的复*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英语知识和内容,对照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五个方面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所规定的二级目标标准。

  六、教学检测、评价

  教学检查采取*时检测和期终检测相结合,评价学生的学*态度,学*能力和方法,学*结果。

  七、学生辅导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优选【5】份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1

How tall are you?

Period 1 Section A Let’s learn Do a survey and report P5

教师寄语:(I study English , I’m happy.)

Learning aims(学*目标)

1.掌握四会单词:younger, older, taller, shorter, longer。

2.能认读句型:How tall are you ? I’m 1.61meters.You’re older than me..

Important &difficult points(重难点)

重点: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

难点是;How tall are you ? I’m 1.61meters.You’re shorter than me..的理解和运用。

导学探究

Step1 : 预*温故(用时5分钟)

请正确读出下列单词,并说出它们的汉语意思(展开小组比赛,看谁记的短语多)

1.young______2.old______3. tall______4.short______

5. long______6. thin______ 7. how many______8. how old______

Step 2. 新课内容展示(用时15分钟)

1.请两个孩子到讲台上T:How old are you?

S1: I’m 11years old. T: You are young. (板书young)

S2: I’m 12 years old. T: You are young, too.

T: Who is younger? S1: I’m younger(板书younger)

T: Who is older? S2: I’m older.(板书old_older)

T: Yes, S1 is younger than S2. S2 is older than S1.

T: Say I’m tall.(做手势) S1: I’m tall. S2: I’m tall,too (板书tall)

T: Who is taller? Who is shorter? Ss:S1 is taller , S2 is shorter.

老师再拿两把长短不一的直尺教会longer, shorter,than.

2.使用准备好的单词卡片巩固新单词和学*meter。

Eg: one meter, two meters, 1.61 meters, 4.76meters

3.T:How tall are you? S:I’m … T: Help the students to answer :I’m …meters. T:Say A is taller than B. B is shorter than A.

4.小组反复操练以上句型。

5. Let’s learn page 5. 听录音,仿读单词和对话

Step 3. 合作交流,师生共建(用时10分钟)

1.领读Let’s learn 中的句子。并纠正读音。

2.T:How tall is Zhang Peng? S:He is 1.61 meters.

T:Who is older Zhang Peng or John? S: Zhang Peng.

T: Zhang Peng is taller and older than John.

3.灵活运用所学单词句子。

4.Complete :Do a survey and report.(学生反复操练)

老师们:在今后的每一节课都要灵活运用所学句型,请学生造句,要具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Step 4. 达标检测(用时5分钟)

一、.读单词,选图片。(多 选)

A. younger B. taller C. shorter D. older E. longer

1._____ 2. _____ 3. _____

二.按要求写单词。

1.写出下列词的比较级。

young _____ short ______ tall ________ old ______

long______ nice _______ fine________

2.meter(复数)______ foot (复数)______mouse (复数)______

三、 情景会话:根据情景选择句子。

( ) 1. 我有1.61米高可以说:

A.I am 1.61 meters. B. I am 1.61 meter .

( ) 2. 你比我大,可以说:

A. You are old than me. B. You are older than me.

( ) 3. 你比我矮,可以说:

A. You are shorter than me. B. You are short than me.

四、 找出Ⅱ栏中与Ⅰ栏中相对应的答语,把标号填入提前括号。

( ) 1. How are you? A.I have fifteen..

( ) 2. How tall are you ? B. I’m 15 years old.

( ) 3. How old are you ? C. I’m fine.

( ) 4.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D. I’m 1.49 meters.

学后反思:叫学生总结((用时1分钟)

Step 5.安排当堂作业

1.课后默写younger, older, taller, shorter, longer, thinner than ,meter

2.课后背诵p5 Let’s learn

板书标题 Unit 1How tall are you?

Let’s learn Do a survey and report p5

板书内容设计:younger older taller

shorter longer

How tall are you ?

I’m 1.61meters.

You’re older than me.

教学反思:

Period 2 Section A Let’s try Let’s talk P4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单词:hall, meter/metre ,than, both

How tall is it? Maybe 4 meters. That’s the tallest dinosaur in this hall. It’s taller than both of us together .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2.能听懂Let’s try,并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

能听懂、会说That’s the tallest dinosaur in this hall. It’s taller than both of us together . How tall are you ? I’m 1.65cmeters.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导学探究

Step1 : 预*温故(用时6分钟)

读一读,译一译;

1.younger_______ 2.older _______ 3.taller_______4.shorter_______

5.longer _______6.dinosaur_______7. first_______8.second_______

T: How tall are you? Ss: I’m…meters.

T: Who is taller? S: I’m taller than… S: I’m shorter than…

Step 2. 新课内容展示(用时18分钟)

1. Let’s try:Listen to the tape and circle

1.)The first dinosaur eats____ . A. vegetables B. meat

2.)The_____ dinosaur is taller. A. first B. second

2.教读板书下列单词和重点句子:dinosaur , That’s the tallest dinosaur in this hall.

It’s taller than both of us together .

How tall are you ? I’m 1.65cmeters.

3. Let’s learn page 5. 听录音,分角色读对话

4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4times.

T: What are Zhang Peng and Mike talking about?

S: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dinosaurs.

T: How tall is Zhang Peng ?

S:He is 1.65 meters.

T: Who is taller,Zhang Peng or the small dinosaur?

S: Zhang Peng.

5.请学生翻译重点句子并做好笔记,全班齐读对话。

Step 3. 合作交流,师生共建(用时6分钟)

1.分角色表演对话。灵活运用所学单词句子造句。

提示:tallest 是tall的级。more 是many的比较级。

Step 4. 达标检测(用时8分钟)

一、根据汉语提示选一选,填一填。

1.那是这个厅里的恐龙That’s the______( tallest, taller) dinosaur in this hall.

2.它比我两加起来还高。It’s _____( tall, taller) than both of us together.

3.你有多高? How _____( taller, tall) are you?

