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教案,艺术,大班

大班艺术教案1

  设计意图: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打击乐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训练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肢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这首歌是一首江苏民歌,全曲欢快活泼,表现了愉快的劳动场面,我们把劳动场面作为节奏符融入到图谱中,能引起幼儿打击乐器的兴趣,起到了提示的作用,让幼儿更好的演奏乐曲。

  活动名称:

  节奏乐《拔根芦柴花》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听音乐、看图片、看表演、玩游戏、了解音乐的性质(活泼欢快),知道名称,对节奏乐有一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的兴趣和愿望,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掌握节拍、节奏型。

  2、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并掌握探索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灵敏的反应能力及节奏感。

  活动准备:

  图片、铃鼓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的性质,掌握节拍。

  1、听音乐一遍:“听听音乐,心理觉得怎么样?”(很好听、很高兴)

  2、听音乐按节拍拍手。

  3、听音乐幼儿按节拍随意做动作。

  “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音乐,你们想想可以做什么动作?”幼儿说出,老师哼唱乐句,引导幼儿按节拍做出动作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如跳舞动作、生活动作(刷牙、洗脸、梳头……)、劳动动作(擦桌、洗手帕……)。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按节拍随意做出不同的动作。

  4、听音乐幼儿看图片,按节拍做出符合图片内容的不同动作。

  二、在玩游戏《看动作拍节奏》的过程中掌握节奏型。

  1、老师按节奏乐的节奏型做(擦玻璃)动作,引导幼儿拍出动作的节奏。

  1老师做擦玻璃动作:问:“老师在干什么?”(擦玻璃)

  2老师按X X X 的节奏擦玻璃,问幼儿:“老师是怎样擦玻璃的?先擦几下?后擦几下?”(先擦一下后擦两下)“老师擦玻璃一样快吗?几下快?几下慢?(一下慢,两下快)老师哼唱(1)—(10)小节音乐,引导幼儿边看老师擦玻璃的动作,边拍出擦玻璃的动作节奏X X X 。

  3老师按X X X X 的节奏快擦玻璃:“老师现在擦玻璃和刚才擦玻璃有什么不一样?”(都是快擦)老师边哼唱(11)—(16)小节的音乐,边按X X X X 的节奏擦玻璃,引导幼儿拍出八分音符的节奏X X X X 。

  4老师按X X X X 的节奏型做哈气擦玻璃的动作:引导幼儿分析出哈一次气,擦两次玻璃(X X X X )。老师哼唱(17)—(18)小节的音乐,幼儿一边观察老师的动作,一边拍出X X X X的节奏型。

  5老师按X X X - 的节奏型做拍手、擦汗的动作:“老师又做了什么动作?”(老师累了,拍两下手后擦擦汗)老师哼唱(19—(22)小节的音乐,幼儿边观察老师的动作,边拍出X X X – 的节奏型。

  6老师边按节拍拍手,边做欣赏玻璃的动作与表情:“老师擦完玻璃怎么样?”(高兴地拍手)“拍几次手?”(四次)老师哼唱(23)—(24)小节的音乐,边带幼儿按节拍高兴地拍四下手X X X X。

  7放慢速度在音乐的伴奏下,边观察老师“擦玻璃”的完整动作,边拍出动作的节奏。

  2、老师按节奏乐的节奏型做“包饺子”的动作组合,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出“切菜”的情节和节奏型,并拍出动作的节奏。

  (1)-(10)小节:按X X X 的节奏型切菜。

  (11)-(16)小节:按X X X X 的节奏型剁馅。

  (17)-(18)小节:按X X X 的节奏型放馅(把馅放在盒里)。

  (19)-(22)小节:按X X X – 的节奏型擦汗。

  (23)-(24z)小节:按X X X X节奏高兴的拍手。

  在音乐伴奏下,边观察老师的切菜动作,边拍出节奏型。

  3、老师按节奏型跳舞,启发幼儿用铃鼓拍出动作的节奏。一遍后,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拍一下手转圈跳舞的动作,引导幼儿用铃鼓敲出“拍摇 摇 – 的节奏型。

  4、老师再次按节奏型跳舞,启发幼儿用铃鼓拍出动作的节奏。

  三、在《拔根芦柴花》的音乐伴奏下,边走边敲铃鼓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江苏民歌,表现了欢快愉悦的情绪。全曲以民间乐器二胡为主奏乐器,再配以其他的乐器伴奏,洋溢着浓浓的*音乐风。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喜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音乐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重要的内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创编节奏图谱、设计配器方案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乐曲。难点是设计配器方案。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我采取了两个三部曲:一是欣赏三部曲,从整体欣赏到分段欣赏,再到分节欣赏。整体欣赏是帮助幼儿建立对全曲整体情绪的印象,激发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喜爱;分段欣赏是引导幼儿对音乐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分节欣赏是帮助幼儿从音乐的结构上把握结构中音乐要素的特点,如节奏、旋律等。这三步欣赏的步骤是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从情绪体验到音乐要素的把握,只有充分欣赏才能使孩子既喜爱音乐作品,又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较准确的艺术表现。二是演奏三部曲,演奏要有节奏图谱和配器方案,也就是说演奏时心中要有节奏与乐器的配合。从创编节奏图谱到创编身体动作图谱再到设计配器方案,可使幼儿一步步地在轻松的学*环境下把握节奏;从用身体动作演奏到用乐器演奏可使幼儿由浅到深地进行音乐表现活动。

  本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创造的热情很高。当幼儿在配器、创编节奏图谱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引导幼儿用听一听、试一试的办法去寻求最匹配的方案,很快,孩子们用这种办法为后面的学*找到了途径。

  不过在活动中幼儿较难掌握的中间两段的节奏型,后来我反思我可以用一个大鼓,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边敲鼓一边指挥幼儿,带领幼儿练*让幼儿将节奏掌握的更精准。

大班艺术教案2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具有相当地认知能力,他们探索欲望强烈,动手能力较强,具有一定地模仿能力和创作能力。于科学认知活动中的动物内容而言,他们已不能满足于仅仅是认识动物的名字,他们会尝试发现并总结每一种动物的细节,例如胎生孪生、食肉食草或者杂食性动物?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大班幼儿也对动物身上五彩斑斓的颜色和图案产生浓厚的兴趣。

  捕捉到幼儿的这个兴趣点后,通过园本教研和发动家长、社区资源,将一次科学认知活动予以进一步扩展,形成跨领域的艺术领域美术创作活动,以军人的迷彩服为切入点,通过发掘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以期更好的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目标】

  1、知道迷彩服的.特点与作用;

  2、根据自己选定的环境,运用撕贴的方式来设计迷彩服;

  3、积极大胆地参与活动,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迷彩服的特点与作用。

  活动难点:

  根据自己选定的环境,运用撕贴的方式来设计迷彩服。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教师准备:PPT《动物的伪装服》、PPT《迷彩服》、舒缓背景音乐、黑板、迷彩服/裤若干件、手绘丛林背景大图、手绘沙漠背景大图

  2、幼儿准备:各色彩纸、剪刀、胶棒、各种衣服形状的硬卡纸

  经验准备

  1、幼儿知道生活在不同地方(丛林、沙漠、雪地)的动物,身上的保护色、图案和当地的植被很像;

  2、幼儿知道动物身上的图案可以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3、幼儿熟练掌握撕贴的创作方法。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一)出示不同的动物图片PPT

  提问: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动物吗?他们都生活在哪里?

  (二)分别出示“森林里的孔雀”、“沙漠里的骆驼”、“雪地里的北极熊”的图片

  提问:谁能说一说,孔雀生活在哪里?骆驼呢?北极熊呢?

  二、活动展开

  (一)分别出示“森林里的北极熊”、“沙漠里的孔雀”、“雪地里的骆驼”三张大图

  1、“你们觉得这三只动物藏的好不好?”

  2、小结:每一种动物的花纹都是不一样的,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其他动物发现,他们身上都会长出和自己家周围很像的图案。

  (二)出示穿着迷彩服、伪装起来的军人在丛林、沙漠和雪地里的照片,请小朋友们找一找

  1、“为什么我们不能很快的找到这些藏起来的军人叔叔呢?”

  2、小结:打仗的时候,军人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都会穿着很周围事物和环境长得很像的迷彩服。在丛林里军人会船上丛林迷彩服,在沙漠里会船上沙漠迷彩服,在雪地里会穿上雪地迷彩服。

  (三)教师演示

  1、“今天我们有一个任务,需要帮助军人叔叔们设计一款迷彩服,请小朋友们自己选择材料,设计一款丛林或者沙漠迷彩服!”

  2、教师身着丛林迷彩服,手持在衣服型硬卡纸上已经制作好的沙漠迷彩服,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老师身上的衣服和手里的衣服模型,适合在什么环境里穿(丛林、沙漠、雪地)?

  (四)幼儿操作,教师予以巡回指导

  三、情境感知

  (一)请在衣服型硬卡纸上制作好迷彩图案的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粘贴于在悬挂手绘丛林/沙漠背景大图的黑板上

  (二)请小朋友逐步后退,5米时候看的清楚吗?10米呢?15米呢?

  四、活动小结

  动物身上的图案不是随随便便就长出来的,军人迷彩服上的图案也不是随便画上去的,他们都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不同的环境要穿着合适的迷彩服,这样才不会被敌人发现!

  五、活动延伸

  美工区—动物的新衣

  【活动反思】

  对于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下的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军人和迷彩服并不陌生,但是迷彩到底是什么?了解的并不多。

  在之前的科学活动《藏起来的小动物》中,发现幼儿对于动物身上的图案和颜色有着极大地兴趣。后期经过园本教研,在请*军人入园展示搏击操的基础上,将该科学活动予以进一步地拓展美术活动,鼓励幼儿观察周边的生活环境,从而形成新的跨领域活动—美术活动《迷彩服》。

  整个美术活动从前期经验和组织可大致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前期经验的整合。在幼儿科学领域已有动物伪装色的基础上,我们以运动会开场舞为契机,邀请了周围省军区驻地的士兵入园,为幼儿演示搏击操。在幼儿观看的同时,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叔叔身上的衣服和我们日常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第二层面就是利用直观的多媒体形式,将生活在三种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和环境予以识别,让幼儿通过直观的形式感受伪装色和伪装图案的存在和作用,知道动物身上的伪装色是和所处环境密不可分,高度相像的。

  第三层面就是通过创设“帮助军人叔叔创造能保护好他们的迷彩服”这一情境,鼓励幼儿大胆作用撕贴的方式,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选择颜色合适的彩纸,通过撕贴的手法予以美术创作。并在活动尾声,通过将幼儿作品和大幅真实环境背景图的组合,并让幼儿保持一定距离观察,使幼儿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作品是否合适。

  整个活动的难度并不大,重在突出幼儿的自身体验,和细致的观察,较好地将幼儿的已有科学经验和艺术活动予以了结合,满足了幼儿的创作需要。整个活动氛围轻松、有趣,幼儿专注度高。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具有捕捉幼儿兴趣点的敏锐洞察力,并有着能将其予以梳理形成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大班艺术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其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滚动、飘扬等运动方式。

  活动准备:

  1、乐曲:《单簧管波尔卡》

  2、自制图谱1张。

  3、纸棍1根,小鸟纸偶1个。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t:小朋友们,春天到了,谁要出来了呀?