4. 我身高1.65米。 I’m 1.65 _____( meter, meters)

二、读一读,选一选

1. That’s the tallest dinosaur in this hall. A. 我身高1.65米。

2. It’s taller than both of us together. B.你有多高?

3. How tall are you? C.那是这个厅里的恐龙。

4. I’m 1.65 meters. D.它比我两加起来还高。

三、选一选,填一填,译一译

1.Peter is _____(taller ,tall) than Chen Jie.

2. The maths teacher is_____(old, older)than the Chinese teacher.

3. The _____ (old, older)teacher likes playing football.

4. The ruler is______ ( shorter , short).

5. The yellow pencil is ______(shorter, short) than the red one.

学后反思:叫学生总结((用时1分钟)

Step 5.安排当堂作业

1.给父母,伙伴读读Let’s talk.

板书内容设计:Unit 1How tall are you?

Let’s try Let’s talk p4

1. That’s the tallest dinosaur in this hall.

2. It’s taller than both of us together .

3.H ow tall are you ? I’m 1.65cmeters.

4.tall_ taller__tallest many_ more_most

教学反思:

Period 3 Section B Let’s learn Match and sayP7

Learning aims(学*目标)

1.掌握四会单词:thinner, heavier, bigger, smaller, stronger。

2.能认读句型:How heavy are you ? I’m 52 kilograms. You’re heavier than me..

Important &difficult points(重难点)

重点掌握5个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

难点是对新句型 How heavy are you ? I’m 52 kilograms. You’re heavier than me. .的理解和运用。

导学探究

Step1 : 预*温故(用时5分钟)

一、读一读,口译

1. That’s the tallest dinosaur in this hall. 2. It’s taller than both of us together. 3. How tall are you? 4. I’m 1.65 meters.

二、读一读,写一写,译一译(给出它们的比较级)

1.thin________2.heavy________3.big________4.small________5.strong______

Step 2. 新课内容展示(用时15分钟)

1.请两个胖瘦不一样的孩子到讲台上T:Who is thin? S: A is thin.

T:Who is heavy? S:B is heavy

T: Yes, A is thin. B is heavy.(板书 thin, heavy)

2.选两个个子较瘦的孩子:T: They are thin. Who is thinner? S:A is thinner.

T: 板书thinner,提醒孩子们观察thinner的写法。再用相同的方法教heavier.

3选两个大小不一样的书包进行比较,引出big, small.

T : Which is the bigger schoolbag? What color is it?

Ss: The yellow schoolbag is bigger.(板书big _ bigger)

T: Which is the smaller one? What color is it?

S: The red one. (板书small_ smaller)

4.做一个强壮的手势教strong,抽两个孩子做相同的手势比较,教stronger.

T: Ask one boy pupil: How heavy are you? Help him answer: I’m 54 kilograms.

T: Oh! You are heavier than me. 板书教读。

5.听录音。学生跟读。

Step 3. 合作交流,师生共建(用时10分钟)

1领读Let’s learn 中的句子。并纠正读音。

. T:How heavy is Jim? S:He is 52 kilograms.

T:Who is heavier Jim or John? S: Jim.

T:Say Jim is heavier than John. S: Jim is heavier than John

2.请孩子们归纳总结黑板上的比较级形式,强调:heavy_ heavier(变y为i加er) big_ bigger thin_ thinner(双写加er)

3.四人一组合作学*Match and say然后表演。灵活运用所学单词句子

Step 4. 达标检测(用时5分钟)

一、写出下列形容词的比较级

1.big________ 2. small ________ 3.thin________ 4. Heavy________ 5.strong________ 6.happy________ 7. angry________8.hot________

二、读句子,选图片

A. B. C. D.

( )1.The Englishman is very strong.

( )2.This egg is bigger than that one.

( )3.The girl is shorter than the boy.

( )4. The panda is heavier than the duck.

三、把汉语和英语匹配

1.你体重多少? A. Sarah’s fish is smaller than Amy’s.

2.我体重48公斤。 B. He is stronger than her.

3.你比我重。 C. How heavy are you?

4.John 比Mike瘦。 D. I’m 48 kilograms.

5.他比她强壮。 E. You’re heavier than me.

6.Sarah钓的鱼比Amy 的小。F. John is thinner than Mike.

四、连词成句

1. the. is that, giraffe, tallest(.)

2. taller, than, he, is, me(.)

3. heavy, you, are (?)

学后反思:叫学生总结((用时1分钟)

Step 5.安排当堂作业

1.读熟Let’s learn. 2. 比较同学,家人用英语表演Let’s learn。

板书内容设计:Unit 1 How tall are you?

Let’s learn Match and sayP7t

thin_ thinner big_ bigger(双写加er)

heavy_ heavier r(变y为i加er)

small_ smaller strong_ stronger(直接加er)

How heavy are you? I’m 52 kilograms.

教学反思:

Period 4 Section B Let’s try Let’s talk P6

Learning aims(学*目标)

1. 能听懂Let’s try,并完成2个任务。

2.掌握句型:What size are your shoes, Mike? Your feet are bigger than mine.My shoes are size 37.

Important &difficult points(重难点)

重点:听懂Let’s try, 流利朗读Let’s talk, 掌握3个重点句子。

难点是对3个重点句子的掌握理解和运用。

导学探究

Step1 : 预*温故(用时5分钟)

一、表演Let’s learn:

S1: How heavy are you? S2: I’m…kilograms.

S1: You are heavier/thinner than me.

S1: How heavy is he ? S2: He’s…kilograms.

二、读一读,连一连:

Thinner stronger bigger smaller heavier go hiking go shoping

更大的 更小的 更瘦的 更重的 更强壮的 去购物 去远足

Step 2. 新课内容展示(用时15分钟)

1.Let’s try: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ircle the right answer.

2.板书教学重点句子:1.) What size are your shoes?

2.) Your feet are bigger than mine. 3.)My shoes are size 37.

3. Let’s learn page 5. 听录音,分角色读对话

4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4times.

Q1 :What size is Mike’s shoes? Q2: What size is Wu Yifan’s shoes?