  2、t:呀!原来小鸟也要去果园里面边唱歌边跳舞啦,现在请小朋友来听听音乐,看看小鸟的心情怎么样?

  二、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

  1、教师播放乐曲,手戴小鸟纸偶跟着音乐节奏飞舞。

  2、t:在刚才的音乐中,小鸟来到了果园中,它们听着音乐在果园里面玩,你们觉得它们玩的开心吗?

  3、t:这首乐曲让你有什么感受呢?

  4、t:小朋友们会不会也像小鸟一样想跳舞呢?

  5、t:那你们觉得小鸟在果园中到底看到了什么呢?

  6、幼儿想象,讨论。

  7、教师出示图谱。

  8、t: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张图谱,请小朋友们边听音乐边看这图谱然后想想小鸟来到了果园先看到了几朵花、几根树枝?

  9、幼儿再次欣赏音乐。

  10、t:小鸟看到花。树枝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11、t:你看到的花和树枝是不是一样的?

  12、t:现在请小朋友来想一想一朵花和一根树枝各表示几个乐句?(一个乐句)

  13、t:现在我们知道了一朵花和一根树枝代表一个乐句,那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手指,听着音乐和小鸟一起去果园里面游玩,好吗?

  14、幼儿听音乐跟图谱,教师是手指指图。

  三、引导幼儿想象并创编动作。

  1、t: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果园里面的花是怎么样的?

  t:可以做什么样的动作呢?

  2、t:树叶是怎么样的?

  t:可以做什么样的动作呢?

  3、t:现在请小朋友边听着音乐边做动作。

  四、活动结束

大班艺术教案4

  学*目标

  .尝试用旧报纸进行创作活动,发挥创造力。

  .体会变废为宝的制作乐趣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旧报纸、绳子、各种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形式:小组

  1.出示旧报纸,向幼儿提问: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些旧报纸?

  2.提议幼儿利用旧报纸进行创作活动,例如:

  . 用旧报纸搓成纸球和球棍,玩击纸球游戏。

  . 用旧报纸折纸,让幼儿感受折大纸船或大风车的乐趣。

  . 用旧报纸做拼贴画。

  3.制作完成后,请幼儿介绍作品。

  4.相互评价各自的作品,重点强调有趣、设计与制作巧妙等。

  5.利用自己的作品进行各种游戏活动。

  活动评价

  .能利用旧报纸进行创作活动。

  .能愉快地参与到各种游戏活动中。

  活动建议:

  .老师可以结合美工区活动开展废旧报纸制作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大胆表现、创作,并进行作品展示活动,让幼儿有成功的体验。

  .可以进行废旧报纸大变身制作活动的亲子游戏,培养环保意识和动手创作的能力。

大班艺术教案5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其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滚动、飘扬等运动方式。

  活动准备:

  1、乐曲:《单簧管波尔卡》

  2、自制图谱1张。

  3、纸棍1根,小鸟纸偶1个。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t:小朋友们,春天到了,谁要出来了呀?

  2、t:呀!原来小鸟也要去果园里面边唱歌边跳舞啦,现在请小朋友来听听音乐,看看小鸟的心情怎么样?

  二、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

  1、教师播放乐曲,手戴小鸟纸偶跟着音乐节奏飞舞。

  2、t:在刚才的音乐中,小鸟来到了果园中,它们听着音乐在果园里面玩,你们觉得它们玩的开心吗?

  3、t:这首乐曲让你有什么感受呢?

  4、t:小朋友们会不会也像小鸟一样想跳舞呢?

  5、t:那你们觉得小鸟在果园中到底看到了什么呢?

  6、幼儿想象,讨论。

  7、教师出示图谱。

  8、t: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张图谱,请小朋友们边听音乐边看这图谱然后想想小鸟来到了果园先看到了几朵花、几根树枝?

  9、幼儿再次欣赏音乐。

  10、t:小鸟看到花。树枝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11、t:你看到的花和树枝是不是一样的?

  12、t:现在请小朋友来想一想一朵花和一根树枝各表示几个乐句?(一个乐句)

  13、t:现在我们知道了一朵花和一根树枝代表一个乐句,那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手指,听着音乐和小鸟一起去果园里面游玩,好吗?

  14、幼儿听音乐跟图谱,教师是手指指图。

  三、引导幼儿想象并创编动作。

  1、t: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果园里面的花是怎么样的?

  t:可以做什么样的动作呢?

  2、t:树叶是怎么样的?

  t:可以做什么样的动作呢?

  3、t:现在请小朋友边听着音乐边做动作。

  四、活动结束


大班艺术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大班艺术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 (菁华5篇)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

  活动名称:

  有趣的小人(艺术、科学)

  活动目标:

  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感受其中的趣味。

  活动准备:

  方形桌8张,桌垫8块、小筐8个,黑板2块,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若干支,4种浅色的纸若干,“顶天立地的小人”范例1张。

  活动流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指导语:最*你们一直在画上小学的事情和人物,你们画过怎样的人物?今天我们要画一个特别的人——顶天立地的人。

  二、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一)幼儿理解“顶天立地的小人”。

  1、重点提问:什么是顶天立地?如果画在纸上怎么画?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人“的造型。

  指导语:看看老师画的这个小人称得上顶天立地了吗?请你看仔细、记清楚,观察完毕就举手告诉我,请你们把我这个小人画下来。

  绘画要求:▲小人要画的顶天立地。▲小人要画的和图片上一模一样。

  (二)幼儿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教师巡回观察)

  (三)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与范例对比

  重点提问:你画的小人和我画的小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跟我画的不一样,说明你们在观察的时候还不够仔细,记得还不够清楚。

  三、观察与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一)第一次在折纸上绘画

  1、指导语:再让你们观察一会,请你看仔细,记清楚。

  2、(出示蓝色折过的纸)重点提问:看看这张纸有什么特别?(折过的)

  绘画要求:

  (1)小人要画的顶天立地。

  (2)小人要画的和图片上一模一样。

  (3)不能打开折过的纸(增加一个要求)。

  3、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教师巡回观察纸张摆放的位置及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

  重点提问:如果把折过的纸打开,可能是怎样的?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

  小结:原来,画在折线上的部位,打开之后画面就会断开。

  4、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重点提问: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观察一下好朋友的作品,看看朋友的小人变的怎么样了?

  小结:画在折线上的部位,通过连线的方式就能把这个部位变长,使“小人”变得很有趣。

  (二)第二次在折纸上绘画

  1、重点提问:想不想再来变一个有趣的小人?你想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长,准备怎么变?

  2、指导语:请你取出一张黄色的纸去试一试,绘画要求不变,还记得刚才的3个要求吗?(幼儿重复)再增加一个要求:看看谁的作品变的与众不同,有创意。

  1、幼儿再次作画。

  四、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一)互相欣赏作品

  重点提问:

  1、你觉得哪一幅作品很有创意?为什么?(归类)

  2、这些有趣的富有创意的小人在画的时候折线位置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原来,折线摆放在不同的位置进行绘画,小人变化的效果也不一样哦!

  (二)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1、重点提问:如果把纸再换个方向会怎么样?或者纸折两下,会有什么变化?如果尝试画别的东西,又会有什么好玩的发现?(幼儿猜测)

  2、小筐里最后一张绿色的纸是送给你们的,带着这张纸再去试试吧!

  3、还记得绘画时有哪些要求吗?(幼儿重复4个要求)

  活动反馈:

  1、趣味:活动过程中“小人”的造型因为画在折纸的不同重叠部位而变形夸张充满童趣。活动中,幼儿情绪愉悦,积极投入。

  2、发现:幼儿随着折纸方向、方法以及落在折线部位内容的多变,探究“小人”造型的变化会变得无限可能。

  3、简单:教师将探究活动的元素整合到美术活动中,但教学具并不繁琐。该活动对幼儿前期的生活经验要求不高,尝试相对比较容易。

  3、价值: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仔细观察、良好倾听是本次活动的隐性目标,渗透在活动的每个环节。当幼儿理解方法后,会迁移探究对象,只要想玩,随手可以折,随手可以画,具可持续发展。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体验拼插的乐趣和成功感。

  2.掌握圆柱体、长方体的插法。

  3.大胆想象积极参与,并用雪花片拼插较为形象的吸尘器。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吸尘器图片、雪花片若干

  知识准备:

  吸尘器按结构可分为立式、卧式和便捷式。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

  活动建议:

  1.出示吸尘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吸尘器的组成结构。

  2.出示老师用雪花片拼插的范例,请幼儿说一说吸尘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3.幼儿拼插。

  4.展示作品,交流讨论。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知道冬天服装的特片。

  2.学*分类和统计。

  3.享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准备一件冬装。

  2.收集不同款式的冬装图片。

  3.准备开展《服装商店》角色游戏要用到的部分装材料。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冬装,重点引导幼儿说说衣服的款式、质地和颜色。

  2.引导幼儿分别统计本班幼儿冬装的不同款式、面料和颜色。

  3.看一看穿哪一种款式、哪一种颜色衣服的人最多;穿哪一种款式、哪一种颜色衣服的人最少。

  4.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冬装店。

  (1)教师出示服装商店的材料,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2)引导幼儿讨论:服装店怎样布局?摆什么东西?怎么摆?服装店有哪些人?他们是怎样管理服装店的?

  5.游戏——冬装店

  组织幼儿自选角色,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开展游戏。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4

  活动目的:

  1、通过老师演示,进一步感知音的强弱变化,并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现强。

  2、理解歌词,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在听听、看看、玩玩、唱唱中学*演唱歌曲。

  3、能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体验鼓上的小米粒弹跳的乐趣,初次尝试创编歌曲。

  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座位摆成半圆形。

  2、物质准备——小鼓一个,彩色米粒若干,纸制小动物,歌曲录音带,节奏图谱,动物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听鼓声进行节奏练*

  师:看,这是什么?请小朋友认真听小鼓唱了什么?

  2、教师分别用不同力度敲击小鼓,引导幼儿听辨强弱。

  3、引导幼儿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现强弱。

  教师启发幼儿用拍手、拍腿等动作表现轻重不同的鼓声。

  二、老师演示,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并学*演唱。

  1、出示米粒。师:今天,小鼓和米粒做游戏,请仔细听,认真看。

  2、将米粒放在鼓面上,分别用轻重不同的力度击鼓,引导幼儿观察米粒的变化,并得出结论: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

  3、出示节奏图谱和动作图谱,引导幼儿按“×.×∣×××∣××××∣×—∣的节奏念以上两句儿歌。

  4、幼儿模仿米粒,听鼓声的强弱,边念边表演以上两句歌词,要求在跳的动作上表现出强弱。

  5、教师示范唱,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

  6、幼儿当米粒,教室地面当鼓,听音乐边唱边做游戏“鼓上的小米粒“,要求在第三、四乐句上按节拍跳跃,能表现出强弱,最后一句上定格,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各自形象。

  7、引导幼儿分析、处理歌曲。

  师:敲得响用什么声音演唱?敲得轻应唱得怎样?小米粒在鼓上蹦蹦跳跳可开心了,我们应该怎样唱?

  教师和幼儿一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声音上表现强弱。

  三、拓展、创编

  1、出示纸制动物放在鼓上,引导幼儿讨论:重重敲,轻轻敲,动物会发生什么变化。

  2、引导幼儿创编新歌:鼓上的小动物“,并能边唱边做游戏。提问“除了小米粒,小动物能在鼓上跳舞,还有谁会在鼓上跳舞?”启发幼儿大胆创编。

  四、结束活动:提问“小米粒能在鼓上跳舞,还可以在什么地方上跳舞啊?”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5

  设计意图

  孩子们非常喜欢玩节奏游戏,但在游戏中他们往往对乐器更感兴趣,一拿乐器就不停地敲.不关注其中的节奏和规则,随意性比较大,于是我设计了集体活动“小鼓响咚咚”。活动中,我选择孩子喜欢的腰鼓,通过“看指挥演奏”“变换纸杯位置创编节奏演奏”“看节奏图谱综合性演奏”三个层次的游戏,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关注节奏活动的指挥,探索节奏里的秘密,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看指挥用腰鼓演奏,表现开始、停止、渐强和渐弱。

  2.通过纸杯游戏创编多种节奏型,并学*看图谱演奏。

  3.积极参与,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腰鼓人手一个,红色和白色的纸杯各6个,节奏图一幅,音乐《拥军花鼓》《跟我做操》。

  经验准备:幼儿熟悉音乐《跟我做操》《拥军花鼓》,有敲腰鼓的经验。

  活动过程

  热身游戏:跟我作操

  教师和幼儿一起随着《跟我做操》的音乐一边表演一边进入活动室。在其中的间奏部分,带领幼儿玩节奏回声游戏。

  (评:《跟我做操》的间奏很有特点,是互相呼应的一对乐句,并随着段落的增加而依次累加,是进行节奏练*的好音乐。教师在开场带领幼儿玩此游戏,既活跃了气氛,又有针对性地练*了各种节奏型,为后面节奏活动的创编做了经验准备。)

  游戏:开始和停止

  1.感受指挥的作用。

  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腰鼓)喜欢敲腰鼓吗?那我们一起来敲一敲。(全体幼儿自由敲腰鼓)听上去感觉怎么样?(太吵了)那怎样就不吵了呢?对,敲腰鼓时我们要看指挥。

  2.学*指挥——停止。

  教师做停止的动作:双手往前*推。

  师:猜一猜,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当你们看到这个动作时,应该怎样?(停止演奏)

  3.学*指挥——开始。

  教师做开始的动作:双手打开。

  师:看到这个动作应该怎么做?(开始演奏)

  教师指挥开始和停止,幼儿看指挥演奏腰鼓。

  4.幼儿学做小专指挥。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来指挥大家?

  鼓励幼儿上台学做小指挥。

  (评:从一段嘈杂的腰鼓声中,孩子们感受到指挥的重要性。教师顺势做出两个意图很明确的指挥动作——开始和停止,没有直接教给幼儿,而是鼓励幼儿看动作猜想,然后再鼓励幼儿上台尝试指挥,巧妙地让孩子自主学会了这两个基本的指挥动作。)

  游戏:渐强渐弱

  师:现在如果我这样做(双手合拢,慢慢打开,再慢慢合拢),想一想,应该怎么演奏?(声音要渐强、渐弱)

  幼儿看老师指挥,用腰鼓演奏,表现渐强、渐弱、停止。

  幼儿上台做小指挥,指挥大家演奏。

  (评:学*渐强渐弱的指挥时,由于幼儿指挥过开始和停止,有了一定的经验,掌握起来就容易了许多。因此,教师便引导孩子关注自己演奏的声音,要随指挥演奏出强和弱来,丰富了幼儿的演奏技巧。)

  创造性节奏游戏:快乐的纸杯

  1.演奏只有一个休止符的节奏。

  出示4个纸杯(3个红色1个白色)。

  师:这儿有几个纸杯?这四个纸杯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三个红色,一个白色)秘密就藏在这里噢,当我指到红色的纸杯。你们就拍手,指到白色的纸杯就停止。

  教师指挥,幼儿用手拍打节奏:xoxxl

  教师交换白纸杯的位置,幼儿看纸杯用腰鼓演奏:xxoxi

  请幼儿换白纸杯的位置,大家一起用腰鼓把其中的节奏敲出来。

  2.演奏有两个休止符的节奏。

  师:还是难不倒你们,我来加大一点难度,再增加一个白色的杯子,这个节奏你们会不会?

  幼儿用腰鼓演奏:oxoxi

  师:还有谁能变出更难的节奏型?

  鼓励幼儿变化白纸杯的位置,大家一起演奏。

  3.演奏两组不同的节奏。

  师:假如我再增添4个纸杯,把这组节奏变长,你们还会敲吗?

  教师再出示4个纸杯(3个红色1个白色),鼓励幼儿敲出其中的节奏:xoxxlxooxl

  (评:这个环节设计非常巧妙,鼓励幼儿自由摆放不同颜色的纸杯。创编出不同的节奏,再引导幼儿用腰鼓演奏出来,变化很多,有效且充满趣味。)

  节奏活动:拥军花鼓

  出示音乐《拥军花鼓》节奏图。

  师:小朋友,这幅节奏图里,有什么地方看不懂吗?(幼儿提出问题后,鼓励其他幼儿帮助解答。重点理解两个波浪线表示渐强渐弱)

  师:这里面藏着哪些节奏呢?假如用腰鼓,可以怎么敲?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幼儿自由交流。

  集体交流,幼儿尝试敲打出图谱中的节奏。

  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谱完整演奏。

  第一遍演奏后交流: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第二遍演奏后交流: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表演,好吧?

  第三遍演奏后交流:演奏时除了敲鼓面,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可以敲鼓身)什么地方敲鼓身呢?(在白纸杯休止的地方……)

  根据幼儿的建议,采用相应的演奏方式,进行集体演奏,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评:这个环节,是一个总结提升,节奏图设计巧妙,幼儿前面所练*的指挥、声音的强弱以及各种节奏型在这里得到综合运用,最后《拥军花鼓》的配乐演奏,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幼儿在自主的演奏活动中充分享受到节奏活动的奇妙和乐趣。)


大班艺术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 (菁华5篇)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京剧表演中的唱腔和身法,体验京剧的魅力,萌发对京剧表演的喜爱。

  2、尝试京剧表演,用自我的方式大胆表现。

  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在感受和观察比较中学*花旦和花脸的走路和亮相。

  难点:引导幼儿把已有的经验初步迁移到京歌中。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把有关京剧脸谱的装饰布置在活动室里,供幼儿欣赏。

  知识经验准备: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京剧的资料,并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及各种京剧脸谱的代表人物。

  物质准备:

  1、教师准备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说唱脸谱》,挑选京剧选段(有关花旦和花脸的音像资料),录音机及磁带。

  2、幼儿操作材料:在四个花篮里放有丝巾若干、塑料圈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符)。

  教学过程:

  一、营造京剧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

  1、幼儿在京歌《说唱脸谱》音乐伴奏下进入活动室。(背景是多媒体课件《说唱脸谱》,用来衬托京剧表演的氛围。)

  2、教师用京剧四大行当中的念的语调向大家问好,与幼儿互动。

  3、引导幼儿讲述有关京剧的已知经验,帮忙幼儿了解京剧的文化。

  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不但受到*人民的喜爱,也深受外国友人的欢迎,是*人的骄傲!

  二、运用多种感官,学*花旦和花脸的动作特征。

  我们一齐走进京剧的世界,领略京剧中人物的风采。

  1、欣赏京剧《卖水》选段,学*花旦走路的动作。

  教师提问:

  1、花旦是怎样走的?手部的动作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花旦走路会这么轻啊?你试试,怎样走才会又快又轻呢?

  3、幼儿尝试表演。(个别表演与团体表演相结合)小结:花旦走路快如飞,两腿并紧迈小步,一步跟着一步走,挺胸走路真开心。这种步子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圆场步,演员进场和出场时会这么走。

  2、欣赏京剧《铡包勉》选段,学*花脸走路的动作。

  教师提问:

  1、花脸走路的感觉怎样样啊(神气)

  2、花脸的脚尖和花旦的脚尖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花脸走路的时候手要架起来?

  3、学花脸走路时腰应当要怎样样啊?(挺直了)

  4、幼儿尝试表演。(个别表现与团体表现相结合,教师口念:匡-采、匡-采)小结:花脸走路真神气,勾脚用力向前踢,前脚迈出,后脚跟紧,腰板挺直,两手用力握。古时候当官的人都是这么走的,异常神气!

  三、欣赏京歌《说唱脸谱》,体验小组表演的乐趣。

  1、请幼儿欣赏京歌《说唱脸谱》。

  教师提问:请大家说说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呀

  小结;这首《说唱脸谱》把唱歌和京剧融合在了一齐,我们就把它叫做京歌。

  2、欣赏京歌第二遍,引导幼儿分辨AB段资料。(重点找出AB段中间的间奏)教师提问:

  这首京歌的演唱分成了前后两部分,你听出那一段适合花旦表演?

  (个别、团体练*)那后面一段就比较适合谁表演呀?(个别、团体练*)

  3、鼓励幼儿结合创编的亮相动作进行表演。

  4、分小组互动学*、交流,分享创编的欢乐。

  5、小组成果展示。

  听音乐,每组幼儿分主角展现合作成果。

  小结:刚才每个小组的孩子不仅仅分配好演员主角----谁演花旦,谁演花脸?还能商量好表演的先后次序。你们的表演真精彩!

  四、运用生活道具,提升表演经验。

  1、出示丝巾和塑料圈,引导幼儿选择与主角相匹配的道具。

  2、幼儿展示完整的舞台表演。(从候场到演员依次出场,直至演出结束。)

  五、活动延伸:

  继续为幼儿创设与本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区域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体验京剧表演的乐趣!提议:

  开展主角游戏:戏迷茶馆创设表演区:欢乐的小戏迷创设美工区:魅力脸谱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2

  活动目标:

  1. 喜欢手工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美化教室的快乐。

  2. 继续学*使用剪刀,能沿线剪下简单的图形。

  活动准备:

  剪刀、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交流升中班的感受。

  教师:小朋友们又长一岁了,升中班了,你们心里感觉怎么样?今天,我们来制作许多彩链,挂在教室里,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庆祝我们升中班了,好吗?