Q3: How heavy is Mike? Q4: How heavy is Yifan?

T: Write th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S: Understand them.

1.) What size are your shoes? 2.) Your feet are bigger than mine.

3.)My shoes are size 37.

5.请学生翻译重点句子并做好笔记,全班齐读对话。

Step 3. 合作交流,师生共建(用时10分钟)

1. 读一读,译一译重点句子:1.) What size are your shoes?

2.) Your feet are bigger than mine. 3.)My shoes are size 37.

2.分男女角色,小组角色表演,灵活运用所学单词句子

3.记下笔记,读读记记: have a look so small size37 look taller

Step 4. 达标检测(用时5分钟)

一、英汉匹配

1. What size are your shoes? A.我穿37码的鞋。

2. Your feet are bigger than mine. B. 你看起来比我高。

3. My shoes are size 37. C. 你穿多大码的鞋?

4. You look taller than me. D. 你比我重。.

5. You are heavier than me. E 你的脚比我的大。

二.根据对话P6判断对错。(对的写A.错的写B)

( )1. Mike’s shoes are size37.

( )2. Wu Yifan’s shoes are size38

( )3. Mike’s feet are bigger than Wu Yifan’s.

( )4. Wu Yifan looks taller than Mike.

( )5. Wu Yifan, is two kilograms heavier than Mike

学后反思:叫学生总结((用时1分钟)

Step 5.安排当堂作业

板书内容设计:Period 4 Section B Let’s try Let’s talk P6

1.) What size are your shoes? 2.) Your feet are bigger than mine.

3.)My shoes are size 37.

1. have a look 2. so small 3.size37 4.look taller

教学反思:

Period 5 Section B Read and write P8

Learning aims(学*目标)

1. 能听,说,认读单词 countryside, lower. Shadow, smarter, become。

2.能读懂小短文,并能完成相应的练*。

Important &difficult points(重难点)

重点:能理解小短文内容的意思。

难点:能理解影子变化的真正原因。。

导学探究

Step1 : 预*温故(用时5分钟)

一、读一读,写一写(比较级)

tall_______ short_______ young_______ old_______ thin_______

long_______ small_______ strong _______big_______ heavy_______

Step 2. 新课内容展示(用时15分钟)

1.出示单词卡片和图画教学单词:countryside,. shadow, lower, smarter, become

T:出示城市和乡村的两幅图 Say: This picture is a city, And that picture is a countryside. Write the word on the blackboard.

T: 出示单词卡片教学单词:shadow , lower, smarter,并板书。教读学生跟读。

2. 拿一个气球让学生吹T:The balloon is becoming bigger and bigger. 板书become,教读。

3. T: Spring is coming! The sky is cleaner and the sun is brighter.`Can you think of any other changes? Look at the four pictures and tick.

4. Learn Read and write.

S: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边读边理解。

T:学生阅读并理解下列句子:1. It is getting lower and lower, but his shadow is getting longer and longer.2. Why is my shadow longer when the sun gets lower? 3. The sun goes down every day, and we grow older every day. 4. Your shadow grows longer because you are growing taller.

4.Play the tape to listen to the story.

Step 3. 合作交流,师生共建(用时8分钟)

1.领读Read and write 中的句子并纠正读音。

2, 师生互译下列句子。

1.)It is getting lower and lower, but his shadow is getting longer and longer.

2.) Your shadow grows longer because you are growing taller.

3. Finish exercise: 1.) Read and write 2.)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finish the dialogue.

Step 4. 达标检测(用时5分钟)

一、选择适当的词填空

1. I am 1.52 _____ I’m tall.(meters, kilograms)

2. My friend is shorter _____ me. ( than, that)

3. _____ tall are you? (How, What)

4.I’m 12. Lily is 11. I’m ________ than her. (shorter, older)

二、 阅读理解。(A)

Girl: Mom, look, there are some birds.

Mom: Which bird do you like?

Girl: I like the green one. It’s taller than the blue one.

Mom: Which bird is stronger?

Girl: The blue one is stronger.

Mom: I like the blue bird. I think it’s younger.

Girl: But the green bird’s tail is longer than the blue one.

Mom: I think it’s about 20 cm long.

判断正(A)误(B)

( )1. The green bird is shorter than the blue one.

( )2. The blue bird is stronger than the green one.

( )3. The green bird tail is about 20cm long.

( )4. The mom likes the green bird.

( )5. The girl likes the blue bird.

学后反思:叫学生总结((用时1分钟)

Step 5.安排当堂作业

板书内容设计:Period 5 Section B Read and write P8

countryside,. shadow, lower, smarter, become

教学反思:

Period 6 Section B Main sceneP2_3 Let’s check Story time P10_11

Learning aims(学*目标)

1.. Go through Main sceneP2_3

2.能读懂Story time 中的故事。

Important &difficult points(重难点)

重点Go through Main sceneP2_3

难点:借助图片能读懂Story time 中的故事。

导学探究

Step1 : 预*温故(用时5分钟)

Main scene

1. Turn to page2 and page3.Try to read and translate these sentences.

2. T: show the meaning of these sentences.

3. Read after the tape twice.

4.学生理解句子: I’m 21 meters tall. I’m the tallest. It’s 5 tons.

提示常用单位:长度:meter(m) centimeter(cm) :重量:ton(t) kilogram(kg)gram(g)

Step 2. 新课内容展示(用时15分钟)

1. Finish Let’s check: Listen and write the answers.

2..Finish Let’s wrap it up.(可在黑板上重新排列)

A.)taller shorter younger older longer smaller stronger

B.)heavy-heavier angry-angrier sun-sunnier funny-funnier happy-happier windy-windier

C.)thin- thinner big-bigger hot-hotter sad-sadder fat- fatter(补充)

归纳总结形容词变化规则:A类:直接加 er

B类:变y为i 加 er

C类:双写加 er.

Step 3. 合作交流,师生共建(用时10分钟)

1.分小组读一读,记一记黑板上的形容词的比较级,特别是双写加的。

2.Learn Story time.