  二、教师示范制作彩链,并讲解制作的方法。

  1. 沿线剪下两根纸条,把他们黏贴成一根长纸条。

  2. 沿线剪下各种图形,把他们粘贴在长纸条两面。

  3. 把彩链上端粘贴在窗框上。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每人制作一根彩链,剪的时候要沿着边线剪光滑,一边剪一边转动纸片。教师指导幼儿掌握剪刀的剪法,并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四、共同欣赏并进行引导性评价。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集体舞,感受和表现乐曲轻快、愉快的情绪。

  2、感知简单的节奏型,尝试做出即兴动作。

  3、在集体舞中准确的交换舞伴,享受交换舞伴、与舞伴共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西纳西摇摆舞》音乐;

  2、手腕花人手一个(带右手);

  3、小猴头饰、图谱、小桃子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入场:跳跃入场。使用“小兔跳跳跳”感受节奏XXXXX

  一、感知节奏。

  听节奏语言做动作

  看教师动作感受节奏:使用节奏型XXXXXXXXXXXXX

  二、幼儿创编即兴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猴子”为原型,大方的表现自我,创编“小猴”舞蹈动作。

  三、教师示范动作。

  播放《西纳西摇摆舞》音乐,教师带小猴子的头饰,扮演小猴表演舞蹈。

  四、幼儿练*动作。

  出示舞蹈图谱,根据图谱做动作。

  五、随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幼儿找好“小桃子”标记,站好队形。

  内圈幼儿不动,外圈幼儿向手腕花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交换舞伴。

  内圈幼儿顺时针转动,外圈幼儿逆时针转动,交换舞伴。

  六、放松运动。

  做拍拍手、拍拍胳膊、拍拍大腿等动作,进行放松运动。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4

  活动名称:

  好朋友活动领域:艺术(大大班)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间奏,并能以各种方式把间奏表现出来。

  2、学会唱《好朋友》这首歌。

  3、体验好朋友之间互相帮忙,团结友爱的完美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两幅歌曲录音铃鼓哑铃活动过程:

  一、律动《我爱我的小动物》

  二、谈话导入

  1、你们都有自我的好朋友吗?你为你的好朋友做过什么事情?你的好朋友有为你做过哪些事情呢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我的想法。

  2、出示挂图。有两个小朋友,他们也是好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谈论挂图资料,初步理解歌词所表达的含义。

  3、今日我们要来学*一首新的歌曲,它的名字叫《好朋友》。

  三、引导幼儿了解间奏

  1、幼儿听一遍歌曲录音,感受歌曲。

  2、在这首歌里藏有一个小秘密,它和我们以前学的歌有点不太一样。是个什么样的小秘密呢?看看有没有小朋友发现它?幼儿再次欣赏录音。教师在间奏部分分拍手的方式表现出来。

  3、幼儿交流自我的观点后,

  教师总结:

  歌曲里面有两段音乐没有歌词,刚刚我拍手的那两段音乐,它们就是这首歌曲里的间奏。间奏没有歌词,不用唱,但要用一些乐器把它演奏出来。

  4、引导幼儿用拍手的方式把间奏表现出来:

  XXXXX(哒哒哒哒哒)除了拍手,我们还能够用什么方法来表现间奏?引导幼儿用其它方式表现间奏。

  四、学*歌曲《好朋友》

  1、练声教师:1234O5—O小猫怎样叫幼儿:5432O1—O喵喵喵喵喵2、教师清唱示范歌曲,并在间奏部分用必须方式表现出来。

  3、教师弹电子琴,幼儿跟着音乐轻声唱,并在间奏部分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4、教师弹琴,根据歌曲创编动作,并及时鼓励幼儿进取表现。

  5、幼儿表演五、活动延伸互相帮忙是很欢乐的事情,所以在生活中,和好朋友之间,我们要互相帮忙,互相关心,团结友爱,这样我们会过得更欢乐。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互相帮忙,并大胆创编歌词。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折纸扇的方法,掌握对边折的技能。

  2、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发展其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色彩手工纸。

  2、油画棒、胶棒。

  3、两片长条形竹片,或木片(冷饮木棒)。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炎热的夏天要到了,扇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今天老师带了自己制作的扇子,请小朋友们一起看一看,扇一扇。

  (二)展开部分。

  看过了老师的扇子,小朋友们有没有兴趣制作一把自己的扇子呢?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制作扇子的材料,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动动手~

  1、将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彩色手工纸对折。

  2、在刚才折叠的基础上进行同方向的对折,使对折的两部分均等。重复进行,直到整张纸被折完。

  3、再将对折的纸完全打开。

  4、将纸完全打开后,将第一条折痕向上翻折,第二条折痕向下翻折,第三条折痕再向上翻折,第四条折痕再向下翻折……依次重复下去,使整张纸形成一个“纸条”状。

  5、将“纸条”从中间对折。

  6、将对折面用胶棒粘住,依次将折痕打开。

  7、将两片木片分别用胶棒黏贴在纸条的最外侧两条边缘,注意在扇形顶部留出足够的长度作扇柄。

  这样小扇子就做好了。(如扇面不够拉伸成圆形,可多加一个折叠好的“纸条”)

  (三)结束部分。

  幼儿手拿自制的扇子游戏。

  四、活动延伸

  教师将幼儿制作的作品展示在美术角。

  五、温馨提示

  1、教师教折扇子的过程要慢,让幼儿仔细观察。

  2、幼儿折的时候教师要求幼儿一定要对齐。

  3、对折的较不规范的幼儿进行指导。

  4、鼓励幼儿将做好的扇子给同伴看,并试着说“你好”等礼貌用语。


大班艺术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大班音乐艺术教案 (菁华5篇)

  教 具:录音机、钢琴

  教学目的: 结合歌曲《祖国颂》,了解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重点难点: 通过学*让学生了解:哪些声部的节奏宽松、舒展,旋律起伏、跌宕?哪些声部节奏密集、紧凑,旋律线*直,同音连续重复?

  让学生体会音乐中所包含的情绪及表达方法。

  一、自我介绍及导课。

  1、今天是我和同学们共同学*和欣赏音乐的第一课,在学*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安静应该是必须的一种条件。试想,在嘈杂的环境中有可能进行音乐创作或者音乐欣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请同学们配合我,让我们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为我们成功的进入音乐的美妙世界创造前提条件。

  2、首先老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音乐艺术?音乐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 可能同学们对最后一项的感觉比较明显,是的,音乐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力是很强大的,比如在我们听《义勇军进行曲》时情绪会比较激昂,听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是心中会感到凄凉悲伤,这些都是音乐在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例子,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祖国颂》,听听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授新课

  1、用录音机放《祖国颂》的音乐(欣赏一部分),对作者及背景进行介绍。

  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初名为《1957年国庆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另一首为《今夜到处有歌声》)。影片在1958年元旦献映后,这首歌就随之广泛流传至今。

  歌曲的体裁是颂歌。颂歌是一种声乐作品的体裁,主要是歌颂祖国、英雄或歌颂作者所崇敬的人物和事物。《祖国颂》为混声合唱歌曲,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F大调、单乐章,分为A、B、A三个部分。

  A段(第一部分),描写祖国大地山川壮丽,人民迎接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无比兴奋的心情。开头是男高音领唱和合唱形式的乐段,旋律悠长、开阔,中段有一段朗诵伴有优美动听的复调合唱,具有秦腔的某些特点,而朗诵词之后则配上了2/4拍子的曲调:“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速度转快,节奏明快而富有弹性,间奏之后,进入B段(第二部分)。

  B段旋律悠扬而富有民族特色,是领唱、合唱形式。在d小调上的舒展、深情的分节歌,先后由女高音、男高音和派劳动、丰收的喜人景色。赞美了祖国各地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的情景。

  再现的A部分(第三部分)是第一部的变化反复,节拍由4/4拍变为6/8拍,略去了朗诵段落,气息更为宽广,意境更为壮丽,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反映了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盼和歌颂。

  三、课堂练*

  在我们欣赏和了解《祖国颂》之后,同学们也一定喜欢上了这支气势宏伟的颂歌,下面我们就来练*《祖国颂》的合唱片段。

  带领同学联系主旋律声部,然后逐步加入其他声部。

  四、总结

  音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人提高素质与修养的必修课。今天同学们与老师配合的很好,出色的完成了今天的教学内容,请大家再课下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下节课共同回答,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活动目标:

  1、结合乐曲特点,讨论乐曲配器方案。

  2、尝试看图谱有节奏的为乐曲伴奏,并体会演奏效果。

  3、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重点: 能够尝试为乐曲设计配器方案。

  活动难点: 有情绪的演奏。

  活动准备:

  1、响板,铃鼓,撞钟

  2、节奏图谱,孤独的牧羊人音乐

  活动过程:

  入场,在doreimi的音乐背景下坐律动入场。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邮筒里收到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草莓音乐节上羊村小乐队得了冠军,我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还想看看你们的演出,你们能来吗?"幼儿回答能。

  二,出示节奏图谱,分析乐句,徒手合乐

  1、分析乐曲,区分乐句情绪。

  看图谱,区分乐句(特点)图谱上有什么?一样么?大羊小羊这两段有什么感觉?

  放音乐,讨论a、b段特点

  2、合乐徒手练*。

  三,讨论配器方案,运用乐器演奏

  1、神秘盒悬念,请出乐器。

  唉,老师这有一个大箱子,里面藏着几种小乐器,那么下面我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摸一摸,都有哪些小乐器。

  2、讨论乐器音色特点。

  3、引导幼儿探索打击乐配器方案。

  引导幼儿根据乐句情绪讨论应该怎样配选乐器。

  教师综合幼儿建议在图谱上贴上相应的乐器图片并运用乐器看图谱练*演奏。

  四,使用乐器,看图谱进行演奏

  1,幼儿自行分组扮演

  2、引导幼儿运用乐器看图谱进行演奏。

  五,结束

  展开森林音乐会,幼儿完整演奏。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旋律,了解乐曲三段体结构。

  2、尝试用动作表现乐曲不同的音乐形象,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1)了解农夫、禾苗的含义;

  (2)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3)观看过农民劳动。

  材料准备:《瑞典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关于《农夫与禾苗》的音乐,一起来听一听。

  二、完整欣赏音乐,体验ABA三段体的结构特点。

  1、完整欣赏音乐第1遍

  师:听了这首乐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启发幼儿根据音乐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手段感知音乐性质。

  师:这首音乐的旋律,前面、中间、后面一样吗?

  小结:这是一首ABA’结构的乐曲,讲的是农夫与禾苗的故事。我们先来听听第一段农夫的音乐。

  三、分段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旋律,并创编相应动作。

  1、欣赏A段乐曲,找出与之相匹配的情节,并尝试表演(学*农夫走路、浇水、铲土、盖土动作)

  (1)欣赏A段音乐第1遍。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农夫在田里干些什么事情?

  师:他会怎么浇/你是怎么浇的,能用动作表现一下吗?(2-3名幼儿)

  师:还会干什么?农夫是怎么铲土/盖土的?

  析:孩子们知道事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土壤,这大大推进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2)跟音乐集体表演(放录音A段第2遍)

  师:让我们把刚才那些动作合着音乐来表演一遍,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语。

  2、欣赏B段乐曲,想象情节并大胆表现。

  师:听,在农夫的辛勤劳动下禾苗怎样了?

  师:谁知道禾苗长大的过程?

  师:老师将他们做的好看的动作组合在了一起,你们看看是不是这样更好一些。你们愿意跟着我一起来学学吗?

  跟音乐集体表演(放录音B段第2遍)

  小朋友做的真好看,让我们跟音乐来一遍,我相信小朋友一定会表现的更好。

  3、欣赏A’段乐曲,尝试自由结对表演(感受庄稼丰收后农夫的喜悦心情)

  (1)禾苗长大了,成熟了它的心情怎么样?农夫看到自己的辛苦劳动终于有了回报,可以丰收了,你觉得他的心情又会怎么样?你会怎样来表现他们开心的心情呢?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2)部分幼儿尝试自由结对表演。

  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好看的动作比如:摆摆头笑一笑,互相拥抱,互相拍拍手,拉拉手转个圈,那我先请这边的小朋友把这些动作合着音乐来跳一跳,记住一定要表现出丰收后的喜悦的心情哦。

  (3)跟音乐另一部分幼儿结伴表演A’段乐曲第二次

  师:你们开心吗?开心是要和别人分享的,现在请你们轻轻的回位置上欣赏其他小朋友的表演,刚才没表演过的小朋友轻轻地走上来,找一个朋友商量好谁当农夫谁当禾苗,禾苗在中间准备,农夫到一边准备,相信你们会表演的更好。

  四、完整欣赏音乐,教师帮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及动作。

  师:小朋友表演的真棒,让我们再安静的完整倾听一次音乐,仔细的看我和我的搭档的表演,回忆一下农夫与禾苗的故事及动作。

  五、分角色完整游戏。

  1、教师带部分幼儿扮演农夫,带部分小朋友扮演禾苗(发现问题,解决难题)

  2、梳理重难点后再次表演(男孩扮演农夫,女孩扮演禾苗)

  3、互换角色。

  六、教师小结,结束。

  小朋友把农夫和禾苗的故事演绎的真不错,从这个音乐中我们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起来的,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活动目标:

  1、通过再现"世园会"的所见所闻,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歌曲,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创造力,口语表达力及表现力。

  活动准备:

  录音机及磁带、事先带领幼儿参观过"世园会"、事先准备的录象。

  活动过程:

  一、律动——"开汽车"教师: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开车去春游吧,

  二、创编歌曲——逛逛世园会

  1、逛逛世园会教师:看看,我们到了哪里了?(世园会的图片)呀!美丽的世园会,我们一起去逛逛吧!

  2、讲述逛世园会的所见所闻

  a、观看世园会的录像,幼儿用自由讲述。

  教师:世园会里好玩的地方可真多,你们在逛世园会时看到了什么?

  b、用拍节奏的方式来讲述所见所闻

  教师:那么多好玩的地方啊!再来看看,我们讲到的好玩的地方有没有被拍下来。

  教师:世园会里真热闹,我呀越看越高兴,(打节奏的讲述)你也配上好听的节奏再来讲讲好玩的地方好吗?

  例句:世园会里真好玩,风车风车转得快,小鱼小鱼游啊游,孔雀孔雀真美丽,轿子轿子真舒服,划船划船真快乐。

  节奏类型:x、xxx|xxx|

  3、创编歌曲:世园会里真好玩a、个别创编


大班艺术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教案 (菁华5篇)

  活动目标:

  1、了解大自然色彩的丰富性,知道彩虹七种颜色的名称。

  2、会和同伴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对美丽的大自然的感受。

  3、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各色水果糖、多媒体及课件、录音机及音乐磁带、作业展示板等

  学具:水彩笔(蜡笔)、剪刀、彩纸、胶水、大张铅化纸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品尝各色水果糖,说说吃了什么颜色的糖?觉得味道怎样?

  2、课件展示大自然景色,让幼儿欣赏,从中找一找更丰富的色彩。

  3、欣赏二段音乐,让幼儿说说音乐里表现的是什么颜色?你是怎样听出来的?

  4、导入正题,教师:色彩居然具有这么大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表现《美丽的大自然》吧!老师想起了一种自然现象,叫彩虹,谁能说出彩虹颜色的名称来?(幼儿回答)将幼儿分成七组,分别以颜色命名。

  5、欣赏小朋友作品三幅(电子幻灯片),说说它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自然的?

  6、展示材料,让幼儿讨论如何用这些材料来表现大自然的色彩美。

  7、幼儿创作,教师分组巡回指导。尊重幼儿意愿,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重新组合每组的阵容,开始用色彩来进行创作。

  8、展示每组作品,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小朋友当解说员,其他人和老师当观众,一起参观《美丽的大自然》画展。

  9、欣赏大师作品。教师:世界在我们的眼里是多么新鲜、神奇和美丽,艺术大师们也用丰富的色彩表达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以电子幻灯片形式让幼儿欣赏3―4幅作品,并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结束语:原来大师的想法和我们很多小朋友是一样的,只要大家经常用发现的眼光寻找生活中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法,不久你们也肯定能成为艺术大师。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去感受更多更美的色彩吧!

  活动自评:本次活动处处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先让幼儿通过看、听、说来感受自然界颜色的丰富,再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材料来表现七彩自然,各组幼儿自由组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彼此介绍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每一个环节老师都尊重幼儿的意愿,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在活动中老师还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大自然的景色展示于幼儿眼前,后与音乐欣赏结合,更加深了幼儿对色彩的感受,最后展示大师的作品又较好地激发了幼儿继续创作的愿望。总之,本活动运用多种手段,巧妙地将各种资源统合在七彩自然这一内容中,使幼儿获得了多元的发展。

  设计意图:大班的幼儿在生活中容易产生矛盾,例如抢玩具、吃饭不排队等等。《拉拉钩》这首歌曲前半段通过对人物动作、表情的具体描写,一句一重复的句式,和句句下行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互相生气的两个小朋友的形象。后半段在由比较紧凑的节奏营造出的稍快的速度中,抒发了小朋友互相拉拉钩解决问题后的愉快情绪。歌曲取材贴*幼儿生活,容易引发幼儿共鸣,易于幼儿理解学唱。通过演唱歌曲,萌发与同伴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情感,学*正确处理同伴间的矛盾。所以我选择了《拉拉钩》进行教学。

  活动目标

  1、萌发与同伴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情感,学*正确处理同伴间的矛盾。(情感)

  2、感受歌曲前后情绪的变化,学*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表现不同的情绪。(认知)

  3、尝试自编表演动作,表现自己对歌曲内容和情绪的理解。(能力)

  活动重点:感受歌曲前后情绪的变化,学*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表现不同的情绪。

  活动难点:尝试自编表演动作,表现自己对歌曲内容和情绪的理解。

  活动方法:谈话法、示范演唱法、表演法、讨论法、讲解法、练*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拉拉勾》的歌曲录音、小朋友生气等图片。

  2、幼儿准备:对歌曲节奏、旋律的基本感知。

  活动过程

  1、练声:《唐老鸭和米老鼠》

  2、以“好朋友”为主题进行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

  (1)、提问:

  a、你们有好朋友吗?

  b、跟好朋友在一起玩有什么感觉呀?

  c、和好朋友生气时你会有什么感觉?

  d、你会怎样解决呀?

  3、学唱歌曲《拉拉钩》

  (1)、教师朗诵歌词。

  (2)、提问:

  a、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呀?

  b、歌里的小朋友怎么啦?

  c、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3)、听录音唱。

  (4)、提问:

  a、歌曲开始时小朋友怎么啦?

  b、他们会有什么感觉?

  c、后来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d、解决完了他们说的什么呀?

  e、前半段和后半段中间有什么呀?

  活动目标:

  1、了解大自然色彩的丰富性,知道彩虹七种颜色的名称。

  2、会和同伴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对美丽的大自然的感受。

  3、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各色水果糖、多媒体及课件、录音机及音乐磁带、作业展示板等

  学具:水彩笔(蜡笔)、剪刀、彩纸、胶水、大张铅化纸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品尝各色水果糖,说说吃了什么颜色的糖?觉得味道怎样?

  2、课件展示大自然景色,让幼儿欣赏,从中找一找更丰富的色彩。

  3、欣赏二段音乐,让幼儿说说音乐里表现的是什么颜色?你是怎样听出来的?

  4、导入正题,教师:色彩居然具有这么大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表现《美丽的大自然》吧!老师想起了一种自然现象,叫彩虹,谁能说出彩虹颜色的名称来?(幼儿回答)将幼儿分成七组,分别以颜色命名。

  5、欣赏小朋友作品三幅(电子幻灯片),说说它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自然的?

  6、展示材料,让幼儿讨论如何用这些材料来表现大自然的色彩美。


大班艺术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幼儿艺术大班教案 (菁华3篇)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和交流中,感受橘子成熟后挂在枝头造型饱满、色泽红润的美。

  2、能大胆运用勾、涂的方法,表现橘子在树上的不同造型。

  3、体验创作的乐趣,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活动准备:

  1、颜料、水粉笔、绘画纸、毛巾、水桶等

  2、PPT、实物橘子、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细致观察成熟橘子的颜色和外形,感受其饱满、红润的特征。

  1、出示实物橘子,引导幼儿观察。

  师:秋天到了,有许多的水果都成熟了,猜一猜,梁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水果?

  这是什么?橘子成熟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成熟的橘子是橙色的,呈椭圆(扁圆)形,橘子摘下来之后,你还会发现一个突起的部分叫梗。

  2、欣赏PPT——橘子林

  这里的橘子树是什么样子的?看一看,树干是怎样的?(粗、矮)枝条又是怎样的?(细细的、长长的、弯弯的)

  仔细看一看,树上的橘子都成熟了吗?都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一样?(颜色、大小、果实的密集与稀疏)

  这么多的橘子都是长在哪里的?枝条上除了许多红红的橘子之外,还有什么?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绿色、椭圆)

  小结:生活中的橘子树一般有2-3米高,在细细弯弯的枝条上结满了橙色的果实,有一个的,也有两个、三个挨在一起的,它们悄悄地压弯了枝头。

  3、个别幼儿尝试画橘子

  小结:画橘子时,应该先勾画出橘子的轮廓,再给橘子涂上颜色。(幼儿空手练*)

  4、欣赏名画——《门外的橘子树》作者:美国画家温斯洛。荷默

  师:我们画的都是一个一个的,那么两个、三个橘子挨在一起又是怎么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的一个画家他的作品——《门外的橘子树》。

  (1)讨论:这根树枝上有几个橘子挨在了一起,你觉得画家是怎么画的?