1.)两人一组读读故事,理解故事。

2.)Q: How tall is the deer? Q:How heavy is the deer?

Q: How tall is Mr Zebra? Q: Who can be the goalkeeper?

3.)理解句子:Mr Zebra is 10 centimeters taller than Mr Deer. Football needs teamwork.

Step 4. 达标检测(用时5分钟)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

( )1.I'm two years _______than you .

A. young B.shorter C.younger

( ) 2.How big ______ your feet ?

A. is B. are C .it

( )3 ._______ ? ------80cm

A.How tall are you ? B.How long are your legs ? C .How old are you ?

( ) 4.How ____is your best friend ? -- Thirteen years old .

A.old B .tall C.heavy

( )5.How tall is Chen Jie?

A.He is 12 years old. B.I'm 147cm. C .She is 150cm.

二、找出Ⅱ栏中与Ⅰ栏中相对应的答语把字母序号填入提前括号。

( ) 1. How heavy are you? A. They are size 39.

( ) 2. How tall are you ? B. I’m 15 years old.

( ) 3. How old are you ? C. I’m 45 kg.

( ) 4. What size are your shoes? D. I’m 158cm tall.

( ) 5. How long are your bed? E. It is 200cm.

三、连词成句。

1. you, tall, are, how (?)

2.1.65, meters I’m,(.).

3.size, shoes ,are, what, your(?)

4. mine ,are, your, bigger, feet, than(.)

5. size ,my , 37,shoes, are, (.)

学后反思:叫学生总结((用时1分钟)

Step 5.安排当堂作业

板书内容设计:

Period 6 Section B Main sceneP2_3 Let’s check Story time P10_11

A.)taller shorter younger older longer smaller stronger

B.)heavy-heavier angry-angrier sun-sunnier

funny-funnier happy-happier windy-windier

C.)thin- thinner big-bigger hot-hotter sad-sadder fat- fatter(补充)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说、读、运用本单元词汇breakfast lunch supper chicken dumplings fish fruit juice meat noodles rice soup vegetables drink eat hungry thirsty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数词11-15

  会唱本单元英文歌曲“It’s time for lunch”。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游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设情境,创编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树立学生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能够听、说、读、运用本单元词汇breakfast lunch supper chicken dumplings fish fruit juice meat noodles rice soup vegetables drink eat hungry thirsty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数词11-15

  三、教学难点:

  理解和口头运用本单元的重点句子。

  四、教具学具:

  单词卡片,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Greating .

  (1)Free talk.

  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What’s this Do you like ____

  How many ____

  What’s for breakfast/lunch/supper?

  (2)Sing an English song

  It’s time for lunch.

  2、Review

  (1)Guessing game “What’s this”

  教师将所学过的`表示食物的卡片背面展示给学生,请他们猜测What’s this (本单元要求掌握的单词:chicken dumplings fish fruit juice meat noodles rice soup vegetables)当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作为奖励将卡片赠送给学生。

  (2) 全班活动,单词分类

  T: I eat breakfast in the morning.

  S :I eat lunch in the afternoon.

  S :I eat supper in the evening.

  教师在学生说的同时板书句子,让孩子们观察eat后面的单词有什么特点,the后面的单词又有什么共同之处,将breakfast lunch supper归为三餐类,将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归为时间类。

  T: I like chicken for lunch .

  T: I like meat. I don’t like soup.

  T: I like dumplings. I don’t like noodles.

  组织学生观察like后面的单词的共同点,引出食品类。学生分组练*说这样的句子。

  T:I’m hungry. I want to eat.

  T:I’m thirsty. I want to drink.

  教师边做动作边说句子,同时板书,学生跟着练*。把eat drink 归为动作的单词。Hungry thirsty 由于学生很难分,教师告诉他们这样的单词为状态类。

  分类结束后,教师放手,让组长组织孩子们用单词卡片进行巩固练*。

  (3)我问你答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如:2+10=twelve 看谁作对的题目多。(学生自己出题,评判)

  (4)Talk about “My day.”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use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we have learn.

  如:I get up in the morning . In the morning ,I eat breakfast. What’s for breakfast?I like ___ for breakfast.Then I go to school.In the afternoon,I eat lunch. Now, it’s Lunch-time! Let’ eat lunch!What’s for lunch I like ____ . I don’t like ____ . I like ____ for dessert.What about you?

  对学生的表现给与积极的评价与鼓励。

  3、Class closing

  Let’s sing a song:It’s time for lunch.

  4、课后练*:

  I’m hungry. I want to____.

  I’m ____. I want to drink.

  I get up in the____. In the morning ,I eat____.

  In the afternoon,I eat____.

  六、板书 :

  Lesson 18 Again , please!

  breakfast lunch supper

  chicken dumplings fish fruit meat noodles rice vegetables juice soup

  drink eat hungry thirsty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数词11-15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3

教学内容:

1.词汇

(1)复*关于职业的词汇:doctor, teacher, nurse, cook, fireman, driver, policeman, pilot, singer.

(2)学*生词:astronaut, coach, actor (actress), writer.

2.功能句型

(1)复*询问他人职业及回答:What does he/she do? He/She is a/an …。

(2)学*询问对方将来想要从事的工作及回答: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 want to be a/an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掌握和职业相关的一些词汇,并能在相应的功能句型中熟练运用;

(2)能在恰当的情景下熟练运用关于询问他人的职业及回答的交际用语;

(3)能在相应的情景下熟练地运用关于询问对方将来想要从事的工作及回答的交际用语。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和操练,使学生能掌握本课所学关于职业的词汇,能熟练询问他人的职业及对将来工作的理想,并做出相应的回答;

(2)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

3.策略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任务;

(2)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标的英语,学会借助词典来学*。

4.其他目标

(1)在学*职业名称的过程中了解“感动中国的20__年度人物”,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树立榜样;

(2)在小组学*和帮助他人学*的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3)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兴趣。

教学重点:

1.重点词汇:astronaut, coach, actor (actress), writer.