  小结:如果几个橘子挨在了一起,最前面的橘子画完整,后面的橘子遮住的部分不画。

  (2)个别幼儿尝试作画挨在一起的橘子。

  二、幼儿集体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你们都想不想自己来画橘子树?你想画几棵?树上有多少成熟的橘子?和同伴说一说。

  要求:

  1、开始作画时,我们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添画上什么?

  2、换色时,把笔在水桶里涮一涮,在毛巾上蘸一下,再换颜色。

  3、音乐停止播放时,小朋友绘画全部都要停下来。

  三、幼儿作品欣赏

  师: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活动延伸:

  整理绘画工具

  让幼儿带上自己的作品与其他班幼儿一起分享。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背景:

  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被誉为*的“国瓷”,是*文化的象征。青花瓷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是很好的幼儿美术欣赏教材,既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又能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于是,我带孩子走进了青花瓷的世界,*距离地欣赏国瓷,感受*文化,让幼儿从小了解和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

  1、欣赏青花瓷的不同造型、花纹和蓝白色彩搭配的美,感受作品的造型和图案美,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2、初步运用线描的方法设计“青花瓷”上的花纹。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PPT课件、青花瓷实物、轻音乐《青花瓷》、歌曲《青花瓷》。

  2、幼儿学具:废旧纸箱板、蛋糕盘纸板、纸质手提袋子、蓝色勾线笔。

  经验准备:幼儿对青花瓷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欣赏青花瓷的不同造型、花纹和蓝白色彩搭配的美感受作品的造型和图案美,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2、难点:运用线描的方法设计“青花瓷”上的花纹。

  活动过程:

  1、随《青花瓷》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师:刚才我们进来的时候,老师播放的是什么音乐啊?谁来说一说?

  师:对。歌曲里唱的就是周杰伦的《青花瓷》。是我们国家的国粹青花瓷,今天王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东西,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出示青花瓷让幼儿欣赏)

  师:他们有什么地方不同啊?

  幼:形状不一样。

  师: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幼:颜色相同。


大班艺术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京剧脸谱》大班艺术活动教案合集5篇

  设计意图

  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京剧脸谱、服饰、唱腔都非常有特点,其鲜艳的色彩,夸张的形象、有一定功夫的动作,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此活动旨在从京剧脸谱入手,让幼儿欣赏京剧的特点,培养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

  2、初步了解京剧的特点,知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激发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京剧脸谱照片和有鲜明个性的脸谱图画若干。

  2、京剧音乐磁带、电视录像带。

  过程建议

  1、 听京剧片断,说说自己的感受及想像的人物形象。

  2、 欣赏京剧脸谱的色彩。

  了解脸谱色彩与人物个性之间的关系:黑色脸谱代表个性刚直(如包公),红色脸谱代表忠勇(如关羽),白色脸谱代表奸邪(如曹操),金色脸谱代表神话人物(如:财神、金钱豹、二郎神)。

  3、感受脸谱对称和夸张的图案。

  脸谱上所画的五官都是对称的,比普通人的五官大,眉毛是粗粗的、长长的。眼睛又大又圆,嘴巴又红又大,这就是夸张,目的是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

  4 、欣赏有趣的图案。

  包公的额头上画有月牙印,财神脸上画有铜钱和便服,二郎神的脑门上睁着第三支眼,孙悟空的脸画得象猴子等。

  5 、听京剧,表演动作。

  延伸提示

  1、制作京剧脸谱。

  2、学唱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 举行京剧脸谱化妆会。

  4、认识京剧服饰特点。

  5、认识京剧演出时用的乐器:锣、鼓、钹、京胡、板鼓等。

  活动目标:

  1、感受京剧表演中的唱腔和身法,体验京剧的魅力,萌发对京剧表演的喜爱。

  2、尝试京剧表演,用自己的方式大胆表现。

  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在感受和观察比较中学*花旦和花脸的走路和亮相。

  难点:引导幼儿把已有的经验初步迁移到京歌中。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把有关京剧脸谱的装饰布置在活动室里,供幼儿欣赏。

  知识经验准备: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京剧的资料,并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及各种京剧脸谱的代表人物。

  物质准备:

  1、教师准备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说唱脸谱》,挑选京剧选段(有关花旦和花脸的音像资料),录音机及磁带。

  2、幼儿操作材料:在四个花篮里放有丝巾若干、塑料圈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符)。

  教学过程:

  一、营造京剧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

  1、幼儿在京歌《说唱脸谱》音乐伴奏下进入活动室。(背景是多媒体课件《说唱脸谱》,用来衬托京剧表演的氛围。)

  2、教师用京剧四大行当中的"念"的语调向大家问好,与幼儿互动。

  3、引导幼儿讲述有关京剧的已知经验,帮助幼儿了解京剧的文化。

  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不但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也深受外国友人的欢迎,是中国人的骄傲!

  二、运用多种感官,学*花旦和花脸的动作特征。

  我们一起走进京剧的世界,领略京剧中人物的风采。

  1、欣赏京剧《卖水》选段,学*花旦走路的动作。

  教师提问:

  1、花旦是怎么走的?手部的动作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花旦走路会这么轻啊?你试试,怎样走才会又快又轻呢?

  3、幼儿尝试表演。(个别表演与集体表演相结合)小结:花旦走路快如飞,两腿并紧迈小步,一步跟着一步走,挺胸走路真开心。这种步子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圆场步,演员进场和出场时会这么走。

  2、欣赏京剧《铡包勉》选段,学*花脸走路的动作。

  教师提问:

  1、花脸走路的感觉怎么样啊?(神气)

  2、花脸的脚尖和花旦的脚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花脸走路的时候手要架起来?

  3、学花脸走路时腰应该要怎么样啊?(挺直了)

  4、幼儿尝试表演。(个别表现与集体表现相结合,教师口念:匡-采、匡-采……)小结:花脸走路真神气,勾脚用力向前踢,前脚迈出,后脚跟紧,腰板挺直,两手用力握。古时候当官的人都是这么走的,特别神气!

  三、欣赏京歌《说唱脸谱》,体验小组表演的乐趣。

  1、请幼儿欣赏京歌《说唱脸谱》。

  教师提问:请大家说说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呀?

  小结;这首《说唱脸谱》把唱歌和京剧融合在了一起,我们就把它叫做"京歌"。

  2、欣赏京歌第二遍,引导幼儿分辨AB段内容。(重点找出AB段中间的间奏)教师提问:

  这首京歌的演唱分成了前后两部分,你听出那一段适合"花旦"表演?

  (个别、集体练*)那后面一段就比较适合谁表演呀?(个别、集体练*)

  3、鼓励幼儿结合创编的亮相动作进行表演。

  4、分小组互动学*、交流,分享创编的快乐。

  5、小组成果展示。

  听音乐,每组幼儿分角色展现合作成果。

  小结:刚才每个小组的孩子不仅分配好演员角色----谁演花旦,谁演花脸?还能商量好表演的先后次序。你们的表演真精彩!

  四、运用生活道具,提升表演经验。

  1、出示丝巾和塑料圈,引导幼儿选择与角色相匹配的道具。

  2、幼儿展示完整的舞台表演。(从候场到演员依次出场,直至演出结束。)

  五、活动延伸:

  继续为幼儿创设与本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区域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体验京剧表演的乐趣!

  建议:

  开展角色游戏:

  戏迷茶馆创设表演区:

  快乐的小戏迷创设美工区: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中国戏剧中的京剧脸谱, 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我国的国粹——京剧脸谱,掌握基本的线条勾画法。

  学画京剧脸谱,知道脸谱的对称性

  活动准备

  教师范例、幼儿绘画用品

  活动流程

  欣赏讲解——教师示范——幼儿作画——小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到过电视里面唱京剧吗?京剧是一个什么样的戏剧呢?知它的来历吗?(小朋友讨论,发言)教师归纳:京剧是我国北京地区的一个传统戏剧,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有很多的表演艺术家,最有特色的京剧的服装,还有脸谱,脸谱能够表现各种不同角色的任务,如白鼻子代表坏人,红脸代表好人等。你们想不想画这些京剧脸谱人物呢?

  二、教师演示,幼儿学*绘画

  京剧脸谱的特点就是左右对称,也有个别不对称的,我已经准备好的他们的脸型,小朋友在其中用记号笔勾画线条,看老师怎么画,你们等一会儿怎么画,先在脸谱的中间定一个点,左右画对称的弧线,依此勾出额头、眼睛、鼻子、嘴,下巴等各部位。勾线条前一定要想好,勾时一下子画成。

  教师演示多种脸谱的画法。

  三、布置作业,幼儿活动

  要求幼儿选择一个脸谱进行作画,按照老师教的画法勾线,要求线条流畅,作画大胆,同伴之间不干扰,安静的进行活动。

  四、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脸型布局合理,左右对称,个别辅导能力较差的幼儿,要注意保持桌面整洁,不将记号笔画到桌上,看范例作画。

  五、讲评小结,结束活动

  请画的比较好的幼儿讲述他(她)的作画经验,方法,画的是哪一个脸谱,幼儿评价。


大班艺术教案 (菁华5篇)(扩展7)

——大班美术艺术教案通用5篇

  教学目标

  1.欣赏卢梭的作品《奇异的景色》,感知画面丰富的色彩及对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大胆画出心中的丛林。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活动前观看视频《美丽的热带丛林》。

  2.多媒体课件1个。

  3.钢琴曲《迷雾森林》、《森林狂想曲》。

  4.水粉颜料、排笔、树枝、纸团、眼药水瓶、小喷壶、白帆布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画面,自由地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课件播出作品,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欣赏画面,边看边自由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二、仔细观察画面,欣赏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及丰富色彩的运用。

  1.小朋友,在这幅画里你看到了什么呀?

  小结:我们看到了茂密的丛林里有许多奇花异草,树上结满了鲜艳的果实,丛林里还躲着可爱的小动物。

  2.你觉得这幅画美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画面中动物的美、植物的美、色彩的美,三者次序可根据幼儿的注意点随意调整。)

  (1)关于动物的小结:画上的猴子姿态都不一样,有的坐在树上、有的蹲着,还有的惬意地躺在那儿吃果子。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画中猴子的姿态。

  (2)关于植物的小结:丛林非常地茂密,一层层重叠在一起,画面显得很丰满。这些植物的形状各不相同,它们像活的一样充满了生命力。

  (3)关于色彩,教师可利用课件提取画中绿色色谱,向幼儿介绍画家用了二十几种绿色来画丛林植物,每一片叶子都仔细地描绘,深浅不同的绿色细腻地刻画出丛林植物的繁茂多样。

  三、了解作品名称及画家,欣赏其他丛林组画,进一步感受卢梭的作品风格。

  猜一猜画家在画这幅画时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这幅画是法国的—位叫卢梭的画家画的,画的'名字叫《奇异的景色》。其实卢梭并没有去过真正的丛林,但是他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了很多热带丛林的画,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四、大胆创作心中的丛林,尝试运用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现形态各异的丛林植物。

  1.你心中的丛林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把它画下来。

  2.介绍作画的工具。

  幼儿多人合作在白帆布上画一画心中想象的热带丛林。幼儿创作过程中,尽量不去干预,适时帮助、引导有困难的幼儿完成创作。课件定格在四幅丛林组画,音乐循环播放。

  五、分享作品,体验创作的快乐。

  创作活动结束后请小朋友们自由走动,欣赏自己和同伴合作的作品。教师引导他们从色彩是否丰富、植物的形态是否生动、想象是否独特等方面进行评价。

  活动目标:

  1.学*及认识各种基本图形宝宝,并用各种图形拼成一幅画;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将色彩卡纸剪成大小不同的各种形状;

  2.糨糊、水彩笔或者油画棒;

  3.视频转换仪、视频素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我的小手拍一拍(拍拍拍拍拍),我的手指弯一弯(弯弯弯弯弯),我的手指弹一弹(弹弹弹弹弹),我的小手放放好(放放放放好)。

  二、视频展示

  1.基本图形宝宝展示师:小朋友,首先复*一下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哪些图形,我们啊,一起来看一看是哪些图形宝宝呢?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呢,看看小朋友都认识不?

  幼儿:有正方形宝宝、圆形宝宝、椭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半圆形宝宝、长方形宝宝师:小朋友回答得真是棒。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这些图形宝宝啊!它们还会变魔术呢?它们在一起还能组合成更多的图片,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这些图形宝宝都变成了什么样的、漂亮的图画呢?

  幼儿:想

  2.图形创意画展示师:好,小朋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图形宝宝是怎样变成一幅漂亮的图画的。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这幅图片上都有什么啊?幼儿:小鱼师:那小朋友和老师一想来看看小鱼是用哪些图片组成呢?幼儿:三角形和圆形。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的棒,回答的很好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三角形宝宝都变成了什么呀?幼儿:小鱼的身子和尾巴。

  师:圆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啊?幼儿:小鱼的眼睛。

  师:小朋友们真的太棒了,我们再来看一幅图,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幼儿:房子。

  师:那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房子都是用什么图形宝宝组合成的呢?举手回答。

  幼儿: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棒,也非常的聪明。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这些图形宝宝都变成了房子的什么呀?三角形宝宝都变成了什么呀?幼儿:房顶。

  师:长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呀?幼儿:门。

  师:正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呀?幼儿:房子的墙和窗户。

  3.小朋友自己动手展示师:大家都非常棒!刚才老师给小朋友看了这么的图形组合的.图。现在啊!老师想请两个小朋友上来跟老师一起制作一幅图形画。

  让两个小朋友上来拼图形。

  三、自主设计:我能行师: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形宝宝,等会老师发给你们,你们用这些图形宝宝拼出一幅漂漂亮亮的画,小朋友们能做到吗?幼儿:能。

  1.发各种形状图形、白纸、糨糊;

  2.放音乐《形状变变变》,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身主设计,作画;

  3.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设计各种漂亮的图画;

  4.对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四、作品展示:我真棒

  1.评出优秀作品。

  2.表扬作出优秀作品的小朋友

  五、活动延伸

  1.通过复*,小朋友巩固及认识了基本的图形宝宝,掌握了一定的图形知识。

  2.通过组图活动,小朋友们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启发了小朋友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小朋友一定的创新能力。

  3.通过创意大比拼,简单图形的组合,下一节课,小朋友能拼出更复杂的更漂亮的图片来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掌握了不同*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并学会计数。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活动过程中,老师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小结不同的图形特征,再集中展示。又在机器人的图案中辨认计数,最后又通过拼图来进一步掌握图形的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但还有太多的不足之处:1、ppt课件的制作不熟悉,方法老套。2、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3、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4、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5、启发幼儿动手操作练*之间没有衔接的语言。

  本文扩展阅读: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设计意图

  在《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在美术教学中,故事能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创作兴趣和欲望,能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技巧;发展表达力、观察力、想象力;能使幼儿懂得很多道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在美术活动《大家一起背太阳》中,我以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将故事的讲述与美术作品范例的欣赏、美术技能的示范、讲解结合在一起,即有目的地实现活动目标,又将故事中蕴含的情感传递给了幼儿。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运用重叠或相互连接的方法安排画面。

  2.在表现大家来背太阳的故事中体会相互之间友爱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幼儿能在故事情境中大胆想象进行绘画创作。

  2.难点:初步尝试运用重叠或相互连接的方法合理布局画面。

  活动准备

  幼儿用画纸、画笔、水粉颜料、涮笔水、小毛巾等;轻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故事引出活动。


大班艺术教案 (菁华5篇)(扩展8)

——大班冬至艺术教案(精选5篇)

  活动意图

  冬至是中国传统的24节气之一,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这一天,全国人民都要吃饺子,以防“冬天冻掉耳朵”。为让小朋友既感受到冬至的节气,培养小朋友集体生活的乐趣,又能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所以设计了此次活动。本活动采用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吃饺子”,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句型:我把xx给xx吃。然后通过操作完成表演仿编句型,将单调的仿编活动变得有趣好玩。

  活动目标

  1、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x给xx吃。

  2、通过活动,让孩子学会分享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的感情。活动重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吃过饺子,已经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儿歌《包饺子》、实物饺子、小朋友做好的橡皮泥手工饺子、水果模型、小动物模型、家庭成员的手指偶。

  活动过程

  1、点名,听到名字的小朋友和老师击掌问好。

  2、活动导入:播放儿歌《包饺子》,然后做手指操,直接引出主题。

  羊妈妈,(双手比自己,一蹲一站)包饺子,(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内、往外来回扳)中间突起,(双手握拳)两边翘(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势)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两只手半举并左右摇动)师:儿歌里,羊妈妈包什么?幼:羊妈妈包饺子。

  3、出示实物饺子,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请学生观察、讲述饺子的外形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吃饺子的经历。师:小朋友们看一看,饺子长什么样子?幼:饺子像小船,像元宝,还像橘子瓣儿……师:你们吃过饺子吗?什么时候吃的?师:冬至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吃饺子,要不然,耳朵都冻掉了。师:饺子好吃不好吃?饺子里面有什么?幼:饺子很好吃。饺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馅儿。有鸡蛋,有韭菜,有肉肉……师:你们喜欢吃饺子吗?你们会不会做饺子? ……

  4、请小动物吃饺子,练*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师:“喵喵喵”,小猫来了,它说它闻到小朋友做的饺子真香!它也想吃饺子,谁想让小猫吃饺子?师:小猫说:谢谢你,你的饺子真好吃。小狗小狗,你怎么了?你也想吃饺子吗?那么谁想让小狗吃饺子? (引导学生练*表达:我把饺子给xx吃。)

  5、学*仿编:“我把xx给xx吃”的句式。通过“我爱我家”游戏,学*仿编句式。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学*仿编句子。我们也请爸爸妈妈吃水果吧?如:我把苹果给爸爸吃。我把香蕉给妈妈吃……

  6、老师总结,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饺子,体验自己动手制作食物的快乐。

  教学目标

  1、收集有关冬至的传说、民俗,通过收集材料,真正理解“冬至大如年”的含义。

  2、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3、让学生了解并认同冬至节,喜爱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冬至的材料,传承节日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准备

  1、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与冬至有关的资料。

  2、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冬至有关的*俗。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 背诵《节气歌》

  同学们,你们能背一背《二十四节气歌》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学生交流关于节气的信息。预设: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这样将课前准备的信息进行交流,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说冬至。板书:冬至。

  二、说冬至由来

  简介冬至的由来、俗称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前是大雪 冬至后是小寒,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称为“活节”;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俗。

  “冬至”又称为“冬节”。

  (教学形式:学生介绍,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

  三、说冬至传说、*俗

  过渡:为什么古代的节日还能保留至今?让我们一起用传说和*俗来“说冬至”吧!

  1、用传说说冬至。主要有:

  传说一:冬至馄饨夏至面。(见补充材料)

  传说二:冬至吃狗肉。 (见补充材料)

  传说三: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见补充材料)

  传说四:冬至吃饺子(见补充材料)

  2、用*俗说冬至。主要有:

  (1)*俗一: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见补充材料)

  (2)*俗二:新装雍容、衣饰应景——冬至之农(见补充材料)

  (3)*俗三: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见补充材料)

  (4)*俗四: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见补充材料)

  (5) *俗五:精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见补充材料)

  3、各地冬至*俗有不同

  (1)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惯,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2)苏州人过冬至节所吃的汤圆,又称“冬至团”。亦称“冬至丸”。流行于地区。每年冬至日(阳历12月2日前后)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萝卜丝等作馅,包成团,称作“冬至团”,并馈赠亲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团圆的意思。

  苏州人过冬至——吃馄饨忆西施

  (3)宁夏:冬至吃“头脑”,银川有个*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四、庆冬至

  1、交流:引领学生走进冬至节,齐过冬至节,交流自己的父辈和祖父辈是怎样过冬至的。

  2、回忆:自己家里是怎样过冬至的。要求学生在冬至节节庆之际,偕同家长齐过冬至节,让学生在当天撰写日记、作文等,将择优评奖。

  五、畅冬至

  1、 畅想:下一个冬至,你打算怎么过?