2.重点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be? I want to be a/an …。

教学难点:

1.正确朗读和运用关于职业的词汇。

2.正确理解、询问对方对将来工作的理想,并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单词卡片,奖励卡片;

2.学生准备:课本,笔。

教学过程:

课前介绍评价方式

Step 1: Warm up and lead in

1. Oral English

2. Sing a song: The Wheels on the Bus.

3. (课件): Look, she is the driver of the bus. Her job is driving the bus. Do you know “job”? 板书Jobs,并介绍课题。

Step 2: Review some words

1. Free talk: What jobs do you know? (Can you act as a …?)

2. Games:

(1) Show some word cards, read and act.

(2) Act, ask and guess---What does he/she do?

Step 3: Presentation:

1. Talk about the great people in 20__.

(1) Watch the screen and think: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ir jobs? (通过课件呈现“感动中国”的人物。)

(2) T: They are called the Great People in 20__. 他们是被评为“感动中国的20__年度人物中的几个。Do you know their names?

(介绍6个人物的姓名。学生活动:介绍人物姓名,摆放相应人物的复读机、图片和文字介绍材料。教师示范第一个。)

(3) Watch and listen.

T: What are their jobs? Let’s listen. (课件录音完整介绍6个人物的工作和业绩。)

2. Learn the new word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1)示范pair work: Listen, look, match and read. (示范过程中学*生词:coach---c-oa-ch---coach)

(2)学生自学单词,合作完成练*。

T: OK. Boys and girls take out your paper and practice with your partner, please. If there are some new words for you, you can use your dictionary(出示字典), go to listen to the tape or teach each other.

(学生活动:自学不会的单词,合作完成练*。)

(3)学生组内练*介绍一个人物。(学生活动:选择一至两个人物在组内练*介绍。)

3. Introduce them in the front.

T: Who wants to come here and introduce one of them to us? Please listen carefully and check your answers.(学生活动:自愿前来介绍一个人物。)

要求:介绍以后要板书图片;离人物介绍大图较*的学生可以引导用大图片。

4. 相应单词的练*

astronaut:

(1) Pronunciation: astronaut---an astronaut.

(2) Practice (Pass the picture and ask) What does he do? He is an astronaut.

writer:

(1) T: Can you act as a writer? 引导学生练*: writer---writer

(2) T: What other writers do you know?

actor:

(1) T: Who’s your favorite actor? (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actress)

(2) T: Do you want to be an actor or actress? Why?

5.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s.

(1) T: They are all the great people in China. We will always remember them. Do you want to be one of them?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You can say: I want to be …。 (出示句卡,带读,板书)

(2) T: What about my daughter? Can you ask her?

(出示句卡,学*问句,板书) want---want to be---What do you want to be---grow up---when you grow up---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3) 课件:播放录音---妞妞的回答

(4) Practice: Pair work; Show in the front.

Step 4: Reinforcement --- Talk about the most popular job.

T: Excellent! You have so many wonderful dreams for your future job. What is the most popular job in our class? Let’s finish a questionnaire.

(1) Model;

(2) 小组调查;

(3) 各小组填写结果;

(4) 汇总全班调查结果

T: The most popular job in our class is ________. Why do you want to be a/an …?

Step 5: Summary

T: How can you make your dream to be true? What can you do for your dream?

Please remember: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课件呈现)

Step 6: Homework

Talk about your dream job with your parents.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4

《Go straight on》

设计理念:

1.新课程下的英语教学倡导充满情趣、真实的人文型的课堂,让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气氛中感受、*得语言,发展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重在应用,在亲身经历中体验、感悟,在实践中发展能力。为此,在综合拓展练*时,我设计了“小小督导员”的活动,重在让学生在创设的与生活相关的语言情境中去感悟,并运用英语。

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生英语教学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和良好的朗读、阅读*惯。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我注重了学生对于发出指令的祈使句的朗读训练和语气感悟。并在最后设计一个趣味阅读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

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为此在本课的综合拓展练*时,我所选择的情景图画使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场景,目的是能够很好的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利用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语句Stop! Don’t go! Go!It’s green now. Don’t ride your bicycle here.

2.能力目标:学生学会口头运用Stop! Don’t go! Go!It’s green now.等语句发出指令。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惯。

教学重点:

1、能听懂Don’t ride your bicycle here.这类指令。能口头运用Stop! Don’t go! Go!It’s green now.这类语句发出指令。

2、祈使句的读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本第一部分的录音材料和标志图话、学生生活的情景图画

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A game.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玩“Simon says”的游戏。首先教师发出口令,然后请一名学生担当教师角色。

T:Boys and girls,now let’s play a game“Simon says”。 Listen to me carefully.“Stand up, please. Turn left/right/back/north/south/west/east.”Now, who can say as me?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游戏,既可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又可复*巩固祈使句的用法。此外在游戏中,尽量多的运用“left, right”等词,又可为本课的学*做好准备。)

二、Presentation.

1.Lead in.(精讲点拨)

教师出示_指挥交通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问题。“Do you know what dose it mean?”学生根据图片动作逐一进行回答:“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on. Stop!”

教师出示课本第一部分的交通标志图,请学生用英语说一说它们代表什么意思。(T:I have more pictures.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it?)学生可能对其中的一些标志图不是很了解,教师可告诉学生本节课结束后,你将会很流利的说出。(T: Don’t worry. You may say it very well after this class.)

(设计意图:用_指挥图导入,能够很好的与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衔接,教师能够很自然的呈现本课的交通方面指示语的图画。另外,在学生遇到障碍后,给学生的鼓励的同时,也提出了本课教学目标。)

2.Listen and find.

教师首先让学生对图片的内容进行讨论,然后教师放录音,请学生边听边指向对应的图。教师放地二遍录音,进行检查,并让学生重复。学生听第三遍录音,完成课本第二部分的活动。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熟悉一下图片内容,学生能够很好的指向正确的图话。在听与指的过程中是对学生听力及反应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锻炼。)

教师出示课本第一部分的图画,请学生快速说出对应的句子。

3.Listen and repeat.

教师出示课本第三部分的句子,让学生根据前几节课的知识自己先朗读。然学生对比自己的语气和升降调。

教师再次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并简单讲解祈使句的读法。(祈使句一般表示直接的命令、建议、告诫、邀请等多种意图,再读法上侧重读最后一个单词,读降调用以强调。)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接触过语调方面的知识,先让学生自己朗读,然后再对比录音,学生的学*印象更为深刻,更利于掌握。让学生掌握一点语音规则,对于他们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三、Practice.

1.Who can read it?

教师出示一些祈使句,让学生站起来朗读,对于读的好的进行奖励。读的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帮忙纠正。之后在小组内进行朗读比赛。

Don’t put it on the table.

Please make the bed.

Please open the window.

Don’t close the door.

Don’t ride that horse.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简单规则后,进行简单巩固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此外还能让学生更好体会英语学*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学生学*的自信心。)

2.Where is it?(巧问质疑)

教师请一名学生先走出教室,把一件物品藏在教室的某个地方,然后请学生回到教室试着找出所藏物品。首先由教师发出指令给学生提供线索,然后让他其他同学寻求帮助。

Eg:T: Walk to Song Shan.Go straight on. Then turn left.

S:Can you tell me more?…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的小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练*关于方位指令的祈使句的用法。让学生实际练一练,在教室里走一走能很好的体会、运用。比单纯的口令练*效果更好。)

四、Development.

1.小小督导员

教师出示几幅生活中的情景图,让学生以“小小督导员”的身份对其中的人物进行劝诫。

首先让学生对情景进行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一情景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很容易让他们参与进来,也很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运用能力。在给学生创设了练*与运用英语的学*情景的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行为*惯的很好的契机。)

2. Read it and have a test.

It is a rainy day. A man gets on a bus with a dog. It is a big dog. Its feet are very dirty.The man says,“Condutor(售票员), if I buy a ticket for my dog, can he have a seat like the other people?”

The condutor looks at the man and then he says,“Of course,sir. He can have a seat like all the other people on the bus, but he must not put his feet on the seat like the other people on the bus.”

T or F

(1)The man gets on a bus with a small dog.

(2)The dog’s feet were very dirty.

(3)The mam wants a seat for his dog..

(4T)he conductor would like to give a seat to his dog.

(5)The dog sits down at last.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不是很多,在一定的练*巩固之后,我设计了趣味阅读。并在阅读的同时对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既可调节一下课堂气氛,又可在课堂上进行阅读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

五、Summary.(有效反馈)

学生进行简单小节,说一下自己的课堂收获,教师进行概括补充。

六、Homework.

List some rules about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Eg: Please listen to the teacher.

Please speak English in class. …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5

  一、学情分析:

  我们六(1)班和六(3)共113人。两个班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好,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点。但也很多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单词量不多,没有掌握做题技巧,主要在听和写两方面较弱。针对学生不足的方面,进行专项,有效的复*。

  二、复*目标:

  1、认读四会单词,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单词量,并且按照要求背诵四会单词。能完成四会单词默写,分类的练*。

  2、认读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词组的用法。能完成英汉互译和连线的*题。

  3、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句型,和一些简单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语法知识。能够区分教材中出现的句型,运用翻译补充所学句子。

  4、能够认读教材中的短文,能独立完成一些较容易阅读题。

  5、能跟每单元的内容,例如:Myweekendplan,Mypenpal,introduceparents’jobs,等相关的写作练*。

  三、复*内容及要点:

  1、单词。单词是英语的基础和复*的重点。

  1)按词性归类复*单词。有关交通工具,地点,职业,情绪等方面的单词。

  2)按词汇表复*单词。每天听写一个单元单词。

  2、词组。词组是学*英语的关键,它是复*英语的良好途径,同时又是学*句子的基础。把词组归类,分类掌握。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组词。

  3、句子。句子是学*英语的重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句子。

  2)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句子,教给学生适当的语法知识。

  3)让学生能够运用句型进行问答练*。

  4、阅读,写作。根据每单元的话题进行练*。

  四、复*方法及原则

  1、加强单词的朗读和默写,给学生明确的任务,使他们也能尽自己能力过好单词关。将词组复*与单词分类复*相联系。在复*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教材中的短文,做到精读和导读相结合,在较短时间内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把单词、词组、句子和阅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复*过程中将它们紧密联系起来,合理安排复*内容,提高学生整体运用知识的能力。

  2、以听说读写为主要途径,让学生多读,在复*中培养学生郎读英语的*惯,在学生多读多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听和写的能力。听说读写要有机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学生基础差,见过的英语*题比较少,要从*题入手,让学生尽可能的`多做*题。

  3、进行分类专项训练,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提高和收获。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那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复*重点应放在单词,句型等基础知识上。

  总之,紧张的复*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一定的提高和进步,不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为以后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期末复*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复*内容

  12月25,26日复*Unit1,2,3的重点单词

  12月29,30,日复*Unit1,2,3的重点句子

  12月31日,1月4日复*Unit4,5,6的重点词汇

  1月5,6日复*Unit4,5,6的重点句子

  1月7,8日词汇句型专项练*

  1月9日写作练*

  1月12,13日综合练*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材料以供期末复*时使用。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

  二、教材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得两方面均有获益。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曾有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为此,我们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通过学*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思考练*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如第五组,在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后面,链接了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而这个阅读链接同时也是课后第四题——阅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课文想一想,你感悟到了什么,再简单写下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把链接内容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又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体现了进行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要求。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的。

  (三)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四)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

  本册导学系统的安排大致沿袭高年段前三册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台。

  (五)“综合性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的第六组是一个单独的综合性学*单元——“难忘小学生活”。

  本班共有学生43名,其中男生17名,女生26名。学生性格比较好动,个性外向,但从学*情况来看,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学**惯差:没有养成认真仔细的学**惯,甚至有个别学生作业不能自觉、认真、按时完成;课外知识不够丰富,知识面不广,没有良好的自觉阅读的*惯;表达能力差,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差,本学期将继续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为重点,扎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课本。小学在升入初中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内要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词汇和语音进行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复*。为了更加符合这一学期的教学实际,为小学进入初中阶段的英语学*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编者将本册六个单元新语言的学*凝缩成为四个单元;并把学期中的Recycle 1和学期末的Recycle 2合并、扩展成为两个综合复*单元。