  2、 结合时令要求学生在冬至节节庆之际,偕同家长齐过冬至节,让学生在当天撰写日记、作文或描绘出你最向往过的冬至的情景。

  六、作业

  1、 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2、 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俗。

  一、目的:

  1、锻炼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培养自力更生的意识。

  2、感受集体劳动的快乐。

  3、和父母一起包饺子增进父母亲情

  二、时间:

  20xx年12月10日小班8:00开始中班8:30开始大班9:00开始三准备阶段:

  1、请家长准备:擀面杖、案板、围裙,菜刀(班主任合理分组安排)

  以微信、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时间、地点、家长需要准备的物品(提前三天通知家长)

  2、厨房准备:饺子馅、包饺子面、厨房以班级为单位分好,厨房12月10日上午8:00之前准备好饺子馅、包饺子面、等待班级生活老师来领取

  3、班级准备:洗手液体、洗手水。

  四、活动阶段:

  (一)、介绍冬至来历

  冬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由此,白天开始一天天变长,夜间开始一天天变短。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我国古代,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不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俗。祭天祭祖外,北方地区有冬至吃饺子“以防天冷冻掉耳朵”、宰羊、吃馄饨的风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惯。

  (二)、以班级为单位亲子活动开始包饺子分工:

  1、家长孩子分别擀皮、包饺子

  2、班级保育员:负责厨房领取包饺子面团、馅料,和指定家委会人员负责把包好的饺子送到厨房

  3、班主任和配班教师:负责维持班级秩序、指导家长孩子擀饺子皮、包饺子、活跃班级亲子包饺子气氛

  4、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拍照、指导、维持秩序、比赛:

  1、擀皮

  2、包饺子

  3、吃饺子

  五、煮饺子阶段:(20分钟)

  1、生活老师和指定家委会专人:集中包好的饺子送进厨房并负责把煮好的饺子拿回班里

  2、班主任和配班教师协同家委会:组织孩子开展儿歌、唱歌、故事、亲子朗诵等活动(班主任设计好)(等待饺子煮熟)

  3、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维持家长秩序

  六、吃饺子阶段:(30分钟)

  1、生活老师和指定家委会专人:负责把煮熟的饺子分发到小朋友的餐盘中,请小朋友们品尝自己包的饺子。

  2、邀请家长品尝————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分发和维持秩序

  七、活动结束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初步了解冬至节的*俗。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内容:

  1、语言:冬至我知道准备冬至相关图片

  “师:小朋友们,今天是冬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冬至,是中国古代24节气之一,此时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是冬去春来转换的标志。相传,周太王后裔泰伯、仲雍奔吴建立吴国后,也承继了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首,也就是今人俗称的“过年”,后虽改夏历,但冬至“过年”的旧俗一直流传至今。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歌》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冬至这天,我们有什么*俗呢?(出示相关图片)

  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2、科学:白天短、黑夜长师:冬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由此,白天开始一天天变长,夜间开始一天天变短,这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

  3、社会:区角游戏活动,制作冬至美食。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在古代,有个郎中,每年冬至都熬制一种取暖的药汤给村民喝,汤里的食材很像耳朵,流传至今,便有了吃饺子不会冻掉耳朵的传说。

  冬至相关*俗传说:

  冬至馄饨夏至面。

  冬至吃狗肉。

  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

  冬至吃饺子

  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

  新装雍容、衣饰应景——冬至之农

  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

  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

  精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

  制作麻糍的工具原料:糯米、芝麻、黄豆、红糖。外出车辆。

  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大班艺术教案 (菁华5篇)(扩展9)

——大班艺术设计双簧教案合集5篇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与活泼,乐意参与音乐活动。

  2.学*2/4拍的节奏,能跟随音乐进行节奏表演。

  3.能准确的表现节奏的强弱、轻重等音乐要素,会相会合作、配合游戏,体现集体游戏的快乐。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小毛驴》、杯子人手一个、杯子演奏视频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杯子,说说如何让杯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1.出示杯子,请幼儿想象怎么让杯子发出声音?(用杯子敲桌子、直接敲杯子、借用工具等等)

  2.观看杯子演奏视频,说一说视频中的杯子都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3.跟随教师的节奏用杯子敲击桌面,探讨怎样的声音更好听。

  二、跟随音乐,进行节奏游戏。

  1.完整播放音乐,请幼儿说说感受。

  2.分段感受音乐,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演奏。

  3.强调重点节奏型,幼儿自由进行练*。

  4.分组尝试演奏完整音乐,说一说哪一组表演的更完整。

  三、自由跟随音乐,进行节奏表演。

  邀请请所有幼儿进行完整演奏,可让幼儿在家给长辈表演,提高幼儿自信。

  活动反思:

  《3-6岁幼儿学*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新疆***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小毛驴》这首童谣诙谐、幽默、曲调欢快活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选择这节音乐课作为节奏游戏,就是让幼儿通过学*能够更好地感受和表现我国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音乐特点。杯子节奏游戏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教学中着重发展幼儿的即兴性、灵活性、创造性、参与性和合作,这节活动中各种杯子练*为幼儿学*增添了浓厚的兴趣。本次活动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会跟随音乐进行节奏传递,相信幼儿会在合作中找到乐趣。不足之处:在拍摄视频时可加入2-3位幼儿一起进行。

  大班手工活动教案,本课活动包含:特色面点,是中国传统民间特色小吃之一,了解做麻花的民间传统手艺,学*制作麻花拧的方法,学*和巩固搓泥、分泥的技能。

  设计意图

  泥塑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一种,它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和喜爱。泥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泥塑一直伴随着生活不断传承,从陶器皿、陶佛泥像,到儿童玩具,从没有间断过。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对泥土有着特有的兴趣,他们觉得新奇好玩,百玩不厌。

  而此次活动的对象是麻花,它是中国的特色面点,是中国传统民间特色小吃之一,为了让孩子认识麻花,了解做麻花的民间传统手艺,并结合小班孩子对泥的认识、*常的搓泥经验创设了这节泥塑活动麻花。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学*制作麻花拧的方法,学*和巩固搓泥、分泥的技能。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惯,保持桌面干净。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学*制作麻花拧的方法,学*和巩固搓泥、分泥的技能。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前已进行过搓长条的练*。

  物质准备:麻花图片、麻花制作流程图、泥和盘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与感知

  实物导入,欣赏泥塑小狗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看看它是什么小动物?他有什么颜色?

  通过图片欣赏其他泥塑作品,知道泥塑在很久以前早就就有了。

  师:小朋友,其实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们它们泥塑,泥塑在很久以前就有了,以前的人就用泥土捏出了许多好玩的东西,等泥土干了就做成了泥塑。

  二、出示实物麻花,引导幼儿观察麻花的形状,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也想请你们来玩玩泥土,我先请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出示麻花)这个食物的名字叫“麻花”,它是中国的特色面点,是中国传统民间特色小吃之一,吃起来香香的、脆脆的,很好吃的!你们看,这个麻花是什么形状的呀?(长长的、弯弯曲曲的)

  三、教师利用儿歌进行示范操作

  1、利用儿歌进行示范

  师:软软的泥真好玩,手中捏一捏,拉拉长(取一段泥给它拉拉长),放在板上搓搓长。搓成长长的细圆棒(搓成小泥条),捏起两端轻轻拧拧(再把它折过来两端靠在一起,折好后,双手拿两端,轻轻拧一拧)。小小棒儿变了样,变成麻花的模样。这样一根麻花就做好了!然后把他轻轻放入盘子中。

  2、强调拧的动作

  师:把两条搓好的陶泥拧在一起,可以像老师这样用手捏住陶泥的两头,两只手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转动,这样麻花就拧好了。

  四、幼儿学*制作麻花,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都来当小小厨师拧一拧麻花吧!

  (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学*和巩固分泥,搓泥的技巧。对已经会搓泥条的孩子进行制作麻花的动作指导)。

  四、欣赏评议

  1、集中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欣赏。

  2、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创作,教师对有创意的幼儿给予鼓励。

  五、结束活动

  师:刚刚老师接到一个紧急的电话是超市的阿姨打过来的,说现在超市的麻花都卖完了,需要我们的小朋友马上把做好的麻花送到超市里去吧!请幼儿扮演小小售货员把做好的麻花装在纸盘里给超市送货去。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陶泥有着特有的兴趣,在他们眼里觉得是新奇好玩的,活动中孩子们都很认真,一个个都对陶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孩子们在拧的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有的麻花拧的很紧,有的麻花拧的松,麻花也有大有小,形状各异。活动过程中我觉得应该在拧麻花的这个动作上可以探索更加简单适合孩子拧的方法,比如对折拧,或者利用甩的动作达到拧的效果,还有在示范过程中忽略了儿歌,可以将儿歌加入使拧麻花更加生动,让孩子便于理解。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我主要是结合在小班开展的《可爱的小动物》这个主题活动来进行的。在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中,幼儿对各种小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喜爱之情。可是有部分幼儿在喜爱动物的同时,却不爱护小动物,因此,我从《领域活动指导》中,选取了音乐欣赏活动——《迷路的小花鸭》,让幼儿在充分感受和欣赏音乐的同时,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两段歌词及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学*用轻柔、跳跃的歌声加以表现。

  2、尝试创编歌词及制作图谱,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3、感受人与动物间和谐美好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理解两段歌词及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学*用轻柔、跳跃的歌声加以表现。

  难点:尝试创编歌词及制作图谱,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片《迷路的小花鸭》(一)(二),图谱(一)(二),哭笑脸谱各一个。

  活动过程

  1、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5 个音阶)

  2、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图片(一),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 A:我看到有一天,一只小鸭子在池塘边玩。幼 B:我看到小鸭子哭了。因为它想妈妈了。幼 C:我还看到了柳树。

  师讲述故事:有一天,小花鸭在池塘边的柳树下玩,玩着玩着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也找不到妈妈了,它哭了,哭着喊着叫它的妈妈。

  3、教师随旋律跳一段舞,让幼儿猜猜老师想要告诉大家什么。 幼 A:我看到老师做这个是水波的意思(做手指波动状)。

  幼 B:我看到树在摇摆(手臂挥动)。

  幼 C:我看到小鸭子在叫,这样是哭(做擦泪动作)。

  4、师生合作填充完成图谱(一),学唱歌曲第一段。

  (1)出示图谱,了解每一格表示一句歌词。教师唱,幼儿按序指图,师:碰到了什么问题?

  幼:第 1、2、3 格是空格,没有小图片。

  (2)指 4、5、6 三格,师:你听到老师刚才在这几个地方唱了什么? 幼 A:这是鸭子的嘴巴,我听到(唱):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幼 B:第 6 格画的是鸭妈妈,(引导唱):哭着叫妈妈。幼儿指图学唱 4、5、6 句。

  (3)师:小花鸭在什么地方叫妈妈呢?

  幼:在池塘边,柳树下。边听老师唱,边随幼儿的回答填充 1、2、3 格,幼儿学唱 1、2、3 句。

  (4)师生一起看图谱唱歌,检查贴得是否正确。

  (5)请幼儿一边看图,一边唱歌。

  5、学*制作图谱(二),创编第二段歌词。

  (1)出示图片(二),师:小花鸭迷路了,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时谁看见了它?幼:是小朋友看见了它。

  提示幼儿在小图片中找出小朋友、眼睛,贴进 1、2 两格,学唱 1、2 两句。

  (2)师: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幼:把小花鸭抱起来。

  引导幼儿贴第 3 格,连唱 1、2、3 句。

  (3)师:小朋友很高兴,她是怎么唱歌的?找找应该贴哪幅图片?

  幼:啦啦啦

  引导幼儿贴第 4、5 格,连唱第 1~~5 句。

  (4)引导幼儿将小房子贴入最后一格,并检查是否正确。连唱第二段。

  (5)边看图谱,边试着唱出歌曲第二段。

  6、边指图谱,边完整演唱歌曲。

  7、体会歌曲不同情感,学*有感情地演唱。

  出示哭、笑两张表情脸谱,请幼儿分别贴到图谱前,该如何贴?为什么?

  幼:哭的脸贴上面,因为小花鸭找不到妈妈就哭了,笑的脸贴下面,小花鸭回家了很高兴。

相关词条