  课程纲要对本学段学*要求摘录

  1、要求学生通过拼读进一步掌握双元音。本学期教给学生一些拼读单词的技巧,从而进一步学*和巩固48个音标

  2、按课标要求,本课程标准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小学毕业应达到二级目标。

  3、形容词比较级;一般过去时。

  4、高度、长度、重量;就医、情感;周末活动;假日活动。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61个短语和单词以及7组句子和4个单句(包括长度、重量、高度、看病、情感、周末和假期活动、旅行、晚会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完成1个手工制作。

  3、能听懂、会吟唱6首歌谣。

  4、能听懂、会唱6首歌曲。

  5、能完成4个自我评价活动。

  6、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7、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在不断滚动复现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呈现新知是本套教材的一大特点。在编写本册教材的过程中,编者不仅注意到单元与单元之间语言点的衔接与复现,而且尽量做到本册与上几册学生用书之间语言的相互联系与巩固扩展,这样就使语言知识不断滚动复现,从而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一、指导思想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矗

  二、全期教学总目标

  学生应有较明确的英语学*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态度。能听懂教师对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能参与讨论。能读供七至八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任务。能在学*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方法。在学*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三、教材简要分析

  《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全书共有四个单元,共12个话题。本教材各单元话题灵活,贴*生活实际。本册书将学*的一些语法知识点有: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间接引语、时间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等。

  四、学情简要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一班英语教学,共有学生人数63人。通过一年半的英语学*,大多数学生已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能读懂短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发展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因为基础不够好,学*很吃力而自暴自弃,有的因此扰乱课堂次序,这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措施及教改措施五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二、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与参与。

  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具体来说:

  1.认真专研教材和课标,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确定每堂课的基础内容,预备内容和拓展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状况和需求,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如英语演讲比赛、单词听写比赛、朗读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学唱英文歌曲,课前五分钟活动等。

  5.注重个别辅导,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培优补差。

  6.不断学*,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

  unit 1 第一周----第四周

  unit 2 第五周---第九周

  半期复* 第十周

  unit 3 第十一周---第十四周

  unit 4 第十五周---第十八周

  期末复* 第十九---第二十周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理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学*新课改的精神,采用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语言规律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英语教学的任务: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惯和形成有效的学*策略,发展自主学*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标准对本学侧面的要求(二级目标)

  (一)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总体目标)

  对英语学*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俗。

  (二)语言技能二级目标

  听:

  1、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2、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3、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4、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应。

  说:

  1、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

  2、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3、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致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读:

  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写:

  1、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

  3、能根据要求。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主要内容为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共有4个教学单元、2个复*单元。每单元分“A、B、C”三个部分,共12页,复*单元为6页。全书配有彩色卡通式插图,设计新颖活泼,生动有趣。本教材的设计与编写体现了对传统外语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比较、分析和研究多种国内外小学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形成了本套教材特有的编写体系。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本册教学难点:

  1、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几个小学阶段所学句型中对人称、动词的变化、行为动词的运用。

  2.对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的灵活运用:对话、写作、阅读。

  3.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层次的有机结合。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兴趣有所提高,六(2)班个别学生上课比较好动,自控能力差,课堂气氛难调动,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态度,掌握良好的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三、主要教学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

  3、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的质量。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课后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复*巩固已学内容可分口头、书面两种。作业量以中等学生用十五分钟左右可以完成为宜。

  书面作业须全批全改。错的地方要求学生订正。批改要及时和规范。批改时应统一使用激励机制,可用星号、小红花 、A B C不同等级。提倡面批并做好批改记录和讲评工作。

  5、继续加强基础部分的教学,同时采用小老师带徒弟的办法,帮助学*相对滞后的同学。在课堂上尽力运用小组竞赛法,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6、对优秀学生尽量的多提高自身素质,多看英语读物,多落知识点。对差生则多利用课堂,课外的时间抓基础知识,纠正个别同学的发音。努力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争取全班统一进步。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认识到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的图象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同学们能根据正比例的特征来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正比例要满足哪两个条件?

  生:要满足两个条件: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2、两种量相对应的比值不变。

  师:请同学们在思考一下:y=5x,y和x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生:成正比例,因为y和x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随着x的变化,y也在不断变化,y和x的比值始终等于5.所以y和x成正比例。

  师:看来对于成正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已经掌握,下面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y和x成正比例,y是x的5倍,它们之间的关系能通过图画的到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教师板书课题:画一画)

  (设计意图:复*上节课正比例的有关知识,导入本课。)

  二、动手画图,理解含义。

  填表,说一说表中两个量的关系。

  一个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这个数的5倍

  (1)学生填表。

  (2)学生汇报。

  (3)谁能说一说这两个量的关系。

  这两个量在不断变化,并且一个数增大,它地5倍也不断增大,但他们的比值不变。所以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带领学生看懂图,明确图上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明确各点所表示的含义。为下一步在表格上描点,扫清障碍。)

  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生:所有的点在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设计意图:学生会很形象的看到所有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进一步体会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是一条直线。)

  四、练一练

  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师: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图,看一看不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所形成的的图形是不是一条直线?

  (设计意图:从反方进一步证明成不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形成的图像不是一条直线。通过对比方式,再次验证结论。)

  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练*,巩固所学。)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中第78-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将简单的图形*移或旋转90°。

  过程与方法:

  整理已学过的*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灵活运用*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移、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移、旋转与对称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上周末咱们班的李坤和王明随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他们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师: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学生说分类方法)

  生1: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移。生2: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

  师:*移和旋转是我们常见的物体的运动方式,数学上我们称为变换方式,除了这两种方式,还有哪种方式可以称为变换呢?

  生:轴对称。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复*图形与变换的知识。(板书课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经历探索活动,了解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教学重点:

  探究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与宽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表示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正比例的图像呢?

  2、你还记得表示积一定,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图吗?把积是12的方格圈起来,可以连成什么线?

  3、说一说。

  (1)两个乘数的变化情况。

  (2)两个乘数成什么关系?

  (3)你有什么猜想?

  二、探索新知。

  用X、Y表示面积为24*方厘米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他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x/cm 1 2 3 4 6 8 12 24

  y/cm 24 12 8 6 4 3 2 1

  1、说一说长与宽的变化情况。(小组交流)

  2、这里哪个量一定?

  3、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板书: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

  4、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8个长方形。(每格代表1 cm2)

  过程要求

  (1)出示方格纸,并标明X、Y轴上的数字。

  (2)教师边讲解,边画长方形。

  (3)学生接着画。(直接在课本上完成)

  5、连接图中的点A,B,C,D……

  (1)猜一猜:图中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

  (2)师生一起连线,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和反比例关系的关系式和图像的区别。

  四、巩固练*

  面包的总个数不变,每袋装的个数与袋数如下表。

  每袋个数2 3 4 6 8 12 24

  袋数12 8 6 4 3 2 1

  (1)每袋个数与袋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2)把上面的数据制成图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

  教学重点:

  图形的缩小与放大。

  教学难点:

  图形放缩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小红一家外出旅游,照了许多照片,小红把几张照片放大后,挂在家里,把几张照片缩小后,放在夹子里。你知道相片放大缩小的原理吗:

  2.板书课题:图形的放缩。

  二、 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①认真观察图形。

  ②说一说:谁画得像?

  ③你是怎么想的?说出你的思维过程。

  ④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看法:笑笑和淘气画得最象。

  (2)讨论: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菁华5篇)

  教学内容: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

  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除了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请学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

  1、练*一第4、5题。

  2、练*一第6题。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第二课教学反思:

  许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现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为这样便于对比发现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绝对值相等。

  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2、渗透负数加减法

  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如果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如果是向东走1米呢?如果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如果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代数知识是极为有利的。

  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较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

  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基础上,我还挖掘了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较方法,将薄书读厚。

  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较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哪种比较方法,最终都可回归到“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即使有学生在比较—8和—6大小时是用“8>6,所以—8。

  教学目标:

  1.复*整本书所学的图形和几何知识,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复*整理“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巩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进口

  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复*的内容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首先,想想我们在“图形与几何”这一节中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所学的*面图形包括矩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梯形包围的图形,以及曲线包围的图形;mdash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有许多对称轴。

  我知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一个圆有无数的直径和无数的半径;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直径相等,所有半径相等。

  我们进一步学会了观察物体,可以画出从前面、左边和上面看到的形状,知道观察的范围和距离有关。helliphellip

  老师:学生们讲得很好。相信只要你注意观察,努力学*,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需要复*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形成感性认识,在脑海中呈现相关表征,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二、流程

  老师:我们来说说“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1:元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轮子做成圆形是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所以轮子在*面上滚动很*稳。

  2:年出生的学生在观看表演时会自动形成一个圆圈,因为每个观众(圆圈上的点)和表演者(圆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helliphellip

  老师:圈子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我们还学*了圆的周长和面积。你还记得周长公式和面积是怎么得出的吗?告诉学生小组中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测量了一些圆的周长和直径,然后求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知道了这个固定值就是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最后总结出了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把圆形纸片*均分成了若干份,然后把这些小扇形拼成了*似的*行四边形。*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圆的面积,*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由*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得出圆的面积=πr×r,即S=πr2。

  师:讲得很好。除了关于圆的知识,我们还学*了观察物体,你能完成下面的练*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独立思考”第3题图)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好办法。

  师:观察物体时,观察的范围是怎样变化的?

  生: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师:你能结合生活中的观察范围变化的实际例子说一说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整理后,及时让学生结合生活举出事例,趁热打铁进行针对性的巩固,随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下一步教学内容。

  三、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了“图形与几何”,但是知识的学*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中,只要你们努力,相信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以呼吁的口号结束,倡导学生不要死学知识,而应活用。

  教学目标

  1.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同学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同学们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

  (二)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说说解题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P25-26。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

  2.知道并能记住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在自主探究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数学规律的来龙去脉,知道长方体与圆柱体底面和高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渗透辩证法和极限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

  2.回忆一下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结合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圆,我们把它*均分割,再拼合就变成了一个*似的*行四边形。我们还可以往下继续分割,无限分割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可以用πR表示,长方形的宽就当于圆的半径,用R表示。所以用周长的一半×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所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

  3.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

  我们把圆转化成了*似的长方形,同学们猜想一下圆柱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二、探索体验

  1.学生猜想可以把圆柱转化成什么图形?

  2.课件演示: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①是怎样拼成的?

  ②观察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

  ③演示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长方体,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

  3.借鉴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试着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课件出示要求:

  ①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学生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试着推导。

  4.交流展示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汇报师结合讲解板书。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 ‖ ‖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呢? v、s、h各表示什么?

  5.知道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圆柱的体积?

  6.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

  ①底面积24*方厘米,高12厘米

  ②底面半径2厘米,高5厘米

  ③直径10厘米,高4厘米

  ④周长18.84厘米,高12厘米

  三、课堂检测

  1.判断

  ①圆柱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来计算。( )

  ②圆柱的底面积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

  ③一个长方体与一个圆柱体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

  ④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相等。( )

  ⑤两个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体积也一定相等。( )

  ⑥一个圆柱形的水桶能装水15升,我们就说水桶的体积是15立方分米。( )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的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奶?

  (杯子的数据从里面量得到直径8cm,高10cm;牛奶498ml)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后自己做在练*本上。

  3.一个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2米,半径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4.生活中的数学

  一个用塑料薄膜盖的蔬菜大棚,长15米,横截面是一个半径2米的半圆。

  ①覆盖在这个大棚上的塑料薄膜约有多少*方米?

  ②大棚内的空间大约有多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